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量优秀教学设计

2021-04-01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优秀]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度角、30度角、60度角、120度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三、教学用具:

活动角、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理念:

(一)设计旨意: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测量的一个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的是角的大小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用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而且还把量角与建立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达到了这个目标,主要通过以下两种策略:

1、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让学

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摆1度、90度、30度等各种角,使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建立各种角的大小表象,一方面加强对量角的操作技能形成,另一方面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2、利用先估后量,突破难点。新课程特别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把直角等于90度做为参照物,通过先估一估有多少度,再动手测量,一方面能有效地突破读内、外刻度的难点,减少错误,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五、学习过程: 课前一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的举手。看来这么多同学都喜欢啊,老师不反对大家偶尔玩一些益智小游戏,但是希望同学们不要过度沉迷游戏,这样会影响到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给同学们带来个好玩的人游戏大炮打面具!谁愿意上来一试?同学们刚两位同学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

设计意图:本情境设计既能围绕知识关键点、重点展开,却又点到为止,彰显了情境设计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不仅明确了精确角度的重要,更产生了一种欲罢不能和急切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出示教具,提问:

(1)怎样的图形叫做角?(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教师用教具演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无限延伸的含义。

2.多媒体出示:

教师问:“你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吗?”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在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吗?”抛给学生,由于无法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要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么方法?”相信有学生能提出可以使用量角器,教师指出并板书“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1)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么。

(2)让部分学生尝试说一说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补充并小结归纳: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5)自学看书本41页的例1知识。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并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o”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

设计意图:在认识量角器时,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认识。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0 3

2.量角

(1)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41页的角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②错误类型二:量角器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

③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方法。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并板书。

(7)学生自主度量41页的角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在教学量角时,先让学生尝试度量一个角,并试着同桌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感知量角的方法;再通过听其他同学的汇报和交流碰撞进一步了解量角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小结掌握量角的方法并通过跟着教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模仿)巩固量角的方法;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深化的量角方法,然后通过自主度量41页的角2,这样由感知--了解--掌握--深化--应用实践,强化巩固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多媒体出示:书本第42页中间的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数据。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教师拿出活动角放在量角器上验证,叉开两条边,演示大小不同的角。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决定因素的教学,由猜测到验证,再到结论的得出,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把角的两边是射线可以无限延长这一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4.摆角(每人提供两根牙签)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签摆角: 摆一个直角。

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评。 教师多媒体演示对比,注意与直角形成对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摆1度的角、90度的角,帮助学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摆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于学生正确判断所摆的角的度数是读内圈,还是外圈,从而解决量角时读数的难点。最后让学生脱离量角器,在桌子上摆角,培养学生对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5.巩固练习

(1)回应课前引入“角2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2比角1大的度数。

(2)多媒体出示: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于90°?哪些角大于90°? (3)书本42页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描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可以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这些收获的?

八、作业:

课本练习七

2、

3、4。

推荐第2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杨官寨小学

段莎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量角工具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教师多媒体出示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2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大了多少。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三角尺量一量。(学生操作)

生:三角尺只能比较出∠2比∠1大,但是不能准确的知道大多少?【意图:在于引发学生对测量单位和工具产生的需要的体验】

师:其实角是可以度量的,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解决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角的概念。

组织学生自学教材40页的知识,然后交流汇报,教室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做1°.(板书1°)

【意图:在让学生认识1度的角时,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补充有机结合,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已经有了合适的角来做单位了,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请大家仔细观察手中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补充并小结归纳: (1)中心点

(2)认识0°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0°刻度线两头各有两个0,一个在内圈,一个在外圈。

(3)认识内外圈刻度,读一读,引导学生观察内外圈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相互指一指,说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3.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1)学生独立量角。

(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教师多媒体出示习题,学生完成。

2.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角,进行测量。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4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度量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

②零刻度线

③内圈刻度 ④外圈刻度

度量单位:“度”,符号“ °”

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

边,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简单介绍一下量角的单位“度”,组织认识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名称,然后量角。引导学生总结“点对点、边对边、读刻度”的量角方法和步骤.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虽然花时多,但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对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但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一度的角太小,在量角器上难以完整反映,量角器上一度的分割线去掉了大部分,只在圆周上留下一些刻度。因此学生很难理解“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教师由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出可以用单位角来度量角的大小:由单位小角的使用不便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合并为半圆工具:由这种半圆工具度量不准确引出要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一些;由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要加刻度,进而引出两圈刻度。至此,学生在探索和创造中完成了对量角工具的探索,较好地把握了量角器的本质特征。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推荐第3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大河岸小学 段迎

教学内容:

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本第40-41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三个角问学生: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发现大家都是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工具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度”,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拉出比如:

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6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

10、1

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41页例1下面看起,到“做一做”上面看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四、巩固练习1.随堂练习。

2、P41“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推荐第4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 潜江市实验小学左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6页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五节“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介绍量角器。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使学生认知1°角的正确表象并引出量角器, 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清楚量角器的排列特点。

第二个层次,角的度量方法。量角时,重点突出“点点重合、边线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对于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内圈度数或外圈度数可引导学生讨论出如下两种方法:①若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角的另一条边所指内圈度数;若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角的另一条边所指的外圈度数。②判断所量角是锐角或钝角,锐角的话选择较小的一个度数,钝角则选择较大一个度数。 学习者特征分析:

1、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生大多知道量角要用量角器,但不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2、学生学习活动预测:我预计学生观察量角器后会产生诸多疑问。如:量角器为什么会有内圈、外圈刻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有什么作用?如何量出一个角究竟是多少度?量角时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 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的关键,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了这节课的核心。所以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决以上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教学过程,了解角的度量的产生,掌握角的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操作等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发展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在学习角的度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模型源于生活的需要。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体会量角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交互白板、量角器。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生、一张白纸/生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和学科整合的特点,通过发挥电子交互白板的诸多优势,让学生清楚量角器的排列特点,认识量角器。直观演示度量角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角的认知基础,从情景图中找到角)

一、创设情景

1、导入:(出示蚂蚁爬坡课件)春天来了,两只小蚂蚁决定来一场比赛。同样长的路,谁最先到达顶点,(第一只蚂蚁)这与什么有关呢?(坡平和坡陡有关;与角的大小有关),你看到角了吗?(坡面与地面的夹角)这就是坡面与地面夹着的两个角。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课件抽象出右开口30度,右开口45度的两个角)

