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学习情境教学法心得体会

2020-04-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的中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的中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各学科中都可以设置情境,开展情境教学,下面从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课文讲解、作文教学三个方面来谈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

(一)导入情境

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

1、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如:《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究竟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含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听课。又如《挖荠菜》一课,抓住一个“挖”字,为什么挖,挖它做什么„„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2、故事导入

如在初一作文教学《观察》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观察的故事,如米蒂盗画的故事,或者是学生熟悉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都能使学生迅速引起对如何观察的学习兴趣。

在枯燥无味的语法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如在教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时候,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私塾里,学生正在听先生讲课。一会儿,有两个学生靠在课桌上睡着了。“啪”——先生一戒尺打醒了那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学生,说:“你一摸到书,就睡着了。你看他,”——先生指了指旁边那个穿戴阔气的学生说,“睡着了,却还拿着书呢!”明明都是上课打瞌睡,为什么说法不同呢?先生讲的两句话各是什么复句?这个设计把问题和故事结合。学生讨论后对第一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却对第二个问题束手无策。自然学生全部兴趣都被激发了。

3、扮演“角色”

在教定语这个语法知识的时候,有位教师上课后走上讲台,说是上课要用报纸,但忘了拿,然后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学生犹豫了片刻,问取什么报纸,什么时间的报纸,这位老师均未明确回答,只是教学生去拿。结果学生想老师群起而攻之,批评老师只说一个报字太笼统,不具体。而后老师指出:在“报”字前面加上一句话,表明什么报纸。这些加在名词前一确定具体意思的话,在语法上叫做定语。学生恍然大悟,自己不知不觉中配合老师扮演了情境中的“角色”。

4、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在理科的教学现在正在提倡多动手做实验。同样,在语文的教学何尝不可以吸取其他科目的经验。特别在初二的说明文的教学中,有的时候,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初二上《死海不死》这一课时,在讲台上放了一只盛满水的杯子,一杯食盐,一个鸡蛋。把鸡蛋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鸡蛋下沉至底。老师给学生问题:谁能让杯子中的鸡蛋浮起来?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最后学生发现把盐溶解到水里,最后鸡蛋终于浮了起来。通过一个趣味的小实验,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习效率极其的高,迅速的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

5、诗词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春》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初天春天的诗。上课时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在老师的提示下,春景仿佛一幅幅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通过诗句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们进入了春天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自然能够较好理解课文。

6、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挖荠菜》这一课中,请学生们去寻找自己吃过的野菜,带到课堂上,讲述自己吃野菜和挖野菜的感受。然后请他们到课文中去看看作者挖野菜的描述,看和自己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我的老师》一课中,先请学生说自己心目的老师形象,然后拿学生写的给老师的意见,自我批评还不是一个好老师,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来看一位好老师,请同学和自己心中的老师做个比较。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告诉大家课文中的老师好在那里。

(二)课堂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生活情境的创设

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有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会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比如在《背影》这一课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渴望内课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和学生讲述了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我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也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不过,课文毕竟是有局限的,生活中变化无穷的语言比课本上要丰富多彩得多。从课本走出来,到生活中去采撷变化无穷的语言之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变化无穷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多种多样。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弄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弄什么吃什么。”待学生掌握工具后,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抽象的术语更加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会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课堂的辐射面就会大大扩展。

2、表演情境的创设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的理解课文。如《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请两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研究。初二《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让学生自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的理解上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又如初三的小说单元中《孔已己》和《范进中举》这两课,都有很好的表演素材。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会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3、音乐情境的创设

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音乐与文学本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客体心中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两者互有长短,所以在教学时完全可以利用音乐与文字的优势,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文章,同时也用另一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春》这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大胆引进音乐。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可以给学生放瓦格尔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之上。初二的《听潮》中涨潮一段,文字激越,可以给学生放古筝曲《战台风》,在同样急昂的古筝曲中,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从中去体会、想象潮水的汹涌。在诗词的教学,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于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就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初二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初二从未离家的孩子,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那种离愁别绪,可以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句的妙处。

4、竞赛情境的创设

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内心中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激发竞赛情境。如利用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初一下的《挺进报》的教学目标中有要求学生了解伏笔和时间词语的巧妙运用,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寻找文中的前后呼应的伏笔,看谁找得多、快!学生的全部的主动性被激发后,就会紧张地去认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同样的也把陈然被捕的时间的问题交给学生去寻找。学生大多都能在这种竞赛的情境下解决问题。

(三)作文情境

作文在许多孩子的心里一直都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害怕一板一眼的写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欲望的情境。所以,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写作情境,把孩子们内心中的宝藏发掘出来,或者说情境只是一个触点,从而激发了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许多的感想,只是常常在“作文是一种作业”的形式下,变得无话可说了。所以,用轻松的写作情境来消除这种畏惧心理,是必须的。比如在新闻写作中,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去收集新闻。这个新闻并不要求是国家大事,把范围缩小,只要是身边的新闻,比如学校、班级生活中的新闻。然后在作文课上,告诉学生今天进行一次“新闻联播”,每个小组的同学用十分钟的时间分别写出一则身边的新闻,然后请每个小组选出两为同学上台模仿电视的新闻连播给同学们播报新闻。在这种写自己生活的作文情境下,每个人发现自己都有东西写,也非常愿意写。

又如在写信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做一个纸皮邮箱,先让每位学生想象一个地址。有的时候,作文教学更可以大胆地走出课堂,进入生活中去进行。在初二的说明文写作中,有一个传统题材,要求学生运用空间顺序来介绍自己的校园。这个时候,坐在课堂里口沫横飞给学生讲解如何写作,不如走出课堂,老师做一次导游,带领学生从校门口游览校园,边走边给学生讲解空间顺序以及立足点的移动,学生面对眼前实实在在的景物,自然对空间顺序的理解是事半而功倍。

网络情境对学生的写作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大潮汹涌而来,必然对语文教学产生影响。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互动性,也就是相互交流。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设一种作文写作的成功情境。让孩子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文章,而让其他的孩子去阅读它。阅读别的孩子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别人的写作,这比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讲评优秀学生的作文或者是作文园地的形式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面的主动性是在发表文章的学生手里,他不需要老师的点评或者是推荐。同样,孩子的阅读也是自主而自由的。当孩子给孩子的文章评论的时候,所带来的成就和交流感,是老师无法带来的。当他们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是作文bbs 来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就感。

归根结底,情境教学的关键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全部主动能力,理解课文,掌握各种语文能力。

推荐第2篇: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

李吉林

李吉林,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1938年5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 目录

1 简介 2 任职

3 成长经历 4 教育思想 5 贡献 6 评价 1 简介 2 任职 3 成长经历 4 教育思想 5 贡献 6 评价

1 简介

李吉林,女。江苏南通人。1956年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

小学教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特级教师。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撰有《从整体出发,着眼儿童发展》等文,著有《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

2 任职

李吉林老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3 成长经历

1938年,在母亲欣喜而苦涩的泪水中,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在她还不懂得什么是父爱时,父亲已永远地离去

了。这个不幸的孩子就是李吉林。童年的生活是苦涩的。在暗如长夜的岁月里,她常常独自站在河边,望着月色下轻轻荡漾的水波,去想一个很美很美的梦„„1949年国庆的礼炮,使李吉林梦想成真。不用说,她是怀着怎样欣喜的心情去拥抱这个美好的社会,无忧无虑地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初中毕业了,李吉林在升学志愿表上只填了两个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和南通师范。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一直都是美好崇高的。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把她抱在自己的膝盖上,和她一起弹风琴;实习老师还送给她一只老大老大的皮球;每当交不起学费时,又总是老师帮助了她„„这一幕幕情景,在她幼小的心田里,撒下了热爱教师的种子,她常常幻想着当一个教师是多么快乐而有趣啊!充满诗意的憧憬,使她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也许,因为她成绩优异,又多才多艺,幸运之神仍向她频频招手,不断地光顾她。从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李吉林22门功课成绩都是5分,那一年师范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可是她没有改变志向,高高兴兴地来到女师附小,也就是现在的南通师范二附小工作。她能歌善舞,会弹钢琴,文化部门看中了要抽她搞文艺;参加排球队去南京比赛,省体委干部见她灵敏矫健,又劝她留在跳伞队。可她认定了\"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李吉林之所以执著地迷恋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因为她比别人顺利。和所有做过教师的人一样,她也有初为人师的烦恼。18岁,正值青春花季。她向往早日投身于欢腾的校园生活,去欣赏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月光下,她漫步校园,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一句句默诵在心,甚至连语调、手势也尽量构想得美妙妥帖。可是,当她站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时,孩子们却叽叽喳喳,根本不听。教室里简直像小鸟上窝,闹个不停。夜晚,李吉林坐在灯下,从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想到正在大学里读书的同学,泪水止不住簌簌地往下淌。痛苦中她陷入久久的深思:生活是不可能风平浪静的,追逐涌浪的人,首先应是勇敢的人,不能后退,不能畏缩。

李吉林开始琢磨孩子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一步亲近他们。操场上,她和班上的男孩子一起踢足球,做游戏。班上一个男孩子没能和大伙儿一起戴上红领巾,伤心地哭了,李吉林也跟着难过„„这一年,孩子们考试时,作文题目是《我的班主任》,想不到那么多学生写了李吉林,表达了对她的热爱。心与心的交融,使她第一次品尝了当教师的幸福,这是人生一大快乐,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令她心醉。

李吉林一心想当个好老师,所以,在师范读书时就十分注重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她不仅学习好,而且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课后打乒乓球,荡秋千,运动场上到处有她的身影;她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朗诵会,还弹一手好琴。有这么好的底子,李吉林的课很快受到学生的欢迎。一次,老校长听了她的课后对同事们说:\"这个小鬼课上得不错,是棵好苗子,应该好好培养。\"于是,副校长、教导主任、数学任课教师都到班上来了,他们不但听李吉林的课,而且向她传授带好班集体的经验,使李吉林受益匪浅。不久,她就为师范生上公开课了。一棵充满希望的小苗破土而出,李吉林引起人们的关注。

