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2023-01-01 来源:教案模板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第五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2、为什么傣族人民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个泼水节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渡过的,所以他们觉得这个日子非常难忘。

3、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背诵:

1、北京的公园可多啦,有(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北海)、(景山)、(香山)……北京有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长城)、(故宫),还有著名的现代建筑(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首都国际机场)……

2、优美句子(背写): (1)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复习54页“我的发现”:

照相-照相机 洒水-洒水车 集邮-集邮册 图书-图书馆 电视-电视台 飞机-飞机场 游泳-游泳池 足球-足球场

4、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回族)、(土族)、(白族)、(苗族)、(壮族)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台湾)等(二十八)个省、自治区。

三、听写:

海岛 伸展 建设 纱巾 环绕 围绕 胜利 隐约 节省 茂盛 春季 季节 停留 杏树 茂密 蜜蜂 山坡 搭桥 采摘 摘抄 图钉 沟通 能够 足够 龙虾 报恩 寿礼 长寿 松柏 活泼 特别 敬爱 鲜艳 脚步 温度 凤凰 约束 勾画 政府 单独 争夺 故宫 打扮 雄伟 闪烁 辉煌 善恶 宽窄 穷富 贵贱 加减 胜败 内外 强弱 收留 坡度

四、多音字:

chénɡ(盛饭)

dǎo (倒闭)

shěnɡ(节省)

báo (薄雾) 盛

shènɡ(盛开)

dào (倒车)

xǐnɡ(反省)

bó (单薄)

dīnɡ(钉子)

fēn (分别)

ɡān (干净)

hǎo (好人) 钉

dìnɡ(订书机)

fèn (水分)

ɡàn (干活)

hào (好学)

kōnɡ(天空)

yuè (音乐)

wéi (为人)

xiánɡ(投降) 空

kònɡ(空地) lè (快乐) wèi (因为) jiànɡ(降落)

ɡōu (勾画) dān (单位) 勾

单 shàn (姓单)

ɡòu (勾当)

chán (单于)

五、填空: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美丽)的祖国

(美丽)的小岛

(美丽)的北京

(美丽)的角楼

(圆圆)的太阳 (弯弯)的月亮

(成串)的葡萄

(流动)的空气

(敬爱)的总理 (鲜红)的地毯

(欢快)的鼓点

(古老)的故宫

(长长)的城墙 (绿色)的凉棚

(明亮)的橱窗

(高大)的建筑 (著名)的建筑 (薄薄)的雾 (清晰)地展现 (热情好客)的老乡

(市场)

(眼睛)

(枝叶)

(广告)

繁华的 (大街) 明亮的(灯光)

茂密的(树林) 绚烂多彩的(舞台)

(城市)

(教室)

(森林)

(人生)

(汽车)

(公园)

川流不息的 (人群) 风光秀丽的 (香山)

(江河)

(黄山)

六、近义词:

环绕—(围绕) 清晰—(清楚) 展现—(出现) 秀丽—(美丽)

周围—(四周)茂密—(茂盛) 有名—(出名) 一起—(一同) 祝福—(祝愿) 敬爱—(尊敬) 犹如—(好像) 装点—(装扮) 美丽—(漂亮)

七、反义词:

年轻—(古老) 繁华—(萧条) 热情—(冷淡) 成功—(失败) 强大—(弱小) 战争—(和平) 骄傲—(谦虚) 热闹—(冷清) 进步—(落后) 黑暗—(光明) 清晰—(模糊)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笑容满面—(愁眉苦脸)

深—(浅) 粗—(细)加—(减) 直—(弯)冷—(热) 真—(假) 甜—(苦)升—(降) 哭—(笑)善—(恶)穷—(富) 贵—(贱) 内—(外)宽—(窄)强-(弱)胜-(败)

八、量词:

一(个)湖

一(个)凉棚

一(条)龙船

一(串)花炮

一(只)象脚鼓 一(道)彩虹

一(束)灯光

一(个)民族

一(条)头巾

一(座)立交桥

九、四字词语(熟练背写):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湖水(碧绿)

隐隐(约约)

太阳(高照)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热情(好客) 笑容(满面) 令人(难忘)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从天)而降

金碧(辉煌)

(光彩)夺目

焕然(一新)绚丽(多彩)灯火(通明) 五光十色

十、造句:

1、犹如――湖面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天上的白云犹如一群可爱的小山羊。)

2、就像――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个绿色的大圆盘。

3、有的……有的……还有的:

(1)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打球,还有的捉迷藏,他们玩得可高兴了! (2)动物园里,有的小猴在荡秋千,有的在捉虱子,还有的在吃香蕉,它们可真悠闲!

4、一手……一手:小明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拿着钢笔,快速地写着什么。

我一手拿着调色盘,一手拿着画笔,认真地画着眼前的美景。

5、一边……一边: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我一边跳绳一边数数。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推荐第2篇:备课 语文 教案

语文 内容:字词读音、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古诗文阅读(古诗词、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作文

推荐第3篇:浅析小学语文备课

浅析小学语文备课

田清珍

课前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同样,教学反思则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因此,结合本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积累,对备课作出如下初浅的分析,。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需要”,注重“激趣”。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中,口语交际从未缺席。但是要想让学生说得好,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先学会“听”。例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 “怎样保护有益动物”这一训练内容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了训练。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听”。即在上课的时候,多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说,我还设计了教师示范的环节,让学生注意听老师示范。并要求学生听完以后根据要求提出自己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认真听,养成听的习惯。因为只有认真听了以后,才能提出与要求相关的问题。

(二)、让学生在说的时候学会“听”。也就是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完的时候,其他学生提出听到的错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因为学生在说的时候,不仅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做到“耳到”。听到的信息马上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就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还锻炼了“听”的能力。要给足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要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总之,要上好每一堂课,其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并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加之以灵活的符合本班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们语文科成功的教育教学更加辉煌。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许家湖三小 李乾霞 第四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的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的生活等。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的欲望。

二、教学建议

(一)《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两篇课文都是讲的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可以整合起来上成一个专题《战争中的小英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小英雄。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很长,但是很通俗易懂。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两篇课文都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夜莺的歌声》中有写句子含义比较深,需要学生读进去,联系全文才能理解,可让学生把这类句子都找出来一起体会。这一课开头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这个问题不可讲得过深过细,让学生对比着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特点。

接下来的学习就更具有个性特点,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推荐文章:《撒尿小男孩》《鸡毛信》《王二小》《马背上的小红军》《珍贵的教科书》等

推荐书目:《红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保卫延安》《小兵张嘎》《安妮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读之催人泪下。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

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一课的教学和语文园地的“小小新闻发布会”结合起来,课前布置学生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战争硝烟地区的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和工作状况。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教学本课时,要把“情”贯穿始终。开课,可设置情境,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配以一些战争带来灾害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情感。在读课文时,则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心情,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为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世界上总是战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能调动学生自身体验来理解文本,内化情感,深刻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诗歌鲜明地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激起学生对这些地区和儿童的关注和同情,激起对战争的反对情绪,激发渴望世界和平的心愿。在此基础上,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可组织一些段落的配乐朗诵,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传达诗歌的情感、韵味。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小节或诗句,熟读成诵,并摘抄下来。

学习这首诗歌的同时组织学生认真读“阅读链接”的《儿童和平条约》,从不同的语言形式感受呼唤和平的共同的心声。

三、拓展活动

本组课文学习的结束应该是孩子们走向另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的开始。本组的学习激起的是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对战争与和平这个重大的问题,孩子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孩子们或许有一些自己的心声要通过多种形式表达。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让孩子把学习的感受尽情抒发。可以唱一唱有关的歌曲,看一看有关的电影、电视。可以演一演小英雄的故事,可以给仍处在战乱中的小朋友写封信,可以办一期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小报,可以做一个“战争与和平”的专题采访„„让孩子们在这些语文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3.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二、合作学习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体态小巧玲珑,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

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简介时代背景,初读课文。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三、品读体验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

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造句即便„„也„„ 4.抄写人物动态的句子。 板书设计

歌声 诱敌上钩

歌声 巧传情报

夜莺的歌声 协助歼敌 成功脱身

歌声 投入新的战斗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与、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深刻含义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并发出得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2)、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争。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战争中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场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汇报)

4、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命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5、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特别指导“凯、姨、健、康、罪”等字。 (3)、联系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凯旋:战胜归来。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这里指战火还充满着一些地区。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牺牲:为正义舍弃自己的生命。

贡献:把自己的财物、才智等不计回报地献给国家或公众。 健康: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三、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

二、

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教学步骤,师相机引导。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望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花语,他心情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特别是划线部分该用怎样的心情读。 (3)、反复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他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①朗读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面对划线部分的内容,你心情怎样?又该用怎样的感情读。 ④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

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①哪些同学对这段话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感受。 ②“本来„„却被 ”,说说这句话意思。

③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集体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素质。”

④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保卫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爸爸,集体读

二、

三、四自然段。

过渡:雷利写信给秘书长仅仅是为了缅怀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3、默读

五、

六、七自然段,边读边让学生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最难理解,请用“——”线画出来。

4、引导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①出示战争中被威胁的儿童的课件。 ②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③结合收集的资料,举出事例,请你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指导感情朗读,特别是划线部分。

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只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妖嫩的“和平之花”。

5、出示难民儿童画面及资料,让学生小声读一读。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6、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7、师总结: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不幸,此时,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联系自己实际谈)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呼吁。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边读边体会作者情感,用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你们和平的期盼,也感受到你们对和平也充满爱,请大家跟着音乐,唱一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道歌曲。

3、同学们行动起来,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和平!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

语文园地四

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三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备课策略

小学语文备课策略

备课: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处理教材、编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具体策略如下:

一、钻研教材

第一步:读课文。达到“三读”.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第二,第

二、

三、四学段之首.足见其重要。“三读”,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第二步:理解课文。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步:认真思考课后习题,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读好。

第四步是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

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二、处理教材

一篇课文.在内容上,字词句段篇,在手段上,听读说写书.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凭借。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信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就自然面临处理教材的问题。处理教材,必须做到“三定” 。

(一) “定标”:确定教学目标。目标要科学、简明。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必须切实解决一两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蜻蜓点水。

1) 备课先备读。哪一块应怎样读,心中有数。

2) 读书的形式要多样。(默读、范读、快速浏览、集体读、自由读、分角色读、

熟读、精读)

3) 读书要有层次,每次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要有目的,要心中有数。

4) 重点部分、优美片段要鼓励学生熟读、精读,直到背诵。

5) 学生读后给以评价。

6)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

7) 每节课读书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二) “定点”:确定落实目标的凭借点、支撑点。支点确定要准确、精当。在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在哪儿训练读得有感情:应在哪几个“点”引导理解、感悟;着重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探究;着力在哪儿让学生深入对话.活***生成:哪些语言应让学生积累或者运用……都应了然于胸。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把握好各学段教学的重点。

低段:字词教学,也就是识字写字是重点。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文,多识少写,重在写字方法的指导。学一个字,组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把课文

读熟背会。 中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环节不能少,重在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知识迁移、

应用。

高年级:一些难字该认还必须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重在熟悉课文,学会习作方法,

拓宽思维。

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如:坐的姿势、握笔的方法(三个一);提问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正确诵读的习惯;记笔记的

习惯。

(三)“定法”:选择确定教学方法。方法要科学、管用。学字、解词、懂句、读段、学篇.可用哪些方法,采取哪种手段,哪种方法、手段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效果最佳……这些都是“定法”的内容。科学的教法,适时地点拨揭示.持之以恒地潜移默化,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了。

三、选择编写教案

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

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

综合型教案。这是一种知识、教法互补,静态、动态结合的教案。内容上既有一定的资料汇集,又有一定的教法设计,力求做到“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有机结合,语文知识共***和教学特点个***的有机结合。优秀的语文教师大多采用这类教案。无论对于新教师,还是对于老教师,这种类型的教案都是值得提倡。

课时分配与模式:主体课文一般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以指导朗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体会;第二课时总结延伸,解决阅读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习题和学写生字,并指导课外阅读。

四、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那麽怎样撰写教学反思呢?大致可丛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

透……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总之,语文是有生命的,小学语文的的备课应该把这个生命融入到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得以调动。

推荐第6篇:十册语文备课教案

十册语文备课教案

1、燕子 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重点:

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难点:

理解文末那句话的意思。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

反馈在自学中你认为生字该注意的地方。 教师强调后,进行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二.学生的说和图结合,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训练顺序表达,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师导,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教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作者仅用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画出来。 三.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 1 小组内交流看法 2 集体反馈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 3 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 b.“吹拂”写出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色彩斑斓的世界。 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 4 指5 导有感情的朗读,6 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可多样) 五.小结

春天景色美丽,可写的东西可多了,而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述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导语: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全班同学齐读。

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

①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② 一身羽毛…………凑成了小燕子。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同学们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的体会。

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①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②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③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一想作者用得好吗?

④读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自由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①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②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逐题反馈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总结文章内容:借描绘小燕子,赞美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归纳总结: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六.作业 背诵课文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预习第二课 板书设计:

春天

赞美

小燕子

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活泼机灵

2.《 洛阳牡丹》 教学要求:

预习目标 会认课后的六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知道洛阳牡丹的传说,了解“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由来。 情感目标 与学生一起感受牡丹之美,感受大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人文目标 “文以载道”。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实践目标 积累语言,在感悟中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教学策略:

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猜牡丹,导入新课。

《三字经》里头有这样两句话:曰春夏 ,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岁月更迭,季节交替,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老师也喜欢春天,喜欢春天明媚绚丽的色彩,喜欢春天悄然无声的脚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好像就在一夜之间,春天说来就来了。在我们不经意地抬头看时,已经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里: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奇花异卉,尽展芳姿。踏青赏春之余,文人墨客往往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许多咏春赞花的诗词文章,千古流传。请同学们欣赏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一首诗,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课件显示)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尽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

对,提起牡丹,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一座城市,就是——洛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洛阳牡丹。(板书课题) 二 讲牡丹,梳理脉络。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回忆,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2 检查预习情况。

3 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4 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写牡丹的句子,在下面划上横线。 5 指名读这几句话。

6 大屏幕显示,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花朵 硕大;颜色 艳丽;品种 繁多)

7 根据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把语气读出来。 8 你又有了什么新发现?

9 那么多的牡丹花,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10 欣赏牡丹图片。

11 你看,牡丹的枝挺拔有致,牡丹的叶繁茂多姿,牡丹的花雍容华贵。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姹紫嫣红的牡丹花吧!它们不仅是洛阳的骄傲,也是我们河南的骄傲!如果你的手中就捧着一朵牡丹花,你的心情怎样?是啊,一定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的。请你把自己对牡丹的喜爱和欣赏融入到朗读之中,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12 学生练读。 13 指名朗读。

14 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这段话中提到了这么些个牡丹的名字,个个耐人寻味,可是却没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这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老师想请大家弥补一下,可以吗?展开想象,用一段话把你最喜欢的一种牡丹描绘一下。

15 练习写作。 16指名读习作片段。 17 小结。 三 赞牡丹,拓展延伸。

1 牡丹颜色艳丽,品种繁多,雍容华贵,成为人们赞誉的对象。文中提到哪些人称赞牡丹?

2 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显示: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为天下一也 刘禹锡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师

3 指明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 甲天下) 4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5 现在,洛阳每年举办牡丹花会。洛阳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 6 关于牡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来讲一讲? 7 指名讲故事。

8 小结:是的,牡丹不仅有娇媚的容颜,更有一副刚直不阿的从容气度。她不畏权贵,被贬谪洛阳,却让洛阳一地英霞烂漫,这是何等优雅、何等高贵的王者风范!

9 你还从那里了解到那些关于牡丹的知识?

10 小结: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下咱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整理,出一期以牡丹为主题的手抄报。

11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花卉,没有哪一种花像牡丹那样,把大富大贵坦荡地绽放在枝头,让你惊讶于它的明艳,看不到它的沧桑。正因为如此,牡丹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你喜欢牡丹吗?假如你暮春时节与牡丹相约洛阳,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12 每到花会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作家、摄影师、游客,还有国际友人、当地居民云集花市,汇成了人与花的海洋,真可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啊!(课件显示:记者、游客、国际友人、书画家、诗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13 讨论后反馈。

四 听牡丹,总结全文。

1 鲜花因其美而受到世人的喜爱。美丽的鲜花有美丽的传说、美好的寓意,美丽的鲜花有美妙的诗句、美妙的旋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赞美牡丹的歌曲。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牡丹之歌》。(课件播放《牡丹之歌》)

2 听着悠扬的旋律,看着同学们的张张笑脸,老师仿佛来到了一座生机勃勃的大花园里,一张笑脸,就是一朵可爱的花,令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自唐朝走到千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盛世繁华的时代,牡丹仍是一副淡淡薄薄西子妆,年年占尽春光。人们唱牡丹、赏牡丹、画牡丹、写牡丹,就是因为牡丹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富足和安宁。同学们,我们是未来,我们是希望,让我们尽情绽放自己独特的美丽,为祖国的春天谱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附 板书设计

大小 硕大

2 洛阳牡丹 颜色 多姿多彩 → 甲天下 品种 繁多 3.词两首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

读懂句子,领略江南的美妙景致,感受词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词,背诵《忆江南》。 能对两首词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重、难点:

对词中所描写景象的想象。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大家知道诗人白居易吗?他是哪个朝代的人?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吗? 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词《忆江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说说每首词的内容大意。 词和古诗有哪些不同?

三.解题,了解词的一些知识。 指名朗读,师生评读。

由学生讲出词与古诗的区别。 四.学习《忆江南》 1.《忆江南》原名《谢秋娘》,因为白居易填写的这首词里有“能不忆江南”的句子,因此改名。可见白居易的这首词对当时以及后来诗坛的影响有多大。 2.“江南”指哪里?“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熟读品析。

①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词中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②学生自由朗读。

③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试着说说词句的意思,也可小组讨论,弄懂词句的意思。

补充解释:旧,即过去的,以前的。白居易年轻时,曾做过杭州和苏州刺史,苏杭秀丽的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这首词便是他晚年定居洛阳后所做。 ④体会意境和感情。

A词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物的,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和感情的?

第一句是为了强调,“江南好”是自己亲身感受、体验过的,所以印象很深。 B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投影。 C这两句写景,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D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E“能不忆江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对江南美好景色的怀念和眷恋,这个反问句更加强调了江南这样美好的景色是会使人时时产生怀念之情的。

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感情。 背诵这首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忆江南》。 2.指名讲述词意。 二.学习《渔歌子》。

1.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读,齐读。

2.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说说词句的意思,不懂的问题由同学讨论或老师讲解解决。 3.简介作者。

这首词是唐朝张志和写的。他曾隐居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熟识了那里的景物,所写的这首词,犹如一幅清新活泼的江南水乡春汛图。 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①学生齐读词句。 ②探讨词意。

③引导品味:这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④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⑤过渡到第二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渔翁的? 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探讨词意。

①“斜风”是怎样的风?怎样理解“斜风细雨”?它对整个画面有怎样的影响?

②“不须归”是谁的想法?是作者还是渔翁?为什么“不须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总结:

这首词写了青山、白鹭、粉红的桃花、黄褐的鱼、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又都被斜风细雨所笼罩,显得幽清淡远、丽而不艳。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深挚的爱恋和向往。 朗诵词,学生欣赏,想象词意。 三.作业

将自己对词意的理解用图画表现出来。 背诵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诗词。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景:鹭、花、水、鱼、风、雨

江南春景

借景抒情 人:渔翁垂钓 4. 黄河流凌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黄河流凌的发生过程,激发学生对黄河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春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看图,引导学生看图。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数九寒天

惶惶

有如

惊蛰

震耳欲聋

巍峨

顷刻瓦解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小组读,点名读。

3、学习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写数九寒天,大河冰封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冬去春来,黄河开冻前的情景。 第三部分:写冰河开动时候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写黄河流凌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2)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围绕黄河流凌发生的过程为主线展开学习。

(4)学习作者记叙的顺序:按照事情发发展顺序。

(5)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朗读和背诵16个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阅读:(1)学习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2)培养爱美情趣和对美的事物的观赏能力。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的方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春天景物的发现和体会。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这些成语,要求:

(1)读准字音,纠正读音;

(2)可采用多种形式读;

(3)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交流、检查。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描写景物的成语?

5、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一些有关描写景物的成语。

二、阅读:

1、明确阅读要求:

(1)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2)搜集有关龙的成语、故事、诗歌,与同学交流。

2、学生分组阅读:

(1)默读短文,自学生字词。(短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典故、故事,成语,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到理解的目的)

(2)边读边想短文的主要内容。

3、组织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1)朗读短文;

(2)理解主要内容;

(3)启发:作者怎样观察和描述这块雨花石上的龙的。

(4)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块石头上有了这个图案,就特别珍贵,而称之为“中华龙”?

4、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有关龙的成语、故事、诗歌,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内容、要求:

1、导语: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

们中间,星期天,同学们都走到春天里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了美好的春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春天。

2、自读口语交际要求。

3、师:如何发现春天的特点,说出春天的特点?

练习提示中的“请走进春天吧,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春天景物的特点,就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从视觉、听觉、嗅觉、心灵各个方面去感受,去发现;表达时,就要紧紧抓住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启发学生选好观察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特点。

1、导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尽管还有点春

寒料峭,可我们的祖国大地已经是一片春光了。春天就象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背着一个大柳筐,把她的宝贝撒向人间。那么,你都看到了春姑娘大柳筐里的哪些宝贝?留心春天景色的同学一定能猜到。(音乐)

2、提供句式:

(1)春姑娘的大柳筐里有……有……有……

(2)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带来了……还带来了……

2、提高要求:

(1)春姑娘的大柳筐里有(

)的(

),有 (

)的(

),有(

)的(

)……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

)的(

),带 来了(

)的(

),还带来了(

)的(

)……

4、这些美丽的春景你都有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呢?

提供句式:我在(

)看到春姑娘。

启发:春姑娘来到很多地方,小河边、田野里、山冈上、公园里、果园里、森林里、草原上,春姑娘背着大柳筐来到这么多的地方,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学过:“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提供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来到……

再说说春姑娘还会来到哪些地方?

5、果不用这个句式,还可以采用什么句式?

提供句式:“飞过……来到……”

6、启发回忆观察的情景:那么,我们具体地来说说,春姑娘

来到小河边,把哪些春天的宝贝撒到小河里?小河边?你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象?春姑娘又背着大柳筐来到田野上,把哪些宝贝撒在田野?你又看到什么样的美景?

小组任选一个句式,自由讨论:

春姑娘来到小河旁,(

春姑娘来到公园里,(

春姑娘来到田野上,(

春姑娘来到(

),(

三、学生进行口头交流。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各小组推举一名说和最好的同学到班上进行交流。交流的同学声音要响亮,要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会,听的同学要听仔细。

四、组织评议:

评一评哪些同学讲得好,哪些同学进步突出。通过评比,进

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得失,让每个同学既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导语:通过口语交际,同学们交流了对春天的感受。李老

师已经看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写一写春天。好吗?

2、指名读“习作要求”,明确:

(1)按照一定顺序写;

(2)要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前两点可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大家评一评,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较好的写作顺序;提示学生表达的感情要和所写的内容相统一。

二、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20——25分钟)

三、组织评改。

1、回忆习作要求;

2、指名一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3、小组讨论、评议:

(1)你欣赏他的哪些优点?(除习作要求外,还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用词、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评议)

(2)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4、对照习作要求,小组内交换评改作文。

第四课时

一、继续评改学生习作。

二、誊写。

5 白杨 教学目的:

⒈学会本课生词,理解重点词语。

⒉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⒊了解本课写文章的特点,即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⒈教育学生像白杨那样,祖国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⒉培养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白杨

⒈“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来介绍一下好吗?

⒉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大西北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指导自学

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⑴出示生字表格(投影出示)

戈壁滩 清晰 高大挺秀 介绍

新疆 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戈”字读“ɡē”,不要读成阳平或上声

“疆”字笔画较多,左边“弓”里是“土”。

⑶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茫茫、戈壁、浑然一体、表面、卫士、高大挺秀。 ⒉再读课文,掌握基本内容,理清脉络。

⑴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 ⑵课文是分几部分写这件事的?分的方法是什么?

