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案模板

2021-01-09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解决问题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三、尝试应用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推荐第2篇:混合运算教案

小数除法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课前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学做游戏,对生提出3点要求:坐姿端正、积极举手、给予同学表扬。2.复习回顾:

师:谁能说出下列个题的运算顺序?。

58÷26×14

25×(68÷17) 42+28÷12

14×71 4.教师给予总结:加减属于同级运算,乘除属于同级运算,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5.由此引出今天的学习——混合运算

二、建立模型 活动一:

师:请同学同桌进行下边的讨论。

讨论1:你平时都买过哪些糖,它们的价格是多少? 讨论2:什么事什锦糖?什锦糖的价格怎么确定呢?

师:把几种糖混合在一起就是什锦糖,而什锦糖的价格是用什锦糖的总价钱除以总数量。哪那们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吧! 活动二:

1.出示图片:用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配制成什锦糖,奶糖单价是22.8/千克,水果糖的单价是12.9/千克。

2.学生自己提取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口头解答。共同解答:

① 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多少? 小组内交流指正,全班回报成果,说出计算顺序。

22.8×3+12.9×2=94.2(元)答: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94.5元。

张树春 ② 一千克什锦糖多少元?

小组内交流指正,全班回报成果,说出计算顺序。 94.5÷(3+2)=18.84(元)答:一千克什锦糖18.84元。 活动三:

师: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生:加减属于同级运算,乘除属于同级运算,在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我发现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师:很对,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活动四: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后练习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棒!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把算理讲解的特别棒!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谈体会

板书 四则混和运算

(1)22.8×3+12.9×2=94.2(元)

答:3千克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的总价钱是94.5元。

(2)94.5÷(3+2)=18.84(元) 答:一千克什锦糖18.84元。

推荐第3篇:混合运算 教案

四年级(下)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

1、例2,练习一

1、

2、3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五、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推荐第4篇:《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72~73页。

教材分析

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差,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教法建议

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尝试将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另外,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写答语,教师要加强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探索算法,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创设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境,让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序。

难点: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出示如下练习题。

174+305+289 755—248—137 先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算二人板演,全班齐练后集体订正。 2.引入。

出示:36+48—25 276-138+39 师:这两道题与上面两道题在运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这两道题是加减混合运算题。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连加和连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设计意图:在连加和连减运算的基础上,引入加减混合运算,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利用知识迁移来接受新知识,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孩子的认识特点。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72页例题教学情境图。

师:根据这个情境,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先引导学生找出这幅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然后教师指出:现在我们来讨论“向阳村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这个问题。

(2)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①自主探索算法。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在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这个问题吗?那就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算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算法。 ②讨论交流算法。

师:谁来汇报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指名板书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1:59—12=47(台)

47+59=106(台) 答: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06台电视机。 方法2:59—12+59 =47+59 =106(台)

答: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06台电视机。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方法1”中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比上面的两种算法发现“方法2”的算法实际上是把“方法1”的两道单步的加、减算式合并成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

通过交流,还要让学生明确:在59—12+59这个算式中,“59—12”求的是向阳村今年新买的电视机(47台),“59—12+59”求的是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所以计算59—12+59时,应先算59减12的差,再用所得的差(47)加59。

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视机?”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算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教师要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59+59=118(台)

118—12=106(台) 答:一共有106台电视机。 或59+59—12 =118—12 =106(台)

答:向阳村现在一共有106台电视机。

设计意图:学生在“买电视机”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尝试解决,再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1)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多少千克?”这个问题,应该求出先卖出的苹果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算法:

方法1:138+29=167(千克)

138+167=305(千克) 答: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305千克。 方法2:138+29+138=167+138=305(千克) 答: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305千克。 方法3:138+138+29=276+29=305(千克) 答:水果店这一周卖出香蕉和苹果一共305千克。

教师要先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接着向学生说明:“方法1”是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方法2”和“方法3”是用含加、减混合计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3.归纳概括。

让学生观察以下四个算式的计算过程。 59-12+59

59+59-12 =47+59

=118-12 =106(台)

=106(台) 138+29+138

138+138+29 =167+138

=276+29 =305(千克)

=305(千克)

师:通过观察,你觉得应怎样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通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如下:进行加减混合计算时,一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把练习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73页“练一练”中的第1~4题。 1.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算法。 本题解答过程可参考如下。 (1)第(1)题。