1958年,南通市教育局派李吉林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写室编写教学参考书,这对一个只有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誉!李吉林利用这段时间向一些老前辈、老教师学习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就给过李吉林许多指点,哪怕是路上相遇也要停下来问长问短。1962年,江苏省召开语文教学座谈会,李吉林再一次见到吴先生,还参加了由吴先生主持的一个小型座谈会。因为是小字辈,李吉林坐在一旁不敢吭声。在吴先生的启发鼓励下,她发了言。会后吴厅长说李吉林谈得很好,并要《江苏教育》杂志的编辑让她把发言整理成文章发表出来。这些真诚的支持和帮助,仿佛把她带到了广阔而深远的海洋,那拍击岩岸的涌浪是那么诱人,吸引着她一次次地去搏击。

1966年,正当李吉林用全部心血谱写园丁之歌时,一场灾难降临了。种种诬陷和罪名朝着她铺天盖地而来,学校贴满了大字报,她的家也被抄了。她怨恨,她心酸,找出几十次公开课的教案和备课笔记,下狠心付之一炬。当她的心血随着火光化为灰烬时,就像战士丢掉了武器、农民失去了土地,她伤心地哭了。

无休止的*,使李吉林那颗火热的心渐渐冷却。她开始学习踏缝纫机,做出了一件件漂亮衣服。同事们都夸她心灵手巧,可李吉林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到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是多么不愿意这样消磨时光啊!一次,在一个朋友家里,李吉林随意翻看着高尔基的小说《我的大学》,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其中有一段话使她受到很大震动:\"我并不期待别人的救助,也不指望有什么偶然的幸运,我的意志变得逐渐顽强起来,生活条件越是困难,我就越觉得自个儿越加坚定,甚至越加聪明了。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是在压力下奋起,就是在逆境中沉沦。李吉林唤醒自己:生命之舟不能就这样抛锚啊!她带着心灵的创伤重新振作起来,顶着压力和风险悄悄起航了。她的学生很少写那些生字连篇的\"讲用稿\"和大批判稿,而是坚持写记叙文。那年光是批改学生的日记就有2万多篇。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又有年老体衰的母亲,丈夫也遭受迫害,被关在学校,所有的事情都压在李吉林一个人身上,而她没有倒下。多少个夜晚,孩子睡了,她还在看书、练字,写读书笔记。伴随她的虽然只有一盏孤灯,可她的心里却充满希望。

经历了动荡岁月的考验,李吉林在改革的年代,又一次把自己推向波谷浪峰,成为新时期最早的一批教改实践者。

1978年,她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1979年的一天,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接到通知:江苏省教育学会定于9月24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请特级教师李吉林携带论文出席会议。这些年,她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改,也写出一些总结经验的文章,可这回是要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鼓励她说:\"你教学改革搞得那么好,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心头的涛声激励着她。她找出厚厚一摞教学卡片、笔记本和教案本,在灯下认真翻阅着,那点点滴滴的艰辛努力,使她仿佛又回到了在低年级进行语文教改的那些日子„„

为了把握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1978年,李吉林一改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路数,主动要求去教一年级。她改变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仅仅以识字为重点的传统方法,一年级上学期就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3个月后开始\"口头作文\",下学期进行每天\"写一句话\"的训练。二年级开始命题作文和写观察日记。这样提早起步,适当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训练的结果,使儿童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这是一堂口头作文课:《我们的家乡真美呀》。课前,李吉林领着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她带着孩子们来到楼顶,凭栏俯视。课堂上,她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看到绿色的田野、整齐的厂房、古老的宝塔、静静的河水„„李老师高兴地说:\"大家说得真好。\"接着,她以\"田野\"为中心,进一步启发学生:\"哪个小朋友,如果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田野是什么样子就更好了。\"这一下子,课堂里的气氛热烈极了:

\"我看到一大片金黄色的田野。\"

\"我看到广阔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

\"我看到美丽的田野好像波浪起伏的海洋。\"

没想到孩子们的语言这么丰富,显然是从观察中获取的。

在二年级的一次基础训练中,李吉林让孩子们猜一则谜语:\"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个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是电灯\",孩子们异口同声。

\"这是普通的电灯泡,不是教室里的日光灯。\"一个学生抢着补充说。

\"老师,要是日光灯,这谜语怎么编呢?\"

李吉林意识到这正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大好时机,就因势利导地说:\"哪个小朋友能自己编出来呀?\"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默。孩子们托着下巴,歪着脑袋想得挺认真。很快,一个学生举手起立,高声答道:

\"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了个长丝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日光灯怎么能开红花呀,应该是开银花啊!\"孩子们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一个个片断在李吉林的脑海里连缀起来,它们分化又组合,终于理清了思路,要对低年级儿童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教育,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引导积累感知材料为基础,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重点,以训练学生语言为手段。她把论文的题目定为《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智力》。半个月后,在省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李吉林的这篇论文反响十分强烈。一些知名的心理学研究者说:阐述智力发展问题,李吉林的论文在全国普教界是第一篇。会议还没结束,南京市文教卫系统领导同志就邀请李吉林给南京的教师作报告;途经上海,虹口区又让她给区里的老师开讲座。李吉林没有想到,一篇论文会有这样大的反响,她似乎体验到\"弄潮儿\"的舒心快慰。可是,她没有陶醉。她懂得生活的海洋永远是波连波,浪赶浪,勇敢的人只有不停地向前追赶。在训练语言中发展儿童的智力,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但是训练语言和发展智力二者结合的途径是什么?这是李吉林从南京开会回校后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于是,她从教学现实的需要,开始了\"情境教学\"的探索。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训练语言给李吉林以启示,她又从中国古代文论\"境界学说\"中吸取了更多的营养,努力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我国长期以来重视认知活动,忽视儿童情感教育,现在要改变这种现状,自然是十分可贵的创举。她提出把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儿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语文学习促进诸方面的发展。

她在低年级创设情境,在进行片断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迈出了情境教学的第二步,通过观察情境,引导儿童获取作文题材,使得儿童作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三年级有篇作文,题目是《我是一棵蒲公英》。让我们看看,李吉林是怎么教孩子写这篇作文的。

一个晴朗的早晨,李吉林带着班上的孩子来到开满野花的小河畔。小草、野花,都沾上了晶莹的露珠。孩子们像小鸟来到树林里,欢叫着,蹦跳着。他们一会儿拉着李老师去看野花,一会儿又让李老师告诉他们野花的名字。\"哦,这是婆婆纳,这是荠菜花,这是知风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呢!\"孩子们认真地辨认着。

\"大家看,那边还有更美的野花!\"李吉林把孩子们带到蒲公英丛生的田野的一角,金色的小花立刻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围在蒲公英旁细细地观察起来了。要使儿童的观察由笼统到精确,由整体到局部,由表面到内在,是少不了教师的指导的。李吉林让孩子们按\"叶、茎、花\"顺序观察并指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局部--

\"蒲公英的叶子向四面展开。\"

\"蒲公英的茎是又嫩又细的管子。\"

\"它的茎青里透红,又细又长。\"

\"金黄色的小花,真像野菊花。\"

\"也像一棵小巧玲珑的向日葵。\"

\"我觉得像小姑娘的圆脸。\"

„„

其间,老师轻轻地点一点:\"色彩呢?有点像什么?\"有意启发儿童观察植物要注意茎、叶、果的色彩、姿态和数量。

蒲公英的种子是富有诗意的。李吉林小心翼翼地摘下,站在高高的石栏上,使劲一吹,轻软的种子,便乘风飞去。蒲公英飞了,孩子们的心灵也插上翅膀跟着飞了„„

课堂上,抓住作文题,打开思路,是作文指导课的重要环节。李吉林启发孩子们:\"有许多小朋友还不认识蒲公英,你准备先向他们介绍什么呢?\"\"介绍我的名字。\"\"介绍我的家。\"孩子们抢着回答。李吉林顺势启发:\"你们的家住哪儿?家里有什么人?谁是你的兄弟姐妹?\"

\"小草是我的兄弟。\"

\"婆婆纳、野蔷薇是我的姐妹。\"

\"蝴蝶姐姐是我家的常客。\"

就连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争着回答。

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李吉林又着力提示,要突出蒲公英不怕苦的品质,这是文章的中心。于是孩子们又合情合理地想象着蒲公英不怕苦的情景„„

她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孩子们带入了形真情切的具体情境中。

观察情境,把孩子们带到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孩子们贮存的词语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他们有那么多的感受要诉诸笔端,还会害怕写作文吗?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饱含着改革者的心血。多少回,李吉林在花间徘徊,端详含苞的花蕾、翻飞的粉蝶;多少回,她在月下漫步,仰望中天的明月、满天的繁星;又有多少回,她登上小丘,伫立田埂,留连在小河畔,寻觅于草丛中„„她费尽心机地选择与教学相关的最佳场景。为了赶在孩子前面去观察日出,晚上她连觉也睡不稳。困顿中梦见太阳在黑云里翻腾,好久也跳不出来,一下子就急醒了,马上翻身起床,立即出发。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她独自骑着车,飞奔在乡间小路上,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驶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吉林付出的心血,催开了绚丽的教改之花。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上也取得了成功。

教改实验一方面切中传统弊端,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情境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有些人仍然认为不用统考这把尺子去衡量便没有说服力。第一轮实验结束时,李吉林的学生参加了毕业统考,没有加班加点,也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结果,同样令人满意。全班同学93.5%作文成绩达到良好,其中55.8%达到优秀,其比例高出城区小学平均比例12倍之多(城区优秀生比例为4.58%),43名学生中有33名考上了重点中学。这一结果,令那些对实验持观望态度的人心服口服。

