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2021-08-15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2: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 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 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 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 r2:动机匹配-- 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 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

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 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 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 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 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 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后者是言语信息。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性能为“态度”。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篇3:《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

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

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技能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 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 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 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 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技能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 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 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 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

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推荐第3篇: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对反应物限度的相关教学问题

本文描述了发表在化学教育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间是1976年秋季。主体是一群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他们在第一个季度学习了长达一年的普通化学课程,然而由于他们在一次预测考试(如表一)中低的得分(0,1,2或3分),这个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学困生。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确认有效的可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用来教那些学困生化学计量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尤其是反应物限度的问题)。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设计标准被反复论证,测试和精炼直到期望的目标实现。化学计算被选出来是考虑到这一课题运用于整个化学课程中,并且许多做化学实验的学生在学习这个模块时有困难。此外,由于对教学策略系统调查的缺乏促使了一般化学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化学计算。这个对学困生有效的决定引起群体的社区化学教学者对这一小组成员的普遍关注。 实验设计

一个前测后测控制小组设计被用于了这个研究(4,13页)。通过统计他们的分数(表一),在1400名参加前测的学生中有197名被鉴定为学困生。占到这个被测小组的前测考试总成绩的12%;然而,相比之下,这197名的学生的成绩占到全班学生总成绩的75%。学完或未学完高中化学课程不被认为是鉴定学差生的标准。当然,在此小组中,62%的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化学的一年课程。

这些学困生收到了个人信件,邀请他们参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开展的短期实验项目。”信中他们被告知“此项目会为他们提供化学计算中的个性化指导”并且提醒其“将要需要12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项目。”信的最后说“有可能不是所有的申请者都能参加此项目,因为会有空间限制。”最终有150名学生签订协议而参加了此项目。这150名学生被随意分成了两组每组75人。任选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后面称为EG),另外一小组就是对照组(随后称为CG),实验组学生被告知可被接受进此课题,然后对照组学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被接收。最终实验组中有66名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第二周的周一课程)坚持开始了课题。没有参加测试的9名学生被排除之外了;因此,这个实验由66个实验组学生和75名对照组学生来实施开展。

选择过程主要应用于生成两个小组,等同于彼此有尽可能多的变量(4)。尤其是,目标是为了控制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最初的动机和化学计算的知识。平均前测成绩实验组14.8%,对照组是12.8%,做完独立样本T检验后表明这两组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随后,另外两组变量的试验表明这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美国SAT的数学平均分(对于实验组,平均分523,有109的标准偏差,而对照组,平均分525,标准偏差为99)和高中化学成绩平均得分(实验组为2.93,对照组为2.90)。

在实验组的学生得到了特殊的化学计算教学,所述如下,不仅有常规的课堂教学对照组无这样的特殊教学,当课堂教学完成时,两组进行了后续测试。

实验过程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一名分配的毕业生,他开展这个项目作为他助教职责的一部分。项目中心是化学系的一个房间,在实验过程中,房间是专门分给这个项目的,在实验组的每个学生都收到了第一章。

表1 化学学前测试 请系统性的写出你所有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的原子质量:H = 1; N = 14

1、a (1分)NH3 的原子质量是多少?写出你的步骤。 b (3分)8.5克的NH3 是多少摩尔?写出计算过程。

2、(4分)5摩尔的铝和过量的氧气反应能产生多少的A1302?反应方程式为:4A1+ 3 02

2A1203 写出计算过程。

3、(2分)以下平衡方程:N2 +H2 NH3

表二化学学后测试

阿伏伽德罗常数=6.02 X l023

相对原子质量:C 12.0g Fe 55.9g Mg 24.3g H 1.0g S 32.1g Cl 35.5g O 16.Og

1、(12分)2.0摩尔丙烷(C3H8)中有多少分子数?

2、(12分)在4.4克的丙烷中有多少分子?

3、(12分)1摩尔的C3H8中有多少H原子?

4、(24分)由下面FeS2和O2的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

FeS2 + O2 → 2Fe2O3 + 8SO2 a、8摩尔的FeS2完全反应需要多少摩尔的氧气? b、根据上述反应可得到多少摩尔的Fe2O3

5、金属锰与ClCr3发生反应,产物是金属铬和氯化锰。写出反应的平衡方程。

6、金属镁与盐酸混合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氯化镁(MgC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 + 2HCl → MgCI2

假设混合12.1g金属镁和18.2gHCl,让其反应,最多能得到多少克的MgCI2? 加涅和其他人运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共同发展了一个详细的层次结构,结果是化学计量在教授基本的原理时首先教的是分子这一模块。这种方法减少了当同时运用微粒数、克、摩尔这些单位时学生头脑中易产生的混淆。通常是以化学工具书中的习题呈现。本文作者意识到,从历史角度上来说,然而,

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浓厚的兴趣,帮助学困生学习化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在该杂志中的关于对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系列中的困难的文章将证明这个事实。然而,许多这样的工作是针对分析刚进入大学的学习者为了确定其在化学学业上成功的机会的进入行为,虽然这种类型的研究是有用的,它会保持价值有限,因为它不走的不够远,因为课程是一种为了使学生发生初始状态(Si)到目标状态(Sf)转变这样明确目的的经过组织的过程,仅仅关注初始状态是明显不够的。此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正式的研究以促进这种转变。在这方面,化学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发现加涅的工作和在认知心理学和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是特别有用的

推荐第4篇: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优秀)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 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 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 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 R2:动机匹配-- 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 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 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 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 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 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 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 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后者是言语信息。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性能为“态度”。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

推荐第5篇:加涅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 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

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技能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 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 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 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 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篇2: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

很多讲师经常和我谈论,甚至很谦虚地向我“请教”:如何提高讲课技巧,诸如要安排啥游戏?怎么调动学生气氛等等。虽然培训是面对成年人,更注重体验和交流,但本质来说,一个课程就是一个教学过程,核心还是内容的设计。近日读了《教学设计原理》,让我对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

而市场许多的培训师,几乎从不考虑去设定具体的学习结果类别,唯一考量的是现场气氛,或者美其名曰的偶尔“顿悟”,也难怪有些讲师会在课后长嘘一口气:今天又混过了。 加涅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书引用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很值得培训师分析学员需求和设计培训内容的出发点: john keller 教授创立的arcs动机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动机策略: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他们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因此简称为arcs动机模型。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已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然后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意感。john keller 教授对arcs动机模型的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每个方面的亚分类主要为: 注意(attention)

a1:知觉激活--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a2:探究激活-- 如何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 a3:多变性---- 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 相关(relevance)

r1:目标指向-- 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了解他们的需要?) r2:动机匹配-- 如何、何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和影响? r3:熟悉性-- 如何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

自信心(confidence)

c1:成就期望--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成功的积极期望? c2:成功的机会-- 学习怎样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己的能力的信念,如何帮助提供成功的机会?

c3:归因模式-- 如何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满意感(satisfication)

s1:自然后果-- 如何为学生提供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 s2:积极后果-- 什么能为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s3:公正--- 如何帮助学生对其成绩产生积极的体验? 注意、相关、自信和满意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会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系统考虑到这四个要素,忽视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导致教学实施的无效或失败,并且认为在教学中每个亚类的运用都是重要的。

摘录下五类习得性能: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智慧技能的学习始于低年级的如读、写、算学习。而进行到哪一水平都是跟个体的兴趣和智力相一致的。智慧技能构成了正规教育的最基本和最广泛的结构,从造句这样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科学、工程和其他学科的高级技术性能。

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一般说来,所习得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anderson,1985)。这种学习与学习某物存在或是有某种特征是不同的。后者是言语信息。如果有人希望知道学生是否习得了这种智慧技能,它就必须观察一类“行为表现”,通常这可通过要求学生有一个或几个特征表明来达到。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一种特别的和非常重要的技能,他们是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为的性能。“认知策略”这个术语的使用通常归根于布鲁纳。罗斯科夫称它们为“萌芽行为”,斯金纳称之为“自我支配行为”。人们期待个体能经过较长时间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学习和思维来改善这类技能。

如果认知策略已经被习得,学习者可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例如,首次遇到的问题通常能通过从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开始,一步步地逆推,来有效地解决,这种“逆推法”是认知策略的一个例子,学习者常常不得不回忆出智慧技能用它来解决问题,

但是,尽管这些技能是必要的,却是不充分的。学习者也必须使用一个寻找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是一种个体在过去练习过,或许在不同情况下练习多次的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也被称为“言语知识”,按照理论,它是以合乎语言规则的命题网络形式储存的(anderson,1985)。为了强调它蕴涵的外观能力,又称之为“陈述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结果之一就是习得和在记忆中存储大量信息。当然,还有大量的信息时在校园外获得的,即从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由广播、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的。从这一点来看,要是大量的言语信息学习出现,似乎并不必须使用特殊的教学方法。当然,如果那些听过、看过或读过媒体所提供交流的人具有理解这些交流的基本智慧技能,那么这些交流就会引起许多人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

我们期望人们学习的另一类性能是动作技能(fitts & posner,1967)。尽管学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心的是智慧技能,但我们并不期望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承认缺乏日常使用的某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一种最明确的人类性能。作为能力,这种技能的功能只是使动作表现成为可能,当然这些动作本身可以合并到进一步学习中。当学生能在各种情景中使用某一动作,就有理由推断他们获得了动作技能。

(五)态度

现在转到通常被称为“情感领域”的人类性能上来(ktathword,1964),我们称这类习得的性能为“态度”。我们多有人都对各种事物、人和情境具有许多态度,态度的作用是放大个人对某些人、事物或情况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

作为一种人类性能,态度是改变个体行为为选择的一种特殊状态。态度所影响的行为表现就是“个人行动选择”。对某类事物、人、事件做出这样选择的倾向,在一个学生身上可能更强烈些,在另一些学生身上可能较弱些,态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学生选择某种活动的概率变化而得以揭示。篇3: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 完整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4: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的一个应用 ---对反应物限度的相关教学问题

本文描述了发表在化学教育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时间是1976年秋季。主体是一群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他们在第一个季度学习了长达一年的普通化学课程,然而由于他们在一次预测考试(如表一)中低的得分(0,1,2或3分),这个小组成员被认为是学困生。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和确认有效的可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用来教那些学困生化学计量学的一些主要概念(尤其是反应物限度的问题)。为了这个目的,教学设计标准被反复论证,测试和精炼直到期望的目标实现。化学计算被选出来是考虑到这一课题运用于整个化学课程中,并且许多做化学实验的学生在学习这个模块时有困难。此外,由于对教学策略系统调查的缺乏促使了一般化学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化学计算。这个对学困生有效的决定引起群体的社区化学教学者对这一小组成员的普遍关注。

实验设计

一个前测后测控制小组设计被用于了这个研究(4,13页)。通过统计他们的分数(表一),在1400名参加前测的学生中有197名被鉴定为学困生。占到这个被测小组的前测考试总成绩的12%;然而,相比之下,这197名的学生的成绩占到全班学生总成绩的75%。学完或未学完高中化学课程不被认为是鉴定学差生的标准。当然,在此小组中,62%的学生已经学完了高中化学的一年课程。

这些学困生收到了个人信件,邀请他们参与“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开展的短期实验项目。”信中他们被告知“此项目会为他们提供化学计算中的个性化指导”并且提醒其“将要需要12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项目。”信的最后说“有可能不是所有的申请者都能参加此项目,因为会有空间限制。”最终有150名学生签订协议而参加了此项目。这150名学生被随意分成了两组每组75人。任选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后面称为eg),另外一小组就是对照组(随后称为cg),实验组学生被告知可被接受进此课题,然后对照组学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被接收。最终实验组中有66名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第二周的周一课程)坚持开始了课题。没有参加测试的9名学生被排除之外了;因此,这个实验由66个实验组学生和75名对照组学生来实施开展。

选择过程主要应用于生成两个小组,等同于彼此有尽可能多的变量(4)。尤其是,目标是为了控制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变量:最初的动机和化学计算的知识。平均前测成绩实验组14.8%,对照组是12.8%,做完独立样本t检验后表明这两组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随后,另外两组变量的试验表明这两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美国sat的数学平均分(对于实验组,平均分523,有109的标准偏差,

而对照组,平均分525,标准偏差为99)和高中化学成绩平均得分(实验组为 2.93,对照组为2.90)。

在实验组的学生得到了特殊的化学计算教学,所述如下,不仅有常规的课堂教学对照组无这样的特殊教学,当课堂教学完成时,两组进行了后续测试。 实验过程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一名分配的毕业生,他开展这个项目作为他助教职责的一部分。项目中心是化学系的一个房间,在实验过程中,房间是专门分给这个项目的,在实验组的每个学生都收到了第一章。

表1 化学学前测试

请系统性的写出你所有的步骤

你可能需要的原子质量:h = 1; n = 14

1、a (1分)nh3 的原子质量是多少?写出你的步骤。 b (3分)8.5克的nh3 是多少摩尔?写出计算过程。

2、(4分)5摩尔的铝和过量的氧气反应能产生多少的a1302?反应方程式为:4a1+ 3 02 2a1203 写出计算过程。

3、(2分)以下平衡方程:n2 +h2 nh3 表二化学学后测试

阿伏伽德罗常数=6.02 x l023 相对原子质量:c 12.0g fe 55.9g mg 24.3g h 1.0g s 32.1g cl 35.5g o 16.og

1、(12分)2.0摩尔丙烷(c3h8)中有多少分子数?

