历史与社会教案模板

2020-06-17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历史与社会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明天——新中国60华诞 材料一:新中国60华诞国庆阅兵彩车系列:

图一:“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图二:宪法单行本模型主题彩车 图三:“人口卫生”方阵图四:“神舟飞天”方阵

材料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新国家的无穷力量,展现出一幅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其间虽有挫折与失误,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直至一个伟大抉择的降临„„

材料三:我们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的伟大目标。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回答:图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1分)图二彩车上的宪法在我国有怎样的地位?(1分)体现了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1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1分);依法治国(1 问题二:阅读材料一,回答:图三的“人口卫生”方阵展示出我国人口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图四“神舟飞天”方阵是哪一伟大民族精神的成果?(1分)

控制人口数量,(1分)提高人口素质(1分);载人航天精神(1分)。 问题三:分析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材料二中“社会主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1分) “有挫折与失误”是指哪些挫折与失误?(3分)

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或三大改造)(1分); 大跃进运动(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文化大革命(1分)。 问题四:分析材料二中“伟大抉择的降临”指哪一年的重大决策?(1分)这一决策的特点是什么?(1分)

1978年(1分);改革开放(1分)。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讨论:要实现材料三的伟大目标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2分)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答到两个层面,言之有理即可)(2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1分)

材料一:如右图材料二:如下图

图一:1972年尼克松访华 图二:1979年邓小平访美 图三:2009年奥巴马访华

材料三:2009年11月17日中美双方领导人举行会谈。双方会谈后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认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地图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再现?(1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目的?

抗美援朝(1分)保家卫国,巩固新生政权(1分)。 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时的朝鲜半岛是哪两种社会阵营的对抗交集点?(2分

社会主义阵营(1分)和资本主义阵营(1分)。 问题三:看材料二图判断:图一和图三的我国领导人分别是谁?(2分)图二中的邓小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分)

图一:毛泽东(1分)、图三:胡锦涛(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问题四: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

中美关系由对抗到友好合作 问题五:材料三的《中美联合声明》提到“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请你列举两例全球性挑战?(2分)《声明》认为中美两国应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1分)

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或列举具体问题如跨国犯罪、武器扩

散、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网络安全)等答出一例即可得分(1分); 加强协调与合作(1分)。 3我国的煤炭和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华北、西北、东北 这种分布突显出的问题是什么?资源分布不均匀

你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该城市能源缺乏的办法有哪些?或工程?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 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

根据说出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4分)我们应对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总量丰富(1分)人均占有量少(1分)分布不均匀(1分)资源利用率低(1分) 措施:①“开源”、“节流”(1分);②跨区域调配(1分):③加强立法工作(1分);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分)

杜鲁门所说的“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各指的是什么国家?

“极权政体”是指苏联为首的社主义国家;(2分)“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 4材料一:下列一组图代表某区域环境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材料二: 07年,北京进入4月已是草木葱绿,而沙尘暴今年还没有光顾京城,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地区遭受沙尘暴侵袭的时间较常年大大推迟,同时全国也只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给材料一中的这组漫画取个合适的标题。(2分)

符合题意即可得分,如“变迁”等

(2)导致材料一所绘地区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该地区已破坏的环境?

请用文字描述图4中我们应看到的情景。(6分)

人类不合理地毁林开荒;植树造林;情景描述应朝环境改善的方向阐述,否则不得分

(3)材料二出现的现象,主要得益于我国哪一防护林工程?建设该防护林网体系最主要的 目的是什么?

三北防护林工程;防风固沙(4分)

(4)两则材料,启示我们应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2分)

可持续发展(2分)

推荐第2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课程标准

1-3 以“冷战”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全集。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2.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3.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4.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

5.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结构分析

雅尔塔协定及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

“冷战”与“两极” 冷战的具体表现 “ 铁幕演说”

战后世界 美苏争霸 杜鲁门主义

新格局

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

殖民体系瓦解与 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

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追求现代化 发达国家

亚非拉 ( 四小龙、77国集团、石油危机)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具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两极”与“冷战”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

学生回答:1945年2月4~11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

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英、法三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①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②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

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①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共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②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共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 ①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页。

②“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

○华约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约,既用来同美国和西欧抗衡,也可以此进一步控制东欧。)

b、完成活动题,训练和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同时加强史地知识的联系与运用。让学生认识到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南欧,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和苏联,针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同北约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进而明确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标志。

第二、冷战政策在舆论上的表现是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它是冷战的信号。

第三、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宣告美苏战时同盟破裂,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教师在上述教学中可开发教材,引进材料以加强对“冷战”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在图1-3至图1-6中,加深学生对冷战的理解(图1—3东柏林建起柏林墙,加强意识形态的控制,图1—6美国侵越战争,遏制共产主义)。

教师过渡解释语:六十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于是,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终为美苏争霸所取代。

4、美苏争霸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美苏争霸:①双方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特别是核武器的疯狂军备竞赛;②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 思考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没有导致战争爆发?(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都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拥有足以毁灭地球的核武器,当时确实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但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互相威慑,彼此牵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另外,苏联军事实力稍逊于美国,赫鲁晓夫只好妥协,最终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教师可补充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其特征是互有攻守,其代表性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60至70年代,其特征是苏攻美守,其代表性事件是苏联进攻阿富汗、尼克松调整对外政策;第三阶段80年代,其特征是美攻苏守,代表性事件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5、完成书本第7页活动内容。(略)

第二课时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教学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亚洲各国除日本外,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人民曾多次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美、荷等殖民主义者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

但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为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同时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后初期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亚洲形成高潮。 新课教学:

1、教师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让学生在地图指出亚洲哪些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获得独立。在此基础上提问:①亚洲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哪三个;②“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1947年8月语)。这是印度什么时刻?(独立)印度独立有何意义?(印度是欧洲殖民者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的冲击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2、教师呈现《非洲大陆的独立进程》,首先让学生找出1956年前非洲政治版图中的独立国家。(只有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和埃及4个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从图中可看出,当时约有90%的地区仍为殖民地。) 接着教师让学生从图中观察到:

第一、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运动分为几个阶段(①战后初期,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始阶段;②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有39个国家获得独立,为全面展开阶段,特别是1960年将民族解放运动推向高潮;③70~80年代,有9个国家获得独立,为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阶段。强调: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第二、非洲年是指哪一年?共有多少个国家独立?(此问题可在课前让学生查资料并在地图上标注)

第三、完成书本第9页活动题。

○ 历史上,非洲曾遭受过英、法、德、意等国的殖民统治。 ○ 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到黑海的康斯坦察港,经苏伊士运河比绕过好望角可缩短86%的距离;同样,从荷兰的鹿特丹到日本的东京,也可缩短23%的距离。每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货物量占全世界海运货物总量的14%。苏伊士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03年,苏伊士运河收入达到25.7亿美元。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

3、关于亚非会议的教学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适当补充会议内容,有条件的话可播放纪录片《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片段,然后教师提问: ○ 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非国家要召开一次自己的会议?(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亚非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在其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①亚非会议是二战后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它的召开,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②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赢得了与会国代表团的赞成,保证了这次会议的成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在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①略。②“五项原则”的提出符合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它又是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潮下,它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

教师总结: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与独立,宣告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此基础上召开的亚非会议,则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两者均是战后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兴起的标志。与此同时,各国都在谋求现代化,但教师应把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也追求国际经济新秩序、追求现代化。

4、各国的现代化追求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追求,建议教师不必过多展开,可作如下简介:

1945年至50年代初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时期,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状态。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以后,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经济发展比较稳定,增长速度较快。之所以出现经济增长较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技革命是关键原因。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追求

①关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20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突出事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其现代化的原因,即从60年代起,这些国家和地区,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②关于“七十七国集团”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讲清三点。

第一、“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十分落后,尤其是在国际交换中出口不断下降,债台高筑,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国际收支经常出现大量逆差,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了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在反对超级大国以及帝国主义控制、剥削和掠夺的斗争中,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七十七国集团”;

1963年当第十八届联合国大会讨论召开贸易与发展大会时,75个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个《联合宣言》。1964年在首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再次共同发表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该组织的诞生。后又有不少发展中国家陆续加入,目前成员已增至120多个,但七十七国集团一名则一直被沿用下来。

第二、“七十七国集团”组织的目标。七十七国集团以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

第三、“七十七国集团”的作用。“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斗争中由分散走向联合。1974年,这个集团推动第六届联合国特别大会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中国不是该集团成员国,但与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③关于中东“石油危机”的教学建议

教师适当补充或提供一些图片资料,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 1973年的“石油危机”有哪些表现?(油价上涨、油源减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美国经济下滑。)

○ “石油危机”是通常意义上的石油短缺吗?(中东几大产油国石油储量仍很丰富,危机主要是由于石油禁运和油价上涨而导致的。) ○ 透过石油危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阿拉伯国家不甘心继续做帝国主义廉价的原油输出国,而决心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源优势,使阿拉伯国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接着教师完成书本第10页活动题。

第二课

1、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课程标准

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利历程及在这一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初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

抗美援朝

3.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感受“两弹一星”精神。结构分析

肃清反革命

巩固新生政权

进入社会主义

失误与挫折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西藏和平解放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研制

精神

7

第一课时 巩固新生政权 教学导入:

教师在课前收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图(内含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图片)并制成幻灯,在上课导入新课时播放,并问学生:这是什么事件?(抗美援朝)这又是谁?(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新课教学:

1.对抗美援朝原因的教学建议

教师用幻灯出示材料和反映当时亚洲形势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并引起学生对中国赴朝作战原因的思考。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美、英等国的操纵下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

材料

二、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注:此材料和书本第12页开头内容相同) ○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怎样的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请联系材料说出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抗美援朝?(教师可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呈现观点,师生互动完成。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②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③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的气焰势必更嚣张。)

2、对抗美援朝经过和结果的教学 教师呈现抗美援朝经过的大事年表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950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第

一、二次战役,收复平壤,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2月至1951年1月,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1950年1月至4月,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李奇微接任。

1950年4月至6月,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 1952年4月,李奇微下台,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在此之前双方谈谈打打。 1952年10月10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

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

○教师出示大事年表后应让学生结合书本地图,明确前三次战役的大致位置,并说一说这

一、二次战役和第三次战役的意义。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上甘岭战役的了解情况,并说出其意义。(意义:有力地配合了当时正在板门店举行的停战谈判。)

○学生讨论: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完成书本13页活动题(具体内容略)

3、巩固新生政权的其它举措:肃清国民党残余、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

第二课时 进入社会主义 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有没有进入社会主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拔)

教师提问:中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即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新课教学:

1、

关于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教学。

教师简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和部分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同时,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提问:什么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按书本回答,让学生先有个总体概念。

教师分析提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的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教师分析提问: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逐步采取的形式怎样?

