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学设计

2021-05-29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从容说课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设计(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生字:

械(xiâ)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推荐第2篇: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澄城县城郊中学

刘韦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⑵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⑶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2、设疑──点拨──释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其学说与孔子对立,在战国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文章逻辑性强,语言质朴,富于说服力。 3、公输:

公输,名盘,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4关于“兼爱”和“非攻” 墨子思想的精髓:

1)、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2)、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他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此,他不惜“摩顶放踵而利天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生字:

公输盘 bān 械 xiè 郢 yǐng 文轩 xuān 敝舆 bì yú 锦绣jǐn xiù 短褐hè 粱肉liáng 糠糟 kāng zāo 犀兕xī sì 麋鹿mí 鳖鼋鼍 biē yuán tuï 雉兔鲋鱼 zhì fù 楩楠豫章 pián nán yù 守圉 yù 诎qū 禽滑厘gǔ 楚寇 kîu 2、学生自由朗读。

四、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1、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2、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成果展示: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13~16)(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 1、研读第1~12段。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问题2):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3):墨子见到公输盘,如何用巧妙、锋利的言辞折服公输盘的?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4):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墨子先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北方有一个人侮辱我,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公输盘听了很不高兴。墨子再一次用激将法: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使公输盘说出“我坚持道义,向来不随便杀人。”的话。既然公输盘能坚持道义,墨子就从宋国无罪攻之不义,再从君子的“智”、“仁”、“忠”、“强”、“知类”的标准指责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是不明事理的。这一番巧妙、锋利的言辞使公输盘折服。

问题5):“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⑦: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如何用巧妙、锋利的言辞折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3、研读第17~22段:

问题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墨子如何使楚王收回成命,阻止了一场不正义的战争? 点拨:公输盘和楚王虽然从道理上被说服,但是楚国依仗着公输盘造的云梯,依然不肯罢休。墨子觉得只有在战略战术上胜过公输盘,才能最后说服楚王。于是,就与公输盘进行攻城守城的模拟演习,并取得胜利。但是,公输盘并不死心,想要杀死墨子以成己功。墨子看穿了公输盘的阴谋,并坦然地劝告楚王,“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城等待楚国的入侵。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战胜宋国。用事实粉碎了楚王的一味依靠武器取胜的

问题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1):“智”、“仁”、“忠”、“强”、“知类”的君子标准,指责公输盘,使他折服。

三、⑵以“窃疾”作类比,折服楚王

⑶巧设守城谋略九距公输盘的攻城机变,并以杀臣不能绝劝告楚王,使楚王收回攻宋成命。

4: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采用了三个步骤止楚的。使公输理屈辞穷,使楚王理屈辞穷,模拟攻宋,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禁王放弃攻宋。

劝说艺术:在劝说中充分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逻辑方法,其语言有善于把对手陷入自相矛盾境地的机智。在劝说中,或强悍有力,或形象夸饰,或针锋相对,或直截了当,充分表现了他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四、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2、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五、总结升华

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第3篇:公输教学设计

篇1:公输教案

《公输》教案

作者简介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今山东省滕州市人,汉族,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楚国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知道这件事后,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来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去拜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您有什么见教吗?”

墨子说:“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手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决不能杀人。”

墨子立直脊梁,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解释这一事。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这是仁爱;明知这样做不智不仁却不去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臣;去劝阻了但是没有成功,不能说是尽力了。你遵守道义不杀少数人却杀多数人,不能说这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理屈辞穷,心里不服。)

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停止这事呢?(指攻宋这件事)”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把造云梯的事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

墨子拜见楚王,说:“如今有人在这里,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却想去偷邻居的破车;舍弃自己锦绣衣裳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不吃,却想去偷吃邻居粗劣的食物。大王认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sì)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yuán)鱼、鳄鱼多的天下无比,宋国就像人们所说的没有野鸡野兔鲋鱼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粗茶淡饭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梓树楩树楠树樟树(名贵木材),宋国却连大树都没有。 1 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国。”

于是召见公输盘。先生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作为防御的器械。公输盘一连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防御的方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虽然屈服了,但他说:“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很迷惑)问其中的原因。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无人能守,就可以攻下。可是我的弟子禽滑(gǔ)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入侵。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说:“好吧。我不再攻打宋国了。”

一词多义

⑴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

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 是。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后面的“为”:制造。 以牒为械 当作。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表判断动词,是 ⑵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会见。 于是见公输盘 动词,召见, 胡不见我与王 引见 ⑶类:不可谓知类 动词,事理, 为与此同类 名词,种类, ⑷子:子墨子闻之 子(第一个)夫子,先生;子(第二个)尊称。 愿借子杀之 子,您

⑸说: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 说,陈述,解释

⑹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但是

⑺之: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者,成,将以攻宋”这个消息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2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吾既已言之王矣 代词,代这件事 愿借子杀之 代侮臣者 荆之地方五千里 的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这种 请说之 代词,代这件事 宋无罪而攻之 代词,代宋 犀兕麋鹿满之 代词,代云梦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助词,的 守圉之器 助词,的 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助词,的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助词,的 ⑻起:起于鲁 出发、动身 子墨子起,再拜 起身 ⑼以:将以攻宋 凭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以牒为械 用 ⑽于:胡不见我于王 向 今有人于此 在 起于鲁 从 ⑾争(四声):争有所余:动词,争夺 知而不争:谏诤 ⑿已:然胡不已乎 停止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已经 ⒀文:舍其文轩 花纹彩饰,形容词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 文理 ⒁虽: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然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 (15)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承接代词 义不杀少而杀众 转折代词,却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高兴,愉快。 胡不见我于王 “见”通“现”;引见。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 ;理屈。 已持守圉之器 “圉通“御”;抵挡。 知而不争 “争”通“诤”;直言劝告。 3 古今异义

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所以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领土,土壤

虽然 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的连词

金 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 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文 古义:刺花纹,彩饰 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胡 古义:为什么 今义:姓氏

词类活用

1.吾既已言之王矣 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2.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4.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 5.义不杀少而杀众 众:形容词作名词,少量的人,众多的人 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名词作动词,入侵 7.犀兕麋鹿满之 满:形容词作动词,充满 8.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守圉:动词作名词,守圉的方法

9.公输盘之攻械尽 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将以攻宋 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译文: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2)省略主语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省略主语楚王(墨子) 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

例句: 胡不见我于王? 省略主语“子(公输盘 )”

译文:为什么你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宋有何罪

4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2介宾结构后置

例句: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介宾结构“于鲁”放在动词“起”后作补语“于”相当于“从”。)

译文: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动身。

例句: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介宾结构“于地”、“于民”分别放在谓语“有余”、“不足”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在......方面”。)

译文: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但在人民方面有不足。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介宾结构“于王”放在谓语“见我”后作补语“于”相当于“给,向”。)

译文: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例句:今有人于此(介宾结构“于此”放在谓语“有人”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在”)

译文:现在这里有个人。

判断句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为”表判断。

译文:我认为大王派遣官吏攻打宋国,和这一样。(这,指代文中的舍文轩、窃敝舆之类的行为)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译文:宋国就像人们所说是连野鸡、兔子、鲋鱼都没有的地方。 整体把握

第一步(劝公输盘)

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来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接着,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等于是断了公输盘的退路。“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可是侵略者不会轻易罢手的,当墨子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然后在墨子的进一步逼问下,只好答应引墨子去见楚王。文章极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这一段主要是用对话表述推演,只在几个关键之处做简约而传神的描述。墨子非常重视论辩的逻辑性,说理不是直来直去,锋芒毕露,而是抓住对方的心理,巧譬善喻,旁敲侧击,以引对方进入自己设置的圈套。文 5 篇2:《公输》优质课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一、走进战国,认识墨子(观看视频)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们为争夺霸业,不断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挺身而出,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墨子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人物,他深切同情百姓的遭遇,身体力行,热心救世,力阻战争的爆发,我们今天就学习《公输》,走近墨子。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说出这四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出示一词多义——为。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此为何若人(是);夫子何命焉为(呢)

