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教学设计

2020-08-0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篆刻教学设计

“印章的篆刻”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印章的篆刻》,是江苏省教材《工艺制作》课本中的内容。教材不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同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结构呈现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活动篇,另一部分为与活动篇相对应的信息篇。活动篇主要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组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反映了学生在观察、体悟、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体现终端结果在动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整体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掌握磨平印面、转印、镌刻、铃印等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镌刻过程中的刀法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附:印章篆刻操作室管理制度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

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三)讲授新课

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

(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2、问:有没有同学篆刻过印章?篆刻印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印床、印泥、刻刀、砂纸、铅笔、白纸、印蓝纸、刷子

材料:青田石、寿山石等

印章制作技法介绍

朱文:将印文周围部分刻除,印文突出。

白文:与朱文相反,将文字笔画刻去,印文凹下。

(1)冲刀:用刀角顺着要刻的线条推力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行速度。冲刀角度小,与平面约成30度。冲刀的特点是出锋锐利,印文挺拔刚健,适宜镌刻平方正直较规矩的印文。

(2)切刀:执刀角度比冲刀大,约成60度,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刀角一起一伏,将要刻部分镌刻。

边框与界格

根据印章的风格决定是否要边框和界格。

二、第二阶段活动——操作性学习

(一)布置本节课任务:

临摹白文阴刻——水上人家

1.操作步骤:

设计印稿——磨平印面——转印印稿——检查印稿——镌刻——铃印——修改,调整

2.提出注意点:

(1)印稿设计布局要求体现:横平竖直连斜曲,顶天立地布满格。留边出气显神韵,冲边借边巧用格。空空相等找匀称,疏密相兼是风格。

(2)刻印时候注意走刀不宜过快,防止划伤手指。

3.学生分小组操作。

4.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总结问题,质疑。

5.展示学生作品。

6.学生自评、互评。

7.教师对整个印章篆刻学习与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填写学习评价表。

8.在掌握刻印基本技巧后,可以尝试刻朱文或其他肖形印。

(二)按照教师要求规范工具的摆放,清洁完各自的桌面和地面,等待教师检查,经教师检查合格允许后方能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是以实物、事件为载体,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一种项目引导教学方式,由以下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渗透的环节组成:

1、围绕项目确定专题;

2、围绕专题设计规划;

3、围绕专题实施操作;

4、围绕作品评估改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主导思想,就是强调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甚至通过自学也能了解或训练教材中提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新的教育思想上分析,它符合当今课改的要求,即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操作中找到问题,在实践中质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要使认知经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投影展示操作方法,全体同学分组练习。各小组间自由交流,互相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虚心学习,耐心讲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操作氛围,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并总结大家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在这里教师不是越俎代庖的详尽指导者和示范者,而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困惑时,教师用协商的口吻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启发,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劳动与技术成绩的评估以老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想结合、作品的终结性评估与平时的形成性评估想结合,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弱点,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和超越自我。

由于劳技学科本身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会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疑问,及时通过引导和演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体现创新精神,有益大脑开发。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我试图实现观察与操作,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模仿与创造,智能与审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推荐第2篇:《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

【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 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 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 (2)、刻印步骤 (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推荐第3篇: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第一课 中国篆刻史

一、教材分析

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

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与难点 中国篆刻的历史

四、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

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 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 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

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清末民初, 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

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

六、拓展与提高

第二课 篆刻分类

教学目标 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篆刻分类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

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二、讲授新课

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

(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三、欣赏与评价

1、习作展示。

2、评价。

第三课 篆刻欣赏

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物 教学过程:

一、学生观赏汉印图片,教师指导

二、观看制印材料。

笔墨纸砚

三、学生观赏篆刻实物。

第四课 了解篆刻

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材料:制印材料、汉印图片、部分学生篆刻实物

一、导入 篆刻, 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 历经了十余个朝代。

二、新授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 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 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未出现了转机, 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

三、建议学习篆刻不是一朝一夕 之功,故一定要有非凡的毅力才行。初学者不易直接操刀,应该循序渐进,必须!先学好篆书,但学习篆书(书法)一定要先学习理论。 其次才是执笔,强烈建议找个老师引导,否则极容易走弯路!

第五课 什么时候学习篆刻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什么时间学习篆刻。教学重点、难点什么时间学习篆刻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就儿童开始学习篆刻的时间而言, 以 6~7 岁为宜。 因为在这个时候, 儿童对文字已经有一定的概念、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和动力, 且在校课业并不繁重,在学习时间上有保证——盖此三者, 缺一不可。

二、新授学生自读。

三、总结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身为奸佞小人,甚至是祸国殃民的巨奸大蠹,而篆刻却是一流者,大有人在。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 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盖艺术之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应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

第六课 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印章使用的材质了解印章常用的材料的特性以及适合表现的印章风格。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印章常用的材料。 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印材所表现的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

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多媒体课件等演示用具。

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及名家篆刻作品。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我们从何种艺术创作工具材料是首先必备的。

导入课题:良工巨斧 在刀与石——篆刻的工具与材料

一、古代印章所用印材屏幕展示。

古代用于印章的材料有金、玉、铜、象牙、陶、骨、石等。金属材质的玺印多数是连同印文一起铸造而成统称之为“铸印”。 展示:金、玉、铜、石等不同的印章。

师:王冕是第一位用花乳石刻印的人。王冕之后,开篆刻风气的人是文彭。他无意中购得四筐冻石便用来自写自刻所刻印章文字流丽浑朴大气从此冻石便名扬四海。

二、学习篆刻用到的工具材料 屏幕展示一组篆刻用的工具材料。

1、刻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通常选用平口刀。

2、笔、墨、砚,准备一到两支小狼豪笔用来摹印、起稿和拓边款时蘸清水。

3、砂纸、镜子、刷子、拓包

4、印石

印石品种繁多,各个产地的石质差别很大,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青田石

产于浙江青田石质温润细腻、不燥硬,颜色有黄、青、白、绿、黑等。灯光冻、鱼脑冻是青田石里的名品。普通青田石物美价廉易于够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理想印材。

(2)、寿山石

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其中的“田黄”最为珍贵。

印石中的“三大名品”是指寿山石中的田黄石、青田石中的灯光冻石、昌化石中的鸡血石。 还有浙江的昌化石、内蒙古的赤峰石等。

5、纸张

写印纸、拷贝纸、连史纸、吸水纸等。

6、印泥

一般选择上海、苏杭等地产的朱砂、朱磦印泥。

三、知识链接 王冕题《墨梅图》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意蕴。

四、课堂拓展

1、印石简介

1、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有紫种洞、官洪洞、天白洞等,以官洪洞产石最佳,色暗而透明,映着灯光照看,呈红黄色、晶莹鲜亮叫做灯光冻,这种石材早已绝产。青田石石质细腻、温润、不硬不燥。易于镌刻。颜色有黄、白、青、绿、黑、灰等,即石质呈半透明状,如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一般青田石虽不如冻石洼妙,但亦可称为印材中之佳品。为学习篆刻的理想材料。

2、寿山石出产于福建福州郊区之寿山。石质铰青田石微腻受刀,不如青田石爽决,但细润光洁,亦为印材中之佳品。色彩较丰富、有黄、白、红、蓝、青等。其中田坑所产较珍贵的黄色透明石材叫“田黄”是寿山石的极品。寿山石中以冻石最多有水晶冻、天蓝东、桃花冻、玛瑙冻、牛角冻等。

3、昌化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采石用火药炸取。色多呈储、黑、黄、自等杂色质地温润可刻。但略有腻涩、走刀不如青田石爽诀。最著名的是鸡血红以血得多少、鲜艳与否、底地的好坏而定优劣,俗称为鸡血石,最为名贵。一般底色较燥多砂钉与石筋,石质坚硬刀不可人。

4赤峰石产于内蒙赤峰

为近年来所发现,石质与寿山、昌化石类似。尚可刻。其中有的红似鸡血,有商贾冒充鸡血石的。

2、想想身边还能找到哪些有意思的材料可以用来刻印

五、小结

第七课 篆刻规则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篆刻规则。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各个时期印章常用的材料。 教学难点:分析各种印材所表现的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

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 学具:刻刀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章法篇

(1)历代印章的布局。 (2)篆刻的章法。

2、刻法篇 (1)刀法概论。 (2)刻刀的选用。 (3)刀法介绍。 (4)用刀琐谈。 (5)历代玺印用刀简析。 (6)明清流派印章。

3、款识篇 (1)边款技法。 (2)明清名家印跋例话。 (3)近代名家印款。

4、欣赏篇

(1)疏如晨星 密若潭雨――篆刻艺术的章法美。 (2)昆刀截玉露泥痕――篆刻艺术的刀法美。 (3)古印有笔尤有墨――篆刻艺术的书法美。 (4)百般红紫斗芳菲――篆刻艺术的字法美。 (5)战国秦汉各代异――篆刻艺术的时代美。 (6)一家横割一江山――篆刻艺术的流派美。 (7)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篆刻艺术的意境美。 (8)浓妆淡抹总相宜――篆刻艺术的款式美。 (9)神州万象虎龙姿――篆刻艺术的形象美。 (10)篆刻边款天地宽――篆刻艺术的边款美。 (11)龙腾虎跃 千姿百态――篆刻艺术的钮首美。 (12)自然文理属天功――篆刻艺术的材料美结语。

第八课 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一、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印章基本知识。藉此了解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优秀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感受到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 教学难点:了解印章风格的差异。

