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

2020-04-2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

其实,一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会自然的想到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仍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效果,但不是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应有所取舍。因为,这些资源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一定学习特点的学生。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时,要贴合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如果统统采用“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它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推荐第2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然而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行业服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能生动直观地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 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 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 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培养。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教学 应用

引言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这样一来就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不良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对书本和老师不能怀疑。在课堂上,险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容许学生随意打断教师已制定好的教学计划的,学生也决不敢这样做。这种思想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地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才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教育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知道,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与传统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 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程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二、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三、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 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提升。

四、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 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 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仁芳,沈文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关于教师角色的探析》[J].天津:数学教育学报,2005(1).2.康从英.《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4(下).94-105.3.顾炎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学研究.2004(4).

4.陈旭远、黄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

5.郭英楼.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 6.邓俊波.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7(3).

推荐第3篇: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原创 加入时间:2008 修改时间:2008-12-13 11:06:00 点击次数:487次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诸丰清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首当其冲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可是时代不同了,一只“狗”(防火墙)、一只“猫”(调制解调器)、一只“鼠”(鼠标)才是风尚和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信息技术广泛而充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道路上,我以音乐教学为突破口,做了一些尝试。 受限于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学校都没有音乐教室,最多只有几架风琴、电子琴,一些音乐器材,几台录音机。传统的音乐课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弹琴,学生唱,录音机放,学生听,学生只是按着老师的要求被动地去接受、去学习。他们接受的最多的还是“听、唱”的训练,没有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训练,如听与动、听与想、听与感觉、听与实践的训练,特别是农村学生没有相应的乐器,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美国一个图书馆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参与操作的重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来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矛盾。

在教唱一些歌曲特别是电影、电视剧歌曲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就歌曲而教歌曲。学生只能感受旋律的优美,而无法深入地领会歌词的内涵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在用计算机教学时,我事先收集一些歌曲的相应的电影、电视剧片段或优美的画面和图片。上课时,用超级解霸、东方影都、金山影霸、ACDSEE等软件来播放片段或欣赏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或图片的欣赏来领会歌词的内涵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旋律的优美。如教唱《雨花石》时就观看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片段;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就播放《祖国的花朵》;教唱《我的祖国》时就观看故事片《上甘岭》。通过观看,学生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故事内容中去,更加深刻地领会歌词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一些歌曲本身就可作为舞蹈的伴奏曲,如《转圈圈》、《瑶族舞曲》、《森吉德马》、《摘草莓》等歌曲。在教唱或欣赏这些歌曲时,可让计算机做一个“舞蹈教师”。我把相关的舞蹈教学带用计算机来播放,让学生跟着画面一边唱,一边跟着学跳舞。如在进行《瑶族舞曲》乐曲欣赏时,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借助音像的播放,学生边听边跟着画面做甩袖、转圈等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尽情地想象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和优美景色。

在欣赏教学中往往会介绍相应的作曲家或演奏家,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很短,只能知道大概情况。此时,我会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网址,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相关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通过上网查寻,学生对贝多芬、莫扎特、肖邦、舒曼、冼星海、聂耳、华彦钧等了解得就更加透彻了。

对于乐器的介绍,课本中只出示了乐器的图片。但实际中,学生(包括教师)所接触的乐器非常少,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会演奏。教学中这部分是最难教学的。我就设计了一个关于乐器教学的课件。把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中的各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当课件运行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点击相应的乐器名称,就可看见相应乐器的图片,了解乐器的构造、音色、音域和演奏方式,并试听该乐器演奏时的音色或欣赏用该种乐器演奏的有名的独奏曲。通过课件的运行,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加深了对这些乐器的印象,甚至还可以激发学生去学习这种乐器的愿望。

在音乐教学中,用所给的音按所给的拍子和节奏完成旋律,或用所给的音为所给的歌词谱曲的训练是很多的。学生的音乐思维不够敏锐,对此部分内容的训练相当困难。学生用笔去写时,心里对所写的旋律不甚了解,有可能是随意、杂乱无章的拼凑,编写的旋律不优美、不流畅、不生动,甚至是不和谐音。此外,学生还没有达到边写边哼唱的能力,即“所写即所听”。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计算机中装入《作曲大师》软件。该软件分简谱版和五线谱版,具有谱曲、演奏、填写歌词,打印歌谱、超级电子琴、多声部重奏的功能,学习时非常容易上手。我让学生用此软件来进行谱曲的训练。学生可按常规的方法把乐曲谱写出来,每填写一个音符,就会听到相应的乐音。等全部写完,让计算机全部演奏一遍,试听效果。如果不满意,还可继续修改,直到成功。如果认为这种方法过于迟缓,还可用超级电子琴来演奏,软件会自动把刚才所演奏的音转换成乐谱。根据需要,还可模拟各种乐器来演奏,试听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最后,把自己的“创作”转换成MIDI音乐,或者把乐谱打印出来。学生从这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尝到了当一个“作曲家”的自豪感,从而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是幸运的,他们生逢信息时代的盛世,他们的思想和感官神经,是为数字化而生的,不用多媒体的手段就无法燃烧。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学会了计算机知识,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音乐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推荐第4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进入了中学课堂。传统化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媒体如标本、模型、挂图等,已被现代多媒体技术所代替.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能最人限度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对各种化学实验和反应原理进行模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优化课堂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协作与参与,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获取知识效率。

一、微观知识“实物化”

化学世界就是微观世界,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对微观世界进行客观的、准确的描述与验证,也很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想象和模拟微观事物。比如: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与限度、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实物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理解化学原理。

二、抽象内容“具体化”

化学其基本的化学用语,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量等很难描述与表达,学生在思维上很难建模、理解与掌握,原因之一就是内容太复杂、太抽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会使教学变得十分轻松而愉快,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到“碳的同素异形体”,可利用《三维分子模型》中的分子模型库直接把金刚石、石墨的分子模型打开放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有球棍模型,也有比例模型,同时可以进行宇符模型与框架模型间自由切换,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动画模型,很容易比较金刚石晶体的空间网状以及石墨的层状结构,进而很直观地对两者性质的不同进行比较。

三、零乱内容“网络化”

中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比较零乱散杂,内容比较多,若采取分散记忆,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知识掌握得不深刻.若把零星分散的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进行梳理、归纳,使其知识化,条理化,网络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与记忆,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灵活运 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搞好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的有关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应鼓励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推荐第5篇: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仁厚里小学 郭英蕊

信息技术是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单一的教学逐渐向多元化教学转变。这对教师的教学角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为学生学习结构的改变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不再只关注课本知识,不再单纯地学习读写,不再一味地死记硬背。任何概念的解读都可以到网上查询,所以概念的讲解和术语的了解逐渐退出课堂的主要位置。与此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对学生搜索能力进行培养,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新的任务

