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堂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2020-08-15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了《现代课堂教育艺术》,获益匪浅,使我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书中讲述的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我认为,对于教师,不单单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理应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历史,预测未来的课堂教学趋势,笔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从每个学科到这一学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只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全程优化、整体优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而整体设计的过程,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在整体设计中,坚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以教具为辅助,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饭”,老是“一道汤”。久闻芝兰不觉香。

2、创设氛围。营造语境。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是最怕“鸦雀无声”。人非鸦雀,焉能无声?连古人都懂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法,怎能让现代的少年儿童个个成为泥塑、木雕,老是没有表情或只有一种表情呢?沉闷、呆滞、死寂的课堂气氛,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学;讲得传神,听得才有神,而不会走神。如何创设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1)设疑激趣,以趣生情。兴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采用迁移法、悬念法、游戏法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对学习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求知欲,让学生由疑生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

3、讲究课堂语言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臻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互协调和相得益彰。

4、利用游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动员和激励学生参与,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况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自己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同学,宽容同学的错误,消除有些学生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还要进行深入探索。寻求更多彩、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新课改,营造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切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第2篇:读《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会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所发出的呼吁。但是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怎么样的效率?这是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培训学习了《课堂教学设计》讲座,让我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理念。

教学过程是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教师是主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研究学生怎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的是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思考,是否积极主动建构、理解知识。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首先是课程目标。

现代教学不仅要把知识与技能作为目标。更重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师生在教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互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让学生有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学生就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就愿意学习。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注重宣讲当代主流,对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本学科思考问题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今后教学过程尽可能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应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要注意表明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设计意图反映了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越精细,则教学目的越强,体验和积累就会越具有针对性,课后反思时目的使向性会越强。

四、最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能动让学优生数量大幅度提高,能动让学困生数量大幅度减少,若让小组合作更有成效,要做分好组,分组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还有注意同学之间的关系。组间产生竞争。

总之,我要把这些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会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修读本》心得体会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十分确切地指明了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他还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一点自己也深有体会,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属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充满科学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上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正像一位同事所说:“有时自身感到很疲乏,当一走进教室见了自己的学生,不知从什么地方那个劲儿就上来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爱的力量,有了这种爱,什么金钱、享乐将会被抛于九霄云外。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成效。要做到“细微之处树榜样”。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忠于事业,关心热爱学生之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己。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和榜样教育学生。”也就是说,言传身教。特别是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欲正人先正己。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完好的、和谐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一致,不拘小节,聪明过人,举止稳重等等。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人格上的挑战。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中履行职业道德,才真正称得起是一名教师。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研修读本》心得体会

红崖子小学

杜凌飞

推荐第3篇: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进步教学效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进步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步课堂教学效力,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就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把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就进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力谈几点浅见:

一、精讲多练,进步教学效力精讲,就是配合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惟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题目的进程中,把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身动手操纵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到达真正把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就应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和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进程中,只要公道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爱好,进步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进步化学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进步课堂教学效力在课堂教学中,如若要进步课堂教学效力,就应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惟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大胆质疑,提出题目、论述自己的观点、把所学知识加之内化吸收。这样既进步了课堂教学效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进步课堂教学效力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经常有浓厚的爱好,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点。重视实验教学。进步课堂效力。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爱好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构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这为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每个学生实验。在学生自已实验时教师要顺手推舟,把单纯的爱好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转为学习的动力。留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纵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既把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进步化学课堂教学效力有很多措施。这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应用。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恰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一定事半功倍,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推荐第4篇: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有感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课题,但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问及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流利地回答: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广大教师恰恰对备课、上课和评课这些日常的工作感到茫然,在课堂实践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老教材能体现新理念吗?如何体现开放?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怎样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如何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黑板还要不要?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怎么办?如何体现算法多样化?„„说明“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和“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仍然是他们最为关心而又把握不定的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就难免看到一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违背的做法。

本书作者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陈述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怎样上好课,怎样备好课。而下篇则以一个个案例为主,从案例中分析,透视,反思,从一个个课堂片段中理解新课程,新数学,针对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而解决的。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书,以一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旁观者的身份去感悟课堂,从许多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件,有些是课堂教学创新的亮点,也有些是令人惋惜的课堂败笔,但他们都是来自于外我们对课堂的潜心探索和事件,都曾是在每一位执教老师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里程碑意义。通过这些案例,本书的作者用心感悟,他的体会与思考,都有着冷静和理性的思考。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来自第一线,来自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的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财富。

看了这本书,让我感悟到:每一个人的一生所拥有的时间都差不多,但是所做工作的数量和业绩相差就比较悬殊。这就要看一个人做事是否有恒心和勤奋的程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勤看、勤听、勤记、勤问,就能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推荐第5篇: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有感

读《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有感

暑期当中我抽了一点时间看了由周日南主编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学生只要会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就算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明显地表现为只重视传授数学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而在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应该如何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一书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它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个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其实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对课堂情景的真实的客观描述,并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帮助树立一种观念,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种方法。教学案例一般具有真实性、有效性、问题性、典型性、时代性、具体性等特征。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⒈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高明的医生必定积累有不少的病例及医疗方案,一个好的律师也必定收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课堂教学案例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案例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说过:“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

⒉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说,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很快,很多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真正掌握,很多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当前教学研究很迫切的是要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撰写教学案例就是做这个研究工作,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案例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角度解读和共同研究,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总之,通过学习,我感触到了《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让我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另外在不断分析别人的案例时再反思自己的教学,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推荐第6篇: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有感

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有感

课堂是一面镜子,许多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可以通过这面镜子看出。自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生数学家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变化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领域,在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应该如何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书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本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纬度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它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每一个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前测试与分析;课堂中实践分配情况及分析;提问分析;联系设计与实际效果分析;课后测查与分析;对听课教师的课后调查、访谈与分析;专家访谈;上课教师反思;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以上九个方面,对一节小学数学课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对象是教学实践,研究的目标是形成一个个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其实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对课堂情景的真实的客观描述,并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帮助树立一种观念,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种方法。教学案例一般具有真实性、有效性、问题性、典型性、时代性、具体性等特征。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⒈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个高明的医生必定积累有不少的病例及医疗方案,一个好

的律师也必定收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同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课堂教学案例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案例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说过:“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

⒉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说,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很快,很多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真正掌握,很多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当前教学研究很迫切的是要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去,撰写教学案例就是做这个研究工作,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案例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进行多角度解读和共同研究,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提升教师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⒊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听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听评课是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的实效性不大。而教学案例是描述教学情境的故事,

往往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和策略等。教学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灵活,易于传播交流和研讨。因此,可以把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引导教师研讨交流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教师分析反思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的人读同一个教学案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某一阶段的讨论主题,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在教改实践中围绕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拟定案例、交流研讨,从而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⒋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目前,教师申报课题已到了非常普及的程度,许多学校的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特色。但也有不少学校的教师,课题方案写好课题立项以后,由于找不出一种较为有效的研究方式,有的束之高阁、不了了之,有的匆匆结题,难以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而案例研究活动的介入为科研课题的开展与理论学习的落实找到了极为有效的途径。在案例研究活动中,教师围绕选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对某一具体教育教学对象或现象等的观察与分析,由于研究对象的个别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可保证教师在时空上有条件对研究对象或现象进行多方位、

多层面和多纬度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以案例研究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操作性强,容易获得较有深度的科研成果。

总之,通过学习,我感触到了对案例分析可以使我取长补短,在不断分析别人的案例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推荐第7篇:“读案例、明法纪”心得体会

“读案例、明法纪”警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局党支部的安排,我局党员干部集中开展为期两月的“读案例、明法纪”警示教育活动。首先,从5月15日至今我认真阅读了《陕西省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多维度全方位的了解了系统内的典型案例,我深受教育和启示。认识到在我们局组织开展“读案例、明法纪”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阅读《陕西省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案例选编》活动中的实际案例,对我内心产生了深层次的触动。从他们的犯罪轨迹,可以发现案件中所涉及的腐败者原来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称职的干部,然而工作中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演绎了淋漓尽致的权钱、腐败交易的事件,失去了为官为政的法律、道德底线,从而丧失了党员干部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脱变成为危害社会的腐败分子。这些身边的案例警示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格尽职守,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最后,通过这些反面的案例也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一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应当时刻牢记为入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自律、明哲保身。我们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廉洁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受警示、明底线、知敬畏。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学习,坚定信念。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四个意识”,认真地走好反腐倡廉的每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时刻维护“铁志守纪、廉洁奉公”的国土铁军形象,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要坚持经常性的学习,大力提升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