引导学生:农业合作化必须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在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一系列逐步过渡形式。

2、

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教学。

教师提问:什么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引导学生: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方法:说服、示范、国家援助;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教学。

教师提问:什么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引导学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而不是通过没收的办法,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教师分析:为了使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教师在同学生学习“三大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部分内容时,只要简略地讲清,让学生领略三大改造的含义、方针、步骤即可。 三大改造的教学也可列表教学

项目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赎买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展开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

步骤

农业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

4、教师收集图片,让学生从中感悟并说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被改造分子参加祖国建设的巨大热情。

5、教师收集图片或制成课件,让学生归纳出“一五”计划的成就。

第三课时 失误与挫折 教学导入:

教师回顾一五计划成就并补充中共八大内容: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了我国的主要矛盾、今后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富有创造性。按常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在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指引下高歌猛进,但事实又是怎样呢?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作业,从长辈或从书本上等种途径去了解中国在1958——1976年10月间发生的失误与挫折各有哪些? 新课教学:

1、关于“大跃进”的教学。

材料一: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

材料二: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大跃进”。从农村开始,农民在田间垒起了小土炉,就炼起钢来了。经验很快传开,顿时,田野间的小土炉星罗棋布,火光冲天。农民兄弟能够做到的,城里工人老大哥就更没有问题了。结果练出的钢可想而知。

从材料中得出:大跃进有何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用土办法炼钢)。有何危害性?(“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破坏了自然资源,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2、关于“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学。

教师提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有何特点?有何危害?(教师可让学生查资料、讨论)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指在“大跃进”运动的高潮中,在我国部分农村合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全国范围的运动。

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人民公社的规模比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全国平均28.5个合作社合并成为一个公社,平均3个多乡合为一个公社,有的则是一个县一个公社。在人民公社内部,从生产资料所有、分配制度、交换关系乃至社员的生活资料都强调一个“公”字,不顾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在公社范围内实行平均分配、无偿调拨、义务劳动,以及把生产队以至社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一度盛行吃白饭,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做法,完全违反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原则。其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妨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

3、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教学。教师补充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党内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和削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教师提问:文化大革命起讫时间?(1966—1976)粉碎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师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材料,并在课堂上呈现,接着教师可结合书本19页的内容,让学生回答:

○结合教材,说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有哪些做法。(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

○以上这些做法产生怎样的危害?(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民主被践踏,法治遭到严重破坏)。

○结合民主和法制建设要求,我们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第四课时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教学导入:

1、关于时代楷模的教学。

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有重点(书本上的英雄人物)和有兴趣(书本外的英雄人物)地收集。课堂上让学生讲述并总结他们的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 ○从英雄人物身上概括出他们的优秀品质。

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周恩来语)。具体而言,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坚定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焦裕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具体而言,焦裕禄同志团结带领兰考人民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不仅找到了改变贫穷面貌的根本途径,而且为兰考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进喜:“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李四光:热爱祖国、创新求实和服务社会、献身地质,艰苦奋斗的精神。 邓稼先:“两弹一星”精神,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2、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教学。

○两弹一星的具体内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阐述“两弹一星”对当时中国的意义,对今天的中国又有何现实意义?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

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

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了解邓小平确定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感受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3.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4.回忆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经历的几个阶段;通过具体事例,领会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

(三)结构分析

从第一单元的主题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上看,教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标志。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国防建设、民族团结、科技文化,然而限于篇幅,教材仅选取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必需的内容。具体而言,教材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年代”──课文开篇点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发展经济、实行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是这一政策的必然产物。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主要围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而展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邓小平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为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两岸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虽然台湾及外国反华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分子分裂中国的图谋绝不会得逞。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本课虽主要概述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但为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集中呈现。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为本目重点。

以上三个方面相对独立,自成一体,又共同构成了这一主题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概括并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时期的突出成就。

(四)课本知识结构

改革

开放

改革开放的年代

城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首先在沿海-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含义

“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与澳门

“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坚持三条外交原则,揭开中国外交的新篇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事业的发展:与苏联建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不结盟战略――apec会议――上海合作组织

(五)过程与方法

(六)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第一课时:改革开放的年代

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情景导入

1.深圳和浦东改革开放前的面貌的图片,准备两地的地图。通过展示这些对比鲜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设疑:深圳与浦东等经济特区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2.展示各类旧票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票证的历史。设疑:这些票证消失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主题

学生展开讨论

(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决策的正确性。)的主题:改革开放的年代

学生通过讨论,尝试回答

运用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对旧票证的认识,使学生既了解历史又激发探究的兴趣

主动探究析疑

1.展示图片《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设疑:图中的人物是在党内的地位?一名话概括他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图反映的哪次会议的情景?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次会议开创了怎样一个新时期

联系: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转折

2.展示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契约” 教师指出这“契约”产生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做法的积极意义。

通过包干制引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设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先后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变化是什么? 4.展示音乐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设疑:老人指的是谁?南海边画一圈指哪一件事情?为什么要在这么做?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

学生回忆八年级内容 鸦片战争与抗日战争

学生讨论小岗村做法的意义

(大获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六倍多。从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缴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

学生讨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学生通过听歌体会 学生通过阅读解答 (邓小平;对外开放) 学生讨论对外开放的意义?

运用这一历史图片入手,使学生很快把注意转移到课本

“契约”的展示要使学生认识到当时小岗村村民这种做法时代背景。

运用音乐更能在情感上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感受与探究

1.对生活用品发生变化的感受.

四大件的变化:

六七十年代: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十六大之后:

2.结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的内容,让学生走访家长、当地老人,了解三十多年前人们的生活状况。然后,与现在的生活方式进行对比。 ○ 自己或家人每天、周末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 你所在地区的人们一般有什么样的爱好或娱乐? ○ 与三十多年前相比,人们的休闲 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能力提高: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结合桐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从正反两方面谈谈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于负面的变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讨论家里衣、食、住、行的变化和四大件的变化。

学生课后调查完成作业。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通过讨论激发每个学生对改革开放后变化的感受

通过走访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课程标准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要求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任务。

2.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说明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多极化趋势;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和平的情感。

3.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南北问题的渊源、表现,认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4.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中国的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结构分析

教材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世界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给学生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面貌。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和平”展开。教材首先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谈起,指出欧洲和中亚政治版图发生的重大变化。接着,进一步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描述“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后,总结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指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意义。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主要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发展。教材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指出贫富差别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由此引入发展问题。接下来,解释了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表现,并指出当代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就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的努力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展望,点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在勾勒了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后,回到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上。教材开门见山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现实条件和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教材以小康社会为切入点,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进行展望。最后,将落脚点放在青年学生身上,指出青年一代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冷战”结束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争取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

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描述,不仅可以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当代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且能使学生立足于现实,立足于中国,就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有意识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知识结构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发展问题表现为南北问题

南南合作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国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放眼世界,面临着严峻挑战

展望未来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

争取和平的外部外部环境

国际竞争的实质

青少年的时代使命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课时: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入

播放flash《黑镜头》 引出和平主题

学生通过观看《黑镜头》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

运用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合 作探究

1、展示苏联解体地图,读图回答: (1)解体后的苏联分裂为哪些国家?

(2)你认为俄罗斯还能像前苏联一样与美国对抗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3)这个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展示北约东扩图,小组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多年来,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成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3)比较“冷战”时期与“冷战”结束后欧洲版图的变化,说说世界格局有哪些新的特点?

3.展示美国9.11事件图片

(1)

这次事件的发生原因

(2)

美国对这件事该不该反思,反思什么?

(3)

中国对些事的态度

以书本提供的另三个案例,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案例讨论:

(1)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你认为,在这个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利用地图分别负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同学结合苏联解体和前面学过的华约组织的相关内容,分别列出华约组织的成员和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名称。一组同学则利用图1-45,列出北约几次扩张的国家名称,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答出(恐怖主义、反思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拓宽学生的思绪,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1.资料: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造成南联盟至少有1800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沦为难民,1500万儿童无法上学,此外,还轰炸了12条铁路,50多座桥梁,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20多家医院„„ 回答: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2.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我们正在做怎么的努力?