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教学情境,去影响和改变学生情感的内容和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做到该喜则喜、该怒则怒,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其思维的升华。

我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课文所描述的事发生在1949年,那段历史背景离学生所处的时代有一定差距,为了让学生理解甚至进入当时“特定”的环境,上课我用多媒体播放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盛况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特别是当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今天成立了”时,主席台下人民群众欢呼、跳跃的场面此起彼伏,很好的起到了辅助作用,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了情感上的共鸣。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制作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真实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 主人。

如在教学《鲸》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从未见到过鲸,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鲸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图文结合,更好的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知道了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原来是鲸,很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这一课教师巧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奏好了这堂课的\"序曲\",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知识难点

小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课文,我们既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动画再现课文当时的情景。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五年级的课文,学生在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时,我为学生出示了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知道哪是“月”哪是“星”。在教学“毁灭”一段时,课文中只用一段话进行了描写,学生很难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只有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才能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体会到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野蛮行为,使之突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时,先让学生观看“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片段,再指点学生体会“暖”实指心理暖,表达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则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历史情境的再现,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四、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例如《詹天佑》一文在教学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准备了详实的关于詹 天佑的身世及工作情况,当时旧中国的内忧外患等资料,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使学生从心底深刻地感悟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像《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要求学生体会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这些高科技知识,我课前上网查阅、搜集了大量有关科技发展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了一个资料库,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了解到了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学生从情感上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科学的教育,同时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应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直观形象中感悟知识。

教师在教学归类识字课《比一比》时,设计了“一匹马和一群马”、“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一只羊和一群羊”、“一支铅笔和一堆铅笔”、“一个西瓜和一堆西瓜”、“一棵白菜和一堆白菜”等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群”是数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会动的物体;“堆”是指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多指无生命不会动的物体。这样学生理解“一群”、“一堆”就比较容易了。

六、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操作上,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点鼠标,就能在短时间里直观形象地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提示道理,拓展知识。同时,教师还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避免操作时的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从而赢得教学时间,使课堂练习和内容更为广泛,新知识巩固更为扎实,为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提供了保障。

自从多媒体进教室后,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在课堂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提高。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只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考虑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更为有效,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低段语文教学中更放异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个体的针对性,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具有适应性,但是并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而多媒体和互联网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接收知识的不足而有针对性地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来学习。这就是自主式学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这种自主式学习很有可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不妨将自己的课件放于网上,提供给学生共享。学生在家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课件内容找到自己课堂之上的薄弱点,进而借助互联网来查询弥补。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人机交互自主独立学习,不仅培养了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观点。如果教师有条件可以在网上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当然,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一定要肯定多于批评,要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式的学习之后,确实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如何使这些东西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之上利用多媒体解决重难点,尤其要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哪儿,从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学习。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几个问题来让学生回答,效果更好。 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可以及时迅速地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不能忽视的作用,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不过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任何教学工具都有它的使用性。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得到肯定,但是教师要从内心清楚其利其弊,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参与,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推荐第6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湖北南漳 霍效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应用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创设情境,解剖化学难点,优化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教学媒体已逐步进入了课堂。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媒体如实物、图片、模型等,虽然形象、直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求知的课堂情境、成功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渠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的缩影作用,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份以及于谦的名诗《吟石灰》,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深刻的理解,效果颇佳。再如教“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播放溶洞的视频文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形成蕴有千姿百态钟乳石、石柱、石笋的溶洞的化学原理,学生为自己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而兴奋,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解剖化学难点 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开展。例如:初中化学原子这一节,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一思想。这些内容很抽象,讲述时描述也很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吃力。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播放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金属汞这一实验的视频文件,再运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模拟演示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更小的氧粒子和汞粒子,这些粒子进行重新组合,每2个氧粒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许多多汞粒子聚集成金属汞,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试验

初中化学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无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学起来比较抽象,学生既要理解课本中的文字说明,又要发挥想象力,有时也不易弄清楚反应原理。如工业制氧、石油炼制、合成橡胶、制造塑料;我国对沼气的开发利用;钢铁冶炼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在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化学反应流程,使学生获得多纬信息。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危险性强,污染严重,操作困难,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使用Flash动画模拟这些特殊实验及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四、应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掌握包括三个阶段: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这几个阶段是紧密相联的。为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从探究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入手,抓住制约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其优势,进而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达到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增加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量和知识量(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去调动信息资源,还可以将具有逻辑判断能力的交互式媒体与视听媒听结合起来,大大提高教学密度,而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必然会加快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五、应用多媒体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一条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自觉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主体,教师则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就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课教学中,对于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或者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以及问题“在泡沫灭火器中能否用碳酸钙代替碳酸钠?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为什么?”等问题,老师先不予讲解,而是制成相应的教学软件先让学生动手在电脑中验证,并找出原因,最后学生再用药品实际验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又如在化学活动课中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学生分组用电脑绘制一份《化学报》,要求有刊头、有插图、有所学各项化学知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等,形式各异,内容不尽相同,格式不限,要求学生制好后打印出来。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既充分应用了电脑知识,如打字、排版、绘图等,又使自己的化学知识系列化,并形成自己的创见,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发挥,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培养。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为教学服务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避免一些误区:⑴不能用多媒体的高“技术含量”掩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⑵不能滥用多媒体,忽略与学科的整合;⑶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而颠倒了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⑷不能用多媒体教学全代替化学实验教学;⑸更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的效果,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⑴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⑵龚从荣、何浪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⑶孟庆宏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⑷高正华、任德武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习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⑸余敬忠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CAI时的几点思考《中学化学教与学》

推荐第7篇: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单位名称:长子县第一中学 作者姓名:牛 莉 汪燕妮 通讯地址:山西省长子县第一中学校 联系电话:13994636671 邮 编:046600 邮箱地址:niuli20000@sohu.com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正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已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1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1.2 多媒体在生物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生物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比如在现代生物技术部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深莫测,我们用flash课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转入DNA中,从而改变了被转入基因生物的性状的过程;对于“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对于科学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奥秘、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体细胞克隆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所模拟出的事实和现象是中学生物实验或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的良好教学效果。

多媒体同传统的直观教具: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相比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些反映着自己教学意图、思路和观点的,形象、生动、具体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教学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同时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另外,讲述DNA的复制一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这节中加入动画演示,学生就会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复制过程,而不是干涩的抽象的理解。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多媒体同时,还要注意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2.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1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所以,根据每堂课的目标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关键。

2、2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其它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水分代谢部分,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看到的是植物细胞正常状态和分离后的状态,而原生质层失水逐渐收缩的过程是看不到的,而且耗时太长造成与教师的讲课内容脱节,我们可以模拟此过程的Flash动画,用几秒钟的时间展现整个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动态过

