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教学心得体会

2020-04-1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解方程教学实录

解方程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师:前面我们通过天平游戏知道了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天平怎样变换仍然保持平衡呢? 生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物品,天平任然保持平衡。 生2:天平两边的物品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任然保持平衡。

师: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课件演示) 根据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等式左右两边怎样变换仍然相等呢?指名说后课件出示规律及相应练习。

师: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适用,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师: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盒子里有X个球,外边有3个球,一共有9个球。 师:这些信息有什么等量关系? 生:盒子里的球+外边的球=9个球。

师:怎样列方程?(根据学生回答的等量关系师板书出方程,得到x+3=9)

师:要求盒子中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要求出x+3=9这个方程的解。X+3=9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2.演示课件

师:老师用方块来代替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任然保持平衡呢?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3.师: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X+3-3=9-3 师:我们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就是解方程。注意:解方程的时候必须要先写“解:” (板书:解:X+3-3=9-3)强调等号对齐。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方程任然平衡。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2任然平衡吗? 生:任然平衡。

师:那为什么方程左右两边要同时减3,不减2呢?

生:如果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2,方程左边还剩下X+1,就没有求出方程的解。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你能概括一下解方程的方法吗?

(引导发现解方程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去掉数字,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 4.书写规范要求及验算。

师: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

师: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过程;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进行口头验算,养成口头验算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5.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师: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

师: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先看课件演示,然后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 生: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

师: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师: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

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指名板演。 订正。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强调验算。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四)课堂作业: 1.“做一做”第2题。 2.连线。 3.练习十一第6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解方程时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第5题。(任选两题写出验算过程。)

推荐第2篇:解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

兰光小学 杨明义

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新教材则是借用天平游戏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

在教学前,由于我个人比较偏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总觉得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比较麻烦。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深入了解新教材的涵意——方程是一个一个等式,是一个数学模型,是抽象的,而天平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并能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这一角度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此课的情境,通过直观演示,充分给学生提供小组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点突出了“等式”与“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规律来解方程。从而,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是那么的有滋有味,进而使我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学生对这种方法掌握的很好,而且很乐意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但同时让我感到了一些困惑:

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45—X=23 56÷X=8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等式性质来解就比较麻烦。很显然这种方法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X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X,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但是用减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答就比较简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以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X前面是除号或减号的方程的解法。

总之,要使孩子们爱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理解教材,并要懂得为教学去创设合理情境,灵活处理教材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推荐第3篇: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得余

我担任五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教材第四单元为简易方程,讲解如何解方程,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添加了一个未知数“x”,同学们对这个“x”充满了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却不能坚持很久,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很多同学就开始觉得没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玩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怎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以前的教材中,解方程首先要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利用一个加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等于和、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一个因数乘于另一个因数等于积、被除数除于除数等于商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然而,现在的教材里却没有提到这些关系,而是把它改成用天平的平衡原理来讨论方程的解答过程,让学生知道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如何相等的,这样把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成了实物的呈现,学生感知等式就变得更加的容易。但这仅仅是学生知道方程的平衡原理,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却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下面说说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平衡的把握。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说的方程两边平衡,指的是方程两边的值相等,而方程两边的值恰恰是我们不知道的,因为方程的一边或另一边或两边一定是有未知数的,因而我们无法判断方程两边是否相等,那如何把方程两边平衡说的更具体,让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成了棘手的问题。

二、方程与递等式的区别

递等式,即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中,按照运算顺序把计算过程依次用等式表示出来,这样的等式叫做递等式。方程不同于递等式,这个所有的人都知道,但是学生却经常把方程和递等式联系在一起,以为它们就是一样的。每个同学都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第一,要含有未知数;第二,要是等式。如果叫同学来判断某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多数同学都能判断得对,但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同学书写的格式却是按照递等式的格式来书写的,这说明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方程与递等式的关系。

三、未知数的理解

未知数即未来知道的数,既然是未来知道的数,那么说来它还是一个数,只是我们暂时不知道这个数是多少而已。每个方程都一定含有未知数,解方程也就是要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学生在这一点很难理解,总认为本来就是一个字母,怎么会是一个数呢。

