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教学设计

2021-01-0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2.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在气球小车活动中不断修订中找到最佳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1份、气球1个。2.教师准备:气球若干个、长线一根、课件、赛车场地安排。 【教学过程】

一、玩气球,引出反冲力(10分钟)

1、师出示一个气球,问;这是气球,以前玩过吗?现在想不想玩?(把气球交给一生,展示玩法,并赠气球。)

2、师:谁还有不同的玩法?新奇有趣的玩法同样可以奖励气球。(学生自由实践)

3、从“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在空中乱窜”的玩法让大家一起感受气球喷出来的气。

4、从“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在空中乱窜”的玩法提问:刚才的气球为什么会在空中运动啊?(气球嘴喷出气,气球喷气时会产生一股推力。

5、问: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相反)老师特意设计了相关实验,想不想看看?(

1、拉一条斜的长线,套上一根吸管,用双面粘在吸管上一个气球,喷气往斜下,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

6、概括: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气球的运动就是反冲力作用的结果。板书:反冲力

7、问: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视频:2011年9月29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的点火起飞视频。

8、问:反冲力到底是谁给它的?

二、用气球驱动小车(10分钟)

1、师出示一辆小车,问:能不能将气球运动中的这种反冲力应用到小车上,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呢?(出示课件,揭示课题,板书: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2、自由讨论,组织交流。(说明:这里也许会有学生说不能,因为他认为火箭是竖直往上运动的,可以给予肯定,再引导出火箭运动的原理是利用反冲力,我们能不能也像火箭那样利用反冲力来让小车动起来。)

3、小组组装小车,尝试用气球驱动小车。

4、组织交流经验,包括成功的操作方法以及操作中的失误。

三、赛车比赛(15分钟)

1、师:谁的小车能行驶的更远,想不想比比看?好——我们将举行一次赛车比赛。

2、师:为了让比赛尽可能公平公正,请大家制定比赛规则。(要点罗列:裁判员确定、场地确定,同一起点,同时启动,严禁干扰,测量行程。)

3、进行比赛,记录成绩。(记录在课件上)

4、评比交流,总结经验。

5、总结经验后,改进自己的小车,再进行一次比赛。

四、对小车运动的思考(5分钟)

1、练习检测

(1)填空: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放开气球的气嘴,气球里的气体就会喷出,从而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推动小车向前运动。这个推动小车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2)问答:火箭靠什么飞行的?

(火箭靠喷射出的火焰产生的反冲力飞行。参考资料: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用液态氧帮助燃烧,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因为火箭自带燃料和氧气,所以可以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飞行。)

推荐第2篇:模型火箭外形设计作品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学院

第一届“中天杯”

模型火箭设计大赛 参赛作品

CrystalNi [日期]

外形概述

火箭全长330mm,箭体直径20mm,箭筒面积15079mm2,采用三尾翼结构,尾翼总面积4080mm2,压心位于距尾150mm处,重心根据头锥配重分布在距尾170mm—220mm之间,以保证火箭稳定飞行。总共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头锥、箭筒、尾翼、尾锥,另加整流条。

头锥

头锥以硬塑料为材料,长80mm(未计与箭筒粘贴部分),最大直径20mm,中空可添加配重,外形采用卵形,以减少空气阻力。

箭筒

箭筒以铜版纸为材料,长240mm,直径20mm。

尾翼

尾翼以软木为材料,类梯形,全长40mm,后缘局部向后掠,翼角倒圆。尾翼剖面呈流线型,前缘采用圆弧形,后缘采用刀锋形,以减少阻力。

尾锥

尾锥以硬塑料为材料,与头锥相同,长10mm,最大直径20mm,最小直径16mm,锥台形,母线为半径29mm圆弧。尾锥主要作用是减少压差阻力。

整流条

尾翼和箭体接合处加装整流条以减少干扰阻力,以胶带或纸条为材料,长30mm。 箭体外观

推荐第3篇:胡萝卜火箭

大班阅读教案:胡萝卜火箭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会对照画面认读汉字。

2、通过匹配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能由一件物品想象出另㈠牛形状相似的物品。

3、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猜”,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娃哈哈瓶,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猜一猜,用它能变成什么呢?

2、出示实物图片,请幼儿寻找相应的变形图片进行匹配。

——教师示范在娃哈哈瓶子的下面放上用娃哈哈瓶子变出来的汽车图片,边贴边说:“娃哈哈瓶子变变变,变汽车。”

——教师带领幼儿按顺序依次认识其他实物图片。

——请部分幼儿找出相应的变形图片并进行匹配。

提问:为什么你会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

——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看图片讲述。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图片旁边的汉字,鼓励幼儿主动地认读图片旁的汉字。

4、师生看黑板上的图片、汉字共同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

5、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想象出其他物体的变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成另外一件东西呢?

教师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师生共同完整地翻阅图片,讲述书中的内容。

6、游戏:“机器人”。

——请幼儿听信号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并说出自己变出的造型名称。

中班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巩固对书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2、体验阅读预测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图书、电视机、视频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书本,幼儿观察。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封面,说一说画面内容,找一找书名和作者,并带领幼儿指读封面,启发幼儿根据画面和书名猜一猜这本书讲了什么事情。

二、阅读书本,启发幼儿想象。

1、翻到单页书页时,停下来,启发幼儿想象画中的东西像什么,猜一猜在小男孩眼里它们都变成了什么,鼓励幼儿讲出多种答案。

2、看完一遍后,请幼儿对比自己的回答与小男孩的想象有何不同。

三、感受画面的诙谐。

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图边指读文字,仔细观察画面(如酸奶瓶汽车旁的蔬菜人物,盆栽热气球,左上方浇水的茶壶直升机等),感受其风趣诙谐。

2、要求:看的时候,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第几页,为什么?

四、朗读。

师幼共同朗读故事,注意读出省略号、感叹词的语调。进一步体验朗读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五、为故事中的小男孩取名,并说一说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鼓励幼儿回家也找一找哪些东西会变。

《胡萝卜火箭》

【绘本导读】

一、认识《胡萝卜火箭》:

《胡萝卜火箭》的文字和图画作者是日本资深的文学作家佐佐木牧。她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将日常生活用品加上想象的色彩,使平常无奇,甚至在成人已是熟视无睹的物品增添了无穷童趣,成为了一个儿童的游戏世界。

二、了解《胡萝卜火箭》

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的想像力起飞的故事。封面上的小男孩,瞪着大眼睛看着砧板上的胡萝卜,脑袋上方冒出一串串泡泡。他在想什么呢?他是想这个胡萝卜是谁买的呢?还是在想胡萝卜该怎么吃?或是由胡萝卜想到兔子?看着一样东西,可以引发出各种方向的不同联想。其中由形状和色彩引发的联想,最适合小朋友,也最能展现童心童趣,因为语汇还不很丰富的小朋友,对图像的感觉特别敏感、活泼。

请注意这本书编排的特别之处。这本书所有的右页都是小男孩看着一样东西、用心思考的画面。然后在这一页的背后,也就是下一翻页的左页,画出小男孩想像出来的画面。这样的安排,读者只要不急着去翻页,就可以慢慢地、专心地进行自己的想像。譬如你看着戾页上的瓶子,可能想出是戴着红帽子的胖娃娃,或是电灯泡;天马行空地充分想像之后,再翻页来欣赏作者安排的“答案”,就可以充分享受翻页的乐趣。而作者将瓶子横过来,变成汽车,街上的行人不是“黄瓜先生”就是“番茄女士”,很巧妙地搭配出厨房的趣味。全书造型充满漫画的轻松气氛,以图像表现出想像的事物,具体、实在,让小读者很容易明白,并

感受到其中的妙趣。

作者在原来的物品和联想产生的物品间,还安排了一些巧妙的连接:请注意看,酸奶瓶汽车喷出来的烟,样子就像挤出来的酸奶一般;蜂蜜蛋糕变成的轻轨车,看起来还是很好吃的样子;彩色铅笔做成的木筏;在水皮上画出彩虹般的线条;盆栽变成的热气球,还是要茶壶直升机来浇水。又如烟来缸飞碟的画面上,还有烟斗直升机和雪茄汽艇,“同一属性集合”的概念也隐藏其间。这许多巧妙的安排,使这本书由联想的趣味延伸到图画书的童趣;也让小朋友在阅读这本书时,除了猜谜的惊喜之外更有寻宝的乐趣。

其实,这本书最基本的乐趣,应该是引发出孩子联想的本能,并带领他们享受这类游戏

的快乐。

三、亲子阅读《胡萝卜火箭》

这本绘本十分有趣,但在您与孩子共同阅读时还需要注意合理地制定计划。

1.聊一聊

这本书中出现的许多物品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家长朋友们可以再亲子阅读之前和孩子们聊一聊家中的一些小玩意儿,了解孩子的原始想象力。

2.听一听

接下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有趣的绘本啦!家长们要好好利用小主人公千奇百怪的想象,给孩子设置一个个巧妙的问题,让孩子在一次次的猜测中体验故事的有趣和猜对后

的喜悦感。 3.找一找

书中有许多常见的东西,例如:爷爷的眼镜、妈妈的鞋子、彩色铅笔等等,在平时你可以同孩子一起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变出更多有趣的东西。

4.编一编

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孩子将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联系了实际生活总发现的事物,发挥

想象力创编出新的语句。

5.画一画

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对儿童游戏世界的描摹,而对想象的感悟是连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桥梁。家长朋友们可以指导孩子将自己想编的东西画在纸上,和孩子共同讨论画的内容,

增进彼此间的交流,走进孩子的世界。

推荐第4篇:火箭提拔

(含义)“火箭提拔”,本意是指快速提拔,现在用来讽刺“官二代”或“富二代”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他们从工作到身居要职时间很短,每次被提拔或“重用”时间也很短,每次被提拔或“重用”的理由都是破格、年轻化或内部选拔等种种不合理的理由,被火箭提拔的官员中的多数父母或者是亲属也都是身居要职官员,火箭提拔中大都存在违规提拔。

一、案例

安徽省望江县17日公布了对该县90后团县委副书记常骏生违规任职的处理决定,免去常骏生的任职决定,免去其父常德的县编办主任职务,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其他相关部门的8名责任人也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和免职等处分。

常骏生大学毕业一年就当上了领导。5月14日,网络曝出年仅22岁的望江县团委副书记常骏生不到一年时间即从池州学院学生升任共青团望江县委副书记。

常骏生于1990年7月出生,2010年6月底毕业于池州学院政法系专科。2010年4月报考本校历史系专升本考试,6月获准录取为池州学院专升本历史系学生。与此同时,他2011年6月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安徽财经大学本科学历。

常骏生在“三支一扶”期间违反相关规定,不仅擅自脱岗参加池州学院专升本学习,而且向有关方面隐瞒其专升本学习经历。常骏生父亲常德违反档案管理规定,擅自从县人才中心取走其子专升本档案资料,造成组织人事部门在招录、公选中认定失误。

鉴于以上错误,望江县委决定取消常骏生参加县委组织部门副科级干部录用资格,免去其相应的职务,免去其父常德县编办主任职务,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此外,望江县委还对其他8名责任人分别给予了处分。

二、评论

我反对“火箭提拔”的现象。

如果让这些不学无术,只会钻营的‘政治流氓’当‘父母官’,那么,我们的父母一定会受苦受难。 人们以为腐败就是贪污,受贿,或者政治寻租那么简单。其实,火箭式提拔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今后的政治寻租创造条件,也就是普通定义上的腐败的前提条件。这些别有用心,玩弄权术的家伙,一旦掌握政权,下一个目标就是牟利,寻找腐败的机会。 这样的人多了,共产党的纯洁性就低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可信度也低了。所以说,火箭式提拔是腐败最恐怖的表现形式,应给予制止。

三、建议

1、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履行干部任用制度中的推荐和考察,坚持程序公正公平;

2、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体系,加强对政府干部任用的监督;

3、加强对官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反腐倡廉教育;

4、强化政府各项事务对社会的公开性,增强政府的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5、对群众进行责任义务思想教育,增强群众的社会责任感。

推荐第5篇:《反冲运动 火箭》教学反思

《反冲运动 火箭》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 黄德宁

各位老师,下面我三个方面对《反冲运动 火箭》这节课做一回顾与反思。

一 反思三维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1,核心教学内容的达成:通过观察现象,这其中有学生亲自吹气球示范,学生自己总结特点。有学生回答“一个系统分成两部分,两部分方向相反”,但这个回答不够完善,这时我及时补充“在内力作用下”。紧接着引导学生提取反冲概念和建立反冲模型,这样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模型的求解通过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探讨,能使学生更清晰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对构建学生开放的知识体系有较大的帮助。探究性练习的设置,练习题综合性强,联系实际,紧扣本节主题内容要点,通过教师的多层次设问,学生积极发言,使学生能扎实的理解本节教学内容。

2,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的教育达成:在落实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节课设计思路是按照数学建模的思想,从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到最后的推广与应用,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指导学生建立理想化模型代替实际事物,这一环节学生完成的比较理想,但也因教学时间有限,思维方法的渗透有时显得肤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从古代火箭的介绍到现代火箭的原理分析,从杨利伟实现飞天梦想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到早日实现奔月梦想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激发。

二 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1,组织学生讨论: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了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比如讨论完成的有:对具体的实际反冲运动总结特点,反冲运动的求解。从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激烈程度来看效果很好。

2,组织学生实验:课前指导学生自制反冲运动演示仪,课中组织小组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给人们生产生活中带来应用?”使理论不脱离实际,体现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

3,利用各种资源:本节课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如气球,气垫导轨,反冲运动演示仪,视频录像,图片等。特别是在本节探究性练习的教学中,用学生自制的flash动画独特的动态过程优势模拟实际的物理运动过程,变抽象为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教材的二次开发: 关于火箭的收尾速度,基本原理是反冲,但按照教材的问题设计,不利于得到关于收尾速度关于质量比的讨论。为此,我将此问题重新设计:假设火箭发射前的总质量为M,燃料燃尽后的质量为m,火箭燃气对地的喷射速度为v1,讨论收尾速度v。学生通过反冲模型,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从学生的板演得到的表达式大部分学生都能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可见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

三,反思课堂生成的处理

对于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资源,作为老师最为关键是要具有敏锐的辨别力,能够及时捕捉到比较有价值的东西。 在本节课中,一是在学生的探究性练习结束后,我提出“关于题中所设置的物理情景,能否给自己和其他同学提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这时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提得也很好,当时我积极评价了这位同学,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把他提出的问题作为学生课后练习完成。二是本节的小结时,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这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说学习了反冲运动的知识,有说学会一种思想方法,有说知道火箭的原理,有说会用反冲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反冲运动等,甚至有认识到“物理学的美”,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在闪烁,这些难能可贵的总结也是对本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赞赏和激励。

作为年轻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认识物理问题还不够深刻,语言有时不够精炼,不够简洁,课堂的衔接语有时不够顺畅,不够自然等,这些方面亟待加强。

