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品教学设计

2020-11-1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绝品教学设计

《绝

品》

一、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绝品》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小说还只停留在感受和理解的层面上,还不具备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本文主题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还需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设定:

1、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小说中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珍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学写文中的短句。

四、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六、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文为一篇文章人物形象为重点,所以本课主要分析文中人物。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而我国的书画艺术更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逝,能够流传至今的书画已不多见。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艺术品更是宛如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也就导致了一些艺术品身价倍增,价格不菲,现在我们就来看这几幅画面:(放幻灯片)

相信大家看过这几幅画面之后一定都有个共同的感受,是不是都想拥有这样一幅画啊!但珍品终归是珍品,并非我们这些凡人所能拥有的。更何况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在于它自身的价值,更让人们难以忘怀的是围绕在这些珍品周围的人,事,物。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一幅唐代名画的故事。因为这幅画本身就是一件绝品。(幻灯显示课题,作者)

二 作者及背景介绍

作者:谈歌,1954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1971年参加工作,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长篇小说《认识你真好》、《城市激情》等9部;中篇小说集《大厂》、《天下荒年》等7部;短篇小说集《人间笔记》、《绝唱》等四部;散文集《一吐为快》

背景:《绝品》记录的是发生在作者家乡保定的故事。课文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涕的人物形象: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为正义献身,为真理舍命,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三 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谈歌说:小说因有故事,才有了无穷的魅力。那么《绝品》到底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概述一下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如: (1)、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2)、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5)、“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大屏幕总结

分析人物性格

1.本篇文章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一幅唐代名画

2、围绕这幅画中珍品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呢?主要人物是谁? 常先生

刘三爷

王商人 马氏 主要人物形象 ①常先生:

装裱店店主

斯文

装裱技艺高超

革命党人重情重义

信赖朋友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热爱民族文化 ②刘三爷:

保定富户

经营绸缎生意

喜欢收藏

为人豪爽

重视友情 信任朋友

做人大度

信守承诺

爱护国宝 ③王商人:

不忘祖训

舍利取义

3、性格总结:刘三爷和常先生和王商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怎样的品质、怎样的精神?

珍视友谊、重信守诺的高尚人品,保护祖国艺术珍品、热爱民族文化的爱国精神。

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五.根据所讲内容,让学生讨论并总结《绝品》的含义

明确:此处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而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六、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何深意?

以环境描写烘托出主题:充斥在苍茫的天地间的是人间正道,是放大的道与义,是千古传承的浩然正气,刘三爷悲壮地走了,然而,这道义却不会泯灭。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真正的读懂了“绝品” 的内涵。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他们虽已远去,但他们留给我们的背影却是高大的,刘三爷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此时此刻,四野无声,雪落无痕,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另附:堂堂清测试题(略)

推荐第2篇:绝品教学设计

《绝品》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2.理解小说 ‚绝品‛的多重含义。

3.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4.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塑造人物的多重方法

2.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文本内含,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预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预习,让学生回味预习中的思考。

学生听读,理清小说人物身份,主要活动、人物置身于其中的典型环境, 就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赏析课文

1.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发现了那些‚绝品‛? 明确:①物质方面,唐代古画是绝品 ②精神方面,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个人友谊是绝品③他们二人在保护国宝方面体现的爱国义举,民族道义是绝品。④装裱技术方面,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板书: 绝品 唐代古画、友谊、爱国义举,民族道义

2.提问:文中的一些小的细节都可看出作者巧妙精心的设计。例如‚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样子容貌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与小说下文中的那些细节相呼应?

明确:一方面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与下文中常先生的革命党人的身份相呼应,另一方面与下文向刘三爷介绍交代古画的情节相呼应。

3.提问:刘三爷与常先生的友谊可以用哪两‚善‛来概括?彼此间的‚信‛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教师范读第五段)两人的友谊是萍水相逢,的君子之交。一个善饮,一个善谈。彼此间的信表现在‚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

板书:小信

4.提问:马氏在小说中的的第一次出现有什么表现?你怎样看待这一人物的性格? 明确:故事情节情节发展到这里,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起到烘托作用的人物就出场了,那就是马氏的出现。‚三爷的娘子马氏放心不下,瞒着三爷,让下人拿着字画到京城找行家鉴定。皆货真价实。如此几回,马氏也就不再疑。‛从马氏的这些表现来看,他对常先生不放心,私下里请人对刘三爷收藏来的画请行家进行了鉴定,‚皆货真价实‛ 五个字即是对画品的鉴定又是对常先生诚信的认可。由此可见马氏是一个遇事多疑,颇有心计,喜欢计较的人。

板书:马氏 多疑 有心计(烘托作用的人物) 5.提问:小说中是如何评述那幅唐代古画的?是如何侧面描写它的价值的?常先生对刘三爷作怎样的嘱咐?

明确:作者运用简单的话语‚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交代了画的价值。 侧面描写是通过常先生的动作描写与对画的包装细节描写来展现的。‚常先生携一布包,来到三爷家中。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包,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打开,那纸已泛深黄。但托裱一新。‛

常先生的嘱咐意味深长。

其一,‚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这一嘱托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二,‚三爷啊,关于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信任与被迫离别的无奈尽在不言之中。此画的价值如何又给读者设下了一重悬念。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板书:无价之宝---唐代古画 (侧面描写)

小结:在这一部分中,应检查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小说中刻画描写人物方法的认识。学习这篇小说缜密行文环环紧扣的艺术特点。

三、作业:

1.学写探究性的短文《品析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义》

2.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形式,表现一种观察感受。

板书:

绝品:唐代古画 友谊 爱国义举 民族道义

第二课时

一、课文探究

请同学们把第一部分(小说开端部分)的课文内容概括复述一遍。重点回忆常先生、刘三爷、马氏在这一部分中的表现,进一步体会他们所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一)师生共同探究小说发展部分的内容。

1.常先生遭受怎样的变故?刘三爷与马氏对此各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在这里分别刻画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变故是:‚ 第二天,三爷刚刚起床,下人来告,说常先生的店铺被官府抄了,已查封,常先生也不在店里。‛ 三爷表现:①‚三爷惊了脸,半晌说不出话来。‛②‚三爷听过,无动于衷。‛③‚三爷登时沉下脸:‘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他坦荡爽直,怎么会哄骗我。千虑一失,或许常先生走了眼。即使常先生知此内情,也或许另有难言之隐。不可怪他。’‛

性格特点:这些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刘三爷对常先生的遭遇感到震惊,陷入沉思。对常先生的人格深信不疑,绝不允许有人亵渎诋毁常先生。尽管面临着行家的鉴定有被骗的可能,他依然对常先生充满理解与信任。

马氏的表现,在这里被刻画得异常鲜明形象。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如:①马氏终是放心不下那幅画,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家,鉴定那幅画。②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

性格特点:作为家庭中的女主人,对巨资收藏始终心存疑虑,维护家庭利益也是无可厚非,当得知古画为不值钱的揭品时,她先前的疑虑似乎得到了印证,被骗的痛苦转为刻骨的仇恨便心疼地大骂。足见其精明泼辣的一面,更好的衬托出刘三爷的憨厚老实,对常先生信任的坚定不移。

板书: 马氏 精明泼辣

刘三爷 憨厚老实

2.小说中插入行家鉴定古画在结构与内容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他与前文常先生对画的评价相呼应(无价之宝),在后文又与王商人的鉴定相对照(宝中之宝)。

在内容上,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也便于物情感态度随情节发展而自然转换。以马氏的多变,衬托刘三爷的坚定信义。

板书:刘三爷 坚定信义

3.常先生冬夜造访,如一幕独立的话剧,空间集中于一室之中,人物较少,且具有着尖锐的矛盾冲突,请大家分析一下这里有着怎样的矛盾冲突呢?

明确:冲突一,对马氏而言,常先生的到来如若骗子上门,怒从中生,分外眼红。这一反面衬托,更好的衬托了刘三爷的大度、雅量,对彼此间的信义坚定不移。

冲突二,常先生冒险来访与被官府缉拿之间的矛盾,可见他真是彼此间的友情置生死于度外。也是对刘三爷毫不怀疑彼此间情谊的肯定,这一正面衬托更加有力。

冲突三,似戏剧的尾声暗示出常先生的革命大义,与黑暗社会的矛盾,捐躯赴国难。把私人间的友情上升到革命大义的一面,既交代了人物身份,又突出了文章主旨。

板书:常先生 捐躯赴国难

刘三爷 大度、雅量

4.刘三爷彻夜赏字画‚入夜,三爷独自关在房中,把所有常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二十余幅,挂在房中,呆呆地看。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仿佛影视片中的特写镜头一般,经典凝练震撼人心,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情境的?

