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 基本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2主要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启发思考 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3)自主(或小组)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些资料能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而在数理学科中则可以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3特征及优点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同时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常见两种表现形态:即建立专题网站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推荐第2篇: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而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启发思考

学习对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3)自主(或小组)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探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些资料能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而 在数理学科中则可以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同时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常见两种表现形态:即建立专题网站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设计特色]

开放整合创新

[学生特征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媒体使用方式

知识与技能了解网络不同的花2提供资源观察朗读

掌握网络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常识3’提供资源扩容知识浏览观察

过程与方法理解多媒体花钟的形成10’创设情景观察、理解

运用多媒体出现花开放的条件的场面15’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观察、仿说

运用BBS发表贴子学习句子的多种方式5’扩容实践动手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多媒体夏天画面、儿歌内容5’创设情景观察、朗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学习网,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推荐第3篇:探究性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郭述桂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主体地位 评价方式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从而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多元化、信息资源无限丰富的今天,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科学探究已具备了较好的充分条件,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公民要求我们不仅要将教育延伸到学校之外,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它提倡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等目标的教育层次,呼唤“面向问题”而非往日的“面向定义”,数学问题来自实际,而学生需要用探究的手段来学习、验证和发展数学,需要数学探究的土壤来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高解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毋庸置疑,数学探究性教学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又是实施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呼唤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殊不知这正是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变一言堂为多言堂,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固定学说,敢于冲破陈旧观念,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思维的良好动力,一个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鲜事物总是主动追求,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开导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遇事多问为什么,千万不要对学生的疑问和好奇进行打击和嘲讽。

三、数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究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如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后,可以这样教学匹配例题:

例(九年级上册p74页例2):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市场调研表明:当销售价为2900元时,平均每天能售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问题1:本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是什么?(分组讨论,举手回答) (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销售的数量=5000元) 问题2:设合适的未知数,并利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冰箱每天的实际销售量和冰箱的实际销售利润。(小组内完成,全班交流) (如果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那么每台冰箱的定价为2900-X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2900-X-2500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8+4〃■台。)

问题3:列方程,解决这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后,教师示范板演并点评)

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根据题意,得 (2900-X-2500)(8+4〃■)=5000 解这个方程,得 X1=X2=150 2900-150=2750 所以,每台冰箱应定价为2750元

点评: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设未知数的方法和解题方法,只要合理就应该加以肯定,可鼓励学生选择最优化的解题方案,避免出现限制学生思维的现象。

四、重视过程,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应采用多元性。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手段可以更灵活,例如:鼓励式的“评语评价”,经过申请后的“推迟评价”等。而教学评价的主渠道还是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例如:设计一些学生有一定经验,但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相联系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抽象其概念、探究其规律。让问题更具有开放性,答案更具有多元性,评价更具有灵活性。“——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讲得真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和激励,是对学生付出努力后的最好的评价和回报,是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质。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教学中的生命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推荐第4篇: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九年级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关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的重点。

在我校化学教学中,教师们能有意识地将主题性教学理论,构建成学习理论运用于化学教学,探索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多、周期短,施教于能力一般和偏低的学生尤其困难,九年级化学教学究竟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什么?作为我校研究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STS)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其实践价值在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重能力、以学生为主、重心理品质培养的方向发展,形成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1)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逐步建立“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注重化学与STS教育的实践。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3) 找准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点,进一步密切各学科的联系,建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

(4)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学生的探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的整合。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研究力求在化学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其中包含“探索—发现—创造”三个核心环节。探究,即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现有条件,有目的地、主动地探索研究。发现,是学生探究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构建起新的知识。发现这一环节又进一步引出创造这一最终指归。化学教学中创造的意义不仅在于科技小发明,更重要的是掌握能产生知识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形成,能重新认知、重估价值等。

理论上有:1.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重要成果;2.布鲁纳、施瓦布等人的“发现法”和“探究学习”理论;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

四、研究的内容要点

(1) 建立化学学科“探索—发现—创造”的研创式教学新模式。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探索—发现—创造各环节及其有机联系上进行深入研究,在课题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课等分面进行全面研究、总结。

(2)密切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研究化学综合课课型及活动课的内容,并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

(3)建立本课题研究信息资源库,形成化学教学校本课程。 (4)注重在化学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社会反馈情况的研究,加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密切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并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与之相关的教学模式。

五、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日本将培养“生存能力”作为教改的基本方向。

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发展、实践、创新”的改革思路。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理论学习、钻研与借鉴,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运用自己的眼光来筛选。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大面积研究我校学生化学素质,了解其特长与发展方向,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个案分析、实验探索等研究方法。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认真探索、总结。建立各自研究课型的教学模式,运用方案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结题报告、活动记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交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与其他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校和班级进行对比实验。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1、起始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

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和理论支撑,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论证课题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

2、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阶段(2009年9月~20010年12月) 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

完成形成阶段:实验班与非实验的同类班级进行对比研究,

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教学探究模式的雏形。

3、结题推广阶段(20011年1月~20011年6月)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完善,各子课题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并作鉴定,撰写课题论文、整理各类资料,请有关专家鉴定。

课题组成员: 蔺国松 孙奎林 唐龙生 陈国虎

推荐第5篇:“探究性教学模式”运用的学习心得

“探究性教学模式”运用的学习心得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专题

本人在学院主要承担公共体育课课程教学工作。本次来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专题》,主要就是想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进行改进与创新。特别是在公共体育课精品课程的创建过程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落实“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指导目标。

在听了何克抗教授的精彩讲座后,让我感受颇深。特别是“课内整合模式”的介绍,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很好地运用,那将会很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课不同与其它学科教学,作为高校学生经过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每个人都对体育有着自己的锻炼习惯与爱好,因此通常在高校(女生)体育课堂上,通常会出现“不爱动、赖得动”的现象,或是找出种种身体不适的理由进行见习,这也使得教师很头痛。通过何教授介绍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后,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很适合运用在女生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模式”强调是学生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很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认识工具”,让其产生认识冲突。认识冲突是指不同群体或个人在对待某些问题上由于认识、看法、观念之间的差异而引发的冲突。当人们认识到他们态度的认识成分情感的和行为不一致时,就出了个人内部的认识冲突。这种不一致会使人们感到心理上的不安,感到这种不安的人们往往会想通过各种方法找到其原因,以在心理上的寻找到平衡状态。那么我们可以很好的运用这点,进行引发性教学。现代的高校女生对美容与健康常识较为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此类问题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联进行整理,总结出在现实生活中女生们常常出现的错误观点与行为,把这作为在课堂教学认识冲突的突破口,将其运用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堂准备活动部分内容,也可以变化一贯作法,通常在课堂中总是教师事先安排好了各种准备活动内容,学生一味的模仿,时间久了老师没了新思路,学生也就没了参与热情。因此,我们稍稍放权,把准备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把学生进行若干小组,给各小组提前制定准备活动的目标,每次课安排一组成员,进行自主性安排内容,想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激情程度远远超过老师事先安排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相信只要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一定会大胆地表现自我,一改往常的“老成持重”,作为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自学、自练和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又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方面的一点学习心得,不妥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推荐第6篇:探究性教学模式流程及特点

