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欣赏课教案范文

2022-11-10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欣赏课教案

《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赏音乐,学习分辨乐曲的乐段,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听辨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用旋律线、动作、声势、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 :用旋律线、动作、声势、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

三、教学难点:分辨乐曲的乐段,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四、教学策略: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

五、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1、表演唱《快乐的音乐会》,导入新课。 出示小青蛙,邀请大家去参加青蛙音乐会。

2、欣赏管弦乐曲《青蛙音乐会》

(1)、初听乐曲,想象一下,青蛙们在音乐会上都有那些表演? (2)、聆听第一部分乐曲

A、说节奏,模仿小青蛙的叫声。 B、随音乐用响板表现小青蛙的鸣叫。

C、再听一遍第一部分,听听乐曲有什么变化?(调变高了) D、通过人数的变化用响板表现音乐的变化。

(3)、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一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聆听第二部分乐曲

A、感受乐曲的节拍。 B、随音乐拍节拍。 C、边画旋律线边听乐曲。 D、用三步舞步表现音乐。

(5)、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二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6)、聆听第三部分乐曲

A、模仿拉小提琴的动作聆听乐曲。 B、听乐曲画旋律线。

C、在小青蛙的位置加响板为乐曲伴奏。

(7)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三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8)、表现音乐。(集体或分组,能对不同的音乐做出反应)

小学音乐欣赏课《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到春天欢快的气息,及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生机和希望。

2、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全曲和分段欣赏的环节让学生感知音乐。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及模仿的环节让学生体验和实践音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小提琴欢快的演奏中体会乐曲给人带来的轻松愉悦,并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判断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能分辨乐曲的主题,并能知道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并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为其加之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表演唱《嘀哩,嘀哩》,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春》

1、初听全曲,整体感受音乐。(播放视频) 提问(1)、这首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2)、这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中各种乐器是一直从头演奏到尾的吗?

2、简介乐曲:这首作品选自十八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而作曲家通过特定的音响和节奏来表现潺潺的流水呀、快乐的鸟鸣声呀、轰隆隆的雷声、春雨声等等,使我们听到音乐联想起了春天。

3、聆听乐曲主题,利用各种形式熟悉主题音乐。(画旋律线、拍手、跺脚、用打击乐器伴奏)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力度的变化及主题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4、再次聆听全曲,听一听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每一乐段欣赏之后让学生试着分析乐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为乐曲创编简单的动作配乐表演。(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乐曲解析来模仿其所要表现的内容)

6、在明确每一乐段所要表现的主题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分组讨论怎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

7、再次播放全曲,师生共同参与表现音乐。(出现主题用打击乐器伴奏,插段部分用肢体动作表现)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随着乐曲到大自然去寻找春天吧!

推荐第2篇: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黄梅戏欣赏课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模仿黄梅戏《女驸马》,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感受地方戏的特点,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女驸马》的唱腔特点,以及黄梅曲调和地方语言咬字的准确表现。

教学过程:

一、感受黄梅戏:

导入新课:

1、老师表演一段戏曲,请同学猜一猜戏名及曲种。(多媒体音乐伴奏)

2、夫妻双双把家还 地方戏——黄梅调

二、了解黄梅戏

1、起源:

谈话: 师:“泱泱中华,5000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剧来说就有好多种。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呢?” ①、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 ②、教师介绍黄梅戏: 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 “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课件显示关键词): 黄梅戏 采茶调 黄梅县(湖北) 安庆

③了解戏曲的名家名角――严凤英

a、黄梅戏的广泛流传,离不开那些为了黄梅事业贡献自己生命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看断片介绍)

b、简介严凤英,原名严鸿六,出身贫苦,15岁学戏,演旦角,后来又向老艺人丁老六学习,并不断吸取昆曲、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大大丰富了起源于茶歌的黄梅戏的音乐和表演。严鸿六在演出《菜刀记》中的柳风英时一举获得成功,于是由师兄作主,改名为严凤英。解放后严凤英又师从北昆演员白云生,学习北昆的表演和唱法,用以丰富黄梅戏,被成为“黄梅戏中的梅兰芳”。

C、欣赏《女驸马》片断(课件)

a、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艺术家出场,先猜猜她要表演的是哪个唱段里的扮相?仔细的聆听这位黄梅艺术大师的精彩唱段。 小组讨论:听了她的唱段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b、戏迷都是怎么样听戏的啊,你们也来当回小戏迷,摇头晃脑、指手画脚的来听一听,

细细品味一下它的曲调、唱词和唱腔。(课件介绍花腔调)咱们也来评评戏。

她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等唱腔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唱,她是公认的黄梅戏的一代宗师。我们知道,梅兰芳是京剧一代宗师,严凤音就被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旋律线条上下起伏,使曲调听起来特别婉转,特别动听。曲调活泼、华彩却又纯朴,花腔调。

三、唱段模仿:

师:刚才在欣赏《女驸马》选段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你们想不想也来上一段?想学好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学戏首先要做到什么吗?

生:咬字要清楚 生:要声情并茂 ……

(一)、学唱黄梅戏选段《女驸马》片段(课件显示歌词)跟唱感受、自我评价。

师:你们觉得唱的像不像黄梅戏?学习一休哥动脑筋想一想,和你们刚才说的要求还有那些差距?

生:声音应该更甜美一点 生:应该把安庆话唱出来… … 跟琴重点练习:我也曾 赴过 琼 林宴我也曾 打马 御 街 前

四、延伸拓展:

 欣赏慕容晓晓《黄梅戏》  大家还知道有哪些黄梅戏曲吗? 梁祝

孔雀东南飞 孟姜女 天仙配

推荐第3篇:书法欣赏课教案

书法欣赏课-----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

万寿中学

陆林

首先, 写行书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正书基础, 熟悉笔性, 当你对结构、笔画、空白、造型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之后就有了条件了。 练行书时, 首先是临帖: 不要写, 先看, 把一个字看透,就从上面说的那几个方面看, 看好了, 就丢开字帖, 一气合成。 注意: 这里就关系的写行书最重要的东西了 ,就是 连贯的气运, 每个笔画一定要靠气运联系在一起 ,一个字才能很好的成为一个整体, 不要停, 不要填, 还有就是笔触一定要”跳起来” 行书字才显的活 ;不然回很死板, 可以从两个对称的点开始练, 用弹跳的笔触练, 找到感觉后开始写。

另外,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空白(重中之重) 气运

这两点做好了, 其他的东西比如如何造型、笔画的连接、都是比较灵活的, 可以自己设计, 单但毕竟写出来的一定还是字啊 !不过练习时可以当作画来’画” 主要是练习笔画之间的关系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