翻开《教育大辞典》\"江苏\"条目中,李吉林同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一起被列为小学教育家。从由一个初试身手的实验者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小学教育家,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知识和理论。在进行实验的十几年中,李吉林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理论的学习与探究。她深深懂得,教育改革要深入发展,情境教学要不断前进,就必须寻求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要博采众长,不断吸收营养。于是,她借随省普通教育考察团到日本之机,悉心考察域外教育的现状与思路,比较中外教育之长短;借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学之机,她与各地教育名流切磋,向教育理论家请教。凡与\"情境\"关系密切的移情心理、暗示心理、角色心理等她都深谙于心。她还广泛地阅读哲学、美学、社会学的书籍,精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她用一年时间写出《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构建了情境教学理论体系。这本专著从情境教学的定义、创设途径、特点、理论依据,到情境教学怎样发展儿童的语言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情境教学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荣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优秀图书一等奖。

经过两轮实验,李吉林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使情境教学法日臻科学与完善。江苏省和南通市先后5次召开推广李吉林教改实验现场会,中央、省、市教科所都给予了支持和关怀,实验班点已发展到1000多个。

像江海奔流,李吉林不可能躺在平静的港湾去享受荣誉与名利,她将永远去追求那奔腾的涌浪。她不囿于语文单科的情境教学实验,大胆地将它向其他学科渗透、拓展。一经推开,捷报频传: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成功了,音、体、美等学科也成功了。她受到鼓舞,又充满信心地向数学学科挺进。她和数学老师一起探讨研究,把\"数\"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再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整体改革阶段,为\"情境教育\"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马克思关于人在环境与活动的有机统一中全面发展的哲学昭示,综合移情理论、无意识心理等诸多理论,李吉林再一次以改革者的气魄提出了\"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她主张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活动和系统性野外活动,拓展教育空间,渲染学校向上的气氛,丰富课堂认识活动的源泉,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由\"情境教学\"发展成为促进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情境教育\",这是一次飞跃,理论构建十分艰苦。1993年暑假,酷暑下,李吉林天天伏案工作,为完成《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论文,她日夜苦战,病中还躺在床上校对稿子。在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发表10周年大会上,她宣读了这篇论文,再一次引起教育界的轰动。这篇论文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95年,在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会上,\"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经专家评定,列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

李吉林为小学教育奋斗了40年,这位年逾花甲的教育专家可谓誉满中华:第一批中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及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各种殊荣与桂冠,都不能使她陶醉,她始终不忘自己的职业--让中国的教育发展得更好更快。在济南开会,会议组织与会者登泰山,她却为当地教师开讲座;在洛阳,大家去看牡丹,她却冒着大雨到农村上课;本应去黄山参加国际会议,但为了出席另一个科研会议,她宁肯错过云海与松涛„„

她深知,办好一所学校,靠一两个人不行,要靠一批人,靠一支队伍。早在1990年,她就挑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重担,创建了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她亲任培训中心导师,为青年教师开讲座、上示范课,指导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从理论素养、教学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多方面加以指导。她还千方百计地为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外省市邀请她去讲学时,她也总是推荐学校的青年教师,全校已有8名教师分别到北京、广州、杭州、长春、青岛等10个省、市去上课,都受到了好评。中国电视师范学校要拍情境教学系列讲座,共21讲。李吉林撰写讲稿后,共安排了15名教师参加拍摄活动,让年轻人登台亮相。中国电视师范学院领导审片后说:\"在一所小学,有这么多出色的青年老师真叫人高兴!\"这批年轻人,在李吉林的带动下你追我赶,在省、市多项比赛中名列前茅,有的已成长为特级教师。李吉林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她的事业在延续。

大海在喧腾之后会归于宁静吗?\"小池的宁静,溪流的清远,固然都很诱人,然而奔腾的涌浪更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欢乐。\"这就是李吉林,永远都不会停歇。她必定和她的同行们在涌浪中搏击,在涌浪中前进„„

4 教育思想

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李吉林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1 为儿童的学习探索

情境教育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时任语文教师的李吉林在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语言学习应有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学习乐趣被淹没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训练中。受国外在语言教学中情景教学训练的启发,为了努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改变灌输式教学,李吉林开始了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

最初,情境教学以“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为主。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生活情景,学生学习情绪很高,教学效果显著。其后,李吉林确定了“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尝试,获取作文题材,以自己的所感去表达。在“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的实验阶段,李吉林又将情境教学和审美教育统一于语文教学中。

通过反思,李吉林体会到,情境教学探索的前几个阶段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儿童发展的各方面的要素。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之后,她提出了“凭借情境,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新思路,并总结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条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随着教学研究实验的深入,李吉林发现,不只是语文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内部,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教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这样势必阻碍儿童潜能的充分发展。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李吉林将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顺其自然地推广开来,从一个班发展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学科发展向各个学科,从而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构建了一个多元的情境教育网络。

1990年,李吉林明确提出了“情境教育”的设想,情境教学由语文单科发展为整体的情境教育,越来越多学科的教师加入到了教学研究和实验的队伍中来。同时,课堂教学的有益经验,使得情境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校外的各种活动中。在课外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情境教育得到了更加有活力的发展。

“情境课程”是情境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必然产物。1996年,李吉林在汲取各家课程论精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情境课程”的主张,阐述了“情境课程”的理念,概括出“学科情境课程的主体作用”、“大单元情境课程的联动作用”、“野外情境课程的源泉作用”,以及“过渡情境课程的衔接作用”等情境课程的四个领域,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阐释。她的愿望是通过“课程”使情境教育走向大众化,便于更多的教师操作,进而使更多学生受益。实践表明,情境课程具有整合、熏陶、启智、激励四大作用,从而使情境教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更使得李吉林对情境课程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充满了信心。

2 让情感与认知结合

李吉林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突破了“主知主义”的束缚,让情感与认知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

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结合。李吉林清楚地知道,教材中的美文是以语言为中介,以抽象的符号呈现教材画面的,要让儿童感受其美,就要让艺术走进课堂,走进语文教学。李吉林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运用暗示导向、情感驱动、角色效应、心理场整合等原理。其一,运用暗示导向。在情境教育中,把跨度宽阔的教育、教学空间,用各种暗示手段联动起来,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径渲染学校亲切、愉快、智慧及蓬勃向上的氛围,可以使儿童的无意识倾向处在忘我的境界中,趋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还可以使学生从无意识的加工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让儿童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其二,情感驱动。实践证明,儿童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在优化的情境中,儿童将经历“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随着情境教育的实施,儿童的情感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延续、反复、发展,让儿童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在其间受到了很好的陶冶,并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中。其三,角色效应。情境教育创设的情境,总是蕴含着教育者的意图。结合教材特点和活动需要所设计的角色,让儿童扮演或担当角色,其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将渲染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由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成为积极参与的主动角色。其四,心理场整合。人为创设的教育情境、人际情境、活动情境、校园情境能够使儿童的生活空间成为富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潜在智慧的启迪,使儿童得到一种满足,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向着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推进的“力”。在这种正诱发力的推动下,儿童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情绪、语言和行为,使已创设的情境更为丰富,情境渲染的氛围更为浓烈。置身其中的教师也即时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快乐,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这样,“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在心理场中得到整合、推进,促使儿童的顿悟加速产生,从而不断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

汲取古代文论“意境说”的养分。最初,李吉林从外语的“情景”很自然地联系到中国古代文论的“意境”,领悟到诗人是在情境中才能萌发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写出动人的诗篇,而小学生作文同样也需要情感。她大胆设想,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改革作文教学远离儿童生活的现状,进而以“意境说”来丰富乃至改写“作文论”。她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当中去,让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或优选的富有美感的情境中,“情动而辞发”。其后,她又进一步从“意境说”中得到启示,认定“意境说”讲究的“真”、“美”、“情”、“思”正是儿童教育所需要的,并陆续概括出情境教学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以及围绕“情”、“思”、“美”开始构建情境教学的操作要义。

3 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模式

情境教学的原则为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并具有五项操作要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情境教学包含的四大特点、六个途径、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连同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等构建了属于情景教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经历一个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并由此而形成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丰富了促进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创设一种“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与教学内容及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担当教材中的角色、向往角色,还是扮演童话角色、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都顺应了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儿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训练等一系列学科素养连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注重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注重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为儿童的创新、实践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促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5 贡献

李吉林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被列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在江苏省试点班即达1000个。“情境教育”是国家教委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曾连获10年一度的全国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出版《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等专著七部,并编写出版了1-12册小学语文补充教材,总计约300余万字。论文多次在全国获一等奖。研究成果先后在全国获“金钥匙”奖,蝉联首届和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优秀散文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小学语文情境教学》15集教学录像在全国电化教材评比中获师范类最高奖。曾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6 评价

李吉林老师长期工作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热爱教育事业,模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她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为我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富有影响的教育专家。为充分彰显她的突出成绩与贡献,大力弘扬他们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决定授予她“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称号。李吉林是我们最尊敬的教育家,她的影响遍布全国,而且走出国门,传播到海外。

推荐第3篇:师范附属小学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认识与发现,是对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探索与把握。

本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以“问题即是课题,教学即是教研的原则为宗旨,积极推进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使教科研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决策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大力推进校本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主题式研修为切入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主渠道,恪守“实、真、新、精、细”的工作法宝,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实效的主题式研修活动,做好凸现校本研修特色,开辟促进附小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位,开创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

一、建章立制,加强督查,开展工作。

为了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而不流于形式,我校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张主任任组长,周华、刘丽萍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各科教师为组员。形成了以校长室、教导处为主导,教研组、备课组为中介和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校本教科研的督导与检查,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强化研究资料的档案管理。使各课题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重点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并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和课题建档工作,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

加强理论阅读:鼓励和督促教师认真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同时还要求教师利用网络优势,提升理论素养,拓展科研视野。开展了各学科全员性的教师论坛,并且对较好的论坛材料进行了经验交流。采取“自学”与“互教”相结合的形式,把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求备课组教师开展日常话题教研活动,增进在备课、讲课、辅导、反思等教学环节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了“十个一”。①写一个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②设计一个具有新意的教案。③上一节具有教改新意的汇报课。④写一篇读书笔记。⑤进行教育教学叙事比赛。⑥进行一次听课交流。⑦写一篇详细的评课稿。⑧制作一个课件。⑨一本课改计划。⑩写一篇主题发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教师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明确自己的前进目标,为教师培训注入新的活力

创造条件开拓教师视野。努力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本学期先后组织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和班主任外出