(设计意图:借助交互白板的拖放功能,灵活展示学生判断角的大小的策略,引出量角还需角的度量单位)

二、授新

(一)角的比较

1、比较角

1、角2的大小

(1)你能用我们以前所学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说方法:

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两个角的这一条边重合,然后观察另一边来判断角的大小。(借助交互白板的拖放功能,比较角的大小)

(2)老师这儿有大小都一样的小角,你们能用这些小角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同学们你们也想亲自动手比一比吗?(想)这些材料就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活动,看哪个小组摆得好。

3、请代表在白板上摆后交流汇报。引导说出:(1)小角的顶点要与角的顶点重合 (2)摆小角时,起始边要与角的边重合

(3)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角2比角1多了一个小角还多一点)

(4)那这个角比另一个角究竟大多少呢?(利用白板显示)我们手上的小角不能精确量出角的大小,看来还要一种更加精密的工具去度量。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量角器的形成

1、认识角的单位1°

(1)为了精确的测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将这一份所对的角是记作1度,这个度就是我们计量角的单位,用小圆圈来表示。 (板书:度°

1°)

课件出示几个1度的角。并认识180度的角

2、认识10度、70度的角

(出示10度的角)10个这个1°是多少度?(10度)

(出示70度的角)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数的)

(3)每个角都这样去数才知道它的大小,那多麻烦呀!为了使用起来更方便,也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板书:量角器)

(设计意图:课件生动演示,学生直观建模,多媒体突显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推波助澜。)

三、认识量角器

(1)学生观察量角器上都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介绍量角器

刚才同学们在量角器上发现了很多,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中心点,由这个中心引出了很多的刻度线,其中有两条刻度线很特殊,一条刻度线指内圈的0度,我们称为内圈0刻度线,另一条指外圈的0刻度,我们称为外圈0刻度线,量角器上有两圈数,里面一圈是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哪开始(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右手用手势表示出来10度、20度一直到多少度)(180度)。外面一圈是量角器的外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哪开始(拿出你们的左手,用手势表示出来10度、20度一直到多少度)(180度)

四、读出角的度数

1、(左开口40度)

这个角是多少度?(40度)你是怎么读的?

引导学生观察角的顶点、边,和量角量的中心点和0刻度线的关系。

2、(右开口140度)让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

3、为什么角的一条边都指着这一个刻度,为什么一会140度,一会40度呢? 生:角的一条边与外圈0刻度线重合,就读外圈刻度。 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读内圈刻度。 (4)你们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帮你读出角的度数吗?

生:先判断这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锐角就比90度小,就读小的刻度,如果是钝角,就比如90度大,就读大的刻度

(5)师小结:在读刻度之前,我们可以先估测,再找刻度,这样就不会出错了。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数学情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交互白板让学生学习更加灵活、轻松、有效。)

五、角的度量

1、量一量

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作业单上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的测量,然后交流方法

(2)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白板上演示。 (3)教师示范操作方法,

第一步: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我们叫点点重合。 板书:点点重合

第二步:我们要把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我们叫边线重合。 板书:边线重合

第三步:最后,我们要看角的另外一条边指的刻度是多少度?我们就读多少度。我们叫读刻度。

板书读刻度

这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你们能用所学的知识来量角吗?

2、巩固练习1 分组来进行一场折角量角的比赛。 活动要求:

A、用一张纸,请同学们先折一个角,估一估,这个角大约多少度? B、在交给同桌量出这个角的度数,标上度数。

C、将你量的这个角交给另一个同学来验证你量的对不对。 展示成果:

3、巩固练习2 (1)刚才同学们在量角的时候,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量了几个角,你们认为他这样量对吗?(

1、

2、3略)

4、能力拓展

量角器上只露出一条边的角,指着70度。这个角是70度对吗? (1)有可能是外圈刻度 (2)也有可能是内圈刻度 (3)方法1:可以数度数 方法2:用大角减小角 五课堂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掌握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出示蚂蚁爬坡课件)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蚂蚁爬的快慢与角的度数有关,角的度数越大,蚂蚁爬得越费力,角的度数越小,蚂蚁爬得越轻松;风筝飞得高低与角的度数也有关系,角的度数越小,飞得越低,角的度数越大,飞得越高;足球队员要准确射门,也要选择适当的角度,角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让我们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课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角。下课。

推荐第5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二、学习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三、评价方式

⒈ 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

一、二的达成情况。

⒉ 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四、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

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进行估计),到底有多少度,学生自己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交流方法,从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教师小结:两重合,一读数。分别用课件演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读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4、出示两个角(角的开口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再次强调两重合再读数。

5、练一练: (1)做一做第二题

(2)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

6、出示一个边很短的角,量角器放上去无法清楚地看准读数,学生想办法。方法:利用直尺或将角的边延长 五)目标检测

1、填空

1)量角的大小要用(

),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

2)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刻度线与(

)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

2、判断

1)角越大,角的两边越长。( )

2)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角,这个角也扩大5倍。( ) 3)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角大。( ) 4)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 5)——7)见课件出示

五)全课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1 计量单位:度 “°” 角2 测量工具:量角器

七、教学反思

推荐第6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9月份月材料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黄艳艳

教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

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是一个什么?(媒体出示活动角)

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活动角演示角变大) 生:两边开了。

师:那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生:变大了。 师:现在角怎么样了?(演示角变小)

生:变小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呀?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30°、40°)的大小。

(1)猜一猜哪个角大。

师:这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方向相反∠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2)启发学生想办法验证。(学生说不出就直接进入新授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3)用活动角验证。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要注意顶点和顶点要怎么样?)

生:对!

师:谁大?

