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英语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全聚焦张连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理事长。

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新课改和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要突出“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建构。在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做基本思考,英语是什么、英语课程的意义和内涵是什么等语言观、学习观、英语教育观等本质属性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忙于实践,理性认知还有欠缺,也造成了理念不清,操作目标不明确,费时而效益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在大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本刊将配合课改的推进,引导广大英语教师进入思考状态,共同研究英语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既体现英语学科能够落实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应该包括英语学科独特的一些核心素养要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引导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整体研制的关键要素,也将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育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指引作用。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次有目的的旅行。借鉴美国知名教育学家古德莱德的思想,教育从理想的课程到学生实际掌握的过程需要层层传递。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一种带有结果性的规定,也必须要通过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评价,以及各学段、教育各环节的有效传递与落实,最终体现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上。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上百万英语老师的认识、信念和自觉行为。本期我们特约刊登一些国内外关心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有思考的名师对于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表述。我们殷切希望,有更多老师带着来自实践的思考和需求,参与到关系外语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大讨论中来。本刊也将陆续发表老师们的精彩观点,并随着讨论的深入不断推出新的话题讨论,以促进先进教育理念传播,助力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升外语教师的思考力和实践力。 对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认识孙大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吉林省特级教师、吉林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首批特聘导师。

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处于打基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仍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处于走向成熟时期,技能获取和生成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英语学科教学而言,在进一步拓展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和与之相应水平的英语思维能力,是这个学段的基本任务。 在高中阶段,英语学科基本素养体现在如下三个层面:1.语言认知层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话题、功能、语篇”;2.语言技能层面,包括“听、说、读、写、译”;3.语言意识层面,包括“语用、语境、语感、策略、思维”。

要认识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要谈到英语学科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质。笔者始终认为,作为外语学习的英语学科教学在基础阶段首先要突出其工具性,其次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缺失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无从谈起。既然是工具,就要了解和认识工具,学习和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能技巧。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是通过语言实践,即言语活动,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

上述观点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实施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提供了基本原则,同时,对“高中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一般性理解也提供了思想基础。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最基本维度。语言意识、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是语言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反过来又促进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更高级语言能力

1 的生成。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树德立人”的价值目标体现,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内核,是培养语言技能的载体,任何脱离基础知识的技能培养都是无法实现的。语言知识是全面的、生动灵活的,而非单一的、固化不变的。单纯的词汇语法知识只是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语篇、话题、功能是深化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更高层次,因此,要有综合语言知识观,经过识记、理解、熟记、感悟、转化、生成等多元过程,达到见多识广,触类旁通。

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载体,是学习和应用语言知识的途径,是形成语言理解能力(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能力(说、写、译)的方式。它们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译是重要的能力要素之一,因为母语对外语学习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作用。 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学生英语基本素养的直接体现。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语言学习和应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提供足够的时空,安排合理的活动形式和任务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使用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是通过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而形成的心理机制,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内在表现。语言意识涵盖很多功能,既包括对语言本身的接受、感悟、领会和应用等方面的形成的自我直觉功能,也包括认知、调控、交际、资源、策略和情感等方面的自主选择功能。好的语言意识标志学习者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发展,和学习品质提升的境界。 是建立在理性认识上的学习方式,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培育过程中的脚手架和助推器。传统的良好学习方法和现当代有效学习策略相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提供的各种平台,有助于优化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策略培养越来越得到教学双边的重视,在新课程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具备学科素养的学习者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反过来,有了良好的学习策略更有助于学科素养的生成。 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最高层次。英语思维模式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包括语法,语义,语篇,语用,文化差异等。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使学习者拓宽视野,开放胸怀,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并具备面向未来的国际视野。

总之,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到底如何定位和描述,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方兴正艾阶段。我们希望未来的课标和有关文件在维度划分、范畴确定、概念阐释方面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简洁明快,有可接受性、可参照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只是个人的心得体会。由于认识能力有限,难免挂一漏万,失之偏颇。衷心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有关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粗略的思考朱善萍:南京外国语学校科室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

工具性、实践性、人文性、思想性、科学性。

1.工具性语言素养1)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语言技能。 2.综合性人文素养1)全球化视野;

2)兼收并蓄、融贯中西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精神; 4)未来应对21 世纪国际性普遍问题和挑战的意识与能力;

2 5)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对他文化的容忍和理解;

6)对本国汉语语言文化的他视角理解和热爱。1)具备一定的英语词汇知识3,500—4,500; 2)具备系统的语法知识, 含句法、语法、适当的修辞知识;

3)具备围绕高中英语课程规定的功能意念项目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

5)具备良好的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英语学科素养之我见禹明: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英语学科素养是指通过英语课程的实施,提升学生未来生活与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水准和形象气质。英语学科素养是有阶段性要求的,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与促进,每个学段侧重点有区别。

英语学科素养的三个维度及高中的表现表述。

1)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2)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3)对国际礼仪的自觉践行;4)对国际交流活动的主动参与;

5)对团队合作的积极参与。

1)中学阶段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2)中学阶段应该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4) 自我规划调控,主动学习的能力。 1)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2)善于系统思考,分析,推断与解决问题。 培养中学生核心人文素养——英语教育的追求雷传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外语类学科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英语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发展路程屡历风雨,时至21 世纪的今天依然争论不休,究竟该如何去认识它的教育价值及培养中国学生哪些核心人文素养仍需认真思考。

从英语教育所发挥的社会效能上看,它百科全书式的内容以及无障碍性国际交流的特性能普遍地为学生补充学习内容,构建最广泛意义的世界知识;它对打破地区、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封闭,增进文化理解与包容,避免文化冲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在生活与就业国际化方面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教育事业的发展上看,英语教育在教育发展国际化,缩小并最终消除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以及有效促进国内教育均衡化发展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习英语能更有效地帮助中国学生了解汉语言的特点,更加热爱并弘扬本民族文化精髓。

从课程建设与发展上看,英语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突出的基础性学科。学科教学无论从话题内容的广泛性、视角与思想的多样性、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全面性,还是语言学习中项目任务的规划与实施的新颖性与实用性,学习方式众多选择性所体现出的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等方面,我们皆可见英语教育与其他学科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广泛联系、互相补充和互相包容,其学科的基础性和在培养人才上的重要性逐渐从隐含中显现出来,既与其他学科关联、互补,又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从教育的功能上看,英语教育究竟能给中国学生培养哪些素质呢?