探究性教学模式

形成背后理念:

1、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性学习) ——杜威

2、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教育家施瓦布

3、发现法(Methodofdiscovery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玄妙之意。(发现法)——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

含义: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指导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形成自己的概念。

主要环节:

(1) 创设情境

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与基于问题式学习不同的是,这个知识点并非选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一旦确定了这个教学出发点或者说学习对象后,教师就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2)启发思考

学习对象确定后,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着这些问题去探究。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要由教师提出。(3)自主(或小组)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目标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关键教学环节。()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布鲁纳 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 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也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而产生的,使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与此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

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并无高深而是由教师

Learningthroughdiscovery

研究法,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从中找出规律,

任务等多种形式,

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以便全班学生带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

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节课的教学因此,本环节成为探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在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认知工具有所差异。人文学科往往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些资料能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而在数理学科中则可以使用能发挥认知工具作用的软件,如仿真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学物理作图工具等。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

(5)总结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特点:

(1)探究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

学生: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需要进一步思考。

(2)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

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推荐第7篇:论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论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却并非易事,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传授式为主,致使培养的人才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本文探索了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思维 探究性 教学模式

1、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性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探究, 后者侧重传授。探究是为了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前人有用的知识基础上勇于发现前人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或提出自己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继承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创新才是其教学的目标。

2、探究发现学习模式的特点

2.1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

探究发现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学习过程,这要求老师应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 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自己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2.2平等与合作

在探究发现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的成果是学生合作的结果, 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因此,探究发现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2.3 鼓励创新

在探究发现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2.4 独立性

在探究发现中,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2.5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探究发现中,问题始终伴随着探究的全过程,我们的希望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发现问题。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3、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要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呈现出剌激性的材料信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 把教师教的过程,设计成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试验操作、去讨论、去发现、去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品尝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也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学生才会真正地实现主动参与。

3.3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班集体中的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要注意多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探究能力。

3.4 收集探究成果,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成功感。

从情境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得出的结论还是属于猜想,还需要有一个对这些结论进行整理以形成逻辑系统的阶段。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

3.5 变模仿应用为探究性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技能。

知识的应用是 探究性学习的必要环节,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应用阶段,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在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要在教学中让出一定的自由空间,为学生进行探究应用创设平台,使不同的学生真正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推进探究性教学模式,广泛开展创新性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伴随着深层的教育思想观念,尤其是教育管理观念的转变,也将牵动教学领域以外多方面的管理机制的改革。完全可以相信,只要广大教师大胆地去改革和实践,新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就会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 1] 汪蕙,张文雪,袁德宁等.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兼论创新性教育过程[ J] .中国大学教学,2002,( 1) .

[ 2] 郭继东.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辨析[ J] .教育科学,2001,17( 4) .

[ 3] 黄炎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 4) .

[ 4] 王志桂.浅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J].安徽教育,2004.9.

[ 5] 黄国举.关于探究性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 J].教育理论研究,2005.1.

推荐第8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沈志勤

学校开了每周两节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使我们在学习课堂的知识外还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的知识加以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参加的是数学的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在这里面,我们首先通过对同学们的近视情况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了对各种类型课桌椅高度的调查,并制作了几十份问卷调查、访谈活动、实地考察、制作模型等等。

在这样生动而自由的课堂上,我们分别在教室、图书馆、电脑室、年段室进行了小组之间的讨论以及对其相关资料的收集。就这样,我们用数学的思想和知识加一堆克周一的研究,是我名字另一种课堂上的学习到了知识。

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课程对于教育学生的研究性精神以及开阔学生们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是我认识到这样的活动性课堂是有利于我认识有团队精神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本身的价值,更使得研究的故事提高和研究方面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让我们对学习更加热爱,同时也是我们提高学习的好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姚晓清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 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有25%的人竟是。青少年的近视率更是高达56%!随着青少年近视情况越来越严重,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近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方面的关注。近视应以预防为主,要了解近视产生的原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起到预防作用。为此,我们这次调查的就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问题。

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近年来,由于学习负担重和不注意用眼等原因,中小学生患近视眼的人越来越多。据我们小组的调查显示,我们觉得课桌椅的高度会影响视力,但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这一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是日积月累而后影响到了我们的视力。

首先,由于课桌椅的高旭与我们自身的需要不符合,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坐姿,而坐姿不良时导致我们的近视率高的重要原因。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都需要坐在椅子上学习,或者是坐在不是和我们的要求的椅子上看电视、吃饭、做作业等等。这些不良的坏习惯日积月累就影响到了我们的视力状况。

其次,由于课桌椅的高度不适合我们,不仅仅会影响到近视,还会造成驼背、脊椎病、关节病等等。

所以,我认为有一个适合的课桌椅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这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养成这种好习惯。使用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可以方便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应该重视课桌椅的高度与我们的近视的关系,因为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k=11 蔡铭哲

这一个学期,我小组参与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

为了更好的、成功的完成这一次课题的任务,我们小组通过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来调查。在图书馆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在教室里,我们热情的讨论、踊跃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分享各自得心得与体会;在网络教室中,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为完成这次任务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不仅开拓了视野,了解到了许多常识以及其他一些在课堂上我们所学习不到的东西;而且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是成员之间学会一种相互分享相互配合的做法。

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看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说:如何设计课桌椅的高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有什么?等等的一些问题。有志者,事竟成。最后在我们小组成员各自的不懈努力下克服了所有的问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团结力量大”这句话更是验证了我们的成功的标准。还有就是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善于动脑。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苏泽钦

刚开始我以为研究性学习是以个人为单位研究,后来才知道要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我才知道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课题的。我们这次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名称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

