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教案模板

2021-01-08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马克思原理学习心得

《马原》学习心得

通过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利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容的认识。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有事物存在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也就有解决矛盾的方法。在我们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应该当属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了。同宿舍的同学可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因此这就给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当我们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产生这种阻碍的原因,我们就应当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真理的本性在于,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而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活动都是在上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因此,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教导。大学生辛勤劳动的学生涯,为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世未深的学生大学期间信誓旦旦,到了社会里面,却做了许多自己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而且许多都违反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是作为一公民所应当做的。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生活而不庸庸碌碌。大学生的我们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加强我们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和指引下,使我们大学生的目标必将更明确,信心更坚定。

推荐第2篇:马克思原理演讲稿

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矛盾

很多同学会说自己来大学里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这本身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就个人而言,这样的同学我是很欣赏的,因为自称什么都没学到的他可能比某些学霸级的人物还要牛叉很多。比如说他学到了交友的方法,还有学习的方法。

我不喜欢听马克思原理这门课,我猜很多人也不喜欢。因为听这门课很矛盾,谁叫马克思原理分析的就是矛盾呢。今天我们还是直捣核心,讲唯物辩证法,学习一下分析矛盾的这种方法。希望能减少囤积在大家心里的那些矛盾。唯物辩证法分析矛盾有这么几条:

处理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

处理矛盾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处理矛盾还要意识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处理矛盾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那我们先来看第一条,处理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觉得这个能力每个人多少都具备一些,就不多说了。 二:处理矛盾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跟我们友好的国家很多,不友好的也不少。我们领土争端中:印度方向,前阵子总理辛格过来访问,和我们签订了边界防御合作协议;菲律宾、越南方向,好像已经听不到他们挣扎的一些声音了;然而跟日本,自从钓鱼岛问题国有化以来,我们一直是跟他对着干的,从国防部、外交部的官方陈词中可见一斑。因为这是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以为中国对钓鱼岛问题是这样定位的。 三:处理矛盾还要意识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同学晚上怕黑的,反正我是怕的,至少小时候很怕。不过看了这段视频后,很多人就不会怕了。。。。。。。。。。。。视频。。。。。。。。。。。。。。这里的怪物与恐惧是相互依存的,没了恐惧,这个臆想的怪物也就不复存在了。 四:处理矛盾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运动会,跑步去了。我觉得自己表现得挺好的。不料一回来就有同学半开玩笑式地对我发火:“盼,看你在里面的时候,就想冲进来揍你一顿。跟在你旁边的那女生对你多好,帮你背了个那么大的书包不说,你还不停地对她指手画脚,然后又突然一个人跑开,你太过分了,我们都看到,后来那女生被你气走了。”我一听就懵了,我和那女生相处的挺好的啊。她是运动员助理,所以就帮我背一下书包;中间她问了我一些问题,什么200米起点、终点位置,还有我的道次等,所以我就比划给她看了;短跑热身还是挺重要的,赛前我就做了几个小冲刺,所以跑动可能有点多;最后她说要在终点处等我,那我也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个事情我后来站在同学的角度分析了一下,觉得同学处理这个矛盾的时候真的是很有分寸的。换我在看台上瞅见这一幕,如果揍不到人我可能直接把自己给揍了。

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矛盾时能灵活地、分主次地、适度地加以应对,照着试试看吧,或许这古董的原理真能让你事半功倍。 谢谢大家!

推荐第3篇:《马克思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的存在方式及其关系

3.事物的普遍联系

4.实践的特点及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6.哲学的基本问题

7.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

8.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关系

9.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关系

1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1.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4.真理与谬误

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价值及其特性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9.上层建筑的核心

20.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2.无产阶级的政党的群众路线

23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4.商品的价值量

25.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26.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7.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8.社会再生产

29.资本主义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3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32.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

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

3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36.社会主义的本质

36.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7.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的基本形式

38.社会主义改革

3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单选题20个、多选题10个、判断题10个、简答题3个、论述题1个、材料分析题1个 分数比例是20:20:10:21:14:15

推荐第4篇:马克思原理作业

四观漫谈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当代大学生四观研究

林嘉颖

工科试验0948班

390100768

作为一个人,我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思考自己对祖国的贡献与责任;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我思考学习与生存发展能力管理之关系;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思考当今科学领域对人类的意义;作为一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思考中国科技领域之现状与发展方向… …以上便是我对四观的一个总体看法,由于知识,经验缺失,观点显得稚拙,还请包涵.

马克思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这也应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一个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很大,像马克思一样写出一本超越时间空间维度,影响了全世界并具有遇见作用的巨著;这个目标也可以更小,想白求恩一样全心全意救助中国病人.无论是大是小,他们都怀有兼济苍生的心胸,都志存高远.

国际主义观在我看来是一种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抛开国籍与肤色的差别,相互尊重敬爱,的观念.而这种理念便接近于孔子提倡的仁.由此看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其普世价值理念是有理可循的。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认为发明出更优质的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效率,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高效,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便是个人对国际主义观的一个具体看法。 但是当遇到民族矛盾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这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国家间的科技资源共享问题,与战争遗留问题等,在我们选择铭记历史的同时,又该怎样兼顾国家安全与各国友好往来之间的平衡?也许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问题,既需要以直报怨,在自己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也应该有宽阔的胸襟,跨越国家的鸿沟,增强国际间合作。

曾参加赢在中国节目并被认为是最牛选手的黄艳泽在我们学校演讲时,他的开阔的胸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被问及如今很多真人CS俱乐部都是模仿他的俱乐部建成,关于模仿与抄袭他怎么看待时,他淡然一笑:我成立这些俱乐部的原因,就是希望能让更多复员军人再就业,同时希望这个项目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许百年以后,它能替代常规射击项目成为奥运项目中极具观赏性的比赛。如今全国各地都纷纷建立了真人cs俱乐部,其中数百家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也招聘了许多复员军人,也让这项运动有了很好的发展,这样就足够了。当我们有很好的点子但我们却一时无法实现时,我们应该贡献出来,让这个点子能造福更多人,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许他对创造与分享的理念也无形中代表了我们应该拥有的国际主义观念:全人类有福同享,当然这是在保证自己国家的福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首先我自己的真人CS俱乐部能维持我的生活。