推荐第6篇:纸火箭的设计与制作

纸火箭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火箭的神奇威力和我国的宇航发展历史;学会纸火箭的制作方法和发射技巧,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纸火箭也能用废弃物来制作,启发学生寻找周围材料制作火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纸火箭的设计 。

教学难点:纸火箭的制作。 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材料、工具使用说明:

材料:600毫升装的可乐空瓶3个(可乐瓶要带盖,可乐瓶可大,也可小,但是 3个可乐瓶要一样大小)、胶带、双面胶、厚卡纸、工具:剪刀。

2、整体设计技术

仔细观察纸火箭的各个部件,想想纸火箭是靠什么飞上天空的,制作纸火箭的关键是什么?然后设计一枚纸火箭。 让学生想想:主要是想怎样设计纸火箭更加合理。 通过看看想想,然后把想好的制作流程设计写到书本的空白处。 教学过程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过程,训练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并由此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1、导入

(1)语言导入:我国有长征1号火箭、2号火箭……你听说过纸火箭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纸火箭试试。

(2)媒体导入:让学生观看我国成功发射的各种火箭,了解我国的宇航史。了解纸火箭也是我国人民最早发明创造的。观察不同种类的火箭。火箭诞生的历程,火箭制作的原理。 (3)实物导入:观察已经制作好的纸火箭。制作纸火箭前要先让学生观看教师已经做好的火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火箭的评价意见,让他们提出问题,找出缺点,由此进入纸火箭的制作设计活动。

2、活动 1) 设计制图

每个学生都要开动脑筋,设计一枚自己能制作的纸火箭流程图。

2)制作纸火箭

出示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制作纸火箭时,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的努力下共同完成一枚,不一定要每个学生都做一枚火箭。在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千万不要老师包办代替。在操作中老师要进行适当点拨,纠正同学在操作中的一些技术错误。学生在活动中发生困难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点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解决,教师不要做旁观者。纸火箭的制作比较容易,学材的介绍比较详细,一般学生都能看得懂。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每个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同学的互相协作中完善作品,通过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会用卡纸制作纸火箭。 3)展示评比

制作发射器,展示评比要公开、公正、合理,要最大可能地激发起学生再次制作的积极性。 4)展示台

评一评谁的纸火箭做得漂亮,谁的纸火箭飞得高。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创新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1、课堂活动创新:

(1)外形设计创新。纸火箭设计轻巧,外观有特色,密封性好。

2、课外延伸

设计改进纸火箭设计图,利用课外时间把它制作出来,学校组织评奖。

3、主题活动设计 纸火箭发射擂台赛 (1)设计一枚纸火箭;(2)制作一枚纸火箭;(3)纸火箭发射擂台赛

4、课堂评价

5、关于学材中交流与创新的说明

1)介绍你制作的纸火箭的特点,你能再设计制作一枚比这枚更有新意的纸火箭吗?

纸火箭的特点:可以介绍纸火箭的外形、内部结构中自己创新的部分,也就是说与众不同的地方,与大家相同的部分就不是自己的特点。再设计一枚比这枚火箭更新的纸火箭,这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后进行创新。

2)你能说出纸火箭它为什么能飞上天空,而且能飞得那么高吗?

作业布置:把今天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纸火箭的设计与制作

特点、方法

纸火箭 制作过程 教学反思:

这一主题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变为一个学生“主动合作”的过程,学生去发现,去体验,去提升,教师是在发现学生,发现学生的智慧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搭建学生实践的平台,合作的空间。以达到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

推荐第7篇:2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火箭)

美术教育活动设计

圆通幼儿园 班级:中班 教师:张红娟

一、活动内容:手工制作:乖乖的小火箭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火箭的外形体征,在探索中学习粘贴的技能。

2、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活动重点:运用粘贴的方法 活动难点:

三、活动准备:

火箭图片若干;卫生纸卷筒六个;月饼盒;三角形卡纸,各种颜色的粘贴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带

四、活动过程:

1、出示火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图片上是什么?在哪里见到过?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简单介绍火箭的种类和用途,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图片上的是火箭,它有很多种类,如节日时放烟火的小火箭、探空火箭、将人送到月球上的巨型运载火箭等,它有很多用途,如作战时攻击水面和空中目标的导弹、攻击太空目标的反卫星火箭武器、火箭飞机等。”

2、了解火箭的外形特征,尝试制作火箭模型 (1)出示制作好的火箭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怎样做的?”

1 (2)用图为幼儿展示火箭模型的基本结构:箭体结构、推进系统、有效载荷,并为其解释各个部分的用途及基本图形:有效载荷是圆锥体,箭体结构是圆柱体,推进系统是三角形。

(3)观察制作材料,并引导幼儿讨论各个材料分别可以用来制作火箭的哪个部分:

师:“卫生纸卷筒可以用来做火箭的哪部分?月饼盒可以用来做什么?卡纸和彩色的纸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小结:“卫生纸卷筒用来做火箭的箭体结构,三角形卡纸用来做推进系统,月饼盒有用来做效载荷。”

(4)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

师:“在月饼盒上画一个圆,剪去四分之一,将剪的两条线粘在一起就是有效载荷部分,卫生纸卷筒经过彩色的纸包装之后粘贴在一起作为箭体结构,用三角形卡纸做推进系统,将三部分粘贴在一起,火箭制作就完成了。”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火箭,教师巡回观察,个别指导。

3、欣赏评析:幼儿展示作品,教师总结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师:“火箭已经制作完成了,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卫生纸卷筒粘什么?”

推荐第8篇: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中国利用美日菲炒作中国南海主权,提前布局战争应对之策,迫使美国航母、战舰不战而退。南海仲裁决定之前,中国率先派出2艘最先进094A核潜艇携带48枚核弹头潜伏在加勒比海深海区。派出35艘094A、093B核潜艇和常规潜艇携带着核弹头和常规弹头分别潜伏在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以应对美国盟友航母支援美国在中国南海闹事,这个布局就把美国航母、军舰、飞机死死的封锁在南海,与美国盟友航母舰队分离开来,使美国盟友海上无法支援。

中国火箭集团军为了防止日本军事介入东海、南海,动用了9个火箭军旅,一旦日本飞机、军舰驶入东南两海,中国中远程飞弹将会铺天盖地砸向日军,使日军有来无回。中国常规潜艇25艘携带千颗导弹头游戈在日本海,封锁了日本出海口。

中国第一波次十个轰6K机群携带着千万吨高爆炸弹整装待发。中国最先进的东风系列核导弹锁定了美国、日本本土上的所有军事基地、飞机场、港口码头,美国一旦打出第一颗原子弹,中国将对美国实施核反击。

中国超10倍音速的2架航天飞机日夜雄视地球,窥视着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军队一举一动,这是世界各国无法战胜的,任何导弹、航天器的速度无法接近它。它可以摧毁美国、日本卫星和GPS导航系统。中国军队已经全部使用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从军委主席到每个士兵都使用北斗导航,美国无法侦探中国军情。

航空母舰对美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介入式武器,有个这样的比喻,一旦美国遇到麻烦,总统第一句话都是我们的航母在哪儿。从二战至今,美国造了数级常规动力,核动力航母,尼米兹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全系10艘都到位了。

2015年10月,尼米兹级里根号核动力航母进驻日本,协防亚太,成为第七舰队的主力。今年6月,里根号开始大规模军演,联合日本第一护卫队群的直升机航母在中国东、南边海域实施威慑,之后美国海军第三舰队斯坦尼斯号航母也加入其中。

美军双航母战斗群非常威风,整套阵容不下20艘战舰,最差也有8400吨的伯克级防空驱逐舰。面对美军航母的威慑,中国火箭军却发现这是一个契机,正好东风21D很久没找人练练手了。央视CCTV7曝光了火箭军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进行野外机动的画面,英国称,中国已经开始用东风21D瞄准美军航母。事实上东风21D对外界而言一直非常神秘,为了避免美军误判,中国在6月中旬试射了东风21D,对美军航母展开强有力的威慑。

东风21D反舰导弹的打击能力毋容置疑,兰德智库在2012年的评论文章就已经证实,东风21D在2010年至2011年实验中命中远望4号,据美国有线新闻最新消息,美国双航母战斗群在东风21D试射后后撤了170海里,进入巴士海峡以东。

军事专家北海认为,美军部署在日本冲绳的X波段雷达探测到反舰弹头再入大气层的信号,航母编队后撤,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东风21D具备实战能力。美军航母已经溜走,中国反介入战略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回顾整个历程,几次亮剑意义非常重要,从6月中旬海军集结三大舰队主力到7月10日轰6试射YJ12,美军真切感到上百枚反舰导弹齐射是咋样的场面,现在又多了反舰导弹垂直攻顶打击,已经证明击沉你只需要一声令下!

推荐第9篇:水火箭策划书

第三届水火箭大赛

主办单位:化工学院团委

化工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大学生科技协会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河北科技大学第二届水火箭大赛

活动主题

智慧兴科技,实践展才能

活动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 锐意创新 挑战自我

活动背景: 2011年9月29日晚9时4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此怀着激动的心情庆祝其发射的成功。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也为了使同学们更关注于国家的前沿科技,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增强同学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同学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合作,强化协作进取的精神,化工学院科技协会决定组织第三次“水火箭比赛”活动。

水火箭的原理

1.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在这里初总动量为0,火箭初速度越大,飞得越远,所以要想办法提高水喷出的速度和喷出水的质量。) 2.牛顿第三定律:当由于压力足够大得把橡皮塞喷出时,空气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同时对瓶子有一个向前的力,所以

火箭可以飞出。

3.运动学定理:火箭飞出后由于受到空气和重力,所以还须用运动学相关定理。 4.为了空气阻力和火箭自身对飞行距离的影响,还须尽量减

少阻力和保持火箭平衡,所以须给火箭加上整流盖和尾翼。 5.牛顿第一定律:由于只有在最初的一小段距离水可以对火箭加速,而后面剩下的很大一段距离火箭靠的是惯性飞行,所以还须考虑惯性定律。

活动地点:

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西北操场

活动时间:

初赛: 2012-11-10 决赛: 2012-11-17 参赛对象:

河北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活动程序:

活动准备:

1.开会讨论:做出详细策划,分配好各环节的工作及负责人,进行活动的审批工作 2.前期宣传: a.由科协宣传部和社联宣传部合作制作图文并茂的活动展牌,置于生活广场进行宣传 b.生活广场全校报名,按同学意愿可分团体和个人报名,报名时为同学讲解,做出样品展示

c.参赛选手在比赛前完成一个水火箭,水火箭的制作靠

同学们在网上查找,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在科技协会社会实践部和科技创作部成员指导帮助下完成,并熟悉比赛规则。 d.科技协会裁判员熟悉了解水火箭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e.及时通知比赛同学准时参赛。 3.准备工作:借用场地,购买奖品及所需物品,打印评分表等 4.所需物品:塑料瓶(1.5升左右)若干,双面胶、胶带若干,剪刀,直尺,记号笔,打气筒等

活动具体流程: 1)初赛

1.赛场布置:十一月十日早晨在西北操场放置三套桌椅,画好比赛起始线,将比赛用到的测量工具和其他材料布置好。 2.领导席布置:桌椅的摆放要整齐,水和评分表摆放整齐 3.由活动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和评委。 4.由科协人员给各个水火箭编号并随时维持秩序,以确保不发生事故。

由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由裁判员宣布比赛规则(详见附录) 5.现场划定好发射点界内,参赛者在界内组装,发射; 6.比较发射距离(发射距离是指发射点到落地点的位移,落地点是指水火箭头部第一次着陆点,工作人员会在着陆点插上小旗子)与上升高度(由相应的工作人员测发射到落地的时间);

7.发射区域是一个120度的扇形区域,现场将划定发射区域内各发射距离的分数段,每10米10分,按百分制算,10分,20.分,??,100分,以此类推,处在同一个分数段的装置评委会根据更精确的位置评定其个位得分,如85,86,87.??火箭降落点如超出左右界限则判为无效; 8.发射准度是指落地点与发射点的连线和中心轴线的偏移角度。现场将划定发射区域内各发射准度的分数段,每5度扣除10分,按百分制算,10分,20.分,??100分,处在同一个分数段的装置评委会根据更精确的位置评定其个位得分,如85,86,87,??火箭降落点如超出左右界限则判为无效,也会有发射距离的限制。 9.发射距离和上升高度的得分各占50%,也就是取发射距离和上升高度的平均值。

大赛供应以下器材:

打气筒、橡胶塞、气门嘴、水管、发射架 10.宣布结果:由科技协会办公室人员计算比赛成绩,并宣布

比赛结果,评选出前十名参加决赛 2)决赛(具体流程同初赛)

颁发奖品:此次比赛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和鼓励篇2:水火箭活动策划书

第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暨第二届创意文化节项目

策 划 书

微电子学院

一、活动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微电子学院学生生会策划举行《水火箭》,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认真细致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二、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4日(待定)

三、活动地点:

人工草坪

四、参赛对象:

全院学生

五、微电子学院学生会于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指导老师:马镝

备注:1)此次活动总负责人侯国栋、韦文凯; 2)文建部部负责全部物品的购买工作,同时做好经费的记录,主要

为实验用品,礼品及现场的布置物品; 3)社践部邀请院社联文秘部人员及各社团负责人一同观看此次比赛

的情况;

4)文建部向各分院学生会协调下参赛人员的报名工作; 5)每个部门负责到各分院的班级宣传;

六、竞赛内容及活动流程:

本次竞赛面向全院学生,各分院推选3人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竞赛内容主要包括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各代表队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按要求限时完成,再根据完成情况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最佳创意奖及最佳结构奖。具体活动流程如下:

1、前期宣传

(1)通过学生会宣传本次活动,不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宣传,而且大力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2)通过出海报、拉横幅和喷绘等宣传本次活动,以新颖的画面、版式、内容展示物理知识的丰富多彩;

(3)通过网络媒介宣传,如:校园bbs、论坛、西祠胡同等网络媒介,介绍本次大赛,并对本次活动进行跟踪报道,保证本次活动顺利举行; (4)到各班、各宿舍,在图书馆桌子、食堂上贴一些小标签以及五楼机房电脑桌面进行宣传; (5)辅导员imo宣传; ( 6 )图书馆展板宣传;

(7)商业街大学生创业中心宣传;

2、《水火箭》活动流程:

(1)申请场地,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宣传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 (2)活动内容:各参赛队伍到达活动现场,主持人致辞后,各队开始比赛。参赛队员用打气筒向塑料瓶中打气,塑料瓶中打气,塑料瓶呈一定角度指向天空,待冲入一定量气体,塑料瓶飞出后,测量飞出的距离。 (3)颁奖。

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品+证书

二等奖2名,奖品+证书 三等奖3名,奖品+证书 最佳结构奖1名,奖品+证书 最佳创意奖1名,奖品+证书 参与奖10名,奖品+证书

七、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1、场地的使用,由于水火箭的制作材料是轻质塑料瓶,因此不会对场地造成损伤,但我们仍会注意,不让意外有发生的可能。