学生合作讨论,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一、本单元课程标准要求

1、一级目标

目标2 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

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1、2课)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穿插于每一课中)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1、2课) 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1、3课) 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穿插于每一课中)

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1、3课)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能够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本单元教材框架结构分析

(1)围绕一个主题: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2)贯穿三条主线: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及中国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由三大板块组成: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正确处理pred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单元教材处理建议

(1)本单元所探究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世界性问题,而且在本国、本地也较为突出。为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教材的处理上可选择一些地方化的资料、本国本地区发生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要利用好教材的提供插图、资料。 (2)、本单元脉络清晰,既可按照教材的逻辑进行教学,也可打破教材结构,按照三条主线进行授课。

五、学生学习方式建议:

(1)注重生活、注重实践、注重体验。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就关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做。

(2)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本单元的每一课时教材都安排了一个专题探究,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模拟、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形式,进行问题探究。

六、本单元各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建议课时安排:4课时)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简单勾勒了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轮廓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逐层展开作好铺垫。课文以“一道难解的题”作为引子,将pred四者之间的重重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分别介绍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出现的世界性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一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教学设计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以1998年中国长江洪灾为例,从分析其成因入手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介绍了pred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重大问题,强调在“发展”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感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pred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

难点: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辨证的看待pred四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布置

收集有关长江洪灾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七嘴巴舌话洪灾]

辅助媒体展示:长江洪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强烈的关注。(或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等) 设问1:你们能分析一下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吗?(学生思考后并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并及时点拨和适当板书。并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人为因素是造成98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 (98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1)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势大。(2)98年夏季气候异常,集中降水,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3)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又是多路来水的汇合地区。

人为因素:(1)长江上游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河床抬升(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 设问2:98长江洪灾给我们什么启示?

重点让学生概括出: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引出主题:pred四者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知识拓展:何为pred?

三、新课教学设计

1.[说古论今]:出示材料《昔日楼兰古国,今日茫茫沙漠》

回顾

七、八年级知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从现实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时空隧道]: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

(1)引导学生读图2-

1、2-

2、及其文字说明,并结合八年级学过的相关历史内容,思考 问题:两副图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建议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1反映的是史前时期或农业文明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对自然界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2-2反映的是我国的东汉时期,农业文明较为发达,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改造”自然。

(2)让学生读图2-3,设问:该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人类可以比较自由的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改造”自然,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淮河水质的变化;乱砍乱伐——退耕还林等)

3.[反思与感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探讨后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1)让学生读图2-4,

设问:你能分析塔里木河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该流域在城市分布上有何特点,你能分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吗?) (自然环境特点: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地面大部分被流动沙丘覆盖。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塔里木河水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2)多媒体辅助展示: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前后的相关资料、图片

设问:结合图片及课本资料,请你简要分析塔里木河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3)读教材关于治理塔里木河及其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同建议, 设问:如果采纳了建议一,会给塔里木河的中游和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采纳了建议二,又会给塔里木河带来哪些影响? 你更倾向于哪种建议?简要说明理由。

(建议一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游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保证下游水量。缺点:耗资多,管理难度大,对中游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塔里木河存在的问题。

建议二是一个综合了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方案,从政策、工程、生态建设等多个层次着手解决问题,有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4.[人地关系大家谈]: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教材上的三个观点,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笔记,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pred四者之间的关系。人类要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资源,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收获与体会]:通过本课的探究,你将如何解答pred这道难解的题?

第二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教学设计 本课时结构分析:

本课时首先诠释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如何引发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变化的,说明人口因素在整个pred系统中的关键作用。然后,教材又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世界人口这辆不断前进的“列车”,自近代以来一直高速增长的事实。并针对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根源和表现。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小品导入:(大意是)上帝看到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于是让时光倒流三千万年,为避免重蹈覆辙,召开了动物世界的会议。会上老虎、大象等动物一致提出,要想解决问题,最好办法是杀死猿类。

设问:动物们为何要杀死猿类?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小组讨论: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引起资源、环境问题的?

人口过多——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

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

2.读图2-5,计算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3.[启思园]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4.[议一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课前指定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课本的三个观点,引导

学生全面的、辨证的看待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数量应当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5。[知识拓展] 世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引出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两种人口问题:人口增

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这两种问题分别对应着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6.[合作与分享]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问题〉,接着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 三个思考题,然后派代表阐述各组的意见。

在谈到日本的人口问题时,教师适当进行知识拓展:什么是老龄化?中国目前人口数量超过印度,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从而我国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7、[实践与提高]:请你就日本和印度的人口问题,各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第三课时

资源出现短缺 教学设计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教材以例举的方式说明了资源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资源问题的形成。通过专题探究〈自然资源与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资源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课件[今年夏天不断电,要断就断一整天]由电荒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及资源问题。设问:电荒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引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

二、新课教学设计

1以〈我的一天〉为题,请学生谈谈自己一天正常的生活所需要资源。教师板书列举,并请学生根据其是否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类。

推荐第3篇:《历史与社会》学习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中产生挫败感甚至出现厌学的学生。尤其作为新教师的我,在实践教学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历史与社会》上一个男生十分的调皮,经常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而且问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为难我。起初,我认为他是成绩差的学生,后来经历了解,才发现他成绩不错。于是,我决定找他私下谈话。面对我的坦诚,男生说出了实话,原来我上课太无聊,他为了不睡觉,才故意违法课堂纪律。这深深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但也成为我提升自己的动力。

此次网络培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学习这门通识课的原因也在于此。教师掌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更加享受学习。

通过学习,我知道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的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成功与失败的三维归因。通过这些理论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激发学习动机有了大致的认识。 基本上,影响学习动机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正面强化,如优秀的成绩,他人的表扬和肯定,那么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则较弱。

2、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在充满安全、信任和支持的环境下,才会被激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家长需要给予学生安全和平的学习环境、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得到了作为人

最基本的需要后,才能激发出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

3、人都有寻求事情发生的结果的动机。学生如果对于学习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则会产生自豪和满意,;如果归于自身的努力,则会保持继续努力;归于稳定因素如,则会产生对未来期望和结果一样的想法。

明白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激发动机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吸引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课堂上多媒体的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课外参观实践学习等等。尤其是《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更需要借助这些工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教学,电影、电视剧,时事政治,社会新闻等,让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现代的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的激发 利用教师期望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对他们肯定鼓励为主,给予高期望,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反馈和评定 平时一定要认真的批改每次作业,最好注上评语,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

(四)、奖励与惩罚 每个单元进行一次简单的小测试,如果取得进步或好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合作与竞争 合作型目标结构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使学习长久有效,必须将小组奖励和个人责任结合起来,即在合作中培养竞争的意识。否则将出现责任扩散和“搭便车”现象。

推荐第4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从有利于教学相长的目的出发,在促进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历史地认识社会,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应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着“尊重产生和谐,学习推进创新,卓越成就未来”的学校办学理念,每位教师要努力追求“六个一”的目标,即一套“科学合理、井井有条、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一种“锲而不舍、只争朝夕、干净利落”的敬业习惯;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作业本;一本“格式规范、字迹美观、重点突出、富有创意、认真反思”的备课本;一方“秩序井然、节奏明快、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一个“家长信任、学生敬重、同事欢迎”的教育口碑。由此而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制定本组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1、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以提高45分钟的效率。

2、认真工作。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辛勤的课外工作。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教师认真工作常规检查。需要进行总结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吸收成功经验,把工作做好、落到实处。对于作业的规范要求:做到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本学科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每次不得超过10分钟,每周布置不超过2次。作业内容和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科进度、大纲要求、和课堂教学内容,绝绝照搬照抄,强调合理选择。教研组制定作业的编制、布置、订正的要求,并要求组员认真贯彻实施,要求组员对于编制的作业精心建立题库。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每个年级不少于两小时。每次活动中针对下一周教学任务作出统一部署,解读教材,研究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操作方法。

3、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参加本校每月一次公开课教学及每月至少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每周为两次,并积极参加本校及全市各类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及其他教学研究活动。所有开课教师要上交多媒体课件。

4、教科活动。继续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下发的有关有效教育研究的材料,撰写教学教育论文、课后反思总结、案例、随笔等,积极参加各类教科活动比赛。力争本学期有着更大的突破。围绕十一五课题展开有组织的研究,教研组确立小组课题和个人子课题,深入研究,于期末结题,上交论文。

推荐第5篇:初三历史与社会

2014年初三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的色彩,有的绚丽,有的平凡。绚丽让我们品味朝阳与落日的从容。

这说明( ▲ )A、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B、绚丽和平凡的人生都是脆弱的

C、人生价值只在于是否绚丽D、人生价值只在于是否平凡

2.观察漫画《公私分明》,漫画中的“我” ( ▲ )

A.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是自私的表现

C.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

D.认识到只有维护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才有保障

3.帮扶倒地老人怕受诬告,购物怕买到假货,做生意怕客

户赖账,接受专家观点怕被忽悠,听取官员讲话怕有水分„„这些害怕心理产生的共同原因是,在有些人的道德品质中缺失了( ▲ )

A.艰苦奋斗B.尊老爱幼C.诚实守信D.自立自强

4.“六一”儿童节期间,工商执法人员开展校园及周边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市场监管,为儿

童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5.“厌学→逃学→ 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

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 ▲ )

①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大错不要犯,犯点儿小错无所谓

③要增强法制观念,重视品德修养④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所以要防微杜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2013年9月4日,方先生在我市一厨具店内购买了一个高压锅,9月7日在使用中发生爆

炸,并烫伤两人。方先生维权可以采用的非诉讼途径有( ▲ )

①与商家协商索赔②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③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诉④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有利于( ▲ )

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②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

③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④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2013年4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表明(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②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③今后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能够“有法可

依”④旅游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右图中“节能灯”与“白炽灯”的对话,体现节能灯

的突出优势是( ▲ )

A.价格便宜,节省资金B.优化能源,缓解“电荒”

