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学设计

2020-10-2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信》教学设计

《信》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信》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一首儿童诗歌,语言凝炼,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段式大体相同。基本形式是:替谁写信,然后交待写信的原因。作者替雏鸟给妈妈写信、替花给蜜蜂写信,替大海给小船写信,替云写,替树写,表达了美好的心愿,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情感,并进一步体现“信”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这种结构段式相同的诗歌,在前五册语文书中经常出现,加之《信》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层次清楚,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感到很亲切、自然。因此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围绕“作者都替谁写了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来自读自悟,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中领悟“信”使人与人心灵沟通,是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所以,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生字词的学习以及疏通课文的脉络和大意。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同时鼓励学生在本上为自已,为亲人写信,给自已喜爱的动物、植物写信,表达真挚的问候或是美好的心愿。我这里所讲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五、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去读、去背、去积累。因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主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齐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理解“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这一课文主题。

其次,我将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例外,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努力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驱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实现教师为主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做的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六、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激发情感。其次,本诗歌结构相似,教师重点讲解两段,其他几段学生可以自学。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大自然的伟大,生活中的美。

七、教学程序及设计

(一)情景激趣引入:上课伊始请一名同学装扮成邮递员给一部分同学送信(事先请本班一部分同学的老师、父母、朋友、写好信)让这些同学读一读信的内容,谈一谈自己接到信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同学们,今天收到信的还有一些伙伴呢,看看都有谁,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还有谁也收到了信?(雏鸟妈妈、蜜蜂、小船、有些云、有些树)

(三)学习字词: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2、自由读课文,如果在预习中哪个字音读错了,请你在读书中改过来。

3、检查大家预习效果,在具体的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替、雏鸟、回巢、蜜蜂、姹紫嫣红、航海

a.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b.给“替”组词。

c.让学生数一数“巢”的笔顺。

d.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花儿姹紫嫣红的景象。

e.嫣:右半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正”,下边是“与”字中的横变成四个点。

4、小组合作读书,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

1、同学们,老师发现大家在小组里读的特别认真,我想你们一定特别喜欢这首诗,请问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部分,读给大家听,再说一说理由。

2、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再练一练,一会儿咱们可要比赛呢。

3、指名读,同学们进行评读。在评读中使同学们明白这些信中表达了雏鸟对妈妈的爱,表达了花朵对蜜蜂的情,大海对小船的希望。

4、同学们,这些信中所包含的情呀、爱呀、希望呀,实际上可以说就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关爱的体现,课文中有一个字涵盖了这个意义,你把课文读一读,看看是哪个字代表了写信人的真挚情感和体贴关爱?(心)

5、教师小结:所以我们说“信”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之间的纽带。一封小小的书信饱含着人们的情谊,承载着人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仿写诗歌,深化感情:

我们身边有许多人让我们牵挂,像边防战士,像远方的亲人,像失学的孩子等等,你愿意给谁写信,写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进行评议。

(七)总结本课,不置任务: 一封小小的书信包含着浓浓的情谊,让我们也用我们的一双手,一颗火热的心给周围的人写一封信吧。

八、说板书设计

13、《信》

雏鸟————妈妈

(关心)

蜜蜂————花朵

大海————小船

————云

————树

表达真实情感

(关心)

推荐第2篇:信教学设计

《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首儿歌,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激发对自然万物的关注和热爱,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认读本课生字,学习新部首“川”字头。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等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4.渗透乐于交往的心理,学习交往的方法。 5.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礼物,请看——

(教师课件出示一封信)学生自读这封信。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和“信”有关的课文——《信》。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汇报自读收获,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3、指名轮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读了后你知道了什么?

2、“我”学会了写信,又掌握了一项新本领。那心情怎样?(高兴)谁能用朗读来表现这种心情?

3、写信需要用什么呢?(纸和笔,手和心)用纸和笔,用手就可以做到了呀,为什么还要用心?重音在哪些字上?

4怎么读更能体现写信人的心情?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指导:读的时候要把多么想、许多许多这两个词语重读,就能读出句子的含义了。

三、学习课文

(一)小作者终于把自己想写信的愿望实现了,他替很多朋友写了信,那么他都替谁写信了呢?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我”替小鸟给妈妈、替花朵给蜜蜂、替大海给小船、替云给云、替树给树写信。) (二)理解诗意。

1、在我写的这些信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封信?

2、请把你喜欢的信美美地多读几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我”都分别替它们写了什么呢??这封信表达了什么心愿?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第二小节.①生:替小鸟写信,是让妈妈快回家,天已近黄昏。

②“黄昏”是指什么时候?老师这里有一幅黄昏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 ③天已近黄昏,说明小鸟怎么样了?(着急了) ④是呀,小鸟着急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练读,指名读,直到读好。) ⑤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第三小节

①生:“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请他快来采蜜。 ②为什么要“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③“姹紫嫣红”什么意思?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 你想的是这样的吗?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盛开的花朵) 你还能说出几个和“姹紫嫣红”意思一样的词语吗?

④谁想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练习背诵。)

第四小节

①“风平浪静”什么意思?(海面上没有风浪,很平静。) 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小节。

第五小节

①“绵绵春雨”是什么样的雨?(连绵不断的小雨) ②什么叫“无边”?你是怎么理解它的?(树多是林,林连成片就是森林。) 自己练习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5、请你们猜一猜,“我”还可能替谁给谁写信?会写一些什么呢?六个人一组说一说。指名说一说。仿写诗歌。

6、.写信有什么好处呢?请你自己读读最后一个小节。①写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两个“紧紧”?(亲密无间) 那就充满激情地把这小节读一读。

②省略号表示什么?(写信还有许多好处,还有许多心里的感情要表达,不一一列举了。)

(三)、配乐朗读。

(四)共同回味这首小诗,大声朗读,能背的背诵下来。

四、课文小结。

推荐第3篇:信教学设计

《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信》是一首儿童诗歌,语言凝炼,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段式大体相同。基本形式是:替谁写信,然后交待写信的原因。作者替雏鸟给妈妈写信、替花给蜜蜂写信,替云写,替树写,表达了美好的心愿,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情感,并进一步体现“信”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信》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层次清楚,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感到很亲切、自然。因此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围绕“作者都替谁写了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来自读自悟,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中领悟“信”使人与人心灵沟通,是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的关注与热爱,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理解“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0

13、

5、10

一、猜谜导入 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特别爱动脑筋,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好吗?(好)请看屏幕(点击:出示谜语内容)

谜语内容:小小纸袋不太长,喜怒哀乐袋中藏,你我相隔千万里,传递信息他帮忙。(信)真聪明!掌声鼓励。

2师:板书:信 生:举起你们的小手跟着老师书空: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信是什么呢?信是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二、品读诗歌 读中感悟

(一)整体感知,初识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漂亮的小姑娘,这位小姑娘学会了写信之后,她心里特别高兴,你想知道她有什么想法?(想)

2、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倾听,等下就会有很多收获。(倾听课文录音朗读磁带)师:点击课件。

3、听了小姑娘的心里话,你知道她有什么想法了吗?勇敢地举起你们的小手。

师:你是从哪个小节知道的?(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一小节

师:你的耳朵真会倾听,小眼睛真亮,多么会读书的孩子!请你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师:能把字音准确地读真好!