2、(12分)在4.4克的丙烷中有多少分子?

3、(12分)1摩尔的c3h8中有多少h原子?

4、(24分)由下面fes2和o2的反应方程式回答问题:→ fes2 + o2 → 2fe2o3 + 8so2 a、8摩尔的fes2完全反应需要多少摩尔的氧气? b、根据上述反应可得到多少摩尔的fe2o3

5、金属锰与clcr3发生反应,产物是金属铬和氯化锰。写出反应的平衡方程。

6、金属镁与盐酸混合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的产物是氢气和氯化镁(mgc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 + 2hcl → mgci2 假设混合12.1g金属镁和18.2ghcl,让其反应,最多能得到多少克的mgci2? 加涅和其他人运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共同发展了一个详细的层次结构,结果是化学计量在教授基本的原理时首先教的是分子这一模块。这种方法减少了当同

时运用微粒数、克、摩尔这些单位时学生头脑中易产生的混淆。通常是以化学工具书中的习题呈现。本文作者意识到,从历史角度上来说,然而,

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有浓厚的兴趣,帮助学困生学习化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出现在该杂志中的关于对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系列中的困难的文章将证明这个事实。然而,许多这样的工作是针对分析刚进入大学的学习者为了确定其在化学学业上成功的机会的进入行为,虽然这种类型的研究是有用的,它会保持价值有限,因为它不走的不够远,因为课程是一种为了使学生发生初始状态(si)到目标状态(sf)转变这样明确目的的经过组织的过程,仅仅关注初始状态是明显不够的。此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进行正式的研究以促进这种转变。在这方面,化学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发现加涅的工作和在认知心理学和人的信息处理过程是特别有用的篇5: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期语言教育重视儿童听说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更关注儿童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在组织实施中,分享阅读强调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强调游戏情景的创设,强调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拓展活动与之交叉,以达成自然而然及整合学习的价值。

理想的观念和价值需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实现,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对读本作价值分析?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这些价值?

二.对读本作价值分析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起始。通过分析得来的读本价值将会通过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成为儿童所能获得的价值。若从读本单方向展开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易为读本形式上的简单所蒙蔽,而很难找到读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如:中班下学期读本“土土的鞋子”,从“图”的角度看是卡通人物加漫画的表现形式,从“文”的角度看是叙述了土土在鞋店里试鞋的一段情节,文字表述非常简单。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读本很难以读本本身的特征吸引幼儿,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 作提出了挑战。如何能挖掘出读本所蕴含的价值呢?我们尝试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读本分析框架。

此分析框架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读本的特征作分析,横向主要指读本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可预期的五种学习结果,纵向是指从分享阅读系列读本整体出发,对与该读本有关涉的前后读本作一梳理,了解相关读本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所依循的内在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加涅认为这五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育的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教学结果包括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基本上涵盖了应有的教育目标。而且加涅将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与“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体而言,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结论、有组织的知识,又称“陈述性知识”。如:“鞋子有大的、小的、松的、紧的......” 智慧技能是指使个体能应用符号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的“程序性知识”。又可细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如:“能对大的、松的和小的、紧的鞋子作出区分,并能在试鞋过程中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出来。”认知策略是指一种“控制过程”,是学习者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如:采用各种方法区分“大、松”以及“小、紧”。而对各种方法作出评价并找出最适宜的方法—

—“试鞋”,这一内部控制过程则称为元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是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主要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如:幼儿穿上不合脚的鞋子有控制地行走。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如:当鞋子不合脚时也能以轻松、快乐的态度对待。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效果逆推,也即从目标出发通过任务分析进行策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确定幼儿的已有经验,外部条件是指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刺激,可以是实物、符号、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言语交流。如上例中智慧技能方面有关鞋子“大”和“松”的区别以及“小”和“紧”的区别,在幼儿的口语经验中往往是不分的,甚至成人也不一定会在日常交流中对此作严格的区分,往往以大代替松,以小代替紧。所定目标是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活动能对“大”和“松”,“小”和“紧”等语词作出区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预见的是幼儿对于“大”、“小”、“高”、“长”已能作出区分,形成了概念,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要确定这一内部条件,并了解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可以考虑提供这样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唤醒幼儿关于 “大”“小”“高”“长”的旧有经验,并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辅导使幼儿基本都具备进行新学习的内部条件,然后再呈现新的刺激。这里就出现了对材料提供的限定,鞋店中应先出现“大”、

“小”、“高”、“长”的鞋子,然后呈现读本,应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再添加几双幼儿自己的鞋,以期幼儿能对“合脚”、“松”、“紧”作出区别和形成相应概念。选择这一策略,教师的内部控制是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半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与读本的对话,能让游戏的快乐与阅读紧紧相随,以此形成幼儿喜爱阅读的态度,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分享阅读虽不以教育为目的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及动作技能。只要在游戏的框架下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情境的设置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计划,便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自身的需要。

三.运用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读本作价值分析以及开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对读本的价值作较全面的分析

分享阅读的读本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教师往往受挫于它的隐蔽性。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为读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抓手,能充分认识读本所具有的横向的领域整合的特点,同时关注读本纵向的内在逻辑。

2、有利于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既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五种结果,则更显其切实可感。目标的陈述中往往规定了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行为者,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复杂以及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精细,利于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

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开展

因教育目标的制定出于系统设计的思想,具体的目标描述又规定了幼儿通过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直接可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依此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因而可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只是在目标的权衡上需作把握。如对幼儿而言,态度方面的目标应该总是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而其它目标则自然整合于其中,故教学设计中强调生活化、游戏化,这也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实施原则。从五种教学结果出发制定教育目标,因其具体、细致,故容易联想到相关教学策略,并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提供作出具体限定。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从经验直觉逐步走向理性自觉。

推荐第6篇:加涅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7-2)。

图7-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信息流

从图7-2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的结构中去的过程。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储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

(二)控制结构

除信息流程之外,在图7-2所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换言之,反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涅之所以没有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系起来,主要是由于这两者可能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太清楚。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见图7-3)。图7-3左边是学习阶段,其中方框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里面是该阶段内部的主要学习过程;右边则是教学事件。这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一)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动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它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图7-3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

但是,在有些场合下,学生最初并没有被达到某种目的的诱因所推动,这时就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想的期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才能形成,而不能仅仅通过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的结果来形成。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理想的

期望,在学生实际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之前,应先作出安排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向学生表明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领会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改变讲话的声调、手势动作等;同时,外部刺激的各种特征本身必须是可以被分化和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的特征作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

(三)习得阶段

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

在短时记忆中暂时保存的信息,与被直接知觉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这里,知觉信息已被转化成一种最容易储存的形式,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编码过程。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次转换,这一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信息。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或把刺激简化成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四)保持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储存阶段。对于长时记忆,人类至今了解不深,但有几点目前是清楚的:第一,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其强度并不随时间进程而减弱,如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孩提时的事情往往比当天的事情更清楚;第二,有些信息因长期不用会逐渐消退,如一个人已习得的外语单词会因经常不用而遗忘;第三,记忆储存可能会受干扰的影响,新旧信息的混淆往往会使信息难以提取。因此,如果教师能对学习条件作适当安排,避免同时呈现十分相似的刺激,可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信息保持的程度。

(五)回忆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相对其他阶段而言,回忆或信息提取阶段最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量。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学设计来说,通过外部线索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

(六)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时,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并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提取信息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

(七)作业阶段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有作业阶段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的内容。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获得反馈;同时,学生通过作业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一种满足。

当然,作业主要是给教师看的。一般来说,仅凭一次作业是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的,有些学生可能碰巧做得很好,有些学生则可能碰巧做得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

(八)反馈阶段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时,教师应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当然,强化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学生在动机阶段形成的期望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肯定。

教师在提供反馈时,不仅可以通过“对”、“错”、“正确”或“不正确”等词汇来表达,而且可以使用点头、微笑等许多微妙的方式反馈信息。同时,反馈并不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即进行自我强化。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概念、规则,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总之,加涅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上述八个阶段组成的。在每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在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确定之后,它们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推荐第7篇:认识加涅

文章对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学习结果”在该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并结合当前对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的质疑,提出应积极吸收和利用新思想、新技术,以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结果;客观主义;建构主义

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是在他的学习理论、教学虽然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影响,但加涅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考虑学习条件与学习结果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应用系统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创设不同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从而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本文在全面介绍和分析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揭示了“学习结果”在该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结合当前对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的质疑,就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做了些许思考。

一、加涅的学术生涯简介

加涅(R.M.Gagne,1916一2002),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技术学专家。1933年进人耶鲁大学主修心理学,受到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训练,1937年获学士学位,后进人布朗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并于1939年和1940年先后获理学硕士学位和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人伍,从事测量、选拔和训练飞行员的研究工

作。1958一1962年任普林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开展学习层级以及学校学科教学的研究。1962一1965年出任美国研究协会主任,从事培训、人类绩效评估以及教育项目评价研究。1966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任教,继续从事学习层级和规则学习等问题的研究。1969年以后一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教,致力于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极吸收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学习层次理论、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以及信息加工理论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体系。1965年,反映其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代表作《学习的条件》(第一版)问世,迅速引起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译成多种文字,先后四次修订、再版,被认为是“关于学与教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外,加涅也注重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1974年与布里格斯(L.J.BriggS)和韦杰(w.W.Wager)合著《教学设计原理》,提出了一套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该著作也多次再版,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在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设计领域的突出贡献,加涅曾先后获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和应用心理学杰出科学奖,被誉为“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 范’,。 理论背景

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所代表人物也经历了过渡。哲学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就是赫尔巴特了(德国),他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改进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五段教学法,使得班级授课制成了有据有则可循的教育事业。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受自然科学影响,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学科。采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称此为科学心理学。初始时,科学心理学特别注重采用自然科学的初评方法,所研究的对象集中在机械的无意义材料的学习和记忆,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应等领域。在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研究上,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和斯金纳(Skinner),他们俩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主要以动物的操作反应为研究对象。桑代克的贡献在于他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斯金纳则是其的控制强化理论。50年代风行一时的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就是强化原理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但是行为主义理论是有其局限性的,不能完好的解释高级和复杂的学习现象。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认知学习理论也分为两派同时发展着,一派是以奥苏贝尔和布鲁纳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被称为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具体内容将在以后章节论述。

另一派即是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大脑,经过加工阶段,到产生外显反应时所经历的信息加工过程。

加涅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二、加涅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加涅将教学设计定义为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过程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应用系统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创设不同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从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该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绩效目标理论、任务分析理论、教学事件的选择与组织理论、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理论、学生成绩的评估理论等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川。(一)绩效目标理论 加涅将绩效目标界定为可通过行为观察的学习者可能具有的性能的明确描述。绩效目标不仅能指导教学,而且还是进行任务分析、安排教学事件、选择媒体、开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步骤的基础,因此,要使上述步骤能更精确、更高效地进行,确定明确、具体的绩效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的绩效目标不同,为了使绩效目标详细地说明学习结果,加涅提出了“五成分目标”的目标陈述方法。即绩效目标要规定行为发生的环境、习得的性能的类型、行为的对象、学生应用性能时采取的具体行动、与作业有关的工具、限制或有关的特殊条件。 (二)任务分析理论

加涅认为,在进行任务分析时,应考虑到教学任务的范围。任务分析无论是与教程有关,还是与单元有关,其过程都是一样的,只是分析的范围和步骤的数量不同而已。任务分析主要有过程任务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两类。过程任务分析,也叫信息加工分析,用来描述完成某一任务的步骤,它实质上是将任务分解为学生为了完成某任务必须执行的步骤。学习任务分析是用来描述完成某一终点能力所需要的先决条件。这些先决条件是先于终点目标的学习而习得,并能促进该学习成为可能的任务。任务分析为设计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学习条件提供了依据。 (三)教学事件的选择与组织理论

