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2020-04-1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发布者:陈建飞 发布日期:2012-12-16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其主要表现有:

(1)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从目前的初中的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它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其积极性,这显然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

(2)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场所,学生只是教师的配角。教师习惯于灌输,学生习惯于接受;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样教”;学生只知“学什么”,不掌握“怎样学”;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惟马首是瞻。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水平被置之度外,结果是学生不会学,不懂学,乃至学不好,学习效益差。

(3)忽视差异。没有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而把他们当作是有待修剪的“花草”和需要加工的“器物”;没有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而是当作一种教学阻力,始终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使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统一的打磨,塑造成一个个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产品”。

(4)知能脱节。课堂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听课、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沿袭,忽视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知识只是以孤立苍白的形态而不是生动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5)重负低效。“题海战术”盛行,其结果是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代价高、效率低,课堂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怪圈。

(6)物式灌注。教师是“水桶”,学生是“水碗”,课堂教学是“灌水”的物式行为和过程。知识本位的物式教学目标成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唯一的教学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唯一的评价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教学的价值标准。这种物式灌注的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智慧被窒息,精神被萎缩了。

(7)追求形式。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缺乏对学生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研究轰轰烈烈,实质上课堂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8)发展畸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单纯注重认知发展,只训练学生的即时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培养却加以忽视,导致学生表现出不会思维,不会创新以及情商较低的畸形发展状态。

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

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课题正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来的。 如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课题内涵:

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差生的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与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①、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②、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③、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综合采用“质”和“量”的办法,形成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的内容

①、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文献学习

②、分析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a、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的有效性。b、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效性

③、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文献探讨,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成立课题组,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

3、具体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①、学习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文献。

②、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分模块分时间研究,探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分为:导入新课教学、阅读课教学、文言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古诗教学、名著导读教学、作文教学等)。

4、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六、预期研究成果

力争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发表获奖、典型教学案例、制作课堂教学片段录像。

推荐第2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广东省2002年进入初中新课程实验,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中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在宪梓中学(重点初中)、高级中学(重点初中)、梅北中学(普通初中)、白渡中学(普通初中)等四所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

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5、“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6、“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学行为与策略。本课题着重讨论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处理的过程中,如何以新课标为基石,确立教学的方向和原则,正确回答课堂文本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形成区域内课堂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目标

课题研究的现状:本课题在我国的广东、江苏等首批课改实验省有教育科研部门和一些富有探究精神的教师在进行相关研究。在我省全面实施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更具现实性。预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和有效对话策略及模块教学研究方面会有所突破。

本课题原来想采用总课题组负责、不同层次实验学校或实验教师以子课题研究具体参与的方式展开。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设计规划、申报、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各参与学校及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选取相关的研究内容,在总课题组制定的目标框架中展开实验性研究。各子课题组可以现研究内容为核心,单独申报新的省、市规划课题或课改课题。但是,在实际研究中,由于研究面广而人员太少,我们感觉不便于成立子课题组。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我们把研究任务分到具体的人员头上,而且为了减少人力消耗,我们不再申报新的课题,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这个课题。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区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生成一批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要求的新型语文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于使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之背景,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角度的科学选择和实施策略选择。前者具体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后者主要指课堂基本教学策略的确立和方法的选择,如平等对话、探究学习等;课堂主要教学行为、辅导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的确立,如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还包括教学准备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本课题研究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研究内容如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5、初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

6、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前期实施阶段、后期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前期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后期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

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出台梅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本课题人员精干,结构合理。有校长、业务校长的直接参与,有县教研室教研员的全程指导和参与,有课题组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该课题研究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等。而且课题研究经费有保障。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曹

课题组成员:郑、钟、蔡、谢、范、张

具体分工如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研究(曹、张);

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研究(钟、张);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研究(郑、范);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蔡、曹);

5、初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全体成员);

6、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向度研究(范、钟)。

八、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相关教学论文集一本。

3、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若干(光盘)。

4、梅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我国各地的小学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种新式的关于小学课程的改革,真正从素质教育的层面出发,孩子们书包轻了,但获得的知识却增多了,课余活动时间增多了,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荒废学习,而是在实践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将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去。这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的重大创新,使传统的单一的教与学的过程更为开放和自由,不仅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方便了广大教师们,为日后我国有效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有着较好的教育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教育;语文课堂;教育改革

小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初期阶段,对知识的兴趣主要取决于课程是否有趣,因此,课堂情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龟兔赛跑一课的教授中,有的教师只是按照课文给同学们大致讲解了一遍,而善于利用课堂情境的教师则会选择让学生们前期准备一场话剧表演,在正式上课时,则会以表演来讲述课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使得学生们有效地吸收了知识,又使得教师可以进行轻松教学,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率。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在存心与老师作对,但是有些老师却能从学生的提问中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更为欣赏提问的学生。这其实是教学观念的差异问题,当前被广泛认同地教学观念是后一种,可以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更为了解,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一、我国小学的语文课堂难以推进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对新课标的概念认识不足

当今我国的关于新课程的改革虽然是以开放和合作探究为主题,但是由于对广大地区的教师与有效教学相关的培训不足,导致教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没有完全把握其中奥义,只是顶着新课程改革的名义继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是片面追求教学改革而不注重教学质量,既毫无经验也不进行积累,可以说这完全背离了教育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没有形成一个活力四射、开放进取的课堂氛围。

(二)教师对教学文本的解读不足

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其实体现了教师本身的文学素养的高低,在教师进行课前备教案的时候,教师对于课堂氛围的掌控、课堂问题的相关设计以及授课的先后顺序都应该完美掌控。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对教学的根本――课文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解读,如果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没有完全解读教学文本,只是靠从网络上摘录的模糊性的问题,这就难以使课堂具有启示性,学生就难以在课后对此次课堂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完全忘记所学的知识。而这堂课也并没能产生学生与教师对课程的探讨,难以引起共鸣,可以说这是一堂效率十分低下的语文课,而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融入教师自身的真情实感和理解。

(三)教师缺少对全体学生的素质的关注

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为精英教育,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成绩优秀、上课积极的少数学生的身上,对于大多数成绩中等、上课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的关注甚少。但是现在越来越注重对所有学生进行素养提高,因为性格等多种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上课发言不积极或者是即使被点名后回答也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他们是学习中的最底层,也许只要一点点的鼓励支持,就能够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那些考试中的黑马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未进行对学生们的细致观察就径自加快教学进程,忘记要留多一点时间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

二、小学语文课堂顺利开展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本的问题探究,避免被动接受现象的发生

