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2020-11-05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具准备:

磁带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2)出示挂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请生说说:你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3)师总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注入东海。与黄河一起,被称为“母亲河”。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②描红生字,师巡视指导,注意生书写姿势。

③生自由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

(2)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生词,指名逐词读,评议、正音。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学生轻声试读文章。

(4)逐自然段指名读文章,师相机指导,是生评议。

(5)四人小组自由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交流(师生共用)。

三、感悟内容:

(一)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3、精读第一自然段:

①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②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③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④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⑤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⑥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⑦齐读第1自然段。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全班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3、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自然段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4、怎么理解“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5、怎么理解“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6、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7、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长江以其丰富的资源,灌溉祖国大地,哺育各族儿女;长江以其宽广的流域,将西部巍峨群山和东部浩瀚的大海连成一片,在新的时代,长江之水把祖国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并以崭新的姿态为推动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8、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9、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板书设计:1、长江之歌

赞美——无穷的源泉

依恋——母亲的情怀

推荐第2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你在我的生活里

·长江,我们每个同学都熟悉。说说你所熟悉的长江,或者与长江有关的事物、诗词。

1、衣、食、住、行;

2、关于长江的诗词:

教材中曾经学到过的;李白一人就有三首。

师总结。

·听音乐,默读课文,谈初步的感受;

朗读诗歌,注意读正确、读出节奏。

二、我的眼里只有你

·长江之歌,这“歌”就是——

我们歌唱长江,我们赞美长江,你、我,长江应该是第三者,为什么作者不说“她”从雪山走来?

出示雪山图,你的脑海里跳出了哪些词语,师描述,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你走来——

默读第一句,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提炼\"丰彩\"和\"气概\"的意思.

这时候,你的眼里还有我吗?

把看到的形象融入你的朗读。

读诗就要这样:读出形象,并想开去,再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

·我们继续来读第二句,拿起你的笔,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为了加快记的速度,请写关键词。

交流

教师点化:

出示照片,我家门前有条弯弯的河,叫中心河,她通往长江;(指另一学生)你家屋旁有一条——叫——他——

当我吃着香甜的米饭的时候,我就想起长江;

当我——时候,我就想起长江;

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很好,请你挑你最喜欢的三个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听了大家说的,你想把哪个词语送给长江?(哺育 母亲都可以,相机指名读)

出示长江图(沿途经过的省份,和代表性景物)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的(),你是无穷的源泉,指图,读,你用健美——

·表达内心的赞叹

分角色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齐读第三句。

·回顾第一小节的学法。

1、抓住重点词语,品味;

2、读出形象、读出感想;

3、通过朗读来表达。

三、你在历史的长河里

·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来读第二小节

圈出重点词、批注、通过朗读来表达。

交流

教师指引:

荡涤:

1、荡涤和“洗涤”之比较;

2、物质、精神;补充,有关长江的历史重大事件。

推动:长江在新时期发挥的一些巨大的作用,如三峡工程。

师生,整理边语言,边指导读。

在这巨浪滚滚的长江中你看看到了什么?

情到深初,歌以咏之,出示带五线谱的歌词,学生跟唱。 再变成诗行,问学生,你们发现了,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1、结构整齐

重要的话,我们才重复说,每节的最后两句话为什么重复说? 音乐里重复的叫?

诗歌里重复的叫?

2、时空角度

推荐第3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班班通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设计】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作业设计:背诵课文,学唱歌曲。

【板书设计】

推荐第4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赞美了她的丰采、气概、情怀,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江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今往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歌赞颂过长江。

2、熟读《长江万里图》、《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并体会情感。熟读《长江之歌》,学有余力的同学会唱这首歌。

3、略知长江概况。

教学重点

背诵《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熟读《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了解长江概况

教学准备:搜集长江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长江三峡风光》片段

师:这是一段长江三峡风光视频,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用一个字来表达。

生说。

师:用两个字呢?

生说。

师:用三个字呢?

生说。

师:是啊,三峡风光秀丽,引人入胜,但它只是万里长江小小的一部分。长江不但风光雄美、气势磅礴,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江,了解长江。(板书课题:长江之歌。)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

1、长江概况

师:老是想先听听同学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对长江的认识还真不少,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出示课件:长江概况)

学生自由阅读

师小结:长江真的是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板书:历史悠久风景壮美价值巨大)长江不但如此壮美,更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赞颂过长江。你都了解哪些赞美长江的诗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展示交流。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赞美长江的诗句,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

学生自读。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长江的诗词,一同感受长江所蕴含的人文之美。

1、屏幕出示《长江万里图》和《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生自由朗读。

指名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一读。)

师:诗中哪些句子描写到了长江?你能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师:滔滔江水,滚滚东流,触发着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深深的思念再读读这两首诗词吧!(配乐朗读。)

师:长江和黄河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流向东海的万里之遥中容融着深深的中华儿女情,展现着深厚的人文之美。(板书:人文之美。)

三、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1)出示长江之歌歌词。

师:老师还给大家打来一首歌颂长江的现代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师:是啊,长江之美激荡着人们对他的崇敬与热爱,她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让我们怀着这种热爱与骄傲齐读这两段诗歌。

生齐读。

(2)跟多媒体学唱《长江之歌》

师:这两段诗歌其实就是长江之歌的歌词,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对长江的热爱与赞美。

生欣赏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把对长江的爱用我们的歌声表达出来。

师生学唱歌曲。

四、课堂总结,深化提高

1、学生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是否体会到了长江的雄伟壮阔,还有她那博大的母亲般的胸怀呢?通过今天这节课,老师由衷的希望大家更加热爱长江,热爱伟大的祖国,增强学好科学文化的信心,将来为长江的治理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愿你们在祖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的遨游。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歌词的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课文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掌握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幻灯片一),学生欣赏。

2、教师: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那么它是——(学生:《长江之歌》)。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展示图片,了解长江

1、教师出示地图(幻灯片二),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2、指名反馈:你们都搜集了哪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呢?(学生简单地说一说)

3、教师:是的,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我们的母亲河。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幻灯片三——十七)。

(在展示幻灯片五时,给学生介绍:宜宾,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

在展示幻灯片六时,给学生介绍: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

三、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大家对长江的了解更深一步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歌词,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荡涤”“磅礴”的意思。

2、指名读生字词,教师强调:

(1)“汁”是翘舌音,“挽”的右边不能多一点,“涤”是三点水而不是两点水。

(2)指名反馈“荡涤”“磅礴”的意思。(荡涤:洗涤;磅礴:气势盛大)

3、全班齐读歌词。

四、深入探究,体会感情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幻灯片十八)2、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对歌词的理解,教师根据要点适当地进行点拨。(幻灯片十九、二十)

品读要点: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结合地图,“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2)“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另外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向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挽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3)“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远古”是指很遥远的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4)“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教师小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吧!