三、教学用具

教具: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 学具:刻刀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鉴赏、情景体验、演示。 学习方法欣赏、情景体验、动手实践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反书上石:直接用笔在石头上写反体的篆字,这个需要篆刻者对篆字结构有相当的了解, 有一定的书写技术。

2、看镜临写:先设计好正写的,然后映在镜子中,看着镜子中的方法写到石面上。

3、水印上石:设计好印稿(和所要刻的印章印面一样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要用浓墨书写。然后把印石印面朝上,印稿朝下覆到石面上,按紧在纸上刷一层水,在覆吸水纸,然后用笔后端或其他圆头而小的东西挤按,印稿上的墨迹就会反印到石面上,水如果刷的太多墨容易跑或洇,吸水纸可以依照水的多 少多加几层。

有技术高超的篆刻家不用书写文字到印石上就刻的,操作方法是: 用墨直接把印面涂黑,拿刻刀直接在印石上面刻,印稿全部在心中。

七、总结

第九课 篆刻分几个步骤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等。

四、教学方法: 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①书法艺术,在字体上可分为几类? ②什么是朱文印,什么是白文印,篆刻分为几类?(提问学生,简略回答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课:

篆刻的刻印步骤(分段进行教学,教师示范)

①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 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三、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教学后记

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本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好统一帮学生购买刻刀和石章,每人一元多钱就可购齐,学生也很乐意,效果也比较好,有兴趣的学生可鼓励课后多练习,并适当给予指导。

第十课 篆刻技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使用篆字的原则,能够根据创作的需要,掌握简单的字形变通和改造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过程的实践,掌握篆刻的章法布局,能够对印章的文字和设计安排有一定的构思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篆刻章法练习,感受篆刻章法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篆刻技法,合理安排篆刻内容。

【难点】保证篆字体势的统一协调,稳妥将字安排在印面中。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示范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篆刻刀、印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篆刻分几个步骤。思考篆字安排与布局怎样安排?通过本节课一探究竟,导入新课——《篆刻技法》。

(二)交流讨论,初步感知

出示篆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字与字之间有没有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又可以叫做什么? (三)深入了解,夯实基础

教师出示汉印图片。观察字里行间微妙变化,运用书法字体学习的内容思考,作品有什么特点?进一步思考章法构成规律以及审美特征是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

(四)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1、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2、怎样临刻边款

3、怎样拓边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秦代二字印的章法较为多见的处理手法是印面有分界和边栏,字也有参差错落的变化。三字印的章法处理手法是右边一字左边两字。

(五)激励想象,鼓励创新

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欣赏,了解了篆刻技法的内容,基于此基础之上进行练习创作。

作业要求:运用技法规律进行自由创作。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的易错点。 分享成就,促进成长。

作业完成后,展开交流会,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六)拓展思维,小结课程

篆刻艺术作品风格千变万化核心因素就是篆刻技法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篆刻内容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六、板书设计

篆刻技法

技法:

1、边款知识和钤印法。

2、怎样临刻边款

3、怎样拓边款

第十一课 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正确使用篆字的原则,能够根据创作的需要,掌握简单的字形变通和改造技巧。

【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印章的文字和设计安排有一定的构思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篆刻章法练习,感受篆刻章法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篆刻误区。 【难点】如何防止进入误区。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示范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教材、篆刻刀、印章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认识并喜欢上了篆刻这门将书法与雕刻高度合而为一的古老艺术,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老中青互为组合的篆刻人才梯队。老一辈篆刻家现今在世的年事已高,稍年轻一些的在印坛依然很活跃, 再年轻的可谓众星闪烁,举不胜举。时下年轻一代已经成为活跃于当代印坛的一支劲旅。然而,毕竟还有很多喜欢篆刻艺术的爱好者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学习环境比较艰苦,而且缺乏名师指点,进步十分缓慢。很多篆刻爱好者在学习当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分析认为,初学篆刻的爱好者很容易进入误区。

二、新授

1、仅凭兴趣,茫无目的。

2、不知秦汉,见什么刻什么。

3、一味跟风,丧失自我。

4、只刻不书,不重理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篆刻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相比起来要少得多, 但不可否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爱好篆刻学习篆刻的行列。书法界特别是篆刻家们应当对那些徘徊于篆刻艺术大门之外的初级爱好者们多多给与关心,能够撰写一些比较基础的篆刻入门讲解文章对他们加以必要的引导,以便帮助他们尽早进入较为正规的篆刻学习状态。

板书:

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

1、仅凭兴趣,茫无目的。

2、不知秦汉,见什么刻什么。

3、一味跟风,丧失自我。

4、只刻不书,不重理论。

推荐第4篇:篆刻教学教案

金 石 古 韵 冶 趣 间

------《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教学案例

课题设计的背景: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周五的课外活动我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了学校展厅,这让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产生了想要弄个究竟的想法。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把篆刻的知识与展厅里的书法、篆刻作品等资源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什么是篆刻作品及其基本篆刻常识。这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篆刻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 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篆刻》,第一课《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

通过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介绍,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篆刻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目的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各时期的审美特征。

主要知识点

1、篆刻的涵义,了解什么是篆刻艺术。

2、篆刻发展的历史,掌握篆刻的发展历史,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及它们的审美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难点:印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资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自制课件、图片、相关视频资料、课本等。

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大饱眼福

1、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篆刻艺术作品及视频,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新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讲解历史名家的一幅篆刻作品,点明本课教学目标,引出课题并板书《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二)各抒己见(知识新授)

(1)由此展示两幅作品:战国古玺 作品《祝迅》

师:(启发)是什么作品?两幅作品有什么差异?

生:齐呼:印章。一幅是战国古玺-------朱文玺,《祝迅》------白文古玺。 师:你们欣赏这两幅作品时,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界格。

师:再欣赏几幅作品,能看出上面什么字吗?什么字体呢?

师:篆刻的历史发展历经数千年之久,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印章上的文字最早与当时通用的字体是一致的,如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各国流行的大篆,秦用李斯的秦篆。秦汉以后,用于印章上的字体范围扩大了许多,出现了缪篆、鸟虫篆等多种篆体。隋唐以来,不仅沿袭使用篆体类文字,而且把隶、楷等字体也应用于治印,以至殷代的甲骨文都被吸收进来。

(评析:通过学生欣赏图片,讲解了印章上文字的发展史。)

由此导出知识点:篆刻的发展史。

师:“玺”与“印”有什么不同?

生:“玺”是皇帝的印,“印”是官员和百姓的印章。

师:篆刻还有别的称呼吗?

生:还有称为“记”、“朱记”、“图章”。

(评析: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感受篆刻艺术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2)多媒体展示:秦印、汉印的篆刻作品 师:汉朝的印与秦印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阅读课文,篆刻从秦朝到汉朝的审美特征有哪些不同?

生:(略)

„„

(评析: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下面我总结一下:

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崇高审美理想相切合,同时树立了后世篆刻艺术的最高审美典范,正是汉印的风貌,造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印章的审美感知力。

(三)大显身手

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篆刻艺术的涵义,名称及审美特征等,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秦代用于印章的字体是:

A、秦篆( )B、摹印篆( )C、大篆( )

2、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 )。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 )。

3、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 )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 )的整体风貌。

„„„„„„„

由此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各学习小组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

把对本课的认识、理解,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表现出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篆刻艺术有了很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今的社会正在走向世界大融合,我们只有在多元文化中取长补短,才会走的更远更好。

(五)教学反思

适当增加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秦汉篆刻作品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篆刻艺术的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推荐第5篇:篆刻教学反思

表二:

“青年教师调研项目”教学反思表

授课老师: 科目: 美术 时间: 2012年5月18日 教学内容: 篆刻艺术—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篇2:

5、《方寸之间》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表

八年级下册

第19 页

第 20 页

第 21 页篇3:走进篆刻

“走进篆刻”主题班会

卢龙三小 五三班 马会军

活动目的: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相对独立的一门艺术品种.传统中习惯于将金石诗书画并称,这金石便是我们现在习称的篆刻艺术.因此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篆刻的发展历程,掌握刻印工具和材料,将古文字书法表现在印材上,提高学生的篆刻艺术基本技能和篆刻艺术水平。

活动过程:

一、篆刻的简介: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

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二、篆刻艺术的由来:

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篆刻,又称印学,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甲骨文便是最早的篆刻。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印章的出现,篆刻逐渐成为专门的技艺。开始时,印章统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专用,“亲王以上称宝,郡王以下官员曰印”。自汉建安之末至三国两晋,多为阴刻白文,用来封物作为信验。至六朝,印章始刻朱文。唐之后,印章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除有姓名以外,又出现了书柬印,收藏鉴赏印、斋堂馆印等。同时,刻有成语和诗文的“闲文印”开始问世。这标志着这门技艺开始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书法、绘画等美术作品上也加盖印章,增添情趣。至此,融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篆刻不再单纯作为权力与信验标志,而成为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学问。 最初的印章质地多用金、银、铜、玉石、兽角、象牙等硬质材料。从元代画家王冕创用青田石刻印后,石刻印章便流行开来。到明清时期,篆刻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名家辈出,形成了多种风格与流派。新中国成立后,这门艺术得以发扬光大。到了今天,篆刻材料和工具种类大大增加,使得普通爱好者都能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篆刻艺术创作。

