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心

2020-10-0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篇1:《写作要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写作要突出中心

课型:作文课

课时 :3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心

【写作知识】

能突出中心呢?

是对不起我的人生。

中国文学”这一中心外,还在文中使用了能突出中心的“我感谢诗经乐府”“我感谢唐诗宋

3、多点开花,强化中心。

4、.一文写一人,一文一中心

【文题再现】本单元的作文题目是:

一、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

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根据提示

【思路点击】

一、1.首先,书包是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观察和欣赏的对象,因此,我们

以由此出发,从把书包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角度,尝试着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考

个角度考虑,它肯定就会有着自己的心声:它可能会以能够为主人服务而自豪,也可能会为

主人把自己乱扔乱放而委屈,还可能会为主任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鸣不平??设身处地,发挥

想象,我们肯定会能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中心

3.书包,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你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和父母之间??围绕着书包

书包一共有四个宽阔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

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

(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全文脉络清晰,中心突出,文末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我和书包 第一天上学,我还是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岁月如梭,摇身一变,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爱干净的小男子汉。这都要归功于我的书包,它整天默默无闻地陪伴着我学习,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刚上学,背上第一个书包时,还是个脏兮兮的男孩。书包跟着我算倒了大霉:里面装的都是碎纸片、小木棒等垃圾;外表都是灰尘、油污,甚至泥巴;书包有许多的地方受到了破坏,比如挂条断了、背条开裂了、书包上还有许多的小洞。有一天中午,我正在睡觉,忽然被什么东西吵醒了。我睡眼朦胧地张开眼睛,看见书包正在哭,许多的文具都在一旁商议着什么。文具盒说:“你还是逃跑吧,不然的话你早晚都会被丢弃掉。”“对,就应该这么办,我赞同。”铅笔在一旁起哄道。小刀说:“要不你来我家,我会让我家主人收留你的,总之不要再回到那位魔鬼主人那里了。”最后,我的书包表明了自己的决定:“我决定离开那位魔鬼主人,自己一人去闯荡江湖。”我连忙去阻止,可是书包已经铁了心要离开我,而且文具们还把我戏耍了一番。我突然惊醒了,看见在一旁呆呆的脏兮兮的书包,我的心震颤了。

从那以后,我和书包都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这就是我和书包发生的故事,虽然后来我换了新书包,但是这个书包我一直珍藏着。在我眼里,它是天底下最好的。

二、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

题目限制了本文的地点(电视机前或餐桌旁)和人物(一家子)。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我是一台电视机,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

男主人长得高高瘦瘦的,他最喜欢看球赛,看到精彩的时候他会跳起来,大喊“好球!”,仿佛这一脚临门是他射的一样。

女主人可漂亮了!长波浪、瓜子脸,她最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看着看着,就会抱着纸巾盒嘤嘤地哭个不停,我也搞不懂她在哭什么?当连续剧里插播广告的时候,女主人可不耐烦了!她就会说:“什么电视啊!这么多广告! ”我听了感到很委屈,这又不是我的错!

可爱的小主人放学回家了,一到家,书包一扔,就捧着一包薯片坐在我面前,边吃边看。一直看到天黑了,男主人说:“该写作业了!”小主人无动于衷。女主人喊:“宝贝,吃饭了!”小主人“哎”了一声,屁股挪都不挪一下。

夜深了,我听到女主人对男主人说:“明天去把电视机修一下,我还要看连续剧呢!”我想说:我没病,倒是小主人的“电视瘾”要好好治一治了!

(点评:本文以电视机的口吻,描述了主人一家三口在电视机前的各种表现,想象丰富,视角新颖独特)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今天是周六,我想,大家的“眼球爱好”不同,今晚可有好戏看喽。可是今天,我家看电视还真有点儿奇妙。

“姐姐,快看!”我睁眼一看,咦?六六咋换了频道?竟换成了我爱看的《武十郎》!我顿时来了精神,不管三七二十一,两眼直直地盯上了电视,看着演员们搞笑的动作,我笑得直不起腰。表妹六六在一旁自我夸奖:“我是好宝宝,讲文明!”无意间,我发现老妈在发呆,一阵歉意涌上心头。 很快,爸爸回来了,我们把电视调到了爸爸喜欢的新闻频道,然后,爸爸也发现了?? 这一天晚上到家走马灯似的看着各自的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对方喜欢的电视节目,虽然断断续续,但是大家心里都很开心!瞧这电视机前的一家子啊! (点评:本文以“我”的口吻,聚焦在周六,四个人围在电视机旁。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俗话说得好,“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终于,我家也买电视机了!一家老小都十分开心,以前蹭电视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于是,嘴巴里还嚼着饭呢,一家四口便围着那“受宠若惊”的电视机了。收看什么节目呢?老爸把遥控器递给老妈——老妈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这类爸爸所谓的“小事”,当然得由她作主。 “看看,有没有好的电视。”老妈眼中“好的电视”,就是那些扭扭捏捏,一到关键处便 “请看下集”的电视剧。没看一会儿,老妈突然又把遥控器塞给了我——老妈最疼我了,看着我无精打采的样,肯定心疼了。

我看了看表,急得差点跳了起来。就在看表的一刹那,无意中瞥见了一旁太师椅上的奶奶:眯着眼睛,微张着嘴,盯着电视机,不知道在看什么。是呀,奶奶怎么看得懂这些?帮奶奶这个老越剧迷找找越剧吧,我又拿起了遥控器??唉,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成,谁也没看成。

想起这些,便觉得好笑。

点评:用“各奔东西”总领全段。一家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视,体现了生活的富足幸福。 过渡段,承上启下。从“蹭电视”,到自家买电视,家中生活水平有了提升。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却弥补不了不能尽兴看电视的遗憾。

点评:

1、对比手法的运用。小作者从现实写起: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前, 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

2、插叙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先从过去写起,而是从现在落笔,先写 一家人晚饭后看电视的幸福场景,然后插叙以前的家庭情况,最后再回到现实之中。

餐桌旁的一家子

我埋着头,小心翼翼地吃着碗里的白米饭,两侧的爸妈也沉默不语。

我最不情愿看到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一次“和平”的晚餐演变成爸妈之间激烈的对话。

我无力地呆呆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顶着一桌被冷落的饭菜,不争气的泪水已经开始 在眼眶里打转了。心里全是对数学考试的懊悔和无奈。耳畔的争执声渐渐小了,最后归于家里餐桌上从未有过的寂静。过了不知多久,我缓缓抬起疲惫不堪的脸庞。

我将椅子往后挪了挪,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我离开了餐桌,径直走向书房,心里空落落的,悲伤至极。

餐桌旁的一家子

母亲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手舞足蹈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去厨房再换一双,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着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丁零零!”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看出,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 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

开篇点题,语言简练。平凡的家庭生活场景,体现出的是浓浓的亲情。 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母亲的在家中的任劳任怨。母亲的勤劳,母亲对一家子人的侍候,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篇末议论,饱含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篇2:突出中心教案

【作文指导】

突出中心

【教学目标】

2.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突显文章中心

【教学时数】 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默读《突出中心》知识短文,思考:(在文中打上记号)

2、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3、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心?

二、知识回顾

回顾一下,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紫藤萝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练习】

①爸爸的工作是搞进出口贸易,主要负责东南亚地区进出口业务。 一天晚上,狂风呼啸,电话铃声响起,紧急告之一批货物滞留在港口。爸爸二话没说,穿上大衣,匆匆走出家门。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再现】

本单元的作文题目是:

二、以“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

三、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义工„„期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写作知识】

一、作文基本要求

所谓正确,就是立意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正确是写好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我们的立意要与我们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提倡以人为本、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情感的鲜明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最好不要出现那些让读者都想不透的模棱两可的情感倾向。这不仅仅会减弱对主题的表现,也会伤害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感情的鲜明最忌的是故作姿态,夸大其辞,没有分寸,这样反而会让人感觉作呕。

深刻的思考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我们还要注意,深入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引申,更不能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

思维的创新是指克服以往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作文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都会给我们以思想驰骋的余地,我们就可以突破常规的思维习惯模式,从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方向思考,进行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思考,拿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再用自己充满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察、感受、思考和认识,让读者也从中得到启示。

二、如何突出中心

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就是一开始就让读者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不是拐弯抹角、旁逸斜出地让读者找不到方向。如2009年安徽中考满分作文《好想说声对不起》的开头:三年时光流水般逝去。坐在窗前,看鸟语花香,回想过去,我好想说声对不起。

2、详略得当。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在这方面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说了算。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

3、卒章显志。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是记叙文突出中心的常用笔法。对表现中心来说,如果说记叙是暗示的话,那么议论抒情就是明示。在文章的关键位置。

4、多用对比。“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

5、多点开花,强化中心。

三、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①我才八岁,戴眼镜已经两年多了。戴着它痛苦极了!我最喜欢看电视剧,看少儿电 视节目。可爸爸妈妈都不让我看,说我眼睛不好就是因为彩电看多了。我还喜欢上体育课,真希望能尽情地跑啊跳啊,但总怕把眼镜碰坏。有一次,全校跳绳比赛,就因为我的眼镜掉在地上,没能得第一名。

这段话,是紧紧围绕“戴眼镜痛苦极了”这个中心意思写的,是从“不能看电视剧”“不.、......

能尽情地跑啊跳啊”、“影响了绘画比赛”成 绩这三个方面来记叙的,内容非常集中。 ②谢晶同学是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干部。小华病了,她陪小华去医院看病。叶苹忘了带水彩颜色,她把自己的借给叶苹用。她对人很有礼貌,见到每位老师都主动问好。 自己的水彩颜色借给叶苹,帮助农民伯伯推车,这 些都是她“热心帮助别人”的具体事例。这些内容同这段话所说的主要 意思是一致的。

这就再次提醒我们:写前,要想好段的中心意思;写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个“意思”展开。

【思路点击】

一、第一题

范文引路: 我的书包

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书包,但很精致、漂亮。

书包一共有四个宽阔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 有时候,一些文具变成了一只只生机勃勃的“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窜”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

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

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

(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

我和书包

第一天上学,我还是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岁月如梭,摇身一变,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爱干净的小男子汉。这都要归功于我的书包,它整天默默无闻地陪伴着我学习,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刚上学,背上第一个书包时,还是个脏兮兮的男孩。

“对,就应该这么办,我赞同。”铅笔在一旁起哄道。小刀说:“要不你来我家,我会让我家主人收留你的,总之不要再回到那位魔鬼主人那里了。”最后,我的书包表明了自己的决定:“我决定离开那位魔鬼主人,自己一人去闯荡江湖。

我突然惊醒了,看见在一旁呆呆的脏兮兮的书包,我的心震颤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书本,三两下就把书包里的垃圾清洗干净了,然后拿了一根针,把书包坏掉的部分修一修——我真的生怕,有一天书包离我而去。

这就是我和书包发生的故事,虽然后来我换了新书包,但是这个书包我一直珍藏着。

二、第二题

题目限制了本文的地点(电视机前或餐桌旁)和人物(一家子)。

范文引路:

点评:1.对比手法的运用。小作者从现实写起: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前,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 2.插叙手法的成功运用。

篇3:《写作要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写作要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3、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情节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心

群羊带领一群狮子的故事导入,(以此突出中心的作用,

二、自学写作导引:

【写作知识】

(一) 什么是中心?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

直接明确的,还是要根据自己考虑的,写作者都应该也必

须树立写作的意识,明确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中

(二).中心的作用: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

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

?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各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好文中

? 明确: ?

1、《紫藤萝瀑布》: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我们要好好过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过记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在人生道

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好每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3、《蝉》、《贝壳》:

蝉:思想感情:不管生命是否短暂长久,都应积极面对生

贝壳:一丝不苟地对待生命,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以

4、《在山的那边》:

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

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

5、《虽有嘉肴》:

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

(三)怎样突出中心?(合作学习,师引导、精讲)

三.写作训练:小试牛刀【真题再现】本单元的作文

题目是:

(一)、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

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

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

课文那么,怎样才能突出中心呢?

【思路点击】

一、1.首先,书包是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观察和

欣赏的对象,因此,我们 可以由此出发,从把书包作为一种客

观事物的角度,尝试着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考虑写作

2.其次,我们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书包以生命,赋

心声:它可能会以能够为主人服务而自豪,也可能会为主人把自

己乱扔乱放而委屈,还可能会为主任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鸣不平??设身处地,发挥想象,我们肯定会能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中心

(我是书包)

3.书包,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你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和

父母之间??围绕着书包 肯定会发生过一些事情,我们可以从这

我的人生。

除了开头就点明“我感谢中国文学”这一中心外,还在文中使用

了能突出中心的“我感谢诗经乐府”“我感谢唐诗宋词”和“我

4、.一文写一人,一文一中心 (此处要精讲)

a:我的书包

书包一共有四个宽阔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

推荐第2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以及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课前预习】

设计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 ) 虫豸( ) 硌( ) 犁铧( )( )

脐带( ) 真谛( ) 噎( ) 筛糠( )( )

mí zhì gè lí huá qí dì yē shāi kāng

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

(2)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1)大限 (2)虫豸 (3)芸芸众生 (4)筛糠

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 (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3、《人类的大地》 法 圣埃克絮佩里 《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合作探究】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自主学习。(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可在课本上圈点勾画。)

1、本文主要叙写了。

\"我\"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2、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3、请同学们找一找,\"我\"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寒冷 疲倦 缺水 坚强 勇敢

(答:①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②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③感到呼吸困难。④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4、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答:①产生幻影 ②感到疲倦、错乱、

③呼吸困难

5、请同学们找一找描写\"我\"心理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①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2节)------痛苦

②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2节)------绝望

③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10节)------平静

④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18、21节)------乐观

6、“我”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得平静、乐观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答:①\"我\"认为自己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自己的错。如果能够回去,\"我\"会卷土重来。\"我\"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我\"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我\"不抱怨。

②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7、“我”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什么?

答:“我”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8、赏析下列的优美句子。

①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

②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点眼泪的心„„

(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我的极度干渴、缺水。)

A、如果删去三个“干枯”可以吗?为什么?

B、如果改为:我听见自己说这里有一颗干枯的心„„你认为表达上有何不同?