程,使学生对渗透作用的过程一目了然。再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花的开放过程等,用多媒体课件在很短的时间内模拟显现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迅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如青蛙捕捉害虫,整个过程只有1/20秒,肉眼是看不清楚的,但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慢慢地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清楚。摆脱时间的限制,学生看到的是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增强了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密切配合教师讲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部分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用课件过多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这样反而会使学生对知识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3 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而课堂教学过程应用多媒体课件时,仍需发挥教师的这些作用。因而要求教师要会将课本中的现成的、结论性的内容变为具有探索性的资料、信息,精心设计,会合理安排信息,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能力。与此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生动有趣的导入,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例的讨论分析,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等等。而绝不能只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阅读大量信息资料,只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做题,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交流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2.4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略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比如在“转录和翻译”这一节中,从DNA的转录到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通过Flash动画演示,学生理解了这个过程。但至于“最终翻译的产物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

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与进行转录的基因序列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涉及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学生有可能就想不起来了。所以随着Flash动画演示的进行,我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简图,把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前后联系起来。告诉学生,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与转录成的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而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又与相对应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所以mRNA上的密码子就决定了哪个位置上应该是哪个氨基酸。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整个动态过程,而且对这个知识点也能作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概括。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及教育教学行为指向》 中学生物教学06年第7期 2 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 任玲玲:《信息技术在复习课中应用与体会》 中学生物教学 06年第9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推荐第8篇: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正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生物教学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二)多媒体在生物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运用多媒体同时,还要注意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二、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所以,根据每堂课的目标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关键。

(二)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但是部分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用课件过多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这样反而会使学生对知识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师要会将课本中的现成的、结论性的内容变为具有探索性的资料、信息,精心设计,会合理安排信息,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能力。与此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生动有趣的导入,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例的讨论分析,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等等。而绝不能只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阅读大量信息资料,只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做题,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交流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整个动态过程,而且对这个知识点也能作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概括。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及教育教学行为指向》中学生物教学.06年第7期

[2]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任玲玲:《信息技术在复习课中应用与体会》中学生物教学.06年第9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数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复杂实际应用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用代如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们就可以运用课件来演示将二元转化成一元的过程,通过演示学生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

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推荐第10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

一、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学习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技术能力的熟练运用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来决定。

三、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非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第11篇:在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朝鲜族中学 宋桂芬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搜集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料信息,充分利用因特网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 网络 课件 角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当代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教学方法简单,手段陈旧,一本教科书加一只粉笔。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本人结合自身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会,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语学科属于文科中较为复杂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导致在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依赖性更强、更迫切。一般来说,语言能力的学习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听、说、读、写和译。而每个环节的语言学习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创设一定的情景,营造适宜的气氛是语言课的一大特点。而中国人学习外语所欠缺的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用特定的词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录音带,录像机,VCD教学光盘,计算机制作课件和使用电子读物,它们无一不是想把声像材料应用到课堂,创设适当的语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好所学的知识。

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英语课堂,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直观形式,有效传递大量信息,综合训练各项语言技能,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

1 中应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图、文、声与一体的特点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广阔视觉的空间,刺激学生敏感的视觉神经,令学生专注、留神,认真观察细节,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的理解力增强,有助于机械性和意义性的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很重要也很必要。

二.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计算机的应用。 把计算机视为一种教学工具,是提供一种比其他视听教具更有效的、更便捷的学习方法,并能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和教师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老师的主导和设计,光有计算机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不仅仅提供语言材料给学生,还能赋予学生一种辅助力,让他能使用、了解、学习语言。计算机作为语言教学工具,不论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最重要的是人的活动,以及计算机如何帮助人以更快更好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预定教学目的,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

计算机为课堂英语教学创设逼真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英语不同于母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能用英语作为一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沟通。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言语交际情景,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掌握往往出现脱节情景。由此可见,较为真实的情景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向学生提供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计算机的一体化特征能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较为真实、自然的教学环境,有情有景容易传递信息。

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一个虚拟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语言环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语言功能项目从浏览网上的资料库,选取和下载适当的图片、录像片段、文字介绍等,自由组合资料创设出理想情景,也可以使用网上恰当的课件、软件。集音、图、声为一体的形象语 2 言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面地刺激学生大脑。信息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创造的各种真实情景,足以刺激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使他们张口讲英语,并且在不同交际情景中能够使用恰当的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形象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对教学中出现的新语句和词汇的掌握能力提高,在交际中运用自如。

三.要搜集信息技术资料信息,利用因特网和使用教学课件。 我们在准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信息技术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计算机与Internet联网后,可灵活、快速、高效调用国内外信息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的平台上。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可谓得天独厚,它体现了三个优越性:

1)广泛性: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等等。这些网络资源涵盖了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材所涉及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话题。

2)共享性: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google(http://www.daodoc.com),百度(http://www.daodoc.com)网站,它们专业性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网站中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英语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又可在英特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3)即时性:网上资源日新月异,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

教师对于从网上下载的素材应进行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 3 味性的原则选出所需资料,并将有关资料设计成英语教学课件。另外,各种教学软件,如光盘、CAI课件、录像带、录音带,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料。一张直径不到5英寸的只读储存器(CD-ROM),其文字信息容量相当于一千本中型图书——25万页,近一亿个英语单词。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四.要转变教师角色,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调整,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和讨论,扮演好组织者、辅导者的角色。英语教师的功能应该集中体现在如何把 “信息”转化为 “知识”, 把 “智能”转化为“智慧”。 英语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 “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得更好的现代英语教学思想。

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削弱教师的地位,如果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或者忽视了师生的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学生的学习将变成不着边际的漫谈。因此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 “主演”变成 “配角”,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要大大加强,每一个环节若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英语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更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人曾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我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多给学生表述自主的权利。英语学科的新课改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做一位辅导者。譬如,教师可以协调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不要偏离学习的范畴,以及帮助学生寻求最佳的学习策 4 略。其实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高。英语教师具有语言的便利,他的知识需要更渊博,该做的事情也更多,他需要继续当好传授者、监督者、咨询者和考核者,还应是一名网络的使用者,甚至是网页作者或编辑。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上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教师要以计算机为沟通教学的媒介,把网络作为主要的渠道。我们除了继续扮演传授的角色外,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学习计划、担任辅导者的角色,并要成为计算机及一些重要教学软件的使用者。我们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汲取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教师的变化,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专业英语教学》。

2.陈诗颖,《英语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定位与思考》。

第12篇: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作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突破口,从而达到了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也成为了大势所趋。

