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pbl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20-05-18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PBL教学模式

PBL模式

(一)PBL简介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问题、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PBL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PBL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围绕学生,针对书本知识进行教学,让问题解决为学科知识服务。存在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教学偏理论,书本知识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在大多数课堂时间内只能听教师讲,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一方面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比较落后,难以跟进最前沿的科学与社会成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偏理论化,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本身所接受的知识内容就是陈旧而“无用”的。

(2)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

在传统模式中,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问题往往作为知识导入的例子和练习知识技能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提问题只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导新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缺乏生活基础与实际价值。教学以课堂-老师-课本为中心,课程教学仍大多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考试”的模式,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融合不够,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试而学习。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操作,动手能力被限制。

(3)积极性被抑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的局面,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束缚,难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更不用说探究新的领域。在所接受的知识本身就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2、PBL模式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法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服务于知识的获得的,PBL则与此相反,其精髓在于: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因具体问题不同而产生变异,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藉学生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发展。

(1)学生思维不受限制,主动性增强

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问题与知识的发现者,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团队合作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得以培养

在PBL中,团队合作是最基本的前提。团队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作更多的钻研,又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问题解决中。这是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大大增加项目成功的几率。在当今社会中,因为面临的许多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各类人才来共同解决,所以团队合作能力是必需的素质。

(3)学会了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寻找知识与方法,让学科知识的学习隐含在问题的解决与团队合作过程中。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才智、创新成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并分析问题,自主查阅资料,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流,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推荐第2篇:浅谈PBL教学模式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创立的教学模式[1]。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该问题的一些相关知识,从而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一、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和分数奴隶”[2],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PBL教学模式则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提倡学生自主学习。PBL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PBL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PBL在教学中的实施

1.教师备课――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情境问题

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情境问题体系,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并且情境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贴近临床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PBL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情境问题,可由多学科教学人员和临床专科人员组成问题设计小组,共同预先设计一系列核心专题,建立完善的学习模块,根据学习模块和学习目标制定出PBL实施手册,提供给各讨论小组。

2.PBL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概括起来说,PBL教学模式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模块中包含的核心知识或问题展开主动学习,经过“提出情境问题→建立假设→查询相关资料→讨论和修正假设→归纳总结结论”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每堂课开始前老师将情境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情境问题建立假设,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或借助学习软件、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学习媒体针对此问题进行自学收集资料,准备小组讨论提纲。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发言,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由学生解答。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PBL教学课结束前几分钟内,教师做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PBL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情境问题的设计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问题进行,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所以PBL教学中情境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这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问题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经过长期酝酿、周密筹划、反复论证, 设计出与本校学生实际相结合的PBL教学中的情境问题,这样才能达到PBL教学的目标。在设计问题时, 由教研室教师组成的问题设计小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 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PBL情境问题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②问题贴合生活或临床实际。

2.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是实施PBL教学法需要考虑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得资源、如何评价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准备和设计教学资源,不仅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教学资源难易兼顾,既有基础知识,也有拓展知识,既能支持自主独立、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能支持自主探究学习。另外,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转变,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既是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也是PBL教学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教师既是一种激活酶,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活学生以前所学知识,并能恰当应用,也是一种诱导剂,应能从各个层面诱导学生用已知去揭示未知;同时也是一个鼓动者, 教师要通过积极思维, 引起学生共鸣, 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潜力[3]。

四、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PBL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符合人类对科学探索的思维规律,其方法对培养各学科优秀人才大有裨益。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总量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国际上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4]。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习者必须具有极强的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的,PBL教学法则适应这一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参考资料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理念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能适应“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满足终身教育需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推荐第3篇:pbl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对于这次的演讲报告,不得不说,他很精神,完全超出我的想像。没能上台的我应当是我的遗憾,以前一直想当一名老师,由于家人的阻挡,来到了这里学医。或许这将是我圆梦的一次机会,但是我想,如果上面的是我,台下应当不会有那么都得掌声,我也会相当的紧张,甚至连话也说不出。

这次给我影响最深的应当是老师认真的态度,穿着白大褂的她给那几位将要上台演讲的同学说了好多好多注意事项,认真可爱的态度不得不令人佩服。一向淡定的他站在讲台上主持人的位置竟紧张的笑了又笑,但进入状态的她却又滔滔不绝,高兴地笑了又笑。

虽然我没有上台,但我写了论文,收集了关于冠心病、高血压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关于它们发病的起因、预防、治疗以及在生活中的饮食起居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其实我的奶奶就是一位冠心病患者,时不时的还会有点高血压,经过收集资料,我了解了相关知识,打电话告诉她,她好高兴,知道有人关心的感觉就是不一般,其实我也很高兴,知道自己还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

这次PBL教学模式,是一次很大,很具有挑战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需要自己准备资料,这就考验了同学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去图书馆、上网、向老师请教等等一系列方式,从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遇到问题如何来解决问题,并且从问题中找到新问题,了解更多的知识。还有就是,我觉得演讲者与同学、老师互动是很好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下面同学的积极性。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这个教学模式有存在许多的麻烦,需要同学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且做ppt,熟悉资料,以便在课堂能够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增进自己的信心,在课堂上不至于太紧张。另外,我觉得吧,这对大多数的同学是不公平的,班级里需要选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上台做演讲,而那些表达能力差的就无法得到锻炼,而且内心也会产生自卑心理,这应当是极其不利的。还有一点就是,课题不太丰富,四个班讲一个课题,大家在听第一个的同学演讲的时候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后来同学要讲同样的,差不多的话,同学的积极性明显的降低,开始有些躁动了。对于这些问题,我希望老师能够考虑,改善一下。

关于这堂课,我还是很提倡发扬得,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希望老师将这种教学模式改善、完善,希望老师继续发扬这种教学模式,如果在全校得以发扬,将会造福全校学生。

2012级护理学院本科4班

王秋彦

学号:20123350208

联系方式:18353688582

推荐第4篇:PBL教学心得体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PBL教学心得体会

J.om 8 PBL教学心得体会

2018年3月,我院首次承担江汉大学临床本科教学工作,各个教研室的教学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PBL教学从最开始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到后来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摸索、学习、讨论等环节在各个教研室有序的开展着,下面是我对PBL教学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1、何为PBL教学?PBL教学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最早应用于医学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PBL教学法已经得到世界医学教育界的广泛肯定,认为其在医学教育中是一种成功的创新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者将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撰写PBL教案?今年我们儿科教研室共撰写了4个PBL教案,包括新生儿(沉默的小羔羊)、呼吸系统(小轩生病了)、循环系统(小杰妈妈的烦恼)以及泌尿系统(不一样的儿童节)。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案例的撰写是实施PBL教学的关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键,要求撰写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写作功底,还需要代课教师在案例投入使用前进行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查找案例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并及时加以解决。撰写教案是需考虑:(1)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核心内容,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基础教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等的交叉;(2)结合基础教学阶段的特点,适当选取部分临床化验指标、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预期学习目标进行相关案例知识的讨论,避免学生过多纠结一些与案例主体不相关的细枝末节;(3)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创造故事情节,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开案例叙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探讨,借此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沟通技巧等。

3、PBL教学的实施。在最初实行PBL教学时,我们的确有很多担心,担心学生能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否看懂案例中的医学术语等。通过本学期4个案例的学习,我们感觉“充分相信同学的能力、适时的给予指引”在PBL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执行PBL教学时介入学生讨论的时候莫过于听到讨论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其实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考和进步的过程,老师不要急于纠正,给予一定的时间,学生往往会自行修正。比如我们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案例中,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新生儿核黄疸”,于是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至有关核黄疸的讨论,大约持续2分钟左右。此时,我们并没有直接的否定学生的推测,而是很期待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不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负所望,很快就有学生提出,案例中有信息提示患儿体重不增、不哭等,接下来马上又有同学补充患儿有腹胀等信息,老师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体格检查与论述,最终我们成功的把讨论的主线引导到新生儿败血症。

4、PBL教学的优势。(1)PBL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探索性、主动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2)PBL教学法使学生具有问题性和参与性,它要求学生通过或围绕问题进行学习,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材料。(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开始就提出问题,学生要经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通过多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学生逐步获得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作为PBL教学的老师,从撰写教案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见证了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享受了引导的乐趣。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给学生讲述一个案例,不如让他们从一个案例中,发现问题,发散思维,通过不断的探讨,最终得到学习的方法并收获知识。 在今后的PBL教学中,我们会继续这种学习方法,努力做到最好!

