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2021-07-04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分数的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分数的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套教材的整体思路,分数运算的内容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独列出,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让学生体会整数运算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过程与方法: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弄清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一、复习导入:

1、计算32×7+32×3

25×9×4你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率。 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2、训练找单位一:

(1).校园里杨树比柳树多1/4”中“柳树的棵数”是单位“1”。

(2)、一种服装原价105元,现在降价2/7,„„”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动物车展(课件展示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 求什么?增加了1\\5,你是怎么理解的?增加了谁的1\\5? 也就是说单位一是?

3、画图理解:师:那你能不能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表示

出来? 生动手画线段图

引领学生完善线段图,说说画的过程

2、列式解答:

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做完之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1)我先求增加了多少辆,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1\\5,所以增加的用65×1\\5,再加上第一天的成交量,就等于第二天的成交量;所以计算的时候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我看第二天比第一天的1倍还多五分之一,所以我们可以说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1又五分之一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所以列式为65×(1+1\\5)。计算的时候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3、小结:刚才两道题结果相同,一个先求增加的具体数量,另一个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多少倍。通过这道题你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生:我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顺序,还明白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师:这种运算顺序以前见过吗? 生: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变式小练:把条件变为: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少五分之一 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全班交流 (1) 先算比第一天少的数量

(2) 先算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明确比谁谁少就可以说是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4、观察比较两组算式,每组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结果相等,就是乘法分配率

师:与整数运算律相同

5、小练:( 894)272772099

6、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7÷

-

÷7=

-

=0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3)、一根绳子长6米,第一次剪去三分之一,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三分之一,还剩下2米。 (

2、填空:

(1)、光明乳业五月份的产量比四月份的产量增加八分之三,单位“1”是( )。五月份的产量是四月份的( )倍。如果已知四月份的产量是1800吨,那么五月份的产量是( )吨。

(2)、25千克增加它的五分之一后,再减少五分之一千克,还剩( )千克。

3、解决问题:欢乐世界海洋馆第一天的门票收入为850元,第二天的收入比第一天的收入增加了 ,这两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元?

推荐第2篇: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解读

分数混合运算(二

一、教学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

二、教材分析 :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本套 教材的整体思路,分数运算的内容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独列出,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让学生体会整数运算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分数乘除法及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等知识,为 本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应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解题策略,所以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由于理解困 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

四、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能进行合理的估算,体会画图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向他人学习借鉴,体会到成功。

五、教学过程 活动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图片这里是一则有关车展的信息:第一天成交量:65辆,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 54 问:你能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吗? 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分析(就是求 65的 5 4是多少,师板书算法。 (从情境中导入,为新知作好知识铺垫,便于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活动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我把第二个条件改变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5 1”,出示改变后的题目。问学生“这则

信息与上一则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改变了第二个条件。 接着问:“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5 1”是什么意思? 生 1:第二天成交量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增加了 5 1。 追问:增加了谁的 5 1? 生 2:增加了第一天的 5 1。 生 3: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的部分占第一天的 51。 „„

(2那么你能估一估第二天的成交量在什么范围,并说说理由?借助刚才的理解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 生 1: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肯定比 65多。

生 2: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51,增加了 65的 51。把 65看成 50,才增加 10辆, 65+10=75,所 以超过 75辆, 生 3:不会超过 85辆,把 65看成 100,就增加 20辆, 65+20=85,所以在 75至 85 之间。

生 4:先估少点,把 65看成 60,增加 12, 65+12=77,再估多一点,把 65看成 70,增加 14, 65+14=79, 所以 78左右。

„„ (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据的估算,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题意, 为解题思路指明方向

【点评】情景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数学味浓,效率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 :如果将估测放在教师引 导理解 “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1/5” 之前, 让学生先估测,我们可能更能把握学生对问题的原始理 解。估测中,学生相互说理,相互启发,也能达到“分析、理解”的目的。(王昌胜

2、再次探究

刚才大家都估计了结果,你怎么把这个题目中的关系表示出来,让别人看懂你的意思?(学生尝试用各 自的方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巡视

生一:

生二: 65辆 ?辆 比第一天增 加 1/5 第一天: 第二天:

生 3

„„

(学生在交流时都强调了一点:增加了第一天的 1/5。无论采用那种图都能直观看出第二天增加的 部分是第一天的 1/5。通过策略的研究,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深入分析

(1师: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能够很清楚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第二天成交了多 少,看看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独立思考后现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生 1:从图中看出第二天增加了第一天的

51,先求增加的 65×51=13(辆,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 13+65=78(辆

生 2:65+65×5 1=78(辆 许多学生说:这是一种思路,只不过是综合算式。 生 3:65×(1+ 51 =78(辆 师:谁能结合图解释这种方法的道理?课堂陷入短暂的沉思中,陆续有学生举起手来。

让学生对着图分析,然后说给同桌听。 第一天 第二天

(2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两种解题思路,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联系,从中你又能发现什 么?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点, 这时一位学生说:我发现这两个算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用到了乘法分配律。

师:我们以前都是在整数范围内用运算律,现在是在分数运算中,是不是也同样适用呢?很多学生 都说举例验证这个想法。最终得出结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独立思考后的交流更有深度, 也更需要,它是学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理解能力的再次提升,也 是全课的一个高潮

评析:注重对知识原理的理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学习的后劲正是从这样 的分析中慢慢增长起来的。王昌胜

4、总结策略

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 其中有 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们都提到了估算,画图,帮助理解题意,检验结果。

活动

三、应用 将第二个条件改为:“第二天比第一天减少了 5 1”后出示信息。 学生先估再画图最后解答,独立完成后与同座交流思路,再全班交流展示,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达到 了最高点。