因为本次研究性学习时间比较仓促,所以我们选择了范围比较小的课题来研究。幸运的是,组中的同学都各有所长,令我高兴的是,我非常荣幸的加入了一个优秀的团队,组中的同学都非常认真,谁也没有偷懒。我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在实地调研中,令我感动的是也不少。大家都积极的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实地考察,上网查找资料,设计方案等任务。我们的安排,效率快而且效果好。对于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的课题又本着为大家服务的目标而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很幸运的多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我认为研究性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是单方面的。今天的社会最忌讳的就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如今已不是上个世纪那个单凭技术就能吃饱饭的时代。社会要求我们成为综合性的人才,我想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受益终生。他让我知道了自身的缺点,使我意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我们在活动中,学习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我们的查找资料的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的能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但愿以后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习。

k=11 许巧玲

实践才是真知。我们冲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了这个真理。面对生活中种种问题,“十万个为什么”已经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探索。

这次我们的研究的课题是关于“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的。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多积极提出新问题,新情况,并且应对新挑战。我觉得这个主题有研究的价值性。这是一个针对现在的中学生对课桌椅的不同态度提出的。有人认为课桌椅高度与近视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课桌椅的高度无法适应不同的身高需求。这些都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和讨论的重点。确定这一课题,足以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查找资料,有的做课件,有的问卷调查,有的访谈,有的实地考察,最后根据自己分工的内容进行汇合,在集思广益讨论多种解决方案。但这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和难关。例如:问卷调查的内容要以什么为主,关于颜色、性能、创新等方面都必须要仔细考虑才行;又如同学们对于“怎样的课桌椅此案时我们所想要的”为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最后才拿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在这个历程中,虽然有很多限制,成员之间也有很多争议和不同的主张,但是我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协调、团结是一个团队取的成功的重要武器,所以我们都在这一个过程中磨练了自我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我们秉持的信念。在此研究性学次让我获益良多也学习到了许多的经验。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k=11 林金铭

从选题到结题,从选择组员到现在的结束,其中,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我们会为一个问题各抒己见而争吵不休,也会为共同的目标而牺牲课外时间;我们会互相善意的提醒叙对方错误,也会毫不吝啬的夸奖对方。

在研究性学习小组中,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合作者,在磕磕绊绊的日子里,我们互相成为了亲密的伙伴。困难,让我们的心更近;合作,让我们的梦飞得更高;赞美,让我们的劳动果实更甜美。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不亚于其他的任何研究性学习小组。

我们一起查找资料、做课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同学及老师,甚至是实地考察??总之,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我们都想到了,并且付诸行动。当然,也获得了其他同学的赞扬,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肯定。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我们也不例外。常常因为时间问题,而导致行动不能统一,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进度。为此,我们没少伤脑筋。

篇二: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觉得我收获很大,我在这次任务中担任记录员,虽然任务算是最轻的,重要是对各个来访对象作简要的文字记录。这次调查,使我们更早地接触了社会,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经过对望牛墩的一番调查,今天我才真正的觉得自己是一个望牛墩人,经过对望牛墩文物古迹的调查,我觉得自己更深刻的了解了望牛墩,了解了望牛墩的人情风俗,了解了望牛墩的过去与将来的去向和趋势。

这次的调查活动还使我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学会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使我初步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为我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提前打下了基础。这次活动使我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这次机会,增强了我们的能力。也感谢在调查中给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组的其它成员。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的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使我更深入的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部新课程计划的一门必修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正是适应这种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相比较,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性学习应该体现出探究性、主体性 、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征。

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之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终于拉开了序幕。这次研究的是东莞的历史文化遗迹,并要求我们对这些文物古迹有一番的了解,我和我的朋友组成了一个组并开始了我们的调查。

在调查之前,我们可算是做足了准备,我们首先制定了一个计划,要求我们在什么时间内要完成什么事情。于是一系列的调查就在寒假的时候激烈的展开了。在整整的一个寒假里,我们“出动”了很多次,这个寒假是我目前为止最有意义的一个寒假。实践阶段中的一次采访中,我们本来是带着一颗忐忑的心,甚至担心,采访过程中自己无话可说,但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原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相反,我们做得很好,只是先前缺少挑战的勇气罢了,而人贵在能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行,即便是失败,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挑战自我,在挑战中,我们定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路始终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很可惜调查的原件却不翼而飞了?)

很快在

2.培养了我们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高一年着重培养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问题并不是传

统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记忆性问题,而是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从一开始就把目标指向

我们问题意识的培养上。

3.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这不仅有益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等。

4.培养了我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我们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我们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做,是重过程不重结论的开放性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对发挥、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研究,拓展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我们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础。

因此,作为老师的应该按照我们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去确定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再通过我们自主探究,使之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由了解研究性学习到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到学会研究性学习,再到具备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推荐第9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推荐第10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张志勇厅长E5教学模式学后感

张志勇厅长E5教学模式各学科针对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力争做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我们语文学科设计的是预习课和展示课双课型教学模式,通过一周来的实践运用,我觉得新模式有以下方面的优越性:

一、可以展示教师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怎样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怎样点拨合作学习中的疑难,怎样进行反馈测试,给每一位教师提供很多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环节。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是拘泥于一家之言、之行,而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上各展百家之长。简单地说,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

三、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运用教师的才智,发展学生的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

四、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是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其次,开放性语文教学要开拓语文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的语文学习。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五、展现略高一筹的个性化教学品位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广泛吸收教学名师的课改经验,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体现。品位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建立融洽、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成功之路,优势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高品位的个性化教学,一是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更无从谈起发展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表率的人格品位;二是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甚至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展开师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合作学习是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全体发展。品位高的个性教学艺术还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本周是我校“自主------合作-------反馈”教学模式提炼周,通过不断听课、评课,对这种模式在语文学科的应用反复修改、完善,觉得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可取之处:

首先,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了。教师需要把握好减轻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改掉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建立以“自主、合作、反馈”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并实践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

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扩大积累、培养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我采用的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我针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辅助开展一些与语文学习想结合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评选小小演讲家、朗诵家,古诗诵读会、成语接龙,将优秀作品张贴展览,把优秀作文打印装订成册„„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运用“自主——合作——反馈”模式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第11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探究

一、理论追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规范课堂教学行,追寻理想课堂,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广泛开展有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开展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教学研讨现场会,我研读了中心校推荐老师研读的十篇学科教研论文有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斯苗儿的《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和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趋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兴化市教育局基教科整理的《杜郎口模式摘要》、西郊中心校张峰云的《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西郊中心校陈粝的《课改,我们在路上》、李中中心校朱学群的《自主创新以人为本》、《杜郎口教学模式》、摘自《当代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等书籍,并溯源至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这与我们的理论研究具有相通之处,值得研究与探究。

