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心得体会

2020-05-1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中学生教学心得体会

冷静看待当前的创新教育

——对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点感悟

在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在加强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与文化素养积蕴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展示阅读的成果,那么创新教育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不可否认,这些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创新教育的进程。然而,在现阶段,在我们刚刚开始大面积深入研究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时候,已经暴露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一些课堂上常常听见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等等。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结束了40分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性目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外显的特征,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而近来语文教学愈来愈舍弃“学科特征”,并在自己不该“管辖”的科目中行走,不少阅读课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课”„„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专家对类似于这样的所谓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进行质疑,甚至提出比较严厉的批评。因为这样的课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实,老师们心里也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其实学生的语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当前的创新教育,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下面,我提出一点我的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基础知识的获得至关重要

目前,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倍加关注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诚然,实践能力的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没有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那么学习又该如何建构呢?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赖以自豪和骄傲的经验——强调“双基”的落实。尽管这曾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过误区,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双基”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后,“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很多研究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观摩课,早已把字词教学的落实、文章结构的把握、表达方法的揣摩等抛诸脑后。这些东西到底需不需要?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回答:文盲不识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依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与你“对话”,我们能根据他的“对话”能力说他的“语文素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他没有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他不会阅读,不能用书面表达,更不用说后续学习或进入相关学科领域。因此,学习的创新完全应该从最基础的知识获得开始。尤其是语文阅读课,由于学科特征,它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感的长期训练、培养等更显得重要。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知识获得的过程。

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一下:

应该指出,具体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就是学生把已有知识进行有机的筛选、合理地转换、重新的建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即求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所以我们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也就是说,研究与开展创新教育时,应把引导学生获得坚实的知识及其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二、重视求同与求异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自己尚未发现的东西,于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就成了小学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的言语特色,要求学生进一步欣赏、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并为学生提供发散性训练,创造性地解决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学习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语文教学强调训练,并不是说要另起炉灶,而是要求与阅读教学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新型玻璃》教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推荐第2篇:中学生教学心得体会

冷静看待当前的创新教育

——对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点感悟

在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在加强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与文化素养积蕴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也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的

研究也随之深入。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出发,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展示阅读的成果,那么创新教育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将会体现得更加充分。不可否认,这些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创新教育的进程。然而,在现阶段,在我们刚刚开始大面积深入研究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时候,已经暴露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一些课堂上常常听见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请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等等。师生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结束了40分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性目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外显的特征,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依托。而近来语文教学愈来愈舍弃“学科特征”,并在自己不该“管辖”的科目中行走,不少阅读课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课”……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语文教育专家对类似于这样的所谓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进行质疑,甚至提出比较严厉的批评。因为这样的课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东西少,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实,老师们心里也很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成了“动口不动手的君子”,其实学生的语文根基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当前的创新教育,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下面,我提出一点我的想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基础知识的获得至关重要

目前,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倍加关注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诚然,实践能力的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没有厚实的知识作为基础,那么学习又该如何建构呢?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赖以自豪和骄傲的经验——强调“双基”的落实。尽管这曾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过误区,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双基”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事实上,新课程实施以后,“双基”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头脑中淡出。很多研究课,包括一些名师的观摩课,早已把字词教学的落实、文章结构的把握、表达方法的揣摩等抛诸脑后。这些东西到底需不需要?我们举一个例子来回答:文盲不识字,但只要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依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与你“对话”,我们能根据他的“对话”能力说他的“语文素养”好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他没有一定量的语文知识储备,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他不会阅读,不能用书面表达,更不用说后续学习或进入相关学科领域。因此,学习的创新完全应该从最基础的知识获得开始。尤其是语文阅读课,由于学科特征,它对于语言文字的积累、语感的长期训练、培养等更显得重要。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知识获得的过程。

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一下:

应该指出,具体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学习就是学生把已有知识进行有机的筛选、合理地转换、重新的建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即求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所以我们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也就是说,研究与开展创新教育时,应把引导学生获得坚实的知识及其过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

二、重视求同与求异的有机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新就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自己尚未发现的东西,于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就成了小学教育阶段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中的言语特色,要求学生进一步欣赏、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并为学生提供发散性训练,创造性地解决课内课外学习和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学习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语文教学强调训练,并不是说要另起炉灶,而是要求与阅读教学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新型玻璃》教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我们自然赞成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的培养,然而,我们认为在大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同时,应该避免产生偏激行为,即为求异则求异,认为凡是标新立异东西或别出心裁的东西都

是创新,而根本不去考虑其合理性、科学性、简约性,那么,我们的创新教育很可能就会步入一个误区。因此我们认为在创新教育中应该正确处理好求异与求同的关系,努力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使学生在原有的不同的层次上都能有所发展,都能实现创新。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认识到,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事物、道理、想法的

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修正,使其逐步提高、更趋完善就能够满足需要的话,就不必强求学生去另辟蹊径,因为在这样一个加工、改造、修正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同样能够被激活,同样能很好地做到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同步、辩证、有机的结合,同样能在貌似求同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而这样一个加工、改造、修正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要注重创新的过程而非形式与结果

长期以来,有关结果与过程的讨论已是老生常谈,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已是学科教育费时低效的瓶颈所在,在原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研究创新教育的问题,就难免会陷入这个长期积淀的泥潭。

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提创新教育中并不在于他们能够发明什么新的事物,产生什么新的思想,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即遇到问题能否打开思路,能否从多方面的途径来考虑问题,能否掌握一定的创新的方法,是不是养成了创新的良好习惯,有没有锻炼自己勇于创新的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应该关注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超越现实,引导学生由学会模仿到尝试创造,由固定的想法到发散的思维,由随意的幻想到科学的想象,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中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群鸟活动的场面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鸟的天堂中鸟的形状还有……,鸟的颜色还有……,鸟的活动还有……”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令人不由得为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叫好。但当我们冷静地反思一下这个教学过程时,会发现以上的训练仅仅是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对一些简单的单项的词语的积累,而这样一个所谓的发散性的训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是一种低效劳动,又能谈得上什么创新呢?

而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强调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发展。他执教的《爷爷的芦笛》就是他对学生精神生命的不断唤醒,是切实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佐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我们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创新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在四十分钟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如何体现合理性与价值观,以避免给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机械地贴上“创新教育”这个标签。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关键又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同时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综合的、多向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时一定注重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我们不能把创新教育仅仅作作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喊在嘴上,也不能在宝贵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作一些无谓的所谓的创新。要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扎实的训练、自由的表达中进行高效的、自主的学习,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素质。应该说,创新教育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无法忽视,其实施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行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

《中学生教学心得体会》

推荐第3篇: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语文是工具课,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全面完成“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单靠教师讲授或繁琐的课文分析,是培养不出听说读写能力的,更完不成语文教学任务必须在教学实体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教师在观念上一般并不反对学生是主体,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往往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那么,怎样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教师应从思想上改变观念,相信学生有内在的主体能力。

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在课堂教学中,要么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要么还停留在“提出要求——学生活动——反馈交流”的模式上。如:有位教师在教《看雪》一文,课堂的活动流程是: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台湾小朋友想来内地看雪一词。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台湾小朋友为什么不能来内地看雪?接着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整个过程学生的活动量很大。即有全体自学活动,又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一点明显不足之处就是学生的活动都是在接受教师“指令”。所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在主观上改变观念,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心灵放飞。