如今的时代似乎并不单纯,我们马原班上的同学也做过两个有关爱国主义的讲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和在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他们都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在这两个大背景下我们当今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态度。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国,只不过太长的和平年代使我们淡化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风向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于是爱国主义就表现出空前多元化的趋势。就像一块去了磁的磁铁,但是一旦有一块吸铁石放在旁边,让磁铁重新磁化,那么他又会恢复很大的磁性了。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在集体主义观上似乎也有这样的磁针规律:前不久我们系组织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赛前许多队员都有点不愿意,有的表示只是为纪实考评加分而来的,但是当我们拿起那根绳子的一刻,所有人都只想着胜利,每个同学都是尽全身的力气,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有共同的目标——胜利。落后一场,我们赶紧讨论新战术,领先一场,我们相互鼓劲再接再厉,最终我们力压群雄夺得了冠军。那一刻,大家都疯狂的叫喊,像一群孩子一般,欢呼着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切都能体限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特有的集体主义观:也许我们不会将以集体利益为重挂在嘴边,但是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也许我们会对集体表现的不屑一顾,但是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这也许就是年少轻狂的我们吧。

泛泛而谈,胡言乱语,但这些也算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吧,希望老师指教!

推荐第5篇:马克思原理总结

一、请简述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考点:哲学定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意义)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二、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意义? (考点:物质定义及特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其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其一,与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其二,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其三,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 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其四,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三、如何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考点:两者关系,如何更好发挥主观能动,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和主体选择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需注意: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需要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能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所以,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关键在于主体选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四、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考点(联系与发展的定义,特点)

1、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是:

1、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

物处以一定联系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2、发展:事物相互作用,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定形式的运动意味着一定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的特点是:

1、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其有

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东西,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适合新环境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过程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3、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考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辩证关系,意义)

1、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 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总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一,它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其二,在矛盾普遍性原理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其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六、请谈谈适度原则在实践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 (考点:量、质、度、质变、量变定义、量变质变关系)

1、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超过度的范围,事物就会转化为他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运用中取得成功。

七、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考点: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定义、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推翻;人类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相对性的真理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八、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考点:基本问题的概念、意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定义、关系)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九、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人民群众的定义,是历史创造者的理由,意义)

1、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物质条件、经验材料或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4、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推荐第6篇:马克思原理心得体会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陈文娟 2014190432029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实践性、感想、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也许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这些学理的学生来说很多概念都很难理解,造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了不少枯燥与乏味,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昏昏欲睡,但是当整本书学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一学期所学的东西,却发现我们的确学了不少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会进行简单的论述: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都很远,但仔细想想其实它们都隐藏在我们的身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分析和处理问题,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收获。下面我将从个人的角度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的影响: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的理想,高中的努力让我们拥有了在这美好的学校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时期我们会有目标和理想。我们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少激情。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生活而不庸庸碌碌。胡锦涛主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贡作为行动指南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才枝繁叶茂、大树参天。而实践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不可或缺,无论是理化这些理论课的还是专业课的,我们都需要亲自动手,来求证,来研究,离开了实践,那学习的意义就没有了。

学习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本质。我想这不仅仅是只是一门课,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推荐第7篇:马克思原理试卷四

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5、偶然性是指()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

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 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

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7、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B、是否具有道德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9、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实践的成功与否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正确与否

1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宗教B、艺术 C、哲学D、逻辑学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选、漏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物质运动的改变而改变 C、时间和空间是主观的、精神的东西 D、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E、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是不发生任何变化的

2、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D、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 E、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3、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矛盾

4、下列各项中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

5、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 C、主观真理论

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E、唯心主义真理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人是机器。

 有用就是真理。

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4、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回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五、论述题(14分)

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论述思想观念现代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6分) 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摘自《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摘自《传习录》) 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地。”

――(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摘自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请回答: (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试卷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C2.D3.C4.B5.C 6.A7.C8.C9.D10.C 11.D12.D13.C14.D15.D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ABD2.AE3.CD4.ABCD5.ACE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

 错误。(2分)

这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是有着复杂联 系的生命有机体。(3分)

 错误。(2分)

这是实用主义者的真理观,是主观真理论。真理是客观的。(3分)

 错误。(2分)

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3分)

 错误。(2分)

社会意识形式是系统的、定型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也叫思想的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础关系较密切的那一部分,包括除了逻辑学、语言学、思维科学之外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3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于统—体中,为变化发展提供了条件(1分) ②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1分)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对立面转化(1分)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1分) ②突破极限,实现质变(1分)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①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有客观内容(1分)

②人的认识本性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都是认识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近(1分)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①从广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过程的正确反映(1分) ②从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1分) 二者辩证统一。(1分)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产生和变革。(2分)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的发展。(2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矛盾运动。(1分)

五、论述题(14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简单的、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复杂的并且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2分) 表现在: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1分)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分)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分)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1分)

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大体上包括价值观念、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等方面。联系实请酌情考虑给分。(8分)

六、材料分析题(6分)

主观唯心主义。(2分)  客观唯心主义。(2分)

 是对唯心主义错误的批判和揭露。(2分) 

推荐第8篇:马克思原理问卷调查报告

气候变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1.探究气候变暖的原因,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气候的变化。2.观察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用矛盾统一性来说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调查对象:同学,家长,老师,书籍。