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11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他按照《笔论》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入迷了。过了一段时间,他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的比较,确实有些变化。

一天,王羲之在读《笔论》时被父亲发现了。父亲王旷看见儿子读得入迷的书竟是自己珍藏的《笔论》,很诧异地问道:“你能读懂这样高深的书吗?”王羲之答道:“书非读不能懂,孩儿虽然一知半解,但还是能受到教育的。”父亲听后把《笔论》送给了王羲之,得到书后的他练得更加勤奋,更加认真,更加投入。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竟然连头都没有抬起来看一下,专心致志地边看字帖边练字。书童最后不得不去请他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时,只见羲之手里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笑着说:“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再如: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正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练字,王羲之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推荐第4篇:京剧欣赏课教案

京剧欣赏课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张 伟

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并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京剧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一夜》并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油彩、脸谱、北京话、生旦净丑)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唱腔:

播放京剧《玉堂春》及《 美案》片段,让学生比较两个唱段唱腔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二黄的特点:“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特点: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两者最典型的特点:西皮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

1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玉堂春》唱腔属于二黄,而《美案》唱腔则属于西皮。

3、伴奏:

课件显示文武场所用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对主要乐器加于分析。

4、表演形式: a、唱(略)

b、念:呈现一段对白,让学生来念。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并模仿。 c、做:先让学生做现实中喂鸡的动作,然后观看京剧中喂鸡的场面,感受一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d、打: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演员扎实的武打功底给同学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5、人物行当:结合图片讲述各个行当的形象特点

生: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就是真声)。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小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花旦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青衣服装上一般穿长衫,扮演的一般都是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重要的行当,是多知多能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等。

净: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丑:\"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狱卒、酒保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

三、总结。

四、欣赏现代京剧《唱脸谱》并试着跟唱。(下课)

推荐第5篇:欣赏课《京调》教案

《京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利用图片和影响资料,使学生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学生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国萃——京剧;认识并了解京剧中的几个行当、演奏乐器以及脸谱。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2、参与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京调》。(课件出示课题。)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结合图片和影响资料,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 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听赏民乐合奏《京调》:

(一)课件出示听赏。 要求:

1、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音乐的韵味?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二)课件播放民乐合奏《京调》,学生听赏。

(三)听赏交流。

1、师: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的韵味?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自由说。) 师小结:京剧是以皮黄为主的全国性戏剧曲种之一,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我们刚才欣赏的乐曲《京调》是作曲家顾冠仁根据京剧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唱腔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一开始就能品出京剧《苏三起解》中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味道,欢快、明了、京味十足。大家想不想听听这段著名的唱段。(课件播放京剧《苏三起解》的唱段。)

2、走进京剧,了解京剧。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这段京剧片段,其实就是平时所说的京剧的“四大工夫”之一——唱。那么谁还知道其它的三大功夫?(学生试说,随机介绍京剧中的“四大工夫”) ①师:京剧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分别指: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课件播放戏剧片段,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京剧的四大功夫,你们能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吗? ②了解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不仅表演形式多样,还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利,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 “净行”是指:“大花脸”,就是画脸谱的角色。

“丑行”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这位《水浒传》中的时迁一样。 ③看脸谱、说脸谱、唱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师: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性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

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 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

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教师带学生跟唱,并表演。)课件播放《说唱脸谱》。

师:在外国人眼中被称为“北京歌剧”的国粹,我们知道了它展现于台前的四大功夫、四大行当,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今天老师还想让你们认识一下京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认识一下这些幕后英雄。

④、听赏京剧乐队演奏,认识京剧主要演奏乐器。(课件出示观赏要求,并播放京剧乐队演奏片段。)

四、结合目标,当堂检测: 回到学习目标,检测本堂所学知识。

五、再赏《京调》结束本课:

(课件播放女子国乐坊演奏的《京调》。)

师:《京调》带我们走进了京剧,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京调》,再次感受它富有时代气息的韵味。

推荐第6篇: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欣赏内容:卡门序曲 年级:九年级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重点:聆听与感受音乐,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情感

教具:录音机、音响设备

教学方法:以聆听感受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二、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三、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剧《卡门》

1、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它是埃斯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广为传唱。《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

2、《卡门》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后来,在一次 1 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

3、作者介绍:比才,法国作曲家,于1838年生于巴黎,1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57年6月3日逝世。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还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A段欣赏

1、通过聆听乐曲,来感受旋律的节奏和力度。

2、出示谱例向学生讲解顿音并熟悉这条旋律的节奏型。

3、第二次聆听,通过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一个场面?热闹、欢腾的场面

4、引导学会模仿军叉演奏,随着音乐一起用军杈演奏来加入这个热闹的场面(播放音乐)

B段欣赏

1、聆听B段主题,对比与A主题音乐情绪是否存在变化吗。

2、出示谱例,看到顿音和圆滑线的同时出现。利用钢琴的弹奏让学生感受两者的区别。

3、学生用“啦”来感受旋律的形象。

4、问题:这条旋律符合人群中的哪类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用三角铁,用铃鼓来表现。

C段欣赏

1、聆听C段主题,同样的旋律出现了2次 ?这两次的音乐所体现的情绪有对比吗?为什么?

2、第二次聆听,感受演奏形式的不同?

总结:弦乐表现的流畅帅气,管乐表现的威武、雄壮。

3、第三次聆听跟着老师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现音乐

4、这条旋律来自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歌剧中的这首作品。

5、再次用手势来感受这条旋律的形象。

2 完整欣赏,听完后说说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感受、体验、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歌剧《卡门》,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作品。

推荐第7篇:影视欣赏课 (教案)

影视欣赏课 (教案) 【影视欣赏内容】

儿童经典影视片《三毛流浪记》

【欣赏目的要求】

1、了解故事背景,明确故事主题,欣赏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三毛流浪记》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理解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三毛的故事激起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 【课时安排】 2个课时欣赏 【欣赏前准备】

1、可以建议学生平日多观看一些儿童片,经典影视片,陶冶性情。

2、课堂要求:欣赏时要做到:肃静,不许嬉笑;相关资料要做好记录;不许睡觉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剧情介绍

(根据张乐平连续漫画改编)

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脱下华丽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队伍中来。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教学后记】

1、其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三毛的故事激起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张乐平和他的三毛活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张乐平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在观看了本片后,学生深有感触。

2、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

3、鼓励学生多接触经典影视片,丰富情感,陶冶道德情操非常重要,今后应该经常关注并引导学生。

推荐第8篇:欣赏课《京调》教案

《京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利用图片和影响资料,使学生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学生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国萃——京剧;认识并了解京剧中的几个行当、演奏乐器以及脸谱。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2、参与体验: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体验京剧的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首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京调》。(课件出示课题。)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听赏民乐合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音乐韵味与特色,认识京剧伴奏的几件主要乐器。

2、结合图片和影响资料,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工夫”, 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

3、结合课前搜集和了解的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听赏民乐合奏《京调》:

(一)课件出示听赏。 要求:

1、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音乐的韵味?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二)课件播放民乐合奏《京调》,学生听赏。

(三)听赏交流。

1、师: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京剧的韵味?

