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泼水节教学设计

2020-08-1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难忘泼水节教学设计(共)

篇1:《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 对襟白褂 咖啡色 踩着 端着 盛满 敲起鼓 蘸了水 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总理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

过渡:是啊,周总理来了!你看——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

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还会祝福总理——??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习第

7、8自然段。

出示第

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难 忘 的 泼 水 节

周恩来 1961年

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 [评析]:

这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比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陈老师通过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风情图片、图文结合解说周总理、老照片回顾当年泼水节情景等,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时,创设新颖独特的情境,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想象能力。字词训练方面,做到了方法的多样化。有的词通过图像来感受,如“火红”;有的词通过替换来理解,如“特别”;有的词通过训练来巩固,如“一条条、一串串”。这样的字词教学扎实有效,朴实灵动。

篇2:《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小学课堂网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 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

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

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最后3个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尤其是“难忘”以及4个感叹号,加深体会,升华感情。)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个旧市教育局教研室

篇3:《难忘泼水节》教学设计论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 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自由读第三段。

⑵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学生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 (学生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字型。 ⑵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我会读(出示生字词)

我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篇4: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2分钟) 1.导入新课

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两遍。 2.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出示:1.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目标已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标出自然段。 划:划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记:把文中的好词好句作好记号。

测:完成自学检测。

(2)五分钟后进行全班识字比赛,评选“识字星星组”。 2.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纠正学生课堂常规。 3.自学检测

①写出下面生字的读音。

( ) ( ) ( ) ( ) ( ) ( )

凤 凰 恩 敲 襟 褂

( ) ( ) ( ) ( ) ( ) ( )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②多音字组词

(二)后教-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语。

(1)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不会读的,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2)哪些字最难记?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2.小组汇报易读错的字。句式:我们组提醒大家容易读出的字是: 。 3.全班交流好的识字方法。句式:我们组认为字用 方法更容易记住。

①形近字比较识记:风——凤

②熟字加、减偏旁:凰 恩 敲 襟 褂 咖 啡 踩 寿

③动作演示识记:敲 蘸 踩 5.检查字词认读情况:不带音节的。

四、合作探究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学习指导:

1.朗读比赛。把课文准确、熟练地读给大家听,并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和 在一起 的故事。

(2)说说泼水节是时候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是 。

(3)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找出段落读一读。

(4)仔细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文中的哪些段落在写这部分内容? 2.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交流

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学习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课文好。但是在读课文前先回答老师的问题。

(1)合作探究问题1 (2)合作探究问题2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3)合作探究问题3 (4)合作探究问题4

五、当堂训练

1.巧手练写字。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完成课后“我会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pō shuǐ ji? jìng ài bǎi shù zhī fang huángyì nián yí dù ( ) ( ) ( ) ( ) ( ) (2)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

羊 木 因 白 鱼 心

( ) ( ) ( )

七、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个泼水节为什么让人难忘呢?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难忘

11 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难忘的泼水节》。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相信同学们带着目标学习,一定会干劲更足。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1.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2.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试着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

教师借助课件相机点拨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问题1 人们怎么赶的?

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问题2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问题3 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指导学生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想一想,说一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二)课堂小结

假如周总理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2.小组两两互查;3.小组提出出错点,班级纠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量词。

一( )花炮 一()龙船

一( )花瓣 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串串 ____ ____ ____ ____ 3.辨字组词

恩( )敲( )特( )咖( )啡( )

寿( )龙( )凤( )凰(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多么____哇,1961年的____!

多么____啊,1961年的____!

六、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七、板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地上(撒满花瓣) 人们欢迎周总理江面(一条条龙船)天空(一串串花炮)幸福 难忘

人们(欢呼)

周总理泼水

【教学反思】

篇5: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6: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11、《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陇川县第二小学:徐加玲

一、课文说明

穿着傣族的节日盛装,踩着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敲打着欢快的象脚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啊!多么快乐的泼水节!1961年的这个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而更加幸福,更加令人难忘。这篇文章讲的就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就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教学准备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课前活动: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快乐的泼水节,一 定很开心吧!说说你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来,我们就一起跟着音乐再来重温泼水节吧!(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师生共舞)。

(一)导入课文

1、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每年四月中旬傣族人民都会穿着节日的盛装,敲打着欢快的象脚鼓,泼洒着充满祝福的清水。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那一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齐读课题)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一)

2、我们先来听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播放视频范读课文)(出示课件二)

3、指名回答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听得真认真,哪位同学再来 说说)

(二)复习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文里有很多生词宝宝,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抢读,每个词语读两遍)。(读得真响亮)(出示课件三)

2、接着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凤凰花”、“象脚鼓”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意。(这是漂亮的傣族姑娘、看,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敲起象脚鼓,跳起了舞)(出示课件四)

多么快乐呀,课文里描写的更快乐,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的自读一遍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开始吧!

3、把生字词带到课文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老师发现刚刚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读得特别认真,现在谁来读读第

1、2自然段呢?