调查内容:气候变暖的原因和气候变暖的危害。

调查方式:查阅书籍、上网、询问老师和家长。 调查时间:近半个月。

调查结果: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浓度大量增加。以二氧化碳为例,在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前的19世纪初,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0ppm,而到了1988年以上升到350ppm。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1.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3.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废旧冰箱制冷剂等。这些物质中都含有一氧化硫气体。这种气体会破坏地球的臭氧层,使更多的阳光和紫外线进入地球,并由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将热量保留在地球上。4.大量废弃塑料袋。塑料袋如果埋在地里,会使土地变得贫瘠,使植物无法生长;落到海里,会影响海洋植物的生长。这些都会阻止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植物转化为氧气,增加地球的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影响:1.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2.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负面影响:1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2.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3.打乱了生态平衡,使生物锐减4.蒸发加剧导致干旱等。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调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矛盾同一性原理,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指的是人与自然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同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受到了侵害,人类也会遭到侵害,自然不存在了,人类也会消失。人类和自然互为发展条件,人类破坏环境,自己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人类如果保护环境,那么自然也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人类文明也会进步。同一性规定着人与自然的发展趋势。人与自然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以我们人类要爱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家园,人类文明也会进步。如果我们破坏环境,那我们人类也会随着环境的破坏而灭亡。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从每个人做起,每件小事做起。只有这样,自然不被破坏,我们人类才会向前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吧!

推荐第9篇:马克思原理概论演讲稿

演讲稿

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我们小组对第三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2、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3、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

4、从道德的建设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我组讨论的情况吧!

一、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文化商业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日趋多元化的当今世界,文化不自然地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扮演着举重若轻的角色,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从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可或缺的个性特征。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原有的生产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2: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相比,我们现有的政治制度(等同于生产关系)改革相对滞后,原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在部分领域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坚持不懈地对生产关系进行优化,使之更好的适应和促进新形势下的生产力发展。 4:应该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螺旋式的推进,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更好的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发展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革命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如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以电力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20世纪中期以后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尤其是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

然而,科学技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四、从道德的建设看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1: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宽广,导致现在世界村的形成。

2:科技发展失调给又人类造成危害:如DDT农药的大量使用,对人和生物产生了持久的毒化作用。 3:对科技管理失控的危害:如核电站事故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4:高技术犯罪:如计算机网络已被用来犯罪,并且这种犯罪方式及其的高明不易被侦破,这给我们的人民警察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科技发展及应用引起的生命、资源环境、信息网络、空间等重要的科技领域中的伦理问题。

五、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关于谁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英雄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格、才能决定的,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从而完全抹杀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驳斥了这种“英雄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历史发展的基础。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必然得出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即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来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然而这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如果没有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人们就不能生存下去,其它任何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各种社会活动就根本无法进行,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的前提。因为,人们只有在解决了生存必须的物质要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从事科学文化活动,创造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又成为精神财富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因为任何精神产品都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普通劳动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运动所引起的,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并非是由这一矛盾自己来推动实现的,而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结果。所以,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某种社会活动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其胜败的关键。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推荐第10篇:马克思原理解释人工智能

进入2l世纪,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计算机这个以往总给人以冷冰冰的机器的形象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人机交互的情形越来越普遍, 计算机被人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因素。

伴随着人类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个学科, 对这些学科的认知也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 促使大量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例如: “人机大战” 中深蓝计算机轻松的获胜、人类基因组排序工作的基本完成、人类大脑结构性解密、单纯器官性克隆的成功实现等等。随着计算机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工具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不断有新理论的出现, 人类必须重新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审视。由于近几年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的出现, 对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思考。本文以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二者的异同, 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再次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进行了分析。

一、人类智能与人脑思维

我们知道所有的动物都有中枢神经控制系统, 有了这一套系统也就有了思维。思维不同的生物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低等动物中思维的作用更多的是本能控制, 高等动物除了本能控制以外还有为适应环境所工作, 人类思维则具有了改造环境所进行的工作。人类的思维起源于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最初是形象思维过程, 等人们发现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 就开始了逻辑思维过程, 随着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门别类和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加深, 又有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 抽象逻辑等等。人类自身的智能是人类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大脑是人类认知和智能活动的载体,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概括和反映。人类智能的也就是人类思维的结果。但是直到现在, 科学家对于人脑的结构以及人脑的思维过程一直处于研究阶段, 当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有一天人类应该会破解自身的思维过

程。

二、关于人工智能

那什么是人工智能呢? “人工智能” 一词最初是在 1956 年 Dartmouth 学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 , 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 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 (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 的学科, 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 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 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对于人的思维模拟可以从两条道路进行, 一是结构模拟,仿照人脑的结构机制, 制造出 “类人脑” 的机器, 这个当然不可能, 因为前边说过, 人类对于自身的大脑以及思维过程尚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 二是功能模拟, 就是撇开内部结构, 而从其功能过程进行模拟。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便是 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 也是对人脑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三、计算机的 “思维” 与人脑思维

