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0-05-21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4、学习并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

5、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再复习四边形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2、理清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把四边形分类。

3、练习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重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的平行四边形,七巧板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一说都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课件出示各种四边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让学生说出在上面的图形重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

3.判断第三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

4.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课件出示关系图。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教师演示。

拿一个活动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或钝角。

(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形。

(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因为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形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例来吗?(如推拉门,放缩尺等)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2)

(三)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平行四边形中相应的底和高。

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从A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C点画高,它的底是AB。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通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4)巩固练习。

A.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B.观察下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

各是哪条线段?

C.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四)认识梯形个部分名称。

1、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

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听行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量一量书上的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三、巩固新知。

1.教材P。72“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十二第1题。

2.练习十二第6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笔算乘法2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的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2.知道因数概念及检查乘法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验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抽象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314×2314×5314×30314×2003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题,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数

(一人板演,其它同学填在52页书上)

3.说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4.导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分别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内容,板书课题:笔算乘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试做例3

(2)小组讨论

(3)订正引导学生明确:

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数去乘被乘数的计算方法与乘数是两位数的相同.

②用乘数百位上的2乘被乘数,表示200个314是628个百,所以第三部分积628的末位数8应与百位对齐.

③最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4)扩展:若乘数百位上的2改为3去乘,表示什么?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里?为什么?若改为

4、

5、6......呢?

(5)练习:52页的做一做

2.概括法则

(1)比较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概括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使学生明确:

①从低位到高位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③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3)练习:235×314

3.教学因数概念及乘法验算方法

(1)学生自学53页下半部分内容,同时完成书上填空.

(2)通过自学使学生明确:

①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②检查乘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3)练习:在这三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

221×123=271837×9=63a×b=c

(4)完成53页做一做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

(2)用乘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对齐.

2.判断改错.

3.55页3题

4.55页4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55页1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例3:

法则:1.从低位到高位分别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然后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推荐第2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1934页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19-34页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初步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课前搜集关于数的产生的资料)。

二、展示、交流、点拨

(一)数的产生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

1.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①计数方法

A、远古时代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B、介绍各国的记数符号。 C、出示P19图。 ②符号

因为各国的数字不仅书写麻烦,而且还给各国的交流带来沟通上的不方便,所以,产生了统一数字的要求,经过了很多年的演变之后,这种阿拉伯数字成为了世界通用的数字。

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A、小组讨论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 B、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

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

(二)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较完善的计数方法。

就象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及计数单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亿等。

1.数位顺序表。 (1)猜一猜

提问:“亿”后面的计数单位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生说出10个亿是十亿等。

(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

(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 2.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A、小组合作完成

数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数级„„(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B、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3.个、

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 (计数单位) (1)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

(2)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亿以上数的读法

前置作业: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学习大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21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3—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并能正确地读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亿以上数的读法

2.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一、复习引入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再说说是怎样读这些数的。 2.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 (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读法。

二、探究新知

师: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出示例1,(6100000000)地球上有这么多人,这个数怎么读呢?(学生思考)

指名读数,教师板书读法。 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 师: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小组读一读,并交流读数方法。)

指名全班读一读。 师:亿以上的数该怎么读呢?

(全班交流)

生:先分级,然后从高到低一级一级地读。 师:读含有三级的数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还要注意读完了亿级的数要加上“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 生:还要注意0的读法。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例如: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

让学生快速读出这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1、课本21页做一做 同位互相读一读

2、练习三3—5题

第3、4题,学生自读,然后全班开火车读一读。 第5题,学生先分级,再指名全班读一读。

四、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亿以上数的写法、改写

前置作业:学生搜集若干个大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较熟练的进行改写。

3、使学生能正确用四舍五入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4、使学生经历掌握省略和改写方法的过程,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

5、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重点: 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难点: 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四舍五入与改写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亿以上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含有2级的数。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 ,你能试着写出下面这些数吗? 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

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四百八十亿 三十亿零六十万 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 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 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 2.学生反馈:

(1)首先全班交流数写的对不对,订正。

(2)重点处理写数的方法:以学生交流的形式进行方法总结。 3.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

(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 (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

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 小结:(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

5、练一练:第22页做一做。

二、亿以上数的改写和省略

(一)数的改写

1、自主学习:

出示:人类用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天空中1000000000颗行星。 (!)谁愿意先读读这个数?

