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食盐与水方法教学设计

2020-05-12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爱看电影吗? 生: 师:爱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呢? 生: 师:看来呀!大家的兴趣爱好都有差别。

师:那么今天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段老电影。请同学们重点关注电影中的小主人公都做了些什么呢?

追问:你觉得他干了什么?(提示:竹筒)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师: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汉奸胡汉三对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打击,禁止人们给山上的游击队送信、送盐等物品。刚才电影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位叔叔想把盐带上山,结果失败了,面对如此严格的盘查,我们的小主人公潘冬子,看着他的小竹筒会想些什么呢?

生:有什么好办法,怎样把盐顺利的带上山,怎样躲过盘查呢?

师:老师这里呢,有一杯像潘冬子竹筒里那样的浓盐水溶液,杯底呢有一些食盐沉淀着,那么你能不能用前面所学知识,让杯底的食盐溶解呢? 生:加热搅拌 提示:有什么办法?加热搅拌是使食盐加速溶解,现在这的浓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用什么办法呢? 生:加水

师:(操作加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说说看你的发现。 生:

师生:很多沉淀在杯底的食盐都(溶解了),可见加水可以使食盐继续溶解。

板书:食盐(加水溶解)盐水

追问:那如果把刚刚加进去的水蒸发掉,食盐会怎么样呢? (提示:水减少了,变成水蒸气,蒸发了,食盐会怎么样呢?) 生: 师:如果水一天一天蒸发,继续减少,原先溶解在水里的这些食盐又会怎么样呢? 生:

师:刚才同学们有两种意见:

有同学认为食盐会沉淀下来(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会沉淀下来)。 也有的同学认为食盐可能随着水分一起蒸发了。 那么,我们的推测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两种观点我们说说都没有用,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那么肯定要用(实验)来证明呀!要眼见为实,来证明一下。证明食盐到底是随水分一起蒸发,还是沉淀下来。

追问:那么想想看我们的关键是要让盐水里面的(水分)蒸发掉。 师:水分快速蒸发有哪些办法呢? 生:加热

追问:有哪些方法加热? 生:

师:加热的方法很多,除了酒精灯,还可以放在有火的地方,对不对? 师:酒精灯加热也好,太阳底下暴晒也好,关键要让水分(蒸发)。

看看食盐到底能不能从盐水中分离沉淀下来,从而找到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板书:课题: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二、新授

师:为了完成这节课的任务,老师带领大家来认识几样仪器。 三脚架(师展示三脚架)

石棉网(石棉网的主要作用呢,使上面加热的实验器材呢,能够均匀受热) 蒸发皿,是陶瓷做的,同学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注意要轻拿轻放。 除了这三样仪器以外,我们还要来认识一样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 ④酒精灯

酒精灯主要有灯帽、灯体和灯芯三部分组成。

点燃酒精灯以后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最低,所以我们都要选择那一部分给物体加热呀? 生:

师:对,我们要选择外焰给它加热。

同时呢,酒精灯还是一样非常危险(娇气)的实验仪器,我们该怎样正确使用它呢?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呢?

首先,我们在移动酒精灯的过程当中要平移(师演示)。不能倾斜,倾斜容易使酒精灯里面的酒精外流。 第二,点燃酒精灯时,先把灯帽取下,我们要用火柴点燃,而不能使用打火机(师演示),更不能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去点燃未点燃的酒精灯,这样也会引起酒精灯里的酒精外流,轻则引起小火灾,重则可能引发酒精灯的爆炸,危害我们的人生安全。

第三,酒精灯使用完毕,我们不能直接用嘴把它吹灭。为什么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容易把外面的火焰顺着酒精灯的灯芯吹到灯体里面。里面那么多酒精迅速点燃,结果爆炸了!

问:那么如何正确熄灭酒精灯呢? 熄灭时,我们要用灯帽盖灭,而且要连续盖两次,第一次盖完了,打开再盖一次,为了防止第一次盖灭的时候万一留有小火星,所以再盖一次。(师演示)

第四,(见课件)酒精灯里面的酒精呢,也是属于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千万不要惊慌,可以用湿抹布和沙土扑灭。每张实验桌上,肖老师都准备了湿抹布。 这是实验装置图。

在实验过程当中,老师这里还有几点提示。(全班同学学习实验步骤)

1.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注意安全。

2.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3.实验过程中保持安静,仔细观察蒸发皿中的变化,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小组长要把所有的实验仪器收拾到托盘里,放在实验桌的中间。清楚了没有?

各个组长到前面来领取器材。(小心点)

三、实验

实验器材都领到了吧!(师带领生一起操作实验) 1.先取出酒精灯放置在试验台的中间; 2.再取出三脚架放置酒精灯的正上方; 3.取出石棉网放置在三脚架上。 4.将蒸发皿放置在石棉网上。 我们的实验装置好了!还记的我们的实验目的吗?

师生:让盐水里面的(水分)蒸发掉,看能不能找到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5.将针筒里的(盐水)注入蒸发皿中。

6.将酒精灯移出,取下灯帽用火柴点燃。(不够高怎么办?生:) 7.观察蒸发皿中的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师:巡视指导。问:上面出来的是什么?提示:认真仔细观察蒸发皿中的变化。实验完成差不多的,指导熄灭酒精灯。 8.熄灭酒精灯 9.得出实验结论。

小组一一汇报实验结论。

师:同学们的实验结论都是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最终都留下来了。而且同学们都认识蒸发皿中的物质是食盐,是这样的吗? 生: 追问:你是从哪些方面确定它就是食盐的?(生活中我们的食盐是什么样的呢?) 生:颜色,大小,形状

温馨提示:一般来说,品尝的这种方法,我们科学课堂上是禁止的,因为很多的化学试剂和药品都是有毒的。

课件出示:我们可以从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来比较蒸发皿中的物质与食盐是不是完全一致。每个小组的抽屉里老师准备了3个放大镜和一包原先溶于水的食盐。同学们比较一下,并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提示:1.为了便于观察老师可以用坩埚钳帮你们取下来。(开始) 2.同学们可以用手摸摸看,感受一下颗粒的大小。 完成实验并把仪器整理好的小组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看蒸发皿里面留下的物质与原来的食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呢? 生:

追问:还有哪些发现? 生: 师:他们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那么我们回到前面去,溶解于水的食盐有没有随着水分的蒸发而蒸发呀? 生:没有。 师:对,没有!

所以,前面有些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

板书:盐水(加热蒸发)食盐

解说:盐水加热蒸发水分得到食盐,从而达到分离食盐与水。方法就是:加热蒸发水分。

四、拓展延伸

那么,我们生活中吃的食盐又是怎么来的呢?

去过海边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湿掉了的衣服裤子干了之后,衣服上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物质,是呀!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食盐。

那么海水又是怎样晒盐的呢?

在落潮的时候,海边挖一个纳水口(海水纳入口),涨潮的时候,海水就会随着纳入口流到储水库(引入储水库),然后,在结晶池里面(蒸发澄清),不断蒸发,澄清里面的垃圾,等食盐结晶以后(结晶池),工人们就把这些粗盐搬回工厂(采盐),进行加工处理,包装出厂,我们就能从超市里买回来食用了。

那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如果你是潘冬子的话,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把食盐带上山呢?

生:把食盐溶解于水,把盐水带上山。 追问:怎么样带上山?