当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应仅仅是对大多数学生已掌握的、教学课本上已十分明确的知识点重复多次地讲解,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理解,增设丰富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例如,在对于亡羊补牢一课的讲解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明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意义,还应列举实际的例子来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作业没写,不能用没带的借口,而是主动向老师认错并讲明原因,最后将作业补上,这才是亡羊补牢的实践运用。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亡羊补牢的理论,即使教师的口才再好,也难敌学生一次开动脑筋想问题,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提倡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反对闭门造车的自学方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十分有根据的。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而成年人因为其完全的社会化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思维能力是受到拘束的。而一个人的自学是十分孤独的,教师不应提倡大家进行闭门造车的自学,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单一的,无法创新和改进,但是如果是集众人之力来解决一件事,其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我们有必要锻炼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不仅能够使课堂更多元化、更具积极性,而且同学们的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扩充知识,相互尊重,打破了课堂、课本教学的范围限制。

(三)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并提高对话内容的知识性

师生间因为有了更多的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才能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信息的交互能力。所以师生间的对话应该更多地围绕解答知识疑问来开展,而不是聊天和批评、训斥。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有着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理解的能力。

我国小学的语文课堂如果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则单单学习诗词歌赋、听说读写汉字和阅读体验的增加是远远不够的,有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独立能力等等对其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能力,这有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袭,亦有利于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延续,这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增添后备力量,使有效教学的星星之火,燎原于中华大陆。

【参考文献】

[1]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12(Z1)

推荐第4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方法,课堂教学中怎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以及引领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来学习的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堂有效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40-01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开始重视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怎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是现在的教育研究中的内容,本篇文章根据小学生的情况,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方法,给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建议。

1.课堂教学中老师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的方法

让教学更有效率是指在教学的时候,老师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花费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但却得到最大的教学成效,达到教学的要求,让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要被满足。高效率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教学的成效,需要老师为提高效率而努力。

1.1老师的角色

老师的角色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研究型方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需要老师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老师的任务也只是生搬硬套,但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这种方式来教学,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没有好处,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只有把传统的传授型的角色转变成了研究性的角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堂要求,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2老师教学的方式

老师教学的方式需要从传统的传授型改变为师生互动型。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这和当今这个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现今的语文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让教学的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互动的过程。

2.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2.1课堂的开始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的方法,有一种就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依据上课的内容来用心设计该怎样进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疑、引起悬念、用故事来引起学生对课堂兴趣的方法。只有课堂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积极与有动力去听课,去探索。

2.2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争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与动力,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创造条件来让学生之间进行竞争。比如老师在教完生字后,比较谁认得快,记得多和牢,谁能组更多的词;还可以让多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较一下谁能读的更有感情色彩,谁了解的更加深刻;总结课文就比谁的总结更加完善。学生比赛的方法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竞争,而且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2.3使用新的方法,创新教学的方法

刻意来求新,一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新厌旧这是人的共同特征,并且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教的时候方法步骤都一样,没有一点点创新,语文老师每一次都只是对作者进行介绍,然后介绍时代背景再划分段落,最后归纳中心等等,而且教的方法也一样,没有任何的创新。老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创新,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面前多多展示新的东西,这样就会迎合学生,学生也会更有兴趣上你的课,更有兴趣的学习这一门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灵活多变。老师讲述、学生看书和相互讨论交叉着来,努力的想方法来对课堂进行创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新意就能让学生产生兴奋感,然后才能让学生动脑,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有很大的乐趣。

3.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

课堂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要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老师只是辅助的作用,引领与带动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老师要亲和学生,让学生争着做主人

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作为学生的良师,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用真心的感情和诚心的语言来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概念,让学生有不断定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想法,只有当学生知道了自己不只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一员,还是这个活动的主人,这样才会去积极地接近课堂与融入课堂。

3.2老师要带动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放宽学生,不要只是使用考试和作业来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严厉,最后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在老师的条条框框里进行盲目的学习,老师应该让课堂有时活跃有时安静,该讨论的时候就讨论,该做题的时候就做题,老师既要民主,又要能够控制住学生。因为学习是外在实践然后再吸收的过程,要让学生勇于实践,不懂就要问老师问同学,课堂上积极参与,不仅要能写还要能动手能说。

参考文献:

[1]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李金富,唐华军;活动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差异浅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钱树人;高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回顾[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推荐第5篇:初中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植入式”教学法浅谈

摘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的主要发生场所是课堂。因此,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对学生的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有所帮助。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阐述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植入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植入式;情境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的教学是最多姿多彩、能以各种教学形式呈现的学科,没有之一。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笔者倾向于“植入式”教学法。

“植入式”教学法一:情境的植入

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情境植入,相信每位教师都不陌生。情境的植入也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但笔者的情境植入,又和大部分教师的情境植入不一样,因为笔者是通过多媒体的音效、影像等手段,为学生塑造与当堂所学的课本内容相融合、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或场景的。通过这种情境的“植入”,让学生在气氛的烘染下进入课文,体验情感。

比如,在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十一课《竹林深处人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提前搜集并下载好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在课上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堂上,有风吹过竹林的呜呜声,有山麓间望去的满眼绿,有竹坞深处的山村人家,有竹林丰收的喜悦之感。于是,学生马上被茂密的竹林、竹乡的富饶美丽吸引,满怀热情地被笔者渐渐带入课文学习中。

“植入式”教学法二:音乐的植入

多媒体教学中本来有音效、图画的配合,但笔者仍把音乐的植入单独提了出来。因为笔者认为,与其他方式不同,音乐在教学中是极富内涵的一种语言,它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宣泄、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心灵的享受。因此,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笔者有时会选取音乐植入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聆听歌曲来引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自我共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中,笔者就选取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母亲》,虽然歌曲有点老,但歌词很切合学生的实际:“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饺,有人给你包„„”阎维文演唱的深情动人,歌中的片片话语也勾起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联想,很多学生都感动了。然后,笔者适时引出课文,开始讲解朱德和母亲的故事。有了歌曲的铺垫,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植入式”教学法三:问题的植入

课堂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听课”上,还要引导他们思考。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忆读书》中,笔者刚上课就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一直在读书,上课读书,下课也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但你知道别人是怎么读书的吗?你知道名人又是如何读书,有所成就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冰心是如何读书的。”笔者利用问题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他们自发地就会进入课文中探索。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伯延中心小学

我校小学语文双有效研究课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多了。本学期,我们将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以“走进课堂,关注学生”为原则,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发挥老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立足课堂,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观念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根据语文学科教育的具体特点,认真开展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对自身的课堂教学状况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深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成为具有教育智慧和研究能力的新型教师。

二、科研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在市教研室的正确指导和校长直接指导下,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将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着力抓好以下工作:(1)紧密结合课程改革,认真扎实开展课题组工作,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抓好课题研究的现实性与效益性。(2)加强与全校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3)在教研室的统筹下,协同探讨常规教研、课题研究、学校整体改革的有机结合。我们力图通过以上工作,做好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化、实效化、有效化,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创建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本学期具体工作目标:

1、进一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提高理论素养,从理论上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改进。

2、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围绕教学目标的双有效性、内容的双有效性上好课题研讨课,积极利用好网络资源和集体的力量,共同成长。