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J.om 8

5

推荐第5篇:PBL模式教学技术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传统模式下学习信息技术,不符合其学科特点,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难于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本文拟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基于问题,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公民。为此,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小学一门必修课,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讨论一下pBL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简介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学习”),最早起源于医学教育,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教学模式。

pBL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real-world)问题,pBL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二、pBL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课的开展及其主要特点

2003年4月发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课程。有如下两个主要特点:

(1)实践性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上机实践操作,所学习的知识不应用于实践,学了也没有任何的价值。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不能仅将计算机作为一般机械仪器,而应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学习、动手操作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通过上机实践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工具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不是以前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它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即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即在一定的层面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更好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1、pBL模式有助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信息素养是“从各种资源检索、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Doyle)”,即具有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问题解决的能力。pBL的目标重在促使学习者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pBL不仅仅以获得知识为目的,其核心内容是真实问题的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利用所能获取到的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者在小组中协作探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如将两者有机结合,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pBL模式更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实践性的基础课程。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如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体验,很容易造成“学而不会用”或“学而不能用”的不正常现象。pBL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或者所学习的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在“学中用”或在“用中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体现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价值。

3、pBL模式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质是学科课程信息化。学科课程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评价信息化。无论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它学科中,还是将信息技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都离不开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通过pBL模式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实现。

4、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能力

信息时代,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中,学生需要自我激励、设置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计划、做独立的研究、进行自我引导的学习,应用新建构的知识解决复杂而实际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快成为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

5、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在pBL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获取知识。由于问题具有真实性和复杂性,教师常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工作。每组学生从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分析同一个问题,共同处理学习问题的复杂性;在小组中,各成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一起互相学习,一同努力解决问题。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者最终将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

6、pBL模式更有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高层次思维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传统的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往往忽略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和理论,其主线活动是解决问题,主张将初级知识(基础性知识)的学习融入高级知识(即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是有关于知识应用的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应用所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正是在高级知识的学习、复杂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三、基于问题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BL模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与教学理念。强调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分析要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积极同化新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意义的建构,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并用少量的信息表述问题,以便于让学生知道将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尽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便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组织者、资源提供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在呈现问题时,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资源。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单单依靠学生所占有的资源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网上可供查找的数据库、书籍和其它实物文件,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瞎闯。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由于问题的复杂、真实性,通常需要学习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所以pBL的第二步是把学习者组织成一个个小组。分组时,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在同一个小组内,学生的认知、性格特点不尽相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来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要明确每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小组内各成员需要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以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并能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根据问题的复杂状况,各组可共同努力完成某一任务,或各小组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与其他小组共享信息。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pBL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了解为实现目标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确定后,小组成员将分头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习者的责任与学习进度,并提供适时适量的指导。pBL模式中,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性,能真正体会主人翁的感觉,易于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学生能认识到获取知识得靠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产生了相应的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发挥其独创性,主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由于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对同一事物,某些学习者会有正确的认识,有些可能就有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有些人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那么小组各成员间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者通过与伙伴的讨论、交流易于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同时,小组成员间通过沟通、汇报、讨论、共享学习结果,来讨论如何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所获取的信息、所达成的共识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就需要进一步的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强调问题的解决以及对潜在知识的掌握,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即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评价的主体性;传统的评价常采用总结性、终结性模式,而基于问题的学习,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要采用发展性的动态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学习中,教师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小组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思、评价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思,学生能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通过评价,学生将真正建构起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将pBL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无疑会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实现其教学目标,更易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然而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pBL的核心,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pBL模式,要精心的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相关性

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pBL中,不是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以便能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来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的真实性

在pBL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只有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与时代气息和社会的需求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3)“劣构型”问题(ill-structured)

在pBL教学模式中,所解决的问题是高级知识领域的问题,是没有固定、唯一答案的。问题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要能应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

(4)问题的呈现

在问题呈现时,要将问题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而不是问题解决的旁观者,从而调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基于问题学习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拨和帮衬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并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复杂的、实际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促进者即教师适时适当的质疑,由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

在pBL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会精心的引导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监视各小组的活动,以确保每个学习成员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以保证问题的解决。

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的初期,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支持作用,而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对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变得较有经验,并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负担起更多的责任后,就可以逐渐地隐退,更多地让学生独立探索。

3、学习的评价

学习评价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在pBL中,学习过程比较自由、灵活,学习评价的出发点应当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和小组的进步,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单纯判断学习者成绩的高低。在pBL模式中,学生除了需要来自教师的评价外,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样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定,而应当把学习评价看作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pBL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为目的,强调自主探究、批判性思考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将其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实现其教学目标,能真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附]pBL教学案例

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Frontpage的相关知识其操作技能。Frontpage是OFFICE软件包中的网页制作工具,其基本的特点是所见即所得,同时其菜单、操作技巧与Word2000有相似之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2000的操作及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对网页有了初步的印象。本节课试图采用pBL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真实、劣构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迁移至新学习的内容,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问题,同时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知识。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浏览校园网站中教师个人网页、班级网站、高年级学生个人网页等,指出网站要有同学们亲手制作的网页,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校园网站,同时向学生提供如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大量的网页制作素材,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及制作个人主页的兴趣。这样一个真实的问题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将问题的解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同时,教师对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这里的要求并不限制主题的设计,而是通过所提出的要求,引导学生将Word2000的相关知识有效迁移至新知识的学习。如要求对网页中文字的字体、颜色、字号、对齐方式的基本设置;图片大小、位置基本设置;表格的应用等。对与Word2000中不常用或Frontpage中特有的元素如超级链接的使用、水平线、滚动字幕等,向学生做简单的演示,引导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组织小组,分组学习

教师将学生异质分组后,各组可自定义主题设计网页,同时,小组各成员也将依据自己的情况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如资源的搜集、整理、编辑、文字录入、整体设计等,教师要了解每组的主题及每位成员在小组中的任务,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指导,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有效的实现问题的解决。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接下来就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制作网页这个任务,并由此而产生对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元素属性设置的相关知识的需求,由内在的需求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相应的知识,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允许并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给予广播式指导解决。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扩展内容,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积极创新精神。如对某些学的快的学生给予引导如何用表格套表格的再定位方法准确地定位文字、图片。

最后,各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加工处理后,用Frontpage网页的形式有效地表述出来,并与其它小组共享学习成果。

4、总结评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照所制定的评价量规,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部对作品及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改善其不足;再在小组间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享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再对学习中的不足及学习内容加以归纳补充;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马红亮、杨冬 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

刘德儒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教学系统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

刘成章 信息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薛维明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

1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电化教育研究 1997.3.4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7

张建伟、孙燕青 能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

推荐第6篇:PBL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 PBL) ,是基

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 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

首创,目前已成为国

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PBL 强调以学生的 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 PBL 将学习与

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 ; 它设计真实性任务,

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习者的自主

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

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 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PBL 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 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BL 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 PBL 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

案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 下,然后做案例分析。

推荐第7篇:PBL教学

什么是PBL?

