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小组技术心得体会

2020-09-27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技术攻关小组

关于成立创新增效技术攻关小组的活动方案

一 活动意义

为了贯彻2016年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打造一流创新团队,以及落实公司党委“践行严细实,全力增效益”的号召精神,在单元范围内开展成立创新增效技术攻关小组的活动。 二 活动时间 2016年6月—7月 三 活动形式

1、以班组为单位分为四个技术攻关小组,班长为小组组长。

2、每个小组选择确定1-2个攻关课题进行研究讨论,在规定的活动期限内完成课题攻关,形成报告,提交备案。

3、每个小组可以邀请1-2位单元技术管理人员作为本小组技术顾问,参与攻关课题研究讨论。四 相关要求

1、本活动要求班组全员参加,形成上下齐动、广泛讨论的技术攻关氛围。

2、攻关课题可以由小组自行提报,单元审核后开展,也可以在单元拟定的课题项目中选择后开展。

3、组长作为小组的负责人要以上率下,发挥带头作用,全力推动小组课题攻关。

4、班组成员要积极献言献策、悉心钻研、团结协作,提出技术创新的好方案,好措施,实现“突破瓶颈、降本增效”的目的。

2016年6月

推荐第2篇:技术小组策划书

技术小组策划书

(1) 视频技术小组摘要:

视频技术小组是通过收集各种素材,运用各种软件,形象生动的将制作者的主旨表达出来,达到制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或是开学向新生宣传学院,或是老社团回顾过去成果。所以这要求小组成员有不弱的视频软件操作功底。

(2) 视频技术小组主要业务:

承接本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各大重要活动视频制作,以及在闲暇时,可以为其他学院制作视频。小组前期主要制作视频,后期可以承接其他相关业务如PPT,EXCEL制作,以及在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知识与技巧后,各个小组间可以开设一些交流会,将各小组的制作经验和技巧拿出来分享。再到后期,各小组已经有相当的成果时,便可以在学院开设讲座,讲座更可以培养小组成员的口才与组织能力。

(3) 视频制作小组的组成:

采用两人人小组的方式,搜集素材时,两个人一起收集,但是有一个人主要是整理与分类素材;中期制作时,素材整理完毕,由另一个软件操作好的同学主要完成制作;后期两个个人一起进行修改。每个人在制作中,都必须要给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这样的小组可以有多个。多个小组,可以应对同一时间多个视频制作的要求。并且各小组间进行比较,可以增大竞争力。

(4) 视频制作小组的内在潜力:

在大学生活中,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性工作,比较难得,所以只要加入了视频技术小组,等于半只脚踏进了职业视频技术工作的大门,虽然我们只是业余的制作,但是,相对于同辈中人来说,我们就有了提前的工作经验。这是非常难得的,在大学,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展自己的技术层面。所以,视频制作小组以后的内在潜力是非常大的。

(5) 视频制作小组的人员要求:

前期人员要求:A.对视频制作感兴趣,有热情

B.对视频制作有一定的软件基础或者对图像软件处理有一点基础。

C.能够坚持做,不是只做一个学期就完了

(D.有自带的相机就最好.)

推荐第3篇:浅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浅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桃源九中

蒯同春

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通用技术成为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必修课程,说明高中课改的课程设置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应试教育向实用教育转变,对传统教育观发生强有力的冲击。我个人认为要上好通用技术课,必须谱好三步曲,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借鉴、优化教学。

一、课前——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1、设计教学情境导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我拿两款不同的手机走进教室,让学生们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们兴趣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一下把学生情绪带动起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用视频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技术的未来”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人工智能”的电影,同学们很认真地看,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引入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课堂——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激情

大家知道,任何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没有高考的支撑,因此学生学与不学。而这门课程内容又偏重于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到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通用技术”系列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1、注重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

例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2、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采用这一学习方法,马上就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从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两者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中,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或幻灯片的画图工具来绘制图型等;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实验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通用技术等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及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3、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要求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鉴于这样的目标,它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为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参与设计实践,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这课时,先分析台灯的设计实例,然后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提出新的设想,就有学生拿出用废旧瓶子制作电石灯的高见,并于课后制作成模型。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二节“常用的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时,采用10人为一小组模拟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主题可以自拟,给出了一些主题:小产品如黑板擦、牙刷、书包、家用小装饰品改造;新兴家庭小设施开发;教师如何在新教材中科学的组织教学;中学生早恋问题;怎样解决父母与孩子的代沟等问题。其中小黑板擦的改造有的小组就设计了静电除尘装置减轻粉笔尘,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给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课后——学业评价,促进学习

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这就给我们更大的自主权,就此我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评定标准: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平时作业和学习态度占20%,期末考试各占50%,作品设计制作占30%,上述三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作为奖励学分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通过书面测试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基本上能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明确了评价方式,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新的课程改革的到来,对通用技术老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是因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地位得到了加强,通用技术学科的年轻给了老师们自我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正是因为学科的年轻,教学还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教学研究、教学经验的总结还显得很不够,课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困难。我们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荐第4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总结

2009—2010年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总结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学期,在高二年级每个教学班按照每周每班1节课,顺利地完成了《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教学总结如下:

努力教学,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1、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要求

使学生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自主构建知识、拓展能力,并从中得到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等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学到一些和设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在技术素养上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发展学生的个性、动手时间能力。学生基本能达到如下教学目标要求:

(1)熟练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2)形成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4)通过自身技术素养的提高,为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2、教学的实施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讨论、讲授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就在大家身边,技术不断地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学生积极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工艺的选择能力,以及会正确、安全使用工具或设备。从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鼓励他们勇于时间和创新,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技术技能和技术素养。

- 1

时基本难以完成尤其是动手制作的内容,只能蜻蜓点水式让学生了解一下。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所以多数学生以应付心理对待,对这一科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教师方面,我校还没有专业的通用技术教师,也没有成立通用技术备课组,因而在教学开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而我们争取在下学期成立通用技术备课组。

我认为,只有完全抛离高考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达到开课的目的。比如说,把这个课程放在高一学习,行政上硬性规定在高一学年度完成必修部分的全部内容和考核。这样,教与学双方都可以在高一学年这段学习和高考任务相对轻松的时间段内,放下包袱,从从容容完成进度;认认真真学好技术。如果相关的这些问题能明确,那么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而且高一年级的学生相对时间较为充裕,对技术的探讨可以更为深入。

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虽然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仍然有很多不足,留待以后努力改进。

推荐第5篇:心得体会小组

、通过合理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在此不再阐述。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教师在突破重点句,学生掌握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对自己最欣赏的句子的学习体会。

(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①交叉合作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交差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

2、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A、组织中的引导:由于学生年龄一般10岁,自主能力不高,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

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B、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方法上的引导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A:肯定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突破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我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定会不断进步。

推荐第6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

学习心得

(二)

近日,我阅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等书籍,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感悟颇多。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我们该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呢?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挥心育主体的心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3、深入钻研教材内容自然地渗透。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中体会自豪感。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就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如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不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4、在实践练习中突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未来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合作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旋律。努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材中的很多实践任务都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如果教师依然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学生,讲授同样的内容,势必会造成优生不愿听、不愿做,差生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合作有其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互帮互助,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

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总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才能全面完成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篇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当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猛进,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为人类各种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逐渐实施的过程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有的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一比较,便凸现出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

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教学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必将带来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优秀园丁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篇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

寻找“切点”引起的反思

【摘要】

本文就“为学生上网‘喜欢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寻找‘切点’”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从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信息素养要从反思做起。

【关键词】

切点,反思,信息技术课

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工程基本完成了,网络教室成了学生们的又一个乐园,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连接上internet,课外(每天的第八节)也可以连接上internet。同时,网络教室也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述的问题是其中之一——“学生贪玩”。

为了让学生们一同来关注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寻找“切点”,变消极的“聊”为有意义的“讨论”,我在本校网站上组织了一次题为“冲浪、游戏、聊天与获取信息”的调查。参加这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277人,其中针对上网“喜欢做”和“应该做”

且抛开调查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就学生回答的结果来分析一下:“随便逛逛”的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8.89%,这证明学生们清楚上网浏览“目的性”的重要性;“qicq”、“聊天”的下降幅度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下降了22.71%和16.13%,但这是喜人的状况吗?难道“qicq”、“聊天”、“论坛”等虚拟社区形式就一定要从我们的课堂上消失吗???这一组数据应该引发我们教师进行更深一层的思考,特别是对网络的认识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问题、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反思。

反思一:“网络”与“洪水猛兽”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1],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游戏机”、“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玩”中。“玩”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玩”性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在“玩”中,有人“玩”出了精彩、“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玩”得被家长“封机”。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发教育游戏,所针对的正是学生“要玩”的这种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这会不会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变得被动呢?毕竟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如果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还要过分地依赖“游戏”,那么“网络”就真的逃脱不了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命运,那真是我们的悲哀了。

毋庸置疑,与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 [3]“oicq”、“聊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反思二: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

纯信息技术的世界是空洞的么?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空洞与否,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

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4]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 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因而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george b.shaw)所倡导的那样:“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反思三: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到“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多种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上,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借助本学科优势走在前列。就我们学校而言,2000年我们就在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中全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抓住“任务驱动”的要点,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上学习资料,有时也进行了分组学习的设计,并要求学生将每一个任务都反映到网上的实时系统中,接受其他同学学习和评价。应该说,这种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乃至延伸到课外)学习模式让学生们摆脱了传统课堂的被动状况,是受欢迎的、有效的。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理论来支持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不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单一的课堂模式最终仍然会使得教、学双方都感到厌倦。在厌倦的情绪中,那种运用设置任务(问题)构搭脚手架的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将以失败告终,因为网络的超链接容易将人一步步引至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而以学生现有的信息素养很难在网络无边际的游荡中回到原先的问题。因而我们教师需要面对课堂上的混乱状态,进行新的思考。

理论指导的实践是多方位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也有很多可创造的空间,如果抱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不放,势必固步自封。因而我们必须开放思想、不断地尝试,创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种模式”,不应该被上述的“混乱状态”牵着鼻子走。

反思四:“微软培训班”与信息技术课程

有人戏说: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5]。广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材几次改版,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的确,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

