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所发展。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着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克服这一问题,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差距的问题,保证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可以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保证教学的公平性,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几年。信息技术课才逐步被人所重视,成为广泛开设的新学科。高中学生由于在初中时期各个学校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教学设施有所不同,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有很大的水平差距。同时学生们在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兴趣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会逐渐出现明显的分化。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整体素质的差距异,进行不同层次教学的方法。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环境,十分适合开展分层教学。下面就具体如何开展分层教学谈几点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分层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在讲授信息技术课之前,教师应该查阅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成绩以及通过基础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学生水平的高低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在分层时必须要坚持隐形的原则,避免让学生知道对其根据水平分层,以免影响学生对今后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分层后,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科学安排,把基础较差的学生安排到靠近教师主机的地方,便于教师在课上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在基础较差的学生周围适当的安排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让这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利用server-u软件在局域网内设置一个ftp服务器,给所有的学生都设置独立的个人账户。每节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上传到公共服务器从而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掌握,对教学进行改进。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应该把教学目标划分成“基础型”“强化型”以及“扩展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基本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这一目标所有学生都可以实现。“强化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以后,对其布置一些有适当难度,需要独立思考,对知识有着较深理解才能完成的任务。对这一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只要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扩展型”教学目标,是指在对课本上的知识全面地掌握之后,学生通过创新思考,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是少数具有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实现的。

例如,在讲授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设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基础型,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一个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模板,布置与会考的操作难度相同的题目,让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给出的模板上学会修改。强化型,让中等水平的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介绍学校景物的网页,自己动手模仿制作出一个网页。扩展型,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独立制作个人的个性化网站,让学生自己探索色彩的搭配、位置布局等。这样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实现对“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和“提优”。

三、对学生分层辅导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对教学目标分层的辅助手段和补充形式。对水平较低的学生辅导时,要遵循“抓基础,低起点,分步走,多鼓励”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其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确实可以逐渐地掌握知识。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要遵循“巩固基础,多练习,提思维”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巩固并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要采用“多变化,小综合,培养能力”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布置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拓展一些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课外知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弥补在班级授课制度下的很多弊端,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实行分层教学,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让每名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推荐第2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一、课题的界定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学生报名及平时的考查产生“层次”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深刻的了解情况下,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并产生相应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尽可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兴趣小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问题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差异。①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②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③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④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我们认为:传统的班级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平等对待学生,实则由于“一刀切”,势必造成差生吃不了,好生吃不饱的现象,这恰恰是机会的不均等。现代教育学认为分组教学的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实施的过程施以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将分组教学给各类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如学业优秀学生的易产生优异感以致骄傲自满﹑学业落后学生的易有失落感以致自暴自弃等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2、我校的情况

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我校学生们肩负着考大学的重任。虽然学校按课程设置每周都有安排信息课,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并没有真正去重视它,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校的学生们来自我县的各个乡镇,信息能力起点也不一样,对信息技术课实行分层教学,有助于针对于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三、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全体学生,这体现了课改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 的新理念。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英国现代教育学家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说“一些教育努力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尽可能达到最高的个人发展”。这为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学生的智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心理学和教育学明确指出,教师必须针对个别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方面在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上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尊重个别差异。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几个尺度并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足发展。使优秀生提高冒尖,大部分学生正常发挥,稳步提高,后进生得到转化,努力赶队。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面向兴趣小组全体学生,实施适应学生差异的分层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目的。(关键问题:减少后进生数量,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全体学生学有所获,人人有进步。)

2、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当前课改精神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而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教学策略。

3、因地制宜,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其出发和归宿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研究

组织对高一年新生信息素养考察,记录成电子档案,形成分层教学的依据。通过“广撒网”的形式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尽可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成立多样兴趣小组活动,包括:①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活动;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③电子作品制作活动;④机器人制作活动。

2、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电子档案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集体备课,形成信息课教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学习需要让他们自主选择兴趣小组。课题组老师们相互配合、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兴趣小组。

3、分层施教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行分层教学,课题组教师可根据课堂效果,修改完善信息课教案。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分层教学。对在活动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各得其所。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

1、调查研究法。通过这一方法,课题组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有用的材料。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有关资料,总结规律 ,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典型个案的研究,反思成功和不足。

4、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法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七、研究对象

惠安一中高

一、高二兴趣小组全体同学。八.研究的进度计划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准备有关研究材料,申报、立项。

(2)立课题研究小组,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 (1)理论学习: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理论的培训。

(2)教师备课:针对兴趣小组开设的科目进行集体备课。熟悉PowerPoint、Flash、Pascal等软件的使用。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运用了恰当的实验方法,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收集整理优秀实验课例、授课实录、有关信息技术的论文,完成阶段总结,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的统计和写出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报告和其它研究成果的质量。

(1)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结课题实施以来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法,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

(2)完成各项主体报告和技术文件的准备。

(3)对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概括升华,检验是否完全完成预计研究计划,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的评测。

3、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1)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实验总结。 (2)总结本课题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汇报。

九、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

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不大,大多有5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工作积极性高,学习新事物能力强。各位课题组成员专业知识过硬,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在最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的指导与帮助。

课题组成员学历均在大学本科或以上,均有强烈的上进心,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管的大量资料指导本课题的研究,也能够借助网络等手段来进行辅助研究。

我校学生的总体探究水平较高,为课题组成员实现教学设计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条件,使本课题的研究能够顺利的实现各个阶段的任务。我们相信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再加上外界的帮助,我们的课题一定能顺利开展下去。

十、研究成果预期效益和使用范围

何小阳老师完成阶段性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教师实行分层教学》。 何小阳老师完成《信息学奥赛培训指导》校本课程。 林国斌老师完成《创新设计》方面校本课程。 陈刚老师完成《网页制作》方面的校本课程。

刘莉燕老师完成《机器人培训》方面的校本课程。

何小阳完成阶段性小结。

张流民老师完成提高课堂有效性论文。 十

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何小阳: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计划、方案,撰写报告。 张流民:工作协调、收集材料,撰写论文。