王立教

2018年6月22日

推荐第8篇:读《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心得体会

读《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心得体会

原文:[摘要]课堂教学的过程改革研究,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构成。传统教学论、现代教学论、后现代教学理论流派等是今日我们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的思想资源。“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新课堂教学,重建 [作者简介]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62)

课堂教学的过程改革研究,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构成。如果说,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建,是为了弄清什么是当今中国学校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有价值和最为根本的目标;那么,课堂教学过程观的重建,则要回答在价值观认定以后,教师需要怎样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过程,并如何以新的过程观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实现新的价值观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课堂教学过程观的重建,也是我国当今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必“遇”之题。我们在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提出这一任务,所以,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重建”是相对于长期形成的、在传统教学论中被确立稳固地位的观念,在学校课堂教学实践中至今还相当普遍、甚至相当顽固的现实存在;“重建”不只满足于理论的批判、观念的更新,还力图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实践形态;“重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追求和任务,也是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和交互作用的产物。

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主义教学观,开了现代教学论的先河。他的学说和实践曾像台风一样在解放前20年代的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刮过,带来过兴奋和行动,但并未持久。解放初又很快被带上了资产阶级反动教育理论的帽子,受大张旗鼓的批判,在实践界没有地位,即使在当时的理论界,真懂杜威的恐怕也不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逐渐重新认识杜威,重新认识这一理论的历史价值和对我们冲出传统教学理论樊笼的价值,同时也促使我们深思杜威的理论为何在实践中常不得其真髓,并常与社会发展提升教育的知识含量的需要相冲突的原因。但不管怎样重新认识,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不可能原样地再现。杜威现代教学理论中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研究与关注,以及其后诸多新的教育哲学与心理学理论的诞生,使现代教学论没有停留在杜威,而是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中国教育界较熟悉的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与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和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等。但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教学实践界影响最大的是目标分类理论,其原因恐怕也在可操作性强以及效果的可测量性,符合盛极一时的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潮流。尽管教育理论界还介绍、翻译了不少关于教学理论和教育模式的著作,然而其影响大多还停留在书本上或讲座中。

约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又掀起了一次翻译、介绍和研究国外相关理论的高潮,其关注点集中到可以后现代主义为总称的诸多教学理论流派。后现代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他们否定科学知识的绝对权威性和客观真理性,揭示其意识形态的隐蕴和不可规避的主观性;他们反对以记忆、强化为中心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关注认知、智力因素的学习理论,主张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向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他们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提倡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并主张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实践与对话动态推进教学过程。就其具体批判的对象来看,后现代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在指向传统教学观上是一致的,只是更为坚决、彻底和深入;就其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来看,后现代教学论对现代教学论的超越主要是依赖在方法论和元认知的层面上的超越。他们批判简单还原、二元对立、基于分析思维和逻辑建构的方法论;批判以追求终极真理为目标的认识过程论;他们猛烈地、并从多侧面、多层次攻击了现代教学论作为前提性认识基石的知识观,从而使整个“大厦”出现倾倒之势。但是,后现代观所普遍存有的过度批判、怀疑、解构以及对不确定性、偶然性等方面的过度推崇,不仅在给人巨大震动和兴奋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其偏激和否定性的问题;而且还使其自身也缺失了存在的根基,削弱了对现实教育世界变革的作用力度和可能性。就我国目前状态看,一些课程改革的先行学校,相当多的是把这些观点体现在新创设的“研究性”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而学科课程的教学还是采取较稳妥的传统方法,以确保改革背景下的升学率的“万无一失”。

以上十分概括且个人化的述评,大致勾勒并表达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对已有多种教学观所提供的理论资源、他们对中国学校教育实践(历史的、现实的)主要影响的认识和评价。这对明晰我们研究的立场和追求目标是必不可少的。还需要再作提炼的是:透过不同的观点与答案,寻找出共同的、反复讨论的问题。正是这类问题构成了教学过程研究的框架,是我们也必须探究和作答的问题。经过初步的探究和对教学实践的长期研究、观察,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有三:

第一,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不可取代的基本任务?

第二,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及其内在关系结构? 第三,如何认识教学过程展开、进行的独特内在逻辑?

三个问题的内在关联和指向,又可以合成一个问题,即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人为活动,是由被策划者认识了的人类需要所造就的,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就是对有效实现这些需要的活动构建的合理性的认识。因此,“如何认识”就成为我们对教学过程提问的基本方式。

心得体会:

叶谰教授的《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对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做法有了重新认识。我经常问自己,“这样做,费心费力,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什么?”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主体性教育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我们已经开始重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环节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何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的几段文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能以“人”与“物”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模式来认识,否则,就会陷入把“一方”当作“物”来操作的危险,而是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性的模式来认识。”

“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

课堂教学,人的先天素质是不能够改变的,但人的第二天性或第二素质却是可塑的。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对人进行施教,懂得如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获得落实,以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从三方面要求和帮助教师实现改革的目标, 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要求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

第二,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三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

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觉得能够促进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更好地去探究,开拓新的课堂教学过程,所以推荐给大家。与这篇文章同一层面的还有《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建议大家不防一起看一看。

推荐第9篇:读《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有感(版)

读《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有感 项芸

暑假里,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故事讲的都是课堂中或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及老师们是处理方法,案例后面还有教师的反思和专家点评。有的老师关注沉默的孩子;有的描述了后进生的转化过程;有的给于学生关爱和尊重,使学生获得了进步的动力与源泉。他们都能真正赏识这些孩子,他们掌握了一种教育的艺术,爱的艺术。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尊重与关爱——学生进步的动力与源泉,品德教育——中国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民主——新世纪教育“人学”的主旋律,课程开发——师生合作智慧的体现,教育创新——新世纪教育的旨归。每个章节里又汇集了一些教师与孩子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很是感人,教师的反思意识也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敢于真实地剖析自己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过失和错误。他们有过不知所措的惶惑,也有过苦恼,但更多的是感受到的一种欣慰和自豪。

本书将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细心地梳理为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剖析和研究,才能使教师通过最直接、最确切的方式具体感受与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理解、应用教育理论,提高用理论来分析评价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水准,改进教学实践。

并不是一味进行教育实践而不进行总结和学习的教师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并不是带着先进的观念和理论走进课堂的教师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只有会将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的教师,才可能进行有效教学。本书中的教学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它展示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应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教学案例具体形象,描述真切,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因此,在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

推荐第10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上传: 邹福娣

更新时间:2012-5-19 18:57:1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教学案例 探究“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

生物新教材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但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还包括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等。新教材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地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一、设计思想

生物教材中有一些探究活动课,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上好生物探究活动课,能够很好地体现新教材改革精神。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受到这种课型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这一思想,我们生物组在学习新教材的同时,继续搞好集体备课环节,做到同伴互助。讨论怎样设置知识的思维激发点,怎样发掘思维的展开点,如何总结知识的停靠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如何展开心灵的交流点。老师们还要讨论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意外的情况,怎样对待处理等问题,做到尽可能地把大家的智慧汇集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有了自己基本的教学思路。

现展示这一探究过程中的片段: 师:[课件展示]

二、

你在捕捉黄粉虫时,细心观察过黄粉虫的生活环境吗?小组交流归纳。说明自己的观察结果。

师:让各小组交流归纳,向全班同学说明本小组的观察结果。

生:讨论(学生争相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气氛活跃)

小组代表发言:

1、我们是在粮仓的粮堆底下捕捉到的,下面很潮湿,很暗。其它小组的意见基本上也是这些。

师:同学们的细致表述,可见经过采集黄粉虫,大家对它们的生活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黄粉虫的生活环境发现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什么吗? 生:讨论。提出问题。

师:课件展示

三、提出问题: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什么? 师:组织小组先讨论,由一名同学说明本小组的分析结果。

生: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有几个不爱说话的同学也被感染,说起自己的观察结果,脸上露出开心地笑。(看着学生天真开朗的个性的展现,老师的心里感到由衷地高兴) 生发言:

1、可能是光、水分、

2、可能是光、温度、食物、人

3、可能是光、水分、其它小生物、食物等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见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先验证光、温度、湿度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

四、作出假设

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下列问题作出假设:

1、黄粉虫喜欢光亮还是喜欢阴暗?