[6],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

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信息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混乱”局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有效的评价手段。我个人认为:如果信息技术课也被列为高考必考的科目,那信息技术学科就完了。应该说,这种想法偏激了些,但这也正是我们目前基础教育评价手段的陈旧所导致的,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包含了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认识太少了,我们面对的是几百位学生,每周一节课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有完整的认识。因而评价不能光靠教师自己,还要靠学生自己。根据国内外新型的学习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了学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评价、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流的情况等等。评价的结果不是对某个软件的熟练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几行、几列),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分数,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反思五:“放飞”与“自主学习”、“自由散漫”

这一类问题一直是教师们执行教学时所考虑的问题。 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中,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而我们教师实施这一方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用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会放飞学习者。放飞学习者的关键是:老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

放飞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这种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敢飞、飞不起来、飞了又掉下来、懒得飞的人,他们或是放弃自主学习的机会,或是不断地等待。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难的,“自主”在学生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的“灌输”教育之后会演变为“自由散漫”。但“自主”在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会有很好的体现。“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都要教师把握好的艺术要领。

“切点”需要在一次次磨合中提炼出来。所谓“磨合”就是利用反思来解决教育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有人打比喻:教育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就像您正在以60公里/小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但是汽车却出了故障,您不得不停下来修车一样让人感到头疼。[7]这个例证对我来说只是一种表象,但配合桑新民教授在一次讲座上所讲的则有一番深刻的体会:高速公路上跑的是汽车,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是人的灵魂。显然人的灵魂一旦抛锚,后果就不是“头疼”那么简单。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现代与未来的教育,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因而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创新。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套模子的方式来塑造灵魂(即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是愚蠢的。因而,我们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交流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就前进了一步,反思问题又让我们前进了一步,解决问题就证明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推荐第7篇:高中教学第一年心得体会

高中教学第一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本人于2015年6月从母校西南大学毕业,于2015年8月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时至今日,半学期已悄然而过。学期开始就被委以一个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和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对于毫无经验的我而言,急需学习班级管理知识和专业发展知识。为了把班级带领好,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一直以来,认真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管理经验,向教学能手学习教学方法,认真听课备课批改作业,认真总结反思。时间流逝,感受到了逐步的成长。

回想过去,付出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渴望重新回到母校,继续深造,从而创造更漂亮的成绩。为此,在此做一个任教工作总结和研究计划报告。

一、任教工作总结

在学校,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和化学教学工作,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对我的任教工作做一个总结。

1.班主任管理工作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核心,战斗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最基层,在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管理带领好一个班级,必须要有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我主要从班级发展的指导思想、班级管理系统的健全、班风建设、人性化关怀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班级的具体化管理,通过实践发现,这种管理体系比较科学有效,确实能够为班级的发展做出一定积极地影响。

时代在进步,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也得与时俱进,以前班主任“统领一切”的专制管理在今日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了,而现在倡导的就是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式服务,以便培养学生自主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也从疲于奔波中得到解脱,这种双赢模式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作为一名工作经验缺乏的新老师,必须要有饥渴的学习欲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尽早的成长起来,为学生更好的服务,早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为此,近半年来,不断地学习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认真研读了李镇西、魏书生、陈宇、付全新、吴非等众多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书籍以及俞敏洪、李开复等优秀教育大家的教育理论,多次聆听学校优秀班主任介绍的班级管理方法,收获颇多。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也将多种班级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班级管理体系。

1.1 班级发展的指导思想。班级的稳步良好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指导思想。只有在内部的思想上,整个班级的学生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学生们才能目标一致,共同前进。“内圣才能外王”正是此理,所以说一个班级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在此无需赘言。不同的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指导思想。我是带高一新生,学生才进校,主要需要培养的是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适应高中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为此,我指定的指导思想就是:目标坚定,态度端正,行动到位。然后,将这一指导思想打印出来,粘贴在班级外墙的进门处,让每个学生进门的时候都能看见,同时班会的时候也经常给学生强调、讲解,这样常看常讲,从而将这一指导思想深入人心。班会课上,反复强调理想和目标要坚定。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并肩战斗,共同进步,经过三年的磨练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班上每个同学都必须认识到我到学校来的目的是追求知识和真理,追寻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在价值观上我们必须达成一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价值观一致的时候,我们才能团结一致,齐力并进。高考这根指挥棒左右着我们,所以价值观必须要围绕它建立,除此之外,价值观还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为导向。比如倡导“T字型”人才的培养,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们而言,一“横”表示所有的高考科目都要均衡的发展、学好,一“竖”就表示每个学生都要有专长,这个专长可以是某门学科,比如说特别擅长英语、数学或者是物理,也可以是其它某项专长,比如篮球打得特别好、或者唱歌唱得特别好、或者手工制作做的特别好等等。以特长来长自信、长能力,然后再用收获的自信和能力来补足自己的弱项,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其次,态度要端正,一句话说得好:“你的态度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所以说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要明确我读书主要是为了自我的长远发展,不是为了别的其它目的。认真学习是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表现,只有这样你学习的动机是正确的,你才会从内心深处主动地去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去学习;其次就是在待人上,对待老师要尊敬,虽然说老师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但是老师也总是倾向于多关心尊敬老师,听从老师安排的学生。对待同学、朋友要真诚,要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不顾他人的感受,否则会伤害其他同学脆弱的心灵。处理事情,学习上,一定要认真务实,埋头苦干,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走马观花,企图一步登天。最后,需要多给学生提醒的是要持续不断的付出大量的行动。学生在学校学习,每天的学习时间确实很长,时间久了,肯定会有所松懈,这个时候就要经常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让他们用行动说话,用行动来信守自己的诺言,用行动来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每天第一节班务自习的时候,学生都必须从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动三个方面对自己一天的生活、学习进行总结,做得较好的继续发扬,做得不好的尽快改进。

1.2 班级管理系统的健全。班级的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班干部队伍建设、学生考评系统的建设、项目承包制度建设、值日班长制度建设、班级管理监督建设等。

1.2.1 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干部队伍建设上,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班级干部,再根据特长和自愿意向赋予一定的职权。其中,班长总领全局,行使班主任的职责;副班长协助班长开展工作;下设纪律委员、清洁委员、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职位,所有工作都围绕纪律、清洁、学习、体育四大方面开展,纪律委员狠抓班级纪律,清洁委员狠抓班上清洁,学习委员就为班级的学习做好服务和指导,体育委员就好好带好班级队伍,组织好相应的活动出席。学生在进行自我检讨的时候,思想上从价值观、态度和行动三大方面进行反思,具体项目上就从纪律、清洁和学习上进行反思。

1.2.2 学生考评系统建设

学生考评系统建设上,我将班上学生按照一定的进班成绩、性别比例、性格特点、城乡户口等因素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总指挥,负责管理小组各项事务。其它成员分别担任小组的学科委员,本着兴趣等导向将工作均匀分配,使每个人都有事做。然后再建立学生的考评评分系统,制定相应的奖赏和惩罚措施,立功加分,违纪扣分,每天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评记载,月末对小组成员的考评进行汇总,选出最优秀个人以及最优秀小组,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1.2.3 项目承包制度建设

项目承包制度建设上,为了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特建立项目承包制,让学生主动承包事务,主动为班级付出。同时,尽量不让一个同学负责多个项目,使得项目分配均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月末根据项目承包的质量,对项目承包人进行一定得加分鼓励,计入个人及小组考评。用这种方法就很显著的提升了学生们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们主动地发现班级管理的纰漏,主动地要求承包项目。比如黄举同学、李妮娜同学主动承包负责早上喊男生、女生寝室的所有同学起床的任务;刘文照同学主动承包早上早自习前十分钟的考勤任务;陈慧敏同学主动承包中午督促同学守时下课的任务;董宪豪同学主动承包中午一点督促同学睡午觉并关灯的任务;李进同学主动承包中午午睡醒后喊醒同学的任务;廖振威同学主动承包晚自习督促学生尽快离开教室的任务;伍洋、刘文照同学主动承包擦讲桌的任务;杨奇同学主动承包督促同学们做操时服装统一的任务„„同学们的眼睛是最有洞察力的,自己发现纰漏并随时补充到位,这样班级管理就人人都参与,事事有人干了,也大量减轻了班委及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1.2.4 值日班长制度的建设

值日班长的建设上,根据一定的顺序(比如学号顺序)安排学生进行值日,行使班长的职权。作为当天的值日班长,须负责好班上各项事务的管理和记载,课间经常到办公室找班主任,传达学校及年级组相关的信息和通知,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和当天的值日班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除心灵和思想上的一些困惑。这样两个月下来,基本上就可以和每个学生有一次比较深层次的谈话。每天晚上第一节班务自习的时候,值日班长需要在讲台前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工作总结,对于表现优异者提出表扬,给与加分,对于表现不甚理想者提出批评,给与提醒。每天的值日记载都必须给班主任审阅签字,避免个别同学徇私舞弊。任何部门行使职权都需要有一个机构来专门做好监督工作,为了加强监督的力度,班主任可以在班上挑选正义感比较强的学生来组建纪检委,对班级工作的公正、公平做一个很好的监督和评价作用。每周需要上报工作小结,对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现象提出严厉的批评,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双倍处罚,扣双倍的评分。 1.3 班风建设

一个班级的良好发展必须有好的指导思想,好的管理制度,也必须要有好的班风。而我在班风建设上,主要围绕“静”和“实”来开展工作,将“静”和“实”两个字打印出来粘贴在教室内墙壁的左右中柱上,时刻提醒学生做到安静,务实。静中孕育着伟大,安静是自古以来古代圣贤对弟子的教诲: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智。佛教也告诉我们静能生慧。安静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内心平静,沉淀,避免浮躁;实即务实,做工作要实实在在,不懂就问,不懂就学,步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我们需要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将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我们便收获了成功。

1.4 人性化关怀

部分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不可避免的要违反某些纪律,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班主任除了做好赏罚分明外,我们还要给与学生一定的人性关怀,特别是那些很反感学校纪律而自制力又不是很强的学生,当他们犯错后,值日生进行了记载或者是受到了学校老师的批评,这个时候他们也许就会有委屈或者怨言,甚至有抵触情绪等,那么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就要及时发现,抽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按摩和开导。首先简短的说明一下错误的严重性,要求今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更多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关心,让他觉得规矩的存在是必要的,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无情,但人性关怀充满着爱意。从而促使学生将消极负面的情绪转化为积极正面的情绪,更好的配合老师开展工作,更好的自主学习和生活。