林国斌:上课、编写校本课程、撰写报告、论文。 陈刚:上课、编写校本课程、撰写报告、论文。 刘莉燕:上课、编写校本课程、撰写报告、论文。

推荐第3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

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

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层,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超前学习的学生;普通生:具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完成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急需帮助生: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很少的学生。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

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笔者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适合于普通生的学习;对于特长生,其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爱好增加了pascal语言、C语言、算法设计和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而对于急需帮助的学生,跳跃太大,无法按部旧班的教学,所以在教学时增加了过渡教材,弥补他们以前学习的不足。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会学习新的知识。

推荐第4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

学习心得

(二)

近日,我阅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等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感悟颇多。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我们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呢?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挥心育主体的心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3、深入钻研教材内容自然地渗透。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就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4、在实践练习中突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合作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中的很多实践任务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如果教师依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生不愿听、不愿做,差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互帮互助,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

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总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才能全面完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篇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

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篇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

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

【摘要】

本文就“为学生上网‘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寻找‘切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从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信息素养要从反思做起。

【关键词】

切点,反思,信息技术课

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工程基本完成了,网络教室成了学生们的又一个乐园,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连接上internet,课外(每天的第八节)也可以连接上internet。同时,网络教室也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述的问题是其中之一——“学生贪玩”。

为了让学生们一同来关注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寻找“切点”,变消极的“聊”为有意义的“讨论”,我在本校网站上组织了一次题为“冲浪、游戏、聊天与获取信息”的调查。参加这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277人,其中针对上网“喜欢做”和“应该做”

且抛开调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就学生回答的结果来分析一下:“随便逛逛”的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8.89%,这证明学生们清楚上网浏览“目的性”的重要性;“qicq”、“聊天”的下降幅度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下降了22.71%和16.13%,但这是喜人的状况吗?难道“qicq”、“聊天”、“论坛”等虚拟社区形式就一定要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吗???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特别是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

反思一:“网络”与“洪水猛兽”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1],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游戏机”、“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玩”中。“玩”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玩”性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在“玩”中,有人“玩”出了精彩、“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玩”得被家长“封机”。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发教育游戏,所针对的正是学生“要玩”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会不会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被动呢?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如果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还要过分地依赖“游戏”,那么“网络”就真的逃脱不了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命运,那真是我们的悲哀了。

毋庸置疑,与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 [3]“oicq”、“聊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反思二: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

纯信息技术的世界是空洞的么?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

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4]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因而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george b.shaw)所倡导的那样:“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反思三: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到“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种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上,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借助本学科优势走在前列。就我们学校而言,2000年我们就在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中全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抓住“任务驱动”的要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上学习资料,有时也进行了分组学习的设计,并要求学生将每一个任务都反映到网上的实时系统中,接受其他同学学习和评价。应该说,这种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迎的、有效的。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理论来支持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不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模式最终仍然会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厌倦。在厌倦的情绪中,那种运用设置任务(问题)构搭脚手架的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将以失败告终,因为网络的超链接容易将人一步步引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而以学生现有的信息素养很难在网络无边际的游荡中回到原先的问题。因而我们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的混乱状态,进行新的思考。

理论指导的实践是多方位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也有很多可创造的空间,如果抱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不放,势必固步自封。因而我们必须开放思想、不断地尝试,创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种模式”,不应该被上述的“混乱状态”牵着鼻子走。

反思四:“微软培训班”与信息技术课程

有人戏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5]。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几次改版,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的确,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

[6],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

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信息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混乱”局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有效的评价手段。我个人认为:如果信息技术课也被列为高考必考的科目,那信息技术学科就完了。应该说,这种想法偏激了些,但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基础教育评价手段的陈旧所导致的,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包含了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认识太少了,我们面对的是几百位学生,每周一节课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有完整的认识。因而评价不能光靠教师自己,还要靠学生自己。根据国内外新型的学习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了学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评价、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流的情况等等。评价的结果不是对某个软件的熟练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几行、几列),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分数,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反思五:“放飞”与“自主学习”、“自由散漫”

这一类问题一直是教师们执行教学时所考虑的问题。 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中,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而我们教师实施这一方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用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会放飞学习者。放飞学习者的关键是:老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

放飞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这种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敢飞、飞不起来、飞了又掉下来、懒得飞的人,他们或是放弃自主学习的机会,或是不断地等待。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难的,“自主”在学生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的“灌输”教育之后会演变为“自由散漫”。但“自主”在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会有很好的体现。“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都要教师把握好的艺术要领。

“切点”需要在一次次磨合中提炼出来。所谓“磨合”就是利用反思来解决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有人打比喻:教育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就像您正在以60公里/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是汽车却出了故障,您不得不停下来修车一样让人感到头疼。[7]这个例证对我来说只是一种表象,但配合桑新民教授在一次讲座上所讲的则有一番深刻的体会:高速公路上跑的是汽车,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是人的灵魂。显然人的灵魂一旦抛锚,后果就不是“头疼”那么简单。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未来的教育,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因而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创新。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套模子的方式来塑造灵魂(即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是愚蠢的。因而,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交流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就前进了一步,反思问题又让我们前进了一步,解决问题就证明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推荐第5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岷县一中

包宏伟

【摘

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供我们借鉴,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模式

模式分析

【正

文】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学生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由于信息技术课受到各学校条件及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差异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不少困难。

3、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多数以课堂实践操作为主,由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所以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无疑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基本模式

分层教学理论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复习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借鉴其他学科的分层教学经验,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了以下的基本教学模式:

第一,学生分层。要确定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的现状和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一般我们分为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B层: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任务要难易适中。其中,第一层的学生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差的一组,第二层的学生属于操作水平一般的一组,第三层的学生则属于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一组。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可以布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任务进行练习并进行指导。

第二,教学目标分层。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打好基础。

第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便式习题组或例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第四,教学评价分层。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不同。分层检查学习效果,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四、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模式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学生分层较难。信息技术教师所任教的班级数较多,但与每个班级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少,每个班级之间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程度又有一定的不同,这就给有效落实学生分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次是课堂调控较难。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差异程度也有所不同,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其难度较大。再次是备课难度大。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编制不同的练习,又要处理好各层习题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工作量非常大,且难度较大。所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任务设置的合理、得当,能使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锦生.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 第4期. [2] 于宏,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04(6). [3] 周卫东,靳艳琳.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中小学电教, 2005(3) .