生:∠2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2的另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2比∠1大。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2此∠1大多少呢?这就要 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新授

1、认识量角器,介绍度量单位,认识

10、300、1500的角 (1)观察量角器(投影出示一个量角器)

师:测量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使用量角器。看看量角器,这么复杂,上面都有些什么?拿出纸量角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馈:生:有数,有线

师:这线就是刻度线。有关数,谁有补充?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生:有2圈数,都是从0到180,10个10个数的。

师: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每一圈都是从0开始。0所对着的是0刻度线,看有几条0刻度线?(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指大屏幕)

生:2条

师:谁能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外圈刻度? 一学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他指得对吗?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内圈刻度,指给同桌看看。

师:延长这些刻度线,他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请你找到纸量角器的中心,并作上记号。再和大屏幕上的对一对,你指得对不对。

操练:师:同学们也带了量角器,拿出来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动作要快。 (2)认识一度的角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量角器,延长后的刻度线相交于中心,(静态演示)把一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组成了180个小角,每一个小角就是1度角(媒体动态出示1度角)从0度刻度线开始的1小格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它还有个简单的写法“0”,感觉这1度角怎么样?(很小)那一共有多少个1度呢?这是多少?(出示不同的1度角)(2个)

生:180个1度

师:想一想10等份是几度角?

师:从中心引出两条射线,一条与0度刻度线重合,一条与10度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0度的角。(出示10度角)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0度角吗?谁愿意来指一指?

师:量角器上的刻度是帮助我们读角的,那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你会读吗? (3)读30度的角 媒体动态出示30度的角。

师:这个角是几度,你会读吗?

生1:30度

生2:150度

师:对于这两种读法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读30度,它不也指着150吗?)

师:是啊,读角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读,(媒体动画从0开始到30变红)0在内圈就应该看内圈刻度。(板书:0在内看内)几度?

(4)读150度角(一边反过来)

师:这个又是几度呢?谁来读? 生1:150度

师:这条边还是指着这,为什么是150了呢?

是啊,角的一边指着外圈的0度刻度线,就应该读外圈。 (5)静态出示90度(看内圈)

师:这个角,几度?

师:读哪圈?为什么?

师:也就是这个角的一边对着内圈的0度刻度线,所以就读内刻度线,是吗?这个90度就是一个直角。 2.出示60度的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成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方便书写,而且意思明确〕 (1)、独立量角

师:都会读了吗?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你能用量角器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能! 师:行啊,待会量的时候,请你边操作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媒体出示)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②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着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60度角,学生练习,媒体出示) 生:(独立量角,师巡视指导) 师:用量角器来量角,应该怎么量?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 (2)、全班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A先让学生说完,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B另一学生重复

师:很好!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板书:点重合) 师:然后呢? 生: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师:也就是要边重合(板书:边重合)。不错! 生: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指着刻度几,把它读出来就 行了。(板书:读刻度) C同桌互相说一说 D学生个别说一说

师:量得的60。我们可以记在角的这个位置。

师:一开始就量对的同学举起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真了不起!会按照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来量角了吗? 生:会!

3、独立量角练习。

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这三个角你能量吗?,动手量一量,边量边说一说量法。

师:他量得对不对

在量角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老师在量角的时候,发现这边太短,

学生说可以把边画得更长一些时,教师用教具再一次演示。

师:延长以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是无关的?

生: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

1.估计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各是多少度。出示一块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你最熟悉哪个,几度呢?那这个角呢?谁来估一估?(把学生估的写在黑板上)

师:谁估得准呢?动手量一量。谁愿意到上面来量一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上面的同学,也可以求助同学、求助老师。

师:这块三角板上的角呢?这是几度?(操作同上) 估得准不准,也动手量一量。

2、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2016年9月30日

推荐第7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1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中心学校——麦尼沙古丽·毛拉依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的教学内容及做一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 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三、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圆规、剪刀,多媒体课件。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五、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双语班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对双语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认识,那现在老师想考一考大家,你们准备好了吗?

3 1) 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2) 谁来说一说角各个部分的名称?

3) 课件出示大小不同的3个角,老师问:下面的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哪个角最大?

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吗?” 我们要知道角1,角3的大小该采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 老师板书: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学生齐读一遍)。

那应该怎样测量,以及测量以后应该什么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1)同学们,你们准备量角器了吗?请拿出你们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一下,量角器上有什么?

(2)谁愿意告诉大家,在量角器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量角器上有很多数字。 生2:我看到了量角器上有很多线。 生3:我看到了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点。 师:对,其实这个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3)还有没什么别的发现? 生1:90比其它数字要大。 生2:0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

(4)你们真聪明啊,发现的这么多呀?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微课,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希望你们的发现变成奇迹!(播放微课视频——认识量角器)。 (5)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6)学生汇报,教师边用多媒体演示边说明,补充并小结归纳: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把半圆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的角,记作1° 。这里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摄氏度”,也不同于用电的多少“度”,用电的“度”是“千瓦/时”。这两个地方的“度”是我们的习惯用语。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课件上出示书本上的∠1,提问:你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该怎么办呢?

让学生尝试度量书本40页的∠1,并标上度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的同学,但不急于纠正。

①错误类型一: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②错误类型二: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③错误类型三:内外圈读数反了。 (2)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3)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和步骤。让刚才巡视中注意发现有错误的同学先汇报,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说说怎样才能避免以上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5 (4)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步骤:课件展示。 (5)教师一边演示量角,一边让学生对着课本上的∠1,跟老师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课件展示歌谣: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齐读)

(7)学生自主度量40页的∠2,同时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师再次点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角的大小决定因素。

(1)课件出示两个角:请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到书本41页例1。用量角器在书上具体量一量,并标出度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汇报哪个角大?”相信通过度量,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两个一样大。教师此时要指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并提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很容易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4.检测环节(课件出示)

(1)判断题。回应课前引入“角3比角1大多少”这一问题。通 过让学生度量,计算出角3比角1大的度数。(漫游返回) (2)书本41页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把这些角写在练习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教师进行小结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以后量角的时候,可以先心里把所要度量的角与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计一下多少度,再进行度量。)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八、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 两角的步骤:

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指多少度,就是多少度。

推荐第8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冯庄镇崔槐树小学 冯献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度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量角的方法 。 教学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活动角 量角器 三角尺 120度的角6个 学情分析:

上节课学生刚刚认识了角,还不知道怎样量角的大小,由于学生一般没有接触过量角器,也不了解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体验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角的度量工具。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每组发一个120度的角用三角尺量角

1、引导操作:你能利用三角板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2、尝试测量:每组要用一样的角去测量,看看到底有几个这样的角。

3、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 有什么发现?

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发现问题)。 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呢?你想到了什么?