这样,有一个良好的指导思想来指挥班级的前进,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来规范学生的言行,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来影响并督促学生良好地生活学习,再加上有一个好的人性化关怀措施让学生感觉如沐春风,生活有趣,班级有爱,那么班级便会稳步发展,取得进步。如此这般,学生在思想道德形成方面、日常的行为规范方面,学习成绩进步方面以及和老师的感情交流方面等都会有很大收获,老师也会在教育教学成绩方面、班级有效管理方面,以及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从而实现双赢,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班级管理是一门很深的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更是应该要勤观察、勤学习、勤思考、勤总结,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将自己的管理经验系统化,纯熟化,最终能够成为执教的立身之本,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为班级服务。 2.教学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才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半年以来我心中最大的感受便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难,但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难于上青天了。我认为: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为人谦和正直,对事业认真兢兢业业。而且在思想政治上、业务能力上更要专研。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2.1 为了上好课,我积极在课前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同时,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一的学生爱动、好玩,自律性不强,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地理。

2.3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之下,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增强了自己的信心,我想只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把班级带的更好,一定会取得更好地成绩。

二、研究计划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是对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提高,为了在有限的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在职读研的最大特点就是工作的同时攻读硕士学位,这一点决定了我研究计划的基本模式。

寒暑假回到母校参加集中授课时,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上课,进一步增加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认真研读有关要点,在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地理专业发展等方面好好深造,为在高中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和地理教学工作做好理论基础。二是,利用很多大学同学回归母校读研这一机会,好好和他们探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互相传授经验,为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平时在职期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投入实践中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中,形成自己的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体系。

此外,不管是寒暑假在读期间还是在中学在职工作期间,都要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好好学习,比如聆听大师的演讲,和德高望重的老师、优秀的同事交流,看积极进步,有思想深度的书籍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增强自身的文化沉淀,促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学问渊博,师德高尚的老师。

为了成为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为了成为众多孩子成长的指引者,为了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我的奋斗,一直在路上!

推荐第8篇:高中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导语: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教师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学常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高中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执教这大半个学期,由于经验或者自身努力不够等原因,出现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经过反思,反省,归纳出以下几点,给自己提个醒,也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纠正,争取更大的进步,把学生教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让自己在学会解决问题中提高教学水平,高中教师教学常规自查报告。

在教学上,经验不足。第一次执教毕业班,很多的东西还不够完全的掌控,知识上的问题自己懂,但是发现有时无法更好的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一个经验的问题。这一点,我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所以现在一直在寻求好的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多请教资深的老教师,多利用互联网观摩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还在书店订阅了教学方面的书,争取自己在别人的成功中学习,整改报告《高中教师教学常规自查报告》。

在管理上,因为这班的学生大部分比较听话,所以管理起来不是很吃力。但是仍然存在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所以有的时候发现自己管理缺少一些技巧性,只是暂时压服学生,无法把根源除去,这点从学生的再一次犯错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也在一直的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目前的具体做法是经常找那些带头违反的学生谈话,与其家长沟通,时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希望让他们在思想上有转变。

在生活上,之前我一直很忽视学生生活上的问题,狭隘的认为在学习上教育好他们就行。现在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个想法大错特错了。其实,要关心学生、要学生真正的学好,服从管理必须从他们的生活上抓起。这个问题的意识是从一个学生的日志里体会到的。她写了日志给我看,从这日志里我很痛心的发现,有很多东西我没有注意到,很多问题我没有留意到,留下了处理的死角。因此,现在,我注重他们的心理教育,多给他们看励志的故事、短片,让他们在意识上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学习的快乐。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家访、电访、谈话……让他们在心底接受我,并乐于和我交流。

以上是我在自己的工作中暂时发现的问题,当然,肯定也会有其他的问题存在,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反思,将存在的问题想办法解决掉,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9篇: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教师不重视自身观念的更新,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怎样改革美术课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健。由于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认为美术课是非主课。针对这些偏见,需要我们去改进。下面就我初教美术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首先,重新审视美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定位。

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鉴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第6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罗丹的《欧米艾尔》、波丘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

米洛斯的《维纳斯》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学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维纳斯》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维纳斯的笑容神秘,身姿高雅。但我却不知为什么维纳斯失去双臂而变得美的迷人的原因是什么?

2、我不喜欢《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颜色也不好看,我比较喜欢具象的,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3、我知道《欧米艾尔》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穿衣服?她在想什么?

??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鉴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更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因为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的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其次,多层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

学生不听课开小差、聊天、看报纸甚至睡觉,在美术课堂上可谓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所有新措施的实施和体验都应首先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毕加索所创造的令世界震惊的立体主义就是将人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同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在进行了一些粗略的尝试。

一)尝试多领略知识融汇贯通,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

美术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等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例如:

1)在美术鉴赏的“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并不是像以往一样挑选出几幅名家名作然后逐一讲解它们的绘画技法、独特涵义等,而是通过音乐(如高山流水)、诗词(如望庐山瀑布)这些学生熟悉的知识来感悟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

2)在美术鉴赏的“走进抽象艺术”的教学中,一开始先向学生介绍自然和生活中的抽象现象,提供大量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抽象现象无处不在,最后让学生听音乐画一幅抽象画。

二)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因为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达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二: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2300字)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 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篇二:高中美术新课改心得体会清镇一中杨德成

高中美术新课改心得体会清镇一中杨德成

次培训的一大亮点。

学习过程中我心情起伏,课改要求高中要实行学分制,高中阶段,学生必须修满三分,每修满十八学时得一分。学校要以五个系列九个模块作为标准来排课。这五个系列是指

1、美术鉴赏

2、绘画、雕塑

3、设计、工艺、

4、书法篆刻

5、现代媒体。九个模块是指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电脑绘画、摄影滠像。开设的模块非常丰富,有更多的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要求也提高了,我们美术教师还得

好好的提高自己专业素质以备供学生选,特别是在后面的几个模块上。

培养学生的方向性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高中美术新课标一改美术学科只要求学生学会了解、欣赏古今中外美术的有关作品,而要求学生在欣赏中用美术专用术语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美术作品的对比中发现中外艺术各自的特色。强调学生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重视对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学

生个性的发展。

今后的美术课怎样上,我认为首先要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

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还是对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并非革命,是对原有旧的教学模式中不适应现代教学的方法的改造,而不是全盘否定。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想它的实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展开。所以只有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才能使高中美术新课改顺利地进

行下去。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同门的相互支持鼓励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咱们四川的美

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奉献出自己最大力量! 篇三:美术教学心得

美术教学心得

在农村中心小学上课并不比学校上课的时候,有多媒体设备。在实习学校,一个教室只有一块黑板。美术不像语文数学,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在课堂上讲述。美术必须要非常生动形象。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

农村的小孩子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很少受到美术熏陶。而且学校有时并没有开美术课。所有四年级的学生的美术基础就相当于二年级的学生。而我必须带领他们入门。所有,备课必须要仔细,认真。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探索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

在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没有道具,没有多媒体设备,只能在黑板上演示。学生们并不怎么感兴趣。那节课上的并不好,教学效果也没有发挥出来。下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那些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对美术课不期待。我就思考,要想让学生向喜欢语文数学一样喜欢美术,那么就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在第二节课上课之前,我特别的准备了一张水彩画,

而且让学生相互传递看看。学生们在看到那张栩栩如生的水彩画之后,非常开心。然后就问我,这张画是怎样画出来的?我再耐心的讲解。于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很多。

爱美之心,人皆

有之。小时候总是会想这个东西真漂亮!看到美丽的图画,除了“漂亮”、“美丽”几个字就没有其他的辞藻来形容,但是当我们学了美术之后,就会开始从色彩、线条、造型等各方面来评论一件美好的作品,俨然一副艺术家的风范。

一学

期过去,

我发现教

师从来都

不是单纯

的教书,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所以,每次上课时,我都会提前到教室。然后,看看每个学生下课的时候在干吗?找找与他们的共同话题,在课余活动中更加了解他们。在这时就会发现,每个小孩子都很可爱,都有很多尚未发掘的优点。

当然,在实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听了很多老师的课之后,我受益良多。觉得每个老师的课都各有千秋。然后,与自己比较,会发现自己的课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在接下来时间,我会认真去听更多的课。然后,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本身的素质,积累更多的功力。为明年自己成为一个正式的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四: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艺术组 马秀兰 美术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单纯的“说教”或“传艺”都不能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也不能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在学生中有这样的倾向,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结果导致多数学生画不会画,美不会美。而怎样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观教材,有的放矢根据大纲,每册书既包括绘画、工艺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又包括手工制作、欣赏等内容的课业。这些课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比较美的。其中有些课业侧重对社会生活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有些侧重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有些侧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应有的放矢,例如对于欣赏课教师应多提供资料,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美术创作离不开生活。对于绘画基础课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同时要示范讲解。这样学生不仅逐渐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一般人所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微妙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具体地、深刻地感受、理解客观事物的美。如在色彩写生课业中的教学,通过观察和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渐发现各种形体组合的美及色彩间的微差变化的美,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对形式美的认识与学习,也要使学生了解这种形式在生活中,在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去感受、鉴赏各种美,才能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美的形象才能真正作用于人的感情和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众所周知,正因为有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类的历史才得以快速地发展,科技才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着,而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在美术课上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表达他们对世界的反应。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只有审美力提高了,知道什么是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个人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在讲《风采》一课时,我就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什么才算是美,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同时运用音乐,让学生根据服装风格的不同配上不同的音乐旋律,这样不仅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如在讲《哭泣的大地》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不仅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去宣传主题,而且让他们分组探索、研究,体验各种事物(枯树、风、云、大地母亲、老虎、猎人)的形象,创编出简单的戏剧情节,我随机评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表演才能,也开拓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讲的课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

三、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时代在发展,我们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某些基本技能课如国画课就不适合。但这不能泯灭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只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巨大的,会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四、美术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精炼、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进行美育的必要手段

教师对学生美育的培养不仅仅在于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比如美术教师自身所要具备的仪表美、板书美,都会在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人之楷模”,是现代化文明的体现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崇敬,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们以巨大的感染。