四、解方程的格式

解方程的格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说在解方程时,等号要对齐,每一步都只能有一个等号,每一步都要含有未知数“x”等,这些都是我们解方程不可缺少的,这里也是学生经常犯的一个误区。

五、解方程的目的

解方程的目的说的就是解方程是为了什么,实际上解方程就是为了求出方程的解,也就是未知数“x”的值,让未知的数变成已知的过程,很多同学不能清楚的把握这一点,简单的认为是方程的左边等于右边,而不会利用方程左边和右边的关系进行求解方程。

六、如何找出等量关系

如何找出等量关系是用方程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才能正确的列出方程。一个题目中可能有很多个等量关系,如何分析题目找到一个好的等量关系成为学生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

七、等量关系与所列方程的关系

一个题目,能否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完全决定所列方程求解过程,甚至如果不能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还可能导致方程的错误列出,因此,在一个题目中,能否找出正确而优异的等量关系成为解方程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除了利用一个加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等于和、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一个因数乘于另一个因数等于积、被除数除于除数等于商等之间的关系和天平的平衡原理解方程外,还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移向的方法来求解方程,可以从方程的左边移向右边,也可以从方程的右边移向左边,这样也给学生增加了更多的知识。

在解方程中,有很多地方是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注意的,在本章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遗憾的地方,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推荐第4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67例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3)判断下面的是不是方程? 1.4x=9.8

+y<30

21÷7=3

16

3x-8y=14 二.新课讲授: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学生能快速并正确的列出方程,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列出方程,而是如何求出x的值。同学们自己讨论,交流,最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通过说了以后,让同学把我们刚才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我们的数学符号和数字。

1.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4.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方程的解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5.我们除了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我们是否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解,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还可以根据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我们就可以得到

x +3=9

解:

x=9-3 X=6

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对比两种解法那种更好理解,更方便,

三:巩固练习

(1)解方程,(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并检验)

3.5+x=10.77 250-x=100 (2)小明的妈妈以前买了100千克的大米,现在已经吃了y 千克,还剩下32千克。已经吃了的大米是多少千克?

四.总结这堂课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方法一:x +3=9

解:

x +3-3=9-3

x =6

检验:方程的左边 =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方程的解。

方法二:

x +3=9

解:

x=9-3 X=6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

推荐第5篇: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这部分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对于渗透与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解方程教学反思。

在开课时,通过复习哪些是方程,巩固方程的含义,为后面教学作铺垫。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说出推想过程,一边板书,一边指出解题的想法,然后着重讲解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在后面的巩固练习当中加入口答检验,根据课本上的“注意”强调说明虽然不要求每题都写出检验,但都要口算进行检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解方程教学反思》。

在出示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了概念。自学完概念后,应让学生对两概念讲讲自己的理解,自己勾画出重点字,然后才是教师对概念重点的强调,这样更能区分两概念不同的含义,对难点的突破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易混易错的地方,清楚理解后,明确两概念的区别,这点在课上忽略了。

在后面的反馈练习时,因前面例题的格式讲的还不够明确,所以练习时有点反复,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已完全掌握。巩固练习的层次很好,由易到难,对学生的学习有突破,学生完成的正确率也很高。

这节课整体来说我比较满意,对于细节上的处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使教学更加严谨,也会更注意教材的研读,争取上一节完美的好课。

推荐第6篇:解方程教学反思

1.认知基础的“顽固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熟练地掌握某种法则以后,往往就很难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也就不容易顺利地实现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变。在一至四年级,学生都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做计算的,它既是学生十分熟悉的运算规律,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合适的基础。方程是把已知和未知看作同等的地位,一样参与运算,从这个角度去看,当然也可以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做。而且,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具有相对的“顽固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斥新学的等式的性质,导致思维的“过早封闭”。因此,大多数学生这样做也就可以理解了。 2.两种方法形式上的相似引发学生思维的惰性

第一种方法书写较少,形式简单。第二种方法从表面看,显得烦琐、麻烦,而且方程左边的“40x÷40”可以直接简写成“x”,这样从表面上看就和第一种方法一样了。根据已有的经验已经能够正确地解方程了,何必又多此一举,再去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质呢?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就不会再去深究思路和观念的不同,更不会创新解法。