联系人:包宏伟

联系电话:13830237185

推荐第6篇: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

摘 要:最近?啄辏?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课程也逐渐由边缘化向者主要课程转变。在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都能获得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分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推广应用的一项新的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是要求学生全面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指的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想有效分层,分成若干个学习层次,再根据具体分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参与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而实现高中信息教学过程层次化,练习层次化,信息技术作业布置层次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应用分层教学,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学针对化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应该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作出适当调整。针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多采用鼓励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这部分学生对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对中等水平学生应该采用多练习的教学方法,帮助中等层次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来夯实基础知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积累,从而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对于高层次学生来说,主要采用高密度的教学方法,让高层次的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练习内容有效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因此,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践练习。可以将信息技术日常练习和每月考试有效结合。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处理不同层次学生实践练习时应该按照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主要涉及到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练习,这部分练习主要帮助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初步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主要为高中信息技术,简单综合应用题练习,这部分练习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制,让学生通过一番动脑和实践操作,来完成相应的题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思维。第三个层次为综合性的信息技术练习,这部分练习题相对较难,适合优秀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二、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的对策分析

1.学生分层,互相学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方面评价的手段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类型,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级。普通级。提高级三个层次。对于基础级学生要求多强化多思考,促进特长发展。普通级学生要多练习,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级学生要求低起步,走小步,注重基础,多鼓励进行探索研究。在具体分层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小组当中都有上述三个级别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各级学生共同进步提高。

2.备课教学分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其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实现普遍提高的目的,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备课阶段,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备课,针对每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保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到部分学生,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针对新课讲授和练习过程中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复习内容作适当调整,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或个别需要矫正的地方应该将不同学生有效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探索类的题目,让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思考拔尖。而对于学习层次较差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引导学生完成基础题目,并要求学生在课下注重复习,不断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对于中等层次学生,要求学生开展自我学习和自我复习,在完成基础题目时,尝试练习提高题。

3.分层次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分层教学理念开展。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基础级学生来说,在采用较高的教学标准和学习标准要求他们的同时,评价要更加科学,注重于学生进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对于普通级学生来说,主要采用激励方法,既要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又要进一步明确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正向着更高水平方向前进。对于提高级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的方法,肯定他们每一次进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崇青.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2)

[2]罗亚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3]张燕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24)

[4]王国栋.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6(08)

[5]董丽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

[6]肖永明.如何有效组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电脑迷.2016(08)

推荐第7篇: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材料)

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字数:2246 字号: 【大 中 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化方面的差异”、“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在为现下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还 是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要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性,因此,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它所提供的“课程管理”、“作业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互动评价”、“投票模块”等强大功能为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用Moodle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以 实现。在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中,我们常规的做法就是把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陈述清述就可以了,而在Moodle教学中,我们则更加关注知识 呈现的层次性。在Moodle中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内容全部考虑进去,通过不同颜色或标注解释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去学习和识记。关于信 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同样也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例如,我们平时用的搜索引擎,现在一般都 是全文搜索引擎,对于一般的同学而言,只需了解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就要以了,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比如,“蜘蛛程序”是 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可以结合Moodle与因特网,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构建。

用Moodle重组分层的教学内容

我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编制,在教学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对其进行重组,才能最终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 教案来。目前教学内容重组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重组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任何一个课时的内容,站在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的角度看,不失为是一个很好的教案,但却 只照顾到了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基于Moodle的教学中,我们不但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极大的重组,更可以在重组中设置不 同的层次和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用Moodle重组教学内容,极大弥补了传统备课中教学内容整理与更新的困难,更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对教学 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层次进行针对性的布置,这样,在教学实施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实 际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用Moodle布置分层的教学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好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广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中,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尤其受到了老师们 的青睐。在使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用Moodle来布置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把各种预想的元素都纳入其中,其中尤其要关注的是处于 学习水平两头的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学习中的个性需求。在Moodle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分层教学任 务的布置。其一,我们可以为同一个任务设定不同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低、中、高三个档次;其二,可以为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置主题和内容完 全不一样的任务。用Moodle布置分层教学任务除了具有层次性外,还具有可延续性。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可以把操作结果上传到Moodle中, 以备下次接着做。这样,Moodle使任务的完成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和整体性,对于综合评价学生给了我们更加充分的参考。

用Moodle实现分层的教学评价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停留在只看学习结果的肤浅 境地。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有创造性的来完成学习任务。Moodle在进行分层的教学评价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在 Moodle中,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的形式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在空间中,包含了学生的学习档案、学习资源、作业情况等,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 在Moodle中都会留下相应的记录,这为我们全面地客观地考察每位学生提供了条件。在Moodle的“评价模块”中,不但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 价,学生同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加以评价,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二次梳理和内化,这是老师讲授所很难达到的。通过 Moodle对学生进行评价,让我们看到了过程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所带来的好处。

Moodle推陈出新,强大的功能吸引了国内外诸多的教育爱好者。时至今日,全球已有214个国家、51948个站点参与也Moodle教学 的研究,并开设了3659275门课程,这样的数据让我们更有信心把Moodle进一步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来。尽管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少,如 Moodle功能的熟练驾驭还有差距,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优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我们相信,通过所有教学同仁的共同努力,基于Moodle的信息技 术分层教学不但能够实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推荐第8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 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

1、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即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2、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3、重视中学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二、分层教学的实验

我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呢? 首先,我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我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层: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2、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3、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我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4、测验分层 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出一些附加题供学生选做。

5、教学评价的分层 我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对高层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使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分层教学开展之后,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跃了许多。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推荐第9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研究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分层走班教学的相关内涵,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应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走班教学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

