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活动教案范文

2023-01-01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学前教育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小兔孵蛋》

设计思路:

《小兔孵蛋》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草地上捡到了一个蛋宝宝,热心的小兔带着它到处找妈妈的故事。故事情节简洁有趣,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在故事中体现了小兔帮助别人的精神品质,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并能与师幼互动进行角色对话。

2、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

3、体验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活动重点:

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通过观察小兔的动作和表情,猜想小兔的心理变化和想法。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题

(一)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鸡是怎么来的吗?(小鸡是鸡妈妈从鸡蛋里孵出的。

(二)小朋友,小白兔会不会生蛋宝宝呢?(不会。因为小兔子是兔妈妈从肚子里生出来的。)

(三)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故事名称:小兔孵蛋)

二、了解故事情节

(一)出示图一 提问:

1、这是哪里?(绿绿的草地)

2、你看到了什么?

3、小兔子为什么眼睛睁那么大,还在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发现了什么?(请一名孩子上来掀开遮盖部分)

4、这个蛋长的怎么样?猜猜这是谁的蛋宝宝?

5、如果你们拣到了蛋,你会怎么做?

(二)出示图二 提问:

1、小兔子遇见了谁?(小猪)这是怎么样的一只猪?(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猪的样子)

2、你觉得小兔会怎么问小猪?小猪会怎么回答? 师幼表演小兔和小猪的对话。

3、小猪什么反应啊?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弯弯的弧线表示小猪的头在动来动去,摇摇头。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手托着蛋宝宝问小猪。

(三)出示图三 提问:

1、这蛋不是小猪的,于是小兔抱着蛋宝宝继续往前走,它又遇到了谁?(请幼儿模仿大象)

我们来帮助小兔来问问大象。 提问:这是你的蛋吗?

2、大象怎么回答它的呢?(摇摇头)

(四)出示图四 提问:

1、小兔问了小猪、大象,蛋都不是它们的,小兔满脑子的疑问,他发愁了。提问:

那么,这蛋宝宝里面到底住着谁呢?

2、小兔子在干嘛呀?他是怎么孵蛋的呢?

(五)出示图五

小兔一直坐在蛋宝宝上面,一动也不敢动。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小兔细心的照顾着蛋宝宝,可是蛋宝宝还是没有孵出来。原来孵蛋可真不容易呀。我们为小兔加油、鼓劲。虽然很辛苦,但还是要继续孵,他相信总有一天蛋宝宝会孵出来的。终于有一天,小兔听到了“咔嚓—咔嚓”的声音,蛋宝宝开始有裂缝了,蛋壳慢慢地裂开来。

提问:

1、是谁出来啦?(小乌龟)

2、小兔看到小乌龟很开心,猜猜小兔子心里会想什么? 如果乌龟妈妈找不到小乌龟一定会很难受的。

(六)出示图六 提问:

1、小兔子找到小乌龟的妈妈了吗?

2、小兔带着小乌龟找到了妈妈,乌龟妈妈会和小兔说些什么呢?(学一学,动作:竖着大拇指)

3、小兔会怎么说?他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啊?

乌龟妈妈找到了小乌龟很高兴,而小兔子因为帮助了乌龟也感到很开心。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兔吗?(喜欢) 为什么?(小兔帮助了小乌龟。)

推荐第2篇:《学前教育》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学识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专门研究学期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 (一) 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学期教育学研究对象是指从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目前我国主要集中在婴儿和幼儿

(二)内容

学前教育主要研究和阐明以下内容:对象,任务和教育学产生和发展;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和儿童发展的关系等。

(三)任务

有三方面:第一,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研究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引进国威的理论实践,以探讨我国的学前教育的规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通过对学前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科学教育水平:第三,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措施和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思想。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约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

(一)

(一) 早期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1·日托中心

1844年,第一个日托中心在巴黎开设。 2·托儿所

第一个托儿所是有麦克米伦姐妹于1911年在英国建立的。 3·幼儿园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

(二)

(二) 我国的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在无擦汗那个创办湖北幼稚园,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正式诞生。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

(一)胎儿学校

是对胎儿进行教育的专门场所,主要有医务部门管理。

(二)

(二)托儿所 是对0~3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全天开放。

(三)

(三)幼儿园

是对3~6绥德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主要由育部门负责。

(四)

(四)托幼所一体化

有些学前教育机构是托儿所,幼儿园连在一起的,招收出生几个月到6岁的儿童

(五)

(五)幼儿班

(六)

(六)儿童福利院

也可以称儿童教养院,是一种招收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

(七)

(七)SOS国际儿童村

SOS国际儿童村是收养孤儿的轨迹慈善组织。

第三节

学期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

二·萌芽时期(16 世纪至18世纪)

三·初创阶段(18 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

(一)

(一)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

1·福禄贝尔教育思想

(1)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 (2) (2)教育是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础。 (3)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1) (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2) (2)注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学材料(重视感官教育)。 (3) (3)强调儿童的主体位和自我教育。

(二)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年) 2·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年) 3·幼儿教育家张雪门(1891~1974年)

四·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以来,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邻科学的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学前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第四节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

(一)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和课程体系

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二)《学前教育学》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联系

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学前教育学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的认识,增强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和热爱。与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和薛强教育理论的发展。

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一)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学前教育与政治

(一)

(一)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

首先,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其次,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再次,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受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二)

(二)学前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

二·学前教育与经济

(一)

(一)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其次,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的速度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再次,学前教育的内容,手段核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二) (二)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学前教育与文化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文化是政治,经济作用于学前教育的中介。

再次,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着学期那加油的发展水平。 最后,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

(一)遗传

遗传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

首先,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的体态,生理结构与机能的主要特征。 其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基础。 再次,遗传素质决定里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

(二)

(二)环境

儿童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三)

(三)教育

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主导作用

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其次,幼儿教师一般具有较丰富的知识,较全面的才能和较熟练的教育方法机能。 再次,学前教育充分满足了儿童个体特征的发展,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四)

(四)儿童的能动性

儿童的发展,除了受生物,家庭环境和教育因素外,还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动性。

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

(二)

(三)

(四)

(一)儿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三)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平衡行

(四)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三·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

(一)儿童观的内涵

(二)

(二)儿童观的种类

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原罪的 3·儿童是白板

4·儿童是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 5·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三)

(三)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1·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2·儿童的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3·儿童发展具有差异性 4·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5·儿童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特带你与价值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

(一)

(一)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

(二)

(二)学前教育的保教综合性

(三)

(三)学前教育的启蒙性

(四)

(四)直接经验性

二·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二)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第二节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任务与要求

一·我国教育的目的

当前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和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其他各阶段教育的基础。

二·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具体要求:1发展小儿的基础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增强他们的抵抗力。 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美学观念。

三·幼儿园的保教任务

(一)

(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

(二)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1·体育目标 2·德育目标 3·智育目标 4·美誉目标

(三)

(三)为提高基础教育打基础

第三节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原则

一·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

(一)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

(二)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是指学前教育的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是何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

(三)

(三)主体性原则

所为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其本质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超越性)

(四)

(四)全面性原则

幼儿身心发展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幼儿身心的各个方面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幼儿保健目标应具有全面性。

(五)

(五)关注个别差异性原则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习方法各有不同,因此,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有差异性。 二·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

(一)保教合一原则

(二)

(二)游戏为基础活动的原则

(三)

(三)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四)

(四)生活化合一日生活整体性原则

第四章

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第一节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内涵

幼儿期体育教育,即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从营养给予,保健知识的渗入,生活习惯的培养及运用体育教育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 二·幼儿体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

(一)幼儿体育的意义

1·体育是幼儿生命与健康的重要保障 2·体育位于而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3·体育关系到国家与名族的未来

(二)

(二)幼儿体育任务

1·促进有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3·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实施幼儿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自然因素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2·制定和执行良好的生活习惯 3·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4·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5·重视对幼儿健康教育

第二节 第二节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内涵

(一)

(一)幼儿智育的基本概念 1·知识 2·技能 3·智力

(二)

(二)幼儿智育的意义 1·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 2·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3·为体育,德育和美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4·智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幼儿智育的任务

1·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和手动操作能力 2·发展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知识的兴趣 4·发展幼儿智力

三·实施幼儿智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

(一)创设丰富的环境

(二)

(二)在游戏中发展幼儿思维

(三)

(三)保证必要的探索时间

(四)

(四)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引导和指导

第三节 第三节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内涵 1·帮助幼儿适应

2·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幼儿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一)

(一)幼儿德育的任务

幼儿德育的任务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国家现行的教育标准来制定的。

(二)

(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1·文明礼貌教育 2·友爱教育

3·集体生活教育

4·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的品质

5·培养幼儿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6·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情感的萌芽

三·幼儿道德品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一)

(一)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要素

(二)

(二)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在现实的交往与活动中形成的 四·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

(一)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的隐性渗透

(二)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三)

(三)善于抓住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的进行德育教育

(四)

(四)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五)

(五)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第四节 第四节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内涵和任务

(一)

(一)内涵

美育主要是指向与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是以培养和发展认得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

(二)幼儿美育的任务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幼儿美育的实施

(一)

(一)通过园所环境开展美育

(二)

(二)通过艺术教育进行美育

(三)

(三)幼儿的日常生活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第五章

学前教育课程

第一节 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

(一)

(一)课程的词源

(二)

(二)课程的不同定义 1·课程是教育内容的课程 2·课程是知识 3·课程是学习经验 4·课程是学习活动

(三)

(三)学前教育课程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

(一)

(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二)

(二)显性课程以隐性课程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一)

(一)承认儿童童年生活的独特性

(二)

(二)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突显儿童整体性

(三)

(三)整合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追求主体个性化发展

第二节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的基本模式

(一)

(一)目标模式

(二)

(二)过程模式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逻辑 三·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过程

(一)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二)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三)

(三)学前教育的实施

(四)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第三节 第三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的制订

(一)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层次 1·课程的总目标-----教育目标 2·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

3·教育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活动目标

(二)

(二)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结构 1·儿童心理结构的维度 2·教育范畴角度 3·教育内容领域

(三)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的表述 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表述的角度 2·学前教程目标表述的性质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

(一)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 1·关于自己及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2·关于基础的活动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关于发展儿童智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经验 4·关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二)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要求 1·内容的目标达成性 2·内容的基础性 3·内容的适切性 4·内容的发展性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性

(一)

(一)学前教育的组织线索 1·纵向组织

2·横向组织(考虑儿童经验的整合,知识的整合,社会生活的整合)

(二)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1·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3·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三)

(三)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

第四节 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一)

(一)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 1·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2·游戏

3·日常生活活动 4·其他类型的活动 5·家,园,社区的合作

(二)

(二)影响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4·教师的培训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

(一)评价目的-----为什么评

(二)

(二)评价内容-----评什么

(三)

(三)评价主体------谁来评

(四)

(四)评价的类型和方法------怎么评

第五节 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方案

一·福禄贝尔课程方案

(一)

(一)背景介绍 福禄贝尔(1782~1852年),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1837年勃兰根堡开办学前教育机关,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

(二)

(二)理论基础 1·福禄贝尔的哲学观 2·福禄贝尔的教育观

(三)

(三)课程内容 1·宗教教育 2·体育卫生 3·游戏活动 4·恩物 5·语言

6·自然科学常识

(四)

(四)课程实施方案 1·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展 2·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3·充分利用恩物,让儿童在操作恩物中获得发展

(五)

(五)课程评价 二·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一)

(一)背景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

(二)

(二)理论基础 1·敏感期

2·吸收性心智

3·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三)

(三)课程目标,内容,方法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方法(使用蒙台梭利教具)

(四)

(四)教师的作用

(五)

(五)方案评价 三·High scope 课程方案

(一)

(一)背景介绍

High scope是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的简称,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的主持人戴维·韦卡特于1970年创立。

(二)

(二)理论基础

(三)

(三)目标,内容和方法 1·目标 2·内容

(1) (1)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 (2) (2)语言运用的关键

(3) (3)经验逻辑推理的的关键经验 (4) (4)发展逻辑推理关键经验 (5) (5)理解空间和时间的关键经验

3·方法(High scope课程以主动学习作为一日活动的核心) (1) (1)重视一日常规的建立:计划——实施——回顾时间 (2) (2)精心设计支持性活动环境与提供丰富材料

(四)

(四)评价

四·瑞吉欧课程方案

(一)

(一)背景

瑞吉欧幼儿教育系统创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1945~1946年期间,意大利政权进行重新改组,意大利民众也自力更生兴起了由家长团体自行运作的学校。

(二)

(二)理论基础

1·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

2·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

(三)

(三)瑞旧的课程特征 1·引入方案教学

2·多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表征系统: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3·小组工作 4·档案支持

(四)

(四)课程的组织形成

1·阶段一:活动的发起及准备阶段 2·阶段二:活动的进行与发展阶段 3·阶段三:活动的高潮与总结阶段

(五)

(五)瑞吉欧课程的评价 四·陈鹤琴的五指活动理论

(一)

(一)背景

陈鹤琴,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学前教育专家。1923年在南京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任园长,不久后又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心理研究中心,亲自从事并领导幼儿园的课程,设备的反面的研究。

(二)

(二)理论基础——“活教育”理论 “活理论”的目的论——强调做人教育 “活理论”的课程——强调教育的本质 “活理论”的方法论——强调实践教育

(三)

(三)课程目标,内容,方法 1·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方法

(1) (1)整个教学法

(2) (2)游戏法和小团体活动

第六章

游戏

第一节 第一节游戏活动及其功能

一·游戏的内涵

学前教育游戏是儿童节助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理解,在假象的情境中模仿和再现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 二·游戏特征

(一)

(一)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二)

(二)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三)

(三)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四)

(四)游戏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 三·游戏的种类

(一)

(一)一游戏的教育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二)

(二)以儿童的社会性分类

(三)

(三)以儿童的认识发展角度分类 四·游戏功能

(一)

(一)促进儿童身体发展 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 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 最后,游戏有利于幼儿感觉运动机能的提高 此外,游戏有利于幼儿对身体机能的认识

(二)

(二)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此外,游戏还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

(三)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 其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再次,游戏激发了哟而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游戏提高了哟而的创造水平

(四)

(四)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首先,游戏能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 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 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 最后,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

(五)

(五)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 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 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 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

第二节 第二节儿童游戏的条件

一·游戏时间

实践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游戏得以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应注意 第一, 第一,充足的时间是儿童游戏的前提 第二, 第二,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

第三, 第三,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 二·游戏环境

游戏环境是开展游戏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游戏的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 1·游戏的空间环境

游戏的空间环境包括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游戏环境。 2·游戏的心理环境

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儿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都为游戏能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儿童游戏的主动行和积极性。 三·游戏的材料

首先,材料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精良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材料。 再次,变换游戏材料陈列。

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四·儿童自主游戏

游戏是学前儿童有机体的内在需要,室内发而非外力强加,因此游戏必须是儿童自由选择的,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

第三节 第三节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儿童游戏水平分析

(一)3岁以前的游戏水平

这一时期,幼儿身心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整个世界都是陌生的,他们需要探索和体验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

(二)3~4岁的游戏发展水平

这一时期,幼儿身心发展都处于象征性游戏的初期,儿童的象征性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

(三)4~5岁的游戏发展水平

这一时期,幼儿身心发展都处于象征游戏的高峰期,而且游戏的情境进一步丰富。

(四)5~6岁游戏发展水平

这一时期,幼儿会自行策划游戏,讨论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等并积极主动进行游戏,所以合作游戏出现频率最高。

二·儿童游戏的观察

(一)

(一)游戏观察的作用

(二)

(二)游戏观察的内容

1观察游戏主体是否积极健康:2游戏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3游戏环境是否卫生,富有教育性:4游戏材料是否丰富多样,5游戏行为与需要,为儿童游戏提供新的材料。

(三)

(三)游戏观察的方法 1·行为核对表 2·等级量表 3·轶事记录

三·儿童游戏的指导

(一)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 1·角色游戏的结构1角色扮演;2对物品的假象;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象; 2·角色游戏的发展1角色扮演;2游戏内容——主题和情节;3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游戏的能力。 3·角色游戏的指导

第一, 第一,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第二, 第二,尊重儿童意愿

第三, 第三,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第四, 第四,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二)

(二)表演游戏指导 1·表演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2·表演游戏的指导

(三)

(三)结构游戏的指导 1·结构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2·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使得注意事项

第一, 第一,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材料。

第二, 第二,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 第三,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第四, 第四,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

第五, 第五,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会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3·特殊类型的结构游戏的指导

(四)

(四)有规则的游戏指导 1·智力游戏的指导 2·体育游戏 3·音乐游戏

第七章

教学活动

第一节 第一节教学活动及其功能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他是有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

二·教学活动的功能

(一)

(一)教学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

(二)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三)

(三)教学活动室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

第二节 第二节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教学活动目标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的基础上 4·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5·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别需要 6·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 7·幼儿园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因时因地

二·教学活动内容的考虑

(一)

(一)内容选择的依据 1·儿童兴趣与经验 2·儿童的教育目标 3·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

(二)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

(三)

(三)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1·既符合儿童的现有的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3·生成与预设的统一

三·教学活动方法和手段的考虑

四·教学活动环境与材料的考虑

(一)

(一)学校环境创设是儿童教学不可少的 1·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2·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的目的

(二)

(二)教学活动环境与材料创设要点

1·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要充分考虑适宜性,教育性

2·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要充分考虑针对性,全面性,发展性 3·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要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参与性,安全性 4·学习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要充分考虑综合性和可变性 5·要支持,启发和引导学前儿童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

五·教学活动方案计划的拟定

(一)

(一)教学活动计划的一般结构 1·教学活动课程名称,设计意图 2·教学活动目标

3·教学活动重点,难点 4·教学活动准备

5·教学活动形式与方法 6·教学活动过程 7·教学活动延伸 8·教学评价

(二)

(二)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

(一)目标性原则

1·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科学性 2·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全面性

3·注重幼儿教育活动目标的顺序性 4·注重幼儿教育活动目标的实践性

(二)

(二)整合性原则

1·注意把单个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整合到整个课程的活动设计中去 2·注重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 3·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 4·注重教育环境的整合

(三)

(三)活动性原则

1·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有益地进行自由活动 2·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应引导幼儿充分活动 3·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二·教学活动的基本活动

(一)

(一)口授法

(二)

(二)游戏法

(三)

(三)启发式教学

(四)

(四)活动操作法

(五)

(五)发现法

(六)

(六)暗示

(七)

(七)暗示教学法

三·教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的要点

(一)

(一)正确处理师幼互动

(二)

(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各个环节

(三)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四)

(四)教师的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和弹性

第八章

其他形式的活动

第一节 第一节日常生活活动

一·日常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等。

(一)

(一)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 1·自在性 2·习惯性 3·情感性

(二)

(二)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

1·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学前机构里得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使学前儿童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3·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对一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

(一)入园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二)

(二)游戏与户外活动的指导

(三)

(三)进餐的指导

(四)

(四)浴洗的指导

(五)

(五)睡眠的指导

(六)

(六)离园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三·组织与指导一日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

(一)细心照料与积极培养相结合

(二)

(二)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三)

(三)利用游戏指导生活活动

(四)

(四)家园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第二节 第二节节日活动

一·节日活动及其功能

节日活动的功能包括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

二·节日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

(一)紧扣活动的性质和主题

(二)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三)

(三)注意儿童的全过程参与

(四)

(四)将节日活动的精神渗透到一日生活

(五)

(五)让儿童初步来哦接节日的来源,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等有关知识

第三节 第三节亲子活动

一·亲子活动及其功能

(一)

(一)亲自活动的内涵

亲子活动作为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教育活动,广义的说亲子活动就是指孩子和大人(主要是家长)一起参加活动。与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加强教师与家长对儿童的共同了解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的活动形式。

(二)

(二)亲子活动的功能

第一, 第一,亲子活动既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又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还使儿童产生良好的情绪

第二, 第二,亲子活动让儿童体验了初步交往关系,为儿童与儿童之间建立交往的平台

第三, 第三,亲子活动连接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为建立良性亲子关系打下基础,有助于有儿童个性完善的发展

二·亲子活动的种类和内容选择

(一)

(一)亲子活动的种类

从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从活动内容与领域上看,可分为运动类,语言类,操作类等

从活动的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游戏(亲子活动)探索(亲子制作)亲近自然(亲子郊游等、

(二)

(二)亲子活动的内容选择

亲子活动的内容比较广泛,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本班孩子以及家长的情况来开展

三·亲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

(一)活动开始

(二)

(二)活动进行

(三)

(三)活动结束

四·设计和开展亲子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

(一)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

(二)

(二)亲子活动的指导要多样化

(三)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四)

(四)教师要在处理好自己与家长的关系

第九章

学前教育机构于小学,家庭,社

区的合作

第一节 第一节学前教育机构于小学的衔接

一·幼小衔接及其意义

使幼儿尽快的适应性的学习环境,避免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存在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进入小学后发展及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的现状

(一)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1·学习环境的改变 2·生活制度的不同 3·师生关系的变化 4·儿童学习方式的不同

5·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同

(二)

(二)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不适应表现 1·不适应课程教学

2·不知道如何用好课间休息时间 3·对完成作业的不适应

三·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一)

(一)加强儿童进入小学所应具备得素质的培养 1·主动性的培养 2·独立性的培养

3·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4·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培养 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二)

(二)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 2·开展是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 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第二节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一)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教育

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则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和施加影响

(二)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时代性社会 2·亲情性和感染性 3·针对性和随机性 4·连续性和一贯性 5·权威性和专制性

二·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任务

(一)

(一)促进双方取得教育共识

(二)