2、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生自由说。) 师小结:京剧是以皮黄为主的全国性戏剧曲种之一,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我们刚才欣赏的乐曲《京调》是作曲家顾冠仁根据京剧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唱腔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一开始就能品出京剧《苏三起解》中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味道,欢快、明了、京味十足。大家想不想听听这段著名的唱段。(课件播放京剧《苏三起解》的唱段。)

2、走进京剧,了解京剧。

师:我们刚才欣赏的这段京剧片段,其实就是平时所说的京剧的“四大工夫”之一——唱。那么谁还知道其它的三大功夫?(学生试说,随机介绍京剧中的“四大工夫”) ①师:京剧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分别指: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课件播放戏剧片段,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京剧的四大功夫,你们能说说你们所知道的吗? ②了解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不仅表演形式多样,还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利,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 “净行”是指:“大花脸”,就是画脸谱的角色。

“丑行”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这位《水浒传》中的时迁一样。 ③看脸谱、说脸谱、唱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师: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性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

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 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 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

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教师带学生跟唱,并表演。)课件播放《说唱脸谱》。

师:在外国人眼中被称为“北京歌剧”的国粹,我们知道了它展现于台前的四大功夫、四大行当,色彩斑斓的脸谱艺术,今天老师还想让你们认识一下京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认识一下这些幕后英雄。

④、听赏京剧乐队演奏,认识京剧主要演奏乐器。(课件出示观赏要求,并播放京剧乐队演奏片段。)

四、结合目标,当堂检测: 回到学习目标,检测本堂所学知识。

五、再赏《京调》结束本课:

(课件播放女子国乐坊演奏的《京调》。)

师:《京调》带我们走进了京剧,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京调》,再次感受它富有时代气息的韵味。

推荐第9篇:《天鹅》教案(欣赏课)

《天鹅》教案(欣赏)-

《天鹅》教案(欣赏) 湖北省武汉市

武昌区

余致凯 人民音乐出版社

小学音乐第七册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

2、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教学准备:钢琴、电视机、VD机、录音机、磁带、卡片(4张)教学重难点:创造形体语言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音乐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

师生共同律动《问好歌》[播放磁带]一周1次的“快乐音乐40分”又和大家见面了。现在请带上你的耳朵和我出发!

二、

聆听小提琴独奏曲《小蜜蜂》[播放D]今天我们仍旧去“动物乐园”游玩。上节我们欣赏了一种小昆虫,请先不要说出它的名字,还是让音乐来告诉大家吧!欣赏完后提问:

1、这首乐曲的名字?它表现了什么?

2、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

新教学

(一)

离开了可爱的“蜜蜂宫”,现在让我们去问候一下天鹅公主怎么样?在拜访她之前,请大家先说说你印象中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她有什么特点?(语言、形体)

(二)

初听《天鹅》[播放VD]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了一下天鹅,接下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了吧!

(三)

说说初听的感受请大家说说对《天鹅》这首乐曲的感受?

(四)说说大提琴音色的特点,简单介绍曲作者。在电视机画面上左边是一只高洁优雅的天鹅,右边则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它是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家族中一员、小提琴的哥哥。请说说大提琴与演奏《小蜜蜂》的小提琴相比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位年轻的绅士就是这首《天鹅》的作者——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最为出名。他分别用12中不同的音乐片段表现了12种不同的动物,这其中又以这首《天鹅》流传最广。

(五)

复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音吗?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

(六)

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

四、

观看芭蕾舞《天鹅之死》[播放VD]这首音乐也深深打动了一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她为这首音乐创编了一出芭蕾舞《天鹅之死》,请大家看看她是怎样用舞蹈来表现天鹅的?

五、

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播放VD]

1、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2、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

六、

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播放VD]观看舞蹈,说说与《天鹅》乐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区别,简单说说这首乐曲的表现。

七、

观看圣桑及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简介

八、

堂小结,结合音乐“飞“出教室

推荐第10篇:美术欣赏课教案

美术欣赏课教案

课 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 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育 上课礼仪、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自己的作品

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 (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

(1) 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 (2) 细节刻画;

(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1) 作品构图; (2) 色彩及用笔; (3) 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 《肖像》、《放学了》

1、《肖像》主要分析其高超的用线,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一件美术作品;

2、《放学了》主要赏析其精妙的表现力。

(重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要有辩证思想,要全面,不可一概而论。)

三、总结美术欣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全面→(优点与缺点);

2、准确→(色彩线条与构图);

3、深入→(思想感情)。

四、学生活动:学生试着欣赏同学的作品或课本上的美术作品。

五、思考:评价艺术作品是这样的,那么生活中我们评价周边的人应该怎么评价?评价生活又该如何评价?

六、布置课外欣赏和预习新课。

选一幅自己喜欢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作品自己挑选,并写出赏析的文字材料。

七、教学反思

第11篇:陶艺欣赏课教案

课题:传统陶艺与近代陶艺

教学年级:初中三年级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老师讲解,初步了解陶艺,能够分辨出传统与现代陶艺

2.通过亲临陶艺坊,认识陶艺工具与基本制作方法,在活动中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陶艺的特点与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对传统与现代陶艺的区分

教学方法:讲授 范画欣赏 现场观摩 课后作业。 教具:多媒体 照片 范画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张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没错就是陶艺”。后引入正题。

二、作品欣赏

1.这一类属于传统陶艺, 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这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约可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 。

釉下彩比如青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

釉上彩如粉彩,明朝年间研发出来的明“五彩” 对陶艺色彩的表现更上一 层楼。在坯体上先施用一层色釉后, 先釉烧一次,再以有颜色的釉药绘上各种花纹图案,以低温烧第二次,通常第一次釉烧的底色烧成温度较色釉为高,由于色彩在底釉上,所以称为釉上彩。因为需要釉烧两次 或是多次,故亦称为“二次烧”。

2.这一类 属于现代的,朝代及制陶技术的进步,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例如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方面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3.总结 :目前国外陶艺发展非常快,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陶艺课,许多休闲场所也摆放陈设着陶艺家的作品,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无论是现代还是古典陶艺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三、亲临陶艺坊观摩,注意观察制作过程.