师:还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你读得真棒!老师听出来了,你在读“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时适当的停顿。是呀,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就可以做到,而想把信写好,却还要用什么呢?(心)那么在读的时候这四个字就应读得重一点,慢一点。全班一起读。

师:小姑娘想写许多许多的信,她都想用心给谁写呢?请大家认真读2-5小节。一边读一边用笔做记号,看看小姑娘都想给谁写信。(板书:替雏鸟给妈妈写、替„„)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全把它们找出来了。雏鸟给妈妈写信?雏鸟是什么呀?(刚出生不久的小鸟)小姑娘会替雏鸟写些什么呢,老师可好奇了,多想知道呀,你们想知道吗?(想)那请大家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小节。

师:小朋友读得可专心了!那你们知道她替雏鸟给妈妈写了些什么了吗?(让妈妈„„)“巢”指的是什么?(鸟窝)怎么样记这个字。哪个小朋友上来用鼠标指一下,巢是在哪?对不对?谁知道“黄昏”是指什么时候?(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天还没黑之前)此时,天快要黑了。

(出示课件),是啊,天快黑了,妈妈去哪了呢?(妈妈外出找食物,还没回巢)此时,雏鸟心里怎样?(着急、害怕、担心)哪些字词最能体现小鸟此时的心情?(快,已经)。

师:谁能把小鸟这种心情给读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是啊,小鸟多着急呀,那小鸟会怎么说呢?谁来替小鸟说说。(课件)

师:是呀!多懂事的小鸟,多会关心妈妈的小鸟呀。让我们带着着急、害怕、担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齐)。

师:那么鸟妈妈听到孩子的呼唤有没有赶快回来了呢?(有)。(课件)对啊,你们多了解鸟妈妈的心呀,瞧,妈妈回来了,多么亲亲爱爱的一家呀,他们彼此关心,互相依恋。让我们带着母子间这种浓浓的亲情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方法,自学3-5小节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充分体会了小姑娘替雏鸟给妈妈写的信,那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刚才是怎么学习的。先认真读一读,弄清楚谁给谁写信,为什么写。然后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感悟。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3-5小节中的一个小节。

2、全班交流。

1)喜欢第三小节的同学请举手,请你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看他读得怎样。注意读好“姹紫嫣红” “姹”是翘舌音,“紫”是平舌音,齐读,连读三遍。

师:懂得了姹紫嫣红的读音,那你们知道了它的意思了吗?谁能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轻轻地睁开眼睛,小朋友,你想像的是这样的画面吗?(欣赏课件)

师:老师看到了小朋友看得真入迷,听到了小朋友的称赞声,你们看到了什么?(花太美啦!想想能运用学过的哪些词来形容花美。(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师:是呀,花园里的花美极了,蜜蜂听到了花儿的呼唤赶快来采蜜了。他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用你们的声音、用你们的表情、用你们的动作,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感受它们之间的这种甜蜜吧!(全班齐读)

2)师:读得真好,是啊,带着你的感受,用心去读书,你就会读得更好。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一起读。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指名读)读得稳稳当当的,感觉很安全。为什么读得那么轻?(因为风平浪静)说得好,那你告诉大家风平浪静是什么意思(没有风浪,海面上很平静)。一起来把“风平浪静”读三遍。

师:还有谁用语速要慢一些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大海与船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安祥的大海正敞开宽广的胸怀,邀请小船们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航行。( 男生齐读)(女同学齐读)

师:(出示第五小节)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好轻轻地,真像绵绵春雨。全班一起把“绵绵春雨”齐读三遍。谁愿意来读一读。“树给树写”

(指名读)读得好,你真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全班一起把“无边的森林”齐读三遍。

师:女同学来当作一朵朵云,男同学来当一棵棵挺拔的树。边读边展示你们优美的动作。

师:当一片云收到另一片云,一棵树收到另一棵的邀请时,会怎么做呢? 拉着自己同伴的手一起站起来一起读一读这小节。老师已经感受到大家集体的力量!

三、扩展延伸 口语交际

师:小姑娘用心地替别人写下了这么多的信,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替别人写这么多信吗?(帮助别人、乐于助人、学雷锋做好事)她真有爱心,把大自然一切当作朋友,

四、学以致用 仿写诗歌

师:一封封小小的书信,包含着浓浓的情意,这位小姑娘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让我们用自己的一双手、一颗火热的心给周围的人写一封封信吧!(全班交流)

小朋友,你们创作的一首首小诗是在用纸和笔,用手和心,来表达我们的最美好的愿望,所以才显得那样真诚,那样感人。这一封封信希望带着你的爱,带着你的心,飞到朋友身边让你的心与朋友的心贴着紧紧、紧紧。

师:她不仅替别人写信,还替自己写了一封封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

后一小节。(全班齐读)一封封信指什么意思。为什么给自己也写那么多的信?(想交往好朋友、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想提醒自己、勉励自己去关心别人)说得真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全班齐读)

五、总结全文: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师:一封小小的信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关爱,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读这封信, 你们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的读,也可以边读边展示你的动作。(全班齐)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爸爸妈妈听。

2、继续仿编诗歌。

3、抄写词语: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绵绵细雨 无边的森林

推荐第4篇:《信》教学设计

晨诵课《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2、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声音。

3、使学生通过晨诵一起感受诗歌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不同形式朗诵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激发对文字的热爱。

2能将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开启诗

明媚的阳光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亲爱的孩子们呀,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这美好的一天吧!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一天,孩子们,就用美妙的小诗陪我们度过这崭新的一天吧!

面带微笑、放松心情、调整坐姿,准备好了么? 师 :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生 :早安,亲爱的郭老师! 师 :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生: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优美的晨诵嚼出书本的芬芳。 生:怎样把每一寸温馨的晨光化作粉笔的舞蹈嚼出知识的果香。 合:让我们用最美妙的词语,最动听的声音与黎明共舞

二、复习诗 出示诗歌,齐读,说感受

三、新授诗

(一) 指导朗读

1、导入 诗情画意的我们总能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新诗《信》。

2、出示小诗

金波

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的信……

替雏鸟给妈妈写, 让妈妈快回巢, 天已近黄昏。

替花朵给蜜蜂写, 请快来采蜜, 花已姹紫嫣红。

替大海给小船写, 快去航海吧, 海上风平浪静。

给自己, 我也要写 一封封信: 让自己的心, 和别人的心, 贴得紧紧、紧紧……

3、孩子们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两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4、请班里的小朗诵家读这首诗。

5、评评他的朗读。(通过评价让孩子们意识到怎么去朗读这首诗。)

6、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么?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读完推荐一名同学继续读。

7、老师配乐朗读

8、试着带着音乐读一读。

9、读书比赛。

四个小组轮流读,但不能读重复哦!

(二)感悟内涵

我们的同学真棒,这么快就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如果能读得有诗意、有韵味就更美了。

1、我们就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请大家再次自由地读读小诗。

2、诗中的小作者都替谁写信?为什么替他写信?信中都写了什么?

3、读书汇报(关爱他人、心甘情愿的付出)

4、把你的理解带到诗中,通过尽情的朗读展示出来。

5、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刚才的小诗。

(三)作诗

1、如果你是小作者的话,你还会替谁写信呢 ? 替( )写信 ( )

2、其实当诗人也很简单,把刚才的诗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你的作品。试试看吧!(开头、结尾不变,把你的心里话写在纸上吧!)

3、读自己做的诗。

三、结束晨诵

推荐第5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前旗三中

刘雪霞

教学目标:

1、自读品味描写信客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句子,感知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及信客的品质。(重点)

2、体悟信客遭遇的凶险,理解诚信文化传递的艰难与辛酸。(难点)

3、理解“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

2、诵读品味法。指导学生诵读品味关键句,品味质朴典雅的语言。

3、合作探究法。指导理解诚信文化传递的艰难与辛酸。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导入(2分钟)

1、读题目,要求深情地读,读得字正腔圆。

2、品题目,从题目中你读出什么信息或者有什么疑问? 过渡:带着任务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从检测词语入手,初步感知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10分钟)

1、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有一种人,为远行者效力,需要(

),跨越千山万水,一辈子的(

),让自己成为最困苦的远行者。

有一种人,生活(

),常年风餐露宿,状如乞丐,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

有一种人,肩上挑着别人(

)的重担,面对(

)的憎恨和大声呵斥,只能(

)。他沉重的脚步,却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

这就是悲情的职业人------信客。

(低眉顺眼 咬牙切齿

生死祸福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长途跋涉)

2、结合这段文字,用一个字形容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

3、浏览课文,找相关句子印证我们的概括。

三、围绕“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体悟信客遭遇的凶险。(25分钟)

1、解读信客职业的“凶险”(8分钟)

(投影显示“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阅读

16、

17、20、2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凶险”表现在哪里?

