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教案模板

2021-06-29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说课教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_20085014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三年级《_思想政治_》第一册第_3_章第_2_节。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党的性质与中国国情等多方面、多视角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领导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性、必要性。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政党制度呢?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政党制度的含义、类型;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名称、性质;我国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必然性及优越性;我国现阶段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及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了解当代社会政党制度的有关实例,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社会各种政党制度及其政党之间的关系、提高鉴别政党制度问题正误的能力;

探究在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中深化我国的政党制度改革,培养学生在探究现实社会政党制度问题上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帮助学生增强积极参与我国政党制度建设的情感,提高对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责任感。

1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对于进一步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划清同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两党制的区别,才能进一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应从以下方面正确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

①.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历史和现在的基本情况„„。

②.从阶级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正确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按其阶级性质可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通过对两种不同政党制度比较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又维护和巩固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是我国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从阶级角度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同时,从历史角度看,这种政党制度较之封建专制统治是有历史进步性的,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民主形式有其可以借鉴的合理因素。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与我国经济基础和国家制度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显示巨大优越性的政党制度,因此,必须坚持。但这一政党制度也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这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③.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老的政治联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④.人民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⑤.中国虽然存在多个政党,但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这里应注意三点:一是抓住政党制度的阶级性和国家的阶级性相一致。二是抓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道理,说明不同的经济决定了作为不同上层建筑的政党制度,三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⑥.意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动力。只有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才能适合我国国情,顺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这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

⑦.比较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民主党派的领导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在这里,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不是组织领导。在组织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相互独立的,是平等的,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和上下级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生活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⑧.不能把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和“在野党”混为-谈。应明确:参政党和执政党是有区别的,在于二者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参与政权,后者执掌政权;参政党和在野党也有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在整个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位置,而后者通常在国家政权外活动。对于我国参政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否定。

⑨.不能把人民政协看成是国家机关。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构成,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不属于国家机关,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在人民政协的组成与活动中,不仅有民主党派,还有中国共产党及无党派人士,因此,不能说人民政协是“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教法建议

本节涉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政治常识的重要内容。在学法上建议采取以 教师为指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社会调查和研究性学习等。使学生通过相关“调查”和“研究”的学习过

3 程,领会本课中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同创新意义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践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制度创新” 学们的相关调查、采访、论证等,在有关政党制度的问题上,提出具有的倡导。

在 教学手段上,建议师生互动、通过网络查阅多种形式的相关资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 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收集、整理有关 教学内容,并通过形象生动的相关材料,展现 教师和学生的有关学习成果。

>

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安全教育说课教案(高中组)

《未雨绸缪,共同守护生命的花朵 ——中学生自救自护安全常识教育》说课教案

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易平珍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基本内容,以增强广大中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和提高其自救自护能力为宗旨的《未雨绸缪,共同守护生命的花朵——中学生自救自护安全常识教育》

一、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人常说:“安全无小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突显了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薄弱。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公共安全意识薄弱,缺乏相关的安全知识、技能是导致灾害、事故中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中学生,因此增强他们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公共安全自救自护能力,是我国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和首要任务。 我们在此,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积极推进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提高中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增强学生们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们自救自护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共同呵护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

2、难点: 这些知识虽实用性比较强,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因其内容较为枯燥,并在现实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

三、教学方法: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展开分析与讨论,对于重点的教学,可选用一些典型事例等,并运用大量的漫画,图片等信息,增强教学效果,加强针对性,对于难点的教育,可采用一些典型事例的讨论,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等方法加强教育意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终以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增强学生们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们自救自护的能力为落脚点。

四、主体内容:

本次说课是从户外活动安全(怎样保证户外郊游和野营活动的安全、游泳时要注意什么、如果发生溺水怎么自救和急救)、交通安全(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骑自行车要注意那些安全事项)、消防安全(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火灾如何报警、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社会生活安全(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怎样避免陌生人闯进家中、中学生为什么不宜饮酒、中学生抽烟有什么害处、怎样预防毒品的侵害)、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护自救(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五个方面进行教育,其中重点介绍户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 第一部分

户外活动安全

户外活动安全有很多,现在正值暑假,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去游泳和野营,而这些活动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我选择郊游、野营和游泳的安全知识作为切入点进行重点教育。

首先我用案例“7师生户外野营遇暴雨死亡”引出野营的危险性和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但是野营的危险也是可以预防的。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要求如果学生讨论:“明天我们去野营,你会有那些意见和建议?”然后我会做总结,分别从“外出郊游野营时的注意事项”、“野外露营发生意外的处理办法”、“外出郊游野营时迷失了方向怎么办”等方面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强调,尤其强调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精神,让这种时尚的户外运动又增加了一份安全的保障。 其次,我用案例“学生结伴郊游、5名溺水身亡”,既再次强调外出郊游的危险性又引出了游泳的危险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思考:“ 外出游泳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分别从“游泳要保证安全应该注意什么”、“游泳时遇到以外怎么办”、“游泳遇到溺水应该如何进行自救和急救”等方面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的重点强调,尤其强调不仅要提高自救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救助他人的品德和掌握正确救助别人的方法。 第二部分

交通安全 先用案例:“中国官方通报江西宜春致10死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指出交通事故的频发性和高度的危险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安全意识的缺乏,而中小学生正是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人群。接着我运用大量有趣和生动的漫画,标语从“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骑自行车要注意那些安全事项”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既可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有可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除此,我还采用大量的图片信息,让学生们去辨认一些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语提高学生们的辨认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如采用“考考你:你能认出以下图标的意思吗”(在此,我采用了十六种交通安全图标让学生们进行辨认,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并能提高他们的辨认能力)和“说一说:你知道的安全标语”(在此,我要求学生们在平时的骑车的外出时都注意到了哪些标语,引导他们思考,并能进一步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和预防。最后,选用了平常较常见的八条标语进行警醒)。 第三部分

消防安全

首先用案例:“一民房发生火灾, 架梯子进火场救出被困者”引出火灾重于防患。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那些措施可以预防家庭火灾”,然后我总结出“在家中如何防火”的具体措施。给出“常见的安全消防标志和灭火装备”让学生去认知。我重点在于“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和“遭遇火灾如何脱险”。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我先让学生思考:如果遭遇了火灾,你会如何逃生?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现有知识和有限经验进行发言,师生互动,相互讨论,相互给对方出难题,这样既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能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师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增加此课的印象和指导性。为此,我用了大量的漫画和图片形式,内容虽然有些常见,但是形式力求生动难忘。最后,我总结了“面临火灾险境的自救口诀”对消防安全自救进行了高度概括。

除此,考虑到目前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象,中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又对社会生活安全方面从“受到不法分子如何报警”、“怎样陌生人闯入家中”、“中学生抽烟喝酒的危害”等方面进行引导。让高中学生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

考虑到江西虽不是地震的多发区但地震知识却也有必要了解,我还补充了地震常识。同时江西是雷电多发区,因此掌握一定的防雷电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我自己写了一首诗《生命之花》,配有图片《被冰冻着的雏菊》和歌手汪锋的歌曲《怒放的生命》,结束本次说课。

推荐第3篇:高中体育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1)篮球:急停投篮(2)跑:耐久跑。

2、教材分析:上述两项内容分别选自市编体育高三教材体育实践部分中的第七部分篮球和第一部分跑。这二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三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篮球急停投篮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篮球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投篮方法,急停投篮是后面篮球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运球急停急起和投篮的一个技术综合,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急停脚步动作与接球和运球手的协调配合,难点是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是复习教材,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越野跑作好准备。

3、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三年级理科班的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4、教学目标:根据高三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急停投篮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以及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跨步急停投篮的动作要领;5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急停投篮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8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品质。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设想:急停投篮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原地投篮比较的过程中得出急停投篮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耐久跑采用分组想不同的练习方式进行练习,使内容丰富,增加自主性和趣味性。