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等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如在一次低年级的识字课教学中,老师出示象形家,提问:“这幅图像什么?”一位男生就回答:“它像月亮,还像香蕉,一根烂了的香蕉。”教师随机点评:“××同学,真聪明,能用像„„还像„„”造句子。它像月亮,像香蕉还像什么呢?班里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还像水饺,有的说还像小船等等。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心灵自由放飞。

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两个手指头伸出来,都会有长短,何况一个班六七十位学生呢?在制定学习目标上,应该给学生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能力较强者可以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比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本课生字,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在掌握本课生字的基础上,把本课的其他生字全部学会,或者把本课的课文做到会读、会背、会默写等。学习方法也有千百种,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独立学习,或分组合作学习等等,充分放飞自己的个性。

推荐第4篇:教师是权利主体

教师是权利主体

团结民族中学

康学敏

在教育工作生活中,教师是权利的主体,因为教师具有一下权利:

(一)教师的公民权利

教师的公民权利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规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依照我国《宪法》的规定,教师的基本公民权利主要包括: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社会经济权以及监督权等。在这些基本权利中,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是教师一般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人身权利和人格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教师遭受来自家长、学生的殴打,遭受到侮辱和性骚扰,等等。

(二)教师的职业权利 1教育教学权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二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权利的核心,也就是说,教师作为组织教育活动的主体,可以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针对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基本状况,自主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是教师主动性发挥的基础,也是教育实践有效进行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只有拥有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权利,才能够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也不能随意侵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1)教师在专业领域内,有权从事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著书立说和从事技术开发等。

(2)教师有权参与合法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入专业学术团体,并兼任工作。 (3)教师在学术活动中有权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争鸣学术思想。 3管理学生权

教师管理学生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是已经取得教育资格并具备相应技能的专业人员,不仅精通教育技巧和方法,而且熟悉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有权且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并合理地启发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道德、品行具有评定权。也就是说,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要如实地、客观地、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教师的管理学生权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专业性较强的一项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管理学生权的行使。教师也应当珍惜、并以公正的态度行使这项权利。 4报酬待遇权

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就当前自己的状况来看,我的职业权利实现程度较高,基本实现教育教学权和学术研究权,但管理学生权这一块实现的不理想,作为老师,当发现学生出现种种不利于身心发展,学习提高的问题时,必然会及时教育,也会采用不同办法,有时,却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反而因此引发老师家长之间的一些小矛盾。

推荐第5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小甸子中学听课体会

东港市第三中学 高一语文组 温长军 2010年4月27日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未能摆脱因循守旧、相沿成习的“以知识为体系”的知识型教育框架,教师“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表面回答多,启发思维少”,一味向学生“满堂灌”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充当的是听众、看客或做题工具。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就要摒弃以往的教师“一言堂”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教书育人的最好体现,是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次到小甸子中学听课以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

教学既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人的个性化的过程,但是有不少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得到完全转变的今天,教师更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从预习一直到作业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即使有学生的活动也都是在接受教师的“指令”。所以,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主观上改变观念,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看到,小甸子中学的教师在充分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为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服务。

二、转变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只是观众,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主性,更谈不上主动性。新课程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指挥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合作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的对话者。

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老师在整堂课中起到的是导演和教练的作用,真正在“表演”的是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几乎是全员参与,这样一来,就基本扫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死角或被光面。

三、转变方法——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流于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津津乐道的是知识的灌输,学生孜孜以求的只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情感和发现知识的热情,使得语文课程中品德的修养、审美

1 的情趣和个性的形成,被弃置在了一边。试想,如果把生动活泼的语文课上成死气沉沉的课,那么我们很难让学生“爱”上我们,“爱”上我们语文课。语文课是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开放,活泼,生动,快乐,应该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主格调。大家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兴趣,学生就是有再高的天赋,都很难把语文学好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要完全摒弃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变只重视知识传授为兼顾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变单纯重视智力因素为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举。教学中以启发、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注重隐性目标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自己品味、领悟、感受、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老师在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把书放在桌上,便提醒说:“把书拿起来不更好么?”发现学生用涂改液则提醒“不希望看见涂改液”。话虽简单,但却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

教师作为引导者、设计者,要精心备课,从备大纲、备教材,转向更多的备学生。从备教法转向更多的备学法,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中要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真理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四、转变关系。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唯老师之命是从,从而堵塞了师生沟通的渠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出现了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就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在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才易于激发出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容易树立起来,无限的发展潜力才易于被诱发出来,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早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教师必须承认并要重视这种差异,要经常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及时调整起点、难点和教法,使学生不因前面的困难而影响后面的学习,产生积累效应,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展。

2 听了这两堂课,收益多多,但也有几点想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导入时情境设置。两位老师在上课导入时均是直接入题,缺少情境设置。

2、让学生知道如何得分更重要。老师在提问时,让学生说出错在何处,为什么扣分,若是反之,强调如何得分岂非更好?

3、教师的口头语应该尽可能避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就意味着改革和发展,我们只有从重视讲解转向注重学生活动,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由单一转向多元化,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由过去的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能力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推荐第6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蔡兆宁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载体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谈了几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字: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意识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慢慢褪去它的光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县“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而提出的,其主旨在于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目标与任务之一是以主体性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以学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目标,让学生快乐、严谨、高效地学习。逐步形成具有静海地方特色的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 在探索与实践“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和谐高效学习的前提。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要处理好

“学”与“教”的关系,根据学生求知欲和自尊心的特点,培养兴趣,激励进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下面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

一、“我是主导者”——增强自身素质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的作用。新课程中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这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尽管这里把教师“教”的特点说成是“帮助”和 “引导” ,但这不过是教的方式变了一下,说到底学生的“学”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起着衔接知识,掌控课堂进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强化自己 ,才能更好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不断提升自身各项素质对构建“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二、教学环境是摇篮

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服务的主体是教师的合作伙伴。课堂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愉快的心情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大脑被激活,大脑所产生的活性物质是精神系统网络易接通,对于知识信息的记忆、存储和提取的速度也快,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十分强调教学民主。他认为民主是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梁就越坚固,越宽阔。因此,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使用鼓励性、肯定性、表扬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不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一步进行引导。例如讲《小伙伴》这一课的时候,分析完课文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喜欢课文中的谁?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安东,因为他很善良,乐于帮助人。我给予了肯定与表扬。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安娜,因为她提醒玛莎以后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对于这个孩子的回答,我没有立刻否定,而是试图引导他做得更好。“很好,安娜的提醒是善意的,但是玛莎的背包丢了,什么吃的都没了,如果安娜能把自己的分给玛莎一点会不会更好呢?”“嗯!要像安东一样!”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教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尽可能选取有趣的话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学生是主体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紧张而又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的作者黄全愈先生认为,“不教是为了教”,这句话可分解为“不教是手段”,“教”是目的。也就是说,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孩子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学会”强调的是结果——学懂现实世界的知识。“会学”则是强调探索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既“会学”已知世界的知识,又能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

(一)“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得”

从认知心理学讲,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只有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特别是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探究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创设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巧妙地将课堂教学的教与学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个情境,开展由问导思、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实现学生主体作用。

(二)“我是主人公”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尤其是低年级的课文中人物个性非常生动、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棉花姑娘》,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小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然后在班里表演,这使得学生从感性上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三)“你说、我说、大家说”