三、篆刻工具的简介

篆刻刀: 白钢刀或者钨钢刀(双面平口)。

石料: 普通的练习石就行(青田石、萧山红、墨绿冻、广西冻石等)。 砂纸: 一粗一细 用来磨平石料的(600#、1000#)

墨和毛笔: 墨最好用一得阁

拷贝纸: 用来印稿上石的

印泥: 用于钤印用的

【课件出示:

一、练习石

二、篆刻刀 白钢刀或者钨钢刀。

三、印泥 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

四、印床

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固定印石。

五、砂纸或磨盘

600号、1000号的水砂纸。

六、工具书和教材

篆刻字典推荐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篆刻字典》或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常用字字典》。

七、笔墨纸毛笔可以选用小楷毛笔。篆刻写稿用的墨建议用一得阁墨汁。写印稿建议用连史纸。

八、其它杂件小镜子(刻好后放到镜子前看一下效果)旧牙刷(刻好后刷去印面上的石粉)】

四、学篆刻的方法

学篆刻是不分成年人和非成年人的,只要想学,其实都是能学成的。至于学篆刻有没有捷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门传统艺术,要想学会学精,都不是一日之功。更何况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篆刻艺术。

虽然篆刻没有什么捷径,但不代表它就很难学会。只要掌握好的方法并加上勤学苦练的精神,就一定能学好篆刻的。学篆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汉印学起

古往今来,大凡有名的篆刻家都建议学篆刻先从汉印学起,打好杂实的基础。汉印整体较为工整,易于掌握,初学者通过临摹汉印,可以了解篆刻创作的基本刀法,掌握篆刻的基本思维模框架,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二)、多看名家印谱

一个演员要想学会演戏,不仅要学会基本的表演技巧,还要多看有实力演员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学篆刻也是一样,有了一定基础后,一定要多看名家或大家的作品,多思考,多感悟。看一方印时,先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刻,会设计成什么样?名家为什么作这样的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妙处?然后再把印临写一遍,如此循序渐进,必然会进步很快。

(三)、勤学苦练

学会篆刻并不难,但要学精,一定是不容易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一样,熟能生巧,如果临的印不够多,看的印不够多,刻的印不够多,自然很难熟练起来。所以一定要勤下功夫,给自己定一个具

体的计划,如一周临汉印多少,看印谱多久,习篆字多长时间,持之以恒,定能精进。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五、欣赏篆刻作品【课件展示】篇4:《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 ?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

【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

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转载于:篆刻教学反思)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

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 ?(2)、刻印步骤 ?(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推荐第6篇:篆刻教学教案[1]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 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 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 【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 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 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 (2)、刻印步骤 (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推荐第7篇: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Ⅰ

课题:篆刻背景、工具、材料介绍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根据以往知识经验,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项目的选择

授课形式及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器具: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望在新的学期中,同学们可以配合我给大家上好劳技课。 首先,我们先来一个约法三章。

1、强调一下课堂纪律。不请你发言不要开口,要发言一定要先举手。破坏纪律给一颗三角;上课表现好,譬如:发言积极、回答有创意或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的,都可以加一颗星。三角累计到一定的程度,最后的期末成绩就降一个等地;星累计到一定程度,期末成绩可以升一个等地或是得到一样小礼物。

2、上课时要有所纪录。不要求大家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只要将随堂讲的知识重点记在课本的空白处就可以了,或是将补充的知识点记在书本上相关材料的旁边。

3、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学习项目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请同学们不要用来嬉戏打闹开玩笑。不允许手拿工具对准别的同学,不允许拿工具开任何玩笑,不允许抛接工具、材料,不允许飞掷工具、材料。已经强调过了安全问题,如果再有谁不遵守的话,出了事故,后果自负。

好,约法三章说好了。接下来我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在今年的暑假里,我们国家的体育界有没有什么国际性的大新闻啊?好,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 ……

啊,是了!那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发布了,是一个中国印。那谁能说说他的具体名字,描绘一下它的样子? ……

很好,名字叫“舞动的北京”,是一个“京”字,像一个正在运动着的人。(展示会徽图片)

大家想不想要一个自己的中国印啊?好,那么我们这学期的项目就选定为——篆刻。

二、教学内容

在进行一个项目之前我们是不是要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资料啊?那么这项工作大家做一半,接下来我先把我查到的篆刻背景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收集相关信息

1、篆刻的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狭义: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

2、篆刻的别称 “治印”、“铁笔”、“刻印”、“印图章”

3、印章的发展

商周时,无论官方民间都叫印章“鉥”。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天子用的印就叫“玺”,士大夫及平民就以“印”代替。

汉朝,天子之印仍称为“玺”,太守将军等食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称印为“章”,平民所使用的称为“印”、“印信”、“信印”,“印章”的名称由此而来。

唐朝,武则天认为“玺”与“死”的音很相近,就改“玺”为“宝”,此时民间产生变化,有红泥来盖印,故称印为“朱记”,简称“记”。 宋代,印章使用广泛,常盖在图书或图画上,所以印章称为“图章”。 元朝,蒙古人入主建立王朝,印章又出现了另一个面目,常在汉字旁边加上蒙古文;民间则流行画押——签字,即把“押”铸成印,上面是姓氏,下面是自己的一个花押,称为“元押”。 明代官方颁布的官印称为“关防”或“条记”。

清朝,篆刻风气大盛,治印成为文人的一种嗜好,有人把印叫做“戳子”、“戳记”、“手戳”。

民国以后,民国六十四年公布的《印信条例》,印信分为:“国玺”、“印”、“关防”、“职章”、“图记”等五种。

值得一提的是,篆刻的发展由原先的“昭信”、“表明身份”、“佩带装饰”等实用型态或书法的附属,一跃而与书画鼎足三立,成为独占一方的“篆刻艺术”。 我介绍完了我所收集到的印章相关背景资料,你们要去做的就是收集和印章有关的典故、传说、故事或者我没有提到过的印章相关资料,下节课起,每堂课的开始五分钟,我给同学们起来讲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选择、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1、工具

刻刀:大小适中,为防滑手,须缠塑料绳。

印泥:西冷印社及漳州的产品为最好。印泥宜放在瓷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不能用海棉印泥。

印床:初学者用印床便于动刀,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

笔墨、砚刷:毛笔一般以

5、6号圭笔为佳,刷子可以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来钤印之前刷清石章底部的残剩石屑。

印规: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的角尺,钤印后印规暂不移动,如果钤的不清楚,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 纸: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钤印可用薄宣纸。

砂纸、镜子:磨印石开始可以在铁砂纸或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水砂纸磨至细洁为度,用小镜子来反照印文,检查印文的书写是否正确。 印筋: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2、材料

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木质印、塑料印、有机玻璃印 适宜青少年学篆刻用的普通石章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黄色半透明。

昌化石:产于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同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 其他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等。

三、课堂练习

好,我们介绍了篆刻的一些基本背景,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先定一个字,作为我们下次课的篆刻内容。

定好内容的同学把字体转换成你想要刻的字体,现在先写十遍,进行练习。(学生练习字体,教师从旁指导)

四、课堂整理

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请同学们回去查找和印章有关的典故、传说、故事或者我没有提到过的印章相关资料,再将你所要刻的字好好练习,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好,下课!

推荐第8篇:走进篆刻

“走进篆刻”主题班会

卢龙三小

五三班 马会军

活动目的: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相对独立的一门艺术品种.传统中习惯于将\"金石诗书画\"并称,这\"金石\"便是我们现在习称的篆刻艺术.因此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篆刻的发展历程,掌握刻印工具和材料,将古文字书法表现在印材上,提高学生的篆刻艺术基本技能和篆刻艺术水平。 活动过程:

一、篆刻的简介: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

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二、篆刻艺术的由来:

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篆刻,又称印学,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甲骨文便是最早的篆刻。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印章的出现,篆刻逐渐成为专门的技艺。开始时,印章统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专用,“亲王以上称宝,郡王以下官员曰印”。自汉建安之末至三国两晋,多为阴刻白文,用来封物作为信验。至六朝,印章始刻朱文。唐之后,印章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除有姓名以外,又出现了书柬印,收藏鉴赏印、斋堂馆印等。同时,刻有成语和诗文的“闲文印”开始问世。这标志着这门技艺开始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书法、绘画等美术作品上也加盖印章,增添情趣。至此,融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篆刻不再单纯作为权力与信验标志,而成为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学问。 最初的印章质地多用金、银、铜、玉石、兽角、象牙等硬质材料。从元代画家王冕创用青田石刻印后,石刻印章便流行开来。到明清时期,篆刻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名家辈出,形成了多种风格与流派。新中国成立后,这门艺术得以发扬光大。到了今天,篆刻材料和工具种类大大增加,使得普通爱好者都能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篆刻艺术创作。

三、篆刻工具的简介

篆刻刀: 白钢刀或者钨钢刀(双面平口)。

石料:

普通的练习石就行(青田石、萧山红、墨绿冻、广西冻石等)。 砂纸:

一粗一细 用来磨平石料的(600#、1000#) 墨和毛笔:

墨最好用一得阁 拷贝纸:

用来印稿上石的 印泥:

用于钤印用的 【课件出示:

一、练习石

二、篆刻刀

白钢刀或者钨钢刀。

三、印泥

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

四、印床

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固定印石。

五、砂纸或磨盘

600号、1000号的水砂纸。

六、工具书和教材

篆刻字典推荐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篆刻字典》或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常用字字典》。