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 1分钟

2、球操 4分钟 运球进场,绕场一周成圆后采用教师提出动作名称,学生自己创造动作,教师进行指导和提示并纠正错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既活动了身体,又熟悉了球性,为本课的新授教材奠定基础。

3、小比赛 5分钟 目的是既热身,又以此引出课题,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其改进技术的欲望。

4、急停投篮 18分钟 采用的组织形式是分组不轮换,动作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急停投篮。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徒手两步急停练习

(2)拿球自抛自接两步急停

(3)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投篮练习

(4)小比赛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学生示范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对示范的学生表扬鼓励并纠正错误。

5、耐久跑 8分钟 分四组进行练习,由小组长负责与组员一起商讨耐久跑方式,教师观察指导。

6、放松操 2分钟 教师提议,学生创造动作进行放松,音乐伴奏,使学生在身心上得到充分放松,愉快地结束本课。

7、总结,收回器材,下课 2分钟

四、教学流程图:

热身→球操 小比赛

↓ →教:示范并讲解技术要领、巡回指导、观察纠错

新授教材 ∣

(急停投篮)→

∣ →学:看、听、练、论、创、演。

复习教材 →教:传授知识、观察指导、讲评练习。

(耐久跑) →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 ———→ 回收器材。

五、教学效果的预计:

因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预计会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40--50%,练习强度较大,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六、场地器材:篮球场两块以及周边自然地形,篮球50个,跳绳4根

高中优秀体育课说课稿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

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

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 →教:提问、要求、巡视

主教材 ∣

(反弹传接球)→∣

∣ →学:听、练、论、创、演。

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耐久跑) →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 ---→ 回收器材。

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九、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

2、积极思维;

3、协作互助;

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十、场地器材设计:(略)

作者简介:张永明,男,71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金华地区教坛新秀。93年开始在浙江省义乌中学任高中体育教师。两次被评为义乌市教学先进工作者、义乌市优秀教师;曾在省多媒体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示范课,有教案获省级二等奖;连续四年获义乌市体育学科说课第一名、省体育与保健学科说课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地区、省级获奖。2000年被授予金华市学校体育训练先进工作者称号。

体 育 课 说 课 稿

——乐 东 中 学: 唐 定 壮

一. 教学内容:

足球——运球绕障碍物射门。

二. 教材编排意图: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是很多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我省的高中生大多数都是从电视等媒体中观看和学习足球技术的,而电视中播放的足球镜头很多都是运球过人后射门的精彩片段,我编排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利用媒体的吸引力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适合自已的运球方法。

(2)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懂观察,爱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1)怎样才能保持好人与球的距离。

(2)协调控球过人并射门的衔接。

五.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男生表现欲望强,学习兴致高。

(2)不利因素:女生和相当一部分男生没有接触过足球,控球能力弱,造成运球与射门无法衔接。

(3)主要困难:高中生正处在好奇而自尊心又很强的情况下,有些同学怕自已做不好而难看,所以练习时可能出现比较被动,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学生相互间评比。

六.教学形式:

采用开放自由的练习形式,尽可能发挥和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体验

和探索适合学生个体的技术动作。学生自练自评,相互间发现技术动作的优缺点,教师从中指点,学生不断练习不断进步。

七.教学结构:

(一)课堂常规后,给学生下达学习目标:“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足球的运球与射门。”同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保持好球与人的距离。

(二)进行“双龙戏珠”游戏让学生在激烈的争夺中体会运球的难度,并把这种兴趣带入运球绕障碍物射门中来。

(三)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接受能力,教师从中讲解运球的动作要点。

(四)组织学生进行一过一后射门的实战练习,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五)组织兴趣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放松身心

推荐第4篇:高中美术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第___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知识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以后的美术欣赏和生活中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然后是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获得鉴赏要素,扬长补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 从现实的身边的美的事物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出来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对范例的讲解来突出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我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首先说说教法:

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应着重采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示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美术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比较轻松的方式,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都可以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对美的认知,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交流,启发学生从教条的书本知识上升到自我欣赏的境界。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再次说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这句话在美术学习上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老师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中学生生理上表现为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关联性和参与性不强,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联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互动及强烈参与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艺术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3讲解作品范例。在讲范例时,不仅在于怎样理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理解,而及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观点和想法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交流使学生能巩固并且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艺术欣赏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美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思想方法在艺术欣赏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作品范例,适当对范例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这是我板书的原则。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最后一点是我对本节课后评价及反思,本节课我一再坚持我一贯坚持的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原则。我认为,我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做到美育、做到德育、而且要坚持做到素质教育中德育为先,这样的原则。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节说课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第5篇:高中美术说课

高中美术说课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湘美版高中美术选修教材第___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知识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以后的美术欣赏和生活中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

然后是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获得鉴赏要素,扬长补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 从现实的身边的美的事物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出来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对范例的讲解来突出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我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首先说说教法:

1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应着重采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示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美术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比较轻松的方式,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都可以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对美的认知,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交流,启发学生从教条的书本知识上升到自我欣赏的境界。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再次说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这句话在美术学习上也同样适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老师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中学生生理上表现为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关联性和参与性不强,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然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联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互动及强烈参与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艺术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作品范例。在讲范例时,不仅在于怎样理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理解,而及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观点和想法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交流使学生能巩固并且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艺术欣赏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美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思想方法在艺术欣赏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作品范例,适当对范例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这是我板书的原则。

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最后我一点是我对本节课后评价及反思,本节课我一再坚持我一贯坚持的德育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原则。我认为,我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做到美育、做到德育、而且要坚持做到素质教育中德育为先,这样的原则。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本节说课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第6篇:高中音乐《非洲歌舞音乐》说课教案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

《非洲歌舞音乐》

靖远三中

马文琴

一、说大纲

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许多学生律动活动,如简单的非洲节奏模仿,非洲鼓乐的模拟,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非洲音乐情境的创编与表演环节,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乐。让学生把认知行为内化为基础技能实践活动。课堂最后设计了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的拓展学习部分,学生通过欣赏、思考与讨论,理解每一种民族音乐都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音乐也是如此。从而使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教学反思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们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尽可能合理的设计学生的律动及创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氛围,同时也给学生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单一和枯燥。

推荐第7篇: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教案

2007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说课教案

中国美术鉴赏(9课时)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导入

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 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

2、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

绘画

工艺

美术

雕塑

书法

建筑

篆刻

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小组讨论: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4、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教学难点,对学生任何浅显观点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5、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仪征市精诚高中 龚洪正

一、教材分析:《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二课。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本课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属于工艺美术课程,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学生分析: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有所知晓,但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和审美。

三、知识目标:通过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能力目标: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点: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五、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 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播放CCTV《故宫藏玉》视频片段,激趣,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2、出示宋五大窑代表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交流,再指名说说各自特征及区别。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 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3、鉴赏青铜器 (本课教学重点)

设问:青铜器的工艺的产生和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功能

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历史故事讨论,结合作品赏析:

礼器:司母戊鼎

乐器:钟

兵器:越王勾践

其他生活工具:

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

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 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

商代晚期胎壁加厚, 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 立鹤方壶》

4、出示作品辨析并小结:古代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等工艺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精彩纷层,各具特点,至今仍深远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和生活。

5、绘画练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艺品进行课堂绘画练习,加深对其造型内涵的感悟。

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第一部分 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4、唐代章怀太子等墓壁画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

3、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开鉴赏:

提问:什么是壁画?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

(1)分布:

(2)内容:

(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

(1)概述:

(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① 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② 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③ 墓主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

④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 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 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2)画像砖: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题材与内容——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三、学生观看课件,欣赏代表作品。

四、分组讨论:

欣赏古代壁画有何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六、布置课外思考:

墓壁画怎么表现当时政治生活的?

