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22-06-24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人美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欣赏《连年有余》

背景:连年有余“莲”是“连”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每逢春节,人们总要供奉活鲤,并要在晚上吃芋(鱼)头,以示来年丰收。在包饺时也要剩很多菜馅以示来年财余。今天,连年有余不仅常见于平常百姓,在各企业单位中亦能盛行不衰。古代吉祥图案。主要以鲢鱼作成装饰纹样,寓意“连(鲢、同音)年有余(鱼、余同音)”。在清代的各种装饰上常见应用。

年年有余的来历

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教学反思】

1、会变的线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

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

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

2、线条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 (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

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

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

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

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

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

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

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

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

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教学反思】

2、雄伟的塔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国家(地区)的塔造型不尽相同,还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意义。

B.应会: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

(2)隐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塔的知识,认识古今中外的塔,并对自己家乡的塔进行考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

2 教学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教学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新授:

1.看图片课件,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2.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3.师介绍绘画步骤。

(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 (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

(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

(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3、捏泥巴

教学目标与内容: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应会: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巴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准备:

陶泥、简单的工具、陶艺作品的课件、百宝箱、收集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准备情况,,教师分发和好的泥巴,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出示百宝箱(百宝箱中是搜集的各种造型的生活器皿的泥塑作品。),找学生探索百宝箱里的秘密。(找学生从百宝箱中摸出“宝贝”。导入本课内容,并课件出示课题:《捏泥巴》。

三、讲授新课 A、提问: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可爱的造型是受了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启发?(引

3 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这些器皿的形状、制作方法展开讨论。) 教师概括总结。

B、教师示范捏泥巴的方法:(课件出示制作方法) 压、揉、搓、捏 学生分组试一试这些方法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出来。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C、课件出示各种泥塑图片学生欣赏古今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D、找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泥塑作品,都采用哪些方法制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在自己初步的作品上进行雕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捏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泥塑。 指导要点:

(1)要有创新。 (2)注意方法。

(3)注意作品的功能。(用途)

五、小结

找同学说说你的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并说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作品,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4、小扇子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 3.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把“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

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 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

(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 (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

4 4.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 (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 (2)折制、绘制扇面。 (3)安装扇柄。

三、实习作业:

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

四、课堂小结、讲评。

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

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

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教学反思】

5、漂亮的小钟表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

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

4、添加小装饰。

四、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

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节课学生作业情况。

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

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

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

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

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

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

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

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教学反思】

6、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表现事物和情景可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雨中的世界、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表现独特的视野。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下雨的录像: 大雨、暴雨、小雨、雷阵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下雨时的过程情景。

2、提问: 雨是怎样形成的?下雨时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讨论发言:地面的水蒸汽上升遇冷空气形成。乌云、闪电、雷声、雨滴„„) 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课本,分析了解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雨的。

2、播放课件: 记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下雨时所见到的情景,表演人在雨中的动态和雨具的使用方法。)

3、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学生作品。同学们是怎样表现雨中的人?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人与环境的表现方法。(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三、学生绘画

1、板演: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画人物动态,教师加以指导和添加。

2、引导学生表现雨中有趣的情景和内容: 下雨时你见到的情景、有趣的事,你在雨中„„

6

3、提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生动地表现雨中的人物并添加环境。(观察了解雨中人物的表现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四、讲评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并交流。

五、小结

下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同学们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人物活动和雨中的趣

事。我们要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及时画下来。 【教学反思】

7、百变团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

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 ,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

1、五面对称折纸。

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

2、画五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2)、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

3、学生开始画剪五面剪纸。

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

五、作业展示、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

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

一、回忆、欣赏、比较。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

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

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

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

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三、装裱剪纸作品。

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反思】

8、摆花样

教学内容:

运用不同的形状及颜色,进行创作,拼画组合出各种物体及图案。通过拼画造型,锻炼学生手、脑、眼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创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有选择的将不同的形状、颜色拼画成自己想表现的图形,加强造型能力,巩固对各种形状的理解。

过程、方法:通过尝试法、观察法、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是创作出的作品更富有美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简单的点、线条、形状进行装饰。

情感、态度:通过造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教学重点:通过简单的装饰游戏引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点、线、形状进行装饰。 课前准备:教材、课件、画纸、水彩笔、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组合排列的美感,拓展学生思路)

展示课件(用不同材质、颜色组合图案或照片),初步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

二、讲授新课 (学习装饰方法、发现形与色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件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范画的形状和颜色。

教师在黑板上用各种形状随意拼画出几种图形。(太阳、房子、花朵)并进一步说明在绘画组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颜色搭配要好看)

让学生用学习用具试着在课桌上摆放图形(可合作完成),并给与鼓励。让学生们发挥想象,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拼画、组合的方法,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题材不限。

三、布置作业

进一步加深对造型的理解,激发创作潜能,进行公平公正的辅导,并对一些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得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四、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并注意安全

五、展示作品

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做适当讲评,并予以表扬或鼓励 六、结课

暗示学生要热爱生活,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开拓视野,做一个有心人。 【教学反思】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

二、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三、组合实物。

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

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

1、摆实物。

2、蒙纸。

3、拓印。

五、小结。

1.整理用具,材料。2.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

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

三、学生继续作业。

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 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

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

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教学反思】

10、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 掌握设计理念和方法,运用了解的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意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只一次性纸杯)

师: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一只一次性纸杯。

你别看它长的普普通通,它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物品。它的家族成员可多啦,而且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杯子大家族”,去领略一下杯子的风采吧!

2.出示课题——杯子的设计

二、杯子展厅

师:从古至今,杯子的主要功能便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古代的杯子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杯子展厅”,看看这些古代的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古代的杯子

折线纹彩陶杯(新石器时代)——陶

一个古朴、大气的杯子,制作于新石器时代。

象牙雕夔(kui)鋬(pan)杯(商) ——象牙

商朝的这个杯子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部制成的,米黄色,杯身上布满花纹。

玉云形杯(唐代) ——玉

这个杯子很特别,呈云朵状,表面雕有许多云的图案。

师:你喜欢哪一只,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小结:这些古朴、精美的杯子充分显示出了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

2.现代的杯子

师:古代的杯子已经制作地那么精致美观,那现代的杯子一定是更加漂亮实用。请你回忆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杯子。

生自由答后出示图片。 ——用玉、玻璃、陶瓷、竹、木、金属、塑料、石、搪瓷、纸等材料制作的杯子。

三、分析探究

1.杯子的结构

师:刚才见到的这些杯子虽然材料和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在结构上却较为相似。以图片中的这只杯子为例,请你分析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2.杯子的各部分的作用

杯身——放置液体。

杯口——方便喝水。

杯底——使杯子平稳放置。

杯柄——便于手握住杯子。

杯盖——保持杯中液体的温度;卫生;便于携带。(杯盖的大小要与杯口相符合。)

四、精品欣赏

1.新颖独特的杯子

师:为了让杯子显现出新颖独特,聪明的设计师们往往会将杯身、杯口等设计得与众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漂亮的杯子图片。

(师点击图片作简单介绍。)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

杯柄:这个杯子的把手弯弯曲曲的,有什么作用?

杯盖:这个杯盖有什么用?设计者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特殊功能的杯子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杯子家族中又

10 添了许多新成员——特殊功能的杯子。

——磁化杯、保温杯、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师简单介绍)

小结:这些各不相同的杯子足以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五、作品设计

1.杯子的设计学问:

师:一只小小的杯子,里边可藏着不小的设计学问。想一想,设计师们为何这么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首先,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其次,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2.如何绘制设计图

那我们该如何把想象中的杯子设计在纸上呢?一起看看同学们的设计图,找找一张设计图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杯子设计图——杯子图形、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物品名和设计者。

再对其他的学生作品作简单分析。

六、学生作业

1.师: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只怎样的既新颖独特又美观实用的杯子?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注意点:

(1)画面上包括三个方面:

杯子图形。 简单的功能说明。各部分的尺寸。 右下角标明物品名。

(2)文字请用水笔写。

(3)比一比,看谁的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更强。

2.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七、板书设计

10 杯子的设计

杯子的结构——杯身、杯口、杯底、杯柄、杯盖 【教学反思】

11、绘画中的节日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应会: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11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少数民族节日图片、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教学意图:学会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感受制作过程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反思】

12、好吃的水果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

12 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和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开展创作。

学习材料:(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 (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 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 介绍火龙果、人参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教学反思】

13、刷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

2、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

13 教学重点:表现刷牙时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刷牙的大动态、手、面部的细节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 3.揭示课题:画刷牙

二、新授:

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

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 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 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 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

(1)画面构图要饱满,人物位置要突出。 (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 (3)用铅笔画好基本线条后,用彩笔涂色。 6.其他学生自己画。

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

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 2.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

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牙齿,才能有好身体。

【教学反思】

14、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2、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花盆、一块布、吸铁石多个、手工小花园。 学生用具:铅笔、勾线笔、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揭开课前猜谜游戏的答案:一盆花。

2、课件出示有关花的几张图片:牡丹花,菊花,郁金香。学生欣赏花的同时,说出其名称。引出课题《茂密的花》。板书:茂密的花

二、讲授新知

1、课件欣赏单独的一朵花,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出花的基本结构。得出花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花芯、花瓣、花茎、花叶。(板书:花芯、花瓣、花茎、花叶)

2、课件欣赏大师表现的茂密的花:奥地利著名画家克利姆特的《葵花园》。师生共同分析作品的美丽之处。

3、课件出示教师范画4张,让学生观察,总结出花有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等特点。

4、课件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前后遮挡关系,一幅没有,让学生找出不同,更好地理解前后遮挡关系。(板书:前后遮挡)

5、课件欣赏教师示范成品图,分4个步骤图,让学生直观地通过步骤图,了解作画步骤。

6、欣赏课本中茂密的花,欣赏美得同时,了解不同的绘画方法,丰富知识。

三、发散思维

花除了能生长在花园里,还可以生长在哪里?周围都有哪些环境?生:花篮中、花瓶里、池塘里等。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任务就是把花的大体框架打起来,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把颜色涂起来。 作业:用你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工具,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一幅“茂密”的花。 要求:画面中的花朵要有大小、高低、前后遮挡关系。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指导学生在做作业时进一步理解茂密的花。 (2)注意画面的饱满。 (3)注意遮挡关系。

六、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师总结

七、教学总结

我们学习《茂密的花》这一课,给这幅画涂上漂亮的颜色。师对学生在本节课欣赏花美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花儿同草儿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仅要保护花草树木,还要爱护环境!

【教学反思】

15、大树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2)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B.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

15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

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

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

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

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观察树、学画树。

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

2、多媒体出示“各类树木”录象,让小朋友找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

3、指导观察树: (1)树的整体外形。

(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 (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

4、一棵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讨论画树的步骤、运用的材料。

5、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

1、作业交流评讲可分步进行。(1)画树干、树枝中途评讲。 (2)画树叶中途评讲。 (3)图色中途评讲。 (4)画树完成后评讲。

2、表扬鼓励,特别是有特色的作业。

3、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以树为主的图画”,或课外儿童画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

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3、让学生拿出自己第一课时完成的作业编故事。然后讨论:哪幅画编的故事更生动?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

二、添画。

1、引导讨论:怎样在上次的基础上添加?

(1)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 (2)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 (3)图色要鲜艳。

三、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16、会变的小手套

16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教学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6.总结。 【教学反思】

17、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应知: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B.应会: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时间]1课时

[准备]橡皮泥、彩泥、示范作品。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揭示课题。

1.教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动物。

2.学生说出动物,教师可出示简笔动物。(出示课题:动物乐园)

二、尝试练习,进行造型。

1.欣赏泥塑动物,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尝试愿望。 2.教师示范一个动物。 例:母鸡下蛋

步骤:(1)用一团泥搓成鸡蛋形;

(2)捏出头部和尾部。

(3)用红色捏出鸡冠、肉垂、耳朵;

(4)用黑色给它贴上眼睛;

(5)用各色彩泥给鸡加上翅膀。 3.鼓励学生大胆练习,塑造动物。

(1)提醒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喜爱的动物来塑造; (2)帮助学生回忆,概括动物的形体特征; (3)彩泥和橡皮泥的软硬要正好,不要太软; (4)有些细小凹进去的地方,可用尺或小刀帮助。 (5)塑造时注意颜色搭配;

(6)根据不同程度,鼓励学生自由创造。

三、作品展示,充分欣赏。

1.请做完的学生将作品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给自己的作品编一段小故事。 2.集体欣赏、评判,让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增加制作经验。

3.鼓励学生课后多做练习,充分体验在捏制过程中的乐趣,体会泥的体块感觉。

课后记:如何让一个泥团变成有头、四肢和尾巴等的小动物,制作之前泥料的分配非常关键。所以在示范时我特意举了几个典型例子,并插入了几个学生的小练习,讲、练结合的进行。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18、节日的装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 [教学时间]2课时

[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

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

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

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

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

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

人物服装组合图:

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

三、展评作业:

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

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第二课时

一、教师引导:

节日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

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

2.描绘服饰。

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

3.涂染背景。

三、作业展示、讲评。

1.布置“多彩的节日”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 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 课后记:

结合着元旦庆祝会教室的布置,我带领学生从课本、课件中吸取精华,加上因地制宜的创造,用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19、过春节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

19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

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

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教学拓展。

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

【教学反思】

20、船儿嘟嘟嘟

教材分析:

船,从原始的独木舟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中,赋予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体味大海的辽阔和深沉,甚至渴望亲自造一艘船,让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简陋的一艘船,也会觉得满足与快乐。船是连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20 本课以《船儿嘟嘟嘟》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础,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撕、剪、贴和绘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教学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以及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欣赏图片: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这些船儿是做什么用的呢?你坐过或者还见过什么样的船儿?

2.欣赏范作。

(1)欣赏图片: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嘟嘟嘟。 (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用撕、剪、贴和绘画的方式表现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反思】

21、创意卵石画

2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卵石画作品,感受卵石画的多种表现手法,认识其美之所在。

(2)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的观察和想象,并能进行多方面构思和尝试, “因石造型”,创作出一幅构思独特的卵石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应用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呈现丰富的素材资源,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教学范例,找到卵石给人带来的美的体验。

(3)通过技法的引导,根据石头的不同形状、色泽、纹理,创作自己喜爱的、能展示个性的作品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卵石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卵石中挖掘其精神品质;

(2)通过寻找卵石、卵石画的设计、制作,使学生体验到美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应用美的情趣和审美能力,并感受乡土文化气息。

教学重点:联系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卵石画的创造欲望。

教学难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向他人学习,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创设情境:

通过卵石画使教师与学生交流,从普通卵石---卵石工艺品,给学生一种不可想象的、美好的憧憬。

提问:“什么是卵石?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类?我们制作的卵石工艺品与资料上的作品有何区别?”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作欲望。

1、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卵石画的制作原料---卵石,使学生主动认识什么是卵石,探究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卵石的多重用途。然后通过展示卵石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卵石画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作品的设计思路、绘画方法激发学生进行创作。师指导“根据它的外形、自然纹理、色彩进行联想,到底能画什么?”

3、师示范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作(以一块卵石为例,转几个角度看看,会带给你怎样不同的联想?)

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利用铅笔、墨迹颜色适时勾画学生设计的形象,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导地位,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教学引入深一层次。

4、经过欣赏、分析,教师强调:

依据卵石外形,可以塑造形象。包括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蔬菜、水果等各种形象。卵石可以也进行组合造型、精细描绘和卵石书法的表现。

5、学生登录教师资源网站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交流。

三、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面对一块卵石,要根据它的外形、自然纹理、色彩进行联想,可以设计成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蔬菜、水果及生活中各种形象,也可以以卵石为纸张,做成卵石书法摆件。

四、教师小结:

卵石造型表现:根据卵石外形特征、纹理、色彩,运用一些方法手段。

22

五、激情创作

要求:运用点、线、面等绘画语言,依据卵石的外形、颜色、纹理,进行卵石创意,个人或合作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看谁能做到精细描画。

六、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解决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如设计造型、卵石组合、调色等内容。

七、课堂评价:

每组选出一件优秀作品 ,在大屏幕上展示评价,学生间互评、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22、家乡的小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甚至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家乡的桥。

3、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桥的组成部分。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制作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桥梁知识。著名桥梁欣赏。 展示有关桥梁的美术作品,请学生欣赏评价。

2、现代桥梁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对于河两边的地区繁荣市场、

发展经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桥梁设计得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讲究美观。桥梁设计专家也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 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做桥梁设计专家,如果要你来设计这座大桥,你会怎样设计?

二、新授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各种桥的优美姿态。欣赏图片中各种各样的桥。(石拱桥、木桥、索拉桥、水泥桥„„)

2、分析桥的构造、材料,桥由哪几部分组成?

3、分析教材范画,范作。① 可用多种铅画纸、硬板纸、细木条、黏土等制作。② 可用多种用色工具,合作绘画。③ 让学生说说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设计的新奇地方在哪里?

3、学习绘画、制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

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可以画自己幻想中的新桥,造型功能有新意,加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可以用你们的巧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四、学生练习

五、展示作品 23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以后互评,老师小评。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成为桥梁设计专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错。希望大家能更好 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学反思】

24

推荐第2篇: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文)

第1课 添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学生欣赏图片。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2、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二、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三、播放教学课件

1、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2、看教材,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四、作业:

1、根据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2、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五、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教后记

第2课《吃虫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知识,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吃虫的情景。 教学难点:画面表达清晰,具有情趣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二、新授

1、展示吃虫草图片:

(1)瓶子草1 (2)瓶子草2 (3)捕蝇菜 (4)猪笼草 (5)茅膏菜

你们知道这些草是怎么吃虫的呢?(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描述)

2、课件介绍一种植物吃虫的过程。(语言文字)

3、通过几个画面播放吃虫草吃虫的经过。

4、吃虫草们有各种捕虫的本领,有的靠香味,有的靠圈套,有的靠色彩„„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

5、每小组商量讨论,然后上来表演。

(你们表演的是什么草?谁做什么?谁做什么?)

三、欣赏

1、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的情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学生作品:

(1)讨论、研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做的?

画、剪贴、泥塑

(2)师指其中一幅:猜猜它是怎么吃虫的?

四、学生作业

2

1、小组讨论: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用什么材料制作?说说它是怎样吃虫的?

2、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辅导。

3、作品展示,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五、课堂总结。教后记:

3

第3课

认识身边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教学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

三、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四、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五、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教后记

5

第4课 绘画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三、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6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四、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五、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后记

7

第5课 纸盒变家具

教学目标

1、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教学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教学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教学过程

一、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二、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三、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8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四、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五、学生制作、展评

六、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教后记:

9

第6课 节节虫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教学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三、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四、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五、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六、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教后记

10

第7课 吊饰

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教学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三、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 11

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四、展示作品

1、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2、观看作品,评价作品。教后记

12

第8课《洗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二、形象感知,分析特征

1、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

2、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3、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三、欣赏范画,拓宽思路

1、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 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2、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 (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四、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五、作品展示评价 教后记:

13

第9课

假如我是巨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

2、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二、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三、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四、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五、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14

六、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教后记

15

第10课 头饰设计

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教学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①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 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

③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三、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16

四、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五、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教后记

17

第11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

2、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18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三、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四、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教后记

19

第12课 和妈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二、学习新课

1、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2、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三、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四、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教后记

20

第13课《怪兽》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

2、培养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利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人

森林王国的国王决定召开森林快乐运动会,同学们请看,好多动物朋友都争着报名来了。没想到,一些怪兽朋友得到消息,也来报名参加了。

他们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板书课题:怪兽)课件欣赏怪兽图片。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欣赏课本作品.a、银镶嵌有翼神兽

这只怪兽长的像哪种动物?你觉得它哪里长的怪? b、三彩镇墓兽

你知道这只怪兽为什么放在墓地吗?有什么作用? 唐三彩知识:黄、绿、蓝 c、欣赏各个时期的怪兽 1)中国古代怪兽 2)外国怪兽

2、中国人最熟悉的怪兽:龙 a、说说龙的特点。

b、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象征什么?

三、小组讨论

1、你还了解有哪些不同的怪兽?这些怪兽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

2、它有什么作用?你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些艺术品有什么感受?

21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组织学生评价。

3、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归纳拓展,审美升华.鼓励学生课后用装饰的方式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制作怪兽。教后记

22

第14课 我的收藏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教学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教学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二、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三、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四、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23

五、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六、展示交流

积极参与,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教后记

24

第15课

做笔筒

教学目标

利用塑料瓶做笔筒,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教学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教学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②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三、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四、展示作品

25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五、拓展

1、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课件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教后记

26

第16课

画夜景

教学目标

1、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

教学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摩顶放踵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提出问题:

①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请学生看书。提出问题:

①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提出问题:

27

①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还能用什么工具?还有什么方法? ⑤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②安排画面的构图。

③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三、学生作业

1、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2、展示,交流,欣赏:

四、小结 教后记

28

第17课

画影子

教学目标

1、知道“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

2、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教学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通过看录像学生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影子随着物象动;

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三、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29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四、小结

1、学生交流。

2、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教后记

30

第18课《童年》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期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描写童年的生活内容以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 教学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导入,播放课件(全班同窗的照片)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简单介绍《流民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欣赏战斗时期的作品。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演示课件)“S”形构图。

4、分析画中的人物动态,童年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示课件,展示其他绘丹青形式。

6、尝试一重表现形式,晓得学生绘画、制作。

三、布置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教后记

31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

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教学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2、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2、组织组际交流:

A、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B、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32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三、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教后记

33

推荐第3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 ),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 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 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3. 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 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推荐第4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要求:

1、纸片插接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硬纸片剪制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硬纸片插接组合成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街头雕塑,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各种立体造型的构建方法及简单的构建原理。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硬纸片。

教师收集一些运用各种硬纸片制作的纸立体造型(以插接方法制作的为主)。收集或拍摄广场或街头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广场或街头的各种立体雕塑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二、发展阶段

1、用硬纸片剪制各种简单的造型,并在适当的地方剪开一些小口子。

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 要求:所选择图形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将硬纸片相互连接的方法。师:可以选择除了用胶水粘贴组合以外的方法。

3、采用插接的方法,制作纸立体造型。

注意提示学生:每个硬纸片图形的疏密变化及整个纸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

三、教学拓展

1、用较大的纸板箱,剪制具有班级特点或学校特色的图形,采用插接的方法,设计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纸立体作品。

2、用废材料制作的纸立体作品,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或丙稀原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第2课

点、线、面

教学目的要求:

1、点、线、面三个元素在美术设计、创作中的作用, 掌握简单的点、线、面的组合。

2、导学生利用各种材质的点、线、面,根据想象设计画面,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点、线、面材料,制作较为完整的美术作品。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各种点、线、面的材料,如各种豆类、纽扣、线、广告纸等。

2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走近大师,寻找他们作品中的点、线、面。

2、欣赏、分析几位大师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点、线、面。

二、发展阶段

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点、线、面三个元素,分析自己所带的制作材料,并且根据三个元素进行分类。

2、欣赏范例,分析、了解展示的画面中点、线、面简单的排列组合。

3、引导学生在点、线、面这三个元素的综合运用上,可以着重选择其中一个元素,进行画面的组合、创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尝试不同的、独特的组合形式)。

三、教学拓展

1、用各种点、线、面的废旧材料,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制作环保服装。

2、用白色的纸浆泥,做成立体或半立体的器皿、泥板等,将各种点、线、面的废旧材料在上面进行组合创作。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的形状来绘画制作作品。

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绘画或剪贴出重叠的作品。 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记号笔、剪刀、水彩笔。

2、教师:(1)示范作品、剪刀、彩笔、钢笔。

(2)准备一些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的重叠作品。 (3)能更形象地说明重叠现象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哪些重叠的形状呢? (树叶、飞翔的小鸟、很多的苹果,成排的树木)。

2、什么叫重叠呢?