教师应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做出一个客观的判断。这个过程是自我反省的过程,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互相评价,要求学生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上做出合情合理的推理和判断,这一过程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体现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会进一步加强。

(四)“画家乡”带来的灵感

《画家乡》一课,讲述的是几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画的自己的家乡的样子。

课前准备期间,我和学生合作,在网上下载了我国多个地区的图片做成了幻灯片。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学生们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学习任务很快地完成了。因此,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作用。

(五)“你能行,你真棒”

学生渴望被重视、被赞扬,因此,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使其树立起自信心,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感受。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形成个人意见,与大家交换,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语文教学中,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现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成功的机会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鼓励,学生自然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

(六)“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课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交流等。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氛围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片沃土。同时,从六个方面加强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最终落实到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张厚刚:《有效教学的基本功5》,中国出版集团,2009年。 【2】赵丽:《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主编:杨东:《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3】董建中:《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9期。

推荐第7篇: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昆钢实验学校

徐刚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地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现受教育者地过程实际上使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地过程。这种传统地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地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构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使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都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力不仅得不到发展,就以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太不和时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件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景——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自练习——指导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教师独占讲台的格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景,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的转变。同时在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一时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为基础,四是以训练为主线,五是以能力为目标。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图形式。而是为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实现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祖师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致使学生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过分注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现象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辨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总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磋商,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处创造型人才。

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地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推荐第8篇: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状态,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好头,便是一节成功课的良好开端。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把握学生注意的方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由此就可以显示出导入环节在这一节课中的重要作用了。首先成功的导入能调集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的讲解。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精神振奋,从而增强理解与记忆.。

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1)成功的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要强。不能偏离方向。 (2)成功的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3)导入语言要有新颖性,要使新课从一开始就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与新颖。 (4)导入必须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即导入要有简洁性。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有针对性的导入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课可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入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程度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优化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参与状态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不住,动手做的更能学得好”这句话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动口、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从而体现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180°》时,①让学生画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各个角的度数,再计算出各个三角形的内角和。②让学生用纸片自制三角形,(分组进行,自制三种三角形),指导学生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③让学生用纸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从直角到斜边的对角线折叠成两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然后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学生亲自操作检验论证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使之在操作中牢固掌握知识。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这时学生们的主动参与地激情被调动起来了,就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创设各种动

手、动脑、动口操作的情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讲座和辨别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采取讨论,实验参与,指导等方式。例如:在课文拓展延伸的时候,可以适时的讨论合作,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那么课堂表演时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需要学生展示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表演,培养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做人品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的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四、优化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创新,即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行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主动权交

给学生。充分运用课堂讨论、自主探究等形式保证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活动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留时间、留空间给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然而创造性思维又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发散性思维也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而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要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所以,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坚持上述要求,否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五、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也是推进学习过程的不竭动力。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快的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然而小学生年龄小,注重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为了稳定学习爱好,适当的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背小诗,通过适时地唱唱玩玩,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爱好,使他们在轻松

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创设恰当的语言情景,能使语言材料变成活生生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虽然小学生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但是他们能够在所创设的环境中积极表现,充分得到锻炼,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使其产生更大的爱好,由此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们还可以捕捉学生们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惑不解;若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还可以看学生能否自我调解;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中迅速转入到专注听讲、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表明学生此时有自控的良好情绪,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就达到了整体的优化。

六、优化反馈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

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堂课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是反映学生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效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行成状态的形成。评价它们时,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并从中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以后学习更有信心,也可以看到学生能否总结当堂的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的问题。教师应准确掌握学生的状况,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动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英语,让学生能够多听,给他们大量听的输入,刺激他们听的神经,训练他们听的能力。我还让学生多读多背,早读时间就是大声朗读和大声背诵。我根据书中的对话,增加了可替换的内容,不是机械的背诵,是通过所学的语言做事情,让同学们有灵活运用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单个学生读完,让其他的学生给他纠正错误,我还让学生总结相同字母的几种不同发音,集中训练。总的来说效果还是可以的。

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我觉得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创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是拦在他们面前的一在障碍。而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如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辅之以适当的身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求他们用英语进行表达,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在班内或校内举办英

语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胆开口说英语。并且这个对于学生很有帮助,效果也不错。

二、利用音标教学来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我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不利于创造英语语境。学生说出来的英语,如果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会严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的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及与此相对应的音标。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

三、重视背诵和朗读,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现代语言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英语学习的途径就是通过听说读写技能的有机结合,而其中朗读和背诵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背诵或朗读英语对话和文章,并注意模仿语音语调,使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深入他们的脑海之中,从而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型,为培养语感和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用英语来学英语,培养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是用汉语思维来学习英语,在大脑中有一个转换的过程,极大影响了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

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进行过渡。确实要对疑难进行解释,也尽量用英语来解释,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增强英语语感。

康仙庄乡南毫学校

推荐第9篇: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201040530113 10工商管理 方周强

步入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智慧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围绕“决策、运用先进工具、调动人的积极性”三大问题而进行的大讨论,让管理者普遍接受了一种理念,即人本理念,逐步接受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养活了我,而不是我养活了职工“的思想。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工作为企业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进一步强化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抓手,提高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以培育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以实现管理民主化为手段,打造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保障,增强职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 公有制企业中职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更是企业的主人。实现企业和职工关系的和谐更要把职工视为企业的主体。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推动形成和谐劳动关系,应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尊重职工、关怀职工。一是树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共生、双赢互动”的理念,不断完善以劳动合同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为基本形式的经济维权机制,以劳动争议调解及仲裁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为基本形式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以帮扶救助、送温暖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以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为基本形式的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维护机制,切实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坚持职工关怀常态化、长期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三是建立健全职工之间的沟通机制,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企业管理团队得到职工广泛认同,维护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职工。注重培养职工“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利益共同体观念,把职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把业务技能和素质与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把内强素质与外塑形象统一起来。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从岗位规范入手,突出培养职工优良的职业道德、严格的职业纪律和强烈的职业责任,弘扬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企业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健

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和谐的劳动关系,调动、发挥职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正确途径关心职工的福利待遇。通过工会与企业的平等协商将工时制度、工资、奖惩制度、劳动补贴、员工福利、医疗保险等,都用集体合同予以明确,从制度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不但为企业创造财富,还能获得安定、和谐、兴旺的局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推荐第10篇: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落实得并不理想。这里面有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试图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谈些看法。

一、学生主体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相对,这叫“学生主体观”。学生主体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深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强的人,就是自觉能动性强的人,在客体面前有主动和自由的人。这一观点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根本上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反映是学生的反映,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满堂灌之所以为素质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学生能动地、自主地思考、探索、参与的资格。一句话,它取消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资格。从不参与就不是主体的角度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心不在焉,那么教学对于他就是名存实亡的东西。所以主体观认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确保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①“引而不发”原则。《学记》上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动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替他得出结论。②总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从参与过程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引而不发原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主体观的基础;总体性原则突出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是主体观的核心。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具体的学习活动。具体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学习实践。实践出真知,活动出成绩。只有具体活动,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讲解可多可少,但学生的活动不可或缺。

学生的活动要具体。这有两个含义:

一是活动时间要具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必须将学生的活动设计为具体的教学步骤,并认真加以落实;教师的指令,要改“一定要”为“现在就”,改“课下”为“课上”。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主讲老师这样说:“这一点一定要记住”、“这个问题课下大家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老师们以为这样一说,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就尽到了——反正我是说了,能不能做到就在你自己了。其实,这里面就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上课是干什么的?上课就是叫学生通过听讲、思考、讨论等学习形式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记住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如果课下再让“记”、再让“想”,这不但不好控制和监督,而且从根本上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老师这样“安排”,一般出于这样的目的——赶进度。殊不知,这个“进度”的很多时候是老师自己“表演”的进度,而不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的进度。老师表演的进度与学生学习掌握的进度是很难同步实现的。而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学会”,而不是老师“讲完”。老师讲完了,学生并非就一定学会了。学生会不会应该是教学进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从这个角度说,只管自己能不能讲完,从学术的角度说,是不懂得什么是“教学”;从态度上说,是不负责任。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总是害怕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了,有的干脆不给他们时间。实际上,这还是没有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中解放出来。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活动时间是学生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我们的老师,必须在备课时给以专门的设计。

二是活动的形式要具体。所谓具体,就是可观察、可控制、可量化。“听”与“思”严格说来,不能算是具体活动,因为它们是否在进行、进行的效果怎样,很难观察得到,也很难控制和测量。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活动形式常见的有以下9种:说、读、评、议、练、记、背、忆、结等。

1、说。主要指学生的口语活动。“说”与“想”相对。想是内部思考,说是外部表达。思考的结果准确与否、清晰与否、全面与否等,通过“说”的活动可以得到验证。“说”的活动包括“问”与“答”。让学生发问,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手段,而回答问题,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打造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心理的素质,提高其非智力因素。关于“说”,老师应该努力做到: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敢于回答、善于回答,培养“说”的能力,养成“说”的习惯。为了保证落实学生课堂上“说”的地位,可以在起步阶段搞个定量的指标:例如每个学生每周保证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主动回答一次老师的提问等。

2、读。主要指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有朗读、默读、精读、快读、泛读等不同形式;从内容上看,阅读可以读文,读图,读表,读题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阅读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何指导学生针对不同阅读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既可借鉴别人的经验,也可自行实验研究。另外,我们所说的阅读,不仅指语文学科的阅读,而且指数学阅读、英语阅读、政治阅读、物理阅读等学科的课堂阅读活动。每一个学科都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阅读:在读中认知,在读中理解,在阅读中丰富,在阅读中提高。

3、评。指评论、比较、鉴别。针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比较、鉴别,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并实现正向迁移的重要手段。评论、比较、鉴别等活动,一般安排在知识的关键处、疑难处、联系处、细节处等;同时老师也要有一定的预案,以备出现特殊情况。

4、议。就是议论、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方法。课堂讨论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可以集中大家智慧,实现多项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突破难点疑点,共同提高。讨论也是一种“说”,所以它也是培养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的有效方法。一个人思考常常易于走神,但两个人讨论就不容许走神了。讨论的最高形式是辩论。课堂讨论是在老师的具体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的。对于一般问题,同桌交流一下即可,这种简单的讨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但对于特别复杂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组织和准备,写在教案上,作为具体的教学步骤:(1)教师在讨论前要提出需要讨论的具体课题;(2)规定讨论的时间和反馈时的具体要求(发言者、补充者、评论者;发言顺序、发言人次、发言方式、发言时间等);(3)进行分组指导,安排各组召集人和讨论地点;(4)学生发言后,要进行总结。课堂讨论的误区是:(1)无组织、无指导、无要求,只有空头号召,讨论有名无实;(2)组织不严密,指导不具体(不定量、无思路),讨论流于形式;(3)讨论后不反馈、不总结,讨论半途而废;(4)讨论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小题大做;(5)一节课内讨论次数过多,形式单调,课堂结构松散;(6)讨论前不铺垫,不发动,不创设情境,学生缺乏讨论的欲望;(7)讨论的时机选择不当,有的一上课就讨论或者要下课才讨论——学生的讨论、反馈阶段,应是课堂教学的高潮阶段。

5、练。指课堂练习,它是消化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明确的目的性、难度的适中性、技巧的单一性等特点;它一般是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是综合训练的基础。课堂练习的类型常见的有:(1)铺垫练习。为引出新知而进行的练习,目的在新旧知识间架桥铺路。(2)强化练习。即帮助理解新知识的练习,目的在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常用的形式有对应性练习、比较性练习、变式练习等。(3)巩固练习。在新知学完后,学生对新知要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这时的练习有一定的综合性,作用在形成技能技巧。

6、记。指做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有一项实验,在开始讲课后九个星期,对听课者进行一次测验,做笔记的人获得65%的分数,不做笔记的人只得了25%的分数。课堂笔记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强化所学知识,有助于永久记忆。关于课堂笔记,现在的情况是:多数学生缺少记录习惯,不少老师也常常忽视对学生笔记的指导。所以,这就要求老师:(1)及时提醒学生记笔记,指导学生记笔记——记什么、记在哪儿等;(2)老师的板书要有计划,要做到“教材要点化,要点网络化,网络精细化”,有利于学生记录。

7、背。即背诵、记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背诵和记忆活动常被老师们安排在课下,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我们的要求是:(1)对于比较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规律、要点、词汇、常识或基本材料等需要识记的知识,必须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记忆;(2)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识记材料的规律,运用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指导学生记忆;(3)采取多种形式,对记忆的效果进行及时反馈,例如提问、同桌互相检查、设计成练习题等。

8、忆。即回忆,包括讲授新课前的复习回忆、讲授过程中对旧知的临时性回忆以及复习课上的集中回忆等。这种回忆,既是强化巩固的需要,也是衔接连贯的需要。回忆是再现,是记忆的一个环节。不能回忆即不能再现(面对试题中的知识点想不起具体内容)是常见的学习失败事件。所以,回忆、复习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不能代替。尤其是复习课,老师要精心设计复习回忆的方案,例如常见的复习形式有背诵式、复述式、填空式、改错式等。

9、结。即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学习总结的一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步骤。课堂小结的目的主要是:(1)回顾梳理知识;(2)归纳清点知识;(3)记忆巩固知识。课堂小结要注意:(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2)采取多种方法灵活进行;(3)妥善处理板书、教材和笔记的关系。

以上是从一般的角度讲的学生活动。具体到某一学科,又有各科的特殊形式的活动,如英语中的拼读、朗读、背诵、听读、听写、造句、改错、回答、复述、改写、翻译、述图、对话、表演等。

二、教师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是在老师的主导之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指挥之下进行的。学生活动了没有,活动得效果如何,责任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的作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上“导学”了。

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说:

“老师是统帅、是指挥”;“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谁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不懂了,谁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学,学生就懂了”。因为:“你讲,跟难分辨他听没听,懂没懂,可是你让他自己学,然后回答,要做出来,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产生差生了;”“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期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积累。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

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也是知识传授的规律决定的。知识不是实物,知识的传授不像实物的传授那样是一种简单交接。知识的实质是经验。它必须经过个人的体验、加工、建构,将外在的知识(社会公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个人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讲懂的知识不是真懂,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真懂。换句话说,老师只能讲“懂”,但不能讲“会”。

