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20-05-2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探究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杜郎口”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教学模式,和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仿效和推广,使很多教师和学校搞不清到底什么是符合自己新课改和教学实际的模式。对此,笔者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初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已初露良

好的效果。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推翻了传统的教师一味的传授,不在把学生当成“容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放了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厌学,不学的问题。但是把课堂完全教给学生,片面地加大了学生的学习投入量;同时教师的点拨,补充,拓展的机会过少,对课堂教学还是有一定弊端的。不过“杜郎口”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扩大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展示自我才能和个性的机会,这种模式还是我们教师和其他学校应该吸收和发扬的的,这是杜郎口模式的精华所在。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认知心理的特征,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显著,具有实际的教学可操作性。但是他也有不合适的地方,还是不能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相对解放出来,不能很好展示自我,它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但是它很好的解决了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效性,这是它对当前教学做出最为巨大的贡献,这也是它能被教育界认同的灵魂所在。

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优点在于:很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练习融合问题,似乎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劳动量,有效解决了教与学通过书面的衔接。但它也有一些不可回避的争议:隐性地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对于预习和复习巩固,教师不好掌控(学生容易出现抄袭);还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东庐“讲学稿”本身在东庐中学的教学中还没有取得有明显建树的成效。不能让教师运用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风格。不过,它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能主动站在学生的学这一角度,还是值得借鉴的。 对于以上三种模式,那一种才是符合每一个学校或教师的呢?生搬硬套,全盘吸收,是绝对错误的。在学习这些教学模式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借鉴,要边实践边思考学习的实效,要时刻反省和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认真结合自己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改良和优化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教学得失,这样才会探索出具有自我价值的教学新模式。

笔者经过很长一阶段的实践,不断分析对比这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学情,初

步探索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把每班学生分成四组,由两名组长负责,每组负责一块小黑板(小黑板式以前学校学习“杜郎口”遗留下来的,现在又在学习“东庐讲学稿”)。组长召集全组完成预习,展示,出题。

2 .预习。教师告知学生预习的内容,帮助划板块,分知识点做好学前预习讨论;从基本知识(识记,理解),重点知识(参阅教辅资料出题多的分析),难点知识(收集,发问老师)展开;适当准备基础题。

3.课后。各组出5道题左右。出题原则:基础性(大家能做,易做,强调复习巩固),典型性(把握知识点,学会筛选习题),变异性(题型变化,难度的梯度变化,陷阱的设置)

4 .课堂。

(1)课后练习的处理。四块黑板由每组一至两名同学发问,讲解上一堂课课后练习,教师然后点拨

思路,突破难点,总结变化,拓展补充。

(2)预习与新课教学。学生预习理解的由学生展示;教师主要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完成难点的解答和突破,问题的总结拓展,知识的衔接过渡,组织和指导,评价学生的展示过程(如果时间宽裕,指导学

生选题,出题)等。

(3)在展示环节上,教师要把展示的形式多样化:分组展示,分组比赛,分组互助等。 经过近半个月的实践,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如作业抄袭,上课不举手发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齐声回答不响亮等等。但是学生的准备时间可能过长,所以两个组长轮流负责统筹安排,出题,

抄题也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轮流负责。

当然,这种模式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不完善的地方也很多,但已改变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被动的学;避免了作业抄袭;改变了课堂互动少,学生发言少,课堂气氛沉闷;减少了教师无效,低效的教学时间;能从把握整体的共性融合和个体的个性张扬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从这些作用和意义上来看,新模式还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研究性。当然,这种模式的评价和检验,还需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

“合作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中高年级 新授课)

目标要求:

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形成课堂教学规范,转变教育学的方式,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和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我镇教师探索、研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环节一:预习交流 展示成果(5分钟) 教师指导要求:

1、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可以提前发给学生导学案(可以用教育局统发的或自己编制的),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先引导学生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难点,然后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最后带着问题去完成导学案。

2、教师在学生交流预习任务的过程中,深入各小组或倾听学生交流的情况,或进一步查看学生的预习学案,弄清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收集素材。

3、教师积极关注学生展示的每个细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和点拨:(1)鼓励学生敢讲。只要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就给予表扬,树立起自信心。(2)指导学生会讲。通过教师示范、点评,开设专题讲题比赛课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在讲解时能抓准要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鼓励学生能讲。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实现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习实效。

学生学习要求:

1、组内交流预习成果,由组长主持,按次序或抽签的原则,交流预习成果、讨论存在的疑难问题等。

2、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后,让一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和解题思路,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3、其他学生进行质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

环节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10分钟) 教师指导要求:

1、教师要根据刚才学生预习展示环节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重点探究的问题,然后再次组织小组合作或其他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究,教师指导。

2、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及时诊断出学生对探究问题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点拨。

3、教师精讲点拨,要重点点拨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补充学生想不到、想不全、想不深的内容。

学生学习要求:

1、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并汇总不能解决的问题。

2、组员之间通过“兵教兵”、“兵带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扶意识,实现小组共赢。

环节三:巩固训练 当堂达标(25分钟)

(一)巩固训练 教师指导要求:

1、依据教学目标,根据知识类型,可设计填空、选择、辨析、解决问题等各种题型,从训练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整合“自主练习”,避免题海战术。

3、创新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学习要求:

小组内先交流,对于组内出现的问题,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实现学生对学困生的帮扶。再由错题学生展示讲解错例,告诫其他同学,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共同进步。

(二)当堂达标 教师的指导要求:

(1)教师要细心研究每一个测试题的出题要求、出题意图,探讨每一个题目的解题关键、解题技巧以及解题格式,还要根据考察内容猜测学生在理解上和习惯上可能出现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

(2)测试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设计时要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从而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3)对测试题要及时批改,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矫正和补救。

学生学习要求

1、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

2、要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做题规范。

“预习交流,展示成果---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训练,当堂达标”三环节构成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高效课堂的整体框架结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整体上看,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的注意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推荐第3篇:“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摘 要】论文紧扣新课程核心理念,阐述了以“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为线索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是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化学众多教学模式中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具有概括性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诸多模式中构建和谐化学课堂最具优势和最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模式,也是新教材的要求。苏教版新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也确切告诫我们,该功能栏目的编写理念是:引领同学们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1]

一、“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提出

首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学习情境,引出化学问题;其次,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探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二、“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化学教学将倾向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课堂设计可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以学生能够发展为目标的探索性、发现性学习的探究教学模式。它的一般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与合作。即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现新问题,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首先,从需要解决什么到怎样解决问题,都尽量通过实验来展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化学奥秘。

其次,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再次,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在没有结果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是思维方法,是科学品质的培养。

最后,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的形成”三者的统一。

科学的探究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四、案例说明:

(一)引入:播放铝条加热的实验录像

引导学生发现铝条熔化但不下滴,引出氧化铝。

归纳知识点:铝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二)探究活动设计

1.讨论

氧化铝属于什么氧化物?用反应来证明你的观点?

