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2020-08-0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创新性培训成果

创新性培训成果

集安市腰营学校宫国丽

一、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被培养起来。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学中,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电教、插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角色,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

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探讨一下: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识记和朗读的方式,了解掌握文中的重点词义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悟,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调查表如下:姓名年龄职业学历

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④您会捐献角膜吗?

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1.师: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我接受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术,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馈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你可知道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曾经的恶梦已经离去,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3.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呼声。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呈现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

(设计意图:配乐朗读,展现琳达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绪,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虑问题。逝者己去,作为女儿此时最应做的莫过于让母亲静静离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访,却使得事情的发展显得扑朔迷离。故事讲到这儿,戛然而止,要求学生去读文本,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也为“父亲同意角膜捐赠,我反对角膜捐赠“的冲突做好了铺垫。)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你预习过课文吗?你预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下面考一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

2、考一考: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表格。(小纸条)(课件)谁捐献什么?“我”的态度

(三)、合作交流多元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感动了自己,就读出你的感情,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5.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两节。

6.重点研读:

(1)“骄傲”一词,文中几处用到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

(2)出示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①“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

③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你能读出“骄傲”的情感吗?你能表现出“骄傲”的神情吗?

7.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8.学生谈过后,师小结: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要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口是组织好通篇教学的关节点,更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索引和文眼”。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紧抓我对“捐赠器官”一事的态度为线索,前一环节充分渲染我的反对态度,本环节展现“我遵从父亲遗愿”捐赠角膜,这样就制造出最大的心理冲突,此时将我的态度作一前后比较,引导学生质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梳理出本课研究的主问题“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这样学生的探究就展开了。)

(四)、想象评议,深化感受

1、学到这儿,同学们,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出示琳达的背景资料)师生交流,引导出:

父亲--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母亲--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爱父母、爱孩子、也爱他人。

温迪--懂事,多才多艺,为他人着想。

2、同学们,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结尾内容--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的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3、透过那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父亲曾经说过(带学生读)\"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琳达的母亲、父亲做到了,就连琳达的女儿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永放光彩。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齐读)

4、你们说这仅仅是永生的眼睛吗?(学生答--不!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师: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多少需要得到这样的眼角膜呀!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多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

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5、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死后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捐献自己的器官,你们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你们看,他就是这样的人。

(课件--英国赫尔市女孩凯蒂·斯蒂芬森从12岁时起,就报名加入了志愿死后捐献器官者的行列。所以当她19岁突患肺炎去世后,悲痛的母亲艾琳根据女儿的遗愿,含泪将她的肝脏、肾脏等器官捐献了出去。凯蒂去世后,她的捐赠器官救4名患者的性命。

四川新闻网记者获悉,四川达县籍民工刘代相曾在深圳打工八年。由于在深圳工作期间表现出色,受同事嫉妒于2月14日遭同事伤害致死。考虑到哥哥对深圳有着深厚感情,刘代相弟弟刘代鹏最终说服家人同意将哥哥有用器官如心脏、肾脏、肝脏及眼角膜等捐献出来,帮助他人。

6、多少年后,老师相信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主动捐献自己的器官,我们再来用心地朗读一次父亲的话。(播放爱的奉献)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吧!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

(五)、延伸情感实践拓展

1.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③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和她虽然永远离开了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他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

3.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报。给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三、教学设计价值:

这篇教学设计从情景到质疑,到延伸拓展,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本课在四次质疑问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旨在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提高合作精神。“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器官捐献的行为也会有个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推荐第2篇:创新性实验心得体会

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心得与体会

万方方

2009年度,我们获得了苏州大学研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教师为洪法水教授。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要结题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实验原理、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最后确定研究对象。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实验本身所带来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学到了认真仔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总结的可贵精神,并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基础生物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

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步得出来的。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和师兄师姐在我们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与帮助。

推荐第3篇:创新性实验心得体会

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活动的感想体会

大二的时候,我在大学的网站上得知了大学生SRP项目计划的申报。由于我和同学都很想尝试一下,我们在看了相关的文章以及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后,带这对科研研究的兴趣,我们很谨慎地向老师征求作我们指导老师的意见。老师欣然接受,并给了我们两本文献帮助我们进行研究。12月份课题得到大学立项之后,我们就着手开始为课题做准备。我们从2009年2月进入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实验室,从事“新型配合物敏感载体PVC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建及表征”课题的有关实验。

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 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科技文献,特别是部分英文文献的学习,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在大量文献和实际操作的基础之上,我们认真思考,进行实验的设计和规划、策划,这锻炼了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平时,我们还不断的向老师、学长请教,与同学、朋友交流,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对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探究精神,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半年多的实验工作,使我们对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有了较为深刻和清晰的认识。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本课题有了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在指导老师热心帮助下,主动参与确定具体实验方案、进程,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思

