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本真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本真课堂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体会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了兰山区小学数学本真“新课堂”活动,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会场内气氛却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上课的老师们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同学们认真听课的态度,训练有素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交流,精彩的发言,都获得了听课老师阵阵热烈地掌声。

虽然很累,但是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在这次活动中听了四位老师的课,其中韩老师和薛老师上的是常态课,郝老师和孙老师的课是即将参加比赛的,四堂课都很精彩,而后教研员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常态课教师介绍了自己是研究“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比较深的几点体会:

一、训练有素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在韩老师和薛老师的常态课上,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高效。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得益于老师们平时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每次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前,老师都会给出明确的提示,连时间和音量都会提示。而讨论交流结束时,师生之间会有约定好的结束信号:韩老师的是口号“---我自信----我成长”,薛老师的是“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汇报时会让学生们按序号汇报。这些细致的提示给学生们的讨论交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让学生们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思考,交流,汇报。

二、扎实有效的教学。两位老师上的这两节常态课都非常扎实,重难点突出,比如韩老师的《按比例分配练习》这一课,韩老师准备了四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层层递进,每一个题目都有针对性,学生结合问题学习、探究、交流,使学生一步步建立模型,并理解应用此类题目的模型。而薛老师的《万以内加法(连续进位)》一课,在教学算理和算法时,让学生先自主探究,把探究结果写在学习单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练习时再巩固,学生在自学、交流、练习中一遍遍巩固算理和算法。

三、善于发现与联系的眼睛

数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数学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把知识生活化,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课上两位老师都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而非直接教教材。例如:孙老师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时,把三种情况(一端种,两端种,两端不种)整合到一道题目中,让学生从中发现矛盾点。在对比联系学习中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在应用练习时,引导学生把模型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如钉纽扣、钟声,锯木头,装路灯等等。既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的经历,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

虽累但幸好有收获。

2017/11/30

推荐第2篇: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常州外国语学校吴玲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跳高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电影的“序幕”,演讲的“开场白”必不可少。心理学对人的“注意规律”研究表明:人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更能清晰地、完整地、迅速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因此,有效的导入,不仅能“未成曲调先有情”,磁石般吸引住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的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精心设计。

一、温故导入,循序渐进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 头脑里要具备与之有关的准备知识,它们是支撑新概念形成的依托。 所以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引入新知识。

例如,学习习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 先复习近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等分线段即两线段的比为1,如两线段的比不等于1,结果会怎样呢?

借旧知导入就是以学生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教师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

系点,温故而知新,连贯自然,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

二、生活导入,身临其境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学习数学;强调恰当的数学交流。这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选择与其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同时,进入新课的意境。

例如:我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的:

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两名教师带着若干名学生准备旅游,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可供选择。甲、乙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40元。甲旅行社表示:教师打全票,每名学生可按五折优惠付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学生均可按八折优惠付费。现在,让你来选择,你认为选择哪家旅行社旅行更为合算?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以决策者的身份进入求知状态,沉思后七嘴八舌发表见解。于是,顺势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三、悬念导入,引发冲突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 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例如(教师给出图形),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 镶上等宽的木条, 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负迁移”所致,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 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十分有益。

四、问题导入,设下疑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例如,初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导入。

五、设障导入,启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

师:我们班一共有45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

握手致意,谁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

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种状态下,学生会兴奋地循着老师的思路从两人握手次数开始去探求规律。

教无定法,课堂导入也是如此。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有效的课堂导入需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从而去实现有效教学,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变成现实。因此,整个课堂教学应该前后呼应,精心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去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推荐第3篇:探寻本真课堂

探寻本真课堂

------许集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材料之二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民主开放,轻松活泼。这对凝固、封闭的传统课堂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现在的课堂似乎已从过去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发展到现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音乐、舞蹈、游戏、录像等纷纷登场,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殊不知,这是在白白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我校认为,语文课应该“以课本为本”“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淡化自己,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方法纯一点,简简单单教语文。这样的课看起来朴实,但却不失精彩。

一、课前准备要远离作秀

一堂课是否在“作秀”,关键是看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是把学生当做“道具”来用,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教学时,如果教师离开教学目标,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这种课堂虽然气氛活跃,但是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自然是失败的一课。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要片面追求多变的形式,花哨的结构,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

二、课堂教学要力求本真。

我认为“本真”可以理解为“返朴归真”,当然“返朴归真”不是回到以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小黑板,“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模式,而是要把课堂教学推向更高的境界:简约、扎实、灵动、高效。教学时,首先要“以课本为本”。课本是学生汲取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情感的载体。学生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如果一味地让多媒体课件替代课本的地位,学生不能很好地亲近书本,教师又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呢?其次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教学过程要简洁有效。

1.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教学中,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课堂上要除却一些繁文缛节,省去不必要的言论,这样才能还学生一片纯净的天空。

2.合作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使用。

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不宜过多。那么,在哪种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呢?我校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二,遇到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可以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

3.将繁多的教材内容作一些剪裁重组。

例如,教学《詹天佑》时,初看觉得要教要学的内容似乎很多,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顶着外国人的嘲笑和压力毅然接受设计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又要启发学生品悟詹天佑同工人同甘共苦勘测线路的工作作风,还要读懂“人”字形路线究竟是怎么回事。短短的四十分钟怎能完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呢?

为此,我校语文组反复钻研教材,教学思路逐渐明朗,这么多的内容不就是要突出詹天佑热爱祖国和用聪明才智报效祖国的精神吗?于是,教学中我紧扣这两点设计切入全文的主问题:从文章语言中你能感受到詹天佑是个怎样的工程师?随后引导学生从主要句段来品味,最后又将两点归结到一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整堂课的教学看,虽谈不上行云流水,但可以说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四、洗课,洗出本真。

“洗课”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先生的说法。乍闻,真如瀑布一泻,令人耳目一新。

洗课的“洗”,让人联想到“洗炼”,联想到洗尽铅华后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果我们的课都能经历如是洗礼,那么,生成的课堂一定会清新、自然且本色。

洗课,让教学审美重建

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这是一线教师心中永远的“结”。评价引领潮流,审美驱动行为。当我们把好课的标准设定在“多多益善”和“以腴为美”上,教学所要做的事只能是加法以至乘法,教师面临的境况也只能是“明里摆阔暗中哭穷”。诸多的公开课何以会演化为“作秀”课,盛宴之后何以会落得消化不良?其罪不在开课教师,而在于我们的课堂评价视角和教学审美取向。洗课,不是要搞课堂颠覆,而是要把教学规则中被忽视、被遗忘的减法和除法找回。该浓则浓、须淡则淡、能简不繁、当艳不让,只有这样,审美才是健全的,教学之美才能臻于“完美”。

洗课,让教学追求归真

教学不是卖弄,学生的头脑也不是容器。当教师竭诚“奉献”,恨不得把45分钟灌注得滴水不漏时,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患上“富贵病”或“肥胖症”——难以割舍且难以治愈。公开课和示范课为什么那么恼人、那么费事,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师怕别人说“寒酸”、说“不出彩”。于是,总想烹制“满汉全席”,总想展示“金玉满堂”,竭尽所有与所能,大做起“锦上堆花”的作秀文章,而忘却了教学也是“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倡导洗课,其实就是倡导教学的归真,还教学朴素的面目;“风行水上”,少折腾,还教学灵动的精神。

洗课,让教学投入有效

完整的上课,应当有一个综合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达成、课后反思。课“瘦”不下来,往往是因为教师准备与占有得太“充足”,预设与预期得太“美满”。不能忍痛割爱,以致内容越上越多,成本投入越来越高,但效果如何呢?富态的“教”造成了浪费,非但消耗了大量资源(包括教师的劳动),而且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心理压力和空间侵占。因此,教学必须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必然要关注“投入与产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器具的配备,都要“量力而行”,要为“学”着想——求内在绩效,求愿景实现。

“淘尽黄沙始见金”,洗课提炼的是质——课的含金量;洗课过滤的是量——课的掺沙、掺水量。

“浓妆淡抹总相宜”,洗课是门科学的艺术,是个和谐的进程。加减乘除,一样也少不了。洗课的表象是“瘦身”,做“减肥运动”;洗课的实质是“健身”,做“健美体操”。因此,质与美,才是洗课的结晶,精彩由此流淌。

洗出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容量”为“质量”,让学习更富自由和开拓!

洗出智慧,把挑战还给师生,变“授受”为“对话”,让思维更具延伸和交互!

洗出品格,把创造还给教师,变“解析”为“建构”,让教学更有个性和风格!

五、本真课堂, 主体与主导相得益彰。

现在的课堂教学人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由于课程改革的主题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于是乎教学课堂上便出现重学生、轻教师,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现象,另一种情况则是,有些教师将课堂看作是自己个人的势力范围,认为讲台就是个人的舞台,“我的地盘我做主”,盲目地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没有发现的机会,没有思考的余地,更无法体验探索的乐趣。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这是因为教学是生活。生活给我们的命题是:真实!同时我们也承认教学是艺术,艺术给我们的命题是:美。美的真谛是:真实。因此,课堂教学根本也在于“真实”,换言之:本真。

有了有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课堂教学,同样不失为一种美丽。

推荐第4篇:回归本真课堂

回归本真课堂 提升教育质量

红安县永佳河镇永河小学

李保财

【摘要】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教学。反朴归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本文针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用案例的方法列举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在情境创设、探究活动、教师提问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案例的方式呈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本真,即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启发性,回归本真,提升质量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不少数学老师挖空心思,刻意追求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异常饱满。但是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思维少了、思考感悟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如何提升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如何扎扎实实的教,让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数学味”。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画面花花绿绿,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 案例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出示十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儿童公园”的精彩画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个儿童公园太漂亮了!里面有许多的玩具。 生2:我发现了这儿有过山车。 生3:还有碰碰车。

(老师分别予表扬,表扬他们的金睛火眼,真会发现问题。) 师(耐心地):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3:我发现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 生4: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师(着急地):除了这些,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5:还有摩天轮,上面的小朋友们在和我们招手呢。 师(有些失望):还发现了什么? ……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老师“还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老师所要的“数学信息”。)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但不难看出这段教学活动明显偏离了教学目标。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结果由于老师的“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岔开了话题。由于老师不敢轻易地去否定学生,还继续给予鼓励,任由学生发言,使数学课变味了,冲淡了教学的主旨。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不能直接切入本课的核心环节,为本课学习服务。

案例

(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屏幕出示情景图。

师: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 生:小猴是2个2个排的。

师:想知道小猴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办? 生:2+2+2。

师:不加能看出来吗?怎么看的? 生:可以2个2个地数:

2、

4、6。

师:对!既然是2个2个排的,我们可以这样数1个

2、2个

2、3个2,学生跟着一起数一遍。(屏幕上再添加兔的情景图)

师:兔有多少只?你能用加法来表示吗? 生:3+3+3+3=12 师:怎么数呢?