方程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深刻认识到: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看似麻烦,实则简单,不须思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时,教师再适时介绍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为了中小学方程解法的衔接,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必要性,观念得以更新、深化。

推荐第7篇:解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教学反思

林银海

教学环节:

1、方程的解

(出示例题):X+3=9 师:在这个方程中,X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生:X=6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Y-15=20中,Y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生:Y=35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板书)

X=6是方程X+3=9的解。 Y=35是方程Y=35的解。

2、解方程

例1 解方程X+3=9 1)自学解方程

师:我们以前做过一些求□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只是今天在格式方面有了新的要求。自学课本,想想有哪些新的格式要求。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想过程

解方程应该先写解。

题中的相当于什么数?(加数)

怎么求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教师板书:解:X=9-3 X=6 师:象这样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它你呢?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检验。 3)检验 例2 6X=19.8 师:学生尝试解方程,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交流核对,注意纠错。

师:怎样检查X=3.3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习检验过程,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检验:

把X=3.3代入原方程.方程左边=6×3.3=19.8, 方程右边=19.8.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3.3是原方程的解。

教师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4)总结有关格式的要求: A、做题时先写“解”字。 B、各行的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C、想想未知数表示一个什么数,该怎么求。 D、验算以“检验”的形式进行,有固定的格式。 5)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等于多少时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因此方程的解是解方程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6)试一试: 解方程并检验:

10+X=100 72÷X=3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简易方程,是在学生理解了方程的含义、加法与减法和乘法与除法关系以及会求□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引入课题,有利于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简易方程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在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在本课中教师时时渗透学法指导。如:通过看书自学、讨论交流等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建立起解方程与方程的解这两个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中发现并归纳总结出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教师强调了计算过程和根据,要求学生每一步都说解方程的根据,以此作为解方程的必要前奏,明显地降低了学生的错误率。另外,对于解方程的格式进行了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推荐第8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龙江中心小学

杜华仁

20

14、

12、3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

57、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多媒体,通过学生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并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简易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2、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1)x+24=73 (2)4x<36+17 (3)72=x-16 (4)x+85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课件出示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3、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1)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相同吗?

教师小结:“解方程”是指求未知数的过程,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练习:下面括号中,哪个是方程的解?(同桌讨论) X+8=15 (x=2 x=7 )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书本第58页的例1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X+3=9)

(2)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呢?

(根据学生回答后,演示课件: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

(2)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减其它数呢? (3)这时X的值是多少?

3、检验方程的解.问:我们怎么验证X=6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引导学生对方程进行检验,教会学生检验的方法。

4、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三、实践应用

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①X+0.3=1.8 ②X+5=32

2、引导学生小结解方程的步骤。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2、你会解下面的方程吗? x-2=15 作业:课本P63第4题,第5题第一横排。

推荐第9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山前小学——陈晓露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

2、通过探究极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为简单的方程。

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时,使方程左边只剩一个X。以及利用加减法解方程。

【教学准备】

自制天平道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回顾旧知。

1、创设情景“听说画”。

读一段思考材料:有一个天平,左边有一个苹果,2个梨子,右边有4个梨子。如果两边同时去掉2个梨子,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师 :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课题 :解方程。

设计意图 :在一开始利用这段难度很低的思考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顺气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并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 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示例题1。

(1) 提出问题。

师:能否用方程解答这个问题?

请生列出程 :

x + 3 = 9 (教师板书 )

师 :盒子里有几个球?

相信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一定非常的简单,不过我们现在来探索如何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

(2) 探究解法。

师 :我们来研究解决这个方程的放法。请同学们看图。

(出示自制的天平道具 :讲解用

■表示X ,■表示一个球。)

师 :为了求X代表几个球,哪种方法最好?

请同学们操作并思考:

① 你打算怎么样让天平保持平衡? ② 哪种让天平保持平衡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个球?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展示他们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从天平两边同时去掉三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 ,就可以看出X代表6个球。 (在道具上操作)

师 :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2,z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减去1呢?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数呢?

(再次强调为了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最好的方法是使左边只剩X。)

小结: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师:能不能把这个变换过程在方程上表示出来?试一试。

交流学生的做法。

教师板演:

x + 3 = 9

解:

x + 3 -3 = 9 -3

x = 6

(3) 规范书写格式、指导验算。

请学生看课本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师 :书写解方程的过程要注意写什么?