第二部分 天地之间──宗教壁画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课:

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

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界被描述成:“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2、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 松)

1952年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发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其建筑、壁画、雕塑,作为设计构思的统一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全真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正统地位,以此来巩固已在元代社会成为显贵的全真教派后期掌教人的社会地位。

朝元图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近三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是交响乐、颂诗性质的巨构,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画艺术吴道子传派“以气胜”的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朝元图》中的八位主像,有更多的超凡入圣的理想化成分,不仅仅是表现于面相和华贵无比的服饰、坐具、华盖、供具上,更重要的是在群像组合间形成的众星捧月氛围中所突出的一派王者气象。三清殿《朝元图》是一个整体布局完整的宏伟巨构,但各壁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西部诸天众。八个主像之中也以绘于北壁西部的勾陈最为成功。八主像皆能表现出帝王之尊,而勾陈一像微微下视的眼神中更流露出帝王之威。其部众的组合,有内在的呼应顾盼关系,在程式化手法中注意到人物一定的性格表现,包括手的男女老少形态差别和动作表情。勾陈前方的传经法师一组和后边的南斗六星等眼神都向勾陈方向凝注,表现出对奏事者和勾陈反应的注意。勾陈左右的玉女和金母身侧的玉女都是《朝元图》中最美的女性形象。

三、小结

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四、布置课外思考: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第二部分: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3、宗教雕塑作品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启发学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世界上有哪些宗教?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课:

1、讨论了解佛教各种形象

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佛教形象,能够自觉与觉他,而尚未达到修行的最高果位,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是菩萨形象。在佛经中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北魏早期菩萨形象是男性的,面相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梁高隆与额际齐平,耳长垂肩,头戴宝冠,与同时代佛造像造型特征接近。唐代以后,菩萨日益女性化。面相圆浑,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或高发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常表现出一种温柔娇羞的神态。大足心神车窟的一组宋代菩萨形象,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是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唐代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称观音。

2、石窟艺术作为佛教教义的形象体现,其造型和布局有着一定的规范性。(由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提问,简单了解造型和布局)20窟大佛造像表现了早期佛造像的特点。

A、形体大小:主像最大,以职位的大小排列。

B、造像配置布局:一铺多尊、横(婆莎世界的释迦摩尼,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摩尼,未来世的弥勒佛)五尊佛(东西南北中)。

C、相貌与姿态:(在人像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佛性,32大人相,80种随形好)。

D、形象的象征性:莲花(代表超脱尘世,纯洁高雅;身后火焰纹的头光和背光:象征佛光普照,神圣无比;还有身姿,手势等都有象征性)。

E、上色:在形体的基础上,用色彩进一步的刻画形象。

3、小结:

总之,佛教雕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雕塑水平,云岗石窟建造的较早,其特点具有踺陀罗佛教艺术特点,北魏迁都以后,其作品具有“瘦骨清像”的优美风格,如北魏龙门石窟的作品,还有麦积山石窟,到了隋唐,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物的造型开始人性化和世俗化,如莫高窟和龙门奉先寺作品,所以唐朝有“菩萨象宫娃”的美誉。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类的佛像,本是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塑造这些佛像,本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便于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实践。但是,无须违言,这些佛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人们群众智慧的体现,这其中凝聚着人们理想和幻想。对于这些艺术作品的保护和研究,正日益授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

三、小结:

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内容:

第六课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第一部分

传神写照——人物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同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咫尺千里——山水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第三部分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第四部分 移情草木——花鸟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4、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花鸟画的乐趣。

内容结构:

①、本课有:“画出荷花多样的美”、“胸有成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部内容,从相同题材和不同题材展示花鸟画画家的作品。

②、以相同的题材,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寄托对花鸟的情感,表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本课以“画出荷花多样的美”为教学重点。

2、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重点。

3、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问题讨论、创作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本课以设问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作品

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出水芙蓉》、《映日》、《荷塘》三幅作品。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 播放背景音乐。

◆ 展示作品:《出水芙蓉》

《映日》

《荷塘》

二、分析作品

画出荷花多样的美

1、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作品:寻找理解作品的中心要素(作品表现的内容、表现形式、画家的思想)。(从学生自己的理解出发,用心去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中国画花鸟作品:《出水芙蓉》、《映日》、《荷塘》。

①、学生对作品中的要素产生问题并分组展开讨论。

②、讨论分析作品的异同。

③、分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④、领会作品的内涵与创作理念。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是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小组共同的观点。

《出水芙蓉》:是(南宋)吴炳的册页工笔画。

《映日》、《荷塘》写意花鸟,形象简练概括。笔墨生动有生机,赋予力量之美感。

1、引导学生仔细比较作品:

①、比较作品的题材。

②、比较作品的表现形式。

③、比较画家对作品赋予的思想情感。

2、启发学生思考分析作品:

①、引导学生注意花鸟画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②、引导学生领会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情感。

③、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要点:

①、《出水芙蓉》:工笔画,画面构图饱满,形象单纯,但画家表现丰富。笔法精工,设色艳丽。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②、《映日》:写意花鸟,构图奇崛,墨色浓重,线条强劲有力,具有力量美。

③、《荷塘》:写意花鸟,线条色块交织,刚柔相济,虽是深秋却不显萧瑟,似乎是一首交响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胸有成竹

展示作品,学生分析、感受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北宋)文同《墨竹图》(明朝)徐渭《墨葡萄图》(清朝)郑燮《兰竹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学生分析、感受作品。学生分析鉴赏齐白石《虾》。

三、体验作品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体验作品。体验水墨的乐趣

四、知识拓展:五代、宋、元时期花鸟画的发展特点。

五、学生小结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总体评价。

六、课外延伸:查阅收集齐白石、郑燮的其他花鸟作品。

推荐第8篇:说课教案

外国语学院09级英本9班马慧娟090402316

Leon Plan

Unit 4 We Love Animal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Date:6th,September,2012

Students: 40 students, grade 3

Leon duration: 30 minutes

Teaching aims:

By the end of the leon,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a) know the key words about animals‟ names:rabbit,pig,monkey,elephant(learned)

dog,duck,panda,cat,squirrel,zoo,mouse…

b)learn to use the sentence structure:I have ….and how to react to this sentencec) develop the interest towards English,

d)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clamates.participate in the group working

Teaching content:

Vocabulary of animals

I have a rabbit/panda…Wow/Oh,really?May I have a look?

Yes/Sure.Here you are.

Teaching aids

Pictures, blackbord, chalk, animal toys, punishing cards…

Teaching focus:

a) Vcabulary focus: dog,duck,panda,cat,squirrel,zoo,mouse

b) Sentence structure:I have…/Act like …

Difficult points:

Recite the words:squirrel,mouse,panda,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 in.(5 minutes)

Creat a scene that I went to a zoo yesterday,and some animals in the zoo asked me to bring them to say „hello‟ to the students,and take out the prepared toys, andask them to gue and say out the animals‟ names one by one .They are Mr.and Mrs Rabbit,Mr.Elephant,Mi Monkey and Mr.Pig.

Step 2:Presention(10min)

1:我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这么多动物来跟我们一起上课,那么让我们盼到第40页,学习第4课Unit4 We Love Animals

2我说:同学们,老师手里呢,已经有兔子先生和太太,大象先生,猴小姐还有猪先生,现在呢,给到你们手上,留一个猪先生到我手上,那么我想告诉你们我有一只猪,要怎么说呢?想不想知道呀?

外国语学院09级英本9班马慧娟090402316

学生:。。。(想)

I‘ll teach them how to talk about the things they have..and teach them to make a diologue with this sentence.

3:practice this diologue on the textbook

4:take out the prepared pictures (new words with related pictures) and say:昨天老师在动物园呢,还有一些动物啊,来不了,所以它们让老师给他们照了几张相片来关心下大家,所以,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朋友。”and thenteach them how to read these new words and imitate their sounds to make cla more funny and interesting.

5:check out their learning by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or 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the new words.