五、深化感情,体会文法

1、全班齐读歌词。

2、指名反馈:《长江之歌》用的第几人称的写法?(第二人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母亲的什么情感?(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3、教师:你们再读读看,体会这种第二人称写法的表达效果。

4、指名反馈,教师小结:这种写法让人读了觉得特别亲切,就像在和自己的母亲亲切地交流似的,更能体现出华夏儿女对长江母亲的热爱和赞美。

5、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可是,今天的长江污染严重,伤痕累累。我们要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一起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唱《长江之歌》。

推荐第5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唱歌教学——《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如首句的旋律线就,呈现大起大落之势,描绘了长江之险,中部的旋律缓缓流淌,表现了长江中下游之美。歌词采用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2、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3、能够主动参与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三、教学重点

(一)会唱并有感情演唱长江之歌。

(二)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四、教学难点

(一)分析歌曲的曲式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

(二)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五、教学准备:钢琴

六、教学准备过程: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训练

七、课前导入

一、课前音乐: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1、提问:歌词中所唱的是哪条江?哪条河?(长江、黄河)歌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师: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说说自己对长江的见解?湖北省境内有没有长江流域?

师:今天让我们来看这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王世光 曲 胡宏伟 词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八、讲授新课

师:范唱一遍歌曲 《长江之歌》

一、初听歌曲:1.感受音乐情绪

2.感知音乐的节奏(例:稍快 有朝气 热情 饱满) 3.拍号 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学生:节奏比较平稳、宽阔,比较舒展。 学生:旋律起伏比较大。

教师:从歌曲情绪上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对母亲河的热爱。 学生: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二、复听歌曲:

1.听歌曲唱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什么样场面 ? 2.找出不懂的节奏型

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学生: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景象,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

解决学生找出的不懂的节奏型

三、再听歌曲:

1.音乐可分为几个部分? 2.根据什么来划分? 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教师:这首歌分为几部分?

学生: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是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部分和尾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地方?

学生:第三段

教师:我们把它叫做再现段,中间的叫B段。这首歌的曲式结构是带在现的三部曲式。请同学注意:A段与再现段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唱A段和再现段的结尾。学生聆听,给出答案。

四、教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用“yu”音跟唱旋律

2.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学唱a.b两部分。

唱完请同学思考:B段的旋律从节奏上、旋律上和A段有什么不同?

学生:它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乐比较长音明增加,起伏不大。 教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非常优美。抒情。

教师:下面请同学再把B段歌词唱一下,唱完请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B段用甜美的声音演唱、A段、再现段用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A段用徐缓平稳的声音来赞颂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现段应该是包含激情,表现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尾声仿佛“回声”的音乐特点,延续了A段 3 4 5的动机表现了人们对于长江的爱延绵不绝,永世相传

教师:长江养育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赞美着她。请大家思考:这三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学生:第一段饱含深情,用饱满的情绪演唱,第二段声音要甜美一些,第三段应该更加激情地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并注意歌曲的弱拍进入。 (教师弹奏伴奏,学生演唱全曲) (3)集体有感情的跟钢琴演唱全曲

九、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结束语: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请同学们再次用歌声来赞美长江吧!(集体齐唱长江之歌)

推荐第6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课题:长江之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 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 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 (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 (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 中间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7、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

知识点: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区别:音乐:时间的艺术。 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其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

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 对比例:第二段(B) 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课堂提问:音乐素材发展的两种重要基本手法是什么? 重复统一 加深印象,对比变化新的感觉(动力) 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8、歌曲分析

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

A

A‟

尾声

a + a„

b + c

a + a‟„

4

4 4

4

4

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由两个平行结构的弱抑起乐句构成,顺口易记,深刻凝练。第

三、七节的大跳七度。使曲调迭宕起伏,更突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大海的形象和非凡气概。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乐句改用强拍起,显得鲜明直接,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第一句强调V-I的进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第二句节奏与第一句大致相同,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后两节构成反向模仿,造成“一浪比一浪高”的趋势。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

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

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最后终上在主和弦的三度音止。贴切而不落俗套,传神而竟境深远。

重点:了解重复和对比是音乐作品发展的两大基本法则。此点应贯穿始终。 B段的变化与A段在节奏、旋律、句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唱词时,结合歌曲分析让学生感受重复深化主题的功用和对比手法产生的新颖感。

分析题:《长江之歌》重复之处如此之多,为什么又这样美?假如设计B段也一直重复好不好?(学生课堂讨论)

总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怎么“母亲河”是“敌人”?你或许要问。她曾安静地流淌着。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忽然她却勃然大怒,掀起骇人的滔天巨浪。冲走了房舍与家畜,无情地卷走了亲爱的家人,这是为什么?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作业:

以“保护长江生命河”为主题,每人办一份手抄报。 课后小结:

课后作业,手抄报制作引起学生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与环保意识。

推荐第7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生字字音,自觉积累诗歌中的词语。

2、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难点:

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流程:

(一)聊长江外形的特点,抒胸中赞颂情感。

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你们知道吗?(长江、黄河),众所周知,我们母亲河是——黄河。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所以长江、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特别是长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我们感到更为亲切。

还记得《我们爱你啊,中国》里怎么形容长江的吗?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那长江多有气势啊!《望天门山》的第一句就显示了高尚的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的气势。引读:天门中断——楚江山,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奔流而下,一流就是几千里,你们联想到什么四字词语?(一泻千里),但长江并不是笔直而下的。古人说:每过十里地,九曲十八个连环,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成语——九曲连环。有谁理解这个词语呢?长江之水浩浩荡荡而来,并不是波平浪静的,而是——波涛——汹涌,真是气势——磅礴。

这样的长江叫人们如何不去赞美它!现在同学们理解了“歌”的意思?仅仅是唱歌?不!是指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赞颂。请一起把课题读好(《长江之歌》),大家读得真好,下面就让这首颂歌在我们耳边响起吧!一同来感受人们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

听了这首歌,身为炎黄子孙,你不禁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我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作者也为长江而自豪,他想赞颂长江什么呢?作者期待我们用心灵去跟他产生共鸣,首先,你需要能字字读准,句句读顺,读完这首诗。请自由朗读。 (2)考考你读没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

哺乳 荡涤

尘埃

灌溉

气概

春潮。

本课有两个左窄右宽的字要我们写好,是哪两个字呢?(涤、溉)。请注意“溉”字中“既”写在田字格什么位置?笔画较多的字怎样才能聚集在中间?(写紧凑一些),看到“既”你还想到什么字?(概 慨)。灌溉与什么有关呢?(水),所以偏旁是三点水。