2、黄粉虫喜欢潮湿还是喜欢干燥 生:讨论。回答(作出假设)。

1、假设:黄粉虫喜欢潮湿的环境。

2、假设:黄粉虫喜欢阴暗的环境。

师:[课件展示] 自己动脑,设计实验,探索思考

五、小组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我们所作的假设呢?(可利用准备好的器材来考虑)

师:为了实验的条理、准确,每验证一个环境因素,要使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了这个变量,其它因素保持一致。我们要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及证据,力求得出正确结论。 师: [课件展示]

1、黄粉虫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喜欢干燥的环境? 师:小组同学讨论,提出本小组的探究实验设计,说明你们的设计理由。 生:开始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争论得很激烈。

生发言:(1)、我们小组准备用水槽,在水槽的一边放上干土,一边放上湿土,看黄粉虫往哪边跑。(表扬:很好)(2)、我们小组准备用培养皿,在培养皿的一边放干土,一边放湿土,用一张纸盖严培养皿。(表扬:很好)(3)、我们小组想用小纸盒,在一边放上干土,一边放上湿土,盖上盒盖,每隔一分钟观察一下结果。(表扬:这一组的同学说得比较详细一些,很好)

师:每个小组的观点基本上是使用干土和湿土来对照实验。只不过使用的器材不一样。下面就根据自己的设想开始验证。

生: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迫不急待地开始做实验。有的动手做,其它同学都观察得很认真,有的同学拿着笔准备做记录。

验证这个因素时间较长一些,大约用了8分钟。 师:巡回看一看,有必要时做一下指导。

师:我看同学们都验证完了,并做了记录,下面每一小组请一名同学来说明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注意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现一下。

生:(1)、我们在干土的一边放了六只黄粉虫,有五只反应很快,不一会儿就跑到了湿土边。有一只黄粉虫反应迟钝一些,呆了好长时间才跑到了湿土边。(表扬:好,观察得非常细心。)(2)、我们把七只黄粉虫放在了中间,有四只马上跑到了湿土边,有三只跑到了干土边,而且直往下钻。后来感觉不对劲,又顺着培养皿的边转,一会儿就转到了湿土边。(表扬:表述得很好)(3)、我们在小纸盒的干土边放上五只黄粉虫,有四只经过摸索,跑到了湿土边,有一只跑到了干土边的一个角落里,蜷缩成小圆球不动了。(这一小组的结论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想一想为什么?)

师:除了特殊情况,其它小组的结论差不多都是跑到了湿土边。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很仔细,观察得很详细,老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能做得这么好!

师:根据实验结果,同学们讨论一下湿度对黄粉虫的影响,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开始讨论

生发言:(1)、黄粉虫不喜欢干燥的地方 (2)、黄粉虫喜欢潮湿的地方 (3)、黄粉虫喜欢阴雨天气

师:同学们很善于总结问题。通过探究证实了大家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师:课件展示

2、黄粉虫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喜欢阴暗的环境?

生:根据假设开始讨论、争论,设计探究方案。气氛活跃。

师: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全部举手)

生发言:(1)、我们小组想在培养皿里放上湿土,放上黄粉虫,然后用一张纸把培养皿的一边遮盖住,看它们往哪边跑。(表扬:很好。方法很简单)(2)、我们小组用手电筒照它们,看它们往哪边跑(老师发问:另一边遮阴吗?学生:遮阴)(3)、我们组用小纸盒,在里面放上湿土,拉开一半盒盖,在拉开的这边点上一只蜡烛照它们,看它们往哪边跑。(表扬:很有创意)。(4)、我们准备用牛皮纸信封遮阴,把培养皿装进一半,然后转动培养皿观察。(师:这一小组的同学很有创新精神,用这种方法很简便而且遮阴效果好。)

其他小组用的方法基本上一样。

师:同学们想得办法非常好。下面根据自己的设计开始验证。(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动手做了,说明同学们对实验很感兴趣)

生:动手做实验验证。所用时间不长。(5分钟内完成该项探索)。

在同学们做实验时,我在实物展示平台上同时来做。以和学生的结果相对照。 师:巡回看一看。大部分小组已验证完了。每个小组来说明结果。

生:(1)、我们用培养皿放上湿土,一边遮阴,黄粉虫转来转去最后跑到了纸的下面。(师:很好)(2)、我们在小纸盒里放上湿土,放上了六只黄粉虫,让盒盖盖住一半,用蜡烛光照它们,有四只黄粉虫很快跑到了盒盖下面,有一只跑到纸盒边上直往土的下面钻,有一只黄粉虫被滴落的蜡烛水烫死了(老师:观察得很详细。但是有一点做得不太好,就是没有注意保护好黄粉虫,以后一定要注意)

其它小组的结论基本上都是跑到了遮阴处,实验结果很明显的。快的黄粉虫不到一分钟就可跑到暗处,慢的二分多钟也可跑到暗处。光线越强跑到暗处所用的时间越短。 师:同学们讨论光对黄粉虫的影响。 生:讨论总结,归纳结论。

生发言:(1)、黄粉虫不喜欢光亮 (2)、黄粉虫喜欢阴暗的地方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师:这些因素对其它生物有影响吗? 生:也会影响其他生物。

师:影响黄粉虫分布的两个环境因素我们验证了,同学们也作了记录,小组交流一下,课后总结好实验报告。

师: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其它的吗?你能验证一下吗?结果和你的假设一样吗?有没有兴趣验证呢? 生:有

师:课余时间可以进一步探究一下其他因素对黄粉虫的影响。探究结束后,应该怎样做呢? 生:把黄粉虫放回环境中。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的仅仅是影响黄粉虫分布的环境因素吗?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探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方法。 师:那么你们总结出探究的方法步骤了吗?

师生总结:发现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 探究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师: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有些同学的各方面的能力,让老师感到很惊讶。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这些同学,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探究的一般方法,而且在探究活动中增强了观察力、动手设计实验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并培养了实事求是、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这对学生各类素质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验,我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鲜活的案例,体现了新教材的特色。

第11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昌图头道中学 朱凤坤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这段话,我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却始终混沌不清。在一个寻常的初春早晨,一堂看似寻常的英语公开课,一次与新课程的亲密接触,让我深刻地领悟了这段话,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极不寻常的

[教学片断] (课前准备:分发给每一组学生[4人一组]一本汉英字典) 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和着抑扬顿挫的chant声揭开了本堂课的序幕。Rice, rice, a bowl of rice.Juice, juice, a bottle of juice….学生一个个拍着掌与 video里的声音交相应和着,很快打破了沉闷紧张的气氛。这是课前的热身活动,又为接下来要讨论的食物做铺垫。念完chant后,我微笑地说:“I’m new here..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ou.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生1: My favourite drink is coke.我笑着点头说:Coke is very popular now.(生1露出笑容,坐下) 老师又继续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生2: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s.我惊喜地说:Apples are nice.I like apples, too.… 老师又微笑地问:Can you ask me questions?由于老师做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语言又具极强的亲和力,学生们开始砰然心动,纷纷举手,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Can you swim?,问出了许多老师想要的答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我带着询问地语气又问:”What food do we have?” 在屏幕上打出学生学过的食物、饮料和水果名称。然后,皱着眉头,按着腹部说:” I’m hungry.Look at this guy.Is he hungry? What food does he have?” 于是画面出现了一个可爱滑稽的卡通人物Gus, 接着播放迪斯尼动画英语Gus 到朋友家一口气吃了很多东西的画面,选材贴切,画面生动有趣,既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单词soup, spaghetti, corn, sandwich等,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到朋友家乱吃乱喝是不礼貌的行为。老师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词汇拓展,于是又刨根究底地问:”What other food do you know?”“ You can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学生4人一组纷纷查字典,踊跃地上黑板写下他们知道的或者是字典中查出的他们喜欢的食品名称,继而,老师又亲切地说:“Who writes the word, please teach the word to the other students” 学生于是逐个站起来教生词,诸如:beef, cheese, pie, onion, uncooked fish 等等。一个个笑容可掬,洋洋得意,也许比较满意自己的“劳动成果”吧。老师又继续指着黑板上的生词,略带神秘地神情问:“Can you gue what kind of food Li Lei would like? What about Jim?”生(思索一会儿): Li Lei likes rice , dumplings.Jim likes beef.师(高兴地大声说):Very good.Li Lei likes Chinese food.Jim likes English food.就此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同国家的人们吃不同的食物。然后转到课本,老师饶有兴趣地问:“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food.What about Jimmy and Vicky?”“Jimmy eats too much and doesn’t do sports.So he is very fat.Eating too much is not good.No sport is not good.”… 不知不觉,一堂课就在老师循循善诱、充满亲和力的言语中结束了,老师是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学生则是兴趣盎然,听者更是乐而忘返。 [教学分析]

