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2020-04-19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教科书通过画图,操作,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是学生先通过画图,剪拼,叠合等活动,发现问题。

二、教学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一、学习目标

(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组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建模思 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学生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循序渐进的.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学习(2)通过对不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对照、比较,发现二元到一元的转化,理解消元思想的内涵. 数学教学承载着启迪学生智慧的重任,智慧的启迪源自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如观察、注意、思维、想象、(3)经历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理解代入消元的本质;通过对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过程的提炼、归纳、对本节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具体题目的具体解题过程上,而应不断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领悟,让学生从思想 (4)让学生阅读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数学史的知识,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 数学的应用不是数学价值的全部体现.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更

三、教材分析

在本章教材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全章,本节对方程组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建模分析,必将导致分析问题的盲目性,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弯路.

教学难点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尤其是对用代入的方法实现消元的主动理解.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给学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转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新为旧); 对消元化归思想的初步理解;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教学方法:

自主

互助

探究

(一)情景导课

背景材料:老师在我们学校代三个班的数学,所教学生共143人.问题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每个班有多少个学生? (2)男生、女生各多少个?

…… 针对问题(2),增加条件:男生人数的2倍比女生人数的3倍少14人.学生活动:解决问题;展示方法.教师点拨:(1)用建模思想引领思维,实际问题-数学问题.(2)一元一次方程会解但难列,因为要综合考虑问题中的各种等量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易列,因为可以分别考虑两个等量关系,但不会解。从而产生了新问题。方程组对于解含多个未知数的问题很有效,它的优越性会随着问题中未知数的增加而体现得更加明显. 【设计意图】(1)由于是借班上课,以此形式开课既能创造轻松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巧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因此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更高,思维更开阔,各种方法的出现便会成为必然.(3)让学生体会到方程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

(二) 解决问题

问题2:怎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据是什么? 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你的解题方法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归纳?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明确:转化思想──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 消元思想──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

师生交流,达成共识,明确思路:变形—代入—求解—写解。 教师规范解题过程,进而形成概念:

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设计意图】我们一直强调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但学生往往停留在对知识或方法的表层理解的水平上,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不习惯于多问个“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因此,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在问题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随着思维的自然流淌,“顺势”自然地理解消元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清晰.通过探索实践,体验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发现代入消元法的由来及过程,真正体会消元思想. 练习1 你能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吗? (1)3x+y-1=0; (2)2x-y=3;

(3)2y-4x=7。

【设计意图】变形其实是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代入法做准备. 练习2 解方程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趁热打铁——熟悉自己发现的方法。通过学生板书、学生批阅对错、教师规范,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过程,再次规范解题的步骤. 总结: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我们不应倡导学生对某一方法的死记硬背,但必要的归纳、提炼、反思,能让学生体会解方程组过程中的程序化思想,能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学习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

(三)巩固拓展 a组:必做题

b组:选做题

【设计意图】理解了思路,明确了方法,还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切实掌握方法,融会贯通,领悟思路,启迪智慧,灵活应用.另外,上课时可以请两名学生选择同一道题目进行板演,主要是对比代入的字母不同,简易程度也不同。同时应指出,在方程组中有未知数的系数为±1时,应用代入法求解起来很简便,如果不是,就比较麻烦,所以在“变形”这一步中,要注意观察,同时为后面的加减法的学习做了伏笔。

(四)反思提高

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方法、思想有: 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让我颇受启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这节课,我的收获还有:__________________.这节课,让我感到难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和学生分享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则是能力提高的快车道.

(五)体味文化

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我国古代解方程组的资料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还要关注数学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五、目标检测设计

1.把下列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1)3x-y=4; (2)-2x+y+3=0; (3)2x+3y=4。 2.解下列方程组。 (1)

(2)

青州市谭坊初中

赵淑杰

推荐第2篇:初一数学_单项式_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 单项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

二、教学设想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力图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由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相应关系式,学生探究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架设学习探索平台,教师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经历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1: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是世界上海拨最高、路线最长的高原铁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条铁路上有关路程的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问: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能行使多少千米?t小时呢?

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则 它2小时行驶的路程:100*2=200 (千米) 它3小时行驶的路程:100*3=300 (千米) 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100*t=100t (千米)

点示:字母t表示时间,用含有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乘号,通常将号写作“.”或省略不写。 问题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解答教科书第54面思考题。 (1)6a2 ,a3 (2) 2.5x (3)vt (4)-n 由此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单项式概念的探索

①以上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析:6 a2是6.a.a的乘积。 a3是a.a.a的乘积。 2.5x是2.5.x的乘积。 vt是v.t的乘积。 -n是-1.n的乘积。 归纳:都表示数与字母的积。 ②引出单项式的概念:

表示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特别的,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如3,a等。 ③让学生举出单项式的例子。

2、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探索

问题1:以上单项式有什么结构特点? 总结: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 问题2:分别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各字母的指数。 教师归纳: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交流练习:同桌之间一人举出单项式,另一人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教师巡视指导,请各别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3、例题教学

教科书例1 学生独立解决后互相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在黑板上加以规范。

(三)练习巩固,熟练技能

1、教科书练习第

1、2题。

2、下列各式:-x+3,6x,5,b,7-m,其中是单项式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七、板书设计 2.1.1单项式