生:1个

3、2个

3、3个

3、4个3。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算式中数一数。

这位老师的处理是直接切入:“图上有什么动物?小猴是怎样排列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的图画就表示3个2。这样就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个几的表象,目标明确,表面上很简单,但内涵却是丰盈的。抛弃了一些故弄玄虚,毫无价值的东西,课堂上更多体现的是扎实、有效,让一二组,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建构主义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在热闹的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下面请看另一位老师在执教《梯形的面积》时组织的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考虑,怎样用已学知识计算梯形面积?

生:能不能将梯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来计算?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剪刀和梯形纸板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梯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

生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生2: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对折,然后沿折痕剪开,将一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高的一半,上底、下底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推导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位老师组织的探究活动,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有利。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等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非常必要。 案例

(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 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 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

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引导也缺乏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这样的提问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又很空洞,没有让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 案例

(二):《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演示:屏幕上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围绕一圈,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那么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呢?(板书:圆的周长)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生: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开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学生哄笑,齐声回答不能)

师: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 师: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要找到这个规律,先做一个实验,你能发现什么?

(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圆。

学生欣喜地发现: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的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积极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这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这位老师这段课的显著特色是恰到好处的质疑问难,步步为营启发引导,造成环环相扣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创造思维。

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在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舍弃什么?有没有打着改革的旗帜,进行着华而不实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不管外面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都要有自己的坚守,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学月刊》 2012 .[2] 《新课程》 2011.[3] 《小学教学研究》 2013.些盲目的泛化现象得到回归,充满着数学的朴实美和简洁美!

推荐第5篇:本真课堂观后感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本真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2016年9月23日,在郑州丰庆路小学我和我校田老师参加了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窦桂梅团队1+х课改创新成果展示,两天时间我们听了4节课,3场讲座,感受至深。

一、渊博的学识才能驾驭当今社会下的少年儿童和新课改下的课堂

每位做课专家面对的都是一群陌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对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不了解、对孩子们的学习基础不了解,对孩子们的学习程度不了解,这样,无形中就会加大上课的难度,但无论哪节课,都没让我感觉到有丝毫艰难行进的感觉。

《鲁迅主题群文》阅读课上,李怀源老师让大家针对鲁迅笔下的儿童进行讨论,孩子们那种自信,那种不甘示弱,那种广阔知识面的显现,让所有在场的专家及老师们折服,他们从几个孩子偷豆子到八国联军,到1942年闹饥荒再到日本侵华战争,言语中除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祖国浓浓的爱,还展现了信息时代下儿童的了不得。

我们是教育学生的老师,虽然只是孩子们的引导者,但也肩负着对一切知识的解释权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不再是以前所说的“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一棵树,不要等着别人定时去浇灌,不求别人的庇护和依赖别人,要自己努力去生长。对于孩子,我们也要把他们看成一棵棵树,也不能只关注地面以上的部分,地上是能力是技能,地面以下是人的素养。不同的学生会生长成不同的树木,学习即成长。

二、教会学生读整本书

整本书导读课,思路清晰,导引性强。

拿到一本书--看封面--看作者--看书评--找“主角”--读细节--猜情节--看提示--读尾声--合上这本书--想故事--想主题--想自己

对于阅读课,专家认为,不必要把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分别开来进行,要合二为一,是啊!每个年级的语文课本大概都是安排30-35篇课,而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学期紧紧张张才能把课赶完上,看来,我们的教学真的需要改革,北京28中学,仅用较短的时间就能把书本上的内容学完,剩下的时间都是阅读,结果较短的时间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三、三尺讲台,一片圣地,一个舞台

窦桂梅老师,记得好多年前也听过她的课,但这次,印象极为深刻,她独特的教态,快节奏的语言表达,课堂上擅长的教学手势,独特的板演形式,机具启发性的提问方式,还有时不时对个别学生的“打击”,最终,总要回归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都充满自信,都投入到学习上来。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节奏真的好快,在她的感染下,学生的节奏也由慢到快,还特别会观察,会处事(例如:时不时出现“对不起,是我理解错了”“谁能帮帮我”“我只能这样了”的语言)

一节课,陌生的孩子们参与率几乎达到100%,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吸引着孩子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孩子们即刻领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际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大加就是大家,两个多小时,时时吸引着我的眼球,这样的老师怎会不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一节好课,是一节生成的课,一节生长的课,这节课,孩子们思维的生长,理解的生长,情感的生长,朗读的生长,其实,还有听课教师的生长。 我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我会努力,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给自己不断充电,提升自己。

推荐第6篇:本真,小学数学课堂的呼唤

江苏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中心小学(223800) 韩万军[摘 要]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倾向。因此,舍弃表面繁华,追求朴素简单的本真课堂,时不我待。[关键词]本真 还原 提升 优化[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72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改变:课堂活跃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教师更注重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了。但是,与此同时,一些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的形式主义,导致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维,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等等。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本真的数学课堂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呼唤。所谓本真数学就是数学的原始形态,追求数学课堂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数学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洗却铅华,追求朴素,还原数学魅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形象、直观、动态展示方面的确有其无可取代的教学优势。但是,曾几何时,公开课上如果没有运用电教媒体就登不了大雅之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这样上现实吗?因此,舍弃表面繁华,追求朴素简单的课堂,时不我待。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著名教师丁杭缨没有运用多媒体,仅凭借小小的吸管就让学生理清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问学生: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能围成什么图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能够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进行追问: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请结合自己手中的吸管试一试。在学生围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围不成,此时教师又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围不成呢?因为两条较短的边连起来还没有最长的边长。由此,教师引领学生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在这个课例中,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如果只是借助多媒体来展示,那么学生由于缺乏自己的实际操作体验,很难有多么深刻的感受。当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还是无法被取代的,我们追求本真是追求朴素,避免形式主义,使其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二、由表及里,追求深刻,提升数学思想数学教材的编写大都遵循着两条线索,一是数学知识,一是数学思想。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呈现的时间是短暂的,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但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会时刻铭记在学生头脑中,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注重由表及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也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小数的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做题:仔细观察,分别把大小相等的数写到对应的两个圆圈里。(5.0 0.50 5.00 0.500 5.000 0.500) 在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和0.5与5.0相同的数还有哪些,让学生写一写。然后教师继续追问:“如果让你一直写下去,你还能写吗?”学生说:“当然可以。”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引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来说明,这样不但巩固了小数的性质,而且拓展了教材,体现了活学活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就忙着下结论,显然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上例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不仅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而且也使数学极限思想得到了巧妙的渗透。

三、删繁就简,追求简洁,优化呈现方式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基于知识的传授照本宣科,那么,学生的思维也会因为缺乏生动信息的支持而堵塞。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取舍,删繁就简,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这样教学可以有效避免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不仅优化了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而且也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就采取了比较简洁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就学生学习过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简单复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来计算梯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好方法?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就有学生提出如果能把梯形面积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就会容易得多。在学生有了自己的基本思路以后,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探究出了梯形的面积。由此可见,追求本真的数学课堂就要敢于删繁就简,探寻出一条简洁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总之,真实、简约、有深度是新时代对数学本真课堂的呼唤,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与时俱进,追求本真,还数学课堂那份质朴与宁静,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责编 罗 艳)

推荐第7篇:语文的本真课堂

语文的本真课堂

------观薛发根《剪枝的学问》有感

今年“千课万人”的精品课中,我对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印象深刻。因为从薛老师的课堂我真正体会到了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感受到了本真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一、教知识

薛老师认为:语感不可教,可教的是语文知识。课上,薛老师聚焦一点,把“概括主要内容”这一知识点教得透彻清晰,学生学得轻松扎实。他拿“是否读懂课文”做切入口,先让学生找出三处表示时间的词语,句子,在引导学生从“不说错到流利再到连贯”的口语表达中,理清了文章主要内容。然后,清晰简明地小结道:像这样把文章的几段话说成一段话,这段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就叫概括。接着,补充讲解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按一定的顺序,比如时间顺序,这样就能把文章概括得有条理。另外,要抓关键词,把句中的关键词用上,就可以概括得更准确。当然这一切都是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巧妙的板书完成的。从中可见薛老师对文本知识点的定位是紧扣年段目标的,而教法又是“天然若成,不着痕迹”,看似不经意,全在意料中,真格是匠心独运。

二、教方法

薛老师曾说:教学思想及理念的确很重要,事关方向问题;方式方法也很重要,事关问题能否得以解决。最重要的是用先进的教学思想给实用的教学法指明运用的方向。方法用对了地方,才会产生奇迹。本课人物心理活动变化这一细节,生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如能深入体会其中人物的内心变化,将对本课主题的全面感悟很有帮助。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纯粹地给他们讲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处,是很抽象的。于是薛老师便采用了朗读。当然薛老师不是简单地提示、要求:你能读出“好奇”“疑惑”或“高兴”的感觉吗?而是借助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提醒学生要读出当时当地人物内心这样变化时,说这些话的语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联想开去,结合生活已有经验,读出内心所感。也许一般我们引到此就罢手了,而薛老师不是,他在引导学生朗读不同心理情势下的语句中,悟出了叙事语要读得自然流利;对话语,要读出角色变化;心里话要读得轻声细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是真正的 “授之以渔”。

三、带实践

为让三年级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心理活动描写,薛老师带领孩子们丰富想象、积极表达之外,还联系自己用这班学生上课这件事的真实心理,再次结合新学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心活动:昨天,我听说明天将有一位特级教师给我们上课,我满怀好奇地想:他会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今天来到上课地点,我看见一位长相非常丑的小老头站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一脸疑惑,内心将信将疑:难道会是这位老师给我们上课?希望一节课下来他能让我又惊又喜。一时间,薛老师精心的设计,加上风趣的话语,让孩子们如沐春风,笑声不已,他们在快乐中已把学到的新知加以实践运用了。对于此刻的孩子们来说,坐拥如此良师课堂,不正是在享受一种无比的幸福吗?