参加参观、培训和学习,把学到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以及自己的感想在教研组内讨论交流,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提升。

三、加强教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以教研促课改。

在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我们尤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交流结合。并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主要教研任务来完成,努力提高教师教学工作能力,整体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不断探索、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了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教研工作落到了实处。本学期我校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侧重开展了系列的教学策略学习;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叙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针对本班学生的特征开展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科中环境教育的资源,注意渗透环境教育。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共同提高的课例研讨活动,让问题在课堂产生,用课堂解决问题。并相应实施推门课评价制度,极大地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进程。

四、加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研工作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继续专题研究我校的龙头课题《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在深入理解主课题的基础上,寻找本学科与之相结合的切入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子课题研究。做到了“组组有研究项目,人人有研究内容”,创设学校新课程研究的教科研氛围。语文学科围绕“提高自主写作能力”这个子课题进行研究,以备课组为基本操作单位,以教研组为核心,开展实践研究。数学组围绕学校龙头课题,完成了《探究

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图形的自主学习模式》和《中高年级学生数学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研究》等子课题任务。英语学科围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分低年级和高年级两个年级段,按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综合学科在紧密围绕学校新四年发展规划育人目标和学校的龙头课题,牢固树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同时,把“两纲教育”作为综合学科教研的切入点,各学科通过开展“两纲教育”教学展示课,并以项目的形式开展信息科技与学科整合研讨,使综合学科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能力。体育学科完成校本教材《快乐田径》的开发,进入初稿审查阶段。 德育少先队将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开展“迎世博、学礼仪、树文明”活动,将《品社》、《世博礼仪》课程从课堂延伸到班级、校园、家庭、社区,采用多种形式将世博礼仪内化在每位学生行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服务、自主生活的能力。各子课题组成立后,正常的课题组活动,使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保证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人员入手,然后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活动质量。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各课题组研究结合教研活动开展了大量活动,开展了实践课、评优课、展示课、研讨课等一系列活动。多次成功地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每次都由同一协作组的教师开展合作备课,着重实际操作的分析,群策群力,齐心协力设计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流程,教师在积极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针对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的得与失,反思探究学习的组织优劣,并及时用“教后语”形式记录下来,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教师们以高涨的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堆砌成他们学习的收获,记录着他们努力探索科研的足迹。

五、下期展望

通过本学期校本教科研情况看,虽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更新和理论水平的再提高。教师运用新课改思想驾驭课堂、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的能力的进一步改善。 教师的团队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能从中提炼出可供研究的问题的能力应进一步提高。体北蔡镇中心小学

推荐第4篇: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美丽的庐陵大地,旖旎的赣江河畔,坐落着一所悠久而又充满生机的学校——吉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与江南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隔江相望,学校创办于1918年,始称江西省第七师范附属小学,后几经迁址,数次易名,1954年迁入现校址(吉安市吉州区鹭洲东路4号),1952年更名为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校舍面积6600余平方米,现有37个教学班,2100多名学生,98名教职工,在职中共党员28名。在94位教师中,本科学历69人,大专学历23人,中专学历2人;有14名教师获得小学特高级教师资格,1名省级特级教师,1名“江西省电教教材专家审查委员会”成员,3名省级骨干教师,10多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0多名市骨干教师。学校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加强硬件、软件建设,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音乐舞蹈室、电脑室、课件制作室等设备一应俱全,每个班装备了一体机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办了红领巾校园电视台。在努力提高硬件水平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提高,当好教改、科研的“领头雁”。近年来,广大师生参加省级以上各学科活动有200多人次获奖。10节录相课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西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江西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吉安市文明单位”、“吉安地区星级单位学校”、“吉安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吉安市阳光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昨天已成为过去,今天是新的起点。目前我校正以“文化校园、数字校园、成长乐园、温馨家园”的生动形象行进在奔赴品牌学校的征途上。继续按照“三特两全一健康”(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师生身心健康)的要求,我们有信心把学校办成一所规范性、实验性、开放性、创新性的示范性窗口学校。

推荐第5篇: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坐落于卢湾区南部,紧邻世博会规划区,是一所有着90余年历史的老校。学校有三幢教学楼,一幢体操房,两幢辅助教学楼,大小操场,校园占地7千平方米,现有五个年级,26个教学班,747名学生,60余名教职工,其中区青年学科带头人8名、区骨干教师多名。学校的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理念领先,团结协作,锐意改革。

三年来,学校围绕着“将师专附小建成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学校”的总目标,以二期课改的试行为抓手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几年继续创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把和谐发展作为主题,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减负增效为抓手,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市文明单位为工作重点;以组织保障、管理畅通、队伍建设为支持,力求实现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

学校把“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

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宗旨指导之下,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育人为先、素质为重、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创设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科学、新型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硬件建设上也注重人文化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宽松、家庭化的环境中学习活动。学校配置专用教室,配备专职教师,保证各科均衡发展,学生全面提高。

一、二年级的民乐课,

二、四年级的游泳课,每周五下午全校的走班课都是该校特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近年来,学校围绕着——将师专附小建成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学校的总目标,以二期课改的试行为抓手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推荐第6篇: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坐落于卢湾区南部,紧邻世博会规划区,是一所有着90余年历史的老校。学校有三幢教学楼,一幢体操房,两幢辅助教学楼,大小操场,校园占地7千平方米,现有五个年级,26个教学班,747名学生,60余名教职工,其中区青年学科带头人8名、区骨干教师多名。学校的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理念领先,团结协作,锐意改革。

三年来,学校围绕着“将师专附小建成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学校”的总目标,以二期课改的试行为抓手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几年继续创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把和谐发展作为主题,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减负增效为抓手,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市文明单位为工作重点;以组织保障、管理畅通、队伍建设为支持,力求实现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

学校把“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

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学宗旨指导之下,探索并逐渐形成了“育人为先、素质为重、关注生命、人文关怀”的办学模式。学校通过创设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科学、新型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硬件建设上也注重人文化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宽松、家庭化的环境中学习活动。学校配置专用教室,配备专职教师,保证各科均衡发展,学生全面提高。

一、二年级的民乐课,

二、四年级的游泳课,每周五下午全校的走班课都是该校特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近年来,学校围绕着——将师专附小建成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学校的总目标,以二期课改的试行为抓手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坐落于卢湾区南部,紧邻世博会规划区,是一所有着90余年历史的老校。学校有三幢教学楼,一幢体操房,两幢辅助教学楼,大小操场,校园占地7千平方米,现有五个年级,26个教学班,747名学生,60余名教职工,其中区青年学科带头人8名、区骨干教师多名。学校的领导班子年富力强,理念领先,团结协作,锐意改革。

三年来,学校围绕着“将师专附小建成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具有时代特色的一流学校”的总目标,以二期课改的试行为抓手开展工作。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几年继续创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把和谐发展作为主题,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减负增效为抓手,以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市文明单位为工作重点;以组织保障、管理畅通、队伍建设为支持,力求实现办学社会化,教育人文化,管理民主化,设施现代化。

学校把“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

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

推荐第7篇:天祝民族师范附属小学

天祝民族师范附属小学2014-2015学年度

第一学期美术课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天师附小 朱生兰

最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音,体,美专业教师研讨及示范课听课,说课,评课,讨论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是我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美术不再是以前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台下照画了,现在的美术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对美术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教育观念也得到了冼礼。我虽然不是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

(一)美术教师的能力

美术教学不完全是理论的讲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有熟练的专业技巧,能在课堂上进行准确、生动、迅速地演示。教师熟练地演示,对学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是美术教师权威的支柱。美术教师能不加涂改地在黑板上画出优美的造型,能放笔直书公正规格的美术字,能随手剪出精美的剪纸图案,能迅速画出形神兼备的国画写意形象等等,都会使学生为之倾倒,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表现技巧的直观感受。

(二)钻研组织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钻研、分析和组织教材,是教师的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美术教材的实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在美术教学中显得格外突出。因此,对教材的掌握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三)教学组织能力

作为科任的美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教学组织能力是很重要的,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美术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握,对教学计划的周密安排,对教学的预见性,运用教育机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美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就是表现在能导演课堂教学这台戏,并能演活。这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四)思想教育能力

因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因此,美术教师要具备思想教育能力。教师威信的树立与他的思想教育能力是分不开的。美术教师除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着思想教育和处理学生课堂上发生问题要进行思想教育之外,很重要的是对美术小组成员进行思想教育。

(五)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递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讲课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因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记忆;富有感情地表达能使学生受到感情的感染,激起学习的热情。

(六)丰富的想象力与教学的创造性

美术课对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方能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并使其得到发展。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对材料的艺术敏感性,结合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想象的驰骋。美术教学的关键在于美术教师。因此,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通过这次校本教研活动,我深感美术教师的职责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用于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二〇一四年九月五日

推荐第8篇: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浦东新区六师附小创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最初命名为“洋泾学堂”,由潘作人先生创办,1961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2001年上海市胡荣华学校在该校挂牌。六师附小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二个世纪,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 学校现有行政人员15人,其中市级名师、区级骨干教师8人,获市区园丁奖、师德标兵12人,中共党员9人,2004年被浦东新区命名为“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好班子。这是一支充满活力,乐于创新,勤于奉献的年轻的管理队伍。

学校在编教工155人,其中本科(含在读)116人,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级职称 78人。上海市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3人,浦东新区骨干教师21人,后备骨干教师22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人,署中心组成员9人。校级骨干教师11人。担任学校社团活动指导的教师69人,双语教师25人。这是一支颇具民主参与意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结构稳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自1987年以来连续14年被评为黄浦区和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是浦东新区干部培训基地;学校还被命名为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基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首批双语教育实施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特色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胡荣华象棋学校、上海市双拥模范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浦东新区一级党支部、浦东新区教科研先进集体、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浦东新区首批校本研修学校、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市师德标兵1人,市金爱心教师5人,区十大师德标兵1人,区十大杰出青年1人,市区园丁奖10人,数学组、英语组、语文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区文明班组、区三八红旗集体„„