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2.讨论

请利用下列试剂设计几种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案: AlCl

3、NaOH溶液、氨水、盐酸。

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出方案:

①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②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由氢氧化铝的组成分析反应物所应提供的微粒。

3.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一:实验室制氢氧化铝方案。

实验1: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2:取少量氯化铝溶液,向其滴加氨水至过量。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以及氢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的事实。

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反应式。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客观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并由此得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

归纳:铝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用铝盐与弱碱溶液(氨水)反应来制备氢氧化铝。

(2)探究实验二: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设问:通过实验探究一下它能否跟强酸反应。

小组实验:往实验2所制备的氢氧化铝沉淀中滴加盐酸。

记录学生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氢氧化铝是否是两性氢氧化物。

(3)探究实验三:能否用偏铝酸盐制备氢氧化铝?

方案3:在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方案4:往实验1所得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直至过量

学生活动:经过小组讨论和回顾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反应过程得出方案3;分组进行方案4的实验

记录: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方案评价: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

知识归纳:

本课总结:制备氢氧化铝的四种方案.并由四种方案的反应式归纳出Al3+、Al(OH)

3、AlO2-三种微粒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重点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进一步深化拓展,得出各微粒间转化关系,使知识更系统化。偏铝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但最好往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来制备氢氧化铝。

五、结束语

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学生与教科书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教学中还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实现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世存.《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3月

[2]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以中学化学教科书设计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4月

推荐第4篇:5.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谈“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阳光雨露

“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实施目标,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

一.构建这种教学模式的三维目标

1.培养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小组或群体中对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并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了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他们一起猜想,争论,操作验证,互相补充,通过他们自己的操作和探究,不仅找到了书上说明的角所具有的特征,还发现了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发现令学生欣喜不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或得结论似乎成了副产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和探究,并在探究中通过自身的观察,猜想,操作并加以验证的过程。小学数学学科有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果我们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亲身感知,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种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

2.培养合作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人的相容与合作,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机械地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例如在教学“笔算除法“时,我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去看书,并进行小组讨论。几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交流,台上同学讲,台下同学不时补充,提问,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或得了最精炼准确的答案。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许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3.培养创新意识。传统教学一问一答,一题一解,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研究和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可以大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与老师,课本不同的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和诱导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由单一型向多向型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推荐第5篇:教学模式探究听课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探究听课心得体会

我作为一名教学经验尚浅的教师,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的听课活动,受到了许多启发 。我校的各位老师在课堂上优雅的教姿、和蔼的教态、严谨的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中,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语言生动有趣,更让我看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良好结果。 因此,我联系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每一分辛苦都是让学生生动起来,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自己的思维见解,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文的主人,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内心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 妙语连珠,不仅参与积极性高,而且课堂效率很高!

第二, 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带给我思维的愉悦,精美的课件让我享受的美的视听体验,这些纯熟的手段让我对每一篇听过的课文都难以忘怀,更让我明白一切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于语文的教学。

第三, 注重范读,在优美的朗读中体会文意。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 老师们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深入文心,感受主人公的心声,更有甚者能让自己完全变成主人公。试问,这样的学生,能不懂得作者的心吗?在范读、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老师所特有的魅力——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各位老师在课堂中的语言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课堂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新模式改革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课堂中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这些评价,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让我们每一个身处课堂的老师,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这会让教学事半功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经过这些听课活动,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多对比,多反思,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推荐第6篇:“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

【内容提要】 目前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盛行的依然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弊端是: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想的平台。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学生利用该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新型课堂学习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

合作

探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深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工具性学科已在广大中小学普及开来。正确迅速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将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由于我国教育理论界多年来以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中认知规律的研究,导致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认知学习理论,这就为行为主义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我国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特别盛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其缺点是过分的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由于受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不能怀疑。”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根本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材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材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传统的教育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本身,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总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曾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新型学科呢?

我认为恰当的教学模式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

在这里,笔者就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自己和他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谈谈“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与传统的其它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首先,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其次,它极富创造性。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既能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特征、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又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活用进行评价和完善。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第三,它集现实性、实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单纯的某些知识和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和活用信息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处理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供了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为培养符合21世纪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国内外的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符合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教学为主导"新型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局域网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这种模式的实践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完美的组织管理系统.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看得见,听得到,而且可以触摸得到的信息。经研究发现,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量比仅用听觉获取的多、而且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另外,一些优秀的教育软件(例如: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几何画板等 )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现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IP数据接收的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从网上去下载软件、课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修改,另外还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小学语文《田忌赛马》一课,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口头讲解孙膑是如何帮助田忌更改马的出场次序来战胜齐威王的,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动态演示赛马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课件的演示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孙膑的做法,印象深刻。

其次,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可以实现有效教育资源的最有效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如果教师将这些资源按照传统的信息组合方式组合在一起,将成为杂乱无章的,让人无法阅读的大杂烩。而信息技术的超文本特性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从一个概念或主题联想到另一个概念或主题。多媒体的超文本就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是由节点和链组成非线形网状结构。教师利用多媒体的这种特性将所有的教学信息如:文字、图片、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组成一个超媒体文本,这种文本和传统的文件和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更有利于人的阅读和思考,当然方便学生的学习。

2 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智能化的信息平台。

教师利用网络的超文本特性把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制作成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自觉的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其次,计算机的网络特性为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所谓合作式学习,就是要求多个学习者对提供的同一问题阐述不同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人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合作学习正日益受到国际上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关注。

最后,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探究式学习。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

加工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材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综合上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再沿用某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课程风格,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这些特征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搭建智能化的信息平台,这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风格,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加以改造,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王丽珍 刘志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究性教学模式》

中国电化教育 2003.5 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电化教育研究 1997年第3期

推荐第7篇: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雅长中心校:补小艳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第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学生即使出错,做错了也不妨“容错”,给予其热情的鼓励,引导其“改错”。其次,要给予学生信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常说“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等,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证高涨的热情。

第二,自由选择,民主和谐。在平时的课堂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激活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它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祁黄羊》一课的过程中,读书时,我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进行朗读或默读;作业时,允许学生在布置的作业范围内选择作业;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2,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讲故事,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势,让学生快乐地进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如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我呢?则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在这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在教他们,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

3、充足的学习时间,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我有意出错误,然后让学生来评价,做小老师,让学生把教师当作“对手”,指出我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自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高涨,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

在新世纪之初,能投身于这样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改革大潮,可以说是一种机遇、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挑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推荐第8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报告

———学生调查问卷 姓名:

一、调查目的:经过半年的探索研究,现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否促进我校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二、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本人所带的两个班学生,两个班答卷情况大体相同,但全部统计工作量很大,且可能是重复统计,所以任选其中50份作为样本,统计数据如下:

三、调查内容:

1、你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感到:(

A、满意______ B、不满意_______ C、一般_____ 评价:

2、课堂中你喜欢老师提问你,还是你有问题提问老师?(

) A、老师提问我______ B、我问老师______ C、都不喜欢______ 评价:

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你喜欢哪种方式的学习?(

) A、老师讲,大家听:即教师的教授为主。______ B、自己学习,不会的内容请教教师或同学。______ C、自己学习,同时小组讨论较难题,注重方法。______ 评价:

4、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中,你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新的尝试呢?( ) A、是______ B、否______ 评价:

5、在新型的课堂中,你应怎么办?