2、人员安排,组织方将协调各参赛队入场顺序,避免造成场面混乱。

八、经费及预算

创新文化节——《水火箭》活动经费预算 通知及宣传资料(横幅、喷绘、等)

技能比赛材料购置 奖品和奖金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最佳结构奖 最佳创意奖 参与奖 评审费 共计

3名 1名 1名 10名 300元 500元

200元 150×2元 100×3元 50元 50元

30元×10 300元 2300 微电子学院学生会文建部 2012年5月14日篇3:水火箭比赛策划

机 械 与 控 制 工 程 学 院

科 技 协 会

水火箭比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为培养大学生设计、制作和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科技素养,倡导科技工作者创新精神,我院科技协会将举办以“科技创新、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水火箭制作大赛。

水火箭制作原理与真实火箭相同,其利用了反冲作用力推动火箭发射。水火箭制作简单,操作易行,利用废弃汽水瓶等材料,真实的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科学环保理念。

二、活动主题:科技创新,变废为宝

三、活动目的和意义 (1)设计制作一个性能良好的水火箭需要用到数学、物理、飞行力学、空气力学等许多知识。完成这一设计和制作任务需要相当的技巧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学生拥有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制作这一模型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

(2)通过举办这次活动学习航天工作者的攻坚精神,不拍困难和挑战,不断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

(3)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 (4)宣扬“变废为宝,科技创新”的理念。

四、主办单位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科技协会

五、活动对象

以机控学院学生为主

六、活动时间、地点 4月13号(第七周周六),风雨大操场

七、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

(1)科技普及部负责制作海报一张,要求画面形象生动,易于吸引同学们注意。

(2)综合管理负责设计宣传单、报名表,宣传单要求简易介绍水火箭制作方法,活动规则,作品要求。

(3)4月1号晚自习时间协调学院辅导员到各班到自习室动员同学们报名,现场散发宣传单并展示水火箭模型。

(4)学院公告栏张贴海报。

(5)海报制作,宣传单、报名表设计,水火箭模型制作必须在3月31号之前完成。

2、报名工作:

(1)参赛

单位可以是个人、团体、宿舍形式,鼓励三人为组参赛。

(2) 4月1号晚向各班下发报名表 ,2号晚自习前收回,综合管理部负责统计报名人数。

3、活动准备: (1)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打印水火箭制作方法并及时分发到参赛人员手中。

(2)由实验室管理部购买提供制作水火箭的必要材料,气塞、气门芯。

(3)科技竞赛部负责制作发射台2座,要求可调整发射角度,适合发射不同尺寸火箭。

(4)比赛用具准备:打气筒2个,测量尺一盘,水桶1个,椅子桌子等等。

4、现场比赛:

(1)工作人员提前1小时到场进行赛场布置。 (2)各参赛队员提前15分钟到场进行现场抽签,决定发射顺序,参赛进行分组发射,每两队为一组。

(3)每组发射前有主持人通报参赛队伍,参赛队伍将水火箭安方与发射台,主持人下大发射指令,参赛队开始打气直至火箭发射。

(4)由现场工作人员对每组参赛队发射距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距离为发射台到火箭第一次落地点。

(5)每组参赛队均有两次发射机会,第一次发射测量完成后拿走自己的作品现场等候下一次发射。

(6)所有参赛队发射完毕后由评委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工作人员统计各参赛队成绩进行公布,主持人宣布比赛获奖队伍,现场颁发证书和奖品。 (7)比赛结束。

八、作品要求

1、除气门芯和气塞可购买外,其他材料必须为手工制作,不得使用现成喷嘴口。

2、本次比赛作品要求设计为一级火箭,使用大号饮料瓶。

3、外观设计大方合理,有独特创意和理念。

九、评分标准

评分分三大块,火箭飞行距离占80%,水火箭外观以及参赛对精神风貌占20%,总分100分。

1、水火箭飞行距离评分:为发射台到火箭第一次落地点,精确到0.01m,每米一分。

2、水火箭外形评分:箭体流畅,外形符合真实火箭基本构造原理,有一定创新(嘉宾评委打分)。

3、精神风貌评分:衣冠整齐,介绍本组参赛作品时声音洪亮,语言顺畅(嘉宾评委打分)。

十、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奖金100元+证书

二等奖2名 奖金50元+证书

三等奖3名 奖金3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 奖状

一、注意事项篇4:水火箭策划书

资源学院 第十一届科技文化节

水火箭大赛

资源学院团委

科技协会

二〇一一年 三月十日 资源学院第十一届科技文化节水火箭大赛

一、活动背景

大一第二学期,同学们的活动逐渐减少,学习、生活不如一定的单一循环过程,并且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及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而水火箭既作为比赛又作为游戏,并具很强的科学实践性,是活跃学院内科技氛围的好项目。

二、目的和意义

继承科技协会的传统项目,扩大同学们的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内在潜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丰富大学生活,提高其质量,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自身的优点,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资源需要

已有资源: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院团委的高度评价。

待续资源:空闲场地,桌椅,帐篷

四、活动开展

1、将通知各班团支书,班级内统计后,上交至科技协会最终统计参赛队伍。

2、发放所需材料,轻质塑料瓶等

3、作品征集评分

4、于 日,各参赛队伍到达活动现场,主持人致辞后,各队开始比赛。比赛流程如下,参赛队员用打气筒向塑料瓶中打气,塑料瓶呈一定角度指向天空,待冲入一定量气体,塑料瓶飞出后,测量飞出的距

离。

5、排名,颁发奖状

五、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和细节

1、场地的使用,由于水火箭的制作材料是轻质塑料瓶,因此不会对场地造成损伤,但我们仍会注意,不让意外有发生的可能。

2、人员安排,组织方将协调各参赛队入场顺序,避免造成场面混乱。

资源学院团委科技协会 2011/03/10篇5:水火箭赛徽设计大赛策划书

西南科技大学

第六届水火箭大赛系列之 赛徽设计大赛

国防科技学院文艺部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水火箭赛徽设计大赛 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第六届水火箭 赛徽设计大赛

二、活动主题

绘水火箭标志蓝图,展西科大科技锋芒

三、水火箭简介

水火箭的特点是不必用任何燃料,它用水和压缩空气作动力,不仅减少了用其他燃料制作火箭的成本,而且也减少了在发射过程中用其他可燃性燃料带来的危险。水火箭是寓教于乐、科技含量高,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动手、动脑的科普教材。

四、活动背景

在我们把制作水火箭当成一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的时候,在水火箭制作比赛已经风靡全国各大高校的时候,在水火箭制作大赛在西南科技大学逐渐蓬勃发展的时候,水火箭制作大赛更需要特有的赛徽来彰显水火箭大赛的魅力与风采,来赢得更多的学子对水火箭制作大赛的青睐。

五、活动目的

为增强同学们对科学文化的兴趣,为培养起同学们浓厚的科技兴趣,为锻炼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水火箭制作大赛 在西科办出自己的特色。赛徽是激励大家对水火箭制作的兴趣,赛徽是鼓舞我们制作更有强度的水火箭的动力,这对国防科技学院的水火箭制作大赛由很大影响。

六、活动意义

本次赛徽设计大赛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随后的水火箭赛徽设计大赛,更能展现广大参赛人员的创造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对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

七、活动对象

学校全体同学

八、主办单位

国防科技学院学生会

九、承办单位

国防科技学院文艺部

学校各个学院宣传部

十、参赛形式

个人参赛或团队参赛(参赛人数小于等于3人)

十一、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宣传)(时间:2012年9月18日至9月25日) 1) 制作关于此次大赛的宣传海报7张,贴于各个食堂门口。 2) 会徽设计大赛项目组制作电子宣传图片,在校园网站上宣传。 3) 制作关于此次赛徽设计大赛的横幅一条,挂在柳池宣传。

中期准备(征集作品)(时间:2012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 1.参赛作品要求

1) 体现第六届水火箭制作大赛特色气息与文化魅力。 2) 作品要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构图简洁,富有美感,主题突出,大方明了,适合平面宣传等各种用途。 3) 整体要求简洁、美观、大方,易于识别和记忆;图案清晰流畅,单色;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视觉冲击力。具有强烈的可辨性,便于放大或缩小。 4) 作品的风格、形式不限(电子,手绘等均可),但必须是原创作品。 5) 手绘的赛徽必须尺度规范,图案清晰。 2.参赛作品内容: 内容包括赛徽和含义简介,含义简介100字以上。 参赛作品附上姓名,班级,学号,及联系方式。 3.作品上交流程: 2) 手绘等其他实物形式的作品由各班班长汇总,上交给会徽设计大赛项目组,如有特殊情况,参赛人员也可直接与会徽设计大赛项目组相关人员联系上交。(项目组联系电话:18281603299 18281600715) 4.征集截止日期: 2012年10月12日

后期工作(评选)(时间:10月12日至10月15日) 1.评委:评委老师:国防学院学办主任:艾立梅

国防学院团委书记:吴栋

学生评委:将在此次活动主办部门和水火箭制作大赛主办

部门中产生。

2.监察:为防止出现抄袭现象,所有的参赛作品在提交会徽设计大赛

项目组前均进行网上检索,发现抄袭现象一律取消参赛资

格。

3.评分:评委评分实行十分制,选手得分均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

低分后计算平均分,为该作品的最终得分,按实际得分确定获奖等级。 4.在评选出获奖作品之后,我们将短信形式通知我们的获奖选手。 4.评分细则:(共10分)

1)符合水火箭制作大赛的主题以及活动意图 3分 2)设计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推荐第10篇:15.小火箭

15.小火箭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小火箭科技作品,并能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难点: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

可乐瓶

双面胶

硬纸、白乳胶、气筒、制作小火箭的温馨小提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火箭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有关火箭的资料。

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火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生:(根据反冲原理做成的。)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师:你们想不想自制一个小火箭?(想) 师把制作小火箭的材料展示出来,分发给小组。

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火箭,并把你们认为最好的一个制作方案选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注意安全,注意小组合作……)

三、汇报交流,学习新课。1.制作火箭的种类。 水火箭 气火箭 火火箭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温馨小提示: 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将瓶塞子鼓开,水在气体压力下喷出,从而推动小火箭升空。

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挤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以动力。

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3.发射小火箭。

(1)小火箭发射比赛,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2)发射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看一看制作时有没有密封好接口,防止漏气;火箭各个部分的大小、轻重、长短、粗细、形状有没有搭配好等。

教师小结: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学生评价自己的火箭。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小火箭,使它更实用,飞得更高。对火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火箭的有关资料。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明白了火箭的原理,但是有的同学不明白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这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需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2.使用建议

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 3.需破解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表述问题的能力。

第11篇:案例火箭提拔

各地事件

2013年6月14日晚间从湖南省醴陵市委组织部获悉,湖南醴陵团市委书记易翔的升迁存在违规行为,醴陵市委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中共醴陵市委常委会议14日研究决定,免去易翔的共青团醴陵市委书记职务,按科员职务安排工作。易翔2010年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当年考取湖南省炎陵县选调生,然而仅仅半年之后便调回醴陵市任副科级干部,2012年又升任团市委书记。同时,易翔的父亲为醴陵现任一名市领导。根据有关规定,选调生有一年的试用期,而易翔的试用期还没过,工作仅半年就从炎陵县调回其父亲当领导的醴陵市任副科级干部。此后,易翔在工作第二年即被提拔为醴陵市团委书记(正科级),时年25岁,而此时她在副科职务上工作不满两年。易翔的升迁存在多处明显违规行为,属于“火箭提拔”。

2013年6月: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委副书记刘琼被“火箭提拔”“简历不公开”等遭网络质疑,称“刘琼出生于1979年1月,第一学历为中专(相当于高中毕业)、1999年取得大专学历,2002年取得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23岁任副乡长,25岁升任乡党委书记,27岁升任共青团常德市团委副书记,现任石门县委副书记。请相信,这绝不是童话。如此平步青云,只因她父亲刘本之是常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她,才是传说中的官二代,她叫刘琼。”

2013年3月20日:湖南省湘潭县27岁副县长徐韬工作变动及晋升路径,称其仅一年半就从正科升至副县,边工作边读研究生。徐韬,湖南湘乡人,1985年9月出生,2012年12月当选湘潭县副县长。2013年3月,徐韬被曝5年7次换岗,工作10个月被提拔为副科,一年半从正科变副处。湘潭大学通报,因徐韬有三门必修课不及格,决定取消其学籍,作退学处理。5月7日,湘潭市有关部门通报,提名免去徐韬副县长职务,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并被曝光其父为湘潭市某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其母为某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湖南省委宣传部通报称,徐韬的选拔任用存在程序瑕疵,决定对湘潭市组织部部长进行批评教育,其他5名责任人受到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

结果:5月7日,湘潭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提名免去徐韬湘潭县副县长职务,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按科级职务安排相应工作。

2013年5月8日:有网络媒体报道称,湖南衡阳耒阳市副市长王卿系“80后”,2012年底由耒阳市招商局副局长被提拔为耒阳市(县级市)副市长,官方未公布包括她在内的五位副市长简历。

耒阳市政府办有关负责人解释称,五位副市长都是新任的副市长,简历需经由组织部门确认后才能发布。

衡阳市委组织部随后称,经核实,王卿1980年出生,任职符合相关规定。她的父亲王礼忠曾任耒阳市政府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2008年退休。耒阳党政门户网5月14日发布王卿简历。

2013年5月25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新提拨的副区长朱松泉“参加工作仅10个月就被违规提拔正科,4年就被破格提拔为副区长”。其父亲曾历任衡阳市地税局副局长、益阳市地税局局长,现为湖南省地税局稽查局正处级干部;其岳父也曾担任衡阳市高新开发区地税分局局长。衡阳市官方6月1日表示,经查,朱松泉提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和工

作调动过程中,存在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严格等问题,衡阳市已免去朱松泉副区长职务。[1]

80后美女副市长董海涛(在职)

董海涛,1982年5月出生,2012年10月起任辽宁东港市副市长。2013年1月,网友质疑董海涛晋升如坐火箭、学历造假、其丈夫的叔叔为副厅长。

1月21日,《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称其笔试成绩并非倒数第一。

结果:2013年2月,东港丙肝感染事件被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后,市卫生局、社保局、有线电视台主管领导等被停职接受调查,而作为分管领导的董海涛未被追责。

山东济宁25岁女镇长韩寒(辞职)

2013年4月15日,山东金乡县鸡黍镇25岁女镇长韩寒被网民举报,称其升迁得益于父亲济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东亚,“从科员到镇长只用了三年时间”。

结果:4月22日,济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东亚辞职。同一天,韩寒也辞去了镇长职务。目前,济宁市仍在就此事进行调查。

2012年4月: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拟选拔任用90后女干部王茜为区发改局副局长,引发网友质疑。经查明,王茜,1991年10月出生。2010年10月参加工作,,学历没有得到国家认证的王茜,被违规聘用为湖南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发改局重点项目办工作人员,2011年,又被违规登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2012年4月18日中共湘潭市岳塘区委组织部公示,王茜调至湘潭市岳塘区发改局担任副局长。王茜的父亲王达武被证实是湘潭市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王达武随后被免职。违规提拔王茜的有关人员,都受到了相应处分。

结果:2012年4月20日,湖南湘潭市委组织部确认“90后女副局长”任用违规,已责令撤销。给予其父王达武党内警告处分,免去其湖南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职务。

河北省馆陶县代县长闫宁(因病请辞)

闫宁,河北永年县人。1981年11月22日出生,1999年9月参加工作,2011年9月任河北省馆陶县委副书记、代县长,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之后,被曝3年4次升迁,简历被当地列为机密。

结果:2011年12月26日晚,河北省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平在馆陶县领导干部会上宣布:闫宁“因病”要求辞去现任的馆陶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职务。这位中国最年轻的县长,上任总共才3个月。

湖北通山80后美女县长胡娟(在职)

胡娟,1981年8月出生,2011年10月任湖北省通山县委副书记、县长。不久,网友发帖质疑:胡娟年仅30岁,8年7次提拔6次破格任用成为县长,提拔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是否真的有“后台”或者“潜规则”?

