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022-04-08 来源:教学设计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6.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推荐第2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袁林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把事件和感受连起来”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把事件和感受连起来”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它还是叶圣陶老爷爷院子里的爬山虎吗?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是谁写的?(抽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1.过渡:那这篇课文,写的是怎样的故事呢?请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推荐 删除 黄昏 燥热 融洽 曲线 余晖 模模糊糊(小老师教读) 抽生提醒大家: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3.着重强调“燥”和“躁”的区别,领会“删”的意思,范写“燥”和“删” 4.出示另一组词:认真、平和、温暖、亲切,提问:这些词语描写的是谁?(叶圣陶)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过渡: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才让肖复兴对叶老先生有了这样的感受

2.课件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写了叶老先生和肖复兴之间的哪两件事?2.每一件事让肖复兴对叶老先生有什么感受?(板书事件和感受)

3.抽生交流,老师板书,并让孩子们在书上做批注。(批改作文和请“我”做客) 4.叶老先生帮我批改作文让我有什么感受?(板书:认真平和 温暖)

“我”到叶老先生家做客让我又有什么感受?(人品 作品堪称楷模) 5.再找找,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1963年和这一年暑假)

6.师总结:我们把时间、事件、感受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主要内容。

7.抽生交流,出示课件: 年,叶老先生 ,让“我”感受到了 。 这一年 ,叶老先生 ,让“我 ”感受到了 。

四、学习“批改作文”部分。

1.今天我们学习了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指着板书让学生补充),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批改作文”这部分。

2.(出示阅读要求):自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拿到叶老先生批改的作文后,“我”看到了什么?用“——”勾出来,我感受到什么?用“~~~~~~~”勾出来。3.抽生交流

4.提问: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叶老先生的认真?(密密麻麻)

课件出示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习作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密密麻麻”的意思。

5.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我又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两处修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这又让肖复兴感受到怎样的叶老先生。

6.出示课件介绍叶圣陶老先生:想象当时已有69岁高龄的叶老先生,工作是那么繁忙,身体也大不如前,却要带上眼镜为一个普通陌生的中学生修改作文,你又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读“我”的感受的句子。

提问: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真切地表达当时肖复兴心里的感受呢? 引导:春风带给人们什么感觉?改成夏风行吗?秋风呢?冬风呢?

总结:唯独这暖暖的春风给人带来无限的舒适、温暖,这暖暖的春风也温暖了作者的心。让我们跟作者再来读读这句话,再去体会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和温暖。齐读句子 朗读指导: 一读:温暖

师: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生齐读) 二读:感动

师: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生齐读) 三读:敬佩

师:叶老当时已经69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生齐读) 7.学习第五自然段

叶老先生对肖复兴作文的评价是什么?(抽生读)

你能提炼出其中的四字词语吗?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具体事实 深受感动 亲切自然) 这些评语全是优点,没有缺点,让肖复兴大受鼓励,树立了写作的信心,文中这样写到:“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五、联系自身,写感受

师:请孩子们拿出学习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当我看到那密密麻麻地修改符号时,“我” 当我看到那一删一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抽生交流

六、总结归纳

1.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抓住事件和感受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批改,让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下节课我们学习“我”到他家做客这件事,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为题目。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燥 删

事件 感受

批改作文 认真平和 温暖

请我做客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推荐第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小老师领读。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平和 质朴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推荐第4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墙爬山虎让你想起了哪篇课文?作者是谁?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爬山虎,走近叶老先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第一组,请你。楷模:这两种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为所有树的榜样,并称为楷模,现比喻高风亮节,有表率作用的人。

„„第二组词,一起读。意义非凡的意思是?意义很不一般。 2.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一生读)

为什么会意义非凡?究竟在作者15岁的那个夏天发生了什么事? (修改作文、做客交流)

三、品读

1、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做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我们一起来交流感受,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叶老先生修改作文,你会用?叶老批改作文特别认真,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1生读)

„„大家也静下心读一读,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语?(密密麻麻,到处),你看,叶老批改的多么用心啊,我看到许多----,我还看到许多---所以我一下子愣住了。(—生读)

„„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叶老先生批改很认真? 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删掉动词包。奥,用词要准确/ 长句变短句。语言要简练。

大家看,像这样的修改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当我看到修改过的作文时,一下子愣住了。(齐读)

2、虽然有这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但叶老先生在评语中表扬了我,表扬我什么?

这认真细致的修改,这满怀期待的鼓励,使我如沐春风。(1生读,板书:认真平和温暖)这春风不仅吹在脸上,还吹进了我的心里。(生齐读)

3、第一件事已经让我感到意外,那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更是让我受宠若惊。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课文共有几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谁来读第一处?(出示课件)

多美的爬山虎啊!谁再来读?

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 原来,作者写爬山虎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情,这就叫“借景抒情”(板书) 这种写法很常见,读这段文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你看,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当时我的心情是高兴的、激动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生齐读

4.这是我离开时看到的爬山虎,一生读(出示课件)

此时的爬山虎绿得浓郁而充满生气,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力量生机) 这份力量与生机文中的我也得到了,是从谁的身上?

从叶老的身上,读一读你关注的句子,他亲切中-----(板书:亲切 质朴) 师:和叶老先生交流后,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浑身充满了力量。一起读(生齐读)

5.第三次,一生读(出示课件)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绿着。读到这里,那片爬山虎还仅仅只是爬山虎吗?每次想到爬山虎,我就会想起叶老的-----想起叶老的------他给予我-----,让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

6.反复“颂”读

所以肖复兴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若干年后,当他的第一部作品获奖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的教诲,眼前又浮现出——(生齐读课题);

„„当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45岁的肖复兴回忆往事,满怀深情地写下——(生齐读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浓缩成一句深情的感激,成为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课题)。

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课文名为爬山虎,实际上是在写谁?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老先生身上看到了这样的品质——(指板书)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写作方法——(借景抒情)

四、拓展

1.借景抒情会让文章更有感染力,请看这篇文章,小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生说从哪句景色描写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2.作业超市:

用上借景抒情的方法,试写片段。阅读课后资料袋,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试着把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背下来。

推荐第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学校:安芳小学 授课老师:戴秋君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2、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3、感受作者对叶圣陶老先生的怀念、敬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三、教学难点:

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

四、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文章内容

1、(从课题入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爬山虎绿得如此地耀眼,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呢?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叶老是个怎样的人?(认真、平和)

(二)品词说话,悟人物品质

1、大家看这幅插图,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是怎样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个词告诉我。“融洽”,写“恰”字(板书)

2、出示字典中“融”的义项。“融洽”的“融”是指哪一项的意思?

3、就是因为他们交谈如此的融洽,气氛如此的和谐,把我小小的心都融化了。(板书)那这里的“融化”可以选哪一项呢?

4、看图,观察叶老的动作和神态,指导说话:他们如此融洽的氛围当中,这一老一小说了什么呢?

小结:这就是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许。

5、他们的交谈如此的融洽,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老人?(和蔼可亲······)

(三)合作学习,重梯度朗读

1、文章中有三处描写了爬山虎,品读课文中的第7-10自然段,用“ ”画出来,小组合作交流:每次的描写我的心情有什么不同?把关键词写在旁边。小组汇报成果。

2、(出示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让我们通过读体现美。(齐读)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你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相机指导朗读。“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归纳总结借景抒情的手法。

3、(出示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对比一下第一处和第二处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从这些描写当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相机指导朗读。教师小结。

4、(出示三: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创设情境,师生配合读,进一步升华感情,推向高潮。

(四)延伸拓展,架阅读桥梁

出示《西府海棠掩映的小院》节选片段,找出这篇文章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如果让你给它取一个标题,你会取什么呢?

(五)读写结合,促写作能力

运用借景抒情的描写手法,对《小飞侠彼得·潘》中温迪来到永无岛时的情景,选择一段写出温迪快乐或者害怕的心情。

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温迪来到湖畔。此时,人鱼们 。温迪在这里会看到一幅怎样美好的画面呢?

