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教学设计

2020-05-26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难忘的一节课》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节课》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把难忘的一节课写具体、写生动。

2、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作文课的联系,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作文课的趣味性。

3、以课实例引路,帮助学生抓住作文重点,进行作文方法的引导。教学重、难点:进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抓住作文重点进行作文引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提醒注意事项

二、游戏过程

1、过渡:我们今天的游戏是一些有关语文知识的游戏,也可以说是一次小竞赛。所以老师把你们分成了四组,让你们四组之间展开竞赛,你们同意吗?

2、出示课件,介绍游戏规则

3、进行第一个小游戏——“词语接龙” (1)出示课件,简介游戏说明和竞赛规则。 (2)学生上黑板进行比赛

(3)老师请四个同学当裁判,统计各组分数

4、进行第二个小游戏——“巧舌如簧”

(1)师:“巧舌如簧”说白了就是读“绕口令”,看看谁的舌头最灵巧,最听使唤。

(2)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3)选派选手,抽取题号

(4)进行读绕口令的比赛,老师随机评价并打分 (5)统计分数

5、进行第三个游戏——“交头接耳”

(1)师:“交头接耳”顾名思义就是头对着头,嘴巴对着耳朵,干什么呢,我们来传话呢!

(2)出示游戏规则(课件出示)

(3)分发纸条,请第一个学生记熟后收回。 (4)开始传话

(5)请学生说出听到的话,裁判随机评分。

6、进行第四个游戏——“心有灵犀”。(1)简介游戏规则 (2)推选解说员 (3)进行比赛 (4)统计分数

7、游戏结束,请班长宣布比赛结果,师总结。

三、习作指导

1、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刚才的心情感受。

2、来访学生

3、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心情写具体,写详细。

4、指名上台朗读,教师指出要点,板书说明

5、给作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四、拓展部分

1、师:在我们小学六年级的生涯中,每个同学都经历了无数的课深圳,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在努力为我们上好每一堂课,所以类似这样给你印象深刻的课一定会有很多,同学们也可以写一写这些给你印象最深的课。

2、课件出示作文要求。

3、配音乐,请学生谈类似的难忘记的课。

4、鼓励学生习作,把你喜欢的一节课写下来。附板书设计:

难忘记的一节课

画面具体

过程详细 联想想象

感悟真切

推荐第2篇:高中数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2008-04-12 21:

54一、自我介绍:我姓wang,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手机:„„,QQ:„„,因为是数学老师所以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喜欢给出自己的数字特征,也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拓宽与大家交流的平台,希望能与大家在课堂中相识,在生活中相知,不仅能成为你们知识的传授者,方法的指引者,更希望成为你们情感上的依赖者。

二、相信大家对于高中学习都充满着好奇,和初中相比,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上新课,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数学,一起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及如何学好数学这两个问题。

(一)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相信高一的第一节课是各位科任老师各显神通的时候,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来突出每门课的重要性,作为数学老师我表达上不如文科老师迂回婉转和风趣幽默,我们更喜欢用数字说明问题。大家知道北大最著名的院系是什么系吗?早在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就列数学系为北大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为什么数学系在高校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课本主编寄语是这样描述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有助于提高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民日报》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重要贡献。

问题1:大家知道海王星是怎么发现的,冥王星又是怎么被请出十大行星行列的?

海王星的发现是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发现的,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只是验证了人们的推论。

1812年,法国人布瓦德在计算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时,发现理论计算值同观测资料发生了一系列误差。这使许多天文学家纷纷致力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而发现天王星的脱轨与一个未知的引力的存在相关。也就是说有一个未知的天体作用于天王星。 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收到来自法国巴黎的一封快信。发信人就是勒威耶。信中,勒威耶预告了一颗以往没有发现的新星:在摩羯座8星东约5度的地方,有一颗8等小星,每天退行69角秒。当夜,柏林天文台的加勒把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摩羯座,果真在那里发现了一颗新的8等星。又过了—天,再次找到了这颗 8等星,它的位置比前一天后退了70角秒。这与勒威耶预告的相差甚微。全世界都震动了。人们依照勒威耶的建议,按天文学惯例,用神话里的名字把这颗星命名为“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和计算,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经过多年的争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资格。8月24日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宣布,冥王星将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从而太阳系行星的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事实上,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正因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一切科学到了最后都归结为数学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数学可以来解决的,无非很多人都没有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

问题2:基督教徒认为上帝是万能的。你们认为呢?如何来证明你的结论呢?(让同学发言)

我的观点:上帝不是万能的。为什么呢?仔细听我讲来。 证明:(反证法)假如上帝是万能的

那么他能够制作出一块无论什么力量都搬不动的石头

根据假设,既然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他一定能够搬的动他自己制造的那石头

这与“无论什么力量都搬不动的石头”相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

问题3:抓阄对个人来说公平吗?5张票中有一张奖票,那么先抽还是后抽对个人还说公平吗?

当然,我们学习的数学只是数学学科体系中很基础,很小的一部分。现在课本上学的未必能直接应用于生活,主要是为以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理科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了掌握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明„”,也有人形象地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体验一下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故事一: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 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人们通常凭借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耍些小聪明,使问题妙不可言。

数学游戏:两人相继轮流往长方形桌子上放同样大小的硬币,硬币一定要平放在桌面上,后放的硬币不能压在先放的硬币上,放最后一颗的硬币的人算赢。应该先放还是后放才有必胜的把握。

数学思想:退到最简单、最特殊的地方。

故事二:聪明的渡边:20世纪40年代末,手写工具突破性进展—圆珠笔问世,它以价廉、方便、书写流利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但写到20万字时就会因圆珠磨小而漏油,影响了销售。工程师们从圆珠质量入手,从改进油墨性能入手进行改良,但收效甚微。于是厂家打出广告:解决此问题获奖金50万元。当时山地制笔厂的青年工人渡边看到女儿把圆珠笔用到快漏油时就德育不用这一现象中受到启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

渡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思维角度新,从问题的侧面轻巧取胜。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发散式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既要有集中式思维又要有发散式思维。集中式思维是一种常用思维渠道,即为对问题的归纳,联系思维方式,表现为对解题方法的模仿和继承;而发散式思维即对问题开拓、创新,表现为对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我们应该将两种思维方式相结合。

学数学有利于培养人的思维品质:结构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化归意识、优化意识、反思意识,尽管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品质方面和其他学科存在着交集,但数学在其中的地位是无法被代替的。总之,学习数学可以使人思考问题更合乎逻辑,更有条理,更严密精确,更深入简洁,更善于创造„„

(二)如何学好数学

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高中很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的,高中不会像初中那样老师一天到晚盯着你,在高中一定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谁的自学能力强,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成绩以及你将来你发展的前途。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数学学科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主编寄语里是这样描述数学的特征的:数学是自然的。数学的概念、方法、思想都是人类长期实践中自然发展形成的,以数域的发展为例,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到实数再到复数,都是由自然的认知冲突引起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应用,让数学显得合情合理,浑然天成。数学中没有含糊不清的词,对错分明,凡事都要讲个为什么,只要按照数学规则去学去想就能融会贯通,但是如果不把来龙去脉想清楚而是“想当然”的话,那就学不下去了。

第二:要改变一个观念。

有人会说自己的基础不好。那我问下什么是基础?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基础。明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后天的基础。所以要学好每一天的内容,那么你打的基础就是最扎实的了。所以现在你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无所谓基础好不好。过去的几年里我分别带过五十一中和一中的学生,两边学生的课堂感觉差不多,应该说接受能力不相上下,有的时候我会选择在五十一中开公开课,因为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是成绩差异却是很大,原因在于我们同学外课自主时间的投入太少,学习习惯不太好。

第三: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数学的途径有千万条,每个人都可以有与众不同的数学学习方法。做习题、用数学解决各种问题是必需的,理解、学会证明、领会思想、掌握方法也是必需的。此外,还要发挥问题的作用,学会提问,热心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用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带动自己的学习。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类比地学、联系地学,既要从概念中看到它的具体背景,又要在具体的例子中想到它蕴含的一般概念。

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一中学生相比较)

㈠课前预习。怎样预习呢?就是自己在上课之前把内容先看一边,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打个问号,以至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样才能够很快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预习不是很随便的把课本看一边,预习有个目标,那就是通过预习可以把书本后面的练习题可以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中的同学预习就已经有好几个层次了,先是课本,再是精编,再是高考题典,上课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轮高考复习。

㈡上课认真听讲。上课的时候准备课本,一只笔,一本草稿。做不做笔记你们自己决定,不过我不大提倡数学课做笔记的。不过有一点,有些知识点比较重要,课本上又没有的,我要求你们把它写在课本上的相应的空白地方。还有如果你觉得某个例题比较新或者比较重要,也可以把它记在书本的相应位置上,这样以后复习起来就一目了然了。那么草稿要来干什么的呢?课堂上你可以自己演算还有做课堂练习。

㈢关于作业。绝对不允许有抄作业的情况发生。如果我发现有谁抄作业,那么既然他这样喜欢抄,我就要你把当天的作业多抄几遍给我。那有人会问,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两个办法:

一、向同学请教,请教做题目的思路,而不是整个过程和答案。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帮助,如果你让他抄袭你的作业这样不是帮助他而是害他,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吧。我非常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问题的,这样才能够相互促进提高。

二、向老师请教,要养成多想多问的习惯。我的办公室在二楼二号,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㈣准备一本笔记本,作为自己的问题集。把平时自己不懂的和不大理解的还有易错的记录下来,并且要及时的消化,不懂的地方问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到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自己复习了。我高中的时候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把数学成绩提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的学期开始了,请大家调整好自己的思想,找到学习的原动力。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愿每位同学都有个好的开始。

推荐第3篇:高中数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同学们好,我姓代,你们可以叫我代老师,很高兴在接下来的一年甚至两年时间里能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咱们这门数学学科。相信大家对于高中的学习都充满着好奇,和初中相比呢,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上新课,我想和同学们聊一聊数学,一起来探讨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如果学好数学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呢?