(二)促进双方有效互动,磋商共育策略

(三)

(三)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有效益最大化

三·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

(一)

(一)集体方式 1·家长会 2·家长学校 3·家长开放日 4·家长接见日 5·家园联系栏

(二)

(二)个别方式 1·家庭访问 2·个别谈话

3·家园联系册或联系卡 4·书信,电话,网络等 5·接送孩子是随机交流

第三节 第三节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合作

一·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

(一)

(一)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指共同地域范围生活的人群,这是在相对独立地狱中,以一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共同生活的人口群体,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

(二)

(二)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1·开阔儿童事业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学前教育机构是社区建设的支持者,为社区提供教育和文化服务

二·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合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

(一)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儿童发展 1·带儿童带社区去开展教育活动

2·把社区人力资源请进学前教育机构

(二)

(二)发挥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优势,为社区建设出力

三·与社区合作的注意事项

首先,社区可以利用资源很多,但是在选用时教师不能盲目使用,要首先考虑对幼儿是否健康有益,是否安全

其次,利用社区资源时,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已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最后,要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轶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第十章

幼儿教师

第一节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一·幼儿教师的作用

(一)

(一)幼儿教师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二)

(二)幼儿教师是启迪幼儿智力的开拓者

(三)

(三)幼儿教师是塑造幼儿心灵的工程师

(四)

(四)幼儿教师是家园同步教育的宣传者和参与者

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第二节 第二节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不成熟性 二·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三·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四·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劳动周期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第三节 第三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

(一)

(一)忠于职守

(二)

(二)热爱幼儿

(三)

(三)以身作则

二·知识结构

(一)

(一)广博的文化素养

(二)

(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

三·能力结构

(一)

(一)认识能力

(二)

(二)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

(三)

(三)教育教学监控能力

(四)

(四)创设和利用环境能力

(五)

(五)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

(六)

(六)情商能力

(七)

(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八)

(八)家长工作能力

(九)

(九)科研能力

(十)

(十)创新能力

第十一章

幼儿园管理

第一节 第一节幼儿园管理概述

一·幼儿园管理的涵义

广义的幼儿员管理可以理解为自上而下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国家教育方针与制度法规,规定教育行政体制,实施教育规划与督导等方式对幼儿园进行管理宏观调控过程。

狭义的幼儿园管理,是指在幼儿园管理者的组织领导下,以国家方针和教保工作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二·幼儿园的管理要素

(一)

(一)对人的管理

(二)

(二)对财,的管理

(三)

(三)对事的管理

(四)

(四)对空间的管理

(五)

(五)对时间的管理

(六)

(六)对信息的管理

三·幼儿园管理意义

(一)

(一)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树立幼儿教师职业荣誉感

(二)

(二)更好地了解幼儿园,认识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

(三)

(三)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个人素质

第二节 第二节幼儿园管理的过程和原则

一·幼儿园管理的过程

(一)

(一)计划

制定计划过程中因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 第一,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 第二, 第二,计划要切实可行 第三, 第三,计划要明确具体 第四, 第四,计划要全面

(二)

(二)执行 执行阶段注意:

第一, 第一,幼儿园园长应深入实际工作

第二, 第二,执行阶段工作内容是有计划规划的

第三, 第三,在组织范佩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解决

(三)

(三)检查 检查阶段注意:

第一, 第一,检查要客观公正 第二, 第二,检查要实事求是

第三, 第三,检查必须与指导相结合

(四)

(四)总结 在总结应注意:

第一, 第一,注意要以目标核计划为总结的依据,判断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第二, 第二,要一间擦汗工作为基础

第三, 第三,要把实践的现象转化为管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幼儿园工作质量

二·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是行政管理,是为保育教育创造条件的工作 二是保教工作的管理 三是人员管理

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管理的原则市值为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正确处理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行动准则。

(一)

(一)坚持正确办园方向的原则 1·深刻理解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任务 2·增强为家长服务的意识

(二)

(二)保教并重,整体安排的原则 1·教师和保育员要坚强配合

2·由内阁部门和各类人员要做好整体的调协 3·协调家长,社区各方面的力量

(三)

(三)民主管理的原则

1·管理者要具有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的民主管理思想与作风 2·管理者有依靠制度走民主管理程序 3·主义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四)

(四)重视办园效益的原则 1·合理安排,使幼儿园在井然有序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勤俭办园,充分利用园内现有的资源 3·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

4·强经营一是,开放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扩大幼儿园的经济收益

第三节 第三节幼儿园的领导体制和院长的职责

一·幼儿园的管理体制

幼儿园实行院长对幼儿园内部的管理负责制,园长在举办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依据规程负责领导全园的工作。

(一)

(一)院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全面的负责 1·对外协调 2·对内管理

(二)

(二)党的基层组织保证监督

幼儿园的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第一,发挥监督保证作用

第二, 第二,协助园长的行政领导工作 第三, 第三,帮助园长做好员工思想工作

(三)

(三)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

二·园长的职责和条件

院长主要职责如下:

(一)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

(二)领导教育,卫生保健,安全保卫工作

(三)

(三)负责建立并组织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四)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

(五)

(五)负责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组织文化必要条件,关心和逐步改善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六)

(六)组织管理园舍,设备和经费

(七)

(七)组织和指导家长工作

(八)

(八)负责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

推荐第3篇:学前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教案 班主任:茆文科

教学目标:

一.规范新生的言行,使他们迅速融入寿春,学会说话,学会做人,做合格的寿春学生。 二.做好学段的衔接工作,做好新学期,新学校的学习准备。 教学前准备: 一.8月26日至29日

1.领取卫生洁具,领取分发教材,领取课程表。

2.检查验收电器,公物是否完整。(一处电扇似有隐患,一条板凳腿有些损坏) 3.黑板上书写温馨欢迎语——“梦想在这里起飞”。

4.精心备课,写好教案。(欢迎辞,课任老师介绍,校规校纪讲解) 5.清扫教室。 二.30日上午

1.7点20到教学部领取本班学生花名册。 2.学生报到,点名核实学生姓名,登记联系电话。 3.收缴暑假作业和军训随笔。 4.领取分发教材,抄写课程表。 5.打扫卫生,布置教室。 三.30日下午 1.安排座位。

2.统计午休学生名单和骑车学生名单。 3.宣读学校的纪律规定,明确各项要求。 四.31日上午

1. 8点利用电视广播系统有孔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适应和转变。 2. 8点20分播放《交通安全教育》宣传

学学生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VCD,结束后由班主任讲解《合肥寿春中3. 9点30至9点50课间休息。

4. 9点50播放校史教育宣传VCD,结束后由班主任简要介绍学校近几届中考成绩和学生文体竞技成绩,引导学生树立校誉观念,明确“寿春”责任意识,规范自己言谈举止,维护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教学过程:

一.30日上午,新生见面,在办理好入学手续以后,主持新生欢迎辞——梦想在这里起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渴望自己将来可以展翅飞翔,寿春就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

老师肯定孩子的梦想。并稍加小结。

老师也来谈谈梦想。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最深切的渴望,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梦想能激发我们生命中的全部潜能。大家一走进校门,就可以看见我们学校的校训——“为成功人生做准备”。成功的人都是有梦想的人。也许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但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就有成功的可能。人世间的一切奇迹都是梦想成真的结果。梦想不要变成空想,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你的梦想!

老师接着朗读校训的释义,7年级的新生未必可以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老师朗读时力求抑扬顿挫,激励学生的情感即可。

老师简介寿春的历史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荣誉感。

再回到孩子们谈的自己的梦想。大家一进寿春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大家的梦想都很明确:考取重点高中,将来可以进入理想的大学。老师相信大家都可以实现这些梦想,同时,老师也想提醒大家。我们个人努力的目标,不仅要定位在实现个人的价值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首先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感谢现在就在窗外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到世界的美妙,是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爱,现在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大家说说,将来我们可以自由翱翔的时候,最想回报的是谁?当然是我们的父母!还要回报那些默默关心我们支持我们,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陪伴我们的人。同时,老师还认为,这些回报还不够,还显得有些“自私”,

我们最终的梦想应该是回报整个社会,回报人类。这才是“成功人生”的真正内涵!

(一点反思:学生参差不齐。有些孩子有着很强的表现欲,表达能力也很好。有些孩子明显没有做好准备,对未来一片茫然。理想教育,任重而道远。) 课任教师简介:

数学老师李玉:教学经验很丰富,工作细致耐心。 英语老师周先东:年轻充满激情,机智幽默。 二.30日下午

座位安排本着对所有学生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从前往后排列。如果真有眼睛不够方便的学生,老师在学生之间协商,适当调整。座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定期进行前后,左右的调整。

统计午休学生名单,明确中午在校学生的就餐要求:文明,有序,剩饭剩菜一定要倒到指定的位置。午休的时间和要求也做了明确的规定,班主任要做到陪伴学生午休。

统计骑车学生名单。强调安全意识,严格控制骑车人数,并要求家长写书面申请。 宣读学校的纪律规定,明确各项要求。

解读《合肥寿春中学班级一日常规》,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解读《合肥寿春中学升旗仪式纪律规定》,强调学生必须佩带红领巾。

解读《合肥寿春中学关于学生自行车停取的纪律规定》。自行车进校门,必须推行入库,一定要停在指定的位置,车不要太高档,要上锁,防止丢失。还要严格控制骑车人数。

解读《合肥寿春中学关于禁止购买零食的纪律规定》。列举吃零食的危害,强调这是学校很严厉的规定,明确处罚措施。

解读《合肥寿春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八要”》和《合肥寿春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十不”》。 (一点反思: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很细致,也很全面,在讲解中力求通俗简洁,突出重点——安全是重中之重。如何落实这些规范,如何把规范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是近期班级工作的重点。) 三.31日上午

学生转型时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在看完讲座后,班主任还要认真指导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着迅速进入角色。

在看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VCD后,班主任要细致地讲解《合肥寿春中学学生交通安全注意事项》,“学生第一,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是我们要恪守的永恒的主题。

播放校史教育宣传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寿春,增强学生作为一名寿春人的荣誉感。再次简介寿春的中考成绩和文体竞技成绩,鼓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寿春人。

推荐第4篇:学前教育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案

上课时间:2014年9月2日上午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上课内容:《学前教育学》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区别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了解学前教育学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掌握各阶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教育观点。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各发展阶段主要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极其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什么是教育?

今天,“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教”的本意就是手持棍棒对着孩子,其本质就是外施内效,由外向内。

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育”的本意就是妇女生育孩子,其本质就是孕育、养育,由内向外。

这就是说“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育”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走向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的教育与狭义的教育。

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和规范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因而在近现代成为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作用。这是我们讲的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概念后,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及其年龄划分

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

通常们认为,3岁前是儿童身心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从出生到3岁前为婴儿期教育阶段,也称先学前期。从3岁到

6、7岁称为学前期。由此构成了

完整的学前教育阶段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学前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凡是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待。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泛指0——6(7)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指凡由社会设施或资助,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在我国以托儿所、幼儿园为主。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家庭托儿站、游戏小组

一、咨询所等。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极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0——6岁前儿童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研究,探讨规律,指导实践,提高学前科学教育水平;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措施、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前教育学的特点

1、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综合性的学科;

3、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4、不断发展的学科。

四、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发展阶段

对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回顾,能够使我们更明确认识这门学科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分析与评价。

(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最初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国外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提出关于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还第一次提出了儿童从出生起就在专门机构中养育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曾提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内容。

中国古代有些教育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 如魏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对儿童应从“婴稚”时期起“便加教诲”,认为俗谚“教儿婴孩”,很有道理;并强调父母对年龄幼小的子女不能“无教而有爱”。 宋代朱熹也重视儿童入学以前的教育,主张“生子必择乳母”,“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必须选择品德良好的乳母,才有利于婴幼儿的保教

(二)、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教育专著。在不少论著中都概述了学前教育的思想,与古代相比,则更加系统、完整和更有现实性。影响较大的教育著作主要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

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初创阶段(十八世纪----二十世纪前半期)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学前教育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代表作《人的教育》。这本著作主要论述了关于婴儿期、幼儿期及少年期的发展和教育,展示了其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也是由.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主要贡献包括:

1)、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学前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园的教育应和学校不同。他为学前儿童创设了一种不用书本的学校。

2)、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儿童是天生善的,儿童通过自我活动实现内部的发展。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不进行干预,必要时才要儿童服从一定的要求。他还认为儿童生活在社会中,重视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应具有的品德。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认为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能促进儿童的成熟与学习。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

福禄贝尔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他某些教育思想,如强调儿童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禀赋,忽视教育的作用,不够正确,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为学前教育献身的精神也是值得比邻纪念的。他有一句名言:“来吧!让我们和我们的儿童生活在一起!”就是他思想和行动的格言。

英国的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生活与儿童实际生活打成一片。“从做中学”,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并使经验继续不断地改造。他还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活动是以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为依据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是继福禄培尔之后对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又一代表人物。19世纪后期,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她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儿童观为依据,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能力,儿童的生长是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她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方法,儿童通过与教学材料学习玩具的相互作用来学习,鼓励儿童自我指导和个人创造,蒙台梭利提出:学前儿童经历各种敏感期,易于学习某些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在于提供适合于儿童发展的环境,通过儿童的自由活动促进自我发展。她强调感官教育,并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但她的训练方法比较机械,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她的学前教育理论流传很广,至今在西方一些国家仍有实施她的教育理论的幼儿园。蒙台梭利思想中所具有的实际意义和丰富内涵。在蒙台梭利出版的几部幼教著作中,蒙台梭利自己对“教育”所做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就是协助孩子天性的活动。”

b.“以活动为中心,观察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c.“我的教学法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生命食粮的教育”’。

d.“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把教育看作是协助儿童“生存下去的力量”,看作是一种对儿童天性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对儿童生命的完善,可以说这已经充分表现出了蒙台梭利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她自己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基本主张。在这种基本的教育思想中,最为根本的是一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认识”.那就是认为人类的“生命”自身有一种本能的意识.有一种发展自身的需要,因而也就有了一种更为本质的教育的对象。有了这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就有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最本质的基础。这也就是蒙台梭利本人将其所从事的教育,定义为“顺乎天性的教育”的缘故。

这一时期,我国民主教育家蔡元培也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体系,提出以儿童为本位,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教育。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他又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对幼儿园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实验研究,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幼稚教育》、《家庭教育》等著作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他论述了幼儿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等著作。

张雪门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并出版了《幼稚园教育概论》、《新幼稚教育》、《幼稚园的课程》、《幼稚园组织法》等著作。这些著作为建立中国学前教育学迈出了第一步。

总之,此期,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提出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的观点,主张学前教育应该有其特殊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首先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如果用适应教育加以培养,就能使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谐地发展起来。这种教育思想虽过分强调自由发展,但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其次,系统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1632)。在这本著作中,他全面地论述了儿童出生后头6年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提出了学前家庭教育的体系。提出家庭是一所母育学校,母亲便是主要的教师,对一至六岁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

再次,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发展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并提出直观的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至现在)

二十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工作者总结本国学前教育的经验,并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学前教育的规律。对幼儿园一日教育过程的组织,儿童生活护理和身体锻炼,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园常识、体育、音乐、美工、计算各科教学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编写了学前教育学教材,这些都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课后思考:P3 板书设计:

推荐第5篇:学前教育教案格式

幼儿园×班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三号黑体)

(空一行)

教育科学学院 ×××(姓名,小四宋体)

(空一行)

(以下一级标题用小四宋体加粗,正文一律用小四宋体不加粗,页面设置为A4纸,页边距上下均为2.54厘米,左右均为3.17厘米,行间距为固定值28磅。)

一、设计意图:

(理论分析(出自《指南》);选材分析;幼儿的水平分析;预设目标分析)

二、活动名称及内容:

三、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等)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四、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物质准备等)

五、活动过程:(详稿)

(一)开始部分

(二)基本部分

(三)结束部分

六、活动延伸

推荐第6篇:学前教育舞蹈教案

二年级二班舞蹈教案

把杆压腿训练 把杆压肩训练 中间练习

双甩肩训练

后甩肩训练

转腰训练

地面练习

打胯压胯训练 芭蕾基本手位 古典基本手位 舞蹈

《印度舞》《放轻松》

推荐第7篇:学前教育教案模式

学前教育教案模式

一、谈话活动的教学模式:三环节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并及时从中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帮助幼儿学会基本的运用语言进行交谈的规则,提高语言交往水平。

2.程序和策略

环节一:创设情境。

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是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教师在谈话活动的开端,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帮助幼儿打开语言表达编码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这是谈话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谈话情境的创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以实物创设的情境,即教师利用活动角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甚至于一张图片,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启迪幼儿谈话兴趣与思路;第二种方式是用语言创设情境,即教师通过自己讲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进入谈话。第一种方式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话题,第二种方式适用于幼儿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的话题或幼儿新近关注较多的话题。

情境是谈话话题的“助手”,应以达到引导谈话话题的目的为基本标准来衡量情境创设的量与度。

环节二: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在幼儿就谈话话题开始谈话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个人对有关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见解。

设计和组织这一环节时应做到:不做示范,不给幼儿提示,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以三三两两自由结合的小组或一对一的小组形式,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在自由交流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在这个活动阶段,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观察了解幼儿的谈话情况并视情况参与谈话。

环节三:拓展谈话范围。 经过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活动阶段之后,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此阶段教师通过逐层深入的谈话,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使幼儿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

所谓新的谈话经验,是谈话活动目标在谈话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幼儿要学习的谈话思路和谈话范围的总和。向幼儿提供的新的语言经验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年龄班幼儿的谈话水平应在幼儿原有谈话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经验范畴;二是每个谈话设计的新语言经验尽可能有所侧重。这次谈话活动可重点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谈话,下次可能是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话题深入拓展小话题,在之后的谈话活动中还可能学习幼儿自己提出话题谈话,等等。另外,教师在此阶段向幼儿展示的新的谈话经验,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法说给幼儿听,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话题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教师用提问、平行谈话的方法,将新的谈话经验引入,让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沿着新的思路去说,潜移默化地应用新的谈话经验,最终学会这种新的谈话经验。

二、讲述活动的教学模式:四层次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正确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根据语言环境要求,针对具体的言语凭借物的实际,组织口语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运用正规的语言风格说话,使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达的语言经验。

2.程序和策略

第一层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讲述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相对固定的讲述对象即凭借物,因而在设计组织讲述活动时,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教师可根据讲述类型、凭借物的特点、具体活动的要求来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第二层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这一层次的活动组织,要求教师尽量放开让幼儿自由地讲述,给他们以充分的机会,实践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可采用幼儿集体讲述、幼儿分小组讲述、幼儿个别交流讲述等形式。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①交代清楚讲述的要求;②仔细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

第三层次: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经过上一阶段“开放性”的讲述之后,教师应将活动导入“收”的程序,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新的讲述经验是每次讲述活动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讲述的思路和讲述的方式。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的方式可以有:①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②通过教师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③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新的讲述思路。

第四层次: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讲述活动中,仅仅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幼儿实际操练新经验的机会,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获得这些经验。因此,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的具体做法是:①由A及B,即提供同类不同内容的机会,让幼儿用新的讲述A的思路去讲述B;②由A及A,即让幼儿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同一件事、同一情景;③由A及A1,即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扩展或延伸原内容的讲述机会,让幼儿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三、听说游戏的教学模式:四步式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复习巩固发音,扩展练习词汇,尝试运用句型。在听说游戏中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2.程序和策略

第一步骤:设置游戏情景。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幼儿展示听说游戏的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应调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的情景,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一是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二是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三是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

第二步骤:交代游戏规则。

这一步骤的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对幼儿布置任务,讲解要求的过程。教师在交代游戏规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第二,注意讲清楚听说游戏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第三,注意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三步骤:教师引导游戏。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角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在这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游戏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主宰游戏的过程。幼儿此时参与活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部分地参与游戏;另一种是全体幼儿参加游戏的一部分活动,待幼儿熟练掌握游戏后再完全参加游戏。这一步骤有利于幼儿在活动进展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理解游戏的程序,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步骤:幼儿自主游戏。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阶段,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此时,教师已从游戏领导者的身份退出,处于旁观的地位。观察幼儿游戏时,应注意对个别不熟悉规则的幼儿进行及时地指导点拨,帮助这些幼儿更快地加入到游戏的队伍中去,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一员。同时,教师也须要注意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及时予以解决,以免因角色分派不当或其他问题影响游戏顺利进行。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可以根据每一个听说游戏的具体要求来考虑适当的活动形式,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游戏,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游戏,还可以一对一结伴进行游戏。采用何种活动形式,取决于幼儿参与活动的最佳效果。

四、文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感知—学习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学作品,感知理解语言文学作品,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的能力。

2.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即采用适合幼儿特点及该文学作品特点的方式引出作品的名称,介绍作品中的角色等。

(2)欣赏作品。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欣赏作品,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程度,或者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幻灯,或者使用挂图,或者配以桌面教具,辅助进行作品的教学。如果作品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也可直接给幼儿朗读作品,减少琐碎麻烦的程序。

(3)谈话讨论。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尤其是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像。不强调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文学作品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短时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

(4)欣赏作品。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不要过多地重复讲述作品,以免使幼儿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故事类作品以讲两遍为宜。

(二)理解—体验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内涵,让幼儿切身地感受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幼儿用多种手段表现作品的能力。