近三年来,学校获区级以上团体和个人荣誉共计1079项,其中:集体获全国市、区级荣誉140项,教师获全国、市、区级荣誉153项,学生获国际、全国、市、区级荣誉786项。

推荐第9篇:情境教学法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为了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深刻地掌握本书知 识 , 运用环境情景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出发,以旅游专业教学为例 , 来探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的的运用 。

[关键词] 旅游专业;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运用

引言: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和在旅游业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培养模式。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已经步入成熟的竞争状态中,并且它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变化对旅游职业岗位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不断产生,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企业一线培养更多的以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性人才和讲解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在旅游业新的发展状况下,传统的旅游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开始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既要求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求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思维运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旅游管理教育者的重任。因此,改革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情境教学法”可以尝试在各个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只要运用恰当,就应该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景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一)内涵及特点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记忆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的作用。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造具体的场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者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情景教学法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 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这样就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符合教学的启发式原则。符合启发性原则的课堂给予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 符合语言学习的要求,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2) 情景教学法使课堂变得生动、具体。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做出示范直接进行传授, 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而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向学生展示生动具体的形象, 使学生身临其境, 直接感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 3) 情景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情景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事情, 让学生围绕着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

(二)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情景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打破了传统局限,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旅游服务工作中,从业人员要直接对客服务,然而客人由于性格、爱好、心情、风俗习惯等众多个人因素使从业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当中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所以采用情景法教学的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智慧型高手,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来说,沟通实际与理论的桥梁就是情景模拟教学法。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现行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 大多数旅游院校仍沿袭了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呆板,大都是教师在“讲旅游”, 学生在学校被动地接受较呆板的知识,从书本到书本,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课桌上记笔记,老师是讲课的主体,学生是课堂上的听众,学生没有真正的旅游体验、训 练和 实践机会。这种传统的旅游教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和灵活性,造成过分依赖课堂教学,被动学习,从而造成学习的惰性,最终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2 1 世纪旅游业对高素质、会求知、能创新的旅游人才的需求。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目前教材比较单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将情境 教学法应用到旅游管理教学中去无疑是有效和实用的办法。情境教学法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 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 情感。在旅游管理 专业的教学中运用模拟实践室、多谋体等教学设施,创设不同情景 ,模拟各个旅游实务流程场景 , 让学生身处其中,通过亲身实践、分析记忆和熟练操作各个旅游实务环节, 能够显著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在模拟情景教学法中,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从情境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创设情境,二是模拟教学。

(一)创设情境

根据心理学原理,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动力、强化和调节。情感的动力功能主要表现在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方面,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或抑制作用。所以在情景创设中应注意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这样就直接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适当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这就要求所创设的情景应该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以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情感的强化功能是指情感对主体活动巩固或改变的效能。愉快的体验能强化主体的所作所为,称为正强化;不愉快的体验则能回避或改变原有的活动,称为负强化。创伤情景时应注意激发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巩固。 1.情景创设的层次和类型

在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从直观、具体到虚拟、抽象可概括成以下几种层次:

展现实际工作环境创设情境

这是情景创设中最直观和直接的方法。如在导游业务的教学中把教室比喻成旅游车,讲台是导游在进行途中讲解的工作台,讲台下的同学们就是导游员工作的对象+ + 游客)在餐饮服务的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的工作 情 景 布 置 餐桌’收银台’出菜口等$ 创设与 实际工作环境相 符 的 情 境!能增强学生对所授课程内容学习的欲望!使 学 生 更 加 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将来工作环境中的应用$ !2运用实物创设情境

这也是创设情境中常用的方法$ 如实际工作中!话筒’

导游旗是导游员工作必不可缺少的物品)托盘’餐 具 等 是 餐厅工作必需的工具!把这些实物工具充分利用到情景创 设中!既能协助学生的练习和演练!同时也对学生 所 学 知 识和技能产生正强化的作用$ 32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随着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也使情境的创设 逐渐走向高层次$ 导游专业有其特殊的工作环境!除了在

室 内和旅游车上的工作环境外! 还有大量 的 室 外 工 作 环 境!借助计算机模拟创设室外工作环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 手段$ 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一个动态的景区或景点!从 而创设出一个导游边行走边讲解的情境!增加教学的现场 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实用性$ 42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旅游是一项制造美’传播美的活动$ 在旅游者活动的 场所!旅游企业都利用各种手段制造温馨和令人愉快的气

在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分为表演体会情境、视频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引入情境等。 1.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主角,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在课堂上或实训室进行现场表演。这种情境方法可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情景式教学是在教室或实验室模拟规定情景,将学生与教师置身于虚拟情景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如“导游业务”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等辅助性教学手段,使学生面对相关画面进行景点、景区讲解;校外情景式教学则是在实景中,或以教师为主,或以实景中讲解人员为主,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有利于调动自身潜能。 在教授《导游业务》中“地方陪同导游服务流程”时,让学生上台扮演地方陪同导游,其他的学生则坐在下面充当游客。整个教室的环境假设为地陪在旅游大巴上为客人进行沿途车上讲解。在教学活动中,它顺应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利用角色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参与的情境模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视频展现情境

视频展现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运用,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使学生身如其境,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在教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园林建筑”时,如果只是单纯的用语言讲授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布局等,学生难以理解众多的专业术语,而且也无法想象出来,会感到书本知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和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私家园林进行景像再现。视频中的优美画面和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加上配音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皇家园林的磅礴大气和苏州园林的玲珑雅致。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再结合学生所述,通过课件所展现的内容进行点评。通过视频的情境演示,可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到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图穷千言”,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方式也很受学生的欢迎。 3.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就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教授《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中“洋酒知识”时,教师带学生去本地的酒吧,现场观摩调酒师调酒的整个过程,讲述各种洋酒在调酒过程中的应用与搭配,品尝,并且充当酒吧服务员,学生在感叹调酒师手法丰富、服务员技能之娴熟时,不由自主的产生对酒水知识的渴求,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跃跃欲试的想法。这比单纯地讲要收到更好的效果。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客家围龙屋”的建造特点及蕴含的民风民俗时,就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围龙屋,现场为学生讲解围龙屋的建造具有防御性和审美性的功能,从围龙屋的布局说明也客家人内敛凝聚的性格特点。这样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激发学生较强烈的竞争情感反应,使学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实际操作能力。 4.生活引入情境

生活引入情境就是从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旅游礼仪》这门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因为礼仪知识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在教授“名片礼仪”时,教师先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名片使用的场合及重要性,学生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名片的使用方法产生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理解名片的接受与递出的礼仪、名片制作的注意事项等。在学生了解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现场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目标关注——激起情感——知识移入——加深理解——知识弥散”的情绪发展和知识认知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三、结语

旅游专业教师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境教学法能灵活的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来探究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特质,建构并维持合适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并且有效的成为信息加工主体。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愉悦氛围,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畏学为主动学。它以接纳、包容、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不过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老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情况,谁适合扮演哪个角色,学生的表现力如何,老师对整个过程的把握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要看具体章节选用合适的方法,尽量避免出现课堂气氛失控,学生虽参与了游戏,却学不到东西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9期

[2]田慧生.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07期

[3] 宋宁娜.《活动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 2009年02期

[5] 万光玲.旅游实验室体验教学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年01期

, 2009

推荐第10篇: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有重大发展,把情境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推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他首创暗示教学法,这是一种充满乐趣的、舒适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和唱歌(音乐)、游戏、演戏等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种都是一种享受。暗示教学的本质就是情境教学。洛扎诺夫说,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速成教学和人的潜力》这样说道。

国外也有不少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卢梭的爱弥儿中自然情境的利用,杜威的关于“我们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的主张,苏霍姆林斯基的大自然的书和他的情境教学实践等。

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境问题在美国教育家杜威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6]他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他主张“从做中学”。“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的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杜威还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由“思维五步”出发,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认,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1.生活展现惰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

问题情境选例

情境1(数学)

我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果进一步要问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自制教具):

这是一端相连但能转动的两根木棒,一根长20厘米,一根长30厘米。另外,这里还有三根长度不同的木棒,黄棒长15厘米,白棒长10厘米,黑棒长60厘米。现在要钉一个三角架,使端点相互连结,请同学们试试看,用哪一根木棒合适?

通过实难,学生发现,白棒和黑棒都不合适,只有黄棒合适。

由此,学生首先建立一个印象,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则三个边的长度之间有某种制约关系,某一边过长或过短都不行,那么这个制约关系是什么呢?从而正式引入课题,获得“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及“a+b>c,b+c>a,c+a>b”的数学表达式。

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直线形中线段不等关系的重要依据,应使学生确实掌握。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学结论,从而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无疑是有价值的。

情境2(自然)

在讲《叶的蒸腾作用》一节课前,教师准备好以下演示用具:烧杯(或白玻璃杯)4个,天竺葵一盆,打了小孔的木板两块和一些水,并按教材图中所示的方法,在上课几小时前将一套演示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上课后,教师先出示另一套(没有放在阳光下)演示装置,并向学生说明这一装置。然后提问:如果将这一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有什么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1~2分钟,然后让学生把各自的想法和这一假想的理由写下来。教师还应提问一些同学,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后,教师再演示放在阳光下的一套装置,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结果和他们自己假想的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转入对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机理的讲解。

教师在使用这一情境时,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提出各种假想。学生在发言中,不管提出什么样的假想,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讲下去。学生发言中,教师不要做任何暗示。在观察了实验结果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讨论几个同学最初的假想。

这一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发现”。因此,这种情境教学法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11篇:情境教学法

运用情境教学法 指导阅读教学

西南街道刘本章小学 何月娥

(本论文2001年获佛山市论文评比三等奖)

情境教学法具有有形、有情、有境、有趣的特点,它能充分创设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起学生们的注意,使学生能理解和运用,从而能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下面就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用人物的内心活动创设情境教学。

在小学阶段,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或“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可见,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线,是领会作者思想感情之路,从读入手,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以“境”动“情”,更能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阅读,把作者的感情充分读出来。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我抓住了。人物内以活动这一中心,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我”的内心,来激发学生对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模范行为的崇敬,接着,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设了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草堆里—动不动,直到生命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声呻吟,这种坚毅的意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邱少云这种壮烈牺牲的伟大情怀和模范遵守纪律的光辉形象。

