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有理数加法教案模板

2020-08-20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有理数加法》教案

《有理数加法》教案

通榆县第十中学——杜建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关键:通过实例引入,循序渐进,加强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发现法、归纳法、与师生轰动紧密结合.

四、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情境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

(+3)+(+1)=+4.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2)(-4)+(-3);(3)(+4)+(-3);(4)(+3)+(-4);

(5)(+4)+(-4);(6)(-3)+0;(7)0+(+2);(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例2(教科书的例1)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

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

(1)(-0.9)+(+1.5); (2)(+2.7)+(-3); (3)(-1.1)+(-2.9);

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1)(-10)+(+6);(2)(+12)+(-4);(3)(-5)+(-7);(4)(+6)+(+9);

(5)67+(-73);(6)(-84)+(-59);(7)-33+48;(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3)(-0.5)+3;(4)3.29+1.78;

(5)7+(-3.04);(6)(-2.9)+(-0.31)(7)(-9.18)+6.18; (8)(-0.78)+0.

3.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六)板书设计

1.3.1有理数加法

一、加法法则

二、例1例2例3

1、

2、

3、

推荐第2篇:有理数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

襄汾三中

伊娟丽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2.学生设疑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

共赢了5球.也就是(+3)+(+2)=+5.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④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⑥ 上半场赢了3场,下半场输了3场,全场是平局,也就是 +3+ ( -3 ) =0. ⑦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 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解疑合探例:

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 (2)(-4)+(-7); (3)(+4)+(-7); (4)(+9)+(-4); (5)(+4)+(-4); (6)(+9)+(-2); (7)(-9)+(+2); (8)(-9)+0; (9)0+(+2);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 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 (1) (-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 (2)(+2.7)+(-3); (3)(-1.1)+(-2.9);

(2)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3、作业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 . 计 算 :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 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推荐第3篇: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课题:2.4.1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实际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索,能归纳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计算;

难点:异号两数如何相加的法则。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蛋糕店上半年挣5万,下半年挣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2.蛋糕店上半年赔5万,下半年赔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3.蛋糕店上半年挣5万,下半年赔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4.蛋糕店上半年赔5万,下半年挣3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5.蛋糕店上半年挣5万,下半年赔5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6.蛋糕店上半年赔5万,下半年挣0万,请问一年共挣多少钱?

请你列式计算,并引导学生对前面的七个加法运算进行合理的分类探讨: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小组讨论展示)

二、教师点拨

知识点一:引导学生对前面的七个加法运算进行合理的分类

同号两数相加: (+5)+(+3)= ______.(-5)+(-3)= ______

异号两数相加:(+5)+(-3)= ______;(-5)+(+3)= ______;

(+5)+(-5)=______

一数与零相加: (-5)+0=______;

知识点二:探讨: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

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精讲;例1(学生自学,教师示范。注意解题步骤)

四、课堂练习;36页随堂练习与习题2.41.2.3(小组展示交流)

五、当堂检测;

1.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下列算是的意义,并计算出结果:

(-2)+(-3);(-3)+2

2.有理数加法法则:

绝对值不相等的两数相加,取绝对值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3.计算:(+15)+(-7);(-39)+(-21);

(-37)+22;(-3)+(+3)

推荐第4篇:有理数加法教案1

有理数加法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三、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四、学习过程:

1.导

通过实际问题,提出质疑导入新课。

在下列问题中用负数表示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向前进了3米;

(2)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

(3)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C,第二天上升了-1°C; (4)某汽车先向东走-4千米,再向东走2千米。 (5)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

2.学

借助数轴完成下列问题

(1)某人两次一共前进了多少米?你是如何计算的? (2)某汽车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你是如何计算的? (3)某地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你是如何计算的? (4)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你是如何计算的? (5)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你是如何计算的? 3.研

组织学生看书自学,小组讨论,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想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零。

3.一个数同0想加,仍得这个数。

进而总结出有理数加法运动,一般步骤为:

(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和的符号;

(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前面已经分析过,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是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归纳法则;二是引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出法则之后,可进一步提问:在算术里,两个不都是零的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那么,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后和还一定大于加数吗?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终要让学生明白:在有理数运算中,算术中的某些结论不一定再成立,即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数,这是有理数的加法与算术运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3.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接下来我设计了练习题,选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4.练

(1):尝试练习(1)(-3)+(-4)

(2)(-5)+(+8)

(3)(+0.5)+(-1.6)

通过此例,训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直接应用,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问题,师生共同来完成,老师做板书示范。

接下来做一组练习题,此题比较简易,目的在于巩固法则,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问题,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记忆。

(2).填空(口答)

(1)(-4)+(-7)=_____(

(2)(+4)+(-7)=_____(

(3 7+(-4)=_____

(4)4+(-4)=_____

(5)9+(-2)=_____

(6)(-9)+2 =_____

(7)(-9)+0 =_____

(8)0+(-3)=_____

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对法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我设计了练习2。

(3)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

(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2, b= -1 ⑤ a = -3 , b=0 (4).说出以上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5).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法则到底掌握了多少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法则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反馈练习,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若出现问题,准备采以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若学生解答顺利,可再给学生出一些补充练习题。

5.归纳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三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进而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2)有理数的加当选法则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6.作业

1.必做题P18

2.

3.

2.选做题

P19

4.

推荐第5篇: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篇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并且会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及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加法法则以及运算律的运用;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 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⑥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⑦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

【问】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 (3)(+4)+(-7); (4)(+4)+(-4); (5)(-9)+0;(6)0+(+2); (7)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三)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问】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9.18)+6.18;(2)6.18+(-9.18);(3)(-2.37)+(-4.63); 4.计算下列各题:

(1)[8+(-5)]+(-4);(2)8+[(-5)+(-4)];(3)[(-7)+(-10)]+(-11); (4)(-7)+[(-10)+(-11)];(5)[(-22)+(-27)]+(+27);

(四)共同探索,归纳有理数运算律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五)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例】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交换律) =[16+24]+[(-25)+(-32)](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

【例】1.计算:(要求注理由) (1)23+(-17)+6+(-22); (2)(-2)+3+1+(-3)+2+(-4); 2.计算:(要求注理由) (1)(-8)+10+2+(-1);(2)5+(-6)+3+9+(-4)+(-7); 3.当a=-11,b=8,c=-14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 (2)a+c; (3)a+a+a;(4)a+b+c.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解下列各题(第4~8题):

4.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 行高度是多少?

5.存折中有450元,取出80元,又存入150元以后,存折中还有多 半夜的气温是多少?