1、教,是为了不教。这堂课最让人难忘的地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碰到不会的单词,请教别人或查字典,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要不仅仅满足于老师课上所教的内容,同学们应该知道举一反三,当老师教的内容不满足你的需求时,你可以查字典与身边可用的资源,学习更多你想学习的内容。教会学生要善于使用我们的良师——字典。”我想学生有了字典这位良师益友“相伴终身”,何愁任何“艰难险阻”。这使我更加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就如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教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远比传授单纯的语言知识重要得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适合学生发展,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本堂课,谢老师并没有按我们传统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方法来教学,而是大胆地跳出教材,教学的内容虽取材于教材,却远远超越了教材,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许在短期内无法从学生的成绩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对于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无疑是受益无穷的。

2、态度决定一切。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才能促使他们自主的学习。在课伊始到课结束,谢老师一直在用他的身体动作语言与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着同学们,当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时,谢老师都能及时地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这不但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并且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如学生回答: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s.Mr Xie says with a smile:“Apples are nice.I like them, too”.虽然,这也许只是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字里行间深含着对学生认可的态度,对于学生无异于吃了蜜糖,从嘴甜到心。特别是让学生把自己写在黑板上的单词教给其他同学,这既可让教的同学体验成就感,更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的同学充满了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得以有效地进行。面对新课程,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是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好,“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只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想我们一定能教出数不胜数的不怕“艰难险阻”的学生。

第12篇:“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闵行区中心小学

陈韫

一、问题与背景: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文本分析得再细,再清楚,练习题还是有学生不会写;还有的学生即便会说了,可是写在作业本上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情形。有时,同样的回答,你换一种说法,有不少学生又不会了。同样的主题文章,换一篇来练习,不少学生又不会了,教师还得重新解析文本内涵。所以平时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时,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除了把课文解析完,还要解析练习册上的阅读,否则学生做出的题不尽如意。

我教五年级语文,所以,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涵咏能力;二是学习阅读的方法;三是提高理解文本内涵的能力。

我以本学期的课文《詹天佑》为主要内容。我认真钻研教材,多方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查阅其他优秀的教案设计及反思,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教案。

二、情景与描述: 教学实录:

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1.默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

2.小组派代表汇报

(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塞外环境恶劣,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而詹天佑„„,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在开凿隧道的时候,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用看线路图或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用演示方法体会“人”字形线路的巧妙、设计的大胆,让我们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的句子和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新设计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詹天佑不愧是(齐答)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评析与思考:

我们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些过程中培养能力。我们要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丰富大胆的想象,勇于开拓创新。

第13篇:开放式课堂教学案例

开放式阅读课堂教学案例及感受

连州二中 范海针

传统的语文阅读是以传授语文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从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构筑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体系。要走出阅读教学这一误区,就应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学生)的互动联系,构建一种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一是要突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教师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卢比说,未来是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工作的时代,如果人们没有阅读和沟通能力,没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就没有通往工作的渠道,也没有通往文化的渠道。这就启发我们阅读教学也必须把教育对象引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单纯偏重理论灌输一种形式,这一种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双向交流,是师生合作,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质疑,大胆创新。那么,课堂教学能不能更开放一些呢,能不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作答,从他们做理解的角度、程度来读懂课文呢?基于这种思考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结果是 令人鼓舞的。下面我以教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和感受。

这是一篇谈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说理散文,作者由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对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又通过艺术作品的分析,阐发了自己的美学见解。语言朴素,但见解非常深刻,含意非常隽永。笔者先对作者和有关自然美艺术美的知识作简要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渎课文,划出难以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于是学生的问题接踵而至。

生1:作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为何说它有种“哀伤的美”?

生2: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到:要活下去”?

生3:如何理解“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生4:为什么“繁二郎的画,长次狼的茶碗和真正黄昏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生5:为什么作者以前没发现岚山的美,而这次却发现了?

……

学生的问题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有思想深度的。他们涉及到文章的脉络和主题,理解了这些问题,文章的脉络、主题各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提出这些问题后笔者梢加整理,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1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开花以为着凋零,所以作者哀伤,有的学生联系下文所说的“自然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无限的”这一结论,推断作者哀伤是因为海棠花凌晨四点开放,很少有人欣赏到它的美。如学生2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学生说,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战线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地活下去。有的学生说,人生是一个错过的过程,我们也许错过了美丽的景色,美妙的音乐,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坚强地活着就能不断地发现美。这些说法笔者在备课时也想到了,但学生能想到可见学生思维的功力。

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能互相启发,借力发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生4提出的问题就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说这是作者个人的审美体验,艺术家应该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美。学生5提出的问题,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的学生说,这里和文章开头互相照应,说明静观才能发现美,犹如作者在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的美一样。有的学会说这正证实了作者在上文所说的,“美是亲近所的,邂逅所得”这说明学生在相互讨论补充中思维逐渐缜密、深刻、完整,这些都超出笔者的预计。

由是我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做到心有丘壑。文章的主旨、特色、教学的目的应成竹在胸(当然不是单一的)。这样讨论才不致琐细、失控。

二、应该充分大胆地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并大胆肯定他们对人和事所作的个性判断和质疑。

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做出价值判断,不要强加结论。诚如胡道明先生所提倡的“学长”,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俱进的。另外,课堂上教师必须清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避轻就重,以免过于纠缠一些细节、局部。

第14篇:小班化课堂教学案例

小班化课堂教学案例————《记承天寺夜游》

扬州市江都区砖桥中学 闵思妹

【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时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0余字,却蕴涵深厚。夜间赏月,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致,但不同的赏月者却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看似随意而问,但诗人在仕途上沉浮的悲凉之感,愤事嫉俗之情也就戛然而生了。本文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因而领悟“闲”的深刻含义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文中的“闲”,决非清闲之“闲”,决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受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 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并找到志同道合的“为乐者”张怀民一同赏月。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样迷人。“空明”二字更是绝妙,既是对如水的月光的描绘,也是这种“闲情”的写照,亦即作者旷达胸襟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发出“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作者将这种超脱的情感融人记叙、描写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阅读此文,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笔墨淡雅的画卷。虽无雄阔的气势,却给人以清新、恬适的感受。 【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2、评析欣赏法。

3、想象联想法。【教学过程】

(课前:多媒体播放“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大家刚才欣赏的图片中都有什么?

生(齐):月亮。

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

王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吴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任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谭锦:“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唐.杜甫《旅夜书怀》

向悦: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陈丹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童新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张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师: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诗人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宋代的文学大家苏轼对月亮也是情有独钟。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师:首先,请一名同学为大家朗读“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苏轼。(请一个同学读作者简介) 课文题目说《记承天寺夜游》,那么,你知道承天寺是哪里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课文有几个生字,我们先一起来注意一下。

下面请听老师为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师:老师读完了,请大家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屏幕显示: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揣摩把握作者情感。)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

(一学生朗读课文。)

师:大家评评她读得怎么样?

