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1-04-12 来源:教学计划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学生 9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4名,年龄大多在9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

1 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五、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

2 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

3 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六、进度安排 (见下页)

4

推荐第2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 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

1、我和我的同学;

2、我要安全地成长;

3、我的成长与家庭;

4、我的邻里生活;

5、我的成长与学校;

6、我的成长与他人;

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

第二周——邻居家的小伙伴 第三周——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四周——快乐的邻里生活 第五周——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第六周——我是教室美容师 第七周——我送老师一朵花 第八周——我的劳动感受 第九周——有多少人为了我 第十周——期中小结

第十一周——不说话的“朋友” 第十二周——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十四周——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十五周——可爱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我们共同的家 第十七周——复习总结 第十八周——期末考查

推荐第3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4个单元,分别是:在爱的阳光下;我们共欢乐;生活不能没有他们;寻路与行路。

三年级下册教材,在承接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将爱的教育与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现对三下教材作一基本分析。

(一)帮助儿童初步学习对人的理解。

(二)帮助儿童认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共生共成的关系,促进儿童合作意识的形成。

(三)进一步突显教材对活动的引导性。

(四)通过典型故事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悟。

(五)注意从小处着手来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六)重视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推荐第4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密溪乡中心校:杨秀芳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

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

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

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

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

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

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

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

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

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

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

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

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

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

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

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

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推荐第5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文 章来 源中国教育文摘 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

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工作计划《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教学进度: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第五周:《移动的画板》第六周:《合作的乐趣》第七周:《地图是一幅画》第八周: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第九周:复习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购物》第十一周:《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第十二周:《购物的学问》第十三周: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第十四周:综合活动第十五周: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第十六周:复习文 章来 源中国教育文摘 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

推荐第6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度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教学进度:

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五周:《移动的画板》

第六周:《合作的乐趣》

第七周:《地图是一幅画》

第八周: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购物》

第十一周:《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十二周:《购物的学问》

第十三周: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十四周:综合活动

第十五周: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

第十六周:复习

推荐第7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7年春期)张仁万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三班有学生33名,其中男生19名,年龄大多在9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单元 主题一:为学校画张像

主题二:学画平面图

主题三:我们学习的场所

主题四:我为校园添“绿色”

第二单元 主题一:幸福生活的地方

6 主题二:多彩的社区活动

7 主题三:文明的社区生活 8 主题四:感谢社区生活

主题五: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 10

第三单元 主题一:认识自然

11 主题二:当灾害来临时

主题三:防止火灾

主题四: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 14--19 总复习

迎考

推荐第8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李白蕊

一、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有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 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本学期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教育质量,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生特长;积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二、教材资源分析: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在承接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教育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将爱的教育与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教材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强调了让学生在对社会基本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待人处事基本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意识,通过让儿童对社会三对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并将儿童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作为教科书的着力点,三年级下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本班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行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4、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不限于学校和课堂,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2014.2.15

推荐第9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文 章课件 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校三年级共四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

一、二周 邻居家的小伙伴 第三周· 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四周· 快乐的邻里生活 第五周· 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第六周· 我是教室美容师 第七周· 我送老师一朵花 第八周· 我的劳动感受 第九周· 有多少人为了我 第十周· 不说话的“朋友” 第十二周· 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十四周 请到我的家乡来 第十五周· 可爱的家乡人 第十六周· 我们共同的家 第十

七、八周 复习总结 2010年2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教学,一个是通过《植物的一生》,《关心天气》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朗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另一个是通过《土壤与生命》,《固体和液体》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并且通过探求土壤奥秘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一种真切的体验,对土壤产生亲近感并心存感激,意识到土壤和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本单元由4课组成.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护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中我们已经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识这个问题,将他们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出来,并与他们在本单元中即将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对植物完成一个阶段性的认识.本单元的重点是进行一次种油菜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作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孩子们真正去种的一个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要了解种子,花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镊子进行解剖和制作标本的简单方法:完成种子和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连续记录下油菜生长各阶段变化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资料汇总,总结规律,使学生对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奥秘充满浓厚的兴趣.种植活动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伴随着这个活动,学生们将会遇到许多有趣的问题,井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本单元共分为4课.1.植物和我们2.果实和种子 3.根和茎4.叶和花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这一单元的编写与《土壤与生命》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和描述一个具体事物,并且,不是单纯地认识固体或液体的性质,而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验,认识固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之间的关系,以此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分为6课.1.认识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6.认识船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气象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单元分为6课.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 5.气候与季节