PBL是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PBL医学教学模式是医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和引导下,围绕某一复杂的、多场景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专题或病例进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讨论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为国际上诸多医学院校采用。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模式,且这个数目还在增加。近年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符合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对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要求。

PBL的实施

PBL的全面实施需要决策者的观念更新、足够的经费投入、教学场地和硬件设备的准备、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立、学生的准备、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案例(或问题)的准备、

教师的培训、学生的培训和硬件设施的准备。

案例(或问题)的准备。优秀的案例是PBL实施的基础。国内各院校案例的来源有所不同,有的是全面引进国外原版案例(如浙江大学),有的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自主编写案例(如北京大学)。北京大学PBL教学中心病例撰写小组认为,一个成功案例必须具备5个R,即Revealing(揭示——能够揭示事情的本质),Refreshing(趣味——具有趣味性、戏剧性等),Relevant(相关——充分的、自然的关联),Reauring(确定——有肯定的答案),Realistic(真实——案例的骨架是真实的,加以适当修饰)。案例要主题鲜明,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文笔流畅,场景具有冲击力,内容安排合理,便于使用。案例包括教师手册和学生手

册。

教师的培训。优秀教学队伍是PBL教学的关键。遴选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观摩、培训,树立PBL教学理念,学习案例,撰写PBL带教经验及对学生PBL过程考核等,使其能够有效实施PBL教学。 学生的培训。PBL教学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要接受培训,以便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去发现必须学习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硬件设施的准备。因为PBL教学是小组讨论式的,每小组8~12人不等,所以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PBL教室,教室内有圆桌、教学参考资料、电脑、投影仪、网络、网络教学平台,有条件还可设PBL监控室和

观摩室等。

PBL教学具体过程举例——PBL教学过程七步法。

一次PBL教学要分次给予案例(临床病例),分次讨论。具体过程大致包括七个步骤:第一步,弄清不熟悉的术语;第二步,界定问题;第三步,头脑风暴(对可能的假设或解释进行集体讨论);第四步,重新结构化问题(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第五步,界定学习目标;(以上步骤为学生小组讨论)。第六步,收集信息和个人学习(学生独立学习);第七步,共享收集到的和个人学习的信息(小组报告和讨论)。

经过上述七步骤,完成一次PBL学习。 学生在PBL教学模式处于主体地位

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成为了此种教学模式的主体。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努力实现角色转变,增强参与意识,从关注理论学习转变为关注理论的实际运用,从注重倾听转变为善于交流,亦善于倾听,勇于承担责任,在PBL教学中发挥好主导者

的作用。

教师在PBL中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教练或指导者

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已由传统教学的中心转变为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协作关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和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此时,教师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他们的作用不是代替学生发现问题或告诉学生结果, 而是恰到好处地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协助小组设定目标、选择要点、制定计划,发现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把握课堂讨论时间等。因此,评价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再看一个教师能否讲好一堂课, 而是看能否很好地设计并与学生共同参与和体验一堂课,其目标也不再是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是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使指导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要具有高水平的、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交叉相关知识,深入的PBL概念,要有尊重他人、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心、充分的自我认识和评估等职

业行为。 PBL的基本目标

通过PBL的学习,将培养学生把基本的科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中的能力;通过确定医学问题和构建医学推测或诊断,发展学生临床推理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发展学生多学科(包括医学、公共卫生、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整合能力;发展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沟通技巧;通过问题的解决,熟悉与临床实践相关的期刊论文,发展阅读文献和做读书报告的能力。

医学PBL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的医学教育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导致人类对健康标准和医学服务要求的提高,促使医学服务模式从传统的纯治疗型向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模式转变。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临床实践环节,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推动培养过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PBL教学模式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所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使其在现行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国内开展的PBL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不完善,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PBL教学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李爱萍)

推荐第8篇:PBL教学

PBL教学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起源20世纪50年代.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PBL有五大特征: 1.从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学习,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

2.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学科专家的研究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及应用学科思想。

3.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专家解决问题是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

4.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

5.学生要创制出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products)。这些又称制品(artifacts),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是可以公开分享的。

折叠定义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 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PBL 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BL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PBL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案例分析是教师先讲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前提下,然后做案例分析。 基本要素

PBL 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

架构的; 2 .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 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3 .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学习者能通过社会交往发展能力和协作技巧; 4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5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 6 .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教学思路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教师备课中,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同学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

PBL教学法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改变了\"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让呆板孤立的知识片化作整体知识链,触类旁通,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

学理念,PBL教学过程中教师慢慢\"隐退\",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scaffolding)与教练(coach)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facilitator)、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优势

首先,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 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要求

PBL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出适当的临床病例,此为做好PBL教学的基本前提。另外,教师要学习

和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

学生要求

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由于中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的\"分数\",所以对PBL教学改革形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这也是一种依赖于以往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表现,因此,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医学教育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异。PBL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产生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80年代后期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模式教学。自90年代后,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课程的试验。香港大学医学院于1997年开始进行PBL教学,目前PBL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已全部应用PBL教学取代LBL教学。

2000年5月,我国各主要医学院校的校长或负责人在香港大学

医学院参加了《医学教育改革·香港的经验》研讨会,学习了香港PBL教学的经验。

PBL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北京大学医学部从2004年开始PBL医学教育模式的试验和改革。PBL医学教育是医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专题或某一具体病例的疾病诊治等问题进行讨论的学习过程。根据所讨论问题及学习内容的深度不同,PBL教学可分为三种水平,即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或基础(Base)水平,逐步过渡到高年级学生的中级或加重(Extension)水平,最后为高级(Advanced)水平。所选择的病例,在初级水平为模拟标准病人(Standard Patient,SP),在以后的学习中为真实病人(Real Patient,RP)。标准病人的病案是事先由多学科教师在一起讨论而制定的,同时,制定出通过对这一病案的讨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可通过学生的会后自学及查找资料而获得。这些知识不仅是医学方面的,还包括其他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 1.健康与疾病情况下的人体生物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理学、临床医学、行为科学等,这些内容多是纯医学的学习内容,占考核内容的60%。2.医患关系:培养医生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正确评价疾病给个体带来的影响等。这部分内容占考核内容的10%。3.医疗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对人群的社会关系、社区结构、人口结构、疾病的发病与流行、基层医疗结构与社区保健、医疗过程中健康与卫生经济的综合考虑。这些内容占考核内容的20%。4.如何成为一名医生:强调人格及专业的不断发展,医生与其他

医务人员合作的重要性,注重病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及病人社会、经济关系等对疾病的影响。这些内容占考核内容的10%[

推荐第9篇:生物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初探

生物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PBL是一种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学习和行动的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学生讨论时间不足、抓不住重点等问题。本文论述了笔者在实施该教学模式中的心得,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推广PBL教学模式。

关键词:PBL 教学模式 生物教学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指基于问题的学习,也称问题式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协同解决一些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学习。PBL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次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亚、荷兰、瑞典等国的大学也开始应用PBL教学。目前,PBL教学已经被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工程、商业和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大学对该模式进行了探索,应用于不同学科中。

生物课程是师范学生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由于知识点繁杂,学生记忆的内容繁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单调,失去学习兴趣。同时由于课时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课后又不愿复习,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往往会陷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误区。于是我们对PBL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本文论述了将该模式应用在生物教学中的优缺点,以及在实施该教学模式中的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一、PBL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根据PBL的教学模式,探索了在生物教学中以基本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具体如下:

1.教师设计案例

教师预先设定一个与某节课内容有关的、有一定难度和实用价值的具体问题,提前几节课提供给学生,并简单讲述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平均5人。小组成员分工,包括:组长,负责小组领导任务,确定每个成员的长处,激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员,负责具体的操作次序,确保小组按时完成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工作、见解,并综合按理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讲解员,负责汇报小组对问题的主要观点、见解和发现。学生小组分析讨论案例,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形成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

3.学生解决问题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在课余时间查找答案;小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把每个成员查到的资料及答案汇总、讨论得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讨论总结