4、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同样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出示ppt1)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认识量角器(出示ppt2)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量角器)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取出量角器观察,相互交流,指名汇报。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量角器是半圆形的,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和1度的角。(出示ppt

3、ppt4)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示范操作1度的角,可用线)

3、量角器上还有什么?(出示ppt5)

再次观察量角器 交流汇报;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时,我们要把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2、用量角器上量角的步骤角 (出示ppt

6、ppt7) 分3步进行:

(1) 两点重合 (2) 边线重合 (3) 读出刻度

3、出示ppt8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量,然后师生配合用量角器量角。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1、出示ppt

9、

10、11让学生判断量角的方法对不对。这同时也是学生自己最容易犯的错误,要学生引起注意。。

2、出示ppt

12、13让学生猜一猜角的度数,再次加深对于量角时应注意的问题。

3、出示ppt14让学生小组合作再用量角器去量120度角,小组汇报交流。

4、出示ppt15自学交流并试量角“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一个角。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结合自己的操作

交流

5、交流小结:

①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 ②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

③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两重一看) 提问:什么情况下读内圈刻度,什么情况下读外圈刻度?应该注意点什么?

讨论交流(允许有不同意见)

四、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的后两个个角。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自主测量后相互矫正 第2题

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量角后填空

小组内交流(180°)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五、全课总结:(出示ppt16)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什么事情都会做到的更好。

六、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分3步进行:

(1) 两点重合 (2) 边线重合 (3) 读出刻度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处理好的重难点。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推荐第9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曾苑媚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 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

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

七、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 ∠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 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

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 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度量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 ②零刻度

③内刻度 ④外刻度 度

度量单位:“度”,符号“ °”

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

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十、教学反思

1.“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 2.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推荐第10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

37、3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以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四、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五、教学准备:量角器、角的图片、三角尺、课件、学习卡。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说什么叫角?(指名说)会画角吗?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画一个漂亮的角,其他同学边看边想角的各部分名称。我们还认识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你知道量角器上都有什么吗?(指名说)拿出你的量角器,指出一个30度角,45度角,120度角。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和量角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量角。(课件出示: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从简洁的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知识链,能以已学知识为依托,轻松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量角的方法

⑴ 课件出示第37页下面的∠

1、∠2。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卡上的∠

1、∠2和老师大屏幕上的一样大,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试一试怎样测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

①学生尝试量角。 ②交流:

A、解释内外圈刻度的作用。

B、总结示范量角的方法:①示范量黑板上学生画的角。②课件演示量角,归纳方法:点点重合、边线重合、读准度数。

③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量角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练习量几个角。(课件出示P39页第四题)

生在学习卡上完成练习后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④师:同学们真是又聪明又能干,现在老师要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课件出示“队旗图”,解释:这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大队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在红色的旗面上有五角星和火炬。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旗面比大队旗小,中间也有星星加火炬图案,而缺一块三角形的旗是中队旗。请大家观察中队旗上老师标示出来的几个角,你能测量出它们的度数吗?(学生在学习卡上量角、展示交流)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五角星图,观察:∠

4、∠5各是什么角?五角星上有几个这样的角?选择其中的一个角量出它的度数。

⑤师:刚才同学们量的都是平面图形中的角,现在请大家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尺)你们有吗?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好,听问题:摸一摸,看一看,你估计这个角大约有多少度?拿出量角器量一下这个角,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学生量角,拿教具演示)

〔设计意图:先尝试量角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然后教师介入学习,示范量角,提炼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最后做分层练习,旨在照顾所有层次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比较角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量角,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出示大小两个三角尺,说大三角尺的这个角大,因为它的边长,小三角形的这个角小,因为它的边短。(生判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②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大家动手量一量学习卡探究要点二第一题中的角,相信你会有所启发。

交流: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③请你为下面的三个角从小到大排排队。(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判断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这个知识缺口吸引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因此,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实践体验中量出角的大小,判断出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印象深刻,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深化巩固,拓展延伸

1、摆一摆,拼一拼:第40页第6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2、说一说,量一量:第39页第3题——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3、折一折,画一画:第40页第5题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着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你能直接从图中找出45度角、90度角、135度角吗?

(四)课堂总结:谈谈这一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巧设练习,让学生通过判断、猜测、度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板书设计:

角 的 度 量

量角的方法: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度数 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七、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角和量角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对《角的度量》一课的把握我进行了立体、全面、深入的理性探索,摒弃了以往概念教学中重认识、轻发现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试图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11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直观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以及抽象出角的概念后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教材分两个层次,第一是让学生通过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于边的长短无关,第二介绍量角器和量角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这一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首先是量角器的构造,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是量角器的特殊结构,使学生往往弄不清楚在度量的过程中到底是读内刻度还是外刻度。班里22个学生,大部分同学在学过之后懂得用直观的方法看看度量的角是钝角还是锐角来检验自己测量时所用的刻度是否正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学策略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六)教学用具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二、课堂系统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41“做一做”

2、P

44、2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

45、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15° 150° 165° 75°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5

5、7

三、课后系统部分 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学会,但还需熟悉和巩固。《角的度量》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东西)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在量角的过程中,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度量不同方位的角时更是如此),所以在量角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准0刻度线,有的学生不会读数,容易把刻度读反。

第12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时间

10.24

地点

录播室

主持人

主备人

主题

角的度量

参会成员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准确理解1度的概念,准确认识量角器,能熟练使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等方式认识量角器,通过重叠角掌握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严谨操作的精神。

重点:理解1度的概念,认识量角器,熟练使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

难点:重叠角掌握量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量角器,三角板,大小相等小角若干。

教学活动设计:

(一)通过准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明确认识度量角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1和∠2,问题:∠1和∠2哪个角大?学生会比较容易地说出∠2大

2、教师追问:大多少?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必须要知道每个角的大小]

师:用三角板中的角比一比,看能不能知道∠2比∠1大多少?

3、师总结:看来需要一个合适的工具精确度量每一个角的大小,才能知道大多少。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度量角的大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度量角。]

(二)理解1度的角

1、师:测量长度要确定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确定面积单位,测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做单位呢?

师课件介绍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做1°。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为后面的度量角做准备。]

(三)认识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

1、师: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2、观察量角器

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你从量角器中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中心

0度刻度线

其他刻度线

如学生不能说出角,则教师提问:你能从量角器中找到角吗?

3、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打印的量角器的图案上画出不同的角(学生随意画)

全班交流:你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点了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所有的角的顶点都在中心

师:你画的这些角是多少度?