这篇课文是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部分的。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写的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三、介绍时代背景

⒈解放初期,祖国需要大批建设者去支援边疆建设。很多优秀的青年离开家乡,有的离开了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来到了荒凉的边疆,扎根建设边疆。

⒉作者写《白杨》是在赞扬白杨树。但是,课文只是在赞扬白杨树吗?通过学习,我们将会有深刻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过渡

⒈《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请你谈一谈读后的初步理解。 ⒉本节课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这篇课文。

二、指导自学

⒈初步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⑴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⑵同桌讨论,自由发言,适时点拨,归纳小结。

⑶点拨举例。如,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图画,读第1自然段,联系课外知识,想像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荒芜人烟,环境很恶劣……)在环境这样恶劣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高大挺秀”说明什么?

⑷归纳并板书:直、适应性强、坚强。 ⒉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这三句话。 ⑴情感——无不流露出爸爸对白杨树的赞美。 ⑵同桌互读互评。

⑶教师指名读,群体评价。

⒊深入学习“爸爸”的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⑵“表白”是什么意思?爸爸要表白什么,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表白”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⒋指名读第16自然段,思考:“只知道”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只知道什么? ⑴讨论:根据每一个“只知道”的内容,推想孩子们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读每一个“只知道”,将讨论的结果(每一个“不知道”)用投影展示。 A“他们只知道……。”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B“他们只知道……。”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C“他们只知道……。”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⑵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分组讨论讨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⑶提示:结合时代背景和你的生活实际思考。 ⑷引导启发学生答出:

A因为新疆在大西北,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B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所以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

C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心。实际上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许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里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⒌有感情地朗读第14——17自然段。 ⑴体会情感。(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也是最艰苦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有的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正是具备白杨树高贵品质的人吗?情感——崇敬赞颂。) ⑵教师范读,小组读,指名读,互评互学。 ⒍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⑴指名读。思考:这段是什么思想?

⑵讨论: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

三、回归全文,归纳总结

⒈朗读全文,深入体会并认真表达出边疆建设者具有的白杨树的高贵品质。 ⒉思考:题目叫《白杨》,而作者只是在赞扬白杨吗?

⒊投影出示:以下写的哪一个说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最准确,并说说为什么? ⑴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⑵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⑶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⒋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借描写白杨树歌颂边疆建设者呢?

作者运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描写白杨树,实际上是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四、巩固练习。

按照学习过的背诵方法,背诵“思考·联系”指定背诵部分。

五、作业。

⒈背诵课文指定部分。

⒉预习《桃花心木》。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达到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⒈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与其他同学谈一谈。 (学生交流阅读林清玄作品的感受。)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⒉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⒈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你又会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⒊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⒈读课文,画出育苗人感到奇怪的举动。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⒉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⒊创设情境,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惰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样的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呢?)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笸箩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的让老师有些应不暇接,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育苗人吧,相信这些问题由他回答并不难的。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⒈学生默读种树人的话,然后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⒉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⒊出示课件: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得到的道理,谈出自己的看法。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⒉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写这段话:

开始就枯萎的那一棵,可能会埋怨,也可能会理解育苗人的苦心。 经得起风雨,茁壮成长的那一棵------ 在成长中饱受痛苦的那一棵------ 附:《桃花心木》原文

桃花心木 林清玄

乡下老家前面,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林场的桃花心木已是高达数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的小路散步,种木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感到愈来愈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所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在通向枯萎、在通向死亡之路。

当我听过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哲学,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些树苗正努力面对不确定的风雨,努力学习如何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如何在阳光中呼吸,一旦它学会这些本事,百年的基业也就奠定了。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四、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预习《乌塔》

7、乌塔 教学目标:

⒈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⒉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旅游,除了本市,你还去过那些地方?和谁一起去的?

(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一位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课题)是怎样游历欧洲的。

二、学习课文

(一)自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二)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情,你认为乌塔是怎样的小女孩?说说你的看法和见解。

(三)如果你一个人出行,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该如何自我保护自己,说说保护小常识。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乌塔的个性和品质。

四、辩论

(一)论题:正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对! 反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 错!

(二)方法:

1、抽签决定正方、反方。

2、规则自定。

(三)指导。强调:

1、要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既不要全部肯定,也不要全部否定。

2、学习乌塔要学在根本上。要学习乌塔的精神,做事计划性强,懂事会办事。不要表面模 仿,盲目出走。

五、课堂作业。

把这堂课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7*乌塔

14岁,德国小姑娘

独自游历

自立自强

8..小青石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教育。2.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小青石的生活的理想。2.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受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二)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请学生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童话,这篇童话通过小青石追求理想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板书:20*小青石)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光景:表示估计(时间或数量)安适:安静而舒适。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迷迷糊糊:(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产量较少,可用来制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和装饰品等。玛瑙:矿物,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以做研磨用具、仪表轴承等,又可以做贵重的装饰品。中药上用来治某些眼病。发簪: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颠簸:上下震荡。翻来覆去:来回翻动。搅拌:用棍子等在混合物中转动、和弄,使均匀。分寸: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疲乏: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2.轻声读课文,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被山水冲到岸滩上的小青石和小黑石过着平静、安适的生活。第二段(第2~9自然段)写小青石和小黑石对安静、舒适的生活截然相反的态度。第三段(第10~14自然段)写小青石被运往都市,为自己的理想将要实现感到兴奋。第四段(第15~19自然段)写小青石被制成混凝土铺在道路上。小青石被彻底改变了面貌,它一时闹不清是怎么回事。第五段(第20~22自然段)写小青石为自己能够成为让所有人走的道路,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而感到自豪和快乐。由于课文较长,小青石的经历又比较曲折,学生在分段时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可指导学生按小青石的经历来分段,配合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板书:生活平静安适

谈理想

去都市

变成混凝土

愿做铺路石)

(四)练习分清课文主次。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懂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详写的部分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略写的部分起介绍说明的作用。要根据中心确定文章各部分的详略)(板书:详

略)

(五)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小黑石的理想是什么?(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到都市里去,像水晶和玛瑙那样过有趣的生活。小黑石的理想却是安于现状,过平静安适的生活)2.小青石到了都市后经历了哪些遭遇,它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小青石到都市后被投在道路旁,然后与沙、水泥、水混合起来被翻来覆去地搅拌,然后被铺在道路上,被压得平平的,最后变成了混凝土的一部分。小青石的心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进入都市的高兴、兴奋的心情到被搅拌、铺路时的失望生气,再到变成混凝土的茫然,不知怎样才好,直到最后为自己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而感到自豪、快乐,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板书:高兴

生气

闷声不响

不知怎样才好

非常快乐)3.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去都市里过有趣的生活,最后却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脚下的铺路石,面对这一切,小青石是怎么做的?这一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课文,从而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1)思考:小青石为什么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开始小青石觉得水晶、玛瑙被制成饰品,随着人们到处往来,能见识到种种事物,生活得既体面又有趣,所以很是羡慕。后来,小青石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铺在道路上,多少年来成千上万的人踏过它,使小青石感到它是为大众服务的,比起水晶、玛瑙的生活,虽然没有了溢彩流光,舒适安闲,但它却是属于一切人的,是为一切人服务的,自己的生活比水晶、玛瑙的生活更有意义。因此,小青石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2)小青石的生活既没有水晶、玛瑙的高贵有趣,又没有小黑石的平静安适。每天无数的人要从它的身上踏过,它的生活可以说是忙碌而辛苦的,为什么它还会觉得非常快乐呢?(因为它认为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它实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想——成为让一切人走的道路,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板书:只有为大众服务,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4.在我们周围生活中,有没有像“小青石”这样的人?(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生活中平凡无私,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5.学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感想?(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从小事做起,学习“小青石”的精神。)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这篇童话通过记叙小青石到都市后的一番经历,赞扬了小青石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形象地阐明了生活的意义。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阅读见解,认识这样阅读的好处。

2.学习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树立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培养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克服惰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近来,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在“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方面进步不小,但离学好语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篇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搞好阅读,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指导自学

(一)初读:

1.思考:阅读这篇读写例话你知道了什么?

2.过程:

(1)个人默读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归纳小结。

知道例话一共谈了四个问题。

A 什么是自己的阅读见解——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B 阅读有自己的假案界才是必然的、正常的——“不同的人理解和感受不会完全一样。”

C 能够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

D 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有什么意义——说明自己有了一定收获;互相交流,收获更大。

(二)讨论

1.题目(投影出示)

(1)结合“例话”,联系个人实际,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做到阅读要有自己见解的,这样做自己有什么提高?

(2)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自己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3)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打算怎样做?为了搞好阅读,对老师的教学,对小组学习的改进意见。

(4)阅读本篇例话,自己的见解。(包括不同意见,补充意见)

2.要求:

(1)结合但不拘泥于“例话”,针对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

(2)开拓思路,畅所语言,实话实说。

(3)推荐小组内有代表性的发言在全班交流。

3.过程:

(1)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全班发言。

(2)全班交流(推荐代表、自由争取、教师指定相结合)。

A 经验体会介绍;

B 帮困解难;

C 打算和建议;

D 对“例话”的不同见解。

4.引导、点拨、归纳参考要点。

(1)“经验、体会介绍”: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阅读方法很重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是个好方法,但不要只是盲目地重复读,因为这样不能消化理解,更不能产生个人的见解。不能只靠这一种阅读方法,还应当实践、总结其他好的阅读方法,如联系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处理运用等。关于“提高”,首先是增强了自立自强的意识,要用自己的脑子读好自己的书,不能依赖别人,等现成的。再有养成了动脑勤思的习惯,阅读能力、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力,表达能力全面得到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兴趣越来越浓等。

(2)“建议”:请“阅读有自己见解”的同学多介绍运用的阅读方法,请老师和家长对努力锻炼阅读有自己见解的同学多鼓励、帮助,保护积极性,多肯定多指导,多给一些发言表达见解的机会等。

(3)“不同见解”:阅读方法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根本的。因此“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除了阅读方法以外,最重要的是增强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己的书自己要读懂,向他人学习应该,但不能依赖别人,等现成的。另外要克服惰性,勤于用脑。否则“独立思考”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也难以实现。

三、表扬鼓励

(一)教师宣布“在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方面的优秀个人和进步生名单。

(二)将表扬名单贴入“教改园地”

说明下一阶段继续评选,同时表扬这方面做得好的优秀学习小组。

四、巩固练习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判定新的提高措施,进一步做到“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的:

⒈学习积累阐述发奋求知、不断进取的俗语,并会恰当到运用。

⒉阅读、理解短文,领会“鹏程万里”的意思,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收集成语故事,在班级搞一个讲故事比赛。

⒊通过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培养管理、组织等实践能力。

⒋记叙一件令自己后悔的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难点:

作文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⒈自由读俗语,寻找规律。

⒉齐读俗语,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⒊逐个理解大意。

⒋你喜欢哪个俗语,为什么?

⒌教师出示抄好俗语的对联,引导学生欣赏。 ⒍齐读俗语。

二、阅读《鹏程万里》。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鹏是一种怎样的鸟?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鹏的语句。 ⑵鹏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地方?

⑶联系短文内容,理解“鹏程万里”的意思。 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⒊反馈。

⒋有感情朗读短文。

⒌你了解哪些成语故事,给大家说说。

⒍小结,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收集成语故事,在班级搞一个讲故事比赛。

三、作业。

收集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由来。 第二——四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

⒈指名读题,其他学生思考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⒉指名说说这次作文内容及要求。 ⒊教师归纳总结,强调要点。 ⑴一件后悔的事。也可以写别的。 ⑵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⑶要把后悔的原因写清楚。

二、指导选材。

⒈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后悔的时候?比如:做错了事,怕挨骂而撒谎,很后悔;和要好的同学吵架,影响了友谊,很后悔…… ⒉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⒊指名引导学生把自己后悔的事说出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

三、指导写作。

⒈想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记叙有一定的顺序。

⒉注意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悔意。表达时语言要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具体的环境。 ⒊一定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⒋写后认真阅读,不写错别字及病句。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讲评、订正习作。

⒈出示范文赏析,评论好的地方。

⒉读自己的文章,对比中修改自己的作文。

⒊根据学生自改的情况,教师强调该篇的注意点。 ⒋学生细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⒌学生互阅、互评习作。 第五课时

一.阅读题目,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任务。 ⒈内容:创办班级图书角。 ⒉明确活动的过程及要求。 ⑴召开动员会。 ⑵捐书。

⑶爱护书,给书包皮,并派管理员。 ⑷把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借书卡。

二、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参与这项活动。

三、学生商讨实践活动的具体分工及实践过程。

四、指名反馈商讨结果,教师对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建议、要求。

五、学生参与实践。

六、作业。预习《跳水》。

9.跳

教学要求:

⒈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机智、沉着与果断。 ⒊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事情经过及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八课《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谁?(是列夫·托尔斯泰。)你对列夫·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学生讨论后,汇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创设情境。⒈齐读课题。

⒉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说什么? 三.教师归纳总结。

⒈谁跳水?从哪往哪跳? ⒉为什么跳水? ⒊结果怎样?

四、反馈。

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⒊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A.谁跳水?

B.为什么跳水?(引导学生大胆的说自己的见解。) C.教师小结,导入对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学习。

五、体会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⒈找出描写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⒉自由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⒋出示挂图,引导观察,感知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⒌运用“一……就……”造句。 ⒍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六、课堂小结。

⒈简述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⒉如果你是那位小男孩,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⒊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回去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小男孩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的险境中?

⑵小男孩的险境摆脱了吗?当时的情形怎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⒈听写生字。

航行

桅杆

撕破

吓唬

龇牙咧嘴

海鸥

瞄准 ⒉课文内容:小男孩的处境如何?

二、了解男孩处境危险的原因。

⒈学生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自由发表意见。 小男孩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的险境中? ⒉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 ⒊学生齐读这部分的内容。

⒋教师出示提纲,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正确认识孩子之所以会处于危险处境的原因。 ①找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讨论猴子为什么会如此放肆。 ②用△标出具体描写猴子和小男孩的动作的词语,并在课文中读好这些词语。 ③理解“哭笑不得”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④想一想,如果你遇到小男孩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对待?为什么? ⒌根据提纲,逐题反馈。

⒍小结:由于水手逗猴子,使得猴子放肆起来,发展到了猴子逗孩子,一时情急的孩子 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猴子逼上了桅杆的横木上,使他处于危险的处境中。吓得甲板上的水手们心惊肉跳,喊了出来。

三、了解事情的结果,体会船长的镇定、机智。

⒈发散思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这位小男孩脱离危险。

⒉水手都吓呆了,而船长是怎样帮助小男孩脱离危险的?(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 ⒊从中你体会到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 ⒋讨论:不跳水,用其他的办法不行吗? 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扑通一声,孩子想可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 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就立刻抓住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⑴孩子像颗炮弹说明了什么?

⑵40秒,为什么让水手们觉得很长?

四、总结全文。

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⒈摘抄文中表现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⒉预习第九课。

孩子走上横木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人们追猴子

10.“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要求:

⒈会认本课的生字“呛、秩、违、岗、舶、巍”。

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渗透的处事道理。受到船长伟大人格的熏陶。 ⒊讨论交流你对船长的印象及他用枪指挥人们脱险的看法。 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内容,感悟文中渗透的处事道理,受到船长伟大人格的熏陶。 教学难点:

讨论交流你对船长的印象及他用枪指挥人们脱险的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⒈一般人们遇到危险时会怎样表现。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具体的例子谈 谈自己的看法。

⒉学生的说法进行总结。点出人们一般的表现:惊慌失措、逃。 ⒊教师生动的叙述“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设置悬念,导读。 ⑴教师生动的叙述“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文中1——5自然段)

⑵设悬念:当时人们的表现如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二.教学出示助学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⒈“诺曼底”号遇难的一开始,人们的表现怎样? ⒉船长指挥逃生时,人们的表现又如何?

⒊面对人们起初的逃生情况,船长果断的采取了什么措施。说说你们对这种措施的看法。 ⒋后来人们逃生的情形有何变化,最后的结果怎样?

⒌说说哈尔威船长留给你的印象,以及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启发? 三.反馈学生的自读情况。 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教师用生字卡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其他帮助纠正。 ⑵全班齐读生字。

⒉了解人们遇难时情形,为衬托船长的从容镇定作铺垫。 ⑴指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 ⑵全班齐读语段。

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恐慌。 ⑷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⒊初步体会船长的从容镇定。

⑴此时船长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应的句子。

⑵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船长的镇定,此时他能镇定的指挥人们逃生。 ⒋了解人们的求生心切造成的救援困难,感受后来船长做法的无可奈何。 ⑴船长指挥逃生时人们的表现又如何?指名读出语段。 ⑵指导朗读。

⑶发散思维,如果继续这样一来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小结,强调后果的严重性。 ⒌体会船长的果断及他的语言在这次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 ⑴面对人们求生时的混乱秩序,船长果断采取了什么措施? ⑵情况怎样?

⑶船长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们对吗?说说你对这一做法的看法。 ⒍体会哈尔威船长高尚的品质。 ⑴救援的结果怎样? ⑵从文中找出语段。

⑶引导学生体会语段的意蕴。

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是钢铁铸成的? 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是尊黑色的雕像? ⑷说说你此时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畅谈感想。

⒈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邮轮失事、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了。 ⒉你读文后有哪些感想和体会? 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摘抄本课的四字词语。

2.预习第十课,并联系课后问题读文。 板书设计:

遇难时

逃生时

结果

乘客

惊恐万状

蜂拥而上

井然有序

获救

枪逼

船长

指挥逃生

镇定果断

献身

11.月光曲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5.积累如“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贝多芬,大家听说过吗?谈谈你们对他的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做简要的小结,并导入新课。

①贝多芬,十岁举办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创作曲子,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先来欣赏他的成名曲《命运》。 ②录音播放《命运》,学生欣赏。

③让学生大胆的说一说,听《命运》时脑海里呈现出来的景象及心里感受。 ④教师简单的评述贝多芬此曲的意义。

⑤贝多芬为世人留下了作品,关于他的创作过程,也有许多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月光曲》,讲述的就是他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教师深情的口述:一天傍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2.播放录音朗读。(“一个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3.发散思维:如果你是贝多芬,当你听到兄妹俩的谈话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那贝多芬是怎么做的呢? 5.播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

6.听完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引导学生齐读盲姑娘说的话“弹得多纯熟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二)设置悬念,引导自读。

事情会怎样发展下去,贝多芬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了《月光曲》? 三.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再次深入读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兄妹俩的生活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3.穷兄妹俩、贝多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4.贝多芬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月光曲》的?为什么创作《月光曲》?《月光曲》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 5.《月光曲》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情景? 四.集体反馈,交流学习。

(一)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并组词。 2.巩固练习,强调要点。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口述事情的经过,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1.指名复述。 2.学生互评。 3.小组内交流。 4.选代表复述。

(四)了解兄妹俩的生活情况。

1.兄妹俩的生活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了解兄妹俩的生活困境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课。 1.指名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结合谈论人物,深入理解课文。

(一)体会兄妹俩的善良,妹妹对音乐的酷爱,对音乐的了解。1.兄妹俩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体会到的? 2.你对贝多芬的印象如何?说说你的根据。

(二)讨论、交流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原因。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月光曲》的? 2.贝多芬为什么又为穷兄妹俩弹了一曲?

3.教师根据学生对上面两个问题的阐述,归纳总结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及经过。 三.体会《月光曲》所表达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1.听《月光曲》轻读课文8——9自然段,用线画出《月光曲》表现的意境。 2.指名反馈。

3.齐读描述《月光曲》意境的语句。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配乐朗读。

6.再读这些自然段,思考:

①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象? 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7.反馈上述问题。

8.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9.指导背诵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激励积累词语。 简述课文的内容:文章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这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还是一篇极美的文章,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2.反馈交流。

3.激励学生积极积累词语。

五.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预习第11课。

板书设计:

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走近茅屋

同情弹曲子

激动

皮鞋匠听《月光曲》

面对大海

创作《月光曲》

皮鞋匠看到

妹妹的脸

仿佛看到

12.金色的脚印 教学要求

⒈会认本课的生字“佣、仓、哆、嗦、拽”。

⒉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⒊自由的阐述自己读文后的感想和体会。

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自由的阐述自己读文后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⒈出示狐狸图,让学生说说对狐狸的认识。

⒉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人与动物之间可能建立友谊吗?

⒊教师小结:点明人与动物建立友谊是可能的。然后导入新授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人与动物之间建立感情和友谊的文章——《金色的脚印》。 二.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㈠检查生字词。

⒈出示含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男佣

仓房

哆嗦

拽住

⒉全班齐读

㈡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㈢感知课文内容。

⒈金色的脚印指的是什么?

⒉课文讲了关于狐狸一家的什么事。

⒊教师用简要的语句叙述课文的内容,设疑导入新授课。 三.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⒈小狐狸被关在仓房里时,老狐狸为小狐狸做了什么? ⒉正太郎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它们也为正太郎做了什么? ⒊找出描写正太郎为狐狸做的事以及狐狸对正太郎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 ⒋讨论: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启示?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讲给你的同桌听。 四.反馈。 ⒈逐题反馈。 ⒉学生总结全文。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畅谈体会。 ⒈分组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⒉大胆的说一说你学文后的感想或体会。

⒊假设你遇到正太郎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处理?

⒋教师总结全文: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应该是动物的朋友,谁都不愿意孤独的生活在地球上。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热爱动物。 六.作业。

预习《积累·运用三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的:

⒈学习积累部分《三字经》,并会恰当到运用。

⒉阅读、理解短文,领会“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⒊作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 重难点: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⒈自由读《三字经》,寻找规律。

⒉集体个别反馈。教师简单介绍《三字经》。 ⒊教师出示《三字经》,全班齐读。 ⒋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⒌建议学生多诵读《三字经》。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这个人面临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说他的选择是艰难的?

⑶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的意思。 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⒊反馈。

⒋有感情朗读短文。

⒌说说你读了短文后的感想,可适当联系生活实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阶段,我们班级成立了图书角,不少同学捐献了图书。这段时间来,你们都读了一些什么书?

二.明确要点。

⒈先介绍书或文章的内容。 ⒉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三.练习说话,教师适当点评。 第三——五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

⒈指名读题,其他学生思考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⒉指名说说这次作文内容及要求。 ⒊教师归纳总结,强调要点。 二.指导选材。

⒈你有哪些好朋友?他有哪些优点和兴趣爱好? ⒉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令你难忘的事? ⒊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三.指导写作。

⒈突出朋友的特点。 ⒉叙述具体生动。

⒊一定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⒋写后认真阅读,不写错别字及病句。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讲评、订正习作。

⒈出示范文赏析,评论好的地方。

⒉读自己的文章,对比中修改自己的作文。

⒊根据学生自改的情况,教师强调该篇的注意点。 ⒋学生细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⒌学生互阅、互评习作。 六.作业。

预习《古诗三首》。

1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应怜、小扣、潋滟、空蒙、相宜、毕竟、映日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⒉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达。

⒊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⒋指导学生想像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休验诗意及古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重难点:

⒈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以前同学们读过不少古诗,我们课本中的古诗大多写景抒情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三首。板书:古诗三首 二.指导自学

学习《游园不值》

⒈了解作者,让学生说。

(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

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的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⒉学生自学古诗。

⒊教师点拔:

A、弄清古今词意的不同。(让学生说,然后教师补充)

游,游玩。不值,没有遇到。怜,爱惜。扉,柴门。应,大概。

B、调整词序。

应怜屐齿印苍苔调换为应怜苍苔屐齿印。

C、补充主语。

⒋品读:

A、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要点: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

C、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练习。

这首诗先写做了什么?后写看见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习《游园不值》的方法:

⒈你是怎样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的?