按预定的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集体讨论,每个组的学生都要总结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综合不同组的讨论结果,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小结。课后学生也要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写出心得体会。

如在讲授嘌呤分解代谢本节时,学生就需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与嘌呤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如痛风病,并分析该病的病因,提出膳食预防和药物治疗的建议及理由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在课后利用网络、期刊等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各自所学的东西,用这些新知识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各小组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如口头报告、模拟表演、图表分析等。最后由教师综合不同组的结果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PBL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很有帮助。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师范生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该课程含有大量的记忆内容和遗传中的推理过程,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不易理解,同时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不便。

PBL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能积极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们感到学习目标明确,更有兴趣。调查显示,92%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因此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不局限在教师和课本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减小,学会利用网络、期刊、书籍等多种不同的资源来寻求答案,并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讨论、思考而获得知识。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学习时问和学习的进度,有了自我思考学习的空间,培养了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对问题进行了准备并有了自己的观点,在资料检索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在做毕业论文、实验设计、写开题报告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在校的师范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人际关系的处理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等问题也不容忽视。PBL教学模式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训练了他们与同学、教师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学生自己的讲解、教师的点评,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问题的组织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这种锻炼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PBL教学模式评价标准问题

由于PBL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自有的特点,目前还缺乏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效果评价标准。若要对学生个人及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传统的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PBL模式的效果,问卷调查主观因素太多,同组成员、各组成员间的评价差异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往往出现同一组成员分数差不多,甚至无法判断的问题。因此,研究PBL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标准问题是该模式实行的关键问题之一。

2.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及教育体制的制约问题

我国长期传统的教育使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学的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自学能力不强,表现为综合归纳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出现照搬照抄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期间还有其它课程考试的压力,缺乏足够的自学和讨论时间,因此出现应付、抄袭的现象。因此,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也只能对某些章节进行几次讨论课,不能全面展开。所以PBL这种教学模式应从中学某些课程开始试行,改革我国的教育体制,切实做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3.PBL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BL授课模式以问题为基础,因此设计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有一定难度和实用价值的具体问题是关键,设计的问题既要有真实性又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搬照抄,还要有新颖性,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授课程的知识,还要具备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等方面的全面知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会花费更多的备课时间和精力。PBL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并不是可以撒手不关,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总结比较概括问题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PBL教学模式的运行也要考虑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PBL教学模式虽然在我国开始研究的时间不长,但己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该模式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其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贾龙,PBL教学模式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韶关学院学报,2006,27(3):129-132.

[2]孔慧云,张青.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鲁行经院学报,2002,(6):99-100.

[3]李晓丹,张少林.PBL: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U1.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1):88-90.

[4]马红亮,杨东.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OJ.现代教育技术,2002,(3):17-21.

[5]黄斌.谈PBL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5):343-346.

推荐第10篇:PBL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区别

PBL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区别

[摘 要] PBL教学模式在我国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更符合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现在是很流行的一个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其他一些流行的教学,更符合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区别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也强调“在做中学”和“以学生为中心”,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但PBL与任务型教学法存在明显的区别:

第一,实施场所和涉及人物不同。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场所是课堂,涉及到的人只有专业教师和同班同学。PBL实施的场所既有课堂,又有课堂之外的场地,包括图书馆、网络、宿舍和实际工作环境等,课下自学是个体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的主要途径;涉及到的人除了指导教师和同学外,可能有其他本专业的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别的班级学生和其他领域专家。第二,教师的角色和要求不同。任务型教学法中的教师就是专业教师,他可能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能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PBL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能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多PBL小组的指导教师并不是专业教师,而是其他学科教师甚至学生自己。有研究表明,PBL中非专家型教师比专家型教师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学目的不同。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较为真实的任务,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而PBL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只是诸多教学目标中的一个。PBL学生要掌握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格的职业素养和长久的知识保持。显然,PBL与比任务型教学法相比,设定教学目的时考虑得更深、更远。由以上三个主要区别,可以衍生出PBL与任务型教学法的许多差别,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作为PBL的教学补充,但绝不能代替PBL。

二、与案例教学法的区别

PBL与案例教学法(CM)在我国都较新,有一个共同理论基础即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因此在教学思想和程序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但二者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基础设定不同。CM是以案例为基础,围绕案例独立分析和相互讨论;PBL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借助独立和协作方式,通过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和能力。其次,教师的角色不同。CM中的基本单元是案例,学生的整个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必须熟悉和研究案例,提炼出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和解决问题,教师需要把握和引导讨论过程,并评价学生观点。因此CM中的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PBL的基本单元是问题,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者,不一定是专业教师。最后,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关系不同。CM在国内应用较早,且易于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相融合。PBL在国内是一种更新的教学法,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通过个体努力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国内不少教师和学者倾向于将结合二者,但一方面PBL模式应用到我国教学实践中的时间还不长,谈论它的优缺点为时尚早;另一方面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关系远近只涉及教改时的阻碍难度,无关教学法本身。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的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的获取更适合采用PBL模式。

三、与启发式教学法的区别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它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提出的,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注入,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则借助各种手段和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质是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因此任何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必须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思想。PBL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和反馈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处,使学生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与启发式教学相比,PBL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主动性上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

[1]魏利华,赵秀荣,刘德军.基于CM和PBL的运筹学教学设计与实践[J].大连师范学院学报,2011,5.

基金项目:本文章系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课题《PB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项目号:SZ132060。

作者简介:王金柱(1975―),男,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刘艳芳(1975―),女,河北保定人,河北保定二中,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第11篇:PBL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的课程设计

PBL教学模式下生物化学的课程设计

[摘要]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理论抽象、枯燥,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学科,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国际医学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充分理解PBL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特点,探讨PBL教学法应用在生物化学学科上的课程设计,以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物化学;PBL;教学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解及遗传信息的传递、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的知识快速更新,且概念多、结构复杂,细胞内各部位的中间物质转运机制、代谢方式均有不同的特点并密切联系,使生物化学成为一门教与学难度都很大的学科。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现已被世界的许多医学院校所采纳,并取得良好效果。笔者结合现有教学实际情况,将其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课程设计。

1 PBL的设计理念及优势

PBL是以疾病问题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8~10名学生和1名导师组成讨论小组,围绕某一具体病例的疾病诊治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学习,经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解疑→论证假设”的逻辑过程获取知识。旨在使学习者构建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2]。

2生物化学教学之现状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认识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由于理论抽象、结构复杂、概念繁多、代谢反应错综复杂、新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学习时间紧张等等原因,大多数学生感到生物化学很难学习,不易理解和掌握,导致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缺乏,仅仅形成短期记忆,随着时间的延长,所学内容消退,不能将其与后面的基础课和临床学科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导致基础理论课与临床技能脱节。

鉴于以上情况,结合实际,拟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生化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结合实际,实施生物化学PBL教学

3.1课前准备

3.1.1教学内容的选择结合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全程展开PBL教学有一定困难。生物化学主要包括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与专题篇4大篇章,每篇专题中各章节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具有较强的整体性。PBL教学宜选择在整篇章课程结束时,以便在PBL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讨论,并对整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PBL教学时数控制在25%左右,这样能很好地保证现有条件下PBL教学的开展。

3.1.2病例设计PBL教学的基础是病例,病例是学生自学的动力和兴趣所在,所选病例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荷兰Dlana教授等提出了7条病例设计原则[3]:一份病例的内容很好地与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衔接;一份病例应该包含几条激励学生相信阐述的线索;病例最好呈现在于今后工作内容相关的情景中;在临床问题的情景中呈现有关基础学科的原理,来促进知识的整合;一份病例应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引导他们查找文献来促进自导性学习;一份病例应该通过可能的不断讨论解决问题方法和促进学生探寻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的兴趣;一份病例应该与老师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相匹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认真查阅相关教材、国内外文献、临床资料等,并与与其他教师开展研讨会,设计出高质量的病例。