四、育智能

如果仅仅到此,这个课堂也只完成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然而,薛老师说:从“教语文”到“育智能”,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他通过“本文的课题是《剪枝的学问》,那这个‘学问’到底是什么呢?”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总结出“这个学问就是无用的枝条减少了,桃子才会增多”的道理。接着,话锋一转,根据板书上“减少----增多\"这一对具有因果关系的词语,结合生活,进一步理解“生活中这样的学问”。在其启发下,学生略加思索就说道:作业减少了,快乐增多了,知识就丰富了。薛老师指导说:作业减少了,快乐增多了,你们就成长得更好了„„看似不经意地把“知识”换成了“成长”,我却可从中感受到老师多么深厚的人文情怀。最后,薛老师再次提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其实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事减少了的话,好事就会增多。比如——”经此引发,一女生随即说:坏习惯减少了,好习惯就会增多。是啊,薛老师水到渠成总结:桃树要减去多余的枝,才能结出更多更好的桃子,人们若是减去那些多余没用的事,我们就会生活得更美好。 没有思考的课堂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火花闪耀的课堂,它会像零落的碎纸片一样,在孩子们心头随风而逝。而薛老师的课堂,相信孩子们会牢牢记得老师教诲给他们的人生加减法的。这对行走在成长旅途中的孩子来说,将是多么明亮多么温暖多么深远的指引啊!

古人说:得遇良师,春风化雨。在薛老师本真的课堂上,我们分享到了教育的幸福。他“咬文嚼字”的听写、“大雪无痕”的传授、循序渐进的运用和水到渠成的升华,给人真实、朴实、踏实之感,可听、可看、可学,可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大智慧散发出的光彩!

推荐第8篇:让课堂回归本真

让课堂回归本真

摘要:现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授课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也五花八门,但我们在享受听课愉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过多的华而不实的元素,对此,可从传统教学中吸取经验和优点,和新课标要求融合,让学生的课堂回归本真。

关键词:传统教学 新课标 本真

5月14日,湖北省“课内比教学”的最后一站,小学语文观摩赛在十堰举行,四十分钟内,华丽的课程,授课老师的风采,学生的敏锐,都尽现在听课老师的眼下,让人不得不狠狠感叹,最美好的表演也不过如此吧。

但对于一个细节很是敏感,一位授课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讲字词课时,因操作不熟练,无法放映,字词课就此罢休。由此而来的小紧张也让老师发挥不佳。多媒体教学一直以来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也应看清有时它会束缚老师的张力。何以至此?

先反观20年前的传统教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群学生,老师传道,学生汲取,那时还不流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也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但结果呢,学生的素质不好吗,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吗?

多媒体本是活跃教学,丰富教学的工具,是为教师所用,现而却控制着教师,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教师,过于注重虚幻的课堂形式,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忽略了自身学识的培养。再看现今的教学比赛课程,授课前教师无数次的“排练”,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优良的尖子生,若配合的天衣无缝,那么将是一场成功的演出,否则,也不会差到无法示人。新课标初出时,它是否预料到了这一切,听课老师对这样的课又能维持多久的兴趣?

取中庸,或许是良好地选择。择传统语文教学之精华,择新课标改革中之荟萃,融汇交合,实施于课堂,必是另一番本真的 景象。

如何做到呢?

强文学之底蕴,通先进教学之手段。传统语文教学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简简单单六个字,要做到却很难,它对教师的“内力”定了高要求。虽不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至少要通透汉民族语言的魅力,古今历史,能手到擒来,名家名著,知其若干,古诗好词,能如河流般吟诵自如,课堂上,吐词抑扬顿挫,能自由畅快的传达感情,感染学生,和老师一起产生共鸣,能在黑板上挥洒一手漂亮的好字,有师如此,学生之福。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不都是在传统教育中老师的感染下学有所为的吗?那么教师能有这样的含蕴吗?能,只是看老师愿意与否。奉行活到老,学到老,在汲取中提升,当自己在内心称自己为老师时,那么我们内力也到了一定层次了。

再一次遇到多媒体不畅的问题,用充满传统意味的粉笔字替代机器字,那何尝不是有益学生的教学呢? 稳固的文学底蕴是一个老师所必需的,同时生活在新科技包围的社会里,面对着一群群新世纪的学子,如何吸引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学习的欲望,那就是科技了。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顺应公开课观摩课的要求,教师需要用到多媒体。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也有情感的交流,而“人”与“机”则是单向交流,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所以,媒体只是工具,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老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适时的加以音乐,图片,视频的渲染,烘托情感,但切莫喧宾夺主,语文课堂永恒的主角是老师、学生、书本,多媒体只是配角。老师要做的是恰到好处的去运用它。而且无论以后的科技多么的发达,课堂中,老师的魅力是无可取代的。

探求教学新法,不忘朴实之真。关于《语文课程新课标》,经常提到的一个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自觉的去学习。合作,作为个体的学生基于共同问题而相互配合,集思广益,在讨论中获得知识。探究,有了自主、合作的铺垫,实时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探求新知,这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被认为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学生,以其为中心进行教学,那是理所当然,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教学,教始终在学之前。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创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首先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同环境下的学生生活经历不一样,老师需要大胆的尝试,琢磨出适合学生的方法,同时敢于运用。有了兴趣,老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让学生自行思考,碰撞出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种大胆的尝试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方法,丰富的学识,灵活的应变能力。当然,何时放手,怎样放手,这更需要教师不断的钻研。总之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大胆摸索,找到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风格。

当然,创新出来的方法不可华而不实,切莫陷入虚幻的境地。有些老师为了标新,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流光溢彩,成功取代了课本的地位;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过于表现自己,故作矫情,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不认可;有的老师以合作学习的名义,让小组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结果得不偿失。

回顾传统教学中,好老师的课堂,决不会有鲜亮的外表,朴实的外衣下透露的是真实的点点滴滴。虽然是以讲授为主,但句句以课本为根,犹如行云流水,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提问,碰到值得一说的问题,暂停进程,共同探讨,这是一种真实的课程,没有绚丽的科技产物,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学习。从中值得借鉴的便是这种本真的教学态度,老师秉着这份朴实去教学, 无论公开课,抑或常规课,不虚假,不夸张,让课堂的每一秒都充满着挑战。

引用论文:张志平《浅谈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关系》 《新课程学习》 2010年07期

推荐第9篇:课堂需要回归本真

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

----------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

城厢小学 关明儒

今天,我参加了宽甸县学校领导培训会,听了进修学院江锡琴主任的《回归语文课堂本真》报告,我受益非浅,这些年存在心理的一些疑惑,一些想法与江主任的想法产生了碰撞,下面就我的一些体会与大家谈谈。

目前,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各实验区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语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都投入到了改革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力图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每一节课之中。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课改的步伐,不但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观念,而且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整节课堂上气氛浓,表扬声、鼓励声接连不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不难看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形式化,忽略了重点化,有时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随风而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骨干,在四十分钟里,教师准备好的课堂教学应邀经受学生八面来风的考验,课堂内容是一面旗帜,要随风而动,亲切自如,又始终保持鲜艳明亮,让人容易接受。如教学《荔枝》一课,在考虑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同时,课堂底线是:围绕母亲的四件事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教师为了显示课堂的开放,个性的张扬,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母爱是怎样理解的,以及怎样孝敬母亲,顿时,整个课堂像炸开了锅,学生神采飞扬,老师应接不暇,手忙脚乱,课堂热闹非凡。说母爱是遮雨的伞,是清凉的风。而忽略了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母亲喜爱荔枝,而舍不得吃,以及做儿子的遗憾和对母亲的怀念。把语言文字训练课上成了政治课,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没有好好读课文,也没有真切体会到母爱。因此,如果不对诸多内容进行突破,重组、整合,只蜻蜓点水般顾及所有细节,一味的围着学生转,表面上看似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步骤井然,实际上是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

这样做不但丢失了课文内容还丢失了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这是否与没有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关呢?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而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语文课改应该有利于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重视了“全面”,而对“核心”问题 却有所忽视。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性质,在把人文精神的熏陶与语文工具的掌握有机地统一起来时,是否厚此薄彼有失偏颇了呢?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感悟体验的生成性言说上,消耗在人文熏陶上,语言文字的训练淡化了,语文工具的掌握有所忽视了。防止语文课的缺失,我认为有必要强调“加强语文意识,重视基础训练”的话题,对语文教学的重心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不要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理解课。在小学阶段,严格的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是学习语文永恒的主题,是有识之士反复强调的,切不可有所忽视。不要淡化教学过程中的语文意识,笔者所说的语文意识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有清醒而明晰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意念,始终不忘记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二、刻意追求新意热闹

课程标准强调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于是就有了部分教师的可以标新立异。如有位教师在上《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狐狸3次对话找出来细读、品读、品味,结合狐狸与乌鸦的表现谈想法。当学生畅所欲言说狐狸“聪明”,很有意志力。(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法内容,知道乌鸦开口)教师认为该学生这种见解很有创意,赞不绝口,大加鼓励。这种教法尊重了学生独特体验,但忽视了正确引导,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果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对上述两种观点开展讨论,狐狸究竟是“狡猾”还是“聪明”?通过讨论,统一认识:狐狸是“狡猾”,因此它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是不道德的。这是本文的价值取向。这种教法既珍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意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新理念。

再者,有些教师在实行新课改中特别注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可以制造所谓“看点”他们的语文课笑声、掌声不断,可谓热闹非凡,但是不少课只顾追求表面的繁华,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浮华空洞、流于形式。如一位教师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教师反复让学生上台表演董存瑞炸暗堡昂首挺胸的动作,并配上语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不少学生由于是第一次上台表演,故此动作语言难免僵硬,以致引来笑声一片,可教师依然乐此不疲地指导表演„„学生在前俯后仰的笑声中感受到的只是滑稽有趣,全然忘却体会感悟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岂不是对文本和英雄亵渎?

