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在那遥远地方教案模板

2021-04-11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泉河头镇中学 主讲教师:刘雅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三个歌曲片段,大家说说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歌曲名字是什么?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设计意图】让优秀通俗音乐走进课堂,贴近时代,引起学生共鸣。了解少数名族的音乐风格。

(二)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汉》等。

2、介绍创作背景

1939年王洛宾老先生到青海拍摄纪录片,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卓玛,他们一起在青海湖畔策马扬鞭,欢歌笑语,互生情愫,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王洛宾老先生在思念中写下了这首不朽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3、欣赏歌曲,体会感情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4、老师范唱歌曲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整体感受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唱歌曲一二段,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咬字吐字的处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a、歌曲一共分几段,几个乐句? b、视唱歌谱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视唱技能的练习。 c、复习变音记号 d、学生打最高音处的节奏

e、讲解咬字、归韵。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咬字吐字不准确的问题。 如:在歌唱时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以及初中段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咬字吐字问题。中国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在演唱时声母f要短促,快捷地过渡到ang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设计意图】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简单发声练习,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技巧。

6、学生分组拍手带节奏朗读三四段歌词

【设计意图】学生对歌曲中“非音乐因素”的理解,激发其演唱热情。

7、学生演唱三四段

8、学生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9、观看幻灯片,请思考:歌曲是如何描绘姑娘美丽的? 出示一二段歌词

10、一二段与三四段的区别是什么?

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 的爱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情绪,深刻理解歌曲绪。

11、找四名学生演唱歌曲1—4段

提示学生唱出歌曲风格,把握乐曲浪漫、幽默的情趣。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和掌握情况,表扬学生们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发声和演唱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还要用好气息,做到以气带声。

推荐第2篇:《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

《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四)》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能坐在这里,我感到万分荣幸,感谢白塔中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平时在课堂上再怎么闭门造车也无法体会的东西,真的是让我受益终生。接下来我简单的把我今天的课汇报给大家。有什么说的不得体、不对的对方还请各位前辈见谅和赐教。

一、教材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不仅仅是教学生唱歌的课堂,它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而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对音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上音乐课,也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音乐知识教学,所以对音高和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把握往往不够好,突出表现在学生唱歌容易跑调、找不准调等情况。而且,受学生的学习条件影响,大部分学生无法坐在钢琴前进行相应的音高音准练习。因此,我在课堂上除了给学生教唱歌曲外,也会适当的给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基本乐理知识。同时,也尽可能的多让学生欣赏、了解一些优秀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3)了解王洛宾先生及其音乐作品。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示范法,对比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比较学习法,模仿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接下来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播放歌曲片段:江苏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信天游》、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三首乐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这三首乐段都是民歌。(简要介绍民歌)

不同之处:

1、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音调清丽、婉转、悠扬。旋律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2、陕北民歌《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3、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新疆民歌一般都很热烈,有舞蹈的感觉。《青春舞曲》的曲调是小调式,颇具新疆风格,适合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很符合新疆维吾尔人的民族特征。这首歌曲也是王洛宾先生脍炙人口的歌曲之一。

(二)讲授新课

回答问题: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王洛宾,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你能唱上一两句吗?

1、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2、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曲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3、请同学们朗诵一遍歌词,想一想:这首歌曲描述了怎样一幅景象?

4、介绍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创作背景

1939年王洛宾老先生到青海拍摄纪录片,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卓玛,他们一起在青海湖畔策马扬鞭,欢歌笑语,互生情愫,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王洛宾老先生在思念中写下了这首不朽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5、聆听教师范唱,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感情来演唱?

(2)、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句?

2个乐句: a、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b、人们经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6、学唱歌曲:

(1)、根据简谱演唱歌曲旋律。

(2)、跟随钢琴伴奏演唱简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3)、试着填词演唱歌曲第一段。

(4)、欣赏王宏伟先生演唱视频,跟随王宏伟先生轻声哼唱歌曲。

(5)、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咬字吐字不准确的问题。如:在歌唱时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以及初中段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咬字吐字问题。

中国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在演唱时声母f要短促,快捷地过渡到ang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7、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咬字吐字的处理。

8、提示学生唱出歌曲风格,把握乐曲浪漫、幽默的情趣。随着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9、你学会了吗?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轮唱歌曲。

(三)、分析王洛宾先生收集的歌曲的美学价值。

王洛宾的歌曲为西部少数民族和内地汉族人民心灵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王洛宾曾经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大西部这块热土,为发展和传播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唱着王洛宾的歌,饱览祖国西部壮丽的山河,体会西部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千万华夏子孙,激起对祖国边疆、对西部生活的美好向往,在西部建设的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

(四)、拓展与欣赏:欣赏台湾摇滚乐团马蹄帮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著名歌手王力宏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谈谈你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和掌握情况,表扬学生们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发声和演唱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还要用好气息,做到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为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王洛宾先生曾说过:我愿意透过音乐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把美的享受带给更多的人。

(七)、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我这才疏学浅,脑子又笨,能反思到的内容就是这些,但是我深知我的课堂还有很多问题是我自己没有注意到的。还请各位同仁、各位前辈不吝赐教,给我多加指导。我定当不胜感激。谢谢各位啦!