7.小吃店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

128.3元,-25.6元,-15元,27元,-7元,36.5元,98元 一周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8.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

1.5,-3,2,-0.5,1,-2,-2,-2.5 8筐白菜的重量是多少?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在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对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的应用,我们要注意观察,探究简便运算的特点,让计算更加快捷,简单。

(七)布置作业篇2:《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三、教学组织与教材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增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等等)。

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新

师播放一段世界杯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激情,再问“大家知道今年世界杯的冠军得主是谁?”学生回答后师给与评价,然后出示“净胜球”问题:凯旋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式子表示:把赢1个球记为“+1”,输1个球记为“-1” ,净胜球数应是(+1)+(-1) =0。师再问:如果该队第一场比赛输1个球,第二场比赛赢1个球.那么该队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多少?师引导学生用(-1) + (+1) =0的式子说明。

(二)探究新知---行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这两个式子来探讨有理数的加法。为了更形象的说明问题,我们用 1个

表示 +1,用 1个 表示 -1,那么就表示0。

2、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计算(+2)+(+3)。教师课件演示:先出现两个带正号的球,再出现三个带正号的球,用方框框住总共有五个带正号的球,也就是说(+2)+(+3)= +5。师问:聪明的同学们能告诉我(-2)+(-3)等于多少吗?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再回答,教师演示过程,并给与积极评价。在前两例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思考:(-3)+2,3+(-2),(-4) + 4三种情形。(注:此三例关键是“正负抵消”,教师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并运用这个思想)。

3、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刚才

这几道题的运算过程。课件出示数轴,并规定正负方向。 师先举例说明:先向西移动2个单位,再向西移动3个 单位,则一共向西移动了5个单位。所以:(-2)+(-3)=-5。师然后让学生用数轴的方法运算(-3)+2,3+(-2),(-4) + 4三个式子。(注:学生在表示(-3)+2的移动过程时对于+2可能不能正确表示。师应强调加法是“相继”活动的合并,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想想再决定到底是从原点出发还是从-3这个点出发。对于非常正确的见解,师给与积极评价。)

(三)发现新知---省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刚才的五个例子: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

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应肯定他们朴素的语言,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他们分成三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再去观察他们加数与和的符号和绝对值特征。

2、师生共同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相反数相加,和为零。师问:一个数同0相加?师生得出仍得这个数。师引导学生记一记。

(四)运用新知---信

1、范例讲解:

例1计算下列各题: ①180+(-10); ②(-10)+(-1);③5+(-5);④ 0+(-2).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符号特征,再教师示范写出过程。 解:(1)180+(-10)(异号型 ) =+(180-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170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②(-10)+(-1) (同号型) =-(10+1)(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对于③④ 小题,可以让学生口答。

2、解后思: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做题时的基本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为三句话: 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3、说一说

(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 (+5)+(+ 7);(2) (- 10) +(- 3) (3) (+ 6)+(-5) (4) (+ 3)+(-8) 注:此题意在强化对有理数加法的符号判断,特别是异号的情形着重反馈矫正

4、练一练

1、计算下列各式: (1) (-25)+(-7); (2)(-13)+5; (3) (-23)+0; (4)45+(-45)。

2、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注:此两题意在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巩固和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四个学生演板。做完后小组之间开展互评,正误怎样?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对于第二题教师请男女两个同学比赛进行演板,师给与评价。

5、想一想

请根据 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聪明的你能举出多少种新情境?) 注:此例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对于学生有创意的情境师应给与积极评价。 (符合此式子的情境有很多,如:温度变化问题、足球净胜球问题、方向行走问题、收入支出问题、水位涨落问题等等)

(五)反省新知---谈一谈 我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运算时的基本思路。

(六)挑战老师

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认为:“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老师的说法正确吗?请聪明的你举例说明。

(七)超越自我

分别在右图的圆圈内填上彼此不相等的数, 使得 条线上的数之和为零,你有几种填法?

(八)布置作业。

篇3:有理数的加法教案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师:在小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数是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也就是说,这些运算是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自从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就扩大到整个有理数。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进行四则运算呢?今天,我们来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师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进行加法运算时,这两个加数的符号可能有哪些情况。 生1:加数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教师板书:同号两数相加) 加数一正一负(教师板书:异号两数相加)

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2: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或者两个都是零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某人从一点出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① 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

生3:向东走了8米 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生4:表示为(+5)+(+3)=+8 (教师板书) 师: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1)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生5:向西走了8米。可以表示为:(-5)+(-3)=-8 [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2)

③ 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生6:向东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 [教师板(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3)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生7:向西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 (教师板)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4)

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生8: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 (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5)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生9:仍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 [教师板书]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6)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上面这组问题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高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一组有理数加法的具体问题,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下面内容): 从河岸现在水位线开始,规定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结果怎样? 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结果怎样?

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 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结果怎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结果怎样? 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结果怎样? 师:下面同学们分组讨论,互相订正。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①上升14cm。 [教师板书 (+8)+(+6)=+14] ②下降14cm。 [教师板书 (-8)+(-6)=-14] ③下降2cm。 [教师板书 (+6)+(-8)=-2] ④上升2cm。 [教师板书 (-6)+(+8)=+2] ⑤回到原水位线。 [教师板书 (+8)+(-8)=0] ⑥在原水位下线下8cm。 [教师板书 (-8)+0=-8] 师:通过以上两组题目,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演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小组1:我们这一小组同学发现了正数加正数结果是正数,负数加负数结果是负数,也就是说: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的发现什么?

小组2:我们发现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最前面加数的符号一样。 师:这一小组的看法是否正确呢?

小组3:不正确。因为(+6)+(-8)=-2, (-6)+(+8)=+2,结果和符号与第一个加数的符号不一样。应改为:符号不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决定于加数中较大的数的符号。

小组4:这句话也不对,如(+3)+(-5)=-2 中,和的符号是负的,但+3比 -5大,应改为:和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加数符号一样。 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组5:我们这一小组有不同意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相加还有一种可能是相反数的情况,结果为0与每个的数的符号都不一样。 师:观察仔细,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只是发现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结果的符号问题,结果除了符号部分外,另一部分称为结果的什么? 众生:结果的绝对值

师:结果的绝对值与加数绝对值又有何关系呢?

小组5: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绝对值的和,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师:请同学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小组6: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小组7:不对,异号两数相加应分两种情况。⑴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⑵绝对值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与小学加法要复杂一些,是否还有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呢?