⒉学习方法:想像意境,体验情感;有语气地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自我感悟、体验,同学间讨论交流。

⒊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首、第三首古诗。 二.点拔、提示参考

⒈介绍作者:

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杨万里,南宋时期江西吉水人。

⒉解释字词句。

饮:饮酒; 潋滟:小波荡漾的样子; 空蒙:水气迷蒙。

欲:想要; 接天:一望无际;

映日:在阳光的映照下。

宜:好的; 毕竟:到底;

别样:特别。

⒊品读。

A、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了西湖“水光”与“天色”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象进行了形象地描绘。读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诱人的西湖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与众不同,上联抒情,下联写景。诗中描写的正是六月,正是莲藕花叶的极盛期。因此触目皆是荷叶,一碧万倾。

⒋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

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季节的景物?表达的共同感情是什么?读要体现出什么感受? 四.巩固练习:

根据诗句画景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可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作业。

预习《养花》。

14、养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学习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新闻记者能力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认真理解、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乐趣及怎样追求,渗透正确的“幸福观”。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提问:你们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还候知道什么?谁养花?养些什么花?怎么养花?为什么养花?

二、指导自学

1、自学生字,画出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用“——”画出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写上“?”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A、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理解情况。

B、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4、再读课文,画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懂得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课文是分哪几部分意思来写的?

A、自由读课文,朗读方式自定。

B、讨论交流,归纳小结。

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来并读一读。教师加于归纳。

5、请七名学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班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以“乐趣”为话题,引入新课

1、回想一下,“乐趣”一词是什么意思?课文的作者把什么当作生活中的乐趣?

2、导入:作者将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哪些乐趣呢?课文又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指导自学

1、以第2自然段为例,教师示范学法。

A、理解中心句的意思:怎么样的花是好种易活的花?花是植物,为什么说它自己会奋斗?

B、作者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的花草?他不爱好花吗?

C、作者为什么从养一些普通的花草中也能体会到情趣?

D、小结学法。

一般来说,各自然段如有中心句,其他句子都围绕中心句的意思写。 先找出中心句,再通过自己设问解疑理解其他各句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的。 结合内容理解有关词语,有的词语还要学习运用。 朗读体会并表达出作者的乐趣。

2、参照范例,组织自学。

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同学意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点拔。

3、全班汇报、交流、讨论。

朗读第3自然段,理解“这就是知识”中的“这”包括几点?

朗读第4自然段,理解“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的含义。“可是”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理解第5自然段,理解这段三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理解第6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4、归纳总结第二部分。

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作者这种乐趣的评价。

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三、巩固练习。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三教时

一、朗读第1-7自然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理解以下问题

1、这两人部分的主要意思。(把我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总结养花的乐趣)

2、第一部分在全篇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最后一部分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全文总述引起下文。对全文的概括。首尾呼应,结为一体。)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这篇课文表达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2、示范理解第5自然段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3、参考示范,默读其他部分。

4、在小组内朗读,相互评价。

5、在全班朗读。

三、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思想方面:生活中到处有乐趣,应该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培养不平凡的乐趣。写作方面:从不同方面把乐趣写具体。

四、巩固练习:

1、明确要求:写一钏自己喜欢的花草。

2、指导学生品头作文。

3、学生按要求写短文。

4、交流,指名学生读。

五、作业。

预习《理想的风筝》。

15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4.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16、理想的风筝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

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句有什么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课上:跳跃旋转

关爱学生

生命顽强 刘老师

课下:放飞风筝

追赶风筝

热爱生活

积累·运用四

第一课时

1、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

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家具。

1、阅读理解:怎样选择介绍物?怎样介绍?

2、指名回答:

选了解得比较多,感兴趣的哪一种介绍;介绍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评议谁说得清楚、具体。

3、组内交流、评议,推荐优秀。

4、各组优秀说,全班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三、四课时

习作——我成功了

一、阅读理解“习作”

1、读文思考

A、写什么,怎么写?

B、成功后的感受指什么?

C、怎样写清楚写具体?

D、在这次习作中,哪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应用?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A、写什么——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等。

B、怎样写——结构完整,记叙有顺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情、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完成习作

1、组内说文交流。

2、书面完成习作

17、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明确孙膑取胜的直接原因。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出示投影) 的思维方法。

2、自学发现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质疑。

3、自学探究问题

(出示投影) A.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 B.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 C.想一想孙膑是怎样想出这个比赛方法,使田忌取胜的?

导学生自学。

1、发言比较

1: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

2:孙膑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田忌取胜?

就可以转败为胜。

3:赛马的方案共有多少种,为什么说孙膑的方案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

2、引导探究

?

?

?(有点心慌了,目瞪口呆)

? ?

?

3、整理小结

?(认真观察、结合分析) (出示投影)

1、能力测验(选做题,出示投影) 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上等马时,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

2、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调换顺序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18、晏子使楚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关词语。教学重点:

学习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难点:

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

晏子:名婴,号平仲。

使:出使(动词)。

楚:楚国。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说说每段大意。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词意:国势敝国枳安居乐业

3.答疑。

三、阅读分析

1.阅读思考:

①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钻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②当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才,所以派晏子这样的人出使楚国时,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结果怎样?

③楚王讥笑齐国人做强盗,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是怎样驳斥楚王的?结果怎样?

2.讨论、汇报。

3.重点思考:晏子是怎样战胜楚王的?

4.小结:

晏子出使楚国,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 板书设计:

19、赤壁之战 教学目的:

⒈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⒉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⒊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⒈解题。

⒉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⒊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⒋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⑴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⑵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 ⑶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⑷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

⑸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⑹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⑺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⑻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

⑼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⒈“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⒉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⒊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⒋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⒌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⒍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⑴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⑵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⑶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⒎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⒈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⑴曹操胜了好 ⑵东吴胜了好

⑶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⒉不少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其中就有《三国演义》的游戏,今天就请你用纸船来做一下游戏,曹操如何才能取胜?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⒊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看。 五.作业。

预习《冀中的地道战》。

20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要求

⒈自读课文,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结构特点,认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⒉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的顺序。 ⒊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的方法。 重难点、关键

⒈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划分 一课时 课前预习

⒈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查工具书再读。 ⒉再读课文、思考:

⑴ 自读课文主要写什么,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你特感兴趣,请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何感受。 ⑶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⒊选做题

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地道战”产生的背景。

⑵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喜欢地道的哪个部分,就画哪个部分的内容)。 教具准备:

有关地道战的挂图,《地道战》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反馈自读情况。

⒈字词方面,原来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后来用什么方法弄懂的。(由学生自由汇报,可能会提到如下的字词)。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查字典) 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即抢光、杀光、烧光。 孓口: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岔道:地道里分岔的地方。(查字典) ⒉反馈查阅资料情况。

有关“地道战产生”的资料与背景:1942年至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铁路何大道两旁挖很深的封锁沟,挖出来的土就用来筑封锁墙,碉堡林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于是毛主席领导根据地的军民展开了“反扫荡”斗争。在战斗中,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地道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⒊指名接龙读全文。 ⒋说:读懂了什么。

生A:日本侵略者在翼中平原上的“大扫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翼中人民用地道战的方式粉碎了敌人毒辣头顶的“大扫荡”。 生:C:…………..⒌交流最感兴趣的内容。(展示的形式不拘)。

生A:最喜欢第四自然段。读了这一段,我看到地道的结构非常巧妙,与地面上的住房没有什么区别,在地道里生活也很方便。请看,这是我根据这一段的课文内容画的图。

生B:我喜欢第七自然段。我觉得地道里通信联络的方式很好玩。靠吆喝和拉铜铃来就能传递信息,太妙了。

生C:我喜欢第五自然段,地道里设有陷阱,迷惑洞,还有子口,敌人进了洞,就别想活着出去。我根据着一段的内容也画了画,你们瞧有意思吗? 生D:我喜欢第六自然段,地道里不但有防火、防毒、防水设备,还有可以跟其他村的地道相通,实在不行了还可以转移到别村去。

小结:从同学们刚才汇报的情况看。课文4至7自然段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地道的一般结构,还介绍了怎样隐蔽自己,打击敌人以及防火、防水、防毒、通信联络的设备。从中让我们看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⒍再读读自己喜欢段落,边读边想它为什么让你喜欢?(读后交流,要求举例说明)

生1:写得很具体,也很有序。没有见过地道的人,读了课文以后,都会给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第四自然段,写到地道挖在什么地方,有多高;再写地道的大洞和小洞;接着写了生活设备;最后讲通气孔。

生2:不但有序,而且还能突出每个地方的特点。如第五自然段,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方面写到:洞口隐蔽,堆满荆棘,不易被敌人发现;洞口还挖了陷阱,坑里-----翻下坑里就送了命。警戒洞特别坚固,民兵防守。拐弯处有迷惑洞,子口等。 生3:---------- 小结:地道的结构虽然复杂,但由于作者能够抓住地道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叙述,因此,读了课文之后,“地道”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地道发挥的作用巨大。

⒎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何感受。 说。(敌人手段的毒辣和残忍,人民无穷的智慧或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读。(带着各自的感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作业

读写例话——按一定顺序写 教学目标:

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式;了解几种基本的表达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四深的共同点。

《田忌赛马》先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输了第一局,接着讲在孙演的帮助下,田忌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最后赢了第二局。《晏子使楚》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羞辱他,都被他—一挫败,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赤壁之战》先交代了战役的起因,接着写了双方所做的战斗准备,最后写了战役的过程和结果。《冀中的地道战》先讲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最后讲了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二、自学读写例话,交流讨论。

1.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写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按一定成序写有哪些主要方法?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可引导学生联系其他组的课文,谈谈叙述的顺序。

三、小结。

再读课文的时候,了解叙述的顺序,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课文的内容。在作文的时候,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叙述得更清楚,能够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四、提供一篇阅读文章,让学生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积累·运用五

教学要求

⒈积累、运用部分成语。

⒉阅读成语故事,理解“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意思。

⒊围绕“发现朋友有了缺点,怎么办”的话题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来提高认识。 重难点:

⒈积累、运用学过的成语。

⒉在交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前三分钟成语接龙游戏。

如:一举两得

得心应手

手到擒来

来之不易------- 插翅难飞

飞黄腾达

达官贵人

人面兽心------- 惊弓之鸟

鸟尽弓藏

藏龙卧虎

虎视眈眈------- 白头偕老

老生常谈

谈笑风生

生龙活虎------- 二.出示小黑板

一生正气

临危不惧

绝处逢生

化险为夷 堂堂正正

镇定自若

面不改色

光明磊落 大智大勇

急中生智

惊心动魄

以身殉职 刻不容缓

力挽狂澜

精明强干

仰不愧天 ⒈由轻声地把成语读一遍。(遇到不会读的字句问问同学,也可以查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⒊在小组交流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⒋选择你喜欢的成语在小组里说话。 ⒌同桌互听写。 三.阅读成语故事。 ⒈出示阅读要求:

⑴阅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再读。 ⑵在小组交流“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意思。 ⑶在小组里说一说“唇亡齿寒”的故事。(小组派出代表在班上讲) ⒉学生根据要求自读。 ⒊交流自读情况。

唇亡齿寒: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个成语比喻此间的厉 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来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⒋小组派代表讲故事。 第 二 课 时

一、问题导入 1.一天,林老师根一位同事去逛超市。在服饰专柜,她看中了一条丝围巾,围上后从这个专柜走到那个专柜,又从那个专柜走到另一个专柜,就是不见她把围巾解下来,你说我该怎么做?

2.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一个要好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向你问了一道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如果你的好朋友做错了事,撒了谎,你知道了,会怎么做?

二、提示问题。

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小黑板出示交际的要求: (1) 怎么想,(2) 就怎么说。

(3) 说的时候最好要结合具体的事例。 (4) 在说的清楚事情经过的同(5) 时,(6) 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7)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跟小组里的同(8) 学一致的话,(9) 可以针对共同(10) 的想法,(11) 做法展开交流。

学生根据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际。 大组汇报。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懂得什么是建议书,写建议书要注意的问题及格式。 按照写建议书的要求和格式,写一份建议书。 教学过程

一、了解情况导入

你生活的环境怎样?有污染吗?

社区的设备怎样?购物方便吗?供孩子活动的场所大不?---------------

二、出示习作题目 自由读习作要求

写建议书要注意哪些问题。(1)要写明存在的问题;(2)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建议书的格式,是怎样的?(结合范例讲) (1)标题;(2)写给谁;(3)具体的建议;(4)建议人的名字;(5)日期;

三、探讨问题,提出建议。根据问题的不同,分组讨论。 明确

四、根据写建议书的要求,写一份建议书。第 四 课 时 教学要求

能根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能针对老师提供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教具准备

准备几篇学生的习作。(较好的、毛病典型数篇) 教具过程

一、习作讲评。(针对普遍情况)

二、欣赏好的习作,并能说说好在哪里。

三、出示毛病典型的习作,指导修改。格式是否正确?

所反映的问题,建议写清楚了吗? 语句通顺吗?

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作业。

继续修改并抄正。

21 黄 河 象

教学要求

读懂课文,了解这具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和保存完整的原因。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体会科学家是怎么合理现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课文的叙述的顺序复述。 重难点、关键

科学家是怎样假象黄河象的来历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检查自学,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这具象化石高达完整的特点,进行复述的能力训练。 看象化石的展示图 教具准备

象化石的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它将把我们带入遥远的古代。

二、读课文,检查预习。检查学词的掌握。

(1) 让生提出不(2) 会读,(3) 难写难记的字,(4) 学生互动学习,(5)(6) 让生提出不(7) 理解的词,(8) 指(9) 导学习。 读通课文。

三.整理问题,引导自学。 1.置疑。

当你预习前刚看到《黄河象》这一课题时想知道什么?想提什么问题呢? 2.整理问题,引导自学。 (1) 什么叫黄河想?

教师点拨。 (2) 课文介绍了黄河象的什么特点?

(3)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与黄河象有关的知识呢? 四.反馈自学情况。

1. 理解课文内容,2. 理清文章的条理。 3. 解答问题 什么叫黄河象?(参看课文预习——因为这种象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定名为黄河象)。 课文介绍了黄河象的什么特点?

(介绍了黄河象化石的特点——高大完整)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与黄河象有关的知识呢?

(课文还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这具黄河象化石的联想了它的来历,黄河象挖掘出来时的情景。)

五.指导看图。

读课文最后一段后出示挂图让学生感知。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

1.对照挂图,读通一遍,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黄河象,它高___________,长___________,大象牙___________,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_____________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2)这具大象化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怎么知道? 2.讨论交流

(指出从数字体现大象化石的特点)

3.看大象化石挂图,复述大象化石的特点。 七.本课小结。 课文这一段,为我们介绍了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为什么会保存这么完整呢?这让我们的科学家展开了丰富地想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合理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2. 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复3. 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明确目的

1. 黄河象化石的特点是(高大完整)

2. 明确学习目的的,3. 今天我们看看科学家根据这具大象的化石展开什么样的想象。

二、引导学习科学家假象部分。

老师先让学生认真默读科学家假象黄河象来历这一段。 指名朗读,经过评议,指名再次朗读后讨论。 问:读得好不好?(好),对,使人听了就像看到一样,但是假象必须有事实依据,请大家联系文章第一段介绍象化石的样子,文章的最后一段的农民挖掘象化石的情况,想想科学家的假象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

(生1:200万年前天气很热

生2:假象天气热的依据还是假象,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进淤泥里淹死。

生3:因为科学家知道甘肃农民发掘出来的这头大象的骨架斜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姿式好像正在向前跑,这就是说明黄河象是向一条淤泥的小河走去,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在河里。后来尸体被冲积的沙泥掩盖起来了腐烂了。日子长了骨骼就变成化石,就这样这具一直没被移动过的象化石便完整掩埋在沙土下。)

问:对科学家假象黄河象陷进淤泥淹死,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但是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呢?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很重要,这是科学家必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就能更有力地说明为什么象化石保存得那么完整。大家都来谈谈。 (生1:因为不小心,大象才会失足落水。 生2:因为大象不知道河有多深,不知道有淤泥

生3:最主要是因为右脚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一滑就栽进河里 生4:是因为口渴,不渴就不会跑到河里去 生5:是因为天气热,不热就不会口渴。) 3:练习,归纳

师:对!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有各种原因,科学家想的很严密。大家说了,知识没有条理,现在大家先做个作业,再有条理地说说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的始末。 填空:淹死的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__ 请按科学家的假象把“喝”“渴”“陷”“热”填在括号里。 黄河象淹死河里的始末:(

)最后淹死在河里。

生:这样,科学家不是首先想到天气很热吗? 师:不,大家听说过逆向思维吗?

(科学家从已知探求未知,从结果推想原因,运用追溯的逻辑推理方法,从发掘出来的象化石的形象先推想到“陷”从“陷”推想到“喝”,从“喝”推想到“渴”再从“渴”推想到“热”。得出假象的接龙:热——渴——喝——陷,直至淹死在河里,科学家这样进行假象合情合理,十分严密,很有说服力。)

4、大家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 问题; 生1:为什么科学家会假象黄河象失足落水的时间是200万年前以前?为什么说是一条“弯弯的”“缓缓地”流的小河?

生2:为什么会“扑踏扑踏地走?怎么会假象带头的是一头老公象?” 生3:“够”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得出。 『(1)不是200万年以前的事,黄河象的不过就不可能变成化石,假象小河弯弯的、缓缓地流很重要,这表明这条河容易沉积泥沙的小河,不然黄河象怎会陷入呢?(2)扑踏扑踏地,走就是显示出干渴得有气无力。见到小河“就高兴地跑起来”,说明渴的非常厉害,迫切需要喝水。

公象领头是象群生活的一种习性,再说,不是公象骨骼化石怎么会怎么高大?

“够”是达到的意思,课文里说它“够不够”是说由于水位很低大象伸长鼻子吸水,伸不到河里吸不到水。』

2、总结,

3、科学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分析,

4、假象黄河象的来历,

5、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

6、假象合情合理逼真有说服

7、力。

三、按课文顺序复述假象部分。

1、大家自己尝试复

2、述。

3、请个别上台复

4、述,

5、替他同

6、学评点。

7、回家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听。四.思考,想一想还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复述。

22 琥

珀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可惜的兴趣和爱好。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合理进行想象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复述训练。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么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假想琥珀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琥珀的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实物导入新课。

(拿出人造琥珀)大家见过这个东西吗?谁能说说它是什么?(琥珀,松脂球的化石)。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琥珀》这篇文章。它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知识。但是,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不同一般的琥珀,而有特别的地方,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文中的琥珀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呢? (生根据预习掌握情况讲)

二、学习琥珀样子部分。1.读文并画句。(出示幻灯)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写琥珀样子的语句。(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2.找出写琥珀被发现部分。(海风猛烈地吹---------这是很少见的。) 3.默读,完成练习。

(1)___________带着儿子在___________挖到琥珀的。

(2)琥珀是一块____________的东西,里头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琥珀是透明的?请用书中的话回答。 生:“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脚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5.课文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你从句中的哪两个词能看出这一点?(“推测”和“知道”)

6.再读一读描述琥珀特点的句子,能不能像讲故事似的读出琥珀的特点和价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深入品味,读出琥珀的特点,价值,并复述)。 三.尝试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这么漂亮的一块琥珀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前一课《黄河象》科学家能根据黄河象的化石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想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今天我们大家都当一回科学家也来想象一下,根据这个渔民的儿子在海边的沙地挖到一块漂亮的琥珀,也推想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试想象) 四.对照比较。

1.都文中琥珀形成的部分。 2.为自己想象进行比较。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朗读并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

琥珀化石形成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块琥珀的特征,(引读-----),和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引读-----),我们还模仿科学家展示了丰富的想象,那么想象要合理,要有一句,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假象这块琥珀化石的形成呢?

二、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1.指名读

2、

3、

4、

5、自然段。2.读后小组讨论。

这四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怎样写小苍蝇的?又是怎样写小蜘蛛的?(这四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只小苍蝇和一只小蜘蛛,它们在松树林里的一棵松树上相遇,写小苍蝇怎样飞了大半天,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写蜘蛛发现苍蝇想把它吃掉。)

3.教师小结;这四个自然段,在内容上先苍蝇“飞”,再写苍蝇“停”,由苍蝇的“停”引出小蜘蛛,是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写的,条理清楚,联系紧密。 4.指导朗读这四个自然段。(在自读的基础上评议,讨论语调和节奏。如:第五自然段,写蜘蛛小心地爬过去,想吃掉苍蝇,因此,语调要轻,节奏要慢,渲染出那种紧张的气氛。) 5.指名指读

6、

7、

8、9自然段。6.读后讨论。

这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各自然段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写天热,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来,包住了两只小虫,苍蝇和蜘蛛挣扎了一番不动了;松脂继续往下滴,积成了松脂球。这四个自然段内容同样是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写的。) 分析松脂球形成的需要哪些条件,并说说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

(生1: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生2: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推荐第7篇:十册语文备课教案

十册语文备课教案

1、燕子 教学要求: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形容词在表达意思中的作用及动词运用的准确。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表达,以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重点:

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 难点:

理解文末那句话的意思。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

反馈在自学中你认为生字该注意的地方。 教师强调后,进行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

二.学生的说和图结合,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训练顺序表达,感知春天的光彩夺目。

师导,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来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对景物进行有序的口头表达。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 教师小结,导入课文的学习。

作者仅用三句话就把春天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快速读文,用“——”画出来。 三.赏析文中写春景的语句,体会春天的光彩夺目。 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这些句子好吗?体现在哪? 1 小组内交流看法 2 集体反馈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理解,体会其中颜色词语、拟人手法等) 3 教师归纳总结

a.“蒙蒙”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特点。 b.“吹拂”写出春风的柔和。 c.“黄色”“青”“绿”“各色鲜艳”写出了春天色彩斑斓的世界。 d.拟人句的使用使春天显得更加的生机勃勃,充满生命的活力。 4 指5 导有感情的朗读,6 力求做到熟读成诵。 (读的方式可多样) 五.小结

春天景色美丽,可写的东西可多了,而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述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导语: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全班同学齐读。

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

①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② 一身羽毛…………凑成了小燕子。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同学们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的体会。

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①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②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③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一想作者用得好吗?

④读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自由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①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②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逐题反馈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总结文章内容:借描绘小燕子,赞美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归纳总结: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六.作业 背诵课文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预习第二课 板书设计:

春天

赞美

小燕子

光彩夺目、生机勃勃

活泼机灵

2.《 洛阳牡丹》 教学要求:

预习目标 会认课后的六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知道洛阳牡丹的传说,了解“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由来。 情感目标 与学生一起感受牡丹之美,感受大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人文目标 “文以载道”。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实践目标 积累语言,在感悟中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教学策略:

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猜牡丹,导入新课。

《三字经》里头有这样两句话:曰春夏 ,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岁月更迭,季节交替,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老师也喜欢春天,喜欢春天明媚绚丽的色彩,喜欢春天悄然无声的脚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好像就在一夜之间,春天说来就来了。在我们不经意地抬头看时,已经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里: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奇花异卉,尽展芳姿。踏青赏春之余,文人墨客往往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许多咏春赞花的诗词文章,千古流传。请同学们欣赏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一首诗,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课件显示)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尽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

对,提起牡丹,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一座城市,就是——洛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洛阳牡丹。(板书课题) 二 讲牡丹,梳理脉络。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回忆,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需要大家帮忙解决?

2 检查预习情况。

3 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4 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写牡丹的句子,在下面划上横线。 5 指名读这几句话。

6 大屏幕显示,自由朗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花朵 硕大;颜色 艳丽;品种 繁多)

7 根据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把语气读出来。 8 你又有了什么新发现?

9 那么多的牡丹花,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10 欣赏牡丹图片。

11 你看,牡丹的枝挺拔有致,牡丹的叶繁茂多姿,牡丹的花雍容华贵。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姹紫嫣红的牡丹花吧!它们不仅是洛阳的骄傲,也是我们河南的骄傲!如果你的手中就捧着一朵牡丹花,你的心情怎样?是啊,一定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的。请你把自己对牡丹的喜爱和欣赏融入到朗读之中,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12 学生练读。 13 指名朗读。

14 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这段话中提到了这么些个牡丹的名字,个个耐人寻味,可是却没有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这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老师想请大家弥补一下,可以吗?展开想象,用一段话把你最喜欢的一种牡丹描绘一下。

15 练习写作。 16指名读习作片段。 17 小结。 三 赞牡丹,拓展延伸。

1 牡丹颜色艳丽,品种繁多,雍容华贵,成为人们赞誉的对象。文中提到哪些人称赞牡丹?

