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2020-11-1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收藏下载本文

推荐第1篇: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30余年。反观自己之前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越来越觉得要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读了《教育新理念》,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其中对教育观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

花草需要季节和等待,不能拔苗助长,孩子需要宽容和时间,不能急功近利。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点。我们应批判昨天,但不反对昨天;憧憬理想,又承认现实。在矛盾中找到一个结合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和谐,把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堂的全占了?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外时间全规划了?你是否把学生要知道的东西全讲光了?你是否把学生应该做事全代劳了?今后,我想要做个“懒”教师。

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你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校长说得很棒,也在理。因为能进哈佛的都是精英人才。对于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我觉得基础与空间得并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过去我们习惯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现在,我们更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磨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拓展;给学生一片阳光,让他们自己去灿烂。

三、那接下来我就要考虑作为教师,怎样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

教师要转变观念。有什么样的理念和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真正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教学中新的角色定位。教师要敢于发现、勇于发现、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优点和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和个性的表露,使师生共同沐浴在“教学相长”的真诚交流的氛围中。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强加”“灌输”英语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应使学生求知欲得以最大范围的发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想学。课堂的革命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要保护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可跳跃式发展让我们的眼前一亮,不谋求跳跃式学习,很难达到创新思维,这个理论以前闻所未闻,还有散点教学,这些都是西方教育的成功的优势所在,我们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可以借鉴。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一切知识都在发展之中,一切科学都在发展之中,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而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就拿小学英语学科来说,它是一门语言教学,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不够的,有时候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在课堂教师能否根据所教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语言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只有学习,才能不落伍。

北师大研究院院长顾明远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我会记住这句话,并以此为目标。

我常想:生命即使平凡得像片树叶,也因有它存在的价值。我没有成功后的自傲、没有失败后的颓废,我要用我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把对学生的爱表现得更加理性、更加美好、更加永恒!

推荐第2篇:新理念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平坝县夏云小学胡夏莲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湛。

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不断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如何用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回忆参加学习学习的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让我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 1

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自己的观念,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乐于学习,乐于教学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

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2012年9月

推荐第3篇: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剑河民族中学生化组

王翠仙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理解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科学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科学素养”凸现出来。科学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

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 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 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 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 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 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 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 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 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 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 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

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 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 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2010年9月1日

推荐第4篇:新理念心得体会

渡马中学“十二.五”继续教育

新理念·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心得体会

渡马中学教师 杨华

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县级、学校培训以及在自己自学的情况下,二十一世纪是各方面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人类知识的更迭,教学设备的更新,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换,艺术观念的变化等。使得我们用现掌握的有限知识面对现在的教育已是落伍,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也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少。”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在学习进程中得出的结论。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发觉科学知识浩如烟海,无边无际。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多么的肤浅,只不过是沧海里的一粟罢了。学习了教育新理念,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教学的底蕴。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文化基础知识是教师职业必备的重要方面。而扎实的文化基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文化基础,也是教师进一步自学、进修的文化基础,是提高教育理论、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工作是传递人类的文化,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矗由于教师在儿童的眼中是“无所不知,无所无晓的知识宝库”。因此,教师具有的知识面愈广博、愈丰富愈好。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落实必须突破应试教育的控制,人的思维发展是情感理性均衡发展的结果,而应试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则是一种片面追求理性发展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学生失去了丰富的感性和情感,变得呆板,以致部分学生为了满足感情的需要,产生了盲目追星的倾

向,严重影响了个性的和-谐发展。重视感性和情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的感性和理性才可能均衡、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创新精神的的培养。

教育新理念是让我们的目光看得更远一点,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作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让他们在得成功的感受的同时,融进自已的情感和想象、创造。

过去我们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授知识技能,现在是让学生来主动参与教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发挥出来了,那么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发挥了出来。

创新精神是发展创造力的前提,是一个人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因此在与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的教学目的。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担负着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好基础的重任。我们教师应当加深对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不断地探索教学教法,为教改做出贡献,为培养祖国未来高素质人才奉献自已的力量。

2015年8月1日

推荐第5篇:教育新理念指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新理念指教学心得体会

韩海泉

现在的教育功能正在默默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日渐成为教育的主题。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不同,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最注重的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学生把“双基”掌握好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教材,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寻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结合这新课程观谈谈我在运用新理念指导旧教材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改变只作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使学生充满信心、愉快、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做到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共同得到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懂得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

二、数学课堂生活化

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以下是我在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的一些具体例子。譬如:

1、搜集学过的平面图形实例。

2、搜集学过的立体图形实例。

3、制作平面图形。

4、制作立体图形。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统计,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

以前的聋校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1、注重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

2、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训练创新思维。

4、巧妙安排数学教材,巧妙提出问题,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5、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总之,在教学中,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的那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己任,让学生获得的不仅仅的是知识,最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推荐第6篇: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教与学的方式的变化,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高昂劲头,让学生“乐学”,进而“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锻炼和提升,使观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

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推荐第7篇: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蒲镇中桥小学:

杨盛媛

一年来,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如教师所言:“开新车走老路。”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方法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