三、一味地使用多媒体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时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分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始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把需要学生抽象思维的东西过多地变为形象思维,会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为学生以看代替了自己的读与思。因此,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不是不用,而是要用得恰如其分,精妙得当,切忌摆花架子或画蛇添足。

四、追求朗读形式

比如,曾经在我们的课堂上流行过齐读,现在我们的课堂自由朗读最为时髦。一节课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用你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初闻此言,感觉很新鲜,仔细思量,又发觉有些不妥。既然是美美地读一读,那就要能够表现出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可又用的是“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试问:默读能美美地读出黄河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撼人力量吗?大声地诵读能表现出《纸船和风筝》中小熊和松鼠之间动人的情谊吗?所以,这种看似十分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说法,实际上是违背语文教学实际的一种做法。

下面是一组常见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全班同学双手持书将书垂直立于桌面,不约而同地齐读起来。)

师:(一边使劲地拍手,一边大声地喊着)停下来停下来,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叽里呱啦地开始读课文,开始的时候,学生速度慢的慢,快的快;声音响的响,轻的轻。可是过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又情不自禁地齐读起来。有个别先读完课文的同学,放下书本,端正坐姿,目不斜视。教室里的读书声越来越轻,结果还是有不少同学没把课文读完,看到这静悄悄的课堂,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读下去了,只好坐等老师发话。)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自由朗读相对于齐读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然而,上述案例中的“自由朗读”却并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这种争先恐后的朗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朗读,甚至可以说是在老师强调下的非自由朗读。快快慢慢是自由朗读

的假象。学生完成自由朗读的任务后,就像机器人一样等待老师发布新的任务,这样的朗读仅仅是为读而读。其实,真正的自由朗读是断断续续的,是反反复复的,是写写画画的,是用心琢磨的,是既不影响别人读书,也不被别人所影响的,全身心投入的朗读。但是,我们的教学所面对的是儿童,是未成年的小学生,要引导他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朗读境界,并不是简单一句“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完事的。

五、教学板书杂乱无章

“字是文章皮”教师的书写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功。不说写得如何好,但起码要规范、整洁,切忌杂乱、零碎。一位教育家也说过:“设计板书,我们要提倡简而明,反对多而乱,堵塞学生思维。”所以对于板书的设计,教师要了然于心,用意明确,字眼精炼,可用线条组合,增加美感,学生一看就产生感悟,焕发体验,达意传情,这样才能省时省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的更精彩。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返璞归真

----------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城厢小学 关明儒 2016-12-2 洗尽铅华

..

推荐第10篇:本色课堂 — 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本色课堂-----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策略

教学交流 2010-05-18 20:29:28 阅读5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语文:

(一)“自主--探究”课:低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感悟---巩固延伸

(二)四环节口语交际课教学策略:情景体验、引起话题---研究话题、明确方法---围绕话题、互动交流---延伸话题、综合运用

(三)低年级写话课:低年级“三环五步”写话教学策略:积累(定向观察、搜集素材)---尝试(交流评说、丰富语言,放胆试写、实现迁移)---评改(展示交流、互评互动,佳作欣赏、借鉴提高)。中高年级“三环五步”写话教学策略:积累(定向观察、搜集素材)---尝试(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放胆试写、自主修改)---评改(回扣要求、交流习作,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四)“自学---交流”课:“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预习探究---展示交流---反馈纠正---达标测试。

数学:

(一)探究式新授课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二)探究式练习课教学策略:情景引入、回顾再现---分层练习、强化提高---自主检测、评价完善---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三)探究式复习课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回顾整理、构建网络---重点复习、强化提高---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英语:

(一)词汇教学课:preparation准备活动---preparation呈现新知:

1、单词呈现

2、听读正音

3、合作学习---preparation巩固练习---preparation输出运用---preparation检测提高。

(二)对话教学课:preparation准备活动---preparation新知呈现---preparation巩固练习:

1、听音正音

2、机械操作

3、意义操练---preparation输出运用:

1、表演展示

2、任务型活动---preparation检测提高。

(三)读写教学课:preparation准备活动---阅读前活动---阅读中活动---阅读后活动---检测提高。

(四)复习教学课:preparation热身活动:听、说、玩、演、唱、画和TPR活动---preparation梳理再现:

1、单词训练

2、词句链接

3、归类点拨---preparation交际练习:

1、整合话题

2、分层训练

3、自主展示---preparation输出检测:

1、知识积累

2、整合训练

3、话题运用---preparation总结提高:

1、总结评价

2、作业布置

3、课外延伸。

科学:

(一)“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

(二)“探究--体验”式课外实践教学策略:确立活动主题---自行制定方案---自主开展活动---展示交流成果---拓展与创新。

品社:

(一)“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二)“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课前初探---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课后践行。

音乐:

(一)唱歌课课堂教学策略: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多次聆听、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完美结课。

(二)鉴赏课课堂教学策略:激趣(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

1、自主聆听、直观感受

2、理解感悟、探究体验

3、深入聆听、提升审美---创造---拓展(归纳拓展、情感升华)。

美术:

(一)“造型、表现”课课堂教学策略:欣赏、感悟、畅想---体验、表现、创新:

1、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 ---展示、交流、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多层面交流

3、相互评价。

(二)“设计、应用”课课堂教学策略:目标确定---搜集信息---欣赏感受---创作实践---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三)“欣赏、评述”课课堂教学策略:预见教学、明确目标---搜集资料、感知欣赏---创设氛围、激活课堂---对话交流、质疑解疑---展示收获、评价整合。

(四)“综合、探索”课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确定---目标定位---方案设计---资料搜集---探索尝试: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逐步深入、善于引导

3、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4、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级定位---拓展升华。

体育:

体育课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情绪提升、积极热身---掌握技能、发展体能---自主选择、主动发展---合作交流、分享成果---体育公德、运动兴趣---学会评价、全面提高

信息:“五环节”课堂教学策略:情景创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合作学习、释疑解难---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第11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2012-04-15 18:01:39|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学校:箐口小学 教师:赵 惟 时间:2012-3-1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有效教学理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2、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3、有效教学的具体内涵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4)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鉴于此,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克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构建真实、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让学生自主能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途径、方法、策略、模式

一、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抓准切入点: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亲历过程: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1、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情境?

2、为什么要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

3、数学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

4、怎样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三、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1、动手操作就是探究学习吗?

2、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吗?

3、只有数学活动才是体验学习吗?

4、一问到底才是启发式教学吗?

5、用了电脑课件就是“整合”了吗?

四、抓好双基、适度训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1、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落住了什么?数学概念是否内化?

2、通过数学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得到提升了吗?

3、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是否得到发展?

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1、你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了吗?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吗?

2、你在预设中为生成留有空间了吗?你是否有效的利用了生成?

3、你采用的教学形式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如何走出课堂表面繁荣而实质低效的教学误区?

六、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1、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知识技能)

2、以满腔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敏锐的触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唤起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过程方法)

3、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他认为这学习方法要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去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学就是按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所发展,每一方面都有所发展。教育全球化及国际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国内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讲,是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在数学课 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四)本课题研究计划(含研究步骤、阶段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行动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通过调查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技巧及模式。

3.通过教师各种有效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创新素养。4.形成各种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1)提高教师认识,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2)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3)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4)形成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起始阶段,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阶段,再次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情况,提出改进方法;研究的总结阶段,通过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程度,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行动研究法。采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步骤探索如何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通过备课、根据要求、教学经验,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策略,在教学研究活动中运用,并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教学随笔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和不足之处,再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使整个研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出如何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个案跟踪法。在研究的启动阶段,确定特定的特长生和后进生作为个案对象,制定跟踪培养方法。在自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多关注,记录课堂上师生有效性过程和状况,培养他们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确立志向。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

1、注重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2、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3、强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5、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四、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 1.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前测)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12年9月——2014年11月) 1.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知识。

2.做好实验前期的测试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摸底调查;通过问卷、测试等各种调查、做好记录,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实验阶段的实验数据,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注重实验各阶段的过程调控,按时撰写实验阶段总结。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制作一批优秀课件,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课例,探索新课程下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构建新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014年12月——2017年2月) 1.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调查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分析(后测),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调查报告

3.撰写《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案例、教案、实验课例及活动光盘,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多媒体课件,结题展示课、结题报告等。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跨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这场大变革以课程改革为标志。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目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灌输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模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深入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多,激情少;思维多,智慧少;有回答,但无质疑;有探索,但无创新。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远离我们的真实世界,纯“数学化”的东西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学生根本无兴趣去探究,更何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新意识。所以,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正如数学教育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3、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应当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不应当是封闭的“知识体系”,更不应当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证过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4、课堂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小学生年龄一般在7—13岁之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直观的、生动的学习材料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情、形、境、理熔于一炉,易于唤起注意、提示形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这样,才会有效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5、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鉴于以上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方案,以此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把课堂变成“小社会”。它包括三层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发展。本课题在新理念的思想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

三、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在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数学建模理论

现代数学界提出的数学建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连的机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4、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因而陈旧而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的劳役。

第12篇: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目前的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建立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根据教研中心2009—2010学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意见,结合我校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与教研工作现状,本学年我校将坚持“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指导思想,将数学教研工作的重点确定为建立“高效课堂”。

本学年我校将克服以往贪多求全的不良倾向,精选教研的着眼点,探索有效的深层教研模式,不断丰富教研内容,创新教研形式,增强教研实效,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成为营造学校特色的新的闪光点,探索出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课堂教学的无效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通过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高效课堂”成为素养。

2、通过多样化的研修形式,进一步明确高效课堂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探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基本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四、教研形式

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讲课评课、研讨反思、课例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

五、任务及要求

1、加强教学目标与备课研究

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教学目标和各学段四大知识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每一个课时教案,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利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学科网站和其他的网络资源,设计好每一个课时教案,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正确把握好情境创设、合作探索、自主练习三大板块的联系和时间的分配。对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尽量缩短情境创设的时间。在合作探索环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接受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与“收”的时间,决不能因为探索时间过长而影响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加强练习的设计,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课每课时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做到堂堂清。

2、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四课型课堂教学常用模式如下:

新授课: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练习课:创设情境(导入)——分层练习(基本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应用练习)——矫正评价,总结归纳。

复习课: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忆梳理,形成网络——练习矫正,形成技能——课堂总结,突出重点。