生:可以带一块抹布,那块抹布上全是那种水。追问:哪种水? 生:全部是浓盐水。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还有没有想到其它办法? 生

那么,电影里的主人公是不是这样做的呢?我们来看看。(看完)

五、小结

正是运用了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先把食盐溶解于水(板书),把盐水带上山,然后利用加热把水分蒸发的方法,又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问: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板书)从食盐→盐水→食盐,可见整个过程是可逆的。同时,我也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和潘冬子一样聪明,顺利的把食盐带上山了。我们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不是光光学会了就可以,还要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来,这样才是真真的会了。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爱科学,学科学,并将科学应用到生活中来。

如果遇到了其它的溶液,你能把它分离出来吗?今天回家有一个实践作业,回家自制一杯糖水或味精溶液,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想办法加热它,使它分离开来,清楚吗?

推荐第2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将乐水南学校

陆广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通过加水的方法,继续溶解杯底的食盐,让学生巩固上节课的知识,明确食盐可以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逆向思考:猜测如果加入的水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

第二部分:用加热的办法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达到提取食盐的目的。 学情分析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随着水分的蒸发,少量食盐析出并沉在杯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3、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盐溶解于水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智送食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盐 1 / 3 在水中会溶解,那么溶解在水中的盐能从水里分离出来吗?(板书课题: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一)食盐会和水一起蒸发消失吗?

1、出示老师课前配制的浓盐水,杯底还留有没融化的盐颗粒。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生:搅拌、加热、加水……)

2、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搅拌的方法。(搅拌无法溶解杯底残存的食盐)

3、提问:猜猜看,食盐无法溶解,有可能是什么原因?(溶度太高)

4、教师尝试加水的方法

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板书:盐———

溶解

——→水)

5、小组讨论:如果杯子里的水因蒸发减少,那刚才溶解的食盐会怎样?

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一起蒸发吗? 如何设计一个加热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二)酒精灯的使用

1、看书,想想书上是如何介绍加热实验的?(利用酒精灯加热)

2、介绍酒精灯的结构及微课演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3、学生上讲台进行酒精灯的点燃及熄灭的操作。(师生共同进行评议)

4、强调操作要点:⑴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已燃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⑵不准用嘴去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分两次将其盖灭。

(三)分离实验

1、书上除了介绍酒精灯外,还介绍了哪些实验器材?

2 /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介这些器材的作用

2、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有关加热的知识及方法,老师今天为同学们介绍另外一种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汤勺加热法。(是出示实验器材汤勺)

3、学生分组设计汤勺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方案

4、汇报及师生共同评议方案

5、介绍实验记录单的填写

6、学生齐读温馨提示

7、学生动手,开始实验

(四)汇报结果,拓展延伸

1、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2、小结: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从盐水里分离出食盐。(将板书补充完整)

板书:

盐 ———

溶解

——→

可逆过程

盐←—加热分离——水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种可逆性,从海水里提取出了大量的盐。请看视频-----(播放人们从海水里提取食盐的短片)

4、学了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愿意与大家分享?(学生谈收获)

5、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试一试用加热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

3 / 3

推荐第3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1。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是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操作,并认真观察。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7、理解现实应用:海水晒盐

板书设计: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加热蒸发

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教后反思: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这一课主要是让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明白这一过程是一个可逆的,探索学习溶解规律,培养学生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运用前一节课留下的浓盐水,已经是饱和的盐水了。接着让学生再往里加食盐并搅拌,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食盐不再溶解了呢?此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办法让这些盐溶解呢?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加水可以溶解那些食盐。这时就让同学们试试,在实验中发现真的行,用加水的办法可以让盐继续溶解。

通过学生平时观察的现象来讲解,将食盐水放在太阳底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让学生做出假设,并讲解了蒸发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做出假设的基础上,让学生想办法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从而引出用酒精灯给盐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此时,我通过提问、亲自演示,让同学们对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一次巩固,这个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在实验后发现烧杯中留下了一层白色的物质,这些东西是什么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当问题一提出后,同学们的反应是盐,它真的是盐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盐呢?让学生开展讨论,想出一些方法。可通过观察比较白色物质和盐的相同点,盐是溶解的,白色物质是否也会溶解,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最后也有学生提出了品尝的办法。当然实验中是杜绝,但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尝一尝。这些方法都证明证明白色物质是盐。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实践经验,从而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的分工不具体,导致小组的盐水被打翻,影响实验。课时的安排欠佳,导致同学们在观察被分离出来的白色物质没充足的时间,重点探究的内容部分还不很具体。 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1、学生实验时的巡回指导要到位。小组合作分工要细,要有记录员、汇报员、器材整理员、操作员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太乱了,也不会感觉没事可做了。

2、在课堂结构上,要环节之间紧凑、一环扣一环,让人感觉一气呵成。时间分配上,前边导入的时间太长,且引导的不到位。第一个环节就是分离食盐与水的一个方法:自然蒸发,老师应引导好。重点是指导学生用加热的方法来分离盐和水。

3、注意搅拌棒的使用方法。

推荐第4篇:分离食盐和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上节课留下的浓盐水,为什么杯底有盐呢?

(预设学生行为:一定量的水不能限地溶解食盐,有的食盐不能完全溶解。)

设计意图:既复习上节课100ml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所学内容,又能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有办法让这些食盐继续溶解吗?(加水搅拌) 2.预测推理

(1)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后贴上标记,放在窗台上,会怎样呢?(水会蒸发,食盐还会出现在杯底。)

(2)还有办法让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吗?(加热水就会蒸发得快)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前面所学知识体验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还能结晶析出。 3.实验操作

(1)认识酒精灯的构造 幻灯片出示酒精灯构造图 (2)酒精灯的规范安全使用

讲解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按要求操作:平稳取放、从容点燃、外焰加热、安全熄灭 (学生对酒精灯非常有兴趣,但是点燃、熄灭酒精灯时会有个别学生会害怕,讲解细致耐心,小组同学会互相激励,互相纠正使用时出现的问题,指导到位,帮助学生削除对火的恐惧)

(3)用蒸发皿加热浓盐水

给每组学生发放盛浓盐水的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要注意观察现象,也要注意安全,不要凑得太近,避免溅出物烫伤

(加热过程中学生会比较认真地观察到水的蒸发和食盐颗粒的析出,会很兴奋) 加热时的安全是要随时关注的 4.得出结论

蒸发皿里的水分消失停止加热,观察蒸发皿里的物质是什么,与食盐颗粒对比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蒸发皿里的物质是食盐,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加热蒸发浓盐水,我们发现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不能通过自行沉降和过滤的方法分离,却能用蒸发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学生对溶解的概念会有更完整的理解。学生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总结水到渠成) 幻灯片出示人们晒盐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拓展本课所学知识。

推荐第5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与案例(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含盐水)、烧杯(清水)、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 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125毫升)、清水(50毫升)、药匙、食盐、笔 【教学建议】

1.为使加热分离实验更为简便快捷,可以用汤勺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2.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所以应在课前或课内对酒精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作详细的讲解。

3.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白色物质是不是食盐有些困难,建议用近距离的放大照片进行比较。

4.在用加热的方法分离盐与水时,当水快蒸发完时,蒸发皿的盐粒会四溅,很不安全。建议用一种透明的安全罩罩在蒸发皿的上方。

【教学过程】

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

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

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4.学生上台演示。

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5.采用加热的方法。

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师介绍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

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

(提示:加热后勿碰;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

7.酒精灯的使用:( 师示范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学生上台演示)

8.学生分组实验。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

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

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四、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

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

2.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离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

(板书设计)

问题

方法 结论

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加热 不会

推荐第6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1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给液面做个记号,然后 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恰好全部溶解,接着又让杯中的水蒸发,析出盐,最后,把浓盐水倒进烧杯中进行加热,直至析出晶体。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引入到深入的探究活动中。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

【教学重点】

把浓盐水倒进烧杯中进行加热,使食盐析出来。

【教学难点】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水、食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

小组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放大镜、食盐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回去之后也配了一杯浓盐水,但是一不小心和一杯清水放在了一起(出示一杯浓盐水和一杯清水),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把它们区分开来吗?