小组8: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师:全班同学共同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板书):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如果绝对值相等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点评: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认知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认知活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闪光点:

1.通过回顾已具备的部分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产生一个暂时成功感和满足感,达到一个暂时的心理平衡。

2.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矛盾、新问题,挑起学生引起心理的不平衡。旨在诱发学生好强、好胜的天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下一个环节。

3.再次以提问的形式,渗透分类的思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分类探索的境地。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圆润地过度到探索新知情境之中。 4.分类展示生活情境,放手让全体学生感受并探索,从而构建加法法则。)

推荐第6篇:有理数教案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3.解决问题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6.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冲坡中学是乐东县利国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基础及学习习惯是比较差。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应;不过,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现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和勇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已逐步形成。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情境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

4+(-2), 黄队的净胜球为 1+(-1)。

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 (+3)+(+1)=+4.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 (2)(-4)+(-3); (3)(+4)+(-3); (4)(+3)+(-4); (5)(+4)+(-4); (6)(-3)+0; (7)0+(+2); (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例2(教科书的例1)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 (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 (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8 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 (1)(-0.9)+(+1.5); (2)(+2.7)+(-3); (3)(-1.1)+(-2.9); 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五)练习设计 1.计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五.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第二种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第一种方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权衡利弊,我们主张采用第二种教学方法。

六.点评

潘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是比较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叁与者。的确,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新课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推荐第7篇: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铁小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推导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授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计算。

二、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经明显地具备了逻辑思维性,并且学生已经在我的要求下,学会了预习、初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只要我们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的指引、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要求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所有的内容用电子的白板展示出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知

通过对小学加法及数轴知识的应用的复习,让学生既巩固了原来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引出新课。

2、出示问题情境、解决新知

在解决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题目提示,运用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并且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答案。

3、探索发现,归纳新知

利用学生展示的答案,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运算法则。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合作的好习惯。,通过展示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4、展示例题、应用新知

此环节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且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体会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达标训练,巩固新知

本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互动回答是采用哪个小组举手多、举得早,让哪个小组来回答;让学生养成一种竞争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6、规律总结,升华新知

本环节着重总结有关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进行小结,逐步养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随时总结规律的习惯,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和巩固。

7、作业和运用,拓展新知

通过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挑战自我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认识。

授课时间:2017年9月11日 授课教师:铁小英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 -7和4; 7和-4; -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 (2) 如果a0,b|b|,那么a+b=+(|a|-|b|) (4) 如果a0, |a|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授课时间:2017年9月14日 授课教师:铁小英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 -7和4; 7和-4; -7和-4

二、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三、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3.用‚>‛或‚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 (2) 如果a0,b|b|,那么a+b____0; (4) 如果a0, |a|

(1)如果a>0,b>0,那么a+b=+(|a|+|b|) (2) 如果a0,b|b|,那么a+b=+(|a|-|b|) (4) 如果a0, |a|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六)布置作业 (1)习题

1、3 (2)请同学们回家用有理数牌和父母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比赛。

推荐第8篇: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1.3.1有理数的加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2)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3.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

4.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第一天赢利,第二天还赢利,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2.第一天亏本,第二天还是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再向左运动,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1条是: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___.这条法则包括两种情况:

(1)两个正数相加,显然取正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3)+(+5)=+8;

(2)两个负数相加,取_____号,并把______相加.例如(-3)+(-5) = -(3+5) = -8.答案\"-8\"之所以取\"-\"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8\"是由_____的绝对值和______的绝对值相______而得.〖练习〗

1.上午6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6时下降, 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2.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蓝队胜黄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3.第一天向北走,第二天又向北走,两天一共向北走多少km?

4.仿照(-3)+(-5) = -(3+5)= -8的格式解答:

(1)-10+(-30)=

(2)(-100)+(-200) =

(3)(-188)+(-309)=

〖探索2〗

1.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如果第二天亏本120元呢?

2.第一天赢利,第二天亏本,两天合起来算,是赢利还是亏本?

3.正数和负数相加,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前半部分是: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______减去_________________.

例如(+6)+(-2) = +(6-2) = +4.答案\"+4\"之所以取\"+\"号,是因为两个加数(+6与-2)中__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答案\"+4\"的绝对值4是由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__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到.

又例,计算(-8)+(+3)时,先取______号,这是因为两个加数中,______的绝对值较大.然后再用较大的绝对值____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得_____,于是最后得到答案是______.计算的过程可以写成(-8)+(+3) = -(8-3) = -5.

〖议一议〗

有人说,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实质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他说的对不对?

〖练习〗

1.第一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第二场比赛黄队胜蓝队3:1, 两场比赛黄队净胜几个球?

2.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3.检查3包洗衣粉的重量(单位:克), 把其中超过标准重量的数量记为正数,不足的数量记作负数,结果如下:

-3.5,+1.2,-2.7.

这3包洗衣粉的重量一共超过标准重量多少?

4.仿照(-8)+(+3) =-(8-3) = -5的格式解题:

(1)(-3)+(+8)=

(2)-5+(+4)=

(3)(-100)+(+30)=

(4)(-100)+(+109)=

〖法则理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第2条的后半部分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_____.

例如(+3)+(-3) = ______,(-108)+(+108) = ______.

〖例题学习〗

P21.例1,例2

P22.练习2(按例1格式算.)

〖作业〗

P29.习题 1, P32.习题 8,9,10

【备选素材】

用一个□表示+1,用一个■表示-1.显然□+■=0,

(1)■■+□□□=(■+□)+(■+□)+ □=_____.

这表明-2+3=+(3-2)=1.

想一想:答案为什么是正的?为什么转化为减法运算?

(2)计算■■■■■+□□□□□=_____.

(3)计算■■■■■+□□=(■■+□□)+ ■■■=______.

这说明-5+(+2)=-(___-___)=_______.

(4)计算■■■+□□□□□=?

推荐第9篇: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1.3.1有理数的加法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1.3.1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会作简单的加法计算;

3.感受到原来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2)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运出200吨化肥,两天总的结果一共运进多少吨?

(3)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 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4)把第(3)题的算式列为300+(-200),有道理吗?

(5)某仓库第一天运进a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b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探索2〗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下面的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某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即红队进5个球,失2个球),红队净胜几个球?

〖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前进5步,又前进-3步,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若是后退-1步,又后退3步呢?

〖练习〗

1.登山队员第一天向上攀登,第二天又向上攀登(天气恶劣!),两天一共向上攀登多少米?

2.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

〖补充作业〗

1.分别用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表示下面每小题的结果(能求出得数最好):

(1)温度由下降;(2)仓库原有化肥200t,又运进-120t;

(3)标准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4)第一天盈利-300元, 第二天盈利100元.

2.借助数轴用加法计算:

(1)前进,又前进,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上午8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8时下降, 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3.某潜水员先潜入水下,他的位置记为.然后又上升,这时他处在什么位置?

