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2020-07-17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1.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灰雀》。板书课题:5 灰雀

2.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讲了谁和灰雀的故事?那么课文又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一)、列宁爱灰雀(指导朗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①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二)灰雀哪儿去了 1.体会小男孩说的话。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2.体会朗读下面两句话中:两个“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三)合作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

1.同桌练读。

2.老师和一名同学合作朗读对话。3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 4.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 三 学习11-13自然段

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 请大家默读11—13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等会儿提出来。 四 学习第1自然段

1.让我们回到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再来读一读。(生读第一自然段)

2.就让我们把描写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抄写下来吧。

3.刚才大家抄写得很认真,就让我们把刚才抄写的句子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四 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列宁和灰雀的故事,其实关于列宁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列宁的故事和列宁的格言,读一读,记一记。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推荐第2篇:灰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

指导书空“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 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 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 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2) 令人惋惜。

3)

抬着头向上看。

2 书写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板书:

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三只灰雀

惹人喜爱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 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想什么?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

灰雀

(惹人喜爱)

不见了

焦急

放回

列宁

小男孩

喜爱

推荐第3篇:灰雀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1.提出学习要求。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1)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用“”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师板书(旁书):读、画、体会(师巡视,辅导)(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

3、

5、

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

3、

5、

7、9自然段。)2.自读体会。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学生自读后抽查)(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惋惜的心情。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四名学生各读一句,两名学生重复了别人的朗读。)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4.比较体会。(多媒体:课后第二题(2)的句子。)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抽生读)5·引导概括。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师

板书:爱灰 雀爱列宁男孩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学生七嘴八舌答)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师板书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师导读,生接读。)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生接读)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师教读,生读。)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如果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板书:7.分角色朗读。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推荐第4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在灰雀不见了的情况下着急、担心、悲伤、惋惜的心情。同时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变化,一开始支支吾吾到最后肯定地说话,可以知道他从心慌、胆怯变化到镇静、惭愧。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列宁的伟人风采,尊重和爱护少年儿童,以自己对灰雀真正的喜爱感化、影响着男孩,使男孩最终放鸟归园。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出示列宁图。这是谁?板书:列宁。你知道列宁吗?(简介)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关于列宁的故事。比如《蜜蜂引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很爱动脑筋,很喜欢观察,很聪明。比如《诚实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从小就很诚实。今天再学一个列宁的故事,打开第五课,大家读课题《灰雀》。(教师板书)

出示灰雀图片。小朋友们喜爱它吗?你能描述一下灰雀吗?

二、研读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让我们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灰雀的?

2、面对灰雀,列宁喜爱他们吗?你怎么知道的?(抓住主要词语:每次 经常)

3、有一次,列宁发现一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什么表现?( 找遍 )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4、只有列宁喜爱他们吗?(还有一个小男孩)板书:男孩

就因为小男孩也喜欢灰雀,所以围绕小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从哪一段到哪一段写了他们之间的对话?(3——10自然段)

5、引导学生学习3——10自然段。

a、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b、再读,讨论:

c、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d、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e、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三、自由读3——10自然段,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推荐第5篇:灰雀教学设计

1

灰雀教学设计(以文带文)

城内小学 文转平【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该的的好品质,作个诚实的好孩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带文《我不能失信》。

【教学重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列宁的简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4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里的生字,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把它们牢牢记住,好不好?(指名2-3名学生认读,大约1.5分钟。)

胸(xiōng)脯(pú)

桦(huà)

散(sàn)

诚(chéng) 病(bìng)

蹦(bèng)

下面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我们来开小火车,,看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好。(2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我们开完了小火车,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导入(2分钟)

2

放映列宁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啊?(学生回答:列宁)对了,他就是列宁,那有没有人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列宁呢?

下面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列宁。放映课前准备的列宁的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我们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三,学习第一段(5-7分钟)

放映有三只灰雀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你们看,在这张图片上有三只灰雀在枝头上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啊,你们看它们可爱吗?(回答:可爱)

恩,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灰雀有关,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因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自然段比较多,我们先把这些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指名2-3学生读),老师希望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然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读完后,指明2-3名学生回答,(课文描写灰雀特点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文,里面有两个词:郊外,欢蹦乱跳.请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过渡:

放映两只灰雀的图片(学生会在下面议论)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发现这张图片少了一只灰雀啊,那到底是少了那只灰雀呢?接着放映两张图片让学生加以对比,作出解答。