生:尝一下! 师:为什么? 生:浓盐水是咸的。 师:还有方法吗?

生:可以闻一下,清水没有味道,盐水有味道。

师:你闻一下,有没有味道?注意闻的时候要扇闻,不能直接去闻。(教师让该生扇闻)闻到味道了吗?(生摇头)看来这个判断是错的,闻的方法不行,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吗?还有什么办法是运用我们以前的知识来判断的!

生:继续加盐。

师:这必须是饱和食盐水才能判断,还有办法吗?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办法,看看能不能分别加热清水和盐水来区分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

生:能!盐水加热会留下盐!

二、正确使用酒精灯

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板书: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说到加热,你们想到了要使用哪些工具呢?

生:煤气、打火机、火柴„„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酒精灯”。(板书:酒精灯) 师: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新朋友?请大家翻到书本P37页对照书本的第一幅图看看酒精灯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板书:构造)

生阅读书本。

师:现在老师考一下大家,这是——(师指着灯帽提问) 生:灯帽。 师:灯帽里面是—— 生:灯芯,还有酒精在里面。

师:那你们知道酒精灯点燃的时候能分几层吗?从外到内有几层? 生:外焰、内焰、焰心。

师:那我们平时通常用外焰来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位新朋友那你们会使用酒精灯吗?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请大家看到书本P37页。

生看书本。

师:看好了吗?要想点燃酒精灯要怎么办? 生:把灯帽拿出来。

师:我们用火柴轻轻地点燃,从酒精灯的一侧点燃酒精灯,再在旁边甩一下火柴。如果要点燃另一盏酒精灯能不能直接拿酒精灯去点燃?

生:不能。

师:对,要再用火柴去点燃,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去引燃。那熄灭酒精灯要怎么办? 生:用灯帽。 师:盖一次行吗? 生:不行。

师:对,我们盖的时候一手扶住酒精灯,一手从旁边将灯帽盖到酒精灯上,要盖两次,这样有助于我们下次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轻松地打开灯帽。

(教师一边示范盖酒精灯的方法一边讲解,板书:用火柴点燃,灯帽灭,盖两次) 师:酒精灯是很容易燃烧的,里面的酒精也是易挥发的液体,我们在使用中要是不小心弄翻了酒精灯,洒出来了怎么办?

生:用抹布。 生:用沙土埋。

师:老师在你们每组都准备了湿抹布,如果发生意外了可以用湿抹布来灭火。 师:你觉得你会使用酒精灯了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两名学生上台演示酒精灯的操作方法。 师:他们做的对不对?

生:不对,她只盖了一次酒精灯的灯帽,还用嘴去吹火柴了。

师:老师发现这样点燃酒精灯容易碰到火,我们要从旁边去点燃,再用手扶住酒精灯另一只手盖灯帽。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师:要加热蒸发浓盐水,除了酒精灯还要什么材料? 生:三角架。 师:还有呢? 生:石棉网。

师:给大家看一下石棉网,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生:分散火。

师: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我们的火都集中在一起,用上石棉网就可以均匀加热。 师:三角架有什么作用? 生:支撑作用。 师:还要有什么材料? 生:盐、蒸发皿。

师:蒸发皿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吗? 生:加一点点浓盐水。

师:浓盐水加的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生:少一点。 师:为什么?

生:加太多了要很长时间。

师:老师倒一点浓盐水到我们的蒸发皿中,能这样倒回去吗? 生:不能。

师: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的灯帽点燃,轻轻地移到三角架下。你们还记得怎样能加快蒸发吗?

生:切碎盐。 生:用玻璃棒搅拌。

师:我们用玻璃棒一边搅拌一边观察蒸发的过程中浓盐水有什么变化。加热的什么时候才停止?

生:蒸发看到盐的时候。

师:我们加热到蒸发皿中的液体基本上没有了,这时候拿出酒精灯盖灭两次。加热之后能直接用手拿蒸发皿吗?

生:很烫。不能。

师:对我们不能直接触碰它们。你们会做实验了吗? 生:会。

师:记住我们的小烧杯中是浓盐水。

生开始实验,教师板书:三角架、石棉网、玻璃棒。

师:好!第三第四组同学最快了,你们刚才在加热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1:有小盐粒。 生2:有小泡泡。 生3:水上漂着盐。 生4:会溅出盐来。

生5:冒出白色的烟,冒出像雪花一样的东西。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心,你们发现食盐有什么特点吗? 生:浓盐水也可以化成盐。 师:这也就是说—— 生:盐也能化成浓盐水。

师:这就是说食盐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这是可逆的过程。 (师边说边板书:食盐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可逆) 师:蒸发过的盐和没有蒸发过的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用我们的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区别,并把你们观察到的写在作业本P21的表格中。

生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师:打开小包的食盐观察后,说说有什么发现吗? 生1:浓盐水的结晶连在一起的。 生2:蒸发过的比较细。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放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搓一下,发现比较细。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蒸发过的盐颗粒比较细小,还有吗? 生:都是白色的。

师:对,颜色是白的。

生:没有蒸发的盐颗粒比较大。

生:没有蒸发过的盐颗粒是方的、圆的,蒸发过的盐基本上是方的。

师:看来大家都很仔细,蒸发过的我们称为食盐的结晶。那它还能溶解于水吗?我们把结晶放在大一点盛水的烧杯中看看能否溶解?

生溶解食盐结晶。 师:食盐晶体能溶解吗? 生:能!

师:食盐能够溶解于水中,又能通过蒸发从水里分离出来得到盐的晶体,结晶体放入清水又能溶解于水。人们根据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学生看海水晒盐的图片。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啊? 生:盐水可以析出盐,盐水的盐能结晶。 生:我知道了怎么分辨水和浓盐水。 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

生: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下,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再加热。 师:还有学到什么吗?