如何教学生动?一曰发动;二曰组织;三曰指导;四曰调控;五曰点拨。

1、发动。即动员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利用演讲,从情绪上调动学生;利用设疑,让学生进入“愤”“诽”状态;利用音乐、图像等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铺垫讲授,使学生接近问题等。在这些不同的发动方式中,“演讲”是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了。只要有学生活动,就需要“演讲”——鼓动。例如,需要学生思考时、需要学生讨论时、需要学生练习时、需要学生阅读时、需要学生背诵时等,都需要“发动”。只是“发动”的内容、时间、力度有所不同罢了。我在听课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发出了指令以后,学生无动于衷,或者活动不到位、不充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学生需要发动?因为人的学习活动听人的其他一切活动一样,都是在主观意识驱使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学生没有活动意识,当然也没有活动欲望,所以当然动不起来——不愿动、不想动。不懂发动的老师,学生必然缺乏激情,课堂必然缺乏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2、组织。即进行组织教学。一是管理性组织,即指导、监督、惩罚、限定、奖励、操纵、安排、协调、维护等;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好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二是指导性组织,即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目的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要细致、周到。如要让学生朗读课文,规定某些同学续读、点评;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规定同桌答、同桌评或者前桌答后桌评,或者男生答,女生评等。再如课堂练习时,一人上堂,其余学生怎么办?需要组织;小组讨论时,几个人一组,谁主持,谁是发言人等,更需要组织。课堂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无组织意识,组组织行为。如走上讲台就讲,铃声一落就走;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不听;只管自己“指挥”,不管学生动不动。(2)指令软弱(声音小、无表情、怯懦等)、含混不明(如用“可以做某事”一类话语),组织效果差。(3)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走神、磕睡等非学习活动或非正常学习活动视而不见。

3、指导。即在学生进行某项具体的学习活动时从学习内容、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以具体明确的引领,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正如上面引用的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的话:“老师是统帅、是指挥,指挥的艺术可以写一大本书”;“老师指挥就是教学方法的锦囊妙计”;“每一步都需要学生学,但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广义的指挥包括组织,狭义的指挥专指指导,我们这里指后者。指导的原则是具体——老师要学生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分几步学习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法;指导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空泛,学生思维无路,难以进入状态,基础差、无思考习惯的学生更是如此。指导时不免要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向学生展示的学习目标。空泛的目标陈述是这样的:“请比较下面的两段材料,看有什么不同。”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即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情境或条件;

4、表现水平或标准。例如:请你(行为主体)在指定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条件),比较(行为动词)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内容),至少各举出五个特点(量和标准)。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指标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表述。陈述学习目标是教师的一种高级职业技能,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试卷或练习题,实际上就是一组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目标陈述语言。

4、调控。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调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调节、教学难度的调节、教学进度的调节、教学组织形式的调节、教学方法的调节等。调控是教师驾驭课堂所必需的教学机智。它有经验的积累,同志也是一种责任。有的同志眼看着原来的计划落空而无所适从,这是缺乏经验;有的同志看着原来的设计不合学情也不愿去变换设计,这是不负责任。例如同样的内容,在甲班讲的时候,用原来设计的鼓动措施,学生被发动起来了,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而在乙班的时候却没有出现,这时就应该变化发动的策略,进行及时调整。

5、点拨。点拨教学法本来是安徽省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所倡导的一种现代语文教学法,目前已被教学领域普遍吸纳。点拨的主要内容是“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它的核心要求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是对“串讲”的超越,成为“精讲”的代名词。点拨的前提在“诱导”;点拨的条件是“适时”;点拨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该点拨时则点拨”。点拨,是对启发式原则的具体运用。它既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又防止出现“放羊式”。各个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点拨法,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与探索。

第11篇:儿童是课程的主体

儿童是课程的主体

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当前,课程正处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有专家走向教师和学生、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各种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层出不穷。学前教育课程同样色彩纷呈:适性教育、瑞吉欧教学、彩虹计划以及我国的综合主题课程、活动整合课程、发展性课程、生存课程等等,使人目不暇接。众多课程中,不乏近代课程的先进理念和反思性实践经验,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儿童观、学习关、课程观的发展和变革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上的“范式”的革新。新范式的理论和实践使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世纪的确是儿童的世纪,21世纪将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世纪。当前幼儿园课程将以建构为核心,使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体,使学前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

以新《纲要》为依据建构幼儿园课程

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发以来,幼教界掀起了学习新《纲要》,贯彻落实新《纲要》,进一步改革幼儿园课程以提高教育质量的热潮。

我们理解,新《纲要》的“新”最主要的不存在于他刚刚颁布,而在于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纲要》作为一个课程文件,对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而教(目标问题)”,“教什么(内容问题)”以及“怎样教(教学策略问题)”均高屋建瓴地给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答案,集中体现了新的教育观。

第12篇: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作为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版权协会。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新传媒产业联盟联办的以“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2009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冯并、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 中国版权协会会长沈仁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王守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秘书长王斌主持。

此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商标国际论坛”、“版权保护论坛”和“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组成。

田力普局长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重点谈到了我国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使用,转化、管理和保护等情况。他指出,从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接近30万件,全部的专利申请加在一起80万件左右。很多企业都注重创新,注重研发,也注重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它们的申请数量的增长是最快的。

田力普局长称,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很关注专利的质量问题。尽管中国企业在专利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说国内的企业在申请数量方面比国外要多,比如开的话,那么,授权时候就会反过来,变成四六开。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所申请专利的质量,发明创造的水平、含金量技术含量可能和国外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田力普局长指出,专利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专利的维持有效数量。因为要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必须被授权,第二,必须维持有效。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不仅要把它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还要把它形成权利,同时,还要把这个权利运用,使它形成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总体上看中国企业有效专利数量还偏少,和申请的数量相比,只有几分之一。

田力普强调了三个问题。第一,从申请不申请专利以及专利申请的数量可以看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第二,专利的授权可以反映出企业创新的质量,创新的水平,申请如果没有被授权,那显然这个创新不能算成功。第三,更重要的就是专利的有效数量,这体现出企业创新成果,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水平、市场价值和产业化程度。他认为,自主知识产权能有效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在开幕式上作了“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工商总局关于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已制定,不久将公布,工商总局已经启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国家已经将商标法的修改列入了立法计划。他还着重从六个方面谈到了工商总局在推动商标战略全面实施方面所做的工作。

付双建副局长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标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商标强则企业强。如何运用商标战略促进企业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马秀山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武晓明应邀在“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作了题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及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的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召开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对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中外企业间知识产权合作等提供了现实指导,来自政界、企业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等方面的近四百人参加了论坛。

第13篇:创意的主体是人才

刊首语

创意主体是人才

当今世界,创意经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发展创意产业被提到了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层面。

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主意”或“想法”。一般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创意涉及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意以发展成为产业。

创意思维在人为,创意的主力军是人才。目前,我国的创意阶层虽未成形,但已是呼之欲出。与旧的经济与文化的转型相伴,出版人、设计师、广告人、报人等文化人群最终将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成就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创意人才更在于当今最有活力、创造力的大学生群体当中。大学生应该抓住机遇,乐于挑战,主动投身社会实践,把学校里老师传授的知识用于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真才实干,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为以后更好地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贡献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职教大省、高教强省建设,促进安徽加速崛起,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举办的,以“创意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安徽省首届“动感地带”杯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便是发掘和培养创意人才的摇篮,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次大赛得到了全省71家大中专院校和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评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指导老师及优秀组织奖。

发展创意经济,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途径。我们要通过创意的运用,将各种自然和人文、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资本,使经济依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软性要素的驱动,实现增值方式转变。最后通过开发“人脑”这个主体资源,用无限的创意突破有限资源的约束,促进经济增长向软驱动方式转变。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教育资源丰富,应该能掘发出更多的创意人才。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及安徽省“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引领下,必定会发掘出更多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