1、学习第

1、2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知道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吗?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抓住“火红火红”、“一年一度”、“特别”三个词语理解段意。(出示课件五) a、“火红火红”和“火红”的意思一样吗?(生答---)“火红火红”是红得鲜艳。 b、“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生答----)“一年一度” 是一年一次很重大。

(3)(是呀,一年一次很重大,所以傣族人民的心情特别激动,来,我们把傣族人民特别的心情读出来。读得真好!能用“特别”说一句话吗?)齐读,读出人们“特别”高兴的心情,并用“特别”说一句话。

2、导读第3自然段。

周总理来了,人们特别高兴,那么人们又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自然段吧。

(1)指名读。(读得特别的高兴)

(2)(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想想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挑战一下,看谁能当上小擂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出示课件六)

(3)指导朗读。特别强调“欢呼”一词。( 人们激动地欢呼起来,生说,人们是那么的热爱周总理,我们再来把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出示课件七)

3、精读

4、5自然段。

过渡语:看吧,周总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到来了。(出示

课件八)

(1)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那天周总理是怎样穿着打扮的?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2)学生汇报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内容就

写在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

(3)自读第四自然段。(把描写周总理外貌的句子划出来,圈 出表示动作的词。)引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的着装、神态、动作。(出示课件八文字)“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外貌描写的句子。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动作描写的句子。

(3)各小组汇报交流。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真是亲如一家人。(师板书“亲如一家”)

(4)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a.(出示课件九)描写泼水过程的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b.指名读、分小组朗读 c.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话。

(5)交流互动:想一想,总理和傣族人民会互相祝福什么呢?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 人民把水泼到周总理身上,祝愿总理( )。小 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师板书“心心相连”)“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的呢?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

(5)指导朗读

4、5自然段。(指名读,赛读)读得真美,真棒!

4、导读

6、

7、8自然段。

师述:在这一天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泼啊、洒呀!他们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 的时刻呀!让我们也一起记住1961年这难忘的泼水节吧!让我们带着幸福的语气齐读

6、

7、8自然段。

1、齐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读得多么幸福、多么开心呀,老师也想试一试。谁还想试一试)

5、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难忘呀。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示课件十)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小结:说得真好,说出了你的独特理解,这个泼水节真是幸福难忘。(师板书“幸福难忘”)指着板书总结,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他们(亲如一家)、(心心相连),真是一个(幸福难忘)的泼水节,所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

6、说话训练

师:同学们,此时,你最想把圣洁的水泼给谁?想祝愿他什么?

(四)欢乐结束

过渡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祝福的水,(师向泼洒祝福的水)祝福同学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五)作业布置

过渡语: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在欢乐之中即将结束,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课后希望同学们下去:

1、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

2、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出示课件十一)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感谢同学们的参与。

推荐第2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藏龙小学 邱宗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引出“难忘”。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视频图片。 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新年,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

这样有趣的节日,同学们你们想去参加吗?(生:想!)师:是啊,不止你们想参加呢,全世界人民都想参加,那现在我们赶紧坐上时光机,一起去参加他们的泼水节吧!(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哪个词需要重读?(难忘的)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师: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为了更好地参加这一年的泼水节,我们得收集好凤凰花,带上象脚鼓才行哟!相机出示生字、生词。

4、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凤凰 傣 恩 敲 撒 襟褂 咖啡 踩 端 蘸 寿 (1)指名认读生字,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齐读生字,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格外高兴)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1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师:傣族人民为什么高兴啊?(PPT展示:“因为„„所以„„”) 2)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要来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他的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2段,从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2)指名汇报。

3)傣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其中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相机出示)

句子1: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体会人们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的心情)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出示“凤凰花”图片)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瞧瞧,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

过渡:是啊,周总理来了!你看——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 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美丽的姑娘身上,周总理会祝福她——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6)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

5、

6、7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敬”“祝”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

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推荐第3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芦湖赵店小学 于爱青 题目:《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前置训练:

1、边读课文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及生词。

2、再读课文,识记生字,并把课文读流利为止。

3、一段一段的读,把你读明白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写一写。

4、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朗读课文,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5、上网查找有关泼水节和周恩来总理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汉族一年当中都有哪些节日吗?(元旦、春节、劳动节、儿童节......)其实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你知道吗?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在过什么节日吗?(傣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1、展示学生查找的有关泼水节的资料。

2、展示认读生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1961年的泼水节对他们来说是最难忘的,今天我们就走进1961年的泼水节,看看为什么那一年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难忘。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展示交流:根据自己初读课文的体会,说说自己的理由,读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后简单评议。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感到难忘。)

3、指导书写生字:凤凰 展示周总理的资料。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在1961年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这让人怎能不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

1、朗读,质疑

傣族人民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2、图文对照,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再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子写的是图上的情景。思考并交流:

(1)从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为什么穿傣族衣服?他的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联系说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四、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1、体会人们的“情” (出示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汇报交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人们、象脚鼓声)傣族人民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①“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热闹,高兴)

(随文指导书写生字:龙 脚)

②“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

③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④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激动,快乐、深情„.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独特的朗读体验)

2、体会总理的“情”。

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1)从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为什么穿傣族衣服?他的表情怎样?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泼水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 (用“一手......一手......”练习说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3)、是呀,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总理和傣族人民泼出去的仅仅是水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总理爱人民。傣族人民爱总理)

五、感悟“难忘”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朗读

7、8自然段。注意感叹号的用法。)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敬爱的总理 (心连心) 傣族的人民

六、当堂达标练习(出示课件)

1、认读生字生词。

2、按原文填空。

3、完成课后我会填

4、课后搜集我国民族节日和习俗。

推荐第4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⒈ 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0个生字及“凤凰”一词。 ⒉ 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 乐,初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⒈ 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生词卡。 ⒉ 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策略:

本课时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自主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初知文意

⒈出示傣族泼水节场景的挂图。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这是什么节日的场面?(生答“泼水节”)

师:泼水节是我国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热闹的节日。小朋友们,1961年的泼水节可不一般呀!为什么呢?(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初读课文。

师: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二、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⒈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 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 凰 恩 敲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1)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2)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3)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5)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 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1.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凤凰 周恩来 恩人 敲打 对襟白褂 衣襟 白大褂 咖啡 踩伤 端正 顶端 蘸墨水 蘸水笔 长寿

2.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4.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5.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

6.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复习。

2.生观察第

一、二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师:我发现这6个字都有“点”,它们的写法和位置都不一样。大家观察观察,再讨论讨论,看能发现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个点笔势都不一样;“寿”“特”两字都有“寸”,可是“寸”的点的位置不同。)

3.观察讨论后,师范写,生试着练写2个生字。

推荐第5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课型:精读

单元主题:第三组歌唱祖国

课时:两课时

设计者:赵伟丽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阅读浅近的的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沟通。

2、教材简析: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3、学情分析: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学生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体会心里的感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价值目标: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3、体会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评价任务:

1、初读感知阶段:采用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习领悟理解词语的方法。

2、精读感悟阶段:采用师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走进文本,体会泼水节的盛况。

3、深化与升华阶段:通过文章的学习,充分给学生展示泼水节的盛况,以及人民当时的热情、激动、幸福和难忘,结合文中的一幅洋溢着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进而增加对于周总理的热爱尊敬之情。 课前准备:

周总理的资料,泼水节的视频材料,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那里看看!(看录象)

2、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3、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子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3)、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 因为 敬爱 周恩来 总理 花炮 对襟白褂 敲鼓 银碗 祝福 健康 长寿 幸福 令人 盛满

(学习多音字:盛)

(4)、认读长句。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B、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生字回文。

三、初读课文

师:到底什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要求: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⑴认读生字: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自由读生字。抽卡片读。

⑵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吗?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三、自主分类认读,尝试认字

师:大家的生字都会认了吗?师用生字卡(或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自主尝试识字。学生不会认的带上拼音再读。

凤 凰 恩 敲 襟 褂 咖 啡 踩 端 蘸 寿

(一)哪些字你见过?在哪里见过呢?抽生读,全班读。

(二)你觉得最容易认的字有哪些?抽生认,全班读。

(三)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难记的字多读几遍,思考如何记住它。再与全组交流识字方法。

(四)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动作你会做?生做一做,再读。

(五)哪些生字组成的东西你见过?说一说,再读。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设计意图:12个生字,数量看起来较多,但是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就能化难为易。有的字见过面,有的容易认读,这些就不需花太多力气;剩下的是学生觉得较难认的,我们可以多花时间,用多种方式帮助识记,比如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词句,这样就能突破难点)

四、朗读片段,检验生字认识情况

师:刚才学的生字在词中、句中还会认吗?

(一)生词卡认读。

词卡呈现:凤凰 周恩来 恩人 敲打 对襟白褂 衣襟 白大褂 咖啡 踩伤 端正 顶端 蘸墨水 蘸水笔 长寿

(二)在句子中认读。

师:这几句话,看谁读得更流利。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生字加粗或变红)

(三)自由读书,检验课文的字都会认了吗?

(四)边读书边想,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还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问。

(五)哪一段你喜欢读,读给同桌听。哪一段你觉得难读,请教班上的同学读一读,再自己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只有将汉字及时纳入词中、句中,并在语言环境里会认会读,才算真正“会认”,这样的识字也才有真正意义)。

五、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的朗读。二、学习课文,体会感受。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

六、七月份),历时

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3)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

二、三自然段。

(1)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A、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B、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1)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中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2)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串、一条”的区别,让学生领悟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4)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C 句子3: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1)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

表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2)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⑶ 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① 师配:“象脚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②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③ 读课文的1~3段。

3、指导读第

四、五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设计意图:通过对“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的具体情境的再造,丰富了学生对于“赶”来的情境的想象,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朗读的干瘪状况。)

4、学习6-8自然段。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 画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2)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5、师: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种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既发展语言,锻炼概括能力,又鼓励个性化的不同理解)

三、再读全文,感悟体验

(一)读课题,读全文,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师: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这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那句就感悟那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说说表示颜色的词语。

(2)“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3)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同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树枝沾满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联系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交际互动,老师演总理,学生当人民,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画面。

(6)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四、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六、教学反思:

推荐第6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非常隆重,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就成了难忘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进行汇报展示。(10分钟)

1、读读我最棒。(2分钟)出示大屏幕fâng huáng dǎi ēn qiāo sǎ jīn guà kā fēi cǎi凤 凰 傣 恩 敲 撒 襟 褂 咖 啡 踩duān zhàn shòu端 蘸 寿

2、说说我能行。(3分钟)fâng huáng dǎi ēn qiāo sǎ jīn guà kā fēi cǎi凤 凰 傣 恩 敲 撒 襟 褂 咖 啡 踩duān zhàn shòu端 蘸 寿

3、词语对对碰。(3分钟)龙 恩 寿 柏 泼 特 敬 鲜 脚 度

4、美文大放送。(2分钟)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小组内检查纠正。

三、图文对照,品读课文。(28分)过渡语:伴着凤凰花的花香,踏着象脚鼓的鼓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难忘的泼水节。