关键词: 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当代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教学方法简单,手段陈旧,一本教科书加一只粉笔。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本人结合自身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会,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语学科属于文科中较为复杂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导致在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依赖性更强、更迫切。一般来说,语言能力的学习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听、说、读、写和译。而每个环节的语言学习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创设一定的情景,营造适宜的气氛是语言课的一大特点。而中国人学习外语所欠缺的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用特定的词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录音带,录像机,VCD教学光盘,计算机制作课件和使用电子读物,它们无一不是想把声像材 1 料应用到课堂,创设适当的语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好所学的知识。

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英语课堂,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直观形式,有效传递大量信息,综合训练各项语言技能,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图、文、声与一体的特点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广阔视觉的空间,刺激学生敏感的视觉神经,令学生专注、留神,认真观察细节,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的理解力增强,有助于机械性和意义性的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很重要也很必要。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具体有如下建议: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

CAI即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 Aisted 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因此,它愈来愈受到欢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研究教材 → 课件制作 → 课堂实践 → 课后改善

根据这四个步骤,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材上课文的教学质量。

二、要搜集信息技术资料信息,利用因特网和使用教学课件。

2 我们在准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信息技术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计算机与Internet联网后,可灵活、快速、高效调用国内外信息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的平台上。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

教师对于从网上下载的素材应进行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所需资料,并将有关资料设计成英语教学课件。另外,各种教学软件,如光盘、CAI课件、录像带、录音带,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料。一张直径不到5英寸的只读储存器(CD-ROM),其文字信息容量相当于一千本中型图书——25万页,近一亿个英语单词。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三、要转变教师角色,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调整,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和讨论,扮演好组织者、辅导者的角色。英语教师的功能应该集中体现在如何把 “信息”转化为 “知识”, 把 “智能”转化为“智慧”。 英语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需要更高层 3 次的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 “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得更好的现代英语教学思想。

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削弱教师的地位,如果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或者忽视了师生的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学生的学习将变成不着边际的漫谈。因此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 “主演”变成 “配角”,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要大大加强,每一个环节若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英语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更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言学习当中,学习手段的选择会影响语言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特性,弥补英语常规学习的不足,这无疑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现代教育面临着一次深层次的变革。作为英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变革,并且能够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担当时代的开拓者,把英语教学推向新的境界。

我们除了继续扮演传授的角色外,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学习计划、担任辅导者的角色,并要成为计算机及一些重要教学软件的使用者。我们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汲取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教师的变化,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春娣, 娜敏.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02):37-38.[2].沈丛.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煤炭高等教育,2001,(03):23-24.[3].侯迎慧.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安徽师范学院学报,2005,(03):16.

第13篇: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唐本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新主流。当代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教师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落后,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教学方法简单,手段陈旧,一本教科书加一只粉笔。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本人结合自身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会,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语学科属于文科中较为复杂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导致在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依赖性更强、更迫切。一般来说,语言能力的学习需要以下几个环节:听、说、读、写和译。而每个环节的语言学习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创设一定的情景,营造适宜的气氛是语言课的一大特点。而中国人学习外语所欠缺的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用特定的词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录音带,录像机,VCD教学光盘,计算机制作课件和使用电子读物,它们无一不是想把声像材料应用到课堂,创设适当的语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应用好所学的知识。

把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英语课堂,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直观形式,有效传递大量信息,综合训练各项语言技能,从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图、文、声与一体的特点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广阔视觉的空间,刺激学生敏感的视觉神经,令学生专注、留神,认真观察细节,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的理解力增强,有助于机械性和意义性的教学活动的展开。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很重要也很必要。

二.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计算机的应用。

把计算机视为一种教学工具,是提供一种比其他视听教具更有效的、更便捷的学习方法,并能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和教师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老师的主导和设计,光有计算机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计算机不仅仅提供语言材料给学生,还能赋予学生一种辅助力,让他能使用、了解、学习语言。计算机作为语言教学工具,不论以教师或学生为中心,最重要的是人的活动,以及计算机如何帮助人以更快更好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预定教学目的,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

计算机为课堂英语教学创设逼真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英语不同于母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能用英语作为一交际工具来互相交流、沟通。学生学习英语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言语交际情景,语法规则的学习和语言使用规则的掌握往往出现脱节情景。由此可见,较为真实的情景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使用能力非常重要。而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向学生提供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既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计算机的一体化特征能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较为真实、自然的教学环境,有情有景容易传递信息。

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很快进入一个虚拟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语言环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语言功能项目从浏览网上的资料库,选取和下载适当的图片、录像片段、文字介绍等,自由组合资料创设出理想情景,也可以使用网上恰当的课件、软件。集音、图、声为一体的形象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面地刺激学生大脑。信息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创造的各种真实情景,足以刺激学生的语言交际欲望,使他们张口讲英语,并且在不同交际情景中能够使用恰当的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形象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对教学中出现的新语句和词汇的掌握能力提高,在交际中运用自如。

三.要搜集信息技术资料信息,利用因特网和使用教学课件。

我们在准备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信息技术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和非文字信息,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计算机与Internet联网后,可灵活、快速、高效调用国内外信息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更灵活。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的平台上。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可谓得天独厚,它体现了三个优越性:

1)广泛性: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科技、环保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报刊杂志、原版读物等等。这些网络资源涵盖了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材所涉及教学内容和学生所关心的话题。

2)共享性:大中型网站一般都有搜索引擎,如google(http://www.daodoc.com),百度(http://www.daodoc.com)网站,它们专业性地提供中英文材料的主题或关键词搜索。网站中速度快捷的搜索引擎大大方便了英语教师选材,教师只要确立主题或是材料类别便可迅速找到所需资料,经过整合后的这些资料又可在英特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3)即时性:网上资源日新月异,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

教师对于从网上下载的素材应进行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所需资料,并将有关资料设计成英语教学课件。另外,各种教学软件,如光盘、CAI课件、录像带、录音带,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料。一张直径不到5英寸的只读储存器(CD-ROM),其文字信息容量相当于一千本中型图书——25万页,近一亿个英语单词。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四.要转变教师角色,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后,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英语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调整,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地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和讨论,扮演好组织者、辅导者的角色。英语教师的功能应该集中体现在如何把 “信息”转化为 “知识”, 把 “智能”转化为“智慧”。 英语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 “教”是为了让学生 “学”得更好的现代英语教学思想。

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削弱教师的地位,如果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或者忽视了师生的交流,那么这种教学必定失败。学生的学习将变成不着边际的漫谈。因此要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 “主演”变成 “配角”,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但教师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要大大加强,每一个环节若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英语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更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人曾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我认为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多给学生表述自主的权利。英语学科的新课改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做一位辅导者。譬如,教师可以协调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不要偏离学习的范畴,以及帮助学生寻求最佳的学习策略。其实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高。英语教师具有语言的便利,他的知识需要更渊博,该做的事情也更多,他需要继续当好传授者、监督者、咨询者和考核者,还应是一名网络的使用者,甚至是网页作者或编辑。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上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教师要以计算机为沟通教学的媒介,把网络作为主要的渠道。我们除了继续扮演传授的角色外,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学习计划、担任辅导者的角色,并要成为计算机及一些重要教学软件的使用者。我们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汲取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教师的变化,我们应当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有科学的超前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 】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字号