看黑板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这些都是我们加热的器材。

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推荐第7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参赛教案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河洲镇中心小学 陈艳芳老师

一、教学内容:

科学四年级下册《盐到哪里去了》中的实验内容。

二、实验目的: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分离食盐和水的活动,掌握这一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能按要求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体验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其中掌握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本次实验教学的重点。

三、实验器材装置说明: (1)本节课实验所需器材有: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三角架、火柴、放大镜、吸管、量杯、铁架台、薄铁片、玻璃棒等。 (2)实验装置说明:石棉网:使容器均匀受热。蒸发皿:用于盐水加热分离。三角架:固定石棉网和蒸发皿。吸管:用于吸入盐水到薄铁片加热。薄铁片:放载浓盐水,蒸发水,分离盐。放大镜:用于查看白色物质盐。试管夹:用于夹住加热的薄铁片。酒精灯:用于加热。

四、演示实验原型:

(一)、做用蒸发皿加热食盐与水的分离实验 实验器材:

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取好三角架,在桌面上平放,在三角架上面摆上石棉网。

(2)、将10ml浓盐水倒入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3)、取酒精灯,打开灯帽平放在桌面上,点燃火柴侧面点向酒精灯,双手托好酒精灯平移至三角架下中央,对蒸发皿进行加热。

(4)、随时用玻璃棒对浓盐水进行搅拌,加快食盐析出。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蒸发皿加热食盐与水的分离实验,实验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出实验结果。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加快实验速度,能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实验结果,所以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五、演示创新实验: 做加热薄铁片分离食盐与水的改进实验

创新实验所用器材: 吸管、铁架台、酒精灯、薄铁片。

改进的理由:

选用薄铁片做实验,它导热快,受热后水份容易蒸发,便于观察实验 现象。而且薄铁片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容易寻找,可废物利用,又可循环 使用,既经济又环保,也很安全。 实验步骤:

1、取铁架台,平放在桌面上。

2、将薄铁片安装在铁架台上。

3、取酒精灯,打开灯帽,点燃酒精灯,放至铁架台上。

4、调整薄铁片的高度,移至酒精灯外焰加热。

5、预热后在薄铁片上添加浓盐水,用吸管将浓盐水滴在薄铁片上,随 时准备在薄铁片上添加浓盐水

6、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7、实验结束,整理好器材

五、实验效果:

创新实验:薄铁片上已经有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晶体,实验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实验原型:浓盐水还在沸腾,还没有明显看到析出的食盐晶体。

六、创新实验的意义: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创新实验与原型实验的差别。创新实验优势明显,速度明显加快,节省了实验时间,在短时间内能得出实验结果。

推荐第8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优秀教案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给液面做个记号,然后 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恰好全部溶解,接着又让杯中的水蒸发,析出盐,最后,把浓盐水倒进烧杯中进行加热,直至析出晶体。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引入到深入的探究活动中。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

【教学重点】

把浓盐水倒进烧杯中进行加热,使食盐析出来。

【教学难点】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水、食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 小组实验用:饱和食盐水、玻璃棒、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放大镜、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猜谜语:身体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 (食盐)

师:我们这节课就以食盐为材料,开展研究活动。 2.教师出示一杯已经饱和的食盐水。

师:因为今天上课是和盐水有关,所以老师调制了一杯食盐水,可一不小心把盐放多了,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食盐继续溶解呢?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1.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师生交流实验方案:采用加水的方法。 3.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溶液的变化。

师:在加水时,先看看杯中原来有多少浓盐水,在杯外壁做个记号。然后再往杯里倒入少量清水(注意:加水过程要对于“水量”要进行控制),经过搅拌,杯底的食盐溶解在水里了吗?

4.如果继续加水,还能继续溶解食盐吗?

5.引导小结:用增加水量的办法可以继续溶解杯底的食盐。

三、继续探究,分离食盐

1.提问:(出示一杯浓盐水)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呢?

2.提问:如果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呢? 3.师:刚才,同学们亲眼看见食盐被溶解在水里。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呢?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5.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是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过滤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分离出食盐等方法,教师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

6.酒精灯的使用。

7.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学生应提出安全事项:A 注意酒精等的正确使用; B 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完之前熄灭酒精灯; C 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

四、烧杯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导: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 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比较)

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联系以前做溶解盐的实验,看看这次又有什么特点?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而且又溶解得快。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7.师生小结: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

五、海水变盐

1.师: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师: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3.怎样从海水中得到盐 ·想象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 ·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

六、联系生活,拓展外延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

七、作业设计

填空题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 )的温度最高,( )其次,( )的温度最低。

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 )扑灭。

3、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 )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 )。

5、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这个方法叫“( )”,也叫“( )”

答案:

1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内焰 焰心 2湿抹布或沙土 3灯帽

4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 5日晒法滩晒法

判断题

1、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

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低,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高,所以我们用内焰来加热。( )

4、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

推荐第9篇:小学4年级科学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张明杰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三.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1。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

3、师:现在盐全部溶解了。你有办法把盐和水分离出来吗? 生:让水蒸发掉。 二)、分离食盐和水

1.师:为了证明你们的想法,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呢?

4.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5.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是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过滤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分离出食盐等方法,教师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 6.酒精灯的使用。(师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7.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

1、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2、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2.师: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比较。

4.交流汇报:

师: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水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是盐。可见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

四)、海水制盐

1.师: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师介绍: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3.怎样从海水中得到盐

·想象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 ·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 五)、联系生活,拓展外延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

五.板书:

灯壶 外焰 酒精灯 灯芯 火焰 内焰

灯帽 焰心

推荐第10篇: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说课、反思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说课、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到增加水分可以继续溶解食盐,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这种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科学探究:

1、会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再溶解食盐和从食盐溶液中分离盐的实验。

2、会用观察方法比较盐的结晶与食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教学难点

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用:①玻璃棒、食盐的饱和溶液;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废物盘、湿抹布。

学生分组实验用:①食盐的饱和溶液、清水、玻璃棒;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勺、湿抹布、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联系旧知

1、观察导入:学生观察上节课做实验留下了一杯食盐溶液,发现了什么?(杯底有盐没有溶解)

2、学生讨论:用那些方法可以使杯底的食盐溶解?

3、学生汇报(板书:搅拌、加水)

4、实验验证:用那些方法可以使杯底底食盐溶解

说明: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加水要一点一点慢慢加

5、汇报实验现象。

补充讨论:搅拌为什么不能使杯底的食盐溶解?

6、小结:可以通过加水的办法使食盐继续溶解。

板书:食盐+水 能溶解

二、合作探究,分离食盐与水

(1)讨论减少溶液中的水分方法

1、扫地时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干了,这是怎么回事?

(板书:蒸发水分)

2、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预测食盐溶液放在教室很长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变化?

(A水蒸发,杯底有食盐 B水和食盐一起蒸发到空气中)

3、小结:预测是否正确需要实验证明

4、学生讨论:水自然蒸发速度太慢了,你可以用什么方法使水蒸发快一些?

5、汇报方法并板书(加热、太阳下晒等)

6、选择分离方法

(2)介绍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

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实验步骤。

(3)分组实验 填写记录表

(4)汇报交流

1、提问:对照记录表,说说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现象说明了什么?

3、解答疑问:还会认为盐会随水分蒸发掉了吗?(生答)

(5)师生小结

三、观察比较食盐与盐的结晶

1、提问:那分离出来的盐和平时吃的食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

4、小结

四、联系生活,拓展探究范围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了盐的结晶。

2、学生阅读海水晒盐、生产盐的画面。

3、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疑问。

4、课后延伸。

板书内容: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溶解》一章中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问题是由上一课“杯底还有一些盐未被溶解”而得到一个新的问题:“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底的盐溶解?”从而引发对增加和减少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经历并观察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因而这一课的设计思路是: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再解决问题。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这篇课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加速食盐的溶解”,了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等知识后的再学习。

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二、说教学目的

科学知识:

1、认识到增加水分可以继续溶解食盐,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这种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

科学探究:

1、会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再溶解食盐和从食盐溶液中分离盐的实验。

2、会用观察方法比较盐的结晶与食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食盐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教学难点

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用:①玻璃棒、食盐的饱和溶液;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废物盘、湿抹布。

学生分组实验用:①食盐的饱和溶液、清水、玻璃棒;②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勺、废物盘、湿抹布、记录表。

三、说教法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结合本课特点,我将采用观察、实验法,既使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便于理解理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辅以实物演示,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学法

小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应捉住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分组实验法,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上课就让学生观察水中没有溶解的食盐颗粒,这样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引出问题:水中的食盐为什么没溶解?你能想出使这些食盐继续溶解的方法吗?)