2012.7

推荐第8篇: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理化初级中学

汪念

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如教师所言:“开新车走老路。”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1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有的老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还在“双基”教学的困惑中挣扎,课堂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依然严峻。如果我们向下面这样做也许会更好: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

2 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样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面,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在许多问题上,跟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还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如果教师不转换角色,还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即使你从形式上怎样模仿,也只能是邯郸学步。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推荐第9篇: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

让学生自主学习,与现行的教学过程相比,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这种新型的学与教的关系,使现行的学生学习重心前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它重视学生自己的充分阅读和自主体验,尊重学生自己的细致品味和用心理解,鼓励学生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大胆质疑,推崇学生自己投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关键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将会前置于教师的教学与指导之前,将会表现出更加具体化和多样化。这些问题和困惑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程,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指导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因而亦可以收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这种新型的学与教的关系与旧的教与学关系相比是倒置的,因此,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到课前准备、学中点拨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意识,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对自身认识和掌握客体的活动的自主支配权的观念,并且落实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起和主动推进的行动上。

教师观念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家庭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差异,用教师的细心关怀、体察感悟和究因习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适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相信学生具有能够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只要你相信他,给他时间,给他空间,给他信任,给他帮助,绝大多数学生是能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高度的。

第三,教师要明白,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过程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可持 续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能力的唯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第四,教师要具备以发展眼光看学生的观念,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的,教师要对学生持有积极的、信赖的、向善的关怀,追求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教育和人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愿望的目的。

帮助、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多种学习方法。学生受家庭、个性、经历、智力等方面的影响,对学习的感悟和接受有着较大的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砥砺智力的目的。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面对全班学生,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那个学生的学习障碍要排除;课堂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精心创设,学生个体的巨大差异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难要解答,独立思考的问题要诱导……这些细致而复杂的内容,只是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变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决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的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让教师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更要让学生学的过程充实、辉煌。

让我引用《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结束本文:“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解决开放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推荐第10篇: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大塘镇里中小学

刘廷美

现在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过程,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与互惠性,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学习《互动新课程》这一门课程,让我懂得了,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现就学习谈谈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2012年

2013年《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大塘镇里中小学

刘廷美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解读,增强意识,明确主题。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真务实,实践开拓,角色促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积极创新,挖掘资源,充实教学。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学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的努力将会换来明天的硕果累累。

2013年

2014年《新理念》的学习心得体会

大塘镇里中小学

刘廷美

新课程教学实施了几个年头了,我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通过学习,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将对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课程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新课程的实施目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新课程教学的成功标志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课程改革是必要的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因为我们看到:目前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他们变得现实、麻木、呆板了;二是孩子们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沉重;三是他们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四是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

二、课程理念的转变是一个提升

我认为,课程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应从整齐化一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践;从强调独立分科到重视全面综合;从评价重选拔到评价促进师生发展;从封闭保守的教学到开发交往的教学。

三、新课程的实施目标

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环境,是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丰富的内涵:情感不仅是指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兴趣,更是指学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是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务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而且强调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赋予学生发展的潜力,发挥才能。把握命运所需要的思维,判断,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程的发展趋势

课程是一种活动、交往、沟通和合作,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影响与作用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的人文学科课程的比例;注重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教育的缺陷;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赋予课程以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体现以下价值取向:

进一步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和面向社会,为知识经济,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教材设计的整体性;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强大课程教材的特色和个性化,适应日益多样的教育需要;教材要体现系列化、多功能化的特点,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具有人性化、乐趣化、系统化、弹性化和个别化的等特点。

六、现代新课程教学的成功标志

1、课时要深入,才能浅出;上课时要引导,不能代替。

2、不要要求学生以教定学,而要要求自己以学定教;不要命令学生为教而学,而要牢记自己为学而教。

3、只教学生学会了,是低层次的教学水平;要教学生会学了,才是高档次的教学艺术。

4、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优秀的教师总是把知识当作“良种”献给学生,让学生种一粒,绿一片。

5、善教者总是以诱发学生思考作为筛子,引导他们在学习求知过程中,筛去糟粕、留下精华;筛去现象、留下本质;筛去假丑恶,留下真善美。

6、没有渗透学生指导的教法,至少是欠完善的教法。教法应当是学生的示范;学法应当是教法的回归,怎样去教将会决定怎样去学。

7、引发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点拨思路可以开拓学生求知途径;授以学法,能够保证学生终身受益。

8、教学贵在引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因为,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教会学生们感知客观物质世界。

9、教师善于设疑,可以把学生从无知引向有知;教师善于设问,可以把学是从贫乏引向富有。

10、最佳的启发意境是:学生初听到,感到意料之外;学生沉思后,认为是情理之中。最佳的课尾结束语是:能画龙点睛地归纳,能暗示引申新的知识天地。

2014年

2015年《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大塘镇里中小学

刘廷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以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展示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思想航线,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认识。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切底实施。

三、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教与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越,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挖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四、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必须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和互动必须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学习角色的根本转变。所谓教师职能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落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保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智慧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但愿新课程改革,一路走好„„

2015年

第11篇:学习《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新理念》心得体会

本人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

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的确很少,“开新车走老路”的教师很多。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

