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2020-09-20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复习

凤州初级中学

白小玉

[引言]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因此,物质分类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物质的分类”。

[板书课题] 复习“物质的分类”

一、展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分类的方法。

2、理解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注意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3、了解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带来的快乐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默读一遍。 (明确复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构建“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过渡]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初中化学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今后,我们还会学到其它的一些物质分类方法。

(掌握初中化学物质分类的依据;知道物质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说一说]初中化学课本上关于物质类别的概念有哪些?

[小节并投影]属于物质类别的概念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酸、碱、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塑料、纤维、橡胶、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合金等。也可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把这些概念板演出来。

(回顾知识,筛选信息,为知识建构做好铺垫;用化学的眼光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构建概念图]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画出“物质分类图。

[适时板书或投影]“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三、典型例题剖析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3道例题。

[投影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

A.酸、碱 B.单质、化合物 C.混合物、溶液 D.氧化物、纯净物 [讲述]此题思维量比较大,主要考查几类重要物质的内在联系;如果熟悉物质的分类概念图,掌握了有关概念的从属关系和等级关系,那么问题就能解决。

[思考]学生对照物质分类概念图思考:4组物质中,哪组是从属关系?哪组是同级关系?如果属于从属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哪组?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他人交流;接下来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小结]运用概念图的目的不是要把相关的概念背下来,而是要借助概念图去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灵活运用概念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投影例2]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乙醇 B.纯净水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讲述]此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由于提供的物质名称似是而非、似非而是,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思考]氧化物是不是纯净物?题给4种物质哪些不是纯净物?在纯净物里,哪种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

[小结]对一些物质的非化学名称,如商品名称(纯净水)、别名(冰水混合物)等,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化学组成,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物质的类别。

[投影例3]从给定化合价的

、、

、和

这6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一种重要的氧化物(

) 一种重要的酸(

)一种重要的碱(

) ,一种可做杀菌剂的盐(

) ,一种可做氮肥的盐 (

)。

[小结]用给定化合价的元素,按要求书写物质化学式时,不仅要考虑物质的组成元素,还要考虑元素在该物质里的化合价,以确保化合物里化合价的正负代数和等于零。像本题中,一种重要的酸不能写HNO3,只能是H2SO4,因为氮元

素是-3价;同理,一种可做氮肥的盐不能写NH4NO(,只能是(NH4)3或NaNO3)2SO4。

四、随堂演练

(1) 下列容器分别盛有不同物质,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A氧气和液氧

B氧气和臭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冰和水

E过氧化氢和水

(2) 选择H

C CI O 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能还原铁矿石的氧化物--------------------- 2·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单质气体---------------------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4·实验室中常用的挥发性酸- 5最简单的有机物------------------------------

(3):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Cu、S、H

2、HCl、NaOH、H2So

4、Ba(OH)

2、NaHCO

3、K2O、CuO、NaCl 的树状分类图:

推荐第2篇: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阳胜中学

苏卫卫

【本专题内容分析】

“物质的分类”是初中化学的精髓内容,是学习一些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它贯穿初中化学的始终,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它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20多个基本概念,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又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本专题的设计思想]

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整合、讨论、合作、反思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将散乱的概念按其内在联系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的物质分类概念图(树状),能使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有效记忆知识、深刻理解概念。选用的例题和习题,具有针对性、层次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随堂演练采用抢答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提高解题速度、锻炼心理素质、增强应试能力。通过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既可以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又能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不怕失败、敢于拼搏。制作的PPT课件灵活生动、简捷实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复习效率。整堂复习课力争突破简单重复、“热剩饭”、枯燥做题等弊端,力求上出精彩、露出新意、生出实效。

[本专题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明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无机物、有机物等概念之间的并列及从属关系;

2、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3、知道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树状”法构建一些概念图;

2、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2、体验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3、感悟物质分类的意义。[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对形形色色的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按类研究,有利于我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发现和制备新的物质。因此,物质分类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物质的分类”。 [板书课题] 复习“物质的分类”

一、展示“学习目标”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默读一遍。

二、构建“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过渡]物质的分类是依据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等某一方面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将物质分成不同种类的科学方法。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初中化学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今后,我们还会学到其它的一些物质分类方法。

[说一说]初中化学课本上关于物质类别的概念有哪些?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小结并投影]属于物质类别的概念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酸、碱、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塑料、纤维、橡胶、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合金等。也可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把这些概念板演出来。

[过渡]我们学过的这20多个关于物质类别的概念,分散在上、下2册化学课本里,比较零碎。在复习时,用“树状”分类法整理这些概念,从而构建出层次清晰、简明扼要、科学规范的“概念图”。

[构建概念图]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画出“树状”分类图。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启发、点拨、提问、板书、讨论等,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力争在师生互动中构建知识框架。

[适时板书或投影]“物质的分类”概念图(树状):

[学生质疑]针对“物质的分类”概念图上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反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合金、复合材料是均一的混合物吗?对物质进行分类,还有哪些分类标准?单质可以分成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这3类吗?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要适时妥善处理,或释疑,或留有悬念等。

三、典型例题剖析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3道例题。

[投影例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 )

A.酸、碱 B.单质、化合物 C.混合物、溶液 D.氧化物、纯净物

[讲述]此题思维量比较大,主要考查几类重要物质的内在联系;如果熟悉物质的分类概念图,掌握了有关概念的从属关系和等级关系,那么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思考]学生对照物质分类概念图思考:4组物质中,哪组是从属关系?哪组是同级关系?如果属于从属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是哪组?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他人交流;接下来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小结]运用概念图的目的不是要把相关的概念背下来,而是要借助概念图去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灵活运用概念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投影例2]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乙醇 B.纯净水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讲述]此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由于提供的物质名称似是而非,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搞清了氧化物的内涵和外延,并且知道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问题不难解决。

[思考]氧化物是不是纯净物?4种物质哪些不是纯净物?在纯净物里,哪种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他人交流;接下来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小结]对一些物质的非化学名称,如商品名称(纯净水)、别名(冰水混合物)等,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化学组成,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物质的类别。 [投影例3]从给定化合价的 、、、、和 这6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并将其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一种重要的氧化物 ,一种重要的酸 , 一种重要的碱 ,一种可做杀菌剂的盐 ,一种可做氮肥的盐

[讲述]此题涉及多个知识点,综合性强;尤其化合价的引入,使问题的难度更大。 [讨论]在题给6种元素中,一共可以形成几种氧化物?几种酸?几种碱?这些物质里,属于生产和生活中很重要的氧化物、酸、碱各是哪一种?可做杀菌剂的盐应该含有什么样的金属元素?可做氮肥的盐应含哪种原子团?教师巡视、参与、指导、释疑、小结。

[小结]用给定化合价的元素,按要求书写物质化学式时,不仅要考虑物质的组成元素,还要考虑元素在该物质里的化合价,以确保化合物里化合价的正负代数和等于零。像本题中,一种重要的酸不能写HNO3,只能是H2SO4,因为氮元素是-3价;同理,一种可做氮肥的盐不能写NH4NO3(或NaNO3),只能是(NH4)2SO4。

(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利用例题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展示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促进知识和方法的积极迁移)

四、随堂演练

[过渡]播放闽南民歌《爱拼才会赢》视频片段。

[提问]《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讲述]目前,我们正在备战中考,只要我们发扬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就能赢得中考的最后胜利。

[投影]《爱拼才会赢》中的3句歌词“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爱拼才会赢”。 [介绍]这3句歌词的15个字,分别链接了一道中考模拟题,点击任意一个字,就可以打开一道题目。接下来,我们采用抢答的形式来演练这15道题(题目略)。

五、收获与困惑

请学生简要回答: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见学案)

推荐第3篇:《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3、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2、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新课。

2、

课 教

【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翻书查找,翻目录查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翻书找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倾听

【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超市的物品归类、图书馆里书籍的分类、垃圾桶的分类、QQ好友的分类联系生活实际

【过渡】举了这么多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提问】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

【板书】

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

强化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就是标准。

帮助学生养成分类时要确定标准这个意识,为下一步学习做下铺垫。

【讲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分类的方法。

学生思考、阅读

【讲述】像刚才黑板上的人物按照职业进行划分,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

【板书】

二、分类的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认识李宇春,只知道她是歌手,并不知道春哥的性别,如果我们他这些人物用性别进行分类,是不是更全面了呢?