电邮

收藏

打印 大

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 课堂教学三阶段之教学反思研究

教学学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

基于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讨

论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从网络外语教学研究现状看网络外语教...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

教学日志: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有效... 本科教学评估指标\"教学经费\"构成研究

近年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英语教学也应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探究潜能。所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发生变化,教师正在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改变外语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大量的知识、信息,科学快速有效地传输给学生,这是当今英语教学对教师的一大挑战。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更新,它给传统的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情境。信息技术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井四中

王青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也促使整个教育发生巨大的变革。新的教育观念已经出现,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兴起。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和教师在全方位地接触和应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增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资源,利用其内容丰富、互动界面、趣味性强的特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把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结合起来。

经过多年在英语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研究,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势在必行,其生命力的强大不容忽视,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弊端,而这些弊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英语教材的狭隘范围,仅仅依赖于课堂上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讲解,仅仅忙碌于应付各类考试的书面练习。这种状况实际上违背了英语学习的目的,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大家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引进教学过程后,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成为可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四十分钟只能完成一些枯燥的基础的训练,然而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增加大量的图片、图表和一些有用的影音资料,加大对学生的听、说训练的力度,还能补充适量的课外阅读的材料,使学生的阅读量也大大地提高了,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有了大量的练习语言的机会。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其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互动。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使课堂上的师生双边交往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能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包括师生、生生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进行同步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共同发展。

由于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同学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标准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使得优生不尖,差生成片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在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条件下,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同步分层教学,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特点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生动有趣,能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乐意去学,用心去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但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与学习同步产生的,需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有意识地去激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能呈现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为教师提供了新颖有效的教学平台,形成新的教学环境,使“激趣”不再成为难题。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是听录音、跟读,讲解并操练词汇及句型,不能用图像、动画一体化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有文本、图形、图表、音像、动画;有静态的、动态的;有分散的、合成的;有视觉的、听觉的。这些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的结合体,它克服了英语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以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因而更直观、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而多媒体组合的视、听、动结合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环境,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盎然。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且对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是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和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英语,这一世界性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交往与合作过程中的巨大工具作用更加显现。因此,良好的英语素养是未来公民的必备的基本素质。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的习得,必须从娃娃抓起。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县城、城市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必修课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高度重视。因此,抓好英语教学已是每一个小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2、这一课题的研究,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也是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此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建构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论、途径与方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理念和重要的任务。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英语教学,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3、这一课题也很好地适应了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是学习英语语言的最佳期和关键期。为了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英语教育,为了搞好英语教学,我校近年一方面大力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其目的就是想在英语教学方面走出一条具有实验中学自身特色的新路子。几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而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英语教学方面,我们几乎无所作为。因此,对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可以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理论支撑点和实践的突破口。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英语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学与教的工具平台,研究并开发中学英语教学资源;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全面地锻炼我校英语学科教师队伍,切实提高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设计和指导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中学英语教与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本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说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现代技术环境”,主要指计算机网络环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学与教的研究,主要指中学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如何教好英语和如何学好英语的理论、方法与模式以及研究和开发网络环境的英语课程资源。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英语学与教的理论;

2、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

3、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4、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5、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验。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5.4-2005.5)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进行课题研究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二阶段(2005.6-2006.2)课题组成员培训阶段:组织课题研究组对参加研究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对部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2006.3-2006.9)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创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教学素材库的建设;组织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研究开发教学软件并尽可能系列化;推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研究课;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研究、评估与改进,撰写研究论文。

第四阶段(2006.9-2007.3)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整理有关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归纳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迎接验收。

五、保障条件

1、硬件:

(1 ) 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设备:扫描仪、摄像机、光盘刻录机、录相机等;

2、理论支持:构建主义理论

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档的加速, 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尤其半中国已经加入WTO ,社会经济活动将越来越多的与国际接轨,社会将需要更多的外语专业人才和外语素质较高的其他各类专业人才。这对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肩上的责任加重了。如何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外语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语言使用能力,多角度、多维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外语要达到交际的目的,就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首要任务。

传统的外语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课文、词汇、语法,做练习,对答案, 其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教学环境单

一、封闭,局限于粉笔、黑板、教材,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种“添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理解、消化、吸收。培养的学生既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其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都受到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广义地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具有超速度、网络化、信息流、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方法,是广大外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其核心是研究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具体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辅助外语教学。

1 .多媒体教学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特点和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根据人类交换信息的特点,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处理的技术。采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把教学主要内容、材料、数据、范例等显示在屏幕上,以辅助教师的教学。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许多语言素材,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这种全信息表达为外语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选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从课件库中下载,利用超链接功能把声音、图像、剪贴画等链接到演示文稿中,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灵活方便地操作控制学习,由于课件演示手段集视、听、说为一体,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同时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达到学生发展的目标。多媒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它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 生动的图像。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记忆,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多媒体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以不同形式描述某一事物,能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克服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激发左右大脑半球同时上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将得到一个综合的主体形象,从而形成概念,完成记忆。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提高学生的听说语言能力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建立的多通道与交互式语言学习环境,能通过有效地整合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大量多通道语言输入的同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输出、交流的机会,并可以进一步进行及时反馈,这就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相对被动的地位,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自然的语言素材,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

2 .网络教学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特点和作用

互联网上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互联网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生动形象的语言信息,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等特点为外语教学服务。

网络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 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外语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使信息的表现形式交互化、多样化。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不受时空限制的交际空间,也弥补了外语资料单

一、缺乏语言环境、缺少交流对象等传统教学的缺陷。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外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通过网络从素材资源库中索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各种“情景”,提供给学生,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外语教学中,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运用网络教室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学习和操练后,随时从资源库中调出检测题进行自我检测,利用相关软件控制,给予检测通过的学生访问资源库中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等素材的权限。通过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网络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使学生成为主动寻求知识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较大的提升。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沟通平台, 从而实现师生课后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从而调整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在课堂上通常是作业、试卷的交流多而语言的交流少,仅有的课间和个别辅导等交流形式存在面窄、参与学生少的缺点。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虚拟语言环境作为现实语言环境的补充,可以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开放式师生交流,将有利于所有学生听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之余,鼓励学生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与教师进行外语交流,通过回复学生的邮件让学生感受到外语的真实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指出他们在邮件中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通过邮件交流,既可以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也可以探讨其他的问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除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进行更广泛的交流,特别是与外国人的直接交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纯正的外语,更加直接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情、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等,从而加深对外语的理解。这1过程将引导学生的积极学习,提高其外语水平。