同学们经过小学,初中,也已经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有9年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同学会想,以前学的一些解方程,三角形之类的知识,对以后的生活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啊,数学作为我们中国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很多学科的基础。马克思说过:“一中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正因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一切科学到了最后都归结为数学问题。

相信高中的第一节课各位科任老师都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来突出每门课的重要性,作为数学老师我表达上不如文科老师迂回婉转和风趣幽默,我们更喜欢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其实在我们周围又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数学来解决的,无非很多人都没有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罢了。比如说,有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去必胜客吃饭,点了一个12寸的披萨,结果服务员说没了,就说给我们一个9寸的外加一个6寸的来抵换,同学们觉得这样划算吗?为什么?(让同学们讨论一会儿)继续说:我的朋友觉得挺划算啊,立马同意了,我当时就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不对,随后 ,我拿起笔在菜单背面大概算了一下:

一个 12寸的披萨的面积是=圆周率X半径(12寸的半径是6寸)的平方=3.1415926X6X6=113.0973平方寸。

一个9寸的披萨的面积是=圆周率X半径(9寸的半径为4.5寸)的平方=3.1415926X4.5X4.5=63.62平方寸

一个6寸的披萨的面积是=圆周率X半径(6寸的半径为3寸)的平方=3.1415926X3X3= 28.274平方寸。

所以,一个9寸的披萨加上一个6寸的披萨,总共的面积只有=63.62+28.274=91.894平方寸!只有大约92平方寸!而一个12寸的披萨面积有113平方寸!乍一看,我们好像是赚了,可实际上吃了很大的亏了。

所以说,学好数学并能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是很重要的。

再提个问题:基督教徒认为上帝是万能的。同学们认为呢?又如何来证明你的结论呢?(让同学发言讨论)

我的观点:上帝不是万能的。为什么呢?

证明:(我们用反证法)假如上帝是万能的 那么他能够制作出一块无论什么力量都搬不动的石头 。

根据假设,既然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他一定能够搬的动他自己制造的那石头, 这与“无论什么力量都搬不动的石头”相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 你们看,数学是不是很神奇。

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趣事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抓阄,对最后一个抓的人跟第一个抓的人来说公平吗?

事例

1、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 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事例

2、两人轮流往同一个桌子上平放同样大小的硬币,每次一枚,但不允许任何两枚硬币有重叠的部分,规定谁放下最后一枚硬币,并使得对方没有再放的位置,就谁获胜.试问是先放者获胜,还是后放者获胜?怎样才能稳操胜券?(学生们又不懂了,一阵胡思乱想过后)

老师出马:先放者获胜.只要先放硬币的人将硬币放在正方形的中心处,然后,对方每放一枚硬币,先放者都在对于所放硬币关于桌子中心的对称处放一枚同样的硬币,如此进行下去,先放者必胜。

…… ……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事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思考,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 (未完待续)

推荐第4篇:《细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细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细菌非常微小,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只停留在浅表的认知,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学生感觉较为抽象,学生课外知识不够丰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有欠缺,多数学生“闻菌色变”。 【确定目标】

围绕核心概念“原核生物”,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是重点也是难点,落实情感价值观也有难度。 【教学策略】

采用讲述法,先行组织者策略,STS策略。 【教学流程】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示课件中的电镜下的致病细菌图片,然后,教师讲述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疾病(白喉、百日咳、伤寒等),在过去,这些疾病无情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那么,谁是元凶呢?再进一步提问:细菌是什么样子的?是谁发现的?细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知细菌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细菌的发现

利用细菌的发现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STS教育。教师利用课件讲述,首先展示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细菌的有关图片,然后,用一个动画来演示巴斯德的实验,再现巴斯德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教师利用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认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细菌的形态

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针头上的细菌 ,让学生认识细菌非常微小,然后,展示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的几种形态,请学生认真观察,并尝试将它们进行分类。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细菌三型。

四、细菌的结构 教师围绕核心概念“原核生物”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要让学生复习动植物细胞知识 ,然后,教师拿利用课前准备的果冻盒、保鲜膜、黄、绿橡胶泥材料,指导小组学生完成制作细菌模型,做好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模式图,类比迁移说出各种制作材料分别代表细菌的哪一基本结构;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去与动植物比较,理解核心概念“原核生物”,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五、细菌的营养 在课件中 ,教师利用植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六、细菌的生殖 首先,课件展示细菌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根据细胞分裂知识归纳得出分裂生殖;然后,教师讲解“芽胞”的形成。

七、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知识,思考如何延长食品保存期,如何制作泡菜,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八、总结

引导学生构建板书,作业。 【教学反思】

《细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关键是与内容、目标、过程的有机整合。

推荐第5篇:一年级体育教学设计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体育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 一年级第一节体育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体育是一门主要在室外上的锻炼身体的活动课,通过参加丰富的练习活动,可以达到提高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2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能够和同伴积极合作,友好相处。

3、了解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练习秩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小朋友们从上小学起,要学习好几门功课,其中就有体育课,那么,什么是体育课呢?(学生讨论,依次发言)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一定知道,或者大家到操场看看,就会知道——体育课是由老师指导大家做游戏、玩球,或进行走、跑、跳跃、投掷、攀爬等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课,是锻炼身体的课。那么,为什么要上好体育课呢?小朋友们都喜欢游戏、玩球,进行各种跑、跳、投等比赛活动,体育课是为了满足大家这种活动心愿的。谁在体育课上能够认真、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练习活动,有刻苦锻炼、不怕困难的精神表现,他的身体一定会更灵活,动作更加协调;他的跑、跳、投等各种活动能力一定会提高的很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强,而且不容易得病。一句话: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成健康的身体。

二、那么,怎样上好体育课呢?

出示幻灯,边放幻灯边讲解:

1、画面

(1)不迟到、不早退,因故不能上体育与保健课时,要向老师请假。

(2)听到上课铃响后,就到指定场地集合,排队时做到静、齐、快。

2、画面

学生看幻灯,老师提问,并小结

(1)上课应穿什么服装和鞋子?

小结:应穿便于运动的服装和鞋子。

(2)画面上哪些东西划了“x”?为什么划了“x”?

小结:不佩带小刀等坚硬危险物品,不戴帽子,不戴口罩,不戴围巾,不戴手套,不穿塑料鞋„„

3、画面

(1)小明练习前滚翻;

(2)怎么突然摔倒了?

(3)原来被自己口袋里的小刀刺伤了。

小结:体育锻炼时千万不能带„„(学生回答)

三、在教室内练习排队(按座位组数)

四、小结:以上老师给小朋友讲的就是上好体育与保健课的课堂常规,希望大家今后都要做到。

推荐第6篇:“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如果有,怎样证明它的存在?七年级的学生了解很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2、通过该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知道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利用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

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2、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准备将各种实果或器官封闭在塑料袋中、黄豆、新鲜豆苗、澄清石灰水等材料。

(一)、情境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关注。列举学生熟悉的现象:萝卜储存久了就糠了,不好吃了;水果存放时间长了也不新鲜、不好吃了。让学生将软管插人装有各种实果或器官封闭在塑料袋,并将软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观察实验现象。

(二)自主学习: 1)、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接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

实验

1、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教师演示种子萌发过程有热量散发实验,教师提问温度计上得度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种子萌发过程有热量散发。 实验

2、有机物分解需要氧参与。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有机物分解需要氧参与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思考回答问题:哪一燃烧蜡烛熄灭?为什么?讨论得出有机物分解需要氧参与。

实验

3、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学生演示新鲜豆苗实验,先让学生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澄清石灰水混浊,得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特性,再先让学生实验:将克新鲜的和烫过的豆苗(沸水烫2—3分钟)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请两位同学分别取一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思考问题:哪一只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会出现混浊现象?二氧化碳来自哪里?从而导出结论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呼吸作用概念。教师提供词语: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尝试描述出呼吸作用概念,写出呼吸作用公式。 2)、呼吸作用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教师讲述: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在此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变成,如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等。提问:可不可以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为人类服务?