永无岛的安宁、快乐的生活,因为海盗的来临而变得可怕,天空黑沉沉的 _________________此时,温迪见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六)教师总结

肖复兴同学与叶圣陶爷爷,以及爬山虎的故事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更多相关文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平和 亲切 贡献

融洽 人 借 融化

格 景

美 抒

激励成长

推荐第6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习人物品格,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作者对叶圣陶老先生的怀念,敬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前不久,我们学习和爬山虎有关的课文,叫《爬山虎的脚》,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就是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文章。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一定很受启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课件展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能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我和叶老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哪到哪,第二件事是哪到哪? 简单的概括两件事就是:

1、修改作文

2、请我做客

三、学习第一件事,学习方法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看思考题:(出示课件) 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映入眼帘的是…..) 2.出示课件 :大家一块来读一读,边读边想,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叶老为肖复兴改动很多,很仔细,) 3.叶老给他修改了作文,肖复兴同学回到家以后,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1)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2)“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这样改有什么好处呢?

(这样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干净”就是指句子简洁明白不逻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4.叶老先生给作者修改的作文那么仔细,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错过。看到叶老修改的作文,肖复兴同学又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件)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5.通过叶老先生给作者修改作文这件事,你学会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写作文用字要准确,使句子简洁,不逻嗦。要写具体事实。

四.学习第二件事,体会品质

1.找出做客的句子,体会叶老是一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句子) 2.通过这次交谈,使作者更明白了叶老先生他是一个怎么的人? (是一个对人热情的人。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3.咱们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两件事中却没有爬山虎,你有什么疑问吗?作者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4.同学们找一找里边有几处是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用笔划出来。 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高兴激动的心情)

五、总结:

最后作者没有辜负叶老先生的期望,也成了一名作家。所以作者每当想起15岁时的那个夏天,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每当想起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想起认真、平和、温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的叶老先生。

六: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和同学们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板书设计: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

一丝不苟

邀请做客

──——─

平易近人

推荐第7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仿佛、融洽、黄昏、余晖、客厅、

春风拂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词语。

出示词语:推荐

眼帘

删掉

规范

燥热 仿佛

融洽

黄昏

余晖

客厅

春风拂面

学生领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好“春风拂面”。 2.指导写字。

以学定教,指导“荐”的写法。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生读。 2.全班交流。 板书:评改作文

应邀做客

四、品读6-10自然段

1.默读课文6-10自然段,画出描写做客的句子。生默读。 2.全班交流。

以学定教,借助插图和四段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叶老先生的人品(板书:平易近人),进行朗读体会。

(一)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借助资料了解“大作家”: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当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写过很多作品,也有大家喜欢的童话作品《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等。)

(二)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三)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指导朗读“握了握手”)

(四)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抓住“融洽、融化”两个词,融洽是指什么,融化是指什么。补充叶老与我交谈的资料,进行体会,指导朗读) 3.品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生读。 (2)全班交流。

通过朗读交流,明白作者是借着描写爬山虎,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并能联系课外的片段来进一步体会。

(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体会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指导朗读。

(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寓情于景的写法。 课件出示片段加深理解 “寓情于景”: 片段1:

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晨,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路边的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几朵不知名的花儿绽开了自己的笑脸。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

这是一段写景的句子,你能感觉到人物的什么心情? 片段2: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人物的心情又怎样呢? 总结,写法指导。

(三)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生谈体会,那“绿着”的是什么?

五、回归整体,再读课题。

生谈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给予肯定评价。

六、拓展阅读。

探究交流: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认真读课文,结合课本132页的“资料袋”,试着概括一下,有条理地写下来吧。 推荐阅读:

叶圣陶 《稻草人》《小白船》 肖复兴 《日子的回忆》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评改作文

平易近人

应邀做客

推荐第8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大沙坡联小 张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叶圣陶)

师:是啊,就是咱们的叶圣陶爷爷,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出示课件:叶圣陶简介)

大家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个著名的人;是个文学家……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齐读课题)。来,抬起头看课题。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吧。(出示课件:肖复兴简介)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应该写的是什么?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前先看清朗读提示:

出示 朗读提示: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弄清课文的主要人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意义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等词语。

学生读。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生回答)

看老师来写写这个词,(荐 昏 )

大家拿出生字抄写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头放正,背挺直,脚并拢。 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升华

1、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 (2)、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哪两件事?

2、谈印象

(1)读了课文,你觉得叶老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觉得叶老又是怎样的人?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 大作家

(2)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3)全班交流

抓住重点句子,从而领会叶老是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结合叶老给肖复兴同学的作文修改稿、肖复兴同学到叶老家做客的插图。(讨论交流:看了修改稿和插图,你感受到什么?想说什么?)

(让学生充分感受叶老对待作品的一丝不苟,对人的平易近人。)

多层次、个性化的朗读。

(4)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真切地感受到叶老的确是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5)回读,升华情感。(学生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个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的?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

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

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益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评语:树立写作的信心

练习

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

)(

),句子(

)(

)。

4、课文中哪里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 意外

握手交谈融洽 从哪段找到的?

齐读: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5、找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朗读感悟:课文描写爬山虎的地方只有这两处,作者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得爬山虎”来命题? 通过写爬山虎来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借景抒情)

6、练习说话,感悟“非凡”

(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 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

(2) (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 他永远忘不了,忘不了,

忘不了,忘不了。

7、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四、作业菜单:

1.运用修改符号自行修改肖复兴作文中的一段话。

2.交流修改地方。附: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作品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

人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推荐第9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一、导入质疑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上节课的生字词掌握的如何呢?我们检查一下,

2、激疑: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一生写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堪称楷模。既然是写这么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那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初读悟美

1、请大家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绿绿的爬山虎,把这样的句子划下来,出声朗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书,圈画)

2、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交流: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那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指导朗读)

小结:的确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里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不是)

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是呀,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通过这两则事例,你觉得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平易真诚)

三、自读自悟,品读交流

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是个一丝不苟、平易真诚的人,把相关语句划下来,在旁边简短的写写体会。

2、汇报交流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句子。

(1)学生汇报3段,自由谈体会,老师引导,重点体会‚愣住了‛、‚密密麻麻‛、‚到处‛,引导学生读好。 (2)学生汇报4段,抓住俩处修改谈体会。

老师引导:像这样的修改还有很多,我们来看130页资料袋,这就是叶老先生帮肖复兴修改过的原稿。仔细阅读,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举例子汇报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谈感受。老师相机引导总结:长句段成短句,表达清楚,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更准确;删去重复啰唆的地方;改动了一些用词不准确的地方,使表达更确切;一些不准确的标点符号。

学生谈感受后总结:叶圣陶先生对这篇作文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足见他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作者和你们有相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如春风拂面。 学生自由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过渡: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齐读5段评语部分。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4)初步感受了叶老的人品后,作者应邀去叶圣陶先生家做客,他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总结:是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里跳跃着的、闪烁着的正是我受到叶老鼓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啊!

过渡:应邀做客这则事例中,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叶老是一个平易真诚的人。

3、学生自由汇报,重点引导: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生自由谈体会后引导:融化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总结:叶圣陶先生这种亲切质朴的为人,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平凡之中透露出的不平凡,让我也心生崇敬,倍受鼓舞,谁来再读读这段话。

(2)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那个15岁的夏天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出示句子)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齐读)

(3)此时,作者又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谁来读一读,让大家都能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总结: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虎虎有生气的爬山虎承载着作者那一份沉甸甸的收获:齐读十段。

4、课文的结尾又一次写到了爬山虎,出示句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1)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理解。

(2) 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里,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 (3) 总结: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但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浓缩成一份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来深情的朗读课题。

四、拓展升华

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及他创办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祥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练习修改自己的一篇习作。

3、许多作家都写过感激、怀念老师的作品,课下可以读一读著名诗人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

推荐第10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内容的对比,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由肖复兴的话导入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

三、

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认真平和 温暖

邀请做客

第11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云和县实验小学 周菲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使“我”受益匪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设计理念:

本着将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简单、扎实、有效的设计理念,我通过学习单贯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学习单上的预习题,旨在“以学定教”,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课中学习,重点理解“为何称叶圣陶的作品‘堪称楷模’”,从而学习叶圣陶的写作与修改方法,并学以致用,试着改一改片段,更好地体现了语用。同时采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课件、白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堪称楷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何称叶圣陶的作品“堪称楷模”。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为何称叶圣陶的作品“堪称楷模”。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周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组图片„„想到了这学期学过的哪篇课文?„„是的,作者是?„„