【讲诉】像这种用了职业和性别进行分类,我们在化学上把这种用多标准分类的方法叫做交叉分类法。倾听、思考。

【板书】

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标准:阴离子、阳离子

【巩固练习】

一、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标准:状态、组成是否单一

一名同学上台进行连线,其余学生在课本做练习。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次强调标准的重要性。

【过渡】课前我们所说的目录分类,是把化学书分为章,章再分为节,属于分类后再分类,这就有点像一棵树,我们成为树状分类法。

3、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过渡】举个化学上的例子来讲,对物质可以怎么分类呢?结合课本表2-3,让学生填写酸碱盐等的具体例子,并请学生回答。

【提问】除了上述的分类,还可不可以再分类。

【过渡】我们刚才都是对物质进行分类,那初中学习过这么多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进行分类呢?

讨论、填表。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3.课内总结【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首先要确定标准,并对学过的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总结。既然学习了分类,我们就要对化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总结分类,将知识系统化。

4、巩固练习

一、找茬题(每组中有一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的不同,请找出来)

1、铜、金、银、钠

2、NaCl、KCl、Cl

2、BaCl2

3、空气、氮气、氯化氢气体、五水合硫酸铜

备选习题:p29 第

1、2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

【作业布置】配套习题p105 第1-5题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前提:首先确定标准。

二、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3、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推荐第4篇:“物质的分类”教学创新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创新设计

摘要:分类思想对化学研究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物质的分类”教学以硫酸型酸雨形成过程中涉及的两种物质――SO2和H2SO3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化学性质的推测,让学生建立从个别到一般、一般到个别以及类比和迁移的化学思想,并能够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分类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分类思想;个别到一般;一般到个别;类比;迁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0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n.1008-0546.2016.06.00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生应认识分类思想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那么,“物质的分类”对于高中生进行无机物化学性质的学习、形成分类思想具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实现其功能,一直受到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1]对此,笔者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加以研究。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选取了硫酸型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两种物质――SO2和H2SO3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推测H2SO3的化学性质,以此建立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确定物质的类别――回忆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定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时从CO

2、SO

2、SO3的化学性质归纳概括出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以此引导学生建构从一般到个别、个别到一般的化学思想;而在SO2化学性质的推测过程中,学生猜测SO2可能与CO2化学性质相似,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阅读课本,以此达成理论和实验的统一,进而得出SO2和CO2化学性质相似,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以此引导学生建构类比的化学思想,并深化物质的分类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作用的认识;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运用迁移思想,得出碱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当然,在学生了解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后,即可顺利解释石灰石脱硫的原理,在知识的运用中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最后围绕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理,引发学生对SO2和H2SO3都能与O2反应原理的困惑,以此使学生产生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的需求。诚然,经过物质的分类学习,使学生在面对一个陌生的具体物质时,能自觉地对该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与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H2SO3与SO2化学性质的探究,体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的小结,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S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

[教师]在初中,大家对硫酸型酸雨已经有了基本了解,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学生]途径1:2SO2+O2=2SO3(粉尘) 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2H2SO3+O2=2H2SO4

[教师]在硫酸型酸雨形成的途径2中,划横线的物质名称是什么?

[学生]亚硫酸。

[教师]亚硫酸除了和氧气反应外,还能和哪些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说明判断的依据。

[学生]亚硫酸可以和碱、活泼金属、指示剂反应,因为亚硫酸和硫酸一样是酸,应该具备酸的通性。

[教师]亚硫酸既然属于酸,它的化学性质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还可以和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

[教师]在推测物质所具备的化学性质时,请大家思考一下推测的一般思路。

[学生]确定物质的类别――根据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测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师]SO2是造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物质,SO2除了和H2O、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SO2还能与碱反应,觉得SO2化学性质应该和CO2类似,在初中我们已经知道CO2能与碱反应。

[教师]SO2是不是真的能与碱反应?

[分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实验装置见图1)。

[教师]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2]澄清石灰水一直是澄清的。

[生3]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再变澄清。

[教师]请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实验现象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1]我们这组放入浓硫酸的量少,因此产生SO2的量也少,而澄清石灰水的量多,所以会变浑浊,看到浑浊后我们立马将导管放进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生2]我们这组浓硫酸放入的量很多,因此产生SO2的量很多,在亚硫酸钙生成的瞬间又被反应完了。

[生3]我们这组浓硫酸放入的量较少,看到石灰水浑浊后并没有将导管拿开,继续通了SO2。

[教师]大家分析的非常好,虽然大家实验时做出来的现象不一样,但都能合理的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请写出二氧化硫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SO2+Ca(OH)2=CaSO3↓+H2O

[教师]在初中,我们知道CO2也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由此你得出什么?

[学生]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

[教师]它们究竟是哪一类?请大家看书上第4页的内容。

[学生]阅读书本。

[学生]CO2和SO2是酸性氧化物。

[教师]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呢?

[学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推测H2SO3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建立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路径:确定物质的类别――根据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测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让学生初步体会物质分类对于无机物化学性质学习的意义。通过让学生推测SO2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学会运用类比及实验的方法去研究物质间的联系,深化物质的分类对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作用。

[教师]除了CO2和SO2是酸性氧化物外,SO3也是酸性氧化物,请你推测它有何化学性质?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SO3能与水反应,SO3还能与碱反应。原因是SO3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应该与CO

2、SO2相似。

[教师]请大家归纳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

[学生]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能与碱反应。

[教师]怎么推测出来的?

[学生]抓住CO

2、SO

2、SO3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共性。

[教师]很好,酸性氧化物除了和水、碱反应之外,还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什么是碱性氧化物?

[学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教师]很好,常见的碱性氧化物有:CaO、CuO、Fe2O3等,那么,碱性氧化物有哪些通性?

[学生]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归纳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让学生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在归纳完酸性氧化物通性后,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思想得出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和通性,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SO2是造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物质,煤的燃烧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煤中添加石灰石(CaCO3)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2,请说明原理。

[学生]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aO再和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究减少硫酸型酸雨途径的基本原理,以此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师]很好,在前面推测H2SO

3、SO2的化学性质时,我们需要先弄清楚H2SO

3、SO2属于哪一类,再根据这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推测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在硫酸型酸雨形成的途径中,大家可以发现:H2SO3与SO2都能与氧气反应,这是为什么?

