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2020-09-2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表格数据的处理

授 课 人:黄飞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28日星期一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电脑教室

授课班级:高一(6)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表格处理软件Excel 的使用。

(3)、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2)、数据筛选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极域电子教室软件。

(2)、每台学生机有原始数据表(文件名为:表格数据处理.xls)。

(3)、经过表格信息加工的样表。

四、[教学过程]

引言:表格信息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信息的表格化(把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

举例:学生运动会比赛成绩表,篮球比赛积分、网页中的信息表格化。

(2)、表格数据的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形成更直观的信息)

(3)、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格数据信息的另一种直观表现形式) 导入新课:

那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表格数据处理其实就是指把数据加工成为一种表格信息,它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透视等处理。同学们其实在初中已经接触过EXCEL电子表格软件,那么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对表格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汇总知识。

1、数据的计算

(1)、利用公式计算

EXCEL软件提供的函数和公式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演示利用函数和公式对数据进行处 - 1 -

理(主要是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

(2)自动计算

优点:快速查看数据的统计值,如使用公式就显得较为麻烦。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自动计算工作表演示。 操作:状态栏右击,选择自动计算函数

学生练习3-5分钟

2、数据的筛选

优点:面对较为烦杂的数据时,可以快速发现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筛选工作表演示。 学生练习3-5分钟

3、数据的排序

(1)一般排序

优点: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了解各种分类信息。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排序工作表演示。

(2)自定义排序

满足特殊排序的需要,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设置。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数据的排序工作表演示。 学生练习3-5分钟

4、数据的分类汇总

优点:对分析大量数据来说比较快捷,方便。

打开文件夹中的表格数据处理.xls文件,选择分类汇总工作表演示。 学生练习3-5分钟

作业:打开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完成以下任务:

1、利用公式计算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用自动计算功能查看学科最高分和最低分;

2、对总成绩按从高分到低分排序;3筛选出是团员的同学。

总结:

从上述操作中,我们了解表格是处理数据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结构化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经常要遇到各种表格数据, 比如成绩表、学生入学登记表、课程表等。 表格中的数据, 往往要经过一些处理才符合我们的要求, 比如计算学生成绩表中的平均分及格率等。 依靠手工统计数据, 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不能及时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 而应运用 Excel 等加工软件来处理各种数据, 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 2 -

推荐第2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标准

【课题】

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课时】

1课时

【教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3单元和第4单元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体融合倒word2000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教学思路】

老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网络用word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室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word2000中插入声音。

(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改方法。

(3)、了解如何在word2000中加入页面边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知道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贺卡中声音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老师说:“这个周末是母亲节,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呢?”

学生说,鲜花、书……

老师说:“鲜花,书固然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

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word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word制作贺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应的知识点,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

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打开老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可以相互操作给学生看,老师在教室里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钟)

附学习网站知识点:

1) 贺卡背景的制作

2) 贺卡中图形图片的个性化设置

3) 文字的动态效果

4) 贺卡中声音的加入

5) 贺卡边框的制作

6) 艺术字颜色形状等的制作

2.学生学习完后,老师向学生展示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上来操作解答,6组完成后,一个用word制作的多媒体贺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即可以学到其他的知识点,又可以掌握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5分钟)

老师说,刚才我让同学上来解答的问题过程,就是多媒体贺卡的制作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可以打乱的,下面同学们就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参照刚才制作贺卡的步骤,制作一个以母亲节为主要内容的贺卡。同学们需要的素材在teacher素材 文件夹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老师在教室中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0分钟)

学生作品展示:(6分钟)

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在老师机上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同时如果下面同学有疑问,本组同学需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3分钟)

学生分别给除本组外的其他5组打分,然后汇总,评出本节课的优胜组

老师总结:(2分钟)

通过本次多媒体贺卡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巩固掌握了word2000的知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互相帮助、协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推荐第3篇: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公开课教案

课题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第二节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授课班级:高一七班

授课人:杜丽琼

授课时间:3013.3.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简单进行表格的基本操作。 (2) 了解表格内常用公式的计算方法。 (3) 对计算所得数据进行有序排列。 (4) 将计算结果进行图表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 自已动手,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2) 相互探讨,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3) 通过习题的操作与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过对表格的学习,逐步了解表格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常用软件操作的掌握,体会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表格的数据统计(求和.求平均值) 教学难点:数据转化成图表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对讲法 教学过程:

[前置检测]

1、打开表格软件(Excel)。

2、合并A1:G1的单元格。

3、在合并的单元格内输入“高一七班信息技术课”。

[精讲点拨]

用幻灯片展示表格的常规操作。

分析公式的具体应用。

[实验探究]

完成老师所下发的“招聘人成绩统计表.xls”。

[知识拓展]

学会数据的筛选

[合作与交流]

自制一份高一级3月份月考成绩单,并进行排序,筛选出高一七班进入合级前10的同学。

[当堂检测]

见下传表格试题。

[总结提升]

1.新建一张学生工作表。工作表应至少有20名学生信息,其中包括“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码”、“总分”、”“名次”。

2.对总分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进行统计。

[布置作业] 完成老师下发的试题。

推荐第4篇: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上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 ②信息的基本特征 ③思考与练习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

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传播信息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

1、什么是信息?P3 阅读几个专家的定义,自己思考并到图书馆或网上找答案。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1)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2)看云识天气;3)利用网络传新闻;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 (信息传递) (信息归宿)

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 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 --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 --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 --信息的真伪;

第1页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3、信息技术的应用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影响,

2、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教学引入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信息文化成了大众参与和关注的社会要素,信息素养成了衡量每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

第2页

任务一:什么 是信息技术?

案例呈现:刘丽和她舅舅家里上网方式的变化。 感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想一想自己家里上网方式及个人通讯、网上交流方式,加以体会。P7

1、信息技术的三种定义 P8 阅读三种不同的叙述,自己思考并到图书馆或网上找答案。P7中的“交流”

2、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

1)计算机技术;诞生、发展及应用,

2)通讯技术;传统通信方式,现代通讯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的联系与结合,因特网越来越普及。

3)微电子技术;P9,什么 是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通讯等技术领域的联系。芯片、元器件等。

4)传感技术;是信息的采集(摄取)装置,传感器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报警装置、机器人、航天、家电等方面的应用举例。 任务二: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史(5次),播放录像片段,P9的表1-2中填写“发展历程”

2、发展趋势 P10 多元化(多学科技术的组合)

网络化(各种通讯网络)

多媒体化(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超媒体技术)

智能化(人工智能,机器模拟)

虚拟化(计算机仿真)

任务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1、阅读P11的案例,

2、同座同学交流;P12表1-3“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3、观看录像片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任务四:信息技术的影响

1、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带来哪些影响?

2、积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3)对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消极的影响:阅读并叙述

1)信息泛滥;2)信息污染;3)信息犯罪;4)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信息社会我该怎么做?

1)培养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能力;

3)养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第3页

练习与思考

1、完成P9的表1-2和P12的表1-3填写;

2、上网了解信息技术五次发展发生在什么年代?

3、列举几个信息技术带来消极影响的例子,分析原因,说明如何避免危害?

4、课外练习:完成P16的填空。

参考网站:www.daodoc.com “科技之光”--电脑时代--电脑史话。

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2.1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任务:

1、确定信息需求?

2、确定信息来源

3、采集信息

4、保存信息

第4页

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分析归纳、实践操作、欣赏作品、探究讨论等 教学过程: 引入: 学校开展一个主题为“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爱护动物活动,为完成该活动,同学们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如何进行资料 的搜集呢?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 观察某个小组完成的以禾花雀为专辑的“爱鸟仔”电子作品,分析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从那里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学生活动: 学生观摩电子作品“爱鸟仔”,并进行讨论和交流,说说里面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 讲授新课:

1、确定信息需求

教师利用前面所提到的“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活动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中确定信息需求的过程: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2)确定成果目标形式及所需载体类型; 3)列出需求清单;参见P19表2-1。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阅读教材了解信息需求的过程,并根据案例或重新设置主题,列出信息需求清单。

2、确定信息来源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了解信息的几种来源。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信息需求清单说明主要可以从什么来源获取信息。

3、采集信息

1)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有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指导学生阅读P20的表2-2“采集信息的方法”,了解采集信息的一些方法。

2)采集信息的工具。在信息社会中采集信息的工具越来越多,应善于借助工具来采集,同时注意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表2-3列出了一些 工具,学生可从表中进行了解。 学生活动:

1、阅读表2-2,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采集信息的方法。

2、学生进行交流,谈谈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3、谈谈自己在采集信息方面的经验。

4、学生交流对信息采集工具的认识和了解。

4、保存信息

1)获取信息后要学会保存信息并对进行信息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将信息整理和分类的方法的方法,填写“信息采集卡”(见P21表2-4)。 2)将信息保存在计算机中。

第5页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大,而信息在计算机中主要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不同类型信息存储的格式是不同的。

信息在计算机中保存可以使用文件系统提供的文件夹进行保存,也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存储。 学生活动:

1、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并分类保存,学会制作“信息采集卡”。

2、学生采用两种以上的工具采集不同类型的信息并窘他们保存在计算机中。本课小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是: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且了解到信息的各种来源,采集信息的各种方法,采集信息的各种工具,并学会如何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才能将得到的信息为自己所用。 练习:

1、完成P21的实践,直接填写在表2-4的信息采集中。

2、在自己的个人文件夹中建立一个“练习”文件夹,再新建一个WORD文件,命名为“禾花雀.doc”,从网上搜集一段“禾花雀”特征的文字和图片,插入到WORD文件中。

2.2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第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

2、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任务:

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2、使用搜索引擎

3、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教学重点:

1、掌握搜索引擎的查找方法,

2、根据不同的下载要求,选择不同的策略。教学方法:

讲解、任务驱动、探究、讨论等 教学过程:

引入:获取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上的信息量也飞速增长,从大处着眼网上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策略和技巧。

以电视益智节目“开心词典”为例,你的朋友在现场碰到一个难题向你求助,你能够利用网络帮他把找到答案吗?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从网络上很快地获取他所需的信息。 讲授新课:

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教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同座)借助网络展开查询,找到“目前世界上濒危野生动物--华南虎的数量是多少”,注意方法的优选和信息的筛选。

教师分析学生查找信息的各种方法后总结出网络信息检索的各种方法并知道学生阅读表2-7。

学生活动:

1、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从网络上查找相应的信息看那一组查得最快,得到的信息最准确,并进行交流。

2、学生阅读表2-7,进一步了解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

2、使用搜索引擎

在表2-8和表2-9中列出了搜索引擎的分类和常用的搜索引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掌握利用教材中所介绍的搜索引擎的两种分类--目录索引和全文搜索查找“世界濒危衍生动物华南虎的数量”。(目前大约数量为70多只)。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阅读表2-8和并从2-9,得到搜索引擎的分类和常用的搜索引擎,并通过实例了解用不同的分类法如何查找“世界上濒危野生动物--华南虎的数量”的信息。

3、用好关键词

老师提出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按照P27中的任务(选择其一),找出相关资料。

教材中给出了使用搜索引擎的几种技巧和实例,学生可以参考教材后分组进行搜索以完成任务。

1)确定关键词;

第7页

2)使用多个关键词,更精确、具体;

3)关键词之间用好逻辑关系:+ - & ^等。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阅读表2-10后,根据教材提示进行搜索,查找到符合要求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分析以哪种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4、从网上下载文件

因特网上有大量的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下载的方式获取享用它们,但要注意合法使用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

教师以下载某个歌手的MP3为例,说明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表2-11),下载文件的途径(表2-12)和常用的下载工具(表2-13)。

演示:1)用ftp登陆:ftp://ftp.sdedu.net,复制下载; 2)在网页上直接右击--另存为; 3)使用网际快车FlashGet下载; 4)用Ftp工具登陆下载:GuteFTP; 5)流媒体下载:影音传送带软件; 学生活动:

1、进入百度,下载MP3。

2、下载某个歌星的一首MP3,注意文件类型以及文件大小(尽可能小文件)。

3、安装网际快车软件:FlashGet,再用它下载一首MP3,看看速度是否快些? 本课小节:总结使用各种方法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检索和网上信息下载的方法。 练习:

1)利用搜索引擎查询“国歌”,并下载下来; 2)阅读课文及“拓展”内容;

第8页

2.3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学目标:

1、学会鉴别、评价、识别信息,

2、掌握判断信息价值的基本方法,

3、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教学任务: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

1、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2、对信息的洞察能力和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教学方法

:案例学习、问题驱动、探究、讨论等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但是各类信息纷繁,鱼目混杂,真伪难辨,如何对获取的信息价值进行进行评价呢?本节课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 在老师的知道下阅读教材中的例子“来自国外的免费陷阱”,进行思考,从该例子中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讲授新课: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按照教材中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然后提问小结,利用几种方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材的案例分组进行讨论,了解如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的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案例“天气预报”,然后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完成任务。并得出如何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判断。

学生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教材中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价值各不相同的道理。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教师总结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还可以从信息的时效性方面进行,并给出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的方法。

第9页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掌握如何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时效性,并了解可以从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信息包括哪种情感成份以及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等方面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本课小节:

本节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分析得出,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使得信息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练习:

教师布置课本的课后练习,指导学生从收到的电子邮件判断其价值及分析垃圾邮件的危害。 学生完成P34练习,以WORD形式保存在自己的个人文件夹中,然后做P38的填空。

2.4 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活动,学会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如何鉴别信息和评价信息,并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任务:

1、活动目的

2、活动任务

3、活动过程

4、活动结果、

5、活动评价 教学重点:

1、活动的开展过程,

2、对活动结果的评价。教学方法:

分组活动、小组合作、上网收集信息、展示评价等 活动目的:

对本章的学习目标进行综合,要求学生

1)能根据活动主题确定所需信息,选择信息来源,并获得信息; 2)能综合运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

第10页

3)能正确评价所获取的信息;

4)能遵守法规,合法地获取网络信息。 活动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假定准备明年暑假外出旅游,讨论确定旅行需求、旅行目的、时间、费用等,并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费用等,计划设计的理由、旅游达到的效果。

结果设计成Word或PowerPoint作品供展示。 Word版样例 活动过程:

1)以同座2人为一组,确定组长和组员,填表2-15。

2)交流:根据需求讨论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 3)收集资料:如何收集,存放在哪里,组员分工合作。

4)整合信息:小组讨论筛选、评价、整合出一个计划,并确定展示形式。 5)设计的“旅行计划”保存在个人文件夹中,其中包含小组成员姓名。 活动结果:

1)向全班展示旅行计划;

2)总结活动中获取信息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活动评价:

1)根据P36表2-16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2)老师根据展示的旅行计划进行评价。

第11页

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 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打开文档;

2、掌握选定文本的几种方法;

3、掌握剪切和复制的两种方法;

4、掌握“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5、学会删除字符;

6、掌握查找和替换的方法;

7、掌握几个常用快捷键的使用:shiftF2Ctrl+C、Ctrl+X、Ctrl+V、Del等键。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文档的基本编辑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文档的打开;

2、文本的删除;

3、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

4、查找与替换的应用。教学难点:

1、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

2、查找与替换的应用;

3、用“剪贴板”和不用“剪贴板”实现复制与移动的区别。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讲练结合法

第12页

3、自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引言:用课件呈现一篇我修改过的论文。 教师提问:这篇文稿怎么样?

学生回答: 教师:在计算机上修改文稿就不同了,在WORD中修改文稿效率高,修改后的文稿不会影响版面的效果,毫无修改过的痕迹,从而保持了文档的完整与美观。 教学环节一:

教师活动:呈现任务任务1:利用文件菜单打开D盘上的文件夹“文字名篇选”中的WORD文件“荷塘月色.DOC” 。任务2:利用“常用”工具栏的图标“打开”按钮 打开一篇扩展名为*.txt的文件。学生活动: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完成任务。教师进行纠错、小结:

1、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讲评。

2、总结打开文档的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用课件总结方法)第一种方法:a、选择命令菜单“文件”中的“打开”;b、设置“打开”对话框中的“查找范围”;c、设置“文件类型”;d、在文档列表中找到要打开的文件,单击它,后再单击“打开”按钮 第二种方法:a、单击“常用”工具栏的图标“打开”按钮 b、设置“打开”对话框中的“查找范围”;c、设置“文件类型”;d、在文档列表中找到要打开的文件,单击它,后再单击“打开”按钮 教学环节二:

教师活动:呈现任务任务3:学生活动: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学生示范:选定文本(用鼠标左键的方法)。教师进行纠错、小结:(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用课件总结方法) (1)、在正文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所扫过部分的文字即成为被选定的文字;

(2)、将鼠标移至页左边的空白处(亦称文本选择区)上单击左键,可选中一行;(学生观察鼠标左键的变化)

(3)、将鼠标移至页左空白处,按住左键上下移动,所经过的行即成为被选定的内容。(4)、将鼠标移至段落左边空白处,双击左键,则该段落被选定。

(5)、将鼠标移至页左空白处,按住Ctrl键单击左键,则选定整个文档。

(6)、按住Alt,同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这样可以选定鼠标扫过的矩形区域。撤消选定的方法:用鼠标左键单击文档中的任意位置,或按一下移动光标的键,所作的选定即被撤消。教师:选定文本单独使用是没有意义的,选中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选中的文本进行操作,在编辑文本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教学环节三:

教师活动:呈现任务任务4:移动练习学生示范:(提高层) 教师小结:(用课件显示移动的操作方法) (1分钟)方法一:(用键盘操作) A、选定要移动的文本。

B、按下F2键,(学生观察状态栏上的显示内容:出现“移至何处?” )。 C、移动插入点(学生观察插入点的形状)到目标处。 D、按下Enter键。

第13页

方法二:(用鼠标操作) A、选取要移动的文本。

B、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Ctrl+X)。 C、将光标定位在目标位置上。

D、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 (Ctrl+V)。 教师活动:呈现任务:

任务5:复制。教师示范:复制文本(用键盘操作)。 学生活动: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完成任务5。 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复制文本的其它的方法? 学生示范:(用鼠标操作)(提高层) A、选取要复制的文本。

B、将指针指向所选取的文本,这时,指针变为指向左上方的空心箭头。 C、按下鼠标左键,随之出现一个小的虚线框和虚线光标。

D、按住Ctrl 键不放, 同时拖动鼠标将虚线光标移至目标位置, 放开鼠标及Ctrl键。 教师纠错、小结: 方法一:(用键盘操作) A、选取要复制的文本。

B、按住Shift+F2键(学生观察状态栏显示:“复制到何处?” )。 C、移动插入点到目标处。 D、按下Enter键。 方法二:(用鼠标操作) A、选取要复制的文本。

B、将指针指向所选取的文本,这时,指针变为指向左上方的空心箭头。 C、按下鼠标左键,随之出现一个小的虚线框和虚线光标。

D、按住Ctrl 键不放, 同时拖动鼠标将虚线光标移至目标位置, 放开鼠标及Ctrl键。 教师讲解:“剪贴板”是Windows下的重要工具,那么我们现在练习一下用“剪贴板”来实现:移动和复制。

教师活动:呈现任务任务6:剪贴板实现移动和复制的练习学生活动:通过看书、小组讨论用“剪贴板”操作完成任务6。 教师小结:(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1)、本质区别:用课件演示复制和移动的区别 (2)、操作的区别:体现在快捷键的使用上 (3)用“剪贴板”和不用“剪贴板”操作的区别。 (用课件演示)教师活动:呈现任务:

任务7:删除练习教师示范:删除文本(用命令菜单和Del键的操作) 学生活动: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完成任务7。 教师小结:教学环节四:

教师:呈现任务任务8:将文档中的“Windows 98”全部改为“Windows2000”。

第14页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提醒: 教学环节五:课堂综合练习。

信息反馈与评讲: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 教学环节六:课堂小结

1、文档的打开。

2、选定有哪几种方法,每一种方法所选定的文本范围。

3、文本的复制与移动的操作方法,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4、查找与替换的操作方法。

5、如下几个快捷键的作用:Ctrl+C、Ctrl+X、Ctrl+V。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熟悉正确操作以及有关操作的理论表达。通过检测和总结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掌握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注意日后的课堂学习。 布置作业:

1、上机练习。

2、思考题:“编辑”菜单中有一个“撤消”命令,常用工具栏上也有个 按钮,在文本的编辑中也经常用到,它们的功能相同,那么我们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2)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类型和加工表达的软件,

2、熟练地使用Word对基本日常文本信息加工处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学任务:

1、问题引导--文本信息加工的过程;

2、常用本文的类型及加工软件;

3、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教学重点:

第15页

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教学方法:

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 教学过程:

问题导引:以案例开场,说明:用计算机对文本信息加工处理,是为了将信息更好地传递、展现给读者。加工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信息。在加工文本信息前要了解“文本信息加工的流程”P图3-1 学生活动:阅读案例,体会对文本信息加工处理的目的,理解加工处理的过程(流程)。 讲授新课:

1、常见文本类型

指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文本信息,以及常用 的文本加工软件。

指导学生交流和完成P41的任务;

说明:不同的文本加工方式、所用工具也可不同,一般分为: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和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P40的交流、P41的任务,体会“对不同的文本信息要用相应的加工方法”,并对常用的两类加工方法有所了解。

2、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通过观摩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常用的各种文本以及其特点。

指导学生根据P42的评价要素对各种文本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观赏教学案例中的排版,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哪些好?哪些不够好?并说出理由。

3、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

教师简要介绍演示信息用Word对日常文本进行加工的几个要点: 1)设置版面规格;2)确定文本主体样式;

3)对强调(标题、重点等)的文本进行设置(大小、颜色等)。 4)插入图片、背景色等修饰; 5)设置分页等; 6)输出设置;

学生活动:在使用Word对文本排版时学会灵活运用“加工6要点”,按P43中的实践,观摩排版方法,并加以体会。

本课小节:本节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分析得出,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信息的时效性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使得信息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P43的“实践”。

学生完成P43的“实践”,打开桌面中的文件“练习-我敬佩的人.doc”以WORD形式保存在自己的个人文件夹“练习”中,文件名保持不变。课外练习P72填空

第16页

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刊一般制作过程,

2、经历并学会简单的电子报刊制作,

3、能够对电子报刊作品做出评价。

教学任务:

1、案例引导--赏析电子板报作品;

2、电子报刊制作过程;

3、电子报刊的评价标准。

教学重点:设计和制作电子报刊的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 教学过程:

问题导引:以案例观摩引出“电子报刊制作的一般流程”P图3-4,对作品案例进行交流分析。 学生活动:观赏、分析电子板报“中学生之旅”,交流讨论主题、风格、特点等。 讲授新课:

1、确定主题

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开阔视野,树立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以“中学生之旅”为例,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在观赏“中学生之旅”中悟出其主题有哪些?