方程:读得流畅,字音准确。

陈佳伟:节奏感把握得比较好。

张倩:语速有点快,应略微舒缓一些。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价也很到位。还有一处停顿要注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齐读这句话两遍。)

师:请大家根据朗读要求一齐来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可老先生满口“之乎者也”,我们还得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师:首先,请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若还有不明白的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屏幕显示: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生翻译,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谭宇:“遂至承天寺”中的“遂”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孙叶:“于是,就”的意思,“于是就到承天寺”。 师:大家同意这种解释吗? 生(齐):同意。

薛文雨:“盖竹柏影也”中的“盖”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

王洲宇:覆盖,遮盖。 师:有不同意见吗?

李世超:应该是“原来”的意思, “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你的回答得很准确。 徐兰欣:“月色入户”的“户”怎么解释? 刘佳佳:窗户。 师:是吗? 生(齐):是。 师:不是。“户”在文中不是指窗户,而是指门。大家知道“足不出户”这个成语吧? 生(齐):知道。

师:这里的“户”就是指门,我们总不能从窗户走出去吧? (生笑,在课本上写下正确释义。) 师:还有问题吗?(生摇头。)

师:个别生词的意思我们懂了,那句子的意思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迎接挑战吗? 生(齐):敢!(跃跃欲试)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学古文只理解了字词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家就课文内容读 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你最想问的问题。 李林:作者都要睡觉了,为什么突然又起来了?

(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周义:苏轼朋友很多,为什么偏偏去找张怀民?(因为他们都被贬黄州,都有着高洁的志趣 且志同道合)

(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

髙蔚: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前两个问题谁能解答?就由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吧,一会儿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生展开热烈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同学先来展示你们的探讨成果?

王云:写月色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月色有什么特点? 生(齐):空明。(板书——月色:空明)

师:除了“空明”,还有没有其他词语来形容? 向悦::澄清 孙叶:透明

火秦龙:清亮、空灵 师:(赞许的)同学们说得很好,今晚的月色多么的澄澈透明呀!(板书 澄澈透明)作者是 怎样描写月色的?再请同学们齐读。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师:现在老师将这句话改一下,大家看有什么变化。 生:(齐读)

(1)添一添,品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师:原句给人怎样的感觉?

(原句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 师:请同学们把“如”和“盖竹柏影也”去掉读一遍。 生:(齐读)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师:如果这样写,会给人怎样的感觉呢? 潘志伟:这样写,让人感觉是写水的。

不但没了新意,不觉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师:但实际上课文是月色的。可见作者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的?

吴玮:是比喻。 师:非常正确。(板书比喻)比较这两者,课文的“盖竹柏影也”的“盖”给人怎样的感觉? 万跃: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师:是的,原来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一种幻觉,文章先虚写, 再实写,虚实相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板书虚实)这样美妙的夜晚,这样澄清透明的月光,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呢?(板书意境)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月色?

童新宇:庭院中波光一片,原来是月光皎洁而又空灵;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月光竹柏的倒影。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陈佳伟:淡雅。 汤智:幽静。 陈颖:清雅。

师:清丽淡雅,不错。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一段,边读边体会。 生:(齐读)

师:请一位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一下月色。 张倩:庭院中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 整个院子就像是一个透明的水潭, 潭中各种水草千姿百态,

摇曳多姿,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多美呀,九百多年前的那轮明月仿佛正穿越时间的千山万壑向我们走来。这么美的句子 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凌杰:欣悦的、欣赏的语气。

师: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生朗读。)

师:他的朗读给我们身临其境之感。常言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一篇文章按十分计算的话,朗读给人的美感可以达到七分。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月光之美表现出来,读出韵味,读出美感。(女生美读;男生美读。)

师:一部照相机,如果装入黑白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一定是黑白的,装入彩色底片,那它 照出的照片是(指一生回答) 王亚:彩色照片。

师: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张底片,如果用快乐的底片去照自然界的景物,得到的是什么? 周悦悦:快乐的照片。

师:如果用痛苦或忧伤的底片去照得到的是什么? 薛文雨:痛苦、忧伤的照片。

师:那么平时,你是用什么样的底片去照世界的? 刘佳佳:快乐的。

师:很好,情因景生,景为情设,面对一轮明月,诗仙李白曾感叹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独斟独酌,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感。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于是触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

生齐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 结合文章的景物描写和写作背景,思考讨论:此时的苏轼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教师吟诵这句话。

周义:(讨论、交流约3分钟)

师:请各小组谈谈你们讨论交流的情况。

张倩:作者虽然被贬官,但从景物描写来看,色调明朗,可见他心胸比较豁达,乐观。 陈丹妮:一个“闲”字,说明他很幽闲。

任凯:他赏月时高兴的心情,课文用了一个“欣然”。

吴玮:作者借明月抒情。明月尚且有人欣赏,怎么作者没有人欣赏呢? 师:哪组同学能解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髙蔚:此时的他被贬黄州,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夜晚赏月正好可以消磨时间。 师(问提出此问题的同学):你对他的说法满意吗?

(提出问题者) 吴玮:不太满意。

师:那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被贬黄州,在黄州的生活状况如何吗?(生摇头。) 师:老师这里有一则材料,(指一生)你为大家读一读。

(一生读屏显背景材料:(——一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 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

师:从这则材料中大家发现哪些信息? 徐兰欣:他是被诬陷入狱的,获释后贬到黄州,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王亚:亲自耕田种地养家糊口,生活肯定很贫困。

师:有道理。在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他有了一个伴随他一生的雅号——东坡(板书), 在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苏东坡。

师:现在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文中“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与实际相符吗? 生:不相符。

师:是啊,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讨论。总结。

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 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 “何处”点明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师:大家能从文中找到体现他“闲”的句子吗? 李林:“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周义:“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童新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赏月。 方程:写月色的句子最能体现他的“闲”。

师:大家想想这里的“闲”是不是闲来无聊,无所事事啊? 生(齐):不是! 师:“闲”究竟是什么意思?请你给“闲”字组组词,看谁组得词最准确、最合理。 向悦:空闲。 田江文:闲暇。 汤智:清闲。

师:是不是有着空闲时间、清闲生活的人就能欣赏到这月色美景呢?(生沉思、摇头) 那“闲”字还有别的意思吗? 谭宇:悠闲、闲适。 李世超:闲情逸致。 师:说说你的理由。

朱开智:苏轼虽然被贬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官职,但他仍能在自然美景中怡情悦性,从容流连,于月光之下,表明他并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而是心胸宽阔不汲汲于名利。 (听课老师及同学为她鼓掌。) 师:你很有思想,回答非常精彩!

万跃: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 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那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情绪? (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 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师:你的理解很恰当。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洒脱!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 把这种闲情逸致表达出来。 (生齐读。)

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学生思索。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片刻) 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凌杰: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 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徐兰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周悦悦:“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王亚:“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曹宇: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 周义: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师: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 徐兰欣:乐观积极向上。 周悦悦:从容面对苦难。 潘志伟:豁达乐观。

童新宇:不汲汲于名利,坦荡豁达。 师:(翘起大拇指)真棒。是啊!明月尚且有人欣赏,想我苏轼是何等英才,为何没有人欣 赏我呢!(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欣然” ,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知 人论世,还要根据文章作者用心灵所拍摄的照片,缘景析情(板书缘景析情)。根据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此时,这空明的月色洒满庭院,它更是人的心境,更是从闲人的心中氤氲而来。从中让我们看到一个在人生的逆境中依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乐观的苏东坡!