Step3:Practice/Production(8min)

I‟ll use a Rock-Paper-Sciors Game to check if they really accepted the new leon.The rule is like this:

1)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and choose one student to be the judge,

2)Each group choose one student to complete with another group .the loser team based on the Rock-Paper-Sciors Game have to choose one student to accept the punish.and I;ve got some punish cards.the punishment may be act like rabbit,hunt like a mouse…

Step4: Summary(5min)

Summary the new words and new sentence .and point the focus point to the student.and ask the student to read the new learned words again to strengthen the new knowledge.

Step5:Homework (2min)

Copy and recite the new words,each words 10 times.

Tell their parents the new learned words

Look for more animals‟ names.

Replection:

All the students took a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my cla,and the students remembered most of the animals‟ namesand know how touse “I have”

The effect is very good ,

推荐第9篇:说课教案

高一障碍跑说课搞

一、知道思想

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为知道思想。努力发展学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观念,提高终身体育概念的深入养成,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基础。现代社会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养成,通过教师提示,学生自主创新等方式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障碍跑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运动中跨域障碍,所以下肢力量的好坏对学习的效果具有关键的作用,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障碍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但是学习差异性较大,而本教材对身体的各项素质的要求有一定的提高,此教材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锻炼身体的价值,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内部各项机能也有很好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相是高一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一切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对于跨域类教学内容,这对于完成教学无异于是有宜的,身体素质普片较好,具有很好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以健康体育、终身体育为知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意识,在快乐中学习,不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以便于跟好的实用与生活。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障碍跑的概念及技术要求。

2、技能目标:掌握障碍跑的技术动作,使80/100的同学可以运用障碍跑技术顺利的完成障碍跑,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各项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障碍跑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促进良好的纪律性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游戏和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五、重难点

重点:前腿的跨域高度和后退的高度。

难点:全身协调用力。

六、教法分析

1、启迪思维法:通过教师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集中注意力,以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2讲解与示范法:以教师简明扼要的语言,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模仿对象,

3、分解与完整法:通过将复杂动作分解练习,然后加设一定条件即能完成完整的技术动作,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不断挑战自我。

4、小组探究与比赛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感受团队的力量,树立竞争意识。

5帮助保护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保护与帮助,了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与时机,培养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责任意识。

6创设情景法:以形象生动的情景再现“野人打猎”为题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对技术的了解与掌握。

七、学法分析

1模仿练习法:根据老师的讲解与示范,积极思考并模范老师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小组探究法:通过小组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感受集体的力量。 3游戏法:通过游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技术的发展,是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不断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八、教学流程

一、基本部分

1、集合整队

2、热身:慢跑,自编操,游戏(野人打猎)

二、基本部分

障碍跑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不但对学习效果会有影响,还会增加受伤的几率,所以在教学练中让学生带着问号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循马克思认识观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

一、教

1、提出问题

2、实践

3讲解示范分析问题

二学

模仿老师的动作,并积极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到最好。

三练

1实践个人展示

2小组讨论再实践

3游戏比赛

三结束部分

1总结 放松 下课

九、场地与器材

1跑道6条

2障碍物若干

3小红旗6面

十、特色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的效果。

推荐第10篇:说课教案

《鸿门宴》说课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鸿门宴》属于古代记叙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编者希望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希望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教学难点为:文言实词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全面多角度分析

二.说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更多注重学生的活动。

三.说设计意图: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四.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五.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创新构想:在学习文言知识及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课本剧,以深入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形象

六.说教学过程

(一)翻译理解部分。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

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

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

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

教师小结:

1、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二) 分析人物部分。

学生活动:学生上演自导自演的课本剧,主要人物:项羽、刘邦、项伯、范曾、樊哙、张良等,其他同学进入情景观看并分析

教师活动: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活动教师启发: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

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四)课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

一联系情节背诵第

三、四段;

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五)板书设计:

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

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七.说创新构想:

学生对文言文有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也很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扫清字面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八.方案实施过程问题:

1.学生文言基础还需继续巩固加强

2.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易流于单一化,教师应适当启发引导,使学生全面多角度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第11篇:说课教案

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应用说课稿

教学目标:

⑴ 掌握椭圆的参数方程,x=acosθ,y=bsinθ,并注意系数a,b与椭圆方程中a,b值的对应; ⑵ 椭圆的参数方程与标准方程的转化;

⑶ 学会应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些最值问题;

重点:

1、会写出一个椭圆的参数方程;

2、应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些最值问题;

难点:

应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些最值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类比三角函数恒等式可得出椭圆的参数方程,进而运用参数方程来解决一最值问题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为拓展内容,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更灵活

教学过程:

Ⅰ、新课引入

x2y2

在三角函数中我们都知道Sinα+cosα=1是恒等式,而椭圆的标准方程221和ab22

xcos a这个恒等式的形式相似,于是可令  ;若ysinb

x2y2

22cossin1,其中θ为参数。 22abs xaco,则有nybsi

 xacosx2y2

我们就把参数方程(θ为参数)叫做椭圆221的参数方程 abybsin

Ⅱ、新课讲解

x2y2

1.椭圆221的参数方程:ab

 xacos (θ为参数) ybsin

其中0≤θ<2π;

2.参数方程与标准方程的互化:

1、参数方程与标准方程的互化

①把椭圆的参数方程x3cos(θ为参数)化为标准方程 y5sin

x2y2

1 化为参数方程 ②把椭圆的标准方程94

练习:ⅰ、把椭圆的参数方程x8cos(θ为参数)化为标准方程 y6sin

2y2

1 化为参数方程 ⅱ、把椭圆的标准方程x16

Ⅲ、例题讲解:

x2

y21,点P在椭圆上移动,求∣PA∣的最值.例2 已知点A(1,0),椭圆

4x2

y21上移动,求∣PQ∣的练习: 已知P点在圆C: x+(y-4)=1上移动,Q点在椭圆422

最大值.x2

y21上的点到直线x+y+6=0的距离的最值.例3 求椭圆

3Ⅳ、小结:

1、记忆并能运用参数方程;

2、椭圆参数方程在一些求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3、参数方程的运用常结合二次函数和asinθ+bcosθ型三角函数。

Ⅴ、作业:

x2y2

1、椭圆221(ab0)与新 x轴、y轴正方向分别相较于A、B两点,在ab

劣弧AB上求一点C,使得四边形OACB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第12篇:说课教案

“引导-探究-整理-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组

夏洪艳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它的学科思想,通过学习,进行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习成为能力培养的一种形式,去影响学生的一生。化学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贯穿着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想观点、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以及自信顽强的品质培养等。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引导-探究-整理-发展”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可以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可以采用教师设疑、学生质疑、实验激疑、自学生疑等,由疑而发,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地实施探究过程。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研讨,展示创造过程,教师要延迟裁判,给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

整理:交流归纳,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发展:生长发散,活化知识应用发展。

发展即创新。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发展是指知识和能力的生长,即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及装置提出改进方案,或将化学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一些社会调查等,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及思维发展创造条件,开放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伸展性和开放性。

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实施创造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应设置障碍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体验过程,体验成功,用成功去推动成功。例如,钠和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如下:学生根据钠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点预测反应情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索→观察现象做出解释→学生探索创新实验→讨论评价实验方案。

1. 预测反应情况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在知识和方法上给予指导。任何实践活动都应建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以理论指导实践,否则,将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失败的。

2. 实验探索及现象分析

现象汇报中,对于钠在水面上游动方式,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得出运动是无规则的结论。

应强调指出科学实验中,除了观察到书上谈到的现象外。学生还观察到:钠放到水中后,看到钠的融球开始时并不是闪亮的银白色,慢慢才变成银白色。

学生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预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自信。发现了没有预测到的现象,不要回避,这正是思维发展的好时机。是又一次思维活动的开始,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整理归纳

在以上实验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要求从理论和实验事实角度加以分析,使学生明确,探索应包括理论探索和实验探索。在对实验结果以及现象的分析中,不同的意见可以进行辨析讨论,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及时设疑,深化思维。