学生阅读了解田间松土、水淹排涝的作用。

推荐第7篇:高中英语第一节课教学设计[材料]

第一步:用英语问候学生,然后以流利的口语自我介绍,以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好奇,就能激起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

第二步:视频 英语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第三步:介绍学习英语的科学方法,并介绍词典、录音机及复读机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要求有条件的学生作好准备。

1.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从低年级起,对学生的坐姿,站姿,课前预习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听课习惯上及听力训练上要求:

Closeyourmouth:

Listen(Listen to he tape or teacher):

Look at your book and do the exercises,

这样的要求体现在每节课上,日复一日,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了。

2.培养学生“大胆说”的习惯

首先,英语是一种语言,学习英语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同学语文一样,需要学习者养成多说多练的习惯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必须亲身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主动参加英语对话表演。

3.严格学生的“读、背”的要求

要求学生用清楚、最大的声音,以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来朗诵,背诵时做到理解而后背,注重单词和句型,及时复习,多多重复。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语言语调和语感。学生只有明白这些要求后,才能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日积月累,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

第四步:要求

1 .学会预习.通常教师可以把第二天上课的内容提前一天写成,公布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知道预习的内容。

2.学会记笔记.在高一之始,教师一定要强化指导学生记笔记,循序渐进,给足他们记笔记的时间.每天检查学生笔记,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同时还可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了解学生实际听课效果.

第五步:高考英语试卷的基本构成。

词汇初中词汇一一听写一个月时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读音规则,引导其把握单词的字母组合,通过音标逐步拼写单词;

听力

高考听力改革:高考听力将于高考英语别的部分分开来考。具体就是在每年的九月份和来年的3月份各靠一次,去最好的一次作为高考的英语听力成绩,与其余成绩相加得到高考的英语总分。可见,高考对于英语听力的重视。学校门口展示出的关于9月24号举行第一次高考听力的事情。听力不是一个可以临时抱佛脚的事情,需要长远的准备。而

第六步:授课方式

高中时全英语授课听力是初中学生 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弱点所以有一个月时间给大家提高自己的听力

方法:多听。建议买高一必修一的英语磁带,每天晚上睡觉前听半个小时。最好是有复读机,一个宿舍至少一个 大家可以一起听。先是正常速度,目的是听懂文章的大意。第二遍快速,

在加快速度的时候看自己是否能听懂每一个单词。第三遍是慢速,比正常速度还要慢的速度,将快速听的时候没有听懂的个别词听懂。最后常速听一遍进行总结哪些词自己不容易听出来,以后怎么样才能听出来。这个方法是06年云南省英语状元代爽的杀手锏,谁用谁知道。 一个月后我们会全英授课,所以这第一个月的自我听力训练非常重要,我会放慢速度等一下大家,大家要抓住这个机会。如果大家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三年大家都会非常的难受。以至于以后的四五十年大家都会非常难过。机不可失啊!!

英语学习:劳逸结合

劳:1.每周一次听写,每次五十个/每天一次听写,每次十个?有学生自己选

2.刚才强调过的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半个小时的听力训练

3.英语笔记每周检查一次,每周一早上进行检查。注意自己的书写,笔记不认真的,书写差的同学就只能到垃圾堆里面找自己的笔记本了。

逸:

1.每节课上课前五分钟我们会唱一首英文歌曲。歌曲可以由我选择我喜欢的,也可以有你

们提供你们喜欢的,但仅限于英文歌曲,可唱性比较强的,适合你们这个年龄的唱的。 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英文歌曲歌唱比赛。

2.课堂上我比较喜欢采用游戏教学,尽量让英语课活泼一些

3.高效的课堂。我个人推崇尽量在课堂上同时完成我的教学任务,你们也完成你们的学习

任务,尽量不在课余时间留给你们太多的任务。这就要求你们在课堂上配合我,保持你们一个很高的学习效率,获得很高的分数和很好的年级排名。

阅读

买一本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规定每周至少的阅读量,并定期检查。

推荐第8篇: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开学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桐梓县第四中学

王 磊

大家好,今天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七年级英语开学第一课”,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始我的设计意图阐释:

一、初中生的英语学习与生活

1.初中英语学习的目的及重要性:

A..“Why do we study English ?”这是开学第一课多数教师会问及学生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作为教师对此可能也有不同看法!但我想告诉孩子们的是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生活!(即,“学习是为了生活”)——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很小父母就告诉孩子们,“To learn better , to earn more money”, “To learn better , to be a senior government officials”,”…to be a respectable man from others” , “…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a…”诸如此类的想法在孩子们心中逐渐形成,我想说,”It makes kids become very tired and one day when they are adults,they’ll be tired, too.”那么,他们拿什么来享受阳光,感受“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I don’t want to see a man who is too old to walk can’t understand what life is and how beautiful it is .B.我总会告诉孩子们,”You should have your own idea in daily life.”学习的目的是努力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是自己,而不是他人!And I also told them,”The teachers aren’t always right , you’d better be good at believing yourselves, not others !”我们应抛弃传统中教师至上的观念,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面对的是10年,20年后的社会生活,没有人可以用10年,20年前的经验告诉他们“什么什么是绝对正确的、无误的!”孩子的创造性,必然建立在充分的独立认知和自信之上!

C.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感受一种文化,不论是《三字经》,还是Hamlet,对你产生影响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的语言”,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从讲述英汉文化差异方面的cases出发,激发学生的英语求知热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Interst is the best teacher.”不要低估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常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懂得多,聪明得多”不是?! 2.浅谈本节课教学目标:

(一).语言知识层面: A.通过简单的英语提问,eg: “What’s your name ?”/ “What’s your age ?”/ ”Where are you from ?”/ ”Do you like English ? why ?”…了解孩子们的英语基础;

B.“ Do you know some difference between foreigners and Chinese ? ” / “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at ? ”…了解学生对中国人与外国人差异的认知; C.通过教师英汉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和行为差异的事例讲述,使孩子们了解,学习英语,感知异国文化,必然会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二).语言技能层面:

A.通过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用英语相互介绍自己或家人等,培养学生把“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

B.通过对英语中“I”的用法,与汉语中“我”的认知讨论,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思考(用不同思维方式)的能力;

C.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层面:

A.希望通过本节课,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求知热情;

B.通过一个小故事的讲述,启发孩子们去感知“学习——思想——心态——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让他们知道“心态”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C.通过学习,培养孩子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学习策略层面:

A.学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同伴交流,或与教师交流得以解决;

B.强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勇于说出自己与他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C.学会“倾听”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倾听”在本节课中与“独立思考”同等重要!

(五).文化意识层面:

A.旨在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有初步、浅显的认识,并试图以此激发其求知热情;

B.通过与学生的小故事交流,启发其发散思维,并试图以此让其了解,发散思维在学习外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A.如何在基本不涉及英语新知识,如词汇、短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的良好配合,达到启发、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求知欲的目的; B.如何把握“度”与“量”,“深”与“浅”的关系,是上好本课的关键点与难点。

二、学情

A.本节课教师面对的是“准初中生”,他们来自“四方”,彼此还不了解,与教师的了解也仅仅是“一面之缘”;

B.针对“英语教学”本身,由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大部分学生“英语学龄”提前,“喜忧参半”成为必然,如何使那些已经对英语“不太感冒”的“准初中生”配合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课堂行为,存在疑问;

C.从小学初入中学的“准初中生”们,对新的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充满“好奇”,如何使其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室”本身,这考验教师“教学功底”。

三、模式

宏观模式上采用我校(桐梓县第四中学)积极倡导的“六环教学模式”,即在“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展示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或学生)展示质疑——拓展深化——检测反馈——课后反思”。

但在具体的中观模(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教学风格(微观模),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目的。

现对教学模式做如下分析: 1.抓住“课间间隙”,利用“白板”设备,播放幽默的外国视频文件(如《憨豆先生》节选),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迎接“初中第一堂英语课”的到来。(本部分展示的节选片段,观后能让学生感知中外文化差异,比如《憨豆先生》中关于就餐的搞笑片段) 2.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入本课:

T: What’s his name ? Do you know ?

(Rowan Atkinson罗温·艾金森) 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会很茫然,有的学生可能会脱口而出“憨豆先生”!但对其本人,一无所知。此时教师可以继续,“What does he do ?”学生可能用英语也可能用汉语,回答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教师对其可以给予口头鼓励,“well done!”)又或者有学生甚至不知道教师在询问什么,此时教师可以用汉语翻译帮助其理解,也可以让同学互助帮其解答,除了引导,教师只需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倾听”! 2分钟以后,T: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him ? 此问题教师告知学生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肯定的”Yes , I do .” 此时教师可以用中文对Rowan Atkinson进行简单介绍,但有一个细节必须包含其中,“他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却是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喜剧天才,事业上顺风顺水的他,却在其主演了《憨豆特派员》后,询问自己的妻子,”Who am I ?”到此为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⑴ What’s your name ? ⑵ Where are you from ? ⑶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 to others ?