为什么会少了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自然段。

四,学习第2-10段(8-10分钟)

1,咱们还是跟刚才一样,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列宁发现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几句可以看出?(很着急,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2﹞知道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不敢讲---------肯定地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

3

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4﹞我们把列宁与小男孩对话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谁能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列宁对灰雀喜爱之青,丢失后惋惜之情,要读出小男孩思想变化,每次对话语气是不同的,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

教师:我们学完了这段,课文里有2个成语,希望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他们的意思:(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一般在心中有事,总放不下时就会自言自语。

可惜:值得惋惜。)

五,学习第11-13自然段(8--10分钟)

(本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以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文)

1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看出来的?为什么?(这只丢失的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从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

2从小男孩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导学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作错事后,要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3,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5--7分钟)

六,总结:(2--3分钟)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在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的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以为它死了,感到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死了,

4

只是坚定地说,它会飞回来。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问那个男孩,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过程,又写出了小男孩心理认识的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板书设计:(略)

七,生学习课文《我不能失信》,了解课文大意,与课文《灰雀》作比较,小男孩和宋庆龄的特点都是:

八,课外延伸:自己找一篇有关诚信的故事,将给大家听。

推荐第6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5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写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男孩放鸟归林,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爱,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灰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体会:抓住哪些词可深入理解。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再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学生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十一、十二自然段。

1、自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思考、讨论:

灰雀这几天到哪里去了?列宁为什么不再问那个男孩?

3、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男孩十个诚实的孩子?

三、自由读全文,深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诚实孩子的喜爱。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全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五、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词。

六、处理课后练习题。

七、布置课下扩展联系:

1、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开展爱鸟周活动,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推荐第7篇:《灰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推荐第8篇:灰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灰雀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1)基于识字写字。对汉字有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二)教材分析

《灰雀》是人教版教科书第五册第二组关于“名人故事”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件寻常的小事,但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有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1、文章多出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2、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

3、体现了男孩逐渐认识错误的过程。课文 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以对话为主。

(三)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学生对于列宁已不陌生,在二年级就学习过《蜜蜂引路》一课,对列宁已有所了解;对爱鸟护鸟的故事了解的不少 。对灰雀这种鸟了解不多,对名人对儿童关心、爱护的故事了解不多。

理解列宁的循循善诱有一定的困难。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1、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运用到哪些相关的阅读方法。

对于本课的学习将运用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等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等。

2、学生已掌握的阅读基本功所达到的水平及其现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课文的梗概,能迅速明白灰雀被小男孩抓走了,但学生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能力还较弱,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更是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本组课文教学中的语文阅读训练重点在于“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训练重点学生初次接触,属初步渗透阶段,需要在本组教学中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感受这一方法,从而形成阅读能力。 学生对列宁这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比较感兴趣,感受到列宁的机智与幽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读本课5个生字,理解词语“胸脯、婉转”的意思,会写本课生字。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部位法”“演示法”理解“胸脯、婉转”的意思。以“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故事线索,理清课文内容。通过资料展示、描写体会、比较想象等加深对列宁这一角色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并受到爱护鸟类,热爱自然的熏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即小男孩每次回答时心中的想法。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策略

我在《灰雀》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互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以充分激发认知主体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火花,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阅读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下面试运用课程标准就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用具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板书课题,书写“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三)师生互动部分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部分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3、小结:是呀,我们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4、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爱就是什么,写在课题旁。

(五)课后作业部分

1、指导书写: “或、者”等六个生字。

2、任选一题,写几句话: ⑴ 学了课文,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 ⑵ 学了课文,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 ⑶ 学了课文,我想对灰雀说:“_____________。” 学了课文,我想对每一个人说:“_____________。”

3、拓展:观看搜集到了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升华文章的主题。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设计为两课时。有以下几点反思:

1、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列宁的言行,神态、感受对灰雀的喜爱,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这点的处理上我有意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但教学时,缺乏对学生问题的及时有效引导,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有些被动,教学气氛略显沉闷。

4、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虽然意识到要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因此在教学第一段时,我渗透了一些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但深入得还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如当时让学生照样子说说,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地评价,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但我在教学中,评价方式太过单一,只有师评,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自评与互评的机会,这样做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推荐第9篇:灰雀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该的的好品质,作个诚实的好孩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必须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列宁的简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4分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里的生字,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把它们牢牢记住,好不好?(指名2-3名学生认读,大约1.5分钟。)

胸(xiōng)脯(pú)

桦(huà)