四、下课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制作陶瓷的草图。

第12篇: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洋乐器的介绍,能够了解乐器的知识,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

二、学唱歌曲《DO RE MI》,掌握简单的歌唱方法。

三、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乐器知识的学习、歌曲《DO RE MI》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DO RE MI》的演唱、打击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吉他弹唱《雪绒花》、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问:刚刚老师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雪绒花)、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吉他)从而引入西洋乐器的介绍。

二、新课教授:

1、提问:西洋乐器的种类有哪些?  弦乐: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 管乐:小号、长号、圆号等

 打击乐:小军鼓、定音鼓、架子鼓等

2、介绍弦乐:吉他

细分: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吉他、贝斯等。音色: 六线、葫芦形。

另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吉他家族中最“贵族”的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介绍管乐:小号

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音色强烈、锐利、极富辉煌感,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因此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军乐团或者爵士乐团,它都是常见乐器。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

打击乐:架子鼓(爵士鼓)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架子鼓英文称作Drum kit或Drum set,集合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基本的组合包括了大鼓(ba drum)、军鼓(snare drum)、两个中鼓(tom tom)、一个落地鼓(Floor Tom)、脚踏钹(Hi-Hat Cymbal)和两片铜钹(a ride cymbal and a crash cymbal)。

4、通过游戏、猜一猜、画一画 沙锤、响板、碰铃、木鱼。

3、介绍另外一首吉他伴奏的歌曲《DO RE MI》,通过视频欣赏歌曲,把握歌曲欢快的感觉。进行歌曲的学习,唱准DO RE MI FA SOL LA SI 。掌握变化音的演唱。最后通过学生敲打小打击乐进行伴奏演唱。

小结:

通过对本次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方法,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感觉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视野。一起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第13篇: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这种只教唱歌的音乐课,确实一直延续了许多年,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了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今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师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名言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着名风景的图片,与曲调幽雅流畅、委婉曲折、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在九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着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

三、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如在欣赏《金蛇狂舞》前,教师出示两个准备好的问题,1:在乐曲中你听到什么声音?使你想象到什么场面?

2、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和表现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聆听。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好象过年过节一样热闹的场面;在欣赏这首乐曲是还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

总之,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一位音乐心理学家说得好:“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价值的,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所以,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去上好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第14篇: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怎样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

李雷

摘要: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升人的艺术修养。使人们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提高情绪记忆力和乐曲欣赏能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共鸣,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哼唱曲调,体会音乐形象,多学科融合,全面欣赏,理解,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欣赏;创新;兴趣;想象力;多元素融合

音乐欣赏,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作品的音响运动形式而产生的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生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从而开阔音乐视野,也能从中学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初中音乐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欣赏课,使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欣赏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去探寻的。

根据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浅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适合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真正的懂得欣赏,提高审美力

纵观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无非就以下几个程序:组织教学〈导入〉——介绍作品(引入新课内容)——初步整体欣赏〈简听〉——分析结构〈以学生为主,教师补充〉——分段欣赏——进一步讲解作品内涵——深入性完整欣赏等。这样的音乐欣赏模式,是否能让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呢?比如,一次学生们欣赏《百鸟朝凤》这首乐曲学生初听开头就窃窃私语了,都说太吵了,不好听。我立刻关掉音响,改变惯用的教学模式,由我先讲述这首乐曲的创作手法和它独特的韵味。当我讲到唢呐运用它高超的演技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多种鸟鸣后,学生们立刻回应要好好的听完。从这首曲子,学生体会到了民族乐器——唢呐独特的魅力,也感受到乐曲表现出的百鸟争鸣,一派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象。明显地显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音乐欣赏模式,使学生们真正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来。

二、设问答疑,调动积极性

让学生对陌生音乐的聆听发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激发想象,展开联想,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趣。因此,在欣赏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比如:在欣赏前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演奏这段音乐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你能根据节奏特点和速度的变化描绘作品的内容吗?能不能给这段音乐命个标题等。带着问题听音乐,学生们都是聚精会神的。在欣赏《春天来了》时,我就采取欣赏前的提问方式,共三个问题,1.要求听出演奏的乐器;2.要求学生谈听后的感受3.要求听出音乐的旋律和特点。在欣赏后是我讨论时间,情绪热烈、踊跃发言。有的说:乐曲欢快喜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给人以清新向上的感觉。有的说:乐曲是由高胡、古筝、扬琴演奏的,欢快活泼,描写了大地山川春意盎然的景色。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同一作品在聆听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不同。采用这种设问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自主性,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了音乐,捕捉到了音乐形象。

三、注重兴趣引导,深化体验

兴趣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在教学中不断地变换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抽象化引导学生兴趣

中学生不仅对直观的视觉形象接受能力较强,对抽象的声音形象也有一定感受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所欣赏音乐的兴趣。例如采用的讲述法,讲述时要注意把握讲解的时间和内容,不要用大篇幅的时间去讲解乐曲的背景、时间、作者等主要还是要讲经典的内容。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我只简单用课件展示作者的生平和乐曲创作的背景,然后在课件上用醒目的大字打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的话“这样的音乐只能跪着听”,启发学生什么样的音乐只有跪着去听呢?为什么?学生自然就认真地去欣赏音乐了。

2.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兴趣

发挥他们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实践,引导他们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欣赏中,可以采用唱(奏)和表演的形式,以此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通感作用。如让学生唱或奏乐曲的主题和片断,就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有利于把握音乐形象,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即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进行律动和表演(击拍、抓手、舞蹈动作等),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加深体验作品的内涵,更好地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是这样做的,聆听音乐之后,让部分学生用竖笛和打击乐器演奏音乐主题,让部分同学随着音乐的速度,情绪和节奏特点即兴舞蹈,大家情绪高涨,教室一片欢腾,个个面带笑容,吹打的同学在演奏第二主题时也都律动起来,他们尽情尽兴的表演,如同演绎了一场瑶族的节日盛会,课堂变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在谈感受时,把他们感受理解,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全讲了出来。有的说:“第一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让人听后心情悠闲、舒畅,好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情境非常美。有人说:第二主题速度加快、热情豪放,好像聚在一起的人们共同跳了起来,让人听后快乐,兴奋的忘记了烦恼。也有人还增添了很多的个性化见解,可谓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形象,具体而深刻。