教师板书规范书写格式,强调解方程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注意等号对齐。

请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再书写一遍,同桌间相互检查。

师 :怎么样检验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

指名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通过学习大家已经知道如何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解方程了,也知道怎么验算,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吧。

出示练习题:

x + 5 = 15

(4)探究利用加减法解方程。

师 :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解方程吗?

请生动手操作并思考。

总结:利用加减法的关系,x在这个算是中是一个加数,它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请生板演,板演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最后请学生集体口头验算。

师 :你们喜欢那种方法?请选你喜欢的方法解方程。

三 强化认知,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完成课本第59页做一做第

1、2题。全班练习,指名板演,交流方法,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x – 3 = 6

请学生思考该怎么解方程 。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师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设计这节课之前曾经和学校的一位老师讨论过思路,在她的帮助下才完成了这份教案, 上完课后真的有很多感想。这堂课我上的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在整个过程太强硬的按着教案来上。这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和加减法这两种方法解方程,其实我把重心放在了后者——加减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在今后解方程过程中更实用。在一开始是提出问题,打算引出天平方法,但是班级里有一位很聪明孩子在一开始就直接说出了加减法的方法,其实在那时候我可以先讲加减法,再探究天平法。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上课缺少了灵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的。上完这节课后,学生的验算巩固地特别好,但是方程的书写方面还有少数存在问题,还有关于天平法减去或者加上多少的问题才更容易求解,在今后都要重新巩固加强的。

推荐第10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榆树林中心小学:李艳丽 课题:解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方法。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指生进行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1)5x+1=11

(2)8-3=5

(3)6-x

(4)3x+15

(6)18x=36

2、提问: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课件显示: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课件显示:方框)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练习题,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一)、判断题

(1)等式就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相同。

) (5)X=3是方程5X=15的解。

(二)、完成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

(3)比x多5的数是10。列方程为(

) (4)8与x的和是56。方程为(

) (5)比x少1.06的数是21.5。列方程为(

)。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天平图

提问: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天平仍然平衡?

(2)学生思考后回答: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教师演示过程。

(3)学生口述解方程过程,教师板书: 3X=18 解:3X÷3=18÷3 X=6 (4)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5)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以同一个数(不为0),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4、小结:你会解方程了吗?解方程时需注意什么? 生述师演示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是一个相同的数,

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

使方程左边只剩X,

或乘上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c)求出X的值。 d)注意“=”对齐。 e)验算。

三、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你会解下列方程吗?

X+3.2=4.6

x-108=4

x-2=15

1.6x=6.4

x÷7=0.3

x÷3=2.1 (个别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 [板书设计]

?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

验算:

3X=18 解:X+3-3 =9-3

方程左边= 6+3=9

解:

3X÷3=18÷3 X=6

方程右边= 9

X=6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第11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57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会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复习感悟

(一)导入:秋天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水果对不对?你知道吗?这些水果除了好吃以外还能做许多有趣的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

(二)观察理解,复习感悟

(1)课件出示天平,一个苹果等于几个草莓?。

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语言来描述吗?这个时候天平是怎么样的?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能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两个草莓吗?

(2)课件出示第二个天平,原来一袋海棠果等于几个海棠果的重量。从这个天平的状态中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现在怎样做能一下子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加上两个海棠果呢?

二、自主探究算理

(一)情境引入列出方程 老师这还有一个苹果,你能不能表示出它的重量呢?可以用一个字母X来表示。我用天平称了一下这个苹果结果有了一个新发现。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谁能根据天平称得的重量来列一个方程。X+20=130

(二)合作交流得出方法 X是多少天平两边能相等呢?