二、建构体系:

1、导学测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为学服务的理念进行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至一个前所示有的业务理论的高度,为今后课堂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基本框架:

一是以课时作为基本单位,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科学化,以课堂训练达标作为控制的教学过程。二是程序化,将课堂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科学分工,对必须达成的目标进行钢性规定。即课堂教学模式是四个模块: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2、呈现目标,自主学习;

3、互动(合作)探究,拓展提高;

4、当堂检测,点评反馈。并且规定每个模块的目标必须达成。

3、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导学提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强调了教师应将精力主要放在备课上,对课堂的发展进行提前预设,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实施时进行有效的即时调控,以保证课堂目标能够达成。

4、以导学互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导学提纲及学生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形式。

5、分层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及优等生,对于学困生,着力于从坡形学习目标的最底层,努力使他们基本掌握知识、技能,实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对于优等生,着力于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提点指导,实现思维飞跃与学习思路方法的创新。

6、当堂检测。在课堂知识教学结束时,用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对课堂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检测,及时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练习题题型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前多方参考,精心设计,层次清晰,基础为主,面向全体,适当拓展。

7、此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进行微调,但一定要保证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师生、生生互动时间保证在1015分钟,当堂训练保证在10分钟左右,以达到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其操作流程及基本要求如下: 基本

理念三大流程八个环节师生活动实施策略

教师

(主导)学生 (主体)

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导入预习(基础、准备)导纲预习精思目标 提点学纲依纲预习

记录问题具体化学习目标, 注重知识和能力。 学法指导应明确, 导学练习有层递。

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集中注意提高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精心设计课堂导语, 充分明确激发意图。 导入形式可多样化, 调动学情启发思维。 导学是教学的主线,

互动是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导学互动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 学习)呈现目标针对学情 呈现目标阅读理解

明确目标目标设计要明确,针对性强,易实施。一般不要超过3个

自主学习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自己学习寻找重点,围绕导纲解答问题。运用评价,督促学习。 巡视提点,关注全面,了解并解决学困生问题。

互动探究激发讨论,

重点讲解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成果。互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 精讲:点拨疑惑,针对性强。

拓展提高引导探究,

方法指导梳理知识提炼精要,关联前后形成思维线索及知识网络。教师巧妙引导: 精练板书理清思路。 学生归纳:

融汇学习技能与方法。

测试是有效教学行为检测的重要依据,可以为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当堂训练 (巩固、延伸)导学训练精编习题,

检查反馈当堂完成训练习题,消化巩固反馈信息。训练:方式灵活,突出重点。 评价:面向小组,明确任务,促成合作。

点评反馈对学生知识掌握、练习正确率情况准确把握明确错误所在, 巩固纠错。呈现学习成果,当堂点评,点拨启发,总结方法,适当评价。

第12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53 团二中

杨梨花

近年来,农三师各学校都在开展新教学模式的探讨,我校经过六年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已在全校展开。“情境互动”模式的实行,更是注重了师生的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下面就说说我对实行这种模式的一点体会吧。

一、情境互动模式的实行,要求老师在备课上也是要有充足的准备,不紧要备文本,而且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备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得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搜集资料,课堂上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得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变得轻松,能畅所欲言,展示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大多数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积极性高,上课听课认真,气氛较浓,发言质量较高,作业完成和学习材料准备及时认真。二是学习行为习惯良好。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方法科学,能坚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变得宽广,认识、理解、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增强。

三、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首先,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合作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再次,合作学习完之后必须有一个总结汇报的人员,这样才可以及时准确的反应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就必须明确组内的分工。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认真的学好这种教学模式,更好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第13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近几年,我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实施了有本校特色的四大模块,八大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我们几年来的努力专研,现在,我们都可以很流畅的把我校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了,当然,在这几年的专研中,我也有了自己的体会,现在,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模式

对于一个新的事物,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了解它,新的教学模式也是这样。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多次学习,深入了解新模式的内涵、原则及实施细则,并组织我们通过数多次的教学研讨课,让我们真正了解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不管是讲座还是听课教研,我都积极参加,积极与同行进行研究,认识到了新模式的确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于是,我就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尝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高效课堂。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每节课上,我都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放手,还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通过谈论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讨论解决。”有了这样的意识,课上,学生活动的机会多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有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上,我只挑关键性的问题、共性问题组织教学,充分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让学生尽情地

展示自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谁都想表现自己,谁都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学习效果有了提高。

三、把课前的准备做充分

每节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事先的精心准备。我们的教学模式更是如此,哪怕就是指导学生怎样预习。我刚开始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预习,学生不知道该怎样下手,所以,手把手地教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为了让学生学会预习,我不怕耽误课堂时间,亲自在课堂上对学生预习的每一步进行指导,比如,我告诉学生要通过自己拼读音标来学会读单词,要通过英汉互译来熟练掌握单词。我还要亲自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写预习笔记,如此反复,虽然学生的预习还是不能完全放手,但是,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自主地预习下一单元时,我还是感到很欣慰,毕竟小进步也比原地踏步强。

针对这几年的英语教学,我也有点自己的看法: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初中学生还是应

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二、英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在中学的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中学生学英语的瓶颈。

三、中学英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

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当然,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也有些困惑,譬如说学生由于作业量的增多而忽略了预习,导致课堂上不下去课的情况,我想,学校会为我们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创造很好的条件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式变成我们自己的模式, 在教学上更上一层楼

第14篇: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36”高效课堂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双新”教师,既新参加工作,又恰逢新课改,刚出校门又进校门,环境虽无重大变化,但身份却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由学生转变为数学教师。在这短暂的半学期里,我既兴奋又激动。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践行我校“236”高效课堂模式,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现将本学期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236”高效课堂模式的具体要求

“2”是指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的两大关键:一是学习小组的建设,二是导学案的编写。 “3”是指学生学习的三个定位:即自主,探究,合作。“6”是指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即检测导入→明确目标→合作(或讨论)交流→展示点评→总结升化→达标检测。

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认真备课,虚心求教。

这学期我负责高二三个班的生物课,作为一名新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看学习习题集,经常从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听课。平时我认真虚心的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他们的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并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学习新课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之前我都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和图片,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时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教学环节。上课时认真讲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认真编写教案和学案。 优化设计教案的各个环节,每一个教案内容都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自主探究预习、易错点讲解、图表解读、典型例题、课时精炼几个环节。每节课之前由学生填写学案课前预习部分,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了解重难点,发现疑难问题,然后通过小组汇集后反馈。