一、青藏铁路问题(略)

二、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

推荐第3篇:初一数学教学设计1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1]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 学段:初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七年级

课题:第二章 第一节 整式 作者: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许秋燕

教学设计

2.1整式

(第一课时)

文昌市田家炳中学 许秋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渗透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设想

本节属于概念教学课,力图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由数字到用字母表示数家的过程,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相应关系式,学生探究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章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整式是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引进的,本节内容由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引出,在实际问题中逐步归纳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单项式次数的概念, 1 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及次数,内容衔接上循序浙进,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五、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架设学习探索平台,教师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经历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内化,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2

七、板书设计

2.1整式

一、青藏铁路问题(略)

二、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概念。

三、例题讲解

八、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探索重在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感知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很发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较少。

3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

) 荐生活中的

数学教

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 [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 (500字)

推荐第4篇: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用人要看他的忠诚度和可靠程度、归依企业的程度,希望能够跟企业结合一起的意向有多少,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是对的,我们企业会给他非常大的机会去发展。 初一数学活动课案例 课题 数学知识擂台赛

活动目的 1.把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拓宽学生视野

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及数学史料 体会数学情趣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形式 全班分四个队 进行擂台比赛.

活动准备 收集数学史料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谜语

与数字有关的成语 趣味数学问题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主持人:同学们 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 我们曾为作业忙碌过

也曾为考试焦虑过.我们尝受过学习的艰辛 也享受过学习的乐趣.今天

我们来举行一次数学知识的擂台赛.下面宣布组织办法和比赛规则:

1.全班分四个队 每队选四人当攻擂手

其余为助擂手.攻擂手答错后 助擂手可更正补充.

2.竞赛题分抢答题和必答题两种 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攻擂手答错 若助擂手及时更正则不扣分 否则要扣分.

现在请各队的攻擂手上台

我们特邀请老师为比赛作指导和评述.

二、活动进行

主持人:第一轮比赛为抢答题 由攻擂手抢答 时限30秒 每题20分.

1.小时候我们唱过一首儿歌:"123 321 1234567 7654321."这四个数的和是 ( )

2.3个人吃3个苹果要3分钟

100个人吃100个苹果要______分钟. ( )

3.数学谜语:"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打一成语 ( )

4.小时候

妈妈叫我解一道题:"木马、板凳三十三 一百只脚地上站

问木马、板凳各是多少?"(注:木马两条腿.)

(每题抢答后

由主持人裁判并解说.下同.)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二轮比赛 仍为抢答题 由助擂手抢答 时限30秒 每题10分.

1.1052=( ).

2.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数学家推算出一个数据 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000年 被日本数学家称为"祖率" 请问什么是祖率?这位数学家是谁?

(老师:在月球背面 有一座环形山

被前苏联科学院定名为祖冲之山

这是祖冲之受到世界人民崇敬和赞赏的重要标志.)

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 乾隆皇帝与刘罗锅曾合吟一首诗

这首诗的前三句全是数字.请你背诵这首诗.

(老师介绍该诗的历史背景.)

4、"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熟悉

请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采用了一条什么数学原理?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三轮比赛 以下的问题为必答题 由攻擂手抽签回答 每题30分 时限3分钟.

1.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上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寿命的十二分之一

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他结了婚;再过五年 他有了儿子 感到很幸福

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 儿子死后

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四年

也与世长辞了."请回答:(1)他去世时的年龄;(2)他开始当爸爸的年龄.

(老师:丢番图被称为符号代数的鼻祖

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在代数中引进简写记法和未知量;另一突出贡献是研究不定方程求解问题.)

2.我国一部流芳千古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最早记叙了举世闻名的"孙子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 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

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请你回答

(老师介绍华罗庚做学生时解答该题的解答思路.)

3.填幻方:将-4 -3 -2 -1 0 1 2 3 4这9个数分别填入右图方阵的9个空格中

使得横、竖、斜对角的所有3个数相加之和为零.

4.甲乙二人同时从东西两地出发 相向而行

两地相距100千米 甲的速度是6千米/时 乙的速度是4千米/时 如果甲带一只狗同时出发

狗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 遇乙后即回头向甲奔去 遇甲后又回头向乙去 直到两人相遇为止 问狗跑了多少千米?

主持人:下面再进行第四轮比赛 仍为必答题 由助擂手回答 每题20分 时限2分钟.

1.依次说出含1~10十个数字的成语:

2.搭配: 丢番图

哥德巴赫猜想及陈氏定理

祖冲之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

《堆垒素数论》

华罗庚

圆周率

陈景润

符号代数鼻祖

(老师简介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及哥德巴赫猜想.)

3.从四个国家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分别填入以下各题的括号中:中国、古希腊、德国、意大利

最早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的是

(

)

最早使用分数的是

(

)

最早使用小数的是

(

)

最早使用负数的是

( )

4.用英语数数接力.

主持人:下面进行的第五轮比赛仍为抢答题 人人可参与抢答 每题20分 时限30秒.

1.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利用日影测金字塔的高度 请问他运用的是什么数学原理?

2.1962年美国发射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 起飞不到四分钟就一头栽进大西洋 经调查发现当时把资料输入电脑时

有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漏掉了 以致影响整个运算结果

使飞船计划失败.一个小小的负号 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一千万美元

以及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 引导启发

培养学习品格.)