2、收集与选择素材

结合作品“中学生之旅”说明:围绕主题收集、筛选、选择素材信息:文本、图片等。 学生活动:发现并列举在“中学生之旅”中收集了哪些素材?

3、设计版面

通过观摩“中学生之旅”的版面,提示学生归纳出版面设计的特色: *整体版面布局;*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先绘制版面设计(布局)的草图,再进行具体设计。

1)版面设计要点:确定版面尺寸、确定主次版面、确定版面形式和风格、确定版面结构。 2)报刊的版面结构

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装饰图案等。

学生活动:通过对“中学生之旅”的版面观摩,认真观察其在表现主题上有何效果?并说一

第17页

说。

4、制作作品

结合实例,说明制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1)艺术字的使用;2)文本框的使用;3)图形对象的组合;4)精确定位图片(设置环绕,“Ctrl+箭头”精确移动)

学生活动:体验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等过程,学会操作方法。

5、评价修改

简要说明报刊作品评价标准,经自我评价、相互交流、找出问题、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学生活动:阅读P47表3-3的评价表,理解熟悉评价标准中的4个方面内容。

本课小节:本节通过案例“中学生之旅”的赏析,让学生体会电子报刊制作的一般过程,领悟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并通过 实际动手 操作加以掌握。 练习:教师布置练习P48的“练习1”。课后阅读P48的“拓展”。

学生完成P48的“练习1”,打开“练习”-“公共文件夹”中的局部排版,选择一个自己有兴趣的内容,重新排版,再保存在自己的个人文件夹“练习”中,文件名保持不变。课外练习P72填空

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1)

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2、掌握使用Excel建立和处理表格信息的方法 教学任务:

1、案例引导--明确任务需求;

2、使用Excel建立表格、计算分析数据 教学重点:

学会Excel的基本操作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 讲授课时:2课时

第18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问题导引:

以“文明班集体评优活动”案例引出“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表格,从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信息?”

学生活动:结合案例交流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觉得该如何 做? 知识讲授:

通过案例归纳出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明确任务->建立表格->统计分析数据->形成报告(呈现数据)。

1、在确定任务后,先进行需求分析,即要“做什么”?其次要完成此任务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软件来处理(例如Excel)?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2、根据任务的特点,由相关联的数据信息完成建立表格。

简要介绍:表格的行、列、单元格及相关操作,通过合并单元格加上表格标题;如何增加一个表格(注意不是新建一个文件)。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表格数据计算和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结合实例,讲解并指导学生学习在表格中“利用数据计算分析数据”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1)求和 2)求平均 3)公式计算

4)填充柄的拖动方法 5)单元格内容的复制粘贴。

注意:计算时单元格的表示,区域的表示。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过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本课小节:

本节通过案例“文明班评优”的分析处理,让学生体会表格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完成在Excel中建立表格和对表格数据进行常用的计算分析的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及建立表格和统计数据的方法。

练习:

1、打开电子表格文件“高一评优表.xls”,完成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中的“总分”和“平均分”的计算。

2、按P52图3-15的要求,新建一个“总分”表格,将前三个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复制过来,并完成“合计”计算。

3、保存Excel文件到自己的个人文件夹中,文件名不变。

第19页

3.2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2)

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

2、掌握使用Excel建立和处理表格信息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2、利用分析结果形成结论 教学难点:学会在Excel中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 教学方法: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 教学过程:

问题导引:以“文明班集体评优活动”案例引出“表格的图表呈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图表的特点。

学生活动:结合案例交流讨论:为何要用图表来表现表格数据,有何作用? 知识讲授:通过案例归纳出表格数据转换为图表的过程:

选中数据区域->单击图表向导->选择图标类型->选择子图表类型->完成并得到一个统计图表。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老师操作分析过程、熟悉步骤。

1、用柱形表反映各半班之间的各项指标情况。

通过演示,说明柱形图表适合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P53图3-18) 要得出各班自身各项指标的比较情况,可以通过对图标数据的转置操作完成。(P53图3-19)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思考这里为什么要用柱形图?图3-18和图3-19又何不同?

2、用折线图可以反映各班各周总成绩的比较。

通过演示,说明折线图表适合表现表格数据变化趋势(图3-20),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能够说出折线图与变化趋势的关系,并能举出1-2个例子说明。

3、图标类型的灵活运用。

不同的任务需求,设计的图标会不同,不同的图标表达的信息也不同。引导学生认识饼形图表及其用途。

饼形图适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过程,能够说出饼形图的用途,并能举出1-2个应用饼形图的例子。

第20页

4、形成报告。

通过案例说明如何根据数据表格的图表形成一个有数据、有图表、有文字说明的分析报告。(P55图3-21)

学生活动:学生能从P55的案例中体会:如何通过数据表格及图标的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报告的过程。

本课小节:本节通过案例“文明班评优”的图表呈现分析,让学生体会如何将表格信息转化为图表形式,完成在Excel中建立各种常用图表,并形成分析报告的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掌握在Excel中根据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并形成分析报告的方法。 练习:

1、打开电子表格文件“高一评优表.xls”,完成将第一周表格转换为柱形图表(P53图3-18),再转换为图3-19中的柱形图表;将总分表以折线图表的方式呈现(图3-20)。

2、完成P56练习第(1)题。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1)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

2、熟悉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教学任务:

1、多媒体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

2、如何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 教学重点

通过简单案例熟悉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nit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 讲授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1页

问题导引

以“革命先驱--孙中山”案例引出“为什么要用多媒体作品来表现信息?” “如何制作多媒体作品?”

学生活动:阅读P56-P57,结合案例交流讨论:多媒体作品呈现信息和单一媒体呈现有何好处?了解并能说出多媒体作品制作的过程。 知识讲授:

通过案例归纳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收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老师操作分析过程、熟悉步骤。

1、作品的需求分析

结合案例“革命先驱--孙中山”学会对作品的需求进行分析:1)对象与目标 ;2)内容与形式;3)条件与限制;4)、注意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应用要坚持“适用”原则。即“技术的运用”服从于“任务需求”。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读懂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需求分析,能理解对技术的“适用”原则。

2、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通过观摩光盘上的多媒体作品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作品是如何围绕主题选取内容及表现形式的。

1)整体规划:内容选取、结构组织、表现形式、交互性; 2)内容设计:理清设计意图、选定主要内容、确定表现形式; 3)结构设计:画出结构图。

4)版面设计:形成一个统一的风格(版面模板)。 5)工作计划:根据个人特长分工合作。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能够说出折线图与变化趋势的关系,并能举出1-2个例子说明。

3、PowerPoint中的图文排版

1)如何在PPT中插入文字和图片、剪贴画,如何合成图像; 2)如何插入艺术字、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熟悉PPT的一些基本操作过程,顺利地完成PPT中图、文的插入和合成。 本课小节:

本节通过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并学习PPT的一些基本操作,掌握并完成文字、图片、图形等插入、合成等学习任务。 练习:

1、完成P62中的任务,用PowerPoint完成“革命先驱--孙中山”封面。

2、模仿P63设计一个PowerPoint页面,素材在“练习”--“公共文件夹”--“革命先驱--孙中山”。

第22页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2) 教学目标:

1、熟悉音频和视频等加工处理方法;

2、体验并掌握用PowerPoint集成多媒体信息的过程;教学任务:

1、用超级解霸3000加工处理音频和视频;

2、在PowerPoint中集成多媒体信息 教学重点:

音频和视频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

教学引入:音频和视频是常用的多媒体素材,他们有哪些格式?如何播放它们?如何剪辑处理?哪些可以在PowerPoint中使用?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演示播放各种音频视频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音频视频,对它们有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1、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了解音频和视频以及他们的文件格式、特点等;学会常用的播放软件的使用:Media Player、real Player、超级解霸等。

学生活动:学生学会了解、识别音频视频文件及类型,熟悉播放软件的使用过程。

2、剪辑音频、转换音频格式

1)用超级音频解霸3000剪辑一段音乐; 2)将一段wav音频转换为Mp3音乐;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演示,了解并掌握剪辑音乐及转换格式的操作过程。

3、截取视频画面、剪辑视频片段

1)用超级解霸3000截取一个视频画面; 2)用超级解霸3000剪辑一段视频片段; 3)用超级解霸3000转换视频格式;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演示,了解并掌握截取画面、剪辑片段及转换格式的操作过程。

4、在PowerPoint中插入/链接多媒体素材。

1)在PowerPoint中使用多媒体的两种方法:插入法和链接法; 2)PowerPoint中的超级链接(注意链接路径);

学生活动:学生能灵活地在PowerPoint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设计;熟练掌握超级链接。 本课小节:本节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对音频视频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掌握音频和视频的加工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在PowerPoint中灵活使用。 练习:

第23页

1、尝试对音频和食品的播放,注意文件的格式;

2、完成音乐文件的剪辑和格式转换;

3、完成视频文件的画面截取和剪辑片段;

4、新建一个PowerPoint的“多媒体欣赏.ppt”,共4页:第一页--封面;第二页---图片欣赏;第三页--动画欣赏;第四页--影片欣赏;首页中插入一段音乐;每页可通过超级链接相联;可以设置背景颜色或主题效果。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 教学目标:

1、熟悉多媒体作品的发布过程;

2、学会对多媒体作品进行评价;教学任务:

1、在PPT中如何实现超级链接?

2、将多媒体作品发布出去;

3、如何评价多媒体作品? 教学重点: 作品的发布。

教学方法: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

教学引入:PPT格式作品中可以用超级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导航,以及与媒体文件、网站等链接。

由于PPT文件大,需要在PowerPoint环境播放,要想成为能够独立播放的作品,可以将其打包或转换为web网页格式,发布出去即可。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对作品发布有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1、在PPT中实现超级链接

以“多媒体欣赏”为例,建立导航文字,说明如何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超级链接,如何实现与媒体文件或网站的超级链接。说明链接方式 与网页中方式相似。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了解链接过程,掌握实现方法。

第24页

2、将PPT文件打包

准备工作:建立一个“多媒体欣赏”文件夹,将相关文件和素材资料全部移入该文件夹。 1)打开“多媒体欣赏.ppt”,选择菜单“文件”->“打包”,按提示要求进行,最后在指定地点生成一个exe文件和ppz文件。

2)如何运行“包”文件,双击exe格式的“包”文件,即可解包并运行。 学生活动:观看老师演示,了解并掌握“打包”和“解包”过程。

3、将PPT发布成Web网页格式 1)打开“多媒体欣赏.ppt”;

2)选择菜单“文件”->“另存为”,选择Web类型,保存即可。

3)需要注意:一定要在完成PPT作品后再作转换,转换后PPT中的一些效果及特色将不存在。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了解PPT格式和Web格式的区别,体会各自的特色,掌握转换操作的过程。

4、如何评价多媒体作品

阅读、学习P70中的评价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了解多媒体作品评价标准,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标准对作品进行评价。

本课小节:本节通过案例“多媒体欣赏”,介绍超级链接的使用方法、如何打包PPT文件、如何将PPT文件发布成Web网页格式,并指导学生运用评价标准对多媒体作品进行评价。 练习:

1、在自己的练习文件夹中建立一个“多媒体欣赏”文件夹,按要求完成"多媒体欣赏.pp"作品,并保存到“多媒体欣赏”文件夹中。

2、将"多媒体欣赏.ppt"分别以“打包”形式及“web”格式发布到自己的“多媒体欣赏”文件夹中”。

3、阅读P70多媒体作品评价表,学会对多媒体作品进行评价。

4、完成P72“学习评价”填空。

第25页

推荐第5篇:人教高一语文期末字音

1、百舸.

2、寥廓..

3、峥嵘..

4、遒.劲

5、遏.止

6、灰烬.

7、摭.拾

8、惊魂甫.定

9、入不敷.出

10、恪.守

11、啮噬.

12、甄.别

13、觑

14、商榷.

15、墓冢.

16、屏.窒

17、召.唤

18、纤.巧

19、刹.那 20、妥帖.

21、字帖.

22、请帖.

23、悄.然

24、妄自菲.薄

25、戕.害

26、慰藉.

27、大大落.落

28、谥.号

29、自缢. 30、包扎.

31、麻痹.

32、省.悟

33、参差..

34、情不自禁.

35、不啻.

36、犄.角

37、四肢百骸.

38、惆怅..

39、稠.密 40、翘.首

41、未雨绸缪..

42、倜傥..

43、笔杆.

44、脊.骨

45、给.予

46、参与.

47、为虎作伥.

48、摒.弃

49、苔藓. 50、黄澄.澄

51、澄澈..

52、停泊.

53、栖.息

54、倔.强

55、倔.头倔脑

56、篡.改

57、谥.号

58、奔.腾

59、矿藏. 60、怪癖. 6

1、抹煞. 6

2、引吭.高歌 6

3、果脯. 6

4、剽悍.. 6

5、叱咤..风云 6

6、沉湎. 6

7、腼腆.. 6

8、祈.祷 6

9、无拘无束. 70、蛮横. 7

1、

挣.

脱 7

2、汗流浃.

背 7

3、量.体裁衣 7

4、衡量. 7

5、济.济一堂 7

6、自怨自艾. 7

7、方兴未艾. 7

8、封妻荫.子 7

9、溘.然长逝 80、泾渭..分明 8

1、干瘪. 8

2、供.给 8

3、蒙.古族 8

4、匪.夷所思 8

5、绯.红 8

6、战战兢.兢 8

7、屏.窒 8

8、戕.害 8

9、符箓. 90、廿.七岁 9

1、什刹.海 9

2、熠.熠 9

3、差.强人意 9

4、哺.育 9

5、湍.急 9

6、提.防 9

7、涨.潮 9

8、头昏脑胀. 9

9、

兴.

风作浪 100、兴.

高采烈 10

1、颤.抖 10

2、颤.栗 10

3、晕.车 10

4、晕.头转向 10

5、押解. 10

6、解.

10

7、纤.绳 10

8、纤.尘不染 10

9、栖.身

110、拜谒. 1

11、裨.益 1

12、靡.日不思 1

13、厉兵秣.马 1

14、繁华酥.骨 1

15、静谧. 1

16、奇诡. 1

17、墟.场 1

18、熠.熠 1

19、贫瘠. 120、烙.印 1

21、炮烙.. 1

22、一幢. 1

23、影影幢.幢 1

24、模.样 1

25、模.型 1

26、掂.量 1

27、踮.脚 1

28、偌.大 1

29、唯唯诺..诺 130、概.莫能外 1

31、酒阑灯灺. 1

32、搭讪. 1

33、悠邈. 1

34、田塍. 1

35、三匝. 1

36、濡.染 1

37、侘傺.. 1

38、铩.羽而归 1

39、口占. 140、占.卜 1

41、稽.首 1

42、欷歔..

1

43、安土重.迁 1

44、发轫. 1

45、桑梓. 1

46、蕞.尔 1

47、悻.然而归 1

48、纰缪.. 1

49、寥.若晨星 150、春风骀.荡 1

51、绮.窗 1

52、啜.饮 1

53、忧心忡.忡 1

54、打夯. 1

55、参与. 1

56、熨.

平1

57、瑕不掩瑜. 1

58、拐弯抹.角 1

59、脖颈. 160、以儆.效尤 16

1、不胫.而走 16

2、按捺. 16

3、艾蒿.. 16

4、抛锚. 16

5、颠簸. 16

6、崔颢. 16

7、蓊.蓊郁郁 16

8、兴.奋 16

9、罄.竹难书 170、悄.无声息 17

1、树杈. 17

2、畜.牧 17

3、诟.骂 17

4、毗.邻 17

5、瞭.望 17

6、黒魆.

魆 17

7、回溯.

17

8、噤.若寒蝉 17

9、桎梏.. 180、游目骋.怀 18

1、苦心孤诣. 18

2、深邃. 18

3、气氛. 18

4、月晕. 18

5、日薄.西山 18

6、讥诮. 18

7、粗犷. 18

8、曝.晒 18

9、嘈.杂 190、乌桕. 19

1、赭.色 19

2、槎桠.. 19

3、恣.意 19

4、诳.语 19

5、垭.口 19

6、攫.取 19

7、泥淖. 19

8、瘴.气 19

9、浑沌.. 200、喷.薄 20

1、豁.口 20

2、罗布泊. 20

3、卓.越 20

4、嗥.叫 20

5、混浊.. 20

6、混.水摸鱼 20

7、涟漪.. 20

8、链.环 20

9、驯.服

210、徜徉..

211、引擎.

212、百舸.

213、寥廓..

214、峥嵘..

215、遒.劲

216、遏.止

217、灰烬.

218、摭.拾

219、惊魂甫.定 220、入不敷.出 2

21、恪.守 2

22、啮噬. 2

23、甄.别 2

24、觑 2

25、商榷. 2

26、墓冢. 2

27、屏.窒 2

28、召.唤 2

29、纤.巧 230、刹.那 2

31、妥帖. 2

32、字帖. 2

33、请帖. 2

34、悄.然 2

35、妄自菲.薄 2

36、戕.害 2

37、慰藉. 2

38、大大落.落 2

39、谥.号 240、自缢. 2

41、包扎. 2

42、麻痹. 2

43、省.悟 2

44、参差.. 2

45、情不自禁. 2

46、不啻. 2

47、犄.角 2

48、四肢百骸.

2

49、惆怅.. 250、稠.密 2

51、翘.首 2

52、未雨绸缪.. 2

53、倜傥.. 2

54、笔杆. 2

55、脊.骨 2

56、给.予 2

57、参与. 2

58、为虎作伥. 2

59、摒.弃 260、苔藓. 26

1、黄澄.澄 26

2、澄澈.. 26

3、停泊. 26

4、栖.息 26

5、倔.强 26

6、倔.头倔脑 26

7、篡.改 26

8、谥.号 26

9、奔.腾 270、矿藏. 27

1、怪癖. 27

2、抹煞. 27

3、引吭.高歌 27

4、果脯. 27

5、剽悍.. 27

6、叱咤..风云 27

7、沉湎. 27

8、腼腆.. 27

9、祈.祷 280、无拘无束. 28

1、蛮横. 28

2、挣.

脱 28

3、汗流浃.

背 28

4、量.体裁衣 28

5、衡量. 28

6、济.济一堂 28

7、自怨自艾. 28

8、方兴未艾. 28

9、封妻荫.子 290、溘.然长逝 29

1、泾渭..分明 29

2、干瘪. 29

3、供.给 29

4、蒙.古族 29

5、匪.夷所思 29

6、绯.红 29

7、战战兢.兢 29

8、屏.窒 29

9、戕.害 300、符箓. 30

1、廿.七岁 30

2、什刹.海 30

3、熠.熠 30

4、差.强人意 30

5、哺.育 30

6、湍.急 30

7、提.防 30

8、涨.潮 30

9、头昏脑胀.

310、兴.风作浪

311、兴.高采烈

312、颤.抖

313、颤.栗

314、晕.车

315、晕.头转向

316、押解.

317、解.

318、纤.绳

319、纤.尘不染 320、栖.身

321、拜谒.

322、裨.益

323、靡.日不思

324、厉兵秣.马

325、繁华酥.骨

326、静谧.

327、奇诡.

328、墟.场

329、熠.熠 330、贫瘠. 3

31、烙.印 3

32、炮烙.. 3

33、一幢. 3

34、影影幢.幢 3

35、模.样 3

36、模.型 3

37、掂.量 3

38、踮.脚 3

39、偌.大 340、唯唯诺..诺 3

41、概.莫能外 3

42、酒阑灯灺. 3

43、搭讪. 3

44、悠邈. 3

45、田塍. 3

46、三匝. 3

47、濡.染 3

48、侘傺.. 3

49、铩.羽而归 350、口占. 3

51、占.卜 3

52、莘.莘学子 3

53、欷歔..

