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2-04-30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组

第一单元

货比三家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教学〗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 4元9角51元 5元1角所以49元 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 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 51元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 263元 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

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 115角 32角115角 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 3元2角 115元 11元5角 3元11元 14元 2角5角 7角 14元7角 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 元 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

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 数位 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通过寄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加法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出发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有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基础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有了处理进位或退位问

题的经验所以寄书一课主要是通过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提醒学生小数加减时要注意进位或退位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知识同时教材还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

一活动一寄书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情境图教材第8页

师前几天笑笑到邮局寄书给她的好朋友小明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再与同桌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观察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视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16124

师 指着算式 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与这个不同的呢

学生还有可能列出12416

师为了帮助笑笑解决寄书的邮费问题我们列出了正确的加法算式大家现在能不能估算一下笑笑大约一共要付多少邮费呢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你们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解释估算的过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师刚刚我们对所需

推荐第2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2012年03月31日 星期六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帮助

|

留言交流

|

登录

首 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冷吹风~~ 收藏于 2010-11-21 阅读数:380

被转藏:37

公众公开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举报如果您在该网页中发现有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内容,请联系我们:

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的乘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第一课时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推荐第3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3—55“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分数的作用。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表示简单的分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水果刀、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五、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 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 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 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 义。《分一分

(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 数各部分的名称。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两个游戏,听清楚第一个游戏的规则,我们今天首先回答问题不用嘴而用手,答案是几, 用拍手表示行吗?

1、出示苹果问: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1个)

3、老师手里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生有的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中间不发出声音,有的作刀切的样子,有的用手指作出“+”的样子来表示自己的想法,有的急于举手想发表意见。)

4、师:为什么不拍手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创造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5、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 ,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6、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

〔评析: 教师用拍手来开课,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拍手,能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数是不能用整数或小数来表示的,认识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自己设计表示半个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

2、新课学习: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A)、涂一涂。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教材53页(出示图片:衣服、树叶、小汽车、长方形、正方形、圆、正六边形)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它们里面就隐含了很多的分数。你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精彩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二分之一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B)、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2)、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

(A)、折一折。

师:老师刚才给每个人发了1张正方形纸请你对折两次然后展开观察这张正方形的纸被分成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师:涂出其中的一份,想想这一份是几分之几?(四分之一)涂出两份呢?(四分之二)三份呢?(四分之三)四份呢?(四分之四)

师:刚才我们通过涂一涂、找一找、折一折发现了很多分数,但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

生:平均分。

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像二分之

一、四分之

一、四分之二等都是分数。

(B)、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正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教师板书),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饼平均分成了三份,分数线上面的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齐读两遍。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设计意图: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 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 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设计意图:在教学分数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分数,然后读写分数,认识各部分的名称,这样一个过程很自然,把教材灵活地使用,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感。〕

3、合作交流,巩固新知

练一练1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认识了分数。看来靠自己动手认识分数,大家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屏幕(显示练习:用阴影部分表示下面的分数)。 师:这里有三个图形,请你涂一涂,表示出它下面对应的分数。

练一练2

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任意选择四个图形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图形完成,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 练一练3

师:这是一道判断题,请你仔细阅读,他们说的对吗?错在哪里呢?

4、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用分数表示的事物

5、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推荐第4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

(一)教学设计

浦城县万安中心小学 李丽娟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67—69“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苹果、水果刀、正方形、长方形、圆、彩笔等。

五、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飞跃,因为无论在 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要学习分数,是学生以前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这一部分内 容以前是四年级所学习的内容,而新教材整合为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把认识分数作为一个单元,足以说明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 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学习时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判断等直观手段,逐步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 义。《分一分

(一)》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苹果”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 数各部分的名称。

六、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解答,但同学们回答

问题时不准发出声音,只能用手势表示行吗?

(1)问题一:老师手里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2个)

(2)问题二(课件出示):老师手里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指名一个学生看图提问题,一个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

2、师:刚这两个同学表现真棒,老师手里1个苹果,准备奖励给他们,应该先怎样?(板书:分一分)

分苹果:把苹果分成一大一小两半,当学生有疑问时,趁机说明要平均分。

3、师:同学们可以用手势告诉老师答案吗?为什么大家都不出手势呢?(每人只有半个)你想怎样来表示半个呢?能否创造出一个符号来表示半个呢?

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让学生展示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0.5,有的用折纸,有的用A从中间画竖线隔开 ,有的用B从中间画横线隔开,有的用o画线隔开,有的用“双喜”的“喜”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有的用 正方形从中间画线隔开 来来表示,有的是1/2还有的学生用画图来表示。

5、在这些方法中同学们观察思考用那种办法表示一半更简单呢?(1/2)这个符号和整数、小数一样是数字家族中的一员,它叫做分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研究分数吧。(在课题分一分后板书: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师: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呢?

1、动手实践,理解新知。(1)、涂一涂。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一半来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可以说一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个美丽的图形(课件出示教材P67图片:正方形、棱形、六边形、小房子、花瓶)同学们先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轴对称图形),你们能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吗?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第67页找到这几个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涂一涂吧。

师:涂完的小朋友,请先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一下。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学生精彩片段) 生1:我把六边形的上下两个边的中间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把六边形的对角有用线连起来作对称轴,涂出其中的一份。 生3:我把圆对折画出它的对称轴,而且这种对折的方法可以找出很多条对称轴,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二分之一。

生4:„„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师:通过刚才的涂一涂,你们有什么体会?

师小结:对,二分之一除了表示苹果的一半,还可以表示很多物体的一半呢!

(2)、找一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先看一看,再思考一下,你可以边找边说,看谁找的最认真,最多!

2、折纸比赛,找出分数 (1)、折一折。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折纸游戏。

a、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b、游戏规则:利用对折的方法,一二组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然后涂出其中的一份,三四组把圆形平均分成八份,然后涂出其中的三份,比比哪组折得快,方法多。

c、生操作,师巡视,选出各组的好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2)、找分数

a、师:刚才同学们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其实又请来了两个分数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正方形折纸作品前板书1/4,在圆形折纸作品前板书3/8)

b、师:在刚才的折纸比赛中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我们都是在怎样分的基础上才得到分数的?(生:平均分。)

c、师:对了,只有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得到分数,现在再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在长方形纸上请出分数朋友3/4。

(三)、拓展延伸

1、认读分数

a、师:下面让我们就以3/4为例来看一看分数究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在长方形上涂的三份一般要用一般要用分数3/4来表示,(课件演示),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4叫分母,表示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3叫分子,表示这样的三份,这个分数怎么读呢,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就读作:四分之三。

b、齐读两遍。

2、学写分数

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分母,然后写分数线上面的分子。这个分数就写好了。大家试着写一下二分之一。

3、师:除了刚才认识的这几个分数,同学们还可以说出一些分数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能不能说完?(不能)看来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四)、合作交流,巩固新知

1、练一练1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认识了分数。看来靠自己动手认识分数,大家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课件显示练一练1: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1/2吗?)。

a、师:这里有四个图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b、请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课件出示练一练2: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1/3 a、生独立练习,师巡视指导 b、交流反馈,集体评讲

(五)、交流总结

师:今天老师特别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分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说说有哪些收获吗?

师: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我们今后还会继续学习研究分数的,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吗?