第14篇:主体教学设计

主题:比例尺的认识

教案来源:王志刚 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六年级 所需时间: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首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以眼睛的观察引入,把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始至终都置身于观察中,紧紧围绕学习,不知不觉中来学习新知识。

2、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总结新的知识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3、通过对知识的不同程度的探究,让学生亲历发现事物特征、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4、设计两道技能演练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巩固、深化过程。

5、通过对开放性问题,拓展创新题的设计,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资源

1. 常规资源:地图、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2. 教学支撑环境:配备有投影仪的教室一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2.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活动促使学生热爱祖国,感悟数学知识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的资料。2.讨论你对比例知识有多少了解。 3.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三、活动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展示,然后选出好的,全班展示。

2、教师出示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学生观察。

3、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我们该如何来设计我们的国旗和绘制地图。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5、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6、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性评价。

7、小结活动的感受。

8、活动拓展

(1)要求学生把参加活动的过程及感受写下来。

(2)分组合作完成一份设计平面图,并在班上展览出来。 (3)课外活动:开展比例尺应用实际活动。

四、活动评价

1.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2.活动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

第15篇:主体班次培训心得体会

主体班次培训心得体会

***** 2014年7月

近日,我参加了为期3天的主体班次培训,来自省委党校、西南交通大学的专家教授以深化改革为主线,系统讲授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依法治区与法制政府建设、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土开发与城乡规划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等与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通过学习,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的学习,使我感觉到国家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高度,而且表现出空前的勇气和决心。一方面,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实践当中带给我们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使得我们推动改革的条件不断充分。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条件逐步成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六个围绕”,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

1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通过对《决定》的学习,我意识到法治问题在改革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省委党校教授深入浅出的为我们阐述了国家法治现代化的困境思考,从中国法治建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就与媒体上不断展现法治污点的现实矛盾,到社会矛盾的三个难点,再用四个问题分析现实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中国法治建设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切实做到,认真学习法律、敬畏法律、尊重法律、崇尚法治,起好学法用法模范带头作用,扎实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开展。作为党政办负责人,处于镇机关行政工作的核心,自己要严格做到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2 协调安全生产、城镇管理、国土管理、社会事务等各职能办公室,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积极配合综治办、司法所等部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在全镇范围营造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浓厚氛围,促进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制宣传的实效性。作为基层专职纪检干部,我将进一步认真梳理镇党委政府廉政风险点,严控A级风险点,提高自己和各职能办公室风险防范能力,以实际行动推动依法治区工作全面顺利开展。

第16篇:我是中学生啦

我是中学生啦

我是中学生啦!聪明的,你知道吗?我长大了,不但我的身高猛增,我的影子拉长,我的思想也有有大的改变。

我是中学生啦。聪明的,你知道吗?我孝顺了。妈妈出差了一个星期刚回来,我努力地创造了一大“历史性奇迹”。当妈妈回到家“科研”般地查看我留下了多少脏衣服时,才发现又一块“新大陆”。我的衣服被洗过后整齐的挂在衣架上。妈妈兴奋地大叫一声,吓了我一大跳,不禁赶快安抚一下自己脆弱的心

脏,心里还暗自说道:这得吓死我多少脑细胞呀?“上了中学就是不一样。”妈妈展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我也赶紧乘这个机会打着“我是中学生”的旗帜好好表现一下:周末到了,妈妈吃完晚饭,我端来一杯热茶晚上,妈妈刷完牙,我为她梳头;出门时,我为妈妈拿鞋。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是夸我:“上了中学孝敬父母做得更好了。”

我是中学生啦。聪明的,你知道吗?我勇敢了。上中学我一改畏畏缩缩的样子,性格也不再孤僻了。还自告奋勇的当了个

“官”。上课也不再“安静”了。就连运动会上,我都尽了一份力,尽管没拿到名次,不过自己感觉很满意,至少不是倒数,没给班里丢脸。

我是中学生啦。聪明的,你知道吗?我宽容了。从小我就不爱生气,那是相当有忍性。不过上了初中也有好多事让我措手不及:面对同学们对自己名字的误解,我忍了;面对同学对自己眼镜的好奇,我忍了,面对同学对自己牙套的“咨询”我忍了。每当出现这些情况,我总是告诫自己“小不忍则乱大谋”。要知道

这要是放在小学六年级,我才不会这么便宜他们呢!本小姐的跆拳道可不是白练的!

我是中学生啦!聪明的,你知道吗?我长大了,孝顺了,勇敢了,宽容了,这一切都因为我是中学生啦!指导老师:付老师

第17篇:我是中学生 教案

1.1 我是中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悦纳初中生活的新变化,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2.积极融入新集体,树立规则意识,增强战胜挑战的勇气。

能力

1.初步掌握应对新挑战的方法,解决初中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 2.提高问题的分析和应对能力。

知识

1.通过与小学生活比较,了解初中生活的新变化。 2.了解初中生活新挑战对我们提出的具体要求。

【教学准备】

1.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2.课前教师准备校史纪录片,学生搜集关于新学校的信息。

3.预先布置学生用拍照等方式观察新校园,上学校网站了解新学校。

在班级论坛上发布自己眼中最美的校园一角。学生准备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踏进这所学校,你们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了一名中学生。初中三年,是你们未来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接触全新的学习环境,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活动一:我眼中的校园

同学们,你们喜爱这所学校吗?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初进这所学校

的感受吧!

活动内容:

1.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2.学生用照片或者文字的形式记录眼中最美的校园一角。

3.分组交流校园一角,由小组推选代表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 4.播放校史宣传片:我们学校是陶行知思想的孕育地,陶行知先生在这 里亲任七年校长,确立“实”字校训,知行合一,“实”字理念在学校100多年 的发展史上被代代传承、不断创新。欢迎大家走进三中这个大家庭!

教师总结:未来的三年里,大家将在这里生活、学习,我们将在这里度过 令人难忘的三年初中生活。无论未来我们的学校在时间流逝中经历怎样的沧桑, 我们都应用自己的努力为我们的学校增添荣耀!让我们为学校增光添彩,让学校 为我们倍感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最美的校园,到观看校史宣传片,引导学生从校园外在环境到学校文化内核多方面认识新学校,拉近学生与新学校之间的距离,初步培养自豪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活动二:认识新朋友

中学生活究竟新在哪里呢?进入校园,同学们最直观的感受恐怕就是 老师和同学变了。进入新的环境,你认识了多少新朋友呢?

活动内容: 1.小游戏。

(1)游戏准备:利用开学前教育通知学生准备个人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形式不限,展示内容不限,要求能够展现个人特点。准备一个装有学号号码牌的抽签盒。

(2)游戏规则:请一位同学随机抽两张学号号码牌,被抽中的两位同学说出对方的姓名,两秒内都准确说出则顺利过关;如果有一方说不出或说错,算认人错误,两位同学都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并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3)因为时间有限,做不到全体介绍,所以游戏结束后收集学生的自我介绍,用“文十图”的方式做一期新同学、新老师简介的小报,贴在班级宣传栏内。 2.开学前的军训中,新同学、新老师给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教师总结:在游戏中我们熟悉了彼此,在军训中我们收获了友谊,新同学和新老师是我们的伙伴,将陪伴我们共同成长,让我们和伙伴共同面对成长的荆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减少生生、师生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让学 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熟悉彼此,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活动三:感受中学新变化

进入中学,学习、生活都会发生许多新变化,作为一名新人,你准备好了吗?