3

54、安土重.迁 3

55、发轫. 3

56、桑梓. 3

57、蕞.尔 3

58、悻.然而归 3

59、纰缪.. 360、寥.若晨星 36

1、春风骀.荡 36

2、绮.窗 36

3、啜.饮 36

4、忧心忡.忡 36

5、打夯. 36

6、参与. 36

7、熨.

平36

8、瑕不掩瑜. 36

9、拐弯抹.角 370、脖颈. 37

1、以儆.效尤 37

2、不胫.而走 37

3、按捺. 37

4、迁徙. 37

5、抛锚. 37

6、颠簸. 37

7、崔颢. 37

8、温馨. 37

9、兴.奋 380、罄.竹难书 38

1、悄.无声息 38

2、树杈. 38

3、畜.牧 38

4、诟.骂 38

5、邂逅.. 38

6、瞭.望 38

7、言简意赅.

38

8、回溯.

38

9、噤.若寒蝉 390、桎梏.. 39

1、游目骋.怀 39

2、苦心孤诣. 39

3、深邃. 39

4、气氛. 39

5、月晕. 39

6、日薄.西山 39

7、讥诮. 39

8、粗犷. 39

9、曝.晒 400、嘈.杂 40

1、乌桕. 40

2、赭.色 40

3、槎桠.. 40

4、恣.意 40

5、诳.语 40

6、垭.口 40

7、攫.取 40

8、泥淖. 40

9、瘴.气

410、浑沌..

411、喷.薄

412、豁.口

413、罗布泊.

414、卓.越

415、雾霭.

416、众目睽.睽

417、涟漪..

418、链.环

419、沮丧.. 420、迸.发

421、引擎.

422、混浊..

423、混水摸鱼

424、徜徉 ..

425、相形见绌

426、驯服

427、艾蒿 ..

428、嬉戏

429、嗥叫

430、惴惴不安

431、瓦砾

432、毛骨悚然

433、磅礴 ..

434、蓊蓊郁郁

435、咬文嚼字

436、稽首

437、跻身

438、毗邻

439、媲美 .440、锲而不舍 .4

41、黒魆魆 .4

42、饿殍

推荐第6篇:9.高一英语(人教新课标)定语从句教案!

定语从句(2)难点分析

限制性定语从句只能用that的几种情况

(1) Can you remember the scientist and his theory that we have learned?

你能记住我们学过的科学家和他的理论吗?

由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中,that可以指人或物,在从句中作主语或谓语动词的宾语,但不能放在介词后面作介词宾语。

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was written by Lu Xun.

注意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必须用that引导定语从句:

(1) 先行词是不定代词all, few, little, much, something, nothing, anything等,

如:All t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ractice English.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练习英语。

(2) 先行词被序数词或形容词最高级所修饰,

如:The first letter that I got from him will be kept.

第一封他给我写的信会被保存下来。

(3) 先行词被all, any, every, each, few, little, no, some等修饰,

如:I’ve eaten up all the food that you gave me.我已经把你给我的所有食物吃光了。

(4) 先行词被the only, the very, the same, the last修饰时,

如:He is the only person that I want to talk with.他是唯一一个我想和他说话的人。

(5) 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

如:They talked about persons and things that they met.他们谈论了所见的人和事物。

(6) 当句中已有who或者which时,为避免重复,

如:Who is the man that is giving us the cla? 谁将是给我们上课的人?

(7) 在there + be 的句型中,句子的主语是先行词,而且又是物,

如:There are two novels that I want to read.这有两本我想读的小说。

There is no work that can be done now.没有什么工作现在能做的了。

(8) 当先行词为主句的表语或者关系代词为从句的表语时,

如:This is the book that was bought yesterday.这就是昨天买的书。

Our school is no longer the school that it used to be.

我们的学校不再是以前的学校了。

(9) 以Here is (are)开头的句子时,

如:Here is a film that will move anyone.这是一部将使所有人感动的电影。

Here are two books that I will buy.这是我要买的两本书。

(10) It is (high)time +定语从句,

如:It is time that we should have a rest.我们应该休息了。

It is high time that they started out.他们该动身了。

只用which的场合如下:

1)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Last night, I saw a very good film, which was about the Long March.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好电影,是一部关于长征的电影。

2)介词放在关系代词之前时 This is my house of which the roof is red.

这个房子屋顶是红色的。

3)句中出现了that,或先行词是that时

I have found that which I was looking for.

我已经找到了我一直寻觅的东西。

区分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1.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它和先行词是修饰关系;

同位语从句说明先行词的具体内容,是补充说明的关系。

(1) The plane that has just taken off is for London.定语从句

(2) The fact that he has been dead is clear.同位语从句

2.定语从句由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引导,关系词在句中充当成分,有时可以省略;

同位语从句主要由that引导,在句中一般不做成分;

句子也可以由when, where, how, why, whether, what等词引导,充当成分。

(1) The news he told me is true.定语

(2) The news that he has just died is true.同位

(3) The problem that we are facing now is how we can collect so much money.定语

(4) The problem how we can collect so much money is difficult to solve.同位

3.同位语从句和先行词一般可以用be动词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定语从句不可以。

(1) The idea that we could ask the teacher for advice is wonderful.同位语

(2) The idea was that we could ask the teacher for advice.

(3) The fact that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earth is known to all.

(4) The fact is that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earth.

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

(1) 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句和从句之间不用逗号分开。引导

句的关系代词有who, whom, whose, which, of which等,这些关系代词都不能省略。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是对主句先行词的补充说明,没有这种从句,不影响主句意思的完整,一般用逗

号把主句和从句分开,关系代词用which,不用that;指人时可用who。

如:I have two brothers,who are both students.

关系代词as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as和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体情况是:

1.as和which都可以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或者宾语,代表前面整个句子。

(1) He married her, as/which was natural.

(2) He was honest, as/which we can see.

2.as 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放在主句之前,或者主句之后,甚至可以切割一个主句; which引导

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只能放在主句之后。另外,as有“正如„„,正像„„ ” 的意思。

(1) As is known to all,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2) He is from the south, as we can see from his accent.

(3) John, as you know, is a famous writer.

(4) He has been to Paris more than several times, which I don’t believe.

注意:当主句和从句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时,常用which。

(5) Tom was always late for school, which made his teacher angry.

3.当先行词受such, the same修饰时,常用as。

(1) I have never heard such a story as he tells.

(2) He is not such a fool as he looks.

(3) This is the same book as I lost last week.

注意:当先行词由the same修饰时,偶尔也用that引导定语从句,但是和由as所引导的定语从

句意思不同。

(4) She wore the same dre that she wore at Mary’s wedding.

她穿着她在玛丽婚礼上穿过的一条裙子。

(5) She wore the same dre as her young sister wore.她穿着和她妹妹所穿的一样的裙子。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几个注意的地方

1.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来说明前面整个句子的情况或主句的某一部分。

2.在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时,that有时相当于in which, at which, for which或at which 。

Attitudes towards daydreaming are changing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 (in which)

attitudes towards night dreaming have changed.人们对白日做梦的态度正在改变,这与人们对

夜间做梦的看法的变化有非常相似之处。

I like the music for the very reason that (for which) he dislike it.

我出于某种原因喜欢这种音乐,而他恰恰与我相反。

We arrived the day that (on which) they left.

刚好我们到的那天他们走了。

3.有时as也可用作关系代词

4.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不能用that,而用who, whom代表人,用which代表事物.

as 的用法例

1.the same„ as;such„as 中的as 是一种固定结构, 和„„一样„„。

I have got into the same trouble as he (has).

2.as可引导非限制性从句,常带有“正如”。

1) As we know, smoking is harmful to one\'s health.

2) As is known, smoking is harmful to one\'s health.

as是关系代词。1中的as作know的宾语;

2中,它充当从句的主语,谓语动词know要用被动式。

以the way为先行词的定语从句通常由in which, that引导,而且通常可以省略。

e.g.The way in which/ that/不填 he answered the question was surprising.

他回答问题的方式很惊人。

but有时也可以做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

e.g.There are very few but understand his idea.(but = who don’t )

没有几个不懂他意思的人。

推荐第7篇:人教语文教案

人教语文教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

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次。

.课件出示词语:高尔基、突然、按照、摆弄、准备、侧面、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2、板书课题:

6、小摄影师

读课题

你看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假设问题:①、“摄影师”是干什么工作的?——

②、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

③、小男孩给谁照相呢?——

④、谁了解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动画,边看边听,同时动脑筋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

1、请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准备提出什么问题?

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①、纸团从窗外飞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会感到“突然”呢?“突然”是什么意思?

②、纸团上写着什么内容?

③、“他们”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放我进去?

师:高尔基看完纸团后,有没有同意让小男孩进来呢?他是怎么说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角色读2—5自然段。

①、师: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后,你想说什么?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对了,我们就是学习小男孩有礼貌,讲文明。那我们读这里的时候,就是应该读出有礼貌,尊敬的感情。我们再来读一次。

③、指导朗读。

师:从对话中,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接受了小男孩的请求,放他进来给自己照相。

板书:接受小男孩的拍照

3、学习第6——11自然段。

齐读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样做的?怎么说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问:我们读完文章后,要学会提出问题。现在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看看老师想提的是什么问题,看自己想到了没有。

推荐第8篇:人教雪教案

《雪》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学法指导: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四、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 ,字 ,他是现代著名的 家、家、家。

2、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 )冽 (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五)我的问题:

课内研讨:

(一) 自学反馈

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 精读课文

1、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2、学生齐声朗读第4至6段思考: (1)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4)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3、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课后拓展

两片秋叶

陈薇莉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2、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片:

第二片:

3、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5、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课前自学

(一)

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二)

1、qing lu Iian zhuo xiˉ tui shuo lin lie 2 见识广博。 刺骨的寒冷。 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灵,魂灵。 消溶。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四)

1、见教参

2、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3、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课内研讨

(二)

1、见教参

2、凸现了作者情感的倾向性,引出了为作者所称赞的朔方的雪。孤独、奔放,从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和“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中可看出。 独立的个性,斗争的激情,献身的精神 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 见教参

3、见教参

课后拓展

1、由悲秋到恋秋。

2、第一片秋叶: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第二片:洋溢着炽热的生命力,腾地涌起一股热。

3、为改变大山的贫穷和落后,顽强拼搏,勇于牺牲,像枫叶那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4、“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即是我摆脱了内心的愁苦与悲哀,而“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是因为我领悟到了只有拼搏和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者是用第一片秋叶对比衬托第二片秋叶,进一步突出第二片秋叶炽热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推荐第9篇:人教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4、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曲、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同学们,请先看几幅鸟儿的图片。(学生欣赏课件)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儿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情趣。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赞歌——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

二、明确阅读要求。

1、学生打开语文课本,开始默读“阅读提示”。

2、师生归纳、梳理阅读要求。(出示大屏幕)

A、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B、画出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语句。

C、说说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阅读要求”开始自学课文。

四、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哪些变化。

2、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

五、全班讨论交流:

1、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哪些化?让学生读所划的语句,教师大屏幕出示:

有十处,讨论,教师结合鸟的变化随机点拨:

(1)、一开始躲进吊兰丛中〖师导:从这一出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精心的为珍珠鸟营造舒适、自由的如丛林般的生活环境。)〗

(2)、渐渐地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一点点熟悉了。〖师导:看看作者又是怎么做的?(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体会到什么(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绝不打扰鸟儿)。〗

(3)、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4)、随后在屋子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跳到画框上

(5)、渐渐地胆子大了,落在书桌上。〖师导:我这时又怎么做的?(不去伤害它。)〗

(6)、蹦到杯子上、低下头喝茶。〖我这时又有什么反应?(“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这里体会到作者对鸟儿充分的理解和宽容。〗

(7)、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

(8)、啄\"我\"颤动地笔尖。〖师导:作者是这样做的?假如你就是作者,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9)、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会说些什么?〗

(10)、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2、同学们,你从描写小鸟的这些变化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A、小鸟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和我亲近、人鸟相亲……)

(B、作者喜欢小鸟,尊重小鸟,不打扰小鸟的生活方式……)

(C、人离不开鸟,鸟离不开人)

教师小结:作者为它们一家三口营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尊重小鸟,不打扰小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间,对珍珠鸟付出了爱,同时作者也得到了爱的回报。作者却以爱心和行动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的爱的颂歌!

3、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鸟和人虽然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但是小珍珠鸟却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表示对作者的友好和信任。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处?

(珍珠鸟扒在作者肩头睡着了。)

(1)、让学生读第14自然段。

(2)、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1、作者正在给我喂好吃的食物。

2、“我”在屋子里与作者捉迷藏,真开心。

3、我们一起到公园里玩耍。

……

(3)、(看课本145页插图)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鸟儿趴在作者肩头睡着的情景。

4、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试着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请写在插图的旁边。

5、学生动笔起名,写后集体交流。

(幸福的一家;信赖;美好的境界;爱;深厚的友谊;甜美的梦,……)

教师适时评价,赞美有创意的名字。

6、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过渡语:你的想象真具有创造性!是呀,多么好听的名字!可见你们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这时候作者看到熟睡的小鸟,也写出了此时内心的感受,那就是——(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延伸:

师:人与鸟竟能达到如此的境界,由此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怎么做?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宽容,和睦相处。……)

(3)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你自己的格言。(学生开始动笔,写后交流)

集体交流,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

(信赖,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标志。信赖,是创建友谊桥梁的工程师。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色彩。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生活的金钥匙。信赖,虽不是金钱,但比金钱宝贵的多,因为它能使人与人变得理解、宽容。……)

六、全文总结:

是呀,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坦诚,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这节课吧!(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倾听,可随唱,结束新课。)

推荐第10篇:鄂教版信息技术教案

Scratch角色我会用

[教学目标]

(1)认识Scratch中的角色。 (2)学习在Scratch中新增角色。 (3)学会为舞台选择适合的背景。

(4)通过制作动画使学生感受Scratch图形化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的快捷性,培养学生学习Scratch的兴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在Scratch中新增角色,学会为舞台选择适合的背景。 难点:根据不同的要求为舞台选择适合的背景和角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听说马戏团要上演精彩的节目了,会有哪些演员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介绍:

二、认识“角色”

师:在scratch中,“角色”就是舞台中执行命令的主角,它将按照编写的程序进行运动。 (操作演示)

知识屋:如果你想删除一个角色,选择控制区(左边)上的剪刀,再单击相应的角色即可删除。

师:打开scratch,默认的角色就是小猫 。

生讨论探究屋:在scratch中,可以改变角色的大小和方向吗? 生汇报讨论结果。

三、新增“角色”

师:在scratch中,可以有很多个角色,他们可以通过新增图标 来添加。 (1) 绘制新角色

师:单击 中的第一图标 ,可以打开scratch 的绘图编辑器。

师示范操作。

师: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就能把这个新的角色加入到舞台中了。 师:请大家试试看。 生操作。

请生说一说其它按钮的作用 学生尝试操作,汇报。 师点评。

(2)从文件夹中选择新的角色

师:单击

中的第二个图标 ,可以将文件夹中的角色导入到scratch舞台中。

师:可以拖动角色,放置在舞台中适合的位置 师示范操作。

学生尝试操作,汇报。 实践园:

(1)绘制一个新“角色”,并把绘制好的新“角色”导入到舞台中。

(2)从文件夹中选择一个新角色,导入到舞台上,为这个新的角色重命名。 知识屋:

1.Scratch绘图编辑器的功能与windows XP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类似,由工具栏、颜料盒和画图区组成。

2.新导入的角色默认为“角色2” “角色3” ,依此类推,可以单击角色区中该角色下方的角色名,可以为角色“重命名”。

3.新导入的角色也可以在“绘图编辑器”中进行修改。

4.除了以上两种新增角色的方式外,scratch还有一种特殊的新增角色方式:

软件会随机加入一些特别的角色。

生讨论探究园:

能否将计算机中其他文件夹里的图片作为角色导入舞台? 生实践操作,交流,汇报。 师点评、小结。

四、设置背景

师:舞台是角色活动的场景,舞台的别净作为角色的活动提供适合的环境,舞台的背景也是一种特殊的角色,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步骤来设置背景。 ①选中“角色区”的

图标。 ②选择“舞台编辑区” 选项。

③选择“新增背景”中的“导入”选项。

④在打开的文件夹中选择适合的背景,并单击“确定”按钮。 师:这样新的背景就设置成功了。 师示范操作。 生尝试操作。 知识屋:

1.舞台的背景作为一种特殊的角色,它在相应的控件区和脚本区的结构都和普通角色有所不同。

2.除了从文件夹中导入新的背景之外,也可以用“绘图编辑器”绘制适合的背景。

生实践操作,交流。 讨论坊:

师:舞台的背景和角色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尝试操作,讨论。 请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舞台的背景和角色都可以通过导入方法进行更新;都可以在图形编辑器中进行修改……所不同的是角色可以在舞台上进行编辑而舞台的背景不行;一个舞台上可以显示多个角色,而背景只能显示一个…… 生尝试完成实践园。 实践园: (1)为舞台选择合适的背景,并为各个角色舞台上安排合适的位置。 (2)编写各角色自我介绍的脚本,设置为

时执行。

生操作,师指导。 汇报交流。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收获吗?请将它填写在成果篮里吧!

第八课

舞台造型我来演

认识什么是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戏剧演出塑造全部环境、气氛和人物形象的任务,即演出当中的一切形象造型部分的创作。

舞台美术可分为两大类: 舞台造型设计,布景、道具。 人物造型设计,服装、化装。

舞台美术造型的三元素:形、色、光。

形:形象、空间、质感和它们与演员的比例协调关系;

色:利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作用来加强艺术感染力。是由物色、光色复杂结合而运动着的色彩。

光:是三元素中的主体,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是灵魂。具体的讲解将在灯光这一讲题时详述。

从职能上分:布景、灯光、服装、道具、化装、效果和舞台技术管理。 舞台美术即舞台布景从戏剧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专业,是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的。那时由于建筑科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镜框台口、透视布景,舞台美术的分工越来越具体而且专业化。

在各种舞台演出艺术,如:戏剧、舞蹈、歌剧、戏曲、演唱会、杂技、木偶等当中,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由于舞台美术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必然大量地从各种造型艺术中汲取营养。各种绘画的流派、建筑的样式都在影响着它。比如:我国戏曲的舞台美术就以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尤其是民间刺绣为借鉴。(图)

我们来看看剧场的演变:

1. 前12-前4世纪。古希腊对酒神的崇拜,酒神颂歌,祭酒神,雅典的酒神剧场。

2. 古罗马在各方面都受古希腊的影响。古希腊的节庆是祭酒神,古罗马是官方的礼拜。庞

贝是第一个剧场。观众席、斯坎纳、园场连为一个整体。服装与古希腊基本一致,面具的使用。

3. 公元5世纪开始是中世纪。宗教剧开始在教堂演出,中期走出了教堂走向了广场。同台

多景是中世纪演出的特点。人间、地狱、天堂同时在一个场景中。活动车台。程式化的布景与服装。

4. 17世纪文艺复兴,官方的宫廷戏剧、民间的假面喜剧。西班牙的旅馆剧场、英国的莎士

比亚剧场。

绘画和雕塑的手段同时进入舞台,由于换景的需要出现了三棱柱布景、侧景体系的形成 。

5. 18世纪古典主义,三面墙布景萌生,第四堵墙的概念。 6. 19世纪出现浪漫主义戏剧。 7. 20世纪的印象主义、象征、立体、未来、构成、表现、超现实、先锋派、荒诞派等等艺

术流派和思潮无一不深深影响着舞台美术的形式。 第二讲:舞台美术的创作规律

一.舞台演出的结构及舞台美术在演出中的位置 *一度创作部分:剧本的创作 舞剧的脚本创作

*二度创作: 导演 表演 舞美 音乐 演出必要部分 组织者 塑造者 外部造型 视觉形象气氛 1. 与编剧、编舞、导演等主创人员确定演出风格 2. 组织剧情环境 3. 从案头到舞台 4. 舞台合成

一.