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

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本人认为新课程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样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应把课程目标把握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①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真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③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湖丰小学:徐道顺

第12篇:学习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心得体会

天柱县竹林中学

彭泽灿

2015年3月9日

二十一世纪是各方面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人类知识的更迭,教学设备的更新,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换,艺术观念的变化等。使得我们用现掌握的有限知识面对现在的教育已是落伍,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也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少。”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在学习进程中得出的结论。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发觉科学知识浩如烟海,无边无际。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多么的肤浅,只不过是沧海里的一粟罢了。学习了教育新理念,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教学的底蕴。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文化基础知识是教师职业必备的重要方面。而扎实的文化基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文化基础,也是教师进一步自学、进修的文化基础,是提高教育理论、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工作是传递人类的文化,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矗由于教师在儿童的眼中是“无所不知,无所无晓的知识宝库”。因此,教师具有的知识面愈广博、愈丰富愈好。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落实必须突破应试教育的控制,人的思维发展是情感理性均衡发展的结果,而应试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则是一种片面追求理性发展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学生失去了丰富的感性和情感,变得呆板,以致部分学生为了满足感情的需要,产生了盲目追星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个性的和-谐发展。重视感性和情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的感性和理性才可能均衡、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创新精神的的培养。

教育新理念是让我们的目光看得更远一点,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作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让他们在得成功的感受的同时,融进自已的情感和想象、创造。

过去我们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授知识技能,现在是让学生来主动参与教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发挥出来了,那么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发挥了出来。

创新精神是发展创造力的前提,是一个人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因此在与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的教学目的。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担负着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好基础的重任。我们教师应当加深对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不断地探索教学教法,为教改做出贡献,为培养祖国未来高素质人才奉献自已的力量。

第13篇: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1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解读,增强意识,明确主题。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真务实,实践开拓,角色促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积极创新,挖掘资源,充实教学。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学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的努力将会换来明天的硕果累累。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2

现在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过程,教学过程具有互动性与互惠性,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学习《互动新课程》这一门课程,让我懂得了,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现就学习谈谈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3

培训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教与学的方式的变化,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高昂劲头,让学生“乐学”,进而“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锻炼和提升,使观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

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4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湛。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不断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如何用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回忆参加学习学习的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让我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自己的观念,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乐于学习,乐于教学教师。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

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5

本人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

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的确很少,“开新车走老路”的教师很多。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

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

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本人认为新课程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样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应把课程目标把握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①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真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③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6

一、将课程资源和新课程理念的整合

从大的范围来说,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宽度。回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是丰厚的,有震撼力的。然而从小的范围来说,相比较全球国际化的趋势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又是不完备的,是相对匮乏的,有待与世界文明相融合,便于与国际接轨。因此,要研究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就不能不注意它的本土性和借鉴性。

二、认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以模仿,光靠一定的教育理念依据按图索骥只能是事倍功半,更多的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善于归纳,形成理念,指导实践。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艰辛道路上教师应当是实施者,开发者;学生是享用者,受益者。而教师的价值获得和成就感就建立在学生能心满意足地接受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带来的愉悦心情之上,从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让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辅相承,互相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活动,其成效取决于课堂实施的过程,而课堂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好的课程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反,不好的课程资源或者说没有什么让新时代的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学生则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就难得谈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了。一旦学生综合素质有所养成与提高,使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那课堂教学的实施就轻松得多了,也变得有效了。

四、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方式的探究

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结果。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在近几年彻底改变了绝大多数大学,中小学的校园学习环境,包括教学楼的兴建,图书,实验仪器的统一配给以及学生宿舍楼的兴建,使得大多数学校逐步趋向花园式,乐园式,学园式。这些举措为现代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相信随着我国在全民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政策倾斜的状况下,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一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硬件设施的配置和兴建并不就意味着教育可以高枕而卧,关键是要能把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硬件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这就不得不考虑它的软件管理。

“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只要我们不断开发出好的课程资源并使之服务于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更比一辈强,到那时,中国的国民教育会有一次大的飞跃,中国的国民综合素质也会有较明显的提高,那么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会成为现实,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7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长期不接受学习和新的信息,会让护理工作停滞不前,护理的质量也会下降。很荣幸我能参加这次肿瘤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培训,和来自全省各家医院肿瘤科护理同行在延炼商务酒店参加这次为期两天(6月29-6月30日)培训。

临床上注重基础护理教学,肿瘤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讲学及传授内容偏少,此次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培训内容有:1、安全护理分享与思考;2、肿瘤专科护士的角色和临床应用;3、癌痛规范化治疗;4、乳腺外科治疗进展;5、化疗药物安全给药;6、肿瘤科护理人员心理调适;7、肿瘤治疗进展;8、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9、DET评分表的临床应用;10、肿瘤患者心理护理;11、肿瘤患者的癌痛管理等。这些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并且从内心认识到肿瘤并非绝症,它属于慢性病的范畴。

