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教学设计

2021-06-0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10.5送别诗教学设计

1

知“意象” 读“送别” 走进《送别组诗》 丰阳镇中心小学 苗代兰

一、游戏导入,引入送别:听说咱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肯定平日里积累了很多的古诗吧。老师想跟你们玩个游戏,给你一个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相关的诗句吗(ppt出示关键词:春天、思乡)再来一个关键词:送别 师:看来同学们果真积累了很多的古诗(ppt出示:诗 ) 组诗是什么意思呢?(ppt出示:组诗 )生:这一组诗都是写送别的。生:把送别的诗放在一起成为一组诗。师:是的,我们一节课一般学习一首或者两首古诗,今天,我们一节课来尝试学习一组古诗,一组送别的古诗,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上课 二:抓景物想画面 ,知意象悟诗情

1走进送别组诗 送别诗在古代非常流行,因为当时交通很不发达,离别容易,相见却难。于是,人们借送别诗表达内心的离别之情,送别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离别相送时最珍贵的礼物,因此它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颗夺目的珍珠。我们一起走进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们的离愁别绪,用心聆听古人离别时的真挚情感。(板书:送别组诗)

2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对唐代诗人王维并不陌生,请你们来读读他的《送元二使安西》。读诗不仅要读准每个字音,还应读出节奏,读出韵味。a我们男女同学合作来读。(首先要注意划分节奏,师示范第一句)题目一起读,男生一三句,女生二四句。b读诗要想读出韵味,韵脚还应读的响亮而稍长(生读,师做手势),题目一起读,男生蓝色部分,女生红色部分。c要想读的韵味十足,末尾三个字还应读的更加柔缓,一起只读最后一句。(师示范无故人,生齐读最后一句。)当时的人给这首诗配上了音乐,而且要反复吟唱三遍,所以这首诗又称《阳关三叠》,一起来倾听。像这样,注意停顿,读好节奏,诗的韵味也就自在其中了。 3抓景物、想画面

a王维不仅是一位诗人,他也是一位画家。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结合注释,插图,再读古诗,想象画面。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渭城的早上下起了小雨,湿润了尘土,客栈和它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一对好朋友在这里将要分别。

师:能把这样的画面读给大家听吗?生读。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其他同学,你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清晨的细雨湿润了渭城的尘土,旅社旁的柳树显得更加清新了,王维和元二在这里饮酒离别。

师: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饱含生机。生齐读。

b这么美的图景,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联想到的呢?生:我见诗中有“朝雨、客舍、柳、酒”这几种景物,所以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 师:你来说景物,老师来划。(板书:朝雨、客舍、柳、酒)原来你是在抓景物,想画面。(贴板书:抓景物 想画面)

c拉近镜头,一场润物细雨使得空气清新,连这客舍也显得越发干净了。这样的画面你感觉怎么样?用一个词来说。(预设:清新、生机勃勃、清爽、明丽、欣欣向荣)请大家带着这些感觉再来读,生齐读。

4抓意象、悟情感 a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良辰美景中却隐含着浓浓的离别之意,这景是如何诉说伤离别的感情的呢?

1 2

老师整理了几首诗,请看大屏幕,自己快速默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其实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别是这杨柳依依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究竟是什么滋味呢?老师这里有几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它们都带有柳字。师:是的,还有没有其他发现?预设2:我发现它们都是送别诗。 师:为什么古代的送别诗中常常含有柳字?据说古人折柳送别起源于汉代,有专家推测,柳树的“柳”和留下的“留”是谐音,表达出作者想把友人留下来。再者,古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可见这柳树有一个特性就是很容易活,把柳条给要远行的人,估计是想让他们在异地他乡尽快安顿下来,随遇而安。此外,2500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样写道:昔我往矣。。。雨雪霏霏。“杨柳依依”用作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后代的诗人们常常借用“杨柳依依”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师:诗人王维就是直接抓住柳来写送别的场面,这柳就叫送别的意象。作者寄托了自己依依不舍的感情和美好的愿望在这柳的上面。请大家圈出这柳字。 c师:身在渭城以柳相送,出了阳关又当以何物相送呢?酒,请把这酒字圈出来。此刻渭城细雨绵绵、杨柳依依,那出了阳关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唐代的岑参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师生齐读)师:这是怎样一条路? 生:崎岖难走 生:满是风沙 生:石头很多

师:而正是这条布满碎石、风沙不休的路,元二当时骑着马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d想到这儿,王维不禁举起了酒杯,举杯的同时,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1:朋友一路平安,保重身体。好一杯深情的酒! 预设2:望你早日完成使命,再与我重逢。一杯饱含期待的酒! 预设3:愿你在安西一切顺利,早日扎根。真是一杯充满祝福的美酒! e师:可见这酒只是喝了一杯吗? 师:那么哪些字需要加重语气读呢?(更尽),一起读。劝君——

f可是,世事难料,五年以后,王维去世了,这离别竟成了永别,这一别便再也不能相见。时间就定格在这样一杯酒中。劝君——生: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g师:喝了这杯酒,王维可能永远都见不到元二了。这杯酒中充满了他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举起酒杯…(举杯动作),在读这一句诗的时候,一定要把这饱含情谊的“杯”字延长。师:劝君——师生(齐):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h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元二再也不能见到好友王维,再也喝不到王维的祝福酒,再也不能与王维促膝长谈。元二举酒沉思,他想起当时王维送他的情景…… 师:劝君——生: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脑海中。送——

小结: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学习这首诗,我们抓景物,为想画面做准备。想画面,打好品读古诗的基础。感知“柳”“酒”这两个诗歌意象,体会到了依依惜别之情,愿友人在异地他乡随遇而安,早日踏上归程。这就是(贴板书:知意象,悟诗情)

2 3

师:所以学习送别诗的方法是? 生:抓取景物,想象诗歌画面,知道作者寄托情感的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水”“草”皆情,深悟送别

其实送别诗里的意象不仅仅是柳树和酒,诗人还会借助其他景物寄托情感,请你们运用“抓景物,想画面,知意象,悟诗情”的方法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继续学习下面两组古诗,并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

1:小组合作研读古诗 第一组《赠汪伦》《黄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组:《赋得古原草送别》《山中送别》

四人一组交流学习,一起去寻求答案。(1)“水”即送别情 交流《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可是真高啊,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所得与大家分享分享呢? (预设)小组汇报:我们小组找到的景物是有舟、桃花、潭水,看到舟就想象到朋友“乘舟”要离开了,看到小舟载着自己的朋友离开,心里很不舍。

师:那也就是说,你看到了诗中有“舟”,便联想到离别。请你带着不舍的心情读一读吧。生读。

师:其实第一组的第二首也写到了”船”,在哪里? 生:(齐)孤帆

师:滚滚长江上再也见不到孟浩然了,在他眼中“过尽千帆皆不是,心中唯有孟浩然”。请读出你的体会。

(预设)小组汇报:我们小组认为在诗中寄托了自己情感意象的是桃花潭的水,这样想是因为桃花潭的水很深,就像汪伦对我的情意很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别深情。

师:是啊,作者用“水”这个意象寄托了是情谊深。

(预设):我们小组认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提到了水——长江。 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就如同我对孟浩然的情意连绵不绝。

师:是的,孟浩然是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诗人也借“水”寄托了思念绵长的友谊。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的情谊你来读:

师:这两首诗,作者都借“水”来表达离别之情呢。(ppt出示:水)水寄托着离愁,有时深深几许(生读),有时又情意绵长(生读)。 (2) 借“水”的意象来表达离愁,在送别诗中非常常见。 李白离开金陵即将出发去扬州时,面对美丽的江南风景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依依不舍: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刘长卿做官第二次被贬和裴郎中同时被贬吉州,同病相怜,不禁发出对世俗的感叹:Ppt出示: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师生分读)

严仁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蕴含绵绵不断的惜别之情: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

请同学们想象画面感知意象再次走进这情意绵绵的水(齐读诗句)。 2交流《赋得古原草送别》《山中送别》。“草”即送别情

(预设)小组汇报:生:我们小组找到的景物是“草”。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想象到这草长得非常茂盛,就如同“我”对朋友的不舍之情一样浓厚。 师:写草的茂盛,实际是说情深。请你读出来:谁还想补充?