教学反思:

〔评析: 教师用拍手来开课,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通过拍手,能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数是不能用整数或小数来表示的,认识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自己设计表示半个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在找一找的过 程中,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 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设计意图:在教学分数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分数,然后读写分数,认识各部分的名称,这样一个过程很自然,把教材灵活地使用,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感。〕

纵观全课,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小猴贝贝和乐乐分桃子的故事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分数以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没有思考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本次教学过程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发明一个图形或数字来表示桃子的“一半”,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认识了后,通过折一折,涂

一涂一张长方形纸的一半,使学生加深对的意义的理解。认识了后,又让学生利

用圆形纸、正方形纸和长方形纸自己“创造”出另外一个分数。从始至终,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实践,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实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这样的教学意图。在教学

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引导和点拨。

3、善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本节课我多次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及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例如“你这个词用得太棒了!”“多有创意的想法啊!”“看到你们的创作,老师对你们今天的学习充满了信心”等等,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还加强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这节课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上做的不够,又如,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丰富,没有及时赞美学生优异的表现和创造力,在这些方面以后要重点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指导老师及同事请教,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本节课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新的内容,分数

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属于单元的

内容,学生对分数意义把我透彻,讲直接有利于后续分小比较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教学。

在导入部分,我创设了“分苹果”的情境,由整数

数引出生活中有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境,制造学生认知

冲突,使学生感知到学习“新数”是一种需要。借由分

的情境,引出“一半”该怎么表示?随后让学生体会并

“一半”表示方法的意义,并借数学上“一半”的规范方法引入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与任务。

认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进一步操作,使学生体会“

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正方形,半张

接着让学生在认识“1/2”的基础上,迁移出其它的几分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利用学生的作品“1/4”,引

面“几分之几”的教学。最后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示的含义。

在上本节课的时候,自己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

学生的配合也挺好,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操

够,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多说,学生的

方式也还需多样化一些。

2、在示范操作时,教具略显太

可以做得大一些,让学生更能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然本节课的重点不是分数的读写,但是还需强调一下,

面的练习中可设计类似的题型让学生操练,各部分的名

以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记忆会比打在课件上来得深刻

在讲解题目的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一个环节是需展示学生作品的,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

生说出自己画的图形所要表达的含义,而不是一味地我

推荐第5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动的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平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地说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的系统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3、学习分数 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的算法原理。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分一分

(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1、猴头、桃子的图片。

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分桃子

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 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 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如果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学生思考,汇报)

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平,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 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平,因为是平均分的。

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如果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 生:每只猴子分1个。

师:如果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平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

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 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

生2:把一块橡皮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师:你在哪里见过? 生:在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1、生

2、生

3、生4分别画了 表示一半。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 (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 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 (师指导写1/2)

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 (学生动手涂)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

生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

„„

师: 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

2、认识1/

4、2/

4、3/

4、4/4 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习,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 (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学生独立折纸)

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如果笑笑看见了会高兴吗?为什么? 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高兴。 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 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

(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 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

(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 (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1/

2、1/

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

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 (生领读课题)

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3 4 师:谁说说3/4的意思。 (生说略)

4、联系生活

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 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

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平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

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 (①、②、③小题略)

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

生:应该用8/12表示。 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学生思考)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 师:谁再来发表意见。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

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 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略)

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情境图。

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 (1) 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 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 (3) 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平均分——一半)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 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折一折,做出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认识1/

4、2/

4、3/

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

4、2/

4、3/

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

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

4、2/

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4、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我们已经知道,1/

2、1/

3、3/

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系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 a 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左图中有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见图58页第4题) (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 b 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

5、判断正误。

(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 ) (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 ) (3)一块不规则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 ) (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组内讨论。 b 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 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说一说:

①红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生动手分一分。

(2)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

2、试一试

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出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学生独立做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 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解释与应用

1、尝试练习(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

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2、巩固提高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知识“分一分

(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 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2、分一分 (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

9、3/

9、4/9。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

4、找分数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 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小组交流。 ③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

2、拓展应用

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

(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帐、水彩笔

3、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电脑出示:(动画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比较一下1/2和1/4谁大谁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 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1)质疑

“3/4和1/4谁大?”(同时板书)你们是怎么想的,用比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 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左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1/4,所以3/4>1/4。 3、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 (1),填分数,比大小。(见课本61页中间图)。 (2)、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独立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分类整理寻找规律。(1)分类。

把上述六组分数比大小进行分类。 一类: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二类: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2)小组交流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多,分数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的分数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实践应用

1、按分数涂料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们的1/4,(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画一画,涂一涂。 (2)小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个别展示。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平均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对于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四)拓展延伸 准备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还剩多少根? (1)明白题意后,同桌互做。 (2)找两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义及最后的结论。

(4)拓展提问:对于分数,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

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

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 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2 )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3:还剩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的加法。那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b组:借用材料

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爸爸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对呀,非常好。师板书(分数减法) (2)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3) 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①有学生会说,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 ②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 ③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1”是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

1、课本p64第一题。(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独立完成) (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4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师小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1、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有关知识:5/

7、4/

8、2/3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出示情景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汇报: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交流得出结果 :

①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③还剩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解决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① 列出算式:2/8+3/8 ② 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③ 学生独立思考。

④ 小组交流讨论(可借助准备的材料或借图来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⑤ 全班交流。

甲小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乙小组:借用材料

丙小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⑥ 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景图(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师小结:看来,不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能准确地算出来。下面的问题,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2)独立解决问题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① 生独立解决,列出算式。 ②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 ③ 全班交流。

(生有的画图、有的折纸、有的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讨论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①生独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1—5/8=?

(师可以提示怎样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a生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有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有部分学生可能知道,“1”是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师小结: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新课 标第一 网

师:妈妈又有了难题要请教我们了,请看:(投影出示)

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线段图:

2、课本p64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推荐第6篇:北师大三年级数学 乘火车 教案

乘火车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连续进位乘法学习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感悟生活中大量的数学信息。教学设计:

一、火车有5节卧辅车厢和7节硬座车厢。卧辅每节车厢可乘坐7人、硬座每节车厢可乘坐118人。

二、引导学生观察情境,问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会提:

1、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给学生提出的向题给予肯定,加引导、小组合作。

1、70 x 5 =350

7 2 2 x 5=10

X 5 350+10=360

3 6 0

2、100 x 7=700

1 1 8 10 x 7=70

X

7 8 x 7=56

8 2 6 700 + 70 + 56 = 826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57页练一练1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 小结: 谁来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乘火车

72 x 5 = 360(人)

118 x 7 = 826 (人)

7 2

1 1 8

X 5

x

3 6 0

8 2 6

答: 5节卧铺车辆可乘360人。

答: 7节硬座东厢可乖826人。

推荐第7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下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请参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共有73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严重的问题。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工作计划《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3.第五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米

2、千米

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数据把你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

4.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6.设计旅游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调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平均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交流。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会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对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肯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四、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推荐第8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27分)

1.把一根绳子平均分6份,每份是它的(),5份是它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面积约是4();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约是3();

一幢楼房高20(),占地600()。

3.3分米=()米5角=()元9厘米=()米

7分=()时

4.劳动课上做纸花,红红做了2朵纸花,4朵蓝花,红花占纸花总数的(),蓝花占纸花总数的()。

5.5平方米=()平方分米4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平方米=()平方厘米

6.长方形长是5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7.正方形边长12厘米,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5分)

1.把一堆桃分成4份,每份是这堆桃的 。()

2.1米的 是1厘米。()

3.有8个○,拿出这它的 是2个。()

4.操场一圈长300平方米。()

5.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相等。()

六、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6分)

1.商店调进65台电脑,已经出售 。出售电脑多少台?

2.张大妈养鸡400只,其中大鸡占 ,小鸡占 。

(1)大鸡有多少只?

(2)小鸡比大鸡多多少只?

