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2020-04-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魏书生语文教学艺术

魏书生语文教学艺术

1.阅读方法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魏书生向学生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四遍, 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1.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2.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第

三、四步任务:3.复述内容;4.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第

五、

六、七步任务:5.理解掌握字、词、句;6.圈点摘要重要部分;7.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的目的。

如何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分析写作特点?魏书生对学生有较详细的指导。

(1)划分文章层次

魏书生与他的学生一起归纳出不同体裁文章划分层次的方法。

①划分记叙文层次的五种方法

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写人记事、交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空间顺序划分,文章写自然景物,一般按时空顺序安排层次,也有的写人记事,也按空间顺序按排层次;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有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又在开头部分抒情、议论,末尾又以抒情议论结尾;按材料性质划分,有的记叙文不受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事件内容为依据,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安排在一个部分里;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

②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逆进式。

③划分说明文层次可以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魏书生指导学生归纳中心思想常用的是六种方法。

①看文章题目。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使人想到整篇内容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写的。

②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少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

③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④分析人物性格。一些写人的记叙文,中心含而不露,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文章的中心。

⑤综合文章各段段意。比较适用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

⑥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有的文章寓意较深,不易找出,就要弄清文章写作和发表时的政治、历史背景。

(3)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

所谓写作特点,是区别于一般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成功之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从五方面入手 :

分析中心。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分析选材。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是否得当。

分析结构。看文章的开始和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

分析表达方式。文章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与抒情五种。

分析语言。主要注意以下四点,一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练。二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三从语调是否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淡悲凉,还是欢乐、喜悦?四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

学生在“四遍八步”读书中对文章进引分层,归纳中心,分析出写作特点,往往很快就掌握了整篇课文知识,常常享受到一种做学习主人的快乐,于是做学习主人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2.改作文

学好语文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写作几乎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魏书生却把作文课让学生上得轻松快乐且有收获。

他的做法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让学生坚持每天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二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如何能批改作文?魏书生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研究,指导学生从十个方面写评语、打分,就是差生也能学会改作文。

(1)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也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任何人的。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不减分,此文为满分。

(2)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看得出来。后进同学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3)错别字几个。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找不出来,怎么办?便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轮换着批一篇文,甲批错别字6个,乙发现本文错 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100字的说明书。丙又发现本文错字是8个,那么甲、乙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100字的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合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超过5分不再多扣。以上五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9)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 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0)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减分。在多数情况下,批改作文都在语文课上进行,教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10个方面的具体批语,一般情况下批语的篇幅都有作文本一页之多,最多的批语达到500字。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这样互相批改作文,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这样的写作课同学们最爱上。

魏书生不但让学生在写作时成为学习的主人,他还让学生一年365天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给学生制订了计划:算1500道数学题, 10万字语文作业,365篇日记,40篇作文,跑步1000公里,画画20幅,学歌40首等等。再把这个计划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

给学生讲做学习主人的道理,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帮助他们掌握做主人的一些具体方法也不难,难的是十

三、四岁的孩子持之以恒地当好主人。

推荐第2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一卷)课堂教学 序

一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的艺术

(一)学科中渗透德育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特色

(二)寻找深入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

(三)借助美育的力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四) 寓德于智、寓德于体、寓德于劳技的艺术 二 学科中渗透德育的艺术

(一)选准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注意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媒介

(二)把握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时机、时间和频度

(三)讲究学科中渗透德育有方式方法

(四)考察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效果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艺术

(一)教学方法灵活的艺术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艺术

(三)创设成功情境的艺术

(四)以美激趣的艺术 四 转变差生的艺术

(一)寻根控源,注重心理保健艺术

(二)激发参与欲望,创造竞争氛围的艺术

(三)增强信心、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的艺术

(四)引导活动的艺术五 六步骤课堂教学艺术

(一)“六步法”产生的背景

(二)课堂教学六步骤的含义

(三)六步骤课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四)“六步法”的实质是学生为主人 附录:1.《普通劳动者》2.《反对自由主义》课堂教学实录六 课堂民主的艺术

(一)建立师生间融洽关系的艺术

(二)学生间的合作艺术

(三)为学生服务的艺术

(四)提问的艺术 七 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艺术八 寓学法于课堂教学中的艺术九 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的艺术 十 主体教学的艺术后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二卷)学习指导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三卷)班主任工作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四卷)教育书人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第五卷)学校管理:《赏识你的学生》 《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书中《老师,您听我说》、《要帮助,不要教训》、《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谁错了》、《难忘的体罚》、《迟到的理由》、《恨,铁就成钢了吗》等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从教师、家长、学生的角度诠释了赏识教育的真谛,读着这些文章,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联想到了身边的学生,联想到了那些对我们教育满怀希望的家长们。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罢《赏识你的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爱,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效应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超越。

赏识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将赏识教育具体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针对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结合赏识教育的理念及本人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几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教育应把爱撒播给每一个孩子

我相信每位教师都爱孩子,选择爱的方式不同,关键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你在爱他,你的爱孩子乐于接受,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去爱。

在《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深受启发的故事是陈永林写的《一束鲜花》。班主任李老师费尽心机改变一个在别的教师眼里是一粒老鼠屎的学生,在陈勇帮助一年级小学生耽误了上课时间,教师没有不问青红皂白的批评他,而是先了解情况,然后又买来鲜花,在班级上表扬,还善意的欺骗鲜花是家长送来的,又要求同学们帮助他,让这位调皮鬼流下了感动得泪水。放学后陈勇捧着鲜花到办公室,听到李老师和刘老师一番争执的话语,他哭着对李老师说“李老师,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5年后,陈勇考上清华大学,临走时去跟陈老师告别,看到老师桌子上的鲜花,李老师笑着说“班上又有一位像你当初那样调皮捣蛋的学生,我又买来了一束鲜花送他。”再一次泪水涌出陈勇眼眶,以及发自内心的“李老师,我爱你,我永远爱你”读到这里,我为李老师自豪,为陈勇庆幸,是李老师的爱护、期待、宽容救了他。一个人一旦拥有信心,便拥有决心、意志、勤奋、耐心,这一切会使他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的教育是对儿童充满期待,真正的学习是对儿童充满着爱护,真正的教师是对儿童满怀尊重。所以,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让我们去爱学生、赞美学生吧。

二、教育应把自信还给每个孩子

在《赏识你的学生》讲的另一个故事《我以性命担保她行》: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 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 “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在新的学习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的法语老师就赞扬她很有语言天赋;数学老师称她能“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难题”;更令人吃惊的是,她的英文老师居然在她的推荐信上这样写道:“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指导老师则写道:“请再给我们20个斯蒂芬这样的学生!”那位父亲在震惊之后问女儿:“对这样的评价,你是不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女儿大声答道:“Yeah!” 赏识,有奇效;但赏识并不玄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为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需要正确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充满爱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当您读完《赏识你的学生》,您就会发现,赏识其实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三、教育应宽容每个学生

《宽容让我如此美丽》讲的是学生刘益对班级的女孩子有好感,在上课时偷偷得给班级上的女学生写纸条,教师把纸条收了,学生要求老师读纸条,教师灵机一动说:“刘益写了一首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刘益满腹孤疑的看了老师一眼。老师继续说:“刘益不惜上课的时间来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这难道不是一种矛盾吗?”教师的责备让同学们沉默,让刘益感激。此事后刘益于老师走得更近了,成为知心朋友。我想当时如果老师如实地读出他纸条上写的内容,这个孩子说不定会恨老师,他也必然会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其他同学取笑的对象,说不定他会叛逆,说不定会因此而自卑、堕落„„我很庆幸这个老师选择的这种方法。后来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刘益在周记上劝老师:人总是有生老病死的,您别太伤心了。每次看到你没精打采的讲课,我们都十分难过。要知道微笑中的张老师是最漂亮的。是宽容让老师美丽;是宽容让老师得到了学生关心,热爱、尊重。是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宽容是如此美丽,每一位教师都有大海一般的胸怀,对学生多一点宽容,让我们的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成长。

我会永远带着赏识这个信念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想把书后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赏识你的学生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欣赏孩子的长处

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 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并真诚地帮助他们 那么,奇迹就会发生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一)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中除佩服之外,更多的是感动和震撼。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只觉得身为人师的我与他的距离,只觉得自己教育技巧的缺乏,学识的肤浅。特别是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哎”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甲鱼效果而故作变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学生”看做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吧我们视为“哥儿们”。我喜欢与“后进学生”们“吃喝玩乐”:星期天,和他们一起去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假期,和他们一块儿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他们有了学习上的进步,我带他们去吃火锅以表庆贺„„也许会有教育者指责我的教育“太庸俗”,但我认为教育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但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无比高尚的!也可能会有人敬佩我善于给“后进学生”们带去欢乐,我会说“不!不是我给他们带去了欢乐,而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欢乐;或者说再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共同的欢乐!”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

【作文网-《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一本《窗边的小豆豆》,它讲述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就是作者自己。小豆豆曾经由于过分淘气而被退学,后来就来到了小林宗作老师创办的巴学园里就读,也正是这段际遇,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小林校长独特的教学方式,亲切与充满关爱的为人,给巴学园的每个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包括我这个读者。

我很欣赏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他把大自然给孩子们当天然的“教室”让孩子人去观察与探索。而且还欣赏小林先生对儿童的尊重,他用爱心与信任给小豆豆贴上了永远撕不坏的好孩子的标签,使得她有了今天的成就!小林校长的巴学园是丰富多彩的,他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某些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他的学校也充分体现了“生活教育”的思想。每天,孩子们如果上课效率高,一上午就把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解决了的话,老师就会带领孩子们到校外去散步,那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在散步中,孩子们看到什么,老师就相应地渗透相关的知识。在与大自然那么亲密、融洽地接触中,孩子的思想被放逐了,心灵被解放了,到处充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那是在学校里永远也学不到的。最有心的是,有一次校长还请了一个农民给孩子们上课,地点设在了校外九品佛的池子旁边,农民老师给孩子讲起了如何种庄稼,边讲还边在地上做示范,从除草到翻地,从培垄到播萝卜的种子,施肥等等,一项一项地做给大家看,还给大家讲了别的有关虫子,鸟儿,蝴蝶,天气等方面的知识。最后大家一起动手干完了播种的活儿,孩子特别的高兴,一个个俨然成了播种的高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种的庄稼了,他们总会凑到一起谈论自己的庄稼的事。那是多么精彩的一课啊!相信孩子们定会终身难忘。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不断地发现他们特有的品质;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因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在经过20年,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会如天上的繁星般数不胜数。