二、运用人物语言、动作创设情景教学。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在教学取隆化时,冲锋号已吹响,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处在桥底下的董存瑞怎样呢?我先让学生通过理解“万分危急”和“千钧一发”等词,同时创设了一个个解放军战士正英勇地向前冲,但因敌人暗堡的机枪射击,一个个倒下的悲壮场景,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战斗形势,体会董存瑞的内心境界,从而使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最后,通过放幻灯,和读课文,让同学们体会董存瑞的动作、语言: “站在桥底中央顶住桥底,猛地一拉”、“昂首挺胸,钢铸一般的脸,像巨人一样挺立”,“坚毅的光芒”,让学生充分想象当时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英雄为国献身的坚强决心和大无畏精神。英雄的形象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脑中,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运用导语的设计进行情境教学。

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我运用电教手段,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组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进行录音,边看幻灯,创设了《草船借箭》的情景。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绘: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而且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叙述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用借箭的妙计对付周瑜的暗算,使周瑜自愧不如的事。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抗衡,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并设法陷害他。《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他们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这段导语,从情意入手,让学生全身心凝聚于对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的才干的敬佩之中,为学好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能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教学效果就能容易体现。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课文《鹅》,这是学生接触的第—首古诗。他们对古诗的语言并不熟悉,很难通过语言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于是我借助录音机去到专门养鹅的专业户,录下几只鹅在池水中昂首呜叫的声音,在上课时,通过幻灯显示出鹅在碧波荡漾的池水中悠然拨动脚掌的情景,再放录音,同时,诗句的朗诵又随着幻灯的画面同时出现,这样一个生动的画面,一种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指导理解学习“曲颈”这个重点词。学完古诗后,有的学生认为鹅“向天歌”是在招呼它的同伴,有的学生则认为这只鹅在表达自已的快乐之情。这样运用情境,既指导了阅读教学,又能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等的几点,仅作为我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当然,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能让学生引起注意,渲染气氛,陶冶情操,有利于阅读教学。

第12篇: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一、创立者

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

二、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理论依据

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

四、基本途径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二)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三)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四)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五)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

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六)语言描述情境

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五、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 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六、原则

为了使情境教学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使用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七、基本方法

1.带入情境;2.优化情境; 3.凭借情境; 4.拓宽情境。

第13篇: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 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② 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 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 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创设合理,有效地探究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品生品社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学生首先需要一个温馨和谐、平等安全的心理环境,需要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实践的自主探究环境,需要一个充满好奇疑问的问题环境,需要一个与伙伴教师互动合作的交流环境。创设学习环境要遵循“实效性”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创设学习环境,在课堂实践中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在思品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设计情境,如:在《和爸爸妈妈谈心》一课中,

通过小品表演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活动的形式,就可以为思品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品生品社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两专栏中,就通过两个典型的事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与新朋友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 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举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与雄辩家德尔摩尼的故事以及霍金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最后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中业绩斐然,再举出教学案例中我们身旁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我深信情境教学定会绽放光彩。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珍视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成长》两专栏中,就通过两个典型的事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新同学建立友谊、与新朋友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 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自立自强》一课,举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与雄辩家德尔摩尼的故事以及霍金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最后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中业绩斐然,再举出教学案例中我们身旁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我深信情境教学定会绽放光彩。

第14篇:情境教学法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 WTO后,学习英语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会英语的人将成为另一种新型的文盲了.的确,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程,那么可想而知英语的重要性了.从小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毕竟没有像学母语那样来得容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学\"母语\"的英语学习氛围, 进行非常必要的\"情境教学\".目前,我们不少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仍然不自觉的使用传统的\"满堂灌,英译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就象我们现在也一样,老师在上面卖力的讲着,而学生呢 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的看闲书,有的吃东西,还有的聊天.我当然不是说老师要处处提问学生,但至少要做到最基本的一种互动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情境教学\"呢 下面就让我来解释一下吧!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辅导)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就有情境教学的形式.一次,教师为了教爱弥儿学会辨别方向,就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爱弥儿在大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又饿又累想回家但找不到路.这时教师通过中午树影朝北的常识引导爱弥儿找到回家的路.这就是有目的地利用大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索.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电视剧中常出现这样一个情节:因一次车祸或严重受伤受打击后,一个人会失忆,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以前类似的情境,使之有似曾相似的感觉,时间当然也是比不可少的.在英语学习中也一样,实质上运用的就是这个道理:必须使这个情境和学生经验过的情境有相似之处,而学生对付这个情境又有一定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造各种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情境学习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比如在实习期间,我上的六年级的一堂汇报课,当时我就运用了情境教学法,那效果当然是相当的好.因为教的正好是第七单元At Christmas,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圣诞节这一优势,在教室布置了一棵圣诞树,树上挂满了我自备的一些小礼物,同时我还做了许多有关圣诞节的课件.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圣诞的气氛,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就自然引向主题,问同学们圣诞节的时间及上次圣诞节收到了写什么礼物,是谁送的等等,过度到所要学的句型Who is it from 效果自然很明显喽!再比如上一些低年级的课,教水果类单词的,那么除了必要的图片外,上课的时候自备些水果也是不可少的.For example,橘子,香蕉,苹果......这样易于学生记忆,又更加形象生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1)激发,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为学生的英语实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多媒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可以提供逼真的环境,制造出各种声音,描绘出各类图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心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教学情境.(2)降低教学难度,减少疲劳程度

情境教学能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全面,透彻,的感知,理解教学内容.其次,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以利用从玩中学,学中玩这一点,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得新知,而不是死记硬背.把要掌握的知识以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知识.在他们对很多的知识似懂非懂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 eg.Do the action (做动作),Find your friend (找朋友),Draw and Colour (画一画 涂一涂)etc.,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也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那么,该怎样运用情境教学法呢

其实,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我搜集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材料,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如下: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在课堂上,运用录像,投影,录音机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英语交际情景,它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学生怀着轻松愉快得心情,边看边听,积极参与对话,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如,实习期间听过一堂由贡老师上的实践课,她在教5B中的一课What is he doing 时,从电脑软件中找到了读书,走路,踏步,游泳等图片和影片,特别是他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下载了一些片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生动的画面回答问题What is he doing 这样的方式寓教于乐,而且真实,信息量大,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2,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用简单易懂的话语,作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例如:在上英语童话短剧《找朋友》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老师可以一边用幻灯打出大森林的图片,一边播放出悠扬的音乐,然后绘声绘色地说:\"Long long ago,there was a beautiful forest.Many animals lived there.There were Cats,Ducks and Rabbits.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How happy they are.同学们看着画面,听着讲述,就会完全陶醉了.3,利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展现情境.在交际活动中,体态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有很强的暗示性,有利于组织教学;它有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它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运用各种生动传神的表情,形象的语言和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力求逼真,帮助学生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smile时,老师做一个微笑的动作,在教laugh时,做一个夸张的大笑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这两个单词.如学习\"What\'s this \"这一句型时,教师把某一物用布遮上,故意装做不知道的样子,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猜一猜,根据这一情景,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这一句型的含义,无需再作解释,并引起学生参与竞猜的欲望.4,利用表演,体会情境

在所学课文内容基础上,结合课文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利用所学句型进行带创造性的表演,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让学生自己创造情景,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如在学完\"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分小组去购物的情景,购物是每个小学生已经拥有生活经验,在表演中,学生们用英语\"挑挑选选\"自己亲身感知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语言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即兴发言的创造思维能力.5, 设计游戏情景,寓教于乐

设计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情景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办法,使学生乐而好学.Bingo是一个不错的游戏,在小学书本后面也有几个,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练习数字,也可以用来练习语音,单词.如教师给每一位学生一张写有单词的卡片,然后教师随意抽读长元音或短元音,让学生画掉卡片上含有该元音的单词.第一个画完所有相关单词的学生获得胜利.也可以玩\"字母链\"游戏来巩固学生所学单词.如关于食品名称的\"字母链\":beefishamburgericeggivegetable.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游戏,如Hangman ,\"猜物品\"游戏,\"摸鼻子\"游戏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最后,有必要提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和创新游戏,使游戏形式多样化.

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方法,融会贯通,并且要考虑具体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所创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而且自然,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其次,除了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的创设环境,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靠课堂上有教师为学生所创造的景物,场景也是有限的.如:布置教室以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或是在自己的课桌,文具上贴上相对应的单词句子,以让学生手

更多的英语熏陶.还有就是充分利用好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着写自己收集到的\"英语新发现\".甚至教师可以为学生集体录制一些有关英语学习的新信息及有价值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氛围.总而言之,当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并非易事,尤其上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英语教师,那更是难之又难.不仅要挖空心思的想尽各种教学方法,还要配合以多种面部表情,言语动作.我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儿童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识结实的基础。

第15篇:情境教学法

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简介——情境教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1901~1977年)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把课文中讲述的事情的场景再现于课堂,贯穿于课堂。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置身于课本所讲的环境当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再经过教师巧妙设问,使学生得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教学手段。

情境教学法的依据是近代产生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大脑的潜能,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克服单调和乏味的练习。根据脑功能的定位说,人的大脑的右半球管理形象思维,大脑的左半球管理抽象思维和语盲,由于情境教学法在学生感受一定情境时,展开想象,同时加深理解与掌握教材,这样不仅有助于开发大脑的整体功能,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智力、心理、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客观情境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实际演练与情感体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能够取得协调而统一的全面发展,因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1)形真情真。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亲切感。 (2)情切。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3)意远。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学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教学内容中的情境中。情境教学所展现的广远意境激起学生的想象,而学生的想象又丰富了内容。

(4)理蕴。理寓其中,即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就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或一组围绕教材中心展现的具体情境。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获得的理念,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是有血有肉的。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

1.选择案例

首先,所选案例要同学生所学内容相接近。这是由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决定的。案例选择时,要注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以便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其次,案例要力求简洁,使之能在上课时间内完成。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失去了演练的意义。同时又要求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提出多种见解。