教学事件是指一套外在于学生的、设计用来支持学习内部过程的事件。根据加涅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要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内部过程,需要有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行为和促进保持和迁移等九大教学事件。但加涅强调,选择和组织教学事件时,并非所有的事件都必须呈现,如果学习者自行满足了某些阶段的要求,则相应的教学事件就不需要呈现。在这九大教学事件中,“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 导”这三种教学事件中每一种所采用的形式依赖于要学习的性能。 (四)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理论

要进行媒体的选择,首先要明确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学习情境的性质、预期学习结果类型、媒体的特点、学习者特点、学习环境、教学所处的经济与文化背景以及各种实际因素等。加涅认为,要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选择媒体时要着重考虑学习情境(包括学习者的特点)和预期的学习结果类型这两方面,赖泽(R.A.Reiser)和他共同提

出的媒体选择模型就是该思想的生动体现。 (五)学生成绩评枯理论 为了确定新设计的教学是否已经满足其设计目标,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加涅提出两种评估学生成绩的方法:目标参照测验和常模参照测验。前者是对目标所示行为的直接的而非间接的测量。它单独针对每一个目标,所以既具有形成性评价的价值,也具有诊断性评价的价值。后者不是侧重于单个具体的课程目标,而是测量目标混合体或组合体,一般具有总结性评价的价值。

三、“学习结果”是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

体系的核心加涅强调,教学设计必须适当注意学习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而这些条件又依赖于学的是什么。在加涅的学习理论中,“学的是什么”等同于“习得的性能是什么”。那么,“学的是什么”就可以理解为“学习结果”。换句话说,学习结果决定了学习发生的条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习结果。事实上,在上述绩效目标的确定、任务分析、教学事件的选择与组织、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学生成绩的评估等一系列理论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显现出了学习结果的印记。绩效目标是跟预期的学习结果紧密联系的,它必须能详细地说明学习结果,以便于指导任务分析、组织和选择教学事件等后续的教学设计工作。加涅的“五成分目标”陈述方法,就提出绩效目标要明确规定习得的性能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先决条件,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明确学习结果的类型至关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对教学事件的选择和组织。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理论中,加涅认为,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很多,要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选择媒体时要着重考虑学习情境(包括学习者的特点)和预期的学习结果类型。每种媒体呈现信息的物理特性、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从对学习支持的有效性来看,特定的学习结果类型必然会影响到对媒体的选择和利用。学生成绩的评估,一方面评估教学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另一方面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实质上就是将学习者当前的成绩与预期的学习结果相比较,从而改进、完善教学或判定学生的学习状况。事实上,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确实是以“学习结果”为基点建构起来的。这一点从上述分析也可以发现,该理论体系中的绩效目标理论,任务分析理论、教学事件的选择与组织理论、媒体的选择与使第6期周效章: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述评141用理论、学生成绩的评估理论都体现出了学习结果的导向影响。不仅如此,学习结果也影响着上述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教学设计过程的实施和操作。由此不难看出,“学习结果”在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中的核心地位。

四、对加涅教学设计理论的评价与思考 (一)对加涅教学设计理论的评价

加涅基于自己独特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从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出发,提出了一套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促使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向以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转变,使教学设计的研究重心开始同时关注学习的内、外部条件的设计,并强调设计出来的教学要能支持学习者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绩效目标理论、学习任务分析理论、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理论等,对当前的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虽然加涅在教学设计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的教学设计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如他强调对学习结果类型的分析,主张将复杂的学习现象分解为单个的学习结果,但对于如何将单个的学习结果合成复杂的学习现象则研究不够。他强调学习的顺序是由下位到上位、由局部到整体进行的,这种学习顺序可能适合于自然科学,如数学这样的规范学科,但对于语文这样的非规范学科来说,学习的顺序可能并非如此。此外,由于受到自然科学范式的影响,加涅强调教学的规定性、可预测性,但随着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和后现代主义范式的兴起,这种思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川。 (二)对加涅教学设计理论的质疑引发的思考

回顾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其发展水平与当时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还是以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受当时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影响,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体现出客观主义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的质疑,实际上折射出了对该理论 体系的基本假设—客观主义的批判。以客观主义为基本假设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描述为线性的一维过程,认为只要按照固定的程序和步骤,实施规定的教学策略,学习的最终成果和状态是可以预测的,忽视了教学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性联系。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虽然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但它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高阶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川‘8。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以建构主义为基本理论假设的教学设计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基本假设,给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首先,教学设计过程被认为是递归的、非线性的或者是混沌的。意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存在统摄一切的、居于其他任务之前必须完成的起始任务,同一问题在具体的应用情境中可能要进行多次调整。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涌现的、生成的、偶然的和不可预料的因素,导致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的设计执行,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加上学习者之间的个别差异和具有的自组织特点,很难精确预测学习的效果。再次,教学设计模式应有能力进行自我修正,其教学设计过程的个别成分或步骤显示出彼此间的内在依存性,能快速有效地适应未曾预料或预见到的各种偶然事件[4],‘。最后,建构主义还强调,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支持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培养学习者的高阶知识和高阶能力,而不是教师单向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有学者预测,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川。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建构主义和客观主义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综合的。在迈向知识时代的背景下,不只是建构主义理论,各种先进的思想与技术都会给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挑战和影响。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敢于向一切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敞开大门,大胆进行变革与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

推荐第8篇:加涅的学习理论

罗伯特·加涅(R.M.Gagne)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他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对学生素质结构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他独特的视角或许会对我国的素质教育讨论有所启迪。

我国一些学者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社会对人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开发和国民素质等不同角度对学生素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加涅则从学生是学习者,而且是可持续学习的学习者这个角度出发,把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发展中形成的和习得的三类。

(一)学生的先天素质

传统上素质的先天成分主要指一个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而加涅则主要从学习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提取)的角度对学生的先天素质进行分析。

在信息输入阶段,如人的眼睛的视敏度(即视力)有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先天的。研究证明,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9个信息单位。短时记忆这种先天的容量限制会影响学习。虽然我们可以用扩大记忆组块的办法来增加短时记忆的信息量,但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数不能改变。在信息提取阶段,亨特(Hunt,1978)、运用“减法技术”设计的实验证明,人的信息提取速度有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先天的。

(二)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加涅提出两种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智力和人格特质。

许多专家同意,智力是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詹森(1969)指出,在同种族、同文化的条件下,个体智商的变化75%~80%归因于基因,20%~25%归因于环境。智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人格特质是所有的人共有的、能被人格测验揭示的、个体的一般倾向,也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同样是长期稳定的,不容易受教学的影响。加涅提到的人格特质有焦虑、性格内向、谨慎、冲动、自我满足等。人格特质在量上因人而异,从而构成了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

(三)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加涅把学生习得的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作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言语信息。相当于“双基”中的基础知识。中小学历史课、地理课中大部分知识是言语信息。它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它们以单个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在认知结构中。

智慧技能。相当于“双基”中的基本技能c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学习要求掌握的基本上是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处理信息或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根据某种语法规则说话或造句,或运用某些数学、物理、化学等规时去解题等。加涅又进一步把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区分为四个亚类,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此处的辨别是指把事物的不同之处区分开,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对相似的事物区分的能力;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概念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在一大堆各种不同的事物中能对同类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规则是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命题的形式呈现,规则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规则办事的能力,如运用欧姆定律求电压等;高级规则指通过简单规则重新组合而得到的规则,高级规则学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简单规则以产生新的规则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中学数学中解复杂平面几何题就涉及许多规则的综合运用。这四个亚类,有严格的层次,高上级的智慧技能必须以低一级的技能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加涅的智慧技能层级论。智慧技能在大脑中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的形式镶嵌在与之相关的命题网络之中。中小学生掌握的读、写、简单的心算等技能属于自动化的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有些类似于学习方法,但其内涵要丰富得多。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如果一组概念和规则支配了人的认知加工活动,提高了其信息加工能力,则他就习得了认知策略。如一位小学教师教给学生一套纠正“四则混合运算”差错的程序:一找,二核,三算,四订正。如果学生每次都能用这套程序纠正错误,我们就认为他已获得了“纠错”的认知策略。

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德育包含在态度之中。二者有时同质使用,但也有所不同。如学生做作业字迹比较潦草,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们只能讲他学习态度不好,不能说他品德不好。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态度才属于品德范畴。态度(品德)学习渗透在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如学习理科类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时,需要形成喜欢这些学科的态度、而文科类的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品德的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态度(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在运动规则的支配下,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在许多学科中都有。如小学生学写钢笔字、毛笔字;语文课要学会朗读,朗读中有复杂的声带肌肉的协调运动;中学物理、化学课要学会做实验;音乐课要学会弹钢琴;美术课要学会作画;体育课和劳技课则以学习的动作技能为主。

推荐第9篇:罗伯特加涅简介

罗伯特·加涅 [Robert Mills Gagné简介

罗伯特·加涅 [Robert Mills Gagné 1916.08.21-2002.04.2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北安多弗(North Andover),逝于美国田纳西州哈密尔顿县信号山镇(Signal Mountain)。

1933 年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学,受到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训练,1937 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布朗大学攻读实验心理学,并于 1939 年和 1940 年分别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和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1940-1949 年执教于康涅狄格大学,期间曾于 1945-1946 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1949-1958 年任美国空军知觉和动作技能实验室主任。1958-1962 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并从事学校知识科目及技能科学教学的实验研究。1962-1965 年任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美国科研工作协会研究主任,研究人类行为、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程序的设计与评价。1966-1969 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心理学教授,负责建立地区的教育实验室,管理教育方面的研究生培训计划,且继续研究学校的学科教学。1969-1985 年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期间完成了学习层次、学习结果的种类以及成人电视学习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应征入伍,作为航空心理学家从事测量、选拔和训练飞行员的研究工作。

加涅的兴趣集中在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乃至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并因其教学理论而闻名。他在心理学上的研究,不囿于某以流派思想,而采折衷主义兼取行为、完形及认知三方面的学习理论,并配合教学实践构建了他的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指在学校教学情境衷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从而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理论。

推荐第10篇: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郭 成

1969年加涅在《美国心理学年鉴》上发表《教学心理学》一文,预示着教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涅被认为是教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两书集中反映了加涅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加涅认为学习结果是一种习得的性能,这种习得的性能“近似地代表了教学目标”。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仅仅在于教学目标提出于教学之前,学习结果实现于教学之后。所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即是一种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中提出了八类学习,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在《学习的条件》1985年的修订版中,他将八类学习中的前四类作为学习的基础形式,总称联想学习,从而形成了五类学习。在五类学习的基础上出现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动作技能(motor skill)、态度(attitudes)。五种学习结果也称五种习得的性能,我们这里把它看成五类教学目标。

(一)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是使符号应用成为可能的习得性能。加涅认为这类技能是人类习得的最为重要的性能类型,因而也是受教育的实质意义所在。

智慧技能不是一种简单的某一刺激对应某一反应。其典型的形式是规则。智慧技能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只能用规则而不能以刺激—反应模式来描述。如,小学生计算算式“22÷33-25÷56”表现出来的就是智慧技能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行为。智慧技能包括四个亚类,即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1)辨别。辨别是对在一个或多个物理维度上互不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基本的辨别是最简单的智慧技能,它是在生活早期习得的,如颜色、大小的辨别等;复杂的辨别需要利用概念,如辨别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需要一系列基本的概念。

1 (2)概念。概念是个体把事物或事件归类并将该类的任何一个例证看作是该类的一分子作出反应而产生的学习结果。概念与辨别不同之处在于,辨别是对事物的集合加以区分,而概念则是将事物归类并把其中任意一个看作是该类的一分子。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concrete concepts)和定义概念(defined concepts)。具体概念能通过被指认的方式来体现,即可观察到的概念,如猫、椅子、树、房子等。定义概念是抽象的,通过演示一些特定类别的客体、事件或关系的意义来体现,如质量、温度、正义等。

(3)规则。规则是一种规律性,当学习者在各种情况中的行为有“规律性”时他就习得了规则。也就是说,当规则支配个体行为时,个体就具有称为“规则”的性能。习得“规则”并不意味着能用言语陈述“规则”,能陈述“规则”也并不意味着习得了“规则”。加涅认为,定义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规则,它的目的是将客体和事件分类,属分类规则。但规则还包括除分类之外的其他类别,它们涉及相等、相似、大于、小于、之前、之后等关系。