2 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显示: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为天下一也 刘禹锡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师

3 指明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 甲天下) 4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5 现在,洛阳每年举办牡丹花会。洛阳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 6 关于牡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来讲一讲? 7 指名讲故事。

8 小结:是的,牡丹不仅有娇媚的容颜,更有一副刚直不阿的从容气度。她不畏权贵,被贬谪洛阳,却让洛阳一地英霞烂漫,这是何等优雅、何等高贵的王者风范!

9 你还从那里了解到那些关于牡丹的知识?

10 小结: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课下咱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整理,出一期以牡丹为主题的手抄报。

11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花卉,没有哪一种花像牡丹那样,把大富大贵坦荡地绽放在枝头,让你惊讶于它的明艳,看不到它的沧桑。正因为如此,牡丹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你喜欢牡丹吗?假如你暮春时节与牡丹相约洛阳,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12 每到花会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作家、摄影师、游客,还有国际友人、当地居民云集花市,汇成了人与花的海洋,真可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啊!(课件显示:记者、游客、国际友人、书画家、诗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13 讨论后反馈。

四 听牡丹,总结全文。

1 鲜花因其美而受到世人的喜爱。美丽的鲜花有美丽的传说、美好的寓意,美丽的鲜花有美妙的诗句、美妙的旋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赞美牡丹的歌曲。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牡丹之歌》。(课件播放《牡丹之歌》)

2 听着悠扬的旋律,看着同学们的张张笑脸,老师仿佛来到了一座生机勃勃的大花园里,一张笑脸,就是一朵可爱的花,令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自唐朝走到千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盛世繁华的时代,牡丹仍是一副淡淡薄薄西子妆,年年占尽春光。人们唱牡丹、赏牡丹、画牡丹、写牡丹,就是因为牡丹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富足和安宁。同学们,我们是未来,我们是希望,让我们尽情绽放自己独特的美丽,为祖国的春天谱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附 板书设计

大小 硕大

2 洛阳牡丹 颜色 多姿多彩 → 甲天下 品种 繁多 3.词两首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

读懂句子,领略江南的美妙景致,感受词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词,背诵《忆江南》。 能对两首词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重、难点:

对词中所描写景象的想象。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大家知道诗人白居易吗?他是哪个朝代的人?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吗? 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词《忆江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说说每首词的内容大意。 词和古诗有哪些不同?

三.解题,了解词的一些知识。 指名朗读,师生评读。

由学生讲出词与古诗的区别。 四.学习《忆江南》 1.《忆江南》原名《谢秋娘》,因为白居易填写的这首词里有“能不忆江南”的句子,因此改名。可见白居易的这首词对当时以及后来诗坛的影响有多大。 2.“江南”指哪里?“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熟读品析。

①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词中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②学生自由朗读。

③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试着说说词句的意思,也可小组讨论,弄懂词句的意思。

补充解释:旧,即过去的,以前的。白居易年轻时,曾做过杭州和苏州刺史,苏杭秀丽的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这首词便是他晚年定居洛阳后所做。 ④体会意境和感情。

A词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物的,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和感情的?

第一句是为了强调,“江南好”是自己亲身感受、体验过的,所以印象很深。 B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投影。 C这两句写景,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D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E“能不忆江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对江南美好景色的怀念和眷恋,这个反问句更加强调了江南这样美好的景色是会使人时时产生怀念之情的。

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感情。 背诵这首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忆江南》。 2.指名讲述词意。 二.学习《渔歌子》。

1.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读,齐读。

2.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说说词句的意思,不懂的问题由同学讨论或老师讲解解决。 3.简介作者。

这首词是唐朝张志和写的。他曾隐居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熟识了那里的景物,所写的这首词,犹如一幅清新活泼的江南水乡春汛图。 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①学生齐读词句。 ②探讨词意。

③引导品味:这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④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⑤过渡到第二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渔翁的? 出示: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探讨词意。

①“斜风”是怎样的风?怎样理解“斜风细雨”?它对整个画面有怎样的影响?

②“不须归”是谁的想法?是作者还是渔翁?为什么“不须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生共同总结:

这首词写了青山、白鹭、粉红的桃花、黄褐的鱼、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又都被斜风细雨所笼罩,显得幽清淡远、丽而不艳。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深挚的爱恋和向往。 朗诵词,学生欣赏,想象词意。 三.作业

将自己对词意的理解用图画表现出来。 背诵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诗词。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景:鹭、花、水、鱼、风、雨

江南春景

借景抒情 人:渔翁垂钓 4. 黄河流凌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黄河流凌的发生过程,激发学生对黄河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春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看图,引导学生看图。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和词语的掌握情况。

数九寒天

惶惶

有如

惊蛰

震耳欲聋

巍峨

顷刻瓦解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小组读,点名读。

3、学习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写数九寒天,大河冰封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冬去春来,黄河开冻前的情景。 第三部分:写冰河开动时候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写黄河流凌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2)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围绕黄河流凌发生的过程为主线展开学习。

(4)学习作者记叙的顺序:按照事情发发展顺序。

(5)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朗读和背诵16个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阅读:(1)学习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2)培养爱美情趣和对美的事物的观赏能力。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的方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春天景物的发现和体会。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出示成语:指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这些成语,要求:

(1)读准字音,纠正读音;

(2)可采用多种形式读;

(3)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交流、检查。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描写景物的成语?

5、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一些有关描写景物的成语。

二、阅读:

1、明确阅读要求:

(1)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2)搜集有关龙的成语、故事、诗歌,与同学交流。

2、学生分组阅读:

(1)默读短文,自学生字词。(短文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典故、故事,成语,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到理解的目的)

(2)边读边想短文的主要内容。

3、组织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1)朗读短文;

(2)理解主要内容;

(3)启发:作者怎样观察和描述这块雨花石上的龙的。

(4)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块石头上有了这个图案,就特别珍贵,而称之为“中华龙”?

4、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有关龙的成语、故事、诗歌,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内容、要求:

1、导语:万紫千红总是春。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

们中间,星期天,同学们都走到春天里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了美好的春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春天。

2、自读口语交际要求。

3、师:如何发现春天的特点,说出春天的特点?

练习提示中的“请走进春天吧,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春天景物的特点,就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从视觉、听觉、嗅觉、心灵各个方面去感受,去发现;表达时,就要紧紧抓住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二、启发学生选好观察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观察,发现特点。

1、导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尽管还有点春

寒料峭,可我们的祖国大地已经是一片春光了。春天就象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背着一个大柳筐,把她的宝贝撒向人间。那么,你都看到了春姑娘大柳筐里的哪些宝贝?留心春天景色的同学一定能猜到。(音乐)

2、提供句式:

(1)春姑娘的大柳筐里有……有……有……

(2)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带来了……还带来了……

2、提高要求:

(1)春姑娘的大柳筐里有(

)的(

),有 (

)的(

),有(

)的(

)……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

)的(

),带 来了(

)的(

),还带来了(

)的(

)……

4、这些美丽的春景你都有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呢?

提供句式:我在(

)看到春姑娘。

启发:春姑娘来到很多地方,小河边、田野里、山冈上、公园里、果园里、森林里、草原上,春姑娘背着大柳筐来到这么多的地方,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学过:“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提供句式:春姑娘来到……来到……来到……

再说说春姑娘还会来到哪些地方?

5、果不用这个句式,还可以采用什么句式?

提供句式:“飞过……来到……”

6、启发回忆观察的情景:那么,我们具体地来说说,春姑娘

来到小河边,把哪些春天的宝贝撒到小河里?小河边?你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象?春姑娘又背着大柳筐来到田野上,把哪些宝贝撒在田野?你又看到什么样的美景?

小组任选一个句式,自由讨论:

春姑娘来到小河旁,(

春姑娘来到公园里,(

春姑娘来到田野上,(

春姑娘来到(

),(

三、学生进行口头交流。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各小组推举一名说和最好的同学到班上进行交流。交流的同学声音要响亮,要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会,听的同学要听仔细。

四、组织评议:

评一评哪些同学讲得好,哪些同学进步突出。通过评比,进

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得失,让每个同学既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导语:通过口语交际,同学们交流了对春天的感受。李老

师已经看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写一写春天。好吗?

2、指名读“习作要求”,明确:

(1)按照一定顺序写;

(2)要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前两点可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大家评一评,帮助学生选择一个较好的写作顺序;提示学生表达的感情要和所写的内容相统一。

二、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20——25分钟)

三、组织评改。

1、回忆习作要求;

2、指名一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3、小组讨论、评议:

(1)你欣赏他的哪些优点?(除习作要求外,还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用词、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评议)

(2)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4、对照习作要求,小组内交换评改作文。

第四课时

一、继续评改学生习作。

二、誊写。

5 白杨 教学目的:

⒈学会本课生词,理解重点词语。

⒉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⒊了解本课写文章的特点,即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⒈教育学生像白杨那样,祖国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⒉培养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白杨

⒈“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来介绍一下好吗?

⒉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大西北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指导自学

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⑴出示生字表格(投影出示)

戈壁滩 清晰 高大挺秀 介绍

新疆 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戈”字读“ɡē”,不要读成阳平或上声

“疆”字笔画较多,左边“弓”里是“土”。

⑶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茫茫、戈壁、浑然一体、表面、卫士、高大挺秀。 ⒉再读课文,掌握基本内容,理清脉络。

⑴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 ⑵课文是分几部分写这件事的?分的方法是什么?

这篇课文是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部分的。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写的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二部分,第4——15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三、介绍时代背景

⒈解放初期,祖国需要大批建设者去支援边疆建设。很多优秀的青年离开家乡,有的离开了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来到了荒凉的边疆,扎根建设边疆。

⒉作者写《白杨》是在赞扬白杨树。但是,课文只是在赞扬白杨树吗?通过学习,我们将会有深刻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过渡

⒈《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请你谈一谈读后的初步理解。 ⒉本节课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这篇课文。

二、指导自学

⒈初步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⑴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⑵同桌讨论,自由发言,适时点拨,归纳小结。

⑶点拨举例。如,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图画,读第1自然段,联系课外知识,想像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荒芜人烟,环境很恶劣……)在环境这样恶劣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高大挺秀”说明什么?

⑷归纳并板书:直、适应性强、坚强。 ⒉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这三句话。 ⑴情感——无不流露出爸爸对白杨树的赞美。 ⑵同桌互读互评。

⑶教师指名读,群体评价。

⒊深入学习“爸爸”的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⑵“表白”是什么意思?爸爸要表白什么,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表白”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⒋指名读第16自然段,思考:“只知道”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只知道什么? ⑴讨论:根据每一个“只知道”的内容,推想孩子们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读每一个“只知道”,将讨论的结果(每一个“不知道”)用投影展示。 A“他们只知道……。”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B“他们只知道……。”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C“他们只知道……。”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⑵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分组讨论讨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⑶提示:结合时代背景和你的生活实际思考。 ⑷引导启发学生答出:

A因为新疆在大西北,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

B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所以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

C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心。实际上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许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里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 ⒌有感情地朗读第14——17自然段。 ⑴体会情感。(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也是最艰苦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有的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正是具备白杨树高贵品质的人吗?情感——崇敬赞颂。) ⑵教师范读,小组读,指名读,互评互学。 ⒍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⑴指名读。思考:这段是什么思想?

⑵讨论: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

三、回归全文,归纳总结

⒈朗读全文,深入体会并认真表达出边疆建设者具有的白杨树的高贵品质。 ⒉思考:题目叫《白杨》,而作者只是在赞扬白杨吗?

⒊投影出示:以下写的哪一个说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最准确,并说说为什么? ⑴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⑵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

⑶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⒋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借描写白杨树歌颂边疆建设者呢?

作者运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描写白杨树,实际上是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四、巩固练习。

按照学习过的背诵方法,背诵“思考·联系”指定背诵部分。

五、作业。

⒈背诵课文指定部分。

⒉预习《桃花心木》。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达到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林清玄的散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⒈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与其他同学谈一谈。 (学生交流阅读林清玄作品的感受。)

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⒉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于桃花心木的了解。 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教师小结:了解了桃花心木,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⒈独立阅读课文。

一种植物——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育苗人。林清玄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你又会悟出什么?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⒉自学生字新词,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⒊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⒈读课文,画出育苗人感到奇怪的举动。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⒉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⒊创设情境,学生置疑,引导读书。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惰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样的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呢?)

⑵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我什么?

⑷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笸箩问题要问育苗人。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⑸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真的让老师有些应不暇接,我毕竟不是那位育苗人,并不了解他的心。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育苗人吧,相信这些问题由他回答并不难的。

二、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⒈学生默读种树人的话,然后和周围的同学讨论问题的答案。 ⒉以采访育苗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⒊出示课件: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指导朗读这段话,在读中交流从育苗人那里得到的道理,谈出自己的看法。

三、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 ⒉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写这段话:

开始就枯萎的那一棵,可能会埋怨,也可能会理解育苗人的苦心。 经得起风雨,茁壮成长的那一棵------ 在成长中饱受痛苦的那一棵------ 附:《桃花心木》原文

桃花心木 林清玄

乡下老家前面,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林场的桃花心木已是高达数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的小路散步,种木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感到愈来愈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所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的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因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在通向枯萎、在通向死亡之路。

当我听过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哲学,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些树苗正努力面对不确定的风雨,努力学习如何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如何在阳光中呼吸,一旦它学会这些本事,百年的基业也就奠定了。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四、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预习《乌塔》

7、乌塔 教学目标:

⒈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⒉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旅游,除了本市,你还去过那些地方?和谁一起去的?

(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了解一位年仅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板书课题)是怎样游历欧洲的。

二、学习课文

(一)自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

(二)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情,你认为乌塔是怎样的小女孩?说说你的看法和见解。

(三)如果你一个人出行,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该如何自我保护自己,说说保护小常识。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乌塔的个性和品质。

四、辩论

(一)论题:正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对! 反方--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 错!

(二)方法:

1、抽签决定正方、反方。

2、规则自定。

(三)指导。强调:

1、要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既不要全部肯定,也不要全部否定。

2、学习乌塔要学在根本上。要学习乌塔的精神,做事计划性强,懂事会办事。不要表面模 仿,盲目出走。

五、课堂作业。

把这堂课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7*乌塔

14岁,德国小姑娘

独自游历

自立自强

8..小青石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教育。2.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小青石的生活的理想。2.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受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二)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请学生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童话,这篇童话通过小青石追求理想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真正意义。(板书:20*小青石)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光景:表示估计(时间或数量)安适:安静而舒适。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迷迷糊糊:(神志或眼睛)模糊不清。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产量较少,可用来制光学仪器,无线电器材和装饰品等。玛瑙:矿物,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以做研磨用具、仪表轴承等,又可以做贵重的装饰品。中药上用来治某些眼病。发簪: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颠簸:上下震荡。翻来覆去:来回翻动。搅拌:用棍子等在混合物中转动、和弄,使均匀。分寸: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疲乏: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2.轻声读课文,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被山水冲到岸滩上的小青石和小黑石过着平静、安适的生活。第二段(第2~9自然段)写小青石和小黑石对安静、舒适的生活截然相反的态度。第三段(第10~14自然段)写小青石被运往都市,为自己的理想将要实现感到兴奋。第四段(第15~19自然段)写小青石被制成混凝土铺在道路上。小青石被彻底改变了面貌,它一时闹不清是怎么回事。第五段(第20~22自然段)写小青石为自己能够成为让所有人走的道路,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而感到自豪和快乐。由于课文较长,小青石的经历又比较曲折,学生在分段时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可指导学生按小青石的经历来分段,配合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板书:生活平静安适

谈理想

去都市

变成混凝土

愿做铺路石)

(四)练习分清课文主次。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分清课文的主次,懂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详写的部分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略写的部分起介绍说明的作用。要根据中心确定文章各部分的详略)(板书:详

略)

(五)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小黑石的理想是什么?(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到都市里去,像水晶和玛瑙那样过有趣的生活。小黑石的理想却是安于现状,过平静安适的生活)2.小青石到了都市后经历了哪些遭遇,它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小青石到都市后被投在道路旁,然后与沙、水泥、水混合起来被翻来覆去地搅拌,然后被铺在道路上,被压得平平的,最后变成了混凝土的一部分。小青石的心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进入都市的高兴、兴奋的心情到被搅拌、铺路时的失望生气,再到变成混凝土的茫然,不知怎样才好,直到最后为自己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而感到自豪、快乐,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板书:高兴

生气

闷声不响

不知怎样才好

非常快乐)3.小青石最初的理想是去都市里过有趣的生活,最后却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脚下的铺路石,面对这一切,小青石是怎么做的?这一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课文,从而理解小青石对生活的理想。(1)思考:小青石为什么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开始小青石觉得水晶、玛瑙被制成饰品,随着人们到处往来,能见识到种种事物,生活得既体面又有趣,所以很是羡慕。后来,小青石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铺在道路上,多少年来成千上万的人踏过它,使小青石感到它是为大众服务的,比起水晶、玛瑙的生活,虽然没有了溢彩流光,舒适安闲,但它却是属于一切人的,是为一切人服务的,自己的生活比水晶、玛瑙的生活更有意义。因此,小青石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2)小青石的生活既没有水晶、玛瑙的高贵有趣,又没有小黑石的平静安适。每天无数的人要从它的身上踏过,它的生活可以说是忙碌而辛苦的,为什么它还会觉得非常快乐呢?(因为它认为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它实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想——成为让一切人走的道路,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板书:只有为大众服务,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4.在我们周围生活中,有没有像“小青石”这样的人?(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生活中平凡无私,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5.学了这篇童话,你有什么感想?(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从小事做起,学习“小青石”的精神。)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这篇童话通过记叙小青石到都市后的一番经历,赞扬了小青石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形象地阐明了生活的意义。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阅读见解,认识这样阅读的好处。

2.学习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树立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培养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克服惰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近来,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在“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方面进步不小,但离学好语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篇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搞好阅读,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指导自学

(一)初读:

1.思考:阅读这篇读写例话你知道了什么?

2.过程:

(1)个人默读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归纳小结。

知道例话一共谈了四个问题。

A 什么是自己的阅读见解——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B 阅读有自己的假案界才是必然的、正常的——“不同的人理解和感受不会完全一样。”

C 能够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

D 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有什么意义——说明自己有了一定收获;互相交流,收获更大。

(二)讨论

1.题目(投影出示)

(1)结合“例话”,联系个人实际,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做到阅读要有自己见解的,这样做自己有什么提高?

(2)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自己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3)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打算怎样做?为了搞好阅读,对老师的教学,对小组学习的改进意见。

(4)阅读本篇例话,自己的见解。(包括不同意见,补充意见)

2.要求:

(1)结合但不拘泥于“例话”,针对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

(2)开拓思路,畅所语言,实话实说。

(3)推荐小组内有代表性的发言在全班交流。

3.过程:

(1)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全班发言。

(2)全班交流(推荐代表、自由争取、教师指定相结合)。

A 经验体会介绍;

B 帮困解难;

C 打算和建议;

D 对“例话”的不同见解。

4.引导、点拨、归纳参考要点。

(1)“经验、体会介绍”: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阅读方法很重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是个好方法,但不要只是盲目地重复读,因为这样不能消化理解,更不能产生个人的见解。不能只靠这一种阅读方法,还应当实践、总结其他好的阅读方法,如联系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处理运用等。关于“提高”,首先是增强了自立自强的意识,要用自己的脑子读好自己的书,不能依赖别人,等现成的。再有养成了动脑勤思的习惯,阅读能力、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力,表达能力全面得到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兴趣越来越浓等。

(2)“建议”:请“阅读有自己见解”的同学多介绍运用的阅读方法,请老师和家长对努力锻炼阅读有自己见解的同学多鼓励、帮助,保护积极性,多肯定多指导,多给一些发言表达见解的机会等。

(3)“不同见解”:阅读方法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根本的。因此“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除了阅读方法以外,最重要的是增强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己的书自己要读懂,向他人学习应该,但不能依赖别人,等现成的。另外要克服惰性,勤于用脑。否则“独立思考”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也难以实现。

三、表扬鼓励

(一)教师宣布“在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方面的优秀个人和进步生名单。

(二)将表扬名单贴入“教改园地”

说明下一阶段继续评选,同时表扬这方面做得好的优秀学习小组。

四、巩固练习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判定新的提高措施,进一步做到“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的:

⒈学习积累阐述发奋求知、不断进取的俗语,并会恰当到运用。

⒉阅读、理解短文,领会“鹏程万里”的意思,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收集成语故事,在班级搞一个讲故事比赛。

⒊通过实践活动“创办班级图书角”,培养管理、组织等实践能力。

⒋记叙一件令自己后悔的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难点:

作文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⒈自由读俗语,寻找规律。

⒉齐读俗语,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⒊逐个理解大意。

⒋你喜欢哪个俗语,为什么?

⒌教师出示抄好俗语的对联,引导学生欣赏。 ⒍齐读俗语。

二、阅读《鹏程万里》。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鹏是一种怎样的鸟?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鹏的语句。 ⑵鹏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地方?

⑶联系短文内容,理解“鹏程万里”的意思。 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⒊反馈。

⒋有感情朗读短文。

⒌你了解哪些成语故事,给大家说说。

⒍小结,鼓励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收集成语故事,在班级搞一个讲故事比赛。

三、作业。

收集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由来。 第二——四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

⒈指名读题,其他学生思考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⒉指名说说这次作文内容及要求。 ⒊教师归纳总结,强调要点。 ⑴一件后悔的事。也可以写别的。 ⑵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⑶要把后悔的原因写清楚。

二、指导选材。

⒈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后悔的时候?比如:做错了事,怕挨骂而撒谎,很后悔;和要好的同学吵架,影响了友谊,很后悔…… ⒉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⒊指名引导学生把自己后悔的事说出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

三、指导写作。

⒈想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记叙有一定的顺序。

⒉注意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悔意。表达时语言要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具体的环境。 ⒊一定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⒋写后认真阅读,不写错别字及病句。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讲评、订正习作。

⒈出示范文赏析,评论好的地方。

⒉读自己的文章,对比中修改自己的作文。

⒊根据学生自改的情况,教师强调该篇的注意点。 ⒋学生细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⒌学生互阅、互评习作。 第五课时

一.阅读题目,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任务。 ⒈内容:创办班级图书角。 ⒉明确活动的过程及要求。 ⑴召开动员会。 ⑵捐书。

⑶爱护书,给书包皮,并派管理员。 ⑷把图书登记造册,设计借书卡。

二、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参与这项活动。

三、学生商讨实践活动的具体分工及实践过程。

四、指名反馈商讨结果,教师对不合理的地方可提建议、要求。

五、学生参与实践。

六、作业。预习《跳水》。

9.跳

教学要求:

⒈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机智、沉着与果断。 ⒊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事情经过及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八课《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谁?(是列夫·托尔斯泰。)你对列夫·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学生讨论后,汇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创设情境。⒈齐读课题。

⒉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说什么? 三.教师归纳总结。

⒈谁跳水?从哪往哪跳? ⒉为什么跳水? ⒊结果怎样?

四、反馈。

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⒊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A.谁跳水?

B.为什么跳水?(引导学生大胆的说自己的见解。) C.教师小结,导入对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学习。

五、体会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⒈找出描写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⒉自由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⒋出示挂图,引导观察,感知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⒌运用“一……就……”造句。 ⒍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六、课堂小结。

⒈简述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⒉如果你是那位小男孩,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⒊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回去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小男孩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的险境中?

⑵小男孩的险境摆脱了吗?当时的情形怎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⒈听写生字。

航行

桅杆

撕破

吓唬

龇牙咧嘴

海鸥

瞄准 ⒉课文内容:小男孩的处境如何?

二、了解男孩处境危险的原因。

⒈学生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自由发表意见。 小男孩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的险境中? ⒉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 ⒊学生齐读这部分的内容。

⒋教师出示提纲,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正确认识孩子之所以会处于危险处境的原因。 ①找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讨论猴子为什么会如此放肆。 ②用△标出具体描写猴子和小男孩的动作的词语,并在课文中读好这些词语。 ③理解“哭笑不得”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④想一想,如果你遇到小男孩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对待?为什么? ⒌根据提纲,逐题反馈。

⒍小结:由于水手逗猴子,使得猴子放肆起来,发展到了猴子逗孩子,一时情急的孩子 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猴子逼上了桅杆的横木上,使他处于危险的处境中。吓得甲板上的水手们心惊肉跳,喊了出来。

三、了解事情的结果,体会船长的镇定、机智。

⒈发散思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这位小男孩脱离危险。

⒉水手都吓呆了,而船长是怎样帮助小男孩脱离危险的?(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 ⒊从中你体会到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 ⒋讨论:不跳水,用其他的办法不行吗? 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扑通一声,孩子想可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 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就立刻抓住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⑴孩子像颗炮弹说明了什么?