3.1.3问题设计在给出高质量病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问题是PBL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①问题必须能引出所学内容,并体现出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内容;②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③问题解决后能提供反馈;④问题设计能够涉及多学科的复杂情景;⑤问题的提出应体现“临床-基础-临床”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让学生领悟医学的整体性、学科交叉性、融合性。

3.1.4课下讨论课前1周将病例及问题发给同学,并让其进行自由分组(每组8~10人),并选出组长。组内同学要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利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如教材、多媒体、图书馆、阅览室、Internet等搜集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小结。组长分配学习任务,安排发言,使讨论向良性方向发展。

3.2课堂教学

首先教师简单地介绍病例,强调课前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对病例进行第一轮分析。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情况提出新的问题,或者指出学生分析中出现的错误和疑点,每个小组再次分析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搜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便在总结时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第二轮发言,组间同学有不同观点可提出并进行相互讨论。根据同学讨论情况,授课老师在控制进度的基础上尽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学习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授课老师针对同学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同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一下重点、难点,并作出小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以表扬为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3课后总结

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形式回答病例的主要问题,并记录自己以及本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及解决过程。通过反思作出总结,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其书面总结,实事求是做出客观的评定。并且要记录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偏差,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作出及时而有效的调整,使教和学双方面同时得到提高。

生物化学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其主动分工协作、全面考虑、查找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PBL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医学生,能较快地学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对教师来说,通过PBL问题的编写,加强了自身对不同医学课程之间关系,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基础与临床的结合。通过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12篇:《病理学》教学中KWL―PBL教学模式剖析

《病理学》教学中KWL―PBL教学模式剖析

《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必修课,在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一门桥梁学科,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病理学理论课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被动、陈旧,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学习兴趣,又缺乏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及创造能力,与目前提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相悖。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是“Problem-Based Leaning”的简称,意译为“解难为本学习法”。PBL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1,2]。目前,国内较多医学高等院校在病理学教学中推行PBL。我校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系统中,病理学课程率先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实行教改,且获取优良的教学效果。但是,PBL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PBL是一种讨论式教学,学生从小未经过自主学习培训,缺乏讨论技巧及文献查阅技巧,因此讨论比较空乏,不够具体实际,缺乏逻辑性及目的性,影响PBL教学效果。

KWL是一种学习策略,1986年由D.M.Og le[3]提出,是一种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主要信息的方法,KWL是“what we know”,“what we want to know”,and “what we learned”中“know”,“want”,和“learned”首字母的缩写[4]。KWL教学模式是欧美国家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KWL表格为线索,将学生已学到的知识、预计学到的知识构建成表格形式指导学生获取新知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5]是逻辑性强、目的性强,正好弥补PBL教学的缺陷。

因此,笔者尝试将二者有机结合,在本校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班病理学教学实践中,创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KWL―PBL”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病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变。现将该教学模式剖析如下:

一、PBL教学模式及其优劣势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通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PBL教学在临床医学教学―病理学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

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较之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教师讲授为主,这一点是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所在。

将PBL教学法引入病理学理论教学,转变了过去简单的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代之以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等密切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深化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增强。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能动性讨论式学习,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如逻辑性、目的性和具体性,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KWL教学模式及其优劣势

KWL教学模式是美国学者Donna Ogle于1986年提出的让学习者利用视觉刺激,在原有知识上探究、构建新知识的一种集体讨论模式。KWL教学模式是欧美国家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KWL表格为线索,将学生课外学习、教师课堂引导及学生课堂讨论融为一体,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获取知识的探究者和信息加工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学习能力。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中,该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通过病理学KWL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而且通过KWL表格的制作,可使学生学习任务明确,对教学思路理解更清晰,使教学更具体化。

三、KWL―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及其优势

将KWL有机融合进PBL教学模式,称做KWL引导下的PBL教学。该教学模式优化了PBL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KWL―PBL是采用表格式控制的PBL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接触病理学相关病例,产生问题。然后根据学习的病例内容设计列举成K-W-L表格,然后将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课前先将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学病例内容回忆曾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将其填写K栏内,填写K栏有助于学生在思考原有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深入探究新章节内容的愿望和兴趣;第二步,学生在相互协助下寻找、思考、提出问题,并把问题填入W栏填,填写W栏将促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从而产生探究学习病例内容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步,学生在学习后反思学到的新知识,并将反思成果填人L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

这种递进式学习方式以知识点为主线,新旧知识融会于教学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又促使基于已掌握的旧知识之上的新知识更利于理解与掌握。同时具有逻辑性、目的性和具体性。该方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值得在医学病理学教学中尝试。

四、贯彻KWL―PBL教学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KWL―PBL在病理学教学中具有极大优势,但要想将KWL-pbL教学模式成功运用到教学当中,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要解决教学硬件问题,为学生提供专门的PBL教室。

第二、解决教学信息资源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查阅问题。

三、要解决长期传统教育培养导致的学生依赖性及消极性问题。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当在教学改革过程摸索中前进,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为医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Whitehill TL,Bridges S,Chan K.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a tutorial.Clin Linguist Phon,2014,28(1-2):5-23.

[2]Preeti B,Ashish A,Shriram G.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 in Medical Teaching.Clin Diagn Res.2013,7(12):2896-2897.

[3]Ogle,D.M.K-W-L:A teaching model that develops active reading of expository text.The Reading Teacher,1986,39:564-570.

[4]Wang Weihong,Dong Yuanxing.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3,36,(2):195-213.

[5]镇鸿燕,高友晶,陈琼霞,等.针推专业本科《病理学》一教学模式初探.考试,2012,23:8-9.

基金项目:2010年武汉市教育局教研课题《高等学校医学本科病理学K-W-L教学模式探讨》。项目编号:20100759

通讯作者:刘丽江

第13篇:PBL教学报告

PBL教学报告

第三大组第二小组:

李松松、陈亚洲、王志鹏、胡朗、张军

问题一:阑尾炎有什么症状?(李松松)

症状: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阑尾炎腹痛的特点是转移性腹痛,即开始时在上腹部脐周围痛,经几小时或半天左右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多呈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重。患儿常屈右腿侧躺,不敢直腰走路

2.发热:一般发病几个小时后即可发热,随病情发展体温上升到38度--39度甚至更高。

3.右下腹部压痛是阑尾炎可靠的体征。如果还有肌肉紧张,抵抗,那么诊断就更明确了。

位置:

 阑尾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少数有特殊位置,如阑尾可居肝的下方,称为高位阑尾,或肝下阑尾,有的甚至可越过中线位于左下腹;有的低入盆腔,称为低位阑尾。  阑尾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可活动,位置变化较大,可分为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盲肠下位以及少数的腹膜外位等。 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于髂前上棘(瘦的人躺下后肚子两侧突出来的骨头)连线的中、外1/3处,称为麦式点,或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称阑氏点

病 因:

阑尾腔的梗阻是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要因素。阑尾位于腹腔内右下腹部,是附属于盲肠的一段细肠管,犹如一条小蚯蚓,它的末端为盲端,另一端开口于盲肠内,盲肠中的内容物可经此口进入阑尾。如粪石、肠内寄生虫及其虫卵或小儿易吞咽而不易消化的异物(如果核,小豆等)掉入阑尾内可造成梗阻;阑尾因位置异常造成曲折、扭转或外界压迫也可造成梗阻;也可因细菌直接通过损伤阑尾的粘膜或由血液、淋巴液将细菌带到阑尾发生感染,还可因精神,生活环境改变等原因,造成肠功能紊乱,阑尾肌肉神经反射痉挛,血循环障碍引起炎症。

问题二:蛔虫病(张军) 早期症状:

1.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2.成虫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b.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c.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粪便涂片查虫卵是最简单、快速、可靠的肠蛔虫病确诊依据。酌情选择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如胃肠吞钡检查可显示蛔虫的形态与数量;腹部X线平片对诊断蛔虫性肠梗阻或肠穿孔性腹膜炎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是胆道蛔虫病的直接证据等

诊断: 1成虫寄生者,根据近期排虫或呕虫史即可诊断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粪便涂片查虫卵是最简单、快速、可靠的肠蛔虫病确诊依据。酌情选择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如胃肠吞钡检查可显示蛔虫的形态与数量;腹部X线平片对诊断蛔虫性肠梗阻或肠穿孔性腹膜炎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是胆道蛔虫病的直接证据等

问题三:尿液是如何形成的?(王志鹏) 概述

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尿直接来源于血液。

尿的生成主要经过3个过程: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其它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问题四:结石是如何产生的?(陈亚洲)

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如地区的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如炎热的地区可因出汗多导致尿液浓度升高,水质中钙质成分的增加使结石更易于形成。社会条件——动物蛋白摄入过高使儿童膀胱结石较多。水果、蔬菜丰富的地区草酸盐类结石增多。生活物质丰富使上尿路结石增多,非洲少数贫困地区膀胱结石多见。

2、个体因素:

a:遗传因素:有些常染色体遗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障碍,先天性酶缺欠等都是与结石形成关系密切的一些遗传疾病。结实病患者的家族中结实病发病率高于非结石病患者家族。如我们临床中常见到一家人几乎都有尿结石的病历。

b:疾病:一些疾病如甲亢,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卧床,溶骨性骨肿瘤,等等都有诱发结石形成的可能。

c:其它代谢异常,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代谢异常外,还有一些原因不十分清楚的代谢异常,如特发性高尿钙,特发性高尿酸等。

d:饮食习惯和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喜欢喝水的人结石发生率升高,多食乳品增加钙的吸收(成人)多食肉类使尿中尿酸增多,大量食用菠菜可增加尿中草酸的排量,都有增大结石形成的因素的可能。

有的人群长期离开自己的原生地,有部分人就增加了结实病发病的机会。

e:药物:乙酰唑胺(治疗青光眼的常用药),维生素D中毒,大量口服维生素C(可转变为草酸)、皮质激素、磺胺、阿斯匹林等均可发生结石(长期服用)。

3、尿路因素:患前列腺肥大患者引起尿路通畅度下降,残尿量增加,膀胱结石生成机会增大。输尿管先天狭窄致肾盂积水易成结石,同时结石梗阻尿路又使结石生长加快。

饮食习惯因素:

1.嘌呤代谢失常:

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如果,一次过多地食用了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谢又失常,草酸盐便在尿中沉积而形成尿结石。

2.脂肪摄取太多:

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因而引起对草酸盐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现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肾结石很可能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所以,医生们常讲,为了预防得结石病,热天要多喝点水,吃了油水多的食物时,也要多喝点水,以促进排尿畅通,稀释尿液成分,就减少了得结石的危险。

3.糖分增高:

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经常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会使结石形成创造条件。专家们发现:不论正常人或结石病人,在食用100克蔗糖后,过2小时去检查他们的尿,发现尿中的钙和草酸浓度均上升,若是服用乳糖,它更能促进钙的吸收,更可能导致草酸钙在体内的积存而形成尿结石。

4.过量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还能促进肠道功能对钙的吸收。如果经常过量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便使肾脏和尿中的钙、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肾脏功能把多余的钙、草酸、尿酸排出体外,这样,得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症的条件就形成了。

问题五:右肺中叶支气管异物不及时移除的后果。(胡朗)

解剖学基础:

异物滞留于靠近右侧上叶支气管起源部下方的中叶支气管内 ,此处影响着右肺下叶和中叶,堵塞将使中叶和下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异物性质:

花生米为植物性异物由于其含有游离酯酸,对呼吸道刺激最大,发生弥漫性炎症反应促使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伴有全身你发热症状 支气管异物表现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1.异物进入期:除有轻微咳嗽和憋气外无明显症状

2.安静期:只有轻微咳嗽,个别完全无症状,此时期长短不一,短至几小时,长至两三年 3.刺激或炎症期:局部异物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可出现咳嗽,肺气肿,肺不张等症状

4.并发症期:重者有肺脓肿或脓胸等症状轻者有支气管炎或肺炎,并发症时间长达数年或数十年。

引发的后果:

1.阻塞性肺气肿:患侧肺部透明度增量,横膈下降,活动度受限呼气时支气管变窄空气不能排出,患侧肺压大于健侧,心脏及纵膈被推向健侧,吸气时健侧压力增加,心脏及纵膈又被推向患侧从而出现纵膈摆动现象。

2.阻塞性肺不张:患侧肺野阴影较深,横隔上抬心脏及纵膈移向患侧呼吸时保持不变。 病例分析:

据此病例分析,由于异物及分泌物的阻塞,患者已经出现肺气肿症状,若再不及时取出异物,可能会使肺气肿加重,引起肺不张。若长期得不到治疗,重者有肺脓肿或脓胸等症状轻者有支气管炎或肺炎。

第14篇:PBL教学病例

病例1:患者女性,39岁。2014.3月发现体检全血细胞减少。血常规示WBC3.93x109/L,HGB89g/L,PLT35x109/L。髂骨骨髓形态:增生重度减低,三系增生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象。胸骨骨髓形态:增生减低,红巨两系增生减低骨髓象。骨髓病理:造血细胞缺乏,未见巨核细胞。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环孢素治疗1年无效。 与同胞弟弟行HLA高分辨配型示“全相合”,2015.8.28行HLA配型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B型Rh+;供者血型:B型Rh+)

预处理方案:1.ATG(兔)100/125/125/125/1251mg-10~-6d; Flu39.3mg-10~-6d;CTX1.8g-5~-2d; GVHD预防:CSA+MTX。

回输同胞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弟供姐)430ml,MNC(单个核细胞)6.18x108/kg(其中CD34+细胞占0.51%)。

造血恢复情况:1.血像:+15d ANC>0.5x109/L,+13d PLT>20x109/L。 2.+15d:移植后恢复期骨髓象。

3.+30d:骨髓增生减低,血常规:WBC2.14x109/L↓,-HGB86g/L↓,PLT123x109/L。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XX占0.6%,XY占99.4%。

4.+43d:骨髓增生活跃。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XX占2.6%;XY占97.4%。

5.+63d:骨髓增生活跃。染色体核型:46,XY[14];性染色体FISH检测:XX占15.8%,XY占84.2%;STR(微卫星检测)78%。

6.+76d:骨髓增生重度减低。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检测:XX占2.2%,XY占97.8%;STR(微卫星检测)68%。 考虑移植排斥。

病例2:患者女,41岁,2015.7.8因“头晕、皮肤淤斑1月余”为主诉入院。初诊WBC49x109/L, MLL-AF4融合基因阳性。经外周血像、骨髓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检查确诊为Pro-B-ALL(高危组)。

2015.7.10开始诱导治疗(VDCLP方案)获CR。继给予EOACP、HD-MTX、VMCP和DOAME方案巩固治疗。

于中华骨髓库找到HLA配型10/10位点全相合无关供者,2015.12.21行HLA配型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男供女,受者血型:O型Rh+,供者血型:B型Rh+。

预处理方案:TBI3.33GY-9~-7d;Flu50mg-4~-2d;CTX2.3/2.4g-6~-5d;ARa-C3.5g/3.5g/3.5g-4~-2d;ATG(猪)1.25g/1.5g/1.5g/1.5g -6~-5d; GVHD预防:CSA+MTX+咪唑立宾。

回输无关供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男供女)MNC8.43x108/kg、CD34+细胞占0.73%。 造血恢复状况:

1.血像:+18d ANC>0.5x109/L,+19d PLT>20x109/L。 2.骨髓:+30d 增生活跃。

2016.3.25:染色体核型:46,XY[20];性染色体FISH检测:XY占100%;

2016.2.3 起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腹泻、纳差,4-5次/d,腹泻时伴轻微腹痛,便后缓解,开始为黄色糊样便,后转为稀水样便。无发热、口腔溃疡、新鲜皮疹。体检:体温36.5℃,脉搏8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17/88mmHg。轻度贫血貌。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右侧腰背部可见10cm*8cm大小的暗红色皮疹,局部脱落,伴触痛(带状疱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阴性。腹部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诊断考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第15篇:pbl教学设计

PBL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探究学习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及冰心经典朗读及视频)。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电子及实物书签、书法作品影像、美术作品影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网络资料展示)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1)通过多种方式简要 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图片抑或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在学习《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

2.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1、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2、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

3、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 1.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2、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 “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教学反思:

一、作为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着眼点高。落实了新《大纲》中的有关具体要求,选取冰心作为阅读对象,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切入点巧。选取代表性的冰心作品作为阅读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专题品读、定点品赏,以此使学生感受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也颇有见地。

3.着力点实,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方式,重在感悟和品味,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就如学生在品读冰心作品的过程中就用了各种朗读形式来汇报。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课文《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在已阅读冰心作品的基础上再次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冰心的作品。同时我把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三方面的名段,推荐给学生阅读,由此引领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作品。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1、品读活动中,把冰心所有作品交给学生去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一下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某方面的作品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会更好。

2、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就有一个小组在表演《小橘灯》时没有抓住精彩语段去品味。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3.信息技术的运用宁精勿滥。

第16篇:pbL教学案例

小雯怀孕了

小雯,女,33岁,国家公务员,28岁结婚;丈夫,35岁,国家公务员,家中独子。小雯这次怀孕8+月,发现前置胎盘3月余入院,小雯因为原发性不孕在外院行胚胎移植,移植后每日肌注黄体酮治疗至怀孕3月,移植后2周测血HCG阳性,预产期:2015.9.17。怀孕1+月行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家庭及本人对此次妊娠异常重视。

小雯3月余在医院行彩超检查示:中孕、脐带绕颈一周、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大夫嘱其卧床休息至今。1月前于某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行盆腔MRI示:符合完全性前置胎盘MR表现;胎盘与子宫后下壁界限模糊,胎盘植入不能除外。为求待产于2015.8.21门诊以36(+3)周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收入院,入院查体:宫高30cm,腹围103cm,头位,胎心136次/分,因为保胎未行阴道检查,入院后医护人员给于抑制宫缩、促进胎肺成熟及营养支持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入院后小雯情绪低落,一直郁郁寡欢,对病情及胎儿非常担心,保胎4天后,于2015.8.25凌晨出现大量阴道流血,色鲜红,孕妇及家属商议后决定剖宫产,术前准备时小雯一直追问“这时候剖出来孩子没事吗?我的子宫可以保住吗?”接往手术室时小雯脸色苍白,家属们都表情凝重的去了手术室。

小雯生了

小雯急症手术了,剖出了一男婴,1分钟评10分,体重3000g,男孩特别可爱,粉色的小脸胖嘟嘟,术中经过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胎盘胎膜娩出完整,给与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检查无出血,手术顺利,术中出血400ml,术后安返病房,护士让母亲小雯与新生儿与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把宝宝抱给小雯时,全家人的眼睛湿润了,拉着医护人员的手一遍遍说着感谢。小雯看着怀里的宝宝开心的笑了。

第17篇:PBL教学 脑出血

基于问题学习(PBL)教案模板

目:脑出血患者撰写者:单

位:类

型:审核者:关键词:头痛日

期:

肢体无力 头颅CT

2017 年03 月 24 日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 录

前言·············································· 案例············································· 学习资源············································ 参考资料············································

一、学生知识储备:

神经内科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神经内科常见的辅助检查及其应用: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学习目标

1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疾病及鉴别诊断

2‭ ‭脑出血问诊‭、‭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 ‭脑出血的快速评估及急诊处理

4 深入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

三、案例摘要

本教案是以急性发病的头疼及肢体无力为主诉的患者入急诊后的诊治过程。第一幕通过头疼及肢体无力主诉的患者展开学习头疼及肢体无力的常见原因疾病及鉴别诊断。第二幕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深入学习神经内科体格检查对疾病的定位诊断的重要性。第三幕通过患者影像学的检查,学习影像学相关知识其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第四幕通过患者的诊断治疗学习脑出血的诊治。

三、关键词

 头痛  肢体无力  头颅CT

四、课堂安排(时间分配为5学时)

第1学时

序幕1‭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

序幕2‭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

(‭‭课外查阅资料、精读与整理‭) 第2学时‭

提问、应答、讨论‭ ‭建议:50分钟 第3学时

序幕3‭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案情序幕4‭ ‭建议:思考与分析‭ ‭约10分钟,提出问题并归类‭ ‭约10分钟

(‭‭课外查阅资料、精读与整理‭) 第4学时‭

提问、应答、讨论‭ ‭建议:50分钟 第5学时‭

教师回馈总结‭;‭ 建议:50分钟

案例 (第一幕)

男性,65岁,2017年2月入院

入院两小时前,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疼,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不伴抽搐,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家属立即送我院急诊科,头颅CT示:左侧基底区出血约20ml。故以“高血压脑出血”收入我科。

既往体健,病前无特殊不适主诉,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血压不详,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输血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生长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否认疫水疫源接触史,有30+年吸烟史,每天20+支,无酗酒史。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 教学要点:

1‭ ‭急性头痛及肢体无力的常见原因、疾病 2‭ ‭急性头痛及肢体无力的鉴别诊断 提示性问题:‭

1‭ 可能引起头痛及肢体无力疾病有哪些,患者最可能的疾病诊断是什么‭?

2‭ 为了明确诊断如何进一步问诊‭?

3 ‭如何查体及查体需要重点关注什么体征‭? 4 ‭对病人应该实施什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5 ‭遇到这样急性发病的头痛及肢体无力的病人急诊处理最应该关注什么‭?

案例 (第二幕)

神经系统专科查体

查体:昏睡,查体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放射灵敏,颈软,心肺(-),右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教学要点:

1‭ ‭以头疼及肢体无力为主诉的病人如何体检。 2‭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3‭ ‭急性头疼及肢体无力的快速评估及急诊处理中重点关注的方面

提示性问题:

1‭ ‭患者的体检阳性体征有哪些,分别对应提示那一个解剖部位的损害?

2除了描写阳性体征外,阴性体征也应关注哪些,意义何在? 3 ‭你觉得患者的定位诊断是什么,可能的定性诊断是什么? 4 该患者下一步该作何处理?

案例 (第三幕)

入院后相关辅助检查:

• 患者行急诊血常规,生化,凝血象示无明显异常,

• 头颅CT示:左侧基底区出血约20ml,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教学要点:

1‭ ‭脑出血‭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2‭ ‭熟练掌握脑的结构及头颅CT的阅读,同时理解不同位置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3 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待病情‭。 提示性问题

1什么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2临床表现,典型的异常辅助检查,诊断标准。 3常见的鉴别诊断疾病要点 4如何及时处理治疗‭?‭

5‭ ‭做为医生患者及家属询问病情,你目前如何交待病情,如何跟患者沟通‭?

案例 (第四幕)

入院后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教学要点:

1‭ ‭脑出血病因治疗及可能预后。 2‭ 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 3 了解呼吸危象及其处理。

4 了解康复治疗在神经内科的重要性。 提示性问题 1脑出血的治疗?首选治疗?

2 可能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该如何预防及治疗? 3 如果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考虑何种情况可能? 4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危象,该如何沟通?如何处理 5 急性期治疗结束后,如何处理?