讲评课:概述测试成绩——错因探究——自我矫正——反馈练习,拓展巩固——讲评小结。

本学年将加强对上面提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同研一节课”的磨课活动、“同课异构”的对比课活动、“区域联谊”的学习研讨活动、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形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四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具体内容及安排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在课时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课堂效率上做文章,克服以往课堂教学中耗能费时、效率不高的做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年度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

(一)进行全程教材疏通,提高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掌握能力

1、培训目标

(1)使教师对数学全程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及教学注意问题等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能更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

(2)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督促教师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进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使培训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

(3)引导、激励、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探寻科学实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灵性和快乐。

2、培训内容

每学期初,由学科组长牵头,利用学科组集体研讨的时间,对全程教材进行疏通,各年级上册安排在9月份,各年级下册安排在09年3月份。重点研讨内容为: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全程教材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材重难点,以及对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包括学生特点、各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及情景窗如何呈现、合作探索如何展开、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自主练习如何处理等内容。学科组教师同时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我培训,学科组长要针对教材中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研讨,具体分工如下表:

人 员

内 容

扎西顿珠

统计与概率

索朗拉姆

空间与图形

落桑云丹

实践与综合应用

郑秀真

数与代数

3、培训安排

三、五大课间进行。

(1)2009年10月份 本年级教材疏通

(2)2009年11月份 本年级教材限时出题比赛,全程教材疏通

(一)

(3)2009年12月份 全程教材疏通

(二)

(4)2010年4月份 全程教材疏通

(三)

(5)2009年5月份 组织教师参加市教材教法考试

4、培训措施

(1)设立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对培训内容、项目设置、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督导。

(2)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求记业务培训记录,达到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并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集体研讨学习,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

(3)鼓励教师加强自学,每月的教材教法培训后,受训教师都要做该年级2份测试题进行自我考察。最后受训教师做两份综合模拟试题,成绩记入教师培训考核中。

5、培训评价

为有效提高培训的质量,对教师的培训按照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达成检测、地区教材教法考试四项进行量化,分值如下:

(1)出勤30分,每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0.5分,早退一次扣1分,缺席一次扣2分,得分≤20分,本次培训按照“0”分记绩。

(2)学习态度10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培训记录,按照记录的详实和认真程度分两档记分,分别是10分,9分。

(3)限时出题一项30分,按照出题质量、难易度等在本年级进行评比,分两档记分,分别是30分,28分。

(4)市教材教法考试一项30分 ,按照实际考试情况,按30分折算记绩,列入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考核中。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水平

1、培训目标

(1)让教师充分掌握多媒体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水平。

(2)掌握课件制作的要求和方法,会制作数学教学课件。

(3)利用精美的课件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与学趣味横生,让课堂精彩纷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高效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

2、培训内容

(1)学习多媒体的开关机等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多媒体使用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基本的维修养护方法。

(2)学习如何从网上查找课件制作素材,学习进行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和知识。

(3)学习电脑常见问题处理和日常基本维护的方法

(6)学习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培训实施

培训时间:大课间时间。

培训教师:多嘎, 格桑次仁

参加培训的教师:全体教师

培训地点:办公室

4、培训措施及要求

(1)为保障培训活动有序进行,每次活动均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并实行点名制,情况记入此项教师培训考核中。

(2)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求记业务培训记录,达到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并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理论研讨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

(3)10上中旬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优质课展示,并评出1-2节校级优质课,成绩记入教研组此项培训考核中并记入教师个人培训考核中。

5、评价标准

为有效提高培训的质量,对教师的培训按照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多媒体优质课、优秀课件四项进行量化,分值如下:

(1)出勤30分,每请假一次扣0.5分,迟到一次扣1分,早退一次扣1分,缺席一次扣2分,得分≤20分,本次培训按照“0”分记绩。

(2)学习态度10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培训记录,按照记录的详实和认真程度分两档记分,分别是10分,9分。

(3)多媒体优质课展示一项30分,按照实际比赛情况,按三档记分即:30分、28分、25分列入教研组考核中,并列入教师个人特色考核中。

(4)教学课件评选一项30分 ,按照实际比赛情况,按三档记分即:30分、28分、25分。

(三)抓好教法、学法应用的积累(收集)、应用(实践)、总结(反思)三大环节,突出教法、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操作程序:

1、学期初至11月份,为教法、学法积累收集阶段。本阶段在引导数学教师完成对教材的疏通任务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相关文献资料,分年级、分学科,完成本学科教法、学法集锦,形成系统资料。

2、12月份至2010年5月份,为教法、学法应用实践收集阶段。本阶段主要是数学教师把积累的教法、学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系列课达标活动,论证本学科教法学法体系。结合区域联谊教研,组织一次“教法、学法研讨”课堂观摩。

3、2010年

6、7月份为总结反思阶段。本阶段着力于学科教师经验的积累、案例的撰写及实践感悟等,推介先进做法,为下一学期奠定基础。

(四)抓好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结合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实现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

操作程序:

1、学期初,学校制订多媒体课件共享要求,分年级、分章节(课时)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设计。

2、十月初分学科进行评比,相互借鉴学习后,完善本学科多媒体课件系统。

3、十一月至2010年7月为运用修改阶段,本阶段要求授课教师在适用本年级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结合区域联谊、公开课等形式不断完善、推广研究成果。

七、措施保障

1、明确要求、理清思路。学期初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把相关要求布置给大家,然后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布置具体的相关内容。教研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高效课堂”任务的组织、安排、实施等各个环节。

2、组织培训、提高技能。教研组长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可以聘请学校相关人员到组内培训,也可以利用组内人员实现自我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全体成员共同提高。

3、计划具体、责任到人。教研组长根据本学科教材特点、人员特长,做到计划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有相关的督导措施,依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4、尊重个体、集体捆绑。评价采用集体评价和个体比赛两条途径。本年度,教研组集体教研的主要任务是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系统的设计运用,最终的评价采用集体捆绑。在采用集体评价实现组内整体提高的基础上,鼓励教师个体发展。倡导教师在各种公开场合(公开课、区域联谊等)运用课件系统,鼓励教师每堂必用。

5、过程督导、严密组织。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将采用评比、抽查、检查、比赛、评议等形式及时量化、汇总,在严密的组织下,提高教师“教法、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运用”技能,为高效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13篇:回归课堂本真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回归课堂本真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余年,教学课堂呈现百花争妍的景象,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效率不断提高。人们在今天做出冷静的思考,百花争妍的课堂是否有些过火,是否缺失课堂教学必需的本真,也在探究保证课堂本真之百花争妍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回归本真 策略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和优质均衡教育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日趋活跃,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笔者置身于教学改革浪潮中,根本算不上弄潮儿,但也有自己的思考。近年来,笔者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的异彩纷呈,似乎课堂热闹非凡起来,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获取的是什么,获取得多还是少。异彩纷呈的课堂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本真逐渐消失,如果有逐渐消失的趋势,我们又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促成课堂本真的回归,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本真课堂的回归需优化组合教学媒体

优质均衡教育是近几年人们谈论的话题,优质均衡教育涵盖的教育设施的普遍优化已得到充分落实,资源性网络可以说是校校通,电子白板进入了一个个学课堂。人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人们还使出浑身解数,促使教学课堂氛围更好。但人们似乎在冷落传统教学媒体,就拿教师本身来说,电子白板上的板书几乎销声匿迹,教材文本已听不到老师的范读。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变成一个简单的按键工,学生随着电子白板呈现的教学要求实现着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的课堂能够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课堂能够弥漫着新鲜的空气,让学生得以充分自由呼吸?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师的空间语言得不到有效传播,师生之间就像陌不相识的路边人一样。对此,我们必须提倡的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不可不用,传统教学媒体不可忽略。譬如,范读课文,我们可以播放比较规范的录音,但录音不可以处理朗读时必需的轻重缓急和相关意义上的停顿,学生只听到录音中的声音,看不到朗读者根据文本内容需要辅助表现的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如果教师范读,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更能够举手投足皆表意,一颦一笑总关情。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笔者就在比较有意义的体态语言配合下,进行多重意义上的多次范读。学生听读时不但听到老师范读的声,而且看到老师范读的形,更主要的是学生感受到老师范读时传出来的情。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回归本真的教学课堂当是现代和传统媒体优化组合的课堂。

二、本真课堂的回归需还给学生自主权利

现在的教学课堂着实比过去课堂热闹得多,首先因为学生学习资源丰富,给学生回答教师课堂教学感悟中的诸多提问带来了便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教师出一些阅读感悟的前置性预习题,学生就会立即从相关资源中寻找到答案。那课堂上只要电子白板的按键一按,那些需要学生感悟的内容则呈现于电子白板,学生一看,立即就把小手举得高高,回答出来的感悟是那样无懈可击。在小学生人人都想争着回答问题时,岂不是相当热闹?透过如此乃至其他课堂种种迹象,看课堂教学的本质,学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感悟?这样看似相当热闹的课堂又有怎样的本真之处?对此,我们必须大声疾呼,宁可少些这样的热闹甚至喧闹,也要多些课堂教学宁静气氛中的静态思维获取的当场鲜活感悟。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本真,因为学生真正在自主探究着,在自主感悟着。所以,平时阅读教学,我们不要用现代媒体提示阅读感悟的内容,那样会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会为学生画地为牢,限制甚至僵化学生的思维。好像省了点事,也省了些力,但对学生的未来是利少弊多的。因此,平时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前置性学习,大都让学生扫除一些文字性障碍,大都让学生熟读文本,不做可以让学生抄近路的阅读感悟。课堂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整体介入教材文本,让学生在充分多次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行解决发现中的问题。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甚是相当激烈的争论和争辩。笔者感到学生越是争辩得面红耳赤,越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本真。