(3)全诗有几节(两节),喜欢第一节的学生读(指名),学生评议;哪些同学喜欢第二节?再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到这里,你发现作者共几次赞颂长江的?(两次),体现在何处?请汇报。因此课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两大部分),男女分读,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并圈出关键词,这不但是

一、二部分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作者想赞颂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中心句反复出现,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提示:想一想抒情有哪几种?(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究竟是哪种啊?原来是直接抒发强烈感情啊!但是,是不是诗歌仅写上这一句就好了,抒情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叙述事实)(告诉我们为什么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因为长江值得依恋)。

(三)布置作业:请带着自豪、赞美的感情背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颂歌

波澜壮阔

一泻千里

九曲连环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的赞美之情。

2、理解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更好地把握中心句,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中心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胡宏伟把我们带到长江边,你的面前就是波澜壮阔的长江,你感受到了什么?(它的一泻千里、九曲连环、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气势磅礴、雄浑气魄„„) 我们难忘作者对长江的赞美,请将作者反复赞美的那一句一起来一遍: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二)解析第一部分: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第1小节第1句(你从雪山走来„..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作为第一节开头,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哪些同学查过资料知道的?还记得《我们爱你啊,中国》吗?一起将开头两句背一下: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这个句子,告诉了我们两个方位一东——一西。东海在我国的最东边,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帕米尔高原在西边,挨着祖国最西边的唐古拉山。第一小节第一句告诉了我们长江有什么特点?(源远流长),它从祖国的最西边奔来,又向哪儿奔去去?(祖国的最东边),所以说源泉是无穷的。

大家请看,春潮是你的丰采,“丰”可以写成“春风”的“风”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丰”显示长江很长),有一些词语提示我们语气要变化。先柔和,再豪迈一些找到了吗?“走来奔去”怎么理解的。“奔去”显示长江奔腾,气势磅礴,与“惊涛”呼应。

(4)继续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指名朗读后出示第1小节第2句(你用甘甜的乳汁„„挽起高山大海),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长江给拟人化了,你是怎么理解的?(要点: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而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并且只有母亲用坚实的臂膀拉起儿女,抱在——怀里,长江母亲拉的是——高山大海,高山大海是长江的孩子。谁用动作示范一下,因为“挽起”让孩子不再分开,而是紧紧——相连,永不——分离)。

母亲的恩情真是无以为报啊!我们要用怎样的语气和感情来读好这句话呢?(很深情) (4)男女比赛对读(各读一部分),读出赞美、依恋之情!

(三)解析第二部分

(1)长江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你可以用第一部分的学法来提问题学习第二部分吗?(同前所述)。长江跨越了遥远的古代,奔向未来,不是从空间,而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江这一特性,不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

),而是仿佛看到了巨浪(

),永不(

)。自由读一读,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填一填。正因为,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时间之长,所以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这里母亲的情怀又将长江给拟人化了,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不仅哺育儿女,还推动儿女成长,可见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多么——博大。

(3)所以作者又一次抒发了赞美与依恋之情,引读。

(四)布置作业: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赞颂了长江,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怎么 “保护我们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

古老悠久

胸怀

宽阔

博大

推荐第8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

课题

长江之歌

执教人

王海峰

时间 2011年5月18日班级

803班

原文: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

胡宏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

2、读中探究发现时局特点,感受拟人、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模仿某一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过程与方法:

1、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学会正确的解决与评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欣赏现代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难点:

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与评价。 教学方法:

课内语文学习法(读—问—试—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用激情而又自豪的语调):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读诗 谈读后的收获 师引导 预设:

作者写文章时豪情满怀;诗词中的“你”指长江,把“长江”比喻成母亲,富有诗意。

第一段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她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

第二段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

三、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学生读诗,另请学生评价 预设: 朗读指导。

注意节奏,重音和语调:

语调:《长江之歌》,赞美的语气,昂扬中体现亲切感。 节奏重音(以第一节为例)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换起/高山/大海。 师范读:

四、学贵有疑,读出疑问 学生活动:

小组内先交流学习的疑问或困惑,再向全班交流并请其他小组同学回答。 师适时引导 预设: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3、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五、谈收获、话感受

请用:本节课我收获了-----、我感悟到-------、我看到-------、我学习到-------、我觉得-------、我认为------、我应该------、„„说一句话

六、我也要写诗

请模仿本诗,以“班级之歌 ”为题写一首小诗。

七、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有母亲的情怀 ?

推荐第9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2011-01-06 16:06:4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借助搜集的资料,边读边展开联想,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借助搜集的资料,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话说长江》片段。

一、谈话导入:

三、品读感悟:

过渡:既然这是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那诗中哪句话就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呢?

(一)、默读诗歌,直奔中心。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中心句。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这首诗两段都以这句话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4.课件出示:因为

,所以

5.再次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又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诗歌的语言比较含蓄委婉,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你可以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课文旁边做做批注)

2.交流,相机指导理解和朗读。

语段一:“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想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1)理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东海,横贯我国东西。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水流量大,水域面积广,可谓是无穷的源泉。

(2)课件出示:长江横贯东西的视频。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长江?(源远流长、横贯东西、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诗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长江如此豪迈的气概?(奔、惊涛) 指导朗读这句诗。

(3)指名朗读前一个分句:指导语气可以读平缓一点。

(4)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语段二:“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1)理解:长江古老悠久。她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诞生和成长,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但还是那样年轻,不知疲倦,充满活力地奔向未来。

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2)一二两段的首句同时呈现,齐读。师小结:同样都是一走一奔,前句从空间上写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后句从时间跨度上写出了长江古老而悠久。

(3)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语段三:“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理解:把长江比作母亲,把江水比作乳汁,只有母亲会哺育儿女,长江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何等宽广。

后半句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如一位把高山大海紧紧拉在一起永不分离。(相机出示长江俯瞰图与句子)

(2)换词比较:“挽”能否换成“拉”“连”。(“挽”更能体现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胸怀宽广,力量无穷)相机指导朗读。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再加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语段四:“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1)理解:这句仍用拟人手法,赞美了长江像母亲一样无私纯洁,像母亲一样有着无穷的力量,不仅灌溉着花一样的国土,而且带领儿女们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2)相机出示沿江经济发展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指名学生回答)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

(4)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5)比较体会:赞美和依恋,能否换位。

(三)、总结课文,了解写作特点。

1.课文为什么两段都以这句话结束呢?(反复写法 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更强调了表达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2.再读读课文,你还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

(用第二人称来写,拟人化手法,给人亲切之感,也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一首歌词,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适于咏唱)

3.配乐朗读这首诗。

四、指导背诵:

1.这么美的一首诗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试试看。

课件出示: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

2.齐背。

五、作业:

1.啊,长江!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你的魅力,昂首歌唱;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你的丰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2.欣赏:描写长江的诗句(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作业:(1)学唱《长江之歌》

(2)搜集描写长江的成语、诗词。

(3)保护母亲河长江。

长江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万顷良田,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然而,1998年的夏天,她却掀起了骇人的滔天巨浪,淹没村庄,冲毁良田„„这是为什么?我国以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母亲河,我们小学生又该做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长河是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问学生,看见长江的流域面积这样大有什么样的感受?