散(sàn)

诚(chéng) 病(bìng)

蹦(bèng)

下面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我们来开小火车,,看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好。(2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加以鼓励和表扬。)我们开完了小火车,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导入(2分钟)

放映列宁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啊?(学生回答:列宁)对了,他就是列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列宁。(放映课前准备的列宁的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三,学习第一段(5-7分钟)

放映有三只灰雀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你们看,在这张图片上有三只灰雀在枝头上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啊,你们看它们可爱吗?(回答:可爱)

恩,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灰雀》(板书),那么灰雀和列宁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因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自然段比较多,我们先把这些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指名2-3学生读),老师希望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外形的句子。然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读完后,指明2-3名学生回答,(课文描写灰雀外形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表扬。

依次找同学读课文,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灰雀这么惹人喜爱,你们有没有喜欢上它们呢?恩,不但你们喜欢,列宁也很喜欢它们,请同学读一读表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喜欢的程度的词语)

读完第一自然段,同学们知道列宁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了吗?(指生回答)故事会是按照这样的设想一直风平浪静的发展下去吗?不会,那会怎样发展呢?

这张图片可能会给我们一点儿提示。(放映两只灰雀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发现这张图片少了一只灰雀啊,那到底是少了那只灰雀呢?

为什么会少了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自然段。 四,学习第2-10段(8-10分钟)

1,咱们还是跟刚才一样,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当列宁发现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几句可以看出?(很着急,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不敢讲---------肯定地说,说明小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3﹞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4﹞我们把列宁与小男孩对话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谁能读出什么语气(读出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丢失后惋惜之情,要读出小男孩思想变化,每次对话语气是不同的,第一次小男孩说没看见时态度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虚,第二次小男孩没出声,要读出他内心有斗争,第三次小男孩承认了灰雀还活着,但说话时有些胆怯。最后小男孩态度是坚定的。)那灰雀到底回来没有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自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五,学习第11-13自然段(8--10分钟)

(本文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以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文)

1这只丢失的灰雀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看出来的?为什么?(这只丢失的灰雀是小男孩送回来的。因为列宁看到鸟的同时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从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自己错了,很懊悔,很不好意思,所以低着头)

2从小男孩的表现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错就改,是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导学生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作错事后,要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3,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好了,灰雀终于回来了,我们也应为鸟儿回归自然,为男孩知错就改而高兴,让我们一起拿起课本,高兴地读出最后三个自然段。

列宁和灰雀的故事真是一波三折啊,人物的情感也是有喜有悲,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列宁,女同学读男孩(5--7分钟) 六,总结:(2--3分钟)

好了,列宁和灰雀的故事讲完了。我们从故事里认识了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和(爱鸟、尊重孩子)的列宁,以及(知错就改)的小男孩。所以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鸟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也学会了,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做一个(包容)别人的人。

推荐第10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并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读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四、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一)找不见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喜欢这只灰雀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了?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六、课后作业。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列宁或小男孩儿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3、收集名人故事。

七、板书设计。

灰雀 鸟类、大自然

列宁 小男孩

第11篇:灰雀 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小学 毕建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多读多认,巩固识记。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三、教学准备

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

4.学习生字词语。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来和大家打招呼了! 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怎样记住他们。开火车读,同位互读,男女生赛读。

试着联系文中的句子理解“郊外”等词语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也知道了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寻找灰雀,灰雀回来的事。那么,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画下来。

3.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教师抓住“每次”“都”体会列宁的喜爱。

6.喜欢它们,所以想让它们吃好一点,就像照顾“朋友”一样。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男孩有错就改的好品质,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收集列宁故事,继续了解伟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小男孩的语言、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小男孩诚实的美德。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是难点。因为课文没有明确写小男孩告诉了列宁灰雀哪去了,他怎么知道“一定会回来,它还活着”,只有在学习了课文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了解男孩诚实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激趣:瞧,这就是那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听,他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了。列宁可是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3.谁来和这三只可爱的灰雀打个招呼?

(二)细读感悟

1.体会心情。

可有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你说列宁这时的心情会怎样呢?

(1)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至七自然段,用横线画一画列宁说的话,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

三、

五、

七、九自然段中列宁的话,课件出示这几段。

(3)细细体会每一句话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

(4)朗读感悟。

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想读给大家听。

2.感悟不同的爱。 (1)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爱)

(2)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去哪儿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孩子为什么要捉灰雀呢?

(3)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更赞成谁的呢?