通过讨论,学生思维活跃且开阔,能从三个方面作出解释。 从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有火花产生,并听到爆鸣声,说明有可燃性气体生成。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由于生成了氢氧化钠,钠的化合价升高,反应物中只有正一价的氢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降低为零价,故生成了氢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减少的质量。

4. 引申发展及评价

在完成了钠和水反应的教学后,及时设疑:以上反应过程中,会不会有其他反应发生?为什么?钠还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学生活动: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完成钠和水的反应。

要求:①避免其他反应发生②检验生成的气体。

评价方案:学生汇报设计方案,师生共同评价方案和科学性和可行性。

学生思维积极活跃且很开放,简便可行的方案,如果在教师课前考虑范围内,在课堂上便得以用实验验证,有的是教师事先没有想到,或者时间有限不能验证,可在课下完成,也有的方案可行但太复杂,不符合简约性原则,有的方案不太严密,被否定。课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方案的征集和评比,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采用分组讨论,学生汇报,集体评价,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集体评价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课前要精心设计,找到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生长点

教学模式的构建有两条主线,即方法主线和知识主线。重视了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而非仅仅重视教学结果。

“引导—探[究—整理—发展”教学模式中的“四要”“四忌”

“一要”知识能力并重,“忌”过分淡化知识。

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拥有相对完整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不是为了知识而知识,而是为了能力而知识。是为了做,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应用和创造而去学,而不是为了拥有知识而去学习。

“二要”爱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忌”批评指责学生提出的设想。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已见,敢于标新立异,不盲目从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严格禁止批评或指责别人提出的设想,保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培养开放性个性。

例如,检验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的气密性时,有的同学想不到向长颈漏中加水形成水封,而是用手去捂长颈漏长的口,欲使之密封。

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或无法达到目的的方案,一方面教师要加以可行性,判断其是否符合科学性和简约性原则。另一方面要尽量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实际操作,避免纸上谈兵,切不可批评指责。

“三要”给学生创新成功提供帮助,“忌”给学生永久性失败的体验。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多次的失败可能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心理,让这些学生品尝成功的滋味,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当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或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告一段落或结束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可以将局部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某个方面体会成功。

例如,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几类反应。

学生有以下几个方案:①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②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③亚硫酸加热分解;④三氧化硫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下分解;⑤亚硫酸钠和硫酸的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评价,优化制取方案。对于不能采纳的方案,教师从能得到二氧化硫的角度给予肯定,但必须指明能得到二氧化硫的反应并不一定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

“四要”使开放性具有多样性,“忌”单调呆板。 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答案的多样性等。比如,在讲了碱金属后,提出下列课题,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侯德榜制碱法的化学原理和生产流程,并指出侯德榜制碱法在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保护一节,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亲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课后可以分组进行社会调查,调查本市的大气、水或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提出治理方案。

综上所述,在“引导→探索→整理→发展”四环节教学中,教师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及大纲,选定一个或几个原理或有待确定的结论,创设问题情景,难度要适合学生现有水平,但还须付出一定的努力,学生通过学习有关材料,用已有知识分析、完成有关实验,有意识地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使推测得以验证,或者形成可能的假设,沿假设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推测可能的答案,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评价、优选和检验,得出结论,并进一步通过论证使结论精确化。整个过程以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为主,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和矫正,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以上教学模式可适合于片段教学,限时探究,适时和有限地发展。

“引导→探索→整理→发展”四环节教学,其目的是强调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知识本身,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自发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调节和控制学习活动,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引导→探索→整理→发展”四个环节的关系及其比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教材内容,学生水平、周围环境,可以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实践证明,“引导→探索→整理→发展”四环节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便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解决了学习的原动力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锻炼意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整理-发展”与实践

教学模式的研究

夏洪艳

2002/7/15

第13篇: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19《雪花飘飘》

本溪市三十九中学小学部

李恒洋 二O一一年一月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育辽海版三年级上册第19课雪花飘飘。

说目标:

1了解雪花的特点,学习运用剪贴的表现形式去创作雪花。

2利用纸材去表现雪花,发现雪花带给冬季的美,感受雪花带给我们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表现雪花、美化生活,在作品中体现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雪花的美,能够设计制作六边形的纸雪花。本课的教学难点折、剪、贴纸雪花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色纸、小白兔及雪孩子的贴花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学

播放课件《雪孩子》引起学生兴趣,故事结束后提出:同学们你们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雪孩子重新找回到小白兔的身边吗?生:想

二、定标导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雪花飘飘!

三、主动探知

有的同学就会问了,老师,我们要找雪孩子,和雪花飘飘有什么关系呢?老师也要问同学们个问题,雪孩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或者说雪人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生:雪花。 那么,同学们你们对雪花有那些了解呢?为了能让雪孩子更快的回到小白兔的身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雪花相关的知识:

1、雪花的形成:雪花是空气中的水汽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直接凝结而成的结晶体,当水汽凝结到空气无法托住时,雪花便从云中落下来。

2、观看图片之后回答问题:雪花由几个花瓣?生答:六个

四、运用创新

如何才能剪除六瓣的雪花呢?老师交给同学们一个方法注意观察。

1、折

(演示六瓣花折法,并幻灯片出示六瓣花的折法) 小组讨论研究如何折六瓣花,并进行尝试。

2、画

同学们可以参照书上指导方法2画一画。

除了曲线还可以用什么线画?

3、剪

注意:留下的部分要相连。 (注意安全)

4、展开

为了能让雪孩子更快的回到小白兔的身边,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雪花,同学们开动你们发挥你们的想象,运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做更多的雪花好吗?

播放音乐(雪孩子)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辅导。 主要辅导折和剪。 提醒学生画大些。

学生将剪好的雪花贴在小白兔旁边,教师掌握时间,小组进行比赛,那组最多,那组获胜。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你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帮雪孩子回到了小白兔的身边老师也非常高兴,为了奖励同学们,等下次下雪时,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操场堆一个自己的雪孩子好吗? 下课。

板书

19雪花飘飘

1、折

2、画

3、剪

4、展开

第14篇:说课教案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和智能化加工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三节,教材选用教育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一共有两个内容: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教材的第一小节,强调机器的智能是人赋予的;第二小节,主要介绍智能化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如手写输入、扫描识别、机器翻译等)的使用,揭示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介绍模式识别、机器翻译、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三、教学内容:

1.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科的历史。

2.能够各种途径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

3.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四、教学重点:

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

五、教学难点:

1.智能和人工智能

2.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

六、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讨论。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1、导入:带学生阅读卡斯帕罗夫和“更深的蓝”比赛的新闻报道材料;教师简单叙述“人机大战”的历史。

2、教师提问:“更深的蓝”是如何战胜卡斯帕罗夫的呢?

学生答: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就具备了很高的智能,能针对对手下出每一步好棋,并且不会放错误。

3、教师解释:卡斯帕罗夫的对手其实是一个象棋大师和软件专家的群体,揭示了“更深的蓝” 的高智能是构建在人类智能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教师鼓励学生:“机器虽然战胜了人类,但是没有我们,机器依然是机器”。学生的反映是很自豪,我认为这样能增强他们驾御信息工具的信心。)

4、“人工智能”的实质内涵:人造的智能,它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1、引入:基于大家对“人工智能”概念的了解和其未来的畅想,那么在我们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智能技术拥有哪些应用呢?

