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了鲁宏飞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本书介绍了教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段话,说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憧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书内容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些偏见。课堂上,应该严肃、庄重。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只要让孩子学会知识就可以了。于是,我的课堂枯燥,乏味。对孩子没有吸引力。鲁老师有着不同得看法,他提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堂教学能给予老师自由创作的余地,使老师可以像音乐家、美术家以及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作。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二、课堂教学讲究方法、策略。

这本书主要涵盖了课堂导入艺术、语言艺术、讲授艺术、节奏艺术、提问艺术、举例艺术、启发艺术、应变艺术、幽默艺术、结课艺术和评价艺术等几方面。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方法的指导。比如,课堂导入就有8种方法:

1、直接导入法,

2、审题导入法,

3、悬念导入法,

4、情境导入法,

5、演示实验法,

6、典故导入法,

7、衔接导入法

8、实例导入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为一节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教的是知识,教的对象是学生。知识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对课本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即使设计好一节课。但是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偶发事件,失误,甚至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教师急中生智的化险为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实事求是,客观的处理。因此,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书中提到在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一点对学生发言特别重要,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开始发言时语言不清,但经过停顿,也许讲的很好,老师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时间,并且老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更应当注意,学生发言时,学生稍有停顿,便叫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很不妥当。

书中谈到了幽默艺术,这一点对学生也很重要。有时上课,学生回答不出来了,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讲错了,课堂上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应当做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一下,老师想办法幽默幽默,有时老师适当加入一些调皮话,加入一些歇后语都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讲不出来的尴尬,同时为引入下一个问题作好准备。假设学生讲的离题了,或者错了,这就要求教师用一点幽默艺术把方向回到正题上来,还让学生觉不出尴尬。

书中多次谈到无论什么艺术,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对让学生讲课来讲,这更重要了,要把讲课过程中所要发生的可能性都要有所准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因为如果不仔细想,所发生的问题你是根本想不到的。有些东西一些参考资料上也是没有的。要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让学生上课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要想使学生上课发挥出最大效能,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不然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你如果心中无数,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

书中还谈到举例艺术,这一点我也很感触,数学是一门生活科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让学生讲课时,可以适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讲,这样学生讲起来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推荐第2篇:现代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教师研修平台赵精兵老师《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讲课,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把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老师的爱就像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田里,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是展现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教学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最能感召学生。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教法的灵活性。敢于创新,巧于设计,善于调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勇敢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

1充实知识,提高水平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使自己博学多才。同时要注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业务进修。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个现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像一股清泉,不断更新,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兴趣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硕果累累。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在学生眼里,最值得尊敬的人莫过于教师,即便某些下意识动作,学生也会盲目仿效。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有时自己可能不在意,却会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内在的学识品德和外在的言表风纪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教师,不但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同时以自己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塑造学生的品行,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也总是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使学生既佩服我的学识,又佩服我的为人。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热爱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把智慧和光明送进学生的心坎,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也照亮了学生人生的道路。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能搭起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教师能把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教师爱学生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强烈的上进心,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教过的学生形形色色。有的学生家里生活困难,我就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有的学生学习吃力,我就在业余时间单独辅导;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我就会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就给他讲道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4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有的人不愿做教师,是因为教师工作太辛苦了。诚然,教师付出的劳动与他所受的待遇不成正比,可是,作为教师,就要自觉地培养献身精神。教师的乐趣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在教师的劳动成果之中。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当自己的学生走上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教师的喜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个教师能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他就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的印象,他的学生就会永远尊敬他﹑感激他﹑爱戴他。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象爱自己的亲人、子女一样地爱自己的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指教师工作的全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指教师的工作要为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了一切学生”指教师的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宋玉玲

假期,我认真研读了《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把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老师的爱就像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田里,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是展现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教学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最能感召学生。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教法的灵活性。敢于创新,巧于设计,善于调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勇敢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

1充实知识,提高水平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使自己博学多才。同时要注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业务进修。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个现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像一股清泉,不断更新,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兴趣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硕果累累。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在学生眼里,最值得尊敬的人莫过于教师,即便某些下意识动作,学生也会盲目仿效。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有时自己可能不在意,却会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内在的学识品德和外在的言表风纪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教师,不但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同时以自己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塑造学生的品行,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也总是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使学生既佩服我的学识,又佩服我的为人。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热爱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把智慧和光明送进学生的心坎,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也照亮了学生人生的道路。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能搭起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教师能把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教师爱学生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强烈的上进心,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教过的学生形形色色。有的学生家里生活困难,我就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有的学生学习吃力,我就在业余时间单独辅导;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我就会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就给他讲道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4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有的人不愿做教师,是因为教师工作太辛苦了。诚然,教师付出的劳动与他所受的待遇不成正比,可是,作为教师,就要自觉地培养献身精神。教师的乐趣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在教师的劳动成果之中。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当自己的学生走上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教师的喜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个教师能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他就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的印象,他的学生就会永远尊敬他﹑感激他﹑爱戴他。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象爱自己的亲人、子女一样地爱自己的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指教师工作的全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指教师的工作要为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了一切学生”指教师的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推荐第3篇:教师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国培——《教育的艺术》心得体会

新一期的国培终于开始了,作为新晋教师,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全省组织的网络“国培”计划。通过观看裴纯礼老师的视频讲座,我从中得到许多体会与有效教学实践经验,受益匪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教师要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

教学效益问题是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和无法回避的。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我深有体会: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轻松不起来,是现今教育的普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建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认真学习人家的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并认真贯彻教育局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学法。

二、教师必须掌握并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才相得益彰,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心理品质才能胜任某学科的教学。但如何把教材内容很好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就必须有娴熟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挖掘课本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三、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

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构建,〈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认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操作经验上升为个人的内在素养。〈2〉教师要主动构建经验的意义,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去提升经验,提高技能应用的自觉性,其对教学技能的独到理解与创造

性的应用凝聚着教师的理性的思考和对规律的尊重。

四、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往往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是正处在模仿能力极强的小学,教师的言行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有着着重要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而且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多大。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把自己不良道德的一面显露在学生面前,不但致使自己的“苦口婆心”变的十分苍白,而且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打下烙印。

推荐第4篇:艺术心得体会

学习艺术教学光盘的心得体会

李海兰

自然是最美的,自然是熟悉的,自然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艺术课堂教学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优美自然环境作为学习活动地点,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原来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活动,而且艺术课程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创意,热情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

艺术课程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对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评估,还强调对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教师可以结合“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进行整体评价。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艺术课程不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预计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估,还强调对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

1.艺术与生活方面:针对学生能否积极的感受生活和自然,能否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艺术要素和组织方式,能否通过艺术作品发现生活的情趣,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能否用艺术的方式发现和美化生活等。

2.艺术与情感方面:针对学生能否关注和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否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能否自觉地用艺术的方式调节、梳理自己的情感等。 3.艺术与文化方面:针对学生能否认同、尊重各民族的艺术文化传统,是否有兴趣了解艺术的历史和风格,能否捕捉到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能否积极地参与学校、社区的艺术活动等。

4.艺术与科学方面:针对学生是否对艺术与科学有所了解,是否能创造性的使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展潜能、增强自信心的机会。评价主要采用描述性、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进步做出肯定性评价。教师不要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神情、一个动作、一个想法、一句话、一幅画、一首歌,这正是学生学会欣赏、懂得审美的开始。学会了欣赏,也就学会了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始终,教师多得是赏识、激励,更多得是引导。

我深深地感受到,新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光要彻底地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丢掉自己习惯成自然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加强文化修养。我们在教学中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在教改中,我们要大胆地尝试,虽然会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我想教改的本身目的就是在于让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体系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来繁荣教育,这还需要我们努力。艺术课的课堂教学中只要做到对艺术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就能得心应手的驾驭艺术课的课堂教学。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抓住现在,把握今天,创造未来吧!

推荐第5篇:走教艺术教学心得体会

走教艺术教学心得体会

2007学年第二学期艺术工作总结 2007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学校的特点,结合奥运主题,继续实施“注重普及,成特色,立足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各类艺术教育活动,拓宽了学生艺术文化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实效。

法。让学生在学习扎染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这一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践能力。积极参与区、市艺术节及各类艺术活动,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工作实效,推进艺术教育。具体工作表现如下:

1、以“一校一品”工作为抓手,继续推进校本课程的研发。组织学生、教师参观扎染作品,了解扎染的工艺、

2、我校每周都组织艺术类课程教研组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认真学习“两纲精神”,并通过备课、说课课,并获好评

二、巩固发展学校艺术特色,加强三团一队建设,发展学生个性 公开教学等活动,将“两纲精神“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耿坚老师还作为区特长教师,在市导工作中接受领导听 我校三团一队由合唱团、舞蹈团、文学书画团、口风琴队组成,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来担当各艺术团队的指导老师。各团冶情操。

三、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艺术节活动。队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除了这些活动我校还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艺术表演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水平,陶在艺术节活动中,我校开展了以“奥运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有:舞动奥运梦想;绘、制奥运梦想唱出奥运梦想等。另外,我校的舞蹈团还参加区“上小杯”校园集体舞、舞台表演舞比赛。这次主题活动的主要分为宣传动员阶段和实践阶段,在宣传阶段中,学校利用校会课由艺术总指导老师向学生介绍奥运与艺术之间关联的内容并播放相关音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能,,从而更好的提高了我校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艺术修养。

四、艺术特色更显魅力。

这学期是我校在艺教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据不完全统计。

 在市教育局组织的“真彩杯”中小学现场作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 在区教育局组织的“真彩杯”中小学现场作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三个一等奖。

五年级的郑妤婕同学还被推送参加市一级的工艺比赛。  在“上小杯”舞台表演舞蹈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区三等奖;

以上是我校这学期艺教工作的总结,总之我们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争取更上一个台阶。 像资料。实践阶段中,学校利用每周一校会课、周二至周四中午进行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学校充分为学生搭建舞台,整个 在徐汇区学生艺术单项比赛(工艺)中,我校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其中三年级的胡怡佳同学

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

2008

江桥小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积极贯彻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务实创新地实践全国、市、区艺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世博主题,根据市教委和区教育局总体要求,根据我校实际,在日常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在各项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去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艺术能力,通过抓基础、求发展、创特色,积极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艺术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工作

学校在校长室的带领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并把其纳入学校工作日程,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学校体音美教研组还各自制定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和具体安排。艺术组中的教师都时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每学期都能根据“课标”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有效实施了教学计划。通过开展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各类专业知识学习,吸纳新知识、捕捉新信息,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能认真上好示范课,进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立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艺术教育工作 抓艺术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这是我校开展艺术教育一直遵循的原则。我校严格按照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开齐开足课程,保证了艺术教育的普及率,做到了教师人人有教材、大纲,艺术学科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测试、有总结,过程教学求真务实。加强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基本环节有明确、具体的管理要求,负责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有针对性地对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为了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我校扎实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教研活动,探索教法,优化教学过程。组织教师学习大纲,学习教材,学习艺术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武装教师。开展了教研课、移植循环创新课等教研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本学期韩萍、朱舒琴参加了由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举办的合唱培训班,虽然远在浦东,但两位老师克服困难,坚持每周参加培训,感觉近距离接受大师的指导,获益匪浅。朱舒琴老师参加了江桥镇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荣获了三等奖。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

艺术教育课程是教育教学的重点,课外活动则是艺术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它是将课堂内外与社会相连接的纽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发展学生特长。为了扩大、加课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大力开辟了课外艺术教育活动,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补充。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兴趣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组建了儿童舞蹈队、合唱团、书法班、二胡队等校级艺术活动团体,同时组织各班开展各具特色的艺术活动,学生百分之百地参与了艺术活动。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到自己的小乐园,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使他们的技能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陶冶,特长得到了展示。

