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影响因素

2021-03-0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篇1:《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教案)

篇2: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许岭职中 祝灿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刚刚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上学生们实践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判断能力,但是学习成绩一般,理论基础单薄,较难深刻理解经济生活背后的理论支撑。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市场上常用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差异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目标:从具体事实入手,用一则广告和一则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思考,激发求知热情,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1 商家的巨幅广告:象“大特卖”、“夏装全场打折”、“凉鞋季末狂甩”等内容 多媒体显示2

问题思考:

(1)王经理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苹果?

(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苹果多了,价格下降了?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

(4)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5)苹果的价格能高过人参的价格吗?能低过萝卜的价格吗?

(6)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能很好地解答以上的问题,体会王经理的智慧过人。

(二)新课讲授

一、供求影响价格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1、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多媒体显示3 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知道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那么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

多媒体显示4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最终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直接影响价格的。然而,苹果再贵贵不过人参,再便宜也不会比白菜价格低。

二、价值决定价格

(目标:通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多媒体显示5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多媒体显示6 想一想:

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

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总结)

多媒体显示8

(三)练一练:

a 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 b 微机产品质量下降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d 微机市场出现买方市场

“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出自我国《晋书·左思转》。说的是晋朝有个叫左思的文人,构思十年,写成了名篇。

2、“洛阳纸贵”这一典故主要表明 a 地域影响价格 b 生产影响价格

c 文化因素影响价格 d 人们的富裕程度影响价格

3、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及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的

a 生产规模b 销售数量 c 供给或者需求 d 质量与性能

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 就会竞争,从而使 ,此时形成 a 买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卖方市场 b 卖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买方市场 c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卖方市场 d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买方市场

5、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四)本课小结

多媒体显示9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篇3: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大同新荣中学赵志远

一、设计思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重在启发学生,贵在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 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

(2) 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3) 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必须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收集自己身边购物场所几种商品的具体价格,了解当前

2、教师教学准备,认真收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有关商品价格变动的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设

(一)情景导入,感受生活

在印刷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诗歌和文章都是靠读者手抄流传的。

【生】知道(学生回答但具体原因学生也说不清楚) 【师】(导入新课)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留下疑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情景体验,探究生活 【板书】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板书】

(一)供求影响价格

【师】请各位同学列举出你所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化的例子

【生】气候因素:

时间因素: 地域因素: 生产因素: ??..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个价格变化流程图 (展开导致价格变动的流程图框架) 地域

气候改变 影响供大于求买方受益(买方市场) 时间供求价格供小于求卖方受益(卖方市场)

思考问题:一场疫情的爆发导致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急剧增长,口罩的单价由原来的5元涨到10元、15元、20元。

总的说来,就是社会总供给

2、买方市场(货多不值钱) 由买者起主导作用

总的说来,就是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名 词 点 击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课堂巩固练习]

1、近年来,我国各空调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 a、商品价值量降低 b、产品供过于求 c、产品供不应求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依据上题材料,厂家采取低价策略: ( ) a、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b、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c、能改变产品的供求关系,扩大其销售量

d、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因为市场竞争就是价格竞争 例题剖析:

玫瑰花平时一元一支,而节日里可卖到10元一支,甚至更高。

试问: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思路点拨:市场上商品价格时高时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实现的。题目中,由于节日用花量激增,需求大,价格就上涨了,。

(1)时间和文化因素会影响价格。这些因素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应和需求来实现的。商品的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价格对比

思考:为什么小汽车的价格远远高于摩托车、自行车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基础

价值价格 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 (1)商品的价值量 ———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由劳动量决定

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探究二:

甲、乙、丙生产同样一匹布,甲技术设备先进,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高,用8小时;乙条件较好,用10小时;丙条件最差,用12小时。

(1)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获利少,在竞争中不利(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 ,反之,则然。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盈利)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亏本)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惟一办法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名词点击:劳动生产率

通常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与之成正比)表示 (3)类型:

个别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4、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 等 价 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①价格不会无限制的上涨,也不会无限制的下跌,价格的上下波动总是围绕着价值这个轴心

课堂巩固练习:

1、生产同一辆摩托车,甲厂耗费4小时,乙厂耗费6小时,从价值量的角度看(c) a、甲厂的摩托车价值量大 b、乙厂的摩托车价值量大

c、两厂的摩托车价值量相等 d、两厂摩托车价值量难以比较

2、假定生产1支钢笔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价值的货币表现为2元, 生产者甲生产1支钢笔的个别劳动时间是2小时,甲生产的1支钢笔出卖后:(b) a、会比别的生产者多获得2元b、会获得与别的生产者同样多的钱 c、会比别的生产者少获得2元d、结果难以预料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2.2 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业务素养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一般说来,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宽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及鲜明的人格影响力。教师的业务素质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超越所教学科范围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扎实的学科知识;三是相关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括现代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传播学、教育媒体论等知识,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方面。因为系统教学设计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现代学习与教育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鉴别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五种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言语信息学习。指学习陈述观念的能力。

(2)智慧技能学习。指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3)认知策略学习。指学习用以支配个人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能力,用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

(4)动作技能学习。指学习习近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能力。

(5)态度学习。指学习那种能够影响对物体、人或事件选择的倾向,态度学习是品德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只是一些不同的学习。这五种学习又分为三个领域: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和策略),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把人类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几乎成了一切学习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的共识。由于学校教学目标也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这一学习结果分类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对知识的分类,依据加涅的知识分类系统、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和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可以将中学生物学知识概括为五大类:

(一)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类。

(二)程序性知识—相当于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

(三)策略性知识—相当于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

(四)情意类知识—相当于加涅所说的态度类知识。

(五)动作技能类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的侧重点皆有所不同,作为教学设计的设计者和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必须明确所授课题的知识类型,才能作好教学设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的内隐理论:影响教师日常教学而又个人化的教学理论,其内隐特点为:

(1)隐藏在教师的内心深处不张扬外显

(2)粗糙的、零碎的、不明显,也不构成系统

(3)不确定的、易变的、可动摇的常常使教学出现冲动(对自己的认识并没有形成理念和思想)

(4)教师个人化的理论,既无法向他人明确表达,也无法与他人分享,

(5)教师个人在生活和教学情景形成的某种特定文化,包括教师个人的魅力与威望,假设和教学观点假设具有很大的情境性,而不具有普遍意义。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论的启示,而更多是源于教师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的自我解释,只是教师个体的某种行动理论、生活理论和实践理论。

(6)在潜意识不形成体系而指挥教师的行动,如果是进步的,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落后的则结果相反。

最近提倡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对自己的习惯性风格进行自查自究,“教师只有不断自己改革自己,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内隐理论,进行反思、调整,在自我批判中,才有可能获得挑战和改造。”

二、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的看法。这种看法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如何看待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是学生观的重要内容。这既涉及对学生天性和潜能的估计,也涉及对学生的身心变化过程的认识。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对教育目的的确定以及教育行为的选择都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首先应乐观的估计学生的天性。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看,不论人们是坚持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最后都能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促使学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区别主要在于各自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重点不同。其次,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又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人们要么把学生视为没有思想和感受的白板,要么视为和成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小大人。这样忽视学生的独特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因此,在对学生的认识上,应确立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基本命题。首先,学生是个完整的人,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其次,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内在资源,也是教育努力的重要目标。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年人有着明显不同。承认并正视现代学生的群体特征,认真研究现代学生的特点,采取积极引导措施,作好适宜的教学设计,教育者才能有效的与学生沟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配合,从而达到教育和影响他们的目的。

推荐第3篇: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教学设计

巫溪县尖山中学 王健

一、课题:《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与生活》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节第一框题。

二、教材分析:此知识点是本课的基本观点的基石,也是为了体现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引领和导入作用,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上网收集资料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动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灵溪农村,信息量少,知识面窄,缺少对现象本质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教学重点: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方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来探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一知识点。

接下来,请看 “结婚三大件变奏曲”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

在上世纪70年代,结婚三大件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80年代结婚三大件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到了90年代结婚三大件有空调、摩托车、家庭影院;到了21世纪结婚三大件有车子、电脑、房子。欣赏完三大件的变化,请同学们思考问题:为什么居民的消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点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消费心理,国家政策,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商品性能、质量、外观等。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教师活动:正如同学们所总结的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其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活动: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收入影响消费水平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多媒体展示:“我来当主角”,思考哪些因素导致了小旺对消费的犹豫?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当前收入和未来收入影响小旺的消费水平。