(a)、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

(b)、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死了丈夫的妇女对信客猜疑、不信任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也从侧面说明信客这一行难做。)

(c)、„„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身心的羞辱)

(3)交流你由哪些词看出了“凶险”? 过渡:面对“咬牙切齿的憎恨”和“大声的呵斥”,面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面对“狠狠的两个耳光”。信客是怎么做的?

2、解读信客面对凶险的表现(5分钟)

(a)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b)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

(c)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

(1)品析:“只能”、“只好”、“只说”怎么理解?

过渡:信客,你为什么不辩?你为什么不说?你为什么要默默忍受农妇的怨恨和怀疑,忍受乡人的诬陷及耳光?

能看出信客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四字词语或者成语概括)

(2)再次品读“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3) 小组讨论:还会有哪些凶险?(7分钟)

附材料:

(1)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

(2)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

3、如果让你为信客树碑立传,你会写一段什么文字。(5分钟)

四、感悟“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5分钟)

1、信客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这一职业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余秋雨依然将《信客》这篇散文放在了《文化苦旅》里面,那么他到底想让我们保留哪些传统美德?(板书:品质)

(信客虽然早已成为了历史,但他所成承载的“诚信内涵”并没有成为“过去时”,依然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元素,不妨想想看,要是当今社会的许多行业都能够诚信经营,许多个体老板都能诚信经商,怎么会有“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冒充羊肉的老鼠肉”等危害百姓身体健康的诸多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呢?如果人人讲诚信,怎么会有看到摔倒老人扶不扶的纠结。)

4、结课: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信客!

推荐第6篇:信客教学设计

新课标第一网()--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2.把握人物的形象,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1.对信客的工作的细致描写。

2.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深情地朗读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这是对当今乡村邮递员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今天,我们来用心品读余秋雨先生讲述的20世纪初一位信客的一段苦涩故事。

二、进入文本

1.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通过师生共同整合,形成如下脉络: 从业缘起→信客生涯→改行之后。

(1)从业缘起: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2)信客生涯: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遭受无端的猜疑;代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终于无奈卸却差事。

(3)改行之后:人们终于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道歉。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校长。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2.感知信客的苦。

(1)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新课标第一网----免费课件、教案、试题下载

(2)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3)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3.感知信客的品格。

指导学生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分析,从而得出信客的品格:任劳任怨、诚心无私、善良厚道、恪尽职守、通达事理等。

4.合作探究。

为信客拟一份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别、年龄、适宜人群(指性格)、职业描述、职业道德、职业特长(从文中找相关信息)、作用或重要性等。

5.心灵感悟。

(1)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是不是当时的人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

(2)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已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在乡村和城市间踽踽独行的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他是外出谋生者与家乡联系的纽带。他坚守诚信,做一个困苦的远行者。诚信是信客的生命,也维系整个社会的秩序的道德准则。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诚心筑铸人生的大厦。

四、课外作业

1.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2.为信客写一则颁奖词。

【资料宝藏】

1.信客的“信”

余秋雨的《信客》,让读者非常形象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诚信”的涵义。信客终年长途跋涉,繁忙而又劳苦,然而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贫穷,有的信客一辈子身处社会最底层。最让人痛心不平的是,他们还常蒙受无端的猜疑、欺凌与憎恨。掩卷沉思,不禁感叹,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职业是专门承受劳碌与痛苦的,要是摊上你我,也许很快就会干不下去的。但这些信客,他们的每一次远足,身上都担着一份庄严的承诺,不比别的职业,中途想退就能退得出来,因此,这种看似低贱的职业竟造就了一批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坦荡宽容,而又具有传奇阅历和不俗才干的信客。

秦文君《一诺千金》中的男孩,十万火急地穿行于夜色中,只是因为归还“我”二元钱

已经到了最后期限,而这心思又有哪个路人能猜得透呢?信客为了传递同乡们的信息,劳累、奔波,一身职业病,但他们忍受了,为了什么?为的就是一个“信”字。最感人的是这样一件事,信客给一个发了财的同乡送家书,同乡却已经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为了平息女人的哭闹,打了他,还扭送巡捕房。但信客没有在其他同乡面前说过此人的坏话,保全了他的名誉;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的老婆,保住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如此忍辱负重,如此宽仁为怀,是谁都能做到的吗?信客的“信”还有这样的涵义,真是想不到。其实应该想到的,要不然,一件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为什么人们谈论了几千年,至今还是常谈常新呢?诚信对于任何人都有重要意义。有人也许会说,诚信对于那些言而无信的人来说就没有什么意义。不对。一提起这些人,“言而无信的人”已经成了他们的一个标签,为了这个标签,他将会失去很多,而且全是那些最可宝贵的东西:尊重,信任,友情„„等;他们也会得到很多,都是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轻蔑,提防,猜忌„„等。你能说诚信对他不重要?只是他一旦丢掉诚信,再要回到诚信的人群,已经非常困难了,有可能永远也回不来了。而诚信对于信客,就更是意义重大了,这个“信”字,在他们那里是不可以有任何闪失的,哪怕只是丢弃一刹那,立刻就身败名裂,万劫不复。这个“信”字是信客的生命,一旦失信,就永不再有资格做信客了。

余秋雨曾经说过:“我把我已经想明白的问题交给课堂,因为我是一个教授;我把有可能想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学术,因为我还写许多学术著作;我把我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散文。”(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百家论坛栏目2004年1月1日《余秋雨谈散文》)那么作者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才要写这篇《信客》的呢?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这人间不能没有诚信。但另一方面,两个信客都没有坚持到最后,老信客因为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而彻底糟蹋了自己的名誉,年轻信客因遭受太多的痛苦、欺凌和凶险,晚年退出了这个行当。没人能够撑持得了这个“信”字。这是一个悖论,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作者永远也想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信”字。

2.文化苦旅中的信客

余秋雨先生写的《信客》,实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诚信、宽容文化在不诚信、不宽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

文中的“信客”肩负的是诚信和宽容的文化,然而,这种文化的提升和生存之路却是那样的艰难。余秋雨在《信客》中写出了老信客和年轻信客同样的悲剧:老信客和年轻信客都被迫远离信客这一职业,一个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导致整个社会对他一生诚信的彻

底否定,老信客痛楚无奈地从浸满诚信文化因子的这一职业中悄然退出;而另一个则是因为太诚信而被捕进班房,认识到诚信“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而决然退出。他们殊途同归的根源都在于:整个不诚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以他们为代表的诚信文化进行诋毁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诚信被打耳光、进班房)。

诚信、宽容文化的生存需要诚信、宽容的环境。假如没有这样的生存环境,就会像“老信客”的结局一样,“活人的世界”没有“宽容”,只有与“死人”—“坟地”相依为伴。年轻的信客尽管是“诚信、宽容”的文化精灵,然而诚信的每一寸,宽容的每一步,都是要付出忍辱负重的代价的。这个奔波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之间的“另类文化使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诚信、宽容”而感到幸福:他要忍受丧夫之妇咬牙切齿的憎恨、大声呵斥;要忍受“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这种疑惑和诘问让他“流了一身汗,赔了许多罪”;还要因为在外谋生发财的、因为不忠于自己的妻子而包二奶的同乡的侮辱:挨耳光、进巡捕房。“诚信和宽容”文化的精魂——信客,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的。这实质上是两种相反的文化在碰撞、在冲突,信客就是在这种冲突中最终忍受不住,败下阵来,这正暗示着“诚信、宽容”文化没有顺利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只好隐退于生活之外。最后,信客与老信客两坟相守,也正暗示着,只有“诚信、宽容”与“诚信、宽容”相随,才是诚信文化生长、生存的最佳土壤和环境,这正是余秋雨先生文本中所要诉求的要义。