(2)你有好办法一下就读出这个数吗? 这个数怎样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并板书:1000000000=(10)亿 注意:只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然后再加“亿”字。不要有几个“0”去几个“0”。

2、练习:

46000000000=( )亿 4200000000=( )亿 8000000000元=( )亿元

3、小结:怎样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二)求近似数

1、出示: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235000000 284000000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求?怎样求?学生汇报并板书:出示线段图 想:这两个数在2亿和3亿之间,哪个数更接近2亿呢?哪个数更接近3亿呢? 就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把它四舍五入。

所以:235000000 ≈ 2亿 284000000 ≈ 3亿

2、练习:把下面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1276270000≈_____亿 987654000≈_____亿 20897000000≈_____亿

3、小结:怎样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1)根据省略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并且五入时不要忘记进1,而且有时还会遇到连续进位的情况。如:29970000000≈_____亿 试着求一求。板书:29970000000≈300亿

(2)省略尾数是按一定的要求去掉尾数,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所以要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9页第

6、7题。写出下面各数,再指出各是几位数。

2、课本第30页第10题

3、判断下面各题。

(1)795000 ≈ 79万 ( ) (2)5304900 ≈530万 ( ) (3)1700000=17万 ( ) (4)449600000 ≈ 5亿 ( ) (5)1000000000=10亿 ( ) (6)952000000 ≈ 10亿 ( ) (7)七百零三万零三十写作:703030 ( )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亿以上数的写法、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练习三的

8、9。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课件出示)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引导学生回答: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练习。 做一做。

两个小组合作学习。其中一个活动是:一个学生出算式,另两个学生选择不同的计算工具比谁做得快;另一个活动是:每人出一道算式,现笔算,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检验结果。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独立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做一做。

有学生先完成,再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三的第11题。学生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用计算器做一道,看看小组内所有学生能不能都全对。

2.练习三的第12题。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对应数据填写的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的

13、14题。是有规律的计算题,通过计算器运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突出用简便方法计算可能必计算器还要快这一点,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4—19题.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会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能正确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

3、会用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教学重难点:

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检查一下,大家可要加油呀!

二、综合练习

练习三第14—19题。

第14题: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快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做完后,让算得最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简便算法)使学生体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提示学生在计算时,要根据情况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第15题:是一道读数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正确读出亿以上的数。

2、可让学生先任意写出几个多位数,再读一读,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题:是一道写数练习。

1、提问:写数时应注意什么?(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2、老师读数,看谁都能写对。(写完后,集体订正) 第17题:先写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先复习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让学生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检查,然后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第1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

第19题:

1、学生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判断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可让学生用计算器进一步验证结果。

三、总结

学生自我评价,自己还有哪些疑惑?

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2、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3、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具准备: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提问引导: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1)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2)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要让学生讲出推算的方法。。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3)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

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四、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思考:

1、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2、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3、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推荐第3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 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 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 (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

追问: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 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1、演示: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图略)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问“84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

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

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 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2002年12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 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

(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2)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 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届呢?

指出: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推荐第4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种角的度数。2.会角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两把折扇、活动角、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自主活动,以旧引新

师: 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活动角,你能转动其中一条边以创造出大小不同的角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创造出的是什么角?(学生兴趣盎然,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创造出了大小不同的角,这些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类,到底可以分成哪几类?(设疑,引发探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板书:角的分类)前面我们学习了画角,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呢? 生:想。

师:我们今天还要学习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板书:和画角)

二、教学新课

(一)角的分类

1.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先把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放在桌面上,然后用手按住角的一边,把角的另一边沿逆时针方向慢慢地旋转。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转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老师观察学生转动的情况,当学生转出一个锐角时,教师叫停。 师:说一说这位同学转出的是什么角?它的度数范围是多少? 生:锐角

小于90°

师:继续转动,当转到直角时,让停下,问:这个转出是什么角? 生:直角

师:直角只能是90°,多一度就变成了钝角,少一度又变成了锐角。所以不能只凭感觉,一定要测量,说说你准备怎么测量?