C.调节生态,改善环境D.节约资源,减少排放

10.在向国家机关举报时,应当( ▲ )

①出于公心,合法有序②实事求是,理智行事③出示证据,据实反映④聚众闹事,以求重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初检查试题卷—1 (共4页)

11.网络流行语是一面反映社会现象的镜子。“土豪”成为2013年最火的网络热词之一,折

射出缩小贫富差距的社会诉求。要解决这一诉求,应该( ▲ )

①改革完善分配制度②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④尽快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民营经济“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就全国而言,其产值比重已占GDP总量

的65%,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雨露、阳光”特指(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定不移地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1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

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

A.共同富裕道路B.可持续发展之路C.和平崛起之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2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有利于( ▲ ) ①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②扩大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

③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④落实分配制度,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5.“元旦已过,春节不再遥远。市区年货市场气氛渐浓,瓜子、糖果等被放臵在突出位臵,

用来扮靓节日的盆栽也进入产销旺季,肉菜等价格则有高有低。”说明了„„( ▲ )

①看得见的手在发挥作用②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③市场自发调节生产和流通④政府发挥了宏观调控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6.2013年12月,随着嫦娥三号、“玉兔”成功着陆月球,月球上储量丰富的氦-3资源(-种高效清洁、安全可控的核聚变燃料)再次唤起人们实现利用月球资源的梦想。这说明应对资源逐渐耗竭的未来发展方向是( ▲ )A.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

B.实现跨区域调配资源C.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D.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17.2013年10月28日,在北京**前金水桥边发生了汽车冲撞致人伤亡的暴力恐怖案件。

这次恐怖袭击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给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威胁与破坏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②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打击恐怖主义应摆在我国当前的首要地位④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8.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挂牌仪式上,36家企业获得证照,

其中11家为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这有利于( ▲ )

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③引入竞争机制激 发企业的活力④主导经济全球化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9.2013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指出“发

达国家做出的气候资金承诺应得到有效落实,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更快地应对气候变化”。这一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 ▲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互补性原则

20.随着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父亲如何对孩子传递正能量,引发了国人的思

考。以下父亲的做法能对孩子传递正能量的是( ▲ )

①小明的爸爸今年春节不放烟花爆竹②小刚的爸爸改用电子贺卡送祝福

③小英的爸爸贴大字报揭发腐败贪官④小红的爸爸就餐后打包剩饭剩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有5小题,共50分)

2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材料二: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2012年10月

8日发布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

定》)施行一年来,威力不小:吊销驾驶证的人数

增多,交通事故指标全面下降。严格驾驶人员行为

管理,减少违章行为,是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人身、

财产损失的关键。

(1)图一和图二中的行为人被罚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2分)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

对图一中的行为人提出劝诫。(2分)

(2)对于“新交规”:各方评价不一:“有人认为过严,有人认为它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正义的

制度”.请问:“新交规”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2分)

(3)图二中的行为人应增强哪些意识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2分)

(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谈谈“新交规”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有何作用?(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小丽的烦心事:

片段一:前天,小芬和我是同桌,因为琐事发生争执。小芬无意间知道了小丽的QQ密码,于是她想到了报复小丽的“好办法”:用小丽的QQ号到其他同学的空间里去踩一踩,留下些污言秽语,看她以后怎么见人…… 片段二:昨天,在上学路上被一辆白色越野车“吻”了一下脚,看见小丽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司机扔下100元扬长而去;她悄悄地记下车牌号,……。

片段三:今天,早上穿的新皮鞋,放学回家后发现鞋后跟居然掉了;妈妈说:这双鞋是商场“买一送一”活动时赠送的鞋,没开发票,只好自认倒霉了……。

(1)片段

一、二中,小丽的哪些人身权利受到了侵犯?这两个片段中所涉及的权利之间有何

关系?(4分)

(2)片段三中,卖鞋的商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2分)

(3)面对着一堆的烦心事,小丽应该如何应对,请你选择其中两个片段为小丽支招?(4分)

23、(10分)材料一:浙江省正式启动 “五水共治”行动。材料二:“浙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

水而美”,这是大自然赐予浙江人的宝贵财

富。而如今,水,却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

人们充满焦虑。

材料三:“五水共治”行动的首要任务是

“治污水”,从“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

做起。清三河: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

两覆盖: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

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两转型:抓工业转型和农业转型。

(1)分析材料一,我省在“五水共治”行动中需要坚持哪些国策和战略?(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浙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理解。

(4分)

(3)浙江省政府,在“五水共治”行动中应努力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一行动的首要任务是“治

污水”,要从“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做起;其关键是什么?(2分)

内容?从国情角度谈谈,每年开展这一活动的理由?(3分)

 传统美德,生生不息:“仁医”胡佩兰传承了一种怎样的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历久弥新:我们青年一代又该如何肩负起这些光荣使命?(4分)

(3)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光荣的。方俊明的事迹启示我们未成年人在“见义勇为”时该注

意什么?(2分)

(4)2014年感动中国获奖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身份和年龄相差悬殊,结合材料中的先进事

迹分析:他们是怎样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1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颂歌献给亲爱的党》:“……/把幸福的光辉洒遍新疆/哎/有了你天山春水流淌/有了你草原牛羊肥壮/有了你毡房奶茶飘香哎/有了你生活蒸蒸日上/……”

材料二: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一行2月12日上午拜谒南京中山陵。王郁琦在祭文中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

材料三: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打响了我国新一轮改革的“发令枪”,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材料一体现该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说与该地区发生新变化相关的民族政策。(4分)

(2)材料二祭文中所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3)材料三内容中包含着哪些观点。(4分)

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初检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1.(1)违法。(1分)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或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

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作为司机,既享有驾驶机动车的权利,也有遵守交通法规的义务(3分,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生命意识;安全意识。(任意两个2分)

(3)规范和保护作用(2分)。(各1分,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2.(1)隐私权、名誉权、生命健康权。(2分,人格尊严权和生命健康权,得2分)

生命健康权是享有姓名权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的基础。(2分)

(2)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知情权。(任意两个,2分)

(3)片段一:向小芬提出抗议,要求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2分)

片段二:拨打110,及时举报,让不法分子显露原形。(1分)

片段三:向妈妈宣讲有关消费者维权的知识,增强权利意识,及时与商场售货员协

商,要求索赔。(任意选择其中两个片段,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3.(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2)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与水资源是休戚与共

的关系;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3+1分)

(3)宏观调控的作用(1分);科学技术(1分)。

24.(1)文化建设。(1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文化素质不高。(2分)

(2)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2分)(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也给分)

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2分)

(3)要见义智为、见义巧为,在尽量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进行维护正义。(2分)

(4)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分)。

25.(1)新疆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分)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分)

(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活力源泉)。(任意两点,4分)

推荐第6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新郑一中

高二政治组

王金五

教学目标: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要求和意义等。 重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投身实践,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热爱劳动、热爱人民。

教学方法:教师引领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时政要闻回放,以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时政热点,做到学以致用。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二、复习巩固上节所学内容

(1)社会存在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_____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___的___作用。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的,马克思主义的_____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______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4)在生产方式中,___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

(5)经济基础___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____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___;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____生产力的发展,___社会前进。

(6)___________的矛盾,_____________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的、___的,发展的过程是____的。

(8)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实现的,____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加以解决。___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___________的发展,使__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提示:

1 (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的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2)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那种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 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教材中的“专家点评”概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范围以及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的范围。

◇课堂练习: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认识。①错误,应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该观点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②③④都正确,体现人民群众的含义和历史范畴的特征,故选c项。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课堂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课堂练习:下面对劳动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②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③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④劳动群众就是指体力劳动者

A 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劳动群众的全面认识。④显然错误。根据人民群众含义中的知识和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知识,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课堂探究:(1)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2)《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提示:(1)其内容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2)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教材插图说明了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

2 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课堂练习: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②③正确。 蒲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创作了此名著,说明了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故④正确。①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课堂探究:(1)以上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国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

◇探究提示:(1)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爱戴也是必然的。

(2)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做到:相信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实践相结合。中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工农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深入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更好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地、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将来参加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课堂练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AE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知识点。根据题意,可得出①③④,②与题干不符,故不选。

小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课堂探究:(1)为什么邱娥国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

(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淡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

◇探究提示:(1)邱娥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党的宗旨与原则,做到了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

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课堂练习:

解析:考查学生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解,并加以区分。其中①③属于群众观点的内容,②④⑤属于群众路线的内容。故选D。

本课结论:本课首先讲了社会的真谛,整个人类社会尽管纷繁复杂,但最终可划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部分。然后分析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从唯物史观出发,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课板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学案参考答案1—9 BBCBCACBD :

推荐第7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1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民工的伟大创造力量。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不是。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

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英国纺织工哈格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这些“利器”还要人来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没有劳动群众发明和改进劳动工具,没有劳动群众进行劳动生产,就不会有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可以看出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什么作用?(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离骚》、《水浒传》、《聊斋志异》,这些名篇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离骚》的作者是屈原,《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他们创造这些精神财富的灵感和源泉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离骚》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作的神话传说,《水浒传》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不仅如此,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什么条件呢?田园诗人陶渊明曾经在车篱旁边吟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陶渊明吟诗作词离不开人民群众,为什么?(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他不但没酒喝,也没饭吃,只能饿死在车篱旁边,哪里还会吟出什么诗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到了北宋年间,“布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印刷更为经济、方便。毕升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板一样印刷。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不是仅仅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它是不是精神财富?(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对前代印刷技术的改良和创新,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分析: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参与物质财富的创造。精神财富也不只是知识分子创造的,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农民起来推翻地主阶级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革命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曾使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偷偷摸摸将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家里种植,搞起了“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在18位农民手中起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除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有哪些伟大的创造?(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从1981年开始的农村村民自治,实现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些都是基层农民自己创造的。包括基层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起到了什么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人民群众仍然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所起的作用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战国思想家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能群”是指什么?(人们能够利用群体的力量征服自然界。我们在改造自然界和社会时不能脱离群体,要依靠群体的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运用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实际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在三大战役中,支援前线的民工就有490万,支援的粮食就有40万吨。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都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那么为什么群众会支持共产党,会成为共产党的依靠?为什么邱娥国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确立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作业】

XX年7月20日光明网载文指出,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问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教学反思】

对于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讲授正确无误,能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并注意了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堂教学结构完整、合理,程序严密、紧凑,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恰当。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实际,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推荐第8篇: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

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多媒播放《国际歌》并出示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提问:这首歌词表达了一个什么极其深刻的真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哲学上所讲的“人民群众”?