(一样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一样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

3、让我们从基本的形状做起。

(圆形的重叠可以连成一条蛇;方形的重叠可以做成一幅装饰画)。

4、图案能重叠吗?(如:小鸟、小白兔、小朋友等)。

二、发展阶段

1、重叠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你边看边想:可以怎样重叠呢? 随意的重叠;有规律的重叠(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等)。

2、画出重叠的形状。

A先设计一个基本形,剪下,进行重叠排列,画出重叠的形状。

4 B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下去。 C画几个基本形,在空白处添加基本形。

3、指导学生选择多种方法绘画制作重叠的形状。

4、收拾与整理。

师:还可以用什么形状来做呢?除了剪、画,你还能想出哪些好方法?

三、教学拓展

1、重叠的形状的拓展。

2、方法的拓展:如镂印、拓印等都可以制作重叠的形状。

3、寻找生活中同样的小物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做成重叠形状的作品。

第4课

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的效果

2、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的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朋友。教学重难点:

可用绘画、拓印、拼贴等方法,制作包装纸。 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彩色笔、剪刀、胶水。

2、老师:准备各种包装纸及图片、示范作品、剪刀、记号笔。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5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生活中,我们常互送小礼物。来!今天我们就为小礼物绘制一件新衣,为的是让朋友笑得更甜。

2、让学生欣赏包装纸,说说上面的图案有哪些? (圆形、三角形、星形、花朵等)

3、师:简单的图形进行排列、组合,就会变成一张很美丽的包装纸。

二、发展阶段

1、有哪些简洁的小图形,你能画一下吗? 几何形:圆、方块、三角、半圆 小图案:花、太阳、月亮、小草

2、如何使小图形排列得更好看呢?可以有哪些排列组合的方法?

3、横排、竖排、斜排三种方法的介绍。

三、教学拓展

学生分别利用横排、竖排、斜排三种方法进行包装纸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排列组合有哪几种方法?

2、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完成的包装纸图案。

二、发展阶段

1、师介绍两种图形的排列方法。

2、两种以上图形的排列方法的介绍。

3、师:包装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小朋友们还知道有哪 6 些呢?(剪贴、拓印、拼贴等)。

4、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和方法进行包装纸的制作。

5、用做好的、自己较为满意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的朋友。

三、课后拓展

利用新颖的材料,如:碎布、闪光纸,画出新颖的图案设计包装纸。

第5课

五味瓶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不同色彩给与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受。

2、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 课前准备:

师生分别课前准备一些调味品和几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 学生收集各种彩色的广告纸、水粉颜料、油画棒或水彩笔。老师收集几幅调味品广告宣传画,制作几张能够明显表现酸、甜、苦、辣、咸特点的示范作品。 教学课时:一课时

7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上台闻五种调味品的气味。

2、学生上台尝五种调味品,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上台学生的肢体变化和脸部变化。

二、发展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对五种不同味道进行讨论、分析:小朋友们在尝到不同的味道时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表情呢?

2、学生表演尝到不同味道的表情。

3、指导学生作画。

要求:(1)自由选择制作方法;(2)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大胆随意进行创作;(3)色彩应鲜艳、强烈,要与所表现的味道相吻合。

三、教学拓展

1、寻找小布片,创作布贴画。

2、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幅五味瓶的商标设计作品,并贴在废旧的瓶上,展示、评比。

第6课

得奖了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半立体或平面的奖杯、奖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造性的组合能力。

2、通过各种材质的观察,联想并组合成大奖杯(状)。

3、让学生知道大奖杯(状)表示奖励进步和荣誉,教育学生要 8 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4、学习制作奖杯的方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组成奖杯基本形的概括。 课前准备:

1、学生和教师一同收集身边的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塑料杯、塑料盘等)。

2、课前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不同形态的奖杯、奖状作品。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奖杯模型,提问:它是由几大块组成的? (如:奖杯座、杯身等)

2、提问:每一块分别有什么功能呢?

二、发展阶段

1、师示范奖杯的制作方法。

师:可用彩纸、丝带、羽毛、橡皮泥、废饮料瓶、废布料、各色金属纸箔、塑料泡沫、玻璃等材料通过胶粘、拼贴、撕、捏、揉、折、剪、弯曲、包裹多种方法组合成奖杯。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教学拓展

1、学生利用所剩材料制作半立体的奖章。

2、用废布料裁剪、缝制成奖旗,可启发学生想象奖旗上可以加些什么?

第7课

孔雀翩翩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一些基本形概括孔雀的外形。

课前准备:

1、学生和教师一同收集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孔雀作品。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孔雀作品。

2、学生观察,思考:孔雀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形状?

3、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4、今天,我们要用最美的材料,做一只翩翩起舞的孔雀。我们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最好看。

二、掌握技法,动手制作

1、教师示范,并讲解步骤: (1) 三角纸盒(即孔雀的身子)的做法: A、用长方形纸折一个圆柱形

B、压扁,并用订书机把三角形的形状固定

(2)用尺刮纸片,使纸片卷起来,做成身上的羽毛。

(3)毛线贴在薄纸上,做成尾巴。

注意色彩的协调搭配和孔雀尾羽上花纹的排列。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注意用剪刀、小刀的安全。

3、教师点评

4、全班评选“心灵手巧的小天使”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自己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也夸夸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制作了许多翩翩起舞的花孔雀。今天, 我们将继续用美丽的画笔来勾勒更美的孔雀。

二、出示范例,拓展教学。

1、出示画好的一只孔雀

2、小组讨论:

(1)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孔雀?

(2)说说孔雀开屏的样子。

(3)孔雀在干什么?你还想为美丽的花孔雀添加哪些 画?

3、学生根据自己设想的内容添上背景,动手绘画。

4、作品交流、评议,并进行爱护、保护动物的教育。

5、评选“小小画家”。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几个人合作,动手画一幅孔雀大家族的画。

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将它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教学难点:

感受叶脉的美丽。 课前准备:

1、学生观察各种叶子的造型,色彩,并且每人收集2-5片不同造型的叶子(可以是树木的叶子,也可以是小草、庄稼等草本植物的叶子,尽量收集落叶)。准备绘图纸、剪刀、彩色笔、丝带等物品。

2、教师收集能看到清晰叶脉的各种造型的叶子或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12 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感受叶脉

1、谈话:人有血管,叶子上也有小“血管”。它是指什么呢?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叶子,并说说是在哪儿收集到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3、其实,叶子上的小“血管”就是叶脉。请小朋友们触摸叶脉,感受叶脉。

4、将叶子对着光,仔细观察。

5、轻念“轻轻地,我走进你,你那纤细的美丽,让我震颤。

6、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叶脉的感受。

7、师生一起谈谈叶脉的作用。

8、教师问:你是否第一次从这种角度去观察一片树叶?请说说你的感想。

二、观察规律,动手作画

1、教师出示图片

2、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讨论: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3、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怎样来表现叶脉?

4、师生一起讨论作画步骤:

(1)先画主叶脉

(2)再画叶子的外轮廓

(3)最后刻画其他叶脉

5、对于造型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将叶子的外形描摹下来,再画叶脉。

6、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7、师生共同点评。

13

三、收拾、整理

将叶子夹在书本中做成标本。将剪下来的废纸等杂物扔进纸篓。将油画棒等工具收拾整理。

四、启发联想,课后拓展

你知道,还有哪些物体的结构或者功能与叶脉相似? 画一画。

将画好的叶子剪下来,系上好看的丝带,做成书签, 送给朋友。

第9课 漂亮的花边

教学目标:

1、能够回忆起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一些花边。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花边”。

3、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1-3条花边。教学重点:

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花边。 教学难点:

设计单元图形,用绘画、剪纸等方法设计、制作花边。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剪刀、糨糊、彩色纸,还可以收集一些塑料瓶、玻璃杯等物体。

2、教师准备一些供学生欣赏的实物与图片。课时安排: 1课时

14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理解花边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漂亮的花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花边?

4、看书:一个图形向两边重复延伸,就形成了花边。

5、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说一说。

二、选择方法,制作花边。

1、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花边做得又快又好?

2、指名回答。

生1:画好一个图形,然后用印的方法来绘制。 生2:剪出一个物体的剪影,用描摹外形的方法绘制。 生3:将纸折叠,剪出一组相同的图形,粘贴出一条花边。 „„

3、教师示范设计单元图形。

4、学生设计单元图形。

5、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

6、制作完后,再用其他的方法制作1-2条花边。

7、教师巡回指导。

8、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剪下的纸屑等杂物放进纸篓,将还可以利用的材 料归类收拾整齐。

四、课后拓展

用自己设计的花边来美化瓶子、杯子。

第10课 奇妙的脚印

教学目标:

1、能够只人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教学重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教学难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1-2幅绘画作品。 课前准备:

1、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或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各种绘画笔、纸张。

2、教师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准备若干动物脚印模版。水性颜料或印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并概括动物脚印的特点

1、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

2、指名说一说。

3、师生一起概括常见动物的脚印的特点: 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小马走路写个G

16 „„

4、动物的脚印真是太奇妙了!

二、添画、想象脚印

1、出示一个放大的脚印,慢慢旋转,让学生看看它 像什么。

2、教师添画,使形象更具体。

3、学生用自己的小脚踩一个脚印或挑选模版敲印一 个大脚印。

4、变换角度进行观察想象,并添画使之变成另一形 象。

5、展示作业,小组讨论并交流:还可以怎样变?

6、根据自己的设想,敲印或绘画多个脚印,然后再进行添画、变化。

三、收拾、整理

将敲印过的模版擦洗干净,将绘画笔收拾好。

四、课后延伸

对自然界中出现地的其他一些不规则的、抽象的造型(如水渍、云彩等的造型)进行想象、添画。

第11课 蔬果变变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动物。教学重点:

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成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难点:

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课前准备:

1、先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

2、带小朋友们收集野果、枝叶等物品。可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为安全起见,教师应将学生的活动范围控制在自己的视野之内。

3、让学生到厨房去找一找,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

4、由于许多蔬果的液汁沾到衣服上之后不容易清洗,所以学生最好能带上围裙或套袖。

5、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牙签、小棒等物品。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蔬果,进行交流

1、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

2、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物身上的哪一部分?

3、蔬果的形状变化万千,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选择蔬果,拼接蔬果

1、让五彩缤纷的蔬果,再一次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2、每个学生挑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

3、根据这一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

4、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

5、让学生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如何将两个蔬果 连接起来?然后交流。

6、挑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作业。注意安全。

7、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先将用剩下的牙签、小枝叶等较尖锐的物品收集在一起,再将其他物品归类收拾后,将桌子擦洗干净。

四、课后拓展

用洗干净的蔬果做一个小动物来点缀妈妈做的菜,请全家人来评一评。

第12课 小鸟的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

2、用彩泥做几只小鸟。

3、引发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够用与鸟窝相同的材料或代用品,模仿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鸟窝。 教学难点:

用彩泥做几只小鸟,引发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树枝、树叶、纸、羽毛、干草等物品,带好彩泥、剪 19 刀、糨糊等工具。

2、收集有关鸟及鸟窝的图片,准备铁丝、棉线等材料备用。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片,交流小鸟做窝方法。

1、展示图片

2、学生观看,找一找小鸟是用哪些材料来做窝的?

3、说说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哪些可以作代用品?

4、说说小鸟是怎样做窝的,想一想它为什么要这样 做?

5、小鸟的家千奇百怪,美极了!

二、展开想象,制作鸟窝

1、思考并交流:借鉴小鸟做窝的方法,说说你准备 怎样做?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鸟窝。

3、教师巡视,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4、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还可以继续利用的材料收拾在一起,保存起来下节课用。

四、课后拓展

用木板等较坚固的材料做一个鸟窝,挂在树上,吸引小鸟来居住,进行观察,并绘画观察日记。要保护小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制作了鸟窝,那是小鸟舒适的家。今天,我们还要制作小鸟,让它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

2、展示图片

3、学生观看,找一找小鸟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4、说说我们收集到了哪些材料,哪些可以作代用品?

二、展开想象,制作小鸟

1、思考并交流:说说你准备怎样制作小鸟?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小鸟。

3、教师巡视,多关注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4、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三、收拾、整理

将还可以继续利用的材料收拾在一起,保存起来下一回用。

四、课后拓展

将小鸟放在鸟窝中,展示在校园中的灌木或小乔木上。

第13课 故事画

教学目标:

1、讲一个故事,并且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绘画的内容。

2、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3、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尝试用色彩来情调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作为绘画的内容,为主人公设计形象。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1 教学难点:

尝试用色彩来情调自己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每人收集或自编一个小故事。带好绘画工具。

2、教师收集一些动画片、连环画等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

1、今天,我们要来讲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编写或收集到 的一个小故事。

3、教师也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用“什么时候,谁,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形式来描述将要绘画的故事的片断。

二、作故事画

1、教师以自己的故事为例,示范绘画的步骤、方法: (1)为故事主人公设计一个形象。 (2) 将主人公画在画面显著的位置。 (3) 根据情节,画出其他人物。

(4) 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添上背景。

(5) 为了强调自己的情感,可以在画面局部或全部,涂上颜色。

2、学生思考:以“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 什么”的形式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

3、交流

4、学生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22

5、展示并互相点评。

三、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拾整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只画了故事的主人公。今天,我们将继续完成这幅作品。

二、画出完整的故事画

1、根据情节,画出其他人物。

2、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添上背景。

3、为了强调自己的情感,可以在画面局部或全部, 涂上颜色。

4、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5、展示作业,师生共同点评。

三、收拾、整理 将绘画工具收拾整齐。

四、课后拓展

用连环画的形式,来描绘整个故事。

第14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或陶土等材质,

通过学生剪一建娃,贴一帖,捏一捏,塑一塑,设计出各种带有 23 班级象征意义的标志。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富有创意,设计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标志。 难点: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出有新意的标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及陶土等。

2、要求学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所需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积极的讨论,怎样的图案才能体现具有班级的特色,代表班级的形象,让学生在边讨论边构思中逐步形成标志的图形。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构思,可以以自然界的物体作为设计图形的基本形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实物图形,或想象中的抽象图形作为设计元素。

指导学生在构思时,相互讨论,补充,使设计的图形更完美。当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设计创作时注重标志形式的多样,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同时让学生体验在设计创作中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24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各种不同类型材料归类,放回原处,收拾检查场地卫生,保持场地的清洁整齐。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各种材料,积极尝试,表达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想象,设计出象征小组特点的各种更美丽的标志。

第15课 变了样

教学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乡村或城市的变化,或利用各种照片、图片、挂历等材料拼贴一幅图画,画出自己想象中乡村或城市的景象。

2、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了解乡村或城市的发展历史,感受家乡的发展速度之快,以及家乡建设的繁荣,从中捕捉创作灵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性运用资料拼贴出有新意的反映家乡变化的图画。 难点:富有创意,合理运用所收集的资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乡村发展变化、城市发展建设的图片、幻灯片或照片。

2、要求学生每人带一些有关城市、乡村发展变化的照片、图片或挂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25 在创作前,可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资料,要求学生分组开展积极的讨论,说说家乡几年的变化,及造型的新颖性,让学生在边欣赏边讨论中初步形成创作构思。

二、发展阶段

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构思,可以描绘乡村、城市房屋建筑的变化等,或描绘乡村、城市走进小康说水平后的变化。

指导学生在绘画构思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充分利用好收集的材料,使绘画的内容更完美。

当学生进行资料筛选,排列摆放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创意,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绘画拼贴时注重资料的筛选,所选图片内容的一致性,使图画表现更完美协调。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检查场地卫生, 保持场地的清洁整齐。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仔细寻找乡村、城市新颖房屋建筑,可上网寻找收集图片材料,积极尝试用更多的图片拼贴家乡变了样的图画,表达自己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第16课 我心中的老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 26 的人。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既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又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

难点:大胆、自由地运用各种方法绘制肖像。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

2、教师准备几幅供学生欣赏用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绘制方法的肖像作品。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情感升华阶段

通过思考,讨论谁是最受欢迎的人,为什么他们受欢迎并得到人们的尊敬,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热爱之情。出示范画,请大家猜猜“这是谁”?“为什么是他”?得出画肖像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道理。

二、发展阶段

真实反映阶段:带领学生讨论,得出要画最受欢迎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装扮和特点入手,并能进行简单描述。教师可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对象的职业装扮等与众不同的特征。

形成特色阶段: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懂得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鼓励同学们大胆、自由地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最受欢迎的人绘制肖像。

三、收拾与整理

27 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后拓展 欣赏更多的名家肖像画。

第17课 会爬的玩具

教学目的要求:

1、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标新立异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难点:能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地思考。 课前准备:

准备彩色纸、旧挂历、广告纸、图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先让学生们回忆一下,前几个学期我们曾动手做过会滚的玩具、会摇的玩具以及会转的玩具,它们是通过圆形、半圆形以及通过风的吹动动起来的。那么可用什么办法使玩具爬起来呢?

接着,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各种会怕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

二、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见学生在制作过程遇到困难,应引导学生,适当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小结阶段

28 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让学生展示,并请他们说设计思路。

四、课后拓展

课后让学生回家利用当地的材料,动脑筋再做一个会怕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教学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单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条二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形象创作。 难点:是否掌握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形象创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教室的各种教学设施。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行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并导入此课的图案设计、29 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二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教学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和粘贴的创作过程,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便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先随意地使用一下各种工具,试着进行绘制、复制、粘贴和变化等操作。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简单造型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和变化,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二方连续纹样。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绘画技能。

第19课 娃娃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指导学生选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家居模型。

30

3、引导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完成作业,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学合作,运用多种材料和造型方法,设计制作出有独创的家居模型。

难点: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学合作,运用多种材料和造型方法,设计制作出有独创的家居模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民居和家具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水彩颜料和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观赏民居和家具的各种资料,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感。 讲解近年来民居和家具发展的历程,让学生感受改革开发给人们带来生活改善的实际利益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产生表现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二、发展阶段

教师要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多讲解一些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特征,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例和启示,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指导学生大胆地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设计。组织好学生的分组,指导学生合理分工、认真讨论与设计。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相互合作,大胆地创造表现,通过认真的作业实践,力争设计制作出多姿多彩的温馨家园。

31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相互评价、欣赏。

三、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民居和家具的设计资料,寻找合作伙伴利用大的纸板箱等各种材料,设计更好的家居模型。并一起尽情地玩玩,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20课 认识图形标志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否了解一些常用的图形标志,以及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难点:能否简单说出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各种图形标志的突破资料,也可以利用摄象机或照相机拍摄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街道、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码头等处的图形标志,供学生们识别和欣赏用。

32

2、课前可预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图形标志的突破资料,供上课讨论、欣赏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把收集到的各种图形标志资料展示给学生辨认、欣赏,也可以利用在街道、商店、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车站、码头等处拍摄的各种图形标志播放给学生观看,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各种图形标志资料,相互交流、欣赏,说说这些图形标志的含义以及它们的艺术特点。

二、发展阶段

教师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图形标志,说明图形标志所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谈谈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三、课后拓展

1、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

2、留意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想一想,设计师的创作意图。

3、用绘画、拼贴等方法设计一个图形标志。

33

推荐第5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内容】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尝试“文房四宝” 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 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 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 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 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 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 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 选择。)

分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在作品中找出使你产生这种感觉的地方。(引 导欣赏作品的造型与色彩)

解释:教师提供作品的背景资料,或补充解说。 评价: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想或提出改进意见。 五. 评述活动:感受自己的生活照片,美在哪里?

找一找: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 提供相关词语让学生选择,如快乐、亲情、有趣、可爱等) 说一说:描述一下照片上的情景(引导细致的观察),自己在干什么? 画一画:我的童年。

评一评:我的作品美在哪里?同学作品美在哪里?(与同学作品比较一下) 【板书设计】画家眼中的儿童 范作

【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张生活照片把它画下来。

第2课 可爱的卡通形象(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

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卡通形象“趣”在那里? 你收集了哪些卡通明星?

卡通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借助 卡通形象有趣的情节、造型、色彩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美的视觉 感受)

二、卡通形象比传统绘画幽默、有趣吗?

找一找:卡通形象与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色彩、单纯、造 型幽默、生动)

看一看,想一想:卡通形象和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拟人、夸张、变形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外卡通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哪些是中国卡通形象、那些是岭南版美术教案可爱的 卡通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

比一比:人物卡通形象与拟人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人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四、卡通形象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找一找:“用线勾勒,平涂设色”的卡通形象(体会民族风格); 卡通形象夸张、拟人的部位;

你还知道有哪些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如国画、剪纸、水彩、铅笔画、电脑画)

五、何欣赏卡通形象?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可爱、幽默、凶 恶、呆笨、粗鲁、刚强、聪明、善良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趣”在哪?(有趣的情节、造型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想象与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故事,并为卡通故事设计一些卡通形象。

第3课 彩色字母娃娃(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 (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 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 “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 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思考: 1.是什么字母?

2.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字母美在哪里?(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符合字母结构) 5.感受单纯和丰富的色彩。 四.想象设计游戏。

1.让学生在特定的字母形状上进行想象,如想象字母中的人在干什么?

2.欣赏书上人物卡通字母图。比一比,自己设计的人物字母与书上的人 物卡通字母有什么不同?

3.感受美感形式:卡通式造型趣在哪里?那些字母表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感?

五、想象与创作。

1.材料的联想:2.设计的联想。

六、想象与评价。

评价:1.有创意;2.拟人化。

第4课 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目的】

1、感知线是绘画语言之一;

2、美妙多变的线条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3、感受生活中与作品中的线及其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美妙多变的线条感受线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 【教学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美妙多变的线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探究活动1: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线。目的:感受线的丰富与多变。

过程: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探讨线的种类及作用;玩一玩手中的 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活动2:寻找线的排列美及用线表现美的方法。

目的:在体验、探究中感受线的美感,美妙多变的线条岭南版美术 教案

过程:做一做,选一张教材上的照片,用硬笔和软笔分别进行“线表

现”,感受粗细不同的线感;说一说,自己表达的是什么线?如何排列? (有序与无序)美在哪里?如何画线才好看?

三. 探究活动3:画家与小朋友的画美在哪里?