既然人工智能的基础是计算机, 也就是要用计算机来充当人脑的角色来实现与人类智能相类似的人工智能, 那么目前计算机的结构或工作过程是什么呢?目前通用的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仍然没有摆脱冯·诺依曼模型,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输入设备将数据和指令传送到存储器中,控制器负责在存储器中找出待执行的下一条指令并执行, 执行的结果放入存储器中, 并记忆存储地址, 再读出下一条存在存储器中的指令, 周而复始, 直到遇到结束指令, 就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可见这一模型的工作过程是死板教条的。在基于冯 · 诺依曼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机的工作离不开程序, 而程序软件的基础是算法, 也就是用算法来模拟人脑思考、分析以及判断等思维过程。前边所说的指令, 其实就是算法的具体描述和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在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中, 算法是一组有穷的操作规则, 其具有几个特征: ①确定性: 每一个步骤的结果都是确定的; ②可行性: 每一个步骤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③有穷性: 可在有限步骤内停止。可见对于计算机只要算法确定, 通过有限步骤的操作, 结果就可出来,而且结果是唯一确定的。而我们知道, 对于人脑, 给出问题后,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分析与思维结果, 而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也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分析判断,结果也就可能会多样。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例如, 选择性地搜集相关的经验证据, 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上做出尝试性的判断或抉择, 不断根据环境反馈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 由此达到实践的成功。于是, 在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的同时,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 由此发展出的现代逻辑思维就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人工智能是要模拟人的智能, 但人工智能不能实现对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行真正模拟, 这正是计算机的分析判断与人脑的思维的本质的区别。的发展战略提出预算目标, 并将其进行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 然后各子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各自的预算草案, 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子公司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审核, 并召集各子公司的经营者进行预算的协调与调整, 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集团的各级预算部门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各级预算目标的完成。若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需要调整的情况, 则须经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预算管理委员会还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对各子公司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并据以进行奖惩。

2.1.3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和财务人员资格管理制度。集团公司为了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 可依据产权关系, 以出资人的身份向其全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应是子公司董事会成员, 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是母子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为了保证其相对于子公司的独立性, 财务总监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应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和发放, 而且应该实行财务总监定期轮岗制。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不但可以使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方针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体现和贯彻, 而且能够规范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 有利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母公司应对子公司财务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 由财务总监审查其上岗资格, 并报母公司备案。子公司为了开展财务工作,还应有其自己的财务主管, 该财务主管对子公司的经营者负责, 并不受财务总监的直接领导。除了三种方式以外, 集团公司还可通过使用集中式财务软件或强化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以实现集团财务的相对集中管理。

3实施集中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企业要正常发展, 集团整体利益与下属子公司及其管理者的利益保持一致, 所以企业集团财务宜集中管理。总之, 通过以上的综合调研和分析,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集团统领全局, 而又兼顾效率; 既保证了子公司财务部门一定的独立性, 又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因此企业建立一个全面、高效、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集中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四、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

虽然人工智能有强大的记忆力和信

息的快速搜索能力、准确的执行能力等优

点, 但人工智能不能 “自我” 学习, 计算机 的工作过程必须依靠事先的预设程序。 如果说学习能力由于过于复杂的程序设 计的困难不可实现, 但在理论上被认为可 能, 但人工智能仍有一点不可替代人脑, 就是想象力。同时人工智能没有属于自 己的灵魂。它的思维本身是程序, 人工智 能也只能用来辅助人类的大脑。这个世 界是一个庞大的无止境的信息世界, 人利 用感官收集情报, 由大脑进行分析整理, 而这个过程是用计算机的程序不能复制 的。因为我们自己都不清楚, 大脑是怎样 工作, 思维的过程又是什么。在这个前提 下, 模拟人脑进行思维的人工智能也只是 对一个 “黑匣子” 的外部表现或表面进行 模拟, 从根本上就不可能代替人类思维, 再高级的人工智能也只能是替代人做一 些工作而已。

另外, 辩证唯物主义不同意那种机器 能够独立地思维、机器可以比人更聪明的 观点, 很重要的理由在于思维是生物长期 进化、特别是社会活动的产物。计算机中 能不断繁殖和复制自己的人工生命如计 算机病毒,最初也是由人类制造的, 同时 人类制造的杀毒工具同样能将计算机病 毒消灭。计算机的世界完全是由科学家 们设计创造的, 是人脑的结晶。对于诸如 人机对弈、破解密码之类的看似很困难的 任务而言, 计算机系统可以超过人, 然而 对一些最通常的通过由长期进化形成的 认知功能, 比如视觉和听觉, 经过几十年 努力发展的人工智能系统还不如婴儿的 视觉和听觉能力。大脑的智力活动必须 从进化的角度、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约束 的角度来研究来认识, 而这些人工智能是 没有的。

五、结束语

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的工具的延长

而不可能取代人的大脑的工具论, 人工智 能诞生的初衷是作为人类工具的延长, 其 作用和发展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确 定, 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类智能的附庸和 补充, 而不可能对人类智能构成挑战, 更 不可能取代人类智能。当然随着人类对 人脑的功能会不断地进一步认识, 人工智 能也会不断的近似于人类智能。但即使 人工智能再不断的进化和发展, 计算机与 具有社会性的人的大脑仍是无法比拟的, 计算机仅是人脑的延伸而已, 高度智能化 的计算机再怎么发展也只是人类的工具,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主体客体化的产 物, 其作用和功能仍将受到人类智能的制 约与支配。

讨论人工智能, 并不能替代人工智能 的研究, 但可以使人工智能研究者不致迷 失方向, 希望人工智能研究者不要忽略人 工智能与哲学的联系和基本的辩证思维 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煤炭经济研究会.《煤炭经济

研究》 .北京.煤科总院经济与信息所.2004.[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电 算化管理办法》 .北京.2000.[3] [2]张瑞君.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

制[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4] 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 学会通讯,2007,(3).[5] 周晓东,刘雪梅.信息时代的计算 机人工智能[J].硅谷, 2010,(1).[6] 杜文静.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极限 [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

[7] 李大社等.计算与计算哲学[J].山 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5).