2、从哪些角度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找出关键词) 讲授新课

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其地位(板书)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特别强调

(1)质的规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这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视频回放

温家宝总理: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他提到,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提问:这里的“民”指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三问”?

2、人民群众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板书)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细化理解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创造了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生活资料。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共同产物,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都十分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者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请您欣赏——《西游记》第10集、《赣南采茶戏》片段

合作探究——《西游记》的创作过程完全是凭想象的吗?作者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点拨说明: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货物发展的源泉。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特别说明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变革”,既可以指根本性转变(如改朝换代、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等),也可以指一般性转变(调整、改革等)。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板书)

图片展示 —— 今年6月24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江西抚州察看灾情,民众感动落泪 共鸣——为什么民众会感动得落泪?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板书)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板书)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板书)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课堂小结

概念——人民群众

原理(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练习巩固

1、没有一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没有劳动群众通过生产活动创造的物质资料,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的活动都不能进行。这说明( d) a、劳动人民的实践是科学艺术活动的唯一源泉 b、物质财富越丰富,精神财富越充实

c、体力劳动创造物质财富,脑力劳动创造精神财富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是人们从事精神财富创造活动的前提

2、陕西长安附近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数千个与真人大小相似、姿态各异、个性鲜明、工艺精细的兵马俑的出土,使世界再次领略了中国两千多年前灿烂的古代文明,通过这些艺术品,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的艺人和工匠已经具有极高的艺术创造水平和制作技术。这一文化宝库的发现,说明的道理是( c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

b、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c、劳动群众直接参与和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 d、我国2000多年前的艺术作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因为( a )

a、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 c、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板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其地位

2、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推荐第9篇: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案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邢丹丹 201401107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

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一】老师:中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经济更加发达,人民的消费指数每年呈现递增的趋势,中国生产出了许多新的电子科技产品等,这些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都是没有出现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法律制度的制定、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等;社会秩序更加有序等;各种娱乐活动的举办、电影电视等精彩节目频出,“那么这都是谁的功劳呢?”(是人民促使这些现象出现并发展的,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作用的结果)老师从这些问题中引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板书】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

(1)人民群众的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质上说),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2)人民群众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台湾统一后则减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企图搞国家分裂的人不属于是人民群众的范围,但是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则属于中国公民)(3)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的区别:

人 民 群 众

劳动群众

(4)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此称为“英雄史观”。

(简单理解三个方面的原因:1.认识根源;停留在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2.社会历史根源:英雄史观的产生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有关;3.阶级根源:剥削阶级思想家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于阶级偏见,不敢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课堂练习: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C)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活动探究二】让学生阅读教材P92的案例。 老师:(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师:(1)不能。个人离不开社会,脱离社会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但是广大平民大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老师:从以上知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人是社会的主体。【板书】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1)实践角度: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2)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活动探究三】老师: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板书】2.具体体现。请看这个案例:P93“看人间,哪寸土地不是人民开,„„”老师引导学生:土地、庄稼、房屋、机器等这些物质是从哪个方面表现人民创造历史的?(同学答:物质方面)老师板书:(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公民

物质生活资料

人民群众对生产工具的改进

通过图示首先分析了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重要性,进而得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层充分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活动探究四】老师:孔子的《论语》、歌曲、舞蹈,等精神活动,并结合教材,根据《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回答精神财富是如何产生的?老师从源泉、物质条件、创作者三方面引导学生得出:【板书】(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老师总结:人类历史首长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那种认为社会发展是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实质是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活动探究五】老师:近年来,由于房价、医疗、教育等问题困扰着中国数百万的家庭,在众多民众的要求和建议下,国家正在逐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的房价、医疗、教育等制度。此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老师引导学生作答: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决定力量);

【板书】(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会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自发的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于人民群众的力量。(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被剥削者的反抗,导致社会革命,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过渡: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指导论意义?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要求?【板书】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活动探究六】2004年11月2日上午,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的好支书张仁和在死后,数千村民扶老携幼,排着长队,一步一步地把张仁和的骨灰送往公墓的情境。在他生前,他在村子里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谁家有困难他便放掉自己手下的活,立马帮助解决;他至始至终不断地为群众办实事。(1)张仁和,一个普普通通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死,为什么牵动这么多村民的心?(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淡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

答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的群众观点: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

从事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艺术 【板书】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板书】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板书】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把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党的工作路线,就是指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观点是灵魂,群众路线是对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

【板书】意义及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生活实践: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都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若以上材料作为主观题,答题方法如下: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内容:

(2)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为此必须做到:第一,要相信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蕴藏着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相信群众,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胜利。第二,依靠群众。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亿万群众的共同事业,要依靠广大群众来完成。第三,要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做任何工作,都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推荐第10篇:教案 人教版 新 历史与社会 百家争鸣 教案 公开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诸子”,什么是“百家”,什么是“百家争鸣”

2、认识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派别、主要思想观点及代表人物;

3、知道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对后世的影响

4、通过课内的诸子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塞翁失马”的FLASH

2、这个故事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老子告诉我们的。在春秋战国时期,象老子这样有学问的人还有很多,历史上把他们称为“诸子百家”

二、教与学过程

1、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数量多,例如:阴阳家、杂家、名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孙子和孙膑是“兵家”的代表,墨子是“墨家”的代表,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 (2)、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希望按照本阶级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和社会做出解释,于是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所谓的“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产生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1)、提问:假如你是一位经历过春秋战国时代的长者,请把你在这两个时期中最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分春秋和战国回答) (2)、时代背景(投影)

3、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投影) (1)、针对当中比较难理解的观点,有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 (2)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投影) (3)、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各一人,国君。

剧情:一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钱财,被官府抓获。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此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纳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

4、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三、小结:各抒己见

四、作业:课本82页第2题

第11篇: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在忙碌与充实中度过了。回顾学期工作,教研组在学校和各部门的领导下,大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团结协作,加强学习,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导学稿的教学工作中去,改进和完善教学流程,钻研学法和教法,不断总结和反思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现将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学习,与人分享,打造学习型团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中学社思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涵盖了地理、历史、政治和思想品德的内容,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学习。针对我组的现实情况,除理论学习外,我们当前还回归学科教材,研究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标准,理解学科基本精神,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用自己不断的学习和苦苦探索去换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打造“学习型教研组”,我们把个人学习与集体分享结合起来,把分散学习和集中研讨结合起来。

在教研组活动中,对教师的教学进度、备课、学案、反思和超前备课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常规的检查促进教师去提前钻研教材,提前研究适合课时特点的学案,确定教学重难点。负责学习分享的教师提前三天将材料上传到FXP上供其他教师学习,并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交流。教研组还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专用的学习本,供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摘记,在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同伴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教师学习的一种极佳方式就是听课。开出组内公开课15节,校级公开课1节,并且在听课后及时与开课教师进行交流,促进开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二、以导学稿为主要教学手段,大力创新教法、学法。

组织编写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社会与思品的导学稿,并在教学中大力的推广。在导学稿的使用中不断改进导学稿的质量。做到每一节导学稿都能与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起来。

目前,初中社思学科的考试形式为开卷,在学业考试中的评价方式是划分“ABCDE”等级,这给我们学科推进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中学部组织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课中,我教研组教师开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一课,充分展示了我们教研组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落实常规,以常规促有效 教师的教学工作,其实都是常规工作。把常规工作抓好、抓实,也就促进了教师工作的有效性。本学期教研组在常规落实方面,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几方面入手,做了如下工作:

1、学导学稿:

教研组教师根据要求,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精心设计导学稿, 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检查超前备课的教案;主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和中考说明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在广泛借鉴优秀教案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校学生情况的学教案,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针对本班再对学教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力争“教学有创新、课堂有亮点”;对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闪光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记录、总结,形成教后反思;教后反思不少于教案总数的二分之一,每月要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七八年级教师的备课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夯实基础并适度拓展;九年级备课要严格依据《考试说明》的难度要求,精选练习,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2、上课:

探索和完善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30分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3、作业:

作业做到了全批全改,学生对错题及时进行订正,教师在学生订正后及时进行二次批改。备课组统一作业,把握作业量,七八九年级作业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

三、师徒结对,教师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

年轻教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老教师学习新教师的新思路新方法。师徒每周互相听课一节,有记录、有评价、有反馈,师傅指导徒弟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学期,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两位教师谦虚好学、踏实勤奋,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让我们看到了这两位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新学期的展望

一个学期过去了,新的学期即将到来。在这个学期的工作中,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如: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和目的不够明确,有时没有真正发挥出集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和落实的不够,有时还只是“有名无实”。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对教研组工作有一下几点想法: 第一,让教师的学习更加系统化,每位教师购买两本教育或教学专著进行学习,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与同组教师进行分享,这样本学期教研组七位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学习十四本著作。