因为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而下车的乘客有209位,显然上车的人数比下车的多,因此,车上的人数是增加了。

(2)第(2)题。

算法不唯一,可参考如下三种。

856+288—209

856—209+288 =1144—209

=647+288 =935(位)

=935(位)

答:车上有935位乘客。 答:车上有935位乘客。 288-209+856 =79+856 =935(位)

答:车上有935位乘客。

通过全班交流,还要使学生体会到:尽管第(2)题算法不唯一,但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因此,要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

3.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归纳总结算法。 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68+68-6-1-1 =136-6-1-1 =128(名)

答:参观画展的一共有128名学生。 或者如下: 68-6+68-2 =62+68-2 =128(名)

答:参观画展的一共有128名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算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全课小结(略)

推荐第5篇:混合运算教案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2、在运算过程中能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通过玩“24点”游戏开拓思维,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运算中灵活地使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2、教师提出问题:你会计算3+22×吗?

通过提问,学生容易回答出先算平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15这是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

3、把算式改成3+22×(),你还会计算吗?这是什么运算?运

15算顺序怎样? 教师明晰: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做一做,正确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

1、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题 (1)3+22×(-) (2)-72十2×(-3)2+(-6)÷(-)2

(3)(-3)2×[()]

2359131

52、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2)指定三名学生到黑板演示;(3)待黑板上学生完成后,教师评析:1)强调运算顺序;2)注意-72=-(7×7)=-49;

3)第(3)小题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

三、随堂练习

1、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题。(1)8十(-3)2×(-2) (2)100÷(-2)2-(-2)÷(-) (3)-34÷2×(-)2

2、教师活动:(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2)完成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对照结果,有没有不同的算法。(3)小组长作好记录:每小题的答案,哪个同学哪一步做错了,原因是什么?

3、提问一个小组的组长回答各题的答案和组员中出现的问题。(配142323合实物投影将学生的解题过程投影出来)并指出题(3)中,不能算成原式=-81÷×=-81÷1=-81。

4、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设计一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式子给全班同9449学做。要求:1)把你认为最难、最容易错的部分体现在题目中;2)不超过四步运算;3)你要先算出答案;4)在题目上写上组号。

5、老师活动:投影各小组设计的题目,选取一些题目(各3题)交换来做,比比哪一个大组的同学做得最快、最准确。最快把3题做完,做对的为优胜者。

四、做游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

1、介绍“24点”游戏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

11、

12、13。

2、教师先示范一次:如抽到

可以凑成7×(3+3÷7)=24 如果抽到的是

,你能凑成24吗?

如果是

呢?

3、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教师也参与游戏。

(1) 由各小组长在扑克牌中随意抽出四张牌让同组的同学做游戏,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准,方法最多。组长作好记录:抽到什么牌,怎么计算?并共同挑选出一组你们认为最难计算(或者你们的方法最多)的牌来考一考其他的同学。

(2) 老师收集各组交上来的牌组,选择其中一部分让学生练习,比比谁的速度快,方法多。(如果解题方的方法多过出题方,则解题方赢)

(3) 老师摆擂台:出示以下的两组扑克牌让学生做游戏,你们能想出三种或三种以上方法的老师输,否则就是老师赢。

五、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顺序进行计算。

2、要正确使用符号法则,确定各步运算结果的符号。

3、在运算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运算律,以期迅速、简便、正确。

六、作业

1、课本P79 页习题2.15第 1,2题。

2、每人出两道“24点”的题目给同桌作为作业完成。

推荐第6篇:《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正确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会用脱式格式正确计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脱式格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学法指导: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1.用脱式计算:

23+6-11= 2×8÷4 72÷8 ÷3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2×3×4 15-6+4 =15-10 =6×4 =24 =5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五、板书: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推荐第7篇:附录 混合运算教案

附录:混合运算

第1课时: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7~10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你们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绝大部分学生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4.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板书介绍

5.提问: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6.比较5×3+20和20+5×3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三、探讨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帮助小军解决了问题,小军谢谢你们。(同时课件出示:小晴说:我也想请你们帮忙,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呢?) 谁先说说准备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们是怎样列出综合算式的?为什么? 谈话: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面的综合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现在你能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捕捉错误资源。

3.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注意些什么?