(不行,不能构成反复,表现不出心灵干枯的程度,与我面临的绝境,不如原文那样强烈。)

小结

主旨:《在沙漠中心》一文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课堂练习】

三、阅读13-18(P169-170)

1、作者为什么说\"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

2、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3、谈谈你对\"我\"把\"露水当做希望\"的理解。

4、选文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5、假如有一天,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因为\"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人们只是通过飞机这个工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寻找真理。

2、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3、表明了当时处境的艰难,就如 \"救命的稻草\"之于溺水的人;同时也说明了\"我\"的顽强和乐观精神。

4、平静、坦然、乐观的心情

5、积极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

6、示例:有意义的一生是履行人的职责的一生。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即使在看来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决不会放弃生的职责,行动的职责。

【学后反思】

推荐第3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

课题:《在沙漠中心》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别样的感情变化。

3、理解作者坚强、乐观、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学案。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沙漠吗?谈谈你们看到的、理解的、感受的沙漠,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

提及沙漠,我们马上会想到荒无人烟、了无人迹、炎热、寸草不生、无边无际。假如你身陷如此绝境,你会做何感想?今天,让我们将时光回转到上个世纪30年代,跟随作者,

2 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在沙漠中心》,感悟人生的真谛。(展示课题)

二、出示目标(看屏幕)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别样的感情变化。

3、理解作者坚强、乐观、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体会生命的意义。

三、分析课文,体会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1、走近作者,了解蓝天白云的耕耘者(看屏幕)。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人类的大地》等。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本文中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12月29日,圣艾克絮佩里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

1)、给段落标上序号。

3 2)、记下重点字、词,正音、释义。

3)、用一句话概括文义,用扩展标题的方式。 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老师巡视检查。 完成学案:

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硌着(gè) 噎住(yē)

辐射(fú) 脐带(qí)

犁铧(huá) 真谛(dì)

2)、用一句话概括文义,用扩展标题的方式。 例:“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与思索; “我”在沙漠中心书写生命赞歌。

3、跳读课文,感受心理。

1)、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A、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艰难处境?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有何生理反应?请找出相应的语句认真体会。

B、我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找出体现作者心路历程的句子加以领会。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评议,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处境和内心。 A、艰难处境:干渴、风大、寒冷

⑴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牙床冻得格格作

4 响。

[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⑵ “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赏析: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B、应对办法:喝乙醚酒精、用沙子盖住身体 C、生理反应:产生幻影、感到疲倦、呼吸困难 D、心路历程: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痛苦(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绝望(我跑不动了

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

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

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

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

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

理解: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

5 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

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理解: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也无怨无悔。]

4、精读课文,搜寻“我”的闪光点。

(1)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2)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总结:作者是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的人。

四、课堂小结

即使处在沙漠的中心,也要为自己点一盏温暖的心灯!只要心还亮着,世界就是明亮的!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犹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犹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五、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以“考试失败后的我”或“比赛受伤时的我”写一段话。附:板书设计:

在沙漠中心——(热爱生命,顽强生活) A、艰难处境:干渴、风大、寒冷

B、应对办法:喝乙醚酒精、用沙子盖住身体 C、生理反应:产生幻影、感到疲倦、呼吸困难 D、心路历程: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7 教学反思: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在《在沙漠中心》里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自己作为探险家的人生,文中多有哲理性语句。 所以在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把教学环节设计为:1通过快读来理清全文脉络。2通过分析关键句、段来体味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文本分析从三方面来进行:

1、从内容入手。了解课文所阐述的内容,从而探究作者心理的变化过程,通过了解作者心理的变化来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2、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那种说法。通过对文字的推敲,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3、知人论世。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这节课,有得有失。较满意的是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思路清晰,两个主问题的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的水平,能够让学生跳一跳够到苹果。但也有不足:

1、语言的品析形式不多样。在语言品析时,教师替代学生之处过多,应该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生生间的互读,男生读,女生读,或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朗读,这样可能体会会更深刻

8 一些。

2、难点的突破欠火候。在讨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时,学生理解的比较肤浅,教师此时应该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但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充分,所以这部分没有很好的引领学生深入下去。

3、结尾处过于潦草。时间把握的不好,以至于小结部分学生写作交流的时间不足,草草结束。

通过这节课可看出很多细节方面都有不到位的地方,还需要日后多加磨练。

推荐第4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学习目

标 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作者心灵告白所揭示的“真谛”,感悟作品富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 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探寻“我”的心路历程。 难点 读懂“我”的内心变化。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扫清字词,读懂课文。 3.能简要概括文意。

4.理解“我”在沙漠中遭遇的痛苦和煎熬

二、指导自学。(2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标出每一段的序号。2.利用《学习与评价》了解作者。

3.划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探寻“我”的心路历程。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四、检查自学效果,逼引导学生更正(10分钟)。1.听写

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 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筛糠(shāi)(kāng) 2.根据意思写词语。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重来)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死得其所)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芸芸众生)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筛糠) 3.学生介绍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师:让我们来看这位飞行员的一份简历:(逐条出示,请一学生大声朗读) ①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

②1921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③1926年加入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

④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

⑤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

⑥1944年执行第十次飞行侦察任务时消失于地中海上空,从此一去不返。

——圣埃克絮佩里。

4.划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①用5分钟时间,默读全文;根据文章思路,依次勾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提醒:默读要专心,不能出声音,不要动唇,不要指读) ②就勾画出的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补充修正。

③前后两桌四人讨论:勾画出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然后用一个词对这种心情加以概括,并记下这个词。 ④全班交流。(要求:先说出概括的词语,然后简述概括的理由。发言要联想想象作者的处境,注意引用原文)

例:痛苦、绝望——极度的干渴、寒冷,让人无法忍受,感到自己快要冻死了;狂风鞭打得无处藏身;再也没有力气了;认为“逃不出凶手的魔爪,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感觉屠刀就在头上”。

学生发言,教师随机板书。板书体现“我”心理活动的先后顺序,要点:痛苦、绝望—难受、宁可、不喜欢—平静、宁静—幽默、轻松—渴望、期待、希望—幸福、没有遗憾—坚定、顽强。

⑤学生复述“我”心理活动的历程。(要求:按段落顺序,以板书的词语为线索;其他同学注意听发言,有补充或有不同的意见,做好笔记;补充或纠正)

六、作业

1.整理本课字词

继续朗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1分钟)

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二、指导自学(1分钟)

快速阅读全文,找找他复杂的心理变化,细读相关的语句。明确在沙漠中遭遇的痛苦和煎熬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10—15分钟) ㈠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⑪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⑫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⑬感到呼吸困难。⑭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⑮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⑯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⑰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㈡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1)学生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学生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学生3: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学生4: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继续)所以朗读是我们要重重的读,来表达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三).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四).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小结: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从下面的名言中汲取心灵的力量。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罗曼•罗兰【法】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俄】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险恶的风涛。 ——罗兰【中】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海明威【美】

五、作业

1.如果走出沙漠的作者,想给大家说一句沙漠历险感言,他会说什么呢?请你站在作者的角度拟一句。

(学生自拟感言,相互交流) 师:老师也拟了几句,请看

① 征服沙漠的不是眼泪,而是一颗勇敢坚强的心。

②苦难是一把双刃剑,给弱者的是打击,给强者的是力量。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遭受寒风的折磨

陷入绝望的幻觉 获得心灵的平静 进行冷静的思索 鼓起前进的信心

邹斌

推荐第5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金建慧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

1.学会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情感目标

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探究其源本。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把一个人的头像印在钞票或邮票上,你觉得怎样人的才有这样的资格? 生:国家领袖,发明家„„

师:现在有一个人,他既不是领袖也不是发明家,他只是一个作家、飞行员。但是他的名字却被印在了50法郎的钞票。他就是蓝天白云的耕耘者——圣埃克絮佩里。

插入介绍: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人通过驾驶飞机,他拥有了飞翔的翅膀通过写作,他为万里高空的同伴们代言他有飞行员的勇气,他拥有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有人这样评价:万丈红尘的商业社会里,读这样的作品会让你重新变得纯净和坚强。 今天让我们走进沙漠中心,走近圣埃克絮佩里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

(二)、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谁能用一句换概括文章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概括应该包含人物+事件)

师:在茫茫的大沙漠的中心,经历着怎样的死亡危险?他在《人类的大地》里写道:我以为自己要死在那里了„„

师:作者和他的同伴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齐声朗读1.2小节。 生:缺水干旱、狂风、寒冷等死亡危险

(三)、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你的感受是什? 师:圣埃克絮佩里是不是陷于绝望之中,一蹶不振,束手待毙呢?他的心境有了怎样的转变?请同学们速读(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学生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学生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学生3: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学生4: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痛苦

——绝望(我跑不动了

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

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

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

——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

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

继续)所以朗读是我们读出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四)、为什么的圣埃克絮佩里的心情为如此平静?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1~19小节,找出句子,并思考。

师:圣埃克絮佩里从事的怎样的事业,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

学生回答,

背景介入:地球只是茫茫太空中的一颗星球,人类生存在这个大部分是山、沙、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自以为可以天长地久地住下去。而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滋长。文明像夕阳余辉似的脆弱,火山爆发、海陆变迁、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所以他说:人生归根结底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夜航》)

教师补充:圣埃克絮佩里并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荣誉,也不是为了寻求刺激,开辟新航线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的事业。他来到沙漠中心,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学生找到句子:“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幻灯:先打这句。学生读。教师提醒该如何读?要联系上文的情景。

“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的心„„一颗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在求生希望再次破灭之后(用布片去汲取露水),圣埃克絮佩里陷入再次深深的绝望之中,他已经非常虚弱,但再虚弱绝望也没有放弃,还是要重新上路,只要活着就要继续寻找生的希望。(读出虚弱中的坚强)

(五)、即使是绝望,仍要选择上路;即使是面对死亡,仍要选择卷土重来。

圣埃克絮佩里就是这样的人。

教师补充作者简历。

在服兵役期问通过了飞行员合格证书。尝试过多种职业之后,他成了民航驾驶员,先后驾驶过邮运飞机和法航班机。当时飞行还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1944年尽管他当时已经超过了年龄限制,在他努力的争取下,还是又服起了兵役。7月31日,他为了拍摄法国南部的地面军事情况,为盟军着陆作准备,驾飞机从法国科西嘉岛起飞,去地中海及阿尔卑斯山上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结果一去不返„„

也许圣埃克絮佩里早已预知自己这样的结局,他曾经在自己的一部小说中说过:“死亡仅仅意味着抛弃遗骸,抛弃外表,向着一颗星星,向着爱情,向着自己的使命升去。”

(六)、多年来,当人们做过登月飞行和无数次的太空飞行后,回首当初的来时路,人们不由对这些飞行英雄肃然起敬,如果我们要在法国的凯旋门前为这位飞行英雄立一块纪念碑,你打算在这块碑上写下一段怎样的话呢?(学生动笔写)

例文:

1、为蓝天铺上道路,为人类插上翅膀。

2、你走了,带着心爱的座机,我们还在原地等待,因为你的飞行还未结束。

3、生命不在于长短,重要的是是否值得,就让你高贵的灵魂永驻于白云之上。

我们相信死亡对你来讲不是毁灭,而是重生。

结束语:无论在什么地方找到圣埃克苏佩里的遗骸, 都不迁葬,让它留在原地,那是他最理想的归宿 正如睿智的蒙田应该死在床上, 激情的莫里哀应该死在舞台上, 浪漫的拜伦应该死在希腊的战场上, 他——圣埃克絮佩里 ...就应该死在空中。

(七)作业:课外阅读圣埃克苏佩里的其他作品《夜航》《小王子》

推荐第6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沙漠的中心》涉及的“航空探险”和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表现文章主旨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在今天的初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认知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了解圣埃克絮佩里,是走进文本、获得情感体验的钥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理解、感悟、体会圣埃克絮佩里心灵告白所揭示的探险“真谛”,则是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的重点,必须突破的难点。

默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教学中应提出具体要求,给予方法指导,给学生留有比较充裕的活动时间。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作者心灵告白所揭示的“真谛”,感悟作品富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为生字词注音;与同学合作,联系课文,探讨生字词的含义。 2.结合“单元提示”、课文“导言”、“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

(二)检查预习,设问激趣导入

1.生字词认读和积累(可采用听写、齐读等多种方式,注意用好课本)。 2.集体朗读课文“导言”。提问:从“导言”中,你了解了哪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要点: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补充介绍作者。

背景知识要点:20世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可补充梅尔莫尔、吉约梅、圣埃克絮佩里探险的经历和顽强求生的故事)。

介绍圣埃克絮佩里。(见《教师教学用书》) 4.完成填空。

投影:《在沙漠中心》写___________(人物)因飞机坠毁被困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事件)。

例:圣埃克絮佩里 利比亚沙漠 濒临死亡的险恶处境,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对人生的体验和思索。(学生正确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即可)

5.导入。

教师: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们为什么要冒生命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去从事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呢?又为什么会面对绝境,依然那么顽强地不放弃生的希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中心,去经历圣埃克絮佩里的探险历程。

(三)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1.速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①教师: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划分时要注意从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言标志,思考自己划分的理由。

②学生速读,划分层次,互相讨论。

③全班交流发言。(要求陈述自己划分层次的依据) 明确(投影或板书):

(1)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2)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后的心理活动:与朋友告别;阐述“生活”

的含义;抒发“我”为工作为“生命”死而无憾的心情。

(3)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第8自然段是第

一、二部分的过渡段,“我觉得天快亮了”是第三部分的语言标志)

2.默读全文,体味人物心理活动,了解人物心理变化的历程。

(1)用5分钟时间,默读全文;根据文章思路,依次勾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提醒:默读要专心,不能出声音,不要动唇,不要指读)

(2)就勾画出的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补充修正。

(3)前后两桌四人讨论:勾画出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然后用一个词对这种心情加以概括,并记下这个词。

(4)全班交流。(要求:先说出概括的词语,然后简述概括的理由。发言要联想想象作者的处境,注意引用原文)

例:痛苦、绝望——极度的干渴、寒冷,让人无法忍受,感到自己快要冻死了;狂风鞭打得无处藏身;再也没有力气了;认为“逃不出凶手的魔爪,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感觉屠刀就在头上”。

学生发言,教师随机板书。板书体现“我”心理活动的先后顺序,要点:痛苦、绝望—难受、宁可、不喜欢—平静、宁静—幽默、轻松—渴望、期待、希望—幸福、没有遗憾—坚定、顽强。

(5)学生复述“我”心理活动的历程。(要求:按段落顺序,以板书的词语为线索;其他同学注意听发言,有补充或有不同的意见,做好笔记;补充或纠正)

(6)教师对“发言”点评。 (7)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教师总结。

展示投影:圣埃克絮佩里驾驶飞机的图像;“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夜航·序言》)

总结:“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圣艾克西佩里和

他的同伴们,在探险的历程中,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着、失望着、希望着,却从不轻易放弃生命的责任,他们享受到了常人无法享受到的生命的美丽和幸福。人类社会能够不断地迈向全新的领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圣埃克絮佩里一样用生命去履行职责的人。

推荐第7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在沙漠的中心》教学设计

石卉芸

【设计思想】

《在沙漠的中心》涉及的“航空探险”和通过人物心理活动表现文章主旨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在今天的初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认知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了解圣埃克絮佩里,是走进文本、获得情感体验的钥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理解、感悟、体会圣埃克絮佩里心灵告白所揭示的探险“真谛”,则是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关键,也是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的重点,必须突破的难点。

默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教学中应提出具体要求,给予方法指导,给学生留有比较充裕的活动时间。 【教学目标】

1.培养在默读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作者心灵告白所揭示的“真谛”,感悟作品富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流程】 方案A 课前预习: 1.查字典,为生字词注音;与同学合作,联系课文,探讨生字词的含义。 2.结合“单元提示”、课文“导言”、“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同学交流。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设问激趣导入

1.生字词认读和积累(可采用听写、齐读等多种方式,注意用好课本)。2.集体朗读课文“导言”。提问:从“导言”中,你了解了哪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要点:20世纪初的航空事业,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补充介绍作者。

背景知识要点:20世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可补充梅尔莫尔、吉约梅、圣埃克絮佩里探险的经历和顽强求生的故事) 介绍圣埃克絮佩里(见教师教学用书) 4.完成填空。

投影:《在沙漠中心》写(人物)因飞机坠毁被困(地点)(事件)。

例:圣埃克絮佩里利比亚沙漠濒临死亡的险恶处境,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对人生的体验和思索(学生正确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即可) 5.导入。

教师: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们为什么要冒生命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去从事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呢?又为什么会而对绝境,依然那么顽强地不放弃生的希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中心,去经历圣埃克絮佩里的探险历程

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1.速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①教师: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划分时要注意从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言标志,思考自己划分的理由。

②学生速读,划分层次,互相讨论

③全班交流发言(要求陈述自己划分层次的依据) 明确(投影或板书): ①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②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后的心理活动:与朋友告别;阐述“生活”的含义;抒发“我”为工作为“生命”死而无憾的心情。

③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第8自然段是第

一、二部分的过渡段,“我觉得天快亮了”是第三部分的语言标志) 2.默读全文,体味人物心理活动,了解人物心理变化的历程。

①用5分钟时间,默读全文;根据文章思路,依次勾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提醒:默读要专心,不能出声音,不要动唇,不要指读) ②就勾画出的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补充修正

③前后两桌四人讨论:勾画出的句子分别表达了俄;怎样的心情?然后用一个词对这种心情加以概括,并记下这个词

④全班交流(要求:先说出概括的词语,然后简述概括的理由。发言要联想想象作者的处境,注意引用原文) 例:痛苦、绝望—极度的干渴、寒冷,让人无法忍受,感到自己快要冻死了;狂风鞭打得无处藏身;再也没有力气了;认为姚不出凶手的魔爪,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感觉屠刀就在头上”

学生发言,教师随机板书。板书体现“我”心理活动的先后顺序,要点:痛苦、绝望一难受、宁可、不喜欢一平静、宁静一幽默、轻松一渴望、期待、希望一幸福、没有遗憾一坚定、顽强。