当然,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让我们反思的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比较弱,所以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教学优点与信息技术应用有机的整合起来。很多学校软硬设备都还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减慢了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外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向新世纪,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就必须认真研究外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问题。要把外语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对教学内容、方法、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教无定法,勇于创新; 结合理论, 贵在实践。在外语教学中,每一位外语教师都可以凭借信息技术这个人舞台,结合实践人胆地进行探索。

第14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突破难点,让学生有话可写,写出真情实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着力追求的目标。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创设作文情境、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及提高作文评改效率等方面提供帮助,为困境中的作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多媒体 信息技术

作文是人们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操作技能,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有写作恐惧症。寒窗苦读十几年,毕业后踏入社会,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进行反思。

在传统作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观察,因此“无话可说”,再加上平时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足,言语贫乏,写出的作文味同嚼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创新精神。很多学生照着《考场满分作文》的模板写,在教师设置的框子里模仿,甚至抄袭,大大影响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在校园中普及开来,恰如一股清泉注入学生心田。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合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可有效优化作文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应该怎样促使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播放图片、视频或录音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光、色、声等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把客观事物具体化、直观化,具体、直观的事物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遐想,因而它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无法估量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真挚情感。面对情境,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求知创新,促使他们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写作文由苦差事转变为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例如,在写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时,我精心制作了课件,课件上有“母亲在桌旁轻放的一杯茶”、“爸爸冒着风雨的接送”、“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希望学校里渴望读书的孩子的眼神”、“地震灾难后的断壁残垣”……这些让人震撼的图片,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幸福的”,激发学生兴趣,触动情绪的燃点,作文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又如,每次遇到写景作文时,学生几乎只选择校园、公园等地方。写出的内容大同小异,于是我在上课时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有苏州园林的玲珑秀美、泰山的巍峨高大、内蒙古草原的辽阔无边、“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神秘的“彩云之南”……学生在祖国的秀丽山水中遨游,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时,我要求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写写那儿的美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把心中的赞美化为文字,文字中饱含真情。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学生的心思和思维紧紧吸引在屏幕上,产生浸润、诱发等效应,促使学生自由翱翔在思维的王国之中。

二、展开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乌申斯基曾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一切创造活动都从创造想象开始。多媒体能把活动形象、逼真的声音和富于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给学生的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借用多媒体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

在指导学生以“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作文时,我利用电子白板演示了大量材料:看奥斯卡最佳短片《让我们一起污染环境吧》,我们也许听惯了环保者们喋喋不休的絮叨,说着环保有多重要,说着我们应该怎样做,但却没有真正在心里起到一点作用。这个短片反其道而行之,大肆鼓励大家一起污染环境,然后把污染环境的结果反讽式地加以美化,风趣幽默,引人深省。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触目惊心的事例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在孩子们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播放过程中,教室里静悄悄的,或许他们在思考:为什么雾霾这么严重,空气质量如此之差?为什么鱼儿越来越少,水质越来越差?为什么城市里汽车越来越多,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唯一的共同的美好家园。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了心中潜在的呐喊,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创造力大大发展,于是一篇篇想象丰富、思考深刻的文章诞生了。

例如,教学课文《与朱元思书》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直观立体的感受,我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制作课文的Flash视频,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美丽的山水美景仿佛就在眼前。课后延伸拓展环节中,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在写景片段训练中,写出许多的优美片段。

三、指导观察,突破学生的写作难点

很多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篇幅短小、平淡如水、空洞无物,并不是他们生活中真的没有材料,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不擅长细节描写。随着时间的流逝,往事会在人的头脑中渐渐发黄、褪色。即使是一些曾经难忘的事,也会变得模糊起来。有时学生想写却苦于细节不完整,不得不编造,让人看了有些失真,于是现代信息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细节描写是学生作文的难关,写好细节,才能使文章丰满起来。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实活动中的情景通过加入文字和声音搬进课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观察对象集中,观察时间充裕,这样学生才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教师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时,可选取动物形态、动作、睡眠等细节,对需要仔细观察的部分进行镜头定格,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用各种感觉体会电脑上形态各异的动物姿态,并抓住特征,学生按作文要求,边听从老师的指导,边抓住细节进行描绘,在观察中轻松完成作文,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对多彩人生的体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巧用评改,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得失,总结写作经验教训,提高写作能力。以往作文评讲中几乎只有教师在活动,缺乏学生的参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作文评讲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原作展示出来,全体学生参与评改,充分调动学生的集体智慧,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变传统的背对背的作文评改方式为面对面的作文评改方式。如我在评改《那一刻,我心如潮水》时,首先把写得不错的几篇作文投影在屏幕上,用电子白板的电子笔圈画标注,让全体学生品词析句,共同评改。

另外,我还利用网络建立了教师博客,定期上传学生的优秀习作,添加“学生作品”栏,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多人同时阅读,将自己的意见发到评论栏中。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非常方便。如某个同学先读了这篇作文,就可以先撰写点评,后读的同学不仅可以看原文,还可以看这个同学的点评。这样,除了评点原文外,还可以就别的同学的点评发表见解。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及时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提高写作积极性。

我还尝试将学生修改后的优秀习作印刷成铅字,写上评语,将学生的作文放在一起组合成作文集,取上雅致的书名,印刷成册。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写作热情高涨。更乐于随手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真正踏上“我手写我心”的快乐作文之旅。

总之,信息技术涉及、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我们不要局限在某一方面使用,要在多环节加以利用,使它真正发挥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与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的确优化了作文教学过程,给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但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教学手段,都应立足于教学实际,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势组合,切实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中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使作文教学真正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

第15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二)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 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 情(心情)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多媒体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现就教师示范评改作具体介绍:课前,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习作,选择数篇典型习作作为评改的范文。上课时,将准备好的范文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对范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习作的要求,如“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最后指导学生围绕范文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细微处落笔进行“治病”。讨论之后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对大家一致认为优美的词句及有创意的语句,直接在句子下面画波浪线,以示鼓励。

以上就是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对当前处于发展阶段的现代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认识,虽然在实践中,这种辅助教学形式还有一些不足,但这种不足是发展中的不足,前进中的不足,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就一定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第16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

裴贻芬

(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 电子信箱:617394657@qq.com )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深化教学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高速传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学校更应重视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的主体与核心,它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情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尤其是现在“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评。于是乎,许多教师致力于课件制作,有的甚至凡课必用,好象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勿庸质疑,多媒体教学在直观上、形象上、真切化和便捷化方面,绝非是传统教学所能比拟的,然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关键在于,让多媒体教学为我所用,而非我为多媒体教学所用。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又或者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使得其在教育中逐渐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能否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而积极变革的重要依据。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