2.程序和策略

(1)欣赏、谈论作品。唤起幼儿对已学习、感知过的作品的回忆,让幼儿围绕着已学的文学作品去思考,去表达。

(2)创设情境。可以采用观察走访的活动方式,让幼儿接近了解与作品内容相关的自然或生活情境;也可以在活动现场特意为幼儿创设与文学作品内容相关的情境。

(3)表现作品。表现作品的方式有表演游戏、歌唱、美术活动等。教师应引导幼儿投入地去表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绪,鼓励他们创造性想像及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迁移—仿编的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将文学作品内容整合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他们的直接经验与文学作品的间接经验实现双向的迁移,提高幼儿的迁移、创造能力。

2.程序和策略

(1)欣赏、谈论作品。在仿编活动开始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再次欣赏作品,并对将要仿编的作品做简单的讨论,引导幼儿注意仿编的关键问题。例如,教师组织幼儿仿编诗歌“绿色的世界”,就可以让幼儿谈谈“为什么在这个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绿色的”,“假如戴上其他颜色的眼镜,世界会变成什么颜色”。

(2)启发想像。教师可视情况通过示范启发幼儿想像。仍以“绿色的世界”为例,老师可戴上红色眼镜,把诗歌编成“红色的天空/红色的房子/红色的小朋友/红色的面孔/这儿一片红/那儿一片红/到处都是红、红、红”。教师的示范在启发幼儿的想像的同时,又能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像纳入一定的语言框架结构之中。

(3)自由仿编。为了帮助幼儿熟练掌握思路,教师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幼儿借助于某一图片或实物来仿编。如果是仿编“绿色的世界”,可以向幼儿提供其他各种颜色的眼镜(例如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自制的玩具眼镜),让幼儿戴上这些眼镜来看周围世界,然后仿编诗歌。等幼儿熟练地进行想像并仿编出诗歌后,教师可取消直观教具的使用,要求幼儿脱离实物或图片去想像与仿编,一步步地引导幼儿掌握仿编诗歌与散文的方法。

(4)串联与欣赏。在幼儿分别编出自己的诗或散文段落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原来的诗歌、散文(如果散文较短,容易记的话)复述下来,然后将幼儿仿编的段落加上去。有的诗歌散文原文有总结句,可以用总结句来结束全文。教师在幼儿仿编时,应随时注意记下幼儿仿编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在黑板上或纸上随手画记的方法,以便总结欣赏时指引幼儿将仿编段落一段一段地加到原来的诗歌后面上去。

五、早期阅读活动的教学模式:四环节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使幼儿萌发出接受书面语言的最初步、最根本的情感倾向;培养幼儿热爱书籍、自觉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及对文学的好奇感和探索愿望;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技能。

2.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幼儿自己阅读。

在阅读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创设让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这一环节将阅读活动学习的书面语言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由地“接近”本次活动的学习内容,观察自己的认识对象,获得有关的信息。为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闻不问,要求教师巧妙而实际地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用问题引导幼儿的思路,指示他们观察认识的途径;教师也可以向幼儿提出观察的要求,然后教师操作、表演,让幼儿完整地、安静地阅读观看。

第二环节: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实际上是在幼儿自己观察认识接触到的书面语言信息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幼儿进一步学习理解这些书面语言信息。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将要求幼儿掌握的书面语言信息贯穿到阅读的过程中去。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幼儿明确此次早期阅读内容,并正确地掌握书面语言信息。值得教师们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活动中,教师不必着重“告诉”幼儿什么,可以采用“平行”的方式与幼儿平起平坐地共同阅读。换句话说,教师可将自己的指导作用放在“一起阅读”之中,而不是告诉幼儿应该学习什么。这种方式将有助于幼儿从自由地“接近”阅读信息,过渡到按照教师的指导接受阅读信息。

第三环节: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每一次阅读活动都有一定的重点,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有计划地在活动中贯彻落实。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组织讨论,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他活动形式,如表演、游戏等。只要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掌握学习的重点,加深对所学的书面语言的印象,各种活动形式都可以在这一环节的活动组织过程中使用。

第四环节 :归纳阅读内容。 归纳阅读内容是总结性的活动环节,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是整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归纳阅读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多种:可以用竞赛性质的活动方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组织归纳阅读内容,有的阅读图书活动最后用配乐童话的方式进行,让幼儿随音乐做动作,体会图画故事所表现的情节和人物角色心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归纳阅读内容环节的活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这一环节的活动,只要有利于幼儿巩固掌握阅读内容,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观点,各种活动方式都可以在此环节活动中尝试运用。

推荐第8篇:学前教育体育课教案

理论课——健美操简介及体育游戏

教学内容:1.健美操起源、发展,分类,作用,特点等

2.体育游戏教案案例分析及上课要求 3.教学内容与课堂纪律要求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健美操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教案的写法及组织

3.引导学生从学生到“小教师”角色转变,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组织体育游戏。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健美操简介

(一)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

1、国外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对人体美的崇尚举世闻名,他们提出了“体操锻炼身体,音乐陶冶精神”的主张。

古印度的瑜伽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了古希腊罗马体操锻炼体系。 简。方达对于近代健美操发展的作用。 Aerobic健美操比赛

2、我国健美操的兴起与发展

《黄帝内经》中的“导引养生功”;五禽戏。 1840年后体操运动传入我国。

上世纪80年代初,近代健美操运动在我国开始发展,87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健美操比赛,1995年首次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健美操比赛。

(二)健美操的概念

健美操是根据练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按照健美锻炼的要求把体操和舞蹈以及其它健美锻炼项目中的一些动作组编成操,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以达到增进健康、培养正确的体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种群众性健美锻炼的手段。

关于健美操的归属,目前尚存在着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1、健美操是体操运动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体操中基本体操内容的发展,同时吸收一些舞蹈中的简单动作。

2、健美操是健美体育的一个分支,其内容是多种项目的内容按照健美锻炼的要求进行的有机结合。健美操的“操”既不是广义的身体操练的含义,又不是狭义的体操概念,而是只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对称性、节奏性和重复性特点的一种运动形式。健美操虽然与体育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但从其内容和特点上看,均已超出了体操的范畴,应归属与健美体操。

健美操的作用主要包括:

1、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肌肉韧带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发展身体的柔韧、协调等基本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2、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矫正不良的身体姿势。

3、协调发展人体各部位的肌肉群,使人体匀称和谐地发展,塑造美的形体。

4、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良好的风度、性格和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三)健美操的特点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操化动作的方式,融入体操、舞蹈、武术等内容,组成单个动作、成套动作,通过参与者的身体练习,达到健身效果,追求完美体形的一项新颖运动项目。其特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锻炼的目的性

健美操的目的是在健身的基础上把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精神美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外在美的训练,又强调内在美的培养。这种健与美的统一,是健美操本质特征的表现,也是健美操区别于其它健身操、卫生操的重要标志。

2、编操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健美操的编操是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为依据,以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营养学、心理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等多学科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每套操的动作结构、数量、顺序、时间、身体各关节的作用、形体、心率、氧代谢等诸多因素,都经过科学的测定和分析,因而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3、动作的整体性

健美操的动作来源于体操中的徒手动作和队列队形,舞蹈中的现代舞,古典芭蕾和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等。但这些动作已不再是单纯的体操和舞蹈动作,而是按照健美操的特点,经过再创造所形成健美操的特有动作,使之具有讲求实效、简单易行、造型美观、活泼多变、富有弹性、小关节和对称活动多等特点。这些动作通过科学有序的排列组合和重复,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动作整体。

4、音乐的和谐性

音乐与健美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健美操不可缺少的内容。与动作协调一致,具有先明的节奏,能够产生振奋人心的效果,使练习者进入意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达到调节情绪,恢复疲劳、陶冶情操的目的。

(四)健美操的分类

健美操是体育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边缘学科。随着健美操运动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类型。为了便于区分和运用,有必要对这些健美操进行合理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健美操分类依据重要包括目的、性别、年龄、练习方式、人体解剖结构、参加人数等。参照这些依据,本文对健美操才采用如下分类:

1、依据目的,分为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

2、依据性别,分为女子健美操和男子健美操;

3、依据年龄,分为老年健美操,中年健美操,青年健美操,幼儿健美操;

4、依据练习方式,分为徒手健美操和持轻器械或专门器械的健美操,例如健美球操;

5、依据人体解剖结构,分为颈部健美操、腹部健美操、腿部健美操等;

6、依据参加人数,分为个人健美操和集体健美操。

在创编某种健美操的过程中,应根据上述主要特征确定其分类位置并予以命名。对于一些采用某人命或某事物名称命名的健美操,如简。方达健美操,迪斯科健美操、健身操等,应按照上述依据进行分类。

2 二 体育游戏

(一)体育游戏内容

1、游戏名称:和游戏内容相结合,给游戏命名

2、游戏的目的任务:是速度还是团队等

(场地与器具:结合人数考虑需要借用什么器材,数量多少,怎么摆放;场地的选择等;人数与队伍要求:人数多少,怎么分组,什么队形等)

3、游戏方法(及组织过程):游戏方法是什么样的,怎么组织大家进行游戏,除了讲解需要做游戏示范么

4、游戏规则:为了达到游戏目的以及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有什么样的游戏规则等

5、注意事项(教法建议):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对游戏后的改编使之成为新游戏等

(二)体育游戏教案案例

喊数抱团 (一)游戏目的: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其分析、判断及反应能力;

2、锻炼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二)准备工作:平坦的场地一块。

(三)游戏的方法: 教师可令学生站成一个圆圈,沿逆时针方向慢跑,当教师突然喊:“4个”、“2个”、“6个”时,学生应立即与临近的同伴按所喊数字抱成一团,最后剩下没有及时抱成团的人受 “罚”。 (四 )游戏规则:

1、听数抱团时,不得因人数不符而互相推撞人。

2、喊数后,教师要读“秒”,以限制学生反应的时间。(五)教法建议:

1、学生人数多与少决定所喊的数字,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此游戏中的慢跑可改为走或行进间操等形式。

3、抱团后剩下的人,可令其做一节操,或做某种素质练习及其它形式的活动,以示惩罚。

课后反思:

推荐第9篇:《学前教育评价》教案

《学 前 教 育 评 价》 教 案

第一章 学前教育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第一节 教育评价

一、什么是教育评价

***1929年,美国教育家泰勒首次提出

***基本思想:注意教育效果的价值判断,强调必须分析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并根据这个教育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认为教育评价可以为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界定教育评价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提法

二、教育评价的特点

(一) 教育评价是一个活动过程

(二) 教育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三)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统一的

政治需要---政治价值

教育--(满足)--社会需要 经济需要---经济价值-------教育的社会价值

文化需要---文化价值

(判断)

教育评价

三、教育测量、教育评定、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

1 —

1、教育测量

概念

特点

2、教育评定

概念

特点

3、教育测量、教育评定和教育评价

区别和联系

(1)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

① 教育测量不同于教育评价 ②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2)教育评定和教育评价

① 教育评定不同于教育评价 ② 教育评定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3)教育测量、教育评定和教育评价

教育测量、教育评定------事实判断,客观性,测量评定者不同时结果相同

教育评价-----价值判断,一定的主观性,评价者不同时结果不同

4、教育评估和教育评价

教育评估≈教育评价

第二节 学前教育评价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评价

1、定义 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2、学前教育评价的特点 (1) 变化性----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 (2) 系统性----学前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3) 分析性----学前教育评价注重对资料的解释与分析 (4) 判断性----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价值的判断 (5) 反馈性----学前教育评价是一种反馈-矫正系统

2 —

二、学前教育评价的范围

1、幼儿发展评价

2、幼儿园工作评价

3、其它评价

详见图

(一)

三、学前教育评价的作用

1、有助于保证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

------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学前教育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

2、有助于保证学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对国外的经验扬长避短 ----通过教育评价可以对历史继承与创新

----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保证学前教育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通过教育评价可以洞察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倾向,使改革保持最好的状态

3、有助于使学前教育中诸组成部分处于令人满意的协同活动状态 ------评价可以起到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分析和利用资料的作用

4、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学前教育模式或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

非直接教学模式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找出适宜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章 学前教育评价的历史沿革

测验-----评价

一、学前教育测验阶段

1、比奈量表

2、智商的概念

3、格赛尔发展量表(发展商数)

3 —

4、

5、

6、

7、维也纳量表

依阿华婴儿测验量表 卡特尔婴儿智力测验量表 丹佛发展筛选测验量表

二、学前教育评价阶段

1、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2、原因

(1) 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2) 学前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的需要 (3) 学前教育模式比较研究的需要 (4) 纠正片面智力开发的需要

三、现代学前教育评价的特点

1、在评价的目的上,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在评价的过程上,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

3、在评价的方法上,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4、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

5、在对待评价结果上,重视全面的解释与慎重的处理

第三章 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种类

第一节 按评价的范围划分

一、宏观评价

范围:学前教育的全部问题

举例

二、中观评价

范围:幼儿园内部工作

举例 :图

(二)中观评价

三、微观评价

范围:幼儿发展的某一方面

举例

4 —

第二节 按评价的基准划分

一、相对评价 含义

举例:幼儿园组织的观摩活动

二、绝对评价

含义

举例:对幼儿园的分级分类

(四):绝对评价

三、个体内差异评价

含义

举例:评价被评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评价被评对象的某一侧面等

第三节 按评价的层次划分

(一) 分析评价

含义

举例 图

(五):分析评价

(二) 综合评价

含义

举例

注意:分析评价与综合评价的结合——图

(六)

第四节 按评价的主体划分

(一)自我评价

含义

举例

(七)

(八)

(二)他人评价

含义

举例

5 —

(九)——教师对幼儿

(十)——教师对教师

注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合——图

(十一)

第五节 按评价的功能划分

(一) 诊断性评价

含义

举例

(二)形成性评价

含义

举例

(三)总结性评价

含义

举例

图:形成性评价(书:55页图)

注:三者可有机结合——图(书:54)

第六节 按评价中是否采用数量化方法划分

(一)数量化评价 含义 举例

(十二)

(二)非数量化评价 含义 举例

(十三)

注意:数量化与非数量化评价的有机结合——图

(十四)

第四章 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学前教育评价原则是评价规律的反映 书61页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6 —

一、方向性原则

1、目标的重要性

2、目标的层次性:学前教育总体目标

幼儿园工作目标

幼儿发展目标

二、可行性原则

1、评价指标体系要简便易测

2、评价指标要有一致性和普遍性

3、不能过分要求精确的评价结果

三、可比性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四、全面性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五、目的性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六、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八、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7 —

九、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

2、举例

3、注意点

第五章 学前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

(解决三个问题:评价什么;标准是什么;如何计分)

第一节 (第一步)分解目标——形成指标体系

为什么要有指标体系?(意义)

一、学前教育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概述

(一) 学前教育评价目标与指标体系的含义

目标体系----(分解)-----指标体系 (图15)(图16)-----目标体系与指标体系的转化

(二)学前教育评价指标的种类

1、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2、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

3、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4、领导群体评价指标和幼儿教师评价指标 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指标包括四个方面:

(1) 幼儿教师结构的评价指标 (2) 幼儿教师素质情况的评价指标 (3) 幼儿教师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

(4) 幼儿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

5、幼儿发展评价指标(《幼儿发展评价手册》

8 —

P44)

二、建立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与目标一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保证:

(1) 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涵和测量、鉴定标准能够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

(2) 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典型性或代表性 (3) 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层次性、独立性

2、方向性原则 要求:

(1) 各项指标的内涵及其组成必须与有关政策相一致

(2) 各项指标的构成应当具有引导性、导向性

(3) 各项指标要有利于促进改革,而不是限制改革

3、可测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两个含义:

(1)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及其相应的评价标准必须符合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能区分,能鉴别

(2) 其二,按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去进行实际的评价工作是切实可行的

即: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可资利用;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可资利用;有科学有效的量化方法可资利用

5、可比性原则

6、系统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

三、建立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一)编制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备工作

9 —

1、调查研究

2、搜集资料

(二)建立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1、分解目标是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途径

2、明确指标项的内涵外延是改善指标体系品质的基本方法

3、提高指标的可行程度是完善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第二步)界定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评价标准

——是对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程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和尺度

二、学前教育评价标准的构成

1、效能标准

(1)效果标准

(2)效率标准

2、职责标准

3、素质标准

三、学前教育评价标准的分类

1、根据评价的手段划分

(1)定量标准

——用数字或分数作为标度

(2)定性标准

——用评语或字符作为标度

2、根据评价标准的属性划分

(1) 绝对标准 (2) 相对标准

3、根据评价标准的形态划分

(1)分段式标准

(2)评语式标准

积分评语标准

期望评语标准

— 10

此外还有图表式标准、对比式标准等等

四、学前教育评价标准和标准体系的编制

1、基本要求

(1)先进性和方向性

(2)科学性

(3)可行性

(4)统一性

2、主要方法

(1) 编制标准的技巧

①编制评语的技巧(文字技巧)————

概念统一

层层递进

正面用词

②划分等级确定标度的技巧(数字技巧)————

合理使用等级符号

尽量使用偶数等级

(2)各种评价标准的编制方法

① 分段式标准的编制方法

一是确定等级的个数——偶数为好

二是选好标号——避免使用标识等级优劣程度的标号

三是将某项指标的分数分配到各个等级中去——各等级保持相等的距离;灵活确定分值

② 评语式标准的编制方法 要求:

第一, 评语能够反映指标的确定涵义 第二, 指标应讲究措词 ③ 量表式标准的编制方法 ④ 对比式标准的编制方法 ⑤ 隶属度标准的编制方法

(二)编制评价标准的基本步骤

1、草拟评价标准

2、论证草拟的评价标准

3、征询群众意见

— 11

4、试评并修订

第三节 (第三步)加权求和——形成计量体系

一、什么是加权求和

加权的概念(P158)

加权常用的表示方法—三种:小数;百分数;整数 各自的条件(P159)

如何分配加权(举例说明,P163)

二、合理分配加权

1、加权影响评价结果

2、加权指引人们重视“重要”的指标

3、正确分配加权的方法

第一, 参考现有的资料 第二, 进行咨询与讨论 第三, 通过计算(如使用矩阵对偶法。P170)

小结:基于以上三项工作,我们才有可能形成一份完整的教育评价方案。

例如——5岁幼儿发展评价方案

第四节 学前教育评价方案的实际编制 (P172—198)

三个步骤:一,指标体系的实际编制

二,标准体系的实际编制

三,计量体系的实际编制

(重点介绍表格中,A2,即“认知发展“是如何一步步编制出来的)

第六章 学前教育评价的实施

第一节 评价的实施过程

— 12

一、评价实施的准备阶段

(一) 组织准备

(二) 文件准备

二、评价实施阶段

(一) 宣传发动

(二) 搜集资料

(三) 分项评分并汇总整理

三、评价结果反馈阶段

第二节 搜集评价资料的工具和技术

一、成人评价工具

(一)论文体测验

论文体测验的形式

论文体测验的作用:考察理解能力

考察推理能力

考察概括能力

考察运用能力

考察批判或鉴赏能力

(二)客观测验

再认式测验(是非式、多种选择式)

再生式测验(质问式、完成式)

序列法测验

(三)客观评定

打分法

等级法

— 13

二、幼儿评价工具(P209)

(一)测验

1、标准测验

(1) 什么是标准测验

(2) 如何保证标准测验的科学性 ——效度 信度 区分度

如何保证测验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第一、编制测验题目要有计划性

二、采用多种命题形式测验

2、教师自制测验

(二)观察

1、观察及其分类

描述观察(日记描述、轶事描述)

抽样观察(时间抽样、事件抽样)

2、使用观察法应遵循的原则

(1)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

(2)确立明确的目的

(3)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4) 避免观察中的主观倾向 (5) 善于记录、讲求方法 (6) 尊重被观察对象

(三)谈话

1、什么是谈话

谈话的优点

谈话的不足

谈话的类别:直接回答问题的谈话

选择答案的谈话

自由回答的谈话法

自然谈话

2、运用谈话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 14

(四) 问卷法(略讲)

(五) 个案研究法(略讲)

(六)投射法(略讲)

第三节 评价实施中的心理及其调控

概念:评价心理

一、评价心理及其对评价过程的影响

(一)评价心理的分类——按照教育评价范畴分类

1、主评心理

2、被评心理

(二)评价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

1、影响对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的理解

2、影响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3、影响测定与评价

4、影响对评价结果的解释

5、影响参评人员的合作关系

二、主评心理及其调控

1、调整好主评与被评关系的心理 (1) 次序效应 (2) 对比效应 (3) 晕轮效应 (4) 理想效应 (5) 成见效应 (6) 类群效就

2、调整好主评自我心理

— 15

(1) 心理定势 (2) 角色心理 (3) 模式效应 (4) 时尚效应

3、调整好主评集团内部关系的心理 (1) 遵从心理 (2) 逆反心理 (3) 本位心理

三、被评心理及其调控

(一) 被评心理

1、自我评价心理

自我评价疑惧心理(涵义、表现) 被审心理(涵义、表现)

2、受评过程心理

应付心理(涵义、表现) 迎合心理(涵义、表现) 自卫心理(涵义、表现)

3、结果反馈心理

敏感心理(涵义、表现) 文饰心理(涵义、表现)

评价评价(反评价)心理(涵义、表现)

— 16

推荐第10篇:学前教育一年级教案

舞蹈教案:

班级:1122,1123,1124,1125学前教育

第一学期:

第一节课

教学目的:

认识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点与种类。 教学重点:

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运用在今后的舞蹈学习和舞蹈实践中。 教具准备: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材《舞蹈》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师: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今后这两年当中我们会学到很多特色的舞蹈。今后你们将面对很多可爱的小朋友,而舞蹈对于孩子们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更深入的了解舞蹈,了解幼儿舞蹈编排等,充分的运用到舞蹈实践中去。那么,我们在这第一,第二节的课堂中,我们先从理论出发,初步了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特点与种类。

(二) 授课内容:

第一小节: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一,舞蹈的定义 二,舞蹈动作的来源

1, 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娱乐动作的姿态。 2, 来源于动物动作的模仿。

3, 来源于对自然景物的形象进行抽象的艺术概括。

4, 借鉴于传统民间舞、民族舞、外国舞等发展自己的舞蹈动作。

,

三,舞蹈的表现手段

1, 舞蹈动作 2, 舞蹈动作组合 3, 舞姿造型 4, 手势 5, 舞蹈步法 6, 面部表情

三,舞蹈起源于劳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 舞蹈起源于劳动 2, 我国舞蹈的发展

第二小节:舞蹈的特点和种类

一,舞蹈艺术的特点 1, 动作性

2, 抒情性 3, 节奏性 4, 造型性 5, 综合性

二,舞蹈的种类 1, 古代舞蹈 2, 现代舞蹈 3, 古典舞 4, 芭蕾舞 5, 民间舞 6, 叙事舞蹈 7, 抒情舞蹈 8, 独舞 9, 双人舞

10,集体舞

11,组舞

12,舞剧

13,迪斯科舞

14,国际标准舞

第二节课

教学目的:

认识舞蹈的起源与发展,舞蹈的特点与种类。 教学重点:

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运用在今后的舞蹈学习和舞蹈实践中。 教具准备: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材《舞蹈》 教学过程:

一,舞蹈教学常用术语于记录

(一) 舞蹈教学常用术语 *主力腿 *动力腿 *起范儿 *韵律 *身段 *节奏 *舞蹈动作 *造型 *亮相 *舞蹈语言 *舞蹈组合

*舞蹈语汇 *主题动作 *舞蹈结的 *舞蹈构图

(二)舞蹈常用记录 *内容简介 *舞蹈音乐 *基本动作 *场记 *舞台美术

二,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

(一) 幼儿舞蹈的内容 *题材内容新颖生动 *舞蹈语汇简单形象 *动作稍快且不断反复 *节奏鲜明,活泼,欢快 *歌舞话三者有机统一

(二)幼儿舞蹈的教育

*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感受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可以锻炼和提高幼儿敏锐飞反应力和自我身心动作等方面的协调力 *可以提高幼儿的表情和内在语言的表达能力 *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第三节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藏族舞蹈基本步法等各种组合,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

2、通过藏族舞蹈训练,使身体上体处于自然放松体态,训练膝盖,脚踝的屈张和力量,身体的协调,重心控制,对快板节奏的敏感度。

3、通过探究创作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难点和突破点:

1、基本步法中“七下退踏步”身体协调,脚步踏准节奏。

2、训练时注意节奏,速度前顶后拖,体现沉重感。教具准备: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 一. 热身训练。

1.压腿(左腿正腿,旁腿,右腿正腿旁腿,以及左右后退) 2.踢腿(左右腿) 3.开肩 4.拉腰 二, 藏族舞蹈练习

1、了解藏族舞的艺术特点

2、了解藏族舞基本步法组合

3、了解藏族体态与动律

4、呼吸提沉训练组合

5、基本素质训练 结束。

第四节课

教学目标:

通过抬踏步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藏族踢踏舞的脚上动作要领,感受膝关节的灵活变动,从而注意到整个上身的状态,对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藏族舞蹈的内涵,有效地掌握藏族舞蹈的精髓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抬踏步,后退步

教学难点:

藏族舞蹈中上身协调的状态是这节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音响,音乐,热身训练

教学过程:

一. 热身训练。

1.压腿(左腿正腿,旁腿,右腿正腿旁腿,以及左右后退) 2.踢腿(左右腿) 3.开肩 4.拉腰

二. 复习上节课内容

1.注意学生跟音乐的节奏,步伐力求统一。2.主要强调上身的状态的协调。

3.注意提醒学生在做组合的过程中的表情,和表现力。

三. 授新课。

1.讲授抬踏步:一拍前半拍,左脚屈膝向旁抬起的同时,右脚原地冈哒一次,后半拍右脚踏地,两拍右脚拧向三点踏地,双膝仍保持下沉颤动,再做反面,要求身体稍向2,8点转动,双手随身体方向走上弧线,从2点至8点。

2.进行示范讲解,要求学生跟着做,看到错误的进行指导,同时注意学生的上身状态。

3.讲解后退步,在抬踏步的基础上,相对学生容易接受。

4.讲解舞台上的八个方位,从一点到八点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以及示范,用抬踏步找八个方位。

5.和音乐,把教授的动作进行串联。(注意学生脚步的整齐度,卡好音乐的节奏,要强调学生上身的状态以及表情)

四. 结束部分:

1.布置学生下去练习。2.集合解散。

第11篇:学前教育理论教案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初步知识。

该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为《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学前教育原理》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原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准备,《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则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原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立场、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观点。为从事学前教育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有关学前教育同社会和儿童的发展、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的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培养初步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能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反思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原理》是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育见习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初步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弄懂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观点及方法。

3.能够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

4.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1.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2.理解:即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能归纳总结。

3.运用:即将所学基本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初步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学时分配见下表: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特征与价值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目的 第三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第四章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第五章幼儿教师

第六章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实施途径与方

课内总学时

2 8 8 6 8 8

录像课学时

1 2 2 2 2 2

10 法

第七章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第九章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

合计

8 8 6 72

2 2 1 18

二、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和音像组成的多媒体一体化教材

1.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6万字以内。它实现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提供自学的基础内容。文字教材的编制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助学和导学的功能,融合教学设计其中,文字教材为合一型,版式生动活泼,突出主题和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内容要点。

2.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主要媒体之一。本课程以电视课的形式进行,录像课程采用诸如虚拟教室环境、动画、实验及字幕等相结合的方式。

3.IP课件

IP课件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媒体之一。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模式下,充分发挥IP课件的教学内容可选性和补充更换方便的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更方便的教学资源,IP课可采取专题讲座和辅导、作业讲评等方式。

4.网上资源

基于“电大在线”网站上的“学前教育原理”网上教学平台,展开浏览各种文本的学习资料与教学信息、收看带声音图像的流媒体学习资料、进行各种训练与测试以及讨论的实时与非实时的远程教学活动。

在课程资源建设成熟后还还可以开发和使用网络课程供学员自学使用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多方式进行。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有条件的地方尽量组织学生收看。

2.自学与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课紧密配合电视课与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辅导课学时大约为课内学时的1/3。自学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那些缺乏组织电视教学的地方,这种方式更重要。

3.作业

本课程的作业主要依据各章的思考题,结合自学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或答疑。也可以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分析幼儿园的实践案例等。

4.考试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为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

二、学前教育的类型及任务

三、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意义、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说明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涵义;学前教育的类型与任务。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学前教育学的含义。

运用: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特征与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特征

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二、学前教育的基础性

三、学前教育的历史性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

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性。

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

运用: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目的

一、学前教育目的的涵义及价值取向

二、学前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层次

三、各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特点

四、我国学前教育的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体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三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智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四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德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五节 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美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学前教育的目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与内容。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目的与目标的内涵;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含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规定。

理解:学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国外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我国学前教育目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

运用: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内容;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涵、任务、内容、方法。

第三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概况

二、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三、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

四、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

第二节 当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当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概况

二、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

三、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

四、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重点:福禄培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皮亚杰、瑞吉欧等的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近现代和当代学前教育里理论流派。

理解:福禄培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皮亚杰、瑞吉欧等的学前教育理论。

运用:应用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等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章 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发展概述

二、儿童发展理论

三、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涵义

二、儿童观的演变

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四、儿童的权利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相互影响;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教学要求:

了解:儿童发展的涵义;儿童发展的理论;儿童观的演变。

理解:儿童发展一般特征;儿童观的涵义与内容;儿童权利的含义。

运用: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的相互影响;儿童权利的内容。

第五章 幼儿教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教师概述

一、幼儿教师的涵义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要求

四、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征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

第三节 师幼关系

一、师幼关系概述

二、良好师幼关系的标准与构建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良好师幼关系的标准与构建策略。

教学要求:

了解:幼儿教师的含义;师幼关系的含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理解: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幼儿教师角色的不同视野;当代幼儿教师的角色;专家型幼儿教师的特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师幼关系的本质和特征。

运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良好师幼关系的标准与构建策略;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第六章 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一日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意义

二、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指导策略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

三、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定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区角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二、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评定的原则与方法;区角活动的种类与目标、组织与材料配置。

教学要求:

了解:一日生活活动的含义与意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含义;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含义。

理解: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含义;游戏的含义、类型、特点和意义。

运用: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评定的原则与方法;区角活动的种类与目标,组织与材料配置;游戏的类型与特点、组织与指导。

第七章 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概述

一、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的含义与类型

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三、国外保教机构环境创设的标准与经验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策略与利用

一、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二、学前教育机构精神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教学重点:国外保育和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经验与标准;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的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概念、类型;学前教育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含义。

理解: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国外保育和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经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发展趋势;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学前教育机构精神环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运用:国外保教机构环境创设的标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方法及利用策略。

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涵义及其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内容与策略

三、国外家幼衔接的方案举例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的涵义及其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三、国内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方案例举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一、幼小衔接的涵义及任务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国内外幼小衔接的方案举例

教学重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之间衔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衔接的含义及应该确立的基本观点;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意义、合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意义、内容;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及任务。

理解: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小衔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国内外一些衔接方案的基本经验。

运用: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幼小衔接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第九章 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涵义及意义

二、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因素

三、国外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经验

第二节 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概况

二、我国主要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分析

三、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国外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经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验与趋势。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含义、类型与意义。

理解: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因素;各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经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经验与趋势。

运用:我国主要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内容、特点与意义。

第12篇: 学前教育活动方案

2016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提要:

组织一次全园家长开放日。利用六一文艺演出活动、我园把开展这次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正确理念、宣传科学知识片展、幼儿制作展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

幼儿园2016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建立对儿童的合理的期望,获得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

二、活动主题 给孩子适宜的爱

三、活动时间

2016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四、宣传内容和方式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指南》,集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学好《指南》、用好《指南》,学会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动。

1、面向社会宣传。我园把开展这次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正确理念、宣传科学知识、争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共同做好宣传月的系列宣传活动。

2、组织学习交流。我园围绕学《指南》、用《指南》,组织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多样形式组织教师和家长分享和交流学《指南》、用《指南》的经验体会,并向家长宣传我园在《指南》的指引下开展适合幼儿的丰富的活动。

3、开展科学育儿服务。幼儿园要向广大家长宣传《指南》,各班在QQ群里帮助家长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涵、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引导家长学会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

4、各班出一期学前教育宣传栏。

5、召开一次全园家长会(分班召开)。重点宣传、介绍《指南》,对其中的内容进行适当解读。

6、以园为单位,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主要介绍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和幼儿园科学办园理念。

7、组织一次全园家长开放日。利用六一文艺演出活动、亲子活动会开展、活动开展图片展、幼儿制作展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

8、悬挂标语宣传。

五、有关要求: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认真制定宣传月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好系列公益宣传活动。

2、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家长及幼儿园的积极性,鼓励其利用专业优势,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积极参与和支持宣传月活动。

3、科学规范。幼儿园对宣传月系列活动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把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育儿规律的错误倾向,严禁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宣传月名义在幼儿园内部开展商业性宣传和销售活动

2016年兰州市西固区苗苗幼儿园 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建立对儿童的合理的期望,获得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根据上级市局安排,我园从2016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围绕今年宣传月的活动主题“给孩子适宜的爱”,我园开展了以下活动:

1、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活动。《指南》的出台凝聚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以及关注教育社会人士的心血与智慧,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民主性与先进行、时效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我园把开展这次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正确理念、宣传科学知识、争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在进出我园的必经地段悬挂横幅标语,在幼儿园的大门前摆放了《指南》内容的宣传板块,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全文发布《指南》的所有内容,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和深入社区宣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让《指南》精神深入幼儿的家庭,让广大家长熟悉了解《指南》的精神实质。

2、组织学习交流。我园围绕学《指南》、用《指南》,组织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多样形式组织教师和家长分享和交流学《指南》、用《指南》的经验体会。今年开学初,我园就组织开展教师自学《指南》,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法规常识,特别是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意识,用《指南》的精神引领和指导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

3、开展科学育儿服务。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六一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指南》,园长亲自向家长宣讲指南内容,并向家长宣传我园在《指南》的指引下开展适合幼儿的丰富的活动。各班在QQ群里帮助家长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涵、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引导家长学会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

4、各班出了一期学前教育宣传栏。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和统筹协调下,全园教师的合作努力我园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宣传月结束了,但《指南》的宣传工作并未结束,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正常做好《指南》的宣传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指南》,更新观念,充分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确立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坚持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多数幼儿在目标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水平为基础,坚决执行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目标,科学施教,提高保教质量,真正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和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

幼儿园通过以上活动形式,面向老师和家长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违健康的行为。

兰州市西固区苗苗幼儿园

2016年6月20日

学前教育宣传月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甘肃省学前教育规定》,营造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根据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园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20日---6月20日,宣传主题为“给孩子适宜的爱”。我们将有重点地宣传幼儿教育方针、政策,学前教育重要性以及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和重视幼儿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

一、规范办园行为

严格执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甘肃省学前教育规定》等有关规定,合理设置并有效实施课程,规范使用省编教材。科学实施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类活动,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不开设超越幼儿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不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内容,不布置文字类家庭作业,严禁举行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比赛、演出、训练等活动。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学习发展最基础的阶段。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的基本构架在6岁就基本完成,所以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幼儿的自制力、意志力等都在学前期培养。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个重要环节。

三、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教育内容上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人生不是百米冲刺,比拼的不是一时的成功,而是长远的发展。为此,家长可配合老师按照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科学培养您的孩子,奠定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健康领域教育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 语言领域教育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四)科学领域教育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领域教育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提升办园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使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始终本着“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工作原则,全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深入挖掘幼儿的各方面潜能,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孩子,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

\\

第13篇:学前教育1钢琴课教案

钢琴课教案

一授课时间:第一周

二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

三 课时:一课时

四 授课内容:认识五线谱 了解钢琴 弹琴时的坐姿与手型

五 教学重难点:

1:要让学生通过上课,首先让他们认识五线谱,了解中央C在钢琴上的位置。

2:了解钢琴的基本构造,例如八十八个键,其中三十六个黑键,五十二个白键,以及踏板的基本运用。

3:学生要了解弹琴时候的坐姿,臀部要稳定固定的坐在琴凳中部,坐一半即可。

4:然后教学生如何摆正确地弹琴手型,把手放在琴上,手掌拱起,五指分开,手指自然下垂,指尖触键,整个手成半圆形;

二、

三、

四、五指触键的部位应该是指尖,而不是指肚;拇指是指尖的外侧触键;手背要保持平衡,弹奏时要保持手的半圆形状,不可折枝,并示范给学生看。

六教学过程:

首先,告诉教学生认识五线谱,do,re,mi,fa,sol,la,xi(1,2,3,4,5,6,7,)告诉他们中央C,并在钢琴中找出它的位置,弹奏几遍,让学生充分了解;

其次,老师介绍钢琴,告诉学生钢琴88个键,黑键36,白键52,以及最右边的是延音踏板,中间那个是弱音踏板,最左边的有轻度减弱作用吧,然后示范给学生看。

然后,老师介绍正确的钢琴弹奏姿势以及手的各部位名称和手型。老师讲解手型时,可以让学生把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旁,体会整个手臂放松的感觉,然后由手腕带动手提起来放的键盘上,这时学生就会做出一个自然的、基本合乎钢琴弹奏的手型(或使用握球的手型方式)。然后老师弹奏一首曲子,让学生充分了解弹琴时的正确手型。并铭记在脑子里,学生在练习时,时刻回忆老师的分析、示范

最后,老师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练习课后作业。

第14篇:学前教育韵母教案(推荐)

前鼻韵an、en、in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前鼻韵母an、en、in认清它们的形,

读准它们的音以及它们的四声。

2、能了解前鼻韵母的组合规律 与复韵母进行区别。 3、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uan和yin

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

4、区别前鼻韵母a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5、对于前鼻韵母和声母的组合的音节以及音节词,学生能正确熟练拼读。

6、在四线格里正确美观书写三个前鼻韵母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

并能在四线格中正确美观的书写三个前鼻韵母和声母组合的音节和音节词。 教学重点:

1、认识前鼻韵母an、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

2、读准它们的音以及四声 认清它们的形。 教学难点:

1、区别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2、让学生熟记特殊的整体认读音节yuan ,不能拼读。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示范法、合作探究教育,游戏中加强学生的拼读能力,发散式思维能力,从而初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间: 九课时 教学准备:

1、拼音卡片

2、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an 本课目标:

1、认识前鼻韵母an

2、认清它们的形,读准它们的音以及它们的四声

3、在四线格中正确美观的书写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抽读8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

小朋友们读的很好,我们已经学习了六个单韵母,23个声母,上个星期我们又和8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交了好朋友,可是我们的拼音家族可是一个大家族,特别是韵母家族,它们不但有单韵母家庭,复韵母家庭 还有一个小家庭,这个韵母家庭叫---(师板书:前鼻韵母)

(老师读 学生跟读)

师:今天我们就要进入这个前鼻韵母家庭,和这里面的韵母交朋友。

二 认识an 了解前鼻韵母的组合规律

师:说起前鼻韵母,让我们想起了一起学过的声母我们叫它鼻音,还记得吗?鼻音n是怎么写的?

(学生说:一个门洞n n n )(老师板书:n) (学生一起读n)

师:我们知道复韵母都是由单韵母两个两个相互组合而成的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前鼻韵母却都是由单韵母和鼻音n组合的,因为后面有个鼻音n,所以我们就把这些韵母叫做前鼻韵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第一个前鼻韵母an。出示卡片 an 三 指导朗读

师: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先读前面的单韵母a 然后慢慢把嘴型滑向n

(生跟读,师指导) 师:你们能把声调加上再试着读一读吗? (提醒学生声调应该加在韵母的头上) (老师出示四声卡片 开火车读) 顺风耳游戏巩固四声 师:安全的安是第几声? 黑暗的暗是第几声?

嗯 好的 的嗯是第几声? 四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学习yuan 师:小朋友们学的可真快!

连我们的老朋友都来为我们鼓掌祝贺了,它们是------ (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u 和y) (学生一起读)

师:它们俩谁是声母?谁是整体认读音节?(指名学生说) 师:今天整体认读yu特别开心,它往an的前面一站,对an说:“我最喜欢和你在一起玩了,我们手拉手组成整体认读音节好吗?”所以啊!他们俩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课件演示:yuan) 师:你会读吗?发音时注意:先读yu再读an(指名学生读yuan) 老师带读 学生跟着读

师:如果加上四声,你还会读吗? (加上四声指名学生读)

师:这可是一个特殊的整体认读音节呀!以前我们学习的整体认读音节都是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的,这个整体认读音节可是由一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个前鼻韵母组成的,我们小朋友可要牢牢的记住它----整体认读音节(学生大声读yuan的四声) 师:考考你!

(出示公园图 猿猴图 和圆圈 让学生说声调)

五 复习巩固

抽读an yuan 四声卡片,分组读、分男女生读等等。 六 指导书写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字母送回家

师:它们住在哪一格呢?仔细观察书上的书写,说说看! (指名学生说)

老师在四线格里示范写 ,学生书空。

学生在拼音书上练习描红,并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写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以及它们的四声。 (老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反馈评议)

七 作业设计

1 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书写an yuan 以及它们的四声 2 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还有哪些事物的名称带有an yuan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an的相关音节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抽读拼音卡片 an en in yuan 的四声。

师:小朋友们掌握的不错,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的读音,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多少个整体认读音节了?

(指名说 老师板书: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wu ye yue yuan) (看黑板 一起读)

二 新授知识

师:整体认读音节是不用拼读的,可我们学习的大部分音节都是需要拼读的,在要拼读的音节我们又分为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两拼音节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鼻韵母an又和哪些声母交上朋友啦,请看:

1、

2、学生试拼,教师指导。

3、分组训练,巩固记忆。

4、孩子们,你们敢和老师比比吗?我会用“dàn”组词,“鸡蛋的蛋”比比谁说的词更多更棒。

5、刚才我们认识了两拼音,你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吗?出示三拼音:

学习拼读声母j q x与ü—an组成的音节. 出示拼读图:

j——ü——an——juan q——ü——an——quan x——ü——an——xuan 指导拼读,学生练拼。(结合复习ü上省点规则) 拼读方法采取:

(1)三拼音法(复习拼读要领) (2)三拼变两拼。如:j—üan—juan,üan的发音同整体认读音节yuan的音) (3)拼读从放声——放低声——心拼.

学习i—an,y一an的读音及声母q、l与ian的拼读.

1、学习音节yan的拼读.

(1)指导拼读y—an—yan(烟),学生跟读.

(2)告诉学生y—an—yan难拼谁,可用„冒烟‟、“香烟”、“烟”的音帮助整体识记yan.

(3)学生练读音节yan.(指名、开火车、齐读) (4)读yan的四声.

2、学习介韵ian.