2、学习新课

通过小组完成“食盐+水能溶解”和“加热蒸发水分可以分离食盐”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形成完整的“增加水分可以继续溶解食盐,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这种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这一科学概念。

3、巩固应用

在学生明确理解了“蒸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盐的来历——“海水晒盐”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师不应该是扬声器,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多为孩子创造探究的情境,发现的机会。”

在本课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学完“食盐+水能继续溶解”这一环节后,让学生预测食盐溶液放在教室很长一段时间,会有什么变化?在我的教案预测中只有两种:A水蒸发减少,杯底有食盐;B水蒸发减少,杯底没有出现食盐。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学生汇报了三种,即:C水和食盐一起蒸发到空气中。

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学生的汇报,哪怕是错误的汇报,因为错误的汇报也是学生经过思维后劳动的成果,如果否定了错误的汇报也就抹杀了学生的探究动力,造成人人都怕说错而不再汇报的结局。对于错误的汇报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再次思维更正错误得到正确的概念。因此对于学生的这3种汇报我都列举在黑板上并绘制了简图,然而正确的只有一个,怎么办?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做试验”,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普遍高涨。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这一“探究”的经历、发展了他们 的求知欲望和认知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

第11篇:公开课《分离食盐与水方法》教案说、课稿

公开课《分离盐与水》教案、说课

稿、评课记录

夏孜盖乡中心小学 蔡绍东

2014年11月4日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35-37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1。教学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

1、会游泳的鸡蛋(一杯浓盐水、一杯清水放入鸡蛋,一个会游泳,一个不会)

2、烧不断的线绳(线绳浓盐水反复侵泡吹干)

3、师:刚来老师的魔术用到食盐溶液。你有办法把盐和水分离出来吗?

二、分离食盐和水

1、师:为了证明你们的想法,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呢?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是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过滤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分离出食盐等方法,教师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

4、酒精灯的使用。(师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5、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

1、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2、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2、师: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比较。

4、交流汇报:

师: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水中搅拌几下,看它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是盐。可见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

四、海水制盐

1、师: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师介绍: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六、联系生活,拓展外延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

板书设计

分离盐与水

加 热 水分蒸发

食盐溶解于水中,也可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实践经验,从而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的分工不具体小组合作分工要细,要有记录员、汇报员、器材整理员、操作员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太乱了,也不回感觉没事可做了。

蔡绍东 2014年11月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说课稿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重学生的自感自悟,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在想象中创新。下面,我就以自己所上的《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教材。《溶解》一章中的一篇介绍与溶解相对立的概念“分离”的课文,这组课文以“溶解”为切入点,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一步步向学生渗透有关“溶解”的科学常识,融科学知识和实验于一体,既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篇课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知道了可以用多种方法加速食盐的溶解,了解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知识后的再学习。

教材第一部分: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教科书插图中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教科书要求给浓盐水的液面做记号,是为了便于观察浓盐水中水分的变化,然后往杯中一点一点的加清水,并不断搅拌,使原来沉在杯底的食盐溶解。

第二部分:用加热的方法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教科书介绍了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的方法,因为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教科书对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作了详细说明,强调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还通过卡通人物提示了酒精在灯外燃烧时的应急处理方法。要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

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于盐近似,且也能溶解于水,说明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可能就是食盐,也说明了原来盐水溶液中的食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2、过程与方法;应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观察比较溶解前后盐粒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并观察前后盐粒的特征,从而明白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盐和水。

5、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可以分离盐和水。

6、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誉无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结合本课的特别,本节课我用了讲授法、

实验法等,运用了小魔术进行教学。目的是想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知识简单化,也让学生记忆深刻。还通过了小组实验归纳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观察实验、讨论,小结来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教学本堂课。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的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我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注意事项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

为小组代表的实验准备:饱和盐水10毫升、蒸发皿

1、石棉网

1、三脚架

1、酒精灯

1、火柴

1、药勺

1、镊子1 分组实验准备:食盐、放大镜、学习记录卡、白纸

演示实验准备:烧杯

2、玻棒

1、

五、说教学流程

1、小魔术导入。

2、探究新知:本课内容包含了两个实验,①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在前几节课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逆向思考,帮助学生初步产生这样一个意识:“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进一步探究,在做分离食盐与水

的加热实验时,我特别强调了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不能去触摸,要注意安全,并以幻灯的形式出现。这里的设计意图是:蒸发的实验是第一次做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教给学生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个微型教案,而科学课的板书则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事物的一个缩影。在板书中,我力求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体现孩子们一节课“劳动”的结晶。

蔡绍东 2014年11月

第12篇:《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教学设计

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 陈红艳 13707432674

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上 《溶解》单元.实验操作课《分离盐与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明白食盐既可溶解于水.又可从水中分离出来.知道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2、初步经历控究性实验——“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学会设 计和观察验证。

3、激发探究其它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盐从盐水中分离的方法探究及操作 教学难点.证明蒸发皿中白色颗粒是盐 教具准备.烧杯盐、搅拌棒、三角架、石棉网、燕发皿.或烧杯.、打火机、酒精灯、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

1、教师讲述《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运盐故事..简述.预设问 题.怎样躲过地主的搜查.把盐安全的带出去.请学生帮忙想办法生相互交流.估计会提出加水溶解.

2、模拟故事情境.学生动手探究。

师.同学们.桌上摆放了烧杯、食盐包、搅拌棒等材料.请根据 所学知识把食盐变不见。

3、播放视频.潘冬子运盐的片断。.估计学生看到潘冬子的方法

.学 与他们的做法一致.必会欢呼雀跃.为自己的成功高兴.。

.设计意图.本堂课的设计.我舍弃了教材中提供的“饱和盐水 中的盐还可以溶解吗.”的固定教学内容.因为在《一杯水溶解多少 食盐》一课中对此类问题会有所涉及.所以开头部分.我采用了学生 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创设法”.用把食盐变不见的活动.使学生积极 投入到“溶解”实验中来。利用故事引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其注意力相对集中些.模拟情境.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满足他们的 动手欲.利用影片片断的印证.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以及成功的

快乐。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的衩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为下一段实验操作环节的顺利开展打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分离盐与水的方案研究及实验

1、师.盐水是带出去了.总不能带着棉花吃下去.有没有什么办 法把盐“变”回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的内容——分离盐与水的 方法.板书.

2、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分离盐水的方法。

.估计学生会说出如下方法.①用风吹干.②放到太阳下晒。③ 放到火上煮或烧开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使学生初步 了解“自然蒸发”与“加热蒸发”.并采用排除法.最终确定加热的方 法。因为加热蒸发在较短时间内能看到实验现象。.