目的:感受线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画面线的组织、排列的 美感和各种线表现的情感。

过程:说一说,画家(小朋友)想说些什么?他们运用什么线表现? 他们用什么方法组织画面?美在哪里?

四、探究活动4: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各种线的不同美感。目的:体会线的丰富多变与美妙。

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线的比较(各组选择一种)进行探讨, 教师可提供一些适当的感觉词语,然后各小组汇报,最后归纳板书。

五、评价活动:检测学习结果。评价点:

1、能运用线表现物象与装饰;

2、能运用不同的线表达不同的情感(提供:优美、流畅、刚劲有力、平静、稳定、活泼、生动);

4、能运用各种线材、线性表现自己的情感。

【布置作业】说出各种线条表达的感觉,美妙多变的线条岭南版美术教案

第5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感知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

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形象的特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并装饰成画面;教学重点:

1.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2.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象形文字的联想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教学难点: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它们是什么?

1.猜一猜,它们是画还是字?

2.连线游戏,根据象形文字,找出对应的图形和简体字,并说出为什么 这样连线。

二、想象与造型:是画还是文字? 1.欣赏课文中的“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并进行比较,猜一 猜,哪些是画?哪些是文字?它们像什么?它们想说什么?

2.说一说,象形文字是怎样演变成今天的文字的?(从意象——简化) 3 猜一猜,小朋友的画想说一个什么故事?小朋友是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 的?

4 说一说,你见过用象形文字装饰的物象吗? 三. 把象形文字变成什么?

1.选择一个或多个象形文字进行有序或无序的重复书写,构成一幅美丽的 画面;

2.选择一个象形文字,并将其放大,加粗笔画,进行装饰;

3.创造一个象形文字并进行变化,创作成与字义相关的形象。

四、评价。

1.想象力丰富。

2.图形与字义相符。

第6课 美丽的花园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修改台 一.激发情趣 导入新课美丽的花园

出示一份请柬,美丽的花园读出请柬的内容,告诉同学们,这是银河座 使者,邀请你们为他们的计美丽的花园。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分析花的构成及其特征 1、学生发言,得出结论 2、分析花叶的形状及特点

(1)学生讨论叶子的形状,屏幕显示天使咪咪的家,据说他喜欢收藏花 的叶子,引发同学们的兴趣

(2)欣赏咪咪的"天使花叶标本",师生分析叶子的特点 3、分析花瓣的特征及组合

(1)学生猜猜,咪咪的花园里有什么样子的花 (2)屏幕显示花园,带学生赏花,教师引导学

生说出花的大小,外形特征,花瓣的区别 4、启发学生创新,想象特异花卉

如由花想到蝴蝶,可画蝴蝶花;因外星球的花园设 计,想到宇宙花园等

(二)教师演示并讲解制作步骤

为了让画面更新颖,给外星使者以惊喜,我们用刀来代替笔,设计花园。 1.想一想 主题 花的聚散、大小、高矮

2.涂一涂 以蜡笔或油画棒随意涂在纸上,单色或多色均可 3.刮一刮 以刀尖刮线、刀刃刮面的手法,刮画形象 4.分一分 把主要花卉分出,加以提炼刻画

5.添一添 对不满意的局部,再重新添色,重新刮画 三.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同学们“我是小小设计家”美丽的花园设计比赛就要开始了,设计要 注意:

1.想象力丰富 画面新颖 2.主要花卉要鲜明 3.画面的构图合理

即花的高矮、聚散要有美感,合理地运用了线与面 四.评讲作业

评出“小小设计家”,以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五.教师小结

推荐第6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

颜料 画纸 剪刀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1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教学反思: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2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图画 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教学反思: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

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

7 “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教学反思: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点、难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 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 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教学反思: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

纸张 颜料 等

10 学生活动: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调色练习

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心得交流

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

11 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 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七、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

1、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教学反思: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

12 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

13 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14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教学反思: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15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16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

自制示范品 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

18 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

20 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21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22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23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教学反思: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

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

24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25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四、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26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3.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4.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

27 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28 《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29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上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

30 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堆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31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

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教学反思:

32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

剪刀 彩纸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33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教学反思:

34

推荐第7篇: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1、大脚丫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造型各异的鞋,了解生活中鞋的功能与结构,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

3、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如鞋底的大小、鞋帮的松紧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的朋友大脚丫想换一双新鞋了,她穿腻了旅游鞋、凉鞋、高跟鞋,想换一双拖鞋。而且,还想换一双特别的拖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大脚丫做一双独特的纸拖鞋吧!

2、板书:纸拖鞋

(二)、制作方法:

1、欣赏各种漂亮的拖鞋

师:你们发现这些拖鞋共同的地方没有?它们都有些什么部位? 生:有鞋底、鞋帮

2、制作鞋底:

准备几双大小不同的鞋底,问学生哪双鞋底更适合我们穿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制作一双最适合自己大小的鞋底? 照着自己的脚稍大一点描出轮廓。

3、制作鞋帮:

鞋帮都有些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带状,有宽窄或多少之分。

4、老师示范制作步骤,并强调鞋底与鞋帮的粘贴方法。

画脚印、做鞋底、鞋面、粘贴鞋面和鞋底。

(三)、装饰方法:

欣赏一些有特色的鞋底与鞋帮,提示: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制作的时候是先粘好鞋底还是鞋帮再装饰好些,还是先装饰再把两者粘贴起来好些?

(四)、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装饰。

(五)、课后反思:

2、剪刀添画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生活中不同剪刀的外形和作用。

2、能描画出剪刀的基本形状,并能合理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体验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4、动物聚会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

2、想象动物快乐生活的情景,参考教材内容,画一幅动物聚会的画。

3、培养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引导学生设想动物在森林中生活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

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把握与绘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小动物们都脱了厚厚的棉衣,准备到森林里参加聚会和比赛。这次聚会可以野餐、唱歌跳舞、还有各项比赛,内容可丰富啦!

1、看,小猴子早早地站在树枝上等着朋友们的到来。

同学们,小猴子有什么特征?(红红的脸蛋、长长的毛) 小猴子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摘桃子) 看,远处慢慢起来的是谁?(大象)

大象有什么特征呢?(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 大象有什么本领?(用鼻子搬树枝、用鼻子装水)

再看,长颈鹿也来了,长颈鹿有什么特征呢?(腿长、脖子长)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呢?(摘果子)

2、看,还有其它小动物已经穿好了着装,准备出来参加聚会!(欣赏图片)

3、哇!森林里的动物越来越多,聚会里有的比赛已经开始了! 我们去看看吧! (欣赏图片)

(二)、示范(5分钟)

小画家螃蟹说:“在森林里, 最精彩的要数大象表演了,它要把大象表演画下来!” 我们来看看,小螃蟹是怎样完成它的画的呢?

1、先画出表演者大象踩球,把大象画饱满,画在中间。

2、接着画大象后面加油的观众

3、再给画面添加背景

4、涂上颜色

(三)、欣赏其它小画家的作品。(3分钟)

(四)、学生作画:(20分钟)

聚会就要开始啦!同学们,把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画下来吧,要注意:构图饱满、特征突出、色彩鲜艳!

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要给小动物们评奖呢,最佳组织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运动奖!

(五)、展评(5分钟)

(六)、拓展(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观看危害动物的图片 (画动物、爱护小动物、保护大自然)

推荐第8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2、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

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过程:

一、卡通形象“趣”在那里? 你收集了哪些卡通明星?

卡通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借助卡通形象有趣的情节、造型、色彩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美的视觉感受)

二、卡通形象比传统绘画幽默、有趣吗?

找一找:卡通形象与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色彩、单纯、造型幽默、生动) 看一看,想一想:卡通形象和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拟人、夸张、变形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外卡通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哪些是中国卡通形象、那些是岭南版美术教案可爱的卡通形象外国卡通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

比一比:人物卡通形象与拟人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人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四、卡通形象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找一找:“用线勾勒,平涂设色”的卡通形象(体会民族风格);卡通形象夸张、拟人的部位;

你还知道有哪些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如国画、剪纸、水彩、铅笔画、电脑画)

五、欣赏卡通形象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可爱、幽默、凶恶、呆笨、粗鲁、刚强、聪明、善良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趣”在哪?(有趣的情节、造型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想象与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故事,并为卡通故事设计一些卡通形象。

3、彩色字母娃娃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 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思考:

1、是什么字母?

2、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字母美在哪里?(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符合字母结构)

5、感受单纯和丰富的色彩。

四、想象设计游戏。

1、提供每个小组1——2个字母造型,彩色字母娃娃岭南版美术教案让学生在特定的字母形状上进行想象,如想象字母中的人在干什么?

2、欣赏书上人物卡通字母图。比一比,自己设计的人物字母与书上的人物卡通字母有什么不同?

3、感受美感形式:卡通式造型趣在哪里?那些字母表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感?

4、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妙多变的线条

2.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感知线是辉煌语言之一。3.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要点:

1.重点: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感受先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2.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美妙多变的线条

3.兴趣点:①“绕线造型游戏”。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线。③寻找身上的线。④线造型创作。

4.观察点:日常生活中各种直线曲线。美妙多变的线条不同的线组合创作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妙多变的线条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疏密有有序的线产生轻柔、飘逸、优雅的美感)。

(3)艺术家表现的线条各有什么美感?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 ②、用彩色笔绘画。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5、象形文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感知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

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摩实物形象的特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教学要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1、重点: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方法装饰成画面。

3、兴趣点:①图形中的文字含义。②象形文字与实物象形的关系。③创作“象形文字”的画面。

4、观察点:①从象形文字的意象形到简体字的抽象形,体会字形的发展是从繁到简的过程。②体会意象美与抽象美。

课前准备:

彩色笔、油棒、剪刀和各种色纸,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象形文字的联想

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象形文字的联想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可爱的卡通形象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猜一猜它们象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色彩、夸张)

(3)在欣赏中,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感知人类像创造的能力。(4)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说一说知道的象形文字造型,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教师提共文字(具象)(意象)(抽象)。 1.想象与造型:是画还是文字? 6.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进行创作。 ②.用彩色笔绘画创作。

③.画出或创作出一个或两个象形文字,并进行装饰:装饰什么才能象形文字和具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三、小结

6、美丽的花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丽的花园

2.感知画美丽的花园的基本特征。3.能运用各种媒材表现心中的鲜花。 教学要点:

1.重点:感知画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并抓住基本特征进行想象表现。2.难点:感受花的形式美,拓展想象思维。美丽的花园。

3.兴趣点:①《七色花》童话故事。②欣赏《生命之树》。③“我是花仙子游戏。 4.观察点:①花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②“生命之树”的形式美。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 3.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丽的花园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美丽的花园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象什么? (3)欣赏艺术家的《生命之树》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听老师讲故事《七色花》。

①听完了故事,你有那些启发和想象?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 ②.用彩色笔绘画出自己的花园。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是美丽的花园和用什么色彩,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7、我们爱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们爱吃的水果

2.感知一些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的特点。我们爱吃的水果 3.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 教学要点:

1.重点: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能欣赏与评述大师作品。能运用各种纸材表现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2.难点:能从多角度想象和创造未来的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3.兴趣点:

①吃水果、玩水果、水果的故事。 ②有关科学种水果的实例。 ③想象未来的水果。

4.观察点:水果的形状、色彩、表皮、花纹等特征。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黑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画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欣赏《静物》我们爱吃的水果 3.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闻到什么?为什么?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形状?它有什么特点? (3)闭上眼睛记忆一下画中有哪些色彩?给你什么感觉? (4)你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

(5)这位大师叫什么名字?他想说些什么?(体验作品的美与内涵) 4.教师讲授新课:我们爱吃的水果 5.过程与方法:

①在视、触、嗅的感觉体验中,学习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 ②在欣赏中、感受大艺术家作品的静态美,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分析、比较游戏中,体会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等美感,体会交通发展代来的南北水果大聚会。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色彩进行创作,把各种水果画出,再进行组合。

2.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水果更加与重不同和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四、小结,

①要求:能设计一个自己的各种水果画。 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现。 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第二节

一、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一:感受美,认识美。

目的:创设嗅觉、视觉情况,激发对水果的记忆,了解水果的基本结构,感受水果的特点和美。

活动二:想象美,欣赏美。 活动三:探索美。 活动四:表现美。 活动五:评价美。

二、学生活动

1.感知水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能了解一些关于水果的特点。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水果的形态、色彩。能用“对称、均衡、重复”等艺术手法表现水果。能用审美眼光欣赏水果,产生爱水果情感。

热爱生活,美化环境。剪下自己画的水果与同学一起创作和装饰成水果树。2.学生继续作画作业。对水果作业能进行想象表现,发展创造思维,可以在结构运用抽象形等手法来进行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造型美,色彩美,创意美。

8、切开的果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 3.能运用点、线、面、色及拓印方法,表现切开的水果和切面美丽的图案。 教学要点:切开的果实

1.重点: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 2.难点: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对称、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图案。切开的果实 3.兴趣点:①观察切开的水果不同的形状和切面美丽的图案。②视、触、嗅的游戏活动。

4.观察点:①切开的果实呈现的不同形状及切面的形、色、线组成的图案。②感受切开的果实切面及其对称、放射和均衡排列的美。切开的果实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各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点、线、面、色、重复、重叠排列的图案)。(3)它使你想到什么?(激发想象)。

(4)画中色彩给你什么感觉?(对比感觉:如柠檬黄与橙红、橙与紫:和谐的感觉:如大面积的黄和橙、与小面积的紫形成对比统一的和谐。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2..用彩色笔绘画。

3.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4.小组活动:

①.交流自己的水果,探讨水果的种类及外形,猜一猜,画一画把水果切开产生什么图形?把自己观察的结果用线条表现出来。

②.说一说把期望开的水果。沾上色,在纸上印,印出来的图案与画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9、吃瓜果的人

教学目的:

1、感知水果的丰富营养;

2、能运用各种工具,吃瓜果的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吃水果的人”。

3、在“吃”中学会细心观察;

4、在观察中联想夸张部位如何表现;

5、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趣” 教学重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难点:摆脱固有形象,从夸张、有趣的角度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进行夸张的联想与表现。看一看、说一说:看看自己带回来的水果:吃瓜果的人

1、是什么形状与颜色的?

2、有什么营养?鼓励与同学分享。吃一吃、看一看:

1、手拿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吃相,鼓励尝试“夸张地吃”,看看自己的五官有什么变化?

2、看看同学谁吃得最有趣?哪些部位最有趣?

3、手里拿着什么瓜果,是整体的、是切开的,还是吃过的瓜果?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请几位同学表演:狼吞虎咽地吃、甜滋滋地吃、快活地吃等,激发兴趣。 看一看、想一想:边观察边想象:

1、夸张哪些部位最有趣?是线描画还是色彩画?

2、从什么地方开始画?

二、欣赏、比较与评价。看一看、说一说:

1、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找一找小朋友画中哪些部位最夸张?

3、小朋友运用什么线条、什么形状子表现夸张的部位?

4、比一比自己的作品,有趣在哪里?夸张了哪些部位?

10、我们的影子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能运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我们的影子画面。

3、在“造影”中,理解小博士的话,我们的影子知道形成影子的条件要素;

4、在造影与表现中,感受“动态与静态”美;

5、在“想象创作”中,感受“创造影子人物”的趣味。教学重点:能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及原因;我们的影子能画出装饰美观的影子画面。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在造影活动中理解小博士的话。

玩一玩、看一看: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看看影子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像什么?(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比一比、说一说:影子与人(实体)有什么不同?(感受概括美)

玩一玩、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反馈课前学生与父母探讨的结果)

二、在灯光下造影,感受“具象美、抽象美和意想美”。

玩一玩、描一描:利用灯光,用手“造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互相合作,选个最美的手影描下来,看谁的手影最有趣?

看一看、说一说:移动灯光,固定手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从具象形变抽象形或意象形)

玩一玩、画一画:把手造影的各种具象形、抽象型和意象形用线描摹下来,组成有趣的画面,注意手影重叠的部位描画(参考教材中的黑白手影作品),感受重叠美。

三、创新与表现。想一想、画一画:

1、用什么方式表现生动的影子?(观察教材的学生作业)我准备画独立影子还是重叠影子?

2、用笔进行描画。

3、着色。

4、欣赏与评价。

11、生动的吉祥物

教学目的:

1、感知卡通吉祥物及其作用生动的吉祥物;

2、能用线描平涂方法装饰、设计卡通吉祥物。

3、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吉祥物生动的吉祥物。

4、在欣赏中感受卡通吉祥物的拟人化、夸张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能运用拟人法和“形与色”表现吉祥物。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夸张的创作,生动的吉祥物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卡通形象;对一些动物结构不熟悉,创作时产生困难。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感知吉祥物。

看一看、想一想:看看课文,想一想吉祥物给你什么感觉?(拟人化、吉祥、有趣、幽默、神奇、生动、可爱、代表好运)吉祥物与卡通形象有什么异同?

二、探讨吉祥物的作用。

1、你在哪些场合,哪些地方见过吉祥物?

2、为什么要用吉祥物?(渲染活动气氛、象征好运气、代表商品的形象等)

3、在课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吉祥物,猜猜它们的含义。

三、比较吉祥物的艺术特征。找一找、说一说:

1、吉祥物有什么共同点?(拟人化、夸张、幽默)

2、吉祥物美在哪里?

四、探讨吉祥物的艺术特征。

1、选一选、说一说: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说说是由什么形组合装饰而成的?

2、比一比、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吉祥物?也可以把课前自己画好的动物与同学交流,如何“变”成吉祥物?

具体讨论内容(提供一些动物形象让学生选择与思考):

1、选一个什么形象?(具象或抽象)抓住该物象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夸张、拟人)夸张哪些部位可使形象生动、吉祥、有趣?

2、用什么造型、表情、动作表现“拟人化”?

3、为学校活动设计一个吉祥物。

12、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教学目的:

1、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2、认识对称美、均衡美、重复美等形式美感;

3、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4、在探讨中感知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尊重父母;

5、在尝试各种材料中,激发材料妙用,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发展创造力;

6、学会关心别人;喜欢自己设计制作礼物送给父母。

教学重点: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父母;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具有形式美、有创意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感受父母的爱。说一说:

1、播放有关父母亲情的音乐,回忆父母的爱;

2、你知道哪些有关父母的节日?

想一想:父母最需要什么?(感受父母的期望)准备送什么礼物给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探究活动

探究“礼物与材料”的关系。

想一想:看看自己准备的材料,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小礼物?(激发材料的想象与妙用)

三、探究活动

探究“美观、精致”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的设计制作方法。 想一想:课文中的“小项链”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 试一试:运用什么形式进行设计小礼物才好看? 说一说:你喜欢书上哪一件小礼物?为什么?

四、探究活动

4、创作与众不同的精美的小礼物。想一想:在触摸材料中进行想象,如何才能材料妙用? 做一做:运用形式美感进行创作。

13、民族娃娃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娃娃都各有不同的服饰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能妙用材料和剪、撕纸方法粘贴成“民族娃娃”。

3、在资料交流中感知各民族的不同服饰和风土人情民族娃娃;欣赏各民族的审美趣味;

4、在对比欣赏中,学会找不同服饰特点,体验不同审美情趣;

5、在尝试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方法民族娃娃;

教学重点:能用纸材和剪、岭南版美术教案民族娃娃撕纸贴画的方法,创作有民族特点的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妙用纸材和抓住不同民族特色,表现色彩对比鲜明、动态生动的民族娃娃。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为什么课文中“56个民族,56朵花”? 交流:

1、自己收集的资料中,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2、你认为服饰美在哪里?(造型独特、色彩强烈、装饰性强)

二、探究活动2:撕纸的方法和拼贴的方法。游戏:

1、看谁“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撕得最美?

2、尝试用力撕,轻柔地撕,感受不同力度撕出的效果。

3、试一试对称撕。

游戏:把撕出来的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1、把刚才大家尝试“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时撕出来的“点、线、面”的纸材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2、先贴什么,后贴什么?是“进行块面剪贴”还是“进行撕点粘贴”?

3、试一试,把点拼成娃娃的形状。

4、说一说有什么困难。

三、探究活动3:创作有特色的民族娃娃。动脑:

1、在图片中选一个服饰风格明显的少数民族图片作参考。

2、思考什么动作才生动、有趣?

3、选择色彩底板纸。(冷暖对比、明暗对比)

4、选择块面纸粘贴,还是撕点拼贴?

动手:

1、小组分工,如分工负责撕“点”、“撕线“、撕“形”,并按形状色彩分类放好。

2、合作或个人进行拼图与粘贴。

四、探究活动4:哪个撕纸拼贴的民族娃娃最美?

14、我们的大花瓶

教学目的:

1、感知古陶瓷花瓶造型美、装饰美的特点我们的大花瓶;

2、感知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我们的大花瓶;

3、能用对称法剪出有装饰花纹的大花瓶,我们的大花瓶

4、在欣赏中,探讨中国陶瓷花瓶的外形美、花纹美及审美价值,从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文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讨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花纹图案、造型美观的大花瓶。 教学难点:感知古陶瓷的美及价值;剪后张开左右对称的花瓶,外形独特美观。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讨中国古陶瓷花瓶的审美价值。找一找、说一说:

1、造型美。花瓶的形状美在哪里?各有什么特色?

2、实用美。猜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装饰美。找一找有哪些花纹和图案?怎样排列?美在哪里?

4、审美价值:教师介绍。

二、探讨花瓶造型美、实用美。说一说、试一试:

1、看课文,想一想,找出花瓶的基本形:瓶口、瓶颈、瓶身和瓶脚。

2、拼摆游戏,运用几何形拼出各种各样的花瓶,体验由不同基本形和不同组合方法能设计出不同造型的花瓶。

看一看、试一试:选一张纸,试一试剪出对称式花瓶造型。

看一看、比一比:谁剪的花瓶造型美、实用?(放得稳、能插花、供观赏等)

三、探讨花纹的形式美。

看一看、说一说:

1、在学生作业中,你认为哪个花瓶的图案好看?好看在哪里?

2、运用什么表现花纹?(具象美与抽象美)

3、找一找,哪些地方有月牙形和锯齿形的花纹?(感受传统剪纸技法)

4、你准备选用什么花纹装饰花瓶?

想一想、做一做:在刚才剪的花瓶造型的基础上,尝试剪出花纹(体会阴刻剪纸)。

四、创新与表现。

想一想、做一做:怎样运用基本形组合成与众不同的造型?运用什么花纹装饰? 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花瓶,增强环保意识。

15、有趣的剪纸娃娃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有趣的剪纸娃娃;

2、用纸材剪出对称的娃娃形象有趣的剪纸娃娃;

3、在欣赏中感受民间剪纸的情趣;

4、在“找一找”活动中掌握“对称、连接不断、有趣的图象”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重点:感受剪纸作品中的优美线条、有趣的纹样、审美的情趣;能用纸材剪出对称娃娃及花纹装饰。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剪纸的寓意;掌握线条连续不断的设计。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

想一想、说一说:“吉祥物”有什么作用想一想与“吉”同音的字和图象。 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中有与“吉”字同音的图象吗?