第二,在新学期中探讨学法指导课的流程,完善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12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月考答案

1、选择题(每题两分,共50分)

1——

5、CCACB

6——

10、BDDCC

11——

15、ABCDD

16——20、BCBDC

21——

25、DACDA

2、非选择题(共50分)

26、问题一: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问题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棉纺织业(1分)法拉第(1分)

问题三:电灯、电话、飞机等。(2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过度到工业文明(1分) 问题四:蒸汽机(1分) 蒸汽时代(1分)

问题五:欧洲(1分)非洲、南美洲(2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导致该地区落后;欧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2分)

27、问题一:文艺复兴(1分)人文主义(1分)

问题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2分)

问题三:闭关锁国(1分) 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不利于与外国交流,使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言之有理即可,2分)

问题四:启示:进步、开放的思想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之,落后的思想则能起阻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问题一:《权利法案》(1分)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二: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1分)

问题三:法国(1分)启蒙运动(1分)

问题四: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碍,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等(答对两点给2分)问题五:BA(2分) 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2分)

29、问题一:中国的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技术已经传入欧洲,欧洲的造船技术提高很快。当时已经日益流行地圆学说(答对两点给2分)目的:为了得到大量的黄金和香料(1分) 问题二:A (1分)功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分)

问题三:明朝(1分)马六甲海峡(1分)非洲(1分)

问题四: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答对两点给2分)

问题五: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致民掠夺,给美洲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1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西洋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

第13篇:历史与社会7下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探寻身边的历史

研究某一事物的历史,先尽可能地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口头传说和 实物资料等,然后对收集到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这些资料提供给我 们的信息。

第14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除了向学生交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维护祖国统

一、增进民族团结、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讲好历史课,在课前。我先把教材及资料的相关内容仔细地看,筛选出与本节课知识点比较接近的又能结合实际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将这些知识点系统组织起来教学。备课时,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及时调整,为课堂教学服务。

2.课堂教学多样。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从教,如讨论法、分析法。自学、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手动口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点,抓基础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按质按量地完成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教学。

3.作业批改细致。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使学生做作业能巩固所学,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4.小组配合默契。利用班级四人一组,确定小组长负责,进行预习检查、作业检查、订正检查。

5.检查有序进行。每节课上新课前,对上节课相关内容进行听写检测、提问,然后批改打分,予以及时订正巩固所学。期末复习主要

是通过归纳概要听写检测来督促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认识到少部分学生对本学课的学生够重视,凭兴趣去学,不够深入,流于表面,甚至有被逼的感觉。对这门学科产生畏惧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习下去,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兴趣,有待于以后的努力。

年6月29日 2011

第15篇: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总结:

(一) 社会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社会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因此,对社会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另外,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社会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社会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社会小作文”,或写读后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社会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 是很有益处的。

(二)社会课上的辩论赛

课堂讨论一直是社会教学的难点,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各自陈述意见,再自由争论,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顺境逆境孰利孰弊”,正方的观点是“顺境利于成长”,反方的观点是“逆境利于成长”,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 社会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社会课上的热点问题

社会与政治部分家,教学内容还涉及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启发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社会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些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以上的几个方法是我在教学海洋边拾到的几个贝壳。

林冰淑

2015-1-25

第16篇:初二历史与社会复习

初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1、中国近代史是从战争开始的。

2、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

3、英国用的办法获取暴利,企图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查禁鸦片。

5、林则徐禁烟的最高峰事件是。此事件成为战争导火线。

6、鸦片战争开始于年月,结束于年月。

7、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从此,中国逐渐变成社会。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9、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帝仓皇逃往热河,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10、1861年,垂帘听政,开始了长达的统治。

11、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先后从中国割去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2、1851年运动爆发于广西村,领导者,起义军称军。

13、清政府起用曾国藩组建军、李鸿章组建军镇压太平天国

14、1853年,太平军攻占,作为都城,改号为。

15、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大伤。

16、年,太平天国失败。

17、世纪年代,一部分阶级有识之士兴起运动,由此开始了中国化历程。“师夷长技”的含义是。

18、年7月,日本在朝鲜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战争爆发。水师与日本舰队在展开激战,致远号管带牺牲。

18、1895年北洋水师在海战中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

19、台湾岛曾被日本割占年。

20、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的狂潮。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

21、支持维新变法的皇帝是,百日维新的百日是指年月日至年月日。又称变法。慈禧发动政变破坏变法。甘愿为变法而死。

22、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是“”。1900年战争爆发。慈禧挟光绪逃往。

23、1901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成为\"洋人的朝廷\"。

24、1905年,会在日本成立,是中国阶级的政党。三民主义即\"、、\",它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女革命党人在绍兴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辛亥革命爆发于年月的武昌起义。

25、中华民国成立于年月,都城,临时大总统是。这个职

位不久被篡夺。

26、中国的末代皇帝是,他于年月日宣布退位,朝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历时年的制度。

27、民国时期是指从到。这期间的中国经历了和两个政权的统治。建立者分别是和。

28、先后演出过复辟丑剧的是和,结果是。

29、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局面。段祺瑞属于系,奉系首领是。

30、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是运动,口号是\"\"与\"\"

31、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他发表《》、《》介绍十月革命。

32、五四运动爆发于年,中心,主力,月日后,中心转移到主力变为。

33、中国共产党是阶级政党,成立于年,地点,成立的标志是召开,会上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34、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召开,大会通过了\"、、\"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实现了。

35、1926年5月,战争爆发,打倒的对象是和。结果动摇了的统治。

36、1927年,在上海发动政变,7月15 日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37、实行\"东北易帜\"的是,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了全国。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

的开始。

38、1927年,领导了秋收起义。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建立,这样,毛泽东开辟了的革命道路。

39、红军长征开始于年月,年月,红、、方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师,长征结束。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会议是挽救了中国革命。40、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有1931年的事变、1935年的事变、1937年7月的事变。

4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事变,逼蒋抗日。

42、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初步形成。

43、卢沟桥事变发生于年月日,标志着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了第次合作,战线正式形成。

44、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战场称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场称战场。抗战中,共产党的军队是军和军。

45、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46、在抗战接近胜利的前夜,中共召开大,确立了的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7、1945年8月,、等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0月,双方签订了《政

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48、1946年6月,蒋介石调动部队围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9、1947年6月,、率领解放军挺进,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50、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指的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的战役、解放华北绝大部分地区的战役。其中,的支持是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51、年4月的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52、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召开。

53、1949年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54、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残破不堪。人民政府在农村实行,解放农业生产力;在城市合理调整,发展生产。到年底,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55、1950年月,朝鲜战争爆发;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56、1953年——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三大改造是指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7、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举行。大会通过了《》,确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我国先后建立了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其中最早建立的是自治区(年),最晚建立的是自治区(年)。

58、从年到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59、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工业方面以为核心,在农村则是大办,从而导致了从年到年的三年困难时期。

60、年到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反革命集团和反革命集团的操纵和利用,全国大乱,并制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即案。其中,四人帮指的是、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和努力纠正*的错误,恢复国民经济。

61、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严重的左倾错误有、和。6

2、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是建国后伟大的历史转折。重新确定了

、的思想路线;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 实行;从根本上冲破倾错误的束缚,形成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标志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为核心。

63、国家首先在农村实行改革,推行制度,在城市主要是对进行改革。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兴建。

64、1992年10月,中共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1997年9月,中共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65、中共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方针。

66、在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67、中国近代化从近代化开始。19世纪60年代,以为目的,创办了一批企

业;19世纪70年代,以为目的,兴办一批工业。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些民间投资的企业。

68、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投资办厂的浪潮,涌现一批实业家代表:提出棉铁主义的、中国化学工业先驱的和。

69、党的会上提出将中国从转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70、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和是发展工业的主导思想。工业是新中国发展最快的一个工业部门。20世纪60年代,我国相继建成了、、等油田。在石油工业发展中,的科学理论为发掘油藏提供重要依据,是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有“铁人”之称。

71、我国“两弹一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其中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72、近代文化有追求、、文化化的时代特点。

73、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发动了文学革命,反对,提倡是其重要内容。鲁迅的《》是当时白话文的典范。

74、五四运动后,形成了以为代表的新文化潮流,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为运动,成为进步文化的中心。1930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其机关刊物是《》,九一八事变后解散,成立了以抗日救亡为宗旨、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

76、是20世纪中国戏剧改革运动的先驱者。

77、1942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要为服务。

78、清末民初,剧全面兴盛。

79、戏剧改革引进了西洋剧的表演形式。

80、新中国建立后,在的方针下,京剧获得新生。

81、近代以来,各地发生社会变迁的时间速度不一致,是由中国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82、我国19世纪年代出现了新式马路;年代出现了铁路。19世纪后半期,从日本传入中国;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中国;20世纪初,传入中国。 8

3、1919年4月,《》提出“打破男女界域,增进男女人格”的口号。从年开始,普遍实行了男女同校。

84、近代以来,和的兴起,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85、创立的“”,后改名为“”,在战争年代承担了大量社会救助工作。

86、“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理念是。

第17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案

八年级第一次教学评估·历史与社会答案 (2011.10)

一、选择题(1-20每题1分,21-30每题2分,共40分)

1-5ABBCC6-10CBBBC10-15BCAAA16-20CBADB

21-25BBDBB26-30ADCA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2分)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2分)

(3)主要是两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寒冷干旱)(4分)

32、(1)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印度、恒河流域D.黄河、长江流域(4分)

(2)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2分)

(3)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中国的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印度最早的城市摩亨佐 达罗等(3分)

33、A---cA----eB----d

C---bD----aD----f(6分)

34、(1)古代埃及(1分);法老(1分);胡夫金字塔(1分)。

(2)大禹(1分);禅让制、世袭制(2分)。

(3)汉谟拉比(1分);《汉谟拉比法典》(1分);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分)。

35、(1)略

(2)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等发生矛盾。

(3)略

第18篇:《历史与社会》学法指导

《历史与社会》学法指导

林显华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所呈现出来的大多是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发言、讨论和参与课内外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014年开始《历史与社会》中考实行闭卷考试,明年中考分值提高到50分。因此《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大家要认真学习。那么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学好它们呢?