明确:这一节中‚独‛字甚妙,若伯牙失去钟子期,为知音亡去而悲,睹物思人,借画回忆历历往事,彻夜难眠悲从中生,足见其对于常先生之谊的眷念。

(二)师生共同探究小说高潮部分的内容。

1.在战祸迭起的社会环境中,刘三爷家中发生了哪些变故?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 明确:①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②祸不单行,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了票,索去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③三爷也就病倒在了床上。

这里是小说中的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简要交代刘先生的家庭变故,为下文突出刘三爷的义举――为护国宝而捐画作铺垫。

2.马氏为什么要卖字画?这样写有何深意?

明确: ‚家中已经败落到这步田地,我拿去换些钱,也好度日啊。‛ 这样写的深意是从家庭背景方面衬托刘三爷为王商人无尝捐画的义举。 3.王商人为何说那幅画是宝中之宝?刘三爷为何愿意把画赠与王商人,你怎样评价这一义举?

明确:

宝中之宝:我猜想装裱者担心此画被人夺走,才苦心所为。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印证了常先生品格的光明磊落。)

赠画原因:‚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既点明了画的价值,有说明刘三爷是位重信义守诺言的豪侠之士,爱国之士,他重义轻财,护卫民族文化瑰宝,令人敬仰可歌可泣。)

板书:常先生 忠义可信

刘三爷 重信义守诺言 重义轻财 爱国

4.小说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以雪景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以无声胜有声,借满天大雪巧妙的烘托了小说主人公的义满乾坤,义薄云天的高大人物形象。

板书:刘三爷 义满乾坤、义薄云天

二、小结 《绝品》一文是作者‚绝‛字头小说系列中重要的一篇,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小说构思巧妙,结构环环紧扣,颇有明清小说的遗风,作者由始至终在对比衬托中把主要人物写得鲜明形象。对马氏这一衬托人物作者的笔墨尤为精到,以其泼辣精明的表现成就了主要人物鲜明的个性形象,又通过常先生的活动变化,王商人的鉴赏品评把刘三爷的民族大义创造出来。为更好地体会谈歌小说的艺术特色,建议大家能够阅读他的其他数篇‚绝‛字头小说。

三、作业

1.完成思考与讨论及练习册。

2.为更好地了解有识之士那一历史时期对文物的保护情况,可以课外阅读的形式给学生补充讲解读者上的文章《1938年的较量》。

板书:马 氏 精明泼辣

常先生 捐躯赴国难 忠义可信

刘三爷 憨厚老实 坚定信义 大度、雅量 重信义守诺言

重义轻财 爱国义满乾坤 义薄云天

推荐第3篇:《绝品》教学案例

《绝品》教学案例

秦攀

【案例背景】

《绝品》是中国当代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小说,安排在高二上册的课文教材中,小说的基本情况对于学生都已经有了相对的了解,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自己看懂。由于学校要求我上公开课,所以想着不能太单调乏味,我将小说安排在一个游戏当中。我将这堂课选在了我任教四个班其中的一个女生班,二十多个女生,易于管理。

【案例描述】

一、在游戏中学习课文

游戏规则:全班分成3个大组,分别命名为菠萝队、柠檬队和橙子队,每队有三次

抽签机会,若抽中本队,可选择高手来选择回答问题;若抽中他队,可寻找弱者来选择

回答问题,回答不出者机会转于抽签者。每答对一题得2分,直到题答完为止。

题库:

1.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明确:小说。

2.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中有哪一些人物?请一一说出。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4.本文“绝品”出自谁之手?他是个怎样的人?请至少举例说出三个特点。

常先生。

家庭背景:在保定城南开有一家装裱店,三十几岁,穿长袍,很斯文,外埠人,无家室

喜好特长:善饮善谈,拥有天下一流的装裱绝技

(欣赏第2段: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常先生装裱字画的技艺非常高超。)

性格特征:与人交往豪放、大气,让人对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热爱民族文

化,关心爱护国宝;舍身取义,从容坦然

5.请欣赏一下课文第2段:

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模样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

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

明确: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常先生装裱字画的技艺非

常高超。

6.常先生的特殊身份是什么?

明确:革命党。

7.常先生身份暴露就被砍了头,可见革命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此危险,却又有很

多人义无反顾地去做,可知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好,请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故事是

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的?至少用两个短语形容一下。

明确:(社会背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混乱,社会动荡黑暗,百姓

民不聊生。)

8.显然,当时的社会十分*,要保护好国宝,绝非易事。既然常先生无力为之,那么

找一个靠谱的人来守护国宝就尤为重要,常先生找到了刘三爷。我认为刘三爷是一个

珍视友情,重信守诺,爱护国宝的人,你同意吗?请至少找出两例具体事实证明。

明确:如第5段,三爷讥笑马氏的“妇人之见”;

第40段,三爷怒瞪马氏一眼,也笑道:“不提不提,吃酒吃酒。”

第58段,三爷冒雪去客栈找王商人退回字画。等等

9.为什么最后刘三爷果断地将“绝品”赠送给了王商人?

明确两点:

①见第71段:王商人正色道:“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王商人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让人信任。

②见第76段:三爷自知不久于人世,已无意收藏,又恐家人不屑,且为承诺于常

先生而为之。

10.欣赏课文最后两段:

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

小说结尾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结尾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悲壮、肃穆的气氛,衬托了人物

的高贵品格,刘三爷、常先生和王商人的优秀品格是高大的,将为人们永远所铭记,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课文总结,呈现板书

三、想一想

假如你生活在民国时期,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觉得具备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才能长久地立于社会?

四、作业

品味人物语言,感悟人物性格。课后请同学们选取小说片段(3至5分钟左右),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感情投入,领悟人物性格。

【案例反思】

1.游戏能促进教学。在游戏中学生欢快地加入,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很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性,又因为有小礼品的奖励和鼓励,使得该女生班热情高涨。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3.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其中一个向来表达腼腆的女生在抢答中的表现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推荐第4篇:绝品

一、一 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 讲授新课:

(一)掌握字词。

装裱(biǎo ) 茶肆( sì ) 闲聊神侃( kǎn ) 半晌(shǎng )

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 ) 唱—个喏( rě )

(二)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二、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三、理解课文

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绝在何处? ①画,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价值连城。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咛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②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的,这种装裱技艺也堪称一绝。

③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可谓一绝;

④常刘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一绝。

在保护国宝这件事上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身上体现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重情重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慷慨赴难的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正面与侧面结合)语言、行动细节,环境描写等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4、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四、小结

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推荐第5篇:绝品

《绝品》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财经学校 徐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小说的三要素出发,学习小说的阅读方法;

2、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从多个角度把握“绝品”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中人物“铁肩担道义”的伟大人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感悟人物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和令人仰止的职业理想与操守。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品味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体会做人的原则与职业的操守。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先将小说看一遍,再朗读两遍;查找作者谈歌及书画装裱的有关资料;

2、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明确任务:

第一组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第二组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组分析小说的环境和“绝品”的意义; 第四组联系实际谈职业理想与操守。

二、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吗?那拿着“宝贝”的主人,一听专家说自己拿来的东东是宝贝,那神态,那表情,真是兴高采烈、激动万分啊!同学们赶紧回去翻箱倒柜,掘地三尺,看自己家里有没有祖传的宝贝?呵呵,没有也不要失望哦。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但毕竟年代久远,再加上历史的动荡,能流传下来的宝贝已然不多了。特别是珍品,更是罕见!每一件珍品的背后,几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珍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学习谈歌的《绝品》。

三、走近作者:

谈歌,原名谭同占,河北顺平人。主要作品有《绝唱》《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 “绝”字小说系列。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四、知识点拨: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依托,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文本解读:

1、第一组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装裱店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开 端:相识知己 从不斩价

发 展:高价买画 悉心收藏

高潮结局:赎画知价 无偿转赠

2、第二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常先生: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刘三爷: 重情重义

一诺千金 王商人: 舍利取义

不忘祖训

3、第三组分析小说的环境和“绝品”的意义;(1)小说的环境:

社会环境:民国初年 战祸迭起

军阀混战

土匪横行

自然环境:漫天大雪 四野无声

社会环境如此,国宝保护着实不易!

自然环境:漫天大雪,四野无声。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在这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对朋友的一诺千金,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2)分析“绝品”的意义:小说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乃至王商人,可谓人中的绝品;常刘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画:唐代珍品

画中一绝 技:倒揭三层

技艺一绝 人:义薄云天

人品一绝 情:肝胆相照

友情一绝 神:沿袭传承

绝品不绝

六、拓展探究:

第四组联系实际谈职业理想与操守。

1、文中人物有哪些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职业素养:

职业知识 常先生:学问大,善谈。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刘三爷:考过秀才,饱学。 职业技能 常先生:倒揭三层,天下绝技

王商人:辨得国宝,识得绝技 (2)职业精神:

敬 业 常先生:为革命视死如归

王商人:谨遵祖训,饿死不卖收藏

诚 信 常先生:推荐字画,大多国宝

王商人:重义轻利,退还国宝

刘三爷:重情守信,转赠绝品

2、我们职校生要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应有怎样的职业理想与操守?