读了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颗聪明、活泼的小豆豆,有幸落在了一片自由、开放的土地----巴学园;一位睿智的校长,用他的爱心、耐心和童心,把巴学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孩子,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

最后又让我想起了小林校长经常对小豆豆说的一句话:“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对小豆豆来说是多么地珍贵,一直鼓励着她,支持着她,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好老师,那么今天的这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恐怕就会在“坏孩子”的阴影下,被自卑心理所包围,而不知所从。教育博大精深,而我们只有在教育的蓝天下,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搏击长空,才能无愧于每一个孩子。

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来做“优良品质”的发掘者、推动者,让孩子们的心灵能自由飞翔,无所畏惧。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第一日(2011.04.11) 第一封家书,曾公是典型的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人,从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求阙斋”就能看的出来,月盈则缺,花盛则谢。。

第二封家书,对其祖父的八字祖训颇为兴趣: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是治家八字诀,道尽了曾氏一生的精髓。。早起,打扫,敬奉祖先,善待亲邻,读书,种菜,养鱼,养猪,有农有仕有商有德。

第三封家书的重点就是“为学譬如熬肉”

曾公借用他人之说表达了对学习的看法“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也就是说读书需要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掌握所读之书的概貌,然后在对其中的章章节节乃至字字句句做细慢的咀嚼,才能读熟读透。这恐怕是现在我自己读书过程中最没有注意到的,一方面我自己没有用“猛火煮”,学习时间还是不够集中,另一方面自己往往是追求速度而忽视了细节,也就是“漫火也不够”,曾公的这封家书是给自己的弟弟们的,想想如果在求学的初期有这么的兄长能够高屋建瓴的给予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导,又怎能不成材呢?

曾公在这封家书的中段提到一个观点“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真正的钻其学业,只要真正的下功夫而没有任何懈怠,怎么可能不成功。这恐怕是当时年轻的曾公曲线给自己的勉励吧。我想放到我自己身上也是,我很遗憾迄今为止没有为了那件事情豁出去,不顾一切的奋斗,所以我体会不到那种走到最后酣畅淋漓的痛快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并没有真正的用上百分之百的力气去争取。

第四封家书:讲格物致知

这是在读研期间被逼迫选修文艺学的时候,一位老师讲的重点篇章,可惜那个时候自己太爱玩,总是逃课也对此没有丝毫影像。今天看到曾公对诸弟的教诲中用了很长的篇幅讲“格物致知”,洗看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很重要的东西。

这封家书还有一个很值得让我思考的地方,他劝导四弟要好好读书,克服心浮气躁的毛病,他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水牧猪,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这一段看的我自己心惊,这压根就是在教训我自己,我们有个习惯,往往自己失败习惯归咎于外部的环境,归咎于不利的条件,归咎于强诸于自己的压力,就是不愿反省自己的内心,不愿意问自己有没有真正的想学,或者说真正的投入精力。其实一直以来爸爸总是认为我自己抱怨外界太多,而从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2008年下半年的那场人生重大挫折,2009年4月的雪上加霜,就其原因都是自己的问题,却死活不愿承认。。时隔两年,在回头看看,我真的想问问自己,当日的悲剧难道不是我自己因为骄傲自负才一手造成的吗?

第八封家书 其实就是曾公自己的学习计划表,里面有他要求自己必须每日完成的东西:每日写日记,记录一日中自己的不良行为,内心自审;每日读史10页;每日茶余偶谈一则。

说实话,写日志我们都会,但是多少人愿意再日志中狠狠的剖析自己呢,估计很多人都下不了手,加上多半是博客什么的,美化大过了剖析罢了。读史倒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在读研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就曾经说过,如果遇到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要回头读史,史书蕴含了社会出现的所有的问题,也提供了所有的解决之道。我总是在想,只要以后,或这下半年时间充裕,一定要好好读读中国通史,读读世界通史,读读剑桥中国史,读读最爱的蒙田随笔。。

1、第十一封家书:曾公讲了两个为学的问题,一者是学问功夫在于日积月累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有豁然贯通的感觉。。我想这就跟钱钟书老先生曾笑言自小不爱读书,被父亲逼着看古书,结果看着看着,打着打着,有一天就开窍。。只是我想,我何日才能开窍呢?二者就是不要把学问仅限制在书本中,家庭日用之间也有大学问。这是箴言,从爸爸妈妈身上,身边朋友交际中,从同事做事观察中,从领导发言听中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这里面唯一有区别的就是,听的人,看的人,观察的人是不是用心罢了。

2、第十五封家书:

这里曾公劝导弟弟要先从事于先辈大家之文,而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作为取科名出身的曾公因为经历过,感受过,所以说出来的也是肺腑之言。读书是为了什么,现在很多很多人还是不知道。。特别是在上学的孩子们,象牙塔的学生们,我想只有走入过社会,经历过知识的应用才会明白读书求学长知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第十七封家书:

曾公继续讲他的“有恒”,他认为即便如四弟般资质一般的人,如若愿意用恒心来弥补,一定可成大气。

转念想想,谁又不是资质平平之人,谁能有诸葛亮之般雄才伟略、万般丘壑在胸中,奇才是少数,可成功之能却又很多,这不是运气的功劳,归根结底还是“恒”用了多少。

4、第三十二封家书:

这封家书是我迄今所读中最钟爱的一篇,不光光在于这封家书本身的声名远播,更多的还在于它实实在在,于古于今皆有着重要人生道德伦理价值的文章。而最让我敬佩的是,此时的曾公才刚刚三十而立,此时的曾公刚刚经历了仕途官场极大的飞跃(连跳四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正是官场得意时,而他却能有如此之高瞻远瞩,难的被后人称道。。

曾公在这封家书中表达了两个意思: 其一为官要清廉,不存做官发财之念。他认为“大凡做官之人,往往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私肥于一家而刻薄与亲戚族党。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耻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从史书和跟方面的研究来眼,曾公虽然不是完全的两袖清风走一生,却基本是做到了清廉,这可能是他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对于儒家道德价值观的坚持。

其二,也是最为让我欣赏的。曾公未留一份钱财给子孙。。只要读过曾公传记的人都知道,曾公一族可谓是人才辈出,绵绵不断,而这其中开山鼻祖是这位不为子孙留下任何金钱的曾国藩,而他的后人在做人立德,学识修养等各个方面皆有成就,古往今来能够将兴盛过5代,代代皆有大家的家族真是少之又少。追根溯源必定跟长辈的教导和以身作则是分不开的。

曾公说:“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想想如今多少跟“管二代”、“富二代”相关的事件屡屡出现,是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问题,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再换而言之,曾公恰恰又给他的子子孙孙们留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教育,这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

1、第二十八封家书:这封家讲了一位很了不起的曾公儿媳,郭筠老妇人。这位很早就丧夫却能够将其子女各个带成人才,后备中不乏外交官,实在很让人佩服。或许一方面有得益于她公公曾国藩的教导,另一方面也在于人本身的禀赋吧。按照她的孙女曾宝荪的回忆,这位老妇人早在上上个世纪就很有世界的头脑,这位老奶奶不赞成八股文,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秀才,反而希望他们多读外国文学,每日要看报,读古籍典籍,不让女娃学女工烹饪,反而要他们学画画,作诗。。我觉得放到如今,以为奶奶辈的人跟自己的孙辈们说,你们要干这些事情,恐怕都很让人称奇吧。也难怪,出自这家的所有小孩日后都出息了,更重要的曾公一脉皆出自郭筠所抚养教育的这一群孩子。。。一个家族中能出现一个人才已经很难了,如果各个都是人才,男女都是人杰,那真的就只能称奇赞叹了。

2、第二十九封家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家书,曾公对家庭的四种情况作了高低排序:“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在曾公看来所谓权和钱恐是最不能让家族绵延鼎盛的宝物,甚至是个恶器,而唯有知书达理、孝顺父母,尤爱兄弟的人才能将好运延续到好几代好几代。 就如同现今非常多的管二代,富二代,很难想等他们到了不惑之年,他们可以荣耀的光环还留下多少,等到了天命之年,是否还可以过着年少时那般疯狂的岁月生活,我们都不知道,恐怕他们也未必知道。 PS:今日太忙,读书总是再被不停歇的事情打断,一个下午也只读了这两封家书,加之明日又需要开会总结,周末参加婚礼,恐怕都不得闲功夫。。周日晚一定要定心继续开始。。

竟然一周都没有摸到这本书,这周都献给了折腾人的日报社,电视台和博物馆,在这三地奔波,让我连拿起一本书扫两眼的机会都没有,幸好,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完结,可以定心看书了。。

第三十八篇:看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直接就乐了,这不就是一直以来我们看申论文章最最常见,如果拿来背诵准备申论八股文,会觉得这句子很烦人,但是如果真心做事情,却觉得这句话朴实无华却又大爱无疆。总理曾经这么说过,也的确这么做的,所以才赢得如此多人的爱,所以古语不假,只是我们知识太浅薄,阅历太少,经历不厚重,才理解不了。社会真的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老师,她有着太多太多的知识和经验,却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和思考。

第三十九封:提及左宗棠。。说实话对于左宗棠,我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TBBT里面耳朵那帮人去吃左宗棠鸡的笑料,但是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我的了解不会多过曾公。照查过的资料显示,这也是以为大器晚成人,闭门读书很多年,在中年后期一举成名,或许那些闭门的日子就是他韬光养晦的日子吧。。照这么说,其实只要潜心修身养德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定还是会成功的,失败的人应该都是中途放弃的人吧。 第四十二封:人不可尽诿其咎于命运,牢骚满腹者,多半一事无成!