三、本真课堂的回归需促进学生创新探究

新的发展时期,越发需要全面创新,越发需要全民创造。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的栋梁和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语文基础性学科课程,尤其必须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必须从考虑学生的学力上考虑学生的创新创造问题。应当明晰的现实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被禁锢在学生语文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上,还在做着应试教育的事,导致一定数量或者更多学生没有能够被我们发现。对学生本身而言没有充足的机会对类似冰雪融化是什么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充分培养,那学生怎能发现冰雪融化后是春天,又怎能产生充满创新意义之奇妙的想法。所以,平时阅读教学中一切浮面且华而不实的热闹笔者大都坚持取消,一切没有学生创新思维的简单感悟都坚持抛弃,为学生搭建起理想的创新思维时空。譬如教学《鞋匠的儿子》,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不再把精力花在对林肯大胜南北之战的感悟上,而是让学生得以更广泛又充分的发现。学生在感悟中获取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因为学生知道了他作为鞋匠的儿子的出身是卑微了一些,但建立起自身的人格魅力是行使好总统权利和权力唯一又宝贵的精神支柱。学生不但发现林肯需要这样,所有人都需要这样,当每个人都具有美好的人格魅力,整个人类是多么美好,整个世界又会多么美妙。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我们潜心发挥,那么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肯定没有穷尽。

参考文献:

[1]蒙在飞.陈玉文语文的回家之旅[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9.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第14篇: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的生源正在不断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也在20人左右,我们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你如实填写以下问卷。

1、你听过小班化教育吗?()

A、听说B、没有听说

2、你现在的班级人数大约是()

A、比20人少B、20——25人之间

3、你更喜欢在()班级里学习。

A、50人以上B、30——50之间C、20人以下

4、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经常关注你吗? ()

A、希望B、有时C、无所谓

5、在课堂上你喜欢和同学合作学习吗?()

A、喜欢B、不喜欢C、有时愿意

6、在课堂上你是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 ()

A、表扬B、批评C、无所谓

7、你的作业希望老师当着你的面批改吗?()

A、希望B、不需要C、随便

8、“小班化”模式下,同学之间的关 系 ()

A、更好B、更难相处C、差不多

9、在课堂上你愿意分组学习吗?()

A、愿意B、不愿意C、随意

10、在学习上,你帮助过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过吗?()

A、有B、没有C、少有

11、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怎样呢?()

A、很容易B、需要帮助C、太难

12、学习方面,班里有以下几类同学,你属于哪一类?()

A、成绩最好B、成绩一般C、成绩比较差D成绩最差

13、上课的时候,你的表现是()

A、专心听讲B不专心听C不想听

14、课堂上提问或者讨论问题时,你的表现是()

A、积极发言B、不想发言C、不会发言

15、老师对你平时的作业或作文评价比较多的是()

A、优(90分以上)B良(80-99) C、及格(60-89分)D、不及格(60分以下)

第15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资中一中黄 勇

身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学工作搞好,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家长的交代、更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在教育上价值观的追求。通过近五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

一、“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做到“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于教学中是个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人新裸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例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课时,可通过设计情境:准备一小袋零钱(有1角,2角,5角,1元),请一位同学来数数一共有多少钱?在情境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从而引入新课。

现代社会里,“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而且,它能给予我们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业务关系,急需一辆汽车,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里程)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 1

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亲其师,信其道”

仅仅让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情感培养既是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动力与手段,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感情很多来自于他们对教师的感情,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对学生要多鼓励,少埋怨;多指导,少责备;大家一直以为作为一名基层教学工作者不仅要能说,而且要说清楚。但是我觉得教师要能听。要能听明白。不要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嘲笑;不要因为学生的突发奇想而嗤之以鼻。总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与信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一)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

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高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二)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第16篇:课堂教学研究400篇

李明伟 课堂教学研究精选400篇

观念转变(教师观念应从“形转”到“心转”) 观念转变(观念转变促行为自觉) 观念转变(微型课题研究转化教师观念的有效抓手) 观念转变(火种真的比蜡烛幸福) 备课改革(从教师搭台走向师生搭台) 备课改革(靠集体力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备课改革(团队备课促进课堂深度转型) 备课改革(备课方式的历史性巨变) 问题导学(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魅力课堂 “问题”作主) 学生先学(预习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 学生先学(先学让每个学生拥有课堂参与能力)展示对话(展示对话学习焕发生命活力)展示对话(理清思路让展示更有实效)

展示对话(展示对话让课堂灵动)展示对话(不拘一格个性张扬)

展示对话(给学生一把“金钥匙”)

课型创新(从单一课型走向多元课型)课型创新(创新课型带来阳光课堂)课型创新(课型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课型创新(新课型:以“尊重”之翼托起学生)

课型创新(享受新课型带来的可喜收获)

课堂模式(要从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

课堂模式(构建学导型思辨课堂模式)

学生先学(用“问题知会簿”实现高质量预习) 学生先学(抓好结构化预习提升课堂品质) 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改变课堂“基因”) 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学习小组(评价是小组保持活力的关键)

课堂模式(要学会从“入模”走向“出模”) 课堂模式(对教学模式要有清醍认识) 寻找规律(选择适合实际的行动路径) 寻找规律(新课堂呈现出的六个趋势)

寻找规律(新课堂不能忽视的七个关键词) 学习小组(给学生一块责任田他们会还你一个秋天) 结语:建设高质量课堂有一定之规

高效课堂系列

高效课堂质疑的误区与对策 高效课堂重在高效推进 课堂实效铸就高效课堂

自主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还是卓越课堂?

规范教学流程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三改三步”导学,创造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 慎重提问才会有高效的课堂 王敏勤:怎样实施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四新”评价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策略

如何落实高效课堂“以学为本、以学定教” 高效课堂的“有模”与“无模”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突破高效课堂“高原困境” 高效课堂的提问方式 解读高效课堂中教师的“导”与“评”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七步”解读 高效的真谛在于“悟”和“度”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王敏勤:高效课堂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王敏勤:高效课堂看课外 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建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高效课堂:如何做好课堂展示? 高效课堂的学、展、点、练 梁恕俭:高效课堂最常遇到的十个问题 高效课堂的智慧密码 高效课堂的22个“穴位” 把握课堂节奏,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三模六步”操作流程解读 梁恕俭:走进课改,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之“教学系统” 高效课堂的十五个细节 高效课堂的十个误区

高效课堂100句

(一)

高效课堂100句

(二)

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

高效教学的20个思考

高效课堂的六个不等式

实施高效课堂之:教师应该怎么做 实施高效课堂之:学生应该怎么做

高效课堂的十条特征

如何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起来

高效课堂教学的六个特征

高效课堂建设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高效课堂教学“做秀”的十种形式 课堂高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高效课堂的“三个问题五个元素” 高效课堂教师究竟应该做什么?

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梁恕俭:课改,我们该关注什么? 构建新课堂模式必须经历的十个过程 课堂纪律管理 课改路上的难关 将问题导学模式变成教改切入点 让“软教研”成为学校的“硬实力” 重建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学习任务单”破解“翻转课堂”教学难题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创设问题情景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教学中四大核心

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三环节:预习展示、检测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余文森: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

余文森: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只有规范的课堂才有规范智慧的人生

教学改革的三个伦理向度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如何对症下药

“先学后教”的实践困惑怎样应对

活力课堂是什么? 271高效课堂模式

三六导学新模式,教育改革谱新篇 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 遵循课改理念 走出课改误区 合作学习组织效率低下归因 构建理想课堂 教师讲授时间要“因需而定” 课堂“生命化” 如何将课堂讨论引向深入 原生态课堂,如何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课堂上的收与放 合作学习不是分组讨论 强化课堂改革,践行“阳光课堂” 日常课堂:我们的生命家园 构建原生态课堂“六字经”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优质教学的基本特征

绿色指标下的绿色课堂 游戏课堂

“导、学、教、练、评”五步循环教学法简介

如何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率

周彬:把教学难度降下来

杨乃林:教与学的“阶梯式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性把握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改:让教育走向生命自觉

一堂好课的十要素

徐立峰:好课堂应该什么样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一)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

(二) 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课改,绕不过的九大问题 变知识学习为问题导学 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秘诀 探索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课堂展示的道与术 课堂没有彩排 只有现场直播 叶澜老师谈好课的标准 查有梁:理想的教学过程 教师授课应远离的误区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现代课堂教学的构思、设计与实践的研究(1) 现代课堂教学的构思、设计与实践的研究(2) 现代课堂教学的构思、设计与实践的研究(3) 不要让这些问题制约了你的课堂 课堂教学结尾的基本原则 课堂“三变” 变教学生“上道”为领学生“悟道” 课堂拿什么让学生快乐?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作业设计

教学中的“六导”

走出情境创设的沼泽地

走出新课改下的教学误区

课堂精讲艺术的十种表现(上)

课堂精讲艺术的十种表现(下) 让魅力教育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新课改最大的误区——课堂教学的形式化

课改的本质是追求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教学预案不等于教学方案

课堂中如何恰当运用教学手段? 名师导课:跟着学生好奇心 抓住课堂教学的命脉

学案导学,新课标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学案教学的常见误区及解决策略 试卷讲评课十忌 课堂展示重在效果 课堂教学魅力“五要” 把握四个维度 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 课堂变革:从对话中心的课堂”到“任务中心的课堂 小组合作评价是有效课堂的支撑点 李政涛:关于“课堂生长”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 “四段七环”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原则 快乐学语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中提问有艺术

课堂教学十忌

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

把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学”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从“顺”与“不顺”看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走进新课程 体会新课改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考虑的问题 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实效

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生态课堂

“快乐课堂”是我们最美的教育追求 让写作教学直指学生的心灵 五“一”五“多”作文教学法 追寻情趣数学的旨趣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 从“双基”到“四基”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回归语文本色,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作文教学不妨多点“变脸”艺术 课堂因质疑而精彩 质疑: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实效性探究 中学语文新课改实践中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与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处理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余文森: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十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重构学生、教师与知识的关系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周彬:让学生在课堂中变得鲜活起来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

狠抓课堂45分钟,精讲多练,当堂检测 课外的探索必须回归课堂

课堂精彩生成:尽在生命活动中

周彬:课堂教学的出路究竟何在?

新课程异步教学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建构“以练导学”的生本课堂 加强应用意识培养 提高数学教学能力 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敢说、会说、多说” 政治课堂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式学习让课堂如此生动 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留白”教学——留出一方蔚蓝的天空 中学语文课堂特色教学之:“三声三力” 新课程为什么突显教学的生成性 名师课堂:于无痕处显大智 学生会了教师还教什么? 还课堂以“真生成”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导学案的制定和运用

课为什么教不完?

余文森: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 余文森: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做到八项注意 课改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忌”什么

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哪里来?