三、教学目标 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3.通过养蚕的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四、教学措施: 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我们周围的土壤 2·· 了解土壤 3·· 肥沃的土壤 3·· 土壤的保护 4·· 植物和我们 4·· 果实和种子 5 ··根和茎 5·· 叶和花 6·· 认识固体 6· 把固体放到水里 7·· 认识液体 8· 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9· 使沉入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0· 今天天气怎么样 12·· 气温是多少 13·· 雨下得有多大 14·· 今天刮什么风 15· 气候与季节 16·· 自由研究、观察17·· 测量 18·· 复习2010年2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除法 2.年月日 ○生日快乐 3.平移和旋转 ○美丽的花边 4.乘法 5.观察物体 6.千米和吨 ○了解千米 7.轴对称图形 ○奇妙的剪纸 8.认识分数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我们的试验田 10.统计 ○运动与身体变化 11.认识小数 12.整理与复习本册教科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在前五册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确定了本册教科书知识与技能方面四个 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学工作计划《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本册教科书安排了10则“你知道吗”,这些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教材里还有12道思考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1.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2.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3.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经过七个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了较好的口算、笔算能力,能掌握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应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有些学生思维不够灵活,造成学习困难,还有个别家长素质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影响孩子的学习。

二、总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通过“你知道吗”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教师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三、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 2.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习惯,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除法第二周 :除法第三周 :除法 第四周 :年、月、日平移和旋转第五周 :乘法第六周 :乘法第七周 :乘法、观察物体第八周: 千米和吨第九周 :轴对称图形第十周 :认识分数 第十二周 :认识分数 第十三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十四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十五周 :统计第十六周:认识小数 第十

七、十八周 总复习2010年2月三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 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晶质,形成良 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2.体现综合 一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如学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动、环境整理,可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二是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和有机协调。 三是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3.讲究科学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在方式和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 4.注重实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 安排实施计划。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四、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 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五、教学安排 周 次··· 内 容 1··· 课程表、小剪刀·· 3··· 排气扇、小鸟的家5··· 立纸花、盛开的花7··· 漂亮的礼品包装盒9··· 纸盒造型13·· 悬浮列车15··· 卡车、面具17··· 一些帽饰2010年2月苏教版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2010.02.2

2一、教学内容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混合运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找规律,运算律,对称、平移和旋转,倍数和因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用字母表示数,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4)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3.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4.情感态度方面(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研究专题与教学措施1.研究课题:体验感悟式自主探索性研究2.提高教学质量措施:⑴ 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⑵ 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做好补差工作。⑶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⑷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探索、相互合作。⑸ 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⑹ 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⑺ 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四、教学进度表单元周次教学内容课时一1—2乘法62二2—3升和毫`升52三4三角形52四5—6混合运算62五7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2六7—8找规律22七8—9运算律52八10对称、平移和旋转42九11—13倍数和因数73十13—1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41十一14解决问题的策略32十二15统计52十三16用字母表示数42十四17整理复习518期末复习第八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0.02.2

2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主要是通过认识力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的力,来研究事物的性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有关力的现象,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调查是一种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预测是一种基本科学过程技能,是一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推断。

二、教学建议

1、在单元教学活动框图中有一些虚线方框,这些虚线方框它是让教者即教师突破教材自己设计的一些探究内容。这充分体现《科学》教材设计意图中的一个明显特点:淡化教材。

2、在单元前待续的小诗,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是有趣的。同时在学完这个单元以后可以让学生们试着续写一段。

3、单元学习评价表是学生过程性评价资料,是学生对学习的回顾,可以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也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成功或缺失的反馈表,不可马虎,同时要对学生适时提出一些建议或鼓励,必要时师生共同重新学习、探究。

三、教学进度 周次· · ·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1· ·· ·期初准备 2· ·· 1.1骨骼 1.2关节 3· · 1.3肌肉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4· ·· 2.1我们来养蚕 2.2给蚕宝宝记日记· 5 ··· 2.2给蚕宝宝记日记2.3我们来抽丝6· · 2.4养蚕经验交流会(2课时) 7 ··3.1一切都在运动中 3.2运动的快慢· 8 ··3.3运动的方式(2课时) 9 ·· · 3.4小车的运动(2课时) 10 ··劳动节放假113.5摆 单元评价 12· · 4.1力在哪里 (2课时) 13· 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2课时) 14· · 4.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4.4摩擦力的秘密 15· · 4.5降落伞(2课时) 16 · 5.1调查 5.2预测 17 ·整理与复习综合考查 文 章课件 www.daodoc.com xiexiebang.com

推荐第10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史兴春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www.edUzhai.net,请保留此标记。)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五周:《移动的画板》 第六周:《合作的乐趣》 第七周:《地图是一幅画》 第八周: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购物》 第十一周:《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十二周:《购物的学问》 第十三周: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十四周:综合活动

第十五周: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 第十六周:复习

第11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习辨方向和学画平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的学习,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习辨别方向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学画平面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平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园画张像”、“学画平面图”“我们学习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近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平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学习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习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平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平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 2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六、专题研究计划