在此之前,教师可以用英文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以作示范,在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后,教师鼓励其在讲台上介绍自己,并做肯定评价!(自主学习环节到此结束)

3.教师让同学拿出纸笔,在上面写出汉字“我”,然后开始游戏,以24个字母为对象,介绍游戏规则:

如,同学A说出字母B,那他左右两面的同学必须分别说出“A”和“C”,说错的同学,给定下一个字母,让班上的同学继续此游戏„„ 直到字母“I”的出现(至此,合作探究阶段结束)

4 T: What is the another meaning of “I” ? What does the letter look like ? 同学在思考,并作出各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让其将“I” 与”我”写在一起,并告知其一个有趣的现象,“英语中的I表示“我”的意思,且表示“我”时,I不论在英语句子的任何位置,都永远大写(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英语句子首字母必须大写,而其他位置不必如此,这一细节)并让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I”的用法如此特殊?

小写的“i“比大写的I 多了一点,不再具有“我”这一意义;而反观汉语的“我”,如果我们去掉一“丿”,就成了“找”,这种小小的变化你会联想到什么? 至此,教师让学生发散思维,给出各自认为正确的答案,给予积极评价„„(展示质疑阶段就此结束)

5学生给出很多答案,教师讲述《黑白老鼠》①的故事,让其放松:(故事大意“备注”于“反思”后。 (拓展深化阶段至此结束)

6.检测反馈,通过学生对如下问题的书面或口头作业在下节课前完成: (1).Do you think study English is an easy thing ? (2) How will you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English learning ?

(3).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nglish letter “I” and the Chinse word “我“?

(4) What can we learn from MR BEAN ? 7 .课后反思(后文详述)

四、板书

由于采取“白板教学”作为辅助手段,故板书过程较为简洁明了本节课中作业的布置与课堂上相应的设问信息都作为板书内容在“白板”上得以呈现,本过程可在备课前完成,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学效果

A.本节课,教学内容实质涵盖及其丰富,通过简单的英语设问,如询问名字、来自何处等,不经意间检测了“准初中生”英语基础水平,在合作交流中,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了解,课堂反应活跃;

B.对MR BEAN 喜剧片段中出现的幽默元素,大家往往“一笑了之”,反应出初中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同时,也凸显其对他国文化了解的匮乏,生活中缺乏“大视野”;

C.本节课中关于“我”(I)的认知,充分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可塑性,虽然深层意义表达不够清晰,但就探究不同本身,充满科学精神,值得学习; D.就课堂上《黑白老鼠》故事的环节,同学们发言积极,但限于时间有限,未能深入展开,为本节课留下“缺憾”!

E.教学过程进程的掌握上,本节课存在不足,望以后加以控制!

六、反思:

1.本节课是“初中英语开学的第一节课”,是我认为初中阶段最难上的一节,在我校(桐梓县第四中学)第一节课(无论哪个学科、哪个学期)就“直奔主题”是被严格禁止的,尤其是七年级起始的第一节,这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于是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上述的“尝试”;

2.如前所述,我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感受一种文化,对人产生影响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的语言”,于是,我试图从中外哲学中“我“这一基本哲学命题出发开始这节课,表面上看好像这种立意过于“深奥”,实际上以“英语字母表”为突破口,一切都变得简单易行;3.“I”在英语中表示“我”,永远大写,他凸显了,英国文化中对自我发展的重视,“I”永远大写,也暗含一种自信的个人发展理念,事实上欧美文化与历史的传承,不管是“I think ,so I am.”还是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都大体与“I”相关;至于本课中与汉语“我”的比较,则显示出,不同文化的魅力所在!”I”从诞生的那刻起,便毫无疑问存在,存在于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存在于西方人的行为理念,对“I”的至上理解仿佛天生存在;”I”上加一小点“i”不再是“I”,失去“至上”的原始意义;反观汉语“我”,却是中国人一直苦苦探索的哲学命题,事实上,如果我们去掉一“丿”,就成了“找”,似乎中国人,一直在寻找探求,“我”的真意,东方人对我的探索热情,体现在“多想了”一点(“丿”),故而东方人较西方人更看重“集体”意义上的“大我”发展,而西方对“个体”,个性的发展重视程度似乎比中国更甚!只是这种差异,随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而逐渐趋同;

4.至于《黑白老鼠》的故事,只是希望对故事中情境的不断设问,启发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这对语言学习者,至关重要!事实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态的重要!而在可见的即将进行的英语系统学习中,困难无数不在,就像我们学习母语时,步步维艰,因此,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告知孩子们心态在未来学习、生活中的意义,显然符合本节课题的题中要义;

5.总之,本节课程设计,想表述的一切,无非是“学习是一种感悟”,“学英语是感悟一种思维,并对固有思维产生影响的过程,是适应将来美好生活的需要!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面向未来,不能仅仅停留在昨天、今天、明天响亮的口号上,而落实于现实的行动就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做时代的“弄潮儿”,走在时代的前面——仅仅与时俱进,对教书育人而言,还远远不够!因为你我面对的群体,面对的是

10、20年后,甚或更远之后的中国,如果我们都用10年、20年、30年前的教育思想,不要说教育,只说影响我们的孩子,那都是对他们极大的伤害,他们走出社会,落后他们的同龄人

10、20、30年的思维方式,这是很难想象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代教育“任重道远”!

备注:《黑白老鼠》的故事:

有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

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

他立刻用生平最大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

他一直跑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入了断崖边上。

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肢解,

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的卡在一棵树上,

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

正在庆幸的时候,他听到断崖深处传来巨大的吼声,

往崖底望去,原来有一只凶猛的狮子正抬头看着他,

狮子的声音使他心颤,但转念一想∶

“狮子与老虎是相同的猛兽,被甚么吃掉,都是一样的。”

当他一放下心,又听见了一阵声音,仔细一看,

一黑一白的两只老鼠,正用力地咬着梅树的树干。

他先是一阵惊慌,立刻又放心了,

他想∶“被老鼠咬断树干跌死,总比被狮子咬好。”

情绪平复下来后,他感到肚子有点饿,看到梅子长得正好,

就采了一些吃起来。他觉得一辈子从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梅子,

找到一个三角形的枝桠休息,他想着∶

“既然迟早都要死,不如在死前好好睡上一觉吧!”

他在树上沉沉的睡去了。

睡醒之后,他发现黑白老鼠不见了,老虎、狮子也不见了。

他顺着树枝,小心翼翼的攀上悬崖,终于脱离险境。

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

终于大吼一声,跳下悬崖。

黑白老鼠听到老虎的吼声,惊慌逃走了。

跳下悬崖的老虎与崖下的狮子展开激烈的打斗,双双负伤逃走了。

由我们诞生那一刻开始,

苦难.就像饥饿的老虎一直追赶着我们,

死亡,就像一头凶猛的狮子,一直在悬崖的尽头等待,

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就像黑白老鼠,不停地正用力咬着我们暂时栖身的

生活之树,总有一天我们会落入狮子的口中。

既然知道了生命中最坏的情景是死亡,

唯一的路,

就是安然地享受树上甜美的果子,

然后安心地睡觉,

只有存着这样单纯的心┅┅

少欲望、多一点赤子之心。

幸福是一颗梦想的种子

需要用生命的热情去灌溉

幸福不是靠别人给的

而是要认真抓住~用心选择

推荐第9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1a—3a)、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重点主要是如何描述制作食物的过程,对于初二的学生,本单元的知识点并不难,像分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how much和how many,这些知识点都是以前曾经接触过的。所以这节课主要以动手去实践以及去描述制作的过程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水果的词汇,区分可数和不可数名词,学会用how many与how much 问句,学会用first,next,then,finally来描述过程。 能力目标:如何去动手做食物,并用英语去描述其过程。 情感目标: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感受生活的乐趣。、教学过程: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单词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利用一些图片或实物来进行单词教学,并询问他们喜爱的食物。2 描述做奶昔的过程。首先展示做奶昔所需要的原料和工具,让学生了解,接下来做书上的听力练习,并把这一过程速记下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让学生学会first,next,then,finally来描述制作食物的过程。3学生描述如何制作水果沙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来描述所要用到的材料,如何准备,以及制作的过程。、教学反思:

1听了赵老师和陈老师的讲座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这一块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描述学习主体——学生时,只是笼统的讲学生要掌握或学会什么,而没有具体用到一些描述词,如大多数学生,或70%左右的学生等。另外就是掌握的程度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词汇其实还是较多的,所以部分学生是利用课外时间补上的,致使自己的教学处于一个被动状态。 2.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做听力练习时,我并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一味的要求他们把做奶昔的过程速记下来,其实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在这之前我先设计一张表格降低难度,那么效果要好些。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之时要多关注学生这一块。

3、在学生描述制作水果沙拉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带一些水果和工具等材料来在课堂上亲手做一下,比起空想要好得多,毕竟这些也容易做到。当然也可以描述制作其他的食物,这样的话更容易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

总之,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还需向各位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推荐第10篇:义务教育阶段资助一节课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学期初资助一节课教学内容) 一.政策名称

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二.资助项目

(一)义务教育免费教育(财政专项资金)

资助内容:根据《河南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凡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学费、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财政专项资金)

资助对象:在登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就读的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