3、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当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

4、DVD光盘:《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风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用一句话说说你对长江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2、再读课文,解词析句。

你最喜欢读哪句?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 句?讲一讲你喜欢的理由。

师生交流,任意谈。对哪句感兴趣谈哪句。

要点: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三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作者用饱含深情,充满激情的语言为我们唱响了长江之歌,目的是什么?

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

总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4、练习朗读。你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经典的诗句夸一夸长江吗?

三、学唱歌曲。

四、作业(参见作业设1 《长江之歌》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rǔ zhī

wǎn jiù

dàng dí

chén āi

(

) (

) (

)

(

)

qì gài

guàn gài

chūn cháo

qíng huái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溉(

彩(

劈(

概(

采(

臂(

三、将下列词语搭配好,用直线连起来。

健美的 清流

严格的 态度

纯洁的 臂膀

严厉的 要求

无穷的 国土

严肃的 形势

花的

源泉

严峻的 目光

四、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全文一共有(

)个小节,它们之间是(

)关系,这是《话说长江》(栏目)的主题歌曲,作为词来讲,它十分讲究韵律,读一读这首词,押韵的字是(

)。

五、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首赞美海南江河湖海的诗词,以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六、查找与长江相关的前景资料、文段、诗词、故事、传说„„把自己感兴趣的摘录或剪切下来,以加深对它的了解。

七、想一想,做一做。关于长江,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里,我们见证了大诗人李白在

上为朋友

饯行,之后作了一首诗,其中就是提及长江,你还记得吗?你能把这首诗默写下吧!如果你忘记了,赶紧翻翻课本找找看,然后写在下面: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入学时,是老师领着我们参观,让我们熟悉校园。上课时,是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帮我们领会课文。演出时,是老师为我们整好衣服,带我们登台表演。春游时,是老师指点远山近水,教育我们热爱祖国。老师就像园丁一样,用双手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1、“领”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了解;B、引,带;C、颈,脖子;D、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

联系语段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标号填在括号里。

领着(

领会(

衣领(

2、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A、我们是祖国的花朵。B、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C、老师精心培育我们。

3、这段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清主要意思的?

4、找出文中比喻句并写下来。

5、请将这篇短文按诗歌的形式抄下来。

九、阅读下面一首歌词,然后答题

我爱米兰

黄淑子

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

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

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

默默地把芳香洒满人心田。

啊,米兰,

像我们敬爱的老师。

我爱老师,

就像爱米兰。

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

小小的黄花朴素又明朗。

它不是为了赞扬才开花,

悄悄地用青春把祖国装点。

啊,米兰,

像我们敬爱的老师。

我爱老师,

就像爱米兰。

1.作者是怎样抓住米兰的特征刻画米兰的形象的?

2.这首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这道歌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计)

推荐第10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5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2 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好。

3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5)指导朗读第2节。 (6)指导背诵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1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2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背诵《长江之歌》

广泛阅读,了解长江的变化,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

16、长江之歌 雪山

东海 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

未来

哺育

挽起 有母亲的情怀

灌溉 推动 三亚落日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来体会课文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周三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 书)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

初读了课文,同学们一定被《三亚落日》这一篇写景短文吸引住了。课文《三亚落日》就是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浯: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朋:硕,大;无朋,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课文第

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这一课语言生动、优美,描写细腻,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信,你就去实际欣赏一番。放学后,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观察地点,细细地去看,观察落日的形状、颜色、光芒和周围的云彩,然后把看到的和课文对比。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

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第二课时 第一周周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位,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一、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词:

2.齐读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

要多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出三亚落日的美来,那时,你就会想出优美的句子来赞美它。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①\"蓝透\"、\"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 \"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

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i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景观。

播放课文影片。

影片的欣赏,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都为三亚落日的美丽而赞叹不已。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要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就先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对学生的语句积累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注重背诵。

板书

三亚落日

像孩童

像灯笼 真有诗意

像跳水员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短文,作者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浓墨重彩的描绘,鲜活的比拟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而如何让学生理解,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大自然懂得景象变化万千,只要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一定也会发现更多的美。

课文就是按照夕阳“悬在海天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的滑落过程,抓住夕阳落下时那一瞬间的色彩、姿势,通过打比方的手法,如“像一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等等。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日落的情景。轻声地读着课文,边读边展开丰富的联想,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挂在海与天的边缘,正慢慢地下沉,忽然之间,便沉入海中„„

烟台的海 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 2 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请你用个词说说。

2、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3、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4、揭题:修饰语“烟台”,赋予了题目地方特色,暗示了烟台的海具有独自的特点,让读者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5、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自学:

(1)读生字,理解词语。

音:锲qie (契qi) 滤lv 湛zhan翘舌音

形:褐 峻(竣 骏) 嬉(喜的第一横长) 义:景观 壮观 壮丽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3、这段当中哪个词只关键词?即“文章的眼”?它起到什么作用?(点示中心,统领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初步体会

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海多读几遍。

二、引导自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谁最喜欢冬天的海的句子?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看课本插图。

2、听了朗读,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3、这段文字中,哪个词能概括冬天烟台的海的特点?(凝重、蔚为壮观)

4、哪些句子能体现“凝重”和“蔚为壮观”?请划出来,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其中哪些词又尤其体现了海的特点?请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师板书)再读一读。

5、作者把涌浪比做狮子,还赋予了涌浪“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扑”、“掀”等动作和精神,你觉得是否恰当?(师引导体会此比喻的好处:多方位多角度,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浪头之多、声音之响、速度之快、来势之猛、力量之巨,令人惊心动魄)、深受震撼!)

6、师引生读第三句,再次感受。

7、你觉得冬天的海还像什么?(练说比喻句)

8、此段不仅写景,还写人。人们在这如此壮观的的海景面前,都有什么反应?由此看出人们对海是什么情感?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板书)

9、回顾本段学习方法并板书:

读文、概括——→划重点句、词——→品词析句,领略文采——→理解人们和作者对海的情感——→有感情诵读 第三课时

一、用上节课归纳的方法自学三至五自然段:

1、自学三至五自然段,在书上模仿老师关于冬天的海的板书做自学批注。

2、你喜欢哪个季节的烟台的海?交流自学成果,师相机点拨:

(一)夏天的海

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

(二)春、秋天的海

1、用这样的朗读比较法感受冬天与春、秋天的海的不同特点。

春:“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像个顽皮的孩子。”

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

秋:“一到立秋这天,……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抓住“一到、格外湛蓝、格外明朗”等词句,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

(比喻句训练。秋天的海又像什么呢?你能仿照作者描写的春、夏、冬天的海的句子写一写吗?)