所?^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原有的班级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个年级或者一个学校看作一个整体,对此展开教学策略的研究,让学生不再受到原有班级的限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结合家长、老师的意见来进行层次教学班的选择,展开一种流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层级教学班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及学习方式,完成本层课程任务后进入更高层级学习。学习目标是适合本层学生的发展水平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可能。在高中时代,学生不仅仅是在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技术更能说是差异巨大。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加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较少甚至是没有,多数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才开始轻微的接触到信息技术,但是信息技术老师对于知识的传输也不太重视,因而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农村小学、初中来说,更是不能够奢望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一些出于形式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最终也都没有受益于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一般表现在,有的学生会基础的打字;有的学生会熟练的操作电脑流程;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解决网络问题等等,这些都还能算得上较好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连鼠标键盘都不会操作。

因此,在面对这样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采用课堂理论知识对他们进行教学,学生是远远不能够理解知识,并且在面对电脑时仍然不知道怎么操作。并且,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难以吸收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又难以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造成学生之间无法实现共同学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分层走班教学方法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进步的班级,在班级中学生可以找到自信心,并且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老师结合家长的意见,给学生制定一份信息技术能力层次书,供学生参考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在层次教学班中,老师积极的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学生的信息技术难题,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二)班内分层弊端明显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老师或者学校针对这样的现象对班内情况进行了调整,采取有目的的进行分组教学,采取班内分层的方式,对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分组,高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各位一组,在上课的时候依然是在一个班级,老师对此进行讲解,对不同层次的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此,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作业、考试等方面也不同。这样的班内分层教学妨碍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的教学效率也降低,难以较好的促进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知识。

采取班内分层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但是弊端也是较为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中课堂时间本来就比较紧凑,学生在短时间也难以吸收,这样实施下来的难度较大,也不适用于高中的学习环境。因此,采用分层走班教学策略可以较好改善这一问题,将学生统一层次的安排在一个班级,对于一些遇到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统一进行回答。

三、分层走班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学校如果有两个机房就可以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应用,两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三个机房就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将学生分的层次越多,其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在分层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师资的搭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加强,许多农村的孩子逐渐在城里上高中,因此,农村孩子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也可以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一些高中学校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逐渐的改良学校的机房设施,增加了机房,促进了分层走班教学方法的良好实施。

分层走班教学方式可以改善传统的快慢班模式,对学生进行平行的分层,让学生不会在班级中感受到压力和失落,也不会让学生滋生骄傲的情绪。比如,对学生采取信息技术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还可以跟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讨论,以此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对学生进行分层,让学生不会感觉到自卑。在层次教学班级中,学生可以积极的发言,老师给出统一的回复,学生学习快,接受信息技术的知识也快。比如,在对计算机不熟练的层次班级中,部分学生对如何使用鼠标仍有疑问,这时老师就应该采取统一回复的方式进行答疑,方便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知识的学习,了解如何使用鼠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社会中处处都会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人群,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十分必要。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环境,采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积极的探讨适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策略,有效率、有质量的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会不断的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去,并且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较好的创新与进步,同时,学校也要响应社会的需求,及时的更新机房设施设备,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邹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彝族地区异地办学中的问题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S1).

推荐第10篇:高中英语口语分层教学

职高技术系warming up分层教学

高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很大。而在英语教学的差异中,又存在口语差异、记忆差异、理解差异、应用差异..既然存在着这些差异,就不能将学生一视同仁,而要分层次、分多少、分快慢地教他们。所以,在高中口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庆 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一、目标的层次化

1.学期初,要求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奋斗,以期达到自定的目标。

2.教师汇总学生的个人目标,根据群体间即 差异,制定教学目标计划。针对所任班级的学生晕 状况和基础情况及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一个班级中有7o名学生,前45名整体素质较好,所以在制定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时,对; 该批学生提出了“创造、应用、自由对话”等较高要求。对其余25名学生,则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提出了“背诵、复述、简单对话”等一般要求。另外,还要根据每个班级的群体情况,制定出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各班级的特长,缩短班级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3.备课要多层次。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特点及教材特点来备课, 导学案要体现层次化。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可以提出“读熟、背诵、复述、自由对话”等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把学生分成ABc三等(A等生占25%,B等生占50%,c等生占25%),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c等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模仿性,让他们反复读直到读熟:对B等生,则要求他们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并能复述;对于基础较好的A等生, 除要求他们达到上述目标外,还必须运用所学, 能够自由流利的对话。

二、座位安排的层次化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安排座位也很重要。今年我任教的两个班中,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学期初,他们的座位被安排在最后排,英语课上, 自己不但不听讲,还总是趁教师不注意时说话,尤其到了听录音的时候,乱说话不安静,没有丝毫的纪律观念。针对这种现象,我仔细研究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听力、口语基础,决定实行“孤立调皮生、快慢相结合”的排位方式。把几个调皮生调到前排,B等生居中,A等生与c等生同位居前居后,这样“以一帮一,以几个带一群” 的格局就形成了。班级纪律果然大有好转,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许多。到了练口语的时候,前后位之间两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与两个较差的学生搭档,然后再与同位对话,A等生给c等生一定的辅导。这样,既能让A等生“吃饱” ,又能让B等生“吃好” ,并能让C等生“吃了”。

三、课堂教学的层次化

基于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就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编组,因材施教。

首先,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

其次,注意课堂提问的层次化。将要提问的问题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教师要对敢于回答问题的C等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表扬,这样能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课后作业和练习也要层次化。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和说的能力。所以对于C等生,只要求他们熟读课文;对于B等生, 则要求其能背诵并复述,还能听录音回答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A等生,则要求他们除了达到上述目标外,还要开口说,并能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课外辅导、考试题目的层次化

课外辅导是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扩展,而考试则是对学生所学进行检查、摸底, 以便于查漏补缺。课外辅导有许多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对于c等生出现的基础性问题像发音、语法等可以直接讲解;而对于B等生出现的问题, 则一般不直接指出,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查找解决方法,实在解决不了了,教师再给以指正。当然我们还可以组织英语角、阅读课、排小剧本、唱英语歌等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课外辅导的层次化,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救。