组内互相研究,全班交流,得出结论: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直接看另一条边就知道角的度数了;如果两条边都不在0度刻度线上,两个度数相减,就得到角的度数。

4、学生在量角器上用笔比划出有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画得越多越好,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度量的叠合性来量角,需要在量角器中准确地找到角,从而降低量角的难度。]

(四)度量角

1、师:度量角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在量角器中找到与已知角重合的角就可以了。学习纸上画了很多角,请你度量出它们的度数,然后像老师这样标出角的度数。(教师出示标度数的方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汇报:比较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与已知角重合

两条边都不在0度刻度线上的角与已知角重合,哪种情况更容易读出角的度数(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一种情况更容易读出角的度数)

师:那么,老师建议大家以后都用一条边是0度刻度线的角与已知角重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到度量角的最优化的方法]

2、纠错:教师展示同一个角但却因为看的外圈或内圈的不同,导致出现度数不同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明确认识:外圈的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的刻度,反之,则看内圈的度数。

师提醒:度量角时“重合要仔细,度数要看准”(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强化学生的正确认识。]

(五)巩固练习

教材41页做一做

(六)巩固提升

练习七第4题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七)师生梳理、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堂评价

本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课后完成练习七第3题。

修改栏

引入新知

重点知识

备注

第13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2、使学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向学生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量角器和角的量法。

难点:准确使用量角器测量出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上节课都学习了什么?哪位同学想好了举手和大家说一说! 生:线段、直线、射线、角。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两位同学在干嘛呀? 生:画角。

师:是呀,那谁画的角大呢? 生:当然是男同学了,很明显。

师:那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这个男同学画的角比这个女同学画的角大多少呢? 生:可以量一下。

师:恩,很好。这位同学很聪明。那我们量角要用什么? 生:量角器。

二、量角器的认识 师:好,同学们真厉害,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量角器好不好? 生:好。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画的一个大量角器,大家可以拿出自己的量角器来认识一下,首先我们先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呀?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生:有两个零,有道道,有数字,有个小黑点….师:是,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首先量角器中间的这个点,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中心点;这个点两边都有零,我们把它叫做零刻度线。量角器一周的这些数字我们把它叫做刻度。

内侧的这圈数字我们把它叫做内圈刻度线,外侧的这圈数字我们把它叫做外圈刻度线。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把这些部位指给同桌看看,同时思考一下为什么量角器会有两圈刻度线呢?

三、认识角的单位

师:同学们都知道计量长度的单位是米、厘米等,那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

计量角的大小我们用“度”做单位,用符号“°”来表示。

1度记作:1°

那么多大的角是1°呢? 生:…………

师:我们规定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大小就是1°

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画的一度角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指一指还有哪些角是1°

四、学习使用量角器

师:好,现在量角器有了,角的单位也认识了,咱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生:量角

师:好,那咱们现在开始跟老师一起量一下大屏幕上面的这个角,这是老师摆放的量角器,大家看一看这样能不能量出角的大小? 生:不能。

师:那谁能帮一帮老师把这个量角器重新摆放一下? 生:……………………………..师:那其他同学看他摆的对不对?像他这样摆能不能测量出角的大小? 生:他摆的是对的。

师:那请这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是如何来摆的?

生:我是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对齐,然后把这个边和这个边对齐。

师:对,那现在老师增加一点难度,老师把角这样摆放一下,谁来帮老师测量一下? 生:…….师:对不对? 生:对。

师:好。我们要把角的一边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对齐,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对齐,那么角的另一边所对应的刻度便是这个角的大小。

那么现在问题出现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角的另一边对应的刻度有两个?我们应该读哪一个呢?

生:读里面的,读外面的。

师:恩,同意读外面的举手,这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读外面的? 生:我觉的应该读外面的。

师:那同意读里面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读里面的?

生:因为角的一边对应的那个0刻度线在里面,所以要读里面那一圈。

师:这位同学是一位很细心的同学。因为角的这条边对应的0刻度线在内侧,所以我们读数的时候要读内圈刻度,就是60°,

那这个角呢? 生:还是60°

【同一个角变换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学会灵活的使用量角器。】 师:记不记得刚开始老师让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生:记得,为什么量角器有两圈刻度线。 师:那现在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在量角的过程中我们要看角的一边是与哪一侧的零刻度线对齐,如果是与内侧的零刻度线对齐,我们就读内圈刻度……….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详细,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五、测量方法总结

1、点重合

2、边重合

3、读刻度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量角器测出你们手中这张纸上两组角的大小,测量的时候要注意我们刚刚总结出来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现在开始测量我们看看谁测的又快又准。 生:老师我测完了。 师:其他同学呢?

看来大多数同学都测完了。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第一组角,谁来告诉老师这两个角的大小是多少呢? 生:30°

师:都是30°么。 生:是

师:那同学们看看这两组角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的边长,一个短。

师:是的,虽然两个角的变长不一样,但是我们测量出他们的大小是一样的,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生: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

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组角的大小,谁来告诉同学们他测出来的大小? 生:我测出来了,第二组三个角分别是60°,90°,135°。 师:大家测出来的也是这个答案么? 生:是!

师:恩,老师测出来也是这个答案!

那大家在看看这一组角有什么特点? 生:三个角一个比一个大!

一个比一个叉的也大!

师:对了!那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生:对!

六、巩固练习

师:现在到了大家最喜欢的环节了,请大家打开数学课本,翻到39页,用自己的量角器测一下这几个钟的角度。

七、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四,第4题,第6题,第7题。

教学反思

四十分钟在匆匆忙忙中过去了,至少我自己感觉很匆忙,可能是设计的不够合理,总 觉得时间不够用,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过少。下面我就把自己认为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和比较好的地方做一下总结。 不足之处:

1、内容安排不合理,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过少,使学生不能熟练的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2、在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认识到这两圈刻度的作用,以至于在后面量角器量角的时候出现不同程度的误读。

3、授课语速太快,有时候学生不能完全听清楚。

4、幻灯片使用过多,毕竟图示和实际操作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应多用实物进行讲解。

5、有些环节的随堂练习没有跟进,理论联系实际的不够紧密。优点:

1、重难点突出,知识覆盖全面。

2、教学过程流畅,环节过渡自然。

第14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圩下小学

罗燕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初步建立1度角及一些常见度数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总结概括量角的基本步骤,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先估后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并感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运用量角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每个角相应的度数。 教具学具: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画角,复习角的组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关于角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