4、总结比较两个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的规律。

四、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

2、辨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比较每组中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脱式计算。投影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第2课时: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今天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插图和问题,明题意尝试列出算式

(1)先让学生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2)根据大家的对题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该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

让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总结方法,并板书出各种方法。

2、交流探究结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计算,最后交流计算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两道混合运算算式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根据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先算?

通过该教学点让学生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4、教学“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 学生列式计算;

(2) 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5、总结运算顺序: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1) 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2) 加以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巩固提高

1、完成 “想想做做”第1题 (1) 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 (2) 完成习题,校对结果

2、“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列题组

(1)指名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任意选一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2)集体校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各个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帮助学生弄清“乘除混合运算”与其他题目在运算顺序上的区别;

3、分组出示 “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估计哪个算式的得数大一些,然后计算比较验证;

(2)交流看法,校对结果。

5、出示 “想想做做”第4题,

按照题意列式解答,指名2位学生板演,计算完成后集体校对,根据图意适当说明运算顺序。

6、“想想做做”第5题实际问题的解决,

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 集体交流。

四、总结

第3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 教学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引入课题同学们,昨天老师到大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100-80=20(元) 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授 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

可能一: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 应该先算什么?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 学生自学课本第111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组织讨论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完成“试一试”, 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

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2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1) 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 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4、“想想做做”第5题:独立完成,说说你的想法

5、介绍:你知道吗?

第4课时: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有关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体会这两类问题在数量关系上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巩固有关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第1题:计时口算

同桌批改,分析错误原因。

二、巩固运算顺序

1、第2题

(1)让学生先分组进行计算,选择3位学生板演;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各组算式,

让学生交流每组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点, 明确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最后校对结果。

2、第3题,

(1)选择4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并要求4位学生板演; (2)逐题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交流计算结果;

三、实际应用

1、第4题 (1)独立解题

(2)说说每小题的数量关系 (3)结合数量关系解释算式的意思

2、第5题

独立解题、解释算式的含义

第5课时:练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页第6题、第11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体会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会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1、第6题

(1)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运算,要求4位学生板演;

(2)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观察两组题的结果,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结果相等;

(3)根据学生所说的话,引导学生总结: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

(4)组织学生自己也举例说明除法的性质,集体交流。

2、第7题

(1)不计算,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2)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自己在判断时的想法,说出自己判断的过程; (3)有异议的计算检查。

二、解决问题

1、第9题

(1)独立完成第1小题,交流算式及含义

(2)讨论第2小题,说说你的想法,再独立完成后交流

2、第10题

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完成后交流,体会其简便

3、思考题:摆一摆或者画一画,填出表格。

三、作业:第八题

推荐第8篇:有理数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实验、操作、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念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获得的欢欣。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发现法 教具: 小黑板,扑克牌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第二环节:例题练习,掌握新知;第三环节:游戏活动,巩固提高;第四环节:课堂小节;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问题:

(1)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法则如何叙述?

(2)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题,各包含了哪几种运算?

(1)18-(-12)÷(-2)2×(-1/3); (2)-42 ×[-3/4+(-5/8)]。

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的说法,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混合运算 (通过活动(1)复习回顾小学四则运算法则“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为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的学习铺设台阶;通过活动(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混和运算,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例题练习,掌握新知 教师提问:这种运算应该怎么进行? 学生活动:

(1)观察、类比、概括有理数混和运算的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例1 计算:

1252.52

562例2 计算:

(-3)2×[-2/3+(-5/9)]

(2)由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环节活动(3)以及课本P48的随堂练习,请四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待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他们,并及时讲评学生的板演,对格式、计算过程等进行评价。

(1)18-(-12)×(-2)2×(-1/3);

(2)-42 ×[-3/4+(-5/8)];

(3)8+(-3)2×(-2);

(4)100÷(-2)2-(-2)÷(-2/3). (活动(1)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其中例1的教学是为了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并让学生了解小数和带分数再乘除运算中一般化为分数或假分数进行乘除更容易约分;例2的教学是为了对比两种运算方法的不同之处,体会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活动(2)一方面是为了熟练有理数混和运算的法则,并培养说明意识和表达能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验证自己概括的有理数混和运算的法则的正确性,并体验成功的欢欣。)

第三环节:游戏活动,巩固提高 教师介绍“24点”游戏规则:

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

11、

12、13。

同时教师举例:若抽到的四张扑克牌分别是方块

2、红桃

2、黑桃 A和黑桃3,我们该怎样运算使结果是24或-24呢?