考和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研究生实验室的浓厚实验氛围内,在这个温暖欢快的大家庭里,我们在思想和心理上不断的成长。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有机合成部分,需要的时间特别长,有时候都从早上10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多钟,我们小组成员就轮流看管这合成反应。在就如实验的药品没有按预期的到达,导致了实验的终断,我们只好了延迟申请。做实验真的很苦、很累、很枯燥,但是看到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都很努力,这也平添了我们几分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考验之后,我们感到自己变得更加的顽强和坚韧了。人贵有恒,就因为做到持之以恒实在是难。人世间为什么难以有恒呢?主要原因是人有惰性。天长日久,便觉得烦,觉得累,觉得苦,于是松懈,于是停顿,于是停止,于是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奢望一蹴而就。俗话说“功到自然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而在这次SRP项目当中,我算是真正的理解了这四个字的含义。

在SRP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老师常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我们自身最大的价值。当我真正独立去实践,去体验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那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在工作中和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对于自己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小组成员的教导。我们每完成一项工作都会向老师征询意见,总结以前的工作并且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所以与老师的有效配合也是我们结题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以后还要争取更多的这样的训练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这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当中,我们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次SRP实践,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实践。它是我大学期间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此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锻炼的机会,最后,我用几句话来总结我的SRP实践心得体会: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推荐第4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新探

内 容 摘 要

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关 键 词

人文科学

创新精神

教育信息化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新探创

陕西师范大学网院052汉语 梁岁丹

江泽民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开垦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 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地带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育体处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长历史又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见解。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影视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思维被紧紧的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和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 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就没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创新性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教师要作为学生的 “朋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对话,特别是对于学生质疑问

2 难,教师更要大加赞赏、鼓励并加以引导培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听了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我很感激你们。”“你真聪明,能把老师问倒了”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渗透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十一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大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童话故事,实地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讨论、朗读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参观等活动。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最好选择教育信息化),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除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况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在课堂上,教室应考虑构建更多的机会给学生实践,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障碍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勇于尝试,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如教学《春》时,教师可以抓住“小草偷偷的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设问—我觉得这句话中“偷偷”和“钻”两个词用得不够恰当尤其是“偷偷”一词,一般是用在不光彩的事物上,你们的意见呢?当学生进入斟酌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思考结果是:一个“钻”字写出了春天的小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长得特别快,当人们不知不觉时,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这种多角度的思考,利于学生探索思维的养成。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会促使他们更自觉,更努力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往往萌发热切的探究欲望,从而使他们为探究而学习,变被动学

3 为主动学,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而探究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人格的过程,如学习《看月食》一文,上课伊始,放一段有关“月食”的录像,学生在初步感受了月食后,好奇心便油然而生:“这是什么现象?究竟怎么回事?”教师趁机提出:“大家想不想知道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以好奇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不仅懂得了有关月食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思维是从泥文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使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前提。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学、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围绕“应接不暇”这一重点词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叫“应接不暇”?(2)作者为什么要用“应接不暇”?(3)作者是怎样写“应接不暇”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又如在教学“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一重点句时,我不是单纯的发问,让学生回答,而是巧妙点拨,请同学们循着教师的引导,分别提出了“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为什么把大榕树叫鸟的天堂?”“为什么要用‘的确’一词?”等问题,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独创意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创新,应开发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如: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一位老师在总结课文时说:“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们当中,你会怎样做?”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我会请她到我们家做客,跟我们一起生活。”“我会和她结为姐妹,一起上学,教她学习我们中国的语言。”„学生的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促使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应鼓励质疑,拓展思维。

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对书本,对老师提出不同意见,惟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一般来说,质疑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课题发问。如学习《加了一句话》时,学生就问:“加了一句什么话?”“是谁加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学习《登山》时,学生根据题目会问:“登山途中有什么意外或困难?”“结果怎样?”等;可以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学生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和“阻挠”、“要挟”、“嘲笑”等词语提出了许多问题。还可以回顾教学过程,

4 进行发问。

(三)、培养创新教学,应博览群书。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而学生创新精神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创新教学又源于广博的学识知识。因而创新教学的基础应是教师的博学多才。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另设小灶,给自己“加餐”,只有这样,是自己掌握创新教学的武器,获得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在创新教学中一展雄风。所以我在教学中,坚持记写业务笔记,从报章到杂志,从奇谈怪论到中外趣闻都耐心认真记录。因而在创新教学中就能运用自如,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

(四)、培养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

在教学《我的母亲》时,我放映了电影片段《妈妈再爱我一次》,同学们看后潸然泪下,带着激动的情感,我们顺利地学完了文章,同学们热情极高,兴趣很浓,而后,结合实际,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母亲,开始,无人发言,于是,我带头说了自己母亲令人感动的平凡事例,同学们听后纷纷举手,有几位同学在讲述的过程中竟哭了,我当时感受颇深。最后,我进一步提问,古今中外有哪些歌颂“母亲”的名言警句,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背了唐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用低沉、激动的声音解释到:“儿子要远游他乡了,年迈的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呢?担心的是儿子可能很迟才能归来,独自漂泊在外,风餐露宿,衣衫破了由谁给它补呢?谁说一棵小小的春草,不能报答阳光无私的沐浴之恩呢?诗表现的正是这种永恒母爱。”在师生情感达到最高峰时我播放了著名歌唱家“魏三”的音乐了这堂《母亲》,与同学们在激动与感动中结束课。