舞台美术的三个功能特性 组织动作空间 再现动作环境 表现动作的情绪与意义

二. 舞台演出的独特性 舞台美术的假定性

第11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闽教)

第1课

认识“窗口”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了解我的电脑中硬盘资源;设置“窗口”视图

[教学重点]:窗口的组成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设置窗口视图;窗口操作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窗口的各组成部分,掌握并熟练应用各组成部分功能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动脑、动手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对窗口操作的正确习惯。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老师和大家一起学生了Windows的最基本知识,大家还记得我们讲了那些内容吗? 学生回忆,回答

二、新课教学

(一)、窗口的组成

师:我们知道,在Windows环境下的所有应用程序都是在窗口中执行的,关闭窗口,也就关闭了程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个最常见到的窗口,它具有Windows窗口的许多共同特点。(师给出一张“我的电脑”的图,同时就着图讲解,过程中注意突出最大化按钮和还原按钮的区别。

(二)、窗口的基本操作

1、最小化窗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刚才讲过的窗口右上角的那三个按钮的作用。先来看最小化按钮的作用(师做示范操作)。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下,同时找学生做给其它学生看。

2、最大化(还原)窗口

让学生自己试,然后总结得出:单击“最大化”按钮 ,窗口会扩大到整个屏幕,此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3、切换窗口

师打开两个窗口,请同学观察两个窗口的标题条有什么不同(生答),师给出当前窗口的概念: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称为当前窗口。单击任务栏中的某个窗口的图标按钮,就可以切换为当前的窗口(师作操作)。学生自己试。

4、移动窗口

师作讲解:指针指向“我的电脑”窗口标题栏,进行拖动操作,可以移动窗口。

5、改变窗口的大小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鼠标指针的形况是什么样子的?对,当指针成这种形状的时候我们只要向左右拖动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宽度。

那么我们又怎么来改变窗口的高度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来完成这个任务。(请同学来操作)。

师把鼠标的指针形状变为,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现在这种指针能改变窗口的什么大小(生答,师总结,能同时改变高度和宽度。)

6、关闭窗口

有没有同学知道怎么关闭窗口(生答单击“关闭”按钮,窗口关闭。)

7、滚动条

学生可以自已在实践中摸索。在此,也总结了一句顺口溜:滚动条作用大,向下翻看要用它。

(三)了解我的电脑中的硬盘资源

师:在“我的电脑”中,可以看到所有的磁盘,哪这些磁盘中又放着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教师演示如何查看C盘中的资源

试一试:请学生浏览本地硬盘D中的的资源情况

(四)设置“窗口”视图 同时展示两个窗口:(1)无“工具栏和地址栏”的窗口,(2)各栏齐全的窗口 师:大家来看看,这两个窗口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回答。

教师演示讲解如何设置窗口视图

试一试: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上的“文件夹”按钮,在“我的电脑”窗口中看到了什么?再次单击“文件夹”按钮,“我的电脑”窗口有什么变化?

第2课

整理“桌面”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给桌面设置背景图;排列桌面图标;调整电脑时钟;调整任务栏位置 [教学重点]:设置桌面背景;排列桌面图标 [教学难点]:排列桌面图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改变桌面背景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会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为桌面背景;学会排列桌面上的图标;以及电脑时钟的调整方法;并且调整任务栏位置的操作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根据书上的提示学习、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良好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微机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初步树立资源管理的意识。[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小青蛙)咦,小青蛙好像有点不开心,怎么回事呢?(小青蛙说:妈妈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可我把桌面弄成这样了,天天看着这样的桌面,哪能开心呀,怎么办呢?)哦,小青蛙的桌面确实不好看,乱七八糟的,你们看老师的桌面(课件演示),怎么样,漂亮吧!想不想把你们的桌面也变漂亮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桌面的一些操作吧(板书课题),小青蛙,你别急,一起来学吧!

过渡:首先我们来整理桌面上乱七八糟的图标。(板书:图标)

二、排列桌面图标

1、排列图标 出示零乱的桌面

师:现在老师要给图标排队了,认真看噢! 教师操作演示:

鼠标右击(强调右击)→选择“排列图标”→选择“自动排列”,单击,在前面打上√

2 师:哈哈,一下就排好队了,自动排列有个特点,就是排好队后

怎么都不会乱,(演示图标拖不动)要想拖动图标,只能取消自动排列,再单击,可以取消。

2、试一试(课件出示)

桌面上的图标通常都在屏幕的左边,设法将这些图标移动到屏幕的右边,再利用“自动排列”功能排列图标。

三、学习设置桌面墙纸

1、过渡:图标是整齐了,可是桌面还不漂亮,我们还要给桌面贴上漂亮的墙纸!(板书:墙纸)

2、师运用课件讲授设置桌面墙纸的方法。

右击鼠标→选择“属性”→选择“背景”→选择一幅喜欢的图。 如果这里的图我都不喜欢,我还可以单击“浏览”,到计算机里去找。然后,单击“确定”

2、试一试

(1)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片,改变桌面的背景。(指名上台演示)

(2)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分别选择“显示图片”中的“居中、

平铺、拉伸”,看看背景图有什么变化,说说他们的作用。

四、调整电脑时钟

师:经过我们的修饰,整个桌面看起来就漂亮多了。其实啊,在“桌面”上还摆着一个时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在哪? 生观察,找到时钟的位置。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应该利用这个时钟来设置时间。 做一做:

学生根据“做一做”中的操作步骤,试一试调整电脑时钟,将时间调整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

五、调整“任务栏”

师:接着我们来看看桌面上很关键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任务栏了,这个任务栏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改变位置。大家就动手试一试吧!把任务栏拖动到你喜欢的位置。 做一做:

学生根据“做一做”中的操作步骤,试一试调整“任务栏”的位置

第3课

学会启动软件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使用“计算器”程序;浏览网页;启动“ACDSee”软件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一些混合运算时,小键盘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网页的浏览;以及用ACDSee查看电脑中的图片。

2、通过对一些算式的计算,掌握计算器的操作;

3、加深学生对软件操作的了解。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往往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来完成,对于我们面前的电脑,我们让它替我们完成不同的任务,就需要在电脑中安装不同的软件。

二、使用“计算器”程序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数学题目,谁想来挑战一下它? 出示题目:789×258= 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把它算出来? 请电脑来帮忙!

(二)介绍电脑中的新朋友——计算器 1.如何找到新朋友——计算器?

师示范:单击任务栏的“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就可以打开“计算器”了。

学生练习:找新朋友。

2.如何使用新朋友——计算器

①学生自己用计算器去计算刚才的题目。(师巡视,但不指导)②介绍“计算器”的几个主要按钮。

Backspace—删除键 C—清除键 *—乘号 /—除号

③用鼠标指挥计算器 师示范:计算789×258= 学生练习:

(1)45+34*35-4096/16=

(5600-8*34)/23= (2)完成课本P19的“试一试”

三、浏览网页

师:我们常说的上网查找资源,得通过电脑中,叫做“浏览器”的软件浏览网页,从而查找资源。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款浏览器叫做“IE”。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20的“做一做”,一起来启动IE浏览器,并且浏览向个网站。

四、启动“ACDSee”软件

师:接下来,老师带来的朋友是一款看图软件,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浏览图片,还可以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22的“做一做”,启动ACDSee,浏览电脑中的图片。

第4课

建立文件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建立文本、图像、声音文件 [教学重点]:相应软件的打开、文件的保存 [教学难点]:文件名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建立文本、图像、声音这几种常见常用的文件;熟练掌握文件的保存方法;了解文件名的组成;认识几中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2、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动脑、动手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知道利用电脑我们可以看故事、听音乐、欣赏图片,而且这些故事、音乐、图片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中的。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软件,来学学如何建立文字、图像、声音等“电子”文件。

二、建立“文本”文件

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文本文件入手,文本文件的特点就是文件的内容只有文字与字符。我们可以用记事本程序建立文本文件。 1、教师演示操作文本文件的建立:

(1)打开记事本: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 (2)输入一段文字:同学们,大家好! (3)保存文件:开始→保存 强调三点:

①找位置(找到文件要保存的磁盘/文件夹); ②起名字(给文件命名——HI); ③点“保存”:(单击对话框中的"保存"按钮)。

2、打开相应的文件夹,请学生观察文本文件的图标和名字。

二、文件名的组成

师:文件图标下方的文件名和保存时,我们所写的文件名多了“.txt”,而这个“.txt”也是文件名的一个部分。

1、教师板书并介绍文件名的组成:一个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主文件名.扩展名。通常主文件名由用户取名,文件扩展名由创建文件的软件自动生成,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型。“.txt”是文本文件的扩展名。

2、找一找:请大家找找“HI.txt”中,哪个是主文件名,哪个是扩展名。

3、请学生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下也建立一个文本文件,内容为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文件名为:myname。

三、建立“图像”文件

师:接下来,就由大家自己动手来建立一个图像文件吧。看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 1、教师指出“画图”软件的位置,请学生自己打开

2、教师简单演示用“椭圆”与“颜色填充”工具画简单图形。再请学生也动手画一个简单图形。

3、学生自己操作保存图像文件,文件名为:picture。(保存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下) 4、请学生观察文件夹下的“图像”文件图标。请一位同学说说该文件的文件名组成。 5、教师介绍几中常见的图像文件扩展名:bmp、jpg、gif、tif

四、建立“声音”文件

由于学生机没有相应的设备,由教师演示声音文件的建立:

1、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

2、请一名同学上台录一段声音,并保存。

3、请学生观察声音文件的图标和文件扩展名,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声音文件扩展名:wav、mp3

4、播放声音文件。[板书设计]:

1、保存文件:开始→保存 3步骤:①找位置; ②起名字;

5 ③点“保存”。

2、文件名格式:主文件名.扩展名

第5课:建立文件夹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文件属性。

2、学会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教学目标]:(1)

认识文件属性,认识文件夹 (2)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建立文件夹。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建立文件夹。

[教学难点]:文件与文件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新课教学

前面对文件的概念进行了学习,先设问检查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问:

1、在计算机中,信息以什么形式存在?

2、请同学列举一些文件类型。

二、新课

1.让学生自习一下课文。

2、通过回顾,我们知道计算机的文件数量和类型都很多,要更好地管理计算机,就需把文件进行分门别类,一类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引出新课,文件夹的建立。

3、学生认真解答,让学生体会到电脑中中有许多各种文件,文件夹的建立的必要

4、活动一:简单的介绍文件属性。

可以由学生按照书上的课本来一步步操作。

5、活动二:认识文件夹

找找桌面有几个文件夹,看看文件夹和文件的属性。想想文件和文件夹有什么区别? 小结:文件夹是用于存放文件的,类似于公务包,文件是单个存在。

6、活动三:新建文件夹

方法一:先用多媒体演示新建文件夹的过程

步骤:打开指定的盘│“文件”│“新 建”│“文件夹”│出现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

方法二:快捷菜单法

1、先请学生再讲一下自己建军文件夹的步骤。提出: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有另一种方法,引出课题2

2、演示步骤:在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新建”│“文件夹”│出现新建文件夹

(也可请学生自己看书的步骤,自己完成,然后请学生总结步骤)

3、任务二:请同学生在桌面上,用快捷菜单法,再新建一个文件夹

4、设问:在文件夹里能再建文件夹吗?(先不作答,请同学们开自己建的文件夹,用刚才的方法试一下再请同学回答)

5、播放教学课件,总结新建成文件夹的几种方法。总结回顾:

1、观看课件

2、请学生简略陈述本课的几个操作的步骤。

第6课

移动文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P39-44第6课移动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文件。

2、学会移动文件

3、培养学生随时归类整理文件的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拖动文件。

[教学难点]:同时移动多个文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桌面上摆放了许多杂乱无章的书本,作业本,笔等。叫一名学生来整理好,并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

笔要放入笔盒,书本归书本,作业本归作业本。

二、新授:

1,师:现在我们也要给我们电脑桌面上一些图片音乐等等文件整理一下了。在要整理之前我们我先学会一个准备操作,那就是选择文件。 谁知道选择文件怎么操作吗? 指名生演示。

2、师:他刚才只是选中了单个文件,如果要选中这一个区域的文件应该怎么做? 指导学生看书,并指名生操作。 一起练习书P40-41的3,4步操作。

3,我要选择不连贯的多个文件应该怎么做? 师演示,生随练。

4,师:现在我们知道选中文件了,那该如何向**同学整理刚才桌面上的文具一样整理好我们现在电脑桌面上的文件? 要求:在桌面建立“日记”、“校园图片”、“音乐”三个文件夹,将相关文件存放对应的文件夹中。

5,师:刚才的只是拖动当个文件的操作,那同时拖动多个文件应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先自学课本知识,自己动手探究学习。 最后师指名生演示并小结。

三、师总结:这节课都学习了什么?在日常个人电脑使用过程中我们应用现在所学到的技能做什么呢?

第7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7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完成本课的任务。

2、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基本技巧。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养成重要文件及时备份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移动和备份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复制与剪切操作的区别。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任务卡片

3、文件袋、文件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问好

师:大家好,很高兴能认识你们。我姓林,你们叫我林老师就好了。

2,设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

今天急着要见大家忘了在门口领一份这次学区交流会议的材料了,老师真有点着急,你们的黄老师说他这儿的每台电脑里都有这份文件都放桌面上了,叫《

》,大家快帮我找找,看到了吗?

那我学校要我带回这份文件我应该怎么办?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归纳总结解决的方案。

二、教学过程:

1,最有效的就是利用u盘拷贝带走。如何拷贝?指名生演示操作,没有学生会就老师演示。 2,一起学习拷贝的操作:复制+粘贴=拷贝。 (板书)复制+粘贴=拷贝,

师:因为同学们并没有带U盘,那我们就先一起把文件拷贝到d盘,平时有重要的文件记着要拷到其他盘或者其他存储器作好文件备份。

3、复制好像复印机把文件复印出来了呢,原来的文件还在原来的地方,只是多了一份一摸一样的文件文件出来。

4,既然文件拷走了也在D盘也有了,桌面上这个可以不用了,这样桌面也会美观些,大家说应该怎么做?(删除)(删除是下一课的知识点,稍微在这节课里点到为止。)

5,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刚才能直接把文件移到d盘就好了,有什么办法直接可以把文件移到d盘呢? 小结:(板书)剪切+粘贴=移动 真象平时我们上手工课一样把这个剪下了,用胶水贴到别的地方。这样它的位置就移动了。

6,文件可以这样移动和复制,那文件夹行不行?复制过去的是空的文件夹还是里外都一样的文件夹呢?比如老师这个文件夹拷到d盘还会不会是一样样的呢?打开一个文件夹套文件夹的文件夹。(我在这里——在这里——在里面——文件:我就躲这儿你能拷得我走吗?) (综合复习了创建文件和整理文件的知识,这个环节需要点时间。) 那我们现在进行一个小游戏试试看。俩个人为一组,一个同学先在桌面上创建一个以你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拷贝几份或者创建几份文件也可以跟老师一样文件夹里套文件夹。然后请另外一个同学查看文件夹里有几个文件和文件夹并把文件名一一记录下来,再由这个同学把文件夹拷贝到d盘,再查看文件夹里的内容,看看跟你记得一样不一样。最好告诉老师你得出的结果是什么?

机动:俩个同学交换创建文件夹和拷贝文件夹

三、知识扩展:

1,不同的位置和相同的位置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有区别吗?

2,同时打开c和d盘,文件可不可以拖动过来?你试试看拖动的同时按住shift键是什么样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了(指板书)复制+粘贴=拷贝,剪切+粘贴=移动。

谢谢大家,老师可以带着这份文件回去交差了。下次的电脑课还是由黄老师来给你们上,大家回去看看书,看看下节课要上什么内容。

第8课 管理文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P51-57第8课管理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删除、重命名文件。

2、学会查看文件属性和排列图标。

3、培养学生管理好文件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重命名文件。

[教学难点]:按不同方式排列图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时电脑里有一些我们不要的文件我们想知道这个文件占我的硬盘多大了,怎么看?既然不想要了,放在电脑里又占用了我们硬盘空间,那怎么办呢?

二、新授:

1师:删除我们不用的文件,刚才这个学生说的很对,那怎么删除? 指名生演示,还有别的方法吗?

小结:选中文件菜单里删除,右键删除,shift键的使用。

2、有的文件我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想给他们也改一个,有同学知道怎么改的吗? 指名生演示,大家跟着练习。

思考:文件重命名时,胃什么扩展名不能随意改变。

3、对了这个文件到底多大呀?怎么知道? 方法一:查看——详细资料。 方法二:右键——属性。

4、浏览文件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查看文件方式。你知道有什么方式吗?一一试试看。

指导生自学课本P55-56,自主探究学习。 小结:指名生说说每种查看方式的特点。

5、师:为了便于查看,我们可以对文件按某种方式排列。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排列呢?这样的排列有什么好处? 知道生看书,P56-57 指名生按不用方式排列图标来演示一下,其他同学一起跟随操作。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文件有哪些基本属性?如果选择恰当的方式查看文件?电脑查看文件默认的方式是什么?

9

第9课

使用记事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使用记事本。

技能目标:认识记事本窗口,会保存文件,在记事本编辑区输入字符,退出记事本。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操作鼠标、键盘的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在记事本编辑区输入字符,并保存文件、退出记事本 难点:记事本文件的保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款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应用软件——记事本。打开(运行)记事本,我们就可以使用键盘输入、编辑、保存字母、数字、汉字以及其他符号等。

二、活动一:认识记事本窗口

师:记事本藏在哪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做一做:打开记事本程序

1、单击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打开记事本窗口。

2、学生结合书本55页图2,自主认识记事本窗口

3、说一说:记事本窗口有哪些部分组成。

三、活动二:保存文件

1、教师演示保存文件步骤。

2、学生动手操作,把文件以“abc”名字保存指定路径。

四、活动三:在记事本编辑区中输入字符

师:编辑区中一闪一闪的光标叫插入点光标,它是提示你要输入的字符的所在位置,键入一个字符,插入点光标就会自动后移一格。 学生动手操作:

1、输入字符。

(1)在编辑区输入一行字符abcdefg (2)按回车键,插入点光标移到下一行的起点处,再输入一行字符。

2、移动插入点光标。

师:在键盘上有左、上、右、下光标移动键,能让光标快速移动。

(1) 让学生找出键盘标有←、↑、→、↓符号的键,分别按下这几个光标移动键,观察光标移动的方向。

(2) 说一说:你按了这几个光标移动键发现了什么?

3、删除字符。

师:在输入的过程中难免会输错,那出现了错误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 10 么做的。

教师演示如何删除字符,学生学习并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五、活动四:退出记事本

师:用完记事本,我们要把它退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书本59页找一找,有几种方法退出记事本。

学生自主操作并小结退出记事本的方法: (1)使用菜单命令退出记事本。 (2)使用关闭窗口按钮退出记事本。

教师总结:要退出记事本,如果屏幕没有出现图6所示的对话框,说明该文件已经保存过了,可以不用再保存了。

第10课

基准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键盘布局结构,掌握键盘基准键位分布。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掌握空格键的使用方法,养成两手击键操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确键盘的布局结构和键位,正确掌握的击键姿势和指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完成基准键位的操作。

2、难点:掌握正确的击键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键盘操作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二、十指分工

1、基准键位,我来发现

我们平时打字用的最多的是哪个键区呀?请同学们轻轻地拉出你的键盘,摸一摸打字键区中间,有哪两个键与众不同?贴图:F、J你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 这位同学为我们的食指在键盘上找到了家,你能为其它手指找到家吗?这8个字母键我们称为基准键,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基准键位练习。(出示课题)我们的手在键盘上一放就要放在这些键上。

问:拇指应该放在哪个键上呢?

做一做:在键盘上为你的10个手指找到“家”,手指尖与键盘保持保持垂直。(屏幕出示图)

2、认识“母键”

当我们左右手的食指摸键盘上的F、J,发现它们与众不同,上面都有一条凸线,这两个键,我们称为“母键”。

3、击键要领

学习看书P63/击键要领,读一读,边操体会。出示“击键过程图”

三、完成活动二——击键练习

11 打开记事本,参照P64进行练习

四、游戏竞赛

打开金山打字通,进行英文打字游戏

第11课

上行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掌握上行键的操作方法,养成击键后回位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

难点:掌握上行键击键后回基准键位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基准键的操作方法,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你们:

1、键盘上有两个键我们称为母键?是哪两个?

2、基准键位中G、H分别用哪两个手指敲?

3、那么,敲完G或者H后,手指应该怎么办?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完成活动一: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1、了解上行键有哪几个,在键盘上找出它们的位置,问:自己在键盘上试一试,每一个键分别归谁管比较合适呢?

2、出示键位分布指法图,老师出示击键要领:手指放在基准键位上、击键后迅速回到基准键位、其它手指不动

三、完成活动二:完成上行键的练习

1、学生打开记事本,完成活动二中的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辅导个别学生,发现问题。

2、完成的同学保存好记事本,上交作业。

3、完成较好的可以结合金山打字通进行练习。

四、小结

上行键的击键要领

第12课

下行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下行键的键位分布。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下行键击键的姿势和指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下行键的手指分工 。

难点:掌握下行键击键后回基准键位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上行键的操作方法,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你们:

1、哪些是上行键?

2、敲完这些键后手指应回什么位置?

二、完成活动一:了解下行键的手指分工

1、了解下行键有哪几个,在键盘上找出它们的位置,问:自己在键盘上试一试,每一个键分别归谁管比较合适呢?

2、出示键位分布指法图,老师出示击键要领:手指放在基准键位上、击键后迅速回到基准键位、其它手指不动

三、完成活动二:完成下行键的练习

1、学生打开记事本,完成活动二中的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辅导个别学生,发现问题。

2、完成的同学保存好记事本,上交作业。

3、完成较好的可以结合金山打字通进行个人竞技赛,看看谁打的又快指法又正确。

四、小结

下行键的击键要领。

第13课 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的功能和作用。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大写字母锁定键和上档键的击键要领和指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大写字母锁定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难点:掌握上档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英文字母有大小写之分,键盘初始化下英文字母都处于小写状态。但有时我们需要大写的字母怎么办呢?比如英文句子的第一个字母。

二、学生自己尝试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这个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在已经知道了,有的学生会自学书面的知识,有的学生随便乱敲)

三、新授:

指名生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会输出大写字母? (师辅助学生说清键名和此键的功能。这个过程可能学生会先演示上档键也可能会是大写字母锁定键,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课堂情况做小结。)

四、小结:大写字母锁定键也就是键盘中的“Caps Lock”相当于大小写字母输入切换的开关,专门为大小写字母切换而设计的。

巩固练习:课本76做一做2,大家一起练习一下。

五、小结:上档键是一个功能键,要配合其他键一起使用才起作用,当它和字母键配合时,也可以输入大写字母的。巩固练习:课本79做一做2

六、思考:哪种情况下用大写字母锁定键输入字母比较方便,哪种情况下用上档键输入字母比较方便?