围绕敬业、诚信、知识、技能等方面谈。

七、教师点睛:

《绝品》表面看,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坦诚、守信。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先做人,后做事”,我们职校生要努力铸造自己崇高的人格,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

八、课外实战:

利用双休和假期时间,应聘到用人单位兼职实习,亲身体验职业人有哪些基本要求,写一篇实习体会。

推荐第6篇:高波《绝品》教学反思

“笑”“叹”“呆”“愣”中品“绝品”

——《绝品》教学反思

吉大附中

初一语文组

高 波

当代作家谈歌的小说《绝品》堪称绝品,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小说以一副古代书画作品为载体和故事线索,以三位信守承诺、重情重义、肝胆相照的英雄传递保护这幅古画为纲展开故事。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危难之时,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民族大义,正是这种爱国精神的代代相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

就小说教学而言,本文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皆可以进行深入探究。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也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我在本文教学中依然把“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作为主要目标。在以往的小说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而我关注到了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了大量的神态描写和情态描写,特别值得玩味。所以,我将“揣摩神态中所蕴含的人物心理及性格特点,进而把握形象探究主题”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我在小说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笑”中见“情”见“信”显“大义”。

小说写常先生与刘先生交往的部分中,“笑”出现的次数很多,且内涵丰富。

“常先生呷一口酒,笑道”“说完,就笑。” “三爷也笑了。”

此处的“笑”看似平淡,好像是一种自然落笔,细加揣摩,不难看出这笑中体现着两人之间的和睦、亲近和彼此的信任。再看下面一个片段:

常先生左右看看,凑近三爷。低了声音道:“我手上现有一张古画,主顾要大价钱。我劝三爷吃进,三爷可否有意?”

三爷笑道:“先生替我看中,买进便是。但不知那边开价多少?”

常先生道:“三千大洋。”

“三千?”三爷倒吸一口气,就有些口软。

常先生笑道:“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委实是主顾急着用钱,才忍痛抛出。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的“笑”像是在说:尽管说吧,我信先生的,我还信不过你吗;常先生的“笑”则表现出真诚,有“信三爷,才劝你买进”,是诚恳的“笑”。这笑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展现了他们彼此间的默契和信任。

作品通过写常先生的“大笑”还表现出了一位革命党追求正义、舍生取义的光辉形象,我们看下一个片段:

二人相对坐下,刚刚要举杯,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 常先生一愣,旋即大笑起来。

三爷怒瞪了马氏一眼,也笑:“不提不提,吃酒吃酒。”

先生喝了一会儿酒,叹道:“我与三爷相交多年,甚是投缘。或许就今夜一别,再不能相见了。”

三爷道:“常先生何出此言?我观先生举止不凡,将来或许能成大事啊。”

常先生哈哈笑了:“多谢三爷夸奖。”就大杯痛饮,十分豪气。

喝罢酒,天已微明。常先生就告辞。

三爷依依不舍:“常先生何日再回保定?”

常先生慨然一叹:“三爷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说罢,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三爷急急地送出门去,在晨雾中怔怔地呆了半晌。

再一年,三爷店铺中的伙计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地告诉三爷,说亲眼见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行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这里“旋即大笑起来”“哈哈笑了”“哈哈大笑”,我们看到常先生的三重境界:面对别人的误解甚至讥笑,他的“笑”中表现出的是仁义;面对朋友他不做任何解释,他的“笑”是对朋友的信赖,更是内心无愧的表现;面对死亡,他的“笑”表现出的是大义凛然,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是坚持民族大义的高贵。

“笑”这一神态描写,在后文中仅出现了两次,具有表现力的是常三爷得知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后的“微微笑了”,这“笑”中是希望,是三爷找寻到完成朋友重托的途径后的欣喜。

“叹”中有沉重,亦更显情深义重。

常先生就义后,三爷的境遇因社会的动荡局势而愈加窘迫,家业逐步败落。作品接下来在表现人物时更多的使用了“叹”这一情态。虽显得沉重,但恰恰表现出人物的“信”与“义”。

“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 常三爷这一“叹”,是睹物思人,是怀念挚友,是叹常先生英雄遭遇不幸,此时的他与英雄心心相惜。

三爷看看马氏,许久,长叹一声,无力地摆摆手:“你也不易,我不再多说了。”就让马氏取来卖字画的钱,颤颤地下了床,拄一根拐杖,顶着细细的雪花,到客栈去寻那姓王的商人。

王商人听了三爷的来意,皱眉道:“已成交,怎好反悔?”

三爷摇头叹道:“好羞惭人了。先生有所不知,这些字画,都是一位朋友帮我买进,说好不卖的。”就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三爷家业败落到如此境地,却没有改变内心对朋友的敬佩,坚守信义,以上几处“叹”足见其苦衷。而叹中不乏有惭愧和自责,若不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义对朋友的敬佩,他又何至于硬着头皮去赎画呢?

“呆”与“愣”是大义致之,亦暗示“义”的传承。

得知常先生就义,刘三爷夜里把字画挂起来“呆呆地看”,王商人送刘三爷时,也是“呆呆地看”,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这“呆”中有敬佩,更有侠义之风对人的内心的震撼,也暗示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传递。再如: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王商人愣住:“刘先生此为何意?”中的“愣”也是如此。

通过对人物神态、情态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三个英雄的性格特点: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凸显的是“道义”;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着一个“情义”;王商人重义轻利,恪守祖训,展现的是“信义”。三个人其实传递的不只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中华精神。

至此,作品主题,文题“绝品”的内涵都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小说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在分析人物性格方面,又多了一种意识:不忽视神态描写。当然,分析“神态”是不能脱离语境的,必须与其它描写相结合,才能准确地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

推荐第7篇:高波《绝品》教学反思

“笑”“叹”“呆”“愣”中品“绝品”

——《绝品》教学反思

吉大附中初一语文组高 波

当代作家谈歌的小说《绝品》堪称绝品,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小说以一副古代书画作品为载体和故事线索,以三位信守承诺、重情重义、肝胆相照的英雄传递保护这幅古画为纲展开故事。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危难之时,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民族大义,正是这种爱国精神的代代相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

就小说教学而言,本文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皆可以进行深入探究。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也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我在本文教学中依然把“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作为主要目标。在以往的小说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而我关注到了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了大量的神态描写和情态描写,特别值得玩味。所以,我将“揣摩神态中所蕴含的人物心理及性格特点,进而把握形象探究主题”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我在小说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笑”中见“情”见“信”显“大义”。

小说写常先生与刘先生交往的部分中,“笑”出现的次数很多,且内涵丰富。 “常先生呷一口酒,笑道”“说完,就笑。” “三爷也笑了。”

此处的“笑”看似平淡,好像是一种自然落笔,细加揣摩,不难看出这笑中体现着两人之间的和睦、亲近和彼此的信任。再看下面一个片段:

常先生左右看看,凑近三爷。低了声音道:“我手上现有一张古画,主顾要大价钱。我劝三爷吃进,三爷可否有意?”

三爷笑道:“先生替我看中,买进便是。但不知那边开价多少?”

常先生道:“三千大洋。”

“三千?”三爷倒吸一口气,就有些口软。

常先生笑道:“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委实是主顾急着用钱,才忍痛抛出。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的“笑”像是在说:尽管说吧,我信先生的,我还信不过你吗;常先生的“笑”则表现出真诚,有“信三爷,才劝你买进”,是诚恳的“笑”。这笑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展现了他们彼此间的默契和信任。

作品通过写常先生的“大笑”还表现出了一位革命党追求正义、舍生取义的光辉形象,我们看下一个片段:

二人相对坐下,刚刚要举杯,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

常先生一愣,旋即大笑起来。

三爷怒瞪了马氏一眼,也笑:“不提不提,吃酒吃酒。”

先生喝了一会儿酒,叹道:“我与三爷相交多年,甚是投缘。或许就今夜一别,再不能相见了。”

三爷道:“常先生何出此言?我观先生举止不凡,将来或许能成大事啊。”

常先生哈哈笑了:“多谢三爷夸奖。”就大杯痛饮,十分豪气。

喝罢酒,天已微明。常先生就告辞。

三爷依依不舍:“常先生何日再回保定?”

常先生慨然一叹:“三爷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说罢,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三爷急急地送出门去,在晨雾中怔怔地呆了半晌。

再一年,三爷店铺中的伙计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地告诉三爷,说亲眼见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行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这里“旋即大笑起来”“哈哈笑了”“哈哈大笑”,我们看到常先生的三重境界:面对别人的误解甚至讥笑,他的“笑”中表现出的是仁义;面对朋友他不做任何解释,他的“笑”是对朋友的信赖,更是内心无愧的表现;面对死亡,他的“笑”表现出的是大义凛然,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是坚持民族大义的高贵。

“笑”这一神态描写,在后文中仅出现了两次,具有表现力的是常三爷得知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后的“微微笑了”,这“笑”中是希望,是三爷找寻到完成朋友重托的途径后的欣喜。

“叹”中有沉重,亦更显情深义重。

常先生就义后,三爷的境遇因社会的动荡局势而愈加窘迫,家业逐步败落。作品接下来在表现人物时更多的使用了“叹”这一情态。虽显得沉重,但恰恰表现出人物的“信”与“义”。

“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

常三爷这一“叹”,是睹物思人,是怀念挚友,是叹常先生英雄遭遇不幸,此时的他与英雄心心相惜。

三爷看看马氏,许久,长叹一声,无力地摆摆手:“你也不易,我不再多说了。”就让马氏取来卖字画的钱,颤颤地下了床,拄一根拐杖,顶着细细的雪花,到客栈去寻那姓王的商人。

王商人听了三爷的来意,皱眉道:“已成交,怎好反悔?”