第11篇:马克思原理实践报告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指导教师

李继友 系 别 管理系 班 级

11级工商管理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小组名单:

姓名(学号) 陶永朋(1113041024)

卢安超(1113041025) 魏名俊(11130410 徐 坤(11130410 王成成(11130410 赵宇豪(11130410 韦良春(11130410 时俊杰(11130410 余 兴(11130410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弘扬中华美德,建设美丽中国

——道德是盏灯

一、实践报告学习背景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二、实践报告学习内容 本小组成员在一起积极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学习并观看了历届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以及全国道德模范感人事迹,通过学习,我们深受教育,立志要向他们学习。 (一 )感动中国人物

1、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2、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着女儿回成都探亲。“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着。”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11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个县、4个民族的143名孤儿被安排在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5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2003年,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

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3岁的女儿整晚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难而上,“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4种角色——数学、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2006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二)全国道德模范

1、见义勇为的王茂华和谭良才

王茂华 男,1983年出生,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 男,45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村民。

2010年3月21日下午2点45分,慈化镇伯塘村村民李兴武家中发生大火,里面有6名1至5岁的儿童被困,生命危在旦夕。面对熊熊大火,闻讯赶来的伯塘中学青年教师王茂华和他的岳父谭良才挺身而出,先后3次冲进火海,救出5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被困儿童,另1名儿童随后被其家长救出。被救孩子安然无恙,但王茂华和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生命垂危,王茂华全身烧伤面积高达98%左右,谭良才烧伤面积也达85%左右。二人随后被送往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抢救,4月1日转入武汉市第三医院进一步治疗。

5月2日凌晨,由于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引起严重烧伤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王茂华不幸去世,英年27岁。7月29日,谭良才转入宜春市人民医院继续接受治疗,10月19日康复出院。

2010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作出批示:“事迹非常感人!如属实,请中央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作出批示:“对王茂华老师奋不顾身抢救儿童应予宣传,请关注尽力抢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等领导也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王茂华、谭良才的先进事迹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媒体先后报道了王茂华、谭良才先进事迹,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专门赴宜进行采访报道,各级媒体报道达700余篇。

时隔1年之后,2011年3月21日,谭良才和王茂华烈士的遗孀谭长华将110.61万元社会各界捐款余额捐赠给慈化镇光荣敬老院修建“英雄楼”,用于改善光荣敬老院老人的住宿和生活条件。谭良才的爱心捐赠义举,再次展现了这位平民英雄的高尚品德和无私精神,《江西日报》对此专门刊发长篇通讯《大爱无痕》进行报道。

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向曾庆香和王茂华烈士学习的决定》,宜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表彰和学习王茂华、谭良才同志的决定》,号召全社会向两位英雄学习。王茂华、谭良才入选“感动中国”2010年度获奖人物,并被评为“中国见义勇为英雄”,同时还被评为中国好人榜好人、江西省见义勇为标兵,王茂华还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江西省民政厅批准王茂华同志为革命烈士;共青团江西省委授予王茂华同志“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宜春市委、市政府授予王茂华同志“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和“优秀人民教师”荣誉称号;共青团宜春市委、市青年联合会联合授予王茂华同志“宜春青年五四奖章”。谭良才被评为“因公伤残”人员。

2、诚实守信的郑宜栋

郑宜栋,男,86岁,中共党员,上饶县旭日街道退休干部。

郑宜栋是上饶县旭日街道退休老党员,67年节衣缩食,替父还债,实现了一个公民对公序良俗和法律秩序的自觉支持和一生坚守!

郑宜栋老家是上饶县黄沙岭乡麻墩村人,他父亲开办的油坊深得周边乡亲们的信任,在郑宜栋17岁那年,郑宜栋的父亲和兄长被国民党黑恶势力无端残杀,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他家带来了灭顶之灾。父亲死后欠下周边106户乡亲的茶油、菜油、桐油等各种油料数百斤,现金(旧币)数千元。

为了尽早还债,郑宜栋从17岁开始想方设法还清父辈所欠的债务。1996年11月,郑宜栋终于攒够了偿还半个世纪前那笔旧债资金,带着当年父亲留下的账簿和现金,开始了他的还债行动。随后的7天里,自己亲自登门还债,他找到了96位债主和债主后人,亲自还上了一桶桶油料,不足部分他就按当时油料的市场价格,折成现金偿还。债主已过世的,他就还给他们的子孙,少数债主没有后人,则请其亲友代收„„经过7天的寻找,郑宜栋偿还了大部分旧债,油料和现金折合人民币7433.27元。

转眼到了2008年秋天,郑宜栋发现他父亲开油坊使用的是16两1斤的老秤,而现在用的则是10两1斤的新秤,1996年那次还债是按10两一斤的新秤还的,他后悔不已,最后决定按照15%的比例再度偿还债主。接下来,他又翻出了那本陈年旧账,把106户的债务仔细重新计算了一遍,决定再次偿还债主们应得的15%差额。2008年腊月初九,83岁的郑宜栋在老伴的陪伴下,重新回到家乡补还旧债。当乡亲们明白了郑宜栋再度还债的原因后,小山村顿时沸腾了。

2009年5月19日,郑宜栋在自己的“还债记事簿”上郑重写下:欠翁新华一角,今还1元。至此,郑宜栋67年间共偿还债务13600多元。

还完债的这一天,郑宜栋破例让老伴炒了几个菜,喝起酒来。借着酒意,他长舒一口气,喃喃自语道:“在那个世界,父亲终于不再欠债了!我的最大心愿终于了结啦!”

虽然这是一件平凡的事,但它却告诉人们:一辈子虽长亦短,但要诚信活着,“人死债不烂”。

三、实践报告小组感悟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我国必将长治久安,必将建成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1叶芳;;《感动中国》开创“后典型报道”[J];传媒观察;2006年11期

[2]欧肖细明;贾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道德的历史与现实》,夏伟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刘基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

第12篇:《摩登时代》与马克思原理

《摩登时代》与马克思原理

《摩登时代》是一部无声的喜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主要采用了讽刺的手法,因为他认为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空洞的对白。所以他只在电影中使用了少量配乐喝少许响声。当时的政治家认为这是一部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但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一些问题。