再次,案例应当是不完整的、缺少最终结果的。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2.课外准备

首先,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将学生分为三到四个模拟演练小组。

其次,各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本组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安排。例如,对演练所要求的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安排进行课下练习等。再次,要加强各演练小组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以便教师能及时给予指导。为了发挥各小组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做,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各小组之间的沟通。

3.课堂演练和答疑

当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就可以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正式的模拟演练。每组演练结束后,其他小组和教师均可针对演练内容和提出的方案进行质疑,演练小组答疑,双方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本阶段应当是由学生主导的阶段,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不打断学生的演练。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演练的完整,防止影响学生的思路。

第二,暂不评论。每组演练结束以后,教师暂时不评论,以免对后面的演练产生影响。

第三,要控制。主要是指在答疑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场面,使之既保持课堂的热烈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偏离主题,影响教学效果。 4.分析总结

演练结束后,要进行分析总结。

首先,各演练小组要对本组的演练进行介绍、分析和总结,以便相互了解。

其次,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演练小组的方案和演练内容进行总评,尤其要找出学生在演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也要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查找根源,给学生以启迪。

三、情景教学法的要求 1.多途径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运用实物作道具,创设对话情景场面,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也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2.在实施教学中,要抓好“四导”

(1)当好“领导”。在情境模拟演绎过程中可能由于涉及的学生人数有限,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无法获得亲身体验,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再加之学生的即兴演绎,可能无法充分了解教师的意图,随意想象,偏离授课的主线。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驾御好课堂,做好全局的领导。

(2)做好“指导”。进行模拟情境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关注学生对所学的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应对模拟过程中学生的仪表姿态、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应变与解决问题等相关的思想、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等综合表现做好教育指导,以全面提高同学的整体素养。(3)有效“疏导”。当情境模拟活动限于困境或在小组发表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应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信息加以启发或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促进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4)注重“引导”。在模拟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的训练,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推到“第一线”,推到“前台”,放手给学生,并鼓励创新。

3、运用情景教学法还要讲究新异性、生动性和启发性

(1)形式上的新异性。情境是学生感知事物关系和过程的刺激物,一旦情境在学生眼前呈现,就成为学生的感知对象。但是,如果情境是常见的、多次重复的东西,则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时,必须首先考虑情境的新异性,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情境的热情。

(2)内容上的生动性。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开拓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提出一些典型而深刻的问题,并为之创设一个新鲜的情境,造成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心理情态,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是有积极意义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有赖于形式上的新异性,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生动性。要使学生在对问题情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时,不仅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而且还得到认识事物的乐趣。

(3)方法上的启发性。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神情动作、语言文字、音乐、图画、电影、直观教具、模拟实验、参观、实习等等。情境本身不是教学目的,而只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手段,因此,在具体实施情境教学法时,必须从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出发,注意方法上的启发性。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情境时,从中受到启发、发展智力。

案例:

情境教学法在艺术插花课中的应用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必须在特定情境中,通过特定的教育、学习特定的内容,才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一般来说,知识的形成与运用是学习者(学生)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信息及其组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制造或创设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生在此情境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技能。

那么,职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教师该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专业需要出发,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熟悉专业对本学科知识的具体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在教学中主动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扩充,拾遗补缺专业教学中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以职业情境教学为基本载体,通过创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建构知识,使专业基础课既能满足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更突出地为现行专业教学服务,实现专业基础课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相融合,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树立职业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将专业基础学科的潜力得到最充分的挖掘,使广大职校学生能“学有所获”,笔者从事多年《艺术插花》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如何创设情景,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专业认识

《艺术插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它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也说过:“走出教室,步入社会生活中,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艺术插花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情景,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先前的生活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入社会、行业,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体说来,就是依据专业的特点,找到专业、生活和学科的通融点,把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在上《艺术插花》之前,首先播放我校历届举办的艺术插花比赛的实况录象和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花店等,让学生从生活、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插花艺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避免所学知识远离专业,脱离生活,使学生在获得相关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的前提下,焕发出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二、创设媒体情境,激发专业学习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变得更加容易,为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教师应抛弃满堂灌的传统观念,在研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让学生多看、多听、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最大化的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的创设媒体情境,利用现代网络进行专业情境教学,使事物化大为小,变动为静,突破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弥补感官刺激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例如,在讲解《插花流派》一节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东、西方插花的经典作品,同时让学生充分地加以对比,使学生深动、形象的理解东、西方插花艺术历史源源和不同的风格;再如,在讲解《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一节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从网络下载和画册里收集到的相关的文字、绘画、书法等内容,从而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和表现技法。通过创设媒体情景,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气氛活跃,学生也很好接受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又如,在讲解《常用与插花的植物材料》一节之前,从网络里下载常用于插花的植物彩色图片相关的文字说明以及所代表的含义等,如一:南天竹,其枝条挺拔,分枝少。它的二回或四回羽状复叶互生于茎的上部,好象一把美丽的小伞,很适宜作丛林造景;如二:苏铁,它具有大型革质羽状复叶,叶片良绿,其美丽大型的复叶片在插花时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也可以修剪成各种图案花纹,是常用的衬材之一,如三:天冬,茎分枝多,叶状枝细小,簇生成丛,淡绿色。插花时常用它作填充叶或下垂枝叶,可使整盆插花充满生机,等等。通过多媒体设备,学生可以跨越时空和季节,及时观察到各种各样的花材,同时也可以节省教师上课的成本,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创设情感情境,提高专业水平

这种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凭借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目标达成的实际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恰当的体态语言以及借助各种手段,如音响、图像、挂图等,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在这些情境中把那些空洞乏味的、抽象的语言符号,赋予形象鲜活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插花艺术赏析》一节时,让学生观赏几件作品。作品一:《一岁一枯荣》用两扎榕树气根,几条白色菊花,创作出枯木寒林,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意境。是一件在用材、构图及意境上,既运用传统手法,又不为传统手法束缚,十分清新可爱;作品二:《百舸争流》,用两片新采芋叶、两枝初放剑兰,表现出风帆景然、桅杆高耸、彩旗招展、乘风破浪、迅速前进的景象。芋叶呈多角形外伸、剑兰以弧线上挺,红花绰约,感觉则是轻的,迅疾移动的,达到调子则快、形象明确,想象丰富的效果;作品三:《腾飞》,利用树藤的自然形态、略加剪裁,衬以花叶绿萝,几朵紫菊,便见一条昂首骄龙凌空腾飞。构思颇为奇特、构图简洁、洗炼,作品生气蓬勃、意蕴深刻。作品四:《奥运之花》,作品中高高耸立的一支百子莲,其名称、形状、色彩和高耸独立的处理,使观赏者很容易联想起奥运会上的冠军,奥运会的火炬,奥运会的会旗……那彩圈,也会使人联想起奥运会的会微,那器皿底的小竹帘,到底是运动场上的跑道?还是游泳池中的水线?那一大束插在瓶口处的珊瑚草,是奥运会上沸腾的人群?还是献给冠军的鲜花?……抽象手法与写意手法十分相似,两者在选村时都十分注意材料与主题的联系,只不过写意手法侧重于材料组成具体形象与主题的联系,而抽象手法却侧重于材料的个别形象与主题的联系。

艺术插花欣赏课,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专业设计上。而对美的认识,需要一定的氛围,更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通过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感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但产生对美的共鸣,焕发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而且使其在欣赏他人作品时,还能够找到专业创作的灵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创设表演情境,发挥专业特长

学习完《插花的方法和步骤》一节的理论课后,在接下来的实践课中,笔者首先创设不同的意境,要求学生根据需求的不同,如庆典用花、新娘用花、拜寿用花等,自己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花篮、花盆或花束等,老师最后再进行点评。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根据设计要求,大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材,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通过学生的表演来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记忆。笔者也充分利用学校每年开展的职专教学成果展活动以及相关的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挥专业特长,也突出职教特色。

以“实用”为目的,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出各种教学情境,使职校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都能触摸到专业的影子,感觉到专业基础课的实际意义,提高其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兴趣,实现职校专业基础课的特有价值。

第16篇:南通情境教育学习心得

为了儿童,在漫漫求索中创新 ——记南通情境教育学习之行

合师附小二小 王艳

2014年3月15日,我和代丽丽、吴小兵、王小强三位老师一行四人沐浴着春风,赴南通参加了合肥市第五届书香校园研讨会。与以往的学习培训形式不同,此次我们走进通师二附,身临其境感受学习情境教育,印象颇深,感受颇多。

一、校园浓郁的情境教育文化

一早随上学的脚步走进通师二附的校园,眼前赫然出现一排展板,第一块展板上书:魅力母语。顺着展板陈列的位置走过来,欣赏了通师二附六年级组开展的“魅力母语”系列活动的学生成果,八个主题纵贯古今,从展示的作品上看,学生们是得费好一番研究的功夫才能达到的深度。后来听了施建平校长的介绍才知道,这块展板并不是特意为我们这次学习而作,通师二附一直以来都会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不同主题的情境教育活动,并在校园里开辟场地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我的耳畔不断传来师生之间的问早声,寻声看去,校门口一位值班教师在和每一位进校的学生打招呼。

信步走在校园的小道上、操场上、教学楼里,无一处不书写着这个学校的历史和现在。操场上,从教学楼传来的朗朗书声令人沉醉;科技楼里,杨利伟的题词振翅欲飞;童话楼里,一个森林小屋仿佛正讲述着神奇的故事„„教学楼的墙壁上,展示着孩子们的智慧,一年级的小朋友写道:今天,我们在黄老师带领下来到好东绿地,看到了青青的柳树,金黄的迎春花,还有一大片碧绿的小草„„

升旗仪式上,老师有力的指挥着全校师生高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的老师,述说着南通历史上的今天,抒发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全校师生缅怀历史,不忘南通之耻,就连在一旁观看的我似乎也暗暗立下志愿要做点什么。