(1)拼读音节:q—i—an—qian 1一i—an一lian 引导学生变三拼为两拼,即用声母与介韵ian相拼,ian音同yan音。

(2)让学生练读 yan。

6、指名学生拼读 以及拼读它们的四声。教师点评,全班跟读。 四 指导书写

1、师:书写音节时声母韵母要写的紧紧靠在一起。

2、老师示范写 ,学生书空。

3、学生写,老师巡视检查,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写音节。

2、拼读an和声母组合的音节。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an的相关词语、句子。

1、yuan quan

guo yuan

yuan zi

pan zi

gao shan

fan chuan

hei ban

fan fu

lan hua

yu san

yi yuan 学习词语时,图、形、义相结合的方法。

2、让学生练习说话,从上面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3、学习词语书写格式。

4、作业设计。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en。

一、复习导入

1、抽读卡片an yuan yan的四个调。

2、拼读关于前鼻韵母an的相关音节以及词语。

3、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第二个鼻韵母。

二、新授知识

1、学习en的读音。

(1)看“摁门铃”图(或动作),从“摁”音引出前鼻韵母en的音。(出示en) (2)示范发en,学生静听。(用学习an的方法指导发音.让学生体会先发e,紧接着收鼻韵尾“——n”的音) (3)学生练发en。(自练,指名,小组、齐读) (4)读带调韵母en 。

2、学习en的书写格式。

3、作业设计

书写en,四个声调个一排。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en的相关音节:

一、复习导入

1、复习en的读音及书写。

二、新课学习

1、学习en与声母相拼组成的音节

2、书写指导

3、巩固训练

4、作业设计

第六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en的相关词语、句子。

1、学习词语

zhen xian

da men

shu ben pen zi

fen shu

zhen zhu tian an men

ren shan ren hai

2、用以上词语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3、规范书写

4、作业设计

第七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一、复习导入

1、复习an的相关内容

2、复习en的读音及书写

wen hao ben pao

二、新授知识

1、图片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前鼻韵母in

2、学习in的读音

教师试读,生跟读。

(师生一起编顺口溜:盖个印章 in in in)

3、巩固练习

学生开火车读、分组读。

4、书写指导

5、整体认读音节yin

师:大y看见yu站到an的前面去了,它心里想:我也要找一个好朋友和我也组成整体认读音节,于是它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in,也很快的站到in的前面,于是,它们也手拉手组成了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in 师: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读音没有变,谁来试读?(指名学生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不错!我们给它加上声调,你还能读的那么好吗?(出示yin的四声) (指名学生读) 师:再考考你!

(出示图片:蚯蚓图、饮料图、阴天图 )让学生说声调

6、指导书写

7、作业设计

书写in和yin各一排

第八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in的相关音节

1、

2、书写指导

3、巩固训练

4、作业设计

第九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鼻韵母in 的相关词语、句子。

1、学习词语

mao jin

tan qin

jin ji

pin yin

sen lin

yin yue

yin shui ji

xie xin

fu yin

bin guan

2、用以上词语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

3、规范书写

4、作业设计

第15篇: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

学前教育优质课教案集锦

第一节

小班教学活动设计:《好玩的布垫》

《好玩的布垫》选自主题五《健康歌》次主题一《我运动》

活动目标

1、乐意尝试用垫子玩各种游戏。

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活动准备

1、布娃娃家环境创设。布娃娃家里有一个大型布娃娃,一座精致的小屋,各种形状(圆形、方形等)、各种质地(软质地、硬质地,光滑的、粗糙的),各种颜色的垫子。

2、用绿色、黄色的泡沫垫布置的草地和沙滩,小猪家。

3、课件:下雨场景、火车隧道场景、“划龙舟”场景课件。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意境):今天,布娃娃邀请小朋友到它家去做客,咱们看它家有没有好玩的东西!听着欢快《健康歌》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布娃娃家。(设计意图:引起幼儿去布娃娃家找好玩的东西的兴趣。)

二、认识各种形状(圆形、方形等)、各种质地(软质地、硬质地,光滑的、粗糙的)的垫子。

师:(放背景音乐)来,小朋友快来看,布娃娃的家可真漂亮呀,咱们赶紧进去玩一玩吧!

1、提问1:在小垫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真暖和。小朋友在上面坐一坐,滚一滚,躺一躺有什么感觉?

提问2: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小垫子拿起来捏一捏什么感觉?(软)抱一抱,放在小脸蛋上亲一亲有什么感觉?(暖和)。

2、找一找。

①找方形。咦,方方的垫子藏到哪儿去了,小朋友赶快找一找,举起来让我看一下。 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垫子都是用布做的,软软的很暖和,除了这些垫子,还有什么样的垫子,小朋友快找一找。这是用硬纸板做的垫子,还有用竹块做的,摸一摸,什么感觉?凉凉的垫子,我们夏天可以派上大用场。 (设计意图:①找出圆形、方形布垫。感觉软软的、暖暖的,冬天使用的。②师拿不同质地的垫子。感觉光滑的、粗糙的,夏天使用的。)

师:这些垫子除了坐之外,还可以和我们做游戏呢!

师:小朋友,拿起圆形的布垫,开着小火车到郊外去游玩去了。(放开火车的音乐。)

三、探索布垫各种玩法(设计意图:练习抛、跳、顶、爬、推、拖等动作的的协调能力。探索一人玩、两人玩、三人玩、多人玩法。)

1、(热身运动)玩“藏猫猫”的游戏,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藏住脸、脚、屁股等。

2、探索布垫玩法。

⑴幼儿自由探索玩法。如:顶布垫、驮布垫爬,推布垫,一人或两人抛布垫,布垫夹在两腿间学小兔跳等。

师:和小布垫做游戏可真有趣,你们还想和小布垫怎么玩呢? 幼:幼儿分享交流玩法。

师: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玩的?

头顶:把小布垫放在头上,两臂伸直,走到老师这儿来再走回去。抛接:把小布垫抛起来再接住。用小屁股学划船,划过来划回去,还可以转一转等等。

3、鼓励幼儿尝试合作游戏

师:刚才我们是单独和小布垫做游戏的,如果两个小朋友玩一个布垫可以怎么玩呢?先找到好朋友,拿一个布垫玩。游戏: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就是不让小猫去。

4、情景游戏:给奶奶送布垫(设计意图:①整合巩固布垫几种游戏玩法;②把幼儿手中的布垫收集起来。)

(布娃娃来电话,要求小朋友把布垫送给奶奶做靠背。) ⑴幼儿把布垫夹在两腿中间,学小兔子跳过草地。 ⑵幼儿把布垫放在后背上,学小乌龟爬过沙滩。

⑶(放下雨场景课件)下雨了,幼儿把布垫当作雨伞顶在头上平衡走。 ⑷(放火车隧道场景课件)幼儿把小布垫排成一排变成火车,穿过隧道。 师:奶奶家到了,把你手中的垫子送给奶奶吧!

5、引导幼儿探讨多人玩一个布垫的方法(放“划龙舟”的场景课件)。引导幼儿说出怎样划龙舟才能划得又快又好?最后小结:要行动一致,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一起用力就会划得很快。

⑴教师出示一个长长的布垫,引导幼儿玩“划船”的游戏,“看谁先到小猪家”。小朋友尝试进行多人玩一个布垫的玩法。

⑵将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队,比赛划龙舟(放划船音乐)。

四、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播放放松音乐《月光水岸》,幼儿和老师一起跟音乐做放松动作(扭扭脖子、敲敲胳膊、捶捶腿、互相捶捶后背、伸个懒腰等)。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用双手和头、双手和腿、背玩布垫的不同方法。

第二节

大班教学活动设计:《好玩的立方体》

《好玩的立方体》选自主题五《房子大观》次主题三《特

殊的房子》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与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并组合造型。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羊村实验室区域环境。

1、“羊村实验室”大门一个。

2、模型平台:像圆柱体、长方体的模型16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若干。

3、魔术平台:8个蓝色筐子、扑克牌、圆形光盘、圆形雪花片若干、长方形卡纸6张、正方形卡纸2张、圆形彩卡4个。

4、设计平台:彩笔2盒、纸若干、像皮泥2盒、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若干、胶水2瓶、双面胶2个。

5、构建平台:各种像长方体的纸盒、酒盒,像圆住体的易拉罐,装饰后像圆柱体的纸筒等物品若干。

6、课件:长方体和圆柱体形成的课件。

7、游戏“爆米花”布料一块。16块小型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形状的物品。

三、活动过程

㈠以参观“羊村实验室”的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游玩“羊村实验室。”进入后播放课件。 ㈡教师与幼儿进入“羊村实验室”,通过“两个平台”的情境帮助幼儿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1、“模型平台”:

⑴让幼儿自由操作模型平台的物品,初步感知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

师:小朋友,这是羊村实验室的模型平台,拿起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坐在小垫子上看看玩玩,一定要看清它长的什么样子?

⑵(引入谈话区)引导幼儿讨论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 提问1:长方体①有几个面?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③哪两个面长的一样? 小结长方体定义。

提问2:圆柱体①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②圆柱体的上下粗细一样吗?两个圆面大小相同吗?③能不能滚动?

小结圆柱体定义。

⑶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哪一个容易滚动?

小结:长方体的物品比较稳固,圆柱体的物品侧面容易滚动,为后边幼儿搭建做辅垫。 ⑷启发幼儿自由联想: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像长方体,哪些物品像圆柱体?

2、“魔术平台”:

⑴幼儿自由操作变魔术材料,通过“变魔术”,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长方体和长方形、圆柱体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到这边来,这里是羊村实验室的魔术平台,村长让喜羊羊他们用这些材料变出像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来,两个小朋友一组,也来试试吧。

⑵教师组织幼儿谈话讨论:请小朋友解说魔术是怎样变出来的? ⑶课件演示小结:[1]把一张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扑克牌整齐的叠放在一起,变成的物体就像一个长方体;[2]把一张张大小一样的圆形光盘整齐的叠放在一起,变成的物体就像一个圆柱体。

㈢以游戏“爆米花”的形式引导幼儿对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物品巩固认识,并加以分类。 爆米花儿歌:“爆米花、爆米花、咧开嘴巴笑哈哈。” 第一遍游戏让幼儿巩固认识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 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对长方体、圆柱体的物品进行分类。

㈣引导幼儿进入“设计平台”、“构建平台”区角进行自主活动,作品留影后讲评。 设计平台:进入设计平台的小朋友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画出来,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粘贴出各种作品来。

构建平台:进入构建平台的小朋友可以用里面的材料搭建高楼大厦、大桥等各种作品来。

“现在开始比赛,看哪个平台的小朋友的作品最多、最精彩”。

3、作品讲评、整理归位后,看课件,播放音乐,列队出羊村实验室。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利用长方体和圆柱体物品搭建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来。

第三节

中班教学活动设计:《小老鼠和泡泡糖》

《小老鼠和泡泡糖》选自主题五《奇妙的动物》次主题一《本领有多大》 活动目标

1、能跟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录音机。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3、讲述一个小老鼠的故事。了解小老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发幼儿对小老鼠探索兴趣。渗透小老鼠天敌是小花猫。

4、小老鼠头饰若干;小花猫头饰一个;四个带洞面板。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模仿小燕子飞进教室,围着教师坐下。

二、闭上眼睛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感知音乐)。师:刚才这段音乐讲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三、

1、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理解音乐)。①提问:小老鼠悄悄地跑出来玩,跑了几步就会怎样?

做动作1:尝试创编小老鼠跑的动作,学习小碎步跑。六次为一遍,边数节奏边做,练习1-3遍。

做动作2:做左看一下,右看一下的动作。按“看看”节奏做动作。练习1-3遍。 ②提问:小老鼠是怎样拉泡泡糖的?(引导幼儿拓宽思维,假设泡泡糖粘在了其它不同部位,并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样子。)

做动作3:创编粘泡泡糖动作。泡泡糖粘在手上、脚上、肚子上、头上、腿上、屁股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可以六拍一个动作,也可以根据音乐情感而做动作),动作可重复,练习1-3遍。

③提问:喵!喵!喵!小花猫来了,小老鼠该怎么做呢?

做动作4:模仿滚成雪球的样子,快速地滚到洞里去。动作可重复,练习1-3遍。 小结:引导幼儿知道垃圾入箱、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听一遍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让幼儿自由表演,教师参与其中。

3、分段欣赏巩固。有目的地指导表现小老鼠、小花猫音乐形象。

4、幼儿休息,观看教师表演。

四、听音乐师幼共同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游戏(音乐表演)。

1、游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讲清游戏规则:小花猫出现以后,快速地钻进洞里。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1-2遍。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第四节

中班教学活动设计:《小小马戏团》

《小小马戏团》选自主题五《奇妙的动物》次主题一《动物的本领》 活动目标:

1、掌握钻、触物跳的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2、体验模仿动物本领的乐趣。活动准备:

1、课件:①有关马戏团的表演精彩片段;②获得世界冠军的幼儿熟悉的人物。

2、环境创设:马戏团展板:山羊走钢丝、老虎钻火圈、海豚顶球等展板。

3、宽窄不同的平衡木三种,高矮不同的拱形门三个,高矮不同彩球若干个(红、黄、蓝色球三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进教室。师边说边做:两臂伸开,慢慢转一个圈,找一个碰不到别人的地方站好,我们一起动起来(师幼一起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马戏团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马戏团,你们要仔细看一看,马戏团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有什么样的本领?

二、参观马戏团(感知过程)

1、观看马戏团展板(边看展板边和幼儿个别交流,有什么动物?它们在表演什么节目?)

2、放课件①:观看马戏团的表演精彩片段

3、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在马戏团看到了什么? 幼:山羊走钢丝、老虎钻火圈、海豚顶球等。 小结:小动物的本领可真大呀,你们想不想练本领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想练什么本领呢? 幼:顶球、走钢丝、钻火圈。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想练钻的本领,有的小朋友想练顶

球的本领,还有的小朋友想练走钢丝的本领,好,我们就一起练本领吧。

三、指导训练幼儿走独木桥、钻、触物跳的动作(体验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活动区域(红、黄、蓝区),讲解活动要领。⑴走过独木桥(红区) 要领:注意力集中,向前看,双手平举,保持平稳,注意安全(边说边做示范、幼儿模仿)。

师:小朋友请看,这有三座宽窄不同的独木桥,你们要根

据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挑战自己,走过(宽窄不同的独木桥)每一座小桥。

幼:练习模仿走独木桥的动作。 ⑵老虎钻火圈(黄区)

规则:钻山洞时身体不能碰到洞顶,碰到洞顶,洞顶的小铃铛就会发出报警的声音,就犯规了。

师:小朋友看,这还有高矮不同的山洞,我们怎样过去呢? (师幼探索不同钻的方式:蹲钻、横钻、仰钻、爬钻等。)

幼:练习模仿钻的动作。 ⑶海豚顶球(蓝区)

要领:站在球的下面,屈膝半蹲,向上起跳触球,落地时,前脚掌落地。 师:小朋友看,这里有高低不同的彩球,你用什么地方去顶球?(探索不同的触球方式:头、额头、鼻子等。)

幼:练习模仿触球的动作。

2、幼儿分别选择红、黄、蓝色卡进入相应的红、黄、蓝色区域分组活动,使幼儿在不断的挑战中获得发展。

师:现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卡贴在胸前。 师:孩子们,赶快到与你的区卡颜色相同的区域里去练本领吧! 幼儿第一次探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的表现很勇敢,很有秩序,但是,有的小朋友从独木桥上掉下来了,很危险会摔伤的;还有的小朋友碰到了洞顶;在下面的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注意这两个问题,仔细观察区域颜色标志,交换场地,去练第二种本领吧!

幼儿有次序的更换区域颜色标志,进行第二次探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在钻山洞的过程中,小朋友用蹲着钻、爬着钻、全身贴地匍匐钻等多种方法,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下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区域颜色标志,交换场地,去练第三种本领吧!有次序的更换区域颜色标志。

幼儿第三次探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结:你们在马戏团里学到了本领没有?学到了什么样的本领? 幼:走独木桥、钻山洞、顶球。

四、“炸碉堡”比赛游戏活动(体育整合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在马戏团学了那么多的本领,下面我们来玩个炸碉堡的游戏吧! 讲解游戏规则:孩 子们,站到起点线的后面,根据胸前的颜色卡分成红、黄、蓝三个小队,仔细听游戏的玩法:走过独木桥,钻过小山洞,到对面的阵地去炸碉堡,顶到球后碉堡才会 炸掉,然后从右边跑回来,和第二个小朋友拍手后站到队伍最后,第二个小朋友开始游戏。请小朋友注意安全,不要拥挤,按顺序,注意:顶到球才能炸到碉堡,拍 手后第二个小朋友才能开始游戏,好了,准备开始。 师:哪个队获胜?祝贺他们!我们再来一遍,看看这一 次哪个队获胜?准备开始!

师:哪个队获胜?祝贺他们!其他两个队的小朋友表现也 很棒,也祝贺你们!

五、结束放松活动

1、放课件②:获得世界冠军的幼儿熟悉的人物。师:小朋友看看大屏幕,你认识他们吗?他们就是我国

的世界冠军,我们也要从小练本领,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长大后为国争光。

2、放松运动:随音乐《碧波摇篮曲》做各种放松动作。包括:敲腿、捶背、拉伸双臂等动作,走出教室。

第五节

小班教学活动设计:《颜色对对碰》

《颜色对对碰》选自主题四《七彩乐园》次主题二《奇妙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活动准备

1、七彩乐园环境创设—《七彩王国》(幼儿比较熟悉的物品) 花卉区:各种春天的花卉。

水果区:红苹果、草莓、香蕉、桔子、西瓜等。 蔬菜区:辣椒、茄子、西红柿、胡萝卜、芹菜等。 粮食区:红小豆、黄豆、绿豆、黑豆、玉米、小米等。

2、红、黄、蓝三种稀颜色,透明塑料杯若干。

3、绘画笔

4、红、黄、蓝、绿、紫、桔黄小篮子。

5、四个区域中的物品简笔画若干张。活动过程

一、感知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听音乐蹦蹦跳跳进入环境创设区《七彩王国》,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知道是什么物品,什么颜色。

二、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的变化。

1、提问1:你在《七彩乐园》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 教师当场作简笔画,幼儿说什么,教师画什么。 师: 没有颜色,它们漂亮吗? 幼:不漂亮。

2、⑴教师变魔术:水宝宝变变变。变出红、黄、蓝三种稀颜色。 教师把红、黄物品涂上颜色。 师:其它物品的颜色怎么办哪?

⑵幼儿变魔术:引导幼儿观察红、黄、蓝三种稀颜料,猜猜看,如果两种颜料的水宝宝混在一起做好朋友,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红色宝宝、黄色宝宝做好朋友变了。

师:变成了橙色宝宝。红色宝宝与黄色宝宝做好朋友变成了什么宝宝? 幼:橙色宝宝。

幼儿操作:红色宝宝、蓝色宝宝做好朋友变了。

师:变成了紫色宝宝。红色宝宝与蓝色宝宝做好朋友变成了什么颜色宝宝? 幼:紫色宝宝。

幼儿操作:黄色宝宝、蓝色宝宝做好朋友变了。

师:变成了绿色宝宝。黄色宝宝与蓝色宝宝做朋友变成了什么色宝宝? 幼:绿色宝宝。

三、现场涂色,巩固生成的三种颜色。

1、师幼共同为画有绿色、紫色、橙色的物品涂上颜色。

2、巩固绿色、紫色、橙色是有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的。

3、鼓励幼儿继续探究配色的奥妙。活动延伸:

到《七彩乐园》里选择与篮子相同颜色的物品。

1、点数物品。

2、把物品送到食堂去。

第16篇:中职学前教育家长会教案

中职德育活动课教育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育教学活动主题: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和谐教育家长会

班级: 15学前教育3班

时间: 2017年6月

班主任: 马丹

一、活动目标

1、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特色、管理要求、育人氛围,使家长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展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办学的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2、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情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家长会准备:

1、家长会有关资料。 ①家长会签到表。②家长会教师发言稿纸或演示文稿。

2、班主任主动邀请主要任课教师作交流(如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

3、布置教室。(如在教室前面黑板写主题、欢迎词等。在学生的课桌上放好学生的作业本等。)

4、准备好发言稿。

三、发言稿应包括以下内容:

总结一学期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强调家长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思想动态,以便对症下药;经常和老师联系,掌握孩子在校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育时有理有据。

强调让孩子学会做人最重要,平时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尊老孝亲、守时守信、勤俭节约、遵守公德、自我管理等; 2015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排;

2 宣传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强调为了学生健康不能封斋,不能进清真寺。

加强民族团结,与结亲对象共话民族团结情;

宣传学校2017年招生计划,发动家长和学生为学校招生。

强调今年是创城关键一年,7月中旬迎检,要教育孩子注意文明礼仪养成,为创城出力,争做文明人。

期末考试时间,暑假放假时间,开学时间。

强调假期安全。督促学生注意交通安全,不到河、池等危险的地方玩耍;不进营业性网吧、歌舞厅,保证孩子身心安全、健康。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排忧解难,让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到校,欢欢喜喜回家,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四、家长会程序

1、在各班教室集合,签到。

2、班主任班级情况介绍以及对家长的建议和要求。①班级整体情况介绍。 ②15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

③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安全问题,学习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等) ④向家长介绍学习方法、教育子女的方法,并向家长提出具体要求。(如作业要求、多读课外读物要求、安全防范要求、早晨到校以及下午放学等要求)

3、任课教师介绍学生情况。

4、和个别家长进行单独交谈。

第17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案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案

题 :钢琴的基本弹奏与音符的认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小红帽)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琴的弹奏和音符时值。

2.学会钢琴弹奏的基本要点。(姿势、手指等) 重点难点: 1.学生的读谱。

2.钢琴弹奏时的基本手型及力度、动作、放松的要求。

3.分清四拍全音符, 二拍二分音符, 一拍四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重点:

1.五线谱的认识,提问每个音的唱名。2.分清高音低音。 3.指出线、间的位置。 4.练习重点:手型、坐姿。

二、导入新课

1.用“哼”鸣法来哼唱《小红帽》让同学们说出歌名。

三、新课讲解:

1.读谱:注意引导学生全音符的四拍不能打得过快,要在节奏里面。2.给学生做示范(歌曲要弹出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感觉)。 3.学生学习左右手单独弹奏,(学生先坐在凳子上摆好坐姿,老师逐个纠正,再摆好手型,最后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做坐姿和手型,请下面的学生来找出错误之处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重点解读:第三小节的高音DO 用五指去弹,学习扩指的练习。

手的姿势:手腕不要高台不要晃手指要自然的弯曲与手背保持弧形,手指的每个关节都要凸出。要防止指端关节和掌关节塌陷,离键时手指不要翘。弹奏时五个手指均应在键盘上,切勿将大拇指悬在键盘外。

五、总结。

六、课后作业:双手合奏《小红帽》把拜耳书第5页谱子标记一下。

七、宣布下课。

第18篇:学前教育舞蹈课教案

【舞蹈课教案模板】

课程题目:舞蹈基础2

一、教学对象: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学前教育

二、教学内容:

1、基本功训练

2、藏族舞蹈基本体态与颤动律

三、教学目标:

1、开学第一天练习基本功是以恢复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2、初步了解及掌握藏族舞蹈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恢复身体柔韧性

2、难点是掌握藏族的基本动律

五、授课时数:2个课时

六、教学方法

1、以我讲课指导为主

2、互动法

七、教学准备:(包括课堂音乐;教师、学生的服饰、道具要求等。)

要求学生统一黑色舞裤,民舞服,软底鞋或(带跟的婆婆鞋)

八、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内容

动作要领、关键

问题设计

预设答案

互动环节设计

备注(此部分为需要特殊说明的内容填写处。)

前10分钟

自我介绍与热身压脚背

吸腿跳要跳高落地轻跪地压脚背要把重心都放到脚背处

热身

学生跪好之后我去一个一个的压脚被

跪地要用膝盖跪垫子上

30分钟

压前旁腿与踢前旁腿

绷脚背膝盖收紧伸直

掌握正确的方法

边说要求的时候我边示范然后我在去纠正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压腿的要求

30分钟

教授藏族基本体态站姿及动律

掌握体态要求与颤动律的动作要领

了解藏族舞蹈

我边示范边讲要求学生一起动起来

以不同的节奏变换来练习颤动律

15分钟

做腹背肌训练

两人一组固定住做的人的脚

训练体能

每人完成40个

5分钟

课后总结

说之后上课要求

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练什么

九、舞蹈组合

1、伴奏音乐:无

2、组合:藏族组合

十、教学反思(这部分应该为授课结束后填写。

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内容应该要结合学生的现实水平,上课形式应该要紧凑一点。

【准备舞蹈教案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时间合理的安排,一节课的新课内容不宜过多或过少。

注意新课与已学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用简练的语言介绍新课的内容和背景。

教学重点要突出,不要东教一下西教一点。

讲述动作、剖析动作要掌握规律,由于舞蹈运动多是从地面方位和人体方位起始的,因此教新动作也要从脚开始,有一个顺序。千万不要讲一下头,讲一句脚,讲一句腰,再讲一句腿的,没有顺序没有规律不仅容易遗漏,而且使学生得不到要领,造成混乱。

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教学难点作出正确的估计。

如果有伴奏老师,应提前与之沟通。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在教案中插画队列调度简图。

书写舞蹈组合时:

(1)标注舞蹈组合所用音乐的名称及节拍,如:《XXX》2/4 或3/4 。 (2)全曲共有多少个八拍(包括前奏和结束部分)都要注明。 (3)按节拍用标准的舞蹈术语简单书写舞蹈动作和体态要求。

第19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案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教学要求】能陈述教育科研的基本特征;能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科研的原则。

【教学重点】教育研究的定义及科学原则,学前教育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教育研究的科学原则及各自内容,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育研究的本质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教育研究的科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客观性、教育性、伦理性、实用性、可行性、准确性、发展性。

二、学前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

1、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2、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内容的结合性、研究类别的结合性。 3研究内容的结合性包括: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评价研究相结合、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师发展研究相结合

第二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

1、描述: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最为贴切的描述,由此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有关学前教育历史和现状的各种知识,认识学前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进展和问题,从而评价学前教育的实施效果和反思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等。

描述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或观察工具的使用。

1.1、以《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教育行为》为例,对描述性功能进行分析P7

2、预测:依据早先的X时间内所获取的信息,对某一现象将在Y时间内发生作出预测的能力。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一个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表现预测其小学阶段的学习发展,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预测几年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区域。 2.1、以“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为例,对预测性功能进行分析P9

3、解释:思考并合理说明某一教育现象的原因、本质及规律等。如果一个研究者能准确合理的解释某一教育现象,这无疑意味着该研究者能够描述这一现象、预测其进展或结果,并懂得如何使其改进完善。

3.1以《纲要》为例,对解释性功能进行分析P11

4、改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改进不良现状,使学前教育发展向理想的目标不断靠近并无限接近。

4.1以“佩里学前教育方案”为例对改进性功能进行分析P12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和理论建构

【教学要求】能陈述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内容以及他们的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研究范式的四种类型,四个主要研究方式,进行研究的基本操作程序 【教学难点】质性研究的应用,常用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方式,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与知识观

范式:主要包括一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科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理念,在共同体内公认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及理论视角。简而言之,范式就是用以观察和理解研究问题的模型和框架

一、实证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实证主义者认为,社会与自然界没有本质区别。社会如同自然界一样,可以被客观描述,也可以被逻辑而理性的研究。实证主义持可知论观点。

2、实证主义四大特征: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以观察为手段。

第二,具有可重复性,在实证性研究中,如果某两项研究的步骤和逻辑相同,那么其研究结果也应该是相同或是类似。

第三,具有可积累性,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要经过一代代研究者的努力、在数据,资料以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已有结论的不断验证和反思而使某一研究领域内的理论得到提升,获得新的发展。

第四,可证伪性,我们没办法归纳到一类事物中的所有个体,但是这一逻辑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举出一个反例来证明原命题不成立。

二、解释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解释主义试图解释人们是如何理解他们周围的环境的,解释主义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镜像似的被动的反映与接收,人能主动地认识和解释世界。

2、现实世界的真相并不是客观的存在于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认识,现实世界的具体意义使人们主观建构的,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平等的建构有关现实世界的具体意义。

3、我们并不是简单的接收特定的社会和物质环境,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用社会共建、共享的某个文化框架来解释我们周边的环境。另外我们对社会的解释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的行为表现。

4、对于解释主义来说,社会就是一个动态的意义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不断地创造并再创造者社会的意义。我们的社会不只是等待解释的社会,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解释着我们的社会。

三、结构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结构主义的前提假设是:一切事物无论表面怎样杂乱无章,其内部必然隐藏着某种“结构”,日常生活中的“结构”是客观的,通过观察能够感知到的经验层面的属性。而结构主义所说的“结构”则是抽象的和内在的,接近于事物的普遍本质。“结构”是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组合

2、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世界不是有事物组成的,而是由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的;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那些关系;在任何既定情境中,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任何部分只能在整体中获得意义。

3、结构主义范式之中,有一个非长突出的特点,就是看重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结构主义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事物本身。同时,结构主义认为,世界的结构性不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而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脑结构化潜能对外部混沌世界的一种“整理”和“安排”。

4、结构主义范式四个特征:第一,结构主义最明显特征是他提倡一种“整体论的观点”。第二,结构主义倾向于考虑不变的东西而不是暂时易变的东西。第三,他反对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喜欢根据直接观察到的实体来说明事物;而结构主义认为“结构”是远在观察到的现象表层之下的比较深层次的实在。

5、在结构主义中,结构系统是动态平衡的,这取决于两种机制:第一,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复杂的内部组成部分的作用下,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第二,变化遵循的规律是不变的。所以结构的变化又不会是漫无边际不可控的,这可以保障整个系统持久地存在。

四、后结构主义范式与知识观

1、后结构主义范式特点:首先,后结构主义的首要特征是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其次后结构主义是历史的回归。

2、后结构主义认为世界在根本上是不确定的,这与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观点很大不同。对后结构主义者而言,世界远非是封闭的,类别清晰地,充满着确定性的,等待着科学家的探索和发现。在他们眼中世界变动不居,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只能是暂时性的理解。

第二节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式

一、量性与质性研究路径

1、量性研究是这样一种路径:“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

2、质性研究则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是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活动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3、量性研究以实证主义范式为基础,以演绎推理为逻辑框架,以理论检验模式来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以非价值介入的客观中立的态度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研究者对研究的干扰,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4、质性研究以人文主义范式为基础,以归纳推理为逻辑框架,通过建构理论来深入的理解社会现象,并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搜集有关资料并得出解释。

5、质性研究的价值介入性比较强,与量性研究相反,质性研究非常注重研究者对自身研究的主观诠释,通过搜集到的资料对研究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可见定性研究扮演着“理论发现者”的角色,而定量研究则是“证明人”。

二、四种研究方式

1、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通常将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其中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量性研究方式,实地研究则属于质性研究。

2、文献研究是以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文献是指能够承载有关研究对象的信息材料。

2.1、文献分析法优点:第一,文献研究的费用相对较低,而且比较节省时间。第二,研究对象对研究者的无反应性。第三,超时空性。第四,可以做深入的纵向分析。按时间顺序梳理文献资料可以帮助研究者梳理一个事件纵向发展的历史过程。

2.2、文献分析法不足:第一,文献的质量难以保证。第二,对文献的依赖性强。第三,很难保证研究的信度。

3、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形式。

3.1、实地研究包含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两种类型。参与观察是研究者浸泡在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作出诠释。个案研究是选取全体研究对象中的一个个按作为重点观察,并对其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这个个案,不一定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集团”,如一个村落、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 3.

2、实地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这意味着它并不仅仅是搜集材料,它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分析所收集的材料,对研究对象作出理论上的解释,因此,可以说实地研究是一个“理论发明者”

3.3、实地研究的优越之处:首先,效度高。其次,实地研究的灵活性大。

不足:第一,实地研究背负着伦理的拷问。第二,虽然效度高,但是信度很低。第三,耗时较长,而且影响到研究对象。

4、实验研究是一种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实验研究的实施,必须通过精心的实验设计、严密的控制和对变量的操作来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推断。4.1、自变量是通过自身变化而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量,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2、前侧与后侧分别是指在实验前后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在实验进行之前对因变量进行的测量称为前测,之后称为后测,通过实验前后两测对因变量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所给出的刺激使因变量发生了何种变化。

4.3、对相同对象进行先后两次相同的测验,在后测时,实验对象可能会因前测和实验时的经验不同而表现不出真实的实验效果。为了消除前测对后测的影响,需要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就是接受刺激的一组,控制组就是不接受刺激的一组,为他们分别做前测,然后实验组接受刺激,控制组不接受刺激,然后分别后测,比较可发现刺激到底发挥了多大的影响。 4.

4、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老师对学生和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会使学生表现得更好。

霍桑效应是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成绩或是业绩提高的现象 双盲实验的施受双方都不知道谁是真正接受刺激的实验组。

4.5、实验研究的优点:首先,实验研究的最大优点就是其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赋予了实验研究课重复验证的特点,这样经过重复检验的结论会让人深信不疑。其次,相对于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实验研究相对比较省时省力,而且要是实验结果不理想,再进行一次实验也相对比较容易。最后,实验研究非常适用于探究因果关系,能够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6、实验研究的不足:他最大的不足在于实验环境的人为设臵性,因为实验对其环境进行了高度的控制,环境相对比较简单,而真实地社会环境远比实验环境复杂得多,有很多变量是不可控的,会对得出正确的因果关系造成干扰,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真实地社会环境。

5、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是问卷的方法,系统的、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5.1、调查研究方式的特点:第一,调查研究并不搜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他只搜集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总体的样本的信息。样本是研究者在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的,认为能够代表研究对象整体情况的那一部分研究对象。第二,调查研究主要以来问卷和结构式访谈搜集资料。这样可以得到大量的量化资料便于日后统计分析。

5.2、调查研究的优点:首先,调查研究能够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得出有关整体的结论,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结果快速的掌握某一整体的情况并形成对某事的态度。其次,调查研究能够描述大样本的特征。最后,标准化的问卷和结构式访谈便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

5.3、调查研究的不足:标准化的问卷和结构式的访谈虽然便于以后的分析,但是,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者给出的答案选项极大地限制了调查对象的回答,也许他们有更多的想法,但是却收集不到。另外,在调查比较复杂的议题时,极易出现搜集到的信息简单化、片面化、肤浅化的现象,调查研究无法像实地研究那样能挖掘研究对象内心深层次的感悟。而且调查研究也无法保证问卷或是访谈所的材料的真实性,也就是说问卷的答案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回答者的真实想法,研究者是不知道的。 第三节 逻辑体系与理论建构

一、归纳逻辑与理论建构

1、广义的理论是指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范畴的体系或命题的集合,是关于特定领域或对象的系统化知识。不管是何种理论,其建构有两种逻辑:归纳和演绎。

2、归纳逻辑是指“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二、演绎逻辑与理论建构

1、演绎逻辑是指从一般到个别从一个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另一个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2、在演绎的逻辑模型中,特定的命题,即研究人员提出的假设来自于一般性的原理或常识。

3、演绎和归纳这两种逻辑方法,相互独立而并不相互排斥,通常两种方法会同时用于解决同一问题。运用演绎逻辑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现有的理论,运用归纳逻辑则旨在发现各种经验规律,用以构建新的理论。

第三章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

【教学要求】了解研究过程中的相应的法规以及道德,知道什么是抄袭,以及引用他人文献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明确与被试合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五个方面,知道针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法规,学会引用文献资料。

【教学难点】知道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诚信,在引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内容以及格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真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法规

一、政府的有关法规

1、《纽伦堡法典》中有两条涉及研究对象保护问题:“(研究)须取得受试者知情且出于自愿同意”和“研究设计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方法,并能为人类带来利益(利大于弊)”此后《纽伦堡法典》成为要求任何研究者都必须尊重被研究者的“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2、美国为了促使法律规章得以实施,要求任何由美国政府部门提供基金进行研究的机构都要设立审核委员会。委员会的人员有责任就研究中提出的道德问题进行调查。

3、《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其中有一条“以人为本”涉及研究对象保护:“人文社会科学应将体现人性、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增进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进步和幸福作为终极目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既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又要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尊重被试

1、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尤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格的尊严和平等是高于一切的。因此,尊重被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应该遵循的第一伦理原则。尊重被试就是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要负责维护尊重被试享有各种人身权利,包括不参与协作权、知情权、保密权等。

2、案例分析调查留守儿童现状 P50

二、知情同意

1、知情同意是指研究人员要让研究对象知晓研究的目的,研究可能存在的危险,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等有关该研究的信息,并在这个基础上获得研究对象的同意。

2、知情同意保护研究对象党的两项权利:一是知情权,让研究对象清楚研究目的、设计、风险等信息;二是自愿参与权,研究对象必须是在清楚研究设计之后自主决定参与研究。

3、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遵循知情同意一班有三个步骤:信息、理解、自愿。信息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的发起者是谁,怎样进行研究,需要多长时间等。理解:研究者的表达习惯和艰深的专业术语等问题可能会导致潜在研究对象的不理解研究信息。这就需要研究者了解潜在对象的理解能力和语言习惯,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传递研究信息。

4、研究者应通过宣传、说理、鼓励等积极方式来赢得研究对象的合作,研究对象应该是在没有顾虑,非常情愿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中来。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自由不受限制,他们可以自愿选择继续参与实验或是退出研究。

三、隐私保护

1、匿名是指研究者无法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判断出提供资料的个人身份,匿名不仅仅是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更主要的是当研究结果公开的时候,研究对象不会因为他提供研究信息而被认出来。

2、隐私是指外界无法探析某一特定对象所提供的资料。

3、保密,研究对象就敏感问题提出信息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一些麻烦,这是研究者应该严格的对研究对象的姓名、身份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加以保密,保密的意义首先有利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研究关系,避免给被研究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其次有利于消除被研究者的顾虑,向研究者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四、不欺骗

1、不欺骗原则是指研究者必须诚实、真诚的对待研究对象,尽可能不采用欺骗方式的研究设计,除非不用欺骗方式的设计无法取得研究结果。但是即便采用了欺骗,研究者一定要在研究结束后向研究对象解释、说明研究设计的目的和过程。

2、对于是否应该在研究中采用欺骗还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方式是为了实现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欺骗是善意的,并在研究结束后会向研究对象澄清一切,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3案例分析:幼儿园期望效应 P55

五、文化平等

1、不可避免的研究对象在性别、民族、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我们在研究中应该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也应该公正的评估处理,不能因为研究者的喜好,或为了证明研究目的而隐瞒或消除某些资料。

2、在态度方面,可能会因为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存在的文化、教育、经济等差异而造成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不适当态度。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一、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是指研究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处理要符合基本学术规范和伦理原则。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第一,研究者要警惕研究是否会对研究对象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者应该意识到一些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者没有权力毫无禁忌地刺探研究对象的所有方面,研究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不能压倒其他社会伦理道德。

第二,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一切调查研究都要获得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不仅是研究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准则,也是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 第三,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研究对象的利益。保护研究对象的利益主要指为了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要为研究对象享有一切权利提供便利。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出现矛盾主要是因为双方利益的冲突,因此从道义来讲研究者应该把研究对象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加以保护。

第四,做好保密工作。为了能让研究对象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在研究开始之前研究者有必要向研究对象解释这些信息的用处以及承诺做好匿名和保密.工作。因为要让研究对象放下防备与研究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研究者必须要让研究对象觉得安全放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五,持有平等态度。研究者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觉得与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研究者应明确自己在研究中的位臵不是居高临下,应该把自己看作研究情景中的一分子,与研究对象的不同仅仅是因为在研究中的分工不同,研究对象提供信息数据,研究者分析信息数据,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共同认识和解决某个问题或现象。另外,研究者也不能因为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喜好而不公正地对待不同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歧视或不公正对待是最容易激发矛盾的,因此研究者确立平等的态度是建立与研究对象良好关系的前提。

3、与学校管理者(单位)的关系

教育研究为了获得合法性并能够顺利地开展,必须得到相关单位的许可和支持。由于教育研究通常需要到学校实际情景中做研究,因此获得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管理者(单位)的允许是必须的。另外,教育科学研究者多数是高校教师或一线教师,为了让自己的研究项目得以开展,此研究课题需要获得研究者所在学校的批准。因此,也就是说科学研究者要处理好与两方面的学校管理者(单位)的关系。之所以会涉及两方面的管理者,主要是因为一个研究课题跟他们都发生了利益关系。 第一,采取正常的办事渠道。

第二,研究方案需经过两方面学校管理者的审核。 第三,研究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获得的利益要明确。 第四,研究成果发表时需要经管理者同意并根据实际情况署名

二、研究过程中的学术诚信

1、学术诚信包括两个方面:引注的规范和数据资料处理的规范

引注包括引用和注释,引用是指转述或直接陈述他人的观点内容,注释是针对应用的内容所作出的注解,以此来说明引用内容的出处。

2、在撰写学术著作时,必然会借鉴和转述别人著作的观点内容,如果在借鉴和转述别人观点内容时不说明出处误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这就是学术剽窃。

3、学术引用的伦理;学术引用应体现学术独立和学者尊严,引用必须尊重作者原意,不可断章取义,引用观点应尽可能追溯到相关论点的原倡者,写作者应该注意便于别人核对引文,应尽可能保持原貌,如有删减必须加以明确注明,引用应以必要为限,引用已经发表或出版修订的作品应以修订版为依据,引用未发表的作品须征得作者或相关著作权人的同意,引用应伴以明显的标识,以避免读者误会,引用须以注释形式标注真实出处,并提供与文献相关的准确信息。

4、规范收集数据资料的关键是真实的展现数据和资料,在收集数据资料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学术诚实的突出情况是捏造研究数据和资料,向别人借用实验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不要为了让数据资料成为证明研究问题的有力证据而自己篡改编造数据资料。更不能根本没有做实验或调查而把别人的数据拿过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将数据做一些改动就直接使用。

第四章 基本过程

【教学要求】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如何选题及拟定研究计划,学会论文的基本格式 【教学重点】学会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以及毕业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学会选定题目,会写文献综述,能够自主拟定研究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操作程序

一、选择与确定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者的兴趣将成为研究问题的最好来源,研究者可以思考我对那些专业理论或现实问题感兴趣?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这些问题还与那些理论、现实问题相关?这些问题背后是否存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研究者还可以从发现、解答社会问题中确定研究题目。

2、研究者选题还要考虑研究价值和研究者个人能力。研究价值主要是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即该研究是否能够构建新的理论或者完善充实现有理论,是否对解决某些现实问题具有借鉴意义。个人能力问题是指研究者本人为完成研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以及个人精力、经费等其他辅助条件。研究者的个人能力是完成研究的基本条件。

3、研究题目的表述,研究题目应准确得体,并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反应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丽不实的辞藻。题目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题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题目所用的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二、拟定研究计划

1、文献综述,即在阅读与研究相关的大量文献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主要工作是两项一是总结已有研究,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二是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如值得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文献的主要来源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文献、网络资源。如果需要阐述比较系统、全面的资料,可以从书籍类文献检索。但从写作到书籍出版需要较长时间,这可能导致书籍类文献较为缺乏时效性。报刊类文献更新速度快,如需新观点、新视角的资料可从这类文献中检索。教育档案类文献一般根据年代、会议召开时间为坐标轴整理当时的教育政策、理论观点。互联网资源需要研究者注意甄别这些资料的真实与质量。