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这种大范围内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总而言之,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越来越广泛的被关注与应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

第17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丽娜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44)

摘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信息时代主要载体和工具的计算机,在教育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文从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部分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综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模式;第三部分叙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第四部分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时应避免的三个误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任重而道远,是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这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教学 应用

中国古代科学曾经有过光辉的历史,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闻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到了17世纪,自然科学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国人的封建保守和民族创新意识不强是关键因素。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科技竞争更为强烈,为了赢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动权,各国都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育教学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中国的课程改革应尽快跟上时代步伐。

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被科学和技术支配的社会里,生活的情景变得极其复杂,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打破传统科学的界限,多学科知识的共同参与。当今的科学技术不仅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相互交叉,而且与人文和社会科学也紧密联系,不仅在理论上不断的创新,而且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课程的教学既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还要让他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主动且自主的学习,注意提高在直接参与与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实际问题作出决策及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真实的模拟宏观和微观世界,又可以缩短或延长事物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代替危险或昂贵的实验和创建探究发现的学习环

1 境。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还可以把学科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大量讲解和叙述事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变成了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把简单的事实罗列变成了丰富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在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很快地记住大量的事实知识,还能够使自己领悟到适应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增强公民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三种模式 2.1演示性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等制作或选择符合需要的课件或资源,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演示教学内容,方便教师更有效的进行教学。这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种应用模式中,教师完全控制教学过程,学生和接受学习,信息技术被用来强化传统的课堂教学。 2.2探究性学习模式

该模式具体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索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的一种教学模式。 2.3研究性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自主控制学习过程,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监督者和指导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了课堂和学科教学的界限,只要能够获取信息,学习就能发生。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信息,通过主动探索完成意义建构,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并创造、传递新的信息,所以在该模式中信息技术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而存在的。

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由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探索、主动研究不断发展的。在这三种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是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到师生互动学习过程的转化,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也不断增强;随着应用模式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也不断增多,对教学坏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2 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案例

3.1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乐趣。

首先,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真正体验到自行探究的乐趣。

观察是探究的开始,不会观察,探究也无法进行。三年级科学课程第一课就是“我看到了什么”,从儿童身边最熟悉的自然事物---大树,开始了学习活动。三年级学生年纪小,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而不细,表面而不深入。我们可借助先进的现代媒体色彩鲜艳、画面清晰、音乐悦耳、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将森林、大树搬进课堂,“从看一棵大树到观察一棵大树,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借助多媒体“可大可小,并能定格”的优势,将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树皮、树杈、树枝、树叶、果实,甚至树干上的附着物定格、扩大,展示给学生观察,这样他们“看到了一颗真正的大树,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其乐无穷,真正尝到自行探究的乐趣。

其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已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思维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简单易用的优势,将美丽的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叶是怎样长在枝条上的,各种叶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叶片上,许多很细的“脉”„„,这显现的和隐蔽的部分都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整理、讨论、交流,通过像科学家那样的自行探究,自行获取有关叶子的知识。

3.2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应用创新的欲望。

新一轮科学课程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学习科学知识;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与道德问题。根据课改的需要,添置新的图书,加强图书馆建设;添置新的实验设备,加强各种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室;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室动手实验,到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信息,给学生“做”,提供充分的物质和理论保障。

如学习“水”(《科学》三年级上第4单元),让学生自行在实验室中观察“水”,动手做实验,采用多种方法认识各种各样的液体,学会比较水的多少,并从图书馆、互联网上进一步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严重缺水地区,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增强研究“水”的信息与决心。

3 如学习第三单元“我们自己”(《科学》三年级上)时,我们仅让学生全面观察自己、猜猜我们是谁,是不够的,特别是学习“奇妙的指纹”,仅用眼睛来观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可以借助电子显微镜将孩子们的指纹一个个映到大屏幕上,他们才能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并通过查找、学习有关资料(书籍、因特网等)让学生去了解怎样利用指纹的特征,并将自己发现的现象进行交流,这样才是“我做过了,我也理解了”。 4.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应注意避免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课件一味追求趣味性,缺乏针对性,有哗众取宠之嫌。平时上教学论练习时,常会发现许多同学的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的好像幼教软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想使课件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或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效果。

误区之二:无原则的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我们知道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可将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设计者的优化组织设计下,增大信息传播速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优点。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如果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学生就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呈现的信息切换过于频繁,学生的注意往往又难以转移。如果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味加大教学密度,纵然图文声情并茂,学生却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道练习在屏幕上才显示几秒钟,就想让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操之过急;一段材料刚阅读一边,就指望学生能提取出关键信息,谈何容易!

误区之三:忽视师生情感交流,满堂都是“鼠标”教学。许多老师认为,进行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解放老师,告别黑板、粉笔,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一切问题尽可迎刃而解。所以在不少多媒体教学中,可以看到教育几乎完全依赖鼠标,一堂课在“嗒嗒”声中开始,又在“嗒嗒”声中结束,这样倒是省却了板书板画的麻烦,节约了时间,看起来很潇洒。孰不知教育者已不自觉的放弃了主导作用,而沦为一名“播映者”;学生也变成了普通观众,失去其主体地位,少量的学生活动也因为缺乏情感交流而显得苍白无力。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与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蜂拥而至,都可能引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合

4 理地把信息技术引进教学过程中去,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利用新的教育理论,发挥传统教学的优越性,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基础较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基[2001]17号(2001年6月7日颁布).【2】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75.【3】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16.【4】李葆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99-114.【5】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6】陈炳木,张剑平.多媒体课件设计.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7】赵琳.科学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8】毕润成.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9】河南教育报社.>三年级(上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Ma lina (Zhengzhou Teachers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Along with informationization advancement quickening, as the main carrier and the tool, computer is playing a important part in the education.The whole text contained four aspects .The first part elaborated that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sci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was neceary;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d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sci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had three kinds of pattern; The third part narrated some cases in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sci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he last proposed teacher should avoid three erroneous zones.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had the heavy responsibilities,It is eential to raise talent by this way.Key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5 application

第18篇: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深化学生对动作技术概念和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探讨和研究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改进以往传统教学中所未触及到的方面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体育教学也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体育教学有了崭新的一面,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由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就很难将完整的动作呈现给学生,这也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腾空、翻转的技术动作,在教师的示范中,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而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在此过程中,过多的讲解和示范可能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不太理想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和学生一瞬间很难看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将复杂的技术以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认识,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改进了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它的出现与运用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近几年来,大家都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运用,而体育这门学科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应考虑它的辅助性、合理性。其一,在进行教学计划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根据天气的变化,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实践课中,如遇到雨天,可以改上室内课,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准备好的课件或通过网络下载的教学内容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体育课遇上雨天就成为枯燥的自习课。其二,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还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俯卧式跳高的转髋等动作,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作示范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难点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也比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的目的。其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体育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兴趣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学习的目的。