3、“为”在四个句子中读音一样吗?(第一句读“wéi”,其他三句读“wèi”)用作介词时读“wèi”,用作动词时读“wéi”,这也不是绝对的,当“为”译为“被”时,也读“wéi”。

4、出示一词多义——见

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人物的身份不同,见的含义也就不同,要学会区分。

5、出示一词多义——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种);

子墨子闻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提前的标志);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6、再来看本课的句子。(出示文句)

★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行为一样。

★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

7、你们还有不懂的字词句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积累文言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平时就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1、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就停下来。(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请同学们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打宋国。

3、我们来梳理一下墨子的劝说步骤。(出示课件)

墨子先见公输盘,再见楚王,最后见公输盘,可谓以“见”字一线串珠。

四、探究学习,研读文本

第一回合

1、我们先看第一回合,据史书记载,墨子和公输盘是同乡,好朋友,更是多年的老对手,见面后,墨子会怎样劝说公输盘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3-8段,思考墨子说了哪些话?每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公输盘听了有何反应?(学生齐读3-8段)

2、见面后墨子先说了什么?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3、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想让公输盘说出他不杀人。

4、公输盘说了吗?(没有)

5、他有何反应?(不悦)

6、虽然没达到目的,但公输盘已经不高兴了,墨子的话初见成效。墨子接着说了什么?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火上烧油,故意激怒公输盘,用钱收买他。)

7、这次公输盘说话了,他怎么说?( “吾义固不杀人”)

8、坚守道义从不杀人,公输盘说这句话时心情如何?我们请个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一生读。)

9、师评价:你把公输盘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了,此时的公输盘很生气,断然拒绝,这正中墨子下怀,那墨子针对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是如何批驳的呢?

生回答,师引导:先用一个反问句“宋何罪之有?”质问他。然后用了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层层逼近,批驳公输盘的行为,让他的行为和语言自相矛盾。

10、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话呢?(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势如破竹,掷地有声。气贯长虹。)

11、谁来为我们朗读这段话?(一生读)

12、其实这五个不可谓,句句都有针对性,针对公输盘可能狡辩的理由,老师想进行一个模拟对话,我扮演公输盘,为自己辨解,请一个同学扮演墨子,用书上的话来驳斥我。(角色扮演朗读)

师:吾义固不杀人。

生:请说之。

师:先生请说。

生: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师:宋无罪,然攻宋可为楚国扩大疆域。

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师:话虽如此,然云梯已成,攻宋势在必行。

生: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师:攻宋乃楚王之意,受任于楚王而忠于楚王。

生: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师:言之王,王未听也。

生: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师:为楚造云梯灭宋,足以为强。

生: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此处受《“丝丝入扣”与“势如破竹”》(曹刚)一文的启发)

13、大家说说看,我们俩谁读的好?(老师读得好。

14、老师读的好可不行,老师扮演的是公输盘,作为墨子,要在气势上压住公输盘,谁还愿意和老师来读?(一生再读)。

15、不错!你不仅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由此可见这五个不可谓是墨子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想到了公输盘要为自己辩解,所以他先发制人,全面出击。我们把这五句“不可谓”连起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师生齐读)

16、同学们读的很有气势,连在一起读,环环相扣,简直无懈可击,公输盘根本无从辩驳,用书上的一个字说出公输盘的反应——服。

17、师小结:其实墨子见公输盘,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诱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将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18、用对方的言行来反驳对方,这种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概括?(生:自相矛盾、请君入瓮等)

19、这种方法是反驳对方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常常用它来化解尴尬,驳倒对方,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出示实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辩一辩) 师:你很聪明,长大了也一定能干,孔融这样说等于是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墨子就是用这种方法劝说公输盘的,但发动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是楚王,我们接着看墨子是怎样劝说楚王的?

第二回合(观看视频)

1、墨子是怎样劝说楚王的?(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

2、墨子劝说楚王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但这次他面对的是楚王,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这段话,让男生读“荆之地“的内容,女生读“宋之地”的内容,老师来读“此犹??之与??也”这个句式,最后一句一起读)。

生:这次他面对的是君王,运用类比,委婉一些。

生:极力夸赞楚国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楚王听了很高兴。

3、运用类比,显得委婉。用对比、夸张在楚王面前夸楚国,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这些手法的运用,都体现了墨子劝说的委婉性和艺术性。如果像劝说公输盘那样,连珠炮似的,楚王会如何?(生:杀了他。)

4、所以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墨子就是巧用设比,迂回包抄。墨子就这样说服了不可一世的楚王,我们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善哉)

5、但楚王凭借公输盘为他制造的先进武器,感到胜券在握,他不会因为墨子的几句话而放弃,那墨子该怎么办呢?我来看三个回合。

第三回合(观看视频)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模拟战争,公输盘连用几招,墨子见招拆招,正可谓以眼还眼,以牙以牙。不仅如此,墨子来时已作了充分的准备,早已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等着守城武器,与宋军联合而待楚寇了。至此,墨子才对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墨子止楚攻宋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落后就要挨打。

生:拥有强大的实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生:墨子不仅机智善辩,在道义上战胜了对方,而且不畏强敌,在实力上也不甘示弱。 生:我很敬佩墨子,他机智善辩,勇敢无畏,敢于挑战强国。

五、感受襟怀,领悟思想

1、墨子的确令人佩服,这场战争楚国要攻打宋国,(出示课件)和墨子国家关系不大,他却千里迢迢,从今天的山东到湖北荆州,冒着生命危险,孤身深入敌国,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呢?

生:因为深切同情老百姓的遭遇。

生:心中有正义。

生:心中有爱。

2、当时很多思想家都在研究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去爱,墨子也是。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他要求人们爱的一种境界就是爱人如已,他的这种思想学说其核心就是我们所说的兼爱。墨子反对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阻止强大的楚国攻打宋国,就是兼爱非攻的具体体现。

孟子曾这样评价墨子: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说墨子提倡爱天下所有人,只要是利于天下的事,他都愿意做,哪怕磨秃头顶,磨烂脚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墨子一样做到爱人如己,那这个社会就不会再有欺骗,不会再有战争,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温馨和谐。

六、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墨子的语言魅力,领悟到了墨子的爱人如己,我们不会忘记,在民族的丰碑上,镌刻着一位名为墨子的先贤圣哲,他的智慧,他的思想,将永远光照后人。

布置作业:观看“百家讲坛”之“班墨传奇”(钱文忠) 篇3:《公 输》表格式教案

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篇4: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

墨子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排比、比喻等说理方式,学习叙事的详略,体会论辨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叙事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从而,把握墨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备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录音带,制作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春秋战国时代,各路诸侯逐鹿中原,相互争霸,各种学派都各自宣扬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种思想和主张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今天,我们看一下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怎样实践着自己的主张,践行着自己的思想的。

二、作者简介:墨子,名翟,鲁国人,战国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三、听录音,读准字音。

四、在幻灯片上查验字词。

翟(dí) 盘(bān) 郢(yǐng) 舆(yú) 褐(hè) 犀(xī)兕(sì) 鼋(yuán)鼍(tuó)鲋(fù) 姬(pián) 诎(qū) 圉(yù) 滑(gǔ)

五、学生再次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内容。

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记叙了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侵略的意图的经过,出色地表现墨子的才智,勇敢,反对攻伐的精神,是“非攻、兼爱”的主张的生动体现。

七、探究问题:

1、《公输》中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他完成了任务吗?