3、认真作好每一次活动记录,并定期交流,每月上交一篇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例、教学

1随笔等。

4、积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双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双有效课堂评价表,及有效的备课评价表,有效作业评价表等,争取形成一个可行、可操作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5、每一位教师撰写有质量的科研论文,积极投稿,每学期至少四篇。

四、工作措施及方法:

1、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重视课前的教材研究与课后反思,提倡教师开展单元教材研究,集众人之智,学大家之长,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对教法的研究。课题要组增进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同伴间的互助与合作精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上好研讨课,定班级、定人员进行研究。健全活动档案,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载。

2、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说课、评课、沙龙研讨、录像赏析、外出听课等活动充实课题组活动。捕捉课题研究信息,搜集教学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3、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理论知识,定期交流,做好小结,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写好读书笔记,不断积累经验。

4、教师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好努力的目标。

五、具体活动内容

二月

1、贯彻校课题活动计划,部署学期研究工作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三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2、上好课题教学研究课

四月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和教学录像观摩。

2、上好课题教学研究课

3、写学习心得,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论文。

五月

1、上好课题教学研究课。

2、举办“说课、评课”专题研讨活动。六月

1、写学习心得,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论文。

2、进行学期阶段性小结。

推荐第7篇:初中语文课堂校本培训心得体会(材料)

初中语文课堂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汉语文教研员

旦增卓玛

今天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获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大纲,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课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

1 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得法,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努力践行课标要求,舍弃了许多华而不实的环节,力争节节直奔重点。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熟练地运用朗读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 每节课的设计中总是把学生学习的感悟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读体现悟,悟促进读,好词佳句名篇加以背诵。设计多种朗读的形式,有开火车读、指名读、引读、师生共读、齐读、小组读、分行读等,背诵也是采用这些方式并配以奖励措施,激励学生积累,这样做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

推荐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第一章(重点)

一、《标准》的研究背景

1、《纲要》是制订标准的基本依据

2、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是《标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标准》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7、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基本理念在《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是构成《标准》的支撑点,《标准》中每一项具体描述都是这些理念物化的结果。

第二章

一、五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

1、改革迭起的美国数学课程标准

包括6条指导性原则和12条标准

2、以水平为标准的英国数学课程标准

3、十年一改的日本数学课程标准

4、现实的数学的荷兰数学课程标准

5、国小影响大的新加坡数学课程标准

二、国际数学的六个特点

1、面向全体

2、注重问题解决

3、注重数学应用

4、注重数学交流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6、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国外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内容

4、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

5、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

6、教材注重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

第三章(重点)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1

符号感主要表现的四个方面

1、能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2、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能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4、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第二节 数与代数的课程设计

一、代数式的课程设计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在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代数式运算的学习中发展符号感

二、方程与不等式的课程设计特点

1、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方程(组)解的过程

3、掌握求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4、体会具体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三、函数的课程设计特点

1、函数思想的早期渗透

2、探索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3、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

4、在具体函数学习中强调函数模型的思想

5、结合数值、解析式、图像探索具体函数的性质

6、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方程和不等式

四、有理数、实数的课程设计特点

1、关注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关注对大数、无理数等的估计

3、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运算方法的选择

4、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第三节 教学上的建议

数与代数课程教学的五点建议

1、注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突出数、符号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

2、鼓励学生的充分探索和交流

3、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算能力

4、重视对数与代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避免繁杂的运算

5、注重发挥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四章(重点)

第一节 几何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一、几何课程的三项教育价值

1、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2、发展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形成创新意识

3、有利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几何课程的目标

2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是

1、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2、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3、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能运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第三节 空间与图形课程的设计

一、图形的认识的课程设计

1、在现实情景中抽象出图形,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

2、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3、增加视图与投影等有关空间的内容,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的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图形与变换的课程设计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探索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认识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2、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及基本图形的变换性质

3、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丰富的文化价值

5、认识图形的相似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图形与坐标的课程设计

1、探索刻画物体或图形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四、图形与证明的课程的设计

1、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学习有关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2、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掌握证明的基本格式,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

4、体验证明素材的丰富多彩

五、教学上的四点建议

1、以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全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发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空间与图形及教学的作用

第五章(重点)

第一节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1、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

3、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节 统计课程的设计

统计课程的设计

1、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包括三个方面)

2、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3、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 概率课程的设计

概率课程的设计

1、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习获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第四节 教学上的建议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四点建议

1、突出统计与概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2、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强调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避免单纯的计算

4、强调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六章

第一节 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涵

1、加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2、加强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3、加强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的综合应用

二、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育价值和总体目标

1、教育价值

2、总的要求

第二节 课题学习

一、课题学习的特征与目标

1、特征

2、目标:共4个方面

二、课题学习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1、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提供适当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3、注重课题学习后的教学反思

4、对课题的学习评价以质的评估为主

推荐第9篇: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研修日志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首先的一条是爱,一个不懂的爱孩子的人不配当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把孩子当成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学会包容、原谅孩子,孩子在不断跌撞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意味,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放弃,更不要挖苦。

有些老师看不起差生,从语言、行为上,贬低嘲笑差生,首先这种行为和表现,就违背作为老师道德标准,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更好的做好自己,体会生命和人生的意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思想道德模范,以思想唤醒思想,以生命影响生命,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推荐第10篇:中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研究教学论文

摘 要: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对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随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逐渐深入,对话教学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就中学语文课堂如何更好地进行\"对话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话教学

目前,开展对话教学实践的学校相对来说比较少,对话教学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够成熟。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探寻对话教学的实践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以平等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

想要开展对话教学,首先要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平等与民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首先构建了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保证对话教学的顺利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并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从而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欲望

对中学语文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对话\"内容简单、生活化

学生只有在对话中有所收获,才能激发学生继续对话的兴趣,所以,在对话中教师要尽量让对话的内容更加简单、生活化,构建质朴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场景,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有话可说,有感可言,这样才能够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也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

中学生缺乏人生的经验,所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开对话与讨论,这样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对话与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话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必然会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为了改变中学语文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对话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促进学生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必然需求。然而目前,受到一些不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仍需各方付出相当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乔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第11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课堂教学的导入又被称为开讲,即每一节课开头的那几分钟。在有限的几分钟里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宗明义,言语力求简洁、生动,表达内容丰富,给学生新鲜感,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故开讲要注重艺术性。 听了同事一节公开课,课题为《夏感》,同事设计了这样一个创设情境的导入法:先是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打出一个演示图片,上面是一片荷花并配有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老师问学生: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呢?学生答:夏天。老师又说:正如作者所说夏天是一个‘收获已有知,而希望未尽’的季节,古往今来,历代的文人墨客,他们赞美百花争艳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唯独很少有人赞美热情奔放的夏天。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一起走进夏天,欣赏夏天、品位夏天、感悟夏天。