学校还利用班队会、重大纪念日、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1、以“展艺术风采 庆精彩世博”为主题举办了学校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从歌曲表演、彩绘世博等方面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情操。

2、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现代童话喜剧《小小丑和小动物们》,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3、结合六一主题集会,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节闭幕式,许多优秀的节目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好评。

4、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区各级艺术活动,在今年的区艺术月比赛中,荣获了表演唱、集体舞、音乐剧的二等奖,小模特比赛荣获一等奖,学校荣获了组织奖。

5、组织学生参加了“真彩杯”“交通安全杯”“绘出心生活”绘画比赛,“孙敏艺术奖”书法比赛,“世博印象魅力城市”摄影比赛。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能,锻炼了自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欣赏能力。这些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知识,增强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本学年的艺术教育,在井然有序的活动中,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我们理想中的目标还有距离。今后我们会继续扎扎实实,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好艺术教育,力争创出属于我校艺术特色更上新台阶。

2010年6月

过去的一学期是忙碌、充实而又收获的,在校领导的支持、老师的配合、帮助下,我校的艺术工作搞得如火如荼。我们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加强工作力度、加强学习,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学艺术工作再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而共同努力奋斗。现将本学期艺术工作总结如下:

1、管理更加规范化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主任、校艺术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积极落实艺术各项工作要求,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本学期创造性地开创了“艺动空间”网络博客,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网络模式,并做到求真、求实、求细、科学创新,加大了艺术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2、教研科研方面:我们组经常进行美术、音乐理论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交流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摸索可行之处。每周都要进行教学研讨、科研交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都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3、这学期三对两组一歌等小组,通过音美教师的不断探索,自编教材、保证课时等有力手段,学生的美术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能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渲染育人氛围。

(1)本学期在吴校长的带领下,美术教师全新布置了学校的楼廊文化:一楼的风范长廊、二楼风雅长廊、三楼的风姿长廊、四楼的风韵长廊、风雅壁、还有美术老师亲手制作的爱心墙、

智慧果园

等宣传区的建立,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园艺术教育环境。师生校园生活照片、剪纸艺术、鱼皮画、剪影艺术分别在楼廊中呈现,每一面墙壁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也使其精神得到净化。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购置了塑封机,美术教师把一千多幅学生的卡纸画和学生课堂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塑封,分别以“学生课堂作业展”、

“家乡夜景”

“美丽的花纹”

“走进动慢”、“废旧画报剪贴画”为题目在一楼二楼三楼展出,既美化了学校环境,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恰逢学校迎接标准化学校验收,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2)艺术活动方面:在全校举办了“同心同力同行”为主题的千人绘画比赛、

“引路点拨品评”

为主题的千人手抄报比赛,并把获奖作品在一楼展出。以此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热爱之情。各个班级开辟风格别致的艺术长廊、宣传窗,为学生提供艺术展示的舞台,不定期地展出学生的书画作品。

(3)、每周三的艺术欣赏,通过校园音响系统,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曲、艺术欣赏知识和方法等富有儿童特色的艺术欣赏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5、论文、课题方面:在本学期陈玉凤、刘佳敏和孙博老师上交了市级论文。本学期音美组五位年轻教师都参与到了学校承担的课题研究中,并积极地书写阶段小结,和全校老师进行交流。

下学期,我们将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新路,拓宽艺术教育时空,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aodoc.com)查看更多与本文《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艺术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及意志品质等,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历年来,我校一贯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每学期根据市教委的有关精神,认真分析学校现状,确定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以音乐、舞蹈、美术及书法为突破口,以争创沈阳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面就我校近年来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健全队伍

1、开展好艺术教育,领导是关键。学校成立了由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和艺术教研组长等相关老师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健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发挥少先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各项具体要求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紧紧依靠一线班主任、艺术教师,做好学校艺术教育的各项基础工作。学校师生全员参与,确保艺术教育工作扎实贯彻落实。

2、为了确保艺教质量,学校配备了精干的艺术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这些艺术教师有较好的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学校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学校有专职艺术教师7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教学能手3人,5人为本科学历,2人为大专学历,2人为中师学历。学校多次承办市、片级教学观摩活动,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素质大赛及艺术节活动,均取得良好成绩。学校被命名为新民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沈阳市舞蹈家协会舞蹈美育基地,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声誉!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确保落实

我校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的要求,对专用教室、器材、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等教学设施配足配齐。学校现有4个艺术专用教室,并按要求配备钢琴、电脑、电视机等。多年来,学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及表演活动,投入重金添置服装、道具等,累计投入资金2万多元,同时,保证每年每生的艺术经费投入达5-6元,学校的艺教设施不断完善,确保了艺教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注重管理,严格规范,潜心教研

1、制度管理,有章可循

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全面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定近期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及实施措施;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确保艺术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学校在《绩效考核细则》中制订了有关艺术教育工作的奖励条件,年终对取得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

2、计划管理,目标明确

学校在学期工作计划中都能认真部署艺术教育工作,教研组详细制订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后再付诸实施。期末,艺术教研组作单项总结,学校在学期工作中进行总结。

3、常规管理,规范落实

我校将艺术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群体提高与个体特长发挥相结合,坚持日常教学与活动竞赛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艺术老师上好常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营造艺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艺术表现水平及艺术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其他素质和谐发展。因此,学校开设声乐合唱队、舞蹈队、书法活动小组、儿童绘画组、电脑绘画等兴趣小组,学校要求每位艺术教师人人辅导好一个兴趣小组,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每位教师认真制订活动计划,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活动。学校艺术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中,经常与街道、社区开展艺术联谊活动,同时非常注重创造美的校园环境,注重走廊文化建设,在每层楼橱窗里通过书法、绘画等作品展示艺术成果,让校园充满独特的艺术气息。

4、教学管理,规范有效

我校按照国家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音乐、美术课。

艺术课堂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校艺术教研组注重教学研究,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教育独特育人功能。 ② 积极规范地开展教研组工作,使教研组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做到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在周三或周五下午进行),做到活动常规化。

③严格执行教学工作“六认真”,做到一学期进行二到三次备课检查、互查,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坚决制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的事件发生。

④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以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

⑤每学期都要开展三年内新上岗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推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将艺术课程汇报课成果纳入绩效考核。

5、课题管理,深入开展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艺术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级课题研究,并申报了沈阳市级课题“小学音乐‘情境启导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结题。 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扎实开展教研工作,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全体艺术教师明确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每周开展一次有目的地讨论研究,并在市教研室的引领下,定期开展联谊校(沈阳市宁山路小学;新民市兴隆堡、罗家房、周驼子、曹家)艺术教研集体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实现共同提高。在校内经常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努力学习教育理论,青年教师都要做好理论学习笔记,撰写教育教学随笔,三十五周岁以下及骨干教师每月撰写至少两篇教学案例反思,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交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积极鼓励和妥善安排艺术教师的进修、观摩、培训、科研活动。

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提高了艺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发展。学校多次承办市、片艺术课改展示活动,并接受各级领导来校进行现场观摩。艺术教师扎根教科研,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经历了锻炼,茁长成长。刘艳老师和刘元元老师被命名为新民市学科带头人,赵晓娜老师和常馨元老师被命名为市学科教学能手。刘艳、刘元元、赵晓娜、常馨元、苗晶晶、赵一歌等老师撰写的论文、教学故事、案例设计多次在沈阳市、新民市艺术教学评比中获奖。

四、丰富活动,活跃校园,硕果累累

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校切实落实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四小学生、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活动促发展,更为师生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多彩的空间。

1、我校艺术教育始终被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以上艺术教育专题会议。艺术学科教研组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终有总结,做到月月有重点,件件抓落实。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学期有计划的送艺术老师外出培训、学习。请有关艺术教学专家来校辅导,以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艺术苗子,组成各类艺术兴趣小组,开展常年持久的辅导和培训,注重队的层次和大小班的衔接工作,使之年年有人才,年年出成果。

4、每学期进行一次校内书法和绘画专题比赛,以提高学生对其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书画技能的提高,并以此为主要内容,每学年至少出好(六•

一、国庆、元旦)三期宣传橱窗,适时更换校园走廊学生书画作品。

5、创建艺术教育园地,每学年都要开展一次大型的“艺术节”活动,一般是在新民市中小学艺术节之前,开展集文艺、美术、书法、摄影等综合性艺术节活动。

6、每年的9月10日,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教师或师生同台)庆教师节活动文艺节目汇演。

7、学校每年都要积极组织参加一年一度的“庆‘六•一’文艺汇演”和“新民市中小学艺术节”活动。

8、在每年的重大节日期间(六•

一、十•

一、元旦等),学校组织少先队经常与街道和社区联合开展乐器、舞蹈、合唱、演讲、绘画、书法等能力展示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

9、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实践活动(2007年10月应新民市高中邀请,参加“新民市高中100年校庆”演出;在新民市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快乐天使”舞蹈队进行了特色展示等等)。并把艺术教育成果作为指导教师评优、评职、奖励的依据。

10、狠抓教学实验研究,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确立一项时限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校本专题研究课题,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上级的科研课题研究。

11、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艺术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教研评比活动。

12、2008年10月22日,我校代表新民市参加了沈阳市“校园集体舞”活动比赛;2009年7月,我校的合唱队、舞蹈队代表新民市教育局参加了“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节目汇演。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校教师的密切配合及努力工作下,通过这些艺术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较好的展示了我校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推动艺术教育健康发展。活动中,同学们用美妙的歌声,优雅的舞姿和精美的绘画,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展示了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2007年5月,学校获新民市城区中小学“庆六•一“文艺演出优秀表演奖;

2007年12月,学校获沈阳市中小学生“歌满校园”艺术展演一等奖;同年获沈阳市艺术特色学校荣誉称号。沈阳市教育局分别授予我校牌匾。

2008年10月,获沈阳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大赛一等奖,沈阳市教育局授予我校牌匾。 2008年12月,新民市中小学美术作品展评优秀组织奖,新民市教育局授予我校奖状。 2009年6月,在新民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我校的舞蹈《你最牛》与合唱《夏夜、丢手绢、找朋友》在文艺节目中分别获得一等奖,美术作品《我和鲸鱼做朋友》和《牛背上的童年》分别获小学组

一、三等奖,书法作品《示儿》获二等奖,摄影作品《廉》获二等奖,同时被新民教育局授予《新民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2009年 7月,我校的舞蹈《你最牛》与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丢手绢、找朋友》在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分别获小学组

一、二等奖。

常馨元老师:2006年12月25日,执教的美术学科《用画来写信》课被评为新民市级优秀课;2007年7月1日,执教的美术学科《漂亮的房子》课被评为沈阳市级优秀课。

刘艳老师:2007年12月26日,在第五届沈阳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小学组(五项全能)一等奖;2008年6月,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与辽宁省教育学会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辽宁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色彩命题创作组比赛一等奖。2007年6月,在第二十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金杯奖的指导奖。

刘元元老师:2007年5月30日,在新民市庆“六•一”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指导奖;2007年7月,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内地青少年艺术节,儿童A组金奖节目指导奖;在“舞动青春”2008年沈阳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大赛中,荣获指导教师奖;2009年5月,在新民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舞蹈《你最牛》,获优秀文艺节目指导奖;2009年7月,该舞蹈在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同获优秀文艺节目指导奖。