⑵40秒,为什么让水手们觉得很长?

四、总结全文。

⒈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⒈摘抄文中表现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⒉预习第九课。

孩子走上横木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人们追猴子

10.“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要求:

⒈会认本课的生字“呛、秩、违、岗、舶、巍”。

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渗透的处事道理。受到船长伟大人格的熏陶。 ⒊讨论交流你对船长的印象及他用枪指挥人们脱险的看法。 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内容,感悟文中渗透的处事道理,受到船长伟大人格的熏陶。 教学难点:

讨论交流你对船长的印象及他用枪指挥人们脱险的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⒈一般人们遇到危险时会怎样表现。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具体的例子谈 谈自己的看法。

⒉学生的说法进行总结。点出人们一般的表现:惊慌失措、逃。 ⒊教师生动的叙述“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设置悬念,导读。 ⑴教师生动的叙述“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文中1——5自然段)

⑵设悬念:当时人们的表现如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二.教学出示助学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⒈“诺曼底”号遇难的一开始,人们的表现怎样? ⒉船长指挥逃生时,人们的表现又如何?

⒊面对人们起初的逃生情况,船长果断的采取了什么措施。说说你们对这种措施的看法。 ⒋后来人们逃生的情形有何变化,最后的结果怎样?

⒌说说哈尔威船长留给你的印象,以及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启发? 三.反馈学生的自读情况。 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教师用生字卡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其他帮助纠正。 ⑵全班齐读生字。

⒉了解人们遇难时情形,为衬托船长的从容镇定作铺垫。 ⑴指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段。 ⑵全班齐读语段。

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恐慌。 ⑷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的朗读。

⒊初步体会船长的从容镇定。

⑴此时船长是怎样做的,找出相应的句子。

⑵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船长的镇定,此时他能镇定的指挥人们逃生。 ⒋了解人们的求生心切造成的救援困难,感受后来船长做法的无可奈何。 ⑴船长指挥逃生时人们的表现又如何?指名读出语段。 ⑵指导朗读。

⑶发散思维,如果继续这样一来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小结,强调后果的严重性。 ⒌体会船长的果断及他的语言在这次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 ⑴面对人们求生时的混乱秩序,船长果断采取了什么措施? ⑵情况怎样?

⑶船长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们对吗?说说你对这一做法的看法。 ⒍体会哈尔威船长高尚的品质。 ⑴救援的结果怎样? ⑵从文中找出语段。

⑶引导学生体会语段的意蕴。

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是钢铁铸成的? 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是尊黑色的雕像? ⑷说说你此时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畅谈感想。

⒈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邮轮失事、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了。 ⒉你读文后有哪些感想和体会? 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摘抄本课的四字词语。

2.预习第十课,并联系课后问题读文。 板书设计:

遇难时

逃生时

结果

乘客

惊恐万状

蜂拥而上

井然有序

获救

枪逼

船长

指挥逃生

镇定果断

献身

11.月光曲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5.积累如“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贝多芬,大家听说过吗?谈谈你们对他的认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做简要的小结,并导入新课。

①贝多芬,十岁举办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创作曲子,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先来欣赏他的成名曲《命运》。 ②录音播放《命运》,学生欣赏。

③让学生大胆的说一说,听《命运》时脑海里呈现出来的景象及心里感受。 ④教师简单的评述贝多芬此曲的意义。

⑤贝多芬为世人留下了作品,关于他的创作过程,也有许多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月光曲》,讲述的就是他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教师深情的口述:一天傍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2.播放录音朗读。(“一个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3.发散思维:如果你是贝多芬,当你听到兄妹俩的谈话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那贝多芬是怎么做的呢? 5.播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

6.听完曲子,盲姑娘激动地说——(引导学生齐读盲姑娘说的话“弹得多纯熟啊!……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二)设置悬念,引导自读。

事情会怎样发展下去,贝多芬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了《月光曲》? 三.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再次深入读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兄妹俩的生活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3.穷兄妹俩、贝多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4.贝多芬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月光曲》的?为什么创作《月光曲》?《月光曲》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 5.《月光曲》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情景? 四.集体反馈,交流学习。

(一)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并组词。 2.巩固练习,强调要点。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口述事情的经过,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1.指名复述。 2.学生互评。 3.小组内交流。 4.选代表复述。

(四)了解兄妹俩的生活情况。

1.兄妹俩的生活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了解兄妹俩的生活困境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课。 1.指名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结合谈论人物,深入理解课文。

(一)体会兄妹俩的善良,妹妹对音乐的酷爱,对音乐的了解。1.兄妹俩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体会到的? 2.你对贝多芬的印象如何?说说你的根据。

(二)讨论、交流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原因。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月光曲》的? 2.贝多芬为什么又为穷兄妹俩弹了一曲?

3.教师根据学生对上面两个问题的阐述,归纳总结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及经过。 三.体会《月光曲》所表达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1.听《月光曲》轻读课文8——9自然段,用线画出《月光曲》表现的意境。 2.指名反馈。

3.齐读描述《月光曲》意境的语句。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配乐朗读。

6.再读这些自然段,思考:

①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象? 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7.反馈上述问题。

8.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9.指导背诵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激励积累词语。 简述课文的内容:文章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这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还是一篇极美的文章,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2.反馈交流。

3.激励学生积极积累词语。

五.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预习第11课。

板书设计:

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走近茅屋

同情弹曲子

激动

皮鞋匠听《月光曲》

面对大海

创作《月光曲》

皮鞋匠看到

妹妹的脸

仿佛看到

12.金色的脚印 教学要求

⒈会认本课的生字“佣、仓、哆、嗦、拽”。

⒉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⒊自由的阐述自己读文后的感想和体会。

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自由的阐述自己读文后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⒈出示狐狸图,让学生说说对狐狸的认识。

⒉结合生活实例,讨论人与动物之间可能建立友谊吗?

⒊教师小结:点明人与动物建立友谊是可能的。然后导入新授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人与动物之间建立感情和友谊的文章——《金色的脚印》。 二.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㈠检查生字词。

⒈出示含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男佣

仓房

哆嗦

拽住

⒉全班齐读

㈡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㈢感知课文内容。

⒈金色的脚印指的是什么?

⒉课文讲了关于狐狸一家的什么事。

⒊教师用简要的语句叙述课文的内容,设疑导入新授课。 三.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⒈小狐狸被关在仓房里时,老狐狸为小狐狸做了什么? ⒉正太郎又为它们做了什么?它们也为正太郎做了什么? ⒊找出描写正太郎为狐狸做的事以及狐狸对正太郎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 ⒋讨论: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启示?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讲给你的同桌听。 四.反馈。 ⒈逐题反馈。 ⒉学生总结全文。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畅谈体会。 ⒈分组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⒉大胆的说一说你学文后的感想或体会。

⒊假设你遇到正太郎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处理?

⒋教师总结全文: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应该是动物的朋友,谁都不愿意孤独的生活在地球上。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热爱动物。 六.作业。

预习《积累·运用三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的:

⒈学习积累部分《三字经》,并会恰当到运用。

⒉阅读、理解短文,领会“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⒊作文: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 重难点: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⒈自由读《三字经》,寻找规律。

⒉集体个别反馈。教师简单介绍《三字经》。 ⒊教师出示《三字经》,全班齐读。 ⒋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⒌建议学生多诵读《三字经》。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这个人面临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说他的选择是艰难的?

⑶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的意思。 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⒊反馈。

⒋有感情朗读短文。

⒌说说你读了短文后的感想,可适当联系生活实际。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阶段,我们班级成立了图书角,不少同学捐献了图书。这段时间来,你们都读了一些什么书?

二.明确要点。

⒈先介绍书或文章的内容。 ⒉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三.练习说话,教师适当点评。 第三——五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

⒈指名读题,其他学生思考本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⒉指名说说这次作文内容及要求。 ⒊教师归纳总结,强调要点。 二.指导选材。

⒈你有哪些好朋友?他有哪些优点和兴趣爱好? ⒉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令你难忘的事? ⒊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三.指导写作。

⒈突出朋友的特点。 ⒉叙述具体生动。

⒊一定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⒋写后认真阅读,不写错别字及病句。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讲评、订正习作。

⒈出示范文赏析,评论好的地方。

⒉读自己的文章,对比中修改自己的作文。

⒊根据学生自改的情况,教师强调该篇的注意点。 ⒋学生细致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⒌学生互阅、互评习作。 六.作业。

预习《古诗三首》。

1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应怜、小扣、潋滟、空蒙、相宜、毕竟、映日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⒉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达。

⒊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⒋指导学生想像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休验诗意及古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重难点:

⒈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以前同学们读过不少古诗,我们课本中的古诗大多写景抒情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三首。板书:古诗三首 二.指导自学

学习《游园不值》

⒈了解作者,让学生说。

(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

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的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⒉学生自学古诗。

⒊教师点拔:

A、弄清古今词意的不同。(让学生说,然后教师补充)

游,游玩。不值,没有遇到。怜,爱惜。扉,柴门。应,大概。

B、调整词序。

应怜屐齿印苍苔调换为应怜苍苔屐齿印。

C、补充主语。

⒋品读:

A、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要点: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的。

C、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练习。

这首诗先写做了什么?后写看见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习《游园不值》的方法:

⒈你是怎样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的?

⒉学习方法:想像意境,体验情感;有语气地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自我感悟、体验,同学间讨论交流。

⒊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首、第三首古诗。 二.点拔、提示参考

⒈介绍作者:

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杨万里,南宋时期江西吉水人。

⒉解释字词句。

饮:饮酒; 潋滟:小波荡漾的样子; 空蒙:水气迷蒙。

欲:想要; 接天:一望无际;

映日:在阳光的映照下。

宜:好的; 毕竟:到底;

别样:特别。

⒊品读。

A、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B、想像意境,体验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了西湖“水光”与“天色”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象进行了形象地描绘。读后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诱人的西湖美景。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与众不同,上联抒情,下联写景。诗中描写的正是六月,正是莲藕花叶的极盛期。因此触目皆是荷叶,一碧万倾。

⒋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

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季节的景物?表达的共同感情是什么?读要体现出什么感受? 四.巩固练习:

根据诗句画景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可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作业。

预习《养花》。

14、养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学习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新闻记者能力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在认真理解、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乐趣及怎样追求,渗透正确的“幸福观”。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提问:你们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还候知道什么?谁养花?养些什么花?怎么养花?为什么养花?

二、指导自学

1、自学生字,画出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用“——”画出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写上“?”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A、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理解情况。

B、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4、再读课文,画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懂得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课文是分哪几部分意思来写的?

A、自由读课文,朗读方式自定。

B、讨论交流,归纳小结。

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来并读一读。教师加于归纳。

5、请七名学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全班同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以“乐趣”为话题,引入新课

1、回想一下,“乐趣”一词是什么意思?课文的作者把什么当作生活中的乐趣?

2、导入:作者将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哪些乐趣呢?课文又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指导自学

1、以第2自然段为例,教师示范学法。

A、理解中心句的意思:怎么样的花是好种易活的花?花是植物,为什么说它自己会奋斗?

B、作者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的花草?他不爱好花吗?

C、作者为什么从养一些普通的花草中也能体会到情趣?

D、小结学法。

一般来说,各自然段如有中心句,其他句子都围绕中心句的意思写。 先找出中心句,再通过自己设问解疑理解其他各句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的。 结合内容理解有关词语,有的词语还要学习运用。 朗读体会并表达出作者的乐趣。

2、参照范例,组织自学。

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同学意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点拔。

3、全班汇报、交流、讨论。

朗读第3自然段,理解“这就是知识”中的“这”包括几点?

朗读第4自然段,理解“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的含义。“可是”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理解第5自然段,理解这段三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理解第6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4、归纳总结第二部分。

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作者这种乐趣的评价。

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三、巩固练习。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三教时

一、朗读第1-7自然段,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理解以下问题

1、这两人部分的主要意思。(把我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总结养花的乐趣)

2、第一部分在全篇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最后一部分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全文总述引起下文。对全文的概括。首尾呼应,结为一体。)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这篇课文表达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2、示范理解第5自然段作者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3、参考示范,默读其他部分。

4、在小组内朗读,相互评价。

5、在全班朗读。

三、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思想方面:生活中到处有乐趣,应该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和培养不平凡的乐趣。写作方面:从不同方面把乐趣写具体。

四、巩固练习:

1、明确要求:写一钏自己喜欢的花草。

2、指导学生品头作文。

3、学生按要求写短文。

4、交流,指名学生读。

五、作业。

预习《理想的风筝》。

15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4.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16、理想的风筝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

14、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句有什么理解?(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间在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4、理想的风筝

课上:跳跃旋转

关爱学生

生命顽强 刘老师

课下:放飞风筝

追赶风筝

热爱生活

积累·运用四

第一课时

1、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

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家具。

1、阅读理解:怎样选择介绍物?怎样介绍?

2、指名回答:

选了解得比较多,感兴趣的哪一种介绍;介绍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评议谁说得清楚、具体。

3、组内交流、评议,推荐优秀。

4、各组优秀说,全班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三、四课时

习作——我成功了

一、阅读理解“习作”

1、读文思考

A、写什么,怎么写?

B、成功后的感受指什么?

C、怎样写清楚写具体?

D、在这次习作中,哪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应用?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A、写什么——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等。

B、怎样写——结构完整,记叙有顺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情、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完成习作

1、组内说文交流。

2、书面完成习作

17、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明确孙膑取胜的直接原因。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出示投影) 的思维方法。

2、自学发现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充分质疑。

3、自学探究问题

(出示投影) A.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 B.第二次赛马是怎样进行的? ? C.想一想孙膑是怎样想出这个比赛方法,使田忌取胜的?

导学生自学。

1、发言比较

1: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

2:孙膑怎样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田忌取胜?

就可以转败为胜。

3:赛马的方案共有多少种,为什么说孙膑的方案是最好的?(引导学生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

2、引导探究

?

?

?(有点心慌了,目瞪口呆)

? ?

?

3、整理小结

?(认真观察、结合分析) (出示投影)

1、能力测验(选做题,出示投影) 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自己的上等马时,你会怎样调整,为什么?

2、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5、田忌赛马

调换顺序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孙膑献计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18、晏子使楚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关词语。教学重点:

学习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难点:

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

晏子:名婴,号平仲。

使:出使(动词)。

楚:楚国。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说说每段大意。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词意:国势敝国枳安居乐业

3.答疑。

三、阅读分析

1.阅读思考:

①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钻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②当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才,所以派晏子这样的人出使楚国时,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结果怎样?

③楚王讥笑齐国人做强盗,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是怎样驳斥楚王的?结果怎样?

2.讨论、汇报。

3.重点思考:晏子是怎样战胜楚王的?

4.小结:

晏子出使楚国,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 板书设计:

19、赤壁之战 教学目的:

⒈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⒉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⒊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⒈解题。

⒉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⒊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⒋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⑴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⑵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 ⑶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⑷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

⑸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⑹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⑺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⑻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

⑼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⒈“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⒉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⒊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⒋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⒌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⒍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⑴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⑵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⑶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⒎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⒈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⑴曹操胜了好 ⑵东吴胜了好

⑶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⒉不少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其中就有《三国演义》的游戏,今天就请你用纸船来做一下游戏,曹操如何才能取胜?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⒊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瀎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看一看。 五.作业。

预习《冀中的地道战》。

20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要求

⒈自读课文,了解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及结构特点,认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⒉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的顺序。 ⒊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的方法。 重难点、关键

⒈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时划分 一课时 课前预习

⒈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查工具书再读。 ⒉再读课文、思考:

⑴ 自读课文主要写什么,对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你特感兴趣,请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何感受。 ⑶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⒊选做题

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地道战”产生的背景。

⑵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喜欢地道的哪个部分,就画哪个部分的内容)。 教具准备:

有关地道战的挂图,《地道战》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反馈自读情况。

⒈字词方面,原来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后来用什么方法弄懂的。(由学生自由汇报,可能会提到如下的字词)。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查字典) 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即抢光、杀光、烧光。 孓口: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岔道:地道里分岔的地方。(查字典) ⒉反馈查阅资料情况。

有关“地道战产生”的资料与背景:1942年至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铁路何大道两旁挖很深的封锁沟,挖出来的土就用来筑封锁墙,碉堡林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于是毛主席领导根据地的军民展开了“反扫荡”斗争。在战斗中,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地道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⒊指名接龙读全文。 ⒋说:读懂了什么。

生A:日本侵略者在翼中平原上的“大扫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翼中人民用地道战的方式粉碎了敌人毒辣头顶的“大扫荡”。 生:C:…………..⒌交流最感兴趣的内容。(展示的形式不拘)。

生A:最喜欢第四自然段。读了这一段,我看到地道的结构非常巧妙,与地面上的住房没有什么区别,在地道里生活也很方便。请看,这是我根据这一段的课文内容画的图。

生B:我喜欢第七自然段。我觉得地道里通信联络的方式很好玩。靠吆喝和拉铜铃来就能传递信息,太妙了。

生C:我喜欢第五自然段,地道里设有陷阱,迷惑洞,还有子口,敌人进了洞,就别想活着出去。我根据着一段的内容也画了画,你们瞧有意思吗? 生D:我喜欢第六自然段,地道里不但有防火、防毒、防水设备,还有可以跟其他村的地道相通,实在不行了还可以转移到别村去。

小结:从同学们刚才汇报的情况看。课文4至7自然段不仅向我们介绍了地道的一般结构,还介绍了怎样隐蔽自己,打击敌人以及防火、防水、防毒、通信联络的设备。从中让我们看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⒍再读读自己喜欢段落,边读边想它为什么让你喜欢?(读后交流,要求举例说明)

生1:写得很具体,也很有序。没有见过地道的人,读了课文以后,都会给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第四自然段,写到地道挖在什么地方,有多高;再写地道的大洞和小洞;接着写了生活设备;最后讲通气孔。

生2:不但有序,而且还能突出每个地方的特点。如第五自然段,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方面写到:洞口隐蔽,堆满荆棘,不易被敌人发现;洞口还挖了陷阱,坑里-----翻下坑里就送了命。警戒洞特别坚固,民兵防守。拐弯处有迷惑洞,子口等。 生3:---------- 小结:地道的结构虽然复杂,但由于作者能够抓住地道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的叙述,因此,读了课文之后,“地道”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地道发挥的作用巨大。

⒎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何感受。 说。(敌人手段的毒辣和残忍,人民无穷的智慧或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读。(带着各自的感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作业

读写例话——按一定顺序写 教学目标:

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式;了解几种基本的表达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四深的共同点。

《田忌赛马》先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输了第一局,接着讲在孙演的帮助下,田忌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最后赢了第二局。《晏子使楚》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羞辱他,都被他—一挫败,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赤壁之战》先交代了战役的起因,接着写了双方所做的战斗准备,最后写了战役的过程和结果。《冀中的地道战》先讲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介绍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最后讲了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二、自学读写例话,交流讨论。

1.默读自学,思考:为什么写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按一定成序写有哪些主要方法?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可引导学生联系其他组的课文,谈谈叙述的顺序。

三、小结。

再读课文的时候,了解叙述的顺序,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课文的内容。在作文的时候,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叙述得更清楚,能够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四、提供一篇阅读文章,让学生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积累·运用五

教学要求

⒈积累、运用部分成语。

⒉阅读成语故事,理解“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意思。

⒊围绕“发现朋友有了缺点,怎么办”的话题展开交流,通过交流来提高认识。 重难点:

⒈积累、运用学过的成语。

⒉在交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前三分钟成语接龙游戏。

如:一举两得

得心应手

手到擒来

来之不易------- 插翅难飞

飞黄腾达

达官贵人

人面兽心------- 惊弓之鸟

鸟尽弓藏

藏龙卧虎

虎视眈眈------- 白头偕老

老生常谈

谈笑风生

生龙活虎------- 二.出示小黑板

一生正气

临危不惧

绝处逢生

化险为夷 堂堂正正

镇定自若

面不改色

光明磊落 大智大勇

急中生智

惊心动魄

以身殉职 刻不容缓

力挽狂澜

精明强干

仰不愧天 ⒈由轻声地把成语读一遍。(遇到不会读的字句问问同学,也可以查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⒊在小组交流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⒋选择你喜欢的成语在小组里说话。 ⒌同桌互听写。 三.阅读成语故事。 ⒈出示阅读要求:

⑴阅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再读。 ⑵在小组交流“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意思。 ⑶在小组里说一说“唇亡齿寒”的故事。(小组派出代表在班上讲) ⒉学生根据要求自读。 ⒊交流自读情况。

唇亡齿寒: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个成语比喻此间的厉 害关系十分密切。多用来形容两个邻国间的关系。 ⒋小组派代表讲故事。 第 二 课 时

一、问题导入 1.一天,林老师根一位同事去逛超市。在服饰专柜,她看中了一条丝围巾,围上后从这个专柜走到那个专柜,又从那个专柜走到另一个专柜,就是不见她把围巾解下来,你说我该怎么做?

2.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一个要好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向你问了一道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如果你的好朋友做错了事,撒了谎,你知道了,会怎么做?

二、提示问题。

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 小黑板出示交际的要求: (1) 怎么想,(2) 就怎么说。

(3) 说的时候最好要结合具体的事例。 (4) 在说的清楚事情经过的同(5) 时,(6) 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7) 如果你的想法和做法跟小组里的同(8) 学一致的话,(9) 可以针对共同(10) 的想法,(11) 做法展开交流。

学生根据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际。 大组汇报。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懂得什么是建议书,写建议书要注意的问题及格式。 按照写建议书的要求和格式,写一份建议书。 教学过程

一、了解情况导入

你生活的环境怎样?有污染吗?

社区的设备怎样?购物方便吗?供孩子活动的场所大不?---------------

二、出示习作题目 自由读习作要求

写建议书要注意哪些问题。(1)要写明存在的问题;(2)要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建议书的格式,是怎样的?(结合范例讲) (1)标题;(2)写给谁;(3)具体的建议;(4)建议人的名字;(5)日期;

三、探讨问题,提出建议。根据问题的不同,分组讨论。 明确

四、根据写建议书的要求,写一份建议书。第 四 课 时 教学要求

能根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

能针对老师提供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教具准备

准备几篇学生的习作。(较好的、毛病典型数篇) 教具过程

一、习作讲评。(针对普遍情况)

二、欣赏好的习作,并能说说好在哪里。

三、出示毛病典型的习作,指导修改。格式是否正确?

所反映的问题,建议写清楚了吗? 语句通顺吗?

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作业。

继续修改并抄正。

21 黄 河 象

教学要求

读懂课文,了解这具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和保存完整的原因。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体会科学家是怎么合理现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课文的叙述的顺序复述。 重难点、关键

科学家是怎样假象黄河象的来历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检查自学,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这具象化石高达完整的特点,进行复述的能力训练。 看象化石的展示图 教具准备

象化石的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它将把我们带入遥远的古代。

二、读课文,检查预习。检查学词的掌握。

(1) 让生提出不(2) 会读,(3) 难写难记的字,(4) 学生互动学习,(5)(6) 让生提出不(7) 理解的词,(8) 指(9) 导学习。 读通课文。

三.整理问题,引导自学。 1.置疑。

当你预习前刚看到《黄河象》这一课题时想知道什么?想提什么问题呢? 2.整理问题,引导自学。 (1) 什么叫黄河想?

教师点拨。 (2) 课文介绍了黄河象的什么特点?

(3)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与黄河象有关的知识呢? 四.反馈自学情况。

1. 理解课文内容,2. 理清文章的条理。 3. 解答问题 什么叫黄河象?(参看课文预习——因为这种象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定名为黄河象)。 课文介绍了黄河象的什么特点?

(介绍了黄河象化石的特点——高大完整)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与黄河象有关的知识呢?