推荐第10篇:《有理数的加法》参考教案

1.4 有理数的加减

第一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体现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教学程序 设计: 一.类比联想 提出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算术运算的学习过程,类比联想到在认识了有理数之后,必然要首先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又通过提问,复习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和用负数表示的量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际问题,提出质疑导入新课.

具体问题是:在下列问题中用负数表示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某人第一次前进了5米,接着按同一方向又向前进了3米; (2)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上升了-1℃; (3)某汽车先向东走4千米,再向东走-2千米。 紧接着,回答:

(1)某人两次一共前进了多少米?

(2)某地气温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 (3)某汽车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三个问题都是求物体两次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和的问题,同小学一样,可以用加法来做。但是,这些数中出现了负有理数,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引出课题.

在刚才的教学中,通过复习,加强了铺垫,刻意去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带领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知识准备,又使学生认识到本课

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个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二.直观演示 归纳法则

用6个实例讲两个有理数相加的问题: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4)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点拨:“一共”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小学的学习知道,就是两个数相加. 探究:若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你能写出算式吗? (1)(+5)+(+3)=+8;(2)(-5)+(-3)=-8; (3)(+5)+(-5)=0;(4)(+5)+(-3)=+2; (5)(+3)+(-5)=-2;(6)(-5)+(+0)=-5;

以上六个问题的设置运用了数学中分类的思想方法,因为两数相加,按符号异同划分为三大类。这样自然就把问题归结为三种情况:问题(1)和(2)是同号两数相加的情况;问题(3)、(4)、(5)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情况;问题(6)有是有一个加数为零的情况.

这6个问题,都借助于数轴,先规定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通过电教手段具体演示验证两次运动的结果,由在数轴上表示结果的点所处的方向,确定和的符号,由表示结果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确定和的绝对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分类、观察,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归纳出法则之后,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并总结规律: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计算“和”的绝对值,实质上是

进行算术数的加减,因此,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贯穿一个化归思想,即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算术数的加减运算. 一般步骤为:

(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确定和的符号; (2)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前面已经分析过,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是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自己归纳法则;二是引导学生分析法则特点,总结规律,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出法则之后,可进一步提问:在算术里,两个不都是零的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那么,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后和还一定大于加数吗?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最终要让学生明白:在有理数运算中,算术中的某些结论不一定再成立,即对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和不一定大于加数,这是有理数的加法与算术运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智能培养结合起来,设计了例题和练习题,选题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类型:同号、异号、0与一个数相加的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7)+(+6)

(2)(-5)+(-9) 11(3)()

(4)(-10.5)+(+21.5) 23分析:先确定符号,在进行绝对值加减运算.

解:(2)(-5)+(-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5+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4. 例2:计算 (1)(-7.5)+(+7.5); (2)(-3.5)+0.解:(1)(-7.5)+(+7.5)=0

(2)(-3.5)+0=-3.5 通过此两例,训练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直接应用,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变式题1: 填空(口答,并说明理由) (1)(-4)+(-7)=_____(

)

(2)(+4)+(-7)=_____(

) (3)7+(-4)=_____(

)

(4)4+(-4)=_____(

) (5)9+(-2)=_____(

)

(6)(-9)+2 =_____(

) (7)(-9)+0 =_____(

)

(8)0+(-3)=_____(

) 变式题2: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某地水库的水位在某天当中每一次上升了a厘米,第二次上升了b厘米,问: (1)两次一共上升了多少厘米? (2)计算当a、b为下列各数时的值:

① a= 4 , b=3 ② a= -3 , b= 7 ③ a= 5 , b= -5 ④ a= 4, b= -1 ⑤ a = 3 , b=0 (3)说出以上运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利用提问形式,从以下三方面小结。学生先回答,进而教师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1)本节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应用时应注意的哪些问题?(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 (3)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五.作业

课本第19页练习1~5题. 补充: 1.计算:

(1)(-10)+(+6); (2)(+12)+(-4); (3)(-5)+(-7);(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计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3*.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

(2) a<0,b<0; (3)a>0,b<0,|a|>|b|; (4)a>0,b<0,|a|<|b|.

第11篇:有理数的加法3教案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运用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或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加法的运算性质简化加法运算.

3.知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使加法计算简便合理.

【主体知识归纳】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交换律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基础知识讲解】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依据,运算步骤如下: (1)先确定和的符号; (2)再确定和的绝对值. 2.运算规律是:同号的两个数(或多个数)相加,符号不变,只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即可.如(+3)+(+4)=+(3+4)=+7.(-3)+(-4)+(-13)=-(3+4+13)=-20.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和的符号.取两数中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作为和的绝对值.如(+3)+(-4)=-(4-3)=-1.

3.运用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把交换律和结合律灵活运用,就可以把其中的几个数结合起来先运算,使整个计算过程简便而又不易出错.

【例题精讲】

例1 计算(+16)+(-25)+(+24)+(-32).

剖析:此小题逐个相加当然可以,但较麻烦.可以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正、负数分别结合,再相加.

解:(+16)+(-25)+(+24)+(-32)=[(+16)+(+24)]+[(-25)+(-32)]=(+40)+(-57)=-17.

说明:在进行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一般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起来,再相

加,计算较为简便.若是在同一加法的算式里有相反数,要首先结合相反数.

例2 计算(-2.1)+(+3.75)+(+4)+(-3.75)+(+5)+(-4).

剖析:仔细观察算式,发现(+3.75)与(-3.75),(+4)与(-4)互为相反数,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解:(-2.1)+(3.75)+(+4)+(-3.75)+(+5)+(-4)=[(-2.1)+(+5)]+[(+3.75)+(-3.75)]+[(+4)+(-4)]=2.9+0+0=2.9.

说明:计算时,若把相加得零的数结合起来,计算较为简便. 例3 计算(-2.39)+(+3.57)+(-7.61)+(-1.57). 剖析:此题把正、负数分别结合,并非简单算法.用“凑整法”,分别把(-2.39)与(-7.61),(+3.57)与(-1.57)相结合,较为简便.

解:(-2.39)+(3.57)+(-7.61)+(-1.57)=[(-2.39)+(-7.61)]+[(+3.57)+(-1.57)]=(-10)+(+2)=-8.

说明:计算时,把能凑成整数的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5116)+(-5)+(-2)+(-32). 67675116511解:(+3)+(-5)+(-2)+(-32)=[(+3)+(-2)]+[(-5)+(-676766762132)]=(+1)+(-38)=-36. 733例4 计算(+3说明:在含有分数的算式中,一般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较为简便. 例5 计算下列各题:

(1)0.2+(-5.4)+(-0.6)+(+6);

(2)(+

113)+(+)+(-)+(-4885); 8(3)(+3.15)+(-2.64)+(-6.31)+(+2.85)+(-9.36).