A、积极参与______。 B、消极______。 C、一般______。 评价:

6.在以前的物理课上,你认为你和老师是(

A.完全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______。

B.朋友关系,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像朋友一样______。 评价:

7.以前,物理课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你认为( ) A.比较充分______ B.较少______ 评价:

8.你觉得以前的物理课上得怎么样?(

A.枯燥无味______ B.活波有趣轻松______ C.老师讲得太多______ 评价:

9.你自认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A.很主动______ B.一般______ C.被动______ 评价:

10.写出你最喜欢老师怎么上课?

评价:

四、调查结果分析:

推荐第9篇: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传统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科学时能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本人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得以优化,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得以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推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小学科学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语言能力,获得科学探究的有关技能和方法,培养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求真务实、互助合作、保护环境和呵护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仅在科学教育里能够运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营造探究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当大脑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时,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把纸团塞进透明玻璃杯底部,然后将杯口垂直迅速按入水槽里面的水中,此时问学生:“玻璃杯里的纸团湿了吗?”学生纷纷回答:“纸团全都湿了。”我又说:“纸团真的湿了吗?同学们来仔细观察。”于是,我迅速将玻璃杯垂直向上从水中拿出来,取出杯底的纸团,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发现纸团并没有湿,这样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学生猜想的那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于是一个个奇怪的问题从小脑袋里冒出来,“为什么纸团在水中没有浸湿呢?”“为什么把纸团单独放入水中,纸却能湿呢?”“玻璃杯里有些什么东西呢?”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杯底里的纸团为什么不会湿吗?那么我们来研究其中的奥秘吧!”有趣的实验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探究动机,能自然而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课题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游戏、故事、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教《电路的研究》的活动1,让小灯泡亮起来,我先谈话导入,“每当夜幕降临,我们走进房间时便会顺手按下开关,电灯亮了,每当要上床睡觉时,也会按下开关,电灯熄灭了。为什么灯泡会亮灭呢?”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然后分发每小组各一节电池,一条导线和一个小灯泡,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连接,使小灯泡发光。开始学生认为觉得很容易连接,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可过了不久,便听到有的学生说:“咦,怎么回事?小灯泡怎么没亮呢?”还有的学生说:“难道电池没有电吗?”于是我便启发学生说:“要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流是否要通过小灯泡呢?”于是学生纷纷议论起来,过了不久,有几个小组的同学都惊奇地叫起来:“老师,我连接的灯泡亮了。”这时,我叫连接灯泡的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画下电路连接简图,老师分析小灯泡发亮的原因,经过分析,学生明白电池、电线和灯泡要形成一个简单的闭合回路,灯泡才能发亮。然后再要求连接灯泡没亮的小组同学分析失败的原因,再次动手操作,最后学生都做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引导观察,自主探究,突破科学知识的抽象化。

科学的东西往往是抽象的,单凭猜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抽象的东西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而解决,实验探究不但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水的浮力》一课时,学生对木板、塑料泡沫在水面上是由于水有一种上托的力,即浮力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而对于沉入水中的物体(如石块、铁块等)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就很难理解。尽管教师讲解,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这就要通过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来解决,让学生用测力计先测量出石块或铁块在空中的重量,再将石块或铁块缓慢放入水中,观察测力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再将石块或铁块提出水面,观察测力计的读数,测量出石块或铁块重量,再放入水中,观察测力计读数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实验——再观察——再实验,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同样受到水的浮力,只不过物体的重量大于浮力。可见,通过亲身探究实验是突破科学知识抽象化的好方法。

4、小学科学课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小学科学活动中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研究科学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流形式,从而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信息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形成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局面。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把全班同学划分若干个不同知识水平人员组成的小组,

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适时指导。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这个大舞台上应成为“主角”,而教师则应成为学生探究道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如果在指导时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碍了学生机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我们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以致削弱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差,教师指导的作应该多一些,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有必要给予指导,但在学生提出猜测,分析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应该少一些,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去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我们绝不能包办代替。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增强学生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国家意识。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中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教师注意适时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探究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才能使小学科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推荐第10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汉南区育才小学

张晓英

一、模式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往往以知识代言人形象成了课堂的主宰,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分析、讲解,其教学模式一般为“讲授——接受”。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学习,以听教师的讲解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受教师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这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不利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倡导建构的学习,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界定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探索研究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要做到跟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宽容而不放任,严格而不束缚;更多地要器重那些敢于对知识“质疑,求异”的学生。

三、模式程序及操作程序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立足于“语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和发展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增长能力。“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基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引领提升——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课外延伸,拓展运用。

1、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确定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依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读目标。

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有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思想感情的。语文阅读整体的感悟是很重要的,眉毛胡子一起抓,必然会不深入。这就要确定几个重点,根据这些重点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部分是传统的理解课文内容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展开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期间注意内容与形式兼顾,不相脱节。

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开始自主学习,边读边感悟课文内容。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尤其关注中差生的学情,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要注意发现各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明确下一步汇报交流的重点。

接下来是小组合作学习,把一般的、浅显的学习内容在组内解决。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同时倾听别人的想法,当问题无法在组内解决时,在全班讨论交流时提出来。

3、全班交流,引领提升。

在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探究重点问题。这一过程要求全班学生参与交流,认真倾听,起到学生帮学生的作用。

此过程是整节课的重点环节,在围绕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把所有自学中的问题都展现出来,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或全班讨论解决,还解决不了的,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读悟结合,共同品析重点语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最后在有感情朗读中升华文章主题。这样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强化语感训练,学会读写方法,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一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紧扣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的练习内容当堂进行检查。因为班级教学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检测内容应有层次性形式要多样,以基础练习为主,注意习题的层次和梯度。题型的设计以句式训练、语段仿写、拓展性阅读等等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5、课外延伸,拓展运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延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的迁移,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迁移的内容可以是读写方法,也可以是课文的语言材料,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也可以阅读合适的课外读物,并对其中的句、段进行摘录,写写读后感等。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还可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学科界限,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抓住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课文类型与学生实际加以灵活变通,学生的探究就能获得成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要始终贯彻“主体参与”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

第11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班级授课”的出现,是教育的历史性飞跃,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社会在变化,科学技术在发展,大环境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授课方式也发起了挑战,“班级授课”的弊端也日益明显.班级授课要求学生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达到同样的学习目标,并没有针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水平,因材施教.将本来具有自身特点的孩子,变成流水线上的合格商品.为了避免这种主观错误,“分组合作教学”的出现,为学生获取新知打开了新的大门.尤其是在枯燥的数学课上,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勇于承担责任,学会交流合作,培养竞争意识,相互信任,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第12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简介讲解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简介 赵宗华

我校“课堂教学最优化实验研究”从 2004年开始,至今已经进行了五年。 五年来, 全校教师在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和华罗庚教授的 优选法理论的指导下, 开展了全校性的实验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学 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年年创三中历史新高。 实验中, 每个教师都 能够根据自身实际, 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最优化模式。 随着实验的深入 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009年,每个教师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重新整 合了自己的实验模式。 不少学科也由个人实验模式转向了集体实验模式。 从目前 已定型的实验模式看, 其实验的主体内容, 基本都是在新课改理念主导下的自主 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为了促使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特在整合全校课堂教学最 优化实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望认真研究 实施。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分为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当天清理遗留问题” 等四个基本环节。 而实现这四个基本 教学环节的载体是探究学习学案, 现将探究学习学案编写过程以及 “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说明。