3、筛选文献方法,目标文献是期刊文章的话,阅读摘要和结论部分是快速过滤无关文献的好方法,因为这两个部分简要概括了一项研究最重要的主干内容,如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书籍类的课先浏览目录对书的内容有大致了解之后可以阅读前言和第一章内容。除了对检索文献与后续研究的相关性进行辨别之外研究者还必须判断和分析文献的内容、结论的科学性、并决定是否有继续阅读的必要。

4、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文献综述不是简单罗列前人研究的观点和结论,更要注意总结这些研究之间的关系。第二,文献综述除了介绍文献结论之外,还需要描述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这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的判断结论的可靠性。最后,文献综述是为研究者的后续研究做准备的,应具体说明这些文献与后续研究之间的关系。

5、研究目的是指研究者从事某项研究的动机、愿望、和期望,这些目的可能因研究这个人的生活背景、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以及所研究的现象不同而有所不同。

6、研究意义是指研究结果对有关人员、事情或社会机构的作用。主要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部分要求研究者具体陈述研究结论对充实、完善现有理论的作用;现实意义部分要求研究者阐述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7、在选择研究方法的过程中,研究者应明确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因为这些优势与局限性可帮助研究者了解哪些研究资料适合用何种方法来获得,某一研究方法在搜集资料方面的盲点可由哪些其他方法补充完成。换而言之,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某一种研究方法作为整项研究的主要方法,此外也许选择其他方法作为补充。 第二节 论文写作

一、学位论文写作

1、学位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重要条件。

2、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要概括。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总结并重点介绍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3、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体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数量为3—8个。

4、正文部分 第一章 导论:研究课题概述,研究的意义,研究假设、问题、目标或目的。第二章 文献综述:前期研究与观点综述,知识现状的全是性概要。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样本抽取与研究对象人身保护程序,测量,其他程序,时间线。第四章 研究发现:统计程序综述,对每一假设、问题、目标或目的的结果的描述,补充分析。第五章 论述:对各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意义,对实践的意义。

5、参考文献是指论文作者阅读过的、对文献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分两种:一种是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另一种是作者虽然没有在文中引用,但在研究过程中受到这些文献的启发。参考文献按其在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其他没有引用的文献列于其后。

6、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主要包括:比正文更详细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某些重要的演示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等;

7、致谢 研究者很难仅仅依靠一己之力完成复杂的研究工作。在进行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研究者可能接受了来自老师、同学、家人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致谢部分便是为研究者提供感谢的机会。

二、期刊论文的写作

1、署名:如果论文由多人合作完成,那么在署名中应将这些合作者列出,署名顺序按作者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由重要向不重要排列。一般来说,署名排序越靠前,对论文撰写的贡献就越大。

2、通讯地址:一般为作者的工作、学习单位,假如单位所属省、市和邮政编码。

第五章 抽样

【教学要求】学会常用的抽样方法,了解质性研究、量性研究的区别以及具体抽样方法和理论。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总体效度、目的抽样、样本规模和抽样误差,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分类及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质性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样本抽取的时候样本容量的控制以及如何减少样本误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样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1、总体通常是与构成它的要素相关的,一般是指构成它的所有要素的集合。在调查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中某些人或一定类型的群体组成的,这些个人或一定类型的群体就是组成总体的要素。要素是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分析的基础,通常是指个人或一定类型的群体,而样本就是指用一定的方法从总体中抽选出来的一部分要素的集合。概而言之,样本就是在研究中为研究者提供信息的那个群体。

二、目标总体和可抽样总体

1、目标总体就是研究者感兴趣或者想要研究的总体。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一总体是很难得到的,因此,研究者能够概化的那个总体就是可抽样总体,也就是说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可以推广或者应用的总体,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可获得总体。目标总体是研究者的理想选择,而可抽样总体则是研究者的现实选择。

三、概率抽样和费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通过碎计划的操作来抽选样本,使得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选为样本的机会。这样的抽样方法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费概率抽样是指不依据概率理论而选取研究样本的方法的总称。在非概率抽样中,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进入样本的机会是不同的,研究者会根据需要或者特殊目的来抽选少数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由于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不同的,而且研究者的主观意志会影响样本的选择,所以无法说明样本是否重现了总体的结构特征,用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也是不可信的。

3、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案例P95 第二节 抽样的概率理论

一、量性研究

1、量性研究 研究者通常是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样本的选择是为了代表更大的总体,研究者关注的是总体,而非偶然抽取的样本,他们也更关心研究结果推广或应用到总体之中的程度。

案例:研究者想了解家长如何看待幼儿园收费问题。

研究者当然想调查全国每一位幼儿家长,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许研究者智能设计一个仅有1000位幼儿家长的调查问卷。

2、强调总体效度

总体效度是指一项研究所获得的结果能被推广或应用到研究样本所属的总体之中的程度。可以说总体效度是判断和评价研究有效性的标准之一。

过去总体效度主要应用于实验性的量性科学研究中,比如测验某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总体效度也同样应用于其他量性研究的抽样逻辑上,比如测量人类某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为了得到一个好的总体效度,研究者必须从确定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以保证能将研究结果推广或应用到更多的总体中。

这就要求在取样的过程中,随机抽样的样本必须足够大,以避免和减少样本和总体之间可能产生误差的概率。

案例:假设太原市大约有40000名中学教师,他们大部分学历是大学本科,你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了50位教师作为一个样本,你也许会偶然得到他们大部分学历是专科毕业的样本。但是,如果你抽取1000位教师的样本,得到的学历情况肯定会比50位教师组成的样本中得到的学历情况更接近总体。

当然也不是样本越大越好,在综合考虑时间、精力、财力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大样本具有更好的总体效度。至于样本规模后面将会详细讨论。

二、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者想对一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一次质性研究,研究这可能会观察这位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研究这位幼儿教师的教案、教学笔记和反思笔记,对这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等等。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者基本上只对他选定的作为个案的样本感兴趣,他研究这名幼儿教师是期望从中挖掘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能触动其他幼儿教师的东西,研究者并不期望能将从这位幼儿教师身上发现的结果推广到更大的幼儿教师总体中去,那样也将是毫无意义的。 目的抽样:研究者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案例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样本的取样是很少的,有时候会选择一个案例作为样本,研究者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作为样本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总体效度,而只是为了对所研究对象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案例:研究者想了解幼儿园新教师的实践知识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其在幼儿园新教师的成长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如果研究者决定采取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这就需要目的抽样,从幼儿园新老师中选择一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假设研究者初步锁定几所幼儿园的几位新入职幼儿教师,当研究这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时,他需要考虑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于这项研究的参与态度,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兑与研究的配合程度。如果某位幼儿教师比较矜持、不善交流和沟通,总是被动的参与研究,那么研究者可能放弃说服他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到研究中来。相反如果以为幼儿教师性格积极外向,渴望参加并愿意接受研究者所提出的要求,这位幼儿教师就会被选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样本。同样,假如研究者认为还有必要选取以为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老教师”参与到研究中,与新老师形成对话,研究者也可以依据目的抽样法,选取一位“老教师”作为研究的样本。

总的来说,目的抽样是非概率抽样,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抽样方式,与量性研究中的概率抽样是不同的,他不是为了得到总体效度而设计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对研究样本的深入理解。

三、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一)样本规模: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也称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

在非概率抽样中,样本规模一般很小,一个或几个样本就可以满足研究所需的样本量。 概率抽样中多大的样本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

统计学中样本通常以30为界,30及其以上的个案就是大样本,30以下的个案称为小样本。但是对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抽样来说30个个案样本通常是不够充分的。

总的来说,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去,样本容量越大,他就越有可能代表总体,但这并不是说样本容量越大越好,因为样本容量的大小不仅影响其自身的代表性,而且与调查的人力物力息息相关。容量太小的样本会削弱研究的代表性和研究效果,而容量太大的样本则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但增加工作量,而且会影响研究的顺利完成。因此,在样本的确定上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总之 合理的样本容量应该是研究者在合适的时间、精力、财力的耗费下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样本。在一般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实际上并不会要求很高的精确度,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研究者一般是根据经验来确定样本容量大小 以下是供参考的样本容量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依据经验确定的样本规模,其精确程度是需要考量的。

(二)抽样误差和抽样偏差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的参数之间存在的误差。由于样本的性质和规模与总体的性质和规模是存在差异的,这样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会有偏差,这时抽样误差就产生了。

案例:假如我们从总体2000名的5岁幼儿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随机样本,并以此样本来测量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如果测试的平均水平是108,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总体的平均水平正好是108呢?这是不行的,但我们可以相信总体的平均水平在108左右。

在总体的平均分和样本的平均分之间存在的偏差就是抽样误差。100枚硬币同时落在地上正面朝上的不一定刚好是50个

在随机抽样中,由于随机波动原因,抽样误差是一个变动量,而随着随机样本容量的增大,作为变动量的抽样误差是会逐渐减少的。

在抽样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误抄、数据登录差错、计算错误、违规操作等人为原因而产生误差,但这种误差并非抽样误差

一般来说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存在误差大小的问题,而抽样偏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偏差是指所抽取样本不能代表其所要代表的总体的情况,这时抽样偏差就出现了。 案例:我们想从总体为2000名的5岁幼儿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随机样本来测量幼儿智力发展水平,假如我们抽取的300名幼儿都是男孩或者都是女孩,最终测试的平均水平是108,那么这样的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的情况呢?当然不行,因为其抽样存在偏差,这样的样本顶多只能说是能代表一部分男孩或女孩的平均智力发展水平。

总的来说 抽样偏差是一种歪曲,是在选取和形成样本的过程中引起的,由于抽样偏差所产生的样本对总体来说是不具有代表性的。 第三节 概率抽样

一、简单随机抽样

1、概率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依据来选取研究样本的方法的总称。概率抽样是通过随机化的操作来抽选样本,使得总体中每一个个体都有 被选为样本。

2、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在抽样中通过一定的程序在总体中抽取一组样本,要使总体中所有个体都有同等而独立的机会被选为样本的成员。所谓“同等”就是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机会都是一样的,所谓“独立”则是指每一个个体被选为样本时不会对其他个体的选入产生影响。

3、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是,在总体和样本足够大时研究所的数据在统计公式决定的误差范围内能够被推广或应用到更多的总体中去而且随机抽样的方式也能够保证样本的公平性和代表性。

4、简单随机抽样是理想的概率抽样类型,简单易行,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也能很好的推断总体,并且有相应的抽样规则。但是如果总体容量太大时这种抽样方法就比较费时费力费钱。

二、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是指在抽样之前将总体按照不同的性质或者特征分为不同的子总体,这些性质相同的子总体就是层,然后从每一层中分别抽取子样本,将子样本和在一起就构成了总体样本。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分层抽样能够提供代表性,同时可能减少抽样误差,其原因在于从通知总体中抽取样本比从异质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的误差要小。

2、分层抽样是要确保总体中同质的次级子总体会被抽出适当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而不是直接随意的在总体中抽取样本。

3、该如何划分?划分多少层?从理论上来说,用一分层的理想变量是目标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想要测量或者精确描述的变量,但在实际调查中,目标变量通常是未知或者不明确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能根据与目标变量最相关的辅助变量进行分层。

4、对于抽样层次数量的划分,理论上是分层越多越好,因为层次越多层内的个体性质就越相似,但在实践中由于样本数量、研究经费以及研究者时间和精力限制,分层数量是比较有限的。

5、比例分层抽样就是按照分属各层的子总体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大的层所抽取的子样本就大一些,而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小的层所抽取的子样本就小一些。

6、非比例抽样,由于总体中有的层所包含要素数量太少,如果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则这些层的样本量会很小,不便于了解各个层次的情况,也无法进行统计分析,这时就需要采取非比例抽样的方法,加大该层的样本量,从而对子总体进行更好的研究和比较。加权处理,也就是对于那些较大概率入样的单位赋予一个较小的权重,而对那些较小概率入样的单位赋予一个较大的权重,从而保证以样本推断总体时不会出现偏差。

三、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具体做法是:

第一,将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并给个体编上号码。

第二,计算出抽样间距,抽样间距是指两个被选中的个体间的标准距离。其方法是以总体容量初一样本容量。

第三,在最开始的K个个体中,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作为样本,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设其为X,这个X就是随机抽取样本的起点。

第四,在总体中,从X开始,每间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作为样本,即陆续抽取的个体分别为X,X+K,X+2K……..X+(n-1)K.最后,将这些抽取的个体集合起来,就成了研究所要求的样本容量。

四、整群抽样

1、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以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群,只要该群被选中,则该群的所有个体进入随后的子群体,这些子群体合起来构成了总体的样本。

2、在整群抽样中,群体的划分原则是:群体内各单位的异质性高,群体间同质性高。如果在整群抽样中,子群体之间的差异显著,而每个子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小,那么这种情况下抽取的几个子群体显然是没有代表性的,不能有效推断总体。

3、整群抽样还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会碰到不等规模整群抽样的情况,即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面对这种情况,要避免抽样偏差的产生,可以采取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第四节 非概率抽样的

一、目的抽样

1、目的抽样就是研究者选择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案例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目的抽样是质性研究的通常采用的抽样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目的抽样并不遵循概率理论进行抽样,但并不是说这样的抽样是随意的,抽样单元的选择是以事先确定的准则为依据的。也就是说,研究者在抽样之前必须对抽样单元的特征有深刻的了解,需要这些单元提供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

2、全面抽样是指样本中包括所有具备特定特质的个体的抽样方法,适合于样本容量较小时使用。

3、方便抽样也叫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以自己方便的形式在一定的时间、情境和环境中偶然遇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

4、最大差异抽样是指抽取那些能解释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的最大差异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这种抽样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选择的过程,主要是选择那些特征差异较大的个体作为样本。最大差异抽样也叫配额抽样,因为在调查中总是将具有不同属性或者特征的个体分成不同的类或层,然后按照“定额”在不同的类中抽样。

5、极端案例抽样是指抽取那些具有显著特征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在进行极端案例抽样的时候,还可以从连续体的两端选择极端案例,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和分析。注意,极端案例抽样的研究结果一般只在有限范围内具有解释性,人们可能会因为样本是极端案例而怀疑其结论,但是这种抽样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常常会很有启发性。

6、典型案例抽样

典型案例抽样是指抽取那些具有典型特征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所抽取的个体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现象的典型或者占据总体的大多数

7、滚雪球式抽样是指在调查开始时先从几个被访者开始,然后通过被访者介绍更多的人来参与访谈和调查,从而使赝本的范围不断扩大。这种抽样方式所选取的样本代表性差,容易产生偏差,通常会在探索性研究的阶段运用。

二、机会抽样

1、机会抽样是指研究者从先前 案例的研究中所获得的发现来指导对下一个案例的选择。在运用这种抽样方法的过程中,先前的案例研究为后来的案例选择提供了机会,使之成为一个相关的信息链条。

2、在研究中先前的研究发现对研究者的意义重大,它会影响研究者对下一个案例的选择甚至会改变研究者选择下一个案例的研究设计。

第六章 观察法

【教学要求】掌握观察法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观察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调高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观察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时间取样法、叙事记录法、事件取样法的意义和各自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法的含义

1、研究者需要利用观察获取研究资料,并通过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因此在观察之前,研究者必须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即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也要按照科学研究规范所观察的行为、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结束后,研究者还需利用科学统计的方法分析观察记录,并得出结论。

2、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对目标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二、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1、与访谈法、问卷法需要幼儿按照要求回答问题不同,在观察法中,研究者要观察的就是幼儿在自然状态的行为表现,并不对幼儿的行为做出特殊的有别于常态的要求。更适合心智尚未发展完善的幼儿。

2、观察法记录的不仅仅是被观察者的目标行为,而且要对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目标行为从起因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考察。这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更加准确的解析幼儿的行为。

3、观察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操作较为简单,适合幼儿教师应用。幼儿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观察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也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

三、观察法的信效度

1、观察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信效度,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样本的选择、观察者的个人素质、被观察者因素三方面。首先在样本选择方面一下情况会影响研究的信效度:(1)选择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全部特征;(2)样本具有不稳定性,观察者没有认识到人群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从而无法比较当前样本与以前样本(3)数据不具有代表性,观察者没有考虑到样本之间的地理和地区差异。

2、观察者个人素质影响信效度的几种情况:(1)观察者将非人的期望、价值观和兴趣带入观察中,一方面可能会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产生影响或诱导,另一方面使观察记录和对目标行为的评价有失客观。(2)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者因疲劳等因素而改变原来的行为判断标准,降低了研究的信度;(3)技术错误:观察者由于缺乏观察技巧,而在观察记录过程中出现错记、漏记等问题。

3、观察者效应是指被观察者由于观察者的出现,而表现出有别于自然状态的行为。

4、观察法的信度,观察者信度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观察者间的信度、观察者内部信度。

4.1标准关联观察者信度是指普通观察者的记录与专业观察者的记录达到一致的程度。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播放一段录音或者录音材料,由专家观察者和一般观察者分别对其进行记录,这样既可以让一般观察者在对比中改进学习,也可以通过此方法测量二者的一致性。应该在正式观察开始前就对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进行确认,而且还应在正式的观察开始前就对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进行确认,而且还应该在正式的观察过程中也不断对其进行测查,这会使资料收集更加准确。

4.2观察者间信度是在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观察者的研究中,考量所有观察者记录的一致性。观察者间的信度与标准关联观察者的信度不同在于,后者更关注普通观察者与专家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也就是新手或普通观察者是否专业;而前者则强调所有观察者记录相符的程度,这不仅指新手与专家记录的一致性,也包括对新手之间、专家之间记录的相符程度的考察。对观察者间的信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这个公式来完成:

观察者间的信度=观察着记录相同行为的数量/(观察者记录相同行为的数量+不同行为的数量)

信度一般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信度越接近100%,观察记录的可靠性也就越高 4.3观察者内部信度是指观察者在记录过程中的一致性,观察者内部信度考察的是,观察者本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进行观察时,是否遵守同样的标准、使用同样的记录方式。观察者内部信度对研究至关重要,他直接说明选用的观察者是否可靠。考察方法与前面谈到的基本相同,给观察者播放一段录像材料,并要求对其记录;几天后,重放同一录像,要求观察者重新记录。然后可以按照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测查两次记录的相符程度。

5、提高信度的方法

(1)在正式观察之前,对需要观察的行为进行严格、详细、准确的定义,使每个观察者都清晰地了解要观察的目标行为的特征,并能够与其他相似行为进行区分

(2)要设计制定观察规则和标准,尽量对观察的每个细小步骤都提出规范化要求,这样至少可以避免因程序化问题导致信度降低。 (3)要对观察者进行选拔和培训。

(4)单词观察的时间不要过长,长时间的观察会使观察者出现疲劳等问题而影响记录的准确、客观。

6、观察法的效度,影响观察效度的两个主要因素:结果的代表性和概括性。代表性是指我们在某一情境下、某一时间段内观察到的被试的行为,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在其他情境、其他时间也会出现。概括性是指根据观察到的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应该能对其做出全面、整体的了解。

7、确保观察法的效度可采取措施:第一,尽量覆盖行为可能出现的时间段。对某个对象的某个行为也要反复进行观察,避免偶然性。第二,通过一些措施和手段减少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控制“观察者效应”。 第二节 观察法的程序操作

一、确定、定义目标行为

1、定义目标行为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尽可能用明确、清晰地语言定义目标行为。第二,列举目标行为的具体表现,检视其是否涵盖在定义之中;另外,也要列举那些相似但不在观察范围内的行为,检视其是否被排出在定义之外。第三,进行预观察,预观察也就是真正观察开始之前的练习观察,在预观察中通过实践练习再次检查定义是否准确。

二、确定观察类型

1、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严格设计观察过程,观察法可以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有结构观察是指,研究者在观察开始前要对观察对象、记录标准、观察时间、目标行为等问题进行周密的计划与安排,所有观察者都要严格遵守上述要求进行观察和记录。

无结构观察则相对宽松,但并不是毫无准备,观察者事先要拟定一个观察提纲,其内容应包括:希望通过观察了解哪些情况,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观察哪些行为,观察的对象大致有哪些,在何时何地进行观察更易有收获。

2、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臵身于被观察者活动之外,只作为旁观者进行记录。其优点在于观察者能够冷静和客观的看待、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但在某些研究中,如果观察者不能深入被观察者的生活,可能很难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观察也就更像是实况记录,而不是能够得出准确结论的科学研究。

参与观察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有时更像是被观察者中的一员。参与观察能够使观察者更好地理解被观察者,但在观察过程中可能很难避免加入主管情感,有失客观。

3、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根据研究者是否控制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可以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自然观察中,研究者不能对被观察者所处的环境有任何认为的控制和干预,必须在自然情境中等待目标行为出现。实验观察中,研究者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方法改变原有情境或创造一个新情境来激发被观察者的某种行为。实验观察比自然观察更能控制研究情境。对于那些在自然情境中很少发生的行为,或者研究者希望了解不同刺激变量对被观察者行为的影响,实验观察是比较好的选择。

三、记录观察内容

1、叙事记录法是以客观的立场,用日常语言描述记录观察内容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社会技能和交流技能、儿童群体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儿童语父母的互动情况等问题。

1.1日记描述法观察者每天或隔几天记录一次,并且整个观察研究需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一般来说数月以上。

1.2逸事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基本相同都是使用描述性语言记录被观察的行为表现。在逸事记录法中研究者只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与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行为事件。

1.3、叙事记录法的优点(1)能够提供对观察对象及其所处环境有整体、全面的印象。在日记描述法中,在长期的跟踪观察过程中对被观察者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2)简便易行 缺点是:(1)不适合活的量性数据。(2)很难确保研究效度。(3)由于此种记录方法使被观察者数目受限,因此,观察结果的普遍性也很有限,旺旺只适用于被观察者本人,而缺乏普适性。叙事记录法一般应用于质性研究中。