2、这张民间剪纸想告诉我们什么?(激发兴趣与文化传承情感)

3、你喜欢这张“抓髻娃娃”吗?为什么?它美在哪里?

二、在比较中探究作品的形式美。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和《刘海撒金钱》岭南版美术教案有趣的剪纸娃娃的娃娃形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它们各用什么图象表现“吉”与“避邪”?

3、它们各用什么“点、线、面、具象形”进行装饰设计?

4、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在尝试中探究和剪出对称的具有装饰纹样的娃娃形象,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娃娃,从制作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想一想、做一做:

1、对折;

2、怎样设计使娃娃生动、有趣;

3、描绘半个娃娃形象及装饰纹样(设计剪掉地方不能剪断中轴线);

4、先剪出细小部位,再剪出较大的部位。

16、百变卡通玩具

教学目的:

1、感受卡通形象夸张的比例百变卡通玩具;

2、能与同学合作,百变卡通玩具共同创作六个头部与身体一样大的卡通形象;

3、知道“百变卡通玩具”正、反面的设计百变卡通玩具方法。教学重点:能设计比例夸张的卡通形象,并设计制作成百变玩具。 教学难点:正面与反面的卡通形象头部与身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1、玩一玩,感受夸张的比例能产生幽默的卡通形象。

变一变、看一看:在原来的卡通形象上,贴上自己的头像激发思考兴趣,如1/2的人物头像与身体比例,使你产生什么感觉?(有趣、幽默)

画一画、比一比:取相同的两张方格进行反绘画合作竞赛,一人在正反面头部,一个在正反面画身体,两人组合成卡通形象,感受简单的“百变形象”。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鼓励创作有趣、夸张的卡通形象及组合方法)

2、在探究中,欣赏有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创造思维。看一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张“卡通形象”?为什么?

想一想、说一说:有趣在哪里?(感受“线与色”的表现和具有人一样的表情、动作、衣服的卡通形象。)

看一看、说一说:提供一些卡通动物形象,引导进行拟人化变一变,激发创造思路。

3、探究折叠卡片的设计制作方法。

看一看、说一说: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要12个小格?卡通人物为什么这样设计? 想一想、说一说:设计接力游戏,小组先设计好12个格子,然后每人画一个格子,注意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剪好后小组内进行“折、叠、玩”游戏,看看是否设计制作适当,是否要修改。

17、神秘的城堡

教学目的:

1、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神秘的城堡

2、妙用纸材进行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培养环保意识。

3、在说一说中,交流城堡的故事,激发建造城堡的兴趣;

4、在比较中探索掌握设计与制作城堡的快乐,神秘的城堡 教学重点: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选用纸材合作设计制作小城堡。 教学难点:能设计制作高低错落、造型奇特、有趣的城堡。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城堡的造型特征。看一看、说一说:

1、从两张照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建筑物是有什么形体组合而成的?岭南版美术教案神秘的城堡猜一猜建筑物为什么要围起来?

3、能说说城堡有什么特征吗?

4、说一说城堡的年故事。

二、探究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比一比、说一说:

1、四组作业中,你喜欢哪一组的城堡?为什么?

2、城堡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造型、纸材、色彩等)

看一看、想一想:

1、楼房的基本形是什么?(楼房、窗、门)由什么形组合的楼房才好看?如何剪出好看的窗与门的形状?选择什么纸材才合适?

2、小组讨论:设计一座什么城堡?(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神秘的城堡为城堡起个好听又神秘的名字。

想一想、做一做: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负责设计一幢建筑物;

2、根据城堡要求选择合适的纸材,如何表现“神秘”的纸材,表现“围城”的纸材

3、可运用点、线、面和纸材的花纹进行装饰;

4、把每个人设计制作的建筑物连接起来,围成堡垒式的小城;

5、添上人物、路灯、树木等,增添情趣。

三、在比较中感受创作的乐趣。看一看、比一比:

1、互相参观,提出问题。

2、小组介绍:城堡的名称、妙用纸材、造型特点等。

3、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增强环保意识。

18、纸碟怪脸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面具的审美趣味;在欣赏中感受面具的艺术趣味;

2、能利用各种材料和纸碟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观、纸碟怪脸色彩对比鲜明的“纸碟怪脸”面具。

3、在比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与色彩特色,启发创作思路;

4、在探索中,运用各种废弃物进行“怪”面具的形状、色彩、五官的夸张造型与装饰设计,发展创造力,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利用纸碟和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个 “纸碟怪脸”。 教学难点:妙用各种废弃物,设计和装饰怪面具。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面具的审美情趣。找一找、想一想:

1、找一找面具上的“点、线、面、色”纸碟怪脸及具象形。想一想,这些造型元素是用来装饰什么?面具是五官有什么特征?(几何形表现、具象形表现、夸张表现)

2、找一找,面具造型奇特的地方和夸张的色彩。想一想、说一说:

1、面具给你什么感受?(怪异、神秘、恐怖„„)

2、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

3、面具有什么功能?

二、探究面具美的设计制作方法。纸碟怪脸 看一看、做一做:根据书上的步骤图,边做边想。

1、用什么材料才能妙用。

2、怎样排列装饰才美。

3、造型、五官及色彩要怎样设计才有奇特和怪的效果。

三、合作创作,共享成功快乐。

合作创作:材料共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1、构思;

2、选材料;

3、如何妙用(形式美的设计和运用材料);

4、合作创作。

戴一戴、玩一玩:戴上面具玩一玩,体验创造的快乐。可模仿非洲民间的一些风俗进行古老的“驱魔保平安”游戏。了解利用面具的狰狞的造型进行驱魔的做法,是古人对“疾病”的恐惧,在缺乏医学知识和药品的情况下,祈求通过“驱魔”能得到“神”的帮助,而体验古面具文化。

四、审美与评价。

19、变废为宝

教学目的:

1、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变废为宝;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

2、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变废为宝创造玩具或装饰品。

3、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4、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玩具的想象组合创作。

21

教学难点: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成形式美的玩具或装饰品。 教学过程:

一、布置废弃物回收展览,培养环保意识。玩一玩、分一分:

1、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分类。如点体、直线体、曲线体、平面体、曲面体、几何行状等;

2、同质感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变废为宝;

3、按不同造型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具体形、抽象形等;

4、按不同色彩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冷色与暖色等。想一想、说一说:

1、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学会发现和利用废弃物)

2、这些废弃物使你想到什么;(资源的浪费)

3、与同学说一说你见过、用过的废弃物设计的装饰品、玩具、用具。

二、妙用废弃物设计装饰品游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玩一玩、想一想:

1、明确游戏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方形厚卡纸,合作设计与装饰成相框;

2、探讨物体整齐排列的装饰美感,选两位同学到“废弃物处”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与装饰(如在厚卡纸方框上用牙签有规律地排列装饰、用纽扣有序排列装饰、用色彩纸装饰、用雪条棍排列装饰、用瓶盖排列装饰、用铅笔屑装饰„„);

3、感受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在相框上放一张照片或图片,感受“材料妙用”。

三、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想一想、做一做:

1、想一想,哪些废弃物有被塑造的条件?

2、做一做,哪些废弃物可设计制作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引导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

四、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

想一想、做一做:可从“玩具、装饰品、用品”方面分别摆放,摆放时,想想怎样布置才整齐、美观?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20、分类垃圾桶

22

教学目的:

1、知道分类垃圾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类垃圾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知道分类垃圾桶是由基本形体或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与制作的;

3、利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进行组合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

4、在欣赏中,感知分类垃圾桶的造型美、色彩美、实用美的特点;

5、在动脑、动手中,掌握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感受创作的快乐。教学重点:运用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分类垃圾桶。

教学难点:巧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设计制作形式美观的分类垃圾桶。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布置“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的展览。分类垃圾桶(目的:感知分类垃圾桶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1、调查居住地的社区有多少分类垃圾桶?它的造型、色彩、功能、垃圾分类投放口各有什么特点?

2、人们对分类垃圾桶有多少认识?知道分类投放标志吗?共有多少名路人往垃圾桶里扔废弃物?有多少人分门别类地投放废弃物?家里的垃圾如何处理?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主题,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再把调查结果用文字、绘画、照片体现出来,布置展览。

二、探讨“分类垃圾桶”的组合设计与制作方法。分类垃圾桶(目的:从关注环保、关注垃圾的处理方式,养成乐意往垃圾桶丢垃圾的习惯方面思考创作)

1、参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展览。

2、小组进行分类垃圾桶与一般垃圾桶的图片比较(根据下面的拍卖条件)。

3、组织“拍卖垃圾桶”游戏,提出评价条件,各组依据“条件”选1-2幅垃圾桶图片分类垃圾桶,进行拍卖(启发创作思维):

A、造型美观大方:造型优美——几何形或具象形设计,色彩——简单、鲜明; B、分类功能齐全; C、使用方便; D、选用环保材料。

三、阅读课文,探索“垃圾桶的基本形体”与“基本形体组合后变成新的造型”之间的关系。

1、学会读书与思考:

23

A、认识分类垃圾桶的基本形;

B、如何利用基本形进行不同的组合,掌握多种组合设计制作方法。

2、从“学生作品”中,探讨环保材料的选用。

四、布置“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目的:通过拍卖合作作品的形式,进行欣赏与评价,体验应用的目的,感受成功的快乐)

1、提供评价点:a造型美观大方;b分类功能齐全;c废弃物投放方便;d选用环保材料。

2、创作作品拍卖。各小组依据评价点,对自己小组的创作作品进行推荐、拍卖,并送“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

3、感受“关注环境,从我做起”,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参观两个不同的展览分类垃圾桶,体会“废物利用”和应用的目的。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知道垃圾桶分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4

推荐第9篇: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凌志宇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完成作画。

二、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三、用彩纸剪出不同图案拼图

四、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课后反思: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二、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课后反思: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 ),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 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游戏:

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 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二、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学生动手随意剪一条鱼 五.作品展评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欣赏引入:

出示手摆鱼范品,学生玩玩

二、指导制作

1、折

2、画

3、剪贴 4装饰

三、学生动手制作

四、游戏

玩玩评评同学作品。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

如果你来到大海,想与谁玩?

二、指导作画

1、构思

2、画底稿

3、着色

三、学生作画

四、评选佳作。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小组合作完成作业。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课后反思: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动手作画,师巡视指导。

二、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课后反思: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二、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三、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四、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五、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第二课时

一、指导作画

1、构思

2、构图

3、涂色

二、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三、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课后反思: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课后反思:

推荐第10篇: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5课

第1课 添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学生欣赏图片。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2、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二、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三、播放教学课件

1、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2、看教材,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四、作业:

1、根据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2、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五、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教后记

第2课《吃虫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知识,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吃虫的情景。 教学难点:画面表达清晰,具有情趣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二、新授

1、展示吃虫草图片:

(1)瓶子草1 (2)瓶子草2 (3)捕蝇菜 (4)猪笼草 (5)茅膏菜

你们知道这些草是怎么吃虫的呢?(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描述)

2、课件介绍一种植物吃虫的过程。(语言文字)

3、通过几个画面播放吃虫草吃虫的经过。

4、吃虫草们有各种捕虫的本领,有的靠香味,有的靠圈套,有的靠色彩„„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

5、每小组商量讨论,然后上来表演。

(你们表演的是什么草?谁做什么?谁做什么?)

三、欣赏

1、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的情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学生作品:

(1)讨论、研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做的?

画、剪贴、泥塑

(2)师指其中一幅:猜猜它是怎么吃虫的?

四、学生作业

1、小组讨论: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用什么材料制作?说说它是怎样吃虫的?

2、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辅导。

3、作品展示,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五、课堂总结。教后记:

第3课

认识身边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教学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四、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五、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教后记

第4课 绘画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三、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四、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五、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教后记

第5课 纸盒变家具

教学目标

1、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教学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教学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教学过程

一、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二、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三、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

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四、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五、学生制作、展评

六、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教后记:

第11篇:电脑美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2.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教学难点:

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2.粘贴过程中形象大小和色彩的改变。

3.学生自已能解决电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教学准备:

1.师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2.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

3.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阶段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4.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阶段 1.分析与讲解: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4.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第12篇:人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金 滩 小 学 二 年 级

第1课 添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教学重难点:

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欣赏图片。 分小组交流。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提作业要求:

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学生完成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第2课 绘画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2.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2.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用具: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教学内容: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 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3)看书第4页、第5页 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形状巧妙? 学生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层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教学用具:

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 教学内容: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家庭中有哪些家具。 由各组代表说出家具名称。

结合课前准缶的相关资料,研究家具的多种款式设计。 讨论小组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 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美观、新颖,有创造性。 及时发现有创意的作品。 交流,展示,讲评。 布置学生清理环境。

由各组代表说出家具名称。

结合课前准缶的相关资料,研究家具的多种款式设 计。

讨论小组同学带来的纸盒适合做什么家具。 提出纸盒变家具的创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

(2)美观、新颖,有创造性。

第4课 和妈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教学用具:

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

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课后拓屉 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第5课 茂密的花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教学用具: 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播放伯然界的花的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布置小组活动。

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布置作业 小结

布置家庭作业:了解各省市、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第6课 吊饰

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范本制作方法。 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教学用具: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教学过程:

课前用各种吊饰布置教室。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 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分析结构。 ⑤为什么叫吊饰? 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看教材第

12、13页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有目的观看作品。 4.插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学生完成作业

(5)确定制作方案。 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装饰部分特点突出:创新使用材料。 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第7课 节节虫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用具:

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剪子、胶水、刻刀、细绳、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类似书中的节节虫? 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完成作业

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第8课 出壳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材料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1.导入

蛋宝宝带着妈妈的体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妈妈的身体像棉被一样地盖在身上,温暖无比,慢慢地蛋宝宝的身体发生变化了。

2.观察

破壳前准备——破壳——啄开一圈——完全破壳——挣脱卵壳——伸展——步人壳外世界 提示:

雏鸡用什么部位破开蛋壳? 雏鸡用什么部位蹬开扩大蛋壳的裂痕? 蛋壳脱落时的状态和碎片是怎么剥离的? 雏鸡的绒毛有什么特点, 3.联想捕捉

雏鸡来到世上是怎样的心情和动态? 鸡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做些什么, 布置作业

小鸡的出生地在哪里? 鸟类出生在哪里? 你还知道什么动物是从蛋壳里出生的?

第9课 头饰设计

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 教学重难点

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学习材料

彩色纸、彩色笔、剪刀、胶水。

结合学生音乐、语文教材中的角色需要,由学生分组选择设计、制作的头饰题材。 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制作头饰的方法。

依据教材和教师的示范作品,启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头饰的多种创作思路。 根据实物和教材,学生更深入地落实头饰制作的要领和细节。 布置头饰制作要求:实用、美观、新颖。 选择材料,分工、合作进行头饰的制作。

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设计,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结,展示,讲评。

学生戴头饰,摆造型,淡创作思路。

第10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教学目标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K璃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学习材料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设计情境.看录像:马、牛、狮子、虎四种动物的生活片。 出示课件:

(1)李苦禅的(鹰》 (2)吴作人的(熊猫) (3)原始壁画(受伤的狮子) 提问:你喜爱哪幅作品,谈谈自己的感晋。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它? (泥塑、绘画、布贴等方式。) 在抓住动物体态、神态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对动物独特的感受。

第11课 我的收藏卡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的布局与类型。 教学重难点

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学习材料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讲授新课

了解收藏知识;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我的宝贝,这可是我最心爱的宝贝哦厂 问: (出示蝴蝶标本)大家喜欢这些漂亮的蝴蝶标本吗? 从前有个哥哥,他就是因为非常喜欢美丽的蝴蝶,于是从3岁起就开始收集蝴蝶标本,到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收藏了725种、10000多个蝴蝶标本。在他收集标本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蝴蝶的专业知识,还成为了“中国昆虫协会蝴蝶

分会”最小的会员呢,他的朋友们都称他为“蝴蝶王子”。 展示介绍

组织同学在小组中层示介绍自己的宝贝。 构思设计

这些宝贝可是我们的最爱啊!当你展示、交流时,怎么才能一下就让别人了解它的产地、来历、你对它的昵称、它的特别之处呢? 引导学生分析书上学生设计的作品。

将同学好的构思展示给大家,互相激发创作灵感。

第12课 假如我是巨人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难点

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学习材料

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怀的事情吗?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奇遇,并让学生操作多媒体,把自己所想的各种场面组合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第13课 拓印树叶真有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2.讲授新课

(1)小朋友为树叶找朋友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自己手中的小树叶找朋友,形成新生命、新形象,并小组交流展示。 (2)欣赏更多树叶拼贴的作品。(出示课件,欣赏树叶拼贴的作品,学生自由交流) (3)对比、观察发现拓印方法。(出示拼贴树叶画、拓印树叶画,将相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两幅作品加以对比)学生观察、讨论,这么漂亮的拓印画和树叶的拼摆有什么关系,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出这样的画?谁能试着说一说? (4)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看录像演示拓印方法,教师提示拓印要点。

(5)欣赏学生拓印作品,为画面添加部分内容。(或者欣赏课本中学生作品,自我感受拓印画的美,自学添加对画面的作用) 3.学生作业提示

小组合作,集体创作树叶拓印作品。 4.展示交流

各组讲述本组作品,互相交流收获感受。

第14课 做笔筒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学习材料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 1.组织教学。

2.创设问题,引发探究。分小组说说你知道的笔筒。 3.继续研究教材中古代笔筒与学生作品的区别。

4.布置学生分组研究自备塑料纸的特点,并结合瓶体特点选择设计、装饰思路。 5.布置学生商讨分工、合作制作方案。 6.具体制作要求:实用,美观,有新意。 7.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8.展示作业。

第15课 画夜景

教学目标

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学习材料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3)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

①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②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遭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是哪里? ②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第16课 画影子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教学重难点

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 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小班教学的班级,还可以考虑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5.小结

(1)学生交流。

(2)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第17课 认识身边的树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学习材料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1)既然树木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那么我们就应当保护树木。有什么办法 能为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做点事情呢, (2)各组交流提案。

(3)为自己小组的活动主题命名,如绿色小卫士、护树大使等。 (4)提出质疑:

为了完成本组的设计方案,设想你们会有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 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5)布置到校园中观察、写生树。 小结。 (1)布置学生作业教师进行辅导。

无论采用怎样的表现方法,都要注意: ①要表现出不同树种的特点。

第18课 绘画中的节日

教学目标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 (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绘画作品。 导人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实践

(1)《吃饺子》与《火狗舞》(2)(龙舟》 引导学生分析

(3)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探究式学习活动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组织讨论以上问题。 板书课题。

组织小组讨论。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课件演示如伺画出鸟的特点。 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第13篇: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含计划)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现状分析:

本册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只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等。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在课堂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教学内容分析:

(一)全册教材简析:

第四册美术教材共有19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三、全册课时安排: 第一周 添画 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第二周 吃虫草 第三周 认识身边的树 第四周 绘画游戏 第五周 纸盒变家具 第六周 节节虫 第七周 吊饰 第八周 洗澡 第九周 假如是巨人 第十周 头饰设计

第十一周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第十二周 和妈妈在一起 第十三周 怪兽 第十四周 我的收藏卡 第十五周 做笔筒 第十六周 画夜景 第十七周 画影子 第十八周 童年 第十九周 我喜欢的鸟

第一课 添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2、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3、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4、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5、组织展示、讲评作业。布臵、展示作品。

6、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7、总结

第二课 吃虫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学习运用彩纸剪贴方法表现吃虫草。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培养学生大胆进行设计、绘画、制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的特点,引起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特征,想象捕虫器的形象和功能,并用绘画或撕纸粘画等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表现新颖奇特的捕虫器。 教学准备:

吃虫草的教学课件、彩纸、剪刀、胶棒、彩笔、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自然中有无数动物和植物,每天,它们之间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动物和植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播放课件:短片中的小蚂蚁怎么了?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吃虫草的知识啊?——出示课题《吃虫草》

二、新授:

1、虫子吃草是平常事,居然草还能吃虫子?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吃虫草既不会跑也不会跳,但他却轻而易举的让活蹦乱跳的蚂蚁成为自己的猎物,那么吃虫草是用什么方法抓住小虫子的呢?它又有什么特点呢?

2、下面我们再欣赏几个录象,看看吃虫草是用什么方式抓住小虫子的?(播放课件)学生讨论,汇报。

设陷阱:等待小虫子掉进捕虫叶袋里后将其捕住。 黏液粘:从叶片上分泌出黏液,粘住小虫子。 设圈套:合拢叶片夹住虫子。

3、我们已经总结出三种吃虫草捕虫的方式了,想一想,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同桌模仿吃虫草吃虫的过程吗?(小组讨论回答)

4、吃虫草为什么要吃虫呢?(学生讨论回答)

5、欣赏图片:生汇报有哪些种类?吃虫草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

猪笼草 毛膏草 捕蝇草 毛毡苔 瓶子草、、、、、、它们靠什么吸引校虫呢? 板书: 形——奇 色——艳

味——香 6、欣赏学生作品(多媒体)

观察:画面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你想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完成这次作业?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表现吃虫草的? 师示范勾线法:

首先选择用基本形想象吃虫草的外形,要奇特;接着用线在画纸的适当位置上表现,线条要流畅;然后用点线面刻画吃虫草.出示彩纸剪贴的作品

强调注意疏密、高低、大小、远近的变化,通过欣赏作品讲解。

三、练习;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去挖掘在大自然深处的奇花异草啊?今天我们将举行一个“想象小天才”画展,比一比谁画的吃虫草的最有创意? 作业要求: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辅导要点:构图,捕虫器的造型和细致的描绘。

四、展示评价

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用什么材料制作?说说它是怎样吃虫子的?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副作品?

第三课 认识身边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2.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3.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第四课 绘画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3、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 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3、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五课 纸盒变家具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总结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2、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臵在你们的“新家”中。

3、学生制作

4、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5、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第六课 节节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节节虫的身体特征。2.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掌握制作节节虫的方法与技巧。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旧利废的意识、卫生意识以及劳动安全意识。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教学难点:

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准备:

彩色纸、剪刀、双面胶、水彩笔、针、细绳、小饰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对话情景

1.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些可爱的小虫子也苏醒了,让我们去瞧一瞧吧。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小虫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看,它们有的爬在树枝上,有的翘起了尾巴抬起了头……真是太可爱了。欣赏完了,你发现这些小虫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身体都是一节一节的)

2.是啊,这一节一节的小虫子真是有趣!我们把这些虫子统称为“节节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节虫》这一课。板书:节节虫。

三、讲授新课

1.看了刚才的图片,小朋友,你知道节节虫有几部分组成吗? (头:有眼睛、嘴巴、触角;身体:一节一节,由大变小;尾巴) 2.师:节节虫漂亮吗?哪里最漂亮? (选一个你喜欢的节节虫说说它的形状、颜色、花纹) 3.师: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说的也很棒!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每一条虫子的每一节的形状、颜色、花纹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种相同的排列形式叫重复,重复的的事物给我们整齐、有秩序、有节奏的美感。

4.下面,我们来看这两条节节虫,它们身上的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一个对比强烈,一个对比柔和)。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不同的色彩搭配会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觉享受。

5.刚才,我们学习了节节虫的形状、、花纹、色彩等特点。下面,让我们来动一动,一起合作用我们的身体来做一做节节虫吧,看哪组小朋友表现得最棒!要表现出节节虫的不同姿态哦。 6.小朋友们,同学表演得像吗?好的,大家都是很棒的小演员。请归位。

7.谁来说一说刚才同学表演时是依靠什么来连接每一节身体的呢?(手)

8.对了,我们表演时可以依靠手来连接,可我们制作的时候怎么办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连接呢?谁来说一说。(可以用双面胶把他们粘贴在一起、或用穿插、用线穿的方法)

9.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看看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10.总结方法:通过剪、贴、折、穿、卷、叠等方法。(板书) 11.老师也制作了两条节节虫,看,一只是用了折叠的方法;一条只是用了剪、贴的方法。

12.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制作一只节节虫呢?