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又发现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学生的发言:我发现我们解决的第三则信息中 “第二天比第一天减少了 51”就是第一则的“第二天是第一天的 54”,只不过第一则中直接告诉了第二天是第一天的 5 4,而第 三则中没有直接告诉,所以我们先求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 5 4,这就和第一则信息一样了。 下面的学生都顿时豁然开朗。他的发言让同学们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理解更透彻,难点迎刃而解。 使得以后在学习百分数应用时倍感轻松。

(这是策略的应用和巩固,同时又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活动

四、小结

六、教学反思

1、掌握策略,学活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更加疲惫。所以人 们常说要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才能学活数学,也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这也是本套教材一直

坚持的,在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题策略,也有这样的自主探究意识。所以当新问题 出现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作出解答,而是先分析题意,首先从文字上分析,虽然这样有一定难度, 比较抽象,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需要训练他们的抽象

能力。接着是进行有依据的估算,加强估算是 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的后面的思路不会 发生太大的偏差,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在前面这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再通过画图更直观的分析 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前面的文字分析的抽象,估算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从中感受到图在解决问题 中的作用。结合对图的讨论学生不仅理解了题意,而且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通过这样直观抽象 的前后对比学生深刻感受到掌握策略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在解决问题后,我还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2、交流中学习,感受成功的快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如果总是感到力不从心,遭 受失败再有毅力的人也会退缩,更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呢?从小就在学习中感到失败,畏缩,今后还 有信心去做其他的事吗?孩子最不能失去的是自信,我们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这样他才能从 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并不是简单的表扬几句,或给几个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就能解决的,孩子渴望 得到尊重,得到平等的对待,能象大多数学生一样学会当堂的知识,解答一般的问题,感受那种从不 会到会的过程的喜悦,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途径。从课始复习分析题意让基础稍差的学生分析, 给他一个好的开始。出现新知刚开始分析时会让部分学生有点畏难,这不急,难题大家都会碰到,我 们就把难的那部分挑出来分析,说说各自的理解,在彼此的交流中慢慢领悟。接下来的估算比较轻松, 毕竟有生活经验,不管你是哪个层次都能估出正确的范围。好了,成功一半了,有没有更直观的办法 理解题意呢,那就掌握画图的策略吧,学习上受挫的学生其实求知欲很强的,非常愿意尝试这些好方 法。通过交流至少掌握一种画图方法吧,这样分析题意就不难了,再去对照文字就能理解意思了吧。 解答出第一种方法应该就容易了,问题是第二种有些难,多看看图,多想想,多听听同学们的想法, 一定能明白的。课堂上学习补救的机会是很多的,作为教师要抓住这每一个瞬间帮助这些孩子。他们 欣喜的眼神就透露出成功的快乐!

推荐第3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教学设计方案

兴国潋江三小

夏青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内容.设计思想:

我校部分师生在上周到兴国县将军园参观。因此我以这次参观为背景,改变书上的内容。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目的是为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为生活服务。在过程设计中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方法上我采用画图分析,课件演示等,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练习题我设计了挑战自我,小小法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将军园图片的PPT课件) 上星期五我们到兴国县将军园缅怀革命先烈,英勇的先辈们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行动来报答他们。其实我们学校去的人数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想了解吗?请看题。(播放课件:兴国县洪门小学去参观的学生五(1)班有48名,四(2)班去的人数是五(1)班人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解答出来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设计意图: 为后面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分解难度) 学生提出问题:四(2)班去了多少人?

(1)学生解答问题。(这种问题是以前所学过的,要求学生画图,并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列式:48×=16(人)

2、学校去的教师人数是四(2)班人数的,你能知道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像上题一样分析列出式子。

3. 出示本课的情境图:(这题没有改变数子是为了降低难度)

我们学校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就是我们学校的兴趣小组人数。请看屏幕:(播放课件,书上图片)

咱们来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4、分析问题:

(1)、观察图,分析图上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341313(2)、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分析题意,可画线段图。

(3)、生汇报自己画图过程,同学评议。

(4)教师评价。

5、汇报展示、交流算法:

方法1:分步列式:先算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12×=4(人)

再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4×=3(人)

为什么要先算摄影小组有多少人?请2到3个 孩子 说一说(根据问题知道:航模小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要算航模小组,就是必须要知道摄影小组的人数)

1311象小组人数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12的是多少,用乘法计33343413么用12×来计算摄影小组的人数?(因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算。)

为什么用4×来算航模小组的人数呢?(答案同上)

让学生自主梳理总结分析方法:仔细看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再看信息中是否已经直接呈现,如果没有,就要先算出必要的条件。

方法2:列综合算式解答 ( 学生完成) 12××

比较方法2和方法1的区别和联系:思路一样,都是先算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再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不同在于1是分步,2用综合算式解答。

6、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133434来看看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它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结合板书小结 :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算完以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儿别忘记:及时检查。

三、挑战自我(要求: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后,叫四位同学演板,及时纠正)

18

57 2162743312

3

47

1

2 8

21

5

8

58

四、小小法官。(要求学生睁开火眼金睛,做一位合格的小法官) 5/6×2/3÷9/5

12÷(3/4÷1/5) =5/9÷9/5

=12×4/3÷1/5 =1

=80

五、学以致用(要求学生画图分析)

实验小学合唱组有120人。美术组的人数是合唱组的的

32,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科技组有多少人? 53

六、谈谈你的收获:

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受颇多,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反思地方.收获之一: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通过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计算出结果.收获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很多学生在本课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上完课后,我听到学生这样在外面说,这节课我学得很有趣,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要是每一节课都这样的话,我也一定能考得很好。我内心颇感安慰。

收获三: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我改变教材的编排,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作用。

反思一:语言表达要进一步加强,在如何提问这一课题中,我一直没有有效突破难点。

反思二;学生作业没有学生选择的余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下,我认为应有让学生选做的作业。

推荐第4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34页例4.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⑴掌握分数加除、减除混合运算。

⑵ 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⑶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情切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突破方法: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突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知识迁移,使问题得到解决。