看你的意见和其它同学的意见一样吗?一会要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是怎样算出来的? 预设:

(1)130-20=110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110)+20=130利用自己的计算经验

(3)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等式的性质):由于数目简单有可能出现不了。 出现不了教师引导: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根据让天平两边平衡我们来想一种方法。

(三)小结方法板书课题

以上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方程的这种方法。(板书解方程)因为这种方法是我们今天刚遇到的而且它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所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

(四)加深理解规范书写

谁能向大家再来介绍一下这种方法。在天平上我们会操作可是在怎么用算式把它记录下来呢。学生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书写。

这里大家都有明白吗?有问题吗?老师想问一下这里为什么要减20呢?而且两边都要减?所以在我们刚开始学习解方程时等式两边同时减的数我们一定要写, 请大家注意这里的X=110是一个数值,所以我们不写单位名称。

我们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X=110能不能让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是不是方程的解呢?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指导验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解题过程并编出儿歌进行记忆:首先要把解字写,两边的计算要同时进行,所有等号要对齐,X一步都不能少,检验的习惯要牢记,这样才会不出错。

这样的书写规范、整齐、清楚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值得人们去欣赏,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解题的过程中都能这样去做。能做到吗?

(五)巩固迁移研究方法 (1)练习巩固 X+3.2=4.6 X-2=15 先在练习本上试试看,有勇气的同学可以到前边来试试。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老师或找小伙伴帮助。

订证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他完成的怎么样?你对他的解题过程有什么意见要提吗? (2)利用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再来一起看X-2=15这一道题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上2呢。

(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基本练习

老师这还有两个问题要靠大家积极动脑来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请大家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你是怎样列的算式,怎样解答的, (2)拓展提高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道题。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我们用天平上操作。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做了什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能和大家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一起学习老师很高兴,希望大家在这节课上也能收获累累硕果!

教师∶巫杨成 2015-10-28

第12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18年11月5日

教学内容:教材P67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中解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解方程(一)”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方程的意义及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解方程。主要讨论x+a=b,ax=b,x÷a=b的方程的解法。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原有教材不相同的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以等式的基础性质为基础,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教学解方程,这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对于本课中较简单的方程,教材要求,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只要通过一次变形,即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上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就能求出方程的解。本节课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采用逆运算关系来解方程的经验,再结合我校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课题研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同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等式的性质或依据逆运算关系去解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用不同的方法(等式的性质或依据逆运算关系)解简易方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用不同的方法(等式的性质或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2、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3、并用等式表示:x+3=9(教师板书)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67页例1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1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3、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

x+3=9 解:x +3-3=9-3 x=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6就是方程x+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方法解方程:x+3=9吗?(鼓励学生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

x+3=9 解: x=9-3

x=6

三、巩固拓展

1、根据解方程的过程填一填。

(1)x+90=160 x+90=160 解:x+90-( )=160-( ) 解: x=160 ( ) x=( ) x=( ) (2)x-18=7 x-18=7 解:x-18+ ( )=7+( ) 解:x=7+( ) x=( ) x=(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2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 (2)x=4是方程x-6=10的解。 ( ) (3)解方程9+x=16时,方程左右两边要加上9。 ( ) (4)x+y=0不是方程。 ( )

3、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

1、2题。

4、你能求出课本62页水的质量吗?

5、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287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

1、

2、7题。3

第13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磨山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展示

课 题:解方程教学设计

主备人: 田秀娟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

57、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多媒体,通过学生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并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简易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做个游戏:用手指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能保持平衡,感知平衡。

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今天我们要借助天平来学习新的知识。

3、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4、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1)x+24=7

3(2)4x<36+17

(3)72=x-16

(4)x+8

5(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1)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课件出示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其中一个知识点《解方程》(板书课题)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3、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1)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师:通过刚才学习,现在要介绍两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方程的解、解方程。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自学这两个概念。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相同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小结:“解方程”是指求未知数的过程,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练习:下面括号中,哪个是方程的解?(同桌讨论) X+8=1

5(x=

2 x=7

)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书本第58页的例1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X+3=9)

(2)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呢?

(根据学生回答后,演示课件: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

(2)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减其它数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3)这时X的值是多少?

3、检验方程的解.问:我们怎么验证X=6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引导学生对方程进行检验,教会学生检验的方法。

4、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电脑显示:

解方程要注意:

(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5、看书质疑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

①X+0.3=1.8

②X+5=32

2、引导学生小结解方程的步骤。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2、你会解下面的方程吗?

x-2=15(说出你做题的根据 ) 作业:课本P63第4题,第5题第一横排。

第14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

57、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多媒体,通过学生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并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简易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做个游戏:用手指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能保持平衡,感知平衡。

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今天我们要借助天平来学习新的知识《解方程》。(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3、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4、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1)x+24=7

3(2)4x<36+17

(3)72=x-16

(4)x+8

5(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1)师: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课件出示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其中一个知识点解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3、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1)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相同吗?