生:用量角器量。 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 师:很好,请同学们自己测量。

师:同学们请继续转动手里的活动角,当学生转到钝角的时候叫停,问转出的是什么 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

生:钝角

大于90°

(适机板书:钝角

大于90°) 师:再转动,想一想,老师想得到一个很特殊的角,会是怎么样的呢?(展开得平角。)

师:想一想,把它画下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师:画一画,追问:它看上去有点怪怪的,谁能有好办法,把刚才的展开的过程画出来?

师:我们给它取名叫平角 师:量一量,它是多少度?

生:对了,它是180°,(适机板书:平角

180°)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钝角能到180吗?为什么? 生:不能,到180°就是平角了。

教师板书: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

师:像你们转出的两条边又重合在一起,这样的角我们叫做周角。那么周角是多少度呢?

生:它转动一周才得到,应该是360° 师:对了

板书:周角

等于360°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周角,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哪些角? 师:那我们来做一下下面的练习:

①.你能否照这样子说一说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个(

)角=(

)个(

)角 ②.给我们学习过的五种角排上顺序。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说说每个角的名称,再从小到大排一排,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排。 ④.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下图中的各是什么角,再找找生活中的还有这样的角吗?

(二)画指定度数的角

师:我们前面研究的是量角,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什么啊? 生:画角

师:很好,请小组讨论如何画一个60°的角呢? 生:我是用三角尺

师:三角尺只能画一些特殊的角,量角器可以画出各种度数的角。想学吗?

生:想 (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下面请同学讨论怎样用量角器画角。(试着说一说步骤) 全班交流,教师边画边适机补充: ①先画一条射线

②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的端点对齐,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③找到所画度数的刻度点,在纸上点一个点 ④最后连上两点,画上弧线,写上度数

强调:找刻度点要分清内圈还是外圈;第2条边不一定要全画出来,一般只要和第一条边差不多长就可以了。

师:画好的角我们如何检查对不对? 生:可以用量角器

生:像30 °、45°、

60°、

90°我们也可以用三角尺检查。 师:说得非常好,下面请大家做一下“试一试”,并互相检查一下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第3题

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题中的要求折一折,然后在小组内说说折成的角是什么角。

2.第4题 (1)指名口答

(2)讨论:几时整,时针和分针也组成直角? 3.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和画角 锐角

小于90° 直角

等于90°

钝角

大于90°

小于180°平角

等于180° 周角

等于360° 画角步骤: 先画一条射线 中心点对端点 ,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找刻度点,点一个点

连上两点,画上弧线,写上度数

推荐第5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画角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

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

15、80和165度的角。(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

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推荐第6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人口普查》教学设计

刘庄小学 张凯辉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写法。(教材第6页例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3、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

1、快速读出下面各数(课件)。

2、写出下面各数:教师口述学生写数。

3、40059000是( )位数, 含有( )级和( )级,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

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320080, 479853000,2007000010。

二、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成都市人口约为一千零二十八万五千人;广东深圳市约为七百万八千四百人.教师引导写香港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 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 (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 。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反馈交流结果。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

① 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 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 反馈写数结果。

④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呈现结果: “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5256000000 (2)呈现题目:“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 ② 同组交流各自的写法,着重说明“零”的处理。

③ 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呈现:“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 写作:20 ¦ 0435 ¦0000 这时板书不出现数位顺序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分级线段来代替数位顺序表。

(3)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 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 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法练习:

试一试第2题,写数并估计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3题,先读数,再连线。最后写右边的数验证。

2、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国际上分节方法。

四、课堂小结并布置实践活动

生活中大数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在报纸、杂志或电视 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十个以上数据)

推荐第7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笔算除法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万达学校 黄春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教科书第8

1、82页的内容。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阶段是二年级下学期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会用表内乘法求商;第二阶段是三年级上学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和下学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第三阶段在四年级上学期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除法运算的进一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的安排呈螺旋式上升。

《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学好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例一的教学,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知识是学生后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将是设计本节课教与学的一条思维主线。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认知体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底线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孩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书写位置。 学具准备:小棒、方格图、反馈卡。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笔算的过程,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我们万达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力争让浓浓书香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书香浸染同学们美丽的童年,今天是我们学校的读书日,黄老师带领大家到图书室看看。(出示81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①、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②、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4、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2÷30= 140÷30= 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呢?

5、这两道题你准备怎样计算?