3.说出两位为维护科学真理而献身的人.

(老师简介布鲁诺、希伯索斯、阿基米德为科学献身的事迹.)

4.1967年1月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特得知自己患了肺癌绝症 便下定决心把所有存款投入医院 让科学家们把他的体温降至-75℃ 用铝箔将身子包起来 装进低温密封储藏仓

最后用-196℃液体氮急剧降温

结果躯体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他留下遗言:希望人类有一天能征服癌症 并且能找到将冷冻的生命复活的方法

使他能从密封仓里活着走出来.听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感想?

(老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

三、活动小结

主持人:数学知识擂台赛到此暂告一段落.同学们 原来数学史上有那么多光辉灿烂的篇章.我们要不怕艰辛 要努力学习

肩负起开拓未来的重任

为人类的进步贡献毕生的心血.

反思:活动课可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 它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有助于开拓智力 挖掘潜力 激发活力

增强能力.这堂别开生面的数学知识擂台赛

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只要我们肯动脑筋 就一定能把数学课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 有声有色.

推荐第5篇:初一数学案例点评

 案例点评:

在本评价方案中,教师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包括评价表、学生反思及客观试题,对学生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评价目标

本案例中,教师试图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态度、合作能力,认知等进行评价。本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案例中的评价不仅仅体现出了评价的诊断性功能,更多的是体现出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与调解功能。但是本案例也显示了评价目标过于宽泛的倾向。

评价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全面,主要涉及到了学生学习的四种过程或成果:

1、成品,即学生的认知结果或习得的技能。本案例中教师评价的是学生完成的统计图,以及对出统计图信息的描述。

2、复杂的认知过程。教师期望评价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是否严谨,思路是否清晰,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本案例采用的方式值得推敲,学生自评和其他学生观察是否能够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习态度。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认真与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习。

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学生分工、任务、方式的评价,促使学生习得与人合作的态度、能力与技巧。

o 评价方式

本案例中,主要采用了评价表、反思和客观试题的方式。

1、评价表:本案例大量采用了评价表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自我评价表”、“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和“教师评价”表。在“我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中,列出的四项指标能够在比较好的反映出小组成员的合作状况,总体情况。但是其他的评价表设计显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内容适合使用评价表;二是如何设计并使用评价表。

在本案例中,学生课堂表现要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这样的设计不太合理,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去注意别的同学的课堂表现,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都要心中有数。另外,有些评价条目的测量很困难,比如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方面,学生本人很难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评价,同学也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自我评价表”期望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然而,本评价表也存在一些问题。“做出的统计图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完成的作品是优美的,这样的条目设计具有感情色彩,那么收集到的数据就

可能缺乏客观性。“教师评价”表的设计其实是教师的教学反思和评价,通过评价表的方式呈现,总觉得没有能充分表达。

2、学生反思:教师能够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有积极的意义。

3、客观测试题:教师为何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一次关于统计图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分层次吗?

综上所述,本案例试图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设计了多个评价表,有些评价条目设计合理、具有可测量性;但是,从整体来看,本评价设计方案还存在着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不匹配、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推荐第6篇:初一让我们来做数学教学案例

初一《让我们来做数学》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国家推行课程教材的改革,深圳市南山区为首批推行教改实验地区之一,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编写的教材。这份教材的第一章很奇特。从结构而言,它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但是编者却给了它很高的地位,认为是相当重要的一章。 很多学生上了初中后慢慢的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并慢慢的发展为对数学的厌恶。所以安排这么一章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二是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做必要的准备;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编者的用心良苦及设立本章的科学性都可见一斑!这也是这个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显著标志之一。

【情景描述】

这是小学升上初中后的第二节数学课。昨天的课堂的新鲜感所带来的兴奋似乎今天都还残留在学生的身上。他们一开始就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和兴趣,积极投入课堂,思考老师的提问和给出的练习。

很快的,我们做到了课堂练习中的这么一道题: 找规律,在(

)内填数:

(1)1,2,4,7,(

(2)1,3,7,13,(

(3)1,1,2,3,5,8, (

)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而言,有趣,但是却不用费多大功夫。很快地便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学生说:“做完了!”(他们似乎有这样近乎炫耀的习惯)。2分钟后,我开始提问第一个同学“第(1)题该填什么?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填11;规律是: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差1,第三个数和第二个数相差2,第四个数和第三个数相差3,所以第五个数和第四个数应该相差4,7+4=11,所以填11。”

“好!说的非常好。既找到了规律,又解释的很清楚,不错!”我用满怀赞赏的目光看着他说。学生显得很自豪(赞扬总是令人开怀的。对学生,我从不吝于称赞)。

接着另外两个同学分别都正确的回答了(2)、(3)题,我也分别给予了肯定。然后我接着问:“同样的题目是否只有一个答案呢?对于这些题目是否还有别的规律呢?”我用询问的眼光扫视着下面的学生。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回答:

“有!”