四、开展教育信息化,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与信心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延伸,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还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换。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

5 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 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在以前的教学中,无论教师在课堂在怎样的主观努力,即使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其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大。近几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一些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就情绪高涨。比如在讲《促织》一课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了网页课件,总共15页,图、文、声并茂,加之影像,课堂上新旧知识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室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体系生机活力的事业”。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适当的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成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是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俞国良.《创造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229页.3.王本陆.《时代挑战与教学问题》《中国教育报》.2000年10月版.4.何明申.《创新思维修炼》.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 6

推荐第5篇: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小学语文培训会,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小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小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 汉语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征,赋予了文字以缤纷的生命,对词句的咀嚼品味则是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了对词句的锤炼,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探究精神,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本该有的“语文味”。文学作品也好,应用文字也好,词句之于文本鉴赏,就如同咀嚼橄榄,越是咀嚼得细腻,回味也就越是香甜。而同样的文本,对于不同人来说,也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体悟。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着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海西培训”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在对话中反思,在对话中不断成长,努力寻找最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个性。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篇三: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

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篇四: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这次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给我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从这次培训中使我懂得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 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篇五:小学教师语文课堂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语文课堂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姓名性:程艳丽 性别:女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身份证号:130721197906073849 工作单位: 宣化县贾家营镇明德小学 本次我参加了宣化县小学教师语文课堂能力培训。培训中,专家教师们以深刻、睿智、幽默的见解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悟,以鲜活的案例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在与各位同行学友们的交流、研讨中,大家共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启迪思想,荡涤心灵尘埃

作为一个当代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卓越的师德魅力,从而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更效地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的报告,荡涤了心灵的尘埃,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专家引领,开拓语文视野 语文是一阕乐章,旋律优美;是一幅图画,色彩热烈;是一种生活,精彩而时尚;是一种责任,任重而道远。本次培训听专家讲座,开拓了我的语文视野,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到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非常具体可行教学策略,使我对语文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三、勤于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发现问题即反思,反思后则奋进。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核心因素,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有活力的教师应该是且行且思的思想者、研究者。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整体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每个教师都应增强责任感,用满腔的热情、严谨的态度、灵活的策略,把反思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沉下心来,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并借助反思,较为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使自己从传统走向现代,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境界。

如完上课,走出教室,静下心反思:在这节课,我教会学生什么了?学生学到了什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方法吗?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形成文字资料。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进歩了,你的教学更精彩了„„

这一次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推荐第6篇: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聆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我实践,不断提升。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小学语文培训会,使我对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小学语文的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小学语文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让自己不再浅薄,其次,要拓宽我们自身的知识视野,让自己不再闭塞;最后,要陶冶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感,让我们不再简单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专家提出的“一个教师的十二项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尚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

汉语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征,赋予了文字以缤纷的生命,对词句的咀嚼品味则是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没有了对词句的锤炼,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执着探究精神,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本该有的“语文味”。文学作品也好,应用文字也好,词句之于文本鉴赏,就如同咀嚼橄榄,越是咀嚼得细腻,回味也就越是香甜。而同样的文本,对于不同人来说,也会有着完全不同的体悟。所以,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着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海西培训”给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在对话中反思,在对话中不断成长,努力寻找最利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自身鲜明的教学个性。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自主发展;有学者说过:“语文是字词句篇,是听说读写;是生活中的艺术,是艺术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是苏东坡的“千里共婵娟”;是余光中的乡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热爱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应徜徉于语文这条博大的河流中,汲取营养,收获快乐!篇二: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篇三: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推荐第7篇: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地方。在本学期我认真做好“备、教、改”工作。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我做好每一节课课前准备,深钻教材。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运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敢想,做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知识是掌握各门知识的工具,是学习和阅读各种材料的武器。正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学生现在喜欢上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比较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实行竞争机制,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奖以花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每天在早读和中午读书的时间里,安排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负责早读和中午的读书情况。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也锻炼了自我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首先定时定量的训练,师生定时检查。以使他们逐渐养成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又为写作收集了素材。这样,学生的观察习惯基本养成了,学生的收集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五年级学生的写字往往会被老师忽视,没有一、二年级那么重视。但我在本学期,注重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课堂上和课外都注意指导他们认真书写,分批次的上黑板书写,写得好的可以为自己争得一朵花。如此这样,渐渐的我班良好的书写习惯基本养成,也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加强培优补差的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着重“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培养优生,同时,还在班级里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此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在班里掀起一股,先进帮后进,后进学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好的风气。这样,全班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四、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教科研活动。虚心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那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制定、看教学内容、看教与学的过程、看教学效率。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