申请条件:经有关部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

以下几种寄宿生优先确定为补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学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学生;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同时,对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

资助标准:小学生1000元/生/学年,初中生(含特教生)1250元/生/学年。

资助覆盖面:资助比例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27%

1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

申请程序及资金发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补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学期评定一次,春季学期根据补助名额和补助对象变动情况进行个别调整和评定。

1.每学期开学时,学校及时通过召开资助主题班会、上好学期初资助一节课、校信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详细告知学生及家长申报时限、程序、申报材料及相关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家长对资助政策知晓,并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励志、心理健康教育。

2.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自愿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并如实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生活费补助寄宿生登记表》,并递交相关材料。材料包括:户口本(需提供学生所在户口本首页、户主页、学生页、证件持有人页复印件)、《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承诺书》及困难证明材料。

3.学校认真开展评审工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对受助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学校在深入了解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的基础上,作出是否给其资助的决定。

4.各中心校对辖区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全程进行指导、监管,对确定的拟资助学生复审。各中心校长、学校校长是辖区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第一责任人。

2 5.将中心校复审通过的拟资助学生名单在学校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评审小组依据程序重新审核、评定。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写出公示结果报告,填写相关报表并按要求逐级报送。

6.资助款从财政局专户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受助学生家庭的银行卡上。

*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认定:每年秋季学期,登封市扶贫部门将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提供给教体局与学籍库进行对比,教体局将符合条件学生名单提供给学校。学校通知符合条件学生提交相关材料。

(三)省定营养改善计划(财政专项资金)

资助对象: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申请条件: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有电子信息档案。

资助标准:800元/生/学年。

资助覆盖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

申请程序及资金发放:补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学期评定一次,春季学期进行核查。

1.每年秋季学期,登封市扶贫部门将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 信息提供给教体局与学籍库进行对比,教体局将符合条件学生名单提供给学校。学校通知符合条件学生提交相关材料(①能够证明学生与监护人亲属关系的户口簿复印件;②监护人的身份证复印件;③监护人名下银行卡号;④其它所需材料)。

2.教体局通过银行直接将资助款发放到学生监护人的银行卡上。

(四)社会捐助

为扩充资助形式,完善资助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4

第11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注释,品味"绿"等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3,体会作者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绿"……等词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读题释意

师:思念家乡是古今中外是人共同的话题,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宋代大诗人(出示王安石画像,)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在宋朝曾经做过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这首诗写于他第二次赴任途中途经瓜洲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生:读题释义

二、读诗解意

师:请同学自己来读这首诗,读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出示提示)

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或者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不懂的还可以向你身边的人请教,读懂了就告诉向你请教的人。生:自由读文。 师:板书全诗。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间"的读法,按平仄读一声,按意思读四声,在这里我们读一声。 (师同时板画)

师:多请几位同学来读,读通读顺 ,读中同学间互相评价。 师:请同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说诗意互相交流,师板画相机引导。

三、品读悟情

师:诗意我们现在大致已经明白了,你们看图,诗人的家乡到底在哪里呢? 生:猜测并讲清理由。

师:那么,诗人在哪里停留又想到哪里去呢? 生:再次讨论。

师:诗人的家乡在钟山,想上京城开封去赴任,夜晚停泊在瓜洲,站在长江北岸,回头看江南发出感慨

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这个〃绿〃字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它还有个小故事哪,(出示绿字的小资料) 师:你们能想象王安石家乡钟山会有怎样的美景吗? 生:描绘美景,教师适时点拨。 师:出示配乐引导词。

四、回读默写

师:谁来替王安石抒发情怀? (配乐朗读背诵)

师:你再来把这首诗写出来吧,写之前指导"隔"的写法。 写后在黑板上展示评价。

第12篇:七年级语文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

陈俭志

(注:红色楷体为上完课后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业。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可教师

三、通过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教师的适时适当点评鼓舞学生的表现欲

四、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设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语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从而“拜倒”在语文学习上。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绿树成荫、幽雅美丽的颜中。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很有学问,也很有语文知识。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找几个学生说说。)(有两个学生说:黎庆怡是姑奶取的,希望天天开开心心,学有所成;黄荣康:荣宗耀祖,健健康康)

老师自我介绍:姓“陈”,以后叫我陈老师吧,“陈燮霞”的“陈”,知道她是谁吗?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苦练16年、曾面临两次退役打起背包准备回家最终却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为我们取得奥运首金的举重冠军,我和她的经历很相似,生于普通农民家庭,苦读16年后再次咬紧牙关读书三年取得硕士学位。(学生“哇”)

名字是:俭志,家里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勤俭节约而又有志向的人,好名字吧!但也是这个中性的名字,让我在大学第一天入学时在女生宿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网上可以找到两个“陈俭志”,一个是本人,另一个是男性,律师。呵呵,也算独一无二。)

老师的性格:我参加工作10年,在颜中教语文8年,其中5年教初三,可以问问你们的哥哥姐姐、邻居亲戚:陈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就说你们的语文老师是那个姓陈的、女的、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稍微有点胖的老师(学生笑),他们就知道是谁了。总的来说:你尊重我,我就充分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将会更不尊重你!我最不能容忍的三个行为:上课说话、趴台睡觉和不交作业。(此时已有黄耀志三次讲话,叫他站起来,他不站,走过去将他拉起来。)

三、教材介绍:

1、

教材封面的色彩:一改我们小学教材的鲜艳色彩,整个封面显得典雅、清新而又厚重。寓意为我们已经告别了天真、幻想、好奇、活泼的五彩缤纷的童年,开始踏进理性、思索、追梦的少年。

2、教材封面的内容:上半部分为文言(小学的《两小儿辩日》就是文言文),这似乎在告诉着我们,这册书里展示了一部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下半部分的图案是什么?——两匹扬蹄的骏马。

有什么寓意?能想到一些关于马的成语吗?一马当先(比喻领先);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龙马精神(像龙状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马到成功„„

3、寄语:每位同学都是一匹扬蹄的骏马,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徜徉,在这册书里,你们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这里有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以俯瞰超拔的目光、人类文明的目光关照灾难深重的民族、“俯首

1

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唯一一位科学家玛丽·居里;有留连西湖美景、慨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泪洒他乡、悲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游子马致远„„。这里面的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我们留连往返。

4、语文课学什么?为什么还要学语文?

语文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我们的母语。刚才我们用母语做了交流,一点儿障碍也没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母语都已经挺熟练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呢?为了能够更好地听说读写。

第一、听。并不是有耳朵就会“听”。九年级教材有篇课文《杨修之死》(《三国演义》)里“曹操吃鸡肋”的故事:曹操和刘备打仗。凭借着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两军对垒了很长时间,曹操的进攻都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想要再进兵,心里知道取胜的机会很小,想要收兵,又害怕被刘备的军队耻笑。心里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厨师给他送来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鸡肋。这时候正好夏侯惇来问他夜间军营的口令,曹操随口回答:“鸡肋”。曹操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叫做杨修,他听见这个口令,就叫人收拾行李,并且说:“听听今天晚上的号令,就可以知道魏王很快要退兵了。鸡肋嘛,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丢掉又可惜。就好比进攻不能胜利,退兵又觉得可耻,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如早走吧!”

同样是两个字“鸡肋”,其他人听到的只是一个口令,杨修听到的却是曹操心里的犹豫不决,听到军队退兵的信号。杨修的过人之处,当然不仅仅是聪明,还在于他满腹经纶,饱读诗书。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语文知识,注意训练自己“听”的能力,我们也能从别人的话语中听出更深层的含义,能从各种听觉信息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有用的东西。

(会“听”的同学刚刚应该已经记下了陈燮霞、鲁迅、玛丽〃居里、白居易、马致远!因为这是绝好的作文素材,能记起一些信息吗?指名学生提问)

二、说。先讲一个故事《最好的与最坏的东西》:从前有一位国王,吃厌了宫中的各种美食,于是让随从带着他到民间去寻找美食。这天他来到一位有名的厨师家里,要求厨师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第二顿要做成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做得好,厨师就能得到重赏,如果做不好,厨师的性命就难保。

不一会儿,厨师做完了第一顿饭。只见盘子里是一些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厨师解释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真理,能表达真情,让人类充满智慧和感情。”国王听了非常满意。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了,他准备吃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却发现厨师给他做的食物跟上次是一样的。国王正要发怒,厨师说话了:“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东西。它能说出愚蠢和恶毒的话语,让人类充满绝望和仇恨。”国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这个行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但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来说,效果就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断定说,语文学得不好的人,话就一定说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语文学得好的人,他所说的话一定会吸引人,会带给人智慧和美的感受。

第三,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好语文,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阅读课外的书籍;反过来说,课外书籍阅读得越多,我们的语文成绩就会更突出。中考占40分。

四、写。“写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不爱学语文,不管你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你只要想过一种正常的现代文明生活,就必须去“写”。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容易一点、更轻松一点、更富有情趣一点,我们当然要努力写得更好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同时作文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有60分,半壁江山,想要有好的语文成绩,写作一定要重视。编班级作文集。