曾公规劝其六弟不可“尽诿其咎于命运”,少点牢骚,多点反躬自省,他说“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读书如此,求功名如此,过日子如此,人的一生或许都是如此。多抱怨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的原因,无非是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却总总不愿意想想自己做了多少,努力的多少。成功没有捷径的,付出多少就一定会回收多少,至于很有多认为自己努力了却总是得不到东西,那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自己努力的不够,做的不够多,仅此而已。

只能苦笑,距离上一次拿上这本书过去多久了,一个月,我很难想象,竟然一个月了,在乱七八糟的政府公务鏖战中,我筋疲力尽,可是漫漫长路似乎开始看不到尽头,何时才能收手。。

看到自己的学习计划帖子中,无数次学习任务被打断,我真切的感受到,工作会让人身不由己,无法选择。。。书还是要继续读下去的,无论多么忙。。。

第四十三封:古人有嫡出庶出之分,曾公也不可免俗

曾公娶儿媳妇,原本一切满意,谁知偏偏在这个嫡出庶出的问题上他犹豫了,他借他夫人之口说出需要考虑,暂缓亲事的想法,虽然事后证明,家中老太爷有威慑力,还是让这门亲事定了下来,这事放到如今人们饭后茶余的讨论课题上来说,就是一个封建陋习,应该人人鄙之,弃之。然而,我们在扪心自问,谁的心中没有三六九等之分,谁能做到对任何人一视同仁? 先撇开所谓的自问拷问,就看看我这个名义上的开明,人性化单位,身份区分度很高,对待本地人外地人,态度有着分水岭的差别,对待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与临时用工,待遇之间有着天与地的鸿沟,这难道就不是嫡出与庶出的现代演变?能力真的可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吗,恐怕未必吧!

《论语》当中孔子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形象,和学生探讨问题总是和颜悦色,是商量的语气,尽管孔子比他的学生要大好多岁。想想现在的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又要看幻灯,又要做笔记,忙的不亦乐乎,真是感慨良多啊。

仁是《论语》当中出现很多的一个字眼,但是《论语》当中并没有给出定义,只有两句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其他的解释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于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吧。对于君子,书中也没有给出定义,而是将其与小人做了多次对比。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总是将答案留给学生,现在又把答案留给了我们这些读者。

我觉得《论语》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给了我们现代人一双眼睛,一双看心灵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个物化的时代,了解到在我们的内心其实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我们的快乐其实来自于这片还未开垦的土地。教我们自己为自己营造一片精神的乐土,让我们把目光由只向外看转为向内看,完满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心胸开阔,心境敞亮,心态坦然的人。

摘录几段我喜欢的句子。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这种变化最终达到了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孔夫子的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修缮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那么在今天这个社会,怎样成为一个君子?我想不妨从倡导“恒心”开始。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了多元选择,我们在兴奋、激情的驱使下,在众多选择中摇来摆去,难以决定。这是缺乏“恒心”的表现。

君子还有第三个标准,就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这在今天成为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多于他做的,是君子之耻。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在今天看来,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到最好。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决不是放弃对社会的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是君子有天下使命,不管这个地方是奢华的还是简陋的,对他来讲只是一个外在环境而已;第二个角度,就是君子的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量,他可以使得周边熠熠生辉,繁华似锦,他自己生命里面的气场可以去改变一个简陋的地方。

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皇侃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我既学人事,人事有否有泰,故不尤人;上达天命,天命有穷有通,故我不怨天也。”可见,“知天命”关键在于一个“知”字,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 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

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大概这就是《论语》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言论辑录,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于丹教授却以她自己方式更通俗地为我们广大群众解读了这本著作,从而使得这本千百年来的著作能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好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的。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先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反映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种做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第二种好朋友。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在先秦那个时代,不像我们有电脑,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叫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这就是孔老夫子所称道的三种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说的三种坏朋友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这个正好反着,这个不是脾气特别暴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也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我要下海或者我要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说想想吧,你现在的地方也不错呀,你要是万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丢掉了。

至于的三种,所谓友便妄,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在这一辈子里面所做的所有事情,内心是应该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有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他可能就觉得说这个人做我的朋友以后可能是我的危险。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论语》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语录。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推荐第3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10余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10余年学生作业都是自己留;10余年都是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评卷;从不印复习题纲;一人兼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在外讲学10年不用别人代课或代理班主任,而学生却照常能按部就班上课并取得好成绩;无论天南地北的学生,一会儿便和他成了老朋友似的,课便上得特别顺利……这些都让同行的教师们不可思议!这既是魏书生.就笔者个人的孤陋寡闻而言.魏书生教育思想体系的真谛和教育实践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五字真言”、“两种能力”.

五字真言可以概括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体系,那便是“民主与科学”。

魏老师还以忧国忧民的角度来看待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的重要性的。他经常对学生讲:“咱们国家的种种弊端,最深刻的弊端是什么?就是民主的层次太低,不仅体现在有些领导者缺少民主意识,想当„民王\'还出现在相当多的人民群众民主的观念也比较淡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寄托在救星身上,把自己的命运对托在某个人身上。”他教育学生,长大要是当了官,千万不能当“民王”,要真心实意当公仆;不当官也要有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人民、民族、国家多做实实在在的事.

魏老师经常用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并对学生进行民主思想的教育和灌输.他常用的话是“商量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交、教学重点、课时安排到教学方法,从班组话动的安排到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乃至对犯错同学的“处罚”方式.魏书生都要和学生商量,向大家发表意见甚至举手表决。如果大家否决了他的意见,那就按大家的意见办.这样,大家对形成的决议便都乐意实行.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民主的程度越高,规章制度便越明确具体,自己也越严格,不管老师在不在场,大家也心甘情愿地去遵守.其班里各种各样的规矩之多.包容之广泛,样式之新颖.令人惊叹:高效学习日、高招学习周、治病救人周、每周一歌、写病历、写说明书、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选座右铭等等,花样层出、见仁见智,使人看到了充分民主带来的巨大活力和丰富果实.而民主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思想和习惯.使大家懂得:“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意味着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民主的沃土最适宜于科学的生长.魏书生将教育教学工作植根于民主的土壤之中.而他又是以对待科学的无比虔诚之心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他热衷于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力求教育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初中毕业后他再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的魏书生,通过刻苦自学具备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难与之相比的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功底.那150份申请当教师的报告,2O年如一日写下的30本100万字的日记,近百篇教育科研论文,16本教育专著和那足迹遍及全国、难以计数的报告和公开课等等,都充分说明了魏书生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及其教育改革实践的科学性和丰富性.魏书生的成功在于他培养出了学生的两种较强的能力,即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在认识上,他相信,每个学生(不论多么笨)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其中当然也包括潜在的这两种能力.比如学生许多玩的本领和弃恶扬善的举动,就都是通过自学和自我教育后具有的.他认为;“学生,包括成人在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其头脑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一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睑,而应当看到学生的心灵,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魏老师针对学生接受信息广泛,但意志比较薄弱的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自控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把座右铭放在自己的课桌上,其内客包括三方面:一是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二是在本班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三是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的一句医治性的格言.以此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思想斗争,用新我战胜旧我.他把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字数多少不限,一本公开定期检查.一本由自己保存,写不愿公开的事情.他经常为学生出题目让学生写,以引导学生通过日记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分析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从不大声训斥和惩罚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常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错误大的,则两种方式并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老师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实验.试验期间,不用每个学生完成25万字练习、24万字日记、104篇作文,读75本课外书;全班记了860天班级日记,积累德智体美方面的数据6000多个,在全县30所中学的听说读写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参加实验的学生都是学校平均分配的普通班学生.语文成绩等于全县的平均分,但毕业升学考试时平均成绩却比全县按2:1选择出来的学生还高12.5分,升学率为98.8%。在实验的基础上,魏老师写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探》两篇文章,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个世界教育科研普遍关注的课目上,积累了非常有益的经验. 从魏书生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走进了学生心灵的人.最令人赞叹的是,他能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既传递知识能力又传递情感的宽阔的桥,因而能体察学生心灵深处的奥秘,能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做到育人先知人,并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掀起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去不断地战胜阴暗和丑恶.

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应该向魏书生学习.因为他所推行的教育.乃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他是素质教育的楷模! 10余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10余年学生作业都是自己留;10余年都是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评卷;从不印复习题纲;一人兼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课,在外讲学10年不用别人代课或代理班主任,而学生却照常能按部就班上课并取得好成绩;无论天南地北的学生,一会儿便和他成了老朋友似的,课便上得特别顺利„„这些都让同行的教师们不可思议!这既是魏书生.就笔者个人的孤陋寡闻而言.魏书生教育思想体系的真谛和教育实践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五字真言”、“两种能力”.

五字真言可以概括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体系,那便是“民主与科学”。

魏老师还以忧国忧民的角度来看待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的重要性的。他经常对学生讲:“咱们国家的种种弊端,最深刻的弊端是什么?就是民主的层次太低,不仅体现在有些领导者缺少民主意识,想当‘民王\'还出现在相当多的人民群众民主的观念也比较淡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寄托在救星身上,把自己的命运对托在某个人身上。”他教育学生,长大要是当了官,千万不能当“民王”,要真心实意当公仆;不当官也要有主人翁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人民、民族、国家多做实实在在的事.