(板书——闲人:豁达)

师:请大家背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 (生认真背诵课文。) 师:背得怎么样了? (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

师:齐背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生有感情的进行背诵。)

师:同学们用这么短的时间背诵的如此流畅,真了不起!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听课老师及学生鼓掌。)

师: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 独具魅力的光彩!那你知道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在哪个时期真正形成并成熟的吗?(生摇头。)

师:就是在被贬黄州时。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 (屏幕显示余秋雨的这句话)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刻,面队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屏幕显示:面对空明的月色、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

万跃:以前读文章,见到描写月亮的句子,总以为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今天,读了《记承天 寺夜游》,才知道月亮也能传达豁达乐观的情怀。月亮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更加丰满了。 周悦悦:以前被别人误解时,我都要沮丧好几天,跟苏轼比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胸坦荡,就能快乐生活每一天。

徐兰欣: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这时,我们不妨像苏轼那样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 (掌声)

陈颖: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消极 的等待、自暴自弃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掌声)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让老师也特别感动。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 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师:作业: 1.背诵课文。

2.为苏轼和张怀民在庭院赏月设计一段对话。

3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

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 “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同学们,其实苏轼的这种豁达、乐观的胸怀在他的其他诗篇当中也有流露。下面请大家 欣赏苏轼的另外一首词《水调歌头》,在优美的歌声中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的情怀。 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屏显歌词。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 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下课!)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事: 寻友赏月 志同道合

景: 庭中月色 清幽宁静 空明澄澈

情: 闲人 复杂情愫旷达胸怀

【教后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学习完以后,我从各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认为收获不小。

本课我力求营造一个书声朗朗的课堂,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无标点朗读、自由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齐读、熟读成诵;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朗读教学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一个“书声课堂”,学生不但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而且很有深度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把学生引入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设计三大板块:(同游承天,徜徉经典——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千古美文感悟情怀)思路清晰,由感知文本到感悟意境到品味语言到课外知识拓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理解文章、感受思想。整个过程力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及教师引导下自我发展,探究质疑。这正符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读读背背理解的诵读要求。

我国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品词、析句、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到文言词句的丰富之美、意韵之妙,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越读越感到自己真正进入了角色,真正体味到语言文学的魅力。如果说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就是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描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从理论上思考,我觉得对于文言文教学,我应将朗朗书声洋溢课堂。

我觉得整个教学设计比较满意,因为它体现了我文言文教学的总思路,它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更因为它是一个充满竞争和乐趣的课堂,是一个享受性的课堂。但是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大面积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从形式上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就是朗读。由于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我并没有太多强调合作(讨论),于是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对一”的问答。但我仍以为自己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有效的引导学生将所知展现出来,而不知之处老师补充指导,真正让学生融入课堂,又能走出课堂。

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的“教”也应当回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学生活动的质量固然不取决于课堂的活跃热闹程度,而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教师的引导作用必须发挥但可以有多种方式,新课标想来是希望教师更“隐身”一些,希望教师的引导作用能更多地在学生活动中显示出来。在这一点上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做的还不到位,另外还没有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之中,缺乏激情;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今后需要改进。

2014-11-18

第15篇:课堂教学案例写作

Claroom Video-One World Now-Chinese

课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时间:Start Talk 2009 地点:美国Start Talk 汉语课堂

人物:一名名叫Sun的中文老师和她的学习汉语的学生们

二、案例主题:

汉语老师围绕“买衣服”这一话题就与买衣服有关的衣服颜色、大小、传统中国服饰、买卖衣服以及讨价还价等方面展开汉语课堂教学。

三、该课堂教学目标:

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能够做到:

1、描述衣服的大小和颜色;

2、认识和描述传统中国服饰

3、掌握买卖衣服用语以及学会用汉语进行讨价还价

四、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四部分:

Part 1

Sun充分利用所带的以及学生身穿的衣服,通过动作演示、制作词汇卡片、让学生模仿衣服式样画图、请同学上台做服饰模特等方式教授学生服饰新词汇和量词,如:一条围巾、一件衬衫、一双鞋子、一副眼镜„„,同时也通过以新带旧的方式让同学们复习了颜色词,如:鞋子一双鞋子一双黑色的鞋子

Part 2

以展示和分发的方式复习人民币各币值,以及购物需要用到的价格

Part 3

让班上女孩子们穿上中国传统服饰——唐装、旗袍做模特,然后请班上男生对模特所穿服饰利用所学汉语词汇进行评价;在教授衣服大小时Sun采用自身比划的夸张方式使学生明白衣服尺寸的词汇 Part 4

1、请所有学生上台,男生和女生两两组合向对方介绍身上所穿服饰;

2、接着老师以图片方式复习所学服饰词汇;

3、由点到面学习购物用语:东西买东西去买东西喜欢买东西,想/要买东西

4、老师先简述情景对话流程,然后老师和学生示范对话,最后让学生与学生分小组进行情景对话;

5、用录像(带背景音乐)向学生展示传统服饰——汉服,吸引学生兴趣;

6、请所有同学上台,老师用说唱加动作演示方式让同学们复习买衣服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子。

五、案例评析

这次汉语课堂能够成功开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因素:

1、互动环节多,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寓学于乐

2、等

3、

4、通过点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迅速连词成句

教师采用了提问、动作和图片展示、真实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教学准备,从中国传统服饰到卡片制作进行教学,使课堂活泼有趣,也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5、以新词带旧词,学习服饰相关词汇时同时复习学过的颜色词、量词、人民币币值、基数词等,是学生易于接受,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6、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示给西方学生,提高其对中国和汉语的兴趣。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适合西方学生学习汉语的成功教学课堂,值得我们这些准汉语教师学习和借鉴。

第16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我的第一节课堂是《运白菜》,总体我还是满意的。老师说我思路清晰,让她听得很流畅,但是课堂组织教学不好。一开始我还不懂课堂组织教学是什么意思,后来老师解释我说就是我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在课堂上就是我自己一个人在讲,或者就我跟回答问题的学生的那个人互动,在课堂上只关注部分同学,而不是全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我也发现在我讲课的时候,只有那么几个同学在听,举手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我就想比较与老师上课的不同,当我与老师上课的方式比较时,我发现老师和我上课最大的区别就是说的人不懂,我上课时是我说,老师上课时是让学生说。老师是轻轻一点,学生就会自己说,然后自己去领会学习的新知识。而我则是把我知道的知识太急于教给学生,生怕他们学不会。其实什么都可以慢慢来,传授也一样。

比较我和老师的上课方式,我明白了我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说,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新知,把原来的老师讲授形式换成学生主动学主动思考的形式,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其实,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笨”,而且我们的年龄长他们很多,我们不清楚水平,而且让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交流,不是更方便。社会在变化,学生的见识也广了,他们的知识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很多,他们可以在交流中学习,生生互动比师生互动来的效果好。同学水平有高有低,让比较好的同学带一些后进生,可以让他们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同学培养要互帮互助的精神。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第17篇:幼儿课堂教学案例

一辆“长瘤子”的汽车

——美术写生创作教学案例

一、引言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一把圣火”。儿童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写生、想象画等各种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经,这种活动能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与自由的空间,幼儿在写生活动中能加深视觉印象,提高观察力,不断积累与丰富感性经验,为想象奠定基础,点燃“创造的圣火”。

二、背景

在传统的美术活动里,教师一般根据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入手,进行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辅以范画,图片或教具来丰富幼儿的视觉感知,并要求幼儿以此为参照和模板,并手把手的教幼儿学会有关的造形技法。殊不知幼儿模仿力强,特别是大班幼儿,在他们没理解事物空间关系、透视比例的情况下,照样能惟妙惟肖的将范画作品临摹下来。以模仿为主,以画得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力及表现力,无形中就把幼儿束缚在教师设定的一种模式,一个框架里,大大地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导致幼儿作品单一,缺乏个性。一旦脱离老师的指导和示范,自已就不会画,不会创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忽视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体现在只重在培养技能,而对幼儿活动时应具备的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等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与肯定。

三、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一天早上,阳阳把在家画的一张画带到幼儿园,并把自己的画贴到作品栏里。吸引了不少孩子围观,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张画是谁画的?可真好看!” “是阳阳画的。”

“这么热闹,阳阳你画的是大马路吧?” “是啊,我昨天晚上画了整整一夜。” “阳阳,这是什么?”

“这是我,后面是我爸爸,我们骑着一辆摩托车回家时,大马路上人很多,数也数不清。”

“我知道了,阳阳,这一定是人太多了,汽车上人太多轮胎都给挤破了!”

“不对,这是一辆往那边开的车子,这四个是车的轮子。” “阳阳,你看错了,往前开的车子看不到四个轮子的。” “对,只能看到两个轮子。”

“不对,我画的是对的,汽车就是有四个轮子的嘛。”

“你,错了,我上次看到一辆车子在我面前时,只看到两个轮子,你这样画汽车像撞了个大包。” “哈!„„阳阳的汽车长瘤子啦!”