一、编写探究学习学案

探究学习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载体, 其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探 究指导作用。它有别于一般的预习提纲和导学稿,是由教材解析(教学目标、重 点难点、易混易错点、高考解读等 ——知识点探究学习提纲——知识网络图表 ——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步骤及规律总结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的。 教学时应与 课本及学生资料等结合使用。

(一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分配并及时完成探究学习学案编写任务

1、明确学期教学要求。开学初,备课组长应根据上级教学安排,结合学校 实际,带领本组教师弄清本学期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安排、教学奋斗目标 等,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有序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通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大纲、学生所用资料等,科学划分学时, 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备课组组长应在开学初带领本组教师通读教材、教参、课程 标准(大纲及学生所用资料等,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 划分教学学时。

3、分配探究学习学案编写任务。分配编写任务时,应根据本组教师实际情 况而定, 教师教学水平相当时, 可以平均分摊编写任务。 有新毕业教师或没有教 过本年级教材的教师时, 老教师和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多承担或完全承担编写任 务。新教师可以负责打印、分发等任务。另外,也可以根据本组教师对某部分知 识教学的特长分担编写任务等。 对于每个教师承担的任务, 一是要明确具体内容; 二是要明确编写时间;三是要明确编写要求,严禁放羊式编写。在此基础上,教 师应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 为保证编写质量, 探究学习学案上必须注 明编写人,以备核查和师生共同监督。

4、制订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主笔,全 组教师共同研究, 制订出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并报教导主任批准和教导处备案。

这里强调全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 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每个教师明白本学期计划 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按照计划教学,既可以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又可 以把集体计划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而由组长一人起草的教学计划是不可 能达此目的的,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弱。

5、集体研究定稿。教师个人学案编写完后,由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进行 集体讨论研究, 提出修改意见, 编写人根据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最后 由备课组长审稿签字(也可以相互审稿、印刷。严禁不经过集体研究的、谁编 写谁印刷分发的现象发生。 探究学习学案原则上应在开学前编写完成, 印刷成书, 否则, 不仅保证不了编写质量, 还会因为不能按时完成编写任务或不能按时印刷 而影响教学进度,造

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一次编写时,也可分段编写,但必须 有时间提前量, 以确保不误教学。 第二年可以在此基础上修编成书, 以后年年完 善使用。

6、准备学案答案,原则上谁编写谁准备,可以文字印刷,也可以制成课件。(二探究学习学案的编写具体要求及其作用

探究性学习学案分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两种。 复习课学案编写已在高三 毕业班复习备考方案中作了详细阐述, 这里只对新授课学案编写加以说明。 新授 课学案分课时学案、单元复习学案和对应性训练学案三种。

1、课时学案

课时学案即供平时每节课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使用的学案。 编写时 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具有时限性,必须保证在每节课 40分钟之内师生共 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具有针对性, 针对每节课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编 写。 三是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能够根据课时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若学案编写过于 简单, 则学生通过学习无法弄清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无法在学懂知识的基础上延 伸、迁移和升华;若学案编写不能直观明了,则学生无法自主学习;若学案编写 内容过多, 则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这些都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一 定的负面影响。

课时学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②本节课重点、难点及易 混易错点。 ③本节课知识点自主探究学习提纲。 ④例题及训练题学习提示。 ⑤应 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题时的思路、方法技巧、解题步骤、规律性总结等。⑥本节学习内容在本学科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高考解析。 ⑦课堂小结。 其中①②④⑤⑥ 应由教师直接总结完成, 学生在上课时学习思考即可, ③⑦由学生在上课时自主 完成(⑦应为空白,学生学习后自己总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总结。上课时, 学生通过阅读①很快就知道本节课学习时应达到什么要求, 以做到心中有数, 明 白自己学习是否达标。 通过阅读②很快就知道本节课知识点中哪些是重点、哪些 是难点、哪些地方易混易错, 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③和④的提示作 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阅读⑤知道怎样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通过 阅读⑥很快就能明白本节内容重要与否(即是否是主干知识及高考时考什么、怎样考等。通过自主

完成⑦理清并弄明白本节课都学习了什么,有什么启发等。 编写学案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边要求的项目进行取舍, 也可以根据需要 另增加项目。各项目内容应遵循前边提到的编写学案三原则(限时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或不说,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否则, 学生光看学案就用去了很多时间, 则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连锁的恶性作用。 为了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特对③作如 下说明。

编写知识点自主探究学习提纲时,可用填空的形式,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 让学生在学习时边读书(或相关资料边填写。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对每个知识 点应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割解剖, 让学生既学习该知识点, 又同时弄清楚其内涵和 外延。

对理科而言,原则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编写:(1该知识点的文字表述是 什么。(2该知识点的条件(尤其是隐含条件、结论和关键词是什么。(3 该知识点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限制这样的使用范围。(4该知识点有 无公式表述,若有,其表述公式是什么。公式中每个量怎样用公式变形来表述, 公式中每个量的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是什么, 公式中的量有无限制范围或附加 条件等。(5该知识点有无推论,若有,其文字表述、公式表述是什么;若无, 为什么?(6该知识点有无逆定理,若有,怎样表述;若无,为什么?(7该 知识点易混易错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8该知识点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 活中都用于哪些方面,怎样用。(9该知识点怎样与本科其他知识联合应用或 跨学科联合应用。 (10该知识点在教材和高考中的地位是什么,是否属于主干 知识,大纲要求学习到什么程度等。

对于文科而言,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编写:(1该知识点的文字表 述是什么,有几个要点。 (2该知识点关键点或关键词是什么。(3该知识点 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为什么?(4该知识点易混易错点是什么,为什么?(5 该知识点与哪些政治观点、法律法规、政策等有怎样的关联。(6该知识点在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都用于哪些方面。(7该知识点怎样与本学科或其他学科 知识联合应用。 (8该知识点在教材和高考中的位置是什么,是否是主干知识, 大纲要求学习到什么程度等。

上面是对每个知识点提出的原则上的解剖点, 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科学, 各 学科在编写时可以取舍, 也可以改正和添加某些项目。 另外, 有些方面学生不一 定能通过自主学习回答出来, 此时, 教师可以直接加以说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读读记记即可。

2、单元复习学案

单元复习学案是学生进行单元复习时使用的一种自主探究学习学案。 复习方 法不同,编写学案的方法和要求也不相同。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 若教学时间较紧, 则可以采取教师一步编写到位的方法。 学生自主 学习,理解记忆,并通过训练进行巩固升华。此方法原则上编写 1+2三个学案。 一个学案是本单元知识的归纳总结。主要有三部分组成:(1本单元教材说明 (又分为本单元教材知识点目录;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点、总结说明;知识点 学习层次分类、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高考解读四个部分;(2本单 元知识网络图表;(3本单元知识点解题时的思路、方法技巧、解题步骤、通 式通法及规律性总结等。 另外两个学案是和本单元知识点对应的两套专题训练学 案, 也即专题训练题。 第一套为巩固本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解题步骤、通式通法、基本规律的基础性训练题。 第二套为升华性的模拟学校期 中期末考试或高考的训练题。