魏老师经常用民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并对学生进行民主思想的教育和灌输.他常用的话是“商量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交、教学重点、课时安排到教学方法,从班组话动的安排到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乃至对犯错同学的“处罚”方式.魏书生都要和学生商量,向大家发表意见甚至举手表决。如果大家否决了他的意见,那就按大家的意见办.这样,大家对形成的决议便都乐意实行.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民主的程度越高,规章制度便越明确具体,自己也越严格,不管老师在不在场,大家也心甘情愿地去遵守.其班里各种各样的规矩之多.包容之广泛,样式之新颖.令人惊叹:高效学习日、高招学习周、治病救人周、每周一歌、写病历、写说明书、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选座右铭等等,花样层出、见仁见智,使人看到了充分民主带来的巨大活力和丰富果实.而民主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思想和习惯.使大家懂得:“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而意味着更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法律、制度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民主的沃土最适宜于科学的生长.魏书生将教育教学工作植根于民主的土壤之中.而他又是以对待科学的无比虔诚之心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他热衷于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力求教育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方式方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初中毕业后他再也没有进过正规学校的魏书生,通过刻苦自学具备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难与之相比的创造性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功底.那150份申请当教师的报告,2O年如一日写下的30本100万字的日记,近百篇教育科研论文,16本教育专著和那足迹遍及全国、难以计数的报告和公开课等等,都充分说明了魏书生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及其教育改革实践的科学性和丰富性.魏书生的成功在于他培养出了学生的两种较强的能力,即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在认识上,他相信,每个学生(不论多么笨)脑子里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其中当然也包括潜在的这两种能力.比如学生许多玩的本领和弃恶扬善的举动,就都是通过自学和自我教育后具有的.他认为;“学生,包括成人在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其头脑中真善美与假恶丑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一名教师,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睑,而应当看到学生的心灵,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心灵的变化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魏老师针对学生接受信息广泛,但意志比较薄弱的特点.重点训练学生的自控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每天把座右铭放在自己的课桌上,其内客包括三方面:一是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二是在本班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三是针对自己的思想弱点的一句医治性的格言.以此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思想斗争,用新我战胜旧我.他把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字数多少不限,一本公开定期检查.一本由自己保存,写不愿公开的事情.他经常为学生出题目让学生写,以引导学生通过日记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分析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从不大声训斥和惩罚学生,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他常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错误大的,则两种方式并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老师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实验.试验期间,不用每个学生完成25万字练习、24万字日记、104篇作文,读75本课外书;全班记了860天班级日记,积累德智体美方面的数据6000多个,在全县30所中学的听说读写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参加实验的学生都是学校平均分配的普通班学生.语文成绩等于全县的平均分,但毕业升学考试时平均成绩却比全县按2:1选择出来的学生还高12.5分,升学率为98.8%。在实验的基础上,魏老师写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探》两篇文章,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个世界教育科研普遍关注的课目上,积累了非常有益的经验.

从魏书生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走进了学生心灵的人.最令人赞叹的是,他能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既传递知识能力又传递情感的宽阔的桥,因而能体察学生心灵深处的奥秘,能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做到育人先知人,并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掀起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善良向上的、光明真诚的激流,去不断地战胜阴暗和丑恶.

我们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应该向魏书生学习.因为他所推行的教育.乃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他是素质教育的楷模!

推荐第4篇:听魏书生教学艺术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

听魏书生教学艺术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

2018年11月3日,我有幸参加“全国中小学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暨魏书生教学艺术思想报告会”。两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现就我的一些主要感受和大家分享。

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今年68岁,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

三、十

四、十

五、十

六、十七大代表,第十届辽宁省政协常委。退休前曾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高教学会学习科学分会会长,台州书生中学校长。

魏书生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的朴素,不止是穿着,更是独特的气质,看到他,我猜想他应属于田间劳作的农民,而非从事了一辈子教育的大家。魏书生可以说是全国班主任心中的偶像了:当班主任不进班,但是班里纪律是最好的,当语文老师不讲课,但是语文成绩也很优秀。经过两场报告会,我明白了这绝不是偶然,这得益于他极高的管理艺术。我简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教师的道德素养

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学为人师,身为人范。做一个“有素养”的人,精于业务,强于业务,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做一个“有学养”的人,一个追求高品位的人,用人格魅力塑造学生心灵。

魏书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说明了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的,遇到困难、挫折、打击。如果躲不开避不过,要敢于面对,千万别想不开,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比如教师的工作量多,工作压力大,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也不成正比,对于这样的事实,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抱怨、埋怨、发牢骚、怨天尤人,过多的抱怨只能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只会让自己增添更多的烦恼。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就是不攀比、不追风、不生气,不抱怨、不埋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生活,努力的去工作,去爱我们这份事业,爱我们的学生!

二、最大的创新是“不折腾”

魏书生不论是任校长还是局长,他都要求老师们写出自己的20条优点,这些优点都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然后每天照做,这样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做好日常工作。几十年来,他就是凭借“不折腾”,凭借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变成了一个“不简单”的人。其次要守住前人们的优秀做法:古代教育传统(有教无类、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新中国自己的经验;每一位领导人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微创新”,探寻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班级管理之道

1、“不攀不比,超越自己”

魏书生告诉我们:“人,永远存在着改变的空间,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一定要从最后一名抓起,‘不抛弃,不放弃’。”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攀不比,超越自己”,不论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教师而言,都要守住本职底线,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尤其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找适合他做的事情。班级管理要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消灭”没人管的事,“消灭”没事管的人。这样就没有闲下来的学生,当然也就没有打闹现象了。

2、班级管理的“

五、

六、

七、八”

(1)五个现象:温馨的教室、温暖的走廊、催人奋进的排行榜、优美的音乐、和谐的校容校貌;

(2)“课堂教学”六步法:一定向,二自学,三讨论,四答疑,五自测,六自结。

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使之心中有数,方向明确。

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讨论: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阶段解决。

答疑:立足于由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自拟一组约需十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自结: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的主要收获。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使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强化。

(3)“七个一分钟”:一是每天都要做家务劳动,至少一分钟。二是每天写一篇日记,至少写一分钟。三是每天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四是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五是每天练一分钟注意力。六是每天练一分钟演讲。七是每天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

(4)“八个学习习惯”:一是订计划的习惯。二是预习的习惯。三是适应老师的习惯。四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五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六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七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八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四、“松、静、匀、乐”

“松、静、匀、乐”是魏先生关于“注意力体操”的阐述。怎样达到“松、静、匀、乐”?

第一是松,什么松,身体松。学生来到学校无非就是看看书、写写字、算算题、想想事,哪有一件是需要崩紧肌肉的?越崩紧肌肉,心情越紧张,思路越不流畅,效率越低。让我们把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放松,让二百多块骨头都放松,让一百四十亿个大脑细胞,全身五十多万亿个各种细胞全都松下来。

第二是静,什么静,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善美,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真谛,坚守、坚守、再坚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你就能找到了你自己发展的空间。

第三是匀,呼吸匀畅。处理一些事情时,均匀呼吸五次,这样做是平和心态,不至于处理问题时出现过激的行为。

第四是乐,什么乐,情绪乐。人这一辈子,百分之九十九的事,自己说了不算,你只要能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别跟人较劲儿。

他告诫大家要在日常生活,从早到晚,行走坐卧都不离这个“松静匀乐”,老师走进校园,“松静匀乐”;和同事们打招呼,“松静匀乐”;打开教材备课,“松静匀乐”;拿起笔写备课笔记,“松静匀乐”;走进教室,“松静匀乐”;走出教室,“松静匀乐”;处理同学吵架,“松静匀乐”;和后进学生谈心,“松静匀乐”;开口讲课,“松静匀乐”;回身板书,“松静匀乐”;一天工作,“松静匀乐”;下班回家,“松静匀乐”;市场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回家洗菜炒菜,“松静匀乐”;那么一天下来,“松静匀乐”加“松静匀乐”等于什么?还是“松静匀乐”。这样的一天,岂不快乐吗?

总之,我们要像魏书生老师那样拥有一颗平常心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也希望魏书生老师崇高的思想和淡泊的心,能影响我们,让我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宁静,让我们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信心,最后希望大家不断勉励自己:健康快乐的生活,愉快的工作,育好人,教好书,立足本岗,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2018年11月6日

推荐第5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三完小 马 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本学期,我有幸读到了魏书生老师的《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书中关于班级管理的独特见解与做法使我受益匪浅。

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关于管理,魏书生提倡民主、科学的学生自主管理。 魏书生管理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令人称道。

首先,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魏老师让我深刻理解:所谓班级管理,并非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关系。其实,施教与求知的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虽然,魏老师的思想我还不能全部领悟,有的即使领悟了,实践中也未必能全部运用。但我想教育是相通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至少可以把他的教育思想当作自己工作的信念,长期学习下去,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长足进步。

推荐第6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大木初中毕海剑

从教20余年来,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五花八门的家长,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极强的我,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

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推荐第7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没有公告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校务公开 | 论坛 | 教师频道 | 学生频道 | 读书沙龙 | 科技专栏 | 图片 | 少先队 | 游戏广场 | 课题 | | 读书沙龙首页 | 语文学科 | 数学学科 | 外语学科 | 其他学科 |

您现在的位置: 苏州市八一小学 >>读书沙龙 >>数学学科 >>读书沙龙正文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热 ★★★【字体:小 大】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作者:徐敏华 读书沙龙来源:原创 点击数:554 更新时间:2009-12-30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八一小学 徐敏华

从教20余年来,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五花八门的家长,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极强的我,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读书沙龙录入:jszh 责任编辑:jszh 上一个读书沙龙: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呈现

下一个读书沙龙: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文章 [注意]学校网管心得体会 [图文]读《小学语文教学技„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找准重难„ [图文]《人生感悟》读后感

《有效教学》读书笔记 [图文]>读后感 [注意]小学英语复习课课堂„

《做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德育新论》读后感

《孩子们!你好!》读后感 [注意]学校网管心得体会

没有相关读书沙龙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苏州市八一小学 地址 桐泾北路291号 电话 65334154-800 苏ICP备09084907号 站长:朱健

推荐第8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新围小学 赖学军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 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 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 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定一些语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 越深。

民主平等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两个字--商量。魏书生在全国乃至香港、台湾出公开课事先从来不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有时还要学生猜猜看学什么。这与我们许多教师出课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要提前预习、认识学生、提前试讲等等,待到了课堂也只是在学生的配合下把预案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罢了。

能说魏书生心中就没有预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魏书生心中的预案与我们的预案相比在本质上是大不一样的;我们的预案是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教学过程一步步表演下来--学生的学从属于教师的教,为教师的教服务。而魏书生的\"商量\"型预案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并且千方百计的去适应学生的学。