四、布置作业

现在就让我们动手来制作一只新颖的节节虫吧。

五、作业展示:

每组选一名同学介绍本组的节节虫。 六:总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

2.学会观察周围大自然中节节虫的生活习性,并运用绘画的方式展现。

3.让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孩子的创想力。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 教学难点:

结合周围事物,创作节节虫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胶卷外壳等,剪刀、胶水、细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条昆虫,请大家来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多媒体出示各种昆虫。) 生:它们都是一节一节的。

师:说的真棒,我们把一节一节的虫子叫做节节虫。引出课题《节节虫》。

(二)新授

师:有的节节虫对我们人类非常的友好,比如蚕宝宝。但是有的节节虫会破坏我们的庄稼,吃光树上的树叶,人人见了都害怕,你喜欢和这样的节节虫做朋友吗? 生:不喜欢。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爱护大自然的节节虫。 师:下面我们看到的节节虫个个都是环保小卫士

师:你想和这样的节节虫做朋友吗?老师要看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那些小朋友成为了节节虫的好朋友,也就是说成为了环保小卫士,有没有信心成为环保小卫士啊。 生:有

师:我们听听节节虫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播放声音,如果你想和我们做朋友,我们有三个要求: 第一你们能够像我们一样爱护大自然吗?

第二你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吗?观看有关节节虫的录象和图片 四人小组讨论,可以在画面中如何表现:节节虫是环保小卫士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环保小卫士节节虫的绘画图。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

做好后来个节节虫大聚会,每一组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节节虫,把最好的一面介绍给大家。

第6课 吊饰

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3、小结: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4、课后作业:把吊饰画到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看教材第

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4、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5、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6、展示作品 集体布臵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第八课 洗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会议,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3、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地想象。 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

一、激情导入:

1、教师用动作谜语(做洗澡的动作) 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表演洗澡的动作,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们在做什么? 看来呀!你是个爱干净的好孩子,如果我们能把“洗澡”画下了一定很有趣。 板书课题:洗澡

二、授新课:

1、提问:刚刚我们这一组的几个同学都持续表演了那些动作呢?请几位同学上 台来说说。

2、播放《我爱洗澡》的音乐 学生上讲台表演洗澡时不同的形态

3、欣赏多幅洗澡的范画(出示课件) 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此动物,植物〃〃〃〃〃〃也需要洗澡(启发学生多角度的表现洗澡的情节) 欣赏表现各种事物洗澡的作品 (小结:我们爱清洁,爱洗澡,还有我们的动物、花草、房子和地球他们也 爱清洁,爱洗澡。)

三、教师绘图示范:(本节课重要环节)大家仔细看,老师画谁在洗澡呢? 绘图步骤:

1、构思,构图,勾线条

2、上色

3、调整

四、作业要求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准备给谁洗澡呀?同桌相互讨论。 PPT出示作业要求 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大胆创作

五、作业展评: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画面和谐,具有表现力 构思、构图、色彩三方面进行讲评

六、教师小结:

第14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人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授课教师:周惠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不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浓厚,绘画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二、教材解析

二年级美术课本采用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该教材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注重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科内容和学科间的综合效应,扩充了知识的交融性和通知性。

该教材课程总数为21课,课题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作业改为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并能清晰的呈现教学的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利于教学形式及课评方式的探索、改革,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册教材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造型与表现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欣赏]

重点: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自己或别人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绘

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难点:

1、提高学生自主欣赏的意识和能力。

[绘画]

重点:

1、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熟练彩笔、油画棒等的表现

技巧。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

乐趣。

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真实的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细致、充分地在作品

中表现出来。

[手工]

重点:

1、运用各种材质纸张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2、运用橡皮泥、陶泥及相关材料,进行简单的泥塑制作。

难点:

1、由简单的平面折纸逐步转为立体造型。

2、如何细腻、立体表现泥塑造型。

五、教学措施:

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 龄和心理特点,丰富美术教学的形式,注重激

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处理好审美教育、思品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针对我校学情及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订以下教学措施:

1、以情导入,以趣启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的习惯。

3、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拓宽学生学习、

体验渠道,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和意愿的能力。

4、注重课评方式的多样性,课评标准的鼓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为宗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能力。

第15篇:人美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14册美术教案

《盛唐女性的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

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三、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 《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 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 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用已给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过程

1、手绘线条图像的意义: 广告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信息和交流。今天,图像传达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以手绘图像来传达信息和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将成为21世纪的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和交流的能力之一。

2、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用途:

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各种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

手绘线条图像直观、整体、任何一个人当无法同语言表达清楚的时候,借助它可以把事情说明的,如医生、导演、科学专家、生物学家,为我们课本都要借助这“第三语言”(看课本中的图形,再看书上的图形,先不要看文字,让学生回答画的是什么?)

3、问题一:(认识图形):下面的图形画的是什么?(想象力)

4、问题二:用线条画出你快乐的心情(创造精神)

5、问题三:请在5分钟内从图形开始,连续画出与前一个形象有关联的多个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用5分钟:

(1) 男同学画5种以上的汽车(或兵器、建筑等)

(2) 女同学画出你喜欢的5种以上服装或发式(表达能力)

7、画出你从家到学校的地图(体验与图形的对言表达)或画出你的个人生活轨迹(是乐还是愁等情况)从出生到现在的情况

课题:手绘线描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

知识目标 :

1.通过对中外手绘线描绘画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懂得并领会艺术的美。

2.感受并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激发学生用手绘线条表现自己的感受,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

1. 用手绘线条准确客观、忠实现实地传达物象信息。

2.熟练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立体空间的表达能力。 情感、德育目标:

① 对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②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手绘线描表达立体图像的方法和营造空间的呈现方式

难 点: 发现、体验生活,并能清晰地传达物体结构、透视、排列组合规律和表现方法。 关 键 用线条从平面——立体空间的描绘。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实验准备 :CAI课件及图片资料、铅画纸与各种绘画笔。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新课导入

1.这一片段中有哪些物体?它们是怎么样的形体? 2. 请你学生寻找身边的形体的物体。

小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归纳为四个基本形体:六面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出示实物、图片资料)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充满着立体形象。

3. 出示不同技法的作品:油画、水彩画、国画、版画、剪纸、手绘线描画(平面、立体) 4. 你觉得用哪种技法描绘事物又快又好?

5. 引出课题: 多媒体展示:放一段生活活动场所,感受生活中的立体形

1.学生寻找身边的形体建筑物(长城、故宫、悉尼歌剧院、电冰箱、海螺、羽毛球…… 我们可用许多的技法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用电

手绘线描画

手绘线描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自主探究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总结出要领

二、讲授新课

(一)手绘线描图像的特点及作用

1.课件展示手绘线描图像作品,什么是手绘线描图像?

2.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用手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图像?(其特点) 3. 手绘立体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分小组画实物。(平面、立体)

(2)平面与立体的图象有什么区别?(平面图像只表现出物体的长宽。)

(二)学习立体图像的三种表达方法

及时小结:1.刚才我们用的是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1)表现物像较准确。 (2)运用线条生动、流畅。 (3)存在问题(如右图):有时为了把握形而使线条不连贯,形也失去很多。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将被遮挡的部分画出来。它较清晰地表达物象三维关系的本质特征。 小结:

(1)用结构分析法理解物体好。 (2)运用线条生动、流畅。

(3)存在问题(如右图):透视不正确,用线还存在着点、断断续续的现象。 3. 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根据对物体结构认识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 (1)用主观理解法表现物体生动有趣。 (2)运用线条更生动流畅。 小结:无论用哪种表达方法,最重要的是把物体较真实地表现在画纸上,来传达我们的感情。 1.欣赏线与形相结合的优美作品

2.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是最简便、最形象的日常交流语言。(快捷方便) 3.自然科学、英语、建筑设计、机器使用说明图、…… (1)学生试画:苹果、杯子、铅笔盒、一叠书……(尝试: 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2)立体图像: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三维立体形象。

讨论得出: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按照物体的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能较真实地再现对象。

了解线与形的关系及手绘线描图像的特点,通过欣赏体会作品的美感,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

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通过对实物描绘,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学习,掌握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观理解的方法

三、作品赏析、拓展知识

1. 几张名画好在哪里?(结构、造型、线条) 它们运用的是哪种技法? 2.简介画家、拓展知识

(1)凡高(2)毕加索(3)齐白石

3.观察大师的手绘线描作品与你们的手绘线描作品比较一下觉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1、.感受名画,设疑解惑,主动参与。2.了解画家、拓展知识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1)学生交流知识、情感。分组发表意见(2)教师及时肯定与补充。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从大师的画迁移回到学生的绘画,拉近创作距离让学生自主探究。

4.加深理解,展开想象体验创新(1)你能创作一幅富有情趣的作品吗?(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的构图、技法及线条的运用。(3)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分组实践,合作探究

1、选择三种绘画方法

2.运用适合自己的工具(铅笔、钢笔、圆珠笔),自由组合、自主探究,合作创作一幅作品。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学生各有所得,从而扩展学生的求知面。

四、展示与评价3. 小组交流评价。4. 教师点评。

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互相说说谁的画最有趣,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让学生在评议中巩固知识技能,感受作品的内涵,促使情感升华

五、小结,拓展延伸、实现升华

用所学知识(手绘线描立体图像的表达)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你能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吗?

1. 收图片资料。

2. 创作建筑、家居、某设备的使用说明……有个性的作品。 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 课后反思录: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堂课学生能掌握手绘线描图像—-立体图像的三种表达方法。其中表达直观感受和主观理解的方法学生掌握得又快又好,学习中也感兴趣。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中,造型、透视存在的问题最大。部分同学构图、造型欠一点,用线上还不够流畅。

第三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一、教材内容: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象空间的描述与表达。 解决方法:应用自制教具让学生描述教具中物品的位置,从而让学生了解三度空间的特点及与二度空间的区别。并应用于绘画中。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景物的三度空间位置在纸上的表达方法。 解决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三、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生还做好了课前预习。但是,大多数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不高。学习本课比较吃力,应重点辅导。

四、设计理念:

通过游戏、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方法,解决本课问题。并放在实践中去检验。

五、教学目标: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学生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六、教具准备:

自制教具、风景画(数张)、茶杯、瓶子、书本等生活日用品(数件)

七、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

八、课时安排: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室内课:

1、风景画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近日画了一张风景画,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学生(齐声):想。

(老师展示风景画:画中都分远、中、近三种景)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

老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里边都有些什么,都在哪里?

(学生发言踊跃,通过发言初步意识到三度空间中上下、左右、前后的表现形式。)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

老师:当然能行!自然界处处存在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但发现后还要想办法把它用我们的画笔描绘下来。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画出美丽的景色好吗? 学生(齐声):好。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老师:那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描绘景物的上下、左右、远近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各抒己见。) (接下来,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 (各小组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完善物象空间表达的表达方法。)

(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同时,每种表达方法各拿出一幅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科教学内容。

老师:今天,大家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 (老师边总结边板书,并给与一定的补充。进行小结。) 室外课:

1、堂内传递本科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我们先来看几张画,看看画的都是哪里。 (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边欣赏边发言):太美了!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边议论边发言):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我们的校园。

(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2、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3、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十、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 上下、左右、?—————二度空间 转换到

1、前后遮挡表现法 (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 (一些装饰画) 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 (《最后的晚餐》)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 (《清明上河图》) 视域广阔 十

一、教学反思:

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兴趣高涨,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绘画积极性高,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使我感到初一新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对于学生的发言,我一个个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课堂教学,课课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老师具有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

课题:单色版画

教材分析: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本课主要学习凸版单色版画,用油磙、毛笔、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学生了解单色版画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教学目的:①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单色版画。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是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难点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 ②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③想一想为什么回出现这种纹理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枪 [西班牙]毕加索戴帽子的人 [日本]栋方志功二弟子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六、展示点评

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课型: 设计·应用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学会纸浮雕的制作程序:构思、画图、制作、粘贴。

2、使学生掌握纸艺中基本的折、剪、刻、粘贴等技法。能力目标:

1、学会辨别不同的线条所表示的意思。

2、锻炼在平面的纸上塑造立体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体验纸浮雕装饰作品的美感。

2、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体现互爱互助。教学重点:纸浮雕的基本技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将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象的方法

教具准备:师生纸浮雕示范作品、五角星、圆锥、小花、月亮、翅膀等 学具准备:小刀、剪刀、胶水、卡纸、圆规、铅笔、橡皮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导入(3分钟)

* 请同学们欣赏黑板上的作品,漂亮吗? * 你知道这些作品属于什么种类吗?

* 演示:将一张平面的叶子变成有凹凸感的叶子。 * 你们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 看看(晃动)、摸摸(给学生摸),有什么感觉? * 贴在纸板上——这就是纸浮雕

* (再演示另一种技法)怎么样,想学吗? * 在学习之前,你们还要了解一点(拿出一件纸雕塑作品与黑板的作品比)它与它们有什么不同?

* 是的,纸雕塑是全立体的,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作品的形象,纸浮雕是半立体的,而且要贴在一张较厚的纸板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怎么制作纸浮雕作品。——板书课题《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漂亮”

*“(不)知道” * 看老师演示 *“纸”

*“有立体感” *“想”

*“它是立体的,黑板上的是半立体的。” 知识

探究(10分钟)

* 刚才同学们都看见老师做叶子的过程了。那么,现在请你们看看桌子上的小圆锥、小花、月亮、五角星、小翅膀,你们可以相互讨论、可以拆开看,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快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做出来的。(穿插提示折曲时应先用圆规、刀尖划痕后再折。) * 表扬同学们的好学精神,让学生根据桌上提供的图形尝试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技法可以制作什么形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老师相信你们基本掌握纸浮雕形象的制作技巧,那么你们知道创作纸浮雕作品有哪些程序吗?师生共同探究创作纸浮雕作品的程序: 首先——构思。想一想,你要制作什么

接着——画图。形象要画得简练,突出主要特征,要标出虚线和实线

第三——制作。技法:剪、折、刻、叠压、卷 第四——粘贴。将所制作好的形象粘贴到厚纸板 * 学生把玩教具,讨论做法并抢答。 * 在实践中探究技 * 学生畅所欲言,

分组制作和创作(22分钟)

* 现在各组结合刚才学到的技巧设计制作一副纸浮雕作品。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本上或黑板上的图样进行添加、删减,形成更有趣的画面,看看哪一组的同学分工最合理,合作得最好,最富有创新精神。

* 教师巡堂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及时表扬合作得好的和设计巧妙的同学及其小组。

学生分组分工,设计制作纸浮雕作品,允许上黑板看和摸示范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学生将已完成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说出自己和组员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情趣。

2、引导学生说说如何用我们的作品布置周围的环境。

3、组织学生将较好的作品布置到墙壁和玻璃窗上,美化教室。

4、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与鼓励。

第六课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学习纸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隐性内容与目标: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4册中第6节《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一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课程。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之雕塑的切入点,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自己要学会做纸雕塑,做出的纸雕塑最好能与学生最熟悉的现代雕塑相吻合,可结合环境雕塑,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欣赏书上的示范作品与学生作业,了解纸构成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看看这些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环境下更有意境。 1.导入课题:

可参照纸浮雕的导入法,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2分钟) 2.技法讲解: (1)组合法:

教师演示——马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5分钟)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

学生答:马身、马腿、马尾都采用了折、弯曲,马脖子、马头采用切、挖,折、曲手法。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 学生答:马尾、马鬃是线,马尾部的圈、马的眼睛、嘴是点,其它的是面。 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造型富有扩张力。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整体效果强烈,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技法的应用:马的前后两个原形,既表现了马强壮的体形,也增加了造型的重量感。尾巴体现了线与点的巧妙组合 (2)折叠法: 教师演示——鹰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4分钟) 教师设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叠法。 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鹰的气势。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

技法的运用:用一张开数纸对折,按图纸剪折。按此方法还可以创造很多动物造型。(1分钟) 教学评价 1.评价点 (1)是否理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是否基本掌握了纸立体的构成方法,能否利用构成因素设计制作一个有三度空间的富有情趣的纸雕塑作品。

(3)是否通过纸雕塑的制作,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2.评价方法 (1)看同

(2)看作业是否具有立体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较幼稚,只要体现了纸的立体造型、有创意都应鼓励。

(3)看学生在制作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研讨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

学生可按下表内容评价自己的作品.内容与主题 造型特征 结构关系

主体与底座的搭配 手法 色彩

课程名称: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材名称:人教版第14册(七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是最自发的、最乡俗的艺术语言。本课的文字部分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的,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工艺品其实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请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绍一下它有什么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提问调动学生的展示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发言,介绍自己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 师:你们真有眼光,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①小泥人是它可爱的造型。 生:②风筝是它的美丽的色彩。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总结:是鲜艳夺目色彩把我们的眼球吸引住了,好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吧!

课件出示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授课:

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美术和狭义民间美术。

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包括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 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师: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百姓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师: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民间美术种类:(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2、课件展示:民间美术的图片欣赏,图片播放中加入动听的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

(1)民间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2)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织锦、刺绣。 (3)民间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 (4)各地剪纸。包括窗花。

(5)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6)绘画。版画、年画。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 (8)戏具用品工艺。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

(9)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师:(1)这么多、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2)在民间美术品中常出现什么形象?(花卉、人物、动物等大多是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祛病避邪的主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好恶)

(3)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4)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如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强对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 (5)做个小游戏:“买东西”。(对本课的主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改变偏见,并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运用对比自然真实的物品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

教师准备好许多不同款式的鞋垫,让部分学生上扮演“顾客”,为自己的“店铺”提“意见”。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色彩的鞋垫没有人买,而色彩鲜艳的鞋垫买的人却多呢?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及时分析运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确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5、课件展示:

(1)民间玩具虎与现实中老虎有哪些不同? (2)具体分析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三原色)

(3)课件呈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要点:民间美术中的“五彩”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4)课件出示年画“点套”口诀:(大红、深绿、深绿、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

软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表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

(三)布置学生课堂作业:

(1)选择的下图中其中一个,用所学的民间色彩对比的方法彩绘空白图形中。 (2)学生彩绘图形,教师巡回指导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作业展示:

优秀作业展示:肯定、鼓励,总结优秀原因。

特色作业展示:肯定创意,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鼓励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民间美术经常使用的色彩大体只有少数几种,但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灵巧的手下却变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而我们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许多民间美术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创造出很出色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灿烂辉煌。

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一、课型:工艺课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四、教具准备:范画、示范包装盒若干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原理。 2.让学生将已学的美术知识作一次应用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商品包装的兴趣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

②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难点:在于怎样用色彩语言表现商品的属性与特点,并达到内容与图形相统一。

七、教学具体措施:

1.教师在课外收集资料,以扩大学生知识面。2.当堂示范以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3.举例子说明图形,色彩和环境的关系。

4.让学生积极提意见和动手创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八、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每位学生在课前准备小剪刀、铅笔、颜料、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纸两张) 2.讲述上节课的作业情况。(总结上节课的色彩知识) (二)讲解新课

1.出示商品包装设计,导入新课。说明每一面的平面设计图案,总结学习色彩搭配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在怎样把平面设计应用到包装盒上。 2.商品包装的定义与作用

商品包装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样的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满意, 达到商品包装的装潢目的?提问,然后总结:(有以下特点)

(1)介绍商品的名称,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颖,具有视觉吸引力,同时方便消费者与同类商品进行直观比较。 (3)给消费者提供方便,包括携带、储存、使用以至保护、维修等。 (4)富有装饰艺术性,能为消费者增添美的享受。 4.简介三大类包装的特点和作用。

(1)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是以运输和保护商品为目的,一般采用木箱、瓦椤纸箱、箩筐、塑料袋等,将商品装入,其装潢可以从简。例:电视机的外包装,整箱的萍果等。

(2)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或"原包装")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外貌,其包装装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为了销售,除了保护商品外,还要起美化、宣传商品,方便商品陈列展销,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叶等。

(3)陈列包装(又称"展销包装")是在销售包装的基础上外加宣传广告,或设置的包装盖能撑起来露出商品部分陈列,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的包装形式。例:名酒包装,咖啡包装等。 5.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思路和要求: 一幅画面是由几种或多种颜色构成的,可颜色的分布不可能是平均布置的,总有一两种颜色占主要地位,以这一两种颜色为基础,便形成了一个色彩倾向色调。色调有时能左右人们的情感和欲望。色调处理的好坏有时决定着设计的成败。

鲜艳色调——色彩纯度高,多为原色对比,色彩效果热烈,画面活跃、欢快,并且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这种色调一般用在食品和儿童用品的包装上,多以暖调为主。

温和色调——色度较低,对比弱,给人以浪漫、自然、雅致、高贵感。此色调多用在化妆品、高档礼品和一些医药用品上。

清晰色调——多为冷色与黑白的构成,给人以纯洁、新颖、清雅高贵之感。文教用品、烟酒等常用此色调。

黑、白、灰构成的色调——色度极低,但起到了其他色调所起不到的作用。黑色与白色可以调整画面的空间和韵律,能烘托其他色彩,使画面清晰明快。 6.包装盒的设计形成(分包装盒和包装袋) 请同学回答所知道的几种盒的形式,然后总结:

(1)折叠纸盒──是用厚纸制成的盒状容器。厚纸先按盒展开的图形裁切,并在折叠处作压痕( 可用小刀背刻划),再折叠成可启口的纸盒(课本第18页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两用彩色笔”的包装盒) 。

(2)扣盖式折叠纸盒──这是盒身和盒盖分离的折叠纸盒。在不盛装产品时,纸盒可折叠成片状,使用时拉开成盒,盖扣在盒自上。

(3)抽屉式折叠纸盒──又称屉匣盒,由盒身与抽匣两部分组成。押匣像抽屉状要能塞进盒身(外壳),所以设计时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点.折叠后用粘合剂粘在折叠处的边角即成。

(4)手提式折叠纸盒──在包装盒体上装有提手,便于携带。(课本第18页下图中的"宝宝桔味饼干")。

(5)固定纸盒──形体比较固定的包装纸盒,一般用纸较厚,刚性比折叠纸盒强。(如课本第18页彩图中的"王一品斋笔庄笔盒"、"中国书画墨盒"、中国楹联盒"等。 7.制作步骤:

(1)构思立意:首先想好是为什么目的而设计的, 设计时,先要考虑放什么物品,决定它的高、宽、长,采用哪种盒子的形式,然后用铅笔画出折叠纸盒示意图,(教师提供资料)。

(2)折盒:把示意图中的实线用剪力剪掉,把虚线用小刀背刻一痕迹,然后折叠盒子。 (3)盒面设计:(下节课具体讲解) (三)布置作业

要求同学设计并制作一只放置美术用品的专用盒,可在课后完成。 (四)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布置下节课需带的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盒、水罐等)

《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教学理念】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予以强调进一步确定了美术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学校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须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综合·探索”教学是中学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其他学科不可能代替的作用。综合·探索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并懂得美术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本课是“综合·探索”课之一,与后面四课组成一个单元。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本单元课在活动中以美术为中心,融会美术各门类和其他学科知识,旨在通过策划一次出游活动,使学生学习策划的有关知识,并且把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综合起来应用以达到最佳效果。本课的内容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习方式上则以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为主,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反馈信息等学生活动中,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模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团对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课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出游活动这一过程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活动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展示能力、整体把握能力

2、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策划出游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增强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团对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3、通过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与制作提高设计能力、构图能力和动手能力。策划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策划的内容与方法。

2、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绘制要点。【教学难点 】:

1、策划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科学性。【教学过程 】:

一、以歌导人,激发兴趣

a、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歌中的内容。

b、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指出如果能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将可以在活动中增进友谊,陶冶性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习策划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a、策划的意义。b、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c、标明评奖奖项。

三、学生分组开展策划活动。

a、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b、分工:六人一小组、要求限定时间内,各小组按主题分工合作。尽量在策划中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使策划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组织工作既严密又科学(配以背景音乐,使活动愉快进行,教师鼓励学习勇于实践,多采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策划经验交流。

五、总结评奖。

第一节 实用美观的帽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产品的设计构思的完整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有限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具准备:网络资料、书、报、场馆设计图片,需用纸材,剪刀,教师完成帽子教具 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思想

1、了解关于帽子设计的基础知识。2、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制作一顶帽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景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观察、讨论、发言、制作。

启发、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组织教学: 引言:

教师用大屏幕打出以下文字 时间:2008年8月 地点:北京某奥运赛场

事件:在室外温度达到38度的高温下,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挥汗如雨。(图片)

教师画外音:此时我们在座的同学正是大学生志愿者,是场上的服务人员,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帮助世界各国的朋友避开骄阳似火的炙烤,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最友好最优质的服务呢?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设计一顶帽子

教师提问:好,经过同学们的提议,奥委会决定为观众提供一顶帽子,如果你是观众, 你需要一顶什么样的帽子呢?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将学生的答案打在屏幕上,注明观众需要,并有意分两栏遮阳、散热、环保、轻便、有空调、带冰箱……美观 ……

现在任务交给了某赞助商,如果你是一位赞助商在生产这顶帽子时你会考虑哪些方面?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将学生的答案打在屏幕上(重复的答案将文字加重,新的答案另加),注明商家要求,遮阳、散热、环保、轻便、有空调、带冰箱……材料便宜有利润美观 …… 那最易找到,最便宜、环保,最易制作的材料是什么? 回答:纸

提问:组委会、观众、商家、共同的要求是什么呢?