1、生观看视频。(5分钟)(谁的眼睛最亮,看得最认真,一会儿老师可要出题目考大家的)师:傣族人民都用什么方式在庆祝泼水节?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生汇报交流结果。(敲起象脚鼓,赛龙舟,放花炮,唱歌跳舞等形式)

2、再读课文,体会情感。(2分钟)过渡:再美的节目也有落幕的时候,是作者把那一幕幕热闹的场面变成了这篇优美的文章让我们把祝福传递,谁想变成传递祝福的小天使把这篇文章美美地读出来。(指名分段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向往之情(3分钟)过渡:谢谢八位小天使,是你们的朗读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961年的泼水节,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我突然想做个现场采访(师现场采访)“请你谈谈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傣族人民对这次泼水节的向往之情。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呢?(请看大屏幕)仔细看,认真听(师范读)生小声试读,指名生读。指导读时突出“特别”二字。(2)欢迎总理。(4分钟)过渡:得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高兴极了,请你用“——”划出他们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生回答。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已经被傣族人民的热情感染了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重现当时的情景吧,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欢呼吧。边体会边试着读一读。生试读,指名生读。以游戏的形式男女生合作读。指导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来。(3)认识总理。(4分钟)过渡:在欢呼声中,一个和蔼可亲的伯伯来到人群中,(请看大屏幕)来,认识一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师在图上边指着边解说。(只见他上身穿着对襟白褂,下身穿着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看他的表情,文中有一个词语用得非常好,看谁的眼睛亮,一下子就能找出来。)指名生上前边指边描述。以后描写人物时也可以从穿着入手,我们可以现场实践。现场找一生为例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泼水祝福。(4分钟)过渡:不知不觉中,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老师今天就充当一下解说员,(请看大屏幕)师边读边演示周总理泼水的动作。想象一下,周总理会说哪些祝福的话(可引导学生想象祝福的话语)总理的祝福温暖着傣族人民的心,他们也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敬爱的周总理,傣族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把祝福送给他。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师边解说边播放图片)

4、情感升华。(3分钟)相隔遥远的时空,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幸福,那份快乐,那么作为和周总理欢度泼水节的傣族人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把情感抒发出来吧。(请看大屏幕)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2分钟)过渡:学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

四、教师小结。(1分钟)泼水节已渐渐地落下帷幕,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也即将结束,花香怡人,鼓声悦耳,这真是难忘的一节课。

推荐第7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罗朝锦 教学目标 :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识字

(1) 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2)识字小游戏,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三、学习“我会写”的生字。

“龙、恩、寿、柏、泼、特、敬、鲜、脚、度、凤、凰”

1、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生字和词语。

2、同学分开读生字和词。

四、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习课文。

1、学会读长句子,会用句子中的词语。

2、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或小组议一议):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些什么?

4、教师做简单归纳。

5、学习第四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说到了哪些颜色?

(1)让学生自主找,汇报。 (2)师生共同订正。

6、小组合作学习5-8段,探讨:人们为什么觉得这个泼水节难忘和幸福? (1)、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看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a、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b、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说明: 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一起过泼水节。 d、教师做归纳小结。

四、积累文中词语。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难忘水红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五、知识拓展。

(一)、填上合适的词。两()云()的地毯 三()龙船()的凤凰花 四()花炮()的泼水节 五()象脚鼓()的周总理

(二)、我会仿写词语。火红火红—————

—————

————— 一串串—————

—————

—————

(三)、我还知道: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三天。

六、再次读文感悟: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文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一起过泼水节

推荐第8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

一、看录像引入,走进泼水节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节日的录像,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许多人在互相泼水。

生:人们都很开心。

师:这就是傣族的泼水节。(教师板书课题,泼水节)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泼。

师:关于泼水节,您搜集到了哪些信息?(生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师板书难忘的)

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读文

师: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生自由读文)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8个)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张欣童,李颖,安智烨,童一淞,马文怡、胡晨阳)

师:在他们读的时候认真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这次的泼水节难忘呢?

三、第一自然段

师: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呢?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师:你还知道火红火红的什么?

师: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呢?

师:火红火红不但说的是凤凰花很红,也指人们的心情非常高兴,我们高兴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师:我们认识了凤凰花,你认识这两个字吗? 师:怎么记住它?

师:凤凰是传说中的鸟王,它神奇而又美丽。但是现实中并不存在。

师:我们把这两个字写漂亮。

四、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呢?读读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师:你知道周恩来总理是谁吗?出示灯片

师:让我们记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名字。出事“恩”,怎么记住它?组词。

师:周恩来总理能来参加泼水节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带着你的喜悦来读读这段话。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

五、第三自然段

师: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呢?指名读第三段。 师:我把句子换一下行吗?

师:多么热烈的场面哪,谁再来读一读? 师:想象着当时的画面,谁能和他比一比?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你能找到他吗?你是怎么找到的?(你能图文结合读书真好)。 师出示课文文字

师:总理并不是傣族人,但他穿的却是傣族的服装,说明总理尊重他们。 师:我们看襟和褂有一个共同的偏旁,与()有关。您的衣襟在哪?褂就是指上衣。

师:总理穿着咖啡色的长裤,咖啡,读读这个词,怎么记住它?咖啡是一种树,也是一种饮料的名字,它是英语coofe的发音而得来的。咖啡重开以后就是总理裤子的颜色,所以叫咖啡色。

师:总理的表情书中用了一个词,(笑容满面),看图,什么叫笑容满面呢? 师:课文中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您能用这种方法法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师:周总理不但和傣族人穿的一样,而且和傣族人一样做的,看他做了什么?(他接过一直象脚鼓——一起跳舞)

师:“敲”着象脚鼓,我们轻轻地敲敲桌子,组个词。

师:踩用什么踩,脚,所以有个足字旁。我们想在就踩着地。怎么记住它?