⑤学生复述“我”心理活动的历程(要求:按段落顺序,以板书的词语为线索;其他同学注意听发言,有补充或有不同的意见,做好笔记;补充或纠正) ⑥教师对“发言”点评

⑦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⑧教师总结

展示投影:圣埃克絮佩里驾驶飞机的图像;‘火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夜航·序言》) 总结“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圣艾克西佩里和他的同伴们,在探险的历程中,而对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着、失望着、希望着,却从不轻易放弃生命的责任,他们享受到了常人无法享受到的生命的关丽和幸福。人类社会能够不断地迈向全新的领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圣埃克絮佩里一样用生命去履行职责的人。第二课时

一、过渡,衔接 1.导入: 圣埃克絮佩里不仅是人类航空史上功勋卓著的探险者,而且是法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地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大名鼎鼎的《小王子》,有长篇小说《夜航》《人类的大地》等。在沙漠的中心》节选自《人类的大地》,这是一本崇高而关丽的书。它既是对航空事业开拓者们惊心动魄的探险经历的真实记录,又是对这一独特领域的诗意描绘和赞颂(介绍书的基本内容,见教师教学用书)全书风格十分别致,寓意隽永,文字优美动人。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在沙漠中心》,去品味作品语言,探究作者心灵告白向我们揭示的探险的“真谛”,体会文章富含的人生哲理。 2.回溯文章的思路和大概内容(投影展示前一节课对文章层次的划分)

二、研读细节,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1.默读第一部分;从描写“沙漠”险恶的句子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说说它们的作用

例:“寒风„„以躲避它的来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沙漠寒风无遮无挡的肆虐狂烈,与‘我”的无处躲藏、弱小无助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我”所处环境的险恶,衬托了“我”抗争的无力和痛苦绝望。

2.通过描写与自然搏斗的过程,表现了“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有痛苦、有绝望,但在痛苦和绝望中,从没有放弃过对“生”的希望和努力。 3.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作者的思想,揭示人生意义。默读第一个层次,思考回答:和第一部分相比,这部分语言显得乐观、幽默、坚定,请举例分析。

例:‘锐实在的„„变成有点残忍的童话故事”—乐观、宁静 “如果人体不能忍受„„如此短促”—幽默

“如果我能回去„„我需要生活”—坚定、执著、顽强

4.讨论:作者笔下的“生活”指什么?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生活”的? 明确:指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中,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承担生命的责任,寻找人生的真理,实现生命的价值。与农人对比,表明“生活”是一种平凡的事业,是人生的责任;与“芸芸众生”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相对比,表明自己因“生活”而幸福、满足,死而无憾。

5.大声地自由朗读第13.14.15自然段;探讨“飞行员的飞行”和“农人的耕种”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飞机的尾翼划过长空,就像农人的犁铧犁过大地。崇高的飞行事业和农民耕田一样,都是平凡的事业无论是飞行员还是农人,他们的人生真谛都是一样,都是在承担着一份自己视为生命的职责。农人视土地为归宿,飞行员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6.理解圣埃克絮佩里“我喜欢的不是危险„„那就是生命”和他热爱的充满着生命危险的航空事业。

明确:“我”不喜欢用生命去冒险,探险需要冒险,但冒险绝不是探险。“我”热爱生命。因为热爱生命,就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有价值的生命是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生命,为了这份责任,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牺牲不是冒险,而是为了人类的崇高事业恪尽职守、竭尽全力的生命责任。

7.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话,大声朗读,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你的感悟。

三、拓展,总结

1.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们为什么要冒生命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去从事随时有着生命危险的工作呢?又为什么会而对绝境,依然那么顽强地不放弃生的希望呢?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揭示的“探险”的真谛是什么?读了课文,我们有了一定的感悟和体会,下而再看看圣埃克絮佩里自己是怎么说的。

(展示投影,学生齐读) “一个人的一生在时间长河中是无比短促的,单独一个人的生命是无所作为的;人的生命所以有价值,从纵的方而来说,是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与昌盛二从横的方而来说,是促进人类的交往与团结。

有意义的一生是履行人的职责的一生。”

明确:探险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探索,也是人类对自我体能和智能的挑战,更是人类文明发达的内在动力。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首先就是人类不断探险求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迈向全新领域的历史。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们,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和昌盛,在航空“探险”中寻找真理,忠实地履行自己生命的职责,即使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决不轻易放弃生的职责,坚持着“继续走下去”的坚定信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坚持,坚守着生命的责任,定义着“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确实,一个人的一生在时间长河中是无比短促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对自己职责的忠实履行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现在,老师要把圣埃克絮佩里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展示投影): “即使最质朴的牧羊人也无不如此。因为他在星空下,勤勤恳恳地放牧着那几头羊,他若意识到了自己的任务,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走仆。他是一个哨兵。每个哨兵都身系着一个王国的安危。”

四、作业

写一段话,说一点你阅读牲沙漠的中心》的收获,互相交流。 方案B 课前预习: 1.与“方案A”同。

2.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小组:从网上搜索有关20世纪初期人类航空事业的相关资料;第二小组,从网上搜集有关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作品的相关资料(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网址)两个小组分别根据课文内容提取信息,下载整理,制成投影。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全班交流网上下载的内容,增加对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同“方案A” 第二课时

一、同“方案A”

二、讨论:冒险是探险吗?怎样认识圣埃克絮佩里的“冒险”?

三、作业:以“我与圣埃克絮佩里对话”为副标题,自己拟一个正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推荐第8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案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用词语形容一下沙漠是怎样的?(出示沙漠幻灯片) 狂风大作 赤日炎炎 飞沙走石,戈壁残垣,海市蜃楼,风沙漫漫 连绵起伏浩瀚无垠 起伏跌宕,渺无人烟

不错,沙漠的环境很壮美,也很险恶,今天我们的探险之旅随作者走进沙漠,体验在沙漠中心的痛苦和煎熬,感悟生命的真谛吧。(板书题目)

1、简介作者: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2.词语积累(ppt) 3.成语积累(ppt)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1、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文意。

文章写了“我”因飞机坠毁被困沙漠中,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

2、本文用大部分篇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你能看出哪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吗,是怎样过渡的?

9段,内心从“难受”到“平静”的过渡。以后用大量的篇幅写“我”的心理活动。

三、精读课文

1、在沙漠中心,“我”受到哪些恶劣环境的影响?身体的不适表现在何处? 极其寒冷、狂风、没有遮蔽的地方 没有御寒的衣物、严重缺水 产生幻影 感到疲倦、错乱 呼吸困难

2、面对恶劣的环境,死亡的威胁,“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跳读课文,从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比如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预设:

1).痛苦与煎熬:⑪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⑫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⑬感到呼吸困难。⑭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⑮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⑯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⑰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2).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1)学生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

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学生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

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学生3: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

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学生4: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

• 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3、根据文中“我”的心理变化理清文章脉络

• 第一部分(1~8)“我”因为缺水和寒冷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 • 第二部分(9~23)“我”在濒临死亡的边缘对生命意义所做的思考。 • 第三部分(24~25)“我”决定继续走下去。

4、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 更亲切感人 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5、在把身体埋在沙子里后,“我”想了 些什么?(

1、回顾了被困沙漠的窘态

2、与朋友告别

3、思考“生活”的意义

4、抒发自己“死得其所”的情感)

6、

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

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4、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

7、“我”所认为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重点研读

13、

16、19段)----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在与大自然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承担生命的责任,寻找人生的真理,实现生命的价值。

8、作者为我们揭示的“探险”的真谛是什么?(据课文内容和课后第三题) • (探险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探索,也是人类对自我体能和智能的挑战,更是人类文明发达的内在动力。探险是为了寻求真理,探险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探险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热爱生命的表现。它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也不是年少冲动,而是对责任的承担。

•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了在作者痛苦与绝望中,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对同伴说:“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上路 继续)所以朗读时我们要重重的读,来表达作者这份坚定,一刻也不会卸下的精神。

大家试着读一读,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过渡:这不仅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而且语言也十分优美,富有表现力,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其妙处。

出示幻灯片: 合作学习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小结:通过以上品味,我们了解到作者是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的人。

四、感悟体验

从作者的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哪些美好的品质,如果此时此刻圣埃克絮佩里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乐观、责任、友爱、追求。(板书)

学了本文,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②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③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④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⑤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即使处在沙漠的中心,

也要为自己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总结: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现在你们还在温馨的教室里学习,或许还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但是以后你们会经历种种困难。但不管怎样,都要像课文的结尾所写的那样:我们要继续走下去!即使身处沙漠中心,希望你们也不要忘了给自己点一盏心灯。只要心还亮着,世界就是明亮的!让我们在成龙的《真心英雄》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谢谢同学们!

五、布置作业: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你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写在日记中。

推荐第9篇: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学校最重要的产品应该是课程,而学生则是课程的用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程建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质量严重落后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振兴计划,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但是效果依然不明显。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高职实践中心课程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深入扎实地推进实践中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

关键词 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理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79-02

基金项目:安徽省卓越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2013z_ljh060)和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教改研究与实践”(2014zdjy170)。

一、研究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确定学习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生命力、吸引力、竞争力就在于它精确瞄准社会所需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熟悉职业以及操作和动手能力,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人们常说的“首岗适应”能力。下面以物流管理专业理货岗位“仓库理货作业环节”为例,研究实践中心课程教学设计。

通过在物流仓储、商贸流通等企业的调研与亲历,并且访谈相关理货员工,在分析物流商贸类企业理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确定理货作业环节的主要职业技能标准为:(1)根据入库单、出库单正确检查与核对货物信息;(2)准确制作残损品报告单;(3)合理、科学地安排货物存放方式;(4)准确制作理货清单;(5)准确分拣并分类集中出库货物等。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根基础”,就是使学生树立对“工作”的正确认识。从分析学生和合格职业人的差异出发,技能学习本质上就是把合格职业人的“技能点”细化,通过逐步弥补这种“差异”,让学生学会这些“差异”的“技能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从“偶尔做正确一件事”到“一百遍正确地做一件事”的成长过程。

二、研究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

根据已经确定的理货岗位职业技能标准,通过分析理货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对理货岗位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设计学习活动,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即“听得懂、不会做”问题。

以“仓库理货作业环节”为例,设计“理货操作学习活动”如下。

1.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真实的仓库环境,让学生充当理货员进行实习,使学生学会仓库理货作业流程,能够独立完成仓库理货作业操作,掌握仓库理货单证缮制和审核。

2.活动准备

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物流实训室

实训货物:若干品种、类型、数量的货物。

实训设备:托盘等

空白单据:残损单、理货单、出库货物交接单等

学生分组:若干

实习时间:6学时

3.具体任务

需要编制、提供完整的案例情境,例如,一批货物需要入库、出库,要求理货员完成如下工作任务:A接收;B制作残损单;C拣出货物、正确堆码;D制作理货清单;E残损包装的拆装与重新包装;F理货过程信息化操作。

4.操作过程与活动记录

5.活动评价

学生理货岗位职业技能评价的方式采用三方评价体制。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权重分别为30%、30%、40%。考评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为优秀。

三、校企协同创设学习性岗位,开展企业岗位实践

通过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理货岗位职业技能,初步了解理货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要求。但是,学生在模拟环境下所习得的职业技能还不能等同于工作能力,还需要顶岗实践锻炼。在模拟环境下偶尔能够做对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正确地做无数遍才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协同创设学习性岗位,让学生在企业相应岗位进行顶岗实践。通过物流企业“学习性岗位”建设,逐步将企业生产岗位转换成合适的“学习性岗位”,实现企业岗位的教育教学功能,把毕业生艰苦的后成熟期内所学的内容提前到大学的顶岗课程学习阶段来进行系统工作技能训练,培养综合工作素养,有效地促进从学生到工作的过渡。

下面就是理货顶岗的教学设计――企业岗位实践操作指南。

1.岗位工作目标

在仓储企业理货员岗位上,让学生充当理货员,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理货作业流程,会进行理货作业操作,掌握仓储理货单证缮制与审核,能够正确地制作残损单和理货清单,能够正确地拣出货物并正确堆码,熟练进行残损包装的拆装与重新包装,能够熟练地进行理货过程信息化操作。

实现岗位工作目标,关键是要将物流企业理货这个生产性工作任务经过教学设计,转换成学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2.工作任务

仓储企业现有一批包装规格长宽高50*40*30CM的货物56箱要入库,其中有一个包装有损毁,该包装内装有8个货物,需要拆装后,将8个货物重新包装后把货物拣选出来,放置在出货区等待出货。

3.工作要求

①在货物入库前,仓储理货员为其办理接收手续。包括核对货物的名称、品种、数量、规格、等级、型号以及重量等;

②制作残损单;

③利用学习过的托盘货物堆积模型,将55箱货物堆码在指定区域的托盘上;

④制作理货清单;

⑤将破损的包装拆装后,掏出8个货物,重新包装后将货物拣选出来,放置在出货区域;

⑥理货过程中的包装计量单位转换的信息化操作。

4.工作过程(略)

5.工作评价

工作评价的方式采用三方评价体制,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企业师傅评价权重分别为25%、25%、50%。考评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好,90分以为优秀。学生企业理货岗位工作评价表如下:

四、开展检查评估,进行总结与反思

学生企业理货顶岗工作评价,主要包括知识运用评价、工作行为评价、工作表现评价与工作态度评价等。知识运用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在理货工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及掌握运用程度进行评价,强调熟练运用知识的水平与能力。工作行为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学生在企业理货顶岗期间、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对学生理货工作中的动作准确性、协调性、有效性、系统性、创新性及自动化程度等进行评价。工作表现评价和工作态度评价,是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状态下,学生在理货岗位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与表现,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理货工作完成情况,正确地分析自己的理货工作能力和理货工作程式化、全面性、整合性,认识自己发现理货工作问题并使用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创造性处理的水平。

学生理货顶岗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开展的积极的反思。在完成理货顶岗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运用工作过程中的事例解释理货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学生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自主地对这些未知产生出好奇心、探究欲、琢磨劲。进而,渴望获得新知,进行资料搜集,试图解决。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正是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

学生在项目活动与顶岗实践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并尝试着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对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对突然出现的危难如何应对、对事物现象背后本质的思考等,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多样化方法手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体验和人生感悟,从而产生创造性活动,知识正是在如此这样的运用过程中转化成为智慧。

推荐第10篇:《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2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的阅读方式,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4、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激发对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1、品味关键语句,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激发对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二、词语积累

乙醚(mí)

虫豸(zhì)

硌(gè)

犁铧(lí)(huá) 脐带(qí)

真谛(dì)

噎(yè)

筛糠(shāi)(kāng)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不是身历此时此境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2、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⑸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

⑹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

⑺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3、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4、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四、质疑探究,理解关键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五、拓展延伸

1、2002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

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

2、中国古典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3、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六、课堂小结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第11篇:22《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22课 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品读重点语句,合作探究,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学重点】概括主要内容,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文章语言,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与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料助读】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 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用词语形容一下沙漠是怎样的?狂风大作、赤日炎炎、飞沙走石、戈壁残垣、海市蜃楼、风沙漫漫、连绵起伏、浩瀚无垠、起伏跌宕、渺无人烟。

展示沙漠的图片。不错,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体验在沙漠中心的痛苦和煎熬,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二战期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踪。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本文就是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是他以飞机为书房以身体力行为座右铭的心灵自传。 2.情节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驼队的营救。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面加点的字。

硌(gè) 乙醚(mí) 虫豸(zhì) 打嗝(gé) 犁铧(líhuá) 脐(qí)带 真谛(dì) 噎(yē)住 筛糠(shāikāng) 芸芸(yún)众生 2.解释词语

斗智斗勇:用智慧和勇气进行争斗。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自以为是:自以为是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于指众多平常的人。 死得其所: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三、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4分钟)教师指导: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1.快速阅读文章,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明确: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感受到沙漠的可怕; 感受到遇险后,“我”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沙漠中的一场遇险。或因飞机失事而被困沙漠中的“我”的体验和思索。

四、再读课文,探寻“心路”

1.既然是一场遇险,那么肯定遭遇到了很多痛苦。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我”在沙漠中心遭遇到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明确:①因血液缺少水分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②感到呼吸困难。③寒风越来越猛,吹得他团团转。④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⑤走了很远的路,却没有脱离困境。⑥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⑦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

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 2.面对这些痛苦与煎熬,“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心情变化: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①心情痛苦的句子:第①个自然段: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第②个自然段: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第⑤个自然段: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②心情绝望的句子:第②个自然段: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第④个自然段: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第11个自然段: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③心情平静的句子:第⑩个自然段: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④心情乐观的句子:第17个自然段: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第18个自然段: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第21个自然段: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看到作者在痛苦和绝望中,却变得平静、乐观,重新充满生的渴望。于是,他在最后对同伴 “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有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这句话中“上路”和“继续”最能体现作者求生的渴望,所以朗读时要重重地读,读出作者的那份坚韧。大家自己读读看。

六、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2.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我”的心路历程

上节课我们在文中找出了主人公在沙漠中心遭遇到的困难和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哪位同学可以复述一下?