三爷摇头叹道:“好羞惭人了。先生有所不知,这些字画,都是一位朋友帮我买进,说好不卖的。”就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三爷家业败落到如此境地,却没有改变内心对朋友的敬佩,坚守信义,以上几处“叹”足见其苦衷。而叹中不乏有惭愧和自责,若不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义对朋友的敬佩,他又何至于硬着头皮去赎画呢?

“呆”与“愣”是大义致之,亦暗示“义”的传承。

得知常先生就义,刘三爷夜里把字画挂起来“呆呆地看”,王商人送刘三爷时,也是“呆呆地看”,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这“呆”中有敬佩,更有侠义之风对人的内心的震撼,也暗示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传递。再如: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王商人愣住:“刘先生此为何意?”中的“愣”也是如此。

通过对人物神态、情态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三个英雄的性格特点: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凸显的是“道义”;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着一个“情义”;王商

人重义轻利,恪守祖训,展现的是“信义”。三个人其实传递的不只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中华精神。

至此,作品主题,文题“绝品”的内涵都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小说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在分析人物性格方面,又多了一种意识:不忽视神态描写。当然,分析“神态”是不能脱离语境的,必须与其它描写相结合,才能准确地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

推荐第8篇:13绝品

《绝 品》

教学目标:

一 识记字词、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 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

一、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流程

一、一 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 讲授新课:

(一)掌握字词。

装裱(biǎo ) 茶肆( sì ) 闲聊神侃( kǎn ) 半晌(shǎng )

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 ) 唱—个喏( rě )

(二)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二、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三、理解课文

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绝在何处?

①画,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价值连城。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咛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②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的,这种装裱技艺也堪称一绝。

③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可谓一绝;

④常刘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一绝。

在保护国宝这件事上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身上体现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重情重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慷慨赴难的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正面与侧面结合)语言、行动细节,环境描写等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四、小结

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推荐第9篇:绝品 说课稿

《绝品》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说《绝品》。

一、说教材

《绝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职业模块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四单元以“职业和理想”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分别以或朴实、或奇趣的人生故事,向我们展示不同职业对于理想的追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学生阐释文章、欣赏小说的能力。

作者是河北作家谈歌,他有一系列以“绝”字开头的作品,自称为“笔记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古朴、篇幅短小、文化味浓。本文以“绝品”为线索,通过出让、收藏、赠送国宝的传奇故事,塑造了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三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表现了他们热爱国家民族、忠于朋友信义、坚守职业道德的高尚操守。

二、说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因为大专班一年级的教材没有小说这一题材的文章,而小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加上《绝品》这篇小说既具有故事性又具有思想性和文化味,所以我选择了这篇选读文章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一年级没有学习小说,二年级大专班的学生很期待本单元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学生已经淡忘了小说的基本常识。尽管他们对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形成对人物的初步认识,但多数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会仅停留于表面,没有沉到作品深处感悟的习惯。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和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教学大纲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阐释文章主旨。

2、学习小说以人物言行塑造形象的方法。

3、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和讨论,从多角度理解文题“绝品”的含义。

2、通过反复品读人物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所具备的重诺守信、义薄云天、保护国宝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反复品读人物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绝品”的多层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情,通过任务驱动法、朗读法、讨论法展开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说中提到了两个绘画专业词汇,装裱和倒揭,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产生疑惑。所以,在导入环节先展示两幅装裱前后的作品使学生对装裱技术有直观的了解,再简单介绍倒揭技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我设计导入时尽可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欣赏装裱后的字画,学生会惊叹装裱技术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复述情节,初步感知

复习小说的基本常识,包括小说三要素、情节的四个阶段、塑造人物的细节描写等。明确学习小说的第一个任务:梳理情节,复述情节。

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快速浏览全文,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阅读后复述故事情节并加以适当的点拨,以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达到整体初步感知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角色扮演,品析人物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的性格。

1、提问

“绝品”指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这幅画是绝品。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板书:画绝)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板书:技绝)

[设计意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向学生出示了具体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2、讨论

同学们的想法似乎只停留在这幅画上,文章能称之为“绝品”的还有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板书: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重情重义 一诺千金 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人物的角度,精神境界的层面分析“绝品”的内涵。 由于学生个人经历与人生体验不同,决定了各自对文本的解读,对“绝品”的理解也不会相同。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体验,重在让每一个学生有所领悟与体会,贯彻素质教育课堂要面向全体的要求。

(四)纵深理解,突破难点

1、提问: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通过文中很多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2、指导学生用跳读法找出文中社会环境描写的语句。

“民国初年„„”“再一年,三爷店铺中的伙计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地告诉三爷„„”“又过来几年,战祸迭起。”“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又一年。三爷让土匪绑了票。”

这些社会环境描写显示了当时的社会特点:民国时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3、找出自然描写的语段,教师范读。

门外已经是漫天大雪。

王商人追出门来,呆呆地看着刘三爷由下人搀扶着一路去了.雪,哑哑地落着。 四野一时无声。”

提问:置身与此景此情之中,顶着满天大雪,望着三爷远去的身影,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

小说结尾处的这段自然描写渲染了悲壮肃穆的气氛,衬托人物的高贵品格,语言不多,却极具表现力,正所谓无声胜有声。

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他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

4、学生齐读最后四段景物描写,回味这响彻天地,余响不绝的“绝品”。总结:小说的环境描写不多,但与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紧密结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以及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简洁而又颇具意蕴的语言风格,深受其精神的感召。

(五)归纳小结,扩展练习

归纳小结: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请就横批“绝品”所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或自编对联。 上联: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 下联:

教师示范: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六)板书设计

绝品

画绝(宝中之宝)

技绝(天下一流)

人 绝

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七)作业布置

运用小说学习的方法自学《青龙偃月刀》。

推荐第10篇:绝品教案

课题:绝品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感受人物的民族大义,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学习人物的精彩描写手法。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为中国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更积淀下来许多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等。这些艺术品和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味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顺情节,解读文本,赏析人物。

2.深入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3.感受人文精神,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三、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当代作家。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绝品》等,形成了他的“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绝”字头小说故事悲壮凝重,情节大起大落,气势威风凛凛,饱含着对重义轻利、知恩图报、扶危助困等民族传统美德以及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讴歌和赞美。(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三、整体感知

1.谈歌说:小说因有故事,才有了无穷的魅力。那么《绝品》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开端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发展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发展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发展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高潮结局

五、赎画知价 ,义赠绝品

2.小说题目为“绝品”,在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小组讨论)

明确: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二)、二“绝”——装裱技艺

提问:找出相关语句?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三)、三“绝”——人

1、提问:小说中哪些人可以堪称绝品之人呢?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

2、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三人乃人中“绝品”呢?

(分组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感受其人品之绝)

任务一:找出文中刻画人物言行的文字。

任务二: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赏析人物形象。

任务三: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总结人物品格。

(1)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2)刘三爷: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3)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

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五、拓展延伸

1、讨论: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民族大义,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2、提问: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他对国宝,珍爱保护;他对朋友,一诺千金,信守承诺。他的这种诚信,可以说是做人之本,更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我们同学作为年轻一代,要肩负起传承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责任,多一些真诚与信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本的赏析,了解了小说以“绝品”为题,一语三关,文中的“绝品”即画绝、技绝、人亦绝。文章表面看,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正所谓: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七、布置作业

寻人启事: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

第11篇:绝品doc

《绝品》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能力目标 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 态度 观念目标:

1.学习主人公热爱和保护祖国艺术珍品的爱国精神;2.感悟人物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学习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 讨论归纳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每一件的珍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看看珍品背后的故事,学习《绝品》。

二、

1、作者简介。(幻灯片)

谈歌:谈歌,原名谭同占,河北顺平人。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绝唱》《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 “绝”字小说系列。

2、检查预习,正字音字义

装裱(biǎo ) 茶肆( sì ) 闲聊神侃( kǎn ) 半晌(shǎng )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 ) 唱—个喏( rě )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触动,一点没有动心。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三、快速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文本

1、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通过朗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重读文本 分析人物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刘三爷

常先生

王商人 马氏(略) 刘三爷

(1)刘三爷听说常先生被杀,有什么举动?表现怎样的性格?