2、抽样法一般以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的取样单位是时间——选取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观察,需要注意的是目标行为必须是外显、可观察到的。事件取样法是指在观察过程中,只要目标行为出现便进行记录的方法。记录的内容可以仅仅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次数,也可以详细记录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适合于那些有明确起止时间的行为。

3、等级评定法是在观察结束时在一个事先制定好的量表或行为核查表上,按照等级对行为进行评定。在评价目标行为的整体性以及对印象进行量化方面比较有效。

第七章 问卷法

【教学要求】掌握问卷法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问卷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提高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问卷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问卷设计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卷法概述

一、问卷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1、问卷法是一种以问卷作为工具和手段来进行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

二、问卷法的信效度

1、问卷法所收集到的资料不是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获得的,也不是研究者通过亲身实验和实践得到的,而是研究者以问卷作为工具盒中介从被调查对象那里获取的,问卷治疗的高低直接影响调查资料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问卷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代表了信度和效度。

2、问卷法的信度是指在相同或者类似的条件下,用同样的方法或者技术对同一对象重复施测后,活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主要指的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越高代表信度越高反则,信度越低。

3、提高信度的方法有以下三种重测发、复本法、对分法

4、问卷法的效度是指测量方法或者技术能够测量出他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特质的准确性程度。效度主要指的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效度越高说明测量结果越能反应其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和内涵,反之测量的效度较低,则说明是无效的测量或者测量不具有效度。

5、内在效度是指研究资料和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程度,反应的是问卷的内在效度,即问卷的题目或指标对于概念和问题测量的有效性程度。

6、外在效度反映的是问卷的外在有效性,是指问卷在具有内在有效性的情况下,其是否适用于其他的时间、地点、情境和群体,也就是说它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是问卷准确性和有效性的保证,他们是密切相关的,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和基础,外在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在效度的有效性程度。

三、问卷法的优缺点

1、优点:方便实用、省时省力、花费少,具有良好的匿名性收集资料相对客观,搜集的信息多,收效大,资料便于处理和分析。

2、缺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流于肤浅,不够灵活,难以保证回收率,难以保证填答质量。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调查目标

1、确定研究的“时间框架”,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的时间段

2、确定研究的“空间位臵”,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的地理位臵。

3、确定你研究的性质,即确定你的调查和研究是描述性的、解释性的还是探索性的。

4、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的范围是针对总体还是针对不同的群体

5、确定研究的议题,即确定你调查和研究需要解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抽样

1、抽样的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如果在这方面不注意,很可能将问卷派发给那些无法提供研究者所需资料的人群,从而影响研究的进行。我们在进行抽样的时候,要尽量选择那些认为问卷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群作为研究的样本。

三、设计问卷

1、卷首语设计,卷首语实际上是一种宣传和说服,通过对研究目的和问卷情况的介绍 ,使被调查者认识到此项调查研究的意义,打消他们的疑惑和顾虑,使他们愿意接受调查。卷首语的语气要谦虚、诚恳、平易近人。

2、问卷的设计

2.1提问的原则:问题要简短、问题要清楚、避免使用行话、俚语、和简写,避免使用超过被调查者能力的问题,避免双重问题,避免否定性问题,避免带有倾向性的语言和问题,避免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2.2问题的形式: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3、问题的数量一般以调查者能在30分钟内完成为宜,问题过多,问卷过长会使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时产生厌烦情绪或为难情绪,往往对后面的或者比较重要的问题敷衍了事,从而影响问卷的质量和回收率。

4、问题的序列:前一个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影响被调查者对后面问题的回答,如果被调查者已经被问及对某些事情的总体看法或者态度,那么在后面被问及有关事情的具体方面时,他们会尽量和前面的回答保持一致,上下文情境也会影响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

5、一般问卷问题的排列:先易后难,即将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将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先一般后特殊,即在调查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先问一般性的问题,然后问一些比较敏感或者特殊的问题;先客观后主观,即先问客观的或事实性的问题,后问主观性的问题;将可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将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戒备或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将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涉及个人背景或特征性资料的问题一般放在后面,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

6、答案的设计

设计原则:答案的分类必须具有有穷性,也就是说答案应该包括所有可能的回答;答案的分类必须具有互斥性,即答案之间要互相排斥,不能重叠。 答案的形式:填空式、选择式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方式及优缺点

1、实施方式:邮寄和自填问卷、电话访问问卷、当面访问问卷、电子调查问卷 第三节 问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问卷资料的收集

1、预测问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客观检验法,另一种是主观评价法。客观检验法的做法是将问卷初稿打印若干份,然后进行随机调查,对象无需具有代表性。我们主要检查和分析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分析未回答的问题、分析填答错误。第二种是主观评价法是指将问卷送给专家评审。

2、问卷回收率是指回收问卷的数量所占派发问卷数量的比例。要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50%才是足够的,要至少达到60%的回收率才算是好的,而达到70%就非常好了。调查一类专业人群,最低的回收率认为是70%。

二、问卷资料的分析

1、问卷资料的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问卷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即检查问卷调查的样本和回收率是否达到了研究和调查的要求。第二,单份问卷的完整性,即检查每份问卷的填答是否完整无缺。

2、问卷资料的真实性包括第一,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即检查问卷资料的填答是否为所要调查的对象。第二,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即检查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是否符合事实和逻辑、是否反映了本人的真实情况、资料中的数据是否准确。

3、问卷的统一性主要是指问卷填答方式的统一和一致。第一,要检查问卷填答方式是否统一和一致,是否符合填答要求。第二,要检查计量单位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即对同一指标的数字要用统一的度量单位。

4、质性资料的分析,质性研究通常是归纳性的,研究者是从调查而不是假设入手,以此来寻求解释模式并自下而上的发展理论,研究者也很少能在研究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资料分析的具体情况。与量性资料不同,质性资料分析很少出现标准化的情况,也很难建立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

第八章 访谈法

【教学要求】掌握访谈法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访谈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提高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访谈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访谈法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合适的实施访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访谈法概述

一、访谈法的含义及特点

1、访谈法的核心要素:首先,访谈法是以口头谈话形式进行的;其次,访谈过程中,基本通过访问者提问、被访者针对问题进行回答来收集资料;最后访谈法所收集的资料一般为奔放这的个人观点,是被访者以自己的视角、观点表述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

2、访谈法定义:访谈法即访问者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询问被访者相关问题,并从被访者的回答中获取所需信息,研究资料的方法。

3、访谈与平时生活中谈话的区别(1)日常谈话轻松随意,谈话双方有感而发,即兴谈论。而访谈法要求访问者在进行访谈之前设计访谈提纲,即考虑访谈的目的、内容等。(2)日常谈话的双方互问互答,信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访谈法中信息交流通常是单向的,即主要由访问者发问、被访者回答。(3)日常谈话结束后,双方的此次交流也宣告结束;但在访谈法中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要对访谈过程进行量性或质性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4、与观察法相比:访谈法一方面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观察法的效果,另一方面访谈法也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加深对被访者的了解,获取深度信息,这是观察法无法达到的效果。

5、与问卷法相比:访谈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问卷调查,即二者都是通过提问收集被调查者的答案来进行研究,只不过访谈法是将问卷中的书面问题转化为口头提问。与问卷法相比访谈法的成功率更高,其次访谈法更具灵活性,能够收集深度信息。

6、访谈法局限性:第一,访谈法比较耗费精力。第二,访谈法对访问者有更高的要求。第三,访谈法的受访对象数量有局限性。

二、访谈法的信效度

1、影响访谈信效度的因素来源于被访者和访问者两个方面。访问者因素有:被访者的态度,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记忆力,对时间的解释,被访者的语言特点、情绪、个人喜好,价值观等;访问者的因素有:访问者的技术和风格,个人的好恶和价值观,对被访者的理解能力,对物理环境的注意、选择性知觉和期望,记录技巧等。

2、提高访谈信效度的方法第一,在访谈前制定访谈计划和访谈提纲。第二,与被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被访者呈现放松、自然的状态,这有助于进行深度访谈。第三,访问者要关注、反思自己的访谈方式和技巧,并及时作出调整。第四,采用一定的策略验证被访者叙述内容的真实性。 第二节 访谈法的操作程序

一、制定访谈计划

1、首先明确访谈目标,即通过访谈获取那些信息。其次,思考访谈法对得出研究结论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最后,设计访谈的进程,制定时间表。

二、选择访谈对象

1、以下几种人排除在外熟人、朋友、领导或下属。排出初次拒绝参加访谈的人和特别积极参加访谈的人。

2、访谈要得到监护人、管理者的许可

三、确定访谈形式

1、根据研究者对访谈内容的控制程度,访谈法分为三种类型:封闭式访谈、开放式访谈和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是指由访问者控制和把握整个访谈过程。开放式访谈以被访者诉说为主,访问者只是鼓励和激发访谈对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半开放式访谈中访问者对访谈有一定的控制,并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但访谈提纲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

2、根据单次访谈中被访者的人数,可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个别访谈在一位访问者和一位被访者之间进行,是一对一的访谈。焦点团体访谈是在多个访问者和被访者之间进行,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对参加访谈的人数要求各有不同。

3、根据被访者的访谈次数,访谈法可分为一次性访谈和多次访谈。一次访谈多为结构式访谈,即在访谈前设计访谈问题,而且访谈过程中多采用封闭式问题,收集资料也多为事实性材料。多次访谈多采用“三轮式访谈”的方法,分层次、逐次深入的方式进行。

4、根据访问者与被访者的接触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直接访谈即访谈双方面对面进行访谈,访问者可以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信息的记录,活的更详细的资料。间接访谈双方通过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完成。当访谈双方因距离遥远或时间有限等问题难以进行直接访谈时便可选取此种方法完成访谈。

5、根据访谈的正是程度,可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正式访谈就是双方事先约定好时间、地点,并且访问者在访问前要制定访谈计划和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双方就在提纲范围内进行交谈。非正式访谈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访谈双方并没有事先约定访谈时间地点,甚至很可能是巧遇;在访谈内容方面也没有事先安排,往往是访谈双方兴致所致,侃侃而谈。

四、明确访谈提纲

1、如果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访谈、非正式访谈之类的质性研究,那么访谈提纲相当于访谈内容的提示性材料,只要粗线条地列出问题要点就可以。如果是封闭式访谈之类的量性研究,访谈提纲要更为细致和严谨。研究者不仅要列出所提问题、提问顺序以及访问者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而且要尽量推测被访者的回答以及针对不同回答的后续提问。

2、无论是质性研究还是量性研究中,访谈提纲都是对访谈过程的前臵预测,在真正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访问者具备一种开放、随机应变的心态面对被访者的回答。

五、实施访谈

1、首先确定访谈时间、地点,其次准备开场语,第三提问,

四、追问,

五、倾听,

六、呼应,

七、记录访谈内容。

八、结束访谈。

六、整理分析访谈资料 第三节 针对儿童的访谈

一、访谈儿童的伦理问题

1、知情同意,一方面访问者要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向儿童介绍研究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访问者还要明确的告诉儿童,他们有拒绝参加、退出访谈的权利。

2、保密原则,访谈正式开始之前,访问者就要向被访者表明访谈内容保密,首先,研究信息不具有特权,要服从法院等政法部门的传唤,其次,如果访谈过程中访问者听到虐待儿童的信息,那么必须主动报案。

3、平等对待儿童,访谈者一方面要善于观察儿童的不安和焦虑,并用恰当的方法避免伤害儿童;另一方面,不可强制、威胁儿童完成访谈,如果访谈遭到儿童的拒绝和抵触,应立即中止访谈。

二、访谈儿童的特殊技巧

1、主义访谈的节奏和时间

2、简化问题、简化对儿童的要求

3、使用具体的参照物、道具、提示帮助儿童回答问题

三、访谈儿童的注意事项

1、访谈儿童的信度与效度保障。访谈儿童的信度很难测量,但研究的效度可以通过“三角互证”的方法得到保证,访谈者可以通过观察儿童,访谈儿童的同伴、父母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将其与儿童的回答作对比,研究的效度与资料的符合程度成正比。

2、访谈过程中多表扬,避免批评。访谈过程中,表扬和鼓励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回答问题,尤其是年龄偏小的被访儿童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访问者要注意应表扬的是儿童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回答的内容,以避免对儿童产生诱导。

第九章 内容分析法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分析的含义以及应用范围,内容分析法的信效度考察,以及提高信效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以及操作程序,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研究情况来选用。

【教学难点】内容分析法有哪几种形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合适的实施内容分析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容分析法概述

一、内容分析法起源追溯

1、所谓内容分析法,它最早是由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的量性分析方法对历史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发展而来。

2、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诞生于传播学领域的、以研究人类传播的信息内容为主并对其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内容分析法起源可追溯到二战美国组织了一项名为“战士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出乎意料的获取许多德国军政机密情报。

4、1952年美国学者纳德.贝雷尔森的《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问世,该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内容分析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传播学中的地位得以确认。

二、内容分析法的含义及特点

1、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为:一种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给予质性研究的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它以明显的传播内容如文献资料等中蕴含的直观、显性的教育信息为研究对象,将其转化为量性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为素材进行客观而系统的量化描述和分析,得到与之相关的潜在内容,然后对研究事实作出判断,形成研究结论。

2、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2.1客观性:第一,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内容分析是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等研究对象出发,研究者按照设计好的计划和程序进行研究,其分析结果不能带有任何个人的主观态度和偏好,不能因研究者个人的性格和偏见等影响研究结论,就是说,同样的内容素材在被不同研究者分析时得出的结论应该是相同的。第二,研究过程的客观性。在研究过程中每一步骤的进行都必须基于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秩序,也就是说同一个研究者重复研究,其结论应该是相同的,即使不同的研究者,如果完全遵循相同的程序和规则分析相同的资料,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2.2直观性,是指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对象必须是直观明白显现的,是研究者能察觉、发现的,而不是内容的含义或深层解释等。至于那些含糊不清、存在歧义或多重含义的内容,人们不易对其形成统一认识和进行客观计量,因而不在内容分析的对象之列。 2.3系统性,是指按照标准程序对内容进行分析,内容或信息类目的选择取舍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标准和法则,以防研究者在选取资料时偏向于只把支持自己观点或假设前提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选取分析的内容应当遵循明确且始终一致的规则,分析样本的选择要符合一定程序,总体中每个单元类目必须享有均等的接受分析的机会。第二,对于被分析内容的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

2.4定量性,是指分析内容可按规则对制定的类目与分析单元加以计量,比较符号文字出现的次数,用数字或图表的方式表述内容分析的结果。

2.5描述性,是指内容分析结果表述的特征。在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量化处理后,内容分析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大量数据、表格、图式的列举、比较与分析。

3、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比较,文献法主要是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内容分析法既是一种主要的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又是一种独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它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量性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4、内容分析法的优势和局限

4.1优势:客观可靠、不受时空限制、经济性、可重复性、非介入性是指一种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

4.2局限性:受材料限制大、分析的内容本身有可能不客观、前期工作具有主观性

三、内容分析法的量性与质性

1、量性分析是指用较规范的方法读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的内容,把信息资料上的文字、非量化的信息转化为量性的数据,构建一定的类目系统编码研究内容,并以此来分析内容的某些特征,使研究结果具备可靠地准确性。由于量性分析发存在着难以客服的局限和不足,如其结论往往只有描述而缺乏详细深入的解释,因此在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中应将量性与质性的分析有效结合,从而一方面避免按部就班的计算数据而不能提出深刻到位的见地,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只使用质性方法导致的天马行空的解释却得不出客观可信的结论。

四、内容分析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内容分析法的适用对象一般满足如下要求:能重复操作、能被人的感官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

2、内容分析法的应用:(1)、势分析,内容分析法可以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内容资料作比较,把这些不同内容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可以判断这一对象在某一类问题上的发展倾向。(2)、征分析,是指通过对同一对象的不同问题的资料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找出其中相同的因素,从而得出这个对象的特征。(3)、比较分析,是指对同一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

3、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内容分析法,充分发挥研究者文献资料积累的优势及其较高水平的研究意识和内容处理与分析能力,一方面可以紧跟教育热点,更好地为研究课题服务,成为研究者的“资料库”,另一方面可以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特征意向和比较分析研究提供必要依据。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内容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元,确定类目系统,建立量化系统,信度分析,统计分析数据资料。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

1、案例一: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于“游戏”选题的研究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2、该案例的内容分析法运用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关于游戏的研究现状如何?研究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呈现出哪些显著地发展趋势?进而,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有哪些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第二,确定研究范围和抽样。该研究的范围为:以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1996——2006年273篇学位论文为样本,从中确立以游戏为研究选题的学位论文23篇。 第三,具体的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四,得出结论并分析

3、案例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学论的进展——基于教学目标研究的内容分析

4、该研究的过程: 第一,提出研究问题。 第二,确定研究范围。 第三,抽样。 第四,选择分析单元。 第五,确定类目系统和编码 第六,资料处理。 第七,研究结果与讨论。

三、国内内容分析研究有待改进的问题

1、首先,计算机技术,内容分析软件在国外内容分析实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国内分析的规模要小的多,而且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及其有限,中文内容分析法软件仍未出现。

2、其次,国外内容分析法研究项目规模普遍比较大,通常由一个研究小组根据项目管理方案共同完成。而国内使用该方法进行的研究不多,规模有限,主要由个人完成。

3、最后,国外内容分析法应用侧重文本理解即质性分析,并总结规则规律以便编程构建统计框架,而由计算机完成的量性统计作为辅助手段用来提供证明假设的数据;而国内应用该方法的重点在于类目设计,再由研究者主观判断并计数,最后用数字说明问题,检验假设。

第20篇:级学前教育教案 (4)

美术——《泥塑》

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练概括的造型,并利用泥土媒材进行设计创作并创新实践。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力和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教学难点:

1.了解泥塑的种类和基本造型规律。2.掌握各种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1.介绍泥塑的种类

在表现形式上泥工与雕塑一样,可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种类型。圆雕有三度空间是泥体的,也是雕塑的在合乎要形式。这种形式的作品可从四面八方观赏。浮雕:是在平面的底板上塑造出浮凸的形象,它可以按照一般画理进行造型,有高浮雕和低浮雕之分,其观赏角度会受一定的限制,即浮雕要从正面观看。

圆雕 浮雕

2.工具材料:

主要工具和辅助材料:

泥、泥刀、石膏粉、泥工刀、毛笔、颜料、湿布、剪刀、垫板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如小木棍、牙签、弹簧、花布头、纽扣、毛线等。 3.基本造型:

(1)浮雕主要有平板式、起伏式、透雕、线雕等表现形式

平板式

起伏式

透雕式 起伏式是浮雕的表现形式,从泥工角度其制作可以分为两大部份既主体部份和衬托部份。主体部份是浮雕的形象表现部份,也是造型重点;衬托部份的主要作用是主题形象的承托和支撑,也起装饰作用。须注意的是,在设计构思时两部份须一并考虑,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衬托部份处理得好会为主题部份增色添彩。

(1) 制作浮雕的基本步骤:

1.制泥板。将泥块泥工板上摔打并擀成薄厚一致的平整泥板,依设计稿大小用泥工刀将泥块板切成所需要的形状。待

7、8成干时用。2.制稿。将设计或选好的稿子覆盖在泥板上,沿轮廓线扎洞。 3.雕制。依扎洞线雕刻。背景可刻成点或线。

4.整修处理。在泥板未干时对造型进行修整,泥板干透后将表面砂光。 5.上色修饰。或上架或吊挂均可。 (2) 圆雕

圆雕的成型方法有分解成型、整体成型、泥条成型、泥板成型和拉坯成型等 1.整体成型

即手捏成型,这是最早一中用泥塑来表达作者创作感情的方式。也是能被最初学者所接受。 2.分解成型

分解成型是依据造型的外型特点和结构,将泥分解为若干大小不等的泥块,并将泥制作成不同的形体加以组合

整体成型即手捏式

分解成型

4、泥塑的制作

泥塑制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需要技巧,否则制作出来的泥塑作品易裂,无色泽,艺术效果相对较差。 (1)泥土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泥土上一定要用上好的泥土,黏性好的为佳。捣碎加入适当的水,并揉匀

(2)制作支架和胚胎 。

根据草稿或自己的创作构思,用铁丝、稻草制作支架,并在支架的基础上捏制胚胎。在捏制的过程中要仔细,注意所要创造物体的特征,先制作一个相对概括的形体,再慢慢进行加工和雕琢。

(3)作品的干燥。 为了防止作品干裂,要将捏制好的胚胎放在大厅阴凉处阴干,不能直接暴晒在阳光下。并注意保持通风。

(4)用纹路和肌理效果、搭配形体,并施以色彩装饰。

作品需用纹理和肌理效果搭配形体,从而使得作品不再单调无味,用秩序美或者无序美的造型手法添加一些装饰性元素进去。再根据所捏物体的本质特征上色,需要上色的作品首先要图好底色。注意颜色的搭配,如果追求作品光新亮丽,还可待颜料完全干透了之后上一层清漆。 5.作品的集中展示

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和评奖活动。获奖优秀,可制作框架、展示柜进行保存。可用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反思:首先对于泥塑造型,我本人不慎专业。对造型的一些观念实属自己想想出来的,还需要继续加强专业能力。其次,由于材料比较容易准备合选择,学生情趣浓厚,便于分组教学。但是,对于造型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学生通过了解一些优秀作品和内在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目前只能通过大量的作品图片进行教学,如果有机会还是需要外出参观一些雕塑展览。

《学前教育活动教案范文.doc》
学前教育活动教案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