四、融合其它学科,多元素渗入

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也是音乐教学的资源,如文学、美术、历史等。在教学中有机地将这些以外的知识渗入其中,有助于学生正确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1.音乐与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学者赵鑫珊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他认为: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如张悦的《山夜闻钟》中的“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或是“相思晚望山林寺,惟有钟声出白云”。

2.音乐与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所以有专家指出:“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

3.音乐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十面埋伏》和《霸王别姬》虽是两首不同的琵琶曲,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歌颂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欣赏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音乐这门艺术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其它学科密切相联的,如同红花与绿叶,相互依存,相互映照,才显其美。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科的整合,把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合理地渗入其中,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师生互动交融的氛围更加浓郁了,不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而且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了。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欣赏能力,提高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15篇: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

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欣赏课

―――泰兴济川中学

徐正

摘要:在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日趋重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采用电脑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有利于创设优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收集信息,拓宽视野;有利于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关键词:多媒体 欣赏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在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日趋重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搜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使美术欣赏课变得津津有味。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和理解事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心得。

一、有利于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同时图、文、声、像并茂,对学生多种感官起综合刺激作用。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优美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苏少版 13 册《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原始森林气氛的教学情境,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原始大森林,那里快乐地生长着品种各异、姿态不一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那里嬉戏玩耍„„我看见: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眼珠子睁得圆圆的 , 嘴里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 他们学习的兴趣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再如苏少版 14 册《让画动起来》,在第一课时我运用欣赏课的形式来讲授。课上运用多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直接导入课题,屏幕上出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在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樱桃小丸子,我是百变小樱,我是铁臂阿童木,我是史奴比„„欢迎同学们进入我们的世界。一下子就营造了欢乐的气氛,学生看见了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很兴奋,情绪高涨,他们全神贯注地倾听动画人物的简短而有趣的自我介绍,随着那优美的音乐,便陶醉于其中,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有利于收集信息,拓宽视野。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收集有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不欢迎。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 CD — ROM ),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再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比如:苏少版 15 册《打开的喜悦》这一课中,我先从教材本身入手,认真分析、钻研教材,根据专题欣赏的具体内容,先去查寻、搜集与卡片相关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并上网浏览、查找有用的东西,进行下载与汇总。接着,我再将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围绕专题欣赏的主题思想和教学目的、任务,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及重点和难点,组织成较完整的系统,制作成专题欣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一个虚拟的互联网站,供学生上网点击。让学生欣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学生自由点击选择,畅游卡片的世界,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如什么是卡片,卡片的类型,卡片的由来,如何制作一张卡片 , 卡片的艺术特点„„),在真切的学习中,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获得了体验,培养了情感,

三、有利于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讲授苏少版 14 册《夸张有趣的脸》的欣赏。要求学生了解漫画与动漫艺术特点、夸张与变形。让学生理解漫画的漫化过程,及由真实的人物艺术处理为漫画人物的过程。为此,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先收集一些学生和我的照片,然后在 Adobe PhotoShop 下通过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把照片(真实人物)向漫画变化的过程用— 20 张形象略有变化的图片表现出来,按教学的要求排序并制作一个片头,再任 PhotoImpact Aibum 下播放。漫画的表现的手法之一是夸张,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我的容貌,他们很快找出了老师头发长卷、眼大鼻高的特点。接着,我开始在屏幕上演示,把真实的形象逐步向漫画过渡,配放动画片一样。学生们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当他们看见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夸张变形的脸蛋,忍不住哈哈大笑,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教学的目标在非常愉悦的气氛中得以实现。相反,在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整个课堂比较缺乏生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差。

四、有利于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告訴我们:美术欣赏最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也可以将三种方式综合在一块。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就结合苏少版 14 册《让画动起来》,谈谈这方面的实践感受。

(一)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由于网络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增强感悟体验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让画动起来》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动画浪漫特色的教学情境,我运用多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直接导入课题,屏幕上出现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在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是樱桃小丸子,我是百变小樱,我是铁臂阿童木,我是史奴比„„欢迎同学们进入我们的世界。此时我进行引导:“看到这些动画形象后,你们想了解什么呢?”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动画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的说:“我想了解动画片的艺术特点。”有的说:“我想知道动画片可以分成几个类型。”有的说:“我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和它的创造者。”有的说:“我想知道著名的动画制作大师。”„„接着,我鼓励学生带着自己和他人所提的、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参与收集信息,利用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网址,查阅相关的网页,下载有关信息资料,产生欣赏的兴趣。课上借助视觉媒体,创设情境,学生自由地点击和选择,畅游动画世界 , 陶醉于其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背景出发,充分利用网络,使学生都溶合进角色之中,人人都在真切地感悟体验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求方法,培养情感。

(二)网络环境下的探索学习根据 Hiebert 等提出的“要以问题驱动为基础来改革教学和课程”的原则: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具有对知识的好奇,然后再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在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中建构起对新知识的结构。 《让画动起来》一课中,在学生已经提出了他们所要了解的问题后,我便引导学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如:动画片的主要类型,动画片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应具备哪些特点)。学生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自愿组合在一组,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去完成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互相交流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中基于个性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而教师在这过程中是以一个引导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的。

三、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只是主题学习和情景的设计者,是网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获取信息、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选择的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组织确立的合作学习。

《让画动起来》一课中,教师不再是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演讲或对学生提问,而是根据课前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运用采集、筛选、整理后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中,协调好了教与学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注重增强师生情感交往。在师生反馈交流的基础上,让每个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对本组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可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通过图片文字下载制成)的方式,教师将每一组的总结在大屏幕上展示,并让本组的学生介绍、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此时,教师与学生共享创作喜悦,展示了小组合作的作品,更直接、亲切、融洽地相互交往与沟通。透过互动教学方式,协调了师生关系及其相互的作用,产生了教与学的良好效果。

在这一节欣赏、评述课内,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知识,了解到动画片的迷人之处,而且通过其他学生的讲述,获取了自己原来不懂的知识。为了能够体现美术课的特点,学生在利用电脑制成图文并茂的总结时,培养了他们的版面设计能力及协作能力。美术欣赏、评述课,将了解知识(探索、发现)与巩固知识(交流、反馈)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利用多媒体快速展示所获得的新知。

总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自由的主人翁学习空间,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引导,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知识内容的互动。学生对媒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处理,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基本技能,等等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16篇:初中音乐欣赏课《东方红》说课稿

本节课是人音版音乐第14册第一单元的欣赏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14册第一单元是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欣赏的和学习,让学生了解红色音乐,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属于“感受与鉴赏”这一学习领域。《课标》对该领域的学习如下表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内容及分析