2、模式识别技术。第一章曾经提到的语音识别技术也是属于模式识别范畴的。 指纹识别(演示) 语音识别(演示) 手写识别(演示)

1、机器翻译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和智能化加工

①安排学生体验“机器翻译”的智能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参考网址:http:// site.baidu.com/list/104fy.htm。参考文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师安排实践: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之后的英文重新利用百度翻译成中文,然后把翻译后的中文和原文相比较。课堂的效果是学生哈哈大笑,因为翻译的结果很离谱,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以后可以从事专门开发有关翻译的智能技术的事业,使世界真正成为沟通无限的村落。 ②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课堂引入时提及) 常用软件:金山快译、谷歌翻译等(学生了解一些) 实践:

1、使用金山快译,练习中文翻译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

2、再把翻译过来的英文再译成中文

3、思考:与原来的中文是否有区别?为什么?怎样提高翻译质量? 启发、讨论、分析: a、有区别-----机器无感情------因为使用软件-----人编写的------(进一步认识本质) b、原理:在词库中搜索

c、提高质量:进一步完善软件

4、其他应用 ①计算机博弈。指导学生从教师机下载“五子棋”游戏程序,给学生实践一下和计算机对战的乐趣,体验智能信息技术。 ②智能代理技术

计算机发展趋势:个性化,人性化 举例:OFFICE助手

(三)实践

1、用自然语言和机器人对话。

2、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机器人的有关知识。(具体网址参照书本P.50) 3完成课本P51实践(1)(2)

七、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时,从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引入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认知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衔接自然、合理、紧凑、前后贯穿、环环相扣、层层启发、释疑解难。在引导、探究与讨论、讲授、启发的过程中,各方面融合自然,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有序、平实无华而又幽默风趣。本教案可使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对学生意识和素养的提升自然而到位。

第15篇:教案,说课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沁后小学

林淑红

教学目标:

1、认识、书写生字,正确读写“眼疾手快、精神抖擞、破绽”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学习并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小说《小兵张嘎》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1、了解《小兵张嘎》的故事梗概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3、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歌《八路军拉大拴》

2、这首歌是电视剧《小兵张嘎》的主题曲,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作家徐光耀的同名小说《小兵张嘎》改编的。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作家徐光耀笔下的小嘎子。

3、揭题,板书。(板书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汇报预习情况

1、文章有关背景。

2、检查词语,分两组出示。

精神抖擞

推拉拽顶

胖墩儿 单褂儿 虎势儿 猴儿 牛劲儿 塌着腰

合了裆

破绽

别住

三、初读课文,熟悉文断

1、自由读文,解答下列问题: (1)、片断中出现的人物是谁?谁是主人公?这两个人物在干什么? (2)、片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再读课文,合作讨论:

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胖墩儿又是什么样的人?

四、精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画下来,圈出关键词,全班交流:

(一)赏识嘎子的“灵”

1、哪句话可以看出小嘎子机灵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嘎子的机灵?小嘎子为什么“不跟他一叉一搂”?这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还能从哪些句子看出嘎子机灵、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4、从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这一特点?

5、继续交流其它句子。

过渡:这一钩,钩掉了嘎子的什么?[胜利的希望]要是换在平日里,机灵的小嘎子也许早就获胜了,可是他今天的对手是谁?[胖墩儿]这是一个怎样的对手?找出有关句子!

(二)品读胖墩的“实”

1、学生自由汇报描写小胖墩的句子。

2、这对手有什么特点?胖墩儿也是一个摔跤的惯手,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三)回味俩小的“势”

1、嘎子和胖墩儿都是摔跤的惯手,他们旗鼓相当。文中用什么来比喻他们的样子呢?

2、他们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走马灯”就是旋转的民间彩灯。他们三抓两挠地揪在一起。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输了!

(四)激情朗读

(五)回顾全文,感受写法。

1、引导回顾 :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俩人各自虎势儿一(

),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

)。胖墩儿(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两个人揪在一起,嘎子(

),硬是(

)不动他。小嘎子用脚去(

)他的脚,结果被胖墩儿一(

),摔了个仰面朝天。

2、讨论: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塑造小嘎子的形象呢?

五、总结得失,激发阅读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小嘎子虽输了,输在轻视了对手。由此,同学们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2、一次失败并没有让嘎子失去聪明、可爱的本色。反而让他更真实。挫折是财富,这次失败让小嘎子逐渐长大,最终成为优秀的八路军战士。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一书,和机灵、调皮的小嘎子交朋友哦!

作业设计:让学生描写“一场扳手腕比赛”

找两个男生上台,让他们进行扳手腕。同学们观摩用几句话写出他们的动作。 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机灵、富有心计

沉稳、老实

手疾眼快

塌、合、鼓

使巧招、下冷绊子

膀大腰粗、一身牛劲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说课稿

沁后小学

林淑红

一、解读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22课,是本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去勾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也是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之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 A、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眼疾手快、精神抖擞、破绽”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嘎子、胖墩儿的人物形象。B、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片断。C、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以读悟情和仿写法这二种方法进行教学:以读悟情: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细细品味其用词的精妙。仿写法: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在作业中设计了“仿写法”:让学生描写“一场扳手腕比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体会作家笔下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我还让学生欣赏了电视剧《小兵张嘎》的主题曲,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以听歌曲《八路军拉大栓》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学习课文打好了基础。

(二)、汇报预习情况

小学高年级让学生学会预习,对课文的学习有辅作用,而汇报预习情况,能很好地检测学习的预习,所以我设计了本环节。

1、文章有关背景的介绍与交流,能帮助学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收集有关课文背景的资料,也可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检查词语的教学,能较完善地检查学习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补缺补漏。

(三)、初读课文,熟悉文断

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1、片断中出现的人物是谁?谁是主人公?这两个人物在干什么?

2、片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胖墩儿又是什么样的人?

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在学生读文之后进行思考,贯彻了以读学文的指导思想。三个问题逐层提高,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人物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四)、精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

1、赏识嘎子的“灵”

2、品读胖墩的“实”

3、回味俩小的“势”

4、激情朗读

5、回顾全文,感受写法。前三个步骤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来指导学生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突破了本课的重点。激情朗读则又一次贯彻了以读学文的指导思想。在小结回顾全文的过程中,我利用一段话在让学生明确了文断中最精彩的动作描写。并通过讨论,明确了作者的写法,突破了难点。

(五)、总结得失,激发阅读兴趣

在生活中学会反思,人才可能不断进步。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收获,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反思后,我乘势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五、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环节的设计正是本课能力目标的体现。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学写:“一场扳手腕比赛”,现学现卖,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机灵、富有心计

沉稳、老实

手疾眼快

塌、合、鼓

使巧招、下冷绊子

膀大腰粗、一身牛劲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思维。

第16篇: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尉氏三中南校区

陈利平

我今天说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结果。详细说来,主要分下面几个环节: 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分期及社会性质。2.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的统治危机,在此基础上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了解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 4.掌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

5.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教育目标

1.通过对鸦片危害的讲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通过对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失败原因的分析,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从而教育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3.通过对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不畏牺牲的光辉事迹,激发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能力培养

1.通过学习和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导入:通过对古代中国的辉煌与近代中国的衰败的对比,激发学生探索近代史的兴趣。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分期,让学生从宏观上对近代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投影显示罂粟花图片,对“鸦片”的来源作一形象的描述:罂粟花美丽而妖娆,但它的果实——鸦片并不像它的外表看起来那么美丽,而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可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一直萎靡,以致丧失生命,可以说这是一种集美丽与邪恶于一身的东西。难道就是这种东西,在19世纪40年代引发了东西方两个半球的碰撞?鸦片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它爆发的背景。

投影显示:欧洲与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对比。最后总结:19世纪中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高歌猛进的发展时期;而清政府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充分显示出他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它宛如一只高贵而华美的瓷器,实已不堪一击,就在这时英国用鸦片这一武器敲碎了这一高贵而华美的瓷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高贵不在,华美不在,开始的只有屈辱。

投影显示: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指出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引用这段材料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英国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寸,英国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所以它对攻下中国这个堡垒具有狂热的激情,从而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投影显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国军民的抗战结果。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用强力把自己排斥与世界之外,却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死去。所以,社会制度的腐败比经济技术落后更具有决定意义,也就是说“人”是关键。鸦片战争的领导权控制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手中,失败的命运是注定了的。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

小结:“落后就要挨打”,其实中国社会早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是当时的中国人没有认识到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

布置作业: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板书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世界 资本主义