结果:通山县新闻发言人说,经组织部门调查,胡娟参加工作以来,共5次任职,4次属于按有关规定正常任用,1次属于按破格提拔有关规定破格任用。

河北武安80后美女副市长郑晓燕(在职)

2011年11月,有网友发帖称,武安市31岁的副市长郑晓燕走马上任。

结果:武安市政府网显示:2013年4月18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武安市政府副市长郑晓燕、各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收听收看了会议实况。[2]

媒体评论

火箭提拔:破格还是出格

湖北日报讯近日,有微博爆料江苏扬州市委政法委书记女儿袁某“火箭升迁”,质疑其“毕业三年升副处”。扬州市委组织部昨日回应称,“袁某此次任职公开、公平、公正”。尽管如此,这一事件仍难掩公众对“火箭提拔”现象的质疑。

六成“火箭官员”家人也当官

有媒体盘点,近年来,经网友曝光、媒体报道并引发公众质疑的“火箭提拔”的年轻官员有18人,有5人最终因媒体报道而被免职或者自动辞职,这些“火箭提拔”的官员中,有人完全靠个人努力获得提升,但也有11人,在被曝光的资料中,其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有官职。他们被质疑有几个共同特点:年纪小,均为80后或90后;高学历,其中大学以上学历有16人;任职时间短,这些官员中,3年以下工作经验者竟有38.89%,将近四成的提拔官员都是迅速上位,其中,从参加工作到提拔现任职务经历4至8年者有33.33%。另外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是:这些官员中的多数父母或者是亲属也是官员,记者统计数量是11人,占到总人数的六成。在曝光的18位火速提拔的官员中,到目前为止,已有5人被免去相应职务,同时有两位“火箭”提拔的官员父亲相应辞职或被免职,有1人案件正在核查中,其余10余人仍在原岗位工作。

专家分析,接连出现的“火箭提拔”事件,尤其是有关地方先回绝质疑、后纠正错误的行为,说明一些人在利用干部任用方面的漏洞来谋求私利。要纠正这一现象,应该从干部任用的制度透明开始,遵守规则,减少“破格”提拔。

“破格”不应该成为选拔常态

我国干部提拔任用的两部根本性的法律、法规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在干部选拔中,有一条是干部年轻化。在被“火箭提拔”的人士受到质疑之后,当地的回应中有很多涉及到适应选择优秀年轻干部的需要。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年轻化”和“破格”提拔成为很多地方违规提拔干部的借口,“破格”成了不遵循规则。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对于考公务员的人的年龄有限制,考公务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在“年轻”方面已经达到了我国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没有必要在任用提拔方面再次强调年轻化。

竹立家认为,总是用“破格”的借口,对于其他公务员显然是不公平的。晋升的机会只有那么多,却被一些“破格”的人占用,显然剥夺了其他人的晋升机会,对于公务员选拔制度和政府管理的高效运作都将带来破坏性影响。

爹妈当官或成“火箭燃料”

被曝光出来“火箭提拔”官员的父母或者亲属有很多是官员。对于这些官员的父母和亲属是不是“火箭的燃料”,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起作用的情况,竹立家分析,干部选拔制度中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很容易被钻空子。

对于一些在政府任职的官员来说,他们熟悉规则,容易知道空子在哪里,指点和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此外,如果亲属是官员,对于“火箭提拔”肯定会起到一些助推作用。竹立家认为,“爹妈是官”即使不是主动去做“燃料”,但也会在客观上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庄德水认为,在官场上,一直存在同学、老乡、血缘关系等潜规则,而官员的提拔自古以来就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观。

不公开带来“公正性焦虑”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那些“火箭提拔”的官员,往往“毁”于网友举报。换言之,如果不是网友举报,他们个个安然无恙,甚至可能仕途一路高歌。对用人腐败,公民当然有权利举报,可问题在于,公民不举报,“火箭提拔”的官员就该安如磐石?

对于“火箭提拔”引起的媒体关注,北航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杜治洲认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传统的信访、举报等形式不畅通;另一方面也和我国干部选拔信息不公开、程序不透明有直接关系。因为不公开,人们就怀疑其不公正。“公开”是消除疑虑最好的办法。

庄德水分析,公众对于年轻干部提拔的“公正性焦虑”背后,是没有一套干部任用的公开透明且让人信服的规则。从“火箭提拔”被曝光的人的官方回应来看,很多回应者自称“很优秀”,但是从其公开所做的事情上,又看不到特别优秀的痕迹。(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3]

扬州“火箭提拔”,水到底有多深?

22日,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对媒体质疑“袁慧中毕业三年升副处”作出书面回应。回应称,袁慧中选拔担任团市委副书记符合相关规定。在其公选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袁慧中的父亲扬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袁秋年进行了回避。(据5月22日中国新闻网)

看扬州市委组织部的回应,笔者查阅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2012年9月江苏省扬州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简章》,笔者有几点不懂。

一是选拔团市委副书记的学历要求为啥与其它职位不同?其它18个职位要求“接受过全日制教育,并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而报考团市委副书记职位“须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一个“全日制”不知道能把多少人挡在公开选拔的门外,这样设置,不知道扬州市可有依据?

二是任职的条件中,报考团市委副书记职位的,任职资格为担任正科级职务或市属企业中层正职满1年(2011年9月底前任职),这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但是,担任副科级职务或市属企业中层副职满3年(2009年9月底前任职),这似乎违背了“越一级报名的,应当在本级职位任满四年”的规定。

三是在年龄要求中,《简章》中要求报考团市委副书记职位的,年龄为30周岁及以下,即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扬州这次公选是在2012年9月进行的,1982年9月前出生的应该都已经年满30周岁了,还符合条件吗?笔者发现扬州市2012年10公示的拟任团市委副书记名单中,袁慧中外的另一人正好是1982年2月出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如果“30周岁及

以下”的意思是不满31周岁就行的话,那1981年9月以后出生的都应该有资格报名才对。为什么非要设置1982年1月1日呢?

有举报称扬州市2012年的这次公开选拔有多名干部子女被任用,扬州市委组织部却没有进行回应,不知道扬州市委组织部可有什么苦衷?如果说袁慧中同志的父亲袁秋年在票决袁慧中时进行了回避,这种回避到底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因为在票决其他常委子女的时候,他还是有投票权的。官官相照又能回避得了吗?

看来,扬州的这次公开选拔水很深,看似公开,其实规则的制定和最终的票决都是少数人在做决定。权力过分的集中,缺少有效的制衡,“火箭提拔”就在所难免。最后,希望扬州市对这次选拔进行再次的回应。[4]

第12篇:幼儿园说课稿;火箭

导读: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简单了解火箭的特点、用途,以及怎样飞上天。

2、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3、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幼儿自我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软件、吹好的气球(用小夹子夹住气球口)若干、火箭模型、笑脸娃娃若干、收音机。

2、布置火箭模型展室,火箭模型发射准备。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尝试一:观察火箭

教师带幼儿在音乐声中走进展室自由地观察火箭模型。

基本部分:

教师取一火箭模型和孩子共同讨论其外形特征。

(长长的、圆圆的、一节一节的)

尝试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刚才在玩火箭时,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根据刚才的观察提出有关火箭的多种问题,并以赠笑脸娃娃作为奖励。

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火箭头为什么是尖的?

提问:小朋友折的纸飞机为什么是尖的?(飞得快)得出答案。

火箭的用途

火箭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把地球上的东西运送到太空、宇宙和月球上去。

发射人造卫星。

发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运载炸弹。

火箭的种类、特点:

通过看课件a(不同类型的火箭图片)了解火箭的种类和特点。

尝试三:讨论火箭怎样上天:l

a、人驾驶?b、装发动机?c、燃料?

尝试四:实验气球上天

幼儿把气球里的空气放掉,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气球上天)。

讨论:气球为什么上天?(空气从气球喷出,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推着气球上天)

小结:科学家利用这种原理,让火箭飞上天。

看课件b(火箭上天一节节脱落的动画)

通过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生动的动画,让孩子明白问题

火箭为什么是一节节的(减轻火箭飞行时的重量)

火箭不是人驾驶的。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

观看课件c(中国人火箭发射实况)知道火箭是中国人发明的,培养幼儿的现代科技意识,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

讨论:你长大了想制造什么样的火箭。

延伸:

尝试五:到室外,请幼儿操作火箭模型发动机,并喊倒计时,一起发射火箭模型。

附说课:

我大胆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运动起来,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节活动围绕着孩子提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了设计。

一、开始部分:我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索意识为主,把活动室布置成火箭模型室,近了火箭和孩子的距离,创设了轻松的氛围,为孩子的大胆尝试作了铺垫。

二、基本部分:我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访就是幼儿控索、尝试、表现自我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上,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实验、观看课件等一系列尝试活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控索欲望。在重能难点的处理上,我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幼儿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物和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具体、生动、简单易懂。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全等优点,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一个个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三、结尾部分:我特意选取了中国火箭发射实况让幼儿观看,通过宏伟壮阔的发射场面,使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撼,真正感受到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意识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延伸部分:我运用真实的火箭模型、发射场面,进一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在欢呼声中,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尝试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运用,对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能力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3篇:水火箭教案

“水火箭”的制作

汤阴一中

袁清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想。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对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教学重点】

1、对“水火箭”理论的讲解。

2、“水火箭”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

1、“水火箭”的制作。【教学方法】

讲授观摩与小组协作相结合。 【新课内容导入】

我们通过物理知识学习,知道火箭飞行是利用燃料燃烧喷出的气体与空气的摩擦提供动力。它利用的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火箭对燃烧气体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将气体排出:气体同时也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通过实际生活观察我们知道水也可以提供动力,我们大胆设想一下能不能利用水的力量来推动火箭升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水火箭”的制作。 【具体讲授过程】

一、什么是水火箭?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动力舱、箭体、箭头、尾翼、降落伞。灌入一定数量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后发射。

二、理论依据。

火箭的推进是利用火箭燃料燃烧喷出的废气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火箭对废气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将废气排出:废气同时也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水火箭则是利用压缩空气与水的作用与反作用,当水被向后喷出时,可乐瓶及瓶内的空气就受力向前冲,从而使箭体升空。

三、制作过程

1、所需材料:

2升装的可乐空瓶2个(可乐瓶要带盖,当然可乐瓶可大,也可小,但是2个可乐瓶要一样大小)、防水胶带、透明胶带、厚卡纸、装饰纸和橡胶塞。

工具:剪刀、手工钻、发射架。

2、设计图:

3、制作动力舱:

用一个可乐瓶,这个可乐瓶不能漏气。检测方法:只要对着可乐瓶吹气,气没有泄漏就行,无需加工。

4、制作发射舱: 取一个完整的可乐瓶,截取可乐瓶的前半部(瓶口向下最宽处),再把它首、尾套起来,然后用胶带粘牢;把可乐瓶的中间部分,套入动力舱的尾部,用胶带纸粘牢。

5、制作火箭头: 用硬塑料板或硬纸板(表面要尽可能光滑以减少阻力),根据可乐瓶口的大小绕成一个锥形,套在发射舱可乐瓶的瓶口处,用胶带粘牢。 检查发射舱、动力舱是否成一直线。

(将火箭头与压力槽的底部相连接,然后置于平坦之桌面上或地面上滚动,看看滚动情况是否平顺,若平顺,则以防水胶带加以固定。 )

6、美化火箭体: 用彩纸美化

注意:用彩纸装饰箭体,美化火箭体时,不要把整个火箭体全部贴满,要留一条1㎝宽的缝隙,以备发射时观察水位用。

7、制作尾翼:

先用较厚的有一定硬度的16k大小的卡纸或硬塑料纵向对折,在上面画出7×8㎝的长方形,沿线剪下,再在靠近折缝的那边剪去一个角;然后在折口处向外反折出1厘米,作为尾翼与火箭体粘接的地方。好!一片火箭尾翼做成了,再做同样大小的三片,共四片(也可以是三片)。

8、整体安装:

将“水火箭”按照“火箭头”→“发射舱”→“动力舱”的顺序对接在一起并用胶带粘牢固,将尾翼均匀的粘在“动力舱”的周围。

四、发射过程。

1、发射原理

甲对乙施力,乙必同时对甲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水火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升空的。

将可乐瓶加水1/3,以装有气针的橡皮塞塞住密封后倒立,并用打气筒打气。因固定的体积内,装入的气体越来越多,瓶内气体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冲破封口,水受力向下喷出,可乐瓶因而受反作用力向上加速飞行。

2、发射流程 “加水”→“打气”→“发射”→“飞行”

注水:往瓶中注入1/3的水,拴上带有气针的橡皮塞;用打气筒的出气口与气针拴紧。 打气: 因为“水火箭”的动力来自瓶内水瞬间爆射,因此要求打气时尽可能频率要快,更不要中间停顿。

发射:将水火箭套上发射架,矫正后套上火箭头,注意尾翼不要受到发射架蹭刮。用打气筒连续打气至橡皮塞自动脱落,火箭凭强大的反冲力迅速上冲。

3、“水火箭”发射过程的相关原理

施放程序

加水

打气

发射

说 明

提供质量以增加动量

利用水火箭内外空气压力差,产生作用力

利用动量守恒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水火箭

前进

飞行 主要以冲力、地心引力及空气阻力为受力来

源。 相 关 物 理 名 词

动量守恒

气压

作用与反作用力

动量守恒

气压、拋体运动、万有引力、摩擦

五、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要素:

1.水火箭的竖直升高高度与瓶内水位关系。

气压与射程成正比.这是因为气压越大,喷水的力量越大,水火箭的冲量越大,水火箭做反冲运动.质量越大,所需提供的动量就越大,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量越大.而提高速度的方法是提高单位时间喷水量.所以,只有当水火箭内的气压与水量适当时,才能飞地更远更高.通过实验得出,当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最有效的水量是瓶体容积的1/4到1/3。

2、发射轨道对射程的影响。最佳发射仰角45°~50°之间时,可以达到最大的射程.