1、学困生的转化

我班品德与社会方面的学困生有:程铭静、张萧、陈培高。主要原因是理解能力差,记得慢。转化措施如下:(1)因材施教,课上提一些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体能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2)课下安排学习组长帮助他们。

2、尖子生的培养

(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

(2)隔周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八、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让校园更美丽 10课时

第二单元 温馨的社区生活 12课时

第三单元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8课时

第12篇: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小学阶段儿童道德性发展的主要场域。本课程始终把儿童当作主角,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有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第三单元 出行的学问、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过程与方法

1、尊重儿童的差异与感受。

2、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平等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为使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

4、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知识与技能

1、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

2、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福利机构与设施;了解残疾人、老人、生活有困难的人,尊重并愿意经历帮助他们。

3、正确辨认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

4、了解平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了解乘车和寻路的常识和礼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美丽、珍爱生命;敬佩为拯救他人生命献出爱心的人。

2、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

3、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4、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1 美丽的生命 2 我们的生命 3 安全的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

2、初步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3、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表演、竞赛等活动形 2.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3.设计贴近生活、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 4.积极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生命的美丽、珍爱生命;敬佩为拯救他人生命献出爱心的人。

2、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

3、具备基本的自救自护能力。

课时 12——13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1、让爷爷奶奶高兴

2、伸出爱的手

3、我的邻里乡亲

4、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福利机构与设施。

2、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体会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态度价值观

1、弘扬人文精神,引导儿童关爱他人,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2、懂得与邻里乡亲互相理解、关爱,不给邻居添麻烦。

3、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使儿童在行动中从尊重、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开始,把爱推及社会,从个人之间的关爱推挤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和努力。 课时 8——9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1、学看平面图

2、校外探路

3、寻路和行路

4、马路不是游戏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会读简单平面图和路线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平面图和路线图。

2、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能利用交通图选择比较简单的出行路线。

3、了解乘车和寻路的常识和礼节。过程与方法

1、课前进行查找和搜集活动。

2、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研讨。

3、将平面图知识学习与身边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可以提供许多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乘车和寻路有礼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了解平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会读和利用平面图认路、寻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出简单的路线图和平面图 。 教具

标有方向的平面图 课时 8——9 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3、浓浓乡土情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地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和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人,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课前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2、读读地图上的语言。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自己的家乡,找出家乡的邻省。

3、画画家乡地图的轮廓,认识家乡的地形,制作家乡地形模型。

4、故事会:讲为家乡做贡献的人 讲家乡的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同学习是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3、重点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角度地感受家乡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从而使学生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的、历史的思维视角。

5、通过读取中国行政地图呵呵中国地形图中有关家乡的信息,使学生能客观地了解家乡,形成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改革措施:

1、教育学生能按要求作好课前准备,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强,能与人合作,学习活动中投入认真,动手操作态度细致有耐心,课堂上乐于与人交流。

2、让学生通过经验来建构认识,通过设计观察、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

3、新课程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过程,强调“教育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感受和体验。教师的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根据教科书的教学目标,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4、与实际多结合避免空洞的说教。

3、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

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13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这些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在集体中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三个单元教育主题:1.在集体中成长;2.我们生活的地方;3.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这三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出发,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最后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护上。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 我们是一个集体 第三周 快乐的集体生活 第四周 快乐的集体生活 第五周 大家都是好朋友 第六周 大家都是好朋友 第七周 欢迎到我家乡来 第八周 欢迎到我家乡来 第九周 家乡的故事 第十周 家乡的故事 第十二周 垃圾带来的烦恼 第十四周 节约用水 第十五周 节约用水 第十六周 环境好 我快乐 第十

七、八周 复习总结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度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教学进度:

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五周:《移动的画板》

第六周:《合作的乐趣》

第七周:《地图是一幅画》

第八周: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九周:复习

第十周:《我家的日常购物》

第十一周:《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十二周:《购物的学问》

第十三周: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十四周:综合活动

第十五周: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

第十六周:复习

第14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邱敏能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爱心温暖你我他”“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我是聪明的消费者”。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

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进度:

周别

教学内容

1---5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6--- 9

爱心温暖你我他

期中复习考试

11--- 14

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

15---18

我是聪明的消费者

19---22

期末复习考试

第15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31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 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 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 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为了体现课程“活动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来主动探索,获得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注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理解、反思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知识或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榜样感染法、情景教学法、故事启迪法、道德辨析法、行为训练法、讲述谈话法、对照比较法、讨论交流法等。在教学中具体设置了“故事会”、“讨论交流会”、“表彰会”,制作家人小专刊、观看收听音/视频资料等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1 2.28-3.1 讲学期要求 1课时 2 3.4—3.8 单元 1 4课时 3 3.11—3.15 单元 2 2课时 4 3.18—3.22 我爱我的家人 4课时 5 3.25—3.29 我们共同面对 26 4.1—4.5 单元 3 47 4.8—4.12 你的心情我理解8 4.15—4.19 友爱是相同的 49 4.22—4.26 为了友谊 210 4.29—5.3 单元 411 5.6—5.10 家乡的打工族 212 5.13—5.17 行行出状元 413 5.20—5.24 “小蜜蜂”在行动14 5.27—5.31 单元4 415 6.3—6.7 多彩的民族风情16 6.10—6.14 民族团结一家亲17 6.17—6.21 复习218 6.24----6.28 考试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 2 2 6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学计划