回答:遮阳、散热、环保、美观、材料便宜,容易制作、制作成本

教师提示:特别是观众,最轻便的方式莫过于发给他们一张经过加工的纸,上面印有图样,不用任何粘合剂,只需稍加折叠就可变成一顶帽子。

现在假如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如何如果只用最简单的材料一张纸,只用最简单的工具一把剪刀来设计一顶帽子,而这顶帽子既要满足用户的需要又要符合商家的利益,既要实用又要美观。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拿着材料设想一下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讨论并得出答案 纸太小不够作完整的帽子 不用胶水不太易衔接

这些困难老师在制作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但是我坚信只要不放弃一定会成功,终于,经过苦思冥想,制作出了几顶合乎要求的帽子,课件展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思考,几顶帽子的巧妙之处在哪?一张纸是如何被充分利用的?纸的组合靠的是什么? 回答:纸小可充分利用,不用胶水可用插接的方法将纸组合

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相信集体的智慧肯定能做出更多更好的设计?想不想试一试?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都非常出色,虽是一顶小小的帽子,却让我们体验了作为一名设计师在设计一件产品时所经历的全部过程,这顶帽子只不过是奥运设计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相信在2008年的时候,同学们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本课以情景设置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角色的不断转换来突破本课的难点,激发了学生的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学习热情。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前半时讨论时间较长,教师的提问应简而快,紧紧抓住学生的吸引力。 学生制作时问题各有不同,教师的辅导应到位。

第二节 活泼有趣的文化衫(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认识文化衫是一种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反映某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来欣赏文化衫带给社会的清新的装饰美感。

3、启发学生用所学习到的艺术知识和修养来设计一件能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文化衫。4、培养学生良性的审美意识,勇于表达自我的创造意识。 本课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文化衫的设计特点。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将以前学习到的各种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课前准备:《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教学课件,各种文化衫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文化衫设计方法。2、文化衫的文化内涵。 欣赏、讨论、创作。 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文化衫蕴含的审美特征,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审美特点的文化衫。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设计制作了简便实用的生活用品——帽子,同学们是否还注意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穿宽松肥大的T恤衫,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文字,它有一个通俗的称谓,叫什么呢?学生回答:文化衫。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文化衫都反映了时代流行的文化观念,体现了设计者的审美取向,所以,这节课,同学们就要充当一次文化衫的设计专家,设计出能够体现自己的审美观的文化衫作品。

2、请学生讲述文化衫带给自己的感受,从中能够体会到什么样的文化品位? (1)、图案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2)、文字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3)、色彩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

3、讨论:那些图案可以体现奥运精神,或哪些图案可以体现北京的文化,传达奥运的人文精神

4、讨论:那些文字可以体现奥运精神,或哪些文字可以体现北京的文化,传达奥运的人文精神

5、讨论:那些色彩可以体现奥运精神,或哪些色彩可以体现北京的文化,传达奥运的人文精神

6、学生作业:每位同学为奥运拉拉队设计一件文化衫: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教案点评: 1、本节课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文化衫设计,是学生深刻感受到服装设计中的文化的内涵。

2、课中加入大量的学生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讨论中自己寻找知识的答案,记忆深刻。

3、教学形式新颖、活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大的信息量,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文化衫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 活泼有趣的文化衫(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制作完成一件文化衫作品。2、了解几种简便易行的文化衫制作方法。

3、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体会制作文化衫的乐趣。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美化生活的兴趣,良好的审美观。本课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完成自己设计的文化衫。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够短时间内掌握一种以上的制作文化衫的方法。 课前准备:《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教学课件。

所需材料(学生自己准备,第二节课中告知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备用品):单色文化衫一件(白色或彩色),丙烯颜料,硬纸板和硬纸,绳子,纺织品用彩笔,刷子,毛笔,胶带,颜料固定液,烫印用材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了解几种简便易行的文化衫制作知识。

2、延续完成文化衫的设计一课,亲自动手将自己设计的文化衫作品制作完成。欣赏、学习、讨论、模仿、制作。体会实践的乐趣。

讲解制作知识,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设计作品,启发、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都设计完成了自己满意的文化衫图样,那么同学们是否非常希望亲自来制作一件满意的文化衫?你能想出哪些制作方法?(学生对于制作文化衫有着强烈的兴趣,发言介绍自己之道的一些制作方法) 2、制作方法介绍: (1)、硬纸板印刷。

制作要点:用刀片裁切硬纸板,使得纸板的边缘整齐。

步骤:

1、将硬纸板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用硬纸折成印纽贴在硬纸板上;

2、用毛笔在硬纸板上涂上颜料,颜料要涂得厚一些,保证印出来的形状更完整;

3、在文化衫两层中间垫入硬纸板,将印均匀用力地改在文化衫上。(2)、塑料胶袋印刷。

制作要点:胶带可以是橡胶胶带,塑料胶带或半透明塑料胶带均可。

步骤:

1、选定要印制的图案,在文化衫两层中间垫入硬纸板,将想要留出空白的部分用胶带封帖;

2、用毛笔在直接在文化衫上涂上颜料;

3、待颜料干后,轻轻揭去贴在文化衫上的胶带。(3)、用绳子印刷。(制作乐趣在于无法想象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 制作要点:掌握拍摔的方法。

步骤:

1、将绳子剪成适当的长短,并沾满足够的颜料;

2、将涂好颜料的绳子用力摔打在文化衫上,然后小心的拿开;

3、重复步骤二,就可以形成各种形状的花纹。(4)、用其他各种材料印刷

制作要点:留心身边的物品,能发现大量用于印刷图案的材料。 步骤:

1、将各种蔬菜切口,做成印章;

2、用及时贴剪成各种形状造型;

3、在纸板上贴上减好的绳子或缠绕上绳子,做成印章。(5)、用纺织染料或丙烯色直接绘画。

制作要点:在文化衫中间垫上硬纸板,以防止颜料渗透过去,颜色不要太厚,但是要饱和。 步骤:

1、将颜色倒入干净的调色盘中,加入适当的稀释剂,(纺织染料需要特制的稀释剂,丙烯色用清水即可);

2、用毛笔沾满颜色,小心在文化衫上涂画;

3、不需要绘画的地方可以适当作些必要的遮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化衫的制作,有条件的学校适当播放轻松优美的背景音乐。4、学生作品欣赏:

教师将比较突出的学生请他们将作品穿在身上在课堂上展示并拍照给全年级的同学展示,请同学互相学习。

5、课堂小结:

请同学总结归纳帽子、文化衫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体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带来的乐趣。 教案点评:

1.本节课以实际动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如何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创造出体现自身审美特点的实用艺术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相当的实用美术知识。2.课中完全是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知识的答案,记忆深刻。

3.教学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

教学材料较复杂,虽然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会造成一些同学因选择材料太宽泛,而不能抓紧时间,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自行安排。 评价点

能否顺利掌握1-2种文化衫的制作方法 是否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

设计形象是否新颖并有一定的内涵 整体设计是否既实用又美观 制作是否精致美观 评价方法

可以学生自评、展示、表演的形式进行

第11课 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标志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体现出本次活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实施过程 教学理念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资料;电脑课件呈现课题。 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

(2)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讨旗帜、标志的功能和效果。 ①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各类的旗帜和标志作品。 研究项目:

a.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b.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②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③学生浏览鉴赏。

④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各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 ⑤学生自由发言。 ⑥教师做简单归纳。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 小组议论

①训练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能力。

②训练陈述个人的设计意念、审美观点与综合集体设想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意图、色彩等的描述,形成一次感受形式美的情感升华)。体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①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旅游名胜、古迹的资料和不同的旗帜与标志设计作品,并作形象方面的比较。②学生浏览鉴赏,教师作背景、特色介绍。 ③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a.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 b.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标志设计的含义;

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标志设计的要求。 ④安排学生设计制作学校春游或秋游时班级的旗帜和标志。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⑤学生进行设计制作。

a.学生设计小样,在实物投影仪投放陈述设计意图。b.学生议论、比较。c.学生进行设计小样修改、完善。 ⑥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浏览鉴赏我国旅游名胜、古迹资料,了解祖国的美好河山,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起爱国主义的热情。 通过将旅游名胜、古迹的形象与标志的形象进行比较,认识标志的造型特点。

了解标志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形知识,通过设计训练了解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4)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 思考题:

在三种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意图基础上,尝试 分析其他各类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思路。

收集各类旗帜和标志设计,在学校橱窗或班级墙报进行展示(附说明文字)。以班集体形式进行。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调研。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1)在学生欣赏图片资料时,注意结合典型的景观或物品和旗帜、标志的设计。在介绍人文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促使学生对这当中蕴含的不同变化内涵进行探索。

(2)在学生对设计小样议论、比较、完善、完成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渗透标志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形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制作有个性的春游或秋游的学校、班级旅行旗帜和标志。 3.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学生可能会受范例资料影响不敢放开思路创作。 ②设计未能表达出旅行的性质特点。形象不够简练、概括,不易识别,造型、色彩不够美观。 (2)解决办法:

①在浏览、鉴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范例资料提出质疑,提出修改意见。 ②讲解旗帜、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时注意运用直观材料作比较,说明问题。 教案点评:

在完成了标志设计稿之后,我们还应把它制作成标准的正式稿,并且要为标志配上适当的设计说明,这样才算完成了标志设计的设计过程。在完成标志设计之后,请同学们将标志制作在旗帜上,如果有可能的话,同学们还可以制作佩戴在胸前的徽章或将标志画在文化衫上。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国际知名标志的欣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对旅行团的气质和标志的欣赏、讨论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第13课 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造型色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手袋和背包的收集整理,分析、欣赏,了解其设计的特色、用途,进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2、了解包与袋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与该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关系,偿试将民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了解美术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

2、少数民族有特色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发扬继承。

教学难点:中国少数民族的背包和手袋与他们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 课前准备

各组收集中国少数民族手袋和背包的资料;①可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更多,了解少数民族历史、生活聚集点、民风民俗、民族风情、袋与包的用途特色等;②去古玩城或旧货市场收集实物照片③在父母或长辈的收藏中找到(有条件的学校可直接由老师组织学生去古玩城或旧货市场参观收集资料) 学生课前准备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风格样式较多的中国少数民族袋与包的图片、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活动图片及录影资料)铅笔、图画纸各类涂色用具(水粉颜料、水彩笔、金属笔等)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手袋、背包的造型开始,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出游用手袋和背包为切人点,通过对手袋、背包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制作、欣赏等展示活动,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产品设计艺术的探究欲望与动力。

二、作品欣赏:教师用电子演示文稿制作的课件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及中国少数民族图案、文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三、学习新内容:

1、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园的文化,袋包是其文化特色的一个展现。

2、学会比较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趣味学习了解关于袋与包的基本知识。

3、欣赏袋与包在造型设计方面的特色

4、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概括信息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5、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少数民族的袋与包的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各组派代表展示1-2种袋与包的款式,并回答问题(约5-6组)①这款袋和包属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个少数民族你有多少了解;(民族历史,居住点生活习俗等)②这款袋或包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采用了什么材料?③它的造型有何特色?④你认为从这款 包或袋设计制作上可以体现这个少数民族哪些特色?

教师总结概括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的特色:材料:多用天然材料如竹、木、动物皮、麻、草、丝、棉线等多属本地易找到的材料。制作工艺:手工制作、颇具个性、不适合批量生产。造型:变化多端、简洁实用

6、课件或实物展示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中国图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四、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去图书馆、上网或去旧货市场、古玩城参观查找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背包和手袋的资料,用照片、图片或手绘图象形式记录下来。

2、欣赏课本资料,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①这些手袋和背包都适合在那些场合使用;②它们的外形颜色各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年龄身份的人使用;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有什么优缺点。

3、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少数民族的袋与包的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各组派代表展示1-2种袋与包的款式,并回答问题(约5-6组)①这款袋和包属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个少数民族你有多少了解;(民族历史,居住点生活习俗等)②这款袋或包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采用了什么材料?③它的造型有何特色?④你认为从这款包或袋设计制作上可以体现这个少数民族哪些特色?

4、教师总结概括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的特色:材料:多用天然材料如竹、木、动物皮、麻、草、丝、棉线等多属本地易找到的材料。制作工艺:手工制作、颇具个性、不适合批量生产。造型:变化多端、简洁实用。

5、课件或实物展示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中国图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五、学生活动:

1、学生课下找到后分组进行汇总,选择有特色的包和袋,标注包的制作年代、所属民族、所用材料及制作工艺特色。

2、学生分析、比较设计的种类功能。

3、分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成员对各组进行评价打分。

4、各组代表展发言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后或发表不同见解,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活跃。

5、对比课本中现代生活的袋和包请同学说一说从造型、色彩、设计方面都有何差异?你对少数民族手袋或背包有何改进意见。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教学目标

本单元内容综合教材中第10、11、12、13、单元内容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美术活动,在本单元中学生通过制作、展示、总结的形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展示制作过程经过商讨、动手实践进行展板的设计与制作,各组学生代表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进行讲演,把出游活动进行展示与回顾。 显性目标:

展示设计知识 版式设计知识 色彩设计知识 运用材料与设计内容结合的协调与变化 隐性目标:

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学会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评价,促进交流。 教学重点:展示与总结的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的归纳性,展示的个性化,艺术性的体现。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对出游策划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积累。 展示用材料的准备 课业类别:综合·探索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思想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图片引出展示设计的方法,观看教学光盘,同时提出问题: 展示设计有哪些方法? 如何进行展示内容的选择? 版面设计的原路有哪些?

标题、文字插图的位置如何安排? 色彩搭配与内容如何协调?

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三、布置作业:作业要求:1、以图文并茂的小报形式记录出游策划中的有意义的事。2、简单布置出游活动中本组的作品3、完成总结讲演稿。

四、学生展示总结

教师请各组代表到教室前展示自己的作业,一名学生代表讲演并作总结。

其它组评价是要找出可学习与借鉴的优点,要求学生在提出建议是要用他人易于接受的方法,例如:“我想.......你们看如何?”,“如果能够.......那样会更完美”等容易使对方接受的语气。

五、教师小结:

评价学生总结中的值得学习的部分,和应进行改进的地方。 评出本次总结与展示过程中 合作最佳的小组; 总结最全面的小组;

展示设计最优创意的小组; 肯定他人优点最突出的小组; 总结本次活动学生的表现,和活动对学生及后的影响。美术表达方式在一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一、学生回答问题:

各组把自己认为应注意的问题以文字形式记下来。 学生实践:

1、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布置作品展示、小报设计制作、书写总结发言稿。学生展示并总结:

各组在他组进行总结时进行记笔记,找出值得学习的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可根据处有总结活动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1、引导学生对一个活动结束后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学会布置作品的展示方法。2、培养学生考虑整体展示的各种因素,提高学生整体归纳能力。 3、注重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

4、培养学生学会评价与接受他人评价的学习态度。

5、使学生在总结展示过程中充分体验美术表达形式表现自我、培养稳定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教案点评:教师在评价时主要对学生的总结是否全面,具有学习和其它组借鉴的方法因给与肯定。

第16篇:人美第6册美术教案

1、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 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 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 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2、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2、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3、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

4、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具准备: 师:范作

生: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A、头部 B、身躯 C、腿部 D、尾部

5、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

6、音乐、教师巡回辅导。

7、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3、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4、会动的线条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问:谁能让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

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

二、探究活动:

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三、学生动手实践。

5、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目标:

1、认识有趣的卵石造型游戏,根据卵石的不同形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

3、丰富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难点:动物形象饱满生动。 教学准备:

卵石、记号笔、颜料、毛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卵石: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 (板书:卵石)

2、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铺路、装饰鱼缸等)

3、今天,我们还要让卵石来发挥一个更有趣的作用,你们有兴趣知道吗?

二、新授

1、出示一鼠身形的卵石,看一看,它像什么?换个方向看一看,它又想什么?

2、再出示多种形状的卵石,学生大胆想象。

3、师语:很多小朋友和大家一样,看到了各种形状的卵石,也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想象,并且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动物造型。在我们的课本里就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欣赏,认知。

(1) 打开书本,学生观赏卵石动物作品,自由交流。

(2) 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卵石形状创作的?创作的动物形象在姿态上有什么特点? (除了动物头像与鱼类外,动物的姿态大多是静止的团身形象。)

5、了解创作过程:

(1)根据卵石形状进行合理想象;

(2)用记号笔在卵石上勾勒动物形象细节;

(注意:此时,这块卵石就是动物的身体,就像是它的剪影。) (3) 用干笔蘸上颜料进行美化。 (注意:不要用水)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人手一个,先构思,再涂色。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1、学生作业展示,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2、师总结:今天,通过大家丰富的想象与灵巧的双手,一块块色彩暗淡、毫无生气的卵石变活了,变漂亮了,真了不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让我们美化的东西,只要你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定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

6、威武的盾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并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2、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3、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特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

2、难点: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三、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蜡光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及大锅盖、雨伞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盾牌,问是什么?

2、教师左手握住盾牌,用力往前伸,让学生配上声音。

3、导出课题。

(二)、欣赏盾牌图片

课件显示盾牌图片(8幅),着重介绍北约和平之盾,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接触盾牌,并有简单了解。

(三)、探究式学习

1、你知道盾牌的用途吗?

2、盾牌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 A、左右对称。

B、请四位同学上前设计盾牌形状,其他同学在白纸上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多又好。

3、盾牌的图案设计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A、学生回答盾牌图案设计的特点,并谈感受。 B、你能例举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欣赏课件显示生活中威武的形象:石狮子、铺首、青铜器、面具。)

C、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为什么? D、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E、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F、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四)艺术实践

1、小组讨论、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

2、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A、制作是要做好盾牌的手握部分。 B、用动物头的图案来设计盾牌。 C、装饰盾牌的色彩要对比强烈。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做游戏。

(六)课的延伸

师:在古代,人们遇到危险时用盾牌来保护自己。那假如你以后遇到危险,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

7、会变的盒子 教学目标:

1、学习立体纸工的制作方法、不同的表现技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自己动手美化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纸家具。

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

样品、范作、油画棒、水彩笔、白版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展示纸家具样品,教师板书课题:会变的盒子

二、启发探究 教师活动:

1.教师将学生分组,发给教师范作,并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纸家具的制作材料、方法和表现形式。2.根据学生探究结果引出制作要点。(选材、设计加工、组合。)

3.让学生讨论设计制作纸家具的构思,进一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学会利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新颖别致的纸家具)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在此过程中,掌握纸家具的基本制作规律。2.各组选派代表反馈探究结果。

3.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制作构思,协调统一本组的制作方案。

四、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集体制作出一件或几件新颖精美的纸家具,并谈谈自己的创作感受。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五人为一小组,各组组长进行合理分工,设计制作吊饰,体验创作过程。 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各组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制作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六、作业展评:

教师提供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且优秀作品制作组的代表者谈谈创作感受。学生自评、互评,按等级评选出展示作品、优秀作品、星级作品。

七、课后延伸:

尝试用纸盒制作其他的物品。

8、彩墨游戏 教学目标:

1、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9、大嘴怪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2、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3、激活思维,感受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大嘴巴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思维,设想大嘴怪。

1、板画一个嘴巴的大致形状:猜猜是什么?

2、添画完成一个动物形象,形状变成动物的大嘴巴:这是个什么动物?长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嘴巴?它的大嘴巴有什么用?编一个有它的大嘴巴的故事?

3、这个大嘴巴如果长在别的动物脸上,会怎么样?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二、抓住特征,学习夸张表现。

1、你能简单的把这个大嘴巴动物画下来吗?比一比?(每人一张白纸,做练习用) 2、讲评:谁画的嘴巴最大?怎样能画出大的效果?