推荐第3篇:在那遥远的地方情感美文

微凉的雨水打在身上,感觉有点儿冷。穿起一件外套,走出房间。一直以来,自己似乎已经忽略了雨伞的意义,习惯了没有伞的世界。抬头就可以看见那片天空。

流年的错觉斑驳了记忆,映射出一个人在夜色下哭红的双眼。昏黄的灯光,窗外的大雨,点点碎片散落,闪烁着莫名的伤感。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人是否还记得那份爱,是否还记得远去的某个人,是否还记得回来的路途。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有一个人还陪伴在孤寂的月光下,承载着岁月的光影,看花开花落。

时间的更迭,剧情的重复上演,又似悲伤了谁?不再去爱,是否只是不想再一次承受那种被撕裂的痛苦。我曾说:“我若忘记,就不要让我在想起。”只是想起了,就再也无法忘却,又或许是一直都没有忘记。我寻你,却又无迹可寻,沉默着找不到那个光点,慢下的脚步,却慢不下的时间。大雨之后会是天晴,只是会是想象之中那样么?

雨愈下愈大,窗外的湖面被雨点打的模糊了。雨下泛起的思念,泛起的回忆,随着风帆消失在了远方。我带着伤感离愁来到了山上,走入一方净地,为你焚了一手香。

推荐第4篇:《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欣赏《万马奔腾》,了解蒙古乐器--马头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2.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新疆民族音乐中混合拍子的特点。

3.练习击打八七拍子伴奏型,随乐合拍,感受这种特殊拍子所带来的音乐韵味。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了解“混合拍子”,并能随乐合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青海相关图片与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能在地图中找到图片中所显示的地区吗? 生:„„

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大西北,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地理方位概念,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环境等,为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打下基础。)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生答。

师评并补充: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3.欣赏全曲,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力度是如何表现的?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从音乐要素上了解歌曲) 4.老师范唱歌曲。

5.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6.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

生答。 师: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7.跟琴学唱旋律,适度乐谱。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在此,教师需引导学生实用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正确的演唱习惯。

8.介绍歌曲改编者王洛宾。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强调需讲解声乐中简单的发声技巧。这一学唱部分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熟悉乐谱,进而跟唱。在学唱同时教师及时的调整与讲解有益于学生正确歌唱方式的养成。)

9.创编活动---分组表演。 10.小结

三、欣赏《万马奔腾》

1、老师播放《万马奔腾》演奏视频,让同学们观察马头琴的演奏姿势及其基本演奏技法。

2、学生集体讨论交流对蒙古族的了解,包括民俗、饮食、音乐、生活习惯等。

3、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推荐第5篇: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器乐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创造氛围 上课,师生问好。

很高兴和大家共同走进音乐课堂。在美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这学期我们聆听了华夏古韵,赏过了梨园风采,品过了欧洲清唱剧,接着来领略神州音韵。《第二张图片》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有哪些。老师引入本节课内容。

通过对神州音韵1,2,3单元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丰富独特的民歌,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和情感。你们知道的民歌有哪些呢?可否唱几句?

《茉莉花》、《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花儿与少年》、《达坂城的姑娘》等等,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看来大家并没有忘记我们的民族艺术。有一位老人曾说过:“如果你热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并学习一首草原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第三张图片

二、熟悉歌曲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王洛宾 第四张图片

这首歌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先生在1940年创造的一首草原情歌。同时王洛宾还具有“西部歌王”之称。 第五张图片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根据我国青海地区民歌改编而成。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还曾流传,这首歌是王洛宾老先生在青海拍摄一个纪录片,3天的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很漂亮的藏族女孩,他们一起在青海湖边策马扬鞭,一起欢歌笑语,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呢,王洛宾先生在思念中才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在他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创造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堪称是王洛宾先生的巅峰之作,是他音乐展示飞翔的标志。还被收录在巴黎音乐学院的东方音乐教材中。不仅地球人熟悉这首歌,外星人也可能会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歌曾竟被群众投票选中,放在东方红卫星上播放,代表着中国的声音向太空呼唤。

2.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学生跟唱一二段。

了解了这么多,我们赶快来聆听一下这首经典名曲吧。在聆听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第六张图片

这首歌曲在情绪、节奏、速度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七张图片

好的,演唱者在演唱当中和我们课本中的歌词稍微有点不同,是因为这首歌在传唱的同时也在被改编,虽然被广泛的改编,但歌曲的韵律抒发的情感却传承了原版民歌的韵味。我们来说一说从刚才的聆听中,你感受到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优美、抒情、节奏舒展、中速)歌声中传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对

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美的执着追求)这么优美的歌曲不唱一唱实在可惜,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三 唱一唱

1 .朗读歌词

这首歌不仅旋律美,歌词写得也很美,请大家先来朗读一遍。 2.随琴学唱

下面请大家用LA来跟着电子琴哼唱歌曲旋律。请大家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来哼唱。(2遍)你们的音准不错,如果在唱准基础上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就更有味道了。让我们填上歌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你们学唱的真认真!如果能轻声歌唱,聆听电子琴,唱准音高就更好了 。(2) 3师生接唱

你们的歌声也感染了我,让我和你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吧,我们分句接唱,我一句你们一句。音乐课上歌声嘹亮,我发现同学们唱的心欢畅,何不来个赛歌会,把你的嗓音亮一亮。就来个男女生赛唱吧。男生第一段和第三段女生第二段和第四段,结束句共同来唱。刚才男女生演唱的声音都比较洪亮,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演唱是不分上下,都有那么点民歌的风味。德国音乐家舒曼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四拓展延伸