教师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两方面内容,要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思想作为其个人志向,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美术教师是在美术的广泛范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运用艺术美、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设计、动手的能力。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补充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不断的教学中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弥补自身所缺。在每一堂课程的授业、解惑中,做到课堂内容有理有据,指导学生扎实美术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美术性人才。美术教师应当具有努力探索的精神,逐步提高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并进一步信服自己的教师。如果一个美术教师本身就不具备过硬的美术素养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真得很难想象他能够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画家们之间是需要通过欣赏各自的作品以及对美术的交流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而每一位画家是否能够具备这种对作品的鉴赏力以及对于专业知识的见解,都是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来指引并教导的,美术教师自身最大的价值就是指导学生对于绘画作品能够有自身独到的鉴赏力以及创作力。

总之,美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时刻提醒美术教师应该全力完善自己的自身素质,以此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 篇五: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谈谈对高中美术教学评价的学习感想

我在美术教学中有时有种感觉就是,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可能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实践的东西要比美术欣赏的东西更加感兴趣一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向我建议说“老师为什么要讲那么深奥的美术思想,不如直接教我们画画多好啊”这使我想到可能是一直以来的课堂的片面教学与评价所照成的学生更加习惯于单一的技能练习,这也可能是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照成的。因此美术教学评好课就显的十分重要。

在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美术学科中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可以归纳出一下与新美术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特点: (1)强调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将常规参照机制改为标准参照机制,有利于发现学生潜能,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重视形成性评价,延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质量的范围。即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掌握对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3)提倡采用与美术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性相对应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4)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5)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从静态的评价转向动态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评价,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6)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应是由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共同构建。

通过这次的评好课专题培训课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美术课评价对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对学生及老师的影响。希望以后可以运用美术课评价来提高自己的高中美术教学水平。

推荐第10篇: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体育教学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其作用的学科教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教学的第一责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教学的同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教学的远期理想。胆量、勇气、自信心、成就感、耐挫力等等综合性的素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通过体育教学,我有以下心得建议:

一、要完善中学体育教学体制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就是以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确实保证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教师要规范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身体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练习的质量,要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学科教学,要科学的适当负荷的进行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的质量,完整的进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应试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身体姿态以及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身体姿态和常规练习抓起,要规范学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体基本姿态,这是学习体育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常规练习,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展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通过常规的集体队列训练,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常规练习,规范身体语言终身受益。

三、身体练习要量化时间、适度负荷

体育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特点,精讲多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要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身体训练,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适量负荷训练,提高身体练习的承受能力,发展身体驾驭练习的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我发现一是学生没有科学性、计划性的身体练习,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文化学习不能同步发展,技术类的运动项目教学没有系统性,素质类的运动项目很薄弱,特别是中长跑的耐力项目,学生长途奔跑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系统的身体训练。二是农村学生生存环境较差导致营养不良、体能相应较差,三是农村的应试教育突出,忽视体育教学。

要想改变学生体能差的状况,首先是要从体制上强调 、重视体育教学;其次是

1 每个体育教师要从自己做起,珍爱自己的学科,重视并规范体育学科的教学;第三要创造积极、自觉参与锻炼身体的氛围,激励学生自我锻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的健康水平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班上都有肥胖、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在技能技巧练习时,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常受到同学嘲笑,导致这些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新课改要求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目标就有实现的能够。这部分学生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

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第11篇: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一)

中学体育课与其他科目不同的地方很多, 中学生积极参与性比较高,自主学习性较高,但课党的集中程度和关注度易变,通过《中学体育教学中学法指导的案例研究》这一课题,深刻体会到体育课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体会如下:

在过去的体育课中,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通过这一年以来,体育组全体教师,分时段,分阶段的进行讨论、分析、实践、最后再改进,再讨论,分析 …… ,以及和外校的其他体育教师在一起学习和研讨,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所追求的 \" 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 自主学习的新高度。围绕新课程改革,围绕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围绕学生的体质健康与终身体育的理念,以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为主线,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思想为做好新时期的教师添砖加瓦。

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能力:

这种对学生差异的关注,在体育游戏的设计以及在分组学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体育教案的设计中,分层练习,差异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选择不同的梯度。在教学中要选优秀的学生及一般的学生做表演,其余的同学观看学习,大家积极性高涨,都不示弱。我们不去评价学生表演的好坏,但我们可以看出全体学生都参与了。都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不论学生们感受深浅与否,他们都可以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并不一概而论;而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虽然学生有差异,但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能力却得到了不同的展示,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还采取多种办法来指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觉得自己有兴趣有意识去玩去学,这也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改中的玩中求学、学中取乐的理念。

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教好体育与健康科充满信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

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二)

在这一段的学习中,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交流、碰撞……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心存疑虑到现在的的豁然开朗,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从教学设计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现在的地位和一些不合理的状态是一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我能改变的是――我的心态,我的观念。要真正做到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端着架子,我就是来给你教学的,你就是要学习的,这样的教学局面并不好,老师要做到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商量,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教学赋有亲和力,他们的抵触情绪就会消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一个教与学的和谐状态。好的教育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对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老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第四、要灵活。教学内容、过程、教学评价灵活。我们体育老师带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学都是一种模式,一成不变,讲到最后,自己都会感到味同嚼蜡。对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教学,都是谈不上有所促进。但是课堂教学也不能够花哨过头。新课程里讲的分层教学,主题教学,自主探究式、分组协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种教学评价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学习之后感到获交益良多。最终我们教学要达到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我们应该在做好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能够从事一些有益于专业发展的专业研究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当自己真正在本职工作以及专业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时,也就真正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会沿着新课改的道路走下去,我会一直努力。

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三)

体育教学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其作用的学科教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教学的第一责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教学的同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教学的远期理想。胆量、勇气、自信心、成就感、耐挫力等等综合性的素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通过体育教学,我有以下心得建议:

一、要完善中学体育教学体制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就是以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要确实保证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教师要规范学科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身体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练习的质量,要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学科教学,要科学的适当负荷的进行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的质量,完整的进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应试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身体姿态以及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身体姿态和常规练习抓起,要规范学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体基本姿态,这是学习体育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常规练习,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展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通过常规的集体队列训练,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常规练习,规范身体语言终身受益。

三、身体练习要量化时间、适度负荷体育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特点,精讲多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要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身体训练,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适量负荷训练,提高身体练习的承受能力,发展身体驾驭练习的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发展。通过体育教学,我发现一是学生没有科学性、计划性的身体练习,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文化学习不能同步发展,技术类的运动项目教学没有系统性,素质类的运动项目很薄弱,特别是中长跑的耐力项目,学生长途奔跑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系统的身体训练。二是农村学生生存环境较差导致营养不良、体能相应较差,三是农村的应试教育突出,忽视体育教学。

要想改变学生体能差的状况,首先是要从体制上强调、重视体育教学;其次是每个体育教师要从自己做起,珍爱自己的学科,重视并规范体育学科的教学;第三要创造积极、自觉参与锻炼身体的氛围,激励学生自我锻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的健康水平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班上都有肥胖、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在技能技巧练习时,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常受到同学嘲笑,导致这些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新课改要求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目标就有实现的能够。这部分学生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

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第12篇: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xx中学xxx

体育教学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其作用的学科教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教学的第一责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教学的同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教学的远期理想。胆量、勇气、自信心、成就感、

一、

学的适当负荷的进行身体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的质量,完整的进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应试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身体姿态以及习惯养成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最基本的身体姿态和常规练习抓起,要规范学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体基本姿态,这是学习体育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常规练习,培养学生优美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展示朝气蓬勃的精

神面貌,通过常规的集体队列训练,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常规练习,规范身体语言终身受益。

三、身体练习要量化时间、适度负荷

体育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特点,精讲多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要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身体训练,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适量负荷训练,提高身体练习的承受能力,发展身体驾驭练习的

做起,珍爱自己的学科,重视并规范体育学科的教学;第三要创造积极、自觉参与锻炼身体的氛围,激励学生自我锻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的健康水平

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

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班上都有肥胖、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在技能技

巧练习时,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常受到同学嘲笑,导致这些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新课改要求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目标就有实现的能够。这部分学生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甚至遭“其实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

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第13篇: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音乐教学心得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存在着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能力、课堂效果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认清了多少道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似乎又不那么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真的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

备课的严谨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上,它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一份教案是否适用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应用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设计的这份教案能否发表和公开,并很难被别人挑出毛病来呢?

2、规范的教态

教室是一个“大舞台”,在4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出场人员又不仅限于教师一人,虽然你是“第一主角”这无可非议,但课堂不是演“独角戏”,整台戏的成功还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来共同完成这场“演出”。

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自然得体的教态不仅可以缓和、松弛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有时候不用多讲什么,你的形体语言已经感染学生了。

3、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的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讲授的内容条理要清晰,自身思维要敏捷;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昧认真的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然而,难就难在一边即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的幽默调侃。事实上,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经验不足、教态不规范,很可能一严谨你什么都不会了。我本人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一规范严谨起来就变得缩手缩脚,枯燥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谈什么幽默诙谐,自身的优势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有的时候,自身已经明明意识到了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实,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性的原因。常规教学中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会影响到你的竞赛课发挥,要想做到即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二、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段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和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

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需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和教学的实际。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且认真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二: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2237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新学校工作了一个学期了,忙碌、充实并快乐着。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回顾工作以来的酸甜苦辣,有收获,有启迪,也有困惑,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音乐欣赏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为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是我对上一学期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备课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在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了解单元知识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相通性;搜集、整理资料,先试听课本所配套的音像资料,再从网上下载相关知识内容作为补充音像资料,音乐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需要大量的音像资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写教案分三步,先是透彻教参上的简单教案,再从网上找一些优秀的公开课教案,最后再针对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己完善教案,完成好每节课的详案。

二、欣赏教学时多听多感知

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去作一些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一部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我没有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是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反复地听,会给学生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学生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抓好课堂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如何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这是重中之重。在上课时,我尽可能的采用适应学生特点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比如在新授歌曲时,咱的学生灵性较好,音乐水平不错,一首新歌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学会。为了更好的让他们理解歌词,感受歌曲情绪,我便通过表演、比赛、配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巩固歌曲。这样不仅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而且兴趣倍增,课堂气氛灵活多样,学的非常轻松,同时在让学生动脑筋,编动作、编节奏的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极大的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歌曲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介绍乐理小常识。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表现音乐作品来说比较深刻。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学生交朋友,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我在教学中也融入了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例如“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既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又要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那么我的精心指导就对学生们有了很大的帮助。