2.有一位大作家呀,在学生时代就深受叶圣陶的影响。他就是肖复兴。为了怀念叶圣陶先生,他写了„„再读„„

二、预习检查

1.接下来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学习单上的预习题。

2.哪位同学到这里来分享你的答案?请你,读一读。有不同的答案吗?看来,一致赞同。如果有写错的改一改,其他同学自己读一读。

3.下面让我们来写一写删字,先看老师写。删字左边是一个册,右边是立刀旁,因为古人把字写在竹片上,如果写错了,就用刀把它去掉,也就是删的意思,形象吧!注意写的时候左„„宽右„„窄。你们也在田字格上写一写。 4.下面谁来说一说堪称楷模的意思?是的,可以称得上是模范。 5.请接着分享你的答案。有不同的答案吗?只要围绕修改作文和做客去说,都可以。如果有写错的改一改,其他同学自己读一读。

三、品味修改

1.下面请把学习单放到左上角。同学们,在肖复兴的眼里,叶圣陶先生是„„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为肖复兴修改的作品。

2.请快速浏览课文的1-3自然段,思考:翻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映入眼帘的是?找到请划一划。

1)谁找到了?请你。看到这样的修改,肖复兴一下子„„愣住了!愣住的意思是„„很惊讶。

2)为什么会愣住了?(那里密密麻麻)能说说密密麻麻的意思吗?是的,非常密集,又多又密。这就是密密麻麻(出示修改稿图片),文中还有哪个词语也能表达修改又多又密。是的,到处。所以令我感到很„„惊讶。请你把惊讶的感觉读出来。哪位同学也能读出惊讶?请你。刚才我看到你也想读。密密麻麻的修改,怎能不令我感到惊讶呢?全班也一起来读一读。

3)令肖复兴愣住的原因仅仅是修改得密密麻麻吗?再去1-3段中找一找。谁来说一说?请你。是的,要知道叶圣陶可是当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肖复兴万万没想到像叶圣陶这样的大名人竟然会修改他的作文,而且修改得这么„„认真。难怪会使肖复兴愣住了。刚才我们为了知道为什么会愣住,是从哪里找答案的?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联系上下文。

3.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看看叶圣陶先生对肖复兴的作文作了哪些修改。请细心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到请划一划。

1)谁来分享刚才划的内容?请你。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是的,如果用字不准确,就需要改一改。现在我们一般用这个修改符号。 2)还作了哪些修改?请你。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呢?我们先来读一读。我来读原句,你们读改后的句子。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是的,如果这个字多余,我们就应该把它删掉,现在我们一般用这个修改符号。

4.其实,这点修改只是冰山一角,大家看看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去发现一下还有哪些不同的修改方法?请你。为什么要这样修改?是的,如果表达得不完整,就应该进行补充。现在我们一般用这个修改符号。还发现其它的修改方法吗?请你。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呢?是的,如果顺序乱了,就要换一换。现在我们一般用这个修改符号。

5.叶圣陶修改作品如此认真,难怪肖复兴说他是„„

四、初试修改

1.下面,请你们也当一当叶圣陶先生,去修改修改肖复兴那篇作文的一个片段。拿出学习单,用上这些修改符号,赶紧去试一试吧!

2.谁来说说你的修改?理由是?我们再来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么修改的?有哪些不同的修改?谁来说一说?

3.是的,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字字斟酌、精益求精,怎能不令人敬佩呢?修改别人的作文都如此,更何况自己的创作呢?难怪肖复兴说他是„„ 4.然而为何说他的人品也堪称楷模呢?这篇课文明明是叙事,为何以爬山虎为题目呢?我们还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哪些写作方法?这些就留到下节课再去揭晓吧!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肖复兴

修改作文 密密麻麻 到处 联系上下文

改 删 补 换

第12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把握重点词句,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做人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5.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教学重点】

1.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他平易真诚的人品。2.从叶先生对>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对文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和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文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和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叶圣陶先生的简介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 教授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 !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作者是叶圣陶)

师: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

师:大家看完叶圣陶的简介后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 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 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理清文章思路。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2.检查词语,同桌共同学习生字新词,请同学开火车读。3.你能用这些词语完成这些填空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理清文章主要人物、结构(同学们,从文中你知道两个主要人物吗?主要写了我和叶圣陶先生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段?)

三、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今天我们学习文章中描写的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读完后思考我拿到修改后的作文,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汇报。 (1)学习第三自然段

a当“我”拿到了叶老修改的作文看到了什么呀?读读原文中的句子。

b同学们,密密麻麻什么样呀?请看看叶老修改的文章吧。(出示修改的原文图片)感受到了吗?那你能试着读出这密密麻麻的感觉吗?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回到家后,我仔细的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文章,又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找出来读读。谁找到了第一处? b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的用法,体会叶老用字的准确。

c其实叶老在这篇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同学们想想长句断成短句有什么好处?

d“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3)同学们找找,叶老的圈划中还为我修改了什么?(出示原文) a这里面出现了两个修改符号,删除符和删改符,我们来认识一下。 b同学们看看这删改前和删改后有什么不一样吗?赶快读一读,体会体会。

c同学们,叶老先生这样一位大作家为我这么仔细的修改作文,我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呀?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4)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b创设情境引读:春风吹在脸是什么感觉呢?(暖洋洋的)对,就是这温暖的风,带着温暖的感情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这篇作文一共1500字,可他为我修改了150多处,所以我能不温暖吗?再读————;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不但是教育部的部长还是人民出版社的社长、总编缉,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还抽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1篇的修改作文,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大家可见,再读————;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70多岁的高龄了,夜已经深了,但他仍不肯停笔休息,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这是不是认真的老人吗?再带着对老人的敬佩之情读一读————。 (5)第5自然段

a谁能找到叶老为我写的评语?同学们读一读。

b你能说说吗,在这段话中你学到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写好作文?

c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中修改了这么多处,可这些评语可全都是夸奖“我”的呀,这是为什么呢?

d同学们,正是因为叶老为我树立的信心,让“我”从那时爱上了写作,所以日后肖复兴也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大作家。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仍然历历在目,现在就请大家随着肖复兴的文章一起来回忆回忆吧,齐读文章1-5自然段。

四、练习修改

同学们,你们试着像叶老先生一样来修改修改句子吗?请用上我们学过的两个修改符号。 病句:看到叶老这样仔细的修改,使我很受教育。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学到这里,文章还没有出现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 课后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作品

修改作文 -----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人品

邀请做客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呢?

(这篇课文写的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3、“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大文学家给初中生修改作文,还邀请到他家里做客,他心里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4、此时,肖复兴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并读出这种心情?

(设计理念:通过回顾导入,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为学生在后文体会肖复兴见叶老的心情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七自然段、通过描写爬山虎的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肖复兴就是带着兴奋、激动、紧张的心情进入了叶老家的四合院,此时他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知道吗?

1、默读课文7——10自然段思考:进入了叶老家的四合院,此时他看到了什么?

2、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3、看到这样的爬山虎你的心情怎样?

4、假如你是肖复兴,听说叶圣陶这样的大作家要见你,你是什么心情?

你?——(兴奋)

你?——(激动)

你?——(紧张)

5、此时肖复兴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读出来吗?

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兴奋的肖复兴、紧张的肖复兴、激动的肖复兴。看来,景物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啊!

[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此时肖复兴的心情,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心情,要有机结合,并从读中悟。]

三、学习8——9体会第二次见到爬山虎时感受

此时此刻、老师仿佛也看到了叶老家的爬山虎,在万般紧张,万般激动的情况下肖复兴终于见到了叶老,

1、出示课件(叶老和肖复兴见面的图片)

2、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自读课文8---9自然段:找出叶老和肖复兴见面后的内容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4、补充谈话内容: (课件出示) 叶老亲切的说_______ 叶老认真的说__________ 叶老质朴的说__________ 叶老期待的说__________

5、这份资料记叙了他们的谈话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

(课件出示) 叶老对肖复兴说:“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6、叶老和肖复兴的谈话里,你体会到什么?

7、如果你是肖复兴,听着叶老这谆谆的教导,面对叶老这殷殷的期待,你想说什么?