而更为有趣的是,信客在平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只有当代表“诚信、宽容”的文化信客不干了,辞职了,那些在外的家属们再也找不到“诚信、宽容”的载体时,他们“一时陷入恐慌”,“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才开始重新尊重这个信客,其实也是认识到“诚信、宽容”的重要性。这有点寓言味道,耐人寻味:拥有的不如失去的珍贵。

然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荒诞可笑的是,在这种整体社会文化不诚信、不宽容的背景下,只有不诚信才能赢得“不诚信者“的感动和尊重。看看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因为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即没有向他的结发妻子告发他在外包二奶的秘密),也就是没向他的妻子说真话,而让这位同乡“深受感动”,决定办邮所,让信客任职。其实作者在告诉我们“诚信文化”所遭遇的尴尬和不幸,告诉我们这种畸变的、不诚信文化的社会心态的滑稽与荒诞,可笑与可悲。

这篇文章不是单纯在赞信客的“诚信、宽容和善解人意、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而是在告诉我们:“诚信、宽容的文化”在一个不诚信、不宽容的社会里,就必须忍辱负重,乃至消隐。因为信客的“没说任何坏话”反而让人感动,这不能说信客永远是“诚信”的,而只能表明,这是“诚信文化”遇到不诚信的社会而发生的一场荒诞剧,是诚信文化在不诚信

社会中经历的一次艰难辛酸的、荒诞的“文化苦旅”。

但是,这篇被选入初中语文人教版的散文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却被教参和大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了浅陋化的表述和解读: 仅仅要求学生学习信客的“诚信、宽容和善解人意、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而没有让学生认识到建立整个社会诚信文化的重要性,忽略了诚信个体和诚信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字。它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功,就是生动地塑造了二位无私的信客形象。

信客,关键在一个“信”字。为了守信用,信客付出了多少别人所不知道的辛劳,这绝不是微薄的报酬所能抵偿的,他是城市与农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

除了守信,信客身上更可贵的品质就是无私。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精神被表现到了极致。此外,我们不能忽视作者所赋予他的文化含义。

此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之事,在某种意义上“触及”了“现实”,在本文中,一个散文家的才华,一个散文家的良知,都有一定程度的闪现。信客恪守信用,他不仅是一个邮差,他比邮差有情有义得多,他总是用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有时他必须安慰破碎的心,有时他必须拯救丑恶的灵魂,有时他必须忍气吞声„„总之,信客这个形象是充满人情极富良知的。但是,无论第一任,还是第二任信客,他们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老信客凄惨地死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年轻信客熬老了,熬干了,熬病了,饱经风霜,最后总算有点着落吧。但如果没有那个发达的乡亲,他可能老境更加颓唐。掩卷而思,我们是不能原谅冷漠的!

4.《信客》教学反思

做老师已经整整十年了,职业熟悉度麻痹了曾有的热情。9月22日,一场语文教学比赛激活了从前的教育情结。课后,心中一直承载着重压,也许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了—— 第一份重压来自课堂。

一直困惑,如何对语文课堂知识进行“分解”,如何对知识进行化难为易的处理,如何在梳理之后让学生爱上语文。《信客》教学的第一环节中,我进行了三次知识分解尝试:第一次是为文章的四个部分拟小标题,结果失败;第二次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结果失败;第三此次归纳文章动人的故事,结果依然失败!我茫然了,难道课改之后的语文教学已经无需如此的梳理了吗?

随之而来的思索令我更加困惑,如何对语文课堂知识进行“汇总”?依然是《信客》一文,我一直想找到一个能够以点带面,贯通全文的切入点,但怎样的尝试都无法达成心愿。

最后,一位恩师指点我,可以从课后的一个问题入手提挈全篇,问题是:年轻信客死后为什么留下遗愿,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问题看似简单,竟把全篇的精华串连。欣喜之余,我懂得了:原来在语文教学领域,我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第二份重压来自课后。

一位老师告诉我,每一节课后都问问自己,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不敢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无法面对良心的拷问。《信客》之后,我不得不问自己对学生的给予,结果汗颜不已,因为我无法给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说法。也许除了语言的熏陶、形象的积累之外,那节课我给予学生的真的寥寥!

于是我为自己追加了一个问题:《信客》的赛课令我学到了什么?概括说来只消两个字:震惊!为了一节比赛课,我会查那么多资料,进行那么多的尝试,不妨回头看看日常的语文教学,不外乎就是看看文章,读读参考,想想技巧,之后便欣然登场了„„有多少节课留下过遗憾我已经说不清了,现在想来除了震惊也只有震惊了!

赛课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我却有了终生难忘的收获:我知道,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

推荐第7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双星初中

余春艳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

3、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学习重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学习难点: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一、导入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像,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二、资料助读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进入文本

(一)解读“信”字。

“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义是言语真实,后来发展为讲信用,再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信使、信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信客们是如何做到诚信的。

(二)阅读课文,感知信客的品格。

1、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课件出示)]

2、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

⑴两位信客在做信客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

明确: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他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 。年轻信客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因为报死讯被人憎恨,处理死者后事时被无端猜忌,耐心聆听村民的抱怨,被冤枉进巡捕房。

⑵ 正是有了这种特殊的职业才造就了这种职业所具有的特殊品格和素质,那么信客要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素质呢?

明确:诚信无私、大度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有强烈的责任感、恪尽职守、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洁身自好。

⑶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传统文化的追溯、思索与赞颂是余秋雨散文的一大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他散文的语言特点。 品味文章,体会风格

⑴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认真拼读课文,找出质朴而典雅的句子。

学生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是质朴而典雅的句子。教师明确:“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⑵警辟而畅达: 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排比句上:“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学生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是警辟而畅达的句子。教师明确:“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拓展延伸

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体例不作要求,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学生构思、完成,教师巡视并作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笔,并简

提供参考示例:(多媒体显示)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推荐第8篇:《信》教学设计1

《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导学过程:

一、导课: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 / 2

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指名回答,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指导写字。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二、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给亲戚、朋友写。

(2)结合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看看这些小朋友给谁写?你还想给谁写?写些什么?学生仿照课文编写诗。(展示学生作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2 / 2

推荐第9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哈尔滨宋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课文重要的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理解人物性格; 3.感悟余秋雨散文的质朴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学生自主合作质疑探究、感受语言,揣摩文中人物形象,感知课文质朴、感人的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学习信客诚信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信客的品格和精神,关爱、敬重和学习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2.难点:揣摩质朴、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的父母出差在外,你想他们了或有事情请教他们,你会采取哪种联络方式呢?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没有邮局,人们该如何与远方的亲朋沟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信客》这篇课文,了解一下在讯息技术很不发达的过去曾经存在的一个职业——信客。这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在他们身上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见上)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2、字音字形:

生字词:克扣接济唏嘘稀罕噩耗呵斥诘问焦灼伎俩颠沛吊唁文绉绉 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四、初读感知——信客

活动一:在余秋雨的笔下,信客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职业,有着哪些遭遇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章,完成“我所了解的信客”内容,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身体状况收入情况工作内容最高兴事最痛苦事性格为人

此活动旨在让学生直奔主题,突破重点,紧扣二三部分的阅读,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感知文意,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活动二:你能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信客的人生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信客人生和品格的概括:

苦: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信: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默默奉献

过渡语:同学们回答很好,同学们不仅充分认识到了信客这一职业特点,更从这个“小人物”平凡经历中,感悟到了其高贵的精神品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感动。(出示幻灯片10)

五、自由赏析(12分钟)

教师过渡:在同学的交流中,我不仅为信客的精神而感动,他们挑着一幅生死祸福的重担,以自已的诚信无私,为人们默默奉献着。“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下面请同学们在自由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推荐优秀者全班朗读交流)

明确:语言----质朴、典雅而又警辟

(让学生在朗读中,切实感受信客的精神和品格,达到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的,同时让学生在语言品味中,领悟余秋雨散文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六、质疑解疑:

教师过渡:我们解读了信客,领会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人生,针对本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本问意在让学生自主提问,生成课堂信息,在教师筛选中重在解决: (1)、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一个老信客? (

2、)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要写信客死后人们的吊唁?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意识,同时课堂的学习,不应是教师设下的圈套,而应是学生主动生成课堂信息的过程;另外,也让学生对信客的人生有着更为深入理解(他们虽然劳苦一生,最终会获得人们的敬重和感激)

七、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人类永恒的财富。不过老师有两个疑问:

(1)、过去了一个世纪,作者为什么还要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呢?文章有无现实意义?