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

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XX年3月10——11日,我参加了石家庄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三位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师讲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次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课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回品读,深入思考,孩子自己提出议论文论据的选用特点,题目和选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他的课是一种深度语文,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他没有课件,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激情的场面,一根粉笔,一张嘴。清晰的教学模式,精致的板书和作业设计,简单就是他的教学特色。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韵味无穷的书,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活书。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品成自己的东西。他在讲授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时,给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他问:哪些现象司空见惯?接着问:什么叫司空见惯?一生读参考书中的注解。注解写得太多,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见解。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谈这个成语。司空见惯这个词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有发问精神。

然后薛老师生动地介绍了司空和刘禹锡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台下的我们也恍然大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尝过别人咀嚼过的知识之果就算是掌握了知识,学习就只能浅尝辄止。原来学习不能司空见惯,要学会质疑,追根溯源。听完薛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薛老师的幽默风趣,讲课时潇洒自如的风格让我佩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学习方法。

推荐第8篇:创新性实验项目心得体会

创新性实验项目心得体会

从2012年6月份开始,我们小组开始了广东省科研实验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指导教师是我校法学院的杨帆副教授。到现在,将近一年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过去了了。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文献, 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调查和研究;到最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一步步走来,其中的辛苦与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其中的经验与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急功近利,不为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和培养。这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团队选取的题目是《打造现实版QQ乐园的可行性研究》,针对目前发展迅速的网络生活,设想打造一个把网络游戏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的,加强亲友交流、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乐园。

在项目研究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实验指导书上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几乎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越是做到后面,越是进展得深入,我们越发觉自己不懂的太多了。就以项目中为乐园选址,需要考虑很多自然因素,这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水华,学理科的我们真的从来没听过这种地理、气候方面的专业术语,于是认真查阅资料。做项目的过程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而通常,除了寻找帮助,往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实验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的一步步得出来的。

回想这一路走来的过程,真的感触很深,我们虽然只是个两人的团队,但是我们同舟共济,在项目中一直并肩前行,这种为同一目标共同奋斗的团结氛围特别让人有归宿感。在这几个月中,组员间相互学习,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无疑是最值得珍藏的,就我们个人提高方面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大学生是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就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是需要我们去开创的,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去思考现实生活问题,我想这也就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初衷吧。

我们从创新视角,将社会问题与现实结合起来换个角度考虑,获得我们的课题立项,这也就是对我们创新能力、创新视角的肯定。这次课题的立项让我对创新有了新的理解,创新不仅仅是创造新的事物,更是从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各个事物表象背后所昭示的问题实质。创新思维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同时给我们的工作与学习带来不断的惊喜。

2、沟通能力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交流的,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通过有效地沟通来达成在项目计划与实施上的高度一致。项目组成员每个人的观点与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与交流,来实现大家在知识与观点上的分享。而另一方面,我们的项目是需要通过实际动手来获得我们所需的数据与信息的,这也给我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带来挑战。还有在做调查问卷时,在街上寻找调查对象,有开始不被人理解和协作的,这是的沟通能力还真是必不可少的。几天做调查问卷下来,感觉自己沟通交流真是提高了不少。

3、自主学习能力

在做项目过程中,由于很多东西是第一次接触,不懂的真是太多了,我们不能一遇到问题的就去请教老师,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知晓我们所需了解问题。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加深了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4、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是我们团队共同的项目,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以项目为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我们组从项目立项之初成员之间的不太了解到现在发展成为很好的队友很好的朋友,这也见证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团队中我们能聚集起每个人的能量,将之发挥到最大效用。

最后感谢黄老师在我们实验过程中的耐心指导与帮助!

推荐第9篇:创新性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的决定》之后,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要根据各种形势,坚持党的路线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调整策略和方法,因此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本文在第一部分简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阐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来阐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从反对腐败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首先通过对党的先进性分析说明腐败违反了党的先进性;其次,通过对苏联等国家的执政地位的丧失的经验教训,来说明腐败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危害;再次从党的执政方式来说明腐败对党的执政的影响;再次,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性来说明提高党员领导素质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但是腐败同样对党员领导干部有着很大的危害不仅仅在党员的素质还对民主选拔有着巨大危害。最后通过阐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来说明,要实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反腐败。反对腐败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第四部分通过对党内腐败的成因的分析和对社会、政治体制、经济的危害的阐述来深刻分析党内腐败。第五部分,加大反腐败力度方面,阐述了廉政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从对第四部分党内腐败的成因分析,来从加强完善体制改革、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完善法制、完善监督体制等对应党内腐败成因提出建议。从而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廉政作风建设,提高党的形象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创新性成果[版]

小学语文创新性成果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读书破万卷 ,下笔若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出了读与写之间的证关系。“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孩子的作总是先从读书开始的,读与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 ,这就构成了读与写的结合。因此,在我们的语文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几点做法。

一、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包括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也就是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更应重视其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根据《课标》精神,就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口语交际、日常写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的发展,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离语文的实践活动,换句话说,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二、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1、分解性原则。

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根据一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和某种作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目标之后,再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2、练习性原则

读写结合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随文小练笔,“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此外,还有形式多样化的原则、迁移性原则等等。

三、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经过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读写联→读写迁移,提高能力→课外拓展,扩大视野。