(4)高级规则──问题解决。高级规则是个体通过学习将规则结合形成的更为复杂的规则。复杂的规则是与解决一个或一类实际问题相联系的,能解决问题也就表明获得了新的高级规则。例如,一个学生学习了将2x与3x2以及2x 与5x作相加运算后,现在要他求两个多项式──2x+3x2+1与x+3x+4x2的和。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会习得“把同指数相加,再把相加结果用“+”连起来”的高级规则。高级规则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所以这类规则比构成它们的简单规则可应用于更为广泛的情境。

(二)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能够陈述观念的一种习得性能。它是陈述性知识,包括三个亚类。

(1)名称或符号(labels),即某个物体或一类物体的名称。在学习概念时,符号与概念通常是一同习得的。所以,年幼儿童在获得盘子概念的同时可习得符号──盘子。

(2)单一命题或事实(facts),是表示两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例如,一周有七天;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2 (3)在意义上已加以组织的大量命题,这是由相互联系的事实构成的知识体系。例如,属于历史事件或属于艺术、科学或文学范畴的知识。

(三)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内部控制过程,是学生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的内部过程。认知策略可分为五个亚类。

(1)复述策略,即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材料。

(2)精加工策略,是学习者精心地将要学习的项目与其他容易提取的材料进行联系。精加工活动包括分段、概括、作笔记或自我提问等方法。

(3)组织策略,指将要学习的材料形成组织结构,学习者将要记忆的单词根据意义分类,或将事实之间的关系用表来组织,或利用空间线索来回忆材料,或是找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并为这些观点概括出新组织。

(4)理解监控策略。这种策略也可称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建立学习目的、评价是否成功地达到目的、选择其他策略来达到目的的能力。

(5)情感策略,是学习者用以集中和维持注意、控制焦虑、有效使用时间的策略。

(四)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指学习者进行身体操作性活动的能力。动作技能不仅仅指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动作技能又可分为运动型和职 3 业型。如打网球属于运动型,驾驶收割机属于职业型。

(五)态度

态度指学习者获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些人可能更愿意选择打乒乓球等体育运动为其业余活动,而另一些人却更愿意阅读文学作品。

2011-02-25 摘自《课堂教学设计》

第11篇: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要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加涅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介

(一)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60年代,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认知心理学革命”。认知学习理论也分为两派同时发展着,一派是以奥苏贝尔和布鲁纳为代表,强调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被称为建构主义者或结构主义者。另一派即是以加涅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侧重研究人脑学习加工知识的过程和规律,分析信息从外部输入大脑,经过加工阶段,到产生外显反应时所经历的信息加工过程。 加涅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加涅的主要著作: 《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三)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

二、五类学习结果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息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息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三、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需要不同教学事件的支持,而教学事件又以学习者内部条件为基础,即学习者的内部认知。

感觉器官直接接受来自环境中的感觉信息,并产生感觉滞留,形成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信息很容易丧失,这是对部分信息进行特殊的选择注意,进行特别加工,从而使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略长,但也比较短,也存在信息丧失,这是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复述,可以加深对短时记忆信息的记忆与理解,使之进入长时记忆阶段,再次过程中也需要调用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相应的规则和知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直接利用,也可先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到短时记忆中,在作出相应的操作,由效应器实施。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过程,即执行控制和预期,它们对整个认知过程起到控制引导的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四个要素: 1.学习者 2.刺激情境 3.记忆 4.反应

四、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

(一)学习过程

加涅认为,学习是个体的一整套内部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把环境中的刺激转化为能进入长时间记忆状态的信息。这些信息(即学习的结果)能给个体提供完成各种操作的能量。根据学习层次理论,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的学习。 在加涅看来,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也是有层次性的,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习阶段构成的。他把学习过程依次分为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2.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3.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8.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加涅指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习者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二)教学事件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

教学:嵌于有目的的活动中的促进学习的一系列事件。学活动又称为教学的外部事件。

加涅所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因为这九大教学事件是根据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来的,符合学习者对信息的认知过程。

学习结果 与 教学事件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1.引起注意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刺激变化

2.告诉目标 说明期望学习者达到什么状态,指明要求回答的言语问题 实际示范要运用哪一种概念、规则或程序提供业绩的类别和实力 说明或实际示范某一策略 澄清期望采用的解决办法的一般性质 说明目标提供旨在作出选择的行动类型 实际示范期望的业绩

3.回忆先前学习回忆组织有序的知识实体 刺激回忆有组织的信息的上下文情景 回忆先决规则和概念 刺激回忆从属规则和概念 回忆较简单的先决规则和概念

回忆该学习所要求的任务策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技能 回忆做出个人选择的情境及行动,运用榜样实际示范这种选择 回忆相应的信息和技能 回忆执行子程序及组成技能

4.呈现刺激 利用区分明显的特征呈现书面的或视听型言语陈述 描述对象或符号的特征,使之带有概念和规则的形式。 提供概念或规则的实例 说明问题症结之所在并展示要施行的策略 由榜样说明作出选择的性质 由榜样实际示范他人的选择 提供包括工具及实施途径的外部刺激,实际示范执行子程序

5.提供学习指导 通过知识实体间的相互联系详细说明内容;利用形象和记忆术提供纳入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的言语联结 给出概念或规则的多种具体实例,为适当的序列联结提供言语线索 对给出有实例的策略提供言语指导 对新的解决办法给予指点和启发 由榜样说明或实际示范行动选择,同时观察榜样对行动如何进行强化 反复练习提供反馈性练习

6.引发行为表现 “说出来”请学习者解释信息 未曾遇到过的情况请学习者在新实例中运用规则或概念 解决不熟悉的问题要求解决问题 在以前未曾遇到过的情境中观察所作选择,问卷调查 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作出选择 完成业绩

7.提供反馈 确定信息陈述的正确程度 确定应用规则或概念的正确程度 确定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对行动选择提供直接的或替代的强化 对有关动作的精确性及时间要求提供反馈

8.评估行为表现 要求说出陈述的各种含义学习者用释义的方式重新说明信息 在一系列附加的新实例中应用,学习者实际表现应用概念或规则 学习者独创性的提出一个新的解决办法 学习者在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作出期望的选择 学习者完成全部技能组成的业绩 9.增强保持和迁移 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间时练习与附加的信息复合体达成言语联结 在一个更大的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中增效练习和变式练习提供包括实例变式的定时复习提供解决各种新问题的机会 为经挑选的行动选择提供附加的多样化情境 学习者持续练习技能。

第12篇:加涅认知指导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7-2)。

图7-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信息流

从图7-2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的结构中去的过程。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储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

(二)控制结构

除信息流程之外,在图7-2所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换言之,反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涅之所以没有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系起来,主要是由于这两者可能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太清楚。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见图7-3)。图7-3左边是学习阶段,其中方框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里面是该阶段内部的主要学习过程;右边则是教学事件。这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一)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动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它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图7-3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

但是,在有些场合下,学生最初并没有被达到某种目的的诱因所推动,这时就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想的期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才能形成,而不能仅仅通过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的结果来形成。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理想的期望,在学生实际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之前,应先作出安排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向学生表明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领会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改变讲话的声调、手势动作等;同时,外部刺激的各种特征本身必须是可以被分化和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的特征作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

(三)习得阶段

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

在短时记忆中暂时保存的信息,与被直接知觉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这里,知觉信息已被转化成一种最容易储存的形式,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编码过程。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次转换,这一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信息。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或把刺激简化成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四)保持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储存阶段。对于长时记忆,人类至今了解不深,但有几点目前是清楚的:第一,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其强度并不随时间进程而减弱,如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孩提时的事情往往比当天的事情更清楚;第二,有些信息因长期不用会逐渐消退,如一个人已习得的外语单词会因经常不用而遗忘;第三,记忆储存可能会受干扰的影响,新旧信息的混淆往往会使信息难以提取。因此,如果教师能对学习条件作适当安排,避免同时呈现十分相似的刺激,可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信息保持的程度。

(五)回忆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相对其他阶段而言,回忆或信息提取阶段最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量。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学设计来说,通过外部线索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

(六)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时,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并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提取信息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

(七)作业阶段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需要有作业阶段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的内容。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获得反馈;同时,学生通过作业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一种满足。

当然,作业主要是给教师看的。一般来说,仅凭一次作业是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的,有些学生可能碰巧做得很好,有些学生则可能碰巧做得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

(八)反馈阶段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时,教师应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当然,强化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学生在动机阶段形成的期望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肯定。

教师在提供反馈时,不仅可以通过“对”、“错”、“正确”或“不正确”等词汇来表达,而且可以使用点头、微笑等许多微妙的方式反馈信息。同时,反馈并不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即进行自我强化。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概念、规则,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总之,加涅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上述八个阶段组成的。在每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在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确定之后,它们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13篇:加涅五类学习结果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结果分类理论

的研究与比较

摘要: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的教育结果分类理论是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对于我们进行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的教育结果分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不同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以期对它们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以促进对教学的理解及确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加涅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布卢姆 教育结果分类理论

一、加涅五类学习结果

加涅有八类学习方式,分别是从学习发生的途径、学习的形式来谈的。实际上在这里加涅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学习不是单一的,学习有多种形式。而如果有了一定的形式之后,它们会得到哪些结果?学生通过学习.学到的是什么?加涅倾注了毕生精力.找到了支配人类行为表现的5种学习结果。这5种学习的结果也称5种习得的性能[1]。他的学习结果分类主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主要包括下面的智慧、认知和言语。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急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急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1 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在此基础上,加涅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少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同,学习“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乃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加涅揭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可供我们教学设计时参考。

表1: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

加涅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导致了教学在操作水平上的差异即教学技术的差异。见表2。

分析加涅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有关思想,我们发现,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因此,“学习结果是使人的各种作业成为可能的持久状态”。“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持久性质,可以管它们叫做能力和倾向”。由于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达到为目标,所以,加涅揭示了习得的是能力和倾向,便为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确定了统一的基点。

2)以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作为划分教育目标类别的依据

加涅认为,不同种类的习得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本身具有的,影响习得新能力的变量。诸如己经习得的能力等。外部学习条件是指由教学提供的,用以支持或加强习得能力的变量。诸如,教师的期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等。从内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内部学习条件。比如,学习者要习得定义概念,必须先 2 具有具体概念。从外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也需要不同的外部学习条件。比如,仅用口头指导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之无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

3)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

在加涅看来,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各种习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地排列成层次,较低层次能力的习得是更高一层次能力习得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较高层次能力在累积低层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2]。

总之,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此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用其所长[3]。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这一规律来作为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依据的。布卢姆认为,只要两种简单类似的行为一发生联系,则二者都会变得无比复杂。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布卢姆把教育行为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进行了新的分类,也就是构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这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包括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主要强调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另外两个是由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家予以补充定义。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分类有:

1)知识。指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运用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3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如与目的适当性)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布卢姆认为这六大类是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互相支持,互相依存的。前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基础和前提,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和深化,没有前一环节做铺垫,后一环节是很难得以进行下去的。而且,各环节之间又是交错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表1: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表

但我们发现,在指导教学过程中,人们发现,并非任何一级目标都以前面一级为基础。这表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其科学性是基于这六个层次明确地概括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些主要品质,显示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和总体上的发展步骤。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并非完全是“这些等级中的任何一级都以其前面一级为基础”,也并非完全是“第一级都应依次掌握”。布卢姆只是从各个层次本身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出发,在静止状态中来论述其间的关系,从而依次划分了它们的特级和顺序。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并非完全是如此刻板和机械。如“应用”这一层次,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是掌握了知识,领会了实质,才会正确运用。但也存在这种实况,即在运用过程中,一些有益的实践,才使人们对事物、知识的本质获得较为深入的领会,才真正掌握知识。同样,在通常情况下,学会了应用,才能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分析、综合能力又往往是在对事物进行了具体的评价之后才进行的。换言之,上述六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的,在一个特定的认识过程中,它们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呈现为综合统一反复交错的形式[4]。

(二)情感领域中的行为目标

这个领域的确定不太容易。布卢姆于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后,由于情意类教学目标分析研究的困难及学校不予重视,直到八年后才由另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负责出版情意领域行为目标的图书,从学生心理上的内化概念出发,将情意领域的行为目标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接受:接受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或学习后其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自愿接受并给予注意的心态。在接受学习活动时,又按学生心理状态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觉知情境的存在;二是有主动接受的意愿;三是有意地加以注意。

2)反应:反应是指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并从参与的活动或工作中得到满足。在反应这个行为 4 目标下,又因反应性质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默从性的反应,指学生的反应只是听命式的,不是完全出于主动;二是自愿性反应,指学生的反应完全是主动的中;三是满足性的反应,指反应中带有满足感,愉快感。