在考试题的设计上,我一般采用“爬梯子” 的方式。第一阶层是为C等生设计的(占65%),准备2O篇文章,让学生们从中随意抽出一篇来读,酌情打分:第二阶层是为B等生准备的(占15%),除完成第一阶层的题目外,还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三阶层有一定的难度, 是为A等生设计的(占20%),除了完成上述所有的要求外,还要加测“自由对话”或就某一个“topiC” 自由发挥。这一系列口试题目的设计,基本上能够测出学生口语的实际水平。

总之,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能缩短差距的教学方法。所以,分层次教学是英语口语教学中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11篇: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1

新课标中提倡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整体差异大,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环境的影响。立足于使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数学教与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数学课程适用于全体学生,新课标和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教学上采用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差异普遍存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差异。个性差异,先天智力差,学习行为,正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这些差异,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给老师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困惑,如果课堂上要求太高,学困生跟不上,不想听;要求太低,优等生又不耐烦,教师处于一种两头不能兼顾的尴尬境地。面对这些实际情况,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所以分层教学能有效地实施。

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补充题,能与B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会解教材中难度中等的题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会解教学教材中双基题型。不同层次,随着学生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施以不同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且与其基础和能力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A层的学生,会综合运用解决较难题目。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B层的学生要求初步会解教材中难度中等的题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C层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知识,会解教学教材中双基题型。采用课堂一对一辅导、小组互助形式,让他在数学学习上尽快上路,让他们学会学数学,并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教学环节上体现分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考核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分层。课前应熟悉上课内容,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内容。课堂教学应在学完基本知识过后,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不同的训练,达到不同的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能力能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能巩固基础。

课后作业的选择应做到难易有度。为了区别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题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必做题,既A、B、C层次学生都必须完成,另一部分为选做题,要求学生尽量完成,主要为A层学生设计。

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既使得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2

分层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在同一节课上优生吃不饱,待优生吃不了。为了优化我校数学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校开始探索并实践分层教学。

我们将高一年级分成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成A、B、C三个层次。对于基础最弱的第二单元A层次,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编写了A层次学生用书。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分层和辅导分层,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常找学生谈心。在同A层同学谈话时,他们告诉我,分层教学中,自己感到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老师降低了学习的起点,善于化解难点,使他们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自信心也大大增强,克服了对数学的恐惧感。他们感受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实践,积极发表见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算能力和语言能力也提高了,他们感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自己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

C层同学告诉我,以前,有时感觉老师进度有点慢,有时练的'题太简单了。分层教学中,老师在抓好基础的同时,经常训练一些测水平拔高题,更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名女生在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以前,我对数学很厌烦,一看数字就头痛,几次考试中数学都得了很难堪的70分,正当我苦恼时,我们的数学课堂实施了二三四分层教学。我开始喜欢数学,也适应了这种模式,老师上课幽默而高效的的方式总会使我听得入迷,我喜欢做题,更喜欢去问老师问题,我的运算能力和审题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次考试我的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19分这个足以使我激动的分数,使我更加坚定了下次取得更好成绩的信心。

我们同组老师的体会是,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都有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待优生成绩明显提高,也培养了一批尖子生和特长生,有效地实施了素质教育。有的家长在电话中告诉老师:“通过分层教学,孩子能坐住板凳了,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中,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鼓励成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使之更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心得体会3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有很多,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人说: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素质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由于班级容量大,过多的强调“统一”、“整齐”,方法单一,从而造成很优等生的个性无法张扬,差生的学习兴趣减退。而分层教学理论的内核是因材施教,其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小班化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少,为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学生分层

首先,采用诊断性测试、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等,然后,根据分析和诊断学生差异所得的结果,按学生的成绩和能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当然随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变化,分层的情况应适时调整。

二、目标分层

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其学习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因而个体的差异往往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并导致各种学习障碍的形成。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要适合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既要注重特长生,又不能忽视中等生,更要照顾好后进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对a层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教材内容(如词汇和基本的句型),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保证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对b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提高英语综合表达能力,逐步向c层学生的行列靠拢;

c层学生,由于其基础较扎实,并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a、b层学生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作业分层

就英语而言,给a组学生尽量布置一些听、读、说的作业,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布置适量的写的作业。C组学生应该布置一些背诵、默写的作业。切记,分层的目的是为了上不封顶,但下要保底,传统的大班教学不容易操作,而小班化使其成为可能。

四、评价分层

分层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努力的目标,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的自己。因此假如最后的评价仍然把所有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台上、用统一的标准,必然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也让前面的分层教学失去了意义。因此要根据分层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是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之一,要想把分层教学落实到实处,开花结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心血,更需要教师开启智慧,否则只能流于形式。

第12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长汀二中

钟启仁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与当地的重点中学学生的状况相比,知识水平相对较差,且极不平衡,尤其是信息技术更是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他们在初中有的甚至连计算机机房都没进去过,他们所在学校,一方面学校的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并且硬件条件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般根据中等生的水平进行教学,结果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我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法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分层教学法”,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就“分层教学法”的依据和实践作一些论述。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什么是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理论的缘于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他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结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教师为了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 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在班级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熟练运用分层施教,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有目的性的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依据

(一)“分层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实质上是“升学教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出的要求,老师总是“充耳不闻”,即使举手,也是“熟视无睹”,甚至被 “劝”离学校。这些做法客观上剥夺了后进生应有的权利和个性得以发展的机会,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指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为每一位同学创造条件,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分层教学法”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教育对象,并能提出都能接受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

(二)“分层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 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学生的遗传因素、心理素质及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不可能处于同一层次, 像我校学生更是如此。“分层教学法”强调个性差异,坚持从个体实际出发,正是因材施教原则的体现。

(三)“分层教学法”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思维能力。学生升人高一时成绩的差距,意味着学生的认识、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均处于不同层次。如果从班级的平均水平出发,后进生不会因知识间的断层和学习能力弱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会渐渐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习。“分层教学法”强调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 逐步提高,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步骤及遏用