七、第五自然段

师:人们是怎样泼水的?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画出周总理动作的词。(端,蘸,泼洒,祝福)这个字就是端,我们一起端起碗,组个词,再来读一读。“蘸”读一读。组词。 出示字幕造句。一手 -一手

师:傣族人民祝福总理健康长“寿”,可以组成什么词?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多么高兴啊!我们高兴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祝福,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请同学们读课文的6——8自然段,读出傣族人民和周总理的心情。 师:谁能读得更难忘,幸福? 谁还试一试?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吧!(齐读)

八、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了傣族的泼水节,其实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我们课下可以查一查有关的资料。

推荐第9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主讲人:刘丹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

六、七月份),历时

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

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感悟。

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默读第

四、五段回答问题。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 .“笑容满面”

⑶ 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3)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5)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到来前:敲、撒、四面八方 地上、江面、天空

周总理来到:头、身、笑容满面 周总理和大家一起泼水、祝福

幸福

沙梁小学:刘丹 2015.04.09

推荐第10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猜一猜。

2、读一读。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介绍泼水节、傣族的民风民俗。

2、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

3、简介周恩来总理。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指导读

1、2自然段,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

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

6、

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三、总结全文。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拓展延伸:观看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古田过春节图片,说一说。

3、总结: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第11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红色题材的文本,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傣族最重大的民族节日——泼水节。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是进行红色教育的好教材。

文本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二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与体会,需要通过互联网浩瀚的知识库,把珍贵的史料找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内涵。 【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直观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图文结合,情境交融,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统一,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积累一些重点词句,并能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难点: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云南傣族的民俗风情。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凤凰花 对襟白褂 咖啡色 踩着 端着 盛满 敲起鼓 蘸了水 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

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谁想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了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随机出示)

句子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人们是多么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啊!)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总理来了的消息。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周总理来了!” 过渡:是啊,周总理来了!你看——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指名说)你还能听到声音吗?都有些什么声音?(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还会祝福总理——……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齐读)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句子)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过渡: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习第

7、8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

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播放1961年的老照片)

引读: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底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指导书写)

五、小结拓展,探寻传统。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课件出示各民族传统节日图片)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难 忘 的 泼 水 节 1961年 周恩来 幸福 难忘……(学生所说的)

【教学反思】

周总理是我本人特别崇敬的一位伟人,因此教学时倾注了自己对总理的浓厚情感,在打动学生之前,先打动自己。

备课阶段,我深入研读文本,在动手写教学设计前将文本熟背于心,同时利用百度搜索,广泛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如周恩来、傣族的泼水节、1961年的泼水节、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等,充分掌握了各项资料,深入分析学情后,教学思路便逐渐清晰起来。

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凤凰花图片、傣族人民迎接周总理的场景图等,营造浓厚泼水节的氛围。同时创设各种情境,如模拟傣族人民奔走传递周总理到来消息的情景,现场演示泼水、互相祝福等,让学生仿佛置身泼水节的现场,很好地体会了文本蕴含的浓烈情感。 我还通过网络搜索1961年泼水节的珍贵老照片,让一张张照片把那段珍贵的历史带到学生的面前,穿越时空的距离,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是学生非常需要的。

这是一节感动了老师自己,也刻入了学生内心的课。因为有了互联网,时间不再是距离,红色经典变得触手可及。

第12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自主,分类处理,分化难点,突出重点,突破识字难关。

课文有一幅占一个整页的插图,我们不应忽视。本课教学可以图文结合,用好插图,引导阅读;再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热,大家上了一早上的课,一定觉得很累吧!现在老师带大家凉快凉快,清醒一下头脑,好开始今天的学习。(观看视频)

2、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

傣(板书: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就像我们过年时放鞭炮,发压岁钱。

3、出示课题。

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1961年的泼水节对他们来说是最难忘的,今天我们就走进1961年的泼水节,看看为什么那一年的泼水节让傣族人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或挂图)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人们为什么会难忘呢?(因为„所以„)

3、教师简介周总理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体会人们的“情”

师: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在1961年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这让人怎能不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出示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象脚鼓声、人们)

①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早晨:一大早就起来了,也许兴奋得一夜未睡呢!