3)评价:评价是指学生对其所学在态度与信念上表示正面的肯定。在评价这个行为目标下,又因对其所学肯定程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价值的接受,指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表示认可;二是价值的肯定,指学生对其所学知识或观念除表示认可外,还主动表示对该项有价值的活动喜爱与追求(如认为知识是有价值的而喜欢学习的);三是价值的实践,指学生对价值的肯定成为他的态度,对价值的追求成为他的一种信念,并长期实践、历久不变。

4)组织:组织是指学生对其所学价值内化、概念化,纳入其人格结构中,成为其价值观。在组织这个行为目标下,又因组织程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价值概念化,指学生将所学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不再视之为单独的事件,而是将之纳入自己的观念内,形成个人对同类事物一致的看法;二是组成价值系统,指学生将所学得的同类价值观汇集在一起,成为他个人统合的价值观。

5)品格:品格是指学生对其所学经由接受、反应、评价、组织等内化过程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或观念形成个人品格的一部分。在品格这个行为目标下,又因内化程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心向,指学习达到评价与组织的地步之后,个人与之所有有关的同类情境会出现相同的一般性的心向(对教师诚实,对一般人也诚实);二是品格形成,指心理与行为内外一致,持久不变[5]。

(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教育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比如,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看上去代表了理想的学习结果,但这类目标太笼统了,要确定学生是否已形成能力的证据是极困难的。只有象“形成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或“培养学生领会课文中各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这类教育目标,才是可测量的。因此,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欲达到的理想状态,而且还要考虑到是否能对该目标作出客观的评价,否则,制定出来的教育目标是虚设的。

2)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的认识领域目标分类包括6个主要类别: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包括5个主要类别: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例如:认识领域中的“分析”包括3个子类别: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情感领域中的“评价”包括3个子类别:接受价值、偏好某种价值、信奉。

3)具有超越性

5 这种特性表现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不论是数学、语文,还是历史、地理;不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是一种工具,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

在布卢姆看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此外,它还有助于教师恰当安排各类教学内容,为课程编制提供指导。

三、两种分类系统的比较

这两个分类系统在三个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用词上的差异。布卢姆的认知领域与加涅的认知领域在用词上和所涉及的范围上完全一致,布卢姆讲的情感即加涅讲的态度。布卢姆的心因动作也就是加涅讲的动作技能。布卢姆的动作前加“心因”两字,意指此处所说的动作是学习的结果,非天生的反应形式。加涅在动作之后加“技能”两字也是意指此处的技能是后天的学习结果。

第一,两个分类系统都是对教育目标进行分析,因为加涅所说的学习结果,实际上就是布卢姆所说的教育目标。

第二,两个分类系统都包括了知、情、动作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心理结构的全面发展。 第三,这两个分类系统都重视在认知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就从认知领域来看,它们都把知识与智慧技能区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学习结果,而且智慧技能均被排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如下图:

它们所不同的是认知领域内容各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故此对教学设计也有不同的意义。 第一,加涅重视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即重视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布卢姆却重视动态的教学过程,并把教育目标视为动态的。有人认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更具有进步意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哲学层面,即教学设计不仅是客观的、外显的、可测的,而且是动态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学过程的动态因素。其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而且还要考虑教师的心理结构。比如,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

第二,加涅学习结果中的“态度”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情感”含义有同有异。二者的相同点在于把“态度”与“情感”都理解为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所不同的是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琴得的内部状态,该内部状态影响着一个人对某类事物、人或事件的选择。而布卢姆认为情感是一种兴趣、态度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的复合体。由此可见,布卢姆的“情感”内涵比加涅的“态度”内涵更为丰

6 富,尤其是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自我图像)归入情感范畴,这的确是布卢姆的卓见。它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在于:教学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三,加涅把学习的认知结果分为语言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3大类。各类学习结果有区别,也有联系,但没有高低之分。加涅对语言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论述虽然能给人某些启示,但这不是他的独创,甚至他也未讲得非常清楚。他的分类系统的独到之处是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加涅认为,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加涅在他的名著《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各种能力形成的内部条件(学生的原有能力)和教学条件(外部条件)作过较深入的分析,所以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运用加涅的分类系统有助于分析教学目的。虽然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便于指导教师全面描述教学目的和评定教学质量,但这个系统并未告诉教师各级认知和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它不能指导教师用什么方法,或创设什么条件帮助达到各种水平的智慧技能。加涅的系统恰好在这一方面弥补了布卢姆分类系统的不足[6]。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试析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131-134.[2] 杨明权.加涅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之比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1:43-48.[3] 徐碧波.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教学设计[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9(2):38-40.[4] 王汉松.布卢姆论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评析[J].南京师大学报,2000,3:65-70.[5] 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44-45.[6] 同注2. 7

第14篇: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概述

1、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是有效教学的首要事件,它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标志。引起注意除使用刺激变化、引起兴趣等方法,更主要的是利用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机智,激发思维,唤起选择性知觉。

教师在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的学生的实际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或书本上的案例。

看这样一个例子:《五彩池》,开课时,老师说:“我的黄龙风景区的导游想招几个解说员,我想看一看哪些同学学习和理解五彩池课文更好,我向我的朋友推荐。”我在课后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你真的要向搞导游的朋友推荐吗?”答案仍然是我是为了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这是一个我讨论过几次的问题了。看来,对于什么是三维目标的思考和实践,还真不简单。禁不住想一想,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越来越缺乏诚信?我们有没有一点责任?

2、告知目标

教学开始告知目标的策略,其功能是激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期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或许是因为90年代搞目标教学太形式主义留下的弊端,使很多教师对目标的出示理解偏颇而不够重视。课堂上学生不明确目标的现象尤其严重,希望的是教师能够自己明确目标。

3、刺激回忆先前习得性能

加涅指出,许多(也许有人认为所有的)新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观念的联合。学习时,这些习得的性能如果成为学习事件的一部分,就必须具有高度可进入性。要确保它们的进入性,需要它们在新学习发生之前回忆出来。对先前习得性能的回忆可以通过要求再认性的或者更好一些的再现性的问题来引发。

回忆知识还是回忆方法,要根据新授的内容确定。如初二数学在学习完角的对称图形再学习线段的对称图形时,回忆角的对称图形的知识性内容就对本节课没有任何意义,应该回忆的学习角的对称图象的方法。

4、呈现刺激材料

当学习者做好准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教材。呈现方式取决于材料的内容。无论哪种情况,最有效的是具有突出特征的刺激。

5、提供学习指导

这个教学事件是促进语义编码,即使所学的东西进入长时记忆。因为学习结果的不同,其学习指导也各不相同。

对于低级的学习活动,可采用复述策略,对于高级学习活动,就需要采用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引发行为表现

这项教学事件的目的是促使学习者作出反应活动,以此来验证期望的学习过程是否发生,学习的结果是否达成。通常,这种行为是继学习之后首次进行的作业,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接下来会呈现新的例子,以确保该规则能被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对于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很难通过直接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因为它带有很高的概括性,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须长期,反复训练才奏效,每个策略要反复使用。其掌握可采取这样的步骤:

1、说明策略是什么,提供策略示范。如介绍成功人士的经验,如毕业学生的学习经验。

2、让学生自己说出体验,在说的时候产生积极的倾向,有助于学生应用。

7、提供反馈

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这就是提供反馈。在许多情况下,这中反馈是自我提供的,但也需要外部提供。

及时反馈是教师工作的一个细节,这个明察秋毫的细节有时候并不代表教师要多累,它给学生施加的是一种影响,使学生能够及时检查自己,否则,破窗理论就使我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评价作业

当学习者表现了一次反映新的习得能力的行为,这还不能肯定他已掌握了这种能力,教师应要求学习者进一步表现学业行为。

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一定做好这个文章。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做一件事情,首先就是要不断评价使他获得成功。

9、促进记忆与迁移

为增进记忆的策略很多,如采用有意义的方式习得材料,建立起材料的关系网络;要注意间时复习,在间隔几天或几个星期之后进行复习,对于保持和回忆所学内容大有好处;有效促进迁移,最好的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新任务,要求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之中,从而促进更高层次的学习;利用迁移促进更高层次的学习(纵向迁移)的必要条件是使先前习得的信息处于准备状态。因为,教师为迁移而提出的问题,应该在把握学生的先决能力是否具备的同时还要使这些能力提高到工作记忆中来。当促进学生能力的横向迁移时,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应用技能的多种实例和情境。

第15篇: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期语言教育重视儿童听说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更关注儿童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在组织实施中,分享阅读强调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强调游戏情景的创设,强调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拓展活动与之交叉,以达成自然而然及整合学习的价值。

理想的观念和价值需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实现,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对读本作价值分析?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这些价值?

二.对读本作价值分析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起始。通过分析得来的读本价值将会通过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成为儿童所能获得的价值。若从读本单方向展开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易为读本形式上的简单所蒙蔽,而很难找到读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如:中班下学期读本“土土的鞋子”,从“图”的角度看是卡通人物加漫画的表现形式,从“文”的角度看是叙述了土土在鞋店里试鞋的一段情节,文字表述非常简单。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读本很难以读本本身的特征吸引幼儿,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提出了挑战。如何能挖掘出读本所蕴含的价值呢?我们尝试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读本分析框架。

此分析框架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读本的特征作分析,横向主要指读本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可预期的五种学习结果,纵向是指从分享阅读系列读本整体出发,对与该读本有关涉的前后读本作一梳理,了解相关读本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所依循的内在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加涅认为这五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育的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教学结果包括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基本上涵盖了应有的教育目标。而且加涅将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与“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体而言,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结论、有组织的知识,又称“陈述性知识”。如:“鞋子有大的、小的、松的、紧的......” 智慧技能是指使个体能应用符号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的“程序性知识”。又可细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如:“能对大的、松的和小的、紧的鞋子作出区分,并能在试鞋过程中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出来。”认知策略是指一种“控制过程”,是学习者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如:采用各种方法区分“大、松”以及“小、紧”。而对各种方法作出评价并找出最适宜的方法——“试鞋”,这一内部控制过程则称为元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是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主要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如:幼儿穿上不合脚的鞋子有控制地行走。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如:当鞋子不合脚时也能以轻松、快乐的态度对待。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效果逆推,也即从目标出发通过任务分析进行策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确定幼儿的已有经验,外部条件是指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刺激,可以是实物、符号、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言语交流。如上例中智慧技能方面有关鞋子“大”和“松”的区别以及“小”和“紧”的区别,在幼儿的口语经验中往往是不分的,甚至成人也不一定会在日常交流中对此作严格的区分,往往以大代替松,以小代替紧。所定目标是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活动能对“大”和“松”,“小”和“紧”等语词作出区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预见的是幼儿对于“大”、“小”、“高”、“长”已能作出区分,形成了概念,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要确定这一内部条件,并了解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可以考虑提供这样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唤醒幼儿关于 “大”“小”“高”“长”的旧有经验,并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辅导使幼儿基本都具备进行新学习的内部条件,然后再呈现新的刺激。这里就出现了对材料提供的限定,鞋店中应先出现“大”、“小”、“高”、“长”的鞋子,然后呈现读本,应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再添加几双幼儿自己的鞋,以期幼儿能对“合脚”、“松”、“紧”作出区别和形成相应概念。选择这一策略,教师的内部控制是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半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与读本的对话,能让游戏的快乐与阅读紧紧相随,以此形成幼儿喜爱阅读的态度,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分享阅读虽不以教育为目的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及动作技能。只要在游戏的框架下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情境的设置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计划,便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自身的需要。

三.运用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读本作价值分析以及开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对读本的价值作较全面的分析

分享阅读的读本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教师往往受挫于它的隐蔽性。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为读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抓手,能充分认识读本所具有的横向的领域整合的特点,同时关注读本纵向的内在逻辑。

2、有利于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既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五种结果,则更显其切实可感。目标的陈述中往往规定了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行为者,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复杂以及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精细,利于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

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开展

因教育目标的制定出于系统设计的思想,具体的目标描述又规定了幼儿通过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直接可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依此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因而可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只是在目标的权衡上需作把握。如对幼儿而言,态度方面的目标应该总是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而其它目标则自然整合于其中,故教学设计中强调生活化、游戏化,这也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实施原则。从五种教学结果出发制定教育目标,因其具体、细致,故容易联想到相关教学策略,并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提供作出具体限定。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从经验直觉逐步走向理性自觉。

(张永英 2005-06-09)

第16篇: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启示

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读加涅学习理论之启示

【摘要】新课改下对教师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教学目标设计却存在着表述含糊的通病,其可测性也不高。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对于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笔者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认知、态度