你能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吗?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件出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学生还没有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这里是根据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来画角的,教学角的度量,度量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两个重合”,一个是点的重合,一个是线的重合,即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本40页的两个角和另一个角。

∠1和∠2哪个大些?(∠2大)你知道∠2比∠1大多少吗?(不知道) 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操作量角、比角)

通过测量,我们了解到,利用三角板上的角也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 其实角是可以度量的,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就解决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揭示课题并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思起于疑”,在导入环节,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知道∠2比∠1大多少吗?”由于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概念。

师直接介绍: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师画一个1°的角。

(出示360°量角器,演示1°的角)

(设计意图:演示360°量角器和1°的角,使学生对角的计量单位有一个感性认识,在黑板上画一个1°的角,使学生体会1°角的大小,也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认识量角器。

我们已经知道了度量角的单位,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汇报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补充,并小结归纳。

要点: (1)中心点。

(2)0°刻度线、90°刻度线,注意两头的两个0。 (3)认识内外刻度,找找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里的各个部分。 3.认识一些常见度数的角。

出示1°的角,一个小格是1°的角,出示10°的角,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看的哪圈刻度?

出示并认识20°的角。

分别出示并认识60°,120°的角(反方向)。 讨论:同一个刻度,为什么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这两个角,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在量角器上找出30°、120°的角。

小结:我们在量角器上找出的角顶点都在什么位置?其中有一条边都在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这些找出的角的共同点,为后面的量角做好铺垫。) 4.教学量角的方法。

(1)学生尝试量∠1,并标上度数。 (2)说一说怎么量的?

(3)怎样避免读错数?怎样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根据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概括量角的步骤。学生补充填空。 量角的步骤

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 顶点 重合,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 重合 。

2.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度数 。 (5)教师根据总结的步骤,演示量角。 (6)学生自主度量∠2,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7)学生再说说量角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通过测量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最后小结: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看看这些角量的对吗? 用手势表示,并说明理由。 2.课件展示,猜一猜

猜一猜下面的角量的度数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3.书上做一做第1题,看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书上做一做第2题,出示两个角,先估计一下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测量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书上做一做第3题

第15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强震球 (全国一等奖第一名)

全国第八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2007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体育馆举行,江苏省江阴县实验小学强震球的这节课得到了与会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因此,特向我省小学数学教师推荐,希望我省老师在结合观看这节课的教学光盘的同时,多加思考,这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设计理念之新、设计思路之巧、教学手段之有效、教学语言之幽默……希望各位能把一些心得写到下面的评论栏里,让大家共享。

角的度量

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8~20页)

强震球(江苏省江阴县实验小学)

课前活动:

打炮游戏。思考:要准确击中目标,什么最重要?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1=30度,∠2=40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指出:仅仅凭眼睛看,有时并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启示:能不能借助某种工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4.用活动角比。

学生各自操作,追问:你是怎么样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启示:要想进一步知道∠1和∠2的大小,或者∠2比∠1的大小相差多少,该怎么办?如果学生说用量角器量,蚪徊阶肺剩涸谌死喾⒚髁拷瞧髦霸趺窗欤吭谔致壑幸觯嚎梢杂猛蟮男〗侨グ凇?/P>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工具的基本特点

1.出示10度的小角。

指出:这是老师们准备的一些同样大小的小角。讨论:这些小角为什么要同样大小?这些小角可不可以做得更大一些,或更小一些?

暗示: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小角做成这么大呢?这是一个秘密。请大家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思考这个问题。

提出要求:能利用这些小角,再来比较∠1和∠2的大小吗?

2.分组活动

3.交流:摆小角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比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比角的边重合)

4.小结:用小角比较∠1与∠2大小的优点与缺点。

5.把单位角拼成半圆。 引导:用小角比较不仅可以比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可以清楚地知道∠1与∠2小了1个小角,比得更加精确了,这是用小角来比较的优点。可是,用小角摆的时候要一个一个地放,太麻烦了。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使用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启发学生把单位小角拉成一个半圆。

讨论:用老师提供的这些小角正好拼成了什么图形?是不是所有同样大的小角都能正好拼成半圆呢?这里的每个小角的大小是随意确定的吗?半圆中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6.运用工具量角。

(1)量40度、120度的角,并指出量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量22度的角,引出每个单位小角还要进一步细分。

三、再探角的度量方法,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初步掌握使用方法

1.认识1度的角 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明确上面所用的小角其实就是10度的角)

3.认识内、外刻度线

(1)出示5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

(2)出示12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引出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30度的角。这个角又是多少度?引出外圈刻度。

4.出示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生认识量角器。

四、练习量我角,进一步明确量角的方法要点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1)重点练习怎么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么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第1题)

4.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五、全课总结(略)

六、课后作业

用量角器量出三角板上每个角的度数,再算出三角板上三个角度数的和各是多少度。(“想想做做”第2题)

第16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08021306 俞丽娟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的需求,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 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三、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教学重点:体验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角的度数。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策略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

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复习角的概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谁来说说什么是角,它有哪些特点? 2.出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预设: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学生可以用活动角比较出角1比角2大,并能说出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

【设计意图】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学生说出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 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3.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从而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用小角测量

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学具——小角来进行测量,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测量的。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用小角测量角的优越性、可行性和操作要点,为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理解量角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改进测量的方法

(1)简易量角器

①用小角比你觉得有哪些优点?(预设:可以知道两个角到底相差几个小角) ②在使用的过程中你觉得它有哪些不足呢?(预设:小角是一个分散的,造成操作的不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既保留小角比的优点,又能克服它操作的麻烦呢”(预设:把小角拼起来),于是得到一个含有18个小角的半圆。

③让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分别是40°、120°、22°)。(预设:角1中含有四个小角;角2中含有12个小角;角3含有2个小角多一点)

【设计意图】这里我根据小角比的优点(可以知道两个角到底相差多少——即定量分析)与不足(由于小角的分散造成操作的不便),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得到一个半圆,这里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让学生用半圆工具量40度、120度的角,初步把握量角要点。量22度地角,引出每个单位小角还要进一步细分,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2)认识1度的角

①角3里含有两个小角多一点,到底多多少,怎么办?(预设:每个小角还要再细分) ②将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量角的单位。请你找1度的角。 ③我们刚才所用的小角是几度呢?(预设:10度)