[学生]可能有其它的分类角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不能解释硫酸型酸雨形成过程中SO2和H2SO3为什么都能与氧气反应,让学生建构多角度分类物质的化学思想。

[教师]一种物质,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对它进行分类,角度越多,物质的性质就被认识的越全面。请大家运用已学的知识,对下列含硫的化合物进行分类。

CaSO3 Na2SO4 SO2 NaHSO4

H2SO3 H2SO4 Na2SO3 NaHSO3

[生1]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划分:

属于盐的有:CaSO

3、Na2SO

4、NaHSO

4、Na2SO

3、NaHSO3

属于酸的有:H2SO

3、H2SO4

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SO2

[生2]从物质的状态角度划分:

属于气体的是:SO2

属于液体的是:H2SO

3、H2SO4

属于固体的是:CaSO

3、Na2SO

4、NaHSO

4、Na2SO

3、NaHSO3

[教师]对物质的划分可以从不同角度,除了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状态,还可以从溶解度、导电性等方面。下面请大家以Na2SO3为例,尽可能写出Na2SO3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生1]Na2SO3+2HCl=2NaCl+H2SO3

Na2SO3+Ca(OH)2=CaSO3↓+2NaOH

CaCl2+Na2SO3=2NaCl+CaSO3↓

[生2]Na2SO3+2HCl=2NaCl+H2SO3这个反应不能发生,因为没有气体产生。

[生3]可以发生,类似于我们初中实验室制备CO2的反应,应该写成

Na2SO3+2HCl=2NaCl+SO2↑+H2O

[教师]其它两个反应能发生吗?

[学生]能,因为两个反应中都有沉淀产生。

[教师]Na2SO3为什么能发生这些反应?

[学生]Na2SO3从物质类别角度是盐,盐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盐还可以和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反应,盐还可以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能让这些反应发生的反应产物中要么有沉淀或有水或有气体产生。

设计意图:亚硫酸钠是盐,对应的也是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过让学生写出亚硫酸钠能发生反应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此让学生能从盐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推测物质化学性质一般路径的认识。

[教师]在推测物质化学性质时,我们首先要对物质进行分类,科学家为了研究物质,也会对物质进行分类,如果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进行如下分类,见图2。

[教师]当然,根据人们的需求,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看一个物质的角度越多,了解物质的性质就越丰富,认识物质越具体,对物质的认识就越深刻。

设计意图:从科学家在研究物质时,也是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以此让学生体会从多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必要性。

四、教学反思

1.巧选对象,精准切入

在本节内容中,学生要知道从物质的性质角度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是CO2和SO2。在初中,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较为熟悉,如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这样的碱反应,但对SO2的性质较为陌生,SO2仅仅是在硫酸型酸雨形成的途径中出现的,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所以选择了硫酸型酸雨作为本节内容的切入口。在推测SO2的化学性质前,由于要让学生先了解推测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先要确定物质所属的类别――回忆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定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选择了硫酸型酸雨形成的中间产物亚硫酸作为铺垫,因为亚硫酸是一种酸,学生对酸的通性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对亚硫酸的化学性质推测也显得容易起来。

2.实验激趣,引导发展

实验既是检验理论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测SO2的化学性质时,学生觉得SO2的化学性质应该和CO2相似,认为SO2应该可以与碱反应。为此,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对学生的猜想加以验证。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实验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学生实验操作中药品的用量教师没有给予人为的规定,这样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为此,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得到了提升。

3.推理归纳,促进迁移

归纳与概括是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密不可分,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这样才能从对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对一类事物的认识,从而使形成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在归纳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时,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让学生归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化学性质中的共性得出酸性氧化物的一般通性。另外,在得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后还让学生归纳了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凸显了学习迁移的作用。因此,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归纳,从比较概括的类比迁移,实现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方法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 支瑶,王磊等“物质的分类”促进高中生无机物性质学习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J].化学教育,2012,(4):28~35

推荐第5篇:物质分类

物质分类英汉翻译对照

0 undefined 不明确的,未下定义的 1 Steel and iron materials 钢和铁的材料

1.1 Steels / cast steel / sintered steel 钢铁/坩埚铁、铸钢/烧结钢 1.1.1 unalloyed, low alloyed 非合金的,低度合金的 1.1.2 highly alloyed 高度合金的 1.2 Cast iron 铸铁、生铁

1.2.1 Cast iron with lamellar graphite / tempered cast iron 铸铁、生铁带有片状石墨/调节的铸铁、生铁

1.2.2 Cast iron with nodular graphite / vermicular cast iron 铸铁、生铁带有小节石墨/蠕墨铸铁 1.2.3 Highly alloyed cast iron 高度合金铸铁

2 Light alloys, cast and wrought alloys 轻合金,浇铸可锻合金、变形合金 2.1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铝和铝合金 2.1.1 Cast aluminium alloys 铸铝合金

2.1.2 Wrought aluminium alloys 熟铝合金,变形铝合金 2.2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s 镁和镁合金 2.2.1 Cast magnesium alloys 铸造镁合金 2.2.2 Wrought magnesium alloys 变形镁合金 2.3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钛和钛合金

3 Heavy metals, cast and wrought alloys 重金属,浇铸可锻合金、变形合金

3.1 Copper (e.g.copper amounts in cable harnees) 铜(例如:类似电缆束中的铜) 3.2 Copper alloys 铜合金 3.3 Zinc alloys 锌合金 3.4 Nickel alloys 镍合金 3.5 Lead 铅

4 Special metals 特殊金属

4.1 Platinum / rhodium 铂、白金/铑

4.2 Other special metals 其他特殊金属 5 Polymer materials 聚化物材料 5.1 Thermoplastics 热塑性塑料

5.1.a filled Thermoplastics 填充的热塑性塑料 5.1.b unfilled Thermoplastics未填充的热塑性塑料 5.2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热塑性弹性体

5.3 Elastomers / elastomeric compounds 弹性材料/弹性体混合料 5.4 Duromers 添加剂、热固塑料 5.4.1 Polyurethane 聚亚安酯

5.4.2 Unsaturated polyester 不饱和聚酯 5.4.3 Other duromers 其他添加剂

5.5 Polymeric compounds (e.g.inseparable laminated trim parts) 聚合化合物 5.5.1 Plastics (in polymeric compounds) 塑胶(在聚合化合物里)、聚合物复合材料 5.5.2 Textiles (in polymeric compounds) 织物(在聚合化合物里) 6 Proce polymers 加工高分子材料 6.1 Lacquers 漆、定型剂 6.2 Adhesives, sealants 黏合剂、聚氨酯、密封剂 6.3 Underseal防蚀涂层

7 Other materials and material compounds (scope of mixture) 其他材料和材料化合物(混合物范围)

7.1 Modified organic natural materials (e.g.leather, wood, cardboard, c...改良有机天然材料(例如:皮、皮革,木材,硬纸板……) 7.2 Ceramics / gla 陶瓷/玻璃

7.3 Other compounds (e.g.friction linings) 其他化合物(例如摩擦衬片) 8 Electronics / electrics 电子器材/电体

8.1 Electronics (e.g.pc boards, displays) 电子器材(例如:印刷电路板,显示器) 8.2 Electrics 电体

9 Fuels and auxiliary means 燃料和辅助剂 9.1 Fuels 燃料

9.2 Lubricants 润滑剂 9.3 Brake fluid 制动液

9.4 Coolant / other glycols 冷冻剂,冷却液,散热剂/其他二醇类 9.5 Refrigerant 制冷剂,冷冻剂

9.6 Washing water, battery acids 洗水,淋洗水,蓄电池酸液 9.7 Preservative 防腐剂

9.8 Other fuels and auxiliary means其他燃料和辅助剂

推荐第6篇:1_物质的分类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板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