第14课

汉字输入

13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汉字输入

[教学目标]: 掌握汉字输入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输入 [教学难点]:保存文件

[教学准备]:学生应该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对键盘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有鼠标的基本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学生进入微机室,启动计算机,打开计事本:开始——程序——记事本

2. 切换输入法:用鼠标单击EN 或用快捷键CTRL+SHIFT (在此提出问题,第一步与第二步能否调换?)

3、认识全拼输入法: 4. 输入汉字: 输入单字。“电”“计”。了解翻页按钮。

学生输入小作文我的家乡——体现教学各科整合,与语文课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培养学生立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5. 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如:回车表示换行,标点符号的输入 6. 边输入边保存,及时提醒学生保存文件

单击文件菜单,弹出下拉菜单,单击保存后,弹出另存为对话框,确定保存位置及保存名称后,单击保存按钮。

突破难点:保存文件需要确定两点,一文件保存位置,二文 件保存名称。

第15课

汉字词组输入

注:由于全拼输入词组没有智能abc输入快并有自动记忆功能,所以这节课内容做了调整,把课文教全拼输入,改为了教智能abc输入词组法。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词组输入

[教学目标]: 知道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词组,知道智能abc输入的自动记忆功能,理解和掌握智能abc输入法中的简拼输入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将词组的拼音完整地输入后要按空格键。 [教学难点]:隔音符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我现在请大家用“开火车”的方式说一些常用的词语,一个学生只能说一个词语。大家观察老师是怎样把这些词语输入电脑的。(通过网络或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老师输入词语的过程)。师:老师很快将这些词语输入电脑,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输入“信息”、“计算机”、“技术”、“义务教育”、“为人民服务”等词组时,如果逐个输入汉字,速度较慢,通过输入词组,可提高输入汉字的速度。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汉字词组输入》。

二、新课。

(一)全拼输入词组。1.在“我们爱学习。”勾划出这个句子中的词组。 2.以输入“学习”这个词组为例。

14 步骤:(1)先键入“学”字的拼音xue。☆注意:输完不要按空格键。 (2)接着键入“习”字的拼音xi,两字的拼音连起来。

(3)按空格键,此时出现与‘学习“一词读音相同的词组选择框。

按数字键“1”进行选择,词组“学习”两字就出现在屏幕光标处了。

3.练习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下面的词组,然后说一说词组输入与单字输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词组输入有什么优点? 中国、老师、努力

(二)使用隔音符号。

1.输入“西安”一词时,拼音显示“xian”,汉字出现的是“字”的同音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词组“西安”和字“先”的拼音都是“xian”,怎么区分呢? 2.在韵母“an”前加一个隔音符号“’”,输入成“xi’an”就可以了。以输入西安为例,教师示范隔音符号的使用。

3.练习输入下列词组**、答案、长安以上我们输入词组时,采用了输入词组的全部音节,不能够提高输入速度。我们用“智能abc输入法”的简拼法输入词组。能够使词组输入更加方便、简单、快捷。

(三)快速输入词组

1.快速输入词组在输入词组时的步骤:, (1)输入每一个字的声母; (2输入完毕后按空格键;

(3)从词组选择框中选择所需的词组。例如,要输入“计算机”一词,首先输入“jsj”按一下空格键当出现“计算机”一词时,再进行选择就可以了。 2学生试一试你能很快输入下面的词组吗? 植物、学生、教师、家长、体育

3.多字词组的简拼输入方法。例: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拼输入“zhhrmghg”,“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只需输入各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

(四)记忆、创建词组1.记忆的常用词组。计算机非常聪明,它能记忆你经常输入词语,省去你选词的麻烦。 例如,输入“学生”,第一次输入“xs”,按空格键,“学生”排在第4个,需要输入“4”来选词组(如图2)。当你第二次再输入这个词时,它会自动出现在输入框内,只需要按下空格键就行了。

(1)连续输入汉语拼音

(2)按空格键,选择“王”再空格键,分别先出“晓”和“月”,这样就完成了“王晓月”的输入。

(3)我们再用简拼输入“wxy”输入词组“王晓月”。注意:同样的词语一定要输入三次以上计算机才能永久记住你输入的词语。

(五)趣味练习:词语接龙。

如:老师——师长——长大——大家——家乡——乡亲——亲人

(六)教学评价

第12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闽教)

第1课

认识“窗口”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了解我的电脑中硬盘资源;设置“窗口”视图

[教学重点]:窗口的组成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设置窗口视图;窗口操作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窗口的各组成部分,掌握并熟练应用各组成部分功能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动脑、动手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对窗口操作的正确习惯。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老师和大家一起学生了Windows的最基本知识,大家还记得我们讲了那些内容吗? 学生回忆,回答

二、新课教学

(一)、窗口的组成

师:我们知道,在Windows环境下的所有应用程序都是在窗口中执行的,关闭窗口,也就关闭了程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个最常见到的窗口,它具有Windows窗口的许多共同特点。(师给出一张“我的电脑”的图,同时就着图讲解,过程中注意突出最大化按钮和还原按钮的区别。

(二)、窗口的基本操作

1、最小化窗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刚才讲过的窗口右上角的那三个按钮的作用。先来看最小化按钮的作用(师做示范操作)。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下,同时找学生做给其它学生看。

2、最大化(还原)窗口

让学生自己试,然后总结得出:单击“最大化”按钮 ,窗口会扩大到整个屏幕,此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3、切换窗口

师打开两个窗口,请同学观察两个窗口的标题条有什么不同(生答),师给出当前窗口的概念: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称为当前窗口。单击任务栏中的某个窗口的图标按钮,就可以切换为当前的窗口(师作操作)。学生自己试。

4、移动窗口

师作讲解:指针指向“我的电脑”窗口标题栏,进行拖动操作,可以移动窗口。

5、改变窗口的大小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鼠标指针的形况是什么样子的?对,当指针成这种形状的时候我们只要向左右拖动就可以改变窗口的宽度。

那么我们又怎么来改变窗口的高度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来完成这个任务。(请同学来操作)。

师把鼠标的指针形状变为,提问:有谁知道老师现在这种指针能改变窗口的什么大小(生答,师总结,能同时改变高度和宽度。)

6、关闭窗口

有没有同学知道怎么关闭窗口(生答单击“关闭”按钮,窗口关闭。)

7、滚动条

学生可以自已在实践中摸索。在此,也总结了一句顺口溜:滚动条作用大,向下翻看要用它。

(三)了解我的电脑中的硬盘资源

师:在“我的电脑”中,可以看到所有的磁盘,哪这些磁盘中又放着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教师演示如何查看C盘中的资源

试一试:请学生浏览本地硬盘D中的的资源情况

(四)设置“窗口”视图 同时展示两个窗口:(1)无“工具栏和地址栏”的窗口,(2)各栏齐全的窗口 师:大家来看看,这两个窗口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回答。

教师演示讲解如何设置窗口视图

试一试: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上的“文件夹”按钮,在“我的电脑”窗口中看到了什么?再次单击“文件夹”按钮,“我的电脑”窗口有什么变化?

第2课

整理“桌面”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给桌面设置背景图;排列桌面图标;调整电脑时钟;调整任务栏位置 [教学重点]:设置桌面背景;排列桌面图标 [教学难点]:排列桌面图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改变桌面背景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会把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为桌面背景;学会排列桌面上的图标;以及电脑时钟的调整方法;并且调整任务栏位置的操作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根据书上的提示学习、掌握设置桌面背景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良好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微机的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并初步树立资源管理的意识。[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小青蛙)咦,小青蛙好像有点不开心,怎么回事呢?(小青蛙说:妈妈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可我把桌面弄成这样了,天天看着这样的桌面,哪能开心呀,怎么办呢?)哦,小青蛙的桌面确实不好看,乱七八糟的,你们看老师的桌面(课件演示),怎么样,漂亮吧!想不想把你们的桌面也变漂亮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桌面的一些操作吧(板书课题),小青蛙,你别急,一起来学吧!

过渡:首先我们来整理桌面上乱七八糟的图标。(板书:图标)

二、排列桌面图标

1、排列图标 出示零乱的桌面

师:现在老师要给图标排队了,认真看噢! 教师操作演示:

鼠标右击(强调右击)→选择“排列图标”→选择“自动排列”,单击,在前面打上√

2 师:哈哈,一下就排好队了,自动排列有个特点,就是排好队后

怎么都不会乱,(演示图标拖不动)要想拖动图标,只能取消自动排列,再单击,可以取消。

2、试一试(课件出示)

桌面上的图标通常都在屏幕的左边,设法将这些图标移动到屏幕的右边,再利用“自动排列”功能排列图标。

三、学习设置桌面墙纸

1、过渡:图标是整齐了,可是桌面还不漂亮,我们还要给桌面贴上漂亮的墙纸!(板书:墙纸)

2、师运用课件讲授设置桌面墙纸的方法。

右击鼠标→选择“属性”→选择“背景”→选择一幅喜欢的图。 如果这里的图我都不喜欢,我还可以单击“浏览”,到计算机里去找。然后,单击“确定”

2、试一试

(1)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图片,改变桌面的背景。(指名上台演示)

(2)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分别选择“显示图片”中的“居中、

平铺、拉伸”,看看背景图有什么变化,说说他们的作用。

四、调整电脑时钟

师:经过我们的修饰,整个桌面看起来就漂亮多了。其实啊,在“桌面”上还摆着一个时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它在哪? 生观察,找到时钟的位置。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应该利用这个时钟来设置时间。 做一做:

学生根据“做一做”中的操作步骤,试一试调整电脑时钟,将时间调整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

五、调整“任务栏”

师:接着我们来看看桌面上很关键的一样东西,那就是任务栏了,这个任务栏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改变位置。大家就动手试一试吧!把任务栏拖动到你喜欢的位置。 做一做:

学生根据“做一做”中的操作步骤,试一试调整“任务栏”的位置

第3课

学会启动软件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使用“计算器”程序;浏览网页;启动“ACDSee”软件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一些混合运算时,小键盘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网页的浏览;以及用ACDSee查看电脑中的图片。

2、通过对一些算式的计算,掌握计算器的操作;

3、加深学生对软件操作的了解。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件事往往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来完成,对于我们面前的电脑,我们让它替我们完成不同的任务,就需要在电脑中安装不同的软件。

二、使用“计算器”程序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数学题目,谁想来挑战一下它? 出示题目:789×258= 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把它算出来? 请电脑来帮忙!

(二)介绍电脑中的新朋友——计算器 1.如何找到新朋友——计算器?

师示范:单击任务栏的“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就可以打开“计算器”了。

学生练习:找新朋友。

2.如何使用新朋友——计算器

①学生自己用计算器去计算刚才的题目。(师巡视,但不指导)②介绍“计算器”的几个主要按钮。

Backspace—删除键 C—清除键 *—乘号 /—除号

③用鼠标指挥计算器 师示范:计算789×258= 学生练习:

(1)45+34*35-4096/16=

(5600-8*34)/23= (2)完成课本P19的“试一试”

三、浏览网页

师:我们常说的上网查找资源,得通过电脑中,叫做“浏览器”的软件浏览网页,从而查找资源。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款浏览器叫做“IE”。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20的“做一做”,一起来启动IE浏览器,并且浏览向个网站。

四、启动“ACDSee”软件

师:接下来,老师带来的朋友是一款看图软件,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浏览图片,还可以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22的“做一做”,启动ACDSee,浏览电脑中的图片。

第4课

建立文件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建立文本、图像、声音文件 [教学重点]:相应软件的打开、文件的保存 [教学难点]:文件名的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建立文本、图像、声音这几种常见常用的文件;熟练掌握文件的保存方法;了解文件名的组成;认识几中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2、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动脑、动手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知道利用电脑我们可以看故事、听音乐、欣赏图片,而且这些故事、音乐、图片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电脑中的。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软件,来学学如何建立文字、图像、声音等“电子”文件。

二、建立“文本”文件

师: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文本文件入手,文本文件的特点就是文件的内容只有文字与字符。我们可以用记事本程序建立文本文件。 1、教师演示操作文本文件的建立:

(1)打开记事本: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 (2)输入一段文字:同学们,大家好! (3)保存文件:开始→保存 强调三点:

①找位置(找到文件要保存的磁盘/文件夹); ②起名字(给文件命名——HI); ③点“保存”:(单击对话框中的"保存"按钮)。

2、打开相应的文件夹,请学生观察文本文件的图标和名字。

二、文件名的组成

师:文件图标下方的文件名和保存时,我们所写的文件名多了“.txt”,而这个“.txt”也是文件名的一个部分。

1、教师板书并介绍文件名的组成:一个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主文件名.扩展名。通常主文件名由用户取名,文件扩展名由创建文件的软件自动生成,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型。“.txt”是文本文件的扩展名。

2、找一找:请大家找找“HI.txt”中,哪个是主文件名,哪个是扩展名。

3、请学生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下也建立一个文本文件,内容为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文件名为:myname。

三、建立“图像”文件

师:接下来,就由大家自己动手来建立一个图像文件吧。看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 1、教师指出“画图”软件的位置,请学生自己打开

2、教师简单演示用“椭圆”与“颜色填充”工具画简单图形。再请学生也动手画一个简单图形。

3、学生自己操作保存图像文件,文件名为:picture。(保存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下) 4、请学生观察文件夹下的“图像”文件图标。请一位同学说说该文件的文件名组成。 5、教师介绍几中常见的图像文件扩展名:bmp、jpg、gif、tif

四、建立“声音”文件

由于学生机没有相应的设备,由教师演示声音文件的建立:

1、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

2、请一名同学上台录一段声音,并保存。

3、请学生观察声音文件的图标和文件扩展名,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声音文件扩展名:wav、mp3

4、播放声音文件。[板书设计]:

1、保存文件:开始→保存 3步骤:①找位置; ②起名字;

5 ③点“保存”。

2、文件名格式:主文件名.扩展名

第5课:建立文件夹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文件属性。

2、学会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教学目标]:(1)

认识文件属性,认识文件夹 (2)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建立文件夹。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建立文件夹。

[教学难点]:文件与文件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入新课教学

前面对文件的概念进行了学习,先设问检查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设问:

1、在计算机中,信息以什么形式存在?

2、请同学列举一些文件类型。

二、新课

1.让学生自习一下课文。

2、通过回顾,我们知道计算机的文件数量和类型都很多,要更好地管理计算机,就需把文件进行分门别类,一类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引出新课,文件夹的建立。

3、学生认真解答,让学生体会到电脑中中有许多各种文件,文件夹的建立的必要

4、活动一:简单的介绍文件属性。

可以由学生按照书上的课本来一步步操作。

5、活动二:认识文件夹

找找桌面有几个文件夹,看看文件夹和文件的属性。想想文件和文件夹有什么区别? 小结:文件夹是用于存放文件的,类似于公务包,文件是单个存在。

6、活动三:新建文件夹

方法一:先用多媒体演示新建文件夹的过程

步骤:打开指定的盘│“文件”│“新 建”│“文件夹”│出现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

方法二:快捷菜单法

1、先请学生再讲一下自己建军文件夹的步骤。提出: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有另一种方法,引出课题2

2、演示步骤:在窗口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新建”│“文件夹”│出现新建文件夹

(也可请学生自己看书的步骤,自己完成,然后请学生总结步骤)

3、任务二:请同学生在桌面上,用快捷菜单法,再新建一个文件夹

4、设问:在文件夹里能再建文件夹吗?(先不作答,请同学们开自己建的文件夹,用刚才的方法试一下再请同学回答)

5、播放教学课件,总结新建成文件夹的几种方法。总结回顾:

1、观看课件

2、请学生简略陈述本课的几个操作的步骤。

第6课

移动文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P39-44第6课移动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文件。

2、学会移动文件

3、培养学生随时归类整理文件的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拖动文件。

[教学难点]:同时移动多个文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桌面上摆放了许多杂乱无章的书本,作业本,笔等。叫一名学生来整理好,并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

笔要放入笔盒,书本归书本,作业本归作业本。

二、新授:

1,师:现在我们也要给我们电脑桌面上一些图片音乐等等文件整理一下了。在要整理之前我们我先学会一个准备操作,那就是选择文件。 谁知道选择文件怎么操作吗? 指名生演示。

2、师:他刚才只是选中了单个文件,如果要选中这一个区域的文件应该怎么做? 指导学生看书,并指名生操作。 一起练习书P40-41的3,4步操作。

3,我要选择不连贯的多个文件应该怎么做? 师演示,生随练。

4,师:现在我们知道选中文件了,那该如何向**同学整理刚才桌面上的文具一样整理好我们现在电脑桌面上的文件? 要求:在桌面建立“日记”、“校园图片”、“音乐”三个文件夹,将相关文件存放对应的文件夹中。

5,师:刚才的只是拖动当个文件的操作,那同时拖动多个文件应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先自学课本知识,自己动手探究学习。 最后师指名生演示并小结。

三、师总结:这节课都学习了什么?在日常个人电脑使用过程中我们应用现在所学到的技能做什么呢?

第7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7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完成本课的任务。

2、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复制、剪切、粘贴文件的基本技巧。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养成重要文件及时备份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移动和备份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复制与剪切操作的区别。 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任务卡片

3、文件袋、文件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生问好

师:大家好,很高兴能认识你们。我姓林,你们叫我林老师就好了。

2,设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

今天急着要见大家忘了在门口领一份这次学区交流会议的材料了,老师真有点着急,你们的黄老师说他这儿的每台电脑里都有这份文件都放桌面上了,叫《

》,大家快帮我找找,看到了吗?

那我学校要我带回这份文件我应该怎么办?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归纳总结解决的方案。

二、教学过程:

1,最有效的就是利用u盘拷贝带走。如何拷贝?指名生演示操作,没有学生会就老师演示。 2,一起学习拷贝的操作:复制+粘贴=拷贝。 (板书)复制+粘贴=拷贝,

师:因为同学们并没有带U盘,那我们就先一起把文件拷贝到d盘,平时有重要的文件记着要拷到其他盘或者其他存储器作好文件备份。

3、复制好像复印机把文件复印出来了呢,原来的文件还在原来的地方,只是多了一份一摸一样的文件文件出来。

4,既然文件拷走了也在D盘也有了,桌面上这个可以不用了,这样桌面也会美观些,大家说应该怎么做?(删除)(删除是下一课的知识点,稍微在这节课里点到为止。)

5,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刚才能直接把文件移到d盘就好了,有什么办法直接可以把文件移到d盘呢? 小结:(板书)剪切+粘贴=移动 真象平时我们上手工课一样把这个剪下了,用胶水贴到别的地方。这样它的位置就移动了。

6,文件可以这样移动和复制,那文件夹行不行?复制过去的是空的文件夹还是里外都一样的文件夹呢?比如老师这个文件夹拷到d盘还会不会是一样样的呢?打开一个文件夹套文件夹的文件夹。(我在这里——在这里——在里面——文件:我就躲这儿你能拷得我走吗?) (综合复习了创建文件和整理文件的知识,这个环节需要点时间。) 那我们现在进行一个小游戏试试看。俩个人为一组,一个同学先在桌面上创建一个以你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拷贝几份或者创建几份文件也可以跟老师一样文件夹里套文件夹。然后请另外一个同学查看文件夹里有几个文件和文件夹并把文件名一一记录下来,再由这个同学把文件夹拷贝到d盘,再查看文件夹里的内容,看看跟你记得一样不一样。最好告诉老师你得出的结果是什么?

机动:俩个同学交换创建文件夹和拷贝文件夹

三、知识扩展:

1,不同的位置和相同的位置复制文件或文件夹有区别吗?

2,同时打开c和d盘,文件可不可以拖动过来?你试试看拖动的同时按住shift键是什么样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了(指板书)复制+粘贴=拷贝,剪切+粘贴=移动。

谢谢大家,老师可以带着这份文件回去交差了。下次的电脑课还是由黄老师来给你们上,大家回去看看书,看看下节课要上什么内容。

第8课 管理文件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P51-57第8课管理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删除、重命名文件。

2、学会查看文件属性和排列图标。

3、培养学生管理好文件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重命名文件。

[教学难点]:按不同方式排列图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时电脑里有一些我们不要的文件我们想知道这个文件占我的硬盘多大了,怎么看?既然不想要了,放在电脑里又占用了我们硬盘空间,那怎么办呢?

二、新授:

1师:删除我们不用的文件,刚才这个学生说的很对,那怎么删除? 指名生演示,还有别的方法吗?