为期两天的紧张学习,丰富了我的肿瘤专科护理知识。从癌症的预防,食物营养的选择,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化疗护理,安全给药及肿瘤治疗进展,尤其是癌症病人的疼痛护理和治疗。在以前的癌症治疗中并不是特别关注病人疼痛,癌症病人约有62%会出现疼痛,让病人特别痛苦,加重病人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主动询问病人是否疼痛,评定疼痛程度,按阶梯用药。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还有化疗知识的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合理使用、使用中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防护。更好地保护了自己。刘彦君老师讲的肿瘤科护理人员心理调适,帮助我们解压,特别感动。

通过这次肿瘤专科的培训和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使我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加强了责任心,掌握了沟通技巧,丰富了健康教育知识和更专业的专科护理知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非常感谢护理部和护长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我向领导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为患者奉上我的微薄之力。

第14篇: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威远小学 杜佳丽

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如教师所言:“开新车走老路。”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有的老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还在“双基”教学的困惑中挣扎,课堂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依然严峻。如果我们向下面这样做也许会更好: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样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面,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在许多问题上,跟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还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如果教师不转换角色,还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即使你从形式上怎样模仿,也只能是邯郸学步。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第15篇: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新理念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平坝县夏云小学 胡夏莲

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湛。

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不断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如何用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回忆参加学习学习的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让我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自己的观念,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乐于学习,乐于教学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

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2012年9月篇二:2012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蒲镇中桥小学: 杨盛媛

一年来,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如教师所言:“开新车走老路。”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方法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 2012.7篇三:新理念心得体会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柏果镇五一小学 骆红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以上是我实践新课改的点滴体会和看法。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我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数学课改的过程不断进行探索,伴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会一路实践一路总结,在课改中成长。

第16篇: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平坝县夏云小学 胡夏莲

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通过继续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不断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如何用理念贯穿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回忆参加学习学习的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让我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通过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自己的观念,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乐于学习,乐于教学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这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

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2012年9月篇二:新知识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知识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方法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

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 20

15、1篇三: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波水学校 杨 兵 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如教师所言:“开新车走老路。”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

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新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就有教师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机,搞不好新课改;于是就可以看到凡是公开课就用多媒体。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样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有的老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还在“双基”教学的困惑中挣扎,课堂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依然严峻。如果我们向下面这样做也许会更好: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样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

素质。在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面,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在许多问题上,跟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还有相当的距离。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如果教师不转换角色,还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即使你从形式上怎样模仿,也只能是邯郸学步。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2011年10月篇四:《评好课:新理念_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刘艳红

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对《评好课:新理念 新方法》培训学习,通过五天的学习培训使我收获不小:这次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师的专业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备课上课中,也体现在听课评课中。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师主体地位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我们的工作思想中,所以听课评课变成了“观课议课”。下面就感触最深的“议课”谈谈我的学习心得:简约是议课的魅力。 心得一:“议课”代替“评课”,将参与观课议课活动的各方关系简约化了。以前我们参加教研活动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听过课后要评课。听惯了并没有觉得不妥,通过这次学习才明白:一个“评”字将授课者置于被评价位置,是“客”了,而听课者成了“主”。 “客”的发言总会受到不少制约,“主”也不是就能畅所欲言,“主”往往无形中受授课者年龄、身份、地位等因素影响来评课。听某位名师的观摩课一片赞扬;听某位新人的课,权威先定调,愿意发言评课的多是跟风而言„„这样的评课将参加活动的各方关系变得世俗,复杂,违背了开展教研活动的本意。而“议课”的“议”则说明,观课议课者与授课者关系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无“主” “客”之分,大家都是教研活动的主体。 心得二:“议课”将我们观课的目的简约化。我们观课后不是想评价这个授课者是否优秀,我们的目的是“改进、发展”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授课者只是为大家搭建了一个讨论的平台,不必为自

己的失误感到尴尬,流水只有碰到与自身有抵触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释放出来,你会改进自己;授课者也不用为精彩的才华展示而沾沾自喜,因为你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课堂形式,你还需要发展,因为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着鲜明个性的个体。授课者与观课者都要秉持正确的态度以及由此衍生的诚恳的关怀、智慧的判断,融合在议课之中。

心得三:“议课”的内容简约。评课易流于面面俱到,既繁复凌乱又不易突出重点。“议课”则强调集中话题,超越表面现象,深入课堂事实,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这样才有助于教师个体真正的提高。

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人生为千头万绪的繁复而耗尽。要简洁,要简洁。”我们的教学教研活动也要呼唤简洁!因为它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那么,请从议课做起,屏弃一切杂念,只要记着:我是议课活动的主体,我议课的目的是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简约不仅是议课的魅力,也是从事其他教学教研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2011-11-30篇五:学习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二十一世纪是各方面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人类知识的更迭,教学设备的更新,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换,艺术观念的变化等。使得我们用现掌握的有限知识面对现在的教育已是落伍,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也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少。”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在学习进程中得出的结论。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发觉科学知识浩如烟海,无边无际。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多么的肤浅,只不过是沧海里的一粟罢了。学习了教育新理念,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文化基础知识是教师职业必备的重要方面。而扎实的文化基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文化基础,也是教师进一步自学、进修的文化基础,是提高教育理论、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落实必须突破应试教育的控制,人的思维发展是情感和理性均衡发展的结果,而应试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则是一种片面追求理性发展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学生失去了丰富的感性和情感,变得呆板,以致部分学生为了满足感情的需要,产生了盲目追星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个性的和谐发展。重视感性和情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的感性和理性才可能均衡、协调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创新精神的的培养。