魏书生的\"商量\"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高深莫测的,用\"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起惊雷\"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其

一、用商量的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产生强烈的师生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其

二、在商量教学策略氛围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因为\"商量\"的那根弦始终在拉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你无法拒绝它而走神,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三商量教学策略极大的遵从了\"因材施教\"原则,摆脱了出课教师最担心的因师生不熟而启而不发,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的学生也顾及到了,顺应班级基础状态和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推荐第9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南张学校杨文俊

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不解之迷,《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读后感《《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推荐第10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矿区第一小学

马 玉

200

9、8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每周四下午一个小时的教育学习是我校教师一贯的作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魏书生,而今天有幸又拿到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这本书,这对于我这样的经验颇少的老师来说,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受益匪浅。

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魏书生的有关理论让我们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第11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柳州市长塘中心校 欧翠琴

工作21年了,总觉得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总觉得自己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作为老师的酸甜苦辣都尝过,而且让人无法忘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为什么不能成正比呢?这成了长时间来我心头的不解之谜。

前段时间去图书馆发现了本好书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有5卷,我选择了第四卷教书育人来阅读,打开目录统观全书,共有十节内容:一、人师的艺术;二、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上);

三、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中);四、五育并举、德育主导的艺术(下);五、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上);

六、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艺术(下);

七、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上);八、民主育人、科学育人的艺术(下);

九、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上);

十、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下)。我如获至宝,赶紧捧回家看了个痛快。

魏书生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大力发扬创新精神,打破陈规,勇于探索,善于学习选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想: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我要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领会他的教学艺术,首先,应该学习他的做人,具有一种创新的思维、行动和高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尽职尽责地、持之以恒地做好;其二,是学习魏书生,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重视育人,从平平常常的细微处做起,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第12篇:读魏书生教学艺术有感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在教育战线工作已经有27年了,二十七年来,我先后在5所学校任过教。记得我从教的第一个学校是铁炉坝小学,当时学校民办教师比较多,自己是5个公办教师之一。

那时的心态是这样的:自己是科班出身,比民办教师知识要渊博的多,随便使出5成的气力,超过民办教师是非常容易的事。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在泰山区铁炉坝小学呆了3年。三年中教学成绩基本上处于全区的最后两名,根本不及本校的几个民办教师。就是这样的心态,使我在教育战线的初级阶段摔了第一个跟头。

摔了跟头后,学校领导批评我,学生家长对我也很不满意,师生情感距离也就越来越大,学生没有心思学我教的课,自己也没信心认真钻研教学,没有办法,只好被动地调到泰山区的第二所学校任教。

也就是调到第二所学校任教的时候,学校的领导雷子林老师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起了很大的指示明灯作用。他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买到书的当天,我就认真地拜读了起来。

我先看了魏书生个人资料基本介绍,才知道魏书生原来只是一个初中文凭的青年教师。虽然他的文化水平比起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教师要逊色一些,但是他只用了三年的从教时间,就让一个全校各方面都处于最落后的班级,变成了一个全校最优秀的班级,让全盘锦市的教师刮目相看。六年后被评为辽宁省特级教师,并当上了学校校长,9年后,身兼盘锦市教育

局长,同时还兼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在身处公务繁忙的同时,每年的教育教学成绩都名列全市最前面,不禁令全国的教育同行都非常惊叹。

读到这本书的最深处,自己才感到有点羞愧了。是呀,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却比不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的非从教人员。这是什么原因。我认真地反思着。一是自己过于自信,只看了自己的长处,却没想到自己的短处,毕竟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二是只是想到自己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应该怎样学;三是没有钻研精神,不知道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只知道成天与学生到处跑着玩;四是没有工作责任心,工作上缺乏吃苦奉献精神。就这样,我一天天仔细地拜读着这本书,反复深思魏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

实事求是地讲,我的确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师范生。但是,在求学的三年中,我并没有打好坚实的文化底子,安师三年成绩基本上都处于全班的末尾几名。记得那时我教四年级语文,自己连文章段落都分不清,写起教学计划来狗屁不通,每年的年终总结前,都要提前买好礼物,请别人代写,为此、常常受到学校同行或家长的讥讽与奚落。也就是从调到长坪小学的那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再不能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我把改变自己的方向首先放在了怎么能勉强坚持把一节语文课上完这个标准上。于是,教学前,自己先从阅读课文,学习分段做起。每节课前,自己都反复钻研教材,不会的就向本校语文基础比较扎实的老师请教。通过三年的坚持学习,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记得在长评教了5年的语文,我带的一个乱班,到六年级毕业时,县教研室到我校去检查工

作,我班学生的习作深受县教研室的好评。

从此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现在,我非常爱读有关教育专家的一些教育专注,尤其是哪些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随笔,教育心路历程,我都特别认真拜读,吸取其教育精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现在,我不再是那个教书时连文章段落都分不清的懵懂青年了;也不再是写起文章来前言不搭后语的十几岁的年轻教师了;更不是刚教书时什么都要向别人问,什么都要靠别人的无知青年了。现在不敢说自己什么都优秀,最起码自己写起文章来语言比过去丰富多彩了,至少不在网上下载,而且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管理班级不再是大吵大嚷了,而是基本上能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科学式的进行管理。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以及义务阶段的其他学科,我都能独立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再向领导说好话或者看领导脸色来行事了。

近十年来,我无论是写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论文,还是备课教案,我都能在较短的时间按内一气呵成,、。教学论文多篇获得安康市的一二等奖。记得刚调到贾营小学任教时,自己连用电脑心里都非常紧张。通过近三年来的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我能独立制作课件了,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课已不再是我的一大短板了。

我自己能有上述的变化,这都是深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的启发和一个良师益友的帮助。二十多年来的从教经历,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一:任何时候不能太过于高看自己。二:不能以为干什么都是那么简单,而根本

不把小事放在心上。三:不能有骄傲膨胀的心理,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四:一个人要健康地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不被时代所淘汰。五:教育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知识只有活用与实践,才有价值意义。六: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无所是从,不知道学习,不知道上进。七:交友要慎重,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弹弓跳假绳。八:做人一定要谦虚,心里一定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多想想自己的不足。

总之,只要心有目标,时刻不忘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且坚持不断地学习,你只要踏踏实实地努力了,老天爷是不会把你忘了的,迟早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回报。

贾营小学 张先平2013年5月6日

第13篇:《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笔记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以下为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

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

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第

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二)、要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助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在班上是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是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如,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14篇:魏书生教学艺术报告会学习心得

魏书生教学艺术报告会学习心得

2018年9月13日和14日,我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幸到市委党校参加\"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暨魏书生教学艺术思想报告会\",其中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余国良老师和董文华老师的智慧分享,深感受教之余,我也从中总结了几条经验。

第一,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苍茫宇宙中,我们都是一粒微小的尘埃,要始终怀着一颗谦逊的敬畏之心,不傲慢,不自卑。眼睛向内,淡泊明志,去开发自我,对学生对自己都充满信心,带领孩子打开心门,去发现外面的日月星辰、花鸟草木。语文的教学,归根结底就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要享受读写过程中的小快乐。善于发现小快乐,才能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学习就是一个享受人生的过程,我们都要细品人生,乐在其中。就像魏老师讲的,即使是一碟萝卜条,也要榨出清香,品出甘甜。

第二,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魏氏课堂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自结,告诉我们的是需要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比如:①,让学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②,做好课前预习,自己画知识结构图;③,让学生写适合自己的作业,不做无效的作业。已经会的不要写,写了还不会的不要写;④,养成积累错题集的习惯;⑤,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养成尝试互相出考试题的习惯;⑥,养成大事做不来,小事赶紧做的习惯;⑦,培养筛选有效信息的习惯,现在垃圾信息太多,要带领孩子从泡沫信息里解放出来。

第三,新型师生关系下,我们应该做到和学生心理相容,少问怎么办,多用心灵去感受。孩子难教不要泄气,不要抱怨,俗话说:\"差秧苗也能长出好谷子\",差秧苗只要侍弄得科学周到同样会有好收成,老师最好的状态就是像农夫去耕田那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在等待中期待又在期待中等待的细活,我们要凝神静气的做个麦田的守望者,相信三分投入七分等待的自然规律。孩子难教该怎么办?要多用心去感受,用脑子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多花点时间和孩子相处,99%的问题都需要寻找\"是什么\",当我们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那么怎么办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夸奖是门艺术,对孩子多点赏识,少点批评。给孩子一个肯定,尤其是不露痕迹的肯定,它就好比一碗参汤;给孩子一个否定,尤其是直面狠厉的否定,它就好比一碗砒霜。但是,仅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那只能算是刚入门,要懂得\"好孩子是被会夸孩子的人夸出来的\",这才算得上入路。不要太相信语言功能,只要在表情的\"真\"与\"善\"上,状态的\"正\"与\"美\"上多下功夫,语言再短都有用。赏识不花钱,听者像过年。再差的学生听到夸奖,也会卯卯劲往前赶一赶,再好的学生听到夸奖,也会开心笑一笑更加努力,所以,永远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和鼓励。

第五,习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好习惯不是逼出来的。养成好的习惯不容易,但是改掉孩子的坏习惯更不容易。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简单的说教是没有用的,硬性灌溉更是无效,现在孩子逆反心比较重,硬性逼迫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有效的做法是着力于培养孩子的新习惯,以新习惯替代旧习惯,就好比一根有裂痕的扁担,只有经常在裂痕出缠上新的小麻绳,它的裂痕才不会继续增大。小学低年级正是各种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尤其是书写的姿势,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事不依赖大人,讲文明懂礼貌不骄纵,良好的作息时间,少吃零食膳食均衡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远远指望老师督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家长的配合,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甚至干预纠正,因为一个习惯很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一生。

第六,谈心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随时随地和学生谈心交流。做老师的要经常找学生谈心,而怎么谈心也是有讲究的。谈心的秘诀就是要把与心合得来的,喜欢的话谈进心里去,老师能与各种各样的学生谈得来就等于做好了一半。天天说教,训斥就等于念经,让一个个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段的孩子天天听人念经,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一个好的例子就是一个好的榜样,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一个有用的道理。例子和故事是谈心和交流的两只桨,双桨同时划动,教育这艘大船才能成功启航,快速的开进规划好的航线,抵达理想的彼岸。