(课文还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这具黄河象化石的联想了它的来历,黄河象挖掘出来时的情景。)

五.指导看图。

读课文最后一段后出示挂图让学生感知。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

1.对照挂图,读通一遍,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

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黄河象,它高___________,长___________,大象牙___________,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_____________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2)这具大象化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怎么知道? 2.讨论交流

(指出从数字体现大象化石的特点)

3.看大象化石挂图,复述大象化石的特点。 七.本课小结。 课文这一段,为我们介绍了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为什么会保存这么完整呢?这让我们的科学家展开了丰富地想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合理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2. 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复3. 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明确目的

1. 黄河象化石的特点是(高大完整)

2. 明确学习目的的,3. 今天我们看看科学家根据这具大象的化石展开什么样的想象。

二、引导学习科学家假象部分。

老师先让学生认真默读科学家假象黄河象来历这一段。 指名朗读,经过评议,指名再次朗读后讨论。 问:读得好不好?(好),对,使人听了就像看到一样,但是假象必须有事实依据,请大家联系文章第一段介绍象化石的样子,文章的最后一段的农民挖掘象化石的情况,想想科学家的假象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

(生1:200万年前天气很热

生2:假象天气热的依据还是假象,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进淤泥里淹死。

生3:因为科学家知道甘肃农民发掘出来的这头大象的骨架斜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姿式好像正在向前跑,这就是说明黄河象是向一条淤泥的小河走去,失足落水,陷进淤泥,淹死在河里。后来尸体被冲积的沙泥掩盖起来了腐烂了。日子长了骨骼就变成化石,就这样这具一直没被移动过的象化石便完整掩埋在沙土下。)

问:对科学家假象黄河象陷进淤泥淹死,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但是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呢?

师:这个问题问的好,很重要,这是科学家必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就能更有力地说明为什么象化石保存得那么完整。大家都来谈谈。 (生1:因为不小心,大象才会失足落水。 生2:因为大象不知道河有多深,不知道有淤泥

生3:最主要是因为右脚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一滑就栽进河里 生4:是因为口渴,不渴就不会跑到河里去 生5:是因为天气热,不热就不会口渴。) 3:练习,归纳

师:对!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有各种原因,科学家想的很严密。大家说了,知识没有条理,现在大家先做个作业,再有条理地说说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的始末。 填空:淹死的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__ 请按科学家的假象把“喝”“渴”“陷”“热”填在括号里。 黄河象淹死河里的始末:(

)最后淹死在河里。

生:这样,科学家不是首先想到天气很热吗? 师:不,大家听说过逆向思维吗?

(科学家从已知探求未知,从结果推想原因,运用追溯的逻辑推理方法,从发掘出来的象化石的形象先推想到“陷”从“陷”推想到“喝”,从“喝”推想到“渴”再从“渴”推想到“热”。得出假象的接龙:热——渴——喝——陷,直至淹死在河里,科学家这样进行假象合情合理,十分严密,很有说服力。)

4、大家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 问题; 生1:为什么科学家会假象黄河象失足落水的时间是200万年前以前?为什么说是一条“弯弯的”“缓缓地”流的小河?

生2:为什么会“扑踏扑踏地走?怎么会假象带头的是一头老公象?” 生3:“够”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得出。 『(1)不是200万年以前的事,黄河象的不过就不可能变成化石,假象小河弯弯的、缓缓地流很重要,这表明这条河容易沉积泥沙的小河,不然黄河象怎会陷入呢?(2)扑踏扑踏地,走就是显示出干渴得有气无力。见到小河“就高兴地跑起来”,说明渴的非常厉害,迫切需要喝水。

公象领头是象群生活的一种习性,再说,不是公象骨骼化石怎么会怎么高大?

“够”是达到的意思,课文里说它“够不够”是说由于水位很低大象伸长鼻子吸水,伸不到河里吸不到水。』

2、总结,

3、科学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分析,

4、假象黄河象的来历,

5、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

6、假象合情合理逼真有说服

7、力。

三、按课文顺序复述假象部分。

1、大家自己尝试复

2、述。

3、请个别上台复

4、述,

5、替他同

6、学评点。

7、回家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听。四.思考,想一想还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复述。

22 琥

珀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可惜的兴趣和爱好。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合理进行想象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复述训练。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么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假想琥珀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琥珀的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实物导入新课。

(拿出人造琥珀)大家见过这个东西吗?谁能说说它是什么?(琥珀,松脂球的化石)。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琥珀》这篇文章。它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知识。但是,课文中写的这块琥珀不同一般的琥珀,而有特别的地方,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文中的琥珀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呢? (生根据预习掌握情况讲)

二、学习琥珀样子部分。1.读文并画句。(出示幻灯)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写琥珀样子的语句。(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2.找出写琥珀被发现部分。(海风猛烈地吹---------这是很少见的。) 3.默读,完成练习。

(1)___________带着儿子在___________挖到琥珀的。

(2)琥珀是一块____________的东西,里头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琥珀是透明的?请用书中的话回答。 生:“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脚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5.课文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你从句中的哪两个词能看出这一点?(“推测”和“知道”)

6.再读一读描述琥珀特点的句子,能不能像讲故事似的读出琥珀的特点和价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深入品味,读出琥珀的特点,价值,并复述)。 三.尝试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这么漂亮的一块琥珀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前一课《黄河象》科学家能根据黄河象的化石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想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今天我们大家都当一回科学家也来想象一下,根据这个渔民的儿子在海边的沙地挖到一块漂亮的琥珀,也推想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试想象) 四.对照比较。

1.都文中琥珀形成的部分。 2.为自己想象进行比较。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朗读并复述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具准备

琥珀化石形成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块琥珀的特征,(引读-----),和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引读-----),我们还模仿科学家展示了丰富的想象,那么想象要合理,要有一句,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假象这块琥珀化石的形成呢?

二、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1.指名读

2、

3、

4、

5、自然段。2.读后小组讨论。

这四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怎样写小苍蝇的?又是怎样写小蜘蛛的?(这四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只小苍蝇和一只小蜘蛛,它们在松树林里的一棵松树上相遇,写小苍蝇怎样飞了大半天,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写蜘蛛发现苍蝇想把它吃掉。)

3.教师小结;这四个自然段,在内容上先苍蝇“飞”,再写苍蝇“停”,由苍蝇的“停”引出小蜘蛛,是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写的,条理清楚,联系紧密。 4.指导朗读这四个自然段。(在自读的基础上评议,讨论语调和节奏。如:第五自然段,写蜘蛛小心地爬过去,想吃掉苍蝇,因此,语调要轻,节奏要慢,渲染出那种紧张的气氛。) 5.指名指读

6、

7、

8、9自然段。6.读后讨论。

这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各自然段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写天热,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来,包住了两只小虫,苍蝇和蜘蛛挣扎了一番不动了;松脂继续往下滴,积成了松脂球。这四个自然段内容同样是按事情发展的过程写的。) 分析松脂球形成的需要哪些条件,并说说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

(生1: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生2: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推荐第8篇:语文作文课备课教案

一、作文的含义

作文,简短点说,就是写作文章。通俗一些来讲,就是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板书) 但,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把自己的心里话更漂亮地写在纸上,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文的分类有哪些。

二、作文的分类

(一)按写作内容来分:

1、写人:如《我的父亲》、《我的老师》

2、记事:如《最感动的一件事》

3、写景:如《校园一角》

4、状物:如《小白猫》、《小黑狗》

5、想像文:如《二十年后的我》

6、读后感:如《读西游记有感》

7、观后感:如《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感》

8、应用文:如通知、写信等

(二)按考场格式来分

1、全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话题作文

4、材料作文

三、怎样写

1、写人: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点、注意外貌描写顺序)、语言描写(言之有物、符合身份)、动作描写(抓住特征)、心理描写(情节合理、按照顺序)。

例文:《邻居》丁丁是我的邻居。他的可爱模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浓黑的头发,宽 阔的前额,短粗的眉毛,水晶般的眼睛,说话有点口吃,憨态可掬。

2、记事: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略写)以及起因、经过*、结果(详写)。六要素要交 待完整,以事件为中心体现思想,描述详略得当。

例文:《校园生活记事》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跳绳大赛。所有同学都要上,看哪个班跳得最 最完整、速度最快。我们班这次因为一个小失误排在了第二位,但是同学们还是很高 兴,因为我们比去年进步了好多。王杰说:“还是集体的力量大”,说完他还在地上翻 了个跟头,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举行书画比赛、演讲大赛、歌唱比赛…….我们的校园生活 真是丰富多彩。(评:详略得当)

3、写景: (1)抓住景物特征:

雨丝细细的,像绣花针,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轻柔的春雨)

暴风雨来了。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狂暴的夏雨) (2)景物描写要有顺序:

由上到下、由远及近、按观赏的时间顺序等等,如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就到了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是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 (3)动(景物动态:高飞的雄鹰、波澜壮阔的大海)静(景物静态:水平如镜的湖水)结合: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 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起初周围是 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一拍手,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过来,接着又看见了 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四、怎样写好——作文方法与技巧

1、立意(有针对性、思想深刻、新颖)

2、定题(突出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以人名命题,如《爱迪生》、以人物特点和身份拟题《淘气的弟弟》《白衣天使》、引用法 拟题,如《逝者如斯夫》《失败是成功之母》。

3、内容(感情真挚、材料事件新奇)

4、语言(巧用幽默、化静为动、活用修辞)

幽默:《读书》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开始,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书,年龄稍长,我“野 心膨胀”,开始了我的殖民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 静化动:《古诗》好雨知时节、两岸青山相对出、春风又绿江南岸 《乡村黄昏》灼热的太阳公公,绕着天空奔跑了一天,早已乘坐着彩车,降下西 山休息去了。妩媚皎洁的月亮姑娘,大概正在梳洗打扮,还没有将容颜露出。

修辞:《雨》春天的雨,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 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5、结构(完整、紧凑、清晰、创新)

(1)题记式: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名人名言单独成段,作文题记,凸显中心。 (2)小标题式: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凝练的小标题来加以统帅与 凸显,让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清晰。

五、作文题纲

(一)提纲的含义: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

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形式。

(二)如何列提纲:

1、题目

2、主要内容和中心(简要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主要部分):

(1)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成几大段,每段写什么。

(2)确定好重点内容。依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确定主要内容(详)和次要内容(次详) (3)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简单注明

(4)设计点题的时机和方法

(5)考虑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怎么照应?也简单标注

4、注意事项:

(1)形式可以灵活(2)要认真推敲、修改

(3)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4)务必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5、优秀作文提纲举例 (1)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2)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XX同学照顾我 (3)中心思想:关心同学、互相帮助 (4)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XX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XX把我扶到他家。(次详)

2、XX给我洗脚、喷“云南白药”。(详)

3、我好了一些,XX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范文——感悟生命

范文1:热爱生命

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类,都有生命,生命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能好好的使用它,也可能白白地糟蹋它。

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的一棵小草吗?它为了向往的阳光,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沉重、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多么狭小,它总要曲曲折折、顽强不屈地生长到地面上。这种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会显现,无论多重的石块也不能阻挡它,因为这是不停止的顽强的生命之力。

大家应该知道德国18世纪的作曲家贝多芬吧!在贝多芬26岁时,他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渐渐衰退,到了45岁时,他的耳朵完全是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倔强的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用一根小木杆,一端用牙咬住,用来在作曲中“听音”。可以想象,这一切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呀!1842年5月,贝多芬成功地指挥了他在双耳失聪后创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当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作曲家却全然不知。他终于以顽强的意志和信心战胜了命运,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一个人的生命属于自己,我们必需对自己负责,热爱生命,好好地珍惜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年级语文单元四范文(六年级单元六)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难忘的一件事)

在生活中,许多人让我感动,其中,老师对我的关心使我无比感动。

记得有一次,轮到我值日,天下着倾盆大雨。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被父母接走了,我焦急万分。心想:“爸爸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是,正要下班的黄老师看见我急得哭了出来,急忙跑过来,亲切地对我说:“我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不能来接你,让老师送你回家吧!”“不用了不用了……”我吞吞吐吐地说。还没等我把话说完,黄老师就打断我的话:“让我送你回家。”我想了想,说;“好吧,谢谢老师!”

我坐上了黄老师的摩托车。路上,一阵寒风吹到我身上,我冷得瑟瑟发抖。被黄老师察觉到了,她把车停在一个躲雨的地方,脱下意见毛衣给我穿。这时,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田。

黄老师还检查我的毛衣是否有漏风雨的地方,直到一切都没问题后才继续上路。这时,我想:黄老师这么关心我,我真是太幸福了!

终于到家了,我让黄老师喝杯茶再走,黄老师却说:“不用了,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便开着摩托车,消失在茫茫大雨之中。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我望着黄老师的远去的背影,禁不住流下了感激的热泪……

推荐第9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备课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备课教案

——赵成金

2006年秋期

课文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

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课文2

金色的草地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四、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二段

指名朗读

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

三、四自然段。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文3

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

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

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6、7两段。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四、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集体交流。

课文4*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四、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一、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三、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四、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二、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三、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四、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 (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4.评选优秀展示组。

课文 5

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课文 6

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òng)声母是n 。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课文 7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课文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

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

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课文 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六、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 10

风筝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课文 11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1.配乐朗诵录音带。 2.生字、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引发生活情感: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引入课文:有的同学喜欢下雨,因为„„,有的同学讨厌下雨,是因为„„,有一个人就十分喜欢下雨。 (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 齐读课题)他为什么喜欢雨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心声。配乐朗诵,初步感知

1、朗读激情:打开课本,倾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文字的美和文中的情感。2.设问感知:同学们,现在你有点喜欢秋天的雨了吗?你喜欢它的什么?

二、逐节朗读,想象动情

1.你最喜欢哪段课文?赶快去读读,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4.想象画面,感悟语言文字。

a、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在老师或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闭上眼睛想象)

b、以评促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片金黄,真美!„„你的眼前出现了金黄、火红,更美!你的眼前出现了紫红的、雪白的、淡黄的„„美极了!

c、直观感受,语言训练:这么多的颜色出现在我们眼前,你会用四个字的词来说它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d、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秋天的热闹、绚丽多姿。

e、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什么?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f、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喜爱、向往)有滋有味地读。 g、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h、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指名学生多人次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习写生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b、练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四、课外作业

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复习检查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批改,当堂订正。

二、出示填空,回忆内容

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三、谈话启发,拓展活动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秋天给我们带来什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引发兴趣: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喜欢秋天吗?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秋天的画。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3.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可以以课文结尾句为开头句,也可以撷取课文中的语句编一首诗歌。

四、展示交流,赏评作品

1. 由创作者介绍或朗读自己的作品,要求表现出自己喜爱、或赞美等感情。

课文 12* 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 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语文园地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课文 13

花钟

学习目标

①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③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②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③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a.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b.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c.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d.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e.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②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三、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①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②全班交流。

四、当堂作业

①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b.书写生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②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五、课后延伸

①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①学生听写词语。 ②同桌互改。

二、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①出示花开放的“时间表”,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的说法。 ③交流搜集的各种花儿开放的时间。

三、学习最后一段

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②引发兴趣:我们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如果让你把这些资料展示给他人看,你想采用怎样的方式?是设计一个花钟呢,还是做一张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花的资料卡?

③学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创作。

四、展示作品

①由创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②同学欣赏、评点。

五、交流体会

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产生了哪些新的经验或体会。

课文 14 蜜蜂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课堂练习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a.自由朗读第

三、

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

三、

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课文 15

玩出了名堂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三、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四、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五、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六、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课文 16*

找骆驼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①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②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③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④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⑤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外搜集形声字并制成字卡,准备一两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②教师准备生字卡片、人体器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反思所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①教师引导:本组课文已学完,你们一定从中得到不少启发,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对观察的认识。(交流时要多加引导和肯定)

二、畅谈观察,指导交流

①教师启发:这段时间,同学们玩了什么,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吗?现在交流一下我们中的发现,好吗?

②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设法让大家都来说,涉及范围尽可能广些。

③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问题或意见。

三、开展竞赛,评选最佳

①组织开展观察发现的竞讲比赛,教师提出比赛要求: a.看谁的仪态大方、声音响亮。

b.看谁的观察过程说得清楚、明白。 c.看谁的发现更有价值。

②各组推荐一人上台参加竞赛。 ③师生共同评议。可设“仪态奖”、“观察奖”、“发现奖”等奖项。

《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

一、交流日记

①教师引述: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 ②学生可自由组合读给朋友听听。 ③由好朋友推荐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

二、评议日记

①教师引导:听了几位同学的日记,你们觉得哪些同学写得特别有趣? ②组织学生评说。

③指名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写日记时的想法和过程。

三、再写日记

①当堂写一则观察日记或修改以前写的观察日记。

②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自己有没有把观察的过程和观察中的发现说清楚。请同学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内容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1.同学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学生答不全,教师可以提示:前几天我们去泉城广场秋游,在“文化长廊”里你看到了什么?──那里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

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件:两扇宫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映入眼帘。)

(二)确定专题

1.出示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 一段话,自己读一读吧! 2.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下表:

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7)备注

(备注说明:除以上六个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它方面,为此设置了“备注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 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 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确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咸专题小组 (2)讨论、撰写专题实施方案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制定实施方案” 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附:

小组专题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研 究 课 题 组 长

小组成员及分工 研 究 时 间

获取资料的途径 [阶段设计意图:教师结合方案表在“合

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第三阶段: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问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布艺及泥塑,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画一幅图画,现场表演一段评书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祖国河山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等。 (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网页,同学们可以登陆我校的同站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网站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二)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二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阶段:继续延伸,后续活动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 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在已打开的两扇门之间有一幅画卷伸向远方,镜头从古代文明一步步演变到现代文明,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说明: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了调查表。(表附后) 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调查表 姓名:___________ 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你和小组的小伙伴合作愉快吗?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学会收集资料的哪些方法? 你喜欢祖国的传统文化吗?

你喜欢你们小组的展示汇报形式吗?

你愿意继续探究祖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她发扬光大吗?

你能为我们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下一步的开展提点什么建议?

课文 17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

17、孔子拜师。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四、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课文 18 盘古开天地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五、课后作业

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文 19 赵州桥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①生字生词卡片。

②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①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座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②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查”字。同座互相查写的字。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二、品读课文

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②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⑤熟读成诵,内化课文。

三、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拓展活动

①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②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①说说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②提醒学生注意整理资料,商量商量怎样展示成果。

六、作业

抄写第三自然段。

课文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习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语文园地五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②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次教案

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次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

1、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

1、检查预习,交流学生搜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三年,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3、板书:抗美援朝时间1951年~1953年。

4、出示预习要求: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中朝两国军民在火车站依依惜别。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朝鲜人民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说:“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5、板书课题,质疑:

⑴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⑵预习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第一关:读懂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主要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跟哪些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2)交流讨论。(大娘、小金花、大嫂)

2、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关: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⑴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志愿军向谁道别?她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

③汇报讨论的结果。(补洗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④想一想:

朝鲜大娘是不是只做了这几件事?你从哪里看出还做了好多事?说明了什么?

⑤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者敬重的情感读。) ⑥归纳学习这段的方法:(默读、勾画、体会、感情读)。

⑵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分小组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小金花、大嫂各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①分小组学习:(

一、二组学习第二自然段;

三、四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②汇报学习情况。

③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三自然段。(分别用亲切、关切的情感去读) 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关: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与结尾,以及4~6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①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

②让学生把这几句话改写成陈述句进行朗读比较 ③朗读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④通过对以上课文的学习,你觉得 “再见了,亲人”是对谁说的?是不是仅仅指课文中写到的这三个人?为什么称为“亲人”和“亲爱的土地”?(用鲜血凝成的比天高、比海深的情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⑤有感情地练习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扩展训练

这篇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来写的,因为他们在临别时候想起了朝鲜人民的深情厚意。

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因为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介绍抗美援朝英烈的事迹)

五、布置作业

查阅、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和图片、故事等。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 大娘

洗补衣服 几夜没合眼

送打糕 雪中送炭

救伤员 失去小孙孙 鲜血凝成

依依惜别)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深情厚谊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次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1.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

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

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

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

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

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五、完成小黑板巩固练习题,师作讲解。

六、布置作业

查阅、搜集有关航天事业的资料和图片、故事等。

七、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第11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主备人:杜伟

识字2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懂得儿歌中的良好品质。

3、产生尊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儿歌。

第一课时

一、情感导入

1、展示一张“全家福”,让学生谈感受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A、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B、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推选代表汇报)

4、以小组形式进行“识字比赛”。

5、进行“组词比赛”。出示“父”、“错”、“事”、“改”、“懂”自由选择,进行扩词训练。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A、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立刻想到两个字,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认真] B、你们喜欢老师送给大家的这两个字吗?那你们会怎么来写这两个字呢?

三、读儿歌,明道理

1、分小组轮读儿歌。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轮读儿歌;男生读,女生听;女生读,男生听。

5.看电视

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新课

1、出迹题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 1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2、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6.胖乎乎的小手

教学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3、激发学生帮助长辈的愿望和行为。

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墙、替、帮、鞋”;书写“笑、画”;长句的朗读。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入课文

1、谜语激趣。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出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导入课新。

今天,我们要认识—双胖乎乎的小手。[板书课题:胖乎乎的小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用熟悉的符号标出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A、学生提出难读的生字词,其他学生帮忙。 B、做“小小播音员”带读带拼音的生字。

C、游戏帮助记忆。(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2、再读课文 A、检查读长句子。

出示四个句子。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指读句子,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说说做做”的题目,学生自由发言。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文中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

三、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1、自主识字

A、学习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忆每个生字? B、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2、

2、写字指导。

A、“放大镜”。

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 全班交流。

观察“着”、“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B、师范写。(引导学生看“着”、“看”中撇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小黑板上出现一座高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如有同学读错了,小组其他同学帮忙读,读准一个生字,就向上攀登一步,读准全部生字,才能登上最高峰,成为胜利者。

1、指导看图。

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情)

2、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加上动作。

3、全班交流。

A、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过程。(分角色朗读课文) B、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姥姥、爸爸、妈妈的话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学生表演读。

二、看一看,记一记,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老师范写:“画”和“笑”。

3、学生书空,描写、练写。

4、写得好的作品展示。

7.棉鞋里的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4、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体贴长辈的思想品质。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看图讲故事吗?仔细看土,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2.出示课文插图。

3.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4.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 5.板书课题,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 45

第一课时

1、导入:

小朋友,咱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2、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爸妈妈会教给你们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课本,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4)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 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6)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第二课时

1、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上“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读),看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2、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说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第三课时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2、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a、(出示课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b、讨论交流: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 78 -

第12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主备人 王世平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能力目标 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熟练计算它们的体积。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二次备课

创境激疑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最近你们发现的城市有哪些变化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如果建平房,会怎么样?

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空间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

合作探究

二、学习“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办法?

演示书上的实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土豆和石块相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体积单位并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墙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状的模型,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

1、猜一猜: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跟什么可能有关?

2、实践:拼摆长方体,四人一组,用不少于16块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

3、小组合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四、知识迁移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师:根据这种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2、师生共同归纳: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 V= a×a×a= a3 师强调:读作a 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 a表示3个a相加。 拓展应用 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长方体的沙坑,如果长6米,宽4米,里面要铺垫0.9米厚的沙子,需要多少立方米沙子?按每立方米沙子重1.7吨计算,这些沙子重多少吨?