2、CaO、KOH、Na2SO

4、H2SO3进行分类。(氧化物:SO

2、CaO

酸:HCl、H2SO3 碱 :KOH

盐:Na2SO4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

液体:H2SO3 )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 1.交叉分类法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点击试题]下列物质中:①Na2SO4

②Ba(OH)2

③NaHCO3

④NaBr

⑤Fe3O4 ⑥H2O ⑦HNO3 ⑧AgNO3 ⑨H2SO4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板书]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呢?胶体又有些什么性质呢?欲之这些问题,请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课堂小结 。

课后习题 。

板书 。

推荐第7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 (2)树状分类法 1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回顾与总结]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 a2a3a4。a564224 cuso4+fe=cu+feso4置换反应

篇2: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篇3: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案(2012-09-12)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编写、校对 费德军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实际应用。学习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 学习内容: [课题引入] 1.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找到你需要的书?

2.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 3.化学实验室如何摆放仪器和药品?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思考与交流一: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 ?na2co3,ba(oh)2?fe,h2,i2?h2,o2,co2 (2)? (3)? ?mg,cuo?naoh,h2so4,k2so4?agcl,mg(oh)2,caco3 思考与交流二: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叉分类法

练习1:对于na2so4、na2co

3、k2so

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钠盐 k2co3 钾盐

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3.树状分类法

练习2: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na2co3、co2、naoh、粗盐、al(oh)

3、al、空气、cuo、hcl、h

2、h2so

4、baso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 ?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 物质? ?混合物???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__________。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_____________;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__________。2.分类: (1)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可以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三: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3.胶体

(1)fe(oh)3胶体的制备: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然后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5~6滴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练习3:请写出制得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_____作用,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3.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全部 4.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c.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5.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7.nacl、cl

2、naclo、cl2o

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

3、c、co

2、co、nahco3b.na2s、s、na2s2o

3、so

2、h2so4 c.nh

3、no、n

2、no

2、nano3d.p2o

5、h3po

4、na3po

4、na2hpo

4、nah2po4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 :①sio2 + 2c si + 2co; ②si + 2cl2 sicl4; ③sicl4 + 2h2si + 4hcl。其中,反应 ①和③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滤纸c.呈黄色 d.呈红褐色 11.2009年2月1日国家实行牙膏新标准,对牙膏中成分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

①高温

②加水

③加na2co3溶液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① ; ② ; ③ 。

推荐第8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学科网(www .zxxk .com )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二、教学重、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自主学习方式等。

四、课前准备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归纳与整理] 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www .zxxk .com )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 (2)树状分类法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思考与交流]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归纳与整理]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www .zxxk .com )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思考与交流] 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对已学知识?

[实践与探究]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思考与交流] 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

[归纳与整理]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www .zxxk .com )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思考与交流]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实验与探究]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1.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思考与交流] 1.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丁达尔效应在吗?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胶体有哪些认识? [归纳与整理] 胶体: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 [阅读与拓展] 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布朗运动,胶体介稳性的应用。 [思考与交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www .zxxk .com )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些呢?

[阅读与拓展] 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

推荐第9篇:必修12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2005-09-23 16:34, 龙官吾, 3910 字, 1/124, 原创 | 引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人教版)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附中(571737) 侯作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知道分类的一些常用方法;

2、让学生知道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等基本概念和9种分散系;

3、让学生了解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标准和它们各自的基本特征;

4、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学会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教学重点:分类的方法和胶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分散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开放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按照8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在每个实验小组的桌子上摆上一堆无序的摆放化学药品。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很多种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药品,请每个小组在2分钟内将它们分成组,我要提问每一个小组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分组开始,教师巡视;

3、提问每一组。

[总结]要点:(1)表扬分得好的组;(2)针对不同组分得的组数不同和依据不同选择典型情况分析;(3)所给药品的一些其它的学生没有想到的分类方法;(4)指出分类的重要意义。 [讲解] 为了研究化学的方便,我们要对化学世界中的物质、现象、变化、概念等等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首先应该明确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标准不同,被分类的对象将有不同存在关系。在每一个分类标准中,被分类的对象都有且只有一种存在形式。

如对人分类,按照性别分为男人、女人,按照年龄可分为婴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按照国籍可分为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澳大利亚人等等。男人、女人在人的按照性别分类中的标准中他们是对立关系,非此即彼,即一个人不是女人就是男人。青年人、中年人在按照年龄的标准进行的分类中他们是并列关系,一个人不是青年人但不一定就是中年人,这是并列关系的特点。

又如我们可以说硫酸铜是纯净物、化合物、是盐、是含氧酸盐、是铜盐、是重金属盐、是强酸弱碱盐、是可溶性盐等等,都是正确的表达,因为上述的每一种表达都是对不同标准而言的。但我们说水是纯净物、是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是碱等就不全对,因为其中的酸、碱、氧化物是化合物按照元素的组成和物质的性质标准进行的分类,酸、碱、氧化物是并列关系,只能居其一。

我们说硫酸是纯净物、是酸、是含氧酸等也是对的,但要注意这里的纯净物和酸是包含关系,即纯净物包含酸;酸和含氧酸也属于包含关系,酸包含含氧酸。

我们说二氧化碳不是非金属是对的,但有同学说:“它不是非金属就一定是金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非金属和金属是单质按照元素性质而进行的分类,二氧化碳首先它不是单质所以它不能在金属或非金属中占有位置。就象我们指着一只羊问:“它是男还是女?”这种问法就有错误,因为男女是对人的分类,羊不是人,怎么能分男女呢?

[媒体展示或小黑板展示或印发给学生]分类的两种常见形式

[强调]以上第1种分类是树型分类法,第2种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课堂练习]

1、纯净物按照元素组成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氧化物按照元素类别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化学反应可为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盐按照_____________可分为易溶性盐、可溶性盐、微溶性盐、不溶性盐等。

2、常温常压下以下物质:①水②硫酸③氧化铜④空气⑤碳酸钙⑥水银⑦二氧化硫⑧石灰水⑨氢氧化钠⑩氨气。

(1)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2)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3) 属于是氧化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4) 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水——金属氧化物 B、盐酸——化合物

C、实验室制取H2——置换反应 D、氯化银——可溶性盐

4、你所学习过的化合物中,不包括(

A、空气

B、氢氧化钙

C、二氧化碳

D、硫酸

5、对于NH4Cl,可以将其划归(

)类。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6、对于BaSO4,不能将其划归(

)类。

A、钡盐

B、硫酸盐

C、难溶性盐

D、可溶性盐 [评析]公布答案和解析原因。 [本节另一知识点的引入] 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2第二段。 [讲解]溶液只是“混合物世界分散系国家中的一个省”,课本引入分散系是为了扩大同学们的化学视野, 让同学知道更多的与溶液不同的分散系。通过课本上的介绍,同学要理解知道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等概念和9种分散系。并能举出生活中常见分散系的实例。

[提示]教师要知道固态类如玻璃、水晶、矿石、烟等,液态类如各种混合物液体,气态类如空气、各种混合气体等都是分散系。

[阅读]课本P22第

四、

五、六段,提出下列几个思考题:

1、溶液、胶体、浊液等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都是液体吗?