张晓娜老师:2007年11月,在第四届沈阳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全能项)二等奖;2009年4月,执教的音乐课《每人伸出一只手》获沈阳市优秀课一等奖;2009年4月,获沈阳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2009年5月,在新民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丢手绢、找朋友》,获优秀文艺节目指导奖;2009年7月,该合唱在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同获优秀文艺节目指导奖。2009年5月,在新民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 ,荣获美术作品指导奖;

苗晶晶老师,2009年4月,执教的音乐课《猫虎哥》获新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一等奖;2009年5月,在新民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合唱《夏夜、丢手绢、找朋友》,获优秀文艺节目指导奖;2009年7月,该合唱在沈阳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同获优秀文艺节目指导奖。

赵一歌老师2009年4月获新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说课大赛二等奖。

2009年5月,在新民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刘铁军老师指导的摄影作品《廉》与柴艳萍老师指导书法作品《示儿》分别获优秀指导奖奖,

„„

学校每年举行艺术节书画比赛,选送优秀学生作品参加各级各类书画竞赛或向少儿书画杂志投稿,每年都有几十位学生在各类书画比赛中分获

一、

二、三等奖。在学校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中,孩子们尽展才华、尽情发挥,放飞自己的梦想。

纵观近几年的艺术教育工作,回眸往昔,我们无比欣慰;正视今天,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校领导的指引下,在艺术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下,四小的艺教之花将开得越来越绚丽夺目。

2009.10.20

本学期我班美术继续以线描画为特色,围饶这一特色,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个学期我们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美术创作活动等方式丰富幼儿对线描画的经验,提高幼儿画线描画的技能技巧,以鼓励孩子大胆画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幼儿对线描画不但有了较深的认识而且在技能技巧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还画出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画了。

孩子们有了一个学期画线描画的基础,这个学期画起来显得轻车熟路,我引导他们想象各种各样的点、线、面,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画,并创造一切的机会让孩子们画,动员家长为孩子准备各种线描画工具在家也画,一次次的作画和练习,孩子们对线描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画画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他们的技能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大胆画了。

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宽松的作画环境,鼓励和引导他们想象出各种独特的点、线、形来装饰画面,在每次美术课的评价环节,我都注意让孩子们相互欣赏作品并且进行评价,一次次经验的积累,他们的画面越来越丰富,绘画技法也越来越细腻了。我还鼓励幼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线描画,体验创作的快乐。在全园的美术观摩活动中,各班的老师都惊叹孩子们的落笔大胆和想象力的丰富。

三、孩子们画线描画的技能提高了,而且画其他种类的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了画线描画的基础,孩子们画起其他种类的画显得容易多了,再也不用挖尽脑汁去想怎么装饰了,画面也更丰富了:画小朋友时,他们会给他们穿上各种图案的衣服;画房子、汽车、轮船、大树、动物时也有了漂亮的图案,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了。孩子们的小画册有了让我们惊喜的内容,小画廊的作品也让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

孩子们画画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两极分化比较大。

二、幼儿的评价能力有待加强。

希望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更加自由地翱翔,接受美的熏陶,走上艺术的人生。

推荐第6篇:教师教育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作为兴宁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我有幸参加了梅州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也拜读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教育教学专著,从中得到许多体会与有效教学实践经验,受益匪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教师要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

教学效益问题是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和无法回避的。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我深有体会: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轻松不起来,是高中教育的普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建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认真学习人家的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教师教的效益,学生学的效益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必须掌握并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才相得益彰,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心理品质才能胜任某学科的教学。但如何把教材内容很好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就必须有娴熟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挖掘课本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三、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

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构建,〈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认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操作经验上升为个人的内在素养。〈2〉教师要主动构建经验的意义,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去提升经验,提高技能应用的自觉性,其对教学技能的独到理解与创造

性的应用凝聚着教师的理性的思考和对规律的尊重。〈3〉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校是一 1

个受文化价值观念引导的实践共同体,所以教师的教学技能带有“学校文化”的痕迹,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观摩与互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主要途径。

我在认真研读《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两本专著后,从中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加强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第7篇:高考作文的成功教学与艺术研究

高考作文的成功教学与艺术研究------芙中语文课题小组阶段性小结

“高考作文的成功教学与艺术研究”的课题,值得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作文教学。我们要有大语文观,不要把语文局限在有限的几本教材上,误导学生。要把眼光放长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实,我们高考出题,就秉承大语文观的精神。其试题内容就告诉我们,仅仅5分背诵内容是书上死的(湖南卷),哪里还有书上现成的东西?因此,语文教材,仅仅是范文,告诉我们如何去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与写作。这样,也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充分地利用教材,找出文章写作规律,让学生在你的教学中受之以渔。去文学的汪洋大海,尽情地捕捞。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社会的舞台上,尽情地泼墨,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高考作文的成功教学与艺术研究”的课题。自2008年研究以来,取得了重大成果,改变了洪江市芙蓉中学语文教学观。学校重视了语文阅读,开设了阅读课,设立了班级阅读书柜。有不少教师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壹等奖;有的在百度文库发表。如《高考作文的成功教学与艺术研究》、《优质高考作文是如何打造的》(系列文章)等,分别在国家级刊物或网站刊载发表。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散文网,江山文学网,吾喜网等多家文学社,发表了两叁百篇文章。如《公溪河的记忆》,《老剃头匠的绝活》,《思蒙之行》,《万佛山之行》等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带动部分学生也积极参入到写作中来。如莘莘学子昌洪的《悼念恩师》《梦的脚步》《怀念我的曾祖母》《童年的风筝》 《叹春逸夏至》《伤》 《不知还要多少币》《伤逝》《春日哀思》《新马嵬》《别离相思苦》;萧盛的《致“比伯”》; 艺鑫的《微风向晚》《那时候,你还不懂》;梦婷的《伤愁》;文韬的《怀兴惜春》《春情难抑》《望月感怀》;洪斌的《夏末春始,期待花开》《琉璃心,伤痛》《沁园春 太阳》《沅江巨兽噬江岛》;粟思梦的《艺于我心》;鲍昕的《韫凉》;王霞口述的《小女孩不该出世》等作品,相继在散文网发表。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芙中语文教学,而且对语文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优质高考作文是如何打造的》系列文章,曾被多家文学社一刊再刊,也被一些高考补习学校作为资料在指导教学。

看到这些成绩,我们芙中课题小组对“高考作文的成功教学与艺术研究”的课题,更加充满了信心。我们会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认真实践,并同时把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布,让更多的语文爱好者,与我们一同分享。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初衷。

为了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我们的教师明确方向,我们芙中语文课题小组,会一直坚持的,但我们也知道,课题研究任重而道远。吾侪会沿着已有的成果,慢慢求索,待到丰收日,我们芙中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

推荐第8篇:艺术文化研究论文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复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国民教育”和“人民精神”建设的问题。“人生艺术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所提出的以艺术精神来建设国民人格和心灵的独特道路,在今天,仍有其合理和重要的意义。其所倡导的诗性之路在今天对于人格建设具有重要启迪。同时,我们又完全有必要将其诗性之维与现实的历史实践、社会改造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只有将改造外部世界的历史实践和发展塑造自我的主体进程相统一,人才能真正在历史实践的必然性中获得主体生命的自由性,从而达成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理想。为此,我们也只有将对人的精神与心灵的美学追求真正包容在人的现实实践中,我们才可能真正成就生命的艺术化与人生的诗意化。此时,不管是科学化,还是艺术化,都不再是人性的分裂,而是生命在其本真境界中向着自身人性的圆成,是生命与生命、生命与世界的诗意共舞。因此,真正的诗性超越既是审美的超越,也是现实的涅槃。

“人生艺术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谓“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与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

“人生艺术化”的核心精神源自梁启超。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在《“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为学与做人》等文中率先提出了“生活的艺术化”的命题,并将“生活的艺术化”的精神阐释为“无所为而为”的“趣味主义”精神,是“把人类计较利害的观念,变为艺术的、情感的”,“喜欢做便做”。这种“为劳动而劳动,为生活而生活”的境界梁启超将其誉为“趣味化艺术化”的境界。它的要旨是“责任”与“兴味”的统一,所谓“责任”是宇宙众生运化的大境界,“兴味”则是个体情感的激扬勃发。它倡导实践主体由情而动,有真性情,有大情怀,能将小我之兴味与众生宇宙之运化相融通,最终超越小我之成败得失而体会“无所为而为”的真生命创化之“春意”,从而使人生从烦闷至清凉,从平淡显灿烂。因此“生活的艺术化”非逃避责任,也非游戏人生,而是要求个体从生命最根本处建立纯粹的情感与人格,实现生命的大境界大价值,并从中体会到生命的美与意味。

“生活的艺术化”的命题与精神最早为朱光潜所承续。20世纪30年代初,朱光潜在《谈美》中专列了一节“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他较为集中而具体地发挥丰富了梁启超所提出的命题,并将其表述明确为“人生的艺术化”。这一提法日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逐渐定型为中国现代美学与文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朱光潜着重从艺术切入,强调艺术的精神就是“无所为而为”的审美精神,我们的学问、事业、人生都要像创造艺术品一样贯彻美的艺术精神。朱光潜对艺术的审美本质及其美感要素作了具体的阐释。他提出,“人生的艺术化”既是“人生的情趣化”,也是“人生的严肃主义”。

三四十年代,丰子恺、宗白华等也对“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提出了“真率人生”的命题,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则从意境出发对生命的自由诗境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阐释构建,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为绚烂的华章之一。

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是有自己孕生的历史语境的。一战结束后,1919年至1920年初,梁启超携学生赴欧主要国家20几个名城考察。梁启超本是中国现代较早主张文化开放的先驱者之一,他曾主张要对不同文化作无制限的输入。但是,这次欧洲之旅却使他看到了西方文化中物质主义和工具理性所潜藏的弊端,虽然他把中西文化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某种简单化的倾向,但他却极其敏锐且不无超前地提出了现代社会中精神文化与价值理想对于人类的意义问题,提出了情感与人格建设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问题。20年代,他以“趣味”为核心范畴,建构了“无所为而为”的趣味哲学与“生活的艺术化”理想。20年代至40年代,“人生艺术化”的理论得到当时文化界人士的热烈响应。而这一时期,也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时,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决定了这种美学与文化思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主流话语。直接投身到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是当时解决中国问题的更为有效而现实的道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知识分子选择了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路径,试图以民族和大众启蒙者的姿态来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答案。与梁启超一样,朱光潜、丰子恺、宗白华等也都是融通古今的饱学之士,同时也都有域外的经历,对西方文化有切身的体会。相对于国人,他们较早敏感到了西方现代化道路所伴生的某些问题。他们所提出的“人生艺术化”的道路相对于当时的民族困境来看,不免过于高蹈,但这恰恰又是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真挚发言。而它的价值与意义在今天进一步彰显出来。

从人类的文化思想与历史实践看,对于人生的艺术化(性)追求并非只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化的专利。就其主导倾向与精神特征来区分,我以为其中大体呈现为三种不同的类别。