生:我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感悟到作者对朋友的思念,烧也烧不尽,春风一吹又生长出来了。

3 4

师:你抓住了“草”这个意象,感悟到朋友之间不可磨灭的深情。

(预设)生:我找到的景物是“古道,荒城”。想象到“我”对朋友的思念已经远远伸向远方,都长到了古道、荒城里了。 师:通过“古道荒城”想象到情意正如春草般,真是“更行更远还生”。

生:我想象到“萋萋满别情”也是,因为“萋萋”是草茂盛的样子,寄托了离别之情就像茂盛的草一样旺盛。 师:原来这茂盛的草正是作者对朋友浓浓的离别之情啊,连王维也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这样看来“草”也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板书:草)

(3)感知意向诵读诗句 离别,让最普通的小草也有了别样的色彩

刘长卿送别李判官到万里之外的军营时,深厚的情谊无以言别:ppt出示: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五国时代的南唐国君李煜牵挂他的弟弟入宋朝不得归,触景生情而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孟浩然科举落地决定归隐山林,离开长安时不忍心与朋友王维分别:欲寻芳草去,情与故人违。一孟浩然《留别王维》

让我们想象着芳草萋萋,感受着离别的意向再次走进别样色彩的小草。

四、吟唱《送别》,课后探寻

1:总结内容,延伸方法(ppt表格)这节课我们感知了在送别诗中诗人借用柳、水、草等意象表达离别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不一样的离别却是一样的离愁别绪。这就是“深入浅出知意象,质朴自然读送别”。怪不得我国近代语言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柳这水这草皆是送别的不舍之情啊!(ppt)同学们,其实在送别诗中,诗人不仅会借景物来写自己的离愁别绪,还会借送别的地点、与送别有关的事、物等。

2:齐唱《送别》,课后探寻 李叔同的《送别》就被人们称为对古典送别诗的致敬,因为它将送别诗中常用的景、事、物等都包含了进去。你们会发现,今天我们交流的三种景物在这首词中都有体现。(ppt出示送别歌曲)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送别的诗吟诵了几千年,现在依然在诵读;送别的歌传唱了几千年,如今依然再唱,古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更多的送别诗句,探寻更多的送别意向,感受更浓的送别深情。

推荐第2篇:送别诗一组教学设计

送别诗一组

安阳市宗村小学

王秀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五首送别诗,积累诗句,学会运用送别诗名句。

2、通过五首送别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四个特点。①题目有特点。②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③送别方式不同。④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过五首送别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四个特点。①题目有特点。②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③送别方式不同。④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2、了解送别诗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准备:PPT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华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送别诗是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产生了这么多的送别诗呢?这是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真是“一别生死两茫茫”,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所以才写下了这么多的送别诗。庞大的送别诗家族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送别诗一组,一起研究它的特点。

二、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为例,研究送别诗特点。

师:首先来读这两首送别诗。

1、出示两首诗。生齐读。

2、先来看看题目有什么共性?(指生交流)

3、是的。送别诗通常在题目上就暗示读者这是一首送别诗。(依次出示其他题目)板书:①题目有特点。

4、再来看这两首诗,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名和什么名?(依次出示人名和地名)这些人名和地名都起什么作用呢?(出示作用)板书: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

5、送别诗除了这两个特点,还用诗句暗示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送别方式。(板书:送别方式)古人的送别方式是各有千秋。最常见的有折柳相送。一者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相送有挽留不舍之意。二者因为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送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还有设酒相送。“酒为钓诗勾”,千言万语尽在酒杯之中。还有以歌相送。画面上出示的是踏歌相送。踏歌就是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边唱边踏步。汪伦送李白就采用了这样的送别方式。这两首诗暗示了我们什么送别方式呢?我们来研究一下。(指生交流,完成表格)看来,送别诗的送别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板书不同)

6、送别诗仅仅这三个特点吗?当然不是。写诗是为了表达诗人心中积聚的情感。可是表达出离别时复杂的情感谈何容易?清代诗人袁枚就曾说过:“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再难诗人也有妙招,这招就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呢?(指生交流,完成表格)

7、学习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送别诗的特点: ①题目有特点。

②人名、地名交待送别背景。 ③送别方式不同。 ④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试着用填表格的方法,了解其它三首送别诗的特点。

1、其他的送别诗是不是也有这三个特点呢?请大家拿出学习资料,按自学要求去学习另外三首送别诗。

2、生自学。(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3、组织交流《赠汪伦》 ①齐读。 ②指生汇报。

4、组织交流《芙蓉楼送辛渐》 ①指几名生读。 ②齐读。 ③指生汇报。

④不仅抒发了依依惜别的情感,还告慰友人,表白了作者的心迹,表明自己光明磊落的性格。 ⑤指导感情朗读。

5、组织交流《别董大》 ①指一生读。

②交待古诗背景。董庭兰,当时著名的琴师,擅长弹奏七弦琴。最欣赏他的人是当时的宰相房琯。有诗为证:“七条弦上玉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房琯被贬之后,董庭兰也离开了房府,四处漂泊。所以,高适在这首送别诗的最后,鼓励劝慰友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③指导感情朗读。

④指生汇报,集体完成表格。

五、生朗读背诵最后两首古诗的名句,指生展示。

六、课堂小结

指生交流送别诗的特点。

六、运用送别诗。

1、出示送别场景。

2、生填写诗句。

七、作业

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文化中,送别诗不愧是瑰丽的奇葩。仅仅这五首送别诗符合这四个特点吗?请同学们课下去搜集更多的送别诗,用填表格的方法自己学习,验证是否符合这四个特点,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推荐第3篇:送别诗教学设计 副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歌。

2、学习多种形式诵读古诗。

3、比较两首诗所写之景及所抒之情的异同,积累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背诵古诗吗?大概能背诵多少首古诗?什么时候起 开始背诵古诗的,都是谁教你的?

2、你觉得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这首古诗你准备应该怎样学习?

(学生交流)

的朋友元二此时是要出使到哪里呢?安西:今天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库车县。我们来看看地图,从渭城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咸阳到新疆库车县,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即使是骑马去也要走上半年时间。

这真是一次遥远的别离啊!

2、朋友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当然少不了为他设宴送行。

中国人与酒总是有着不解之缘,结婚喝喜酒,朋友间有了误会,杯酒可以

尽释前嫌,有了烦恼,会借酒消愁,曹操的短歌行有一句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送别时,就更是表达别情的最好方式。

在即将离别时,王维对朋友元二说:(齐读三四句。)

3、诗人深深知道,朋友此番西去,面临的是多么艰难的旅程啊!你认为元二此行将会有哪些方面的难处?