教师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可支配收入怎么理解呢?人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人们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例:城镇职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还要扣除“三险一金”、“五险一金”等,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即可支配收入。

教师小结: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就是人们对自己的未来收入的估计。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数据:反映贫富差距,思考: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关系?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小结: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言,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收入差距多大,社会两极分化严重,金钱就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这部分有钱人的消费增长是有限的,而大部分的消费者因为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则不能提高消费水平。

课堂小结:因素影响消费水平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居民的当前收入,第二是居民为了收入的预期,第三是收入的差距。除此之外,影响消费水平还有其他因素:如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重要因素:物价水平;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态方面应还要自然一些;应和学生多一些互动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在多媒体的制作方面及具体的教学环节方面应还可以合理一些。

推荐第4篇: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课本的重要章节,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气候》的重要内容,难度比较大,七年级的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怎样让学生接受这堂课呢?本节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

设计思路:“实例——设疑——结论”,深入浅出。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因这三个因素的内容比较抽象,不经过具有一定深度的剖析,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以我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如从一盆沙和一盆水温度变化对比引申出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利用一般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充分运用“相关联想”,加强对“海陆分布因素”的理解。突破了难点,把握住了关键,把握了重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

读图、对比、启发提问贯穿教学始终,同时强调空间分布的概念,这节课采用了多张自制的幻灯片和景观图片,借此引导学生从地图与景观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并增强学生阅图能力。

启发思路,讲练结合。 精心设计启发提问,让学生始终在看地图和教师启发提问下,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获得新知识。如“地形雨”的形成,看幻灯片时提出为什么云彩越来越高,降水却越来越少?通过幻灯设疑提问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设计题目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思考练习,加深印象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

重视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气氛。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程标准分析:

本本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多,其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个因素是最基本的,也是对气候影响最大的,其他因素因缺少知识基础或难以理解未在课标里面列出。

2、“课程标准”中的“分析”,不必从成因分析来理解,只要学生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

3、地理知识要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初步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气温、降水分布图,景观图等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地理事物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

五、教学难点

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六、教法采用:

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七:课前准备:利用Flash、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

推荐第5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摘要

一、设计思想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经济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参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让他们能用其所学,解其所惑。

3、以情景创设为基础,层层设问,合作探究,在角色体验、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

4、重视知识的构建和形成。

二、学法指导

1、自学导引法。使用导学案,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合作性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动脑动手,学以致用。

三、教学策略和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视频、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4、时事教学法。通过经济新闻播报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体验导新】

教师活动:

今年上半年,我国诞生了许多网络流行语,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我们的邻国韩国也不甘落后,出现了一辆“蔬菜法拉利”,“法拉利”是什么呢?请看视频并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法拉利”的出现。

播放视频《韩国白菜、萝卜价格上涨》

学生活动:

1、在视频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进行分析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归纳总结知识,并理解气候、时间、生产、地域、国家政策等因素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2、根据教师提供的韩国白菜平时的价格、视频反映的当时的价格,动手在坐标轴上画出白菜价格走势图。

设计意图:

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体验中感悟问题。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自主学习、获取信息】

教师活动:

我国的绿豆 大蒜、姜的价格会无限上涨吗?韩国的白菜、萝卜价格会真的会像“法拉利”一样贵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1、依据《导学案》自学课本,得出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的结论。

2、补充韩国价格走势图,画出价值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第一课所学知识分析、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四组同学分别作为现在四家(甲、乙、丙、丁)家具企业的老板,你们生产条件和生产一张桌子所需时间和每天的产量在屏幕上显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1、你们企业的劳动时间能作为衡量一张桌子价值量的标准吗?请说明理由。

2、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使本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学生活动:

1、构建合作小组,推选记录员和发言人。

2、小组成员对假设问题,依据《导学案》,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和理论,相互帮助,进行探究、论证、概括、总结。

3、每个小组提出本组独到的见解,或者提出本组存在疑惑的问题。

4、一个组发言结束后,由其他组提出修正意见或作出回答,合作交流。

5、将探究问题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做好课堂笔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主动去发现和探索,从而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同时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解决疑惑,互助合作,撞击火花,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和小组讨论,理解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使情感得到升华

【互助合作、拓展训练】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单位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关系表,并强调相关概念。 学生活动:

合作小组学生计算、填写表格,并请两位记录员同学上讲台演示结果。

设计意图

动手必须动脑!有目的、有重点的强化知识和理论,突破教学难点。

【深化学习、灵活运用】

教师活动:

在探究上述问题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联系已掌握的“社会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波动”等知识,让学生在黑板上继续完善白菜价格走势图,并归纳总结价值规律。

学生活动:

1、预测韩国未来白菜的价格,完善白菜价格走势图。

2、从特殊到一般,归纳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使学生体验规律的探索、发现、总结过程,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树立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推荐第6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4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让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分析:教材以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为主线,分四个单元:消费、生产、分配、市场(交换)。商品价格是教材始终不能回避的内容,是贯穿始终,也是联系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市场和资源的纽带。对价格的形成的认识,为整个必修内容的掌握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学期初已学习了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价格的概念。已具备简单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相对独立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经验,能从经济生活中去体会已学知识。

课型:新课 使用多媒体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卖方市场、买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的含义能掌握。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对价格的变化及其规律能理解,并在生活中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价格意识,合理开支。

四、教学重点:价格形成和价值规律

五、教学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六、准备:

资料收集:中央电视台新闻对西湖龙井的报道;从互联网上查阅关于茶文化的内容;平时收集的高考试题的分类整理。

课件制作:采用WPS幻灯片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 互动探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问大家一个小问题:你平时口渴时,喝什么?(大家共同回答,也可以提问一个学生)

白开水、凉茶、冷饮、酸奶、果汁、咖啡

喝茶在我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喝茶,是有学问的,谁能谈谈对茶的认识?(若学生答不出来或不好,教师可补充)

我国所产的茶叶分红、绿、青(乌龙)、黄、黑、白六大类。有发酵、半发酵、不发酵之分。喝茶适合的地区和人群也有所不同。而绿茶是产量最大,适合的消费者最广泛。

你知道最有名的茶是什么?西湖龙井。(提问学生)

是的,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被评为第一名,1959年全国评选也占第一,2001年《纽约日报》、2002年《香港文汇报》上均被评为第一名,是世界公认的最有名的茶。但今年的西湖龙井刚刚经历了一场一波三折。请大家看一段新闻摘录,来看看其中的原委。

(二)、新课教学过程 清明看龙井(幻灯片)

3月9号,今年的西湖龙井茶比去年提前半个月采摘,11号开盘价仅3000元一斤。15日便跌破2000元,21日就只有200-300元。 西湖龙井比去年价格低了很多。致使这种情况的原因,新品种龙井产量高,产期提前,但不如老的品种品质;今年送礼的现象普遍减少,销售商不敢积货。大多种植户出现亏本。

然而,就在清明节之后的一场“倒春寒”让大家始料未及。中央新闻报道,仅安化白茶受损面积就达8万亩,在产茶最旺的半个月将无任何收成 。

你来解读龙井价格(幻灯片)

问题(1)请结合前两段材料,说明影响西湖龙井价格高开低走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影响的?

提问学生,学生讲原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一、供求影响(板书)

1、早上市,大家都等着尝鲜——供求关系的影响

2、供不应求——卖方市场——价高(刚采摘时,量少,需要的人多)

3、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价低(采摘的量越来越大,需要的人还那么多,甚至减少)

问题(2)在第二段材料中找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年比去年价格低的原因是什么?(除供求关系之外的原因)

其产量高,相对消耗的劳动成本就低。也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价值小了。但能不能无限降低呢?不能。

二、价值决定价格(板书)

1、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我们把前边内容总结归纳一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三、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板书)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问题(3)今年“倒春寒”之后,龙井的价格走势如何?请谈谈你的理由。

“倒春寒”之后,产量少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又会上涨。

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到西湖龙井的价格的变化过程,用一个数轴来表示: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依据教材,由个性到共性地补充整理一遍,形成学生的笔记。并小结所学内容,用多媒体打出来。

(三)、检测(幻灯片) •你学会了吗?(幻灯片标题)

1、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季节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农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 (A) 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

•再来一个

2.康乃馨平时1元一支,母亲节那天5元一支,还卖得很好。这表明 (A)

A.价格受供求影响 B.供过于求,价格上升 C.价格由供求决定 D.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换个角度

3.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B)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来点难度 4.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共低收入者租用的廉价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C)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

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

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再难点

5.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C)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此五个题全来自高考题,做的好时,及时鼓励;不太好时,要给学生宽心。

(四)、在生活中用一用我们学习的理论

1、我们的市场上哪些商品价格变化比较大?有什么规律?为什么会这样?(看时间允许的话,讨论一下;时间紧的话,提一下。下边的问题相同处理)

2、来年龙井的变化怎样?