学法:演练结合,及时反馈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⑴出示计算题

(9+11)×6 75+20÷5 100-10×4 80÷(60-40) 上面每题含有那些运算?应该先算哪一步?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⑵ 回答整数加除、减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 探究新知

(一) ⑴出示例4 ① 让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② 同桌交流,汇报有价值的信息。

③ 质疑问题,对有价值的问题分层整理,然后展示。 ④ 自主探究,可以怎样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⑤ 分组交流,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⑥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⑦ 集体订正。

⑵完成教材34页“做一做”第一题的第6小题。 自己解决同时组内交流。

⑶小结分数加除、减除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 .探究新知

(二) ⑴出示①÷9÷787 12①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② 分数连除怎样计算? ③ 学生试算,师巡视。 ④ 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演。

7777÷9÷ ÷9÷ 881212771127=× =×÷ 728971277112= =×× 88971= 6⑤ 讲评。

⑥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分数连除的计算方法。 ⑵ 出示 ×÷

①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②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⑶出示 ÷(15×) ① 讨论算法,独立完成。 ②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1334231216③ 学生对照检查。

④ 师生共同归纳分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 。应用反馈

⑴下面几题计算对不对?不对的改正。

①45+5÷=50÷=250 ②65-15÷=50×=66

31320115×=

4841883135141555⑤10÷×=10×12× ⑥÷3÷=××=

4123448121541215671567344323③(15+27)÷=42×=36 ④÷20÷=×⑵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一题的1-5小题,第2题。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六 布置 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与整数混合运算相同)

7121414 ÷÷ 例4;8÷-4

93399773149 =÷ =×3× =8×-4 39291411=1 =1 =12-4 227913 ÷÷ ↓ ↓ =8(朵) (从左到右) (变为连乘,一起约分) (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课后反思:略

推荐第5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二)》教学设计

白龙塘镇九年制学校

李雯娟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中 “分数混合运算

(二)” 教学目标 :

1.通过情境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个数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理解分数应用题,首先要找出题中的什么数量? 2.举例说明:

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六年级的5/6,六年级有42人,五年级有多少人? 单位“1”是什么?5/6是什么数量对应的分数?如何算出五年级的人数?

3、小结算法:五年级的人数=单位“1”×五年级对应的分数

4、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混合运算。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你们愿意去看看吗?下面我们跟随小动物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各种车辆)

2、各种各样的车同学们看着惊叹不已,小动物们也羡慕不已,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单位“1”:第一天的成交量;

1/5: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成交量占第一天的分数)

3、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思考:根据已知条件,该如何求出第二天的成交量?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只说解题思路)

3、汇报: 思路一:

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成交量=第二天的成交量 思路二:

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占第一天成交量的分数

(三)课件引导,列式计算:

1、课件出示统计图,引导生先计算增加的成交量是多少,再算第二天的成交量。(65+65×1/5)

2、引导生画线段图,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占第一天的6/5,在计算第二天的成交量。(65×(1+1/5))

3、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有几种解法?如何解答?

(五)即时练习:

课本25页试一试(出示课件)生练习做

师点拨:同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觉得我表现(

)今天我要向(

)同学学习,学习他(

)。

《分数混合运算二》说课稿

白龙塘镇九年制学校

李雯娟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中 “分数混合运算

(二)” 前后联系:

前——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本册《分数混合运算

(一)》;后——本册《分数混合运算

(三)》《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等。教学目标 :

1.通过情境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个数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分数乘除法及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等知识,为本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应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解题策略,所以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由于理解困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计算的方法,本内容是分数运算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理清解题思路,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利用课件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练习巩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

四、学习方法: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理解分数应用题,首先要找出题中的什么数量? 2.举例说明:

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六年级的5/6,六年级有42人,五年级有多少人? 单位“1”是什么?5/6是什么数量对应的分数?如何算出五年级的人数?

3、小结算法:五年级的人数=单位“1”×五年级对应的分数

4、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混合运算。

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你们愿意去看看吗?下面我们跟随小动物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各种车辆)

2、各种各样的车同学们看着惊叹不已,小动物们也羡慕不已,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单位“1”:第一天的成交量;

1/5: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成交量占第一天的分数)

3、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思考:根据已知条件,该如何求出第二天的成交量?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只说解题思路)

3、汇报: 思路一:

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成交量=第二天的成交量 思路二:

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占第一天成交量的分数

(三)课件引导,列式计算:

1、课件出示统计图,引导生先计算增加的成交量是多少,再算第二天的成交量。(65+65×1/5)

2、引导生画线段图,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占第一天的6/5,在计算第二天的成交量。(65×(1+1/5))

3、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有几种解法?如何解答?

(五)即时练习:

课本25页试一试(出示课件)生练习做

师点拨:同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觉得我表现(

)今天我要向(

)同学学习,学习他(

)。

推荐第6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育红小学 梁小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4、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份

【学

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件出示) 6×5÷3

15×(35÷7) 这两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

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2、找出单位“1”并说说等量关系式。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回答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生同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求学生:

(1)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 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 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2、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A 请同学们找到跟求航模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 B 请将求摄影小组人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得先求到什么?(要先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气象小组有12人。那么也就是说摄影小组的人数是多少人数的几分之几呢?

(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气象小组人数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1份)

师:在这里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气象小组的人数)

师:这里的单位“1”是谁?

(气象小组的人数) (3)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谁来说说数量关系?那么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吗?(生独立画图)回答,师板书数量关系。课件演示线段图

师:航模小组是摄影小组的3/4,是把什么做为分的对象。(摄影小组的人数)这里的单位“1”是谁?(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你能继续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生独立画图)师板书数量关系,课件演示线段图

(4)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吗?尝试计算。)

3、小 结:

师: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

师:针对综合算式,结合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而以此类推。)

师: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学生看书,齐读结论

4、书写格式: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课件辅助展示

5、补充例题,为青海玉树灾区捐款的例题

小亮捐18元,小华捐的是小亮的5/6,小新捐的是小华的2/3,小新捐了多少钱?