“好!这位同学一定有了答案,请你把你的另一个规律告诉大家。” 我很高兴,这么快就有学生反应出来了。

该同学的脸却一下子红了。他站了起来,很不好意思的说:“我、我还没有想出来。” 既然不知道答案,他怎么会那么迅速的回答我的问题呢?而且回答得那么肯定有力,那么干脆。我觉得困惑。但为了不令他难堪,我没有问他原因,示意他坐下。

“好,有谁有答案了没有?既然还没有,请接着思考。” 3分钟后,我问“有谁有了答案?请举手。”没有人回应。

5分钟后,还是没有人吭声,于是我在第(1)的括号旁边写上数:14,然后问:“大家看看这个数是否可以?”

“肯定可以啦!”马上又有人回答,跟前面那个同学一样迅速、有力、肯定! “为什么呢?”这次我故意问。

“既然老师写出来,那肯定可以的啦!” 这个回答令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这算什么一个理由?

刚才的那个同学也是这样的理由吧?那样的有力,那样的快捷,应该是一种很习惯了的回答方式吧?为什么到现在他们都还把老师说的话当成了真理一样呢?我的脑子里涌出了一堆疑问。

我无奈的笑笑。

学生毕竟是聪明的 ,很快便找到了规律:从第四个数开始, 每个数是前面的所有的数之和。

我不禁又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呢?” „„

突然我想起了这么一道题:船上有20头牛,50头羊,问船长几岁?这是一道无解的题,在欧洲很多地方做过试验,但是很多学生都给出了答案。

如果把这道题给我的学生做一下,会是怎么样呢?既然他们那么迷信老师和课本,让他们见识一下也好。

我决定先放下原先准备好的所余的内容,换成这道题,看看学生的反应。 我把题目抄到黑板上,说:“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么一道题。” 很快地,下面流露出一片片疑惑的眼光,有的还带着一丝恐慌。

“这是什么题目啊?有20头牛,50头羊,求船长的多少岁?这 „„” 他们如同“黔驴技穷”里的老虎第一次见到驴子一样,感到陌生和吃惊。 但他们毕竟是做过很多题的人。 笔,一枝枝的举了起来,“沙沙”的落在纸上。 3分钟后,我问“船长多少岁啊?” “70!”很多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中也夹着有30的。我留意到也有几个同学是睁着疑惑的眼睛不敢吭声的。

“哦!和别的地方一样。”我心想。我找了一个回答是70的学生起来,问他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首先50乘以20是不合理的,50除以20也不可能;50-20=30,30岁对于一个船长来说太年轻了,也不行,50+20=70,70岁对于一个船长来说,是很合理的.”

“为什么要加呢?题目哪里有提示要加?” “但对这个题目来说,只能这样啊 !”他说。

我微笑,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学生。我留意到了他充满疑惑的眼神,而且他刚才没有回答。他应该有想法的吧?

“我的答案也是70岁。”哎,我感到很失望。还以为他„„

“但是,这个船长的年龄和牛、羊有多少只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题目,好像„„”他怯生生的说,但“好像”下面是什么,却不敢说出来。

“好像有问题,是吧?”我微笑着问他。 “就是!好像是有问题的。”他舒了口气,终于把想法说了出来。 “既然你觉得有问题,为什么还能做出答案呢?” “一个题目总要有结果的嘛!”他说。

水落石出!和别的地方情况一样。他们明明觉得不妥,但是却认定必须有答案,他们一定要找出来。这就是他们的逻辑。就如他们认定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一样。我想。

我笑了,“牛、羊有多少和船长多少岁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做呢?这个题目明明是没有答案的嘛!哈哈。”

“就是咯!我原来就觉得没有答案的啦!”马上有几个学生兴高采烈的叫了起来。 下面一下子炸开了,纷纷议论起来,有很多难以置信的眼神! “那么,没有答案,这道题还出来做什么?”有人质问。

“有、谁、规、定、

一、道、题、目、必、须、要、有、答、案、呢?”我一字一顿地说,“此题有误,没有答案!”

学生们愕然„„ 我不失时机地说:“并不是每个题目都要有答案的。假如老师一不小心,出了个错误的题目,你们还死做,不是很吃亏吗?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就对,你们要相信自己的智慧,看出了问题就大胆的说出来。”

学生们感到很震动!他们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题目,很少有怀疑。他们掩饰不住兴奋,继续议论着。透过他们的眼神,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快乐。

下课后,教室里兴奋的气息还在弥漫„„

【教学注释】

案例概要:

学生从小学便开始有这么一种心理:老师说的和课本上的东西都是对的。这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显得从属和被动,缺乏自我见解。这样的盲目信奉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无疑是一种打击。破除学生这种敬畏权威的坏习惯,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比起掌握任何的知识点都来得重要。正是基于这一点,这节课没有完全按照预定的思路来上,而是在上到半途的时候,临时做了较大的变动。

教材原本的教学目标是:

(1) 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什么是“做数学”。

所以,无论从题目还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做了更改,实际上还是跟原先的教学目标一致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和受到的震撼,都达到了预想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建议讨论的问题:

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起始课,作为学生进入初中数学的入门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以下几个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 基于本章的目的,给学生多创造些合作、讨论的机会,是否会更有效果? 2. 这节课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3. 针对学生敬畏权威这一情况,集中地选取一些机动性较大的、可供讨论的材料来上一节课,效果是否会大一些?