七、笔墨纸毛笔可以选用小楷毛笔。篆刻写稿用的墨建议用一得阁墨汁。写印稿建议用连史纸。

八、其它杂件小镜子(刻好后放到镜子前看一下效果)旧牙刷(刻好后刷去印面上的石粉)】

四、学篆刻的方法

学篆刻是不分成年人和非成年人的,只要想学,其实都是能学成的。至于学篆刻有没有捷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门传统艺术,要想学会学精,都不是一日之功。更何况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篆刻艺术。

虽然篆刻没有什么捷径,但不代表它就很难学会。只要掌握好的方法并加上勤学苦练的精神,就一定能学好篆刻的。学篆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汉印学起

古往今来,大凡有名的篆刻家都建议学篆刻先从汉印学起,打好杂实的基础。汉印整体较为工整,易于掌握,初学者通过临摹汉印,可以了解篆刻创作的基本刀法,掌握篆刻的基本思维模框架,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二)、多看名家印谱

一个演员要想学会演戏,不仅要学会基本的表演技巧,还要多看有实力演员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学篆刻也是一样,有了一定基础后,一定要多看名家或大家的作品,多思考,多感悟。看一方印时,先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刻,会设计成什么样?名家为什么作这样的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妙处?然后再把印临写一遍,如此循序渐进,必然会进步很快。

(三)、勤学苦练

学会篆刻并不难,但要学精,一定是不容易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一样,熟能生巧,如果临的印不够多,看的印不够多,刻的印不够多,自然很难熟练起来。所以一定要勤下功夫,给自己定一个具体的计划,如一周临汉印多少,看印谱多久,习篆字多长时间,持之以恒,定能精进。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五、欣赏篆刻作品【课件展示】

推荐第9篇:篆刻教案

当寿山石遇见篆刻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在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由于受教材地域性的限制,一些课题与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容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参与气氛不够活跃。而本土的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的耳闻目染中,学生印象较深,在互动的交流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执行新课改的今天,能把本土特色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或者校本研究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掘这些本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比较善于注意学生的兴趣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比如我开发的另一校本课题《当寿山石遇见篆刻》。一听这课题,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我们福州是寿山石之乡,关于石头的文化就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篆刻对学生同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现在是讲究个性的时代,学生对个性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烈,篆刻刚好满足学生对自己名字的个性化表现。同时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它不仅对陶冶学生的情趣具有巨大的作用,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满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学生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并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金钱至上,许多民间艺术精华在消亡,全世界都在呼吁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由于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我对相关的学科专门进行了学习,比如《篆刻法》和《中国印章史》,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校本教学纲要。

一、课程开发价值

文化价值:寿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篆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篆法,章法,刀法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1、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地方课程的灵活性。

3、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一些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法:既然是课程,就要在课堂内完成,我校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利用校本课程与美术课的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教学,属于综合性实践课。

四、教学过程

1、搜集资料阶段:欣赏各种各样的篆刻作品,激发起学生了解篆刻的兴趣和欲望,适时布置任务:搜集关于篆刻的知识以及实物等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电子报刊、手抄报等。

2、展示阶段:展示学生整理出的资料及实物,谈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学习篆刻的欲望。

3、了解阶段:布置安排学生了解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和熟悉寿山石的质地,尝试一些简单图案的制作。学习怎样去书写汉篆,对于中国印章发展历史、基本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篆刻艺术的演变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了解篆刻中篆书的基本书写原则。先尝试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 。

4、学习阶段:然后初步理解笔法、刀法、章法,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去临摹一些有代表性汉印作品,学会识别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篆书,使学生都能懂得如何根据文字内容自己查阅篆刻字典,能按篆刻创作的方法步骤临刻篆刻作品并学会文字的安排布局并写好印稿。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刻刀、石头、印泥完成练习。

5、掌握阶段:逐渐掌握寿山石的性质,利用所学的篆刻知识进行创作。

6、评价阶段:举行班级篆刻艺术展,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

五、取得的成效 从取得的成果来看,篆刻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实际的,只要正常、有序和积极的开展,一定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宏扬传统民族文化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是发展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和树立学校品牌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校所实践的篆刻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校本课程并非一般的兴趣课、活动课、点缀课等,而是实实在在立足学校特色的、学生个性的、教师特长的课程。

附教案纲要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让积极参与篆刻鉴赏与创作的活动中来,学习篆刻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恰当地使用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能够初步掌握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

2、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篆刻的鉴赏与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篆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寿山石与篆刻的鉴赏与篆刻的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篆刻的鉴赏与创作活动。

三、教具准备:

刻刀 、印材 、印泥 、钤印用纸 、笔、墨、砚、镜 、砂纸和油石 、印规、印床和印筋 、棕刷和拓包 、工具书

四、授课安排:18课时

五、作业安排:

制作一枚自己的篆刻名章或感兴趣的文字。通过独立操作篆刻个人名章的过程,总结阴刻、阳刻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喜欢篆刻艺术,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篆刻印章的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

(一)寿山石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1课时

(二)篆刻的历史 1课时

(三)篆刻作品欣赏 2课时

(四)篆刻的五个内容 4课时

A、篆字。从战国古玺印起,经秦至两汉,印章作为执信、取誉之物,发展到独立为一门艺术,历代的篆刻家无不在篆字上进行研究、探索。古玺印中的文字繁杂难识,但其笔画细劲秀美,结体竖长,上紧下宽,如亭亭玉立之美女;秦印多凿法,班驳奇伟,统一中有变化;汉印篆字平实而大度,结体方正宽博,真如大将军入阵,威风四起;文人治印以来,自篆自刻,在承继古法的同时,印中文字更多地体现了“笔意”,此时,流派纷纭,印家辈出,风格各异,呈现出篆刻史中的又一高峰。高超的篆字艺术水平是创作经典印章的基础

B、章法。章法即“布局”,就是将篆字的形态巧布于方寸之中,那巧借边栏、疏密平衡、虚实取险等构思,使篆刻艺术更加有韵趣,耐人寻味。章法的巧妙与否是品评篆刻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C、刀法。篆字与章法都要借助刀法去表现,运刀之功讲求情趣,它与篆法、章法相辅相成。刀法应体现篆法与章法的形与神。“冲刀”猛力坚实;“切刀“笔划若枯槁老干;“钝刀”表现浑厚苍莽的古拙之趣。刀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篆刻作品的成败。

D、款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款识的字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

E、用章料。篆刻用章料有雕钮为装饰,古即有之,或简洁或粗犷,亦有精细巧雕之佳作。石章质地之优劣,有天壤之别。

(五)篆刻的创作 9课时

A

准备阶段, 首先将印面在砂纸上磨平。接着通过工具书选好篆字。 B

设计印稿

,根据印文的内容可在纸上按印面的大小尺寸设计印稿。设计印稿可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受印者的要求进行,在章法和篆法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和推敲。 C

篆印于石,

用“水印渡稿法”上石。 (

1、在压痕内用浓墨写印稿

2、将纸固定覆于印面

3、在印稿上湿一点水并用纸吸干多余的水分

4、覆盖二三层纸并用指甲研磨印面 D

镌刻

,在刻治的过程中要注意“斜执式”“立执式”“握拳式”这三种刀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E

拓印, 钤拓印迹时要让印面显现清晰的刀法。 F

边款的刻制, 边款的刀法多用侧锋单刀冲刻法。

(六)、交流与评价 1课时

推荐第10篇:篆刻步骤

篆刻步骤

1:打好方框,将方框根据字数均匀等分。一般四个字,四等分(一定要均匀)。 2:用铅笔将字画到相应的小方框里面。

注意:布局要饱满,上下左右要对齐并留出细边,字与字之间间隔要细小(千万注意不能分开太大),字的线条要浑厚、匀称。起笔、收笔和转折要圆润,不可太锋芒。

3:转印时要对齐,不可偏移和移位,若偏离或移位要重来。(有时间,不急!) 方框与印石对齐后,用铅笔在字的背面涂,涂得时候一定要用力均匀,涂得也要均匀,宁愿涂久点。

4:转印完成后,刻章时,要用中指和无名紧紧贴着印石的右侧面,控制刻刀的前进,以防刻冲出去。这时候精力一定要集中!

5:刻好印后一定要检查:去掉印石上面的石屑,蘸上印泥,印在宣纸上对照着范印再作修改:(1)比例,几个字在一方印中占地大小。(2)粗细,白文线条粗细大体一致,小有差异。(3)间距,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左右上下之间的距离要小。(4)转折,线条的转折有方、圆之分。(5)头尾,字划的开头和结束处,有方、圆、尖之分,注意审视。

篆刻步骤

1:打好方框,将方框根据字数均匀等分。一般四个字,四等分(一定要均匀)。 2:用铅笔将字画到相应的小方框里面。

注意:布局要饱满,上下左右要对齐并留出细边,字与字之间间隔要细小(千万注意不能分开太大),字的线条要浑厚、匀称。起笔、收笔和转折要圆润,不可太锋芒。

3:转印时要对齐,不可偏移和移位,若偏离或移位要重来。(有时间,不急!) 方框与印石对齐后,用铅笔在字的背面涂,涂得时候一定要用力均匀,涂得也要均匀,宁愿涂久点。

4:转印完成后,刻章时,要用中指和无名紧紧贴着印石的右侧面,控制刻刀的前进,以防刻冲出去。这时候精力一定要集中!