小结:选中文件菜单里删除,右键删除,shift键的使用。

2、有的文件我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想给他们也改一个,有同学知道怎么改的吗? 指名生演示,大家跟着练习。

思考:文件重命名时,胃什么扩展名不能随意改变。

3、对了这个文件到底多大呀?怎么知道? 方法一:查看——详细资料。 方法二:右键——属性。

4、浏览文件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查看文件方式。你知道有什么方式吗?一一试试看。

指导生自学课本P55-56,自主探究学习。 小结:指名生说说每种查看方式的特点。

5、师:为了便于查看,我们可以对文件按某种方式排列。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排列呢?这样的排列有什么好处? 知道生看书,P56-57 指名生按不用方式排列图标来演示一下,其他同学一起跟随操作。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文件有哪些基本属性?如果选择恰当的方式查看文件?电脑查看文件默认的方式是什么?

9

第9课

使用记事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使用记事本。

技能目标:认识记事本窗口,会保存文件,在记事本编辑区输入字符,退出记事本。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操作鼠标、键盘的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在记事本编辑区输入字符,并保存文件、退出记事本 难点:记事本文件的保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款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一个应用软件——记事本。打开(运行)记事本,我们就可以使用键盘输入、编辑、保存字母、数字、汉字以及其他符号等。

二、活动一:认识记事本窗口

师:记事本藏在哪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做一做:打开记事本程序

1、单击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打开记事本窗口。

2、学生结合书本55页图2,自主认识记事本窗口

3、说一说:记事本窗口有哪些部分组成。

三、活动二:保存文件

1、教师演示保存文件步骤。

2、学生动手操作,把文件以“abc”名字保存指定路径。

四、活动三:在记事本编辑区中输入字符

师:编辑区中一闪一闪的光标叫插入点光标,它是提示你要输入的字符的所在位置,键入一个字符,插入点光标就会自动后移一格。 学生动手操作:

1、输入字符。

(1)在编辑区输入一行字符abcdefg (2)按回车键,插入点光标移到下一行的起点处,再输入一行字符。

2、移动插入点光标。

师:在键盘上有左、上、右、下光标移动键,能让光标快速移动。

(1) 让学生找出键盘标有←、↑、→、↓符号的键,分别按下这几个光标移动键,观察光标移动的方向。

(2) 说一说:你按了这几个光标移动键发现了什么?

3、删除字符。

师:在输入的过程中难免会输错,那出现了错误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 10 么做的。

教师演示如何删除字符,学生学习并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五、活动四:退出记事本

师:用完记事本,我们要把它退出来,请同学们参照书本59页找一找,有几种方法退出记事本。

学生自主操作并小结退出记事本的方法: (1)使用菜单命令退出记事本。 (2)使用关闭窗口按钮退出记事本。

教师总结:要退出记事本,如果屏幕没有出现图6所示的对话框,说明该文件已经保存过了,可以不用再保存了。

第10课

基准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键盘布局结构,掌握键盘基准键位分布。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掌握空格键的使用方法,养成两手击键操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确键盘的布局结构和键位,正确掌握的击键姿势和指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完成基准键位的操作。

2、难点:掌握正确的击键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键盘操作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二、十指分工

1、基准键位,我来发现

我们平时打字用的最多的是哪个键区呀?请同学们轻轻地拉出你的键盘,摸一摸打字键区中间,有哪两个键与众不同?贴图:F、J你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 这位同学为我们的食指在键盘上找到了家,你能为其它手指找到家吗?这8个字母键我们称为基准键,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基准键位练习。(出示课题)我们的手在键盘上一放就要放在这些键上。

问:拇指应该放在哪个键上呢?

做一做:在键盘上为你的10个手指找到“家”,手指尖与键盘保持保持垂直。(屏幕出示图)

2、认识“母键”

当我们左右手的食指摸键盘上的F、J,发现它们与众不同,上面都有一条凸线,这两个键,我们称为“母键”。

3、击键要领

学习看书P63/击键要领,读一读,边操体会。出示“击键过程图”

三、完成活动二——击键练习

11 打开记事本,参照P64进行练习

四、游戏竞赛

打开金山打字通,进行英文打字游戏

第11课

上行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掌握上行键的操作方法,养成击键后回位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

难点:掌握上行键击键后回基准键位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基准键的操作方法,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你们:

1、键盘上有两个键我们称为母键?是哪两个?

2、基准键位中G、H分别用哪两个手指敲?

3、那么,敲完G或者H后,手指应该怎么办?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完成活动一:了解上行键的手指分工

1、了解上行键有哪几个,在键盘上找出它们的位置,问:自己在键盘上试一试,每一个键分别归谁管比较合适呢?

2、出示键位分布指法图,老师出示击键要领:手指放在基准键位上、击键后迅速回到基准键位、其它手指不动

三、完成活动二:完成上行键的练习

1、学生打开记事本,完成活动二中的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辅导个别学生,发现问题。

2、完成的同学保存好记事本,上交作业。

3、完成较好的可以结合金山打字通进行练习。

四、小结

上行键的击键要领

第12课

下行键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下行键的键位分布。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下行键击键的姿势和指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下行键的手指分工 。

难点:掌握下行键击键后回基准键位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上行键的操作方法,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问你们:

1、哪些是上行键?

2、敲完这些键后手指应回什么位置?

二、完成活动一:了解下行键的手指分工

1、了解下行键有哪几个,在键盘上找出它们的位置,问:自己在键盘上试一试,每一个键分别归谁管比较合适呢?

2、出示键位分布指法图,老师出示击键要领:手指放在基准键位上、击键后迅速回到基准键位、其它手指不动

三、完成活动二:完成下行键的练习

1、学生打开记事本,完成活动二中的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辅导个别学生,发现问题。

2、完成的同学保存好记事本,上交作业。

3、完成较好的可以结合金山打字通进行个人竞技赛,看看谁打的又快指法又正确。

四、小结

下行键的击键要领。

第13课 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的功能和作用。

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大写字母锁定键和上档键的击键要领和指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大写字母锁定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难点:掌握上档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英文字母有大小写之分,键盘初始化下英文字母都处于小写状态。但有时我们需要大写的字母怎么办呢?比如英文句子的第一个字母。

二、学生自己尝试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这个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在已经知道了,有的学生会自学书面的知识,有的学生随便乱敲)

三、新授:

指名生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会输出大写字母? (师辅助学生说清键名和此键的功能。这个过程可能学生会先演示上档键也可能会是大写字母锁定键,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课堂情况做小结。)

四、小结:大写字母锁定键也就是键盘中的“Caps Lock”相当于大小写字母输入切换的开关,专门为大小写字母切换而设计的。

巩固练习:课本76做一做2,大家一起练习一下。

五、小结:上档键是一个功能键,要配合其他键一起使用才起作用,当它和字母键配合时,也可以输入大写字母的。巩固练习:课本79做一做2

六、思考:哪种情况下用大写字母锁定键输入字母比较方便,哪种情况下用上档键输入字母比较方便?

第14课

汉字输入

13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汉字输入

[教学目标]: 掌握汉字输入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输入 [教学难点]:保存文件

[教学准备]:学生应该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对键盘有一定的熟悉程度,有鼠标的基本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学生进入微机室,启动计算机,打开计事本:开始——程序——记事本

2. 切换输入法:用鼠标单击EN 或用快捷键CTRL+SHIFT (在此提出问题,第一步与第二步能否调换?)

3、认识全拼输入法: 4. 输入汉字: 输入单字。“电”“计”。了解翻页按钮。

学生输入小作文我的家乡——体现教学各科整合,与语文课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培养学生立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5. 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及时解决碰到的问题,如:回车表示换行,标点符号的输入 6. 边输入边保存,及时提醒学生保存文件

单击文件菜单,弹出下拉菜单,单击保存后,弹出另存为对话框,确定保存位置及保存名称后,单击保存按钮。

突破难点:保存文件需要确定两点,一文件保存位置,二文 件保存名称。

第15课

汉字词组输入

注:由于全拼输入词组没有智能abc输入快并有自动记忆功能,所以这节课内容做了调整,把课文教全拼输入,改为了教智能abc输入词组法。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词组输入

[教学目标]: 知道能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词组,知道智能abc输入的自动记忆功能,理解和掌握智能abc输入法中的简拼输入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知道,将词组的拼音完整地输入后要按空格键。 [教学难点]:隔音符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我现在请大家用“开火车”的方式说一些常用的词语,一个学生只能说一个词语。大家观察老师是怎样把这些词语输入电脑的。(通过网络或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老师输入词语的过程)。师:老师很快将这些词语输入电脑,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输入“信息”、“计算机”、“技术”、“义务教育”、“为人民服务”等词组时,如果逐个输入汉字,速度较慢,通过输入词组,可提高输入汉字的速度。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汉字词组输入》。

二、新课。

(一)全拼输入词组。1.在“我们爱学习。”勾划出这个句子中的词组。 2.以输入“学习”这个词组为例。

14 步骤:(1)先键入“学”字的拼音xue。☆注意:输完不要按空格键。 (2)接着键入“习”字的拼音xi,两字的拼音连起来。

(3)按空格键,此时出现与‘学习“一词读音相同的词组选择框。

按数字键“1”进行选择,词组“学习”两字就出现在屏幕光标处了。

3.练习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下面的词组,然后说一说词组输入与单字输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词组输入有什么优点? 中国、老师、努力

(二)使用隔音符号。

1.输入“西安”一词时,拼音显示“xian”,汉字出现的是“字”的同音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词组“西安”和字“先”的拼音都是“xian”,怎么区分呢? 2.在韵母“an”前加一个隔音符号“’”,输入成“xi’an”就可以了。以输入西安为例,教师示范隔音符号的使用。

3.练习输入下列词组**、答案、长安以上我们输入词组时,采用了输入词组的全部音节,不能够提高输入速度。我们用“智能abc输入法”的简拼法输入词组。能够使词组输入更加方便、简单、快捷。

(三)快速输入词组

1.快速输入词组在输入词组时的步骤:, (1)输入每一个字的声母; (2输入完毕后按空格键;

(3)从词组选择框中选择所需的词组。例如,要输入“计算机”一词,首先输入“jsj”按一下空格键当出现“计算机”一词时,再进行选择就可以了。 2学生试一试你能很快输入下面的词组吗? 植物、学生、教师、家长、体育

3.多字词组的简拼输入方法。例: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拼输入“zhhrmghg”,“中华人民共和国”。仍只需输入各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

(四)记忆、创建词组1.记忆的常用词组。计算机非常聪明,它能记忆你经常输入词语,省去你选词的麻烦。 例如,输入“学生”,第一次输入“xs”,按空格键,“学生”排在第4个,需要输入“4”来选词组(如图2)。当你第二次再输入这个词时,它会自动出现在输入框内,只需要按下空格键就行了。

(1)连续输入汉语拼音

(2)按空格键,选择“王”再空格键,分别先出“晓”和“月”,这样就完成了“王晓月”的输入。

(3)我们再用简拼输入“wxy”输入词组“王晓月”。注意:同样的词语一定要输入三次以上计算机才能永久记住你输入的词语。

(五)趣味练习:词语接龙。

如:老师——师长——长大——大家——家乡——乡亲——亲人

(六)教学评价

第13篇:川教初一信息技术教案

第六课

综合应用

兴文初级中学

蒲超

一、教材分析

电子文稿是学生对word、wps前期分散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的整体应用,为了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并根据该课程与美术学科的海报设计可以进行一定的整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ord综合运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情操。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掌握如何通过网络收集处理信息,了解电子作品的组成元素及版面设计的要素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勇于尝试,激发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电子作品的要素及素材的收集

教学难点:如何收集处理大量信息,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

四、教学设计思想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 “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合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创设一个制作电子作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在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任务驱动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电子文稿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给大家展示准备好flash、word电子作品,增加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请大家回答观后感,导出课题《荷塘月色》。

2、收集整理资料

要做一个好的电子作品必须准备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回顾我们如何上网搜索资料呢?(提问)学生回答“搜索引擎、关键字”

请大家参考课本6.1的要求,按照分配好的小组上网去收集整理素材并填入表中。(小组分配工作学生相互协调)

3、设计版面

教师再次出示一张word制作好的电子作品(提问),学生回答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和技巧(艺术字、图片、字号等。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字资料和素材在版面上的分布才决定版面的整体美观)及电子作品组成要素(文字、图片、声音等)。这里,请学生回顾声音的录制方法,我们如何插入声音到电子作品中去呢?请大家参看课本6.2。(为了不使学生录音相互影响,提高声音质量,可分先后到其他微机室录制)

4、制作和上交作品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制作《荷塘月色》电子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还可以离开自己的位置,欣赏别人的制作,学习别人优点,也可以提提建议,帮帮别人。(老师巡回综合指导) 现在大家已经基本完成了,把作品修改好存放到教师机的“荷塘月色文件夹”中,看哪组能送上最好的集体智慧成果给我们大家欣赏

5、评价作品 展示每个同学的作品,大家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进行相互比较,说说自己的电子作品,你喜欢谁的电子作品呢?为什么喜欢,还有什么建议吗?请同学们相互打分。(评价标准参看6.4评价表)

6、总结,对学生作品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八、课外拓展活动

制作以奥运为主题的电子作品或海报《奔向2008》等。

九、课后反思

1、本课通过任务利驱动,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获得的新知。如何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能更需要体现教师的爱心,让你的爱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2、学生收集整理资料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40分钟的课堂还要学生综合练习无疑有非常大的难度。

第14篇: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如多义词“信”“修”“期”“致”“临”等、虚词“毕”“咸”“所以”等、富有生命力短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背诵全文。

2、理解:理解文意和主旨,领悟作者于深沉的感慨中蕴蓄的对人生的眷恋、热爱之情。

3、评价:作者借宴游所生发的生死观、所感悟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情感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生死观、人生观。

教学方法:

诵读发、点拨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CAI课件(内容主要有:作者像、作者介绍文字、《兰亭集序》摹本、古今名人评价语、兰亭古迹风光、有关背景资料、背景音乐等)、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2教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再现情境,导入新课。

公元353年3月,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万木葱茏、江花似火、碧水如蓝的季节。3日,一群文人雅士、名流俊才,齐聚浙江绍兴“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此日也,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此地也,环境清幽,风光独好,“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人也,把酒临风,吟诗啸歌,畅咏怀抱,放浪形骸,俯仰天地,游目骋怀,“其喜洋洋者也”,他们“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以极视听之娱”。游宴之后,大家将赋诗汇集成册,并公推书法家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当仁不让,欣然命笔,借着酒兴,用行草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其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无愧“行书第一”之美誉;其文章,文笔简约流畅,情感深沉苍凉,意蕴丰厚深邃,手法独具一格,借宴游谈生死观,借题发挥论人生意义,实为“大家手笔”。书法与文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现在,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追逐书圣王羲之人生探索的踪迹。(板书课题)

2、鉴赏《兰亭集序》碑帖摹本,导入课文。

投影《兰亭集序》碑帖摹本,或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彩色插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其创作者是“书圣”王羲之,其书体为行草,其价值为“行书第一”,其书法率性而为,洒脱奔放,飘逸遒劲,一气呵成,真是“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这横竖撇点捺、勾勾画画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领略华夏民族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感悟到作者才性气质、精神生命的昭示与张扬!这些线条也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再现,那么这些文字的内蕴是什么呢?它流淌着作者怎样的生命形态?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吧。(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听读。放录音范读或教师配乐范读。要求:注意文章的语气、语速、节奏、感情基调和生字词读音。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词读音,把握文章语气、语速、节奏、基调等。读前强调:①应读准的字词(略)。②语调、语速、句读等。如“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为叙述,中速读;下文集会的描写,以清新明快语调读,重读“乐”字,体现快乐心情;第二段语速变缓变重,尤其是“向之所欣„„岂不痛哉!”句,要读出深沉之慨。第三段“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句的节奏要读准,要读出批判的语气,“后之视今„„亦将有感于斯文”以和缓低沉的语气读出。

3、齐读(或轮读)。涵泳文气,训练语感。

三、疏通理解。

1、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或助读资料),疏通词句,理解文意。

2、质疑。就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师生释疑解惑。

3、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三”、《金版新学案—教师用书》(知能巩固各题)(P177)、翻译有关句段。

四、研读背诵。

1、速读课文,理请情感脉络。

本文虽为序言,但作者俯仰天地,抚今追昔,借题发挥,情感之流涌动其中,跌宕起伏。请“拈”出文中三个词语,体味其情感的变化之由。

明确:“乐”——“痛”——“悲”。“乐”者,游宴之乐也;“痛”者,死生之痛也;“悲”者,人生之悲也。全文由乐生痛,言痛生感,由痛言悲,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2、研读第一段。

①讨论:作者“乐”从何来?何“乐”之有?

②点拨、明确:一乐盛会时间——暮春——踏青之季也,地点——兰亭——名胜之处也,目的——修禊事——洗濯除病、祛灾迎祥、嬉戏宴游也(暗写)。二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三乐环境幽美——此地有„„映带左右——山环水饶。四乐活动尽兴——一觞一咏„„幽情——乐事爽心。五乐——天气作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六乐感受独特——仰观„„视听之娱——人生极致。人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齐聚,其乐也陶陶,其乐也无穷!

③背诵。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堂背诵。

3、研读第二段。

①讨论:作者“痛”自何来?缘何而“痛”?

②点拨、明确:作者由“乐”而忧,由忧生“痛”,由生而死,生死相依,生命短暂,感慨沉痛。作者由兰亭集会想到人们相处往来,虽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人生忧患是相同的。一者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老之将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二者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持久——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三者来自生命个体的短暂有限——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之大,岂不令人“痛”哉?

③背诵。

4、研读第三段。 ①讨论:作者因何生“悲”?所“悲”为何?

②点拨、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由的体悟“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今人对生死的感悟相同;批判当前士大夫虚无主义的生死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此句是理解难点,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发“后之视近,亦由今视昔”的“悲”叹。其实质是对生死的悲叹,对生命易逝、盛筵难再的悲叹。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游的盛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彰后世,使后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点明诗集由来——故列叙时人„„,编辑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悲”而不沉,“悲”而不伤,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人生的眷恋、执著与追求。

③背诵第三段。

5、尝试背诵全文。

五、探究与评价。

1、如何理解评价寓于文中的作者的生死观、人生观?(亦可将教参的分析,提供学生讨论)

2、可适当拓展:何谓生死观?生命个体对生与死的态度、看法和追求。请于历史长河中撷取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对生死的理解阐释的名言警句。如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丈夫当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寄意寒星痊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毛泽东赞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藏克家:“有的人活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作者对生死是豁达的向上的进取的。

何谓人生观?(略)关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讨论。古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泪江月”等。(人生如一串葡萄,人生如半杯水的比喻——乐观与悲观)。作者对人生是热爱、进取、有为的。

六、鉴赏。

1、鉴赏本文文笔洗练、词汇丰富、句式骈散结合之美。

2、鉴赏本篇序言的与众不同之妙。

3、比较鉴赏。试比较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异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第15篇:人教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2Unit1CulturalRelics词汇学习教案

Section 3 Words and expreions from Unit 1 Cultural Relics

survive

v.生存,生还

1.The old lady has survived all her children.那老太太的子女都先她而去世了。 2.In the jungle, they were driven to extremes in order to survive. 在丛林中, 他们为了生存被迫采取极端行动。

3.The human race cannot survive.人类不能继续生存。

4.Will we all survive until the year 2000? That\'s the sixty-four thousand dollar question.

我们大家是否都能活到公元2000年?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5.These birds are able to survive the perils of the Arctic winter.这些鸟能够战胜北极冬天的危险。

6.If the industry doesn\'t modernize it will not survive.该制造业若不现代化就不能继续存在。

7.You need to be tough to survive in the jungle.要在丛林中活下来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8.The urge to survive drove them on.求生的欲望驱使他们继续努力。 in search of 寻找,寻求

1.Some tribes migrate with their cattle in search of fresh gra.

有些部落为了寻找新鲜的牧草而带着他们的牲畜迁移。

2.The article seems to be angled towards modern young women in search of equality.

这篇文章的观点似乎倾向寻求平等的现代年轻妇女。

3.The scientists are in search of a new element.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种新元素。 4.It fared worse with the family who left their hometown in search of better jobs.