【诠释与研究】

因为这是学生升上七年级的第二节课,所以我还没有办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实际。但由于这章书的特点在于没有安排新知识 ,而只是理顺以前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使得课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也给本课的中途更改提供了基础和空间。如果事先清楚知道学生盲从的习惯的话,那么完全有必要准备一节这样的课。敢于怀疑才能敢于创新。就这点而说,思维和学习的习惯比知识的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当时恰好学生讨论习题,所做的变动倒也不显得突兀。我觉得这个变动比原先的设计更有效果。从课堂上的情况来看,学生积极投入,表现了很浓的兴趣。课后有很多学生还来找我谈他们小学时学数学的情况,这是我期望的效果。

【案例点评】

这是小学升上初中后的第二节数学课,按照编者意图,这节课在“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同时,要“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做必要的准备”;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莫老师这节课虽然中途做了一个较大的变动(按以往的说法是“没有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但是这恰恰是莫老师这节课大胆而值得称道的一笔。莫老师本意是希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字规律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是学生在得出一个答案后,却停止了继续思考新的答案。这是过去简单传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通病,过分迷信权威的问题也在这时暴露了出来。莫老师没有回避这一问题,而是抓住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这样处理实际上是“殊途同归”,也反映了莫老师灵活调控课堂的扎实基本功。

对学生而言,老师突然提出的问题也很新颖,使学生充满了疑惑,而且结果和他们能想到的完全两样,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震动,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注重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也是很可取的 。

推荐第7篇: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组合图形的面积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2011-11-12

执教者

王冬梅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75——76页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图形的面积,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

数学课的教学应当以注重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探究过程、突出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主要设计理念是:一是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素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二是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注重学习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亲历数学知识探索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三是以问题为思维训练的源泉,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思维。四是以生活为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组合图形的含义,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题例,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难点:割补后找出相应的计算数据解决问题。 。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偏多,生活条件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努力读书,缺少竞争意识与自悟能力。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他们也较容易被引导,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分割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印象深刻,从而使计算方法水到渠成,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实验(演示)教具

图画,图片,教科书,粉笔,

教学支持资源

课件,投影,幻灯片

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让学生猜一猜(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说一说(面积公式),看一看(给出的图案像什么)

学生在猜,说,看的过程中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让学生在猜一猜,说一说,拼一拼,看一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明确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关.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3、师生总结分割法填补法。

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板书并计算面积 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中我真正的转变们了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他们都有成功的掌握“分割法”和”添补法”这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与此同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们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这样做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1,为了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前面情景导入时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了一个,剩下的我放在练习里。 2设计一个组合图形的草坪,面积大约45平方米。

学生在画图程序中,自己设计出组合图形的图画,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百倍,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结收获、小结全课

学习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心得?

学生自由说,畅所欲言

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教 学 过 程 流 程 图

八、教学评价

形成性检测与评价

1、是否能够通过自学、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2、是否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基本图形的面积。

3、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活动。

4、是否能够与老师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5、是否能够倾听他人发言。

6、是否能够理解,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九、教学总结与反思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本节课是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基本图形面积计算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境和具体的图形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能够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情感。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本课一开始我就从谈论生活中的各种组合入手,进而出示七巧板拼图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图形都是一些组合图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下一步探究组合图形做好铺垫。

2、注重方法的指导与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组合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每个图形均可分为相应的几个部分。学生在解答中也将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解题方法的指导,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挖掘新奇思路、各自提出有价值的分割方法,让学生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发散思维,体验成功的愉悦.

3、问题来源于学生,回归于学生。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放手让他们拼图,画图,分割图,并自行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拼一拼、画一画,分一分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组合”的概念,从而对“组合图形”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参与,我只是辅助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学生由探究到发现到总结,思维活跃,兴致勃勃。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精练度,课堂教学时间的掌控、学生操作的方式,以及汇报的形式等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推荐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 正比例函数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片中阿甘曾跑步绕美国数圈,假设他从德州到加州行进了21000千米,耗费了他150天时间。 (1) 阿甘大约平均每天跑步多少千米?

(2) 阿甘的行程y(km)与时间x(天)之间有什么关系? (3) 阿甘一个月(30天)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生】 列算式回答 【师】 点评总结

2.写出下列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

(1) 正方形的周长l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抽象问题让学生思考】 (2) 大米每千克四元,则售价y元与数量x(kg)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3) 下列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小组合作)

【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规律】 (1) y=200x

(2) l=2∏r (3) m=7.8V 【生回答,师点评】 【引入新课】

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 (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板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 【例题讲解】

例1 在同一坐标系里,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y=0.5x y=x y=3x 解: 【略】

【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列表,描点,连线】 3.练习

(1)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 x=3 时 y=6 。求 k的值

(2) 一种笔记本每本的单价为3元。则销售金额y元与销售量x之间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当销售金额为360元时,则售出了多少本这种笔记本?

四 小结 五 课外作业

【反思】

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这节课首先通过实例,回顾函数的概念,其次抽象提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由学生观察得到特点,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推荐第9篇:初一政治教学案例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第八课 学会拒绝

第一节 身边的诱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抵制不良诱惑。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战胜诱惑的主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知道不良诱惑的危害性。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认识“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教学用具:多媒体、录像、投影机

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与讲授、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诱惑,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诱惑?其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

二、板书课题:

第八课 学会拒绝 第一节 身边的诱惑

三、讲授新课。

“观察生活,说一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诱惑?学生回答:荣誉;金钱;烟酒;游戏机;“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的诱惑。

(一)金钱的诱惑

(二)游戏机的诱惑

(三)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

幻灯片放映:全国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了60%以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青少年抵制不住不良诱惑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

议一议:哪些属于不良诱惑?