【设计意图】量角的本质就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包含多少个单位角,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中建立1度角的表象,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这一环节我将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量角的单位。接着在量角工具中找1度的角,并明确上面所用的小角其实就是10度。这样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 (3)认识内外圈刻度

①出示5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先10度地数,再1度地数,一共有55个1度的角)

②出示12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这样数是不是很麻烦?(预设:可以给它表上刻度)

③出示反向30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预设:有学生会说150度,这里教师注意引导,引出外圈刻度)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我设计了这样数小角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用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内圈刻度,再出示反向30°的角引出外圈刻度,这样学生明确了两圈刻度的用意,就能正确地选择内、外圈读数,保证了量角和读数的准确,本课的难点也就随之突破。我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4)认识量角器

①出示一个完整的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并说说各部分的功能, ②在量角器上观察30°、45°、60°、90°、120°、150°、180°这些度数的角。 ③自己用直尺画角再测量角的度数,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小组合作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量角和读数的;思考量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④汇报。

(预设:角的顶点要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0刻度线也要重合;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抓住本课的重点——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归纳出量角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又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读角的度数练习。(课件出示20度,55度,反向60度)

2利用课件出示一个摆放错误的量角器,让学生认读,使学生明确量角的要点,结合课件修正错误的角的摆放。

3示范量角:让一个学生上黑板量角,边量边说怎样量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总结方法”,层层递进,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所有知识点,都是基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发现自然生成的,学生“吃”得毫不费力又津津有味。

(四)课堂总结 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今天的收获,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板书设计

度量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 ②零刻度线

③内刻度 ④外刻度 度

度量单位:“度”,符号“ °”

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

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以下两点:

1、遵循直观性原则,布局合理,条理清晰。

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第17篇:角的度量的练习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的练习,教材第19页 “想想做做”第4—9题及思考题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一指、读一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感受角的大小和学会量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同学积极的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具学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研究角的大小可以怎样计量的问题。板书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想想做做”第4题

本题要着重让学生观察:量角器摆放的位置,训练学生从内圈还是从外圈找准刻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自己所量的度数。

2.“想想做做”第5题

本题要着重让学生体会根据角的不同位置摆放量角器的技巧,然后量一量,再汇报。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找出每幅图中的角,再量一量,最后班内交流。 通过量角,帮助学生巩固量角的方法,同时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量一量,再引导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发现,只要正确,都应该肯定。

6.“想想做做”第9题

先让学生估一估,再量一量,然后让学生比较自己的估计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存在多大差距,促进误差较大的学生对估计进行调整,发展空间观念,提高估计角的大小的技能。

7.思考题

本题让学生独立去探究、发现思考题中隐藏的规律,还有一定难度,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对学生发现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只要正确就行;最后帮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这一规律,即n×(n-1)÷2 。

11、“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了解现实生活中角的应用,还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9题

第18篇:角的度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2.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谁来说说什么是角?

2、分别比较下面两组角的大小。

师: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每组角的大小的?

针对第三组角大小比较结果的不同意见,分组讨论,交流比较的不同方法。

3、揭示课题: 为了更加精确的比较角的大小,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角的度量。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

师:仔细观察量角器并阅读书P70,说一说量角器上有什么?

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对应的角的大小是1°。 小结: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里面一圈称为内圈刻度, 外面一圈圆称为外圈刻度,左边和右边各有一条相对于内外圈刻度的零刻度线。

(3)练习:在你的量角器相应的部位指出“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同桌互指)

2、探究二

量角

(1)出示40°、140°的角,

①师:请大家自学数70页的角的测量,并量一量这两个角。 ②汇报: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 ③归纳量角的方法。 小结:量角的方法:

1、先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使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读出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

师:通过大家的归纳,我们知道了量角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练习。 (2)练习

①完成书P70,量出下图中∠AOB和∠CDF的度数。 师:说说你是如何量的。

②选择引入时三组角中的一组进行测量,验证原来的判断。

③师:对于第三组角的度数相等,请你想一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 ④师:在各种度数的放大镜下看角,角的大小会改变吗?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探究三

画角 (1)师:你会画一个75°的角吗?尝试完成,有困难可看书P72。 (2)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画角的?

小结:画角时:先画一点和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75度的地方点一个点;然后以已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师:学会了画角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角。 (3)练习:分别画出145°和35°的角。 师:说说你是如何画的?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测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下面我要考考大家,看大家掌握得如何?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判断

∠AOB是80° ( )

∠1是70°( ) 1)师:你是如何判断的?

2)师:说说量角时应注意些什么?

2、练习二

从已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出发,分别画出60°角,形成一个三角形,再量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1)师:认真读题,说说题目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师:请大家画出这个三角形,并说说是如何画的? 3)师:说说画角时应注意些什么?

3、练习三

拓展

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角? 1)师:你知道每块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吗? 2)师:你能说出所画的角的度数吗?

课堂小结

二、本课小结 1.量角的方法:

(1)先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使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读出角的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画角的方法:

(1)先确定一个点,引出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再在量角器指定度数的地方点一个点。

(3)然后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课后习题

三、课后作业 练习册P/66

第19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意图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角的度量》第一课时。《角的度量》教材安排四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一、认识各种角。学生学过锐角、直角、钝角,对角的组成也已了解,本节课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对1度形成一种空间观念。教师更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把枯燥无味的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角,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把脑和手结合,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掌握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关系。

二、用量角器量角。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工具,教师先利用电脑,介绍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通过学生指中心点,找300、600、900的角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方法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事先让学生看书、预习,课堂上以电脑演示,把量角的步骤分解,降低难度,再通过黑板演示,简明扼要地得出量角的方法是:

1、点对点

2、线对边

3、读数。读数又是一个难点,好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看,究竟应该看内圈还是外圈,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总结得出(右零刻度线看内圈,左零刻度线看外圈)这样又把难度降低。最后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量各种不同的角,量角的过程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困难,有挑战,出现个别学生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不知怎么操作手中的量角器也是正常的,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点。

第20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

角的度量

教学过程

一、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

(预先要求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含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形) 1.实践活动:

(1)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三角板拼出下列特殊角.

75°,105°,15°,120°,150°,180°,135°.