学生通过阅读知识学案中的单元教材说明, 在原来零碎学习的基础上, 对本 单元知识点有了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阅读知识点网络图, 能快速形成局部知 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阅读本单元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解题步 骤、通式通法及规律性总结等, 能在过去零碎运用知识解题的基础上, 升华解题

能力。 通过训练一能够进一步巩固知识和解题能力。 通过训练二能升华知识和解 题能力。

方法二。 若教学时间允许, 教师可以编写成提高性提纲, 让学生在自我重新 阅读所有课时学案基础上,自行完成知识复习学案中的三项内容(见方法一。 另外, 为

了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师可事先将正确答案制成课件, 或者 学生学习讨论后即发放,让学生完善。编制的两套训练题同上。

3、编制对应性训练学案

对应性训练分为平时课时对应性训练、单元复习对应性训练及考前对应性训 练三种。 单元复习对应性训练前边已经讲过, 这里不再说明。 考前对应模拟训练 则应根据考试范围、命题难易度等进行编写, 这里也不再说明。 现就课时对应训 练进行详细说明。

(1根据课时划分情况对对应性训练习题进行划分。开学初,备课组长应 带领本组教师, 根据课时划分情况, 对对应性训练习题进行课时划分, 并做好文 字记录,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2对每课时习题进行筛选。在划分课时训练内容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应 根据学校要求, 要求并检查督导本组每个教师熟悉课本上每课时对应性训练题和 学生所用资料上的每课时对应训练题。 至少在讲课前一周全部做一遍, 然后在此 基础上带领本组教师对每课时对应训练内容进行研究筛选。 训练内容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课堂训练题;二是当天书面作业题;三是资料上必做题目。对于课本和 学生所用资料上的题目, 经过讨论, 该删去的一定要下决心删去, 该补充的要补 充, 筛选习题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每节课安排了多少课堂训练时间; 二 是学生每做一道题需要多少时间 (可根据教师做题时间推算 ; 三是当天有课的 学科会不会布置书面作业, 若布置有作业, 学生需要多少时间完成 (学校规定每 科原则上应为 10—— 15分钟 ; 四是考虑每天学生自主支配的课外时间有多少, 这些时间里除去学生日清占用 40分钟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书面作业和 当天对应的资料(学校规定当天没有课的学科不得布置书面作业和资料作业; 五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六是要考虑课本和资料上题目的质量情况。 然后在 此基础上, 确定出学生完成课堂训练、当天有课学科的书面作业和本课时对应的 资料试题分别所需要的时间和合适的题目数量。 只有这样做才会保证把最好的题 目选出来, 才会保证学生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 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 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很难。

一是我们的不少教师还没有 这样的习惯和尝到这样做的甜头;二是个别教师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有待提高; 三是不少教师认为课本和资料上的题目既然编上去了, 就有其道理, 学生就应该 全做, 否则是一种浪费 (忽略了资料具有的商业价值和课本要面对全国不同地区 和不同类型的学生的需求 ; 四是一些教师害怕如果这些题我不让学生做, 同学 科其他教师让做了, 我就有可能考不出好成绩; 五是害怕课下时间我若是不占别 人就会占用, 我就吃亏。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 对于课本和资料上的习题照单全做, 学生全做已经成了多年难以纠正的弊端, 其结果是学生没时间做, 要么不做, 要 么抄袭, 而教师们却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左右滔滔不绝地讲评, 既浪 费了师生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又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绩。 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 了,呼吁教师们一定要科学筛选,高效做 10道试题远比没有效率的做 100道题 不知道要强多少! (3筛选出的对应性课堂练习题、当天书面作业题及学生资料上的必做题 目的处理方法。

为了确保训练效果, 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可以把这些题目和例题一起编辑到 学案中去, 最好是开学前成书。 二是对这些题目全批全改; 三是这些题目必须进 入日清和单元双过关的范畴, 让学生做到满分题,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要组织验收, 教导处要组织检查,并列入教师考评。

到此,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这里需要强调 的是, 要保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学案编写质量和习题筛选的质量至 为重要。希望教师们充分认清这一点,否则,实验就可能失败。至于教师是否再 书写文字教案, 我认为还是应该书写的, 只不过写成简案就可以了。 简案中有两 点必须详细:一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设想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补救办 法;二是教学后记。

第13篇:论“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模式

论“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构建“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相互信任平等的关系、学会倾听学生问题充当朋友的关系、合作交流同伴的关系、互助沟通桥梁的关系。又由于学习形式是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因此我们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知识权威的象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核心行动理念者,是“导”而不是“教”,是参与者、问题呈现者、对话交流者、情境刺激者、科学指导者、问题评价者,而不是师道尊严。从真正意义上说成了合作伙伴、学习者、参与者、成了学生活动的设计者,成了学生学习研究者。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策略性、智慧性指导,提高学习绩效。落实课程目标,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教师在采用结构化备课的基础上,通过教材分析,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问题。又利用全景式评价学生的个性、爱好、气质、差异、家庭。分层布置预设问题单。〔按照结构化预习的学习流程安排自学任务。〈一〉预习任务:即教材第几页到第几页。〈二〉完成任务:1.按“六字诀”阅读要求(即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受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完成阅读任务。2.结合教材内容,以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完成概念、原理性问题。3.针对当节课内容由易到难精心设计,并具有梯度的2—3道题。〈三〉问题评价:即通过预习内容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在课堂内展现,然后采用自己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评价、师生共同评价。最后由老师提炼、归纳、整理,可以作为问题生成单之用。〕再采用“三定”自主学习策略。〈一〉定时间。就是根据“优化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课型(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训练拓展课、问题综合解决课)及教学工具“一案三单”预设的时间告诉学生,让学生闭口,看着《问题导读单》、《问题生程单》或《问题训练单》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建构。〈二〉定任务。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学习目标,按照“一案三单”分层次安排学习任务。把任务安排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声音≤3°进行互动合作交流学习。但不能影响1.5尺以外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三〉定问题。就是大体在分配时间内通过过程体验提升意义上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可以作为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解决,或者留在下一节课作为问题生成单的问题在过程体验中进行解决。

二、合作学习为了“有效课堂”更有和谐性、开放性、灵活性、情境性、多样性、问题性、体现“有效课堂”的新特征。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坐立自然,行动自由。〈一〉要求在结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伴互助齐参与。训练评价争优先,研究讨论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出成果。〈二〉要求在合作学习技能上。做到学科话语要养成,表达精练扣中心。学会倾听不插嘴,看着对方注意听。听完补充要积极,帮助他人双进步。求助同学要真诚,得到指导要谢谢。帮助同伴要热心,诲人不倦解疑难。自控守约听安排,融入团队爱集体。团结协作智慧多,合作交流有收获。〈三〉要求在同一时间完成下面几个环节。全体起立——全体聚首——小组长开口(安排学习任务)——人人参与讨论(按上面要求〈一〉、〈二〉去做)——多元评价(即自己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只要抓住以上的要求和环节,就能够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交流探究