赶: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大人多。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教学生字;凤凰)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

C、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④ 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人们的心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激动,快乐、深情„.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独特的朗读体验)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3)、1961年的早晨是这样的难忘,让老师带着你们再去现场感受一下吧,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① 师配:“象脚鼓响起来了,快乐的呼喊声来了,龙船划起来了,花炮升起来了,多热闹啊,”

② 把你们感受到的高兴放到课文中。

③ 读课文的1~3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的具体情境的再造,丰富了学生对于“赶”来的情境的想象,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朗读的干瘪状况。

2、体会总理的“情”。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学习词语:对襟白褂)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2)、师:泼水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朗读第五段)

(学生自由泼水节被泼的水越多,也就代表着你收到的祝福越多。(出示幻灯:当周总理把水洒向孩子,总理祝孩子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老人,总理祝老人____。周总理把水洒向傣族小伙子,总理祝小伙子____。总理还把水洒向__,祝__。)

(3)、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4)用上“一边„„一边”,还会说吗?(人们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边祝他„)

(5)、有感情地朗读这5段。 (6)、是呀,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总理和傣族人民泼出去的仅仅是水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总理爱人民。傣族人民爱总理)读文第6段。

[设计意图]通过一种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既发展语言,锻炼概括能力,又鼓励个性化的不同理解。

四、感悟“难忘”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朗读

7、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五、感情升华

1、敬爱的总理难忘 ,傣族的人民难忘 。情难忘,景难忘,人更难忘,带着我们自己独特感受读读课文你吧(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设计意图]1961年的泼水节十分难忘。难忘的是傣族人民盛情迎候周总理的场面,难忘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敲象脚鼓同跳傣族舞,更难忘的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亲密无间互相泼水互致祝福,因此,板书抓住难忘的几件事情能突出重点,简明地反映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学校: 三里镇工业园区小学

年级: 二 年 级 学科: 语 文 教师: 张 少 荣 2 0 1 0 年 5 月

第13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识字

1.充分自读,边读边悟。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多音字:( 好像 欢乐 盛满 天空 )你们知道带点的字还读什么音吗?

生词: 凤凰 傣族 咖啡 长寿 (读后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3.巩固识字。

出示一棵大果树,树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果子,摘下一个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学生读字音并组词)

(二)写字

1.出示小朋友写字图: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多认真啊!你能做到吗?学生自主写字。先观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写。

2.根据学生写字情况适时进行指导。小组内展示写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一) 这么快我们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读给其他同学听,他读得好,你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学生练读、互读)

(二) 细细品读。

1.读

一、二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评他读得怎么样,也可以自己评评读得怎样。)

2.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当时场面的热烈,人们兴奋的心情。

(1)学生个别读。(指导学生读好“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欢呼”“周总理来了!”等词句。)

(2)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是怎样的场面。

(3)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3.读

四、

五、

六、七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十分容易接近。

(1)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场面。观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抓住描写人物服装、动作的词句反复朗读。(“周总理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泼呀,洒呀!”等词句)

(4)小朋友,总理为人民祝福,人民为总理祝福,大家笑哇,跳哇,多么开心。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体会幸福快乐吧!(放音乐学生读课文)

(5)齐读后两句。

4.读全文。

四、课文扩展,强化表达。

你听说过或在电视里看过什么节日也很热闹?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五、课外作业。

把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流程之二

一、读题设疑导入。

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事令人难忘,理解“难忘”的意思。“泼水节”到底是怎样难忘,为什么会令人难忘?

二、交流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之前,你都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师生归纳整理:

1 .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提问题。3.找资料。

三、学习课文。

1.面对一篇新课文,我们先做点什么?(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2.学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要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2)分组自学,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4)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喜欢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3.读课文。

(1)请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做代表(分自然段)读,其他组同学当评委,评价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学会赞赏他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重点抓住:“赶来”“跳舞”“笑呀,跳呀!”“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一手„„一手„„”“多么令认„„”等词句,体会热烈的场面,兴奋的心情,以及总理平易近人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读的方式采用:自读、指读、评读、仿读、范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学生自评、互评)

(5)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抓重点)

(6)谈感受。如果你也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说说泼水节怎样难忘,为什么难忘?(创造性的积累,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7)读全文。

四、写好字。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采用自评、他评等办法,互相帮助,写好字。

五、课文延伸。

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什么资料,把你了解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同学分享你的课外收获。(其他节日的热闹场面,对周总理的一些了解等。)

附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阅读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愿将以上两种教学“基本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14篇: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博达助教通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博达助教通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1.字音:

泼: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区别。读准字音“lìnɡ”。 福:应读作“fú”,不能读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记忆字形。

敬:左宽右略窄。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宽,中间的“廴”,不要写成“辶”。

寿:半包围结构,寸字底,上面是“丰”字竖变成“丿”。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3、复习本课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

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博达助教通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博达助教通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熟读全文。

【板书设计】

第15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会写生字。

2、体会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出示凤凰花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这是凤凰花,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这里的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3、泼水节每年都过,(书写泼水节)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

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看视频动画了解课文大意。

看着大家高兴的泼水祝福,你们是不是也很高兴啊,是不是很像用好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读啊,(齐读课文)

有些同学读的不是太流利,下面我们把这课的生字认读一下相信你再读会更棒。

⑴认读生字: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

自由读生字。抽卡片读。

⑵认读了生字相信大家会把课文读得很流利,男女生比赛读课文(一队一段)介绍周总理

三、学习课文

大家读的太好了,老师为你们高兴,下面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1、出示第一段:还能说火红火红的什么,一年一度什么意思?