教师小结:“解方程”是指求未知数的过程,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3)练习:下面括号中,哪个是方程的解?(同桌讨论) X+8=1

5(x=

2 x=7

)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书本第58页的例1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X+3=9)

(2)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1)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X,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呢?

(根据学生回答后,演示课件: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

(2)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减其它数呢? (3)这时X的值是多少?

3、检验方程的解.问:我们怎么验证X=6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引导学生对方程进行检验,教会学生检验的方法。

4、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电脑显示:

解方程要注意:

(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5、看书质疑

三、实践应用

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

①X+0.3=1.8

②X+5=32

2、引导学生小结解方程的步骤。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2、你会解下面的方程吗?

x-2=15(说出你做题的根据 )

作业:课本P63第4题,第5题第一横排。

第15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67~68例

1、例

2、例3及练习十五第

1、

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3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20-x +x =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 -9=20-9

x =ll

8.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

1、2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

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

1、

2、7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1)

例1: 例2: 例3:

x -3=9 方程左边=x +3 3x =18 20 - x =9

x +3-3=9-3 =6+3 3x ÷3=18÷3 20- x + x =9+x

x =6 =9 x=6 20=9+x

=方程右边 9+x =20

所以,x =6是方程的解 9+x -9=20-9

x =ll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在学习中,我以多媒体中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二、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第16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设计

上六小学 吴登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

57、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 (1) 判断题

A.X=3是方程5X=15的解。( ) B.X=2是方程5X=15的解。( )

(2)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 X+2.4=4.6 X+1.2-1.2=4-1.2 =4.6-2.4 X=2.8 =2.2 (3)填空题

X+3.2=4.6 X+3.2○( )=4.6○( )

X=( )

(4)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4.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

三、巩固延伸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 验算: X-2=15 解:X+3-3 =9-3 方程左边= 6+3=9 解: X-2+ =15+2 X=6 方程右边= 9 X=17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第17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厢小学:贺建蓉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7-58页“解方程”。 教学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沟通师生感情,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数学活动;

2、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经历等式的变化过程,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会正确检验方程;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教学流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导猜想

(课件演示) 师:熊妈妈生了个双胞胎小熊,今天是小熊兄弟的生日,熊妈妈给他们买了个大蛋糕,还买了一瓶饮料,为了给兄弟俩平分这瓶饮料,熊妈妈借来了一架天平,大家可要仔细看好了,熊妈妈是怎么分的。

(大屏幕演示:熊妈妈在天平两边各放了一个相同的有刻度的杯子,先后向两个杯子中倒入100ml饮料,天平平衡,饮料还有剩余)

师:两只小熊分得的饮料一样多吗?各为多少?天平两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学生回答后板书:100=100)

师:两只小熊嚷嚷着不够,熊妈妈又给他们把剩余的饮料分了。

(课件演示:熊妈妈把剩余的饮料分完了,两只杯子的刻度都是125ml,天平平衡) 师:你们能不能把熊妈妈添加饮料的过程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 (板书:100+25=100+25)

师:两只小熊一看饮料分光了,妈妈却没有了,觉得很不好意思,哥哥先从自己的杯子里倒出40ml给妈妈,弟弟也急忙倒出40ml。

(课件演示:倒出饮料后,两个杯子里的饮料刻度显示为85ml) 师:现在我们又可以怎么用式子表示倒出饮料的过程?