在知识经济时代英语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借助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学习、生活、创业、工作。英语教育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英语教育所体现的双语性以及多文化、多形式学习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艺术、思想等方面的鉴 3 赏能力。由于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样,以及历史、文化、习俗等学习内容的不同,英语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能力,最终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功效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积极的英语学习在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表达、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学生思维效率与品质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它也有助于协调并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不难看出,英语教育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新近提出的英语素养(或英语学科素养)这个概念,大家或多或少感到不容易理解。经常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观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种语言技能,谈不上素养。其实,这种观点只注意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没有全面把握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育人价值。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就不能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修订中的各学科高中课程标准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这一举措与以往的课程内容和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重视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以外,还凸显了课程的育人价值。甚至可以这样说,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所谓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指某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某些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技能之外,还要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学习英语有利于我们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我们通过英语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中小学的英语学科和英语课程,除了使学生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来学习以外,还具有多重的育人价值。

大家都知道,母语的作用绝对不只是帮助我们交流。母语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另外,母语与我们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理,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也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学生接触其他文化、形成跨文化理解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的工具性和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两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也就是说,学习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英语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用英语做哪些事情,还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学习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识,形成哪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后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4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型就包括很多重要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做出的反应。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做出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四,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第五,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换句话说,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设置角色。这就是语篇的人际意义。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中的道理应该并不难理解,只是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 2文化品格

5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 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另外,除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6 最近总说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考试、能评价么?

高洪德:如何评价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是一个敏感、有时是关键的问题。核心素养能考试、能评价吗?

黄志红:课程改革的瓶颈往往是课程的评价,尤其是在中国的国情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英语课程评价。

朱崇军:我感觉英国提出的三个维度,很有借鉴意义:“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

黄志红:是的。评价的目标本来就是多元的,与课程目标相对应。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以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两个问题为目的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拓宽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内涵,丰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目标,这对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新英语课程标准下的测评体系,必须是科学合理全面地测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洪德:针对核心素养的考试与评价是不容易的。核心素养所蕴含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只有在真实社会情境中才能展现。例如一名汽车驾驶员的素养要在他驾车执行一系列社会任务的情境中加以观察和判断。

程惠云:首先,不能否认终结性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例如,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知识和技能是“硬目标”,是“干货”。而文化修养是“软”目标。“软”自然斗不过“硬”。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中,分数与教师的命运密切相关。高考就是有指挥教学的作用。其次,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在考试中体现对各项核心素养的考查。

黄志红:文化和思维的测评是难点,更多的是融合在语言能力的测评中。

高洪德:如果说核心素养可考,可以认为核心素养的部分元素是可以检验的,但不一定是单纯纸笔考试方式。可以通过在考试中进行语篇分析来考查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但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成一个涉外交流项目能更充分体现学生的文化观念和策略。至于更宽意义上的文化品格,例如自信、社会责任感等,则需要在特定社会生活情境中加以观察评估。 陈新忠:对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要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进行思考。应考虑如何设计出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下完成的任务。

程惠云:是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方面能做的形成性评价形式就多样一些。

高洪德:为便于评价,修订的课程标准将对英语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核心素养目标,例如可能提出“能阐释和评价语篇涉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现象”等。这就包含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但又不是全部。 程惠云:评价难。难在教师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教育胸怀。例如思维的发展贵在引导有效和空间自由。高中生的年龄正是人一生中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思维发展最活跃的时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又需要策略地引导学生澄清“非价值”或“反价值”的想法;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个度的把握需因学生的个体特质不同而变化。所以是极其困难的。引导过度则绑架学生思维,引导不力又有放任自流之嫌。

朱崇军:看看2016 全国卷(I)的考查情况。下页表1 是2016 英语全国卷(I)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平时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性评价很重要,但又不为师生所重视。 表1.2016英语高考试题全国卷(Ⅰ)

高洪德: 这个表有意思,不过是否有牵强之处?比如短文改错,只说了内容价值,没说考察了什么?改错题,任务不真实。

朱崇军:改错这个题整个来说对语言的基础知识考查的面比较广。命题者是想通过 “诚信经营”这个理念情景命题,这些错误设计有低级错误,也有高级错误,当然很多时候不一定 7 是学生常犯的错误。整个还是不错的。

高洪德:2016 高考试题(全国卷I),写作题更接近于考查核心素养。该题的真实情境:申请到一家外贸公司兼职,写申请需要帮助。考查的语言能力:表达意图、情感;思维品质:分析、推断(需要帮助);文化品格:以合适方式表达请求和谢意。但改错一题的问题就来了:非真实语境;错误主要与词汇和语法有关。

陈新忠:改错是个人写作之后的editing 环节,与书面表达的考查目标有重合。与其培养学生的改错能力,不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王宇江: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应通过主观题进行,像阅读表达和开放写作,考核学生的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

高洪德:教师对改错题的评论:“学生分明能读懂这篇文段,却非要他们纠正错误,这是怎样语言运用情境?”高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择题过多。选择题、改错题这类非自然语言任务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弊端之一是难以考查学生应有的语言水平,之二是对教学产生负面导向。

陈新忠:没错。如果改革的话,改错先改掉吧。纸笔测试中,加大主观性试题。

朱崇军:没错,一些错误的确会给学生误导,但这些错误的设计主要是从语言基础知识的核心(词法、句法、章法)三个方面设计的,可能有个别错误设计的不自然,即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可能从没有此类错误,命题者是凭想象完成的。