2、教学第二段: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今年是哪一年?(介绍周总理)

3、教学第三段:

说一说傣族人民怎样欢迎周总理的?(找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根据课件讲解一边,

⑴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⑵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

①“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

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④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4、理解第4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谁来说说“今天”总理的打扮?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

(2).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总理平时的衣着图片和今天的进行比较,体现总理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第16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8.难忘的泼水节

一、学情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让人难忘的不仅是撒满凤凰花瓣的道路,驶过江面的龙船,升上天空的花炮;更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的情景。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文中的反问句、感叹句,有省略号的句子都是这的体会的情感训练点和知识训练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会大打折扣。所以,要以“情”为契机,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课前预习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六、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总32)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1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总33)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2-5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串”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激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2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竹〉),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三、释疑小结,激情升华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6-7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激趣探究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心连心﹚

周总理 ————————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第三课时(总34)

一.复习:

1.回忆学过的内容,回答课后第2题。

⑴.指名回答。

⑵.指名评。 2.小结。 二.作业。 1.听写生字。

历 敬 度 赶 驶 串 祝 贵 闭 2.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学(hào hǎo) 天空(kōng kîng) 乐曲(yuâ lâ)

盛满(shâng chãng) 兴奋(xīng xìng) 难过(nán nàn) 3.读一读,写一写。

rì lì jìng ài bǎo guì yí chuàn dù guî ( ) ( ) ( ) ( ) ( ) gǎn zǒu guān bì qìng zhù jià shǐ zǒng lǐ ( ) ( ) ( ) ( ) ( ) 4.照样子写词。

一串串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火红火红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地毯 ( )的泼水节 ( )的头巾

( )的花炮 ( )的龙船 ( )的山峰 6.组词。

历( ) 赶( ) 度( ) 驶( )

厉( ) 起( ) 席( ) 使( )

闭( ) 串( ) 贵( ) 敬( )

闲( ) 中( ) 7.填一填。

留心 专心 用心

⑴.瞧他画画多( )哪!

⑵.以后做事要多( )。

⑶.要想写好日记,平时就要( )观察。 8.用下面的词写话。

1) 一边 —— 一边 —— 2)一手 —— 一手 ——

第17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会写生字。

2、体会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玩过喷水枪没?打水仗呢?你们看看下面得人们在干什么?出示泼水节的图片,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

2、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3、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要求: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找小海锣帮忙。 ⑴ 认读生字:老师把生字请到了大屏幕上,你能有礼貌地和他打招呼吗? 小老师读,分小组读。 ⑵ 学写生字。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二段: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⑵ 齐读。

2、教学第三段:

⑴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⑵ 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 教学“敲”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喜庆读进去吧。 4.人们欢呼着:“总理来了!”

A、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的总理来了,你看到旁边的老百姓表情怎么样?(想象说话)你会怎么喊?

B、我们一起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我们可以加上动作──周总理来了。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份喜悦压抑不住,这份欢快更是压抑不住,让我们一起来吧。──周总理来了!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你能找到他吗?你是怎么找到的? (2)总理的表情书中用了一个词“笑容满面”看图什么叫笑容满面呢?

4.第五自然段

人们是怎样泼水的?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画出周总理动作的词。

端、蘸、泼洒、祝福这个字就是端我们一起端起碗组个词再来读一读。“蘸”读一读。组词。 出示字幕造句。一手 -一手

5.请同学们读课文的6——8自然段读出傣族人民和周总理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吧。 八 小拓展

周总理手中的水洒到爷爷奶奶身上,会说…… 周总理手中的水洒到爸爸妈妈身上,会说…… 周总理手中的水洒到小朋友身上,会说……

九、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了傣族的泼水节其实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我们课下可以查一查有关的资料。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王庄镇康桥小学 二年级 陈格

第18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引领导入课题

1、前几天我们一起去了风光秀丽的日月潭和盛产葡萄的葡萄沟)。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地图----云南的西双版纳)。(出示课件:傣族人过泼水节的情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板书:泼水节这三个字。什么是泼水节?(解释泼水节)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忘了呢?(老师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二字)。让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理解“难忘”.

2、复习生字词

出示课件:凤凰花

对襟白褂

咖啡色

盛满

蘸水

敲鼓

周恩来总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去感受一下,那年的泼水节为什么让傣族人民难忘呢?

活动2【讲授】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学生自由读文章第1自然段后,(举手发言)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你见过凤凰吗?出示课件:凤凰花。凤凰花是什么颜色?说说像“火红火红”的词语。(瓦蓝瓦蓝、雪白雪白等)“一年一度”什么意思?用“一年一度”说话。 学习文章第2自然段。今年过泼水节时,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请孩子们默读。思考:今年指的是哪年?“特别”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特别”说话?周总理是谁?出示课件:周总理的生前的照片,并介绍周总理。请用“因为、、、、、、所以”说说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学习文章第3自然段。

既然周总理要来参加泼水节,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他的?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抓住关键的词和句子。 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出示课件)

“四面八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赶来”而不是走来? 句子

2、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出示课件)区别“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句子

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欢呼”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要欢呼?(见到总理高兴、激动)指导朗读。人们欢迎总理的到来有的划龙船,有的放花炮,大家齐欢呼。人们还做了什么?句子

4、“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导朗读, 学习文章第4自然段。

瞧!周总理来了!他已经走到傣族人民的身边了!出示课件:课文的插图。仔细观察图,说说周总理今天的穿着?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总理穿着的词句。用“~~~”画出总理神情的词。理解“笑容满面”并运用。

周总理来到人群在干什么?生朗读“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学习第5自然段。出示课件:周总理高兴地端着一盆水的画面。

开始泼水了!请孩子们认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的?男同学朗读有关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同学朗读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越多。周总理把水泼在老人、青年和小孩身上,他会分别祝福他们什么?出示课件。