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要大、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嘴巴画大,其余画小画挤,以比例和线条的疏密来增加效果。(可以修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增强感觉) 3、修改自己的草图,比较效果 。

4、欣赏教材学生作品:看看别人表现的大嘴怪,你能读懂这些大嘴巴怪的本领吗?说一说?(欣赏评述) 5、出示已经刻好线条的吹塑纸,你看见了什么?(看不清)老师来想一个办法让谁都能看清。

6、实物投影演示:滚油墨,拓印。展示效果。你想学习这一种表现方法吗?——揭示方法名称——吹塑纸刻印版画

7、回忆刚才所看到的,是怎么做的?构图、刻线、滚油墨、拓印

8、强调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三、学生创作活动。

1、要求:构图要注意主题突出;形象夸张; 要表现有有趣故事情节的画面; 效果清晰; 2、辅导.

四、展评。

互相介绍自己作品。 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有特色作品。

五、小结。(略)

10、中国龙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龙的造型特点,欣赏有关的龙的艺术品,并以 合作创造的形式共同创造一条龙的形象。

2、收集,认识,理解,欣赏,交流,体会,感悟,创造。掌握一系列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

3、走进中国龙文化,体会中国龙精神,并以龙的传人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中国龙的寓意,了解中国龙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并激发昂扬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巨龙巨龙你擦亮眼》,理解中国与龙的关系。

1、欣赏,教师带领学生跟MTV一起唱并表演。

2、谈话:巨龙指的是什么?擦亮眼又表示什么?

3、讨论。

4、小结: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多少年来,由于政府的无能,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备受欺凌,甚至于成了“东亚病夫”。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国人,经过自己的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终于站起来了。但是,我们时刻要记住,落后就会受欺负,所以必须时刻擦亮眼睛,一代一代的努力,让我们的祖国成为真正的东方巨龙。

二、认识龙,理解龙的造型寓意

1、谈话:你见过真正的龙吗?能用语言说说龙的造型特点吗?

2、出示龙的图片。龙是中国的劳动人民想象中的神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美好希望。仔细观察龙的造型,你发现了什么?

3、检查课前准备工作。你知道哪些龙的造型知识?具体说说。

4、讨论交流:劳动人民这样创造龙有什么寓意吗?――集中众多动物的特点与精华,赋予龙以神性,以寄托他们的厚望。

三、欣赏有关艺术品,了解龙的图案的运用。

1、你去过北京故宫吗?知道故宫是谁住的?一起去走一走?

2、播放录象资料:《故宫中的龙》

3、讨论交流:为什么在皇帝住的地方会有这么多的龙的图案?几乎遍地是龙?

4、在民间,也有很多龙的图案。欣赏:云龙纹葵花镜 (唐)汉代的瓦当、赵洲桥的石栏板等一些室内工艺。

5、你还在那里见到过龙的图案?现在我们已经不是帝王时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龙的图案出现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6、欣赏众多龙的图案。感受多种形式表现下的龙的造型之美。

四、尝试创造表现,过“龙节”,增强感受与记忆。

1、观看影视资料《舞龙灯》:觉得有趣吗?你见过真的舞龙灯吗?说说你的感受?你对龙灯了解多少?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或与龙有关的节目与活动?

赛龙舟等。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今天我们也来过一个龙的节日好吗?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创造一个龙或者与龙有关的形象?用什么做?怎么做?

5、交流

6、学生创造实践,指导。

7、要求:抓住龙的特征,尽可能的美化形象

11、吉祥图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吉祥图案的基本特点。

2、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吉祥图案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吉祥图案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相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指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师边说边示范)。

教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原来这些彩色纸通过折剪,就变成美丽的图案。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学习制作美丽的吉祥图案。 (出示课题)

2、探索学习,学做吉祥图案

(1)欣赏分析。

教师: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 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结: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2)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

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

教师: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你们可真棒! ③学习借鉴。

提问:课本上的吉祥图案中主要有哪些内容?还用了哪些方法?(刻)

五、创作实践。

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1、发放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2、学生欣赏创作。

3、学生制作吉祥图案。

六、展示评价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

2、橙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2、说出对橙色的感觉。

3、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一幅画。教学重点:

研究橙色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

最好用自己调出的橙色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

教师:大玻璃杯一个、小玻璃杯两个、红黄两种颜料水。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等。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

1、复习:什么叫原色?原色包括哪几种颜色?

2、今天,我们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一个实验。(教师操作:把红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

3、问: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产生的颜色叫什么颜色?

4、出示:橙色。

二、新授。

1、问: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你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色吗?

2、出示:红+黄=橙 间色

3、出示小资料:有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

4、找橙色:让学生找出自己颜料盒里的橙色。

5、问:想不想自己动手,把橙色调出来?

6、学生尝试:用自己颜料盒中的红色和黄色进行调色,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橙色,同学之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7、欣赏例画:用橙色可以画出许多好看的图画,一起来看一下。

8、说一说:你看了橙色的画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橙色可以使你联想到什么?

9、问:你会用你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1、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2、出示要求:最好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完成作业。

3、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四、作业展评。

13、绿色和紫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教具准备: 彩笔、范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橙色画画,知道了橙色的调配方法,你能说说橙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吗?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绿色和紫色画画。

三、讲授新课

1、复习原色,认识间色: (1)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2)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3)得出定义。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2、除了上节课我们用的橙色,绿色和紫色也都是间色,它们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东西是绿色和紫色的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后回答。

3、布置作业:以绿色和紫色为主,分别完成一幅作业。

4、作业展示:集中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堂小结:

14、吃虫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

2、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知识,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吃虫的情景。 难点:画面表达清晰,具有情趣性。 教学准备:

彩纸、彩笔、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3、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呢?(学生知识介绍)

二、新授

1、展示吃虫草图片:

(1)瓶子草1(2)瓶子操2(3)捕蝇菜(4)猪笼草(5)茅膏菜 你们知道这些草是怎么吃虫的呢? (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描述)

2、课件介绍一种植物吃虫的过程。(语言文字)

3、通过几个画面播放吃虫草吃虫的经过。

4、吃虫草们有各种捕虫的本领,有的靠香味,有的靠圈套,有的靠色彩„„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

5、每小组商量讨论,然后上来表演。

(你们表演的是什么草?谁做什么?谁做什么?)

二、欣赏

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谁多没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的情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学生作品:

(1)讨论、研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做的? 画 剪贴 泥塑

(2)师指其中一幅:猜猜它是怎么吃虫的?(学生可走上前边指边讲)

三、学生作业

1、小组讨论:

(1)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 (2)用什么材料制作? (3)说说它是怎样吃虫的?

2、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五、课堂总结。

15、有趣的造型 教学目的:

1、学习用彩纸和其他材料在蛋壳上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2、感受工艺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所在。教学重点:设计出一个有趣的脸部造型。 教学难点:做一个漂亮而结实的底座。 教学准备:(教具):范作若干

(学具):蛋壳(乒乓球)、彩纸、剪刀、胶水、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呢?

“看,是唐僧师徒来了”(教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并取出做的小工艺品)

2、这些呀,不是买来的,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做的,想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 教师拆开一个范作,和学生共同说出要准备的物品。

3、检查学生所带物品是否齐全。

二、新授。

1、教师取出蛋壳,“看看蛋壳象什么?” 生:象脸、象球、象太阳„„

2、在老师眼里,这个蛋壳特别象小鸡的身体。

教师示范小鸡的做法(剪出鸡冠、眼睛、翅膀的形状,逐一粘贴上,注意颜色的搭配)

3、提出问题:

最后,怎样让小鸡站起来呢?

4、生讨论后答:

给它加上一双小脚,或加底座

师小结:若加脚,纸做的脚没有很大的支撑立,会使它头重脚轻,容易摔倒,为使它站得更稳,可加底座。

5、师示范底座的做法:

剪扇形纸,两头粘贴上,在小头剪出开叉,涂上胶水,粘贴在蛋壳上。

三、学生作业

1、“大家开动小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也来做一个神气活现的小工艺品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览评价:

1、做完的小朋友将作业拿上讲台,办展览会

2、学生在认为做的好的作业上画星,星星最多者即为优胜者,颁发“小艺术家”奖章。

3、让学生将自己做的小工艺品带回家装饰,并在下节课上说出家人对作品的看法。

16、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目标:

1、感受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性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

1、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等图片资料;

2、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二、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官:夸张变形 色彩:对比强烈

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 (1)脸的形状

师: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 梯形 长方形 圆形 椭圆 扇形 (2)脸的装饰

设计时,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三、学生创作

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生讨论交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

18、变垃圾为宝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废旧垃圾物品,对其进行设计、包装、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明白变废为宝的道理,感受和了解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

3、了解垃圾的污染,启发学生如何来改善生活环境,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能根据制作要求选取种类废品,关对废品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合理搭配使之成为一种垃圾处理的机器,并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把握机器的的造型,合理选用材料,能处理好细节问题。 教具准备: 师:废旧物品、范作、工具等。

生: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彩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提醒学生收集到的废旧物品要洗干净了再带来,在制作时要注意工具的使用安全。

二、启发导入新课

与学生聊聊关于垃圾的话题,主要是废品回收。把学生的兴趣拉到垃圾如何处理的路子上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板书:

18、变垃圾为宝

三、讲授新课:

1、师:说说垃圾的形成与垃圾带给人们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把话题引到垃圾处理的问题上来。

2、出示教师范作,告诉学生你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垃圾处理器,有些什么功能。让学生想想还能不能改进一点,并把范作拆开,让学生了解到是用些什么材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3、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物品,思考如何利用和选择现有的材料完成一个功能先进的垃圾处理器。

4、让学生说说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回收,能用在哪些地方。回收废纸,生产好纸; 回收废金属,制造飞机; 回收废玻璃,再造玻璃; 回收废塑料,回炼燃油; 回收废电池,提取有用金属。

5、说说分类回收的好处,要求学生设计创作的垃圾处理器也能分类回收物品。

6、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垃圾处理器。

7、音乐、教师巡回辅导。再次提醒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事项。

8、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废品的回收。

第17篇: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

1、欣赏:(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知识导入.二.新课:

欣赏教材中的四幅画: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三.拓展:

1、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2、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四.作业: 以暖色为主画一幅画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暖色

教学目标: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意图: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二.新课: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2.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火、阳光、花朵;喜庆、欢快、热闹的场所)

3、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4、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暖色

教学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 二.新课: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4、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你的感受。三.作业: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冷色

教学目标: 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书中图片《水》导入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三.小结: 回忆本课时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四、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三.作业: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第4课 快乐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3、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二.新课: 1.小组研究: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2.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3.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三.小结: 回忆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艺术创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二.新课:

1.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2.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3.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三.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语言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自行车吗?你有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三.小结: 你了解了自行车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说自行车的特点,导入新课.二.新课: 1.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2.小组讨论: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组际之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动手实践:布置作业。

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及画面的组织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语言组织教学。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讨论:展示几位本班同学背面头像,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照好。) 板书课题。

2、提问:你为什么能猜出来刚才的几位同学呢? 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

3、引导学生分析、感悟画家是如何通过背面人物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

4、提问: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5、小组讨论:赏析《未来世界》讨论:画上的小朋发在干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猜猜我是谁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完成布置任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二.新课:

1、与教师一起分析头发的走向及线条的组织。边观察教师的示范边思考。

2、教师请一位女同学到前面做模特,师生分析头发的走向,演示如何用线进行写生。提醒学生要表现出头部的形体,一些线条应为弧线,并注意其方向的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践:

1、布置作业。巡视辅导。学生写生自己前面同学的背面头像。

2、欣赏教材中两幅学生的创作.提问:这两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什么内容?你们各小组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 学生发言,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3、小组合作完成用人物,引导学生完成小组集体创作。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五、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家长背面的线描画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第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趣的属相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邮票。用线描、彩色笔、水粉、剪贴、剪纸等技法设计绘制邮票。 2.在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民族艺术的情感和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邮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l、自制有关生肖动物邮票、工艺作品、民间美术作品课件。

2、民间工艺品实物一组。

3、生肖邮票学生作品一组。

4、剪好齿孔的多种形状、尺寸各异的空白邮票,剪好外形的一组生肖动物、面值、中国邮票字样。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提出问题:能说出邮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分组研究、讨论,结合生括经验及查找资料,观察实物,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2、研究十二生肖邮票,你能发现系列成套邮票设计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在欣赏生肖动物作品中,引导学生了解租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增强民旅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在创作设计邮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邮票导入.二.新课: 出示空白邮票、文字、面值、生肖动物图案,提出问题:这一组资料,哪些组合后更适合、更具美感? 用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白邮票与生肖图案、文字、面值拼摆组合,得出结论:

1、生肖图案应充满画面的绝大部分。

2、面值文字应突出,系列邮票文字应一致。

3、它的附属资料如印章纪年、汉语拼音等也应统一。

4、底色、边框也应成系列。

三、学生创新实践: 提出要求:1先进行十二生肖系列邮票的设计。 2完成一枚有创意的生肖邮票。

四、作品展示、评价: l、展示学生的作业。

2.组织学生评价,对有创意、有个性的作业进行表扬、鼓励、分析。

第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设计自己的棋 教学目标: 过观察和分析棋的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

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一副棋,通过设计和制作得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下过飞行棋吗?这种棋怎么下?好玩吗?

对棋的组成进行分析: 提问:一副飞行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棋面上有什么? (如说明.画面„)

二、分组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l、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棋?它的主题是什么?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棋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棋会注意什么?

3、说说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是你的话,你还能做成什么样的棋子? 三.布置任务: 按自己的想法设计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棋牌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汁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导入.二.新课: 一 .组际交流: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6页的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本组的棋,然后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二.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的设计最有特点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一起来玩完成的棋子。

三、作业 : 自己设计,与同桌交流.

第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和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牌的组成部分及牌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提问:同学们打过扑克牌吗?好玩吗?

二、对牌的玩法进行研究:

提问:(如书18页)一副英语牌怎么玩?

分组研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几类问题:

1、书上的图片里,你最喜欢哪一副牌?哪儿最有特点?

2、就一副牌说说它的制作步骤。如果你制作这副牌会注意什么?

3、你们组成员认为你们可以用什么用具制作“牌”?用什么方法制作更新颖、美观? 三.小结: 学生回忆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棋牌乐——牌篇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棋,导入.二.新课: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看课本第18页的小组讨论问题,根据问题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三、艺术实践:

教师辅导,学生制作

四、课后展示:

让学生说说本组同学谁的设计最有特点,谁的设计最好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另外有什么教训需要吸取。

第十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水果的特点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2、出示课题:画水果。

二、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2、教师总结问题.

三、小结本课时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画水果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构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回忆水果的特点回答: 你们想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吗?

二、新课:

1、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3、打开书,欣赏: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②欣赏学生作业。(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三、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四、小结: 组织交流。

第十二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花卉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二、新授课:

1、提出问题: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2、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3.学生发言:你喜欢的花有什么特点?

三、小结: 用短文写出你喜欢的花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娇艳的花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喜欢花的特点,导入新课.

二、新课:

1、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2、教师示范。

3、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4、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三、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四、小结 :学生互评:a、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是否掌握b、能否巧妙地运用颜色晕染的作用,来表现花儿的特点。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物导入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 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学生回忆学习内容,说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标: 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二.新课: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十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日用品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

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目标: 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二.新课: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三、学生作业: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2大胆地展开联想;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五、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

第十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讲。

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小结: 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讨论内容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自己上节课的作业,导入 二.新课:

1、“将来”意味着什么?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三、艺术实践:

1、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四、展示作业: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五、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十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教学重难点: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表演,你想到什么?

二、新课:

1、认识新材料: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2.教师演示:

(1) 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 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 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三、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四、作业步骤:1构思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五、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六、展示评价: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第十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泥玩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注:所有图片欣赏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泥玩具

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玩具,样子很可爱)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红、黑、黄、绿、蓝)

二、艺术实践: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教师指导创作。

三、小结: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十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 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新课: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三、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四、展示评价: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五、课后拓展:漂浮只在水中吗?(空气、水银等)

第十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一) 教学目标:

1、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处理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导入

二、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

1)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出。

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性。

3)借助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新课: 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效果。

2)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画笔工具的特色。

三、艺术实践,布置作业: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2)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作业完成后

学生互评、互欣赏。

第二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教学重难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二) 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二、展示你收集一些剪纸。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三、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四、交流与互助: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 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第18篇:人美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美术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

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 ,作画时才会有初步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就会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了。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总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 (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 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 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 ,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全册课时安排:

前:利用封面《花狮子》熟悉美术 培养美术基础(周前一课时) 第一周:让大家认识我 第二周:看谁涂得更好看 第三周:圆的世界 第四周:国庆长假 第五周:各种各样的形 第六周:画汽车 第七周:漂亮的建筑 第八周:美丽的天空 第九周:

花点心 第十周:有趣的勺子

第十一周:剪剪撕撕贴贴画画 第十二周: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第十三周:卡通明星总动员 第十四周:穿串链 第十五周:多彩的拉花 第十六周:神气的小厨师 第十七周:大家一起画 第十八周:谁画的鱼最大 第十九周:妈妈和孩子

第二十周:家乡的小船

有趣的游泳圈 第二十一周:会动的嘴巴

有趣的手表 第二十二周:复习考试

第一课 大家认识我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人教版美术并用撕、剪、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情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与交往的乐趣,人教版美术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3.能力:通过对作品的媒体、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人教版美术培养初步的对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重点: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难点: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制作一棵与教材中“大树”图片不同的“大树”作品,供教学中学生进行欣赏。 2.教师及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树木图片供教学中欣赏,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3.师生共同准备好纸材、剪刀、胶水或双面贴,彩色水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1、介绍导入:

老师自我介绍、姓名、兴趣、爱好等,以一片树叶为依托,加图案。也请几个同学口头自我介绍。

2、感知引导人教版美术

引导学生赏析大自然中树叶的图片,感知树叶的形、色、制作方法。赏析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图片,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参与活动。

3、自由创作:教师巡视,给予鼓励及改进建议,安全作用工具的提示。

课后活动: (1)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教师和同学。 (2)学着制作一棵心愿树。

第二课 看谁涂得更好看

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

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学具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我”的最爱 老师先热情地向小朋友介绍

小结:今天,我们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水彩笔和油画棒,大家知道吗?

二、欣赏美丽的图画

1、展示两幅儿童画,让学生说说这两幅画分别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

2、是的,水彩笔和油画棒。这两种绘画工具画出的画都那么美丽,色彩都那么鲜艳。

三、“我们”也来试一试

1、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道美丽的彩虹。

2、学生分别用油画棒摆涂水彩笔平涂的方法画彩虹。

3、同时出示两张用水彩笔和油画棒画的彩虹。

想一想: (1) 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 水彩笔和油画棒有什么不同?

四、看看“我们”的画

1、展示各组的画。

2、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三课 :圆的世界

教学目标:

观察圆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的表现,知道园在世界中无处不在。在绘画活动和游戏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圆球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色彩和花纹的变化来表现圆的存在。

学生准备:漂亮的各种圆的物品。

教师准备:同上,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展示自己带来园,介绍它的颜色和花纹,说出的名字。

2、欣赏书中作品,作者是通过什么办法让圆球“滚”起来的?

3、学生说出园的基本特点。

二、游戏、欣赏

1、滚动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滚滚玩玩,注意观察球体上色彩和花纹的变化,选出在滚动中最美丽的圆球。

2、请学生说说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园。

三、绘画表现

1、要求:画出圆的特点。

2、教师巡回

指导重点:大小的安排,帮助画的过小的学生,提示学生表现出遮挡。

四、欣赏作品

第四课 各种各样的形

教学目标:

通过上一课园的形状的基础上对世界物体的认识,扩展认识各种各样的形。通过剪纸活动,表现各种各样的形。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形。

教学难点: 感受、动手表现各种各样的形。

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说物体让学生说它的形。

引导学生用眼看用手触摸感觉各种各样的形,获得感性认识。

二、小组探究,分组表现。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用画的表现形式,一个用剪纸的表现形式表达。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师生小结,学生大胆发表、探究、质疑

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各样形的感受?思考讨论

在生活中的多样性?

三、板书设计: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世界是由各种不同的形组成的。

四、课后小结:

探究意识的进一

第五课 画汽车

教学目标:

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象。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性的探究学习

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

(1)利用学生带来的玩具汽车及其图片,小组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种类的汽车?

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1)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那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2)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3、师生共同活动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并进行讨论:

(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

(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

5、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课下延伸: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

(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那些机器部件?

(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三、板书设计:

画汽车

相同

不同

四、课后小结:

第六课 漂亮的建筑

教学目的:

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废旧挂历纸、电光纸、海报、各种大小的纸盒、纸箱、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师生一起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联想:你们说说,这小房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它有什么样的屋顶?什么样的门窗?

选材:师生一起选择几个大型的纸箱,作为小房子的主体,搭设在一起,以宽胶带相连接。

教学理念:自己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质,制作一个童话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令人激动的事情。给 学生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习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贴近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装饰:城堡里的居民门,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窗?什么颜色的墙?大门开在哪?(伴着儿歌《我是一个粉刷匠》) 整体结构完成了,细节部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谁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肯定,他就挑选几个朋友一起来做这部分的细节。

大家动手,自动分成合作小组,有分工,有合作,共同装饰漂亮的建筑。既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一举多得。

欣赏、评述:哪一个装修小队的效果最好?他们好在那里?

再创造:各细节间的协调等。

游戏:大家伴随音乐,在小小城堡周围牵手跳舞。同学们还可以将故事继续编下去,会更加有情趣,无形中进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教育。

课后小结:

第七课 美丽的天空

教学目标:

用写实或想象的方法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的绘画或剪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扯谎心精神。

教学重点: 尝试用各材料绘画或剪贴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

教学难点:作业的新颖和富于情趣。

教学材料:纸、剪刀、胶水、水粉色、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用具准备情况,作到查漏补缺。

二、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与天空有关的艺术作品:康定斯基的蓝天、凡高的星空夜、摄影作品中有天空彩云、飞鸟、风筝等。

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介绍自己见到的天空。

3、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绘画的方法画出天空中会出现的景象(限定时间,用线描的 方法) 鼓励学生敢于想象丰富自己的作品。

4、用撕剪的方法让同学表现天空的一种景象。可以表现季节和早晚的变化,天空中美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云朵、风、沙 ,雪、雨及雷鸣电闪,天空中还会有许多飞鸟、昆虫、飞机、风筝和气球 。

5、分组后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剪纸图样组合成作品。

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6、由各组学生选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审美能力。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肯定,鼓励大家都来用想象和创造的方法完成作业。

7、师生共同小结、讲评。

三、板书设计: 美丽的天空

剪贴

绘画

四、课后小结

第八课 花点心

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制作活动加深体验。初步尝试立体造型带来的乐趣,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 “花点心”的创作。

教学准备: 彩色胶泥、点心图片、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点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点心小知识的学习

小小的月饼代表团圆吉祥,月饼被成称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

2、师生共同观赏点心图片 ,教师板书:花点心

3、学生制作, 教师和学生共同拿出橡皮泥。

教师引导:让我们用橡皮泥做花点心,注意加工。

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

捏成大小不一的块点

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

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

划出各种条纹

4、小比赛

教师:我们开展依次小小的点心师花样大比拼,看谁作出的花样最独特?学生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想各种造型。教师对于部分制作不精美的学生在方法上应细致,耐心。

5、板书设计:

花点心

搓 捏 团 压 划

6、课后小结:

第九课:有趣的勺子

教学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材质进行造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和使用目的进行新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对于不同用途进行联想设计。

教具准备:

饮料、西瓜、各种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对老师出示的勺进行联想,鼓励其他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1,师生一起将搜集到的各种勺与各种食品进行连线,说出理由。

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勺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这些形状有什么特别的用途?