(路途遥远,时间久,路难行,孤独寂寞,语言不通„„)

因此,借着这杯酒,诗人想对元二说什么?

元二啊,一路多多保重!来,干了这杯酒吧!(生读。)

4、当然,诗人也还知道,在当时,唐朝与西域交往频繁,出使西域也是一番令人向往的壮举,往往担负着重任。元二此去,注定要历尽磨难,但这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借这杯酒,他也要对元二说什么?

来,再干了这一杯!(生再读。)

5、万般不舍,无限牵挂,深深祝福,都在这一杯酒中,都汇成一句话:

齐读。

6、接下来我们要来看看写景的两句。看看他们道别的地方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点名读一二句。

7、这两句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新明朗)

8、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9、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不是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没有融入作者的情感呢?

(朝雨浥轻尘,老天作美,好像有心为元二创造这样清新洁净的一出发环境,为朋友高兴;写出柳色新,柳象征着离别,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希望朋友豪情满怀的出发,有意淡化离别的伤感。)

10、齐读这两句诗。

二、出示两首诗歌。

指名朗读。这两首送别诗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两首诗同为送别诗,又同是先写景,后抒情,但所写之景不同,所抒之情也不同。)

三、学习《别董大》

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关于董大,你了解多少?

董大,名字董庭兰,他是一个在音乐方面极有才华的琴师。他一生漂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和高适是十年前在京城认识的。

他们在塞外相逢的时候,正值高适处于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他怀着报国的理想来到塞外,希望能建立一番功业,可残酷的现实却令他深深地失望。高适还写了另一首《别董大》,他在这首诗中说,当时他们两个都穷困潦倒,囊中羞涩,甚至连买酒的钱都没有。

董大又要走了,去奔他的渺茫的前程。高适陪着朋友走了很远,聊了很多,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还是到了该说一声再见的时候了。举目四望,眼前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齐读一二句。

从你大脑中储存的词库中,选择一个词来说说这两句景物描写给你什么感觉?

3、再读

(指导:读的时候,一定要在眼前浮现出画面来,朗读速度慢一点,留出空隙来)

4、说一说:你仿佛置身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塞外狂风起时,黄沙漫天飞舞,遮天蔽日,大雪纷飞,雁飞不前„„)

点拨:“北风吹雁”为什么不写“飞雁”?(写出了雁群被北风裹挟,振翅难行的样子。)

5、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诗人在写景的时候,往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景物的描写往往含蓄地抒写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那么,在高适的这两句诗中融入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送别友人,不知何时相见,心情沉重酸楚;诗人内心郁积,生活的艰辛;也似乎暗示两人前途的渺茫)

(可举例:是啊,不同的心情下看相同的景物感受完全不同:同是下雪,在岑参的笔下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在此时的高适眼中却是:北风吹雁雪纷纷)

6、再读,读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来。

7、天气如此恶劣,现实是如此的困窘,前途又是如此渺茫,但到了分别的那一刻,高适还是对朋友说:齐读

“君”在这里指谁?高适的这番话是想告诉朋友什么?

8、现在,你们是高适,我是董庭兰,把你安慰我的话再对我说一次。(生读)谢谢你们,你的话让我有了力量,对未来有了信心。

9、这番话仅仅是对朋友说的吗?也是对谁说的?他在对自己说什么?

来,高适们,把这句话都给你们自己听!

10、多么响亮有力的话语,穿透了昏暗的天地,穿透了茫茫的风雪。整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诗人在命运面前绝不屈服的灵魂。正如我们刚学过的《人生礼赞》中所说的那样:(学生齐背:我们决不做任命运驱使的牛羊,我们要在战斗中当一名闯将!)

11、最后齐读诗歌。

四、

五、总结

今天学习的这两首古诗,相对于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宝库来说,不过沧海一粟。进入中学后,我们会接触大量的古诗词杰作,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从古诗文中汲取养分滋养人生。

推荐第4篇:五年级送别诗教学设计

悠悠离别意

切切朋友情

——送别诗赏析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送别朋友时真挚的情感。2.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挖掘诗歌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主动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为此我们整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一组送别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代送别诗文化,吸收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学中,要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学会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引入主题 1.播放歌曲《送别》 2.引入主题学习

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歌声中带着惆怅,带着忧愁,带着不舍。中国古诗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送别诗字字有情,句句有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送别诗。(板书送别)

二、学习古诗,体悟情感

(一)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诗中有画:欣赏江南春组图,学生想象画面。这首诗诗中有画,你看到了吗?(课件)

师:三月的扬州,繁花似景,像浮动的烟花,盛唐时期,江南一带是最繁华、最迷人的地方,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三月的江南,配乐(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

预设: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绚丽多姿、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千姿百态、婀娜多姿、争奇斗艳、繁花似锦……

师评: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2.诗中有话:想象说话,再现情景 这首诗诗中有话,你听到了吗?

(1)过渡:在这样柳如烟、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畅饮美酒,吟诗作赋。可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美景,那是因为老朋友要离他而去。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交流汇报

预设:他们在一起游山玩水,欣赏美景,傍晚时分,他们在一起喝酒,欣赏明月,吟诗作对、写字、画画,谈天说地,谈论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 (2)过渡: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离别愁绪不禁涌上了李白的心头,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谁来带着感情给大家读一读? (4)齐读 师评价:

3.诗中有情(

(1)“孤帆”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师追问:繁华的长江,难道只有孤零零的一条船吗?在盛唐时期,长江是交通要道,千帆竞渡,可李白却说是“孤帆”,此时此刻,

(2)从这个“孤”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1.我体会到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和诗人的离别之情。2.(师评价: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只看到了孟浩然的船,可见他们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师小结:我们从诗中画、诗中话、诗中请三个角度剖析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千古绝唱,理解了诗中的情、境、意。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厚意。时隔一年,李白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这就是《江下行》。

(二)品读《江下行》

1.配乐朗读,读出诗中的画、话和情。

(1 )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出诗中画、诗中话、诗中情。 (2)指名读 (3)齐读 2.小组交流,再次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 生汇报。

3.过渡:世间离别千万种,多少诗人诉心声。除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老师还整理了一些送别诗,这些都是盛唐时期送别诗的代表,同学们自由诵读,体味诗中的景、境、情。

(三)赏读《送元二使安西》(方法同上) 1.再现诗中画

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出来。

生交流圈出的词。

师:谁来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 生展示自己的画,并简单说一说。(这是我在课后读这首诗时配的简笔画,画面中有——)

师评价: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2.聆听诗中话。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看到青青的杨柳怎么能不让人伤感?这是想留住友人的脚步吗?在此情此景中,诗人王维对友人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与同桌交流。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交流并汇报。 3.感悟诗中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在这杯酒中浸透了诗人全部的情感。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祝愿。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首送别诗,再次感受诗人的那种依依不舍,感受作者与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对比参读,感悟升华

1.自主诵读古诗《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一样送别两样情,同中求异悟情怀。

师:同学们把这两首诗与前三首做个对比,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小结:同样的送别诗,前面几首表达的是淡淡的哀伤,这两首却呈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一面,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充满梦想,真是一样送别两样情啊。