这一设计若从与课文内容的紧密联系上看无可厚非。但歌曲的选择和老师的语言表达上显得步骤繁琐。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使儿童对人们交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你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 那些他知道得并不次于教师,有时甚至胜过教师的东西。”这位老师选用的歌曲没有发挥作用,出示杨万里的两句名诗问学生显然看低了学生的能力,此问不必设计。再次,“正如作者所说夏天┅┅”的句子与学生回答的问题无关,显得唐突,随后又用对比手法写文人墨客写很少有写夏天的,末了才引出文题。这个导入之长有些令人纠结,文题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听课老师感觉导入漫长,更何况学生呢。

同样是《夏感》一课,另一个老师没有使用多媒体,作为一节常态课其导入干脆利落:历代文人墨客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但是当代一位叫梁衡的作家独辟蹊径,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而且出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文无新意不出手”,想知道他的文章有着怎样的新意吗?不如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夏感》去找寻答案吧。

这个导语在设计上用设悬念的方法制造了一个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了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潜心学习文本。

可见,课堂导入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讲求艺术性。唯有这样才会使导入这个课堂第一环节绽放异彩,从而为后面的成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第12篇:初中语文课堂观摩心得

参加《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高效课堂,要求是;文本解读有深度,学生的学习有效度,课堂教学有节奏,定位要准,标高具有激励性。采取选手讲课,讲后说课,听课教师对讲课教师提问,讲课教师答问,专家现场评价的流程进行。

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共听了十堂不同类型的课例。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都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总的感觉是:

1、所有授课老师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体现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老师全方位,多角度的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或读,或写,或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作适时的点拨。

3、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教出自己的个性,教出自己的风格,马老师授课过程中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从读到思考讨论,到学生动笔写作,井然有序。王老师在执教的课,显示出知识面极广,居高临下,属于知识型教师。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及时评价,肯定,鼓励,让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5、都强调了阅读,注重了读的技巧。语文是语言文学,不读就不能深入文本,只有让学生读进去,才能读出来。同时,他们都重视了

1 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针对不同课文的不同要求,抓住要害进行解读。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一、好的课,应充满激情。

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践的基础上,曾提出一个公式:交流效果=百分之七的言语+百分之三十八的音调+百分之五十五的情感。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效果怎样,教师的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教师上课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激情,失去上好一节课的信心,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呢?好的课,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充满足够的信心,课堂上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在这次听课过程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有老师上课时,总是精神抖擞的走进学生视野,说起话来也字正腔圆,很有激情,他们的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不仅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而且还感染了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正因为有他们的激情投入,为课堂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好的课,应朴实,体现语文本色。

1、简简单单,老老实实。

语文课堂要纯朴,没有任何的外在装饰,要体现出语文

2 的本色,张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时,扎扎实实的抓好基础教学,有写字的教学,有理解词句的教学,也有习作的培养。

2、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在语文课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陈老师在教学中,就充分运用了“读”的功效。陈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简单到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读”。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质疑探究;第二步,指导学生用心灵读文章;第三步:启发学生用心灵倾诉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正是因为这不知多少次的反复品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阿长对讯哥爱。

“读”是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正是因为老师让学生一次一次的读,同学们才体会到时间之宝贵,生命之短暂,这就是语文课中读的功效。通过从反反复复的读中感悟到的东西,比老师传授出来的东西要实效得多。

3、抓重点词语进行语文教学。

教学时,从文中找出一个能贯穿全文的词语进行教学,它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

鼓励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多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他们,我们虽然不能做到爱每一个孩子,但我们做得到不伤害每一个孩子。

3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给我的思想有了一次洗礼,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减少自己在语文课上留下的遗憾。

谢谢大家!

2009.12 4

第13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指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指南

(讨论稿)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十大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分目标(7-9年级40条分目标),具体体现了以下三个基本理念,我们也可理解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将价值观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习惯的先决条件;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有创意地表达。

2.凸显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信息社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重视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关注现代公民素质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应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要注重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体现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积累,发展语感;要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强调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设计的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从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特征分析与教学条件把握、影响教学各要素的决策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研究

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因此,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教材的版本多种多样,但其内容大都包括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和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部分。其中阅读部分是教材的主体。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按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来进行一般性的分类。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① 分析年段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要求,以建构阅读教学的教学体系。 ② 研究本课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意义并给其恰当的定位。

③ 解读文本(课文)。通过解读文本可以确定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对文本的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材选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不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对文本的分析主要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要深入挖掘文本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和教育价值,细致分析文本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文体特征的把握,教材选文文体形式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要准确把握各自的特点,特别是有利于文本解读的因素。 (2)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的内容相对单薄,且系统性不强。对写作教学内容的分析应更多地围绕《语文课标》中的“写作”课程目标,参照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并充分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3)口语交际教学

教材中没有单独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因此,确定“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应以《语文课标》为依据,进行系统建构并逐一分解为各单元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之后,再对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 (4)综合性学习教学

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人教版教材每册6个专题)。这些综合性学习专题一般与本单元阅读部分内容相关。因此,对综合性学习专题内容的分析应有单元意识,尽量与阅读教材联系在一起,形成教学内容上的呼应。同时,还要力求将写作、口语交际的内容整合于其中,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 学情研究

学情研究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特别是针对将学内容,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研究学情,可以帮助我们对学生的文本解读情况进行预设,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创设贴近学生的口语交际情境,策划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 则:

(1)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可达成的教学目标。

(2)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综合确定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表述应准确、具体,不空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切实落实语文知识的学习,真正关注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切忌“假大空”,要细化到可以操作,能够达成。

(3)教学目标不能游离教学内容,避免为追求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盲目延伸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教学目标,使整个教学内容脱离文本教学内容。 3.教师特征分析与教学条件把握 ●

教师特征分析

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行为特征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层次和风格,分析教师特征有利于选择恰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教学条件的把握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和学校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的可能性,寻求理想和现实的契合点。 4.影响教学各要素的决策 ●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有效地运用。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指导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们各有作用,各有所长,课堂教学中要有机的综合使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运用

图书馆、教学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出发,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

●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流程,即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要具体、严谨,体现可操作性,便于把握。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重视的问题: 1.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利用好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广播甚至网络等现有资源。同时还应提倡将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外课程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

当前,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和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应注意的是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和运用,体现适用性、辅助性价值,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的。 2.关于预设与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前提。为了更好地生成,语 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要为生成留有更大的空间。 3.关于阅读教学 (1)确立现代阅读理念

《语文课标》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很大变化。《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语文阅读课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因此,设计课堂教学时,一方面要重视文本的解读,在文本解读上下工夫,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可能的教学手段,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加强朗读教学

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课标》强调要加强朗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教学应成为农村学校和七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处理好语文知识的教学

语文知识的教学应以知识的运用、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出发点。过份重视和过于忽略语文知识的教学都是不科学的。语文知识教学应以有用、好懂、简要为原则。

4.关于写作教学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设计写作课的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有意识贯彻到教学目标之中。