内容: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

合唱歌曲《保卫黄河》

管弦乐曲《红旗颂》片段

分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是课外选取的教材,创演于1964年,是由一批革命历史歌曲组成的,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表现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

《保卫黄河》是第一单元的教材,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的一首合唱歌曲。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击队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

《红旗颂》片段是课外选取的教材,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描写了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音乐内容、体验情感的变化,能够结合姊妹艺术与相关学科,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想、画、演等活动,感受音乐的内容,体验音乐的情感变化,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体验、学习团结斗争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中学生的认识领域有所扩展,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有所增强。通过多种媒体,也曾接触到部分革命题材音乐、影视歌曲等。学生对这类“老掉牙的音乐”可能缺乏兴趣,但学生对革命故事容易引发兴趣。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结合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采用合作学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姊妹艺术与相关学科,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内容和情绪,从红色音乐中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背景,从而培养学生对革命题材的音乐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营造教学环境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音乐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感。

2)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分组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互相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四、教学实施程序

渲染气氛,激发感情(1分钟左右)

先用歌曲《东方红》作为背景音乐进入教室,组织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渲染气氛,学生对熟悉的、会唱的歌曲有不自主哼唱的倾向,教师先故做不自觉地哼唱,带动学生,将其引入音乐。然后提问制造悬念:“你发现了这首歌曲背后隐藏的故事了吗?” 从革命故事切入音乐,抓住学生对革命故事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主动去探究音乐的内容,创作背景等。

师:在这歌曲里,有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走进音乐,去听一听看一看。(创设情景,以此为线索)

创设情境——投入感情(16分钟)

1、多媒体播放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片段(2分钟),视听结合,能使学生先对革命题材的歌曲、音乐产生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到音画中去,在学生的兴趣逐渐上涨时,再播放几首影视歌曲的小部分片段,或给学生展示一些电影片段,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的看过的电影电视,学过的历史知识等,对了解的歌曲或音乐积极讨论交流,对不了解的歌曲或音乐则会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望就强烈起来,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探索研究,互相交流中去。此时,教师要进行适度的组织调控,避免学生因讨论热烈,自由交流过度而导致教学进行的失控。教师创设情境:“现在我们处在抗战时期,我是战地记者,你能用几句话简要介绍一下境况吗?”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画面和故事中去,积极思考,展开想象。(6分钟)

2、结合图片,播放合唱《保卫黄河》,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时,称热打铁,给学生新鲜的学习材料,学生就有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保卫黄河》的音乐内容、情绪有了一个整体的感受体验后,开展音乐活动,让学生释放情感,表达自己的体验过程。(8分钟)

创造表演——表达感情(22分钟)

1、分小组,分部分复听《保卫黄河》,每组分别讨论一部分,将感受体验1的音乐内容,音乐情感,用绘画色彩、表演等展示体验音乐的过程,并用语言文字阐述解释色彩、表演各表现的音乐内容和情绪。教师给予启发提示和引导,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情感变化。教师要启发学生用所掌握的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知识感受体验音乐,学习音乐,进行小组比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随堂进行点评。学生对《保卫黄河》也完成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感知体验过程。(19分钟)

3、继续以情境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教师:“在我们不同形式的抗战下,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结合开国大典图片,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让学生体验抗战胜利的激动心情,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3分钟)

总结——延续情感(6分钟)

1、在管弦乐曲《红旗颂》的音乐中,教师提问:这些音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这些革命题材的音乐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音乐内容、音乐情绪、体现的精神内涵等)(5分半钟)

2、课后延展,你还知道哪些革命歌曲和歌曲里的故事?收集你最喜爱的革命歌曲和相关故事与同学交流。这一环节为下节课学唱革命歌曲作准备。在《东方红》的背景音乐中结束本课教学。

第17篇: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一、课题:第九章《连环画、漫画》

二、课型:欣赏课

三、课时安排:一节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对漫画的学习与欣赏,是学生初步了解漫画的定义、起源、类型。

b.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作品,对优秀的作品有细致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感受。

c.情感目标: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2、教学重点难点:a.教学重点:赏析作品:《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疲劳过度症》、《大买主》,了解漫画作者与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

b.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漫画,以及画家在作品中情感的抒发及表达。

3、教学方法:欣赏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在与学生同时欣赏作品的同时,要提出一些能引发同学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添课堂的活力。

4、学法指导:漫画是自由度很大的艺术形式,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需要平时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积累。

5、教具与学具的准备:a.教具准备:教师在网上收集资料并打印图片,制作课件,阅读有关漫画的书籍。

b.学具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漫画的资料与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千与千寻》的图片,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这幅作品叫《千与千寻》出自亚洲漫画家宫崎骏之手。然后详细介绍这幅作品以及作者宫崎骏。(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家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被激发。)

2.讲授新课:教师讲解:漫画的定义;漫画的起源;漫画的类型。放映课件与学生一起赏析《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疲劳过度症》、《大买主》这三幅作品,老师分别讲解这三幅作品的作者、属于什么类型,以及寓意。教师引导学生以欣赏感受、评论交流为主线,逐步展开欣赏学习活动。最后展示一张最近老师在网上看见的一幅漫画,现在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提问:这幅画画的是谁?属于什么类型的漫画?这幅画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详细讲解这幅漫画。

3.课堂训练:让学生以自己的同桌为原型创作一幅简单的肖像漫画。创作完毕后,先是学生互评,再是教师点评。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漫画。

4.课堂小结: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一篇关于学习漫画的心得体会500字左右。

第18篇:音乐欣赏课教案1

音乐欣赏课教案

欣赏作品:《卡门序曲》(管弦乐)

年级: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二、依据曲式图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三、以当堂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掌握作品的情况。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重点]

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具]录音资料、录像资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有关歌剧《卡门》介绍

1、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它是埃斯

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广为传唱。《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

2、《卡门》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00年左右,出身于农家的下级军官唐·霍赛,在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的诱惑下,堕入情网,成了走私贩。过了些时候,卡门对唐·霍赛冷淡起来,她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罗。霍赛的妒忌,使卡门烦恼。他干涉她爱情上的自由,她被这种干涉所激怒,于是与他绝交了。 后来,在一次群众对埃斯卡米罗斗牛获胜的欢呼声中,霍赛刺杀了卡门。

3、作者介绍: 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他出生于巴黎,四岁开始随母学钢琴,九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57年十九岁的比捷以钢琴家兼作曲家的身份,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并获得罗马基金去意大利进修三年。 1863年比才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以后主要从事歌剧写作,作品有《卡门序曲》、《阿莱城姑娘》等。 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一、首先来欣赏作品《卡门序曲》(视频)——欣赏到第一大段落结束,(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我们所欣赏到的《卡 门 序 曲》就结束了,而在歌剧中的序曲乐曲没有完,让我们来继续欣赏。学生的感受