四、课堂总结

推荐第5篇:教学设计《赠友送别诗》

教学设计—— 赠友送别诗的情感定位

刘春苗--河北涞水波峰中学

一、概述

· 高中语文: 高一(人教版必修4) · 课题来源:《雨霖铃》 课时 :第三课时

· 概述学习内容:《雨霖铃》课后拓展5首诗

· 概述这节课的价值:了解赠友送别诗的情感定位,会做此类高考诗歌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会赠友送别诗的情感定位

2.过程与方法:读--译--理解--做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人赠别诗常见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有一些送别诗的情感认知:比如惜别,借送友人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等等。但认知不全面 ,以为只有悲伤的格调,其实还有劝慰鼓励,壮志豪情的一面。这些引导就需要老师的拓展诗歌去补充训练,在理解后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答题步骤。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解诗歌---解词或讨论后找同学翻译

审题--明确考点和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可找同学板书答案)

精讲--老师引领着组织答案术语。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课件展示诗歌和学案内容

六、教学过程

总:课件展示全部诗歌内容,板书答案。 分:每首诗歌的过程如下: 1.读诗:排除疑难字词句 2.译诗:难的词讨论或找人翻译 3.答题:

审题定考点,思考答题步骤,在学案上写答案,1个学生板书。 4.规范答案:

老师精讲,学生二次修改答案,强化认识并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目标评价方式

第一阶段 :

理解诗意

学生概括 第二阶段:

情感定位

学生口述

第三阶段:

规范答案

学生先说-在写--老师总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你理解诗句了吗?口头表述

你会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了吗?感情词+译句+分析情感 你的学案术语规范好了吗?自查自改后交学案

八、帮助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会结合诗句准确定位情感,也会了答题步骤,不会再失分太多。此方法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具体操作有待日后的提高和总结。

推荐第6篇:送别诗

送别诗大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中送别》(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推荐第7篇:送别诗

送别诗(教案)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学习目标:

1、了解陈子昂其人及其诗歌创作。

2、把握本文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 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3、学习本诗以景衬情,虚实结合和练字的艺术特色。

一、由《登幽州台歌》导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同学讲出此首诗的作者――陈子昂。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特点――慷慨苍凉,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

二、简介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1、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时任侠使气,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2、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这首律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三、朗读,整体感知《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单读-齐读

1、范读,感受诗情。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3、指名朗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四、讨论、鉴赏全诗

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释词

银烛:白色的蜡烛

金樽:金杯

绮筵:华丽的宴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长河:银河。 悠悠:遥远的样子。

诗歌大意: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

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相会?

2、本诗是一首离别是作的赠别诗,诗题点明送别的时间:春夜,请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

的语句。

银烛、明月、晓天――“夜”; 离堂、别路、金樽――“别”;时间:夜晚 至 拂晓;空间:室内 至 室外

3、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离情别意。

4、具体分析

这首律诗首联描绘了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吐”“对”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

1 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

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字写出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衬托出时

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探讨: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是本诗的一大写作特色。诗人是如何从空间与景物的描绘中

写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

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时间:夜晚 拂晓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远道

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

四、总结

这首离别之作,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写离情别

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

五、拓展训练:陈子昂与徐陵诗的简单比较(“风神初振”总结)

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1、徐诗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陈诗无。

2、二诗写离情别绪,徐诗作哀声而无风骨,陈诗无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作已远离南朝时期的绮靡婉媚之风,已具风骨兴寄。这就叫“风神初振”!

要点:重点学《送魏万之京》,总结,作业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颀(690?-715?),赵郡人。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于颖阳东川。和当时的诗人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崔颢等均有唱和之作。擅长七言歌行和七律,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弹箜篌》曾受李颀诗的影响。

我国古代送别诗枚不胜举,各有其优。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感情真挚语言洗炼,响亮的音节,为明七子所师法,并流传至今。

2

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晚辈的诗人。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二、朗诵

三、理解

1、看注解,发挥想像,理解下列加线词句

2、交流

(离歌:离别的歌。

云山况是客中过:何况你途中要经过重重云山。

催寒近:催得寒气越来越近。向晚:傍晚。 空令岁月易蹉跎:容易虚度年华徒然让岁月流逝。)

3、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

(早晨听你唱着离别的歌,昨夜初下微霜你刚刚渡过黄河。心中惆怅听不进去鸿雁的哀鸣,何况客中要经过重重云山。函谷关的树色催得寒气越来越重,冬天已经近了,长安城中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分外多。不要把长安看作行乐的地方,容易虚度年华徒然让岁月流逝。)

四、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1李颀《送魏万之京》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这首诗的炼句之妙。(课文思考题)

(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第一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云山”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以“愁里听”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教师参考:“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这两联,先写诗人黎明时分送魏万启程,后补叙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见二人相见匆匆,魏万赴京行路之急。“微霜”二字,指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开始两句融叙事与写景为一体,将事情的原由经过以及时间地点交待一清。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

2、“关城树色催寒近”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诗人却说树色带来了寒气,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再加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3、砧声也是诗人常常引进的意象,说说这个意象的情愫。(砧声一般在傍晚或者月夜出现,又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砧声里渗透的情愫有:亲人即将别离,怀一种思念之意,或者衬托夜的寂静,突现那种旷阔幽眇的意境。)

4、分析最后两句寄寓怎样的意味。(“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

3 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五、背诵、作业

送友人

李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 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4.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4

推荐第8篇:送别诗

送别诗大全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别董大(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推荐第9篇:送别诗

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意象]: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杨柳、行舟等空间意象。 [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鉴赏示例1】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参考答案】

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鉴赏示例2】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答①:“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答②: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鉴赏示例3】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情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 【鉴赏示例4高考试题1—2006湖南】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①“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①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②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鉴赏示例5——春夜别友人】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注释](1)绮筵:精美丰盛的酒宴。(2)琴瑟:本为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合,故比喻朋友的情意融洽。(3)悠悠:悠长。 1,首联“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你认为上下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上句中“吐”字 得好。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下句中“对”字用得好。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选择一个角度赏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答案:这一联“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没在破晓的曙光之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朋友间难分难舍的心绪。

练习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推荐第10篇:送别 诗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 中对朋友相思的比喻更有意思。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意象。

春草、水、春色都是具体的意象,作者以此来表达具体的情感,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更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

gǔ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送别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第11篇:送别诗

一、送别诗

1、《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思乡诗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咏物诗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马诗·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四、写景诗

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12篇:送别诗

一、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⒈融情于景:诗人触景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深沉的美感景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⒉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⒊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⒋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此外还有王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都运用这种手法。

⒌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还有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送沈子福之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也运用了比喻。

二、常见意象: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月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江淹作《别赋》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而“南浦子曲”和《南浦》词牌多被用来写惜别伤离之情或羁旅愁怀。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其他有阳关、古道、夕阳、寒蝉等

三、鉴赏方法

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如刘长卿《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

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

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4.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是深入领会诗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诗歌创作的理论上来说,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它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如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无论是行人还是送别的人,大家都沉浸在深深的别情中,尽管心中的有“不尽长江滚滚来”般的别情,但为如刀似的别愁所割断,心知“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却只能“欲说还休”,欲哭无泪,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要不然的话,这一细节动作何以流传至今,千年不衰?还有,柳永《雨铃霖》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则更为典型,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你看,男女主人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相注视,泪眼汪汪,他们一句话也没说,已经到了哽咽不能语的地步。与李白的“挥手自兹去”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5.谐音修辞手法在赠别诗词中的运用。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中的“丝”是“思”的谐音。诗人将“相送情”和“散丝”“互藏其宅”,可谓“妙合无垠”,且富有创新。李白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写别情,或取其长,或取其深,言情深意长者,白也为最,余者皆不足称。而韦应物则以细密的雨丝为比,且比中巧妙地蕴含谐音的手法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虽不及李白,却也给人以崭新的形象,使诗句情景交融,意韵悠长,堪称一绝。