具体说来,第一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初读,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文本所描述的物获得初步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文章主要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对父子了不起”这一鲜明的形象。

第二环节,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写作知识。再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神情的词句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活动;抓住者描写时间的句子,去体会父亲挖废墟的艰辛和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及浓浓的父爱;通过对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的悟,去体会父亲的坚强和伟大的爱。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来体现这一写作法。抓住父亲对儿子说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了多次,达到了强调和前后呼应用,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要以写作为手段,在作文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落花生》一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许地山从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特点进行对比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习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写。这样练习,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去。

第四环节,可以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达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运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加深理解,使学生两种能力相辅相承地得到发展。这一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课程向生活拓展,向实践拓,长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这对我们语文教师来可谓任重而道远。

四、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也很多,现列举以下几种常用的法:

1、仿写练习。这种方法适合于中、低年级,中、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需要老师扶一把,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则,学生将出现怕写作文的现象。

(1)仿句式。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渐进地进行。

(2)仿顺序。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时间先后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落结构仿写,也可以是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结构是总分式、总分式、并列式等。我们可以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如《桂林山水》一课,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材料,

们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写自己熟悉的景点。

2、拓展练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适合拓展练习。比如:有些课文重记,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四年级上册《中那天》,写到了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了,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全家人的表现,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练习,既训练学生以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拓展练习文本中安排得较多,:《走遍天下书为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都可以安排学生尝试练习。

3、变式练习。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可采用变式练习来达到此项目。变式练习主要是指续写、改写、缩写、扩写等练习。如学习完《秋思》一诗后,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秋思》中描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故事。

总之,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目的就是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的统一。综所述,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教材,发挥好每篇文章在读写结中的载体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第11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探微摘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探微摘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人健全素质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关

键词:人文科学·课堂与生活·终身教育·教育信息化

正文:回顾近百年的教育史,持续性的、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此起彼伏,没有停息,它经历了三次高潮——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改革促使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

五、六十年代的教育改革,70年代至今的改革既是上一次教育改革的发展又是对上一次教育改革的批判。创新教育是第三次高潮的重要课题,这就意味着21世纪将是创新的新世纪。江泽民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是以人才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新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①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

一、回归人文科学,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高考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1.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有一位老师上作文课时把一个瘪皮球和打气筒带进教室,他先拍拍皮球,然后给皮球打气,再拍拍皮球。老师的动作做完之后,要求学生据此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学生们各抒已见,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①皮球瘪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打足了气的皮球会让人踢来踢去,容易损害自己;②做人不能像瘪皮球那样没有活力;③球要打气,人要争气;④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有所作为。语文老师的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境地,比其单纯的命题作文、供料作文来说,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

2.注重质疑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

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语文教学应突出科学精神和

人文精神,通过不同渠道(最好是选择教育信息化),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在无忧无虑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又没有精神压力的情境下开展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

二、由“应试”向“应世”转移,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但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为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只要能认识一两千字,稍具分析能力,多看几本课外书,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可让试卷上的分数不下于六七十。于是,学生学业还未结束,对语文的新鲜之感、喜悦之情荡然无存了,结果其语文能力日益低下。况且,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为“应试”作准备,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让学生索然无味,无论教师怎样在课堂上囗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顶多欣赏下教师的囗才听听课,实际上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获取的东西并不多;无论你怎么用屈子的放逐离骚幽情、陶潜的悠悠南山、杜子美的笔底波澜、李太白的青天揽月……或爱斯梅拉达和卡西摩多的美与善、铁的人物血的斗争的牛虻、呼唤人性复活的列夫·托尔斯泰等等来熏陶,但这在一部分学生的眼里,毕竟有时间和空间差距,离现实太遥远了。究其原因,我们是用“应试”的方式来对待了现代人,长此以往,不会“应世”,反而恶性循环。其实,早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这样形容和批判传统教育:教室里,“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一行的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我们看了这些情况,就能推断在这样的场所可能进行的唯一的教育活动。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因为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是‘静听’的另一种形式,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②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美国当代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指明学与做的关系时,提出这样的学习原则: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③。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和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产生并发展的。在创新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

纵观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三代领导人的语文能力都很高,

这实际上是革命的斗争实践增长了他们的才智。因此,当今时代,我们应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的传统教育,建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客体和主体的高度统一,才能发挥学生学语文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透视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建立“应试”(课堂教学系统)到“应世”(社会生活系统)两者之间的“超级链接”,把学校变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培养成谙熟事理、了解社会的新型社会成员。