同时,写作教学还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步发展。

5.关于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设计口语交际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为目标;应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精心设计口语交际情景,不必过于重视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综合性学习应以培养合作精神和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为目标。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并提倡跨领域学习。

(二)教学实施的策略

严格来说,已形成的教学设计在实施前应有一个评价、反馈、调整的过程。但常规教学中,一般会忽略这一点,往往是形成的设计直接进入课堂,得以实施。因此,教学实施中教学设计的调节和教学设计的监控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至关重要。

1.教学设计的调节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的交织,容易使得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现象。此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形成的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补充甚至创新。

(1)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语文学习重视感受和体验。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尤为重要。而其中关键在于学习动机的维持。有时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节,以营造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这就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观因素增大,可变性增强。语文教学不应追求程式化和标准化,而应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发展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 (3)动态生成中的有效引领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前提,课题教学中的生成又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及时对教学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应为了贯彻实施教学设计,而以教师的主观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教师的感受来压制学生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学习中的生成资源进行选择、整合和提炼,以补充或创新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的监控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是对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深思熟虑后所形成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方案。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完整性,避免有所缺漏,不能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进行随意的删减;另一方面要对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监视,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的评价和不断的完善。

第14篇:初中语文课堂观察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观察总结

五三地区中学 劳艳红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包括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在于其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在观察之后对被观察者评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课堂观察即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从事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二)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观察活动。课堂观察的重点在于建立合作体,这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参与,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听评课的合作机会,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行为的合作研究。

(三)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可分为不同的视角,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框架。

二、交流心得

在结束听课后,组里教师和讲课教师以及教育局的领导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探讨,对课堂的观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这次课堂观察中,我们详细并有质量的完成任务,在与老师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亮点:教师讲解过程中语言表述清晰、简洁,语速舒缓且在教学重点处适当重读,慢讲(节奏),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且把教学的重要知识通过表述有所分化,强调;在板书出示上,清晰明了,多媒体适时呈现,从方法出示到示例出示,从理论到实践。从表及里,深入浅出,弥补了徒有理论指导的空洞不实,有法更有仿例。本节课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整个课堂学生活动充分,对未知领域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方法指导突出,有耐心,有魅力,评价客观而准确,适当赞美激发了学生德学习热情。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非常充裕,在充分地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主体段落的展开模式”不仅可以完全理解,而且能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出四句话和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无论在阅读分析还是在写作方面都有提高!

三、最终结论

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内容。在教学内容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怎么教”要重点考虑学生的情况,不同班级学生总体情况不同,班内还有个别差异,更为重要的,学生情况在课堂上是动态变化的,这就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上每节课之前,我们肯定要设计教学内容,虽然说有些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但我们之前必须有预设。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细致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整体水平、个别差异等因素,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此外,我们还得出经验:如一开始就用量表,容易将大家的思维框定,以为课堂观察就是填表,而忽视了语文课堂上的细节。事实上,课堂的改进更多的需要基于情境的细节,尤其是学生学习的细节,所以不要轻易走到量化的阶段,因为量化并不适用于教师的改进研究,要警惕走入纯技术的歧路。

作为听评者,在肯定教师长处的基础上,要学会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作为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家之长,完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创新,。当然,我们的观察点还不够完善,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操作中,走向更加合理的道路。

第15篇:初中语文课堂要点doc

初 中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研 讨

A 预习课 预习课基本要求: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整理质疑、互助互学、建立笔记、养成习惯 程序:

一、个人预习(学生独立完成)

1、读三至五遍课文;批注;完成读、背、记。

2、摘抄、整理字、词、句及文学常识。

3、概括: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

4、提出疑问3-5个。

5、练笔(小片断:仿写、心得体会)。

二、小组交流(组内互帮互学)

小组内生帮生、兵教兵解决基本问题; 组员交流、共享、记录本组的预习成果; 组长记录好本组仍存在的疑问;

教师巡查、指导并为修补导学案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集体展示(全班交流互评)

小组代表展示预习成果、学习收获、存在的疑问等; 各小组互补学习内容,学生边听边在预习本上查漏补缺; 教师及时做好点拨、指导、校正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学案检测(达标测评、夯实基础、评价反思)

针对重要知识点设题检测,落实基本知识,及时评价反思。

B展示课 展示课基本要求:

问题有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分块展示、大胆讲解、修正补充、评价提升、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程序:

一、出示目标、重点、难点及要展示内容的全部相关问题(导学案);

二、组内研讨全部问题(先个人思考,再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小组分块重点展示(先板书,再讲解);;

四、或质疑问难;或学生评价补充,或教师点拨提升;

五、各小组总结本节学习收获;

六、达标检测;评选优胜。

C导学案

导学案基本要求:目标问题化、重点习题化、难点层次化、资源节约化 导学案的理解:

(一)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

(二)导学案应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导学过程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是导学案的最重要的设计内容。导学过程

要实现导学功能,学生首先要知道怎样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其次,学生要知道具体可执行程序和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导学过程首先要告知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然后进行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如果把学习方式及程序概括为学线,学习内容及问题概括为问题线索,那么导学过程就是围绕学线和问题线实现的自主学习,这两条线是并行而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从纵向上清晰地展出这两条线索。横向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组合成“学习环节”,学习程序及问题组成学习活动,学习环节分解成若干学习活动,导学案设计中必须从横向上体现出它们的总分关系。

(三)导学案编写应注意:

1.编写导学案要坚持集体备课,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定记录人;“五统一”:统一学习目标、统一学习重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有预习笔记本和纠错本、统一达标测评;

2.编写导学案的程序是:同级同科教师说教材——主备教师汇编导学案——课任教师增补完善导学案;。

3.编写导学案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时间分配、导入语、过渡语、追问语、预设问题、小结、达标测评及教学反思;使用双色笔,做到“两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实践中,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法如下:

(1)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关健词: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2)学习目标和“导学环节”大致对应。

(3)学习目标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要求一致。 (4)学生重点概括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求:目标定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4.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凸显“三量”: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5.体现“五侧重”:侧重学生学、侧重服务于学习、侧重学法指导、侧重能力培养、侧重学习过程;

6.遵循“五个原则“:实用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其中要注意:

(1) 应为问题思考留有空间

一是为问题它可以方便学生作解答之用,但更主要的意图是留给学习者思考的空间,既便是这些空白不需要作答,只有留有空白,才能给予学习者思考的空间,就象作画一样,留有飞白,才能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否则,学生在学案引导学生中不容易把握问题关键和重点。(2) 每个活动应展现完整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

阅读应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回归整体”的阅读规律和“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7.使用导学案方法是,师生共享导学案,同级同科共享导学案,实现资源共享,减轻师生负担。

第16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从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引用名言、介绍作者、讲故事、猜谜语、激发想象七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导入;技巧化;创设情境;良好开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运用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课件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云南的歌会》一课,可先简单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歌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视频。这是一首极具云南民族风情的民乐,随着葫芦丝悠扬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旋律的变化,倾吐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爱情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思念和淡淡的忧伤。利用音乐创设情境,由此而让学生探究云南歌会的风貌。

二、设置疑问导入

教师一上课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教师可提前找个景泰蓝花瓶,一上讲台便对学生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花瓶。它貌似普通,但至少值几百元!因为它出身于‘景泰蓝’这一名门贵族!‘景泰蓝’是什么?为何如此昂贵呢?同学们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请阅读课文吧!”