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等,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的“扬子江头杨柳春”,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中的“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如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中的“明日巴山道,秋山又几重”,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秋尽江南草木凋”等等。

6.考察抒情方式,体味作者感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①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②间接抒情

A、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

B、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C、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诗精美如画,但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凭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也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表露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此诗如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总结: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坛上涌现出千百为杰出的诗人和不计其数的优秀作品。可以说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而送别诗则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送别诗的倩影,当我们随凄清哀婉的送别而辗转伤怀时,当我们为清新明朗的送别而欢欣鼓舞时,当我们为离伤中渗出的身世之感际遇之悲而扼腕叹息时,我们已经走进了送别诗。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只有走进送别诗,才能感受到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的深沉魅力。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细细观察和体味。

第13篇:送别诗

送别诗大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中送别》(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别董大(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第14篇:送别诗

送别诗常用意象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植物:柳、浮萍、孤蓬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草、

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君。——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闺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冯延巳)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晏几道)

灞陵(借代)“——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流水:古人分别多在水边 流水之多、之长、之柔、流水一去不返 李白送别诗中的“流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醇》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落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鸿雁类: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河边有雁声。——李颀《送刘昱》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孤蓬类: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

送别诗感情:

(1)依依惜别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王实甫《西厢记》 (2)盼游子早归: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相送》

(3)劝勉安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陈子良《送别》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孟浩然《送席大》 “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崔曙《送薛据之宋州》

第15篇:送别诗

送别诗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

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

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着此一字境界全

出.

3、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读来却词浅情深,含有悠然不尽之意.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

那.

5、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

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

然而又情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

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交待行踪,次联随和入用语贴切,景中蕴藏诗人开朗喜悦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写了远景和近景,尾联依恋老乡却不说思念,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来,怀着深情,更显出自己思乡的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11、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

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7、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

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8、卢纶

《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从衰草落笔,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次句虽平直、刻露却因承上句而无平淡之感,倒为全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但仍是紧扣悲字,融入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寒云给人以沉重阴冷之感,烘托了悲凉的心境.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郁,将惜别、感世、伤怀合在一起,形成全诗思想发展的高潮.四联仍归到悲字遥望远方掩面而泣,最后一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9、柳宗元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此诗写监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静中却蕴藏着深沉的激愤和无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经历和人世沧桑,现在又共同遭难,感到难以再会,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后二句看似平淡却自然流露出讥讽与无奈.此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现,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首联开篇点题写惜别之情,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在远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梦.烟字确实写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真意浓,十分真切感人.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中的愤懑与愁苦.《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26、元稹

《重赠乐天》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首句提到唱诗,把读者引进离筵的环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释,筵上唱离歌本已添别恨,何况是自己与友人的赠别之作,不免让人引起回忆,更加伤感.三句从眼前写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别字贯穿上下诗意转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别的情景,想象具体入微,诗以景结情,余韵不尽.此诗说到分手和分手的时间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读后

却有无穷余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是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写景上很成功,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捷交代时间、环境、渲染气氛,三四句展示了两幅美景点明地点,富有地方特色和季节特色,透出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惜别之情,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三联写行者与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乐观开朗,送者空虚无着怅然若失.最后两句写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诗前半部分的景与后半部分的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用反衬.

10、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存?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 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颔联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边地隐含的危机,饱含对国事的忧虑.颈联由远而近正写离筵,尾联化用,典故措词深婉,表面上是赞美实是讽刺.此诗采用直赋其事的手法,将抒情与叙事溶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

力雄健,风格苍劲雄迈顿挫有致

第16篇: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虽说唐朝空前繁华,但真正的繁华尽在中原地区,在遥远的西域生存依然是一种挑战。那里飞沙漫天碎石乱跑,年轻时候的王维就曾经尝到过这样的苦头。一天之内烈日当空时挥汗如雨,明月高挂,则又地冻天寒,再加上少数民族生性剽悍,战争杀戮总是说来就来,好不容易才平安的回到了长安,与好友元二重聚,还没来得及倾诉自己的痛苦,却又传来了一个晴天霹雳。元二马上也要奉命前往边塞了。

自己刚刚逃离苦海,朋友又要进去了,忧郁的心情哪是这一桌酒水能够倾吐而尽的,离别之日,元二在长安城附近的咸阳桥挥手告别,请好友王维就此留步,情真意切的王维却执意要与他继续同行,风尘仆仆地驶向了更远的送别圣地渭城。为啥渭城是送别圣地呢?因为过了渭城再往北,就是往西域边塞去的路了,所以很多人送别朋友,都是送到最后的渭城。

天色已晚,渭城昏暗的烛光下,两人聊着往事,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等到天亮了,离别的真正时刻也就要来了。这时王维掏出纸笔,温情地写下了赠别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

这位姓元的朋友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作元二。诗歌的意思也就是送元二出使到安溪地区,一大早清新的空气就扑面而来了,这都是渭城朝雨浥轻尘的功劳。浥,是湿润的意思。这早晨的细雨多么殷勤,把弥漫天地的灰尘都冲洗得干干净净,让一切景象都变得明亮起来。尤其是那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就是旅社。旅社屋顶的瓦片原来就是青色的,沐浴之后显得更加清亮,道路两旁的柳树也不约而同地换上了新装,越发青翠动人。

微风中的柳枝犹如细长的臂膀,牵拉着元二的衣裳,似乎也在深情挽留。风景这般美丽,两人却满面愁容,虽然只是清晨,他们却开始借酒浇愁了,心里还藏着千言万语,离别之际却不知从何说起,看这两人咋还这么腻歪啊,车夫不耐烦了,开始催促它们,王维情急中却仍要劝君更尽一杯酒,抓紧时间劝元二再喝一杯。其实是为了和他再多呆一分钟,因为王维深深明白,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往西去,没多久就会到达阳关,出了阳关,可就是真正的西域了。西域哪还有什么故人呢?欢迎元二的,都是风沙走石,说不定还会有突然出现的外族士兵。

此时此刻,王维不知道元二何时会再回来,甚至还能不能回来!他更不知道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谱上曲谱后,居然成为了唐朝最最流行的送别曲。

其实这首诗还有个别名《渭城曲》,这是因为王维送别朋友元二,一直是把元二送到了渭城这个地方。王维在渭城的旅社送走好朋友,借着客舍旁边的柳枝抒发自己挽留朋友的心声。

临别又一杯一杯地劝酒不舍离去。可能当时的人送别的时候,都会和王维干一样的事,摘下柳枝送朋友啊,给朋友劝酒。可是王维这首诗一出来,所有平常大家都做的事,好像有了更美的诗意了。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中国的历史上,唐代是最开放的一段时期,世界各族人民都到大唐来了,走在长安城里,你不仅会看到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还会看到突厥人,波斯人,罗马人,黑人等等等等,而且唐代的文化也很多元,就拿音乐来说吧,大家都喜欢听国外的流行音乐,胡乐,本国的音乐倒是没有人愿意听了。董庭兰就是这样一位悲剧的唐代音乐家,他擅长民族乐器——古琴。弹奏起来,技艺那是相当的高超,但是就是没有听众。偶尔来了几个听众吧,也只是呆呆的看着他,不知道他要在琴中表达什么。直到一个人,高适出现,才改变了这种尴尬的情形。比如说有一次,董庭兰弹奏了一段音乐,高适马上说,我面前出现了一片高山流水!董庭兰特别激动,又弹奏了一段,高适马上又说这是西湖风光啊!董庭兰是相当感动啊,这就是传说中的知己啊,高适真是懂自己啊!