第七,努力提升做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语文老师的自身修养。首先,带领孩子与阅读共成长,在自己爱读书多读书的同时,督促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在自己爱文字爱写作的同时,让孩子养成多观察勤动笔的习惯;其次,身正为师,人格濡染,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范本,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把影子树到学生心里去;最后,细微体贴,做学生眼中的\"校园父母\",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把爱变成看得见,关心学生学习,更关心学生成长。

我们学校是一所正在建设中的冉冉新星,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但好的学校并不只是先进的硬件,美好的环境,还要有它的人文特色,教育氛围等等,我们要不断总结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最饱满的状态去陪着学校,陪着我们的第一届学生成长。

第15篇: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

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

2003年的3月7日,我们一行33人在盘锦市武星宾馆凌晨5点就起了床,5点半吃早饭,6点钟出发,坐着中巴穿过辽河大桥,行使了将近40分钟,来到了盘山中学——盘锦市实验中学,兴致勃勃地听魏书生每天早上7点钟给学生上的语文课。为了使这盼望已久的时刻留下永久的记忆,我头天晚上,就充足了电、倒好了片,作好一切摄像准备。

在参观了校园之后,我们于7点55分爬到了五楼能容纳100多人的大教室,教室前60多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坐好,正在做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室前左上角悬吊着一台的电视机,下面是一台投影器;黑板上方边沿的正中央是国旗,两边是“诚实、善良、勤奋、创新”的八个大字;黑板的左边是用粉笔书写着的“距中考仅有111天”的到计时警示,右边边沿上挂有曲卷进去的投影银幕,右上角用英语写着“Friday ,March Tenth”下面是三颗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剪贴五角星;紧挨黑板右边有一个简单的表格,内容有:“控制:闲思、闲事、闲话”以及“3月7日星期五”的时间表和“早:语、1数2物3体4语5化6化7文9英(晚)”的当日课表,还有值日班长李文韬抄写的 “知识就是力量”的格言;黑板左面与门之间的空墙上,用书报夹夹挂着好几张奖状,我们能够醒目地看到最上面的一张是:1002年12月16日,学校奖给三年级八班“冬三项比赛第一名”的奖状获。由此,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关键时刻,盘锦中学并没有对毕业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而且,在养成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个班的同学以一种极强的集体凝聚力和超众的集体战斗力赢得殊荣,然而,他们并没有把奖状一张一张地一次性贴墙壁上,炫耀自己,而是,把荣誉看成是过去的财富,一个一个地珍藏起来,只是用他们最新获得的奖状,来激励他们继续获得新的成绩。

在大家都特别关注的是学生课桌上摆放的不同种类的课辅书,有《决胜课堂》等书籍,最引人注目的是,学生都有各科教学参考书。我认为,这是魏书生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使用教材上的改革,他不仅带着教材走近学生,更可贵的是带着学生超越教材,这是他把课堂教给学生,在培养学生自学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具体、大胆的尝试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我想:学生得到了教师讲课的秘密武器——“教参”,仅仅是文化程度和的不同,因而,他们在自学的过程只能把“教参”当成“学参”去探究,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剩下的就是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所不能解决的疑惑和问题,那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这就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魅力之精华,他工夫不在课上,而在课前、课后和课后,如其说是听魏书生给学生上课,倒不如说是看学生给魏书生上课。

更有趣的是,江苏省泰兴市的实验中学(洋思中学)的校长蔡林森,当年带着自己的十几位教师,在盘山中学一住就是半个月,他们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回去琢磨了近十年,构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效果极佳、闻名全国的教学模式。我们仅仅是短暂的一天时间,仅仅是通过听一个报告、听一节课、看一个展览要想学到真经,必须学到点子上,拿出十倍于洋思的勇气、精灵和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7点58分,魏书生出现在教室的前门,他还是那种和我们王项志局长一模一样的不引人注目的小平头,今天魏书生身着深黑色的套色西服,和深褐色的羊毛衫,白色的衬衣衣领下,打着一条深绿色的领带,胸前的西服大翻领上佩带着一枚毛主席像章,这就是现代杰出教育家的形象。

只见他手拿几张讲议稿,一进教室看了几眼讲议,又来回踱了几步,轻声地说:“唱支军歌”,立刻便有一位女同学“向前、向前、向前——”起头唱歌,当同学们唱着铿锵有力、振奋精神的解放军进行曲,情趣即将调整到最亢奋的时候,魏书生转到教室后,一位男同学站起来,不知道询问或是交代了什么,还没等魏书生走到讲台上,军歌唱完了。魏书生说:“上课!”同学们“哗”地一下站起来,魏书生首先问候学生:“同学们好!”“老师好!”,仅仅是师生相互问好的次序,就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魏书生与学生之间所建立的那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更体现了魏书生关心、尊重、善待、相信、信任学生的教育思想。学生问好后魏书生没有让学生坐下来,而是在全班同学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提出了一个问题:“新时期中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他让学生站着独自、自由地述说自己心中中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他自己则在巡回侧耳细听,这是一分钟军歌后的一分钟口头作文的学习习惯养成内容。

7点02分25秒,魏书生喊了一声!“好”待口头作文声音渐渐静下来后,他才说:“请坐。”

接下来一位男同学,走上讲台进行一分钟演讲,讲述的是两军作战势均力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的故事。才讲了几句,魏书生就强调说:“必须把你要讲的内容简述一下,然后再一层一层地说。”当学生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在讲台上演讲的时候,魏书生则像一个小学生一样,站在教室的后面,两臂交加、挺胸抬头、目视演讲的学生认真地听着。

7点04分27秒,那位同学讲完后,全班同学自觉地鼓掌给以鼓励。我认为,同学们的自发鼓励掌声,与在教师命令下的鼓掌相比,从心理的角度上讲,他在激发兴趣、激励情感、鼓舞士气的程度方面,特别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作用、效果要强十陪。因为,对于一个获得成功机遇和体验成功的享受最深刻的感受莫过于他人真诚的、自发的肯定和鼓励。魏书生正是培养和让学生养学生养成自我评估和学生互相评估的方法,给了学生民主与科学的权利和义务,才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分辨出了假恶丑与真善美,养成了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对演讲者而言是为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又为自己服务;对全班同学而言是在享受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同时,又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这是魏书生教书育人的奥妙。

同时,我还发现,这位同学的演讲内容是刚才全班同学唱军歌时,魏书生在教室后,临时交代给他的内容,仅仅经过唱军歌、口头作文怎么一个短暂的时间,这位同学就要很快地通读、熟记演讲的内容,根本没有加工润色的时间,对这位同学和全班同学来说,内容是新鲜的,关键在于演讲技巧和欣赏水平了,这一切都在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既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干,又为同学学习创造了环境,激发了兴趣。

掌声过后,魏书生问:“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魏书生:“他胜在哪?”同学们七嘴八舌道:“胜在提前十分钟到达。”魏书生:“胜在提前十分钟到达?这里面强调的是十分钟达到吗?”他面对刚才演讲的同学问:“军波,强调的是什么?”那位同学说:“策略。”魏书生又问:“策略?主要区别在哪?”学生回答说:“严与不严。”魏书生说:“那个是行军路上,不行的人就扔到那,这个是不行的人就枪毙。是不?残酷了一些,但作为军队,为了让更多的人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策略。另外他毕竟还是一个故事,是真事还是编的?”学生齐答:“编的。”魏书生说:“这就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地理位置事情,你说对不对?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可能这样,编这个故事让人感觉到:后期竞争在前,虽然残酷了一些,牺牲了一小部分,最后,毕竟大部队赢了,是吧?请坐。”

一个不在教材之内的演讲内容,魏书生在与学生商量、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使全班同学共同得到的启示是,在距中考111天的关键时刻,最最重要是要讲策略,但他没有给学生明说,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仔细体会、领略。

魏书生:“《白杨礼赞》,看没看?”学生齐:“答看过。”魏书生问:“谁能觉得比这写的更好的文章是什么?”学生说:“跟XX。”魏书生说:“没法比,因为XX是小说,还能跟什么比?”学生说:“跟《藤野》。”魏书生又说:“跟藤野,藤野是叙事的,还有呢,跟——,跟《春》比,是吧,觉得比春好的请举手。”

一个学生回答说:“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感情上,虽然没有《春》写的好,但是《白杨礼赞》主要是赞美白杨树,其实他赞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以及北方农民的精神,所以说,我认为这个最好,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埋没了一些农民,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其实,农民是默默无闻一直在给我们制造一些资源,其实我认为,农民是最伟大的。”

魏书生说:“这是从这个角度理解,语言呢?觉得这课的语言,好像没有春描写的细腻,是吧,但他的语言很流畅、很有韵味,那大家看哪段比较好,最喜欢哪段?读你喜欢的那段,大声读。我也不管哪段,我觉得应该有个主旋律。预备——起!”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教育思想的灵活之处,他问的是哪段比较好?最喜欢哪段?但学生自己最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语言,魏书生反而让学生自由地读。自己去体验、鉴别、享受语言的艺术魅力,而不是由教师界定和指出,自主学习的兴趣、责任的激发和调动的真谛就在这里。

7时10分43秒学生自由读完后。魏书生说:“那个,有的喜欢倒数第二自然段,喜欢倒数第二自然段的举手。”他又看着一位男同学说:“展南喜欢的是倒数第三段,喜欢倒数第三段的举手,喜欢倒数第三段的多,好,把倒数第三段齐读一遍。”作为一个盘锦市教育局的局长,每天能给自己当年任教过的学校的初三学生上课,已经是再深入不过了,他竟然能够直呼学生的名字,这对一位普普通通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位普通教师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也都能感到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更何况能叫上自己名字的是一位堂堂的大局长呢。就是一位教师能让自己的局长叫上自己的名字,内心能不激动和自豪吗?又何况是一位中学生受到了这样的尊重,他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能不高涨吗?这本身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环境激趣的有效途径。现在教师上课叫不上学生名字的多的是,而且,当了校长上课的有几人,有的当校长就是为了不上课,还有的一旦不当校长连教师都没有人敢要了,更何况全国当教育局长兼课的就恐怕只有魏书生一个人了,当然,如果,没有盘锦市教育局那几位副局长尽职尽责的分工合作工作作铺垫,魏书生也不会有这么良好的既当局长、又兼课的基础。

7时11分49秒,学生齐读完第三自然段课文后,魏书生问:“这一段写的是白杨树象征什么?这是课后练习题,象征什么?但是,他这需简答。倒数第三段是说什么?”他没有让学生单独回答或齐答,也没有让学生分组讨论或探究,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散答,他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讲求符合实际和灵活有效,以服务学生为宗旨,达到学会和会学之目的。

接下来魏书生说:“倒数第三段几个反问?把四个反问读一读。”学生读了一遍后,魏书生觉得不足劲,才说:“有点气势。再来一遍,一组一个,北边开始,看哪个组整齐,好不好?预备——,起!”