剖析:(1)小题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可使计算简便;(2)小题前三个数结合相加为零;(3)小题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第二个数与第五个数相结合凑为整数.

解:(1)0.2+(-5.4)+(-0.6)+(+6)=[0.2+(+6)]+[(-5.4)+(-0.6)]=6.2+(-6)=0.2 11351135)+(+)+(-)+(-)=[(+)+(+)+(-)]+(-)=0+4888488855(-)=-.

88(2) (+(3)(+3.15)+(-2.64)+(-6.31)+(+2.85)+(-9.36) =[(+3.15)+(+2.85)]+[(-2.64)+(-9.36)]+(-6.31) =-12.31.

说明:灵活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便、迅速且易于检查.如在(1)小题中,把正数、负数分别结合;在第(2)小题中主要是把其和为零的数结合;在第(3)小题中,则是把和为整数的两数结合在一起.因此,不同的题选择的结合方法不尽相同,要根据题中数的特点决定.

例6 若|y-3|+|2x-4|=0,求3x+y的值.

剖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以得到|y-3|≥0,|2x-4|≥0,所以只有当y-3=0且2x-4=0时,|y-3|+|2x-4|=0才成立.由y-3=0得y=3,由2x-4=0,得x=2.则3x +y易求.

解:∵|y-3|≥0,|2x-4|≥0, 又∵|y-3|+|2x-4|=0.

∴y-3=0,y=3 2x-4=0,x=2. ∴3x+y=3×2+3=9.

说明:此题利用了“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非负”这个性质.因为几个非负数的和仍是非负数,所以当几个非负数的和是零时,这几个数全为零.

【同步达纲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数相加,如果和比每个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同为负数. (2)如果两个加数的和为正数,那么一定有一个加数为0. (3)正数加负数,和为负数.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有理数都是负数. (5)(-8)+(+3)=+(8-3)=+5. (6)(-8)+(-3)=-(8+3)=-11.

(7)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8)若a>0,b>0,则a+b=+(|a|+|b|). (9)若a>0,b

(1)符号相同的有理数相加的法则是______;符号相异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法则是_____. (2)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5+_______=0;

(4)-5+_______=5; (5)-5+_______=-5;

(6)-5+_______=-10; (7)+(+13)= _______+15;

(8)(-13)+ _______=-15; (9) _______+(+2)=+11;

(10) _______+(+2)=-11; (11)(-4212)+(+8)=______3;

333(12)(+

5111)+(-7)=______2. 4312(13)a>0,b,

(14)如果m>0,n>0,则m+n_______0. (15)如果m

31,则另一个加数为________. 2(17)比-4.1大3的数是_________.

(18)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________零. (19)4m-6与2互为相反数,则-m=___________. (20)已知a、b为有理数,若|a+3.选择题

1

2|+(2b-5)=0,则a=_________,b=_________. 3 (1)设a、b为两个有理数,a+b与a比较 A.a+b>a B.a+b

C.a+b不小于a

D.大小关系应考虑b是正数,b是负数和b是零三种情况

(2)如果不为零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两个数必相等

B.这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C.当这两个数同号时,A正确

D.当这两个数异号时,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3)若5

4.进行下列运算,并分析各题运算过程:

(1)(+8)+(+5);

(2)(-8)+(-5);

(3)(+8)+(-5);

(4)(-8)+(+5);

(5)(-8)+(+8);

(6)(+8)+0;

(7)(-8)+0;

(9)(-

5(8)(+5

11)+(+3); 2211)+(-3);

2

2 (10)(+5

11)+(-3). 22

5.用简便方法计算:

(1)(-0.6)+0.2+(-11.4)+0.8;

(2)(+56)+(-12)+(+11.3)+(-7.4)+(+8.1)+(-2.5);

(3)(-4

(4)(-0.5)+(+3

(5)(+0.25)+(-32111)+(-3)+(+6)+(-2); 334411)+(+2.75)+(-5); 42113)+(-)+(-5); 844

(6)(-3.5)+(-1.3)+(+3.5)+(-0.5)+(-8.7).

6.运河信用社办理了五笔储蓄业务,顺序如下:取出5万元,存进9.5万元,取出3万元,存进15万元,存进80万元.问这个信用社存款增加了多少万元?

7.有理数a、b满足a、b异号,a0,则|a|_______|b|(用“>”或“

8.若|x|-1|=2,求x的值.

9.

10.若4|x-2|+|y-3|=0,求

【思路拓展题】

负数是数吗?

“负数”是数吗?对你现在来说,这已不是问题,而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数的起源.在远古时候,人们天天用手拿东西,时间长了,有人便发现了一个秘密,一只手上有5个指头,于是,1至5就这样产生了.这个简单的数“5”,却是人类记数的第一次突破,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人把两只手放在一起,却发现竟是两个“5”,这样便产生了“10”.以后用两只手加一只脚,又知道了“15”.这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20”便成了人们所能够认识的最大的数.随着生产的发展,20

x的值. y 远远不够用了.比如:牧羊人要把一群羊的数目点清,就必须想新的办法.牧羊人就用石子代替羊.在清点牧羊的数目时,用一块石子代替一只羊,每10只羊用一块大石子代替.这样30、40、50直至90便产生了.另外,古波斯王在战争中,还发明了结绳记数法.以后,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生产的需要,发明了百、千、万、亿„„以至任何数目的记载方法.

在使用负数和它的运算方面,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距今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认识了负数,规定了表示负数的方法,指出了负数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的实际意义,并进一步在解方程中运用正负数的运算.

在国外,印度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才开始认识负数.在欧洲,直到十

二、三世纪才有负数,但这时的西方数学家并不欢迎它,甚至许多人都说负数不是数.科学上的新发现往往会受到保守势力的反抗.当负数概念传到欧洲以后,新旧观点之间引起了激烈的冲突.这场大辩论延续了几百年,最后才逐渐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负数和正数、零一样,也是数.

在这场大辩论中有一段小插曲,颇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天,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Pascal,1623~1662年)正和他的好友,神学家、数学家阿尔诺(Arnauld,1612~1694年)聊天,突然,阿尔诺说:从来都是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较大的数,或较大的数∶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

现在,居然出现(-1)∶1=1∶(-1) 这种“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这类怪现象了!

阿尔诺的话当然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甚至一部分人的疑虑——承认负数是数,你就得承认“小数∶大数=大数∶小数”这种怪现象.