可是,董庭兰马上就得离开长安了,唉,在别的地方,会不会有人像他那样懂我?高适呢写了首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诗题名为别董大,这里的董大是不是比较奇怪?难道不应该是别董庭兰么?原来啊,这是因为唐代人,喜欢按照家族中的次序来称呼别人。比如韩愈在家中排行第18,那他就是韩十八。白居易排行22,自然就是白二十二。董庭兰啊,家里排行老大,自然就叫做董大了。

千里黄云白日曛,一开篇,乌云遮天蔽日,在夕阳的照射下有些泛黄,太阳就要下山了,阳光也昏暗无比。悲伤的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曛在这里就是昏暗的意思。如此压抑的天地间,北风吹雁雪纷纷,西北风一个劲的吹,大雪纷纷扬扬地飘,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也向南飞走了。这样的场景,好似是老天爷看懂了董庭兰的酸楚,故意营造出来的。 但高适却不为眼前的景象所感动,他怒号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庭兰,你不要害怕遇不到知己。天下谁不知道大琴师董庭兰你呀!

这两句诗啊,有意思。表面听起来,是高适鼓励董庭兰,你别泄气啊,你名声大着呢!不过啊,这句话怎么听都像是高适说给自己的!此去一别,高适也要踏上自己的旅途了。可高适现在啊,已经人到中年,47岁了,还是一事无成。兜里啊,没几个铜钱,身份呢,也根本啥都不是,连个小官也没当上。可高适就是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自信。他相信未来一定会遇到知己来提拔自己的。果然,三年后,高适就在知己张九皋的举荐下一步登天,成为了三品大员。

《别董大》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豪情。分别之际,难免哭哭啼啼,即便豪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会有同是宦游人这样悲伤的句子。可自信的高适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却全然不写一点悲情,而是用近乎咆哮的语气,喊出了对朋友对自己的希望。这种豪情,千年以来也是少见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提到初唐四杰,不得不提到王勃,提到王勃呢,就不得不提到他非常有才,提到他的才华,他不得不提到他的奇葩。王勃这个人还是很有才的,十四岁他就被宰相封为了七品官,但是由于他太奇葩了,比如他窝藏杀人犯,然后杀了杀人犯,结果自己就成了杀人犯,最后就踏上了被贬官的节奏。

他的朋友杜某也不顺利,刚刚进入官场,就被派往四川担任少府,这个九品芝麻官,这不两个倒霉蛋儿在长安城外吃完了最后的晚餐,就要永别了。当天,杜某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哭了起来,王勃赶忙写了一首诗,就止住了朋友的眼泪。是什么诗写的这么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诗题名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之是不是看起来很别扭?其实啊“之”在这里就是到,去的意思。所以诗的名字,也就是送杜少府这个倒霉蛋去四川任职的意思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就是指长安城,三秦呢则是长城所在的关中平原,两个人站在长安城外,使劲向南一瞧,虽然看到的是风烟迷雾,却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蜀州渡口旁的激流。杜某要去的地方可真是险恶呀,可去的是杜某一个!伤心的却是他们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为什么王勃和杜某离别时的心情是相同的呢?

这个宦本义啊,就是做官的意思。杜某离开家乡去蜀州做官,王勃呢也是离开了山西老家,来长安做官。哪能比得上家好呀?王勃好像有点难过,但他紧接着大吼一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在四海之内,还有你这个懂我的朋友,纵使我们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我们的心有像邻居一样的近,所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即将分别的岔路口,我们就不要像小儿女一样,泪水把手巾都打湿了!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到了这首诗和其他分别的诗相比更加豪迈。看看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分别时只会一个劲地劝朋友喝酒。再看看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朋友都已经消失在了风雪之中,他还一个劲不愿意离开。最后再看看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说李白不能与朋友一起走,他就把自己的心放到月亮上去。朋友呢,一想念他,看看月亮就行。分别的时候难免伤心不舍,可是王勃却能用豪迈的语言囊括宇宙,这种胸襟就足以使一切送别诗都黯然失色啊。

第17篇:送别诗

送别诗

1、《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5、《别董大》唐•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夹蝶飞.....

2、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山居秋暝(唐)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冬天的古诗:

1、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雪 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边塞诗

1、《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第18篇:送别诗

【品味原文】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难词注释】

[1]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 【全诗文意】

我(指李白)正乘上小船,刚要解开缆绳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悠扬的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比得上汪伦来为我送别的情谊啊。 【诵读指导】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诵读时要读出不舍离去的感情。 【小小资料】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

[3]

[2]

[1]【品味原文】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难词注释】 [1]之:往。 [2]广陵:即扬州。

[3]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4]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鹤而去,故称。 [5]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6]尽:消失。 [7]唯见:只见。 [8]天际:天边。 【全诗文意】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诵读指导】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小小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6]

[7]

[8][3]

[4]

[5]

[1]

[2]【品味原文】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难词注释】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全诗文意】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诵读指导】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诗人一向在四川生活,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小小资料】

巴蜀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大致范围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及陕南、黔北、昭通、鄂西等地。主要有汉、藏、彝、苗、回等民族。其主体四川盆地素称“天府之国”。

[3]

[2]

[1]【品味原文】

劳劳亭 唐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难词注释】 [1]知:理解。

[2]遣:动词,使,令。 【全诗文意】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客人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诵读指导】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诗人以亭为题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读者自会想到离别之事、离别之人。 【小小资料】

劳劳亭,又名劳楼、劳劳楼、望远楼、望远亭、远望楼、临沧观,坐落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1]

[2]【品味原文】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难词注释】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清澈的水。

[3]蓬:一种植物。诗人用“孤蓬”指远行的朋友。 [4]征:远行。

[5]浮云游子: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6]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7]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全诗文意】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班马长鸣,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小小资料】

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首联(

1、2句)、颔联(

3、4句)、颈联(

5、6句)和尾联。

[6]

[7]

[5]

[3]

[4]

[1]

[2]【品味原文】

金陵酒肆留别

唐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难词注释】 [1]酒肆:酒店。

[2]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3]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4]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5]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6]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

[7]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8]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全诗文意】

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诵读指导】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小小资料】

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5]

[6]

[7]

[8]

[3]

[4]

[1]

[2]【品味原文】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难词注释】 [1]掩:关闭。 [2]柴扉:柴门。

[3]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全诗文意】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您能不能回来呢? 【诵读指导】

这首送别诗,不写送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希望别后重聚。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希望友人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深深地体现了诗人在友人离去后的落寞之情。 【小小资料】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3][1]

[2]【品味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难词注释】

[1]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3]浥:(yì):湿润。 [4]客舍:旅店。

[5]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6]更:再。

[7]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8]故人:老朋友。 【全诗文意】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诵读指导】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殷勤话别,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小小资料】

王维,唐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6]

[7]

[8]

[3]

[4]

[5]

[1]