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是知识的“源泉”。教材的正文内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还配有大量的图画和照片对正文内容加以补充和说明非常形象、生动、直观。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字和图片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框架并初步学会运用图片等资料来获取信息实现第一层次的目标——知识目标。

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区”和“自我测评”进行体验——探究式学习。教材中这些栏目的设置都具有开放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栏目广开思路大胆发言积极地进行模拟与实践体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生动地去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并寻得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逐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达到第二个层次的目标——能力目标。

第三、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卡”栏目。这些内容都是正文的辅文它们的设置是正文相关内容的补充和扩展。通过“阅读卡”的学习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寓学于趣还可帮助我们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第四、要积极地进行课外收集和查询。学生要深入社会调查实践收集资料查阅数据等补充说明课本中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或自己解决某些疑难。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一方面可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展思维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不过要想学好《历史和社会》这门课除了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发言多动手多实践以外最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那就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品质以及影响一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寒暑假前他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 也就是进行全册书的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老师会对你们提出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的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由小组长负责检查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书本而是应该要带着目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点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掌握预习的方法。在预习时要学会圈点批注、摘抄、做卡片、编写阅读提纲或阅读提要。

二.专心听课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家长认为历史和社会课上课听的懂或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下课也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不但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而且增加了下课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专心听课习惯的养成。那么怎样做才能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呢 1.要克服分心。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其结果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因此在上课时学生要学会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象一架“电子跟踪器”一刻也不离开老师的讲话或板书尽量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2.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你们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不能一味的由老师唱独角戏要和老师一起进行师生互动。 3.要做好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所写的一字不漏地记下而是要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

三.及时复习的习惯 我们知道人的遗 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对知识记忆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大家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 及时复习而不是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趁热打铁大家要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要先尽量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落环节。回忆后再去看书记住了的知识会被再次强化想不起来的知识会成为看书的重点。 2.重视阶段复习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考试强调学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而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因此阶段复习很重要。 3.注重比较复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学习了“五四运动”后老师要求学生复习“辛亥革命”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这样既可以掌握两个运动的异同并且对性质、革命范畴、领导阶级群众基础等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从深层次上理解弄懂更能深层次的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别开来对事件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运用得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因此大家要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得好的学生老师会在课堂上表扬并示范给其他同学看让做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另外也牵引写得不好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不过大家还要记住一点我们做的作业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大家做过的习题不应该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考试时的参考资料。

五、收集信息的习惯 当代社会信息就是资源不掌握最新信息就等于落后于时代。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时事、现实社会问题分析、归纳。所以学生的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的程度。在每上新课之前老师会有目的地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还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没有书籍提供的可以给他们指明方向要学生着手从哪几方面去收集从哪儿可以找到这些信息。实际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无论是听老师讲还是同学间的交谈只要用心去留意都是收集信息的一种途径。认为有价值的就要有计划地及时记录和整理。

六、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运用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考试的方法、策略等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才能考出好成绩。 1.书写要规范。常言道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在考试时如果字体潦草、让人辨认不清给改卷老师的感觉是此人思维混乱不清。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会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的成绩。因此大家要用心去写尽量做到格式统

一、字迹工整、一丝不苟。2.认真审题、答题。审题就是认真阅读、真正理解题意对于题目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每钟符号都要看清楚、看准确。切忌“看了一半就开工”这样会造成“南辕北辙”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而在答题的过程中对于单项选择题和材料题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样大家要注意。历史与社会的单项选择题分“单一型、组合型”两大类。“单一型”选择题挑最佳答案法优中选优劣中选劣组合型题目则需要把符合题意的选上。有时借助排除法剔除迷惑答案可以快速准确的答案选出来。材料题的解题一般分为三步(1) 先看问题再看资料一定要带着问题看资料否则会浪费答题时间。(2) 阅读资料并注意资料中提供信息捉住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包括资料上明确的时间信息或者暗含的时间段信息、资料中透露的地域信息、资料中透露的人物和事件信息等。(3) 根据阅读出的信息点联想你所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过滤整理。(4) 整理信息进行答题。 3.仔细复查。当所有题目都做好了后先检查在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题目时间充足的话检查整张试题。在检查选择题是否正确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要求不要轻易更改答案非选择题着重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回答是否完整等。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同学,你们只要掌握并用好这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一定会学好《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的。

第19篇:历史与社会学院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

学生会工作总结

历史与社会学院 学生会

二零一一年八月

卷首语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已经点燃了她的第90枝生日蜡烛。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当代大学生胸怀天下,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树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理想,为我们的中华复兴添砖加瓦。

2011年,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以及院团委老师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带领全院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喊“党在我心中,青春报祖国”口号,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为抓手,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重点,围绕学校和学院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要求,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同时,在校学生会的代领下,以热烈庆祝共青团安徽师范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和安徽师范大学第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为重要契机,紧抓我院学生特点,根据校、院学生工作的要求,以“促学风、抓特色”为工作思路,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工作方针,以“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为工作宗旨,紧密围绕校学生会和学院团委年度工作要点,根据院学生会年度工作计划,独立自主地开展一系列庆祝建党90周年和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品位、深内涵的特色活动。

党在我心中,青春报祖国!就让我们用耕耘承纳收获,走进墨香四溢的图书馆,像饥渴的海绵一样汲取知识的养分;就让我们用勤勉拒绝蹉跎,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甜美与甘苦,像乘风破浪的航船一样掌舵人生的风雨旅途,共同点亮报国的明灯,放飞青春的梦想!

目 录

 卷首语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1

 第一篇 思想建设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 青马工程先行 打造学生会团队凝聚力……

3  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 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 第二篇 志愿服务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 西部计划志愿者院内招募……………………………………………….6  暑期

出…

5 行……………………………………………7

 第三篇 文体科技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提 科供技高文

质化艺

量术

的节

学系

列生活活动

动多

平样台………………………………………8 化…………………………………9

 第四篇 总结经验 展望院会发展前景  年 缺度点

成不

果足

协经

调验

合总作……………………………………………………11 结……………………………………………………12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 规划调整

展望未来……………………………………………………13  结

束语…………………………………………………………………………

…14

一、思想建设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1、青马工程先行 打造学生会团队凝聚力

通过举办第28期大学生骨干暨团干培训班,使学生干部、理论学习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通过举办“三证”颁发和“五团”(学团章、戴团徽、举团旗、唱团歌、温团史)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关心国家大事,肩负时代使命;通过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他们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同时,班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干部的交流沟通得到了增强,促进了院会集体凝聚力的提高。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院会积极以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等红色节日为依托,创新了大量常规活动,特别是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良好新风尚。

我院始终坚持倡导学风建设,以实施“青春导航”工程为契机,结合我院学生特点,不断挖掘、树立和宣传学生群体中可敬、可亲、可爱的学生榜样,并通过学院宣传栏、网站、博客等宣传渠道,将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宣传开去,让同学们在真切的、具体的典型事例中受到启迪,借以影响、鼓舞和感召更多的同学积极学习,努力成长。

当我院团员青年通过互联网、校园电视转播了解到胡锦涛总书记给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时,分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同学们还自发的聚集起来,分享个人感受。同学们纷纷表示,胡总书记的回信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广大青年学子进一步认识到“服务奉献”的重要意义,再一次深刻体会到社会实践对于知识积累与经验获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家表示,虽然我院大多数学子不能亲赴西部一线进行支教服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务,但是可以到我们力所能及的大别山区、皖北地区以及芜湖周边乡村落后地区进行支教,同时还将继续立足专业,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在包括支教在内的各个领域中服务擅长领域。同学们纷纷保证一定会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做好接下来的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当代青年学生的重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这充分体现了我院同学高尚的道德素质,展现了同学们在生活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力求上进的积极的精神风貌。

2、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 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我院特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第七届青春飞扬配乐诗文朗诵大赛、“一颗红心跟党走”主题演讲暨征文比赛、读红书报告会暨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以及“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党情知识竞赛活动等一系列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学生活动。一篇篇歌颂伟大祖国、伟大时代,展现青春风采和讴歌青春使命为主要内容的诗文,不仅抒发了同学们对党的忠诚与敬爱,而且充分展现了我院青年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作为历史与社会学院,党史知识的宣传工作我们义不容辞。为纪

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增进全校师生对党史党情的了解,增强对党的感情,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院承办了校级“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党情知识竞赛活动。通过从院级到校级的层层考试选拔,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党史知识,增加了同学们对党史知识的兴趣。

二、志愿服务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1、各类志愿者院内招募

在毕业季来临之际,我院积极开展“西部计划”志愿者得院内招募活动,结合国家对大学生支援西部的倡导,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为西部发展做贡献、为国家未来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

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是我院的专业特色活动,通过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经验,院团委、学生会本年度延续活动的优良传统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以“ 热血铸就无悔青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春,自信敲开职场大门”为主题的模拟招聘会暨简历制作大赛,为广大同学熟悉招聘过程,掌握应聘技巧,提高就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同学们未来的就业创业和现阶段的学习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与指引作用。