第一类是对生活形式的艺术化(性)追求。主要是把艺术化理解为装饰性或新奇性。具体表现为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及人体的艺术化装饰与修饰。如19世纪唯美派代表人物王尔德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装饰以向日葵,佩特则重视对日用器皿和居室环境的修饰。今天,对自己的头发、指甲、面部等身体各部位的修饰早已为人们所接受,而对生活用品、居住环境、购物环境等的艺术化追求也正成为一种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情趣。“日常生活审美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类情趣的一种表现。这类艺术(审美)化追求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提升生活的品位与情趣,但其着眼点主要在生活的外形式上,对于形式的过分重视亦可能流衍为奢靡、颓废与媚俗。第二类是对生活技巧与社会关系的艺术化(性)追求。即把艺术化导衍为生存与生活的技巧,具体表现为生活方式、生存态度、人际关系等的处理艺术。如中国传统士大夫所推崇的“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生存方式与态度,实际上就隐含着处理现实关系的某种圆滑技巧。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本来应该是“学而优则仕”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是不能如愿的,这可能有多重原因。于是,士大夫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可进可退的,在某种情况下是明智的在某种情况下显然是圆滑的生存哲学。林语堂以“中等阶级生活”为基础的“生活的艺术”,以及种种所谓公关的艺术,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归于这个类别。这种艺术化化衍得当,确实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润泽,但过分重视则可能流为精神的退化。

这两种人生艺术化的理论倾向及其生活实践,严格说来是对生活中的局部艺术性要素的追求,而非人的整个生命境界与人格心灵的艺术化。

第三类则体现了对人格与心灵境界的艺术化追求,是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命题的基本取向。这个艺术化就是人类对自我精神与人格之美的追求。这个艺术化的本质实际上隐含着的是对于美和艺术精神的理解与把握的问题。在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命题中,美与艺术的精神主要被阐释为以情感为根基、理想为品格的弘扬价值、追寻意义的诗性生命精神。这个精神包含了对真率、生动、热情、圆满、完整、和谐、秩序、创造、自由等品格的向往,要求超越粗鄙、麻木、虚伪的纯物质人生。

前两种艺术化可以说是艺术因素对生活的渗透与泛化,而最后一种则是艺术精神对生命与人格的提升,它要求从根本上改造人格境界与生命境界。它所选择的武器就是美的艺术,它所追求的境界就是生命的审美超越。

“人生艺术化”命题的核心是要将人的人格与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即要使人的生命在美的自由升华中获得诗意提升与诗性实现。这种人生理想与精神旨趣在其孕生的历史语境中具有不容讳言的乌托邦色彩,因为在严峻的民族战争中,光靠“人生艺术化”是不可能力挽民族于危亡的。但是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人生艺术化”命题所深蕴的诗性光芒,却具有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意义。

与艺术化相对的是科学化。艺术化代表了情感的、个性的、整一的、生动的、诗意的等创造模式。科学化代表了理性的、统一的、逻辑的、规整的、现实的等实践方式。在人类早期,我们并未严格区别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的界限。理性的实用的活动中就蕴涵着艺术的审美的因素。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艺术与科学逐渐区别开来。这种界限尤其在现代性进程中日趋严格。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及其伴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也自然而然地促生了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

穷究宇宙的奥秘,科学与美并非不可通约。穷极人生的究竟,伦理与美也非互不关联。完美的人的是真善美的统一,这一认识在康德、席勒的人本主义哲学与美学中已明确提出。康德认为以情为本质的审美判断力是沟通纯粹理性的知和实践理性的意的桥梁。席勒提出可以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使人实现从感受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成为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相协调的自由完整的人。“人生艺术化”理论正是顺着这一理路而来的。当然它所针对的不仅是西方美学所主要批判的人性分裂问题,更基础的还是在民族困境中的人性麻木、自私庸俗的无情俗情问题。而在对后者的探讨中,它也警觉到科技文明发展所可能带来的与西方社会相似的现代性问题。由此,“人生艺术化”命题也把人格建设、人性完善的历史实践问题和人生意义、价值信仰的形上问题一并提到了现代中国人的面前。

强调真善美的统一及其在审美中的人性升华,是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命题的基本理想。梁启超创造了以情感对理性和道德的涵摄与超越来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趣味美本体,并由此出发建构了艺术化的理想生命境界。此后,朱光潜以情趣人生、丰子恺以真率人生、宗白华以自由人生的思想阐释与理论建构,各具特色地共同丰富了对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心灵与人生境界的想像。真善美最终都指向一个终极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宇宙真境、生命至境、艺术美境本无间隙。从梁启超到宗白华,“人生艺术化”追求的是感性与理性、情感与道德、个体与众生(宇宙)的统一与和谐。这种美的和谐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是个体的人,其核心是以情感为枢纽的人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圆成。但其终极目标是超越个体的,既指向现实的社会,也指向人类及其生存的整个世界。它的道路就是精神人格的艺术化,并最终将手段转化为目的,使整个生命获得美的升华。

在资本利益、科技理性、大众文化的围合中,艺术超越与审美超越正重新成为人文知识分子所关注的人类追寻自由与解放的重要路径。在西方现代文化中,尼采较早提出了“世界的存在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合理的”的审美主义原则。之后,海德格尔提出了人的诗意栖居的问题,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拓展了西方现代文化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美学反思。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启蒙主义与审美主义的重奏,它在启蒙主义的意义上是反封建反蒙昧性的,在审美主义的意义上则是反实用理性的。它是关注现实的,它要求生命有艺术一样激扬的热情、舒展的感性与崇高的意向;它又是超越的,它企望生命如艺术一般不执著于现实功利,而去追寻自我的意义与精神的自由。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一条从精神上寻求解放与自由的道路。其宏扬的是一种远功利而入世的审美人生精神,追寻的是一种审美的超越。

推荐第9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洛阳市第十五中学初中语文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是由洛阳市第十五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赵彩屏主持,由该校王遂霞、张如才等六位语文老师参加的一项课题。该课题于2011年12 月申报,经市基础教育科组织专家评审,获准立项,并在《洛教教研【2012】46号》文件上予以公布。课题立项编号为:LYKT11013。为了搞好开题并正式启动研究,现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作如下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一) 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课堂教学很单调。许多人都认为学生学习母语就是利用千百年来流传的名篇加以体验和感悟, 是无师自通的过程。这种观念的产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出现偏差,在教的过程中并不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内在逻辑, 向学生提供的语文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创新性, 没有把它们有机的联系起来。教师常喜欢用“指示性”替代启发式、以“权威式”替代讨论式。学生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思想发展严重受阻,老师是越教越笨,学生是越学越模糊。他们只知道学了多少文章, 却没有学到系统的知识, 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成了一句空话。

2、语文教学没有教好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性的学习,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来特性。语文教学固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但是, 如果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已经没有区别的话, 学生还会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吗?另外在表现情感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就像经过“消毒”一样。对于不该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爱情主题, 除了有限的几首古诗字眼上稍微涉及一点之外, 老师也不会深入的去给学生探讨。“早恋”难道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能避免的吗?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一篇篇精美的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对话、去进行言语历练。这种种做法,都背离了语文教学这个根本。

3、遏制了学生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应试教学至上。绝大时候的语文教学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这种应试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意义的理解、对人生及世界的认识的发展。

(二) 取得的成就。

1、语文教育理论家王尚文先生提出了“非指示性”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颠覆,以“二不”“四自”为核心精神: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文本特点,自主确定或共同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在互动与对话中,自主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自主生成语文素养,自主走向精神成长。”[2]由教师主宰转向师生对话,师生互为老师,相互教育,共同成长。有些遗憾的是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被多数教师所接受。

2、路玉玲学者在《简论现代语文教育观》撰文提出: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惟一标准, 而掌握知识程度又往往以考试的分数为最终尺度,在以唯升学率论质量观念的指导下, 语文教育也以能应付考试获高分为质量好。升学率成为教育质量的代名词, 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很多老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仅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重要的不

是他已记住了多少知识, 而是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

量观。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坚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在此基础

上, 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 使学生从对语体的感受、鉴赏到走向创造,从而使学生达到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的目的, 使他们不仅善于继承过去, 又能积极地适应现在,更能勇

于开拓未来, 成为21世纪成功的劳动者。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

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一直

以来,我们喊得都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

老师的大多数课堂依然是老师讲得多,学生记得多;教师独霸课堂,学生往老师预设的圈子

里钻。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学习的功夫在课外,课外的“大语文”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把语文当生活,

有法可学,有知可用。

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

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

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

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

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

真正地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在对语文课堂的艺术研究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

堂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

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具体地说,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别人怎么教,

我也怎么教,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被驱除殆尽,个别老师还在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我们都

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等新课改理念,但

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一些教师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

牢地控制着课堂,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上师生思想碰撞的

精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

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对学生形成全面而有深度的智力挑战,从而进行思维训练和

情感熏陶。一句话: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在新课标下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

究。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发挥学生求知、教师育人的主阵地的作用、达到高效学习目的研究。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不是不喜欢咱们的语文课,而是因为咱们的语文课被我

们自己给上得索然无味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

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

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在课堂上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思

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

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单一的,单调的。教师往往受自己以往教学经验的束缚,不想也不愿

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目的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师潜

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认真设计教案和学案,这样便于教者把握学生学习

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在推敲各个教学环节中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教学模式丰富多样。

4.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

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

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用自己的博学多知

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

的不断发展。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除了在平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电外,而

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则更有利于我们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研究重点

1、课堂导入的艺术。

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

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

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才能完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

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要恰时

提问,提出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问题,提倡“深题浅问”。

3、课堂对话的艺术

课堂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这就要求教师作为平等的

一员去参与教学活动中,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

碰撞而激溅起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

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

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

4、课堂朗读的艺术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感情的,老师要能够走进文本,

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

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

行美的熏陶。

5、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

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

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

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

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

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

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

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我们如今已经

具备了这样的条件。(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

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6、板书设计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欣赏一个精美的板书,简直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板书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简洁、准确、美观。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2、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5、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调查立项阶段:(2009.03~2009.05)

2.动员准备阶段:(2009.06~2009.07)

3.理论学习阶段:(2009.08~2009.12)

4.实践研究阶段

7.总结评估阶段

六、人员分工

七、资料准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者:孙春成

《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主编:李晓明

《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大夏书系》作者:雷玲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作 者: 沈龙明,肖建红

《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作者:余映潮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作者:余映潮

《于漪课堂实录》

《魏书生作文示范课堂实录》

推荐第10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课题类型: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

实验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从2007年9月开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段的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从课堂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思考合作,实践综合中改革,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成为教的主体,也就是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能丢,但是教师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名师出高徒,高徒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去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不断追求,让课堂永远精益求精的发展。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优化了课堂,在教学环节上更科学,更严谨,更自然,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柳老师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柳老师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特别是柳老师精道独辟的点评是一语中的,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非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长期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艺术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励乐学说。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2、创造活动说。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3)

3、审美说。阎增武先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浅析教育过程的审美感》,《教育研究》1987.2)

通过学习理论,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一)知识的充实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能力;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如何学,要“既进得去,更能出得来”。

1..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学作品时,指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构建以文学发展史为纲,融文体、作家作品、艺术风格等为一体的知识网络,使新旧知识很好地衔接了起来。丰富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明快”(袁宏道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能力。

2、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

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二)思维的快乐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维快乐,本应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变得了无趣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前的提示(因为太详细了)放在后面作参读材料,抛却以往的根据课文提示中的“结论”去“图解”文章的阅读思考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新版人教社教材(试验本),已把过去课文前的关于内容、写作特色的详细提示,换成了“训练重点”,我们认为这更利于“发现学习法”课堂教学结构的实施,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切莫用“先入之见”把学生变成思维懒汉。

2、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必须纠正“天马行空”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3、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学生分析自己语文水平不高时,常常归因于语言积累。以为肚里的“优美词句”太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却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制约语文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经常表现为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处于青年时期的中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力求用理论分析概括事实的思维特点。因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思想武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作辩证分析。联系语文学科特点,我们尤其重视以下的思维方法:排除经验干扰、避免复制性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固树立语境观念,由整体看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角度思考;由表入里作原因分析;纵向横向的联系比较。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武器,其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现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情感的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四)成功的激励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视“神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借鉴文章思路和表现手法,而要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对文章内容和形式作辩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写作训练中力求“神似”。