(学生回答后板书:125-40=125-40,观察三个天平图及对应的等式)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综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结果还是等式。)

师:既然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猜想,接下来我们就分小组用天平来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 [评析:猜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用天平分饮料”让学生综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历等式的变化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还为猜想等式的性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一旦作出了猜想,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主动地去探索新知]

二、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四人一组,用天平、砝码、一只100克的杯子,一个重X克的木块代替水,参照第57页的图示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有关的等式。

2、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等式:

杯子和木头的重量和250克的砝码一样重,天平平衡:100+X=250 一边拿下100克的杯子,一边拿下100克的砝码,天平还是平衡 100+X-100=250-100 剩下的木头和砝码平衡:X=150 把杯子和砝码又都放回去,天平平衡X+100=150+100 直接拿下杯子,并且从另一边拿下和杯子一样重的砝码,天平平衡,木头和剩下的砝码平衡,木头的重量为:250-100=150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例如买菜多加一些,秤砣扶出一些,拿去一些秤砣扶进一些;跷跷板……) [评析:任何猜想都必须经过验证,才能确定是否正确,而验证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用天平称一称,验证自己的猜想,以一种自主探究的方式进一步认识了等式的性质,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要应用到生活当中去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的设计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共同探讨,学解方程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木头重多少克吗?对了,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师:你还能举例说明吗?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们刚才是怎样求出木块的重量X=150。(学生自由发言) 师:像刚才我们求出这个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出示58页例1图)

师:请大家列出方程。(X+3=9或3+X=9)

师:你能解出这道方程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方程两边都减去3)

师:“为什么要减去3,而不减去1或减去2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求出未知数的值就是要想办法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教师示范书写格式,边写边讲解:方程就像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我们要先把这个结解开,所以解方程要先写一个“解”字,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3得到X=6,等号要对齐就显得很美观,就像一根拉直的绳子。)

板书:X+3=9 解:X+3-3=9-3 X=6 师: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还需要检验一下,怎样检验呢?

(教师边讲边提问边书写检验过程:把X=6代入原方程,方程左边等于什么?和右边相等吗?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解方程X-34=12和检验的过程)

[评析:学生在上一个环节的合作操作中,已经对解方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认识,能够大概地说出解方程的过程和依据,而又一次让同学之间同桌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体现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理解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什么要减去3”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有针对性地指导了书写的规范性和检验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显示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书写格式的讲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课堂练习,拓展运用

1、完成第57页“做一做”。

2、第59页第1题看图列方程并解答。X+1.2=4(问“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减去1.2?”) 3X=8.4(问“怎样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前3道,教师巡回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学生选一道交流思考和检验的过程。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评析:练习中学生加深了对“方程的解”的认识,抓住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这一依据去解方程。不同层次的练习照顾了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3X=8.4对等式的性质进行了拓展,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后交流学习的收获促进了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

第18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57、58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2、通过探究较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孩子们,在本单元前面都在学习方程,那什么是方程呢?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是的,那你能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那些是方程吗?

判断下面那些是方程。(1) a+24=73 (2) 4x

师:同学们不但知道什么是方程,还能根据方程的意义进行相应的判断,学得不错!那你能根据图意列方程吗?(出示两道天平图,及时订正) 师:出示p57页天平图,列出方程。 生:100+ 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我们要想知道杯中水有多少克,就是要求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请你想一

想,算一算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生说出几种,师则板演几种)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 X=100+150,所以X=150。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等待) 预设1:

生4: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平衡100g50100gX=?100+x=250假如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假设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理由是什么?指明生说。 师:师出示天平平衡的原理图(两个)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这个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屏幕出示格式)

预设2:(100+x-100=250-100)出不来

师:你们的这几种解法都是正确的,还有其他方法吗?(等待) 师:屏幕打出:

平衡100g50100gX=?100+x=250假如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这种方法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吗? (1) 知道则按预设1处理。

(2) 不知道则这样处理。出示天平平衡的原理图,复习天平平衡的原理再来解释100+x-100=250-100。

生:假设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这个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屏幕出示格式)

接:师:根据刚才的探索,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请你打开书57页,自学这两个概念,把重点字、词做上记号。 师:什么是方程的解?你勾画了哪些字和词?为什么?

生1:“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什么是解方程?你又勾画了哪些?为什么?