阳阳被小朋友说的气呼呼,原本得意的心情一下阴了下来,他连忙找到我,讲述着关于小朋友笑他画的长瘤子的汽车。

我走过去看了看画,心里早已明白(阳阳没有理解不同方向驶来的车,由于角度不同,看到的轮胎是有变化的),但我没有直接说谁对谁错,看到孩子们争论不休,我说:“这样吧,咱们背上画板,到大马路上好好看清楚吧!这样就知道谁说得对,谁说的不对了。”

于是孩子们背上各自的画板,带上各自绘画的工具,排着队伍出发了,我带着阳阳他们来到幼儿园不远处的三叉路口,安排他们坐在三叉路口的人行道边,面朝路口进行观察,这个角度能看到四个不同方向行驶的车。我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不同方向行驶的车,到底能看到几个轮子,这些轮子又是怎样的。 (孩子们仔细观察,纷纷议论起来)

“老师,我看到左边开来的汽车只能看到两个轮子。” “老师,右边开来的汽车也能看到两个轮子。” “是前面两个轮子还是后面的?” “是一前一后的两个轮子。” “我们能看到什么形状?” “圆形的!”

“对,是一边的轮子!那么我们看到这辆车转弯时,咱们能看到是不是这两个一边的轮子了?” “不是了,变成后面两个轮子了。”

“刚才前面一个我们看到的现在还能看得见吗?” “看不见了。” “为什么?”

“被后面两个轮子挡住了。” “现在这两个轮子是圆形的吗?” “不是圆形。” “有点长方形的样子。” “是不是这轮子被挤扁了呢?”

“老师,这辆向我们开来的车也是这样,前面两个轮子是有点长方形的,但是转弯就能看到圆圆的轮子了。”

“噢,我们明白了,车子开的方向不同轮子看到的也不同。” “对,有的被挡住了。”

阳阳:“老师,我知道了,向我们开来的车,不是四个轮子都看得见的!只能看到两个,而且是有点长方形的了。” “嗯,阳阳说的真好!” “老师,我想重新画过了。”

“行,那我们今天就画《大马路上》,你们先仔细观察这条路是什么样的,有几条马路组成。” “三条马路组成。”

“你可以在纸上规划一下,也可以画不同的,三岔路,十字路或一条直路、斜路,你喜欢怎么样,怎么好看就怎么画吧。”(幼儿自己设计路口,教师巡导,及时进展示幼儿设计的路面。) “现在你可以添上你想画的马路。”

“老师,我可以画些树吗?可以画得和看到的不一样吗?” “可以,尽量丰富你的画面,不要空空荡荡的就行了。” “老师,我还想画马路上没有的车,可以吗?”

“可以,你可以想象,但注意,车行驶的各种方向,要有一点次序顺序,否则可要出乱子喽!” “嘻嘻,明白了。”

“需要老师帮忙的小朋友,随时举手,看仔细了想好了可以开始了!” 一堂写生课,孩子们在议论观察,想象创作中完成了一幅幅个性独特的画。

四、反思

这节美术写生活动课,是一堂有趣生动,很有特色的写生活动。本次活动是以情境设问法,定向观察法展开的。美术写生课的主题并非完全由老师确定,也可以由孩子从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中寻找。来源于孩子感性经验的题材,这样才能贴近孩子的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老师营造的写生氛围是轻松快乐,自然而然的,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没有课堂中的范例,以及教师为中心的教条,一些美术的技能技法在观察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使孩子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老师如果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提供枯燥单一的范例图片,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这样会扼杀儿童潜在能力,创造力与积极主动性,而要让他们有充分时间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想象与感觉。因为绘画时孩子们是相当投入的,它是孩子另一种表达内心的语言,表现对这世界的认识与看法的途径。能让幼儿有尝试错误到顿悟的内部变化过程,使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更为内化。幼儿熟悉理解了事物的大小关系、前后关系、遮挡关系,才能更好更自如地表现事物。否则,传统绘画教学是;教师怎么画,孩子依葫芦画瓢,缺乏想象力、生命力,造就出一台台“复印机娃娃”来。此外,教师对于幼儿绘画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不要以自己成人成熟的眼光去对待、去否定,应多给予孩子解释说明的机会,争论的机会,采取讨论方式对待绘画中的不足。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如:讲讲你的画好吗?为什么这么画?你觉得小朋友的这幅画怎么样?你喜欢它的什么 地方?为什么?如果你来画,你会在哪些地方有所不同?等等。因为评价的结果是暂时的,这个结果要以能使儿童得到启发、鼓励和教育为目的,从而激发幼儿更加努力,兴致更高,就会创作出更好、更完善的新作品。

总之,一幅幼儿写生作品是否成功,并不在于是否画的逼真,构图是否完全合理,不需要照相机式的作品,而在于这幅作品是否体现真情和创造力。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能否把储存的信息及经验等加以总结,发挥出新的创意。而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才能的有效途径,“快乐写生创作”活动更能接近幼儿世界,适合幼儿的发展,是一项真正游戏化的美术活动。

**************** *课堂教学案例 * *********************

一辆“长瘤子”的汽车

——美术写生创作教学案例

李翠英

第18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凤矿中学

岳红梅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却始终混沌不清。在一个寻常的初春早晨,一堂看似寻常的英语课,一次与新课程的亲密接触,让我深刻地领悟了这段话,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极不寻常的记忆。

[教学片断] 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和着抑扬顿挫的chant声揭开了本堂课的序幕。Rice, rice, a bowl of rice.Juice, juice, a bottle of juice….学生一个个拍着掌与 video里的声音交相应和着,很快打破了沉闷紧张的气氛。这是课前的热身活动,又为接下来要讨论的食物做铺垫。念完chant后,我微笑地说:“I’m new here..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ou.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生1: My favourite drink is coke.我笑着点头说:Coke is very popular now.(生1露出笑容,坐下) 老师又继续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生2: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s.我惊喜地说:Apples are nice.I like apples, too.… 老师又微笑地问:Can you ask me questions?由于老师做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语言又具极强的亲和力,学生们开始砰然心动,纷纷举手,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Can you swim?,问出了许多老师想要的答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我带着询问地语气又问:”What food do we have?”

在屏幕上打出学生学过的食物、饮料和水果名称。然后,皱着眉头,按着腹部说:” I’m hungry.Look at this guy.Is he hungry? What food does he have?” 于是画面出现了一个可爱滑稽的卡通人物Gus, 接着播放迪斯尼动画英语Gus 到朋友家一口气吃了很多东西的画面,选材贴切,画面生动有趣,既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单词soup, spaghetti, corn, sandwich等,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到朋友家乱吃乱喝是不礼貌的行为。老师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词汇拓展,于是又刨根究底地问:”What other food do you know?”“ You can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学生4人一组纷纷查字典,踊跃地上黑板写下他们知道的或者是字典中查出的他们喜欢的食品名称,继而,老师又亲切地说:“Who writes the word, please teach the word to the other students” 学生于是逐个站起来教生词,诸如:beef, cheese, pie, onion, uncooked fish 等等。一个个笑容可掬,洋洋得意,也许比较满意自己的“劳动成果”吧。老师又继续指着黑板上的生词,略带神秘地神情问:“Can you gue what kind of food Li Lei would like? What about Jim?”生(思索一会儿): Li Lei likes rice , dumplings.Jim likes beef.师(高兴地大声说):Very good.Li Lei likes Chinese food.Jim likes English food.就此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同国家的人们吃不同的食物。然后转到课本,老师饶有兴趣地问:“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food.What about Jimmy and Vicky?”“Jimmy eats too much and doesn’t do sports.So he is very fat.Eating too much is not good.No sport is not good.”…不知不觉,一堂课就在老师循循善诱、充满亲和力的言语中结束了,老师是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学生则是兴趣盎然。

[教学分析]

1、教,是为了不教。这堂课最让人难忘的地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碰到不会的单词,请教别人或查字典,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要不仅仅满足于老师课上所教的内容,同学们应该知道举一反三,当老师教的内容不满足你的需求时,你可以查字典与身边可用的资源,学习更多你想学习的内容。教会学生要善于使用我们的良师——字典。”我想学生有了字典这位良师益友“相伴终身”,何愁任何“艰难险阻”。这使我更加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就如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教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远比传授单纯的语言知识重要得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适合学生发展,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本堂课,谢老师并没有按我们传统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方法来教学,而是大胆地跳出教材,教学的内容虽取材于教材,却远远超越了教材,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许在短期内无法从学生的成绩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对于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无疑是受益无穷的。