黄志红:评价的功能应该是监控、调整和增强学生自信心,但高考的性质决定很难兼顾。具体到测评什么,即测评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呢?个人认为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和界定什么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每一个课程目标包括什么内容?哪些需要承传?哪些需要丰富?哪些是增加的内容?所以,题型相信也会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而需要改进。

但高考不能完全取代高中的课程教学测评,有很多是需要过程评价和非测试性的评价方式的。如:语言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在社会情景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测评的标准和内容包括:

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其中:(1)对语言知识的测评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2)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3)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4)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5)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即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以一定的角色进行的互动。这是测评的新增内容。 陈新忠:赞一个。形成性评价是我们所有英语老师和研究者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黄志红:我想最后一点(5)会导致更多倾向开发新的主观题。

程惠云:引导教师做好形成性评价的工作。培训教师如何把自己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学生的全人成长,与终结性考试对接起来,这是关键。

高洪德:赞同多开发和使用主观题和开放性试题。说到评价工具,希望不要乱贴标签,希 8 望不要出现“核心素养天天练”、“核心素养月月考”、“核心素养过关题”……

程惠云:只希望核心素养的教学能真正带来有灵魂的课堂。

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关注学科育人价值。英语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教师需要思考学科价值是什么,如何通过教授这门学科实现育人的目标。

2.关注学生思维发展。高中英语教学重点之一,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3.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主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课程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学科核心素养。过去十几年的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提出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课程目标,从过去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双基目标转向了多元的综合目标,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经过十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了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些都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英语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对语境创设不充分,对语篇意义关注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以及很少引导学生发展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核心素养的建构必然引发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思考和对教学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为解决目前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和途径。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1.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2.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3.教学方式: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整合课程内容?

要理清并抓住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建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整合的学习活动观。 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 1.创设何种情境?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

9 2.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

3.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王蔷教授最后总结: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途径今天下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程晓堂为初中会场的研修学员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了一场专题报告。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

关于素养的定义,涉及知识、技能、(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品格、综合表现

等方方面面。

素养=知识+能力+品格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和基础。 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 评价、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

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一个人在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10 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思维特质,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丰富思维的方式,促进多元思维的发展。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动学习,积极调试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包括学习态度、兴趣、动机、习惯、意志、方法和策略等维度表征。我们需要突破的难题是

核心素养的培养

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还任重道远。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语言能力

知识讲解偏多;单纯技能训练偏多;应试技巧训练偏多。 文化品格

主要局限于国外文化的浅层次渗透;文化修养和行为取向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流于形式。 思维品质

停留在记忆等浅层思维活动;话题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等方面没有思维含量。 阅读教学中

很多教师常常犯以下错误

阅读教学中,单纯把阅读材料当做语言知识的载体。阅读教学几乎等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单纯训练阅读技能,忽视对内容的学习;机械地看待语篇结构,机械地将课文分段;忽视语篇产生的背景、意图、对象等;教学方法单一。

例如某节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为:

1.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找故事相关的细节。

2.听读第二段,学生完成填空,然后邀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短文,给出他的答案。3.默读第三段,与同桌讨论两个长难句的翻译。

4.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找出这道选择题的最佳答案。5.齐读最后一段,完成填空。

那么,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程晓堂老师的建议是

以话题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环节;在话题和内容的学习之中体验语言使用、感知语言结构、尝试运用语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初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针对当前英语语言教授与学习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意识培养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三者的关系出发,阐述了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 语言 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观察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许多学校为了迎合考试评比,片面地追求高分数,在教学中偏重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在运用 11 语言时不仅能够达意更能够传情。 可是怎样做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更地道地学好这门语言呢? 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 而翻译却把somewhere 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在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这则趣谈表明语言的意义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去研究。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能够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而这里所说的文化,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在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初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针对当前英语语言教授与学习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意识培养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三者的关系出发,阐述了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 语言 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观察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许多学校为了迎合考试评比,片面地追求高分数,在教学中偏重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在运用语言时不仅能够达意更能够传情。 可是怎样做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更地道地学好这门语言呢? 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明白这两者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 而翻译却把somewhere 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在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这则趣谈表明语言的意义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去研究。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能够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而这里所说的文化,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在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三、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途径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深不可测,它存在于英语教学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每个词,所以文化教学应该贯穿于听说读写译的所有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同步发展。

(一)以教材为依托,开发多种

12 文化资源 1.词汇渗透 构成语言的基础要素是词汇,它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重点是要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等。举例来说,在学习不同国家的名称时,学生会仅仅满足于“the United States”这个词怎么说吗?在这个日益缩小的地球村里国与国之间早已打破了由于地理位置而产生的距离,那么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美国:找一下地球仪中美国的位置,画一面美国国旗,勾勒一幅美国国土轮廓,下载一些风景名胜,准备一次国家节日的小讲座,抄写几条简单易懂的成语,一个“鲜活”的美国就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教材中有很多词汇和短语除本身固有的意义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们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受到地域环境、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完全对应,有的则只是部分对应。如汉语的“药店”与英语的“drugstore”(美)或“chemist’s shop”(英)相对应,但代表的意义却相去甚远。汉语的“药店”中只能买到药,而英美的药店中不仅可以买到药,还可以买到软饮料、化妆品、杂志等;又如“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人眼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2.“交际”得意趣,环境塑“真情” 汉语里有“身临其境”这样一则成语,是说将自己放置于特定的环境下能感受到特有的气氛,它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课堂上可组织pair work,role play,debate, group discuion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通过表演和讨论等活动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展望未来》第一册Unit 4 Food and Drink一课时,教学内容涉及到rice、hamburgers、noodles、cheese等2O 多个食品类单词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What’s for dinner?等,先听课文录音,再让学生模仿表演典型的西方国家用餐对话,最后让学生自己对比中西方的用餐习惯总结出中西方国家在就餐的内容、上菜的程序等方面的不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将部分的语言文化内容融入到词汇、句型教学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验。