交流探究按照“六字决”进行展示。即讲——说话。要求话语结构完整,破敬句恰当,表达可用陈述句,讨论话语要准确,结束语句和谐有启发。思——思考。讲求“三定”原则。要求掌握时间度,完成任务,问题评价正确。论——讨论。要求人人参与,要自信、敢于张扬个性。评——评价。有见解、大胆、不怕出错勇于评判。演——表演。要求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活动角色化、表演正确灵活化。记——记忆、记录。要求记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记录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提升意义上的新问题。只要经常坚持展示自己,将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和提有。

四、教师点拨指导

在“有效课堂”视野下教师点拨指导。〈一〉课中行动点拨指导。①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②按问题解决课组织学习。③按照课型流程进行。(即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④采用一放、二扶、三退、四隐。〈二〉教学行为点拨指导。①问题牵动你、我、他。②对话自由创和谐。③刺激多元点活动(多方激励)④指导科学循规范。⑤评价全面扬个性。〈三〉教师智慧型点拨指导。①学生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②学生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③学生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④学生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⑤学生问题深入时——使用递进式、发展性指导。〈四〉教师角色行动点拨指导。①生进师退(想学生之事、做学生之事、促学生之事)。②煽风点火激发学习热情。③评价效果落实质量和目标。

在“优化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教改实践中。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认真扎实的有效地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质量才能有效的提有,学生潜能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育事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14篇:语言类课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语言类课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一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分类

乔伊斯(Bruce Joyce)等学者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指出:“教学的经典定义就是设计环境。学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学习。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包括使用这种模式时教师的行为。”[1]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

从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泛称,按其主要取向基本可以归为四类:即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师师互动型和全员互动型。其中生生互动型以当代欧美各国的一系列合作学习方法与策略为代表。目前世界各国所研究的合作学习主要就是指这种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的目标体系可分成两个部分:“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 objectives)。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而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所以这两类目标的均衡达成是很重要的。

二语言类课程开展合作教学的前提和准备工作

提高学生参与语言课堂教学的兴趣,自觉利用语言理论知识解决身边遇到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一直是语言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利用合作学习的理论内涵为语言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就是我们在语言类课程构建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前提。另外,当前资源共享的社会,信息来源丰富,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被动听讲方式,本科学生思维活跃,希望在教学实践的参与中挑战自己和实现自身价值,而合作教学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2]

在合作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教学任务和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组合,形成教学动态因素积极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才能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是实施合作教学模式前首要的理论准备工作;其次,根据不同课程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术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再次,要求教师具有课程设计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最后,由于学生学习小组是异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所谓异质,也就是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成绩评定应考虑个体差别,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小组活动中去。

三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王坦(1995)把我国的合作教学基本流程归纳如下[3]:合作设计→目标呈现→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

我们已经在语言学概论、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等课程中开展了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现将操作步骤、过程以及每一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确立小组组长和小组成员

这一教学环节是合作教学模式的准备和基础工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选拔小组的组长工作,综合目前的分组情况,在大班授课,一个班级100人左右,如果又是属于不同班级的话,分组很不容易,面临的问题一是人员多,二是学生不愿意与其他班级同学合作,这一问题我们在社会语言学课程的分组合作中就遇到了,选修课程中一共是110个学生,由于是在第一节课程中就开始了学生自愿选择小组的分组活动,还有一些没有及时到来的学生,而且由于是第一次参与这一活动的学生,所以学生分组秩序明显混乱;由于各个小组长是事先与学生商定后选择的,在争得各个学生组长同意的情况下让他们提前做了拉票的准备,也就是组员靠自己的竞选演讲招募产生,其他同学有权选择加入哪一个学习小组,而各个组长有权选择最后留下哪些成员参与到学习小组中来。这样综合两方面意见最后确定小组成员,组建合作学习的小组。

2教学任务的设置

合作教学是以目标导向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提前为各个学习小组设置教学任务是任课教师在授课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决定整个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步骤。

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由于本课程主要讲解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又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闭卷考试课程,所以在教学任务设置上,我们设计了大的合作学习小组承担每三周一次的教学内容自主出题、测试考核和讲评活动,每月末一次小组之间的理论辩论会,大的合作小组一般是八到十人参与;小的合作小组每节课前五分钟的语言学术语或感兴趣的语言问题讲述,小的合作小组一般是二到三人组成并进行活动。

在社会语言学课程中,由于是专业的选修课程,课时安排是36课时,而且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社会中遇到的与语言有关的问题是更为丰富多彩的,所以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上,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和理论派别及基本的理论内涵之外,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问题,进行语言调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分组合作的教学任务设置上,教师列出了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调查和研究的语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思路自我选择要完成的任务,教师确定的题目只是一个研究范围,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可以作为起点扩展甚至修正教学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章节的主要社会语言学理论要点,通过问题的方式布置给各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长有计划地选择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

3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实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组长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根据学生的不同长处,小组组长为每位同学确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或者小组成员正是在以往从未进行的语言实践锻炼活动中挑战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师通过及时与各个小组组长的沟通询问来了解各个小组最后确定下来要完成的任务、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活动的分工、人员安排等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师生之间的课下沟通交流在这一环节很重要,教师以每一个小组的参与者身份为每一个小组整体的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每一个小组在展示教学成果时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4教学成果的展示

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要将完成的教学任务以教学成果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课程讲授中,我们的展示环节包括小组的组长先要陈述本小组接受教学任务后的分工安排、活动过程以及初步的成果,然后指派小组中具体负责的同学进行课堂中教学成果的详细讲解,包括利用教学课件对团队活动的整体图片记录,查找到的资料文献,以及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还有小组集体讨论后得出理论观点、不同看法和发现的问题以及本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详细的小组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在成果展示的同时,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成果展示的内容、成果展示的方式和展示的效果,以便在成绩评定后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评价。

5成绩的评估

成绩评估的环节,是各个学习小组成员最为看重的环节,对于小组分工合作成绩的评估,我们一般分为两个方面给定成绩:一方面由另一个学习小组集体在确定评分标准后,依据评分标准给出被评定小组的集体成绩,评分标准的确定我们依据语言类课程的不同设立标准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同,比如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在分组录制教学视频的成绩评定时,评分标准我们提前进行了公布;在社会语言学课程中,我们的评分标准的确立先征集各小组同学意见反馈后再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以此确立最后各小组活动后的评分标准。另一方面成绩的给定是教师依据评分标准给出成绩,并进行评估。在语言学概论课前5分钟的小组活动中,我们就是利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给出成绩的总和作为活动小组成员的成绩的,对于成果展示的同学我们会额外鼓励一分,这样来激励学生形成到讲台前发言表达观点的习惯。

6教师的讲授

在语言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完成独立查找资料,课堂展示对于语言理论的理解,目前我们采取了两种师生合作讲授的方式,一种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助教辅助学生,小组成员主讲,学生讲解的同时,教师及时提示所有学生或者帮助学生纠正讲授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之处是随时打断学生讲授,展示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另一种是小组负责学生主讲,教师和其他同学以听课方式详细记录学生讲授的教学内容和成果展示的方式、方法,学生讲授结束后先由另一小组进行成绩的评定,教师进行总结,对比要点讲授分析,好处是比较完整保留了学生小组展示活动过程,不足之处是需要教师重新调动学生的记忆。

总之,目前我们在语言类课程中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实践了一轮,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人际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课型不同,课堂教学规模人数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活动中是否全员参与,课程内容安排和教学时间的控制等问题都是在语言类课程讲授中现实存在的,如何充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为语言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服务还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Model of Teaching(Seventh Edition)[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6.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5.57.