最后,让我们通过另外一个版本再次来聆听优美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草原民歌的魅力。第十张图片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和学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一同体验感受了民歌的魅力,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多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来唱一唱,让我们继续将这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

推荐第6篇: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四)》

一、教材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接下来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说说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青藏高原》、《鸿雁》。

【设计意图】让优秀通俗音乐走进课堂,贴近时代,引起学生共鸣。

(二)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2、介绍创作背景

1939年王洛宾老先生到青海拍摄纪录片,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卓玛,他们一起在青海湖畔策马扬鞭,欢歌笑语,互生情愫,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王洛宾老先生在思念中写下了这首不朽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3、欣赏歌曲,体会感情

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曲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 的爱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情绪,并初步了解歌曲旋律。

4、分组比赛诵读歌词,激发热情

老师提问:歌曲第

一、二段歌词中描绘了姑娘的哪些特征来表现她的美丽?

【设计意图】学生对歌曲中“非音乐因素”的理解,激发其演唱热情。

5、视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视唱技能的练习。

6、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咬字吐字不准确的问题。如:在歌唱时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以及初中段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咬字吐字问题。

中国汉字拼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唱歌时要多关注韵母,比如“方”—fang,在演唱时声母f要短促,快捷地过渡到ang上,这就是声乐中的归韵。

【设计意图】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简单发声练习,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技巧。

7、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分组比赛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歌曲的整体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学生演唱歌曲第

一、二段,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咬字吐字的处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9、提示学生唱出歌曲风格,把握乐曲浪漫、幽默的情趣。随着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和掌握情况,表扬学生们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发声和演唱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还要用好气息,做到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为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

附:

板书设计

题目:《在那遥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学家,我国的“西部歌王”。

作品介绍:是根据我国青海地区民歌改编而成。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推荐第7篇:在那遥远的地方诗歌欣赏

赤岭摔宝镜

长安城中

少了一位美丽的公主

逻些城中

降临了神圣的绿度母

皇都成为追忆的幻梦

玛布日山上却耸立起壮丽的布达拉宫

远去了唐蕃的金戈铁马

茶马古道

悠扬的驼铃昼夜不息

静静的日月山

你当记得柔弱公主的刚强

叮咚的倒淌河

你依旧流淌着美丽公主的依恋

四海为家日

汉藏一家亲

日月山上

公主在神圣的玛尼堆上美丽

崇敬伴随着经幡呼啦啦飘扬

2.塔尔寺

一朵莲花静静开放

开放在湟水之畔

圣洁的脐血

浇灌了圣洁的旃檀树

菩提树上

十万狮子吼

惊醒了雪域高原的迷茫

远去了少年的罗桑扎布

眼前大金瓦殿的圣坛上端坐着大师宗喀巴

塔尔寺

罗桑扎布的家园

宗喀巴

世界屋脊上智慧的的明灯

3.金银滩草原

追寻着美丽的歌声

我来到了梦想的地方

就在我的脚下

那曾经遥远的地方

青青的牧草

铺满了谷地和山岗

涓涓的小溪

在耳边叮咚流淌

黑色的牦牛

高原之舟

悠闲地在绿波上荡漾

乳白的羊群

朵朵白云

轻飘在蓝天之上

美丽的格桑花静静开放

比格桑花更美的是一个叫做萨耶卓玛的姑娘

多少男子曾在梦中轻轻挨过她的皮鞭

多少女人曾羡慕那夕阳中镶着金边的衣裳

那像红太阳的粉红小脸

那像明媚月亮的美丽动人的眼睛

不知藏在草原上散落的那一顶帐房

推荐第8篇:音乐教案流行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欣赏教案

流行歌曲欣赏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课—《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对象:高中1年级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通俗音乐文化。

( 2)以聆听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 3)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熟悉、了解经典歌曲,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

( 1)介绍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 2)赏析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难点:

( 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对通俗音乐的了解和鉴赏水平。

(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道具:

电脑、幻灯机、电子琴、钢琴、吉他、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收录于台湾流行歌手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专辑,全新的“ Chinked-Out”曲风,与流行乐坛的“东方嘻哈风”互相呼应。

从这张专辑开始,王力宏向中国元素全面取材进行创作。像这首半原创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它的伴奏音乐还加入了蒙古族特殊的“呼麦”片段。歌曲A段以说唱方式演唱,B段则在R&B的节奏下,将西部歌王王洛宾所创作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直接加入到歌曲中,用通俗唱法演唱。

音乐知识:

1、通俗音乐概述

通俗音乐,一般指结构短小、轻松活泼、通俗易懂的声乐或器乐作品。它与精心创作、经过长期历史检验而成为传世经典的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不同,许多都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而流行或消逝。其中更有不少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庸俗作品。

2、通俗音乐的特点

( 1)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以爱情主题居多,也有表现理想、反映社会矛盾、揭露黑暗面的。