3、箭头重量对发射轨道的影响

重心正好位于首尾中点,即水火箭的重心和几何中心重合时最好!未加前置填充物的弹头,因受到尾翼质量的影响,重心明显偏后.这时候,因为物体旋转时的中心为重心,所以我们可以把重心G当成支点,则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弹头即成一个以G为支点的平横杠杆.在飞行时,弹头A与弹尾B将受到相同的风阻影响,但由于力臂不同(AG>AB),所以A点所产生的力矩大于B点,故水火箭即会旋转影响航道.所以我们必须放前置填充物,将重心G向A移动,使力臂AG=BG(即水火箭的中点),这样A、B产生的力矩才会相同,达成平衡.

4、瓶体的选择。

“水火箭”飞行是依靠爆射瞬间所获得的惯性,而空气的阻力是影响射程的最大因素。因此在火箭主体的选材上应以细长的圆柱形为宜,如500ml 类的可乐瓶,而更大容积的可乐瓶子并不是很适合。另外火箭头尽可能的变成细长的“圆锥形”,这样飞行时受到的阻力最小。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观摩制作了一只“水火箭”,讲解了“水火箭”的制作原理,“水火箭”的具体制作过程,“水火箭”的发射过程及影响实验效果的几个因素。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会自己制作“水火箭”,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及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14篇:15小火箭

15、小火箭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小火箭科技作品,并能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制作带有创造性的小火箭科技作品。教学准备:

可乐瓶

双面胶

硬纸、白乳胶、气筒、制作小火箭的温馨小提示。 预习:

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导学: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火箭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有关火箭的资料。

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火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生:(根据反冲原理做成的。)

二、

制作小火箭

1、师:你们想不想自制一个小火箭?(想) 师把制作小火箭的材料展示出来,分发给小组。

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火箭,并把你们认为最好的一个制作方案选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注意安全,注意小组合作……)

2、制作火箭的种类

水火箭

气火箭

火火箭

3、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温馨小提示: 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将瓶塞子鼓开,水在气体压力下喷出,从而推动小火箭升空。 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挤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以动力。

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三、发射小火箭

1、小火箭发射比赛,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2、发射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看一看制作时有没有密封好接口,防止漏气;火箭各个部分的大小、轻重、长短、粗细、形状有没有搭配好等。 教师小结: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四、评价小火箭

学生评价自己的火箭。

五、课堂总结

1、观看火箭发射后,学生谈感受。

2、教师进行科学教育。

六、课外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小火箭,使它更实用,飞得更高。对火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火箭的有关资料。

第15篇:水火箭资料

首先,

我给大家先讲一下水火箭工作原理。 这个原理很简单,平时小朋友们 都玩过气球吧, 当我们给气球吹满气, 然后将气球的口放开, 气球是不是会向相 反的的方向运动呀!

我们水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上面的原理是一样的, 叫做反冲原 理。

不过我们水火箭反冲的东西是水, 而不是空气,

因为相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比 空气要大,

所以水被喷出来的时候, 火箭获得的向上的力量要大一些! 在这里给 大家留一个问题,

小朋友们接下来可以思考思考, 水火箭中装清水的效果好, 还

是装盐水的效果好。

接下来,我给小朋友们简要的讲一下说火箭的制作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两个规格完全一样的饮料瓶、硬纸板、吸管,

我们需要准备的工具有剪刀、透明胶带、双面胶。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 水火箭了:

第一步,

我们需要把两个饮料尾对尾用透明胶带固定在一块, 这样我们就已

经做好了火箭的主体部分。

第二步,

我们来制作火箭的尾翼。 小朋友们将一块硬纸板对折, 然后把对折

的那条线作为梯形的上底, 用剪刀剪成一个梯形的形状, 剪完之后, 我们需要把

梯形的两个下底分别向外折开,以便将尾翼固定在水火箭的主体部分上。至此,

我们就做好了一片尾翼。

第三步,仿照上一步,我们需要再制作三个尾翼。

第四步,

我们沿着水火箭的主体方向, 在两个饮料瓶中选一个作为尾部, 然

后把刚做好的尾翼粘贴在这个饮料瓶上, 小朋友们在粘贴尾翼的时候要注意把四

片尾翼对称的粘贴在饮料瓶的四周,两两之间的角度应该是 90 度。这样,火箭 的平衡性会比较好。

第五步,到此,我们的水火箭就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

己的喜好画一些图片或者写上一些话贴在水火箭上,让他们和火箭一同冲天。

第16篇:火箭发展漫谈

加加林上天的前前后后

卢志鎏

关于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坊间有很多传闻,被人们不厌其烦地传播着,比如者加加林之前,就有航天员在发射台上就被炸死了,或者加加林之前已经有人进太空,但是他没能回来,成了太空里的孤魂野鬼。或者他回来了,但没能活着回到地面。再或者他活着回到地面,但是没能去苏联,而是在中国。再再或者他是在苏联,但是身负重伤,没法见人……

这些可能是好事者编造出来自娱或者娱人的。也可能是西方情报机关编出来迷惑人心,降低苏联影响力的。不过美国自己也受到相应的折磨。几十年来一直有人质疑美国登月的真实性,认为那只是电视特效罢了,甚至还拍了一部电影,名叫《摩羯星一号》。

作为一个航天爱好者,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讲述加加林那次壮举前后的日子发生的一些事情,以此纪念这一伟大事件。

1、尴尬的卫星

其实,人类第一颗卫星上天多少是件有些偶然的事情。

苏联领导人,具体地说就是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苏斯洛夫等等,非常关注苏联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在他们那个年代,核弹是终极武器(在本年代好像还依然如此)。但是核弹只攥在手里是没有用的,要能打得出去才行。所以苏联领导层最关注的是洲际投射能力,远程轰炸机也好,弹道导弹也好,巡航导弹也好,无论什么,只要能飞过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砸到美国人头上就行。

此时,科罗廖夫的第一试验设计局(OKB-1)端出了R-7洲际弹道导弹,它可以携带3吨弹头飞越8500千米,足够打到美国本土了。不仅如此,弹道导弹还飞得很快,实际上是无法防御的武器。苏维埃领袖们对这个新鲜的东西很感兴趣,提供了大量资源,要求让科罗廖夫尽快开发出来。

但是科罗廖夫心里自有他的小九九。他的目标绝不局限在区区美国。说白了,他想让人类突破大气层,飞到太空去。和他有一样想法的是吉洪拉沃夫(这是一个一直躲在幕后推动苏联航天进程的关键人物,有时间要写写他),这两位都是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粉丝,梦想造出神奇的机器去探索宇宙。

现在,科罗廖夫有资源研制R-7,实际上就等于有了将宇宙探索机器送进太空的工具。接下来要做什么就顺理成章了——吉洪拉沃夫和科罗廖夫想让中央拨款造出这个机器并让它上天。

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想让它上天,先要把它造出来,这需要一笔投资。不仅要造出来,还要为它研制部署测控系统,这是一笔更大的投资。苏联国力和美国比,差距很大,造导弹都嫌不够用,还要分出钱造没用的东西。领导们不干。

说到测控系统,有个R-7洲际导弹的小秘密不妨说一说。

前面我说过,弹道导弹是无法防御的武器,但那是针对完善的导弹系统而言的。在这里,我耍了个小小的滑头,没说R-7是无法防御的。实际上,R-7并不是无法防御的。它有很多弱点,比如发射阵地非常庞大,造价高昂;发射准备异常复杂,操作周期长;使用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无法长期贮存。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作为武器,R-7有一个致命弱点:在其飞行轨迹下方,每隔500千米必须部署一个制导站为它制导。否则,R-7的精度就会大幅下降,实际上没法用了。

由于R-7的弱点如此明显,所以即使赫鲁晓夫倚重导弹到了近乎疯狂程度的领导人,都没敢大量部署它,执行战斗值班任务的R-7大概也就是个位数吧。当然,这些事情当时都严格保密,绝不能让美帝知道。后来还是扬格利拿出了实用的洲际导弹,解了燃眉之急。

请允许我稍稍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次,从R-7的弱点似乎可以判断出,科罗廖夫当初就没真心实意地研制武器,而是一门心思想搞出航天运载工具。否则,一个液氧的贮存问题就能枪毙他的方案(我的猜测是错的,下面有介绍,这里保持原貌)。

书归正题。

吉洪拉沃夫和科罗廖夫不死心,不断向上头写信,阐述重要意义——美国人也在琢磨这玩意,我们不能落在他们后面。尤其是这东西有军事用途,可以@#%#$%^&~~~~~

军事用途这个词打动了领导人,上面终于同意分点资源给这个小家伙,但是决不能耽误研制R-7。

就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OKB-1和一众设计局、科研院所紧赶慢赶,1957年10月4日深夜,苏联终于抢在美国前面把一个83.6千克重的金属球扔进了太空。据赫鲁晓夫自己说,他晚上接到电话得知消息后,祝贺了有关人员,然后像往常一样平静地上床睡觉去了。第二天的《真理报》在右下角刊登了Спутник发射成功的消息,说难听点就是个豆腐块。Спутник意思是伙伴,这个非常普通的词汇从此成为这种神奇机器的名字。

苏联就这样漫不经心地带领人类走进了航天时代。

2、可怜的狗狗

卫星上天后,科罗廖夫大发慈悲,几年来第一次给他的手下放假,让他们去度假胜地索契好好放松一下。是啊,他们太累了。

科罗廖夫没有同行,他回了莫斯科。

此时,卫星上天让西方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纽约时报》头版大字标题《苏联向太空发射地球卫星,卫星四次越过美国上空》。刚奠定霸主地位的美国在一个全新而且看起来前景无限的领域猛然被人超过,感受可想而知。

西方的反应立刻反馈回苏联。赫鲁晓夫等人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铁疙瘩竟能带来这么大的反响,这自然是赫鲁晓夫极喜欢看到的。

作为一个深具抱负的人,科罗廖夫不允许自己有片刻放松。他不仅精通火箭卫星,也深谙领导人心理。科罗廖夫决心趁热打铁,趁此良机让自己的航天计划挤进只有导弹的领导人脑袋。

果然,赫鲁晓夫很快就找他了解第一颗卫星的细节。他仿佛无心地问了一句,最近还能再射一颗不一样的东西上天么?

科罗廖夫马上拍胸脯保证,在伟大的十月革命40周年来临时,我能发射一枚带狗的卫星上太空,让全世界再吃一惊。

赫鲁晓夫大喜过望:干吧,总设计师同志。

可怜那些刚到索契的部下,还没晒够太阳泡够温泉呢,就被科罗廖夫一个电话拽了回去。

比他们更可怜的是将被送入太空的狗狗。显然,它拿到的是一张单程票,上去就别想活着下来,卫星会像弹道导弹的弹头一样再入大气层烧毁。

人们选中了一条叫莱卡的母狗,非常安静和顺,惹人喜爱。为了让这条可怜的狗狗少受痛苦,医生们建议装一个小装置,在卫星里的氧气耗尽前可以给她自动注射毒剂。

11月3日,莱卡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进入轨道的动物。很荣幸,但并不幸福。由于卫星舱内温控系统失灵,温度猛升,11月7日,还没用上人类为它准备的毒剂,莱卡就死于温度过高带来的机能衰竭。

3、竞赛开始

下一步就是把人送入太空并且让他安全地返回地面。这是科罗廖夫们的梦想,但并不是赫鲁晓夫们的打算。他们关心的是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进展如何,能打多远,能部署多少,一旦发射能把美国和西欧揍成什么样子。至于卫星,他们更关注的是侦察卫星。如果不知道导弹的目标在哪里,那怎么打仗。这个卫星叫OD-1侦察卫星,也由OKB-1研制。载人卫星叫OD-2,从编号也能看出来,载人飞行的位置是靠后再靠后的。

在美国这边,这个号称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度,似乎比号称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在航天项目的规划上更有条理、更有计划、更有耐心。1958年10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没几天,一个航天任务小组就在NASA兰利中心成立,领头人是吉尔路斯,还有关键人物艾格斯、费格特、乔治·劳和克拉夫特等。这些都已经是或将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任务就是制订计划,推进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选拔标准制订、载人卫星(后来命名为水星飞船)研制招标等等都开始进行。

这些信息都被苏联掌握。1958年11月,影响力很大的总设计师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研究美国人的进展,决定把载人飞船任务提到第一位,侦察卫星放到第二位。

OD-2卫星的研制得以加速。

本来OKB-1专门研制了OD-1侦察卫星,为了保证侦察卫星的进度,现在干脆把OD-2设计成侦察、载人两用飞行器。二者共用服务舱设计,载荷舱稍有不同。所以苏联的侦察卫星和美国的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装相机和胶片的载荷舱是密封增压的。西方曾经认为这是为了方便设计相机和胶片,其实主要原因在此。现在看来,这就是卫星公用平台的思想啊,很先进嘛。

既然是载人卫星,人的安全自然是第一位的。科罗廖夫要求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的OKB-81拿出类似美国水星飞船那样的固体火箭逃逸系统。OKB-81倒是拿出来了,但严重超重。就这样,OKB-81的总设计师还拒绝减轻重量,他担心减重会降低系统性能,航天员会面临不必要的危险。科罗廖夫也拿他没辙。于是OKB-1里有人建议,干脆别用火箭逃逸系统了,就用已经成熟的弹射座椅。航天员一发现有事就弹走,多省事。 这是与美国飞船的第一个不同。

OD-2卫星舱内气压接近一个大气压,使用氮氧混合气体。水星飞船采用三分之一大气压体制,用纯氧。苏联这样设计简单,节省研制时间,而且舱内不用纯氧,安全。美国人后来就吃了用纯氧的苦头。

4、航天员

除了飞船,另一个关键是挑选航天员。

军方、科学院、设计局等开了个联席会议,要确定挑选志愿者的方法和标准。开始大家认为航天员要有如下职业背景:飞行员、潜水员、火箭部队军官、赛车手。其他好理解,赛车手也能入选有点奇怪,估计是觉得他们能在高速、高压力环境下工作吧。

当时美国人也在选拔航天员,他们的思路更广。除了赛车手外,他们还考虑了冲浪运动员,甚至玩空中飞人的杂技演员。

苏联空军对此不以为然。他们坚持,必须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航天员。理由是只有他们才同时具备在缺氧、高压力环境、高过载环境下工作的经验,而且还要有弹射经验。

空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这个意见被采纳了。

苏联航天员的体格挑选标准是:年龄25-30岁,身高不超过175厘米,体重不超过72千克。身体健康,不能有疾病,小到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大到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病变。甚至,哪怕医生认为你可能将患上胃炎、肠炎都不行。