第18篇:肝癌PBL教学

基于问题学习(PBL)教案模板

目:肝癌的规范化治疗撰写者:单

位:人民医院类

型:临床专业审核者:关键词:肝癌日

期: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2016年10月18日

教育处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 录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前

一、学生知识储备

1、肝脏的解剖知识

2、基本的阅片能力

3、扎实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能力

4、独立完成病例书写的能力

5、对肝占位诊治流程的基本掌握能力

二、学习目标:

1、掌握肝癌患者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流程

三、案例摘要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16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感,门诊彩超(2016-06-15)示:肝内实性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泻,饮食一般,睡眠、二便基本正常。否认乙肝病史。入院查体:BP 130/30mmHg,神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5cm,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

四、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流程

五、课堂安排(时间分配)

1、病史汇报(5分钟)

2、第一幕(16分钟)

问题该怎么解决?( 5分钟)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 5分钟)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 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

3、第二幕(16分钟)

问题该怎么解决?( 5分钟)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 5分钟)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 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

4、介绍学习资源及参考资料(1分钟)

5、总结(2分钟)

六、注意事项

1、注意适当的双语教学

2、注意增加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3、由浅入深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

案例

(第一幕)

现在知道什么?(事实、依据)

患者,男性,65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16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感,门诊彩超(2016-06-15)示:肝内实性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泻,饮食一般,睡眠、二便基本正常。否认乙肝病史。入院查体:BP 130/30mmHg,神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5cm,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患者收住肿瘤科,此时你如何处置该患者?

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解决方法)

1、该患者还需要完善哪些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如何和家属沟通?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

1、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2、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

1、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乙肝/丙肝病毒学、心电图、彩超引导下肝脏穿刺

2、签署知情同意书 课后作业

复习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治指南

案例 (第二幕)

现在知道什么?(事实、依据)

患者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乙肝/丙肝病毒学、心电图均正常; 肝穿刺病理示:低分化癌,免疫组化:CK-pan++,CK8/18++,CK7-,CK19-,Hep-1+,AFP-,Glypican-3+,结合HE切片,本例应为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

问题该怎么解决?(想法、解决方法)

1、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择期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还要知道什么?(学习目标或议题)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

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具体流程 如何知道?(行动计划)

2016-08-04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仰卧于DSA台上,下腹部及会阴部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ml局部浸润麻醉右股动脉鞘,满意后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置入5-F动脉鞘组,并送入一根5FRH导管于腹主动脉内,注入5mg地塞米松,10mg阿扎司琼,再选择性插管入肝总动脉,DSA造影示肝右叶病灶,直径15cm,血供丰富,染色明显,在此处予灌注奥沙利铂150mg+5-Fu 1g,后使用SP导管超选择插管入肝右动脉造影,找到供血动脉,予碘化油20ml+表阿霉素20mg组成的栓塞剂17ml栓塞病灶,栓塞后见碘化油沉积良好,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供血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诉轻度右上腹胀痛,可耐受,术毕,加压包扎穿刺点;术后安返病房。嘱患者右下肢制动8小时,卧床24小时,常规护理。 课后作业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有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包括哪些?还要完成哪些检查?

学习资源

1、教科书

2、互联网

3、专科杂志

4、多媒体授课

参考资料

1、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内科学》

2、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治指南

第19篇:基于BB平台的PBL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pbl(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实践意义。以金融学课程为例,基于bb平台的pbl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利用bb平台建设资料库、利用bb平台建设pbl专题库、利用bb平台开展pbl专题开放式协作学习、搭建基于bb平台的pbl专题考核体系等几个方面,能够不断为传统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注入新活力,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专业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bb平台;pbl教学模式;金融学课程

一、pbl理论

pbl,即project based learning,国内将它译为\"项目式学习\"或\"课题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围绕某一具体项目或专题,利用可获得的学习资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专门技能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pbl强调对学生研究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果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加以深化理解、融化贯通、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pbl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课程、课堂\"为中心的局面,体现了以\"学习者、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新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bb平台的pbl教学模式--以金融学课程为例

金融学是研究金融体系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等。金融实践的日新月异使金融理论知识始终处于一种快速更新的状态。因此,金融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开放性学科,这就对金融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学活动方式简单、学生参与程度较低、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无法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单一,等等。将bb平台运用于pbl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金融资讯,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而且能够丰富传统教学活动,使教师更有效地管理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获得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bb平台建设资料库

随着金融实践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资讯的日新月异,仅依赖课堂45分钟及其围绕的教材资源,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补充、整合和深化。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将各章节的资料(如课件)放入资料库中,建立该章节的子数据库,其次,针对各章节的具体内容,添加\"资讯导读\"\"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模块,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教科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从bb平台中得到金融、银行领域的最新资讯,从而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学生对银行经营的实际运作规范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学生递交的优秀资料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实到资料库里。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充视野,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bb平台建设pbl专题库

利用bb平台实时、交互与远程的便利性,在bb平台的\"教学管理模块\"中构建pbl课程专题库。根据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在专题库的框架下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章节,精心挑选与设计若干\"案例\"与\"问题\"及具体要求。问题的设计采用难度递进式,且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关于\"银行资本管理对策\"问题,教师在阐明\"资本管理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出几种常见的银行资本金管理的实际情境,在给定银行资产、盈利能力、经营目标等条件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原因和资本金管理对策,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和情境中参与思考、分析和判断,学生根据特定的分组策略组建项目学习小组之后,可以自由选定专题项目,在理解专题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开始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0篇:PBL教学模式对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影响初探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医学专业应用pbl教学模式影响,分析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模式差异。方法:分析传统教学改革新思路,探讨pbl教学模式应用新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营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果:pbl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团队写作能力。结论:应用pbl教学方法对口腔医学专业进行改革,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围绕病例进行探讨学习,可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pbl教学模式;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是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产生于1960年,由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现在,pbl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主要有构建了临床应用知识系统,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本文就pbl教学法在本教研室病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传统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是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和自学。倾向于教学生记忆事实,获得一些技能,忽视了对临床论证过程的理解。而且理论性内容没有与临床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学起来单调无味,很难记牢。较少强调学生对学习应负的责任。临床及临床前学习阶段是分科学习,缺乏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临床前阶段只能看到简单的问题处理。由于分科教学的结果,使得学生面对患者时只是考虑某一专科的临床表现,不能对患者作出全面诊疗。目前对在校学生只是强调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不具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不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2.pbl教学改革初探

2.1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国内教学对于pbl应用仍有盲区。笔者事先对一班学生进行pbl基础知识培训,将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各小组围绕一个病案,进行3次pbl讨论课,讨论以设计好的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吸收。学生围绕病案展开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当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下一次课时和同学一起讨论、补充学习内同;每个病案结束后都有一个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2.2pbl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标准的提升,各医学院校纷纷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pbl模式教学将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师生之间全面的互动,甚至每项活动都是师生完全互动的结果。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应该表现为更多促进,较少教导,更多指导,较少直接教学,改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讨论中独立分析,加强指导作用。

2.3教学计划的改革

口腔医学院调整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的学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临床上常见的进行讲解,而对于本学科的前沿和进展则放在pbl中进行学习的讨论。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资料,锻炼学生自主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与培养科研能力。另外,理论课主要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则进行重点讲解,增加实验课和临床操作的学时,并且增加了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病例对于pbl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在pbl中学习是基于散乱的复杂的问题的,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在pbl中问题必须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者的能力有效的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讨论

pbl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了优越性。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熟练的技能,能做到知识的更新,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和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pbl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在pbl中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法势在必行。pbl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同时,学生在讨论前还要查找相关资料做理论支持,这可以可锻炼学生们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能力,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将pbl模式引入口腔医学专业实习是教学上一种新的探索,对实践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pbl教学模式心得体会.doc》
幼儿园pbl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