2、nm的中文名称是什么?1nm=____m

3、溶液、胶体、浊液各自的稳定性如何?

4、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滤纸,你认为溶液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滤纸吗?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你认为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半透膜吗? [实验]学生按照P22实验内容做,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启发]

1、在普通实验室条件如何寻找暗处?

2、试着在冷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看能不能得到胶体?

3、过滤时通过什么现象确定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穿过滤纸没有?

[讲解]做实验不要仅仅是图好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动手、动脑过程。我们的同学如果只是按照实验的步骤随随便便的做一下,那样的实验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现象,就算得到了正确的现象也印象不深,只有真正用脑子做实验,才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并印象特别深刻。象上面的实验,制取的胶体的过程是比较特别的,如果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你会问为什么要在沸水中呢?为什么加入氯化铁溶液后还要继续煮沸呢?用冷水可以吗?不用蒸馏水可以吗?红褐色是什么物质的颜色?实验中得到的胶体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说你的观察结果?„„总之,如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投入了自己敏锐的思维,并进行一些思考,在自己的思考之下又再实验再思考,那么你就会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坚持下去你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自然科学家。 [强调] 通过上面实验我们要知道以下一些基本知识点:

1、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依据这一点可非常容易地鉴别溶液与胶体。

2、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穿过滤纸,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穿过滤纸。[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散系不一定是混合物;

(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 (3)浊液中分散系粒子的半径大于10—10m; (4)溶液、胶体、浊液都很稳定; (5)胶体和溶液用肉眼就可以区别;

(6)胶体、溶液、浊液的分散质都可以穿过滤纸; (7)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胶体和溶液; (8)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9)1nm等于10—8m;

2、简述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拓宽] 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的特性,所以课本P23最后一段阐述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丁达尔效应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阅读课本P24—25。如果想知道得更多,请上网查询。采用输入中文“胶体”搜索方法能够找到许多你感兴趣的东西。 [总结]

1、掌握分类方法首先应该明确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标准不同,被分类的对象将有不同存在关系。在每一个分类标准中,被分类的对象都有且只有一种存在形式。

2、两种常见分类方法:树型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3、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系,容纳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剂。

4、当分散剂为液态时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

5、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为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为浊液;

6、溶液很稳定、胶体比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7、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依据这一点鉴别溶液与胶体。

8、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穿过滤纸,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穿过滤纸。[布置作业]课本P25习题

推荐第10篇: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肖玉娟

物质的分类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酸、碱、盐、氧化物等,学生在辨析这些概念时,判断某物质属于哪一类时经常犯错,易混淆。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生活化的引入

分类的方法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之广,如超市、商场商品摆放;图书馆的图书、网页的信息呈现、实验室的药品摆放等,过渡到分类也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在化学复习课上得学习热情。

2、建构物质分类的概念图

在众多的化学概念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构建概念图

让学生感受这些概念间存在的包涵、并列等关系。知道如此分类的依据,同时能够同学互评纠错。介绍不同形式的概念图,理解了正确关系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课后画出个性化的概念图。

3、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和概念的文字表述多重表征。

通过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的示意图,文字、图像等信息多角度的辨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含氧化合物与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之间的分别属于哪一种逻辑关系(并列、包涵还是交叉关系)

4、分类方法的拓展

物质分类的方法不只是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去分、还可以是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多角度、多标准。设计了对常见的十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硫、甲烷、氨气)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构建物质分类概念图时错误率较高。由于时间的关系,构建概念图是在课前准备学生完成的,学生没有事先复习,对原有的概念理解部分遗忘,导致画图困难。还有原有的知识框架是直接给出的,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真正的理解。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和发挥不够;课前对知识的疏理过于简单,导致后面学生做题有一定困难。时间的安排方面,还不是很合理,有前松后紧之感,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急于求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思考,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11篇:2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甄长辉 审稿人:邢君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物质的分类可以使学生在同类事物相似性方面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能做到由此及彼,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对此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的物质分类方法和分散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理解胶体的概念

(3)知道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胶体所特有的性质

2、能力目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他性质系。

了解分类法的重要意义及胶体性质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他性质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对物质的分类,重点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交叉分类法。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别,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

五、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课前完成预习学案

教师教学准备: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装置和药品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 _________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 ,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___________的规律。

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事先一般要设定分类的__________。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____________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可以使我们有可能做到____________ 。这就是分类法作为科学方法的意义。

一、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 四种盐分类

(1)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盐和__________ 盐 (2)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__________盐和 __________盐

(3)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 既属于__________盐,又属于 __________盐;K2SO4 既属于 盐,又属于 __________盐。

练习:

1、请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五种物质分类,并画出图示。五种物质分别为CaCl

2、Ca(NO3)

2、

KNO

3、K2SO4 和 KCl 。

2、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物质进行再分类。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

练习:1.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相应的物质类别上。

O

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2.对下列5种酸进行分类: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和氢硫酸(H2S)。

(1)根据1个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可以分为__________

(2)根据酸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分为 __________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把 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 __________在 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 __________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__________ ;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__________ 。

2.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成__________类。

3.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分散系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直径大小通常 __________ ,浊液中的粒子直径大小通常 __________ ,介于二者之间的胶体粒子,其直径大小在 __________ 。溶液中溶质粒子不但可以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浊液中粒子既不能透过滤纸,液不能透过半透膜。

4.根据分散剂所处的状态进行分类,胶体可以分为气溶胶(例:云、烟、雾)、固溶胶(例:有色玻璃)、液溶胶(例: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硅酸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牛奶、豆浆、墨水)

三、胶体

1.概念:分散质的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2.Fe(OH)3 胶体的制备方法:

用烧杯取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至__________ ;然后向__________ 水中__________加入

1~2mLFeCl3__________溶液。继续__________至溶液呈__________ 色,停止加热,所得液体就是Fe(OH)3 胶体。 练习: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不能透过滤纸 C.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D.胶体一定是液体

四、胶体的性质

1.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用光束照射胶体时,在与光束 的方向进行观察,可以看到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 对光线 (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 与 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2.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在胶体中,胶粒作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

3.胶体的介稳性:考察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发现, 是最稳定的,一般情况下溶质不会自动和溶剂分离; 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 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这就是胶体的介稳性。(思考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对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2、胶体

(1)胶体的本质特征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3)胶体的性质 a、丁达尔效应 b、布朗运动 c、介稳性

十、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该更多的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到形象生动的例子,加深对胶体的认识。

第12篇: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框架,将知识系统化。

3、掌握“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二)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多标准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实践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2、体验分类在化学、各科学习上的重要性,将“分类思想”灌输于脑中,能够在后面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培养及时分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设计】 【引入】请同学们翻开目录,找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一节,在哪一页?(停顿)我们为什么能快速找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呢?因为这本书的主编在编这本书的时候,事先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化学书分为四章,每一章再继续分节。

学生活动 翻书查找,翻目录查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翻书找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分类法,这样使我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提问】你们能找出分类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超市的物品归类、图书馆里书籍的分类、垃圾桶的分类、QQ好友的分类

【过渡】举了这么多例子,那分类的概念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第24页第一段,找出分类法的概念。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提问】根据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分类法的理解。

【板书】

一、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强调】这里的“标准”加了双引号,表示强调,那什么是标准呢? 【提问】将下列人物进行分类?图片这里的职业就是“标准”。

设计意图 强化学生对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帮助学生养成分类时要确定“标准”这个意识,为下一步学习做下铺垫。

【讲述】我们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设定标准,再选择分类的方法。

【讲述】像刚才黑板上的人物按照“职业”进行划分,只用了一个标准,我们称为“单一分类法”。

【板书】

二、分类的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转折】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些同学不认识李宇春,只知道她是歌手,并不知道“春哥”的性别,如果我们他这些人物用“性别”进行分类,是不是更全面了呢?