3.一张书桌面长12分米,宽5分米。这张书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4.一块正方形实验地,边长50米。

(1)实验地周围有一条小路,王明每天绕这块实验地跑5周,王明每天跑多少米?50米

(2)这块实验地的面积是多少?

5.教室前面的墙长7米,宽4米,墙上有一块面积是4平方米的黑板,要粉刷教室前面的墙,粉刷面积是多少?

6.一个长方形空地,长是30米,宽是45米,如果每3平方米种一棵杨树,一共可以各多少棵?

推荐第9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

二、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基于本班同学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较为牢固,而学生问题解读和理解能力较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考虑,本节课我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和理解数学信息,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理解和运用数学信息,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情境图:电影院

师: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生:共有500名学生看电影。

生: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生:每张票价12元。

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及数学信息

(二)、探究新知,交流策略 1.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这两个数学信息说说你的理解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会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1:电影院座位够吗?

生2:这个电影院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师:电影院座位够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⑴学生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⑵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估算的想法。 ⑶教师总结评价。 3.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试着解决:这个电影院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⑴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⑵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的理解,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展开交流。 4.三⑴班有38名同学,每张电影票12元,买电影票需要多少元? ⑴学生先自己估一估。 ⑵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⑶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的理解,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展开交流。 ⑷引导学生针对计算方法,说说有什么的异同。 ⑸引导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练一练第1题

光明小学有15个教学班,平均每班有38人。 ⑴ 这所学校的学生有600名吗?你是怎样估算的? ⑵ 算一算,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从阅读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策略、计算方法上说出自己的思考,全班交流反馈。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再让学生板演作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解题的全过程。

(四)、总结收获,提炼知识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可以是学习内容或学习方法,展开交流。 师总结:阅读、分析和理解数学信息,是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同学们在生活或数学学习中,要学会善于捕捉数学信息。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与教学的,解决本课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是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针对本班学生整体理解能力弱的特点,课堂上我有目的地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上,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1.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放手让学生尝试,在交流中,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化进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2.关注学生提炼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示情境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理解数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引导学生探究算法。

3.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引导学生估一估,在交流中指导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意识。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情感方面。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观察与数学思考能力,懂得阅读理解数学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提供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推荐第10篇:~北师大新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本学期继续担任三(1)(2)两班数学,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

结合“分桃子、分橘子、猴子的烦恼等”具体情境初步掌握被除数是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计算;会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商的变化规律从而进行简便计算。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五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米

2、千米

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通过丰富的实例,学会整理数据,了解整理数据意义;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三个内容,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除法„„„„„„„„„„„„„„„„12课时

二、图形的运动„„„„„„„„„„„„„6课时

三、乘法„„„„„„„„„„„„„„„„8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四、千克、克、吨„„„„„„„„„„„„5课时

五、面积„„„„„„„„„„„„„„„„10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六、认识分数„„„„„„„„„„„„„„10课时

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3课时 总复习„„„„„„„„„„„„„„„8课时

三(1)(2)班李艳

2015.03.07

第11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39 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好玩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除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主要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本单元主要学会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

第五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通过丰富的实例,积累收集、整理数据是活动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三个内容,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重点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好玩”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措施

(一)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 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的强烈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充分机会,从而教师?引导与指导也就更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 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算法与策略的多样化,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个体差异使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时,他们对策略与算法所表现的不同取向是很自然的。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的前提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次是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策略与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策略与算法的特点,选择并优化适合于自己的策略与算法。

(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12篇:北师大三年级下册小学数学——货比三家

“货比三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价格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用旧知引入新知) 师:现在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3.50元是3元5角,1.06元是1元6分......像3.05,1.06,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现在同学们就一起来做一下下面的三个练习。 板书:

1、读一读:(同桌互读)

0.50元 0.02元 1.05元

1.2米 10.2米 20.3 51.47

2、写一写:

零点二五 写作: 十六点零五 写作:

3、填一填:

1.02元= 元 分 元= 41元8分

二、新知讲解。

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

师:现在全班同学再一起读一读这三家文具店里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同学们读完了,老师也要提一个问题了“去哪个文具店买书包便宜?”(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8.20元与8.50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4.9元小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师:听了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比较方法后,老师总结出了一个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左边的数相同,则比较小数点右面的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若小数后面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试一试。

现在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这个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来比一比下面这些数的大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大小,我能行!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了,那么我们现在分组来进行一个比赛,看一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 (1)在〇里填上“>”、“

1.25元〇2.4元 0.48元〇1.3元 0.05元〇0.50元 6.05元〇6.1元 3.06元〇3.60元 6.00元〇6.0元 4.59元〇4.58元 4.00元〇40.0元 (2)、

(1)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商店) (2)你还想买 ,到 商店买便宜。·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且也学会了怎样挑选便宜的商品了吧? 现在跟老师一起再来回忆一下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左边的数相同,则比较小数点右面的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若小数后面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第13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4、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教程由查字典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第14篇: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重难点作者:美洋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重难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掌握估算的方法。

3、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除法。

4、估算的方法。

第三单元 统计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4、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 《年、月、日》

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1时刻。

2、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及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六单元 面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3.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小数的含义的理解。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难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圈表示事物(元素)。

第15篇: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案

2015年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二单元教案

及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

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分桃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下P

2、3.教学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

1、出示情境,引导观察。

(1)师:(出示情境)“两只猴子围着堆在一起的68个桃子,在商量着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师可以问:小猴子们想吃桃子,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个别汇报,了解猴子的数量、桃子的数量,小猴子想吃桃子,为了公平必须平均分等信息。

2、提出问题

师:你们能提出问题?(如:6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1只猴子分到几个呢?)

3、探究计算方法 (1)教师建议:同学们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纸上算一算,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板书:①60÷2=30 ②268 8÷2=4 30+4=34 (3)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并选择自己认为好的方法。

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3只猴子分68个桃子”的情境

(2)这群小猴子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新问题吗?

2、探究计算方法

(1)学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如:可以先分整篮的,再将剩的8个再分:也可以先分8个后,再拿出6篮来分,每只猴子先分得2个,剩余2个,然后又分得2篮,所以每只猴子分别是2+20=22(个)。 (3)反馈、质疑。师:你们能将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吗?(教师要注意展示分的方法和算式,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评价、质疑中得出恰当的结论。)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结:

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三、应用

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又碰了一些问题,55页练一练第1题(小猴回家)?? 63 484 555 396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相互检查。

练一练(第2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再与同伴交流。

反思:

第二课时 分橘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下P

4、5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西天取经,他们化缘得来一些橘子,你们看,这里一共有几个橘子?孙悟空想把这些橘子平均分给他们三个人,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橘子?

(课件出示书本第4页的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师生互动

1、体会平均分后十位上出现有余数的情况。

(1)课件再次显示48个橘子画面。 (2)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小棒实际分一分。

(3)组织小组讨论:有48个橘子,如果平均分给他们三个人,每人可以分到几个橘子?

(4)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反思:

第三课时 商是几位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下P

6、7 教学目标: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

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已有的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

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PPT:主题图)引入:

同学们坐过高铁吗? 高铁的速度可快了,淘气从北京去四平旅游,全程888千米,火车用了6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2、提问: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知道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怎样列式?888÷6=你能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出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探究新知

(一)估算预测

先估算一下“888÷6”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精确的商与100有什么关系?

估算的商100是几位数?和100很接近的精确的商会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题目内容,明确数学问题之后,先让学生估算,目的是增强估算意识,更重要的是判断出商的位数,为接下来的试商、商在哪位上埋下伏笔。

(二)探究方法

笔算:888÷6的准确商到底是多少呢?