2、如何分析墨子、公输盘、楚王这三个人物形象? 明确:

1、本文中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公输盘、及楚王。主要表现的是墨子言行,他去楚国的目的,就是想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墨子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2、三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墨子是这其中的主要人物,墨子运筹帷幄,步步设喻相诱,先后对公输盘和楚王布下陷阱,然后,出其不意进行出击,先说服公输盘,再劝阻楚王,最后以足够的实力赢得了这场重点外交斗争的胜利。从中看出:墨子是一个明辨是非,坚持正义,有勇有谋,不畏强敌,反对战争的策士。公输盘是这篇文章的线索人物,制造机械,准备攻宋,被墨子挫败下阵,后把希望寄托在楚王的身上,不想楚王也遭遇同样的命运,仗恃器械与墨子交锋,实战演练,最终械尽,心生杀机,想置墨子于死地,墨子巧妙揭穿其阴谋,公输盘也败下阵来。公输盘是一个虚伪阴险、有计谋,有野心

的人。而楚王凭着地大物博,扩张之心不止,贪财好利,一心想攻宋,在墨子的强大劝阻下,最终放弃侵略计划,他是一个无理,无义,贪婪成性的君主。

九、作业:翻译下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1、云梯之械

2、夫子何命焉为

3、吾义固不杀人

4、义不杀少而杀众

十、反思:学生对某些人物形象有着定势思维,比如:公输盘(鲁班),因为他发明了许多的工具,是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被认为是智慧的典范,所以,影响了对本文公输盘人物形象的分析,作为课文分析,很有必要了解了公输盘好战,虚伪,阴险的另一面。

依兰县三道岗镇第一中学

崔世全

《公输》教学设计 篇5:公输板书设计

《公输》板书设计

往楚国:故事起因、背景 (不辞辛苦) 借子杀之(设例)——吾义固不杀人

王见楚

见公输 ——不杀少而杀多 以义相责 舍华车而窃敝舆——五千里与五百里 舍锦绣而窃短褐——天下富与无鲋鱼者 以智相阻 舍粱肉而窃糠糟——佳木多与无长木者 大 智 大

见公输

(类 比) 公输:九设?? 墨子:九距?? 弟子:持械?? 以技相较

主题思想:

课文以对话形式,记叙了墨子用道理和实力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出色的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精神,是墨子“兼爱”“非攻”主张的生动而具体的体现。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公输

教学设计公输 《墨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吗?

2、墨子和《墨子》介绍:(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小声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 (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 (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略)

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指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3、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 力求读准。 (叙述者、墨子、公输盘、楚惠王)

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6、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宣传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3)公输班何许人也?楚国攻打宋国的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明确:注释②

此场战争是“不义之战”(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4)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5)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墨子为什么如此不辞劳苦?(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思想) 解释“兼爱”、“非攻”

(6)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事件的结果?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7) 请以“这篇课文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 概括课文的内容。 如:这篇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

集体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和思路,体会对话的语气、语意。

三、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细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不说”) 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③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所谓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难辩。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二)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比喻。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集体朗读课文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 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模拟对话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墨子机智、勇敢,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是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学习课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 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5、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四、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板书设计:

《墨子》

见公输

墨子:闻警赴楚 公输:义不杀人

以义相责 墨子:义不杀少

墨子

见楚王

楚王:必有窃疾

止楚攻宋

墨子:王吏攻宋

以智相责

智慧勇敢

与此同类

见公输

公输:九设械尽

墨子:九距有余

以技相较

持器待寇

人物

墨子

劝楚攻宋

“非攻”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楚王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推荐第5篇:《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3、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4、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二、整体感是课文内容: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4、学习生字:

械(xiâ)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

5、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

此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四、教师小结: 课文记述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连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墨子制止楚国攻打宋国这一事件。以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具体地反映了他的反侵略和“兼爱”的思想,是墨子“非攻”主张的真实写照。

二、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三、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五、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1)、公输盘不说(高兴);请说之(解释)。 ..(2)、胡不见我于王(引见);见公输盘(拜见)。 .. (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4)、不可谓知类(事理);为与此同类(类别)。 .. (5)、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2、词类活用:

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义:道义,这里是坚持道义的意思。) .

3、古今异义:

(1)、子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2)、吾知所以距子矣:(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示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 ..

六、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1)、以“见”字一线穿珠: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背景交代——公输盘“服”——楚王曰:“善”——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1)、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明确: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总结升华:

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四、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五、板书设计:

23、公输

第一次波澜:墨子折服公输盘;第二次波澜:墨子劝说楚王;第三次波澜:墨子到到目的。

————以墨子的行踪为线索,以公输盘造云梯为纽带。

推荐第6篇: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三维目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材分析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设计(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才能,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他非凡的气度。

第一课时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课文。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2)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3)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4)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5)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6)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阻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阻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瓮,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杀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沼: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

第二课时 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眼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整理到笔记本中。

推荐第7篇:《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⑵ 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⑵ 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⑶ 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3、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 flash)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预情况,看谁了解得最多最好!

三、朗读课文,扫除朗读障碍

1、扫除朗读障碍:

把自读过程中有疑问的字词提出来,让其他同学一起来学习。

2、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生字:

械(xiâ)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褊楠(piá nán) 梓(zī)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长木(zhàng)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⑴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⑵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⑶ 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⑷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⑸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⑹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⑺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⑻ 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2、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说:

公输盘不说(高兴)

请说之(解释) 见:

见公输盘(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类: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之: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板书设计〗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实力胜(胆识过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课文探究

学生把各自发现的问题提出来探究学习。

1、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矗子的劝说艺术

2、问题设计:

⑴ 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⑵ 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⑶ 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⑷ 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② 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③ 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

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畅读感悟

1、学生发挥想像并联系实际畅谈学习后的收获及感想。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课外阅读史怀译的《敬畏生命》,了解其见解;并与《墨子·非攻》作比较,看看他们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七、参考资料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推荐第8篇:《公输》优质课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一、走进战国,认识墨子(观看视频)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们为争夺霸业,不断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挺身而出,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墨子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人物,他深切同情百姓的遭遇,身体力行,热心救世,力阻战争的爆发,我们今天就学习《公输》,走近墨子。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1、说出这四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出示一词多义——为。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此为何若人(是);夫子何命焉为(呢)

3、“为”在四个句子中读音一样吗?(第一句读“wéi”,其他三句读“wèi”)用作介词时读“wèi”,用作动词时读“wéi”,这也不是绝对的,当“为”译为“被”时,也读“wéi”。

4、出示一词多义——见 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人物的身份不同,见的含义也就不同,要学会区分。

5、出示一词多义——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种); 子墨子闻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提前的标志);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6、再来看本课的句子。

(出示文句)

1 ★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行为一样。

★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同破车相比。

7、你们还有不懂的字词句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积累文言字词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平时就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1、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就停下来。(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请同学们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打宋国。

3、我们来梳理一下墨子的劝说步骤。(出示课件)

墨子先见公输盘,再见楚王,最后见公输盘,可谓以“见”字一线串珠。

四、探究学习,研读文本 第一回合

1、我们先看第一回合,据史书记载,墨子和公输盘是同乡,好朋友,更是多年的老对手,见面后,墨子会怎样劝说公输盘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3-8段,思考墨子说了哪些话?每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公输盘听了有何反应?(学生齐读3-8段)

2、见面后墨子先说了什么?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3、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想让公输盘说出他不杀人。

4、公输盘说了吗?(没有)

5、他有何反应?(不悦)

6、虽然没达到目的,但公输盘已经不高兴了,墨子的话初见成效。墨子接着说了什么?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火上烧油,故意激怒公输盘,用钱收买他。)

7、这次公输盘说话了,他怎么说?( “吾义固不杀人”)

8、坚守道义从不杀人,公输盘说这句话时心情如何?我们请个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一生读。)

9、师评价:你把公输盘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了,此时的公输盘很生气,断然拒绝,这正中墨子下怀,那墨子针对公输盘的“吾义固不杀人”,是如何批驳的呢?