3、注重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通过组内检查上报,另一方面是上课时教师检查和提问。

4、注重发挥案例的引导作用和问题引导方面的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或者是课本上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设计逻辑推理性强,过程推演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讨论、辩论的形式做到资源共享,从而锻炼思维能力。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他们的各种学习活动虽然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但作为个体有其独立的人格空间、心理空间和活动空间。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5、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融洽师生关系。

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做到教与学的互动和协调发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体现出一种师生的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随时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法和做好学法指导,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时,发现有少数基础好思维敏捷的学生讨论积极,发言频繁,成为教学课堂上的发言明星,而其他大多数学生仍在思索,到后来一进行分组讨论,其他学生就等着这几个人发言,成了坐观演出的观众。60多人的课堂变成了几个人的课堂。

2、问题设计时把握不准,会出现范围过大、问题太难或过空洞的现象。

3、组内角色分工不明确,效率低。出示一个问题和背景资料后,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监督,缺少配合。

4、时间的安排问题。分组讨论时,常常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安排学生讨论时间过多,导致讲不完或者拖堂,或为了避免拖堂,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偏短,学生正在思考就匆匆结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争取多听,多思,多写,多交流。

2、经常向资深教师学习,在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教学技能。

3、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经验与技能。

总之,我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今后教学中要继续努力,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第15篇:高中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

究 (3)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 鲁 浩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改革是一次涉及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等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改革。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综合的、系统的能够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的首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语言与鉴赏方法,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积累审美经验,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认知是左脑的功能,情感是右脑的功能,人脑的功能应全面开发,协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李振道认为: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的双峰聚会。科学家大多是热爱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不仅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数学、医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言是 “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 。所以,美术教学能促进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探究性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

探究性教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等都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思想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是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

1.主体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好奇心强,对学习的知识喜欢提出问题,也喜欢回答问题,且高中学生又已具备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探究新的知识。既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另外,青年时期也是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高中学生对理想、未来、社会、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看法。在审美欣赏中,他们不仅能够对审美物的外在形象与表面的美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力图在形式、内容结构以及内在的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内在情感等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

2.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理念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要变“ 以教为中心” 为 “ 以学为中心 ”。“ 以教师演绎活动为主” 为 “ 以学生体验、推理、创新为主” 。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 学会怎样学习” 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 进行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的思想。因此,探究性教学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地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再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这种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国际教育界流行的“You do,you understand”的思想,也体现了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其意义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

2.有利于开展“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仔细调研观察、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认真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和探究,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四、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实施 1.探究性课堂模式的构建

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确定探究目标 —— 建立问题情境 —— 形成假说——整合资料 —— 得出结论 —— 小结反思”。探究性教学法既有教师讲解,学生看书或查阅资料,也有师生谈话,也有学生作练习,把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最优的组合。 2.建立问题情境 —— 引起兴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特点。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就会精神颓废,感到头昏脑胀,无异于一种苦役,甚至会对学习厌而生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此,在教学中,教师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由于美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美术形象鲜明的作品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教师可将视频、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首先观看有关揭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产生共鸣。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出现《格尔尼卡》的画面,学生思考“画面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背景和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等。 3.合作探究 —— 点拨指导

(1)小组探究 。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画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

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议一议等,对所要欣赏的画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 “乐在学中” 。

(2)师生互动。在鉴赏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如在介绍中国陶瓷艺术的时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模仿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把准备好的图片资料发到各个小组,通过各小组的“专家组”进行现场鉴宝。学生即把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等灵活运用,又在活动中巩固、激发学生对民族工艺的热爱,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16篇: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鲁 浩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改革是一次涉及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等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改革。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综合的、系统的能够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的首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语言与鉴赏方法,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积累审美经验,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认知是左脑的功能,情感是右脑的功能,人脑的功能应全面开发,协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李振道认为: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的双峰聚会。科学家大多是热爱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不仅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数学、医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言是 “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 。所以,美术教学能促进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探究性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

探究性教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等都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思想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是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

1.主体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好奇心强,对学习的知识喜欢提出问题,也喜欢回答问题,且高中学生又已具备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探究新的知识。既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另外,青年时期也是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高中学生对理想、未来、社会、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看法。在审美欣赏中,他们不仅能够对审美物的外在形象与表面的美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力图在形式、内容结构以及内在的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内在情感等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

2.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理念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要变“ 以教为中心” 为 “ 以学为中心 ”。“ 以教师演绎活动为主” 为 “ 以学生体验、推理、创新为主” 。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 学会怎样学习” 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 进行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

能力。整个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的思想。因此,探究性教学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地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再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这种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国际教育界流行的“You do,you understand”的思想,也体现了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其意义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

2.有利于开展“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仔细调研观察、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认真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和探究,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四、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实施

1.探究性课堂模式的构建

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确定探究目标 —— 建立问题情境 —— 形成假说——整合资料 —— 得出结论 —— 小结反思”。探究性教学法既有教师讲解,学生看书或查阅资料,也有师生谈话,也有学生作练习,把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最优的组合。

2.建立问题情境 —— 引起兴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特点。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就会精神颓废,感到头昏脑胀,无异于一种苦役,甚至会对学习厌而生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此,在教学中,教师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由于美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美术形象鲜明的作品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教师可将视频、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首先观看有关揭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产生共鸣。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出现《格尔尼卡》的画面,学生思考“画面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背景和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等。

3.合作探究 —— 点拨指导

(1)小组探究 。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画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议一议

等,对所要欣赏的画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 “乐在学中” 。

(2)师生互动。在鉴赏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如在介绍中国陶瓷艺术的时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模仿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把准备好的图片资料发到各个小组,通过各小组的“专家组”进行现场鉴宝。学生即把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等灵活运用,又在活动中巩固、激发学生对民族工艺的热爱,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4.整合资料 —— 讨论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收集资料,并且在尝试探究知识以后,让各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由各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推理概括出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将 “ 双基 ” 教学落实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之中,为学生今后欣赏、分析美术作品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总结评价 —— 情感升华