顺便说一下,美国最终也完全面向军方飞行员选拔航天员,其他人不予考虑。

科罗廖夫说,我们苏维埃的航天员必须聪明,理解力强,体魄强健,能在高度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需要像美国人那样,把航天员训练成成熟练的工程师。因为我们的卫星是高度自动化的。换句话说,开卫星比开飞机容易多了。

以这样的标准,3000多飞行员中选出了102名佼佼者,再进行更严格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试,挑出了8人。

本来计划就是挑出七八个人,这跟美国第一批航天员队伍七人的规模差不多。但是科罗廖夫认为人员规模应该有美国水星计划3倍大,为什么科罗廖夫这样想,我估计他可能这时候就想到了要为将来的登月、登火星、等金星做准备。当然这个想法他不会说出来。实际上,后来的登月计划里,预定的三批乘员组指令长全部来自这支队伍。

1959年底,20个幸运儿成为航天训练员。

和大多数人想的不同,这20人其实没多少飞行经验。飞行时数最多的是别里亚耶夫,900小时。惟一飞过超音速飞机的是波波维奇,飞的是米格-19,实际也只是跨音速飞机而已。有过试飞经历的只有科马罗夫。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年龄。他们大部分25岁左右,最年轻的23岁,最年长的34岁(只有4个人3字开头),多数是上尉军衔,最高少校。这样的年龄和资历结构自然不可能让他们有多丰富的飞行经验。

这和美国的情况大为不同。

美国的航天员选拔标准是:年龄不大于40岁,身体特别健康,有学士学位或相当资格,毕业于试飞员学校,飞行时数不少于1500小时,有喷气式飞机飞行经验。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的标准更合理。苏联第一批航天训练员年龄定得太低,太年轻的人心理状况不太稳定,情绪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发生波动,即使是加加林这样的人物,在首飞成功后也一度陷入低潮,花了不短的时间才调整过来,加入联盟飞船任务的训练。

5、上级关怀

1960年1月11日,空军总司令维尔希宁空军主帅签署命令,建立航天员训练机构。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卡马宁中将改任空军负责航天飞行的训练副总监,负责领导一个委员会领导有关航天员选拔、训练和管理的一切工作。关于卡马宁,请见番外篇。

卡马宁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来当航天员训练机构的头头。他选中了叶甫根尼·卡尔波夫空军上校。

38岁的卡尔波夫是航天员选拔专家小组组长,从头到尾参与选拔,对这20个小伙子非常熟悉,而且具有丰富的航空医学经验。

而且,他是个很有性格的人。

1960年2月24日,卡尔波夫成为航天员训练中心主任。他向空军总司令部提出训练中心的用人计划,要求给中心250人的编制。负责载人航天事务的空军副总司令微笑着把205人砍到70人。卡尔波夫当着他的面向总司令维尔希宁声辩,总司令对副总司令说:你,不知道怎么训练他们,他,也不知道。”然后他转向卡尔波夫:“你要小心呢,说到就要做到。”

他批准了250人的要求。

由此可见维尔希宁对载人航天有多么重视。

那20个小伙子离开原部队前往中心报到前,维尔希宁都一一打电话,提醒他们要肩负的责任和任务的艰巨性。这既是打预防针,也未尝不是一种打气。想象一下,一个刚出航校没几年的毛头小伙,师长都不一定亲眼见过,忽然接到空军总司令打来的电话,千对你叮咛万嘱咐,那心里该汹涌彭湃得一晚上睡不好吧。

6、航天训练员

20个小伙子分三批,来到位于莫斯科市内列宁斯克大街一栋2层小楼报到。这里就是训练中心暂时栖身的地方。

第一个搬进训练中心的是波波维奇和夫人玛丽娜。他来得早,门路熟,后来成了向导和“后勤部长”,为后来的航天员和家属服务。这个人很热情,跟每个人都能打成一片。不过呢,我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是他的夫人玛丽娜,详情也请见番外篇。

当时的中心很简陋,一位航天训练员刚到中心时发现到处都是突击修建的明显痕迹,他被安排在一栋两层小楼住下,听着不错,其实这是一间健身房,突击改成公寓。健身房属于大名鼎鼎的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就在旁边,做运动很方便。事实上,航天训练员们经常去中央陆军体育俱乐部锻炼身体。这可不是耍特权,而是任务需要。

3月14日早上九点,中心开课了,小伙子们又一次坐进了教室。头四个月里,每天除了理论学习就是身体训练,挺辛苦的。

20人一起训练效率实在很低,关键是训练设备数量严重不足,这会大大影响训练进度。科罗廖夫、卡尔波夫和卡马宁向上级建议选出6人做第一梯队,给他们吃小灶,加速训练,执行第一次飞行。其余14人做第二梯队,以后飞行。这个想法是对的,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候,撒胡椒面远不如重点培养效果好。1960年5月30日,空军挑出第一梯队的6位成员:卡塔绍夫、尼古拉耶夫、加加林、波波维奇、季托夫和瓦拉莫夫。这批人相当于美国的“水星七杰”,号称“先锋六人组”。

科罗廖夫6月18日第一次访问中心,和小伙子们见面。他们3个月前才知道这位总设计师的存在,而且他们对总设计师的情况了解也不多。这就是苏联式的保密制度。接下来他们回访OKB-1,得以第一次看见他们将要驾驶的载人卫星。

7、星城

训练中心现有的场地有很多缺点。首先是地方太小,很多装置、设备放不了。办公、生活条件也差,而且不够偏僻,不利于保密和安全。显然在这里开展工作不是长久之计。空军决定选个新地方建设中心。

选址要求蛮多,看上去挺苛刻:地方要够大,要人迹罕至且容易隔离,要在空军基地附近,适度接近公路、铁路。最绝的是,要离莫斯科不远,但又能保证有封闭的环境秘密安全地训练;要离莫斯科不近,但又能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选址小组筛选出2个地方,巴拉希哈和谢尔科沃。空军领导选中了后者。

谢尔科沃区在莫斯科市东北郊,距离首都30千米,苏联最大的军用机场契卡洛夫斯基机场就在附近。这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面积辽阔,地势平坦,容易与外界隔绝。森林里有一块地,是已经废弃的无线电试验场,正好可以用来建设训练中心。最妙的是,附近有几个单位都跟航天员有联系,包括契卡洛夫斯基机场、苏联科学院、莫尼诺空军学院,最关键的是还有OKB-1。简直太理想了。

地址确定后,中心的建设速度惊人。就在科罗廖夫访问航天员们后11天,1960年6月29日,中心迁入新址,这里改名绿城。后来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知晓:星城。

8、训练日

训练员们在进入中心4个月后,开始享受从未“品尝”的独特课程了。来自OKB-1和其他总师单位的专家们开始每周三次讲授诸如火箭、地球物理学、天文学、航天生物医学、无线电通信、导航等等课程。这些都他们来说颇为陌生,却是一个航天员必备的知识。即使科罗廖夫的机器是高度自动化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是他们的老本行——飞行。苏联最著名的试飞员之

一、格罗莫夫试飞院的马克·盖雷当他们的飞行教官,飞米格-15UTI。空军改装了一架图-104喷气式客机,在盖雷的驾驶下,飞机做抛物线飞行,训练员们可以经历30秒的失重状态,提前体验太空飞行。

搬进去没多久,意外就随之而来。

7月16日,卡塔绍夫上离心机作8g过载测试时被医生发现了问题,背上有肉眼很难发现的针点状血迹,后来确诊是血管破裂导致内出血。就是因为这点小问题,尽管队友极力为他辩护,但上级依然很快就让他退出了“先锋六人组”。1962年4月,他离开航天员队伍。

卡塔绍夫和NASA的斯莱顿颇为相似。卡塔绍夫体格强壮,机灵聪明,一度是飞天第一人的最可能人选。但是因为血管破裂这个小小问题被淘汰出局,非常可惜。

斯莱顿是“水星七杰”的一员,本来要飞美国第二次载人轨道飞行任务。就在飞行前3个月,医生查出他有心律不齐,飞天梦顿时化为泡影。他成了“水星七杰”中惟一没有飞过水星飞船的成员。不过他运气比卡塔绍夫好,经过漫长的治疗,他后来奇迹般地重获航天员资格,执行了阿波罗-联盟飞行任务,也就是那次有名的“太空握手”。此时距离他原本的第一次飞行,已过去13年了。 番外篇◆卡马宁

卡马宁在航空和航天两界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大家都知道,在苏联有“苏联英雄”这个响当当的称号。这个称号怎么来的呢? 1933年,正是苏联朝气蓬勃的年代,苏联人什么都想突破,什么都敢突破,有人瞄准了天空,有人瞄准了海洋,也有人瞄准了北极。极地科学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施密特准备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北极科考活动,从摩尔曼斯克穿过北极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因素和冒险成份的计划。施密特与“切留斯金号”船长沃罗宁商量,想让他和他的船出马,完成这次创举。沃罗宁认为“切留斯金号”不够大,破冰能力不强,所以不同意这次航行。施密特很厉害,硬是说服了他,于是就出发了。

开始还挺好,但是后来发生的事证明沃罗宁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1934年2月13日,“切留斯金号”在楚科奇海遇到浮冰。施密特在无线电里报告说:“我们看到冰块压在船舷上,露在冰块上面的船壳钢板向外鼓起来弯曲了。冰块不断向船进攻,这种进攻虽然很慢,却是没法防御的。鼓起的船壳钢板沿着铆缝裂了开来,铆钉噼噼啪啪地飞走了。转瞬间,轮船的左舷从前舱到甲板的末梢完全撕裂了„„”

“切留斯金号”的厄运已经无可挽回,船上的科考队员和船员怎么办?

这时轮船距离海岸约20公里。当地的渔民闻讯后立即赶来营救,他们把部分患病的科学家安置在渔村,多数人员只能留在浮冰上安暂时栖身,生死悬于一发,他们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

北极飞行在当时是非常危险和困难的,苏联政府临时组建了一个飞行组,一共七名飞行员。从1934年4月份开始,他们冒死驾机多次飞往极地,将遇险者们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飞行员们完成任务后,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当他们到达莫斯科时,高尔基大街变成了“鲜花之路”,激动的莫斯科市民将鲜花塞满了飞行员乘坐的敞篷汽车。

为了表彰他们英勇无畏的行为,1934年4月1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创立一项新的荣誉称号——“苏联英雄”,七位勇士成为第一批“苏联英雄”,同时获颁最高勋章——列宁勋章。

卡马宁就是这七位勇士中的一位,他驾机出动9次,救出34人,名列第二位。所以,我不敢说他在苏联家喻户晓,但我敢说他的名字在航空界那是如雷贯耳。

后来卡马宁当上了航空兵旅长、师长、军长、空军集团军司令、军区空军司令,然后进

入空军总司令部,成为空军第一副参谋长。再然后,他的名字就和苏联航天事业紧密连在了一起。苏联第一批航天员,包括加加林、季托夫、科马罗夫都是在他的主持下进入航天员队伍的,用中国话说,他们都是天子门生啊。

意气风发的苏联英雄们。知道哪位是卡马宁吗?

最左边神情刚毅的那位就是。

番外篇◆玛丽娜

玛丽娜是个了不起的女性。有多了不起呢,看下去就知道。

她生于1931年,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因为德寇入侵,全家疏散到新西伯利亚去了。是战争让她萌生了当飞行员的想法。1947年她中学毕业,几次三番报名参军,而且只去空军,但每次申请都被打回来。无奈之下她只好先去当地的跳伞俱乐部跳伞玩,等待时机,时刻准备出击。

几年间,玛丽娜一边继续上学,一边跳伞,一边继续做着飞行员的梦。1951年,她再次毕业,在毕业舞会上,她遇见了一个在当地驻扎的年轻飞行员,又是帅哥,又是飞行员。玛丽娜对他有了不可阻挡的好感,两人坠入情网。但是残酷的命运把他们无情地分开了。

小姑娘真可怜,飞行员做不成,想拍拖也失败。

一般人这时候可能就放弃了,随波逐流了。但是,牛人所以是牛人,就在于有牛叉的作为。

玛丽娜径直跑到莫斯科,神奇地找到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请他帮忙让自己加入空军。伏老深受震撼,这么个小女孩竟有这样的毅力和报国热情,这个忙当然要帮。

伏老为小女孩写了封亲笔信,让她交给一个人,一定能帮她得偿所愿。

这个人是谁呢?正是卡马宁。

卡马宁当时是全苏支援陆海空志愿协会主席。伏老在信里叮嘱卡马宁,仔细倾听玛丽娜的愿望,如果小姑娘满足条件,就让人家实现理想,当飞行员多好。

卡马宁是个好人。

玛丽娜的理想实现了,卡马宁帮助她成为苏联空军的一名运输机飞行员。

这还不算牛。玛丽娜作为一个女试飞员,短短3年间创造了13项飞行世界纪录,算得上牛人吧。

实际上,人们一度认为她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

这,还不算牛。

玛丽娜一生供驾驶40种以上的机型,创造了107项飞行世界纪录。由于她的杰出成就,人们用她的名字命名了巨蟹座的一颗恒星。

故事讲到这里还不够圆满。要有个完美的结局为本文作个结束。

1955年,玛丽娜空军少校遇到了29岁的波波维奇空军中尉。两人喜结连理,生下了

2个可爱的女儿。

是的,波波维

奇中尉就是4年前玛丽娜在毕业舞会上遇见的那位帅哥。字典上说,玛丽娜来源于拉丁语,含义是“大海的”,可她显然更热爱天空。

玛丽娜和波波维奇。

9、朴素的生活

我记得我们国家的航天员生活条件是很好的,有专门的航天员公寓,每个航天员家庭都有独立的大套间。训练设施也很先进,而且训练完了有航天员们还可以去专用的球场、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浴室放松。

所以我想当然地认为苏联航天员肯定也过得很好。

事实证明我错了。

前面说过,训练中心开始在莫斯科列宁斯克大街上,航天训练员们也住在这里。他们的住宿条件怎么样呢?