(五)、课后任务

1、把今天设置的三个问题整理在作业上。

2、课后思考: ①我们应怎样买东西?

②你若是老板,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生产?

八、反思

从具体到一般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理念,但在用的时候,往往让人感到不够全面。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比较难,且在知识体系和应用要求中都比较低,从简处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内容比较难,若学生对此内容过多提出问题,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需要从教材已有知识去归纳总结,不能走的太远,也可以从训练题中去补充。

推荐第7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回答老师的两个问题,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商品】

回答得很对,请坐!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用于交换 , 二是劳动产品。第二个问题,那什么又是商品的价格呢?【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对,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对学过知识的掌握也很好。

说到价格,请同学们举例说一下自己身边各种商品的价格,可以是同一种商品,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商品。再比较一下同学们所说的商品价格。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从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同一种商品价格也有不同。 甚至时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价格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高,有时低。近些年,我们身边的物价一直在上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我们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它的变动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请同学翻开课本第11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首先请大家翻开书第11页,阅读活动探究的四个材料,并思考并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 (1)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是什么?【中秋节的月饼、情人节的玫瑰、】

(2)你还能举出其他价格变化的例子吗?【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

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大家刚刚说过的这些因素外,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影响价格,这又如何理解呢?比如说猪肉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畅销,价格自然比较低,因为伊斯兰教信徒是不允许吃猪肉,在我国一些回民聚居地,猪肉也同样不畅销。苏格兰人推崇的男子短裙,虽然平时已很少有人穿着,但到节日和喜庆的日子,男人们依然会穿上它翩翩起舞,连王室成员也不例外。但如果把男士短裙拿到我国来卖,价格肯定会下跌,因为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小。

综上所述,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点,生产条件,政策,甚至宗教信仰等都会影响价格。那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商品价格的呢?

比如说高价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就是因为我们东北人对它的需求量大,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意味着对石油的供给减少,所以油价上涨了。

因此这些因素并不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而是先影响商品的供求,进而再影响商品的价格。请大家注意教材11页正文最后一句话: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供求影响价格。

现在我们知道了供求影响价格,那供求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呢?

在一些都市,节日中亲朋好友互赠鲜花成为时尚,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现象,母亲节的时候我们一些同学都会买花送给自己的母亲,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节假日期间鲜花的价格高出平日几倍,节日过后鲜花价格又回落下来。大家思考一下,节日前后鲜花市场价格出现变化的原因。

需求的扩大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下降。

节假日期间,市场上对鲜花有巨大的需求,需求的扩大引起了商品购买者的竞争,于是卖方适时提高价格;而平时市场上鲜花的需求不是很大,因此卖方只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商品以吸引消费者。当人们对鲜花的需求大于供给时,供求是什么状态?【供不应求】所以我们来总结供不应求的一些表现。

首先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购买者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争相购买,而销售者就要提价,买方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于是就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现象。那么我来问一个问题,当供不应求的时候,市场上谁占主导地位呢?【卖方】

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我们来解释一下,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里大家都喜欢去旅游,旅游景点的东西特别贵,尤其是水和食物这些必需品,相信大家也都有所感触。 比如说我们两手空空去爬山,到了中午,你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你又累又饿,这时候你发现山上有一家商店,但是水和食物都卖的贵了一点,这些东西,你买还是不买。这时候你就要接受这较高的价格了,这就是卖方市场。

那么从商品产生到现在,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作为消费者,一直都处于劣势,要由卖者主导市场吗?显然不是,我们平时也能买到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而且现在都说“顾客就是上帝”,显然,我们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高了。

我来问一下同学们,现在一台29英寸的彩电大概多少钱。我先告诉同学们,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产厂家一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的消费需求,一台29英寸的彩电售价超过7000元。在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一降再降,29英寸的彩电如今已经跌破2000元了。为什么彩电生产规模扩大了,价钱却降低了?我们现在的彩电比起之前的彩电要先进的多啊。

供给的扩大会使商品价格下降,反之则会使商品价格上升

彩电的生产规模扩大,使市场上彩电的供应超过了人们的需求,尤其是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彩电,甚至有的同学家里不止一台。可是彩电的生产还在继续,生产者为了不积压产品,尽快销售彩电,不得不低价出售。当人们对彩电的需求小于供给时,供求是什么状态?【供过于求】现在我们来总结供过于求的表现。

首先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销售者为了卖出自己的产品,要竞相出售,卖方就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就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个时候,该由谁来主导市场了呢?【买方】

由此可见,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在现在的经济生活中,商品数量太多,种类太多,可选择的品牌也很多,这个时候,我们消费者想买谁的产品就买谁的产品,掌握了市场交易的主动权。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多媒体展示)

现在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涨有跌,但假如市场上的某款汽车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那这款汽车会卖到比飞机还贵吗?

同样是这款汽车,若厂家扩大生产,一段时间以后又出现了供过于求,那这款汽车的价格会降到比自行车还便宜吗?显然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那么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最下面的一段正文,分析思考影响商品价格的另一因素。【价值】 问题: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线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这个中心进行的。商场里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这节课我们从影响价格的因素入手,了解一些具体的因素,知道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在这里我们又分析了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两种情况,分别导致了价格的上涨和下跌,进而形成了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而我们说供求只能影响商品的价格,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能决定商品价格的是:价值,也就是价值决定价格。既然商品的价格高低不等,说明了它们所含的价值量不同。那么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推荐第8篇:影响浮力的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 浮力》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为了防止学生片面的认为只有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才受浮力,我让学生自己探究 “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这一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及测浮力的方法,更是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了浮力的概念以后,接着提出液体对浸在水中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浮力呢?这样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把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引入本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进行理念分析的特点,我设计了浮力原因演示器的教具。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我首先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浮力的定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猜想出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多少、浸入的深度、液体密度、物体的大小(即体积)、体积、形状、密度等有关系,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将学生提出的猜想列成一个表写在小黑板上。猜想以后,接下来该用实验验证。由于浮力可能与这么多因素有关,研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变量进行整合:物体的质量、密度和体积三个量是相关量,只要其中两个量确定,第三个量也就确定了,所以三个量当中只要研究物体的密度、体积两个量就行了。另外,关于浮力跟物体体积的关系,教师单独演示:同种材料体积不同的两个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浮力越大。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将“物体体积”这个量变更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效地渗透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1 ②能够测量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④练习使用探究实验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具学具】

教师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浮力原理演示仪、弹簧秤、大烧杯、大小不同的石块、木块、大量筒、乒乓

学生学具:弹簧秤、石块、等体积的铜块、铝块、大小两杯水、酒精、橡皮泥。

二、设计程序

1、复习旧知,铺平道路

由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为分散难点,所以组织学生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为后面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作好铺垫。

2、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展示图片:种种浮力(冰山、木头、木船、死海上漂浮的人)。

问:木头等为什么能够浮起来?

再问:木头这些“轻”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那么石头、钢铁这些:“重”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呢?能不能用一些实验加以证明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如何证明“重”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师问: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师用深水槽演示,学生观察到水中拉住乒乓球的细线方向是竖起向上的。

小结:

再用弹簧秤演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最后分析得出浮力的定义。

2 [板书]: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板书]:浮力方向是竖起向上的。

3、讲解分析,测量浮力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否想到测量浮力的方法? 生:F浮=G-G液 F浮=G-G液。

师画出力的示意图进行分析;因为石块静止,所以G液+F=G,故F浮=G—G液。

举例练习,及时巩固

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概念,怎么能知道浮力的大小呢?