2、感受生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所以,阅读教学后提供的材料或习作参考题,除了能很好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外,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能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中,思想会变敏锐,情感会更丰富。

3、鼓励创新。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努力写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有新鲜感受、独到见解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要求学生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对学生习作中的个人感触、偏激想法,作辩证分析,肯定其闪光点;对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做法,要充分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冲开固有思路的框架,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好文章。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我们认为知识的充实、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围绕情感性、创造性,把这四个方面作有机的整合,将形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合力,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1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题实施之前文峰区语文教研室多方面准备为课题的开展实验作准备。

1、对全区语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

2、对课题级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培训。

3、各校深入开展“理想课堂”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的活动。

4、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课题实验在文峰区八所中学同时进行,2007年10月各校确立了以教研组长为主导,语文教师全体参与的校课题实验小组,其中由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布置分工,监督、考察、汇总、评解,各实验教师分工明确,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实践、比较、总结。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既独立又协作,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课堂实践理论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摆出来,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

八所中学既独立协作,任务分明明确,分别从:语言的导入,课堂的结构,课堂的提问,课堂的语言,课堂的心理艺术及评价,课堂的对话,课堂的师生的地位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把研究的小课题搜集资料,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理论然后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理论性的科学的独创见解,以论文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同时要把实验过程的课堂实录记录下来,一个一个环节进行分解、分析,论述课堂艺术在课堂实践中的体现,努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理论本系,便于更多的检验和推广。

2007年12月各实验小组把阶段性研究报告汇总、展示、交流。全区实验小组成员寻找研究中的共性,提出见解,讨论异点。在区教研室的主持下,各实验小组,把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

(三)深入研究阶段

2008年1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08年3月,在全区举行了“文峰区中学语文理想课堂暨教学艺术展示”公开课,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实验教师都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多发表在“洹语在线”。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

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

教师明白了自己课堂的主体作用,就不会迷失就不会彷徨,更不会徘徊。简言之就是组织、引导、启发、激励、传授。

所以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心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言的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教师要设疑在无关之镍设疑在平淡处设置障碍,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七、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把玩教材,梳理整合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是一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把玩教材不只是对一篇1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通过课堂艺术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要想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融会贯通,收放自如,就必须具备把玩教材的能力和素养,把教材熟记于心,随时科学、合理、灵活地进行教材的分散、拆卸,然后再进行拼合,从而形成新的内容板块。同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一课多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课堂,灵活的运用预设的课堂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它是一切课堂技巧的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把单元后的口语交际分解组合,重新编排,这样学生就容易化零为整。把

七、八年级的知识系统化,有一个整体感,而一致于感觉学习的东西零乱不堪而收效甚微。通过单元式组合后,口语交际的学习训练就更集中,呈阶梯状上升,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还有《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文章有其相似之处,便可以比较性阅读;从人物的身份、性格、经历、遭遇、命运等方面进行辨析阅读,这样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认识的更深刻一些。当然《孔乙己》一课也可以“一课多案”,一种视点变化,多角运思的研究方法:

1、品“手”的描写。

2、体味孔乙己“脸色”的描写;

3、理解孔乙己的“偷”。

4、说说丁举人拷打孔乙己。

5、品味理解小说中的“笑”。

6、小说中的对比。

7、孔乙己的形象塑造。这都是以一个问题,从某个侧面切入,来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只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教者是可以找到、找出和拎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从而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的。

2、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及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实验教师设计的课堂案例,及对课堂艺术的研究在《洹河在线》上发表后受到致好评。

5、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成员吸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课堂艺术的材料,并努力运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成为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又一批中坚力量。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课堂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大改变了教师头脑中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另外,课题组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奖励,论文也多人次获奖。

7、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区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和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一课多案,一课多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让一课多案更科学?

4、激趣是课堂的首任,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让语文课“动”起来,“活”起来,“深沉”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九、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讲也练的关系?

2、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3、如何因课文的不同即设计不同的思路?

4、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十、结论: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区教师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课堂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

第11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内容摘要: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目的和意义依据内容和方法过程成果和结论

我从2013年7月开始,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严峻的话题。但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1从课堂入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探索,合作,实践中改革,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华,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2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上应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是一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3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所以,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这两点必须统一起来。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再次、要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第四让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最后,要让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激励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时分层次,让各类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所知就有所答,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真不错!真有你的!”“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就这样一来,以鼓励为主尽快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找回自信心,让学生心里明白,老师不放弃他,他没有理由不听好,不认真学习,所以也就不敢有所松动,也就不至于和其他同学相差很远。课后,我常去教室转转,辅导学生,和学生多沟通,认真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听取学生对语文课的意见和评价,认真对待学生反馈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到老师认真教学,从而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

更应该认真学习。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不满足自己的现有知识,建议他们多听广播,多看名著,拓展自己的视野。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恰到好处,不能不根据课程情况而千篇1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开头好了,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就是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3、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上提问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及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4、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啰嗦,要恰到好处。

5、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艺术。很多时候,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所不能预见的问题,怎样恰当面对并解决,值得深究。因为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6、恰当使用先进教学资源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当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影视艺术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时,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积极倡导本组教师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最大教学效率。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师偏重课文,学生视野狭窄的现象,我们还应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课堂,从而达到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2、研究观看名师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联系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4、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组成课题研究四人小组,针对六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2、研究阶段。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必须要研究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等。但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

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方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尽情地书写他们的理想、人生,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学习语文的成果。

1、教师研究梳理整合教材的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不只是对一篇1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2、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课题主持人取得“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课题参与者两人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

5、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我们所带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其他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课题组之外的部分教师不够重视,资源利用有限。

一年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它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今后,我一定会朝着未尽的目标,继续努力,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第12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课题类型: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

实验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从2007年9月开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从课堂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思考合作,实践综合中改革,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成为教的主体,也就是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能丢,但是教师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名师出高徒,高徒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去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不断追求,让课堂永远精益求精的发展。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优化了课堂,在教学环节上更科学,更严谨,更自然,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作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柳老师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柳老师首先从“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特别是柳老师精道独辟的点评是一语中的,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非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长期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艺术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励乐学说。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2、创造活动说。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3)

3、审美说。阎增武先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浅析教育过程的审美感》,《教育研究》1987.2)

通过学习理论,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一)充实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能力;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学知识是为了运用。

1、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能力。

2、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

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二)思维的快乐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维快乐,本应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变得了无趣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前的提示(因为太详细了)放在后面作参读材料,抛却以往的根据课文提示中的“结论”去“图解”文章的阅读思考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新版人教社教材(试验本),已把过去课文前的关于内容、写作特色的详细提示,换成了“训练重点”,我们认为这更利于“发现学习法”课堂教学结构的实施,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切莫用“先入之见”把学生变成思维懒汉。

2、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必须纠正“天马行空”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3、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学生分析自己语文水平不高时,常常归因于语言积累。以为肚里的“优美词句”太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却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制约语文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经常表现为不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情感的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四)成功的激励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视“神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借鉴文章思路和表现手法,而要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对文章内容和形式作辩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写作训练中力求“神似”。

2、感受生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所以,阅读教学后提供的材料或习作参考题,除了能很好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外,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能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中,思想会变敏锐,情感会更丰富。

3、鼓励创新。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努力写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有新鲜感受、独到见解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要求学生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对学生习作中的个人感触、偏激想法,作辩证分析,肯定其闪光点;对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做法,要充分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冲开固有思路的框架,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好文章。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我们认为知识的充实、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围绕情感性、创造性,把这四个方面作有机的整合,将形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合力,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

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

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1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题实施之前语文教研室多方面准备为课题的开展实验作准备。

1、对语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

2、对课题级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培训。

3、各校深入开展“理想课堂”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的活动。

4、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课题实验在八所中学同时进行,各校确立了以教研组长为主导,语文教师全体参与的校课题实验小组,其中由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布置分工,监督、考察、汇总、评解,各实验教师分工明确,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实践、比较、总结。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既独立又协作,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课堂实践理论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摆出来,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

八所中学既独立协作,任务分明明确,分别从:语言的导入,课堂的结构,课堂的提问,课堂的语言,课堂的心理艺术及评价,课堂的对话,课堂的师生的地位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把研究的小课题搜集资料,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理论然后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理论性的科学的独创见解,以论文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同时要把实验过程的课堂实录记录下来,一个一个环节进行分解、分析,论述课堂艺术在课堂实践中的体现,努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理论本系,便于更多的检验和推广。

(三)深入研究阶段

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在全区举行公开课,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实验教师都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多发表在“洹语在线”。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应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

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

教师明白了自己课堂的主体作用,就不会迷失就不会彷徨,更不会徘徊。简言之就是组织、引导、启发、激励、传授。

所以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心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言的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教师要设疑在无关之镍设疑在平淡处设置障碍,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七、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把玩教材,梳理整合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是一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通过课堂艺术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要想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融会贯通,收放自如,就必须具备把玩教材的能力和素养,把教材熟记于心,随时科学、合理、灵活地进行教材的分散、拆卸,然后再进行拼合,从而形成新的内容板块。同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一课多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课堂,灵活的运用预设的课堂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它是一切课堂技巧的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把单元后的口语交际分解组合,重新编排,这样学生就容易化零为整。把

七、八年级的知识系统化,有一个整体感,而一致于感觉学习的东西零乱不堪而收效甚微。通过单元式组合后,口语交际的学习训练就更集中,呈阶梯状上升,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2、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及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实验教师设计的课堂案例,及对课堂艺术的研究在《洹河在线》上发表后受到致好评。

5、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成员吸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课堂艺术的材料,并努力运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成为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又一批中坚力量。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课堂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大改变了教师头脑中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另外,课题组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奖励,论文也多人次获奖。

7、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实验,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需继续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和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一课多案,一课多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让一课多案更科学? 激趣是课堂的首任,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让语文课“动”起来,“活”起来,“深沉”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讲也练的关系?

二、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三、如何因课文的不同即设计不同的思路?

四、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十、结论: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区教师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课堂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

语文课堂艺术无论在学生还是在教师发展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去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第13篇:艺术生就业研究..