在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询问、调查、各种测试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组的学生是属于对信息技术较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B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的;C组的学生则是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很差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状况分成A类(好)、B类(中)、C类(差)三个层次,过半个学期作一次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以上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A类学生(优等生)则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B类学生(中等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类学生(学困生)能掌握信息技术教材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学习任务。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根据全体同学的分层情况,分层次进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再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对课堂中每一环节精心设计。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C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的基础内容。如:如在EXCEL的函数学习时,对C类学生的要求是理解函数的作用及掌握2-3种常用函数的用法,对A类学生则要求根据常用函数的学习,灵活掌握函数的用法,可根据未学过的的函数的功能介绍,对该函数进行正确的应用。在备课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知识讲解时的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C组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难度,以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及练习的设计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理解,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目,让A组同学回答、演示,增加他们的愉悦感。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在备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充足的发展。

2、讲课分层进行。

分层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类中等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范例及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操作软件的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C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C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注重层次性和梯度。即讲解、演示、操作均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尽量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化重点知识,分解难点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学中尽量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有成功感受,调动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讨论中,可采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鼓励并协助沉默的学生发言,这种方法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锻炼,从而消除“被冷落的学生”。

3.课堂提问分层。

A层学生以发展性思维、拓宽性知识为提问中心;B层学生以分析性思维、系统性知识为提问中心;C层学生以印证性思维、规范性知识为提问中心。例如在VB程序教学中,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中60名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总分和平均分”的程序问题。对 A层学生,你能用两种不同的算法设计这程序吗?对B层学生,你能在已知的源程序基础上修改程序吗?对于C层学生,你能设计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吗?

4、分层训练

信息技术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就要进行大量的课堂上机操作练习一般情况下,为达成学习目标,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练习的量上可以设置必须完成的练习、思考探讨题,使练习具有弹性,使学生能有选择。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练习的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础强化练习(模仿性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应用练习。比如在“创建图表”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柱形图的创建后,对C类学生要求能模仿完成柱形图的创建;B类学生要求能完成饼图的创建;A类学生要求充分发挥所学,制作的图表能更精确详细的反应表格数据,更符合美学。又比如在文件属性的教学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只读和隐藏的含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探索将隐藏的文件找出来的方法和要修改只读文件的做法,促类旁通,探索逆向操作。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指导到位,及时反馈,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尤其对C类学生,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类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测试和评价。

发挥阶段性测试全面及时反馈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进行测试及评价的分层。把握好试卷的密度和难度,大部分试题为基础题(占70%)和较易题,少部分为综合题和难度题。分层评价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及时激励。以分层测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多做纵向比较,考察研究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进退程度,使达标学生及时被调整到高一层;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好心理辅导,分析原因;对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和学习辅导,鼓励为主。总之,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让更多学生感受成功喜悦,增强自信。

7、根据隐性分层法,成立学习小组。

首先,通过调查和观察,教师掌握班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等,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组内隐性分层,既使各层次的成员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产生竞争,促其发展,又使全组同学为了组的集体荣誉,实行组内合作互助,在合作学习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提高。组内隐性分层次,能使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能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又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

四、在分层教学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

1.关注我们对学生的分层是否科学、客观、合理,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

2.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较多,管理的范围拓宽,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尽职尽责。

3.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做好学生的工作。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分层教学是为了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消除“被冷落的学生”,促进有差异的学生普遍发展,分层施教既能体现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又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认真研究,找出解决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教改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法,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多角度讲解细化,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充分,尤其是帮助学困生掌握教材内容,减少或清除“旁观生”。同时,分层次教学也能较好地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加深其知识的难度,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满足其“吃饱”的需要,杜绝“干坐生”。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使学习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各得其所,全体学生获得了良好发展,落实了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优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分层教学》,教育热线网

2.姚爱姬 《异步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 验的做法和体会》 浙江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xdjyjs/98/2091.htm 3.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4.付裕东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中国教育品牌在线

第13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的高中学校都加大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力度,可尽管如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大部分农村学生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教学,与更早接触计算机的城市学生相比,水平相差甚远。然而当这样一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一个高中班级时,教师要怎么做才能平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问题呢?分层教学法针对这种水平悬殊的教学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才能让学生充分发展、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学生存在水平差异而不得不采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达到同一水平线。由于初中接受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存在差异,到了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自然存在很大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如果强制采取中等的教学方法教学,就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够,基础差的学生学不透。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反而更加艰难。因此,分层教学法是解决这种两难问题的最好办法,将学生按照基础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教学,不至于让基础好的学不够,也能让基础差的接受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切实践行了学生有个性差异的观点,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这种教学方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顾及并照顾到,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他们最好的水平。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具体方法比如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询问学生个人,甚至可以通过考试来分层,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层,可以分为A、B、C三层。然后根据这三层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但需要记住这个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二)教学目标分层。

既然已经将学生进行分层,那么教学目标自然也需要分层,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毕竟学生本身基础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已经形成的学生分层将教学目标分层,如A层的学生一开始就要求能够达到基本水平,完成基本任务就好;而C层就要求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还要自我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B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居中就好。

(三)备课讲课分层。

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后,就需要采取措施来践行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想成功教学,首先需要备好课,通过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阅读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教师需要将对于A、B、C层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来,如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要怎么做才能够既符合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让A层学生学习到新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其次,讲课时教师需根据自己的备课内容分层授课,在课堂上可以对于C层的学生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对于A组学生则需要多加关注,必要时可以进行单独辅导,以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有效的,但分层教学并不是分班,只是教师对学生基础的必要衡量,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而不是重点培养优等生,忽视基础差的学生。分层教学讲求的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让同一个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平,让教学方案得到更好的实施。

(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14篇:初探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初探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 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 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笔者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层: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下面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练习输入数字是为了以后学习智能ABC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

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比如:在做比如将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四)、测验分层 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上一頁 123下一頁

第15篇:八年级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案

我的好朋友

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周次:第 2 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2.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在工作表中录入分数、班级等类型的数据。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与实践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场所:在计算机房中完成教学。

教材分析及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表格,你们常见的有哪些表格?我们可以用哪些软件完成表格的基本操作?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做哪些操作?那同学们想一想哪个软件处理数据更方便快捷、直观?