4、出示目标,方向定位: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5、观察启发,突破难点

学生理解了浮力的概念以后,接着提出液体对浸在水中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浮力呢?这样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把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引入本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进行理念分析的特点,我设计如图1的教具,并设计了3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a) 液体会对物体的六个面产生什么?

b) 液体对物体左右两面的压强有何关系?为什么?压力呢? c) 液体对正方体上、下表面的压强有何关系?为什么?压力呢? 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并画出力的示意图,然后全班交流。

师出示教具图1(将250克矿泉水瓶截去两端,再在两端各用胶水粘上一个压强计制成)将它水平地浸没到水中,生观察两个压强计的U型管液面相平。讨论结束时老师指出前后两面受力情况与此相似。

师接着演示上、下两面压强,让学生观察,证实学生的结论。 [板书]3.浮力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上-F下

师强调:浮力本质是液体对物体六个面压力的合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所以在画力的示意图的时候,考虑了浮力,就不能再考虑压力了。

举例练习,及时巩固(注意举底部密合的情况)

6、猜想设计,培养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有大有小,那么影响浮力大小的

3 因素有哪些呢?

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我首先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浮力的定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猜想出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多少、浸入的深度、液体密度、物体的大小(即体积)、体积、形状、密度等有关系,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将学生提出的猜想列成一个表写在小黑板上。猜想以后,接下来该用实验验证。由于浮力可能与这么多因素有关,研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变量进行整合:物体的质量、密度和体积三个量是相关量,只要其中两个量确定,第三个量也就确定了,所以三个量当中只要研究物体的密度、体积两个量就行了。

另外,关于浮力跟物体体积的关系,教师单独演示:同种材料体积不同的两个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浮力越大。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将“物体体积”这个量变更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小组补充,教师完善。

启发学生利用桌上器材设计出用改变橡皮泥形状来研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用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来研究浮力和物体大小、密度的关系。估记学生在研究浮力与物体体积关系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再加深演示用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浸入水中相同的体积,产生的浮力相同,再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这一正确结论。

7、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各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实验数据和结论

8、结论评估,得出真理

关于浮力跟浸入深度的关系,学生的结论是:当物体没有完全浸入液体中时,浸入深度越大,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浸入液体中后,浮力就与浸入深度无关。教师讲解:当未完全浸入时,浸入深度增加,浮力增大,此时本质上是V排在增加;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后,深度增加,浮力不变,此时本质上是因为V排不变,所以浸入深度并不能一一对应地影响浮力大小。故此,我们应该剔除掉“深度”这一因素,只考虑V排这一因素。

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9、课堂小结:请学生小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10、反馈矫正

为了检查学生目标达成情况,设计了如下的题目:

1、(1)浮力的方向有时是向下的。( )

2、(1)铁块在水中下沉,所以不受浮力。( )

3、(1)下列跟浮力产生原因无关的是: ( ) A、液体受到重力 B、液体内部有压强

c、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D、物体比较轻。

4(1)一皮球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是1 5牛,则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

A,ON B.、1 0N C、15N 5(2)物重8N,挂在弹簧秤上浸入煤油中,浮力是1.5N,弹簧秤读数是: ( ) A, 1.5N B.6.5N C.8N D.9.-5N

6、(1)下列哪些情况‘下,浮力不同: ( ) A、等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 B、把一个浸没在水中的铁球压成铁饼; C、潜水艇淹没完后继续下潜:

D、把一个石块先后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 E、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铁块都浸没到水中。

7、巩固目标: (1)将一块蜡烛粘在杯子底部,再在杯内盛满水,将蜡烛淹

没。问蜡烛是否受到浮力? (2)假如地球上的重力突然消失,浸在水中的物体

还受浮力吗?

(3)书上P142 5 。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浮力

一、定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五、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

向上的力叫浮力。 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

一、方向:竖直向上

三、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 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F浮=F下一F上 (是压力的合力)

四、浮力的测量:F浮=G-G1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还好,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多教学目标都较好的达到了,学生能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具有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很多同学受到了验证实验结论的熏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发展。叫人兴奋的是,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应用知识的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本堂课的教学还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还不够到位。

推荐第9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针对本框的知识内容和高一学生特点,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在中采用如下方法:讨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从具体事实入手,用一则广告和一则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思考,激发求知热情,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1 商家的巨幅广告:象“大特卖”、“夏装全场打折”、“凉鞋季末狂甩”等内容 多媒体显示2 内容简介:王经理一行人在水果市场先是高价购买苹果1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并持币待购,各商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苹果,结果几天内市场上苹果泛滥,价格狂降,王经理等人此时购买进大量苹果,节省了大量资金。 问题思考:

(1)王经理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苹果? (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苹果多了,价格下降了?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 (4)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5)苹果的价格能高过人参的价格吗?能低过萝卜的价格吗? (6)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能很好地解答以上的问题,体会王经理的智慧过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2、13页并讨论思考1-3题。

(二)授新

一、供求影响价格

(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事例和直观的漫画或图示,进一步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合作探讨。)

1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1、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视频中王经理通过放口风要再买3000斤黄连,使商家大量购进苹果,等市场上苹果泛滥时王经理以便宜的价格购进苹果,节省了大量资金。我们生活中也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购买商品会比较经济划算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我们来看下面四组镜头:

多媒体显示3 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镜头二:秋冬换季时,皮衣卖上好价钱,夏天却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问津;沿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地区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油价上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立即回落。

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知道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那么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析13页漫画,再次体会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找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3、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多媒体显示4 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多 生产扩大 买方市场 生产缩减 获利减少 价格下降 供过于求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最终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直接影响价格的。然而,苹果再贵贵不过人参,再便宜也不会比白菜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另一个内容:价值决定价格。阅读教材14页

二、价值决定价格

2 (目标:通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寻找书上有关的阐述,做出判断、思考及质疑。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多媒体显示5 决定

价值 价格 货币表现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多媒体显示6 想一想:

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价值量是最大的,对不对?事实上价值量最大的是不是甲呢?如果是会造成怎样的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好,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课本P13页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4、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5、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总结)

3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变动着的市场价格 多媒体显示8

(三)练一练:

1、近年来,微机市场日新月异,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而价格却不断下跌。导致微机价格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 B 微机产品质量下降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 微机市场出现买方市场

“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出自我国《晋书•左思转》。说的是晋朝有个叫左思的文人,构思十年,写成了名篇。于是洛阳城里的“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回答2-5题

2、“洛阳纸贵”这一典故主要表明

A 地域影响价格

B 生产影响价格

C 文化因素影响价格 D 人们的富裕程度影响价格

3、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及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的

A 生产规模 B 销售数量 C 供给或者需求 D 质量与性能

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 就会竞争,从而使 ,此时形成

A 买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卖方市场 B 卖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买方市场 C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卖方市场 D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买方市场

5、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四)本课小结 多媒体显示9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五)探究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和收获,对你今后的消费有何启示和帮助?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再继续论证、查询、思索和研究。

推荐第10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四个要素有机整合。

(二)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根本理论,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三)设计特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现代现实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和谐课堂。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及表现形式。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运用: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2、能力目标:解释生活中导致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1 难点: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刚刚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上学生们实践较多,有一定的经济判断能力,但是学习成绩一般,理论基础单薄,较难深刻理解经济生活背后的理论支撑。本堂课主要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讲解教材的基本理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活。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

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 。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市场上常用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差异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教案和教学设计。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目标:从具体事实入手,用一则广告和一则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思考,激发求知热情,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多媒体显示1

商家的巨幅广告:象“大特卖”、“夏装全场打折”、“凉鞋季末狂甩”等内容 多媒体显示2 内容简介:王经理一行人在水果市场先是高价购买苹果100斤,继而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并持币待购,各商家见有利可图纷纷收进苹果,结果几天内市场上苹果泛滥,价格狂降,王经理等人此时购买进大量苹果,节省了大量资金。 问题思考:

(1)王经理为什么要放出口风说还需要3000斤苹果? (2)为什么几天后市场上苹果多了,价格下降了?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

(4)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5)苹果的价格能高过人参的价格吗?能低过萝卜的价格吗? (6)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习完这一节课,我们就能很好地解答以上的问题,体会王经理的智慧过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12、13页并讨论思考1-3题。

(二)新课讲授

一、供求影响价格

(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事例和直观的漫画或图示,进一步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合作探讨。)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1、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视频中王经理通过放口风要再买3000斤黄连,使商家大量购进苹果,等市场上苹果泛滥时王经理以便宜的价格购进苹果,节省了大量资金。我们生活中也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 2 下购买商品会比较经济划算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我们来看下面四组镜头:

多媒体显示3

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镜头二:秋冬换季时,皮衣卖上好价钱,夏天却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问津;沿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地区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性的油价上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消毒液和相关药品的价格立即回落。

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知道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那么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析13页漫画,再次体会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找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3、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多媒体显示4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最终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直接影响价格的。然而,苹果再贵贵不过人参,再便宜也不会比白菜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另一个内容:价值决定价格。阅读教材14页

二、价值决定价格

(目标:通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寻找书上有关的阐述,做出判断、思考及质疑。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多媒体显示5

2、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多媒体显示6 想一想:

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价值量是最大的,对不对?事实上价值量最大的是不是甲呢?如果是会造成怎样的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好,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课本P13页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4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总结)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多媒体显示7

多媒体显示8

(三)练一练:

1、近年来,微机市场日新月异,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而价格却不断下跌。导致微机价格不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供给超过市场需求 B 微机产品质量下降 C 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 微机市场出现买方市场

“洛阳纸贵”这个典故出自我国《晋书·左思转》。说的是晋朝有个叫左思的文人,构思十年,写成了名篇。于是洛阳城里的“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回答2-5题

2、“洛阳纸贵”这一典故主要表明

A 地域影响价格 B 生产影响价格

C 文化因素影响价格 D 人们的富裕程度影响价格

3、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及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 来实现的

A 生产规模 B 销售数量 C 供给或者需求 D 质量与性能

4、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 就会竞争,从而使 ,此时形成

A 买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卖方市场 B 卖者和买者 价格高于价值 买方市场 C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卖方市场 D 卖者和卖者 价格低于价值 买方市场

5、作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就要努力:

A、提高商品的价值量 B、注重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C、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四)本课小结 多媒体显示9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五)探究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和收获,对你今后的消费有何启示和帮助?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再继续论证、查询、思索和研究。

第11篇:《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以关注学生自身发展和个性需要为指导思想,不仅让学生学到经济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参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让他们能用其所学,解其所惑,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培养自主创新型实用人才,本教学设计主要以情景创设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体验,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

教材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目: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根据《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框主要给学生介绍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确日常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原因,本框既是对前一内容的承接又是下框内容得以展开的基础,在本模块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作为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形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所以对纯粹的经济理论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会使学生兴趣不足,但是他们对身边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关注,所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使他们获取理性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1)

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2)

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3)

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注重效率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必须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辅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活动,在角色体验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七、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前预习,收集自己身边购物场所几种商品的具体价格,了解当前商品市场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相关原因。

2、教师教学准备,认真收集贴近学生生活的有关商品价格变动的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实际设计相应场景,设置不同角色,备好,认真制作好多媒体,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性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受生活

通过引入XX----XX年猪肉价格变化图为背景,配以漫画《老猪与老牛的对话》老牛:猪老弟,今年财运亨通,身价倍增,有什么秘诀?老猪:牛哥,没什么秘诀啦,今年是金猪年嘛!!(以此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师】老猪金猪年身价倍增真的是因为金猪年的缘故吗?【生】不是(学生回答但具体原因学生也说不清楚)【师】(导入新)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留下疑问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情景体验,探究生活【板书】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

(一)供求影响价格【师】请各位同学列举出你所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化的例子(学生列举事例,老师以副板书的形式分类写在黑板报上,以便研究价格变动的原因)【合作探究】请各位以小组的形式探究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怎样对价格产生影响的?可以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对照你们自己的列举的事例展开探究。【生】地方不同价格不同时间不同时间不同商品需求不一样,所以价格不一样………………【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个价格变化流程图(展开导致价格变动的流程图框架)地域气候

改变

影响

供大于求

买方受益(买方市场)时间

供求

价格生产条等

供小于求

卖方受益(卖方市场)【板书】

(二)价值决定价格显示漫画《老牛与老猪的对话》【师】设疑:老猪的身价倍增是否会高过金猪的价格呢?为什么?【生】不可能,黄金价格肯定要高【生】价格要以商品自身的价值为基础,价值决定价格(学生通过预习和对材料内容的把握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板书】

1、商品的价值量【知识回顾】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确定的呢?【生】只能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师】很好,而市场上生产同一种商品生产者有许许多多,其生产同类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各不相同,到底该以同行业哪一家的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量的标准呢?【设置情景】四组同学分别作为现在四家(甲、乙、丙、丁)织袜企业的老板,你们生产状况和生产一双袜子所需时间在屏幕上显示出企业生产状况生产一双袜子所需的时间甲厂手工作坊2小时乙厂机器生产(大多数企业采用)1小时丙厂机器生产(员工积极性低)1小时丁厂电脑全自动设备(少数企业)0小时结论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探究】你们企业的劳动时间可能作为衡量一双袜子价值量的标准吗?并自我说明理由。甲厂代表:我们厂用的时间不可能作为标准,因为时间太长了,生产状况太差甲厂代表:可以作为价值量的标准,时间长,价值量大,手工编织的袜子当然要贵些乙厂:你们厂的时间不能作为标准,生产水平这么低还能做标准,那么整个社会生产水平越差,东西就卖得越贵,这不符合实际,我们的时间才可能作为标准,我们采用的劳动工具是这个行业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丙厂:我们时间不能作为标准,员工积极性太低了丁厂:我们能作为标准,我们设备先进,用的时间又短甲厂:不行啊!大家用的时间都这么多,你们时间短以此标准很显然对大多数企业不公平【师】总结:作为衡量标准的时间只能是同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经济学上我们称为社会必要劳动所耗费的时间,商品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通过刚才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书本的介绍即可)【板书】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师】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生产者有什么意义?【情境探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你认为本企业该采取什么对策,才能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企业生产状况生产一双袜子所需的时间甲厂手工作坊2小时乙厂机器生产(大多数企业采用)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丙厂机器生产(员工积极性低)1小时丁厂电脑全自动设备(少数企业)0小时结论【生】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自身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开发新产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总结起来大家都知道需要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升质量,走品牌之路,从而使本企业盈利,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师】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珍惜时间,提升自己学习效率。为今后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基础(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链接上述情景设问过渡)【师】当同行业各企业生产率都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社会劳动率就会提高,那么这时商品价值量会发生什么变化?【板书】

3、社会劳动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确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关系,那么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是什么关系?【生】劳动生产率越高用的时间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师】简单的说就是二者之间成反比,请各位同学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完成下表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变化情况提高减少降低降低增多提高结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关系【板书】

(三)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师】:请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习的知识学生回顾老师及时总结:这些就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必须遵循的一个规律,就是价值规律。【师】我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要遵循价值规律就得实行等价交换,那么我们平常的交换真的都是等价的吗?为什么?【生】不是啊!(学生生产疑问)【师】显示价格波动图,为什么价格会出现这种变化?【生】供求影响(本节始终以一个情节贯穿到底,让学生在自己的角色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知识回归践行生活

【师】(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老猪身价倍增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

【生】养猪的成本高了

需求多,但供应不够

(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检验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进行本框知识小结)

九、板书设计(框架式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框结构能够有个清晰的把握,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后回顾知识)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等

影响价格的因素

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

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反比)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十、作业设计:俗话说:“同样的生意不一样的财利”请各位同学结合本节所获得知识谈谈这其中的奥秘

第12篇: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教学难点

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供求影响价格

多媒体显示1菜贩骑着三轮车叫卖大蒜的情景15斤一袋17元钱。菜场买肉的情景。排骨每斤17元。

学生回顾去年大蒜“蒜你很”每斤买到8元多。今年5月肉是每斤12元,到现在每斤17元。 问题思考

1 为什么大蒜和猪肉的价格会变化多端? 2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是如何影响的?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价格变化的例子吗? 4大蒜的价格会不会低过萝卜呀? 5商品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阅读书本11到13页内容 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分组交流 教师点评 我们生活中也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购买商品会比较经济划算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的。我们先来看下面四组镜头:

镜头一:下雨天,露天菜场菜价下降; 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大幅上涨;

镜头二:秋冬换季时,皮衣卖上好价钱,夏天却不得不打折出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斤只卖几角钱。

镜头三:羽绒服在东北卖得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问津;沿海地区水产品价格便宜,内陆地区吃海鲜就得付高价。 镜头四: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油价上涨; 教师: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再次体会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找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 教师总结: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 多媒体显示结论 略 二 价值决定价格 回忆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学生回答 略

多媒体显示 想一想:生产同样的自行车,甲耗费劳动时间10小时,乙耗费劳动时间8小时,丙耗费的劳动时间6小时,请问哪个人生产的自行车的价值量大?