(2)、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列举出像信客这样默默为人们奉献的人吗?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适时出示多媒体:感动中国的新一代信客---王顺友

通过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也帮助学生感悟到关爱他人,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八、课堂小结:

结束语:信客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磨难,但他们的“信”字人生却在我们心中树立起了不朽的丰碑,也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诚信是做人之本,人人的生活不一定轰轰烈烈,只要你奉献助人,你的人生虽然平凡却也能伟大;愿天下诚信无私、宽厚善良、默默奉献的人一生平安。

请每个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九、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诚信无私 苦生活贫苦:收入微薄信任劳任怨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待人宽容

推荐第10篇:信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含义。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体会句子内涵:“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激发学生写信的热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成语“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3、模仿课文样子,试着自己写几句诗。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要和不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交流,人们是采用写信的方式。

2、板书课题:1

二、整体感知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听课文录音。

2、交流讨论。

3、预习课文

1、预习反馈

2、学习:“雏”

①“雏”是翘舌音,用手指在桌上书写共几笔? ②形近字组词。

雏、准、难、推这四个字均是部首不同。 ③读准字音:蜂(后鼻音)

3、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正音。

4、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① 轻声边读边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② 交流: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贴心

8、学习“巢”。

①“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 ②“巢”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集体书空。

9、男女生分小节读2—6节,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10、交流:

①理解词义:黄昏(指名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②姹紫嫣红(指导看课后注释,启发说春天有哪些花?) ③读准字音:封(后鼻音)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读读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把诗歌朗读正确地。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雏鸟、回巢、黄昏、蜜蜂、航海、风平浪静、一封封

2、读熟课文。

第11篇:弟子规信教学设计

《弟子规——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弟子规——信》的内容来自于《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中的第四条。被“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小学初段”选作教材。《弟子规》进入《信》篇的核心词也可以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信”字。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弟子规》将《信》作为独立的一个单元进行编排。《弟子规》在讲这个《信》的部分时首先要求是说话你怎么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特别是教孩子怎么说话,你应该实事求是的说话。“凡出言,信为先”。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

《弟子规》的字句简单,内容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背诵,在此基础上增长知识,获得人生的启迪。使学生尽快的养成良

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的背诵《弟子规——信》的前四句。

2、通过多样的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守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行。

3、通过学习来指导孩子的言、行,并能践行。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样的诵读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守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行。能指导孩子的言、行并能践行。

教学准备: 动画、PPT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孩子们咱们学了《国学经典》你的收获一定很多吧!能把你记住的句子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指名交流)

师:真棒,能记住这么多的句子。表扬表扬自己。

那你们还能完整的记住《弟子规——谨》吗?(生:能)那咱们来开火车接,看哪位火车司机的火车开的又快又稳。小火车……

(生开火车接背)

师:孩子们的火车开得真是又快又稳,表扬表扬自己

师:今天,赖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弟子规”中的一位新朋友“信”

(板书课题:信)咱们跟它打个招呼吧!读(生齐读课题)想近距离认识他吗?

师:请孩子们翻到国学书第44页,试着拼一拼,读一读前面两排的句子。是不是这一页全部要读啊?(生:不是,只读前两排)

师巡视指导(3分钟) 二 学习新知,熟读成诵

师:赖老师发现孩子们读一个字指一个字的读书习惯真好!那你们会读了吗?

(生:1不会 2会)

师:会的小朋友想听听赖老师是怎么读的吗?不会的小朋友想跟我学吗?

(生:想)(师范读)

师:你们觉得赖老师读得怎么样?想跟我学吗?(生:想) 师:小朋友们跟我读(教读) 师:孩子们学会了吗?(生:学会了)

师:那谁愿意读给我们听一下。(抽生读)孩子们他读准了吗?(生:没有)谁愿意教教他。

师:谁还愿意当小老师。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其实读古文的方试有很多。咱们可以有节奏的读,像这样。(师范读)

师:孩子们自己练练。(生练习)

师:谁愿意起来读一读(抽生读)

师:谁愿意拍着手来读一读。(指名读)你真是个聪明的小孩,老师一说你就明白了,咱们还可以和同桌一起拍手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做。(师请生协助示范)谢谢你,请下去。孩子们你能和同桌一起做一做吗?

(生带上动作试读,有跺脚读、叉腰读、摇头晃脑的读、唱、拍桌子……)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师:老师发现孩子们已经不用看书了,看来孩子们已经会背了,谁愿意背给我们听听。

(指名,评价)

赖老师发现这么多小手都还举着,那会背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背背吧!不会背的孩子可以翻开书跟着会背的孩子一起读。

过度:这么多的孩子都会背了,那你想知道它的意思吗?

三、知含义,明道理

那让赖老师给你们讲讲。(我们说话做事应该以诚信为第一。说欺骗的话怎么可以呢?话说的多,不如说的少。那种拍马屁的好听的话就不要说了。)

师:孩子们,老师这有一个故事想和大家分享,要仔细看哦。(播放《立木为信》的故事,

领着孩子分析故事)孩子们,你觉得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生2:说到做到的人。) 师:你能把今天学的古文中的句子送给他吗?(生:凡出言,信

为先。)老师这也有四个字送给他,请看黑板。(板书:诚实守信)

四、交流感受、指导言行

你身边又像商鞅这样诚实守信的人吗?(生举例)

同学们,古人的语言精辟绝伦,不得不叫人佩服。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信》的前几句,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从今天起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生1:诚实守信。生2:凡出言,信为先的人)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不错。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结束,但我们对《弟子规》的感悟只是个开头。让我们将这经典再背诵一遍。

板书设计:

弟子规——信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弟子规——信》的内容来自于《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中的第四条。《弟子规》进入《信》篇的核心词也可以说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信”字。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弟子规》将《信》作为独立的一个单元进行编排。《弟子规》在讲这个《信》的部分时首先要求是说话你

怎么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再次是告诉我们要少说多干,不得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让一年级的孩子诵读有滋味并能简明理解古人精辟绝伦的存言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攻破识字这个难点上,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听范读,小老师教读,老师教读等形式解决识字问题。但课结束时发现孩子还是有个别字的字音读不准。如果能在老师教读这块加大力度,再让学生练习拼读就更好了。其次,要求生会读不难,但要读的有韵味就很难了。在教学时我在孩子已经会读的情况下采用跟老师学,有节奏的读,拍手读,两人拍手读,齐读等形式让孩子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在实施这个环节时我发现自己无论是组织教学还是评价语都需要再斟酌。形式上能再多样些,在实施时再有序些,评价语再丰富些,孩子学习的热情一定会很高也会更加积极。第三,孩子在知其意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很多字只能说会读,意思根本不知道,就算老师把意思出示给孩子,那些生硬的,书面的词句还是难以让学生领悟。在此环节理解含义上就由老师用通俗,孩子能听明白的语言简单讲明。为了体现国学要知其意并能指导自己在生活中的“用与行”上。我又用“立木为信”的故事加深孩子对“诚实守信”的理解。之后让孩子交流在生活中他要做一个什么的人?《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特别是教孩子怎么说话,你应该实事求是的说话。“凡出言,信为先”。 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

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

上了本节课,我深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能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建议。谢谢!