第一组读完后,魏书生说:“好,一组一个接着来。”

四个组都读完了,魏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说:“不用说了吧,没读好。那个,(读的)最困难的是哪一组?觉得第一组读的最困难的请举手。”

他环视一下举手的学生说:“都读第一句话,预备,起!”

当学生读完后,魏书生,似乎开始了对症下药、因人施教,特别关注起第一组的同学来,他说:“一组读刚才三组读的那一句,预备起。”然后,魏书生亲切而又温和地,用商量的口气问:“满意吗?请举手,你感到不满意的请举手。是自己感到满意的请举手。”他又是环视一下同学的举手情况,仍是命令道:“再来一遍。预备——,起!”他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反复、分组朗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段和重点句。魏书生告诉学生:“原来呀,老教材这一大段都要求会背诵。现在啊,省劲儿了。喜欢的你还是背一遍挺好的。这个排比句式,噢。哎——,象征什么?这道题,整明白吗?大家说,是答,这四个难道吗?还是答也是教材中的后面那两个,哪个好啊?,还是教材后面的好,因为,那毕竟是作者自己做的,是吧?前面那他是层层式,递进深入,先让你不知觉得他是树,再想到农民,农民也不是什么都值得歌颂的,是吧?农民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呢,他这里歌颂的是农民好的一面。” 他又说:“还有一道题,写的是白杨树,一开始写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黄土高原。”魏书生说:“那么写这个,跟——,那么写树,是为了写人,写人是为了写精神。那么,想一想,一开始写高原。”学生七嘴八舌地在议论。 这个时候,学生脑海中思维的问题,彼起次伏,一个一个地随着魏书生的步步引导,如打山堡一样,发现一个消灭一个,这既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和训练,又是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养成。在同学们通过思、说、读、议等课堂活动的反复操作中,魏书生突然话题一转说:“他(这样写),作用是什么?在本子上写下来。用最简单的话。”

7时19分20分秒,一女同学清晰地在本子上写到“埋下伏笔、做铺垫”。 魏书生带有启发性地说:“最简单的是两个词,一个是什么?”学生回答说:“衬托。”魏书生又问:“还有一个?”学生又回答:“铺垫。”“对了,”他肯定过后接着又问,“衬托什么?”学生继续回答:“白杨树的不平凡。”魏书生这才告诉学生:“记住这两个词。然后呢,就想他自然是衬托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对吧?然后,铺垫,为什么作好铺垫呢?因为后面他要歌颂到——,才要作好铺垫。这就是说欲扬——,”学生对上:“先抑。”魏书生紧追不舍地问:“欲扬先抑是哪一段啊?”学生自言自语地说:“第二段。” 魏书生以商量的口气问:“你们感觉是哪一段?”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第二段。”魏书生高兴地说:“我看认识一致。那就读第二段,预备——,起!” 在学生的读书声静下来的时候,魏书生似乎不解地问:“读的是什么?读的是第一段?”“第一段,”他旁边的一位学生一边回答,一边给魏书生指点出来。 魏书生说:“好!汽车在奔驰。还有一段是,大家看看。第几段呀?虽然,树是简单一点,但拿出这段来,这段是非常明显的,先说他没有,他没有,他没有,看到了?按照答题的说法这一段就很简单了。但是,按照全文的结构来说已经赞扬过了,就全文而言这已经不是欲扬先抑了。不看全文,只看一部分,单拿一段,人家问的时候,最明显的是这一段。”学生问:“前一段呢?”魏书生解释说:“前面那段在大的方面也可以说是,他先说大环境的没意思,恹恹欲睡这个词呢,不是单一针对白杨树,而单一对白杨树的是这一段,他没有这个,没有那个,一般人都说他什么?”很显然,魏书生这是在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是他民主与科学教育思想最最实在的凝聚点,在他看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应该是和睦相处的,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实质上也应该由应试教育这样终结性的评价——考试,作单方面的评价。在如今,没有废除考试制度,而在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不进行应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极不现实和极端错误的。魏书生讲求的是实际和实效相结合,看看三八同学在紧张的应考复习阶段,获得的三项第一的奖状,就不难看出魏书生教育思想,无论是从内涵或是从外延上讲,不仅实事求是,而且,也是与时俱进的,不然,他的学生为什么每年的升学率总是那么高呢? 学生回答说:“象征。”魏书生说:“哎——,把这段读一读。预备——,起!” 学生读完后,魏书生说:“好了,关于这块有三种资料,有些题答的很乱,包括咱们的教参,原因呢,就是,比如说欲扬先抑,全文有欲扬先抑的,最明显的就是这一段。白杨树象征什么?有四个难道,另外,前面说了很多,后面又作了总结,究竟以什么为准?课文自己写的很散,那么,答的人就不好把握。所以,资料也比较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写树是为了写人,那么就看他留的空,如果针对答题的话,就看留的空有多少,如果少、短,就答他最后总结的两部分。如果多长的话,就答四个难道。还有一个问题,他是好像——,写了什么?写了一个什么木?” 学生回答说:“写了一个„楠木‟。” 魏书生接着问:“他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答到:“对比。”魏书生说:“白杨树是象征农民,楠木是象征花贵。对了,他就是用这个形成一个对比,树和树对比,树和树的象征意义也形成对比,然后更强化他要歌颂的树。” 7时29分,教室里的音箱里传来悠扬的音乐,这显然是下早读的“铃”声,魏书生说:“大家再看一看课后作业题,有什么问题明天再说。好,下课!” 同学们立刻站起来说:“老师——,再见!” 魏书生说:“同学们,再见!” 只见魏书生在离开教室前,回头望了一下,教室后面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算是礼貌的问候。

我们匆匆下了教学楼,在楼前的台阶上与魏书生合了一张影。 谈起对魏书生这节课的感受,我们大家似乎都感觉到不足劲,就是我在整理这篇稿子的时候也感到费劲,因为魏书生上课时的声音太小了,有些话根本就听不见。同时,一是因为魏书生在课堂上既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述,也没有电教设施的运用;既没有设计精彩的板书,更没有学生各持主见的讨论。他根本就没有在讲台上站过,似乎也没有让我们感到有什么感叹之处。但是,魏书生的教学质量却名副其实地出奇的好,这并不是名人效应的结果,而是,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因此,综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我自己认为:就单从魏书生这一节课而言,始终渗透了 “六步教学法”,而且,他总是,走下讲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俯下身子与学生互动、交流、点拨学习。 所以,我们应该深思熟虑地思索:我们学习魏书生要学习他什么?应该如何学?我想:如果,单单学他深入教学兼上几节课,那是无可非议的,单这不是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因为,即使不学魏书生按规定作为校长,该兼的课,理所应当的还应当兼。没有兼,是懒懦和过错,兼了是校长的职责。要想一时半会地学到魏书生的真经,那又是异想天开的事情,黑土地滋润和培育了类似张学良、张学思、赵本山那么多的杰出名人,真正学会的有几个?雷锋大家不是都学了吗?如果社会都具有雷锋精神,还要每年的学习雷锋月活动干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洋思中学的校长倒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而且,反过来盘锦的教师又到洋思去学习经验。这不能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是学不来的,试想:如果盘锦和洋思形成强强联手,珠联璧合的话,两地的教育又会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我想: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思想,领会他的教学艺术,首先,应该学习他的做人,具有一种创新的思维、行动和高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像雷锋一样把每一件平平凡凡的事情,不厌其烦地、尽职尽责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把他当作是一种享受;其二,是学习魏书生,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重视育人,从平平常常的“七个一”的细微处做起,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其三,是在教学中,咬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放松,通过听、说、读、写,重视学生“十二个一”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其四,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实践中,必须实事求是地、辨证地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必须明确没有高质量的素质教育那是虚的,没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手段,那是贻害学生一生的教育。

第16篇: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心得体会中英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心得体会 陈庄镇集贤小学 王忠英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工作的优劣。工作十几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自认为还算出色,但听了魏老师的报告心里才感觉到自己做的还很不够。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

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

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 这是魏书生老师对班级的描述,也是魏老师实际教学的心灵感悟!