新课程改革下对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布鲁姆的三维目标成为所有教师争相效仿的“魔棒”,而实际效果却不甚令人满意。认知、技能、情感三级目标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应付教案的模糊措辞,并没能为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提供可靠的依据。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学习理论中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学目标设计无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加涅关于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

加涅是美国20世纪中后期很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吸收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新的学习理论体系,是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加涅学习理论对我国学校教学有很大启示。

加涅根据人类学习长期以来的经验,创造性地将人类学习所形成的性能概括为言语信息、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和认知策略五类。同时,他还指出这五类性能的习得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根据这五类习得的性能及其学习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

(一)言语信息。言语信息代表的能力就是学习理解言语信息的能力和陈述观念的能力,即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言语信息也被称为陈述性知识,是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我们在学习名称时,可以运用一致的言语反应或者命名来表示一个事物或者一类事物,像“玫瑰”或“老虎”。又如当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事实时,其反应是口头或者书面陈述两个或更多事物或事件的关系,“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和“长方形有四条边”就是例子。总之,关于言语信息学习结果的实质可以被定义为:按呈现顺序在谈话或者写作中复述一个单词或者一组单词,或者重新建构有组织的语言片段表达,包括主要的观点和次要的观点。

(二)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实质上是人们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其中又由低级到高级分别包括:辨别的学习,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和高级规则的学习。这四种智慧技能的学习明显存在一种层次发展的关系,低一级智慧技能是高一级智慧技能的条件,而这些基本智慧技能的牢固掌握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以学生学习三角形为例:学生在学会识别三角形的特征之前必须能从其他形状中区分出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学生不能够看出三角形和其他形状如正方形在知觉上的差异,他们就无法识别

三角形。这样,辨别技能就是识别技能的必要的(而且充分的)先决条件。同样,识别直角三角形要求先识别三角形和直角。

(三) 认知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智慧技能是处理外界符号和信息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内部学习过程的能力。也可称为元认知。认知策略包括一般认知策略和具体认知策略两种。具体策略适用范围较小,也较容易学;一般策略适应范围广,学起来也就困难。加涅认为聪明的胃痛一般善于运用认知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人的聪明程度是通过影响人的认知策略来影响学习效率的。

(四)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获得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操作能力。人的动作技能绝大多数为后天习得,如走路、骑车、用筷子等等。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一套操作规则,二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比如语言课上学写毛笔字、学朗读都含有复杂的动作技能,而体育课和手工课中学的动作技能就更复杂了。动作技能依赖于学习者身体的反馈。因此,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重复练习而完成。

(五)态度。态度的学习,是指学习获得相对稳定的内部倾向或状态,这种倾向或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态度学习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方面。如对人、对物、对社会、对自然的热爱的态度决定了人们做出助人、爱护公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选择。态度学习渗透于一切学科的学习当中。所以,态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加涅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于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学习“功=力×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由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

把教学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结合起来研究是加涅的学习分类研究的一大特色。他认为教学就是按照学习条件而设计的符合学习过程的程序化系统,而关于这种程序化系统的预先设计即教学设计。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教学目标。在教育目标领域,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虽然使用的名称不同,但是他们都把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而且三个领域的划分标准是一致的。

从上述叙述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这样一个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国家,课堂教学自然是最重要。学校教育系统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看的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可以说,课堂教学始于教学目标,终于教学目标。所以如何准确的提出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新课改对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各方面都提出很高要求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作为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其提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就更显出其重要性。而我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确定教学目标时存在错误

新课改在素质教育观的影响下,要求教育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转向多种能力发展型,教育目标也要以实现学生能力增长为目的。而我国在教学中长期以来认为一般能力即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组成,并且每一种能力有多种品质。所以在“培养能力为主”的指导思想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提出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之类的教学目标。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提法对“能力”一次产生了误解。心理学家桑代克等人的研究表明人类的一般能力是不受教学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因此,不能如此笼统的界定教学目标。

在西方心理学中,能力一词有两种英文表示:Capability和Ability。Capability被加涅称为习得的性能。这种能力包括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习得的性能是学习者在后天的学习或训练中得到的。我们通常说的阅读能力、会话能力以及一些动作技能如开车、游泳等都属于Capability。具体表现在每个个体身上就是个体所拥有的实际能力,反映了其对某项任务或者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习得的性能属于个体一种内潜的心理品质,可以根据成就测验或者个体外在表现来了解。②而Ability指的是通过心理测量所得的能力,叫潜在能力,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尽可能达到的水平,是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一般环境影响的结果。加涅认为,通过心理测验估计的能力通常是个体稳定的特征,是长期不变的,不易被大量针对它们的教学和实践所改变。而我国教学目标的界定恰恰犯了将习得的性能与自然发展形成的能力混同的错误。

(二)在课堂教学目标提出时用词上存在的错误

笔者在两个月的教学实习中,发现中学教师教案中千篇1律的采用“知道、理解、掌握、了解、体会”等动词。笔者作为一个初次站上三尺讲台的准教师,在看到这些教学目标时,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把握。怎样才算是“了解”,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又叫“知道、理解和体会”。可以说,用这些词来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可操作性差,而且使教学评价缺少根据。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被清晰的陈述,并使人明确知道学习者在完成学习目标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怎样观察。而现在流行的以“知道、理解”等动词表述的教学目标,既没有明确陈述达到目标的途径,又使教学评价丧失了判断的依据,导致教师凭借经验给予学生是否达到目标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对于上述两类问题,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理论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图明确、具体、可操作化,不应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有记忆、理解与运用三个层次。

我国的教学设计不是缺乏这一步,就是做的不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缺乏目标导向。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则有助于我们改善这一状况。

三、对于我国课堂教学目标提出的启示

(一)可以用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提出课堂教学目标

上文已经提到人的能力包括习得的性能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能力(智力),而智力是不易受教育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所以我们应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人类后天可发展的习得的性能

上。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其实就是关于人类习得的性能的划分。以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可以改变现行教学中以能力增长为教学目标的错误,而只针对人类习得的性能制定目标,同时也使纷繁复杂的教学目标得以简化。其次,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计划,因为每类学习都有其有效地内、外部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属于的学习结果类型以及使其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尽管学科的性质不同,但只要教学内容属于同一类学习结果,其运用的内、外部学习条件也是相同的,那么教师就可按同一种模式进行备课,并且还可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获得的是哪类知识。

(二)精确陈述教学目标 所谓精确地陈述教学目标,就是当他人看了制定出的教学目标之后,能够明确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如果目标陈述不能使他人了解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那么该陈述就是模糊的。比如,“意识到睡眠对人体是必需的”这样的陈述就是一个精确的陈述,因为该目标使我们明白了学生是否掌握了该问题,正因为加涅将人类习得的性能划分成五类,才使目标精确陈述得以实施。

加涅在其学习结果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成分目标”法来陈述教学目标。五成分目标规定了行为发生的情境、习得的性能类型、行为的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以及有关的特殊条件。“行为发生的情境”主要指某个问题提出的前提条件;“习得的性能类型”是学习结果的类型,用特定的动词表示;“行为的对象”是学习者行为表现所指向的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指的是学生完成目标所采取的外显得行为,也用特定的动词表示;“特殊条件”表示学生行为表现的一些限制条件。例如:学习者将要学习的内容属于智慧技能中的辨别技能,则可以这样陈述目标:给予三个平面图形的图例,其中两个相同,一个不同(情境),通过指出(行动)那个不同的图形(对象),以区分(习得的性能)他们。教师在确定目标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旨在产生哪类学习结果,然后再制定尽可能详细的目标。

运用加涅提出的“五成分目标”法设计教学目标,对于每一门课程或每一堂课我们都习得到一个详细的目标系列表,教学过程得以精确化。这样明确的目标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达到目标的途径。对于教师来说,则可根据目标评估学生的学习,确认学习结果的发生,并可将目标陈述作为教师自编测验的基础。

注释:

①① 姚淑云.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探索[J],2001(2). 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文献:

[1]姚淑云.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探索[J],2001(2).42-44 [2]R.M.加涅.皮连生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M .P.德里斯科尔,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 [美] Margaret.E.Gredller ,张奇等译.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17篇:加涅累积学习的模式

加涅累积学习的模式

第一节 加涅累积学习的模式

加涅意识到,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据此,他按八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之为学习层次理论。他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例如,学生学习较复杂、抽象的知识,是以较简单、具体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主要是各类能力的获得和累积过程。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闪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的累积方式。这八类学习如下:

一、信号学习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说它简单,一方面是因为控制这类学习的条件很容易确立,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类学习的先决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体天生的神经组织。信号学习最典型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例如,狗在每次吃肉前听到送肉者的脚步声,以后听到他的脚步声(信号)就会流唾液;人看到红灯(信号)就会止步,这些都是信号学习的例子。

信号学习的条件是:第一,信号刺激(脚步声)与无条件刺激(肉)必须几乎同时出现,据实验证明,两进相隔0.5秒最易引起反应。第二,信号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多次配对重复出现。重复次数越多,信号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得越牢固。

二、刺激-反应学习这是另一种基本的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或工具性学习是这类学习的代表。例如,鸽子为得到食物,得先做出某种动作(如箱子里的红灯);小学生为得到教师的表扬而做作业,这些都是工具性学习的例子。信号学习与刺激-反应学习的区别是:前者是“不随意反应”,后者是“随意反应”。

刺激-反应的条件是:第一,学生作出特定的反应后必须给予强化。第二,学生作出反应之后立即给予强化,反应与强化之间时间越短,这习发生得越迅速。第三,刺激情境必须多次出现。学生的行为是逐渐习得的;反应在学习过程中渐趋精确。

三、动作链索

链索是指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链索可长可短,凡按顺序地将两个勤劳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联结合成一系列行动,都可称之为动作链索。例如,学生听到老师叫他名字(刺激),走到黑板前(反应),看着黑板上的题目(刺激),用粉笔写出答(反应),教师请他坐好(刺激),学生回到原来位子坐下(反应)。这就是动人链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学生的内部条件来看,学生习得动作链索,是以事先习得每一个刺激-反应联结为先决条件的。形成动作链索的主要外部条件,是要让学生按适当顺序反复练习。此外,学生在对第一次刺激作出反应后,第二个刺激最好紧接而上,否则要形成动作链索比较困难。最后,强化也是必需的,尤其是整个动作链索完成后,推迟强化会增加学习的困难。

四、言语联想

这实际上是一种言语链索学习,即根据言语刺激与反应行为的顺序组合而成的反应。例如,将单间节联成复合音节;将单词组成句子;翻译外文单词;这些都属于言语联想学习。 学生从事这种言语联想学习需具备一些内部条件:事先已知道这个单词意味着什么;已经习得被联想到的单词;已经掌握连接词。当学生已具备这些条件后,言语联想学习是相当简单的。教师需安排 的条件包括:

1、按适当序列呈现单词;

2、学生积极地作出所要求的反应;

3、利用外部刺激提供线索,以帮助学生学习;

4、如果言语链索中有些单词是学生未曾学过的,那么,最佳的长度是七个左右的单词;

5、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对正确的反应予以肯定。

五、辨别学习

在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中,习得辨别的能力极度为重要。辨别学习裨上是一种知觉学习,即作出知觉的分化。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图画和符号的辨别,是一项很重要的理智技能。辨别学习关注的往往是客体的明显特征,儿童要根据这些特征作出不同的反应。辨别包括简单辨别(如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分别作出反应)和多重辨别(如把容易混淆的单词放在一起让学生辨认)。学生在进行多重辨别时,由于涉及到的刺激较多,容易受到干扰,辨别起来比较困难。一般可采取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连续不断地、一个一个地学习单一的辨别,然后再打乱顺序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辨别,最后让他回想;另一种是在开始时夸大这些刺激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逐渐缩小差别直到变成正常差别为止。有证据表明,这两种办法结合起来用效果最佳。

学生要显示出已会辨别,必须具备再认或再现各种不同的反应链索的能力,这是辨别学习的内部条件。从外部条件来看,由于被辨别的刺激容易混淆,学生的反应时常有错,需及时给予反馈;由于存在着干扰,因而需要有较多的对比练习;此外,为了学生能够保持,须采取措施减少干扰。

六、概念学习

最能体现人类智慧的一个方面,就是把世上千变万化的事物分成类别,并根据各类别作出反应。学生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的过程,妈概念学习的过程。加涅把概念分成两类;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具体对象来表示的,是直接观察得到的,如桌子、椅子、房子、树、猫、圆等。定义概念不是凭少数事例可以识别的,它们都包含一些关系,是抽象的,因而必须通过定义来学习,例如障碍物、温度、质量、平方根等。