教育新理念是让我们的目光看得更远一点,把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作为我们的主要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让他们在得成功的感受的同时,融进自已的情感和想象、创造。

过去我们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授知识技能,现在是让学生来主动参与教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讨,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发挥出来了,那么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发挥了出来。 创新精神是发展创造力的前提,是一个人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因此在与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的教学目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担负着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好基础的重任。我们教师应当加深对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不断地探索教学教法,为教改做出贡献,为培养祖国未来高素质人才奉献自已的力量。 学习《教育新理念》心得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通过阅读袁先生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我常常被典型的事例而吸引,对书中阐述的观点,我更是觉得大受启发,这的确是一本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用生动的故事讲深刻道理的可亲可爱之作。

当今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 方法的 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学习了教育新理念,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的知识。下面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一些认识和体会:1.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问题教学”,学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形成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吧! 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我们太注重认识结果的教学了,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知识,更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这种经历的过程比得出的结果更重要。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3.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给我们不少的启迪。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展和丰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学习《教育新理念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从事了十年的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觉得要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读了《教育新理念案例解析》,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其中对教育观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

花草需要季节和等待,不能拔苗助长,孩子需要宽容和时间,不能急功近利。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点。我们应批判昨天,但不反对昨天;憧憬理想,又承认现实。在矛盾中找到一个结合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和谐,把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堂的全占了?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外时间全规划了?你是否把学生要知道的东西全讲光了?你是否把学生应该做事全代劳了?今后,我想要做个“懒”教师。

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你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校长说得很棒,也在理。因为能进哈佛的都是精英人才。对于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我觉得基础与空间得并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过去我们习惯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而现在,我们更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磨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拓展;给学生一片阳光,让他们自己去灿烂。 师德培训心得学习体会

经过学校的师德培训,以及对《教学纲要》的解读,心里颇有感触。切合实际,适时而为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之核心,一些道德失范的教师实际上是失去了教师本质的人。虽然中西方的师道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教师职业道德都很重视。在我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都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一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技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可见,做教师难,做一个符合标准师德的教师更难。官方给予教师的称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已经到了神的境界,其实我们压根儿就是人。

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道德的系统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来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是必要的。现在,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技术至上的倾向仍占优势,加以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现实如此残酷,如何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其发展水平、需求、心态、信念也各不相同。所以,我觉得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也应该是有阶段性的,同时也受到教师专业实践与整体专业水平所制约。比如,新入职的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与冲突”,很可能是由于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不足引起的。因此,师德建设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确定师德建设的目标,在内容、方法上也要有所侧重。

因此,师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尽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众多,但是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场景中的日常专业实践。师德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实践当中,专业实践也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道德具有实践性与情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会呈现出不同的道德现象与道德问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究竟会如何做,在专业实践中能不能主动按照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与他本人的实践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师德教育要与教师日常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让教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道德现象、道德问题,甚至是道德冲突的认识、解释与诠释来提高师德修养与能力。脱离教师专业实践的师德教育难以深入教师心灵,更难以激起教师内在的道德需要。所以师德培训不能这样的说教,更不能一刀切,一培训就一哄上,其实现实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师德培训是没有效果的,这样做有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嫌疑。

目前的师德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内容片面、方法单一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偏重 宣传说教,与教师专业实践相脱离。这种状况不仅造成师德教育的低效,而且也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目标难以实现。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形成师德教育以人为本的意识,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尊重教师的个性化要求,使教师成为师德建设的主体,而非仅仅作为工具性的建设对象。其次,要建构开放、灵活、多样的师德教育模式。师德教育不只是为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师道德思想力和行为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要提倡教师间的合作讨论与教师个体的实践反思,特别是教师个体的实践反思对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将自己的专业实践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思索复杂的教学背景和教学过程中的专业问题,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反思,以达到自我改进、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

第17篇:数学教学新理念

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要调整好教学的目标。

①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努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独到的理解和表达。

②要在努力实践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现代课堂,要建立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新“定位”:

①师生相互关系系的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定位于交往,即在课堂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②教师的定位。驾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定位为主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上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并且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信息的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

③学生的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和接收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努力的做到以下几点: ①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③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④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⑤尊重学生的人格;

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⑦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⑨培养学生积极掌握并恰当运用科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⑩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

同时,教师也要知道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的方式交互使用和整合。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探究教学,要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实验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幻灯机、录音机、放映机等?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拓展学生感知化学对象的途径。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与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探索、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互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动脑、动口、动手中“思”数学

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学生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时空。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大家看看自己脖子上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是的,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有很多,除了大家刚才说到的,还有三角小旗、马路上的标志牌等。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认识三角形,动脑、动口说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几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动手画三角形,同桌合作拉一拉自己准备的学具长方形框架,看看会不会有变化。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获得对三角形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议一议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究、思考,使学生认识