5:刻好印后一定要检查:去掉印石上面的石屑,蘸上印泥,印在宣纸上对照着范印再作修改:(1)比例,几个字在一方印中占地大小。(2)粗细,白文线条粗细大体一致,小有差异。(3)间距,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左右上下之间的距离要小。(4)转折,线条的转折有方、圆之分。(5)头尾,字划的开头和结束处,有方、圆、尖之分,注意审视。

第11篇:篆刻步骤

刻印的基本步骤

(一)磨平印面

新购的印石一般印面都不平整且周边涂有一层蜡,因此需要把所刻印面的蜡层磨去。五指执石,用力均匀,要有规律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每磨转几圈要转动一个方向,将印面在砂纸上徐徐磨来,砂纸印平铺在玻璃板上。如印面较粗糙,可先 用粗砂磨平(一般砂纸在100-200号),后用细沙磨平(一般砂纸2000-4000号).

(二)打好印稿

一方印章石否美观,设计印稿非常重要。是篆刻的一个重要环节,犹如描绘建筑蓝图。印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昨天的成败。故打稿前应反复琢磨文字的分行布局,文字的统一协调等,多打几个印稿,多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印文和内容贴切恰当的一方印稿来。

1.临摹的印稿要体现原印的精神

用毛笔对照原印进行临摹,其大小不定,目的是为了熟悉与掌握所临印章的章法、字的结构以及笔法刀法的基本规律。 2.创作的印稿要选合适的字和章法

一方优秀的篆刻作品,均离不开字法、章法、刀法及作者内在修养。当我们面对一方印的文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甲骨、金文还是小篆,凡此皆要根据印面文字的造型和文字内容而定。这种功夫要在长期实践中磨练才能悟出来。文字选好后就面临章法和安排。

如果你选择的是甲骨,一方印章中的几个字要统一一体都为甲骨,个别字没有甲骨可以用小篆字体演变成甲骨字体,那么章法应以静穆朴茂为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平时要注意学习优秀作品,厚积薄发,这样用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印稿上石

1.水印上石法

对初学者来说,再印稿上石的各种方法中,水印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水印法在写印稿时用浓墨,最好是墨锭出的浓墨。石章保留磨后残留的一层极薄的粉末,使之有附着力。笔醮清水不可太多,微潮即可,整个操作过程要干净利落。

具体步骤如下:

(1)先取一块比印石稍大一些的宣纸覆盖到印石上,用手指将印面向四周轻压。

(2)将临摹的印稿对光反置,或对镜倒置,在吸水印搞纸上依石章大小临摹该印,注意墨要浓一些。

(3)修改成稿,放置一会,待墨干。

(4)将墨稿对准石章四角后,将四周余纸折下固定好,以防错位。用干净毛笔醮清水(水不必过多,微湿即可),润湿印稿纸,使纸与石相贴。

(5)用生宣吸尽印稿上多余水分,直至纸与石紧密相附。

(6)用指甲或笔杆之类阮中带硬且较光滑的弧状物,反复压磨使墨迹反印到印面上去。

(7)轻揭稿纸,若某处不清晰,可依上述方法对照原印进行修补;

(8)水印上石完成

2.临写法

临写法式将印稿翻转,依其背面显示出反字(若不清晰,可映照于阳光下或灯光下),

然后照反文书写上石。或取小方镜,视镜中反字上石。临写法要注意把握印稿的章法和字的

笔意,久用此法可锻炼眼、手和书写反字的能力,直至离开以上三种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写 出反字来。

(1)将所要临刻的印章用镜子看着进行反临。

(2)临写成稿完成

印章的篆刻的过程

作者:马甸邮币卡市场 发布时间:2011-12-01 篆刻印章基本步骤 步骤/方法

一、磨平印面 新购的印石一般印面都不平整且周边涂有一层蜡,因此需要把所刻印面的蜡层磨去。五指执石,用力均匀,要有规律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每磨转几圈要转动一个方向,将印面在砂纸上徐徐磨来,砂纸印平铺在玻璃板上。如印面较粗糙,可先 用粗砂磨平(一般砂纸在100-200号),后用细沙磨平(一般砂纸2000-4000号).二,打好印稿一方印章石否美观,设计印稿非常重要。是篆刻的一个重要环节,犹如描绘建筑蓝图。印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篆刻的成败。故打稿前应反复琢磨文字的分行布局,文字的统一协调等,多打几个印稿,多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印文和内容贴切恰当的一方印稿来。1.临摹的印稿要体现原印的精神,用毛笔对照原印进行临摹,其大小不定,目的是为了熟悉与掌握所临印章的章法、字的结构以及笔法刀法的基本规律。2.创作的印稿要选合适的字和章法,一方优秀的篆刻作品,均离不开字法、章法、刀法及作者内在修养。当我们面对一方印的文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甲骨、金文还是小篆,凡此皆要根据印面文字的造型和文字内容而定。这种功夫要在长期实践中磨练才能悟出来。文字选好后就面临章法和安排。如果你选择的是甲骨,一方印章中的几个字要统一一体都为甲骨,个别字没有甲骨可以用小篆字体演变成甲骨字体,那么章法应以静穆朴茂为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平时要注意学习优秀作品,厚积薄发,这样用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印稿上石1.水印上石法。对初学者来说,水印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水印法在写印稿时用浓墨,最好是墨锭出的浓墨。石章保留磨后残留的一层极薄的粉末,使之有附着力。笔醮清水不可太多,微潮即可,整个操作过程要干净利落。具体步骤如下:先取一块比印石稍大一些的宣纸覆盖到印石上,用手指将印面向四周轻压。 (2)将临摹的印稿对光反置,或对镜倒置,在吸水印搞纸上依石章大小临摹该印,注意墨要浓一些。 (3)修改成稿,放置一会,待墨干。 (4)将墨稿对准石章四角后,将四周余纸折下固定好,以防错位。用干净毛笔醮清水(水不必过多,微湿即可),润湿印稿纸,使纸与石相贴。 (5)用生宣吸尽印稿上多余水分,直至纸与石紧密相附。 (6)用指甲或笔杆之类阮中带硬且较光滑的弧状物,反复压磨使墨迹反印到印面上去。 (7)轻揭稿纸,若某处不清晰,可依上述方法对照原印进行修补; (8)水印上石完成

四、临写法。临写法式将印稿翻转,依其背面显示出反字(若不清晰,可映照于阳光下或灯光下),然后照反文书写上石。或取小方镜,视镜中反字上石。临写法要注意把握印稿的章法和字的笔意,久用此法可锻炼眼、手和书写反字的能力,直至离开以上三种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写出反字来。(1)将所要临刻的印章用镜子看着进行反临。 (2)临写成稿完成 注意事项质地坚硬的部分,颜色多呈灰白色,篆刻的时候,手工用刻刀根本刻不动!即便是最坚硬的硬质合金刻刀,也无奈砂钉的!遇到这样的印石,只能选没有砂钉的局部练习下刀法,练练线条,练练边款什么的,无法篆刻完整的印章!参考资料

马甸收藏网是北京马甸邮币卡市场专业的邮票收藏网站,是马甸钱币市场优秀的电子平台,专业提供邮票行情,邮票价格,收购邮票,邮票收藏信息、第三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连体钞、纪念钞的邮票互动网。全国上门收购钱币、收购金银币、收购邮票,收购热线:18611589952 王永胜 ,QQ:1061142059 为什么要使用边款墨?

1、有些印石刻上边款后,边款很不明显,特别是寿山石,如果刻上边款再上油保养,字迹会很模糊,影响艺术效果。而边款墨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即在边款处涂上边款墨,表面干了之后,再把多余的边款墨抹掉,边款会变得很清晰,立体感很强!即使再涂上白油,也不会掉色!(下方有视频讲解使用方法)

2、习惯水印上石的朋友发现,遇到深颜色的石料,水印上石有点头疼,因为上稿后字迹很不清楚,而边款墨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印面均匀涂上边款墨,待印面干后,再印稿上石,均匀按压,则印出 来的墨迹非常清楚。

第12篇:篆刻心得

篆刻心得

周慧冰

篆刻,它古朴里有丝新雅,使人从方寸天地里得到艺术的享受。也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第一次篆刻时,老师告诉我们学篆刻要先学临摹,再上石,最后再用刻刀刻。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学习中,我遇到了各种的困难,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老师还告诉我们:印文分为两种:白文和朱文。白文是在行刀时把字的每一笔划全部刻掉,使其字凹下,印面凸出,这样打出印来就是红底白字;朱文,就是白底红字,篆刻方法与白文相反。印文因形式不同,风格也各有千秋。白文,浑厚平整而庄重;朱文,清新秀雅而生动。

老师先教我们描印稿,先将宣纸放在印稿之上,然后用笔进行描。我刚开始描时,经常出现偏差,不是这边少一笔,就是那边多一笔。

篆刻时,一定要仔细,不能马虎,要不就被刀划伤手或者多刻了一下。刻错了还要用砂纸磨掉。有时候,刻了磨,磨了刻。有一次重复了好几次,还是刻不好。当我准放弃时,老师对我说:“没关系,继续刻,坚持就是胜利!”我又继续反反复复的刻着。经历千辛万苦,我终于刻完了,那时的心情别提有多开心! 篆刻,陪伴我度过了寂寞的时光;篆刻,帮我改正了粗心的毛病;篆刻,让我了解了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