3、各实验小组拟定实验计划.讨论需要的器材。

4、集体讨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燃烧用的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方法.预防烫伤.不要注意触摸加热中或未冷却的器材等。

5、教师补充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如实验中要学会控制变量.蒸发皿中盐水不能太满.以防沸腾时水溢出浇熄酒精灯或烫伤皮肤.燃烧不宜过长.以盐水将干之际移走酒精灯等。

.设计意图.教育学上认为.儿童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 抽象思维.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在科学 上则体现为“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延续故事中的疑难点.让学生在 自我探究活动中解决产生的新问题——“怎样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 来”。解决问题的先驱在于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的观察、体验.找出各种减少水分的方法。方法确定后的重点应放在实验探究 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验前的安全教育.其它注意事项的提醒交待上.有 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基础.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特别是学生在时隔

3、4 个月后重新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难免不会出 现个别学生迫不急待.跃跃欲试.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 必不可少。.

6、分组进行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三、验证白色颗粒

1、师.你们能确定这些白色颗粒真的是盐吗.科学的猜想是必须

有事实依据来论证的。除非.你们能用事实证明让我信服。

2、学生采用对比方法.通过对实验前的食盐颗粒.与实验后出现 的白色颗粒.在外形特征与颜色等对比中.利用放大镜的放大功能.初步判定两者为同一物质。

3、学生进一步论证白色颗粒是盐.教师可引导学生.“如果是盐的话.它有什么特性.”教师的头脑中会浮现“食盐可以溶中在水中” 的科学概念.于是二次验证就成立了。

.设计意图.教师明知故问的质疑必然引起学生的“不服气”.学 生会想出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把以前掌 握的方法如.看、闻、尝、摸等统统用上.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 继续安全教育.面对不知名的、不熟悉的物品.不要轻易去“尝”。在 “尝试”无法奏效后.必然促使学生另辟溪径.找寻其它的方式方法 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经历 “猜想——论证——得出结论”的探究学习的全过程.感受科学的严 谨性。.

4、教师小结并板书.师.像食盐这样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两者 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可道。 蒸发减少水分 盐

盐水

溶解增加水分

5、播放潘冬子把盐“变”回来的视频片段学生的猜测.解决印证 前面留下的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影象资料《闪闪的红星》贯穿于教学活动 的始未。使学生能够长时间的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让课堂充满生机 和活力。.

四、拓展应用.师.从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们学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感受.学生一一回答

师.那你们知道盐是怎么来的.教师播放海水晒盐的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使学生再次感悟到生活与科学的关系.科学知识可 以应用于生活实际.指导我们的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 科学、用科学”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作业.探究其它溶液如味精溶于水后.能否像食盐一样能被分离出来。

.设计意图.将“溶解与分离的科学探究活动持续下去.培养学 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第13篇:《分离盐和水的方法》的教学反思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最后一课,重点让同学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分离盐和水的分离方法。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演示:往一杯水中加盐后,搅拌,会看到什么呢?接着让同学也往自身桌上的一杯“水”(已经是饱和的盐水了)中加盐并搅拌,让同学说说看到什么?同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盐不溶解了呢?你们有方法让这些盐溶解呢?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加水可以溶解那些食盐,我就让同学们试一试,发现真的行,教师小结:加入水的方法可以让盐继续溶解。

然后进入下一环节:假如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同学们说出了水会蒸发,那么水蒸发了,里面的盐会怎么样呢?让同学作出假设。然后在同学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让同学想方法用实验证明自身的假设。从而引出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盐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让同学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同学发现真的在加热过的蒸发皿中留下了一层白色的东西。那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进入第三个环节的教学,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当上面的这个问题一提出之后,同学的反应是盐。真的是盐吗?有哪 些方法证明是盐呢?让同学开展讨论,想出一些方法。可通过观察比较白色物质和盐的相同点,盐是溶解的,白色物质是否也会溶解,最后同学也提出了尝的方法(当然确定平安的情况下,可心让同学尝一尝。)这些方法证明白色物质是盐。

以上是整个教学流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同学进入探究过程。同学既有动脑的过程,也有操作的过程,体现探究的理念。但这节课也有许多缺乏之处,比方:第二个环节,在同学进行操作时,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只是演示了规范操作的过程,没有特别强调注意要特别小心,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小组的酒精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打翻了,着火了,当然没有什么事故。另外,在给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时,没有强调水不能加得特别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让水蒸发掉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最后一个环节的考虑时间。

第14篇:愚人食盐教学设计

篇1:百喻经教学设计

《百喻经》六则 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高同英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准确把握寓言寓意。

3、掌握寓言类材料的审题立意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以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 全书两卷,共有98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 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

2、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

三、文本研读:品愚人故事,悟智慧人生

小组展示:

1、品读第

二、

三、六则寓言故事,概括每则寓言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事?结果如何?

2、组内探究每则寓言的寓意

(组内交流预习作业,组长记录,归纳整理发言结果,推荐代表发言。) 第二则:《渴见水》 ? 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 实事求是,切忌贪多求大; ? 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 明确目标,量力而行 ;

? 心中有定,方可拒八面来风; ? ? ? ? ? ? ? 最佳寓意:做好眼前事,防止好高骛远

? 随波逐流和急于求成,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 身处困境,更需冷静;

? 认清事物本质,不盲目效仿; ? 执着于目标,方可取得成功。 ? ? ? ? ? ? ? 人生启示:人要有恒心、耐心, 不可急于求成。

第六则:《驼瓮俱失》

不可过于轻信他人;

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最佳寓意:面对“鱼和熊掌”的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五、巩固提升

概括下列寓言的寓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 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方法,概括材料的寓意。

六、布置作业:

概括《愚人食盐》《尝庵婆罗果》《诈言马死》三则寓言的寓意。

附:板书设计

《百喻经》六则

品愚人故事 悟智慧人生

1、找关键句;

2、找陈述对象;

3、由果溯因

4、整体性原则

篇2:小古文——愚人食盐

愚人食盐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文言文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 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字词

①.益:增加 ②.甚美:(味道)很美。 ③.缘:因为 ④.患:害 ⑤.然:这样 6.唯:只 主旨句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启示

1.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2.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篇3:愚人食盐

愚人食盐

朝代:南北朝

作者:僧伽斯那

一、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二、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三、注释 1 食:食物。 2 闻已:听罢。 3 更:再次。 4 益:增加。 5 既:已经。 6 空:空口。

7 口爽:口味败坏。 8 所以:??的原因。 9 复:再。

10爽:差、败坏。 11智:智慧。 12故:缘故。 13反:反而。 14患:祸患。

四、故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返而变成‘。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第15篇:17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第一单元 第七课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1。【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阅读资料P19。

第16篇:线虫分离方法

线虫分离方法

分离线虫可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和浅盘法。

贝尔曼漏斗法:将玻璃漏斗(直径为10–15 cm)置漏斗架上,下面接一段(10 cm左右)橡皮管,橡皮管上装一个止水夹。将劈成“火柴杆”状大小的分离材料,取湿重10 g,用两层纱布包好,放入漏斗中,然后放入清水,清水以浸没分离材料为度。经过4–24 h,由于趋水性和本身的重量,线虫离开植物组织,并在水中游动,最后沉降到漏斗底部的橡皮管中。打开止水夹,取底部约5–15 ml的水样,其中含有样本中大部分活动的线虫。在解剖镜下检查,如果线虫的数量少,可以离心(1500 r/min,2–3 min)沉降后再检查。