大泉回民小学

第16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二班 顾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7、学习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爱在阳光下

1、家人的爱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3、来自社会的爱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

1、不一样的你我他

2、换个角度想一想

3、分享快乐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2、阿姨叔叔辛苦了

3、说声“谢谢”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1、学看平面图

2、校外看路

3、出行的学问

4、马路不是游戏场

第17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家庭生活,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

3、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4、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知道平凡劳动者、家乡打工族劳动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5、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本册教学重难点

1、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本班绝大部分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一分钟能做什么 11 大家都是好朋友

2 谁把时间偷走了 12 你的心情我理解

3 我的学习时间表 13 友爱是相同的

4 锦囊妙计 14 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

5 记忆快车 15 清晨,谁为我们忙碌

6 今天又有新发现 16 家乡的打工族

7 瞧,我能行 17 行行出状元

8 我的爱是什么 18 “小蜜蜂”在行动,56个民族是一家

9 也让我来分点忧 19 机动

10 我的温暖心情

五、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我学习,我快乐

教学计划 计划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8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体会珍惜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明白“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了解从不同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范例,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体会,体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第二单元

家庭因我而美丽

教学计划 计划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10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学会与家里人平等相处,能够与家里人沟通。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营造爱的氛围,让学生初步学会关爱、学会感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家里人之间的矛盾,不任性,有事与父母好好商量。 让学生从身边的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关爱同学,帮助他人,献出自己的爱。让学生通过实践,回家去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培养一定的责任感。

第三单元

共享友爱阳光教学计划 计划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9 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会真诚相待、相互了解、讲信用的可贵。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和同学和平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宽厚待人的美德,学会妥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第四单元

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

教学计划 计划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

11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知道平凡劳动者、家乡打工族劳动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首先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来体验家乡的优秀人物的可亲、可敬、可爱,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优秀人物,崇敬家乡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图片,收集资料,了解我们的家乡及家乡的优秀人物。通过开展示会,激发学生爱家之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有关家乡电影,感受到家乡的可爱、伟大。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

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18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19名。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具备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和形式活泼等特点,共有五个单元,每单元下设3~5个主题,各主题下分设三级主题,包含主题文字、提示语、旁白、情景对话、照片、图标、学生作品、空白框等内容。

三、教学要求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珍惜时间,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感受学习的快乐;

2、引导学生感受并回报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责任感,为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做出努力;

3、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珍惜和获得友谊;

4、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劳动的意义,并将自己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尊敬变为自觉地行动;

5、了解、认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四、详细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

2、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我学习,我快乐 10~12课时 第二单元 家庭因我更美丽 10~12课时 第三单元 共享友爱阳光 9~12课时

第四单元 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 10~12课时 第五单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8~10课时

第19篇: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单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

本单元的主题思想重在让学生认识自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不同,意识到自己和同学在班级中有不同的作用,懂得在与同学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中劳动者的观察,认识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从而树立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态度,并对他们怀有感激之心。

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

本单元力求让儿童掌握有意义的知识为出发点,改变过去把学知识与儿童生活脱节的状况,让儿童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有用的和有意义的。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三、本期教学目的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具准备及专题实验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等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数 1

1、家人的爱(第一单元) 1 2

活动天地:为家人做事

1 3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1 4

活动天地:有话大家说

1 5

3、来自社会的爱

1 6

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1 7

清明节

1 8

1、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二单元) 1 9

我们一起来作画

1 10

2、换个角度想一想

1 11

五一国际劳动节

1 12

3、分享快乐

1 13

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第三单元) 1 14

2、阿姨叔叔辛苦

1 15

端午节

1 16

3、说声谢谢

1 17

1、学看平面图

1 18

2、校外探路

1 19

3、出行的学

1 20

期末复习考试

第20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_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安排

周 次教学内容

11、家人的爱(第一单元)

2活动天地:为家人做事

3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4活动天地:有话大家说

53、来自社会的爱

6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7

8

9

10

12

13

14

15清明节

1、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二单元) 我们一起来作画

2、换个角度想一想11五一国际劳动节

3、分享快乐

1、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第三单元)

2、阿姨叔叔辛苦了端午节

16

3、说声谢谢17

1、学看平面图 18

2、校外探路19

3、出行的学问

20期末复习考试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