(4)小结:是的,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却占为己有,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接读对话,深入体会。

(1)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小男孩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边读边体会。

出示课文三至十自然段:

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爱鸟的情绪触动了孩子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列宁爱鸟的深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此刻,小男孩心里会想些什么?

(2)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在列宁真情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4.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组,一组读列宁的话,一组读男孩的话,师读叙述部分。

(2)去掉叙述部分,直接读对话。

(三)真相大白,诚爱相融

1.课件再次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歌唱的情景”。

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朋友。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的内容,师读。

2.列宁为什么没有再问那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时候预料到这只鸟在小男孩那儿?

列宁看到灰雀已回来了,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所以就没再问。当小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从小男孩说话的口气已料到鸟就在他那儿。 3.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对男孩深深的爱;生齐读第十二自然段,凸显“微笑”。

4.列宁为什么笑?

5.小结:是呀,我们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生活中的你有过类似小男孩的经历吗?可以说一说吗?

小结过渡: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

7.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爱是什么,爱就是多一点自由,多一点宽容。

(四)布置作业,积累提高

1.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或者关于诚实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2.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男孩或列宁说点什么?写一写。

3.续写《灰雀》。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发挥你的想象并把它写下来!

第12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瑶溪第六小学 林晓芬

【设计意图】

《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

1、学习本组课文的导语,了解本组课文所要学的内容。指名读,指名说说: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学习第5课,一起来读课题吧!(生齐读课题5《灰雀》)。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小事。

3、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列宁的资料,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列宁。生交流后,老师小结简介列宁。

4、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2)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读词语。

齐读。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再读一读。

3、轮流读课文,孩子们请认真听。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指出错误的地方,全班把易错的地方齐读一遍。)

4、把课文边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两名学生说)这个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呢?请大家连起来把它说清楚。

三、学习1自然段。

1、自由读第 1 自然段:

用“——”勾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

2 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指导朗读。 3、巧设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读165页的词语表。

2、观察20页田字格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 3、指导“步、者”的书写。

五、学生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灰雀》。先来回顾一下,这三只灰雀是什么样的?跟着课件填空读。

二、学习3—10自然段。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给它们带好吃的。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又担心又着急,把周围的树林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呢?(要求:

3 默读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用“——”勾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读,师巡视。

(二)、交流: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

3、

5、

7、9自然段)

2、师:到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4 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们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板书: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生:吞吞吐吐。

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 出示: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3)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6 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师范读)

生: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

师: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7 生: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6)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

(7)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 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生鼓掌)

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生鼓掌)

4、师: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周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3—10自然段)

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8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着急时说话的速度比较快的,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生:是的)自己读读课文11-13自然段,找一找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看,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生: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

师: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

3、师: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总结。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学习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

3、小练笔:续写《灰雀》,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10 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1、抄写词语。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第13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就力求体现这一理念,读懂文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充分接触文本,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语文的方法千变万化,思维方法亦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

师:我们来和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三遍。指导书写“雀”。

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设计意图: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 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那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让段。(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让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 “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五、课堂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字词的学习。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

) (2)令人惋惜。 ( ) (3)抬着头向上看。 ( )

2、书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几段话是列宁讲的,那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

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1)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4)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

出示:(1) 没„„我没看见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让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4、课堂练笔: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 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1.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时改正了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个别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体会到 。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里推测出男孩当时想 。

2、摘抄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学反思: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五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写得非常含蓄,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根据文本的这一特点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列宁的善良、宽容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的设计虽抓住了课文的脉络和大的框架,对一些细小的枝节考虑不周全,学生练习的板块还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比如本堂课,我和学生在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指导这一块。语文课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可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指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列宁焦急寻找的语气,而这句又是一句长句,学生不能把它读准确。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其中一方面。

如能安排让学生动笔写写,做到读写结合,效果可能更好。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的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的应变的准备,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又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整堂课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第14篇:灰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词语体会描写灰雀的句子用词的准确。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对生命的博爱,懂得知错就该也是诚实。 【评价任务设计】

1、学生试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进行感悟积累;

3、划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的句子并感悟体会;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把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根据预习,看着“列宁、小男孩、灰雀”三个名字,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重点,综合指导

1、找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读。去掉“来回、婉转”两个词,变成“它们在树枝间跳动,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感觉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体会用词的准确。