魏书生老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1、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种管理方法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己在这个班集体中的重要位置,在岗位上体验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富有极强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在我们的管理中也提倡“精细化管理”,其实和老师的管理不谋而合,但是我们却没能做到“坚持”,这就是我们和老师存在的最大的差距。我觉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同事们一定会进行一次深刻地反省,我们在新的学期应该如何去落实我们的管理,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了。

2、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科学管理班集体。

班级日报、特色周、自我激励、奇特的惩罚方式都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尤其是他的“惩罚”艺术让我们很受启发,他把批评变成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他把惩罚变成一种刻骨铭心的自我解剖和自我教育,看来,这种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能够真正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能够真正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育方法是出自于老师对学生们的“真爱”。

再回头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单调、枯燥的教育方法换来的是孩子们那漠然的态度,有时会依然我行我素,我们除了叹息之外,没有去施舍我们的“真爱”。其实,只要我们耐下心来,多多思考,真正的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我们也是可以有自己的绝招妙计的。让我们的启迪化作我们的育人动力,相信我们同样会成功的。

3、教学有方,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知识结构图的建立,使学生们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使学生们目标明确,学起来如鱼得水,真正意义上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主自学能力,使学生们体验到了自学的快乐,从而使学生们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让我们共同去感悟、去反思,让我们把对学生的爱化作能够带给学生们快乐成长的智慧,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在我们的教育中,洒下更加自信、更加灿烂的笑声,迈出更加坚实、自信的脚步,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充实、快乐与收获。

几个月的远程研修已经结束,我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每一次我都如饥似渴地吸收课程专家的精彩讲述、一线教师的典型示范、互动平台的智慧点拨,在课程简报、作业赏析、在线研讨、研修感言、学员评论等栏目中流连徜徉,体会着新课程的理念、理论、方法。尽管每次都很累,但收获的快乐却与日剧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程研修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文笔流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

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的班级作业和班级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的人生,无限的风景!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最后,我深深地感谢这次网络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与其他地方的同仁进行了一次心与心沟通,让所有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更加团结地走到一起,为我们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学习已经结束,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教育美好的明天!

第17篇: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心得体会

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心得体会

翁小梅

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让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的管理艺术, 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其班级管理谈点个人体会:

一、做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善于思考的。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但是我们无权选择学生。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式。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或法则让我们去遵循,但是有一点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我们的教育需要以成效作为其归宿,那么,我们别无选择,不断的思考尝试才是出路。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成长需要得到周围人的不断关注和肯定。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应该是正面的,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问题,并做好学生的参谋,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同时,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问题的解决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方式方法的使用要考虑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班级管理要抓好“四心” 1. 班风建设是“中心”

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容班貌建设、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互帮互学,使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局面,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 巡视观察要“细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前提。班主任应当学会“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情况,善于处理问题。班主任通过深入学生的生活,经过细心的观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 获得的感性的材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加工,从而形成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对策措施,才能制定出合乎教育规律的班级规章制度,才能真正把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3. 队伍建设是“核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组织保证,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如何。魏老师只所以能带出一个好的班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因为他具有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班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能力和水平。班主任,只有把好考察选拔关、教育培养关和使用监督关,才能建设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切实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好人好事人有夸,坏人坏事有人管,正气得以发扬,邪气歪风邪气得以遏制的良好氛围。

4. 日常管理需“恒心”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做人工作是及其复杂的,尤其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千万不能犯“冷热病”。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 经过教育又有反复,这并不奇怪。关键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毫不气馁。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在工作中只有讲创新、讲艺术,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012年10月23

第18篇: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心得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油坊小学

王青

时间过得飞快,工作几年了。送走的学生也不少了,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曾几何时渐渐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前不久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读罢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

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2015.9

第19篇: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浅谈魏书生语文素质教学艺术

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将语文教学的方向给予了确定,但同时又扩大了传统教育的外延,应该说它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批判认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它立足于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的肯定,同时又给予必要的修正,在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的同时,语文教师对教育因素重新审视应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魏书生语文教学艺术的学习,不难发现,其中至始至终地贯串着素质的任务。其中对素质的理解,超出一般意义。魏书生先生身兼多职,必然地损失一定的教学时间,不可能如一般教师有正常的课堂教学程序,但他使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甚至超过普通教学手段,这些做法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某方面的事倍功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语文素质认识和培养的正确与否,将影响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

一 认清语文素质

魏书生将语文素质除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以外,添加考试素质、思考素质、学习素质、运用素质。

当前的教改对传统语文教育过分强调知识而在某些方面忽视学生能力的做法给予批评,有的人容易将考试同素质对立起来,故有人提出取消考试,取消分数的意见,但魏书生认为考试是学生素质的一种,意义不亚于其它的一种素质,如果否定这种素质是不现实的:现阶段的种类考查、选拔中,考试都是切实可行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不排除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但就正常的考试状况而言,分数基本上可以反映能力,这也是这种现象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而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不等于高分,这里就有考试能力因素的存在,在考试中我们发现有些题目是由考试能力而不是由知识能力决定的,如:逆向思维利用选择错误,找出正确的方法,揣摩题目意图更准确更完善的解题,把握题目重要次重在信息的能力等,这些考试能力往往可以增大正确率。其次,魏书生增强学生考试意识,正是基于对考试现象合理性的认识上。他曾让学生经“享受考试”为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考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端正对考试的态度,而分数是课本学习的反映,也成为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如果忽视学生心理的方向和能力间的联系,考试则可能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

思考应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教育理论很强调“思”的作用:“学而不思则罔”。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是必要的,所以魏书生特别强调自习课对学生的作用,在语文课上安排一定的自习。另外在班级开民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每天固定的体育活动,美育熏陶,生活实践等,利用各种手段,将语文课和生活联系起来,并随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悟出生活的,也是大语文的道理。

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素质应为学习的素质,在学生方面应达到自己主动学习并养成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否则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的接收角度,只有学生养成这种能力和习惯,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才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天地,学生有中学阶段应逐步达到不依赖教师的地步,魏书生主动地让学生进入语文的教学中,使学生自己进入课文再从课文中出来,这样学生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对于教师,从最终的目标而言,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学习的任务的时候,教师的无为实际上就变成了最有价值的有为。

语文课和现实的语言运用往往因学生和教师重视分数被忽视,造成书本实际、学和用和分家,魏书生将语文的概念扩展到很大的范围,他运用一切机会有意识地进行有机的渗透,这就不是传统的孤立的语文学习,学生每天一篇日记,竞选干部有竞选演讲,违犯规定有深刻新颖的“说明书”(并非检讨),每天抄写一句名言(可以自己编写),每人拥有自己的座右铭,班级每天一份自编报,设立模拟法庭处理班务等,可以说他力求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语文充满乐趣,淡化了课本学习时的单调枯燥的重复,无形中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各方面,多角度训练了语文素质。

二 课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同等的”,这样看来,课本在学习中的作用只是诸多的语文“教材”的一种,应与其它手段置于同等地位,在学习中主动引导学生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可以扩大语文的容量,也可以改变以本为本的局限和狭隘,为语文学习找到丰富多彩的素材,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教材”,将更多的方式和更丰富的内容给予学生。魏书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即为大语文教学,他很少系统全面地讲析语文课文,但无时又不在上语文,他高居于语文课本之上,又决不放弃课本。魏老师采取了利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班里同学各承担课本教学的一部分教学,如生字词、文学常识、人物形象、散文知识等。在此之前,他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语文的知识层次,绘出“语文知识树”,这样,就使得各位同学目标明确,也使得这份工作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其中得以持久的训练,在将语文课作如此处理之后,为学生和教师赢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拓展语文的学习范畴。

三 素质的渐进培养

魏书生认为,任何的素质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语文课上他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这一点重点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尤其是差生的作文训练上。在他接任的年级,有学生就提出不会写作文,他变要求这些不会或不愿作文的同学从写好一句话开始,不去强求,在自尊心的驱去下,最差的同学也愿去写好一句话,然后引导他们去写好两句话,三句话……然后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真实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进行表扬,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按教师的计划向前迈进。为了配合这种渐进的方法,他在多方面同时进行渐进训练:从第一个俯卧撑开始,从为母亲做第一件事开始,从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开始……许许多多的第一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迈向更深层次的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应得以及时的宣扬,素质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形成的。

四 因材施教------备学生

魏书生的教育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他能够立足于学生,将学生始终放在教学的第一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因势利导,在教学中体现为独特的备学生上。

备课本还是备学生,是教师课堂重点和教学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和学生孰主孰次的问题,是目标和过程的认识,这个问题应该是教学任务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的认识清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效果是否可观。

备学生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固有的基础和能力,设定相应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在这一点上,魏老师要求班级的每位同学都要有自己的事做,在此之前,他考察每个学生的状况,让每位同学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相应的能力,克服相应的缺点。在语文教学中,他以鼓励为主,先让学生树立自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自己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他也不是用统一的办法,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标准。

课堂教学中备学生更为重要,教学计划的实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程序的推进,都必须立足于对学生的充分认识。魏书生曾在外地进行一次突然性的公开课,对象是农村的初一学生,他仅有两分钟时间与学生交流,此时他发现,农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课堂教学中与教师配合较少,不愿意也不敢回答问题,这样,就使得原先设计好的课堂程序难以进行下去,这时,魏老师很快针对这一突发情况,决定先“撬开”学生的嘴,这必须先打消学生的防备防理,所以,他从和学生拉家常入手,暂时离开课本,和学生谈起他们熟悉的事,几分钟,教室里充满轻松的气氛,学生也不再羞于开口,课文得以顺利进行。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备学生是作为备课的先导的,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受到重视,否则,教学法就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也只有认识了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素质,才能够因此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否则教学必然是见效甚微,或至多对一部分人起效果。

从魏书生先生的教学艺术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素质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传统的批判的接收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改变程式的思想应和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同等重要。

第20篇: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诸暨市草塔镇南山学校:赵秀娜

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得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不解之迷。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

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魏书生老师特别强调 “松、静、匀、乐” 四个字:

“松”即身心放松,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智力、体能等都是处于最佳状态,无论干什么,取得的成效也是最大的。由此我想到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同事都要怀有一颗宽容之心,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工作效率是不高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工作时候要注意放松,有张有弛才有利于更好的工作。

“ 静”即要守住自己心灵的宁静,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式下,外在的诱惑太多,信息很杂,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不管周围多么喧嚣,只要我们坚守,我们就可以做好,在闹中求静,只有心静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匀”即呼吸要匀,时时处处都应满怀感恩之心,来珍惜自己的呼吸,无论何时都要对自己说:“活着真好”。

“乐”即每个人都要快乐的生活,都能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魏老师要求师生学习时要“松、静、匀、乐”,工作时要“松、静、匀、乐”休息时“松、静、匀、乐”,讲课时要“松、静、匀、乐。总之就是要大家平心静气地对待一切事和人,以平常心对待,每天保持好心情。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魏书生教学艺术心得体会.doc》
魏书生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