王敏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

精彩教育观点集锦

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

课堂“收口”艺术

让‘五变’走进课堂,真情打造魅力 对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思考 我们的课堂还缺少什么

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中不妨撒些“调料” 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

试卷讲评如何实现高效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学会反思 智慧理答,有效课堂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方法策略 理想课堂 教师何为 九种教学语言上的失误使课堂无效 什么是“有效教学”?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 一节优质课应该把握的关键点 数学教师设计的语文导学案 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 抓好“五步十问”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建设应树立新的教学效率观 新课程怎样推进教学的有效性 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课型重构的意义和流程 新课改后课堂管理对教师的要求

《导学式五步教学法》问题与建议

新课程如何开展“指导——自主学习” 走出情境创设的沼泽地

余文森: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同课异构,“异”从何来

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课改:可否让教案更有“弹性”?

“七课一反思”使校本教研常态化 有效教学:课堂交往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中学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又该拥有什么? 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推门课”是回归教研本真

好的课堂在于精神生命的涌动

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八项策略转变“教与学”行为 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情境化” 课改必备的十种思想 尊重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十法 课堂教学关注点 “师生互动学案”教学法及其实施策略 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中需要把握什么? 课堂教学的情景设计 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错题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如何抓住考后契机提高学生成绩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 课堂上的教育机智 课堂教学要注重“四让” 对课堂有效调控的思考

课堂常用十三种暗示调控技巧 “三一五”服务型课堂模式

实施少教多学,还课堂给学生

周彬: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如何让教学更有实效?

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内涵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十假”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创造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误区及对策

课堂结构的艺术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区域课改的推进策略

周彬:大容量课堂——让“教学”回归“课堂”

课堂教学十种流行病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的放开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艺术 教师如何指导期末复习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要克服“六重六轻” 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着眼点 课堂教学中的“四严”教育 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有序 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一)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二)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三)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之四)“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

给“乱班”课堂教学支招

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十大疑难杂症

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 “课改”必须研究的基本问题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

教师有效教学的三重功:发问、追问和点拨

魏书生:学生课下“五个一分钟”与教师课上“十条”

课堂教学的“十大”

如何管理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

教师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十二个三句话教育教学管理十个理念课堂管理十大决策

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九大策略

教师该怎样出卷、审卷、阅卷、析卷和评卷有效教学应避免十种课堂创新源自“敢问”“能问”“善问”优化课堂提问的六个策略营造让学生学得最好的十种情境用心构建课堂教学练习课的教学要求及基本结构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和一般结构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要素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敢问会问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名师的课堂引导艺术课堂教学细节“七不要”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促进发展新课程改革——新理念、新观点

培养学生的“六能六会”一堂好课的22关键要素

一堂优质教学课要具备的条件课堂教学四境界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一)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想学、敢学、会学

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课堂教学中的十大智慧

衡量课堂教学的“三声六度三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四个三

一堂好课的八个“点”教师课堂教学十六忌课堂教学“度”的控制“精致课堂”基本要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第17篇: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浅谈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

作者:赵洪志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严重缺失的具体体现

自从99年国家开始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中小学都开始实行“减负”政策,并且学校对中小学的音、体、美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完善,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无论是学校、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对“音、体、美”等课程的不重视。他们认为学好语、数、外等考试需要用到的课程才是最重要的,有的甚至认为开设“音体美”课程其实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素质教育实质上有名无实。

(二)国内对这一现象理论研究的现状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时期,针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现象,教师及教育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得出一定的认识:对美术教育并非只是表面的不重视,这种不重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一种认识,不仅是学校,包括家长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美术课不重要,只有考试能够考到的语数外等主科才是重要的,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提倡实施素质教育,改变学校以及家长等人的观念,让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国外对这一现象理论研究的现状

针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现象,国外教育人士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完全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所以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崇尚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不一味的强调分数,所以他们的美术课堂上的教学趣味性很高。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美术课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课程,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符合青少年发展的要求,所以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今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趣味性下降的现象。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缺失并不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趣味性缺失了,学生课上的学习气氛就会下降;学生学习的气氛下降了,教师课上教学及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最终就会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提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空头支票”。所以解决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这一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上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这一现象,究其原因及解决对策通过研究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家庭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针对家庭方面的教育问题,应该在家庭里形成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一观念,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物质、精神等的支持,让他们感觉到命运掌握自己的手里,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二)

学校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针对造成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缺失原因之一的学校因素,应给予措施及时改变。国家应该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并深入的做好每一个细节。学校应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而不是分数高而能力低的片面性人才。美术教育不仅单纯传授技能,还包括欣赏等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上应该增加教育设施及教师力量的投入,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施在提高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基础上达到更好传授美术技能和培养全方位能力的目的。

(三)

教师的自身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现在的美术教师上课大部分是绘画技能的传授,要求学生能够把所要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做到准确无误,所涂画的颜色要完全符合描绘对象的本身色彩,不同画出与所描绘事物不一样的形象,这种课业形式往往忽视了教会学生怎样去正确观察对象的方法,最终导致了学生死板、单一的绘画方法,并且中断了学生应该“举一反三”的绘画创新思维。

1.不被重视

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是学校教师中人数较少的群体,在学校教学中大多是被弱视的。由于应试教育传统教学对小学科的认识偏见,小学科教师的工作成绩没有被认真的关心以及进行评价,并且像美术这样的小学科一快到大型考试(其中、期末、升学等)就会很早的被考试科目所取代,不仅如此,有的学校在临近考试期间甚至会让美术能小学科的教师为主科教师批改作业,这样主科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课上给学生做进一步的辅导,从而极大的减低了小学科教师对待课堂的积极性。

2.身体疲惫

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特别是小学美术教师,每周教学课节大约在18节,除了正常的教学外,有时还有课外辅导(学生绘画比赛、二课等)和学校的其他事务(美化教室、布置活动场地等),这样的种种现象都会造成教师身心疲惫,感觉自己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美术老师,甚至有时会感觉到自己像一个打杂的一样,什么都得干,这样最终会导致教师产生厌倦工作的不良情绪。

3.教育教研活动压力

以学习成绩为目的是现在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现实,而学校又迫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和活动,所以中小学不得不开设美术课这样的小科目。能够很容易的看出对于美术教学,教师的工作重点不是认真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新思维而是应该如何应对好上级的的各种美术教学检查和各种活动。这就造成了教师放松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工作,反而积极加强对上级教育教研活动的参与。导致评价美术教师的工作成绩的标准只有活动搞上去了。

4.课堂教学问题处理能力低

由于美术教师的课节数较多,所以美术教师下课后又要马上准备到另一个班去上课,所以美术教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兼顾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最终会导致美术课效果的不完善。所有的班主任只会注重主科,只注重班级的升学率,所以学生经常会在美术等学科的课程上出现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等的现象。

5.教学模式一概而就

美术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改进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信息技术、音乐、游戏、人文情境等,在本质上提高学生美术课堂上的趣味性。美术教师可以从变纯技能型为审美型、变模仿为创造型、变刻板为趣味性、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作业评价由终结式变深化式等几个转变来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并为趣味性的提高做好铺垫。

(四)

学生的自身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1.学生不同的兴趣选择

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是很广泛的,每一期都有新课程要求的四个领域的不同教学内容,面向的是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不一,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课程学生喜欢,有的课程则不喜欢。从而也导致了美术课堂纪律上总是有一些学生表现好有一些学生表现坏,使得教师不好维持。

2.学生的惰性原因

美术课与其他语、数等课程比,上课所要准备的学习工具材料繁而多。学生本来书包够大够沉,再加上这些物品,稍微有惰性或对这种课型没兴趣的学生就会不带学习工具和材料,使课堂教学时,教师无法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样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时,经常相互借学习用品,造成相互说话,走动影响他人作业,有的是无所事事,教师难于管理,最终也导致课堂纪律差,学生趣味性降低。

3.学生的观念落后

社会、家庭和学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社会要文凭、家庭要排名、学校要升学率,都导致了学生认为只要把语数外学好就行了,其他不用考试的课程马马乎乎就行了。由于这种学习观念的一直存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纪律好坏。由于观念问题,学生经常作业不做或不交,即便是做了也是马马乎乎应付了事,并且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也不集中。

4.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在观念上形成了语数外的主课观念,使得美术这样的副课显得一点都不重要了。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主课,经常会发现在美术课堂上做其他作业的现象,或者是美术练习快速的应付完事,然后马上去做语数外这样的主课作业。时间久了,学生慢慢的都朝这个方向靠拢来了,单靠美术教师一人节节课的激发兴趣,引导学习就显得太苍白了。

(五)

社会的教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教为学生提供课外的补习,不仅可以补充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成绩,孩可以在很多反面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多一项技能就会多一条出路,所以家教种类已经由简单的语数外发展到包括美术、音乐、跆拳道等门类众多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及其迅速!

四、结

总之,如今的教育重在素质,但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不容易,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需要不断的研究及发展,增强学生自身对美术的好感,激发他们的美术求知欲望,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创新能里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这样美术教育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一.趣味化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趣味化美术教学是教育者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趣味化美术教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儿童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对小学游戏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实验,探索了很多趣味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激趣——授课——作画。利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时间进行美术游戏,从启发教学入手,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的激情就发挥出来了。教师趁热打铁,抓住学生的激情,讲授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作业,学生们就能把这种激情付诸于图画。

二、趣味美术游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与学生心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并且常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我们要经常变换游戏方法,并且游戏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激活小学美术课堂。

3、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家托尔勒强调未来人才要具备合作意识:“他们敢于负责,懂得自己的工作与别人配合,能承担更多任务,能迅速适应情况的变化,以及敏感地与周围的人协调一致。”人际交往和合作本身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学业进步、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4、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讲授新课做一个铺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美术教学的效果.另外,游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重要环节,也不能与其他环节脱离.