2

四、学习必须的工具和要求

1、一个作文摘抄本(必须硬皮本)、两个语文作业本(单行或双行,如果字迹潦草将换成田字格)、一个小测本、一叠作文稿纸、一个周记本

摘抄本用来摘抄和记作文笔记„„

2、工具书:新华字典(科代表必须每天带在书包里)

3、课外书籍:《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4、每天要交的作业:字词抄写

5、每周要交的作业(周一):周记一篇(300—500字);C:摘抄一页;A、B:2页

6、每天上课前,先由一名同学讲新闻或者讲故事(女生讲新闻,男生讲故事)

7、课前:预备铃后科代表带读。

8、摸底成绩出来后将分学习小组。要求:投入的课前:

预习五步法:一看:看课文前的预习提示,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后的“字词积累”。看完后,对课文有初步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了解作家作品的方法:名、时、地、评、作,“知人论世”。 二查:就是查工具书。弄清字音字形,弄清词或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看”和“查”是课前预习的起码要求。

三思:就是思考。要求依据提示、课文、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问题是否懂了、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 四批: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用铅笔),如不懂的地方用“?”,重点用“——” 五记:就是记笔记,在看、查、思、批的四个环节中作好笔记。

五、目标:

争做“五一居士”、一颗充满爱的心、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子名篇佳作、一笔好文章

六、学习语文方法歌

学好语文贵坚持,长期积累入佳境。精泛结合是良方,多读才能得真谛。 课文其实是基础,烂熟于心须学精。作文关键是多写,日记叩开成功门。 演讲辩论需大胆,敢于开口自能言。活学活用多实践,,蟾宫折桂我当行

故事一: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故事二: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故事三: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 3

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故事四: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故事五: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故事六: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

第七个故事: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要努力地去帮助别人,特别是要懂得与别人分享你的知识。放弃为取胜不惜一切代价的破坏性竞争,追求让大家都获益的双蠃策略。

把握时机

有效导引

平稳过渡 ——刍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九年义务教育”是分两个阶段走的:小学阶段的六年和初中阶段的三年。在这两个阶段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不同,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 4

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正是因为中、小学在环境、任务和管理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我们所要迫切关注的。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尤其是任教初一的老师,瞻前顾后,找出这些联系和区别,注意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使初一学生平稳过渡到中学的学习环境中,使中小学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一、了解学生,把握特点

小孩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看起来是跳了一档,实际上不过是升了一级。所以在教学上就必须注意连续性。我们有时候被“跳了一档”这个现象迷惑了,一下子就完全按中学的要求教学。不看到走步只看到跳跃,思想上就会松钩,就忽视了衔接问题。有些老师常对孩子这样说:你现在是中学生了,怎么还这样呢?其实他刚从小学里过来。这就是忘掉了一个必要的过渡。初一的时候,实际是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的过渡。

我们要教好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学习、知识、能力和智力等方面的情况。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一开始就讲得很深,要求很高,学生接受不了;曲高和寡;适得其反。所以对学生的基础一定要了解得非常清楚,要花一番调查研究的功夫。

只有了解了学生,才可能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接好这一“棒”。

孩子在小学里学了六年,习惯于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老师,他们的教学强调一点一画,反反复复,句句分明,整齐划一。这对儿童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得承认。学生习惯这种教法,如果一下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是不行的。我也有过教训。比如要求初一年级学生在学课文前要先预习,并把字词写在本子上,结果本子一交上来,有的抄了课文后面“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有的抄了课文下面注释的字词,也有的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抄下来了。因此对初一的学生,你要给主动权,但不能太大,他们还不会利用,还得搀着、扶着,要有指导、有计划,还得有督促。而且孩子的心理、表情、动作的特点都要把握。孩子还小,顽皮,爱打闹,但有时又装得很懂事,个别的还要来跟你探讨问题。我们大了,老了,这少跟老、小跟大之间的心理特征、语言动作是有区别的。因此,要衔接得好,就要仔细观察,细细体会,做到感情上交流,有共同的认识。我们只有把握住孩子们童心纯真、晶莹透亮的特点,才能很好地缩短少与老、小与大之间的距离,这样,师生就可以心心相印,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二、把握时机,有效导引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有三个重要时机:小升初的暑假、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七年级的第一学期。

1.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

小升初的暑假是一个真空的阶段。许多孩子在漫长的假期中,除了跟父母去流行外,就是去一些学习机构的学习班,甚至只有呆在家中。对于如何对初中的语文学习做一些怎样的准备,却毫无头绪。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学习指引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给新生发录取通知时,也发给暑假作业。

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语),它告诉我们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应该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因此,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事事关心

学生应该通过各种媒体(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了解本地、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

②走进社区

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居委会)作一些调查。

走进一条小街(小巷),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感知时代的变迁……还可以作专题调查,如考查社区环保状况——你所在的社区,绿地是否日益减少?水资源是否受到污染?垃圾是否成堆?经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后,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全社区共同努力,解决环保问题,保护我们的家园。

③体验生活

可以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诸如收拾整理房间、学洗衣做饭等。也可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与在农村的亲朋好友(也可是陌生人)联系,走进农村去生活一小段时间(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亲身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将会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就以上所提及的一些生活内容,随处皆可学语文,特别是能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了生活经历,占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再加上情感体验,作文就一定会写得具体、生动、感人!

⑵亲近文学,走进名著

专家说:语文能力从来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出来的(特级教师李希贵语)

“新课标”对初中生读写的总要求是:

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写作: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暑假的时间较长,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亲近文学,走进名著。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亲近文学,走进名著,特别是读透一个作家(诗人),走进一部名著,徜徉于文学殿堂对写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要读的书目,介绍一些读书的方法,以及做读书笔记的要求。

当暑假结束时,学生就已经在阅读与写作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初步了解到初中语文学习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区别。

2.爱上生动的语言、文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一定要认真地设计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了解到语文的性质、语文的美、语文的趣味以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学生自主的学习语文。当然,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以利于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的班级,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其学习情况不可能整齐划一,尤其是中差生。他们实际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这就需要我们明确衔接的具体内容以及过渡的有效办法。

孩子们从小学考取中学,都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希望有个好的开端,学得更好些,这就是个推进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个推进力。要抓好起步,要掌握学生对新学校新起点的心理。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起步是十分有讲究的,要抓得扎实,它对整个初中甚至高中的语文质量都起关键性作用。所以要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之以法,是小学升初中学习成绩稳定的关键。小学阶段课程少,知识容量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主要靠记忆的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扶得多些、细些、具体些。学生进入初中

6

后的课程增多,容量加大,知识加深,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每周只有

五、六节课)完成教学任务,若仍单纯用小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大量复杂的知识目前就会束手无策,甚至有可能导致还未“爬坡”就滑坡掉队。因此,为了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掌握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我们不仅要吸取和借鉴小学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而且要依纲据本,结合实际,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及习惯,让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训练、掌握、猎取知识,达到一种“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达到上述目的。

⑴教会学生读语文书

教会学生阅读整本语文书的方法

导读思路:整体----局部----整体

新书一到手,先指导学生读说明、看目录,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要求和重难点,然后导读“单元提示”,了解各单元的学习重点,确定学习的主要方法,再教会读书末附录中的有关短文,归纳整理,使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形成清晰的网络、科学的系统。

教会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

导读思路:预习---整体阅读----研读----迁移。

预习:

1、阅读课文标题、作者及由此产生的第一个注释,从而明确题旨、作者简况与写作背景。

2、阅读“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记住文体、文学、文章、读写听说知识,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把握课文的中心和特色,确定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3、初读课文,疏通文字,利用工具书扫请字词障碍,将有关自认为是重难、疑点的句子标示出来,形成对课文的总体认识。

4、阅读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结合预习要求,明确练习题目中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教会学生有效地做练习。

整体阅读:教会学生读一篇文章应先快速地、粗略地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略——作者的思路、话题、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获得整篇文章的框架印象。

研读: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仔细、深入地阅读,去分析思考文章的各个局部、片段、甚至推敲一句一词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还应教会品读重点语段的步骤:①标句数。②拎句意。③分层次。④理关系。⑤明段意。⑹探写法。⑺思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文,教给学生研读各类文章的思路,并及时指导、点拨。

迁移:在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同类特点的文章,举一反三,鼓励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并开展讨论以提高自读能力。

⑵教会学生用语文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课本的同时,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的做法,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归纳整理,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

学会用语文书,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作的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如:学《羚羊木雕》时,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行文构思;学《紫藤萝瀑布》时,直接用文章的第一句话作为开头,让学生重新续写;学《春》时,让学生仿写文章最后的三个排比段。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的确,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文章,必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偷”用了别人文章中的东西。

⑶教会学生听讲

在校学习,听课是获得知识,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到“四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7

①眼到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上课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挂图、投影、屏幕等等,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还要注意看同学的板演,更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更高。

②耳到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③手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上课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学会抓住重点记录,一般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板书、是重点。有的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开头没注意听,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自学指导、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才知闲话不闲,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解即可。”老师的课堂总结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应记录下来。