【讲诉】像这种用了“职业”和“性别”进行分类,我们在化学上把这种用多标准分类的方法叫做交叉分类法。

【板书】

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巩固练习】

一、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标准:“状态”、“组成是否单一”

学生活动 一名同学上台进行连线,其余学生在课本做练习。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次强调标准的重要性。

【过渡】课前我们所说的“目录”分类,是把化学书分为章,章再分为节,属于分类后再分类,这就有点像一棵树,我们成为树状分类法。

3、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过渡】举个化学上的例子来讲,对“物质”可以怎么分类呢?结合课本表2-3,让学生填写酸碱盐等的具体例子,并请学生回答。

【提问】除了上述的分类,还可不可以再分类。

【过渡】我们刚才都是对物质进行分类,那初中学习过这么多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进行分类呢?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类的方法,知道分类首先要确定标准,并对学过的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总结。既然学习了分类,我们就要对化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总结分类,将知识系统化。

巩固练习

一、找茬题(每组中有一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的不同,请找出来)

1、铜、金、银、钠

2、NaCl、KCl、Cl

2、BaCl2

3、空气、氮气、氯化氢气体、五水合硫酸铜 备选习题:p29 第

1、2题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 【作业布置】配套习题p105 第1-5题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分类法:将大量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前提:首先确定“标准”。

二、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单分类)

2、交叉分类法(多分类)

3、树状分类法(再分类)

第13篇: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物质的分类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酸、碱、盐、氧化物等,学生在辨析这些概念时,判断某物质属于哪一类时经常犯错,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着重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设计。

1、生活化的引入

分类的方法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之广,如超市、商场商品摆放;图书馆的图书、网页的信息呈现、实验室的药品摆放等,过渡到分类也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在化学复习课上得学习热情。

2、建构物质分类的概念图

在众多的化学概念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构建概念图

让学生感受这些概念间存在的包涵、并列等关系。知道如此分类的依据,同时能够同学互评纠错。介绍不同形式的概念图,理解了正确关系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课后画出个性化的概念图。

3、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和概念的文字表述多重表征。

通过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的示意图,文字、图像等信息多角度的辨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含氧化合物与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之间的分别属于哪一种逻辑关系(并列、包涵还是交叉关系)

4、分类方法的拓展

物质分类的方法不只是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去分、还可以是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多角度、多标准。设计了对常见的十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硫、甲烷、氨气)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反应来看,知识性的要求不存在困难,思维活跃,概念的理解相对清晰。问题在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构建物质分类概念图时错误率较高。由于时间的关系,构建概念图是在课前准备学生完成的,学生没有事先复习,对原有的概念理解部分遗忘,导致画图困难。

还有原有的知识框架是直接给出的,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下次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例题可以更加优化。

第14篇:《物质分类》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如有位老师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学生对“保险丝到底是不是金属单质?”、“洗衣粉到底是不是碱?”等发生了争论,课堂气氛顿时沸腾,学生情绪高涨,愉快而迅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化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第15篇: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一:物质的分类

一、内容分析:

“物质的分类”是初中化学的精髓内容,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它贯穿初中化学的始终,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它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20多个基本概念,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又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2、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3、解决措施:(1)配合微观认识,进一步理解概念,建立体系;

(2)学生互查互助,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目标如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设计意图】知道分类无处不在;了解物质分类的意义;点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

(二)课堂热身 以学定教

〖生〗完成《课前检测〖师〗巡视,发现学生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定时练习,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三)展示“目标” 明确方向(时间1分钟)

〖投影〗展示本专题涉及的“考试说明”,并要求学生默读一遍。

【设计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有目标、练有方向。

(四)构建“物质的分类”概念图

〖过渡〗我们学过20多个关于物质类别的概念,分散在上、下两册化学课本里,比较零碎。在复习时,多用“树状”分类法整理这些概念。

〖投影〗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完善的“树状”概念图。

【设计意图】明确分类对象,提出课堂要求。

〖过渡〗分类标准不同,物质的类别也不同。初中化学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依据“物质的组成”这一标准。

【设计意图】明确掌握初中化学物质分类的依据;知道物质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投影〗

〖师〗

1、从微观角度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

2、结合《课前检测》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实例。(混合物:空气、溶液、合金等。纯净物:铁、冰水混合物、氧气、氯酸钾等)

3、明确物质的初步分类及分类标准。

4、纠正《课前检测》中的

1、

2、

3、

5、6(双氧水)

【设计意图】

1、从微观、宏观角度认识物质,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2、学生亲自动手画树状概念图,体会简约之美、享受成功之乐。2.单质和化合物 〖投影〗

〖师〗

1、从微观角度认识单质、化合物。

2、、明确纯净物的分类及分类标准。〖生〗

1、画出树状概念图。

2、要求学生说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相互交流)

3、练习1:请在空格中填写物质的类别

(1)在化合反应中,生成物一定是

,而不可能是

。 (2)在分解反应中,生成物可能是

,但反应物一定是

。 (3)在置换反应中,生成物一定是

,反应物也一定是

。 (4)在复分解反应中,生成物一定是

,反应物也一定是

。 〖师〗单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对各类单质做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

1、从微观组成的角度认识单质和化合物,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通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类别的变化,进一步整合学科知识。

3、学生亲自动手画树状概念图,体会简约之美、享受成功之乐。

3.无机物和有机物

〖师〗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生〗

1、熟悉化合物的分类标准及什么是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2、练习2:写出甲烷和酒精的化学式。

3、画出树状概念图。

【设计意图】

1、从组成的角度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

2、学生亲自动手画树状概念图,体会简约之美、享受成功之乐。

4.氧化物、酸、碱、盐

〖师〗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氧化物、酸、碱、盐

〖生〗

1、画出树状概念图。

2、练习3:在氧化物、酸、碱、盐这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__________,

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_______。

【设计意图】

1、从组成的角度认识氧化物、酸、碱、盐。

2、学生亲自动手画树状概念图,体会简约之美、享受成功之乐。

(1)氧化物

〖生〗练习4: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 A.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投影〗〖师〗

1、氧化物的分类: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3、纠正《课前检测》中的4

〖生〗

1、画出树状概念图。

2、练习5:各写一个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计意图】

1、进一步从组成的角度认识氧化物。

2、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强知识的融合。

3、学生亲自动手画树状概念图,体会简约之美、享受成功之乐。

(2)酸、碱、盐

〖师〗酸、碱的概念及组成

〖生〗练习6:写出两个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钠、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师〗分析得出空格中填写的物质类别

〖生〗在空格中填写物质的类别:酸+碱=

+水

〖师〗

1、盐的概念: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纠正《课前检测》中的6

【设计意图】

1、进一步从组成的角度认识盐。

2、通过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加深对盐的组成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时间3分钟)