二、精读课文,品味探究

1.文中多处运用心理描写,并贯穿全篇,让读者去体验作者面对困境时由痛苦、绝望到平静,甚至最后乐观的内心情感历程。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痛苦、绝望中转而变得平静、乐观的呢? 明确: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2.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小结:正因为这种责任感,使他在面对死神时,能显示出一种视死如归,能超然淡定地审视这一切,能把这当成生命的再次回归。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本文不仅是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而且语言也十分优美,富有表现力,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并思考: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赏析:写出了在生命面临缺水和寒冷双重威胁下死神即将来临的感觉。“大限”到来,内心渐渐绝望。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赏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漠中寒风刮得又猛又急,来势汹汹,令人无法躲避,“冲”写出了风来的气势之大之狂。严酷的环境中用风趣并不沉重的语气,表现出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赏析: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 “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写出飞行员的期待:寻找真理,探索人生意义。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赏析: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奋斗和创新,创造会有成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创造的热忱。作者在自由自在的飞行中创造了生命,找到了自己心的家园,所以,即使生命消失也是“死得其所”。 表达了一种为事业而牺牲,死而无憾的心情。

四、总结全文

作者为我们揭示的“探险”的真谛是什么?(据课文内容和课后第三题)

明确:①探险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探索,是人类对自我体能和智能的挑战,更是人类文明发达的内在动力。

②探险是为了寻求真理,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热爱生命的表现。 ③它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也不是年少冲动,而是对责任的承担。

五、拓展延伸:学了这篇文章,联系自己,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①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②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③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④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⑤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⑥冒险要有价值。

六、课堂练习

1.请写出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沙漠的优美诗句。(至少两句) 明确:(1)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王昌龄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3.如果此时此刻圣埃克絮佩里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对他说些什么?

七、作业布置:收集探险家的故事,学习他们崇高的精神;或积累一些有关拼搏进取类的名言警句。

第12篇:《写作要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写作要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1、培养写作的目的意识。

2、学会根据中心合理地选择材料。

3、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情节或细节详写。

4、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学习重点:

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学习难点:

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心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由一个狮子带领一群羊,和一群羊带领一群狮子的故事导入,(以此突出中心的作用,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写作导引: 【写作知识】

(一) 什么是中心?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自读)

写好作文 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中心。不论是作文题目中直接明确的,还是要根据自己考虑的,写作者都应该也必须树立写作的意识,明确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中心。

(二).中心的作用: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各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填写好文中的表格。(修改:占用的时间要短)(复习,回答,积累) • 明确:

1、《紫藤萝瀑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好好过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过记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好每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3、《蝉》、《贝壳》:

蝉:思想感情:不管生命是否短暂长久,都应积极面对生命,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追求生命的质量。

贝壳:一丝不苟地对待生命,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以此来回馈我们的生命,打动后人。

4、《在山的那边》: 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信念终将实现。

5、《虽有嘉肴》:

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怎样突出中心?(合作学习,师引导、精讲)

1、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2、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三.写作训练:小试牛刀【真题再现】 本单元的作文题目是:

(一)、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

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根据提示将 你想到的填写在下表中。(表格见课文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中心呢?

【思路点击】

一、1.首先,书包是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观察和欣赏的对象,因此,我们 可以由此出发,从把书包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角度,尝试着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考虑写作的中心。 (我的书包)

2.其次,我们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书包以生命,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从这个角度考虑,它肯定就会有着自己的心声:它可能会以能够为主人服务而自豪,也可能会为主人把自己乱扔乱放而委屈,还可能会为主任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鸣不平„„设身处地,发挥想象,我们肯定会能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中心 (我是书包)

3.书包,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你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和父母之间„„围绕着书包 肯定会发生过一些事情,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将文章构思成一篇记叙文。 我的书包 (我和书包)

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作文《好想说声对不起》的开头:三年时光流水般逝去。坐在窗前,看鸟语花香,回想过去,我好想说声对不起。不是对不起别人,也不是对不起外物,而是对不起我的人生。开门见山点明中心的好处是为作文“定调”。

2、选择典型的材料。如2007福建中考满分作文《感谢文学》除了开头就点明“我感谢中国文学”这一中心外,还在文中使用了能突出中心的“我感谢诗经乐府”“我感谢唐诗宋词”和“我感谢余秋雨的文学”等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十分突出。

3、多点开花,强化中心。题目透露中心,开头点明中心,正文突出中心,结尾深化心。

4、.一文写一人,一文一中心 (此处要精讲)

(二)学生写作展示: 这个环节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学习,相互学习。 学生小组内相互学习,相互阅读,修改

A:我的书包

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书包,但很精致、漂亮。

书包的表面是鲜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米奇老鼠,它戴着一副大大的太阳镜,胸前高高地飘扬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穿着一件土黄色的衬衫,背着个小书包,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米奇老鼠总爱扬起手,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美丽,神气十足的,可爱极了!米奇老鼠下面还写着一句天蓝色的英文:Hello! 书包一共有四个宽阔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第一个袋子里住满了说不尽的智慧——书本;第二个袋子里住着我心爱的文具盒;第三个袋子里则住着一对形影不离的“亲戚”——试卷和本子;至于那两个狭小的兜兜嘛,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不过有时候,一些文具变成了一只只生机勃勃的“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窜”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每天早晨,它载着一大叠文具,跟随着我上学去。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令我可爱的小书包失望!”

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

(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全文脉络清晰,中心突出,文末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B:我是书包

嗨,大家好,我是一个粉红的书包,小主人很喜欢我。

我的样子方方正正的,肚子里有许许多多的只是课本,我的肚皮上有一个米老鼠,他正在打电话呢!我的左右手下面各有一个小口袋,右边放水壶,左边放画画本和手纸,小主人对我可好了,每个星期都个我洗一次澡,还在我的脸蛋上贴上了漂亮的贴画。

每天,小主人都会检查我的肚子里有没有少东西。吃完了早饭,小主人就会把我背起来上学去,上课时我也会聚精会神的听来是讲课,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

有一次,小主人去上体育课,我拿出她的作文本,一看,哇塞,可真多呀!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写的真生动、真有趣。铃声响了,小主人来了,我赶紧给她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东西,等她回来。

不一会儿,我就听到了小主人的脚步声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中心?) C我和书包

第一天上学,我还是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岁月如梭,摇身一变,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爱干净的小男子汉。这都要归功于我的书包,它整天默默无闻地陪伴着我学习,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拥有过好几个书包,其中有一个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刚上学,背上第一个书包时,还是个脏兮兮的男孩。书包跟着我算倒了大霉:里面装的都是碎纸片、小木棒等垃圾;外表都是灰尘、油污,甚至泥巴;书包有许多的地方受到了破坏,比如挂条断了、背条开裂了、书包上还有许多的小洞。有一天中午,我正在睡觉,忽然被什么东西吵醒了。我睡眼朦胧地张开眼睛,看见书包正在哭,许多的文具都在一旁商议着什么。文具盒说:“你还是逃跑吧,不然的话你早晚都会被丢弃掉。”“对,就应该这么办,我赞同。”铅笔在一旁起哄道。小刀说:“要不你来我家,我会让我家主人收留你的,总之不要再回到那位魔鬼主人那里了。”最后,我的书包表明了自己的决定:“我决定离开那位魔鬼主人,自己一人去闯荡江湖。”我连忙去阻止,可是书包已经铁了心要离开我,而且文具们还把我戏耍了一番。我突然惊醒了,看见在一旁呆呆的脏兮兮的书包,我的心震颤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书本,三两下就把书包里的垃圾清洗干净了,然后拿了一根针,把书包坏掉的部分修一修——我真的生怕,有一天书包离我而去。 从那以后,我和书包都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这就是我和书包发生的故事,虽然后来我换了新书包,但是这个书包我一直珍藏着。在我眼里,它是天底下最好的。 (点评:本文以一个书包对“我”的重大影响为线索,文中穿插书包里各种文具的对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充满童趣。)

(二)、作文训练:《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 (学生先读范文)

题目限制了本文的地点(电视机前或餐桌旁)和人物(一家子)。但是,供我们 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时间是什么?一家人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在共同欣赏某个电视节目,是在讨论某件事情,还是在吃饭时发生了某件事情„„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点是,无论我们构思一件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中心,不管是谋篇布局、详略处理,还是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要为突出这个中心服务。

1.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我是一台电视机,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我的主人们都非常喜欢我,每天都会按着遥控器让我变幻着不同的魔术,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很累。

男主人长得高高瘦瘦的,他最喜欢看球赛,看到精彩的时候他会跳起来,大喊“好球!”,仿佛这一脚临门是他射的一样。可是看到输球的时候,他会攥紧拳头,样子好可怕,男主人好像恨不得要钻进我的肚子里亲自踢球一般。他还会狠狠地砸沙发,我真替沙发老兄担忧,男主人的拳头可厉害了!

女主人可漂亮了!长波浪、瓜子脸,她最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看着看着,就会抱着纸巾盒嘤嘤地哭个不停,我也搞不懂她在哭什么?当连续剧里插播广告的时候,女主人可不耐烦了!她就会说:“什么电视啊!这么多广告! ”我听了感到很委屈,这又不是我的错!

可爱的小主人放学回家了,一到家,书包一扔,就捧着一包薯片坐在我面前,边吃边看。一直看到天黑了,男主人说:“该写作业了!”小主人无动于衷。女主人喊:“宝贝,吃饭了!”小主人“哎”了一声,屁股挪都不挪一下。我心里可着急了,我的小主人呀!作业怎么可以拖拉呀?饭也不吃,这可怎么办呀!我情急之下,一使劲,启动内控功能,“啪”的一下,关掉了。

夜深了,我听到女主人对男主人说:“明天去把电视机修一下,我还要看连续剧呢!”我想说:我没病,倒是小主人的“电视瘾”要好好治一治了!

(点评:本文以电视机的口吻,描述了主人一家三口在电视机前的各种表现,想象丰富,视角新颖独特)

2.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我们一家子可都是电视迷,老妈喜欢电视剧,老爸喜欢看新闻,我除了打仗类的电视剧

和动画片,几乎什么都看,小妹则是动画片的忠实粉丝,怎么都不会变节的。 今天是周六,我想,大家的“眼球爱好”不同,今晚可有好戏看喽。可是今天,我家看电视还真有点儿奇妙。不信,请看。

和往常一样,七点半,电视按时打开。这些天,老妈准时锁定中央八台,她可是电视剧《特殊使命》的忠实观众。每晚播出时间一到,她就放下手头的活儿,端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她总是不住地称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巩向光,也常常为地下党打败了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而拍手叫好。可是今天,她竟然没看精彩的电视剧,反而跟着表妹六六看起了动画片《海绵宝宝》。

我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妈怎么“返老还童”,啥时爱上动画片了?无所事事的我倒在沙发上打盹,恍惚中看见表妹六六正美美地看她的《海绵宝宝》,时而兴奋地在沙发上又蹦又跳。

“姐姐,快看!”我睁眼一看,咦?六六咋换了频道?竟换成了我爱看的《武十郎》!我顿时来了精神,不管三七二十一,两眼直直地盯上了电视,看着演员们搞笑的动作,我笑得直不起腰。表妹六六在一旁自我夸奖:“我是好宝宝,讲文明!”无意间,我发现老妈在发呆,一阵歉意涌上心头。平时老妈最累了,好不容易到晚上看看电视放松放松,再说六六都知道不自私,可是我呢?于是,我马上又把电视换回了中央八台。

很快,爸爸回来了,我们把电视调到了爸爸喜欢的新闻频道,然后,爸爸也发现了„„ 这一天晚上到家走马灯似的看着各自的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对方喜欢的电视节目,虽然断断续续,但是大家心里都很开心!瞧这电视机前的一家子啊! (点评:本文以“我”的口吻,聚焦在周六,四个人围在电视机旁。重点描述了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充满家的温馨。)

3.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俗话说得好,“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不,晚饭刚过,我们一家子便“各奔东西”了:奶奶把门轻轻一关,便进入了自己的“戏剧天地”。不一会儿,她的房间便依稀传出了“咿咿呀呀”“咚咚锵锵”的声音,不用说,又在看戏剧片了!时不时地,还能听到奶奶那沙哑的嗓音——看到高兴处,奶奶便会跟着哼几句;老妈刚进自己的卧室,门还没关紧,“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歌声便响了起来;而客厅,则是我和老爸的体育世界。 每每说起这惬意的时刻,我便会想起几年前,电视机前那可笑而温馨的一家子——

终于,我家也买电视机了!一家老小都十分开心,以前蹭电视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于是,嘴巴里还嚼着饭呢,一家四口便围着那“受宠若惊”的电视机了。收看什么节目呢?老爸把遥控器递给老妈——老妈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这类爸爸所谓的“小事”,当然得由她作主。 “看看,有没有好的电视。”老妈眼中“好的电视”,就是那些扭扭捏捏,一到关键处便 “请看下集”的电视剧。没看一会儿,老妈突然又把遥控器塞给了我——老妈最疼我了,看着我无精打采的样,肯定心疼了。我也不客气,赶紧调到体育频道,生怕错过了精彩的赛事。(在老爸从小的培养和熏陶下,我已早早地成了体育迷了)“快传,射门!„„加油,,只剩5分钟了!”

我看了看表,急得差点跳了起来。就在看表的一刹那,无意中瞥见了一旁太师椅上的奶奶:眯着眼睛,微张着嘴,盯着电视机,不知道在看什么。是呀,奶奶怎么看得懂这些?帮奶奶这个老越剧迷找找越剧吧,我又拿起了遥控器„„唉,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成,谁也没看成。干脆,一家子就早早睡觉吧。

想起这些,便觉得好笑。再想想现在的日子,真是„„用奶奶的话说,享福了。不是这样吗?