2、朗读辨析。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两个“扑”字有何不同?

3、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1、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2、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北面临海)

二、理解海与人的关系

1、文章不仅写了烟台的海,还写了烟台的什么?(人)为什么题目是烟台的海,还要写人呢?找出文中写人的句子,细细读读,再想想这里的人怎么样?

冬日 烟台人不畏严寒、不怕风浪

春日 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夏日 人与海亲切自然、相依相偎

秋日 烟台人充实与忙碌 (板书)

2、小组讨论:海与人的关系

3、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正是这样的海养育了这样的人,正是这样的人赋予了海这样的气息。人与海,海与人,紧紧相依。齐读最后一节。“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活剧”

4、师: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再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四、课外作业: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板书设计:

5、烟台的海

凝重

不畏严寒

轻盈 勤劳播种

浪漫

人海相依

高远

充实忙碌

“画”“背景”“舞台” “活剧” 自学方法:读文、概括——→划重点句、词——→品词析句,领略文采——→理解人们和作者对海的情感——→有感情诵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①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②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③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课堂作业

①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

②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默写生字词。

②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①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③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③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④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①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②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③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涵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①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②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质疑问难 ●推荐课外阅读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课堂作业

①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②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 ②板书设计:

《烟台的海》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写烟台的海同时,也写了与之相依相偎的烟台人。课文最后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座舞台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对这句话的理解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这一点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但为什么说它是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为什么说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座舞台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绝大多数的同学理解起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11篇:长江之歌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荡涤尘埃”、“磅礴”、“花的国土”的含义;理解“你从雪山走来„„ 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 向未来奔去”的含义。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了解诗歌中拟人手法的合理形象性,并学会借鉴运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把握诗歌意象,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板书:长江之歌①《话说长江》主题歌词)

2、师:同学们,从课文的副标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呢?

3、生交流。

4、师:对啊,副标题就是针对主标题,对全文内容作补充说明。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本文是《话说长江》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歌词,那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歌曲吧!(播放MTV《长江之歌》)

二、读歌品歌,初步感受。

1、师:听了昂扬激越的旋律,看了长江两岸的风光,让我们心中的情感随着朗读释放出来吧!请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乳rǔ;哺bǔ;涤dí。

4、师:诗歌有两节是在重复吟唱,找到了吗?

5、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6、师:诗歌赞美长江是——(学生:无穷的源泉;)诗歌赞美长江有——(学生:母亲的情怀。)你有什么问题吗?

7、学生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找出具体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交流 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① 指名朗读。 ② 交流感受。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③说到“丰采”,我们来想一想“丰采”与“风采”能不能换?为什么? ④男生读。

出示: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长江滔滔不绝,永葆青春,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④总结方法:首先抓住重点词句挖掘文章内涵,感悟课文情感,再将情感送入文本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① 指名朗读。 ② 交流感受。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分组赛读。

三、合作探究,学习学法

1、《长江之歌》是一首歌词,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2、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3、学生交流。

①全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长江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出它养育中华儿女,我们从他身上汲取了无穷力量的精神价值,抒发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深深依恋和无限赞美。

②全诗运用多种形式的反复吟诵,两段的结尾四句完全一样,构成歌词的主旋律,使诗歌富有回旋复沓的美感。

4、《长江之歌》和《黄河颂》有哪些相同之处?(可从写作手法、内容、抒发的情感方面回答)

都是以物喻人,分别赞美了长江,黄河所体现出的伟大精神,情感乐观豪迈。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1、同学们,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师总结:滴滴清泉,甘甜万年,滚滚江水,惊涛拍岸。长江,一条有生命的河流,一条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相交融的河流,一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满着无穷活力的河流,她养育了一个民族,书写了无数诗篇。长江永远值得我们去赞美去依恋!

3、练习朗读。

4、根据提示背诵:

你从_________,春潮__________;你向_________,惊涛__________。 你用_________,哺育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挽起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你是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你有__________。

课后习题

五、适时拓展,布置作业。

1、例句:你,哺育了亿万华夏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你,

2、试着写两句和长江有关的诗句。

3、出示作业要求。①给带点字注音。

荡涤(

尘埃(

)哺育(乳汁(

赞美(

) ②解释下列词语

尘埃:

荡涤:

磅礴:

③抄写词语

④积累有关描写长江的美文和古诗词。

) 磅礴(

第12篇:歌曲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歌曲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赞美了她的丰采、气概、情怀,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曲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教具器材:挂图、录音机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指导。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处学效果

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看图说话。

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听音乐。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4)、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1、学生认读。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1、读课文,背诵古诗,学习歌曲。

2、抄词语。

3、组词。

哺溉涛源

辅概滔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训练

播放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自由读,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齐读

自由读。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

精读第2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讨论:

默读第1节,思考,讨论交流:

第一句读得很深情,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依恋”

四、练习朗读全诗。

师引读学生跟读。

指导朗读、背诵,学唱歌曲。

交流:

作业

1、填空: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甘甜的乳汁;你用健美的臂膀。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2、背诵诗歌。

3、学唱歌曲。

4、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西江月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第13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1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

2、读中探究发现时局特点,感受拟人、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模仿某一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过程与方法:

1、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学会正确的解决与评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欣赏现代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六、作业设计: 改病句。

1、妈妈买了许多食品、苹果、梨子和水果。

2、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具。

3、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

4、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第14篇:1、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1、长江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板书: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

拥抱着大地

从空间上描写

歌颂

宏伟气势

哺育儿女的胸怀

悠远久长

苦难的过去

从时间上描写

表现

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

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

崇敬的情感

依热爱的情感

表达 恋之

第15篇:长江之歌的教学设计

篇1: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金峪镇中学 仵俊奇 《长江之歌》教案

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弱起唱以及弱起小节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引出课题《长江之歌》。

三、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作品简介,了解歌曲背景。

2、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拍子、速度、音乐符号等)

3、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问题:

(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含义。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2、教师范唱。

3、视唱谱例。

4、填词演唱。(强调弱起)

5、处理歌曲。(吐字咬字、呼吸、情感对比等)

6、分组演唱。(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实践创造

根据歌词画出想象中的长江,找同学仿写歌词并演唱。

五、拓展延伸

简介长江以及白鳍豚,从而引申到保护环境的主题。 说出与长江有关的歌曲。

六、课堂小结

篇2:1《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3:

1、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1、长江之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由朗读到诵读,同时逐渐强化情感体验。我让学生课前搜集长江的相关文字资料,先从数字上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学习诗歌时让学生再结合视频资料去感悟内容,用具体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来认识长江,体会长江那无穷的力量和如母亲般的情怀。

☆教材分析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有生命的、和人们思想感情相交融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相关、充满无穷活力的河流,诗歌内容充满深情,在反复的吟咏中,能感受到它的思想性和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由学生熟悉的长江开始学习,为后面四篇写景的文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用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祖国的大好风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

单学习诗歌内容,学生可以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但很难从内心深处体会长江的雄伟,所以我结合具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江的特点,也更有利于理解课文,也就能学生体会到诗人语言的优美和准确。

☆教学手段

课前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学生结合视频资料再来 感受诗歌内容,这让学生很快的理解了诗句含义,并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美和诗人用词的准确,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长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话说长江。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

三、中国第一的长河叫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2.学生们展示课下查阅的有关长江的资料 及图片。教师将同学们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3.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 的秀丽风光。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 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 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

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

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板书:长江之歌)。 5.《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同时 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师对长江的介绍以及歌曲的播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走进长江。

1.引导学生交流: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教师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带着这种感受指导朗读课题《长江之歌》。 2.学生初读诗歌。

初读要求:

(1) 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能达到读

正确、流利。

(2) 边读边思考:作者赞美了长江的什么?出示阅读要求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磅礴。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4.全班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

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 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5.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涤、埃、礴”三个字: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笔画比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紧凑。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的,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好习惯。

三、作业。练写学习的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课文生词。

2.用一句话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二、感悟课文,赞美长江。 1.教师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出示课件

2.课文两次出现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取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通过对“长江是无 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深入地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感受到长江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也感受到了课文对长江的赞美与依恋之情。 3.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精读课文第一小节。 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此时在我们眼前出现的长江是怎样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将这种感情带到课文中。

(2)同桌讨论:从哪里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再抓住关键词,例如“哺育”“挽起”等词的意义,从而体会到长江的伟大,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在学习第一小节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课文的方法,为学生自学第二小节打下基础。 理解提示:

(3)总结方法:首先抓住重点词句挖掘文章内涵,感悟课文情感,再将情感送入文本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第16篇:《长江之歌》音乐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学唱《长江之歌》,引导学生能够用亲切、热情地情绪,以赞颂、赞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积极思考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体验、领会并用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通过歌曲《长江之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长江之歌》,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及情感。 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表现。

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六度七度大跳音程。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中国美》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渲染气氛,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中国美》,中国美不美? 生:美。

师:确实很美,山也美,水也美,山水之间流淌着中国美,中国的山水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其中长江、黄河是盘踞在中国的两条巨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1、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话说长江》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什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3页。同学朗读《话说长江》简介

2、感受长江的多姿多彩,千姿百态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神奇的长江,来感受长江浩荡而雄伟的英姿。 播放课件,【共同欣赏视频《话说长江》的开头片段】。(注意画面及音乐) 师:通过欣赏视频,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生:波澜壮阔、波涛汹涌、宏伟、壮丽„„ 师:长江还有柔美的一面,我们可以联想到(生: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这也是长江。作曲家王世光为这气势恢宏,千姿百态的场景配上了激昂优美的音乐,这段音乐是《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也是《长江之歌》的主旋律。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纪录片《话说长江》,通过欣赏视频,倾听音乐也感受到了长江的气势磅礴,千姿百态,为后面的演唱长江作了铺垫】

二、新授歌曲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出示课件,【歌曲创作背景】,同学们快速浏览,捕捉主要信息,同学回答。 (1)是谁为《话说长江》谱写了主题音乐? (2)后来又是谁为主题音乐填的词? (3)这首歌曲是先有曲后填词。

(4)2007年《长江之歌》伴随着“嫦娥一号”飞向太空,使涛声回荡在天外的梦想终于实现。

师总结:由此可见,这首歌曲是多么的有影响力,多么的优美动听,让我们赶快来聆听这首回荡在天外的《长江之歌》。

2、聆听歌曲

自主感受 (1)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亲切、热情、激昂、豪迈„„

师总结:这首歌就像江河奔流,跌宕起伏,给人以亲切、热情、激荡、豪迈的感觉。 (2)配乐朗读歌词。这首歌的歌词与旋律完全吻合,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首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大气磅礴的歌词。

(3)我们一起再来聆听中学生合唱团为我们带来的《长江之歌》,结合歌词,请同学们想一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生:4/4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生:强 弱 次强 弱

师:我们用手来表示4/4拍的强弱规律 (师生共同拍手打节拍)

(4)现在让我们拿起打击乐器三角铁随着歌声来感受歌曲的节拍。师生共同敲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欣赏聆听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让学生随音乐敲击三角铁,感受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音乐知识 【 出示课件】

作曲家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在谱子上作了一些标记,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mf mp 圆滑线、延音记号

师总结:现在我们清楚了这些记号的含义,演唱时我们就应该按要求表现歌曲。

4、现在老师把歌曲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感受音乐。

5、学唱歌曲

(1)现在请同学们按唱歌的姿势坐好,用缓吸缓呼的方法用la模唱旋律。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缓吸缓呼的方法,像闻花香一样缓慢吸气,感觉把气吸到腹部和腰部周围,然后保持吸气状态缓慢而均匀的呼气,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用la模唱旋律。 (2)解决难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四个乐句都非常有个性,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征服它们。【出示课件】。

a 23 |4 5.5 4.3| 3 — —

b 2.3 | 4 6.6 |3 .2 2 — | c 4.3 2.2 2 6 | 5 —— d 2 3 | 5 4 .4 3 .2 |1——

师:第一句,第二句运用了七度、六度大跳音程,音域较宽,表现了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的气概。指导学生听琴用啦模唱。

第三句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要求演唱时力度要强一些。

第四句运用了从六度又到气七度的大跳音程,表现出滚滚浪潮奔流向前的景象。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唱准音准。同学们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设计意图:这四个有个性的乐句,运用了六度、七度大跳音程,让我们感觉到旋律犹如长江水一样波涛起伏,体会旋律波浪式进行的形态,为下面的歌曲演唱打下基础。】

(3)现在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来歌颂长江,表达我们对它的热爱和赞美。 a 师弹琴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纠正唱不准的乐句,简单讲解歌唱的方法,口腔要上下打开,使声音竖起来,保持歌唱位置的统一和声音的连贯。

b 带着这种感觉随琴演唱第二段歌词。

c 随琴完整演唱歌曲。(重点:感情体验,声音表现)

5、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歌曲,你感觉歌曲有几部分组成?出示课件歌页,课件设置划线。

(1)请同学们看划线部分(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是我们最熟悉的,因为它出现的最多,是音乐的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