请每个学生尝试笔算在本子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这个“拦路虎”既能给有能力的学生验证“商是两位数”的正确性,

又为之后的疑难问题交流做好准备。

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全班交流)

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先从哪一位除起?

8个百除以6可以商几?商写在什么位上?商是几位数?

百位上商1,还多了2个百,把十位上的8拿下来,变成多少?然后十位上可以商几?最后把个位上的8拿下来,变成多少?个位上可以商几?

再次笔算。组内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最后再次汇报整个竖式的计算过程和每一步的算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并解决疑难问题之后,理解了笔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二次笔算,验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

(4)生板演565÷6= 456÷3= 784÷7=竖式计算过程,其余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有了算理的支撑,还应讲究严密的笔算过程。选取班上的学生板演,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生生问、答,全班汇报互动,让做数学与说数学融为一体。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具体方法步骤。(PPT) 反问:商为什么不写在百位上呢?(百位不够商1)

十位商2行吗?(不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笔算算理的情况下,再一次为学生总结笔算方法,加深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印象。

(7)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比较估算与精算。

[设计意图]:前后照应。让学生学会利用估算判断笔算除法结果的正确性,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练习反馈 完成 “练一练”第二题。(PPT)

1、学生轮流汇报估算过程和估算的结果。

2、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卡上做。

3.集体订正。

4.比较计算结果有何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找出这两类除法题的特点,也就是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学生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的,感受深,记得牢 。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提高练习p7第

三、四大题。

2、结合解决生活问题,进一步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本课以旅游照片开场,以旅游费用收尾,用完整的生活情境与数学问题紧密结合,

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梳理回顾,课堂总结

1、谈谈你在学习上的收获。

2、本节课你最赞赏我们班哪位同学(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 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这些照片要插多少页? 888÷6=148(千米)

1 4 8 6 2 8 2 4 4 8 4 8 答:平均每小时运行148千米。

第四课时 猴子的烦恼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8—p9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引导观察思考。(1)结合教科书,教师可以创设“3只猴子来到桃树下,想分吃桃树上的果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的情境。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指出要3只猴子没有分到一只桃的情况可以用算式0÷3表示。

(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0÷3的意义,得出结果。

(4)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一说“0÷

7、0÷8”等于多少。小结并齐读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从问题口袋中拿出问题(课件演示):有30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列出算式:306÷3= 2.观察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中间有0,并板书)

3.小组内讨论、交流;4.汇报交流。

(1)估算:把306看作300,300÷3=100,306比300大,所以结果比100大。 (2)口算:把306分成300和6两部分,300÷3=100,6÷

(1)先让学生估算,说说商的大致范围。

(2)指生板演。 (3)集体订正。

2.新课堂第8页第2题。

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商的中间、末尾为什么添0?让学生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3.新课堂第9页第4题

(1) 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3)

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四、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节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下P

10、

11、1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预习设计及相关基础知识准备。

经初步统计,三年级3个班上学期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603元。每个班收入多少元呢? (复习前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1)指名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 (2)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出示课题:节约

2、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探索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

1、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后来,又有几个同学送来卖矿泉水瓶的钱,这样经过进一步地核算,

(课件出示)发现3个班的总收入为912元,这时每个班的收入是多少元?

A学生列出算式:912÷3 B提问:怎样将这912元平均分给3个班呢?

C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由小组长总结组内成员的想法。

(必要时,学生可利用学具“人民币样币”分一分)课件展示

(2)各小组代表说说自己组内的分法(口算的办法、) (汇报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同时把平均分的过程用竖式板书出来。)

(3)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

(4)练习:515÷5 618÷6

2、商末尾有0的除法

(1)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实验小学用这些钱买了522个练习本送给一所学校的4个班,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多少个?

①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计算

② 学生发现:被除数的前两位刚好被除尽了,剩下个位上的“3”不够商1怎么办?

③ 得出结论:个位上不够商1就商0。

(2)练习:321÷2 652÷5 当堂训练 达标检测

一、练一练 (见课件)

二、课堂测试 (见课件)

课后 延伸

板书 设计

反思: 第七课时 集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15-1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

一、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1、出示“集邮”具体情境

2、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笑笑集邮,一共有邮票285张,集邮册每页可以放5张邮票,能放多少页?

3、列出算式:285÷5

4、探讨估算方法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5、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5”小怎么办?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5”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学习验算方法。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5、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1)如果把364本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多少本?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独立计算后集体讨论计算方法。

问题(2)王老师有100元,每盒拼图要3元,最多可以买几盒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新知

师:(出示教科书P17页图及条件: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层)请你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生一: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生二: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

生三: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

??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方法一:200÷2÷4 =100÷4 =25(本)

方法二: 200÷(2×4)

=200÷8 =25(本)

二、练习

1、教科书P18页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四道题,和我们上面解决问题的算式放在一起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

2、教科书P18第2题

师:游了2个来回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再独立做。

3、教科书P18第3题。

4、教科书P18,第4题。

三、问题解决

1、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学生的朗读时间为3分。一位学生选了一篇840个字的文章,在比赛前试读时,他用了5分,怎么办?请大家先小组讨论,拿出方案(给学生3-5分钟讨论)。

2、奇思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第九课时 讲故事

教学内容:教科书p19--20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分析乘除混合运算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布置自学内容和要求: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9页的例题,重点看第19页前三部分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课本所提出的问题,把想法及结果写在练习本上。) 思考:

1、语文课上淘气要讲一个850字的故事,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钟,如果规定讲故事时间只有3分钟,那淘气三分钟能讲几个字?

2、要解决这个问题,算式怎么列?

3、如果是综合算式,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的?

4、乘除混合计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分钟后汇报自学收获)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思考好的同学请举手?同位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请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生的发言情况,为汇报作好准备。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交流汇报:

下面谁能把自学的收获介绍给大家?

学生一:

要解决“语文课上淘气要讲一个850字的故事,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钟,如果规定讲故事时间只有3分钟,那淘气三分钟能讲几个字?”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找出所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我是分步计算的。先算淘气一分钟可以讲几个字。 850÷5=170(个),再计算3分钟讲了几个字,170×3=510(个) 答:淘气三分钟能讲510字。 学生二:

我是把刚才那位同学的两步运算合并成一个算式的:850÷5×3=510(字) 第一步表示一分钟讲了几个字,第二部乘3表示3分钟讲了几个字。

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补充和质疑吗? ②学生质疑、释疑

汇报问题1和问题2,明确运算顺序。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明确解题思路,理清算理,优化算法。

2.师概括总结:

乘除法混合运算或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巩固应用 拓展提高

(一) 考一考

同学们学会了吗,老师要来检测一下大家自学的怎么样?有勇气接受挑战吗?出示检测题(课件出示)

24×15÷8 25×10÷5 148-618÷6

(二)议一议 1.观察:先看三位同学做的题1,再看另一位同学做的题2。 2.纠错:请学生上台更正。提示:在错的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3.议一议:先看题1中的三位同学做的题及更正,再看题2中同学做的题及更正。

同意白粉笔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同意第一次更正对的请举手。 师:错,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

追问1:题2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 追问2: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 乘除法混合运算或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师小结: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反思: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一课时 轴对称

(一)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练习

(一)反馈练习: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生:蝴蝶、脸谱、**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图形。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它们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哪个数字是对称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课后

1、2题

板书( 略)

反思:

第二课时 轴对称

(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

25、26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红的,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2、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难点:能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具准备:钉子板、方格纸、手工纸。

教学流程: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26页“练一练” 第1至5题。

1、第1题。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

2、第

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与想像力,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