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做学生信任的艺术指导

我不会忘记上学期那激动人心的首届学生艺术特长展示的活动,那是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配合学校团委搞好这项活动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选节目、验收节目、编排节目、打印节目单、布置场地、组织演出,看着学生们一脸的喜悦,再苦再累对我来说也无所谓。只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给学生们的高中生活留下一段难得的美好回忆。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一定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把它完成好。走过的上一学期是幸福的,因为在这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新的学年刚刚开始,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豪言壮语,我只有默默地为音乐教育事业奉献着,因为这是我毕生的追求。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三: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1711字)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第

一、欣赏教学时多听多感知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第14篇:主体性教学小组心得体会(样本)

“探讨式主体性教学”效果好

2010级地理科学1班 龙翠晓 小组

指导老师:欧日成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觉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对我们理科学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老师以探讨的方式带领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我们对该课产生了兴趣。后来,老师引领我们进一步探讨“共产主义社会究竟能否建成”专题时,更是使我们对这门课产生了好感,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学好这门课。

以前,看到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时,我们总是觉得共产党这不好,那不好。如腐败现象严重,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不如溜须拍马走后门的混得好,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个空想而已,根本不可能建成,甚至觉得学习再好也没用,自己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现状,所以刚来到大学的时候就打算把大学四年混过去算了。可是学习完这门课后,改变了我们看问题的偏激态度,帮助了我们辩证地科学地看问题。

第一,探讨式主体性教学,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觉得探讨式主体性教学很好,它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我们的“学习过程”,能增添我们的学习乐趣。上课前,老师先让我们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疑问,上课时,老师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思考与本节课相关内容的问题,然后进行提问,最后,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探讨解决疑问,老师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或者与我们一同讨论。老师能让我们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又大大地激发了我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使我们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

第二,探讨式主体性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 1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提高了我们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组长:龙翠晓

2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10级法学4班 姚梦诗 小组

指导老师:谢廷文

我们小组共四个人,小组成员有姚梦诗、郑奕珊、吕庆楠、蔡丽兴。在这次主体性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四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此次学习任务。

一、活动的开展

在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后,我们很快组成了小组。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1、工作分配:为完成此次学习任务,我们小组四人决定分工合作,第一步,先分配工作。第二步,小组成员根据自己负责的部分,按步骤进行。首先收集资料;其次,整理资料;第三,利用电脑编写教案和制作幻灯片;第四,对教案和幻灯片进行后期的整理和修改,务求做到最好,不出错;第五,在课堂上对课题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描述,让同学们学习第五章第一二节的内容。

吕庆楠同学和郑奕珊同学负责找资料和做幻灯片,而蔡丽欣同学和姚梦诗同学则负责根据讲解的需要对教案和课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修改并讲解课件。这是我们初步的工作分配。

2、收集资料:我们小组要主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第一节和第二节。首先,我们认真阅读了教材。其次,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一是利用工具书查阅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当代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知识。二是利用社会科学书库查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这一方面的内容。再次,从互联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我们利用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从互联网上下载文档、图片、数据及视频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编写教案和制作幻灯片增色不少。最后,整理资料,在收集好各方面的资料后,我们对资料进行有序的整理,为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做好准备。

3、制作课件:在资料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制作课件,初步制作好 3 课件后,根据需要反复对课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修改。

4、课件的讲解

二、活动收获

本次活动,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起讨论问题,期间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很好地发挥了团结协作精神,使我们小组成员的沟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进行资料收集和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用到各种方法收集和整理资料,这使得我们学习到了教材没有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让我们在操作计算机软件、排版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讲台上进行讲解,锻炼了我们的讲课能力和应变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活动让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老师为我们学生备课的辛苦劳动过程。

三、对主体教学活动的期许

主体性教学活动,让我们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做课件,做主讲人。在这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我们认为,主体教学活动对我们学生是有好处的。但由于我们基础知识的有限性,活动往往缺乏自信,讲解不透彻,缺乏深度,这些都需要老师加以帮助以解决。

组长:姚梦诗

小组成员:姚梦诗、郑奕珊、吕庆楠、蔡丽兴

4 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收获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黄泰旭 小组

指导老师:杨名刚

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组织我们开展了主体性教学。通过主体性教学,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但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老师组织的主体性教学又是特别的、不同的。

一、学习过程

1、明确责任分工

以讨论辩论课为例。我们老师会提早2周布置题目,接到题目后,我们组便着手进行分工,以便明确责任。以“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讨论课为例,我们是这样进行的:

如何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呢?我们吸收了《国际经济学》中提出的“要素组合最优”观点,我决定把本组组员分为资料收集小组、资料整理小组、成果汇报小组,各小组人员分配情况依次是3人、5人、2人。在此次讨论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小组分工讨论,明确了每个组员的分工,组长关于协调本组成员应有的必要权力和应尽的必要义务,最为重要的是确定了课题讨论方向——“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虽然我们只是大二的学生,学术水平不高,但是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达到较好效果。在经过反复斟酌以及得到老师的指导之后,我们组决定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角度来分析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具体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个角度分别剖析。

2、展开讨论辩论

由于我们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住在北区,所以这些组员都无法上网,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会议制实地讨论的形式。作为小组组长,我不仅肩负起了普通组员必须完成的工作,还要肩负起合理安排、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的职责。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我打了电话给教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杨老师,通过交谈,杨老师给了我很大启发,坚定了我的信心。于是我们最后的成果出炉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剖析08年金融危机

5 发生的原因”。在星期五下午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时候,我们组的发言没有让组员失望,拿到了第一,这是我们组每个同学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应得的荣耀。

二、主要见解与体会

通过主体性教学我们体会到,有些事看似很难,但是我们如果不去尝试,那我们永远不会有成功的一天,这就像孙中山先生说的“知难行易”一般。另外,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谨慎仔细、谦虚学习之心,不要随便拒绝他人的意见,不懂的就要及时请教他人。

总的来说,我们这学期的主体性教学还是很不错的,组员完成任务的情况也比较好。当然,就像上面提到的一样,我们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小组人员的组成不尽合理。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组员是没有电脑的,这让我们没办法选择便捷的网络讨论形式,毕竟每个组员都分散在学校的各个区,集中实地讨论存在比较大的不便。个人建议就是以后在人员组成方面要合理,最好是每个组都能平均地分配到没有电脑的同学。

其次,小组组员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本小组组员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应该再增加相关知识,没有足够的知识存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讨论结果。我建议我们组所有成员往后要多阅读经济类和政治类的书籍,多关注时事热点,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再次,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成果的复核工作。我建议每个组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要及时对自己的完成结果进行复核,时刻牢记我们处于一个团队之下,每个人的失误都会给团队的工作造成重大的损失,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的客观体现。

总而言之,本学期的主体性教学,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现在的还是未来的,它都是特别的、不同的。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参加主体性教学活动,我们都感到很幸运,这次学习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组长:黄泰旭 10级国贸一班 联系电话: 13580124301 组员:黄泰旭 欧阳旋 伍翠玲 杨子峰 郑元逢

张淑珍 邓辉静 车婉妮 魏青青 吴素琴

6 浅谈《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钟丽韵 小组

指导老师:杨名刚

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老师积极组织实施了主体性教学。教学中,老师从学生学习主体角度出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激发学生的主体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想方设法引导、扶持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开拓、主动发展。形式主要有讨论、辩论、学生主讲、即兴问题答疑和调查研究。即兴问题答疑由老师在上课开头的几分钟布置,老师讲到该理论问题时,分别请几位同学起来回答,然后老师再深入讲解,引导我们学习,带有较强的研究性特点。这里,我主要谈我们参与幅度较大的讨论、辩论、学生主讲等形式的主体性学习。具体汇报如下:

一、实施过程

1、实施前期:小组分工查询资料

我们老师会提早2周布置题目,接到题目后,我们小组会先确定主题和方向,然后进行分工,以便查询资料。以“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讨论课为例,我们是这样进行的:首先,由于老师布置的题目比较大、比较宽、比较广,所以,我们小组会通过初步讨论,确定好主题和方向。其次,小组分工查询资料。我们将人员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钟丽韵、张晓敏、王燕婷、黄燕娜,针对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进行资料和数据的搜寻并做出相关报告;第二小组:纪晓雪、钟满宜、黄桃英,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报告;第三小组,郑洁祥、林金凤、曹江珍、王淑君,针对教育方面进行资料搜寻与研究,并做出相应的详细报告。完成任务的时间为两天。

2、实施中期:展开讨论辩论

资料收齐后,我们三个小组聚集在一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通过上网搜搜、文献查询和跟老师沟通后,我们对08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极其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接着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分析与讨论。其次,经过讨论,

7 确定了主讲的路径。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应该主次分明,对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危机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是其他小组的一个主要分析方向,为了避免与其他小组的雷同,从一个更新颖的角度看待危机问题,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我们的方向主要放在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上。在政治方面,我们主要针对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和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影响。在文化方面,我们则针对教育方面的影响。

3、实施后期:组长作报告

激烈讨论之后,由组长负责归纳整理汇总,并制作成报告,提交给课题指导老师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与概述。

二、主要见解与体会

经过一系列的主体性学习之后,我们获益匪浅。首先,在知识获得上,我们经过一系列的资料搜寻与分析,对相关知识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其次,从思维方式上,我们得到了锻炼。通过确定方向,分析、讨论和辩论,我们掌握一套研究学习的方法,锻炼了思维能力。再次,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一个团队人数多,但是分工不合理,内部不协调就会成为工作的障碍。在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配合,对于课题的疑点大胆提出,对于方向的确定更是集思广益,大家提出了许多想法,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讨论高潮。在积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之余,还积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与帮助,这样也进一步增强了组员间的默契,使整个工作事半功倍。

三、意见和建议

1、同学们在资料整理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资料搜集中,我们注意到,每位小组成员都交了资料,但他们的资料大都缺乏条理性,有的资料内容几乎相同的,但是他们却作为两个方面来整理;有的资料有从属关系,但是他们却把这些资料当作两个大方面来整理,所以,希望大家要多锻炼。

2、多关注时事。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同学对于一些时事热点不了解,甚至缺乏基本常识,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所以,希望大家要多关心时事。

8 组长:钟丽韵

组员:钟丽韵 王燕婷 张晓敏 黄燕娜 王淑君 纪晓雪 黄挑英

钟满宜 曹江珍 林金凤 郭晓标 陈俊城 郑洁祥

9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大家谈

2010级汉语言文学2班 陈玉婷 小组

指导老师:张娣英

一、组长总结

这个学期,我们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活动。这次活动,我们组的主题是“用历史观谈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统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我们国家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自豪。但是,对于目前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项目面临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状况,我们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广泛的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课,向班上的同学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让大家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齐心协力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让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