20世纪初期,也就是电影中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社会由农业社会变成了工业社会。社会中心从农业迈向工业。社会大生产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放弃。在如此重大的变化中,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家想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也需要更多工资来养家糊口。劳动力和资本家都要获取更多的收益,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家对于提高工人生产率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提升工人的剩余价值。那么什么是剩余价值呢?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无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这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的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剩余价值被榨取完,毫无剩余价值的工人被解雇,造成社会上失业现象严重。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本质,表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再扩大规模,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由此,随着资本累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里,而工人阶级只拥有少部分财富。这样两级差异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性矛盾日益加剧。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有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润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持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再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摩登时代》这部影片, 在电影中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表现,喜中带悲的诠释方式。揭示出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下,工人保守资本家欺压剥削的现实使人在笑声中看见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是很多人无法生存,连工人吃饭的时间都被掠夺。如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的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产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发展,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学家鲜明的表现出来。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跨度。从历史上看,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度,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马克思原理中指出:”虽然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现提供一定的空间。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势的物质。”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最精辟而辩证的论述。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有两种: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另一种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问题,相信靠着社会发展进步;靠着人民群众的实践,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终将实现。

第13篇: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 理想国

思想国度

简介: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伟大著作,是仅次于他晚年所著《法律篇》的长篇哲学作品,也是其中期思想的凝华。很多人甚至认为,这简直就是一部“哲学大全”。

作者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之一,而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师徒三人,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他们的思想,也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柏拉图本人出生于贵族家庭,与多数哲学家一样,曾游历各国,阐述思想,但是也和多数哲学家一样,最后以不得志而终结,郁郁而终。但是他也和多数哲学家一样,开办学校,著书名言,用思想,改造世界。

《理想国》以柏拉图惯用的苏格拉底对话方式阐述其中心思想。通过其师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克法洛斯,格劳孔,色拉叙马霍斯,阿德曼托斯等人的辩论,虚拟出一个理想中的国度。在其中提到了政治,理想,艺术,体操,教育,军事等等各个方面,并超前的有了优生优育,政治与哲学结合,全民教育,一生学习等思想,对后来的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理想国》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文学经典,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而《理想国》的作者柏拉图作为唯心主义的代表之一,在书中也更加体现了他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抱负。并用现在人无法理解的方式阐述其中的原因,对此,也不做过多评价。

提到《理想国》,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词语就是“正义”。在《理想国》这本书中,柏拉图用较多的笔墨,用多数的言语来阐明“正义”,并在整本书的开始,苏格拉底,这位柏拉图尊敬一生的老师,就开始与书中的各位智者谈论正义。

柏拉图理解的正义,与我们所说的正义是不同的。在柏拉图的书中,正义是一个大体的概念,是一个笼统而具体的东西。正义不是一个人不说谎,不偷不抢。柏拉图说,正义是一个国家的正义在前,而个人的正义,永远都是为国家的正义而存在的。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价值观有些相似。个人价值观永远都要以社会价值观为前提。他不赞同个人幸福,认为个人幸福是一种“虚伪的果实”,他提倡国家的幸福映射个人的幸福,从某种民族思想上说,这是对的,如中国所说的

“覆巢之下无完卵”;但在另一方面,这也是错误的,因为个人的幸福是构成国家幸福的前提。柏拉图在书中解释到,为了国家的正义,谎言,杀戮,都是被允许的;为了正义,朋友是可以背叛的,而对于敌人,为了正义,更是要以严厉的手段相处。

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另一个思想就是“政治与哲学统一”

柏拉图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最高的理想就是“哲学家是一个政治家,而政治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认为,只有一个哲学家做政治家,才能治理好国家,为人民提供一个“智慧,勇敢,自制,正义”的城邦。而一个哲学家,不该是一个只会读书,只会对事物充满好奇,只会研究事物真理的人,而应该“学以致用”,并在其中找到真理。并在书中拿狗做比,说道“爱学习和智慧是两码事”。

柏拉图在书中描述的另一个场景更是以后几千年世人讨论的热点:人分三等。

这里所说的人分三等和中国元朝所谓的人分三六九等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等级主要是一个人的天赋,智慧,和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柏拉图把人分为“用金子做的拥有最高理想的人”“用银子做的一支坚强,勇敢能战的人”和“用铜和铁做的为国家服务的人”他认为,最后一种人是低下的,是可以欺骗的。

但是所有这一切又有一个前提:全民教育。

这里不是说铁匠的孩子就只能是最下等的,而国王的孩子就是国

王。他主张从小教育。7-18岁,给予普通教育;18-20岁,应该体育锻炼;20-30岁,要教授哲学思想;而在这之后,思想进步,有智慧的人,将是国家的统治者和立法者,其余人员根据天赋品性,分在其他两等,而对于那些智力低下,不适合独立生存的人,甚至应该予以“秘密解决”。

柏拉图把教育提高到了很高的标准,并说“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他们宣称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镜里似的。”“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作为整体的灵魂必须转离变化世界,直至它的‘眼睛’得以正面观看实在,观看所有中最明亮者,即我们所说的善者”

如果说要用几千字来说尽《理想国》真的有些痴人说梦,柏拉图在其中表达了他终生的信仰,目标,前进的方向。在书中描述一个理想国家的蓝图,虽然其中的有些偏激,有些不足,而且还有各种阶级制度色彩,但不得不说,这,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之一。

参考文献:《理想国》柏拉图 著郭斌和,张竹明 译

《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赖水随 著

《理想国》讲演录(人文大讲堂)余纪元 著

《理想国——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精神追求》李霞 李倩 著

第14篇:马克思原理之读后感

《星火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星星一样渺小的火焰,可以烧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这就是带领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毛主席说的话。如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已经改编成了一本讲述革命的书,名叫《星火燎原》。萧华曾经说过:“《星火燎原》是革命烈士鲜血、革命群众鲜血构成的一部书。”我在这本书里,深深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坚忍不拔、勇敢奋战的精神。当读到这本书时,我就像进入到真正的战争里一样,充满了激情,在每次战争中,我都觉得中国共产党是最棒的、最坚强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颗关爱人民的心,他们的所做作为是值得老百姓信任的,党的关心和爱护是令我深受感动的。