笔记记在哪?语文课上笔记一般记在书的空白处即可,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或积累本上,自己整理总结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强化记忆的过程。

什么时间记笔记?应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停顿、板书时抢记,逐渐培养听记结合的能力。

④心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才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再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务求水落石出;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培养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在课上尤其要重视思、问结合。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自答。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回答无论是对,还是错,你总会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同学提出疑问,请老师同学解难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课中学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历史课中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课中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课中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课中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课中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散文》、《诗刊》中提高语文素养,从《读者》中学人文关怀,从《半月谈》中培养政治敏感,从《探索时代》中学会展开科学幻想。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开心辞典》、《大家》等栏目,还有大量的语文学习网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重视了衔接和过渡这一工作,并辅之以有效途径和方法将之落实到实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就可避免无效重复迂回,就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适应初中的语文教学并从中获得收益。逐步使他们由“知之者”变为“好知者”“乐知者”、“会知者”,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选自2008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学衔接研讨会资料汇编》

8

第13篇: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2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

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1a—1c)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into„, turn on„ (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then„ ,next„ , finally„.2. 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主要表现为交流、合作、展示、补充、完善、深化自我学习成果,解决自我学习中不能解决的困难的过程。互动教学一般由导学、自学、小组研讨、组际交流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组成。课堂活动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为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自己动手制作食物中感受乐趣,并认识到只要自己肯做,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前进的脚步,感受父母为自己做饭的辛苦。

三、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时重点单词和词组。

2.能熟练说出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

五、教学难点

1.能熟练说出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

2.通过小组合作,说出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并通过此话题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幻灯片演示文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一首英文歌曲,并要求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食品用英语记录下来。

二、教学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说出制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师时帮助补充)。顺势学习搅拌器(blender)这个单词。

2、播放制作香蕉奶昔全过程,结合学习关键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into„, turn on.

3、listening.要求学生把制作香蕉奶昔的顺序标在书本1b的横线上。

、教师制作奶昔。边演示边解说(in English) First,peel the bananas.And Ss chant like this:Peel,peel,peel the bananas.Then,cut up the bananas.Chant “Cut cut cut up the bananas.”

Now, put the bananas and ice cream into the blender.Then,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Next, turn on the blender.After two seconds ,turn off the blender.Finally,drink the milk shake.

5、pairwork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如何制作香蕉奶昔。

三、学生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分别请两位同学(自愿)到讲台上演示制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骤用英语解说(如有误,教师纠正),然后连同老师做的奶昔一起分给同学们品尝。(充分肯定表扬上来制作奶昔的同学)

四、尝试练习

五、教学拓展

两人一组,就某种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制作进行讨论、操练。然后请

一、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We are going to make an orange milk shake, First,peel three oranges . Then,cut up the oranges. Now,put the oranges and ice cream in the blender. Then,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Next,turn on the blender. Finally,drink the milk shake.

六、Summary: 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 food,and how to make milk shake.Let’s do it by our hands.We can enjoy our life.There is a lot of fun in cooking.

七、Homework: Make a cup of milk shake for your parents.

教学反思(优点)

、巧妙导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用一首英文歌曲导入,增强了趣味性,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将注意力引到了课堂上来。

、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灵活的教,也应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这一模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香蕉奶昔,品尝奶昔,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记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到知识同时亦学得开心、有趣。

、注重合作学习。整堂课的设计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能产生兴趣从而得到进步和提高。本节课中,第一次小组合作讨论中,就有一部分稍差点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说出较简单的句子。如果在平时,这些学生就可能什么都不做。在小组合作中,他们不仅仅是自己在表达,而且还会得到小组成员的认可。这不仅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会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合作,既训练了听和说,又训练了读和写,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教学反思(缺点)

1、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做听力练习时,我并没有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一味的要求他们把做奶昔的过程速记下来,其实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在这之前我先设计一张表格降低难度,那么效果要好些。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之时要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2、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对这要求体现得尤其强烈。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甚至引发他们的情绪,使自信心受到打击。课堂中我忽略了这一部分,体现在让学生到讲台来示范做奶昔时,不少学生高高举起手,都希望自己能去试试。结果,我叫上来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令那些“后进生”极其失望。甚至有个别学生露出不屑的神色,这点非常欠考虑。备课时没有想到应该让一个优秀生,一个后进生来表演,从而体现出教师对各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以后应该多考虑学生个体、心理以及年龄等各因素。

3、我设计的制作Orange milk shake这个活动,其实这个活动可灵活设计,让学生们制作任何他们想制作的食物,例如:做一碗面条、汉堡包等等。制作的食物局限于奶昔,致使学生的思路受到限制。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义。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优秀教师。

第14篇:《走进多媒体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

《走进多媒体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

一、教学内容设计:

针对学生“零”起点的情况,本节课主要是介绍多媒体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并从图像和动画这两个大方向出发,简单地介绍了图像的类型和辨别方法;简单地分析了图像所表达的信息;播放了几个奥运动画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动画有个感性的认识(以后较深入的内容可留待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时再讨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多媒体世界,感受多媒体的特殊魅力所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领域:

(1)了解多媒体的概念,并对其组成元素有一定的理解;

(2)理解两种图像类型的概念,并能对其进行区别;能对给出的图像进行辨别;

(3)了解图像表达信息的独特之处,并能对给出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思考;

(4)感受动画的闪动魅力,并能对动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操作领域:

(1)对给出的多媒体信息,能提炼其中所包含的元素;

(2)辨别图像的类型及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

3、情感领域:

(1)培养学生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对奥运会会徽和亚运会会徽的分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修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媒体概念的建立;矢量图像的理解;如何分析图像所表达的信息; 难点: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图像所蕴涵的信息;

四、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

通过大屏幕,直接播放一个多媒体演示系统。 [教师活动]

问:现在我播放的是一个多媒体演示系统,大家认真看大屏幕,充分发挥你们的观察能力,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边说边操作演示系统) [学生活动]

观察大屏幕所播放的演示系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答:声音、图像、文字、动画。 [教师活动]

针对刚才学生回答的结果做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演示系统分析各个元素的存在并做进一步的补充。从而,引出多媒体的概念。

2、新课内容

[概念一]什么是多媒体?

将视频、声音、图形、图像、文字、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实现一定的功能,就称之为多媒体。

[教师活动]

结合多媒体演示系统,分析多媒体的概念极其所包含的元素。针对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强调必修课主要是学习图像和动画方面的知识。至于更深入的问题,到选修课再讨论。首先我们来学习图像方面的知识。

问:看大屏幕,首先给大家看两幅图像(如上图)。现在,我要把它们先后进行放大,大家仔细观察,在放大的过程中,图像会发生什么改变?两幅图像改变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 随着老师慢慢放大图像,思考提出的问题。

答:图(1)在放大的过程中,有锯齿形出现,而图(2)在放大的过程中,没有有锯齿形出现。 [教师活动]

根据上面所进行的活动,从而提出图像的类型:点阵图像和向量图像。并再次结合先前的图像进一步分析两类图像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二]什么是点阵图像?

是由许多不同色彩的点组成的图像。 [概念三]什么是向量图像?

也称作为矢量图像,它以数学的向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

(由于高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学数学向量的概念,故此处在直角坐标系中简单地引入了向量的表示)

[课堂思考]对下面给出的两幅图像,辨别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图像?

(说明:随着老师慢慢放大图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做出回答) [教师活动]

问:我们知道,人类可以用语言来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交流方式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像(如下图)。

[任务驱动一]解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 (鼓励学生自高奋勇回答问题,只有3次机会。) [教师活动]

点评刚才三位同学所做出的解析,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针对北京奥运会会徽,做出总体解析(可以借助网络)。通过过程分析,可以得出图像的独特魅力所在:

(1)信息丰富,形象直观。

(2)图像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增进人们思想交流。

(插曲:在此可以说说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堂思考]解析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

[教师活动]

上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图像方面的一些知识,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会讲一些图像加工方面的知识。那剩下的时间,我们就来欣赏几个动画,轻松轻松。(观看大屏幕) [动画欣赏]

(1) 奥运宣传篇——新北京·新奥运.(2) 真心英雄(MTV)——献给中国足球队的歌 (说明:在欣赏动画的同时,教师对动画进行要点点评)

第15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教学设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担任着信息技术教学和电教的双重工作,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的时候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2、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4、备好硬件和软件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5、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6、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7、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8、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老教师也要备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第16篇:关于如何做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如何做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备课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备课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一份好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要体现课改新理念就必须改进备课方法,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质量好的设计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呢?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成几个小段落,每个小段落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行数学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了。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 二.目标制定要准确