2、用横线划出列宁很喜欢灰雀的句子,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他有多么喜欢灰雀。

预设: (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面包渣和谷粒。”是啊,不喜欢就不会给他们带食物;(每次)“每次”是指漏掉几次?一次都不漏地停下来看,喜欢不喜欢? (2)“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也没有找到。”哪个词?(找遍)找遍了是怎样找?如此细致,喜欢不喜欢? (3)“列宁说……他怕冷。”从这句你能读出列宁的心里——(担心)担心它就是爱它,谁能读出这份爱!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飞不回来了。”“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此时列宁的心情是——谁来读? (5)“你好!灰雀……哪儿去了?”列宁把灰雀当成了——是啊,我们不是早就说鸟是——

三、比较人物,体验情感

1、列宁爱灰雀,小男孩爱不爱?只是他们爱的方式有所不同,列宁爱,给它自由,小男孩爱,抓回自己的家里,谁的爱更博大?故事的结尾是灰雀——小男孩也——这个结尾好不好?

2、泡泡语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 (1)知错就改也挺诚实 (2)爱护小男孩,不伤自尊心。

四、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列宁对灰雀的爱,小男孩的内心活动,将这种情感带入课文,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小结及作业】 列宁不但爱鸟,更爱——同学们,爱能让人知错就改,爱能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让我们记住伟大革命家列宁爱的故事,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2、搜集列宁的故事读一读。

第15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

北新城小学 高岩

教学目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图片)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列宁。列宁是什么人?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散、胸、脯、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划下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粉红、深红——漂亮 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 婉转地唱歌——善唱

3、师:列宁喜欢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提示:每次都停下来,仰望灰雀,还给它们带吃的。)

师:要注意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强调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读了这一段,大家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3、师:从第一段我们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现在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怎么样啊,他很焦急。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宁 焦急 找遍了

五、学习第3-10自然段

1、师: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焦急。这时,列宁遇到了谁呀?一个小男孩。那么小男孩知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3、师:列宁问小男孩有没有看见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那么小男孩有没有看见灰雀呢?他知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

4、学生讨论。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

“没……我没看见”——心虚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他知道灰雀在哪里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他非常清楚灰雀在哪里

5、师:小男孩刚开始说话吞吞吐吐,同时又很肯定地说灰雀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知道灰雀发生了什么事,说明可能灰雀是他抓走的。那么,列宁也一定猜测到了,那他有没有责备小男孩:是不是你抓走的?他怎么说? 列宁 自言自语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惋惜

师:列宁没有责怪小男孩,他只是说小灰雀很怕冷,他担心它被冻死了,同时也说自己很喜欢这灰雀,很可惜再也见不到它了。那么小男孩听到后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会怎样想,怎样做?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学习第11-13自然段

1、师: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那么,灰雀真的回来了吗?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灰雀回来了

师:是它自己飞回来的,还是小男孩把它送回来的?是小男孩送回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男孩低着头站在树下。

2、师:列宁问灰雀昨天到哪儿去了,他干吗不问男孩,而是去灰雀,而且灰雀又不懂说话。(提示:列宁不去问小男孩,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爱护。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一方面说明,列宁见到灰雀又回来了,很开心,逗灰雀玩,另一个方面,他这是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知错就改的行为的赞许。)

3、师:课文时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小男孩知道自己做错了,并且及时改正了。他说过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就真的把灰雀送回来了,他说到做到。)

4、师:列宁早就猜到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叫小男孩把灰雀给送回来,并且批评他? 学生讨论。

(提示:如果他直接批评小男孩,可能会伤害小男孩的自尊,也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他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来打动小男孩,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另一方面,从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到后来一再肯定小灰雀会飞回来的,说明小男孩本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错误,应该给他机会。列宁的做法说明了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同时,很耐心,懂得教育方法。

七、小结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灰雀》。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复述一下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列宁很喜欢灰雀,但是,有一天,其中一只不见了。列宁问一个小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小男孩说没看见,但他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后来,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

师: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灰雀不见了,后来又飞回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一个人要诚实,要善于认识错误,知错就改。同时,对于犯错误的人,要耐心,注意方法,尊重对方,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

第16篇:灰雀教学设计

三年级《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主人公列宁和一个小男孩还有三只可爱的灰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师:你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多媒体出示词语)

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可惜 肯定

果然

诚实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过渡:大家刚才的表现,我发现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生字新词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感悟列宁和男孩不同的情感世界吧!

二、研读感悟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找生读) 师:谁能完成下面的填空?(招生回答)

师:除了描写三只灰雀长得可爱,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学生读句子)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多媒体出示)

找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从刚才的词语中我们发现列宁特别喜欢这三只灰雀,假如有一天灰雀不见了,列宁会怎样呢?