其实,当数的范围扩大以后,原有的数学现象,有一些被保留下来,也有一些现象不被保留下来.数的范围从正整数、正分数扩大到有理数,“大数比小数一定等于大数比小数”这一数学现象就不被保留下来.这种情况,当你学习了更多的数学知识、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时,还会碰到.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1)√ (2)× (3)× (4)× (5)× (6)√ (7)× (8)√ (9)× (10)√ 2.(1)取原来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a+b=b+a (a+b)+c=a+(b+c) (3)5 (4)10 (5)0 (6)(-5) (7)2 (8)(-2) (9)9 (10)(-13) (11)+ (12)- (13)

1 (17)-1.1 215(18)不大于 (19)-1 (20)-

32(14)>(15)

4.(1)+13 两个正数相加; (2)-13 两个负数相加;

(3)+3 绝对值不等的两数相加; (4)-3 绝对值不等的两数相加; (5)0 互为相反的两数相加; (6)+8 一个数同0相加; (7)-8 一个数同0相加 (8)9 两个正分数相加; (9)-9 两个负分数相加;

(10)2 两个绝对值不等的分数相加.

7(6)-9.5 826.93.5万元 7.

35.(1)-11 (2)53.5 (3)-4 (4)0 (5)-8

第12篇:《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推荐)

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习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为本节课提供了学习的前提.

2、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

3、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数轴的画法 2.有理数的分类 3.有理数加法的类型

设计意图:探索前复习数轴为下面的数形结合做好了铺垫,有理数的分类为学生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也提供了依据。问题的引出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二)、探索知识、形成规律

1.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

例题: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如:向左运动5 m记作-5 m.问题 (1):先向右运动5 m,向右运动3 m,总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

问题 (2):先向左运动5 m,向左运动3 m,总结果是什么?能否用算式表示? 总结问题(1)(2)归纳:

(+5)+(+3)=8 (-5)+(-3)=-8 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 求以下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并用算式表示:

问题(3):向左运动3 m,向右运动5 m,物体向 右 运动了 2 m,

(-3)+5= 2 ;

问题(4):向右运动3 m,向左运动5 m,物体向 左 运动了 2 m ,

3+(-5)=-2 ;

问题(5):向左运动了5 m,向右运动5 m,物体从起点运动了 0 m ,

(-5)+5= 0 .

总结问题(3)(4)(5)归纳:

(-3)+5= 2 ; 3+(-5)=-2 ; (-5)+5= 0 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

3.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一个数与0相加

问题(6):如果物体第1 s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秒原地不动,很显然,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 m.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5+0=5. 或 (-5)+0=-5. 结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总结概括 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

设计意图: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中探究的乐趣,体会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总结的思想,其中第二部分异号两数相加教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学习、讨论总结,培养他们发现规律的能力,学会从问题中反省总结.

(三)、运用法则、感悟知识

本部分采用例题讲解,讲解如下例题,通过实际题目让学生学会使用加法法则,能熟练的进行加法运算.

① (―3)+(―9); ②(―4.7)+3.9;

注意:1.确定类型;2.确定结果符号,3.确定绝对值,最终得出结果.

(四)、随堂练习、加深理解

1、课本P18练习题.

2、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五)、教学小结、知识回顾

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时的基本思路: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公开课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授 课 人: 李 瑞 霞

工作单位:鄱阳县湖城学校

第13篇: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推荐)

有理数的加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并且会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以及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加法法则以及运算律的运用;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 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⑥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

【问】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

(2)(-4)+(-7);

(3)(+4)+(-7);

(4)(+4)+(-4);

(5)(-9)+0; (6)0+(+2);

(7)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三)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问】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9.18)+6.18;

(2)6.18+(-9.18);

(3)(-2.37)+(-4.63);

4.计算下列各题:

(1)[8+(-5)]+(-4); (2)8+[(-5)+(-4)]; (3)[(-7)+(-10)]+(-11);

(4)(-7)+[(-10)+(-11)];(5)[(-22)+(-27)]+(+27);

(四)共同探索,归纳有理数运算律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五)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例】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交换律)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

【例】1.计算:(要求注理由) (1)23+(-17)+6+(-22); (2)(-2)+3+1+(-3)+2+(-4); 2.计算:(要求注理由) (1)(-8)+10+2+(-1);

(2)5+(-6)+3+9+(-4)+(-7); 3.当a=-11,b=8,c=-14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

(2)a+c;

(3)a+a+a;

(4)a+b+c.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解下列各题(第4~8题):

4.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行高度是多少?

5.存折中有450元,取出80元,又存入150元以后,存折中还有多少钱?

6.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上升了11℃,半夜又下降了9℃,半夜的气温是多少?

7.小吃店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

128.3元,-25.6元,-15元,27元,-7元,36.5元,98元 一周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8.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

1.5,-3,2,-0.5,1,-2,-2,-2.5 8筐白菜的重量是多少?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在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对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的应用,我们要注意观察,探究简便运算的特点,让计算更加快捷,简单。

(七)布置作业

第14篇:§2.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2.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2.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1.会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

2.初步的分类思想。

3.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特定数学活动,通过实验猜测,自主探索,灵活选取适当的算法。

4.通过实验,猜测,互相合作,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用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以1∶3输了2球,那么两场累计甲队净胜多少球? 如果把赢球记为+,输球记为-,可得算式:

填写表中净胜球数和相应的算式:

赢球数

净胜球数

算 式

主 场 客 场

+3 +2 5 (+3)+(+2)=5

-3 -2 -5 (-3)+(-2)=-5

+3 -2 1 (+3)+(-2)=1

-3 +2 -1 (-3)+(+2)=-1

-3 +3 0 (-3)+(+3)=0

0 -3 -3 0+(-3)=-3

你还能举出一些关于有理数加法的例子吗?

二、数学实验室:

1.如图,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长度单位,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长度单位,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2.把笔尖放在原点,先向负方向移动1个长度单位,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长度单位,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3.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1、任意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多少?

2、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

3、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三、讨论、交流尝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3)+(+2)=5 同号相加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

(-3)+(-2)=-5 符号一致, 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之和.

(+3)+(-2)=1 异号相加当两个加数绝对值不等时,和的符号与绝

(-3)+(+2)=-1 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

的绝对值减去加数较小的绝对值.

(-3)+(+3)=0 当两个加数绝对值相等时,两个加数互为相反数, 和为零.

0+(-3)=-3 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这样我们就得到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例题教学:

计算: (1)(-180)+(+20) (2)(-15)+(-3)

(3)5+(-5) (4)0+(-2) 小结: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一般步骤:(1)分类型;(2)确定和的符号;(3)确定和的绝对值.