教师:商品价值量的大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甲生产的自行车价值量是最大的,事实上价值量最大的是不是甲呢?如果是会造成怎样的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 分组讨论 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才能解决生产者越懒,工具越差,技能越低,价值量越大的矛盾。商品生产者只能提高个别劳动时间,使个别劳动时间等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获利,否则,就得亏本。

计算自行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想想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成反比

问题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多媒体显示 练一练 略

第13篇:“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在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按学科逻辑,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获得相关知识,从而提出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农作物增产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教材中安排学生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分析各项措施分别是改变了影响光合作用的什么因素。并且教材中向学生提供了参考案例,即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 选择实验材料

教师在课前可用多种植物叶片进行预实验, 观察比较每种叶圆片在25℃、充足光照和2%的NaHCO3 溶液中上浮的速度, 挑选在15 min内能全部上浮的10片叶圆片作为实验材料。总之,选择正当季、生长旺盛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叶圆片上浮速度快。如果叶 片面积大而厚、叶色较深而非革质的,便于打孔和真空渗水排气。例如,青菜叶、菠菜叶、蚕豆叶和珊瑚叶等,取材方便、经济。或者学生分组实验,分别采用不用种类的植物叶片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差异。

2 独立尝试探究

本探究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过程,而实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必须的探究实验方案素材库。素材库包括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设计原则、实验自变量控制和因变量观测的方法、探究实验装置案例等等。使学生通过素材库得到启发和借鉴,帮助并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

3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方案,并在课前进行分组,课上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探究之前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思路和操作意见的统一,再明确分工,合理操作,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一篇详实具体的报告。最后小组成员共同上台汇报本组的做法、结果和结论。其他小组和教师负责为其评定打分,包括课前准备情况、课堂探究情况、小组汇报情况、报告撰写情况几方面,最后选出最佳探究小组。

4 思考、反思和评价

本实验中涵盖了知识性的要点,可能是学生还不能理解的或者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教师应在探究结束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障碍:

(1)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是什么?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原理有何异同?

(2)叶片下沉和上浮的原因是什么?叶片的上浮速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实验步骤是什么?如何设计数据记录表和统计表并进行信息转换?

(4)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此外,教师针对本探究实验和学生的操作和汇报过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反思,比如:小组给出的信息足以使人准确重复实验吗?有哪些缺失或不完整?材料选择的依据何在?

“科学探究能力的多元化评价的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学生、教师都参与评价,有些以教师评价为主,有些以学生评价为主, 有些则两者并重”。本次探究实验,课前准备情况和课堂探究情况以教师评价为主,小组汇报情况、报告撰写情况则采用师生共同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思想。

第14篇: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

1、设计思想

认知信息加工论告诉我们认知是对信息的加工工程。该过程中,思维通过现有水平的习得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可以达到发展。在此基础上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主动性。教学需要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知识经验生长新知识经验。这与“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

基于上述分析,本节课通过课前练习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着眼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试题创设情境,对知识模型进行复习分析,然后根据已有的结论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交流探讨问题的看法,相互学习评价,学以致用,达到知识的复习调整与运用转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分析: 2.

1、教材分析

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为发展要求,在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程度为Ⅱ,即理解这些因素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历年来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知识司。这一知识在非选择题中较多的以实验结合曲线图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要求。

2.

2、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能总结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至于图表题则是在教师讲的时候觉得很清楚,但一旦自己做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解决,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引导学生立足知识,结合试题去发现和归纳整理学科知识是本课时教学目的之一。

学案设计中单因素曲线坐标图主要以实验试题为依托使学生亲历建立曲线模型的过程,重视曲线模型中坐标含义,掌握坐标图的特点。课堂上则对单因素曲线图通过试题进行图形分析复习旧知,指导学生掌握曲线中关键点的含义及变化趋势,再利用试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注重生物学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会正确解释分析生活现象并能解决生产问题。三个单因素的综合影响依然通过习题为依托和延伸、能力强化训练绘图、析图能力,获得解题经验。

在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学案部分练习,完成预复习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一课时,主要完成对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三个环境因素的复习。

3、教学目标

①通过构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体会模型构建过程,理解光照强度是如何影响光合速率的。通过习题,提醒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条件下的图形信息含义。

②通过读题、识图、析图,获得解决坐标图的解题经验,培养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问题的解答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坐标曲线相关信息分析和应用

5、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6、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试管苗移栽到大田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大规模育种中常要做的工作。2010年我省的高考试卷中就出现了与此有关的试题,让我们一起走进高考题,看看它考查的学科知识。(题目切入)

从题目中解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速率?

二、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通过练习1(侧重实验步骤)引入光照强度的研究,提醒学生注意无关变量的控制。由(3)小题引入温度的研究,利用练习4复习温度对表观光合速率的影响、作图题的解法,并对温度的曲线模型进行知识的复习。 通过设问“这是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得出的实验现象,那么是否光照越强的条件下对植物的光合速率越好呢?练习1有没有告诉我们呢?”由定性研究转入定量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通过光照强度单因素曲线模型的建立过程,加深学生对曲线模型图的认知(横、纵坐标的含义,点的确定,连线),并对建立的曲线模型进行分析复习单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通过(2)(3)小题提示学生解题时注意细节及相关学科思想。利用曲线分析单因素与单因素之间的关系,引入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通过学生自主建立CO2浓度单因素曲线图复习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利用练习3探究CO2浓度与光照强度相互之间的影响。由此可知,光合速率是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相对复杂的情况需要针对实际问题利用这些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采取实际措施。如开课是我们说到的高考题

三、多因素综合影响解决实际问题——10年高考题29

四、小结:综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三个环境因素,在生产可以有哪些措施提高植物的光合速率。

五、练习

第15篇: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

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 ,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010年1月4日政府决定将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政府要大力发展海南的旅游业,海南资源丰富,除了可以发展旅游业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什么产业?(农业。很好,)我们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除了可以发展旅游业外,还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热带水果,建反季节瓜菜基地。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海南的特色水果有哪些? 图片欣赏:海南水果 大家注意到海南正宗的鸡蛋蕉的广告,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南香蕉怎么样? 生:(好,甜)

问:如果我们把这些热带水果移到北京种植可不可以?为什么?

生:不可以,气候不适和。(可以,可以培育良种,温室大棚种植。)(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讲述:对了,我们知道在一块地上要种什么是由我们人类决定的。那么人们根据什么来决定在某块地上最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必要来这学习本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师:我们都知道农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第一产业,那么什么是农业?农业就是种植业吗? 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农业的定义,农业: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过渡:我们通过图片来直观的了解一下农业, 展示:五幅图片

师:上面的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 生:回答

师:很好,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种植业、林业、渔业、副业以及牧业就是我们广义上说的农业,它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林,有广义就有狭义,而狭义上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

师:从对农业概念的了解我们知道,农业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得呢? 师:那么在探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何谓农业区位?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师:我们知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将这些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后,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因时因地制宜。

转承: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50,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

问:通过阅读和生活经历,我们知道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农业的区位? 生:(气候、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 师:很好,我们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哪几类?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师:很好,那我们接下就具体来看看,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展示案例1:请学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一种因素对海南香蕉农业区位的发展?

学生:(气候)(加以引导) 展示案例2:

问:为什么永兴荔枝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特殊微妙之处?(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的肥沃程度也会影响产量,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合种茶。

师:在材料中还能找出影响永兴荔枝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地形) 过渡: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展示课件:中国牧区和商品粮基地与地形的关系图 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总结:平原地区,图层深厚,易于灌溉,便于耕耘,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不易耕作,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巩固练习

过渡:以上这些因素是属于自然因素,那么社会因素又是如何来影响我们的农业区位呢?

展示材料1: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市场)

展示材料2乐东县各镇出台2011年促进农民增收措施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政策) 展示材料3:荔枝的变化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交通、保鲜技术) 生:交通运输条件。

师:对的,荔枝的生产对交通运输要求是相当高的。现在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吃到的新鲜荔枝,是怎么运过去的?