( 2)强调娱乐性,风格多样化,大多轻松或狂热,并且有一定的舞蹈性。

( 3)结构短小,表演即兴性强,旋律易于记忆、学习。

( 4)节奏鲜明、强烈,多采用固定节拍和固定节奏。

( 5)和声手法简明、朴实。

( 6)乐队编制精悍,配器力求发挥不同乐器的特色,电子技术的使用使音色更为丰富。

( 7)歌唱方法多样,但以强调人的自然音色为主。吐字清晰、情感真切、风格多样。

( 8)表演时多与形体动作相结合。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片段:王力宏2006台北小巨蛋“盖世英雄演唱会”序幕。

2、师生交流,引出课题

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教学内容做准备;让学生分辨清楚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通俗音乐四个音乐种类,

新课教学

一、体裁知识

二、歌曲赏析

(一)整体介绍

(二)师生交流,归纳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

1、旋律

2、表演

3、节奏(教师用电子琴示范几组鼓点节奏)

4、乐队

( 1)带着问题欣赏乐队SOLO片段,问题:片段中出现了哪些常见的乐队乐器?

( 2)简要介绍电声乐器、和音、DJ音乐。

( 3)请一位学生介绍电吉他,并表演。

5、通过多个音频片段对比、介绍通俗唱法、嗓音特色。

6、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对比

( 1)古典音乐“精华”

( 2)通俗音乐“糟粕”:歌词取材、社会影响与社会价值

( 3)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紧密联系,体现“通俗性”。

(一)《在那遥远的地方》

1、最新流行曲风介绍。

2、带问题欣赏:除了通俗唱法外,片段中还出现了什么特殊的唱法。(蒙族“呼麦”)

以学生归纳为主,教师总结为辅,通过丰富的视频片段,介绍通俗音乐基本特征; 教师示范演奏,让学生更近距离接触流行歌曲的几种节奏类型; 由熟悉乐器的学生进行介绍,并示范演奏,更具有说服力;

将多个音频片段进行对比聆听,让学生能更容易的掌握流行音乐演唱特色;

进行良好的课程内容过渡,让学生掌握最新流行音乐动态,并了解“东方嘻哈风”的创作素

材与内容;

介绍精品老歌,让学生学会分辨通俗音乐的优、劣.拓展与探究

欣赏《我只在乎你》 MTV

学生演唱

从经典歌曲,过渡到较新的流行歌曲,给学生提供展示空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通俗音乐的发展。

小结:

通俗歌曲的社会价值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

课外实践

就通俗音乐存在的种种现象提出看法,撰写一篇小论文。

深化对通俗音乐的认识

教师小结:

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 ,各学科很自然地形成了“主科”和“副科”的概念。艺术学科虽然处于“副科”的劣势地位,却比其他主科科目更早进入了教学改革的行列。这是在新课程的改革体制下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第一个学年。如何能够将一堂高中音乐鉴赏课上得生动、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而且又不落俗套,已经成为很多高中音乐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 “给学生提供富于美感的音乐艺术作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而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发现、探究、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要求,本次公开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但是在几个方面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

( 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课程容量大,在时间的把握上不足。

( 2)教学设备不足。有部分学生反映,音响效果不好,影响了他们的欣赏注意力。

( 3)音乐作品体裁知识的讲解、曲式结构的分析需更精练些。

( 4)师生互动方面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没能兼顾到所有学生,有厚此失彼之嫌。

( 5)在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上,没能将学生的自主讨论、现场发挥的表

演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所以课程的“常态课”姿态呈现得不是很自然。

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师,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身作则,更好地教会学生如何感受、感知 “美”,让学生们更容易被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所感动。

教学评价:

1.课堂气氛活跃,注意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上得很像音乐课,有音乐味,将音乐带来的美的熏陶进行到底。

3.能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介绍和演练,使学生认识与分析曲的体裁知识和表演特点;建议:应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同教材外内容的比重,不宜令人造成喧宾夺主之感。

4.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教态自然,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丰富多彩的“通俗音乐”内容,通过学生自弹自唱及欣赏着名流行歌手演唱以及历年来的流行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了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积极参与互动,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

5.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师生互动得当学生参与教学,示范效果显着。

6.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和体验通俗音乐文化,极大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不足:老师的讲授偏多一些,学生的自由探究略少一点,影响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7.教学语言生动,课堂驾驭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懂得学习!

推荐第9篇:橄榄树乐队《在那遥远的地方》专辑

橄榄树乐队《在那遥远的地方》专辑

《在那遥远的地方》橄榄树乐队  

专辑名称:《在那遥远的地方》 艺术家:橄榄树乐队

音乐类型:轻音乐 唱片公司:北京南海音像

专辑简介:

史上第一次,集中中国最广为传诵的30首民歌和30首流行歌曲的旋律。史上第一次,\"管弦乐队+流行乐队+特色乐器\",全面演绎中华经典音乐。史上第一次,集合中国顶级音乐人士和德国录音公司倾情奉献! 曲曲都是最值得珍藏的音乐瑰宝。阿根廷探戈的欢快节奏与中国西北情歌的缠绵悠长碰撞出令人震撼的冲击力;巴萨诺瓦与中国流行音乐水乳交融;似曾相识的旋律之中跃动着琵琶、竹笛、马头琴、都塔尔、排萧、爱尔兰笛等特色乐器的诱人风情;天籁般的人声被大胆地演绎成器乐元素;西方古典小品与中国传统民乐交织缠绕……

推荐第10篇:七年级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茅坪回族镇初级中学

黄 娇

一、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演唱、聆听优秀音乐作品,建立正确音乐审美观,培养学生能够甄别日常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听唱、视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2)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去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2)掌握歌曲演唱特点和咬字吐字方法,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乐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生能开口唱,能演唱。 (3)了解王洛宾先生及其音乐作品。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接下来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播放歌曲片段:江苏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信天游》、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三首乐段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讲授新课

回答问题: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王洛宾,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你能唱上一两句吗?