完成工业革命

坚船利炮

对外扩张 中国

封建主义

自然经济

大刀长矛

闭关锁国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正当贸易——出超——鸦片走私——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1.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的侵略政策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2. 经过:1840年6月——1841年1月——1842年8月 3. 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

第17篇:说课教案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材分析: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

二、学情分析:

质点模型是高中提出的第一个模型,比较抽象,学生在初中阶段多以感性认识为主,对质点概念难于理解,教师要通过多举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悟,再让教师加同正确引导分析,让学生体验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同时质点的概念的建立应停在初级基础上,不宜过多加深;参考系学生在初中作定性研究,在高中作定量研究,为位移研究作铺垫,强化了坐标系的建立,尤其是一维坐标的建立,因此在参考系的研究,只在强调为简化问题而适当先择坐标系,而不做过多深入研究,以免产生新的难点。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结构,采用“交流—互动”的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建立质点模型,把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能正确判断在哪些情况下把实际的物体看作质点;

(2)通过实例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明确参考系在研究运动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坐标系;

(3)坐标系的建立是位置描述的教学重点,了解一维坐标系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质点概念的建立;

(2)如何选择参考系及坐标的建立 [教学难点]:

(1) 质点模型条件的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具准备] 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课件,让同学们观看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汽车在公路飞驰,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然后思考有关运动的话题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质点 问题引入:

1、我们怎样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呢?

2、这些物体的大小和形状都要考虑吗?(以鸟儿飞行为例 播放鸟儿飞行的课件引导学生逐层分析质点的概念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知道在某些情况下真的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的质量因素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使我们研究问题简单方便,这个点叫质点。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接着探讨几个问题加深学生对质点概念的理解:1任何物体都能被看做质点吗?(学生观看课件)

3研究运动员平均速度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吗? 4研究运动员冲线时的动作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吗?

想一想:是不是大物体不能看做质点小物体才能看做质点呢?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知道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有条件的并归纳质点的条件:1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时2当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演示)

有了质点的概念下面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请学生观察教材的图片(课件) 二,参考系

如何解释小孩的静止?(学生讨论) 同样的物体,运动会不同吗?(学生讨论)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知道描述运动要寻找参考物体(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参考系选择的任意性,对不同参考系,运动可能不同

学生体会诗中运动的相对性(课件) 三,坐标系

若物体在只一条直线上运动,如何描述位置变化?若在某平面(操场)上呢? 文字描述方便吗?能精确吗? 有没有简便又准确的方法?

1、坐标系

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的构成要素:

原点、正方向、标度、物理量、单位 四,生活中的物理 (科学漫步)

通过阅读教材的科学漫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结:

1、问题:当物体成为一颗人造卫星后,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

2、给出第一宇宙速度概念(即环绕速度)

3、学生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值

4、将推导值与模拟操作值比较。

5、拓展: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如何运动?————学生再次操作课件感性认识

6、介绍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5)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1、比较及课件展示不同高度处卫星的速度,周期,加速度

2、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处在完全失重状态(录像)

3、了解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一些知识(视频资源)

资源网提供如下:

http://www.daodoc.com///xjd/netedu/tbwx.htm

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

第18篇:说课 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公开课 说课材料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

说 课

一、说教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既有让学生对已有岩石认知的了解和交流,更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器官和观察工具观察研究岩石的过程。通过收集岩石、观察岩石、比较岩石、给岩石分类,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水平。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的学习的基础。本课以岩石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学生对收集岩石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对岩石细致的观察和切实有效的分类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三、说教法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从教学流程来分析,本课的教学重在对岩石的观察、比较,不断挖掘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潜能,重视学生在对岩石研究过程中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通过多种活动将学生对岩石的零散的发现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形成自己对岩石的科学概念。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又不适合大步子、粗线条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

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虽然比较多,但教学期望往往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仍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四、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和特色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学生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直接用三个卡通问号板贴和小布袋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猜、看、摸、闻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一些常用观察方法的回忆,并期望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

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便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场景,围绕“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个课题,由浅入深,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观察研究岩石”、“寻宝总动员”和“给岩石分类”,取材简单、结构严谨,逻辑线索清晰。整节课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学研究习惯为中心,以使用多样的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为主线,通过分类展示板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最终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会利用各种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

本节课我设计的特色是力争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探究岩石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通过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验、游戏、比赛、奖励等,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整节课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教师:韦广村 2010年4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公开课 教案材料

《各种各样的岩石》

一、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看待自然的观念,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身边的自然现象。

二、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由“开个石头展览会”、“给岩石分类”两个主要内容组成,通过学生亲历搜集、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引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岩石世界,经历探索岩石奥秘的过程。

1、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特征,并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

②让学生经历观察岩石特点和给岩石分类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和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③体验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研究成果的愉悦情感,培养学生对岩石探究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让学生遵循“从观察岩石——认识岩石特征”的逻辑关系。 ②难点:尽可能多地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

三、教学策略

由于四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流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把学生视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他们对岩石并不陌生,充分利用本地的岩石资源进行教学是我在教学设计上最大突破。课前我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去户外采集岩石,让学生对岩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课中对岩石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旨在让学生对岩石形成科学的认识;课后,制作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让课内研究向课外延伸。

四、探究过程

(一)收集活动信息,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岩石,明确研究对象。

开课时,直接出示观察对象,并告诉学生,它的科学名字叫岩石,让平时游戏的道具进入课堂,使学生对岩石探究的兴趣十分浓厚,对岩石的交流活动就此展开。

2、了解岩石分布情况。

让学生说说“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岩石?”(课件回放,学生课前采集岩石的情景。)课前我和同学们在清江河边采集鹅卵石、去大龙潭寻找云锦石、还到菊花石工厂参观.有了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岩石,为研究岩石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3、交流课前搜集岩石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说说“关于岩石我们知道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岩石的文字资料,丰富各种信息。

(二)设计研究主题,确立探究方法。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怎样研究岩石,大家准备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呢?”

2、分小组讨论:确定一种研究方法。同学们通过近两年的科学学习,对综合运用感官直接观察某物体的特征的方法,如“看、闻、摸、拈”等已经初步掌握,教师适时提供一些辅助工具:钉子、水、放大镜,再探讨其它研究方法:刻、泡、摩擦、敲打等。有层次的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岩石的方法,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三)组织探究活动,了解岩石特征。

1、第一次实验

(1)各小组按照自己选择的一种方法展开研究,看看有什么发现?(时间2分钟。) (2)收集整理信息,交流研究成果

2、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1)其他小组交流。 导入:大家刚才用自己选择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都有所发现,其他小组有这些发现吗? 其他小组发现岩石的特征我们能确定吗?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教师引导:科学是严谨的,我们在没有亲手验证之前就下结论为时过早。

(2)用多种方法对其它小组的结论进行验证。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汇报:“大家刚才有这么多发现,你对岩石有什么看法?”在充分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对岩石的研究发现。通过交流,同学们发现了岩石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及手感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3、演示实验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刚才用了许多研究方法发现了岩石的许多特点,老师准备了一块从火山口捡来的一块特别的岩石,它有什么特点呢?”

(2)演示实验。 (3)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演示,学生观察到岩石放进水里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岩石里有空气。由此看来,我们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岩石,能发现岩石不同的特征。

(四)整理探究成果,形成科学概念。

1、指导分类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我们的研究把这些岩石分一分吗?”

2、给岩石分类。

出示分类提示:你们组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还可以怎样分?