那家人为寻找更好的工作离开家乡,运气却更糟。

5.He\'s sailed the seven seas in search of adventure.他闯荡七大洋去历险。 select a.精选的

n.被挑选出来的人或物 vi.选择,挑选,选拔 vt.选择,挑选

1.A select group were invited to the wedding reception.一群经过挑选的人士被邀请参加婚宴。

2.This is a very select area; you have to be rich to live here.这高级住宅区,你必须有钱才能住在这里。

3.She selected a diamond ring from the collection.她从收藏品中挑选了一枚钻石戒指。

4.Our shops select only the very best quality produce.我们商店都是精选的质量最高的产品。 design

n.设计,图样 v.设计,计划

1.He designed us a beautiful house. 他为我们设计了一所很美的房子。 2.This dre is of the latest design. 这件衣服是最新设计。

3.The gloves were designed for extremely cold climates.这些手套是为严寒地区制造的。 4.His evil designs were frustrated.他的罪恶企图未能得逞。

5.The route was designed to relieve traffic congestion.这条路是为缓解交通拥挤而开辟的。 6.We shall have to design a new curriculum for the third year.我们得设计出三年级的新课程。

7.Do the Italians really design better than we do? 意大利人真比我们会设计吗? 8.She has designs on his money.她觊觎他的钱财。 fancy

n.想象力,幻想,喜好 a.想象的,精美的,新奇的

1.I fancy I have met you before.我想我以前或许见过你。

2.The painting took his fancy, so he bought it.这幅画被他看中了,所以他就把他买了下来。 3.Fancy her saying a thing like that! 想不到他竟然说出这种话来。

4.I don\'t fancy going all that way in such bad weather.我不喜欢在这样的坏天气里一直这么走着。

5.She rather fancies herself as a singer.她自以为是了不起的歌手。 6.I have a fancy (ie a vague idea) that he will be late.我感觉他要迟到。 7.That\'s a very fancy pair of shoes! 那是一双非常别致的鞋! 8.He fancies she likes him.他以为她喜欢他。 decorate v.装饰,装修

1.We decorated the house for Christmas.我们装饰房屋过圣诞节。

2.Several soldiers were decorated for bravery.数名士兵因英勇而受嘉奖。

3.Bright posters decorate the streets.鲜艳的广告招贴画点缀着街道。 4.The building was decorated with flags.这座建筑物有旗子作装饰。

5.We\'re decorating (the kitchen) again this summer.今年夏天我们又要修饰厨房。 belong to vt.属于(为...之一员) 1.You and I belong to different political camps.你和我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 2.The more help a man have in his garden, the le it belongs to him.

花园里帮忙的人手愈多,就愈不成为自己的花园。

3.What party do you belong to? 你属于哪一党派?

4.Land belonging to the crown does not belong to the king personally but to the state.

皇室的领地并非属于国王私人所有,而是属于国家的。

5.Do you belong to a union? 你属于某个工会吗?

6.Do wolves belong to the canine species? 狼是犬科动物吗? 7.Alder trees belong to the birch family. 赤杨属于桦木科。 8.I belong to Glasgow.我是格拉斯哥人。 in return 作为回报,作为报答

1.He wa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in return, he was liked by everyone.

他总是乐于助人,作为回报,大家都喜欢他。

2.In return; in response; back. 作为回报;作为回应;回答

3.A tenure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under which property of the king or a lord in a town was held in return for a yearly rent or the rendering of a service. 纳贡土地所有权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城镇中向国王或贵族付一定的年租或提供服务作为回报而获得的土地所有权。 4.I sent him a present in return for his help.我送给他一份礼物以回报他的帮助。 5.I\'ll let you borrow it on one condition: (that) you lend me your bicycle in return.

我借给你也行, 但有个条件, 你得把你的自行车借给我。 6.I bought him a drink in return for his help. 我请他喝酒以酬谢他的帮助。

7.The bargain they reached with their employers was to reduce their wage claim in return for a shorter working week.他们与雇主达成的协议是他们在工资方面降低要求, 但每周工时要缩短。 at war 处于战争状态,交战

1.An official agreement between governments at war, especially one concerning the exchange of prisoners.

交换战俘的协议交战国政府间订立的官方协议,尤指涉及战俘交换的协议。 2.The state of being at war or being engaged in a warlike conflict.

交战处于战争或有战争危险的冲突状态。

3.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Germany was at war with almost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几乎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处于交战状态。

4.The two sisters are constantly at war with each other. 这两姐妹不时发生争执。

5.The country has been at war with its neighbour for two years.这个国家与邻国已打了两年仗了。

6.Their love affair was played ou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a country at war.

他们恋爱那时国家正进行着战争。 remove n.距离

v.除去,迁移,开除

1.Our office has removed to Shanghai from Beijing.我们的办公室已从北京迁到上海。 2.That officer must be removed.那位官员必须免职。 3.He removed the mud from his shoes.他去掉鞋上的泥。

4.Your story is several removes from the truth.你的说法与事实有些距离。 5.We are removing from London to the country.我们正从伦敦迁往乡下。 6.Our suppliers have removed to Bath.我们的供应厂商已迁往巴斯。 7.How can we remove the husk of the grains? 我们怎样去掉谷物的外皮?

8.When the meat is boiling, remove the scum.当肉煮沸时,把浮在上面的浮渣撇掉。 le than 不到,少于

1.This piece of furniture is really inexpensive with a price of le than forty dollars.

这件家具还不到四十美元,实在不贵。

2.Even under the best conditions, we couldn\'t finish in le than three days.

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在少于三天的时间内完成。

3.A pound today buys much le than it did a year ago.

今天一英镑远远买不到一年前能买的那么多东西。

4.The amount by which one quantity is greater or le than another.

差额一个数在数量上多于或少于一个数的数值。

5.That hotel probably costs no le than 20 dollars a night.那间旅馆的住宿费大约要20元一晚呢。

6.The whole house went up in smoke in le than an hour.整座房子不到一个小时就烧光了。 7.We won no le than 500 in a competition.我们在一场比赛中赢了多达500英镑。 8.We shan\'t let our house go for le than 50000.我们的房子低于50000英镑不卖。 doubt n.怀疑,疑惑 v.怀疑,不信

1.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 will be succeful.毫无疑问我们会成功的。

2.I doubt the truth of it.我怀疑此事的真实程度。

3.He was troubled by religious doubt.他因对宗教的疑惧而十分烦恼。

4.No doubt he means to help, but in fact he just gets in the way.

他确实是想帮忙,然而事实上却只是帮倒忙。

5.She was beyond all doubt the finest ballerina of her day.

她无疑是她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芭蕾舞演员。

6.I have no doubt that you will succeed.我肯定你能成功。 7.There is (no) room for doubt.(没)有怀疑的余地。

8.I doubt if that was what he wanted. 不知道那是不是他想要的。 worth n.价值

prep.& a.值...钱,值得...的 1.The house is worth a lot of money.这栋房子值很多钱。

2.Whatever is worth doing at all is worth doing well.任何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好。

3.The thief ran off down the road, so I chased him for all I was worth.

那个贼顺着马路逃跑,我就拼命紧追不舍。

4.It\'s such a small point that it\'s hardly worth troubling about.这个问题很小, 不值得研究。 5.What\'s the old man worth? ie What is the value of his poeions? 这个老先生的财产值多少钱?

6.Any teacher worth his salt knows that.只要不是混饭吃的教师, 都明白这一点。 7.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It\'s worth reading the book.这本书值得一读。 8.The scheme is well worth a try.这个计画倒值得一试。 take part vi.支持

1.He will take part in a che tournament next week.下星期,他将要参加一场国际象棋比赛。

2.We are all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pageant.我们全都被邀请参加这次盛典。

3.He mustered all his courage to take part in the game.他鼓起全部的勇气参加比赛。

4.The panel was chosen to take part in discuion.那个专门小组被选中参加讨论。

5.Many people were elected to take part in democratic involvement.

很多人被选举参与民主管理。

6.Let\'s take part in the triumphal chorus.让我们去参加凯歌大合唱吧。

7.In early days only male athletes we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早期, 只有男性运动员才能参加比赛。

8.She would sooner resign than take part in such dishonest busine deals.

她宁可辞职也不愿参与这种不正当的买卖。 explode v.爆炸,爆发,激发

1.He exploded with rage.他勃然大怒,暴跳如雷。

2.The firework exploded in his hand.那个爆竹在他手里响了。

3.When the boiler exploded many people were injured.因锅炉爆炸,许多人受了伤。

4.At last his anger exploded.他终于大发雷霆。

5.He exploded with rage, fury, jealousy, etc.他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妒火中烧等。 6.She exploded into loud laughter.她突然大笑起来。

7.The bomb was timed to explode during the rush-hour.炸弹选在人最多时爆炸。 8.I\'m about to explode! 我肺都快要气炸了!

think highly of 尊重

1.They think highly of him.他们很敬重他。

2.No, not really! I think only the profeor really understands it.But I know the government thinks highly of it.不,并不真懂。我想只有教授本人才真正懂得。但我知道政府对他的发明评价很高。

第16篇:人教新课标高一英语必修2Unit1CulturalRelics疑难解析教案

Section 2 Notes to difficult sentences from Unit 1 Cultural

relics

1.…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the Ru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 strange history.根本没有想象到他送给俄罗斯人民的礼物会经历如此曲折的历史。 主句谓语动词和从句谓语动词都是“虚拟语气”用法。 最基本的虚拟语气句型:

a虚拟现在时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其if 从句的谓语形式用动词的过去式(be 一般用were),主句用would/ should/ could/ might +动词原形。If places were a like, there would be little need for geographers.如果各个地方都一样,就不需要地理学家了。

b虚拟过去时是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if 从句的谓语形式用过去完成时即had+过去分词,主句用would / should / could / might + have +过去分词。If he had known your addre yesterday, he would have telephoned you.

c虚拟将来时是表示对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很小的或不确定的假设。If从句的谓语形式用一般过去式或用were to / should +动词原形,主句用would / should /could/ might +动词原形。If he were to leave today, he would get there by Friday 2.The design of the room was in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琥珀屋设计的思路是当时流行的华丽风格。

句中in the fancy style 可以改写为of the fancy style,后者是一种特殊的“(be)+of+名词”结构,其中的名词是抽象名词时,相当于其中名词所对应的形容词的意思, 说明被修饰词具有某种特征或属性。

“(be)+of+名词”结构中常用的名词有use/importance/help/value/interest/quality/service/benefit/neceity等。如: I don\'t want to hear what you are saying.It is of no interest to me.我不想听你说,我对此不感兴趣。(of no interest=not interesting)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will be of benefit to your health.做早操对你的健康有利。Co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煤对工业发展是相当重要的。(of great importance=very important)

3.In fact,the room was not made to be a gift.事实上,琥珀屋制作的意图不是礼物。 英语中有些动词,若其宾语补足语是不带to 的不定式,变为被动语态时,该不定式前要加\"to\"。此类动词为感官动词。feel, hear, help, listen to, look at, make。

4.In 1770, the room was completed the way she wanted it.1770年琥珀屋按照她的设想完成了。 the way 前面可以补上一个in,way 的后面可以补个that 。

第17篇:高一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检索》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检索》教案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内容分析:本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检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检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4、设计思路:由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检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检索方法——关键词查询法,掌握关键词的提炼和组合,然后通过抢答比赛让学生去体会和总结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所掌握的网络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全面了解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以此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3’

播放不到一分钟的中秋送月饼的flash动画片,然后引出话题: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吗?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氛围。

课程实施

37’

5’

组成员之间交流探讨,试一试如何利用因特网查询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老师巡回

老师带领大家总结出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

1、目录检索

2、关键词查询

、学生小组探索。

2、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检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探索了解学生已有的网络信息检索水平

7’

以上两类信息搜索方法中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是哪一类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两种信息检索法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两种信息检索方法的特点:

查询方式

比较项目

分类检索服务网站

关键词查询服务网站

实现方式

分类目录

搜索引擎

操作方式

层层点击

输入关键词

优点

得到比较系统的信息

得到具体的信息

缺点

难以准确找到具体信息

不适合找到系统的信息

、学生回答。

2、学生归纳比较两种信息检索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9’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学生检索问题答案进行抢答。

、结合活动开展,巩固信息检索方法的使用,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7’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

(1)提炼关键词

(2)组合关键词

用布尔运算符组合关键词:

AND或“+”、空格

oR或“|”

NoT或“-”

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3、强制检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如查询谚语“raincatsanddogs”的汉语意思。加英文双引号可大大提高搜索的速度和准确率。

、小组交流。

2、推举代表总结。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9’

背景:

保护好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却于XX年被韩国抢先申报为该国文化遗产。在各种洋节日益盛行的今天,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式微。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请结合小组抽到的信息检索题目,查查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传说、诗词并与同学交流。

请推举小组代表介绍:

小组查询的是关于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内容?

具体查询方法是:

查询结果如何?

学生根据抽到的题目进行信息检索。

通过该环节对中国各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搜索,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继承,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珍惜与爱护之情。

拓展

1’

不管是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还是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必须保证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是合法的,严禁不合法的信息获取行为——偷窃国家或单位机密信息;运用偷拍、窃听等手段侵犯他人隐私;使用威胁或黑客入侵手段等。

使学生知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该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负责任的参与信息实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和习惯。

总结

4’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补充。

学生一起回答

回顾本课,对所学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通过对这堂公开课的反思,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想上出一堂好课,要分析教材,了解学情,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的专业素质,还要具有人文历史等文化素质及具有强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活动的形式来驾驭课堂,才可能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18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全套)整理好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

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只选择两点来讲解,其余的在下节课通过因特网、学生间互助、探究来学习)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教师活动: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操作系统这个成面上来讲的。讲解DOS和WINDOWS的区别。(简单介绍)

DOS: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WINDOWS:用的是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 (1)WINDOWS如何实现(学生演示)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通过讲解、分析,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从DOS到WINDOWS是越来越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可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壁纸、个性化签名(QQ)、个性化铃声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实践:

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提问。 教学反思:

1、教材所涉及面广,内容多,如果不进行取舍,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不知所云。因此,精心的备课,有目的的取舍。对老师而言,不会疲惫于没完没了的讲解,学生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例如,在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时,我只讲了“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和“性价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比”,而其它的则要求学生在下节通过因特网来辅助完成。

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内容,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网络,电视)的优,缺点,学生能将大部分的优,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明辨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还需要从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加以正确指导。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8

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导入新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13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P15表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实践:

1、分析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P14获取奥运知识信息的各个环节。

2、检查上节课留下的问题:有关“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的相关资料。综合实践:

实践1:以“我要自己装电脑”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获取不超过5000元个人电脑的配置信息。围绕信息获取过程,从各个环节的具体要素分析入手,呈现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实践2:国庆长假快到了,大家可能有机会外出旅游了。请根据兴趣,完成一个5~7天的“国庆外出旅行计划”的设计。请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整条线路的时间、地点、住宿、花费,并说明这个计划的设计理由及旅游将达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综合实践任务,有两个选择,一是制定旅游计划书,二是配置电脑,大部分同学选择前一个内容,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四、教学过程

提问: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四个阶段) 简单介绍搜索引擎的产生和发展

●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1、全文搜索引擎又成为“关键字查询” 原理: 方法:

代表性的网站:百度

3、体验多样的网络数据库(演示) a、教育资源库: 中国基础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c、在线图书馆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21

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daodoc.com e、数字城市

数字北京:http://www.daodoc.com/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2

4.1.2字处理软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2、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要够丰富。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在自修笔记中学生会摘录下课文的知识点、自己的体验和感想等等。

三、教学组织: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兴趣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寻求解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重点难点: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字是信息处理不可缺少的元素,要学会各种文字处理,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但在特定的场合,可以借助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表达;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有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图形等。

一、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1、图形用户界面(GUI):简单易学

①功能菜单置于程序窗口的顶部,用户可以方便从菜单中选择菜单。 ②使用滚动条可方便用户在文本窗口中浏览。

③在选定一个对象之前,必须操作“选择对象——操作对象”这个方式

④软件将操作的结果直接显示出来

特点:直观、简洁、交互性强的友好界面,易于学习和掌握

2、功能丰富:个性选择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3

①即使像“录制新宏”等很少被用到的功能,软件中也要加入它们,因为只要有人需要,就可以随时使用这些功能。这给软件带来适应性。 ②对于用户来说,只要能满足自己工作中的需要,并不需要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所有功能。

③在学习使用软件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好最基本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扩充。

④即使用户不掌握某个软件,他可以借助“帮助”命令进行学习。

3、变化迅速:易于迁移

如:Word97→Word2000→Word2003;Wps教师版→Wps专业版→Wps学生版;FrontPage97→FrontPage2000→Dreamweaver4.0 所谓文字处理就是进行文字类稿件的输入、编辑、排版和发布。

二、利用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经常使用字处理软件加工处理各种文本信息。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信息的特点,选取适合的文本加工工具来处理文本信息。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字处理软件有:WPS,Word,记事本,写字板等。

文字处理特别适用于一般办公人员的应用需求,它具有文字输入、编辑、排版和打印等基本功能,如果需要,您还可以在文档中加入动画、声音或电影。

字处理软件的一般操作:撤销、重复、新建、打开、关闭、保存、文字的剪切、复制和粘贴、设置字型、字号、设置背景、插入图片、图片环绕、艺术字等等)

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排版工具: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金山公司) 文稿演示工具:powerpoint 网页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 排版的一般要求:

区域划分清晰,版式美观,易于理解 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合理

布局平衡合理,易于观看和检索 页面风格与主题相符,形式新颖 背景能很好地衬托出主题

图片、图片使用合理,能提高访问者兴趣并有助于理解相关文本 实践:电子小报的分析与制作“菁菁校园”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实践内容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电子小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4

较高。在这份小报中有一个效果是实现Word中的图文环绕,我让学生自己探索图文环绕方式,只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以,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要求。

另外,从这节课开始我没有采用网上提交作业的方法,而是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举手示意,这样的效果反而比较好,一来同学之间有了竞争意识,谁快谁好一目了然,另外也避免了网络提交作业时,有同学复制别人作业的坏处,今后类似的作业提交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5

4.1.3文本的结构化和形象化

一、教学目标:

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合乎规范的使用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加工信息。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

四、教学难点:

结构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和形象化表达信息的适用范围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书P13页,回顾“获取天气信息党的流程图”

一、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 结构化表达: 特点:

形象化的表达:借助生动的图形、图像表达信息,强化表意效果。 特点:增强文本信息的可读性;可以超越语言文学壁垒,实现更深刻意义和更范围的信息交流。 1.文字表达

北京时间2000年10月21日凌晨,第12届亚洲杯小组赛全部结束,八强全部产生,四分之一决赛的具体对阵形势为:中国队对卡塔尔队,日本队对伊拉克队,两组胜者将在半决赛中相遇;伊朗队对韩国队,科威特队对沙特队,两组胜者进入半决赛。 2.项目式表达 3.表格表达

第一小组第二小组

A组中国队卡塔尔队伊朗队韩国队 B组日本队伊拉克队科威特队沙特队 出线队?出线队?

第一小组出线队第二小组出线队 冠军队:

4.结构图表达 5.图形表达

6、流程图表达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6

小结

(1)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 (2)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

(3)结构化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可以同时使用多种表达方式。 实践:

1、模仿课本P63—67页,尝试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文字、项目、图形、表格、结构图和流程图等)理解下面资料,并制作:

我校有高中部和初中部,高中部分为三个年级(高

一、高

二、高三),初中部分为三个年级(初

一、初

二、初三);学校举行高中部足球联赛,八强全部产生:

高一(1)班对高一(16)班,高一(2)班对高一(15)班,高二(5)班对高二(10)班,高二(11)班对高二(12)班;四分之一决赛的具体对阵形势为:高一(1)班对高二(12)班,高一(15)班对高二(10)班;半决赛产生:高一(1)班对高二(12)班,最后冠军是高一(1)班。 教学反思

一个作品完成后,需要反复地进行自我评价或与同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完善。评价的标准可从: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请各小组组长设计本节课作品的评价表,请同学们认真填写,完成这个表以后,你是否觉得评价对我们学习文本信息加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7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0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2000)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略讲)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A、表格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8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

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

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F、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她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还具备查询应用的功能等。要求学生尝试对杀毒软件销售情况数据表的透视表的操作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课本的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任务: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步骤和使用场合。 实践:

在Excel里,利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下面是某班的部分同学成绩表,根据下面要求完成。XX班学习成绩表

学号姓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总分平均分名次 001罗昌辉89906789879056 002王丽青98906759608090 003林道威80898885796790 004曾燕华74899876564365 005韩龙93878980827874 006何雪瑜87879085657880 007高美玲65767383919056 008张智飞87765779506487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39

009韩静74758285828493 010冯刚87698483827087 011邢小玉80679856988768 012陈松健61636569606969 013黄健78608943598772 014唐东阳75566567697890 015林道彬65857896638574 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要求: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

3、按总分从高分至低分进排序。

2、下面是某总公司的各分公司,各分公司在几周内销售各种产品如下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XX总公司的各分公司销售产品情况统计表 公司名称 公司一 公司二 要求: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公司的总价

3、按照总价为关键字,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4、分别按照周次、品牌进行汇总。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而且在我反复演示后,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我所布置的六个任务。但可能有的同学只是“依葫芦画瓢”,如果要其独立完成的话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例子,讲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最简单。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0

4.2.2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提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讲解,一方面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一方面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二、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内容重点是表格数据的图形化,学生学会用图表这一工具来形象地显示数据;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制作图表要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几种常用图形的适用范围

四、教学组织:

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与学生交流与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量化,由于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多义的。就像一个公司或一个单位,在年终时,各个部门都会了解本年度本部门年终所花的资金,公司或单位的会计就要按照各个部门制作出不同的图表。所以说,对数据的加工总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我们本节课就要学会根据需求不同制作不同的图表。

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实质就是表格内要素关系(通常是数量或比率与类别、地点、时间等要素的关系)的图形化展开,它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直观比较,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从而使我们更容易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1、柱形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体现不同项目数据之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1

间的比较。

任务:根据光盘“杀毒软件调查”表,请同学说说反映各种品牌的销售业所占的份额,适合用柱形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强调数量的差异,通常用来比较一段时间中两个或多个项目的相对尺寸。例如:不同产品季度或年销售量对比,在几个项目中不同部门的经费分配情况,每年各类资料的数目等。

2、饼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任务:根据光盘“杀毒软件调查”表,请同学说说用饼图表示各品牌 软件的单价,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饼图能清楚明了地表达了一个数据列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用 得比较多。例如:表示不同产品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百分比,各单位的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收集的藏书中每一类占多少等。

3、根据光盘“杀毒软件调查”表,折线图多用来反映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清楚地表现出事物发展趋势,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推论。任务:请同学说说用折线图反映各门市的杀毒软件销售数量,合适吗? 为什么?