引言

随着1998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拉开帷幕,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异常火暴,山东省则更是领先于这股潮流。

2006年山东省艺术类考生突破16万,超过高考考生总数的20%,仅在青岛考点,北京服装学院首日报名突破1000人;中国美院第一天就有3500人排队报考,人数大大超过去年;青岛理工大学报名考生突破8000人,为历年最高……创历史新高。山东省考试院表示,“在山东省的2006年艺考中,考生人数为160869人,其中拿到“专业合格证”的考生有132600人,占82.4%。取得“ 专业合格证”的考生,只有40%能上大学。2006年,有500多所省外高校、38所省内高校在山东招收艺术生,在16万余名艺考生中,共录取艺术考生 54063人,录取率为33.6%。其中本科生39718人,专科生14345人,本科录取率为24.6%。”[1]一连串的数字无不显示着今年艺考的火爆。

一、对艺术类本科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面对愈演愈烈的艺考热,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又如何呢?经过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应用艺术类与纯艺术类本科生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1、应用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在金融、计算机等专业持续走红数年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成了考生报考的又一新热点。通过视觉来传达的艺术作品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览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均为紧缺人才。其供需比例高达1∶1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活质量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人们逐渐产生了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在商业竞争中,设计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

从目前的就业情况看,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软件公司、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也有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其中灯光设计类专业,具体而言,应用艺术各类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下:

(1)雕塑设计:现代社会中雕塑不再曲高和寡,它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空间模型制作方面,学雕塑的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汽车厂等大型机械加工厂对模型制作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城市雕塑、浮雕、园林设计都是雕塑人才大显身手的领域。

(2)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速已达二十五年,这一现象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而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用了25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50年的行业发展之路,堪称为“奇迹中的奇迹”。1979年以来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由30亿元总产值到 2001年的5500亿元的总产值,年均增长幅度高达30%。随着全国人民居住条件的全面提高,房地产业迅速成长的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建筑装饰行业正在迎来行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设计是装饰的灵魂。装饰设计水平低下,装饰设计人员紧缺是摆在我国装饰行业同仁面前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我国目前装饰行业从业人员850万,据行业专家预测2005年应达到1000万,仅设计师就需要10万人的增量,而目前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为从业人员总量的1.3%,人才的短缺已成为装饰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3)景观设计师“一将难求”: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房地产业升温等一系列好消息,让道桥景观、建筑景观、大地景观的概念逐渐成熟;景观房型、景观住宅等居住理念也家喻户晓,这些为景观设计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景观设计的需求不断扩大,且具有高度的生命力,需求旺盛加上专业本身的含金量,景观设计师将跻身高薪一族,且薪酬会随着年资的增长迅速升高。据中国景观建筑人才网负责人透露,“刚毕业的初级设计师月薪2000—3000元,工作3年以上的设计师,月薪升至6000元,而8—10年以上工作经验,又有大型设计项目负责经验的,年薪则能轻松突破30万元。”[3]

(4)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类、电脑艺术设计类是IT人才的缺口,一直都在呈持续猛增的势头”。随着广告、房地产、家居装饰和服装业的迅速发展,直接加剧了各种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设计类IT人才,且缺口不断扩大。广告和包装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重视,优秀的广告和包装设计将为企业和商家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消费者也能欣赏到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广告和美轮美奂的包装设计,不失为一种很大的享受。而每年国内、港台和国际的广告大赛又将这种享受推到了一个闪耀着光环的荣耀地位。这种让人们的眼球得到充分享受的行业还会更加红火。

(5)游戏和动画行业前景无限:动画行业也是国家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全球动画产业的产值为2000亿-6000亿美元,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数字艺术虽刚刚起步,但据调查,“动画游戏产品”未来市场产值将超过20亿美元。 我国已把游戏引擎开发纳入863计划,动画业前景无可限量。目前国内游戏软件设计能达到专业水平的人才全国只有8000余人,而需求将达10万人。”[4]一个产业的新兴,必然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此类专业人才不过万人,游戏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的市场需求很旺盛。目前一些从事动画制作行业的人士,月收入万元以上,但国内受过动画专业系统教育,具有专业技术素养的本科生、研究生却寥寥无几,很多是学广告设计或建筑设计的人士转行投入到动画制作业。因此新开设的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将非常乐观。

(6)灯光设计类:目前只有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开设,每年毕业生不足百人,随着舞蹈表演、音乐会等文娱活动逐渐升温,这类人才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7)数码艺术、视觉艺术:是近两年开设的新专业,由于专业人才奇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全国各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动画制作公司、网络公司等影视节目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导演、制作方面的工作。其薪资水平在几大热门行业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

2、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

相对应用艺术类毕业生,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就相对凄凉许多。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笔者在我省多个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调查发现,前来招收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单位十分有限,几乎没有一家单位需要绘画专业的学生。

2、纯艺术院校与综合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比较分析

纯艺术院校与综合类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其共同特性是:都是艺术生且专业名称相同,四年制本科学士学位。其不同点是:

(1)综合类院校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纯艺术院校则是培养精干单一的专业人才。综合类院校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培养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每个综合类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定位,来指导培养方式,如山东大学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做社会的中流砥柱学美术的不但要会画画,还要会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会经营管理。纯艺术院校当然也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学校的性质,专业设置单一,更注重的是培养单一的专业人才,而从目前市场上看,社会需要最多的是综合性人才。

(2)对外语水平的重视程度不同。综合类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外语水平,外语是必修课且师资精良。部分综合类院校则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水平方准于毕业。而纯艺术院校对英语则没有太严格的规定。在国家研究生招生对英语限制最低分数线的情况下综合类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占很大优势。

(3)所拥有的就业信息资源不同。综合类院校的各类毕业生众多,就业信息量大,校友资源丰富,就业渠道完善;这些非纯艺术院校所能比也。

综上所述,综合类院校艺术专业的就业形式是总体上好于纯艺术院校。

三、艺术类本科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 万人,比去年增加22%,因此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就业市场上各种职位的空缺越来越少,劳动力供大于求,大学生也就成了廉价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扩招导致整体教学水平的缩水。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700多所高校建立了艺术专业和院系,包括一些综合类、师范类和理工科院校。“艺考”扩招之后,许多艺术院校的专业课都从小课变成了大课。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课。青岛大学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解涛表示:“艺术类专业不属于就业时的热门专业,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比其他专业低10至20个百分点。这跟哪所学校没有关系,与整个社会对此类岗位的需求有关。就目前来说,多数艺术类专业已经面临供大于求的情况。

(二)、高校专业设置错位,教育质量下降。随着高校的扩招,而且艺术专业学费高,越来越多的高校争上艺术专业,但高校办学是需要一定条件支持的,这些条件包括师资队伍的条件,设施设备的条件,学校地理位置的条件,甚至学校校友等人际关系的条件,而有些学校的师资设备并未达到开设艺术专业的要求,也竞相开设艺术类专业,还有些学校片面的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而忽视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几个班级合堂上课甚至缺老师上课。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一些高校为了填满大学四年课程时间,竟把很多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安排进来……而我们的邻国俄罗斯又是怎样的呢?“从2003年9月1日起,俄罗斯实施新的教学规范,教学楼一层设衣帽间,以班级为单位低年级每班有固定教室,中高年级教学进程根据班级教师和科目教室的体制安排,每班不多于25人,每名学生在教室所占的面积不得小于2.5平方米。”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艺术类本科生能力水平整体缩水,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当代社会就业体制造成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两个渠道并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带有很多的盲目性,不确定因素,缺少必要的法律监管。因此这两个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四)、用人单位的挑剔。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才能成为胜任那个工作岗位。毕竟刚刚毕业的学生,是一张白纸,除了学校学的很书面的理论知识,哪来的工作经验,又有谁能提供给他们工作经验呢,这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吗?

(五)、大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9]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特别一些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经常高不成低不就,找工作自然就成了难事。

(六)、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很多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以上这几点都是影响当今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本科生就业难的因素。

三、对解决艺术类本科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新的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各地方、各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这一人才资源的重要作用,突破传统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吸引毕业生、用好毕业生的良好环境,创建有利于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有效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真正把高校毕业生的资源优势变成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力量。

(一)、艺术类专业设置应与就业市场挂钩,对学生的教育要与市场接轨。“自从国家把学校的规模与专业设置的变更权更多的赋予学校之后,的确它增强了学校的活力,使学校能根据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出及时灵活的反馈。但学校对人才的供求信息掌握也不是充分的,做为非盈利单位的学校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人才培养与供给相对于市场需求在时间上是滞后的,在周期上是非同步的。”[10]因此,招生和就业需要配套,如果不配套将形成招生人数增加,就业市场饱和的严重现象。同时应着重从学生的能力培养下下功夫,并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做到营销对路。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了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只有与社会接轨,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位刚走上讲台的大学毕业生说“开始上课时有些吃力,感觉所学的知识不够用,掌握的教学技能不全,学校还应该多教授一些对发展专业有利的技能,比如掌握书法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各种版面设计技能,培养相应的教学技能、组织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拓宽思路,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增设社会需求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供有利条件,鼓励同学们多学一些第二专业、第三专业,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增长,才能够与就业市场相辅相承,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加快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要根据就业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和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调整、充实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无形市场的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1、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工作,继续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各地方、各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用新的思路和新的观念统筹谋划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靠发展去解决毕业生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克服和消除体制性障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纳毕业生,不定期组织毕业生市场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课与社会需求量的比例,了解就业市场定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建立建全一批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2、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主,各级地方用人单位为辅,小型人才招聘,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充分调动发挥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就业结构。努力搞好“市场引导、学院搭台,各系唱戏”的毕业生就业模式。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四)、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1、转变就业的地域局限观念

通过调查发现,就业难并不能真实地概括出当前的就业现状。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真正的“ 难”,是难在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国家急需的而又艰苦的地区(包括广大农村)行业,没有人去。大中城市发达地区与行业,人才蜂拥而至,相对过剩或大材小用。”[11]所以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法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都不愿意离开其所在的大城市,都觉得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认为,以北京为例,首都的艺术类毕业生基本上都想留京其实北京也是有一定容量的。北京的文化团体虽然多,但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来自祖国各地的艺术人才的就业需求。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非常需要各类艺术人才,尤其是我国的边远地区、西北部地区十分缺乏艺术类的师资。金铁霖说:“如果把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我们的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能达到100%,甚至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12]之所以大学生择业出现明显的地域性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地区,城乡差异十分明显的国家,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劳动者工资福利状况差别也十分显著,加之我国劳动人事、户籍、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制度还不完善,劳动力的流动还比较困难,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毕业生就业范围的选择。”[13]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转变就业观念和思维来促进自己更快的适应社会。

2、转变就业方式和思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1)艺术类本科生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说:“我们毕业的学生,真正从事艺术工作的其实占少部分,大部分毕业以后都从事其它的一些专业,比如学美术的出去以后做设计”[14]。就业方式的多元化的同时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主流。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重要举措。“国家规定凡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将为其提供所有的人事代理 ”。[15] 这对我们大学生创业是个很好的锲机。“如果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要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那么由就业到创业则将成为这种制度变革的一次新的革命。实现由就业到创业的转变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的过程,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更需要有效的改革措施。”[16] (2)以艺术类本科生在威海自主创业为个案的分析

就威海市而言,它是一个文化气息并不浓厚的小城,从目前来看,威海市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算不上富裕,普通市民也买不起昂贵的艺术品陈列家中,只有几少数先富起来的人来购买艺术品。但他们已经意识到艺术的地位,因为艺术涉及的领域太广了,如:服装、广告、装潢、网页、图画、油画 ……韩国、日本把艺术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他们很尊重艺术,日本动画业为其国家创收了大量的外汇,韩国的网络游戏更是为其赚足了腰包,艺术家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威海居住着大量的韩国朋友,他们也影响着威海人民的艺术价值趋向。

从长远角度看,艺术扎根于这个城市是非常必然的,威海三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与韩国经贸、文化交往密切,这不仅活跃了城市气氛,而且也拉动了经济增长。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必然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热爱艺术、学习艺术将成为威海市民的一个精神价值趋向。

目前威海市的青少年美术培训机构虽然不少,但都是家庭作坊式教学、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专业的机构,其教学质量和教学设备也相当的落后,师资结构更是参差不齐。而威海市民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却逐渐重视起来,五六岁就开始让他(她)学画画,做手工等,因为他们也知道艺术教育在儿童时代是最能启迪孩子智慧的。

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凭借我们百年山大,活力威海分校的良好社会声誉,山大人自强、自立、川流不息的精神,认真、勤奋的治学态度,办一个为威海市民服务的艺术机构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百姓的欢呼。我们山大威海分校艺术学院立足于威海,服务于威海,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提高威海市青少年学习的机会,以高等学府正规、优质的教学路子,来提高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同时也解决了我院系部分学生就业问题,近两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般,大家为找一份好工作拼的头破血流,有的转行了,学了几年的专业束之高阁,岂不可惜?但我们如果转变一下思维把就业变为创业,如果项目适合且社会需要的话,岂不是柳暗花明。 结语