学生回答:“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诱惑。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诱惑是不良诱惑?这些诱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1、毒品的诱惑及其危害。

放映禁毒宣传片:“毒品的危害”,介绍毒品的种类及其危害。放映吸毒者因吸毒而犯罪、自残、死亡的图片,以警示学生远离毒品。

2、赌博的诱惑及其危害。

放映漫画:“赌民的自述”,形象地说明了赌博所带来的危害。

3、暴力、色情的诱惑及其危害。

放映案例片断:《“黄”的诱惑》,通过案例再现和专家点评,让学生了解“黄”的危害。

4、法轮功邪教的危害。

放映宣传片断:《法轮功的危害》,用2005年春节法轮功痴迷者在**前的自焚事件作为开端,用活生生的案例警示学生要拒绝法轮功。

提问学生: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四、小结:各组派代表发言,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

1、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

2、请分别为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六、课后反思:

推荐第10篇:初一美术教学案例

初一美术教学案例

(常宁市宜潭乡曲潭中学 刘曦)

授课班级:曲潭中学 初一109班

课题: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2.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情感;

4.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教学准备:图片及课件

教材分析:《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了解绘画和生命之间的联系, 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函育美感育陶冶情操的功能育价值的初步体验和认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世界名画)

感受到艺术表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和谐交融

二、传授新课

(学生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讨论明确:健壮的野牛富于生命力,原始人在洞窟中进行艺术活动有着更为严肃的目的,这种活动是一种祈求狩猎丰收的。仪式”,他们相信画在洞窟壁上的野牛有一天会变成活的错获品,或者希望下一次行猎的时候会取得成功。

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于对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亚当”的插绘。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获得生命力的渴望。

接下来,让学生比较原始社会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的区别,教师用课件展示:

1、中世纪的美术+表现对象:人的生命+思想内涵:对生命价值的赞美。

2、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和艺术活动能否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 (不可以,离开了自然一切就不存在)

3、下面我们来看看生命与自然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次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红蓼白鹅图》、《溪山行旅图》、《禽兔图》

学生依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孟特方丹的回忆》、《神奈川风浪图》、《运草》,同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对风景画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4、让学生比较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本所举的美术作品中,哪些形象属于有生命的物种形象?

(2)哪些形象是与生命有关的自然形象? (3)这些有生命的形象生活在哪里? (4)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哪里? (5)物种的生命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了解艺术是否有生命,就得从远古时代的艺术作品去欣赏。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距今一万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教师展示课件《野牛》。(让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这幅作品的创作年代及发现过程,然后让学生对作品的情节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原始人为什么要在墙壁上画一头健壮的野牛?野牛是否有生命力?

教师展示课件《稷神崇拜图》,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人要在岩石上刻上植物人面形?原始人刻的植物人面形是否有生命? 教师接着展示课件——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造亚当》。通过交代其倒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幅作品。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精神,再让学生描述作品的内容,讨论作者描绘的“亚当”是人还是神?是否有生命力?

教师又用课件展示了意大利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请学生谈谈作品表现的内容,理解维纳斯的象征性.即维纳斯同样也具有生命活力。 教师小结: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论是原始洞窟中的野牛,还是传说与神话中的人或神,大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这些形象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教师提问: 教师围绕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内容、特色、意境进行描述 教师黑板展示: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教师小结:自然与人的生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的存在。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精神的慰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同时,自然又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板书提纲: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 有生命的物种形象:动物、植物、人 自然形象—山、水、天空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 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自然 课后反思:

本课需要教师在理论上的引导和讲解比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点进行高度概括,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为了能让学生很快地接受这些复杂的理论,我首先以多媒体播放课件——世界名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接着以人类童年时代和中世纪的艺术作品进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原始人从事艺术活动的真正目的,引起了学生对原始艺术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原始艺术表现的对象进行审美体验。中世纪的艺术是借神话题材赞美人的生命,洋溢着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必须让学生理解一点。在讲解生命与自然的关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深入讨论,从而明白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进行艺术创作也离不开自然的道理。让学生体验感情生命与自然在美术作品里是怎样和谐相融的,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我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围绕课本中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领悟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使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拓展教学内容。例如: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如何保护自然与生命的问题。同时,力争 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整节课感到不足之处是的引导还不够,因为要学的知识面广,学生整节课下来都感到累,而不能掌握此课的重要知识,吸引他们的东西太少,应在每个环节中能与学生达到互动,让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活跃这枯燥乏味的课堂。 点评:

该教案在使用教材时既尊重教材的内容要求,又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音乐,图片中更深体会。在教学与学法上教师采用设景导趣,拓型探索,任思求趣等方法,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探究,思考,归纳,从而获得充分知识。