三、引用名言导入

学习《伤仲永》时,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导入;学习《孙权劝学》时,用“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导入。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导入《谈读书》……许多至理名言都可以用来导入新课。

四、介绍作者导入

教师在讲解名家作品前,可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本课。由作者到作品,顺理成章,引入自然。如,《社戏》可以这样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这块星空里,有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他就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社戏》是他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散文,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五、讲故事导入

故事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课堂教学中,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能使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进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先将杜甫的生平故事娓娓道来,特别强调其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凄苦,个人际遇在国家沦亡的事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学生听得为之动容,感同身受,接下来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六、猜谜语导入

谜语导入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谜语,让学生来竞猜,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如,《回声》一文,可以这样设谜语:“住在深山坳,谁也捉不到,你喊他也喊,你叫他也叫。近听听不见,远听有分晓。”学生马上猜出是回声。猜谜符合学生童真的心理,能轻松自如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上来。

七、激发想象导入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导入课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天上的街市》可以这样导入:“在夏天的夜晚,我们常见天上有一条银河。大家知道,那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假如这些星星都是盏盏电灯,那么银河就恰似一条繁华的街道了。现在同学们开始想象,假如你走在这条街上,你将会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牛郎织女吗?你能看到高楼大厦吗……”学生的思路很快就打开了,他们会以兴趣的心情来阅读课文,很快学生对课文就能背诵了。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文的导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设计导语,充分发挥导语“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教师的激情创造和设计,课堂教学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勉县同沟寺镇初级中学)

第17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憾,在于他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不利于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的教改实践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使学生由现在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两者是互动的,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如果教师总是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讲话、布道,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无形的压力和紧张,其主体性可能荡然无存,师生互动也就不存在了,更别说学生主动学习了。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呢?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祈盼同仁赐教:

一、创设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学生互相间能自由辩论,也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3.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不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不是观众和听众。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我们要始终注意情境的特点:

1.情感性

即在创设中始终注意教师情感的投入。课堂上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举首投足都要富有情感,这是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情境,没有语文课。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文佳作中的人文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2.主体性

情境的创设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全员性

面向全体,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一些观摩课多是尖子学生回答提问,差生跟不

上趟,掩盖着“滥竿充数”的漏洞。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4.全程性

教学的自始自终要自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自主学习,去理解,去感悟,以获得生命个体的全新的体验,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二、改变课堂角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角色”一词源于喜剧。现在大多数社会心理家认为,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分以及由此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时,便扮演了角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就会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本班曾有一个学生,其他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成绩不理想,学习语文也比较被动。自从让她扮演语文科代表的角色,她很快就产生了与语文科代表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学习语文显得格外主动,认真努力了,时间一久,她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调动起来,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地利用机会,放手让学生去扮演角色。比如,教学完《谈编报》就让学生扮演出报工作人员的角色,编手抄报、黑板报。学生担任这一角色后,马上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模式,板报出的毫不逊色。此时,如果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何愁学生的学习劲头调动不起来?另外,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要学生上一堂课、批改作业等。适时地采用这些方法,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角色地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强化原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强化原理”是心理学的概念,是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的。它的要点是,人和动物总是自动出现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增加。这说明及时提供强化,能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愉快感,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觉是否正确。长期积累,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有个后进生,在笔者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对课文《故乡》体裁、作者进行了提问。在其他学生的哄笑声中,笔者本着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他明确知道自己的知觉是正确的。同时以他为契机,鼓励其他学生要学习他有勇气、敢大胆提问的精神。结果,这些强化因素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以后的课堂教学,学生都能针对课文内容积极提问、回答,甚至争辩。这一可喜的现象,正慢慢改变着学生原先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也一点点地培养和巩固起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年度期末测试中,本班的语文成绩在全校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强化原理虽然来自心理学,但也可以指导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适当运用这一原理,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它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主角、主演。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中主动参与教学活

动,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协调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第18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八道沟镇中学 宁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有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一、物理实验探究的意义

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现状分析

我校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虽然有些教师初步研究过实验教学,但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成果,校本教材贫乏,几乎是一贫如洗。从普九硬件验收以来,学校硬件达标已基本达标,加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就有待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校部分物理老师对实验教学曾进行过前期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通过理论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对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和技术”、“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实验可以帮助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建立在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之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想象、假设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用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依据三维目标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通过评价知道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较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更多地从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方面发现学生的潜能与特长,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提高。

重视校本研修,积累校本教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对课本中的一部分效果不显著或者变量不容易控制,安全性能不太理想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实验的可操作性,易观察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改进,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丰富了校本教材。同时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发展,养成了爱看书、勤研究、多动手、常反思的习惯,通过撰写论文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19篇:【初中英语论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搜集一些简短的英文趣味小故事,用以在英语课堂上活跃氛围,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短篇英文文章,定期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读英语的能力。笔者曾让学生在每一堂英语课开始的5分钟内轮流为大家讲简短的英文趣味故事或者是朗声英文诗歌,由于学生都有很多的英文阅读材料,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难,只是需要他们自信地迈出那一步,并且从容地大声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一开始会表现得很胆怯,笔者总是很耐心地鼓励他们,并带头给他们鼓掌,这样,学生怯懦的心理一次次得以克服。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全班学生基本都能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大声讲英语,有些学生还颇有演讲风范,虽然也还有些学生的发音并不标准,但是他们都非常努力地去改正,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下一次能够表现得更好,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欢乐。

二、丰富教学策略,引导自主学习

首先,应当充分重视情境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有效地利用它。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将内容融入情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因而,一方面,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创建真实的英语环境,比如,鼓励每一个学生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并在英语课堂中用英文名字取代中文名字,如果可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也使用英文名字交流和对话,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英文环境,也就更愿意自主地花时间去学习英语。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创造英文情境。比如,在一次课堂学习时,笔者先播放一首非常著名的英文歌曲,学生在轻柔婉转的音乐中露出轻轻的微笑,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已经进入状态。歌曲播放完毕,笔者问学生是否都熟悉和喜欢这首歌,学生异口同声地给出肯定的回答,接着,笔者进一步用英语发问学生都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这样,课堂教学主题自然就引出来了,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去“体味”和“享受”英语,在这种轻松而愉悦的情境下,学生思维也能得到更好地发散,这种轻松和愉悦的情感也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英语,并乐于自主学习。其次,还应当重视教学策略以及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英语单词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的记忆规律,让学生基于这一理论来探索适合自己的单词记忆技巧。在笔者引导学生采用“举一反三”、“联想记忆”以及“卡片法”等方法后,有学生还自创出“晚间学习法”,该学生说有些人(比如他自己)在晚间的记忆力一般比较