学生在经过充分的研讨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启发。在该阶段,让各小组充分发表本组探究的体会和总结。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价值取向与设计教学流程图中所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形象思维越丰富,抽象思维则越积极。”教学中,教师应从联想、表象、想象、情感等形象思维成分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总结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思维的产生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的。其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和因果制约递进的。在设计激发学生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遵循教 —— 问 —— 思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低到高。这正如摘桃子,为学生设置层层梯阶,直到最后一个梯阶的高度能达到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要进行递进式地启迪,活跃学生思维。并要以 “情”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艺术形象的感情色彩越强烈,就越能叩击学生的心弦。在该阶段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设置良好的情境。如在欣赏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的作品后,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情感升华:他充满热情,充满激情,他充满对生活的爱,充满对艺术的爱。因此,在他的笔下,浓烈激越的色彩不是画出的,而是随心灵奔流而下,扑面而来的稚拙形象是画家心中的抗争与呐喊。他没有娴熟的技巧,他没有哗众的心态,他用自己的笔和色,用自己的爱,去呼唤美好与真情,去表现美好与真情。

6.拓展课堂 —— 知识延伸

(1)“鉴赏随笔”。“鉴赏随笔”就是鉴赏者把美术作品赋予的情感体验、精神收获用文学的样式表达出来。是鉴赏者写出对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的审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侧面或某一个点来写自己的感悟,使学生的赏乐随笔言之有物,短小精悍。通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如学生写道“第一次看到古希腊雕塑时,在赤裸裸的人体面前,最初是一种羞涩,然而通过了解古希腊历史文化,知道了艺术家创作的动机。渐渐流露出的是一种纯洁的崇拜,展翅的胜利女神给人无限遐想,断臂维纳斯优美的曲线变化展示作者巧妙的构思”。

(2)研究性学习。美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的艺术表现。美术鉴赏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的情感相结合,从中享受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从而产生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定期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使美术走进生活,和生活相结合。例如设计“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美术与生活的探究”、“地方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等课题研究,把学生按照课题分组,建立以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活动组织。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本组课题的研究方案,合理分工。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整合,汇总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作出研究报告。统一时间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1.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强化剂。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肤浅认识和厌倦情绪,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2.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东西。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将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促进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产生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意识到在美术课中既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探究性教学模式密切了师生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潭活水,其中离不开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交流具有不可分割的一致性,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探究性教学模式挥了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的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见解,并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信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积极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内心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情感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加强对于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认识论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积极思维探究新知识。努力使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鲁浩

东台市三仓中学)

第17篇: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2)启发思考(3)自主(或小组)探究(4)协作交流(5)总结提高

而在本节课中,王老师一开始创设了情境,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操练与练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过程,可以说,他完成前面的三个环节都是不错的。但是,在后面的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却完成得不好,比如张婷在课中发现的问题也是这样。所以说,这节课并不算成功,教师还需要在探究中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在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上,还需要加强。

4、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答: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功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的交流功能,组织讨论与合作等学习活动。

在以下情况中,可以考虑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

(1)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来自网络服务器和教师机的硬盘或光盘上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传送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学;也可以将教师机或任一学生机的屏幕内容传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终端将操作示范发送给某个学生、某个小组或全体学生;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

(2)分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3)监听监视。教师可以用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可以调回任何一个学生的屏幕内容进行监视。

(4)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与教师联系,进行实时交互式的教学。 (5)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6)语言辅导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耳机、话筒通话。教师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受学生的意见或问题,再进行语言指导。

(7)网上学习。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相连,并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学生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开展网上交流合作等。

(8)资源共享。可以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传真等多种设备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

(9)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可以自己调用网络服务器上的试题库进行自学、自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便调整学习的进度。教师可以通过调用试题库或新建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可以通过分析系统得出每一个学生、每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在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5、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您认为这是否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答:我认为,这不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这是因为,电脑对学生的操作虽然有一定的反馈,但这种反馈是建立在老师设计的程式的基础上的,它往往只能判断对与错,并提供正确的参考答案。至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那根本是谈不上的。所以,电脑对学生的操作的反馈,几乎是固定的、死板的、缺乏探究性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 2 )启发思考( 3 )自主(或小组)探 究( 4 )协作交流( 5 )总结提高

而在本节课中,王老师一开始创设了情境,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的操练与练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过程,可以说,他完成前面的三个环节都是不错的。但是,

在后面的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却完成得不好,比如张婷在课中发现的问题也是这样。所以说, 这节课并不算成功 ,

教师还需要在探究中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

在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上, 还需要加强。

4、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答: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功能,利用网络

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网络的交流功能,组织讨论与合作等学习活动。

在以下情况中,可以考虑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

( 1 )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来自网络服务器和教师机的硬盘或光盘上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

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传送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学;也可以将教师机或任一学生机的屏幕 内容传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终端将操作示范发送给某个学生、某个

小组或全体学生;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

( 2 )分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 3 )监听监视。教师可以用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可以调回任何一个

学生的屏幕内容进行监视。

( 4 )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与教师联系,进行实时交互式的教学。

( 5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 6 )语言辅导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耳机、话筒通话。教师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受学

生的意见或问题,再进行语言指导。

( 7 )网上学习。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相连,并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学生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开展网上交流合作等。

( 8 )资源共享。可以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传真等多种设备和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

( 9 )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可以自己调用网络服务器上的试题库进行自学、自测,及

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便调整学习的进度。教师可以通过调用试题库或新建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考

核结果可以通过分析系统得出每一个学生、每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在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为

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5、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您认为这是否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 的反馈?

答:我认为,这不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这是因为,电脑对学生的操作虽然有一定的反馈,

但这种反馈是建立在老师设计的程式的基础上的,它往往只能判断对与错,并提供正确的参考答案。至于

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那根本是谈不上的。所以,电脑对学生的操作的反馈,几乎是固定的、死板的、缺乏 互动的,根本不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它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在教师为学生设计

一些机械的、较常规的练习与测试上发挥一定的作用。而在本节课中,王老师一开始创设了情境,启发学

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操练与练习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究过程,可以

说,他完成前面的三个环节都是不错的。但是,在后面的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却完成得不好,

比如张婷在课中发现的问题也是这样。所以说,这节课并不算成功,教师还需要在探究中给与学生更多的

关注和指导,在协作交流与总结提高两个环节上,还需要加强。

1.

老师没有发现上网和玩游戏的同学,也没有发现一直没有完成基础自测的 同学,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 谈谈你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答:

老师没有发现上网和玩游戏的同学, 也没有发现一直没有完成基础自测 的同学,

我觉得原因可能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室的网络教室的一些功能不熟练, 本

来可以全面监控的 ,

而王老师只是在教师机的监视器上随机观看学生的自学自测 情况进行“屏幕监控”,

所以没有发现学生上网或玩游戏,应对全班学生进行 监控 ,

一屏显示不完可以分屏轮动监控; 或用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 学习、操作情况。

再者我认为王老师高估了二年级学生的电脑操作技能,过分依 赖这个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 ,

完全脱离了传统教学 ,

应走下讲台巡视辅导学生, 这样也是一种监控的方式。

2.