三、着眼“终身教育”,改革读写教学

“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一生,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当今时代,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旦投身社会,能否立身行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的读写能力(不能排除听、说能力),因而,这对学校的语文读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材配套用书《教学参考书》的“参考”内容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照搬“参考”,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再有,习惯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体裁编组课文单元,用“单元知识短文”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的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写作。这种编排模式,实际是把阅读与写作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了一谈。许多教师视课文为阅读和写作的共同观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读写信息处理的现象。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使语文读写教学处于尴尬境地。由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受到扼制,学生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不使人卒读的现象。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研究性学习”也是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内容,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师生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的主人。把语文研究性学习落实到读写教学中,那就是:以目的性为读写前提,以信息论为读写理论指导,以围绕读写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未来的教育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终身教育”,它使语文读写教学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更重要的意义,而中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未来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四、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在语文教育处于由传统教育技术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的情况下,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从强调知识积累向强调发现创造知识方面的转变。由此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30年,在以前的教学中,无论自己在课堂上怎样的主观努力,即使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其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不大。近几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了一些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情绪高涨。比如最近我讲《促织》第三课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了网页课件《促织·比较阅读》,总共18页,图、文、声并茂,加之影像,

61.3MB。课堂上新旧知识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节课若只凭借黑板粉笔,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多信息量的。

“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为我国未来教学工作探讨和创造出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开拓性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保持教学体系生机和活力的事业”④语文创造性课堂教学,适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①《“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课题协作组)

②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30页

③俞国良:《创造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229页

④王本陆《时代挑战与教学问题》《中国教育报》2000/10/7/4版

(好范文整理)

第12篇: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解 放 路 二 校

杨 云

2016年8月我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有幸聆听了优秀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

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我把范读分为以下几种:

1.范读全文。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

2.范读重点段落。有些课文重点段的语调较难处理,有的是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学生对语速不好掌握,教师应对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

3.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声音重轻强弱难以处理的语句要范读。

4.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同学范读,但次数不易过多,读前给予提示,读后加以指导,以老师带学生,以学生促学生。

二、朗读的目的

1.朗读能使学生吸取和丰富知识,发展智力。语文课应着重教给学生吸取知识的方法,吸取精华部分,扩大自已的知识视野,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既有社会科学知识,也有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和历史,学生通过阅读吸取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2.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也已有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感情朗读,可使自身思想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使学生能“走”进教材,设身处地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朗读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受到美的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通过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三、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三、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评读、竞赛读和配乐读。

1.评读:是对学生或老师的朗读质量作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2.竞赛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时适当运用竞赛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哪一个同学读出了感情。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3.配乐朗读: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例如教《草原》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中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在脑海重现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

四、要加强朗读的训练

1.端正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低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决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组织学生认真听朗读。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放录音带、组织学生认真听读,要有明确的要求,听什么内容,教师要告诉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读的效率。

3.重视朗读指导。教师可以从吐字发音、理解内容和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朗读时吐字发音,要尽量做到正确、清楚、规范。理解内容的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意图、人物性格等,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也很重要,主要是对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的指导。

4.制定朗读计划。教师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朗读计划。全书中那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只有朗读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5.课外阅读博采众长。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想阅读。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随时能读到好书。三要教给方法,如浏览法、摘抄法、剪报法、批注法等等,促使学生养成动笔墨、动工具书、动脑子的良好习惯。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

五、结论

总之,语文学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必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第13篇: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2015学年“焦新龙工作坊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

任登玲

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14篇:暑期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7月15日,在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我们镇中心的十多名教师上学,听取了高级主任对语言理解的理解。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很多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允许学生结合语境和生活现实,理解文字中的词的意义。在心中的很多经验和感情,并与大家分享!

小学生初级学生以图像思维为主体的抽象语言和文字描绘的场景和表现的思想和感觉不能完全理解和感觉。他们容易接受真实,具体的东西,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些情绪。这要求教师使用所有具体的事物形象,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进入文本,到文本上下文,作为绘画人刺激学生的兴趣,动员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善用已知,创造形势,培养学习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教科书中的一些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的。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创造出情况。如风格本文很容易理解,易于理解。在 在这课上,我是根据学生的知道,投掷如果你放风,你会做什么?问题,文本伸出来,让学生想到一种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言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场表演,创造形势,培养学习兴趣

低档文字,大多容易理解的故事或童话故事。当我讲这个课时,我经常使用舞台剧的表演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从现在开始的课,我让学生表演狮子,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文本,模仿他们的表情,打电话,行动,使这些可爱的形象新鲜进入教室,让学生觉得教室乐趣。这种娱乐方式,使学生改变参与的作用,创造生动,新鲜,生活环境的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温暖的情绪,促进学生活跃,用情感色彩观察和体验目标情境,培养学生表达和朗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爱语言,学习感兴趣的语言。三,玩的角色,创造的情况。提高学习兴趣 使用角色扮演方式使学生进入文本,创造问题的情境,学生可以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和学习热情的兴趣。例如,一分钟文字,我让学生玩袁源,我是记者采访:元元,你遇到红灯,你感觉怎么样?你为什么后悔?为什么?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让他们有沉浸的感觉,好像暴露在元元的困境。

第四,使用讲故事,创造形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自我控制能力差,班级经常要注意听的现象。为了调动学生的热情学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经常使用讲故事来创造情境,学生进入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例如,在我为你的文章感到骄傲的时候,我首先谈了一半的故事来创造情况,小男孩不小心打破了玻璃,业主已经找到,然后问学生,你是小男孩会做一些他们不想问,为什么?学生很快回答说,因为他是不诚实的,谎言和谎言,然后自然地进入新的课,问:愿意和这篇文章在小男孩朋友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也知道诚实和有价值。