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 林 来 田

( ) ( ) ( ) (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吗?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一起欣赏。

三、拓展练习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国旗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四、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六、板书设计

反思:

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内容及第28页“试一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商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关键:同上

课 型:新课

教 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平移和旋转

(1)看一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说一说:A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平移和旋转运动? (3)做一做: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2、试一试

目的:体会作图的策略:由静态转为动态。

你还见过哪些 B(3)画一画。

向上平移3格、向右平移3格。

(4)你知道吗

古老的上海音乐厅整体平移了约66米。

第16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

什么是面积

灯塔镇中心小学

叶秋

一、教学目标

(一)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二)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多样性策略,感知用正方形测量、比较的优点。

(三)通过方格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二、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51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在这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提升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准备

课件、油画棒、塑料方格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尺子、两片树叶、正方体。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树木、小草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树叶经过昨天一场大雨洗礼之后变得更绿更清新可爱了,于是,我做了两片树叶,可还没来得及涂颜色,想请2个同学做一个涂色的小游戏。看谁涂的又快又均匀,准备好了吗?开始!(生涂)

师问:大家猜猜,谁先涂完?想一想,为什么***先涂完呢? 生:***的树叶大,***的树叶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树叶的表面有大有小,树叶的面小,涂的就快,树叶的面大,用的时间就多,非常感谢这两位同学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师:那我们把刚才涂的有大有小的树叶的表面就叫做树叶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通过比较、观察、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摸一摸,说一说

师:现在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物体,我们来找一找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好吗?

谁来说一说你摸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比一比

师:数学书和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摸文具盒的上面,再摸尺子的面,哪个面大呢?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想和你击掌庆祝一下。同学们,观察我们两个人的手掌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手掌面一个大,一个小,老师的手掌面大,学生的手掌面小。

师:老师的手掌面大,你的手掌面小,那是因为老师是大人,你们是小孩,等到你们长大的时候,你们的手掌也许会比老师的还要大。

师:刚才我们看到、摸到的都是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个表面都有它确定的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师:接下来,老师想再考考大家,看会不会把你们难倒。准备好了吗?(出示长方体)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师拿一个长方体,你们认识老师手里拿的这个物体吗?(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其中一个面的面积。如果把这个面描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长方形)原来这个面的大小就成了长方形的大小,那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长方形表面的大小)这条边线是什么呢?(周长)师撺掉一个边,问:还能找到长方形的面积吗?(不能)为什么?(它不是封闭图形)那什么样的图形才有面积呢?(封闭图形)

(2)画一画。同学们在纸上用尺子画一个图形,画好后用彩笔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展示。涂好的是它的面积,但那条边线是什么?(周长)

(3)电脑博士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2、3)看画面上有什么?这些图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师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全班齐读意义。 (4)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看看咱们班的同学谁是最棒的!下面哪些图形有它们的面积?(出示课件4)

3.探究比较物体表面大小的方法 (1)比较大小相差悬殊的两个图形。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看!(出示课件5)这2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那个面积小呢?

生:左大,右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结:对,我们在比较差别较大的面积的大小的时候,用眼睛看就可以确定大小。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看来同学们的眼力还真不错,下面老师还要考验一下大家的动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吗?(有)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6)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长方形的面积小。 生:一样大。

师:噢,现在有三种答案了,那么到底谁猜的对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动手比一比。

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币、小正方形、塑料片和尺子,动手比一比。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比较?然后再选择方法和材料比一比。(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们组是用剪拼的办法来比的。演示操作过程。 师:真棒!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 师:请你们组来汇报。

生2:我们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我发现长方形里面能摆8个硬币,正方形里面能摆9个硬币。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硬币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师:所以,用摆硬币这种方法呢,还是有一定的缺点的。 师,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生:我们组是用数格子的方法,长方形中有8个格子,正方形中有9个格子,所以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种方法,与刚才的摆硬币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这种方法很严密,没有空隙,这样很准确。

师:你也很了不起,不仅观察的仔细,而且语言表达也很清晰、完整。掌声送给他们。

(学生在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方法真多,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在比较面积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方法,但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同学们刚才就做的很好。 师:我们随电脑博士一起看一下他是怎么分析的呢?(演示课件7——9)

(3)强化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方格的大小必须一样。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出色,老师奖励你们休息一下,放松一小会。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男生闭上眼睛,(出示课件10)女生观察它的面积是几。女生闭上眼睛,男生观察它的面积是几?

那男生和女生谁说的面积大呢?(男生)一起来看大屏幕。原来这两个图形方格一样多,面积却不一样大!学生惊讶,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结:看来度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用来度量面积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度量面积时必须采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

4.设计图形,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大小

师:试一试自己设计图形,看谁最有创意!(出示课件11) (1)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 (2)学生独立设计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三)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师:老师想带大家去数学城堡里闯关,闯关成功后会有礼物等着你哦!大家想要什么礼物呢?(------)可老师想,一个信任的目光,友好的微笑,找到一位好朋友,得到大家的掌声会比任何礼物更令我们开心,对吗?想得到大家的掌声吗?加油!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书上50页第1题,出示课件12)

学生:用观察法比较。

2.动手做。剪下附页2中图4,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与同 伴说说你的比较方法。(书上50页第2题,出示课件13)

学生:用分割裁剪法或画格法。

3.如图,用方砖铺满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最少?(书上50页第3题,出示课件14)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图3最大,有12个格子。

师:有哪两个面积是一样的,再找一找什么不一样。 生:图1图4面积一样,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4.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书上50页第4题,出示课件15)

师:从第一个图形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图形形状一样,面积也一样大。

师:再观察第二个图形和第三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

5.哪个图案面积大?(书上50页第5题,出示课件16)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厉害,现在到展示你们聪明才智的时候了,这两个图案你能知道谁的面积大吗?这可有难度了?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课件配合) 6.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教室就有许多的物体,你能从中找到两种物体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生:奖状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 生:文具盒的面积小,课桌的面积大。 生:门的面积大,凳子的面积小。 ……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下,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出示课件

17、18)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课件19)

生:这节课我认识了物体的面积。 生:学到了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牢记。(出示课件20)“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周长求长短,面积求大小”。

(五)作业

画一幅最有创意的,并且使面积等于18个小方格的图。

第17篇: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除法

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8课时

(1)分桃子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无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无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学期第四单元“乘与除”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68 ÷ 2”。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3篮零4个,一共34个。 (2) 60 ÷ 2 = 30 8 ÷ 2 = 4 30 +4 = 34 (3)竖式计算(对比加减乘竖式)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②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低位开始都行)

③数位对齐

7、解决“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6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 ○ □ = □ ( )„„□ (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三、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计算。

63 ÷ 3 84 ÷ 4 56 ÷ 5 98 ÷ 3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 ÷ 4 96 ÷ 3 48 ÷ 2 89 ÷ 2 85 ÷ 4 67 ÷ 6 课后反思:

(2)分橘子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里的三个师兄弟遇到麻烦了,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橘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师兄弟,每人分多少个?” □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3”。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8个(10个 8个) 每个人可以分1篮还剩18个(1篮8个),一人可再分6个,共16个。

(2) 30 ÷ 3 = 10 18 ÷ 3 = 6 10 + 6 = 16 (4)竖式计算(再次对比加减乘竖式)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②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开始)

③数位对齐

7、讨论: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

三、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计算。

38÷2 52÷4 72÷3

2、用竖式计算。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 56 ÷ 4 课后反思:

(3)商是几位数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不小于除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高速铁路拥有诸多“世界之最”,课下的时候自己可以搜集一下看看有哪些世界之最,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些这个“世界冠军”——高铁的信息。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2、试着列式解决;

□ ○ □ = □ ( )

3、估计商是几位数,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点阵图分析

5、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6、进行验算。

三、拓展应用:

1、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565÷5 456÷3 784÷7 348÷2 636÷4 885÷5 868÷7 896÷8

2、解决问题

课本第7页

三、四题。课后反思:

(4)猴子的烦恼

学习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且无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有3只猴子发现了一棵桃树,看看树上的桃子每个猴子能分到多少个?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时出现了什么情况;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 0÷3=0

5、继续观察,如果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呢; 0÷4=0

6、说一说:0÷5 0÷6 引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有一堆桃子,共306个,3只猴子又能分到多少个呢?