生独立解决,要求画线段图,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然后同桌交流,师巡视辅导。

学生口答解题思路过程,师借助课件演示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课件演示旨在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课件出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课件出示练一练(分数混合运算)

请4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书补充练习练一练2题。(写出数量关系或画图后再解答)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57页数学故事图片

(让学生讲一讲这一个数学故事,小组讨论每人一杯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中强调解题顺序与运算顺序的吻合,这样更能突出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归纳总结,整理内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小结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气象小组的人数× 3/4 摄影小组的人数× 1/3

摄影小组的人数

航模小组的人数

推荐第7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34页及练习九中的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关系,并能正确的计算。

2、通过观察,初步学会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答题纸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复习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加减法,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分数乘、除法,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1、口算: ++-

2--

2、口算: ××÷4

8÷ ÷

3、不计算,只说运算顺序。

203-135÷9

3×9+60

75+360÷20+5

(75+360)÷(20+5) 75+360÷(20+5) 3×9+180÷3 师: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我们已经学过了,你还记得吗?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出示例题幻灯片) 教学例4的第一小题。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审题。

师:同学们先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题。学生读题。 学生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

师: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师:怎样列式?指名学生说出算式。

引出课题:同学们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指示板书的综合算式)。大家看看这个综合算式含有我们学过的什么运算?它是一道分数除法和减法的混合计算题,该怎么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分数的混和运算。(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例题情景,自主计算,发现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结合例题为我们提供的情景试着先算一算。(发给学生答题纸) 学生自己试算,指名一人扮演。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学生用实物投影结合例题情景汇报、展示自己的算法。(3——4人,包括板演同学) 师:大家看看,(指示算式)含有我们学过的除法和减法,是一个分数的混合运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分数的混合运算该怎样来算。(板书课题) 类比迁移,发现方法。

师:根据例题提供的情景,这道分数混合运算题我们是先算的除法,再算的减法。(板书标注)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有联系吗? 指名发言。

学生口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老师这有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题,请大家来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幻灯片出示分数混合运算题3道,学生口答运算顺序) 教学例4的第二小题。 先出示:÷(+)×15 学生试算,先说顺序(教师标注),再计算。指名一人板演。(其他学生在教师发给的答题纸上进行计算)

介绍中括号和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15,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试说方法。教师板书出中括号的题目。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中括号知识。 (3)学生先说运算顺序教师标注,学生试算例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答题纸上计算,再请一名同学用实物投影简单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4)教师要对择优思想进行肯定总结。

3、学生总结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且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那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试着总结一下我们该怎样进行分数混合运算吗?

学生试着总结,互相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面。在学生总结出之后,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出示幻灯片)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学生口答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四道题)(出示幻灯片)

2、学生按小组选题进行计算练习。(三道题)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3、解决实际问题。

做一做第一题(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的算法,并说明思路。) 练习九第二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方法,再指名汇报思路及算式。) 教师关键的引导:小萍家住6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是几层楼的高度? 练习九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订正。)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研究和交流找到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下课之后同学们可以围绕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互相出题考一考,看看大家能不能灵活的应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口算练习引导学生回忆分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做铺垫。 学生已经具有了用分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了用整数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形成解题思路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应该不是难点。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加上有例题情景的结合,应该很容易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放手让学生结合例题的情景先在自己思考和试算的基础上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和交流,进而突破分数混合运算运算顺序这个教学重难点。 引导说出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类比迁移。

初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带有括号的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这道题比较容易。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利用学生了解的关于中括号的知识进一步深入研究带有中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关键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75+360)÷(20+5)

75+360÷(20+5)这两道题括号使用的不同决定了题目的计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可能只说思路,还可能直接说出算式。多种准备。 学生可能列出分步算式,还可能列出综合算式。教师要引导到综合算式,并且板书综合算式,分步算式学生说的过程中就出现了结果,不用再板书了,只让学生汇报一下过程。

学生对于分数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具体的情景作为基础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抽象的计算方法,所以此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算、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结合例题情景来汇报和交流。

可能有的同学提到加小括号,教师引导理解不可行,可能有的同学知道中括号,就请知道的同学介绍关于中括号的知识。

对学生出现的简便算法加以肯定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优化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点拨:在进行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先约分再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鼓励多种方法。

推荐第8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33页,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会利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课件

一、创设情境,生产问题

1、课件展示:抢答、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03-135÷9 3x9÷6 75+360÷20+5 (75+360)÷(20-5) 75+360÷(20-5) 720÷30+420÷30

2、师:引导思考: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 学生独立思考

(3) 小组交流、汇报,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 A, 可以从问题入手想,要求12片可以吃多少天。应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每天吃半片也就是½片,1天吃3次,每天就吃½x3=3/2(片),那么12片就可以吃12÷3/2(片)=12x3/2=9(天)。 B, 从条件出发思考:一共12片,每天吃半片,可以先求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再求可以吃多少天。12÷1/2=12x2/1=24次24÷3=8(天)

(4) 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12÷(1/2x3) 12÷1/2÷3 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总结算法

(1)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在进行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小组同学相互合作,整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师生共同小结

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只有乘、除法的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分数连乘后同时的分数。 (板书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P33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维,再让学生独立立列式计算。

2、

3、练习题第9题,巩固混合运算顺序。

练习题第10题,鼓励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可以先求出跑一圈的时间,再求出跑6圈的时间:也可以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牛棚。再乘上跑半圈的时间。

4、能力提升:练习七的第10题,可以先求出一层楼的高度,再求出7楼地板离地有多高:也可以先通过观察看到7楼的地板到地面的高度是6层楼的高度,算出6层是15层的几分之几。再归结求50m的2/5是多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9篇: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反思

教研室组织了一次研讨课,有幸我参加了。我上了《分数混合运算二》这节课。这节课是一节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课,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两种解题策略,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也能适用。难点确定为理解另一种解决问题策略:先求出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也会就是“1+1/5”的含义》