四、再次体会爬山虎象征什么

1、(课件出示)“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你能读出肖复兴内心的情感吗?

2、看来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你认为生活中还可以通过那些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生交流

3、总结写作方法————借景抒情

[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能图文并茂的理解课文,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对话的补白,将课文和原文描写对比,能更好的为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五、感悟“非凡”

(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15岁那个夏天,对于作者来讲是一个怎样的夏天?

2、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课件出示肖复兴的资料),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练习修改自己的一篇习作。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作品 邀请做客

人品

) 。 (

第1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文章,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些什么。

(师出示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一段文字,生自由读) 师:读了《爬山虎的脚》这一段文字,把你读懂的跟大家说说,没关系。

生:爬山虎很好看,而且很有生命力。 生:这段话讲了叶子的生长过程。 生:爬山虎的叶子很新鲜。

师:(指着作者名)大家注意这些文字了吗?请读一读。(生齐读)

叶圣陶先生通过仔细观察,向我们介绍了他家院子中的爬山虎。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中也有爬山虎,咱们一起读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所写的爬山虎会写些什么?请大家自己发出声音读一遍课文,想想写了些什么。

师:读了后,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文章的事。

(师板书: 修改作文) 师:还写了些什么? 生:去叶圣陶家做客。

师:我们概括得简洁些可以说 受邀做客(板书)

师:还读懂了些什么?

师:叶老先生质朴、亲切、认真 (师板书 质朴 亲切 认真 )

师:读了一遍课文,大家对叶老先生有了那么多的了解,真了不起。读着这篇文章,老师不觉有疑问:我们学到了叶老先生那么多的东西,为什么题目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师:如果让大家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 生:叶圣陶先生。 生:意义非凡的夏天。 生:一副画像。

师:出什么题目,谁最有发言权? 生:课文。

师:我们就先以第一个题目为学习点去学习。

师:请大家默读写到叶老先生的部分,并思考这个问题: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

。 (生仔细默读)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学生齐读)

师:说他认真就认真了吗?大家有根有据的来说说,好不好? 生:“一张画像”改成了“一副画像”。 生:翻倒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师:好,请你来读这句话。(指屏幕)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读得挺好)

师:我们来关注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的话:“翻倒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从这里我们感到认真外,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厉害。

师:厉害的含义很深,你怎么认为?

生:关心。虽然我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对我的关心。

师:读好这句话:“翻倒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生读这句话,读得有声有色)

师:我们关注其它的几处修改,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对我的鼓励和赞扬。

师:你读懂了作者的意思。能不能填进去说一说?

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对我的鼓励和赞扬。

师: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以及他对我的关心、鼓励和赞扬。千言万语汇成了这一句话。(指大屏幕: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我们读好这句话。(齐读)

师:春风拂面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生:风吹在脸上很舒服的感觉。 师:仅仅是风吹在脸上吗? 生:心里。

师:我已经把叶老先生记在心里了。让我们走入“受邀作客”部分。

(出示: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 请大家带着这个提示自己读课文。

(生自由读)

生:他跟我的谈话,让我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师:讲得真好。作家到底是怎么做的?能不能联系前面的一件事来说说?

生:认真的修改作文。

师:不仅认真地修改别人的作文,还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生:他让我感到像是一个大朋友一样。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说:“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师:你真会读书。融化一词,你平时是怎么用、怎么说的? 生:棒冰融化了。太阳照到雪,雪融化了。 师:我说我的心被融化了,你想到了什么?

生:叶老先生的亲切、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他做事的认真,非常让我佩服。

《春雨》教学片断案例反思

莱西市滨河小学 高桂莲

一、案例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雨给“柳树、麦苗、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雨飘呀飘,飘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挑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花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

生:(学生同桌小声练习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请一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

生:春雨飘啊飘,飘到田野,她轻轻地说:“麦苗啊麦苗,醒醒啊,春雨来了!:麦苗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换上了新装。

生:春雨飘呀飘,飘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雨唤醒了他们,如果你就是他们,你会怎样感谢春雨?

生:如果我是桃花,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啊谢谢你,是你让我捧出了火红的桃花。”

生:如果我是柳树,我会这样感谢春雨:“春雨呀谢谢你,是你让我吐出了新芽。”……

师:说的真好,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桃花、柳树、青蛙以外,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

生:春雨中,花儿张开了笑脸。 师:(鼓励、评论、启发)

生:春雨过后,小鸟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生:春雨中,大象在河里洗澡。……

生:春雨让小溪汇成江河,让江河流向大海。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夸夸她吧!

生:(齐)很好。

师:好,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好吗? 生:好。

师:唱什么呢?

生:我们唱小雨沙沙吧! (学生律动齐唱)

师:好。刚才同学们发言非常精彩,我这里有几个头饰,想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扮演头饰中的角色,在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雨、青蛙、麦苗的对话表演出来,谁想来试一试?

生:(情景对话表演,师为配乐,如果时间充裕,再请一组同学表演。表演前,小组同学商量怎样表演?自己想怎样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精彩,我们为他们鼓掌!(鼓掌)下面请同学们读

3、

4、5句,看谁能把春雨带给大地的美读出来。

二、评析

本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活用了教材,注重了在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学会了表达。首先让学生从仿句入手,感悟语言形式,再变换对象,想象春雨、柳树、麦苗、青蛙的对话以及快乐的心情和表现。这样就给予了自然的生命意义,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话般的意境,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以假象角色(桃花、柳树、青蛙)的方式,与春雨对话,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注意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再想象春雨还会唤醒什么生命,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得到飞跃。随着教学情节的展开,教师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戴头饰演一演春雨、桃花、青蛙、麦苗,自主的创造童话剧,这不仅活化了自然中的事物,而且体验到了大自然的乐趣。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自然的结合,人性的真诚表达,这不正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吗?

三、思考

阅读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教育?

四、对策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多样性。

1、充分利用教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研究教材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所反映的文化是多元的,教师注意把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先进的科学理念、关注社会、自然、生命等有价值的问题挖掘出来,但不意味着强加给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2、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材,无论编写的多么好,内容多么丰富,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文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文。”这些规定都说明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应建立起与社会、与自然、与生活、与文化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间,选准联系点,切入点,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环境中,网络知识,吸纳优秀文化,陶冶思想情感。

3、鼓励学生多种方式感受教材 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个性气质不一样,所以,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划整为一,学生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如对某一内容的体验,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演一演、唱一唱等,甚至可以是“突发奇想“的建议,这样阅读教学才具有建构意义的教学,才是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教学。

第14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石槽小学校张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5、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6、懂得学习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叶圣陶老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对小作者的教育和影响。

2、体会文题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文中的“两件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学习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2、对较深含义句子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叶圣陶对《一张画像》的修改稿让学生修改用的作文片断。

幻灯片

五、教学安排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是落实“双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学生默读后回答,师板书:修改作文、做客

(二)、谈话法激发兴趣,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在课文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该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份修改稿,我们共同看一看、议一议,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1)课件出示部分修改稿。

(2)提出学习要求:看哪些地方修改了?是怎样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3)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学习交流。

(4)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体会几处有代表性的修改。

(三)、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作者不但作文被一丝不苟的修改作文,并有幸能倒到叶老家去做客,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部分,划出描写爬山虎的语句。

(1)用幻灯片出示这些句子。

(2)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3)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为题目?

(4)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五)、能力延伸

小组各发一张作文片断进行修改。

(六)、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七、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写文先做人做客

第1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教师和同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以读促悟的学习方式,研读文本,体悟情感,领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在读中感悟,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单元教学重点和本课内容,我认为本文教学重点为:

1、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他平易真诚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我认为本文教学难点是:对文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和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等教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这样不但打破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掌握了基础知识,理清了文章脉络,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在阅读指导上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添加批注,记下心得体会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七、教具:多媒体课件

八、课型:新授课

九、课时:第二课时

十、教学过程:

因为我上的是《绿绿的爬山虎》的第二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进行了

一、谈话导入;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教学阶段,接下来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设疑深入

(1) 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那么为

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呢?

(2)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道“让我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

作品就是这样写的。”那么是什么使我“模模糊糊懂得”的呢?让我们再带着问

题来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两件事是如何分别体现叶老的文品和人品

的?