生回答,师引导:先用一个反问句“宋何罪之有?”质问他。然后用了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层层逼近,批驳公输盘的行为,让他的行为和语言自相矛盾。

10、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话呢?(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势如破竹,掷地有声。气贯长虹。)

11、谁来为我们朗读这段话?(一生读)

12、其实这五个不可谓,句句都有针对性,针对公输盘可能狡辩的理由,老师想进行一个模拟对话,我扮演公输盘,为自己辨解,请一个同学扮演墨子,用书上的话来驳斥我。(角色扮演朗读) 师:吾义固不杀人。 生:请说之。 师:先生请说。

生: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师:宋无罪,然攻宋可为楚国扩大疆域。

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师:话虽如此,然云梯已成,攻宋势在必行。 生: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师:攻宋乃楚王之意,受任于楚王而忠于楚王。 生: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师:言之王,王未听也。 生: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师:为楚造云梯灭宋,足以为强。 生: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此处受《“丝丝入扣”与“势如破竹”》(曹刚)一文的启发)

13、大家说说看,我们俩谁读的好?(老师读得好。

14、老师读的好可不行,老师扮演的是公输盘,作为墨子,要在气势上压住公输盘,谁还愿意和老师来读?(一生再读)。

15、不错!你不仅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由此可见这五个不可谓是墨子深思熟虑的结果。他想到了公输盘要为自己辩解,所以他先发制人,全面出击。我们把这五句“不可谓”连起来读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师生齐读)

16、同学们读的很有气势,连在一起读,环环相扣,简直无懈可击,公输盘根本无从辩驳,用书上的一个字说出公输盘的反应——服。

17、师小结:其实墨子见公输盘,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诱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

3 将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18、用对方的言行来反驳对方,这种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概括?(生:自相矛盾、请君入瓮等)

19、这种方法是反驳对方的一种非常有力的方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常常用它来化解尴尬,驳倒对方,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故事。(出示实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辩一辩) 师:你很聪明,长大了也一定能干,孔融这样说等于是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墨子就是用这种方法劝说公输盘的,但发动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是楚王,我们接着看墨子是怎样劝说楚王的?

第二回合(观看视频)

1、墨子是怎样劝说楚王的?(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

2、墨子劝说楚王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但这次他面对的是楚王,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这段话,让男生读“荆之地“的内容,女生读“宋之地”的内容,老师来读“此犹„„之与„„也”这个句式,最后一句一起读)。 生:这次他面对的是君王,运用类比,委婉一些。 生:极力夸赞楚国面积广阔,物产丰富,楚王听了很高兴。

3、运用类比,显得委婉。用对比、夸张在楚王面前夸楚国,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这些手法的运用,都体现了墨子劝说的委婉性和艺术性。如果像劝说公输盘那样,连珠炮似的,楚王会如何?(生:杀了他。)

4、所以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墨子就是巧用设比,迂回包抄。墨子就这样说服了不可一世的楚王,我们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善哉)

5、但楚王凭借公输盘为他制造的先进武器,感到胜券在握,他不会因为墨子的几句话而放弃,那墨子该怎么办呢?我来看三个回合。第三回合(观看视频)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模拟战争,公输盘连用几招,墨子见招拆招,正可谓以眼还眼,以牙以牙。不仅如此,墨子来时已作了充分的准备,早已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多人,等着守

4 城武器,与宋军联合而待楚寇了。至此,墨子才对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墨子止楚攻宋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落后就要挨打。

生:拥有强大的实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生:墨子不仅机智善辩,在道义上战胜了对方,而且不畏强敌,在实力上也不甘示弱。 生:我很敬佩墨子,他机智善辩,勇敢无畏,敢于挑战强国。

五、感受襟怀,领悟思想

1、墨子的确令人佩服,这场战争楚国要攻打宋国,(出示课件)和墨子国家关系不大,他却千里迢迢,从今天的山东到湖北荆州,冒着生命危险,孤身深入敌国,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呢?

生:因为深切同情老百姓的遭遇。 生:心中有正义。 生:心中有爱。

2、当时很多思想家都在研究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去爱,墨子也是。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他要求人们爱的一种境界就是爱人如已,他的这种思想学说其核心就是我们所说的兼爱。墨子反对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阻止强大的楚国攻打宋国,就是兼爱非攻的具体体现。

孟子曾这样评价墨子: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说墨子提倡爱天下所有人,只要是利于天下的事,他都愿意做,哪怕磨秃头顶,磨烂脚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墨子一样做到爱人如己,那这个社会就不会再有欺骗,不会再有战争,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温馨和谐。

六、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墨子的语言魅力,领悟到了墨子的爱人如己,我们不会忘记,在民族的丰碑上,镌刻着一位名为墨子的先贤圣哲,他的智慧,他的思想,将永远光照后人。

布置作业:观看“百家讲坛”之“班墨传奇”(钱文忠)

推荐第9篇:《公输》教学设计[优秀]

《公输》教学设计

秦皇岛第十九中学

赵晓玲

教学目标:

1.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中了解墨子及其非攻的思想主张。

2.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墨子“非攻”主张。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资料助读(见《课时练》——课前预习内容) 1.作者介绍: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作品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

二、检查预习:

PPT4:1读准字音

2根据预习,试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三、研习课文

1.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将个人字词方面的疑难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

(3)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词语解释。

(4)以检测形式引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词语(PPT6-PPT9)。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PPT)

(1)请以“这篇课文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墨子________”概括课文的内容。 (2)结合具体情节体会人物心理,试着读出其语气、语意。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小结:故事,以“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告终,宣告墨子止楚攻宋的胜利。 3.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仔细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楚王放弃攻宋。

①分析第一回合:墨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劝说公输盘的呢? 试着推测墨子如此做的用意。

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再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②分析第二回合:墨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楚王的?

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例子,再借楚王的推断以类比说明楚攻宋之不智。 ③小结: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④分析第三回合:.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呢?(集体朗读课文)

A在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较量中,不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战术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B公输盘两战皆败后恼羞成怒,动杀机。

C墨子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

三、拓展延伸:默读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学习课文后,你最大感受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五、布置作业

1.《课时练》P71-72。

2.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推荐第10篇:《公输》教学设计4.doc

《公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言: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下册中的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你能说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流派吗(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兵等)?由“墨家”导入课文。墨家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吗?