列昂诺夫是第一批航天训练员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人。这位后来大名鼎鼎的任务第一次看到住处时很失望。说出来可能你不相信,他们的住处是一座排球馆。排球馆里摆着床,列昂诺夫和夫人把报纸贴在排球网上,就当作墙壁了,这样可以获得一些私人空间,因为其他训练员夫妇就睡在馆内其他角落。

后来中心搬到了契卡洛夫斯基,他们也搬进了新家,条件有所改善,一套两居室,中间加一堵墙,给两家人合住。再然后,大概在1966年春天,训练中心2栋公寓楼建成了,大家都住上了三居室,总算可以住得宽敞舒服一些。

这里还有件轶事。加加林飞天回来后,上级给了他一项特别优待,把两居室中间的墙拆了,给他一家住。后来,新房子盖好了,大家喜气洋洋搬新家,可是加加林对老住处很满意,倒不愿搬了。

这是房子,还有一个例子也挺有意思。

玛丽娜,就是波波维奇的夫人,传奇女性,和丈夫搬进了中心,要照顾波波维奇,所以以前飞行员的工作也就没有了。她和另外一位训练员的夫人,设法弄了台清洗机,帮人洗地板,一次20卢布,用来贴补家用。

如果我们听说杨利伟、聂海胜们的夫人们搞家政服务给家里挣钱,恐怕要斥之为假新闻吧。

10、游泳游出的祸事

星城的训练生活很辛苦,也挺枯燥的,所以一有机会,训练员们就想跑出去轻快一下。

星城附近有一个湖,叫熊湖,其实叫小河可能更准确一些,这是一条非常窄也非常浅的“湖”。搬入星城不久的一天,趁着训练间隙,好动的瓦拉莫夫叫上比科夫斯基、绍宁去熊湖游泳。瓦拉莫夫上个月刚升了大尉,训练也很顺利,所以心情非常好。到了湖边,他看到湖畔绿草茵茵,有一处岸堤深入湖中,就动了心思,跟另外二人说:看到那了吗,咱们不是训练过高台跳水吗,今天我们就玩一次野外跳水,从那里跳到湖里去,一定好玩。

另外两人觉得主意不错,比科夫斯基第一个跳下去,脑袋碰上了湖底的沙层,好在没事,他马上站起来告诉同伴:当心,这里水很浅。绍宁第二个跳,也跟比科夫斯基同样遭遇。最后轮到了瓦拉莫夫。

他没有前面两位的好运气,从水里站起来就觉得不对劲,他的脖子受伤了。比科夫斯基和绍宁一看不妙,直接把瓦拉莫夫送进了星城的医院。在那里,瓦拉莫夫躺了几个星期,就因为他跳水撞伤脖子,颈椎错位了。好不容易出院了,瓦拉莫夫迫切地想重返训练场,可惜,根据医生的建议,由于脆弱的颈部已不适合承受大过载,他只能离开航天训练员队伍。

瓦拉莫夫非常不甘心,但是命令下来,他只能服从。没想到一时贪玩竟然让他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不过有一点可能比卡塔绍夫强一些,他没有离开星城,而是改行当了星城的教练,成了未来航天员们的老师。

瓦拉莫夫的去世来得很突然。他在家里洗澡,地上很多水,他不小心滑倒了,偏偏那么巧,又撞到了头部。这一次他没能逃过马克思的召唤。去世后,他被安葬在星城附近的公墓里,可以静静地看着他的后辈们继续他的事业。

11、扫把星

上次和瓦拉莫夫一起游泳的有比科夫斯基和绍宁。比科夫斯基和绍宁有一天又有了出游的兴致。他们拉上尼古拉耶夫出去玩,玩着玩着,找不到方向了,几个人都认为自己指对了方向,可惜他们仨指着三个不同的方向。比科夫斯基雷厉风行,他脱了夹克,扔下鞋子,爬上旁边一棵松树手搭凉棚作眺望状。

本来没什么大事,偏偏绍宁激了他一句:你爬得那么低,能看到什么。

好,那我就爬个高的给你看。

比科夫斯基真往上爬。爬着爬着,啪的一声,树枝断了,比科夫斯基重重地摔在地上,一动不动。

尼古拉耶夫和绍宁赶紧冲过去查看。闯祸的绍宁这时脸都吓白了,他跪在地上,轻轻拍着比科夫斯基的脸,问他感觉怎样。比科夫斯基直喘粗气,看着脸色惨白的绍宁,他诡异地笑了:我掉下时你怎么不接住我。

两个人上上下下好好检查了比科夫斯基一番,发现似乎没什么大问题,除了他肩膀摔得很疼以外。于是,只要一有空,比科夫斯基就让俩人给他的肩膀按摩按摩。这一招很有效果,后来体检,比科夫斯基愣是一点问题没查出来,顺利通过。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这两次意外都有一个人存在,却一点损失没有。对,他就是绍宁,堪称他人的扫把星。

说起来,绍宁可是个苦孩子,还是小孩子时就遇上德国佬侵略,一家子被迫逃难。他老爸扛上枪打鬼子去了,这一去就再没回来。他和哥哥、妹妹是被奶奶拉扯大的。小时候的绍宁很调皮贪玩,学习一塌糊涂。直到有一天,他想长大了当海员,于是发奋读书。但是,有一天他又迷上了飞行员的行当,便又了改主意,后来真当上了飞行员,而且团里的是飞行尖子。看来,小未必能看老,小时候调皮,长大了未必不能成才。

绍宁还有一点可以说说,他很可能是20名训练员里,甚至是全中心里第一个认识加加林的人。早在他还是一名北极地区空军飞行员时,他就和加加林认识了。加加林也曾在北极服役。二人不是一个团的,我记得好像是一个歼击机师。

12、训练日

(二)

本来小伙子们都对训练非常期待,都很好奇。没想到一开始的课程让训练员们很不耐烦。都是航天医学课程。他们是来飞行的,现在却要变成生理医学专家了。这让精力旺盛的他们很郁闷。好在不久,他们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课程,来上课的是OKB-1以及其他设计单位的专家,比如吉洪拉沃夫、布舒耶夫、费奥吉斯托夫等等,都是大牌。上的课程包括物理学、轨道动力学、航天器构造、无线电通信等等。不怕你们精力旺盛,这些课程足够你们吃一壶的。

中心还规定,你们想外出可以,出去前先测验,内容就是你们学的课程,通过了就能出去,没通过嘛,就乖乖待在中心,好好训练吧。

有人回忆,课上,有两个人最喜欢提问,一个是黑眼睛、很深沉的小伙,一个是蓝眼睛、很机灵的小伙。前者是科马罗夫,后者就是加加林。

加加林总能通过测验。

要问小伙们最讨厌什么训练。那可能就是跳伞了。不光是打开机舱跳下去哦,训练内容还包括弹射跳伞。飞行员们都讨厌跳伞,因为这意味着飞机保不住了,他们要抛弃自己的伙伴逃命。这还意味着可能会遭遇意外。弹射座椅可不是性格温柔的绵羊,有一点姿势不对就可能严重受伤。但是这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载人卫星的设计决定了航天员只能弹射离开返回舱,然后落到地面。

于是,这些小伙后来都成了跳伞专家。

其中别利亚科夫肯定是对这段生涯最难忘怀的。他跳伞把脚踝摔断了,训练整整耽误了一年,杯具啊。

别利亚科夫就是后来帮助列昂诺夫太空漫步的那位。

13、飞船的诞生

在航天员加紧训练的同时,以OKB-1为首的载人航天器研制单位也没闲着。

载人航天器的名字已经定了,叫“东方”。它由两部分组成:球形的返回舱和圆锥结合圆台的服务舱。返回舱直径2.3米,重2.5吨,是个锃光瓦亮的大圆球。返回舱在轨道飞行时是航天员的生活舱,再入大气层时是保命舱。舱内有生命保障系统,可供航天员生存3昼夜。舱内人造大气的气压与气体成分和地面相同,温度20多摄氏度,挺舒适。但是真进去了就没人这么想了。舱内没有多少活动空间,航天员只能老老实实地躺在弹射座椅上,依靠头顶和脚底的两个窗户向外观察,很受拘束。

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也在抓紧研制“水星”载人航天器。

1960年1月24日,麦克唐纳公司交付了第一艘生产型“水星”。7月29日,第一枚“水星-宇宙神”组合体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升空,59秒后火箭解体,“水星”冲入大西洋,试验彻底失败。

4个月后,5月15日,“东方”1P和火箭伫立在拜科努尔发射场1号发射台上。P的意思是“简易型”,说得通俗些就是缩水版。它没有防热大底、降落伞、弹射座椅,目的是检验航天器的整体设计是否正确。

发射很顺利,“东方”1P进入了远地点300多千米的预定轨道。这是“东方”第一次发射,尽管只是一次验证飞行,但它毕竟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卫星,意义重大。头头们凑在一起,商量该给塔斯社一份怎样的新闻通稿。这是一个问题难住了他们,该给“东方”1P起个什么名字呢?第一颗卫星叫Sputnik,现在已经名扬四海。那即将载人的卫星叫什么好呢?科罗廖夫有主意,他说:我看就叫船(Korabl)吧。海里有海轮,河里有轮船,天上有飞艇,现在,我们有飞船,宇宙飞船。

于是,人间多了一种会飞的船。

按照飞行计划,“东方”1P在19日飞到非洲大陆上空时,船上制动发动机点火,此时飞船应该减速脱离轨道,再入大气层。没想到飞船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加快速度,飞向了远地点600多千米的高轨道。本来设计师们为“东方”飞船特意设计了一条低轨道,就是准备在制动火箭失灵的情况下,让飞船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迅速衰减轨道高度,10天内就能再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情况,飞船一直飞行了844天才再入大气层烧毁。如果这是一艘载人飞船,那航天员早就变成_人干了。

第一次试验就出了大问题,人们非常沮丧。为什么会这样呢?板子要打在劳申巴赫身上,他是姿控系统的主任设计师。

在制动发动机点火之前,发射场方面就已经发现姿控系统的红外敏感器有问题,给出了错误的信号。敏感器出故障,后果是飞船进入错误的姿态。好比我想去拜科努尔发射场玩,但却面冲东南边走。虽然从理论上说,我绕地球一圈走后,也能到拜科努尔,但是,那得是多傻的人干的事啊„„

“东方”1P就是那个犯了南辕北辙错误的傻子。本来地面发现错误后,报告莫斯科,建议改用姿控系统的另一套敏感器,叫太阳敏感器,它工作正常,可以让飞船保持正确的姿态。但是,劳申巴赫完全不同意发射场的意见,坚称没问题。于是,飞船姿态整个儿颠倒了,制动发动机变成了加速发动机,使它飞入了更高轨道。

这个错误的代价真大啊。

14、善泳者溺于水

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在1960年的联合国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要去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会议,为了展示苏联国威,震慑西方,领导人希望能在这时进行一次洲际导弹试射。

当时不像现在,洲际导弹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是很稀罕的宝贝疙瘩,美国担负战斗值班的洲际弹道导弹不过30多枚,不过这足以让苏联领导人睡不好觉了。一时间苏联洲际导弹的型号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发射重量上百吨的洲际巡航导弹。导弹研制重镇“南方”设计局的拳头产品R-16型(美国情报机构称之为SS-7)洲际弹道导弹就是其中一个厉害的角色,它可以将一枚3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准确投掷到13000千米外。前面说过的R-7那些毛病,在R-16身上得到了不小的克服。如果它能顺利定型,投入服役,苏联战略火箭军的实力就能上一个台阶。

战略火箭军头年刚刚组建,但地位非比寻常,乃是苏军第一军种,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基础”,连陆军老大哥都矮它三分。赫鲁晓夫把第一任总司令的重担交给了他深为信赖的国防部副部长、炮兵主帅涅杰林。

现在第一书记要到美国访问出席国际会议了,如果这时候能成功试射一枚R-16,那是多么美妙的事,用赫鲁晓夫的话说:当我的脚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时,您要给我放一枚导弹,吓唬吓唬美国人。涅杰林不敢怠慢,亲自担任这次试验的国家委员会主席,并到拜科努尔现场指挥发射。发射准备工作不太顺利,正在加注推进剂的导弹出现故障。涅杰林心急如焚,立刻带领众多高级火箭专家上了导弹发射台,亲自检查导弹。根据安全条例规定,检查只能在推进剂排空后才能进行,而且应该一项一项进行,不能所有系统同时检查。但为了赶上原定的发射时间,涅杰林顾不得遵守制度,他让各系统的专家同时上阵,自己不顾发射基地主任的再三劝说,让人找来椅子,就坐在发射台边上坐镇。

注满推进剂的R-16有130多吨剧毒、易燃、易爆的偏二甲肼和硝酸,就像一枚巨型炸弹竖立在众人身边。24日傍晚将近7点钟的时候,就在预定发射时间前30分钟,悲剧发生了。导弹第二级发动机突然启动,但导弹被固定无法上升,进而引发第一级推进剂发生爆炸。顿时发射台陷入熊熊火海,犹如人间地狱,许多人在一瞬间就化为灰烬。遇难者人数说法不一,有的说90多人,有的说100多人,不管怎样,这是一场巨大的惨祸。

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中央书记勃列日涅夫第二天上午带队来到现场察看,遇难者的遗

骸大多都已烧

得无法辨认,涅杰林连遗骸都没有找到,人们只发现他的半块炮兵主帅肩章和熔化的保险箱钥匙。

中国有句古话,自夸善射者,死于矢,善战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炮兵主帅的命运是什么呢?

涅杰林的葬礼

15、邦达连科

1961年3月23日,一个寒冷冬日,一大早,中央航空医学研究院附近的博特金医院就陷入了忙乱。一辆救护车鸣叫着凄厉的警报,冲进了研究院,后面还跟着几辆军方的伏尔加轿车。一副担架从救护车上抬了下来,病人用毯子盖着,众人急匆匆地把担架抬进了隔离区,早已得到通知的医生正等候在那里。

好像厨房开伙了,空气中此时弥漫着皮肉烧焦的气味道。

这是从一个可怜的伤员身上散发出的气味。

1961年3月13日,中央航空医学研究院开始进

行一项例行的航天员耐力实验,内容是低压耐力、孤独承受力、操作技能等,这是每个航天训练员都要接受的训练,也是非常让他们讨厌的一项训练。想象你独自身处一个极其安静的幽闭小房间,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时间一长会不会发疯?这就是早期航天训练员们要经受的考验。

这次进隔离舱的是邦达连科。他是个乌克兰帅小伙,1937年2月16日出生在乌克兰名城哈尔科夫市。看他的照片就知道,说他帅绝非打诳语。这次要在隔离舱内进行为期15天的实验,研究人员为模拟高空环境降低了太空模拟舱内气压,同时注入高浓度氧气以防他得减压病。为了监控他的生理情况,他身上贴了传感器,可以把生理数据传输到监控台上。

3月23日,实验第10天,离整个任务结束已经不远了。隔离舱里很冷,邦达连科开了里面的一个小电炉取暖。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来,当时苏联的训练科研条件确实很简陋。邦达连科摘下贴在身上的传感器,用沾了酒精的棉球清洁身上贴过传感器的部位,然后把棉球扔到了一边。不巧的是,其中一块棉球正落到电热板上,立即着了火。密闭纯氧空间里的火焰是极其可怕的。但邦达连科没意识到这一点,他在第一时间不是有发警报,而是试图自己灭火。火焰很快烧到了邦达连科身上,压力隔离舱顷刻变成了烤炉。舱外的监控医生发现起火立刻想打开隔离舱的舱门,但这时已经晚了,邦达连科已被严重烧伤。人们把他抬出来时,他反复念叨着一句话:是我的错,跟别人无关。

博特金医院的医生发现邦达连科烧伤面积超过90%,要给小伙子做静脉注射,可是找不到可用的血管,最后还是在脚上找到了静脉——飞行靴抵御火势保住了脚部。惟一可以安慰生者的是,邦达连科当时已经休克了,没有受很大的痛苦。

第二天上午,邦达连科去世,年仅24岁。

这时,主治医生发现走廊里坐着一个年轻军官,他从昨天就在这里一直没离开,看上去非常悲伤。医生走过去一问,果然是邦达连科的战友,两人聊了一会,握手道别。

后来,过了不到三星期,医生从报上又看到了这个年轻军官的照片, 这回他知道小伙子的名字了——尤里·加加林。

16、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悲剧让人心痛,但任务还是要继续的,而且不能拖延。经过若干次成功和失败的飞行(这些我都略过不提,否则就写得太长了),1961年3月25日早晨,又一艘“东方”飞船和运载它的火箭缓缓来到发射台上。与以往的发射不同,有几位特殊的观众来看这次发射,他们是苏联第一批航天训练员。

这是小伙子们第一次到现场看航天发射,大家都很兴奋。

加加林也不例外。他的眼睛紧紧贴在潜望镜上,死死盯住远处的火箭,生怕错过一丝细节。

发射!