第13篇:篆刻体会

篆刻心得 周慧冰

篆刻,它古朴里有丝新雅,使人从方寸天地里得到艺术的享受。也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第一次篆刻时,老师告诉我们学篆刻要先学临摹,再上石,最后再用刻刀刻。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在学习中,我遇到了各种的困难,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老师还告诉我们:印文分为两种:白文和朱文。白文是在行刀时把字的每一笔划全部刻掉,使其字凹下,印面凸出,这样打出印来就是红底白字;朱文,就是白底红字,篆刻方法与白文相反。印文因形式不同,风格也各有千秋。白文,浑厚平整而庄重;朱文,清新秀雅而生动。

老师先教我们描印稿,先将宣纸放在印稿之上,然后用笔进行描。我刚开始描时,经常出现偏差,不是这边少一笔,就是那边多一笔。 篆刻时,一定要仔细,不能马虎,要不就被刀划伤手或者多刻了一下。刻错了还要用砂纸磨掉。有时候,刻了磨,磨了刻。有一次重复了好几次,还是刻不好。当我准放弃时,老师对我说:“没关系,继续刻,坚持就是胜利!”我又继续反反复复的刻着。经历千辛万苦,我终于刻完了,那时的心情别提有多开心! 篆刻,陪伴我度过了寂寞的时光;篆刻,帮我改正了粗心的毛病;篆刻,让我了解了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篇二:篆刻艺术学习心得

学习篆刻艺术的收获 在本学期开始时选课时,由于热门课很难被选上,在最后几轮补选时出现了“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篆刻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我的记忆当中,我只见过父亲的刻章,在一些合同上,他要盖上自己的印章,我实在不懂盖上这个有用吗啊,到大路边随便找人刻一个假的就可以以假代真了。在期待中,第十周,开始了我的篆刻生涯。

第一节课,看似严肃的给我们简单的讲述了他的经历和篆刻的的基本知识以及我们需要做的那些准备。我记得一句话特别清楚,是将书法和篆刻的关系,“好的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好的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听完这句话,我心想,完蛋了,这么算,成为篆刻家的前提就是成为书法家了,我这七扭八歪的字压根成不了书法家,也就是我压根成不了篆刻家。想到这心里陡然心灰意冷,可是又想,尽管如此,我要把篆刻当成一种可与课余爱好,在学习枯燥疲惫之后,当成一种驱赶枯燥,静心修养的好方式。不要想着让名利驱赶着你做事,而要把兴趣放在首位。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原来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没想到篆刻竟然有这么重要的地位。篆刻发于什么我没有搜到,不过我想,在数万年前,人类祖先在石壁上的刻画也许就是篆刻的最先起源吧,这和绘画、文字应该是一个同样的原始起源。当我刚刚接触石材时,从外表来看,以为是大理石呢,心想这么么坚硬怎么刻啊,以前读过齐白石练习篆刻时用完了好几担子石头,这工作比李白铁杵磨成针还要艰巨啊。可是,拿到手时,竟然这么松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头,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篆刻的石材是需要特定的石头,又叫什么青田石、寿山石、冻石、鸡血石等等特别多。

其实学好篆刻精髓我想在于自己多加练习,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讲怎么刻,他倒是花了大把时间来和我们每个人一对一的指导,这让我感到有特别的收获。我前几节课学习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姓名等,我在网上查找了网上的写法然后打印出来,印到石材上,然后小心翼翼的刻,在刻的时候真是有种不敢下手的感觉,老师多次强调要认真,还多次说过毛泽东一句名言:“共产党什么都不怕就怕认真。”老师要求我们在篆刻时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搞、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如果有错误了就必要要改正甚至重新再来一遍,这让我感到了严肃性。 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写出来疏密太过失调,于是我就把姓作为一个单独的字,把名字的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放映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他的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篆刻从春秋战国经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是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脉,在现在传统文化衰败的现代,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以前相比,被很多普通民众所忽视,可喜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出现了篆刻的身影,在2009年篆刻被申请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一路走来,当然,也会一路继续走下去。篇三:书法与篆刻体会 书法与篆刻艺术学习体会 数计院08计科20080325xxxxx 这学期,我选修了林老师的书法与篆刻艺术课程,受益匪浅。林老师耐心而又幽默,逐渐培养了我对中国书法与篆刻文化的兴趣,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学习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

通过书法篆刻艺术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当然书法虽然含有抒写情怀的某些因素,但必须依托一定的对象——汉字。

刚开始学习的过程是要把基础打好。我从最基本的横竖撇捺折笔画开始学起,“逆锋起笔,回锋收笔”。最初,我从楷书开始练起,每节课都对着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神策军碑》临摹。临字帖时要勤于思考,精益求精。这种学习方法,也是提高书法水平最快的一种捷径。老师还根据授课内容,针对性地给我们看有关视频,巩固了我们对写字方法的认识。这样,我基本上掌握了楷书结构的分类、特点、书写要求和结字方式。

后来,我有练习了一段时间的行书。行书和楷书的学习过程都是艰辛的,想要学好行书,要用到扎实的楷书基础,我自认为自己的楷书基础较好。行书的过程中,虽然写的不是得心应手,但自觉的比以前写的好些。过了一段时间,我可以自己看字帖写了,这当然也是一种进步。在自己临贴的过程中,需要体会每个字的神韵,这也是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做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在临贴的过程中,我发现王羲之的每一笔写的都很细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在临这本字帖的过程中,我就更要做到精益求精。 第十四周,老师终于教授我们期待已久的篆刻。老师说,狭义的“篆刻”是以篆书作为基本字体、以刻刀和刻石作为基本工具进行印章雕刻创作的中国传统艺术。广义的“篆刻”,包括商周以来的所有的以篆书为基本字体进行印章雕刻的艺术形式。明清时期通过文人的提炼提升,最终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和书法、绘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印章的面积虽然很小,但要刻好它却并不容易。首先,印章里所刻的大都是篆字,这就需要我们能识得篆书,并要懂得一点文字学知识;其次,所刻的这几个篆书,应该有或豪放、或飘逸的篆书书法笔势(像“切刀”“冲刀”等)和以刀刻石的刀味;第三,字与字之间的安排,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还要求有疏密适度、优美悦目的章法或揭图,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方较好的印章。正所谓“金石藏日月,方寸纳乾坤”。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一些优秀的篆刻,使我提高了对篆刻的欣赏,也增加了篆刻兴趣。

教学课程虽然结束了,但的学习并没有结束,以后我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习书法,积极参加学校书法比赛及讲座,提高书法水平。在此,再次谢谢林清书老师,祝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文字服务中心越办越好。篇四:篆刻艺术学习心得01 篆刻艺术学习心得 篆刻,是我国一种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产物。它,是一种从秦汉一直延用至今的权威的信物,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拿它当做信物,至今未断。它,曾一度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而今又重新崛起,傲然挺立于艺术之巅。

开学初期,二次选课开始时,我无意间看到了选课系统里竟然有篆刻艺术这门课,当时就很兴奋,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从小我就对印章这一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小时候经常拿着小刀在橡皮之类的东西上乱刻乱画,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够拿着自己刻的章,盖在各类公文上,以此来代表自己。现在,我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在期待中,第十周,篆刻艺术终于开课了。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简单讲述了他的篆刻生涯,以及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等等,老师还现场刻了一方章,当时真可谓惊诧我也,对篆刻的兴趣也更大了。之后,讲述了学习篆刻所需要准备的物品,我回来就买了篆刻刀、印床、青田石、印泥、砂纸、宣纸这些材料,满心期待着我的第一次篆刻。

第二节课,带齐装备,我终于迈入了篆刻这个艺术大殿堂,虽说我的第一次篆刻不完美,但我已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如何使刀。我相信,勤加练习,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有朱文印和白文印,白文印比较简单,朱文印就比较复杂了,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古玺分为官玺、私玺、吉语玺、图形玺、烙马玺,材质有

金、玉、铜、骨、陶、石等等。“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其实学好篆刻关键在于勤加练习,老师在每周五一下午的课上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讲怎么刻,而是把时间留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多加练习,不懂得地方就向老师请教,这让我进步非常快。我前几节课学习刻战国玉玺、汉代官印等,区分开了白文印和朱文印的区别。

篆刻其实是一门非常容易入门的艺术,一下午的课程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在这一点上近似于大众艺术,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好,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子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也许是那些字的变形,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也许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篆刻从古至今,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也需要我们继承下去,不断地弘扬光大。我会勤加练习篆刻,把这当成一门业余的爱好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拿着我的篆刻,来向世界展示篆刻的魅力。

工设12 刘疆川

1203010209篇五:篆刻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

综合实践活动——篆刻教学总结

许启家

本期少年宫活动雕刻改成了篆刻教学内容,教学中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篆刻艺术教学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欣赏古今篆刻名家范作

篆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欣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古今篆刻名家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增强对篆刻艺术“印面文字书法美”“分红布白章法美”“凹凸立体雕刻美”的美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刻印同习篆相结合

习篆是刻印的前题。让学生认识到篆与刻两方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篆刻之美的。刻印同习篆相结合教学,我采用“画印法”。朱文印要注意线条的均匀、挺拔等特点;白文印不用双勾填空,可以用粗线一笔而成,但要讲究运笔的变化。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对范印中篆字的章法有一定的体会后,将印文采用反写法拓印上石,进行临刻。通过画印,学生能将领悟到的知识运用到运刀的变化上,丰富了刀法的表现力,再通过临作与原作的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画印练习,使学生进步快,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临刻同习作相结合