第11篇:初一年级语文课《爱莲说》教学案例设计

《爱莲说》多元智能教学案例设计

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中学 王学光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因此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忽视学生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多种智能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其智能优势难以充分展现。这不仅使这些学生较少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而且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加德纳的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对于我们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读、写训练为两大体系,“语言智能”的培养强化到极至。其实,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本身就包含“多元智能”的综合活动。如口语训练中,除语言智能外,还渗透着逻辑智能、运动能力(肢体语言)和交际能力等因素;又如阅读训练中,对诗文的领悟理解不仅需要语言智能,还要具备空间想像力、音乐智能、内省能力等。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就不能只是围绕语言文字做文章,还应“再辟新径”,利用不同文体与不同背景材料,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多元智能,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下面以初中语文第三册《爱莲说》为例,尝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并做简要案例分析。

一、案例设计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堂教学中尽量不要忽视、荒废学生的任何一种智能。

3、每人都有智能强项,但八种智能可以兼有。

4、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可以对个别的强项智能进行特殊培养。

5、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预习。

二、案例设计理念:

1.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按照多元智能组合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分组学习。

3.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描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交流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的提供

1 1.介绍相关教学参考书,提供图书馆、阅览室等与自学有关的时空条件。

2.提供网上学习的条件,介绍有关荷花的相关网站,有关荷花的图片、种类、荷花文化以及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视频资料等,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

3.提供文体相关常识、古代中国文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引发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探索的兴趣与创新的动力。

在学生第一课时掌握了生字、实词和重点句并疏通大意整体感知,并按要求做好研究性预习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可作这样的要求和设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肢体运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然观察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围绕教学目标分解任务

根据学生的智力倾向以及个人选择,组成几个个“问题解决”小组,分头完成各自小组的学习任务。

六、学生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研究性预习

1、收集历代志士仁人、文人墨客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3、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

4、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

七、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

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八、各智能训练的教学设计与要求:

语文活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读后的体会,背诵有关莲的诗词歌赋;介绍“说”这种文体的特征;用抒情性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图片;了解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视觉空间:用水彩等颜料画一画课文所描写的荷花的优美姿势;将有关莲的相关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肢体运动:创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学、准确地操作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播放;

音乐韵律:寻找并选择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本篇课文配乐朗诵;或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 人际沟通:用小组合作朗诵表演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合作编辑赞美荷花的小画报或手抄报;合作搜集有关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的背景资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

自我认识:描述自己学了《爱莲说》后的感受;用抒情性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图片;如何认识莲的“出污泥而不染”;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爱 ”说或写一段话,抓住所说事物的特征,力求能出新意。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要抓住荷花的特征。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朗诵者”、“最快背诵者”、“最佳合作小组”、“最佳表演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等。

九、案例效果与自我评价:

1、不拘一格的教学设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倾向与兴趣爱好选择命题与角度,参与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把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想学的内容联系起来。

2、依据多元智能训练的思路创设教学情境,把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的引领与驱动下,扮演不同角色,发展自我智能强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既为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也为个人参与团队的、合作的、互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又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智能训练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径、不同的实践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对话、合作与借鉴,学会协同发现、分享成果、欣赏他人的创造,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开放的、有众多学生参与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作用将变得更重要。教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进程的导航与调控上。教师课堂的引导与调控水平关键体现在对学生思路、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因为,学生学习经验与自控能力的不足、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整合的乏力、课程资源与知识储备的缺失等等,都会降损学习质量。

4、新课程的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如何在教师的设计水平上得以体现,关键在于教师在设计中是否基于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既有对教材显性资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对教材隐性资源的再度开发,提升教材内涵,提高课的含金量。这样,我们也许才能真正达到“下课铃响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应是学生新的学习内容的开启”。通过这种开启学生多元智能的合作探究方式,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打通了学科界限,从而使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很好地发展。

第12篇:初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2013-2014七年级下学期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课题: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

,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得。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

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的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 师:是啊,我们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题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 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师: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牛羊各直金几何? 【本节课气氛非常好,学生的积极被极大地调动,在解决本节教学问题的同时,有效而又无痕地渗透了德育。正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啊!】

第13篇:初一数学教学心得

初一数学教学心得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一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笔者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以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图解分析法

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2。亲身体验法

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3。直观分析法

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准备几个杯子,称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教师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老师要加入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含盐20%的盐水中,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就等于后加的盐重量。

即设应加盐为x克,则(200+x)×20%-200×15%=x

解此方程,便得后加盐的重量。

第14篇: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黄纯安

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期来在学校党、政、工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的支持下,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能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所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本期以来,我经常收看电视新闻和阅读有关书报,了解国内外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使我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已。另外还经常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收看《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我的法制观念得到增强。注重加强了职业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不忘自己是一位教师,坚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心帮助他人。

开学时,任初一·4班数学和初二年级二班的生物课教学工作。开学时,为了搞好新生工作,经常抽空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情况,很快便与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要逐渐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能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数学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

布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加强重点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3、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在辅导工作中,我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在教学教研上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0.7.5

第15篇: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初一数学组

2012.7.7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一数学工作反思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大多数是

12、13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虽然经过了一个学期习惯的培养、纠正,但学生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掌握其规律教学,更便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

初一级部各班的数学学习不均衡,

5、7班上学期一直较弱,本学期教师在学法、教法做了适当调整,在备课的时候,多备这两个班孩子的特点,在教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

5、7班的孩子,在授课中多关注,作业批改上多下一点功夫,虽然有一定改善,但不彻底,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努力。其余班级相对发展稳定,均衡。