三趣味美术游戏教学的方法介绍

1、线的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游戏方法:教师画出一种类型的线,让学生回答出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实物.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学生回答联想到“门、箱子、铁棍、直尺、地板砖等等”. 2 形的联想

游戏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用常见的几何形让学生想象形体近似的物体,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说出联想到的物体(不能重复)。学生可以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3、形的添加、组合:

游戏目的:通过对一些基本形的添加(或组合),培养学生对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让学生认识形状、回忆在生活中所见过的形状,并根据形状联想事物,让学生将几何形、实物形、自由形进行组合或用添加的方法去变化、去创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种新形象。

4、物的联想:

游戏目的:锻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快速联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游戏方法:教师先说出一个物体,学生跟随说出另一个相关连的物体,最后,用这些物体、形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触觉想象:

游戏目的:学生运用触觉去感知事物,并把感知的东西通过想象画出来。

游戏方法:教师准备好一些道具(活物也可以),放在竹篮、纸盒里,或用布包住,让学生去触摸、感觉、思考、想象,最后把想象到的东西画(说)出来。

6、画笔接力: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作画的观念和整体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服从大局的团队精神。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几组,在作画中途停下,让第二组学生接着上一组同学的画继续画下去。画中的景物迫使接力的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衔接、如何继续,如何服从整体又能表现自己。

7、故事联想。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游戏方法:教师讲述一个故事,通过改变一下故事情节或留下一个结尾不说,让学生各自思考,各抒己见,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情节或结局画出来。

8、角色游戏

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游戏方法:角色游戏是学生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这样的游戏方式在低年级美术课学习中是最常用到的,也是最为方便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游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种不同的游戏又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的感受和美的体验。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总结出更多、更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四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着重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5、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的教学方法,使美术课堂更有活力

第18篇:小学信息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丰富的学习内容及灵活的学习形式,成为课堂学习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小学生受自身思维及身心发展特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促进了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恰当的运用可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小学生实际及教材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更好地促进高效课堂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途径探究

任何一门课程学习之前,都要进行认真分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及学习实际,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形式,力争做到多项要素有机结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把握教材,全面掌握编排特点

小学信息课程设置既体现了现代科技水平,也突出了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思路,教材编排中结合小学生特点,从感官认知到简单操作,再到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有新的个性创造,突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信息水平有效衔接。如教材编排中首先从认知开始,先认识计算机、认识键盘等到Word文字编辑软件,到认识LOGO等,社会发展促进计算机的普及,电脑常识学生经常看到,容易产生一定的印象与理解,通过基础硬件及软件的认知,深入到简单小软件的学习与运用、小游戏操作等,这些简单且富有情趣的信息知识,可以较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认识基础上,教材内容向简单理解与运用发展,有插入图片、设置版面、复制与粘贴、添加文字、美化文章、画组合图形、修改图形、过程的编辑等,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简单操作运用,内容在一步步深化,操作技术也在加深,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熟练掌握技巧,为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教材最后编排主要围绕网络信息开展,内容相对深奥复杂,让学生在高科技中感悟知识的精彩,为学生个性思维发展提供条件。本节学习重点围绕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排展开分析,明确教材从学生认知入手,由感知基础硬件到简单软件知识,深入到简单操作,再到现代网络技术,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符合小学生身心及思维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把握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有序开展作有力保障。

二、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班级中学生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特长潜力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学前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清晰了解,可在教学中积极稳妥开展学习活动。小学生家庭背景中经济条件和环境对学生认知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性格中有的学生内向,不好动,而有学生大胆,敢于尝试,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有兴趣,但侧重点会不同,有的喜欢探究技术知识,而有些学生偏好游戏,需要加强引导等。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具体实际,针对性采取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在信息《画组合图形》学习中,我先将本节学习知识梳理出来,让学生加强理解与分析后尝试操作,我感觉学生操作组合图形有些难度,所以延长了实践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刚过了一会儿就发现王同学不遵守纪律了,嘻嘻哈哈的,我当时非常生气,心想不好好按要求画图,故意捣乱的学生一定要狠狠处理,于是用力拉过来批评了一番,王同学好像感到很委屈,我就问他为什么在课堂上调皮,他却说这种图形我在家经常画,早就画出来了,看到邻桌画得很不好,就说了他几句,邻桌和我争执了起来……我走近王同学的电脑作品前,看到一幅画的比较规范的组合图形,一下想到学生说的以前在家经常画的情形,感觉作业布置方式不是很恰当,一部分未接触到的学生操作要慢些,对已经完成很好的同学要加一些提升性作业,如修饰、补充、创新等,这样能让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我立即对王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让同学们进行观摩,同时指出他不能遵守纪律的小毛病,让学生从内心易于接受。课堂中将信息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制定不同学习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开展个性思维,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也促进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三、灵活变通,突出形式灵活有效

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习效率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小学生受身心发展水平所限,课堂情境及方式的变化,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等有重要影响,在信息课堂中要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独特性,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灵活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信息课堂效率的提升。如在学习《认识机器人》一节中,学生对于这种内容比较感兴趣,如果一味采用课本知识讲解,学习感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好的教材内容黯然失色。可以采用播放机器人的视频、自制的动画,将音频、图像、视频等有机结合,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学生在机器人动画中感悟到现代科技的魅力,从而主动学习课文内容,加深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度。接着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自己所喜欢的机器人,同学们会纷纷列举出一些自己所熟悉的,如变形金刚、奥特曼、乐高机器人、长臂猿等,并说出这些机器人的功能及特点,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养成。学习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及时将知识拓展到生活中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将信息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较好地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表达等综合能力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教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的体现,对促进小学生现代科技水平、培养信息科技能力有重要作用。课堂实践中要围绕教材、学生及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研究,促进信息高效课堂的有效落实。

第19篇:小学课堂情景教学研究论文[推荐]

摘要:情景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本文从情景教学的意义、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情景教学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小学课堂情景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课堂;情景教学;意义;影响因素;运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让学生成为“乐知者”就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所谓的兴趣就是让学生把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主动的探索知识,主动地运用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情景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1.情景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以及教育部的课程大纲来进行教育。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导地位习惯性的被忽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有可能影响课堂秩序,学生本人对于胶南的题目有畏难情绪,难以提升其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情景教学模式成为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情景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其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提升,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改变了单纯的“填鸭式”记忆,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提供了实际运用的机会,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原理,懂得理解式记忆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法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联合,不再是纸上谈兵,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无关联的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进而产生良性循环。也可以更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教学质量,并针对其问题进行更正,是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

2.1学生因素

教育对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情景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在情景教学中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应用游戏和实物演示的方法,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和游戏中理解知识的本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多设立自主设计的情景演示,充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应考虑到每种年龄段中每个学生的不同,例如: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方法、表现欲望的强弱等方面,来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迎合学生的个人因素特征的同时也应考虑改正学生不足的方面,例如:学生性格内向,没有效率的学习习惯,学生听课时的方法等问题,应给予适当的纠正。

2.2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经验来设计适合学生的情境,应用灵活的教育手法应对学生在情景中的突发状况,使课堂秩序活跃课堂纪律井井有条,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度过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老师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教学方法,反之教师对这一方法的经验不足,调控不得心应手,情景教学的目的没有达到,让学生反而认为这只是一次形式上的教学,只要迎合老师就好。老师的神情语气也对情景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这种微妙的动作会增加师生感情,加强师生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态度,形象的手势会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理解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死记硬背的知识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在学习中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才算真正的学到了,才能举一反三的解决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不但做不到举一反三,就算很明显的问题也不会灵活运用。学生上课学到的方法比具体的解决方案更加有用。

2.3教学内容因素

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所运用的情景应紧贴学生的生活,所教授的知识应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在课堂上教师所举的例子应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以及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所进行讲授,以达到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前课后都有自主学习的意愿。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不同的观点以及对细节问题有所疑问,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情况让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应在讲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到的知识和当今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自己与掌握的知识和当今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这一过程的乐趣,知道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使学生逐步适应社会人这一角色。

3.情景教学的运用

3.1趣味导入

引用趣味的方式进入课堂的学习环节是授课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个人能力、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启发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数学课上教授乘法口诀时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关乘法表的运用吗?”或者“你们有什么相关乘法表的问题吗?”学生会回答:“妈妈在计算家庭账单时会用到”。学生也会发问:“乘法表是干什么用的?”、“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等等。正是这些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目的听这堂课,让他们在课后也可以学有所用,带着这样的心态来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

3.2音乐烘托

音乐是以声音和节奏为基础的艺术,可以直接的激发人们的情感。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发挥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根据所教授的课文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使学生进入到相应的气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课文中涉及到的情境得到情感上的还原。音乐与画面相结合能更快地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情境,例如在教授《找春天》(人教版)一文,在示范朗读时配上轻缓抒情的音乐,利用多媒体呈现田野的美丽景象,学生在文字上、画面上、情感上、乐曲上等全方位感受置身于春天的田野上,自己仿佛闻到了春草的气息,听到了喜鹊、杜鹃的歌曲。这样的方法更加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巧妙的避免了低年级学生上课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情景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第20篇: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趣味化美术教学是教育者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趣味性的美术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趣味化美术教学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儿童对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 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创造个性。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其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发展。

4、通过趣味绘画、手工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于美术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调查:通过本校美术教师的调查和座谈,了解收集整理老师们对于美术教学存在的疑问和困惑。、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构建美术教学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的共同体。

2、解读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抛开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3、趣味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趣味教学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在美术教师中开展趣味化教学讨论,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渗透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在感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兴趣神经。

4、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在使用多种材料的过程中观察和触摸,进行感官体验,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5、用开放的教学,唤醒有生命的课堂。教室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在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基础上,适当地将教材内容延伸拓展,增添、穿插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运用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对象:一至六年级

2、实验方法:

结合使用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法、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实验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对比时客观地选取条件相当的对象,具体为: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回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并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五、实验步骤:

准备阶段:(2011.4)制定实验方案,与美术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及技术交流。明确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状况来设计教学,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生命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情感的愉悦与升华。

初期实验阶段:(20

11、5-20

11、12)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边设计、边实施、边检测、边修订实验方案,既收集与课题直接有关的资料,如: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课堂实例、录像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实践深化阶段(20

12、1-20

12、4) 关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体验学习的效果,既是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口号。

总结评价阶段:(2012.5)这一阶段通过对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课堂实例、录像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并着手探讨以下问题:

1.在趣味性美术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游戏”更好的发挥“导”的作用,并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做到自我控制与管理。

2、如何将学生“玩中学”的过程组织更加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

3.如何更好的体现教师换位问题,让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结合得更为协调。 4.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合作交流,既发挥个人的优势,又培养了集体的创造精神。

结题总结阶段(20

12、6)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和论文,进行实验组织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五、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

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本真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doc》
小学本真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