生:求方程解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它是一个计算的过程。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计算过程。 2.教学例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那怎样解方程呢?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解方程。(板书) 师:(出示例1)根据图意列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请你试着解一解这个方程。 师:展示两种解方程的方法:

1)9-3=6,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的。 2)X+3-3=9-3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 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等式两边同时-3 。(屏幕出示)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屏幕: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他减去其他数呢?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两边同时减其他数,方程左边依然得不出X是多少,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几减几。

师:我们刚才就是在解方程,只是今天在格式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师讲解格式要求。(并板书正确的格式)。

师:(如果有不等于6的)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哪个才是它的解呢? (如果都等于6)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怎样验算?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自学课本,学习验算的格式书写)再指明生说,师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三、课堂练习

1、及时练习: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一起来做判断题。⑴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 X=5是方程X+3=8的解。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就是把X=5代入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②X=2是方程5X=15的解。 ③X=3是方程5X=15的解。

2、填空练习:

4.8+x=5.9x-45=123解:4.8+x =5.9-4.8-4.8x=1.1解:x-45 =123+45+45x=168

师:比较这两个过程,互相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看图列方程解答p59页做一做第一题。

(解方程χ+1.2=4)

师:都做完了吗?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2呢? 生:左边减去1.2是为了是方程左边只剩χ,右边减去1.2是为了使方程两边仍然相等!

师:说得很好!这道题你们都解对了吗? 生:解对了!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求出了方程的解,还正确书写了解题格式。(出示儿歌)

4、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里有两道解方程,请按要求解方程。看看谁做得又对。 师:谁来说说:第一道为什么要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3? 生:是为了使方程左边只剩χ而有保持两边仍然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第二道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加1.8? 看来,你们已经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了!

5、课堂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6、拓展提升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5-X=74,能解决吗? 师:能!

师:开始吧!(注意:可以不写出验算的过程,但是要进行口头验算。) 学生做题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方程

100+X=250

X+3=9 ①100+150=250

解:X+3-3=9-3 ②100+ X=100+150

X=6 ③250-100=150

④ 100+X-100=250-100

方程左边= 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第19篇:解方程教学设计

解方程教学设计

焦村镇辛庄小学 尚旭东

教学内容:第九册教材57——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2、

3、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的解方程。

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的解简易方程以及对方程的解进行验算。 教具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四个游戏学习了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板书课题:解方程) (课件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课件展示教材57页题目)

图上画的是什么?(教师强调,这是一个天平的示意图。) 天平左边是什么?(引导回答: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水和杯子分别重多少克?

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左边物体的总重量? 天平的右边分别是多少克的砝码?一共多少克?

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天平所呈现的等量关系吗?(课件展示100+x=250)

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示:答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给予肯定。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课件展示)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解方程的目的得到方程的解。

3、练习(课件展示。要求学生讲出错误的原因。)

判断:

(1)x=5是方程x+3=8的解。(

) (2)x=2是方程5x=15的解。(

(3)方程x+20=40的解是20。(

)(我们以后还会遇到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的方程,所以应该用x=?来表示方程的解,。)

4、教学例题一(课件展示) (1)学生识图

(2)列方程: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我们列出的方程也必须是等式。这个等号的左边应该写什么?右边呢?这样我们就列出了一个方程,大家齐声读出这个方程。 (3)解方程:把刚才课件展示的方程转移到黑板上面。

在开始解方程之前,要先写一个解字,表示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解字应该另起一行靠前边书写。

刚才我们知道方程的解应该用x=?来表示(在黑板上写出x=),也就是说要让方程左边变成x,你有什么办法?(引导回答,在方程左边减去3。教师板书x +3-3)

根据天平平衡原理,方程右边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回答:在方程右边也减去3.教师板书9-3)

为什么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其他的数?(因为方程左边多一个+3) 完成方程的转换变形。

追问: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请同学们看书58页下面的验算过程,自己在练习本上把验算过程写一遍。 教师把验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4)回忆刚才解方程的过程说说解这个方程的方法。(引导发现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把方程左边变成只有x出现,方程右边变成6。)

三、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提示写出验算过程。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说出验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0篇:《解方程》教学反思

教材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求出y+8=10中的未知数y。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学生直接想“?+8=10”,从而得出答案。另一种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减8”的方法。y+8-8=10-8,y=2。这样解方程,刚开始时,为了学生理解方便,等号左边的“+8-8”都要写出来,会比较麻烦,也容易出错。《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激发了我对解方程这课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读和探讨,因此,在学生理解了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后,我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自主探索,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掌握的知识才更深刻、更透彻。久而久之,将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方法整理后,我又适时给学生提供了另外两种解方程的方法,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和通过移项来解方程。

《解方程教学心得体会.doc》
解方程教学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