五、练习题:

1.计算: (1)100+(-20) (2)(-20)+(-15) (3)(-65)+(+15)

(4)(-8)+8 (5)(-2)+0 (6)(-24)+(+32)

2、计算:

(1)(- )+(- ); (2)(2 )+(+3 ); (3)(+19 )+(-11 );

3、解答题:

(1) 已知 ⑴ 求 ⑵ 若又有 ,求 .

(2) 某出租车沿公路左右行驶,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某天从农工商出发后到收工回家所走的路线如下:(单位:千米)-8 , +3 , -9 , +7 , +2,

⑴ 问收工时在农工商的哪边?距离农工商有多少千米?

⑵ 若该出租车每千米耗油0.5升,问从农工商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第15篇:有理数的加法(一)教案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4.有理数的加法

(一)

时间:20

17、0

9、14 备课组:数学组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学习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学习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

五、课前准备 课件 卡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复习提问:(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

(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 。 2.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如果我们用1个也表示0.(1)计算(-2)+(-3).

表示+1,用1个

,那么

就表示0,同样3与2;3与3;3与0;-2与1;4与3在方框中放进2个和3个:

因此,(-2)+(-3)= -5.用类似的方法计算(2)(-3)+ 2

(3) 3 +(-2)

(4) 4+(-4)

思考: 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哪些不同的情形?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列举两个正数相加,如3 + 2,一个数和零相加, 如0+(-4),4 + 0。

活动的实际效果: 实际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他们积极探究.

(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 加法运算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 180 +(-10); (2) (-10)+(-1);

(3)5+(-5); (4) 0+(-2)

(四)运用巩固: 1. 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 (+4)+(+3); (2) (-4)+(-3); (3) (+4)+(-3);

(4) (+3)+(-4); (5) (+4)+(-4); (6) (-3)+0; (7) 0+(+2); (8) 0+0. 2.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

(1)(-25)+(-7); (2)(-13)+5;

(3)(-23)+0; (4)45+(-45)

(五)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总结。

1.两个有理数相加,“一观察,二确定,三求和”,即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2.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应用。 3.注意异号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课本习题 2.4

1、

2、

3、

4、

5、6 2.选做题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七、板书设计

4.有理数的加法

(一)

1、有理数加法法则

3、例

2、

2、例

1、

4、练习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16篇:有理数的加法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会作简单的加法计算;

3.感受到原来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2)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运出200吨化肥,两天总的结果一共运进多少吨?

(3)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4)把第(3)题的算式列为300+(-200),有道理吗?

(5)某仓库第一天运进a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b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探索2〗

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用下面的数轴检验你的答案.

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某场比赛红队胜黄队5:2(即红队进5个球,失2个球),红队净胜几个球?

〖小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前进5步,又前进-3步,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若是后退-1步,又后退3步呢?

〖练习〗

1.登山队员第一天向上攀登,第二天又向上攀登(天气恶劣!),两天一共向上攀登多少米?

2.第一天营业赢利90元,第二天亏本80元,两天一共赢利多少元?

〖补充作业〗

1.分别用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表示下面每小题的结果(能求出得数最好):

(1)温度由下降;(2)仓库原有化肥200t,又运进-120t;

(3)标准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4)第一天盈利-300元,第二天盈利100元.

2.借助数轴用加法计算:

(1)前进,又前进,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上午8时的气温是,下午5时的气温比上午8时下降,下午5时的气温是多少?

3.某潜水员先潜入水下,他的位置记为.然后又上升,这时他处在什么位置?

第17篇: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1.3.1有理数的加法(3)

1.3.1有理数的加法(3)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对话探索设计】

〖复习导入〗

1.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

2.猜一猜:在有理数的加法中,这两条运算律仍然适用吗?

3.(1)计算30+(-20)=__________=______,-20+30=___________=_____;

(2)[8+(-5)]+(-4)=_______=______, 8+[(-5)+(-4)]=_______=______.

你猜对了吗?

〖试一试〗

你会用文字表述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吗?

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这两条运算律吗?

〖例题学习〗

P22.例

3〖例题探索〗

P23.例4.

你认为例4的两种解法哪一种比较好?

〖练习〗

P23.练习

1〖作业〗

P23.练习2,P30.习题

2【备用素材】

1.(1) 两个数都是负数,它们的和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2) 两个数的和是负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吗?为什么?

2.(1)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红队以4:1胜黄队,这说明红队进_____球,失______球,净胜_______球;而黄队则进_____球,失______球,净胜_______球.

(2)某赛季,申花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2个球(5比3);第二场比赛输了3个球(1比4),两场比赛该队净胜几个球?

3.某地,去年9月1日的平均气温是28℃,第二天平均气温比第一天上升了2℃,第三天平均气温比第二天上升了-5℃(下暴雨!),问第三天平均气温是多少,请画出(温度计)示意图.

4.各举两个反例说明以下的说法是错误的:

(1)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2)两个数的和是0,这两个数都是0.

*(3)若a>0,b

5.(1)小学所遇到的加法运算,两个加数的和会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吗?

(2)a+b会小于a吗?为什么?

6.若用Δ表示+10,用▲表示-10,用◇表示+1,用◆表示-1.

则ΔΔ◇◇◇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ΔΔ◇◇◇+▲▲▲▲▲◆◆◆◆=(Δ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示的数是_______.

7.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克):

若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y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依照上表的数据列出这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单位:克):

分别用上面两个表格的数据求出10听罐头的总质量,比较这两种方法.

8.小钱上周五以收盘价买进股票1000股,每股20元.下表为本周每日股票的涨跌情况(按

(2)本周内,股票最高价出现在星期几?是多少元?

(3)已知小钱买进股票时付了4‰的手续费,卖出时又付成交额4‰的手续费和3‰的交易税,如果小钱在本周末以收盘价卖出全部股票,他的收益如何?

9.小京同学在计算16+(-24)+22+(-17)+(-56)+56时, 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先把正负数分别相加,得16+22+56+[(-24)+(-17)+(-56)].你认为这样算能使运算简便吗?你认为还有其它方法吗?