1、作者简介

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将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主要代表作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2、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学生完整欣赏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曲是一首青海民歌所改编,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3、请同学们朗诵一遍歌词,想一想:这首歌曲描述了怎样一幅景象?

4、介绍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创作背景

5、聆听录音范唱,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感情来演唱?

(2)、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句?

2个乐句: a、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b、人们经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6、学唱歌曲:

(1)、根据简谱演唱歌曲旋律。

(2)、跟随钢琴伴奏演唱简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3)、试着填词演唱歌曲第一段。

(4)、欣赏王宏伟先生演唱视频,跟随王宏伟先生轻声哼唱歌曲。

(5)、讲解歌唱中咬字吐字问题

7、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势和高音处咬字吐字的处理。

8、提示学生唱出歌曲风格,把握乐曲浪漫、幽默的情趣。随着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分析王洛宾先生收集的歌曲的美学价值。

(四)、拓展与欣赏:欣赏台湾摇滚乐团马蹄帮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著名歌手王力宏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谈谈你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六)、王洛宾先生曾说过:我愿意透过音乐带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把美的享受带给更多的人。

四、作业布置:搜集王洛宾先生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整理。

第11篇:初中音乐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民歌瑰宝——茉莉花》教案

广西桂平市西山二中 黄 婷

[教材分析] 江苏民歌《 茉莉花》是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百卉含英》中的学唱歌曲。这首歌曲音乐风格委婉细腻,表现了少女对茉莉花的热爱之情,揭示了她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全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创作手法采用中华民族调式中的五声音阶,节奏密集,旋律线较平稳,充分体现了南方民歌的柔美细致。

[教学目标]

1、喜欢并能演唱民歌《茉莉花》,对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以《茉莉花》为实例,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以及民歌的产生、发展与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相关文化。

3、积极参与创新发展环节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教学内容] 人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重、难点]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2、对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学方法] 听唱法、欣赏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VCD、茉莉花茶、茉莉花味的香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在2013蛇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流行天后席琳〃迪翁与宋祖英混搭合唱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片段)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说到茉莉花,有没有哪位同学看过、闻过甚至种过它呢?(学生讨论回答) 播放课件:(茉莉花也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它原产于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它除了可观赏之外,还可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二、感受与鉴赏:

1、欣赏两首《茉莉花》

师:人们不但喜欢种茉莉花,而且还喜欢唱茉莉花呢,不信你们听„„ (播放1957年在全军会演时演唱的《茉莉花》,屏显歌词) (聆听完歌曲)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播放课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除了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河北、河南、山西、甘肃、四川、江西等地的《茉莉花》也很有特色。1957年,在前线歌舞团任专业作曲的何仿,对其歌词、旋律均作了较大修改,并将歌名改为《好一朵茉莉花》参加全军会演。)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那首没有改编的《茉莉花》。(播放《茉莉花》、屏显歌词)

2、对比两首《茉莉花》

师:现在听完两首不同的《茉莉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吧!(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两首歌曲的感受与看法,那么究竟它们不同在哪里呢? (屏显两首歌曲前八小节乐谱)

师:请同学们分别来视唱这两句乐谱好吗?(学生唱谱、感受对比) 师:谱子唱完了,同学们看出它们究竟哪儿不同了吗?(学生讨论回答)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选择:(课件) 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随录音轻声跟唱2---3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5、放开声音唱一唱。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师生互动:

1、看花闻香

师: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什么“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香、那么白吗?让我们来亲身体会一下吧!(播放图片、出示茉莉香料让学生传递)

前面说过茉莉花可以泡茶喝,老师今天带来了新鲜的茉莉花茶,让我们一起来尝尝。

2、品茶 师:要说这泡茶呀,可是个非常讲究的活儿。茉莉花茶属于绿茶,一般是将少量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开水。水温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伤害茶叶,影响茶的味道。所以倒水就很有讲究,水壶要高些,这样水会在进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温度。水壶在倒时要忽高忽低,这种倒法有个好听的名字——“龙凤三点头”。这样就使茶叶在杯子里翻滚,让香味能够迅速得散发出来。

请几位同学来尝一尝,通过闻茶——品茶——喝茶几个环节来说说茶的味道如何。

五、学唱歌曲:

师:苦后方觉甘甜正是这品茶的精髓,这里面也蕴藏着人生的哲理——经过艰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为珍贵。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听歌、品茶,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自古以来,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好吗?(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六、相关文化: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意大利歌剧《图兰多》的故事,轻松一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紫禁城里有位公主名叫图兰多,她美丽动人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如果谁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都死在了她的刀下。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她,对她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像没有猜中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宫女们的祈祷乐响起(播放歌剧《图兰多》女声合唱选段)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师:刚才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播放课件:(19世纪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多》。他有个朋友曾做过驻华领事馆的职员,从中国带回的八音盒里蓄有《茉莉花》等几首中国乐曲。柔美的中国旋律令他耳目一新,顿生灵感便移花接木,把《茉莉花》融入了《图兰多》的创作中。《茉莉花》为普契尼的歌剧添彩,《图兰多》也为中国音乐的传播增辉,这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师: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欢迎的,此后《茉莉花》就经常传唱或者进行加工创作,比如:1997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最后8分钟、肯尼·基的萨克斯独奏等等。透过《茉莉花》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的正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茉莉花》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民歌《茉莉花》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