生:航空运输。

师:现在除了改变运输方式来保证荔枝新鲜,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买荔枝的时候,会看到包装箱里还有冰块,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保鲜。

师:是的,除了交通条件外,还要有保鲜技术的保证。 展示良种图

科技: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如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化 师:以上这些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还是一成不变的?

(不断变化)很好,我们知道相对于社会环境来说自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环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它是不断变化的。

练习:虚拟布局 总结 附: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概念

2、分类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

2、农业区位实质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

第16篇:【教学设计】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构建了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体系,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为出发点,把学情放在首位,即要把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和差异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师、学生、教材、社会四个要素有机整合。

(二)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根本理论,它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三)设计特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现代现实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构建和谐课堂。

二、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经济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参与现实的经济生活,让他们能用其所学,解其所惑。

3、以情景创设为基础,层层设问,合作探究,在角色体验、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

4、重视知识的构建和生成。

三、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主要内容及要求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力求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下,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教材内容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第一目主要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①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③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降低。第二目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②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④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及表现形式。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运用: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2、能力目标:解释生活中导致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由生活中不断变动的价格深入到价值理论,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 难点:价值规律。

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手段:多媒体教学

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讲授法 。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市场上常用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差异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教案和教学设计。

六、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的方法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以当前房价过高现象入手,结合一线房地产价格变化视频,购房者观望情绪再现。

其次,在上课之初,我首先向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两个实例:羽绒服在冬天卖得比较贵,在天气转暖的时候卖得会便宜;过春节时,蔬菜的价格会高出夏季的蔬菜价格很多。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

一、供求影响价格

(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事例和直观的漫画或图示,进一步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合作探讨。)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1、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材料一:下雨了,露天菜场上的蔬菜价格降价抛售;苹果遭冰雹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发生禽流感期间,鸡肉价格一跌再跌。

材料二:在秋冬换季时,皮衣能卖上好价钱,在夏季往往打折销售;同一种西瓜,刚上市时每公斤卖到几元钱,大量上市后每公斤只卖一元钱。

材料三:羽绒服在东北卖的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景点周边的酒店客房在旅游旺季涨价还供不应求,淡季打五折也鲜有人问津。

材料四: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钱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台收音机便宜。 这四组镜头中,分别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知道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那么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实现的。

上述因素实际上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雹灾中的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体现的是气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而实际上,雹灾中的苹果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苹果产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苹果的供给量,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苹果的价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析13页漫画,再次体会供求关系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找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3、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就升高;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就降低。

图一: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买者竞相购买,卖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卖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上涨,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卖方市场。

图二:商品过剩,供过于求,卖者竞相出售,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买方在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下降,这种特点的市场称为买方市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多媒体显示4

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多

生产扩大

买方市场

生产缩减

获利减少

价格下降

供过于求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我们知道了商品的价格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最终是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直接影响价格的。然而,苹果再贵贵不过人参,再便宜也不会比白菜价格低。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另一个内容:价值决定价格。阅读教材14页

二、价值决定价格

目标:通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寻找书上有关的阐述,做出判断、思考及质疑。

材料四:即使供不应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钱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台收音机便宜。

1、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和价值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如果不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总结)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多媒体显示7

(三)【大家说法】情景二:角色模拟,我来当市长

资料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特别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很多农村人进入城市打工、生活,还有部分投机性购房,购房需求大,使得房价一涨再涨。

资料二: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谈到,几年来中国房价不断上涨的核心问题是供应不足的问题,在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变的情况,特大型城市供不应求的局面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

材料三:安居客集团董事长梁伟平谈到,中国房价上涨的两个原因,第一是它内在的价值在涨,土地、建材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房价必然上升;第二外在的因素就是需求,银行有很多的钱放出来,人们需求比较旺盛。今年网上找房的人比上年上涨30%。

材料四:关于农民工购房,陈政高告诉记者,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需从购房和租房同时入手,这是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陈政高认为农民工城镇购房的潜力是很大的,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农民工子弟上学,购房优惠政策,农民工就业,银行贷款支持等方面促进农民工购房。农民工购房是自身的需要,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农民工的购房占整个购房总量的30%左右,在县城占到了50%,甚至更高。

材料五:两会信号一:限购,一线城市将大概率出台调控措施,一线城市继续严格限购;信号二:增加土地供应;一线城市将继续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实行严格的差别化税收政策;增加土地供应面积,及时披露信息,稳定预期;增加中小套的数量;打击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一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也引起了发改委的重视。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需通过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改,增加住房供给,采取诸如限购等行政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等,抑制不合理的投机性需求,限制房价过快上涨。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背景资料,思考:假如你是我市市市长,你将怎样解决我市房价过高这一问题?

(四)当堂训练:

(五)本课小结 多媒体显示: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反映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是教师教学得以引人入胜的向导,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因此,我的板书主要采用提纲式板书,思路清晰、简明扼要。并以知识体系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七)、学法指导

1、自学导引法。使用导学案,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合作性学习法。让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动脑动手,学以致用。

(八)、教学策略

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现视频、图文资料,使教学更直观、更感性。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4、时事教学法。通过关注新闻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实际。

第17篇: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设计片段

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设计片段 吉安一中 蒋爱辉

《影响价格的因素》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依据只有掌握了供求关系、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我把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又依据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我把本框题的教学难点确立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以下我就谈谈我对本框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和处理。 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

针对这一重点,我是从三个层面来把握的。

第一,市场上的商品并不是一物一价,很多因素都能够影响价格。首先通过多镜头呈现价格多变这一特点。这些因素中有的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导致的,有的是人为的。让学生自己再找出更多的类似情况,并总结出商品价格或高或低是由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第二,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可以考虑把经济学原理中关于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在这里展开。如什么是有效的需求和供给,供给量、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之间是什么关系,可以通过曲线或者图标加以呈现。教材中用疫情期间口罩的需求变化导致价格攀升来表达这一含义,并总结出卖方市场的概念。用彩电生产厂家增多导致价格一降再降来说明供给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并总结出买方市场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概念,教材不但把其作为名词点击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而且附有两张漫画进行深入浅出地说明。

第三,讲清楚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升高;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就降低这一现象。

1 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包括教学难点。我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突破的。 第一,说明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过探究中得出的自行车价格再高也高不过汽车,电视价格再降也低不过收音机来说明这一结论。供求的作用虽然使价格背离价值,但不是无限度地背离。这里可以让学生复习第一课学过的价值以及相关的一些内容。讲清商品的价格既受商品的价值影响,也受币值的影响。由此比较美元、人民币、日元等的币值,让学生对汇率有更深认识。

第二,分析商品价值量的衡量。

由耗费的劳动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递进说明。首先,以专家点评方式告诉学生如果用个别劳动时间衡量价值量的话就会出现奖懒罚勤的现象,所以衡量价值量大小的一定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其次,用相关链接详细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这里设计些较为具体的情境,以便把这一概念解释得更生动、贴切。最后,介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商品生产者的意义。个别劳动时间高于或者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话,会对商品生产者造成什么影响。

第三,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以名词点击的方式引入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其次,生产某种产品的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只影响这家企业在该领域中的地位,但并不改变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不改变该商品的价值量。再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单位商品所含价值量降低,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

另外,我还想唠叨一句本框题中很多老教材作为重点的内容淡化了,但是老师上课的时候很难取舍,丢不开老的知识,不讲怕学生不理解,考试考不好;讲了又觉得没有什么新课改的感觉很尴尬,究竟讲还是不讲?所以很多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新教材必然有它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尽管尚不完善,但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应该敢于大胆取舍,大胆开阔新的思路,不能完全穿新鞋走老路。

第18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卢龙镇中学 肖玉芬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用数字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既重视知识的探究,更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探究思维、探究习惯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五节《浮力》,是在学生学习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因此这节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计算四个知识点。这一节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思维是一个综合的尝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③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数字实验数据的采集列表等环节的处理过程,感受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经历了浮力产生原因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③经历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传统实验仪器与数字实验传感器测量物理量过程的对比,体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②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用传感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使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在小学自然和日常生活已经接触到有关浮力的一些现象,但学生对现象只能是表面认识,对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知道较少,这种表面认识既是我们学习浮力的基础,同时生活现象的表面错误认识也为我们学习浮力设置了思维障碍,通过学习深层次理解正确的认识,改正生活认识中错误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四、力传感器,长方形物体,烧杯,水,细线、浓盐水,煤油,木块、兵乓球两端有橡皮膜的小筒。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浮力产生的原因需用二力平衡和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来分析,难度很大,因此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数采用数字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安排下面三个重点探究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不受浮力?(2)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讲儿童智力故事:“皮球是怎样浮出树洞的?”想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共同寻找答案。

2、学习目标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初步体会要学习什么内容。

3 新课的教与学

①教师演示:“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浸在水中的兵乓球上浮”,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②提出问题:浸在水中的石块受不受浮力?③学生参与:学生动手做94页的想想做做,然后思考:你是怎样证明浸没在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水的托力?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④教师总结归纳:由现象分析讨论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F浮=G空—F浸;浮力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浮力产生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探究指导。实验探究一 当小筒沿水平方向放在液体中:①两端有橡皮膜的小筒在液面下的深度有什么关系?②受到水的压强有什么关系?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④会看到什么现象?