(2)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慷慨豪爽 坦诚仁义 重信守诺 重义轻利 信赖朋友 珍视友情

常先生

(1)联系全文,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

(2)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

技艺非凡 信赖朋友 深谋远虑 为祖国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王商人 识大体 明是非 遵从古训 深明大义

五、再读文本 重点研读

联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讨论:常先生、刘三爷,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2)课文的标题“绝品”有几层含义?

六、拓展延伸

回顾历史,关于诚信的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

诸葛亮白帝城托孤

关羽走单骑

七、课堂小结

《绝品》表面看,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八、课后作业

1、搜集历史上或者现实生活中关于诚信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名言,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唐代古画 重信守义

绝品 舍生取义

装裱技艺 深明大义

第12篇:绝品教案

《绝 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3、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4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5、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 )讲授新课:

1、掌握字词。

装裱(biǎo ) 茶肆( sì ) 闲聊神侃( kǎn ) 半晌(shǎng ) 呷(xiā) 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 ) 唱—个喏( rě )

埠(bù)

2、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

1 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四)理解课文

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绝在何处?

①画,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价值连城。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咛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②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的,这种装裱技艺也堪称一绝。

③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可谓一绝;

④常刘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一绝。

2 在保护国宝这件事上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身上体现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重情重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慷慨赴难的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 1 )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 2 )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 3 )联系全文, 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团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 4 )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

因为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4、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

刘三爷和常先生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之中,能够不顾个人利益,而保护这些国

3 宝,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正面与侧面结合)语言、行动细节,环境描写等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大度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爱国主义精神

(五)小结

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六)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知识点

2、完成本课练习册同步练习

第13篇:《绝品》教案

《绝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4、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讲授新课:

1、掌握字词。

装裱(biǎo) 茶肆(sì)

闲聊神侃(kǎn) 半晌(shǎng) 呷(xiā)

怔怔(zhèng )

战战兢兢(jīng

) 战祸迭起(dié) 唱—个喏(rě) 埠(bù)

2、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复述小说情节。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 开端高潮 - 结局

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四、课堂作业:

注音 装裱(biǎo) 茶肆(sì)

闲聊神侃(kǎn) 半晌(shǎng) 呷(xiā)

怔怔(zhèng )

战战兢兢(jīng

) 战祸迭起(dié) 唱—个喏(rě) 埠(bù)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

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

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 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 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绝在何处?

①画,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价值连城。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 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咛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②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的,这种装裱技艺也堪 2 称一绝。

③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可谓一绝; ④常刘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一绝。

二、探究课文

1、在保护国宝这件事上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身上体现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重情重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慷慨赴难的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 )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3 )联系全文, 问:

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因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4)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因为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4、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刘三爷和常先生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之中,能够不顾个人利益,而保护这些国宝,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正面与侧面结合)

语言、行动细节,环境描写等 常先生 ---舍生取义 刘三爷

—重信守义、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大度 王商人 ---深明大义 爱国主义精神

三、小结: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四、布置作业

1、人物分析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刘三爷在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因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因为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2、“绝品”的含义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

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 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 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结尾环境描写

“雪,哑哑地落着” 衬托人物的高贵品格 “四野一时无声”渲染了悲壮、肃穆的气氛

第14篇:绝品1

《绝品》教学设计

1、导入: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世界公认的东方艺术瑰宝之一,有许多的同学都很喜欢书画,下面就请同学欣赏几幅书画作品。(出示电脑动画)同学们看出来这几幅画中的区别了吗 ? (同学们会回答有的经过装裱 ? 有的未经装裱。)同学们知道装裱有什么作用吗 ? (同学们可能会回答美观、易于悬挂、易于保存等。)这里面最重要的作用是经过装裱的作品更易于保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绝品》,体会一下围绕一幅古画的保护的人和事。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被称为绝品。

(学生的回答可能很多,教师可以归纳为主要是以下几个点:文中的那幅古画、常 先生的装裱技艺、刘三爷与 常 先生的为人、二人之间的友情。)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 1 )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 2 )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 3 )联系全文, 常 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团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 4 )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 常 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

因为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4、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

刘三爷和常先生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之中,能够不顾个人利益,而保护这些国宝,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5、本文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子,运用精练含蓄的语言刻画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也写出了他们伟大的爱国之情。相信你读完之后会有很深的感受,请你模仿本文的语言,写一段文字阐述一下你对做人或友情的理解。

本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练习写不同风格的语言,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解短句有什么特点,如何写短句,然后再让学生仿写。

一、导入 同题材小说《1938年的较量》(09年《读者》第5期)

创设学习氛围

二、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三、

1、小说中哪些内容分可以称为“绝品”?

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的。)

复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通过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四、小结

体现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第15篇:《绝品》教案

《绝品》导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

2、学习并积累本文精短含蓄的语言。

3、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字里行间的精妙语言,欣赏小说对人物的精彩描写。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一、导语。

今天,我们一期走进一个故事,这里有画、有人、有情、有义。这就是谈歌的《绝品》。打开书,我们共同学习《绝品》。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整体阅读。

(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 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 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五、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明确:“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二)二“绝”——装裱技艺 1.找出相关语句: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2.补充书画装裱知识: 三分画,七分裱! 装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书画墨宝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贵画作文物因此不致湮没失传。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三)三“绝”——人

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1)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 (2)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 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 4.文中马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衬托作用:以马氏的多疑与对藏品的处置衬托刘三爷的重信守义。 5.学生讨论,重点分析刘三爷的形象。

(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马氏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卖了字画,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又送给了王商人?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6.讨论:

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四)小结。

“绝品”泛指最宝贵,最珍贵的物品或艺术品,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

二、无人能及。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如果说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实现了“铁肩担道义”,那么作者则真正做到了“妙手著文章”。文章精短含蓄,标题内涵丰富,构思绝妙奇特,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在读者心目中也可称为绝品。

六、布置作业。积累字词

板书设计:

技艺(天下一流)

常先生: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绝品

刘三爷:重情重义

一诺千金

义 (宝中之宝)

友情(肝胆相照)

王商人:舍利取义

不忘祖训

第16篇: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

中职职业 语文教学设计比赛 获奖《绝品》

(4) [1000字]

谁是英雄

——《绝品》教学设计

设计亮点设计亮点

1、设计力求让学生主动构建。

《绝品》看似讲述收藏书画之事,其实质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坦诚、守信。作者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因此我就文本内容做了节选,删去原本“常先生英勇就义”与“刘先生毅然送画”两场面,意在让学生通过“猜想”、“演绎”,主动走进文本,充当导演,设计故事情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构建文本结构。通过”找茬”、“辩论”环节,运用视频,学生于游戏中寻找不同,在争辩中形成观点。通过感知人物,探究文本内涵,将“人间有真情,人间有大义”的情感思想,于无声中融入学生内心。

2、设计力求与现实生活对接。

根据学科目标,本设计以“古画是真是假”为突破口,将“绝义”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猜想小说结局,并与文本结局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领会“英雄”的意义,从而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通过两类英雄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英雄”的意义,链接资料包,以吴斌、张丽莉、胡佩兰等人的事迹引入,得出感悟: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精神,固然可贵。但在和平年代,我们更渴望“平民英雄”。只要心存真善美,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

毛丹曾说:好的文科教育,就是教人正常地融入社会,给人智慧,催人激情??因此,本课设计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注重文本意识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向学生个体经验的回归。中职学生缺少“英雄意识”,中职语文课堂就承担起“情感疗伤”的作用。通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三个层面,呼唤学生内心的“英雄情结”。这是我的教学之本。

2、教学有法。

谈歌曾经这样来总结他的创作风格:“文学作品的思想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的把它指点出来。”因此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与学生主体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赏法(将视频与文本对比)、情节猜读法(用已知情节进行合理想象)、探究辩论法(众说纷纭确定谁是英雄),将小说基本元素之场景与情节,慢慢渗入到学生的认识当中。这是我的教学之法。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四单元,本单元以“职业与理想”为话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到中职生实现理想,关键在于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过硬的职业能力。个人认为语文的教学,在职业模块中,更多的应该体现其“职业素养”的熏陶作用。编者将《绝品》编入本单元正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受三位主人公重情义、明大义、重信用、重职守的人格魅力。先生将国宝慎重托付,三爷将国宝悉心珍藏,商人“饿死不卖收藏”,这正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一种职业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经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我认为从理想价值观角度深入文本,也许更有潜力可挖。《论语》有言: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试想能否让学生在“学文”之时,又获得做人的智慧。

学情分析

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经过高一阶段对《项链》《荷花淀》《士兵突击》等小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借助三要素解读小说的鉴赏方式,但他们并不知道小说的主题也可以从场景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联系本课,我尝试在小说鉴赏点上进行引导,为学生打开赏读小说的另一扇窗。

2、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阅读小说中,学生容易读懂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往往忽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赏析小说时,学生也总能发现小说情节生动曲折,伴有出乎意料之感。但学生并不能准确认识到,作者为什么如此设计。因此我从小说场景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感知小说主题决定情节走向与人物命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品读小说场景与情节,理解小说主题对情节走向与人物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刘常两类英雄的定位,辩论,烘托三爷的英雄精神。领悟“英雄”的含义。