艺术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物质生活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同时也意识到艺术的重要性了,但我们的设计艺术前后不足50年且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目前在国家的辅助和市场的带动下各高校开设美术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我国的大城市出现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并不表明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已经绝对过剩了。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仅仅5%,而在这5%的人群中,能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的人群比例就更加少了。因此,艺术类毕业生就总体毕业生人数来说还只是少数。而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看,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艺术类考生的就业和发展在未来仍然是充满潜力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也是社会的迫切希望,尽管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可能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停止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17]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校招生培训信息网http://www.daodoc.com/.[13] 陈学飞,秦惠.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中)[M].中央编译出版社, p203.[14] 生活网http://www.daodoc.com/ [16] 陈学飞 ,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中)[M].中央编译出社,p274.[17] 陈学飞 ,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中)[M].中央编译出社,p204.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如何?记者从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获悉,艺术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本科平均就业水平,高达83.8%,不过,像音乐学等纯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如艺术设计等技术性专业好。 考生人数连续四年保持在2万以上

每年到了年末,我们便可看到背着画板、穿着舞鞋的全省各地考生集中到南昌赶考,第二年春天的外省院校校考时还能看到他们匆忙的身影。从省高招办近年来发布的高考生报名人数可以看出,我省高考生人数从本世纪初便开始一路攀升,直到2009年,高考生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趋势。而艺术类考生也是逐年增加,2005年的报考人数为1.8万人,2006年突破2万大关,并一直持续到2009年。 高出平均就业率6个百分点

从过去几年的艺考生人数来看,艺考并未有降温之势。那么,四五年前进入大学就读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呢?14日,记者从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了解到,2009年我省本科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7.26%,艺术类本科生的就业率却高达83.88%,高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专科生平均就业率为78.37%,艺术类专科生就业率则为85.25%,也高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就业门槛低多为灵活就业

不过,记者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表中看到,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大多进入了私企工作,如有的毕业生进入运输公司、物流公司、电子公司的相关岗位,还有的进入了琴行、制衣厂和文化传播公司。只有少部分艺术类毕业生进入高校升造,还有的进入中小学任课,进入国企和党政机关就业的也只是少部分。

据分析,与多年前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少了对艺术梦想的渴求,多了一些务实甚至功利的想法。也正因为此,艺术类学生就业渠道多、门槛低,拉动艺术专业就业率。

技术性专业比纯艺术专业就业形势好

据了解,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也呈现出结构性不均衡,不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情况各不相同,学校名气大的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如南昌大学和江西师大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较为抢手。另外,艺术类技术性专业比纯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要好,市场需求也更大,如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以及制造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就明显高于声乐、舞蹈等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生需求

(责任编辑:sll)] 就业率最高的十大专业 艺术生命专业找工作难

2008年06月17日10:13 [我来说两句(28)]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搜狐教育

本科专业分析——

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

下图为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低的也有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其职业工作要求的专业性很强,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行业和职业是中国增长较快的的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就业率最低的10个本科专业集中在艺术和生命两大类专业之中

下图为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名。从中可见,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名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资也低。

艺术生就业率不足50%

一些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生,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本身就“学艺不精”,这加大了就业难度。再加上整个就业市场压力增大,上海市的艺术生近两年的就业率远远不如其他专业,有的甚至低于50%。

中央电视台的最新调查也给热情高涨地做着“明星梦”的学生当头泼了一盆冷水:2004年、2005年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足30%;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生存而改行;成为国内知名明星的几率仅为0.003%。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的学生王孝瑜早在去年9月就开始了找工作的历程,现在依然一无所获;2003年就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的黄金,至今仍然走在寻找工作的路上。1999年中央戏剧学院在全国仅招收15个导演,黄金从几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然而,黄金目前已陷入经济困境,生活费和每月600元的房租都无力支付。

美术类

分为美术学、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灯光设计、广告和包装等。

在商业竞争中,设计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从目前的就业情况看,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装饰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软件公司、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也有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其中灯光设计类专业,目前只有上戏和中戏开设,每年毕业生不足百人,随着电视表演、音乐会等文娱活动逐渐升温,这类人才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据悉,上戏该专业每年15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数码艺术、动画设计及视觉艺术是近两年开设的新专业,由于专业人才奇缺,市场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全国各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动画制作公司、网络公司等影视节目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导演、制作方面的工作。据悉,该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在几大热门行业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

现代社会中雕塑不再曲高和寡,它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空间模型制作方面,学雕塑的人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等大型机械加工厂对模型制作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城市雕塑、浮雕、园林设计都是雕塑人才大显身手的领域。

国画和油画专业稍微弱一些,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或者任教,考研的也不少。这些学生可以向实用美术方面发展,从事平面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也有比较广阔的就业前景。

百大应届生就业网小编了解到,艺术类专业可以大致分为“应用艺术类”和“传统艺术类”两大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类专业.从当前留学生的总体情况来看,应用艺术类专业生的比例较高,因为现在学生更注重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对于专业而言更看重实用性,而传统艺术类的留学比例稍低.

但这种差异在不同留学国家情况也不一样,主要由各国艺术类院校的不同课程设置和学科优势情况决定.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院校设置中,应用艺术类比传统艺术类要少,按照比例,应用艺术占30%,传统艺术占70%.这主要是由于三个国家艺术院校的传统专业即古典学院派专业在世界地位更高,认可度更高,师资力量和教学传统更具优势.

在就业情况上,应用艺术类与传统艺术类也不一样.威久留学市场部经理冯继尚认为,应用艺术类学生就业较吃香,传统艺术类学生就业较个人情况而定,因为是不同的艺术熏陶,各个领域都各有差异.

艺术类专业过热了吗?专家指出,通过视觉来传达的艺术作品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传统的美术、音乐表演等专业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狭窄等问题.

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这些专业也相应地成了近年来的热门.上海市劳动部门有报告指出,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关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人才紧缺.

毋庸置疑,艺术类专业正朝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用艺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懂物理和建筑,就无法搞建筑、装潢设计;不懂计算机就做不出数字化影音作品.艺术学科的这种发展,也说明艺术和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课严重缺失的“跛脚”毕业生就业压力必然不小.

国内近几年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艺术文化人才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艺术类专业学生大部分回到国内发展,回国和在国外的比例大致是8:2.归国学生中学美术类的主要是去设计公司、设计院、艺术文化管理公司、绘画工作室或者从事大学艺术教育;学音乐类的主要是去演出团体、大学、艺术经纪文化公司等.

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更多的工业设计人才.由于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设计,因此如今在汽车、手机、电脑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关注产品设计问题.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数以百计的工业设计师,海尔集团也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工业设计专家.而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最近几年,随着创意产业的崛起,为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而纽约的这一比例为12%,伦敦为14%,东京为15%.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显示,上海创意产业对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软件设计等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

不管怎么样,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在当今社会,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也相当可观.还是有市场的,就业前景客观,当然,这都需要从业者的努力.

第14篇:艺术创业研究方法\\x27心得体会.梁琨

心得体会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艺术观念中对“艺术”内涵的理解和界定大致可以归纳为下述几个阶段:

(1)古希腊罗马时期“广义的艺术”阶段。此时艺术的概念包括了所有具有一定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和工艺劳动。

(2)中世纪时期“自由的艺术”阶段。艺术只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3)近代以来“美的艺术”阶段:艺术包括音乐、诗、绘画、舞蹈和雕塑五种。这种划分方法较为明确地区分了这些艺术门类和“机械艺术”即手工技艺和机械技艺等的不同,基本奠定了现代艺术概念种类所属方面的内涵。

(4)现代、后现代以来“开放的艺术”阶段。在这一阶段,从美学形态上看,艺术除了原来的“美的艺术”之外,还增加了丑的艺术、荒诞的艺术、“反艺术的艺术”(如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等;从艺术门类的角度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门类则在不断扩大,如摄影、电影、电视、多媒体等新兴艺术门类的加入。此外从通用的艺术概念来看,现在又再一次把从近代以来“美的艺术”中划出去的工艺艺术(包括现代设计艺术)、建筑艺术等也包括了进来。

事实上,艺术从早些时候含义的驳杂含糊混逐渐发展到与今天的内涵大致相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自十八世纪起,西方“美的艺术”以“美”为宗旨而与一般的工艺艺术分开以后,沧海桑田,现代的“美的艺术”又早就经历了根本性的价值变异。大约至19世纪中后期起,随着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的风起云涌,大量丑的东西堂而皇之进入”美的艺术殿堂,非但如此,大量的风起云涌而又前所未有的的艺术新现象又屡屡向常规的美学艺术学观念及理论作出激烈的挑战。艺术的剧烈变动,自然也反过来促动艺术对象的扩大。

从艺术创作主体的角度看,艺术创作中源远流长的表现论和再现论遭遇了严峻的危机。在以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为代表的古典形态和近代形态的艺术创作中,再现论认为艺术是客观世界的模仿和再现,而表现论则把艺术视作艺术家主体心灵与情感世界的外化。

而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看来,艺术与世界并非构成表现或再现的关系。现代主义在处理艺术与客观外在世界的关系时反对再现现实,强调表现内心的生活,心理的真实或现实。后现代派艺术家则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不再是带着仪式性光芒的类似于圣母那样的形象,艺术也不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超越性的自足自律的世界,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严重的变化。现代艺术常常以陌生化原则强化人的内心主观世界,而不再以像或不像为艺术的标准。现代艺术家的这种内心精神是如此之强大,使得客观物质媒介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和变形,如毕加索画中破碎的体、面、线条,不完整的形象,摩尔雕塑中夸张的人体和女性形体特征,达利画中的超常规组合,物象的逼真与总体画面的荒谬与不和谐,荒诞派戏剧中人之变成犀牛……更有甚者是后现代主义艺术。诚如杰姆逊指出,“我们一旦从现代主义的黄金时代踏进后现代的世界,基于实践上及理论上的双重因素,表现的美学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几近消失了。因为„表现‟这概念自始就假设了„主体‟本身是可以透过它来解说的。换言之,„表现‟所申明的是一整套形而上的假设,它完全肯定„主体‟能有内外之分,认为在„个人‟这单元以内就常常隐藏着难以言传的痛楚;到了感情外泄的一刹那,内心的痛苦便得以投射出来,形成一种姿态、一声呼喊。内心的感受透过戏剧性的外化形式传达于外,最后使主观的情绪得到净化。”

因此,对艺术的文化研究转向的这种思索和探讨代表了我们对自身理论立场和当下艺术处境的一种必要的反思,一种切实的努力和追索

第15篇:教学艺术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曾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现任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及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著作】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究》、《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文集》、《于漪教育文丛》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于漪的文章《往事依依》收录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于漪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其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她的教育思想立足点高,覆盖力强,生命力持久。构成她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全面育人观。树立育人大目标。(目中有人,教文育人,弘扬人文)

二、语文整体教学观。(教学立体化,多功能)

三、自我塑造观(语文教师要有师爱,要有激情;要有深厚的功底;要有时代的年轮)

于漪的情感教学艺术

一、熏陶感染塑心灵。(创设情境,揭示寓意,变角度提问,联系·扩展增添情感浓度)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方法更新变化,趣:要有趣味,情:传之以情,以情激情)

三、利用知识的磁力。(力求知识的广度,力求知识的密度。)

四、饱尝思维劳动的乐趣(面上开花,纵深发展,鼓励求异)

五、用语言“粘”住学生(充满感情,生动亲切,辞彩丰美,节奏和谐,体态附助,纯净严谨,富有逻辑性)