[2]【品味原文】

送别 唐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难词注释】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全诗文意】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诵读时要有洒脱之感。 【小小资料】

在古代,升官到某地一般用“迁”,而降级到某地一般用“谪”,故有升迁贬谪之说。

[3]

[4]

[1]

[2]【品味原文】

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难词注释】 [1]壑(hè):山谷。

[2]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3]树杪(miǎo):树梢。

[4]橦(tï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 [5]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 [6]翻:翻然改变,通“反”。 [7]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 【全诗文意】

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诵读指导】

赠别之作,多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格调高远,爽利明快,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小小资料】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6]

[7]

[4]

[5][3]

[1]

[2]【品味原文】

送沈子归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难词注释】

[1]沈子:作者的友人。

[2]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3]渡头:过河的地方。 [4]行客:过客;旅客。

[5]罟(gǔ)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

[6]临圻(qí):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圻”,曲岸。

[7]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 [8]江:大江,今指长江。 【全诗文意】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诵读指导】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此诗描写的是最具普遍性的离别。与许多别诗一样,先用景色来制造—定的气氛,末两句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情景妙合无间,表露自然。原本充满愁绪的离别被诗人写得哀而不伤,反而觉得形象丰满、基调明快。 【小小资料】

古代的“江南”、“江北”与现代不同,主要是以长江划分,长江以南叫江南,长江以北叫江北。

[7]

[8]

[3]

[4]

[5]

[6]

[1]

[2]【品味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难词注释】

[1]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 [2]毕竟:终究,到底。 [3]四时:四季。 【全诗文意】

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贴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就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可以留恋的,希望友人能够留下来与他一起欣赏西湖之美。诵读本诗要大气恢弘。 【小小资料】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2]

[3]

[1]【品味原文】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难词注释】

[1]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战国时期,侠士荆轲受燕国太子丹(即诗中的燕丹)的重托,到秦国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临行时,燕丹等人在易水为其送行。后来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

[2]壮士发冲冠:壮士,指荆轲;发冲冠,即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全诗文意】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诵读指导】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送别时激昂的场景,也可以想象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当时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皇帝的统治深为不满,想要为复国干出事业。可是在这个时机尚未到来,更使得诗人陷入苦闷之中,所以用荆轲来抒发他的难以言说的悲痛。 【小小资料】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被秦侍卫所杀。

[2]

[1]【品味原文】

南浦别 唐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难词注释】

[1]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2]别:分别,别离。

[3]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4]好去:放心前去。 [5]莫:不要。 【全诗文意】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诵读指导】

“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诵读时要用悲伤和不舍的感情。 【小小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

[5][3]

[1]

[2]【品味原文】

青门柳 唐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难词注释】

[1]青门柳: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霸桥,汉人送行至此,折柳赠别。

[2]都门:都念作dū,都门指长安城门。 [3]长条:指柳条,古人常折柳条送别。 【全诗文意】

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 【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小小资料】

古代诗句中的“柳”同“留”,一般有感伤离别之意。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表达送别时的不舍。另外柳也可以表现志趣高洁。如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于此类似的还有竹,桃,李,榆等。在离别之上柳还可一上升到相思情怀的体现,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

[3][1]【品味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难词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3]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4]吴:古代国名,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5]平明:天亮的时候。

[6]楚山:楚地的山。吴、楚可以通称。 [7]孤:独自,孤单一人。

[8]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9]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10]玉壶: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全诗文意】

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冰洁无暇。 【诵读指导】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诗人最后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8]

[9]

[10][2]

[3]

[4]

[5]

[6]

[7]

[1]

。 【品味原文】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难词注释】 [1]侍御:官职名。

[2]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3]离伤:离别的伤感。

[4]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全诗文意】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诵读指导】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诵读时要用豁达的感情去安慰友人。 【小小资料】

王昌龄(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4]

[2]

[3]

[1]【品味原文】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难词注释】

[1]乱烟:凌乱的烟雾。 [2]笼:笼罩。 [3]碧砌:青石台阶。 [4]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 [5]掩:掩盖,掩映。 [6]江山:江水和高山。 【全诗文意】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诵读指导】

从整首诗看,诗人运用“寂寞”、“笼”、“飞”等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和寂寞清冷之感。 【小小资料】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5]

[6]

[1]

[2]

[3]

[4]【品味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难词注释】

[1]城阙què: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全诗文意】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诵读指导】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不要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小小资料】

津,渡口。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借指杜少府上任的蜀州。

[1]

[2]

[3]

[4]【品味原文】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难词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4]谁人:哪个人。 【全诗文意】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诵读指导】

虽然是送别诗,但除去悲伤,只留下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柳色与渭城的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故诵读此诗时要有豪放豁达之感。 【小小资料】

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

三、季排最小。古人的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等。

[4]

[2]

[3]

[1]【品味原文】

送朱大入秦 唐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难词注释】

[1]朱大:作者友人。姓朱,兄弟中排行第一。 秦: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2]游人:游子、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

五陵:长安、咸阳(咸阳市)之间有五个汉代帝王陵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大多富户名家迁居。 [3]脱:解下 【全诗文意】

朱大游览武陵地去,身佩宝剑价值千金。分别时刻解下相赠,表达终生一片真心。 【诵读指导】

送别之作,贵在写出真性情。孟浩然的这首诗,感情挚厚,神采激扬,在孟诗中别具一格。临别之时,解剑相赠,这把剑凝聚了诗人极为复杂的情绪,寄托了厚意、希望与勉励。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气侠情真,不愧儿女子志。 【小小资料】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3][2]

[1]【品味原文】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难词注释】

[1]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 [2]之:去,到。

[3]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4]淼miǎo茫:即渺茫。 [5]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全诗文意】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诵读指导】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 【小小资料】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5][3]

[4]

[1]

[2]【品味原文】

送上人 唐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难词注释】

[1]上人:用以尊称僧人。这里指灵澈。 [2]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 将:携带,带领。 [3]沃wî洲山:山名。 【全诗文意】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诵读指导】

《送上人》是一首送行诗。作者把出家人比作闲云野鹤,去来无踪,不为人间俗事所累。并劝友人要隐居学道,就莫到那种名山去,这会让人们知道你的居处。诗人此诗既是送别僧人,又是对自己不逐时俗的心绪的渲泄,表达诗人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的情感。 【小小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历代名僧无数,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僧人不仅潜心研究佛法,也有很多高僧钻研诗词。

[3]

[2]

[1]【品味原文】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难词注释】

[1]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

[3]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4]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全诗文意】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诵读指导】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小小资料】

钟声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见到。它那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最易和风尘碌碌、疲倦惆怅的心情结合在一起。它安慰着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漂泊流转的人们,将其引入无限空阔的精神世界。钟声回荡在诗句之间,也震彻诗人的灵魂。时间流逝,而钟声穿越时空涤荡着一代又一代的游子。

[4][2]

[3]

[1]【品味原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难词注释】

[1]裴郎中:不详何人,大致为诗人的朋友。二人同时被贬官。[2]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 [3]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4]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全诗文意】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江水滚滚一片苍茫,独自更觉伤心悲凉。同是被贬逐漂泊,只是您的行程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您的一叶扁舟。 【诵读指导】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被贬为睦州司马。此诗当作于第二次遭贬谪之时。此时刘裴二人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 【小小资料】

刘长卿(约公元709—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天宝进士。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4]

[3]

[1]