师生共同交流,解决问题,可以列式为[(-2)-1]×(-2)3=24 学生竞赛活动:

让学生六人一组从准备好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出四张牌,并用适当的运算符号连接,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者-2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把本组的计算过程一起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并当场奖励正确完成的小组。没有完成的小组 在课后以后继续完成。

(竞赛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对运算法则、运算律的应用能力,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游戏中“已知结果写算式”的过程正好与过去“已知算式求结果”的过程相反;同时展开竞赛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集体荣誉感,对没有完成的小组进行鼓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养成教育。)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表现学生独立、自主、自信的个性.展示学生的聪明智慧。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1 。复习巩固有理数混和运算的知识,训练运算技能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推荐第9篇:混合运算教案(8)

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左边的式题,可指名说出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而画一条根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然后,做右边的式题。

教师: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有乘法运算:左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前,右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后。)

教师:在这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虽然乘法在后面,也要先算乘法。

教师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红线,表示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要先把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0 —”照抄下来,再把6×3的积18写在“—”的后面。第二步再把“50—18”的差“32”写在第三行。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9页例1下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共同订正。 课间活动。 4.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加、减和除法运算;它们都有除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教师:左边的算式要先算什么?(先算除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强调虽然除法在后面,也要先算除法,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在书上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纠正错误。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10页例3上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5.做例3 下面“做一做”的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

教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先什么和书写格式应注意的问题。

2.做练习三的第2 题,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改正,然后共同讨论。

3.做练习三第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书写格式,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1.教学例1.(1)板书: 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 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推荐第10篇:四上教案《混合运算》

第三单元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

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

④60除120,商是多少? ⒉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

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⒊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为什么91÷13×11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同学们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指名说说,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⑵同学们分组计算,与自己的估算结果比一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讲座和交流,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⒊ 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

60+30×3 42÷2-20 63÷7×4

20+30-40 160÷80×30 52+420÷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⒉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⒊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⒋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⒉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想想做做”第

8、9题的插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算:

720÷8 630÷90 330×0 75÷25 337-45 480÷20 95÷5 140÷14 ⒉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127+23)÷50

328÷(360÷90) 46×(30-25)

47×56+379 提问:以上几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二、初步感知

⒈出示:180-36-44

180-(36+44)

⑴请同学们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⑵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指名板演。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 ⑶出示:159-(59+37)

159-59-37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也一样呢?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⒉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80-20-30 50-(20+10)

90-70-20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⒊同座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得数相等的算式。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灵活运用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图,提问:什么是一套衣服?

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昼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图,提问:超市的这节柜台销售哪几种商品,它们的标价各是多少?

问: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求比较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知识拓展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老师做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 练习五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1~6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⒉口算

90÷30 12×5 78÷2 270÷90 3×15 57÷3 200÷50 27×3 96÷12 280÷40 4×19 60÷15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⒈运算顺序。

⑴出示:280+120÷10 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⑵出示:30÷6×5 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⑶出示:(120+150)÷90 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⑷提问:刚刚计算的几道题可以分成几类?应该怎样计算? ⒉完成练习五第2题。 ⑴出示: 480-180+60 31+2×30

240÷4×20

480-(180+60) (31+2)×30 240÷(4×20)

请同学们分组分别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

提问:每组中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呢?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5题。

①出示题目列表。提问: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②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来计算。

③指名请同学们说说解题思路,并相应地廉洁说综合算式为什么这么列式。 ⒉完成练习五第6题。

①出示第6题的3小题。提问:这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同学们独立完成。

③分析、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练习五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练习五第7~12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五上的练习。(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13×4 840÷21 360×2 65-17 56+8 ⒊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87-49+21

(90+70)÷80 100-5×13

32×(47-17)

二、灵活运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7题。

⑴出示题目:请同学们一线一组地算一算。

⑵比较: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关系?