三、在不同的玩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占有它,从而获得与此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好玩的心理,设计不同层次的“玩”,由开始的跟着老师玩,到最后的合作玩,自己玩,让他们在玩中不停地思考、探索。

四、游戏中“悟”数学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儿童注意的特点主要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不可能持久。因此,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注意力就容易分散,精神不集中,思维不活跃。这时侯,用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剩下的教学任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中“悟”数学,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数学与身边世界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教学实验的不断深入,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和一系列的实验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

六、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做”数学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设计教学,在学生喜爱的找朋友、送信、小鱼吐泡泡、送小动物回家等游戏中展示活动内容,让他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情感得以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和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寻找、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第18篇: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教学新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第19篇:汉语拼音教学新理念

农村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新理念、新教法

大华小学教师:罗康

汉语拼音要在低年级学生大脑中扎根,使指灵活应用,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未进过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小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是:

1、拼音知识大多靠死记硬背,背不牢则用不灵;

2、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而不好学。创新拼音教学法摆脱了“死记硬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理解中记忆。创新拼音教学是一种带着学生去研究拼音、发现拼音、应用拼音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去触摸拼音、游戏拼音、享受拼音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让学生是用拼音去编儿歌、唱童谣、讲故事、做游戏;用拼音教具去演练、去操作,从而发现拼音知识的逻辑规律。

创新拼音逻辑性很强,由十个单韵母便可滑拼组合成所有复韵母的音,并由其引出自成音节的发音。使汉语拼音的“拼音”有据可行。

一、声母教学

利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已经亲口实践着的口语经验进行巧妙地迁移,使儿童在唱读中识记声母,在快乐的生活中融入对拼音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学声母b、p时,“买菠萝”的“菠”提示了“b”的发音;“爬山坡”的“坡”提示了“P”

1 的发音。以此方法,可编成儿歌如下:

b、b听广b p、p爬山坡

m、m两门摸

f、f拐杖f

d、d小鼓d

t、t小鱼t

n、n一门n

l、l小棍l

g、g鸽子g

k、k蝌蚪k h、h把水喝 j、j老母j

q、q气球q x、x西瓜x

z、z2字z

c、c小刺c s、s蝉吐丝

zh、zh织毛衣 ch、ch吃东西 sh、sh狮子sh

r、r红日r

y、y衣服y w、w屋子w 这些声母儿歌最好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老师只取道提示和指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有成就感。另外,把声母制成实物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加深其对声母的记忆,使学生体会拼音学习的乐趣。

二、单韵母教学

我所教学的单韵母共为十个:a、o、e、i、u、ü、-e、-an、-n、-ng。其中后四个为后单韵母,因为在复韵母中居于后者。它们的发音过程如下:

-e发音时,口自然打开,嘴角向外裂,舌尖压住下齿龈,摩擦发音。

-an口自然打开,嘴角向外裂,发音时,舌尖由下齿龈迅速向硬腭方向移动,摩擦发音。此音是一个动态发音过程。

-n发音时,上下齿关闭,唇微张开,舌尖低住牙齿中缝,

2 用鼻发音。

-ng发音时,上下齿关闭,唇微张开,舌尖靠后,用鼻发音。 我在教学此十个单韵母时,是通过引导学生学动物的叫声逐步过度到单韵母的发音上来的。例如:教学“a”时,我让学生学牛怎样叫,学生就会模仿出黄牛、水牛、大牛、小牛的叫声。这时候因势利导地将学生带进拼音王国里,获知拼音小牛的叫声带有“a”音,于是给拼音小牛取名叫“a”。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理性地学会:拼音公鸡的名字叫“o”;拼音小鹅的名字叫“e”;拼音小兔的名字叫“i”;拼音小狗的名字叫“u”;拼音画眉鸟的名字叫“ü”;拼音小马的名字叫“-e”;拼音小猫的名字叫“-an”;拼音小猪的名字叫“-n”;拼音小熊的名字叫“-ng”。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故事情节及游戏,把单韵母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在大脑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为复韵母教学奠定基础。

三、复韵母教学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单韵母按先后顺序滑拼而得的一个完整的音。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用动物找朋友的方法自学滑拼出复韵母。例如:小牛“a”找到公鸡“o”做朋友,从此他们的名字就叫“ao”了,我们应该怎么叫他们的名字呢?以此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所有的复韵母。现分列于下:

1、复韵母(分别以a、o、e、i、u、ü开头) a ao ai an ang

3 o ou ong e er ei en eng i ie ian in ing iu(iou) u ui(uei) un(uen) ü üe üan ün 以上复韵母中“iu、ui、un”分别是由“iou、uei、uen”滑拼而得的。“iu、ui、un”是“iou、uei、uen”的省写(汉语拼音要求:应该省写的一定要省写)。老师指导学生学习“iu、ui、un”这三个复韵母时,可以通过拼音动物游戏故事设计教学过程。例如:“iu”,原是“iou”的省写。教学时,引导学生:“ou”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正在山坡上做游戏,小兔“i”看见了,也来和它们一起做游戏,拼音王子看见它们三人就叫它们“iou”“iou”。小兔“i”觉得公鸡“o”既可爱,唱歌又很好听。于是小兔“i”想出了一个鬼点子,就把公鸡“o”藏了起来,想让它天天跟自己玩,天天唱歌给自己听。天快黑了,拼音王子喊“iou”“iou”回家去,这时候回去的只有“iu”“iu”了。虽然公鸡“o”不在,但是拼音王子还是叫它们“iou”“iou”这个名字,因为拼音王子没有注意公鸡“o”到底在不在。有一天,小“i”的妈妈大“y”带“iu”“iu”去赶集,妈妈发现“i”和“u”怎么拼都拼不出“iou”的声音来,于是就问是怎么回事。小狗“u”说出了真相。大“y”妈妈把公鸡“o”找了出来,很很教训了小“i”,并且不让小“i”同他们一起去赶集了。只要有大“y”在,就把

4 小“i”赶走,变成了“you”。拼音王子看见了他们,就把他们拼读成“y—ou—you”。通过类似的故事,就可以把“ui、un、”的发音及与“y、w”的滑拼有趣地教学出来了。

2、带介母复韵母(轻音在前重音在后) ia iao iang iong ua uai uan uang uo 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i”和“u”既可以与在它后面的单韵母做朋友,也可以和一些以“a”“o”在前面的韵母做朋友。请同学们试分别拿“i”和“u”与“a、ao、ai、an、ang、o、ou、ong”滑拼看能拼出什么音来?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总结归纳出以上九个带介母复韵母。

四、标调教学的特点

标调教学也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可以把声调做成四顶美丽的皇冠,通过故事或游戏直观地给韵母或音节正确标调。例如:在拼音动物的出现顺序中,拼音小牛“a”第一个出现。只要它在,拼音王子总是把声调皇冠戴在它头上,没有“a”时就戴在公鸡“o”的头上,依此引导儿童在情景教学中正确给复韵母标调。特别强调:“i”“u”并排时,谁在后边,拼音王子就把声调帽子戴在谁的头上。如果老师们觉得这样的教学有点麻烦,在刚开始对韵母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举起手来一边比画一边跟着老师读出标调韵母或音节的发音。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用拼音实物演示操作进行标调学习。

五、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虽然新课改不要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但整体认读音节在汉语拼音中仍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一慨地排除它,要用一种新的方式记住它。整体认读音节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声母的形式存在,如zi、ci、si、zhi、chi、shi、ri;另一种是以韵母的形式存在,如:yi、ye、yan、yin、ying、wu、yu、yue、yuan、yun。我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是利用游戏和故事让儿童识记的。

1.由声母引出的整体认读音节。

我们知道:声母b、p、m、f、d、t、n、l、g、k、h、j、q、x、z、zh、c、ch、s、sh、r的发音非常轻短。然而,声母与韵母相拼成音节的音就长了。祖国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与声母的发音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其音比声母的音较长、较重,如:“波、坡、摸、佛、的、特、呢、了、哥、科、喝、鸡、期、西、则、册、色、着、车、赊、热”等。但是,仍有一部分汉字与声母“z、c、s、zh、ch、sh、r”的发音一样轻短,如:“字、次、思、只、吃、师、日”等。它们是用平、翘舌声母与“-i(前)”“-i(后)”相拼而来的。“-i(前)”“-i(后)”与单韵母“e”的音色一样,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e”音舌位居中,其音较重教长;“-i(前)”音舌位靠前,其音很轻很短;“-i(后)”音舌位靠后,其音也很轻很短。这就使得音节“ze、ce、se、zhe、che、she、re”的音较长较重,而“zi、ci、si、zhi、chi、shi、

6 ri”的音轻短的根本原因。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过多地、无味地让学生接受生硬的知识,要将之变为简单的、有趣的知识让学生接受。我是这样教学“zi、ci、si、zhi、chi、shi、ri”这七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让学生拼读“ze、ce、se、zhe、che、she、re”这些音节后告诉他们这七个音节还有七个小弟弟,你们想知道吗?他们就是发音又轻又短的“zi、ci、si、zhi、chi、shi、ri”,他们能让我们认识很多很多的汉字呢……。

2.由韵母引出的整体认读音节。

由韵母引出的整体认读音节有“yi、ye、yan、yin、ying、wu、yu、yue、yuan、yun”这十个。分别是根据前面带i、u、v的韵母“i、ie、ian、in、ing、u、ü、üe、üan、ün”加、换“y”或“w”而得的。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拼音动物找妈妈(即y、w)的故事和游戏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yi、ye、yan、yin、ying、wu、yu、yue、yuan、yun”。例如:以“ a、o、e、i、u、ü”为开头的韵母“a、ao、ai、an、ang、o、ou、ong、e、er、ei、en、eng、i、ie、ian、in、ing、iu(iou)、u、ui(uei)、un(uen)、v、ve、van、vn(vin)”中,告诉学生:以a、o、e为开头的韵母已经长大了,他们在外面不在需要妈妈照顾了,而以i、u、v为开头的“i、ie、ian、in、ing、iu(iou)、u、ui(uei)、un(uen)、ü、üe、üan、ün”还小,到哪儿都需要妈妈的照顾。现在,他们的妈妈不知去哪儿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妈妈好吗?