其次,这次的活动,锻炼了作为一个组长的组织能力。例如如何合理分配任务,如何组织组员有序的进行课件制作,如何组织好材料,使课件显得有序、生动、明了等等。

二、组员总结

主讲:陈翟余

通过这次的自主学习,我学习到了一些新的东西。首先,在上课前要对这节课所要讲的东西进行了解,有个思路,知道自己要讲什么,顺序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通过组织好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如果没有整理好语言,思路,就算自己明白了知识点,可是无法表达出来,那这节课还是失败的,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到这个知识点。其次,也让我学会了勇敢。在上课前我曾经想要放弃作为主讲人进行上课的。我始终有点怯场,但是最终还是勇敢的站在了讲台上。这次讲课机会,对我而言,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凡事总要勇敢的面对,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到后来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 10 难的了。感谢这节课给予我的机会,真心的学习到了勇敢的重要性。

组员:高菊

在这一次的讲课活动中,我们小组的人都积极地参与了活动。大家合理分工,搭配默契。虽然在活动中,我们会有分歧,但是经过我们的一起商量,最终解决了问题。经过这一次的活动,大家都在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组员:马睿

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目前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依旧存在着制约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没有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准确定位,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也导致高校教学工作缺乏活力和内驱力,所以高等学校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立和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是今后若干年我国高教改革的出发点、基本内容和追求目标。此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学习活动使我们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组员:刘婷婷

现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应试教育把书本知识当作僵化的教条,把学生培养成会参加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不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主体性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学习活动,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主体性教学的好处,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组员:杨虹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在自主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这是我对本次自主性学习的真实体会。

下面,我谈一谈具体的心得体会。

第一,准备充分,目标明确。在自主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慢慢的找到方法后,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我们组的任务完成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第二,合作至上。自主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自主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最后,组长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通过我们的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我们的课件最终做出来了。

组员:杨晓

这次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我们的组题是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了解到: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那一片片宁静的村落,正在被高楼大厦所替代,难道这就是发展吗?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在我看来,社会的发展不应该拿这些来做代价,新事物替代旧事物,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文化”。

组员:谢晓雯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让我深刻领会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做课件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道了这些遗产的特色所在,也知道了这些遗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美的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

组员:陈俞羽

我觉得这门课程非常有意思,虽然并不是课程本身让我很感兴趣,主要是因 12 为老师在课堂上的讲义让人觉得意味深长,而且这门课程对我们也有很多的帮助。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让我们知道了马克思的伟大,他牺牲了自己一家人的幸福让全世界的人得到了益处,我觉得光是这点就让我对他佩服万分,更何况他总结出来的结论是如此的正确。我们都应该学习前人的经验,像马克思一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我们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的老师,他用生动、幽默、深刻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让我们受益匪浅,而且他还教会我们人的很多缺陷。虽然马克思伟大,但是我也觉得我们的老师强大,因为他自己特有的教学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这门课程,而且让我们掌握了知识所以我觉得我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老师可以一如既往的用他特有的教学方式吸引我们,教导我们。从这门课程中我知道了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强大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我的感受不是很多,但是我是将我心中的感受全部用语言描述了出来。这些就是我的听课感受。

组员:王思齐

上了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时代性上,而且表现在其人民 13 性上。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组长:陈玉婷

组员:陈玉婷 10105012050、陈翟余 10105012080、高菊 101050120

10、马睿 101050120

22、刘婷婷 101050120

47、杨 虹 1010501200

9、杨晓 1010501200

3、谢晓文 1010501207

5、陈俞羽 101050120

29、王思齐 10105012011

14 谈谈对主体性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2010级化学1班 罗南祥 小组

指导老师:谢廷文

一、对主体性教学的理解

主体性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对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的要求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教师的教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要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 而我们小组成员也有自己的见解,苏文洪认为:“主体性教学是尊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罗南祥则认为:“主体性教学是尊重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体竞争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这对于培养学生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其他成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谢少文、黄翊柠、李裕旺、林永龙都认为:“主体性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和思考,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受益者时,他们在合作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收到较好的发挥。”

二、主体性教学的目标

1、了解主体性教学的内涵、方式以及优缺点。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学法。

3、根据学生的主体特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情景下合作学习。

4、理性认识主体性教学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价值。

三、主体性教学的准备与开展

1、准备

(1)思想动员

①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

首先,要求小组各个成员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认真完成任务,不允许推卸责任;其次,对于整个小组来讲,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讲的是小组的整体成绩,小组整体的荣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要个人逞强蛮干。个人的任务完成了,还要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个人来讲.古语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 小组成员应该学会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②培养小组成员的竞争精神

小组成员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自主学习时,检测我们学习效果的方式是竞争,所以,小组成员必须努力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只有这样,小组才更有竞争力。

(2)预习

各个成员必须认真对课本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才能对我们讲课的主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地位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探讨。

(3)分工

确定小组研究主题后,我们要做好分工,让小组成员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做了如下分工:罗南祥讲第二节内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苏文洪讲第三节内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发展趋势》,李裕旺负责ppt的制作,谢少文、黄翊柠负责收集资料,林永龙负责检查错误、更正以及回答问题。

2.开展

在我们小组讲课过程中,由两个主讲人上台讲ppt,讲课过程适当提问以使同学们集中精神,并借此调动其积极性,讲课结束之前还作了一个总结,加深同学们对本章知识的印象,明确本章知识的重点、难点。同时,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回答问题和补充。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听课的同学对新知识理解的更透彻。

四、反思与总结

16 1.收获

(1)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凝聚力

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我们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促进我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凝聚力。

(2)个性得到尊重

在主体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的个性得到尊重,因为我们小组各个成员对我们讲课的主题《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地位以及发展趋势》都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自主学习就不会受到太多限制,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讨论时间、地点,学习氛围比较轻松,使每一个组员都获得成功感。

(3)培养实践和探索能力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要我们小组自己去探索,去解决,去实践。在这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提高实践和探索能力。比如:讲课,做ppt,查阅文献等等,这些都是以后工作、学习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2.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1)上次小组活动,我们还是和传统的授课模式一样,通过上台讲课展示我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若能以辩论赛、模拟访谈等创新形式展开,效果会更好。 (2)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还需加强授课能力的培养,并选择时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比如: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同学自由发言,活跃氛围,最后,小组交流心得,提高和完善自己。

五、注意事项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分组合不合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果。

2.加强培训,提高合作技能

17 小组成员合作技能的高低,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高效的重要原因。比如: (1)收集资料的能力 (2)倾听的能力 (3)表达的能力 (4)质疑和反思的能力。 3.合理选题

条件允许时,最好选择小组成员感兴趣的主题,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

六、主体性教学的意义

主体性教学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的主体出发,把学生看着活生生的现实的发展主体,从而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正是这种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步入信息化社会以后,教育的方式更多的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主体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和开发其创造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使其能力全面和谐发展和个人素质整体提高。

组长:罗南祥

组员:谢少文、黄翊柠、林永龙、苏文洪、李裕旺、罗南祥

18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改革心得

2010级会计1班 陈宝玲 小组

指导老师:傅钢

一、主题: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形成过程

我们的选题是通过大家讨论决定的。先由组长确定了几个题目,再由组员投票决定。确定选题后,我们就讨论问题应该包括那几个方面。经过一轮讨论后,我们确定了四个小主题,包括有:第一科学技术是什么,第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第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消极作用(这是重点),第四科学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与哲学相关的部分。同时我们确定了各位组员的分工,在大组下又分了四个小组,每个人小组长带领着两到三个组员负责完成一个小主题。小组长负责做PPT,其他负责收集资料。时间期限为两个星期。最后统一发给组长与主讲负责整合与修改。就这样我们就完成我们的分工。

三、讲课心得

我们小组讲的是科学技术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有正面及负面作用,而对于正面作用我们同学已经知晓得很多,所以我们主要讲的是其负面作用。

在开始讲课前播放了一段和主题有关的视频,用于引出我们的题目。在讲课过程中,就科学技术的利弊问题也有提问过同学,他们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促进主讲人和同学的互动,吸引住同学的注意力。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了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然后就对其负面作用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并让同学举例说明。对于主讲人的讲课的表现有满意的也有不满意的,一些原来打算讲述的内容,讲课时候忘记讲了。在整个讲课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微笑地面对大家真的很重要。讲课时不能只看着课件,还要用自己话把内容解释给大家听,和同学们有眼神的交流,必要时用不一样的声调,可以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也可以加上动作,更好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讲课更加生动形象。作为主讲人,对于要讲的内容应该有更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看法,讲的时候就会有自信,让人有

19 种信服的感觉。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在确定主题后,发现资料比较难找,尤其是难找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方面的资料。要找一些有鲜明特色的视频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很难;这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些组员比较拖拉,不到最后都不愿做,希望每一位组员都要注意时间问题,要有时间观念;主讲人讲课的时候要多注意与同学的交流,不能只看着ppt,要设法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组长:陈宝玲 主讲:胡海燕

组员:李忆凡 郑博举 蓝苑珊 蒙莲清 陈诗浇 苏玉洁 谢莹 黎燕珊 谭振民

何宝仪 熊瑞莲 龚嘉欣 鲍玟璁 何楚均 孙国清

20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感想感悟

2010级旅游管理02班 谢伯凤 小组

指导老师:张娣英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感觉收获很多。

一、实施过程

1、确定组员和组长。

2、到图书馆翻阅资料,开讨论会,每个人都把自己认为好的主题写出来。

3、在约定的时间我们公开讨论,轮流展示自己的演讲课题,投票决定初步的课题。

4、经过老师的审核和建议,我们确定课题为“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

5、由组长分配工作,进行资料搜索,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找资料,咨询老师建议,我们确定了演讲的主题和内容。

6、根据演讲内容以及找寻的资料,整合成论文提交给老师。

二、感受与体会

我们认为,通过探讨学习,在“资料搜集”、“有效合作学习”和“反思总结”等方面,我们小组积累了不少经验。

大家认识到,合作学习时,应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使主持、记录、把握主题、汇报、记时等工作责权到位,人人有“事”可干,以便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和作用;要及时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通过探究性学习,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了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组员间的友谊,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气氛十分热烈,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当然,我们小组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21