本学期自主班的学生发展相对稳定,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对较好,也有一小部分自主班的学生自主能力较弱,较为吃力,跟不上节拍,对于这些孩子,采取上课多关注,课后紧盯着,争取让这些孩子少掉队。强化班的学生学习气氛、学习习惯本学期改变较大,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小坡度、小转弯、勤鼓励、常指导),学生的变化超出了预想的效果和速度,值得庆贺。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顺利度过了初一。

二、教师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组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上,在各个环节,比如集体

备课、分层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上都尽量做到实处,戒骄戒躁,继续推进分层走班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各班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且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注重和同行老师特别是本办公室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策略的交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班级情况,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计算能力,从学生的计算题答卷情况看,依然不容乐观,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弱,主要体现在,混合运算错误较多,不但是符号错误百出,数值的计算也欠缺。进而整式的运算仍然存在问题,计算公式、方法、技巧依然不成形,尤其是强化班学生。 2.几何的语言逻辑性没有达到预想的程度,存在语言不简练、逻辑性不强、思维不深化、知识方法不系统等问题。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欠缺,仍需要下大力气培养,比如课前准备不能自觉做好,错题不能主动整理,有的学生作业仍然需要家长时时监督。

4.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生缺少热烈的讨论场面,很少发问。

四、今后的教学方向

1、继续加强“分层走班”的细节研究,研究学生的特点,研究相

应的教学策略,让“分层走班”发挥更大的效用。

2、继续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几何逻辑能力的提高。

3、从具体细节入手,继续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争取用学生

较高的自主能力来弥补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

第16篇: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郜超

一个学期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

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袁鹏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数学测评做得比较多,我及时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较为积极。而学生有好几个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第17篇:初一数学教学感悟

初一数学教学感悟(上)

对于刚由小学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坎。自升入初中以来,数学知识不断深入,难度也不断地加大,另一些学生感到非常的悲观,认为自己学不会了,慢慢的上市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实这些学生就是自控能力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最初的学习中我们必须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最开始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做他们的朋友,让他们信任自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借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总之我们要关爱并且尊重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感情来浇灌每一个学生,从而使他们充分接受这一学科。

对于这些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小孩子一样,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老师的照顾,我们可以随时让那些不自信的学生听到来自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相信从情感上“俘获”了学生心,那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再稍做努力就会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第18篇: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想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使自己早一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第19篇:初一数学入门教学

初一数学入门教学

吕欣

刚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初一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正。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然后对你掂斤估量,觉得你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工作经验如何,并且与心中的楷模——自己的小学老师作比较。学生在这一比较中,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适应你,还是以消极、挑剔的态度来对付你,影响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增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是美丽的,是法力无边的,我正是用数学迷人的魅力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二、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

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毅志力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开始阶段也应多一些对作业的讲评,使学生在讲评中获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误原因,消除疑难问题。总之,进度要适当,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三、分层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我对课堂练习作了适当分组,让学生在解答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内化、掌握、巩固数学知识。在作业上设计有启发性,综合性的思考题,组织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多种渠道使学有余力的优生发挥潜力,得到

更大提高。对于学困型学生,教师耐心辅导,抓双基过关。这样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合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学生亲其师,是因为教师爱其生。初一学生一般都会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同学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教师要主动热情地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指导帮扶,融洽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若每节课师生互动和谐而高效,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学有进步,则教师每节课后的感觉是快乐的。寻思着如何牵着那些稚嫩孩子的手走进数学王国的大观园。

2011/6/22

第20篇: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时光如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时光已悄然从我们身边走过;在这半年的时光里,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心理上我都收获了许许多多,经过时光的磨练,使我在许多方面有了提高,回顾以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生;

顾名思义为了解学生,虽然我也是从一名学生走过来的,但学生期间没有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有过深层次的挖掘,而通过这学期和学生的接触,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心知,对学习的一种强烈的欲望;以及对于学困生,会分析造成他们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对症下药;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释放他们的精神压力,让他们一步步不断进步。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想要坚持下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针对此情况,我会在班会上不定期地鼓舞学生,增加其责任心、自信心。

2、知课;知课的范围主要有知教材,知教案,知讲台。

首先,知教材就是对教材进行分析,作为教师这一点是基础,在开学之前我已经将教材通读,通做了一遍,在讲解每一课时之前,再对教材进行了细读一遍,顾对于教材知识都能熟悉;其次,知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备课时需要备好教材、备好语言、备好学生;在这学期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些的重要性,所以在讲解每一课时之前,我都认真地把课备好,与其他数学老师讨论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最后,知讲台是把教学中的许多准备展现在

学生面前,在讲台上,应把教师所知道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学生懂得了此节课的知识才能彰显老师的成功。

除了以上各方面以外,我还深深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1) 在备课时,对于某些课时不能很好地把握本课时的易错点, 在备课细节上也需要和其他老师学习来提升自己。

(2) 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看重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这一 点上与有经验教师相比,我的方法显得很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积极主动的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方式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习惯。

(3) 对于学困生的照顾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作为班主任,我以 后应当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注重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4) 在作业质量的反馈还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作业的反馈是 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能从反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5) 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基本功是教学之本,而在教学 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基本功上不足,在以后我应把此作为训练的重点,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一学期的时光已经过去,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总结,针对众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doc》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