第12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把握文,掌握的中心。从精妙的语言中揣摩的写作用意。

2、过程和方法:

把握人物的形象,体会前后对比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设计】

1、导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有各的行业规范。诚信不仅应该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更应该是为人处事的根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余秋雨的散文《信客》,看看我们应从主人公身上学习哪些品格。(引出题)

2、整体感知:让学生速读文,理清脉络。

从业缘起

脉络信客生涯

转行之后

⑴从业缘起:

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

⑵信客生涯:

①新老信客叙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工作极其繁忙,除收发信、物,捎带口信,还须听凭顾主絮叨;遇有噩耗,自然承当发泄幽怨的出气筒;传递遗物,难免遭受无端的猜疑;代人读写书信,每与人同生悲切;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

③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终于无奈卸却差事。

⑶转业之后:

①人们终于想到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打过他的人,幡然醒悟,在乡里设了代办处,并向他道歉。信客以代人写书信为生,后来当了小学教师、校长。

②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3、依据情节,归纳信客品格。(任劳任怨、诚心无私、待人宽厚、通达事理)

4、研读结构:

⑴在结构上,作者是怎样安排信客和老信客的材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怎样理解作者对老信客的态度?老信客对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

⑶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你对哪些句子感兴趣?读一读,议一议。

5、深入探讨:

⑴作者为什么要为信客树碑立传?

⑵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已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

6、后拓展:

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第13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培养学生洁身自好、诚信待人、任劳任怨等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全文内容,掌握课文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预习: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五、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都用哪些方式和家人朋友联系呢?(手机、微信、QQ)没错,现在科技发达,联系方式多样、快捷,但在还没有电话、电脑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联系的呢?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他们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作者的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很多人到上海谋生,由于通讯事业尚未普及到农村,城乡之间的通讯需要有专人担当,于是信客在这一地区还很活跃。下面呢,我们就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了解一下信客这个人和他的故事。(板书:信客——余秋雨)

二、作者简介:

在走进《信客》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作者从小就听人讲家乡的信客,对信客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新,对信客的职业品质充满敬仰,便写此文以记之。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认识了作者,我们就正式走进《信客》的世界。全文按小标题形式自然分成四部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归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说明理由:

第一部分:信客当信客的原因,即从业缘起——接受重托。(老信客自感失去了信誉,做不下去了,找到了落魄返乡的青年。这个青年为老信客的诚心所动,终于接受了这份差事,成为一名信客。) 第二部分: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即信客生涯——艰辛。(收、发信、物,工作繁忙;充当死者的代理人,受人怀疑,遭人诘问。)

第三部分: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即辞职**——无奈。(两方面原因:一是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二是道路凶险,加之腿脚有病,信客无奈卸却差事。)

第四部分: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即转行从教。(当了小学教师,进而升为校长。且信客死后,葬在老信客的墓旁,前来吊唁的人很多。)

(明确:文章自成四部分,生研讨归纳,师整理并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接受重托 艰辛从业 无奈卸差 执教小学)

四、走进信客:

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关键信息来填充档案内容。

板书:信客档案

姓名: 程信(谐音“诚信”) 职业: 信客

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第12段) 收入情况: 收入微薄(第

3、6段)

工作内容: 收、发书信和物品; 代表家属乡亲为客死者料理后事,报死讯,收拾并送遗物;代读、代写书信

最高兴的事: 工作几十年从没有失过一封信、一件物品;给焦急等待的家属送来了在外亲人的消息,看着别人高兴,自己也高兴;信客的工作得到乡亲和老信客的认可

最敬重的人: 老信客

座右铭: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五、合作探究: 信客档案我们完成了,也对信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由讨论,并总结出信客的品质和精神:

1.作者是怎么样刻画这位年轻信客的?重点写了他的哪些事?你怎样看待信客这个职业? (明确: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的经历)

2.作者后来写信客不当信客后当了老师、校长,为什么他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校长都是好样的? (明确:因为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3.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明确: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难;强调他的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4.总结信客的品质和精神(板书: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善良厚道均可。)

六、教学小结:

七、布置作业:

如果信客还活着,并且被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同学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第14篇:《弟子规——信》教学设计

《弟子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

2、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学文化,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3、通过学习其中的道理来指导学生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短片、PPT)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会被的经典诗文。(生自由背诵古诗和《弟子规》)

2、我们学了《弟子规》的这些内容后,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今天我们将接着学习《弟子规》新的内容——信。(板书课题)

二、学一学

今天我们先学习前20句,课件出示:(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是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三、读一读

1、听录音范读。

2、生借助拼音试读。

3、师领读。

4、生自由读。

5、指名读。

6、男、女生赛读。

7、齐读。

五、看一看,说一说

1、同学们,你们知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四句话的意思吗?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动画短片:《斧头的故事》、《刘平和强盗的故事》。

2、说一说:看了动画短片后,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我们以后在生活中该怎么做呢?

3、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要学习樵夫和刘平,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能说谎话,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会像樵夫的邻居那样受到惩罚。

六、练一练

1、判断:①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小红临时要去看望生病的奶奶,所以他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②冬冬在学校和同学打架把头打破了,回到家里,爸爸问他怎么 回事,他说不小心摔倒了。()

③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作业丢在家里了。()④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 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⑤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把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回铅笔。()

2、学生在小组内互读互背古诗。

3、指名背。

4、学生齐背。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信》这一章节的前20句,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弟子规——信

诚实守信

不说谎话

第15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

教学目标

1、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二、简介作者:(把书翻到82页,告诉老师,作者是谁?)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投影出示)

三、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嫉妒jí晦气huì噩耗è猝然cù诺诺nuò 呵斥hē诘问jié文绉绉焦灼zhuó伎俩jì吊唁

yàn 跋涉bá shè颠沛pèi

2、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幻灯片出示)]

3、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苦)

4、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3)总结: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5、年轻信客他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

明确:\"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6、分析\"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1)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

(2)以前是怎样撑持的?

(3)为什么撑持不了了?

7、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信客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明确: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四、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五、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六、教学小结: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赞扬的。

七、布置作业: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通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二次备课

第16篇:13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3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3分钟)

1.孩子们,知道老师手拿的这几样东西是什么吗?(信封)这张漂亮的纸是什么纸?(信纸)认识这是什么?(邮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用来写信的) 2.“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信是用来互相交流想法,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3.有一位小朋友,他学会了写信,心里特别高兴,他会给谁写信,在信中写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儿童诗《信》。 4.板书 指名读 ,齐读。

二、自主学习(12分钟)

①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理解词语“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②再读课文,说说各节诗的主要内容,并把诗分为三部分。 ③诗歌《信》中的“我”都替谁写信了,它们要表达什么心愿呢?

④你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2)学生按提纲自学,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合作探究(16分钟)

(一)指名读词语。

雏鸟 回巢 黄昏 蜜蜂 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二)指导书写生字“蜜”和“紫”。

(三)指名说说各节诗的主要内容。全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告诉人们写信用纸和笔,用手和心。

第二部分(第2-5节):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三部分(第6节):信是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诗歌《信》中的“我”都替谁写信了,它们要表达什么心愿呢?

讨论交流:“我”替雏鸟、花朵、大海、云朵、树木写信是要表达什么心愿?你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集体反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人类的和平„„) 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更紧、更紧„„

指导学生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情地朗读诗歌。

四、拓展训练(4分钟) 小练笔:

过渡: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板书设计:

第17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信客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伟大的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难点:学习信客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伟大的人生。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写人的叙事性作品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加上他们对未接触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相信他们对信客所要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由于生活阅历和多角度看问题方法的缺失,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以文中的信客为榜样,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这一点还是需要老师适当引导。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简短视频,之后老师有感情地朗诵颁奖词,引起学生的共鸣,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观看王顺友的视频以及聆听颁奖词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信客的工作、生活,拉近信客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信客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演绎伟大的人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做到心中有重点,突破有难点。) (3) 检测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克扣

接济

捆扎 ... 呵斥

吊唁

文绉绉 .... 噩耗

猝然

长途跋涉 ... 唏嘘

昏厥

连声诺诺 ....(设计意图:落实新课标识字写字的要求,同时日日积累基础知识,为中招考试做准备。) 链接中考

2016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狼藉∕慰藉 伺候∕伺机而动 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 B.悖论∕蓬勃 催眠∕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 C.包扎∕扎实 巷道∕街头巷尾 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 D.咳嗽∕洗漱 晦涩∕诲人不倦 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设计意图:链接中招考试题型,引导学生重平时,夯实基础。) (4)整体感知

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1、信客(

)做信客

2、信客( 怎样

)做信客

3、信客(

为什么不

)做信客

4、信客(

)做得非常成功

(此环节采用抢答环节。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比较长,老师给出提示,学生可以快速的了解四个部分的内容,同时采用抢答的方式会刺激学生快速阅读,活跃课堂气氛。) ②快速跳读课文,概括信客职业的特点。 信客的职业有何特点?