新课:

一、Excel的启动与退出(看书上第2页)

1.“开始”菜单→“程序” →“Microsoft Excel”;

2.点击“关闭”按钮,“文件”菜单→“退出”。

二、Excel的编辑窗口(看书上第3页,工作簿的组成)

三、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1.选定一个单元格

⑴ 用鼠标选定:将鼠标指针指向待激活的单元格,单击左键,被激活的单元格方框将以粗黑线方框显示;

⑵ 用键盘选定:

补充材料 (或教后感) 1.让学生明白,很多软件可以做同一件事情,但是,要找出最合适、效率最好的。就跟学习一样,学习方法很多,但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直接按住键盘上的方向键将粗黑框移到指定的单元格。

⑶ 单元格的命名:列坐标+行坐标。例如:A1单元格等。

2.选定一个区域

⑴ 选定一个连续区域将鼠标指针指向待选定区域的第一格,按住左键不放,连续向左或向右对角线方向拖动,被选定的区域将高亮显示。

⑵ 选定一个不连续区域选定第一个单元格或区域后,按住“Ctrl”键不放再激活第

二、第三等单元格或区域。

⑶ 选定一行或一列直接用鼠标单击相应的行坐标或列坐标名称。

⑷ 选定整个工作表单击行列坐标交叉处的“全选”按钮。

四、录入表格数据 录入数据时,首先应分析一下表格中各栏数据的类型特征,因为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录入方法有所不同。

分析题目:考号栏和成绩栏均为数值型数据,姓名栏、班级栏均为字符型数据。 1.序列数据自动填充法

⑴ 先输入第一个考号,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按住“Ctrl”键和鼠标左键进行拖动。 ⑵ 输入前两个考号,然后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用鼠标左键进行拖动。

2.班级栏的输入选定单元格,输入’01。3.录入分数一般整数、小数可直接输入,而分数的输入有特殊规定,如:4/5,Excel解释为4月5号,再如:1/34,Excel解释为字符型数据。

补充材料 (或教后感) 2.以实验一为例讲解。

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分几个层次进行“各显神通”的练习;基础较好的,学起来比较快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板书设计:

2011.12

第16篇:高中分层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分层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 要】近几年来,分层教学掀起了一阵热潮,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作为一所国有民办高级中学,也加入了分层教学改革热潮中。本文以英语学科为例,展开讨论分层教学的优缺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中 分层教学 优缺点 建议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总体做法是将每个班级依次分成B、A

1、A2三个层次,一个年级10个班级中,

1、

2、3班B、A

1、A2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组合,

4、5班B、A

1、A2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组合,

6、7班B、A

1、A2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组合,

8、

9、10班B、A

1、A2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组合, 10个班级学生分别以

1、

2、3班,

4、5班,

6、7班,

8、

9、10班为单位各自重组成每个层次4个班级,总共12个班级。高一为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个科目,高二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每周一下午进行四节课的教学。

1.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1.1 以高二英语学科为例

高二以语法为主,有时配合听力练习(符合高考听力要求),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每周一份分层教学配套练习,要求学生周日晚上完成,周一下午分层教学课堂进行讲解,分层教学配套练习一般分为基础题和能力提升题两部分,有时采用星级标注难度,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求全部完成,对于A

1、A2层次的学生要求基础题全部完成,能力提升题属于选做题。

以动词-ing专项练习为例:

基础题

I.朗读并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ing形式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

Living without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 (指南针).( )

Ⅱ.用下列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

_______ the book has taken up all his spare time.(write)

III.单项选择

She decided to devote herself ______ the problem of old age.

A.to study B.studying

C.to studying D.study

能力提升题

Ⅳ.单项选择

_______ in the queue for half an hour, the old man suddenly realized he had left the cheque in the car.

A.Waiting B.To wait

C.Having waited D.To have waited

1.2 以高一英语学科为例

高一B层次周末练习略讲,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三项综合能力训练;A1层次周末练习详讲,适当补充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三项综合能力训练;A2层次周末练习细讲,以听写等形式巩固词汇(附:周末练习是为巩固每周所学知识,常以填空、选择等形式)。

2.分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

首先,从分层练习上不难看出,进行难度和深度上的区分,不仅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教学弊端,将学生按照成绩分层,比较契合因材施教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并且有利于各科教师整体把握学生的不同水平,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有利于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竞争、合作;其次,从各个学科出发,将学生按照各科成绩分层,能够方便各科教师的教学安排,并且,每个教师负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区分辅导,避免传统教学的许多无用功,总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是值得鼓励的一项举措。

3.分层教学实践中的缺点

分层教学实践中同样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从分层练习分析,需要每周一份分层练习,且必须从难度和深度上进行区分,准备工作繁杂而且不一定就能达到区分效果,基础题和能力提升题区分不大甚至基础题更难,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这就加大教师平时的工作量,甚至可能影响正常教学;其次,学生来自于各个班级,互相比较陌生,短期内不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另外,班级重组对于教授基础较弱班级的教师进行有效课堂管理不利,而对学生而言,适应不同的教师也需要一个过程。实际操作中,学生四节课走动频繁容易造成一定的混乱,如走错班级、材料忘带等,最棘手的是教材未成体系,暂时无法针对分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考核,导致分层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

4.结论及建议

在学校层面上,应当对教材和辅导练习进行规范管理;对分层教学的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评价;对分层教学的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考核;同时,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学部门应当多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在教师层面上,应当循序渐进,争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并且具备前瞻意识,发扬对分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精神,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调和剂。在学生层面上,应当把握机会,正视自己的水平,配合教师提优补差促中。

[1] 沈彩玲.模块浮动 提优补差促中――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J].上海教育, 2003.

[2] 杨丽.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课堂实践[C].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优秀科研成果文集, 2005.