⑶小结:能过这组题的计算,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数边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相同。

⑷组织同学们分组举例,并证实以上的结论。 ⒉完成练习五第8题

⑴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比较。 ⑵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题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⒊完成练习五第9题

同学们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是纠正。

三、实际应用

⒈完成练习五第10题。

⑴出示第10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⑵分析,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⑶比较两种方法:800÷4÷5

800÷(4×5)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 ⒉完成练习五第11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

⑵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及所用数量关系式。 ⒊完成练习五第12题。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题中提供的其他信息,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个问题。 ⑵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⒋完成思考题

⑴启发学生倒过来算:因为后算乘法,那么什么数乘5得500?而100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⑵推导出方框里的数,再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

四、布置作业

第11篇: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案

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1 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地进行散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实际中。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的没有括号的以及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各题。(1) 185-51+49

(2) 5×107-79 (3) 819 ÷3 ×3 教师: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185-(51+49)

(2)5×(107-79) (3)819 ÷(3 ×3)

教师: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

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授新课

1.教学案例1 教师: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问: 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 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出示: (1)125+75×4-90

(2) 360÷40+17×8 学生分析出运算顺序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计算出结果。 2.教学案例2 出示:

70×(750-715÷65)。

教师:和前面的混合运算比,这道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小括号)

原来我们学过有小括号的算式吗?想一想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怎样算?

教师:能应用前面掌握的知识分析出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

指导学生分析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70×③(750-715②÷65)①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要先算除和减,再算加的理由吗?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先算除再算减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除和减都在括号里,按运算顺序,应该先乘除,后加减。

教师:能把这道题做出来吗?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第1~3题。

第12篇:《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题:乘除混合运算

第3时

总序号:第

教学内容

本44-4页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前口算:

200÷

80÷6

810÷9

220÷2

333÷3

23×20

0×21

43×10

20×2

3×23

32×10

40×12

20×33

80×20

30×23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

6×9=4(元)

(2)、9÷3=3(元)

8×3=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3篇: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小数混合运算

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

杨永红

【教学内容】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70页例1及练习十七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的习惯。

3、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验算的习惯。

2、难点:在特定的数字背景下容易产生运算顺序的错误,学会排除数字干扰,及时控制计算失误,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预学案、探究案、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为了表扬在上周的和乐星级小组评选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小组,郑老师带着班主任助理准备去买些文具对他们进行奖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1、仔细观察图片,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要求还剩多少钱?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两种不同的方案)

指名上台板书综合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添上小括号? 这个综合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两种不同的种方案解决了。

二、合作学习、感悟新知

1、出示例1:

郑老师准备掏钱时,小助理说:“老师,你看,对面那家文具店标语写着周年店庆,商品大促销,我们到那里去看看吧!”

看看同样的商品,在这里价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老师买的物品不变,现在还剩多少钱呢?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2、合作探究

1)分小组设计方案。

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你们小组合作的能力,我们来分小组完成: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设计购买方案,由记录员在探究案上做好记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汇报展示。

2)小组汇报。(投影展示,汇报,补充。

(汇报真精彩,请班主任助理为这个小组加2分)

3、探究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猜想

老师注意到,这两个小组都在最后用到了综合算式,现在老师把他们的综合算式请到黑板上来。对比一下这两个算式和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

你们准备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题意来说。 你们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应该先算乘法?) 对比前面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板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你觉得是怎样的(一样的)?(板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是大家的预测,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我们讨论的这个运算顺序是对的呢?由于我们的综合算式是根据分步算式得来的,如果我们用预测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的结果与分别算式的结果一样,就说明我们预测对了。

2)验证。学生试算。(分男女生)指名2人上台算。 那大家就用我们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男生算方案一的综合算式,女生算方案二的综合算式。

结果怎么样?对了!

3)总结学习方法。猜想-——验证—— 回想一下,我们刚才在研究小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时,用到了哪些数学学习方法?当碰到一道新的数学题的时候,我们无法确定它的运算顺序,我们先是估计也就是猜想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但我们不是凭空猜想的,我们是依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猜测的,有了猜想,我们就用实践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了猜想,而且我们验证了,这种经过验证后的猜想,就不再是猜想而是一种结论。

4)结论.谁能来总结一下我们得到的结论。

(板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

5)重温顺序规定。(预学案)

既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那到底有些什么规定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预学案

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学生齐答)(教师补充板书)