2、师:请同学们读第3—10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小男孩说的话,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1)、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列宁说话的段落?(找生读) 师:哪组同学读一读小男孩说话的段落?(学生读) (2)、(多媒体出示列宁的话)(找生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列宁说的话,从他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伤心,也从侧面反映了列宁对灰雀的爱)

过渡:那么,灰雀到底哪里去了呢?我相信在小男孩的话中,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多媒体出示小男孩的话)(找生再读)

师:从小男孩的话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从捉鸟到放鸟的心理变化)

过渡:从小男孩的话中我们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了,请大家想一想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引导学生说出男孩喜爱灰雀)

(3)、师: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列能喜欢灰雀是给灰雀自由,男孩喜欢灰雀是限制了灰雀的自由,列宁的爱才是真爱)

(4)、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去体会列宁和男孩不同的心理感受吧!(学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决定把灰雀放回来。看,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列宁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他会说些什么呢?

3、师:请同学们轻声读11—1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问灰雀呢?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问题。

(3)、师:通过大家的回答,我们知道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男孩的心,这就是列宁对孩子的爱。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的再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拓展应用(续编故事)

师:故事读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很多事,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

第17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壶关县实验小学 徐艳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导语

1、学习本组课文的导语,了解本组课文所要学的内容。指名读,指名说说: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2、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学习第5课,一起来读课题吧!(生齐读课题5《灰雀》)。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小事。

3、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列宁的资料,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列宁。生交流后,老师小结简介列宁。

1 4、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羽毛多样,鸣声悦耳。)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2)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读词语。

齐读。谁来给大家提个醒,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再读一读。

3、轮流读课文,孩子们请认真听。谁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指出错误的地方,全班把易错的地方齐读一遍。)

4、把课文边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两名学生说)这个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结果又怎样呢?请大家连起来把它说清楚。

三、学习1自然段。

1、自由读第 1 自然段:

用“——”勾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并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理解:惹人喜爱)

2、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指导朗读。 3、巧设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儿去了?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读165页的词语表。

2、观察20页田字格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 3、指导“步、者”的书写。

五、学生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灰雀》。先来回顾一下,这三只灰雀是什么样的?跟着课件填空读。

二、学习3—10自然段。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给它们带好吃的。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又担心又着急,把周围的树林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呢?(要求:默读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用“——”勾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读,师巡视。

(二)、交流:列宁爱灰雀。

1、谁愿意把列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课文

3、

5、

7、9自然段)

2、师:到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

3 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学生自读)

3、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我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师:那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生2:我感觉到列宁很着急。(生读)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还有其他句子要交流吗?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生1: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生2:很担心灰雀。你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列宁很担心?(生个别读、齐读)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3)生1(读):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生2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生2:因为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

4 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这个句子周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给我点掌声好吗?(师范读,生鼓掌)都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你们也像我一样读读吧。

生读句子。

4、师:列宁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感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生齐答: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板书: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2、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生交流)谁想说了?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因为这里“没”的后面加了省略号,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

5 话会怎样?

生:吞吞吐吐。

生2:我觉得这个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 出示:男孩( )地说:“没……我没看见。”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生自由读)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声音比较轻)

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生: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3)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生:我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4)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生:我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6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

(5)师:好,那刚才两位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读体会)

师:谁想读?

生读: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生齐答:没有。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没有体会出来,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师范读)

生:老师把这个“一定”和“肯定”读得很响亮。

师: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坚定)那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生自读。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小男孩捉去的。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生:我现在在想列宁那么爱灰雀,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 (6)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生:是)

(7)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7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

1、师:好,小朋友都体会到了是列宁对灰雀的爱感动了小男孩,使小男孩决定放了灰雀。(板书:列宁 爱)(出示去掉旁白的对话)体会得那么好,相信你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同桌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生自由练读。

2、师:老师想做列宁,请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谁来? 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生鼓掌)

3、师:谁想像我们这样来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读列宁和男孩的话。(生鼓掌)

4、师:刚才还有好多小朋友想读,这样吧,你们既要读列宁的话,又要读男孩的话,周老师读提示语,看看能不能读好?(出示3—10自然段)

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着急时说话的速度比较快的,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8 生:“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列宁的爱鸟之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之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生:是的)自己读读课文11-13自然段,找一找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二)列宁爱小男孩。

1、师:你们看,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看,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第12自然段。(师叙述12自然段)

2、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9 生: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他把灰雀放了……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是吧?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生:爱)“爱”这个词用得真好。

师: 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还向我撒谎,你太不应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难过)

3、师: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总结。

1、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想对列宁说句什么话吗?