6、除了口算和估算以外,我们还可以笔算。(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7、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计算的作用”是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之一。我创设了“读书日分书”活动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让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①、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或阅读课本第81页、82页的内容进行学习,尝试用竖式计算92÷30=,140÷30=,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②、商是几?余数是几?

③、商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3要商在个位?

④、先独立学习,再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核心问题,通过自学提示这一教学设计把核心问题分解成具有指向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

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竖式写法,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写在那里?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不但会活跃课堂气氛,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处理教学,把判断对错和辩论的权利交给学生,准确的把握火候,进行必要的引导,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计算与思考,内化新知

1、出示题卡:64÷30= 280÷50=

2、计算并思考: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①、应该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②、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③、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3、汇报交流,梳理新知。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内化新知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有感性认识到模仿学习,再到有思考的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单调的、枯燥的练习,而是充满思维挑战的学习过程,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知识反馈,运用新知,每个学生练习题单一份

1、计算下面各题:

30÷10 102÷30 364÷40

2、足球30元一个,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元钱?

3、有50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设计意图:检测反馈既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也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同时又是下一步教学的前测,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五、小结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的情景引入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自主阅读中,感性认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进行数学的思考,通过讨论交流,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新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在笔算除法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除数是整十数

(1)92÷30=3(个)„„2(本) (2)140÷30=4(个)„„20(本) 答: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答: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推荐第8篇: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开始和最后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 数目

中间的物体 数目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2、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①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比多个。

②这根绳子被打了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③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①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②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③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如果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④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计划在校园主干道一边按照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园。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天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室。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推荐第9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教学设计

姓名:李醒 永州市双牌县 阳明山管理局学校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本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04-10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老师,大家欢迎吗?好,那就请同学们好好表现,大胆的发言,给在做的老师们留下一个最棒的印象,能做到吗? 2.师:不错!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高兴吗?…..我看谁是最棒的! 请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说的真好,那你们是不是也能做的好呢?…..问问大家,你们平时在家都接待过客人吗?(接待过的举手) 3.师:噢,家里如果来了客人,你又会怎样招待他们呢?

4.师:有同学说会泡茶招呼客人,是呀,客人喝上我们同学亲手泡的热乎乎的茶,心里肯定很舒服!

(二)、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沏茶问题

1.师:今天呀,小明家也来了客人,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出示主题图)

2.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3.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工序图图示){请学生说} 4.师:要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应该先做什么?小明想先烧水行吗?(学生回答:不行,因为……)

5.师:看来,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

6.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写一写,摆一摆,设计出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需要用的时间。(师巡视指导) 7.小组交流,看谁的方案最好。

8.指名展示,摆一摆,介绍自己的安排,和所用时间。

(2)总结方法:有时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可以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做,这就是优化。通过刚才解决的问题,你说说怎样才能节省时间?做一件事情的同时再做其它事情可以节省时间。 (3)烙饼问题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妈妈准备作他最拿手的烙饼招待李阿姨。我们来看看妈妈是怎样烙饼的?(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次最多能烙两张饼 生:两面都要烙 生:每面3分钟

师: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怎样烙? 学生回答演示 生:6分钟。烙一面需要3分钟,两面就要6分钟。 师:烙两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学生回答并演示

生:6分钟。因为一口锅可以烙两张饼,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就和一张饼一样,也是需要6分钟。

师:如果烙三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 师:这么多答案,下面请同学们先思考,操作一下,再以小组为单位,用圆片代表3张饼,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然后将你们的方案,填到你们的表格中。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烙的?(两人合作一人填表,一个操作) 方法1:

生1:先两张同时烙好,需要6分,再烙好剩下的一张,需要6分,共烙4次,花了12分。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快的方案? 方法2 生2:第一次先烙饼

1、饼2的正面,需要3分钟;第二次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需要3分钟,第三次烙饼1和饼3的反面,也需要3分钟,总共用了9分钟,共烙3次。

师:大家明白吗?谁再来演示演示。

师:我也准备了3个饼,(出示3个大的圆片)我们来一块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一起操作:

我们先烙饼1的正面和饼2的正面,3分钟后,把饼2拿出来,再同时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1熟了,接下来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反面,3分钟后饼2和饼3 也熟了。 师:这种方法为什么快?