(二)利用所见所闻,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自我认知 不仅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才是语言学习的捷径。 生活中,要擦亮英语的眼睛。环顾四周,随处可见鲜明的中、英双语标语以及食品、饮料、服装、药品说明书等等; 打开电视,丰富多彩的英文节目、原声电影会带你迅速融入英语的世界;校园里,学生看到的是用英文书写的当日课表,天气预报和小伙伴制作的精美墙报;听到的是英文歌曲,新闻广播及同学间的日常交流;阅读到的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英文刊物。当我们要求学生用英语国家人们既定的方式去处理日常事务时,势必将引领学生不知不觉地“Enjoy English”, 浓外国语学院 2010级 钟丽娜 10200201040041 2011年12月5日 厚的英语学习气息将极大地提升英语的使用价值。 在Halloween, 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等西方节日到来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在万圣节派对,圣诞夜,感恩日等活动中充分

13 地展示自己;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通过报刊、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对英语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四、总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文化资源有效地辅助语言教学。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处理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 of Asia”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Four dragons of Asia”。 在Halloween, 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等西方节日到来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在万圣节派对,圣诞夜,感恩日等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己;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通过报刊、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对英语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四、总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文化资源有效地辅助语言教学。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处理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切莫喧宾夺主,对文化的教学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文化教学应始于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与语言教学同步进行,并根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有选择地传授或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文化资

源的利用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推荐第2篇: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

延安市第一中学 吴延杰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提高我校英语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定义,我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实现理解、表达和交流”的基本素养。它被概括为 “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每一个维度又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要素。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我就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引领者

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领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情、情感以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进行,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平时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学生跟着教师的启示回答出问题。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特点不是很了解,导致对英语的学习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利于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堂上探讨西方国家的文化,例如,我们学习的高中外研版第4册第三模块“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ial Communication",介绍的是西方的社交文化,其中涉及打招呼、问候他人、与人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老师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和提问,让学生从中对西方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以问学生:哪位学生了解西方社交文化?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会将平时学习中或者是生活中了解的西方社交礼仪文化进行汇总,然后回答。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西方社交礼仪了解甚少,因此,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补充,补充要全面具体,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对西方社交礼仪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其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此外,由于西方的社交礼仪较为复杂,很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者课后,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资料,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通过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查找一些关于西方国家社交礼仪的资料,供学生学习之用。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地学习西方国家的交际礼仪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核心素养也会得到不断培养与提高。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情感素 材进行培养。所谓的情感素材培养主要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的素材,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例如,我们学习的高中外研版第2册第六模块“Films and Tv Programmes",介绍的是东西方的影视文化,教师可以播放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汇集了很多的东方元素,有真挚的爱情,有在危难时不离不弃的亲情,也有危难时被抛弃、被人背叛的感觉。由于电影是全英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研究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语气、表情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对人物所说的英语台词进行记忆。此外,教师还需要学生了解电影中的背景音乐、人物关系。教师在提出要求之后,开始与学生共同观看电影。学生在观看的同时,需要结合教师的要求将重点内容记录在本子上。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电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电影进行点评,学生在对电影诸多方面进行点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既获得了文化知识,理解了文化内涵,对比东西文化差异,从中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而,也就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

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由于英语与汉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教师英语教学水平有多高,学生依然学习的是中国式的英语,对学生核心英语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针对此种情况,为了使学生学习到地道的英语,充分了解英语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可以组织座谈会,邀请外国好友参加。 学生可以向外国友人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而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最好采用全英语,而当外国友人发现学生发音不规范的时候,也可以及时地进行纠正。此外, 学生可以与外国友人交流家乡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等,例如,洛川苹果文化、洛川民俗文化、洛川国家黄土层地质遗址等。当然,学生在了解外国友人家乡的风俗文化的同时,会对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而这也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与外国友人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与学生一同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就是学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过程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文化,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也在不断地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的更大进步。从某个角度来讲,为学生创造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也是一种用情感素材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式,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了解西方文化,不断拉近学生与英语文化的距离,促使学生热爱西方文化,主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索,对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总之,在新的时期,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做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要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把社会文化、思维认知、和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告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了解自身在英语核心素养方面的缺陷,并且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核心素养,以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进而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

推荐第3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市核心素养会议心得体会 济南燕山学校(小学部)王蕾

2017年9月2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济南市小学英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讨培训会》。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试听盛宴,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名师的引领和示范,再加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和论坛,使我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被名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能,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感染,被他们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研之路深深吸引。

一、核心素养是什么?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及方法

1.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区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

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曲老师根据内容提供场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 2.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

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对比国内外的节假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利用好教学内容,设计国内外文化差异。 3.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

(1)利用所学内容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曲老师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的创造性充分展现。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赛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扩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听取他们的思维成果。

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走近学生,走上核心素养的教学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第4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版)

“英语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解

1.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心能力。语言能力是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基础。这四个维度中,语言能力居中,另外三个板块形成一个圈将语言能力包围在里面,说明语言能力是要放在这几个维度中去培养。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活动来培养的,把听说读写贯穿在语言能力中。现在新的学科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还加进了 “看”,即听、说、读、看、写,为什么要看呢?类似我们打开网站,除了读文字外还会跳出很多窗口信息,所以需要快速处理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还有多层次的立体信息,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听、说、读、看、写。还有一点是要让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理解与表达,就是在真实的情况下理解与表达。现在教材学习是让学生对话,但是对话只是在书面上的,其实现实环境不这么说话,所以不能这样去培养学生。还有一个方式就是 retell,我们传统的方式就是 retell,以后去公司工作了,老板会让你

retell 吗?不可能。所以就必须要开发教学方式,打开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更新的东西,不然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教学的话,学生是参加不了应试的,在应试中只能处于被动的、低分的状态,现在的考试都是考察能力了,再天天听写、默写、刷题,不让学生读新闻,不谈论生活中的话题,学生是根本没办法应试的,在应试中也就只有低分。教师应带领学生坚持读报读新闻,世界在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就读什么事情,是不是远远比只教那本教材、那几个语法要好呢。而且可以看看我们现用教材出版的时间,是 2006 年出版的,都已经隔了多少年了,教学还停留在只教教材的话是教不下去的,这样的老师也一定不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英语教学应加入了很多实时的内容,学生就会很喜欢来读这些东西。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自己的学生不出国,他们学英语就是用来考试的,但是老师们想一想,现在考试都变了,学生都没法应对了,他也是学不好的。所以英语教学必须要改革,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教下去,自己辛苦,学生也辛苦,也会觉得无趣,达不到好的效果。