2、态度决定一切。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才能促使他们自主的学习。在课伊始到课结束,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语言与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着同学们,当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时,我都能及时地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这不但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并且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如学生回答: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s.Mr Xie says with a smile:“Apples are nice.I like them, too”.虽然,这也许只是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字里行间深含着对学生认可的态度,对于学生无异于吃了蜜糖,从嘴甜到心。特别是让学生把自己写在黑板上的单词教给其他同学,这既可让教的同学体验成就感,更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的同学充满了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得以有效地进行。

面对新课程,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是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好“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只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想我们一定能教出数不胜数的不怕“艰难险阻”的学生。

八年级英语(下)教案

矿 中

岳红梅

第19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模 块中的文本材料如何把握,特别是对如何把文本材料中的内容教授给 学生产生困惑,不知如何处理。处理简单了,学生会忽略相关内容; 处理复杂了,又常常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没兴趣,上课就会 感到沉闷,想睡觉。

新课程标准追求“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重视知识与能力整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师生平等对话和沟通,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发课程资源”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不可否认,源活则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因此,在语文必修第四模块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在每个课文的设计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面就其中一篇课文说说我的做法与思考。 [案例内容] 第四册必修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窦娥冤》,新教材节选了除了 第四折之外的所有内容,篇幅很长,生字、词较多,有些语句距离学 生年代久远,理解困难。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这篇文 章至少要用四课时,光阅读课文就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可能还不包括 作相关练习的时间;而且这么做的话,学生很可能不感兴趣,无法发 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这一模块学习的是中外戏剧,每篇课文都是名家的经典剧本。于 是我将学生分成四个活动小组,每组演一个部分的内容,正好平均分 配,从楔子到第三折,每一组参演一部分,演哪一个角色自己报名; 接着提出具体要求,不要求将文本材料背下来,但是要求将剧中语言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将较复杂的剧情加以概括;然后同学们再评选出 哪一组演得最好。给他们两天的时间准备。

这样一布置,学生立即就有了兴趣,下课之后,纷纷到课代表那 报名参演,课下认真准备。等到上那节课的时候,各组的同学轮番上 场,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剧情一一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而没有上场的同 学在下面观看得津津有味。这样《窦娥冤》的戏剧情节就被同学们掌 握了,在这个过程中,剧中人物形象也比较深入学生心理,以后进行 下一阶段教学时,学生们就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扮 演孛老的同学嘴上粘上三条纸,将普通白纸用黑笔涂成黑色,就代表 胡子;有的同学用废纸做成衙役手里拿的杀威棒;用的用纸做成令箭 等等,不一而足,充分反映了他们的自我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就这样,在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中,铃声响起。这堂课圆满结束了,但同学们却又意犹未尽,满怀兴奋,沉浸在胜利的自豪感中。 [思考与点评]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实现四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走向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三是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四是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通过这篇课文的设计,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课改新路,大胆实践课改精神,从现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态,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从而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高二语文组:符书梅

第20篇:翠鸟 课堂教学案例

《翠鸟》课堂教学案例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三小学 蔡常城

教材分析

《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故事。《翠鸟》一课,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迅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孩子们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结合单元主题及本课内容,拓展阅读的内容为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册《为地球撑起一把伞》中66页《熊猫》一文。两文同为写动物的文章,在写法上和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我力图体现这一学段目标,把本课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我采用整体推进教学方式,四篇课文的教学计划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整体识字;第二课时预习达标,巩固识字,把课文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三课时精读引领,深入感悟,掌握学法;第四课时略读提高,运用学法,自主探究。

本课为精读引领课。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方法,并运用方法学习本单元及丛书上的相关文章。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预习课中我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还知道了课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两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动作)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导入,让学生有清晰的思路,明确本课重点)

二、品读感悟

(一)请用心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能概括翠鸟的外形特点的词语。

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师:课文是怎样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呢?(出示句子,指生读) 这一句话,先概括地写了翠鸟羽毛颜色的鲜艳,再具体地写了它身上各个部分的羽毛,像这样先总起再分述的写法,就是总分段式,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要学会运用。

师:读完这句话,你理解“鲜艳”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谁来说一说?(颜色鲜明而美丽)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是一种好办法。 现在我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的外形。

师:翠鸟有一双红色的爪子,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这样介绍好吗?指生答。(不够形象生动,不美)

是啊,课文用了生动的比喻句把翠鸟写得更美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生齐读)

这么美的翠鸟让我们把它留在记忆中吧。给大家二分钟时间,背诵第一段。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让学生了解总分结构,明确本段的写法,注重知识点的训练,这也正是主题学习理念的要求;同时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背诵积累优美句段,这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渡:翠鸟的外形这么美丽,它的动作更是敏捷。请同学们默读二三段,划出描写翠鸟动作的句子,简单做批注,再谈谈体会。

生默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师:你们找到了课文的哪些句子,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1:我画的句子是“翠鸟鸣声„„苇秆上了”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翠鸟是贴着水面飞的,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多媒体出示: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生1:我觉得第二句好,疾飞的意思就是迅速地飞,而第一句只用一个飞,我们是体会不到翠鸟是飞得快还是慢。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我觉得鸣声用得好。用鸣声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感觉很动听,可见作者是非常喜欢翠鸟的。

生3:我觉得第二句的贴字用得很好,感受翠鸟的飞行本领高,动作很灵活。

师:你们看,短短的一个句子,几个关键的词语就让我们体会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还感受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

生齐读第二个句子。

师:还喜欢哪个句子,继续补充。

生1:老师,我还找到了一句“翠鸟蹬开„„飞行了” 师:那如果把他说的这一句话改成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你们觉得行吗?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两句话。

多媒体出示: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生1读这两句话。

生2:我觉得第二句话写得好。像箭一样飞过去,是一个比喻句。从这个句子也可以看出翠鸟飞得很快。而且也很生动。。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3:我觉得蹬开苇秆比离开苇秆好。蹬开说明翠鸟离开苇秆的时候是很用力的,这样会飞得特别快,我们在射箭的时候,把弓拉得越用力,箭就射得越远。

师:对,那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一下翠鸟在捉鱼时动作是非常迅速有力的。 生4读这句话。

师:你们体会得不错,读得也不错。让人体会到了翠鸟的机灵,动作迅速敏捷。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引入句子对比,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过渡:翠鸟真可爱,真想捉一只来玩,你们说行吗? 生1:不行,它从很远的地方飞到这儿来是要和我们做朋友的呀,怎么好去捉它呢?

师:那老渔翁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老渔翁说的话? 生2:读“孩子们,你们知道„„做朋友的呀”

师:是啊,翠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大自然。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很好理解,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都能感受到对翠鸟的喜爱,情感目标很容易达成,所以此处一带而过,为拓展阅读留下空间)

三、总结学法

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到的学习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积累优美句段。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丛书阅读中。)

四、拓展阅读 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为地球撑起一把伞》第66页的《熊猫》。

学习方法提示:

1.自由读文,(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

2.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熊猫的?它有哪些特点? 学生交流好词佳句,并谈体会。

五、学以致用——小练笔

仿照文章中写法,写一写图中的小白兔的外形。 好词推荐:

可爱 机灵 蓬松 柔软 镶嵌 宝石般 透亮灵活 水灵灵 洁白光滑„

学生写作。

交流学生作品,教师随机点评。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和小练笔都是运用学法的过程,真正的语文学习就是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入落实语文主题学习理念,努力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取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训练落实。基于此,我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作为教学重点。在学习外形特点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圈画概括外形特点的词语,明确写法上的总分段式,教给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关键词语,并让学生体会用具体生动的比喻句描写事物,同时注重朗读和积累。在学习动作特点时,则让学生圈画描写翠鸟动作的句子,通过句子对比,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理解,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自然感受得到,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目标水到渠成,第三部分则一带而过,不去深究。然后,总结学法,让学生运用本课的学法自主阅读丛书中的文章,巩固学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在两篇文章中学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出示小白兔图片和好词推荐,让学生写一写兔子的外形,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总分结构和运用比喻句,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省时高效,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读课堂教学案例心得体会.doc》
读课堂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