点评:用“各奔东西”总领全段。一家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视,体现了生活的富足幸福。 过渡段,承上启下。从“蹭电视”,到自家买电视,家中生活水平有了提升。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却弥补不了不能尽兴看电视的遗憾。 结尾照应开头,前后对比, 中心突出。

点评:

1、对比手法的运用。小作者从现实写起: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前, 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由此,作者联想到从前;先是家里没有电视,去别人蹭电视;然后好不容易买回来一部电视,全家人守着一部电视,却不能尽兴观赏自己喜欢的节目„„通过前后对比,体现出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快速大幅度提升,歌颂了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2、插叙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先从过去写起,而是从现在落笔,先写 一家人晚饭后看电视的幸福场景,然后插叙以前的家庭情况,最后再回到现实之中。这样写来,文章篇幅虽短,但是摇曳多姿,曲折有致。

餐桌旁的一家子

我埋着头,小心翼翼地吃着碗里的白米饭,两侧的爸妈也沉默不语。我深切地感到自己被一团严肃、紧张的无形之雾笼罩着。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我心里很难受,不敢出

声,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正为我的数学成绩而气愤和难过。 一声清脆的玻璃杯和餐桌的碰撞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随后,便是爸爸粗犷的声音:“李惠雪,你自己来分析一下数学成绩吧。”我心中一惊,看来这次爸爸是真的生气了。我不敢抬头,不敢直视爸爸那充满愤怒和无奈的双眼。我的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断的扪心自问为什么考得这么差,为什么不多考几分呢。我想张口说时,却被妈妈的一席话打断了,“你还说!不就是你在考试前两天说不要做卷子,看看数学书就可以了吗?”她突然爆出的这句话,无疑是给此时的爸爸火上浇油。“难道做卷子就能考好吗?题海战术未必有效啊!而且孩子搞这么累,考试反而考不好。”爸爸振振有词地说道。 我最不情愿看到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一次“和平”的晚餐演变成爸妈之间激烈的对话。他们彼此都不甘示弱,理直气壮地争辩起来,针尖对麦芒,一声比一声高,一句比一句有理。

我无力地呆呆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顶着一桌被冷落的饭菜,不争气的泪水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心里全是对数学考试的懊悔和无奈。耳畔的争执声渐渐小了,最后归于家里餐桌上从未有过的寂静。过了不知多久,我缓缓抬起疲惫不堪的脸庞。此时,爸妈都已经安静得坐在座位上,爸爸轻轻呷着酒,眉毛蹙成了一团,妈妈则面无表情地夹着菜。

我将椅子往后挪了挪,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我离开了餐桌,径直走向书房,心里空落落的,悲伤至极。“别气馁,继续努力吧!”“我们相信你,加油!”爸爸和妈妈每人一句平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话传到我耳中,我的心灵一震,泪水夺眶而出„„ (点评:文中小作者围绕“我”因没有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而难过的心理贯穿了全文,小作者对爸妈进行了详细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餐桌旁的一家子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 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

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最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手舞足蹈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去厨房再换一双,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夹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儿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着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丁零零!”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心地吃顿饭啊!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看出,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 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用一辈子在呵护我们的亲人啊! 点评:

开篇点题,语言简练。平凡的家庭生活场景,体现出的是浓浓的亲情。 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母亲的在家中的任劳任怨。母亲的勤劳,母亲对一家子人的侍候,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 篇末议论,饱含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点评:一家子人热烈的议论着,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有人忘拿汤勺了,她赶紧起身去拿;儿子的筷子掉地上了,她赶紧去换„„作者就是用这一幕幕发生在餐桌旁的最最平常的场景,表现出了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初读之,似觉无味;再读之,让人动容;深读之,则令人潸然泪下。只要我们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最最平常的琐事,也散发着动人的光芒。

四、作业(自己写作,下节课改正)

1、你一定有校处活动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义工„„其中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等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50字。

[思考点击] 写作中,我们可以以记事为主,也可以以写人为主。但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 都要注意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人物写开去就好。

2、写人记事是基础,而“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才是本文的写作价值之所在,也就是我们确立中心的立足点。

3、中心又可以作为连缀全文的一条线索,以此来贯穿全篇,处处紧扣中心,抓住“触动”和“思考”两个关键点写。在记人叙事的基础上,我们要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用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深化文章的主题。

指导例文:女孩和乞丐

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同样的天气,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永远难忘的事情。

暑假的那天,我和妈妈去上海玩。路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来人往,天桥下车辆穿梭,在这一曲美妙的乐章中,我听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沙哑、凄凉。循声望去,只见天桥一边的地上坐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紧闭双眼,正忘情地拉着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他沉浸在音乐的天堂中,但仔细观察后,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开着盖的铁盒,里面零乱地躺着几个钱币——原来是一个乞丐。

天桥上人来人往,竟没有人愿意驻足聆听二胡乐曲,也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二胡的声音不断地哽咽着,似在诉说着什么„„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在那老人的面前静静地听他拉完了一曲。 “妈妈,给这老爷爷一点钱吧!”她晃着那妇女的手哀求道。只见她妈妈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你装什么好心?你看这盒子里有多少?”“我们为何要跟别人一样?这老爷爷看上去的确是挺惨的。”“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就别瞎说。你知道现在有几个乞丐是真的?”

女孩换来的只是妈妈的又一次瞪眼。但这一刹那,我看见那乞丐的脸上有了稍许变化,那就像一种委屈与无奈。

那妇女拉起女孩的手正准备离开。女孩却使劲挣脱妈妈的手,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终于摸出一枚纪念章,放进铁盒中,并对老人是说:“爷爷,我只有这个了。”这时,乞丐抬起头,仍是闭着眼睛,“看”着小女孩,我从他的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以及几滴晶莹的泪水。我这时也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盲人。 天桥又恢复了热闹,二胡声也跟着响起来了,唯一增多的,只是小女孩留下的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那天的我已经无心逛街,思绪一直定格在天桥上的那一幕,那小女孩离开时的背影„„虽然我没有在学校内,但是也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点评:本文以女孩对乞丐的同情为线索,把妈妈的世俗和小女孩的纯真进行对比,批评了现代人的冷漠,赞扬了小女孩的善良纯真,引人深思。)

点评: 由天气引入对事情的回忆,引起下文。“美妙的乐章”与“不协调的声音”形成

对比。小女孩的热心与周围人的淡漠形成对比。 对乞丐的神态描写令人心酸。言尽意长,尾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点评: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文章一开始,描写了川流不息的人流,沙哑、凄凉的二胡乐音,老年乞丐凄惨困苦的生活境况,这幅画面将路人的冷漠和老人的凄惨境况形成了对比。而对小女孩,小作者则重点刻画了她的语言、动作,将小女孩与路人和她的妈妈形成了对比,赞美了她的美好善良的心灵,也是对路人和她妈妈冷酷心灵的鞭挞。

备课人:陈家萍

第13篇:写作要突出中心教学设计

写作要突出中心

课型:作文课

课时 :3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写作的目的意识。

2、学会根据中心合理地选择材料。

3、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情节或细节详写。

4、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突显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

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学习难点:

选取最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心 【写作知识】

什么是中心?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写好记叙文 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中心。不论是作文题目中直接明确的,还是要根据自己考虑的,写作者都应该也必须树立写作的意识,明确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中心。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中心呢?

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就是一开始就让读者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不是拐 弯抹角、旁逸斜出地让读者找不到方向。如

2009年安徽中考满分作文《好想说声对不起》的开头:三年时光流水般逝去。坐在窗前,看鸟语花香,回想过去,我好想说声对不起。不是对不起别人,也不是对不起外物,而是对不起我的人生。开门见山点明中心的好处是为作文“定调”。

2、选择典型的材料。如2007福建中考满分作文《感谢文学》除了开头就点明“我感谢中国文学”这一中心外,还在文中使用了能突出中心的“我感谢诗经乐府”“我感谢唐诗宋词”和“我感谢余秋雨的文学”等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十分突出。

3、多点开花,强化中心。题目透露中心,开头点明中心,正文突出中心,结尾深化心。

4、.一文写一人,一文一中心

【文题再现】

本单元的作文题目是:

一、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

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根据提示将 你想到的填写在下表中。(表格见课文)

【思路点击】

一、1.首先,书包是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观察和欣赏的对象,因此,我们 可以由此出发,从把书包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角度,尝试着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考虑写作的中心。

2.其次,我们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书包以生命,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从这个角度考虑,它肯定就会有着自己的心声:它可能会以能够为主人服务而自豪,也可能会为主人把自己乱扔乱放而委屈,还可能会为主任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鸣不平„„设身处地,发挥想象,我们肯定会能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中心

3.书包,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你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和父母之间„„围绕着书包 肯定会发生过一些事情,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将文章构思成一篇记叙文。

我的书包

我有一个小巧玲珑的书包,但很精致、漂亮。 书包的表面是鲜红色的,中间画着一只活泼可爱的米奇老鼠,它戴着一副大大的太阳镜,胸前高高地飘扬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穿着一件土黄色的衬衫,背着个小书包,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米奇老鼠总爱扬起手,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好像在向我炫耀它的美丽,神气十足的,可爱极了!米奇老鼠下面还写着一句天蓝色的英文:Hello!

书包一共有四个宽阔的袋子,旁边还带着两个狭小的兜兜。第一个袋子里住满了说不尽的智慧——书本;第二个袋子里住着我心爱的文具盒;第三个袋子里则住着一对形影不离的“亲戚”——试卷和本子;至于那两个狭小的兜兜嘛,住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不过有时候,一些文具变成了一只只生机勃勃的“调皮鬼”,“住厌”了自己的地方,便敏捷地“窜”到我的手里,让我带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

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每天早晨,它载着一大叠文具,跟随着我上学去。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令我可爱的小书包失望!”

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

(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全文脉络清晰,中心突出,文末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我和书包 第一天上学,我还是一个脏兮兮的孩子;岁月如梭,摇身一变,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爱干净的小男子汉。这都要归功于我的书包,它整天默默无闻地陪伴着我学习,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拥有过好几个书包,其中有一个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刚上学,背上第一个书包时,还是个脏兮兮的男孩。书包跟着我算倒了大霉:里面装的都是碎纸片、小木棒等垃圾;外表都是灰尘、油污,甚至泥巴;书包有许多的地方受到了破坏,比如挂条断了、背条开裂了、书包上还有许多的小洞。有一天中午,我正在睡觉,忽然被什么东西吵醒了。我睡眼朦胧地张开眼睛,看见书包正在哭,许多的文具都在一旁商议着什么。文具盒说:“你还是逃跑吧,不然的话你早晚都会被丢弃掉。”“对,就应该这么办,我赞同。”铅笔在一旁起哄道。小刀说:“要不你来我家,我会让我家主人收留你的,总之不要再回到那位魔鬼主人那里了。”最后,我的书包表明了自己的决定:“我决定离开那位魔鬼主人,自己一人去闯荡江湖。”我连忙去阻止,可是书包已经铁了心要离开我,而且文具们还把我戏耍了一番。我突然惊醒了,看见在一旁呆呆的脏兮兮的书包,我的心震颤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书本,三两下就把书包里的垃圾清洗干净了,然后拿了一根针,把书包坏掉的部分修一修——我真的生怕,有一天书包离我而去。

从那以后,我和书包都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这就是我和书包发生的故事,虽然后来我换了新书包,但是这个书包我一直珍藏着。在我眼里,它是天底下最好的。 (点评:本文以一个书包对“我”的重大影响为线索,文中穿插书包里各种文具的对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充满童趣。)

二、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

题目限制了本文的地点(电视机前或餐桌旁)和人物(一家子)。但是,供我们 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时间是什么?一家人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在共同欣赏某个电视节目,是在讨论某件事情,还是在吃饭时发生了某件事情„„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点是,无论我们构思一件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中心,不管是谋篇布局、详略处理,还是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要为突出这个中心服务。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我是一台电视机,生活在一个三口之家。我的主人们都非常喜欢我,每天都会按着遥控器让我变幻着不同的魔术,说实话,有时候我觉得很累。 男主人长得高高瘦瘦的,他最喜欢看球赛,看到精彩的时候他会跳起来,大喊“好球!”,仿佛这一脚临门是他射的一样。可是看到输球的时候,他会攥紧拳头,样子好可怕,男主人好像恨不得要钻进我的肚子里亲自踢球一般。他还会狠狠地砸沙发,我真替沙发老兄担忧,男主人的拳头可厉害了!

女主人可漂亮了!长波浪、瓜子脸,她最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看着看着,就会抱着纸巾盒嘤嘤地哭个不停,我也搞不懂她在哭什么?当连续剧里插播广告的时候,女主人可不耐烦了!她就会说:“什么电视啊!这么多广告! ”我听了感到很委屈,这又不是我的错!

可爱的小主人放学回家了,一到家,书包一扔,就捧着一包薯片坐在我面前,边吃边看。一直看到天黑了,男主人说:“该写作业了!”小主人无动于衷。女主人喊:“宝贝,吃饭了!”小主人“哎”了一声,屁股挪都不挪一下。我心里可着急了,我的小主人呀!作业怎么可以拖拉呀?饭也不吃,这可怎么办呀!我情急之下,一使劲,启动内控功能,“啪”的一下,关掉了。

夜深了,我听到女主人对男主人说:“明天去把电视机修一下,我还要看连续剧呢!”我想说:我没病,倒是小主人的“电视瘾”要好好治一治了!

(点评:本文以电视机的口吻,描述了主人一家三口在电视机前的各种表现,想象丰富,视角新颖独特)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我们一家子可都是电视迷,老妈喜欢电视剧,老爸喜欢看新闻,我除了打仗类的电视剧 和动画片,几乎什么都看,小妹则是动画片的忠实粉丝,怎么都不会变节的。

今天是周六,我想,大家的“眼球爱好”不同,今晚可有好戏看喽。可是今天,我家看电视还真有点儿奇妙。不信,请看。

和往常一样,七点半,电视按时打开。这些天,老妈准时锁定中央八台,她可是电视剧《特殊使命》的忠实观众。每晚播出时间一到,她就放下手头的活儿,端坐在沙发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她总是不住地称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巩向光,也常常为地下党打败了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而拍手叫好。可是今天,她竟然没看精彩的电视剧,反而跟着表妹六六看起了动画片《海绵宝宝》。

我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妈怎么“返老还童”,啥时爱上动画片了?无所事事的我倒在沙发上打盹,恍惚中看见表妹六六正美美地看她的《海绵宝宝》,时而兴奋地在沙发上又蹦又跳。

“姐姐,快看!”我睁眼一看,咦?六六咋换了频道?竟换成了我爱看的《武十郎》!我顿时来了精神,不管三七二十一,两眼直直地盯上了电视,看着演员们搞笑的动作,我笑得直不起腰。表妹六六在一旁自我夸奖:“我是好宝宝,讲文明!”无意间,我发现老妈在发呆,一阵歉意涌上心头。平时老妈最累了,好不容易到晚上看看电视放松放松,再说六六都知道不自私,可是我呢?于是,我马上又把电视换回了中央八台。

很快,爸爸回来了,我们把电视调到了爸爸喜欢的新闻频道,然后,爸爸也发现了„„ 这一天晚上到家走马灯似的看着各自的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对方喜欢的电视节目,虽然断断续续,但是大家心里都很开心!瞧这电视机前的一家子啊!

(点评:本文以“我”的口吻,聚焦在周六,四个人围在电视机旁。重点描述了每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充满家的温馨。)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俗话说得好,“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不,晚饭刚过,我们一家子便“各奔东西”了:奶奶把门轻轻一关,便进入了自己的“戏剧天地”。不一会儿,她的房间便依稀传出了“咿咿呀呀”“咚咚锵锵”的声音,不用说,又在看戏剧片了!时不时地,还能听到奶奶那沙哑的嗓音——看到高兴处,奶奶便会跟着哼几句;老妈刚进自己的卧室,门还没关紧,“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歌声便响了起来;而客厅,则是我和老爸的体育世界。

每每说起这惬意的时刻,我便会想起几年前,电视机前那可笑而温馨的一家子——

终于,我家也买电视机了!一家老小都十分开心,以前蹭电视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于是,嘴巴里还嚼着饭呢,一家四口便围着那“受宠若惊”的电视机了。收看什么节目呢?老爸把遥控器递给老妈——老妈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这类爸爸所谓的“小事”,当然得由她作主。

“看看,有没有好的电视。”老妈眼中“好的电视”,就是那些扭扭捏捏,一到关键处便 “请看下集”的电视剧。没看一会儿,老妈突然又把遥控器塞给了我——老妈最疼我了,看着我无精打采的样,肯定心疼了。我也不客气,赶紧调到体育频道,生怕错过了精彩的赛事。(在老爸从小的培养和熏陶下,我已早早地成了体育迷了)“快传,射门!„„加油,,只剩5分钟了!”

我看了看表,急得差点跳了起来。就在看表的一刹那,无意中瞥见了一旁太师椅上的奶奶:眯着眼睛,微张着嘴,盯着电视机,不知道在看什么。是呀,奶奶怎么看得懂这些?帮奶奶这个老越剧迷找找越剧吧,我又拿起了遥控器……唉,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成,谁也没看成。干脆,一家子就早早睡觉吧。

想起这些,便觉得好笑。再想想现在的日子,真是„„用奶奶的话说,享福了。不是这样吗?