3.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1)英语是语言的课堂、真实的课堂

英语和语文一样,是语言的课堂,是比较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里面就不要一味地讲教材讲语法、讲那些和学生不切合的东西。英语的课堂必须教会他、学生说话、教会学生交流,让学生说出他的感受,老师和同学交流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在这样的课堂里去真实地培养人。

(2)打开视野、改变英语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一成不变、刀耕火种的传统教学方式。英语考试在变,比如说听力,以后出题的方向就会是,试卷上是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forholiday? A Canada B Italy C Tokyo 如果以前考试的话是只转一个弯,出现哪一个就填哪一个。但是现在的听力考试会是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holiday? –Last year I went to Canada, and my sister is coming back from Tokyo.I gue we will go to Italy.这就是说在做英语听力的时候必须要转很多个弯,要考学生很强的信息加工再次处理的能力。再比如阅读理解,以后阅读理解就是给出一篇短文,然后提问这段中的某两个单词体现了作者想表达出的意思,就不会再是给一道题然后再选 ABCD 这种模式。这说明以后出题的方向都是要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定于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年级把必修这个课本压缩到三节课甚至更少,然后增加补充阅读。现在最重要的能力是词汇和阅读能力,就是说只要把这两个能力培养好了,就不会害怕题型的变化了。

(3)高三会完全进入应考模式

高一高二会采用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但是高三会完全进入应考模式比如高三时会回归到传统的教学,那时候没有现在的 TED 演讲和报刊阅读,重点都会是在书上。在高三的时候会给学生增应试能力的培养,到那个时候的每一个部分,我们都将给应试让路。一定是一步一步领着大家领着学生扎扎实实的对应试能力、策略、技巧进行训练。高三的复习可以不按照传统的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按话题复习:英语书一共有 8 册,48 个模块,七中英语组把它们全部按照话题重新分类整理后,总结出了考试最常考的大概有 24 个话题,我们最常考的是 10 个话题,到高三的时候会以这 10 个话题为基础,将话题相关的词汇、短语、阅读、完型和写作全部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个词块分类,用这种方法进行复习。比如:学习这个话题在川卷作文中,过去 10 多年里面有 5 年都考过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把它和教材的第一本书的第一模块,第七本书的第二模块,第五本书的第一模块,第八本书的第四模块融合在一起,一起复习,就很方便也很高效。

推荐第5篇:英语的核心素养

他指出:“英语课堂要聚焦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英语课堂更是文化的课堂。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在对话教学及词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渗透文化背景在其中,不断激活学生思维。”

浅谈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途径及方法

网易 2017年02月24日11:34 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正确的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心智品格的发展。我们英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的合理调整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认知能力,更要侧重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让学生在敏锐的语言感知中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为之后的系统性学习提供支持。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启蒙英语学习和夯实英语基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表现出态度;思维品质,指个人的思想特征、思维方式,反映出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学习能力则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时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提高,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一、用兴趣作为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小学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和文学中的灵魂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

二、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养成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多会以教师的行为方式为模板进行模仿,养成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典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学习核心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再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立差异性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融为一体,在课堂中将学生带入到为教学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英语学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奥妙,最大化地引领学生利用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小学课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用书,虽然可以满足教学进度,但远远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有些文章并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而言,是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锻炼。因此,要想做好课堂英语教学,有必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阅读量。教师可每周抽几节课组织学生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上阅读课,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电影或情景剧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表达的内容更多,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处。英语对孩子们来说,毕竟是第二语言,从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辞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环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是影响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确立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要求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停留于口号与文件,要具体的开展实行,落实到位。英语教师要认真解读政策文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尝试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技能目标一样,设定一些阶段性的具体要求,使思维品质的发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让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教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

五、借助学科整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紧紧围绕语言表达技能,紧扣英语交际性特征,让学生在会听、敢说、能读、可写的过程中丰富认知感知,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学科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为之后的成长成才铺设道路。

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设计怎么写

睿睿goY2瑳 | 浏览 126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

2017-10-20

最佳答案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谈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吴丹丹

(2017-05-25 09:40:08)转载▼

要:小学英语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和心态,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本文在充分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语言能力, 文化品格,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引 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核心素养不仅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怎样在英语课堂中营造一个语言氛围,使它真正成为锤炼这门语言的火炉,这是我们英语教师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流程。下面,笔者将例举一些活动设计来具体说明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具体如下:

一、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教学设计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观能动性,依靠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水果这一课时,笔者创设情境“Boys and girls, I will tell you a story.”学生都来劲了,然后呈现故事内容:从前有一只大怪物,它守护着一个森林,凡是想经过森林的人都必须满足它的一个要求:他要吃它爱吃的水果,而且要一次性的吃个够,但要经过森林的人因为奉献的都不是它爱吃的水果,结果很多人都不能顺利经过森林,同学们,大家开动脑筋,帮助人们越过森林吧!

Activity1:了解哪种水果是同学们最喜欢吃的,为下一步向monster推荐做准备。 T: I like peaches very much.What about you? (对S1) S1: I like…very much.What about you? S2: I like…very much.

当学生说出某样水果时,笔者顺势引出Oh, I like them very much.并注意做出夸张的表情,引导学生也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特别喜爱某种东西。 通过这一步骤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学习习惯。

Activity2:练习句型Do you like…?感知No ,I don’t.笔者举起实物,作嘴馋的样子说:Orange, orange, Have some oranges.

(向怪物问)Do you like oranges,Mr.Monster?(重复问几遍) (CAI怪物)No ,I don’t.