3、汇报交流分类结果。

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分类方法不同,分得的种类也不一样,同一块岩石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观察岩石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同学们研究一组岩石的共性特征。

第19篇:说课教案

《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说课稿

姓名:翟萌萌专业:对外汉语学号:201140328113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功之路••顺利篇》第二册中第16课中的第二篇课文《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下面我将从教学对象、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叙述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学对象

《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这一课本课为教材第二册的第十六课课文,学生(汉语进修生),学至本课时已掌握600词左右,本班一共20人,主要由韩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三个国家组成,学生均来自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母语背景简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顺利篇》是进阶式对外汉语系列教材《成功之路》里继《起步篇》之后的初级汉语综合教材。书中的话题都是学习者在中国学习期间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如日常生活、校园生活、交通旅游、娱乐文化等。学完这两册,学习者可以掌握600多个汉语词语,进一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每册均附赠听力文本和练习活页,一课一页练习题,可作为课后作业。练习活页里还有6套单元复习题,可帮助学习者集中复习。

2、本课分析

《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次接机的经历。课文形式为对话体,交际性强,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内容熟悉,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本次课主要讲解14个单词和一个语法点。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认知领域:通过词汇的学习,能准确掌握生词的实际意义和用法。通过语法的学习,能够掌握存在句“地方+V.着+人/物”的语义特征和准确用法 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并能用本课语言点和词汇复述课文内容。

2、技能领域:听:能够听懂每分钟160字的对话体短文。说:能够复述和表演课文内容。 读:能够以每分钟180字的速度流畅的朗读课文。 写:能够以每分钟12-15个字的速度书写本课生词。

3、情感领域:学生有询问和描述房间或某处存在某物的愿望和描述自己或他人外貌特征的愿望。

4、学习策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长处。

四、教学重难点

词汇:掌握动词“戴、举、推、装”的意义和用法,并区分“戴”和“穿”。 准确理解副词“差点儿、正”的意义和用法。

语法:能正确使用存在句“地方+V.着+人/物”的意义及用法。

五、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跟据本课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法: 大的方面:

1、说教法。根据本课内容的词汇难度和语法难度,课堂教学按照“语法—生词—课文—拓展训练”的顺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情景法。课前对教师进行布置,根据情景,按照此时此地原则,进行大量的有效训练。 具体教学:

1、从复习旧课的语言点入手,引出新课内容。

2、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听说领先,同时加强汉字的读写训练。

3、设计互动形式的小组活动,展示学生主体性。

(二)、说学法

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不仅能学,而且会学。根据本课课文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通过布置情景和小组活动等方式,采用预习法、合作法、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自主练习,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手段

1、运用直观手段,使用PPT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2、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场景布置。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

2、复习旧课。通过图片展示复习第16课课文1,并通过复习旧课的内容引入新课。

3、学习新课。(1)、语法:引入—通过动作引入存在句句式

操练—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进行存在句“地方+V.着+人/物”的操练。同时利用以上教具进

行否定句介绍

(2)、生词:听写生词—本课14个,听后进行纠错。 认读生词—领读、齐读、分读、点读、齐读

处理生词—实物展示、动作情景、言语情景、图片情景

从生词、短语过渡到课文

(3)、课文:展示理解课文—展示课文内容图片

朗读操练课文—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 复述表演课文—单词提示复述、表演复述

(4)、拓展练习: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描述图片或者布置好的情景,

进行口语操练。

4、课堂小结。一边展示ppt,一边复习词汇和语言点。

5、布置作业。预习新课、口语练习、写作练习。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用ppt展示,板书以补充实例为主。

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

大卫:喂,请问是瑞贝卡吗? 瑞贝卡:是,您是哪位?

大卫:我是安妮的同学大卫,安妮让我来接你。你出来了吗? 瑞贝卡:出来了,我推着行李车,正往出口走呢。 大卫:你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瑞贝卡:我穿着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

大卫:我看见了,上身穿着白色T恤,头上戴着白色的帽子,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是不是?

瑞贝卡:我也看见你了,手里举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我的名字。 大卫:你好!我来帮你推行李车吧。 瑞贝卡:谢谢你,大卫!

大卫:不客气。哇,你的行李真重啊!

瑞贝卡:不好意思,两个箱子里都装着我在西安买的工艺品,差点儿就超重了。

第20篇: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一章一节

说课教案

课 题:《化学基本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说课教师:何军英

位:河南省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尉氏三中的何军英,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九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萃取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

(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简易的蒸馏操作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规范装置和实验原理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更容易接

受,已经初步了解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复杂的操作。

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这对萃取原理的讲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亲身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倡导“变教师满堂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学习”,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理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技能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发现学习和生

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大纲的研究,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六、教法和学法

1.采用多媒体,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学会物质的分离方法。

七、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的主要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 由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引入课题,如何获得淡水资源,海水淡化的原理—蒸馏。

多媒体展示:1.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图;

2.海水淡化工程

(三)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 在学生预习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案] 1.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名称及它们的主要用途?

3.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可不可随意放置? 4.在蒸馏烧瓶中要加入少量碎瓷片,它的作用是什么?  学生经过预习,讨论分析,从四个方面对蒸馏进行学习:

多媒体展示: 1.原理 2.主要仪器 3.装置图及注意事项 4.操作要点(重点、难点)

 在认识蒸馏之后,为了能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1—3],制取蒸馏水。经过观察、分析、讨论后共同得出结论。  多媒体展示:

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第二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案] 1.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先蒸馏出来的是什么组分?

2.确定是否符合蒸馏条件?  以上设计是为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更具有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表现现象把握实质的能力。

 创设问题,引出第二个课题: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分离用蒸馏法,然后我采用生活中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衣服粘了油渍,怎么擦洗,也就是说,让油和水这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利用什么方法分离?引出萃取和分液

多媒体展示:

探究实验:1-4.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 强调要点:1.强调仪器的使用方法;

2.操作过程中的要点;3.分析讨论萃取分液的含义。

通过探究该实验,某些学生对实验中的个别环节会存在疑问,我及时的让学生讨论完成导学案的第三个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案]

1、上层液体中的溶剂是(

),下层液体 中的溶剂是(

2、碘单质(

)在哪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

3、CCl4与H2O比较有何异同?

 经过学生对【思考与讨论】的探讨,最后得出结论: 多媒体展示: 【萃取剂选择的条件】

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如:CCl4与H2O互不相溶

2、溶解溶质的能力大于原溶剂 如:CCl4(I2)>H2O (I2)

3、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如:CCl4不与I2反应

 通过探究实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又让学生继续完成导学

案,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反思总结,随堂反馈

多媒体展示:

1.分离NaCl溶液中CaCO3,应用到的分离的操作是(

) A.蒸馏

B.过滤

C.蒸发

D.萃取 2.对下列各组物质:

①NaNO3和NaCl;

②CaCl2和CaCO3; ③MnO2和KCl;

④BaSO4和AgCl。 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 互分离的是(

A.只有①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用以分离提纯物质的是(

) A.萃取

B.称量

C.蒸馏

D.结晶

 为了使学生更深的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我又设计了课外探究题:

(五)课外探究,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

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1.过滤 2.结晶 3.分馏 4.萃取 5.分液 6.加热分解等,将分离或提纯的编号填入下列各混合物后面的横线上。 (1)除去碳酸钙中的碳酸氢钙

(2)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颗粒

(3)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4)分离石油中各不同沸点范围的有机物 (5)从KNO3和NaCl的混合物中提纯KNO3

(六)内容小结,画龙点睛

采用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

(一)蒸馏: 1.原理 2.主要仪器

3.装置图(安装顺序) 4.操作要点

(二)萃取、分液

1.实验过程(操作步骤) 2.萃取剂选择的条件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论证,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篇文章的线索,为此我设计了清晰明了的板书,将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展示给学生,使知识有条理,便于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一.蒸馏

1.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用加热的方法将沸点低的物质变成气态挥发分离出来。

2.主要仪器 3.装置图 4.操作要点

5.实验1—3制取蒸馏水 二.萃取与分液

萃取: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方法。

分液:用分液漏斗将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操作

1.实验1—4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 实验过程,分析讨论,思考与讨论

2.萃取剂选择的条件 1) 2)

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溶解溶质的能力大于原溶剂

3)

 结束语: 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九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分析,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高中说课教案模板.doc》
高中说课教案模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