五,运用多媒体,创造形势,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感知材料,从而建立外观,同时也为学生面对学习困难再现情况,鼓励学生分析外观,全面,一般,促进他们的思想深入发展。

第15篇: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专家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第16篇:语文教学研讨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体会

天马小学教师

王芝琴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小学作文该如何教?是当下语文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怕上口语交际课,怕上作文课是大多数小学语文老师的心声。为此,州教育局专门组织举办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中小学数学教学展示与研讨会”特地邀请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闫学、贾志敏、为我们举办专题讲座,并进行口语交际及作文指导的示范教学,还邀请了现任山西省教科所语文教研主任崔云宏为我们解读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获益良多。

首先听的是于永正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习写人物对话。于老师虽然64岁了,但上起课来依然饱富激情。于老师以与同学们课前交流的信息为引子,教学生怎么写人物的对话,掌握引用人物对话的三种方式,并在教学中自然的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教育学生用礼貌语言进行对话。之后于老师以小猴子跟妈妈要桃吃的情境设计对话,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演,使学生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对话的内容,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然后,于老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上时间、地点、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出一篇

记事的作文,写好之后,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于老师一边倾听,一边及时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之后让学生之间互读、互改,再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肯定,表扬写的好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再次进行修改,直至成文。整堂课过渡自然,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引导适时有效,语言风趣幽默,让人耳目一新。

其他两位教师分别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和一堂作文指导课,都上得非常精彩,在设计提问和引导分析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通过几位名师的示范教学和讲座,我感受到,要教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语交际与作文息息相关,上好口语交际课是上好作文课的前提,而上好口语交际课则要抓实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两项工作,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依促的。如果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不注重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学生没有深厚的语言基础,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是教不好作文的。所以,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的说话训练抓起,重视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多抓口头造句、口头说话,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抄写,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等。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掌握必要的修辞方法,学习一些作文构架的方法等,才能从根上解决作文难的难题。

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来讲,更应加强自身的继续学习,提高语

文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光靠某个年级、某个老师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靠1——6年级的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从最基础的语言抓起,从最基本的说话写话抓起。一步一步,夯实基础,才会有万丈高楼的平地而起。在此,我愿与各位同仁共勉,为改变作文教学之窘状而努力。

第17篇:语文教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仁沱小学程晓霞

1月29日下午,我们在向阳小学的学术报告厅里接受了“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备课”的培训活动。这是放寒假的第四天,大家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

语文课如何备课?似乎是老生常谈,可细细追问起来,真得是不能说出子丑寅卯来。听了付老师的讲座,我一时还不能消化,把文字材料记载后又细细的阅读起来,认真的理解着。渐渐地,语文课如何备课在我的头脑中明晰起来。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参”,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

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013.2.5

第18篇: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4月29日由杜局亲自带队组织全县三至六年级语文老师参加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上午由实验的两位年轻教师作了示范课并由省教育研究院的崔云宏老师亲自点评,既对我县的教育改革成绩做了肯定又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崔老师还作了示范引领课。在授课中他的教育目标非常清晰,他关注的是学生需要什么。

下午崔云宏老师以《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为题作了专题讲座,通过培训使我深有感悟:教育是需要有创造力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2新时代的课堂教师要学会做减法,给学生的越少学生因此而得到的会越多。3教育的价值在于能把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4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要让学生有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了高中低段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最后崔老师还给了我们几点建议;教学方式再巧妙点,教学步子再踏实点,教材的理解把握再深刻点。

这次精彩的讲座使我真可谓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不仅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更深的领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今后我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全体教师共同寻求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努力成为学校课改的践行者。

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八月三日,我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参加了沂南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我感觉受益匪浅,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上是这样上的:

一是走马观花,过于略。既然是略我就略的个彻底,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就算完了。

二是面面俱到,过分详细。只要是教科书上有的我就得让学生明白个透,从内容到思想,从写作方法到句式分析,无一不讲,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

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有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对略读课文有一个正确的解读。

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首先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单元主题,找准阅读的重点、难点以及写作特点。所以第二点就需要教师仔细钻研教材,不要以为略读课文就可以粗略的备,粗教却要精备,只有教师找准了切入点,找准了需要精的“点”,才能引导学生粗中有细,略中有精的感悟文本。

第三由于略读课文需要向外拓展延伸的内容有很多,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课下精心搜集整理与文本有关的书籍、文章、资料,为学生搭起一座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

而略读课文又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找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相对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些,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特别是新人教版的略读课文都文质兼美,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听了刘洁老师关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的报告后,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语文知识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知道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老师的自身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针对拼音教学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汉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规律。