第1页

好,容易记住单词,他根据这个规律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晚上睡前将所学单词背一遍,第二天早晨躺在床上可以回忆自己到底记住了哪些单词,然后再翻书将未记下的单词背一两遍,并且在每周五晚上都要再将一周所学单词复习一遍,第二天早晨再回忆、再记忆,这样,他就能更牢固地记住所学单词。

三、丰富教学方式,鼓励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一大学习方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全方位提升自己,还能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中。教学过程中,分角色表演以及趣味竞赛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方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单词接龙竞赛。为了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说出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演练短剧,并互相评价。在这种团队竞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学习以及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更高。在一次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事先让学生课余搜集比较经典以及流行的英文歌曲,并且尽可能多地记下歌词,这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因为他们很多都比较喜欢听英文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与其它的作业或者是训练相比,这种“任务”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享受”,只不过很大一部分学生以前只是欣赏美妙的曲子而忽视了英语词句,笔者只不过是让学生通过这些“任务”有意识地去了解英语词句,在“享受”歌曲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在课堂中,笔者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听曲唱歌”:在播放英文曲子之后,每个小组以举手抢答的方式唱出曲子对应的歌,只要小组合作能够准确地唱出四句歌词就能得分,这四句可以是一个学生完成,也可以是小组中四个学生一人接一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与竞争中能更好地掌握英语,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作者:杜蔚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第二篇

一、学习习惯:抓学生的“专心”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成绩差的学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学习习惯差。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课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学过程是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当笔者发现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听课情绪不佳时,就会用正面的榜样去引导。笔者突然发现个别学生正在作小动作时,采用“提问法”,让他重复老师或同学

第2页

的话语,如果他说不上来,就让专心听讲的同学替他回答,然后让他复述一遍,同时体面地让他坐下,他知道做小动作的后果就不再分神了。很多情况下,教师严厉的批评,还不如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因此,对那些上课爱讲话的学生,笔者采取“目视法”,当笔者用双目注视着他们时,他们便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笔者还采用提醒法,边讲课,边走近他们,通过不同的语调、语气的变换,或者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引起他们的注意,学生是很敏感的,只要老师对他们做出了提醒,就意识到不专心听讲的缺点随即改正。机智地调控课堂,给学生以宽容,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唤起了学生专心听讲的注意力,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内在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上课时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潜能才能激发出来。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进行有趣的比赛、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学习毅力:抓学生的“恒心”

英语其实并不难学,难的是坚持。许多学生开始学习时劲头很足,但逐渐失去热情和耐心,因为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例如,每天花半小时训练听力,或背十个单词,或阅读一篇材料,听起来似乎简单易行,坚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要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因此,学习英语要发扬持之以恒的韧劲,坚持就是胜利。抓住学生英语学习的“恒心”,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和能力。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方法不当导致许多学生英语学习事倍功半。对此,笔者经常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他们指导,如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多听,多读,多写,多说,坚持不懈;善于总结,勤于“过电影”,提高认识,使知识系统和完整;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了解知识脉络,把握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知识由点到面串起来。通过这种办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总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抓时机树立学生的信心,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专心,教育学生保持恒心,只有抓住了学生的三“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第3页

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谢金玲 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

第三篇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含义

互动式教学源于1986年KenGoodman提出的整体教学法:“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简单地被拆分为听、说、读、写几部分”。学习了各项的语言知识,绝不等于掌握了语言整体;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仅是语言的结构体系,掌握了语言的结构体系并非真正掌握了语言。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引导,并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重要场所,以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互动模式,可取得较好好的教学成果。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互动式教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1.点燃互动激情,疏通互动渠道

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构思一个合适的课前导入,利用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跟学生进行口语互动交流,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来。例如有一课为,要求是重点掌握单词、词组、语法等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在课前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回家上网搜集国内外传统的节日、各地风俗习惯,在上新课之前进行提问,将学生引入到这一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如在课本中有一课为,让一个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蒙住眼睛,在教室中行走,同学们发现他在行走中不断“碰壁”,引起大家很强烈的兴趣。此时教师引入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根据他们说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掌握等词组,也能加深领会课文的深层内涵。

2.创设独特情境,促进互动生成

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教具、游戏、角色表演、英文歌曲等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第4页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在师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完成教学。多媒体以更自然、有血有肉的方式传输信息,使枯燥的英语教学变成生动活泼,富有乐趣的活动。

(2)运用游戏融入教学中游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比如学习了天气方面的词汇、句型后,插入“天气预报节目竞赛”游戏。先把全班同学分成5组,然后对一幅标有天气图标和温度的全国天气预报图进行天气预报英语播报,可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再推选出本组预报员向评委介绍该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后由教师评出最优秀的预报员予以奖励。

(3)借助角色表演在英语教学中设置一个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这篇课文中,请几位学生扮演等角色,他们上讲台用英语进行表演,看谁说得好,演得真。在这样欢快环境中,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进行表演,操练语言。

3.合理分组讨论,确保互动到位

合理分组讨论有助于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水平有差异,无差异的教学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讲解过于深奥会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不能充分掌握;反之,个别基础好的同学失去兴趣。在讨论阶段,各小组可由基础不同的学生组成。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并派出代表做简短汇报与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进行适合的分组,组内可完成以下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后,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在团结协助中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分析、推理、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

4.课后实践应用,实现互动目标

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学到知识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外实际中,这才是丰富与扩展知识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英语活动,比如组织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如在师生英语角交流中,首先问学生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答案如很多同学都能够说上一两句,这样就引入了课本知识,比如:然后借此来讲解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不同,并延伸到课本中,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英式与美式英语中有差别的单词。这样既能掌握课本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总之,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倡导的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我们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间进行英语交流的重要场所,以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的能力。

第5页

作者:邓觉晓 单位:徐闻县城南中学

第四篇

1.互动学习的要求

1.1.组际交流是\"交流互动\"的重点

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完以后,全班同学可以相互交流,也就是小组与小组的相互交流。这个环节之后老师可以让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排代表进行发言和分享成果,其他的小组在听发言的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补充和评价,再通过各小组提出自己小组的疑难问题,在组际之间进行讨论,确定答案。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会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1.2练习测试是\"交流互动\"的检测

课堂内的训练是学生们巩固知识英语提升表达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老师可以在学生们的全班讨论交流之后,对学生们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可以在学生自主训练的前提下让他们进行相互评价,相互改进。如果出现某些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那么老师们可以不用急着给学生马上讲解,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师生之间互评等手段解决。这样做能使学生巩固知识,也是补救学习的重要环节。