上课后感觉有一点比较好就是“掌握策略,学活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更加疲敝。所以人们常说要掌握方法,举一反三,才能学活数学,也就是要掌握一定得解题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我在上分数混合运算

(一)时,我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 让学生画图,没想到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图 很有创意,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解决了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上遇到问题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做出解答,而是先分析题意,首先从文字上分析,虽然有难度,比较抽象,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说需要训练他们的抽象能力。再次就让学生估算,估算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画图分析 学生通过不同的图探索了不同的你算法,体现了让不同学生有不同收获。

不足之处:1,在分析问题时忽略了让学生找数量关系 应该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方法 ,有的学生可以通过题意直接解答 有的学生可以根据写数量关系解答 ,有的学生画图解答,必要时画图也可以。2,分析画图不够透彻 没点到着整体“1“要多突出1/5是谁的1/5 来突破难点。3练习时不但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练习题型少些。4,本节课小组交流少 ,教师要让学生多表达多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不用多讲,这样课堂才会更轻松。。5.在选择情境引课时要以学生身边例子更好 选一些学生容易懂的情境会更好。

要想上好每节课必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从每天做起。。。。

推荐第10篇: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情境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个数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2.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主持) 1.口算我最快。

25×12×4= 8×37×125=81×62+81×38= 2.计算我最棒

二、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从刚才的课前三分钟表现来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齐读我们的课堂约定。

三、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你们愿意去看看吗 下面我们跟随小动物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各种车辆) 各种各样的车同学们看着惊叹不已,小动物们也羡慕不已,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出示学路建议:

1)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 1/5的。 2)画图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3)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 50+50×1/5 50×(1+1/5) 说一说你的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

(四)对比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0+50×1/5 50×(1+1/5)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两种解题思路,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联系? (师:我们以前都是在整数范围内用运算律,现在是在分数运算范围中,是不是也同样适用呢?) (五)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有几种解法?如何解答?

(六)即时练习:

5、课本25页试一试(出示课件)生练习做

师点拨:同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四、达标检测(课件出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3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觉得我表现( )今天我要向( )同学学习,学习他( )。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25页第

4、5题

教学分析:

前后联系:前——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本册《分数混合运算

(一)》;后——本册《分数混合运算

(三)》《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等。

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计算的方法,本内容是分数运算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分数乘除法及应用,乘法运算定律等知识,为本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应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解题策略,所以一部分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由于理解困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情境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观察比较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会分析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这个数是多少的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审题,找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含义,找单位“1”,将文字、图示、算式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起悬念 同学们,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

(一),是只有乘、除的两则混合运算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分数混合运算

(一)的学习,你们知道分数混合运算里含有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在实际中又有什么应用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猜想,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这里是一则有关车展的信息:第一天成交量:50辆,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1/5 。问:你能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分析(就是求50的1/5 是多少),师板书算法。

活动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现在,把第二个条件改变成“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 ”(出示改变后的题目)问学生“这则信息与上一则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改变了第二个条件。接着问:“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 ”是什么意思?可能出现下列的回答: 1)第二天成交量在第一天的基础上增加了1/5; 2)增加了第一天的1/5 ; 3)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的部分占第一天的1/5 。„„ (2)那么你能估一估第二天的成交量在什么范围,并说说理由?(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估算出结果后,在小组中交流、修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汇报,着重说理由。可能出现下列的回答: 1)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肯定比50多;2)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 ,增加了50的1/5 。增加10辆,50+10=60,所以是60辆„„

2、再次探究

刚才大家都估计了结果,你怎么把这个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图表示出来,让别人看懂你的意思?让学生尝试用各自的方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注意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图准备进行展示,如:

1)线段图 2)其他类型图 3)统计图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交流时应该强调一点:增加了第一天的1/5。无论采用那种图都能直观看出第二天增加的部分是第一天的1/5。

3、深入分析

(1)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能够很清楚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现在请你列式来算一算第二天成交了多少,看看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独立思考后现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下列的答案: 1)从图中看出第二天增加了第一天的1/5,先求增加的50×1/5 =10 (辆),再求

第二天的成交量10+50=60(辆);2)50+50×1/5 =60(辆); 3)50×(1+ 1/5)=60(辆) 紧接着追问:谁能结合图解释这种方法的道理?先个别说,然后让学生对着图分析,并说给同桌听。

(2)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两种解题思路,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联系,从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假如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点。如: 1)我发现这两个算式之间是有联系; 2)这里用到了乘法分配律。 教师要紧跟切入:我们以前都是在整数范围内用运算律,现在是在分数运算范围中,是不是也同样适用呢?

4、小结。师:刚才我们解决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怎样解决的有几种方法?

师根据生发言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5、课本25页试一试(出示课件)生练习做

师点拨:同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新知(出示课件) 1.生看图列式计算 2.生列式计算 3.生只列式不计算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本第25页第

1、

2、3题

第11篇: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回忆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引导学生读懂表格,并根据信息形成一个扇形统计图)

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2+3/10—1/5;?1/2-1/5+3/10?;3/10-1/5+1/2)

3、引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b、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c、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度语: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

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

(1)降水后,森林里的雨水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分别是多少?(7/20、1/

4、2/5)把谁看做单位“1”?

(2)提出问题:

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11/20、其他2/5,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再做在本子上。

(3)尝试解决

(4)反馈评讲(课件上出示两种方法)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最后强调答案) ?(5)渗透情感教育

师:我们知道雨过天晴后,地表水和其他形式的雨水一般都会被挥发,只有地下水被储存起来。比一比,森林和裸露地面的地下水的储存情况?(出示课件)

发现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小结:你说的非常好,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行动起来,一起绿化环境,保护水资源。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结合例题板书:从左往右?先算小括号里)温馨提示: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在书本第117到118页,请大家打开书看一看。

三、巩固应用。

过度语: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现在用本节课所学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P118页“做一做”)先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李明用一根1米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条边长1/ 4米,另一条边长3/8米,求第三条边长多少米?这个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三角形吗?)