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有限,课堂上往往呈现一片嘈杂声,正确的发音,非正确的发音,充斥耳旁。此时,我们一个问题(是怎样发出这个音的?)抛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这儿来。他们会用心地听老师的发音,仔细地观察老师口型的变化。然后自己去尝试发音,去体会发音过程,探索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上找到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们在教学aoeiu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看图编儿歌体验发音的方法。当然,学生看图编儿歌之前,教师要做个示范,讲清一些编写要领,让学生在本来感觉到没什么可学时,接受新的挑战。在教单韵母a时,我先编儿歌:小红练唱,嘴巴张大aaa,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编儿歌。学生通过看图观察,体验发音,编出了儿歌:

公鸡打鸣,嘴巴圆圆ooo。

白鹅照镜,嘴巴扁扁eee。

妈妈晾衣,上下对齐iii。

乌鸦衔食,嘴巴小小uuu。

二、让学生把现有的经验和新的事物联系起来

在教学拼音部件的字形时,我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部件相似之处外,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幼儿园里、在街上、在公园里等生活中与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他们有的说“i”像高尔夫球杆,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还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n”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时,学生已牢牢记住了拼音部件的样子。同样,在教学拼音第二课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音节组词,学生组出了阿姨、鳄鱼、五一等词,他们在学习拼音第二课时,一下子就学会了7个音节词,他们的成就感会是多么的强烈。

三、充分利用情境图丰富学生语言和内心感受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地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学生在看图学拼音说话中,由一个词发展到一个短语,由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长句,由一个长句发展到一个句群。如我在教学gkh时,在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后,出示了以下几个词和短语:“鸽子”“咕”、“哥哥和我”、“椅子”、“喝”、“壶”。任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连线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连。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学生们茫然地望着我。很明显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这时,老师做了个示范,把“鸽子”——“咕”连在一起,说:鸽子咕咕叫。霎时,孩子的眼睛一亮,小手纷纷举起。一个孩子走上台,把“哥哥和我”——“椅子”——“喝”连在一起说:“哥哥和我坐在椅子上喝水。”又一个孩子上台,把“渴”和“湖”连在一起,说:“小蝌蚪快活地在湖里游来游去。”这种学习活动给学生们带来的刺激颇大,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四、找出合作点,初建合作意识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拼音教学中能不能进行合作式教学?我们边教边进行探索。通过实践,我们渐渐明白,拼音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体会到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给了我们教师教学创造的空间,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个载体中,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整体。

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4

一、略读课文教学不等于略读

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浅显,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略读是国文课程标准里面规定的正项工作,哪有不需要教师指导之理?”“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时,教师要做到“要言不烦,启发几句”,使学生茅塞顿开;对于那些攻不破的“堡垒”的内容,教师还必须进行“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二、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文教学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学生有自主实践的空间,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

三、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不等于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链接,然后把问题明确化,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这篇课文也就学完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才真正的认识到:这是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师的教学目标了!那样必然是肤浅的!这是我通过这次学习对略读课文比较粗线的理解,当然对于其它课型的收获也很多,只是需要时间慢慢进行消化理解。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向课题组学习、交流,让这些课型越来越深入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心得体会5

通过教体局组织的这次培训以及对李文文老师对阅读教学策略的解读,让我对低年级阅读教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学习以及本人低年级教学实践,将几点体会小结如下:

一、在情境中进行阅读的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二、读演结合,提高说、写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三、继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应适当加点激励。

四、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阅读,把听、说、读、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再给以多种评价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落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第19篇: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的方向。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那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制定、看教学内容、看教与学的过程、看教学效率。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2、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

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

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2

XX年3月10——11日,我参加了石家庄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三位优秀教师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三位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师讲的一节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次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课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他关注学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来回品读,深入思考,孩子自己提出议论文论据的选用特点,题目和选材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他的课是一种深度语文,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他没有课件,没有花言巧语,没有激情的场面,一根粉笔,一张嘴。清晰的教学模式,精致的板书和作业设计,简单就是他的教学特色。他就像是一本书,一本韵味无穷的书,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实践的活书。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品成自己的东西。他在讲授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时,给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他问:哪些现象司空见惯?接着问:什么叫司空见惯?一生读参考书中的注解。注解写得太多,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见解。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谈这个成语。司空见惯这个词从哪儿来的?我们要有发问精神。

然后薛老师生动地介绍了司空和刘禹锡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台下的我们也恍然大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尝过别人咀嚼过的知识之果就算是掌握了知识,学习就只能浅尝辄止。原来学习不能司空见惯,要学会质疑,追根溯源。听完薛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薛老师的幽默风趣,讲课时潇洒自如的风格让我佩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教给学生带得走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3

这次小学语文教师全员培训的网络学习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视频中几位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给了我们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专家们的讲座,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所以,阅读不应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

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此外,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第20篇:“反思性教学”心得体会

“反思性教学”心得体会

佛冈县职业技术学校 罗飞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括动的5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中。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

活动的参与性也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我们发现前几年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对较难开展,学生配合性较差。但近两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些我们一直认为是较难的知识点现在解决起来也好像比较容易了。细心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因为现在“生物高考了”,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方面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作以积极的处理,调整教学思路和对难点的认识等。

《创新性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doc》
创新性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