1、篆刻教学在教学步骤上,采用“先摹、后临、再创造”的摹刻、临刻、创作三结合的教学方。

2、在刻印方法介绍时,采用口头说教和动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内容和刻印作业的内容设计上,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作为内容,接受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教育。篆刻艺术的学习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失败。有时因一刀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时刻刀会划伤手或是将手磨出水泡来等。有一些学生这时就会有“打退堂鼓”的念头。此时对进行思想教育,讲述篆刻家的感人故事:吴昌硕少年时学习刻印,因为家境贫苦,买不起石章,他总是以砖瓦代用,偶尔弄到几方石章,就视同珍宝反复磨刻,直到石章成为薄片为止。一次刻石,刻刀伤了左手的无名指,流血不止,可他仍然坚持不懈,伤中从此结了痂,指甲不再重生,成为他勤学苦练的纪念。此外,还有钱瘦铁先生“咬得菜根,百事可为”;张燕昌先生“带个南瓜拜师父”等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坚持不懈完成作品。 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了解艺术与人品的关系。在学印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善于思考和提问;又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切磋、交流心得、争取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高尚品德与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指导学生拟定刻印内容时,我十分强调印文内容的思想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注重刀法练习篆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如何?主要是由篆刻刀法的表意性所决定的。徐坚《印戋说》谈到:“作印之秘,先章法,次刀法,刀法

以传章法也,而刀法更难于章法。章法,形也;刀法,神也。形可以摹,神不可摹。”对于学生的刀法练习,我以演示法为主结合人人辅导的方式,力求学生完全掌握好冲刀法,切刀法,扎刀法技巧。在篆刻创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刀法并能贯通始终,重点强调冲刀法的运刀角度,执刀方法,使学生能自如的完成做品。 篆刻艺术教学,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不可能要求学生通过短时间学习就对篆刻有很深的了解,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出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审美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中这些做法还只是初步性的探索。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书法篆刻水平,并勤于钻研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担当教学重任。

第14篇:篆刻教案

课题名称: 篆刻艺术

课型: 理论鉴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棵奇葩,它以印材为载体,以汉字中的篆书为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示了书法美、刀法美、章法美和意境美。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篆刻随着书法的实用价值不断萎缩其艺术性日渐彰显。了解篆刻,学习篆刻也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现代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有主见,特别喜爱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篆刻所用的材料和工具。

3、了解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4、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印章的鉴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篆刻印章的学习,培养细心、沉稳地观察生活处理事物的态度。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印章的学习,初步认识中国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2、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图片实物

教学过程及内容

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是否见过下面这些印迹?

那这些印迹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那和下面这些印章(篆刻)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又有什么异同?

天然形成、机器做工、凹凸有致、手工制作、形状不同等

那同学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篆刻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篆刻艺术去领略它的奥妙。

(板书课题:中华篆刻艺术)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

(一)篆刻的起源和发展。

篆刻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汉魏时便已盛行。早期印章多采用铜、银、金或牙角、水晶等材料制作,材质昂贵,且坚硬难以受刀,所以印多为官方权信的表征,布衣百姓很少用印。自元代后,石质印材在篆刻中开始被大量使用,文人当中也开始盛行篆刻之风,金石篆刻艺术由此走进了大众的审美视野并在此后数百年间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可以说,金石篆刻是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正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能够在世界性的审美眼光中脱颖而出。

(二)篆刻材料及工具:

1、印材:

四大名石

寿山石——福建寿山石特点是: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赏识。其中最名贵的品种是“田黄”,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

青田石——浙江青田石质地精纯,色彩丰富,便于雕琢。为历代金石书画家们所青睐。在青田石的众多品类中,灯光冻,封门青等都是其中的名贵品种。

昌化石——浙江昌化石色丽质嫩,适合用于制印做成精美的雕琢摆件。昌化石其中的部分矿石经过朱砂的渗染,形成了世上罕有的“鸡血石”,昌化鸡血石是印石中的珍贵品种。

巴林石——内蒙古巴林印石质地通灵,色泽瑰丽,巴林石的佳品也多出于此处。

现在生活中也可使用如马铃薯、橡皮、木块、砖瓦块、橡胶、肥皂等印章坯料。

2、刻刀:有粗细的不同,有平口和斜口的区别。

3、其他工具:印泥、白纸、铅笔、印纸、绘图纸、印章若干,砂纸,小镜子,印床等等。(简单介绍作用)

(三) 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发票、证明信加盖的公、私章等。

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阴刻”(印文红底白字)和“阳刻”两种(白底红字)、肖形印等。

阴刻 阳刻 肖印画

根据印文内容不同,可分为文字印、图形印和肖像印三种,其中文字印最常见。

文字印 图形印 肖像印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姓名章 闲章

(四)篆刻构图及章法(分小组讨论研究)

出示一系列实物及名家的篆刻作品,用以说明印文的构图及章法。(配有音乐)

问题设置:

1、观察印章上的字与印出来的字有什么不同?

答:正好相反

2、探究如何将字反写在印材上?

小组分别猜测、讨论、尝试。

3、分析印章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答:⑴文字的排列(基本上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⑵印刻阳刻⑶字以篆书为主

4、谈谈自己对印章的理解和感受。

答:笔画穿插呼应,有疏有密,虚实相间,统一中有变化,达到了整体的和谐。文字富有变化,布局丰富多采,虚实疏密、欹侧均衡等艺术规律。之外,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奇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来处理布局的变化。

5、小组派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适时点播、评价、总结。

(五)能力提升(8分钟)

给出两幅篆刻作品(阴刻、阳刻、肖形印可各一张)说一说你喜欢它的理由。(结合所学的构图章法)

(六)课堂小结(4分钟)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我们先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接着又了解篆刻所用的材料和工具,明白了不同篆刻的用途及分类。最后学习了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感受到了篆刻艺术的魅力。

(投影知识点)

20世纪已经过去,那当今乃至以后,我们面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又将作出怎样的选择?所以传承和创新便是民族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七)布置作业(3分钟)

本课我们已经了解学习了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那光说不练假把式,下一节课我们便亲自动手制作一枚印章,所以留给同学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查找了解篆刻的制作步骤及有关资料如印稿等,为我们的实践课做好准备。

我们下节课再见!

(八)课后反思: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本课时量安排较紧,第一课时内容较多,但必须讲透彻,一定要布置学生课后设计印稿,可用工具书帮学生查找字体,这样便于第二课时的完成。

第15篇:篆刻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篆刻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中心学校 许冰义

实施新课改后,每所学校都在探索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因自己喜欢篆刻,学校又支持,因此我校开发了篆刻课程,把它作为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篆刻特色,以特色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篆刻教学让学生经历“观察—绘形—雕刻—欣赏”这一基本过程,完全符合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的标准。把学生的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在篆刻教学中注重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1、篆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篆刻艺术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实现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让篆刻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对各种型号的篆刻石材、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

2、篆刻教学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篆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篆刻艺术的学习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失败。有时因一刀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时因石质太硬,刻刀会划伤手或是将手磨出水泡等,这时,教师相机进行思想教育。在学印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尊敬师长,虚心求教,善于思考和提问;又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切磋、交流心得、争取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高尚品德与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指导学生拟定刻印内容时,注意强调印文内容的思想性。引导他们将一些好的诗文警句入印,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篆刻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高艺术修养。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书法篆刻水平,并勤于钻研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篆刻教学的授课质量,构建篆刻特色,以特色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16篇:《印章篆刻设计稿评选》说课稿

《印章篆刻设计稿评选》说课稿 昌黎县安山实验中学

梁辉

学校:昌黎县安山镇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梁辉 实施年级:七年级 组织形式:班级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印章篆刻设计稿评选》。

我从五个方面说明:

一、依据现状说选题。

现代人匆忙的生活节奏及粗浅的国学知识,已很难领略到篆刻的美妙之处。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会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实现篆刻艺术进校园,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篆刻艺术展览评比活动。通过参加活动学生们对篆刻有了粗浅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师生讨论后确立了活动课题——《印章制作我最行》。

二、关注发展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因为本节课是中期交流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我整合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设计印稿,能用摹印法设计印稿,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小组中,能协助老师组织策划合作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班上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印章的制作方法,形成持久、稳定的工艺制作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和责任感。

重点:通过竞赛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印稿设计在印章制作中的重要性。

难点: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创作,合理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三、讲究策略说方法。

《综合实践实施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整节课我以情境体

1 验,竞赛探究法为主,赏识激励等多种教法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体验中学、探究中学,欣赏和感悟相互渗透,合作探究贯穿始终。

为追求显著的教学效果,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求实求活话流程。

下面我详细地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新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小孩子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那样,它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有奔头。在播放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印章图片时,激发他们想一较高下的兴趣,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们比较比较。这样的导入,既引出了课题,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各抒己见做评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各抒己见做评选。展示本次竞赛活动的规则及要求。明确的目标会引领学生有效的完成任务,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评选开始时,先在本小组内对本组成员的作品进行评选,让学生们在小范围里互相交流,提取不同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竞稿评比。每组推选出的优秀作品通过展台展示给大家,学生们由小组赛稿时的竞争对手转变成评委。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想法,评委们也要谈谈对作品的想法以便大家共同提高。在这期间我对小评委们没有指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指导。最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班级最佳作品。对在评选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我将自己刻制的印章制成书签分赠给各活动小组,以资奖赏和勉励,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活动,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小组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得以碰撞,方法得以交流,在这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能力目标得到了层层递进的落实。