通过对“三爷惊闻先生就义垂泪”、“三爷送画”等场景的对比纠错,感受刘三爷对情义的坚守,感悟文本对刘三爷民族大义的赞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英雄,感悟现代英雄,培养学生的“英雄意识”。 【教学重点】

品读小说场景,猜想小说情节,引导学生感知小说主题决定小说情节走向与人物命运。 【教学难点】

通过定位——比较——争辩——感悟,培养学生“英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

1、准备删节版小说《绝品》(见附件1)并分发教材;

2、精选素材,确定教学设计并制作PPT课件;

3、提前将删节场景拍摄成视频;

4、与学生沟通,大致了解学生对英雄的理解。

学生活动:

1、阅读文本,把握情节,初步把握小说人物;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谈歌的基本创作风格;

3、以文本为依据,合理想象,导演课本剧,将文本补充完整。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民族大义,义薄云天

商人轻利重义,三爷毅然送画 三爷家道中落,商人慧眼识画 先生不告而别,三爷知画为假 先生茶楼荐画,三爷凑钱买画

朋友情义,肝胆相照

链接资料包:

资料

1:

*

http://zj.qq.com/ 附件2 英雄之我见

1.我心中的英雄是一个正义,有绅士风度,有学问,能为他人着想的人。身为一个英雄,不论是失败或成功,都要有一颗爱国之心,当面对困难时,不会轻易退缩。——俞杰楠

2.我心中的英雄是一个有风度,有知识,有勇气,有特别见解和有宏远梦想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我认为英雄必定对个人或大家有利,做了伟大的事,这样英雄就就应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还需要有勇气,不然有知识也没机会成功。另外,还要有坚强和恒久的毅力,作为奋斗的力量。宏远的梦想是很重要的,因为必备了这些条件,还要有一个梦想作为努力的目标,并执著地去追求。——盛焕杰

3.做了伟大贡献的就是英雄?牺牲了自己保全了他人就是英雄吗?相信英雄并不是这样,英雄在我心中是指他心中有这个做英雄的念头而去实行了,并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去做所谓的“英雄”。——李慧君

4.英雄并不是胜与败可以衡量的,有时胜利的是英雄,失败的也是英雄。——张凯 5.英雄总是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未来的英雄。——章晓明

6 .我明白了,真正的英雄不一定是靠发达的肌肉、伟岸的身躯打动人,而是靠丰富的内涵来感化人。他拥有人性中的真善美。——黄柯

附件1 绝 品

谈歌

民国初年。保定城南有一家装裱店。店主姓常。三十几岁,穿长袍,很斯文,人叫他常先生。

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模样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常先生是外埠人。几年前到了保定,开了这店,常先生无有家室,常常一个人到保定望湖楼来饮酒。常先生善饮,久之便与刘三爷相熟了。刘三爷是保定富户,三代经营绸缎,颇有些家财。闲来也做些收藏生意。

三爷是望湖楼的常客,保定的酒楼茶肆是富商们谈生意的地处。三爷来望湖楼是奔生意而来。三爷不饮酒,上楼只喊一壶茶。有时没有生意,三爷便与常先生闲聊神侃。常先生学问大,善谈。三爷考过秀才,饱学。两人渐渐淡得入港,由此熟了。三爷就常常到常先生店里购些字画收藏。常先生也偶尔推荐一些字画给三爷。王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三爷的娘子马氏放心不下,瞒着三爷,让下人拿着字画到京城找行家鉴定。皆货真价实。如此几回,马氏也就不再疑。三爷后来知道,就讥笑:“妇人之见。”

那天,三爷又与常先生在酒楼闲侃,侃了一会儿,三爷就问:“我真是不懂,今天冒失地问一句,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如何不做些收藏生意?”常先生呷一口酒,笑道:“凡事依性情而定。三爷是聚财的性子,我是散财的脾气,好东西到了我手里,只怕是日后嘴馋挨不住,要换了酒吃的。”说完,就笑。

三爷也笑了。

常先生左右看看,凑近三爷。低了声音道:“我手上现有一张古画,主顾要大价钱。我劝三爷吃进,三爷可否有意?”

三爷笑道:“先生替我看中,买进便是。但不知那边开价多少?” 常先生道:“三千大洋。”

“三千?”三爷倒吸一口气,就有些口软。 常先生笑道:“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委实是主顾急着用钱,才忍痛抛出。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点点头:“既然先生已经认定,我明日凑足银子就是。”

常先生又道:“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看常先生一脸郑重,点头说记下了。 三爷回家告诉了马氐,让马氏去凑足大洋。 马氏听得呆了:“什么宝贝?值这么多?”

三爷道:“常先生看中,断不会错的。你莫要再多言了。”

第二天,常先生携一布包,来到三爷家中。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包,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打开,那纸已泛深黄。但托裱一新。

三爷埋头看画,却看不出名堂。抬头淡然一笑;“刘某眼拙,还望常先生指点。”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关于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三爷也庄重接下:”刘某记下了。”就喊进马氏,取来三千大洋的银票,交与常先生。

常先生就告辞。

第二天,三爷刚刚起床,下人来告,说常先生的店铺被官府抄了,已

查封,常先生也不在店里。 三爷惊了脸,半晌说不出话来。

常先生从此失踪,保定街上便传常先生原是江洋大盗,犯了重案,改名换姓,来保定藏身。三爷听过,无动于衷。

又过了些日子,马氏终是放心不下那幡画,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家,鉴定那幅画。

那行家认真看过,一阵无语之后,长叹一声:“此画不假,可惜是揭品,便不值几文了。”

三爷一怔,忙问何为揭品。 行家道:“所谓揭品,即一张画分两层揭开。这非是一般做假者能所为之。此画更为厉害的,是将一张画揭为两张,且不露一点痕迹。这张是下边的一层,不值钱的。但此画揭得平展,无痕,均称,也算得上世上罕见的装裱高手所为了。”

三爷听得发呆,许久,点头称是,就送走了古董行家。 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 三爷登时沉下脸:“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他坦荡爽直,怎么会哄骗我。千虑一失,或许常先生走了眼。即使常先生知此内情,也或许另有难言之隐。不可怪他。”

马氏就不敢再说。

又过了几年,战祸迭起。三爷的生意便不再好做。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祸不单行,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

了票,索去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三爷也就病倒在了床上。

这一年冬天,保定来了一个姓王的商人,收购古董字画。马氏就瞒着三爷,把三爷的收藏拿去卖了。下人偷偷地告诉了三爷,三爷大怒,让下人喊来马氏。

三爷黑下脸怒问:“你怎么敢去卖常先生帮我买进的字画?” 马氏便落泪哀告:“家中已经败落到这步田地,我拿去换些钱,也好度日啊。”

三爷看看马氏,许久,长叹一声,无力地摆摆手:“你也不易,我不再多说了。”就让马氏取来卖字画的钱,颤颤地下了床,拄一根拐杖,顶着细细的雪花,到客栈去寻那姓王的商人。

王商人听了三爷的来意,皱眉道:“已成交,怎好反悔?” 三爷摇头叹道:“好羞惭人了。先生有所不知,这些字画,都是一位朋友帮我买进,说好不卖的。”就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三爷谢过,把钱退了,让下人提着一捆字画告辞。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

三爷一怔,回转身笑问:“敢问其中一幅唐代珍品,不知真伪如何?先生慧眼,请指教一二。” 王商人笑道:“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荐荐二2014下

(3000

) 二语文教案下册 (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规格式常

第17篇:中职职业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奖绝品1

中职职业 语文教学设计比赛 获奖《绝品》

(1) [1000字]

1 打出常规 非诚勿扰

——谈歌小说《绝品》赏读

我对文本的理解

一直认为,有些经典,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最好是心无旁骛,最好是再沏上一杯香茗。我想谈歌的《绝品》就属于此类。小说《绝品》有中国传统短篇小说的味道,有研究者认为谈歌的这类小说是笔记小说或文化小说,与唐传奇、宋话本、明清短篇小说有渊源。小说中的人物行侠仗义、仗义疏财、义薄云天、肝胆相照、舍利取义,有大侠的风度。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是小说《绝品》中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的写照,是侠的最高境界。

情节上,传奇故事,单线结构(顾名思义,只有单一线索的情节类型,多以一个单一连贯的故事为主,辅之以相关的次要事件。单一线索的叙事文一般情节紧凑,人物有限,结构简单。)人物上,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等都是扁形人物,性格单一。(《小说面面观》:扁形人物,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特性。圆形人物,具有多种特性,包括一些互相冲突或矛盾的特性。)

文章错综见薏,鲜明的人物形象犹如潺潺小溪,似汩汩泉水,又如隐隐花香,沁人心脾,余韵绕梁。谈歌计划立志写100篇以“绝”字开头的系列小说, 1996年被中国文学界誉为“谈歌年”,那一年,我正高二,青涩的我在高中的课本里没有读到这样的文章。