宁鸿彬的语文思维训练教学艺术

一、宁鸿彬简介: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小学,中学工作.1976年调到北京第八十中学直至退休.1986年被评为特级教师.曾被选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宁鸿彬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构成

(一)宁鸿彬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着眼未来,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宁鸿彬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构成

1、未来人才观:两种精神,三个面向,四有新人。

2、创造思维教育观: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

3、宁氏三原则:三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

三、宁鸿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一)课堂常规训练

1、朗诵训练

2、讲说和听记训练

3、卡片训练

(二)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1、多端性训练:多方向、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多样性解答(猪八戒照镜子);异解归纳(谁是最可爱的人)

2、变通性训练:随机应变,不拘常规,灵活运用。尽可能摆脱思维定势。反方向求解,用“敷衍了事”造句;变方式表达,变换原文的词语或文体,如《有的人》、《石壕吏》;综合性评价是在复习中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3、独特性训练: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认识事物,冲破习惯范围,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创造性发挥,想象补充《项链》结尾;加工性修改;独特的课文设计,点睛式。《故乡》、《皇帝的新装》。

(三)写作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1、结合课文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2、创造性专题的口头作文训练多端性作文训练,隐意性的作文训练,疑难题征文。

(四)语文知识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1、卡片教学艺术

2、“弯弯绕”教学艺术

3、多样性组词、造句。

钱梦龙的语文导读艺术

一、钱梦龙简介:

钱梦龙,1931年2月生,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历任嘉定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是嘉定区桃李园实验学校(原实验中学)前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现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二、钱梦龙的语文教育思想

(一)“三主”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钱梦龙的语文教学艺术被概括为“三主四式”

语文导读法。其中“三主”体现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认识规律的过程。“实现认识的质的飞跃,教师可以辅导,可以讲解,可以为学生认识的飞跃创造种种条件。但学生认识过程的完成,教师不必代劳,也无法代劳”。这一思想打破了语文教学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训练。”一反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由演员转换为“导演”或“教练”

1.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2.以教师为主导。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导”而不是“灌”或“牵”。主导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⑴做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⑵做学生求知过程的启发者。⑶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⑷做知识的传授者。主导就是因势利导,导的条件是“势”,即学生的心里特点,学习实际,思维走向等。3.以训练为主线。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训练的多角度、多方面;二是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前独立练(自读),教中重点练(教读),教后反复练(作业和复读)。

(二)、“三主”语文教育思想的特点

1.语文教学的人道化。2.语文教学的科学化。3.语文教学的民主化。 4.语文教学的艺术化。

三、钱梦龙的语文导读艺术

(一)革新传统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要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教学思路要有新鲜感,要会营造问题情境。3.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具有自学能力的人。

(二)革新传统的教学观。1.培养自学习惯。制定训练规程。(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培养习惯,形成能力。2.提高训练力度。对于重点课文,要提高训练力度。《孔乙己》3.讲究训练的艺术。钱梦龙的导读课的主要特点是指导学生的能力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巧妙的“课头”设计。⑵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乐趣。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

(三)钱梦龙运用的四种基本课式

1、自读式。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的阅读形式。具体步骤: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

2、教读式。教会学生自读的阅读训练形式。确定“教”的重点,讲究“问”的艺术,提高“讲”的质量。

3、练习式。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促进学习的迁移。以记诵为主的练习,以消化为主的练习,以应用知识为主的练习。理解知识,举一反三。4.复读式。 综合阅读评价训练。以知识归类为目的的复读,以比较异同为目的的复读,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复读。

第16篇: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教育专家魏书生谈学习指导》读后感

-

小结、复习是学生消化、巩固形成新的知识,并事其结构化、系统化的学习过程、魏书生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它,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做法。

学习小结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大脑中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可以提高独立学习能力,特别是分析、比较、整理、归纳别人观点的能力和提高自己见解的能力;可以形成自己良好的智能体系。

魏书生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中的自结,实际上就是学生小结的过程。在各种文体的教学中,魏书生引导学生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让他们总结方法,如议论文划分层次的方法有: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

学习了小结的艺术这段内容,让我不得不佩服魏书生老师的做法。他不仅教给学生小结的方法、技巧,也教给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整理知识,让所学知识前后贯通,形成知识体系,这也是一种学习品质的培养。

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曾经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每教完一课,就能让学生在专用本上整理,本课的生字词,包括易错的字词,词语的理解等。课文的重点和涉及到知识点。课后习题,以及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等。每位学生自己整理后,在班内交流,及时补充,老师再增加一些知识考点。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复习巩固的过程,更是对知识的梳理。教完一个单元,再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心中有一棵“语文知识树”。如果每位学生每一课都能认真做好整理,那他的自学能力定会提高。语文成绩也会提高。

小结也有艺术,魏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已形成了他的独特做法,我们一线教师在学习他的做法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小结,提高自学能力。

第17篇:听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心得体会

听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听了莱州一中教研室主任潘智明老师作的关于语文教学艺术方面的报告,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潘老师在报告中指出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要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觉得确实是这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从教14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努力,向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去发展自己。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靠人师的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身就是一本非常珍贵的无形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言谈举止,都渗透在每一次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亲近学生,肯定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成效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其次,教师要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爱每一位学生。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在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潘老师在报告中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他独到的教学理念:把一个45分钟变成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45分钟;把老师备课的过程变成学生备课的过程;把老师讲解的过程变成学生讲解的过程;把老师命题的过程变成学生命题的过程;把老师批改的过程变成学生批改的过程;把老师总结的过程变成学生总结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报告中潘老师还提到好的环境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里,学校的文化氛围,身边的朋友,父母的教育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成长,正应了这样一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周边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一个正面例子对其提供了佐证,很有说服力。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会上潘老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对如何识记字词,怎样学好文言文等问题都做了指导。总之此次报告会为我们了解、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借鉴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破解教学中的疑难,提供了思路和对策。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实现着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逐步提高和发展。

第18篇: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篇一:课堂教学艺术学习体会

读《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与技术》心得体会

白庙中心小学

保岚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

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篇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学习心得2

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我获益良多,从这个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感,也学习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当然,这一个培训学习也让我自己进行了反思,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等方面,都是需要鞭策我自己学习进步的动力。以下是我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所思所想:

一、精彩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奠基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不仅是一节课的序幕,揭示本节课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抓住学生胃口的“头菜”。如何吸引学生来进入我们的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投入参与课堂,这都是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需要着重思考的地方。自然流畅、富有吸引力、直切主题、生动有趣,这都是课堂导入的艺术魅力所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置一定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所预设的环境中来顺其自然进入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设置疑问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比赛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下走进课堂教学……这些都是成功的课堂教学艺术,而这些成功的课堂导入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来因地制宜,制定相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案。

二、精彩的提问是一节课成功的催化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上的提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多形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我们可以检查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甚至可以推动促进学生的生化,达到课堂生成。当然课堂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每个环节每个内容都需要提问,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进行提问,而是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处来提问,需要学生思考掌握的地方来生成问题,根据每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学生来提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的同时,需要在对课堂教学每个环节进行预设生成,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是一节课成功的润滑剂。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来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进入每个环节的学习,而在这其中教师的语言就起到关键的作用。每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让学生能清楚明了地知道每一个环节是怎样的内容,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每个细节需要教师的语言生动地表达,能吸引住学生跟着教师走,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内容需要教师的语言形象地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准备地把握,精炼准确、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激情而又优美、标准而又诙谐幽默,点燃整个课堂的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要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富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自己在许多细节上进行精琢细炼,不断地学习充实,才能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艺术效果。

篇三: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4月16日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学习讲座——中国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发展》培训,通过培训让我耳目一新,对此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

一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第19篇:艺术实践心得体会

第一篇:观看2016新生文艺晚会心得体会

青春飞扬,激情荡漾,绚烂的灯光,多彩的节目,这是成理新生的文艺盛宴。本次晚会主要是由“青春”“大学”“成理”三个篇章组成。华美的灯光照耀着演奏者们的脸庞,悦耳的器乐声为我们拉开了晚会的序幕。

来自商学院的乐手们为我们带来了超凡脱俗的器乐合奏《超能style》。中西结合的曲目让我们耳目一新,但不变的是乐曲中属于青年人的朝气蓬勃,自信向上。正如曲名一样,成理人,有超能的style。

作为青春篇章的第一个节目《炫动青春,光耀未来》,管科院的同学们用充满科技感与现代感的电光舞,诠释了他们的独有青春。天马行空的舞步,动感十足的节奏,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成理人。他们在热血的青春中拥抱美好的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

接下来的小品《父亲的人生》,让我不禁感到父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之一,他总是不善言辞的,可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父爱如山。核自学院同学们体验了父亲的人生,用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演,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的伟大。像剧中的癌症父亲所说人生就像下火车,不管早晚下车,都得开心。作为子女,不管离父母再远,都要经常和父母联系。

接下来是晚会的第二篇章:大学篇。

第一个节目是《理工六十年,老树新枝更著花》。六十载风风雨雨,成理这棵大树越发茁壮。舞台上的表演只数分钟,展现的却是一代代成理人终身的追求。我们的成理,就像山上的敬松,弥历风雨,越发强韧!

其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节目还有舞蹈《砥砺前行》。珠峰之高,难以攀登,可理工人的毅力与勇气超越了外在的艰险。传艺学院与体育学院的同学们用铿锵的舞蹈重现了40多年前学长们勇攀高峰,不畏艰险的成理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为着梦想砥砺前行,为着未来奋勇拼搏,成理青年,青春无悔!

最后一个篇章就是成理片,以朗诵《豪迈理工》以及大合唱《在灿烂阳光下》结束。此时,作为成理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祝成理的未来更加美好!

第20篇:艺术概论心得体会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1

从刚开始选择这门课程时并不知道这门课程能学到什么有什么用,但是接下来的了解和学习使我大开眼界。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创造于生活,更是美于生活。这个网络课程让我很受益,讲了很多优秀大师的作品,而欣赏这些优秀作品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助我们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更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向前发展。

学生姓名:李迎港 学号:2015140540115

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2

现在的网络课程视频让我们现在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好艺术概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与艺术密切相关,掌握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互相沟通,相得益彰。同时对加深对艺术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坚信学习了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后,自己的艺术修养艺术气息都会慢慢上升,努力的完善自己。

学生姓名:李迎港 学号:2015140540115

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3 我们要把从课程上学习的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艺术概论的根本法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对人的实践行为的概括和指导。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艺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辟地理解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力;反过来,较高的艺术感悟力对于提升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促进我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论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名字:李迎港 学号:2015140540115

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4 学习艺术概论要注意结合中外艺术史和中外优秀艺术作品。而且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还有不了解人类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我感到了自豪和骄傲,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认真的学习好我的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慢慢的体会艺术的无穷力量。

学生姓名:李迎港 学号:2015140540115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5 艺术可以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不足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

学号:2015140540115

学生姓名:李迎港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6 艺术概论是以个门艺术的普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的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究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的普通规律,主要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更可以借助这门课程来与自己的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自己专业技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学号:2015140540115

学生姓名:李迎港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7 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老师对艺术学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全面的介绍了艺术的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而通过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通过艺术概论的这门课程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号:2015140540115

学生姓名:李迎港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8 经过美术概论这么网络课程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从而我对艺术概论也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对于一些艺术作品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艺术概论是概括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学习了这门课,有助于全面的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艺术观。又有助于开拓艺术视野和增强艺术修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后,可以使我们从一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得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真正的、充分的得到艺术的享受和艺术的塑造。

学号:2015140540115

学生姓名:李迎港

《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doc》
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