五、纵观全课说总结

纵观本次活动,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求知路。活动中,我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并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活动,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相信有了孩子们那份求知创新的心,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更加辉煌。

我的说课结束了,在我的说课中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17篇:高中书法或篆刻18学时模块教学设计

高中书法或篆刻18学时模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书法、篆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特有的艺术门类,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有“国粹”之称。因此,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书法、篆刻,从中热爱、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当是十分重要的目标之一。

1、书法、篆刻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理解历代优秀作品表现艺术情感的独道之处。

2、传统中汲取精华,总结经验,敢于去创造出表达自我情感的形式,当然,这种形式可能是多样的,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欣赏书法篆刻艺术,理解认同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树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使学生掌握书法、篆刻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2、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教学兴趣,作为业余爱好或继续学习。

教学课时:18学时 教学过程:

课程安排:

一、讲授和讨论书法篆刻教学的有关理论(3学时)

1书法或篆刻教学的意义

重点采用师生讨论的教学方法

2书法或篆刻课的鉴赏

①采用实物展示教学法,可以是教师作品,可以是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视频或图片展示,欣赏优秀的书法、篆刻作品

③采用对比法(对比不同时代名家、以及同一时代名家的不同作品风格以及行楷篆隶等各种书体的辨别)

④采用讨论法(讨论书法篆刻的艺术手法,艺术章法、艺术造型„„学生交流发言,说说自己的爱好及喜爱原因)

⑤作业安排,写一篇鉴赏或感想或计划。

二、、学生进行书法或篆刻教学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书法或篆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技法练习(4学时) A书法课的技法练习

掌握基本的运笔方法、笔画写法横、竖、撇、捺„„多注重教学方法,防止枯燥,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永字八法”)

B篆刻课的技法:

篆刻的构图、章法(比例、粗细、间距、转折、头尾、边栏„„、运刀方法(冲刀、切刀)、篆刻的治印(写印稿→印稿上石→镌刻→修改调整)

钤印技巧等

2书法课或篆刻的练习阶段(5学时)

(一)多彩用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练习阶段经验及不足交流(指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提高。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思考题:认真分析书法篆刻教学的体会,撰写一篇“个人经验总结”

3书法或篆刻课创作(5学时)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自我探索的能力,它比直接给予答案来得更深刻,更有亲身体验。因此,重结果又重过程是书法篆刻教学中的重点。

尤其是篆刻教学,动手能力比较强,可以让学生多尝试各种表现内容及形式(如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图案等,作为自己的标志),来激发自己的兴趣。

三、课程成果展示阶段

1作品展示(1学时)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最好的激发其在学习的兴趣点的方式。

写一篇关于学习书法的个人感受或说说对书法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书法技法之外的人品、书品、个性)

2本课程成绩考核:

1、平时课堂表现及平时作业(占40%)

2、模块末成绩(占60%)

课程结束,鼓励学生继续进行课外学习,强调“功夫在课外”,并为学生提供继续学的资源。

第18篇:后白塔小学篆刻教学工作计划

后白塔小学篆刻活动工作计划

为深入推进我校经典诵读工程和书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提高我校中小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激发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自信心,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

篆刻艺术与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文字、书法、绘画、雕刻相结合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篆刻艺术活动、经典诵读、书法教育都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审美能力,陶冶师生情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与语言文字相结合,,让篆刻艺术活动、经典诵读、书法教育进入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杨玉强 副组长:冯春华 马勇

成 员:李丽丽 王玉静 卞丽杰 赵磊 魏来 李红静

四、总体要求

(一)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拟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召开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2.实施阶段

(1)学校聘请专家对本校师资进行培训,并将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

(2)实施要求。以篆刻艺术活动为载体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我校篆刻艺术的工作思路、师资配备与培训、校园文化篆刻环境设置等活动开展、经费保障等工作。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将经典、书法、篆刻艺术植入到教室、楼道、走廊、围墙等校园文化环境中,通过建立篆刻专栏、篆刻园地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快乐成长。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篆刻艺术活动。做好“四个结合”,即与经典传统文化相结合、与语言文字相结合、与艺术课堂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篆刻艺术活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让学校、家庭、社会知其事,引起家长、社会的高度重视。五是规范我校篆刻艺术活动。做到“五有”,即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活动有质量、有保障,资料有留存(视频、图片、媒体报道等),逐步提升篆刻艺术活动水平,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

(二)师资配备。为加强我校师资建设,提高篆刻教师水平和指导能力,确保篆刻艺术活动质量,学校在本校教师中挑选部分有篆刻(书法)特长的教师担任篆刻艺术指导工作,指导学生的篆刻学习。

(三)教材选用。目前,由于没有统一使用的专门的篆刻艺术教材。我校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自行选购现有的合适的篆刻艺术教材作为教学用书。

(四)实施标准。本着培养兴趣、掌握技法、注重修养、提高文化素质、传承中华文明的原则,小学一至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了解篆刻基本知识,学会查阅、辨认简单的篆字;三至六年级培养学生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与程序,可利用机器创作简单的篆刻作品;

五、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篆刻艺术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2009年篆刻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展经典诵读、书法教育和篆刻艺术教育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强个性塑造和培养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实际意义,逐步推进篆刻艺术活动在学校的普及开展。

(二)加强领导,周密组织。我校加强组织领导,由德育部门牵头,开展此项工作。学校因地制宜,努力克服困难,切实做好工作计划,精心安排活动,配备优秀教师,将开展篆刻艺术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来抓。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为教师培训和购买教材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篆刻兴趣小组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篆刻艺术活动中来,选拔有篆刻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和训练,培养一批有较高篆刻水平的优秀人才。学校要定期对个班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我校将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篆刻艺术活动氛围,推动学校篆刻艺术活动健康开展。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在校内举办作品展,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篆刻等艺术的强烈兴趣,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加学校文化积淀,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20

13、10

第19篇:书法教学方案(篆书与篆刻)

书法教学方案 篆书与篆刻

(一)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汉族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秦朝以前:

玺印采用大篆、籀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雄健挺拔。小玺则比较清丽。

秦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混乱的六国文字作了改革,制定了统一的字体─小篆。在当时社会,小篆是规范用字,因此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

秦印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内。

汉印:

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汉印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的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东汉的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为东汉末期社会动荡,战乱不已,官员将领经常调动或阵亡,造成封拜频繁,往往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预先准备好的印坯上临时急就刻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饰。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给后世的篆刻以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分类

(二) 肖形印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

鸟虫书体

亦称“虫书”、“鸟虫篆”。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鸟虫书,所以书幡信(符节之类)也。”清代段玉裁《注》:“鸟虫书,谓其或象鸟,或象虫,鸟亦称羽虫也。”春秋战国时已有此种文字,多用于兵器。汉代瓦当、印章中亦有发现。东周时多刻于兵器上。秦书八体中有“虫书”,新莽六书中有“鸟虫书”,用于旗帜、符信,也作印章文字。

花押印

花押,就是现代的个人签名。中国古代的花押,从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宋时,签名花押的风气非常流行,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花押。

白文与朱文,阴文与阳文

阴文,器物或印章上所雕铸或所镌刻的凹下的文字或花纹。印章的阴文也叫“白文”。 阳文指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出现高出器物平面文字图案等。语出明 文彭 《印章集说·辨阴阳文》:“古所谓阴阳文者,言其用不言其体。”《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 把自己小名去了一个‘郎’字,写道:‘一方阴文图书,刻“ 牛浦 之印”;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

工具材料展示:印床,毛笔,墨汁,砚台,刻刀,印石,宣纸,毛边纸,印泥„„

第20篇:篆刻社团活动小结

篆刻 社团学期活动小结

一学期来,社团本着“传承中华国粹,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旨,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的学习让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文化修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通过每周二下午的社团实践活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先临摹再创作的活动形式。营造学习情境,选用适合学生能力的范本或内容来让学生动手,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可以唤起学生参与篆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篆刻学习产生兴趣,另外鼓励在学习中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篆刻活动、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和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篆刻创作的兴趣。

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分解技法训练,强调篆刻文化。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篆刻活动、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一学期的活动实践,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和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篆刻创作的兴趣。

在与社团成员的合作交流中,同学们互帮互助的情谊在逐渐加深,参与社团在拓宽视野的同时,有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这是其他过程所无法替代的。

社团活动的意义不是之于一个人的,而是一种群体的、更加广泛的收获,这跟每个人在社团中的具体分工不同有关。通过组织每次的社团活动,培养了我的组织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充分激发出潜能,迎接实际运行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因此,我想大家的收获都不尽相同,但对于每一个人,都收获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社团活动中,应减少灌输式的传授,而是多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学边思考,总结经验,提高篆刻能力。

社团在活动中,因为开始时间不长,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强化专业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引导学生。(2)社团活动时间短,次数少,需要强化活动的效率,保证活动环节的时间,多交流环节。 所以在今后社团开展中,加强篆刻教研力度,强化社团研究管理制度,辅导教师通过学习教研提高篆刻水平和教学能力。篆刻社团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按目标有计划的鼓励指导社团参与篆刻这一传统艺术学习中去,是有收获的。以后,将进一步完善社团评价体系,拓展篆刻成果的展示渠道,让社员学有得,增信心,融文化,爱篆刻,这也是篆刻社团活动的最大目标。

《篆刻教学设计.doc》
篆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