本着关爱老人,和谐社会的宗旨,历社学院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选拔出了若干名青年志愿者来到芜湖市社会福利院,参加了由市黄梅协会、市文化馆黄梅飘飘艺术团、镜湖区戏曲艺术团联合主办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慰问义演活动。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老人们带来了春天快乐的气息,得到了福利院相关领导和老人们由衷的赞赏,充分展现了我们历史与社会学院的风采。

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出行

经院暑期实践领导组和专家组认真指导和遴选,今年我院申报了2支省级重点团队、6支校级重点团队和10支院级重点团队,并于6月之际举办了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暨授旗仪式。校思政指导教师张燕华、院党委副书记朱棣、教学副院长徐彬、行政副院长吕俊龙等领导应邀出席仪式,并颁发了各个团队的队旗。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我院学生会成员组成了皖江城市医疗体制改革

调研服务队、“十二五”经济规划社会发展百姓期望值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皖江城市带生态调查团队等三支重点团队,在校团委的带领、院团委的指导下,三支团队紧密围绕“永远跟党走 青春献祖国”这一主题,走进基层,访问群众,积极展开主题暑期实践活动。其中,皖江城市医疗体质改革调研服务队共走访芜湖市4个区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搜集各类有效问卷1300余份;“十二五”社会调查组的同学在为期五天的正式调研中,充分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顶着酷暑,足迹遍及芜湖市三县四区,坚持着白天调研,晚上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的好习惯。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小组的调研工作得到了有效地开展,除了问卷调研,实践团队还超额完成了进行了“十一五”、“十二五”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展宣传的任务。

三、文体科技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提供高质量的大学生活动平台

4月13日下午两时三十分,“模拟联合国大会”院选拔赛在36栋活动室成功举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行,本次比赛邀请了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代表担当大赛评委,来自经过前期班级选拔脱颖而出的09级、10级各班代表参与了本次比赛。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世界大学生青年参政的重要活动形式,通过对国际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能够提高同学们责任意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展示舞台。同时,我们邀请了外国语学院的同学担当评委,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提高了活动的标准和选拔的质量。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热爱平面设计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院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平面设计大赛。本次平面设计大赛面向全院同学征集作品,分手绘类与电子类两大类,包括海报、漫画等设计等作品,选手作品

的主题要反映党的精神风貌、展现党的发展历程、卓越的历史功绩。全院共有97人参与了本次比赛,经过院学生会信息技术员们的认真评选,09历史的李新旺与瞿文琼脱颖而出,分获纸质版和电子版一等奖。此次平面设计大赛不仅是历史与社会学院的首创活动,也是师大的创新活动项目,为学生们知识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加多样化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科技文化艺术节 系列活动多样化

在第八届科技文化节到来之际,我院学生会的系列活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毕业骊歌,青春飞扬,2011年6月8日晚7点,花津校区大礼堂华灯璀璨、歌声嘹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亮、舞姿翩跹,历史与社会学院庆祝建党90周年暨欢送2011届毕业生文艺晚会在这里隆重上演。“给你我的心作纪念,这份爱任何时刻你打开都新鲜”,带上心的祝福,踏上新的征程,两个多小时的晚会在欢快的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是我们近百人的学生会成员所付出的汗水,正是院会的团结与合作铸就了社会学院一个有一个精彩成功的活动。

“徽学宣讲营”是我院社团之一赭山史学社的品牌活动,活动的开展既既给参赛选手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也加深了广大同学对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认识,激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徽州文化与徽州精神发扬光大。本学年,社联继续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感受徽文化魅力的契机。5月29日下午3点,赭山史学社于圆形报告厅成功举办了“徽州宣讲营”决赛。历社学院王彦章、汪效驷老师和4名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应邀担任本次比赛评委。经过海选、初赛的层层选拔,共有8组16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本次决赛。

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是我们院学生会每年的必备课题,所以继承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历社学院团委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期间开展了以“激情青春,风采无限;温馨寝室,你我共建”为主题的宿舍文化月活动。活动内容有继承延续传统项目-检查寝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室,同时新增加了寝室成员默契度考验的活动项目,如两人三足、自行车接力赛等等让人耳目一新的趣味赛项。2010级本科生,64个寝室的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也是我们寝室活动历年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说明了我们的活动创新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5月14日上午8:30,2010级本科生广播操比赛在花津校区南体育场隆重举行。本次比赛由校学工处主办,历社院、文学院、体育学院等11支代表队参加比赛。校党委副书记顾家山、各部门有关领导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出席了本次比赛。

我院高度重视本次比赛,在领导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院学生会成员已于上学期着手开展广播操比赛队员选拔及训练工作。待确定最终比赛时间后,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由学生会组织参赛队员于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段集中练习,加紧训练。训练主要针对队员个人的动作规范、集体的协调一致性以及队形站位等,训练虽然很严格,同学们都没有怨言,共同为了历史与社会学院的荣誉而坚持着。在比赛中,我们的表现非常优异,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总结经验 展望院会发展前景

1、年度成果 协调合作

2010-2011学年是历史与社会学院丰收的一年: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我们的才艺活动开展的更吸引人了,在圆满落幕的第二十届智商运动会闭幕式暨“闪亮新星”才艺大赛上,选手们各展风华,歌曲《精忠报国》振奋人心,独舞《流水浮灯》飘逸优美,小品《招聘》诙谐幽默,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现场的观众,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我们的同学在学生会的组织下更加团结了,在第39届校运动会上,通讯组和啦啦队成员共同合作为场上的选手加油助威,我院学子在运动场上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紧密合作,最终不负众望,获得了女子第

三、男子第

六、团体总分第四的好成绩,并喜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称号;

我们独立自主的特长训练取得了成果,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晚会暨第六届“青春飞扬”舞蹈大赛决赛上,我院选送的《千红.徽韵》和《空巢的孩子》两支舞蹈凭借着对艺术的深刻诠释和积极的思想内涵获得了97.856和97.716的高分,分别获得公共院系第

二、三名——双双喜获二等奖;

我们的院级选拔质量得到了提高,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校级演讲比赛,我院参赛选手张晓蓉以自信的表现和《党的光辉照我心》出色的原创演讲获得了评委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力压众多各个院的参赛选手,取得95.67的高分,在选手中位列第一,荣获一等奖。

这些仅仅是我们在这一年取得的成果的缩影,这些荣誉都是在学生会大家庭中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可以说,没有团结和谐的院会,就不会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在这个学年,院会最大的成功便是将大家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2、缺点不足 经验总结

2010-2011学年同时也是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一年:

遗憾的是在“双十佳”评选活动中,我院落选了;在举办“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知识竞赛时出现了赛场秩序问题。这些失败的结果正是对我们未来学生会工作的警醒,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第一要注重学院之间的感情培养,第二是对活动的安排和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预计一定要到位,人员安排必须提前做好,在办活动的时候向大家交代好整个流程,做好补救的准备。

与此同时,在一些活动的细节处理方面,如邀请卡的设计,通讯稿的撰写等等方面,我院也应该向做的好的学院虚心求教,来扬长补短,获得提高和发展的空间。院会内部的团结友爱与协作也要继续保持,只有各个部分发挥功能了,才能共同推动整个学生会大家庭的进步。

3、规划调整 展望未来

首先,规范化日常工作:主要是办公室制定清晰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得一些例如每周活动清单、值班、例会等更加规范化,使得各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工作轨道有条理的运行。

其次,明确部门人员职责:作为部长和副部长,要在活动实践中发现自己部门人员的特点和长处,根据部员的优点来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对部员的培养方向要明确,做到分工负责到人,从而使学生会工作能够更好的管理和继承下去。

最后,针对我院学生会存在的不足之处,各个部门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具有部门特色和针对性强的调整方案。就院会整体而言,始终要把各个部门联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工作和任务,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和质量。并且,要充分发挥院会里个人的智慧和才能,让每一位院学生会成员都能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积极应对工作中的难题,创新工作方式,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让历史与社会学院更加蓬勃发展,让师大的风采更添亮色!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的明天会更好,更灿烂!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春报祖国 永远跟党走

结束语

2010-2011学年,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在院团委的指导下,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了基层堡垒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院学生会将继续立足两个服务,即服务广大同学成长成才,服务学校建设、发展,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到更好!

我们将会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扬长避短,使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前进。以智慧为帆,以理想为桨,共同航向让院会更好,让青春放歌的理想的彼岸!

历史与社会学院 学生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2011年度学生会工作总结

第20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促进历史教学工作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二、学生分析:

本年级共两个班,学生一百多,都是从小学生上来的新生,从年龄结构来看,学生年龄偏小,认知水平有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从知识结构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知识结构比较简单,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还不是很强,。并且新生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个体差异性大,学习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耐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优化学习方法。

三、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四、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在到大洋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展示,从中国国土的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以及村落城镇的发

其主要特点是:教材内容综合性较强,知识面较广,着重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6课时

预备课1课时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2课时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2课时 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课时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9课时第一课大洲和大洋2课时第三课自然环境3课时第三课世界大家庭3课时探究课从地球上看世界1课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1第一课国土与人民3第二课山川秀美4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研究课游历华夏1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7第一课家住平原2第二课与山为邻3第三课傍水而居3第四课草原人家3第五课干旱的宝地2第六课文明的中心——城市3探究课来自家乡的报道1

总计课42

其余课程为机动课时,可以安排复习,考试等内容。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历史与社会教案模板.doc》
历史与社会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