“电子称象”课中,老师和学生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哪些功能?

答:

“电子称象”课中,教师应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多媒体演示教学、屏

幕广播、屏幕监控和遥控指导等功能,学生应用了“电子举手”功能、交互式学习功能等。

3.

你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分别在哪里?

答:

我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设置 “自学检

测区”和“课文游戏互动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尝试将语文学科与 多媒体整合,

选择在网络教室上课,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 失败之

处在于教师不应全依赖教学设备 ,

应多点走下讲台辅导学生; 对学生学习的反馈

或评价不能只依靠电脑设计,而应发挥师生的作用。

4.

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程活动适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答:要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功能,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利用网 络的交流功能,组织讨论与合作等学习活动。

我认为在以下情况中,就可以考虑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

( 1 )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来自网络服务器和教师机的硬盘或光盘

上的多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传送给学生,进

行演示教学;

也可以将教师机或任一学生机的屏幕内容传送给某个、某组或全体 学生;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操作同一终端将操作示范发送给某个学生、某个小组

或全体学生;可实现全动态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实时同步发送。

( 2 )分组教学。教师可以选择某个、某组或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 3 )监听监视。教师可以用循环方式自动轮流监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操作 情况,可以调回任何一个学生的屏幕内容进行监视。

( 4 )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方式与教师联系,进行实时 交互式的教学。

( 5 )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调用文件服务器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

( 6 )语言辅导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耳机、话筒通话。教师可以 发布信息,也可以接受学生的意见或问题,再进行语言指导。

( 7 )网上学习。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相连,并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学生可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开展网上交流合作等。

( 8 )资源共享。可以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传真等多种设备和各类信息 资源的共享。

( 9 )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可以自己调用网络服务器上的试 题库进行自学、自测,

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 以便调整学习的进度。 教师可

以通过调用试题库或新建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可以通过分析系统得出 每一个学生、

每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在一段时期内学生的学习水平, 从而为教师

调整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5.

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电脑对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反馈,您认为 这是否可以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答:

学生在自测和游戏的时候,

电脑对学生的操作虽有一定的反馈, 我认为

这是不能取代老师对学生的反馈。 因为目前计算机的答案是固定的 ,

而师生的评

价反馈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站在 “以人为本” 高度进行评价的, 这是电脑所不

能做到的,因此不可以取代。

第18篇:探究性教学教学案例

探究性教学案例

1、请大家用课桌上的长方体学具与非长方体学具进行对照,从面、棱、顶点三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并把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研讨。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学生共同进行研讨:

大家研讨得挺好,现在来汇报你的研究收获。(你认为有几个特征就说几个特征,老师帮你记录。)谁愿意先汇报?(学生举起学具汇报研究所得,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进行点拨,规范表述语言,特别是数“面”、数“棱”的方法,即“相对的面”、“相对的棱”的认识指导要到位。)

1、整理获取的结论,使之条理化:

⑴你能把长方体的这些特征有条理地整理一下吗?(结合板书,学生可以从数量、形状、大小和长短几方面整理;也可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整理。) ⑵到底长方体的特征有几点?是否都重要呢?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概括的?(通过看书,使学生明晰——长方体的特征就是三点:①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②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⑶师:这就是长方体的三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识别一个形体是不是长方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2、辨析比较,抓住本质:

⑴现在,你能说说这两个学具(指长方体模型与非长方体模型)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为什么它是长方体?而它却不是呢?

⑵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三个特征中最本质的是“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⑶我们前面列举实例中的电视、冰箱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在长方体形状基础上

的艺术加工。

3、建立表象:

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4、识图:

⑴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你最多能看到了哪几个面? ⑵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图略)。

5、认识长、宽

第19篇:探究性教学案例

探究性教学案例——《草船借箭》

设计理念

探究性教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还处在一个探讨、摸索的过程之中。就内容而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探究性教学已不再是能否开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开展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广阔空间。小学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研究课题。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应重视以下几点:

一、突出语文的特点。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研究什么课题,其主要目的还是学习语文。要突出语文特点,强化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这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标,切不可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二、强调研究性特点。要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不能成为变相的“接受性学习”。注意探究性学习与课堂上有效的接受性学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孕育学生的课题意识,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

三、关注学生特点。既要相信学生思维的敏捷、探索问题的热忱、想象的丰富,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不强、处理实际问题缺乏经验、思想单纯的实际情况,因而活动范围宜集中,活动的组织亦应得到有效控制,教师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切入口也宜小不宜大。

四、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只是掌握知识的数量。

五、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受一般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充分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段意给课文分段,能理解“神机妙算”。

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重点研究诸葛亮如何看穿周瑜的险恶用心,了解鲁肃的忠诚厚道、言而有信,利用曹操多疑的弱点,巧妙安排,成功借箭。

三、研究《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军事学的兴趣,初步体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过程。

教学过程

组织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收集《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书籍。

2.准备《三国演义》原著、少儿读物等。

3.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4.布置学生预习课文。5.编制评价表。

6.收看《三国演义》影视片

7.阅读《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等书籍。8.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9.大概了解《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知道《草船借箭》的前后经过。

10.初步了解课文,初步掌握生字词。 通过阅读、预习等引起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1.质疑:《三国演义》中,周瑜临死前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这样说?

2.审题:研究“借”。3.播放课文录像。

观看录像,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引起学习兴趣。由疑激趣,通过录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

1.组织学生汇报:预习中学会了什么?

2.了解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

提出研究课题

组织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基础、水平,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引导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课题源于学生,源于课本。

第二课时

重点研究“神机妙算”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相机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2.引导学生初步讨论。

3.根据学生要求,选择学习伙伴,分在个研究小组,重点研究“识人心”,并以此对全文展开研究。

4.讨论研究计划,制订研究内容、方法、形式,提供交流及评价方法。5.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 究 6.组织全班交流。

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分为三个学习小组:A组研究诸葛亮对周瑜;B组研究诸葛亮对鲁肃;C组研究诸葛亮对曹操。(也可独立研究)

根据研究提纲分组研究: 1)诸葛亮算到了什么?

2)诸葛亮采用了什么计策?为什么要这样做?