2、墨子和《墨子》介绍 (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小声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 (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 (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略。)

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做好复述课文的准备。指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

3、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4、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读准。(叙述者、墨子、公输盘、楚惠王。)

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6、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宣传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3)公输班何许人也?楚国攻打宋国的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明确:注释②此场战争是“不义之战”(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4)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5)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

系不大。)

墨子为什么如此不辞劳苦?(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思想。) 解释“兼爱”、“非攻”

(6)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事件的结果?(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7)请以“这篇课文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概括课文的内容。 如:这篇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 集体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和思路,体会对话的语气、语意。

三、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细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不说”)

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③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所谓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难辩。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三)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比喻。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三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集体朗读课文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

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模拟对话,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墨子机智、勇敢,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是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学习课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5、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四、布置作业: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第11篇:《公输》教学设计2

《公输》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公输》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课文均为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学习这类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先贤的智慧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在丰富文言知识的同时,充实自己的心灵。

《公输》选自《墨子•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文章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是墨子“非攻”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论辩性散文之一。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工匠学者,墨子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建树。不过,他最为关心的依然是社会政治问题。墨子和孔子一样讲“爱”,但墨子讲爱,与儒家讲仁爱有亲疏尊卑之分,讲爱有差等不同,墨子讲爱无差等,一视同仁,“爱人若爱其身”(《墨子·兼爱上》)。儒家讲义,墨子也讲义,但他的义,即是利,“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墨子·耕柱》)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基本原则出发,他主张“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

在课文《公输》中墨子强调要讲利人的大义,反对伐无罪之国,并以实际行动来制止战争,不仅表现了一个思想巨人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还以“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的牺牲精神践行着自己的主张。文本教学资源丰厚,是不可不重视的经典名篇。

首先,故事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宋顿成危卵之势,在此关头,墨子只身往楚。先见公输,公输服;再见楚王,楚王曰“善”;可楚王并未因此而放弃攻宋计划,甚至在推演不胜的情况下,公输又起杀墨子之心。

再者,墨子不是逞口舌之能的说客,而是有着博大思想的思想家,文中的两处论辩集中反映了墨子“兼相爱”的主张。

还有墨子的劝说技巧高超,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论说逻辑严密,类比譬喻,精辟传神。

说公输时,墨子先以“借子杀之”为喻,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来做文章,连用五个“不可谓”,深入揭露对方“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和“义”的虚伪性,层层推进,句句在理,咄咄逼人之势跃然纸上,使公输盘最终不能不服。

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旁敲侧击,由一个完全有悖事理的情形谈起,看似随性无意,却突然话锋一转,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巧说楚王,绵里藏针,此时,楚王像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

【教学取向】

阅读古代经典,一方面要了解古贤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要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它。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克服文字障碍,自主地循文入义,并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亲近经典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思考。

语文学习还要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先秦散文叙事简洁,字字有味,而本文在记叙论辩的时候,却又不惜笔墨,或气势如虹,直指主题,或字字珠玑,意蕴悠长。非诵读涵咏不得其真,非仔细对比不得其味,非还原场境不明其理。结合本文特点,拟确定本文

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研读中了解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传统文化,用古代思想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充实自己的心灵。 【过程设想】 课前互动

以三国时董遇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激趣互动。 一 初读课文

1 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字义、读对节奏。我们可以用“三查两问”的方法学习课文。

2 检查落实字音、词义,学会断句。 二

再读课文

本文记录了墨子的三段言行,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1 划分层次

2 概括段落大意 三 研读课文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学习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1 朗读第一部分,你觉得说服力最强的是哪一处?

2 这段话中,哪几个词语反复使用,引起你的注意? 3 品“而”字,体会墨子认为公输名实不符的矛盾。

4 调整五句“不可谓”的位置,明确墨子驳斥中的严密的逻辑关系。

5 品味“再拜”“请说之”,感受墨子有礼有节的态度。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学课文后两部分内容,完成屏幕上的学习任务。 ① 墨子说楚王和说公输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② 信誓旦旦“必取宋”的楚王最后为何“请无攻宋”?这个故事带给你哪些启示? 五 小结提升

师小结: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赏析,真切感受到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了一篇论说文的名篇。课下请同学们运用“三查两问”的方法阅读先秦诸子散文,了解各流派的基本思想,让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充实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人生。 六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拓展阅读先秦诸子散文,并与周围的人讨论各流派的基本思想。 板书设计:

《墨子》

义斥公输

理说楚王

力拒公输

第12篇:《公输》教学设计[版]

《公输》教学设计

【相关标准陈述】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各种辩论,有辩论就必须有矛盾的焦点、矛盾的双方。 通过两年多的训练,初三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习《公输》,在熟知文义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为、之及通假字的用法,培养积累能力和习惯。

2、借助诵读,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墨子的形像特点。

3、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认识“非攻”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节课 课前预习:

1、诵读课文,背诵巩固课文字词及译文。

2、完成《导学提纲》的练习。【教学过程方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战国)

(战国初年,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诸侯国内弑君篡位屡见不鲜,

剧烈的社会动荡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人生和社会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试图用自己的学说和时间改变社会现状,)而在这个时期的舞台上曾活跃着这样一位智者,他以雄辩的口才,犀利的词锋平息了一场战火,让人们远离了灾害,他便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对就是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墨子一起走进《公输》去领略墨子过人的风采~。(板书:《公输》 《墨子》)

二、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四、梳理归纳,积累字词

1、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一词多义 A、为

(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3)此为何若人(是) (4)夫子何命焉为(呢)

B、之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这种) (2)子墨子闻之(代词指楚攻宋这件事) (3)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标志)

(4)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立性,不译)

五、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

2、我们来梳理一下墨子的劝说步骤?

墨子先见公输盘,再见楚王,最后见公输盘,可谓以“见”字一线串珠。

目的:整体感知课文,锻炼概括能力。

六、研读赏析,体味墨子劝说艺术

墨子见公输般

1、讨论解惑

同学默读课文,3-8段。

探究问题一:这部分 (板书:道义)

探究问题二:重点研读6--7段,师生模拟对话,探究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我们该用何种语气来读?

2、师生模拟对话:

教师扮演公输盘,说公输盘狡辩的理由。请一同学用书上墨子的话进行反驳。再把五个“不可谓”连起来齐读,感受语言气势。

3、还原思维

提问: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还原整个思维过程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诱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将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板书:道义)

4、归纳运用

用对方的言论来反驳对方,这种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还可以用那些成语概括?

墨子见楚王

1、思考探究:

同学们朗读(13-16段)

探究问题一:墨子又是怎样劝说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 探究问题二:墨子劝说楚王在语言表达上和劝说公输般时有什么不同? (出示这段话,让男生读“荆之地“的内容,女生读“宋之地”的内容,老师来读“此犹„„之与„„也”这个句式,最后一句一起读)。

2、朗读小试牛刀

在先秦散文中,经常有一连串的比喻、排比句,非常有气势。那怎样才能读出气势,请同学们试一试?(表演读,小组内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用声音传达感情的同时,尽量加上动作、神态。) 目的:了解墨子运用比喻巧妙说理的艺术,把握楚王的仗势欺人,和墨子的志在必得的性格特点。

墨子见公输般

1、观看视频

探究问题:是什么让楚王放弃攻宋打算的?

讨论明确:靠实力实现“非攻”的目的。(板书:实力) 道义让其理屈,实力才真正让其屈服(板书:理屈、屈服)

七、通过人物对话来探究人物形象,认识墨者精神。

1、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如此困难的劝阻,墨子居然成功了,显然墨子靠的不是运气。从文中你感受到墨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问题二:这场战争楚国要攻打的是宋国,而墨子却从山东千里迢迢的赶到湖北荆州,冒着生命的危险,孤身深入敌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探究问题三:领悟墨子思想精髓 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八、课文小结,拓展升华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把目光聚焦到中菲黄岩岛事件上,你想对中国政府和菲律宾政府说些什么?(请结合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说)

目的:(把目光转向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中菲黄页岛事件这一敏感时事,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入了对时事的评说,有感而发,创设语言表达情境) 不要战争,这中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的呼声。这也让我想起了中国外长李肇星语重心长的一句话:“天底下,人为贵,人世间,民心为重。”让我们为中菲人民祈祷,期待这一事件早日结束。

(板书:战争)

目的:在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

九、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墨子的《非攻》一文,并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形式,了解古往今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战争带给世界的种种灾难,进一步了解墨子“非攻”思想的内涵以及他对发动战争者的深刻讽刺,结合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13篇:公输 教学设计(全文)

《公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习惯,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

2、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揣摩文中的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3、了解墨子的“非攻”主张,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语气,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战争的苦难磬竹难书,我们都呼唤着和平,其实呀,在两千年的先秦,哲学家墨子就已经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他曾经凭借智慧和胆识制止了一场不义之战。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公输》,来领略一下他的风采。

一、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

2、生字词的注音。

二、讲授新课。

(一)、朗读课文,疏通生字。

方法:标出的生字,小组内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老师指导。

(二)、疏通生字后,再默读课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弄懂课文的意思,不明白的字或词标划出来。

方法:不懂的词小组内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举手问出班内解决,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检测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夯实文言基础。

(出示课件)

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然胡不已乎

2.荆之地方五千里

3.公输盘诎

4.我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翻译句子:

1、吾义固不杀人。

2、宋何罪之有?