1、结构,

第一部分为三部曲式,(aba)气氛热烈;第二部分在一般的音

乐会演奏时,大多不演奏,这段旋律具有悲剧气氛与第一部分形成反差。

2、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一遍)

要求全体学生看板书,由教师指图欣赏,使全体学生熟悉这部作品的曲式图。

掌握、分辨出曲式图中二个大的段落(三部曲式、展开性段落)。

3、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二遍)

要求学生听辩出各主题

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第三主题、第四主题

(在曲式图中)的旋律,并和曲式图相对应,在曲式图中标出这四个主题。

4、按曲式图听辨全曲。(第三遍)

要求学生随音乐的发展在自己的曲式图上作记录。(可用各种符号标出旋律、力度、速度等的变化,也可用文字说明或记谱,其中特别注意每个主题的区别更包括重复部分的变化。)

5、按曲式图听辨作品片断,要求在图上完成,在小节下面用方括号标明音乐从哪小节到哪小节,并写清楚序号。

二、观看录像片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根据教学进度完成的情况,欣赏一段或二段)

1、女主人公卡门的唱段《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

卡门在第一幕中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唱词是卡门的爱情观念的自我表白。作为一个倔强的吉卜赛人,卡门宁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让她的爱情自由受到任何约束。(观看录像片) 小节:这首哈巴涅拉舞曲源于当时还是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比才采用了哈巴涅拉舞曲的形式写了这首歌,而歌曲的音调却带着浓厚的西班牙民间风格。卡门边舞边歌,旋律跳跃而有生气,节奏强烈而有特

性,整个音乐充分表现了卡门的精神面貌:热情奔放,明朗大胆而又无拘无束。

2、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唱段《斗牛士之歌》

第二幕斗牛士埃斯卡米洛上场时,唱起了这首著名的唱段。音乐鲜活,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歌剧《卡

上观看作品。

门 》,可以在网

艺体组:黄振鸣、周三英、吴季春

2012年3月28日

第19篇: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周锐

题:中国京剧音乐 课

型:专题音乐欣赏 年 级:高一年级

具:录音机、录像机、彩电、投影机、录像带、打击乐器、钢琴 课

时:一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著名京剧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秀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2、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角色、行当、唱腔等。以及一些代表人物。

3、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

4、通过学唱,使学生演唱出有一定的京剧韵味。教学内容:

l、音乐知识:中国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自京剧《侧美案》选段)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3、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及模仿动作表演。

4、节奏训练:打击乐“锣鼓经”练习。

5、小论文一篇(课外)。教学方法:

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京剧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继承了昆剧、皮黄、梆子诸声腔的精华,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

京剧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黄两大类。

目前已成为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形式。作品分析:

《包龙图坐打在开封府》是选自中国京剧传统剧目《侧美案》秦香莲告状的故事(剧情略)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净角的成套唱段(裘盛戎演唱),导板高亢有力的散打散唱,表现包公升堂审案的肃穆气氛和威摄力量以及刚直不阿不畏强暴的正义形象。

西皮的曲调以七声音阶跳进旋法为主,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强拍,拍色色

彩明朗,多用于叙述描写。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的唱段(剧情略),这段二黄慢板唱段为表现她对隐蔽在芦苇荡中的)8名伤病员的关心和复杂情况的分析,是一段表达心理活动的自叙性唱段,表现了她为掩护芦荡养伤的战士们,与汉奸刁德一明争暗斗的焦虑心情。

二黄的曲调以五声音阶段进旋法为主,每句的起、收拍均在强拍,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用看、听、初步接触京剧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请看录像《唱脸谱》

教师出示包公大胆谱点出著名传统剧目《铡美案(简说《铡美案》剧情) 音乐响起《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第

一、二句

二、导入新课(用问、答、讲、看,了解京剧音乐,过渡列作品欣赏)

1、提问:

这段音乐是是《铡美案》中的什么唱段?是谁演唱的?

(师生共同活动、简单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

2、教师简单介绍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等。

使用不同脸谱:介绍著名京剧艺术家及传统剧目,介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

三、聆听《包尤图打坐在开封府》与《联络员身负着干里重担的音乐,分析旋律特点。

全面了解作品(用听、唱、感受及实践。培养音乐感受与表现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l、聆听全曲。

2、介绍讨沦西皮净角的成套唱腔特点及裘派的

3、教师归纳:

西皮净角唱腔是叙述描写性唱段,拍色色彩明朗,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包公不畏权势,维护正义的刚直性格。

4、模唱(让学生自己选一句表演),学学包龙图。

5、介绍二黄侵板阿庆嫂的唱段《联络员身负若千斤重担》并聆听全曲,

一原板)

6、介绍现代京剧《沙家浜》及二黄慢板的特点。

7、师生谈感受

①西皮快板与二黄慢板的区别。 ②传统剧目与现代京剧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 ③女生学唱二黄慢板阿庆嫂唱段第一二句。

8、教师小结:

二黄慢板的特点委婉流畅,多用于叙事和表达人物内心感情,这里正表现了阿庆嫂为掩护18位伤病员与汉奸明争暗斗的焦急心情

从这两段的唱段中看到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而且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中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及祖国的优秀文化。

四、练习:

1、学生自由选唱京剧唱段

2、节奏练习串子(乐谱略) 乐器:鼓、小锣、钹、大锣

教师钢琴伴奏

四位同学表演

全体同学读锣鼓经

3、集体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西皮快二六,请学生介绍《智取威虎山》剧情及杨子荣唱段。

教师介绍发声方法,注意唱腔、韵的学唱

听录音模唱

看录像学唱

学生自演自唱

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表演,《甘洒热血写春秋》

五、小结、布置作业,在第二教时时交流。微型小论文一篇,题目: 《谈谈对京剧音乐的感受》

(唱腔,行当,行头,脸谱,锣鼓经,流派等选一个) 屏幕显示教学要点: 京剧音乐

1、《铡美案》传统剧目 2000多年

《包龙图坐打在开封府》 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老旦 西皮导板一原板—块板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高亢有力

板色明朗 唱腔:西皮二黄

不畏权势,维护正义 板式:快板、慢板二六散板等

2、沙家浜》现代京剧

表演手段:唱做念打

《联络员身负着千斤重担》 场面:(伴奏)文武场 二黄慢板一原板 打击乐

委婉流畅

叙事、内心 锣鼓经 与汉奸明争暗斗

第20篇: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案

一、课题: 第八章 版画 第一节 《木刻》

二、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中学试用课本 2002年6月第三版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版画,主体是对版画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同学们了解版画的含义。