(二) 自读自悟,各个击破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自读“修改作文”部分,把表现“一丝不苟的句子画出来。

a、多媒体课件出示:>1,2小节修改稿。

b、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c、看多媒体课件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d、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e、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a、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用笔圈出,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

b、交流:这次谈话给我的“感受”(多媒体课件)

(三)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1)释疑: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叶老的人品和文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知道了为什么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重点解析:读题,让我们找出文中有关爬山虎的句子,再来读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再来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在“我”心中的形象。(多媒体可见出示相关句子) 十

一、作业超市:

(1) 用“堪称楷模”、“春风拂面”造句

(2) 写写你成长中的故事,并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3) 收集名人的成长故事,说说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二、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平易近人

第16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立足文本资源,利用拓展资料,从文章的情感目标出发,串联字词句的学习品悟和作文修改意识、方法的引领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理解品味中积累,在运用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区分形近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叶老的人格魅力,在文本整体语境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作文修改方法的学习实践,修改作文意识的培养。

2、领悟“春风拂面”的感受。【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课文,要求识记生字,读准新词,读通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虎图片,读题

看,那是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那片葱茏的绿色在我们眼前明亮的闪耀,所以,你会怎样的读这样的题目?

2、简介课文作者:

肖复兴 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

这样一个经历丰富的文学工作者,我们当然相当期待他的作品,闭了眼,似乎还有其它的味道在里面,读一读。那么在这样的题目下还蕴含着怎样的味道呢?

二、检查复习情况

1、学习词语:

推荐

删掉

蕴含

摇曳

黄昏

余晖

窗棂

眼帘

客厅 规范

燥热

融洽

意义非凡

春风拂面

堪称楷模 温馨提示:

1、推荐的荐,注意读音,下面是一个存在的存字。

2、翻字注意左边笔顺。

3、会联系意思区别下面形近字

洽 晖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课文内容,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根据提炼分段。

3、寻找味道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再读课题,你搜寻到了什么味道(怀念)

4、设疑:为什么普普通通的修改作文,请做客这些事情让作家事隔29年还那么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1963年„„

三、学习“修改作文”

指名读前两节,随机询问了解到的信息。

1、见到那片修改后的文章,我有这样的反应,指名读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谁能从中读出一个魂,中心意思,——愣住 愣住说明(出乎意料,呆住了„„)

我为什么而愣住了?(密密麻麻、到处、圈勾直线曲线) 出示修改文章,幻灯迅速而过,你想说,读这份心情 删、调、换、添

2、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说出我当时愣住的心理活动。(如果你就是肖复兴,你会有怎样的想法?)

随机穿插叶老的资料介绍。

用这样复杂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吧。读出愣住的感觉。

3、这份愣住在作者仔细看是,震撼更大,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看,叶老到底是怎样修改的?默读第四节,划出相关词句。(1) “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包„„书皮”改成“包书纸”。 把长句断成短句,干净、规范。

(3) 出示别人的整理,叶老曾经对文章作了以下几类的修改: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4、总结: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如此字斟句酌的修改,读到这里,你想说:(一丝不苟,字斟句酌)

朗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5、让我们学学叶老,来改一改肖复兴的文章: 我立刻紧张起来,心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我的心在打鼓,想:“大祸临头了,这顿„斥儿‟算挨定了!”忽然他又把画放下,望了望了我,只轻轻地笑了一声,象开玩笑似的说:“画得不错啊,不过是个„相似形‟,我的胡子可没那么长。“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 交流修改地方。

出示原文修改,再次领略到叶老的一丝不苟。

你想说:

朗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6、补充资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年),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当时年龄69岁。

肖复兴,男,16岁,初三学生。 你想说:

7、再次出示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理解: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朗读句子。

8、学习评语的激励作用

修改后,叶老还在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你能从这个句子感受到些什么?

朗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叶先生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以至后来我竟如他一样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肖复兴

四、总结。

今天,我们从叶老为作者修改作文的事件中,收获颇多,感受颇深。也许有人会问,写叶老先生为什么却要用绿绿的爬山虎作课题。下节课,我们将跟随肖复兴到叶老家去做客,弄清楚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2.修改方法六条。

二、会见——感受人品

1.引言,肖复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认真、平和

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快速默读6-10节。 2.交流句子。

3.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

三、研究题目。

1.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

2.细细的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3.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

4.还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五、感悟“非凡”影响 (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意义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你们知道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Ø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Ø 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Ø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Ø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六、作业菜单:

1、背诵并默写片段。

2、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

3.写话练习: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附: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教学反思:

这样一篇课文,在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和自我精心研读后,开的比较成功的公开课,有什么经验可以留下来?

一、凭借教材,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教材中,作者在叙述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时,蕴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体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在教学中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修改的实践中,既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又深化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

三、整合资源,实现文本的梯度式理解深入。

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如:《一张画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学生自己的习作等,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及理解领悟能力。

第17篇: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王二小

十三岁的王二小, 机智勇敢儿童团。 临危不惧对敌人, 沉着应对巧周旋。 全歼敌人在包围圈, 为救乡亲保安全, 不顾安危献生命。 歌唱二小放牛郎, 动人故事美名传。 不畏艰险斗困难,

幸福快乐缅英雄。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出示幻灯片: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同学们,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生:《爬山虎的脚》)谁写的?(生:叶圣陶)叶老先生和他家小院那一墙的爬山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有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走近叶老先生,走近他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们跟老师书空,注意这个“绿”字下面这一横要稍稍长一些,“爬”字是半包围结构,这笔捺要长一些,可以包住“巴”,这样字才写得规整漂亮。让我们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由学过的课文引入,一是拉近学生对新学文本的亲切感,再是让学生学会梳理学过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再就是书写指导的渗透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刻意,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常规,一个必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和叶老先生有关的事有那几件事?读的时候放开声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词,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问老师。(学生自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指导书写同学们读书真的很认真。现在,让老师看看你们对本课的生字新词把握的怎样?(出示幻灯片:推荐、删掉、动词、燥热、融洽、黄昏、余晖、楷模)开火车读词,纠正错误读音。然后指两生通读八个词语。齐读词语。指导学生“删”字要写的左宽右窄。3、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与感知在这篇课文中,肖复兴写了几件事?(生:三件事)那三件事?(生:“我”作文获奖,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叶老先生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三件事和叶老先生有关的是——生:修改作文和请我做客(教师板书:

修改作文、邀请做客)【阅读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层层深入的过程。初读课文就是第一层。四年级的孩子,阅读能力还不是太强,这时候给出阅读的目标,学生的读文目的性比较明确,这也是阅读方法的一种渗透。“看课文写了几件事”这一目的,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在读文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分成几个部分,达到对文本大体框架的把握,也就是整体的感知。】

二、精读课文,品味重点

1、学习“修改作文”部分叶圣陶老先生是那样有名的一位大作家,竟然亲自给当时还是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肖复兴修改作文,还要请他到家里做客。肖复兴的感受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看看肖复兴见到叶老先生亲自给他修改的作文时,有什么感受?(学生默读)谁能说一说,作者看到叶老先生亲自给他修改的作文时,有什么感受?生: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板书:春风拂面)课文中哪里表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生: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随机出示句子幻灯片)这段文字说明了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作文修改得怎样?(生:详细)指一生读句子,读出详细。我们读一段文字要学会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再由句到词,逐层理解才能对文章有深入的把握。这段文字,我们把范围缩小到词,你们看哪里更表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生:密密麻麻、到处)(出示幻灯片:叶老先生修改的原件)看,这就是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的那篇作文,真个是密密麻麻,真个是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叶老先生修改的真是认真啊!(出示幻灯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两生再读句子,读出叶老先生的认真。这样认真地叶老先生,“我”虽未见他,却已从这密密麻麻中被他的人品深深感动。学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还有哪里表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生: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仅仅改动了一个量词,就使表达更准确,叶老先生真是认真啊。还有吗?生: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