〖生〗展示自己完成的“物质的分类”的概念图。

〖师〗教师展示的“物质的分类”的概念图。并进行简单小结。 【设计意图】知识总结。展示成果,提高兴趣。

(七)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 〖生〗完成《课后提高》

五、板书设计

第16篇: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案 第一节物质分类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以及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复习初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基础上,能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变化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分类事例入手,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能够成功的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对化学学科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 物质的分类

[讲述] 同学们都该有过买书的经历。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么在书店挑选一本特定的书本。比如说,现在让你去旁边的新华书店买一本高一的化学练习册。那么一般的步骤是不是进了书店后,先要问书店工作人员教辅书在几楼,上了相应楼层后我们可以发现有好多书架,上面写着高一高二高三等,那么我们就得去高一的书架找,又会发现书本被分成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最后我们可以在化学那一类中找到我们要的书。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便捷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书本呢?因为书店的工作人员在将这些书本放到书架之前就按照年级、科目等标准对书本进行了分类,像这样对大量事物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工作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法。 [板书] 分类法

[讲述] 分类法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更是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在初中阶段我们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等。

[讲述] 分类法有多种,首先介绍的是单一分类法,即对事物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板书] 1单一分类法

对事物只用一种标准分类

[讲述] 如我们初中阶段以状态为标准可以把物质分为气、液、固三态。除此之外,还有交叉分类法。现在我请同学们对以下四种盐进行分类。 [板书] Na2SO

4、Na2CO

3、K2SO

4、K2CO3 [讲述] 同学们可能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也许有的同学将

1、2分到一类

3、4分到一类或者有些同学将

1、3分为一类将

2、4分到一类。两种分类法都是真确的,因为我没有规定使用什么标准分类。第一种分类结果,同学们该是从阳离子角度进行分类的,Na2SO

4、Na2CO3都属于钠盐,K2SO

4、K2CO3都属于钾盐。第二种分类结果是同学们该是从阴离子角度进行分类的,Na2SO

4、K2SO

4、都属于硫酸盐,Na2CO

3、K2CO3都属于碳酸盐。像这样对事物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我们称为交叉分类法。

[板书] 2交叉分类法

对事物以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讲述] 交叉分类法的特点就是类别间有交叉部分。比如说Na2CO3属于钠盐也属于碳酸盐,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它既有钠盐的性质又有碳酸盐的性质。由此可见交叉分类法相比单一分类法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下面,我们介绍第三种分类方法。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我们怎么把物质分类的。我们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像这样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再分类的分类方法称为树状分类法。

[板书] 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讲述] 树状分类法的特点是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此外,分类的标准是多样的。比如,我可以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也可以将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几种分类法。下面请同学们对一些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

[板书] CO

2、SO

2、CO、SiO

2、Na2O、CaO、AI2O

3、Mn2O7 [讲述] 首先我们可以按元素组成将以上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按与酸碱反应情况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所谓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相应价态的酸或者与碱作用生成一种盐和水氧化物。如我们熟悉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就应该是酸性氧化物。一氧化碳既不与水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酸也不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所以他应该归为不成盐氧化物。这个氧化硅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但是他却可以碱在熔融状态下生成盐和水,所以它也属于酸性氧化物。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个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同学们可能对七氧化二锰不太熟悉,但是我们对高猛酸很熟悉,知道这是一种强酸,因此大致也应该能推断出七氧化二锰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所谓碱性氧化物就是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氧化钙、氧化钠都属于碱性氧化物。这个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所以它属于两性氧化物,以后我们再详细讲解。通过以上分类,我提出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试着判断一下。1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不正确,如一氧化碳。2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不正确,如七氧化二锰。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不正确,如氧化铝、七氧化二锰。4碱性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正确的。再回过头来讲一下这个氧化硅,氧化硅除了能与碱反应外,也可以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氢和水。虽然能与酸反应生,但生成的不是盐和水,所以它只能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两性氧化物。所以说酸性氧化物一定不与酸反应和酸性氧化物一定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氧化物我们就说这么多,下面我们看一下酸。对以下酸进行分类。 [板书] H2SO

4、HNO

3、HCI、H2CO

3、H3PO

4、CH3COOH 对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含氧酸和无氧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

[讲述] 我们可以对碱进行类似的分类,如对以下碱 板书NaOH、Mg(OH)

2、Fe(OH)

3、NH3•H2O 对碱可分为强碱和弱碱,一元碱二元碱和多元碱等等 [讲述] 下面我们看一下盐,对以下盐进行分类

[板书] NaCl、Na2CO3NaHCO

3、AgCl、Cu2(OH)2CO3 对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或者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等等。

小结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三种分类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三种分类方法,并且培养一定分类思维,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第17篇: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及化学学习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准确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建立起元素和物质家族的关系,提高理解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将生产、生活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以及反应的分类

【教学难点】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综合讲述法、分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过程】

【引入】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PPT上列出了很多词语,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看谁记得多。计时开始。

【展示PPT】

【学生记忆】

【老师提问】记住了多少?有没有同学全部都记住了的?

【学生回答】

【老师讲述】很好,全都记住的同学是怎么记的?没有记住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我们在记忆背诵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许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学会总结规律,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好,看看老师发现的规律是不是跟大家一样的。

【展示PPT】

【教师继续讲述】我们发现,这些词语按不同类别分类的话,记起来就简单多了。

【活动1】请同学们在1分钟之内尽可能多的写出你所知道的生活中应用分类的例子。

【讨论】说说分类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讲述】大家看一下,我们的网站、垃圾收集、电脑磁盘、图书馆、超市、还有我们的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我们能够迅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就是因为事先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分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这也就是分类的意义。

【教师继续讲述】大家刚刚已经了解到了,分类在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一下分类在化学中的应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对许多东西进行了分类,那么分类法的定义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分类法就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类的标准也就是分类的依据,分类的好处就是简便、快捷。要注意的是,分类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如果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思考】选取不同标准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 Na2CO3、K2SO4、K2CO

3、Na2SO4。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教师继续讲述】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分类的一种方法——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做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的特点就是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

【练习】下列化合物中既属于磷酸盐又属于钾盐的是( )

A.Na2CO

3B.K2SO

4 C.(NH4)3PO4

D.K3PO4 【学生思考回答】

【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初中学过哪些物质类别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酸、碱、盐、氧化物等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用图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对物质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叫做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就是根据同一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根据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在纯净物中按组成元素的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在单质中可按性质差异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化合物中,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可以根据组成和性质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该怎么分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同学们说的没错,氧化物按组分分可以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也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和其他氧化物。酸按组成元素分可以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按按解离出H+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按性质分还可以分为强酸、中强酸和弱酸。碱按溶解性可以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按解离出OH-的个数多少分为一元碱、二元碱和多元碱;按性质分可以分为强碱、中强碱和弱碱。盐按是否溶于水可以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按组成离子分为钠盐、钾盐、铵盐等;按酸根是否含氧分为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按组分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提问】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的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而且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 【活动2】请大家帮下列物质找到它们的家:

O

2、H2O、豆浆、Fe、Na2SO

4Ca(OH)2、MgO、Na2CO3、HCl、硫酸

H2SO

4、CuSO4溶液、HNO

3、NaOH、盐酸 【学生思考回答】

【过渡】我们刚刚针对物质进行了分类,那我们初中学习过那么多的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进行分类呢?请看下面的思考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根据反应前后的种类和类别将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其实我们分类,并没有绝对严密的分类,人们对于物质的认识本来就是不断更新的,我们往往选择一种有利于我们研究物质的方法来分,分类不是目的,而是归类系统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类是

为了更系统的研究物质,对其加深了解。 【问题解决】

1、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将这种不

同类的物质找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

3、KClO

3、Cl

2、NaClO3 (3)H3PO

4、HCl、HNO

3、H2SO4 (4)空气、N

2、HCl、CuSO4 (5)铜、铂、汞、钠

2.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有多种标准

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

C.可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

D.可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稀硫酸

B.NaOH

C.NaOH溶液

D.天然气

4.下面请大家以生成CO2为例,举出四种基本反应的一个例子。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总结】

1、常用分类方法:

单一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角度多样)

特点: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

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就是根据同一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分类标准唯一)

特点: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 【板书设计】

物质的分类(1)

1、常用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角度多样)

特点: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的部分

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就是根据同一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分类标准唯一)

特点:同层次中各类别间相互独立

第18篇:危险物质的分类

危险物质的分类

危险物质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在从健康及安全的角度来讨论及描述它们时,有从它们导致危险的类型来进行分类的。有许多物质可能会归到一种以上的类别中去。有一些物质是通过单次暴露或者意外而造成危害,其他的物质仅在人体反复地暴露后而产生长期的效应。

7.2 分类

总起来讲,各种危险物质可以列入下面各大类别的一类和多类之中:

(1) 易燃、易爆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潜在能力,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以其他形式产生危害(如有机溶剂);

(2) 有害物质:当人体能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吞下后,对健康产生有限的风险物质;

(3) 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 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5) 有毒物质:以不同形式干扰、妨碍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脏、肾)的负担,如氯化物深剂及重金属(如铅);

(6) 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阻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造成非正常胎儿的生产,产生死婴或先天缺陷;致突物干扰细胞发育,造成后代的变化;

(7) 造成缺氧的物质:蒸气或其他气体,造成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减少或者阻碍人体有效地吸收氧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氰化氢);

(8) 麻醉物质:产生依赖性,使脑功能下降,有机溶剂通常有麻醉作用;

(9) 氧化剂:在与其他物质,尤其是易燃物接触时导致放热反应的物质。

7.3 标签

在绝大多数司法权限中,根据各种规范及标准,有害物质都要求安全的包装及标签。这也包括了要用标签来形象地说明其危险,同时还要用简短的文字,给出必要的信息。标签还要给出制造商的详情。在所有情况下,管理人员都不能认为能从包装上的说明上得到足够的信息,并以此做出关于贮存、使用、加工、运输及废料处理的决定。

关于物质包装及标签的规程往往都包括了物质的定义及分类。上述的有关分类的归纳,一般均可

第19篇:物质的分类作业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2.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

①0.5mol/L 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 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 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的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③把1mL Na2SiO3溶液加入10mL 1mol/L HCl溶液中用力振荡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都可行

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5.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7.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按初中的方法),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Zn+H2SO4=ZnSO4+H2↑

B.2KClO3+2KCl+3O2↑

C.S+O2=SO

2 D.H2+Cl2=2HCl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石灰石

B.Ca(OH)

2C.CaCO

3 D.CH

4 9.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10.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

D.加热

1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A.Na2CO

3 B.CH3OH C.CH3CH2OH D.Cu(OH)2

1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13、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A.硫铵

B.氯化铵

C.碳铵

D.硝酸铵

1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C.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15.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3+

16.已知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胶粒吸附多余Fe生成的。现将氢氧化铁固体粉碎使-9-7粒子直径在10~10m,并悬浮于水中,再向悬浊液中加入______或______,即可制得Fe(OH)3胶体。(填两类不同物质)

答案及详解:

1、AC 解析:食盐水和碘酒属于溶液;牛奶、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2、C 解析:不是任何物质间的反应生成物都是胶体,H2SO4和BaCl2反应得到的是白色BaSO4沉淀,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并边加边振荡,可得红褐色Fe(OH)3胶体,Na2SiO3滴入HCl溶液中,用力振荡可生成硅酸胶体。

3、A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

4、D 解析:A.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凝聚。B.是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C.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D.是一个化学反应:Fe3++30H-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

5、D 解析:雾、云、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故应选择答案D。

6、C

7、C 解析:根据初中化学中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物质得到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在题目所给出的四个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应当是C。

8、C 解析:石灰石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OH)2是碱,CH4是有机物,故正确选项应为C。

9、D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其他的性质都是由此而决定的,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

10、B 解析: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故本题答案应选B。

11、D解析:Na2CO3是无机物,但属于盐;CH3OH和CH3CH2OH为有机物;Cu(OH)2为碱且为无机物,故答案应选D。

12、C解析:1nm~100nm就是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大小,跟这种超细粉末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

13、D 解析:硝酸铵中的NO 不能被土壤胶粒吸附,肥效差。

点评: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信息,周密思考。

14、C 解析:胶体外观均匀、澄清,一定条件下性质稳定,胶粒能透过滤纸。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胶体最基本的性质。

15、><1nm~100nm纳米粒子不是

16、含Fe3+的盐溶液适量强酸溶液(加H+)

解析:Fe(OH)3胶体粒子的结构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并在表面选择吸附了许多Fe3+。题中Fe(OH)3粒子,悬浮于水中但表面没有吸附Fe3+,它是不能稳定存在的。故应向悬浊液中加入含Fe3+溶液或加酸溶液使部分Fe(OH)3和酸反应生成Fe3+。

第20篇:物质分类基础练习

物质分类练习(基础训练)

1. 根据物质种类不同可把物质分为______和______ 。根据元素种类不同可把纯净物分为______和______。化合物可分为______和酸、碱、盐。

2. 默写定义:

混合物:宏观上由

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填“同种”或“不同种”)

微观上由

分子构成。(填“同种”或“不同种”)

纯净物:宏观上只由______物质组成的。(填“同种”或“不同种”)

微观上

分子构成。(填“同种”或“不同种”0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练习:

1、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B、混合物一定由两种物质组成

C、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D、混合物也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

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蒸气

B、氮气

C、液态氧

D、水银

3、常温下,氧元素可以组成两种气体单质:氧气和臭氧,将这两种气体混合,所得气体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合物

D、单质 (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人体呼出的气体 C、自来水

D、冰与水的混合体

5、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36H51COOH,则该物质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6、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肯定是化合物的是

A、碘酒

B、软水

C、蒸馏水

D、不锈钢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

B、清洁的空气

C、氯酸钾受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D、硫粉 (

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氧元素的单质,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液氧

C、高锰酸钾

D、氧化铜

9、海南椰树集团生产的“椰树牌矿泉水”荣获“中国国宴饮料”称号。这种矿泉水是一种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10、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常用“镁粉”搓手,镁粉的主要成分是MgCO3,它属于

A、氧化物

B、碱

C、酸

D、盐 (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石油

C、稀硫酸

D、硫酸铜 (

12、下列物质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

B、五氧化二磷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硫 (

)1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1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

②空气

③氯酸钾

④五氧化二磷

⑤糖水

⑥硫粉

⑦氩气

《物质分类教学设计.doc》
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