《星火燎原》是认识二十世纪中国的一部恢宏巨著,它由参与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最伟大事件的人的亲身经历写成,它的以血肉组成的不寻常的文字,是历史的真实纪录,也是文学的人学还原,这种史诗的双重性,构成了《星火燎原》这部巨著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为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渊源、中国人民的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提供了最重要也最真实的依据。

我沉浸于历史文本的阅读中,感受着由二十世纪而来的穿越时间的无穷的力量。这力量当然由重温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而来,如刘伯承的《我们在太行山上》,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它们给与我们的力量是艰苦岁月中的信仰的赤诚,是人在最穷困最危难的时刻仍能想国家之所想,急民族之所急的胸怀的宽广。而还有一种力量,是我以前的阅读范畴不及或者于阅读中忽略了的力量,这力量分散在这样一些阅读中,我愿拿来与大家分享。 第2卷中,《千家饭》的作者是吴先恩,湖北黄安人,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中他写1931年红军战士保卫麦收战役,前线战士缺粮,部队派他去后方借粮,老百姓一碗一碗的节省出来的饭,倒在桶里给前方战士吃,其中他写到了一个细节,村里的一个女孩子端了一碗面条,这碗面原是给女孩子生病的妈妈吃的,但是妈妈嘱她捎过来给战士们带上。这个细节没有一点文学的渲染,就是朴实而原始的记录,但是却有着感人的力量。第10卷,郭宝俊的《女向导》写了1948年辽沈战役攻锦州城,军械科为前方运送炮弹,深夜找老乡带路,村子里只有一个30左右的妇女,一个只会哭叫的娃娃,一个病卧不起的老奶奶,这个30岁的妇女自告奋勇,为十五辆大车带路,在黑寂寂的原野上,有时一个勇敢的女性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输赢。这是人心所向啊。

更可贵的是,《星火燎原》为我们呈现了我们的共和国诞生的基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可能正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星火燎原”四个字的最深含义。

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对革命精神的热忱,但那沸腾的血液,滚烫的热泪,将我的灵魂浇灌得愈益清明。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始于星星之火,必有燎原之势。

第15篇:马克思原理实践教学方案

2016年下学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为进一步创新高校理论宣传平台,丰富高校思政课形式,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入,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举办“理论+互联网”系列网上理论宣传活动的通知》(湘宣电〔2016〕31号)要求,特主办此次“微课堂+互联网”实践教学活动。

一、实践形式:微课作品创意大赛

二、实践主题:讲话精神热校园

三、主办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宣传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承办

四、参加人员:2015级原理课授课班级

五、活动实施:

1.时间:2016.10.17-11.19 2.内容:重点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感想感悟,制作形式新颖,感染力强,且具有一定理论蕴涵的微课视频(须含配套的文字教案)。

3.要求:以行政班为单位分组参赛,5人一组,上交一个作品。作品题目自拟,视频不超过10分钟,格式可以为mp

4、flv、f4v、webm,大小不超过50M,文字教案以不超过4000字为宜。作品一律要求原创,严禁抄袭,抄袭者成绩记0分。

4.形式:配套的文字教案格式由案头、标题、作者、正文和文末标识组成。案头内容为:“讲话精神热校园”主题微课作品创意大赛参赛作品。标题为二号黑体,作者为五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作者(含小组各成员姓名、班级、学号、电话、QQ号、微信号,排第一的即视为小组长)和指导老师(含姓名)等在文末标识时请加括号,为五号宋体。整个文档要求单倍行距排版。教案文件名为班级、组长姓名和标题(如:1508301张三 标题)。

第16篇: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收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制约,面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消耗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具有的各自的特点,个性,不同实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食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离不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华所在

互联网,思想观念,影响

实践在人们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互相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身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摄取有用的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知识,长期解除其中不好的部分则会对自己的思想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开其负面影响,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队以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种对立历史观及历史观基本问题

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历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机器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只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17篇:马克思原理阶段测评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4(2015年版)

单选题

1.1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2015.4真题)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该题考查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B 1.2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该题考查共产主义特征。共产主义特征之一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D 1.3“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和平过渡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C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D暴力革命只是偶然的辅助形式 该题考查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但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因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当然不会心甘情愿地自动让出政权,对无产阶级的反抗他们必然采取各种手段加以镇压,所以无产阶级革命也必然采取激烈对抗的暴力形式。C 1.4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劳动力的素质 C科技学技术

D消费品按需分配

该题考查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形成原因。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尤其是由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所决定的。A 1.5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2014.4真题)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C消灭等级制度和阶级差别 D促使国家自行消亡

该题考查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 1.6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2011.04真题)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该题考查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的原因。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A 1.7商品经济的消失的社会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社会

该题考查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个人劳动不必通过价值交换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使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归于消失。B

1.8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 A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

B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 C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名称 D不属于社会形态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B 1.9“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C 1.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的是()

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政治与经济的差别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三大差别”不包括政治与经济的差别。B

1.11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A

1.1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2008.10真题)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该题考查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C

1.1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空想社会主义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该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A 1.14()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

该题考查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B 1.15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2009.10真题)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B 1.16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资产阶级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取得国家政权

该题考查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C 1.1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人民当家做主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少数人的民主 D为人民服务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A 1.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2014.4真题)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D 1.19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A圣西门 B傅立叶 C黑格尔 D欧文

该题考查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而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性人物。C 1.2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建立和谐社会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该题考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邓小平把

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D

1.21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 B 首长负责制 C 集体问责制 D 权力制衡

该题考查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A

1.22 无产阶级专政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A 人民当家做主 B 民主集中制 C 共产主义 D 社会主义民主

该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D

1.23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的原因()

A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B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D 社会主义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的原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全体人民的民主。D 1.24 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A 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 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该题考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其特征不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C 1.25 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 十月革命及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B 欧洲革命及民主国家的建立

C “新和谐村”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 D 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

该题考查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1871年的巴黎公社的实践,它是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个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在国际资产阶级的联合镇压下很快就失败了。D

第18篇:马克思原理实践调查问卷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了解问卷调查

2013年 5月

性别:_________ 年级: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政治面貌:_____________

1、你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了解吗?