(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目的:整体感知课文,锻炼概括能力。

明确:公输盘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

(五)、先劝公输盘服了没有?

引导学生找出依据:服(公输盘服)

不服(“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1、默读课文公输盘部分,思考:

墨子是怎样把公输盘一步步说服的?

讨论明确:设了一个圈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请君入瓮,使公 输盘在道义上理屈词穷。

2、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

目的:通过读,理解墨子的自信与胸有成竹,公输的傲慢与狡猾。

(六)、(见楚王部分)表演读,分角色读时加上动作和神态,小组自由结合。

目的:了解墨子运用比喻巧妙说理的艺术,把握楚王的仗势欺人,和墨子的志在必得的性格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部分

思考:最终依靠什么让楚王放弃攻宋打算的?

讨论明确:靠实力实现非攻的目的。

(八)、拓展:你最想和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几句话?

小结:今天的和平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结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墨子那样,为和平而不懈奋斗,那么,生活就会安定,世界就会和平,就让和平的美丽永驻心间吧!

教学实录

师:上课!

师:战争的苦难磬竹难书,我们都呼唤着和平,其实呀,在两千年的先秦,哲学家墨子就已经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他曾经凭借智慧和胆识制止了一场不义之战。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公输》,来领略一下他的风采!(板书课题)

师:大家对墨子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下?

生1: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看的课下注释。

师:利用课下注释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墨子》这本书?

生2:(看课下注释很快的说)《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师:大家都标划出来。预习时,能做到给生字注上音的同学举手?

(大部分同学都举手)

师:那大家开始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流畅。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约三分钟)

师:大家有不认识的生字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生字) 师:现在还有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生字吗?举手问出来。

生3:“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一句中“为”字的读音一样吗?

师:谁能当小老师给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4:第一个“为”是介词,读wâi;第二个“为”是动词,读wãi。

师:谁还有生字?

(无人举手)

师:大家解决了生字,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课文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句用笔标划出来,一会儿咱来一块儿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师指导方法:要求学生做出标记,要具体到哪个字,哪个词不会。)

(4分钟后)

师: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懂的句子。

(生讨论解决疑难)

师:小组内不能解答的,现在大家举手问出来,咱大家一起来解决。

生5:153页“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是什么意思?

师:大家问时要具体到哪个词不理解。这句话中肯定有你理解的词,比如:“吾”什么意思?

生5:“我”。

师:“知”呢?

生5:“知道”。

师:“所以”什么意思?

生5:-----

师:那看一下课下注释。

生5:用来......方法。 师:“距子”怎么翻译?

生5:对付你。

师:那好,你把这句话通一遍,试一试。

生5:我知道......你知道......

师:到底是“你知道”还是“我知道”呀?

(生笑,气氛融洽)

生5:“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抵挡你,但是我不说”。

师:这不是回答的挺好的吗?一定要相信自己!

生6:150页“争而不得,不可未强”中的“强”字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解答?

生7:强大。

生8:我不同意,应是“坚强”。

师:“争论了却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说得通吗?

生:说不通,应该是“坚强”。

师: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生点头,默认)

生9: 153页“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中的“请”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给他解答?

(无人举手)

师(提示):这个“请”同 “请献十金”中的“请”意思一样。

生10(恍然大悟):请允许我。

生11:“虽杀臣,不能绝也\"中的“虽”是什么意思? 生12:即使。

师:谁还有疑难问题?

(无人举手)

师:好,请看大屏幕,(打出课件),谁能来解释一下?

师:“然胡不已乎?”的“胡”是什么意思?

生13:“为什么”。

生14:“荆之地方五千里”的“地方”是“土地方圆”。

生15:“公输诎”的“诎”同“屈”,理屈。

生16:“吾知所以距子矣”的“所以”是“用来......的方法”。

师:翻译下列句子:

(出示课件)

1、吾义固不杀人。

2、宋何罪之有?

生17:我坚持正义向来不杀人。

生18: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师:大家把文章的意思弄懂了,那么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用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生19:讲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

师:概括非常简练。墨子先劝说的谁呢?

生(齐):公输盘。

师:在劝说公输盘时,你认为是劝服了还是没服呢?

(生有的说“服了”有的说“没服”)

师:请大家找出证据。 生20:我认为服了,课文有原句“公输盘服”。

师:那大家标出这个句子。(板书“服”)

生21:我认为没服,因为他并没有放弃攻宋。从“不可,吾既己言之王矣”可以看出。

师:那为什么文中写“公输盘服”呢? 请大家读课文,从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读到“公输盘曰:‘诺’”。思考一下公输盘是怎样一步步被说服的?墨子使用了什么劝说方法?

(生读课文)

师: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下?

生22:墨子给公输盘设了一个圈套,引诱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连用五个“不可谓”,指出他“义不杀少而杀众”,使他理屈词穷。

师:设了一个圈套(板书O)。然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他在道义面前哑口无言,理屈词穷——“公输盘服” (板书:道义)。但他放弃攻宋了吗?

生(齐):没有。

师:所以这时候公输盘和墨子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下面大家就分角色读,揣摩二人的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

(生开始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师巡回指导)

师:谁能来试一下。

(两个女生站起来读)

师(采访读墨子的女生):为什么你读的语调非常高亢?

生23:因为墨子在劝说时是信心百倍,胸有成竹。

师:谁能来评价一下她两个读的怎么样?

生24:我觉得墨子读的很好,把他正义的形象表现了出来。公输盘没读出当时的情形。

师:你觉得她哪些地方没读出来?

生25:“不可,我既己言之王矣!”

师:你能读一下吗?

生25(读)

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生25: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但又不想放弃攻宋,就拿楚王做挡箭牌,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师:公输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墨子毫不退缩,立刻去拜见楚王,一场精彩的论辩又开始了。下面大家来读第二部分, 小组内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用声音传达感情的同时,尽量加上动作、神态,一会儿找同学演出来。

(生开始表演读,师指导)

师:大家读的很投入,谁能给大家到台上演一下?

(两位男生上台来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师:我想问一下楚王,你认为你读的最得意的地方是什么?

生26:“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师:为什么?

生26:我感觉把楚王盛气凌人的气势读出来了。

师:(模仿这个男生的表演)“啪”再拍一下桌子,是够蛮横的!

(师生笑)

师(另一生):那你呢?

生27:应当是第二句。因为墨子已经胸有成竹,志在必胜了,读时很有信心很有气魄。

师:你觉得你读出气魄了吗?

生27:有点欠火候。

师:那好,大家都读这一连串的比喻句,看怎样才能读出气势。 (生读)

师:在先秦散文中,经常有一连串的排比句,非常有气势。那怎样才能读出气势,谁能来试一试?

生28:(读)

师:谁能给他点评一下?