活动内容: 1.分组讨论。

话题一:比较中学与小学在学习上的异同。(提示: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的容量、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等方面)

话题二:比较中学与小学在行为规范上的异同。(提示:学生守则、校规、班规等方面)

2.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交流总结适应初中生活的方法。

3.小组做好汇报准备,并推荐代表发言,交流本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看来每个同学已经感受到了初中生活和小学的不同,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方法。树立规则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适应初中生活。我们也要积极调整生活节奏,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应对学习新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中学学习生活可能会带来的挑战,明白尽快适应学习新节奏的重要性,明确规则意识对适应初中生活的重要意义,为探寻好的学习方法作好准备。)

活动四:集思广益迎挑战

活动内容:

1.在组内交流自己曾经经历的一件麻烦、一个挑战,谈谈自己是如何应对的。(挑战来自各个方面:人际交往的、学习的……)

2.小组总结成员在应对困难与挑战时获得的经验与教训。 3.小组推荐代表总结发言,要求语言精练。

要求:小组围绕问题积极参与交流,越具体越好;讨论中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记录,并在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作总结发言。

教师总结:(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提炼出迎接新挑战的要求与方法)每一位同学在成长中都面对了很多的挑战,积累了很多有智慧的应对方法,这些宝贵经验将继续指导我们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设计意图: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分享好的学习方法,借助同伴的力量感染身边的同学,增添战胜新挑战的勇气,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新集体。)

活动五:她该怎么办?

活动内容:

1.面对挑战,也有同学会陷入苦恼。阅读教材第6页“小欣的苦恼”,我 们一起来帮帮她。 2.小组讨论,分析小欣苦恼的原因,并给她一些可行的建议。 3.小组记录总结,代表发言,组间交流。

教师总结:以上的分析和建议充分展现了你们的智慧,也体现出同学们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可贵品质!在初中生活中,我们将会和小欣一样遭遇很多挑战,我们自己既要正确评价自己,主动调适,也要积极沟通,真诚帮助,分享智慧!希望大家尽快融入新集体,在集体中获得勇气和力量!

(设计意图:用上一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与方法指导实践,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与运用,让学生体会迎接新挑战既需要自我心理调适,也离不开集体的帮助!)

【教学小结】

初中生活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精彩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美妙的风景,也会遭遇各种挑战。无论这些挑战多么巨大,我们都无所畏惧。战胜挑战,我们的青春才更加精彩!战胜挑战,我们将看到明天风景如画!(播放音乐《明天会更好》)

第18篇:我是一个中学生

我是一个中学生,即将去法国巴黎,我知道法国的香水是世界闻名的,...

答:guerlain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chanel和dior的,shalimar香精版的价格高的吓人,尤其是幻彩流星版 chanel除了55号22号那种bug香之外,也就N5的香精比较贵了 法国本土品牌最著名的绝对是fragonard,花宫娜,这个牌子国内没有专柜,格拉斯历史最悠久的牌子,现代香水鼻祖,fragonard现在还是用纯手工方法制作香水呢 去巴黎的话普通的商业香可以不用...

guerlain的价格绝对不会低于chanel和dior的,shalimar香精版的价格高的吓人,尤其是幻彩流星版

chanel除了55号22号那种bug香之外,也就N5的香精比较贵了

法国本土品牌最著名的绝对是fragonard,花宫娜,这个牌子国内没有专柜,格拉斯历史最悠久的牌子,现代香水鼻祖,fragonard现在还是用纯手工方法制作香水呢

去巴黎的话普通的商业香可以不用看了,唯一一个值得看看的商业香就是guerlain的香榭丽舍

法国香水不算最便宜的,不过一般都是30ml30-60欧元之间

花宫娜吧,最能代表法国香水历史的品牌,我记得有10个小香精的女香礼盒,还有5个edt的男香礼盒,10个小香精那个是20欧,算很便宜了,当然每个都是2ml,礼盒而已嘛,5个edt的男香是6ml一个,一盒是12欧元,5个parfum的女香礼盒也是12欧,都是巴黎的花宫娜店里的价格,可以去看看

花宫娜除了香水,还有香膏,身体乳等等,可以都去看看,我很喜欢fragonard店里的气氛,布置的很浪漫,金灿灿的

还有就是可以看看hermes的香,比如橘彩星光的星座和天马限量版,国内专柜是见不到了 学生吗,不要看太贵的,花宫娜吧,既蕴含历史,又实惠,花宫娜在法国人眼中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

“国际化妆品新闻”最近推出的香水销售排行榜名列前10名的香水中,女性香水占了8名,男性香水占2名。它们是夏奈尔5号、兰蔻驿动香水、雅诗兰黛欢沁、雅顿白钻和夏奈尔风度,以及圣罗兰鸦片,让·保罗·戈蒂埃,古弛嫉妒,以及卡尔文·克莱恩公司的男士香水克莱恩I号和阿玛的寄情水。

(1)花香型是香水中的主体产品,其中“夏奈尔5号”属醇花香调,是将化学品乙醛的味道运用于头香中,使香水产生天然以外的个性化新风格。它的主体香味为茉莉和玫瑰,适合于20—40岁成熟的女性,白天、夜晚都给人以靓丽自信的风格。

“夏奈尔5号”为法国夏奈尔公司的王牌香水产品,问世于时尚潮流由古典走向现代的20世纪20年代。由著名的香水专家欧奈斯特·博瓦调制,其亦为世界上第一款加入乙醛的香水,“夏奈尔5号”以其飘散着的清爽淡雅的芬芳,同时结合全新现代特色的包装设计,吸引着全球千百万女性,成为世界级的王牌香水,并雄踞王牌香水宝座至今。

(2)兰蔻驿动香水是属于水果(花)香调的香水在头香中突出了甜甜的水果香韵。驿动香水至1990年推出以来,一直是最畅销的香水之一。据它的创造者说,它是一款以“拥抱我”为主题的香水,还被形容为一款有历史和记忆的香水,表现出女性独立自主、清新奔放的感觉,尤为年轻女性所喜爱。

(3)雅诗兰黛欢沁香水,是属于清新花香调的香水。

飘散着淡雅的花香,在大自然中播洒“欢沁”的种子„„

1996年,法国雅丝·兰黛公司推出其全新女用香水——欢沁,主要原料有百合花、紫罗兰、茉莉、丁香、檀香森等。整体瓶身造型高雅而简洁,剔透晶莹的椭圆瓶子、圆形的白金瓶盖。

欢沁香水、香味乍浓犹淡,如细水长流,十分信人,飘散着浓雅的花香,在大自然中播洒着欢沁的种子。

(4)雅顿白钻香水,绝对以花香为主调,香味浓郁,是一种相当女性化的香水,尤为偏爱甜花香如玫瑰、夜来香等花香的成熟女性所喜爱。这款香水受到伊丽莎白·泰勒、尼诺·赛儒迪和瓦伦蒂诺等众多名人的钟爱,是一款极受欢迎的香水品牌。

(5)风度为法国夏奈尔公司1996年出品,主要原料有卡拉布尼亚及西西里柑橘、茉莉花。亚洲香子兰等等。夏奈尔新推出的魅力香水并不沿用其公司传统的黑白两色做包装,而选用近似女性美丽肌肤的粉杏色,瓶身大方、简洁。