以往的体育课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而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讲解示范的效果。另外,还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可将室内课改欣赏课,给学生播放精彩片段等内容,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的呈现方式,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对动作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抽象的动作和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讲授短跑动作之前,播放一些重大短跑比赛的场面,迅速地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向往的氛围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入情入景,学生能很快了解短跑技术的全过程,并且乐于学习和参与其中,效果自然比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过程更优越。再如,教广播体操时,通过图片、录像、录音等信息技术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可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在录像直观的情境中,了解广播体操的完整动作,然后分解教学每节、每个动作,或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学做每节动作,整套体操教学完成后,再让学生观看完整录像,与录像中正确动作进行对比,纠正错误动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就能准确、熟练地掌握整套广播体操,无形中就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能满足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要求。

五、借助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体育教学当中,学生除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学习一些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和体育竞赛等方面的知识,相对于室外课而言,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适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如今网络如此发达,知识广泛普及的信息时代,在网络中进行搜索和有针对性的选择,现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点进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里去,合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

第19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张 旭 性别:男

职称:小学一级 学历:大专

单位:淮北市相山区桃元小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桃元小学

电话:18956116080 电子信箱:785885400@qq.com 邮编:235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层面上越来越广;在适用年龄上也从原来的中高级教育延伸到了初低年级教育中。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原则谈起;指示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简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新生事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都要由教学目标来决定,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搞形式上的多样化,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只有深钻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和难点,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软硬件与最佳的教学策略有机结合。

(二)实效性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讲节约、讲实效、易操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选择现代教学媒体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只能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不利于教

学效率的提高。

(三)最优化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时,必须对存储信息的载体认真查看,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师除了会进行媒体操作,还必须对媒体的特性有全面了解,做到使用媒体的次序、意图、操作胸有成竹。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各媒体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优化组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达到最优化。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用应服务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是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最大程序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等信息,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这种不注意学科规律,喧宾夺主式的教学,使课堂上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心准备了大量的申奥成功的视频课件,学生虽然感受到了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凸显,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但是学生却没有时间很好地去消化理解有关圆的知识,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不用也罢。

(二)不能放弃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

粉笔、黑板、实物、标本、图片、挂图、模型等常用的直观教具,称为传统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起来获取信息,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人与机器的互动,使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有的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才是时髦的,使用传统教学媒体太老土,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抛掉了传统教学媒体,完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原本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实现的功能。比如有的教师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花了很多精力制作了大小不同的圆锥和圆柱倒沙子、水等课件,学生也从中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但学生并没有亲身体验其过程。如果改用传统教学媒体,让学生自己选择圆锥和圆柱,亲自动手倒一倒,这样获得的知识将会更深刻。如果将数学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不加选择地制作成课件,从表面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致勃勃,略加思考却不难发现,大量展示型课件,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不能盲目地抛弃传统教学媒体。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创设导入学习的情境

在上课前几分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课堂就想学。例如:在上《圆》一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我们现实中常见的“圆”,让学生上课之前就对圆有一定的认识。上课开始老师就可以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呢?”学生回答问题时,努力思考,同时,圆的概念就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

2、创设应用的情境

例如:我们学习《统计》的时候,很多的境况是不可能由学生去亲自实践的,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给出他们一个实践的情境,比如调查统计中央商场每天服装的销售情况,通过计算机收集需要的一些数据图形等等,由同学们整理分析,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以致用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探求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源泉则是人的创造力,这就为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仅以记忆储存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的讲解过程中,不是直接证明定理,而是结合“几何画板”的角的度量的功能,先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每一个角的大小,求出三个角的和,猜想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命题,最后在让学生来证明。这样,首先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其次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并使每位同学都富有成就感。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可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变静为动,可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桥梁;

变静为动,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变静为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学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中,涉及到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制作一些与生活学习相关联的数据图表,使学生完成对统计相关知识的自学。

总之,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农村小学还没有真正的推广开来,可借鉴的经验也有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应用面上做进一步的扩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朱永峰.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2009, (5).[3]吴晓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J].山西电教,2008, (11).[4]曹莉.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信息与教学,2009, (5).

第20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1.提出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信息技术将广泛地应用于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数学新课程的目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冲击和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21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和教师不厌其烦地灌输,学生学习起来却很吃力,教学活动也显得枯燥乏味。电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语音设备将录音、录像、投影、DVD、教学软件播放机,甚至包括计算机等多种教学媒体集于一体,由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灵活机动地运用相关的媒体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信号,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在教学中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奋点得到多方面的刺激,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更好更活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创新应用呢?

2.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教师的价值。例如在英语课上,可以使用录像、VCD等视听媒体将教师从重复讲授的环节中解脱出来,这样教师就可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分配到解决问题和创新研究上来。

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减少学生的被动等待现象,增加学习机会,并可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如思想品德课与科学课等其他课程相比没有实验,因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学生发言也只是少数学生有机会发言,多数同学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教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而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人――机――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价值,这正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3.呈现探究过程 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中,如果教师单纯用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矩形的面积相同,从而得出S平===底×高,学生可能要问为什么,而且对于这个公式也只能去死记硬背,这样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添补的动画效果最终成为长方形的全过程,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S平=S长,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也会记得扎实牢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将多媒体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呢?

由于所教学科不同,因此在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上也有所不同。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通过运用多媒体来达到教学效果,同一门学科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所以应在适时、必要时才使用它。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适当应用多媒体取得最佳效果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3.1用于新课导入 唤起学生求知方面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所学新课的内容往往同上节课的知识联系不大,这就给教师在导人新课这一环节上带来了不便。如在计算教学中,由于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一些操作问题,而且各个操作问题之间联系不大,这样就无法用上一个问题来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时就可以将用相关的新知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课件发现新知识、新内容,从而导出新课。

3.2用于显示过程 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有些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而且有些知识无法用语言叙述清楚,且不能提供真实事例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节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在草地中的木桩上,羊边吃草边走。提问:“你看了这幅图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羊走了一圈有多长?”还有的学生提出:“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习起来就特别有激情。

3.3用于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 使学生听懂学会体验成功感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例如在自然课教学中,许多生命现象往往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来讲授,学生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因而枯燥无味,造成对某些知识学习的困难,但生物的生命现象又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就可使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枯燥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象力,相对降低了学习难度。

3.4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每个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敢于展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能接受到的实际例子来引入课题,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既达到了授课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3.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总是言听计从,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而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教师和教材再也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的知识广了,视野宽了,疑问自然也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正确对待,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小结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doc》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