三、知识运用。

1、做一做:0.36÷[ (6.1-4.6) ×0.8]

从猜想到验证,得到了结论,你们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吗?对,学以致用,运用我们学到的本领解决问题。

大家一起试试吧!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讲学,谁愿意来试试?(重点讲运算顺序)

2、数学医院

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计算题,你的计算出过错吗?都出错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知错能改。一要知错,知道错在哪里;二要能改,改正错误。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数学医院,一起去重温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

数学医院。(勾画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1) 16.5-1.2 ÷0.3 (2)0.25×4÷0.25×4 =15.3÷0.3 = 1÷1 =51 =1 (学生上台展示,找准出错点,随时注意排除数字干扰,及时控制计算失误)

3、分享、建议。虽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们必须学会在失败中成长,尽量避免错误。你觉得我们在计算中要怎样做才能少出错,甚至不出错,达到计算0失误的终极目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老师相信在与“计算题”的这场战争中,你们一定会愈战愈勇,达到计算0失误的终极目标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看一看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定价,算一算你们小组同学的语文书和数学书的总价是多少? (算完以后,小组集体订正)

六、课后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板书设计:

小数混合运算

小数混合运算

整数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相同

40-(8×4+7)

40-8×4-7

40-(3.5×8+6.3) =40-(32+7)

=40-32-7

=40-(28+6.3)

=40-39

=8-7

=40-34.3

=1(元)

=1(元)

=5.7 (元)

40-3.5×8-6.3 =40-28-6.3 =12-6.3 =5.7(元)

第14篇:小数混合运算(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小数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熊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过渡到小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

2、通过生活实例,掌握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初步体验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内容为《小数混合运算》P70页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

1、先标出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20-25×4+15 150-[8×(3+2)]÷4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_________,再算_________,同级运算按从_____往__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例:小红用20元钱购买3个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用两种方法解答) 笔记本3.5元/个 钢笔6.3元/支

方法一: 方法二: 1.买三本笔记本用多少钱? 1.买笔记本和钢笔共用多少钱?

2.买完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2.买完两种商品后,还剩多少钱?

3.剩下的钱再买一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请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方法1: 方法2:

【自学检测】

1、先标出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5-2.5×4+15 1.5×6 + (13.2 -8.5)

2、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计算。

3.6÷1.2+0.5×2 6÷[0.5×(4.9-2.5)]

通过上面各题的计算,我知道:

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走进生活】 西红柿:4.5元/kg 青椒:3.25元/kg 猪肉:27元/kg 洋 葱:2.6元/kg 苦瓜:5.5元/kg 排骨:36元/kg (1)1kg猪肉的价钱是1kg西红柿和1kg苦瓜总价的几倍? (2)李奶奶买1.5kg 猪肉和2kg 洋葱,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至少提一个) 【巩固练习】

1、判断题:(口头回答)

①28÷2.8-2.8 应该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 ) ②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可以先算括号外面的数,再算括号里面的数。( )

③20÷(0.5+3.5)×2.1=10.5 ( )

2、递等式计算

80-(7.03+2.47)×3.6 3.6÷[(1.2+0.8)×5]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相距15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分行0.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分行0.7千米,甲、乙两人经过多少时间相遇?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

2、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3、(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_________,再算________。同级运算按从_____往__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______。

4、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数学书72页1.2.3题

第15篇: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第1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5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存在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2.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3.理解并探索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笔算下列各题。

68+74= 100-43= 78×8= 96÷3= 师:这些算式里面都只有一种运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运算混合在一起的算式(四则混合运算),它又叫综合算式。

二、探索新知

观察例1:文具盒7元一个,买了6个,书包买一个55元。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多少元?

分析:①一共多少元包括买哪些东西?