A 非常了解 B 比较了解 C 了解一点 D 完全不了解

2、你平时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

A 课堂学习B 阅读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 C 网上查阅 D 党课学习班 E 其他

3、你对马克思信仰的态度是 A 坚信不疑 B 半信半疑 C 高度怀疑

4、你所认识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

A 政治经济学理论 B 哲学思想体系 C 世界观和价值观 D 方法论 E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F 众多学术中 的一种而已 G 大而空的理论,离生活实践遥远 H 具有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理论

5、你如何评价当前学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A 充分发挥了作用,给予当代大学生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B 有一定影响,但形式与风格陈旧,作用越来越小 C 内容 与学生需要存在偏差,大道理太多,一般不大接受 D 说不清楚

6、你认为大学应不应该开设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

A 该 B 不该 C 可有可无

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打败资产阶级 C 与时俱进 D 壮大无产阶级

8、你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

A 当作个人信仰来坚守 B 认为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但不可实现 C 不现实,没必要坚守 D 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9、你认为马克思提到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可能实现吗?

A 一定会实现 B 可能会实现 C 不能确定 D 绝不会实现

10、共产主义理想今天对我们来说有现实吗?A 有,意义重大 B 有,但作用不大 C 不确定 D 没有

11、你认为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有哪些?

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F 其他

A 难以解释现实 B 宣传教育形式化 C 私有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的影响 D 西方主流思想的影响 E 部分单位的领导不掌握

12、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B 符合中国国情,是顺应全球化,走向自由主义经济的过渡 C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远离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13、您如何看待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倾向

A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B 应当顺应新的呼声,以指导思想多元化代替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 C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现象,应该根据现实发展的情况再作决定

14、您如何看待西方国家所倡导的自由、民主?

A 是适用于一切国家与时代的普世价值,应当大力弘扬 B 坚持马克思主义,拒绝和平演变,不该谈自由、民主 C 民主是阶级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自己的自由和民主观

第19篇:马克思原理 期末复习总结

1.世界观、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理论来源 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斯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说的关键。矛盾的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他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展。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的内容:其一,意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有一般到个别二者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一定 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是世界的本源,即物的辩证发展过程。 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式。 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对生产力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问题。 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1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产关系的总和。 收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英国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 昂利.圣西门 沙尔.傅立叶 英 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动。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量变,如此交替循环。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1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体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复杂。 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主义史观和剩余价值学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1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说。 10.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社会基本矛盾 3.物质与意识(相对的)(定义,性质,意识和本质,时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间和空间,运动和静止,意识能动性) 第一, 否定是物的自我否定 20.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第二,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第三,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四,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第一章完) 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性质) 11.认识的本质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两个本质)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2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在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断反复 以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至无穷)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12.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第一,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第一,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部门之间的分配比 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二, 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 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三, 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实际的生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特点 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实际意识的本质是正确发挥作用。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23.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只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特点:直接性,具体,生动形象。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动力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2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伸张行,特点是三维性。特点:抽象性、间接性、深刻。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4.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 1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种过剩是相对的。 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条件性、无限性。(具体内容) 26.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说明。 内容: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社会中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第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第一,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第二,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5.事物的普遍联系。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第三, 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条件性、有限性。 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特点为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他27.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原因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6.事物的永恒发展。 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呢?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15.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们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7.矛盾及其两个属性。 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1)一切从实际出发;(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学范畴。 真理(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 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第一,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性。 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第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第三,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第四,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划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宗教、哲学等。 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16.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的统一。 用。 1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过程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

第20篇:马克思原理概论题库6

一、判断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2)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自由竞争。 (3)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垄断利润。 (4)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7)跨国公司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企业,通过谈判结合而成的国际经济组织。 (8)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10)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二、单选

1、通货膨胀是 ( )

A.商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 B.商品供过于求,需要发行货币

C.纸币发行过多,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D.纸币发行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C.

2、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 ) 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 ) A.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4、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是自由竞争 B. 垄断利润 C.垄断统治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5、私人垄断的产生是由于 ( ) A.实行殖民政策的结果

B.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必然结果 C.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 D.资本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结果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

A.围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的优势 B.私合营企业

C.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D.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发展 B.危机频繁爆发,要求国家干预经济

C.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政策的国际协凋 D.国内劳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8、垄断利润是( )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起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涧

9、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动力是 ( )

A.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C.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

10、垄断利润是(

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B.是平均利润的一种形式 C.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是低于平均利润的

1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国与国的经济联系加强

C.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D.世界生产体系正在形成

1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1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垄断统治 C.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

14、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

A.能够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 B.既提供机遇又带来挑战 C.使发展中国家受益更多 D.有百利而无一害

15、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 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

16、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7、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 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 B.垄断和竞争并存

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18、国际经济一体化(

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

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

1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 )

A.竞争手段实现的 B.宏观调控实现的 C.垄断价格实现的 D.工业企业实现的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 ( ) A.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和工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 D.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三、多选

1、垄断价格(

A. 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能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 B. 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C.由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构成 D.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2、垄断价格分为(

A.垄断高价 B.垄断平价 C.垄断低价 D.市场价格

3、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4、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的目的在于(

A.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 B.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 C.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 D.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5、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原因在于( ) A.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B. 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 C.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 D. 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马克思原理教案模板.doc》
马克思原理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