生29:我感觉他气势是读出来了,但有些字音没有读准,比如:

“糠糟(zāo)”读成了“糠糟(cāo)”,“长(zhàng)木”读成了

“长(zháng)木”。

师:你就是读得再有气魄,只要是读错了字,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字词的积累。那好,大家看墨子在劝说楚王时,使用了什么方法呀?

生30:设喻,下了一个圈套。

师:墨子设喻很巧妙,让楚王从道义上也“服”了,不得不说“善哉”,那他放弃这场战争了吗?

生(纷纷):没有。

师:那最后的结果怎样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部分。

(生齐读)

师:最后的结果用哪句话可以概括出来?

生31:吾请无攻宋矣。

师:那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楚王和公输盘真正“服”了呢?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生交流)

生32:凭借着实力让楚王真正屈服。

师:(板书“实力”)墨子讲道理让其口服,实力才让其真正屈服。

师(回扣板书小结):子墨子利用了巧妙的比喻来讲道理,在道义上使其理屈,最终依靠自己的实力实现了他的主张——非攻(板书) 。 师:大家读过鲁迅先生的《非攻》吗?

(有几个同学举手说读过,大部分同学说没读过)

师:没有读过的同学课下一定要看一看,大家可以比较一下《非攻》里面的墨子形象,同本文有什么区别。

师:整篇课文墨子同公输盘和楚王斗智斗勇,最终阻止了一场不义之战,可谓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想必对大家也有很大的启发,现在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物说几句话?先在小组内说一下。

(同学交流)

师:谁来说一下?

生33:我想对墨子说:“你誓死捍卫正义,为实现和平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也争取做这样的人。

生34:我想对公输盘说:“你有精湛的技术,但为什么却用到攻打别人的身上呢?如果为人民造福的话,会不会更好呢?”

生35:我想对楚王说:“不要觉得自己强大就欺负弱小的国家,迟早你要受到惩罚的。”

师:如果美国的布什总统能听到这句话就好了。

生36:我想对墨子说:“你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但你“非攻”的思想有一些不实用了。秦始皇就是因为使用战争灭六国才统一中国的,如果按照墨子理论,中国就永远无法统一了。我认为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战争的。”

(掌声雷动)

师:你真不简单,提出了一个困惑我们人类的问题,听课的老师都为你鼓掌了!

师:但毋庸质疑的是,战争带给我们的永远是苦痛,和平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结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墨子那样,为和平而不懈奋斗,那么生活就会安定,世界就会和平。就让和平的美丽永驻我们心间吧!下课。

第14篇:《公输》教学设计3

《公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

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生字: 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矗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四、总结升华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五、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

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六、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课外阅读史怀译的《敬畏生命》,了解其见解;并与《墨子•非攻》作比较,看看他们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15篇:《公输》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公输》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

二、作者:背景简介。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墨子(约前476-一前390),姓墨名翟(di),战国初期鲁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用公输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宋,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三、阅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可事先做成幻灯片,把字写好,上课放映)。

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指导其自主学习,变“一言堂”为“群策堂”,利用一些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然后每组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梗概。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划分文章结构如下: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自“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到“公输盘服”是第一部分,墨子用“义不杀众”说服公输盘;自“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到“„„必取宋”是第二部分,墨子连用三个比喻,指出楚王攻宋之不智;自“于是见公输盘”到“吾请无攻宋矣”是第三部分,墨子以实际行动迫使楚王停止攻宋。

四、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教师指点难词、难句。

(1)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2)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3)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4)请献十余: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5)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6)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7)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需要设计的问题。

(1)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

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

(3)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

(4)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可以小组讨论,研究)

提示:(l)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3)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类”。(4)答案: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暴露出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弱点,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

五、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对《公输》进行了初步学习,对结构和内容有了大概的印象,在问题的讨论中能积极踊跃,希望同学们发扬。

公输盘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此处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资料,扩大知识面。

六、布置作业

重点掌握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及难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学生看注释,相互研究,教师指点难词、难句以后,请学生口译。

(1)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2)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3)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4)臣以王束之政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

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学生口译后,引导分析。

墨子用理折服楚王,这是他到楚国以后的第二个回合的战斗。这一部分,墨子所用的策略都跟前一部分大体相同,但又同中有异,一切根据楚王的性格特点布置安排。楚王是一个掠夺成性的奴隶主贵族,既贪财好利,又要维护大国君主的风度,墨子准确地抓住了他性格上的这一深刻矛盾,先提出一组假设句,接着发问:此为何若人?楚王只好认为那个人“必为有窃疾矣”。一个“必”字用得妙极,显示了楚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就为墨子的推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研读段落

分角色朗读,分组对读“子墨子见王„„必为有窃疾矣”。

指点学生理解:当楚王神气十足地对这种现象进行嘲笑时,自己却被牵着鼻子走上了被告席位,这时墨子突然话锋一转,以连珠炮般的三组恰当的类比,向楚王发动正面进攻,彻底揭露楚王准备攻宋的无理、无义、愚蠢可恶。

提问:三组类比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后,展示投影或幻灯片)明确:

(l)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2)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3)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这样三组类比的落脚点是:把将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楚王比作患有盗窃病的人。

齐读,轮读“子墨子曰„„为与此同类”。(反复体味墨子正气凛然的大无畏精神和言辞的雄辩。具体认识楚王的伪善和愚蠢。)

三、总结、扩展

布置课后作业及课文第三部分的自读要求。

思考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为什么仍然不能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四、布置作业 1.课文第三部分,在写法和材料的组织安排上,与前两部分有什么不同?

2,背诵第

一、二部分的内容。

3.参照注释,笔译课文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和思考题。

二、学习第三部分。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预习作业中的疑难词句。 (l)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

(3)于墨子之守国有余:目,通假字,同“御”。

(4)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

(杀)尽(宋的守御者)。

讲读,分析第三部分。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一次又一次施出机巧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抵挡住并挫败了他。两个“吾不言”生动地描写了双方的针锋相对,墨子的“吾不言”更显出他比公输盘棋高几着。

小结:前两个回合的斗争,在写法上主要是通过对话斗智,第三部分则通过斗勇。前两回合墨子主攻,后一部分墨子防守。“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墨子把公输盘的进攻—一击败,使之无计可施。而墨子的防守还绰绰有余。至此,墨子的胜利已成定局。但又起风云,再掀波澜。

思考:又有何事发生?请大家齐读后三段。分析:当公输盘准备和楚王会谋杀害墨子时,墨子临危不惧,当场予以揭穿,用事实宣布了楚国攻打来国必败,至此,楚王只得无可奈

何地表示“吾请无攻宋矣”,放弃了攻宋的野心。墨子最终获胜。

三、小结课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三个回合的斗争,表达了什么思想?