□ ○ □ = □ ( )

8、想一想,算一算: 840÷6

三、拓展应用

420÷3 402÷2 880÷4 309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第9页

四、五题。课后反思:

÷3 (5)节约

学习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被除数十位不够商1时商0。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坚持和发扬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某年级三个班的节约行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案例:3个班积攒报纸和矿泉水瓶共卖了912元;

2、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 ○ □ = □ ( )

3、解决问题:不够商1时怎么办?

4、学校用这笔钱买了522支笔,送给希望小学4个班的小朋友,平均每班多少支笔,还剩几支?

□ ○ □ = □ ( )„„□ ( )

5、森林医生 502÷2 ① 2 6 ② 2 0 6 0 2 2 5 0 2 2 5 4 4 1 2 1 2 1 2 1 2 0 0

三、拓展应用

315÷3 960÷8 805÷5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第11页练一练所有题目。课后反思:

(6)集邮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寄信的时候需要贴邮票,每一版邮票的发行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有很多的集邮爱好者,笑笑就是一个集邮者,让我们来看看笑笑在集邮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吧。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笑笑有285张邮票,要把这些邮票放到册子里,每页放5张,那么能放多少页呢?

2、试着列式解决。

□ ○ □ = □ ( )

3、估计商是几位,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5”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8、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 ○ □ = □ ( )„„□ ( )

9、总结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1) 如果把576本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 王老师有100元,每盒拼图3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反思:

(7)买新书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7、情景一:一二三年级共270名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平均每班多少名学生?

8、情境二:一共96只鸽子,有4个鸟笼,每个鸟笼有两层,平均每层有多少只鸽子?

三、拓展应用:

1、756 ÷ 7 ÷ 6 624 ÷ 2 ÷ 3 801 ÷(3 × 3) 624÷ (2 × 3)

2、按要求连一连;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 48 × 2 160 ÷ 2 32 × 5 240 ÷ 5 96 ÷ 3 80 × 3

3、奇思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18页练一练剩下的题目。课后反思:

150米,(8)讲故事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语文课上学生轮流讲故事,淘气选了一个850字的故事。课前练习时淘气用了5分钟。

二、探索新知:

1、约定只能讲3分钟,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字?

2、学生独立想办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7、笑笑讲了一个故事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字,如果3分钟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

8、画图表示题目信息并列式解决。

三、拓展应用:

1、279÷ 3 ÷ 3 735 ÷ 5 ÷ 7 800 ÷(2 × 4) 960 ÷ 6 × 4

2、按要求连一连;

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 32 × 2 24× 5 77÷ 7 64 ÷ 8 96 ÷ 4 11 × 3

3、淘气每分钟录入96个字,需要10分钟完成,同样的任务,笑笑8分钟就录完了,笑笑平均每分钟录入多少字?

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课本20页练一练剩余题目。课后反思:

第18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礼物》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会认1个字,会写8个字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

4.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 发芽 懂得 一套书精彩 寄托 果断 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 指针 精美 期盼 幼小 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

1.读完课文后你又认识哪些字?你会用吗?

2.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种得

这两个字你还知道什么

3.学习会写的字

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指导:

礼:组词:礼物礼品礼貌

芽:组词:发芽嫩芽豆芽

懂:组词:懂得懂事懂礼貌

套:组词:套装圈套套话

精:组词:精神精彩精力

托:组词:寄托拜托托人

三、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板书设计:

种子 懂得自然

小鸡 懂得生命

礼物 手表 懂得时间 亲人的关爱、企盼

少儿百科全书 懂得世界

2、《梦已被染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冬天过去了,我的梦已被染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对春天的向往。

3.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懂得要像“我”那样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春天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文中的生字词。

2.分小节指名读诗歌,检测文中生字的认识情况。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散”,并口头扩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诗歌大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语句知道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我”发现田野秘密的那种喜悦、自豪的语气。

2 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师可适当引导,体会“我”对春天的向往,并将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

四、拓展与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背《村居》。

3.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同学们,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再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还想读读吗?

二、配乐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2.你还看见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怎样?

3.带着你的感受,再讲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三、读背古诗《村居》

春天多美呀!今年老师带来一首诗,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古诗《村居》。

1.图文结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些自易错或较难写?

2.重点指导:“散”、“融”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嫩草吐绿

梦已被染绿 对春天的向往、渴望

残雪融化

4、《花儿也会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同学课前预习时自主认识生字:盈 坪 蜻 蜓; 会写:盈 坪 尾 瞧 旋 滑 蝴 蝶 蜻 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能读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万物,热爱生活的语气和情感来;背诵自身喜欢的小节或全诗;正确区分多音字“长”在诗中的不同读音。

3、理解“绿盈盈 渴求 盘旋”等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体验人与自然界中小生灵的密切和睦关系,进一步增强热爱大自然,维护小生灵的意识。

五、教学流程

(一)提前组织同学踏春,放风筝。[点评:加深生活体验]

(二)抓住课题,启发质疑

1、欣赏春景,激发兴趣。

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表示春天的美丽画面:阳光和煦,春风拂柳,草长莺飞,鲜艳的花丛中蝴蝶飞舞,一群儿童在草地上放风筝„„同学欣赏后,教师导课:春天来了,万物苏醒了,小朋友们最爱干什么?(同学回答:放风筝!教师板书“放风筝”)你们放飞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呀?(同学汇报)小朋友们放飞的一只只漂亮的风筝把蓝蓝的天空点缀得更美丽了,你们可真行。小朋友们会放风筝,花儿也会放风筝呢!(教师板书“花儿也会”,使题目完整)

2、启发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启发同学从课题中发现问题)?同学会提出:花儿怎么会放风筝呢?花儿为什么放风筝?花儿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花儿是怎样放风筝的?„„

(三)以读为主,人文合一

过渡语: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就请大家带着这些小问号,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默读课文,让同学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各种方式的朗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如:自由读——同桌互读——四人小组内轮读——指名读,为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铺路架桥。(提示:注意区别第1小节与第4小节最后一句“长尾巴”中“长”字的正确读音,第1 小节中读zhǎng,第4小节中读cháng。)

2、细读课文,主动探究

过渡语: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现在请你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继续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把你知道的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好吗?

(可以独立阅读,在书上点、画、批、注;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归纳总结,设计板书;可以与同伴交流;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研读课文,共享效果

过渡语:刚才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这些小问号解决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你还知道了什么,能不能告诉大家呢?

(1)细读第一小节,感受快乐。

①读了第一小节课文,你感觉到了什么?请举例说一说。

②“渴求”是什么意思呢?

③你们想不想把自身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试一试吧!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2)精读2~4小节,展开想象。

屏幕上再次打出春天的画面。

过渡语:春天太美了,小朋友们多快乐呀!他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来到绿盈盈的草地上放风筝。可是,花儿为什么也来放风筝呢?花儿放飞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它是怎样放风筝的呢?怎样飞叫做“盘旋”(可做动作表示)?让俺们到百花丛中去欣赏吧!(这几个问题用小黑板出示)

①同桌交流。

②指名发言。

③播放《春天在哪里》的乐曲,让同学们闭目遐思,展开想像。

④请告诉大家,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培养语感,积淀情感

感情朗读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课文,现在俺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小诗,把自身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好吗?