点评:用“各奔东西”总领全段。一家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视,体现了生活的富足幸福。

过渡段,承上启下。从“蹭电视”,到自家买电视,家中生活水平有了提升。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却弥补不了不能尽兴看电视的遗憾。 结尾照应开头,前后对比, 中心突出。

点评:

1、对比手法的运用。小作者从现实写起: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前, 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由此,作者联想到从前;先是家里没有电视,去别人蹭电视;然后好不容易买回来一部电视,全家人守着一部电视,却不能尽兴观赏自己喜欢的节目……通过前后对比,体现出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快速大幅度提升,歌颂了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2、插叙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先从过去写起,而是从现在落笔,先写 一家人晚饭后看电视的幸福场景,然后插叙以前的家庭情况,最后再回到现实之中。这样写来,文章篇幅虽短,但是摇曳多姿,曲折有致。

餐桌旁的一家子

我埋着头,小心翼翼地吃着碗里的白米饭,两侧的爸妈也沉默不语。我深切地感到自己被一团严肃、紧张的无形之雾笼罩着。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我心里很难受,不敢出

声,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正为我的数学成绩而气愤和难过。

一声清脆的玻璃杯和餐桌的碰撞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随后,便是爸爸粗犷的声音:“李惠雪,你自己来分析一下数学成绩吧。”我心中一惊,看来这次爸爸是真的生气了。我不敢抬头,不敢直视爸爸那充满愤怒和无奈的双眼。我的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断的扪心自问为什么考得这么差,为什么不多考几分呢。我想张口说时,却被妈妈的一席话打断了,“你还说!不就是你在考试前两天说不要做卷子,看看数学书就可以了吗?”她突然爆出的这句话,无疑是给此时的爸爸火上浇油。“难道做卷子就能考好吗?题海战术未必有效啊!而且孩子搞这么累,考试反而考不好。”爸爸振振有词地说道。

我最不情愿看到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一次“和平”的晚餐演变成爸妈之间激烈的对话。他们彼此都不甘示弱,理直气壮地争辩起来,针尖对麦芒,一声比一声高,一句比一句有理。

我无力地呆呆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地顶着一桌被冷落的饭菜,不争气的泪水已经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心里全是对数学考试的懊悔和无奈。耳畔的争执声渐渐小了,最后归于家里餐桌上从未有过的寂静。过了不知多久,我缓缓抬起疲惫不堪的脸庞。此时,爸妈都已经安静得坐在座位上,爸爸轻轻呷着酒,眉毛蹙成了一团,妈妈则面无表情地夹着菜。

我将椅子往后挪了挪,发出一声刺耳的摩擦声。我离开了餐桌,径直走向书房,心里空落落的,悲伤至极。“别气馁,继续努力吧!”“我们相信你,加油!”爸爸和妈妈每人一句平静而又充满力量的话传到我耳中,我的心灵一震,泪水夺眶而出„„

(点评:文中小作者围绕“我”因没有取得好的数学成绩而难过的心理贯穿了全文,小作者对爸妈进行了详细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餐桌旁的一家子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

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

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最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手舞足蹈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去厨房再换一双,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夹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儿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着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丁零零!”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心地吃顿饭啊!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看出,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 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用一辈子在呵护我们的亲人啊!

点评:

开篇点题,语言简练。平凡的家庭生活场景,体现出的是浓浓的亲情。 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母亲的在家中的任劳任怨。母亲的勤劳,母亲对一家子人的侍候,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

篇末议论,饱含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点评:一家子人热烈的议论着,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有人忘拿汤勺了,她赶紧起身去拿;儿子的筷子掉地上了,她赶紧去换……作者就是用这一幕幕发生在餐桌旁的最最平常的场景,表现出了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初读之,似觉无味;再读之,让人动容;深读之,则令人潸然泪下。只要我们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最最平常的琐事,也散发着动人的光芒。

三、

1、你一定有校处活动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义工„„其中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等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50字。

[思考点击]

写作中,我们可以以记事为主,也可以以写人为主。但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 都要注意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人物写开去就好。

2、写人记事是基础,而“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才是本文的写作价值之所在,也就是我们确立中心的立足点。

3、中心又可以作为连缀全文的一条线索,以此来贯穿全篇,处处紧扣中心,抓住“触动”和“思考”两个关键点写。在记人叙事的基础上,我们要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用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深化文章的主题。

女孩和乞丐

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同样的天气,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永远难忘的事情。

暑假的那天,我和妈妈去上海玩。路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来人往,天桥下车辆穿梭,在这一曲美妙的乐章中,我听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沙哑、凄凉。循声望去,只见天桥一边的地上坐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紧闭双眼,正忘情地拉着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他沉浸在音乐的天堂中,但仔细观察后,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开着盖的铁盒,里面零乱地躺着几个钱币——原来是一个乞丐。

天桥上人来人往,竟没有人愿意驻足聆听二胡乐曲,也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二胡的声音不断地哽咽着,似在诉说着什么„„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在那老人的面前静静地听他拉完了一曲。

“妈妈,给这老爷爷一点钱吧!”她晃着那妇女的手哀求道。只见她妈妈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你装什么好心?你看这盒子里有多少?”“我们为何要跟别人一样?这老爷爷看上去的确是挺惨的。”“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就别瞎说。你知道现在有几个乞丐是真的?”

女孩换来的只是妈妈的又一次瞪眼。但这一刹那,我看见那乞丐的脸上有了稍许变化,那就像一种委屈与无奈。

那妇女拉起女孩的手正准备离开。女孩却使劲挣脱妈妈的手,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终于摸出一枚纪念章,放进铁盒中,并对老人是说:“爷爷,我只有这个了。”这时,乞丐抬起头,仍是闭着眼睛,“看”着小女孩,我从他的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以及几滴晶莹的泪水。我这时也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盲人。

天桥又恢复了热闹,二胡声也跟着响起来了,唯一增多的,只是小女孩留下的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那天的我已经无心逛街,思绪一直定格在天桥上的那一幕,那小女孩离开时的背影„„虽然我没有在学校内,但是也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点评:本文以女孩对乞丐的同情为线索,把妈妈的世俗和小女孩的纯真进行对比,批评了现代人的冷漠,赞扬了小女孩的善良纯真,引人深思。)

点评: 由天气引入对事情的回忆,引起下文。“美妙的乐章”与“不协调的声音”形成 对比。小女孩的热心与周围人的淡漠形成对比。 对乞丐的神态描写令人心酸。言尽意长,尾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点评: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文章一开始,描写了川流不息的人流,沙哑、凄凉的二胡乐音,老年乞丐凄惨困苦的生活境况,这幅画面将路人的冷漠和老人的凄惨境况形成了对比。而对小女孩,小作者则重点刻画了她的语言、动作,将小女孩与路人和她的妈妈形成了对比,赞美了她的美好善良的心灵,也是对路人和她妈妈冷酷心灵的鞭挞。

【写作实践】:以上三题任选其一

第14篇:洗浴中心设计

洗浴设计装修给排水设计注意事项

排水

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但这确实能影响用户的使用。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上将带水封的圆形钟罩式地漏分为了甲、乙、丙、丁四种,虽然标准图上对存水部分的高度都作了具体规定,但都有一个存水量小,水封易因水的蒸发而被破坏的毛病。且往往制造和安装时还达不到设计的要求。洗浴中心设计装修公司认为凡是室内承接有粪便污水的排水系统的地漏,均应配套存水弯。此可有效地防止串味现象 给水设计

洗浴中心的厕所中设有自闭阀的蹲式大便器的楼房给水系统,如果在给水管系统的最顶层设有自闭阀,最好在管系的最高点增设自动排气装置。因为给水用的自闭阀能很好地控制水流,但却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流。当系统停水时,给水管内常积存有大量的空气。系统恢复供水后,管系内空气常会被水流压缩至管系顶部而形成一个压缩空气区。此时有人再按下自闭阀的按扭时,则压缩的空气会伴随着水流喷薄而出,常会将便器内的污物吹到地面以上,甚至溅到入厕者的衣物上。在管系的最高点设一个自动排气阀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水力按摩

水力按摩池按照制造材料及工艺不同,可分玻璃钢成品水力按摩池和混凝土现场浇铸式(土建式),前者管道及设备在原厂制造,现场拼装方便,节省施工时间,同时防水性能好,表面光滑,座位舒适感好,但价格较贵;后者施工较复杂,表面舒适感不及前者,但浴池尺寸可根据业主需要及现场大小确定,价格较前者便宜。

成品水力按摩池分成几种规格,如1座位,4座位,5座位,6座位,8座位,12座位等,给排水设计较简单,只需按产品样本要求接入冷热水管即可;土建式三温池可分为冰池、热水池、温水池,其工艺流程如图

1、图2所示。

水力按摩池因水质较游泳池差,其循环周期短,一般取15~20min,过滤沙缸一般采用进口小型沙缸,尺寸较国产碳钢滤罐小,平时过滤、反冲洗等流程控制是通过沙缸顶部的多向选择阀,方便简单,不像普通国产碳钢滤罐那样通过复杂的阀门控制,进口过滤沙缸滤料一般采用细石英砂,滤速可达50m/h左右,按摩水泵流量根据按摩喷头个数确定,按摩喷头数根据浴池同时使用人数确定,水力按摩喷头分为内水型和外水型两种,国内内水型用得多,其出水量根据产品样本确定,一般平均出水量为2.30m3/h。为了保持浴池内水量及水面稳定,需设平衡水箱,考虑到过滤水泵及按摩水泵同时工作,一般平衡水箱容积不应小于浴池容积。

4、排水系统设计

桑拿房及蒸汽浴室地面均设DN50mm地漏一个,排除地面集水,在桑拿的淋浴间应铺一层塑料疏水席,下设明沟或地漏排水,地漏大小根据淋浴间数量确定,机房设一个DN100mm或DN75mm地漏。

5、机房设计

机房应靠近三温池,面积10~15m2,若场地尺寸限制,可双层布置,但管路布置复杂,维修不方便。

(1)湿区

湿区也称水区或设备区,该区包含的保健内容较多,如干蒸(桑拿房)、湿蒸(蒸汽房)、冲凉房、水池边设热水池、常温池和冷水池三种)、擦背区、卫生间等。

湿区的光线要比较明亮,追求自然景观的共享空间效果。如应用瀑布、流水、山石、椰树、热带雨林等景观处理,部分桑拿洗浴中心中心因原建筑楼层的影响和限制,空间相对较小的,则往往选择应用欧洲仿古的室内风格作为装饰。

(2)休息区

光线柔和、气流通畅、装饰优雅休闲,是该区的设计要点。休息区内要保证每个客人能在各自的位置上看到影视节目。现在许多追求现代感、注意个性风格的休息区甚至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使每个休息者在自己的休息椅上有专用的小型影视设备,自由选择节目播放,具有很强的个人娱乐性。

(3)陈设品与绿化布置

陈设品与绿化布置,要求洗浴中心装修公司注意风格品位,即通过陈设品的选择布置,给客人一种健康的高素质的文化艺术熏陶,而切忌使用粗俗的陈设品。

第15篇:设计中心工作总结

一、2009年度主要业绩:

为了进一步推动“火凤凰”作为新重庆城市“吉祥物”这一造福重庆人民宏伟工程,今年以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至去年西博会之后,用四个月时间组织重庆社会各界包括历史文化界、哲学界、经济界、美术广告界、音乐戏剧电视界专家学者对“火凤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论证,并以录像形式完成了《重庆火凤凰》电视专题宣传片,共计17分钟。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2.本人参与写作的8000字论文《火凤凰---营销重庆不可忽视的民间智慧》一文登上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同志主编的《解放思想,括大开放》大型文集,在理论界为“重庆火凤凰”正本清源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重庆社会科学2008蓝皮书所发表的重庆形象课题组《重庆城市形象定位研究》论文肯定了火凤凰的概念。这是“火凤凰”开始被政府理论界认可的重要标志。

3.今年5月,我方告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在其楼盘广告中未经许可使用“重庆火凤凰图案”侵权案,以被告方赔偿五万元最后达庭外和解。

4.组织策划设计制作完成了三峡博物馆世界最大磨漆画盘《重庆火凤凰》,在重庆建市80周年期间捐赠给中国三峡博物馆,并在捐赠当日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三峡博物馆举行了《火凤凰创意经济座谈会》,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出席并发标重要讲话,对“火凤凰”入藏三峡博物馆与以高度评价。

5.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于2009年9月8日---10日在重庆隆重举行,每位代表都得到了一张特别的会议专用地图,那就是重庆火凤凰地图,该图受到与会的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好评,虽然这是又一件典型政府侵权案,但我首先认为这是主流社会认同火凤凰有宣传重庆形象的实用价值的体现,对我本人是鼓舞。(但我将保留对与侵权的索赔权利)

6.在重庆大学贸行学院院长曾国平教授协调和策划下,重庆机场董事会研究决定,无偿为我与许世虎教授等人创作的巨型双面磨漆画盘《吉祥火凤凰》提供展出场地,画盘的制作赢得了社会关注并得到企业的支持和合作,重庆火烈鸟文化传播公司出资合作,《吉祥火凤凰》终于在今年十月中旬落成,这件作品无论是体量还是工艺都远远超三峡博物馆那件漆画盘,深受业内人士高度评价。“火凤凰”飞进重庆机场将以企业独家冠名按每年付费的方式赢利,这是一次商业化的尝试,我们正期待着他的成功。

7.10月30日,在重庆市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产业推介洽谈会上,当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保海、市外经委副主任陈渝等领导的面,二十集电视专题片《探秘巴渝火凤凰》序片押轴出场,精彩亮相,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8.11月7日,举行二十集电视专题片《探秘巴渝火凤凰》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火凤凰的非凡创意。一致认为经过这几年不懈的宣传和推广,火凤凰已经或正在成为新重庆的文化品牌,剧作家川剧作者隆学义认为火凤凰是一个非凡的、了不起创意,蔡先生为重庆人民做了一件功德,以前大家包括我自己都有误解,经过这几年的打造,已成为比较系统化和比较成熟的文化形态。火凤凰是巴渝文化的魁宝!她可以涵盖所有的文艺、戏剧、电视电影、音乐和舞蹈,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火凤凰将燃放出灿烂的光辉。此次座谈会肯定蔡先生提出的《探秘巴渝火凤凰》二十集提纲概括了远古的巴渝文化,用一只火凤凰将几千年的巴文画串联起来很有创意。提纲尽管还有待完善,但总的方向值得肯定。目前最关键的是需要根据这个提纲来编写剧本。相信会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9.“巴渝火凤凰”电视片主题歌《飞翔吧火凤凰》已创作完成。

二、明年打算和发展思路:

2.启动重庆火凤凰创意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在区创意办的指导下完成《重庆火凤凰创意产业基地十年规划》方案。

3.进一步推进“火凤凰”作为吉祥物的论证和政府层面的工作。

4.争取企业深度合作合投资,逐步形成以“火凤凰”版权为核心的创意产业体系和商业运作模式,最终实现“火凤凰”造福重庆人民这个终极目标。

三、面临的问题期待政府支持和解决的困难:

1.请求区创意办出面推荐《平安重庆》磨漆宝瓶进入上海世博会重庆馆,宝瓶最好由九龙坡区政府出资制作独家冠名,展览完后可放进重庆大剧院永久展出,对宣传九龙坡区将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请求区创意办继续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重庆火凤凰”工作室,不要过早要求税收和经济效益,因为“火凤凰”腾飞还需要更多的耐心,需要社会各界的爱心。

3.希望和期待九龙坡区政府对这个诞生于九龙坡,成长于九龙坡的“重庆火凤凰”给于更多的政策层面的支持,特别是在九龙坡创意产规划中应将火凤凰创意产业纳入规划。希望区政府高度重视火凤凰的非凡创意,相信“火凤凰”一但成为重庆吉祥物必将给九龙坡区创意产业带来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议在明年八月份由九龙坡政府出面主办《重庆火凤凰》高峰论坛,三峡博物馆协办,邀请部份国内文化艺术权威出席,从大中华五千年凤凰文化的高度、易经和人居环境的角度、区域经济的角度、美学的角度、电视电影动漫的角度、重庆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诸方面论证火凤凰作为新重庆吉祥物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16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眼镜光学》课程教学设计