[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1995-12-29.

第15篇:语文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

语文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反思

襄樊十三中 王成

尝试分组合作探究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很明显,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可以调动学生的比赛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等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这种课堂模式也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在运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就我个人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一下反思。

一,分组合作探究时给学生的任务必须明确。

分组合作探究前老师要进行细致的安排,让学生明白我们分组合作探究什么问题,大家该怎么探究,探究的结果如何归纳等等。为了使分组合作探究教学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最好选定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来安排每个同学的具体任务,哪些同学查找资料、哪些同学记载、哪些同学最后总结发言等等,任务越明确越好,否则有些同学就会无所事事,参与热情不高。如有的学生看到人多了,可能就将工作全部推给“能干”的同学了,自己就在一边发呆;有的学生虽然也参与了,但是只是为了应付,说两句意思意思;还有的同学甚至瞎说一起,想到什么说什么,参与热情倒是很高,探究的效果却几乎等于零。

二、分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要从“至高无上”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 ,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在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相反,如果老师只是布置了任务,自己在一边等待学生们完成任务,就不能获取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信息,不能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探究的结果形成统一的认识。刚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时,我就经常犯这种“错误”,把任务一布置,让学生尽情的去探究。结果探究的效果很差,如在上《羚羊木雕》这一个课,我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讨论文中的我把木雕送给同学对不对?”我本意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与家长沟通,可是由于我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也就只停留在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这个层面上,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三,分组合作探究时必须追求探究的价值。

注重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没有任何分组合作探究价值的情况下,分组合作探究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同时,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合作的价值,有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说简单点,老师在设计分组合作探究这个教学环节时要充分的考虑分组合作探究有没有必要,如果有必要就使用;没有必要就不必非要设计个分组合作探究。如,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课文似乎就没有必要用分组合作探究,而分析课文内容时就可以设计“你认为是顺境出人才还是逆境出人才?”这个问题让学生去分组合作探究。

综上,分组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要想用对、用好、用出效果,老师必须精心安排、积极参与、仔细推敲!

第16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还地桥中学

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2013年9月

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湖北省“中学语文‘教与学’策略探究”课题为指针,以市级“课内探究相结合研究”子课题为依据,以“探索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探索高效实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索课内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之路”为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阶段目标

1、选择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课题实验教师,成立学校课题组。

2、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3、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结合实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开展课题研究,初步探索课内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路。

5、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三、具体工作

1、确定课题人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启动会。

课题总负责人:胡幼华(校长)

课题组组长:黄寸发

课题组成员:梅朝进、黄寸发、刘顺才、柯军才、梅翠萍、刘幺红、罗安红、刘才兴、潘亦祝、陈海波

2、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包括教师培训制度、实验报告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

3、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4、通过集体研讨、个人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资料及前沿教育科研理论,提高教师素养,转变教师观念。

5、改革集体备课形式,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按照“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审核修改──课前备课”五环节,在备课中倡导同伴互助,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对象等各个环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6、积极探索“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

7、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将探究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8、课题组加强探究训练,检查督促,确保学生每日的探究量。

9、注重日常积累,及时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还地桥中学

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2013年9月

第17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之我见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之我见

语文课堂教学属于教学实践范畴,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为我们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是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者,成为自主问题的发现者,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更要懂得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从而,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自主、合作、探究的建构性学习方式,就是要转移教学的中心,由过去教师的教,转向现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明确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自主知识的建构者。让学生在发现、探究等自主学习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营造平等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感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学生才能主动介入学习过程,自由地思考、探究,无所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营造民主的、自由的学习情境,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沉下去”看学生,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发展中的人,相信学习是学生个体生命生存与发展的本能,使课堂形成强大的情感磁力场。

2、教学即是认识过程,又是活动过程。这种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点缀,而是学生获得充分、生动发展的必需。学生只有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获取鲜活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才能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学科教学的活动化,即用活动教育的思想来指导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活动因素,精心地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努力拓展活动的时空,丰富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积极地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动心,把紧张的学习过程变为引人入胜的愉悦的学习活动,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综合性、立体化的大课堂。通过活动促进内化,通过内化推动发展。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竞争中发展;让学生在争辩中,获得思维的多向交汇,获得更多思考、表达、交流、倾听的机会,你的认识、我的感受、他的想法相互碰撞、补充、融合,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在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能动的活动中,主动思考,加深体验,经历训练,获得发展;让学生灵活地扮演角式进行主体的替换,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以促进学生情境的感受、心理的揣摩、情感的体验,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学习认识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他人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让学生在写作中,加强读写的有机结合,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以读促写,以写促思。

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从根本上凸显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地位。转化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角色,从重灌输转变成,学生个体及学生小组之间伴随着思维逐步深入的对话碰撞,这才是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18篇:小学“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直以来,我校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做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最突出的表现是在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处在边缘位置,他们学习不主动,成绩落后。细究起来,有两条根本原因:一是这些学生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他们不会学习,久而久之形成厌学。如何寻求一种适用于大班容量情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为此,我校在县城学区中心校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尝试探索双桥小学“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目标

“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最终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二、操作程序

“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各学科,各年段,基本操作程序分为六步:

1.激趣导学。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重点完成两个任务:一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强烈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学习主动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果课堂上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再怎么努力也是事倍功半。因此,要在导入上下功夫,改变呆板僵化的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力求简洁高效;二是明确目标,指导自学,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各方面的铺垫。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下一步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等,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这样,在课堂伊始既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与方向。

2.自主探索。这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讨论合作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学习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自学提示,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观察学习状态。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巡视中差生。

3.合作交流。这是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经。合作交流是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合作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汇报展示。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交往互动。创设机会,让学生多些互动,多些探究,展示研究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点拨、评价,疑难的地方该讲解的讲解,该总结的总结,该提升的提升。努力做到学生已经学会的老师不再重复,在有价值的问题上多下功夫。

5.拓展训练。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教师的练习设计要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有适当的坡度与密度,要让全体学生都练有所得。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性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6.总结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问题探索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并联系实际将知识点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

三、操作策略

1.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我校启动的“微笑工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我们的课堂上也有合作的环节,但需要规范,不能走形式,白白浪费时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不知道怎样合作,或不善于合作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建构:每组6人,前后座(每座3人~课件)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编组时考虑到组员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甚至家庭背景等,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每个小组之间又不能差距太大,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分工,只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课堂“活而有序”。并且组内的角色需要互换,一学期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在尝试着不同的角色,从中锻炼他们的能力。