归纳: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提问: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

归纳: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事件发展跌宕起伏。安排笔墨评略得当。其次,本文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来说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扩展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今天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

第16篇:《公输》课时教学设计1

《公输》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5.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知识。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略) 2.《墨子》及墨子。 (略) 3.公输。 (略)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生字:

械(xiâ)轩(xuān)舆(yǔ)犀兕(xīsì)鼋(yuán)罨(tuó)鲋(fù)梓(zī)褊楠(piá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长木(zhàng)公输盘(bān)见我于王(xiàn)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听读之后,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3.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13~16)(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公输盘“服”楚王曰:“善”公输盘诎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学步骤]

一、研读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1.墨子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教师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3)学生齐读17~22段。

提问: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东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4)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2.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 成果展示:

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二、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三、总结升华:

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大多联系美伊战争来谈;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予以鼓励。

四、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

五、布置作业:

1.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鉴赏短文,品评《墨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2.课外阅读史怀译的《敬畏生命》,了解其见解;并与《墨子·非攻》作比较,看看他们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17篇:《公输》教学反思

《公输》教学反思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所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能力目标: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情感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但是上课时还是出现了以下问题:

在导入新课之初,我就给学生们介绍了诸子百家,介绍了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及写作背景,但我发现学生听的不专注,估计是对这些知识很陌生。虽然在七年级的历史课上学过,但恐怕早忘了,尤其是一些差生。疏通完课文大意后,学生对人物形象也有了大致了解,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再介绍背景及人物思想,比开始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印象的时候要好。

课文气势磅礴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因此得花较多时间。一堂课下来,我知道在上课之前,我还得向其他老教师学习。在落实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上,也应该多花点时间,在这方面好好下功夫。

第18篇:17 公输 《墨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以及《墨子》。2.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3.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所学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一:背景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引出课文。】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墨子很希望能解决人民的苦难,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当时楚国是大国,宋国是小国,但宋国地理位置很重要,楚国就让公输盘造了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便连夜赶往楚国,劝说楚王停止攻打宋国。那么劝说是否成功了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公输》这篇文章,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导入二:情境型

【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战争给人民带来无限苦难,所以人们都热爱和平,有一个人叫墨子,他非常热爱和平,他的主张就是“非攻”,他曾经凭借自己的巧妙的言辞以及大无畏的精神阻止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输》这篇文章,来看他非凡的表现。

导入三:激趣型

【设计意图:用古诗词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同学们读这首诗,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生:战争残酷,)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大家都不喜欢战争,但是有两个人楚王和公输盘却要挑起战争,爱好和平的墨子听说了之后,赶紧去劝阻他们,成功了吗?下面我们来看课文《公输》。

课堂实录

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和文体常识的基础上,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读,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把握词语的重点读音,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重音,适当做标记。 教师强调:

n)鼍(tuó麋(mí)鹿轩(xuān)犀(xī)兕(sì)鳖(biē)鼋(yuá) 鲋(fù) 2.齐读,把握节奏。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节奏,读出文章的气势。 教师做朗读指导: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宋/何罪之有?

3.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

要求:读出语气,读出人物的身份特点。 教师指导: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闻”“起”“行十日十夜”应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情。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要读出疑问语气。

(3)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要重读,显示公输盘用“义”来装点自己,要读出他一本正经又轻蔑的语气。 (4)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要读出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5)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读出公输盘阴险并带有威胁的语气。

(6)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要读出墨子胸有成竹、沉着镇定。 4.译读,理解内容。 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翻译文章,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强调:

说:通“悦”,高兴,愉快。

再拜:表示谦虚、恭敬,一拜再拜。再:第二次。

请说之:请允许我解释一下这件事。请:请允许我。说:解释。之:代词,代这件事。 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 九:多次,表约数 寇:入侵

5.梳理结构,背诵文章。

要求:概括出文章的结构,以此为依据准确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

根据文章的结构来背诵课文,往往会事半功倍。本文的情节非常清楚,文章开始先介绍了事情的缘由,中间详细叙述了墨子的止楚攻宋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促使楚王放弃攻宋计划。

全文脉络清晰,同学们依据此结构来背诵课文,一定会非常轻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墨子劝说公输盘和楚王的主要经过,了解了重要的文言词语,同学们要注意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注音以及解释。

课后习题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以及解释。

板书

墨子见公输盘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公输 墨子见楚王 使楚王理屈词穷

墨子见公输盘 模拟攻守,彻底击败公输盘

第19篇:湖北青年教师大赛《公输》教学设计

《公输》教学设计

钟祥市兰台中学 聂晶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

2、揣摩人物语言,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3、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4、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拔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视频)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们为了自己的一已利欲,彼此间不断地发动着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他们纷纷站出来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其中有一个突出的人物叫墨子,他深切同情老百姓的遭遇,身体力行,热心救世,奔走呼号,力阻战争的爆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二、梳理归纳,积累字词

1、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

2、一词多义

(1)为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 此为何若人(是) 夫子何命焉为(呢) (2)见

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

(3)类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种类) (4)之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种) 子墨子闻之(代指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提前的标志)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疏通文句

(1)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脉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四、研读赏析,体味墨子劝说艺术

第一回合,墨子对公输盘

1、讨论解惑 学生齐读课文3—8段

探究问题一:这段话中,墨子说了哪些话?每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公输盘听了有何反应?

探究问题二:课文第七段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2、师生对话

教师扮演公输盘,说公输盘狡辩的理由。请一同学用书上墨子的话进行反驳。再把五个“不可谓”连起来齐读,感受语言气势。

3、还原思维

提问: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还原整个思维过程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诱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将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4、归纳运用

用对方的言论来反驳对方,这种方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举出实例,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辩一辩。

第二回合,墨子对楚王

1、观看视频

2、思考探究

探究问题一:墨子是如何劝说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

探究问题二:墨子劝说楚王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只不过这次他面对的是楚王,他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范读课文15段

明确:在和楚王的对话中,一连用了三个对比,并用夸张手法极言楚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极大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同时,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

第三回合,墨子对楚王

1、观看视频

2、深入探究

墨子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他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实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墨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领悟思想

兼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精髓。

五、课文小结,拓展升华

这堂课,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墨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和兼爱、非攻的思想,孟子这样评价墨子:“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让我们记住吧,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先贤圣人。

第20篇:公输

《公输》复习教案

一、文常导入:

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 《墨子》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宣传“非攻”“兼爱”等主张。 练习:

《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二、整体感知:

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1、墨子是怎样说服公输盘和楚王的?

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说理巧妙。A、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B、逻辑性强。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C、先发制人,保持主动。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②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

③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3、人物形象: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三、文言词汇积累: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归类:

1、通假字

⑴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 ⑵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⑶公输盘诎。

诎通“屈”,屈服

2、一词多义 起: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山市》 忽一人大呼:“火起。”《口技》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陈涉世家》 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故: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楚王问其故。(《公输》)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伤仲永》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见: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会见公输盘 意: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乃: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陈胜、吴广乃谋曰《陈涉世家》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公输》

然: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谓为信然。 《隆中对》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得: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夸父逐日》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 争而不得,不可渭强。《公输》

之:

为楚造云梯之械 愿借子杀之 请说之 宋何罪之有 荆之地方五千里 为:

为楚造云梯之械 闻子为梯 此为何若人

四、句子翻译: 夫子何命焉为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胡不见我于王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五、断句练习: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六、、《公输》中考题

(一)、2008 成都市 公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6分,每小题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节选自《公输》)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C .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以攻宋 .扶苏以数谏故 .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B.子墨子闻之 . 辍耕之垄上 .D.知而不争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9.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胡不见我于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C(固:应解释为“本来”) 7.D(D项都是表转折,解释为“但”“却”;A项前句“以”解释为 “拿”“用”,后句“以”解释为“因为”;B项前句“之”解释为“这件事”,后句“之”解释为“到”、“往”;C项前句“于”解释为“在”,后句“于”解释为“对”) 8.C(公输盘并没有“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9.(4分)(1)(2分)杀害(或“损失”)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 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智”的意思计1分)(2)(2分)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二)、(09深圳)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1)

(2)

答案 ;

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2、兼爱:即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非攻,是不发动战争。简答: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消除对立,和睦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三)、(09山东枣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8.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分) 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 9.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夫子何命焉为?

10.(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

(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分)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11.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分)

答案 :7.①同“悦”,高兴 ②解说 ③劝谏,劝阻 ④明白事理 8.荆 国/有 余 于 地/而 不 足 于 民 9.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10.(1)闻、起、行、至、见。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2)班门弄斧 墨守成规

11.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说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发对方亮明观点,然后反驳。

《公输教学设计.doc》
公输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