(2)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重复再现了这段旋律(第三部分),(同学们找的过程中,老师可哼唱主题音乐)。

(3)如果用A表示第一部分,那么再现部分我们用A’表示,中间这个对比乐段我们用B表示,这首歌曲就是带再现的三段体,也称为三部曲式,用字母表示A+B+A’。

6、每一部分应该怎样去歌唱,我们一起连一连。出示课件【连一连】。 A :

再现部分,情绪更加激动,感情更加真挚。

B:

旋律明朗、从容、激昂、豪迈地歌唱。

C:

力度由弱变强,亲切、赞颂地歌唱。

三、创造表现

1、根据对歌曲的分析,我们分组来演唱歌曲。(女生:A 男声:B 齐唱:再现部分)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对长江的热爱和赞美。(例如:用歌声、舞蹈、器乐等)

师:每组同学都做了精彩的展示,非常棒,同学们,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开心、高兴

师: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出发,和老师一起去浩瀚的长江口,看一看长江奔向大海的雄姿。

四、拓展延伸

(影视音乐的魅力) 出示课件,【观看视频《走向大海》片段】。

先欣赏一段无声视频,讨论思考:没有音乐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缺少了灵性,缺少了生机和活力。

2、对比欣赏有声视频,画面在音乐的烘托渲染下,长江是怎样奔流入海的? 师:在这段视频中,主题音乐此起彼伏,并且加入了用“啊”演唱的混声合唱。画面在音乐的烘托渲染下,我们可以感受到长江是怎样奔流入海的吗?

生讨论回答: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一浪推一浪奔流入海。气势恢宏,景象壮观。 师总结:由此可见,音乐在影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赋予画面以灵魂和生命,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时候剧情我们忘了,但它的主题曲插曲却永远烙在了我们心里,这就是影视音乐的魅力。

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影视金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出示课件,【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五、小结

在歌声中总结:同学们,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还有很多有关长江的歌曲和诗歌,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下节课我们举办一个小小音乐会来歌颂长江,表达我们对它的热爱和赞美。老师希望同学们秉承长江奔腾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第17篇:课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

(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涤dí埃āi灌ɡuàn溉ɡài

(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

(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识记字型,指导书写。

1、乳:左右基本等宽。灌、溉:写得要紧凑。

2、学生练字,老师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判断:

(1)“涤”就是洗。()

(2)乳“的部首是“”()

(3)“尘埃”的拼音是“chénɡāi”()

(4)“哺”的声母是“L”()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显得亲切)

②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③哪些词语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4)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指名学生练习后范读)

(5)小结: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3、细读第二段

(1)听第二段的录音,你会围绕中心句提问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2)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四、了解诗的特点:

1、压韵、整齐、精练。

2、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

五、课堂作业:

阅读训练《长江之歌》课内部分。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板书:

1、长江之歌、

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

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无穷的的源泉、母亲的情怀(赞美、依恋)

第18篇:1、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1、长江之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要求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由朗读到诵读,同时逐渐强化情感体验。我让学生课前搜集长江的相关文字资料,先从数字上感受长江的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学习诗歌时让学生再结合视频资料去感悟内容,用具体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来认识长江,体会长江那无穷的力量和如母亲般的情怀。 ☆教材分析

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课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有生命的、和人们思想感情相交融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相关、充满无穷活力的河流,诗歌内容充满深情,在反复的吟咏中,能感受到它的思想性和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由学生熟悉的长江开始学习,为后面四篇写景的文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用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祖国的大好风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情分析

单学习诗歌内容,学生可以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但很难从内心深处体会长江的雄伟,所以我结合具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江的特点,也更有利于理解课文,也就能学生体会到诗人语言的优美和准确。 ☆教学手段

课前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学生结合视频资料再来感受诗歌内容,这让学生很快的理解了诗句含义,并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美和诗人用词的准确,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长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话说长江。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

三、中国第一的长河叫什么名字?(板书:长江)

2.学生们展示课下查阅的有关长江的资料 及图片。教师将同学们的资料进行梳理、归纳。

3.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 的秀丽风光。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 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 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

有一位青年,名叫胡宏伟,当时在收看的时候,

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板书:长江之歌)。 5.《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师对长江的介绍以及歌曲的播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走进长江。

1.引导学生交流: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教师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带着这种感受指导朗读课题《长江之歌》。

2.学生初读诗歌。

初读要求:

(1) 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能达到读正确、流利。

(2) 边读边思考:作者赞美了长江的什么?出示阅读要求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磅礴。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4.全班交流读后的收获和感受。

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5.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涤、埃、礴”三个字: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笔画比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紧凑。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的,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好习惯。

三、作业。练写学习的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课文生词。

2.用一句话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二、感悟课文,赞美长江。

1.教师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出示课件

2.课文两次出现这两句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设计意图:本节课采取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通过对“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句话深入地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感受到长江的气势宏伟、源远流长,也感受到了课文对长江的赞美与依恋之情。

3.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精读课文第一小节。

出示课件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从哪里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学生交流预设: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教师引导:此时在我们眼前出现的长江是怎样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将这种感情带到课文中。

(2)同桌讨论:从哪里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学生交流预设: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再抓住关键词,例如“哺育”“挽起”等词的意义,从而体会到长江的伟大,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在学习第一小节的基础上总结出学习课文的方法,为学生自学第二小节打下基础。 理解提示:

长江“走”出了从容与大气,“奔”出了豪放与活力。“春潮”、“惊涛”写出了长江的壮美多姿。“哺育各族儿女”、“挽起高山大海”写出了长江的母亲情怀,写出了她的无私与力量。出示课件

(3)总结方法:首先抓住重点词句挖掘文章内涵,感悟课文情感,再将情感送入文本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出示课件 4.围绕“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这两个问题精读第二小节,方法同上。第二小节的学习有第一小节的基础,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第二小节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学生在看、说、读、议中,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提供了机会。 学生学习预设:“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出示课件

4.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用一个或几个词来赞美长江,然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依恋之情。全班学唱《长江之歌》。

5.练习多种形式地朗诵全诗,或者开展朗诵比赛。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组织比赛,以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从而达到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积累有关长江的美文和古诗词,感受长江的伟大,感受语言的魅力。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望天门山》、杜甫的《登高》、杨慎的《临江仙》等。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增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厚度 ☆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空间角度:波澜壮阔 无穷力量

时间角度:源远流长

(赞美长江、依恋长江 母亲般的情怀)

第19篇:长江之歌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

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

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

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

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重点读以下句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播放全首歌曲。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七、拓展延伸

关注长江(说明:以下第2~4项为弹性设计,根据课堂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可以用你用的句式(小黑板或大屏幕展示),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多少年来,我们歌颂长江,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你还知道自古以来有哪些歌颂长江的诗句呢?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请他们回答,如果不能回答,就请他们在课外再搜集整理。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永远充满激情。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看到黑黢黢的脏水流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长江正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面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4.课后实践。