边云卓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传播的开放,学会学习将成为学生今后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成为他们转岗、再就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在校 接受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技能。因此,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树立成才自信心。

眼镜光学课程是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的一本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临床视光中用到的各类镜片的设计、制作、光学成像特性、矫正屈光不正原理、眼镜放大率与视场、度数的转换与书写等,教学内容偏向物理光学理论和数学计算,面对学生中一半以上都是文科生的现状,怎么教让学生不触头,怎么教让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就成为眼镜光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

1 以临床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进行主动的学习,就成为保证课堂效果的关键。针对眼镜光学课程枯燥的光学知识,引入临床镜片应用实例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与教师一同探讨的意愿,再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镜片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意义。如,在教授柱面透镜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柱面性质的理解存在困难,当带入哈哈镜的生活应用后,学生对柱面成像性质就容易理解多了。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哈哈镜,会使得人变胖变瘦、变高变矮,变形的原理就源于哈哈镜是柱面反射面,由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屈光力不同,引起的放大率也不同,所以人的成像就出现的不成比例的变化,接下来再举例柱面透镜(散光镜片)临床应用中会出现视物变形的现象时,学生就彻底懂了为什么了。

2 淡化公式原理推到,重视公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对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逻辑推理的东西很难接受,他们从心里抵触公式原理的推到与计算,我们高职教育最终要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是研究性人才,对于高深的数理知识需求不高,因而在教材内容处理上,淡化公式推导,实行“拿来主义”,要求学生能用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就行,不管公式是怎么来。如,讲授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度数的转换公式时,只要求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理解在矫正眼睛屈光不正时,眼镜片放置位置不同所需度数也是不同的,能用它来解释临床上近视的人总是喜欢把眼镜推近眼睛看远处东西的现象。

3 以练习册习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我们知道人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日积月累,单单仅靠课堂记忆是不行,还有赖于学生课下练习巩固。高职学生一大特点就是学习惰性明显,自主学习性差,因而,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制定奖惩措施,让学生学习有紧迫感,能很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以弹性考核方式,助推学生专业技能掌握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因此,我们的课程考核目的不是选拔人才,而是培养技能过硬的人才。传统的刚性考核模式,考试只有一次机会,考完了就完了,不会的仍旧是不会,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假若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学习问题,实行弹性考核机制,给学生提供两次或多次考试机会,给学习差的学生降低考核难度,对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将会很有意义。

5 以专业社团活动,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

以视博社为基点,组织爱眼护眼活动,搭建师生和学生间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专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中自由获取知识,不断提升专业信心和自豪感。

2017.2.27

第17篇: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历史教学设计

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历史教学设计

一、确定中心问题的重要性

普高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类学习都应当基于\"问题\"。特别是探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思考、理性思辨,是其主要目标。所以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在每个教学单元开始时,首先要确定问题。

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平平淡淡地直接告诉学生,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以前,首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实现教师思维、教学内容和学生寻求知识的思维同步化发展。下面笔者主要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为例,谈一谈如何提炼、探讨和解决中心问题。

二、中心问题的提炼

中心问题往往就是章节的标题,比如历史的概念、事件和历史发展规律等。

有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参考和熟悉课程标准和本省的《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设置和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基础上,提炼出贯穿本单元和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比如:人民版必修一《外交的突破》,根据课程标准,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表面上是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或突破是什么。如果以此为中心问题,过于简单和枯燥。学生只要罗列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实就可以了。所以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节课的内容,发现\"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本节课的核心。《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这一节的标题显然阐述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不过过于抽象和笼统。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浙江省的《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做进一步说明:\"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学习时应将它与\"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这一课标要求联系起来,把握好本课前三维目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指导意见》增加了一条要求:\"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据以上分析,我们尝试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代议制\"、\"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重要概念和基本史实。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议会和国王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

3.认识并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从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和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如分析1688年以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和教学目标的设置,我们发现\"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是说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定位为:\"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形成和完善为例,说明代议制的基本特点是选举和议会掌握立法权,基本原则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三、中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在确定中心问题之后,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解决中心问题的方案,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进入中心问题,不在枝叶问题、表面问题上纠缠。

在《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这节课,我们把中心问题定位为:\"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形成和完善为例,说明代议制的基本特点是选举和议会掌握立法权,基本原则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个中心问题可以细化为以下几个小问题:

1.代议制和直接民主制的区别是什么?

2.英国议会如何掌握立法权?

3.根据史实分析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

4.比较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以上几个问题向学生提出来以后,学生开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试探性的回答,激活思维。然后教师就围绕以上几个悬念问题,逐个展开阐述,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验证、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形成新的看法。

在具体教学环节上,我们可以做如下设计:

教学环节之一:导入新课

先展示伊丽莎白二世和布朗首相的图片,然后提问:谁是真正的国家决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是用图片引起学生对学习本章节的兴趣,让学生由于疑问而产生知识需求,并主动向老师、向书本探求为什么、探求答案、探求谜底。

教学环节之二:代议制特点和君主立宪制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比较\"代议制\"与直接民主制的异同。这么做帮助学生不但准确地掌握代议制这一重要概念,深刻地理解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而且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学环节之三: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的斗争过程和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

先把英国革命过程简化成\"议会和王权的冲突\",这么处理一是可以突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二是可以便于与下一目的内容即\"限制王权的法案\"衔接。然后在分析《权利法案》的材料的时候,可以提问:限制国王的什么权力和保证议会的什么权力?重点突出代议制的特征之一,议会掌握立法权。教师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权利法案》等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教学环节之四: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阅读\"小密室的演变\"和其他补充材料,找出其中的宪法性的\"惯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内阁、议会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得出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即国王是虚君,议会掌握立法权并对内阁有行政监督权,内阁对议会负责。

教学环节之五: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教学进行到第四环节,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心问题的解答,这一环节其实是对中心问题的延伸问题即\"体会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将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同时代的中国君主专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例的代议制的确立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

从以上的教学互动的过程上看,由于有开始的问题作为悬念,因而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进入问题探讨阶段。这个师生之间互动的探讨过程,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把学生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教师与学生开始了互动,形成了一个知识探索和知识再创造的运行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炼教学中心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贯穿整个历史课程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从提出问题到探讨问题的构成,再到问题的解决,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管理者的职责为保证,以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控制为手段、设置具体教学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为重点,促进了学生不断探求知识的兴趣。

第18篇:22. 在沙漠中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3、理清人物内心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理清“我”心理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感受人物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去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与震中地区远隔千里的我们,也有震感。灾难虽没有降临在我们头上,但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如果真的强震发生了,被埋在废墟里的我们,濒临死亡,我们会想什么?害怕、恐惧,痛苦,更多会是遗憾,遗憾我们的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许多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丰富的人生还没有来得及体验等等。太多的遗憾会让我们不甘心生命就此结束。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他驾驶的飞机坠毁于利比来沙漠濒临死亡时却有着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体验和思考。今天,我们学习《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不同。

二、解题。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后媒体展示对作者的简介。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 (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

1、沙漠中心是什么样子的?

2、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什么事情?

3、“我”有怎样的感受?

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自学

1、齐读生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体验、思考、感情的句子,并作批注。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叙写“我”在沙漠中心濒临死亡的感受和思索。

2、理清文章结构。

“我”身困沙漠忍受痛苦(1-6)——沙漠求生(7-8)——心态平静后我的思考(9-19)——继续走在坚定求生的路上(20-21)

3、联想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没有水汽,极度干燥,白天酷热,夜晚寒冷。“我”的处境很危险。

(2)飞机失事后“我”被困沙漠,想办法自救。平静中“我”思考自己的生活,觉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清晨醒来,“我”又继续坚定求生。

(3)痛苦:没有水汽—干渴—寒风的鞭打。

绝望: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

乐观:乐观中的幸福——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4)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在沙漠中他也有彷徨,绝望,但他不仅与自然抗争,也在与自我进行抗争。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为人类命运承担责任的人。

七、解疑、拓展

1、作为什么会由痛苦、绝望转为平静、乐观?

他感到人受的苦还真不多,他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绝不是他的错。他感到上天很厚爱他,.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他的生活就是冒险是去寻找真理,是尽对人类的责任。他没有遗憾,他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2、如何理解“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经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刻画了人物的感受,语言风趣,表现出“我”的乐观精神。

3、为什么“我”认为“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

我需要体现信念、勇气、事业、生命的意义的生活,在城市里,人们为了物质忙忙碌碌 ,碌碌无为,没有我想要的生活,表现出我对理想、事业、信念的执著追求。

4、如何理解“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

这是“我”对庸俗生活的观察,反衬出“我”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理想、对事业、对责任的追求。

5、为什么说“我们期待黎明就象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象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写出飞行员的职业本质:寻找真理,探索人生意义。

6、如何理解“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表达一种为事业而牺牲,死得其所、死而无憾的心情。

7、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向往壮丽的生活,象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用雄才大略推动历史进步,成就辉煌的人生。

我向往旅游的生活,去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体会不同的文化、风情。 我向往平淡的生活,我愿做个普通人,享受生活的安静、平凡。 我向往探险的生活,在大自然中

八、自测

1、听写并解释加点词语。

大限 犁铧 虫豸 死得其所 硌 躯壳 脐带 芸芸众生 卷土重来

2、你会如何对待你的生命?

我会让我的生命中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追求,为此我会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在生命结束时,可以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九、自我总结

回顾学习过程,突出重点,从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

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愿我们的生命如有浓烈生命力的夏花,绚丽繁荣,饱满绽放,充满奔驰、跳跃、飞翔的力量。在告别世界时,因为我们成长过,奋斗过,承担过而心中无憾无怨,豁达平和。

课后习题

1、整理课后练习。

2、课下阅读《小王子》。

第19篇:兴隆中心幼儿园社会类教学设计

好玩的沙发垫(小班社会活动)

设计思路: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让幼儿的学习游戏化、生活化,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沙发垫作为一种家居用品,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漂亮童趣的沙发垫又可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动手、动脑、学习、游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沙发垫的多种游戏方法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小动物沙发垫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地上散放着沙发垫)

二、认识沙发垫,激发游戏兴趣

1.

小朋友你们看(指沙发垫)活动室里有什么?

2. 这叫沙发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沙发垫——脱掉鞋子,到地毯上来吧!

3. 你们手里有几个沙发垫?压一压、拍一拍有什么感觉?

4. 请幼儿坐在地毯上“这是什么样的沙发垫?”(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图案等多方面观察)

5.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沙发垫?在哪里?

6.

沙发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三、游戏:

1.

沙发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看谁玩得最开心。 2.

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游戏,教师适时的参与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四、介绍游戏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游戏。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玩得非常开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例如:骑大马、跳房子、学小乌龟爬等可以单独游戏;走小桥、盖房子等可以合作进行。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沙发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教给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让他们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 小班社会: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内容与要求:

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与指导:

1.“妈妈,我们回来了!”

(1)教师带头饰扮兔姐姐,幼儿扮小兔,一起在草地上念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草地吃青草。)边自由做小兔动作。

(2)下雨了,小兔们跑回家,走到家门口,兔姐姐带领小兔们,敲门:“妈妈,我们回来了?”

2.推门进去,“妈妈去哪了?”

(1)小兔们走进家门,自由的围着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或地上。 (2)咦,妈妈呢,妈妈不在家,她回去什么地方呢?(启发幼儿猜猜妈妈有可能去的地方。)

(3)这么长的时间了,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真着急,怎么办呢?(请幼儿想象,怎样才能知道妈妈到哪去了?)

(4)根据幼儿的回答,兔姐姐决定打电话问„„ 3.打电话了解妈妈的去向。 (1)怎么打电话呢?

(2) “妈妈没有去上班,手机也关机了,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给爸爸打电话的办法)

(3)我们怎么问爸爸呢?请大家想一句问爸爸的话。

(4)兔姐姐打电话,与爸爸通话:“喂,爸爸,我是小兔,你知道妈妈上哪去了吗?噢,原来奶奶病了,妈妈去照顾奶奶了。”放下电话。

4.接到妈妈的电话。

(1)正在此时,电话铃响了,兔姐姐拿起电话,原来是妈妈的打来的。 (2)放妈妈的电话录音:“小兔们,我是妈妈,奶奶病了,现在在医院里,我在照顾奶奶,现在还不能回来,你们帮妈妈做些事情好吗?小兔们,你们把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折叠好;把桌子上的碗、调羹和杯子收起来放整齐;把桌子、椅子擦干净;把地扫一扫;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把书架上的书整理整齐。小兔们听清楚了吗?妈妈再说一遍„„好了,等一会妈妈回来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很能干,妈妈带好吃的东西给你们吃,好吗?小兔宝宝们再见!”

(3)你们听到妈妈刚才在电话里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电话内容) (4)请小兔们帮妈妈做事情。 5.妈妈回来了

(1)我们把加整理得多干净呀,妈妈说的事情我们都做好了没有?(请几个小兔宝宝去检查一下)

(2)妈妈回来了,(请配班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小兔宝宝,你们把家整理得真干净呀,你们真是能干得好孩子,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好吗?(幼儿快乐的分享)

大树妈妈

设计意图:

金秋十月,我们带孩子们去参观了秋天的田野,一路上孩子们看到了小树叶纷纷从树枝上飘落的情景,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老师,小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老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妈妈多可怜呀!”这正是教育幼儿要关心妈妈、爱妈妈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大树妈妈》。

活动目标:

⒈学习散文诗中的对话,感知诗中优美的句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⒉体验散文诗中小主人对妈妈的关心,了解妈妈与娃娃的依偎情感。 活动准备:

⒈“大树妈妈”的课件、3棵大树。

⒉背景音乐《小乌鸦爱妈妈》、进场音乐《小树叶》。

⒊小鸟、松鼠、小星星的胸饰人手一份,小动物指偶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小树叶》音乐入场。

⒈导语:哎呀,秋天来了,许多树叶娃娃离开了大树妈妈,她感到非常地孤单、寂寞,那你们想想谁会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来陪她呢?

⒉幼儿自由讲述。

二、学习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⒈观看画面一

⑴提问:看看到底是谁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呢?(小鸟)小鸟会对大树妈妈说什么话呢?

⑵幼儿自由讲述。

⑶放课件。师:听听小鸟到底是怎么说的? ⑷幼儿学说小鸟的话。 ⒉观看画面二

提问:还有谁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呢?(小松鼠)那谁来学学小松鼠的话? ⒊观看画面三

提问:咦,又是谁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了,小星星又会说什么呢? ⒋完整欣赏散文诗。

⑴教师朗诵。师:老师还把它们说的话编成了散文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⑵欣赏散文录音后提问:你觉得这篇散文诗美吗?那你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

三、幼儿表演,巩固散文诗内容。⒈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轻轻地请到自己的身上,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

⒉分角色练习对话。

⒊幼儿表演,并将小动物送到大树上。

四、感受

散文诗中表现的内在情感,产生爱树妈妈的情感。

⒈幼儿讨论:为什么小鸟、松鼠小星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愿意陪她呢? ⒉提问:你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你愿意为大树妈妈做什么?

五、创编。

⒈小组讨论。师:秋天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它们也想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请小朋友也去拿一个小动物,到大树妈妈的身边去说吧!