2.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对策

为了使得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区别开来,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下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最大的成效。因为\"互动教学\"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不同,所以需要采取灵活的互动模式。

2.1加强群体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帮组学生们去学习,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首先,组建英语活动兴趣小组,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小组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参加到团体中来,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找回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其次,针对初中英语的课堂特点和要求,还能扩大群体活动范围,在特定的课时内容、社会环境、节假日等组织全班学生参加英语晚会、以某一主题性质的英语辩论会等,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初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地改善学

第6页

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等,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2.2巧设问题,提速互动课堂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最常见到到一幕,这也是互动教学里面的一种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老师们在需要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入与生活和环境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问题的交流互动中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情,这样就能充分利用\"问题\"这把钥匙去开启精彩\"互动\"课堂。

2.3把握角色转换,演示精彩课堂

根据语言学家的提议,最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就是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去学习。因为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能是尽量的在课堂上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角色的置换,来体验教学内容,完成教学重点突破。在进行角色定位和演示中让英语的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激情。结语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这种互动模式的学习主要是能够充分考虑到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值得全面的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者:龙永成 单位: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第二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时间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无法体现,使得学生的能动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新颖;教学课程安排老套,缺乏科学性、缺乏创新点;旧式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无法完成,造成教师在安排课程进度时速度过快、任务量过度,使得学生无法定时消化超负荷的任务量,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迫切、非常有必要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案则是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拥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努力开发多姿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任务型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能力;遵循初

第7页

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及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特点,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教师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合理安排课堂导入,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导入的顺利进行是整节课程开展的良好开端。课程导入是教师每节课开始前在短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大概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介绍,例如:图片、歌曲、诗歌、动画等。这样教师就没有必要进行大量的述说,大大节省了教师的讲授时间,使教师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增加所以讲授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图片、歌曲、动画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和动机,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但是由于广大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的优越性和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对于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自身在课堂导入方面的训练,积极地、充分地运用好课堂导入,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

新课程标准对于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着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现实需求。首先,教师应该提升自身在英语专业知识方面的发展空间,对英语语言知识进一步地了解和剖析,进行学术性研究,加强师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展自身英语认识宽度和广度,加强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训练,了解与英语专业相关的知识;积极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客观理念,给新课标影响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以全新的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降低教学中功利主义色彩的浓度,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性为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新课程教育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性;扩大自身对于心理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降低学生厌学情况的产生量。在英语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初中英语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它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儿童时代懵懂的英语教学,将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知识的模糊认识更加清晰化;启高中时代更加专业化的英语,将复杂的语言知识简单化,所以初中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应该积极遵循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英语的要求,遵循教学大纲,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科学地实际课堂进程,改变旧

第8页

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创新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性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范宝君 单位:山西省朔州市平鲁二中

第六篇

一、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1.对英语教学目标认知不足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向导。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然而,目前英语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和检验教师教学的主要方法,导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忽视了高级层次的目标,使得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机械枯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于单一,没有足够的热情,影响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

我国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比较局限,学生将大多数时间用于学习课本以及不同的外语试题上,锻炼口语的机会较少。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是农村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灌输多,师生讨论交流少。另外,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比较单一,考试几乎是唯一的测试形式,使得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不足。

3.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僵化

在实际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摆脱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教师的讲授占据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绝大部分时间,一部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信息,一部分学生自在自为;学生不能将自己疑问实时反馈给教师,从而,教师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具体帮助的学生。

二、对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

学生的成就离不开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能偶尔为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实践。上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分析了导致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相应的对策也由此展开。

1.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目标

第9页

教学目标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对教学活动有导向和激励功能,它支配、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活动,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某个教学目标而展开。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意识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可以说,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必须从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抓起。

2.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英语是以交流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语言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性学习。同时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创设语言语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从而促进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3.改变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此种僵化的授课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形式的组织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同时要摒弃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形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塑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因此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走出效率低下的困境,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才能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使农村初中学生在教学中受益。

第10页

第20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心得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心得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关于兴趣的作用大家也一定了解比我多,兴趣能支配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就会时时关注英语;兴趣能调节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即使多么辛苦都会乐意。

我对所教的两个班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34%的学生真的喜欢英语,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无需花费精力也能学好;有40%的学生表示既不喜欢也不讨厌英语,由于老师、家长要求自己学就学,也想努力学好,这些学生要多关注,争取让他们喜欢英语,帮助他们学好英语;2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英语,但由于各种压力而不得不学,这样的学生通常都学不好,而且情况越来越糟,越来越讨厌英语,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些学生是危险品,要多组织活动调动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2%的学生表示很讨厌英语,根本不想学,要通过说服教育和威逼利诱,从情感上先征服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学得太糟糕。

为了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必须人为的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体会学英语的乐趣,来博得他们对英语的喜欢。这点我是有体会的: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后有幸参加了一次特别的培训,可第一节可下来就有逃跑的感觉,非常失落,灰心丧气的,原因就是上课听不懂,也无法表达自己,课上很紧张,而且天天有作业,我就这么愁眉苦脸的撑着,后来慢慢地交了些朋友,慢慢的有了信心,有时也能精彩地回答一些问题,还写了篇有趣的文章,老师在课上朗读,当时别提多高兴多愿意学了,其实那三个星期真的很苦。但由于老师总是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让我们在小组中讨论或做游戏等,有些活动就只是为了让我们放松一下,高兴一下。但同时我觉得他们又很严格,才使我这个差生最后也能顺利过关,完成考核。回来后,我慢慢地摸索着,也做了一些尝试。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教学观念()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经历和感受,目的是要说明兴趣可以在活动中获得,即使是差生。

新教材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发挥的空间。在紧张的阅读课教学之后提供了简单的词汇教学,那么为了学生就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课,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知识系统更丰富,其中有的词汇是要学生完全掌握的,有的要求较低,有研究表明:记忆目标明确,记忆效果就好;没有记忆目标或记忆目标不明确,记忆效果就差。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来提高记忆效果。

下面是我在词汇教学中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跟读、连读。迅速跟读模仿,在第一遍教学生词时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但重要的是要非常的快,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有些重音难把握的,如我在教museum, souvenir等词时,采用手势指导,学生也跟着我比画,很好玩似的。连读加深记忆,对于发音较难的掌握的单词,在跟读之后,让学生连读5遍,并用手打节奏,我发现有节奏的学单词这个方法学生很喜欢,特别感兴趣,每次训练时都兴致勃勃。

二、利用音形结合、构词法、归纳法教单词。例如:mouth与month很容易错,可以这样讲mouth要吃东西,所以是u;month中的n像“月”。

三、在具体语境中教学新单词,把要掌握的单词造句或编成小短文,还可以配图

四、自学单词,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读单词能力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有些简单的单词了,我们只需在练习中或者课上进行检测。

五、通过创设情景来教学单词。在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加深理解和有效记忆。最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必须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才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情景指的是生活模拟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doc》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