如:信客的工作内容:收发信物、代读代写、替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报死讯、安慰张罗、送遗物。 板书:工作辛苦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捡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板书:生活贫苦

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信客这个工作要求很高,对诚实守信要求到了一丝不苟的地步。

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通报噩耗,有的农妇竟把他当做死神冤鬼,大声呵斥。送交遗物,还被人怀疑贪占。并且这样的事经常发生。那个发了财拈花惹草的同乡竟诬陷称信客为小偷,扭送巡捕房。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板书:心灵痛苦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课文有话可说,多角度解读信客这个职业,充分体会这一职业的辛苦。) (5)自读探究

①信客的工作这么苦,但是年轻的信客一干就是二三十年,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

信客任劳任怨。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事情不管分内分外,只要有求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板书:任劳任怨 信客诚信无私。他铭记老信客的嘱告:“信客信客就在一个新字。”他洁身自好,从不雁过拔毛,也不怕别人怀疑。板书:诚实守信 信客待人宽容。他在一个发财的同乡那里遭遇了凶险,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事,不说那个同乡的任何坏话。并且,帮助乡亲料理后事遭受呵斥、憎恨时,他也能理解乡亲的遭遇,从不记恨。

板书:宽容待人 (设计意图:信客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检测一下学生在学完第二单元之后,提炼概括总结信息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同时提前训练中招现代文阅读提型。)

②出示清洁工、医生、最美教师的图片,引导学生尊重在辛苦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人们。

③有感情地朗读选段,在朗读中感受信客的优秀品质。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 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6)合作探究

为什么年轻的信客最后要求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本环节采用讨论。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让同学们深入地感悟信客,感受他在艰苦的环境中的坚守,不仅增长了才干,磨练了优秀的品质,并把这一品质发扬光大,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可是他却能在最后以实际行动理解老信客、感恩老信客,这实在令人动容,这也是年轻的信客最值得歌颂的地方。)

板书:小人物 大精神

(7)拓展延伸

依据王顺友的颁奖词给年轻的信客写一个颁奖词。

(设计意图:依据王顺友的颁奖词进行写法指导,让同学们在写作中铭记信客的优秀品质。) (8)结束语

余秋雨曾经说过:“我把我已经想明白的问题交给课堂,因为我是一个教授;我把有可能想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学术,因为我还需要写许多学术著作;我把我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交给我的散文。” (9)板书

信客

余秋雨

工作辛苦

诚实守信 生活贫苦

任劳任怨 心灵痛苦

待人宽容

小人物

大精神

(10)课后记

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老师采用朗诵、图片、视频、写作引导感染学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分配稍有问题,导致结束时有些紧张。总之,许多细节方面仍需细细打磨,再接再厉。

第18篇:《信》教学设计[1]

《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义。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练习仿照课文编诗歌。

4、帮助学生了解“书信”常识,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自学生字。

2、课件。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认识“信”

(一)教师出示信封,谈话: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什么呢?你收到过信吗?当时心情怎样?

(二)教师讲解:信就是用来互相交流想法、互相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引导:老师认识了一位作者,他学会了写信,心情特别激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写信的?他都替谁写信呢?

二、初读诗歌,感知“信”。课件出示诗歌。

(一)学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并将生字词挑选出来认读。课件出示“读一读”

(二)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用什么写信的呢?你觉得哪句话最重要?写信为什么要用心?(用心就是用心想,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三、理解诗歌,感悟信。

(一)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第2-4小节,边读边思考:我替谁给谁写信,这些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节信,认真读读,想象一下信里都写了些什么?体会着信里的感情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出示课件

(二)根据第二小节填空。出示课件

“我”替_____给_______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已近黄昏,妈妈,妈妈,快回家吧。您在外奔波一天了,您累了吗?是飞不动了吗?为什么还没回来,快回来吧!没您在我们身边,我们很害怕。” 小鸟爱妈妈,就如我关心我的妈妈一样,希望妈妈能平安、健康。 要读出对妈妈的关爱之情。

(三)根据第三小节,课件出示画面。教师提问: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

交流小结:它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

指导感情朗读。

(四)根据第四小节,课件出示填空

“我”替_____给_______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_____给_______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信中所写内容,指导朗读。

教师点拨:这个世界充满了友爱。有时,你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课件出示

四、拓展诗歌,丰富信。课件出示,想象补充: 替春姑娘给种子写, 替小草给太阳写, 替课桌椅给小朋友写, „„

五、结合实际,学写信。

(一)朗读诗歌第1-4小节。

(二)学习第五小节,指导写作。

教师引导:我们给别人写信,真诚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贴得紧紧的。

“你想给谁写信,在信中你想说什么?”教师适时提出以上问题,并鼓励学生动手写一写。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六、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采取“开火车”、“指名读”、“抢读”等方式读生字。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拼音和生字连线,给每个学生印发下去,让他们连线,进行认读测试。这样,对每个孩子的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就会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掌握不好的字,可以拿出来重点再讲讲。

(二)分析字型,书写生字。

学:上中下结构,写紧凑。

写: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笔顺。

给:左窄右宽。 采:上小下大。

成:独体字,注意笔顺。

无:独体字,与“天”字相似,可以比较记忆。 书写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笔顺。

第19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一、了解信客

导入:如果出门在外,同学们会怎么和你的父母联系? (电话、短消息、电子邮件、QQ留言„„)

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出门在外,和亲人的联系方式有很多种,既方便又迅速。而在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余秋雨的文章《信客》。

信客究竟是怎么样一类人呢?

(看书下注解,同时老师截选余秋雨原文删除片段的一些句子)

在选入课文时,编者将有关信客的介绍部分删除了,如果我们没有阅读这部分,能不能了解信客这个职业吗?

(能,因为文中对“信客”的描写一样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走近他们)

二、走近信客

1、文中写了几个信客,主要写了哪个信客

2、根据课文,填写信客的档案

姓名: 职业: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从业原因: 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就文中捕捉的重要信息来填充档案内容,并强调: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3、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信客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个字? “信”

根据字典的解释,“信”字有8个义项,上面的哪些含义与课文或信客这一职业有关? (概括得出:谋生手段:传书递信:职业价值:沟通信息 职业素质:诚实守信)

三、品读信客

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欺凌,但信客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见利忘义;心胸宽广,所有苦、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用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这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台湾电视人刘德凯看中了余秋雨先生的《信客》,有意把此文搬上荧幕,可惜,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动作,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弥补这个遗憾。各位同学,假如你想为影片做一个精彩的片花,你最想拍摄演绎哪个镜头?

四、解读信客

把大家的镜头串联起来,一定是一部吸引观众的精彩片花。大家借用另一种方式展现了信客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大家的创意中,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了年轻信客身上,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在写他之前写了一个老信客呢?他们不同的遭遇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既是信客维护职业尊严的职业道德,又逐渐内化为他的人格修养,使他不再仅仅作为信客被人需要,更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受人尊重、敬仰。所以我们也应该象信客一样,做一个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人。

而两个信客不同的经历告诉我们做人竟是如此的严肃!竟然容不得半点的差错!无论你曾经多么受人尊重、多么让人信任!其实人来到世界上,要犯很多错误,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在错误中不断前进。可是我们在做人上却容不得犯一丝一毫的差错,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这是作者在反观人生之后得出的宝贵经验。

五、了解作者

知道这个作者吗?