2、师:这个单元我们还要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每个故事总会给人许多知识,许多启发,让我们课外再读读有关列宁或者名人的故事,为语文园地二中的展示台作好准备。

六、作业:1、抄写词语。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板书设计:

灰 雀 (惹人喜爱)

(爱灰雀) (捉灰雀)

列宁————教育————男孩

(爱鸟更爱孩子) (知错就改)

第18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四会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4.复习回顾所学名人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四会词语。 2.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四会词语。 2.体会列宁对灰雀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激趣,导入新课。

1.在走进课文之前, 咱们一起来回忆名人故事,回忆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是谁? (课件依次出示《难忘的泼水节》、《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蜜蜂引路》的课文插图)

2.师:在《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你还知道关于列宁的那些资料?生说,师补充。(课件出示) 师: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列宁身上的另外一个小故事《灰雀》。(出示课题)

3.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师:见过灰雀吗?(课件出示灰雀及介绍),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

跟它们打个招呼吧——亲切地——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师:这是怎样的灰雀呢,围绕灰雀,俄国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吧!(课件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按要求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

(1)让我们先和课文的生字交交朋友吧。谁来叫叫他们? 课件出示词语:郊外 散步

胸脯 仰望

欢快

或者 严寒 诚实 可惜 肯定 果然 面包渣 欢蹦乱跳 自言自语

(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指读,齐读)

3.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不急,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师: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老师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 )。一天,一只( )的灰雀( ),列宁遇见了( ),并与他交流。第二天,列宁又看到( )。

师:这个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结果又怎么样呢? (生概括每一层的意思。)(课件逐条出示括号中的内容) 师:请大家连起来把它说清楚,开始,自己说说看。(同桌互说) 师: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感受“灰雀”,铺垫情感的基调

1.观察图画,师: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

生自由说。(美丽、漂亮、活泼、„„)

2.师:课文中是怎么写这三只灰雀的呢?默读第一段,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划下来。

3.交流。把你找到的句子和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里面特别能感受到? 学生交流。(随机出示:婉转、非常、惹人喜爱)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灰雀的?(随机出示词语 ) 板书:颜色

动作

叫声(指导学生简单领悟写动物的方法) 理解“婉转”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咱们一块来听。(播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

谁来读一读这样的叫声?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谁再来读一读?评价。

(3)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赶紧试一试吧。 展示背诵。谁来背?你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背下来了,能说说你是怎么背的吗?(我多读几遍自己就背下来了)熟读成诵是记忆的好办法。

你再背背。说说你是怎样背下来的?(我是一边想象着这幅画面一边背的)恩,多好的方法呀!

(3)师:多么惹人喜爱的灰雀啊!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金鱼图片)谁能模仿着让小金鱼也变得像灰雀一样让人喜爱?

出示:客厅里有一个长方形的鱼缸,鱼缸里有三条金鱼,两条尾巴是( ),一条尾巴是( )。它们在水里( ),非常( )。

生交流。评价:我看到了你的金鱼很悠闲呢!课下写在练笔本上。 4.带着你对灰雀的喜爱,一起读这句话。(配上音乐,想象画面) 过渡:多么快乐、可爱的灰雀,给严寒的冬天带来了生机,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个人也很喜欢灰雀,你知道吗?(板书:列宁、小男孩)

四、品读句子,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直接写了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画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生反馈,师相机指导

句子一:“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比较句子: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缺少了“每次、都要、经常”在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喜欢灰雀。

(2)师:列宁太喜欢灰雀了,当我们喜欢一样东西时也是这样的:我每次经过肯德基店,都会——生接;这个布娃娃太漂亮了,我每次看到它,都——生接。

在这里“每次……都……”写出来我们对一样东西的喜欢和执着。你还能用这句话说话吗?生说句子。

(3)过渡:是啊!当我们深深喜欢喜欢一样东西时,常常会这样做的,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出示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情境引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句)在公园散步的列宁,正在养病,三只灰雀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

师小结: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关心。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列宁喜欢灰雀?

句子二:“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1)你体会到列宁什么心情? 哪个词能看出?怎么才算找遍? 想一想,列宁有可能找过了哪些地方?