多媒体展示探究指导。实验探究二 当把它竖直放在水中时:①两端橡皮膜在液面的深度、受到水的压强及受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②会有什么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归纳总结: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小筒水平放置是:F左=F右;小筒竖直放置时:F向上﹥F向下)

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多媒体展示学习指导:请同学们阅读实验探究,思考并小组交流:①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②浮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可能是什么关系?③该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④实验因如何进行? 多媒体展示:

1、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一)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

力传感器,长方形物体,烧杯,水,细线

实验装置图:如右图 实验准备:

参照第三部分:单机运行平台操作说明——装载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器与软件的连接,运行单机运行平台,打开“浮

3 力大小的研究”实验模板。

实验步骤

(1) 用细线系住物体,挂在力传感器下,测得物体重。

(2) 把物体下部浸入水中,测出拉力;得到浮力。改变浸入部分多少,测出相应的浮力。

(3) 让物体全部浸没,测出物体浸没在不同深度的浮力。

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力传感器,长方形物体,烧杯,水,浓盐水,煤油,细线 实验装置图:如右图

实验步骤

(1)让物体全部浸没到水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2)让物体全部浸没到浓盐水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让物体全部浸没到煤油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 “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 启发学生明白“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密度”就是“排开液体的密度”,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表决)。

多媒体播放课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学生归纳、教师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F浮=G排。

5、课堂小结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交流本节探究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再现学习目标,梳理知识。

6、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采取用数字实验教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方法,节省了时间效率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控制变量法应用、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更清晰的认识,师生互动效果好。

第19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木头凳初级中学 吕耀东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用数字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既重视知识的探究,更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探究思维、探究习惯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是在学生学习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因此这节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计算四个知识点。这一节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思维是一个综合的尝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数字实验数据的采集列表等环节的处理过程,感受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设计实验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已经接触到有关浮力的一些现象,但学生对现象只能是表面认识,对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知道较少,这种表面认识既是我们学习浮力的基础,同时生活现象的表面错误认识也为我们学习浮力设置了思维障碍,通过学习深层次理解正确的认识,改正生活认识中错误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四、实验器材:烧杯,水,细线、浓盐水,长方体组

五、教法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安排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回顾浮力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方向和产生的原因等。

2、导入新课

力有三要素,其中力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呢,浮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可能是什么关系?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共同寻找答案。

3、学生提出猜想

液体密度,物体质量、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进入的深度等

4、明确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测量方法:F浮=G-F拉

5、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师审核)并进行实验 学生领取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

各小组利用投影,汇报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

7、归纳

学生自己总结后,教师归纳: “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第20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广东省汕头市第六中学 陈嘉莹

1 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学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第二课时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活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由于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出预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理解酶的特性。 2.2 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④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 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③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 课前准备

3.1 实验材料的准备 ①制作两种猪肝研磨液:新鲜猪肝研磨液和煮熟的新鲜猪肝研磨液;②实验前教师配制pH分别是

2、

5、

7、

9、13的缓冲溶液。

3.2 寻找资料 请同学上网或上图书馆找资料,内容为:酶与社会的联系,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酶的活性与动物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什么关系。

4 教学过程

4.1 设置探究情景,提出探究课题 教师设置探究情景:提出问题,把新鲜猪肝研磨液煮熟,过氧化氢酶是否还有活性?演示实验:把猪肝研磨液滴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结果没有气泡的产生,说明把鲜肝液煮熟后即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据此可知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从而联想低温是否影响酶的活性,提出探究课题:设计一个探究温度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从温度这一因素,进一步提出另一外探究课题: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2 介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因为我校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平时课上又很少进行探究实验,所以教师明确地把科学探究的步骤告诉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有利于学生按照正确的研究的思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思考,对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课题,应设定哪几个温度?怎样将不同溶液的温度分别调到设定的数值?对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课题,应设定哪几个pH?怎样排除pH和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数据记录表。

教师应该介绍对照实验的方法,即研究某一因素(如温度)对某一特定反应(或事物)的影响时,要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该因素的不同情况(如不同的温度)对特定反应(或事物)的影响,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

4.3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各小组完成设计方案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设计了表

1、表

2、表3的实验方案来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表1 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1 2 3 4 5 编号

0 ℃ 37 ℃ 60 ℃ 100 ℃ 温度 室温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H2O2溶液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实验结果

表2 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1 2 3 编号

0 ℃ 37 ℃ 100 ℃ 温度

2 mL 2 mL 2 mL H2O2溶液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实验结果

表3 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1 2 3 编号

0 ℃ 100 ℃ 温度 室温 2 mL 2 mL 2 mL H2O2溶液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实验结果

编者按: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猪肝研磨液做实验,不宜使用太高的温度,否则反应过于猛烈,易发生危险。

设计表1的学生他们的设计思路是室温为20 ℃,需要设计在37 ℃和60 ℃的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已知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设计100 ℃是使设计方案完整;设计表

2、3两个方案的学生的设计思路是低温、常温和高温三种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学生讨论以上三种设计方案,相互进行评价,37 ℃可以得出酶最适宜的温度,实验方案三应补充37 ℃实验组。对于60 ℃,有的学生觉得不需要,有的学生觉得多这一组更能说明问题。其中有一组学生提出“探究pH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方案(表4):

表4 探究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

1 2 3 编号

pH 2 7 13

2 mL 2 mL 2 mL H2O2溶液

猪肝研磨液 两滴 两滴 两滴

预期结果(气泡数目多少)

实验结果

全班学生讨论表4的设计方案,有些学生提出增加pH为

5、9的实验组,有的学生提出方案中pH应为

3、

5、

6、

7、

8、

9、

11、13。教师适当地指出这几种方案的不足和可行性。

当讨论实验预期结果时,由于学生们习惯于写实验结果,不明白实验结果可以预期,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实验预期结果。通过讨后,各小组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

4.4 实施实验方案,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①对不同温度、不同pH的实验组进行编号;②每组所加入的物质量必须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③及时将实验结果记录。

4.5 实验结果的交流、分析,得出本探究课题的结论

各小组对自己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①在37 ℃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泡大,数量最多,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宜温度为37 ℃。②在pH为7的条件下,产生的气泡大,数量最多,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③过酸、过碱、低温时,酶的活性受影响,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使酶失去活性;不同pH影响酶的活性。

全班学生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差异的原因:①有的小组发现当过氧化氢溶液处于90 ℃~100 ℃时(没有加入猪肝研磨液),试管内有极少量的气泡。这是因为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应该把猪肝研磨液加热到90 ℃~100 ℃,过五分钟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②有组学生的实验现象是在pH为9时产生的气泡数量最多,而且气泡多到溢出试管。通过分析,是他们滴加猪肝研磨液太多所致。没有按照每实验组所加入的物质量必须相同的方法。③比较实验结果和实验预期结果的差异,虽然之前有教材的引导,还有个别的学生写预期结果时全部都写有气泡的产生,或者干脆不写,等做好实验后才写上。所以教师要强调写预期结果是生物学实验设计程序之一。

4.6 交流信息 上网或到图书馆找资料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资源。 如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水使加酶洗衣粉发挥最大作用。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我们牙齿亮洁。0 ℃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制剂适于低温(0~4℃)下保存。

《教学设计影响因素.doc》
教学设计影响因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