Tips:因为可以与怪物作近距离对话,一时间课堂气氛甚为活跃,学生都使出看家本领,把自己课内、外的水果名称都用到chant上了,有的说出litchi, mango, loquat ,lingam ,词汇量之多,令笔者诧异。有的笔者还得反复思量才猜得其含义,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但这不正是我们当老师所期待的吗?这时新句型“Do you like…?”成了他们开口道来的句子,收效甚佳,顺利完成了首要任务。通过这一步骤的设计,更鼓舞了学生学以致用、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二、将文化熏陶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化品格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阅读句子、段落或者听说英语时, 常常遇到下列情况: (1) 学生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也理解其语法结构,但却不懂它的实际含义或把含义理解错了。比如:在对话中老外提到“I’d like some black coffee.”,可是我们学生不理解意思,把放了糖的咖啡端给了他,结果引起了误解。 (2) 一些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总会用一些中国式的英语,如:“那幢大楼有多少房间?你看见阅览室了吗?这些礼物多少钱?”他们会表达为“In the building how many rooms? You can see reading room? These presents how money? ”等等。

上述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缺乏认识,同时汉语思维习惯与英语思维习惯又不同,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十分薄弱。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

Activity:如在教学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6 Shopping时,笔者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尝试着购买水果,根据所学、所见与所闻,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自编自演,把耳闻目睹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 Can I help you?

-- 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

-- No, thanks.I’d like those green ones.-- Here you are.

Tips: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的风俗习惯记忆深刻。

三、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编写时,形式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Activity: PEP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ad and write材料是一封来自Robin的电子邮件,笔者结合学生学习能力背景,将阅读文本改编对话文本呈现。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挖掘key information,并借助key words提炼文章梗概,完成图2表格。 笔者灵活运用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激发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Tips:对教材进行二次改编,降低了学习难度,创设言语交际语境,增加语量输入,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同时根据key information创建思维图,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立足教学设计层次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学习英语的特性,自学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自己班上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Activity:在理解掌握PEP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Read and write阅读材料后,笔者在拓展环节设计了美化自然公园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心目中美好的自然公园。

Tips:学生小组合作动脑、动手设计自己心目中的nature park,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尝试用英语思维去描述这幅图片,而学习能力稍微弱的同学可以为小组创造这幅图片,不仅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引路者和点拨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与教师一起享受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成果,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学会体味人生。

二、重视品德培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增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这门学科是由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品德教育的运用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量,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我们以“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I like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 my favorite season is……”等句型,并學会如何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来描写一年四季的天气特征、衣着特点和活动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与学生共同打开来自amy的邮件,并阅读邮件中的内容。Amy在信中提出了她最喜欢的季节、衣着特征和活动内容。在邮件附后,amy希望同学们能给她回信,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征。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也愿意给amy回信。在学生回信的过程中,便于学生与amy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生掌握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全身投入到英语教学中,从教学中学习到更多与品德修养有关的知识。

再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 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urful 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 in Donggua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总之,英语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身体挖掘、文化挖掘、大脑挖掘、心灵挖掘等培养出sunny(阳光),happy(快乐),independent(独立),naive(天真)和excellent(优秀)的学生,做到“教书”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和其身边人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受用终生。

PEP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甘肃庆阳市庆城县长庆一小唐骊华

一、教材简介: 1.教材版本:人教版PEP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2.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一课时A.Let’s learn(有关四季单词的学习), Let’s find out(用句型来描述四季的天气特征), Let’s chant(四季特征儿歌), C.Let’s sing.(四季歌)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绕展开’s your favourite season?”互相询问作答;用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问答,此句型在四年级课本中是询问某地的天气怎么样?在五年级则问某一个季节天气怎么样?本课时容量虽大,但难度不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遵照循序渐进深入与扩展 4..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整体设计思路 1.复习旧知自然导入新知。【设计意图】教师按照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整合和调整教材的个别内容,使之符合当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温故而知新”唤起学生对陈旧知识的记忆,对话教学和歌谣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辅之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的课件,立足于真实的自然场景,创设轻松愉悦、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快乐地学习英语。 2.制定学习目标,学生心中有数。【设计意图】学习目标的确立,学生明白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在课堂小结和随堂检测环节中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度,从而了解学习效果。 3.练习形式多样灵活,消除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枯燥、厌烦情绪。【设计意图】教师注重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口语练习和笔试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身体感官协调运作,形成人人参与局面。 4.多种评价给予学生公平认识他人及自我的机会。【设计意图】老师评价及生生评价采用语言激励和贴纸激励,鼓舞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正视优点,努力保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肯定,准确评价他人。

三、教学目标分析【设计意图】《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特点等诸多因素,站在学生角度设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I can listen, speak, read and write the five new four-skill words: season,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我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四会单词: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及冬季。 (2)I can understand and read the sentences:“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我能够理解和朗读句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在…… 季节天气怎么样? 2.能力目标: (1)I can understand and use the sentences: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and then learn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al life in English .我能够理解使用和句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在…… 季节天气怎么样?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用英语回答。 (2)I can understand and say the chant in today’s cla.我能够理解和说唱本课歌谣。 (3)I can enjoy the English song :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Try to sing it.我欣赏英文歌曲: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能试着唱出来。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掌握自然常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树立自信和勇气。

四、教学重、难点:在仔细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和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前提下,我设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别是: Main points: 1.Listen,speak,read and write five four-skill new words about seasons.学生

教学反思 “My favourite season”是人教版(PEP)小学英语第六册第二单元的核心话题。我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情特点及实际需求,设计了真实自然的情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将“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语言分配,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创设情景,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操作练习的机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突破本课重难点,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课程安排过渡上有些欠妥,问题导入及回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比如每个季节吃什么做什么活动不应有固定模式,如果重新安排我会让学生自由发挥,灵活运用语言。

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daodoc.com/

推荐第6篇: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摘抄自《培养核心素养,塑造美好人生》)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

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摘抄自《培养核心素养,塑造美好人生》)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与我们学校的《新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推荐第7篇: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赵建宇