过度语:我们每位学生一天的时间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分配,(出示练习3)读书时间占一天时间的1/3?,吃饭时间占1/24,玩乐时间占1/12,其他时间占1/12,求睡眠时间占几分之几?会求吗?

3、我校上星期举办了读书成果展演赛,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获

一、二等奖的占总人数的2/5?,获

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9/10?,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1”?)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第12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的一般方法。教材以“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与“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为背景,引入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和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这两种类型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本节的两个例题,都应用了对比的方法,例1(1)是计算方法的对比,例1(2)是解题思路的对比。通过这两次对比,让学生又一次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帮助自己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手段。

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 择合理算法的优势,逐步培养优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提高思维水平。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分数加减运算的发展,是解决现实中诸多问题的需要。它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方法与过程: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1/3+1/4=

2/5-1/10=

4+5/12=

43-13+25=

78-(40-12)=

2、口述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例1(1):

1)口述结合小黑板出示例1:我们盖尾的人大代表李美和的“山科研基地”里栽培了很多树木和花草(同时出示例1表格) (1)。 提出问题:

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你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吗?

(2)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列出什么样的算式?

②如何计算?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3)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2+3/10-1/5

1/2+3/10-1/5 =5/10+3/10-1/5

=5/10+3/10-2/10

=8/10-1/5

=8/10-2/10 =8/10-2/10

=6/10 =6/10

=3/5 =3/5

4)对比方法,总结优化。

提出问题:你喜欢哪种方法呢?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种方法:分步通分。 第二种方法:一次通分。

★ 三个分数都是异分母分数,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相同。

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是有时为了简便,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6)实战检验: 4/5—3/10+2/3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教学例1(2)。

(1)出示情境图例1(2)。

(2)分析题意,提出问题。

①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这里面的分数各表示什么?

②以2/5为例,说说它的分数意义。

③这里把什么当做单位“1 ” 呢?

④提出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3)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题意,结合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列式计算。 展示两种不同算法:

1-11/20-2/5

1-(11/20+2/5) =20/20-11/20-8/20

=1-(11/20+8/20) =9/20-8/20

=1-19/20 =1/20

=1/20 (4)分析算式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两种不同的解答方式,说一说算式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计算。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数。

(5)实战检验:

1/2-(3/4-3/8)

5/6-(1/2+1/3)

(6)知识反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

)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

);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后算(

)。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选做)

1、李明用一根1m长的铁丝围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边是1/4 m,另一边是3/8m,第三条边长多少米?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解:

1-1/4-3/8

=8/8-2/8-3/8

=6/8-3/8

=3/8

答:第三条边长3/8m,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的挺能干,这些问题轻松就解决了,下面老师给出一题难一点的题目:

(4)我校上星期举办了作文竞赛,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获

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4/5,获

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3/4,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 1” ?)

四、全课总结。

学生交流,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第13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金凤五小 王旭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117~1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 13和39 7和8

2、3和4

5、6和30

2、口算练习:

1/3+1/4= 2/5-1/10= 4+5/12= 43-13+25= 78-(40-12)=

3、口述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情景引入 探索新知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

引导学生读懂表格,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这里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

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2+3/10—1/5 (1/2-1/5+3/10 3/10-1/5+1/2)

3、引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B、观察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c、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度语:森林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

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

(1)下雨后,森林里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分别是多少?(7/20、1/

4、2/5)把谁看做单位“1”?

(2)提出问题:

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11/20、其他2/5,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再做在本子上。

(3)尝试解决,请两名方法不同的同学板演。

(4)反馈评讲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最后强调答案)

(5)渗透情感教育

师:我们知道雨过天晴后,地表水和其他形式的雨水一般都会被蒸发,只有地下水被储存起来。比一比,森林和裸露地面的地下水的储存情况?(出示课件)

发现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小结:你说的非常好,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行动起来,一起绿化环境,保护水资源。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法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结合例题板书:从左往右 先算括号里面的)温馨提示: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

三、巩固应用。

过度语: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先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这是老师统计的上周六同学们的休假方式,**给大家读一读:独立完成,同学交流.

3、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王老师用一根 1米 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三角形,量得三角形的一条边长1/ 4米 ,另一条边长3/ 8米 ,求第三条边长多少米?这个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能想象出这是怎样的三角形吗?)

4、过度语:我们每位学生一天的时间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分配,(出示练习4)读书时间占一天时间的( ),吃饭时间占( ),玩乐时间占( ),求睡觉时间占一天时间的几分之几?怎样完成?

师: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最好能达到10小时,这样更有利于你们的生长发育,记得晚上一定要早睡。

师:同学们真的挺能干,这些问题轻松就解决了,下面老师给出一题难一点的题目:

5、我校上星期举办了作文竞赛,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获

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2/5, ,获

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9/10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里把什么看成单位“ 1” ?)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第14篇:《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六(上)P63/例

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9~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并联系用整数或小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用不同方法列式解答。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在计算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约分程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

教学资源

本课建立在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来教学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通常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PPT

预习设计

1.回忆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以及分数乘除的方法。

2.2.5053.6 9.80.74.9

3.自己尝试出一道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4.在自己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哪些?还有 哪些疑问?

学程预设

第15篇:《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一把尺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利用旧知,导入新课

师: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人人都是口算小能手,今天我要考考大家,看是不是真的如我听说的那样,你们有信心吗?(出示课件:我是口算小能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果然像我听说的那样,我好佩服你们哦!老师不但听说你们的口算能力强,在混合运算方面也同样厉害,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领教一下你们在混合运算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请看:(课件:混合运算谁先行)

师:真的好厉害哦!既然大家对整数混合运算掌握的这么熟练,在接下来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中,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不甘示弱,很快的掌握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世界吧,来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出示:课本教学情境图

师: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生: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想的?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4、合作交流

师: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让学生分析、解决 问题,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师:我想我理解了你的意思。(先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它的1/3是摄影小组的人数,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的3/4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会计算吗?是怎么列式的?