培训技能。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有些学生则是不敢表达,顾虑自己的发言是不是正确,导致合作中出现只是尖子生一言堂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在合作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评价等等。

3.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方向靠拢。要求教师时刻树立效率意识,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实践、探索、积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

第19篇:小班化教学模式探究

“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是灵活多样的,简单地用一种模式或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我校吸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精髓的同时,立足朝鲜族教育实际,予以取舍和创新,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倡导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检查为手段、合作为平台”的教学模式,它较之传统的课堂主要有两种变革:一是改革备课模式,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和课堂模式的变革,创设了各学科“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局面,实现了有意义,有系统,规范的科学建构。

一、“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科学界定 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一个“三”是指教学过程“三步骤”:即:课前延伸——准备导学案,课内探究—— 五个环节,课后提升——作业检查。“五”是指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第二个“三”是指课堂上“三次检查和反馈”,即自主学习、展示提升、课堂检测后的学情检查和反馈矫正。

(一)课前延伸: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导学案”,并设计出指导课堂教学的方案。

(二)课内探究:“五环”是沿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进行构建的。即情境激思——定向质疑,自学指导——自主建构,引导探究——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展示交流,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创设情境:情境激思——定向质疑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情景刺激使学生身临其景,激活想象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情境可以以教材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2.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自主建构

自主学习是该教学模式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和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尤其要加强“学困生”的个别指导。

3.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学习小组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的预设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展示提升:精讲点拨——展示交流

此环节旨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运用迁移,提升学习的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通过对自学成果的展示、其他小组的点评和教师的点拨实现提升。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5.当堂检测:达标测评——巩固提升

1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三查”:了解学情,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矫正形式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检测,矫正和调控教学的目的。

“一查”,自主学习后进行。主要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了解学生本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二查”,展示提升后进行。主要检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应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练习速度,倾听学生答题思路,发现学生的难点、疑点。“三查”,当堂检测后进行,主要在检查当堂所学新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情况下注重反馈。

(三)课后提升:按层次性原则精选作业,或布置实践性、实验性、查找资料等作业进行拓展训练。

总之,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以下内涵:“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本模式的重要教育理念,“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是本模式的教学思想;“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自学、交流、训练”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展示、检查、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达标”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二、“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 在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总结出了基于“以人为本,共生一生”教育理念和“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思想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它包涵着三层涵义,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对已有教育原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的教育资源,才能适应教育发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

我校提倡的“共生一生”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关怀的基本理想,它包涵着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立足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把学生培养成“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

从我校“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可以推理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而这三个能力分别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这足以证明我校“三五三”模式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相吻合。

(三)“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和基础,要准确确定教学起点,

2

就是要通过学生先学,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评”的先学过程,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为学习新知所作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了解学生先学结果与新课目标间的差距,从而确定课堂教学从何处入手。“先学后教”,学习的重心是学生,教师只起到“设计——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和学生一道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中的首席。

(四)“教学合一”的教学思想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先生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从我校“三五三”模式的教学思想中可以推理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爱好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者。传统教学强调“授人以鱼”,即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现代教育则强调“授人以渔”,即把捕鱼方法传授给学生。这与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理念注重的“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相吻合。

三、“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特征

在“三五三”小班化高效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特征、思维的张驰、情感的变化,以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激活学生思维。这一模式是适应灵活性、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期望的教学模式。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感受到“三五三”小班化高效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一)自主性。由于该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究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都变成了教与学的真正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二)参照性。该教学模式是在“先学后教、教学合一”教学思想指导下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教学程序及其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处方性的,可以为教师作出指示,提供策略。该模式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教学思路,并不要求我们严格遵循和执行,主要是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新出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可操作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必须具备便于操作的形式,而不是空洞的思辩形式,也就是说,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是该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该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

四、“三五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效应

通过“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性研究,不仅收到了明显的直接效益也产生了间接效益,在全校进行实验,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直接效益分析

3

对学生主体而言,学生是最终受益者,在“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的“教”的课堂转变为“学”的课堂,在真正意义上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三维目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体在以下方面有明显地变化: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源来自哪里?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激励,来自同伴的认可和鼓舞,来自文本知识的真正理解,来自学生问题解决后的快感。在“问题为主线”的“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是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学习的,这样一来,那种被人尊重、主动进取、向往成长的欲望被点燃,从而,学生逐步喜欢这种方式,兴趣力普遍得到提高。四年的课题研究课,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在学校“星级课堂教学比赛”和市级以上各种活动中,实验班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等待老师教”,变成“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强化。学生在“导学案”的导引下进行的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看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不需要老师多讲,同学间通过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就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即生活,课堂即社会。“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们重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学习教学法来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就问题解决充分开展讨论和交流,学会倾听、学生交流、学生合作、学会认同,学会评价,着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学生合作展示潜能得到激发和调动,个性得到张扬。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提高,发言有条有理。

(二)间接效应分析

对教师主体而言,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在“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中,在真正意义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教学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由过去知识的复制者、传授者转变为研究者、合作者、促进者。大部分教师逐步由经验勤奋型走向智慧 “懒” 型教师,具体在以下方面有明显变化:

1.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指导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了研究的成功与失败,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过去的挑剔转变为今天的欣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全面发展。课堂上教师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们学校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这种提高,集中表现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

2.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4

教师进一步明确建构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许多教师对教学的看法,已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突出表现在他们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如今,在课堂上,多数教师能以学生的学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很少看到教师一味地灌输,明显地看到学生自己去尝试、领悟、改进,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挽救了学困生。2011年11月,在龙井市首届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9名教师荣获特等奖,占全市中学组的41%,充分彰显了研究成果;2012年,在全州首届优质课例视频资源库建设活动中,我校4名教师已被入选,占全市中学组的50%。

3.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五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传授、讲解事先准备好的知识的形式了,这种转型要求教师对文本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这就迫使教师必须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问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自2009年9月,在16名课题实验教师中,1名主任荣获吉林省生物学科带头人称号,1名教师荣获省级化学学科骨干教师称号,二名教师被评为吉林省数学学科教学新秀,4名荣获龙井市骨干教师称号,2名教师被评为州教学新秀,3名教师荣获吉林省科研新秀称号,已有2名教师调到市进修学校从事教研员工作。

5

第20篇:教学模式探究[材料]

 大

 中

 小 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收藏本文分享

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课程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辅以板书、挂图和部分实物教具,再加上练习册的作业评讲,而很少开展实验教学,缺乏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很难理解空间(物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逆向思维训练更是一片空白。脱离了实验和实践的纯理论学习是枯燥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实验是不错的选择。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投影理论知识,建立空间概念,完成由物画图到由图想物的两次转化,达到熟练运用“形体分析法”和“面形分析法”识读机械图样的教学目的。根据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以绘图促识图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讲与练结合,将制图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尽量利用专业相关零件图或实物组织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为机械类学生设计、开发了适于探究型学习和基于问题学习的实验教学内容,形成了有效的《机械制图》课实验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看,探究型学习和基于问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心得体会.doc》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