7 小“i”找到了大“y”妈妈,大“y”妈妈带他去外婆家。拼音王子看到了,把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小“i”的头上,并且只叫了孩子小“i”的名字(因为拼音王子非常喜欢可爱的小孩)。拼音王子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yi”。“ie”找到了大“y”妈妈,妈妈打算带“ie”出去玩。这时拼音王子来了,把他头上的一顶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e”的头上,“i” 得不到声调皇冠戴,生气不出去玩了,只有“e”和大“y”妈妈一起出去玩,妈妈走在前面,“e”走在后面,他们的名字就是“ye”;“ian”找到了大“y”妈妈,妈妈带“ian”出去玩,拼音王子看到了,把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a”的头上,“i”得不到声调皇冠戴,生气不出去玩了。拼音王子没有看见“i”,只把妈妈与“an”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yan”;“in”和“ing”找到了大“y”妈妈,妈妈带他们出去玩,拼音王子看到了,把声调皇冠戴在了孩子“i”的头上,“i”得到声调皇冠戴,高高兴兴跟着妈妈出去玩了,拼音王子把他们与妈妈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yin”和“ying”;“iu”找到大“y”妈妈,妈妈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会叫这样的名字,小狗“u”告诉妈妈他们中间原来还有一个公鸡“o”,在游戏时被“i”关起来了,妈妈把“o”找了出来,骂了小“i”,并且不让他和他们一起出去玩。拼音王子看见了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写作“you”。

小“u”找到了他的妈妈大“w”,拼音王子只叫小“u”的名字,并且把大“w”与小“u”的名字写在一起成了“wu”;“ui”

8 和“un”找到妈妈大“w”时,妈妈发现他们的名字好像少了什么,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原来是小狗“u”把中间的小鹅“e”拿去关了,妈妈把小“e”找了出来,骂了小“u”,并且不让他同他们一起出去玩。拼音王子看见了他们,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写作“wei”和“wen”。

“ü、üe、üan、ün”没有妈妈,他们哭得很伤心。小“i”的妈妈大“y”听到了,安慰他们,并且答应愿意当他们的妈妈,帮他们擦眼泪。每当你们看到“ü、üe、üan、ün”与大“y”妈妈在一起时,都看不见“ü”的眼睛,这是因为大“y”妈妈正在帮他们擦眼泪时把眼睛给当住了。拼音王子看见了,分别把他们的名字写成了“yu”“yue”“yuan”“yun”。

六、拼读音节教学

音节的拼读大致有顺序和逆序两种拼读方法:顺序拼读是先读声母再读韵母,然后带调滑拼成音节。如:拼读“望”的音节“Wang”时,先读声母 “w”,再读韵母“ang”,然后加声调滑拼成音节“wang”;逆序拼读则是先读准带调韵母的音,再加进声母的口型与气流,直接读出音节的音。如:“wang”。先发准带调韵母“ang”音,在加进声母“w”的口型与气流直接读成 “wang”音。

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顺序拼读容易学习但不易掌握,且难于达到看读的效果;逆序拼读不太容易学习,一旦掌握就可以流利地拼读音节词,乃至于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看读音节句子的效果。

9 用新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使儿童轻松学会汉语拼音知识,是目前摆在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大胆尝试、力求创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20篇:语文教学新理念

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

0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0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0

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在本节课教学中,(

)老师一是给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逐渐提高语文素质。

1.、倡导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倡导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征。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展现。

3、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采,能够欣赏并尊重他人的独特之处。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的过程。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理想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4、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语文教育应使学生在以语文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关心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5、《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强调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思考、探究与表现”语文学科是充满感受与体验的学科。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对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体验,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情感。

6、儿童喜欢交往,乐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育应通过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代表作意识与交往技巧。人的社会化要通过合作与交往才能实现。让学生在合作与交往中人才能学会生存,掌握生活本领,才能把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丰富内容为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究的有效载体,而不是有意与无意间压抑或剥夺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欲望。儿童的表现是内在思想的自然流露,天真活泼,童趣十足,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儿童行为方式。这正是儿童独具特色的思考和情感体验的外在表现。这种外在行为受到强化后会进一步促进和激活儿童内在的心理活动。

8、“语文教育应重视儿童在感受、理解和体验之后的行为表现”并使这种行为通过教师的强化后成为进一步激发儿童思考的有效刺激物。使儿童的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表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不断进行提炼与升华。使语文学习过程与儿童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有机协调起来。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10、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正是锻炼思维、展现个性和磨炼意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经历和付出的,这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投资”。

11、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12、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教育观念的改变的重要标志。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的学习方式销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与独立性,把学习变成了一种异已的外在控制力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1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思想文化内容的影响。时代的呼唤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语言语教育受到批评的大背景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缺失。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创造语文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协调起来。

《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doc》
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学校工作总结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教学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试卷教案模板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评语教学课件学校管理
下载全文