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一个长句子被叶老先生这么一改,干净了,规范了。可这简单的一改中,有蕴含了叶老先生多少的认真和思考在里面?所以——学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在肖复兴的作文后面,叶老先生还写了一段评语,我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学生读第五自然段)如果你们是肖复兴,读了这段评语,你能从叶老先生哪里感受到什么?(生:平和、温暖)学生齐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在这一部分,抓住作者对叶老先生的感受这一核心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由一个“认真”引导学生去精细地体味叶老先生对作者作文修改的具体例子,感受叶老先生那份认真;由一则简短的评语又细细体味到叶老先生对一位少年的关心中,包含了多少温暖。反复朗读作者感受的那就话,不是一个层面,而是随着学生感悟的深入,步步升华,水到渠成,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习“邀请做客”部分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感觉春风拂面的大作家,竟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的心情和感受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跟随肖复兴的脚步,走进那个有着一墙绿绿的爬山虎的小院,跟叶老先生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吧。(出示幻灯片:课文插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看叶老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慈祥、亲切、平和、质朴„„请快速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看看叶老先生在小作者的眼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作者眼中的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板书:亲切、质朴)叶老先生哪里让作者感到亲切?生: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你们可以想象他们交谈的内容吗?(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做人等方面发散思维,写作方面的指导可以让学生结合叶老先生对作者作文的修改来说)他们谈学习、谈生活,交谈的很融洽,融洽到什么地步?(生: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是啊,黄昏到了。落日的余晖染红了窗棂,也使得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绿得更沉郁„„(出示幻灯片: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齐读这一句。这一句只是在写爬山虎吗?(生:不是,这一句明着是写爬山虎,实际是在写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课文有一句话就概括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生: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指板书)作家就是怎样做的?(春风拂面、亲切、质朴)作家的作品就是怎样的?(春风拂面、亲切、质朴) 这认真、平和、温暖就如同叶老先生小院里那一墙——(生:绿绿的爬山虎);这亲切、质朴就如同叶老先生小院里那一墙——(生:绿绿的爬山虎)(出示幻灯片: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齐读这一段。这一段文字,最能反映叶老先生这个人的词语是哪几个?(生:沉郁、虎虎有生气)指生有感情朗读。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诵第九自然段。【这一部分,由插图先引发学生对叶老先生的初步认识,再与文中作者的感受碰撞,在心中有了一位亲切、质朴的老人形象。再结合他们交谈“融洽”“以致不知黄昏的到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他们交谈的融洽,体会叶老先生的亲切、质朴,学生的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落日的余晖„„”一句是课文的重点,富有深意,这里不是单纯的写景,它要说的还是叶老先生这个人带给他的感受。这一段情感很丰富,有了前面的引导、激发,背诵也水到渠成,学生背起来并不困难。】

3、总结写法,情感升华作者用爬山虎来比喻叶老先生,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肖复兴记住的不只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更记住了叶老先生的教导。正是那一次见面,正是那一个意义非凡的夏天,让他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你看——(出示幻灯片:肖复兴作品)成功的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肖复兴遇到困难时,他的眼前——(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当肖复兴遇到挫折时——(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当肖复兴想要放弃时——(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当肖复兴取得成绩时——(生: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在肖复兴的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是——叶圣陶老先生。【在上一部分的学习中,已经引导了学生认识到写爬山虎不仅仅是写爬山虎,更是写叶老先生这个人,这里点出这就是借物喻人很有必要。一个是让学生明白这种写法,再是“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仍然是这种方法延续运用。点出借物喻

(课前)

师: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这是叶圣陶,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学生谈论)

点评:课前谈话多是谈论师生之类,往往离题很远,离语文很远。好的课前谈话就是要与所学的内容或学习语文的方法有意义上的关联。本课的课前谈话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课题)注意“那”字的右耳刀是两笔。“绿”字的这一横稍稍长一点,这个字就漂亮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读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点评: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那”“绿”都不是生字了,指导书写,看起来有些不符合标准。但是,老师在书写课题时,确实应该让学生有事可干,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角度来说,让学生伸出手来跟老师写课题,提示不好写的字的写法,一方面是在进行写字训练,同时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让课堂每一分钟都有实效。

师:同学们,这一墙的爬山虎绿绿的,充满了生机,我们再读课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肖复兴,你们想知道他在课文里都写什么了吗?请打开课文,放开声音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了。开始读吧。

(学生自读课文)

点评:教师对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确实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师: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课文中带着生字的词语。 (学生自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

(师出示词语:客厅、皇冠、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学生领读、齐读) 师:春风从脸庞轻轻地拂过,应该怎么读这个词呀?再试试。 生:春风拂面

师:这样读才舒服呢!再读。 (继续出示词语) 生:映入眼帘

师:“眼帘”指的是谁的(眼帘)呀?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文语段: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

师:同学们,我刚才听到这个字(曲)大家刚才读得不太一样,有的读qǔ,有的读qū,咱们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字典中的解释,你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课件出示两种“曲”字的解释。)

生:这个字应读qū,我是根据第一个解释,弯曲,跟直相对来判断的。曲线。

师:哦,你是根据这个解释来判断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曲线。

点评:在这个部分,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教师重点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指导学生把“春风拂面”和“映入眼帘”读得有节奏,有韵味;二是纠正“曲”的读音,通过选择义项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读音。这样的教学看似简单,看似在进行“形式训练”。其实,背后蕴藏着对汉语文化的了解,把词语读得有节奏,有韵味,正是符合了汉语本身有节奏感,有韵律美的特点。把字音与字义结合在一起,是汉语音形义紧密结合的特点决定的。对学生长久的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但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对汉语的特点有更丰富的感受。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师:这里有两组词,你们再来读读,想想第一组是写谁的,第二组是写谁的? 课件出示:

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

平和

质朴 (学生自读) 生:第一组是作者的表情,第二组是叶圣陶老爷爷的表情。 师:作者是谁? 生:是肖复兴。

师:作者肖复兴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篇课文。当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比你们大不了几岁。第二组词是写谁的?

生:叶圣陶。

师:叶圣陶先生可是一位—— 生:大作家。

师:没错。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在这篇课文当中相遇了。你们想一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的脚》,两篇课文的题目中都带着——

生:爬山虎。

师:对了,不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是写植物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是写植物的吗?它是写——

生:人的。 生:写事的。

师:是通过事情来写叶圣陶老爷爷的。对吗?

点评:如果把这两组词语看作是写表情的,显然有些不合适,因为“莫名其妙”“认真”等还勉强说得过去,“平和”“质朴”就很难说是表情了。教师没有纠正,显然她的重点是在要“写谁”这个答案,因此对学生说的“表情”没有做出反应。上课时老师过于关注自己的设计,而忽略学生发言,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提醒我们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更应该认识到我们是在教学生学语文,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纠正,本身就是在教学。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写了叶圣陶老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啊?这两件事又是怎样把课文分成了两部分呢?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并提醒学生:默读课文书平放,这样更便于学习。)

师:让我们抬起头来,一起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是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如果我们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就是—— 生:修改文章。

师:修改作文。(师板书)

生:6-10段是写叶圣陶老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如也用四字概括,那就是:邀请做客。这样就更好了。(师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也都和他们的分法一样吗? 生:一样。

点评: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根据课文的逻辑顺序给课文分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这里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分意义段,而是通过提示“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的。学生把握了这两件事的开头结束就可以给课文分段了,这就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引,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试着运用。

师:那么,让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部分,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一会儿我们交流。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轻轻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

师: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读)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读得真准确。孩子们,“我”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 生:很认真。

师:你从哪儿感到的?

生:我是从“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句话感受到的。

师:同学们,这“密密麻麻”什么样,你知道吗? 生:把空格子都占满了。

师:是啊,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满呢!让我们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 (课件展示叶老修改的原件图片)

师:你们看,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几页纸上到处都是钩、直线、曲线……密密麻麻呀!同学们,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来,读读吧。

(学生自读)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已经出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了。

点评:出示叶老修改文章的图片,学生对于“密密麻麻”这个词语有鲜明的印象,更对文章中的这句话有了形象的感受,能够想象到,更能够看到。

师:同学们,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读)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咱们也读读这句话,看看“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吗?体会体会。

生:“一张画像”的“张”和“一幅画像”的“幅”字在画像上,“幅”字用得会更准确一点。

师:我们平时说:一张—— 生:(齐)纸。 师:一幅—— 生:画。

师:这样用字就准确了。(师板书)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好文章,只不过是选材精当一点儿,用词准确一点儿,话说得周密一点儿罢了。请你再仔细看看叶老先生的圈画,还看到了什么?