傣族人民向总理祝福什么?生发言。

请用“一手、、、、、、一手、、、、、、”和“一边、、、、、、一边、、、、、、”说话。

是呀!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总理和傣族人民泼出的仅仅是水吗?你感受到什么?(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心连心)

指导学习

6、

7、8自然段。

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总理是一位大忙人,他就要离开了,但这个泼水节深深地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里。在他们脑海里一遍一遍的浮现。请孩子们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课件测试: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所以(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所以(多么难忘啊!)。

活动3【作业】练习

我们欣赏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国共有五十六个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请孩子们自己去收集领略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下节课咱们展示给同学们.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心连心

第19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1:11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随笔

篇2: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1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2分钟) 1.导入新课

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板书)

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两遍。 2.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出示:1.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目标已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标出自然段。

划:划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记:把文中的好词好句作好记号。

测:完成自学检测。

(2)五分钟后进行全班识字比赛,评选“识字星星组”。 2.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纠正学生课堂常规。 3.自学检测

①写出下面生字的读音。

( ) ( ) ( ) ( ) ( ) ( )

凤 凰 恩 敲 襟 褂

( ) ( ) ( ) ( ) ( ) ( )

咖 啡 踩端 蘸 寿

②多音字组词

(二)后教-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语。

(1)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不会读的,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2)哪些字最难记?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2.小组汇报易读错的字。句式:我们组提醒大家容易读出的字是: 。 3.全班交流好的识字方法。句式:我们组认为字用 方法更容易记住。

①形近字比较识记:风——凤

②熟字加、减偏旁:凰恩敲襟褂咖啡踩寿

③动作演示识记:敲 蘸 踩

5.检查字词认读情况:不带音节的。

四、合作探究

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怎能不让人开心,怎能不让人兴奋了?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学习指导:

1.朗读比赛。把课文准确、熟练地读给大家听,并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和 在一起 的故事。

(2)说说泼水节是时候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是 。

(3)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找出段落读一读。

(4)仔细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文中的哪些段落在写这部分内容? 2.5分钟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交流

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学习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课文好。但是在读课文前先回答老师的问题。

(1)合作探究问题1 (2)合作探究问题2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齐读。

(3)合作探究问题3 (4)合作探究问题4

五、当堂训练

1.巧手练写字。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完成课后“我会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pō shuǐ ji? jìng ài bǎi shù zhī fang huángyì nián yí dù ( )( )( ) ( ) () (2)用两个字组成一个新字。

羊木因白鱼心

( ) ( ) ( )

七、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个泼水节为什么让人难忘呢?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 难忘

11 难忘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难忘的泼水节》。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相信同学们带着目标学习,一定会干劲更足。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1.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2.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试着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

教师借助课件相机点拨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问题1 人们怎么赶的?

师引:东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大家会怎么说?“走呀,快走吧,??”

西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北村的说:“嗨,今天周总理要来咱们傣族寨子参加泼水节哟。”他们会怎样应答,怎样的心情聚拢来?只有这四个村吗?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生读:“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问题2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问题3 引导学生归纳出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泼水祝福”。指导学生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几句话吧。

想一想,说一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二)课堂小结

假如周总理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当堂检测

(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2.小组两两互查;3.小组提出出错点,班级纠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量词。

一( )花炮 一()龙船

一( )花瓣 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串串 ____ ________ ____ 3.辨字组词

恩( )敲( )特( )咖( )啡( )

寿( )龙( )凤( )凰(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多么____哇,1961年的____!

多么____啊,1961年的____!

六、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来看看哪些小组做得特别好,哪位同学表现的最出色?

七、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地上(撒满花瓣) 人们欢迎周总理江面(一条条龙船)天空(一串串花炮)幸福 难忘

人们(欢呼)

周总理泼水

【教学反思】 篇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小学课堂网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1)“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 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

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

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

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最后3个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尤其是“难忘”以及4个感叹号,加深体会,升华感情。

第20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

难忘的泼水节(谢赣莺)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

第一课时

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

六、七月份),历时

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

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体会感悟。

1、设疑: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⑴.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⑵.“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⑶.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⑴、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一说。

第二课时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⑶、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⑷、交际互动。教师演总理,学生当人们,互相祝福,互动。

⑸、课件演示泼水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学习第6—8自然段。

⑴、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幸福

令人难忘

课后分析:

这是实习老师用我的教案在我班上的一堂课。小冯老师刚开始有些紧张,慢慢地就融入了课堂,环节的过度,知识点的落实都基本到位,第一次上课就能如此可见老师的功底。作为年轻的老师有很多的通病。比如上课看教案,老被教案牵着走,课堂是生成的,教师的随堂应变能力是课堂开放的引导者。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显得没办法,讲的多,点拨的少,光靠干巴巴的讲解,学生的体验是不深刻的,没有了学生个性化的感悟,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其三不注意细节的处理。像一些字的笔顺写错,学生举手很活跃时,教师反倒左顾右盼不知叫谁,让时间白白溜走,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等等。其四只关注部分学生,总叫一些学习习惯较好的,殊不知那些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才能使他们热爱我们的语文。不管新教师,老教师,面对新课改,都要及时给自己充电,要时时刻刻感到有紧迫感。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不想做一个“误人子弟、祸国殃民”的平庸老师。

《难忘泼水节教学设计.doc》
难忘泼水节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