10.用简便方法计算:

(1)1033.78+(-26)+(-39)+(-38); (2)12.7+(-24.6)+(-29.1)+6.8;

(3)1.3+0.5+(-0.5)+0.3+(-0.7)+3.2+(-0.3)+0.7; (4)(-109)+(-267)+(+108)+268;

第18篇: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叫xxx,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出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个课时。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法、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册在本套教材中起着个“铺垫”这样一个作用,由数量关系逐渐转向几何空间,逐步贯穿渗透到统计概率以后的整个教学,对学生今后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有理数学习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以初中数学第一册P

16、P

17、P

19、P20页的内容为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标准。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能力,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数学活动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1 2.技能能力目标: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感受加法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学法、教法

1、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 应着重采用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记忆加法法则; (2)实践:足球赛记分动笔动手; (3)能力:加法运算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或章前足球赛图

2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孕育新知(6min) 活动一:观摩足球赛: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3)+(+2)=+5. 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 ②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3球,下半场输2球,全场赢球,也就是 (+3)+(-2)=+1; 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⑥ 【设计意图】: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0min)

活动二: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

3 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学生归纳明晰概念(8min) 活动三:

应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3)+(-9); (2)(-4.7)+(-3.9);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 (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

活动四:教学18页例一,练习

1、2(详见课本)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6min) 活动五:例

3、4(详见课本)

(五)归纳小结,升华新知(5min) 同学们分组讨论,学习了哪些知识?并交流。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4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设计意图】:把主动交给学生,更能调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六)回归实践,再用新知(5min) 作业:24页:习题1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七)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例1 :(1)(-3)+(-9);(2)(-4.7)+(-3.9); 例

3、4 (详见课本)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19篇:有理数加法计算题

有理数加法计算题

1.1.75+(﹣6)+3+(﹣1)+2.

2.(﹣1.5)+4+2.75+(﹣5)

3.25.7+(﹣7.3)+(﹣13.7)+7.3.

4.

5.31+(﹣102)+(+39)+(+102)+(﹣31)

6.(1)(﹣7)+(﹣4)+(+9)+(﹣5)

(2)

第1页(共3页)

+(﹣)+

(3)5

(4)

(﹣9)+15

(5)(﹣18)+(+53)+(﹣53.6)+(+18)+(﹣100)

7.(1)5.6+(﹣0.9)+4.4+(﹣8.1)+(﹣0.1)

(2)﹣0.5+(﹣3)+(﹣2.75)+(+7)

(3)1+(﹣1)++(﹣1)+(﹣3)

(4)+(﹣)+(﹣)+(﹣)+(﹣)

第2页(共3页)

(5)(﹣0.8)+1.2+(﹣0.7)+(﹣2.1)+0.8+3.5

(6)(﹣1)+(﹣6)+(﹣2.25)+

8.计算

(1)(﹣2.4)+(﹣3.7)+(﹣4.6)+5.7

(2)(﹣)+13+(﹣)+17.

9.(﹣3.14)+(+4.96)+(+2.14)+(﹣7.96).

10.(﹣2)+(+5)+(﹣3)+(+1.125)+(+4)

第3页(共3页)

第20篇:有理数加法练习题

有理数加法

1.计算:

(1)(-7.3)+(-2) (2)|-2.1|+(-1.9)

(3)(+1.75)+(-8.35)

2.计算:

3.判断题:(“对”的填入T,“错”的填入F).

(1)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

(2)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和.( )

(3)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负数.( )

(4)如果两个数的和为负,那么这两个加数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

(5)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

(6)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比其中任何一个加数都大,那么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

(7)两个不等的有理数相加,和一定不等于0.( )

(8)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加数.( )

4.小食堂会计某天办理了以下业务:支出150元,收入300元,支出210元,收入150元,支出65元,收入80元,问食堂这一天共收入多少元?

5.计算:

(1)

(2)(+1.7)+(-3.5)+(+9.2)+(-12)+4.6

答案:1.(1) -9.3 (2) 0.2 (3) -6.6 (4)0

2.

3.(1)F.异号两数相加,当正数的绝对值较大时,和就是正数.

(2)F.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数绝对值之差.

(3)F.异号两数相加时,若负数的绝对值较大,则和为负数.

(4)T.

(5)F.当两个加数中有一个负数或0时,它们的和必小于或等于另一个加数.

(6)T.

(7)F.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之和等于0.

(8)T.任何一个有理数与0的和就等于它本身.

4.解:设收入为“+”,支出为“-”,那么这一天共收入:

(-150)+(+300)+(-210)+(+150)+(-65)+(+80)

=[-(150+210+65)]+(300+150+80)

=(-425)+(+530)

=105

答:食堂这一天共收入105元.

5.(1)-8 (2)0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9)+(-8); (2) ;

(3) ; (4) 。

解(1)(-9)+(-8)=-(9+8)=-17

(2) ;

(3)

(4) 。

说明:(1)在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应注意包括符号确定和绝对值运算两部分。绝对值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计算,而符号又分为同号两数与异号两数两种情况。因此计算时应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它们的绝对值。

(2)注意特殊情况: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第(2)题的结果中“ ”要注意约分。

例2 计算

分析 做带分数加法时,可将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相加,然后再把结果相加;但要注意:①分开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必须保持原带分数的符号。②运算符号和数的性质符号要用括号分开,如: 这里的“+”是运算符号,“-”是性质符号,这两个符号不能连在一起写成“

”。

例3 计算:

(1)16.96+(-3.8)+5.2+(-0.2)+(-0.96)

(2)

分析:(1)中16.96+(-0.96)和(-3.8)+(-0.2)都是整数,应当先做加法;

(2)中分母为37的分数分布在两个中括号里,应当先去掉中括号,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分母为37的分数结合起来运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解:(1)原式=[16.96 + (-0.96)] + [(-3.8) + (-0.2)] + 5.2

=16+(-4)+5.2

=17.2

说明:学会观察是此例训练的目的,对于较为复杂的题,先观察分析,发现加数间的联系,而后再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在数学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应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适当交换各个加数的位置,遇到分数,先把同分母的分数结合;遇到小数,先把相加得整数的小数结合.这样能使计算简便些.

例4 某产粮专业户出售余粮20袋,每袋重量如下:(单位千克)

19

9、20

1、19

7、20

3、200、19

5、19

7、19

9、20

2、19

6、20

3、19

8、20

1、200、19

7、19

6、20

4、19

9、20

1、198.

用简便方法计算出售的余粮总共多少千克?

分析:把这20个数逐一相加是很麻烦的,而且容易出错,注意到,这20个数都在200(千克)左右,若以200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那么通过计算差额来求总和则简便得多.

解:以20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则这20个数的差的累计是:

(-1)+(+1)+(-3)+(+3)+0+(-5)+(-3)+(-1)+(+2)+(-4)+(+3)+(-2)+(+1)+0+(-3)+(-4)+(+4)+(-1)+(+1)+(-2)

=(-5)+(-4)+(-3)+(-2)

=-14

200×20+(-14)=4000-14=3986(千克)

答:出售的余粮共3986千克.

说明:例4的解题方法叫做“基本数求和法”,是数据比较多且都在某基本数附近时求它们和的简便方法.其中200(千克)叫做基本数,20(袋)叫做项数,求和的计算公式是:

总和=基本数×项数+累计差

《人教版有理数加法教案模板.doc》
人教版有理数加法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