《绝品》是谈歌从心灵深处流出的隐忍和节制的文字,人间深情是绝唱,然深情藏于平凡细事之中。故心浮气躁者,不能读此文;无情无意者亦不能读此文。为师者教此文亦如是。我不愿意课堂做已知的表面滑行,而是寻找学生自读中的空白点,才是教的着力点,生长点。 让学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接受这种味道的小说。

我对文本的补充

学习经典,必须知人论世。对于作者人生经历,我补充给学生。谈歌自称这些以“绝”字头的小说为笔记体小说,其创作灵感来自唐宋散文、明清小品和鲁迅小说。但题材却来自他的故乡——古燕南赵北的保定。这块土地自古多悲壮慷慨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市,许多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与文化人物,曾经在这里发达或隐居,这里便有了太多的人文传说与历史故事。听得多了,便有了想写出来的冲动。”(谈歌《谈歌与笔记小说》)

2 我对学生的分析

1.方法与运用的融通

高二学生在小说阅读能力上能达到“读懂故事——说了什么”,对于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小说表达的主旨不能完全把握。这是源于小说鉴赏能力欠缺,小说阅读方法的缺失,使得学生无法真切体会作者在文中的细节描写、情节设置的用意。高二学生,面临着在限定时间内如何独立理解、建构一篇小说文本的现状。 2.文化自觉的缺失 90后学生身处在这样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他们习惯于接受“新、奇、趣”的事物。对于身边实在的、能感知的“老底子”骨气、侠气,少于关注,缺于感同身受。鉴于这样的知识积累与情感积淀,阅读本文会出现进入不易、鉴赏较难的困境。通过对文本的层层追问,细节的前后融通,反复体味,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地接近“为什么这是绝品”。

郭初阳说过,这个年龄的学生,都应该把他当做理想的读者。 叩问读者:

你相信吗?(现实层面) 你真的相信吗?(反思层面) 你愿意去相信吗?(人生层面)

我对可教区的界定

教材分析:

《绝品》和《祝福》、《哦,香雪》、《林黛玉进贾府》、《青龙偃月刀》等属于人物小说。作品以塑造个性鲜明人物角色为主要任务,情节、环境的设置可以不完整,但都是为突出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可教区分析:

从预习作业来看,学生经过初中、高一的小说教学,对通过人物、情节、道具等角度去探究主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和思考分析能力。之前也学过如何在典型事件、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引领学生还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塑造人物的形象?

3 作为高中小说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小说阅读视角,孙绍振说:“好情节,是把人物打出常轨,让人物的深层心理,非常规心态暴

露出来。”

本堂课尝试用穿越的形式,拉近学生的生活距离,用喜闻乐见且比较接地气的方式——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模式深入浅出。将本文定位为“学习如何通过情节把人物打出常规后以凸显个性”的教学样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梳理小说要素,借助背景资料,理顺情节,学习从关键词句的筛选与归纳中解读人物形象。

2.通过对“绝品”寓意的解读,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情节把人物打出常规”后以凸显个性,并由此理解主题。【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画—人—情”之间关系的内涵探索;解读人物形象。

2.通过创设情境,用模拟演绎、表情解读等方式,感悟侠之人性、人情、人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真切体会作者节制又隐忍的表达,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体会作者继承和发扬“燕赵精神”的理想,审视真正的“我”以及我们要坚持什么。 【教学重点】

把人物打出常规后如何凸显个性?从人物表情切入以鉴赏小说,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

什么是常规?如何打出?细细探究。

4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贴着人物写,是很多小说作家的创作经验。同理,作为有生命力的课堂,应该贴着学生设计,贴着生活存在。因此,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附二),课堂一起集中厘清一张关系网。

5

6

7

8

9 附一: 《绝品》学习任务单

1.初读这篇小说,感觉怎么样?喜欢这篇小说吗?为什么?

2.自读小说,提一个你觉得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部分预习作业反馈见后)

3.将《绝品》浓缩为一个陈述句。

例:《故乡》—— “我”为接母亲和搬家返回故乡 《祝福》——悲惨的祥林嫂先后嫁了两个男人而且儿子被阿毛吃了。 《西游记》——唐僧师徒战胜妖魔上西天取经。 《绝品》—— 4.(1)何谓“常轨”?

读小说第一节到第五节,这五节写了什么?

三位主要人物均已出场,分析三位人物形象(文中找句子)。 常先生: 刘三爷: 马氏:

情节上,交代了什么? 这五节起什么作用? 【预设分析】

常先生,外埠人,开装裱店,手艺很神。学问大,善谈。

刘三爷,保定富户,经营绸缎,颇有些家财,也做些收藏生意,考过秀才,饱学。性格爽快,极其信任常先生。 马氏,刘三爷娘子,对常先生不信任,市井小人,普通人。

10 情节上,交代了什么:两人酒楼相识,谈话投机,渐成好友,偶尔常先生推荐些字画,刘三爷买些字画。 (2)如何打出常轨?

举例:一向不爱读法语的小弗朗士,不可逆转地需要面临最后一堂法语课时,被打出常规了,因为他以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天然享有学习法语的权利了,于是深藏在他内心的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就冒了出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可是他却比平时更深刻、更完整了。(《最后一课》)

没有价值丢失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玛蒂尔德不知道自己还有勤劳坚强的一面。这种性格隐藏在她身上,日常生活中很难暴露,只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可能表现出来。(《项链》)

(3)请罗列第五段之后出现的一些影响情节发展的重大事件,非常规的事情,超出他们平常生活的事情?——刘三爷篇

【预设分析】

①常先生让刘三爷买下一幅唐代珍品,价值不菲。(在三爷不识货的情况下)

②第二天,常先生的店铺就被官府抄了,常先生从此失踪。(很像骗子的行径)

③马氏差人到京城请来古董行家鉴定那幅画,行家说“此画不假,可惜是揭品,便不值几文了。”(专家鉴定画不值钱)

④常先生夜回保定见三爷。(看三爷态度如何)

⑤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常先生一直对三爷隐瞒真实身份。)

⑥家业败落,三爷病倒,马氏偷卖画。(生存境遇的逼迫) (4)找出相关句子——马氏篇

“马氏听得呆了,什么宝贝,值这么多?”(18节)

“马氏终是放心不下那幅画,差下人到京城请来一位古董行家,鉴定那幅画。”(29节) “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33节) “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38节)

11 “马氏听了,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50节)

“马氏就瞒着三爷,把三爷的收藏拿去卖了。”(55节)

马氏与三爷的表现有巨大的反差。马氏是个普通人,市井小人,斤斤计较,看重钱财,不信任常先生,总以为常先生骗了三爷。

5.续写对联

给出上联: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

请对下联:

附二:每位同学提一个你觉得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部分预习作业反馈如下)

12 荐荐二2014下

(3000

) 二语文教案下册 (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荐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荐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

第18篇:《绝品》课后题

《绝品》以情节取胜,人物性格鲜明,能吸引学生,具有可读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品》课后题,欢迎阅读。

1.结合全文与你自己的理解,详细而无赘言地阐述小说的结构。(6分)

故事的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小说中反映社会环境的描写,分析当时的社会特点,并思考对表现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8分)

社会环境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爷相信常先生,却又向王商人询问古画的真伪。这一情节设置是不是与三爷的性格矛盾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写出对人物性格的理解。(12分)

(1)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人相对坐下,刚刚要举杯,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常先生一愣,旋即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爷听得浑身一颤,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泪就匆匆地淌下来,直打湿了衣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爷微微笑了,赞叹一句:“好。”就让下人把那捆字画交与王商人:“这捆画,我送与先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截取文中【A】~【B】部分,分析答题:(22分)

(1)古董行家的鉴定这一情节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三爷在得知画为揭品后对常先生的态度,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三句话填回原来的位置,说说这三处人物表情的作用。(4分)

①三爷登时沉下脸 ②三爷一怔 ③三爷听得发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马氏的表现与三爷保持一致,对故事的叙述会有什么影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原文,并根据你的理解填空:(22分)

(1)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的性格特征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这又可见他。

(2)常先生是(详述身份)。并从他可以看出他“”(原文)的特点。还能从,看出常先生的特点。

(3)常先生把字画送给刘三爷的原因是:①;②;③ 。

7.写常先生店铺被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标题“绝品”在文中有什么含义?(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品》课后题:

1.故事的开端: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装裱店的常先生相识,成为知己。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从不斩价。

故事的发展:常先生向三爷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拿到钱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为宝中之宝,他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给“饿死不卖收藏”的王商人。

2.社会环境描写:又过了几年,战祸迭起。三爷的生意便不再好做。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祸不单行,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了票,索去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三爷也就病倒在了床上。

社会特点:民国时期,政治迂腐,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作用:设置了特定背景,突出了人物的高贵精神。