具体概念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已具备了辨别能力,因为概念学习通常涉及到对基本辨别的概括。作为外部条件,教师需同时呈现该概念的例子和不属该概念范畴的例子,要求学生辨别该概念的特征。此外,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强化和练习。

定义概念学习要求学生事先掌握作为定义的组成部分,如主语和宾语(名词),谓语(动词)。同时还需掌握语法规则。从外部来说,教师需用口头的或书面的形式呈现概念的定义,以便定义的各组成部分按适当顺序进入学生的工作记忆。同样,定义概念学习也需给学生各种例子,包括不属于该概念的例子,以供学生识别该概念的特征。

七、规则学习

理智技能中最典型的形式是规则。实际上,一个定义概念就是一个特殊的规则,一个分类的规则。学生掌握一条规则后,就会在任何民政部下对某一类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因此,规则学习涉及推理能力的形成,是学校教育内容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部分。例如,AB=BA,就是一种规则学习。学生掌握这一规则后,不论用什么数字来替代A和B,他们都能把那些数字转换成这一公式。规则一般是由几个概念组成的由于规则的内容不同,规则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规则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习各种定理、定律或原理。

学生要掌握规则,首先要理解构成该规则的概念,否则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该规则的含义。教学的失败往往与学生习香港适当的规则有关,而真正的起因则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构成规则的某些概念。作为教师来讲,主要在于如何用言议事 来指导学生习得规则。一般而言在学生已经知道该规则的内涵之后再陈述规则,效果会更好些。当然,在这之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回忆组成该规则的一些概念,提供该规则的一些事例。在陈述规则之后,要让学生做些练习,以证实学生是否已学会了这个规则。最后可采用间隔复习的形式,这对增强保持有明显的作用。

八、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

学习规则的目的,是利用它们来解决问题。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常常需要把一些简单的规则组合成复杂的、高级的规则。而且,许多问题可以有一系列可能的解决办法。因此,学生在获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新的能力,即把们们学到的东西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这意味着他们已经习得了一种或一组新的规则——迁移的规则。例如,假定学生已习得单项式相加,如,求出这两个多项式之和,学生需要能回忆出较简单的规则,并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找到解答的办法。

由此可见,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识别问题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回忆起已学过的有关规则以及有关的信息。学生不可能凭空解决问题。至于这些规则如何组织,那是认知策略的问题,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应是他们以前未遇到过的,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从属规则应是他们刚学过的,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回想起这些规则,因而,教师的引导往往是必需的。由于问题解决过程可能包括许多步骤,因此整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加涅把上述八类学习看作是学生理智技能的八个方面。其中前四类学习是基础性的,相对说来比较简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龄前就已习得的。因而,学校教育更关注的是后面四类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前四类学习不重要。加涅学习层次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基础上的。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迁移是累积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甚至可以说是这个模式得以存在的关键。加涅区分了两种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纵向迁移是指把某种理智技能作为更高一级理智技能的基础。换言之,把较简单的理智技能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加入到较复杂的理智技能中去如把数乘法迁移到除法和分数乘法中去,就属纵向迁移。由此可见,学习较复杂的技能,主要取决于是否已掌握较简单的技能。基本技能掌握得越熟练,提取时越容易,同时也就越有可能迁移到学习较复杂的技能中去。所谓横向迁移,就是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情境中去。因此,让学生在各种不同情境中运用某种技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横向迁移的能力,从而为纵向迁移打好基础。

学习层次说或累积学习模式对教学序列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因为每一层次的学习,都是以前一层次的学习结果为前提条件的。就是说,前一层次的学习为后一层次的学习作好了准备。这也就是加涅所讲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学生是否掌握前一层次的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内部条件不再是虚无飘渺的了,凭借学习层次,可以实实在在地确定学生是否已作好新的学习的准备。必要时,可采取个别教学或能力分组等方法,以帮助学生先获得必要的技能。

因此,加涅,《教学设计原理》中认为,前述八个学习层次在设计课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它们决定了学生将会形成哪些能力,从而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紧密联系起来了;第二,这些学习层次呈累积的性质,是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一级一级建立起来的。因而,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以此为基础,构成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节 学习的结果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也就是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即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来分类,学生要习得哪些能力,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例如,在原始社会,狩猎可能是最主要的教育目标之一;社会越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越复杂,教育目标也就越复杂。教育目标是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来达到的。

由此可见,在设计教学之前,必须先确定学生要习得哪些能力。加涅提出了五类学习结果: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下面予以分别陈述:

一、理智技能

理智技能是指能使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们是学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包括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到高级的专业技能。理智技能学习与言语信息学习不同,前者关注学会如何做某些理智的事情;后者关注知道某些事情或某些特征。例如,运用运算规则解答习题,是理智技能学习的例子;学习“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规则,则是言语信息学习的例子。

理知技能还可以被进一步分成若干子类别。第一节提到的八类学习,都可能作为理智技能学习的子类别。在学校教育中,尤其以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高级规则)的学习为主。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理智技能是由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学习每一种理智技能,都是以前面较简单的技能为先决条件的。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种特殊的、非常重要的技能,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认知策略的性质与理智技能不同,理智技能指向学生的环境,使学生能处理“外部的”数字、文字和符号等;而认知策略则是在学生应付环境事件过程中控制自己“内部的”行为。在认知信息加工学习模式中,认知策略起执行控制的作用,对下列几方面起调节作用:

1、注意哪些特征;

2、如何编码以便于提取;

3、如何从事问题解决过程;

4、怎样才有利于迁移。由此可见,要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思维者,认知策略作为教育目标是很重要的。

加涅指出,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的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部思维过程的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即便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同样程度的理智技能,但由于有些学生采取的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表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更强些。这里需注意的是,理智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理智技能的同时,也形成了调节学习、记忆和思维 方式。因此,脱离了具体内容的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能动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三、言语信息 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向学生传递各种言语信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和看习得的。言语信息与理智技能密切相关,但又不是同一回事。例如,学生通过讲述某件事,把要传递的信息表述出来了,这就表明他已具有言语信息的能力;但讲述的技巧和造句的优劣(有时这并不妨碍传递信息),则属于理智技能的范畴。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言语信息把人类千百年来累积起来的知识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当学生能够用命题(句子)的形式来陈述他已习得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已具有言语信息的能力了。各种言语信息的复杂性程度不同,加涅把它们区分成三种类型:

1、命名,就是给物体的类别以称呼;

2、用简单命题(句子)表述事实;

3、知识群,即各种命题和事实的聚合体。

实际上,加涅所讲的言语信息,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知识或书本知识。加涅认为,言语信息对学生来讲具有三种功能:

1、它们常常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必备条件,不知道基本的知识,就不可能习得复杂的规则;

2、它们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这样;

3、有组织的知识是思维运行的工具。当学生试图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时,他往往先要思考头脑中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作出选择。

四、动作技能

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另一种能力是动作技能。这是种大家熟悉的能力,如幼儿穿衣、吃饭;小学生写字、爬梯、打球等。但我们不能把动作技能看作只是小学生的目标,在职业技术教育科目中,有许多动手操作的程序,也属于动作技能的范畴。尽管动作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不占中心地位,但始终是一个重要方面。动作技能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只有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日益精确和连贯。只有当学生不仅能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已被组织成一个连贯的、精确的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完整的动作时,才能说他已获得了这种技能。

五、态度

态度是一种影响和调节一个人行动的内部状态,也是一种学习的结果。一般把它们归入情感领域。事实上,我们对不同的事物、人物和情境有许多不同的态度。人们采取什么行动,显然是受态度影响的,但是,态度与人们行为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曲折复杂的。

我们的许多态度是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结果习得的,而且往往是附带习得的,不是预先计划好的。态度一般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逐渐形成或改变,而不是作为单一经验的结果突然发生的。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态度强烈的程度,往往是由他在各种不同民政部下选择这种事情的频率决定的。形成或改变学生态度的最佳方法,是利用“榜样”的作用。加涅不仅对这五类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作了区分,而且还分别阐述了它们各自所需的学习条件。由于每种能力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所需要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学习条件。而且,从学习条件中还可派生出教学事件,告诉教师应注意些什么。因此,只要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便可为数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达到教学铺平道路。

第三节 学习过程

加涅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学习的结果时,都把学习作为一个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开端和结尾。因此可以把这些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加工阶段中发生的事情,即学习的事件。在他看来,这种学习的加工,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这些都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吻合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称为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是否完全匹配。

一、学习的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识别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二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现有的学习模式各式各样,加涅认为,最典型的学习模式是信息加工的模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经过: 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钟内就可以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不再影响神经系统。为什么有些信息登记了,有些消逝了,这涉及到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短时记忆的能力很有限,一般认为只能贮存7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为信息赶走,若欲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贮存量。

当信息离开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以编码形式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器作出反应。

读者可能已注意到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为学习的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换言之,反馈所以有用,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涅所以不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结起来,主要是由于:(1)这两者可能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2)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的关系目前还不很清楚。

在加涅看来,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不断的反馈,使信息流在学习者与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环路,两者不断地相互作用。根据上述信息流程图,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八个内部阶段,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

二、学习的阶段

从学习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行动都可以被分解成八个阶段,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形成一个链索;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下面,我们来分析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

学生的学习是受动机推动的,这是不言自明的。但动机有许多形式,有些与教学有关,有些与教学无关。加涅认为,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必须关注诱因动机,学生有了这种动机,他的行动都会指向这一目的,并会因达到目的而获得某种方式的满足。这种动机反应了人类要操纵、支配和掌握环境的自然倾向。

学生的动机或期望对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影响。在有些场合,学生最初并没有受达到某种目的诱因所推动,这时就要帮助学生确立动机。加涅认为,通过使学生内部形成一种期望,可以使学生形成动机。期望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加涅指出,尽管教师可以通过告诉学生学习的结果来形成学生的期望,但是,理想的期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才能形成,光凭教师的许诺是不行的,对年幼的学生说来尤其是这样。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这种期望,往往需要作出安排,在学生实际获得有关知识技能之前,先让学生能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向他们表明,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加涅看来,形成动机或期望,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预备阶段。

2、领会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换言之,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例如,在听教师讲课时,他必须注意句子的意义,而不是教师讲话的语音或语调;在阅读教材时,必须注意各种命题的意义,而不是字体或版面设计。

注意的过程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暂时的内部状态,或被称为心理定势。一旦注意某种刺激后,它就起一种控制执行过程的作用,即只对某些刺激予以加工。注意定势是由外部刺激激活的;注意的时间是因人因事而不同的。最初的注意往往是因刺激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许多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改变讲话声音的高低、手势动作和其他各种方法。

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加涅所讲的选择性知觉,很显然,要使学生能够进行选择性知觉,外部刺激的各种特征必须是可以被分化或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的特征作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其他学习阶段。

3、习得阶段

严格说来,只有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习过程才真正开始。习得阶段涉及到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

在短时记忆中暂时保存的信息,与被直接知觉信息是不同的,在这里,知觉信息已被转化成一种最容易被贮存的形式,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编码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来说极为重要。学生回想的内容总是与他们最初知觉的刺激有所不同,这就是足以证明编码过程是存在的。

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次转换。这一编码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持信息。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或把刺激转化成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

4、保持阶段

学生习得信息经过编码过程后即进入长时记忆贮存阶段。加涅认为,相对于其他阶段,我们对保持阶段了解得最少,因为最不容易对它进行调查。但有几点目前是清楚的:第一,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其强度并不因时间递增而减弱。七八十岁老人回忆孩提时的事情往往比当天的事情更清楚;第二,有些信息因长期失用而逐渐消退。一个人已习得的外语单词会不用而遗忘;第三,记忆贮存可能会受干扰的影响。新旧信息的混淆,往往会使信息难以提取。严格地说,这不是记忆贮存的问题,而是信息提取的问题。

因此,如果对学习条件作适当安排,例如,避免同时呈现十分相似的刺激,可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从而对信息保持起一定的影响。

5、回忆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相对其他阶段而言,回忆或信息提取阶段最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量。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取线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学设计来说,通过外部线索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

6、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习得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况且,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而不是仅仅按教科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举一反三,因此,学习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加涅所说的概括,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习的迁移。

一般说来,学生学习某件事情时经历的情境越多,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加涅指出,学生必须掌握其中的规则,就是说,要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这些原理。鉴于迁移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教学需要提供有利于把学习内容用于新情境的提示。“教学生迁移”,就是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同样,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是学习过程中迁移阶段的重要条件之一。

7、作业阶段

学习过程需要有作业阶段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习的内容。对于有些学生说来,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了获得反馈;但在有些学生看来,通过作业,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能获得一种满足。