生:(读)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读出来了,把感受也读给我们听了。同学们,你们看,我的原句是——

(课件出示: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生读)

师:叶老改成了——

生:(读)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句话上面有两个红色的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师板书),请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是“删改”。(师板书)这“删除”和“删改”都有一个“删”字,那这“删”字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

师: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我们来看看“册”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也就是现在写的“册”字。同学们,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用小刀给它挖下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对,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那要把“删”字写好,得注意点儿什么呀? 生:左边的“册”字中间的一横要改成提。 生:“册”字要写得瘦一点。

师:(板书)这样写这个字就漂亮了。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先是体会叶老修改的妙处,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表达融在一起。处理“删”字,课件演示由“册”的形象入手,出示多种字体的演变,显然让学生感觉到汉字的奇妙,并且留下深刻印象。感受“删”,是在对“册”感性认识上,用学生都能理解的方式,把“删”的字义带出来。在教学生识字的课上,现在可以看到教师在演示汉字的演变,能够通过字理的演示,让学生认识字形,了解字义。这里处理的巧妙,在于教师没有直接讲“删”,而是从“册”入手,这样就把汉字构字的另一个规律揭示出来,就是汉字不仅是象形,而且是在象形的基础上会意构成新字,这就是由“独体字”向“合体字”的演变规律。

师:同学们,删改前和删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体会体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读)

生:改后的句子把“包”字去掉,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书皮”换成“包书纸”就更加的确切了。

师:句意是确切了,但句子呢? 生:句子更干净了。

师:用书上的词说,就是—— 生:干净了,也规范了。

师:对了。(板书:规范)同学们,叶圣陶老先生给一个初中生这样认真仔细地修改作文,你都感受到什么了?

生:我感受到了叶老的认真。

师:那作者是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生:(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看到叶老这么为我修改作文,春风不仅吹到脸上,都吹到心里了,孩子们,我们该怎么读呀?自己试试。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给“我”修改的这篇作文有1500多字,可叶老就是把这1500多字的文章修改了100多处呢!所以,“我”这样说——

(生齐读) 师:叶老先生当时是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1篇地修改作文。(音乐起)所以,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是年近70岁的人了,可老人还在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呢!所以——

(生读)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还仅仅是一位认真的老人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生:他还是一个温柔的、慈祥的、尽责任的老人。 师:是啊,他还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老人。 生:他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师:他爱每一个孩子,他是一位教育家。 生:他是一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的人。

师:他给予了我们每一个孩子无尽的关爱。(师板书)

点评:这个环节的处理,教师把重点转向指导学生读好作者的感受。叶老的修改已经体会得充分了,读者和作者一样都有了感受。教师指导学生读,从三个角度,先是从读者感受的角度,再是从作者的角度,然后再从读者的角度。教师的提示语,是为了让学生的读达到更高的层次,也是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有利于学生认识叶圣陶这个人。

师: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这段评语不仅告诉了肖复兴,也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请你们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作文。

生:要写具体事实,这篇作文全是具体事实。 生:从具体事实中透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师:写好作文还有什么要求?

生:(读)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

生:要想写得亲切自然,就得在这件事上深爱感动。 师:先得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板书)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则评语里写的都是“我”的优点,你们别忘了,叶老先生他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了100多处呢,你们有疑问吗?

生:叶老为什么要那么认真地修改100多处? 师:快读读第5自然段。知道为什么了吗?

生:(读)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师:对,树立了“我”的信心,激励我写得更好,使“我”也走上了文学之路。(师板书)成了一位大作家。几十年后,这件事仍然不能让肖复兴忘记,今天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再回忆当年的一幕一幕。课件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师:你们可以用上课文当中的话,选择其中的一句,先试着填一填。 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生:愣住了。

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

生:感到叶老先生是一位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如春风拂面。 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师:孙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这段话。请你们读红色的部分。 (课件出示短文)

师: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 生:我一下子愣住了。

师: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生: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点评:从这个阶段的教学来看,教师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对课文加深理解。教师提醒学生可以用上课文里的话,教师应该还希望学生说出自己的话。学生对“可以”的理解不够,因此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他们的语言忠实于原文,没有自己的话。这样来看,这个句式的训练就只能是对文章理解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从课文的语言中学习运用语言。学习课文语言,记住课文语言,这本身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形式。但是,学习语言还要发展语言,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规范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四年级的学生在过去三年学习的基础上,应该能够说出明白的、自己的话。分析原因的话,可能是教师没有向这个角度想,也可能是向这个角度努力了,而学生没有达到。如果是想到了而没有做到,就应该考虑到是教师的表述方式的问题。教师提出要求,要让学生明确指向。如果教师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话,老师更愿意听到你自己的话。那学生是不是就会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呢?

师:今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感受了叶老的平和,同时还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我们也来试着修改一下这句话,好吗?

(课件出示句子:“王老师望着那张画象”) 师:先看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再看看怎么修改。

生:这里的“张”应该改成“幅”;还有,这个“象”字也错了,应该加上单人旁。 师:还有吗?

生:“这张画真像我呀!”改成“这张画画得真像我呀!”

师:这样一改,句子就规范了,对吗?好了,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刚才我们学的课文的第一部分里面提到爬山虎了吗?

生:没有。

师:别着急,下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课。 点评:教师出示句子目的在于展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但是出示的句子,难度太低,学生不经过考虑就可以照葫芦画瓢。这样的学习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语文学习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不经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答案,那这样的训练就是无效的,就像数学课上照着例题做练习一样,当离开“模板”以后,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框架,就不会想不会做了。我建议如果要让学生改句子的话,不一定改与课文完全相似的句子。可以从“规范”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语言的规范有比较深的感受,而不只是了解到“张”与“幅”这些在课文中已经讲清楚的语言运用。

附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作文(1-5) “我” 认真、平和 字 准确 树立信心

句 规范

文 具体感人

邀请做客(6-10) 总评:

我认为这节课的典型特色有两个:一是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二是始终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语言训练,这是由语文学习的本质决定的。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复兴在叙事的同时,展示了叶老修改文章的一个个细节。执教者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特点,巧妙地把学习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语言表达交融在一起。让我们看到,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教课文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师抓住了几个细致的地方,让学生体会汉语的特点。如读出词语的韵律与节奏,对“密密麻麻”的形象理解,引导学生领会“删”的字形与字义。教师也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比如,出示“当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时,我 ”等三个完形填空,让学生填写句子。教师还能够利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指导朗读,不是要求学生读出某种心情或某种感受,而是用不同提示语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

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不但体会了语言,而且始终把人物和语言融合在一起。叶圣陶先生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还是来自《爬山虎的脚》,但是对叶老本人他们知之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引导学生走近叶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抓住了“认真”“平和”,让学生感受到“如春风拂面”,这些感受都是和叶老批改文章结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把叶老的年龄、职位说出来,虽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但是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一个“平和”的叶圣陶。这样对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不是概念的,而是真实可感的。

这是一节参赛课,只能够展示一个课时,课本身已经做到了特色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课文的后半部分没有处理,相信教师还有更精彩的设计,引导学生做更为深入的学习。

让我们试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一课不是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而是别的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还会如此明显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课文内容本身既讲故事又涉及语言表达的,数量不多。在一般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领会表达呢?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这节课中对表达方式的理解又嫌窄了,不够开阔,不够多元,不够敞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肖复兴,肖复兴本人在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整篇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也许孙老师在下节课就会用课堂本身回答这些问题了。

第18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抓住“推荐”、“愣住”、“春风拂面”等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叶老先生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人品,对待文学事业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对待祖国下一代的热切关怀和希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齐读课题(生读)。对照课题与文章内容,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指名说,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看,这就是爬山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录像)。看到这满墙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我”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爬山虎?

(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了解读书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 出示课件: ⑴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⑵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指名说: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 课件出示:夏日、黄昏。

4、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⑴ 你认为这里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有哪些?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在书上圈划出重点词句。 (学生自由读书。)

汇报交流: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⑵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段录像,比较一下:前后两处中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课件:两种场景比较录像。)

第二处描写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

⑶ 从作者对爬山虎的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 5、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

(指名读。)

我们一边欣赏录像一边谁,谁再来试试?