[2]【品味原文】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难词注释】

[1]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这里也是代指自己所住之地。 【全诗文意】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诵读指导】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 【小小资料】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1]【品味原文】

别舍弟宗一 唐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难词注释】

[1]宗一:柳宗元从弟。

[2]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3]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4]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5]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 [6]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7]瘴(zhàng):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 [8]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全诗文意】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诵读指导】

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 【小小资料】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8]

[7][4]

[5]

[6][2]

[3]

[1]【品味原文】

送别 唐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难词注释】

[1]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2]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3]苦:辛苦,这里指折柳不方便。 【全诗文意】

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诵读指导】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小资料】

王之涣,唐代诗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2]

[3]

[1]【品味原文】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难词注释】

[1]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2]水急流:指行舟远去 [3]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 【全诗文意】

听完一曲送别之歌,朋友匆匆解缆开船。举头四望,两岸青山之间,层林尽染,红叶夺目,只是水流迅疾,归行似箭。黄昏酒睡之后,朋友早已走远。漫天风雨之中,独自走下西楼。 【诵读指导】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 【小小资料】

在古代,诗中常出现的离别之地有很多,代表性的有“南浦”、“离亭”、“阳关”、“长亭”等。在现代,有一首歌也唱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用来描述离别之悲。

[3][1]

[2]【品味原文】

别离 唐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难词注释】

[1]杖剑:同“仗剑”,持剑。 [2]尊:酒器。

[3]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4]蝮蛇:一种奇毒的蛇。 [5]螫(shì):毒虫刺人。 [6]解腕:斩断手腕。 【全诗文意】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诵读指导】

此诗叙离别而全无依依不舍的离愁别怨,写得慷慨激昂,议论滔滔,形象丰满,别具一格。诗篇说壮士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为达此目的,甚至不惜“解腕”。那么,眼前的离别在他的心目中自然不算一回事了,根本不值得叹息。 【小小资料】

功名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泛指功业和名声。书生经过层层考试,在殿试中取得第一名的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4]

[5]

[6]

[1]

[2]

[3]【品味原文】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难词注释】

[1]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2]故关:故乡。

[3]衰shuāi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4]少shào孤:自己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5]为客:指离家谋生。

[6]空相向:空对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7]风尘:指社会*。 [8]期:相会。 【全诗文意】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诵读指导】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诗中夹杂了诗人多年漂泊之苦、朋友惜别之悲和与朋友相识甚晚之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写得悲凄感人。这首诗精选了离别时的环境,又将笔触拉回到了历史长河中,将自己的离乱之苦融入了离别悲情中。悲情从空间和时间上不断蔓延,整首诗的感情变得厚重而深沉,真挚哀婉,感人至深。

[6]

[7]

[8]

[4]

[5]

[2]

[3]

[1]【品味原文】

长相思·吴山青

宋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难词注释】 [1]争忍:怎么忍心。 [2]泪盈:含泪欲滴。

[3]同心结:将罗带系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象征定情。 [4]潮已平:指江水已涨到与岸相齐。 【全诗文意】

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却是不懂恋人分别的愁绪。 离别的人儿双双热泪盈眶,两人相爱却没办法在一起。而钱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是指两个没办法在一起的人的心冷了。 【诵读指导】

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上下片和谐对称,不仅词中有画,而且画中有意,真实地表达出离愁别恨。 【小小资料】

词一般分为上片和下片,本书用空格隔开以做表示。因为古时,诗词歌赋往往是伴有旋律的,旋律相同,第一片和第二片的歌词却不同。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一般讲诗句的一半作为“片”的划分段,比如绝句中,上两句为上片,下两句为下片,词也是如此。

[2]

[3]

[4]

[1]【品味原文】

点绛唇·金谷年年

宋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难词注释】

[1]金谷:地名,在河南洛阳县西。 [2]王孙:贵人之子孙。 [3]萋萋:草盛貌。 【全诗文意】

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复一年,每到春来,长势繁茂,乱生的春色谁是它的主人?枝头残余的花朵在蒙蒙细雨中凋落一地。又是离秋,黄昏时分,送行的人在这里话别。远游的人已经走了,芳草萋萋生满前行之路。 【诵读指导】

林逋独自隐居于西湖孤山,但仍渴求着友情的慰藉。张先等人皆时时造访。一次送别友人离去时,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写下这首诗。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小小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2]

[3][1]【品味原文】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难词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2]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3]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4]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 [5]盈盈:美好的样子。 【全诗文意】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诵读指导】

此词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兼写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小小资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5][4]

[2]

[3]

[1]【品味原文】

鹧鸪天 送人 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难词注释】

[1]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2]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3]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4]未是:还不是。 [5]别有:更有。 【全诗文意】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诵读指导】

辛弃疾的送别词,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小小资料】

此词里出现的《阳关》实为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被谱了曲子,编入乐府,名叫《渭城曲》,别名《阳关曲》、《阳关》,是著名的送别之曲。 [4]

[5]

[2]

[3]

[1]【品味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中军

[12][9]

[10][6]

[7]

[8]

[3]

[4]

[5]

[1]

[2]

百丈冰,愁云惨淡

[13]

[11]

万里凝。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风掣

[14]纷纷暮雪下辕门山回路转【难词注释】

[15]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2]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3]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 [4]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 [5]锦衾:锦缎做的被子。

[6]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7]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8]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

[9]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0]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11]惨淡:昏暗无光。 [12]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 [13]辕门:军营的门。

[14]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15]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全诗文意】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诵读指导】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小小资料】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现代篇

【品味原文】

雨别 舒婷

我真想甩开车门,向你奔去 在你的肩膀上失声痛哭: “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我真想拉起你的手 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

不萎缩也不回顾

我真想凝聚全部柔情 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

使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 我的痛苦变为忧伤 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诵读指导】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在这首诗中,女主角即将离去,一个在车上,一个在车外,看着玻璃外的人影越来越远,女主角的情绪也有了转变。一开始很激动,之后变得有点期待,最后由希望转为绝望,什麼也说不出口了。

【品味原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诵读指导】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送别》是一首歌的歌词,曲调来自于《旅愁》。

【品味原文】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3][2][1]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难词解释】

[1]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

[2]招摇:这里有“逍遥”之意。

[3]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4]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诵读指导】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第19篇:送别诗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广陵:扬州.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

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

第20篇:《送别诗一组》教学设计(胡菁)

送别诗一组

教学内容:

必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以检查、展示学生课前对必诵篇目的背诵、理解、感悟情况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古诗名句进行情境运用。

2.引发学生收集整理、阅读探究同类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播放录音,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二)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3、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三)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赏析诗句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

(3)读咏雪部分——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穿插评价。

3、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4、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5、为什么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作者却能表现出如此昂扬向上的情绪呢?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2、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三、正课:

1、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8、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用一封书信的片段引出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同学们的心情怎样,会彼此或与老师说些什么?之后导入本课所学。

二、理解诗意,诵读悟情

1.读诗题,汇报获得的信息。

2.采取自读,汇报读及教师范读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感情色彩。

3.自学理解词意,探讨交流所发现的问题。

4.设疑检验自学效果,板书点拨,体会感情色彩。

5.探讨表达特点,体会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结合以往所学送别诗词:《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分析送别诗的写作特点,并为己所用,提高写作水平。

四、励志感悟,品味人生

引导学生以王观的这首词为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并用意味深长的祝福结束本节课。

《芙蓉楼送辛渐》

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送别诗教学设计.doc》
送别诗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