3.①不矛盾。②一方面三爷想了解王商人是否真正懂得这幅古画的价值,③另一方面作者借王商人之口说出古画的真正价值,衬托常先生的品格。

4.(1)表现了常先生①热爱民族文化、关心国宝以及②对三爷的信任。

(2)面对马氏的讥笑,常先生不做辩解,③表现了常先生信任朋友、④宽厚大度。

(3)听到常先生英勇就义,三爷悲痛欲绝,⑤体现出三爷对友情的珍视。

(4)表现三爷⑥重义轻利,保护国宝,完成了常先生的嘱托。

5.(1)衬托常先生装裱技艺的高超,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出现波澜。

(2)态度:三爷依然相信常先生,毫不怨恨。 性格:信任朋友,宽容大度,重诺守信。

(3)按顺序依次是:②③①。(2分)

作用:三处表情不同,细致地刻画出三爷关心古画价值、信任常先生的心理活动。(2分)

(4)马氏的一言一行能起到烘托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主要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如果她的表现与三爷一致,就起不到这种作用。

6.(1)儒雅与豪气 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 做人的大度 (后两空可交换位置)

(2)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 高超的揭裱的手法 手艺很神 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艺术

(3)①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②刘三爷这珍爱艺术,是“儒商”;③他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7.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而被杀做铺垫。

8.①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②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③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9.①指绝品之画,文中的字画是唐代珍品;②指常先生的绝技:倒揭三层;③指三位绝品之人:三爷、常先生、王商人,他们三人因信赖、真诚、道义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品男儿。

第19篇:《绝品》教案[材料]

《绝品》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绝品》是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处世美德”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的“义”和“绝”。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 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2.技能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传统和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

2.学习小说中人物忠诚于友情的品质,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情节、分析人物语言动作。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教学对象:

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学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其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需多方指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中在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要求。主要采用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的阅读、讨论、提问、思考作答,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 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感知

(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及给出总结: (1)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2)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5)“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3.分组竞赛

(1)第一组负责第

一、二部分内容,第二组负责第

三、四部分内容,第三组负责第五部分内容;

(2)针对不同部分,提出相应的问题问其他组的同学;

(3)提出有效问题该组加一分,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加一分,最后最高得分获胜。 4.角色扮演

(1)请三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主要扮演部分为第三部分、第五部分,而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分别揣摩刘三爷、常先生、马氏等人的性格特点。 (2)角色扮演与该部分的讲解穿插进行。 5.教师补充问题 (1)第一部分:

①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

解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

②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

解答: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 (2)第二部分:

①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 解答: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 ②写常先生店铺被炒,有什么作用?

解答: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 (3)第四部分:

①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解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

②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解答:他不拘小节、豪迈。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4)第五部分:

①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

解答: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这些打动了三爷,并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给王商人。

②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

解答: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如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用心良苦,深谋远虑。

③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解答:内容上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结构上,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四、品读领悟

提问: 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作答(预测):那幅画,装裱技术高超。还有人的品质也很可贵。 教师总结:此处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一指绝品之画,画本为唐代珍品,但常先生担心此画被人夺走,于是将其揭为三层,后倒装置,造成揭品假象,技为绝技,画为绝品;二指三位绝品之人,三爷、常先生、王商人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品男儿。

板书

画 人

唐代珍品——无价之宝 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装裱技艺——天下一流 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五、文本扩展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教师举例:

(展示图片)梅兰芳先生的例子: 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而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其表演生动真实,形神俱美,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赞叹。但是更让我们为之倾倒的是其高尚的人格,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梅兰芳先生可谓我们民族的绝品。

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这样一些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虽然称不上是“杰出人士”,事迹也算不上是“丰功伟绩”,但他们高尚、诚信的品质却感动了中国,撼动了心灵。他们,是一面面道德的旗帜,带动和影响着中国的形象。

她是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的一名普通村妇。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一个64岁的老母亲,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一个7岁的大女儿,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这些债究竟有多少,陈美丽并不清楚。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这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她就是被网友称为当下“中国最诚实守信的村妇”的陈美丽。 其朴实、诚信的品质同样堪称绝品。

当然无论在我们的历史中还是现在社会中,这样的绝品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在今天,同学们更要学习刘三爷、陈美丽那种真实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真正的读懂了“绝品” 的内涵。最后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结束今天的故事:(全班齐读)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八、作业:

1.在文中找出一下生字词,查出拼音,并于作业本中抄写三遍 装裱 外埠 绸缎 神侃 讥笑 呷一口酒 眼拙 半晌 无动于衷 怔怔地 战战兢兢 流淌 衣襟 迭起 军阀 土匪 唱喏

2.完成《同步练习》

3.寻人启事: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

第20篇:绝品 授课过程

绝品 授课过程

《1938年的较量》我给大家讲过,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较量;两个人之间智慧的较量。一个中国人做了应该做的事,绝品国宝《清明上河图》完璧归赵。汤文是一个的裱糊匠,在她身上体现的是沉稳细心、爱国、机智聪明、有勇有谋的中华民族精神,实为绝品。

那么大家看看有这样一位作家,(出示第一张人物图片)他出生在河北保定,他善书,善饮,善写,所写的小说也多以家乡的燕赵大地为背景,被称为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歌咏豪侠之士,歌咏人间正道,它能够同时构思写作四部小说,且部部是精品,是深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他有着独一无二的绝妙理想――在有生之年写足100篇绝字头的或含绝妙之意的小说系列,他就是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原名谭占同。

请大家先读读谭占同先生的一席话:“如果说作家能够少一点精英意识,少一点上帝的感受,少一点游戏的姿态,少一点伟大的作派,多一点公民的意识,多一点老百姓的感觉,事情就好办多了。”正是这种‘公民意识’才使得他在其作品中大力张扬‘中国传统的诚实、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而‘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等‘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行为也在他的作品中遭到了强烈的批判。 ”

同学们在对课文的预习中,感受到了作者这里提到的那种精神?(中国传统的诚实、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

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道来具体学习他的小说《绝品》(出示课题)。

谁来为大家说一说绝品是什么意思?

请大家查字典,看看绝字是怎样解释的?(出示第三张幻灯片:绝:①极限,不能超过的,绝妙,高超。 ②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请大家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中写出了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品”?

2.本文是通过那几个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的?从你的审美视角看,哪个人物刻画得最为生动,为什么?

倾听是一种幸福。通过听大家的发言,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睿智,同学们对人物个性的独特认识。

(谭先生说:倾向应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本文的人物命运就是通过情节的不断发展,和人物的语言来表明作者的倾向的。 接下来我们针对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进一步学习,认识文章中所承载的民族大义。本文的两个重点:人物语言在塑造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物衬托在小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画是载体,义是根本(利用幻灯出示的重点情节进行分析)。

幻灯6:常先生左右看看,凑近三爷。低了声音道:“我手上现有一张古画,主顾要大价钱。我劝三爷吃进,三爷可否有意?”

三爷笑道:“先生替我看中,买进便是。但不知那边开价多少?”

常先生道:“三千大洋。”

“三千?”三爷倒吸一口气,就有些口软。

常先生笑道:“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委实是主顾急着用钱,才忍痛抛出。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点点头:“既然先生已经认定,我明日凑足银子就是。”

常先生又道:“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看常先生一脸郑重,点头说记下了。 (豪侠仗义)

幻灯7: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三爷也庄重接过:“刘某记下了。”就喊进马氏,取来三千大洋的银票,交与常先生。

幻灯8:

马氏忍不住心疼地骂起来:“姓常的黑心,坑了咱三千大洋啊。”

三爷登时沉下脸:“不可胡说,我与常先生非一日之交,他坦荡爽直,怎么会哄骗我。千虑一失,或许常先生走了眼。即使常先生知此内情,也或许另有难言之隐。不可怪他。” 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常先生一愣,旋即大笑起来。三爷怒瞪了马氏一眼,也笑道:“不提不提,吃酒吃酒。”

马氏一哆嗦,不敢再说,悄悄退下去了。

幻灯9:

马氏听了,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

三爷爆喝一声,直如猛虎一般。

马氏一哆嗦,不敢再说,悄悄退下去了。 (重情重义) 幻灯10:

三爷点点头,又问一句:“王先生做收藏生意,不知收藏可卖?”

王商人正色道:“不敢。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

三爷微微笑了,赞叹一句:“好。”就让下人把那捆字画交与王商人:“这捆画,我送与先生了。”

王商人愣住:“刘先生此为何意?”

三爷郑重地再说一句:“我送与先生收藏。”

“如何使得?使,使,使不得啊。”王商人惊了脸,口吃起来。

三爷叹道:“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就唱一个喏,转身走了。 (轻财重义)

幻灯12:体现了怎样的义。画是载体,义是根本

最后:小说环境描写简洁也是一大特色

幻灯:后来军阀在保定开战,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祸不单行,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了票,索去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

雪,哑哑地落着。四野一时无声。

《绝品教学设计.doc》
绝品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