②我们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自学、互学:学生试着独立做一做,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展学: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步计算。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出板书综合算式:7×6+55

介绍: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用分步式,还可以用这样的将两个分步式综合成一个算式——综合算式来解答。

师提问: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见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得出: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组成。我们通常把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那这个算式就是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算式,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叫做四则混合运算,这个算式就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种。

思考:想想这个算式要算几步?为什么? 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这个乘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7×6+55 =42+55 =97(元)答略。

变一变:买书包比买文具盒贵多少元? 师:你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综合算式来计算吗? 55-7×6 =55-42 =13(元)答略。

师:看看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解答时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一个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里,我们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59页“试一试”,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将教材59页“试一试”解答在导学案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学习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课后反思:

第16篇:公开课教案混合运算

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授课人:李世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迁移,学会解答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1)40 + 30 – 20 (5)72÷9 + 20 (2)40 – 30 + 20 (6)20–72÷9 (3)24 ÷ 3 x 8 (7)60 – 5 x 3 (4)24 x 3 ÷ 8 (8)5 x 3 + 60 (投影出示解答混合运算的五步骤:)

2、小结: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如:上例(1)、(2)、(3)、(4)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如:上例(5)、(6)、(7)、(8)

3、你会解答吗?

56– 42 ÷ 7 (56– 42 )÷ 7

二、出示课题,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超市买东西场景: 一个书包20元,一个笔记本5元,50元钱买1个书包后,

还可以买几个笔记本? (1)生齐读题目; (2)讨论解题方法;

(3)抽生回答后,引出小括号;

(4)介绍小括号的作用,板演解题过程;

(5)结论:在有括号的算式里,都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后算括号外面的。

(6)解答:(56– 42 )÷ 7

三、尝试练习

妈妈带了100元去商场,买衣服用去80元,那么5元一双的袜子还能买几双?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020 = 30 (元) = 30 ÷ 5 30 ÷ 5 = 6 (个) = 6(个)

答:还可以买6个笔记本。 答:还可以买6个笔记本。 运算顺序:(1)有……;

(2)没有……;

(3)如果……;

解答混合运算的五步骤:

一看(看清楚运算符号);

二想(想一想先算什么);

三划线(先算的下边划线);

四计算;

五检查。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有括号,先算括号;

(2)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第17篇:《混合运算》微教案

《混合运算》微教案

教学过程:

1、同学,你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混合运算》

2、我们先来看这道例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3、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阅览室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呢?

4、我们可以列分步算式:53-24=29(人) 29+38=67(人)

5、除了分步算式,我们还可以列综合算式:53-24+38=67(人) 像这样的综合算式,你还记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是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在要先算的“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边说边画),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边说边写)

刚才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那么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出示:15÷3×5)

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这道综合算式里只有乘除,所以也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我们在要先算的“15÷3”的下面画上横线(边说边画),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5),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5),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25)。看看你的等号上下对齐吗?(边说边写)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你学会了吗?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

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六、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 29+38 =5×5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清晰地板书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重视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3.突出算理,分清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式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灵活运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4.注重数学思考 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又让学生明白同级运算的计算顺序,有利于学生掌握。

5.重视对错误的诊断及矫正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尤其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辨析。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格式问题(等号的对齐);运算顺序(运算顺序不正确)。通过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以及算法强化练习进行诊断及矫正。

第18篇: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黄埠中心小学 吴丹

2018.9.12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

6、例7,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

6×8-5×4

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 1-57×2125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米,宽 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

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6、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1)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第一组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是三个数相乘,左边是先算前两个,右边是先算后两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 (3)总结规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7、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第19篇: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优秀]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提出并解决问题(1) 1.师:小军想请同学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师:请分步列式解答的同学交流解题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列算式,并请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5×3=15(元) 15+20=35(元) 3.认识综合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请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提出并解决问题(2)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写出计算的过程,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第20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望江县第四小学 阳秀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9

7、98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分数加、减法后进行教学的。教材用漂亮直观的图画引入新课,结合图意让学生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所表示的意义及运算顺序,接着,设计一系列有趣且贴近生活的练习来巩固新知,让学生感受运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入新课,为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二、新课引入

1、创设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云梦森林公园去参观。

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从表格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选择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机列出算式,揭题板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2)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3)计算。

313153141方法一:+-=+-=-=

52105101055553231316方法二:+-=+-==

2105101010105(6)小结: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但有时为了方便,一次通分比较简便。也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设计意图】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进一步强调书写过程的规范性,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2、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师:湖北云梦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充足。下面是这次梅雨季节云梦森林公园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图。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请学生列出算式:1-(2)计算,反馈。 方法一:

112201118-=--=20520202020

方法二:1-191112118 1-+=1-+=1-=

20202052020112112-或1-+。 205205(3)小组讨论: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4)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1”在这里表示的是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9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案模板.doc》
四则混合运算优秀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