1、我们小组忽略了一些资料里的小细节,资料需要继续完善。

2、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大伙一窝蜂的扎堆找资料。

3、小组成员合作欠默契,欠沟通,有些组员的积极性不高。

4、基本理论知识欠缺,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导致效率不高。

三、意见和建议

1、希望借此机会加强我们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了解。

2、加强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4、多向老师咨询学习。组长: 谢伯凤

组员: 朱少霞 杨卓红 萧瑞华 唐洁莹 李史丹 张振

叶丽儿 温倩华22

《原理》课主体性教学之我见

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01班 蔡泳珊 小组

指导老师:郭潜深

主体性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觉能动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通过弘扬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体。主体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表现形态和实践方式。下面是我们组参加主体性教学实践的体会。

在郭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和引导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同学们分组并以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为中心制成PPT开展小组讲课,充分发挥了我们的自主能动性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并与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哲学方面的内容比较难懂,而主体性教学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搜集资料时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让我们的逻辑变得更严谨,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透,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对哲学有了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在团队合作中,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同学可以加深团队合作意识,加强责任感的养成,更好地完成课题的研究。还有在讨论情景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我们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成为终身学习者,也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

同时主体性教学给了我们学生们一个展现自我、发现自我的舞台,弘扬个性,尊重学生。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展现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做老师的角色,促进语言领会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各小组在所选的课题上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23 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在生动的课件上还穿插视频的播放,图片的展示等,使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易接受理解。每个小组的课题通过讲课将自己理解的加以复述,并通过恰当的提问,大家各自抒发对哲学的理解,让课堂成为一个思想交流会,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做到了教与学统一。在授课前老师会事先让同学把PPT给他看,并给出意见后进行修改,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做的PPT更接近专业,听的同学更容易听懂。但毕竟是学生,能力始终有点欠缺,所以很多时候会做得不太好而导致听课的学生也听不太懂。每小组讲完课后老师和同学们给予自己小组或者其他小组的主体性教学的点评,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学习上欠缺的环节或者部分并能加以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体竞争的精神。但是,我们觉得老师在点评不足的时候,应该给予一点举例性的改正方法,而不是仅仅是大概的。另外,我们认为老师不应该在同学们打分之前对每一小组做评价,这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同学们的评分,有缺公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主体性教学改变了原来的单向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模式,使学生在备课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以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待问题,并在时间允许下,学生可以把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或是知识点的理解说出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们主动思考,也能对授课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契机。总的来说,主体性教学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组长:蔡泳珊

组员:谭静俞 海北 曾文辉 方美娟 石琼淋 伍丽浈 侯志群 武凤娇

24

“1+1>2”

——记一次难忘的教学经历

2010级食品工程01班 麦仕航 小组

指导老师:张娣英

进入大学以来,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学习模式,但这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体性教学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让我真正学会了自主性学习,改变了以往那种传统的合作性自主学习“吃大锅饭”的习惯,也让我们小组成员切身感受到了“1+1>2”的好处。下面我从合作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来谈谈我们小组的体会。

一、准备过程

我们组抽到的题目是“如何破解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我们经过讨论,觉得当前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以分数高低优胜淘汰的片面知识教育。应试教育最大弊端就是把手段当作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为考试服务。它面向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着眼于学生智育发展,削弱德育、体育、美育等,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无法为教育现代化培养更多更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以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的。我们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准备我们这次的自主学习专题。

通过探讨,我们认识到了主讲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如PPT课件目录要清晰;要注意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有趣的图片例子的结合;PPT显示出来的内容要有概括性且字数尽量要少;演讲者要充分带动大部分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合作、探究过程

虽然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但自主学习的过程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毕竟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

25 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在学习完课本的具体内容后,初步确定了我们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究学习:

1、认识当前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

2、认识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3、如何破解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然后麦仕航根据每个人的意愿来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我们先是按宿舍分布去找不同方面的资料,有视频,有图片,有案例等等,然后再集中起来,由我和曾碧霞来负责整理资料,最后由李杏华和黄来弟、游定辉来做PPT。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地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我们每个成员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三、反馈过程

在我们经历了一番艰苦奋斗的自主学习后,当然是要把我们的成果反馈给师生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

虽说我们制作的PPT不精美,但言简意赅,表达了我们组每个成员的思想。虽说我们的主讲人游定辉没有什么上课的经验,但他也尽自己所能去把这节课上好,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互动性较强,相信大家对当今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反思。我们的讲课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特别是老师的表扬,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成功了。

主体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就我们小组而言,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

26 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们组的每一个人不仅发挥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把自己的想法共享,得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我们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想这就是自主学习的好处吧,我们以后也会好好抓住每次这样学习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的。

组长:麦仕航

组员:邓茜文 曾碧霞黄秋景 张俊彦

黄来弟

游定辉

伍嘉欣卢俊芳李杏华27

带给我们紧张的那份喜悦

2010级体育教育03班 刘贵德 小组

指导教师:黄一映

我们组主讲的主题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组将题目确定后,展开了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把大家查阅到的资料汇总在一起,由陈威熊、李广志两位同学分别整理制作了两份PPT,然后再汇总到我这里,我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了修改。

到了讲课前一晚,我又打开PPT检查看了一遍,想了一遍怎么把这二十几张PPT串起来讲好。哪些地方设置一些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应该讲详细一些才能扣住主题;哪些地方稍微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引起同学们的参与与兴趣等。把这些问题在心里过了一遍之后,我才安安稳稳的爬上床睡觉。

到了讲课那天,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么多人还真有点紧张,但我反复提醒自己,准备好了PPT,付出了那么多精力,应该没问题的!整个讲解过程,我估计大概用了17分钟。噢,这17分钟面对那么多人讲课,感觉还挺漫长的。虽然前一晚在心里过了一遍要怎样把PPT讲下去,但由于某些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原因,结果还是没有完全按自己之前设计好的思路讲下去。讲完后回到座位,从组员的眼神和微笑中,从之后老师的点评和我自己的自我感觉,这次上去讲课还算过的去的。

从收集资料到整理,再到上讲台这个过程,我感触良多。首先,8个人一个小组,要把每个人调动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涉及到怎样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分工合作好,把事情做好,因为有不少同学有偷懒的心理,想搭便车。其次,讲课前一晚,我备课忙到一点多钟才睡,让我体验到老师为了给我们把课讲好,备课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此,请让我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在讲台讲课的那十几分钟,让我感受到在众人面前讲话原来会那么紧张的,就算之前充分准备好了,中途出现一些小插曲,也未必就能按之前规划好的走。在这种情况下,你得学会怎样灵活把这些问题处理好,怎样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不那么紧张,怎 28 样才能让人认真听你讲不捣乱等。这种感觉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我想只有亲身经历过,这种感觉才能真正的体会得到吧。

这次讲课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配合,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自己做PPT的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得到了一次锻炼与提高。这一切的一切,只有去做过才能真正感受得到的。感谢组员推选我做主讲人,同时也感谢老师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锻炼我们的能力。

收获源于付出!这句话讲得真的很有理。

组长:刘贵德

组员:廖宇亮 李广志 梁伟杰 薛石昌 方福志 陈威熊 吴勇鹏

29

对思政课主体性教学的几点感受

2010级新闻学01班 黄嘉仪 小组

指导老师:郭潜深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教改活动,通过积极参与,我们感觉受益匪浅。

首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同学们必须展开广泛交流与合作,这样极大地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就我所在的组而言,我们小组的主题是科技的利与弊,我们在接到任务后,就进行了广泛讨论。在讨论中虽然发生了争执,但争执过后,组员们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更强了。我们认识到,要完成一项任务,必须要有合作,凡事不能以自我为核心,不能固执己见,需要懂得去欣赏队员的观点。

其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通过查找资料,组织教案,我们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如果只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可能只会一听而过。根据遗忘规则,印象深刻的,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再次,有助于锻炼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在中国,上大学之前实施的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主体性教学给了我们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觉得,主体性教学提升了同学们的演讲能力。大家知道,即使有好的ppt课件,若你不会演讲,不擅长表达你们小组的观点,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锻炼,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训练了我们的口才,提升了我们的演讲能力。

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有利也有弊。

我们注意到,分组完成任务,也容易造成班级里形成小集体,情况严重者还可能会造成分班分派的现象。另外,同学们对知识缺乏系统学习,容易造成知识的片面化。

30 总而言之,凡事有利也有弊,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总体上来说,主体性教学模式还是利大于弊的,是值得推崇的,不过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尽量减小其消极的影响。

组长:黄嘉仪

组员:蔡丽诗

陈梓健

何斐

陈梅兰

罗小曼

汤家利

杨启莹

刘茂品

31

第15篇:成立技术小组.6.15

茂县新纪元电冶有限公司 关于成立技术小组的决定

一、成立技术小组的目的:通过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操作工艺,进行技术攻关来提高新纪元公司全体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使我公司全体操作人员尽快掌握密闭电石炉的原理和操作规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新新工艺引领电石冶炼行业向前发展。

二、技术小组的基本任务:

1、新纪元公司自投产以来,从工艺管理员到技术工人的密闭炉生产技术都比较欠缺,都在探索中操作。这一模式有两个弊端第一是技术提高的速度太慢:其二是操作不统一,各班各自为战。不利于稳定生产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小组成立后将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总结,统一工艺操作。

2、当今世界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技术小组成立后,将瞄准行业前沿,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来指导新纪元公司的实际操作,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

3、对现有的装置进行可行性技术改造,整合现有设备和人力资源,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技术小组将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对落后的班组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性的进行帮扶。

三、技术小组的人员组成: 组长:木扎他 实施组长:沈学平副组长: 王雅君

成员: 王顺林 赵益国 郑玉良 景小候 白永华 余 丽

四、技术小组的工作要求:

1、技术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要本着对公司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周一次的技术交流会。

2、对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然后提出改进意见。

3、对人员配置和工艺流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5、外派技术骨干到其他兄弟单位学习。

茂县新纪元电冶有限公司 管控部

2015年6月18日

第16篇:技术小组工作职责

技术小组工作职责

1.在服务经理领导下为售后服务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保障,参与营销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负责生产、经营、后续发展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实施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细节的策划及落实。