(2)提问:能拼出大于180°且小于360°的角吗?(如210°,270°,195°) (3)能做出50°+20°吗?89°15′-32°10′吗?

2.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

从刚才大家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根据两副三角板中的特殊角,做出它们的和、差等,但对于任意角的和、差的运算就没有办法进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任意角的四则运算

1.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到学习任意角的四则运算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内容:在某一集合确定之后,怎样进行集合内元素的计算.如: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四则运算;线段的和、差、倍、分的运算;目前我们所学的角也可以构成一个集合,在确定了进位制以后,就可以进行四则运算.这种研究问题的步骤和顺序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借鉴的.

2.怎样进行角的和、差、倍、分的运算.

例1 计算:

(1)67°35′43′+23°8′12′;

(2)45°3′23″+2°58′57″.

解:(1)67°35′43″+23°8′12″=90°43′55″.

(2)45°3′23″+2°58′57″=47°61′80″=48°2′20″.

(注意够60″要进1′,60′要进1°,也就是说“逢60进一”.例2 计算:

(1)45°55′56″-23°15′17′;

(2)5°5′-3°14′;

(3)53°34′5″-23°55′17″;

(4)12°5″-2°55′.

) 解:(1)45°55′56″-23′15″17″=22°40′39″.

(2)5°5′-3°14′=1°51′.

(3)53°34′5″-23°55′17″=29°38′48″.

(4)12°5″-2°55′=9°5′5″.

在例2中,遇到减法的借位问题,因为角度的进制为60进制,所以借位时,借到的应该是60,即借1°为60′,借1′为60″,或者说“借一当60”.在第(4)中12°5″应写作12°0′5″,然后再做借位减法.

例3 计算:

(1)28°23′×2;

(2)12°42′×2;

(3)7°41′25″×13.

解:(1)28°23′×2=56°46′.

(2)12°42′×2=24°84′=25°24′.

(3)7°41′25″×13=91°533′325″=91°538′25″=99°58′25″.

(注意:在做乘法的过程中,先将度、分、秒分别与乘数相乘,然后再进位.) 例4 计算: (1)36°45′21″÷3;

(2)46°58′25″÷5;

(3)57°54′22″÷6.

解:(1)36°45′21″÷3=12°15′7″(36°÷3=12°,45′÷2=15′,21″÷3=7″) (2)46°58′25″÷5 因为46°÷5=9°……1°,1°=60′,58′+60′=118′,118′÷5=23′……3′3′=180″,180″+25″=205″,205″÷5=41″,所以46°58′25″÷5=9°23′41″.

(3)57°54′22″÷6 因为57°÷6=9°……3°,3°=180′,180′+54′=234′,234′÷6=39′,22″÷6=(3.66……)″≈4″.所以57°54′22″÷6≈9°39′4″.

在做除法的过程中,除不尽时,将大单位化小单位,再继续除,当秒也除不尽时,用近似值.

3.师生共同回忆总结角度的和、差、倍、分的运算.

(1)关键问题是牢记角度制是60进制,“逢60进一,借一当60”.

(2)加、乘法的计算过程都先分别进行度、分、秒的计算,然后再进位.

(3)减法的运算过程要防止借一当十. (4)除法运算从度开始除,余数化小单位后再继续往下除,最后一位除不尽,就四舍五入.

4.变式练习.

计算:

(1)25°47′29″+9°39′59″;

(2)68°49′57″-49°39′39″;

(3)73°51′27″×21;

(4)136°55′28′÷7;

(5)(75°45′26″+5°34′58′)×2+42°15′27″÷3;

(6)45°45′2″+44°14′58″;

(7)79°54′57″+100°5′3″.

三、互余与互补角的概念

通过课堂练习的第(6)和(7)题,我们看到有时两个角的和是90°,有时两个角的和是180°,也就是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直角,或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平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出两个新的概念: 1.互为余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两角互余.用数学式子表示为:因为∠1+∠2=90°,所以∠1与∠2互余.反之,因为∠1与∠2互余,所以∠1+∠2=90°.

2.互为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两角互补.用数学式子表示为:因为∠1+∠2=180°,所以∠1与∠2互补.反之,因为∠1与∠2互补,所以∠1+∠2=180°.

3.巩固定义练习:

(1)试举出互余、互补角的例子.

(2)30°与60°是互余的角,能说30°是余角吗?

(要特别向学生指出:互余与互补角是研究两个角的关系,单独一个角不能说是余角或补角) (3)如图,写出下列互余与互补的角.已知左图中∠AOC=∠BOD=∠BOE=90°.

右图中∠C=∠B=∠CAB=∠BDC=∠90°.

答:在左图中互余的角有∠AOB与∠AOD,∠AOB与∠BOC,∠COE与∠BOC,∠AOD与∠COE. 在左图中互补的角有∠AOD与∠AOE,∠COE与∠DOC,∠DOB与∠BOE.

在右图中互余的角有∠CAD与∠BAD,∠ADC与∠BDA.

在右图中互补的角有∠ADC与∠ADE,∠BDE与∠BDC.∠C,∠B,∠CAB,∠BDC中任意两个都互补.

(4)若一个角为35°35′35″,写出它的余角和补角.

解:35°35′35″的余角为90°-35°35′35″=54°24′25″.

(在计算过程中将90°写为89°59′60″,再与35°35′35″相减较为方便) 35°35′35″的补角为180°-35°35′35″=144°24′25″.

(在计算过程中将180°写为179°59′60″,再与35°35′35″相减较为方便,也可以将35°35′35″的余角再加上90°就是35°35′35″的补角.)

四、总结

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角的和、差、倍、分的计算;互余与互补的角的概念.

2.学会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思考如研究问题.

3.由于各个集合的进位制不同,运算规则不同,因此在不同集合的运算中要注意避免混淆. 4.应注意互余和互补是指两个角的关系,单独一个角不能称为余角或补角.

五、作业

1.如图,写出下列各图中∠AOC的余角和补角.左图中∠AOE=90°,右图中OA,OF都是直角∠BOC和直角∠BOD的角平分线.

2.如图,已知∠AOC,作出它的余角和补角.

3.计算:

(1)44°36′38″+84°6′58″;

(2)104°16′39″-64°56′48″;

(3)53°32′26″×8;

(4)100°54′24″÷8.

板书设计

《角度量优秀教学设计.doc》
角度量优秀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