当然,作业主要是给教师看的。一般说来,仅凭一次作业是很难对学生作出判断的,有些学生可能碰巧做得很好;而有的学生则做得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的成绩作出推断。

8、反馈阶段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时,教师需给以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加涅所讲的信息反馈,类似于其他心理学家所讲的强化。加涅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强化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学生在动机阶段形成的期望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肯定。动机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在强化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强调。反馈阶段显然是受外部事件影响的,而且,信息反馈也并不定要使用“对”、“错”、“正确”或“不正确”这类词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许多微妙的方式反馈信息,如点头、微笑等。此外,需提醒注意的是,反馈并不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概念和规则,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种外部事件,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因此,学习的阶段以及学生内部活动过程,都是与教学阶段相吻合的。

第四节 评论

加涅学习理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博采各家各派之长。他吸收了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以及控制论等观点,并把它们融合进自己的理论中去。在他的论著中,广泛引证了从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到斯金纳;从韦特墨、勒温到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从布卢姆到班杜拉等人的观点,但几乎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批判性分析。不过,从加涅对学习问题的论述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的基本立场是从行为主义走向认知学派。由于加涅是通过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来阐述学习理论,所以有人甚至认为,加涅的理论还“不足以构成一种真正的学习理论”。

但是,加涅学习理论的最大优点在于注重应用,即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加涅看来,对人类学习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教学理论的知识。教学理论与学习原理是联系在一起的。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他的学与教理论中发现一些与自己经验相符的东西,同时又可以根据加涅的学习模式作出各种新的尝试。

加涅提出了八个由简到繁的学习层次,对每种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一一作了分析,教师可以此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此外,加涅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教育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累积而成。每一层次的学习决定了学生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而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实质上就是对教育目标的分类。在这一点上,加涅与布卢姆是很相似的。然而,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也有过于简单化之嫌,因为各种理智技能除了有上下递进的关系外,还有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或交叉关系。

应该承认,加涅对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论述是颇具辩证法的。他认为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内部加工过程,又要通过教学指导并影响这一过程。简单地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由教学决定的,但教学若要有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内部条件。

加涅教学理论集大而成的特点,最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学习阶段和教学阶段的论述上。他采用当今流行的信息加工模式,参照这个模式揭示出了学习的各个内部加工的阶段,并把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与其一一对应起来。可见,加涅采用信息加工模式,目的不只是为了说明学习是如何进行的,而是要揭示教学过程,使教学中的每项工作都适合于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这是一般信息加工论者所不及的。

正是由于加涅注重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的影响,他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人们也由此把加涅的模式称为指导教学的模式。与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相比,加涅不大关注教学内容是如何编排的,因为一般教师很少有可能自己编写教科书,所以,他更关注的是教学方法,即教师如何影响和促进学习过程。与布鲁纳提倡教师少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相对照,加涅提倡教师要提供最充分的指导,以便使教学内容条理化。在加涅看来,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所以知识技能在前,能力发展在后,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里要提醒注意的是,虽然加涅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学习阶段和相应的教学阶段,但每个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始终在发展、变化着的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因此,加涅为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基本构架,而不是具体实施的步骤。教师只有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教学的本质。

第18篇:加涅对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

题目十:加涅对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

【要 点】他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资源链接】

[1] 《教学论》 李朝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郭 成 《课堂教学设计》 2011 [3] 《学习的条件》 罗伯特·加涅 人民教育出版社

[4]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加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杨春艳著

【学习心得】

加涅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中提出了八类学习,即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在《学习的条件》1985年的修订版中,他将八类学习中的前四类作为学习的基础形式,总称联想学习,从而形成了五类学习。在五类学习的基础上出现五种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学习结果也称五种习得的性能,我们这里把它看成五类教学目标。

(一)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能够陈述观念的一种习得性能。它是陈述性知识,包括三个亚类。

(1)名称或符号(labels),即某个物体或一类物体的名称。在学习概念时,符号与概念通常是一同习得的。所以,年幼儿童在获得盘子概念的同时可习得符号──盘子。

(2)单一命题或事实(facts),是表示两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例如,一周有七天;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3)在意义上已加以组织的大量命题,这是由相互联系的事实构成的知识体系。例如,属于历史事件或属于艺术、科学或文学范畴的知识。

(二)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是使符号应用成为可能的习得性能。加涅认为这类技能是人类习得的最为重要的性能类型,因而也是受教育的实质意义所在。 智慧技能不是一种简单的某一刺激对应某一反应。其典型的形式是规则。智慧技能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只能用规则而不能以刺激—反应模式来描述。智慧技能包括四个亚类,即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1)辨别。辨别是对在一个或多个物理维度上互不相同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基本的辨别是最简单的智慧技能,它是在生活早期习得的,如颜色、大小的辨别等;复杂的辨别需要利用概念,如辨别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需要一系列基本的概念。 (2)概念。概念是个体把事物或事件归类并将该类的任何一个例证看作是该类的一分子作出反应而产生的学习结果。概念与辨别不同之处在于,辨别是对事物的集合加以区分,而概念则是将事物归类并把其中任意一个看作是该类的一分子。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具体概念能通过被指认的方式来体现,即可观察到的概念,如猫、椅子、树、房子等。定义概念是抽象的,通过演示一些特定类别的客体、事件或关系的意义来体现,如质量、温度、正义等。

(3)规则。规则是一种规律性,当学习者在各种情况中的行为有“规律性”时他就习得了规则。也就是说,当规则支配个体行为时,个体就具有称为“规则”的性能。习得“规则”并不意味着能用言语陈述“规则”,能陈述“规则”也并不意味着习得了“规则”。加涅认为,定义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规则,它的目的是将客体和事件分类,属分类规则。但规则还包括除分类之外的其他类别,它们涉及相等、相似、大于、小于、之前、之后等关系。 (4)高级规则──问题解决。高级规则是个体通过学习将规则结合形成的更为复杂的规则。复杂的规则是与解决一个或一类实际问题相联系的,能解决问题也就表明获得了新的高级规则。例如,一个学生学习了将2x与3x2以及2x 与5x作相加运算后,现在要他求两个多项式──2x+3x2+1与x+3x+4x2的和。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会习得“把同指数相加,再把相加结果用“+”连起来”的高级规则。高级规则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所以这类规则比构成它们的简单规则可应用于更为广泛的情境。

(三)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内部控制过程,是学生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的内部过程。认知策略可分为五个亚类。

(1)复述策略,即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材料。 (2)精加工策略,是学习者精心地将要学习的项目与其他容易提取的材料进行联系。精加工活动包括分段、概括、作笔记或自我提问等

方法。

(3)组织策略,指将要学习的材料形成组织结构,学习者将要记忆的单词根据意义分类,或将事实之间的关系用表来组织,或利用空间线索来回忆材料,或是找出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并为这些观点概括出新组织。

(4)理解监控策略。这种策略也可称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建立学习目的、评价是否成功地达到目的、选择其他策略来达到目的的能力。

(5)情感策略,是学习者用以集中和维持注意、控制焦虑、有效使用时间的策略。

(四)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指学习者进行身体操作性活动的能力。动作技能不仅仅指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动作技能又可分为运动型和职业型。如打网球属于运动型,驾驶收割机属于职业型。

(五)态度 态度指学习者获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些人可能更愿意选择打乒乓球等体育运动为其业余活动,而另一些人却更愿意阅读文学作品。

第19篇: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

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 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2:《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

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

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 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 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 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 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 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 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 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技能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 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 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 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 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 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篇3:《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大致浏览过加涅的这本书,该书分为十六章,他在书中不仅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还提出了技术的潜在用途,学习发生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发生的影响,总结出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首先,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国内的实践与理论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基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

术相关的硬技术,而加涅的教学技术学则更多地类似于国内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范围,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

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 ?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去好好读这本书,研究学习,但是从中学习什么呢?我想从中可以学习加涅解决复杂学习和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把心理学与教育

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和教育时,把认知观和行为观相结合。在认知观中,既吸取建构主义中有用的东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用的东西。在研究学习时,既把学习看成是过程(事件),也把学习看成是结果。在研究学习的条件时,既指出其内部条件,也指出其外部条件。另外,怎么学也是一个问题。学习加涅的著作,首先要了解他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且把这些应用到我们的教育中去。但是其中也不乏缺陷之处,他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例如,他强调学习的作用,而对发展的作用考虑很少,他强调对学习类型做分析,将复杂现象加以分解,但对于如何由个别成分合成复杂的心理能力研究不够。又如他强调学习的顺序是由下位到上位,局部到整体,但有时学习顺序并非完全如此。记得有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看他说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没有说什么,就是说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能影响我们对加涅的理论的学习。篇4:教学设计原理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进行计划,使学生参与到促进学生的事件和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以最佳效果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1、如何考虑原有学习

2、如何根据目标选择外部条件计划新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

2、设计必须关注到影响学习的因素:学生毅力、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倾向、学生学习能力

3、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必须利用学习者对设计进行检验(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的过程—addie模型

五、单节课的教学设计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定教学事件----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其中: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题。我们教学中有五类教学目标即智慧技能(利用概念、原理、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认知策略(获得信息的方式)、言语信息(能够陈述的知识)、态度、动作技能。无论何种技能,它的学习均需有先前习得的技能做基础的,这个条件制约了教学目的的顺序。

智慧技能的类型根据复杂程序进行分类: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问题解决。后者均需前者己习得为先决条件。因此,教学顺序的设计由易到难,注意梯度。

定教学事件:一节课的教学事件分九段即引起注意(用新异的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告知学习者目标(传

达对学习者学习的希望,有助于他们关注对技能的学习);激起对先决性的学习的回忆(通过提问等形式唤起学生的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描述任务,用例子展示和强调要学习的知识);提供学习指导(给出学习内容的详细说明以提供提取线索);引出行为表现(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反馈(通过练习);测量行为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己掌握);促进保持和学习迁移(提高和变换环境的练习)。

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

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2、教学设计的组成

3、教学设计的描述

对照案例讲解幻灯片中的理论阐述篇5: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智慧技能。 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

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急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急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

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

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加涅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少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同,学习“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乃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加涅揭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可供我们教学设计时参考。分析加涅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有关思想,我们发现,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因此,“学习结果是使人的

各种作业成为可能的持久状态”。“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持久性质,可以管它们叫做能力和倾向”。由于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达到为目标,所以,加涅揭示了习得的是能力和倾向,便为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确定了统一的基点。 2.以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作为划分教育目标类别的依据 加涅认为,不同种类的习得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本身具有的,影响习得新能力的变量。诸如己经习得的能力等。外部学习条件是指由教学提供的,用以支持或加强习得能力的变量。诸如,教师的期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等。从内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内部学习条件。比如,学习者要习得定义概念,必须先具有具体概念。从外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也需要不同的外部学习条件。比如,仅用口头指导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之无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

3.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

在加涅看来,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各种习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地排列成层次,较低层次能力的习得是更高一层次能力习得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较高层次能力在累积低层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 总之,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

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此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用其所长。

第20篇:布鲁姆与加涅理论的对比

题:比较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 答:第一:相同点:

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归纳可分为:认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而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这两个分类理论的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只是言辞表达上的不同。与此同时,两个理论在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等方面对教育过程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布卢姆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在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加涅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贡献。这两种目标分类方法是教育过程的两个维度,在不同维度上发挥其特定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性,从这方面来说两种目标分类是具有相似性的。

第二:不同点

1.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以分类学为依据的分类方法具有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对指导操作性、形成性的学习具有客观的价值。布卢姆以教学目标的复杂程度作为分类的依据,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由于布卢姆分类法所具有的可测量性、可观察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可描述、可分析性,得到课程编制者及评价专家的爱好。但基于生物分类学的分类方法忽略了学习主体内部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因此注重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的布鲁姆理分类方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具有不可回避的缺陷性。

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加涅理论从多个方面揭示学习主体的认知规律,对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加涅理论以认知规律为分类的依据,因此弥补了布卢姆分类法在艺术、哲学等学科的缺陷。

从两者分类依据的区别,可看出卢姆分类法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加涅分类法,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结构体系不同

在布卢姆的分类理论中,不论是主类还是子类之间都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从下层向高层发展),上层目标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下层目标的达成上。布卢姆的分类理论注重学科的纵向发展,与皮亚杰的认知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图式理论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由简单到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习的进行。但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的确定性,由简到繁、由下层到上层的教学理念已经充分暴露出其片面性。

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加涅把教学目标归纳的五种学习结果是具有跨学科性,每门学科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间可体现其差异性及侧重点。与此同时,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学科教学目标之一,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发展。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doc》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