浅盘法:浅盘分离装置主要由两只不锈钢浅盘组成,其中口径略小的一只底部为粗网筛,放在另一只浅盘上面。将两层纱布打湿铺于筛盘上,把样品劈碎(或钻取的木屑)置于筛盘纱布上,慢慢注入清水,使水浸没样品。分离结束后,移去筛盘,把大盘内的分离液集中于小烧杯内。小烧杯内的线虫分离液可通过自然沉降或离心机(1500 r/min,2–3 min)浓缩至适宜的量,以便镜检。

常规镜检:分别将各标号盛有线虫分离液的培养皿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先确认有无线虫。对有线虫的样品进行活体镜检,观察它的一般形态结构。然后选择几条成熟、特征易观察的线虫,用针或吸管移至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将此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往返几次(5–6 s)或放置于已盛满高温热水、打开盖子的保温瓶口上,蒸30–60 s至虫体死亡,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形态特征予以初步鉴别,以确定是否需作进一步的鉴定。

快速镜检:(1)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线虫浓缩分离液。分离液经一定时间后,当漏斗下端和乳胶管内出现透明度降低甚至混浊现象、表明线虫的游离量较多时,即可用培养皿接取混浊状分离液3–5滴,直接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如有线虫,就将盛有分离液滴的培养皿,放置于已盛满高温热水、打开盖子的保温瓶口上,进行30–60 s的热杀处理,擦干培养皿底部凝结的小水珠,直接放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目标线虫,再转换到高倍物镜)观察形态特征予以鉴别。(2)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线虫分离液。用培养皿盛放贝尔曼漏斗放出的线虫悬液适量,直接移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用低倍镜调整焦距,找到线虫,一手移动培养皿,不断变换所观察线虫的位置,一手不断调整焦距。在10倍的接物镜下松材线虫的基本形态鉴定特征如头部、中食道球、阴门、交合刺、尾形等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发现分离液中存有松材线虫时,挑取线虫并制成临时玻片标本进一步观察。

形态鉴定:依据雌雄成虫的形态,主要是雌成虫的形态进行鉴定。但分离到的线虫没有成虫或极少时,需进行培养,以获得大量雌雄成虫供鉴定。

第17篇:大班水油分离

大班水油分离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 教具:

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

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学具:

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黄色水、蓝色水各半杯

2、桌底:一盆清水、一个空盆

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

4、记录笔;大记录表,标有油水标记的杯子。 活动过程:

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

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 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

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可以流动的。 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 色? 幼儿归纳总结。

2、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最大,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

二、融合小实验。

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 。 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黄色混到一起后的变化。 学习新词汇:“融合”

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

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三、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 通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黄色、透明的。 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幼儿进行预测、探索。

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 幼儿动手操作、搅拌。

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学习新词汇:“分离”

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

五、操作实验二:去油污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把水和油溶到一起呢?

幼儿讨论这就要用到我们的洗涤用品(和幼儿一起把洗涤用品认识一下)幼:洗发水、牙膏······师:哪个洗涤用品能帮我们的忙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老师的手帕弄上了油渍,请大家帮老师洗洗,看谁洗得最干净。

每组请两名幼儿来选自己认为洗得最干净的洗剂用品,让幼儿动手洗。 小结:实验证明,洗洁精、碱面洗的最干净,去油污最好。

六、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先找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有代表的记录贴在记录统计单的结果一栏里)。

教师:你刚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自由表达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不论是把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还是用筷子搅动,最后结果都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他们都是分离的,油是不溶于水的。那么为什么油不溶于水呢?

因为水重一些,它沉在了下面一层;二油稍微轻一些,所以就浮在了水面上。

七、生活中的油水分离现象。

油水分离画。

回家你可以问问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自己去试试,下次再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第18篇:《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生命与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汪翠萍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

(2)体会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中感悟文章特点; (2)为课文编写提纲,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水就是生命”,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理清课文脉络,并为课文中的段落拟定小标题,编写提纲。教学难点

1.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大体感知,这节课继续学习《生命与水》

二、快速浏览课文,认真捕捉信息

判断(课件出示)

1.水占体重70%,说明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 2.人靠淋巴液保持体温正常。( ) 3.商店里的饮料滋味虽好却能引起发胖。( ) 4.眼球能东张西望,因为有泪水滋润。 ( )

三、回顾交流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把水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小组交流合作。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

3.通过回顾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随学生回答,板书:摇篮、大功臣、润滑剂、调节器、防护兵)

4.质疑。齐读第七自然段。孩子们,如果我们把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删掉,还能不能说明水的重要?为什么?

(这样修改后,虽然谁的重要性也能说明白,但是,你觉得,与原课文相比较,有什么不妥?)

教师小结:是呀,修改后的课文,读起来不再那么生动了,也不再有趣了,所以,我们在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时,别忘了让自己的语言风趣些、生动些,这样,人们才愿意读!

5.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天都在喝水可是做到科学饮水了吗?所以我们要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板书)

6.知识性这么强的课文,我们怎么才能把所讲的知识清楚提炼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提纲。

7.出示金钥匙(小组试着归纳列出提纲)

2

四、引导自学,列出提纲

1.指名读课文并思考: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3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

2.如何科学饮水?为什么这样说?(指名回答) (喝水适量适时、喝白开水)

3.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该喝什么水。(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4.小结。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喝水的道理,但是养成好的习惯还要靠大家。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五、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2.帮你积累(保护水资源的宣传语)

六、布置作业

1.对比学习:将你所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摇篮、大功臣、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 润滑剂、调节器 维持生命

防护兵

科学饮水: 适时适量

喝白开水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精读课文,感悟文章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1)自读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主要写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3)全班交流。

2.自由读课文,将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记录下来。

3.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书,划出有关语句。

(随学生回答,板书: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水是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呢?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的依据。并将自己的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4)集体交流。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5)齐读第七自然段。

小结: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饮水卫生。(板书)

4

4.学习第三部分

(1)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集体交流,并指导学生板书。(让学生参与板书,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归纳提纲:

(1)学生对记录下来的课文中有关水的内容进行修改,试着归纳成提纲,在小组中交流。

(2)集体交流。将学生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6、.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水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有个小记者要采访我们小专家们,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纲进行对话。

(设计采访这一环节,有助于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情境里归纳提纲。既有利于更多孩子掌握这一方法,又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补充课前学生搜集的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你听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五、优化作业:

1.写心得体会。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第一自然段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

细胞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水

水构成生命

水是生命的摇篮

2—7自然段

化学师、运输兵

润滑剂

水维持生命

调节器

卫士

少量多次、适量适时

8---10自然段

养成喝水

好习惯、讲究科学

喝白开水······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人体与水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引导自学

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水与人们的关系?用“~~”画出相应的句段。在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

3、讲究饮水卫生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下。(10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

四、交流释疑

1、课文中把水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集体交流。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随学生回答,板书:摇篮、大功臣、润滑剂、调节器、防护兵)

2、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3、小结: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饮水卫生。(板书)

4、如何科学饮水?为什么这样说?(指名回答) (喝水适量适时、喝白开水)

五、巩固拓展,归纳提纲

1、出示金钥匙

2、回想课文主要内容,小组试着归纳提纲。

3、集体交流。将学生写的提纲与课后提供的提纲相对照找出不足。

6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六、补充资料,课外延伸 1.教师介绍水资源现状的资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当你听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总结: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七、当堂检测:

1、判断 水占体重70%,说明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靠淋巴液保持体温正常。( ) 商店里的饮料滋味虽好却能引起发胖。( ) 眼球能东张西望,因为有泪水滋润。( )

2、选择

(呼吸和出汗;腹泻和出汗)能把灰尘等不洁的东西排出体外。 “水能调节体温”指的是(血液、汗液、泪水)的作用。 (每天早晨;两顿饭之间;每天)应喝一杯水。

最好的饮料是(饮料;白开水、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必做题) 2.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选做题) 【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摇篮、大功臣、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 润滑剂、调节器 维持生命 防护兵 科学饮水: 适时适量喝白开水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第19篇:《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命与水》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数据准确。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视野开阔,见识多广,思维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来讲,独立阅读能力较强。阅读时能为文章作批注,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始终以“以生为本”的理念来贯穿整堂课,同时,还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节课的关注点。

【设计理念】

设计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对学段的要求和本册教材第五单元金钥匙的训练要求以及说明文题材的特点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来设计教学过程。

1、课程标准有一条对(5--6)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结合这一要求,教学时设计了捕捉信息的环节,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书,在学生看完书后又进行填写信息的活动,同时还注重了学生搜索信息时学习方法的渗透。

2、结合教材第五单元金钥匙的训练要求,教学时设计了认识写详细提纲笔记的好处。教材的第一单元已要求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写简单的提纲,通过对第五单元提纲的学习来继续发展学生的能力。

3、依据题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效果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教学中,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和多媒体的使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在语境中理解“新陈代谢、溶解、吐故纳新”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生自主默读课文,交流捕捉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在学生会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基础上,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从而培养学生写提纲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领悟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数据准确及打比方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数据准确及打比方形象的特点。3.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生命与水”,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2、在学生会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基础上,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从而培养学生写提纲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用简短的话概括你对“水”的认识

2、水的确像大家说的那样重要:大自然离不开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花鸟虫鱼离不开水,人类也离不开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命与水》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课文内容讲生命与水的关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小对子检查课后生字栏认读

2、出示生字词,小对子汇报认读

3、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小对子汇报

4、学习生字。

(1)本课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示大家注意? (2)教师范写 (3)听写

(4)集体订正

5、小对子检查朗读课文,(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小对子汇报检查预习课文情况

6、回顾课文内容,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简要地介绍了生命与水的知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喝水也要讲究科学。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习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说说课文从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生命与水的知识?(理清文章的脉络) (2)小对子交流

2、梳理,小结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道理。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为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呢?

(1)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找找有关的词句,举手回答。

(2)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出示重点句:

一般的细胞中至少含有70%的水。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差不多占了35千克。血液中有大约90%的水,肌肉中水占70%左右,即使是骨骼也有20%以上的水。

(3)为了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命的摇篮,本段都是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语言严谨】

(4)指导读文,感受语言的严谨、准确。

2、学习第3--7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水在人体中的作用?用“”画出相应的句段,并写出你的感受。

作者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体现水的重要性。 学生汇报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水能帮人们消化食物。怎么消化呢?口胃肝脾肠等消化器官分泌消化液来帮助消化。(消化食物)

b.水还能帮人们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是血液和淋巴液不停循环的作用。水还能帮人们排泄废物,是通过呼吸汗液和尿液等完成的。(运送营养物质,排泄废物(大功臣))

c.师:水能帮人们做这么多事,所以我们说它是新陈代谢的大功臣,那什么是新陈代谢呢?就是新鲜的营养和氧气代替老旧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什么是“新陈代谢”?

d.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画下来。 e.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导语: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消化、输送、排泄这三个作用了,作者夸他是我们人体新陈代谢的大功臣,那大家再用一分钟时间扫读余下的段落,看看作者还夸它是什么?

学生回答“水是尽职尽责的的防护兵”

过渡语: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是尽职尽责的防护兵,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a.水能充当润滑剂润滑人体器官,因为有水的参与,所以我们人体才能保持正常的体温,水可以调节体温,另外水还可以守卫我们人体,所以作者总结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

b.润滑器官,调节体温,护卫肌体,水是尽职尽责的护卫兵。(润滑器官,调节体温,护卫肌体(护卫兵)

c.第

4、

5、6自然段的中心句式哪一句?请画下来。 d.男女合作读

4、

5、6自然段。 (3)学习第七自然段

a.齐读第7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b.学生汇报

很多和人有关的体液都带“水”,地震和矿难存活下的人证明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可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了。 通过汉字字形,说明水的重要性。

c.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水不但构成了生命,而且还维持着生命。) d.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画下来。

这一段既是对

4、

5、6段的总结,也是对

1、

2、3自然段的总结

3、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 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b.出示课件:了解1--7段“总-分-总”结构。

五、总结,谈收获

既然水对人体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养成喝水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喝?喝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下课!~

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科普性说明文

水是生命的摇篮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

水是新陈代谢的大功臣水构成生命维持生命

水是尽职尽责的防护兵

第20篇: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生命与水》教学设计

撰写:党重阳 学校 张大坑小学 本课共 2 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 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水就是生命”,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重 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难 点: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课件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情,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神奇的魅力。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水的认识。

3.(板书、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回答,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二)出示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预设:

1、借助工具书自学完成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并组词。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学会带感情朗读。

二、自主解疑(15分)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液 胃 肝 溶 氧 废 尿 润 泄 泻

2、师生共同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溶 泄 泻

3、出示词语。吐故纳新 新陈代谢 粗制滥造 排泄 润滑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4、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6、引导学生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命与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7、理解词语。

粗制滥造 吐故纳新

三、熟读课文 (15分)

1、自由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范写,明确注意。胃 溶 循 泄 泻

2、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和容易错的字。

液 废 泄 泻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生词说话。

奥秘 溶解 循环 新陈代谢 润滑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五、作业设计:

1、给下列字注音:泌

2、比较组词:

液(

) 胃(

) 肝(

) 溶(

) 润(

) 泄(

) 样(

腋(

) 喂(

)汗(

) 融 ( ) 闰(

) 泻(

) 杯(

六、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液 胃 肝 溶 氧 废 尿

吐故纳新 新陈代谢 粗制滥造

七、教后反思:

润 泄 泻 排泄 润滑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或复习,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本单元的主题,对于“水”,我们都非常熟悉,它给我们的儿时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谁来谈谈水给你留下的美好感受。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水和生命有着怎样的联系?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6分钟)

自探提示:

1、精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2、自读思考

3、小组合作交流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2.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3.教师点拨或讲解。(三讲三不讲)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扮演者什么角色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书,划出有关语句。

(随学生回答板书: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水是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呢?一边读一边划出有关的依据。并将自己的感受强烈的地方做好批注。

(3)集体交流。一边交流一边谈感受,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4)讲究饮水卫士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同桌交流一

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质疑再探:(3分钟)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师随机指导。

四、运用拓展:(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二)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填空:这是一篇( )文,从( )、( )、( )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水的知识。

(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喝水的道理

五、作业设计:

写心得体会。

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息息相关

饮水知识 人体离不开水

水是生命之源

七、教后反思:

《分离食盐与水方法教学设计.doc》
分离食盐与水方法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