3)说明了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4.以课文为依托,组内交流、讨论,推选代表发言。5.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能知道诸葛亮知天文、识地理、懂人心,所以能神机妙算。

能进一步研究出诸葛亮能看透周瑜笑里藏刀、借刀杀人、心胸狭窄,而他则顾全大局、胸有成竹、将计就计;了解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知人善用;最后利用曹操多疑的弱点,利用天时、地利而一举成功。

通过探究性阅读,初步体验探究性的全过程,感受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评价机制,做好调控。

第三课时

研究表演课本剧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表演好课本剧。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言行。

3.让学生给课文录像配音。

4.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5.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评价。分组讨论如何表演好课本剧。

2.深入理解文中“希望”“谢谢”“果然”轻易出动“等词语的意思。3.按组分好角色,先进行配音练习,再按角色表演。

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能较好地表演人物。按照表演的要求研究课文。

唤起学生的研究意识,体验探究性学习。

课内扩展研究

1.相机提出课题:《草船借箭》与《三十六计》。组织学生研究、交流、评价。

2.提供评价表。

3.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总结。4.师生评价。

在个人研究基础上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按照评价表研究,撰写小论文。

小组推荐交流。 变换角度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归纳出本课所运用的计策:如诸葛亮的瞒天过海、无中生有等。

进一步作探究性学习,使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课后延伸研究

引导学生探究《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之间的关系。

课后深入研究《三国演义》原著,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对照研读。

能运用课内所学,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

进一步作探究性学习,使学习可持续性发展。

第20篇:浅析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从探究发现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意义、模式、对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的认识、涵义、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及其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实施原则、实施过程、所遇困难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引导探究发现模式实例生物

一、研究探究教学模式的背景与意义

探究发现式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的“科学世界”,然后再回归到学生生活的世界中来。倡导探究性学习也是我国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

探究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参与的自主性学习。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深刻、充实的探究经历和体验,使他们逐步养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对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式教学法。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科学家的探究创新活动,而是指学生用以往获得的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理念,用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去思考,去进行各种活动,探究过程更重于结果。

1.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自主性: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想学、乐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过程性: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最终目标,而是以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和科学本质。改变以往的接受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探究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但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

(4)开放性:学生可以把课内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展学习空间,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同时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2.探究性学习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

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1)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始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探究学习: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分析、观察与思考。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讨论探索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实现互动式教学。

(3)归纳总结:由于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学习所获得的认识有多有少,有的完整,有的片面,有的甚至还有错误,此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使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有比较全面、科学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4)巩固延伸:问题解决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学习目标,注意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指导

(3)对学生进行多项思维训练,尤其是创新性思维训练

(4)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空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在备课中,对问题的提出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并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以利于问题的拓展与深化。

(5)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信息。针对不同的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方法,不应孤立死板地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三、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1.“设疑、讨论、归纳”一体化教学模式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

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惰性。

2.“联想、激趣、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教学应采取“变式”,让概念和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下或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想象、猜测等思维过程活化学习材料,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师需精心构思打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故事情节或是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事实,将其有机地插入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得到有益的启迪。如,学习细胞呼吸时,讨论剧烈运动肌肉酸痛的原因;学习生物工程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能否通过某种技术获得一种新的植物——地下结马铃薯,上面长蕃茄?克隆技术,能否为病患者带来福音?转基因鲤鱼是如何培育出来的,目前还有哪些转基因动植物?等等,这些源于实际、贴近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问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创新思维。

3.“自主、合作、探究”主体性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促进探究的开展。如,H2O2酶与FeCl3催化效率的比较;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相互交流探究的思路,总结分析探究的结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让他们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使学生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

4.“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模式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

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对待学生的优点用“高倍镜”,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问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使不同的学生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固定模式,应该是一种变式,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四、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1.学生主体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有人认为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来学习科学,是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全面落实“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原则就是忽视教师的作用,一味强调由学生去自由探究和发现,这样最终必然演变成学习上的放任自流,引起教学上的混乱。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有所不同,它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如果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探究,在课时上必然严重不足,容易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引导式探究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也避免了学生盲目探究引起的“繁、难、深、重”,使学生容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使学生探究素质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2.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现代教育学研究同样表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一条规律性的教学要求。引导式探究,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满足学生求知欲,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3.情景化原则: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发端,要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有合适的情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时,可设置下列问题情景:

1、有人下到储存有蔬菜水果的地窖中有时会突然全身无力,瘫软在地,甚至死亡,什么原因?

2、水果储存久了为什么没有甜味?

3、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空心?

4、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为什么会烫手?

5、冬眠后的熊为什么体重大大减轻?

6、长跑后为

什么肌肉酸痛?

7、如何保鲜水果蔬菜?

4.可循环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等一系列与科学的本质有关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将来继续探究打下基础。这里,特别要注意一个探究活动的终结应该是另一个探究问题的开始,这样可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养成终身探究的习惯。

五.实施半开放式引导探究学习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一)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探究学习的缺点是教学效率低。而且中学生物学课时较少,学习时间很有限,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每个知识点都去探究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选择探究内容。如遗传、生理和进化论偏重于思考推理,生物多样性偏重于形象思维,细胞生物学和生化偏重抽象思维等,不同内容需组织不同类型的探究。精选探究内容应根据学生特点,着眼点首先是“合适”,然后根据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一定数量进行练习。

探究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与需要,才能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做出适当的假设并开展积极的探究。如果学生基础太差或缺乏探究动机和兴趣,则探究难以进行。此时教师的辅导就显得十分必要。探究训练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切忌一刀切。

生物学教师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包括丰富的生物学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一定的生物科学研究能力、比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自己应先学会“探究”。教师应深刻理解“探究”的涵义,能把握“探究”的核心问题,通过“教”引导“探究”。教学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可行性,教学语言具有逻辑性和趣味性,善于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情境,用“兴趣”、“悬念”、“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展开充分思考。

六、结束语

通过构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但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也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探究教学与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关系,把各种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在生物新课程的学习中。

在实施半开放式引导探究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教师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究竟设置什么样的情景才能调动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从事中学

生物教育的各方人士继续努力。

【参考资料】:

1.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 徐学福《探究学习认识偏差分析》《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1年第2期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 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年第

1、2期。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生物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5月第一版

4.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M] 第3卷.1990.135

5.课程教材研究所谭永平《探究性学习与中学生物教材的设计》《中学生物教学》

2005.10

6.纪琴,陆建身.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困难和突破途径.生物学教

学,2005,30(10):20-22

《探究性教学模式心得体会.doc》
探究性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