2016年11月21日我能有幸跟着市教研员任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行四人代表包头市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由北师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指导暨培训研讨会”,在会上聆听了由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马复教授作的“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解析”的报告,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与高中课标修订稿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的衔接关系,綦春霞教授 的“数学素养的微测试与学生发展的诊断”,江西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的“从中考命题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数学中考命题中考察数学核心素养,西安高新一中邵新虎老师题为“利用几何画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时间与思考”,

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推荐第8篇: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听名师谈“核心素养”有感

九龙小学 徐润丽

毛主席曾说:“三天不学习, 赶不上刘少奇”。在这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作为教师的我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路上走得更远。2018年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聚焦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中,我聆听了贲友林、任敏龙、朱向阳、房昔梅、沈勇五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精彩绝伦的“真”数学示范课和直击数学核心素养的讲座。让老师们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教学名师的风采与魅力,感受他们对教材解读的深度与厚度,感受他们精湛的教学造诣和深厚浓郁的数学文化底蕴。

一、在贲友林老师的《年月日》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一张自主学习卡:

1.关于“年月日”,我知道了什么?

2.关于“年月日”,我的疑问:

3.我收集有关“年 月日”的知识,数学故事:三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

他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在这张小小的纸上写下自己的对于“年月日”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大胆地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想要知道的知识。但对于第三个问题,我当时有点担心,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能知道什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呢?特别是数学故事,老实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但后面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对“年月日”了解一二。

贲老师大胆地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卡,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想知道的,让其他同学来帮他解疑解惑。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风采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台下老师们阵阵的掌声。特别是最后一位同学展示关于大月七个,小月四个,二月只有二十八天的由来的故事时,台下的掌声变成了惊叹。

二、多看看教材。教材内容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集许多优秀思想才写进来的,书上的每幅插图、小精灵说的话,每道习题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由于老师的钻研程度、领悟能力、教龄等影响,有时未看懂,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看不懂,相信只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慢慢地你就会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因为懂得编者意图,教学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怎样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以前总认为尽心尽力地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就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如果学生不懂,还很负责地把学生留在教室,给他补课,这是我以前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经过听讲座,这种思想有点颠覆,有时想想也是:你是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还是要“让一群孩子停下来等他呢?”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有时我们在课堂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某个知识点,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往往你会提问学困生,如果他不会,你会请一个优生先回答,再问学困生,如果学困生还不会,你会再请一个优生回答,最后再问,这不正是让一群孩子停下来等他吗?还有一些老师,学生经过你这学期不断地给他补差,他也许真的及格了,但下学期一抽测,又跑回

三、四十分,老师气了个半死,其实这都是由于老师没有认识到这犹如弹簧,你一使劲,它又就绷紧,拉得很长。等寒假一过,一放松,这又弹回去了。每个人是个体的,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正视“差异”,不知大家听过“花圃里的玫瑰”吗?讲的是早开的玫瑰绽放得很灿烂,但就是有那么

一、两朵,依旧还是花骨朵儿,园丁要做到的只是给它不断施肥、浇水,给它营造一个适宜开放的环境。老师其实有时候就像园丁一样,上课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每个人都向前看的氛围,你的课堂不一定每个学生都学懂了,学通了, 但只要每个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只要学生都愿意学数学,哪怕他学得不是很好也行。所以老师有时候真应该多花点时间来思考:我到底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要做到这些,都应该建立在读懂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任敏龙老师的示范课《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突出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凸显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建立模型,把长方体认识的多重视角融为一炉,通过相互比较、验证,深化学生对图形的本质理解。讲座《小学数学中的大道理》,以生活中的多种数学实际问题为例,基于关键特征的推理、运动的推理,领悟数学中的大道理:多样视角、运动变化的学习价值与联系的观点、数学来源的多样性与多元表征、数学联系的紧密性与核心概念。 朱向阳老师的示范课《植树问题》,在孩子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归纳,渗透变与不变,建模等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让老师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如此精彩,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点与线的一一对应。讲座《变式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例谈》,朱老师从一个笑话、一个影片引发教师的思考,再从一个教学实践出发,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五节相同的课却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一种崭新的视角与方法,让老师们茅塞顿开。

房昔梅老师的示范课《猜猜誰會赢》,利用绘本创造故事情节,掌握准确计算和估算,课堂中充满学趣,简约而不简单,同时她的异地教学方式,让大家了解了台湾与内地教学上的差异,带给老师和学生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沈勇老师的示范课《大魔术师之反序数2》,让学生在数学魔术中,发现一些规律并归纳为数学问题: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神奇。专题讲座《适合儿童真实成长的数学好课》,他认为数学课应更有点意思,应适合儿童的真实成长,应让孩子更生动的成长、更快乐的回忆,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过程不可逾越。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不仅为我们一线教师们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还提供了一些支撑教学的理论,促使我们更新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活世界,让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推荐第9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为教师指明未来的方向,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科业务精通熟,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教育发展的动向,争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下面是瑞文小编为各位搜集整理的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二】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三】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推荐第10篇: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第11篇: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当阳二高 高一数学组 林文国

通过近期在网上学习马云鹏教授从实例引出核心素养,再对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的价值、与“基本思想”和“思想方法”的关系、《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体现这4部分的分析,他用了大量的案例,详细全面地剖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第12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9月25号晚,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核心素养综合培训——《把课上得有滋有味的三种境界》,通过短短两个小时的学习我也有了很多收获和心得,看了其他优秀教师各种多姿多彩的教学视频,听了专家严老师介绍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课前预热活动:即老师在上课前通过与学生随意的交谈、游戏、猜谜等活动,与学生达成或心灵上的沟通。积极的课前交流,可使课堂变得鲜活、灵动、高效,或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或接近师生距离,或帮助建立学生自信,或自然构筑教学意境,或巧妙传授读写技巧。比如像培训视频中介绍的一周计划,包括小故事、小笑话、小电影、小计算、小考官五种活动,这几种方法并不互相排斥,应当根据课的内容取舍或融合,使课前预热有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成为拉开有效课堂的序幕,对于低年级学生容易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课前预热非常有用,我认为十分有必要推广到课堂上使用。