介绍余秋雨,介绍“忏悔**”,了解**背后,是对知识分子“诚信”的召唤

六、缅怀信客

感动我们的信客已经离我们远去,如果可以,就让我们借用墓志铭的形式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意吧!

(出示墓志铭示例)

七、推荐影片

《那山那人那狗》 影片简介:

即将退休的乡邮员,在湖南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辈子信,马上要由唯一的儿子接下送信的工作,面对儿子第一次出发老邮员千叮万嘱交代,实在放心不下,于是带着长年跟随的忠狗陪着儿子走一趟送信之旅。„„

起初,父子两人因为长期隔膜只默默走路,渐渐地,通过与不同村民尤其一个漂亮女孩(陈好)的接触,两人渐渐打开话匣,对彼此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秀美如画的风景中,儿子慢慢明白了父亲工作的辛苦和意义,父亲也渐渐体会到他二十几年来对家庭的亏欠。

附录:

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么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

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

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 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沈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余秋雨先生写的《信客》,实为文化苦旅中的“信客”,是诚信、宽容文化在不诚信、不宽容文化中的一次苦旅。

文中的“信客”肩负的是诚信和宽容的文化,然而,这种文化的提升和生存之路却是那样的艰难。余秋雨在《信客》中写出了老信客和年轻信客同样的悲剧:老信客和年轻信客都被迫远离信客这一职业,一个是偶然的、唯一的一次失信,导致整个社会对他一生诚信的彻底否定,老信客痛楚无奈地从浸满诚信文化因子的这一职业中悄然退出;而另一个则是因为太诚信而被捕进班房,认识到诚信“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而决然退出。他们殊途同归的根源都在于:整个不诚信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以他们为代表的诚信文化进行诋毁和嘲弄,甚至是迫害(信客因诚信被打耳光、进班房)。

诚信、宽容文化的生存需要诚信、宽容的环境。假如没有这样的生存环境,就会像“老信客”的结局一样,“活人的世界”没有“宽容”,只有与“死人”—“坟地”相依为伴。 年轻的信客尽管是“诚信、宽容”的文化精灵,然而诚信的每一寸,宽容的每一步,都是要付出忍辱负重的代价的。这个奔波于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之间的“另类文化使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诚信、宽容”而感到幸福:他要忍受丧夫之妇咬牙切齿的憎恨、大声呵斥;要忍受“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这种疑惑和诘问让他“流了一身汗,赔了许多罪”;还要因为在外谋生发财的、因为不忠于自己的妻子而包二奶的同乡的侮辱:挨耳光、进巡捕房。“诚信和宽容”文化的精魂——信客,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艰难地生存的。这实质上是两种相反的文化在碰撞、在冲突,信客就是在这种冲突中最终忍受不住,败下阵来,这正暗示着“诚信、宽容”文化没有顺利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只好隐退于生活之外。最后,信客与老信客两坟相守,也正暗示着,只有“诚信、宽容”与“诚信、宽容”相随,才是诚信文化生长、生存的最佳土壤和环境,这正是余秋雨先生文本中所要诉求的要义。

而更为有趣的是,信客在平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只有当代表“诚信、宽容”的文化信客不干了,辞职了,那些在外的家属们再也找不到“诚信、宽容”的载体时,他们“一时陷入恐慌”,“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才开始重新尊重这个信客,其实也是认识到“诚信、宽容”的重要性。这有点寓言味道,耐人寻味:拥有的不如失去的珍贵。

然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荒诞可笑的是,在这种整体社会文化不诚信、不宽容的背景下,只有不诚信才能赢得“不诚信者“的感动和尊重。看看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因为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即没有向他的结发妻子告发他在外包二奶的秘密),也就是没向他的妻子说真话,而让这位同乡“深受感动”,决定办邮所,让信客任职。其实作者在告诉我们“诚信文化”所遭遇的尴尬和不幸,告诉我们这种畸变的、不诚信文化的社会心态的滑稽与荒诞,可笑与可悲。

这篇文章不是单纯在赞信客的“诚信、宽容和善解人意、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而是在告诉我们:“诚信、宽容的文化”在一个不诚信、不宽容的社会里,就必须忍辱负重,乃至消隐。因为信客的“没说任何坏话”反而让人感动,这不能说信客永远是“诚信”的,而只能表明,这是“诚信文化”遇到不诚信的社会而发生的一场荒诞剧,是诚信文化在不诚信社会中经历的一次艰难辛酸的、荒诞的“文化苦旅”。

但是,这篇被选入初中语文人教版的散文所具有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却被教参和大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了浅陋化的表述和解读: 仅仅要求学生学习信客的“诚信、宽容和善解人意、任劳任怨、忍辱负重”,而没有让学生认识到建立整个社会诚信文化的重要性,忽略了诚信个体和诚信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第20篇:《信客》教学设计

《信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力目标:感悟人物,品味佳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信客,诚信为人 二:教学重点:

1、对信客的工作的细致描写,感悟人物,品味佳句

2、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三:教学难点:

1、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

2、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四:教学方法

1、自读点拨法:指导学生在自读中把握信客的事迹和品质。

2、诵读品味法:指导学生品味佳句。

3、拓展延伸:信客品质的核心是诚信、奉献,鼓励学生谈谈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字词。

2、熟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3、掌握作者余秋雨的基本情况

老师:对“信客”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要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对象及分析:初二学生,班中学生语文基础虽不一,但都有自己情感体验,能提出自己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 一:导入新课:

(一)导语:走近信客

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顺友的视频故事。

现代电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说到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他们俨然成了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信客的故事。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知识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力目标:感悟人物,品味佳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学习信客,诚信为人

(二):字词检测:(多媒体课件)

猝然cù 文绉绉zhòu 噩耗è 伎俩jì 颠沛pèi 吊 唁yàn 穷愁潦倒:形容人穷困不得意。 鸡零狗碎:指零碎的东西或琐碎的事情

(三)简介作者:(学生交流课前自行搜集的资料,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二、初识信客: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多媒体课件) 我认为信客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解读信客 : 师生对话,重点研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一)通过“我认为信客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这个线索,领起对重点内容的赏析和品读,在朗读中完成对学习目标的解读。

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恪尽职守、洁身自好、善良厚道、诚信无私,仁义热心、人情练达的信客,重在一个字“信”。

1、师学法指导一:

朗读技巧:重读、语速、语调。 重读突出强调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 语调指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语速是指朗读每个音节的长短快慢 语气指高兴、伤心、着急等

2、学法指导:(多媒体课件)

1)质朴而典雅的语言特点: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的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而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赋闲在家”等等。

2)精辟而又畅达的语句特点: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上:“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祝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气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如“现在 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等。

(二)想一想在写信客前,为什么要写老信客?

老信客辛苦一生,做了无数的好事,可就因为关键的一步走错,才落到如此下场,由此你想到的名言是 一失足成千古恨。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

1、路途艰苦

2、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四:感悟信客:拓展延伸,实现超越

(一)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已消失,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你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故事?自己的或者别人的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好吗?

(二)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句或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多媒体课件)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示例:(多媒体课件)

1:中国近现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冯玉祥墓志铭:

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 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骈句形式、第三人称、篇幅较长) 2:马克·吐温的墓志铭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第三人称、一句话) 3: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第一人称,一句话,风趣幽默) 五:课堂小结:

(1)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品味了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了解了信客的高贵品质,明白了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圆满地完成了对本节课的学习。 六:作业

给信客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七: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共勉,学生齐读。

在一切宣称中,坦白和诚实都是一个神圣而又绝对庄严的法令 (德、哲学家、康德)

八、板书设计:

《信教学设计.doc》
信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