2.负责编制企业技术文件,包括维修作业操作标准指导文件、维修作业流程规范、维修安全作业指导书和车辆维护保养规范。

3.负责编制企业生产维修设备的操作指导文件和维护维修计划,并负责指导和督察责任人的设备维护计划的实施,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和安全情况,下达维护、检修计划的指令,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转。

4.负责协助技术主管和培训讲师编制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协助编写培训教材和技术考核题目,协助技术主管完成员工培训计划实施和技术等级考核工作。5.负责协助技术主管进行维修项目标准工时的测算与制定,协助服务经理完成新车型和新维修项目的标准工时的制定,对因变动导致标准工时失准的维修项目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6.负责协助服务经理进行质量管理,编写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维修作业质量标准,对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标准提出建议。

7.负责协助车间生产管理,向服务经理提出维修作业修改方案,提高生产效率。8.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完成营销活动中涉及技术支持的所有工作。

2007-10-26

第17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构思

《简单结构设计》教学设计构思

许凤玲

本节内容以学科化的思路为明线,生活化的思路为暗线来总领整个课堂;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以点带面来突破具体与理论的界限,体现设计项目、要求来自于发现问题过程,设计分析来自于讨论分析的过程,设计准备来自于整理的过程,设计的方案来自于各自的不同的构思,多个不同的想法的取长补短的交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具体的环节中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一、承上启下,承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的后四章为主线的学生作品集,以发现问题(从作品集引申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探索、思考)引入课题,从而需要明确问题(相应问题的相应的设计的项目及各具体问题解决需要满足的具体条件、要求)。在教学实施中贯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也就是说,你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

二、设计分析,从众多的设计项目中选择一个典型的同学能做也可以有设计空间的项目,要求学生制作各部分就形状、材料、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设计。并课堂自由讨论交流。也就是说,怎么达这些要求。

三、设计准备,设计一张指导设计准备清单,要制作,需要准备的材料、工具、设备的清单。也就是说你要准备些什么。

四、设计方案,分组探索,要求叙述设计的结构的整体构造、各构件的实施设想,叙述的越详细越好。然后组织各组代表交流。也就是说,整体怎么做。

五、实际的动手制作同类作品,展示制作作品,体验结构与功能(多功能)的关系,结构与强度和稳定性的关系。

用心爱心专心

第18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总结(优秀)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技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做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高二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年的学习,但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学习《Flash 动作补间动画》一课,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动画是如何“动”起来的,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知道动画是如何制作的吗?”、“用Flash这个软件又如何制作动画效果呢?”,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课外活动小组中学生做得一些Flash动画,通过观看,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如果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本学期主要讲授了Flash动画的使用,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五、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六、教学评价得法,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本学期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置完任务,就去指导学生操作,而没能及时给完成任务的学生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第19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题目: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摘 要: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普通高中新开设的必修学科,对于该学科的理解和课程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和不断的探索、尝试。在这里笔者首先谈到了对这一学科的一些认识: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而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于课程教学的尝试方法。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 技术 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开设的必修课程。今年九月份,我市高中全面实行了这门新课程,作为新开设的“通用技术”这一课程该如何开展和实施?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实践理解,我深感这门课程意义重大,它将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探索与不断地深入努力,因此我在这里想说一说自己尚且浅薄的一点认识。

一、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

由于很多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在通用技术课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我们这些教师很容易以本身的原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一学科。物理教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从数学角度来看;劳动技术课教师,从技能的角度来看……。结果就是在课堂中要么教会学生科学理论了事,要么教会学生技能就完成了任务。当然能够充分利用原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是好事,但是当我们在对自己进行反思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站在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来看一看自己的课程教学呢?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还要融进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知识,且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它自身的特点。通用技术课培养的不是工程师,设计师,学生不可能人人去当工程师,设计师。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不是也在“设计”吗?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类“设计”,通用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技术设计意识。同样,通用技术课程也不是培养技术工人,不是单纯地培养劳动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而由于通用技术教师多是其他相近科目的教师转过来的,难免会有一定地偏向性,把通用技术课上成了“简化版”的物理课、信息技术课、劳技课,所以面对这一实践性、通用性很强的新课程,仅靠一两次培训或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要勤学苦练,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知识要比较全面,眼界也要求开阔。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方向,不要过分注重教学的功利性,要更多地把注意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这一目标指导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要局限于技术方面,诚然学生关于技术方面的探究能够培养他们的能力,但是那不是根本。如果从学生参与技术活动、技术的管理、技术的使用以及对技术的理解等角度来考虑通用技术课程,那我们会发 1 现通用技术课程必须开设,而且课程的目标不在于给学习者讲授了多少的劳动技术,而是转移到学习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技术活动中来,如何使用恰当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技术活动,如果有人还是局限于技术本体上,那这就是一个误区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通用技术“教育”课程,不容质疑。 而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技术和素养也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关键是从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上,有没有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放在中心指导地位上。素养的培养是离不开“技术”介质的。我们不可能把技术素养的培养完全脱离开技术,没有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我们让学生去怎么管理技术、使用技术?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学生整体普遍动手能力不强,技术技能水平不高。

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其实它和教授具体的技能操作本身不冲突,主要看我们如何来组织教学而已,我们要在教授操作的过程中灌输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观念。而学会如何应用技术和学用技术来做什么也不冲突,为什么我们以前的劳技操作课较为简单、单调,就主要在于我们以前没有充分地贯彻“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通用技术课程的正确定位,那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极大地发展,他们才能乐意学习,所以有人讲,技术素养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我觉得极端错误,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习将来能够用到的通用技术技能,我们更要学习者在用的过程中来体现、提高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具有更高品质的教育,通用技术课应当是具有鲜活、生气勃勃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每轮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完成一些较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等。由于通用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极大地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以联想、比喻等方式将通用技术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多动脑子、想办法,拓宽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创新原则的时候,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启罐头来体验原始设计的和改进后设计的两种开瓶器,并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类似的设计。另外,通用技术课更加具有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能力与特点,例如建构主义就能很好地在通用技术课得到体现,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现代理念的学习方式,更加能在通用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这就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较佳结合。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好途径。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视频。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技术的价值”时,首先给学生展示“影响人类的十大技术发明”的视频,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十大技术”进而归纳总结技术的价值。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教师可以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要围绕主题选资料,制作课件前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 2 类、梳理、取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素材。采用这一学习方法,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它特有的交互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学习实践途径。如在“设计图样的绘制”中,可以让学生利用专业的CAD制图工具来绘制设计产品图型,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设计本身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规范绘图的意识。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如在“设计的评价”这一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参与评价,可采取小组竞赛互评加分制,让学生积极评议各组作品的优缺点,达到交流、共同提高的目标。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好学生分析,用充足的时间备课,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客观、科学、规范地进行评价,最好能和学生讨论出量规等形式的评价标准,并且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通用技术素养。 总之,通用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正需要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基础建设;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既要注意到通用技术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又要注意到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共同点,不断地总结、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加强交流成功的教学经验,以促进通用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第20篇: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翟周平

这学期,我们大多时间用于实践,但不同的班级完成任务的情况差别较大。总的来说几个重点班完成的较好,作品多,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之间的配合较好,制作兴致也较高。普通班就不行了,制作过程中的纪律非常的不好控制,最终作品也没有几个。感觉几堂课是白白浪费了。

反思本学期的教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急需改进的地方 尽管通用技术课上起来并不难,但要想上好就不容易了,因为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又没有相应的设备,制作材料,所以这都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用技术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如何将这些零散、常见、简单的现象或知识用技术专业的语言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是难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枯燥无味起来,学生将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加强对专业各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动手能力,尽可能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新的理念为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4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传授生动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即符合新课改的目标的。又能上好课,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熟悉教材,依据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这节课,知识点和学习活动相渗透,达到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是能力。

在有趣的智力游戏活动中进行教学,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

学方式。将知识点融进智力游戏中, 让学生在有趣的智力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这一部分内容,在讲定势思维时,首先,我举个脑筋急转弯的例子(一位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先把左手作持钉状,捏着两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右手作捶打状。售货员先递过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指了指作持钉状的两个手指,售货员终于明白他是要钉子。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顾客......同学们,请想象一下,盲人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好一把剪刀?),仍有一部分学生使用动作语言来表达买一把剪刀,忘记盲人是可以说话的。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个“动作”,引出定势思维,并讲解它的优缺点,学生反应不错!这给我启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反应,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为我们进行有效的教学服务。讲发散思维时,仍然是以智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制定小明一家如何过河的方案。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诞生了几种解决方案而我反思自己只有一种解决方案,这让我明白学生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他们更为全面的发展!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

《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在备课、教学过程和反思时总是不停的问自己是不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备课和教学,有没有达到了教学目的。

上个星期上《发现问题》这节课,引题时为了激发同学对这节课的兴趣和创新、创业精神,以美国刀片大王吉列依靠发明安全刀片发家致富为例子来作为开头,我感觉这个例子不错,但是同学反应并不是很好,一是故事没讲好,还有就是剃须刀离高一的学生还是比较远的。要是有更为贴近同学的案例就好了。

在传统教育底下的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受问题,没有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为了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讲解书本中的案例:躺下时如何用吸管和婴儿食物的冷热的时候,因为平时有接触和思路直接,同学一下就给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但是我还是分析了不同的观察角度能得到的不同解决办法。又让同学看了船鼻的结构,同学都很奇怪,精神为之一震,体会到观察和主动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要求同学分组(3个桌子一组)讨论,提出问题,收集上来后把问题抄到黑板加以评论。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提出了不少很有意思和价值的问题,比如汽车轮胎为什么是黑的?黑的在阳光下吸热过强是不是不好?书架的使用问题,不稳,价格,等等。在评价和说明中同学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虽然由于见识关系提出不少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是整体来说反应相当不错。不过有相当部分同学在这段时间里只是坐的发呆,所谓的讨论根本没有实行。下节课我就改变了方法,是要求每个同学都根据生活提出一至二个问题,没有思路可以参考边上同学的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至少提出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效果好的多。看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合适讨论解决的。

我认为培养同学观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兴趣,是这课的重点。第一次课说明加活动就占了大半节课,结果后面结束的极为充忙。课后我想培养兴趣,学会观察生活才是最重要,而后面的内

容同学完全可以自学,并不需要我再唠叨,发现问题的活动和展示完全可以更多的占用一些时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高中教学小组技术心得体会.doc》
高中教学小组技术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