总 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作业布置 33页

8、9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体的个数= 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

‖ ‖ ‖ ‖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a×a= a3

第13篇:小学英语备课教案

Unit 4 Leon 2 It’s warm in spring.教案 沙河中心小学 曲丽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wear T-shirt。 2.学生能听懂、会说“Its ….in…….We often wear……”句型。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创造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能够运用“What season is it ?”句型来询问季节,用“It’s…..in…… I often wear……”来描述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所穿的衣服,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2.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听懂、会说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wear T-shirt。 2.学生能灵活运用句型“Its ….in…….We often wear…….”。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

用“ What season is it ? It’s………..It’s ….in…….We often wear……句型。

三、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T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today?I’m fine ,too,thank you .Last cla,we learnt unit 4 Seasons leon 1,how many seasons in a year?yes ,we have four seasons in a year,what are they? They are spring,summer ,autumn and winter.(设计意图:自由交谈,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引出季节视频) You have a good memory,so I’ll show you a video about seasons,let’s watch it together,OK?(Look,what season is it?spring is warm with flowers,what season is it?it’s summer,summer is hot and we can go swimming in summer,what season is it?it’s autumn,do you like autumn?autumn is cool,what season is it?yes,it’s winter,it’s cold,people wear coats in winter and we can go skating in winter)so every season is beautiful,we should enjoy them,(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陪着音乐,解说不同季节带来的不同感受,进行情感教育)so now let’s enjoy a chant together,OK? Show me your hands.(设计意图:学生们喜欢韵句,在欢乐的氛围中,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Great,now I want to know what season do you like?(

学生)Do you like spring?Me.too.Because it’s warm in spring.(引出课题) Step 2:New leon Today,we’re going to learn Leon2 It’s warm in spring.we know spring is warm,what about summer,autumn,and winter,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学习hot,cool,cold)can you read them?Great,so I’ll share another chant with you,can you read it?let’s try it together.( 设计意图:1词

听,分听,学习季节气候

学习)Great,In different seasons we should wear different clothes,do you know wear?(wear) now,lt’s listen to the text again,and find out what do you often wear in winter?yes ,we often wear coats in winter,coat is a kind of clothes,what other kinds of clothes have you learned?today,I’ll teach you another two,T-shirt,and jacket(

学习

单词)Now we know so many kinds of clothes,and we know we often wear coats in winter,please read the text and find out what do you often wear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match it.Have you finished,let’s check the answers,you should use this sentense patten.we often wear__in __.(设计意图,二听,学习不同季节应该穿的衣服,同时学习新单词)Great,now let’s watch the video again,this time,listen and repeat.Now please read the text in your groups,then show it ,OK?(小组展示,3组即可,然后齐读)All of you did a good job.Step 3:Practice Now I have a picture for you,look,what season is it?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I have other three pictures,please work in your groups and talk about them,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2组,看时间进行)(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课文中的第二部分,强化本节课内容,同时小组内活动,体现优生带动后进生) Step 4:Summary and homework OK,please sit straight,let’s see what have you learnt today?根据图片复述课文,today ,all of you did very well,and at last I’ll share a poem with you ,is it beautiful?next cla,let’s learn it together,homework for today…

That’s all for this cla,thank you ,everybody,goodbye.

Unit 4 Leon 2 It’s warm in spring.课后反思 沙河中心小学 曲丽君

Leon 2 It’s warm in spring.是鲁科版小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并认读下列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warm, T-shirt.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句子:It’s„ in„, We often wear„并能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It’s„ in„, We often wear„ 描述四季的特点。 成功之举:

1、本课是在学习完第一课之后进行的,所以在热身环节采用交谈方式,复习了How many seasons in a year?What are they.

2、利用多媒体,解说美丽的四季。

3、导入新课很自然。

4、本课无论是在热身复习环节还是新授巩固运用环节,都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的卡通图片,春天的鸟鸣,秋季的风声等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并利用课件教学hot,warm, cold, cool四个新词的发音拼读规律,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根据已学单词能够顺利读出新单词的发音,提高了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改进之处:

1、这节课的新单词比较多,所以在学习单词时,用了很多时间,课后觉得学习新单词时,是不是应该融入些趣味性的东西在里面,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会更好。

2、在远程学习完之后,我对这节课又进行了思考,发现这节课没能设计一个贯穿整节课的任务情景,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任务情景才能真实而又实效呢?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wear T-shirt。 2.学生能听懂、会说“Its „.in„„.We often wear„„”句型。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通过创造真实的语境,使学生能够运用“What season is it ?”句型来询问季节,用“It’s„..in„„ I often wear„„”来描述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所穿的衣服,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2.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2.教学重点:

3.1.学生能听懂、会说单词warm hot cool cold wear T-shirt。 2.学生能灵活运用句型“Its „.in„„.We often wear„„.”。 教学难点:

4.结合实际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 What season is it ? It’s„„„..It’s „.in„„.We often wear„„句型。Step 1 Warm-up 5.1.Greetings.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师生相互问候彼此拉近距离,为本节课的开展做好情感、心理铺垫。) 2.Enjoy a song.(师生拍手同唱,进一步调整学生的情绪,活跃

气氛。) Spring, spring, I like spring.Summer, summer, I like summer.Autumn, autumn, I like autumn.Winter, winter, I like winter.6.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I like them very much! 7.【设计意图】运用说唱儿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渲染课堂英语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单词,为下面新课的学习作辅垫。 Step 2 Presentation 1.Free talk.8.Hi, Lucy!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学生会回答:Four.老师再问What are they ? 学生会回答They ar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老师将四季的图片贴在黑板上。Hello,Nick.Do you like spring ?Yes,I do.老师说I like spring, too.Because it’s warm in spring.将句型It’s warm in spring .板书在春天图片的后面并让学生猜warm 的汉义及发音。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新句型“It’s warm in spring?”。 9.2.Learn the new words.10.让几位学生进行操练,按照图片用这个句型引出本课新单词hot cool cold,板书在对应的季节图片之后领读单词并让学生分析发音之后出示单词卡片,并通过“乘火车”、“高低音”、男女生读、竞赛读、猜口形等多种形式练习巩固本课新单词。分组,并以四个季节来命名小组,同时根据学生小组的学习表现来开展评价,并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Play a game: Quick answer大屏幕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季节及描述四季气候特征的形容词。例如:大屏幕出示spring,学生迅速说出warm。然后同桌俩一个说季节一个说形容词,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相互提问看谁的反应快。 11.4.Pair work: 同桌俩用 “It’s „.in„„.”来操练本课的主要句型,然后找几组展示一下。 5.Say a chant 12.Warm, warm, it’s warm in spring .Hot, hot, it’s hot in summer .13.Cool, cool, it’s cool in autumn.Cold, cold, it’s cold in winter .14.【设计意图:Chant和歌谣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它的适时出现,既起到了操练巩固新知识的作用,又调节的学生的情绪,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6.Look at the book and listen to the tape.Underline the new words that we learned in this cla.15.【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听第一遍录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7.Listen again, link the seasons with the clothes.16.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衣服类单词,并经出新单词T-shirt .It’s warm in spring.So we often wear sweaters.引出单词

wear

并板书句型We often wear„„„.提问学生What do you wear in autumn ?/ winter /summer? 练习句型在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We often wear„in„并将衣服图片贴在相应季节的后面。然后操练句型It’s „.in„„.We often wear„„.再找几组下来展示 【设计意图】学习单词的同时,结合着本课的主要句型进行操练,既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非常自然地接受,又为对话的学习做铺垫。 Step 3 Practice 17.1.Listen to the tape the third time.Try to follow the tape.Repeat after the tape/ teacher.18.【设计意图】让学生跟读原声带,即加强了学生的听力,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19.2.Practice reading the dialogue in groups, then try to act it out.(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黑板上的板书表演课文。) 【设计意图】小组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有助于学生形象的掌握课文内容,巩固学过的重点内容,同时趣味性比较强,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Group work: Look at the scream,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with your partner.先给学生做个示范,然后小组练习,找几组到台前展示。【设计意图】既复习了第一课所学知识,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Step 4 Consolidation 20.Draw the clothes of four seasons.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the drills we learnt this cla.It’s ……in…….I often wear…

21.【设计意图】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拓展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Step 5 Summary 2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即用“It’s „.in„„.We often wear„„”来描述季节。 Step 6 Homework 23.1.Listen to the tape and mime it.听课文录音,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2.回家搜集南北半球季节的差异。 板书设计 24.Unit4 Seasons Leon 2 It

s warm in spring Spring

It

’s warm in spring.We often wear sweaters.25. Summer: It’s hot in summer.We often wear T-shirts.26. Autumn: It’s cool in autumn.We often wear jackets.27. Winter: It’s cold in winter.We often wear coats.

第14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31、普罗米修斯

主备人: 姜湾小学 钟艳珊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脏”,正确读写“火焰、驱赶、领袖、驱寒取暖、气急败坏”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指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以往我们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普罗米修斯。学生齐读课题。

3.师生交流资料。昔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正义之神。对这个神,你们了解吗? 4.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他还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

二、初读导思

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l.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 2.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神? 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 3.试述课文主要内容。

三、交流导悟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恕”是翘舌音。“脏”是多音字。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用查字典、讨论的方式明确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指导“罚” “狠” “膝”的书写

2.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神?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天神,课文主要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到的残酷惩罚) 3.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叙述这个故事的?(板:取火、受罚、得救) (2)指名读每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主去次”,说得简要一些。

第一部分(1—2):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第二部分(3—8):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普罗米修斯。 第三部分( 9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

(3)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5)复述故事

教师提示按板书复述故事的要领。 学生按板书复述故事。

四.设疑总结

1.经过对课文的初步了解,你是否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或教育? 2.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设计

31、普罗米修斯

起因 取火 经过 受罚 结果 得救

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迁移过渡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希腊神话传说故事,请同学们轻声齐读课题。

2.回顾全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回想一下,这篇神话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自读导思

品读课文,评价众神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故事中塑造了哪几个神的形象? (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说一说这几个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学生交流,初步评价众神。

三、品读导悟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我们来交流交流: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个英雄? 我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

2.学生按要求提示深入认识文中众神的特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 3.集体交流自学收获,教师引导、评价。 (1)普罗米修斯:

①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火种。

出示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引导学生谈感受: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②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出示第5自然段普罗米修斯说的话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普罗米修斯说的话,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 ③昔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出示第6—8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 ④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善良的神,当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时,他很同情人类,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

⑤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敬佩。 (2)宙斯;

(课文第

3、7自然段。) 从“气急败坏、最严厉、立即执行、狠心”等词语,看出他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儿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昔罗米修斯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十分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有人违抗他的命令,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3)火神:

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对昔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想救普罗米修斯。但是,他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 (指导读第4自然段) (4)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从“愤愤不平、用石头砸碎了锁链”等词句看出他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我想,昔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因为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5.归纳文意,充实内容

(1)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主要内容:为了能更准确地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归纳的主要内容,你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

(2)学生尝试添加,并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作引导。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补充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赫拉克勒斯”: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昔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哪位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2.学生结合资料交流。

3.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资料袋” 小结:我们不能忘记,故事中除了英雄普罗米修斯,还有几个人物,他们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通过故事,你一定对他们也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可以读读其他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4.作业:阅读神话故事《赫拉克勒斯》

板书设计

31 普罗米修斯 起因:勇取火种 经过:忍受折磨 结果:重获自由

人物评价:不畏强暴,意志坚定、勇敢并具有献身精神

第15篇:大姚县金碧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设计

——火炬小学校 黎敏

刘文娟

教学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一个想说、敢说、爱说的交际环境,同时从思想上乐于评价他人的优点,学会衷心地赞美。 教学目标:

1、能用真实的具体的事例,清楚明白的夸奖同学的优点。

2、做到与人交际时态度大方,有礼貌,学会认真倾听和礼貌回应。

3、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情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慧眼星”“参与星”“口才星”等小星星若干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第一次见面,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姓刘,教语文的,大家可以叫我——刘老师。

(声音真响亮,坐的真端正!),都睁着大大的眼睛笑眯眯地望着我!(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孩子!)

(随机交谈中明确交流的注意事项:听到老师的夸奖,你高兴吗?)你高兴,老师也快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咦?我发现三()的同学都特别会倾听,瞧,经老师这么一夸,你们坐得更端正、更有精神了。早就听说咱们三( )班的孩子个个了不得,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有的同学能歌善舞,有的同学见多识广,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能说会道, 有的同学还是环保小卫士呢……那么今天的口语交际课就请你来夸夸咱们班的同学。(板题)

2、师:来,一起读读今天的课题——“夸夸我的同学”,看着这个题目,你最想夸谁?

原来咱们班有那么多同学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你们都想说,但是一节课只有40分钟啊,那怎么办啊?就交给我们的快乐小天使——阿狸。它就像一个天使一样传递着快乐和幸福。

接下来,咱们来做个小游戏。注意看游戏规则。

二、简明扼要夸同学

1、“快乐传递”的游戏:

游戏规则:听到击掌声,开始传递“快乐小天使”;击掌声停,“小天使”停止传递。收到小天使的同学,用一句话夸夸你最想夸的同学。 (夸奖提示:你想夸谁?夸他什么优点?) 品行: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心他人、谦虚、…… 才艺:能歌善舞,金嗓子…… 能力:自我管理、学习、善于思考……

……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这是“快乐小天使”,音乐响起时,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递;音乐停止时,“小天使”在谁手上,那么恭喜你,你有一个表达自己心意的机会了——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你最想夸的人。

2、学生做游戏,用一句话夸你最想夸的人。(注意:你还能用一些别的语言来表达吗?)

(评价: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三( )班的孩子都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本身也是一种优点,来,把掌声送给自己,夸夸自己。)

3、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那你能不能用上“不但……而且”、“不但……还”、“既……又”这样的关联词语,再来夸一夸你最想夸的同学。

4、小结归纳:阿狸就像天使一样在班上传递着快乐和幸福。事实上,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快乐。那想想看,怎样的夸奖才能打动别人,这需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服别人。

三、典型事例夸同学

1、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个相关的游戏——“我说你猜”:

用一件具体的事例(熟知)来夸一个同学,但不能说出他的名字,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猜一猜夸的是谁。

2、同学们可以先同桌练习,一个夸,一个猜。(下面的同学竖起耳朵)

3、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其他同学猜。(相机奖励“慧眼星”“口才星”“参与星”等)

(1)假如学生猜对了,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表扬那位夸人的同学会夸人,采访怎么猜出来的:什么要点)

(2)假如学生猜不出来,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小结:哦,原来夸奖别人,要学会抓住别人的特点,并且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这才能让人信服。(板书:一件事)

四、多个角度夸同学

1、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难发现其实我们要夸的同学身上或许还有很多优点,或者表现他某一个优点的事例不止一个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多角度地夸夸你最熟悉的组员吧。

同学们,赶紧把你真诚的夸奖送给你们小组内的同学吧! 出示范例,选择其一组内交流

(1)我想夸的人是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长处,其中一个是______。有一次,______;还有一次,_____。

(2)我想夸的人是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长处,一个是______,有一次,_____;另一个是 ,有一次,_____。 交流提示:

(1)内容具体,语言恰当,态度真诚;

(2)选择组内的一个同学夸夸,所有成员都要夸奖他人。

师评价:(可采访这几个孩子的心情)相信此刻这几位同学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夸奖是一首悦耳的音乐,会让人心情愉快,整个人暖洋洋的。那谁是最会夸奖别人的人呢?

评价:夸奖别人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那么被夸奖的孩子,你有什么

感受,想说些什么?(别人夸奖了你,你知道表示感谢,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谈谈被同学夸奖的感受。)

五、总结激励,拓展延伸

师总结归纳: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和被别人夸奖,都是快乐而幸福的事情。夸奖别人就是在寒冷的冬日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被别人夸奖就是在炎炎夏日欣享的一抹清凉。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夸奖,让赞美之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绽放。

5、老师今天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不仅会用明亮的眼睛发现别人的优点,还会用能说会道的小嘴儿夸奖别人的优点。那么想一想,除了当面口头夸奖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夸一夸别人呢?(短信、拇指、卡片等) 你们可真有心!那除了同学,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去夸奖的? (顶着烈日维持交通秩序,护送同学们上下学的交警;起早贪黑,带给我们美丽环境的清洁工;救死扶伤,捍卫我们健康的医生;不辞辛苦,呵护我们成长的老师;含辛茹苦,哺育我们长大的爸爸妈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用眼睛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用真诚的心去夸奖别人。夸奖让我们脸上永远洋溢着最真、最甜、最灿烂的笑容,就像你们一样。

六、作业布置(课件出示)

孩子们,课下,希望你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1、下课后,夸夸我们的老师。

2、回家后,夸夸我的爸爸、妈妈。

5 板书设计:

夸夸我的同学

一句话

一件事

多件事

第16篇:小学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1、山中访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

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

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

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独自访友

老桥——德高望重的老人

树林——知己

山泉——清凉 瀑布——飞流 悬崖——陡峭 白云——悠闲 云雀——淘气 落花、落叶、石头、雷雨 告别朋友,高兴而归

教后反思:

2﹡山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课前准备: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

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 教师配乐范读。。 (3)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板书设计:

2﹡山雨

来临——突然、由远而近山雨

雨中——声音、颜色

雨后——幽静、鸟鸣、雨珠

教后反思:

3 草虫的村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

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

三、

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板书设计:

3 草虫的村落

迷路的小虫—走进村子—走回洞穴

奇异的游 历花色斑斓的小圆虫、一群黑甲虫、蜥蜴 心灵被召唤(得意)

甲虫音乐家的演奏 对大自然在热爱 村民们在劳动生活„„

教后反思:

4﹡索溪峪的“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做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板书设计:

4﹡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返璞归真 动物野 无比愉快 人“野”

教后反思:

5.詹天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

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自己读到这些文段后的体会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吓倒,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4.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读出爱国情感,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教学预设:学生谈到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时,(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学生能谈到詹天佑那种浓浓的对国家的情感时,就让学生大声读,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反复诵读中,让学生带着那样的情感背诵出来。

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2.生提问题,讨论解决。

教学预设一:此环节要注意解决课后二题,如若学生没有提出这几个问题,则由老师带领大家找出此问题。反复读文章那一段的描写,在读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再读检查自己的示意图是否正确。

教学预设二: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师可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3、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有那些创新?

二、小结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

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开展演讲。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有力回击

勘测路线:精密、认真

修筑过程 开凿隧道:“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

设计线路:“人”字形爬坡

人民的纪念:一座铜像、赞不绝口

教后反思:

6、怀念母亲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体会季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具准备:季羡林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 (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1.重点体会以下句子

(1)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2)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句子,想想它们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1.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2.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3.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当堂训练: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生身母亲= 祖**亲

教后反思:

7*、彩色的翅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具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①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②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 2223242526272829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2、围绕中心问题品析人物的心理、行动、神态、语言等,探究人物思想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幸福并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印象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课外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出示:小黑板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

“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教师小结:

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出示:小黑板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四、再读课文,品析语言

1、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2、学生交流佳句

五、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结构层次:家中练琴遭冷遇——林中练琴与知音——舞台演琴生感情

我 心理 行动

老教授

令我敬佩、感激

教后反思:

12*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探究课题。

2、抓住问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之情。

【教学方法】抓住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品析,并在朗读、交流中加深感悟 【教学准备】有关本文的真实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小黑板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 37

2、重点探究关键句,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主旨。

3、个性品读,交流感悟,让学生培养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4、辨析讨论,品味语言,对科学小品文有较完整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方法】以文字信息为媒,以品读交流为主,以导向生活结束,从而入情入境。展开想象,积累语言,指导行动。

【教学准备】地球仪,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出示地球仪)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画图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

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

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3、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4、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读词语并用带点的词造句。

2、理解“渺小”和“贡献”的词义,体会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 42

3、跳读课文,探究关键内容,在对比中加深印象,深化认识。

4、回顾全文,分析写法 ,体会效果,指导自己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方法】对比中阅读,交流中碰撞,合作中探究,联想中拓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

2、你觉得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五、体会课文中心

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

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

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

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事 例 道理 人类(罗斯福)护鹿——屠狼——鹿增——林毁——鹿亡

尊 重 自然规律

教后反思: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2、探究神圣,理解感情,引发共鸣。

3、领略神圣,品读语段,感悟想象。

4、深化神圣,联系生活,引导行为。

5、回味神圣,配乐诵读,升华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情感,并懂得要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自己的家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读读、品品、议议,说说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 49

第17篇: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9、鲸

主讲人:

执教人:

个人实施: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

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

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

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

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

三、

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

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

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

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

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 大

二(2) 哺乳动物

14、鲸

三(3) 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集体评议: 课后反思:

第18篇: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工作

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天河区教研室小学语文科片组集体备课计划和我校的教学计划,集聚群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活跃我校教研氛围。节约教师个人备课的时间,减轻老师负担,提高我校集体备课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做法

1、语文科组按低、中、高分为三个集备小组,每月1——2次集体备课。(人员分工附后)

2、确定好集体备课内容或研讨主题,每次集体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

3、做好集体备课记录、教师签名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在教研活动时,征求各集备小组在交流、研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建议。

5、结合教学进度,提前两周确定集备主题,备课后进行课例研讨,再修改教学设计。

6、根据要求,本学期我校参加教研室第一片组活动,认真准备1——6年级的片组说课稿,推荐一名老师参与片组的说课交流。

7、在片组说课的基础上,反复研讨修改教学设计,按时上传天河部落,做好在片组上公开课的准备工作。

天河部落的参考博客:校本教研大家行、一——三年级语文、四——六年级语文。

三、集备要求

1、各集备小组认真按学校要求做。

2、集备内容可以研讨本年段的教学设计,讨论教学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也可以是听课后的反思、交流。

3、遵守学校的集备时间,如与区教研活动冲突则以区教研活动为主。

四、集备小组人员安排 低段组长:蒋平

组员:温育虹、何韵坚、陈友玲、陈华勤 中段组长:管秀娣

组员:李淑筠、邱晓江、湛燕雄、李永红 高段组长:邝凤珍

组员:彭鎏旒、王秀敏、陈霞珠、李永红、陈海红、陈燕、孙萍萍

第19篇:小学语文备课检查小结

小学语文备课检查小结

1、小学语文备课检查小结

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组对学校语文教师进行了备课本、作文、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主要优点

1、大部分教师备课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都能按照备课考评表上的要求完成,格式完整、环节清晰。如:贺春梅、郑州老师等。

2、教师大都能提前超三课时备课,课时量充足。

3、教师批改作业都能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更正销错。

3、很多教师能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堂得失,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如栾慧清老师在教完课后及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徐翠兰老师能针对教学中某一环节的处理过程进行记录与反思,反思内容针对性强;贺春梅老师的反思中既有总的感受,又有对某一过程的点滴评价。陈忠华老师的作文批改仔细认真,评语具有针对性;张悦老师在作业批改方面花了心思给学生盖上带有激励性语言的话,这点值得我们全体教师学习。

二、不足之处。

1、个别教案简单,没有按照备课考评表上的内容完成。

2、部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还缺少与学生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

3、个别教师上交的教案仍然存在格式问题。

4、有的教师作文批改的过于简单。

5、教师批改作业缺乏激励性的语言。

6、有的老师教学后记过于简略,三言两语,不够深入,没有起到真正的反思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年轻的老师更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尽快成长起来。

以上是对本次备课检查的小结,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备课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小学语文备课检查小结

国庆节后,在学校的部署下,语文科进行了备课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1、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备课手册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看得出老师们在备课前对教材的解读比较充分,如杨惠松等老师除了备课手册外,还有一本专门的备课本,写得工工整整,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此外,不少老师如曾少珠主任、赫虹虹、祝汉清、常璐、李波、谢海燕、陈旭等,能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反映了独特的教学个性,体现了日渐形成的教学风格。

2、备课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日益为教师所接受,并且在教学中实践着这一理念。翻阅老师们的备课手册,备课内容特别是增改的内容充分地体现了老师对新课程学习的内化,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吃得较透。如范立彪、谢海燕、莫海莉、唐顺华、苏丽珍、赫虹虹、常璐等老师的教案中就反映得比较突出,对于学情考虑比较充分,有教法和学法的指导。

3、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备得详细,实用。如李炳达老师的备课手册上,分别用小圆圈、波浪线、三角形、对勾以及双横线等不同的符号表示出不同用途的部分,足以证明李老师备课时的认真、细心和用心。又如陈春霞、赵珍英、陆莲杏、梁少嫦、刘英金、徐秋苑、范立彪、杨惠松、吴富文、欧小红、余艳等老师的教学重难点都十分明确,教学环节清楚,可见教学常规是相当到位的。

4、老师们的教学后记真实地记录教学点滴,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起到了有效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如祝汉清老师的后记中记录了教学中的生动的镜头,文情并茂,真正体现了“记”的价值;李炳达老师的教学随笔很详细,是真正地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小结;关王思的后记记得很用心,而且体现了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王跃霏能在后记中反思教学思路;赫虹虹的后记中则反映出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张丽、罗秀静、江遇云、阮金芳、徐秋苑、李波等老师的后记写得很实在,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但的的确确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反思就有提高和发展。

以上是老师上备课中的优点,但是值得反思和改进也不少。下面是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有的教学过程不是很具体,针对性不强,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