(再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齐读。)

6、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重点句子: ⑴ 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⑵ 你是怎样感受到叶老人格之美的呢?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⑶ 汇报: ① 师: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呢?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并与我亲切交谈两件事。

②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直接写叶老人格美的重点句子呢?请有感情地读出其中的一句,再重点谈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是怎样的感觉?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板书:批改──认真、平和)

B、我们的交谈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品评后齐读。

C、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师相机板书:交谈──亲切、质朴)“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作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我们的交谈;

7、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⑴ 问:小作者对于作家极其作品的理解是怎样的?(指名说)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你知道吗?学生谈理解。齐读这一句。

⑵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指导读──突出“绿”。)

“绿”说明了什么?(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8、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小结延伸

1、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已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四、【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批改──认真、平和

交谈──亲切、质朴

第19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第二组中我们学过一篇写爬山虎的文章,还记得吗?对,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爬山虎的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肖复兴,他写的就是叶老先生家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看(课件),这一墙爬山虎是多么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遍。

2、师:我们来看“虎”这个字,它的第三笔是?横钩让你想到了老虎的哪个部位?所以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不要落下“钩”这一笔。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课件)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你会读吗?哪个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一起拍手读。指名读。

2、这些字在读或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请同桌互相提提醒。强调: “翻”的左上部分是撇和米,不要写成采。 “融”要注意左下里边只有一道横。 “昏”的上边没有点。

“燥”还有很多兄弟,你会区别它们吗?(课件)考考你。

3、理解生词的意思。

生字我们记住了,这些生词的意思都明白吗?老师来考考你。 (1) 推荐,找近义词,你能推荐一个同学读读这个词吗? (2) 融洽,是指关系怎么样?平时你跟哪个同学关系最融洽?因为你们都能做到互相包容。

(3)楷模,这两个字都带着“木”,猜一猜,它最初的意思应该是?(课件)看这就是楷树和模树,古人因为楷树刚正挺拔,模树色泽纯正,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喻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或事物,也就是榜样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我们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写物的文章,那你说这篇课文还是写物的吗?对,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作者回忆了他和叶老先生的两件往事,谁来说说是哪两件事?指名说,板书。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里?现在谁来借助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找出中心句。师:那么,通过对这两件往事的回忆,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叶老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大作家呢?提示:谁会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板书:堪称楷模。

四、品味 “堪称楷模”

(一)学习“修改作文”一部分

1、作者为什么说叶老先生的作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呢?下面我们重点解决这个问题。(课件)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我”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 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读懂了什么?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汇报。

a、谁来说说,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指名读(课件)老师读冒号前的部分,大家读后边的。孩子们,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叶老修改作文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认真。哪个词最能表现他的认真?密密麻麻,联系上文是指?联系下文是指?(课件)看,这就是叶老帮作者修改的那篇作文的一部分,全文竟有160处之多,每一处都经过了叶老细细地推敲,你有想说的吗?难怪作者看到修改稿,愣住了,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读的时候要突出关键词,读出作者的惊讶、激动和叶老的一丝不苟。齐读。 b、看到修改稿,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读读?(课件) (1)指导读准“春风拂(fú)面”, “春风拂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语。

(2)谁再来读这段话,把春风拂面的感觉带给大家? 指名读,挑战读。 C、我们知道,叶老不仅认真修改了“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一则评语,(课件)谁来读读?叶老对作文进行了那么多处的修改,可并没有提出不足啊,你能体会到叶老的用意吗?指名说,齐读。 d、(课件)孩子们,这是工作时的叶老和他的资料,默读一遍,他当时已经是近70岁的老人了,而且担任教育部的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工作繁忙,可他仍然会挤出时间来,为孩子们认真地修改作文。作者看了这样的修改,这样的评语,又怎能不感动和敬佩呢?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课件),齐读。

(二)学习“邀请做客”一部分

过渡:未曾谋面,却让人如沐春风,那么当作者亲眼见到叶老先生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家的小院。 1交流、学习“我”的感受部分。

(课件)默读课文第6——10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我”和叶老会面前、会面时和会面后“我”心理感受的句子,想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集体交流。出示: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qià),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 从“居然”这个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 叶老跟作者握手,你能体会到什么? (3) 作者和叶老的交谈很融洽,猜想:整整一下午,叶老会跟“我”谈些什么呢?(补充)

师:这样一位大文学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还像大人一样同你握手,把你当成老朋友,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说)板书:平和。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几句话,比一比谁最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所以,作者才会由衷地感叹:(齐读)我非常庆幸„„大作家。(课件)

2.交流、学习写“爬山虎”的部分。

过渡:课文两次描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下面我们来重点探究这个问题。找一找作者第一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找找第二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课件)

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爬山虎,这些句子美吗?就是诗一样美,自己美美地读一读吧。

下面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赛,看谁最能读出这种诗情画意。女同学先读,男同学再读。评价

孩子们,通过刚才入情入境地读,老师感受到了你的愉悦心情,作者描写了爬山虎的绿、美和生机勃勃,就是用来衬托自己的高兴和激动,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板书)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运用。

3、学习第三处写爬山虎的句子,联系课题,升华中心

师: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勤奋写作,终于成为当代有名的作家。 事业有成的作者心中充满了对叶老怎样的感情呢?课件 当作者再次翻看那篇作文时,会不由得想起——

当作者忆起叶老和自己亲切交谈时,会不由得想起——

当作者的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 小结:(课件)面对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敬意读——他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齐读)

五、作业,小练笔

这篇课文教我们懂得要感谢前辈的教诲,孩子们,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失败时他们会激励我们要振作,重新再来;成功时他们会劝慰我们要谦逊。想一想他(她)给我们的帮助,写下来,用心修改后,最后把文章送给他(她),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第20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三小 李文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有爬山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做标记。

2、学生自读。读完后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说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3、你觉得文中有难读的地方吗?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觉得难读。

4、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5、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件事。

三、深入研读,学习方法。

1、当肖复兴看到叶老先生给他修改好的那副文稿时,他第一眼看到了什么?指名读。

课件出示: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在书上画下来,认真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想看看这份文稿吗?出示修改的文稿。

4、从修改的文稿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5、同桌交流、班级交流:你学到了什么?

6、从叶老的修改中我们学到了不少修改作文的知识。你知道吗?在修改的文稿中,叶老修改的地方有150多处,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认真)

7、肖复兴看到叶圣陶给他修改的作文,渐渐领悟到了写好作文的奥妙,他好像听到叶老正向他娓娓道来。此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8、多么温馨的话语,虽然没有见面,肖复兴已经感受到了—— 出示:我虽然未见 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9、叶老先生给我修改了作文,还写了评语。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出示相关句子。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这是多么难忘的机会,正因为这一次作文的修改,才让肖复兴有机会到叶老家做客,才有机会看到了他家院子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什么作者会对这片绿绿的爬山虎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着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一、

1、三分钟说话。

2、复习单元训练点。

3、通过学习,知道课文讲了两件事:修改作文,邀请做客。二复习、学习生字:

1、推荐、删掉、词语、融洽、黄昏、余晖、楷模。

2、写字指导。

3、推荐、增添、准确干净、规范、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春风拂面,用以上词语总结上节课内容。

三、学习“邀请做客”:

(一)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子。

1、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2、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引导: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 (2)联系生活理解“融洽”。 (3)抓住对比理解“融化”。

这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蕴含——包含”)

四、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

(一)尝试命题,引导质疑:

文章写了这样两件事: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学习写景片段:

1、出示课件:

(1)看,这就是爬山虎。看到这满墙一大片绿绿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

(2)肖复兴又是怎样来描写那一墙爬山虎的呢?找一找,划一划。

2、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指名分别读这两段话,抓住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引导品读。

4、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美的景色,展现了一幅美的画面,同学们,你认为作者在这儿仅仅向我们描述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吗?

——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写的是叶老先生。 。

5、理解题意:

(1)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叶老的。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读: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这句话又蕴涵着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6、反复“颂”读(突出课题):

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 );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 );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 )。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 )。

四、深化文本: (1)叶老先生,我们从您的批改中感受到(您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叶老先生,您(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大家的心(融化)了。

(3)叶老先生,你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五、作业;短期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句子。长期作业:

2、帮同学修改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作文 认真平和邀请做客 亲切 质朴楷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doc》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