七、创新发展: 师:《茉莉花》在世界上这么有名,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同学们想不想创作一首属于自己风格的《茉莉花》呢?接下来分三组,分别以不同速度来表演《茉莉花》,可以适当改编旋律或添加动作。(学生活动,然后表演)

八、综合评价:

1、组长自评

2、各小组互评

3、评选出 “三佳”(即最佳台风、最佳表现、最佳创意)

九、小结点题: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和中国民歌的持久的魅力,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师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歌唱下去。让我们在一次完整的演唱歌曲,用心领取体会这首《茉莉花》淡淡的幽香吧。

十、齐唱歌曲,下课。

茉莉花洁白无瑕,代表人们心地纯真、热爱和平,而纯真美好的感情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就让《茉莉花》的旋律久久的萦绕耳边,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间!这节课到这里,下课!

第12篇:初中音乐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教案《歌唱祖国》 第二节

初中音乐课教案《歌唱祖国》

第二节

课题 听赏歌曲

授课时间 第四周

教学用具 录音机 钢琴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欣赏体验:学生通过自身的聆听和感受,自由展开联想,想像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从而达到音乐美的效果。

教学重点 欣赏过程中根据音乐节奏速度、音色等变化,所产生各种情绪反应,

引发具有个性色彩的想像和联想。

教学难点 在欣赏感悟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一段简单音乐剧

要求表情动作形体与音乐要接近最好吻合。

课后自我分析: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及参与作品的演唱、

演奏等艺术创造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对逐步具备开朗性格

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大有益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起始准备

发声练习:

二、音乐兴趣活动 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划拍视唱

2、击拍数数

3、听辨填空

4、律动表演

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1、第一遍练唱时: 学生随着伴奏、指挥,用饱满

伴奏和指挥,在学生中挑选有 有力的、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

能力有特长的学生担任。

2、第二遍演唱时

老师做观众

3、小结歌曲的演唱,给你鼓励

四、精选几个短小片段听赏体验: 所想

1、柔和婉转的旋律:(体验宁静的感觉)

2、简洁明快的旋律:(体验欣喜欢快

的感觉)

3、流畅清脆的琶音(感觉是潺潺流水

的小溪还是奔腾的江河)

4、雄浑的音响和跌宕起伏的旋律:

(预示的是一场暴风雪还是一片

艳阳天?)

五、听赏:

自我激励能使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是任何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 原动力。

1、《义勇军进行曲》

发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

怒吼,至今仍鼓励着亿万中华儿女,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他的声音, 心中仍会升起一种无比自豪、无比

骄傲的感觉。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表达

战火纷飞的年代,民不聊生,饥饿、寒冷侵袭者人们、、、、、

两军对峙充满了浓烈的血腥味、、、

3、小结学生的听后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六、拓展:用音乐治病

1、选择有消除悲哀、忧郁、苦闷、学生站成合唱队的形式演学生简记听每个小片段时起的任何词汇和感受。学生听赏 学生敞开心扉,写出听后感自己的感受 《春江花月夜》、《蓝色多

瑙河》、、、

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音乐或歌曲。

2、选择有激励作用增强自信心奋 《英雄交响曲》、《解放军交响曲》、、、

发向上的歌曲

3、选择消除紧张心烦和狂躁使人 《梦幻曲》、《天鹅》、、、

宁静的歌曲

4、选择热烈歌曲

七、布置作业:

为诗编配曲:

走进草原,走进大漠, 奏,

处处是天高云淡、吉利祥和。

飞在蓝天,爱在大海,

处处是铜墙铁壁,高唱凯歌。

啊!

白鸽飞翔在晴朗的天空,

人们过上了喜洋洋的生活。

强国的梦想在跨越时空,

美好的心愿在开花结果。

热血沸腾,群英奋发,

歌声赞誉着盛世中国

选用民族歌曲加入或改变节或自己编曲

第13篇:在那最美的地方

在那最美的地方

——读《青铜葵花》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青铜葵花》。是著名的儿童作家曹文轩写的。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了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了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到了充满生机与情意。

其中让我感动的片段是——青铜向前看时,不由得一惊。他揉了揉被汗水弄疼的眼睛,竟然看见葵花回来了!葵花穿过似乎永远也穿不透的水帘,正向他的大草垛跑着,但她没有声音——一个无声的世界,但却会流动。他从大草垛上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在水帘下往大草垛跑动的,分明就是葵花。他忘记自己是站在高高的大草垛顶上,迈开双腿向葵花跑去——他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他靠着草垛慢慢的站了起来。他到了葵花——她还在水帘下跑动着,并向他摇着手,他张天嘴巴,用尽平生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