有条件的班级,课后尝试成立长江母亲河环保小分队,组织公益劳动、上街宣传等,由学生自己印发相关的宣传资料。

第20篇:1长江之歌 教学设计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MTV,我爱你中国。

2.出示中国地图。解说:中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让我们深情地告诉祖国(指板书生齐读) 不止我们深深爱我们的祖国,本文的作者亦是如此,让我们再和作者一起高喊出我们的心声(指板书生齐读) 作者还把她对祖国的热爱化做文字,写成诗歌。那么他从哪些方面表达了自己最祖国的热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心灵,投进祖国的怀抱共同去感受吧。

3.那么我的祖国究竟怎样幅员辽阔呐?我们今天来学习这篇诗歌。------1.我们爱你啊,中国!齐读课题,饱含深情地读三遍。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提出不理解的新词,作上记号。 (3)指名自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4)分小节指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3.在这首诗歌里,作者饱含激情地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祖国什么呢?仔细读读课文,琢磨琢磨每个小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教师相机板书小结:

壮丽的山河

丰富的物产

幅员辽阔

多样的民族 坚定决心

光辉的历史 伟大的成就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学生读文,分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1节):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2-6节):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

第三段(7节):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总结:结构为总分总

5.分小组合作读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思考:作者爱祖国各方面的什么?

指向明确,否则跟上面问题重复。

祖国风光明媚可爱,山河雄伟壮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丰富的物产: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巧夺天工。

多样的民族: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热情赞颂: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祖国悠久历史和对人类贡献的讴歌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

(1)这一段是从哪些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东南西北各具特色的景色

是啊,这四幅图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神奇。

指导朗读。

这四个景色,不仅在地理位置上跨越东南西北,在时间上呢?

(季节的反差、透过时空)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屋脊(jí jǐ) 硕果(shuò suò) 傣(dǎi tài)家 ...闪烁(shuò lâ) 古曲(qū qǔ) 春潮(cáo cháo) ...2.在横线上填合适的词语,反映事物的特点。

龙井茶: ;茅台酒: ;

松树: ; 梅花: ; 桂林山水: ;杭州西湖: ; 庐山云雾: ;长江黄河: ; 江南丝绸: ;景德镇陶瓷: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的第一小节展现了4幅美丽的画卷:① ; ② ;③ ;④南国春色。这4幅画面让你体会到祖国幅员辽阔,景色 。

4.回去请查阅资料,我国有哪些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世界文明的物产?有哪些古诗句是描写这些的,请找出来,看谁找的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仿照诗的第二至第六节写一到两节。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引导学生体悟、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物产,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渲染情感

1.教师:中国是一个神圣的名称。但他不是空洞的。在作者的眼中,“中国”一词意味着辽阔的疆域。让我们拿起书,集体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第一节从时空差和季节差方面写出了我国幅员辽阔。在这个大面积的国土上,还有什么让我们如此热爱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二小节。 (一)学习第2节。

(1)指名朗读第2节。思考:在这片土地上,有什么让我们如此热爱?(生回答) (2)自由朗读,你最喜欢朗读哪句话,为什么?由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A、桂林山水:清奇俊秀(桂林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

B、杭州西湖:淡妆浓抹(湖光山色,秀美无比);

C、黄山庐山:云雾飘渺(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D、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E、长江黄河:波澜壮阔(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3)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每个事物的特点词语都在哪儿? 介绍定语后置。 (4)除了书中的这些美丽山水,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壮丽山河?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学生适当交流即可。)你能仿照第2节来说说吗? (5)有感情朗读第2节。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二)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1.出示学习要求:从二——六小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反复读读,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有些什么话要对大家说?

引导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相互补充,教师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感悟。) A、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

理解:醇美 光洁绚丽 巧夺天工(着重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名产) B、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

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提供图片)(着重体会对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兄弟民族的热爱之情) C、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 介绍战国编钟。(图片)我们的改革开放谱写了哪些新歌?

当78年的编钟„„她回荡着一个声音:读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D、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

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要求学生举例说说这些精神。

(体会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赞美和对民族品性的讴歌) 第六小节为什么要提到梅花和松树呢? 2.四人小组交流彼此的感受或想法,教师有选择性地参与到某个小组的交流中。

我们的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鲁迅、屈原、文天祥„„)

最后两句我们全体男生一起读一读。

为什么说我们的史册,我们的史书使用奋斗写成的?

我们回忆一下,哪些成功使用

司马迁、谈迁、司马光„„

老师经过引导后:长城、红军长征„„

这样伟大的中国我们能不热爱她吗?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我们爱你啊,中国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这里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祖国的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 4.练习背诵。 5.小结:

这五个小节,用相同的形式,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几个方面介绍了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祖国,我们的民

族是伟大的民族,更加激发了我们热情。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在我们的眼中,祖国真的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爱祖国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她有着太多太多的内涵。因此,作者最后发出了这样的呼唤——齐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

2.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奋发,我们开拓。对于“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们同学都懂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奋发?如何开拓呢?请结合诗歌的二到六小节,想一想这个问题,同桌也可以讨论一下。 3.学生思考讨论,教师了解学情,随机指导。

4.引导交流:(应该结合前文,结合时事)

保护壮美的自然风光,让这些自然文化遗产永远闪耀光芒; 秉承民族的品性,始终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牢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并不断发扬光大 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5.小结: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结尾再一次点明了题目,是不是与第一节有重复的感觉?

(开头只为祖国的辽阔而感叹,现在想到祖国有着无比壮丽的山河、世界闻名的特产、迷人的民族风物、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展望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怎能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 5

主题)

7.有感情朗读。读出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难怪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

四、品读全诗:

1.“我们爱你——”是全诗的一条情感主线,作者从多方面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炙热情怀。你有没有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怀?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你的读有感情地读出来。

2.练读,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进行朗读比赛。

五、作业。★仿写训练。

对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大物博的中国而言,可爱之处数不胜数,作者只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事物写了出来,你能不能仿照这第2-6节的格式,以“我们爱你——”起句,选取一个方面,试着写写祖国还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壮丽的山河

丰富的物产

幅员辽阔

多样的民族 坚定决心

光辉的历史 伟大的成就

1.课文的2-6小节从五个方面赞美了伟大的祖国:① ;② ;③多样的民族;④ ;⑤伟大的成就。

2.文中提到多处风景名胜,你能写出下列与之有关的诗句吗?

西湖: ; 庐山: ; 长江: 。 3.仿照课文第三节写法,赞美一下家乡的物产。

我们爱你—— 的 ; 的_________; 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doc》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