1、同学自由朗读。

2、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读自身喜欢的小节,大家互相评价。

3、师生共读,读出自身的情感来(老师读时请不要看书,实际上是背诵下来,激发同学背诵的欲望。

背诵积累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都读得非常美,说得特别好,那你们想不想把这首美妙的诗歌背下来呢?

1、同学边看多媒体课件边聆听配乐朗诵。也可以小声跟读,细细品味。

2、自由感情朗读,教师指导。

3、教师背诵。同学自由背诵。指名试背。齐声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过渡语:你们看,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多么密切呀!大自然是美丽的,人和动物可以一起尽情享受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读了这首诗,你最想说什么?

1、自由说。

2、同桌互说。

3、大家说得真好“俺们要保护大自然,美化大自然,和大自然和睦相处,让俺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还有很多同学想说,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用文字来抒发俺们的感情吧!

(六)检查指导写字

1、“滑”右上方笔画,“蜓”右边是“廷”(读tíng),不是“延”(读yán)。

2、在自身本子上写一至两遍,再同桌交换本子写一遍。

3、同桌检查,互评、自评后交给教师。

5、《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教学用具:

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理解内容

1.揭题板书(可课件出示)。指导书写“忌”字。

2.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孙膑、田忌、齐威王;赛了几次?怎样赛的?结果怎样?„„)(板书)

3.同样的马,两次的比赛结果却截然相反。你有什么疑问吗?

(第一次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输了?第二次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会转败为胜?)

4.小组合作学习。(拿出课前做的马,演示两次比赛的经过,说出失败或胜利的原因。)

5.指名演示,填充图表,指导理解两句话。

(1)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2)“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6.假设:

(1)如果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快得多,孙膑的计策能成功吗?为什么?

(2)如果要进行第三次比赛,齐威王看破了孙膑的计策,这样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中下上;下上中,田忌要想取胜,应该怎么办(黑板连线)

7.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以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二、角色朗读,升华认识

表面上是马的竞赛,实际上是人的智慧的较量。课文在写赛马这件事的过程中,把每个人物的特点刻画得很是鲜明,尤其是田忌、齐威王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语气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来把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部分再用心地读一读,读了以后看看会有什么新的认识或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注意过渡语的理解,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2.指名角色朗读,并说说是怎样处理的(为什么这样读?有什么新的认识?)。3.学生评价并朗读。(启发说出理由)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启发说出理由)

三、课外练习,巩固认识

查找孙膑、田忌的有关故事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 孙 膑 ↘

智 智

高 高

田忌→第一次(输)→齐威王

↘第二次(赢)↗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联系实际,理解课文。

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2.熟读课文,分析内容。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

3.学懂课文,掌握生字。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疑惑、轻蔑、转败为胜、目瞪口呆”等词语。

词语注释

扫兴: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课文中是写田忌缺乏再赛的信心。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话讥笑人。在课文中是说田忌此时连好朋友的诚挚帮助都错误地理解了。

疑惑:怀疑不解的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主意,有打算。在课文中,是说孙膑经过对主客观情况的分析,已有转败为胜的策略和把握。

讥讽:用尖刻的话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课文指齐威王嘲笑田忌赛马输了。表现出齐威王骄傲自满的弱点。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的意思。文中指齐威王只凭马力不善智谋的盲目骄傲。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着不动,嘴说不出话来。形容齐威王吃惊而发愣,觉醒过来为时已晚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解题入手,理清脉络,感知全文。

(1)主要写什么?(赛马)

(2)“田忌赛马”是写谁和谁赛马?

(3)课文怎样写赛马的经过?比赛的结果怎样?

(4)教师边提问边板书

2.分段讲读

【第一段】首先放手让学生根据板书自读课文,然后提问:

(1)田忌为什么都失败了?体会“垂头丧气”是写田忌一败涂地的情绪。

(2)你认为田忌要怎样才能赛过齐威王?组织学生议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讲解体会三个人的对话。提问:

(1)孙膑是根据什么安排出场顺序的? (2)孙膑想出的比赛方法是什么?

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后,帮助学生理解孙膑是在观察赛马的同时,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取胜的可能性。突出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质。

(3)齐威王为什么失败?讲解描写齐威王情绪变化的语言,指出他盲目骄傲自满,只凭马力、不善智谋。孙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安排了田忌赛马的出场顺序才取得胜利的。

(4)齐读最后一小节后,启发思考:

第二次比赛,马还是原来的马,田忌为什么能战胜齐威王?

让学生统观全文从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来领会以强赛的方法不当,必然要失败。孙膑的赛法是在不同等马出场顺序上想出最佳方案帮助孙膑准备再赛。最后田忌按着孙膑的指点,终以二比一战胜了齐威王。

(5)从田忌第二次与齐威王赛马的胜利,你认为孙膑是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全面思索、多谋善断的人)

(6)说说你还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7)教师总结: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总结后完成全部板书。

3.通读全文,每读一段后说出段意,读全文后明确本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提示

(一)讲读重点:

1.全文抓住“赛马”这一线索进行讲读。

2.第一段抓住赛马失败的原因讲读。第二段抓住再赛转败为胜的原因讲读。第三段抓“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一句讲读。同时讲清比赛方法。

(二)教法建议:

教学时,可以围绕“赛马”这条主线抓住三个“顺序”安排教学步骤:

1.抓情节发展顺序。紧扣题目,从田忌的角度,理清“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胜利”三个层次,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田忌赛马”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记叙的。

2.抓马匹对应顺序。根据“初赛失败”和“再赛胜利”的原因理清出场顺序,使学生明确马匹对应顺序的改变才转败为胜的。

3.抓再赛胜利的输赢顺序。根据马匹对应顺序、理清输——胜——胜的顺序。明确田忌是在孙膑赛马的巧妙策略下的指点后取得再赛胜利的。

(三)朗读建议:

1.(老师)讲前读:读全文,粗知课文主要内容;分节读,要扣住教师提问读。

2.(老师)讲后读:分角色读“孙膑献策”部分,要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感情;分角色读田忌和齐威王的对话,要读出人物的不同感情。全班齐读每次比赛结果的语言。结尾句是中心句,在教学中要结合讲解反复读。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第一次: 第一场 上 上 败

第二场 中 中 败

第三场 下 下 败

第二次: 第一场 上 下 败

第二场 中 上 胜

第三场 下 中 胜

9、《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7个要写的字;

(2)了解大自然的语言,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情朗读、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理解内容,在交流、质疑中深入学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直观手段激趣引入

师:课件播放秋叶纷纷落下的画面,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黄叶飘落在地上。

师:看见黄叶飘落,你知道了什么?

生:看见黄叶飘落,我知道秋天到了。

师:课件播放雷电画面,问,你在图上又看到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雷电,知道要下大雨了。(课件:要下雨了))

师:黄叶飘落,预示着秋天来到了人间。天空乌云密布,预示着要下大雨了,这些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二)认识生字,练习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标出这首诗有多少个小节,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3、采用不同的形式认读、记忆生字词。

4、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大自然中谁的语言。(生答,师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石)

5、小组交流内交流,你最喜欢哪种语言,为什么?