二、治学严谨的情境教育导师

要说南通二附有什么,还真是刘禹锡的话在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小阁楼里,有一位小语泰山:李吉林老师。施建平校长介绍说,李吉林老师虽已古来稀,但仍然坚持每天到研究所上班,只要看那小阁楼上的门是开的,一定是李吉林老师早早的就到了。

李吉林老师亲自为我们从合肥来的两百多位老师做了一场讲座,讲座的题目就是《为了儿童,在漫漫求索中创新》。李老师述说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像一支遥远的歌声曼妙而来,像一杯醇厚的酵酒引人沉醉。李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思考者,思考有什么阻碍孩子的发展,再去解决问题。李老师说:没有单纯的科学,科学背后都有一个精神,要解放儿童、解放思维、解放双手。李老师说:用什么来填满儿童的灵性世界、唤醒儿童沉睡的力量?不要把孩子的灵性弄掉了,想象是儿童的财富。老师对孩子要有无与伦比的爱,而且自己要有想象力。李老师还说:做事要坚持。“我喜爱涌浪的一往无前,向往大海的奔腾汹涌„„”李老师用一个个经历,支撑起情境教育的天空,为孩子们描绘动情的世界。 施建平校长在给我们介绍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时用了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关注孩子的一生。施建平校长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从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构建支撑一生的精神、培育享用一生的智慧、夯实相伴一生的学识、提高发展一生的能力、培养受用一生的习惯、增强恩泽一生的体质和打造幸福一生的个性八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通师二附构建情境教学文化氛围的做法。

三、追随奋进的情境教育新秀

通师二附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追随李吉林老师的脚步,在李老师的引领下,劈浪前行。印象深刻是观摩的几节课上,学生的能力的确很强。

唐颖颖老师执教的一年级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我是快乐的笋娃娃》,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课文,阅读相关儿歌,在指导朗读中化身笋娃娃,在想象春笋破土而出的生长过程中理解词句,感悟笋娃娃为了生长排除万难的精神,把阅读、观察、想象、说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生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戴年明老师执教的《鸟语》,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借助想象,通过与鸟儿对话的形式,并适时创设情境、设计口头练习,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明白鸟儿的语言。

六年级的“魅力母语”主题探究在八个班平行开课,有的探究古诗文中的马、柳树,有的探究楹联、成语、宋词、小古文,还有的探究姓名文化、乡音文化,每个老师从不同的侧面带领学生挖掘母语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几节课听下来,让我叹服于课堂容量之大。从学生的发言情况看,学生自己所学和所做的研究绝非课堂接受知识之简单,这说明学生有扎实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唐颖颖老师执教的课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语出惊人:小燕子的尾巴剪绿了柳叶。课下,我拉住这个小朋友,不停地夸他,他说:有句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燕子的尾巴也像剪刀,不是也能裁出柳叶吗?这不就是李吉林老师说的想象是儿童的财富吗?我们的老师,不要把孩子的灵性弄掉了。

张晓风说: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作为一名教师,我该做什么?情境教育推广这么多年,李老师还在求索创新,的确,年轻的我该要做点什么。

2014/3/20

第17篇:语文情境教学法

语文情境教学法

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教学设计 关系 处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 发展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现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之前,“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这一课前的准备——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能够切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教材的具体特点和个性,又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水平的标尺,也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最注意的方面,因为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程度的重要标准。可见,一堂好的阅读课,一堂高效率的阅读课,无不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师的精心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本人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语文情境导入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 艺术 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互通交流探讨。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 规律 ,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学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应谊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人文 教育 的着眼点。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那么就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语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达不到精神层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的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教风。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在顾及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语文课堂应成为“快乐之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人文教育充满想象和创造;人文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象,悟出意蕴和道理。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3.语文学科肩负着丰富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重任。担负此重任的基本途径就是将语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教育离不开学科知识的教学,但绝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语文学科虽然反映了人文精神的精华,能够给学生人文素养的成长提供各种有益的影响,但它们不等同于实际生活。回到现实当中,现实生活给予学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素养成长作用更为有力、更为实际。

四、处理好教学步骤简化和中心环节强化的关系问题 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非常强调教师的阅读课设计要简化教学环节,这并不是说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简化了,我认为教学步骤是要简化,而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强化、细化。要处理好这一对关系,首先是教师要吃透教材,抓准重点难点,选准切入点,比如《风筝》的教学,可以从分析课文开头的“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切入,也可以从分析课文结尾的“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与冷气”切入,还可以围绕课文中间的“我”破坏弟弟的风筝切入。这种设计灵活性强,全凭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摆脱了千篇1律、不分轻重的机械而又繁琐的教学模式,解开了束缚教师手脚的框框,也解放了学生的思想,真正体现了教材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 其次是中心环节设计时主问题设计要起到以简驮繁的作用,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且带动全篇的阅读研讨,切忌设计一连串是非判断类的问题,既把教学环节复杂化,又不利于教学中心的突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中,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皇上为什么会上当受骗?”这样的问题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的思维就可以活跃起来,从皇帝自身、诚实的大臣到狡猾的骗子一一加以剖析,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又比如针对描写比较细腻,情感比较丰富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可以设计一个统领全篇的语言品味题,如《春酒》一文作者擅长在细节描写中见真情,因此,在初步感知环节后,可设计这样一个中心环节:请勾画出文中精彩的细节和生动的语言,读一读,尽量读出情趣,并说说你的体会。这样的设计看似随意,却匠心独运: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空间内,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才会有潜心的揣摩,深刻的领悟,会心的微笑,真切的表达。

另外,针对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可为学生设计一种简单而又中心突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也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组内探讨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从旁指点;解决不了的或推荐出的重点问题拿到课堂上来交流;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相结合。也可以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必要的讲解还是需要的,当然讲解要精练,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应该说,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只能说是一个预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能以不变应万变,尽可能地处理好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但我始终相信这样一点:预设越充分,即教学设计越到位,课堂教学生成的组织就越有把握,语文阅读课的生命力才会越强,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越高。

第18篇:情境教学法学习心得

情境教学法学习心得

通过情境教学专题学习,我认为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非常适用,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为数学建模呈现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恰当选择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游戏情境、真实情境、虚拟情境、故事情境、模拟情境、协作情境等情境教学法应结合学生和教材有机使用。通过学习我还明白了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3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

4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情景教学法的几点心得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它能使 师生之间关怀问辩、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沉浸于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纯洁、博爱的氛围之中,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体验。教师创设情境教学其目的在于:(1)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使教学具直观化、形象化,更具震撼人心的作用;(3)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等。

情景教学法意在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有机地整合到新规则中去,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和碳酸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它的诸多优点:1.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兴趣。2.实现学生平等参与。3.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4.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19篇:情境教学法[推荐]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学习内容合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加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意愿,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近年来,国内外教师和学者对英语口语情境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外对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标准或原则,情境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师的准则等方面。相比而言,国内的研究则偏重于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研究,如提出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原则与方法,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对口语知识或口语技能的掌控能力等。并且大部分研究和探索是以普通本科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以高职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和探索甚少。基于此,为找到能够切实促进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词汇产出能力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尝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试图通过教学实验回答以下几个具体问题:1)情境教学是否有助于扩大高职生的英语口语词汇的产出数量?2)情境教学是否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口语词汇的产出质量?3)情境教学对高职生口语词汇的产出能力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面?4)情境教学是否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的09级非英语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各30人为实验对象。并对这两个班(一为实验班,一为控制班)同时进行了为期17个周的教学实验,通过问卷、访谈以及软件分析对其实证研究,其中在实验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而对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实验结束后进行后测和相应的调查问卷,并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测试数据和问卷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情境教学有助于扩大高职生的英语口语词汇的产出数量,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2)通过学生自身对情境的设置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词汇的产出质量。

3)情境教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由接受性词汇向产出性词汇转变的能力。4)情境教学法除对学生英语口语产生积极影响外,还对语言理解与应用写作等方面有帮助。根据研究发现,笔者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和未来研究有待改进的方

第20篇:简笔画情境教学法

简笔画情景教学法

“兴趣是好的老师”,但就目前的英语学习现状来看,学生被动接受英语学习,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再加上缺少母语环境,导致最终有许多“哑巴英语”。简笔画情境教学法是将英语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简笔画,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使英语学习更生动形象,简单高效,以此来激发生学习的兴趣。它能省掉很多的语言讲解,可明显地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它不受时间、空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更简捷、更方便、更灵活、更具有动态生成性。

简笔画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简笔画教字母

英语的大小写字母有52个符号,要让学生识别并记住这些符号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如果引进了简笔画,顿时会使学生兴趣倍增。

二、用简笔画教单词

教单词可以用实物和图片进行直观教学。但许多实物是无法搬进课堂的,图片也并非应有尽有。如果掌握了简笔画,就可以把广阔世界的万千景象搬进课堂,建立英语和形象之间的直接联系。大到鲸鱼大象,小到老鼠蚂蚁,远到埃及的金字塔,近到窗外的鲜花,都可以在几秒钟内用寥寥数笔一挥而就,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口舌。课堂上顿时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三、用简笔画教语言知识

教材中的许多语言知识,要用英语来解释很难说清,倒不如画上几幅简笔画,一看就明白了。例如,教“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的区别,通过简笔画,就一目了然了。

四、用简笔画教句型

句型操练如果组织得不好,往往比较枯燥。但如果配上了简笔画,再把对话中的关键词写在画下,由于有画面的情景作提示,操练起来就容易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五、用简笔画教对话和课文.单词、词组、句型可用单幅简笔画,语法、对话和课文则可用连环画式的多幅简笔画。利用多幅简笔画教对话和课文的方法,就是将一篇文章或一段对话分成若干小段,然后根据每段中包含的信息,配一幅简笔画。 把关键词写在画下面,通过词联想到句,通过句联想到段。最后,看图复述,就是要求学生看着简笔画和关键词,通过听音跟说和操练,用自己的话将整个小段复述出来,最终把全篇文章复述出来。

这是把视听说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实现语言的真实性,生活化,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这也是“点线面体”结合的立体式的教学,,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创造性思维,得到立体的发展。最后,用这种方法教学,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都会有收益,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学习情境教学法心得体会.doc》
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学习情境教学法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