师生可以共同感受一些学生的新奇想法,教师鼓励学生立意独特,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进行分析。

出示个别的勺进行剖析:如勺把上为什么有小窟窿?有的勺上为什么有许多眼?为什么有花纹?

说说自己喜欢的勺子,介绍用途与形状的关系。 2,自己设计勺子并画出来,看看谁的最美。 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体会。

三、板书设计

第十课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2、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3、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2、欣赏作品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三、启思训练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四、小结:发表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五、板书设计: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撕纸添画

剪纸

六、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教学目标:

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折纸飞机上创新。提高学生涂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话画画、折折、剪剪中了解才比、剪子和纸张的性能。

教学重点: 学习折纸飞机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颖,折法上的变化。

教学材料: 纸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思考:风车为什么会迎风旋转? 锻炼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航空航天及人类发明、创造产生兴趣。

2、出示折纸飞机

教师:让我们自己设计一架折纸飞机,把我们的理想带上蓝天好吗?

3、请各小组的一名代表到台前讲授折纸飞机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授,并对讲授的明确清楚的个人以及课堂纪律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强调了纪律,避免学生兴趣过高,课堂纪律混乱。锻炼学生的讲解、示范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述能力。

4、竞赛识图折纸飞机,看书上步骤图学习折纸飞机。对自己的飞机进行装饰色彩图案,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航空公司,写在飞机上。比一比谁的飞机美化的漂亮。 学生进行装饰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装饰折纸飞机露出的部分,注意可采用彩色长线或色块进行也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生肖等进行。时间充裕,全体师生到操场试飞自己的飞机。在试飞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试飞后提醒学生注意收拾整洁活动现场。

二、板书设计: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折纸

装饰

三、课后小结:

第十二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二)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与难点放在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发表对卡通形象的感受。

教学准备:卡通形象图片、真实照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卡通形象的特点: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想一想、变一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卡通形象的造型方法,即“造型”与“色彩”的变化:

(三)欣赏卡通形象,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对卡通形象的喜爱之情:

1、欣赏:

2、小组讨论欣赏:

教师:同学们,我今天真的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不仅学习了解了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而且我还看到了你们善良纯朴的心灵,我相信,你们和你的卡通明星已经交上了好朋友。

发现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

启发学生发表自己大胆的创意。

(四)作业要求:

教师:今天每个同学选择一种方法,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卡通明星,可以给他起个名字,,给大家讲一讲它有什么本领,带着他给大家表演一下。此外,我还要提醒大家要抓紧时间制作。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找朋友的游戏:与你最喜欢的卡通明星合影,做游戏。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穿串链

教学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质进行艺术造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等。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教学难点:对于不同材质进行再创造。

教具准备:彩色旧挂历,各种有眼的小颗粒,各种彩色塑料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出示做好的串链,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2,指出这些是各种就地取材的材料做成的。 3,调动学生的制作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带串链的女人,感受串链装饰的美。 2,串链是各种材料有规律的组合。

想想:身边那些材料可以做串链?珠形和颜色怎么搭配串链才能更好看?

三、艺术实践

1,亲自制作。

2,用亲自制作的串链打扮自己或者同学。

四、课后小结

1,我们知道有规律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 2,看看谁设计的最好。

第十四课 多彩的拉花

教学目的:

1、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的媒材工具,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通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钉书机、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二、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四种剪制图,教师应到学生分类进行剪制,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想一想:这些折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三)、深入探究、激发思维

对剪制拉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思维方法及变通能力训练

变通训练:教师示范一种不同剪制方法的拉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那里和书上的不一样“,启发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变?

(四)、自由创作、大胆发表

设计应用意识的激发,大胆自由发表的自信心。

(五)、反思学习、内化知情

1、分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3、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三,课后延伸:尝试不同的剪法

第十五课 神气的小厨师

教学目标:

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启发想象,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食品图片及美食录象、厨师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

二、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欣赏手工食品的形色摆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学习探索如何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导思考:你可以用一张牛皮纸制作什么“食品”

4、师生总结制作“食品”的方法: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食品”的活动。

四、明确主题,交流合作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的进行讨论:

五、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自评互评。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

六、板书设计

神气的小厨师

思考

制作

七、课后小结

第十六课 大家一起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绘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可以结合书上及教师找的一些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火车形象的表现。

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师:今天我们也用粉笔在操场上合作一列长长的火车,每组画一节车厢,好不好。 教师板书——大家一起画

1、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火车的外形特点。

(1)观看火车的录象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火车?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集体研究以上问题

2、分工合作

3、全班同学到操场集体创作,分配好各组范围。

4、将每个小组画的车厢连成一列火车,请几个同学将自己小组的火车与其他组的火车连接好。

5、请同学们用大家画的火车编排一个小故事,相互讲一讲。

6、集体讨论:通过今天画这幅画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使我们全班画的这列火车不仅长而且本领非常大。在学校,我们每个人就象每节车厢中的一部分,每个小组就象一节车厢 ,如果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班这列火车就能跑到年级的前面,学校的前面。我们国家也象一列大火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加倍努力,我们国家就能跑到世界的前面。

7、课后拓展 :回家后可以参考书上的一些形式,进一步尝试其他绘画形式。

四、课后小结:

第十七课 谁画的鱼最大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

自然界中的大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教学准备: 教学录象、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请记名学生到前面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大鱼。

2、欣赏分析,直观了解鱼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和花纹图案,感受自然的美。

3、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三、学生完成作业

用最快的时间画一条大鱼的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较看看谁画的鱼最大

四、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讲评作业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想知道的内容?” 大家查找资料,我们课后继续讨论。知识延伸,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第九课 谁画的鱼最大

外形 装饰

八、课后小结

第十八课 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的:

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教学难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妈妈是最熟悉的人,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

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你喜欢那一张脸?

二、欣赏评述

三、德育渗透

1、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侯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妈妈的眼睛、动作、表情,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最美?

2、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四、感受实践

1、画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2、做意见小礼物写上一句爱妈妈的话,送给妈妈。

3、将全班每位同学对妈妈的知心话录在磁带上,期末家长会上放给妈妈听。

4、在课本上选一件最喜爱的作品,回家讲给妈妈听,告诉妈妈

第十九课

家乡的小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小船的历史和种类。

2、使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能够独立制作出一艘帆船。

教材分析: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小的纸片,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折纸的乐趣。

教学准备:长方形彩色纸、各种折纸小船

教学过程:

一、船的知识

船是水路主要运输工具。我们知道的都有哪些船呢?

二、揭示课题—家乡的小船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船,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呢?你们都认识吗?(纸做的;渔船、双体船、小船)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折另外一种船——帆船

三、示范制作步骤

A、根据步骤提示,用合适的纸张折叠小船,并采取粘贴,绘画等手法进行装饰,让它变成漂亮,造型独特的小船。

B、你能把双体船折成有舵的船吗? C、想一想

这些造型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

你们最喜欢那只船,为什么?

D、评一评

看谁的船折得好看,装饰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讲解示范边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五、提示

外出到江河湖边放纸船时,必须有大人陪同。教师选出部分折的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指名1~2名学生对折帆船步骤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第二十课

有趣的游泳圈

教学目标:

1,用探究性观察的方法了解游泳圈性能和作用。

2,设计游泳圈。

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游泳圈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颖。

教学材料: 纸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水乡什么多》导入新课。

2,游泳圈的作用?

3,说说看过的游泳圈的形状及颜色。

二、制作游泳圈

1,使用较硬的纸张画设计好的游泳圈。

2、涂上鲜艳的色彩。

3,说明真实的游泳圈的制作区别。

三、评一评:

看谁的游泳圈画的或制作的更好看。

四、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

会动的嘴巴

教学目标:

本课学生早已经会制作这样的嘴巴了,只是不是这样玩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初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是设计应用课,教师引导学生将细致与大胆丰富的色彩想结合来完成创作。

教具准备: 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内心的联想,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制作会动嘴的方法:

1.彩纸折叠法:

2,装饰会动的嘴,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以及创作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创作内容的具体认识和想象。

3、普通的绘画方法:利用线描、涂色等绘画方法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

4,用剪刀修剪成各种动物的形状。

四、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小小的游戏活动。

五、提醒学生注意: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可采用撕的方法。粘贴时,为避免学生将胶水、糨糊涂的到处都是,最好用胶棒之类的粘贴剂,尽可能不用胶水或糨糊等材料。

2、启发学生注意形状大小搭配、色彩多少搭配得当的效果。

五、小结

制作结束后,将学生的作业连接起来悬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二十二课

有趣的手表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更好的认识及掌握剪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2、感受剪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3、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各种表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剪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展示漂亮的手表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2、欣赏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三、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四、小结: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作品,评比看谁的手表更有趣。

五、板书设计:

第19篇: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物导入

1.课前师生准备一组靠垫实物,发到各组。研究:用途、形状、色彩、图案。

2.学生观察、触摸、分析、回答。二.师生研讨学习活动

1、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

2、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3、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采用哪种骨式?

学生活动: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一、学生回忆学习内容,说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标: 能用对称式或自己喜欢的纹样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靠垫。

教学重难点: 靠垫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二.新课: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创作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五、小组拓展:如何实施自己设计的靠垫作品?选择什么材料?拍照、保存资料。把作业布置成小型的展览,可选择教室或楼道墙壁充分展示。

第十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日用品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生活用品的联想,认识到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用品摆放在桌面上来。

二、引入新课:

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生活用品的联想

三、新授课:

1、提出问题:“联想”这个词怎么解释?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2、展示用勺子装饰成的小人。提出问题:这个小作者是怎样通 联想完成这件小装饰品的?

3、分组讨论: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教学目标: 能根据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开联想,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思考桌面上摆放的东西和我们这节课有什么联系? 二.新课: 1.欣赏书上的作业,分析作者是怎样认真观察展开联想的。 2.书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装饰的? 3.他们的美术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4.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你能联想到什么,讲给大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三、学生作业:

1认真观察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2大胆地展开联想;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装饰,使其成为一件可观赏的小饰物。

五、展示学生作业:组织交流。

第十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运用多种方法,大胆想象创新表现。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排好学习小组——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分析课题,针对课题,针对题目想一想我们要画什么内容?

2、教师引导发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学生听讲。

3、组织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现在,想象一下将来。小组交流:现在——将来。大胆想象,可以幻想未来的自己。

三、小结: 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讨论内容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 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表现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教学重难点: 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在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读自己上节课的作业,导入 二.新课:

1、“将来”意味着什么?将来是未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2、书中学生的作品是怎样表现“将来”的?

3、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的“将来”的?交流构思,相互启发。

三、艺术实践:

1、分析构图方法,了解不同的构图方法。

2、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3、展示任务才靠图片。

四、展示作业:组织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讲解自己的作业。

五、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新表现在哪儿?

第十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

教学重难点: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表演: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

内容:

1、三人离很远。

2、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小结: 通过本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表演,你想到什么?

二、新课:

1、认识新材料: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2.教师演示:

(1) 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 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 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三、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四、作业步骤:1构思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五、自主创作: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六、展示评价: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第十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泥玩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注:所有图片欣赏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泥玩具

教学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玩具,样子很可爱)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红、黑、黄、绿、蓝)

二、艺术实践: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教师指导创作。

三、小结: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十八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漂浮

教学目标: 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

二、新课: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三、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四、展示评价: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五、课后拓展:漂浮只在水中吗?(空气、水银等)

第十九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一) 教学目标:

1、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魅力,特别是由于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而产生的独特而神奇的绘画处理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处理工具进行绘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欣赏图片导入

二、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

1)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引出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出。 2)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性。

3)借助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求异思维,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神奇的画笔(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地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新课: 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效果。 2)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体验电脑画笔工具的特色。

三、艺术实践,布置作业: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电脑绘画笔工具特点的感受、体验、认识,考虑如何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他们的“神奇”作用。

2)根据自己的创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作业完成后 学生互评、互欣赏。

第二十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教学重难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赏回忆。(课件出示)A欣赏团花,回忆纹样种类。B欣赏吉祥图案(剪纸),回忆剪纸的寓意。

2、欣赏分析。(课件出示)剪纸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种,其中最主要

的是阳刻和阴刻。请仔细看看、想想,剪纸中的这两种手法分别是什么样?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这两种表现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认为应该怎样应用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二) 教学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二、展示你收集一些剪纸。回家寻找自己喜欢的剪纸资料。

三、你能说说,你看了这些剪纸后有什么感受吗?小结:剪纸的特点是质朴、单纯、平面化、遮挡关系少。

你能仿照或自己创造一件剪纸吗?

A你准备用什么颜色的纸来制作?用什么色的纸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图案来设计剪纸?个别回答。小组交流,讨论。仿制或创造。构思、设计。

C使用哪些纹样?主要运用那种技法?

D想一想,剪纸能运用在什么地方?(剪纸有什么作用?)你准备把剪纸运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四、交流与互助: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 记录,准备下次的工具。

第20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人教版)

课题:纸片插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教学重难点:

1、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2、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教具学具:彩色卡纸、扑克牌、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课题:点、线、面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学生在游戏中认识点、线、面,了解三者的关系,并运用点、线、面三个好朋友,自由表达自己情感中的画面,在合作、探究、参与的学习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点线面的认识,并学会用其创作表现。

2、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抽象的语言表现画面。教具学具:各种能体会出点线面的物体、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图画,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2、新授: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

(3)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

四、作业评价: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课题:重叠的形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2、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学具:水果两个、几何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师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2)观察自然现象: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2、发展阶段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3、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四、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五、收拾整理,收拾工具和材料。

课题:鲜艳的包装纸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教学重难点: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具学具:彩纸,白纸,绘画工具,剪刀,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制作了一份礼物如何用包装纸就会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装纸贴在黑板上。

2、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 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

(2)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排列:横,竖等。颜色等方面去观察。)

(3)教师总结: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斜等有规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的包装纸了。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

2、学生制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己最爱的亲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新衣。)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五味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尝、听音乐、欣赏画面、理解生活体会等方法,理解酸甜苦辣等不同味道的感觉,并用抽象的方法去表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力、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3、教育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热爱生活、品味生活。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尝、体会、欣赏等方式体会酸甜苦辣的感觉,并用抽象的方法去表现。

2、生活中酸甜苦辣不同感觉的体会和表现。教具学具:纸杯子、各种味道的调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2、新授: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如红-辣、绿- 酸、白- 咸、黑- 苦、黄- 甜、褐色- 甜、紫- 甜、紫- 酸

2、出示课题

3、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理解大师作品中的酸甜苦辣不同味道,并从中体会此类美术作品中酸甜苦辣的表现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5、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把自己一种难忘的生活体会,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不同味道,通过抽象的线条、颜色和形状表现出来。

课题:得奖了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

2、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教具学具:制作奖杯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播放一段录像)中国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提出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场景?(2)奖杯代表了什么?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未来的自己好不好!

3、学习设计: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

4、分析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

5、示范最简单的奖杯启发阶段: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行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

课题:孔 雀 翩 翩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2、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学具:剪刀、胶水、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配乐欣赏孔雀的录像图片,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2、新授: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

(2)探索研究:看课本中孔雀形象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总结评价

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课题:叶子上的小“血管”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片叶子,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将他画下来。教学重难点:感受叶脉的美,表现叶脉的美。 教具学具:叶子、白纸、彩笔、剪刀、丝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叶子,说说是在哪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摸一摸手中的叶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对着光仔细观察叶子.你看到什么?想像他们像什么?

2、发展阶段

学生观察手中的叶子: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师: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叶脉 (1)先画主叶脉

(2)画叶子的外轮廓 (3)刻画其他叶脉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课题:漂亮的花边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方连续图案及单独纹样图案。

2、学习基本的二方连续图案制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二方连续作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橡皮泥、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丽要参加演唱比赛,让我帮忙设计她的演唱服,同学们,你们能帮她这个忙吗?试着设计了几种样式看看。(出示花边:领子上、腰部、裙摆和袖子上的花边)

2、欣赏作品,了解花边 比较:

(1)带花边的瓷器图片和不带花边的瓷器图片 (2)带花边的建筑物和不带花边的建筑物 (3)带花边的房间和不带花边的房间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知道用花边来装饰周围的物品

3、寻找生活中的花边

小结:花边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花边的装饰,使很多东西都变得漂亮、精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美丽的花边》。

4、欣赏花边:边欣赏边思考,这条花边的单独纹样和排列规律。

5、花边的制作方法:

(1)橡皮泥制作的花边; (2)布粘的方法; (3)印模的方法; (4)剪纸的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奇妙的脚印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人的脚印和动物的脚印,想象出各种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从具现到形象的再创造的能力。

2、学生想象力的创新。

教具学具: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说出动物脚印的样子。比一比谁说出最多种动物脚印的样子。

2、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3、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脚印,师生讨论脚印的模样

欣赏课本,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脚印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

师小结: 我们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就别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馈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脚印。这小小的脚印能为小朋友们带来许许多多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特征来展开丰富的想象。

4、探究如何将各种脚印展开奇妙的想象:每个学生将他对某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样的想法说出来(先考虑你对哪种动物的脚印比较熟悉,可以先从它的形状打开思路。如圆形,半圆形,不规则形等去展开想象。)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引导学生独立绘画自己最喜欢的脚印,并将普通的脚印通过你的大胆与丰富的想象将它变成一副精美的图画。完成作业的手法可以多样,但以绘画为主。

四、展示作业,总结评价。

课题:蔬果变变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利用当地各种蔬菜、瓜果,制作各种动物。

2、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及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各种蔬果进行造型。

2、利用蔬果的形状和色彩进行设计。

教具学具:小刀、垫板、各种蔬菜、瓜果、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小动作可爱吗?你能看出它们是些什么动物吗?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结:这些小动物都是教师用各种蔬菜、瓜果经过想象加工制作成的。今天,你们大家也一起来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变成小动物,好吗?

2、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师示范制作小金鱼:A 用梨做身子。B 将小西红柿用牙签插入做眼睛。C 胡萝卜切块做嘴。D 芹菜叶做尾巴。

3、组织讨论,激发思维:

讨论,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本来的形状充分利用它的形状和色彩来设计小动物。你们准备用什么蔬果制作什么小动物呢?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1、要求切蔬果时要注意用刀安全。

2、团结合作,共同完成。

3、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学生作品赏析:

1、将学生作品放在“动物园”里,组织学生参观。

2、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课题:小鸟的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色纸表现小鸟和鸟窝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保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小鸟、鸟窝的造型和制作(有变化、有创意)。 教具学具:橡皮泥、色纸、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导入:播放鸟类活动的光盘进入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问答。 (2)请同学们说说小鸟的模样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揭示课题。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运用捏、搓、按、折、撕等方法试着塑造成圆形、椭圆形、立方体或长方形然后设计小鸟和它们的家。

(2)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或用纸折成各种点、圆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鸟窝时,可制作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张其长短和粗细,还可以装饰小花纹使制作的鸟窝更有新意。

三、收拾与整理并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还要提倡同学们要保护鸟类不能去伤害它。

课题:故事画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

故事的表现。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具学具:谚语故事、故事画、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老师: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引出课题)故事画

2、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

(2)教学示范: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

(3)教材范例欣赏: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学生可以选择中国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我们班级的标志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让学生对标志有所认识,知道一些常见标志,能简单说说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彩纸及自备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班级,说说我们班有哪些突出的优点有哪些成绩?

2、新授:

师提问:“你觉得最能代表我们班的是什么?”

3、定义:我们把这种代表我们班级的图案叫班级标志。

4、作品赏析 (1)引导学生从标志的形状、图案、意义来分析它们采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2)师:刚才我们一起设计的标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其它设计方法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设计师们设计的各种标志吧,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推销自我形象的。

小结:(1)简洁,许多标志都用了几何形来概括; (2)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3)美观,具有艺术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说说你是怎么设想的,标志的意义是什么。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变了样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了解家乡或城市的发展历史。

2、发展学生观察、记忆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绘画造型能力,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

教学重难点:

画乡村或城市的各种变化。表现家乡楼房建筑的特点。 教具学具:彩纸、图画纸、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你了解家乡的历史吗?以前家乡的面貌是什么样子,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家乡的模样。

2、新授:

(1)让同学来说说以前家乡的样子。

(2)师: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家乡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让同学来说说家乡的变化。

(3)通过图片来了解家乡的变化。

(4)欣赏用不同方法描绘家乡景物的图片。

(5)引导学生利用所带家乡景物的图片进行拼贴。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剪拼图片中的建筑物或用画的建筑物粘贴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学重难点: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2、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3、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4、分析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会爬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爬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何种使玩具爬起来。 教具学具:旧挂历纸、包装纸、彩笔、剪刀、胶、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出示会爬的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2、新授:

师:我们的小玩具会爬,可是它为什么会爬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爬起来么?示范说明集中会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爬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爬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爬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爬的玩具。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

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利用矩形、椭圆形、线形等工具进行花边图案的创作设计。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讲授新课:

1、引导过程

(1)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2、发展过程: (1)分析与讲解 (2)欣赏与思考:

(3)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

(4)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

(5)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三、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

四、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课题:娃娃家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家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引导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材料来设计制作家居模型。教学重难点:

设计家居模型、制作家具。如何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制作家具。 教具学具:小纸盒、彩纸、绒布、剪刀、胶、家居图片、家具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让学生欣赏各种家居室内布置、欣赏各种家具的造型美。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议一议玩娃娃家,里面要有什么家具?如何摆放家具? (2)小组讨论,谁来设计房间的家居布置?谁来制作什么家具?用什么材料

(3)老师示范如何运用大纸盒做大衣橱 (4)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家具的特征来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加工要求同学既分工又合作,大胆地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家居安排,又要把家设计温馨可爱,让家人喜欢聚在家里。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欣赏 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图形标志,懂得一些图形标志的含义。

2、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理解图形标志的含义。 教具学具:各种图形标志、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我们在一些公共场合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迎接它们„„(出示一些简单的图形,询问学生它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不允许吸烟和水不能饮用的结论。

2、新授:

(1)师:同学们,它们在公共场合中它就有了特殊的含义,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图形标志。导出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2)作品赏析

三、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图形标志,对课本中的图形标志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小组评比的方法,对图形标志进一步的了解。

图形标志包含好多方面,现在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己在课前去找寻的图形标志好朋友,告诉大家,你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这个标志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
人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