A: 12×1/3×3/4

B:12×1/3=4(人) =4×3/4

4×3/4=3(人)

=3(人)

师:说一说你的每一步都算的是什么?

生:12×1/3 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算12×1/3 的积去乘3/4 ,求出航模小组的人

数。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生: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5、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分数连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连乘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详细的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巩固练习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智慧老人邀请大家到智慧屋里去坐客。你们愿意吗?请看大屏幕。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第16篇: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陈占梅

一、旧知铺垫

1、计算: 2/3×3/8=

5/6÷5/8=

说出你是怎么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2、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4×8

6×5÷3

24+3×5

4×(12-8)

这三道题帮我们回忆了什么知识?(生回答后小黑板:出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习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师:这是我们班上这学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①气象小组有12 人②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 ③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师:我们要求是什么?

生:求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师:题里直接告诉我们航模小组有多少人?(没有)

师:那航模小组的人数与谁有直接的关系,把它读出来。

生: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 。

师:也就是说要求航模小组的人数,还必须知道到什么?(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那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呢?(不知道)

师: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还必须想办法找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除了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有直接的关系,还和谁有直接的关系?请您把它读出来。

生: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

(2)引导提问

师: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谁的 ?把谁看着单位“1”?(气象小组的人数),把它平均分成3份,取了这样的1份,就是3/4 ,表示摄影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在这线段图中,您还知道什么信息?(气象小组有12 人)

(师板书出来12人)

师:根据线段图,你可以求出摄影小组的人数了吗?

生:12× 1/3=4(人)

师:有了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板书4人),而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到航模小组的人数。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1/3 ,谁的 1/3?把谁看着单位“1”?(摄影小组的人数)

师:哦,再次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了这样的3份,就是 1/3,表示航模小组人数的分率。

(师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画出对应的线段图)

师:您会求航模小组的人数的人数了吗?

生:4×3/4=3(人)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师:用手势给大家比比线段图的意思(先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着单位“1”,它的3/4是摄影小组的人

数,再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的1/3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师:请你把刚才的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 12× 1/3×3/4

=4×3/4

=3(人)

师:我们先算12×1/3 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算12×3/4 的积去乘 ,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乘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板书:

3、练习:

师:如果把题中“我们气象小组有12 人”改为“我们航模组有3人”,求气象组有多少人?您会做吗?请您在草稿本上画画线段图,分析出数量关系,先分步解答,再列出综合算式。

生板演

3÷3/4 ÷ 1/3

=3× 3/4÷ 1/3

=4×3

=12(人)

师:我们先算3÷3/4 求到摄影小组的人数4人,再用4÷1/3,求出气象小组的人数。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分数连除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小结:观察综合算式,我们发现分数连乘和分数连除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连乘和连除运算顺序(一样),都是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其实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4、看书:并齐读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题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从而进行计算,明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体现了教学以教材为主,灵活的使用教材,又忠实于教材,这样更能突出,这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的代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与教材例题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

三、巩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反馈,及时纠正)

1、完成书56页的试一试以及数学书57页练一练的第一题。请8名学生上台板演后集体订正。(强调: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的)

2、完成书57页的数学应用2——4题。如果时间充足则再完成数学故事的探究。(写出数量关系或画图后再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从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中强调解题顺序与运算顺序的吻合,这样更能突出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反馈。师生小结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回忆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17篇: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内容:第6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分数乘法的两部应用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难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能够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学生:关于世界遗产的资料。 教师:课件、教学情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非常丰富的国家,有很多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你知道哪些地方被列为了世界遗产吗?

(学生:长城、故宫„„)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平时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已经做到了生活的有心人。那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图片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展示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同时解说:

①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② 天坛是古代皇帝祭天祈福的地方,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③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④颐和园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生:漂亮)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我国拥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吗?(生:骄傲)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呢?(生: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1、出示教科书73页情境图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字信息,请大家认真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先找一位学生读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提出:

(对于

2、3两一步问题当场解决,

1、4两问题板书,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

2、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好吗?

生:好。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生:北京天坛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

师: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来描述信息当中的数量关系,先请同学说一下我们在画线段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注意要把谁看做单位“1”,要平均分成几份„„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跟进指导,选出代表作品到讲台前,用多媒体展示,并请同学说一说画线段图的过程。

师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加深学生对本题的理解。

师:观察我们要求的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这条线段,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那几部分组成的?

生:是由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和4公顷两部分组成的。 师生得出:天坛公园的面积×1/4+比天坛公园多的面积=故宫的面积 出示:

3、列式计算

师:现在你们会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吧!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1:(1)272×1/4=68(公顷) 68+4=72(公顷) 生2:(2)272×1/4+4 =68+4 =72(公顷)

生:汇报并板书。

4、总结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来看这个式子(272×1/4+4),有乘有加,我们是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生:先算的乘后算的加。

师:那么是不是其他的分数混合运算中,我们也是这样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呢?

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全班交流。 师生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小结内容)

揭题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5、谈话: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综合算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解决“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题让我们画线段图的话,把谁看做单位“1”? 生:把我国的世界遗产看做单位“1”。 师:接下来我们要表示谁,(文化遗产)最后表示(自然遗产),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表示文化遗产?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7份。 师:那又怎么表示自然遗产?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15份,取2份。

师:我们在一条线段上先平均分成10份取7份,再平均分成15份取2份,同学们想一想会出现成么现象?