(三)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1)请生读第二小节,其余的孩子一边听一边思考,白云会对我们说些什么?(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2)太阳出来了,你们的心情怎样?(很高兴)

(3)请生读第二小节

(4)换词练习:“准”可以换成哪个词?(肯定、一定)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6)如果天上不是白云,而是乌云,那乌云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课件:你看那天上的乌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乌云压得低低,明天准是雨天)

(7)小结: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了白云高飘明天准是晴天,乌云密布明天准是雨天,这些语言预示着天气在发生变化。

(8)书上还有哪种自然现象在写天气的变化,生:蚂蚁搬家要下雨。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9)请生读第三小节

(10)这里的“也”能去掉吗?为什么?

(11)用 “也”说句话?

(12)指导朗读第三节。

(13)课件出示谚语,补充积累知识。

(14)小结:白云高飘、蚂蚁搬家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板书:天气变化

2、学习第四小节、第五小节

(1)请生读第四小节。其余孩子思考:蝌蚪会说什么?

(2)那水里的蝌蚪像什么?

(3)找到诗歌中写蝌蚪的句子,读一读。了解比喻句。

(4)蝌蚪除了像逗点,还像什么?

(5)比较句子,理解反问句。

(6)了解拟人句(写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

(8)学习第五小节,理解省略号的用法。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9)指导朗读第五小节。

3、学习第

六、七节。

(1)你知道树的年龄吗?

(2)学生动手画树的年轮。

(3)理解鱼鳞的年轮。

(4)指导有感情地读第

六、七小节。

4、学习第八小节。

(1)自读第八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结合课件讲解(课件示三叶虫)

(3)根据三叶虫化石我们可以推测几千万年前的地质情况。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八小节。

5、学习第九小节。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课文是怎样赞美大自然的语言的?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赞美大自然的话。

(3)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4)那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小节。

四、拓展训练,启发想象。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仿说一小节诗。

2、学生动手写作诗。

五、板书设计:

大 自 然 的 语 言

白 云 蚂 蚁 天 气 变 化

蝌 蚪 大 雁 季 节 变 换

大树 大 鱼 推 算 年 龄 妙不可言

三 叶 虫 化 石 推 测 地 质来源:[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12、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案

教育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组词,会运用,并流利的在课文中朗读。

2.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规范的书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讲的知识,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2.学生学法:读中感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激趣导入,组织学生阅读感悟与讨论、交流,提供媒体展示;相机点拨。

2.学生活动设计:阅读感悟、小组讨论、汇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游览过北京的古老时尚,曾赞叹过黄山的奇石,曾感受过天都峰的险峻与秀美。今天,我们再一起到一个河流交错、山峦起伏的地方去观赏一下吧!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有没有兴趣和老师一起欣赏?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地,那里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感受一下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范读课文(听课文朗读)。

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1.提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2.学生说自然段段意。

(1)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2)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3)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4)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5)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6)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名句。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绿色的海洋”指的是什么?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够找出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下面就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第2-5自然段。

1.总体感知

(1)作者都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景物,请用“―――”画在书上。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季节 描写的景物

2.选读课文,领悟小兴安岭树木的特点。

(1)从刚才填写的表格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每个季节的树木都有所描述,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找出来多读几遍,然后谈一谈为什么喜欢。

(2)班上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展开想象,谈出看法。学生谈到哪个季节,就相机处理哪个季节。

春天: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

夏天:出示夏天图片,你觉得夏天美在哪里?

秋天:出示秋天的动画。

冬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冬天的雪景?

四、总结。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同时写了小兴安岭的富有,为人们创造财富。所以课文最后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它们等着我们去欣赏,去开发,当然也需要我们的保护。

五、综合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2.写生字词,读课文。

板书设计:

春: 树木 小溪 小鹿 原木

夏: 树木 雾 草地 野花

白华 栎树 松柏

秋:

落叶 山葡萄 榛子

冬: 树上 西北风 黒熊 松鼠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新枝 春水涨

夏 枝叶密 野花开 花园

秋 叶飞舞 果子熟 宝库

冬 树积雪 动物躲

13、《失踪的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学生质疑。

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3)最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你还知道哪些资源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饶”不能加一点。“厌”不能写成“庆”

区别:性——姓躁——燥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题目:想象你走进了大森林„„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

砍树破坏环境

失踪的森林王国 无影无踪

爱护环境 植树造林内 容 源 自 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第19篇:三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游戏吗?你的投篮水平怎样啊?

……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出示两个队的比赛情况。

5名男生、4名女生,进行投篮比赛,下面是男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投中情况的统计图。

2.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思考奖牌给哪组?

3.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1)算总分:男生:4+7+5+4+5=25个女生:7+3+5+9=24个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追问:你们女生同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在人数不一样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公平?

(2)男生中去掉一个,或者女生中加上一个,使人数一样。

如果这样,教师追问,女生同意吗或男生同意吗?从而引出这种方法的意见很大,不能体现公平性。

……

师:我们发现这两组人数不相等是这场比赛比较特殊的情况,所以用总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不太公平,那怎样评判才公平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学生中肯定会出现移多补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平均数。

4.求平均数。

师:哪位同学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算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答案:

(4+7+5+4+5)÷5=5(个)

(7+3+5+9)÷4=6(个)

提问:括号里算出来的表示什么?除以几表示什么意思?得到的是什么?这个5是指每一个人投中5个吗?那这个5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投中几个也就是这个小组投中的平均数)

小结:用每个小组的总数除以他们的人数就得到这个小组投中的平均数。

我们通过计算和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了平均数,根据平均数的多少我们也公正地认为这块奖牌应该奖给女生。

三、反馈

教材100页试一试: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本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记录。

(这道题结局问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周的销售量与本周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前三周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是合理的,但不是唯一的,第三周卖出9箱,比第二周卖的多的原因很可能比是因为气温身高,如果估计本周气温比前一周更高,进货就不是平均数了,可以比9箱还多些。)

第20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82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计算除法;感受除法计算的过程;会进行几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五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米

2、千米

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体会数据整理的必要性,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表示。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和“有趣的推理”3个实践活动。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

(三)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例题,结合学生从看懂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到会用小数表示商品单价,进而会比较商品单价(小数表示)高低贵贱的过程,就能评价他们是否初步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及其大小关系,对小数的认识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

(四)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体验和意识到这种联系是重要的。通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必要的评价,希望能使学生增进这种见识:数学知识与技能不是互相孤立的一盘散沙,而像一棵树,是生长着的有机整体。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教学进度安排

2.26—3.2 分桃子 分橘子 4课时

3.5—3.9 商是几位数 猴子的烦恼 节约 5课时 3.12—3.16 试一试 练习一 集邮 5课时 3.19—3.23 买新书 讲故事 练习二 5课时

3.26—3.30 轴对称

(一) 轴对称

(二)平移旋转 5课时 6 4.2—4.6 找规律 5课时

4.9—4.13 队列表演

(一)队列表演

(二) 5课时 4.16—4.20 电影院 练习三 5课时 4.23—4.27 整理与复习有多重 2.课时 4.30—4.5.4 1吨有多重 五一放假 5.7—5.11 期中复习期中质量检测

5.14—5.18 什么是面积 面积单位 长方形的面积 4课时 5.21—5.25 试一试 面积单位换算 5课时

5.28—5.26.1 练习四 数学好玩 我们一起去游乐园 5课时 6.4—6.8 有趣的推理 分一分

(一) 试一试 5课时 6.11—6.15 分一分

(二) 试一试 比大小 5课时 6.18—6.22 吃西瓜 练习五 5课时 6.25—6.29 小小鞋店 快乐成长 5课时 7.2—7.6 复习考试放假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 教 学 计 划

2018.02.25

马店三小:董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