我很喜欢读这本书,因为它告诉我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

学校:罗阳镇中心小学

班级:六⑵ 姓名:吕恒宇

第14篇:《在那遥远的亚丁湾》读书笔记

《在那遥远的亚丁湾》是让人心情激动的一本书。

长时间以来,护航编队总是显得十分神秘,这本书书的最大亮点就是把关注的对象放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上面,褪去了他们身上那层神秘光环,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像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思想,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骄傲。

如今的社会似乎缺少了些许的温情,变得冰凉冰凉的。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们,可能没说过几句话,更别说了解对方;商品房将每个家庭锁在一个个冰凉的单元里,楼上楼下是谁,对门是谁,完全不知道。人心变得冷漠和狭隘,人们少了去了解自己周围世界的勇气。而在那遥远美丽的亚丁湾,一切都变得不同。大家在一起战斗,一起生活,一起体验喝酒聊天的快乐,也一起体验晕船狂吐的痛苦,每个人都是好兄弟。在那片平静美好的海面上,人的心灵会经历一次净化,会读懂很多事。

我也很期待能有那么一个机会,能为国出征,去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的使命。但机会始终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还需要不懈努力。而且为国奉献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立足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便是爱国最好的诠释,这也将是我不变的信念。

最后期待着丁老师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好的作品能给我们传递着正能量,而军队就是需要这种正能量,我愿成为这种能量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这种能量的传递者。

第15篇:《在那遥远的亚丁湾》读书笔记

《在那遥远的亚丁湾》读书笔记

《在那遥远的亚丁湾》是让人心情激动的一本书。

长时间以来,护航编队总是显得十分神秘,这本书书的最大亮点就是把关注的对象放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上面,褪去了他们身上那层神秘光环,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像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思想,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骄傲。

如今的社会似乎缺少了些许的温情,变得冰凉冰凉的。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们,可能没说过几句话,更别说了解对方;商品房将每个家庭锁在一个个冰凉的单元里,楼上楼下是谁,对门是谁,完全不知道。人心变得冷漠和狭隘,人们少了去了解自己周围世界的勇气。而在那遥远美丽的亚丁湾,一切都变得不同。大家在一起战斗,一起生活,一起体验喝酒聊天的快乐,也一起体验晕船狂吐的痛苦,每个人都是好兄弟。在那片平静美好的海面上,人的心灵会经历一次净化,会读懂很多事。

我也很期待能有那么一个机会,能为国出征,去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的使命。但机会始终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还需要不懈努力。而且为国奉献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立足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便是爱国最好的诠释,这也将是我不变的信念。

最后期待着丁老师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好的作品能给我们传递着正能量,而军队就是需要这种正能量,我愿成为这种能量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这种能量的传递者。

第16篇:初中音乐课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时《义勇军进行曲》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了解社会背景,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中华民族独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歌曲。

二.教学重点:

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的处理和把握。

三.教学难点:

歌曲节奏的掌握和情感的表现。

四.教具准备:

播放机、U盘等

五.歌曲分析: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词作者是我国著名词作家田汉,曲作者是吴国著名作曲家聂耳。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表达了热爱祖国、渴望名族解放和独立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课前准备活动:坐姿、站姿、音阶模唱、发声练习等。

3.新课引入:播放国歌,引入当时的历史和背景简介。(今天我们能站在教室里高唱我们国家的国歌,可以说是一种幸福,因为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惨痛屈辱的历史,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清末时八国联军的恶行等等,那时的中国就像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失去了很多领土。在这种情况下,无数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大潮中,抛头颅洒热血,捍卫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教授本歌。

七.课程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八.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时,承担起重要的作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无疑是传唱最广,影响最深的歌曲之一,且甚为学生所熟悉,本课课程的学习,既是爱国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又为学生补充了歌曲的历史背景,使得学生能够在每次唱起国歌的时候,体会到其中饱含的深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

第17篇:雪绒花音乐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雪绒花》

雪绒花音乐课教案 初中音乐课《雪绒花》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音乐课《雪绒花》”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初中音乐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发布者: 郑荫文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雪绒花》以深情悠长的歌调,用3/4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

器乐曲《雪绒花》的配器较为丰富,有一定难度,但该曲目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认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在器乐学习中的集体合作精神,建设音乐

的耳朵,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教学准备:

VCD光盘、竖笛、电子琴、各类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

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 花》。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

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 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 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VCD光盘《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乐曲

1、师导入: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雪绒花》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意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于是也有音乐创作人为它编配了

器乐合奏曲,翻开书第14面。

2、看谱,分析配器,主旋律竖笛练习。a、师范奏,生指法练习。 b、生自由练习,师指导。 c、齐奏,师用铃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种节奏,并结合旋律进行试奏。看第10面五线谱和简谱的时值对照表,弄清配器的节奏。 a、碰铃节奏

×――

× -

×

× - 0 叮

叮 b、沙锤节奏

0 × ×

× ×× ×

×” - 0 沙 沙

沙 沙沙 沙

沙 C、大鼓节奏

× 0

0

× × -

×- × 咚

咚 咚

3、合奏练习

a、分组,在A、B、C三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竖笛,其他人分别演奏一种乐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组轮流进行。

六、综合表演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乐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悦。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

(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全班交流,组对组进行评价。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