⒉幼儿创编展示。

六、萌发师生间的情感。

师:现在大树妈妈有了很多的娃娃,她很开心,老师妈妈也想有娃娃,你们谁愿意来当我的娃娃,那让老师妈妈带你们一起去玩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继续进行创编活动,并把幼儿编的话编到散文诗中去。 中班社会:妈妈爱我 我爱妈妈

设计思路:

延续三八节主题活动,为了让幼儿了解妈妈哺育孩子的辛苦,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爱护妈妈设计了次节课。

一、

活动目标

能了解妈妈哺育孩子的辛苦,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爱护妈妈

二、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充分感受妈妈的爱。 难点:让幼儿懂得爱护妈妈。

三、

活动准备

1. 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各种哺育孩子的生活照以及录像。 2. 音乐《小乌鸦爱妈妈》。 3.邀请家长1—2名。

四、活动过程

1.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1) 看妈妈怀孕时的照片与现在进行对比

(2) 听妈妈谈一谈怀孕时的感受,知道妈妈怀孕时的不便与辛苦。 2. 幼儿看录象,妈妈讲述孩子的成长过程。

教师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就很爱我们,我们出生后,他又细心的照顾我们,因为妈妈爱我们。

3. 谈论如何关心爱护妈妈。

(1) 孩子们我们的妈妈那么的爱我们,那么的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幼儿互相交流

(2) 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爱妈妈的。 (3) 自由谈谈妈妈和孩子之间如何相互关心。

小结: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关心她爱她,帮助妈妈,听妈妈的话。

环境小卫士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说出环境受污染的来源,认识其危害,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懂得怎样保护环境,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3.能与同伴合作交流对环境受污染及保护环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制作幻灯片。

2.大图画纸、水彩笔、环保标语。

3.有初步的环保知识,并与家长探讨过有关的话题。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河水受污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你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了什么?(通过发现小鱼死的死,逃的逃,从而认识到河水受污染)

二、交流,分享。

1.认识污染、了解各种污染。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污染吗?你们知道哪些东西被污染了。(分小组讨论,并由幼儿记录在图画纸上)。

2.出示幼儿的记录,分享。

3.出示各种污染的图片,认识其危害。(扩展幼儿对污染的认识) ·音像店的噪音·太大的喇叭声音 ·乱圾垃圾·乱砍树木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果树被毒死

三、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师:我们的地球受到了这么多的污染,那么我们怎样做来保护它呢?(结合各种污染,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能做到的环保行为,并给予肯定。在适宜时机出示保护环境的图片。)

四、争当环保宣传员。

1.师:我们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参加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 2.用绘画的方式制作宣传展板,老师帮助幼儿添上文字说明,最后将展板放在幼儿园大门口向其他小朋友宣传。

五、延伸活动: 利用周末和家长一起对环境进行打扫,清理。

不开心小树

活动目标: 1.体验不开心会受冷落,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2.通过游戏领悟,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准备: 表情脸谱、幼儿学会表情歌、故事相关图片一套、投影仪、故事录音磁带、情境图片

过程:

一、唱表情歌引出: 师:高兴的时候是怎样?生气的时候又是怎样 ?(请幼儿上前表演) 师:我们有高兴和生气的时候这里的小树也有情绪呢,瞧!它们是怎样的?出示图片一:幼儿回答(有一些开心小树和一棵不开心小树)

二、引出故事

师:这些是开心小树而这棵是不开心小树,为什么这棵小树不开心呢? (一)教师讲述故事片段一

1.师问:风儿轻轻吹过,开心小树怎样?怎么说?;不开心小树呢?

小雨了,开心小树怎样?怎么说?不开心小树是怎样?怎么说的?

小朋友来森林里玩,开心小树又是怎样?怎么说?不开心小树怎样? 2.我们一起来学学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

教师表演风儿吹、小雨、小朋友来玩的情景,幼儿分组表演开心小树与不开心小树。

3.师:小树那么不开心,谁帮小树想想办法让它变开心起来?

你帮了小树心里感觉怎样 ? (二)到底后来谁帮助了小树呢?教师讲述故事片段二

1.问:下雪了,不开心小树想怎样 ?小雪花怎么做? 2.不开心小树不再皱眉头,扳着脸的时候小朋友都到它这里玩,它感觉怎样? 3.不开心小树变开心后,大家怎么对待它?(引出——认识开心的人,大家都喜欢。)

三、游戏问答

1.教师举例:

出示图片1(一个幼儿端着水杯一个幼儿从对面跑来)

出示图片2(两个孩子撞上了,水洒在了地板上) (1)师:你认为这是件不开心的事吗?为什么?;有人认为这是件开心的事吗?为什么? (2)那这个被撞的小朋友到底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呢?出示图片3 (被碰到的幼儿微笑着拿着抹布和撞倒她的小朋友一起擦地板嘴里还在说:“没关系,我还可以帮地板擦得更光亮呢”。) 2.问:如果你摔了一交觉得很疼,你会觉得不开心吗?你那时候会怎么想让自己开心起来? 3.妈妈出差了,好想妈妈,不开心了,你又是怎么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

四、结束 大班社会活动《爱劳动的孩子人人爱》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讲述与欣赏活动,教育幼儿爱劳动的孩子人人爱。

2.通过调查活动,知道幼儿在家劳动的情况,鼓励幼儿要积极参加劳动。

3.通过实践活动,教育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要积极大胆地做。

教学准备:

《爱劳动的孩子人人爱》图片、磁带、记录表、铅笔、脏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结合图片讲述,知道爱劳动的孩子人人爱

1.认识酷儿一家,引出大人的问号。

2.结合图片,解答大人的问号。

3.引出中心:爱劳动的孩子人人爱。

二、故事《懒惰的小熊》

1.放小熊的呼噜声,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提问:

1)什么小熊是只懒惰的小熊,故事里讲了他几件懒惰的事情。

2)熊妈妈累病倒了,小熊家里怎样了。

3)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熊?

3.述故事后半部分,小熊变好了,教育幼儿要做个爱劳动的孩子。

三、学习使用调查统计表

1.小熊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了一只爱劳动的小熊,平时你在家劳动吗?

2.记录自己爱劳动的事。

3.互相交流、展示。

四、活动延伸:我会洗毛巾

教师提供脏毛巾,请幼儿积极参与自己会做的事,提高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我做小司机

设计意图: 主题“小司机”开展之前,就有很多宝宝拿来了各种各样的车,孩子与孩子之间不断地在交流“我拿的是大卡车”:“我拿的是坦克车”“我拿得是挖土机”“。。。。”当主题正式开展时,我们外出观察了马路上的车,孩子们可兴奋了什么“大巴士”“南桥2线”“抢修车”等等一一映入了孩子们的眼睛里,这时孩子们对车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汽车模型,图片,利用废旧物制作汽车等,活动开展的非常丰富多彩。

当第二次去参观停车场,由于路比较远,穿过了“红绿灯”“人行横道线”,幼儿的问题特别的多:“谁在开红绿灯呀?”“这条线叫什么?”“我们干吗在上面走?”等等孩子们对这些交通设施有了一定的兴趣,于是我组织了这一次的集体活动。

目标: 1.初步了解马路上的一些交通设施(红绿灯、停车场,人行横道线等)并知道要遵守。

2.能用语言大胆表达。 准备: 1.马路场景(红绿灯,停车场〈点、数〉,方向盘,人行横道线 2. 动物胸饰

3.前期经验(参观马路上的车,交通设施,参观停车场) 过程:

一、

小司机开车

1.T: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开车去动物园好吗?(拿好方向盘)

*交流:你们开的什么车?

*听音乐开车 2.红绿灯

(红灯亮了不能开,黄灯亮了慢慢开,绿灯亮了向前开) 3.

总结:儿歌辅助《红绿灯》

二、

小司机停车

1. T:动物园到了,我们的车怎么办?随便乱停可以吗? 2.幼儿停车场停车(一一对应) 3.检验、总结:在外面不能乱停车,应停在停车场,否则警察叔叔要罚款的。

三、

去动物园

1.动物园在马路的对面,怎么办? 2.一起过人行横道线

3. 总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不能乱穿马路,注意安全。

四、

结束 1. 向动物问好

2.戴上胸饰,一起律动《小动物》 3.到停车场开车回家 大班社会活动:心情预报

一、活动目标:

1.能合理的分析、推理故事情节,并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讲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懂得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萌发互相关爱的情感。

3.能通过绘画描述自己的心情,并能在系提前大胆讲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用硬纸做的电视机外框一个,猴子玩偶一个、狮子生病的背景图一个,小动物图片及反映小动物心情的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引题。

(1)你们听过天气预报吗?电视里是怎么预报的?(请2-3名幼儿播报天气预报)

(2)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你们有没有听过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吧。

讲述故事第一段。(教师走到电视机框后面,带上头饰播报心情预报,)

2.分析推理故事。

(1)刚才我们听了心情预报,今天狮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2)雨天是指狮子的心情怎么样?(幼儿自由讲述,最后教师小结)

(3)为什么狮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为什么事?(幼儿大胆猜测)

(4)到底是什么事呢?(出示狮子生病躺在床上的图片)

(5)原来狮子生病了,生病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自由发言)

(6)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狮子的心情预报后,会怎么做呢?

(7)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8)现在狮子的心情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9)如果你们的好朋友遇到困难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3.情感教育。

(1)心情预报太好了,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来当回主持人,请你来播报心情预报。

(2)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心情图,讲解播报要点,请幼儿手拿话筒,站在电视机框后播报。

(3)师:刚才我们听了小动物的心情预报,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我们的心情有时会不好,有时会好,如果一直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

4.幼儿画心情、说心情。

附教材:

心情预报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机灵猴,欢迎收看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动物心情晴天,只是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报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森林里的小动物每天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心情预报,心情预报对他们非常重要。当小动物听到狮子的心情是雨天的预报后,都急急忙忙得来到狮子家。原来今天狮子生病了,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躺在床上,真难受。

小兔小青蛙给狮子唱歌,小鸟小猪给狮子跳舞,小猴小鸭给狮子送来了礼物。狮子看到这么多的朋友来看它,头也不痛了,身体也不难受了。狮子的心情慢慢变成晴天了。心情预报太好了,小动物门都喜欢它。 大班社会教案:喜欢手机的理由

一、主题来源:

手机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对之产生了兴趣。有一天,我班牛牛带来了妈妈不用的旧手机,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怎样用手机?”“手机有什么功能?”“手机有哪些牌子?”......手机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能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于是,我们师生共同产生了手机这一主题。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身边新事物——手机的兴趣,乐于主动搜集新的信息,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2.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为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而感到高兴。

三、活动准备:

1.带领孩子参观手机店。

2.利用家长资源,请爸爸妈妈介绍手机。 3.小记者外出采访活动。 4.幼儿上网搜集信息。

5.师生共同布置“缤纷手机世界”。 我是幼儿园的小主人(社会)

活动目标:

1. 知道大班小朋友应在各方面关心集体,关心幼儿园,给弟妹做好榜样。

2. 激发幼儿为幼儿园争光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我是幼儿园的小主人”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讨论,怎么做哥哥姐姐、做幼儿园的小主人。

现在谁是幼儿园最大的小朋友?你打算怎样做好幼儿园小主人呢?

总结“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小朋友,我们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应从各方面关心幼儿园、帮助弟弟妹妹,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2.请幼儿讨论

“客人来了,我们怎样做好小主人呢?”

“应该怎样上课?为什么?”

“幼儿园的小主人在劳动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怎样做游戏呢?”

“幼儿园的小主人应该怎样为班级、幼儿园做好事?”

“幼儿园的小主人应该怎样关心弟弟妹妹?”

3.让幼儿欣赏配乐诗歌“我是幼儿园的小主人”

活动延伸:

布置“优秀小主人”专栏,每天评一次,为优秀的幼儿“贴星”以示表扬。

老师也过节(社会)

活动目标:

L.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知道老师的辛苦,老师爱小朋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情感。

2.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理解老师过节和小朋友过“六一”是一样的重要。

活动准备:

L.一张幼儿园毕业生给老师的贺卡。 2.一张老师送给自己老师的贺卡。 3.录音机、磁带。 活动步骤:

L.引起幼儿谈话兴趣。老师和小朋友围坐在一起,猜一猜老师手里信封中装的是什么,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贺卡,让幼儿看一看贺卡上的内容,猜猜是送给谁的。 3.介绍教师节。

4.幼儿说一说自己对教师工作的看法,如教师是做什么的?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觉得自己班上的老师有哪方面好,哪方面不太好?

5.你知道有几类教师?列举自己知道的不同层次、不同分工的教师。如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特长教师、家庭教师等。

6.将自己知道的教师用最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

7.每人讲一句最想说的话,制作成磁带,在幼儿园的广播中播放。 活动延伸:

L.绘画活动:《老师的微笑》或其他。

2.我为老师做件事:引导幼儿选择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坚持做下去。

3.表演活动:我是小老师。 会说话的标记(社会)

活动要求: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的标志。家长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观察过各种标志。

2,背景图二幅。

3,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各种标志的不同含义。

活动难点:能尝试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活动流程:理解各种标志——学会运用标志——尝试制作标志——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理解各种标志

1, 出示标志背景图,观察:

1) 这里有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二个标志)

2) 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各种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学会运用标志

1, 认识常见标志,知道它代表什么,哪些地方适用这些标志。

1) 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各种标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标志,看看哪些是你们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幼儿自由选择、讨论、讲述)

2) 幼儿分

别讲述,老师进一步帮助其理解并归类。

重点讲述:残疾人专用通道标志、公共厕所学会运用标志

3) 归类:

A,不准做什么事情的标志

B,告诉人们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

C,表示一些危险信号的标志。

2, 幼儿张贴标志

(在合适的场所贴上相应的标志)

老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启发性地引导幼儿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三,尝试制作标志

1, 幼儿园需要标志吗?

2, 那些地方需要标志呢?

3, 幼儿尝试制作标志。

4, 幼儿讲述:我设计了什么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四,延伸活动

幼儿张贴自己制作的标志。

第20篇:新密市职教中心牛青峰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

教学重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初步了解史铁生的生命轨迹和创作经历,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

课外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相关文章,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铺设感悟品味文本的情感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不论年长年少,也不论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不尽思念。母爱、母子的深情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对母爱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篇《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为我们描写的母子深情。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奖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初步感知,回答问题

(一) 我们已经已经在课下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快速地阅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联系写作手法)

预设答案: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1)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2、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

板书: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 怄气)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母亲:用心良苦

1)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

↑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

“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四、既然文章以“合欢树”为题,那么如何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1、由题目“合欢树”的“合欢”二字,我们首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比如:合家欢、合家欢聚、合家团聚等等。

2、文章以“合欢树”为题,却几乎处处写“悲伤”。

那么文中有体现欢乐情绪的内容吗?有表示欢乐心情的词语吗?

首段:母亲的率真、我的顽皮,一家人的和乐融融也莫过于此了; “悲伤也成享受”

3、“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

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幸福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幸福和痛苦简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过程中。——史铁生(应能加深对这一独特感受的理解)

4、在合欢树身上,母亲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寻找母亲栽种、呵护合欢树的相关信息)

(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此时,母亲把合欢树的命运和儿子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母亲希望合欢树茁壮成长,其用意在希望儿子顽强地活下去。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带回家,亲自栽种,细心呵护,并寄予着无限希望的树。寄寓着对治好“我”的腿希望;寄寓着渴望“我”顽强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可以说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

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了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5、怎么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情感?

几种说法:

神秘说。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轮回说。在“神秘说”的影响和启发下,有的同学走得更远。他说那个孩子就出生于“我”原来住过的房子里,谁能说那个孩子不是母亲灵魂的转世?如果不是,为什么那个孩子的行为如此怪异——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那是母亲在端详自己含辛茹苦养育而成的生命。

无奈说。在“我”心中,那棵合欢树是不平凡的,是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被及的一个生命。看到合欢树,就如同看到了母亲的脸;靠在合欢树下,就如同偎依在母亲的怀里。但是在那孩子心中,合欢树已经无法寄托“我”那样的情感,因为他已经不知道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况且在那孩子之外或之后,谁还能想起那棵树?那棵树除了可以做家具或者可以当柴烧之外,还能是什么?作者通过那个孩子对合欢树由来的遗忘,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

永恒说。有的同学反对“无奈说”。尽管在那孩子的心目中,合欢树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与我的感情不可同日而语,尽管那孩子已经不能像我一样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但那孩子还是能记得合欢树——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妈妈,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尽管经历了沧桑变化,树的情感价值也会不同,但树还是那棵树,还会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记住。树是永恒的,因此,母亲也会永恒。那孩子就是记住那树、记住母亲的人之一。

小结: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了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

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六、结束语

阅读是一颗心灵与另一颗心灵的握手。今天,用我们一颗纯真之心,与作者的悲苦之心握手,与母亲的慈爱之心握手。一头握着对亲情的感悟,一头握着对母爱的歌颂。希望通过我们阅读,能够读出史铁生静若止水的语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从波澜不兴中一窥潜流汹涌。但愿我们都有一颗善于感悟真诚的心灵!

《教学设计中心.doc》
教学设计中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