生:又麻烦又乱,看不明白。 师:那怎么办?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十分之七比一半多,我们在图中取一半多一些的距离表示文化遗产的十分之七,又因为十五分之二相对很小,我们在图中取较小的距离表示自然遗产的十五分之二,让剩下的部分大约占六分之一就可以了。

教师及时表扬并课件展示线段图。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生到黑板展示做题方法并说清解题思路。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处) =25(处)

6、单看这两个算式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想到什么运算律?有什么启发? 生1:两个式子的结果相等。 生2:乘法分配律。

生3: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30×(7/10+2/15)=30×7/10+30×2/15

得出

a×(b+c)=a×b+a×c 师:除了乘法分配律,我们还学习过那些运算定律?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 师:那这些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吗?让们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练习题,生发现结果都是等号,由此得出: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特点,再应用运算律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简算的根据,体会运算律的作用。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的了解中完成了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相信你肯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步:(1)272×=68(公顷) 68+4=72(公顷) 综合:(2)272×+4 =68+4 =72(公顷)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学生列式计算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内容是在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学习了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节课的重点,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实际解题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我认为让学生牢记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对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我会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

第18篇:教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

(三)”教学设计

上坊小学 李建明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教材P60-61 分数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发展估算意识和检验能力。

3、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检验能力。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1)五年级人数比六年级人数少1/9,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 )。 (2)八月份产量比七月份增产1/5,八月份产量占七月份的( )。 (3)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1/4,今年产值是去年的( )。

(4)九月份用水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量是八月份的( )。

2、说一说各题中两个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同桌交流一下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列。

加试一个问题: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的部分是几月份的1/7?这一题中的“1/7”表示什么意义?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我们知道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如果大家都不爱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我们学校前些天就开展了一系列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节约用水这个生活小细节也蕴涵着大学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知识。我们来看一下小刚家的用水情况。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题目。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三、数量分析,探究新知。

1、估一估。

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多?哪个月份用水少?你是根据什么来分析的?

根据反馈情况针对性讲评:9月份少,八月份多,九月份用水12吨,得出:八月份一定比12吨多。

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1)这位同学估计得对不对呢,你说了不算,他说了不算,我们分析过后才能判断。你能用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自己在本子上画画看。

(2)全班交流。让画线段图的同学先说说自己的作图步骤。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说明吗?

想一想:先画八月份的还是先画九月份的?为什么?(明确是把单位“1”的量拿来平均分,所以要先画出单位“1”的量,即先画八月份的线段图。)

引导注意: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的那部分要用虚线表示。别忘了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数量,用“?”标出要求的数量。

如有出现统计图的,顺带也做简略分析。

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2 线段图形象清晰地表示出了题意,你能根据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式吗? 师板书:(1)八月份用水量○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用水量

(2)八月份用水量○( )=九月份用水量

现在几月份用水量知道了,几月份不知道?

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

我们用线段图和列等量关系式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利用等量关系算一算。生推荐或自荐上来板演。

集体反馈。让板演同学先分析,提示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

师问:你是根据上面哪个等量关系来列式的?针对他的分析,谁还有要补充说明的吗?师强调解方程的格式。

如果有的学生列除法算式进行解答,师给予肯定,但不作要求。可作评价:同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通常是多样化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走什么路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到得了罗马,可不能走错路。走路还不稳健的同学最好先学会走路,已经会跑的另当别论。

5、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数量关系式,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一般可以用列方程来解此类题,因为这样是顺向思维的,当然,知道这类题用除法计算也很好。

6、查一查。你能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吗?说说检验的方法。 (12除以6乘7,或者把结果带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去检验) 检验刚开始上课时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四、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3 现在老师把题目稍微改一下,看看你还有没有办法解决。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成“比上月多用了1/7”,问题不变。

这一次也请你先估计一下哪个月用的水少,再画一画线段图表示一下题中的数量关系后计算。

解题并检验。自由计算,

五、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书本第61页:“古算趣题-----以碗知僧”。

六、课堂小结,系统认知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第19篇: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

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

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计算) 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

4×3/4=3(人)

B 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6、练习

①填一填(课件出示)

②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同学。 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运算顺序)

三、登山游戏中巩固新知

五一时节,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登山比赛,看哪个组最先登上顶峰摘得红旗(课件) 在山的不同位置设有不同的计算题,学生答对方可前进。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登山线路。到达山顶后,红旗处设有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答对者摘得红旗。 全班交流。

解决红旗里的问题后,对同学进行环保节水教育。请同学说一说节水的好点子。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课后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一、趣味导入,巧迁移。

《分数混合运算》只是一节计算课,纯计算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教学中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接着让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生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试算,很自然地进行新课的学习,而且巧妙地将知识进行了迁移,书上的例题有情境问题引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列出算式,随后再次让学生试算,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分数混合运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要怎样计算,也不是让学生去探究怎样计算,它只是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混合运算中,所以对于该内容完全可以运用迁移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然后比较交流总结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得太多,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学中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对不包办;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尽可能不说,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课堂活动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

教学中,练习形式多样,比如“填一填”,“练一练”,“空中雄鹰”,“谁是计算小能手”等,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练习。临下课时,教师再布置课外拓展题目,不但使所学知识得以延伸,而且使整个课堂首尾呼应。

四、多元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好的评价能使师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节课还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一是引导学生互评,比如:学生板演计算完后,教师从三个方面组织学生对这个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价:一是计算顺序对不对;二是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三是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二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比如在全课总结时:“你觉得自己这堂课学得怎么样?请你评价一下自己,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开心吗?能说说开心在哪吗?在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时你对大家有什么友情提示呢?”这样的总结,不但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有机结合,而且让学生在体验中慢慢地学会了反思、评价自己,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教师评价贯穿始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今后在教学中要关注细节,比如注意分数的书写方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子、分母。对学生的练习要认真检查,还要多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力求每一节常态课有效,并追求高效课堂。

第20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2 .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的表格。

( l )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2 )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 )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 4 )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方法一: 方法二:

( 5 )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 .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 l )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是什么意思?

( 2 )请学生列出算式:1 --或1 -(+) ( 3 )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

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

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doc》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