目标准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重点难点要把握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因为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第17篇: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经过这节课,我觉得有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和成长的历炼,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认识到要准备一节课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研究整本教材甚至是整套教材的教学意图和思想,从整体出发,再落到本课时教学上,既有宏观的把握,又要考虑到每个教学细节,既不能把教学目标确定的过难,又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要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任课教师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教书匠,而要站在教材的角度上做一个一线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反思改进者,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次实践经验,我克服了自己以往在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容易紧张和不自信的心理,认识到只要自己精心准备了就应该好好发挥出来,而不要受外界的干扰,要全心把自己投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来,围绕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展开教学活动,其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教师害怕出现错误,被人家说,教学活动本就是一个无法完美无缺的艺术,教学反思《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如果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想我会更加成熟,更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 这次活动,也使我认识到准确掌握教学时间的重要性,英语课作为小学常规课,要受到教学时间的制约,只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课时的教学,教师要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要突出教学重点,要解决教学难点,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而不能为了使课堂看起来热闹,在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与教学重难点无关的教学活动。 我还认识到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要与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允许学生犯错出差,教师要耐心引导,使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强硬的命令只会使学生增加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影响其思考的准确性和反应的速度,反而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提问方式,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即使答错,也不要马上予以批评,要耐心引导或请别的学生帮助,不要使教学活动因此而中断。 以上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第18篇:怎样备好一节课教学论文

怎样备好一节课教学论文

“这孩子真笨,怎么教也教不会。”“我都讲了几遍了,你还不明白呀!”“这类型的题,咱们不是讲过吗?怎么这么多人错了呀?”在学校里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是的,过去我们也曾经这样抱怨过,可是,你是否想过,你上的每一节课是否都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你在讲课的过程中是否抓住了教材的重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难点,是否时刻在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常言道: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学生掌握你所教的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我认为我校的做法很值的提倡。那就是:功在课前,重在课上,轻在课后。其中最关键的“功在课前”。也就是课前一定要备好课。那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做法:

一 备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其所教学段的目标。其次应当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所教的知识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占的位置,明确教学的方向。如“认识物体和图形”。一年级上册只是让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到下册同样的内容,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到了中,高年级教学目标就有变了。明确教学目标后,还要把握知识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一章学生要掌握那些知识。培养那些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那些发展。然后确定知识的重点、难点;哪些知识是关键,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什么。最后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落实好学习目标,才能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课备好。

二备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因此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是要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教材“钻进去”,二是要创造地使用教材“钻出来”。

所谓钻进去就是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从而安排课时、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可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才能较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所谓“钻”出来,就是创造地使用教材。教师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对课程资源如教材配套练习、教具等一定要自主开发,合理利用,即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如教学“第几,几个”时,对于一年级地孩子来说,排队购票的机会很少,就不如直接让孩子做排队游戏,认识“第几和几个”。

三备学生

在每一课的备课时,都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多方面的,如回顾上一节课教学的完成情况怎么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生的作业完成的好不好,还要有目的地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谈,向课代表了解情况等。在备课时可以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再具体点,要把握学生的基础,一是学生有哪些基础,做了那些准备,这个准备是不是你今天要讲的知识的起点,我前面所讲的知识的终点到今天的起点,要跨几个台阶,在起点和重点之间有几个环节和要素,你怎样去把握这个环节和要素。一个是要找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上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你怎么才能看到他的错误呢,那你要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打开。分析他们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只有找到了反错误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另外还要考虑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

拨转方向;哪些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备好学生,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四备教法

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怎样备好教学方法呢?首先要明确内容决定方法,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班级特点等因素。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发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第一个环节是激情导趣,第二个环节怎么样,第三个环节是什么„„这就是备教法。你要按几个台阶来完成,然后每个台阶你是按小组合作的方式,还是按照学生互答的方式,还是你来讲,还是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得出来呢。我们上来不是备怎么做,而是备做出来什么。以及如何利用直观教具为学生感知新教材创造条件;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自己推导新结论、获取新知识等。

五备教学方案

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种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其实,要想备好一节课,也并不是一日之功,要靠平时的经验的积累。如,读书学习,多听课评课,写教学反思等。

读书学习,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今天的教师,如果不注重读书学习,凭借上学时代的老本,是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就拿研究性学习来说吧,现在,媒体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我们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江河,而学生则是海洋。江河长流才能成就海洋之大。

听课评课。在听课前,要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应先认真把题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来讲我会怎么讲。到了听课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的重点是注意相关老师讲解过程中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有经验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讲。同时,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而思考以后我要以怎样的形式方法去上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评课,你可以知道授课教师的成功和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记住不足。评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备课的过程。

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随机应变,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大胆创新,勤于学习,走到学生中去,走到集体中去,沟通思想、协商备课。只有把课备好,你的课堂才能出现:课伊始趣已生,课中间趣更浓,课结束趣犹存。

第19篇:开学第一节课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节课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节课教学反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叶澜 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然而怎样写教学反思,应该是我提前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一天,翻阅汇华学院发放给我们顶岗实习生的《顶岗实习支教指导手册》,我发现了一篇关与“撰写教学后记的意义和基本内容”的文章,让我对教学反思明白很多。 我觉得文章中这几点写得不错:“教学反思应该记些什么呢?(1)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2)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并分析原因,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纠正。(3)记教学中的智慧火花。(4)记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总结,査漏补缺,对症下药。”我基本上做到了一二三。 2015年9月10号的教师节,我第一次授课。课后我根据文章中给的一些教学反思的具体思路,完成了我的第一次教学反思。1.这节课上得好吗?为什么? 还可以。首先,班级纪律特别好。这是指导老师唯一叮嘱我的一条,可能因为是新老师讲课,学生都很认真的听讲。其次,我利用“今天是教师节,某地区为了庆祝教师节,开展了足球比赛„„”引出了课题,吸引了学生。然后,我觉得自己的讲课思路特别清晰,学生反馈也很好。2.这节课最成功的是哪种方法? 我觉得是利用“今天是教师节,某地区为了庆祝教师节,开展了足球比赛„„”引出了课题,吸引了学生。3.假如你重新上这节课,会采用什么不同的做法吗?为什么? 利用“今天是教师节,某地区为了庆祝教师节,开展了足球比赛„„”引出了课题后,让学生先自己小组一起探究这道题。首先,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积极动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或许学生想的思路更容易让他们接受。4.你的教学步骤适当吗?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吗?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我觉得我的教学步骤适当,也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根据归纳推理思想学习知识点一,然后做几个习题,之后再讲知识点二。5.这节课是否达到了“三个维度”的目标? 我觉得达到了。6.课堂气氛令人愉悦吗?效果好吗?有益处吗? 教了两个班,它们反差特别大。5班活跃,课堂气氛好,当然效果也好,有好处。6班却死气沉沉的,气氛不活跃,看不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自然没好处。7.这节课你是否过分紧张或有言行不当之处?原因何在?如何克服? 听到学生们喊“老师好,老师节日快乐”后,我就一点也不紧张了。8.学生预习的情况好吗? 很好,估计正因如此,他们上课也很快。9.哪些学生表现的积极,为什么? 我感觉五班整体表现都很积极,六班一两个数学好的表现积极。可能换了新老师,五班觉得新鲜,六班不习惯吧。10.有没有不学习的学生?你打算怎样帮助他们? 有。我打算对学不会的学生主动辅导,和不想学习的学生采取语言疏导的方法,让他们喜欢上我,从而喜欢上数学。11.启发学生动机的措施得当吗?你要怎样改进? 这方面我做的不是特别好。学生不积极,我又怕讲不完,所以自己不会等太久就先说出答案了。嗯,一次一定要多点耐力。12.在因材施教方面你做得怎么样? 还没有完全做到。13.学生有机会进行思考吗? 有,我都会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14.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吗? 没有。学生一直是一种情绪。看来以后应该多想一些调动学生情绪的方法。15.课后学生能顺利完成作业吗? 能。我布置的作业非常少也基础。一个知识点一道题,且都是课本上的。但他们毕竟是初三生了,以后还是应该把练习册因材布置,自主完成。这只是我的第一次教学,缺点很多,希望可以通过写反思多积累些经验,有很大进步。

第20篇: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教学反思)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教学反思)

陕州外国语学校

张海娜

20

14、4 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学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效果较好。(2)虚心学习,多听课,钻研教材,丰富自身专业理论。(3)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2)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同时辅助差生。做好个别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立足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1)\"听课\"的指导。要求学生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2)\"看\"的指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投影, 这些手段展示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只要认真观看就会一目了然。(3)\"笔记\"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重要的知识要点。(4)\"讨论\"的指导。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5) \"总结\"的指导。每课结束我要求学生按我掌握的观点,我懂得的道理,我还存在的疑问的思路进行总结,达到知行的统一。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获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6、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二、教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所带班级多,再加上学科的局限性,致使与学生交流不多,认识学生有限,对学生关注不够,影响了师生关系。

2、本学期教学时间短,后期课堂上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因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

3、作业单一,本学期我在培养学生自学、复习总结方面能力增强了,但却忽视了学生专业术语和答题技巧方面的训练。

4、在作业批改方面,我在大面积鼓励学生的同时,对特优生的培养忽视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作业中暴露的问题。

5、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总是以教学任务重为借口,逃避研究,也没有深入进行分析,更不要说形成文字了,因而教研力度不够。

6、主动听课的多,请求指导的少,更不要说邀请听课了,致使课堂教学走的还是老路,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一节课教学设计.doc》
一节课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