指令从喇叭里传来,但是火箭一点动静也没有。加加林惊讶地回过头,以询问的眼神望着旁边的技术人员。后者轻轻告诉他:快了。

点火!

一团火焰突然从火箭底部窜了出来,随后,大团白色烟雾腾空而起,越来越大,像一只迅速长大的白色怪兽。再然后,大地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轰鸣声源源不断地传来。一时间,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加加林踮起脚尖使劲探着身子,仿佛这样能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

远处的火箭已经离开地面,慢慢地,然而坚定地,向天空刺去。越往天空深处,它飞得越快。

这就是“东方”3KA-2升空的场面。它有2名乘客:伊万·伊万诺维奇和一条小狗。别担心,伊万诺维奇是个假人。

航天训练员们看完发射就乘飞机离开拜科努尔回莫斯科。还没等他们降落,“东方”飞船的飞行任务就成功结束了。伊万·伊万诺维奇乘弹射座椅成功弹出,落在离返回舱不远的地方。通往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大门打开了。 下次坐在飞船里的就该是加加林了。

17、谁是第一人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必煞有介事地提这个问题了。不过在当时,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前夕,有8人准备就绪,可以承担任务。但是,只有一个人能上去。

上级别出心裁让航天训练员各自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选。列昂诺夫回忆,大多数人都选了加加林,少数人选了季托夫,还有人选了自己。

最后有三个人得分最高,依次是:加加林、季托夫、涅留波夫。

4月5日,卡马宁率领一支3架伊尔-14组成的特别机队离开莫斯科前往拜科努尔。卡马宁和加加林、涅留波夫一架飞机。季托夫第二架飞机。其他人员包括摄影师第三架飞机。

表面上,人选由赫鲁晓夫定夺。实际上,这个权利在卡马宁手里。由他和、凯尔迪什、科罗廖夫领导的一个国家委员会要向最高领导层提出报告,建议人选。虽说只是建议权,但实际上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事情,赫鲁晓夫是不会自己另想一套的。

也就是说,委员会建议谁,谁就是第一人。而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卡马宁。他终于艰难地做出了决定。

4月9日早晨,卡马宁把加加林、季托夫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说他已经选定了加加林执行第一次飞行任务。根据苏联媒体后来的报道,季托夫立刻向加加林表达了热烈的祝贺。

实际情况是,季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明显非常失望沮丧,甚至都没有和加加林握手表示祝贺。完全可以理解,谁都想做第一,第一才代表至高的荣誉,有谁能记得住历史上的第二呢?你能说出中国第二个拿奥运会金牌的人是谁吗?你知道第二个踏上月球表面的是谁吗?不要百度哦。(巴兹.奥尔德林。最后一个离开月球宇航员又是谁呢?欢迎大家给出答案。)

18、为什么是加加林

在卡马宁心里,加加林和季托夫都完全能胜任第一次飞行。那么他为什么选择加加林呢?

有西方的苏联航天史研究者认为,加加林出身工人家庭,单纯质朴;而季托夫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喜欢吟诗作乐,有时显得对外部因素很敏感,不善于处理与外界的交往。加加林亲切的笑容、随和的作风,让他比季托夫更适合担任形象大使,可以更好地为苏联的对外宣传服务。

卡马宁的日记透露的则是另一番说法。 卡马宁认为加加林更适合第一次飞行,是因为第一次飞行虽然只围绕地球一圈,持续一个多小时,但未知因素很多,更需要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反应和巨大的勇气。而季托夫的个性特征和身体条件更适合第二次飞行,这将是一次持续24小时的长时间飞行。

这里插一段,为什么第一次飞行只给一圈的时间。因为,此前的一次生物飞行中,一条狗萎靡不振,人们认为它简直就要死了。好在,它后来恢复过来了。但是这让医生和生理学家们很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具体原因啊,说不定航天员进入太空后也可能分不清上下高低,头脑昏沉,甚至精神失常呢。于是,设计飞行任务时就把飞行时间定在刚好绕地球一圈,创造了纪录就行。为了防止航天员在飞船中神志失去控制,破坏整个任务,除了飞船本身高度自动化,飞行不需要航天员人工干预外。还有一招绝的:用安全带把航天员死死绑在弹射椅上,即使发疯也不至于让飞船失去控制。

实际上,科罗廖夫也是倾向加加林的,据列昂诺夫回忆,科罗廖夫第一次看望他们时,拿着名单点名,点到谁,谁就报告,并介绍自己。当总设计师念到加加林时,他的态度明显不一样,很随和地问起了加加林家人等情况。或许,加加林在他眼里就像一个儿子。

言归正传。为了宣传,要拍摄航天员出征前领受任务的纪录片。在著名新闻摄影师苏沃洛夫的要求下,本次任务的国家委员会安排了一次仪式,莫斯卡连科坐镇,卡马宁和加加林、季托夫还有涅留波夫,把本很简单的事情在聚光灯下重演了一遍。影片中可以看到季托夫始终低头看着桌子,只是在卡马宁叫到他名字的时候才站起来看了一眼大家。

季托夫后来回忆说,赫鲁晓夫听到他的名字是问:盖尔曼,他是德国后裔吗?季托夫的名字是Gherman,正好跟German非常相似。也许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季托夫和加加林,这是一张有两人签名的珍贵照片

19、睡不着

4月11日这一天,一个留着蓬乱发型名叫鲍勃·迪伦的年轻小伙在纽约开始了自己的歌唱处女秀。而在地球的另一面,一个比他大7岁的苏联军人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要飞出大气层。

与此同时,另一些年轻人已被派遣到苏联在各地新建的多处航天飞行地面测控站当通信联络员,他们是加加林在星城的同伴们。航天员在天上飞行,经过各责任测控区时,要跟地面联系对话,这些小伙子就要干这个活。比如列昂诺夫就在勘察加半岛的一座测控站待命。搞笑的是,直到此时,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谁是第一个飞天人。苏联人的保密观念有时真让人无语。

吃完晚饭,医生给加加林和季托夫检查身体,现在他们是重点保护对象。加加林身体状况很好,血压正常,收缩压115,舒张压75,脉搏每分钟64次。季托夫也差不多。医生禁止两人再谈论跟任务有关的话题,让他们放松再放松。于是两人玩游戏,聊同年,季托夫还表演了拿手好戏——背诵诗歌。

晚上快十点,两人回房睡觉。他们的床在一间房里。虽然季托夫对没能成为正选一号航天员很失望,但是现在他已经把情绪调整过来了,两个人还是好战友、好兄弟。

过了不久,卡尔波夫(还记得他是谁么)进房间检查休息情况。听到二人均匀的呼吸声,卡尔波夫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出去了。

这一夜,科罗廖夫都很兴奋,翻来覆去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眼看谁不着了,他干脆直接去了发射阵地检查最后的准备工作,此时已是12日凌晨三点。

清晨五点半,卡尔波夫再次走进航天员的房间,这次他是来叫醒他们的。卡上校走到加加林床边,轻轻拍着加加林的肩膀。后者马上睁开了眼睛,笑着问:该起了吗?旁边的季托夫也立刻醒了。卡尔波夫给了两人一人一束拜科努尔土产鲜花,不要小看这花,这是为即将出征的人准备的礼物。

几年后,加加林向科罗廖夫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其实那晚他根本没睡着——季托夫也是。 20、通关

航天员的早餐很简单:肉泥、黑莓酱和咖啡,大概是为了让众人别那么紧张,两人都表现得非常爱吃,加加林还说要留下一点带给妻子,让她也学着做。

吃好喝好穿戴好,两人上了专门准备的中巴,前往发射阵地。车上准备了一前一后两个大座椅,适合航天员穿着航天服乘坐。后面坐着季托夫,前面坐着加加林。下面这组照片由著名军事版主加特林(请注意是加特林不是加加林,谢谢)提供,我们可以看到让人啼笑皆非的往事内幕。

左侧画面中后排露出侧脸站在加加林后面的年轻军官是涅留波夫,这是他还是个英俊潇洒前途无量的小伙。可是后来他却步入歧途,走向了自我毁灭的命运。可能苏联人不想让外界知道竟有结局如此糟糕的苏联航天员。于是,这张著名的照片被修改得看不出涅留波夫了。

六点五十分,中巴抵达发射阵地。加加林穿着臃肿的航天服走向伫立在发射台上巨大的8K72K火箭,这实在不是件舒服的事情,好在没有多远。不过在登上飞船之前他还要通过一关。

只见前方一将率领一众喽啰把守在加加林前往火箭的必经之路上。为了登上心爱的飞船,加加林必须通过这一关。只见他坚定地而又笨拙地走到那人跟前,朗声说道:来将何人,不要挡我去路,否则,我拉你一块上太空!

开个玩笑哈。 此人是国防技术国家委员会主席鲁德涅夫,实权人物。只见加加林“啪”两脚一并,立正,恭恭敬敬向鲁德涅夫敬了一个军礼,向主席同志报告任务,请求主席同志批准。鲁主席很高兴地批准加加林执行人类第一次航天飞行任务。然后众人一通热烈拥抱,真的是热烈拥抱,尼古拉耶夫热烈得一头撞在加加林的头盔上,脑门当时就起了个大包。

亲热完毕,加加林在一前一后两位工作人员的保护下艰难地迈上了发射台梯子,上得平台,转身向众人挥手告别,走进升降机。

可以认出加加林、科罗廖夫、卡马宁

我会比任何人飞得都高! (待续)

第17篇:火箭小子读后感

《火箭小子》是一个精彩的励志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桑尼是科尔伍德镇煤矿主管霍默•希卡姆的次子,他的成绩很平凡,但他的梦想却不平凡。他的梦想是去当一名科学家,去研制火箭。很多人都嘲讽他,连他父亲也对桑尼的航天梦充满怀疑,他的父亲一直希望桑尼能子继父业。可他的母亲和他的化学兼物理老师却坚信他能实现梦想。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桑尼找来了自己的玩伴,和他们一起搜集资料,钻研知识,和他们一起配制燃料,改进设备,攻克难关,总结经验和教训。遵照科学原理,他们研制的火箭结构越来越精密,海鸦由二十六号到三十号所飞行的高度越来越高。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他们获得了美国全国科技博览会金牌,他们的梦想成真了,桑尼长大后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

桑尼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付出了诸多的努力,由此可见,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桑尼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一直以乐观心态面对,直到困难被攻破,由此可见,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候,只要不放弃,一定就会将困难攻破。桑尼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梦想实现的过程中,他们团结互助,各自发挥特长,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限,由此可见,梦想的实现是需要团结和取长补短的。

这是一条崎岖而又漫长的路,桑尼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这条道路上遇到了种种磨难,但他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互帮互助,最终实现了梦想。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一旦我们决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就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第18篇:《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反思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反思

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小学 陈盈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虽然学生对于反冲力可能说不清具体的解释,但是让学生利用反冲力让小车动起来,学生还是能够组装成功并能不断地想办法让小车跑得快、跑得远,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反思】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3课。本课主要有两个主要活动,分别是“用气球驱动小车”和“对小车运动的思考”。 教材编写思路清晰,从玩气球导入,到动手实践操作,再到归纳总结,符合建构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科学概念。

在反复仔细研读和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

1.适时出示“反冲力”概念。这一内容原教材安排在小车活动之后,我把它前置,在玩气球活动后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时引出,更自然合理。 2.让学生利用自制“水的反冲力探究实验”装置开展探究活动,加强对“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关系的理解。学生通过对“反冲力”概念的理解,知道反冲力与喷气方向相反,但是对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还很模糊。我设置这个实验环节,让他们利用自制“水的反冲力探究实验”装置进行猜测、探究,理解喷水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的关系。

3.增加对课题的必要解读。课题是“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而教材编排从玩气球到做气球小车,都没有揭示课题的话语,只是在后半内容中有“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一话提到“火箭”。因此我在研究了“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关系环节后,把“焰火、喷气式飞机、火箭”作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应用反冲原理例子出示,还专门设置了 “能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吗”的挑战,让学生将反冲力应用到小车运动上,从而让教学主线更明了。

4.因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实验都比较多,因此我把“对小车运动的思考”放在下节课研究。

5.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世界公认的“世界航天始祖”是中国明朝的万户、中国十大发明之一——火药制做得“焰火”、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视频的内容,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荣誉感及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美中不足,因时间关系,比赛只能放在课后进行。

第19篇:教学反思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反思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的内容。反冲运动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反冲力学生也并不陌生,但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不明白了。用气球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很有趣的,操作也不难,学生研究它不但增加了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本课主要是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锻炼动手能力。教学思路是第一部分通过玩气球,发现气球在反冲力的作用下能够运动;然后试着把反冲力用在推动小车上并对反冲力有直接的进一步的认识。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适时归纳,把事实上升到概念,把低层次概念上升到高层次概念,整理前三课的研究,把“动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做一个小结,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反冲力可能说不清具体的解释,但是让学生利用反冲力让小车动起来,学生能够组装成功,但不一定跑得远,所以,要在不断的修订中找到最佳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安装反冲力小车,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反冲现象。通过玩气球等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方向。掌握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运用所认识的科学道理解释一些常见的反冲现象。 (3)通过归纳总结知道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安装反冲力小车。通过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整理和分析事实促进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反冲力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2)了解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报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策略:利用动手操作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20篇:玩教具制作与设计塑料火箭上天

 材料准备:卡纸2张;胶棒一支;剪刀一把;尺子一把;彩笔一支;胶条一卷;塑料饮料瓶1个。

制作过程:

1.将长方形卡纸卷成一个略大于瓶口的圆筒,将边粘好。

2.在卡纸上画一个圆,并画一条半径。

3.用剪刀将圆剪下。

4.沿半径的直线剪开。

5.用胶棒将圆锥的边粘好。

6.用胶条将圆锥与圆筒粘在一起,“火箭”就做好了。

7.将做好的火箭套在瓶口上。

8.双手用力挤压瓶子。

9.“火箭”立刻飞上天空后又落到了地上。

玩教具制作——火箭上天

《火箭教学设计.doc》
火箭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