(2)朗读指导:读出列宁的担心。

句子三:(3)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着急)

句子四: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

怕冷。”(担心)

句子五: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惋惜)

3.列宁经常去看灰雀,给它们带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踪之后,列宁找遍了树林,为它担心,为它惋惜,为它着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爱)

4.学习小结:交流到这里,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对列宁同志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如果说《蜜蜂引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那么,今天这几节课,你脑海中又留下了怎样的一位列宁同志?(爱鸟、爱自然)

过渡: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底上哪去了呢?会不会飞回来呢?接下来列宁、小男孩、灰雀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一起做个侦探,一起去寻找那只失踪的灰雀。

五、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同学们把课文学好了,相信字会写得更好! 1.自己读一读课后会写的字吧!

2.指导“胸脯”: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发现?

3.师范写指导:这两个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在写“月字旁”时,可以写得稍微窄一些。现在同学们拿出笔来,先摆好写字姿势:头正、背直、脚放平。恩,自己写一个吧。注意:写字“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4.引导观察:在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像“胸脯”这样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又是左窄右宽的字有哪几个?(渣、惜、低、诚。)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些字写好。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完成“日积月累”卡。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3.再找一些列宁的故事或者是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5.灰雀 (颜色 动作

叫声) 爱

列宁 小男孩

第19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泾洋中心小学

殷明兰

设计思路:

《灰雀》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灰雀数量”(由3只变成2只再变成3只)为线索,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境,利用学生喜欢的“小侦探破案”的方式寻找灰雀的下落,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笔,进一步体会并学习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文中生字新词。(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2、摘抄描写灰雀的优美句子。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分析文中的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组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利用媒体,巧妙设问,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关键词段,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

4、围绕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小男孩的爱护两种感情展开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明白知错就改的道理,并且从故事中懂得真正的喜爱自然不是它们为私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提高人格修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描写的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使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吗?你们喜欢里面的神探狄仁杰吗?你们想成为神探吗?好,那老师今天就给大家一次机会,一起来侦破一个关于一只灰雀(板题)离奇失踪又失而复得的案件。好,现在案件侦破开始,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了解案情。(课件:字幕 了解案情)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看你手中的案情档案。(学生读课文)

一、了解案情。

1、让学生分别说说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相关的人物。(相机板书:列宁、小男孩)

2、同学们,要做一个小神探,就必须对案情做仔细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对案件中涉及的人和物做进一步的了解。

(1)生说说对列宁的了解。(简介列宁)

(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灰雀的资料。

(3)老师介绍灰雀,并在案情档案第一自然段中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3、师:如果你看到这么可爱漂亮的灰雀,会怎么对待它呢?那么,作为一位伟人他又是如何对待灰雀的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相机板书)

4、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三、调查取证。(学习第二至第十自然段)(课件 字幕:调查取证)

师:灰雀不见了,十分喜爱灰雀的列宁该多着急呀,请同学们找到相关段落。

过渡:同学们,咱们得帮帮列宁呀,那就请各位小侦探大胆猜测一下,看看这只灰雀有可能去哪儿呢?

1、学生自由说灰雀的去向。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可要有证据呀,老师呀给大家提供一条线索,咱们案情档案中有你们想找的证据,看看谁有火眼金睛最先从案情档案中找出来呢?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灰雀。

3、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小侦探汇报侦破结果。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2)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这里证实了男孩一开始没说实话,想想一个孩子没说实话,他的神情、动作及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回过头来把列宁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扮演列宁,另外三名同学扮演小男孩,大家认真看他们的表演,注意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好。

(学生评议)

5、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不同的内心活动。(情景再现)

四、还原真相。(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课件 字幕:还原真相)

过渡:各位小侦探表现很好,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灰雀真的飞回来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灰雀真的飞回来了,说明各位小侦探断案非常正确,看来呀大家都是小神探,请大家为自己鼓鼓掌吧。

1、灰雀会说话吗?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2、生自由交谈。

五、拓展延伸。

孩子们,从这个案件中你收获了什么,受到到了怎样的教育和启示,请你们说一说。

六、总结。

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之间,构成了一个爱的世界。(相机板书)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但愿这颗爱心永驻同学们的心间。 (板书)

七、布置作业。

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回来之后,会对列宁、小男孩以及小伙伴说点什么呢?请开动你的脑筋写一写。

八、板书设计。

第20篇:灰雀教学设计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18.灰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灰雀教学设计.doc》
灰雀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