生:锅里一直都有两张饼。(课件出示:烙3张饼的两种方案)

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这种方法时,锅里每次都有两张饼,这样不浪费时间,烙的最快,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 (4)拓展提高

师: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5张呢? (5)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生活运用:

请你设计一种方案使家人能尽快的吃上饭。

(洗电饭锅2分钟,洗米2分钟,煮饭35分钟,洗切菜20分钟,炒菜15分钟)

3、对他们的合理安排,你们有何想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张一鸣在乘车时认真看报纸。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小亮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学英语》。 (3)小明的爸爸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合理安排时间 沏菜:(流程图)

烙饼: 1个饼 2个饼 3个饼 4个饼 5 6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5

个饼 分钟

推荐第10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单元只是通过日常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教学中将归纳成沏茶问题、烙饼问题等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充分发动学生进行讨论、质疑、合作探究、设计方案动手验证,在分析、解决问题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具准备: 图片及与沏茶有关的学具。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预设情景: (小笑话 )早上起来,小明吃饭需要10分钟,收听新闻广播需要15分钟。

同学们,当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什么呢? 星期天的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 来做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想一想你平时在家沏茶时要做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2、设计方案:

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情,那么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用学具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3、展示方案:

谁愿意上讲台来展示你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案。)

评价:刚才同学们帮小明设计的沏茶的方案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情才节省了时间,在烧水的同时做洗茶杯和找茶叶这两件事,也就是说洗茶杯和找茶叶共花的3分钟时间可以在烧水的8分钟之内完成。这样小明就可以在8分钟以内完成需要11分钟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让客人尽快地喝茶了。

4、小结: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应先确定好做事的先后顺序,然后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同时做几件事,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就越短。李阿姨喝完茶想走了,但小明是非常好客的好孩子,非要李阿姨留下不可,我们来 看一看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小试牛刀:

让学生做“做一做”第1-3题。学生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大家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例子,大家可以回去再找 一找生活中的实例,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布置作业:课本第107页1-3题 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1分钟1分钟8分钟1分钟洗水壶接水烧水2分钟沏茶洗茶杯1分钟找茶叶1+1+8+1=11(分)

教学反思:

第11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之合理安排时间》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计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

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策略选择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策略选择] 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泥”恰恰是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最优方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片。

五、活动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 学 流 程

活动一:预设情景 走进生活

1、预设情景: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 意图: 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心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1) 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2)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点击课件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

这里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根据情境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材处理上,我先学习例2,再学习例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好象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更贴近学生。 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 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12篇:修改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画角》教学设计

迁西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晓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按指定的度数正确地画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2、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画不是整十刻度的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谁能回忆起我们昨天学了哪些知识?

(1)角的分类。

(2)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这节你最想学习有关角的什么知识?揭示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画一个60度的角。

(1) 今天我们要画一个60度的角,你认为量角与画角有联系吗?(画角与量角是相对应的)

(2)教师示范:画60度的角。(教师边画边对应讲步骤)

A.点顶点。

B.画其中一条边。

C.确定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如何确定?

2、学生操作,指导画角。

(1)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个学生上来画。

(2)教师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①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点(一看);

③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3.能不能画一个与刚才所画的角的位置不同的角。 4.再用同样的方法画一个40度的角。

三、合理运用:

1、先说说每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30度、60度、90度;45度、45度、90度

在生活区中其实我们能用各种方法确定许多角的度数

2、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常用?画什么度数的角使用三角尺方便?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画角,你能想出几种画角的方法? 教学反思: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前预计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以教师讲解为主,放手不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回家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想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1、在学画法之前,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使他们有一定的学习体验,经历学习的过程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深刻。

2、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最好统一告诉他们买哪种,这样会更有利于学习,也避免了浪费。

3、在认识量角器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内刻度的数对应的是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在教学时确实有所疏忽。

4、画角之前,一定要求学生想清楚自己画的是钝角还是锐角,画完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第13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冀家沟小学 王英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王的唯一方法。

3、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王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新课]

1、我们来玩个游戏,每人三张扑克牌,比大小,三局两胜制三局两胜什么意思?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

10、7、5和黑桃

9、

6、3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你有什么想法?