小结:如果要表示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是呈增长趋势的,另一段时间内 处于下降趋势,我们可以通过折线图来表示。

4、除了详细分析这三种图表外,要强调制作图表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不同的图表的,有时一组数据,可以用多种图表来表现,还可以制作出线形图和面积图等。

三、作业:

一、上网调查题:(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要求:

1、模仿上表在电子表格中制作,工作表名为“上网内容的调查”

2、根据上表建立柱形图

3、设图表标题为“上网内容的调查” 在另一个工表里完成,上网对学生的影响 迟到学生比 体质较差学生比 学业较差学生比 要求:根据上表,建立折线图,并完成下表。(在另一个工作里完成,工作表的名称为:“上网的影响”)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2

4.2.3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教学目标:

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

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

三、教学难点:

如何从不同角度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量化,这个客观世界是丰富的、多元的,因此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多义的。

某企业有股东5人,员工100人,1990~1992年的3年间,该企业的收益情况如表4-9,要求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成图。 年份股东红利(万元)工资总额(万元) 1990年810 1991年7.512.5 1992年1015 观察上表的数据,总体看来每年股东红利不断增加:1990年到1991年增加了2.5万元,1991年到1992年也增加了2.5万元;工资总额也在不断增长:1990年到1991年增长了2.5万元,1991年到1992年增长了2.5万元。但是用“股东红利/5”得出数据分别是

1、1.5、2,用工资总额/100得出的数据分别是0.1万元、0.125万元、0.15万元。1万元与0.1万元比较相差9000元,1.5万元与0.125万元相差1.375万元,2万元与0.15万元相差1.85万元。股东与员工的工资增长形成一个很大的差距。

1.站在企业主管的角度考虑

从右图得知:股东和员工双方共同发展,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企业主管最愿意看到的局面。 2.站在工会的角度考虑 年份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股东红利增长比率 (%)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3

100 150 200 工资总额增长比率 (%) 100 125 150 44 股东红利三年来增长比率平均是50%,而员工工资总额增长比率平均是25%,显然员工工资的增长比例是股东分红增长比率的一半,应该适当增加员工的工资。 3.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

年份股东个人收入(元)工人个人收入(元) 1990年100001000 1991年150001250 1992年200001500 分析:股东个人收入每年增长0.5万元,工人个人收入增长仅250元,两者相差4750元。这说明只要这个企业的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股东的个人收入不断上升,而且比员工增长的速度还要快,甚至上万元。股东和员工的收入会逐渐悬殊,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应当大幅增加员工的工资。 实践题:

比较电子表格与其他软件进行表格信息加工的特点,填表 比较内容 计算功能 绘图功能 排序 筛选 查找 其他

字处理软件 电子表格 其他

教学反思: 和上节课一样,在我讲解演示完后,让学生自己绘制三种类型的图表,柱形图,饼图,折线图,有的学生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因是上节课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4

掌握的比较好,因为这节课的图表就是要求在上次对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完成的,在演示时,我又把前面的内容复习了一下,所以大部分同学完成情况还是比较好。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45

5.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多媒体技术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媒体”类型和特征 2.简单回顾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

3.多媒体的关键性技术的几种类型及应用领域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四、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①媒体: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本、图象、声音、动画等。

②多媒体: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主要集中在除文本以外的其他信息载体形式。

③多媒体技术: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即运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技术。

二、多媒体技术的历史回顾

单一媒体(最初是数字,后来主要是文字) 发展为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数字化信息技术

2、高速计算机处理技术

3、高效率压缩技术

4、高容量存储技术

5、高速网络传输技术

几种常见的应用系统例特点

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商场、医院导医、交通班次查询

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的图书管理、学生管理使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单调枯燥和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多媒体学习软件、网络远程学支持个性化学习习系统、虚拟实验系统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有文字、插图,有声音、背景

光盘读物、网络读物音乐,有动态视频等,存储和携带方便

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声像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6

实时同传

多媒体远程诊疗系统

借助网络和专用的传感装置实现远程诊断、远程治疗

实践题:根据实际情况,尝试着生活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例,填写下表:多媒体技术应用实应用的关键性技术应用的相关性技术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47

5.1.2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

一、教学内容:

1.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

2.了解图形、图像的两种类型、区别、存储格式 3.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图像表达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 1.信息丰富,形象直观。

图像是二维的平面媒体,具有信息密度大,内容生动、感性等特点,易为人们所接受。

2.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人们更广泛的思想交流。

二、图像的类型 1.点阵图像

它由许多点(称为像素)排列组合成图像的方式。 位图文件记录图像是以像素为单位,导致文件容量大。 当位图文件放大时的现象:边缘锯齿、图像马赛克化。 相关软件:画图、photoshop、PhotoImpact、Fireworks、Painshop、ACDSee 常用软件功能特点适用性 类别

Windows自带,对运行环境要求 适宜初学者使用

低,具备基本的绘图功能简易型图像软件丰富的实用工具集,简易的操作界适宜普通家庭和办公 我形我速

面中的基本图像处理

强大的格式兼容性,方便实用的基适宜以看图为主,处理 普及型

ACDSee本处理功能为辅助的一般用户使用 图像软件

2.向量图像(矢量图像)——由一串可重构图像的指令构成。它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特点:简洁明了,逻辑性强,无级别放大而始终平滑。 类别常用软件功能特点适用性

可用来制作静态图像和可互动适宜网络图形和动画的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8

普及型

Flash的动画,可以任意缩放不失真,制作,深受各层次用户的 图像软件

文件体积不大。喜爱

强大的二维、三维建模能力,适宜专业的图形设计人

专业型图

CorelDraw丰富的图形处理功能,可以任员使用 任意缩放不失真。 区别

位图图像矢量图形

能较好表现色彩浓度与层可展示清楚线条或文字次 用途照片或复杂图像文字、商标等相对规则的图形

图影缩放结果放大或旋转图像易失真放大或旋转图像不易失真 制作3D影像不可以可以,不容易制作色彩变化太多的图像 文件大小较大较小

常用的文件格式BMP、PSD、TIFF、GIF、JPEGEPS、DXF、PS、WMF、SWF 特征

设计图像表达信息 用Flash制作七巧板 ⑴启动Flash软件

⑵简单介绍工具的组成 Flash同许多工具一样,有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但它却有很多“面板”。 面板面板

对齐打开的快捷键:Ctrl+K时间轴 混色器有RGB、HSB、HEX工具

信息可以旋转、变形、缩放、复制动作 属性场景

⑶制作运动的七巧板

①单击“工具”选项区中的“矩形”绘图“工具,此时它呈空白的嵌入状态。

②再选择“颜色“选项区中的图形“描边”颜色和“填充”颜色。(边:透明,填充色:红色) ③把鼠标移到工作区,按住左键拖动出一个正方形,若图形是长方形,可按住shift键与鼠标同时拖动。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已画好,接下来对其进行分割。

④选择“直线”工具,在“属性”面板中修改描绘宽度大小。

⑦选择“颜料桶”工具,然后在“选项”中选择不同的颜色对七个板块进行填充。如图。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49

⑧填充完毕后,把七个板块转换成组件。 转换方法:“插入”菜单|“转换成组件”(或者选中场景中的对象后,按F8键)

转换原因:移动过程中,避免两个色块因重叠而变形;可以从库中拖到场景中多次使用。

补充几个FLASH的简单例子

张俊亮信息技术教案

50

第19篇:高一信息技术测试卷

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测试卷

试卷命题人:XXX

班级 姓名

第一部分:基础题(70分)

1.2008年8月1日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运动会期间各电视台、广播电台实时转播各大赛事,电视屏幕下方的金牌榜时时刻刻在滚动更新,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观看到精彩赛事,了解奥运信息。根据以上资料,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是一种资源,使用后会产生损耗 B.传递信息的途径和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多种 C.过时的信息不是信息 D.信息被一个人使用时其他人就不能使用

2.得知小曼被困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小曼得以及时获救。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 A.时效性 B.共享性 C.载体依附性 D.价值性 3.张汉在用WinHex软件观察“IT行业”这四个字符的内码时,结果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字符“T”的内码(二进制表示)的是 ( )

A.1001001 B.1010100 C.1101000011010000 D.1101001010110101 4.“目前许多年鉴都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数据和情况总是滞后。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信息瞬息万变,滞后一年的信息,决策参考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这段话的主旨是:在分析报告中使用数据要注重信息的( ) A.共享性 B.存储性 C.依附性 D.时效性 5.十进制数63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 A.(1111111)2 C.(111110)2 D.(111101)2 B.(111111)2

6.存储画面为800*600像素的黑白两色的图像,所占的空间数大约是多少字节 A.307200 B.38400 C.76800 D.60000 7.数字音频采样和量化过程所用的主要硬件是( ) A.数字编码器 B.数字解码器 C.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器(A/D转换器) D.数字到模拟的转换器(D/A转换器)

8.声卡是多媒体计算机必不可少的一种接口部件,是实现声音数据进行模/数、数/模转换的硬件电路。下列在计算机上录音和放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录音的过程就是把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的基本办法是“采样”和“量化” ②放音的本质是声音信号的D/A(数/模)转换

③录音过程中采样频率越大,得到的声音文件就越大 ④录音过程中采样频率越小,录制的声音就越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大写字母C的ASCII码值为67,则大写字母A的ASCII码值为 ( ) A.73 B.68 C.65 D.63 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页,共7页)

10.王群对洗衣机说“请开始洗衣服”,洗衣机就马上执行了洗衣服命令,这其中主要应用人工智能中的 ( )

A.图像识别技术 B.指纹识别技术 C.语音识别技术 D.字符识别技术 11.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 ) ①计算机病毒泛滥

②信息真伪难辨

③网上不健康信息

④信息共享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④ A.①③④

12.为了测试汽车安全气囊的安全性,用计算机制作汽车碰撞的全过程,结果“驾驶员”头破血流。这里使用了哪种计算机技术

( ) A. 虚拟现实技术 A.ASCII码 B.语音技术 B. GB2312码

C. 智能代理技术 C. 二进制码

D.碰撞技术 D. GBK码 13.在计算机内部,用来传送、存储、加工处理的数据或指令(命令)都是采用(

14.将一个包含文字、图片、链接等元素的网页全选后进行复制,并将其粘贴到记事本文档中,无法正常显示的元素是

) A.文字、图片 B. 图片、链接

C. 文字、链接

D.文字、图片、链接

15.有一张包含文字、图片、链接、音频元素的网页,若想仅保存该网页中的文字内容,则下图中应选择的保存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用IE保存一个网页,若网页以“蝴蝶谷.htm”为文件名保存,则该网页内的图片等相关文件会自动保存在(

) A.同一文件夹中 B.蝴蝶谷文件夹中 C.蝴蝶谷.files文件夹中 D.files文件夹中

17.小强的爷爷最近在学电脑,现在已经会上网了,但总是记不住网址,每次上网时都要问小强该输什么网址,后来小强略施小“技”,帮爷爷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爷爷再上网时,不仅不用记住网址就能快速地访问自己常去的一些网站,而且每次一启动IE就可以直接打开新华网浏览新闻,小强采用的方法是(

①将爷爷常用的网址都添加到IE的收藏夹中 ②将爷爷常用的网址都添加到IE的临时文件夹中 ③将新华网的网址设置为IE的主页 ④将爷爷常用的网址都添加到IE的历史记录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信息表达的规范化就是表达信息时要遵照一定的标准,英文字母和有关符号在计算机中采用的编码是 A.MP3 B.JPEG C.MPEG D.ASCII 19.人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想知道最新的股市行情可采用的途径有 ( ) ..①广播

②电视

③教材书本

④光盘资料 ⑤因特网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0.小强听说“冥王星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九大行星家族”的消息后,想通过因特网了解详细情况,他在搜索引擎中使用的最有效关键字应是 ( ) A.冥王星 降级 B.行星 C.冥王星 D.行星家族

21.某研究型学习小组在研究杭州市空气污染情况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网站空气质量在线数据库查询获取了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页,共7页)

①他们使用在线数据库查询时,查询条件是:杭州 2006.8.10 2006.8.15 ②2006.8.15日,空气质量最好 ③2006.8.11日,空气污染指数最低

④本次查询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存储这些数据的数据库和它的管理系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22.在因特网上进行资源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 ( ) ①主题目录检索 ②利用“ForntPage”进行检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③搜索引擎检索

C.①③④

④元搜索引擎检索 D.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3.某用户在网上注册时,在姓名栏内填入的名字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可信度较高的是: A. 注册BBS时填写的基本资料 B. 开通网上银行时填写的基本资料 C. 申请免费邮箱时填写的基本资料 D. QQ软件中的个人资料

24.某市两名女中学生因上网交友不慎,被拐骗到外地。经警方的努力,终将两少女安全解救。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上网的时候应该 ( )

①不要把自己的真实住所轻易告诉网友

②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和经济情况告诉网友 ③不要轻信网友的情况;不要与网友轻易会面 ④网络太复杂、太不安全,应该少上网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优势是 ( ) A.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做出决策 B.存储容量大、速度快、准确性高 C.具有创造性思维、速度快,准确性高 D.准确性高、存储容量大、具有先天的直觉 26.微型计算机可靠性的标准是( ) A.内存大小 B.开机运行的时间 C.系统平均无故障的时间 D.对图像进行滤镜效果处理 27.文本信息加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信息加工类型,下列不属于文本信息加工的是( ) A.写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B.制作一份电子报刊 C.制作班级网页 D.对图像进行滤镜效果处理 28.如果你想在网上查找歌手刀郎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以下哪种方法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在GOOGLE的网页搜索中输入关键字“2002年的第一场雪”

B.在GOOGLE的网页搜索中输入关键字“2002年的第一场雪 刀郎 歌曲” C.在百度的网页搜索中输入关键字“2002年的第一场雪 刀郎” D.在百度的歌曲搜索中输入关键字“2002年的第一场雪 刀郎” 29.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理由是

) (A)易于物理实现 (B)运算规则简单 (C)易于进行逻辑运算 (D)以上三点 30.下列信息中可信度最低的是( ): A.银行发布的存款利率 B.大型商场公布的商品优惠活动信息

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页,共7页)

C.相关专业人士预测的2008年底的商品房价格 D.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3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 31.林老师想用计算机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他选择的最合适的软件应是 ( ) A.ACDSee B.WPS C.Dreamweaver D.Excel 32.下列软件中不属于文字处理软件的是 ( ) .A.Lotus WordPro B.Photoshop C.金山WPS 2005 D.Microsoft Word 33.李老师收到一套语文试卷打印稿,想把该试卷进行修改和利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 A.用扫描仪将试卷扫描成图片,并用OCR软件识别为文字, 用Word进行处理。 B.手工输入电脑,用Word处理。

C.用扫描仪将试卷扫描成图片,并在Photoshop中修改。 D.用数码相机拍摄,并在Photoshop中修改。

34.要将文档中的多次出现的某个词全部变成另一个词,最高效的方法是:(

) A.将插入点分别移到该词出现的每一个地方,执行删除原词、输入新词的操作。 B.利用查找功能,然后对每一查找结果进行删除原词、输入新词的操作。

C.利用替换功能,在“查找”文本框中输入原词,在“替换”文本框中输入新词,执行“查找”功能,待找到一个后,再执行“替换”。

D.利用替换功能,在“查找”文本框中输入原词,在“替换”文本框中输入新词,执行“全部替换”功能。

35.在Word的编辑窗口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样式,则说明Word开启了 ( )

A.自动更正 B.修订

C.替换

D.拼写和语法

第二部分;综合题(30分)

综合题一:有一张某批发商某日饮料零售情况统计表,放置于Excel工作簿“Sheet1”工作表中,如下图所示。

(1)为了方便管理,在编号列中对各商品进行编号(S0

1、S0

2、S03„S09),现已经编好S01和S02,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页,共7页)

请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的完成剩下的商品编号?__选中区域A3:A4,然后自动填充____________(2分)

(2)为了计算销售量的合计,我们可以先选中D12单元格,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sum(D3:D11)__________,并回车进行确认。则在D12单元格显示“916”。(2分)

(3)要计算每种商品的销售额占合计销售额的比重,可以先选中F3单元格,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_ =E2/$E$12*100 ___________(2分),然后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F4:F12单元格,此时F12单元格中显示的内容是100。

(4)将表格标题文字“某批发商某日饮料销售情况统计表”设置为黑体,并垂直居中显示,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标签实现?___字体、对齐________________(2分)

(5)选中B2:B11和E2:E11数据,然后在此工作簿的“Sheet2”工作表中建立如下一幅图表,可以看出这是一幅_______图(2分),依据图表可以看出,此图表的图标选项对话框中数据标志标签内的设置(如右图)中哪些选项会是打上勾的?______百分比 和类别名称___________(2分)

(6)Excel工作表中,A2:C5单元区域包含的行数和列数分别是 4 行 3 列 (2分)

综合题二:2006年北京车市某月汽车销售统计表,放置于Excel工作簿“Sheet1”工作表中,如下图所示。

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页,共7页)

1.利用公式计算每种品牌汽车的交易额,可以先选中D3单元格,然后在编辑栏中输入=B3*C3 ____(2分),并按回车键确认,让后用自动填充柄填充D4:D11单元格。

2.图表能更直观地反映各品牌汽车销售情况(如下图),我们可以选择工作表中的_

A2:B11 ______(2分)区域来创建图表,图表的标题设置为__各品牌汽车销售情况________________(2分),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品牌的汽车销售量最高?____捷达 _______(2分)

各品牌汽车销售情况6005004003002001000销售量(台)桑塔纳富康吉利标致凯越捷达千里马马自达现代

3.为了更好的分析各品牌汽车的销售量关系,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有同学做了如下操作:选中表格中B2:B11单元格的数据,然后打开“数据”菜单中的“排序”,发现弹出 “排序警告”对话框,于是做了下图所示的设置后,点击“排序(S)„”按钮,在“排序”对话框中设定主关键字为“销售量(台)”,按降序排序。请问该同学操作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 答:不正确;应当选择“扩展选定区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页,共7页)

4.要找出表中平均售价高于五万且低于十万元的经济型轿车,我们可以先选中A2:D11中的任一单元格,然后打开“数据”菜单选择“筛选”下的“自动筛选”命令,通过下图所示对筛选条件的设置,筛选出所需的数据,请问该同学设置正确吗?为什么?(4分)

答:不正确;应当选择“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高一信息技术基础

(第页,共7页)

第20篇: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担任301至305共5个教学班15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本学期教材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来源与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管理、信息的表达与交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社会共七章。其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且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制作、管理的评价)有侧重地展开的。

二、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三、教学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措施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辅导形式、时间 形式:

1、理论辅导:教师讲解为主,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2、上机辅导:教师上机指导为辅,学生上机练习为主,优势生帮后进生为补进行。

高一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承担高一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每周每班安排二个课时,另外加上学校部分电脑的维修工作。

双基掌握情况:

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个别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信息素养,为加快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使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3)双基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6年审查通过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必修模块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线索,在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必修教材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起来的内容体系。

课标中必修模块有4个主题“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该教材把“信息技术与社会”进行分解,融入以“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主线中,“信息资源管理”也渗透到“信息获取”章节内容当中。全书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前后呼应,对教与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第一章是各章的总领,第

二、

三、

四、五章则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安全维护的线索展开,前面内容为后面作铺垫。对于课标提到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则先从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个性化(编程技术)以及智能化(人工智能)地解决问题入手,然后再到使用通用软件工具(文本、表格及多媒体技术)人性化地解决问题。

该教材选择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如“心系奥运”、“选课管理”等;每节通过实例引入正文内容,在呈现过程中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并利用“实践”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和完成相关认知活动;每章都设置了“综合实践”,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过程体验进行提炼与迁移运用;穿插了有关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信息伦理道德问题的知识和学习,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和行为可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该教材的“实践”“综合实践”设计精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习得技能有很大益处;认真考察该教材的正文内容与阅读资料,我们会发现两者除了内容翔实之外,也可以看得出两者不同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启发学生思考会有不小的帮助。该教材的几大特色:

(1)各章内容之间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全书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内容线索,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分别渗透在第

二、

四、五章当中,也十分注重技术应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2)从技术思想、文化价值发现进行课程内容改造与建设。如信息获取与表达是人本能,从感觉剥夺实验开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输入与内外码;表格中反映出来的二维关系;技术与技术价值——数据与关系;文化阵地——话语权;算法与程序设计——如何呈现技术?翻译软件的使用。

(3)教材中沿着明确的信息处理过程来安排实践内容。例如第六章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五章的“多媒体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综合,使学生在掌握必要技术技能前提下体验软件工程设计流程和思想方法,这可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基本需要。信息发布的活动以第二章网络资源获取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对网络文件在网络上的发布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改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16节,上公开课2节。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4)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6)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信息的获取,还让他们学会加工信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人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模板.doc》
人教版高一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