二、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要想拥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热爱学生的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通过平时和学生的随意聊天可以得知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很喜欢的动画片等,可以把这些内容加入到课程设计中去,贴近他们的生活的课堂能让他们注意力更集中,同样可以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内容作为课前铺垫。很多时候课堂的低效都跟学生精神不集中有关,如果能在每节课后反思下本节课上的问题,并作出循序渐进的修改,假以时日教学能力肯定能取得长足进步。

培训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还没结束。我知道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教学设计必须以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为目的,而不是但从老师的教学任务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元素。所以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课堂设计上,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设计,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材料,打造有趣课堂,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早日成为一个在教学中高效,生活中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第13篇: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杜贤厅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化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化学素养渗透到教学 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 中渗透化学思想和方法。

化学思想是对化学和它的对象、化学概念,命题和化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化学方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化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方法、感悟化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化学思维、化学手段和化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化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化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化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是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化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化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化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化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化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化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化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化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化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化学的发展史,多参加化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化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化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第14篇:地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要在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造特色的地理课堂,每一节地理课堂都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例如关于水资源问题。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注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运城市城市水荒与内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让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分析方法正确对待水资源的丰富与不足;让学生深入社区去了解人们对待水的态度及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人地协调发展)。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从实际案例分析出发,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探究发现问题;走进课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归生活,处理问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实践力。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培养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传统“学业质量”,主要是对学科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教学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新的学业质量标准则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考查运用领域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在素养导向的学习和教学观下,学习是个体在与各种情境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设意义的过程。教育或教学的功能就在于选择或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适当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渗透在这种学习过程的每个活动始终。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评估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认识或理解、疑虑或困惑等,根据所得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或任务。这样一来,评价就不再是教学过程结束后的事情,而是贯彻整个学习或教学过程。按照这种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是泛指伴随着学习和教学过程,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种评价活动。

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不限于传统上理解的学业成绩或考试分数。

2、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关

注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关注对他人知识

的理解或应用,更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和主动创生知识;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更关注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更关注学生能否进行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

与交流。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

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

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

第15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师者,人之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而首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就是教师的形象。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仪容仪表呢?学校当属公务场合。公务场合的性质是“庄重、保守”,能较好的体现这种性质的服装应该是正装。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的仪容仪表的要求是:教师应穿戴整齐、朴素大方。归结为一个词,就是:得体。同样要求得体的还有我们的妆容,最好把握以下五个原则:淡雅、简洁、庄重、避短、适度。这样才能既美化了自己,又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而与人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要懂得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因此也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上课时的语调、动作在与学生沟通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与家长交往时的一些小细节更是决定着家长对你的看法。因此教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如何让与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甚至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常规方面所要花的心血就更多,必须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评价、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第16篇: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26日至2017年12月30日参加“中小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专题”网络培训,通过听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文清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的中国教研网执行总编、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朱立祥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语文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总之,通过此次的学习,犹如在我的脑际间吹过一阵清爽的风,促我警醒,让我深思,让我受益匪浅!

第17篇: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榆中师范学校

数学组

安桂林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21世纪,我国确定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强调以课程为载体落实指导思想,进而以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突破,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以素养立意课程体系”主要是将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基本目标,根据每一个学科的特点,把三维目标通过每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加以落实,把课程总目标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表现出来,这四个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养水平的四个维度。

每一个数学核心素养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各自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我们更需要强调整体性,六个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不是两两“不交”的独立素养,而是相互“交着”相互“渗透”的,在直观想象中,蕴含着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离不开直观、推理、模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更需要直观、推理、模型交互发挥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于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之外的“神秘”概念,综合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体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数学规律并结构清晰;二是突出数学本质;三是便于转化,转化为数学核心素养。

1.体现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结构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特长,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课程标准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程。

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考试的内容要求。选修I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Ⅱ课程分为ABCDE五类。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大学专业的要求选择学习其中的某些课程。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特别包括大学先修课程(CAP)。

2.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数学内容结构

数学有丰富的研究领域、问题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点鲜明、作用不同的数学分支,但数学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拥有清晰的结构,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根据高中学习特点和需要,高中数学内容将突出三条贯穿始终的内容主线: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是另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另外,还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课程内容中。抓住这些贯穿始终的主线,才能反复感受到抽象、推理(运算)、模型、直观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3.体现数学本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

在整体认识高中数学内容结构和主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支撑主线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以函数主线为例,首先,抓住以下关键问题:整体、全面认识函数概念;深入理解函数性质——整体性质与局部性质;掌握一批基本函数类;把握函数应用;感悟研究函数思想方法;深入理解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步步深入,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需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

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一线数学教师是落实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教师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

第18篇: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第19篇: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 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批评、打击,这样反而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越来越沉默,不能健康发展。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只有主动思考,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第20篇: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一个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职业素养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强的感召力。 作为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素养呢? 在仪容仪表方面 “师者,人之范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而首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就是教师的形象。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仪容仪表呢?学校当属公务场合。公务场合的性质是“庄重、保守”,能较好的体现这种性质的服装应该是正装。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的仪容仪表的要求是:教师应穿戴整齐、朴素大方。归结为一个词,就是:得体。同样要求得体的还有我们的妆容,最好把握以下五个原则:淡雅、简洁、庄重、避短、适度。这样才能既美化了自己,又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 在人际沟通方面,“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进而作出成绩,创造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而与人的前提是什么呢?首先要懂得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因此也得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上课时的语调、动作在与学生沟通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与家长交往时的一些小细节更是决定着家长对你的看法。因此教师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如何让与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甚至如何与同事和谐相处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常规方面所要花的心血就更多,必须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评价、认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好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好比手持金 欲树人,先立德。欲立德,先正己。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素养,才能不被时代抛弃,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体育组:雷磊

2017年2月10日

《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doc》
英语核心素养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