3、“比赛中,怎么研究双方的情况,运用策略,找到能够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学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有兴趣吗?” [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老师讲故事:田忌赛马

师:齐王和大将田忌喜欢赛马,他们把马分成三等,按照3局两胜制论输赢,第一次比赛,齐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齐王的中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齐王的下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由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稍差一些,所以田忌输了,田忌很不服气,要与齐王再赛一局,你来帮田忌想一想,可以怎么安排三匹马的比赛顺序?

(学生可以随意说一说想到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能干,帮田忌想到了这么多方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比赛的方法呢?其中哪些方法是能够赢得齐王的呢?

2、同桌两人合作研究。

(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王的方法。 (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

(1)谈一谈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找的。

(2)你有什么发现?(田忌只有一种可以取胜齐王的方法。) (3)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

小结:像同学们刚才这样,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一找出来,并从中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4、想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结局吗?

师:田忌第一局比赛输了,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他的一个谋士,也就是出谋划策的人,叫孙膑,就像同学们刚才一样,为田忌一一分析各种策略的优缺点,最后找到了这唯一能够取胜的对策,最后,田忌以弱对强,反败为胜。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学以致用]

1、联系课开始的扑克牌游戏 同学的牌:

10、7、5 老师的牌:

9、

6、3 老师怎样出牌,能够确保自己一定取胜? 小结:在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确保自己一定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

2、乒乓球团体比赛,如果你是教练打算如何出兵 中国队队员:王励勤、孔令辉、王皓、马琳、陈王己), 世界队队员:瓦尔德内尔、萨姆索洛夫、柳成敏、波尔、施拉格 师:你们认为要保证胜利最主要是什么?(平时的勤奋训练,实力+用兵)

3、、出示游戏规则:10颗棋子,两人轮流拿,每次只能拿一颗或两颗,谁最先拿到最后一颗,谁就获胜。

(1)游戏怎么玩?(解释游戏规则)

(2)试玩几次,想办法找到自己必胜的对策,找到以后在四人小组里进行讨论。(学生活动)

(3)反馈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4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匆匆的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大姚教学范式”的要求,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说实在的,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中,我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小主考官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先通过各项基本能力考核,当上主考官,再指导他们考核选拔第二批、第三批主考官,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从不同角度创设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第15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

理解这些知识。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这样安排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步学习乘法计算打好基础。

教学时先复习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知识复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练习,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然后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许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能力不过关,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分得过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学期四五节课,学生还没掌握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一单元结束了。所以在新授之前,一定要对已有知识复习,掌握要领,其次加强训练强度,使之形成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四单元《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的,哪些线是不交*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在此我提出几点: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第六单元直、《统计》教学反思

一、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三、练习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本节知识结构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精心设计了三道练习题,分别为:一是基本题,通过看我校近几年来学生人数变化统计图,发现数学信息。二是变式题,对比出示两个统计表,提问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选择折线统计图。三是拔高题,通过观察两厂的生产情况统计图,提

问应选择哪厂投资。练习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二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爱憎分明的,充满 着好奇心理。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反之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

2、关注合作,尝试解决。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

3、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排列与组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方法,从而发现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第16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刘歆雨

眨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照例这时候又该静下心来把把这学期的工作回顾一行,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始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

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从不同角度创设了课堂有效教学情境,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认识并会读、会写更大的数;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平角、直角、周角;学会两、三位数乘法及其运用;会对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懂得了确定位置的方法既可用数对表示,也可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理解了正负数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绘制与解读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次单元质量检测中,学生合格率均90%,平均分都在65以上,优秀率75%——80%以内,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

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刘歆 雨

第17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逐步养成合理安排事情与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解决沏茶问题 1.对话导入。

这几天,番茄娃娃很不开心,他遇到难题了。(课件演示:番茄娃娃伤心流泪的画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今天,我们就来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沏茶。 [设计意图:创设帮助番茄娃娃解决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帮助番茄娃娃的美好心理,使新知的学习

第 1 页 成为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氛围。] 2.沏茶问题。 (1)看图获取信息。

先让学生说说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再出示课件,了解番茄娃娃沏茶所要做的六件事。 (2)操作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怎样安排才能尽快沏好茶呢? 动手操作:先小组交流,然后用学具卡片在纸条上摆一摆、贴一贴,最后算一算沏好茶至少要花几分钟。 (3)交流体验最优方案。