魅力是夏奈尔公司花了10年功夫研制出的香水新产品,其中散发着6种不同的都市女性韵味:卡拉布尼亚柑橘代表活泼奔放的青春少女;馥郁的茉莉花香则是夏奈尔的标志香味,演绎全然的女人味;利用现代科技精心计算出来的花香“方程式”,则表达出具艺术家气质的

情绪女郎们的魅力;海地代表现代大都会心性自信、自强的独立人格;非洲香子兰则是性感、诱惑的化身。

(6)体现东方神秘风情的香水,则以圣罗兰的“鸦片”香水最负盛名。它属于浓香型,多以后劲无弯的木香、檀香为主,配以辛辣的木香和持久的动物香。“鸦片”香水,香气浑厚浓郁,定位为诱惑和禁忌,呈辛辣的东方调,更适合于25-~x一岁成熟。自信和妖媚的女性。

(7)让·保罗·戈蒂埃是个为前卫的人创造服饰和香水的天才设计师,他的设计充满幽默感和令人惊奇的物。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本人设计的第一款香水让·保罗·戈蒂埃的香水瓶颇为奇特,外型是一段穿了胸衣的女人躯干,瓶子的外包装是一个圆桶状的锡皮盒子,设计奇特,“惊世骇俗”。

(8)古弛1997年度推出的“嫉妒”,属花香调,前味是香草、风信子、木兰花,中味是铃兰、茉莉、紫罗兰花,后味是鸢尾花、木香和麝香。广告力度很大,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且正在成为一个稳定的畅销品牌。

(9)而男用香水中,卡尔文·克莱恩公司的克莱恩1号,无疑是最成功的。

在仿如牙买加朗姆酒瓶的克莱恩1号之中,我们不分种族、性别、年龄共同分享这同一个世界„„

克莱恩1号香水由美国卡尔文·克莱恩公司于1994年推出,属于性别,即男、女合用香水。由佛手柑、鲜菠萝、茉莉花、紫罗兰等组合而成。其瓶身仿如牙买加朗姆酒瓶子一样的磨砂玻璃瓶,外包装则为用再生纸做的纸盒。

克莱恩1号为无性别香水,结合20世纪90年代整个社会简约,无性别差异的时尚风气,克莱恩1号香水假冒作理念即为赞扬个人主义,意在使得各不同群体的男女一致认同个人主义。

在1994年秋季,克莱恩1号刚刚问世不久,就创造了5800万美元的销售纪录,在全美乃至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克莱恩1号之风,这种全新理仿的清淡香水,更是吸引了那些从不用香水的年轻人。克莱恩1号将20世纪90年代社会意识的变化,转化为香水的全新概念,

无性别讲求一体性,在克莱恩1号震惊全球的广告设计中体现无疑,一群不分种族、性别、年龄的男女济济一堂,透过坦诚。开明的态度,将彼此共同分享的住处表露。

(10)由阿玛尼,对香水时尚的超佳嗅觉来自时装领域的公司,于1994年推出的寄情水,分男用和女用香水,是世界上著名的情侣香氛。在其推出的那年便作为女用香水之冠获得了香水业的奥斯卡奖——菲菲奖。

第19篇: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在群体研究的支持下,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省评价,推动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返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3]。教学中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能素养的过程。反思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被视作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是那些既能思考发现并能提炼出实践当中碰到的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教师。他们能把教学的信念和技巧内化,并以之研究自己的教学,同时使自己的教

学更加有效,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更应该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因为从宏观上讲,历史学科是一个反思的学科,历史学科就是让人通过认识过去来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都是现代的人,我们所教所学的历史,实际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也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富有时代

意义的历史思维。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可以从如下几

历史教学应当开始于问题,教师应当具备把知识变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出与学生的经验相关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来开始和推进教学

真实是历史学的根本属性,是史学的立身之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准确的历史知识,就应当注意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不要急于让学生探讨为什么,而应先引导学生搞清是什么,在搞清是什么的过程中探讨为什么

历史教师要把自我反思作为自身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成为自己和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并通过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学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学会教学,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反思性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20篇:中学生禁毒心得体会

中学生禁毒心得体会

人,一个美丽而又高贵的名词。毒,一个肮脏而又恐怖的词汇。不敢想象,这两个名词碰在一起的那一刻将是怎样的触目惊心。可是,现实毕竟不是天堂,恐怖总是要发生的,一幕幕惨剧陆续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毒品的定义,也许我们早已熟悉,其危害更是不言而喻。多少人因吸毒而深陷其中,他们无法自拔、拖累家人、危害社会、自暴自弃、痛不欲生。接触了毒品,就像是跌进了无底深渊,离阳光越来越远,而等待他们的则是黑暗和恐惧……

别以为这离我们很遥远,在我们的同龄人中也有不少毒品的受害者,他们也都是花季少年,跟我们同样大小……

毒品是那么的可怕、可恶、可恨!它就像个潘多拉盒子,释放出了所有邪恶的灵魂,却把所有的善良都留在了盒子里。毒品是所有罪恶的源泉;其实许多学生听父母唠叨已经听得不耐烦了,再讲也只能是废话。可是一件又一件血淋淋的事实,我们真的不得不抱头痛思,一切都是怎么了?

毒品,是个让人恐惧的词汇,它使人们丧心病狂,尽干些损人害己的事情,甚至不惜拉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踏上这条不归之路;毒品,它用一把把沾满血腥味的钞票,把一个个原本善良的人送入了那一堵厚厚的墙和一扇坚实的铁窗之中;毒品,在中国那肥沃的土地上,放肆的游荡着,伤害着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它是一个真真正正与死神如影随形的魔鬼!

或许你会认为自己是绝对不会也永远不可能接触这种东西的,但是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名16岁的女孩子,因和爸妈呕气而离家出走,在附近的一家歌舞厅里疯狂地喝酒,在这时,一名男子递给了她一杯酒,说:“尝尝我这个,我这个比你那酒喝下去更刺激。”那女孩听完后,也没有什么戒备,喝了下去。喝完后她感到很兴奋,随着音乐的劲爆,她走进舞池,疯狂地甩着自己的头。她并不知道这是毒品摇头丸起的作用,而后她的头在音乐下一直摇下去。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就恋上了这个舞厅,看到那个不认识的男子递给她那杯酒时,就跟看到了荒漠里的一滴水。她也曾想不去喝那杯酒,可她控制不了自己,极力地想喝那杯酒。后来,她的父母发现了她的异常,送她去医院做检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女儿染上了毒品,他们只好眼里含着泪把她送进了戒毒所。这些跟我们同龄的吸毒者又何尝没有这样想过,可是他们还是没有从毒品的手里逃出;也许那一刻他们想的是:试一试,我不会上毒品的钩的。就是这个“试一试”在瞬间将他们从阳光下推入无底的黑洞;他们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自己家人……

青春,人的花季,生命的花苞正尽情地绽放时,谁也猜不着自己的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因为我们都在花季的时候。也许他希望自己将来是一名缉毒警察,可是如果在那一刻的一个动作的瞬间,他就与他的人生和理想完全相反过来,那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事呀!

所以,面对毒品,我们不要害怕,要勇于面对,让我们用法律武器来击败毒品,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更和谐,更安定!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心得体会.doc》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