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只有在歌咏或舞蹈者本人对音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浓烈的情感,才能对音乐进行精彩的表现和创造。本课充分营造情景:教师充满深情的故事讲述和故事片插曲《雪绒花》演唱片断的欣赏,将同学们带进一个神圣的殿堂――有关于美的音乐的,有关于爱国的,有关于人间挚爱与真情的……学生体验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一次荡涤。由此,他们产生了浓烈的学习愿望,在赏、唱、奏、创的教学环节中,他们尽情展示着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着美的情感。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在课堂上得到体验和升华!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18篇:初中音乐课雪绒花教案

初中音乐课雪绒花教案 城关镇城关一中雷红花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其中《Do Re 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雪绒花》以深情悠长的歌调,用3/4拍子唱出,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播放课件) 五处理歌曲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领唱、独唱练习歌曲。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营造情景:教师充满深情的故事讲述和故事片插曲《雪绒花》演唱片断的欣赏,将同学们带进一个神圣的殿堂――有关于美的音乐的,有关于爱国的,有关于人间挚爱与真情的……学生体验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一次荡涤。由此,他们产生了浓烈的学习愿望,他们尽情展示着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着美的情感。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在课堂上得到体验和升华!

第19篇:初中音乐课

初中音乐课《金山》教案

古力扎尔.吐尔洪

2010年12月12日

初中音乐课《金山》教案

9年义务教育7年制初中三年级音乐课第三册第三课

学生人数: 全班

授课日期:2010年12月12日

教师:古力扎尔.吐尔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方性民歌

2、学生能用亲切,活泼的情绪演唱《金山》。

3、通过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切分节奏的处理

教学难点:

1、用亲切,活泼的情绪演唱《金山》

2、节奏,节拍,注意音高

三、教学的手段

初中音乐课本第三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老师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一首音乐作品。

先同学们欣赏,然后用提问方式让他们思考,就这样让同学们导入新课。

思考题:

 这首歌是哪一个民族的歌?是什么地方的民歌?

 你们还知道哪些和田民歌?

 小结

(二)教学过程

1、给学生播放新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和田民歌的风格

2、给学生播放视频让他们注意歌曲的节奏,提醒思考节奏型

3、讲解分析典型节奏,让学生打拍子,老师边解释边演奏

4、播放歌曲,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掌握好切分音的演奏形式

5、朗读歌词

①点几个学生朗诵歌

②教师讲解歌词内容

6、学习过程

①首先播放歌曲,老师来唱一边乐谱,学生打拍子听。让后老师和学生边唱边打拍子,进入到课程内容。

②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唱本节课乐谱,歌曲。启发学生的兴趣,给

学生准备良好的学习过程。

7、熟悉阶段

大家跟着视频一起唱歌曲。

8、课堂小结

1.大家跟伴奏一起唱,老师加个动作来表演。

9.课后欣赏

老师演奏手风琴曲子.

五、布置作业

①熟练视唱乐谱和歌词。

②学会表演来唱歌曲。

古力扎尔.吐尔洪

2010年12月12日

第20篇:初中音乐课

初中音乐课《青春舞曲》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思路:在浓郁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风格,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缰歌曲的情绪及风格,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文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北唱这首歌。

2、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配伴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了解王洛宾的概况,主要作品及新疆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配伴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录音机、新缰帽。

教学过程:

一、用录音机播放新疆民族《我们新疆好地方》,感受歌词赋予的情绪的风格。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葡萄瓜果香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葳”优美的歌声向我们传递着新疆的神奇和美丽,新疆地域辽阔,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赞美新疆为祖国的“一块宝地”,你能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学生交收集到的材料(材料来源:八年级中国地理教科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新疆的了解。

① 新疆的地理位置、面积。

② 新疆盛产的家作物。

③ 新疆蕴含的主要资源。

④ 新疆的民族风土人情及服饰特点。

(师生共同体验歌曲风格,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步伐。)

(录音机播放歌曲)教师戴着新疆帽随着音乐律动。学生通过观看师的“微颤”、“绕腕”、“托帽式”、“移颈”等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再一次感受新疆舞别具一格的独魅力。

三、学唱歌曲

(1)师激情范唱

(师边弹边唱,学生总结:歌曲情绪欢快、跳跃、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

(2)理解歌词的内涵

播放录音机,请学生随歌曲歌词的节奏朗读,理解歌词内涵。

(3)自学歌曲

① 听录音,用“啦”模唱。

听师弹歌曲旋律一小节一小节的填词

③演唱,找出难点。(歌曲中重复成相近的旋律较多,如:第一小节的前两拍

常常出现唱成

注意引导学生在速度、情绪、咬字吐字等方面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四、表现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为歌曲伴奏。)

①节奏练习(略)

②节奏练习(乐器敲击体验)

角色分配:手鼓敲击节奏①铃鼓敲击节奏②沙锤敲击节奏③学生表演时师引导学生按歌曲歌绪做到自信,有表情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了解“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概况及主要作品

(2) 欣赏王洛宾的作品之一《半个月亮爬上来》。

六、小结

简评:这节课里采用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学习新课的方法,从学习的过程来说按照综合——分析——再综合的模式进行新歌的学习,避免了把感受、体验歌曲情感作为一个环节放到学习歌曲的最后阶段去进行的缺点。这样的学习新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对歌曲的认识规律。在学习歌曲歌谱的时候,先从节奏入手,这种方法也值得提倡,因为它“先易后难”,切实可行。

《初中音乐课在那遥远地方教案模板.doc》
初中音乐课在那遥远地方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