学生展示摆好的纸条,要求把各种方案按所花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请花时间最少的小组介绍想法,再讨论为什么这个方案会节省时间。 (4)抽象数学化的提炼。

介绍箭号图示法(沏茶的流程图),感受这种表示法的简洁、明了。

3.小结。(课件演示:番茄娃娃看了沏茶的箭号图示法,很高兴) [设计意图:设计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贴一贴、分一分等一系列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思考和交流,以解决问题。通过动手

第 2 页 操作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沏茶问题的各种方法,体验沏茶问题的最优方案,感受合理安排的思想方法。]

二、解决煎蛋问题

师: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煎蛋。(课件演示:用平底锅煎,一次能煎两个蛋;煎两面,每面煎两分钟) 1.自主解决煎蛋的问题。

师:如果要煎一个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师:如果要煎两个蛋,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合作解决煎三个蛋的问题。

师:现在番茄娃娃要煎三个完整而独立的蛋,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安排? (1)12分钟方案。(生介绍安排方案,略) (2)8分钟方案。(生边说边上台用圆片演示,师配合板书,如下) 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②反 2分钟 第三次 ③正 2分钟 第四次 ③反 2分钟 共需8分钟

(3)6分钟方案。(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寻找更节省时间的安排方案) 学生如果有困难时,师引导:一口锅一次能煎两个蛋,第三

第 3 页 次和第四次只能安排煎一个蛋,如果每次都安排煎两个蛋,那不就节省时间了吗?想想怎样安排,才能让锅每次都煎两个蛋呢?

汇报展示。(生边说边演示,师及时记录过程,如下) 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③正 2分钟 第三次 ②反 ③反 2分钟 共需6分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预设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第一种方案,只要让学生介绍就行了;第二种方案,采用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展示安排过程;第三种方案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感受这种安排的思想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控,既要注重体验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又要注重最优策略的引导;既要渗透学法指导,又要培养创新精神。] 3.观察比较,体验优化思想的应用。

师:现在,要用哪种方案帮助番茄娃娃?为什么?(指6分钟方案)节省了多少时间?为什么能节省时间? 4.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 (1)探索煎多个蛋的合理安排方案。

师:假如煎4个蛋,又该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需要几分

第 4 页 钟?(课件演示) 师:假如要煎5个、6个、7个蛋,又该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几分钟?(课件演示) (2)引导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运用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理解、体验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再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5.联系生活,总结提升。

(1)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通过合理安排来节省时间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今天,我们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了沏茶和煎蛋两个问题,他可高兴了!瞧,他来了。(点击课件:番茄娃娃伴有画外音:谢谢大家)你想对他说什么? (3)小结揭题。

这样合理安排,就可以节省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广角里的知识。(板书:合理安排)最后,番茄娃娃有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愿与大家共勉。(点击课件: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同学们,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合理安排,才能提升办事效率!

第 5 页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体会了优化思想。]

第 6 页

第18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曼海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洋溢着微笑迎来了2012--2013年度的期末考试,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及时批改,并集体评讲,要求学生把错整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必批必改。学完一个单元及时测验,测验试卷及时批发整理,并把成绩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老师做到心里有数,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

注意学困生的培养,针对基础薄弱的孩子,要分组帮扶,遇到知识不衔接的地方,只能查缺补漏。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这还不值得一笑吗?

真想笑笑,真想!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每每谈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眉梢都忍不住飞挑。是啊,真想自豪、张扬的大笑!但赶快收住,路漫漫起修远兮,孩子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指导!

五、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回顾半年,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第19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xx小学xxx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洋溢着微笑迎来了2013--2014年度的期末考试,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及时批改,并集体评讲,要求学生把错整理到错题本上,加强巩固。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必批必改。学完一个单元及时测验,测验试卷及时批发整理,并把成绩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老师做到心里有数,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

狠抓学困生的培养,针对基础薄弱的孩子,要分组帮扶,遇到知识不衔接的地方,只能查缺补漏。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

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这还不值得一笑吗?真想笑笑,真想!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每每谈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眉梢都忍不住飞挑。是啊,真想自豪、张扬的大笑!但赶快收住,路漫漫起修远兮,孩子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指导!

(五)、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回顾半年,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孺子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Xx小学xxx

2014-1-3

第20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四年级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各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通电话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或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一节课,虚心向有经验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