2、对于板书设计,有的老师在备课中没有反映出来。

3、有的老师教学后记过于简略,三言两语,没有起到真正的反思和促进作用,尤其是年轻的老师更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尽快成长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要体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部分老师对教材的研讨不是很深入,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本次备课检查的小结,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备课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小学语文备课检查小结

一、备课好的方面:

1、教学计划项目齐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的指导教学。学生情况分析比较细致,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基础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有一定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对下一步的教学有很好指导性,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2、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抓住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能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3、备课比较充实,尤其是陆玉明,刘家寿等老师在备课中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备课,课后能针对课堂教学及时记录所思所感及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相关反思。

4、老师的教后反思能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个别老师的教后反思就是一篇小论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独特的个人见地。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深度,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发现并反思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寥寥数语总结一下课堂教学情况,对下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力度,组织教师深入探讨课程改革,多读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撰写读后感,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材钻研不透彻,缺乏深度,不能体现对教学重难点处理的过程和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集体备课,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实行跨年级合作,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4、小学语文备课检查小结

本学期,我校实行电脑备课。备课时实行主备与副备相结合的原则,每一课教学内容有一名教师担任主备,本年级组其他成员为副备,在集体备课前每一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并确定每一课的教学流程等,再由每一课的主备完成备课。在使用备课时每一位教师再进行二次备课。开学初教导处对语文备课进行了检查,情况如下:

一、

1、所有教师能及时上交备课,不拖拉。

2、教学计划项目齐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的指导教学。学生情况分析比较细致,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因素、基础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有一定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对下一步的教学有很好指导性,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3、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抓住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能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4、多媒体应用比较广泛。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有效资源,并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高多媒体应用的最大价值,追求教学的高效性。

5、二次备课比较充实。其中六年级备课表现突出,尤其是张晓波老师在二次备课中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备课,课后能针对课堂教学及时记录所思所感及课堂中的意外生成及相关反思。

6、曹怀新、宋晓莉老师的教后反思能针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个别老师的教后反思就是一篇小论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体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独特的个人见地。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教师教学反思缺乏深度,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发现并反思课堂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寥寥数语总结一下课堂教学情况,对下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力度,组织教师深入探讨课程改革,多读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阅读教育教学杂志,撰写读后感,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教材钻研不透彻,缺乏深度,没有二次备课的痕迹,不能体现对教学重难点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集体备课,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实行跨年级合作,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由于实行电脑备课,一些教师电脑操作不熟练,备课在打印过程中出现了格式混乱,表格错位等一些现象,针对这样的备课,教导处请电教老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争取备课更美观实效。

5、小学语文备课检查小结

本次备课本检查,从总体看,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优点

1、备课及时,资料翔实,有针对性,基本做到每课一案。

2、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部分教案颇有创新之处,可见部分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

3、教学个性鲜明。可以说教学个性的形成意味着一个教师走向成熟,从备课本中,我们发现了一部分教师们已经初步具有了教学个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几乎不写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很可惜的。从我自己的经验看,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

2、部分教师的教学重难点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甚至出现了不够准确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案中并不能突出如何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就无法将重难点有效突破。

3、教学设计的创新还不足,对教材的深入研读还不够。

4、个别教师的态度不够端正,书写比较潦草。

三、改进意见:

1、希望备课与教学现状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文教案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记录更详实;增加批改与评价方案,并注意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教师勤写“下水文”。书写“下水文”(教师根据命题在学生动笔前自己先写一篇作文)作为范文,“下水”是抛砖引玉,老师“下水”写命题作文不是写给孩子简单模仿,而是让老师感受命题作文书写的难点和要点,更何况教师“下水”过程中,会尽量用孩子理解的词组语句,并结合教授的新知识点予以引导,只有知道“水的深浅”,老师的指导才更有针对性。老师还可以在给孩子看“下水文”时多鼓励孩子挑剔老师文中的缺点。让孩子不仅觉得自己像小老师,激发和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对自己提出高要求。

3、在课后反思上,各位老师仍需狠下功夫去做,做到教后有感,课后反思并不等于课堂效果反馈,要从这节课的得失去谈,应该侧重于教学技能方面,能利于自己以后教学水平的提高。

4、备课,要增加原创性,体现个人特色,突出使用性。

5、加强学习,学会有吸收性借鉴。学校每年征订的教学方面的杂志很多,有的杂志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多看教学杂志,结合钻研教材,做一位爱读书、思想先进的语文教师。

第20篇:小学语文备课上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策略

备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备好课,不光需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学等方面的积累。下面我想以目前我县使用年级较多的苏教版教材为例,就备课中对教材的解读和处理两方面来谈一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老师们作一个交流。

首先,谈一谈如何解读教材。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用书、教学挂图、相关课件等文本或图像资源,是我们上课不可缺少的凭借。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课文浅显易懂,凭自己的水平给小学生上课,那还不是绰绰有余。所谓教材的钻研与解读,也就是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参考书而已。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对教材解读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那么,解读教材包括哪些内容,着力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解读教材包括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小学语文教材、研读每一篇课文及其练习、吃透教学参考用书和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等。它要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要整体地把握教材。

1、要了解义教新课标语文教材作了哪些调整和变动。识字方面,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识字量增加了,原来的教学大纲要求是2500个。以前教学生字,要求达到“四会”,即会认、会读、会写、会用;现在识字采用“识写分流”,低年级鼓励“多认少写”,认的任务增加了,但写的任务并不大。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能有效缓解读书和识字之间的矛盾。

课文方面,就苏教版教材来讲,减少了课文类型,第二学段课文

tob_id_6165 均为精读,不安排略读课文;第三学段,每册也只安排了一篇略读课文,这样安排减少了备课的头绪,给我们尤其是青年教师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第

二、三两个学段每册的课文在26课以内,这比人教版教材少了6课左右。同样的教学时间,课文少了,我们就可以将步子放慢一点,走稳一点;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将课文学透一点,将基础打牢一点;就可以在语言实践和拓展上多花些功夫,多做点文章,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习题,一般每课后面安排4~5题,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语感,增加语言积累;二是写字训练,第一学段提供印刷体的样字,第

二、三学段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意在训练学生写规范汉字,写好汉字;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四是关于感悟课文的思考题,意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的“小练笔”(从三年级开始),将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体现“长短线结合”,所谓“长线”就是指每个单元单列出的习作训练,所谓“短线”就是指有些课文后安排的小练笔,两者相辅相成,目的是稳步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要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及编辑意图。

苏教版教材用纸是大32开,开本是1000×1400毫米,人教版则是小32开,开本是890×1240毫米。所以从直观上来看,苏教版教材比人教版要长一头阔一膀。内页的汉字,苏教版也比人教版要胖一圈。有的人认为,这样做浪费了纸张。其实这完全是从小学生用眼角度来考虑的,字号大了,他们看起来就不会感到有丝毫的吃力,有利于对视力的保护,体现了编者浓浓的人文关怀。

每册开头均安排一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内容,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编者对基本学习习惯的重视,不仅要一一落实,而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每册教材分组编排,

一、

二、三年级安排8个单元,

四、

五、六年级安排7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1个综合性的练习。不再以单元训

练重点来编写教材,这和以往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语文素养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它是逐步积累,整体推进的。苏教版教材的编辑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同胎儿的孕育一般,不是今天长手、明天长脚这般次第累加而成,而是整体地、综合地成长,即长手的同时,脚也在发育。各单元的课文是从不同角度选入的,体现语文的整体性、模糊性和综合性,但各年级之间有一定的梯度。看似无序却有序,道是无心却有心。 选入教材的文章,传统的经典和名家名篇很少,这并不意味经典和名篇不好,作家的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和名篇,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特色,但这些文章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讲,由于人生阅历、知识储备、时空差距等因素,要想深入进去犹如攀登峻岭峰巅一样艰难。苏教版教材的选文非常注意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规范平实,贴近小学生的语言实际,易读易懂,灵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再辅以精美的插图,易被小学生喜欢和接受。这些选文,饱含人文气息,文化构成丰富,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不一而足,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对小学生真切的关爱。

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单元里,将“习作”单独列出,与“习惯篇”“阅读篇”和“练习篇”并列,改变了人教版教材将“习作”插入“语文园地”的做法,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造。每个习作教材都安排有例文,是根据小学生的习作改写的,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例文由小学生书写,印在稿纸上,是模仿、学习的极好范例。改变了以往弱化习作的现象,其目的,就是突显习作教学,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是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比如三上的课文《军神》,讲的是青年刘伯承眼睛负重伤后,在重庆治疗时,为了不损伤脑神经,坚持不用麻药,接受德国医生沃克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事。对其主题的

tob_id_6165

练重点来编写教材,这和以往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语文素养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它是逐步积累,整体推进的。苏教版教材的编辑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语文能力的发展如同胎儿的孕育一般,不是今天长手、明天长脚这般次第累加而成,而是整体地、综合地成长,即长手的同时,脚也在发育。各单元的课文是从不同角度选入的,体现语文的整体性、模糊性和综合性,但各年级之间有一定的梯度。看似无序却有序,道是无心却有心。

选入教材的文章,传统的经典和名家名篇很少,这并不意味经典和名篇不好,作家的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和名篇,就是因为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特色,但这些文章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讲,由于人生阅历、知识储备、时空差距等因素,要想深入进去犹如攀登峻岭峰巅一样艰难。苏教版教材的选文非常注意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出发,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规范平实,贴近小学生的语言实际,易读易懂,灵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再辅以精美的插图,易被小学生喜欢和接受。这些选文,饱含人文气息,文化构成丰富,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不一而足,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对小学生真切的关爱。

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单元里,将“习作”单独列出,与“习惯篇”“阅读篇”和“练习篇”并列,改变了人教版教材将“习作”插入“语文园地”的做法,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造。每个习作教材都安排有例文,是根据小学生的习作改写的,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例文由小学生书写,印在稿纸上,是模仿、学习的极好范例。改变了以往弱化习作的现象,其目的,就是突显习作教学,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是要准确地理解教材。

所谓准确,主要指的是对文章主题思想、表达方法、字词句段的理解没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比如三上的课文《军神》,讲的是青年刘伯承眼睛负重伤后,在重庆治疗时,为了不损伤脑神经,坚持不用麻药,接受德国医生沃克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事。对其主题的

理解,有的认为是赞扬刘伯承不打麻药动手术的顽强精神,有的认为是表现刘伯承为了保护大脑、继续未竟的革命事业,甘愿忍受巨大的痛苦,志向远大;有的归纳为称赞沃克医术高超、侠肝义胆;有的干脆兼而有之。同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概括呢?这是因为不能正确区分课文所记叙的内容和所表现的主题之间的差别,将两者混为一谈,不能准确把握作者表现手段和表现目的之间的关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是这篇文章里的两个人物,其中刘伯承是主要要表现的对象,沃克起的是衬托和辅助的作用。作者写刘伯承是从正面来写,写沃克医生是从侧面来写。正面描写也好,侧面描写也好,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其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凸显刘伯承,展现刘伯承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同常人的坚不可摧的意志。编者编选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今天的学生学习刘伯承,不是学习他不用麻药动手术的行为,是要学习他具有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这种意志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是最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要一代一代好好地传承下去。

要准确地理解教材,还必须重视咬文嚼字。比如《将相和》一文中,在“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死逼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一个鼓瑟,一个击缶,按理说是打了个平手,可会后,赵王为什么给蔺相如加官晋爵呢?这就需要弄清“瑟”与“缶”这两种乐器的内隐信息。春秋时,“瑟”作为乐器的一种,一般为闺房女子演奏,可见,秦王要赵王鼓瑟,明显带有侮辱的性质;而“缶”呢?(我们在今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的“缶”,是铜鉴缶,是张艺谋领导的那个团队的一大创新,与课文中的“缶”不可同日而语。)则是一种民间乐器,原本是用泥巴烧制的,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杖击之”。演奏缶的,显然是一些下等的民间艺人。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渑池会上的输赢便一目了然了,也就不难理解蔺相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铮铮铁骨与凛然正气。

其次,重点谈一谈如何处理教材。

处理教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定位,要尊重编者的意图,

努力实现教材预定的目标。

为了便于说明,我想以课文《军神》为例。《军神》在老人教版教材中被安排在五上,在新课标苏教版中被安排在三上。有的老师据此认为这是一种“下放”,说明教材越编越难。实际上,我们目前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选入的每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所承载的,除了作品固有的思想旨趣,更承载了编者预设的知能体系和价值标准,承载了社会对学子的殷殷希望,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实现编者意图的一个重要凭借。既然是“例子”,就可以选这个,也可以选那个,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那里,但在不同的地方,它所承载的目标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老人教版教材里,它是用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一个例子,而在苏教版中则没有这一目标。为了选好每一个“例子”,苏教版教材的编辑们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比如《军神》这篇课文,在老人教版中,沃克医生的话是这样的:“你堪称军神!”,在本册教材中则改成了“你是一位军神!”我们不妨两相比较一下:“堪”是古语词,表示能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口语中很少用,“你堪称军神!”今天的小学生理解起来颇有些难度,但改成了“你是一位军神!”则明白如话,一读便知。再说,这是出现在人物的话语中,还是一个外国人说的,“堪称军神”用语过于书面化,不大符合平日用语的实际;“是一位军神”口语色彩浓郁,切合人物身份和场景。由一斑可窥全豹,由一字之改可见苏教版教材编辑的良苦用心,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

《军神》是三上第七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被安排在同一单元里的课文还有《掌声》《金子》。尽管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重点,但只要认真研读,我们依然不难发现这三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体上看,都是写人的记叙文;从价值观的取向上看,都是侧重于讲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中,要将领会做人的道理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进而再由内容到形式,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写人的,获得表达方法上的启示。在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由具体的课文内容入手,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融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在思想上有所启发,从而领悟文章中所寓含的做人道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就课文是如何写人的,联系具体的语段进行品味、感悟,领会作者是通过语言、行动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为今后练习写人的习作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接下来,就要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了。 第一步,是要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述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于掌控。所谓“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不能超“标”,也不能低“标”,又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还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教师将一课的教学目标生硬地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来表述,以为这样做是真正体现“三个维度”,殊不知,这是一种曲解,是生吞活剥。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维度不是独立的三块,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三位一体的,要整体推进,全面落实。比如写字,它是每一篇精读课文必定要落实的一个教学目标,在参考书上对识字的要求只是简洁地表述为“学会××个生字”,写字包含其中,你如果也把它肢解成三块来表述,那么教学目标岂不变得支离破碎、冗长无度了吗?实际上,老师们知道,要使学生写好字,在动笔前,你要通过书写示范、动画演示、作品鉴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写好字的冲动,在此心向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主动地对字形进行仔细地观察、辨析,了解汉字的笔画构成,发现生字间架结构方面的特点,做到意在笔先;动笔时,学生就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认真地、耐心地、反复地练习,直到把每一个字写端正,写美观;写好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将写好的 字互相比一比,评一评,赏一赏,让学生充分享受写字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体,这里面有汉字方面的知识教学,这些知识必须要通过扎扎实实地训练才能转化为书写方面的技能,而在促成这种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写字产生积极的心向,乐于动笔,从而自觉地端正写字态度,细心地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耐心细致地写好每一笔每一个字。这样,在指导写字这一过程中,就有效地落实了三个维度的目标,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汉字结构知识,又训练了书写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对方块汉字的热爱,获得习字和做人的双丰收。

还有一部分教师,干脆拿来教学参考用书,将“教学要求”原封不动地抄下来。至于如何逐一落实这些目标?为什么要落实这些目标?则全然不顾,丝毫不去探究。其结果只能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教师教的不明不白,学生学的势必糊里糊涂。

比如《军神》一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是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10个。怎样去落实识字目标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数。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圈画出这些生字,一一地认读,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着力解决字音;再读时,放手让学生凭借个人的学力,运用已经学得的识字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理解这些生字及词语,着力解决字义;在练习时,再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字形,写好要求学会的生字,着力解决字形。这样分步实施,有序,有度,有效,有利于打牢学生语文的基本功。当然,这种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成了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在介绍刘伯承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读准生字“承(chénɡ)”的同时,观察“承”的笔画组成,中间的“了”字上是三横,不能写成两横,左边是横撇,右边是一撇一捺,不是撇折。再从字源、字理上看,它的篆体字形如图 ,从“手”从“卪(同节)”。上面是“卪”,“卪”是符节,是古代使者或调兵将领手中拿着作为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材料制成,表面刻有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在朝廷,一半给派出的使者、官员或带兵的将领;下面是左右手在作接受之状。它表示在下面接受之意,如承受、承接、承上启下等等。字义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篆体字形的基础上大胆去猜,以增加识字的情趣,培养对汉字的热爱。这样使学生开始接触“承”时,就能对字音、字形、字义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词语教学又该如何实施呢?过去我们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今天,我们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直观的图文、声像资料,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感悟、体验。比如“军神”这个词语,它是指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这是它的基本义。这一词语是出现在沃克医生手术结束后称赞刘伯承的话语中,联系这一语境,我们不难理解文中的“军神”其实指的就是刘伯承,这是它的语境义。沃克,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他阅人无数,已习惯了病人与生死的艰难较量,严肃而冷峻,但面对刘伯承这样一个主动不用麻药,坚持做完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军人,他被极大地震撼了,以至于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从“男子汉”“钢板”到“军神”这几个称谓的变化,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沃克的内心情感在急剧升温;透过“军神”一词,我们不难体会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崇敬之情。“军神”是对刘伯承将军的称颂,更是对那种坚不可摧的意志的礼赞,这就是词语内在的情感义。这样从三个层次来感悟,学生就能由表及里深刻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从而为以后的运用作好认知和情感上的准备。 第二步,要合理地划分课时任务。

一篇课文的教学,要分几个课时来完成,每个课时该干些什么呢?现实中,尤其是在各级组织的公开教学或比赛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要求上第一课时,他(或她)在字词教学这一块,就会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对文本的精读和品评上,思考,答问,讨论,交流,好不热闹。一节课下来,文本的阅读理解就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如果要求上第二课时,那么他(或她)在简单地复习后,就会组织、引导学生从文首到文尾,从语言感悟到语言

实践,一路高歌猛进,整节课被安排得满满的。不禁让人心生疑惑,第一课时,你都干了些什么?究其原因,是教师为了课堂出“彩”,为了表现自我这一心理在作怪,没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地划分课时任务。

《军神》一课,教学参考用书上建议教3课时。怎样切分课时任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准,读通,读顺,长句子要能不丢字、不添字、不加字,要顺畅自然,不疙里疙瘩。在读的过程中,识好字,学好词。通过读,要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进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还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感,有所悟,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自己初步的感悟和体会。这样就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作好了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选准适当的切入口,深入文本,披文入境入情,体验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是第一个回合。然后,返顾全文,揣摩、领悟作者在本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即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是第二个回合。(这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所谓的“在课文中走两个来回”。)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和人物对话,并布置学生收集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早年的革命经历,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第三课时,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可先让学生交流课下收集到的资料,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演课本剧。最后,进行书写指导,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增加语言积累;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第三步,要科学地处理课后练习题。 本课后面有4道习题。第1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怎么处理呢?有些教师在理解课文之后,请几个学生分一下角色,将课文读一遍,就算完成了。这是应付,是敷衍。“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一项练习,更是一项教学要求,切不可草率事之。“分角色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是一种重要的角色体验,也是学生深入领会刘伯承伟大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落实好,必须要层层渗透,步步推进。初读时,要让学生圈画出人物对话,反复朗读;精读时,则要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细心地体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进人物的内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每一处的人物对话。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创设一定的氛围,先自读自练;然后分小组进行,组内互换角色,互听互议,互学互评;最后选择读得好的上讲台表演,展示朗读成果,共享学习收获。第2题是用钢笔描红。描红不是简单地用笔将原字覆盖,不要急着让学生动笔,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耐心揣摩每一笔的轻重缓急,体会范字的精妙所在,渐渐在自己的脑海中印下这一个个汉字的样子,再下笔认真描摹,做到意在笔先。胸中有意,才能下笔写字。 第3题是读抄词语。对于这样的题目,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读一读,再抄一抄就了事。在读前,要想一想这些词语的大致意思,与之相关的语句,比如“苍白”,意思是白色中略显发青,文中的句子是“年轻人脸色苍白”,这里“苍白”一词是用来描写刘伯承手术后脸色的,直观地表现了他手术后的虚弱,也印证了手术的巨大痛苦。在朗读和抄写“苍白”一词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自然地浮现出相关的画面。这样一来,词语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和概念,而有了逼真的形象和生动的画面,既有利于词语的积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语感。

第4题是迁移性练习。要求回答“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由于此问直指文章的主旨,不宜在细部的感悟中让学生零打碎敲,而应放在理解全文后总结升华时进行,先组织学生就此问展开充分地讨论,然后练习用自己的话完整地陈述,将学生在课文中领悟的内容和思想迁移运用到说话训练上来,练说中再要求学生用上在课文中学到的新词或短语,使理解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知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把这一题作为感悟性的问题来处理,在阅读中来完成,将学与用分开,将理解与表达剥离,就难以有效地、立体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四步,要周密地制订课时计划。

这里重点谈一谈怎样选取精读感悟的切入点以及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参考用书里,对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一般都是分两点来讲,一是初读感知,二是精读感悟,这是程序化的,是阅读教学要遵循的规律。在“精读感悟”里,编者一般也是逐段地加以分析和提示,以期帮助教师准确地理解文本,运用适当的阅读之法。有的教师据此设计教案,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问,不知不觉又走上了逐段解析的老路,将阅读教学肢解得零零碎碎。一堂课下来,教师问了一大串可有可无的问题,学生说了一大串言不由衷的话。

其实在“精读感悟”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选准切入点和采取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方法。一个好的切入点,能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情绪,减少阅读头绪,优化阅读过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不妨采取直奔中心的策略,将本文的中心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作为切入点,深入其中,进而辐射全文。先让学生说说“军神”是出自谁的口,是谁称赞谁时说的?找出他说的话,认真地读读。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如: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他要以“军神”来称赞刘伯承?导致沃克医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刘伯承和钢板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等等,再一一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而后,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研读文本,尝试从文中获取答案。如果选择的问题相同,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结成小组,共同研读、讨论、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应付的仆人。这样自主 学习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落脚点,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在学生充分地研读后,教师要组织好交流和评议。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有准确的预见,开始阶段,他们说出来的体会可能是肤浅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零乱的,这是真实的学习状况。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事先要精心地预设:当学生说的体会肤浅时,怎么启发诱导,以使学生的认识经历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当学生说的答案不完整时,怎么指导帮助,以使学生提高认识,完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零乱时,怎么引导提示,以使学生理清思路,有序作答。本课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感悟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一方面是从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中来体会。手术前,他是异常地镇定,对手术可能带来的痛苦,心理上有充分地准备;手术中,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以至于手术结束后,“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这是正面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刘伯承超常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是从沃克医生手术前后的态度变化中来体会。手术前,沃克医生是“冷冷地”“有些不悦”,不相信眼前的这位青年能经受得住这么巨大的手术痛苦;手术中,沃克医生“双手微微颤抖”,因为作为医生的他,深知不用麻药摘除坏死的眼球和新生的息肉带给病人的那份锥心刺骨般的痛楚;手术后,面对这位超常镇定的青年,他被极大地震撼了,这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失声喊”起来。这是侧面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手术的氛围,表现了手术的艰难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成功地烘托出了刘伯承的刚毅与伟大,展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为了更好地理解刘伯承的坚强,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日划破手指、碰破身体表皮等遭受创伤的经历,真切地感受,悉心地体验,将生活经验和理解感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深入文本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

其后,鼓励学生进行总结性的陈述,升华认知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此时的刘伯承,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沃克医生,你又会怎么想,还会怎么做?有条件的,可以运用电教或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青年刘伯承》电影中这一手术片断,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情形,建立相关的表象,帮助学生亲近课文中的人物,真正地走进文本,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在内心深处触发情感的共鸣。在进行了这样一番渲染和体验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总的要求是: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

tob_id_6165 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教材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类型教材进行示范分析,使师范院校学生明确教材分析的重要性和教材分析的依据、内容和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教材分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这里必须指出,尽管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

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此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备课教课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停留于对教材的钻研,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这个过程包括了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教法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

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有的放矢地把教材内容用活讲活。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范文.doc》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