五、教学目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版画的种类、风格特点以及意义;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作品,对优秀历史画作品有细致的观察以及敏锐的感受;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六、教学重点:

1、赏析作品,《方志敏烈士》、《歌德故居》、《春潮》、《秋天的会津安座》。

2、了解作品表现的韵味及创作风格。

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家在版画中自己情感的抒发及表达。

八、教学准备:在网上搜集素材并打印图片,阅读有关版画的书籍。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引入:展示图片(《鲁迅像》、《方志敏烈士》、《歌德故居》、《春潮》) (问?)同学们知道这几幅作品的名称吗? (同学回答:鲁迅„„)

(问?)看来所有同学都知道鲁迅这幅作品,而另外几幅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知道,那么我们请同学来描述一下《鲁迅像》这幅作品,说一下它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并谈一谈对这幅作品的感受。 (同学回答,讲述) (教师归纳:)刚才这位同学描述了《鲁迅像》这幅作品,描述的很好,证明他很注意观察作品,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约请当时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赵延年先生创作了一幅单幅木刻作品《鲁迅像》。

同样这几幅著名的作品也是版画,同样描绘了特定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风韵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这些不同风韵的版画,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中注意一下画家们的不同表现手法。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师讲解):

1、木刻的定义:木刻是用刻刀根据画面的需要,将木板上画面多余的空白部分铲掉,让形象的部分(凸起的部分)留下来,然后在凸起的比分滚上油墨,再覆盖上纸、压印成画。故木刻又称凸版画。

2、木刻的起源:木刻起源于中国的唐代,形成于两宋,盛行于明清,并于16世纪传至欧洲。但这时期的木刻尚停留在复制木刻的阶段,其特点是画稿、刻板、和印刷分别由三个人来完成。之后,欧洲率先于19世纪完成了由复制木刻向创作木刻的过渡,中国则直到1931年才有鲁迅先生倡导和引进创作木刻,将画、刻、印三道工序集中到一个艺术家身上来完成,充分发挥了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

3、木刻的特点:讲究 “刀味”、“木味”,讲究以刀代笔、放刀直干和不描刻画稿的创作方法,最求黑白分明、单纯朴素、刚劲有力的艺术效果。

1、赵延年的《鲁迅像》 (板书)

提问:大家都认出这幅作品的图像是鲁迅像,那么在座的哪位同学知道这幅作品的创作情况和作者呢? 同学回答„„

a.画家简介: 赵延年,版画家、美术教育家。选材严肃、造型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独特的画家。

b.画的来源: 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请当时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赵延年先生创作了一幅单幅木刻作品─《鲁迅像》。

c.作品分析:沉重的黑色背景中,道道横线显露出肃杀的时代氛围;鲁迅昂然的头颅在呈十字状的围巾支撑下,连同他顶上不屈的头发,同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虽然只有黑白两色,却已让人看到了一个直面人生的鲁迅。

2、德拉克洛瓦与《自由引导人民》 (板书)

a.画家简介:德拉克罗瓦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画家,曾参加过法国大革命,他的少年时代是在马赛度过的,那里的充足阳光与强烈色彩,也许是这位画家的天赋得以孕育的养分。

b.历史事件介绍: 本画取材于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巴黎市民起义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在这次起义中,一位名叫莱辛的姑娘首先在战斗中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

c.作品分析: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图面中间是一位青年姑娘,她半裸着上身,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正在召唤群众前进。她旁边是一位正挥动着手枪的少年急速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绅士注视着前方。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青年姑娘手中的三色旗。画面中硝烟弥漫,画面中人物神态坚定,动作充满激情。画面色彩丰富而炽烈,强烈的光影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画面中的绅士、少年和受伤倒地的工人是这次革命的主力军的代表。高举三色旗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美丽而朴素,领导着革命队伍奋勇前进,象征着自由女神。

3、戈雅与《枪杀马德里市民》 (板书)

a.画家简介:戈雅,西班牙画家,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b.历史事件介绍: 1808年5月法军进攻马德里,对于抗击的西班牙人民大肆屠杀,戈雅亲眼看到爱国的游击队员们夜间被行刑的惨状,法军撤走之后,他创作了《枪杀马德里市民》这幅作品。

c.作品分析:黑沉沉的夜空下,一排法国士兵正在枪杀一群起义者。一个对 着枪口的白衣起义者,把高举双臂,怒目而视,情绪激动,在灯光的照耀下成为画面的中心。被枪杀的市民他们表现出愤怒、不屈和仇恨,也表现出面临死亡的惊恐和哀痛。而他们的对方,则是一排看不见人脸的“杀人机器”。天色黑暗而且环境的阴冷。画家用奔放而简练的笔法,有力地表现出反抗暴力压迫的百姓黎民在临终前的丰富的人性。表达出了画家对受害者深厚的同情和对侩子手的强烈愤怒,忠实地再现厂暗无天日的年代里那场骇人的暴行。

4、毕加索与《格尔尼卡》 (板书)

a.画家简介: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立体主义画派的开拓者。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他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就是他的代表作。

b.历史事件介绍: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画了《格尔尼卡》这幅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c.作品分析:画面上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画面支离破碎,构图随意并且有些杂乱,没有一个整体的形象,木然的公牛头,嘶鸣的马头,奔跑的脚,许多张大嘴巴的头颅,眼神惊恐无助。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些支离破碎的形象都是战争造成的。画家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

十、课堂训练 (时间安排:5分钟)

让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并思考如果自己来画,如何表达?(选取这件历史事件的哪一个瞬间,在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方面有什么设想)。提问并加以分析。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历史画。 十

一、课后回顾

相信通过对这几幅作品的欣赏同学们对历史画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十二、课后作业:结合教材,运用本节课所讲授的历史画欣赏方法,尝试欣赏教材中的另外三幅历史画的艺术特点,并用文字分析表述。

三、板书设计:

第四节 油画——历史画 欣赏方法:(1)、描述 (2)、感受 (3)、理解 (4)、评价

历史画的定义: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 《开国大典》——董希文——现实主义 历史画的渊源:西方、中国。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 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枪杀马德里市民》——戈雅——现实主义 画家表现手段:构图、色彩、明暗关系、人物比例等。 《格尔尼卡》——毕加索——立体主义

四、其它:在课堂剩余几分钟时间内欣赏其它历史画名作。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初中欣赏课教案范文.doc》
初中欣赏课教案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