第17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论文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立足于实践操作,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点、个性以及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文章结合这一问题,设计分层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具体需要,自主选择和设计,形成合适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有效解决了高中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差异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让分层教学模式更为完善。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层次划分

层次划分是分层教学模式设计的核心内容,需要做到科学合理,满足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分层教学需要同时面向整体和个人,具有统一性和区别性,让学生站在同一起点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考虑到教师的工作量,划分为三到四层为最佳。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化分组,并根据分组情况合理安排座位。让学习基础稍差的小组安排在高层次的小组周围,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和促进,实现共同进步。同时满足同质交流和异质交流,以提升高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整体水平,达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的目标[1]。

(二)目标设定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当中,需要根据层次划分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教学资源。目标设定不宜过高,需要在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高层次的学生需要设定较高的目标,主要面向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低层次的学生着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而目标的设定还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作出适应性调整,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和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有效得以提升。从基础知识抓起,扎实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并从中锻炼实践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真正参与到应用实践当中,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个层次的学生正是在不断挑战更高目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也充分得以体现。

二、分层教学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一)层次化分班

分层教学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进行层次划分,并根据层次划分情况来进行教学分班,不再以常规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分为初、中、高三个教学班级。初级教学班着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等教学班则是难度较低的实践应用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问题。高级教学班的教学内容难度则相对较高,比如编程等具有难度的教学任务,重点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层次化分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而适时的做出调整。学生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可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教学班当中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有效提升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2]。

(二)教学实践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以教材为基础,适当的进行拓展和延伸,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初级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包括网页浏览、信息检索、资源下载等内容。另外,文本信息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同样也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为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中级教学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利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网页制作、图像处理以及动画制作等内容,有效掌握多媒体技术,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高级教学班的教学内容通常以简单编程为主,其中包括VB语言基础知识、程序结构以及常用算法等内容,能够应用于实践当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高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教学理念,围绕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需要,开展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科学合理的进行分层教学模式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当中,从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在该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和进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效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薛志坚.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0:30-32.

[2]兰光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分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8:41-43.

[3]王建国,张立颖.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0:90-92.

第18篇:新课标下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究论文

【摘要】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评价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零起点型”、“技术型”的结构模式,以“实践、探究、拓展”型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层层剖析教学内容;以交流、任务和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在进入高中前,必须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一定的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原学校师资水平的影响,使得高一的新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市、县级高中,差异尤为突出。其一,生长在市县城里,学习条件好的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接受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的参加过各种竞赛培训,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达到了学习新课程的标准;其二,来自周边农村的学生,学习条件较差,基础不好,有的甚至没碰过电脑,不具有学习新课程的基础。

面对如此大的差异集体学习显然是行不通的,“分层教学”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2.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源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将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分层教学思想。

3.“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3.1调查模底,动态分层

首先,理论和技能测试。结合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以及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问卷调查。以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方式和水平,为合理的分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合理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三层,特长生:掌握相当的信息学知识,自学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超前学习的学生;普通生:具有新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完成新课程学习的学生;急需帮助生:以前没有学过或学的很少的学生。根据各层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在机房的位置,互相结合、互助协作。

3.2教学目标分层

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急需帮助生,促进他们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第三章第一节“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单元教学时,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帮助生:给定素材、主题利用word软件能制作3-4页电子报刊;普通生:能自行设计主题,搜集素材,制作8-10页电子报刊;特长生: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单元的学习,各层次的学生掌握都相当不错,教学效果很好。

3.3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适合于普通生的学习;对于特长生,其过于浅显,挖掘不出学生内在的潜能,需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充分的补充。如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爱好增加了pascal语言、C语言、算法设计和Flash动画制作等内容;而对于急需帮助的学生,跳跃太大,无法按部旧班的教学,所以在教学时增加了过渡教材,弥补他们以前学习的不足。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会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长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学习中引入信息学奥赛知识,分组竞争,共同探讨,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普通生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加入必要的演示和讲解,依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急需帮助的学生则须耐心讲解,个别辅导,教会他们一些常规的方法,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具备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任何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唤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信心,完成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

3.4练习设计的分层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使学生学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在练习上可分为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第四章每1节“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时,我安排了三道题:(1)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回答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分为几个过程。(2)运行“C:学生练习文件夹下的“口令.Vbp”程序”,查看其功能,并修改口令密码。(3)设计一小软件,对某一指定的文件加密。对于上面三题,都是依据书本而产生的侧重实践的练习题,所有同学都可完成(1)(2)两题,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巩固,而少数特长生则可完成第三题,完成小软件的制作。在安排练习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基础水平如何,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3.5学习评价的分层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评价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通过评价以及下课堂或课后给学生的矫正、调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高深信息技术人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3

[2] 《信息技术教育》2007.4

[3] 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第19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学会使用教材

“会使用材教”而不是“会教教材”,也不是“照教材教”。目前,很多老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觉得在教学教程中,我们应该博众之长,多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和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得到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该考虑把信息技术作为其它学科的平台。

例如,在《网上冲浪》一节中,我事先要求把学生把各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完全脱离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整体框架的科学性。

二、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尤为如此。在讲解《图片处理与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我更是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师生平等不以强制的手段强使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以吸引学生学习为主。实际上就是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

接受学习。例如在学习“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时,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展现信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之后的教学中又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个特征,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二是实时进行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实际的了解,为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顺利实施教学过程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独自的舞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这就要求老师综合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例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我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还有巡视辅导,有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这样的师生互动,比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所以,我们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及时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以及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同时,老师也要对学习成果及时做出中肯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奋发上进。

(2)学生的自评、互评: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就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方法,无论是对被树立为榜样的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这种来自自身的激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20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春季学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图音体电组 潘成初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以下就是我在这个学期来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体会和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对信息技术知识还不怎么了解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 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

四、结合现状,激发学生为强国而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让我国的IT业快速发展,以期早日赶上和超过IT业的发达国家。如果一个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过慢或者说排斥的话,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肯度会受到限制,甚至非常落后。在一个落后的环境下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可想而知的。

综上所述,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师生的支持、社会的支持,才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2008年7月2日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心得体会.doc》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